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抗日之白眼狼TXT下载抗日之白眼狼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抗日之白眼狼全文阅读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     抗日之白眼狼txt下载     抗日之白眼狼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85章 夺岛之战

    10月24日,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

    摩根财团麾下的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更是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然而,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此时,小摩根终于觉察到情况不妙,如今的抛单之多让他应接不暇,这决不是个人行为,难道股市真的要崩盘了?小摩根想起了一个多月前朗格的话。

    “这没有道理!”小摩根狠狠地摇了摇头。

    当天晚上,小摩根连夜拜见了总统胡佛。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他说,“美国商业基础良好,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

    毫无疑问,胡佛总统的这一番话,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 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

    ……

    就在徐彦卓与摩根财团在美国股市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时,远在中国的东北。苏联红军与奉军却打了一场真正的战争。

    苏联针对中东路事件,于8月份迅速成立了苏联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总兵力约四万余人,下属兵力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特别远东军装备精良,有大量飞机、坦克、重炮、战舰等技术兵器,还装备了苏联最新型的mc-18坦克。

    与此同时。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动员东北军6万人,组成“防俄军”。以王树常为第1军军长,兼任东路总指挥;以胡毓坤为第2军军长。兼任西路总指挥;以周濂为预备军军长。奉军一线约十余万人,在兵力上略占优势。

    苏联红军首先从东线向奉军发动了进攻。

    9月25日,苏联红军从伯力向抚远县进发。

    “黑瞎子”是东北土话黑熊的意思。大黑瞎子岛(银龙岛、黑瞎子岛合称)位于中国的最东北角、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之间的夹角地带最东端,中俄边界抚远县境内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四面环水,大黑瞎子岛扼守着黑龙江——乌苏里江通航咽喉, 与伯力隔江相望。大黑瞎子岛的岛西头与抚远近在咫尺,岛东头与哈巴罗夫斯克相呼应。

    苏军要进占抚远县,首先就要占领瞎子岛。在苏联人看来。占领黑瞎子岛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可事实上。他们却特错大错了。

    此时驻守黑瞎子岛的不是奉军的黑龙江军队,也不是奉军的任何一支军队,而是天罚军,指挥员是天罚军的副军长徐大。他们之所以从神箭谷那么远来到黑瞎子岛,只因为一封电报。

    徐大还记得那封电报的内容:速行军至抚远县黑瞎子岛驻防,无论是谁都不允许占领该岛,若岛有失,提头来见。

    毫无疑问。这是徐彦卓发来的电报。在徐大的记忆中,主人以如此严厉的口气交待任务。这还是第一次。收到电报后,徐重彦与徐大不敢怠慢,商议妥当之后,由徐大亲自率领一万天罚军,星夜兼程赶往黑瞎子岛。

    到达黑瞎子岛之后,首先是修筑工事。当然,各种物资也源源不断地运送上岛。若再给徐大一个月的时间,徐大敢保证可以把黑瞎子岛经营得固若金汤。可惜的是,苏联人并没有给他这个时间。

    苏联军队运动用了得4艘军舰与21艘运兵船,将第19步兵军的两个团运送到了黑瞎子岛上。在登陆的过程中一切顺利,可是当这两个步兵团向纵深推进的时,却遭受到了中**队的猛烈打击,这一下彻底把苏联人打蒙了。根据空军的侦察报告,黑瞎子岛上并没有驻扎军队,可是这些军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此时,军舰已经返航,无法对苏军步兵进行炮火支援。在经受了大量伤亡之后,苏军步兵撤回了滩涂阵地,固守待援。

    特别远东军集团军司令加伦将军听了报告,命令第19步兵军迅速派援兵,尽快攻占黑瞎子岛。与此同时,加伦将军命令海空军支援攻岛作战。

    此时,苏联正顶着欧美各国制裁的压力进行国内建设,不可能在中国东北进行过长时间的战争,若是引起欧美国家的介入,这就得不偿失了。因此,斯大林给加伦将军的的命令也很简单:速战速决。

    加伦将军严格遵守了斯大林的命令,他的作战意图很清楚,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全力推进,对东北军进行毁灭性打击,最后迫使中国方面与苏联进行谈判。

    黑瞎子岛之战是东线作战的首次战役,加伦将军心中很清楚,如果不能尽快占领黑瞎子岛,对整个战役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9月26日,在黑瞎子岛滩涂阵地固守了一夜的首批登陆部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救兵—整整一个步兵师。

    两批登陆部队合二为一,重新向纵深发起了进攻。这一次他们底气很足,在黑龙江上有6艘浅水炮舰对他们进行炮火支援,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航空大队随时可以从伯力对敌人进行轰炸。

    9月27日上午10点,苏联红军在炮舰与飞机的掩护下,向黑瞎子岛纵深中**队的防御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双方战成一团。

    直至下午3点,苏联红军终于占领了守军的第一道防线,可是却付出了近两千人的伤亡代价,作为防守一方的天罚军尽管压力很大,可因事前工事完备,伤亡却并不大。(未完待续。。)

第886章 加伦将军

    当天夜里,天罚军敢死队趁夜向苏联红军发起了猛烈的反攻。尽管红军进行了殊死抵抗,可在没有海空军支援的情况下,他们不是天罚军的对手,白天攻占的第一道防线得而复失。

    到了9月28日上午,攻守双方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就在苏联军队准备发起新一轮进攻的时候,他们收到了加伦将军的电报:停止进攻,原地待命。

    9月29日,加伦将军赶到到了黑瞎子岛。

    加伦将军号称“远东军魂”,是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成长起来的一颗将星,他曾创造过用一个步兵师打垮了装备有大量坦克、装甲车的机械化的白卫军的奇迹。

    当年,孙文希望苏联为自己派出军事顾问,几经挑选,莫斯科让熟谙远东军务的加伦将军出马,由于苏联不愿与敌视自己的英美日帝国主义正面冲突,便让加伦将军以“流亡白俄罗斯”身份赴广州。到达广州后,加伦成为孙中山及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事顾问团团长,广州中国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协助孙中山主持军务。北伐战争期间,加伦将军亲自参与制定了“先湖广,后江浙”的总战略,把主攻方向放在军阀吴佩孚身上。加伦虽贵为首席军事顾问,但他总是出现在战斗的第一线。短短数月间,战局正如加伦事前所预计的那样,北伐军连下长沙、武汉、南昌等重镇,饮马长江。他作战勇敢且有谋略,在北伐军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不过,加伦对中国南方的湿热气候难以适应。加上昼夜劳累,患上了神经性湿疹,导致他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皮肤,脸上都结满了黄色小痂。1927年,加伦回到了苏联。

    正是因为加伦将军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所以此次才被斯大林任命为特别远东军集团军司令。

    加伦将军对奉军并不陌生,虽然奉军在中**阀中算是战斗力较强的。但比起苏联红军来说,还有着天壤之别。可是,一个小小的黑瞎子岛。却让有海空军支援的苏联红军寸步难行,而且还损失惨重,这决不是奉军可以做的到的,这里面必有蹊跷。于是。加伦将军命令东线暂时停止进攻。他要亲自求证一下,对面之敌究竟是何许人。

    加伦将军到达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谈判人员与对方接触。他的意图很简单,谈判是假,搞清对方的真实身份与企图才是真。为此,加伦将军选择了精明强干的崔可夫少校,做为了此次谈判代表。

    崔可夫少校今年只有29岁,他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由于学业优异。崔可夫以外交随员的身份,随资深外交官克罗日科前往中国。担任军事顾问。中苏双方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出现纠纷,事态愈演愈烈,崔可夫奉命随苏方外交人员撤回国内。远东特别集团军组建后,刚刚回国的崔可夫立即奉命赶赴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部的驻地伯力,在该集团军参谋部从事情报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直接对集团军司令加伦将军负责。

    崔可夫果然不辱使命,没过多久便回来向加伦将军覆命了。

    “什么?和我们作战的军队不是奉军,而是天罚军?”加伦将军听罢,不由吸了一口冷气喃喃自语道:“难怪呢,原来是他的部队。”

    加伦将军在中国对各方力量都了解的很深,可唯一的例外便是琼贑特区。琼贑特区是由徐彦卓创立并领导的,此人加伦多有耳闻,但却神龙见首不见尾。按理说,琼贑特区的力量很强,强大到可以左右中国的政局。可是徐彦卓却似乎超然于各地军阀之外,从不参与政局的变换,只是闷头发展与建设着他一手创立的琼贑特区。同样,各路军阀包括国民政府,都像是有了默契一般,无论在何种情况,都不去招惹琼贑特区,这让号称中国通的加伦将军对这种现象百思不得其解。

    捉摸不透的对手才是可怕的,加伦将军丝毫不敢小瞧眼前的敌人。这支名为天罚的军队,便是琼贑特区的一支重要力量,若是他们参与到苏联与奉军的冲突当中,未来的形势发展就增加了变数。

    想到这里加伦将军一脸阴沉地问道:“他们说了没有,为何要与苏联红军作战。”

    “说了!”崔可夫露出了奇怪的表情:“他们说他们的任务是奉命保卫黑瞎子岛,只要黑瞎子岛不被任何人占领,那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什么?只是保卫黑瞎子岛?”加伦将军听了也是一头雾水。

    过了良久,加伦将军看着崔可夫道:“少校,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只要我们不进攻黑瞎子岛,他们就不会与我们为敌,也不会介入到我们与奉军的冲突当中?”

    “完全可以!”崔可夫点头道:“司令同志,他们再三向我表明了这种态度。”

    加伦将军不置可否。

    崔可夫建议道:“司令同志,要不我们放弃黑瞎子岛,直接向抚远县进攻,试探一下天罚军的动向。”

    加伦将军摇摇头道:“放弃黑瞎子岛,那等于是向对方示弱了,斯大林同志那里是肯定不会同意的。再说了,放弃黑瞎子岛,我们进入中国境内,就算他们的按兵不动,可我们的退路捏在他们的手中,这总是不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消灭他们的,至少也将他们赶走,黑瞎子岛必须要掌握在我们的手上。”

    从9月29日开始,苏联红军开始了的炮火打击,浅水军舰的重炮与飞机的炸弹大量的倾泻到了天罚军的防御阵地。整整三天时间,防御阵地就像被犁过了一般,一片狼藉。

    10月2日,苏军终于再一次发动了地面进攻。

    这一次,天罚军基本上没有了什么抵抗,苏联红军很快占领了第一道防线。

    就在加伦将军准备松一口气的时候,让他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无数的天罚军战士如同从地底下冒出来一般,与占领阵地的苏联军队绞成一团,展开了白刃战。(未完待续。。)

第887章 同江战役

    “怎么会这样?”加伦将军惊呼道。

    连续三天的炮火准备,竟然没有将这些人消灭,说明他们已经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如今,敌我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苏联的飞机与军舰便失去了作用。

    狭路相逢勇者胜,加伦将军相信,勇敢的红军战士一定可将这些可恶的敌人彻底消灭掉。

    可是再次事与愿违,天罚军在白刃战中大显神威,他们虽然不如苏联士兵高大,可却在白刃战中占尽了上风,不一会红军士兵便溃败下来了。

    加伦将军脸色铁青,他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可是理智却告诉他,无论是战斗意志,还是技战术水平,对方都明显要高于苏联红军。若不惜代价发动进攻,那最后造成的伤亡,不是他所能承受的。

    现在唯一的办法,便是避开黑瞎子岛的天罚军,直接向东北的用地推进。可是,这样一来,斯大林会同意吗?

    忐忑不安的加伦将军立即给斯大林发电报请示,让他没想到的是,斯大林很快便回复了:同意,绕开天罚军,直接进入东北腹地,消灭奉军主力。

    有了斯大林的电报,加伦将军不再犹豫,他命令东线部队放弃了黑瞎子岛。

    10月12日,同江战役爆发。

    在同江的苏联海军阿穆尔河区舰队以旗舰雪尔诺夫号为首的舰艇共9艘,其中有吨位在950吨以上军舰5艘,另有4艘武装轮船。计有152毫米大炮4门,120毫米大炮18门,并有飞机25架支援。奉军江防舰队则由利捷。利绥,江平,江安,江泰等六艘浅水炮舰应战,另有“东乙”号武装驳船。全舰队只有120毫米炮5门。奉军海军由于沈鸿烈的先见之明,事先藏了一艘拖驳船东乙号在沼泽中,在船上放置两尊120毫米大炮并先详加测准距离。

    10月12日清晨5点半战事一开启。东乙即发炮攻击停泊不动的苏军旗舰,苏军未料到中方有此一招,当即被击中指挥舰桥。在炮击中苏军司令、参谋长、旗舰舰长等多人当场阵亡,不久雪尔诺夫号即沉;苏军的另外三艘亦被东乙击成重伤。

    上午9点,苏军的飞机加入战场,战局马上改观。江平、江安、江太、利捷、东乙等5舰被击沉。利绥舰受重伤逃回富锦。其后,苏军飞机和舰艇集中火力掩护步兵400多人在三江口地区登陆,并对奉军阵地发起冲击,驻守此地的东北海军陆战队第一大队和陆军一个营协同抵抗,击退了苏军首次进攻。苏军调集援兵近3000人,迂回到下游10余里处,袭击守军侧翼,经过白刃战后。守军大部战死,阵地被苏军占领。是役东北江防舰队伤亡300余人。舰艇几乎全部损失,江泰舰长莫耀明亦阵亡。

    下午2时,苏军进占同江城。

    10月14日,奉军为防止俄军侵入,又先后把6只拖船、2只商船和2艘军舰沉入江底,封锁了同江至富锦的河道。

    10月30日晨8时,苏军飞机10余架飞抵富锦上空,向东北军舰船和陆上机关进行轰炸,东北军虽然作了还击,但损失严重,不得不实行退却。苏军趁东北军退却之机,破坏拦江防线,清除江中障碍。

    31日上午10时,苏军集中军舰7艘,飞机9架,步骑兵3000余人,各种炮80余门,机关枪200余挺,全力进攻富锦,经激战,于当日晚6时占据富锦。

    11月初,东北天寒地冻,江水结冰,苏联军舰退往哈巴罗夫斯克。考虑到黑瞎子岛还在天罚军手中,为了避免被堵住后路的情况发生,加伦将军不得不让苏军步兵、骑兵也从陆路返回,东线战事基本结束。

    与东线相比,苏军在西线的战役就顺利了很多。

    11月14日,加伦将军下达了作战计划:从北、东、西三面封锁满洲里部队;切断满洲里和扎赉诺尔之间的铁路,割断两处军队的联系;以第 35步兵师为主力从北方进攻扎赉诺尔,同时阻断奉军守军退往海拉尔;骑兵旅包抄扎赉诺尔的南郊,与主力部队相互配合,消灭扎赉诺尔城内驻军。然后,将主力部队合兵一处,消灭满洲里城内的守军。

    此外,特别远东军还动用了强大的炮兵和空军。仅其主攻部队第36步兵师就组建了约30门大炮的炮兵群。出动了第26航空大队、第6和第25航空中队,负责侦察,对奉军前线部队和预备队及其工事进行轰炸和扫射。

    11月16日零时苏军各作战部队被运送到预定位置。

    11月17日夜,苏陆空军及34辆坦克,猛攻满洲里。东北守军开始猛烈抵抗。苏军一路在南线进攻,一路在强大的炮兵和装甲列车的配合下向满洲里工事区以北的要冲部位推进。另有一支苏军从东边绕过城区,从阿巴该图出发的苏军进入满洲里工事区的南段与负责侧翼进攻的另一路苏军会合,切断满洲里与扎赉诺尔的铁路,使满洲里失去了与扎赉诺尔的联系,满洲里守军的出口和退路全被封死。

    在包围满洲里的同时,17日夜,苏军主力第35、36步兵师等精锐部队从西北方向对扎赉诺尔发起进攻。两连驻守高地的奉军将敌人先头部队阻止在高地之前,苏军派出支援部队实行侧翼进攻,也被守军打退。激战到第二日中午12时,苏军出动2辆坦克冲上高地,配合步兵作战,最后夺取了高地。随后苏军沿着铁路线向扎赉诺尔发动进攻,奉军则利用战壕和石垒掩护,猛烈射击来犯之敌,有效地阻止了苏军的前进。

    从扎赉诺尔东北方向进攻的苏军第35步兵师接连占领了几个高地,保证其他部队侧翼进攻。一个营的苏军迅速迂回前进,占领了扎赉诺尔和嵯冈之间的铁路会让站,并挖壕坚守,割断了扎赉诺尔和海拉尔的联系。这样,西线的三个军事要地满洲里、扎赉诺尔和海拉尔被苏军分割开来,整个西线的奉军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未完待续。。)

第888章 冲突结束

    将三个军事重镇分割开后,苏军将作战的重点首先选定扎赉诺尔,集中优势炮火对奉军阵地开始猛烈轰击,为步兵、骑兵冲锋开辟了道路。下午5点钟扎赉诺尔车站失守。苏军转而从南面向扎赉诺尔防御工事的后方展开攻击。扎赉诺尔守军感到被包围的威胁,进行猛烈的反冲锋。苏军炮兵用霰弹直射密集的人群,并集中大批骑兵从侧翼袭击,守军在反冲锋中伤亡约200名官兵,39人被俘。

    入夜后,加伦将军命令将攻城时间推迟到天亮。11月18日8时炮兵准备就绪。苏联空军和炮兵对扎赉诺尔进行更加猛烈的轰炸。

    苏军共出动飞机27 架,步骑炮兵3万余人,坦克车20余辆,向满洲里、扎赉诺尔同时进攻。西线东北防俄军司令部投入大批预备队,战斗进行得十分惨烈。在一整天的激战中,东北军旅长韩光第、团长林选青阵亡,团长张季英负伤自杀,全旅付出重大损失后,退往嵯冈车站,扎赉诺尔为苏军占领。

    11月19日夜,苏军做短暂休整后回头进攻满洲里。第36、35步兵师向西北方向沿铁路线推进。第5骑兵旅实行纵深迂回,绕到满洲里西南,从那里向市区进攻。在扎赉诺尔东南方向留下断后部队,以备阻击从嵯冈和海拉尔方向西上的奉军。

    完成对满洲里的包围后,苏军要求梁忠甲率部投降。梁忠甲拒绝回答。决定依靠构筑的工事进行保卫战。

    为拯救陷入重围的梁忠甲,西线东北防俄军总指挥胡毓坤从海拉尔派出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旅向满洲里增援,并派飞机给梁忠甲报信。但飞行员误将信号筒投在苏军前沿阵地。加伦得知这一情报。立即命令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据守满洲里的防俄军。

    梁忠甲不知援军将至,决定突围。

    11月21日,他将军队分成两个纵队,一个纵队向东突破,吸引苏军。其余约4000人,向东南方向沿铁路线突围。苏军对突围部队,集中机枪射杀、野炮轰击。并以5—6架飞机的编组,轮番轰炸和扫射,并出动独立布里雅特—蒙古骑兵师从侧翼袭击。在重重火力的打击下。突围部队400余名官兵阵亡,不得不放弃突围计划。苏军遂对满洲里城区展开决定性的进攻,在大批坦克的配合下,集中步兵从东、西、东南、西北四面向城区突进。梁忠甲所部全面溃败。他被苏军俘获;只有一些个别部队仍然进行激烈反抗。很快被苏军大炮和坦克镇压下去。

    苏军再次要求梁忠甲无条件投降,谈判在日本领事馆进行,梁忠甲当面向苏军交出了武器,成为战俘。

    突围出来的东北守军在嵯冈车站与胡毓坤派出的先头部队相遇,他们饥寒交迫,精神沮丧,溃不成军,严重挫伤了嵯冈的部队士气。在嵯冈已经不能再战。胡毓坤于11月22日抛弃嵯冈。将军队撤回到海拉尔。东北当局责令胡毓坤在海拉尔、兴安岭、博克图设立三道防线,以期稳住西线局势。

    加伦将军命令苏军继续东进。消灭海拉尔奉军守军。

    11月26日,大量轻重汽车和装甲列车满载苏军,从扎赉诺尔直向海拉尔追来。

    奉军于25日撤出了海拉尔。

    27日苏军进城,没有遇到任何反抗。

    ……

    中东路事件爆发后,日本方面对中国查封苏领馆,驱逐苏正、副局长异常侧目。苏奉战争期间,关东军不准中国武装部队经由南满铁路北运,驻长春第三十八联队部并第二大队日夜进行实弹演习,并投入资金修建营房和陆军医院,同时准备再从本土调集一万人,待双方精疲力尽后趁机独霸东北。

    由于战事不利,但加上得到南满铁路方面日军有异动情况,反对与苏作战的张作相力劝张学良和平解决。

    经过谈判,12月3日,双方在双城子签订《停战议定书》。规定两国立即息争,中东铁路恢复中苏合办,苏军尽速退出满洲里,彼此释放所俘军民,重设领事馆。

    伯力协定实际恢复了中东铁路的原状,但对于此时已不能再败的东北军来说,总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局。

    被苏军俘虏的东北边防军第十五旅旅长梁忠甲及所部官员自伯力回国,抵达满洲里。

    ……

    中东路事件划上了句号,可远在美国的徐彦卓发动的股市战争却还没有结束。

    从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这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纷纷来临。

    到了1930年2月,有3000家银行倒闭,至少9万家企业倒闭。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汽车工业甚至下降了95%。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此时,小摩根终于认输了。

    目前,不仅他摩根财团手中的股票全部变成了废纸,而且当初摩根银行不顾实际大量放贷的恶果也显现无遗,很多贷款人因为股市崩盘而破产,根本还不起银行贷款,造成了大量的坏帐。如果不进行注资,那么摩根银行同样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小摩根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对面临的状况也无能为力了。

    如今,他只有一个选择,向徐彦卓求救,此时也只有徐彦卓能救他了。尽管小摩根万分地不情愿,可他还是向徐彦卓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徐彦卓没有见死不救,他大方地向摩根的银行注入了大笔资金,帮助摩根渡过困难期。当然,徐彦卓这样做是有条件的。

    在小摩根的运筹之下,大量的美国企业被收购,一场轰轰烈烈的工厂大迁徙开始了。

    ……(未完待续。。)

第889章 日本特务

    1931年6月26日,东蒙兴安盟佘公府,东北军屯垦三团驻地,第一营营长陆鸿勋率士兵在团部操场训练。

    东北军以前并没有屯垦部队,说起来也是今年才有的。中原大战之后,为缩减政府开支平衡各派实力,蒋志清要求各地各按比例裁撤兵员。东北军当然也要裁撤兵员,不过东北所裁名额并非真正转业,实际是将取消编号的部队整体投入军垦。如此安排既可减轻地方负担,又可以保存有生力量。张学良借屯垦之名,用极少经费便将辽河上游至大兴安岭间极广袤极富庶地块划归屯垦部队所有。

    此时,正在值勤的一营三连哨兵,发现4人骑马鬼鬼祟祟地由北向南驰来,他赶忙向连长宁文龙报告了。宁文龙立即带着一个班的战士冲了上去,一支支黑洞洞的枪口逼住了这一行人。

    带队的人做梦也没想到会在察尔森的深山沟里遇到麻烦,他满脸堆笑地对连长宁文龙说:“弟兄们,我们是日本农业学会的,到贵国东北进行土壤学调查。”

    说着,他顺手从皮包中掏出一包香烟递过去,然后交出了护照。

    宁文龙仔细地看完护照,得知眼前这人是日本人,名字叫中村震太郎。他抬头看着眼前的这几个人,从中村一行满不在乎的神情中,宁文龙隐隐感到了一股杀气,觉得这几个人不像是什么科学家,反倒像是训练有素的日本军人。为了搞清这几个人的真实身份。宁文龙决定把他们带回团部扣押起来。

    宁文龙把手枪往上抬了抬,颇为客气地说:“实在对不住各位。你们没有进入兴安屯垦区的文件,我们也没有得到上级的命令。你们得先跟我们走一趟。”

    “大大的混蛋!”中村听到这话脸色骤变,粗野地骂道,“我们是大日本国民。快快地放我们过去!”

    说罢,中村习惯地把手伸向了腰间。

    “你还敢在我这骂人!”宁文龙气得咬牙切齿,他眼睛一瞪,发出了命令,“上!都给我捆起来!”

    周围的士兵听到命令一齐冲了上去。七手八脚地将中村4人结结实实地绑了起来,押送到团部。

    听说抓到几个日本人,而且他们还带着武器。正在外面操练部队的第三团团长关玉衡大吃一惊。他想,日本人带枪跑到我这里干什么?情况紧急,不容多想,他急忙策马赶回团部。

    桌子上摆满了缴获的物品。有军用望远镜一架。三八式马枪一支,南部式自动手枪一把??关玉衡一件件地察看完之后,顺手拿起南部式手枪, “咔嚓”一声推上子弹,自言自语地说道:“好枪。”

    中村等4人被押走后,关玉衡再次察看被缴获的物品。他把日文十万分之一军用地图和中文十万分之一军用地图并排摊开,发现两张地图上的某些同一地点都有铅笔勾画的痕迹,这表明这些地方他们都已经实地考察过了。三本表册中。有两本分别记载着某些地方的自然情况和旗县人口、物产、军民分布等情况。令人吃惊的是第三本表册,上面清楚准确地记载着兴安区屯垦军的兵力分布、枪炮种类和口径、官兵人数、将校姓名职务、部队驻扎地点、营房容量及坚固程度等内容。 看着这一件件物证。关玉衡陷入了沉思。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他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关团长,”跟在身边的副团长董平舆开了口,“这些东西就是确凿的证据,充分说明他们是日本军事间谍。”

    “对。”关玉衡果断地说,“先审问,后处理。”

    至于到底怎样处理这伙军事间谍,他一时还拿不出主意来。

    6月26日上午。团部内外卫兵林立,戒备森严。办公室里,关玉衡表情严肃,一言不发,目光炯炯地盯视着站在他面前的中村。中村,中等身材,满脸横肉,身穿俄罗斯式皮夹克,头戴火车头式皮帽,脚穿短筒皮靴。他抬头挺胸,目不斜视,浑身上下透露出一股经过严格训练的军人气质。

    审讯一开始就出现了僵局。

    “姓名?”

    不答。

    “国籍?”

    还是不答。

    狡猾的中村摇头晃脑,以不会汉语为理由,拒绝回答问题,妄图掩盖其从事军事间谍活动的罪行。

    我就不信撬不开你个小日本的嘴巴!关玉衡暗自在心里说。他随即命令改用日语审讯。“你到我们东北执行什么任务?目的是什么?”

    中村没想到对方会有这一招,只好按事先编好的供词应付审讯:“调查土壤,考察农业,研究农业发展方向??”

    “胡说!”关玉衡态度一变,打断了中村的回答,一针见血地说,“为什么携带武器和军事地图,收集军事情报?”

    中村知道,一个中**队的小小团长手中没有多大权力,不敢把他怎么样。因此,他态度蛮横,声嘶力竭地为自己辩护,拒不回答实质性问题。审讯只好暂时停下来。

    审讯井杉延太郎的过程非常顺利。在军官们威严的目光逼视下,井杉延太郎眼里掠过惊慌的神色,无言以对,只好低下了头。他吞吞吐吐地供述:“我们是军人。中村震太郎是陆军大尉;我是曹长,中村的助手。我们此行的任务是……”

    证据确凿,真相大白。如何处置日本军事间谍呢?关玉衡焦急地思考着。关东军在沈阳、旅顺口、海城等地驻扎着大批军队,对东北早已经垂涎三尺,此时派遣军事间谍进行侦察,用意是再明显不过了。若放了他们,就等于放虎归山;若不放了他们,日本在中国东北享有治外法权,一旦走漏风声,日本人会设法要回中村,后果同样是不堪设想。事关重大。关玉衡虽然身为团长,可在这紧要关头,也不敢擅自作主,看来只有征求部下军官们的意见了。

    想到这里,关玉衡喊来通讯员,大声下达了命令: “立刻去通知,傍晚召开连以上军官会议!”(未完待续。。)

第890章 秘密处决

    黄昏,如血的夕阳仍然散发着灼人的热浪。团部办公室里,关玉衡用镇定自若的目光扫视着20多个连以上军官,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董平舆副团长态度明朗地说:“按照国际法,外国的军事间谍是可以处死刑的。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秘密处死。”

    一营营长认为这样处理有理有据,表示赞同。

    军官们讨论后一致认为,处死中村,理在我方。会议一致决定:待取得中村口供后,立即将他们一行4人秘密处死。

    关玉衡马上下令二审中村。

    中村面对满屋子怒气冲天的军官,根本没有想到会死到临头,气焰更加嚣张,不但死不认罪,反而破口大骂。突然,他飞身直扑身边一个士兵,妄图夺枪进行反抗。夺枪不成,他便徒手与士兵格斗起来。

    “给我打!”关玉衡气得拍案而起。

    官兵们一拥而上,拳脚相加。中村疯狂地进行反抗,不顾一切地同军官们拼命厮打。

    “唰”的一声,关玉衡抽出了指挥刀,把寒光闪闪的利刃逼向了中村。军官们也都掏出手枪,“咔嚓咔嚓”地推上了子弹。

    中村顿时惊呆了。一瞬间,他的精神已完全被摧垮,像一具木乃伊似地僵立在那里。

    时间飞快地流逝。中村一口气交待完从事军事间谍活动的罪行后,偷偷地瞅了一眼腕上的“三道梁”牌手表。知道已是时至深夜。他心里不安起来,布满腥红血丝的眼睛露出了绝望的神情。

    “中村从事军事间谍活动事实清楚,物证确凿。本人也对其罪行供认不讳。命令罪犯在供词上签字。”

    听到这话,中村预感到自己已经到了人生旅途的最后关头,心里又怕又恨。借签字之机,他突然一拳朝身边的军官打去。由于用力过大,腕上的手表顿时脱手而飞。一看他在进行垂死挣扎,官兵们蜂拥而上,几枪托就把他打得昏倒在地。

    三连司务长李德保站在门口。瞥见中村的手表飞落到门口,趁混乱中无人注意,手疾地捡了起来。溜出屋子。

    “立正!”随着齐唰唰鞋后跟的磕碰声,团长关玉衡俨如一个法官,威严地宣布:“第三团团部令:成立以第三连连长宁文龙、第四连连长王秉义为队长的行刑队,立即执行对日本军事间谍中村震太郎大尉等4人的枪决任务。团部副官赵衡为监刑官。”

    宁文龙、王秉义指挥行刑队把中村等4人秘密押到察尔森后山沟里。于27日零点30分下达了射击命令。

    “啪啪啪??”枪声响过。赵衡马上指挥士兵把尸体和行李等浇上了汽油,划火点燃。熊熊燃起的火光,把刑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很快一切都化为了灰烬。

    1931年6月27日一早,关玉衡带着警卫员,赶到驻在洮南府的兴安屯垦区公署。他向代理督办高仁绂汇报了处理军事间谍中村的详细情况,并出示了重要罪证。当日,兴安屯垦区公署就把情况以快邮代电的形式。向正在北平的东北军司令长官张学良作了汇报。

    第二天,长关玉衡在兴安屯垦区公署接到了东北军司令长官张学良的一份八字密令:“妥善灭迹。做好保密”。

    一直忐忑不安等候指示的关玉衡,接到密令后,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立即策马返回部队,随后,下达命令:“中村一事,任何人不得对外泄密,否则军法论处。

    ……

    1931年7月16日,旅顺关东军司令部。

    土肥原贤二坐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有些心神不宁。

    当年,土肥原与河本大作擅自作主,策划炸死张作霖,这让日本内阁非常不满。为此,河本大作被开除出军队,而土肥原只是被解除顾问职务,转任高田第三十步兵联队,当了一个联队长。外人都以为土肥原是侥幸逃脱了惩罚,而土肥原心中很清楚,并不是自己侥幸,只因为自己是亲信团的人。

    所谓亲信团,是他们内部对自己的组织的称呼,他们都是裕仁天皇的亲信。

    1921年3月,当时还是皇太子的裕仁出访欧洲,明治天皇的女婿东久迩宫亲王带领了许多外驻武官和军事观察员前来拜谒,裕仁非常重视这次见面,并特意为此举办酒会,这些拜谒过未来天皇的人,后来有许多都成为了亲信团的成员。回国后,裕仁对这伙少壮军官的的想法鼎力支持。裕仁代替身体多病的大正天皇摄政后,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些亲信的年轻人集中到皇宫中幽静的宫廷气象台,给他们讲课,亲信团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初具雏形了,后来逐渐形成了裕仁天皇向军中元老挑战的组织。岗村宁次、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人都是亲信团成员。

    正是因为裕仁天皇的暗自出手,土肥原才躲过了这一劫。他在第三十步兵联队仅仅只待了一年,便接到军部一纸调令,成为了关东军特务机关长。

    土肥原此时心神不宁,正是为中村震太郎担心。中村震太郎在日本关东军情报二部供职,直接受土肥原贤二领导,负责搜集中**事情报工作。

    年初的时候,土肥原交给中村震太郎一项特殊任务:化装潜入海拉尔、洮南地区,搜集兴安屯垦区军事情报;调查日军在横切满蒙时,在宿营、给养、供水以及交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情况;秘密联络当地亲日蒙古王公,准备策应日军进占。按理说,中村震太朗早就应该回来复命了。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影,而且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这让土肥原心中多少有些放心不下。

    正在此时,土肥原桌前的电话响了。

    “土肥原君,不知你现在忙不忙?”电话那头,一个兴奋的声音传了出来。

    土肥原听出来了,这是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石原莞尔大佐的声音。

    “石原君,我现在不忙,你有事吗?”土肥原客气道。

    “那最好了,你在办公室等着,我与坂垣君这就过去,有事与你商量!”话音刚落,石原莞尔便将电话挂了。(未完待续。。)

第891章 万宝山村

    石原莞尔口中的坂垣君是坂垣征四郎大佐,他与石原莞尔一样,也是司令部高级参谋。在关东军内,他们三人关系最为密切,除了意气相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三人都是亲信团的成员。

    不一会,石原莞尔与坂垣征四郎二人便到了土肥原的办公室。

    从长相上看,石原莞尔并不太和自己的工作相配。他长着一张娃娃脸,面孔中总是带着一丝忧郁。当他深思的时候,绝对不许别人去影响他。另外,在下属眼中,他是一个和蔼的上司。而在上司眼中,他却是一个尖刻和难对付的青年军官,他给他所有的见的到的上司都取了外号,并且直接在对方面前使用。1928年,石原莞尔由陆军大学的教师职位调到关东军做参谋军官。刚一踏上中国东北的土地,他就被大海一样的大豆、高粱覆盖的东北平原的景象惊呆了,他自言自语的说:“在这样的地方战斗,也许我们用的上海军的战术”。没有人明白他这是什么意思。他也不再跟任何人解释。一到关东军的总部,在头8个月的时间内,他把时间都花在了阅读有关中国东北的文献资料,研究地图以及通过和一些长期驻在满洲的老关东军军官的谈话来了解中国东北情况上。再往后,石原先后组织了3次有名的“参谋旅行”。未来在对中国东北进行军事占领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松花江的渡江作战,占领哈尔滨后的前进阵地。在小兴安岭东麓可能发生的遭遇战的处置,在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的攻击和防御等等棘手问题,石原都在颠簸的火车上慢慢理出了头绪。最后在纸面上写出了《国家前途转折的根本国策---满蒙问题解决案》。这个方案被天皇看到后,惊喜不已,以“最高机密,应急计划”存入皇室档案之中。

    坂垣身材矮小,平时总是军服整洁,袖口也总是露出白白的衬衣。和多数日本军人一样,坂垣的脑袋总是剃的光光的。脸蛋也刮成青色,在此相衬之下,浓而且短的黑眉毛和一点小胡子就显得十分的明显。再加上坂垣平时说话有个轻轻搓手的习惯,颇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印象。他早年的职务几乎都和中国有关。长期对中国的观察和研究,使他成为日本军界中公认的“中国通”。与他的外表相比,坂垣平时作风却相当的胆大和狂妄。对他来说。除了天皇和陆军,内阁首相也不放在眼里。1929年他认识了石原之后,发现找到了自己的知音,卖力的配合后者组织参谋旅行。

    “土肥原君,万宝山之事的预言应验了。”一见土肥原,石原莞尔便大嚷道。

    石原所说的万宝山之事,土肥原是知道的。

    万宝山位于长春北约30余公里,隶属于长春县公安局三区辖境。是个92户、1100余人的集镇。

    1931年3月,日本领事馆怂恿当地的地头蛇郝永德。在长春大马路商埠地成立了“长农稻田公司”,以便在公司的幌子下出租土地。

    1931年4月16日,郝永德租得万宝山地区张家窝堡肖翰林、张鸿宾等12人所属之生荒熟地500垧,租期10年。

    契约内第13条订明:“此契于县政府批准日发生效力,如县政府不准,仍作无效。”

    郝永德未经县政府批准,乃将所租土地转租给李升薰等9名朝侨,为期也是10年,此契也未报县政府批准。

    关于朝鲜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权问题,早在1909年由中日两国签定的《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中有如下规定:“韩民可在中国境内的特定的‘居民区域’——延吉、汪清、和龙、珲春四县内租种土地。同时,东北当局为了抵御日本向满蒙移民及借机获取干涉所在地区的行政和治安的特权,几次下令禁止中国人民向日韩人等租卖土地。”

    身为中国人的郝永德当然知道上述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擅自向朝鲜人转租土地,显然是非法的。

    李升薰等9人,是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以“兴办三星堡水稻农场”为名骗到万宝山地区的188名朝侨的领队。

    李升薰等租得的土地,实际是日本人通过郝永德转租给朝侨租种的,取得中国土地的占有权。李升薰等依日本人之命,决定将租得的500垧旱田改为水田,计划引20余华里之外的伊通河水进行灌溉。于4月18日破土动工, 挖掘水沟。水沟首先在长春县三区界内张鸿宾等12家耕地开始挖掘。此沟由孟昭月的蒲草甸界沟西南角起,至盛家屯房西, 长7华里,宽3米,深50厘米,两侧积土约1.50米。至月末,李升薰等又分出30余人到二区界内孙永清等41户耕地内挖沟。此沟与前沟相接,向西南延伸直至马家哨口南侧。长度也约7华里、宽5米、深1.90米,两侧各积余土4米。

    李升薰等朝侨截流垒坝,引水挖沟所掘之土地为另外41户中国农民所有,李升薰等和郝永德皆没有与这41户中国农民签有任何契约,硬在这些中国农户土地上挖掘土沟,挖掘出来的泥土堆在两侧作为堤坝,两侧各宽约1.50米、长约20余华里。这样,水沟占地及堤坝毁田将达40余垧。在伊通河垒坝截流,水大时将使上游两岸低洼民地2000余垧被淹没。李升薰等所租之地地势较高,改成水田后,无处泄水,附近低洼土地又将被淹没数百垧。

    身受其害的万宝山农民,在朝鲜人开始挖沟时,便多次予以阻止,但屡止不住。到5月下旬,沟渠已完工大半,农户们遂求助政府解决。

    5月27日,民众200余名,上告到长春市政筹备处,经市政筹备处转告到吉林省政府。

    省政府当即签发处理命令:“朝侨未经我当局允许,擅入该地农村,有背公约,令县公署派公安警察前往劝止,并令朝侨出境。”

    5月31日,长春县公安局长鲁绮带骑警200名赶赴马家哨口,对挖沟的朝侨进行劝阻。经过说服,朝鲜人决定停工解散。(未完待续。。)

第892章 事件升级

    当时,土肥原听到这件事情,对石原别有深意道:“若此事稍加利用,必然会对帝国有利。”

    土肥原没想到自己一句无心之言,竟然被石原一直记到了现在。

    “说说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土肥原问道。

    石原兴奋地讲述了事情升级的过程。

    原来,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得知此事后,派两名外事人员和两名日警也于同日赶至万宝山探询朝侨与中国地方官府交涉情况。在此期间,他们又对朝侨进行胁迫,朝侨只好继续挖掘水沟。

    6月3日,长春市政筹备处处长周玉炳致函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就日方支持朝侨挖沟提出抗议,要求依法严办“其教唆主要各人犯”,同时逮捕郝永德。

    但田代反于当日派便衣日警数人携枪去马家哨口,以保护为名,督促朝侨继续挖沟。同日,长春县公安局长鲁绮与保卫队长率警察再至马家哨口挖沟处,于是形成中日军事对峙之势。

    6月12日,日警又率105名朝侨返回工地,并带有机枪掩护,14日继续挖沟筑坝,并且限令7月5日前竣工。在日警的监视下,6月25日开始筑坝,30日水沟基本竣工。

    这期间,长春市政筹备处多次致函长春日本领事进行抗议,要求停止挖沟、赔偿损失、撤警。但日方却不予理会。

    面对长春县、市两级政府的软弱无能,交涉无力。忍无可忍的中国农民遂自动组织起来进行抗争。

    6月24日夜间,受害的农户曾偷偷平沟18丈,但翌日旋被朝侨掘开。

    6月30日。长春县二、三区受害农民500余人,在万宝山召开“反对日警唆使韩民筑堰后援大会”,会议决定除催请官府进行强力交涉外,进行填沟平坝,要坚决进行斗争,纵有官府制止也不听从,即使流血也在所不惜。

    7月1日。上午10时,中国受害农民300余人,手执锹镐进行平沟。这时,闻讯赶来的长春县公安局第二分局长田锡毅带同7名警察制止中国农民平沟。结果,被愤怒的农民殴打。

    7月2日,日本附属地警察署主任中川义治。带60余名日本武装警察到马家哨口。镇压平沟的中国农民,日本警察开枪38发,震慑中民。

    7月3日,日本武装警察和日本守备队增加到500右,配备2挺机枪和2门大炮,这些人到现场后,挖掘工事,架设机枪、大炮。砍伐树木,埋设地雷。扣留渔船,设路卡禁止中国人在马家哨口一带通行,一片恐怖气氛。

    万宝山事件发生后,7月3日日本驻长春领事馆将捏造的消息文稿,交给朝鲜“东亚日报”和“朝鲜日报”的长春支局局长、特派员金利三。金利三以急电,特急电告朝鲜汉城的《东亚日报》和《朝鲜日报》。《朝鲜日报》为了抢新闻,于当日晚首次发行号外登载日领馆捏造的上述消息,并冠以耸人听闻的挑拨性标题。诸如中国八百农民与二百朝侨发生冲突,朝侨受伤累累,中日警察已交战一小时,驻长日军已经出动,中国当局将于8月1日一律驱逐朝侨出境,中国出动六百骑兵,朝侨处境危急朝不保夕等。

    由于朝鲜各地日文、朝文报纸大量刊载这些捏造的消息,使一些不明真相的朝鲜人在别有用心的暴徒亲日分子的煽动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怂恿支持下,掀起大规模的排华活动,华侨被杀142人打伤546人,失踪91人,财产损失无数。

    在日本军警保护下,掘沟、筑坝工程于7月5日完成。日本军警在河岸高处悬挂日本国旗,又将日本旗转移到家窝堡北山最高处挂一天。7月15日,日本军警举行机射击表演,强迫中国农民观望,结束后他们喊叫,你们再闹就用这些枪将你们通通打死。

    土肥原听罢,点头道:“排华活动可以挑拨中朝关系,让中国官民仇恨东北朝侨,同时可以扩大万宝山事件,以便帝国以保护韩人为由出兵东北。不过……”

    “不过什么?”石原急问道。

    “不过,这个理由还不充分,我这里还有更充分的理由!”土肥原狞笑道。

    “哦?土肥原君,赶紧说来听听!”一直在一旁没有说话的坂垣很感兴趣道。

    土肥原将中村震太郎失踪一事告诉了二人,最后土肥原断定道:“我估计中村肯定是出事了,十有**是被中国人发现了。若是我们以此为借口,岂不更好?”

    “可若不是中国人干的,那又如何?”石原问道。

    “是不是中国人干嘛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帝国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就算不是中国人干的,我也会想办法把这件事情栽在中国人身上的。”

    石原点头道:“这样最好了,不过得先禀告天皇陛下,让陛下有个准备。”

    “这是当然了,我们都是为陛下效劳的,怎会不先告知陛下呢?”

    ……

    土肥原等人之所以处心积虑想要找到借口,就是为了发动满州事变。

    其实,事变的准备,早在1930年就开始了。当年11月,永田铁山以陆军省军事课长的身份视察关东军,并专门与坂垣谈了很长时间。坂垣说出了准备诉诸武力的想法。永田表面上没有做任何答复,但却答应从日本调两门240毫米口径的重炮给关东军。

    坂垣等人心中都清楚,永田铁山是代表天皇前来视察的,他既然如此做,那背后的意思就是再明白也不过了。

    1931年4月,关东军的部队在悄悄调换,新来的日本第二师团的基本上是由来自日本北海道的士兵组成,以适应中国东北的寒冷气候,为长期占领整个东北打算 。

    1931年7月,永田铁山答应的两门重型榴弹炮终于在沈阳的关东军司令部院里架设完毕。它们是先由东京的仓库先用火车运到神户,再在神户转用客轮送到旅顺。为了掩人耳目,炮身和炮架拆开,各自包装成澡盆和棺材的摸样。两门重炮的目标,从架设那一天起就已经瞄准好了,一门对准沈阳的北大营,一门对准沈阳机场。(未完待续。。)

第893章 中村事件

    土肥原也没闲着,他带着手下化装成商人摸样,亲往洮索沿线寻访。

    遵照张学良将军的电令,关玉衡在部队中实施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但遗憾的是,不久之后,泄密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泄密的原因就出在中村那块“三道梁 ”牌手表上。土肥原很快掌握中村遇害线索,从李德保处得知了中村被处死的详细情况,并收集了部分证据。

    土肥原、石原与坂垣三人立刻联名给裕仁天皇秘密发了一封电报,他们声称最好的机会已经到了,希望天皇应该立即行动。

    裕仁接到土肥原等人的消息后,心头不由一阵激动,等这一天实在是太久了。他想起了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当时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在组织了“参谋旅行”,全程了解了东北军与苏军交战的全部过程。由于中**队的表现不佳,石原莞尔向裕仁天皇狂妄的宣称,对付张学良,都用不到真剑,只要用竹刀挥舞一下,就能把他击退。

    裕仁天皇从1921年就实际坐到了天皇的位置上,作为一个年轻君主,他统治着一个新兴的强大帝国。环顾东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对他的帝国直接构成挑战,他那年轻人所特有的激情就很容易演化成勃勃的野心。谁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将皇威布于四海?,谁不想在自己任上让日本领土历史上第一次超出四岛之外呢?

    但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裕仁需要有一批能为自己出生入死的追随者。年轻的天皇能够选择什么人呢?能选择那些稳稳当当的甚至在自己的父兄面前立过战功的高级军官么?能选择那些习惯了打口水战的文官政客么?显然不可能。因此,培养自己的人,就成了裕仁自然而然的选择。

    裕仁培养的这些人包括低级军官、浪人和农民。特别是少壮派军官。一旦内阁大臣官僚或军队里的高级军官不听指挥,他就直接发动这些军官,用“下克上”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意志。

    裕仁之所以选择这些军官,也是有原因的。

    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可是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对于职业军人来说,除了军事以外他们没有其他特长。裁军等于砸他们的饭碗。此外,裁军以前职业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军队是最光荣的职业。但裁军开始后,职业军人一下变成社会上多余的人。最好的学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穿军服者进入。裁军给职业军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感是可想而知的。

    皇室培植年轻少壮派军人的历史由来已久,除了自己的亲信团之外,裕仁还在宫中建立了控制和培养年轻军官和官僚的教导中心,取了一个比较隐晦的名字叫“大学寮”。对于下级军官和初出茅庐的官僚来说,能在神圣的皇宫里听讲讨论,真是莫大的荣幸,在这里待过的人很少会背叛天皇,同学之间结下的友谊会贯穿整个人生的联盟,他们一直对日本的政坛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

    大学寮的课程里加入了裕仁认为有用的各种“主义”。儒家思想、武器发展、应急计划的制订、陆军的改组和地缘政治理论等。天皇的首席顾问开了一门关于天皇地位的课程,解释皇室的各种职责。说明这些职责在调节天皇与其忠实亲信的分歧时的作用,以及讲解决不能让公众和舆论玷污天皇的必要性。

    除了培养人才以外,裕仁天皇还支持了血盟团。血盟团是日本右翼恐怖组织,由法西斯僧人井上日召发起,主要成员是学生和农村青年。井上日召曾在中国搞过特务活动,后来他回到日本。他和他的门徒企图以暗杀的方式打倒政党、财阀和特权阶级,在日本实现“君民共治”的制度。裕仁天皇让他们以暗杀和政变来诱导民意,清除反对派。

    尽管裕仁很是心动,但他却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因为国内的羁绊他还没有完全解决。

    “大正政变”后,大正天皇被迫在金权面前妥协退让,郁郁而终开始,日本的皇权陷入了严重的危机。裕仁天皇即位以来,无时无刻不在谋划如何使皇权势力卷土重来。而他的主要对手就是财阀势力和他们的政客代理。

    最后,裕仁天皇决定暂时不做答复,先看看情况再说。。

    土肥原贤二、石原莞尔和坂垣征四郎没想到,他们给天皇的电报竟然泥牛入海毫无消息,难道天皇竟然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无奈之下,他们只有暂时按住这口怨气,将最后的行动日期定在了9月28日。显然,就算是到了9月28日还没有合适的机会发动战争,那么他们也要自己找到机会动手。他们推举坂垣找到关东军司令本庄繁,提出炸毁南满铁路,以此为借口向东北军发动进攻的计划。本庄繁听了坂垣的计划,当即表示同意。

    虽然裕仁天皇并没有答复他们,但土肥原等人并没有善罢干休,他们于8月17日公布调查结果并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日本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林久治郎和陆军参谋本部的森纠,一同会见了奉天省省长臧式毅,以那块手表为证据,宣称东北军屯垦三团士兵因图财害命而杀死了中村。日本内阁也就“中村事件”进行专门讨论,并对中国政府进行威胁。

    9月13日,东北军宪兵司令陈兴亚奉张学良将军的命令,带领宪兵20人前往兴安屯垦区调查。东北军参谋长荣臻秘密派人将关玉衡团长接到沈阳保护起来。然后,东北军公开宣称已将屯垦三团团长关玉衡逮捕,令其听候处置。(未完待续。。)

第894章 炸毁铁路

    关东军准备自己炸毁铁路而采取行动的秘密计划,不知从什么渠道泄露到了东京。

    9月15日,军部召开了会议,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军部决定派陆军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少将前往旅顺,要他们再隐忍自重一年。

    与此同时,军部要派来特使的消息也在暗中支持事变的少壮军官中走漏。

    立即,三封电报和两个特使涌向关东军。

    第一封电报是一封明电。是由建川美次发给当时的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的正式电函。内容大体是说:他将在9月18日晚7时5分到达奉天,请派员接待等等。

    第二封电报是一封半明半暗的电报,是由陆军参谋部的中国课课长发给坂垣征四郎的非正式函电。主要内容是通报建川此行的目的:“其任务系阻止事变发生”。

    如果说这封电报的发电人比较谨慎,只描述了情况,没有做什么暗示的话,那么最后一封电报则表明了发电人对关东军事变的立场,这封电报是由参谋本部的俄国课课长桥本欣五郎直接发给坂垣征四郎的,电报上还盖着“私电,绝密”印记,电文的内容也是十分的简明“事机已露,请在建川到达前行动!”。

    这是纯粹的通风报信。

    9月16日一早,旅顺的关东军总部接到了这三封脚跟脚的电报。

    坂垣征四郎等人明白这3封电报之间的关系。但具体应该如何做?是按原计划行动?还是遵循军部的意思,放弃这次事变?

    坂垣征四郎犹豫了。但他还是决定同时做两手准备。一方面他立即动身到沈阳去见正在那里视察的本庄繁司令官,另一方面他又要留在旅顺看家的石原莞尔立即开始草拟对部队的命令。

    坂垣征四郎的疑虑在沈阳见到了本庄繁之后解决了。

    原来,就在建川美次还没从东京动身的时候。与日本皇室关系密切的铃木庄六老将军已经秘密地来到了沈阳。并在本庄繁的陪同下召见了坂垣征四郎,铃木庄六并没有和坂垣征四郎说什么重要的事情,但在会见结束后,本庄对坂垣征四郎说:要多担负责任,细节你们自行处理,不要老来打扰老将军。

    铃木实际上显然是天皇派来坐镇沈阳的秘密特使,他带来的实际是裕仁的对关东军行动的支持。有了这样的背景。坂垣征四郎的决心就下定了。

    与此同时,那个公开的特使建川美次少将正按原计划坐着慢腾腾的火车,所有人都明白。一切都将在他到达沈阳前“自动发生”。

    现在看来,这个关系很简单了,坂垣征四郎替本庄繁,本庄繁替建川少将。建川少将替军部。军部替天皇分担责任。虽然没有任何明文的责任规定,但却人人都心里默认这个模式。反正如果真出了乱子,日本军人从来不在乎用军刀切开自己的肚子来结束对责任的追查。

    ……

    1931年9月18日夜,一轮弯月高挂清澈的夜空,点点疏星无力地眨着眼睛,俯视看广袤的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一望无际的高梁地,像往常一样,静静地躺在东北大平原的怀抱中。似乎根本没有觉察到身边将要发生的事情。

    奉天城外七八里处的东北军兵营——北大营,此时已被浓浓的夜幕所笼罩。蛙虫的低鸣声催得北大营中7旅万余名官兵渐渐进入了梦乡。只有零星的几个哨兵,抱着枪站 在四门的哨卡上,疲倦地抵御着困意的袭扰。然而此刻,几百双充满敌意的眼睛,从四面八方紧紧地盯在了这些沉沉入睡的官兵身上。这眼光,闪现着恶虎跳跃扑击前的焦灼、紧张、兴奋和贪婪。

    北大营西南侧七八百米处的柳条湖村附近,**个人影在夜暗中晃动着,其中有人叽哩咕噜地用日本话说道:

    “河本长官,怎么就这么点儿炸药?多放些保证能让这段铁路飞上天。”

    “闭嘴,笨蛋,你懂什么?!”

    数月前刚调任柳条湖分遣队长的河本末守中尉低低地呵斥了一声。

    别看河本末守只是名低级军官,可他是进过“大学寮”的,这是让他一生都感到荣幸的事情。河本末守在关东军中以精通爆破技术而闻名,他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些守备队的军士。

    “一群从不知动脑的笨蛋。”

    河本心里嘀咕着,懒得再搭理身边的这些人,只管自顾自地忙着把一包包骑兵用的、精巧的小黄炸药包,塞进两节路轨接头处。

    河本确信,经他亲手测算的这些炸药足以使这段铁路路轨断开,枕木飞离。此刻,使他有些担心的倒是,即将开来的火车千万不能因这段路轨的炸断而发生颠覆。他心里清楚,这铁路可是大日本帝国在满州的重要交通线,一旦发生火车倾覆,将会给以后的行动带来许多麻烦。为此,他的顶头上司今田大尉不止一次向他交待过,而他也认为这是他显示爆破技术的一次良机。

    “一定要干好啊!”一声轻吟从河本心底涌出。他颤着手点燃了导火索,几条黑影迅速闪向了路边。

    “轰!”一声巨响,火光飞舞着划破了黑沉沉的旷野,炸断的路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而去。此时,时针指向9月18日夜间10时20分。几分钟后,一列由长春开往奉天的火车在断口处颠了几颠,左右一阵摇晃,却奇迹般地冲了过去。

    精明的河本轻松地吁了一口长气,嘴角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细小的眼睛更紧地眯在了一起。

    “撤,快撤!混蛋,往哪儿跑?!向北,回分队!”

    中**队炸毁南满铁路!几乎与此同时,这一消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传遍了正在参加夜间“演习”的日军。

    倾刻间,这些满脑子大日本皇军崇高无尚的狂燥的日本兵士陷入一股疯狂的复仇气氛中。本来,“万宝山事件”和“中村大尉被‘侮杀’”的事儿已令这些满是帝国优越感的士兵们眼红脑热、躁动不宁。眼下的消息,不啻将一把熊熊烈火投入堆堆枯柴之中,立时引来一阵狂躁、喧嚣。

    “不能让支那人如此猖狂!”

    “大日本皇军可杀不可辱!”

    “打进奉天城!荡平北大营!”

    “摧垮支那军队!”(未完待续。。)

第895章 大战前夕

    奉天城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的一间作战室内,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此刻内心极度紧张,他对此次行动的成败毫无把握。板垣虽说已从军30多年,经历过日本士官学校、陆军大学的严格培养,更接受过日俄战争炮火连天的实战考验,但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最高指挥官的位置上,来策划一场可能震惊世界的行动,他不能不感到有些底气不足。更何况这次行动完全是一种“下克上”式的先斩后奏,而中**队又处在绝对优势的地位,一旦起来还击,那可如何收场。他实际上是在冒一场胜算很小的大险。一股难以驱散的阴影笼罩在板垣的心头。但他作为一名军人,一个受过日本武士道精神熏陶的中年官佐,有着自己仕途上的追求和使日本帝国布威于天下的使命感。想到自己多年来苦心追求的“满蒙战略”,想到日本军魂可能将由自己来进一步光大,心中竟涌起一股“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豪迈之感。

    “人生之途,当全力以赴”,他又想起了自己的这则座右铭。

    “嘀呤呤……”,桌上的电话猝然响起,把一屋人的目光都引了过去。

    板垣急步走到桌边,接过电话,一个急促而兴奋的声音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大佐阁下,柳条湖计划已顺利完成。各部队状态良好,等待您的命令。”

    出师顺利,好兆头啊!一阵喜悦的冲动从板垣心头泛起。放下电话,他转向众人。表情又恢复了往日的凝重,但声音中却有种掩饰不住的激动;“各位,一切顺利。按计划行动吧!”

    一道道攻击令随着电波的飞荡,传向沈阳四周的日军中:

    关东军独立守备第2大队即刻攻击北大营。

    第5大队从北面攻击北大营。

    步兵第29联队攻占奉天城。

    “轰,轰!”两门280毫米的巨型榴炮在惊天动地的巨响声中,将炮弹送向北大营。北大营立刻震颤不已,火光冲天。几百名红了眼的日本兵弹上膛、枪上刺,像开了闸的洪水,呼啸着冲向北大营。

    隆隆的枪炮声划破了北大营。划破了奉天城宁静的夜空。

    北大营中,东北军第7旅参谋长赵镇藩此刻正心绪不宁地在屋里来回踱着。几个月来,一种不祥之感总是絮绕在他心头。连续发生的两件事更加深了他的这种感觉。“万宝山事件”,日本人明明占了便宜还纠缠不休,时不时就在各种场合提一提。好像中国人在仗势欺人。更甚的是,一个中村震太郎大尉竟擅闯我东北军屯垦区刺探军情。人证、物证俱在。谁是谁非一目了然,即使中村死了,按理日本人也说不出什么。谁知日本人却抓住此事大作文章,硬是在胡搅蛮缠,强辞夺理,以至东北军将团长关玉衡澈职查办也不能平息事态。赵镇藩当时心里就有种感觉:日本人纯粹是在找碴!

    赵镇藩深深体会到国弱民贱这句话的沉重。

    “万宝山事件”中死的中国人又何止一个,到头来还不是中国人睁着眼吃哑巴亏。这使他心里总有种压抑、愤懑之感。他虽算不上东北军老人,可他好歹也随东北军关里关外、四方征战数年了。早已养成了那种无羁无绊、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慨。可每每碰到与日本人打交道,就总有种被一条无形绳索紧紧缚绕之感。在中国的土地上竟找不到替中国人说理的地方。这不能不使他感到莫大的悲哀和羞愤。同时也使他认识到,在这战乱频仍的动荡之秋,力量就是真理,“拳头硬的是好汉”,否则,弹丸小国日本的军人,怎能跑到泱泱大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历史悠久的古国臣民何至于在自己的土地上遭受东邻倭人的欺凌!但他的这种顿悟非但没让他有轻松之感,倒使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军人,军人就是要守土保国,为民分忧。可如今我算个什么军人啊!吃着东北父老的血汗俸粮,却眼看着他们遭受日本人欺侮,吞咽自己痛苦的泪水,这还算个军人,还算个堂堂七尺的男子汉吗?!这种感觉像一只巨鼠,啃啮着他那颗痛苦的心。痛苦之余,赵镇藩又时常陷入深深的思索中。为什么日本人能如此张狂?泱泱中华大国为何在弹丸小国日本面前畏畏缩缩?为什么几千年来处处向中国学习的小日本,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却使中国成了手下败将。

    近两个月来,日本人从东北军眼皮底下频频向奉天调入军火,一车车用蓬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从奉天南站卸下,运进日本兵营。而且白天、黑夜不停进行攻击演习,矛头直指奉天城和北大营,使奉天四围充满剑拔弩张、大战在即的火药昧。赵镇藩心里很清楚,这决不是日本人在向东北军示什么威。日本人早已认为他们够威风的了。那么日本人究竟想干什么?

    这么细细地一想,他那颗空落落的心就更不踏实了。随之而来的焦灼忧虑之情常使他彻夜难眠。

    早在8月份,7旅上校以上军官和情报人员就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研究当前的局势和可能对策。一天会议下来,结果令人堪忧:奉天事变必定发生。为此,旅长王以哲带上材料,亲赴北平,向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请授应对之策。

    王以哲心急火燎,一下火车就直奔少帅养病之处,协和医院一间宽畅奢华的地下室。

    张学良一语不发,静静地听着,又像是在思考着,“……少帅,综合来看,奉天事变指日可发。现在关外兵力空虚,关内各军却拥兵自重。一旦事变发生,日本由朝鲜、日本海运兵力,恐我东北军各部难以抵抗,甚至有兵败之虞。果真如此,那我们岂不有负国家、有负东北父老?所以请少帅考虑,是否可由关内调回一部分部队,以解燃眉之急。”

    沉吟良久,病容满面的张学良才开口道:

    “以目前时局看,日本人尚不敢如此。现在中央的意思是力避冲突,调兵恐怕不妥。还是那句话,尽量避免和日军发生冲突。”(未完待续。。)

第896章 少帅阴影

    一瓢冷水把王以哲浇个透心凉。他原以为千里之外跑来陈情,少帅起码能给个灵活的应对之策。谁知少帅不但不发一兵一卒,扔给他的还是那避之唯恐不及的紧箍咒。一阵绝望、怨艾从心头升起。

    王以哲弄不明白,自进驻北平后,少帅怎么像是变了个人。东北基业可是大帅几十年风风雨雨创下的啊!难道你少帅愿意看着它沦入日本人之手?更何况你少帅当初归服南京国民政府,不就为抵抗日本人插手东北事务吗?而且大帅死于日本人之手,东北人谁个不知,哪个不晓。

    王以哲虽不能说草莽出身,但毕竟身在关外,尚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军事与政治那种互相缠绕、互相挚肘、难分难解的复杂关系,也不可能了解到,攻于心计的蒋志清为迫使张学良俯首听命而采取的种种政治权谋和外交手腕,自然也就难以真正理解张学良当时的苦境。

    张学良似乎看穿了王以哲的心事,轻轻地叹了口气,解释道:

    “既然我东北已归顺南京,我又身为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学良就得听中央的。我虽为一人之下,可这一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该清楚,迈过他能行吗?眼下我已派人把情况报告给了总司令,他也指示了,一切先从外交解决。”

    其实,张学良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

    他年轻气盛,如日当空。正处在事业的顶峰,虽对他巩固自己的东北大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掩饰了他的一个极大弱点。即对外交、政治上的复杂、艰险缺乏清醒的认识,很多观点显得稚嫩。当他看到日本国内的政局出现动荡,而关东军兵力又显得单薄时,总是一厢情愿地拿日本与中国的情形作比较,因而也更轻信日本人还不至于在整个东北大动刀兵,实行全面的武装占领。此时尽管已有人向他指出,日军有可能以占领奉天为开端。逐步实现对东北的占领,但他已完全听不进去了。

    除此之外,中东路事件的阴影不萦绕在他的心底。中东路事件是张学良执掌东北政权后第一次大的对外军事行动。战争的惨败无异于给意气风发的张学良当头一棒,这是张学良主政东北以来遭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而这种挫败感一直延续现在。

    在他看来,中东路事件中。苏联是被动的。准备不充分,而东北军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东北军尚且失败。而现在日本蓄谋已久,早已作好充分准备,东北军若真卷入战争,孤军奋战,取胜又谈何容易?同时,张学良心中还有这样一个顺理成章的比较:1904年的日俄战争。俄国战败,其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几乎全部被歼。日苏相比。日军战力明显强于苏联,那么,东北军与苏军作战都打不过,更何况要面对比苏联更加强硬的日本人了。没打先有怯敌之心,不能不说与当年中东路的惨败有直接的关系。

    对这些,王以哲当然无从知晓,他只觉得这种事靠外交解决简直是天方夜谭。何况他是一个军人、一个领兵打仗的将领,他所需要的,只是军队力量的强盛和命令的合理、可行。

    “印度的事业你知道吗?”望着沉默无言的王以哲,少帅言犹未尽地问道。

    “知道一点儿。”王以哲心中不免有些纳闷。

    “蒋总司令要我多研究研究印度,效法圣雄甘地。对日本人就像甘地对英国人一样,采取不合作的办法。遇事要退让,军事上要避免冲突,外交上要采取拖延办法。争取公理,留待国联裁决。”

    张学良一时又有些神情黯然,“我原想回关外一趟,可有些事又使我未便成行。你还是快回奉天吧。遇事多和张辅帅、藏主席商量。”

    王以哲退出协和医院后,一阵失望、凄然之感涌上心头。东北军坐镇一方,几十年征战,上不怕天、下不怕地,今天却要外国人来保护。大帅要是地下有灵,能咽得下这口气吗?唉,让我回去怎么向弟兄们交待。

    果然,军官会上,王以哲话没说完众人就先炸了锅:“遭受日本人攻击,不抵抗怎么能成呢?这不让我们睁着眼等死吗?”

    “军人打仗就是要尽用手中武器。不还击,不抵抗,那还要我们干什么?”

    见众人群情激奋,王以哲站起来摆了摆手,重复道:“我们要绝对服从,不要再为难副司令了。”

    年轻气盛的旅部朱参谋站起来说道:“可我们也不能坐着等死啊,根据上峰的指示,敌军不来我们不能走,可敌人来了,我们还走得了吗?走不了只有起来应战,应战又哪有不抵抗之理呢?”

    ……

    王以哲认为众人说的有理,一时颇感为难。沉思良久,咬着牙说道:“不行的话,我们就来个见机行事。敌人来了我们就跑,实在不行也可以开枪迎击。但要保证衅不自我开,作有限度的退让。必要时全军退到东山咀子附近集结,候命行动。”

    众人一时相对无言,表情复杂。既然旅长已经担了责任,做了退让,还能再说些什么呢?命令总归是命令,军人对命令是没什么价钱可讲的。

    会就这样有些沉闷地散了。

    可赵镇藩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眼下,奉天城的日本人不但急运军火,大搞演习,还给在乡军人及日侨发放武器,大事训练,颇有些蠢蠢欲动之势。而7旅却被这道命令捆得死死的,连个整体计划都搞不出来。战事在即,何谈动员战备、筹措物资,更别说进入戒备状态了。看着周围的日本人像憋足了劲轰然鸣叫的坦克,再看看7旅和东北军各部队太平无事的样子,看看奉天城一片祥和、毫无大战在即的气氛,赵镇藩心中是千般焦急,万缕悲哀。

    越想越烦,赵镇藩索性出了屋子,信步来到了大营院里。(未完待续。。)

第897章 惴惴不安

    脚还没站稳,大营西南方“轰”的一声巨响使他一惊,一种不祥之兆涌上心头。

    听声音像是在铁路方向,怎么这么响?凭着他多年的战场经验,他立刻辨别出这不是炮声。旅长不在,今天可大意不得。

    自上次会议之后,赵镇藩时刻都有种惴惴不安之感,担心着哪一天一场横祸会突然降临到7旅头上。他心里非常清楚,一旦事情发生,7旅必然首当其冲。尤其是今晚,他的这种感觉更强烈了。现在关外兵力空虚,东北的军、政、财根基在奉天城,奉天城几十万东北父老和7旅上万将士的身家性命今天可都攒在我赵镇藩的手中,他感到了自己肩头的份量。

    想到这,他转身快步进了屋里,抓起了桌上的电话:“值星官,我是赵镇藩。派人出去查一下,外面的爆炸是怎么回事。”

    放下电话,赵镇藩轻轻吁了口气,暗自思忖道:想来日本人还不会这么快就动手吧。上午日军第2师团33联队长村田大佐来探访的事又浮现在眼前。

    村田与赵镇蕃已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听说村田的到来,赵镇藩止不住心里一阵嘀咕:“现在日军调动繁忙、演习频频,他此刻怎么会到大营来?”

    客室里,村田屁股还没落座,就似有所指地问道:“赵参谋长近来很忙吧?”

    “哪里,还是老样子。近来贵军倒是活动频繁。不知队长今天忙中得闲,到此有何贵干?”赵镇藩心里明白。村田此刻是绝没有闲心出来访友叙旧的,所以也懒得跟他兜圈子。

    “啊,敝人有些事想跟王旅长商量商量。王旅长呢?”

    “噢,王旅长有些公事出去了,队长有什么事可否先跟我赵某说说?”赵镇藩点了村田的将,两道锐目直视对方。

    村田干笑了两声,给自己顺了个台阶,“那里,那里。赵参谋长见外了,是这么回事,这些天来咱们之间多事。容易产生误会,发生些不友好,不信任的问题。咱们历来相处得还是不错的嘛,所以一旦发生什么事故。我希望事态不要扩大。”村田莫测高深地盯着赵镇藩说道。

    ……

    想到此。赵镇藩心里又踏实了一些,与其说踏实,倒不如说是一种自我解脱,希望日本人行动不至于太快。

    突然,又是“轰、轰”两声把他从沉思中惊醒,望着窗外的火光和涌起的团团浓烟,赵镇藩的心忽悠一下沉了下去。不好,像是军士队营房被炮火击中了。他妈的这些小日本。真的欺负到老子头上了。

    这时,传令兵冲了进来:“参座。日本人炮击大营了,另得报,日本人越过铁路,向大营冲来。”

    赵镇藩一时急火攻心,不知所措。他想了想,认为还是先叫旅长速回大营再说。转身进屋,抓起了桌上的电话:“喂!要奉天三经路王旅长家。”

    “旅长吗?我是赵镇藩,日本人动手了,对!我刚得到消息,日本人炮击了大营,似又有步兵向这边冲来,你看怎么办?”

    “老弟,沉住气。你把队伍先集合起来,等我的话。在事情没弄清楚前,千万别随便开枪。我这就去找荣参谋长。”

    “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等我见了荣参谋长后再说。”说完扣上了电话。

    赵镇藩就觉得心底一股无名火在往上窜。沉住气,说得倒轻巧,现在火烧眉毛了,却连打与不打都定不下来,叫我怎么沉得住气。你旅长向全旅官兵规定过:非常时期,官兵一律不得在外宿夜,可你倒溜回家里。“不准开枪”,现在开枪开炮的不是我而是日本人。

    尽管委屈,但他知道现在抱怨起不了丝毫作用。放下电话,他急忙喊道:“传令兵,传我的令,各团立即集合。不准开枪,等候命令。”

    他点上支烟,急急地抽了两口,头脑略冷静了一些。他感到与其在这等着,不如自己直接联系,他操起了桌上的电话,“喂,要司令长官公署荣参谋长。”

    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这几天真是有点忙昏了头。少帅在北平养病,代理长官张作相十几天前就回锦州小岭子私第为父奔丧,至今未归。只有荣臻与省主席藏士毅、外交特派员王境寰全权处理东北的军政、外交事务。虽说是3人,可离开荣臻什么事也办不成。偏偏最近的公事、私事又接连不断,令他难有片刻闲暇。其中最令他头痛的,还是那扯个没完没了的“中村事件”,几次耐下心来与日本驻奉天的领事们和关东军代表谈判此事,可日本人不顾事实,强辞夺理,致使屡次谈判都毫无结果,不欢而散。可日本人态度却变得越来越强梗,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而荣臻对反复无常的日本人也越来越失去耐心。

    这时候,偏偏又遇上老爷子的寿诞,17、18日两天来,整个荣府张灯结彩,贺声不断,车来人往,片刻不闲。既要应酬前来祝寿的大员、显贵,还要添置香案、陪堂会戏,博得老寿星的欢心。为此,他专门请来了京韵鼓王张筱轩,他的戏可是者爷子早就点下的,岂能扫老寿星的兴。餐宴宾朋佳丽更使荣臻感到难于应付。这不,都晚上10点多了,整个荣府还是烟雾缭绕,灯光通明,佳丽的哆哆声、洗牌的哗哗声不绝于耳,丝毫没有兴尽告返之意。

    荣臻应酬于宾朋贵友之间,一会儿东厅,一会儿中寿堂,忙得个不亦乐乎。这时副官急步走近他,低声道:“参谋长,出大事了,日本人抱击了北大营。赵镇藩来电话告急,请参谋长速到公署。”

    荣臻一阵心惊,所有豪兴雅致一扫而光。

    车到公署,荣臻急步下了车。典雅、富丽的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前,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这更加重了他内心的不安。

    进入灯火通明的屋里,藏士毅、李济川等一批东北军、政官员站起身,围了过来。(未完待续。。)

第898章 命令等死

    “情况怎么样?”荣臻不待对方开口便抢先问道。

    “刚才7旅赵参谋长报告,大约10点半左右听见大营西南方一声巨响,情况不明。时隔不久,日本人向北大营连开数炮,而且有步兵越过铁路向大营冲去。”

    “日本人方面有什么消息?”荣臻想了想问道。

    “下午和林总领事谈完后再没接到任何通告。”

    荣臻转过身去没再吭声,他意识到可能他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出现了。日本人可真是挑了个好时候。现在关外兵力空虚不说,几个主要长官也都不在位。即使关外剩下的这些部队也完全分散在东三省各地,完全没有进入备战状态。枪林弹雨里冲杀出来的荣臻什么时候打过这样的仗,经历过这种局面,“灵活处置”,说起来容易,怎么个灵活法?更何况对手还是凶残无比、有备而来的日军。要是好处理,张作相岂能到现在还不回来。荣臻觉得自己像被推上了一艘狂涛中的小舟,随时都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

    桌上的电话这时响了起来。

    “喂,荣参谋长吗?我是赵镇藩。据准确情报报告,刚才日军炮击北大营,现在营西门外有日军在活动。”

    “你们旅长呢?”

    “旅长在家里。我刚才去了电话,他可能随后就到公署。参谋长,如果日本人向大营发起攻击怎么办?必要时我们是否可以迎击。”

    “一定要沉住气,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都放在库房里,等事情查清楚再说。”荣臻沉声道。

    “收枪入库?那日本人冲进来。不是让我们等死吗?!”赵镇藩有些急了。

    荣臻本来就心情沉重,一听这话更是火冒三丈,压抑在心里的一股无名火终于无法控制地冲了出来。“就是挺着死,也不准开枪。挺着死,也是大家成仁,为国牺牲。”

    扔下电话,荣臻六神无主。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让7旅官兵收枪入库,很可能就是让他们等死。可他又能怎样呢?少帅在北平三令五申不得抵抗,以免事态扩大。张作相跑到锦州奔丧。到现在还没回来,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荣臻毕竟只是个参谋长。如果要他耐心细致、智谋过人地辅佐官长,他可能非常称职,但大事来临。要他行权决策时。就显出了果敢拍板的欠缺和胆魄的不足。

    就荣臻个人而言,他当初对不抵抗命令也是有着种种忧虑的。兵家之争,哪有战端未开就一味退让,下这种命令呢?就是想挂免战牌,这仗也得免得了才行啊。人家四处打你,你想仅靠躲避使对方罢手怎么可能呢?以往与日本人打交道的经验明白无误地告诉他,对日本人避让,无异于抱薪救火。只能助日本人的骄狂气焰。日本人的蛮横早使他觉得无法再忍了、下午他与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的谈判便是如此。

    18日下午,林久治郎来到公署。又谈起了令荣臻头疼的“中村事件”。

    “关于‘中村事件’,现在已到了严重关头,参谋长准备如何答复?”林久治郎开门见山,摆出一副最后通谍的咄咄逼人之势。

    荣臻对此早有准备,他计划在最后关头亮出自己的“杀手锏”,让日本人无话可说,彻底了结了令人心烦的“中村事件”。他不慌不忙地转回身,拿出中村大尉在新安岭一带绘制的军用地图、各种文件及间谍实物,说道:“总领事,你自己看看,这些东西能让我说什么呢?你们既没有向交涉署照会,又没有我们的护照,如何让我们行保护之责?”

    “荣参谋长,我们已经谈过多次,今天还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干啥!”

    尽管嘴上强硬,这些突然出现的物证还是令林久治郎大吃一惊,他万没想到中国方面会在最后一刻走此一招。立时,他觉得满身燥热,汗珠顺着他那泛着油光的面颊淌了下来。忙乱中手帕也不知哪去了,最后终于掏了出来,忙不迭地一阵猛擦。

    但林久治郎不愧是个经验丰富的外交官、熟知中国事务的中国通。他深知此时的丝毫慌乱不但影响后面的谈话份量,还会给对手增强一分心理优势。现在必须反击,在心理上打倒对手。他太熟悉中国官员的弱点了。必须施以高压!

    他拿出一副蛮不讲理的口吻对荣臻说道:“日本军人横暴,不服从外交官的指示,自由行动,这是我们陆军省历来的作风。到现在这个紧要关头,拿出这些东西,谈别的都没什么用。还是考虑如何处理这件事吧!”

    荣臻乍听这话先是一愣,随之血往上涌,气往上冲。什么外交官,简直与强盗无异。你们军人历来的作风是横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我们的军人呢?公理呢?真是强盗逻辑。想胡搅蛮缠,想讹诈,算是你瞎了狗眼。

    想到此,他不顾身旁其它官员的一再暗示,硬邦邦地顶回一句:“我们的军人也是横暴的,你们没护照,擅入我新安岭屯垦区绘图、拍照、辱骂他们,我们也没办法。今天让我退缩办不到,我不能写亡国史的第一页。”

    林久治郎一跃而起,把手一挥,像是要把荣臻拂走似的,声音尖厉地威胁道:“这事没法谈了,告辞。”

    临走,还回头扔给荣臻一句硬邦邦的话:“日中友好关系的最后破裂,我不能负责。”

    一副刁蛮无理、盛气凌人。这些事想起来就让荣臻心烦、气闷。依他的看法,不给日本人一点颜色,他们是不会老实的。

    可10天前在北平,张学良撑着病体对他讲的那些话又时时撞击着他,“不要抵抗,遇事一定要退让。”

    平时替别人出惯了主意的荣臻,今天却实在没法替自己拿出个主意。他觉得自己像是处在一条狭窄的山岩上,左走不成,右挪不是。纵使他此刻心里再急也无济于事。(未完待续。。)

第899章 东北空军

    正当荣臻一筹莫展之际,门外响起了一阵急捉的脚步声。7旅旅长王以哲少将急步走了进来。

    “参谋长,日本人已先动手了,怎么办呢?”

    荣臻心里没着没落,想了想说道:“再往北平给张副总司令挂个电话,请示一下。”说罢操起了桌上的电话。

    一阵呼叫后,传来了北平的声音,荣臻忙提高了噪门:“喂!我是荣臻,请张副总司令听电话。”

    “副总司令陪美国武官去前门外中和剧院看戏去了。”接电话的是张学良的侍卫副官长谭海。

    “请速转告副总司令,奉天出大事了,我一会儿再去电话。”荣臻垂头丧气地放下电话。

    这时,赵镇藩再次来电告急,情况比上一次更具体了一些。“日军由柳条湖出发,向我大营进攻,现突破西卡门。参谋长,我们不能等着挨日本人的打啊!”

    “在未得命令前,无论如何不能开枪。就是日军进入营房,也不准抵抗。武器都要收入库内。”

    “参谋长,这个指示已经报各团长说了,他们认为不能下达。而且事实上也做不到,官兵们现在都在火线上,怎么能去收枪呢?”赵镇藩仍徒劳地苦苦坚持着。

    “赵镇藩,这是命令。如不照办,出了问题,由你负责。”荣臻丝毫不为所动。

    “要是日本人要命呢?”

    “要命就给他,军人以服从为天职。”

    荣臻的退缩仅仅是悲剧开始的第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告急电话开锅似地纷纷打来。

    航空处:“情况现在危急,机场的40多架飞机怎么办?” “赶紧飞锦州,锦州不行。辽河以西任何地方都可以。”

    奉天城小西门警察哨:“日本人现在攻城,杨言如果不开城门,他们将用炮打,到底开不开啊!”

    “听命令,暂时不开。”

    奉天监狱:“城上站满了日本兵,用机枪向院内扫射,在禁犯人已有暴动行为。拖下去会出大乱子,到底怎么办啊!”

    “情况紧急你就开门放人吧。”

    航空处再电:“我支持不了啦!各方派人去找,可飞行员一个也找不到。日本人马上冲进来了。怎么处理呢?”

    “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

    沈阳东塔飞机场。这里停放着东北空军大多数的飞机。

    东北空军,是张作霖与张学良父子倾注心血、苦心营建的。早在1920年7月,张作霖就在奉天东塔农业试验场旷地修建了飞机场,并在东三省巡阅使公署内设立了东三省航空处。拥有4架大威梅双翼三百六十马力旅客运输机。4架小威海单翼三百六十马力侦查教练机。当时,这8架飞机就是他们的整个家当,这还是直皖战争后,皖系战败,张作霖从段祺瑞那里缴获来的。1923年9月,张学良任东三省航空处总办。他一上任,就把东北航空处整编为五个大队:飞虎队、飞鹏队、飞鹰队、飞豹队,张学良兼任“飞鹏”队队长。为了把这个航空处办得更好,张学良不仅从日本、俄国高薪聘请外国教官。他还把一批优秀的青年送到国外深造。1922年9月,东三省航空学校在奉天成立。次年,张学良亲任航校校长。聘请法国教官2人,英国教官1人,白俄教官4人。航校第一期学员共40人,于1924年8月毕业。当时,东北航空处已拥有五十多架飞机,仅飞行员就近百人。此后,张学良又扩充了航空军,他不仅组建了水上飞机队,还先后从意大利、德国、英国、日本等国购进侦察机9架、水上飞机8架、轰炸机9架、战斗机5架、教练机8架,基本上搭起了东北空军的架子。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空军发挥优势,给直军以很大打击。于是,张作霖对空军更加重视,增加经费,扩大规模,并对空军进行了重新整编。东北空军经过张学良的整顿和训练,无论是技术、战术、还是装备、配置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在东北空军鼎盛时期,已拥有100多名飞行员、近300架飞机。作为奉系扩张势力工具的东北空军,当时在军事上,还只能起侦察、对地扫射、小规模投弹轰炸等作用。但面对着多数尚无飞机的其它军阀,却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势。东北空军经过几年的军阀混战,战斗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1928年,张作霖遇害身亡,张学良将空军的全班人马撤到关外,将航空处缩编为东北空军大队。东北易帜后,张学良按照南京政府空军的番号,成立东北边防军航空司令部,撤销航空大队的编制,并设立航空教导队,聘请多名日本教官任教,要求飞行员轮番参加,接受最新式的航空教育。

    9月18日晚,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了命令:“日军闹事,不准抵抗,如有不听命令滋事的,军法处置。”

    飞行员获知后,都非常不解地撤离了飞机场。

    此时,日本人已经向机场逼近了,如果让日军兵不血刃占领机场,那东北空军可就损失惨重了:不仅要损失100多架飞机,就连40余架成套从捷克购来的尚未启封安装的机件及附设工厂的全套设备也落入敌手。

    上峰下达了不准抵抗的命令,这让机场警卫连连长陈斌有劲也使不出来,悲愤的陈斌甚至把嘴唇都咬出了血。

    “连长,那边也有人过来了!”陈斌的通讯员在身后喊道。

    “让他们来吧,反正我们也没办法抵抗!”陈斌头也不回有气无力道。

    “连长,不是日本人,好像是我们的人!”

    “哦?”陈斌回过头来,果然发现来的人穿着奉军军装。

    不一会,一名少校来到陈斌面前,面无表情道:“这里现在由我们接管了,你带着你的人迅速撤退。”

    说话间,这些奉军士兵,已经在机场外围做好了战斗准备。

    陈斌愕然道:“不是命令不准抵抗了吗?你们这是?”

    少校冷哼道:“不准抵抗是命令你们奉军的,对我们无效。”

    “啊?”陈斌越发惊讶:“你们是什么人?”

    “天罚军!”少校撇下一句话,就懒得再理陈斌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867/ 第一时间欣赏抗日之白眼狼最新章节!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所写的《抗日之白眼狼》为转载作品,抗日之白眼狼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抗日之白眼狼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抗日之白眼狼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抗日之白眼狼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抗日之白眼狼介绍:
他本是国防大学年轻副教授!他穿越后有了新的身份! 他从辛亥革命前就开始布局!他被孙文称作“革命精灵”! 他是白狼军团的主人!他是铁血战士的首领! 他没有让外蒙古独立的阴谋得逞!他是民国最强悍力量的幕后者!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如鱼得水!他秘密参加苏联国内战争! 他游刃有余地斡旋于列强之间!他参加了几乎全部的对日作战! 他演绎了不一样的抗日!他撬动了历史的车轮! 他改变了世界格局!他让世人仰望中国! 他……抗日之白眼狼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抗日之白眼狼,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抗日之白眼狼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