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寒门崛起TXT下载寒门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寒门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朱郎才尽     寒门崛起txt下载     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谦公公

    “张县丞真是福泽深厚、官运亨通啊,竟然能结识御马监掌印太监陈洪陈公公,我等无忧矣。日后张县丞飞黄腾达了,可莫要忘了我等才是啊。”

    “张县丞真是令人羡慕啊,上次进京结识了严小阁老,这次又结识了御马监掌印太监陈公公,有这等关系,日后想不飞黄腾达都难啊。张县丞日后可要”

    一干胥吏纷纷起身向张县丞敬酒,大拍马屁,以求张县丞日后照拂他们。

    至于结交太监,会不会被人视作阉党,会不会被人看不起,他们完全没有这种顾虑。因为,这年头当官的哪个不是结党营私,结交太监也相当普遍,即便是当朝严阁老,据说对宫里的太监,也是礼遇有加,经常笼络结交呢。

    如果能成为阉党,他们还巴不得呢,成为阉党,他们起码有机会从“吏”这个官僚集团鄙视链的最低端,上升成为“官”呢,只是没有机会而已。他们心里有数,他们还没有成为阉党的资格,就他们这样,宦官还看不上他们呢。

    不过,明日是个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如果能入了御马监掌印太监的眼,以后前途就有着落了。

    “咳咳,我结识的并非御马监掌印太监陈洪陈公公,不过......”听着一干胥吏的恭维,张县丞难得有些不好意思的咳嗽了一声,毕竟明日就要宴请贵人了,也瞒不住,现在不提前说清楚,等明日笑话更大。

    什么?!

    张大人您说什么?你说你结识的并不是御马监掌印太监陈洪陈公公?!

    一干胥吏闻言傻眼了,心里面本来激动的跟火烧一样,此刻听了张县丞的话,宛若兜头被浇了一盆凉水,嗤啦一声,将他们的热情浇灭了。

    张大人您这不是拿我们开心吗?!

    您结识的不是御马监的掌印太监陈洪陈公公,那您跟我们说这么多关于御马监陈洪陈公公的话干嘛啊。您这不是让我们白高兴了一场吗?!

    一干胥吏虽然没有抱怨出口,但是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众人的表情,张县丞微微笑了笑,老神在在的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茶,一直等到一干胥吏都注意到他出于意料的淡定和胸有成竹后,他才不慌不忙的对众人说道,“我结识的并不是御马监的掌印太监陈洪陈公公,但也差不远了,通过这位贵人,结识陈公公那是易如反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听了张县丞的话,一干胥吏重又燃起了灼灼的激动,现在他们才明白,为何一开始他们问这位贵客就是负责采买金宝珍珠的大人时,张县丞会意味深长的说是也不是了。

    “张大人,您就别卖关子了,还请告诉我们吧。”有胥吏苦笑着说道。

    “呵呵,这位贵人啊不是别人,就是这位御马监陈洪陈公公的干儿子谦胥谦公公。”张县丞微笑着对众人说道,“御马监掌印陈公公总共收了四个干儿子,这位谦胥谦公公是他年纪最小的干儿子,也是最受他器重的干儿子。”

    原来贵人是陈公公的干儿子谦胥谦公公!怪不得张县丞说通过他结识陈公公易如反掌呢。

    太监又不会生育,他收的干儿子,那跟平常人的亲儿子又有什么区别。那就是一家人了。谦公公是陈公公的干儿子呢,通过儿子认识爹不是易如反掌吗。

    顿时,一干胥吏重又激动了起来。

    谦胥谦公公,听名字是个好相与的,明日一定要把握机会,把这位谦公公陪好。

    “张大人,您是如何结识的这位谦公公,给我们说说呗。”一干胥吏好奇的问道。

    “这位谦公公呢,当初我去京城疏通关系时,拜访严阁老的外甥欧阳公子时,有幸与这位谦公公有过一面之缘,这位谦公公是卢靖妃娘娘宫里的,欧阳公子是景王府观政,景王那可是卢靖妃的亲骨肉。所以,我才有幸与这位谦公公有一面之缘。说来也巧,圣上取太仓银十五万两,诏令买办金宝珍珠,这事是由御马监掌印陈公公负责。这买珍珠,自然要来咱们江南沿海了。陈公公下江南采买金宝珍珠,自然不可能是一个人。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次采买珍珠,他带了两个干儿子前来,其中一位便是这位谦公公。这位谦公公便是负责在咱们台州府采买珍珠。不巧的是,正好碰到了倭患,被困在了山里。前几日我与倭寇周旋,恰好听说谦公公被困在附近山里的消息,便大着胆子去拜访了。没成想这位谦公公竟然对我还有印象,这样便结识了。”

    张县丞说到此处,忍不住一脸的得意,很是为他把握机会的决断感到得意。

    当然,张县丞并没有对众人说,他将他祖传的一颗大珍珠献给了谦公公。

    这才是结识的关键。

    张县丞家以前是个普通家庭,不知那一代先祖侥幸得到了这颗大珍珠,然后就转运了,张家就发家了,从此后这颗珍珠便作为他们张家的转运珠,成为了他们张家的传家宝,历代祖宗皆有遗命,这颗珍珠要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

    不过,张县丞对于祖宗的遗命是不在乎的,什么传家宝啊,哪有实打实的利益重要。如果能用这颗珍珠结识了贵人,那我以后的仕途可就顺利多了,我仕途顺利了,那我张家自然也就更旺,那这颗珍珠自然也就发挥了价值了。

    听说谦公公是来台州府采买金宝珍珠的,张县丞毫不犹豫的便将自家的转运珠传家宝献给了谦公公。这颗珍珠它又大又圆,成色也好,经过张家历代温养,珍珠隐隐有一股灵气......谦公公收到珍珠后,大喜过望。

    御马监掌印陈公公来江南采买金宝珍珠,为了提高效率,往下面派了两个干儿子。除了这位谦公公外,还有一位柳公公,两者处于竞争关系,都想办好差压对方一头,赢的陈公公的看重。谦公公被派到了台州府,柳公公被派到了苏州府。

    不过,谦公公运气不好,才来台州府没几天就遇到了倭患,运气不好被困在了山里。这采买金宝珍珠的差事自然耽搁了,一想到柳公公那小人得志的模样,谦公公便懊恼心烦不已,不成想竟然在此时收到了张县丞进献的祖传珍珠,而且这颗珍珠还是一颗少见的极品珍珠,谦公公自然大喜过望,顺带的对张县丞这位进献珍珠之人也顺眼了不少。

    张县丞因此结识了谦公公。

    在收了张县丞的祖传珍珠,又收了很多财物后,谦公公应下了张县丞的邀请。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谦公公登场

    清晨,薄薄的晨曦笼罩在柳河镇上空,宛若给小镇洒上了一层金辉,白墙绿瓦的江南镇子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宛若贵气的少女亭亭玉立。

    柳河镇镇口的青石小路上,张县丞、姚主簿、李典史三人站在最前头,向着远处翘首以盼,在他们身后是一干被革职的胥吏,手里捧着各种欢迎礼物。

    今日算是他们起得最早的一次了,晨曦才露一点苗头,他们就来镇口了。

    他们如此,就为了迎接张县丞邀请的贵客谦胥谦公公。

    晨曦喷薄,东边的天空宛若火烧,一片彤红连着一片金黄缓缓蔓延,然后变成了鱼肚白,接着朝阳像是害羞的少女在千呼万唤中露出了头。

    太阳升起了。

    张县丞、姚主簿等一行人在镇口看了一个完整的日出。

    不止如此,他们还看着太阳从朝阳越升越高,越升越高,越来越亮。

    直到日上三竿。

    柳河镇早就醒来了,进镇的,出镇的,很多人都看到了张县丞他们一行,然后都不由将目光在他们身上多停留几眼,这是在等人吗?这么隆重?!

    太阳还在上升,缓缓向正中逼近。

    出镇办事的人都回来了,看到张县丞他们依然在镇口,不由侧目,咂舌不已。

    “姐夫,这都什么时候了,这谦公公怎么还不来?当初给他说的今天上午吗?”

    李典史站了半天,站的的腿都麻了,加上太阳又热又晒,以及路人异样的眼光,他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忍不住对一旁的张县丞抱怨了起来。

    “就是啊,这都快中午了,怎么谦公公还不来啊?不会是忘了吧?!”

    一干胥吏早就忍不住了,听到李典史抱怨,他们也不由得跟着附和了起来。

    相对于不耐烦的李典史等人,姚主簿则是立在原地,轻摇折扇,面上淡定不已。

    “哼!这点耐性都没有?!还想结交贵人?!当初刘皇叔三顾茅庐,才请来了命中的贵人诸葛亮,现在不过是让你们多等了一时片刻,你们便受不了了?!如何成就大事!”

    张县丞冷哼了一声,拿眼睛扫了一眼众人,尤其是对李典史重点关照。

    “是是,张大人教训的是。”

    一干胥吏连连点头,重新打起了精神。

    众人继续在镇口,翘首以盼。

    太阳继续高升,距离正午也就差不了一个时辰了,深秋的太阳很毒,镇口等待的张县丞等人不由得汗流浃背。李典史等人又故态萌发,怀疑抱怨了起来。其实,此时张县丞也不由有些怀疑动摇了,面有担忧,在原地踱步了起来,谦公公该不会真是忘了吧?!还是说记错时间了?!

    就在张县丞等人快要放弃的时候,看到了原处一顶华丽的轿子出现在视野中。

    这是一顶四人抬的轿子,轿子很是华丽,两侧还跟了四名挎着腰刀的护卫。

    一看到这顶轿子,张县丞眼睛都亮了。

    这顶轿子他认识,谦公公被困在山里,他去拜访的时候,谦公公就歇在这顶轿子里。

    “快快快,都给我打起精神来,谦公公来了。对面过来的这顶轿子里坐的就是谦公公。”张县丞一边整理衣冠,一边对李典史等人说道。

    “啊,谦公公来了。”

    “谦公公终于来了。”

    一干人等激动了起来,终于没有白等啊。

    远远的,未等轿子近前,张县丞便带着姚主簿等一干人等迎了上去。

    “谦公公大驾光临,我等有失远迎,真是罪过罪过。”张县丞迎到轿前,躬着身子说道。

    一干胥吏等皆跟着附和,说着欢迎的话,一个个身子躬的跟虾米似的。

    抬轿子的四人穿着青色内侍衣着,一个个都是眉清目秀的小太监。

    在张县丞等人面前放下轿子,前面的一个内侍弯着腰掐着兰花指掀开了轿门。

    “呵呵,杂家就一介小黄门,哪里当得起什么大驾。”

    一声尖细的笑声从轿子中传来,接着一只掐着雪白绣帕的手从轿子里伸出来,前面的内侍殷勤的扶了一把,轿子里的主人从中走了下来。

    这是一位眉清目秀、眼角带笑的小太监,年纪约十**左右,身着一身紫色内侍服,衣着料子一看就比抬轿子的小太监要高好几个等级。

    此人正是谦胥谦公公。

    “当得起,当得起,谦公公可是服侍圣上的,劳苦功高,若是谦公公当不起,哪还有谁当得起呢。”张县丞等人忙不迭上前恭维了起来。

    “呵呵,杂家就是一介奴才而已,只是祖上修了福气,才有幸帮万岁爷分忧,服侍贵妃娘娘。”谦公公将绣帕放在唇边,呵呵一笑,声音很是尖细。

    张县丞等人慌忙又是恭维,接着将礼物送上。

    谦公公搭眼瞧了一眼礼物,嗯,一摞银票,一盘银元宝,一盘珍珠......这礼物很贵重嘛,嘴角的笑容更是灿烂,“哎呀呀,瞧瞧你们这是做什么,这不是让杂家犯错嘛......”

    谦公公嘴上说着拒绝的话,看着礼物,眼睛却是放光,视线也没有挪开的意思。

    “哪里哪里,谦公公替圣上分忧,不辞辛苦,千里下江南采买金宝珍珠。我等不才,世代沐浴皇恩,也想为圣上略尽绵薄之力,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份心意,还请公公成全了我们。”张县丞躬着腰带头说道。

    “是啊,是啊,谦公公,我们也想略尽绵薄之力,还请谦公公成全。”一干胥吏纷纷出言。

    “哎呀,原来是这样啊,你们也不早说,害杂家差点误会了你们。既然你们也想为圣上效劳,杂家也不能不近人情,阻止了你们尽孝不是。你们的这份心意,杂家就越俎代庖收下了,替你们一并为圣上分忧解难。”

    谦公公掐着兰花指夹着绣帕,半掩微弯的嘴唇,笑着点了点头,示意跟随的小太监将礼物全都收下。

    “多谢公公成全。”张县丞连连道谢。

    “多谢公公成全。”一干胥吏跟着道谢。

    “好说,好说,都是替圣上分忧解难嘛。”谦公公笑着摆了摆手,眼睛弯成了月牙。

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循循善诱

    昨日张县丞他们踩好点的画舫,今日被装饰的更盛昨日,不仅张灯结彩,更是铺设了红毯。张县丞等人躬着腰殷勤的将谦公公引进了画舫。

    “你们有心了。”

    谦公公掐着兰花指,摇曳着身姿,走进了画舫,自然而然的坐在了主位上。落座前,谦公公洁癖的以绣帕擦了一下椅子,见上面没有一丝灰尘,满意的点了点头。

    得到了谦公公的肯定,张县丞一干人顿时如饮了甘醇的美酒一样,美的不行,觉的他们提前了一天的奴隶没有白费,愈发的殷勤了起来。

    张县丞为了讨好谦公公,特意托了好几层关系,重金从府城请来了三位大厨,不计成本烹饪各种山珍海味、珍馐美食,自从谦公公落座后,一盘盘一叠叠的珍馐美味流水似的往桌上端,窖藏了百余年的美酒陈酿开了一坛又一坛。

    河岸两侧,追逐画舫的流浪狗更多了......

    张县丞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精心准备的山珍海味,却未能让谦公公满意。

    “这道龙井虾仁,讲究的是虾肉白而鲜嫩,芽叶阵阵清香,可惜,这盘火候把握的不够,浅了三分,嫩则嫩矣,芽叶的清香未能浸入虾仁之中......”

    在张县丞他们殷勤的推荐下,谦公公尝了一口龙井虾仁,虾仁只吃了一半,便撂下了筷子,用绣帕擦拭了一下嘴唇,淡淡的点评了一句。

    火候不到吗?

    一干胥吏尝了一口虾仁,差点没把舌头吞进肚子里,我们怎么吃着好吃的不得了啊!?

    “咳咳,谦公公尝尝这道西湖醋鱼,这道菜可是江南菜当之无愧的‘魁首’。我们特意从台州府城请来的刘师傅,正是台州府台州府最擅长做西湖醋鱼的大厨。”

    张县丞见谦公公没有吃好,不由有些着急,正好此时上来了一道西湖醋鱼,张县丞脸色大喜,慌忙亲手接过这道菜,双手殷勤的放在了谦公公身前。

    谦公公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伸出筷子夹了一块鱼肉放入口中,轻咬了一口。

    一口鱼肉入口,谦公公轻轻咀嚼片刻,缓缓的吐出了几根细微的鱼刺来。

    众人期待的看着谦公公,等待着谦公公的评价。

    这刘师傅可是做西湖醋鱼的行家,在整个江南都是大名鼎鼎的存在。

    张县丞等人信心十足,相信这道西湖醋鱼一定能得到谦公公的好评。

    不过,又让他们失望了。

    “这料汁调的马马虎虎还算凑活,鱼肉也够鲜嫩,不过这精细劲儿可就不行了,宫里的御厨做这道西湖醋鱼,可是吃不出一根鱼刺来。在烹饪前,御厨已经将每一根刺都跳出来了,这鱼刺啊放到盘里,刚好拼成一条鱼形......”

    谦公公用绣帕擦了一下嘴,微微摇了摇头,对这道菜的评价也不高。

    “呵呵,也是,谦公公在宫里什么样的山珍海味没吃过,是我等贻笑大方了。”

    姚主簿微微笑了笑,恭维的说道。

    “哪里哪里,杂家也就是服侍娘娘,蒙娘娘恩宠,跟着沾了点光......”

    谦公公绣帕半遮嘴唇,谦虚的说道,话语里谦虚不已,脸上满是骄傲。

    不男不女的,真特娘难伺候!

    李典史在心里腹诽不已,不过脸上不敢表露分毫,张县丞特意给他交代过了,要把谦公公当成亲祖宗一样供着,哄到靖南,对付朱平安。

    虽然谦公公对膳食比较挑剔,但是在姚主簿、张县丞等人的刻意讨好恭维之下,以及不计工本的流水一般络绎不绝、接连而上的山珍海味下,这顿宴席吃的也算是宾主尽欢。宴席上自然而言的就聊到了谦公公下江南的差事。

    “谦公公,采买金宝珍珠来我们靖南就对了。江浙是咱大明有名的珍珠之乡,而靖南更是咱江浙有名的珍珠宝地,便是盛名在外的诸暨也不如我们靖南。”张县丞双手捧着酒杯,恭敬的敬了谦公公一杯,饮毕说道。

    “哦?”听到了珍珠,谦公公明显感兴趣了起来。“绍兴诸暨,越国古都,西施故里,乃是我大明有名的珍珠之乡,这个杂家知道,据说月宫嫦娥仙子有一颗冠绝天下的大明珠,常常在掌中把玩,仙气缭绕。有一日,嫦娥仙子不耐寂寞,偷偷在桂花树下与吴刚私会,将珍珠留给金鸡守护。金鸡如平日一样,将珍珠抛来拱去,偷偷玩耍,一不小心,明珠掉落凡间。金鸡追逐明珠下凡,明珠掉落了诸暨的浣沙溪里。珍珠有灵性,见山川秀美的诸暨远胜寒冷的月宫,不肯回去。为躲金鸡追逐,明珠从浣沙溪飞入溪边浣纱的妇人口中。妇人怀珍珠诞下了西施,故有‘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的典故,诸暨也因此称为珍珠之乡。不过,张县丞所言,诸暨也不如贵地靖南,却是何说法?”

    见谦公公对自己的说辞感兴趣,张县丞更是卖力的表现了起来,“众所周知,这珍珠自贝壳中孕育,诸暨位于内陆,止有河贝,而我靖南背靠无边大海,不仅和河贝,还有海贝。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胜诸暨。”

    “哦。”

    谦公公淡淡的哦了一声。

    显然张县丞的说辞并没有说服谦公公。

    张县丞一脸涨红。

    “咳咳,谦公公可知和氏璧否?”姚主簿咳嗽了一声,接过了张县丞的话头,对谦公公说道。

    “和氏璧举世闻名,杂家又岂会不知。”谦公公微微眯了眯眼睛,淡淡的说道,

    “谦公公知道和氏璧,可知与和氏璧齐名天下、为历代帝王所必争的,同为‘天下所共传之宝’的隋侯之珠?”姚主簿微微笑了笑,继续说道。

    “隋侯之珠?!”谦公公微微一怔,继而微微点了点头,“这个杂家好像也听过,只是知之甚少。”

    “《韩非子》一书有言:‘和氏之壁,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其美,物不足以饰’。《吕氏春秋贯生篇》亦有言:‘今有人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是何也?’。这本传世名书对隋侯之珠皆有详尽描述。”姚主簿缓缓说道。

    “难道说隋侯之珠与贵地有关?”谦公公听了姚主簿的话,颇感兴趣的问道。

    “谦公公英明,一猜即中。”姚主簿恭维道,“西周隋候出巡封地至渣水,发现山坡有一数十丈长巨蛇,被人拦腰斩了一刀,奄奄一息,隋候动了恻隐之心,令人救治。一年后,隋侯再次巡行至渣水,中午在一山间驿站小憩。睡梦中,有一个黄毛少儿跪倒在他面前,称是去年被救的那条巨蛇化身,为感谢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前来献珠。隋侯猛然惊醒,果然发现床头多了一枚硕大珍珠,洁白圆润,光彩夺目,近观如晶莹之烛,远望如海上明月,一看便是枚宝珠。隋侯得到宝珠的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各国诸侯的垂涎,如和氏璧一般,被天下人所争抢,最后隋珠落入楚武王之手。后来,秦灭掉楚,隋珠被秦始皇占有,被视为秦国的国宝。与和氏璧齐名天下,为历代帝王所必争。这渣水正位于靖南境内,我靖南县志对此有明确记载,一查便知。”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门前冷落

    画舫的宴席结束后,谦公公在张县丞等人的簇拥下,起轿前往靖南县城。

    “呵呵,还是姚主簿能说会道啊,一个那什么隋侯之珠的传说,就将谦公公给哄去靖南。”

    在轿子后面,李典史忍不住对姚主簿伸出了大拇指,小声的称赞起来。

    “非也,非也,真正哄得谦公公去靖南的还是张大人。若非张大人言靖南县城老刘头家里有一颗个头、成色远胜于之前张大人献给谦公公的珍珠。谦公公那会如此着急的要去靖南县城呢。”姚主簿轻摇折扇,缓缓的说道,他居功不自傲,将功劳全都归于了一旁同行的张县丞。

    “哪里哪里,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张县丞摸了摸下巴的胡子,笑着说道。

    “姐夫的厉害那自是不必多说,我们大家拍马都追不上。你就说今天,没有我姐夫,哪里会有谦公公啊。我这一辈子谁都不服,天王老子也不服,就服我家姐夫。”李典史接过姚主簿的话,对张县丞吹捧起来。

    “你浑说什么胡说,什么天王老子也不服就服我,这种犯忌讳的话你也都敢乱说,你是嫌我命长,架我上断头台啊!不会说话,就别瞎说!”

    张县丞没好气的瞪了李典史一眼,忍不住又臭骂了这个便宜小舅子一顿。

    “姐,姐夫,我......我就打个比方......”

    李典史缩着脖子悻悻的笑了笑,他知道张县丞面上骂的凶,心里对自己满意着呢。姐夫若是真的生气了,他是不会骂自己的,他理都不会理自己。

    “唉,姚主簿,咱靖南真的是你说的那什么隋侯之珠的献珠之地吗?!那劳什子渣水真的就在咱靖南境内?!不会是你为了诳谦公公去靖南,故意胡编乱造的吧?!他要是去靖南,真的要查县史了怎么办?”

    走着走着,李典史想到隋侯之珠的事,忍不住担心的问一旁的姚主簿。

    “放心。三年前,靖南县志便是我主持修撰的,这隋侯之珠献珠之地一说,乃是当初为了给靖南装裱门楣,牵强附会之举。没想到,竟然有用得着的一天。”

    姚主簿自信的展颜一笑,对他当初无意间埋下的棋子,感到无比的得意。

    “高!实在是高,要不咋说你们读书人花花肠子多呢。”李典史忍不住又伸出了大拇指。

    “呵呵,谦公公在桌上可是表态要为我们做主的。有了谦公公这条过江龙给我们大家保驾护航,我看朱平安这个小屁虫,还能翻出什么花样。”一位被革职的胥吏看着前面的轿子,忍不住一脸兴奋的说道。

    “哼,借给他一百个豹子胆,他也不敢翻什么花样。谦公公的干爹可是御马监掌印太监陈公公,再说了谦公公还背负着皇差,他朱平安岂敢造次!”

    “呵呵,他要是翻花样才好呢,到时候谦公公治他个阻挠皇差之罪!”

    一干被革职的胥吏兴高采烈的边走边聊,对此次靖南之行充满了信心。

    在出发前,张县丞他们便已经派人提前去靖南县城传话了,通传了谦公公以及他们回来的消息。

    “张大人,还请谦公公在城门前,就要给他姓朱的一个下马威才好。”

    快到靖南县城了,一干胥吏对张县丞提议道。

    “放心,一切尽在不言中。”张县丞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一干胥吏闻言便放心了。

    在他们的预想中,朱平安会早早的带着县衙众人以及县城乡绅里老在城门前夹道欢迎谦公公,他们跟在谦公公的后面享受朱平安等人的迎接,再顺便狐假虎威,对朱平安来一番下马威,好好的报复一番……

    呵呵,你不是弹劾我们嘛?!你不是革职了我们嘛?!

    到头来,还不是要赔笑赔小心的迎接我们!这不是古人所云那什么前倨而后恭吗?!可笑可笑,到时候,我们一定要好好的问问他朱平安,臊臊他的脸!

    呵呵。

    这画面一想就美的不行,大型的打脸现场,如是一想心里就爽的不行啊。

    一行人走路虎虎生风,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朱平安那张吞了苍蝇的脸。

    不过,等他们一行人大张旗鼓的到了靖南城门,却发现城门前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城门倒是大开。

    可是城门前并无朱平安带队夹道欢迎的场景,甚至连一个乡绅里老都没有。

    一干胥吏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难以置信。

    一阵清风吹来,城门前光秃秃地砖上的几片树叶打着旋儿向众人飞来......

    “张……张大人,可是忘了通传了?”一位胥吏结结巴巴的问张县丞。

    “放屁!本官派了三拨人前去通传!怎么可能会忘!”张县丞气道。

    “他朱平安好大的狗胆,竟然不把谦公公、姐夫还有我们放在眼里!收到谦公公到来的消息,竟然不前来迎接!”李典史看着城门前冷冷清清的场面,忍不住气呼呼的骂道,“等爷见了他,定要他锤他一顿不可。”

    “朱平安这小贼真是得意忘形!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小人得志啊,不就是抗了点倭寇吗,竟然连谦公公都不放在眼里。”

    “一点规矩都没有......”

    “不懂礼数......”

    一干胥吏像是一群长舌妇一样,站在城门前对朱平安口诛笔伐了起来。

    相对于众人气愤不已,姚主簿却是嘴角勾起了一抹笑容,李典史见状忍不住带着情绪质问道,“姚主簿,怎么朱平安前来迎接,你反倒很高兴啊?!”

    我们都在这气愤不已呢,你却嘴角掩不住的笑意?!你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是个二五仔?!你跟朱平安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呵呵,朱平安这样是帮了我们一把啊。”姚主簿白了李典史一眼,意味深长的说道。

    “啊?他帮我们!?”李典史懵了。

    “你说现在谁最生气啊?”姚主簿微笑着问道。

    “除了我们还能有......”李典史说着说着看到姚主簿向前使了一个眼色,顺着姚主簿的目光看到了前面的轿子,一下子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朱平安你欺人太甚

    靖南县城城门前,停着一顶四抬大轿,轿子后面站着张县丞等一干胥吏。

    一只关节略显粗大但保养甚好的手掌,翘着兰花指,从轿子中伸出,掀开了轿子门帘,露出了谦公公阴沉的面容。正如李典史所言,谦公公此刻非常生气。

    看着冷冷清清、没有一人欢迎的城门,谦公公的脸色阴沉的要滴水一样。

    手指用力的攥紧帘子,青筋毕露,轿帘似乎都要被他掐出一个洞似的。

    “朱平安,安敢如此轻待我!”

    谦公公咬着牙齿,从齿缝中溢出一句话。

    谦公公此刻窝了一肚子火气,他不敢相信朱平安竟然如此不把他放在眼里。

    自从出京办差一来,一路往南,走过了多少郡城、州县,无论他到哪里,哪里的官员不是殷勤热情的招待,巴结讨好,送上一份份厚礼!

    别说他朱平安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了,就是知州、郡守不也一样殷勤、热情的出城迎接本公公!甚至,路过山东布政司某郡城时,当地知府不仅早早的出城十里迎接本公公,甚至还殷勤为本公公掀开轿帘,将本公公扶上宝马,一路上亲自牵着马缰将本公公迎到了郡城驿站。

    所过之地,没有一地不热情殷勤的!只有你朱平安不出城迎接本公公!

    你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竟敢如此轻慢本公公!

    哼!

    不要觉的自己立了点微薄小功,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你在京城得罪了严阁老,被贬到这个偏远小县!你的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你拽什么拽!

    看来你被贬到这小县,也是一点记性也没长啊!

    好!

    那这次本公公就让你好好的长长记性!让你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呵,正愁不知道给主子娘娘和景王殿下带什么礼物呢,就把你这个曾经的裕王府属臣好好的收拾一顿,献给主子娘娘和景王殿下作为其中一件礼物吧。呵呵,想来严相爷、小严相爷他们,也定然很喜闻乐见!

    “唉!没想到朱知县不仅没有出城迎接谦公公,连派人迎接都不没有安排!唉,朱知县怎么,怎么如此办事呢,谦公公真是对不住,让您受委屈了。”

    张县丞来到轿前,躬着身子向谦公公告罪,言语中狠狠的踩了朱平安两脚。

    “呵呵,杂家不过区区一介奴才,哪里敢劳人家朱知县的大驾呀。”

    谦公公冷笑了一声,掐着兰花指,用力的一摔门帘,脸色阴沉的可怕。

    看到谦公公如此生气,张县丞、姚主簿相视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笑容。

    “咳咳,谦公公,说不定......说不定此刻朱知县在驿馆迎接呢。”

    姚主簿上前,躬着身子对谦公公说道,言词看似劝慰,实则在拱火。他又怎会为朱平安说话呢,不过是想将谦公公引到驿馆,再看一场冷清,让谦公公更加生气罢了。

    “驿馆?!呵......”谦公公一声冷笑。

    “谦公公,说不定,正如姚主簿所说,朱知县此刻正在驿馆相迎呢。正好,我县驿馆就在城内,前面不远。”张县丞懂姚主簿的意思,接着说道。

    在张县丞、姚主簿等人的劝说下,谦公公再次坐上了轿子,一行人进了城,往驿馆而去。

    当张县丞等人簇拥着谦公公赶到驿馆的时候,新任的兵房典吏刘杰正在驿馆巡视,昨日朱平安重整县衙,将驿站事宜也归属了兵房管理,所以今天一早在县衙应卯后,刘杰便来驿馆了,熟悉、安排驿馆工作。

    “开门,开门!谦公公大驾光临,驿馆的人呢,还不快快滚出来迎接。”

    几个有心表现的胥吏,来到驿馆门口,便大声叫门起来。

    “张文书,刘典吏......咳咳,新任兵房典吏方重申了规矩,小的也不敢随便放你们进来。劳烦还请谦公公出示公文,小的查验办理手续后,方可入住。”

    驿馆守门小卒认识叫门的胥吏,也知道他们已经被革职了,现在他们的顶头上司是新任兵房典吏刘杰,刘典吏才重申了规矩,要严格依照大明律例,唯有军国大事、行政公务才可入住驿馆,他们不敢在这个时候犯错。

    “你小子给脸不要脸了是吧,什么公文,什么手续,还不快点开门迎接谦公公大驾。”

    张文书和刘典吏不耐烦的骂道。

    “张文书,刘典吏......小的只是一个守门的,你们就不要为难小的了。刘典吏新官上任,才重申了规矩,小的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可不敢在这个时候犯错。”驿馆守门小卒赔笑着道,坚持要求验证公文方可入住。

    “什么公文?!我家公公就是最好的公文!你们这些狗奴才,还不快些开门迎接!”

    一个小太监忍不住了,掐着兰花指上前,劈头盖脸的臭骂了守门卒一顿。

    其实,他们还真没有公文。一来,公文在御马监陈洪陈公公身上;二来,他们这些太监不算官员,严格按照大明律例,只有官员才有资格使用驿馆;三来,采买金宝珍珠,只是采买事务,并不属于公务,更非军国大事。

    如果严格按照大明驿馆规定的话,他们这样的是不能入住驿馆的。

    不过,这年头哪有什么严格遵守律例的事。

    这一路上,他们住了多少驿馆了!哼!这还是荒郊野外,没办法才入住的驿馆!如果在城里的话,他们还不乐意住驿馆呢!破驿馆哪有城里的贵宾楼舒服呢!反正他们又不用付钱,地方官员都抢着结账呢。

    “对不住,在这个节骨眼上,没有公文的话,小的可不敢让你们入住!”

    驿站守门卒摇了摇头。

    “朱平安你欺人太甚!”在轿子里的谦公公坐不住了,一摔门帘从轿子里钻了出来,他在城门口就已经窝了一肚子火气了,此刻在驿馆门口又憋了更大的火气,肚子里的火气早就忍不住了,铁青着一张脸,尖着嗓子骂道,“杂家我自出京南下以来,这一路上哪个地方官员不巴结杂家?知府都亲自为杂家牵马坠蹬!结果到了你们这小小的靖南县,你朱平安不出城迎接杂家便算了,连驿站都不让杂家进!真当杂家是吃素的不成!”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鞭挞驿馆

    自从出京以来,各地地方官的花样讨好,已经把谦公公惯得不像样了。

    之前是天堂,现在是地狱。

    从天堂一下子跌落地狱,如此悬殊的落差,谦公公接受不了,谦公公现在很生气。

    看到谦公公生气到快要失控了,姚主簿站出来,一脸微笑的上前怼驿站小卒,不着痕迹的又给谦公公添了一把火,“你知道站在你面前的是谁吗?谦公公可是皇差,还不快快打开驿站大门,收拾里面最好的房间,迎接谦公公入住。”

    姚主簿虽然是上官,但是驿站小卒知道他因为临阵脱逃已经被县尊弹劾了。听说这可是重罪,轻则丢官,重则丢命。所以,此刻姚主簿的话对驿站小卒来说,并没有多少分量,另外新任兵房典吏刘典吏就在驿馆内呢,才刚刚重申了规矩,驿站小卒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犯错误。

    另外,他可是按照刘典吏的命令行事,即便出了什么问题,那也有刘典吏担着。

    所以,姚主簿说完后,驿馆小卒仍然坚持要出示公文,验证后方可入内。

    蹭!

    谦公公早就忍不住了,顿时蹭一下火冒三丈,兰花指一掐,对着驿站大门一指,阴沉着一张黑脸,尖着嗓子道,“今日杂家还就要入住驿馆不成!”

    “这......”

    驿馆守门小卒一脸的不知所措。

    “闪开!”

    谦公公身后跟着的挎刀护卫上前一步,不耐烦的一手揪住了驿馆守门小卒的衣领,跟丢小鸡崽一样将其丢到到地上,接着一脚将驿馆大门踹飞了,躬身请谦公公等人入内。

    驿馆小卒只觉得视线剧烈变换,先是被举高高,接着便是天翻地覆,等他反应过来,自己已经像是个滚地葫芦一样在地上滚了好几圈了,入眼的便是谦公公的脚。

    谦公公哼了一声,背着手抬脚从驿馆小卒头上越了过去,缓步步入驿馆内,张县丞等人紧随谦公公后面,依次抬脚从驿馆小卒头上越了过去。

    “呸!给脸不要脸!”

    “敬酒不吃吃罚酒!你真是贱骨头!”

    一干胥吏也都整齐划一的抬脚从驿馆小卒头上越过去,有几个不怀好意的,还下黑脚踩了驿馆小卒几下,不止如此,一个个还冷嘲热讽,有几人还啐了一口痰。

    身后驿馆小卒在地上凌乱,脸上多了好几个鞋印,身上也脏兮兮的。

    “怎么回事!”

    正在驿馆内熟悉工作的刘杰刘典吏听到外面嘈杂的动静,皱着眉头快步走了出来,然后就看到了驿馆内乱成了一团,驿馆守门小卒躺在地上哎呦惨叫,大门都被砸掉了,驿馆内多了一群来者不善的人,簇拥着一位阴柔太监。

    嗯?是张县丞他们。

    刘杰虽然跟张县丞他们没有交集,但是张县丞他们毕竟是县衙的领导,刘杰还是认识的。

    “张县丞,姚主簿,李典史,请问你们这是何意?为何闯我驿馆?!拆我驿馆大门?!打我驿卒?!”刘杰上前一步,拱手沉声问道。

    “你就是新任兵房典吏刘杰?!还不快点上前,跪迎谦公公大驾。”李典史上前一步,很是不屑的扫了刘杰一眼,伸出一根手指掏了掏鼻孔,朝着刘杰的方向弹了一下,并不理会刘杰的质问,反而对刘杰命令道。

    “公公,请坐。”看到主事的出来,一个小太监主动来到谦公公身后,跪在地上,双手驻地,摆成一个坐凳形状,请谦公公坐在他身上。

    谦公公也不客气,一屁股就坐在了小太监身上,伸手一掀衣摆,翘起了二郎腿。

    俨然一副大佬形象。

    “谦公公?!”刘杰闻言看了谦公公一眼,微微摇了摇头,又问了一遍,“请问李典史,为何闯我驿馆?!拆我驿馆大门?!打我驿卒?!”

    “你眼瞎啊?!没看到谦公公大驾吗?!你们驿卒狗眼看人低,竟然将谦公公拒之门外,我们替你教训了一下!”李典史啐了一口痰,不耐烦的回道。

    刘杰将目光看向倒地的驿卒,驿卒慌忙爬了起来,哭丧着一张脸说道,“刘大人,小的不是将他们拒之门外,只是严格按照您的吩咐,请他们出示公文核验。可是没想到,他们,他们不由分说就将小的打了一顿,还踹坏了大门......”

    “李大人,事情可是这样?”刘杰闻言,将目光看向李典史,拱手问道。

    “你费什么话!没看到现在日头都这么高了吗!?还不快点将驿馆内最好的房间给谦公公收拾出来,好酒好菜的准备着,请谦公公入内。”

    李典史不屑的吐了一口痰,颐指气使的命令刘杰。

    “若要入住驿馆,还请谦公公出示公文,核验无误后,才可入住驿馆。”

    刘杰淡淡回道。

    又特么要出示公文!杂家哪有什么公文!

    谦公公的火气又噌一下窝起来了,坐在小太监背上,翘着二郎腿,掐着兰花指指着指刘,尖着嗓子阴阴的说道,“如果杂家不出示公文呢?!”

    “对不住,按照大明律例,入住驿馆,必须为身负军国大事的官员,出示公文,核验无误后方可入住驿馆。还请公公配合。不然,请恕本驿馆无法接待。”

    刘杰看着谦公公,一脸认真的回道。

    “恕不接待?!”

    谦公公闻言,脸色瞬间黑如锅底,脖颈气的青筋毕露,咬牙切齿道。

    “恕不接待!”刘杰点了点头。

    “杂家告诉你,这驿馆,杂家今日还就住定了!”谦公公瞪着刘杰,一字一句的说道。

    “对不住。来人,送客!”刘杰对驿卒喊道。

    “放肆!”谦公公愠怒不已,一挥手,阴声喝令道,“给我好好的教训教训这个不懂礼数的贱奴!”

    谦公公一声令下,四名戴刀护卫,几个小太监,以及张县丞等一干人等坚决贯彻执行。刘杰虽然有几分身手,但是双拳难敌四手,两个驿卒相当于白送,很快,刘杰便被打翻在地,接着被捆绑起来,吊在了树上。

    一顿鞭打!

    一顿辱骂!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谦公公出手

    靖南新任兵房典吏刘杰被用破布堵住了嘴巴,双手捆绑吊悬在驿馆院子里的一棵歪脖子树上,一身簇新的公服此刻被抽烂了好几个长口子,露出了一道道血淋淋的鞭痕伤口,鲜血将破烂的公服染的血迹斑斑,脚下还有三根被抽断了的藤条。

    一顿鞭挞之后,谦公公胸中抑郁之气除了大半,整个人舒坦了很多。

    谦公公手持一根藤条,坐在小太监跪地形成人肉坐椅上,意气风发的谓众人曰:“嘻嘻,你们瞧,杂家可像三国时期鞭挞督邮的刘玄德乎?!”

    “自然,遭遇奸吏刁难,不畏强权,惩恶扬善,公公足有当年刘皇叔十成风采。”

    张县丞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在谦公公面前躬着身子,拍了一记彩虹屁。

    “我等虽然无幸得见鞭挞督邮的刘皇叔,但是见到公公今日鞭挞奸吏壮举,足慰平生。”

    “何止像刘皇叔,公公此时侠肝义胆,比之刘皇叔,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公威武,惩恶扬善,帮我们靖南扫除了一大害,真乃我靖南的青天啊。我代表我们靖南全县父老乡亲,给公公磕头了,感谢公公为民除害。”

    一干胥吏一个个竭尽所能的堆砌词汇,争先恐后的大拍特拍谦公公的马屁,更有甚者当众向谦公公下跪,恬不知耻的感谢他“为民除害”。

    对嘛,这才是正常的节奏嘛。

    看着张县丞等一众人争先恐后的谄媚恭维,谦公公心中不免又得意了几分。

    “几日不回县衙,公务这般繁多了吗?县尊忙这个时候还不露面......”

    在这个时候,姚主簿在谦公公身边,对张县丞有意无意的嘴了一句,泼了朱平安好大一身脏水。话里话外,无不在暗示、提醒谦公公,县衙并不忙,他朱平安这个时候还没来拜见你呢。

    果然,听到朱平安的名字,谦公公的心情又瞬间不美丽了,晴天又起风雨。

    “小聪子,你去县衙给杂家通知朱县令,令其持靖南县志,送到驿馆来。”

    谦公公将藤条对折起来,往手心轻轻敲了敲,咬着牙齿对一位小太监下令道。

    “小的遵命。”

    小聪子太监躬身领命,继而对一干胥吏道,“来个识路的,带杂家跑一趟县衙。”

    很快,便有一个胥吏积极的站出来,牵了驿馆的马,带小聪子前往靖南县衙。

    看到谦公公通传朱平安,张县丞与姚主簿相视一眼,嘴角勾起了一抹弧度。

    有谦公公替他们做主,他们被弹劾的困局就解开了。当然,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免责这么简单,靖南保卫战、太平收复战、斩首八百二十四个倭寇首级,这三件事无论哪一件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天大功劳,他们听闻朱平安立下这三件大功时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留下不仅没有危险还能立下这等大功,他们干嘛要弃城而逃呢,别提多眼馋了,他们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呵呵,分了这一锅汤,他们的官身少说也能往上升个一两级,摆脱如今尴尬的佐官身份,成为主政一方的正儿八经的知县大老爷那都不是梦。甚至,再往上,成为府衙的上官,他们走走关系,那都有戏啊。

    两人越想,越美,眼神中恍惚,他们已经成为身穿官袍的县令,成为巡视州县的府衙上官,走到哪都是前呼后拥,万人敬仰和巴结......

    于是乎,张县丞、姚主簿等人侍奉起谦公公来,更是毕恭毕敬、尽心尽力。

    “哦,对了,张县丞,杂家记得你在饭桌上对杂家说县城有一位姓刘的老头,他有一颗珍珠,其个头和成色都远胜于你之前献给我的那颗珍珠?”

    谦公公差小聪子通传朱平安后,便将张县丞唤到身边,分外重视的问道。

    “是。据说刘老头祖上是伪汉陈友谅身边的亲兵,伪汉败亡后,刘老头祖上从伪汉皇宫里抢了一批财务,其中就有这颗珍珠,听说啊,这颗珍珠是伪汉陈友谅一位宠妃的珍爱之物,个头又大又圆,色泽温润细腻,透着一股神秘......”张县丞躬着身子回道,将珍珠描绘的极具传奇色彩。

    “神秘?你是说这珍珠透着一股神秘?”谦公公闻言,一下子激动了。

    圣上下旨采买金宝珍珠,目的可是为了修仙炼丹,珍珠可是要入丹药的,这珍珠透着神秘,那对于圣上炼制仙丹岂不是大大的好!呵呵,见了这颗珍珠,干爹见了定会夸我会办差;圣上见了这颗珍珠,定然会龙颜大悦。

    呵呵,该死的小柳子还想跟我竞争,还扬言要压我一头,呸,做梦去吧!

    呵呵,看来合该自己要发达啊。这一趟靖南之行,来的好,来的妙啊。

    “没错,就是神秘。我在刘老头家亲眼见过那颗珍珠,当时是晚上,在月光下,那颗珍珠表面隐约发出一层晕彩珠光,透着一股捉摸不透的神秘韵味。直到现在,我都忘不了那种感觉。”张县丞用力的点了点头。

    “听说极品珍珠,佩戴把玩都可以令人延年益寿。怪不得刘老头一把年纪了,却是鹤发童颜,一点都不显老,原来家里有这么一颗神秘的珍珠。”

    姚主簿察言观色,紧接接着张县丞的说,又给谦公公添油加醋了一通。

    “快,快,快将刘老汉和珍珠一并给杂家带来。”谦公公听了张县丞和姚主簿的话,激动的一刻也忍不住了,连连挥手对张县丞等人说道。

    “公公放心,刘老汉家就在驿馆附近,下官这就带人将刘老汉带来。”

    张县丞躬身抱拳道。

    “珍珠,别忘了珍珠,这才是最最紧要的。”谦公公忍不住强调道。

    “是是,公公放心。”张县丞再次躬身道。

    领命后,张县丞便叫了小舅子李典史及几名前衙役,随他一同去提刘老汉。谦公公不放心,挥了挥手,让跟随他的两个带刀护卫跟着张县丞一同前往。

    一行人如强盗一般,气势汹汹的杀向刘老头家。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朱平安很忙(一)

    朱平安今天很忙,早在张县丞等人还未去柳河镇镇口等候谦公公的时候,朱平安就已经早早的起床了,当时外面还麻麻黑,公鸡还没有打鸣。

    其实,朱平安就任靖南知县后,一直都很忙。一县虽小,但万事胚胎,皆在州县,吏、户、礼、兵、刑、工哪一类公务都少不了。尤其是之前靖南知县更迭频繁,接任前又有几个月的空窗期,所遗留的公务很是繁多,虽然朱平安就任后勤于公务,但依然还有一部分公务没有处理完。

    只是这段时间,更忙。

    靖南方经历了倭患,百废待兴,安民、救济、重建、恢复生产等等工作很多;再加上秋收将至,为保障秋收顺利进行,县衙需要作的工作很多。

    朱平安简单吃了画儿准备的早膳,便早早的到了县衙,开始处理紧要的公务。

    话说起来,这段时间画儿的厨艺进步了很多,最起码做的饭菜不是那么咸了,已经从黑暗料理界飞升至菜鸟料理界了。虽然做出来的饭菜,颜色不咋地,味道不咋地,也不是多好吃,但是已经可以入口了。

    等到鸡鸣之后,新任的胥吏便陆续赶到县衙应卯了,没有一个迟到的。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对于县衙的新人新气象,朱平安很是满意。

    不止朱平安满意,靖南县的老百姓也很满意。昨日有茶商来县衙办理茶引,他惊奇的发现,县衙耳朵胥吏竟然不收他的孝敬,要知道以往他们每次来县衙找胥吏办事,每次都不得不奉献钱财,这被称为“常例”,可是昨天无论他怎么努力,胥吏就是不收,不仅不收,茶引办理的还特别快。昨天也有几个老百姓来县衙办事,也是吃惊县衙胥吏热情合顺,事情办得又快又顺利。后来他们从一个认识的胥吏那得知真相,胥吏说县尊对县衙进行了改制,清查县衙六房积弊,革除一切陋规,取缔了一切明示、暗示的吃拿卡要陋习,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对于县衙新人新气象,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只是担心不能长久罢了。

    马上就要收割水稻了,朱平安计划上午处理完紧要公务后,带户房、工房的人,再去下面乡镇巡视一趟。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开衙不久,朱平安手上的紧要公务刚处理完,正要叫上谢老、刘夫子等人出门,还未等朱平安起身呢,便听到外面传来了“咚咚咚”三声鼓声。

    有人击鼓鸣讼了。

    有人击鼓鸣讼,自然要升堂断案。朱平安令人升堂,将击鼓之人带上来。

    外面很嘈杂,感觉人很多。

    果然,衙役带进来十七八个村民,这些人拖拽、推搡着一个和尚并一个尼姑。而且一边推搡,一边斥骂不要脸、伤风败俗、不守清规、私通之类的话。

    和尚和尼姑分别被五花大绑着,踉踉跄跄的被众人拖拽进了大堂。

    和尚非常狼狈,身上僧衣被撕扯的变形了,露出半个膀子,沾着鸡蛋壳、烂菜叶自,身上有伤痕,不过都是轻伤,并不严重。尼姑也是一身狼狈,僧衣上有鸡蛋壳、烂菜叶子,不过比和尚好很多,身上也未见伤痕。

    除了这些当事人,外面还轱辘辘跟进来了很多看热闹的群众,有七八十人的样子,将县衙大堂外围的水泄不通。

    以前县衙审案,只是偶尔公开审理,或者是特别重大的案子才公开审理。

    朱平安来靖南后立下的规矩,凡是诉至靖南县衙案件,除极个别**案件外,其余一切诉讼案件,均要公开审理。一旦升堂断案前,靖南县衙仪门皆是四敞大开,允许老百姓到达堂前观看、旁听。当然,老百姓观看、旁听可以,但是不能大声喧哗,影响判案,不然驱除出去。

    朱平安意图通过允许百姓旁听审案,一来可以促使案件公正审理,二来可以提高县衙的公信力,三来嘛,则是通过审理案件,教化百姓。

    老百姓嘛,喜欢看热闹,古代又没有多少娱乐活动,朱平安每次升堂审案,都会有很多老百姓前来旁观,而且中途还会有越来越多老百姓加入旁观。

    现在,靖南县衙审案都快成了靖南县城一个固定的法制宣传节目了,而且收视率很高,越来越高。每次升堂断案,堂外都挤满了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今天这个案子很特别,主角竟然涉及到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听村民斥骂的不要脸、不守清规、私通之类的言语,很明显还是一个桃色案子......

    和尚,尼姑,私通......涉及了宗教、八卦、桃色、**等多重因素。

    这话题放到现代都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更别说封建保守的古代了。

    村民绑缚和尚、尼姑来报官,这一爆炸性的消息,在他们来报官的路上,便将靖南县城炸翻了天。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就传遍了全县城。

    所以,今天才刚升堂,旁听的老百姓便在大堂外形成了人山和人海。

    “真的假的啊,和尚和尼姑私通?!他们是咋做到的?在哪抓的啊?他们真的那啥了吗?”

    “我滴亲娘咧,这也太刺激了吧,斩断尘缘、六根请教的和尚竟然跟尼姑搞上了?!”

    “唉,太不要脸了,伤风败俗啊,这种败坏风气的人就该沉猪笼啊。”

    “和尚和尼姑私通犯不上沉猪笼吧,他们都是出家人,一出家便断了父母子女亲族关系,不受族法族规管制,他们只是不守清规戒律,又没杀人放火,犯不上沉猪笼吧。”

    在等待升堂审案的时候,旁观的老百姓便已经饶有兴致的讨论开了。

    “升堂!”

    朱平安在大堂上拍响了惊堂木,一声脆响之后,喝令升堂。

    “威......武......”

    堂下两排衙役用力的敲击水火棍,大喊威武。堂威效果凸显,堂下立马安静了下来。

    堂下的十七八个村民纷纷跪了下来,和尚和尼姑也被他们按着跪下。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朱平安很忙(二)

    朱平安端坐高堂之上,仔细端看堂下的原被告双方。升堂前已经得知大体事由,十八位村民击鼓鸣讼,言道他们发现了和尚和尼姑私通,当场将两人捉来报官。

    堂下报官十八位村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激动不已,领头的是位四十多岁的汉子,穿着比其他人要好一些,其他十七位村民都是典型的庄稼汉子。

    被告的和尚和尼姑,年纪不大,都约莫二十左右,两者被捆绑着,一身狼狈不已,和尚涨红着脸,尼姑的脑袋都快耷拉到地上了,看架势恨不得找一个地洞钻进去一样。

    古人讲究五听断案是有一定道理的。通过察言观色,朱平安心中已有大致判断。不过,审案不能凭主观臆断,还要讲究证据与律法,这些具体都要通过升堂审案,才能对整个案子有真实、准确和具体的判断。

    “堂下原告姓谁名谁,家住何方,一一与本官报来。你们人多,待你们报完后,选个代表出来,再与本官本官细说,缘何捆绑两位出家人来本衙。”

    朱平安首先对堂下跪着的原告说道,令他们自报身份,之后选个代表出来回话,省的人多嘴杂,还说不到点上,等代表说完,其他人可以再补充。

    “回知县大老爷,小的是红庙村的里正张大龙,就住在红庙村中间。”

    领头的汉子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抬头对朱平安说道。

    “小的是张大牛,也是红庙村的,住的村西头。”

    “小的是张铁蛋,也是红庙村的,住在大牛家旁边,挨着村里的大路上。”

    “小的王大葱……”

    十几位村民跪在地上,依次磕了一个头,磕磕巴巴的报上了姓名住址。

    报完之后,里正作为代表,跪在地上将报官的事由详细的讲了出来。

    “启禀知县大老爷,小的们都是红庙村的正经人家。我们村叫红庙村就是因为村前村后山上有两座庙,村前山上有一座和尚庙,叫红庙寺,村后有一座庙是尼姑庵,叫红庙庵。这两个寺庙平素很灵验,名气也很大,在四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不成想竟然出了这两个伤风败俗的。今天早上,我们村的张大牛起得早,去村后山下树林采菌,听到树林里有动静,还以为是来了熊瞎子或者狼之类的,吓的蹑手蹑脚的跑回村里,报给了我。我担心野兽伤人,便带了村里的壮实后生,拿上了家伙事,准备替村里除了这一大害。”

    “可是没想到,等我们进了树林找到有动静的地方,没有发现什么野兽,倒是发现了这一对不守清规戒律、伤风败俗的货!我们逮住的时候,这两货还在一起搂搂抱抱呢!都没有发现我们!唉,真是伤风败俗啊!所以,我们当场捉住,用我们准备捆野兽的绳子,将这一对伤风败俗的货,绑来报官!”

    里正张大龙跪在地上,将捆绑和尚尼姑报官的缘由,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朱平安听毕点了点头,又问跪着的十多个村民,“你们可有什么要补充的?”

    “知县大老爷,里正讲的全乎,俺们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十多个村民齐齐摇头。

    “哈哈哈......这也算是歪打正着。本想打野兽,没想到打了一对野鸳鸯。”

    “呵呵,用捆野兽的绳子,捆他们,也算是物有所用,这两不要脸的货,跟野兽有什么区别吗。”

    “真是不要脸啊,还是出家人呢......”

    “怪不得和尚庙旁边有座尼姑庙啊,这正好配对啊......”

    外面围观的吃瓜群众听了张里正的话,不由眉飞色舞的讨论了起来。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县衙看县太爷审案了,知道规矩,都是压着声音说的,不敢惊扰了县衙审案。不然,轻则被驱逐出县衙,重则还会被罚呢。

    朱平安问完了原告后,转头看向被捆绑的和尚和尼姑,对堂下的衙役下令道,“先给他们松绑,未等本衙断案审结前,任何被告皆是嫌犯,并非罪犯。等到本衙断案审结后,有罪的依照律法严加惩处,无罪的释放。”

    “多谢知县大老爷。”和尚和尼姑被解开绳索后,跪地磕头向朱平安道谢。

    朱平安摆了摆手,对两人说道:“你们两人先自报家门。”

    和尚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回禀知县大老爷,小僧法号悟真,在红庙寺挂单。”

    “小尼法号慎月,出身红庙庵。”尼姑也跪在地上,磕头回道。

    “俗家姓名为何?家住何方?何时出的家?”朱平安又问道。

    “小僧俗家姓柳名叫柳锁,家住柳家村。小僧是去年出的家。”和尚回禀。

    “小尼俗家姓王,名叫王莲,家住柳家村。小尼也是去年出的家。”尼姑紧接着回道。

    哦,两人竟然是同村的,还是同一年出的家。朱平安闻言,摸了摸下巴。

    这里面肯定有事。

    朱平安心里有了基本的判断,于是进一步问道,“你们两人因何出家?”

    “不敢隐瞒知县大老爷,小僧和王家妹子从小就是青梅竹马。只是小僧家贫,去求亲,王伯不允,还要将王家妹子嫁到镇上的马员外做妾。马员外都六十了,王家妹子去给他做妾,哪里会有什么幸福。小僧在王伯家跪求王伯将王家妹子许配与我,王伯不仅不同意,还令将小僧打了一顿赶出家门,小僧被打的重了,在家卧床养病月余。后来才得知,王伯坚持要王家妹子嫁给马员外,王家妹子誓死不从,离家出走,落发为尼。小僧得知后,万念俱灰,也削发为僧,到了临近的红庙寺出家。”

    和尚跪在地上红肿着眼睛回道。

    听了和尚的话,外面围观的吃瓜群众,顿时又议论开了,大家都没有想到两人竟然还有这样的过去。顿时形成了两派,有人同情和尚和尼姑这对苦命鸳鸯,有人觉得既然出家就应该守清规戒律,私通令人深恶痛绝,就应该严加惩罚,以儆效尤。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朱平安很忙(三)

    “小僧万念俱灰,本想就此一生皈依我佛,青灯禅卷相伴,不曾想前些时日倭寇进犯靖南,小僧所在的红庙寺方丈大师带我等僧众退守寺后山谷之中藏身。万万没想到,红庙庵也同样退守在山谷之中,天见可怜,小僧竟然遇到了......遇到了削发为尼的王家妹子......王家妹子竟然在近在咫尺的红庙庵出家,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小僧禅心已乱,贪念红尘,做出了这等错事。但是,千错万错,一切错误尽在小僧,与王家妹子无关,还请知县大老爷罚我一人便是。”

    和尚跪在地上,双手合什,重重的磕了一个响头,眼角含泪的求道。

    “不是,不是,你胡说什么,什么错误都是你一个人的,知县大老爷,你千万别误听了他的胡话。一切错误都是小尼的,是小尼不守清规戒律,引诱了柳家哥哥,千错万物,一切错误都在小尼,都是小尼不好,与柳家哥哥无关,还望知县大老爷明察秋毫,放了柳家哥哥,只罚小尼一人好了。”

    尼姑听到和尚将责任全都揽到他自己身上,不由着急了,用力的摇头,还未开口,红肿的眼睛里泪水便已经像是决堤的河水一样,哗哗哗的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一边哭着,一边磕头将责任同样往自己身上揽。

    呃!

    抢着揽责任?!

    你们这是在公堂上秀起恩爱来了?!

    朱平安看到堂下和尚尼姑两个人拼命的揽责任,不由扯了扯嘴角。

    围观的吃瓜群众看懵了,他们见过推卸责任的,还没见过拼了命往的自己身上揽责任的。这一对伤风败俗的野鸳鸯,似乎有点不一样啊。

    朱平安拍了一下惊堂木,控制了下局面,“本官问你们,方才原告所言,他们在树林中私会,搂搂抱抱之时,被他们当场捉住,可是属实?!”

    尼姑脑袋低的抬不起头来。

    和尚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回知县大老爷,我们确实在树林中私会时被他们当场捉住,不过我们并没有搂搂抱抱,我们只是靠在一起,互诉衷肠。”

    朱平安问原告,“你们将他们当场捉住时,他们是楼抱在一起,还是靠在一起?”

    “搂抱在一起吧。”

    “靠在一起不就是抱在一起吗?!她靠在你怀里了,那不是你抱她吗?!有什么区别吗?”

    “当时我们喊一嗓子,他们就仓皇分开了,也没太注意他们究竟是抱在一起还是靠在一起,反正两人在一起。”

    原告众人回道,不是很确定两人究竟是楼抱在一起还是靠在一起。

    朱平安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深究,又问原告道,“你们当场捉住他们两人之时,他们可有其他不轨行为?可有发生关系?也就是行房事?”

    “这个到没有。我们捉住他们时,他们只是抱在一起,并无行房事。至于我们捉住他们之前,他们两人有没有行房事,那我们就不知道了。”

    里正张大龙实事求是的回道。

    “确定没有?”朱平安又重复问了一遍。

    “确定没有。”张大龙等人点头。

    朱平安闻言,微微点了点头,也就是说张大龙他们当场捉住和尚和尼姑时,两人只是在树林私会,并未发生关系,尚未达到通奸的程度。

    “现场可有柳家村人士?”朱平安对堂外旁观的人群问道。

    “有,知县大老爷,小的就是刘家村的。”

    “小的也是。”

    堂外围观的群众,有两人站了出来,一个四十左右大叔,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大娘。

    “你们可知两人出家前的事?”朱平安指着和尚和尼姑,对两人问道。

    “小的知道。他们俩就是我们柳家村的,他俩的事,我们村没有不知道的。俩人家不远,也算是青梅竹马吧,村里人都开他们的玩笑。不过,那柳锁他爹是个穷童生,家徒四壁。王莲她爹是屠户,瞧不上柳锁他们家。年初的时候,我们就听说王莲她爹与镇上的王员外牵上线了,将王莲许给了王员外做妾。柳锁听说了后去找王屠夫,结果被打的下不了床。王莲誓死不送,抵抗不过,就绞了头发,离家出走做了姑子,至于去哪座庵,我们倒是不知道。柳锁知道后,也愤而出家了。没想到两人还是有缘分,竟然连出家的尼姑庵和和尚庙都挨的那么近。”

    柳家村的吃瓜群众,从人群中走出来,大声的说道。

    “这俩是苦命的孩子啊.......”老大娘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抹了一把眼泪。

    接下来,老大娘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将两人的事说了一遍,什么小时候看着他俩长大啊,一个读书好,一个绣活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什么王屠夫掉进钱眼里,竟然把女儿给人家当妾,真是猪油蒙了心啊,什么锁子虽然家穷,但是志不短啊,村里人都看在眼里啊等等......

    “咳咳,好了大娘,我知道了。”

    朱平安忍不住咳嗽了一声,打断了大娘的话,再让大娘发挥下去,恐怕到晚也说不完。

    案件事实以及背景,朱平安已经大致了解清楚了,心中有了判断。

    原来和尚和尼姑两人出家前是同村人,从小青梅竹马,私定终身,不过女方父亲嫌贫爱富,将女方许配给镇上的王员外,女方誓死不从,削发离家,去了红庙庵为尼。男子心灰意冷,也愤而出家,到红庙寺做了和尚。谁知前些时日倭寇进犯靖南,红庙村也受到波及,红庙寺和红庙庵不约而同的到了山谷躲避倭寇。这对男女竟又碰了面,于是乎两人便搭上了,今早去树林私会时,不料被红庙村的人误当做野兽,歪打正着,给人们当场捉住。

    “唉,没想到竟然是一队苦命鸳鸯。”

    “再苦命鸳鸯,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不能树林幽会啊,况且他们一个是和尚,一个是尼姑。”

    “这就难办了哦。”

    外面围观的吃瓜群众,对此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朱平安很忙(四)

    升堂审案正紧要的时候,一个曾经被革职来的胥吏来到了县衙,叫住了一位衙役,令他进去通传朱平安,就说张县丞、姚主簿还有李典史引着宫里来的谦公公马上就要到靖南县城了,让朱平安带县衙所有胥吏并县城里有头有脸的乡绅里老,去县城北门外迎接谦公公的大驾。

    这位被革职的胥吏便是张县丞出发前派来靖南通传朱平安的,张县丞等人妄图以谦公公之名,威压朱平安,令朱平安率人前往城门前迎接,他们趁机狐假虎威狗仗人势,给朱平安一个下马威,好好的报复朱平安一番。之后,再请谦公公摆平朱平安,令朱平安取消弹劾,并将功劳分给他们。

    想的很好,然并卵。

    朱平安收到衙役禀告后,压根就不理会。

    什么狗屁谦公公,张县丞等人脑子有病吧,又整什么幺蛾子,老子手上公务一大堆,僧尼案还没审完,安民、救济、重建、恢复生产、秋收......靖南有多少大事正事等着老子呢,忙的要命,你让老子去城门前迎接一个狗屁太监?!你们当舔狗当习惯了,别特么拉上老子啊。

    玛的,智障!

    朱平安根本不予理会,继续开堂审案。

    朱平安围绕案情又问了几个问题后,彻底了解案情原委了,和尚和尼姑原为青梅竹马,私定终身,但女方父母棒打鸳鸯,两人先后出家。因躲避倭患,两人竟然重逢,爱情之火复燃,熊熊燃烧,在树林私会,不料被人当场抓住。

    两人是私会,无论是依靠也好,搂抱也好,均为达到私通的程度,未有xing行为。两人不守清规戒律,行为虽有伤风化,伤风败俗,但是在构成要件上缺“奸”,未构成私通罪,至于有夫奸、和奸等子罪名自然也不成立。

    另外,鉴于两人青梅竹马、被父母棒打鸳鸯、削发出家等情形,两人也是一对可怜的苦命鸳鸯,情节也较为轻微,朱平安决定从轻发落。

    朱平安在公堂上先是总结案件事实,继而对原被告以及堂外众人进行了详细释法,最后当堂宣判。

    判决和尚柳锁与尼姑王莲还俗完婚。

    鉴于王莲父母棒打鸳鸯的前科,朱平安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又当堂写了一首判诗,作为书面判决。有了自己这个知县背书保媒,想来他们还俗后,王莲父母也不会再逼王莲嫁与马员外做妾了,可能不会支持,但至少也不会阻止两人成婚了。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波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朱月老。”

    朱平安在公堂上挥毫泼墨,一挥而就,一首僧尼判诗跃然纸上,随后盖上了知县大印。

    柳锁和王莲接到判诗,惊喜的难以置信,喜极而泣,连连磕头感谢朱平安,脑袋都磕的红肿了。

    “这一案为特例,因柳锁与王莲两人虽私下相会,但未有奸情,不构成私通罪,故而从轻发落。我《大明律例刑律》规定,若僧道尼僧女冠有犯和奸者,于其寺观庵院门首,枷号两个月,杖一百,以儆效尤。诸寺庙、尼庵应严加管教所属道尼僧女冠,若有违反规定者,一律严惩不贷!文书对此做好记录。”

    朱平安在判决后,当堂强调告诫了一遍,避免这一案例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寺庙、尼姑庵其他僧尼效仿,破坏风气。朱平安还让文书对自己这一番告诫,在审案记录上做好记录,避免日后政敌曲解本案,攻讦自己。

    听到朱平安的告诫,柳锁和王莲两人忍不住后怕不已、庆幸不已,若非他们当时没有进行更激烈的动作,若非他们遇到了朱平安,恐怕他们就会被戴上枷锁,贴上可耻的罪名封条,在他们红庙寺和红庙庵门口,枷锁示众两个月,示众完,他们还要被打一百大板。这一百大板下去,人能不能活下来都是问号。另外,按照律例,犯这种罪,女人被打板子,可是要去衣受杖的,也就是说要一丝不挂的当众被打板子。一旦受此刑,王莲自忖即便她在一百大板后侥幸存活,她也没脸面再活着。

    感谢知县大老爷,谢知县大老爷救命之恩。

    柳锁和王莲两人后怕之余,忍不住又是一通磕头谢恩,感谢朱平安。

    朱平安在判决完柳锁和王莲后,并未立刻下堂,在大堂上当众对红庙村里正张大龙村民张铁蛋、张大牛等十八人,进行了口头表扬,表扬里正张大龙恪尽职守,表扬他们遵纪守法,维护大明法纪与善良风俗,支持县衙工作。

    表扬完之后,朱平安又挥毫泼墨,给他们所在的红庙村写了一副对联,对他们的行为以示表彰。

    上联“高义有传承福佑桑梓千年厚德经文武”;

    下联“红庙集才俊报效大明四海擎业兴桑梓”

    横批“乡村楷模”。

    里正张大龙、张铁蛋、张大牛等人收到朱平安表扬他们的对联,一个个高兴的嘴巴都咧到耳朵根了,尤其是里正张大龙更是高兴的嘴巴合都合不上。这对联可是有他们红庙村的名字,夸他们红庙村呢,有了知县大老爷这副对联,他这个里正就能坐的稳稳的了,知县大老爷都表扬了!红庙村有哪个有他这份功劳和脸面,这可是他张大龙的政绩,这一案子还有知县大老爷赏赐的对联,足够他吹一辈子了。呵呵,想想村民钦佩的模样,想想其他村里正羡慕嫉妒恨的样子,张大龙美的不要不要的。

    朱平安赏罚分明,审案判案不仅审查清楚案件事实,还当众进行释法,详细解释判决原因,真正做到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公堂原被告以及堂外的吃瓜群众没有一个不心悦诚服的。

    因为这一个僧尼风流案极具话题,朱平安当堂宣判后,这一僧尼风流案以及朱平安所作的判诗,很快就从公堂传到了外面,迅速在靖南流传开来,成了一段佳话,并向靖南外扩散流传,越流传越远,越流传越有名。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朱平安很忙(五)

    按照时间线,朱平安在县衙审结僧尼私会案的时候,谦公公在驿馆刚鞭挞完靖南新任兵房典吏刘杰,洋洋得意,以鞭挞督邮的刘皇叔自诩。

    朱平安才审结完僧尼案,便又有人来县衙喊冤了。

    此时,谦公公被姚主簿煽风点火,咬牙切齿的令小太监小聪子前往县衙通知朱平安,令朱平安带着靖南县志,送到驿馆,拜见他谦公公。

    公堂外的吃瓜群众还没走出县衙内,就又看到有人来喊冤了,不由的停下脚步,转身回走,在公堂外占了一个好地方,继续等着看好戏。

    “知县大老爷,老身有冤啊,求知县大老爷为老身做主啊......”

    人未到,声先至,一个老妇人带着哭腔的声音从外面传进了县衙内。

    接着,便看到一个老妇人一脸凄楚的从外面走进了公堂,一进公堂便跪在地上,痛哭了起来,“呜呜呜......知县大老爷,老身有冤啊........”

    朱平安见老妇人一脸凄楚,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实在可怜,连忙开口道,“这位大娘,您别难过,有什么冤屈,请告诉本官,本官为你做主。”

    “呜呜呜,我的知县大老爷啊......老身的命好苦啊,真是好苦啊,在咱们靖南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老身这般可怜的人了,呜呜呜......”

    老妇人脸上更是凄苦,一边跪在地上,一边用手不停的拍打地面抒发情绪。

    “这位老太太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啊,难过成这副模样。”

    “唉,可怜啊,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哭成这样子,真是让人心疼啊。”

    “这让我想起我的老娘了。”

    “这是家里遇贼了?还是家人遇害了?老人家怎么这般委屈,究竟怎么了?”

    公堂外围观的吃瓜群众看到老妇人这般难过的样子,不由的讨论了起来。

    “老人家您别难过,您老有什么冤屈,但请讲来,本官自为你做主。”

    朱平安见老妇人一直哭说自己命苦,不讲冤屈,不由又重复了一遍,提醒老妇人。

    “呜呜呜......我的知县大老爷啊,您是不是啊,老身命苦啊。老身年轻的时候嫁了人,好日子没过两年,我男人就得了重病,撒手丢下我们孤儿寡母。老身我是一把屎一把尿把儿子养大成人,这中间吃的苦就没数了......”

    老妇人跪在地上,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公堂外好几个妇人听着听着都哭了。

    听到老妇人说到这,公堂外好多人心中猜测,估计是老妇人的儿子不孝。唉,这老妇人真是命苦啊,年纪轻轻的没了丈夫,含辛茹苦的拉扯大儿子,结果遇到一个不孝子,真是命苦啊,怪不得老人哭的这么可怜。

    朱平安在公堂上很是耐心的听老妇人诉苦,一边听一边仔细观察老妇人。

    “不过,吃再多的苦吃再多的累,老身我也心甘情愿,只要儿子平安长大。终于,老身的儿子长大成人了,老身我用全部积蓄给儿子讨了一个媳妇......”

    老妇人在公堂上继续哭诉道。

    这是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唉,这个不孝子啊,真是对不起他老娘啊。

    公堂外围观群众如是想道,觉的这就是一个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典型案例。

    不过,接下来众人发现他们错了。

    “老身的儿子从小就听话,又能吃苦,学了一门木工的手艺,娶了媳妇后,更是吃苦耐劳。为了养家糊口,我儿子常常到外面做木工活。可是,唉,老身后悔啊,老身怎么瞎了眼给儿子找了这么一个媳妇啊,好吃懒做,忤逆不孝,不听话,平日里从来就没有好好服侍过老身,尤其是我儿子外出做木工活的时候,我这儿媳妇更是变本加厉......”

    老夫人一提到她的儿媳妇就忍不住泪如雨下,手不停的拍打地面。

    “原来是来告儿媳妇来了。”

    “原来不是儿子不孝,而是儿媳妇忤逆不孝啊。唉,娶妻当娶贤,娶了一个好吃懒做,忤逆不孝的,唉,那可就真真的倒霉了啊,我给你们说啊,我们隔壁的刘大娘她儿媳妇就不是个省油的灯,我亲眼见刘大娘被儿媳妇骂哭过好几次呢。”

    围观的吃瓜群众这才恍然大悟,搞了半天,原来老妇人来公堂是告她儿媳妇忤逆不孝来了。

    “我的知县大老爷啊,我儿子两天前去在外面做木工活,还没回来,今儿个是老身的六十岁生日啊,我那儿媳妇啊,她,她......她竟然只给我吃了一碗乱炖的烂菜叶子烂萝卜汤,她自己一个人却在房里大鱼大肉的吃着。老身命苦啊,老身实在是忍不住了,求知县大老爷给老身做主啊,判决我儿休了我那儿媳妇,还我家太平啊......呜呜呜......”

    老妇人说到伤心处,整个人瘫坐在地上,连连拍地,哽咽的不成样子。

    唉,可怜啊,摊上了这么一个恶媳妇,老人过生日只给吃烂菜叶烂萝卜炖汤,她自己却是大鱼大肉,看到老妇人这模样,众人不由同情不已。

    “老人家,请问您如何称呼?家住何方?儿子是谁?儿媳又是谁?我好令人通传您儿媳上堂审问。”朱平安对老妇人说道。

    “老身何李氏,家住县城东里坊边上,我儿子叫何大宝,我那儿媳妇何王氏。”老妇人回道。

    “来人,传何王氏上堂。”朱平安下令道。

    老妇人家住东里坊,东里坊距离县衙不远,也就几百米的距离,没一会老妇人的儿媳妇何王氏就被两名衙役从东里坊带到了县衙公堂上。

    “娘,您咋饭吃到一半就出门了,我咋找都找不到,您咋跑到公堂上了呀。”

    何王氏惊慌失措的被带到了公堂上,看到了老妇人,一脸吃惊的问道。

    “呵,脸皮真厚,还咋饭吃到一半就出门了,烂菜叶子烂萝卜汤谁能喝的下去啊!还咋跑到公堂上来了,还不是来告你这个恶儿媳妇来了......”

    围观吃瓜群众在公堂外,小声的冷嘲热讽。

    “何王氏,你婆婆告你忤逆不孝,不敬长辈。说她今日生日,你却只给她吃了一碗乱炖的烂菜叶子烂萝卜汤,你自己一个人却在房里吃大鱼大肉。是也不是,速与本官如实道来。”朱平安在堂上拍了一下惊堂木,问道。

    “啊?婆婆你告我忤逆不孝?”

    何王氏闻言如遭雷击,难以置信的看向婆婆,泪水瞬间如决堤的河水一样。

第一千二百章 朱平安很忙(六)

    “难道我冤枉你了不成?!今日是我我生日,你却只给我吃烂菜叶子炖烂萝卜汤,你自己却在房间里大鱼大肉的吃着,你说你是不是忤逆不孝?!”

    老妇人一把鼻涕一把泪质问儿媳何王氏,言毕再次拍着地面,老泪纵横的向朱平安求道,“知县大老爷,老身我已经好几个月没见荤腥了,求知县大老爷给老身做主啊,判决让我儿休了这个忤逆不孝的儿媳,还我家太平啊。”

    听老妇人说她好几个月不见荤腥,围观吃瓜群众对老妇人可怜不已。

    “婆婆,呜呜呜......”何王氏难以置信的看着老妇人,泪流不止。

    “何王氏,你婆婆对你忤逆不孝的控诉,你可听清?速与本官从实道来。”

    朱平安在大堂上向何王氏问道。

    “呜呜呜......”何王氏置若罔闻,只是低着头哭泣不止,什么话也不肯说。

    “何王氏?本官的话,你可听清?”朱平安再度问道。

    若不是刚才何王氏方才与她婆婆说过话,朱平安都以为何王氏是个哑巴。

    无论朱平安怎么问,堂下的何王氏只是低头哭泣,什么话也不肯定说。

    “瞧她脑袋都快低到裤裆里了,她也知道没脸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没脸开口了......”

    “以后可都擦亮眼啊,可不能找这样的儿媳妇,不然老了后有你受的。”

    围观吃瓜群众对何王氏嗤之以鼻,小声的唾弃不已。

    朱平安在大堂上揉了揉脑门,何王氏一言不发,这案子还怎么审啊。

    审案也不能单凭原告一面之词就下判决啊。

    证据,证言.......缺一不可,不然的话,冤假错案可就难以避免了。

    朱平安再度仔细观察了一下堂下原被告,眉毛微微挑了一下,继而嘴角扯上一抹微笑,温和的对堂下的老妇人说道,“这位大娘,本官身为靖南父母官,对于境内百姓负有教化之责,你儿媳忤逆不孝,本官也有一定责任。今日是您老生日,却只吃了烂菜叶子萝卜汤,着实寒酸。这样吧大娘,本官就在这公堂上为您老补办一个生日宴如何?”

    “啊?这怎么使得呢。知县大老爷您日理万机,怎么能因为老身这点破事给您添麻烦呢。您只要判决令我儿休了这个忤逆不孝的儿媳就行......”

    老妇人婉拒道。

    “哪里,不麻烦,不麻烦。咱也不大办,就下两碗长寿面。您老一碗,嗯,给你儿媳一碗,你们就在这公堂上一起吃长寿面。一来呢,给您老补办生日;二来呢,毕竟是一家人,看看在一起吃碗长寿面,能否化解你们的矛盾,是你们婆媳和好如初。当然,若是吃完后,依然不能和好的话,也没关系。等你们吃完后,本官再继续审案,依法判决。”

    朱平安温和的说道。

    “不敢麻烦知县大老爷,不敢麻烦知县大老爷......”老妇人推辞道。

    “不麻烦,衙门附近就有一家面馆,手艺不错。等你们吃了长寿面,本官再继续审案。”朱平安温和说道。

    “大刀。”

    朱平安将刘大刀唤来,小声的对他吩咐了几句,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公子放心,我这就去面馆带两碗长寿面来。”刘大刀用力的点了点头,领命而去。

    没过一会,刘大刀便带着一个热气腾腾的食盒回来了,散发着面香味。

    朱平安令人在堂下摆了一张桌子,面对面放了两张椅子,请老妇人和何王氏面对面入座,将两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摆到两人面前,请两人。

    老妇人和何王氏入座,面面相觑。

    “不用客气,请用。”朱平安微笑着看着两人,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老妇人和何王氏两人抬头看到朱平安正笑眯眯的看着她们,做着请的手势。

    “多谢知县大老爷。”

    知县如此盛情,两人只好道谢,端起碗,拿起筷子,吃起长寿面来。

    在老妇人和何王氏两人吃面的时候,公堂外围观群众一个个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这是啥情况?这审案审着,怎么知县大老爷请人吃起面来了?”

    “这是咱们知县大老爷吗?我怎么感觉像换了个人似的?!咱们知县大老爷审案那可是神断啊,破案如有神助,便是上一个僧尼案,咱知县大老爷那也是审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理有据。怎么这个儿媳不孝婆婆案,审着审着却请人吃起面来了呀?!怎么看,怎么感觉有些荒唐呢。这儿媳妇忤逆不孝婆婆,请她们吃一顿长寿面,她们就能和好吗!?她就能改过自新吗?!就是她说改过自新,也不能信啊。”

    “你们懂啥,咱知县大老爷心善,这是体恤老大娘,看老大娘可怜......”

    吃瓜群众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在众人议论声中,何王氏很快就吃完了长寿面,老妇人却是只吃了一半。

    “大娘,不用担心面钱,本官已经付过了。您老只管吃便好。”朱平安看着老妇人,温和的说道。

    “哎,谢谢知县大老爷。”老妇人在朱平安的目光下,继续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老大娘感觉肚子一阵难受,一股强烈的呕吐感涌上咽喉。

    接着,老大娘便控制不住的当场吐了出来。

    一旁何王氏肚子也是一阵难受,也是一股强烈的呕吐感涌上咽喉,也跟着吐了出来。

    “吃......吃吐了?!”

    “这,这面怕是不干净吧,两人都吐了,这是哪家面馆做的面啊?把面馆掌柜的拘来......”

    公堂外吃瓜群众看得目瞪口呆。

    “去看看两人呕吐物都是什么?”朱平安似乎早就料到如此,对两人的呕吐毫不意外,淡定的令左右衙役去查看老妇人和何王氏的呕吐物。

    听到朱平安下令,堂外吃瓜群众愣了一下,有些反应快的如醍醐灌顶,眼睛一下子瞪大了,也不顾反胃,眼睛直勾勾的看向老妇人和何王氏的呕吐物。

    “回县尊,原告老妇人吐的有鱼、肉、鸡蛋、面条,何王氏吐的青菜叶子、萝卜条、面条......”衙役捂着鼻子查看了两人呕吐物,回禀道。

    “啊?!真的啊,老大娘吐的还真是鱼、肉、鸡蛋,何王氏吐的是菜叶子萝卜条......怎么回事,老大娘不是说今天她生日,何王氏只给她吃了烂菜叶子炖烂萝卜汤吗?不是说何王氏大鱼大肉的吃吗?!”

    “这......要不是亲眼看见,还真是不敢相信啊,老大娘竟然撒谎?!”

    “原来这才是知县大老爷请她们吃面的原因?!”

    “知县大老爷判案真神啊!”

    堂外吃瓜群众这时才一个个恍然大悟,心中对朱平安顶礼膜拜,难以置信的看向老妇人。

    案件至此真相大白。

    真相跟人们所想截然相反。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朱平安很忙(七)

    “本官令人在长寿面里放了催吐药,此刻真相已然大白,李氏你还有何话说?”

    朱平安在公堂上用力的拍了一下惊堂木,大声的对堂下老妇人说道。

    其实一开始朱平安就有所怀疑,老妇人衣着簇新,体态偏胖,面色红润,身手矫健,不太像是被苛刻虐待之相;在她儿媳何王氏上场后,朱平安的怀疑更甚,何王氏衣着朴素,襦裙上还有一个补丁,一脸劳苦之相......

    因为何王氏只是哭,什么话也不肯说,案子无法往下审,朱平安才想到了长寿面放催吐药这一个方法。既然你不肯开口,那就让你们肚子开口。

    “知......知县大老爷,我,我......”

    面对无法狡辩的真相,面对朱平安的审问,面对公堂外吃瓜群众的指指点点,公堂下的老妇人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原来是知县大老爷在长寿面里放了催吐药啊,怪不得她们吃了就吐了......若不是遇到知县大老爷,这案子又岂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知县大老爷不愧是咱大明的状元郎啊,真是神了啊,竟然能想出这种法子来,包公在世亦不过如此吧。”

    “我真是欠打啊,方才我竟然怀疑知县大老爷,非议知县大老爷荒唐。”

    公堂外围观的吃瓜群众此刻对朱平安敬佩的五体投地,顶礼膜拜。

    “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之前看这老大娘委屈可怜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说的她要多可怜有多可怜,可是谁能想到,她竟然是个诬告的呢?!”

    “呵呵,这老大娘真是个能作的啊,她过生日,她儿媳给她吃鱼肉,人家自己吃青菜萝卜,这日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啊,竟然还整幺蛾子,颠倒黑白,诬告儿媳忤逆不孝?!”

    “这才是颠倒黑白啊,这大娘可真能演啊。现在再看,才注意到,这大娘身上穿的衣服可是比她儿媳好多了,而且这大娘吃的也比她儿媳胖多了,哪里先是被虐待的模样啊......”

    “原以为是恶儿媳,谁知道真相竟然是恶婆婆,多亏知县大老爷神断......”

    公堂外吃瓜群众对老妇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李氏你编造谎言,诬告你儿媳忤逆不孝,真相已经大白,不容抵赖。按我大明律例,诬告者抵罪反坐,加等处罚。你诬告你儿媳忤逆不孝,那你就以所诬告的忤逆不孝罪论处,并且加重处罚。忤逆不孝者,十恶不赦之重罪,仅次于谋反叛乱。以本案情形,忤逆不孝,轻则也要处以重打五十大板,游街示众。你诬告加等处罚,处以重打六十大板,插标游街示众。”

    朱平安重重的拍了一下惊堂木,面无表情的对公堂下老妇人宣判道,说着伸手从签筒里抽出一根令签。

    什么?!

    重大六十大板?!还要插标游街示众?!

    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这六十大板下去,即便活下来,怕是也下不了床了......

    老妇人李氏闻言如遭雷击,霎时面无血色,双腿发软,整个人噗通一下子瘫坐在地,吓的连连磕头求饶,“求知县大老爷开恩啊,求知县大老爷开恩啊,老婆子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求知县大老爷开恩啊......”

    “现在怕了,早干什么去了?!你过生日,你儿媳给你大鱼大肉,人家自己吃青菜萝卜,你还诬告人家忤逆不孝,让知县大老爷判决你儿休了人家,你这人心咋这么黑呢......放着好日子不过,净整幺蛾子!”

    围观吃瓜群众对老妇人嘲讽不已。

    “知县大老爷,求你了,我家婆婆年纪大了,受不了六十大板;我婆婆又是好要面子的人,让她插标游街,那不是要了她的命吗,求知县大老爷开恩,饶了我婆婆这一次吧,民妇在家给知县大老爷供长生牌位......”

    听到朱平安要惩罚婆婆,何王氏不仅为她婆婆担心不已,连连磕头,替她婆婆向朱平安求情。

    “你婆婆诬告你忤逆不孝,要本官判决令你丈夫休了你,如此待你,你还要替你婆婆求情?”

    朱平安停下手里丢签的动作,饶有兴致的对何王氏问道。

    “是的。求知县大老爷开恩,饶了我婆婆这一次。”

    何王氏用力的点头,接着不停的磕头求情,用力之下,额头都磕破了。

    “唉,婆婆诬告,她还替婆婆求情,这样的好儿媳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这老虔婆真是吃了猪油蒙了心,这么好的儿媳妇,竟然不知道珍惜......”

    围观群众见状,对以德报怨的何王氏赞不绝口,对诬告的老妇人嗤之以鼻。

    “何王氏,你的一片孝心,本官感受到了,但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诬告者抵罪反坐,加等处罚,这是我大明律例的明文规定......”

    朱平安摇了摇头,复又将令签拿起。

    “知县大老爷,民妇愿意替婆婆受罚,求知县大老爷成全......”何王氏见婆婆的罪宽恕不了,便请求代替她婆婆受罚,连连磕头哀求道。

    代婆受罚!

    何王氏的举动令围观吃瓜群众感动不已,这一幕都是在戏文中的,没想到现实中竟然被他们看到了。

    “唉,儿媳,我......都是我猪油蒙了心,狗眼不识好人心,我错了......”

    老妇人见何王氏为了替她求情、替她受罚,连头都磕破了,不由愧悔不已,老泪唰一下子流了下来。

    “李氏,你诬告你儿媳,你儿媳不仅替你求情,还要为你代过受罚,你有何话说?”朱平安手里拿着令签,对堂下已有悔过之意的老妇人说道。

    “知县大老爷,老婆子我错了啊,呜呜呜,我见我儿子对儿媳好,老婆子我就看儿媳妇不顺眼,呜呜呜......放着好日子不过,我不是人啊......”老妇人说着给了自己两个嘴巴子,何王氏慌忙上前拉住了婆婆的手,流泪制止。

    “你可知道错了?!”朱平安问道。

    “老婆子我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我儿媳对我这么好,我要是再不珍惜,那我就是畜生了。以后我一定好好过日子,把儿媳当亲闺女看待,若是儿子对我儿媳不好,我拼了这条老命不要,也要好好教训他......”

    老妇人跪在地上,紧紧的抱着何王氏,悔恨的泪水如决堤的河水一样。

    “家和万事兴,父慈子孝敬。李氏,念在你知错能改,年纪大了,今日又是你生辰,最重要的是受害人,也就是你儿媳不仅对你既往不咎,还替你求情,本官就暂且将这顿板子记上,以后你若是再犯,那就一并处罚,严惩不贷!”

    朱平安将手里的令签重新放回签筒,对堂下李氏严辞道。

    “多谢知县大老爷,多谢知县大老爷,老婆子再也不会了,我一定好好珍惜这个好儿媳,好好的过日子。”老妇人感激的泪流满面,一边连连磕头道谢,一边赌咒发誓不会再犯。

    “百善孝为先,何王氏你孝心有加,可为当代儿媳楷模,赏银十两以示嘉奖。文书,记得做一封嘉奖令,容后与赏银,一并送至何王氏家中,以示表彰。”

    朱平安在公堂上当众对何王氏的孝心进行了表彰,并令文书出一封嘉奖令,以示嘉奖。

    “多谢知县大老爷,多谢知县大老爷。”何王氏和老妇人高兴的磕头谢恩。

    围观吃瓜群众也大受感动,纷纷鼓掌,称赞朱平安包公在世,神断婆媳案,称赞何王氏的孝心,你一言我一语的告诫老妇人要惜福,好好的珍惜好儿媳......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教训狂监

    听到围观群众在离开时感慨珍惜家人、团结友爱,朱平安脸上露出一抹笑意。这案子能够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也不枉费自己一番努力了。

    围观群众陆续离开县衙,有些群众还未走出县衙,便见一行三人骑着马横冲直撞的进了县衙,过道的群众赶紧躲闪,差点就被马给撞了。

    这一行三骑正是谦公公派来靖南县衙的小太监小聪子一行,小聪子领着两位被革职的胥吏,横冲直撞的驱马来到大堂外,也不翻身下马。

    “靖南知县朱平安可在,速速带着靖南县志,随杂家去驿馆拜见谦公公大驾。”

    小太监小聪子端坐在马背上,趾高气昂的举着马鞭,指着公堂,尖着公鸭嗓颐指气使的喊道。

    这谁啊?什么来头?!

    竟然敢擅闯县衙,颐指气使知县大老爷?!还未走县衙的群众见状,一个个惊呆了。

    朱平安正在公堂上查看文书的审案笔录,听到外面一阵惊慌的声音,接着便看到三骑横冲直撞的来到公堂前,领头的是一个身着灰色太监服饰的少年,身后两个朱平安认识,正是被自己革职了的两个胥吏。

    再接着,朱平安便听到了灰色太监服饰少年趾高气昂的对自己下令。

    又是谦公公?!

    之前审理僧尼案时,让自己带着乡绅里老去城门口迎接谦公公!

    现在又令自己带着县志去驿馆拜见谦公公!

    谦公公是个什么东西!

    老子手上要紧公务还来不及处理,几万靖南百姓等着,哪有功夫去拜见太监!

    “你是何人?谦公公又是何人?可有身份证明?”朱平安皱眉,一字一句的问道,“令本官持县志觐见,可有公文、政令、上命?呈与本官。”

    “你就是朱平安啊?!别磨蹭了!赶紧的,带上靖南县志,跟杂家去驿馆拜见谦公公。”

    小聪子用马鞭指了指朱平安,不耐烦的催促道,压根就不理会朱平安的问题。

    谦公公来你靖南,你竟敢不去城门口组织迎接!从出京以来,有哪个地方官敢如此轻待!杂家要替谦公公出这口气。到时候,这一幕传到谦公公耳中,谦公公也会夸我会办事,在陈公公面前替我美言几句。说不定,回了京城,自己就有机会换几个好差事了。

    小聪子抱着这个心思,所以对朱平安很是无礼,煞是趾高气昂。

    卧槽!

    老子在西苑都没见过这么嚣张的小太监!

    朱平安不由挑了下眉,饶有兴致的看着公堂外趾高气昂的小太监,向下扯了扯嘴角,以警告的语气说道,“再给你一次机会,回答本官的问题,呈上身份证明、公文政令......”

    “杂家也再给你一次机会,速速带上县志,跟随杂家去拜见谦公公!若再敢磨磨蹭蹭,杂家一定禀告谦公公,到时候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小聪子用马鞭指着朱平安,针锋相对的警告,威胁要禀告谦公公处置。

    出京以来,各地地方官无不对他们敬若神明,恭迎巴结,便是知府也概莫能外,小聪子一行被惯的早已膨胀了。朱平安这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他还真没放在眼里。

    “一无有公文,二无上官政令,三无登记通传,四无击鼓鸣冤,尔等策马擅闯县衙,扰乱公堂......左右,与我将此三人拿下,重打三十大板,以儆效尤!”

    朱平安也不再多说废话,抽出一根令签丢在堂下,对左右衙役下令道。

    “遵命。”

    刘大刀等人早就看小聪子一行不顺眼了,提着杀威棒,狞笑着向小聪子一行走了过去。

    “朱平安你敢动我试试!我可是谦公公派来的......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打我便是打了谦公公的脸面,你这知县不想做了是不是?!”

    小聪子见朱平安来真的了,不由吓的尖叫了起来,张牙舞爪的威胁起来。

    “朱大人,谦公公可是皇差,谦公公的干爹可是御马监陈公公,奉劝朱大人莫要自误,自毁前程!”两个被革职的胥吏见状也着急了。跟着喊道。

    “天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何况尔等!”朱平安扯了扯嘴角,不予理会。

    刘大刀等人更是不说二话,上去将小聪子等三人从马背上拽了下来。

    期间,小聪子还想挥鞭反抗,不过在经历过生死厮杀的刘大刀等人面前,就跟小孩过家家一样可笑,被刘大刀一手拽住马鞭,单手就给拽了下来。

    等小聪子反应过来,人已经被刘大刀等人按在地上,扒下裤子,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啪!啪!

    对小聪子不爽的刘大刀等人丝毫没有手下留情,抡起手里的杀威棒,一顿三十大板将小聪子等三人打的哭爹喊娘,嚎叫声就跟杀猪一样。

    围观群众无不拍手叫好。让你们擅闯县衙,让你们咆哮公堂,让你们在人群中瞎比纵马,让你们目中无人、趾高气昂,自有知县大老爷治你!

    “哎呦喂,疼死杂家了......朱平安,你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还真敢打杂家,杂家告诉你,你完了,你完蛋了!谦公公绝对不会放过你的!”

    一顿板子打完后,小聪子痛的泪流满面,人还没从地上起来,就掐着兰花指,哭喊着对朱平安放话道。

    “县尊,这孙子竟然还敢对您不敬,我们再给他松松筋骨,长长记性。”

    衙役见小聪子竟然还如此嚣张,不由提着杀威棒,向朱平安请示道。

    朱平安摆了摆手,下令道,“逐出县衙。”

    刘大刀等人跟拎小鸡崽一样,将小聪子三人提了起来,往县衙外拎了出去。

    “朱平安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你现在带上县志,乖乖跟杂家去谦公公面前求饶认错,还有机会。”

    在被往县衙外拖拽的时候,小聪子挣扎着,扯着嗓子对朱平安喊叫道。

    “本官就爱吃罚酒。”朱平安不屑扯了扯嘴角。

    “好!好!你给杂家等着!驿馆里的刘典吏敬酒不吃吃罚酒,被吊起来抽鞭子,现在已经像一条死狗一样了。杂家倒要看看,朱平安你的下场!”

    小聪子眼看着就被拖拽出县衙的时候,挣扎着声嘶力竭的放话道。

    “你说什么!”

    朱平安闻言,瞬间勃然大怒!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40/ 第一时间欣赏寒门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朱郎才尽所写的《寒门崛起》为转载作品,寒门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寒门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寒门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寒门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寒门崛起介绍:
这是一个就业路上屡被蹂躏的古汉语专业研究生,回到了明朝中叶,进入了山村一家幼童身体后的故事。
木讷父亲泼辣娘,一水的极品亲戚,农家小院是非不少。好在,咱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四书五经八股文,专业也对口,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
国力上升垂拱而治;
法纪松弛,官纪慵散;
有几只奸臣,也闹点倭寇;
但总体上可以说,这是士大夫自由滋生的沃土。
一个寒门崛起的传奇也就从这里生长了。
谨以此文向所有的穿越经典致敬。
寒门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寒门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寒门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