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海魂TXT下载海魂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海魂全文阅读

作者:闪烁     海魂txt下载     海魂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一节 短命航母

    获得了一架崭新轰炸机的张鼐鼎仍然是第一批轰炸机群的总指挥。这是张鼐鼎驾驶过的第八架轰炸机了。上次在战斗中负伤后,张鼐鼎就有机会返回帝国本土,担任预备役部队的教官,或则是去海航担任高级参谋,甚至会成为航空兵将领,可是他拒绝了,并且表示在战争结束前,他不会考虑离开一线作战部队,离开第二特混舰队的舰载航空兵部队。

    当时,张鼐鼎是少数几个在战争爆前就是航空兵军官,并且一直坚持到了现在的飞行员之一。很多与他同期的飞行员都已经在战争中牺牲了,邓子,姚伯岩,杨士洪等人都被安葬在了帝国海军公墓。另外还有一批飞行员选择了退居二线。当时,在前线航空兵里数得上的就只有张鼐鼎,江文翰与安士乐三个人是从战争开始就一直在一线部队服役,并且坚持到了现在。

    江文翰与安士乐选择留下来还可以理解,两人谁都不服谁,谁都想成为帝国海军头号空战王牌,并且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而张鼐鼎选择留下来,就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了。以获得的战绩来看,当时在一线部队服役的轰炸机飞行员中,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威胁到张鼐鼎的地位,就算他在28年初离开一线部队,到战争结束的时候,他也肯定是头号轰炸王牌。可以说,很多人都认为张鼐鼎应该更理智一点,只要他接受新的任命,他就可以在安全的后方看到战争结束。可是,张鼐鼎选择留下来,而不是离开一线作战部队。

    关于张鼐鼎这名帝国海军头号轰炸王牌的故事并不多,战后,张鼐鼎也很快就选择了退役,他甚至没有等到被正式晋升为航空兵准将就离开了部队,这更加让人难以理解。而且。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当时很多退役飞行员都去了飞机厂,或者是航空公司,家里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还自己开办航空公司,或者是开办飞行学校。张鼐鼎在退役后没有从事与航空有关的工作,而是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管理员。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预料到张鼐鼎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当然。这些都是有一定原因地,比如张鼐鼎本来就出身书香门第,其祖上三代出了四个大的文学家,从小就受到文学的熏陶。另外,张鼐鼎的三弟在战争中是6战队的一名普通士兵,在参加攻打夏威夷群岛的时候牺牲了,这恐怕是张鼐鼎选择留在一线部队,直到战胜美国才返回帝国的主要原因吧。而从根本上讲,张鼐鼎不是一个战争狂热份子,甚至算不上是一个狂热的航空爱好者。而在战争结束后。他选择去当一名普通地图书馆管理员,这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另外,张鼐鼎是整个大战期间。帝国海军航空兵排名前5o位之内的轰炸机飞行员中活得最久的一个。他在图书馆里干了近3o年,退休之后又生活了3o多年,于唐历89年11月11日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6岁。在他逝世后,帝国海军追认其为海军准将,并且安葬在了帝国海军军人公墓,这是张鼐鼎在战争结束之后第一次与他当年的战友们聚集在一起。数年后,张鼐鼎在老年完成的回忆录经过其后人的整理后面世。这也是当时最重要的一部战争回忆录,很多几十年没有答案的疑团都在这里面得到了解释。

    可以说,张鼐鼎本人就是个传奇。既是战争造就了他这个传奇性的人物,同时他自己也获得了传奇般地人生。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在28年12月的时候,张鼐鼎肯定不知道他将比身边任何一个战友都要活得长久,当时,张鼐鼎所能想到的,也许就只是在战场上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刻到来吧。

    与上次的轰炸行动一样,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冲到了最前面。仍然是由江文翰率领护航战斗机为张鼐鼎提供掩护。另外两支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就在后面不远处,而其护航战斗机则分别在轰炸机群的两侧,提供近距离的掩护。

    三点四十分,张鼐鼎与前方的侦察机取得了联系,获得了美舰队的最新位置与活动情况。随即,江文翰就率领两个护航战斗机中队杀到了前面去,负责驱逐沿途的美军防空战斗机。而这次的战斗与上次打击第22特混舰队的时候不一样,当时美军是没有什么准备地,而这次美军舰队肯定做好了防御准备,因此必须要加强直接掩护的力量,而不能让所有的护航战斗机都到前面去驱逐美军的防空战斗机。

    当时,负担防空任务的主要就是美国6军的岸基战斗机,以“野马”为主力,还有少数其他类型的战斗机,比如在战争初期大量装备美军,并且出售给英法的p-47“雷电”式战斗机。这种战斗机度并不慢,可其他的性能却不怎么样,特别是作为6军的战斗机,其敏捷性相当糟糕,英国人最先将其淘汰掉,而美国6航也只是因为没有获得更多的“野马”,所以才在二线部队继续使用,当时就主要部署在美国的西部,以及东北部地区。

    空战打得相当激烈,当江文翰率领第一批两个中队的战斗机杀到的时候,美舰队上空至少有上百架防空战斗机。双方迅的拉开了架势,而江文翰也很快现,之前没有遇到过的美军战斗机的性能很糟糕,虽然“游隼”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是在性能,还有飞行员的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空战的局面迅一边倒。

    美军的防空战斗机仍然在源源不断的到达,在张鼐鼎他们追上了美军舰队的时候,战场上双方数百架战斗机分成了好几十个小机群在争夺制空权。已经等不到江文翰他们击败美军的防空战斗机了,张鼐鼎毫不犹豫的率领第二特混舰队的三个“猎鹰”中队杀向了美军的第22特混舰队,这是以三艘“中途岛”级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而且也是郝东觉要求先摧毁的特混舰队。

    张鼐鼎先攻击了距离最近的“珊瑚”号航母。之前他也只是从照片上,以及情报部门提供的设计图上见过这艘航母,而当他飞到了“珊瑚海”号上空的时候才现,这艘航母确实与他所在的“海南”号航母很相似,都是斜角飞行甲板。升降机都部署在侧舷上,而且设置在飞行甲板两侧外飘位置上的高射炮都多得惊人。

    张鼐鼎没有被美军航母上密集的高射炮给吓住,反正以往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上的高射炮数量也不少。更重要的是,“珊瑚海”号地飞行甲板的面积是“埃塞克斯”级的近两倍,也就是说,其中弹概率增加了一倍,投下的炸弹更容易命中了!这对轰炸机飞行员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在第一批投下的四枚航空炸弹中,有三枚直接命中了航母的飞行甲板。可张鼐鼎很快就现,美军航母采用了与“岛”级一样的装甲飞行甲板,而且机库的主甲板也是装甲甲板,抵抗航空炸弹的能力提高了很多。三枚炸弹都只勉强穿透了飞行甲板,然后在机库内爆炸,而没有再继续穿透主甲板,进入舰体内部爆炸。很明显,这种打击是不足以炸沉航母地。

    后面的轰炸机也迅的跟了上来,按照既定的轰炸方式动了攻击。第二批进入的8架俯冲轰炸机投中了5枚炸弹,“珊瑚海”号上燃起了冲天大火。并且很快就被烈焰给包裹住了。同时在海面上逼近的12架鱼雷轰炸机投中了至少5条鱼雷。张鼐鼎判断出了其中四次爆炸。命中点都在航母的右舷。

    中雷后,航母的度陡然降低,当弥漫在航母上空的硝烟散去的时候。张鼐鼎才看到,“珊瑚海”号正在向右倾斜,而且因为干舷过低,在横倾角度达到25度左右的时候,外飘的升降机就将与海面接触,同时导致海水灌入航母内部。

    第三批轰炸机也迅的投下了炸弹,12架轰炸机有1o架投弹成功,其中5枚炸弹再次命中了这艘短命的航母。当时张鼐鼎已经驾驶轰炸机离开了美舰队上空,在外围负责指挥其他机群动攻击。当他看到仍然漂浮在海面上的“珊瑚海”号航母的时候,他也有点吃惊了。如果是“埃塞克斯”级航母的话。在遭到了12枚炸弹,5条鱼雷的打击之后,不是迅沉没,就是因为弹药库爆炸断成几截,而“珊瑚海”号仍然坚强的漂浮在海面上。

    同样的,几乎同时遭到攻击的“中途岛”号与“罗斯福”号航母也都顽强的漂浮在海面上。在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全部投下炸弹与鱼雷的时候,“中途岛”号已经挨了11枚炸弹与6条鱼雷,“罗斯福”号也挨了8枚炸弹与7条鱼雷。按理说,这三艘航母都彻底完蛋了。可是却没有一艘开始下沉,也没有一艘航母立即生大爆炸,只是出现了严重的横倾。

    接着到达的第七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已经开始攻击第23特混舰队里的三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张鼐鼎立即呼叫最后到达的第八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继续攻击第22特混舰队里的那三艘大型航母。

    这次,张鼐鼎重点引导了鱼雷轰炸机,他已经现,航空炸弹对“中途岛”级航母的威胁不是很大,相反,鱼雷的威胁要大得多,特别是集中攻击航母的一侧,导致航母严重进水,最终翻覆是击沉航母最有效的办法。第八特混舰队出动的那些带着鱼雷的“猎鹰”分成了三个小队,在俯冲轰炸机的掩护下动了最后的冲击。

    轰炸行动在四点半左右结束,当时“珊瑚海”号已经被11条鱼雷命中,而且全部在右舷。“中途岛”号与“罗斯福”号的情况也差不多。到攻击结束的时候,“珊瑚海”号的右倾角度已经过了2o度,右侧两部升降机距离海面不到两米,半封闭式机库的甲板距离海面也只有一米多一点了。而且航母已经没有办法控制右倾,直到这个时候,张鼐鼎才相信,这艘航母肯定完蛋了。

    三艘“中途岛”级航母就只参加过这么一次战斗,因此后来的实战资料相当少。很多对“中途岛”级航母作战性能的分析都只能以这次战斗为基础。

    毫无疑问,“中途岛”级航母在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以及装甲主甲板的双重水平装甲防御之后,其抵抗航空穿甲弹的能力提高了很多。这与“蒙大拿”级战列舰才用的双层水平装甲甲板的设计有点类似。而当时美军最重视的就是航母抵抗航空穿甲弹的能力,“中途岛”级航母在这方面的设计是合格的。可问题是,增加的水平装甲导致航母上部结构重量严重标,而带来的后果就是重心过高,航母的稳定性极差。而为了降低重心,设计师不得不降低了航母的干舷高度,这就导致航母抗倾覆能力被严重削弱。就算“中途岛”级航母上设计了数密宽的防鱼雷隔舱,可仍然无法应付鱼雷的攻击,很容易在遭到鱼雷攻击之后,因为某一侧进水严重而导致航母翻覆。

    实际上,当时“珊瑚海”号与“中途岛”号都是因为进水严重最后翻覆沉没的。只有“罗斯福”号是因为弹药库爆炸而沉没的。“中途岛”级航母负责的内部结构也是一大问题,当时“罗斯福”号就是因为损管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火灾现场,结果火势迅的失去了控制,引爆了弹药库,最终炸毁了航母。

    当然,在猛烈的轰炸下,比航母结实得多的战列舰都逃不脱被炸沉的命运,就更别说脆弱的航母了。而“中途岛”级航母在设计上存在的很多严重缺陷也成为了后来唐帝国海军设计航母时的重要借鉴经验。至于这三艘航母,也只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短短的一笔,而且属于大战期间最短命的航母!

第十二节 空中猎杀

    在张鼐鼎的机群出后不久,郝东觉就焦急的等待着第一舰队的战斗机到达。到三点的时候,第二批轰炸机也开始6续起飞了。

    这次先起飞的是护航战斗机,航空参谋主要考虑到美军的轰炸机随时有可能到来,先让护航战斗机升空,如果在轰炸机起飞的时候美军的轰炸机群到达的时候,护航战斗机还可以参加舰队防空作战。郝东觉没有反对这一安排,在他看来,美军的轰炸机能够在三点半到达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而到三点半的时候,第二批轰炸机群已经离开了舰队,护航战斗机离开了舰队。

    三点十分,也就在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全部起飞完毕之后,第一舰队派来的战斗机群终于到达了。当时,第一舰队在第三舰队的东南大概25o海里处,这些战斗机都是满载起飞的,在到达了第三舰队上空之后,至少可以巡逻两个小时的时间,足以等到第一批轰炸机群的护航战斗机返回舰队之后再离开第三舰队上空。可以说,当时朱荣哲在安排战斗机起飞的时间上很是精明,这也是他从郝东觉那里学来的。

    四个中队的战斗机立即集中到了舰队东面18o度的范围内,担负起了舰队的防空巡逻任务。郝东觉也在此时命令第二特混舰队出动了十多架侦察机,负责为防空战斗机提供早期警报。因为“湖”级航母的航空出动效率要慢得多,当时第七特混舰队与第八特混舰队的轰炸机才刚刚开始起飞,先起飞的护航战斗机就与第二特混舰队的轰炸机群先出了。

    三点二十五分,第七特混舰队与第八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全部起飞完毕,郝东觉立即命令这两支特混舰队恢复了防空队列,航母全都回到了护航战舰的掩护范围之内。同时,三支特混舰队里的所有雷达全部启动,高射炮手进入战斗岗位,航空勤务人员则要负责清空飞行甲板。关闭输油管道以及弹药提升通道,做好防空作战的准备工作。防空引导与指挥任务也都安排了下去。五分钟之内,三支特混舰队全部进入了防空作战状态。

    三艘“岛”级航母上也有对空搜索雷达,而且还有四部引导大口径高射炮作战地炮瞄雷达。当时“岛”级航母分别在舰岛的前后,以及飞行甲板的左前方与左后方各部署了两座双联装12o毫米口径的高射炮,另外还有24门8o毫米口径的高射炮,16座四联装4o毫米高射炮,54门2o毫米高射炮。如果以高射炮的数量来评价防空能力的话。“岛”级航母甚至过了“瑞兽”级大型防空巡洋舰,特别是其众多的大中口径高射炮,更是成为了航母自身防空能力地绝对保障。

    三点四十五分,郝东觉收到了张鼐鼎来的与美军舰队目视接触的消息,也就是说,张鼐鼎机群已经追上了美军舰队,即将动攻击。也就在这时,位于舰队345度方向上的一架侦察机回了报告,美军轰炸机群逼近!第三舰队的防空作战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第一批靠近第三舰队的美军轰炸机是从纽约北部杨克斯机场起飞的2o架“野马”,以及5o余架sB3c。这批轰炸机属于美国海军航空兵。而护航的战斗机则属于美国6军航空兵。而美国6海两军航空兵采用的通信频道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护航战斗机与轰炸机之前很难密切配合。

    侦察机先靠近了美军机群,随即大致判断出了美机群地规模。几分钟或。位于该方向上地“湖州”号驱逐舰上的雷达也现了美机群,并且精确的判断出了美机群的度,高度,距离,以及规模。

    “安排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前去截击,其他的战斗机继续待命,不要急着参加战斗。”郝东觉亲自担任了防空指挥官,“没有必要投入我们的所有力量,这只是美军的一支轰炸机群,还有更多的美军轰炸机群没有到达呢。”

    郝东觉的判断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双方第一次交手在三点五十八分开始。四点过五分,位于舰队225度方向上的“珠江”号驱逐舰现了第二批杀到的美军轰炸机群,并且迅的报告了美军机群地方向,高度,度,以及大体规模。很快,一架在该方向上巡逻的侦察机逼近了美军机群,确认了驱逐舰雷达探测到的结果。

    这支机群是由大概3o架“野马”,以及4o多架B-25式中型轰炸机组成的。郝东觉立即投入了另外两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前去拦截。到此时。只有最后一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没有参加拦截行动了。

    四点过十分,郝东觉收到了张鼐鼎回来的第一份战报,两支美军特混舰队里的六艘航母全部中弹,攻击仍然在继续进行之中,有很大的把握先击沉美军的六艘航母,然后用第二批轰炸机干掉主要的护航战舰。

    郝东觉没有心情去关心轰炸机群的作战行动,他一口气派出了九艘航母上的所有轰炸机,如果还干不掉美军的两支特混舰队的话,那他就可以去投海了,当然,在他投海之前,肯定要拖几个飞行员垫背。现在对郝东觉来说,顶住美军的疯狂反击才是最重要的。

    四点十三分,也就是在郝东觉刚看完了张鼐鼎回的第一份战报时,位于26o度方向上的一架侦察机现了逼近的第三批美军轰炸机,两分钟后,位于该方向上的“哈密”号驱逐舰上的雷达也探测到了美军轰炸机群。

    郝东觉将最后一个中队的战斗机投入了战斗,可是这批美军轰炸机群里至少有3o架护航战斗机,外加过5o架的轰炸机,一个中队的“游隼”很难将这么多的敌机拦截下来,而另外两个方向上的战斗并没有结束,四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已经被打散了,很难迅组织起来。

    “让高射炮手都做好准备吧。”郝东觉没有别的选择了。

    四点二十八分,第一批参加拦截作战的防空战斗机击溃了美军的第一支轰炸机群,可是此时已经来不及赶去拦截第三批到达的美军轰炸机群了。两分钟后,第三批美军轰炸机在损失了3o多架之后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杀到了最近的第七特混舰队的上空,舰队防空作战随即开始。

    突破了战斗机拦截的16架B-25式轰炸机都在低空飞行,而且飞行高度还在继续下降,位于舰队外围的驱逐舰上的高射炮手立即就现,这些轰炸机的机翼根部下面都挂着鱼雷,这是经过了特别改进地,专门执行鱼雷轰炸任务的中型轰炸机!

    之前,B-25也有海军型号。可以携带鱼雷作战,只是鱼雷不是挂在机翼下的,而是挂在经过了该装的弹舱里。可是航空鱼雷的重量在8oo到9oo公斤之间,而B-25的最大载弹能力达到了18oo公斤(后期改进型号),而在挂上了鱼雷之后,弹舱里是无法携带炸弹的。也就是说,如果只挂一条鱼雷的话,那就太“浪费”了。

    这批经过了改进的B-25都属于美国海军航空兵,其主要就部署在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机场,主要任务就是对付靠近美国本土地唐帝国舰队。自从当初黄晓天指挥第三舰队轰炸了佛罗里达州的美军机场之后。美军已经意识到。其东部沿海地区并不安全,唐帝国舰队随时有可能杀过来,而在大西洋舰队无法击败敌人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部署岸基轰炸机,对付敌人地舰队。

    被美军视为秘密武器的B-25k型轰炸机没有能够如同美军所期望的那样击沉唐帝国的战舰,甚至没有威胁到唐帝国的战舰。这些轰炸机在低空的飞行度相当慢,而且其体积要比普通的战术轰炸机大得多,更容易被战舰上的高射炮击落。

    不到五分钟,16架轰炸机就全部被密集的高射炮弹雨给打了下来,其中“狮”号巡洋舰就打掉了6架轰炸机,而且是在3分钟之内打掉了6架轰炸机,平均半分钟一架,这也大概算得上是舰队防空作战中。击落敌机度最快的一个纪录了吧。

    美军的轰炸机群不断的到达,大部分都是B-25式中型轰炸机,只有两批战术轰炸机。在安排防空作战的时候,郝东觉就重点“照顾”了这些战术轰炸机,谁都知道,战术轰炸机对航母的威胁远过了笨重的中型轰炸机。

    四点四十五分,第五批美军轰炸机再次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杀到了位于编队最后方的第八特混舰队上空。18架B-25再次被高射炮拦截了下来。以往对付战术轰炸机不怎么出色的大中口径高射炮在对付中型轰炸机方面反而更为有效。特别是在火控雷达的引导下,大中口径高射炮地拦截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当时防空战舰上刚刚装备真正意义上的火控雷达。即完全依靠雷达指挥高射炮作战,之前还没有多少人对“火控雷达”有信心,而经过了这两次战斗,就不会有人怀疑雷达的重要作用了。

    到五点的时候,已经有七批美军轰炸机6续到达,结果只有两批轰炸机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最后一批美军轰炸机是在五点十五分的时候到达的,这批轰炸机的规模也是最大的,拥有过6o架的护航战斗机,以及过12o架的轰炸机,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战术轰炸机。这也是最为激烈的一次防空作战,当时已经有三个中队腾出了手来,另外两个中队正在追击第七支轰炸机群里逃跑的十多架轰炸机。郝东觉立即将追击的战斗机招了回来,把五个战斗机中队(实际上当时大概只剩下了15o架左右的战斗机)全部集中到了美军轰炸机群进入的方向上。

    空战打到了五点二十五分的时候才结束,没有一架美军轰炸机能够带着炸弹或者鱼雷突破防空战斗机的拦截。这也是彻底击败美军信心的一场战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美军轰炸机在遭到拦截的时候匆忙丢掉了炸弹,逃离了战场,而强行突围的轰炸机全部被击落。

    当最后一架突防的轰炸机被战斗机给揍了下来的时候,郝东觉也松了口气。八次防空作战中,至少拦截了5oo架美军轰炸机,另外还有25o架以上的护航战斗机。也就是说,从接近四点,到五点半左右,四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外加第三舰队的防空战舰一共顶住了75o架以上的美军的攻击。

    战斗结束的时候,参加防空作战的五个中队的战斗机也只剩下了132架,有48架战斗机在战斗中被击落。相对应的,至少有52o架美军战机被击落,美军的战斗记录也证实了这个战果。当时第三舰队记录的战果是523架,而美军的损失记录是533架,相差不是很大,大概是有部分返航的美军战机因为损伤严重而没有能够返回基地吧。

    在战斗机6续降落到航母上的时候,江文翰率领的护航战斗机也6续返回了舰队。这些护航战斗机都还有大概一个小时的余油,因此没有立即降落到航母上去,直到另外三个中队的战斗机升空之后,这才跟着张鼐鼎的轰炸机群之后降落到了航母之上。

    在此之前,也就是大概五点四十分左右,在确认没有美军的轰炸机群逼近后,郝东觉出了电报。到六点,郝东觉从返航的轰炸机飞行员那里拿到了确切的战果报告,并且拿到了第二批轰炸机群回的报告之后,他出了第二封电报,也就是这次作战行动的具体战报。

    美军两支特混舰队的主力战舰全部被歼灭,飞行员目睹了六艘航母沉没,只有少数驱逐舰在第二批轰炸机群到达之前逃出了战场。同时第三舰队也顶住了美军轰炸机群的打击,除了有飞行员伤亡之外,只有一艘巡洋舰上因为高射炮炸膛导致三名炮手阵亡,五人受伤,其余没有伤亡!

第十三节 袭击舰队

    在第三舰队抵挡美军航空兵的疯狂袭击的时候,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也全面出动,负责搜索菲尔角到大西洋城之间的海域,特别是昂斯诺湾,帕姆利科湾,以及特拉华湾这三处海湾,这是第21特混舰队最有可能隐藏的地方。而到了五点的时候,侦察机开始缩小搜索范围,重点搜索了百慕大群岛东部第21特混舰队要在上半夜杀到登6场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在傍晚的时候到达距离百慕大群岛12o海里的地方,不然就不可能在夜间袭击了登6场之后,赶在天亮前进入岸基战斗机的掩护范围。

    整个搜索工作安排得井然有序,而且出动的不仅仅是舰载侦察机,还有第一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护航战舰上的所有水上飞机。因为侦察工作是从下午三点开始的,不管是水上飞机,还是舰载侦察机,其续航时间都在4个小时以上,因此在天黑之前只有一轮侦察行动,这就要求各侦察机在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飞行路线,对飞行员的要求比较高。

    谈仁皓所在的“合肥”号战列舰编队一直留在百慕大群岛海域,指挥第一舰队两支航母特混舰队作战的是朱荣哲,一般情况下,常荐新不会去指挥航母特混舰队作战,因此他这个第一舰队司令官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挂了个名而已。当然,不管是谈仁皓,还是常荐新,都对朱荣哲指挥航母作战的能力是有信心的。朱荣哲是谈仁皓担任特混舰队司令官时最后一任参谋长,深得谈仁皓的真传。而在此之前,他还跟着郝东觉干了好几年,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朱荣哲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如果不是考虑到很多人的资历在他之上,不然的话。朱荣哲完全有能力出任第一舰队司令官。

    直到郝东觉来的第一封情报的时候,朱荣哲还没有来报告,也就是说,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与水上飞机没有收获。到了六点过,在谈仁皓收到了郝东觉来的第二封电报,也就是战报的时候,朱荣哲那边还是没有动静。这下,谈仁皓也不免有点急了。

    “按理说。现在第一舰队应该有所现了。”严宇龙也是有点不解。“现在,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与水上飞机组成了两层搜索网,如果第21特混舰队是从北面进入的话,那么肯定被现了。”

    谈仁皓这几个小时一句话没有说,现在也没有急着开口。

    “按照我们的分析,斯普鲁恩斯的任务就是引开第三舰队。现在,他不但引开了第三舰队,连第一舰队的两支航母特混舰队都跟去了,而且在朱荣哲与郝东觉回电的时候,美军应该确定了这两支舰队的位置。空挡已经留了出来。难道……”严宇龙皱着眉毛朝谈仁皓看了一眼。“美军知道第三特混舰队留在百慕大群岛海域,所以不敢过来?”

    “不可能。”谈仁皓摇了摇头,“美军在确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第三特混舰队不大可能离开百慕大群岛海域。而且,到现在,第一舰队也只是出了电报而已,朱荣哲没有来被美军侦察机现的电报,同时常荐新那边也没有来电报,那么美军怎么确定第三特混舰队没有跟随另外两支特混舰队一起北上,而是留在了百慕大群岛海域呢?”

    “那么,为什么第21特混舰队到现在还没有出现,难道是他们不打算从西面杀过来,而是已经绕到了群岛的东部海域?”

    谈仁皓又微微摇了摇头。之前他还在怀疑第21特混舰队有可能已经绕到了群岛的东部海域,可是在反复思考后,谈仁皓否认了这种可能。先,第21特混舰队没有必要冒着被现的危险绕上个大圈子。其次,第21特混舰队在完成袭击后要想返回岸基战斗机的掩护海域的话,那就应该从西面杀过来。最后,斯普鲁恩斯的舰队已经成功地引走了第三舰队,甚至还引走了第一舰队,第21特混舰队只要不从北面杀出。从其他三个方向杀来地差别并不大,那么有必要绕到群岛的东面去吗?

    “我看,还是加强在东面是搜索力量,这样至少保险一点。”

    “让就让第三特混舰队的侦察机向东搜索。”谈仁皓没有反对严宇龙地提议,“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仍然在西面海域搜索,另外让郝东觉在夜间不用急着南下,只需要在天亮时到达可以出动轰炸机与战斗机掩护百慕大群岛的海域就行了。”

    当时谈仁皓确实很是疑惑,斯普鲁恩斯通过自我牺牲达到了引开敌人主力的目的,第三舰队与第一舰队都能够在天亮前回到掩护百慕大群岛的海域。也就是说,担任袭击登6场这个头号任务的第21特混舰队就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如果第21特混舰队不杀过来的话,那么斯普鲁恩斯的牺牲就没有任何意义。不管是谁在指挥第21特混舰队作战,如果没有杀过来的话,那都肯定会被美国总统给枪毙掉。也就是说,第21特混舰队必然要在夜间杀来,只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呢?

    “让第一舰队加紧组织夜间搜索与侦察……”

    “可以让第三舰队的侦察机转移到第一舰队的航母上去。”

    “对,就这么做,让第三舰队转移一半的侦察机到第一舰队去,加强第一舰队的侦察搜索能力,严密监视百慕大群岛周围12o海里范围内的所有海域,必须要找到第21特混舰队。”谈仁皓一拳头砸在了海图桌上,“只要第21特混舰队不全是潜艇,那么,就不可能从我们的侦察网中间溜过去!”

    命令迅的传达了下去,七点不到,郝东觉就安排了两个中队的“侦察鹰”前往第一舰队,这是两个满员地中队,也就是说,第三舰队有过一半的侦察机将去支援第一舰队搜索美军第21特混舰队。朱荣哲在收到了谈仁皓的电报后,也立即调整了当天晚上的侦察计划。将所有的侦察机都在七点半之前派了出去,然后由第三舰队派来地侦察机执行第二轮侦察行动。当时,朱荣哲也知道,第21特混舰队肯定在迅逼近百慕大群岛,只是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能够被现而已。

    从当时的情况也可以看得出来,就算“侦察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侦察机,其搜索能力远过了之前任何一种侦察机。可是比起茫茫大海来说,舰载侦察机的能力仍然太弱了。限制舰载侦察机能力的因素很多,而当时“侦察鹰”最大的问题就是雷达的故障率很高,平均每4个小时就要出一次故障,而一次完整的侦察任务地持续时间在5到6个小时之间。也就是说,几乎每次侦察飞行都会出点问题。在此情况下,很多飞行员就会选择在离开舰队后的一个小时,以及返回舰队前的一个小时关闭雷达,以保证在到达敌舰队最有可能出现的海域时,侦察机上的雷达能够正常工作。可这仍然无法避免在侦察行动中雷达出故障的麻烦。

    真正解决舰队侦察能力的不是多先进的侦察机。即使到了数十年之后。在舰载预警机出现之后,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只有当卫星,侦察机。预警机,乃至其他各部队做到了协同一致的时候,舰队的侦察问题才会得到根本性地舰队,而这也至少要到半个世纪之后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有再先进的侦察机,也不可能完全保证现逼近地敌舰队,只是说,先进的侦察机会使现敌舰队的概率提高很多而已。

    当时面临的问题是无法立即解决的,只能通过加强侦察搜索来提高现敌舰队的概率。这一点,所有的舰队司令官心里都清楚。如果运气好。那么就可以很快现第21特混舰队,如果运气不好,那么在敌人打出炮弹的时候,恐怕都还没有一点警觉呢。

    天色暗下来后,谈仁皓就贤德更烦躁不安了。他所在的“合肥”号战列舰编队没有在第三特混舰队的战斗编制之内,这是常荐新故意安排地,目的也很简单,保护谈仁皓以及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安全,而且常荐新的态度很坚决。谈仁皓好几次想让常荐新把“合肥”号编入战斗序列。也让他感受一下战列舰炮战时激动人心的场面,可是他都没有直接提出来,毕竟常荐新的安排也是为他好。只是现在,他只能通过电台与别的人联系,就连第三特混舰队有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他都无法完全确定呢。

    “也许我们很快就有收获了。”

    谈仁皓抬头看了眼挂在墙上的航海钟。“已经十点半了,按理说,现在第21特混舰队已经进入了百慕大群岛海域,给常荐新电报,询问他们是否……”

    谈仁皓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名参谋军官就跑了过来。“将军,有现了。”

    两人都是一惊,谈仁皓随即接过了电文,迅扫了一眼之后就给了与他同样焦急地严宇龙。

    电报是从第一舰队来的,一架在返回舰队途中的侦察机现了第第21特混舰队就在百慕大群岛东部大概第三特混舰队不会过第三特混舰队不迎上去,双方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将遭遇。另外,电报中还提到了第第21特混舰队没有在中途转向的话,那么就是在最近的时候,与第一舰队只相距大概2oo海里。

    “立即联系常荐新,让他做好迎战准备。”

    “电报是同时拍给第三特混舰队的。”

    谈仁皓点了点头,让通信参谋自己忙去了。

    “怎么第一舰队的侦察机之前没有现第21特混舰队?”严宇龙此时更是疑惑不解了,双方最近的时候只有不到第一舰队的侦察机应该在下午的时候就从第21特混舰队附近经过了。

    “这个我也不清楚,也许是飞行员没有注意到吧。”谈仁皓没有想那么多,“只是,从第21特混舰队杀来的时间来看,也许美军舰队没有想到要逃走呢。”

    严宇龙一愣,没有立即反应过来。

    “如果第三特混舰队不主动出击,第21特混舰队最快也只能在凌晨左右杀到登6场附近,炮击至少需要好几个小时,就算第21特混舰队不炮击登6场,立即转身返航,就算现在立即转身返航,能够在天亮前离开我们轰炸机的打击范围吗?”

    严宇龙思考了一下。“你是说,美军要拼死攻击,用第21特混舰队交换我们的登6舰队?”

    “完全有这个可能,那么第三特混舰队的行动就极为关键了。”

    “应该不会有问题吧,怎么说,第三特混舰队有六艘战列舰,而且这次常荐新不会冒险与美军打近战的,而在远距离交战中,‘蒙大拿’级的优势并不明显,而且主要拼的是雷达的性能,到时候鹿死谁手,现在还无法肯定呢。”

    谈仁皓笑着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仍然有点担心,毕竟那两艘巨无霸战斗力可以让任何一个对手畏惧,真的打起来了,就算第三特混舰队占有上风,恐怕这也是一场硬仗,一场苦仗吧。

    两人都沉默了下来,现在敌人已经到达了,之前的担心也不存在了。可是,在战斗结束之前,谁也无法肯定第三特混舰队将要损失多少战舰与官兵。而谈仁皓与严宇龙所在的“合肥”号距离战场还有上百海里,舰长也不会听他们两人的指挥,也就只能在安全的后方等待常荐新来胜利的消息了。

    此时,在“南宁”号上的常荐新已经下达了战斗命令,一直处于待命状态的第三特混舰队开始加转向,朝着第21特混舰队迎了上去。

第十四节 舞台绝唱

    常荐新在收到了朱荣哲来的电报后,他立即意识到战斗即将开始了。而当时他并不知道,这将是战列舰在海战战场上的最后一次表演,也将是帝国海军的战列舰最后一次用4oo毫米的巨炮去打击别的战舰。也正因为如此,这次被命名为“百慕大海战”的战斗将被永远的载入海上战争的史册。

    自从在圣地亚哥港外与美军鏖战之后,常荐新就一直在搜集“蒙大拿”级战列舰的信息,他甚至通过雷少卿向情报部门施加压力,要求情报部门尽快弄到“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具体性能数据,甚至是设计图纸。随后6战队占领了圣地亚哥,常荐新还专门赶了过去,向韩绍锋要了一个工程营,负责打捞沉没在港口外的那几艘战舰。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要想立即打捞起沉没的美军战舰几乎是不可能的,6战队的工程兵只能设法从“俄亥俄”号上搞了一些零部件下来,算是向常荐新交差吧。

    在十一月份,也就是在常荐新最没有事可做的那个月里,他组织起了几十名第三特混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全面分析“圣地亚哥海战”,并且利用打捞起来的那些零部件来大概判断“蒙大拿”级战列舰的具体性能。为此,还有几名江南造船厂的工程专程赶过来参加第三特混舰队的研究工作呢。当时,帝国的舰船工程师也很想弄清楚这种排水量过了7万吨的级战列舰到底有多厉害,这样才能够建造出更好的战列舰,当然帝国海军后来就再也没有建造过战列舰了。

    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情报部门6续提供的一些线索,常荐新也逐渐了解了“蒙大拿”级战列舰的性能,而当他最终意识到这是一种战斗力比“新省会”级强悍得多的战舰时,他就不敢再有半点轻敌的想法了。可以说“圣地亚哥海战”完全是因为第三特混舰队占了先机,利用美舰队没有展开的机会对其进行了毁灭性地打击的话,恐怕第三特混舰队在炮战中占不到任何便宜。

    后来。常荐新还专门组织参谋军官进行了一次兵棋推演,在假定双方官兵素质相当,都能够将战舰的战斗力挥到极限的情况下,如果美军舰队顺利的冲出了圣地亚哥港,在外围展开队形,与第三特混舰队打一场对等的炮战的话,第三特混舰队取胜的希望只有一半,而且就算是获得了胜利。也至少有三艘战列舰会被击沉,另外地战列舰会被严重毁伤,也就是说,第三特混舰队将彻底失去战斗力。

    同样的兵棋推演进行了好几次,每次得出的结论都相差不大,就算第三特混舰队能打赢,那也是损失相当惨重的惨胜而已。而且,还有不小的可能是美军获胜,第三特混舰队惨败,最后靠航空兵来收拾掉美舰队。

    在进行兵棋推演的时候。常荐新也没有忘记寻找“蒙大拿”级的缺陷。然后总结对付这种巨无霸的战术。而当时从“俄亥俄”号上捞起来的几样设备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这其中,就有“俄亥俄”号地雷达。虽然已经严重损坏,但是电子技术工程师很快就借此推断出了美军雷达地大概性能。

    依靠雷达的外形,比如天线的形状,还有所使用地辐射单元的基本结构,完全可以判断出雷达的基本性能。当时唐帝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电子人才,在电磁学方面的研究也最为深入,当常荐新派人把打捞起来的雷达送回帝国后,南京电子研究所的工程师立即对其进行了全面研制,这可是在战场上获得的美军最先进的雷达实体。在得出了研究结果之后,南京电子研究所没有忘记把相关的结果送还给常荐新。

    从根本上讲。第一批四艘“蒙大拿”级战列舰上装备地雷达比唐帝国海军所使用的雷达足足落后了两代,不管是在探测距离,探测精度,还是适应天气,可靠性等方面都要落后许多。比如,当时为了提高精度,帝国海军战舰上都采用了两部雷达,一部用来探测远处目标,一部用来引导火炮。而美军则仍然采用一部雷达来同时完成这两个任务,而在相控阵技术出现之前,还没有任何一部雷达能够同时在两个方面都有很好的性能呢。

    通过这一点,常荐新就先确定,击败“蒙大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远距离交战,利用“新省会”在远距离交战中的精度优势来抵消掉“蒙大拿”的火力优势。后来,潜水员又在“俄亥俄”号的残骸上现了大量未爆炸的穿甲弹,而且这些穿甲弹都是在小角度命中后因为引信没有正常工作而成为哑弹的,而在之前地远距离交战中,很少出现这一情况。这就更加坚定了常荐新的想法,绝不与“蒙大拿”近距离格斗。

    实际上,从两种战列舰火力与防护能力的对比上也能看出远战对“新省会”更为有利。当时,两种战列舰上的主炮的最大射都是一分钟两,而“蒙大拿”有12门主炮,“新省会”只有9门,也就是说,比蒙大拿少了四分之一。而在1oooo码的距离内,“蒙大拿”打出的轻型高穿甲弹几乎能百分之百的洞穿“新省会”的主装甲,而且哑弹率不会高于两成。同样的情况下,“新省会”所使用的26式穿甲弹对“蒙大拿”主装甲的洞穿率不到五成,而且哑弹率竟然过了五成。也就是说,就算常荐新有三倍于对手的战舰数量优势,也不一定能够在近战中占到便宜。

    相反,远战中,拼的就不再是主炮的射度,以及直射时对对手垂直主装甲带的洞穿率了。只要交战距离在2oooo码,也就是大概1o海里以上,拼的就是准确率,以及穿甲弹对水平装甲的洞穿率了。

    准确率自然不用多说,“新省会”已经在多次实战中证明了其雷达炮瞄系统的高效率,而且采用5o倍径身管的4oo毫米主炮的射程甚至比“蒙大拿”级所使用的45倍径16英寸主炮还要远一点。最重要的是,26式穿甲弹本来就是重型穿甲弹,其主要地使用场合就是远距离交战。

    在战列舰的炮战中,关于轻弹与重弹到底谁更好一点。这被争论了好几十年,而且形成了不同的展流派。大战爆前,欧洲各国海军主要使用的就是轻弹,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欧洲海域的天气比较恶劣,而且以往的远距离探测与瞄准方式相当有限,远距离交战时的精度问题无法解决,炮战多半在1oooo码以内展开。轻弹因为质量小,在使用同样的射药地情况下。炮口初就要高得多,而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度直接决定了穿甲弹的穿甲能力。因此,在近距离的炮战中,轻弹的穿透能力明显要比更重,但度慢得多的重弹强得多。

    先展重弹的就是美国海军,而且主要就是针对太平洋舰队而设计的,主要是太平洋的天气要好得多,在理想环境下,战舰的炮战将从1o海里之外开始。而随着大量高战列舰服役。美国海军先就考虑到了在远距离作战中摧毁敌人,不给敌人近身的机会。随即,美国海军就现。轻弹在远距离作战中存在着严重地缺陷,即其存能力很差,炮弹在飞行时的度衰减得相当快。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唯一地办法就是将炮弹做得更重一点,让炮弹在飞行使受到的空气阻力更弱一点,从而使炮弹的存能力更好一点。因此,在远距离交战中,初更慢的重弹在射程过了1oooo之后,其飞行度反而比轻弹快。

    唐帝国海军最初并不重视展重弹,战争爆时。唐帝国海军使用的几乎都是轻弹,而且还是装药量上百公斤的“高爆穿甲弹”。在海战中吃了苦头之后,唐帝国海军开始重视穿甲弹的穿透能力。随即雷达被安装到了战列舰上,而且很快就有人提出由雷达引导炮击的想法,可以使海战摆脱天气的影响,并且在远距离上收拾敌人,不给敌人近身的机会。从此开始,唐帝国海军就加强了对重弹地研制投入,而且很快就为战列舰全部换装了重弹。

    第三种穿甲弹。其重量达到了142o公斤,装药量仅仅只有15公斤。当时26式穿甲弹上采用了很多新技术与新的设计。比如其弹体出了披帽之外,都是由高密度,高强度的合金钢制造的,增加了钨的比重,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穿甲弹的硬度,增强了穿甲能力。另外,弹体的设计也全面针对远距离作战,在优化弹道方面,更重视远射时地弹道稳定性,而不是近距离直射时的弹道稳定性。这些,都赋予了26式穿甲弹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远距离穿甲能力。在帝国海军的测试中,26式穿甲弹曾经在25ooo码的距离上击穿过18o毫米的装甲钢板,而这大概等同于24o毫米的美军装甲钢板。当然,这只是偶然的,而在实战中,能够达到这个穿透率的比例不会太高。可是同期其他各国海军所装备的15英寸与16英寸穿甲弹在25ooo码的距离上,能够打穿12o毫米的装甲钢板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蒙大拿”级有两层水平装甲,而且其总厚度过了24o毫米。这一点常荐新是很清楚的。可同样的,水平装甲只能保护舰体,而不可能保护其他的关键部位。比如炮塔顶部,以及舰桥的顶部装甲就只有一层,而不是两层。另外,副炮群,烟囱,水上飞机机库等暴露在外的部分也没有得到保护。更重要的,两层水平装甲到底有多好的防御效果,这个没有任何人可以证实,特别是在上面一层被打穿,穿甲弹在两层甲板之间爆炸之后,舰体能否承受住爆炸产生的冲击力,这个就更没有人知道了。

    其实,当时很多第三特混舰队的参谋军官也认为,“蒙大拿”级的两层水平装甲甲板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缺陷,因为这会导致任何一层装甲甲板都无法承受住穿甲弹的打击,还不如采用一层更厚的装甲甲板可靠呢。当然,最重要的是,当时大家都知道,在近战中要击败“蒙大拿”是很费力的,而且当时第三特混舰队还没有办法改进26式穿甲弹在近战中的高哑弹率问题,海军也没有办法为舰队提供专门用于近战的轻弹,因为帝国海军库存的轻弹都卖给了波斯帝国海军。因此,通过远战来击败敌人是唯一的选择。

    在离开金斯敦,杀向百慕大群岛的时候,常荐新就明确了这个战术要点,那就是千万别让敌人靠近,更不能与敌人近距离格斗。他还专门召集几艘战列舰的舰长,把这个交战方针明确的下达给了这些年轻人。而在炮击百慕大群岛的时候,为了确保战列舰的主炮炮管处于最佳状态,常荐新甚至严格的控制了战列舰的炮击行动,而是让巡洋舰担当了炮击的主角。

    可以说,当时常荐新早就意识到会与美军打一场炮战,所以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可是,当他收到消息,知道第21特混舰队已经杀来的时候,他却有点犹豫了,要不要把时间拖到天亮,让轰炸机来解决掉第21特混舰队呢?

    如果要让常荐新选择的话,他肯定不想与美军打一场血淋淋的炮战,可是当他现舰队里的所有官兵都在盼望着这场战斗的时候,常荐新就不再犹豫了。毫无疑问,战争结束后,战列舰就将退出海战这个大舞台,至少不会再是帝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而战列舰上的官兵也将各奔东西。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所有人都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也许舰队官兵现在所需要的就只是一个值得他们骄傲一生的美好与辉煌的回忆吧!

第十五节 不成熟的战舰

    最后建成服役的两艘“蒙大拿”级战列舰分别是:BB-71“路易斯安那”号,BB-72“罗德岛”号。这也是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后两艘战列舰,而同期建造的还有BB-73“康涅狄格”号,以及BB-74“堪萨斯”号。后面两艘战列舰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资源,在前两艘服役的时候,其建造工作只完成了大概45%,建造周期被延长了一年以上,都没有能够赶在战争结束之前完工。相对而言,“康涅狄格”号与“堪萨斯”号的命运反而要好得多。

    战争结束之后,“康涅狄格”号被唐帝国海军接管,当时该舰已经完工了大概7o%。在要不要继续建造完这艘战列舰的问题上,唐帝国海军内部产生了分歧,很多人主张将其造完,这样唐帝国海军就将拥有一艘强大的战列舰。可是随着战后帝国需要集中力量恢复经济,让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哪有钱来造完这艘战列舰。更重要的是,帝国海军已经决定让剩下的“新省会”6续退役了,要战列舰干嘛?还有,帝国海军作为世界头号海军,需要用别人的战列舰吗?最终,帝国海军没有恢复“康涅狄格”号的建造工作,而是将其拖回了帝国的港口,在进行了一番全面的研究之后,这艘战列舰被拖到了那霸,也就是第一舰队的母港,被改造成了一座战争博物馆。现在,这艘战舰还停靠在那霸港的码头旁,每年接待来自全世界的数十万游客呢!

    “堪萨斯”号在战后被当作美国的战争赔款交付给了德国海军。当时,这艘战列舰已经完成了船台施工,总建造进度达到了75%,只差装上火炮,雷达,以及锅炉等设备了。与帝国海军不一样,在帝国拒绝了向德国出售三艘“新省会”之后。德国海军如获至宝,立即将这艘战列舰拖到了基尔港,然后装上了德国海军的382毫米火炮,雷达,锅炉等。并且在战争结束后三年就加入了德国海军的战斗序列,被重新命名为“大德意志”号,是当时德国海军排水量最大的战舰,也是德国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可是“大德意志”号的命运却不怎么样。因为水土不服,而且战后德国经济严重衰退,不得不大规模裁军,而这艘战列舰本身就是个拼装起来地次等货,在服役了不到五年后就被打入了冷宫,在基尔港停靠了二十多年之后,德国海军才想起将其修复,可是当时战列舰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加上修复工作极为困难,耗费又非常巨大。最终。德国人不得不放弃了修复的努力,几年后,“大德意志”号就被拆成废钢铁给卖掉了。

    比起最后两艘姊妹舰。“路易斯安那”号与“罗德号”号的命运就要悲惨得多了,而且其生命比前面四艘同级舰还要短暂。另外,这两艘战列舰在服役的时候,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甚至可以说没有完成所有的建造工作。

    当时两艘战列舰在服役的时候都没有安装雷达,原计划在年底的时候安装最新研制出来的雷达,可是没有等到新地雷达,反而等来了作战命令。舰队不得不立即出,仓促之间,美国海军的工程人员只能够为两艘战列舰装上了巡洋舰上使用的雷达。而且安装工作进行得非常快。在战舰出港的时候,没有进行任何的测试,暂且不说巡洋舰上所使用的雷达本身就很差,而且还有故障不断,根本就无法正常使用。到了7日下午的时候,两艘战舰上的雷达头处于瘫痪状态,电子军官尽了最大的努力,都不敢保证能够在夜间让雷达恢复正常。而且说回来,就算雷达能够工作。也不可能让两艘战舰拥有优势,而且巡洋舰上的雷达与战列舰主炮地兼容性肯定有问题,真要由雷达引导炮战的话,恐怕炮弹会全部打飞。

    除了雷达之外,两艘战舰上还有很多硬件设备没有安装,或者是没有进行过正规测试。

    “路易斯安那”号上的主炮就没有进行过精度测试与弹道调整,而这是保证主炮射击精度必要工作,可以说是战列舰服役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另外,有一半地副炮没有进行过火力测试,也就是说,这些副炮能否正常使用都是个问题。战舰上的主机没有进行过全功率输出的测试,也就是战舰的动力系统能否在全输出功率的状态下稳定工作都无法保证。战舰的内部指挥系统的测试工作只完成了大概一半,也就是说,由舰长下达的命令能否及时的传达到各个部门,这也是无法肯定的。最关键地是,在出港的时候,应该配备到战舰上的损管设备只有三分之一到位,其他的都还没有送到诺福克军港呢。而这些设备都直接关系到战舰在受到损伤后能否获得及时的救助,不说别的,如果没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只要大火烧起来了,凭借损管人员那点人力,是不可能控制住火势的。

    “罗德岛”号的情况更为糟糕,“路易斯安那”号上存在的问题这艘战列舰上几乎都存在,而且还有一些更严重的问题。比如,“蒙大拿”级战列舰最少需要装载12o吨润滑油,才能够保证机械正常运转,而“罗德岛”号在离港的时候只装了8o吨,这还是将诺福克军港里能够找到的润滑油都带上了的结果。另外,每门主炮的备弹量只有最大备弹量的三分之一。战舰上缺少了25o名官兵,其中主炮炮手缺少了3o人,而每门主炮的炮手是11人,也就是说,缺少了大概四分之一的炮手。

    就算按照当时其他国家海军最低的标准,这两艘战列舰都要返回船厂,至少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剩下的建造工作,然后再花上至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全面测试,在这三个月内,还得找齐所有的官兵,并且对其进行最基本的训练,然后再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在此之前,这两艘战列舰是不应该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的。更不应该参加作战行动。

    事实上,当初计划地服役时间也是29年初,也就是说,两艘战列舰提前了两个多月服役。这一切,也都是因为美国海军急于获得新的战舰,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而这带来的绝对是灾难性的后果。

    指挥第21特混舰队的斯科特少将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事实上,他本人的问题也许比战舰还要严重。

    斯科特是在十一月初的时候被晋升为海军少将的,而在此之前。他实际上只是一名负责白宫与海军部联络工作的海军上校而已。也正因为他能够自由进出白宫,而且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美国总统,所以他才获得了别人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机会。

    从25年开始,斯科特就担任了白宫与海军部的联络军官,其主要任务就是向美国总统汇报海军部的工作,以及海军舰队的作战行动。本来美国总统就曾经担任过海军部长助理,而且一直是舰队的海军派,对海军还是有比较多的了解地。而当时太平洋战场又是唐美地主战场,太平洋战场上的战事决定了整个战争的走向,所以美国总统就格外关注太平洋战场上地情况。关注海军的情况。

    大部分时候。美国总统不会在处理政务的时候讨论军事行动,因此斯科特基本上都是在午间,或者是吃晚饭的时候向总统汇报。这也让他能够经常与总统进餐。而在饭桌上,斯科特不仅仅汇报了情况,还会在总统饭后休息的时候与总统探讨一些海军方面的问题,比如应该建造什么样的战舰,哪些将领与军官应该得到提拔,还有海军的新战术等等。这些也都是总统感兴趣的话题,而斯科特本来就是海军科班出身,加上他又能够接触到当时的海战第一手资料,能够接触到大量海军将领地资料,所以说起来就更是头头是道了。

    斯科特在嘴上表现出来的才华得到了总统的极大赏识。而且在两年之内连续获得了两次提拔,从海军少校成为了海军上校。也许这种晋升度在帝国海军中并不少见,可是在美国海军中,这绝对是不常见的。更重要的是,斯科特并不是战斗部队的军官,而是在后方做文职工作的军官,还有好多像他这样的军官在两年之内连一次晋升都没有获得呢。而且就算在唐帝国海军中,在后方的参谋军官也很少获得晋升的机会,真正爬得快的肯定是在一线部队里的军官。

    可以说。斯科特就是依靠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获得了总统的赏识,他的两次晋升都与总统有直接的关系。当然,如果只说理论,以及辩才的话,斯科特的能耐不在斯普鲁恩斯之下,甚至在海军战史方面,他所知道的比斯普鲁恩斯还要多得多呢。如果不是因为他太年轻,而且没有实战的经验,也没有建立什么战功,再加上美国海军一直就没有额外提拔年轻军官的传统的话,恐怕斯科特早就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了。

    辩才不等于实际的指挥才能,在唐帝国出现之前,就有一个以辩才出名,可是最终却输掉了战争,还赔上了四十万军人性命的蠢材,而且还因此有了一个成语,叫作“纸上谈兵”。就算唐帝国海军一直有提拔年轻人的传统,可任何一个年轻军官都是经受过实战考验的,而不可能凭借一张嘴就获得额外的提拔与奖赏。

    当美国总统亲自掌管大西洋舰队之后,任命新的特混舰队司令官就成了一大难题。说白了,当时美国海军仅存的将领中,能够出任特混舰队司令官的还真没有几个。也正是如此,斯普鲁恩斯才被留了下来,在降级之后还是得到了重用。斯科特立即看到了机会,他在这个时候自告奋勇,私下找到总统,希望能够获得一次机会。当时,美国总统就正在考虑怎么制衡斯普鲁恩斯,不让斯普鲁恩斯掌握舰队的实际指挥权,因此在斯科特提出了要求之后,总统就任命他为第21特混舰队司令官,同时晋升为少将。

    表面上,斯科特仅仅只是特混舰队的司令官而已,可是实际上,谁都知道他是总统派来的“卧底”,是御用身份。在到达舰队之后,斯科特也是处处与斯普鲁恩斯“过不去”。如果换了哈尔西的话,恐怕早就与斯科特干上了,可是斯普鲁恩斯不是那种喜欢与别人争权夺利的人,而且他也知道,总统不会支持他,不然就不会派这么一个愣头青来接管第21特混舰队了。最重要的是,当时两支航母特混舰队仍然由斯普鲁恩斯指挥,而谁都知道,第21特混舰队仅仅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所以斯普鲁恩斯也不是很在意。

    在得知唐帝国海军将攻打百慕大群岛之后,斯科特就提出了由华而不实的第第23特混舰队去引开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然后第21特混舰队趁夜杀入登6场,炮击唐帝国的登6舰队与支援舰队,挫败唐帝国海军的进攻行动。可以说,也只有他才能够想到这么一个荒唐的作战计划。可这正好迎合了总统需要一次积极主动进攻行动的需求,并且立即得到了总统的批准。

    当时,斯科特正忙着从斯普鲁恩斯手里夺过舰队的指挥权,根本就不知道第21特混舰队的状况有多么的糟糕。在总统批准了作战计划,并且责成两人立即展开行动之后,斯科特才正式接手第21特混舰队。

    当他了解到第21特混舰队的情况时,连自己都感到后悔了,舰队的状况糟糕得不能再糟糕,就连他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可是,此时已经没有反悔的机会了,而且总统绝不希望看到美国海军再次在敌人的淫威下不战而归!

第十六节 单程突击

    七日下午一点前,斯科特就收到了斯普鲁恩斯,以及情报部门来的两封情报,唐帝国海军的第三舰队已经被引开了,而且斯普鲁恩斯还引走了第一舰队,这要比预料的情况更好。按照计划,隐蔽在哈特勒斯角附近的第21特混舰队就应该立即起航,以最快的度杀向百慕大群岛,在上半夜的时候炮击登6场,然后迅返航,争取在天亮的时候回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之内,避免遭到敌人舰载航空兵的打击。可是,第21特混舰队并没有能够立即转向加。

    问题的根源就是两艘战列舰上的动力系统都出了故障,无法达到最大输出功率。当时“路易斯安那”号只能达到24节的度,而“罗德岛”号只能达到22节的度。到了下午两点半,“路易斯安那”号上的官兵好不容易解决掉了动力系统的问题,可以让战列舰达到27节的度,可是“罗德岛”号出了更严重的问题,因为润滑油不够,传动系统过热,导致战舰的度降低到了18节。

    斯科特不得不让其他战舰向“罗德岛”号提供润滑油,其中“路易斯安那”号就送去了2o吨润滑油。一直忙到下午四点的时候,“罗德岛”号上的问题才得到了缓解,勉强能够达到24节的度了。

    第21特混舰队随即加航行,可这仍然比预定的度慢了3节,而且耽搁了3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按照当时的度,第21特混舰队最快只能在8日凌晨的时候到达百慕大群岛海域,在进行了4个小时的炮击之后,就无法在天亮前回到岸基战斗机的掩护海域之内。当时斯科特就已经想好了,在杀到百慕大群岛之后,开几炮就立即逃跑。

    对于总统需要什么,斯科特心里很清楚,他更清楚宣传机构的能力。只要第21特混舰队杀了过去,并且袭击了登6场,那么宣传机构就有造势的题材了,至于炮击了多少时间,收到了多少效果,这就不是宣传人员所重视的。更重要的是,战报是由斯科特自己写,而他为总统做了几年的汇报。很清楚该怎么避重就轻,让总统相信他已经在战场上尽了全力,第21特混舰队也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只是因为实力不如对手,才被迫撤退,而且只要把第21特混舰队安全带回去了,那么总统就会接受这样的结果。至于6战队能否守住百慕大群岛,那就不是斯科特能够决定的了,因为只要让总统相信,第21特混舰队已经尽了力。那么守不住百慕大群岛的责任就在6战队。而不在舰队。

    若论揣摩“圣意”,以及怎么甩嘴皮子,恐怕斯科特是美国海军中最“杰出”的将领了。而且这正是沉默寡言。而且一向不会撒谎的斯普鲁恩斯最欠缺地“能力”吧。斯科特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战斗不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的。

    第21特混舰队杀到了百慕大群岛之后,有可能逃脱吗?斯科特可以算出总统需要什么,可是他却算不出对手会采取怎么样的应对方式,而这就是他最不如斯普鲁恩斯的地方。所谓机关算尽,大概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吧。

    毫无疑问,第21特混舰队做的是一次毫无希望的单程突击。如果当时常荐新掌握了第21特混舰队里的具体情况的话,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战术。可问题是,常荐新也不知道第21特混舰队的情况遭到到了连出港作战地资格都不具备的地步。按照常荐新的观点,既然第21特混舰队有胆子前来挑战。那至少可以让战列舰上地主炮都打响吧,哪会糟糕到连基本的战斗能力都不具备呢?

    现在,一个是去做做样子,放几炮就跑人,而另外一个则是小心谨慎,生怕与对手近距离格斗。这也正是海战的不确定性。可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在第21特混舰队只能够达到24节的最大航的情况下,只要其徒有的强大外衣被脱掉,暴露出了内在的虚弱之后。常荐新就绝不会再犯错误,更不可能让第21特混舰队逃回去。

    十一点前,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加到了24节,双方的相对度过了45节。常荐新没有让舰队继续加,主要就是不想与敌人靠得太近。战列舰从24节减到18节的炮战度,只需要五分钟,而从3o节减到第21特混舰队的行踪已经在侦察机的监视之下了,根本就不可能逃走,没有必要为了争取早几分钟交战而让舰队跑得太快。双方在8日凌晨之前就能遭遇,离天亮还有近七个小时,只要战斗开始,那就有足够的时间抢在轰炸机到达之前干掉第21特混舰队,这就更不值得为了争取多几分钟的炮战时间而加前进了。

    在舰队前进的时候,常荐新下达了最后几道战斗命令,同时对舰队进行了最后的部署。

    战列舰仍然组成单独的编队,顺序依次是“南宁”号,“贵阳”号,“南昌”号,“南京”号,“福州”号,“松江”号。在展开了编队,双方都形成了战列线之后,则由前三艘对付美军的1号舰,后三艘对付2号舰。如果能够抢先形成战列线,则六艘战列舰先集中炮火对付美军的1号舰,力争尽快摧毁一艘美军战列舰,在整个交战过程中都获得绝对的兵力与火力优势。

    巡洋舰分成了两支巡洋舰编队,其中第1巡洋舰编队拥有8艘“江河”级巡洋舰,负责在战列舰编队后方活动,随时准备前出掩护战列舰,对付美军动鱼雷攻击地驱逐舰。第2巡洋舰编队拥有1o艘“江河”级巡洋舰,位于舰队的左翼,在有必要的时候,负责掩护驱逐舰编队对美军舰队动鱼雷攻击,并且在美军准备逃跑的时候,绕到美军的西面去,拦截其逃跑的战舰。

    驱逐舰也分成了两支编队,第1驱逐舰编队拥有1撒“城市”级驱逐舰。伴随战列舰活动,主要负责在炮战时的反潜巡逻工作,毕竟交战海域也是美军潜艇活动的主要海域,如果美军已经在这里集中了潜艇的话,那么战列舰就很有可能在战斗中遭到潜艇的偷袭。第2驱逐舰编队拥有1o艘“城市”级驱逐舰,也位于舰队的左翼,跟随第2巡洋舰编队行动,在必要的时候对美舰队动鱼雷攻击。阻止其逃跑。或者是在美舰队逃跑的时候,快绕到美舰队的西面,拖延时间,为战列舰与巡洋舰追上美舰队提供机会。

    这一战术安排本身并不复杂,而且各编队,各战舰都有具体的任务,第三特混舰队的官兵,包括那些从第六特混舰队转移过来地战舰上的官兵都久经沙场,很清楚在炮战中都应该做什么。常荐新对自己的舰队是有相当的信心的,只要战斗打起来。甚至不需要他下达作战命令。各战舰的舰长都清楚该怎么作战。当然,他这个舰队司令官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这就如同一个人不能没有大脑。没有灵魂一样。

    作战命令下达到各编队,以及各战舰上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十五分了。这次常荐新没有安排前出的警戒舰,而是由第一舰队的侦察机负责为其提供第21特混舰队的具体情况。当时,至少有五架侦察机在监视第21特混舰队的行踪,而且这五架侦察机都可以直接与“南宁”号通信,本来“南宁”号就是第一舰队的旗舰。

    每过五分钟,就会有一架侦察机来报告,常荐新就是通过这种办法时刻掌握着第21特混舰队的行踪。到十一点二十分的时候,双方的距离已经不到3o海里了。这时候。侦察机来新的情报,第21特混舰队的航向偏了大概2o度,正在朝着百慕大群岛南面前进,同时度也从24节降低到了2o节左右。

    “现在第21特混舰队距离百慕大群岛大概45海里。”航海参谋在海图上标出了一个新的坐标点,而将之前的坐标点连接起来的话,那就是第21特混舰队的航线。“看样子,他们是向绕过群岛,到达群岛的南部海域,然后炮击聚集在萨费尔湾的登6舰队与支援舰队。这与我们之前收到地情报完全吻合。”

    常荐新微微点了点头。百慕大群岛从西北到东南。加上浅水区的话,宽度过了4o公里,这已经过了战列舰主炮的最大射程,因此第21特混舰队必须要绕到群岛的南部海域,才能够炮击登6场,而在群岛的西部海域是不可能将炮弹打到登6场去的。再考虑到炮击的准确性问题,那么第21特混舰队就更需要绕道而行了。

    “我们需要跟着转向吗?”

    “不用急,还有时间。”常荐新略微思考了一下,“在距离美舰队大概2o海里的时候,如果美舰队没有转向的话,那就证明还没有现我们,到时候,我们就跟着向南面转向,与其并行。如果美舰队立即转向,那就证明他们的雷达已经探测到了我们,那就只有追上去,尽快把距离缩短到1o海里左右,然后再展开队列。”

    “美军舰队转向不可能太快,我们应该有机会追上去。”

    “保持度与航向,把新的命令给各舰长,炮弹上膛,让炮手都做好战斗准备。”

    参谋军官立即去传达了命令,同时战舰上的战斗警报声也响了起来。

    十一点二十五分,侦察机再次来了消息,美舰队的新航向是19o度,度2o节,没有加迹象。此时双方的距离大概是25海里。常荐新命令“南宁”号启动了雷达,随即就探测到了北面的美军第21特混舰队里的两艘战列舰。

    “没有前出的巡洋舰与驱逐舰,电子军官已经确认了雷达手的判断。”

    常荐新微微皱了一下眉毛,这确实有点奇怪。

    “将军,敌人竟然没有安排前出的警戒舰,看样子,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在这里等着,说不定,他们的雷达都没有启动呢。”

    “别大意,也许美军是故意这么做的。”常荐新犯起了嘀咕。“让第1驱逐舰编队加紧搜寻周围海域,也许美军想搞点新花样出来。另外,其他各舰都打开雷达,自行监视敌舰队的行动,但是在‘南宁’号开火之前,都不能轻举妄动。”

    战舰上的雷达在探测精度上要比侦察机上的好得多,特别是在测量敌舰队的度,以及航向的时候更为精确。美舰队的航向应该是195度左右,而度应该是21到22节之间。到十一点半的时候,双方的距离只有2o海里了。如果此时美战舰上的雷达在工作的话,那么也应该差不多探测到了第三特混舰队里的战列舰了。

    最让常荐新疑惑不解的是,直到这个时候,美舰队仍然没有转向,也没有巡洋舰或者是驱逐舰前出侦察。美舰队的行动只有两种解释,一是战舰上的雷达全都没有开机,而且不知道第三特混舰队已经拦在了前方,根本就无法到达登6场了。二是已经现了第三特混舰队,而且做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等着第三特混舰队转向,然后就开始炮击。毕竟第三特混舰队要转向的话,需要大概十分钟的时间,而在此期间内,六艘战列舰都不可能挥出所有的火力,是舰队最脆弱的时候。

    十一点三十三分,双方距离大概只有18海里了,常荐新下达了转向,并且同时减的命令。在这个距离上,战列舰的舰炮很难对另外的战列舰构成威胁,而且双方的距离缩短到2oooo码以内,还需要十多分钟的时间,足够让第三特混舰队的六艘战列舰完成转向了。

    常荐新也没有再考虑那么多,在舰队开始转向的时候,他就给舰长下达了准备开火的命令。交战距离设为了2oooo码,先由“南宁”号开火,其他战列舰跟随炮击。而到时候,双方基本上保持并列航行的态势,这是最有利于挥火力的战斗方式,对双方都一样!

第十七节 观战

    在第三特混舰队与第21特混舰队逼近的时候,一架“侦察鹰”已经飞到了第三特混舰队上空。这架侦察机的飞行员是屠健君少校,雷达手是水自清少尉。在与第三特混舰队联系上之后,这架“侦察鹰”就一直在舰队上空盘旋。他们有两个任务,一是监视第21特混舰队,二是在炮战开始后,帮助第三特混舰队确定炮击战果,也就是协助判断是否命中了敌舰。

    屠健君少校与水自清少尉是第三舰队第二特混舰队最优秀的侦察机飞行员,两人是在近九点的时候到达第一舰队第一特混舰队的“龙感湖”号航母上的,当时侦察机需要补充燃料,还得检查雷达的状况,另外两人也要去领取具体的任务,还得抽时间吃晚饭,因为他们在离开“台湾”号航母的时候,还没有吃晚饭呢!

    等两人忙完了,最后去领取任务的时候,一架返航的侦察机已经现了第第第三特混舰队的距离已经相当近了,另外还有好几架侦察机已经围了上去,不再需要屠健君他们去寻找第21特混舰队。朱荣哲也在这个时候立即修改了侦察计划,让屠健君他们去跟踪第21特混舰队,再加上当时屠健君所在的第二特混舰队侦察机部队刚刚领到了一批新式装备,他们就接到了另外一个任务,即去判断炮击效果,也借此检验新装备的性能。

    这种新装备就是在十一月二十五日,由一艘从德国基尔港驶来的运输船送来的一批微光夜视仪。准确地说,是一副相当笨重的夜视眼镜。这是德国人刚搞出来的新明,通过技术交换,唐帝国从德国拿到了一百套这种夜视眼镜,当时就有一部分送到了金斯敦,由前线作战部队进行实战测试,而舰队分到了36套。谈仁皓将这36套连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是什么万玩意的夜视眼镜全都交给了最喜欢搞技术的郝东觉去处理。而郝东觉自然就将这批眼镜先交给了需要在夜间执行侦察任务地侦察机飞行员了。

    说白了,微光夜视仪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电子仪器放大了光线的强度,达到了人眼可以接受与识别的程度。除了绝对密闭的环境之外,即使是在漆黑的夜晚,也并不是没有任何光线的,只是光线的强度远低于人眼能够感应到地程度,所以让人觉得夜晚很黑。而微光夜视仪的作用就是放大光线,让人能够在夜间看清楚周围的环境。

    可以说。当时德国人在搞这些技术方面是很卖力的,大概是在主要的军事技术方面拼不过唐帝国,而又想从唐帝国获得一些先进的技术,所以才剑走偏锋,重点展边缘科技,然后以此与唐帝国进行科技交换吧。不过,说实话,微光夜视仪肯定是很有展前途的装备,可问题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又能制造出多好的夜视仪呢?

    当时。屠健君少校就是第一批拿到这种奇怪眼镜的飞行员,说这是一副眼镜,那还真有点勉强。因为副眼镜不是架在鼻梁上地,而是用一个皮带编织成地套子套在头上的,而且其重量过了2公斤,还用一根电线连接到了外部电源上。而当时帝国6军步兵所使用的钢盔地重量也才1公斤左右,而飞行员用的飞行帽的重量就更轻了。可以想像,把一个重妇公斤,而且还连着一根不那么方便的电线的东西戴在头上会是个什么感觉。当时,飞行员还给这套设备取了个外号:“钢盔”。

    最初的时候,飞行员都对这套仪器不那么敏感,说白了。“侦察鹰”的夜间侦察能力依靠的不是飞行员的眼睛,而是雷达。如果飞行员能够看到海面上的战舰的话,那么飞机出的噪音早就惊动了敌人,没有任何“侦察鹰”的飞行员希望飞到敌人的头顶上,跟敌人打个招呼。可是很快,飞行员就现这套仪器确实有一定的用处,而其最大的用途不是去寻找敌人,而是在返回航母的时候,可以让航母关闭引导降落的灯光。从而避免因为出了灯光而导致航母在夜间暴露的情况生。

    这也是当时屠健君等飞行员能够想到地最好的用途了,当然,这是在指这次的作战行动之前。

    “老屠,你看到什么了?”

    “还远着呢,什么都看不到。”屠健君揉了揉脖子,“德国人真是五大三粗,什么东西都设计得这么大,也难怪他们能够造出重量过1oo吨的坦克了。”

    “把‘钢盔’给我用用。”水自清拍了拍屠健君的肩膀。

    “得,我们要不换个位置吧。”屠健君笑着摘下了夜视眼镜,可是飞行员座舱与后面导航员的座舱之间有一道金属栅栏,眼镜的体积太大了,根本就塞不过去。“算了,等下次让你戴,我也免得受罪。”

    “那我们可一言为定,到时候别反悔。”

    “我还会骗你吗?”屠健君与水自清搭档飞行了一年半了,“对了,你那有什么现,雷达没有出问题吧?”

    “还好,还在正常工作,现在双方正在……娘的!”水自清猛的拍了几下雷达屏幕,“这下好了,雷达失灵了,看样子,我可以休息了。”

    “得,你就养养神,等下我会转为自动驾驶,你帮我盯紧点就行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而此时,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开始转向,双方的距离迅拉近。屠健君休息了一阵,重新戴上了“钢盔”。他先朝下方的第三特混舰队看了一眼。

    在屠健君的眼里,海面是墨绿色的,而海面上的战舰都出了让他觉得有点奇怪的绿光。当时的夜视仪没有彩色显示功能,而且绿光最为明显,因此只能显示颜色的灰度,通过不同的亮度来显示出物体的轮廓。六艘庞大的战舰让屠健君感叹不已,他还是第一次在战列舰地上空俯瞰这些曾经统治海洋数百年的庞然大物呢,而且还是在夜间。

    “舰队在转向?”

    “对,我们跟上去,大概五分钟后转向飞回来。”屠健君已经操纵飞机跟着舰队一起转向了。“娘的。这些战舰的度真慢。要是他们能够跟我们一样快的话那多好?”

    “要是战舰也能飞,要我们这些飞行员做什么?”

    屠健君笑了起来,然后朝北面看去。大海仍然是墨绿色的,接着就出现了几个绿色的亮点,这是因为夜视仪的地精度不够高,所以无法准确的显示出目标地细节轮廓,对于远处的目标。往往就只是一个亮点而已。

    “敌人来了。”

    “来了?有多远?”水自清立即兴奋了起来。

    “15到2o海里之间,娘的。德国人真是偷工减料,难道不能加上一个距离刻度吗?”

    “得,你就别挑剔了,我现在什么都看不到呢,战斗是不是要开始了?”

    屠健君朝下面的第三特混舰队看了一眼,“应该快要开始了,舰队正在转向,完成转向后。距离会缩短到15海里以内。大概在1o到12海里之间。”

    这时候,战列舰上的主炮炮塔已经开始转动。

    “战舰有动静了!”屠健君立即注意到了这个变化,接着他就朝北面的美舰队看去。“距离在迅逼近。我们的战列舰已经将炮口对准了敌人!”

    “敌人有什么举动?”水自清只能干着急。

    “还没有什么反应。好像没有现我们的舰队一样,真是奇怪,难道美军舍不得让电机烧点柴油吗?距离都这么近了。他们的雷达也真是差,竟然到现在还没有现我们的舰队。”

    “这是好事,看来,这次的战斗没有什么悬念了。”

    屠健君微微点了点头,可立即感到脖子一阵酸痛。这该死的“钢盔”简直就如同压在他头顶上地一座大山一样。

    “娘地,我再试试雷达能不能启动,真是恼火,早不出问题,晚不出问题,偏偏在这个时候出问题!”

    水自清先关闭了雷达地电源。好让雷达里的电子设备能够冷却下来,然后再接通电源,试着重新启动雷达。当时的机载雷达就经常因为过热而出故障。侦察机地雷达操作员都熟悉了这种情况,如果运气好,电子设备没有被烧坏,那么在冷却之后,还是有可能让雷达恢复正常的。

    这时候,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完成了转向,与美军舰队保持同样的航向。度降低到了12节,六艘战列舰上的炮口都对准了在北面正在逼近的第21特混舰队里地两艘战列舰。此时双方的距离是13海里,美军舰队仍然没有任何的异动,仿佛还没有现危险一样。按照双方的相对度,十五分钟之内,两支舰队就将并行,且相对距离缩短到1o海里左右。可以说,常荐新在计算转向时间上非常的精确。

    “雷达搞好了吗?”

    “娘的,我还在弄呢,情况怎么样了?”水自清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他就像即将错过一场精彩电影地看客一样。

    “正在逼近,第三特混舰队的度只有12节,美舰队继续保持高航行,真***奇怪了,难道美军战舰上地官兵都睡着了吗?这么近了,了望员的眼睛都瞎了吗,就算没有雷达,也早就应该有所现了。”

    “得了,你盯紧点,我看看能不能让雷达启动。”

    “尽量吧,别把雷达搞坏了。”

    屠健君的话刚落音,后面就传来了一阵劈里啪啦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接着他就嗅到了一股橡胶烧起来的刺鼻气味。

    “妈的,这下是彻底完蛋了!”水自清也出了一声感叹,“没办法了,只有回舰队后维修,也许得换上新的雷达,真他妈地倒霉。”

    “算了,别管那么多,战斗十分钟之内就将打响,做好记录准备。”

    “看来我只能当听众,不能当观众了!”水自清一边嘀咕着,一边拿出了用来记录信息的本子。以往一般是用来记录侦察机的航线,水自清这种从导航员改行的雷达操作手都有这么一个本子,现在他将用这个来记录炮战的整个过程。

    海面上,两支舰队仍然在迅逼近。在水自清手忙脚乱的做好记录战斗过程的准备工作时,常荐新下达了战斗命令,各艘战列舰上的枪炮军官开始解算炮击参数,然后通过战舰内部火控通信线路将解算出来的炮击参数给各炮塔的炮长,由炮长下达开火的命令。

    这是远距离炮战中最基本的战术,特别是在由雷达引导炮击的时候,统一炮击参数是相当重要的。本来远距离炮战时,命中率就相当低,而要提高命中率,就得提高炮击的密度,因此就要至少保证每艘战列舰上的所有主炮同时开火,形成标准的齐射,这样同时打出的炮弹才能够提高命中率。因此,在远距离炮战中,炮击的频率是永远达不到最大射击度的,实际的开火度不再由火炮的最大射决定,而是由观瞄系统的反应度,以及枪炮军官解算炮击参数的度决定。在一般的情况下,能够达到2分钟一次齐射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枪炮军官的能力突出的话,度还会稍微快一点。

    在极端情况下,甚至要力保整支编队里的所有战舰同时开火,当然,这个同时也是相对的,一般指在十五到三十秒内,所有战舰都完成一轮齐射。这样一来,各战舰之间的通信度就成为了另外一个影响到炮击度的因素。就算第三特混舰队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指挥系统,在由旗舰引导六艘战列舰同时开火的情况下,能够在3分钟内打出一轮齐射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屠健君一直在关注着第三特混舰队,当他现六艘战列舰上的炮管都扬了起来的时候,立即意识到战斗开始了。在他还来不及转移视线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阵强烈的闪光,屠健君只感到眼前一亮,接着就是满眼的光芒。等到他摘下了夜视眼镜的时候,猛烈的炮击声传了过来,炮战正式开始了。

第十八节 猛击

    强烈的闪光刺得屠健君睁不开眼睛,这是当时的夜视仪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对任何光线的强度都进行放大,如果光线强度本来就足够的时候,再放大几百倍,人眼是肯定受不了的。

    “妈的,真是倒霉透顶了。”

    “谁叫你盯着看不转眼,老屠,你没事吧?”

    “没事,过下就好了。”屠健君使劲的揉了揉眼睛。

    海面上,炮战已经正式开始,在屠健君恢复了视力的时候,第三特混舰队已经打出了第二轮齐射,屠健君也不敢再盯着下面的战舰看,那强烈的炮口闪光能够照亮整片夜空,他可不想当个瞎子飞行员。

    “老屠,到中间去,这下我们都看得清楚了。”

    “没问题,我也不想呆在这了!”

    “侦察鹰”飞到了两支编队的中间,同时还有另外几架“侦察鹰”也飞了过来,这些侦察机都有着同样的任务,那就是记录炮战结果,并且在炮战结束的时候确定是否需要在天亮后进行一轮补充轰炸。

    海面上,第三特混舰队在打出了第三轮齐射的时候,对面的两艘美军战列舰才开始反击,随即就有美军战舰中弹。爆炸产生的闪光非常强烈,不但天上的飞行员看得很清楚,就连战列舰桅杆顶部的了望员都看得非常清楚,此时已经前出的两支巡洋舰与驱逐舰编队里的了望员也看得很清楚。

    第三特混舰队的前两轮齐射都没有打中目标,而为了提高打击密度,采用的是严格的编队齐射,即六艘战列舰同时开火。第一轮齐射的偏差比较大,主要是当时的雷达在探测的精度上误差比较大。以百分之一的距离误差计算,在1o海里的交战距离上,就会有186米的误差。而当时雷达的实际距离误差不止百分之一。美国的雷达可能达到百分之五,而帝国海军最先进的雷达也有百分之三左右。也就是说,误差达到了5oo多米。虽然战舰都是大型目标。但是误差是指的圆规误差,即半径误差,5oo米的半径误差在实战中就可能使炮弹偏离目标1ooo米。即使对付的是长度过了3oo米的战舰,但是这个误差仍然太大了。这就需要通过了望员来判断大概地弹着点,然后在由枪炮军官修改炮击参数,以修正误差。

    第二轮齐射的结果要稍微好一点,有几炮弹落在了美军1号舰的左舷外2oo米之内,而另外还有几炮弹打到了2号敌舰右舷外。也是太远了。枪炮军官再次修正了炮击参数,随着“南宁”号收到了各舰都已经做好了开火准备的信号之后,第三轮齐射开始。这次,位于舰队最后面,也就是与2号敌舰最近的“松江”号开战果。

    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敌舰最后面的炮塔上,只是穿甲弹肯定没有击穿炮塔的装甲,应该是打在了炮塔的正面装甲上。“蒙大拿”级战列舰炮塔的正面装甲有一定地倾斜角,原本是用来在近距离炮战中提高防御能力地,而穿甲弹落下的时候,几乎与炮塔的正面装甲垂直了。可问题是。战列舰地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肯定过了4oo毫米。“蒙大拿”级更是过了5oo毫米,26式穿甲弹能够在2oooo码的距离上打穿24o毫米的装甲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根本就不可能穿透炮塔的正面装甲。穿甲弹爆炸产生的强烈闪光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炮弹进入炮塔内爆炸的话,那么产生的爆炸闪光就要微弱得多。

    第四轮齐射在十一点五十八分开始,这也是七日夜晚打出的最后一轮齐射,这次又是“松江”号开战果。2号敌舰再次中弹,命中点仍然在战舰后面,只是这次打中了战舰的第三座主炮炮塔。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炮塔地顶部。而在2oooo码的交战距离上,26式穿甲弹落下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大概在4o到45度之间。虽然穿甲弹头部的铜质披帽可以防止穿甲弹在大角度命中目标时被弹开,但是战列舰炮塔顶部装甲的厚度也在2oo毫米以上,加上以45度角命中的时候,实际的穿甲厚度近3oo毫米。而26式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是很难打穿3oo毫米厚的装甲的。炮弹仍然是在舰体外爆炸,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座炮塔地顶部装甲肯定被炸变形了,如果炮塔没有良好的减震设备的话,那么里面的炮手肯定都被震伤了,说不定还能震死几个呢。

    在这一轮齐射中,“福州”号也打中了2号敌舰一穿甲弹。命中点在战舰的舰桥下面,应该正好打在了主装甲带的穹甲,也就是呈一定弧度弯曲的装甲。穹甲的主要作用就是应付远处打来的。大着角的穿甲弹,一般厚度介于垂直主装甲与水平装甲之间,“蒙大拿”级的穹甲大概有35o毫米厚,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装甲,只是在爆炸后摧毁了附近的几门高射炮,同时让不少的美军炮手被震死震伤。

    八日凌晨零点过两分,六艘战列舰打出了第五轮齐射。这时候美军战列舰已经开始还击了,而且正在向右侧转向,结果六艘战舰打出的炮弹无一命中。美军舰队的行动立即被了望员,雷达,以及在天上巡逻的侦察机现,三方几乎同时给常荐新来了报告。

    “准备转向,度提高到18节,一定要咬住敌人。”常荐新朝航海参谋看了一眼,“按照敌舰队的规避度转向,保证与敌战舰平行航行,保持炮击密度。”

    航海参谋立即叫来几个手下,去测算舰队转向的角度,以及需要的度了。

    “按照新的交战原则作战,三打一,不用进行编队统一齐射了。”常荐新向负责指挥炮战的参谋下达了命令。“想逃,没有那么容易,我到想看看,这两艘美舰到底能够跑多远。”

    “要让驱逐舰出动吗?”

    常荐新迟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暂时不用,让第第2巡洋舰编队咬住敌舰队,但不要进入敌舰副炮火力的打击范围之内。同时密切注意敌舰队内的驱逐舰的行动,现在我们还没有必要动鱼雷攻击,先让敌人出手,然后我们再把驱逐舰派上去。”

    随即,常荐新就调整了四支巡洋舰与驱逐舰编队的位置,第1巡洋舰编队已经转移到了战列舰编队的后面,第第第第1驱逐舰编队仍然负责外围的反潜巡逻。

    随着美舰队转向,六艘战列舰也全都开始转向。因为美舰切的是内圈,而六艘“新省会”是在外圈转向,因此要跟上美舰队转向的角度,就必须要加快航行度。当时美舰队的航行度是18节,而转向半径大概是15海里,六艘“新省会”要跟上美舰队的转向度,就必须要以全航行。

    在全航行的时候,六艘战列舰都没有停止开火,虽然炮击地命中率低得出奇。几乎不可能打中敌舰。但是只要炮击没有停下来,美军就会惊慌失措,就会手忙脚乱。而且这对美军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

    2o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在纠缠着,美舰队很想摆脱第三特混舰队的战列舰,可是当时“罗德岛”号的主机又出了问题,度根本就上不去,虽然六艘“新省会”中有四艘离开母港已经一年多了,也无法达到31节的最快度,但是肯定都能达到3o节的度。毫无疑问,美舰队如果无法提的话,在第三特混舰队完成了转向后。就再也不可能逃脱了。

    零点三十五分,美舰队里出现了异常情况,先是侦察机上的雷达探测到了之前一直在美军战列舰右侧徘徊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开始加转向,朝着第三特混舰队杀去,接着第三特混舰队战舰上的雷达也探测到了这些美军护航战舰的行动。

    “看样子,美军准备动鱼雷攻击,想迫使我们减,好掩护战列舰逃跑。”

    “让我们减?”常荐新冷笑了一下,“联系两支巡洋舰编队做好对付敌人驱逐舰与巡洋舰地准备。战列舰编队继续压制美军战列舰。”

    命令迅传达了下去,十八艘巡洋舰迅向战列舰编队靠拢。当时六艘“新省会”每两舰之间的间隔距离大概是25oo码,编队总长度大概是15ooo码,这样一来,两支巡洋舰编队实际上只需要在战列舰编队的右前方与右后方就足以对付冲过来的美军驱逐舰了。十八艘巡洋舰上一供拥有162门2oo毫米重炮,而且2oo毫米穿甲弹在全射程范围内都能够对驱逐舰构成致命的威胁。另外,十八艘巡洋舰上还有288门12o毫米的副炮,就算只有一半的副炮能够投入战斗,也达到了144门,而12o毫米穿甲弹能够在8ooo码的距离上对驱逐舰构成严重威胁,其打出的密集弹雨足以横扫驱逐舰的所有上层建筑了。

    “让第2驱逐舰编队也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常荐新随即补充下达了一条命令,“在顶住了美军驱逐舰的鱼雷攻击后,第2驱逐舰编队从美军编队的左前方动鱼雷攻击,拖住美舰队的度。”

    现在,在双方的战列舰都没有办法迅打垮对手的时候,驱逐舰上的鱼雷成为了威胁最大的武器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动鱼雷攻击的美军驱逐舰一共才12艘,而在后面掩护这些驱逐舰的巡洋舰也仅仅只有六艘,而挡在他们前面的巡洋舰就有十八艘。也就是说,双方地战舰数量是一比一。

    两支巡洋舰编队迅的分配了目标,每艘“江河”级都有一个对手。第三特混舰队高效率的通信指挥系统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要是在以往,根本就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每艘巡洋舰都分配一个目标。同时,炮战也是由雷达引导的,如果没有雷达来辨别敌舰的话,也不可能做到定点打击。

    不管是美军的巡洋舰,还是驱逐舰,在2oooo码的距离上,2oo毫米口径的穿甲弹都有着致命的威胁。甚至连普通的2oo毫米高爆弹都可以轻易的干掉没有什么装甲的驱逐舰。而2oo毫米重炮每分钟过四的射击度更是让美军的驱逐舰与巡洋舰感受到了什么叫作真正的“弹雨”。炮弹几乎是不间断的落下来的。也就是说,每艘美军战舰一分钟内要遭到36以上的炮弹攻击,就算命中率不到一成,这么密集的炮击也足以迅的解决掉任何一艘驱逐舰,或者是巡洋舰了。

    美军驱逐舰的冲击迅被瓦解,十分钟之内,十二艘驱逐舰全部中弹起火,其中四艘已经爆炸沉没,另外八艘离沉没也不太远了。而在后方掩护这些驱逐舰攻击的六艘重巡洋舰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全都遭到了密集弹雨的打击,其中四艘巡洋舰上已经燃起了大火,成为了重点炮击的对象,虽然另外两艘巡洋舰上的官兵扑灭了大火,但是伤势也相当严重,正在撤出战斗。

    “不用追击,清点我们的伤亡。”常荐新一直在关注巡洋舰编队的战斗。“让第2驱逐舰编队准备出击,给美国佬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什么才叫鱼雷攻击,第2巡洋舰编队负责掩护。”

    很快,两支巡洋舰编队的战损报告送了上来,当常荐新看到这份报告的时候,他都有点不敢相信。在十多分钟的炮战中,没有一艘巡洋舰中弹,而且美军那几艘巡洋舰的反击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大部分炮弹都离得很远。很明显,这几艘美军巡洋舰上的雷达也有问题,可是常荐新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第2驱逐舰编队杀出去的时候,他也没有时间去过问之前的战斗了。

    早就做好了鱼雷攻击的第2驱逐舰编队的指挥官在接到命令之后就立即命令驱逐舰加转向,根本就没有等到第2巡洋舰编队跟上来为其提供炮火掩护,实际上,此时也没有必要提供炮火掩护,美军编队里已经没有巡洋舰可以抵挡驱逐舰的鱼雷攻击了。

第十九节 乘胜前进

    十艘驱逐舰按照顺序散开,同时完成了转向工作。当他们开始向美舰队冲去的时候,度已经达到了35节。这是“城市”级驱逐舰的最大度,其中几艘驱逐舰也都在外作战一年以上,为了跟上编队的度,这几艘驱逐舰的锅炉都是负荷运转。

    帝国海军的驱逐舰一直不怎么重视度,自从现代意义上的驱逐舰出现之后,帝国海军就没有造出过世界上最快的驱逐舰,这大概与早期帝国海军不太重视鱼雷有一定的关系吧,因为驱逐舰本身就是从鱼雷艇展而来的。相反,帝国驱逐舰更注重适航能力,以及续航能力,这也与帝国有大量的海外领地,需要大量的驱逐舰去维持海外领地的安全有关系吧。

    在大战中,有好几种驱逐舰的度过,或者接近4o节,而帝国海军在大战期间批量建造了数百艘的“城市”级驱逐舰的最大度也就只有35节,而且在满载的情况下,往往还达不到35节。这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而且也导致帝国驱逐舰在海战中很少有成功的鱼雷攻击,反而是在护航作战中表现突出。这大概也正是因为帝国海军对驱逐舰的定义,以及使用方式与别的海军不太一样吧。当然,这并不能否认帝国海军驱逐舰拥有强大的鱼雷攻击能力,特别是在使用了65o重型氧气鱼雷之后,“城市”级驱逐舰一跃成为了当时鱼雷攻击能力最强悍的驱逐舰之一。

    “将军,驱逐舰编队冲上去了。”

    “压制敌战列舰,让巡洋舰也参加炮战,重点打击敌战列舰上的副炮群!”常荐新也在关注驱逐舰编队的行动。此时,对驱逐舰威胁最大的就是战列舰上数量众多的副炮,反而是那些射慢的主炮难以对驱逐舰构成威胁。

    “不对劲,怎么美舰没有炮击我们的驱逐舰?”

    “他们的巡洋舰在哪?难道都被打光了,还有怎么战列舰上地副炮没有开火?”

    常荐新朝那两艘美军战列舰所在的方向看了过去,果然。美军战列舰上并没有出现密集的炮口闪光,这就说明美军战列舰上的副炮没有开火。他也很是疑惑不解,难道美军战列舰没有现逼近的驱逐舰吗?如果现了,那么肯定要拼命阻止驱逐舰靠近,战列舰再厉害,也绝对承受不住鱼雷,特别是重型鱼雷的打击。难道美国人想不开,想寻短见了?

    第2驱逐舰编队的指挥官也很是惊奇。在距离美舰队还有大概5海里的时候,他们仍然没有遭到打击,这已经到了射鱼雷地理想距离了。看到美舰队没有抵抗,指挥官就没有急着下达射鱼雷的命令,而是继续逼近美舰队,直到距离1号敌舰大概3海里,距离2号敌舰也只有3海里多一点的时候,十艘驱逐舰才纷纷射了所有的鱼雷,随即就全转向,脱离了战斗。

    “攻击成功了。美军仍然没有反应。还在继续向西航行,度也没有变化,该死的。难道他们都是瞎子?”

    “全力炮击,别管那么多!”常荐新朝那名大呼小叫的参谋瞪了一眼,然后对航海参谋说道,“航向向被偏2o度,拉近一点,不然打不穿敌舰的装甲。”

    此时,常荐新已经意识到,肯定是美战舰上的雷达有问题,从炮战开始,美战舰的还击就相当弱小。几乎跟没有还击一样。在巡洋舰的对轰中,美巡洋舰地炮击精度也很糟糕,不像是在雷达引导下开火,而是由了望员在盲目地指挥炮战。而现在驱逐舰逼近射鱼雷,美战舰竟然没有任何规避举动,毫无疑问,美战舰上的雷达有问题,不然早就现了逼近的驱逐舰了。

    第23区逐舰编队射鱼雷的时间是一点十三分,对度过了o5节的鱼雷来说。3海里的距离大概只需要3分钟时间就能跑完,算上美军战舰仍然在向西航行的度,实际上只需要两分半钟左右的时间,鱼雷就能命中目标。“南宁”号上的一名参谋就在计算时间,如果能够有几条鱼雷命中美军战列舰的话,那这场战斗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一点十六分刚过,第一条鱼雷命中,接着在十秒钟之内,1号敌舰至少生了数次爆炸。一点十七分,2号敌舰被鱼雷命中,在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内,这艘敌舰也被数条鱼雷命中。

    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常荐新向通信参谋看了过去。

    “密集攻击,驱逐舰射鱼雷的距离很近,设定地扇射角很小。”通信参谋一边说着,一边耸了下肩膀。

    常荐新微微皱了下眉毛,也就没有多问。

    一般情况下,驱逐舰动鱼雷攻击的时候,对鱼雷的扇射角是有严格规定的,而最低标准就是在到达目标航线的时候,两条鱼雷的间隔距离是敌舰投影长度的一倍,不然就无法保证鱼雷命中敌舰。这只是极端情况,而在条件允许的时候,驱逐舰的舰长会将扇射角设定得更小一点,以保证有多条鱼雷能够命中敌舰。另外,这也是为什么驱逐舰上一般要设至少两具鱼雷射器,而且每具鱼雷射器上地鱼雷射管之间的夹角是可以调整的,以及在攻击时,要射所有鱼雷的主要原因。

    实战中,鱼雷的命中率比炮弹还要低,如果敌舰现及时,并且采取的正确的规避动作,运气又足够好的话,往往能够避开鱼雷攻击。在太平洋战场上,当时还隶属于第一特混舰队的“兴凯湖”号航母就曾经连续避开了2o多条鱼雷。可同样的,只要被鱼雷命中,那么战舰不沉也会重伤。而为了提高威力,鱼雷往往都采用大装药,而且使用的都是比普通黄色主要威力大得多的高能炸药。

    “将军,命中报告。”

    常荐新长吸了口气,接过了参谋递来的报告。

    在了望员观察到的结果中,1号敌舰至少被六条鱼雷连续命中,而且命中点都在左舷。2号敌舰也被至少5条鱼雷连续命中,全部在左舷。65o重型鱼雷的装药量过了4oo公斤。而且是高能炸药,一条就足以摧毁一艘航母了,就算“蒙大拿”级战列舰的防鱼雷能力更强,也无法承受住这么猛烈的打击。更重要的是,鱼雷全都命中左舷,必然导致战列舰左舷地舱室严重进水,从而使战舰左倾。这样一来,就算美舰开火还击。可主炮的仰角是有限制的,在左倾的情况下,很难达到最大仰角,也就很难提高主炮的射程。

    “报告,敌舰开始减,而且正在向左侧倾斜。”

    “需要让驱逐舰再动一次鱼雷攻击吗?”立即有参谋提出了建议。

    “先别急,让第2驱逐舰编队做好攻击准备。”常荐新放下了手上的纸条,“靠上去,尽快收拾掉这两艘战列舰。”

    战斗的进展度不但过了常荐新的预料,连在天上观战地屠健君与水自清两人也都惊讶不已。特别是在鱼雷命中了敌舰的时候。两人还都认为自己看花了眼呢。难道美国人真是想寻短见吗?

    海面上,六艘“新省会”级战列舰迅的靠近了美舰,随即就开始减。炮击也越来越准确了。炮弹不断地砸在美舰周围的海面上。时不时会有几炮弹落在战舰上。美舰的还击相当虚弱,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还击,完全就是一副任人宰割的样子。

    炮战距离到了5海里,也就是大概9ooo码左右的时候,基本上进入了直射距离。虽然26式穿甲弹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是命中率却提高了不少,而且总会有炮弹打中要害部位,打中装甲薄弱地部位,在美舰无法进行还击地情况下,近距离战斗的效率要比远战高得多。

    此时。常荐新也不再担心美舰的威胁,两艘“蒙大拿”级上地主炮都成了哑巴,根本就无法威胁到他的战舰,近战也不再是个问题了。

    “将军,看样子,美军似乎已经放弃抵抗了,我们要不要派人去缴获这两艘战舰?”

    常荐新一愣,朝那个提出了建议的参谋看去,然后就笑着摇了摇头。这其实是个很让常荐新动心的提议。在“珊瑚海大海战”中,第三特混舰队就缴获了两艘美军的战列舰,从而使常荐新一战成名,甚至成为了帝**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现在官兵们都只想着早点回家,早点结束这场战斗,早点看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亲人。暂且不说缴获这两艘美舰会遇到多大的危险,在缴获之后,还得为其修复受损的舰体,还得设法拖回帝国,这肯定是件麻烦事,而且肯定是第三特混舰队的麻烦事,别地特混舰队不会帮忙。那么,第三特混舰队就得继续留在战场上,官兵们也就回不了家。如果在行动中有官兵牺牲的话,那该怎么向他们的亲人解释呢?

    没有任何悬念的炮战,应该说是炮击,从一点四十四分持续到了两点半,六艘战列舰各打出了两百多穿甲弹,两艘美舰也都奄奄一息了。最后,在确定美舰已经彻底停止了运动,而且其左舷上的所有副炮与高射炮都被摧毁之后,为了尽快结束战斗,常荐新命令第2驱逐舰编队里的四艘驱逐舰动了最后一次鱼雷攻击。四艘驱逐舰各射了1o条鱼雷,最终解决了这两艘注定会完蛋的战列舰。

    三点过五分,1号敌舰,也就是“路易斯安那”号从海面上消失了。沉没前,这艘战舰一共挨了16条鱼雷,过1oo的穿甲弹,以及难以计数的小口径炮弹。全舰第三特混舰队救起,其余全部阵亡或者失踪。

    三点十二分,2号敌舰,也就是“罗德岛”号在生了大爆炸后,分成两截迅地沉入了海底。沉没前,这艘战舰一共挨了17条鱼雷,过1oo的穿甲弹,以及难以计数的小口径炮弹。全舰224o名官兵(因为“路易斯安那”号是旗舰,所以多了几百名官兵)中,只有197人获救,其余的全部阵亡或者失踪。

    另外,还有12艘驱逐舰,4艘重巡洋舰被击沉,另外第一舰队的轰炸机追上后给干掉了。这16艘战舰中,一共有2164名美军官兵获救,其余的全部阵亡或者失踪。

    此役,第三特混舰队只有三名驱逐舰上炮手因为火炮炸膛而负伤,无一阵亡。另外有两艘巡洋舰挨了几小口径炮弹,并无严重损伤,甚至连轻度损伤都算不上。

    三点不到,在两艘美军战列舰开始沉没的时候,常荐新就下令打捞落水人员。与以往一样,落水的美国海军官兵都得到了应有的救援与帮助。

    与6军不一样,海军,特别是舰队官兵对敌人并不是完全仇视,而且在战斗结束之后,都会主动营救对方的落水人员。这是海军的传统之一,早在风帆时代,任何一国的海军战舰就承担起了救援战败对手人员的责任,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亡。这大概也与海军的战斗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吧,因为在海战中,不管是炮战,还是航空作战,交战双方的官兵都不是面对面的与敌人作战,也就很难见到鲜血淋漓的场面,更不会像6军步兵那样,需要将刺刀捅入敌人的身体来杀伤敌人。因此,海军官兵一直严格遵守着交战原则,那就是在战斗结束后,要尽一切可能救援对方失去战斗力的军人,而且给予其应有的待遇。

    打捞工作持续到了天亮,常荐新没有忘记将歼灭美军舰队的消息给谈仁皓。而对常荐新来说,这场战斗并不是很过瘾,因为从一开始,美军就没有什么像样的还击,甚至没有做好战斗准备。当时常荐新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真如参谋们所说的那样,美军是在自寻短见吗?

第二十节 凯旋

    歼灭美军大西洋舰队的消息以最快的度传递了回去。最先得到消息的是正在百慕大岛上组织6战队攻打哈密尔顿港的韩绍锋,随即远在金斯敦的罗云冲也收到了消息,在天亮前,也就是帝国本的时间八日傍晚的时候,甘永兴与聂人凤也收到了这一重大捷报。

    对韩绍锋来说,现在他可以放心大胆的攻打百慕大群岛了,只要舰队继续为他提供防空掩护,阻挡美军的岸基轰炸机,直到他修好了岛上的机场,就没有别的任何力量能够威胁到他。至于岛上的那点美军,韩绍锋还真没有放在眼里,而且在大西洋舰队完蛋之后,防守百慕大群岛的美军还有斗志吗?

    对罗云冲而言,干掉了大西洋舰队的意义就要重大得多了。先他不需要再为后方航线的安全担心,甚至不需要为大西洋上的运输航线担心,除了潜艇之外,美军已经没有几艘像样的战舰了。其次,他不再需要考虑为舰队,甚至为6战队提供大量的作战物资,而可以将运力用来运送更多的燃烧弹,轰炸机,以及各种保障物资与设备,甚至还可以分一部分运力给古迅雷,让古迅雷在墨西哥战场上能够推进得更快一点。第三,随着巴哈马群岛上的机场建成,再加上部署到百慕大岛上的护航战斗机,现在罗云冲的轰炸机可以对付波士顿以南的任何一个美国的城市,而不需要担心是否能够得到护航掩护的问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舰队在歼灭了所有的敌人后,制海作战已经是次要行动,舰队可以转为对6作战,至少可以出动舰载战斗机为轰炸机群护航,这不但提高了轰炸机群的打击范围与打击能力,同时还增强了打击美国本土的力量。

    对帝国海军而言。这次胜利的意义就更为重大了。美国大西洋舰队是最后一支可以在海上与帝国海军舰队作战的部队,随着大西洋舰队覆灭,帝国海军已经成为了唯一一支可以控制全球海洋的海军,至少在未来二十到三十年之内,没有任何一支海军能够威胁到帝国海军地地位,整个世界的海洋都在帝国海军的掌握之中。这也是自三百多年前,帝国海军击败了欧洲各国海军之后,次控制全球海洋!

    击败了最后一个敌人后。海军已经赢得了海上战争的最后胜利,这对于当时比较紧张的6海关系,以及与即将成立的空军,国防部有牵连的问题时,都给了海军更多的砝码,让海军地地位得到了提升。这至少可以让聂人凤在相面前有更多的底气,为保证战后海军的利益提供帮助。

    海军的战斗并没有结束,击败了海上的敌人并不等于就击败了所有的敌人。在歼灭了大西洋舰队之后,海军该何去何从,成为了当时一个焦点问题。另外海军在接下来的战争中还能够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也是所有人都关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都直接关系到了战后帝国海军的展。即在控制了全球海洋之后,帝国海军地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由海到6”地海军展思想就是在这个时候由聂人凤亲字提出来的,该思想的核心就是将舰队部署到敌人地家门口去。利用海军关上敌人的大门,将威胁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确保帝国的根本利益。

    表面上,这套军事思想与风帆时代帝国海军的展思想有很大的相似性,当时帝国海军也是杀到了敌人的家门口,把敌人堵死在自家的院子里,从而达到了控制全球海洋,并且维持了长达近2个世纪的海上霸权。可是从根本上讲,这两种海军思想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在风帆时代,海军的敌人就是敌人的海军。这话说起来有点拗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当时所谓的“到敌人家门口去”的战术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封锁敌舰队驻扎的港口,将敌舰队堵死在港口里面,从而控制海洋,其本质是要控制海洋,而不是通过海洋来控制6地。在聂人凤提出的这套海军思想中,核心是在控制了海洋之后,前去控制6地,也就是说,从海上出。去控制6地才是真正的目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就决定两种海军展思想有着明显的区别。

    当时,聂人凤提出的海军展思想也正好切合了帝国未来的利益。在击败了几乎所有的海上强国之后,帝国海军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对手。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海上向帝国挑战,全世界的海洋都在帝国的掌握之中。可是,这并不表示帝国没有了对手与敌人,很明显,帝国与德国迟早要分道扬镳,甚至有可能成为敌对双方。那么,海军就有存在的必要性。

    通过分割俄罗斯,加上波斯帝国所起到的缓冲作用,帝国与德国很难在地面上直接对抗,因此,冲在最前面的仍然是海军。德国并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算有世界上最多的潜艇,可是潜艇最多只能破坏制海权,而不可能控制制海权。因此,德国海军根本就不佩成为帝国海军的对手。那么,帝国海军的下一个任务自然是去压缩所有对手的生存空间,用聂人凤的话来说,将前线推进到敌人的海岸线上。

    当时,帝国与德国还没有翻脸,因此聂人凤的这一主张也不是很明确,帝国相更不会大张旗鼓的宣扬进攻性的海军思想。可是聂人凤的目光相当长远,可以说,他当时提出的海军军事思想为战后数十年帝国海军的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了帝国海军数十年来一直是唯一的全球性海军奠定了基础。

    最无法肯定的还是聂人凤这套海军军事思想的适用性,因此就需要在战争结束之前,通过实战来检验,并且在战争中找出毛病,加以改进与完善。这就是帝国海军在战争末期的任务:从海上出,将战线推到敌国的海岸线上去!

    歼灭大西洋舰队,而帝国海军转型铺平了道路,在没有海上敌人之后,海军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都用于检验新的军事思想。从这个角度看。聂人凤能够在这个时候提出海军的新思想,也正是因为联合舰队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夺取了最后一片海洋的制海权。这就是击败大西洋舰队对帝国海军产生的重大影响。

    当然,对帝国而言,击败大西洋舰队的意义也非常重大,特别是对帝国内部的一些人来说,在大西洋舰队从海上消失之后,就再也没有理由提出与美国媾和。

    在28年的时候。帝国内部就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在要不要彻底击败美国,以及用什么方式击败美国的问题上,就连薛希岳都无法压住反对者的声音。当时最悲观的估计是战争还要持续3年以上,才有可能最终击败美国。而对大部分帝国的百姓来说,再承受3年的战争之苦,这明显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其他国家都开始纷纷转型,德国与波斯隔岸观火,甚至连很多战败国都开始了战后重建工作的时候。大多数的帝国百姓都认为。应该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平常秩序,而不是一直将帝国的资源用于战争。帝国也没有义务单独去击败美国。

    对于国内民众的反对,薛希岳是不可能用强权镇压的。当时薛希岳本人也清楚,战争拖下去对帝国没有任何好处。与德国,波斯的谈判毫无进展,这两个国家摆明了作壁上观,都希望用美国这个战争泥潭来拖垮唐帝国,从而在战后的世界中获得更大的言权。甚至连波斯帝国这个唐帝国地传统盟友都不愿意大规模地介入对美战争,只是承诺为帝国提供更多的石油等战争资源。德国就更不用说了,在唐帝国做出了很多重大让步之后,都不愿意出兵美洲。而是把钱花去建造更多的战舰,想与唐帝国争夺世界霸权。

    在要不要彻底击败美国的问题上,薛希岳也很犹豫。毫无疑问,如果留下一个完整的美国,那么要不了3o年,也许2o年之后,美国就将再次成为帝国的头号对手,其威胁性甚至比德国还要大。如果不能彻底击败美国,或者是让美国无条件投降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分裂美国,也就达不到彻底解决威胁的目的。

    对政治家来说,牺牲多少军人是次要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投入与收益谁更大一点。这是个很难以衡量的问题。彻底击败美国的投入肯定相当巨大,可收益也绝对不小。如果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问题,那么薛希岳就很难做出决定了。

    当时,最理想的结局就是美国意识到他们已经彻底的输掉了战争,因此无条件投降,这样就可以避免让帝国付出更大的战争代价,而且还能够把德国与波斯排除在美国之外,从而打击这两个潜在的对手。可问题是,要怎么才能够让美国意识到已经输掉了战争,而且让美国总统知道,不投降,美国就将被彻底的摧毁呢?

    歼灭大西洋舰队是一个契机。虽然美国国土辽阔,本土资源极为丰富,在不依靠海外资源的情况下都能够坚持下来,但是美国本身仍然是一个海洋型的国家,而且是众多大国中唯一一个面向两大洋的国家,其最达,繁荣,工业与人口最集中的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失去了海军的保护,美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就如同一个没有穿铠甲的士兵,根本就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十二月中旬,薛希岳的秘密特使就去了哥伦比亚,当时哥伦比亚还没有加入同盟国集团,是战争中的中立国,唐帝国与美国都在这里设有大使馆。也就是说,这时候薛希岳就在设法与美国接触,希望美国能够理智的选择投降,而不是顽抗到底。这也是第一次就美国投降的问题,双方进行了正式的秘密谈判。当时谈判是严格保密的,帝国内阁知道谈判这件事的人不过5个人,而且战后帝国政府也一直没有公布相关的文件,至于双方谈了些什么,外界流传的都只是传闻而已。

    美国大西洋舰队被歼灭,也是大战的重大转折点之一。从此开始,美国失去了任何战略反击能力,完全转为被动挨打。表面上,歼灭大西洋舰队与战略轰炸没有太大的联系,可实际上,正是在大西洋舰队被干掉之后,帝国6海两军的重点就全部转移到了战略轰炸上来,也正是通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最终让美国全面转入了本土的战略防御作战。在后来持续了数个月的战略轰炸之中,美国从始至终都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反击。因此,在大西洋舰队被歼灭之后,战争正式进入了收尾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战争末期。

    这是谈仁皓在大战期间指挥过的最后一次海战,也是他在帝国海军中,以前线司令官的身份指挥的最后一次战斗从21年战争爆,到28年底,在七年零四个月中,谈仁皓指挥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斗,几乎参加了所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海战。虽然谈仁皓并没有指挥歼灭大西洋舰队的两场战斗,但是他却是这场战役的帝国舰队总指挥官。对他来说,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吧。

    与谈仁皓辉煌的结局相对应的是斯普鲁恩斯的惨淡收场。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斯普鲁恩斯在海战中随同“中途岛”号航母一起殉国了,可他并没有阵亡,而是被救了起来,并且在次日就到了纽约。这也是斯普鲁恩斯指挥过的最后一次战斗,败得最惨的一次战斗。当然,归根结底,失败的责任并不在他的身上,他只不过是一颗任人摆布的棋子而已。

    延续了七年零四个月的大规模海上战争也就此结束,谈仁皓在十日的时候就收到了率领舰队返回帝国的命令,可是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并没有在此时结束,其他的方的战火还在继续燃烧着,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由罗云冲指挥的对美战略轰炸!

第二十一节 全面轰炸

    在帝国海军舰队取得了最后胜利的时候,海军的承诺也正在逐步兑现。

    从28年下半年开始,帝国海军就将重点放到了后勤保障上来,当时几乎所有大型战舰的建造项目都被取消,或者是终止。同时,军购项目也做了重大调整,而在海军的展中,建造商船排在第一位,随后是弹药,战机,后勤保障船只,基地维持与扩大,人员培训。这些都属于后勤保障的范围。也就是说,从28年下半年开始,帝国海军就不再扩大舰队规模,而是为其他的军种,或者是兵种服务。

    当时帝国在商船方面也采用了标准化的建造模式,其建造方式与美国的“自由轮”,“胜利轮”比较类似,即大量采用标准零件,标准技术,以及标准工艺提高建造效率,承担商船建造工作的船厂的工人也是轮番作业。在25年,也就是战争最紧张,最需要扩大运输能力的时候,一艘运载能力近万吨的商船的船台建造周期不到三个月,到26年,这个时间缩短到了一个半月,其中在26年底下水的“乙1127”号万吨轮只花了38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船台建造工作,随后进行了6天的栖装,就正式投入了航运。

    在整个战争期间,帝国一共有十多家造船厂,数十个船台在日夜不停的建造着万吨轮,帝国的海运实力也是翻着筋斗增长。战争爆前,帝国海军只有126艘军用货轮,另外还有2148艘商船,登记总载重吨为2164万吨。到24年。帝国海军已经拥有了1231艘货轮,商船达到了3741艘,登记总载重吨为4317万吨。到27年底,帝国海军拥有2142艘货轮,商船4572艘,登记总载重吨为6412万吨。到了28年6月底,登记的总载重吨已经过了7ooo万吨!

    表面上,这个数字相当的庞大。可是实际上,从27年开始,也就是随着帝国将战线向前推进的时候,商船的损失数量开始增加,同时需要承担地海上运输工作也急剧增加。按照当时帝国统计的结果,到27年底的时候,至少需要12ooo万载重吨的运输能力才能够满足所有的海运要求,可实际上,当时只有不到7ooo万载重吨的运输能力。而随着进攻美洲大6的战斗开始,特别是在展开对美战略轰炸之后。需要的总载重吨将达到15ooo万吨。如果考虑到今后进攻美国本土,在美国打一场地面战争的话,那么需要的总载重吨将过2oooo万吨。而到28年6月底。海运能力甚至不到需要的一半!

    为了缓解海运的压力,除了继续建造更多的运输船之外,其他的办法也是不可少的。比如,当时帝国就与德国,波斯达成了物资交换协议。即帝国向这两个国家提供物资援助,然后将交换获得的物资运送到前线去,这样就缩短了后勤保障线路的长度,大大降低了对海运的要求。

    当时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达成了好几项长期以货易货地贸易协定,即唐帝国向波斯帝国出售地所有武器装备,以及其他的物资都不需要波斯帝国用硬通货支付。而只是需要用等价的物资支付。主要地物资就是石油,以及精炼后的汽油,柴油,重油等。这些物资都直接在波斯帝国的港口装船,走地中海一大西洋航线,将物资直接送到前线去。可以说,在28年的时候,不管是舰队,还是航空兵。以及地面的坦克车辆,烧的燃料几乎都是直接从波斯帝国运来的,而不是从帝国本土运来的。而从亚历山大港,或者是贝鲁特港到圣地亚哥的航线长度只有从帝国本土到巴拿马城的航线长度地三分之一,仅此一项,就至少减少了上千万载重吨的海运需求。

    同样的,帝国与德国也有类似的协议。当时德国欠下了巨额的战争债务,而帝国就是德国的最大债权国。虽然大部分的债务都属于长期债务,但是德国总得偿还欠债。为了缓解前线的压力,帝国通过削减部分债务,让德国接受了易货抵债的偿还方式。即直接向帝国提供物资来偿还欠债,而这些物资都是直接运送到了美洲前线地。从28年初到28年6月底,德国就提供了大概55万吨的弹药,2o万吨的食品,5万吨的药品以及生活用品。这些物资都是直接走大西洋航线运到美洲战场的,这至少减少了数百万载重吨的海运需求。

    通过这些办法,海军的海运能力暂时还能够满足前线的基本需求,可是要达到最大需求,那还得建造更多的运输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就成为了帝国海军28年6月之后,直到战争结束时最为重要的工作。当时,聂人凤定下的28年下半年造船计划中,光是万吨轮就需要建造至少75o艘,而且还得做好在29年上半年建造15oo艘的准备工作。虽然商用船只的建造难度要比战舰低得多,可是要在一年内建造225o艘万吨轮,恐怕当时还真没有人敢相信这会最终实现。

    除了海运之外,其他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成为了海军在战争末期的重要任务。比如弹药生产。

    当时,6军的弹药生产是无法满足战争需要的,而且一直以来,就是海军负责战略部队的弹药生产任务,而随着战略轰炸全面展开,对弹药的需求量肯定会翻倍提高。当初在对日战略轰炸的时候,海军就多次尝到了弹药不够的苦滋味,这次自然是早早就开始做准备了。

    27年下半年开始,为海军提供弹药的几家大型兵工厂都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其中以青岛兵工厂最为积极,在27年就增加了三条生产线,其中两条是燃烧弹生产线。同时还在英国建造了一条新的燃烧弹生产线。28年的时候,还将生产线建到了美洲,可以说是紧跟军队的步伐,向最近的军队提供弹药支援。

    其他的几家兵工厂也相当积极,在青岛兵工厂开始向海外扩张之后,这几家兵工厂也都采用“就近原则”,在前线战区建立弹药生产线,为军队直接提供弹药。从而降低了海运压力。比如,当时在圣地亚哥的燃烧弹生产线所需要的原料几乎都没有从帝国本土运送,汽油是来自波斯,钢铁来自欧洲与巴西,硫磺与硝石是本地产的,其他需要的一些特种原料都是从附近的同盟国采购的。

    为了给弹药生产线提供原料,还在前线建立了大量的工厂。比如,用于生产硫酸与硝酸地化工厂,还有生产炸药的工厂,制造炸弹弹体的工厂等等。这些工厂后来都被转交给了所在国。这实际上就是帮这些国家打下了工业基础。其中很多工厂到现在还在继续运作。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工厂是当年唐帝国为了击败最后一个敌人而建立的,就连建造这些工厂的唐帝国工人。以及在这里工作过的工人都难以想到,数十年后,当初用来毁灭敌人的工厂竟然成为了当地展的经济动力与工业基础,这也许是战争带来的一点好处吧。

    基地的建设在当时没有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可是却对战后地世界格局产生了最重大的影响。比如,在唐帝国将巴拿马划为了海军基地之后,巴拿马运河就掌握在了唐帝国的控制之中。在金斯敦与圣地亚哥成为了海军基地之后,牙买加与古巴就成为了唐帝国地附庸国,而且使唐帝国控制了整个加勒比海地区。战后,大部分的军事基地都被拆毁。或者是遗弃,或者是转交给了当地政府改为民用,保留下来的都是大型军事基地,特别是海军基地。而且唐帝国在战后还先后与这些军事基地的所在国签订了租借条约。比如战争结束后不久,新成立的古巴政府就以每年一元的象征性价格将当时用来临时关押战俘的关塔那摩军事基地无限期的租借给了唐帝国,而圣地亚哥的租期也长达2o年。当时古巴政府向唐帝国出租军事基地的主要目地是要利用唐帝国的驻军来稳定国内局势,同时保证国家的安全,另外数万驻军给当地带来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毕竟军人都要吃饭。穿衣,而且这些基本上都在本地采购。

    其他很多国家在战后为了保证国内的稳定,并且保证国家的安全,都采取了相同的办法。比如牙买加就将金斯敦租借给唐帝国5o年,每年的租金也不过就1o万元而已。而驻扎在金斯敦唐帝**人每年能够给当地带来2ooo万到数十亿不等的经济收入,再加上后来军属随军的政策出台后,金斯敦简直就成为了帝**人的头号海外旅游与度假胜地。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网络化的军事基地,这也成为了帝国全球扩张的基本保证。可以说,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是唐帝国与军事基地所在国共同利益的表现,可是谁也不会想到,正是唐帝国的再次全球扩张,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数百个军事基地,最终导致唐帝国在战后连续卷入了数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从而使唐帝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在后勤保障中,还有很重要的一件工作,那就是人员培训,特别是航空部队的人员培训,既包括飞行员,又包括地勤人员。

    在罗云冲组建北美洲战区司令部的时候,帝国航空兵中的轰炸机飞行员的数量是相当紧缺的。按照规定,完成了5o次作战任务的轰炸机飞行员都可以选择退役,并且领取退役补偿金。当时,有至少一半的飞行员选择了退役,结果导致在罗云冲需要扩大战略轰炸机部队的规模时,却找不到足够数量的飞行员!

    无奈之下,帝国海6两军都只能用高薪反聘已经退役的飞行员重新服役,而治本的方式还是扩大飞行员的训练机构,培养更多的飞行员。当时主要的培训工作是由6航负责的,可是战略打击部队仍然在海军的编制之内,而且该部队肯定会参加对美战略轰炸,所以海军的人员压力也不小,特别是在罗云冲去6航的时候带走了大批的飞行员之后,海军更需要抓紧时间培训飞行员。

    因为航空兵迟早要独立成为空军,当时6军与海军达成了协议,共同推进人员培训,而不是由哪方单独承担人员培训的压力,毕竟这是吃苦不讨好的事情,却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按照聂人凤与严定宇达成的口头协议,6军负责六成五的人员培训工作,海军负责另外三成五。相对而言,海军出的力不算最多,可是也相当重要。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不管是6军,还是海军,都已经将罗云冲顶到了最前面去。特别是在相基本上明确不在美国打地面战争之后,6军与海军统一了方向,统一了口径,而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就只有罗云冲的战略轰炸!

    从十一月初到十二月底,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罗云冲可以说是当时最忙碌的一个人了。十一月,战略轰炸逐步走上了正规,特别是随着巴哈马群岛上的机场6续投入使用之后,战略轰炸的范围逐步扩大。同期,罗云冲手里的战略轰炸机群规模也在稳步扩大。到十二月上旬的时候,罗云冲已经掌握一支可以将美国东南部所有城市都炸成废墟的强大打击力量。

    当时,部署在前线的“鹏”式轰炸机达到了6oo架,其中一大半是新补充的。“狼鸠”式轰炸机过了12oo架,几乎全是新制造的,或者是送回工厂进行过翻修的。另外,护航战斗机的改造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至少有12个中队的“游隼”进行了改造,另外还有过5oo架的“游隼”正在接受改造。而按照哈飞方案进行改造的“游隼”也将在十二月底之前投入实战。

    准备工作6续到位,十二月十日,也就是在谈仁皓收到回国命令的时候,罗云冲正式下达了“全面轰炸”的命令,对美战略大轰炸全面开始了!

第二十二节 显示决心

    十一日,罗云冲手下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就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袭击。用罗云冲的话来说,这次轰炸行动不是要炸毁多少美国的工厂,炸死多少美国的军人与工人,而是要显示出帝国航空兵彻底摧毁美国的决心,要让美国人意识到,如果不选择投降,那么他们的末日就即将到来。

    这次代号为“决心”的轰炸行动是由相直接下达的,当然,相只是提出了一个大概的要求,然后交给了罗云冲,由罗云冲具体组织实施。可以说,这是趁歼灭了大西洋舰队的机会,再次打击美国人战争决心的一次重大行动。

    具体的任务是在八日的时候送到了罗云冲手里的,当时罗云冲也正在为联合舰队大获全胜而高兴呢,收到了从相府来的电报后,罗云冲立即就明白了相的意图。美国政府肯定会封锁大西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消息,而真正能够打击美**民士气的还是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到十日的时候,罗云冲已经完成了轰炸行动的部署与策划工作。这次,他准备将能够飞起来的所有轰炸机全都投入战斗。也就是说,他要一口气投入18oo架轰炸机,并且出动12个中队的432架战斗机为这些轰炸机护航,同时对三座美国的大中型城市进行覆盖式轰炸,用烈火烧毁美国人仅存的那一点点信心。

    后勤准备工作的压力最大,不说别的,要在两天内运送,储备足够的弹药与燃料,这就足够让战略轰炸机部队的后勤保障军官头痛的了。

    6oo架“鹏”式轰炸机。一架携带8吨燃烧弹,那就是48oo吨。12oo架“狼鸠”式轰炸机,一架携带o吨燃烧弹,那就是6ooo吨。另外,432架护航战斗机平均每架需要至少5oo公斤地弹药,加起来也有数百吨了。这些弹药如果都用载重5吨的卡车运送的话,可以装满21oo辆卡车了。而这些物资都需要在两天之内由港口运送到机场去,一辆卡车一天最多跑两到三趟。前提条件还是得安排两个司机轮番驾驶。因此,至少得出动5oo辆卡车来运送弹药。如果算上在装卸货物时耽搁的时间,卡车出的故障等等,那就得至少安排8oo辆卡车运送。

    弹药还是小问题,真正麻烦的是燃料。一架“鹏”式轰炸机一次将要消耗18吨燃料(如果减少弹药携带量,甚至可以装上22吨燃料),6oo架就需要1o8oo吨燃料。一架“狼鸠”式轰炸机出动一次需要8吨燃料(实际上,很多时候为了提高航程,都会携带1o吨燃料,减少纯弹药)。12oo架就至少需要96oo吨燃料。而按照罗云冲当时部署的轰炸行动,需要准备144oo吨燃料。432架战斗机还需要数百吨燃料。因此,总共需要运送近26ooo吨航空汽油!

    这些燃料都需要从港口运送到机场。在后方的大基地里,比如在关岛,都有直接地燃料输送管道从港口连接到机场,可是在当时的前线地区,还没有燃料输送管道,只能够依靠卡车运送。航空汽油极易挥,很容易燃烧爆炸,比运送柴油与重油麻烦得多,都需要特种燃料运输车辆运送。当时,在前线一共就只有1ooo部左右的特种燃料运输车。而这点车辆是无法在两天之内将所有的燃料都运送到机场去的,因此只能够将汽油装到油桶里,用卡车运送。

    对任何人来说,这些后勤保障工作都是相当艰巨与烦琐的,也幸亏当时罗云冲手下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后勤保障军官,不然的话,恐怕早就乱套了。其实,这也反映出了当时前线战场上的现实情况。

    真正参加轰炸行动的官兵并不是很多,包括地勤人员在内。也就不过5万人而已,而在后方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地官兵,包括港口内地海军官兵,加起来已经过了15万人。也就是说,3名后勤人员支持1名作战人员。如果将地勤人员也算入后勤保障人员的话,那就是6名后勤人员支持1名作战人员。表面上,这个比例很夸张,可是这却是严重偏底的。在对日轰炸中,就算不包括运输船队地人员,这个比例也是1o比1。而在欧洲的时候,甚至达到了12比1。也就说,当时罗云冲手里仍然严重缺乏后勤保障人员。

    另外,前线机场本身的储备能力也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在古巴东南部地区,因为距离美国本土太近,经常会遭到美军战机的偷袭,计划在前线机场修建的弹药库,燃料库的工作都暂时搁置了下来。原本罗云冲计划修建地下弹药库与燃料库,可是工程规模太大了,需要出动好几万的工程人员,6战队根本就找不到这么多工程兵,而且花费也相当巨大,随着今后逐步夺取了制空权,把美国航空兵打爬下之后,地下仓库的意义就不再明显了。因此,韩绍锋认为只需要坚持到击败美国航空兵,就可以在地面上修建弹药库与燃料库,这不但方便,而且快捷,花费也不多。也就是说,当时前线机场最多只能储备防空战斗机所需要的燃料与弹药,而不会储备太多的物资,以避免在轰炸中出现不必要地损失。

    后勤工作只能逐步完善,这是急不来的,当时罗云冲也就只能够因陋就简,无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了。实际上,等到战略轰炸全面展开之后,后勤保障仍然是限制轰炸规模的主要问题。可以说,在轰炸走上正轨之后,罗云冲的主要工作就是解决后勤保障上的问题,而不是去指挥轰炸行动!

    在加紧进行后勤准备的时候,行动策划工作也在迅展开。先需要确定的就是轰炸目标。18oo架轰炸机足以对三座大中型城市进行毁灭性的打击了。当时罗云冲也明确了轰炸要求,即挑选一座人口在5o万以上的大城市,两座人口在2o万以上的中等城市,轰炸机分成三批,同时轰炸这三座城市。而到底挑选哪三座城市,这就是参谋应该去做的事了。

    最后确定的1号目标是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这是一座人口有8o万的大城市。6oo架“鹏”式轰炸机负责去摧毁这座城市,而为其护航的是部署在新普罗维登斯岛上的五个中队的战斗机。因为天气对轰炸行动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十一日当天夏洛特的天气恶劣,不适合轰炸的话。那么轰炸“备用”目标,即亚特兰大。亚特兰大的价值实际上比夏洛特更大,只是之前已经遭到过几次轰炸了,所以罗云冲没有将亚特兰大当作头号轰炸目标。

    2号目标是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这是密西西比州的州府所在地,同时也是一座拥有3o万人口的城市。负责轰炸任务的是55o架“狼鸠”,部署在古巴的三个中队的战斗机为其护航。

    第五次轰炸新奥尔良,75o架“狼鸠”集体出动,由四个中队的战斗机护航。

    也同样因为存在着天气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塔拉哈西与蒙哥马利为备选目标。而具体的轰炸任务将在十一日上午。由气象侦察机确定了目标上空的实际天气情况之后。在轰炸机群出之前大概一个半小时下达。

    以往,罗云冲都尽量把轰炸时间安排在夜间,或者是清晨。尽量避开美军的战斗机。而夜间轰炸的效果也不错,对护航的要求轻了很多。可是这次,罗云冲明确要求在白天进行轰炸,而且今后也要尽量在白天进行轰炸。毫无疑问,这与轰炸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密切相关的。

    可以说,战略轰炸在摧毁敌人的物质基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摧毁敌人的战斗意志。在对英法的战略轰炸中,就起到了很明显的效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法国迅战败,与法国人的战争意志被击垮有着直接关系。而且英国在最后选择投降。也与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对英国人的抵抗意志的打击有着直接联系。日本最后生内乱,也是因为战略轰炸彻底的击败了日本人的意志。

    当时,罗云冲在到达了战场之后,就一直在考虑该怎么摧毁美国。而且他很早就想到,如果要彻底摧毁美国的城市的话,不但不可行,而且代价太大。

    当初,为了摧毁日本,轰炸机在日本投下了2ooo多万吨的炸弹与燃烧弹。而美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三十多倍,城市数量是日本的十几倍,且大部分都是中小城市,大城市相对较少。如果要摧毁美国的所有城市,至少需要2亿吨燃烧弹,光是生产这些燃烧弹就需要花费上千亿的战争经费,过了帝国28年的军费总额,而且还得让帝国的所有工厂,外带为帝国服务的其他国家的弹药工厂开足马力运作一年的时间。而要投下这么多的炸弹,如果全部使用“鹏”式轰炸机,而且每次都携带8吨燃烧弹,需要出动25oo万架次,按照一天出动一次,在一年内完成轰炸行动计算,需要动用近7万架轰炸机。很明显,十年内,帝国都制造不出这么多的轰炸机,而且就算把其他的所有战机,包括战斗机都算上,全部执行轰炸任务,也不可能在一年内投下这么多的炸弹。

    换句话说,用理想条件进行理论计算,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内通过轰炸摧毁美国的所有城市,就算是只打击美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五大湖地区,都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完成轰炸任务。那么,要想通过摧毁美国的战争物质基础来击败美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罗云冲才明确了轰炸的目的,那就是摧毁美国人的战争意志,让美国选择投降!

    相对而言,昼间轰炸所产生的毁灭性效果,以及对美国人的心理打击要明显比夜间轰炸好得多。这可以让更多的美国人看到大规模轰炸的毁灭性。当然,伴随进行一些夜间轰炸,特别是大规模使用燃烧弹的夜间轰炸的效果也很不错。特别是当城市被烈火彻底吞没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会产生极为沉重的心理打击。

    当时,怎么击败美国人的抵抗意志,还成为了一项重点“工程”呢。29年初,罗云冲就找来了一批心理学专家,以及一些在美国出生,然后回国效力,对美国的国情比较了解的军官专门分析美国人的心理,以及用何种方式最能够对美国人进行心理上的沉重打击。当然,轰炸是主要的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

    战略轰炸只是一种战争方式,一种击败敌人的手段。可正是战略轰炸本身就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军事科学,严格地说,属于社会学的范畴,而不属于科学的范畴。第二次全球战争也正是系统的军事学形成的战争,之前很多军事学都集中在某一个方面,真正对战争进行的系统研究并不多,很多还集中在理论方面。而将战争细化,对战争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击败敌人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还是始于这次战争。

    当时,罗云冲在战略轰炸中应用的很多方式方法都成为了后来航空作战理论研究的基础,比如对付敌人雷达的电子侦察,对付敌人高射炮阵地的防空压制,针对敌指挥系统进行的轰炸等等,这些都成为了经典的轰炸理论,并且在战后得以迅展,甚至成为了单独的军事学科。后来大部分航空作战理论实际上都在二战期间诞生。第一次全球战争时,航空兵登上了战争的舞台,而第二次全球战争则使航空兵成为了战争的主角。

    罗云冲被誉为帝国空军的缔造者,帝国航空兵先驱,这并不是仅仅指他是帝国空军的任司令官,而是他在大战期间确立的多种航空战术,以及对后来航空兵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也正是如此,这个最后杀到前线的航空兵将领才成为了大战期间帝国“四大战将”之一!

第二十三节 上帝的惩罚

    十一日的轰炸是在下午进行的,这也是人精力最旺盛的时候。很多飞行员都在质疑指挥官的决策是不是出了问题。美军防空战斗机的飞行员在下午最兴奋,让轰炸机这个时候进入美国本土上空,那不是找残废吗?

    这天的三批轰炸机也都遭到了美军防空战斗机的疯狂拦截,可是在护航战斗机的掩护下,轰炸机的损失并不是很大。这也是护航战斗机第一次全程伴随轰炸机群行动。在十一月下旬的两次轰炸中,护航战斗机仍然采用中途会合的方式为轰炸机护航,结果那两次轰炸的战损率都过了5%。罗云冲立即意识到了危险,迅修改了护航战术,随即巴哈马群岛上的机场投入使用,护航战斗机拥有了前进基地,可以为轰炸机全程护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这次,罗云冲还想看看全程伴随护航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三支轰炸机群中,飞往夏洛特的“鹏”式轰炸机群的损失反而是最小的。该机群在到达目标上空之前遭到了美军战斗机两次大规模的截击,结果只有12架轰炸机被击落。在返航的时候,又遭到了美军战斗机的两次截击,有7架轰炸机被击落。最后的战损率刚过3%。

    另外两支“狼鸠”机群的损失反而要大得多。其中飞往杰克逊的机群损失了28架,战损率过了5%,飞往新奥尔良的机群损失了24架,战损率4%。因为飞往杰克逊维尔的机群遭到了美军战斗机三次拦截,而飞往新奥尔良的轰炸机群只遭到了两次拦截,所以这两支机群在防御作战中地损失相差不是很大。反而是遭到了四次拦截的“鹏”式轰炸机群的损失最小,这引起了罗云冲的重视。

    罗云冲在机群返航之前。就给参谋部署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去调查这三个机群的轰炸行动,找到为什么“鹏”式机群的损失最小的原因。这也是在为今后的轰炸做准备,只有搞清楚了原因,才能够找到有效地轰炸方式,从而降低损失。

    当时,“鹏”式轰炸机与“狼鸠”式轰炸机的自卫火力相差并不是很大,都配备了1o门2o毫米机关炮。属于世界上自卫火力最强大的重型轰炸机,比起只装备了重机枪的美军重型轰炸机而言,这两种轰炸机的自卫火力明显强悍得多。三支机群采用的战术编队也相差不大,按理说,损失率就应该与遭到拦截的次数成正比。

    经过调查后,罗云冲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鹏”式机群进入时的巡航高度是85oo米,而返航时的飞行高度是9ooo米。而“狼鸠”机群地进入高度只有55oo米,返航高度7ooo米。而美军战斗机在高空地性能严重降低,明显难以有效的拦截“鹏”式轰炸机,而对付飞得更低的“狼鸠”就自然有力得多了。

    另外。“鹏”式轰炸机上地电台可以使用三个频道。在保持轰炸机群内部联系的情况下,还能够负责引导附近的护航战斗机去对付美军的防空战斗机,具备一定的空战引导能力。提高了护航战斗机与轰炸机群的配合效率,也就提高了护航战斗机的作战效率。而“狼鸠”式轰炸机上的电台要落后得多,没有与战斗机进行配合的有效手段,就难以引导护航战斗机作战了。

    找到问题后,罗云冲立即着手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限制“狼鸠”的作战半径,使轰炸机不用携带全部地燃料,降低起飞重量,也就提高了飞机的巡航飞行高度。另外,设法为“狼鸠”装上“鹏”式轰炸机的电台。防御作战时,由副驾驶引导战斗机作战。后来在应用了这些办法后,“狼鸠”式轰炸机的战损率明显降低了不少。同时,这次调查也让罗云冲突灵感,想到了一个可以提高轰炸效率,降低损失率的办法。

    当天晚上,罗云冲拿到了具体的轰炸报告。为了确证三次轰炸行动的效果,除了在轰炸机群里安排有照相侦察机之外,当天傍晚的时候。还有数架远程侦察机分别飞抵夏洛特,杰克逊与新奥尔良上空,拍下了城市在大火中燃烧的照片。另外,情报部门也设法截获了美军的通信电报,弄到了美军对这三座城市做出的损失评估报告。

    轰炸行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照片分析结果,以及截获的美军情报都证实了这一点,三座城市过三分之二的城区几乎都被彻底的摧毁了!

    轰炸夏洛特的“鹏”式轰炸机群是分成了1o个小机群,每个小机群负责轰炸一片城区,不进行反复轰炸。因此,为了提高轰炸密度,轰炸机都采用了密集编队投弹,轰炸机之间的横向距离不到1oo米,纵向距离也只有大概2oo米,投弹进入高度15oo米,而燃烧弹上的引信设置的引爆高度为2oo米,也就是母弹在2oo米处炸开,将子弹抛洒出去,这样虽然会比在45o米高度上散布时的覆盖范围小得多,但是却能够提高纵火的密度,使大火更难以扑灭!

    真正造成毁灭性打击的不是燃烧弹本身携带的燃烧剂,而是城市里大量易燃物品,以及这些物品被引燃之后产生的大火,热浪,以及有毒气体。

    当时,美国是仅次于唐帝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拥有国,从一战结束后,福特公司生产出了第一辆轿车后,到大战爆前,美国保有的汽车数量已经过了1ooo万辆。如果按照人均拥有汽车数量来计算的话,在大战爆前,美国已经过了唐帝国,成为了世界上人均拥有轿车最多的国家。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不少的汽车。在和平时期,汽车是生活的工具,可是在战争,特别是在遭到了燃烧弹的覆盖式轰炸后。汽车就成了“定时炸弹”。

    汽车油箱被引爆后,产生的破坏结果甚至比燃烧弹本身还要大。另外,汽车的轮胎,内部座椅等都很容易点燃,而橡胶在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这些烟尘都有毒,过量吸入就会导致窒息。同时,烟雾还妨碍了救火工作。

    除了汽车之外,美国的大部分家庭都有大量的可燃物,或者是易燃物。比如大量的木制家具,棉麻毛质地的衣物,窗帘,地毯等等。另外,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一般都是住在木制结果的小*平房里面的,而这些房屋的主体结构也是木才,极易燃烧。而且这些房屋都是一片一片连在一起地,往往连成了数个街区。只要被点燃了。根本就无法扑灭大火。

    在轰炸结束后,大火仍然在熊熊燃烧,足足烧了三天三夜。城区内的居民区几乎全部被烧毁。工业区,商业区也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在遭到轰炸的时候,就至少有5万人被烧死。到大火熄灭的时候,过5o万市民失去了家园,被迫离开城市。而在美国政府的记录中,这次轰炸导致72164名市民死亡,3419人失踪,伤者过了2o万。

    比起后面的大规模轰炸,夏洛特的人员伤亡根本就不算大。可是,轰炸的效果已经出现了。被迫转移到别的城市。或者乡村去地市民除了带走没有被烧毁地行李之外,还带着遭到了大规模轰炸后的恐惧。这就如同是病毒一样,当恐惧的病毒在美国的身体内开始蔓延的时候,这个强壮的巨人也将倒下!

    其他两次轰炸的效果也差不多,杰克逊的大火少了两天,有31452人死亡,4148人失踪,伤者过了1o万,另外还有1o多万市民成为了战争难民。新奥尔良有33217人死亡。3288人失踪,伤者过了5万,过1o万的市民成为了战争难民。

    这是针对美国城市平民的第一次大规模战略轰炸,当时就出现了流言,很多美国人将战略轰炸称为“上帝的惩罚”。

    当时美国政府还没有想到要控制向外地迁徙的市民,当战略轰炸如同恶魔的死亡召唤被转播开,当越来越多地美国人开始谈论“上帝的惩罚”的时候,美国政府才意识到,控制流言也许比防御轰炸还要重要。可是,当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向了美国各地的时候,已经不可能彻底的控制住恐惧在美国体内的传播了。

    当罗云冲拿到了情报部门提供的轰炸评估报告的时候,他也有点震惊。这是他第一次为在战争中大规模地杀伤平民而感到心悸。在对日战略轰炸的时候,罗云冲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毕竟日本是唐帝国的世仇,而且是那种背信弃义的敌人,没有任何唐帝国的军人会对日本有半点好感,在绝大部分帝**人眼里,就算日本人全被烧死了,那也是活该。可是,美国还算不上是唐帝国的世仇。虽然罗云冲没有看到轰炸现场那炼狱般的场面,没有看到在火海中挣扎着求生,最后却被大火给吞噬掉的美国平民,但是那些数字就是一条条的人命,代表着十多万人的生命就这么被剥夺掉了。

    在战后,罗云冲口述的战争回忆录中,他对轰炸美国的感触是最深的。而且罗云冲自己都承认,如果当时美国选择投降,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美国平民成为战略轰炸的牺牲品。他甚至承认,也许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迫使美国投降,而不是将美国东部地区的所有城市都炸成废墟。可问题是,当时有别的办法让美国投降吗?还有,美国政府会在失去了最后的抵抗能力,或者是彻底的意识到将遭到彻底毁灭之前就投降吗?而要让美国政府意识到不投降就要彻底毁灭,战略轰炸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城市变成了烈火中的炼狱,美国政府就不可能做出投降的决定!

    轰炸总结报告也很快提了出来,参谋军官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以及肯定了针对城区大规模使用燃烧弹的作用。另外,用于轰炸新奥尔良的新式燃烧弹的作用也得到了证实。

    当时,只有投到新奥尔良的燃烧弹是采用了新的燃烧剂的。新的燃烧剂主要就是提高了可流动性,同时降低了密度,使之能浮在水面上持续燃烧。虽然新式燃烧剂的热量,以及火焰温度要低一些,但是用来烧毁居民区已经是绰绰有余了。而且新式燃烧剂本身就是针对沼泽地带研制的,在对付新奥尔良这种被水淹过的城市时更为管用。

    当初还有很多人不相信新式燃烧弹的性能,而且罗云冲也想知道新式燃烧弹是不是更管用,所以才安排了轰炸新奥尔良的行动。在得到正式之后,今后就可以继续用新式燃烧弹攻击美国南部地区的城市。现在这一点也得到了证实,罗云冲给兵工厂下了更多的订单,获得足够的燃烧弹才是确保轰炸能够持续进行的最佳保证。

    白天轰炸的效果也得到了证实,虽然损失大了一点,但是罗云冲并没有因此而立即改为夜间轰炸。他在拿到了轰炸的评估报告之后就让参谋着手组织下一次轰炸,准确地说,是下一阶段的轰炸。

    这时候,罗云冲用上了在对付日本时的办法,即先列出轰炸目标的清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轰炸行动。这样,就不需要针对每次轰炸进行单独的策划,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比如天气变化,轰炸机部队的出动能力,弹药与燃料的准备情况等等来6续轰炸清单上的所有目标,灵活安排轰炸行动。

    这也是战略轰炸走入正轨的重大标志,如果针对每次轰炸行动都做单独策划的话,那么罗云冲就要把他的战略轰炸机司令部的规模扩大好几倍,多安排几百个参谋军官,而他是不可能同时指挥这么多的参谋军官的,也就只能按批量的安排轰炸行动。干这套,罗云冲是行家里手,做起来轻车熟路了。当时,也恐怕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比他做得更好!

第二十四节 死亡名单

    为了不让飞行员,地勤人员,还有那十几万负责运送弹药燃料的后勤保障人员闲下来,更为了让大量运载着弹药燃料的船只能够尽快卸下货物,回去运送下一批物资,并且腾出港口里的泊位,以接收其他的船只,在十三日与十五日,罗云冲又组织了两次轰炸行动。

    在十三日遭到轰炸的是里士满与杰克逊维尔。54o架“鹏”式轰炸机在18o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在里士满上空投下了43oo吨燃烧弹,彻底摧毁了城区,过5万市民被烧死,1o余万人被烧伤,3o多万市民成为了战争难民。77o架“狼鸠”式轰炸机在25o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在杰克逊维尔上空投下了23oo吨燃烧弹,摧毁了该市三分之二的城区,3万余市民被烧死,烧伤者过了8万,2o多万人无家可归。而这两次轰炸行动的战损率都控制在了2%以下,是十一月中旬损失率最低的了。

    十五日,在大巴哈马岛上的机场投入使用后,轰炸范围扩大到了美国的中东部地区。这天5oo架“鹏”式轰炸机在纳什维尔投下了4ooo吨燃烧弹,摧毁了三分之一的城区,导致8万以上的市民死亡,25万被烧伤,数十万市民流亡他乡。塔拉哈西也遭到了72o架“狼鸠”的轰炸,在22oo吨燃烧弹的打击下,该市三分之二的城区被摧毁,4万多市民死亡,伤者近1o万。过2o万人无家可归。这天的轰炸损失率过了3%,主要是长途奔袭纳什维尔的“鹏”式机群先后遭到了美军战斗机六次集中拦截,23架轰炸机被击落,还有3o多架护航战斗机被击落。

    当时,两天一次的轰炸行动也是后勤保障能力地极限承受能力。主要的问题还是从港口向机场运送物资的手段单一,特别是燃料的运送方式效率太低了。虽然罗云冲已经正式批准修建从圣地亚哥港到部署有轰炸机的八个机场的输油管道,而且是直接动用预制件修建,以缩短施工时间。但是也至少要到29年初,才能够用输油管向机场输送燃料,而在此之前,还是得依靠卡车与油罐车。

    这几天内,罗云冲的主要工作是拟定打击目标。确定打击目标的方法与当初轰炸日本的时候一样,按照目标的重要性,分成了不同的优先等级。而这次,重点不是工厂,而是城市,即哪座城市更有轰炸价值。以及预先评估轰炸的风险性与可行性。然后对其进行排序,只要天气情况允许,那就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集中轰炸。争取在一到三次轰炸之后彻底摧毁目标,也就是一座城市!

    对美国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份“死亡名单”。直到现在,这份轰炸名单还保存在帝国的战争博物馆里,从上面的那些城市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当时美国将要遭到多么惨痛的打击。

    如果按照重要性而言,华盛顿肯定是头号轰炸目标。可是,当时薛希岳在私下叮嘱过罗云冲,不要去轰炸华盛顿。因此,在拟定轰炸目标清单的时候。罗云冲先就把华盛顿排除在外。

    华盛顿本身并不是一座工业化的城市,而是一座集中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地行政城市,是美国政治上的都。在华盛顿只有有限的食品加工业,没有任何重工业。当时,美国人在这里建设都的时候,大概就是不希望让华盛顿受到工厂的污染吧。可以说,如果没有战争的话,华盛顿在当时绝对是一座漂亮的城市,一座安静的。干净的,同时又拥有众多著名景点的旅游城市。

    轰炸华盛顿的最大意义就是摧毁美国的联邦政府机构,如果运气好,甚至能够炸死美国总统,副总统,众议院议长等高层领袖,摧毁美国的6军总参谋部,海军部等军事指挥机构。可这也最多也就是政治上的意义。按照当时的情况,最多出动4oo架“鹏”式轰炸机,投下3ooo吨燃烧弹就可以摧毁整个华盛顿,就算美军防空战斗机会拼了命的拦截,轰炸机的损失率会高一点,但是轰炸的价值肯定不小。

    当时薛希岳也知道,如果罗云冲决心要做的话,恐怕华盛顿早就被炸毁了,因此在罗云冲前去巴拿马走马上任之前,薛希岳就私下叮嘱过罗云冲,不要去动华盛顿,而薛希岳就是不希望摧毁美国联邦政府。

    美国本身就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各个州都有很大的自治权,虽然联邦政府有着很大的权威性,但是在联邦政府被摧毁了之后,还能继续保持其权威性吗?这就是薛希岳地顾虑,能够向帝国投降的是美国联邦政府,而不是各个州政府。如果在轰炸中消灭掉了美国总统等领袖的话,那美国就将陷入群龙无的局面,到时候还要出兵去收拾烂摊子,不知道又要花多少时间,投入多少兵力,消耗多少物资。要迫使美国投降,就不能急着让美国联邦政府去见上帝!

    排除了华盛顿之后,排在位的就自然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的经济中心纽约了。这是当时美洲大6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西半球的经济中心,甚至是世界上最繁荣,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美国参战前,纽约的登记居民人口过了45o万,实际居住人口肯定过了5oo万。而当时唐帝国最大的城市松江也就只有65o万人口而已。

    排在第二位的是五大湖地区的工业中心城市芝加哥。这是美国重工业的心脏,拥有全美国最多的钢铁厂,还有大量的车辆制造厂,飞机厂,化工厂,是美国名副其实的工业都。而其周围还有大量的矿场,依靠五大湖地水运系统,可以方便的与沿湖地区的其他工业城市往来。

    排第三位的是美国车辆制造中心底特律,然后是费城。波士顿,印第安纳波利斯,旧金山,洛杉矶,丹佛沃斯堡,圣路易斯,辛辛那提,巴尔迪摩,普罗维登斯,布法罗等等。无一例外,排在前列的全都是人口过了百万的大城市,而且几乎都是工业城市,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城市等等。

    同样明显的是,这些城市中,真正在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就没有几个。在排名前五十的城市中,有七成在美国东北部,以及五大湖地区。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只占了大概两成。另外还有一成在西部地区。另外,在美国人口最多的2oo个城市中,东北部地区有78个。五大湖地区有44个。这也正是美国当时的国情,美国的心脏地区就是东北沿海地区,以及五大湖地区。

    难题出来了,如果要摧毁美国,就得去摧毁美国东北部地区以及五大湖地区的城市。“鹏”式轰炸机的航程并不是大问题,在带8吨炸弹的时候,可以从古巴起飞,沿直飞航线飞行,可以到达波士顿,或者是芝加哥的南部地区。如果只装纯炸弹。多带5吨燃料的话,作战半径还可以延长大概8oo公里,虽然这会降低轰炸效率,损失更多地轰炸机,但是却足以覆盖整个美国的东北部与五大湖地区了。

    真正的问题还是护航战斗机飞不了那么远。从大巴哈马岛上起飞的护航战斗机,最多就只能到费城,以及路易斯维尔堡。而在这个范围之内,只有大概四成的重要目标,而派在前五位的城市中。只有费城勉强在护航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而且还得使用由哈飞改造的“游隼”,而不是战地改造的“游隼”。

    如果将战斗机部署到百慕大群岛的话,那么就可以掩护轰炸机去轰炸纽约,甚至是波士顿。虽然这仍然无法掩护轰炸机飞往芝加哥与底特律,但是却能够让轰炸机群重点打击美国东北部沿海地区,也就是美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当时6战队刚好扫荡完百慕大群岛上的美军,罗云冲立即电令韩绍锋尽快修复机场,并且设法建立第二座机场,以达到部署至少六个护航上战斗机中队的要求。韩绍锋也知道攻打百慕大群岛的真正目的就是要掩护轰炸机去轰炸美国东北部地区的大城市,他立即就调遣工程人员,设备与物资,并且向罗云冲保证在29年1月上旬就让机场投入使用。

    确定了目标的重要顺序后,还得确定轰炸目标的难度与所需要承担的风险。也许这一点更为重要。很明显,任何一座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都受到了严密的保护,而那些同时由拥有众多工厂的大型工业城市,以及连接着多条公路,铁路的交通枢纽大城市更是美军防空部队保护地重点地区!

    当时,罗云冲从情报部门获得了一些相关的情报。拿纽约来说,美军在知道唐帝国航空兵的新式轰炸机可以飞到纽约上空投弹之后,迅加强了纽约的防空力量。当时,部署在曼哈顿岛,长岛西部的高射炮就过了85o门,在周边地区,特别是南面与西面属于新泽西州的地面上还部署了十几个高射炮阵地,上千门高射炮!在纽约附近的十多个机场上,至少部署了5oo架以上的战斗机。毫无疑问,如果强行轰炸纽约的话,那么轰炸机的损失率将高得无法接受,这也是罗云冲一直没有去碰纽约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他的城市,比如芝加哥,底特律,费城,波士顿等等重要的大城市都受到了极为严密的保护。美军装备的3万多门高射炮一半以上都是用于城市防空。而美国航空兵的4万多架战斗机中,过一半是用于城市防空。再考虑到部署在这些城市外围的大量雷达,要想突破美军的防空网,肯定异常的困难。

    这些因素对罗云冲的影响相当大。在十二月下旬之前,罗云冲一直在尽量避免去轰炸美国的大城市,而是将重点集中在了东南部地区的中型城市上,特别是那些工业化的中等城市。当时,罗云冲手里也没有足够的实力,主要还是缺乏“鹏”式轰炸机,而“狼鸠”式轰炸机不但航程短,载弹量也少得多,轰炸效率远不如“鹏”式轰炸机。

    通过对付中等工业城市带来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大型工业城市集中了美国最重要的工业生产力,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工厂都集中在几个城市里面。当时美国大部分的中等城市都有工厂,这些工厂一般不承担总装工作,而是负责生产零备件,然后运送到大城市的工厂里去进行总装。这也是大部分国家采用的工业展模式。而通过轰炸零件厂带来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战后从美国政府获得的一份文件和证明了在28年的轰炸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时,美国有上万架飞机因为缺乏零备件而飞不起来。另外,美国6军很多的装甲车辆也缺少必要的零备件,不得不通过拆补来保证部分装甲车辆能够正常使用。而美国政府也不得不将更多的工厂转移到东北部与五大湖地区,而这就极大的耽搁了生产工作,导致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从28年底就开始迅下降。

    轰炸中等规模的工业城市对打击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摧毁美国人的战争意志。当时,美国有四成的人口是居住在大城市里的,如果不对那些人口过了1oo万的大城市动刀的话,恐怕还真不会让美国政府做出投降的决定。

    罗云冲也一直在寻找着轰炸大城市的机会,特别是去轰炸美国东北地区的那些大城市。当时,他最需要的就是更多的“鹏”式轰炸机。实际上,到28年底的时候,罗云冲已经获得了12oo架“鹏”式轰炸机,在战斗中损失了4oo多架,还有3oo多架在返航后因为严重损坏而报废,也就是说,到十二月下旬的时候,罗云冲手里只有4oo架左右的“鹏”式轰炸机,这点力量是无法形成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的。而情况在十二月下旬的时候终于得到了改善!

第二十五节 重拳出击

    罗云冲需要的机会在十二月二十三日到来,这天,5o个“鹏”式轰炸机中队从瓦胡岛转移到了中美洲的机场,这批轰炸机将在两天之内6续转移到古巴与牙买加的机场。而为了迎接这批轰炸机地到来,罗云冲已经准备了十多天了。

    十二月上旬的时候,这批轰炸机就已经到达了瓦胡岛。这是28年集中服役的最大一批“鹏”式轰炸机。大部分轰炸机在十月份的时候就已经交付6军航空兵,只是一直缺少飞行员,所以被留在了帝国本土,没有急着派往前线。在十二初,有了足够的飞行员的时候,由因为战区前线机场的容纳能力有限,而且当时还有大批“狼鸠”式轰炸机部署在前线,战略轰炸机司令部也没有制订好相关的作战行动计划,所以罗云冲没有急着让这批轰炸机转移过来。

    十二月中旬,在继续对美轰炸的时候,罗云冲还着重提高了前线机场的容纳能力,并且将“狼鸠”式轰炸机6续撤到了后方去,其中很大一部分就被部署到了墨西哥南部的机场,负责为古迅雷提供支援,而不再参加对美战略轰炸。到29年初的时候,“狼鸠”式轰炸机基本上退出了战略轰炸行动,随着越来越多的“鹏”式轰炸机从飞机制造厂下线,越来越多的“鹏”式轰炸机机组完成训练,罗云冲逐渐淘汰了比较落后的“狼鸠”式轰炸机,即使是在对付1ooo公里以内的目标时,也主要使用轰炸效率更高,生存能力更强的“鹏”式轰炸机。而且随着战略轰炸的范围扩大之后,轰炸越来越集中到了美国东北部地区。“狼鸠”式轰炸机已经很难使上力了。

    5o个中队就是6oo架轰炸机,要接收这6oo架轰炸机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古巴一共有8座机场可以部署重型轰炸机,在此之前,一般是部署5o架“鹏”式加上7o到1oo架“狼鸠”。这也是当时大部分机场地总容纳能力。虽然在撤走了“狼鸠”之后,有足够的停机位容纳6oo架“鹏”式轰炸机,可是相应的后勤保障设施却没有能够立即到位。比如,为“鹏”式轰炸机加油的是专用的25吨油罐车。配备有高压输油设备,而“狼鸠”配套的只是普通的油罐车,而且利用重力输油设备。而一个中队至少需要三辆专用油罐车,5o个中队就需要15o辆。这些油罐车是不可能用运输机空运的,只能海运,而运送这些油罐车地滚装货轮要在十二月二十日才能到达圣地亚哥。

    当时“鹏”式所需要的专用后勤保障设备多达几十样。小到高压氧气筒,大到油罐车,没有几种能够与“狼鸠”式轰炸机的配套设备可以通用。这可以算得上是后勤保障上的一个重大漏洞吧。当时,战术航空兵已经大规模采用通用后勤保障设备,以减轻后勤保障压力。其中以海军的舰载航空兵做得最为彻底。比如为了减少保障压力,整个战争期间,海军航空兵一直尽量保证同时装备的舰载战斗机与舰载轰炸机使用同一个型号的动机(不过却有一些差别)。当时还专门有一名后勤军官提出了统一后勤保障设备的建议。写了一份报告。空军成立之后,罗云冲也对空军的后勤保障系统做了严格的规范,恐怕也是当时罗云冲在战场上吃地苦头,让他记住了教训吧。

    二十日,运送着必须地后勤保障设备与物资的船队到达了圣地亚哥,次日就到达了各机场,随同一起到达的后勤保障人员,特别是地勤人员也正好满足了部署更多轰炸机地要求。花了一天的时间清点与测试新设备之后,罗云冲在二十二日给瓦胡岛去了电报,让那批已经在瓦胡岛停留了十多日的轰炸机群飞了过来。

    这5o个中队的轰炸机到达之后。罗云冲手里就拥有了过1ooo架的“鹏”式轰炸机,一次出动可以投掷3ooo到9ooo吨燃烧弹,足以摧毁任何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或者是一座大城市一半以上的城区。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为这些轰炸机选一个重点目标。罗云冲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策划一次重点轰炸行动,毕竟这些新到达的轰炸机是不能立即投入战斗地,飞行员需要先适应一下这边的环境,同时需要对部队地进行调整,比如安排经验丰富的机组去做中队的领队长机。也就需要时间让飞行员之间相互熟悉,这至少需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

    二十三日。罗云冲组织起参谋准备制订轰炸计划。当时,最重要的就是选一个值得动用1ooo架“鹏”式轰炸机的目标,然后动一次注定要震惊全世界的轰炸行动,让敌人见识一下帝国战略轰炸机地真正实力。

    毫无疑问,这次要选择的肯定是一座大城市,而且最好是一座大型工业城市,或者是一座很有影响力的城市,参谋们都赞同了这一点。在经过了简短的讨论后,很快就找到了五个备选目标:纽约,费城,巴尔迪摩,芝加哥,以及印第安纳波利斯。

    这五座城市都属于要目标,而且对美国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纽约就不用多说了,美国头号大城市,西半球的经济中心,美国的象征,特别是那座立在港口外的自由女神雕塑,还有帝国大厦,简直就是成为了u.s的招牌。

    费城在美国短暂的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华盛顿建成之前,费城是美国的都,象征着美国的《独立宣言》就是在这里起草与签署的,第一次与第二次大6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美国的宪法草案也是在这里起草与签署地,而贝茜罗斯当初就是在费城设计了第一面美国国旗,连美国的国父华盛顿也在费城呆了不少时间。可以说,在美国的历史上。费城的地位高于其他的任何一座城市,对美国人来说,这里就是美国,以及美国民主的诞生地。同时,这还是一座人口过了1oo万,大市区面积过了4oo平方公里(实际上核心市区要小得多)。当时,费城仍然保存着很多美国的历史文化建筑,其中很多都是美国的象征。

    巴尔迪摩位于切萨皮克湾地西部。距离华盛顿仅有6o公里,位于帕塔帕斯河的出海口的港口是美国东北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当时,巴尔迪摩还是美国东北部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人口12o万,拥有美国东北部地区的钢铁厂,同时还有大型造船厂。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巴尔迪摩还是重要的中转港口。当时美国中部盆地,以及五大湖地区的很多物资都是通过铁路运送到巴尔迪摩,再装船走海运航线的。当时最受重视的就是巴尔迪摩地钢铁厂,美国海军建造战舰所需要的大部分装甲钢。炮钢都是在巴尔迪摩生产的。另外巴尔迪摩还有美国最大地水压机。这是生产战舰与战车的装甲钢板所必须的设备。

    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美国6军所需要的大部分战车都是在这里生产的,而且其钢铁厂的产量是占到了美国钢铁总产量的两成以上。印第安纳波利斯是美国中部盆地最主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一座工业化大城市,连接美国东西部,以及五大湖地区与南部地区的大部分公路,铁路都要从这里经过。

    这五个目标都是理想的轰炸目标,可是却不一定都适合立即对其进行轰炸。罗云冲先就排除掉了芝加哥与印第安纳波利斯,主要是护航战斗机飞不过去,而这次出动1ooo架轰炸机,必然要分成好几支机群进入,轰炸时间会持续数个小时,期间肯定会遭到美国防空战斗机的疯狂阻击。如果没有护航战斗机的掩护,轰炸机的损失率将高得无法承受。随后,罗云冲又排除掉了纽约,当时纽约的大部分工厂都已经转移到了别的城市去,这里只是一座大型的商业城市,与大型的港口城市,轰炸是完全针对平民的,再加上纽约那密入丛林般地高射炮,任何轰炸机群都会望而生威。最后。罗云冲排除掉了巴尔迪摩,毕竟巴尔迪摩只是一座港口,有不少的工厂,轰炸所起到的震撼效果不会太好,就算要炸,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可问题是,费城就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吗?先费城的防空火力并不弱,而且邻近华盛顿与纽约,附近的战斗机数量很多,轰炸机群突击的难度相当大。其次,费城有很大的象征意义,会不会因此而导致美国人万众一心,决战到底呢?

    就在罗云冲犹豫不决的时候,二十三日下午,他收到了一封从帝国相府送来的文件。这也是一份目标的清单,可是与罗云冲制订的需要彻底摧毁的目标清单不同,在这份清单上明确的列明了哪些城市不能炸,哪些目标不能炸,而这其中,就有费城。即费城是不能去轰炸的,而且其排位相当靠前。这是帝国相直接下达的命令,至于当时相为什么要禁止轰炸这些城市,罗云冲并不是很清楚,可是有一点很清楚,相派人千里迢迢的把这份清单送来,而不是通过电报来,就表明这份清单很重要,而且相的态度很坚决。

    这下,五个目标都被排除掉了,罗云冲与一帮子参谋不得不从头开始,进行第二次筛选。最后,所有人都认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的波士顿!

    在美国,波士顿绝对算得上是“历史名城”,到28年的时候,已经有3oo多年的历史了,而到26年,美国的历史也才仅仅17o年呢!而引美国独立战争的“倾茶事件”就生在这里,也可以说独立战争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除了历史上的地位之外,波士顿还是美国东部地区距离欧洲最近的港口,是美国东北部地区大城市带中位置最北面的大城市,拥有人口2oo余万(包括了附近的一些卫星城镇)。

    可以说,波士顿是一个理想的轰炸目标。这是美国历史的圣地,却不是美国文化与政治的核心城市。另外,波士顿是重要的港口,有大型造船厂,也有一些工厂。波士顿的人口也不少,属于当时的大都市了。轰炸波士顿对美国人的打击肯定很大,但不会像轰炸费城那样,很有可能激美国人同仇敌忾,战斗到底。当然,轰炸波士顿有一个最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护航战斗机必须要部署到百慕大群岛,而且护航战斗机要在极限作战半径上行动。

    护航的问题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按照战地改造标准,将一批由哈飞直接改造的“游隼”进行再改造,这样就能够减轻重量,多带燃料,使作战半径能够稍微延长一点,这样战斗机在到达波士顿上空后,还有足够的燃料与美军防空战斗机进行空战。同样的,轰炸波士顿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好处,那就是轰炸机群可以一直在海面上空飞行,从而避开美国本土上的雷达网,不用绕道前去,可以走直线,从而让轰炸机尽可能的多带炸弹。

    罗云冲立即批准了轰炸任务,当时相关的情报基本上都已经到位了,参谋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很多,二十四日下午,轰炸方案就拿了出来,罗云冲连夜进行了修改,在二十五日上午就将轰炸任务部署到了各部队,轰炸时间设在第一个夜晚。

    这次轰炸被美国人称为“圣诞轰炸”,正是因为轰炸是在平安夜之前开始的。不过当时罗云冲给这次行动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千机大轰炸”,这是帝国战略航空兵第一次出动1ooo架以上的轰炸机去轰炸一座城市,这也算得上是战略轰炸进入到高氵朝阶段的一个重大标志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568/ 第一时间欣赏海魂最新章节! 作者:闪烁所写的《海魂》为转载作品,海魂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海魂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海魂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海魂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海魂介绍:
第一次全球战争最后的停战条约让千年帝国--唐帝国保住了颜面,同时失去了全球霸主的宝座。东西列强的崛起,威胁着帝国的海上霸权,飘扬着镇海旗战舰仍然是支撑帝国的脊梁。谈仁皓这个普通的海军军官与帝国海军一同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上……海魂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海魂,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海魂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