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远征欧洲TXT下载远征欧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远征欧洲全文阅读

作者:鲇鱼头     远征欧洲txt下载     远征欧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15章 酒友

    既然有这么多高级军官到来,那么演习之后肯定要大伙坐一块搓一顿,加深加深彼此的感情。

    老王大厨的手艺还是不错的,哪怕是土豆和白菜,也能给你整出一桌子花样。

    但很明显福煦和潘兴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菜上,而是集中在刘子正和陈康健身上。

    对于这两位已经表现出杰出能力,之前却名不见经传的上校,在座的都很有兴趣。

    刚才的这场演习,因为陈康健的坦克全部被击毁,皮埃尔判定双方打成平手。之所以是打成平手,是因为陈康健并没有夺取阵地,而刘子正阵地上的所有防御措施已经基本全部被摧毁,只要陈康健再发动一次进攻,刘子正肯定守不住。

    胜负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场的众人目睹了一场精彩的攻防战,不管是陈康健的勇猛,还是刘子正的坚韧,都给诸位将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至于双方交手时的狡诈和无耻,没有人在意这些。

    都是戎马半生的军中名将,多无耻的作战方式他们都见过,比起绝境中的生死搏杀,陈康健和刘子正已经算是风度翩翩了。

    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福煦对刘子正更感兴趣,两个人聊得很热乎。

    “你的那个陷阱挖得很不错,看上去有点门道,我不是太明白。”福煦不耻下问。

    成为法军总参谋长的福煦已经晋升为一级上将,面对佩戴上校军衔的刘子正发问,真的能算得上不耻下问。

    “那个确实有点窍门,要知道,士兵在战场上冲击,每一次都是找好下一个落脚点,然后才会从藏身处冲出……”刘子正详细解释。

    刘子正的理论都来自秦致远,而秦致远的理论又是来自21世纪。虽然秦致远并非军事专业院校毕业,但哪怕只是日常生活中得到的那些支离破碎的信息,稍微整理一下,放到这个时代都是无比超前的。

    都说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是疯子,但有些人却是例外。比如说孙武,他在所属的那个年代写出了《孙子兵法》,一直到21世纪都有无数人奉为至尊宝典,那么他在所属的那个年代,究竟应该算是领先了多少步?

    “等等,为什么要找好下一个落脚点?”福煦打断刘子正的话。

    看看,一战时期的法国单兵战术思想,就是这么落后。就连福煦这样的将军,他的思维还停留在列队冲锋的阶段。

    或许福煦已经意识到了,但是连年的征战以及繁杂的事务,让福煦没有时间停下脚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或许战后福煦能找到解决办法,但绝不是现在。

    “当重机枪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能再让士兵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消耗敌人的子弹,必须把密集阵型换成散兵线,或者三三阵型……”刘子正说的高兴,从盘子里抓了一把花生米,在桌上开始演示。

    没有人责怪刘子正这种失礼的行为,因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这边,包括刚才还和陈康健相谈甚欢的潘兴。这很不容易,因为潘兴的绰号叫“恐怖的杰克”,这个绰号的由来和潘兴的性格有关,潘兴对军容风纪的要求几乎严格到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永远是腰板笔直,服装挺刮,马靴锃亮,军人礼仪规范,举止一丝不苟。

    这是一个西式餐厅,众人使用的是那种可供一二十人同时用餐的长桌,当将军们都被刘子正的阐述吸引的时候,秦致远和克里蒙梭在餐桌的另一端相谈甚欢。

    “秦,如果让你去攻打舍曼代达姆,你会采用何种方式?”今天参观了一天演习,克里蒙梭的精神头还是很足,他一边往嘴里塞东西,一边和秦致远说话。

    这种行为其实是很不礼貌的,但克里蒙梭并不在意,秦致远也勉强可以接受。为了以前的工作方便,秦致远在很久以前就接受过礼仪方面的专业训练,当然强调礼仪也是看人,如果和本笃十五世吃晚餐,秦致远会礼仪周到,但和克里蒙梭,没有必要。

    “如果可以的话,我并不想打,派出军队进攻严阵以待的敌人并不是个好主意,这种时候要好好利用坦克部队的机动性,只有笨蛋才会去硬拼。”秦致远随口应道。

    “有些事你逃避不了,只能勇敢面对。舍曼代达姆正面就是巴黎,德国人进攻的方向是我们必须要防守的位置,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克里蒙梭不赞成。

    制定战略的德军统帅兴登堡可能没看过《孙子兵法》,但是也知道“攻其必救”的道理,兴登堡选择的位置,就是法国人必须要防守的位置。

    虽然现在看上去是法国人在进攻,德国人在防守,其实不是。战场是在法国的土地上,如果法国人不把德国人赶出法国的领土,那么就是法国人的耻辱,所以德国人在法国的土地上维持防守局面,这本身就是进攻。

    “如果必须作战的话,我想我会采取更加灵活的作战方式,比如把德国人从他们的坚固阵地中勾引出来,然后在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上消灭他们。”秦致远还是不想去强攻兴登堡防线,就像是今天演习时那样,正面强攻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如果他们不出来呢?”克里蒙梭目光炯炯,不允许秦致远回避这个问题。

    “那就相持。”秦致远简短。

    “舍曼代达姆是法国的领土,只要被德国人占据一天,伟大的法兰西就颜面无光,所有的法国人都希望我们能尽快把德国人赶出法国的领土,我们既然享受人民的供奉,那么就要为了人民而战。”克里蒙梭调子起得高。

    克里蒙梭这话有一半是真的,之所以说是一半,那是因为秦致远知道克里蒙梭的秉性,克里蒙梭就是那种标准的政客,说一套做一套的习惯已经渗入到骨子里,他说的每一句话,秦致远都不信。至于另一半,来自于法国人浪漫自由的天性,在克里蒙梭上台之前,克里蒙梭也是这样。

    “战争打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三年,虽然咱们很艰难,但总算有全世界支持,和我们相比,德国人更加艰难。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所有认为能够速战速决的论调都已经被证明是空想,而因为这场战争造成的损失,所有‘不涉及领土和赔款的和平’声音也应该全部杜绝。”秦致远坚决。

    “没错!就是这样!你和我想的一样!”克里蒙梭用连续的三个感叹句式表达他的赞成。

    (未完待续。)

第216章 时间

    “不涉及领土和赔款的和平”,这是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提议。

    布尔什维克们当然有理由这么说,因为俄国人已经通过战争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抢到了高加索地区,如果现在战争以俄国人的方式停止,他们就占了大便宜。

    不管是沙皇,还是国家杜马推出的科伦斯基政府,又或者是布尔什维克组成的苏维埃政府,俄国人对土地的贪婪是无法遏制的。

    更何况,布尔什维克们现在并未掌权,在俄国内部也没有发出足够的声音,苏维埃政府希望能马上停战,让前线的士兵们回到后方,好为他们正在预谋中的革命提供足够的力量。

    在俄国人提出这个倡议之后,德国内部也有人相应,是以首相贝特曼·霍尔韦格为首的某主义成员。这并不能说明贝特曼就是某主义分子,实际上因为贝特曼的中庸主义,他已经得罪了所有人,包括他的朋友。

    德国人也有足够的理由赞成“不涉及领土和赔款的和平”,因为德国人现在占有比利时的烈日地区,这里有全欧洲最坚固的要塞,德国人必须把烈日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保证国家安全。

    但这种“不涉及领土和赔款的和平”,对于英、法来说就无法接受。

    英国人和法国人不需要领土,他们的殖民地已经够大了,他们也不需要赔偿,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死掉的德国,或者说是一个没有威胁的德国。

    死掉的敌人才是好敌人,这句话很对。

    克列孟梭就是主战派的代表。

    “对于法国来说,德国最好是恢复成一百年前的样子,德国人想以现在的实际战线为边界停战,这是痴心妄想。真不知道怎么会有人同意这种无脑的言论,那些人都该下地狱。”克里蒙梭怒气冲冲。

    当克里蒙梭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秦致远敏锐的注意到,英国第三集团军指挥官朱利安·宾,和那位美国将军约翰·潘兴都在注意这边。甚至也包括潘兴的副官,那位日后大名鼎鼎的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巴顿和潘兴的关系很不一般,潘兴虽然比巴顿大了25岁,但在前来欧洲之前,和巴顿的妹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也因此,巴顿得以参加这个宴会。

    现在巴顿和陈康健相谈甚欢,很明显,巴顿对于陈康健麾下的坦克很有兴趣。

    “是的,什么时候开战德国人说了算,但是什么时候结束,必须是我们说了算。”秦致远顺着克里蒙梭的意思走。

    “那么说说吧,你的‘相持’怎么着就能使德国人不战而败。”克里蒙梭心情不错。

    “很简单,如果德国人再打下去,他们的皇帝也会落个和沙皇同样的下场,德国人的战争潜力已经被全部挖掘,他们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我们不需要去主动进攻他们,等着他们自己崩溃是最好的办法。”秦致远无论如何都不想主动进攻。

    这并不是说明秦致远没有血性,而是由手中掌握的实力所决定的。秦致远手中满打满算只有这么点人,如果要主动进攻,扔进舍曼代达姆,估计连水花都溅不起多大点,如非必要,秦致远绝对不会和德国人硬碰硬。

    “不不不,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一定还有更好的。”克里蒙梭有点失望。

    说到军事素质,克里蒙梭自认比不上秦致远,但克里蒙梭也有要坚持的东西。相比较秦致远,法国人的实力就强大太多了,和秦致远想要保存实力不同,法国人就是想在正面战场堂堂正正击败德国人,坐实全世界“陆军老大”的名头。

    这个“陆军老大”,德国人可能不会同意,但法国人一向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了,我们可以加速德国人崩溃的进程。比如说,我们可以在东线采取守势的同时,加大西线攻击的力度,只要把德国的盟友全部干趴下,德国就算是想坚持,他也坚持不下去。”秦致远另辟蹊径。

    和德国一样,法国也分为东线和西线。东线是和德国人的战线,西线则是和奥匈帝国的战线,巧合的是,法国西线指挥官路易斯·德埃斯佩雷也在场。

    “看!秦想的和我一样,我一直在要求增援,但是巴黎的老爷们总是置之不理。”提起这事,路易斯也是满腹牢骚。

    “路易斯,不是不给,而是没有,东线的压力实在是太大,我们没有多余的能力。”巴黎的老爷利奥泰也有苦衷。

    “比起柏林,维也纳的战斗力并不强,如果我们能尽快搞定维也纳,就能挤出更多的兵力,到时候就算是正面进攻,我们也能多一些胜算。”秦致远还在蛊惑。

    “那是半年之后,或者是明年的事。而在那之前,德国人或许已经被赶出了法国领土。”克里蒙梭有点郁闷。

    就在晚宴之前,阿拉斯的战报送到了。英国人大获全胜,顺利攻占了维米岭,维米岭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那里控制着阿拉斯东部的广袤平原。

    担任主攻的加拿大部队,部队指挥官阿瑟·克里的准备工作很出色,加拿大人利用黑夜,顺着阿拉斯下面蜂窝一样的地下堑壕隐蔽前进到距离德军阵地只有150码的地方,德国人居然没有察觉。当加拿大人发起冲锋的时候,他们的前进速度和徐进式弹幕炮击配合的也很好,结果德国人倒了大霉,英国人在第一天俘虏了1.4万德国人,缴获了180门大炮。

    胜利来得如此容易,以至于给了所有人一个印象,那就是尼维勒即将在舍曼代达姆发起的进攻也会如此顺利。

    或许只有秦致远不会这么认为。

    “现在就谈德国人战败为时过早,德国人还有实力,他们在舍曼代达姆的兵力并没有调动的迹象,这表明在阿拉斯地区,德国人还保有反击的能力,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秦致远不看好。

    今天发来的战报是简报,对于过程的描述并不详细,相信在随后的几天内,等详细的战报发过来,在座的就会知道在阿拉斯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管英军的进展如何,秦致远始终都不相信尼维勒会复制他在凡尔登的成功。

    在秦致远看来,与其复制凡尔登的经验,还不如复制英国人在阿拉斯的经验。

    不过这也不大可能,因为留给尼维勒的时间已经不多。

    (未完待续。)

第217章 黑暗中的坚持

    第三天晚上,密室会议照常举行。

    “看看这个,阿拉斯的详细战报过来了。”利奥泰有第一手情报。

    刚刚进门的秦致远把自己的外套挂在门后的衣帽架上,只穿了一件衬衣。四月份的天气已经转暖,再也不需要厚重的风衣了。去年订做的衣服到现在才做好,秦致远现在也是一身做工考究质地精良的西装,如果不看肤色。看上去真的和西方人没什么两样。

    “喔,看看这个,德军第六军指挥官路德维希·冯·法肯豪森将军被解职,看来鲁登道夫对他很不满意。”秦致远关心德国的人事调动。

    德国、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彼此之间的渗透都很严重,如果说法国人在德国人面前没有什么秘密,那么德国人在法国人面前的秘密也不多。也正因为如此,这几个国家之间很难进行什么隐秘行动,所有的战役几乎都是针尖对麦芒的硬碰硬,严重缺乏战术的突然性。

    “对,路德维希没有执行鲁登道夫的新战术,还是使用凡尔登和索姆河的那一套,用人海战术和连续战线应付加拿大人的进攻,所以德国人丢掉了维米岭。在除了维米岭之外的其他地区,英国人并没有讨到什么便宜。”利奥泰脸上的表情说不清楚是欣慰还是沉重。

    英国人和法国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他们即彼此提防有相互依存,所以利奥泰对英国人的态度是既不希望英国人取得重大胜利,又不希望英国人快速崩溃。总之就是一句话,英国人只要跟上法国人的节奏就好。

    这也是自从开战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英法之间并不能形成良好的协作,现在又加上美国人,局面更加复杂。已经有一个声音要求成立“联合司令部”,这一点所有人都同意,但是在“联军总司令”的人选上无法取得统一认识。

    “鲁登道夫看上去很有办法!”秦致远有兴趣。

    在那些英国人没有取得进展的地区,当英国人开始进攻的时候,面对英国人的优势兵力,德国人会放弃阵地,然后把英国人诱导到一个预定战场,用已经确定了射击诸元的火炮和机枪对英国人造成了沉重打击,之后德国人会发动反击,重新夺回之前放弃的阵地。

    这种战术是鲁登道夫上任之后才推行的新战术,和之前法金汉的硬拼硬打完全不同。从另一个角度上说,鲁登道夫的战术和秦致远的“避实就虚”有一拼,这激起了秦致远强烈的战意。

    打仗,就和下棋一样,总是要“棋逢对手将遇良材”才好。

    “确实很有办法,他的战术很灵活,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得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样的对手总是很令人头疼。”福煦同意秦致远的看法。

    自从朱莉戴着秦致远送的手镯在福煦面前晃悠了几次之后,福煦对待秦致远的态度和以前相比大有不同。现在的福煦私下里对待秦致远就像是长辈一样严厉,但是在重大事情的决议上,福煦和秦致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这种感觉令秦致远感到很受用。

    因为家庭原因,秦致远没有享受过多少父爱,从福煦身上,秦致远能感受到父亲一样的宽宏和博大。

    不仅仅是对秦致远,福煦对待别人,甚至是对待国家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福煦的这种特质引得的普遍赞誉,现在就有人提议由福煦担任计划中的“联合司令部”中“联军总司令”一职。

    “我有种预感,咱们的尼维勒先生会遇到大麻烦。”秦致远对即将开始的舍曼代达姆攻势感到不乐观。

    英国人的进攻已经开始了三天,但是尼维勒还在进行着看上去似乎是无穷无尽的炮击,看样子如果不把所有的炮弹全部打光,尼维勒不会投入地面部队。

    纵然是投入地面部队,等待尼维勒的也将是一场惨败,希望尼维勒能够认真看英军在阿拉斯的战报,否则的话,法国人会比英国人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不过以秦致远对尼维勒的了解,尼维勒恐怕不会认真看,哪怕是看,他也仅仅是为了看英国人的笑话,而不会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我的工厂已经加班加点,可还是赶不上前线的消耗,如果再这样下去,工人就快要累死了。”老雷诺幽幽叹道。

    雷诺工厂已经快要达到极限,工人们越来越累,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越来越短,工厂里已经从两班制换成了三班制。这也改变不了工人太累的事实,想要改变现状,除了增加工人的人手别无他途。

    这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秦致远在老雷诺心目中的地位,老雷诺已经已经向秦致远要求更多的人手,并且承诺培训的内容不再仅限于制造。秦致远欣然同意,如果能有更多的华人进入研发领域,那么这对于秦致远来说将是一个最大的利好。

    “我们总是要吃到苦头,才会想起换个方法。”克里蒙梭也无奈。

    克里蒙梭的《囹圄人》每天能卖出10万份,这是他现在发出声音唯一的渠道,除非保罗·潘乐威被证明无法拯救法国,否则雷蒙绝对不会启用克里蒙梭。

    “如果我们做点什么,会不会早点把保罗弄下台?”老雷诺脑洞大开。

    老雷诺指的是在军火供应上做手脚,如果后勤出了问题,那么尼维勒肯定打不赢;尼维勒出了问题,保罗就会下台,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连环关系。

    老雷诺不懂军事,但从战报上看,如果战术对头,那么尼维勒有打赢的可能,这是老雷诺不愿意看到的。老雷诺是商人,为了胜利,老雷诺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但老雷诺的话明显是引起了福煦和利奥泰的不满,老雷诺刚刚说完,福煦就皱起眉头,利奥泰也瞪圆了眼睛。这俩都是军人,他们最恨的就是自己在前方冲锋陷阵,背后却有人捅刀子。

    “不!绝对不!哪怕我永无出头之日,我们也不能在这种时候从中作梗。”克里蒙梭坚定。

    虽然自己是政客,但克里蒙梭也是一名爱国的政客,他可以为了打败政敌用些小手段,但绝对不会伤害国家利益,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克里蒙梭才会赢得福煦和利奥泰的尊重。

    (未完待续。)

第218章 重甲骑兵

    常听人说“盖棺定论”,似乎只有到了“盖棺”的时候,才能对这个人的一生作出评价。

    但哪怕是“盖棺定论”了,结论也不定就是完善的。

    其实所有人都有一颗爱国心,不管他们的立场如何。

    老雷诺想扯尼维勒的后退,并不是老雷诺不爱国,而是老雷诺认为既然尼维勒和保罗拯救不了法国,那么就应该换个人来试试,那么在尼维勒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之前,把尼维勒搞下台,是最符合法国利益的做法。

    克里蒙梭和福煦、利奥泰不这么看,福煦和利奥泰身为军人最讨厌两面三刀且不说,单说克里蒙梭,他就接受不了老雷诺的这种想法。

    在克里蒙梭看来,政治就是一个权利游戏,只要政府存在,那么克里蒙梭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旦这个基础不复存在,那么纵然是天纵之资也是枉然。

    如果克里蒙梭在台上,他一定不希望有人从背后捅他的刀子。

    由己推人,当克里蒙梭上台的时候,克里蒙梭固然可以把法国带到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那么当克里蒙梭没有上台的时候,克里蒙梭也会遵守游戏规则,不使用突破底线的方式获得权力。

    一旦那样做,克里蒙梭将会被所有人所抛弃,再也不会获得游戏资格。

    就想劳合·乔治那样。

    “如果您坚持,那么我们就只能被动等待。”老雷诺很无奈。

    老雷诺有钱,但是老雷诺没有政治资源,议会成员们不会允许政府中出现一个政经结合的怪胎,那往往会引发另一种形式的灾难。

    就想百年前的拿破仑一样。

    “那么我们就等待,当需要的时候,机会会降临的。”克里蒙梭坚定。

    “在那之前,我们总要做好准备。秦,特别是你,我有预感,你的部队要随时做好准备。”利奥泰的预感不太好。

    “现在就已经做好准备了,但如果想准备的更好,我还需要更多的装备。”既然有机会,秦致远就不会客气。

    “装备不成问题,如果要装备给半年后才能上阵的美国人,我宁愿现在都给你。”利奥泰满腹怨气。

    美国人参战,给了英国和法国很大的信心,但是随着美国人到达欧洲,英国人和法国人发现这种信心也不是太足。

    美国人的部队全部都是新组建的,士兵们空有万丈豪情,却没有和激情相匹配的作战技能,因此潘兴坚持,对这些美国士兵要最少进行六个月的训练,才能把这些美国士兵派上战场。潘兴同时还坚持:现代战争完整、平衡、独立的最小作战单元是100万人,如果考虑其他因素,要计划周详最少要三倍于这个最小作战单元,也就是300万人。

    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潘兴带领美国人抵达欧洲之后,并没有马上投入战斗,而是先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承担作战任务。而训练中所需要的装备以及教官,都要由法国人提供。

    “昨天那位巴顿先生来到我的工厂,开口就要5000辆坦克。我的上帝,现在每个月只有不到300辆的产量,如果满足美国人的要求,等于是1919年之前所有生产的坦克都要装备给美国人,我怀疑到那个时候战争早就已经结束了。”老雷诺也不无怨言。

    老雷诺说的没错,战争确实是在1919年会结束。但是生产出5000辆坦克却不用等那么久,老雷诺正在继续建设工厂,如果顺利投产,每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500辆左右,当然了,那必定是在明年,今年是赶不上了。

    “前天你们都看了我的部队对坦克的使用,感觉怎么样?”秦致远趁热打铁。

    “很令人震撼!”克里蒙梭赞赏。

    “非常棒,那是一种崭新的思路,可能会改变以后的战争形势,从这一点上说,秦你已经碰触到战争的精髓。”利奥泰赞不绝口。

    “还不错,确实有点出人意料。”福煦赞赏。

    福煦是一个传统军人,能得到他的称赞很不容易,这让秦致远感到很兴奋。

    “其实那天表现出来的还远远不够,如果有更多的坦克,他们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难道你们没有感觉吗?坦克就是新一代的重甲骑兵,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战斗力。”秦致远蛊惑。

    福煦和利奥泰其实都是骑兵出身,他们军人生涯的第一步都是从进入骑兵团服役开始,把坦克和骑兵联系起来,能够激起福煦和利奥泰的兴趣。

    “新一代的重甲骑兵?这个形容有点意思。”利奥泰果然上钩。

    “没错,新一代的重甲骑兵。你看,坦克具有步兵不具备的速度,同时还有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也具有不俗的防御能力,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他们都是最佳武器。这和传统意义上的龙骑兵没什么不同,只是更换了坐骑,从战马换成了坦克,从吃草换成了喝油。”秦致远淳淳善诱。

    龙骑兵出现于300多年前的意大利战争,当时的法军元帅命令麾下的火枪手骑上战马,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步兵,因为火枪手们手中的火枪被称为“火龙”,所以“龙骑兵”因此而得名。

    “你的意思是什么?组建一支以华人为主体的龙骑兵?”福煦简直是看见直钩也要咬。

    “为什么不呢?”秦致远反问。

    “秦,说实话,你对骑兵的理解很深刻,所以并不是不想给你更多的坦克,而是还有更多的平衡工作要做。如果考虑到平均数,你的部队已经远远超出,所以再等一等。”利奥泰也有苦衷。

    “我可以等,哪怕等到1919年战争结束都没问题。但是德国人会不会等?法国能不能等?我认为这些问题才是你要考虑的,而不是在所有人中间搞平衡。”秦致远略带不屑。

    利奥泰的分配模式,或者是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分配模式都很奇葩,他们把坦克平均分配个所有部队,一个师只能分到十几辆,就好像是大口径火炮一样。

    对于这种分配方式,秦致远并不看好,但同时秦致远也很无奈,因为秦致远不可能向利奥泰展示坦克部队的完整战斗力,那会引起利奥泰的警惕。

    这个平衡也不好掌握。

    (未完待续。)

第219章 区别对待

    就在此时,距离巴黎90公里的苏松瓦,外籍军团第二旅,也就是秦云鹏的部队正在濛濛细雨中休整。

    第二旅采用了北洋六镇的编制,下辖两个步兵协和一个炮兵协,步兵协每协两标,每标三营,每营四队,每队三排,每排三棚;每棚目兵十四名。因为尼维勒的特殊照顾,第二旅的炮兵同样有不少火炮,但都是小口径的“75小姐”,大口径火炮一门都没有。

    尼维勒想把第二旅送上战场,总是要多少给点东西的。

    “早知道到了这里也是当兵,在三叉戟的时候咱们就要求留在那里了,最起码那样不会在这个鬼天气里呆在这里替洋鬼子站岗。”路边的哨卡里,四五个士兵挤在里面瑟瑟发抖,看着岗亭外的濛濛细雨,一名士兵小声抱怨。

    虽然已经是四月,天气已经回暖,但还是乍暖还寒的季节。法国这个地方吧,两面环海,标准的地中海气候,平时挺舒服,但是千万别下雨,只要一下雨,从身边抓把空气都能拧出水来,湿得让人难受。

    “净想美事,你想留在三叉戟就留下了?当时挑人的时候,让你小子跑个五千米你怎么不跑?你要是能坚持下来,不也和顺子他们一样能留下?现在后悔啊,完了!”班长不屑一顾。

    “俺那时候弄不明白那帮人是干嘛的,干嘛听他们的?就算是不当兵,俺还会几手木工活,进工厂当个工人也不错吧?”士兵不服气。

    “没人求着你信,人家说得明白,会技术的让留下,你瞒着不说人家也犯不着求你。我可是听说了,顺子现在就在巴黎,听说当了什么坦克兵,那日子过的美,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管饱,听说顺子这两个月已经往家寄了30多块大洋了。”班长的话语中难掩羡慕。

    班长当初也是参加了选拔的,他的条件本来能进第一旅,但是听了翻译的蛊惑,这才坚决要求到法国投奔“秦总督”。

    “三十多块?”

    “不能把!”

    “不是说要半年一发吗?”

    听到班长提起大洋,五六个人的双眼都是嗖嗖放光。

    “人家第一旅从来不拖不欠,每个月到日子就发,本人要是不缺钱,人家直接给寄回家去。而且人家的工薪开得又高,每天实打实的一个大洋,娘的,我听说进工厂里的那些,有人已经能拿到三块大洋的薪水,真他娘的过瘾。”班长很享受这种掌握信息权的满足感。

    “三块大洋!啧啧,那不是和洋人的工钱一样?”

    有人感叹。

    “唉,早知道当初拼死也要留在三叉戟。”

    有人擂胸顿足。

    “咱现在要是回去人家还要不?”

    有人异想天开。

    “敢!”班长摸着腰间的转轮手枪怒斥,寒着脸用阴森森的眼神从岗亭内众人脸上扫过:“现在想跑,那就是逃兵!就跟前几天第二协的那几个人一样,通通都要吃枪子的。”

    就在前几天,第二旅发生了一起集体逃跑事件,一个棚的士兵集体逃亡,想要去三叉戟投奔第一旅。这些逃兵也不想想,在这个遍地白人的法国,他们这十几个黄种人就像是几只羊驼挤在一群哈士奇里一样显眼,没走多远就被秦云鹏派人追上。

    秦云鹏没客气,当着第二旅全体近万人的面直接按照军规全部枪毙。

    真的是慈不掌兵。

    听到吃枪子,几名士兵缩头缩脑,不敢再言语。

    就在这时,哨卡前方传来汽车喇叭的声音,棚头伸头一看,是辆挂着挂着军牌的卡车。

    第二旅没有卡车,所以从哨卡这里经过的,全部都是洋人的。本来按照规定,从这里经过的所有车辆都要检查,但那些个洋人们没几个愿意老老实实的接受检查,就好像是耽搁这么一会就会耽误了他们投胎似的,这条命令也从要没有认真执行过。

    兵熊熊一个,将雄雄一窝。秦云鹏面对洋人时没有秦致远的骨头硬,也别指望他的士兵能挺直腰杆。所以面对趾高气扬的洋人们,站岗的第二旅士兵也不再坚持。现在也是一样,当看到有车过来时,班长就喊两名士兵去移开路上的横杆。

    虽然天上还下着雨,但两名士兵不敢违抗命令,顶着雨跑过去把横杆移开。

    那卡车几乎都没停,开车的司机几乎连一个微笑都欠奉,脚底下猛踩油门,卡车就像是飞一样的冲过去。

    这几天一直都在下雨,地上还是有些积水,卡车冲过去的时候,刚好从一个水坑上碾过。

    哗……

    还在移横杆的士兵躲闪不及,被从头淋到脚。

    “你娘……”浑身湿透的士兵拎起枪就要拉枪栓。

    “你不要命啦?”班长眼疾手快,从哨卡里冲出来。

    “娘的,太欺负人了,这还拿不拿咱们当人了?”士兵不甘心,脸上也不知道是泥水还是雨水,又或者是泪水。

    “……”班长没说话,看向远去军车的眼神复杂,看向身边周围士兵们的眼神更复杂。

    这些士兵抵达欧洲的第一站都是科西嘉岛的三叉戟市,在哪里他们见识过第一旅士兵对待洋人的态度,和对待华人没什么分别,既不卑躬屈膝,也不排斥漠视,就是平平常常的态度。

    秦致远虽然在科西嘉岛采取了迁移政策,但三叉戟市还是有洋人,那些洋人是往来的商船水手,以及原本就属于第一旅的海军士兵们。这些人对待华人的态度也很正常,既没有高高在上,也没有呼来喝去,跟对待他们自己人没什么不同。

    华人们由此认为,欧洲的洋人们对待华人的态度本来就应如此。

    但没想到,等到了法国大陆,当这些华人脱离了第一旅的保护范围的时候,情况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折。

    洋人对待第一旅和第二旅的态度截然不同,虽然同样都是华人,但洋人对待第一旅的人就像是对待自己人,对待第二旅的人就和对待那些来自印度以及印度支那的东南亚人没什么两样。

    拥有的时候总是不珍惜,总是要在失去之后才感觉到可贵。

    (未完待续。)

第220章 坏消息和好消息

    四月十五号,这一天是传统的复活节。

    春季攻势到现在已经开始了一个星期,英国人在阿拉斯的攻势近似停滞。黑格在第一天的进攻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几乎所有的部队都把战线向前推进了两三英里,但随之而来的,是鲁登道夫调整之后的坚决防守。

    最近的三天以后,英国人的进攻没有任何进展,并且每天的伤亡人数已经上升为5000人。

    还好,这些死掉的军人大多是印度人或者是非洲人,如果死的都是纯正的英国人,那位看相的说不定会因此下台。

    尼维勒还在对舍曼代达姆使用火炮进行轰击,这样的轰击已经持续了六天,虽然从开战以来法国人还没有出现伤亡,但是已经用掉了近百万发炮弹。

    总理保罗亲自批示,命令尽全力保证对前线部队的炮弹补给。如果可能,保罗希望尼维勒能一直使用火炮轰击德国人,而不是用年轻的法国生命去排队送死。

    这个希望在明天就会破灭,根据尼维勒的计划,明天早晨就将是出动步兵展开进攻的时间,这令保罗忧心不已。同时忧心的还有秦致远,因为秦云鹏率领的第二旅在第一波的攻击批次里。

    也在这一天,西线的俄国人从战壕中一跃而出,冲向德国人的阵地。他们不是为了进攻,而是和德国人以及奥地利人进行了一场毫无准备的,具有反战色彩的复活节庆祝活动。

    真是讽刺,东线战场打的如火如荼,西线战场却在联欢,不知道雷蒙·普恩加莱和劳合·乔治知道了做何感想。

    还是在这一天,列宁从他的流放地瑞士回到彼得格勒。这是鲁登道夫的计划,他亲自批准让列宁坐火车走,回到俄罗斯去争夺政府的控制权,使俄罗斯陷入内乱。不管列宁和鲁登道夫有没有默契,反正列宁现在考虑到俄国人的反战情绪,开始命令俄罗斯的布尔什维克们采取反战姿态,以争夺民心。

    俄罗斯现在的统治者科伦斯基还是有战斗意志的,他用五月一日发起进攻为条件,从英法获得了大量援助。但英国人和法国人可能要失望,科伦斯基和已经卸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样,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权,科伦斯基无法调动军队,他没有足够的威望,同时火车也没有足够的煤。

    也并不全部都是坏消息,秦致远和朱莉的订婚仪式也是在这一天。

    同为华人,虽然关系不睦,秦云鹏还是特意从前线赶回来参加秦致远的订婚仪式。和秦云鹏一起来的,还有驻法公使胡惟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荷公使魏宸组。

    直到此时,秦云鹏和外交官们才见识到秦致远关系网的恐怖。

    看看参加仪式的人员名单吧: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作为教皇本笃十五世的特别代表出席,他本人也将主持秦致远的订婚仪式,同时来的还有法国教区的四位主教。

    莱昂纳的·琼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是总统雷蒙的特别代表,总理保罗也派了人过来。

    陆军部长路易·赫伯特·利奥泰亲自到场,同时到场的还有克里蒙梭,老雷诺。

    阿尔芒·菲力,让·杰罗姆,这两个人是现任的巴黎市议会主席和巴黎省议会主席。

    两个加西亚肯定是要到场的,他们两个人现在都是将军,哥哥布鲁诺·加西亚主管着第六集团军的后勤,弟弟巴斯蒂安·加西亚则是去了第三十二师,成为了那个师的师长。

    刚认识不久的诺埃尔、路易斯、朱利安、潘兴、巴顿等人也到场,秦致远麾下的一干将领当然也少不了,包括驱逐舰的舰长们。

    同时来的还有不少巴黎的头面人物,政、经、军各界都有,甚至有二十多名议员到场,给足了福煦面子。

    虽然克里蒙梭的《囹圄人》和《费加罗报》的关系不太好,但是《费加罗报》的记者兰斯还是到场祝贺,同来的还有《新闻报》的编辑菲利普,卡皮镇的镇长安德烈和治安官汤姆森,甚至连在卡皮和秦致远合作过的法尔考,以及曾经并肩作战过的作战参谋亨特尔、炮兵旅上校邓普斯盖尔、军医费舍尔、以及现在调往美军部队还是担任训练工作的第纳尔都有邀请。

    这些人里法尔考混的最好,他现在已经混成了上校,想必秦致远的那些宝石起到了不小作用。

    几乎所有人都对秦致远和朱莉表达了真诚的祝贺,除了米夏。

    米夏也来了,而且还是提前了三天从科西嘉岛返回巴黎。返回巴黎之后,米夏并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什么意见,只是秦致远敏锐的注意到,米夏呆在黑天鹅城堡塔楼里的时间越来越长。

    关于米夏,秦致远也很无奈。

    不可否认,秦致远对米夏有好感,米夏对秦致远的好感甚至还要多一些。但爱情永远是自私的,秦致远不可能为了米夏伤害朱莉,那违背了秦致远的原则。

    上辈子的秦致远虽然风流,但他和那些萍水相逢的女人们从来不谈感情,秦致远甚至没有正正经经的谈过一次恋爱。秦致远一直都认为,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在耍流氓。

    如果再加上福煦的亲朋好友,参加的宾客居然超过了200人,把黑天鹅城堡前的草坪挤得满满当当。

    如果按照奥尔巴赫的想法,秦致远应该在巴黎圣母院里举行订婚仪式,秦致远拒绝了奥尔巴赫的建议,遵从朱莉的意愿在黑天鹅城堡举行了这个仪式。

    秦致远还有一个身份是圣殿骑士团的大团长,因此订婚仪式采用天主教的习惯。天主教的习惯和其他派别最大的不同是要在订婚仪式上做弥撒,悼词和程序和其他派别也有所不同。

    为了能让仪式更加圆满,奥尔巴赫组织了一支150人的庞大唱诗班,这个唱诗班将在婚礼上演唱圣歌,为此,奥尔巴赫还运来了管风琴作为伴奏。

    仪式现场布置得很完美,整个草坪都使用白色鲜花和葱翠的青枝绿叶作为装饰,到处摆放着玫瑰花、百合花和白色的飞燕草,圆叶菝葜编成的花环绕着二百多名客人的席位。

    说实话,这个场面有些太大了,让秦致远感觉有些不适应,但是在听到奥尔巴赫的解释后,秦致远同意了奥尔巴赫的安排。

    “为了能让即将赶赴战场的年轻人的生命得到延续,几乎所有的大战前,都是婚礼的集中时期。你在这个时间举办这个订婚仪式,有着特殊意义。”奥尔巴赫如是说。

    (未完待续。)

第221章 果然

    四月十六日,早晨六点,尼维勒终于发动了进攻。

    这次战斗是传统和创新之间的对抗。

    令人意外的是,传统的帝制国家德国使用了新战术,而欧洲最早推翻帝制的法国却还在使用以前的旧战术。

    所谓的“旧战术”,就是在战斗开始前,先进行长达一个星期的火力准备,然后密集如蚁群的战士开始推进,去杀死敌人,或者是被敌人杀死。

    德国人已经采用了新战术,他们的防线在埃纳河后面的丘陵上,居高临下占据着据对有利的地形。法国人如果想进攻,必须先要渡过埃纳河,然后沿着陡峭而又有浓茂林木的山坡向上进攻。

    德国人在山坡上挖掘了大量的沟壑,安装了大量的铁丝网,而且还有数目众多的使用钢筋水泥制成的暗堡。浓茂的林木虽然阻挡了德国人的射界,但同时也为暗堡提供了最佳掩护,藏在大树下的暗堡不走到近处绝对无法发现,法国人哪怕使用施奈德320mm1870/93年型铁道火炮也无法摧毁。

    施奈德320mm1870/93年型铁道火炮是法国现在最大口径的火炮。

    舍曼代达姆虽然是法国的领土,但是德国人比法国人更熟悉这里,德国人已经占领了这里近三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而法国人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他们对于舍曼代达姆地区非常陌生。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人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但首先,这个困难是属于第二旅的。

    仅仅是一个上午的时间,第二旅共派出三个批次近9000人次发动进攻,战斗结果令秦云鹏欲哭无泪,4400人战死,几乎人人带伤。

    不能说第二旅的士兵们没有战斗精神,他们悍不畏死、前赴后继,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和惊人的意志。

    在战斗中,第二旅的一个营顶着德国人安放在反斜面上阵地的火炮狂轰滥炸,顶着mg08如雨般的疯狂射击,攻上了达柯尔尼耶山顶,但终因增援力量上来的太慢,最终又被德国人夺回阵地。

    德国人的预备队就在防线之后,在法国人的火炮射程之外,但是又不至于远到不能及时投入战场。

    当这个营返回出发阵地的时候,全营504人只剩下13名浑身是伤的残兵。没有军官,所有的军官都在战斗中全部阵亡。

    尼维勒在战斗中使用了坦克,120辆ft-17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尼维勒对于坦克的使用并没有丝毫的研究,他肯定没有看前几天陆军部下发的关于外籍军团第一旅的演习报告,坦克虽然被用于进攻,但是都很分散,平均下来,整条战线上每公里不到10辆。

    德国人已经有了对付坦克的办法,威廉皇储规定,每一个炮位必须有一门炮对进入视野的坦克予以打击,这个战术对于分散使用的坦克很有效,120辆坦克有52辆被炸成碎片,有28辆被炸毁,剩下的都在德国人的反坦克战壕里,或者是埃纳河里。

    天气也对德国人有利,从16号开始,濛濛细雨变成了雨夹雪,这种天气在舍曼代达姆地区很罕见,恶劣天气的副作用对于法国人显然比对于躲在碉堡里的德国人更大。

    在恶劣天气和德国人火炮机枪的折磨下,很多法国部队根本没有冲到德国人的阵地上。但在有些地方,法军士兵以英雄般的气概推进了两英里至三英里之间。

    着更大的可能,是德国人面对优势法军的主动后撤,和在凡尔登后期的时候一样。

    整整一个上午,虽然付出了重大牺牲,法国人总算是有所进展,但这点进展到了下午就荡然无存。

    法军部队的推进距离是由德国人的大防御态势决定的,下午,德国人的预备队开进战场,向刚刚遭受到重大损失正处于疲惫中的法军部队发起了攻击,法军部队不得不退回出发阵地。

    整整一天,当战斗结束之后,尼维勒统计进展,所有的法军部队平均向前推进了600码,大概是550米左右。

    而在尼维勒的预计中,法军部队第一天的进展应该有6英里,大概是9700米左右。

    这两个数字之间,大概相差了17.6倍。

    那么,尼维勒的心理落差也大概是17.6倍。

    秦致远通过晚上的战报了解了这一切。

    还是在大韦弗餐厅的密室里。

    “看来,你的部队快要离开巴黎了。”利奥泰等秦致远看完战报,看向秦致远的目光带有一丝歉意。

    秦致远昨天刚和朱莉订婚,今天就告诉秦致远这个消息,实在是有点残忍。

    还好,秦致远不用现在就出发。

    “没事,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秦致远在强自压抑心中的怒火。

    如果秦云鹏现在站在秦致远面前,秦致远或许会一枪毙了他。虽然秦致远早有预料第二旅会遭受重大损失,但当看到战报上的一个个数字时,秦致远还是无法接受。

    身为战士,华人们应该有战死的觉悟,也应该已经写好了遗书,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但是不应该死的如此轻率,如此廉价,如此毫无价值。

    或许秦云鹏是迫于北洋政府的命令,才会选择无条件服从尼维勒的命令。但秦云鹏不该如此全情投入,连法军部队都是伤亡超过三成就换到后面整休,秦云鹏如此卖力实在是令秦致远愤怒。

    “明天会有一批新的坦克补充给你的部队,尽快熟悉装备,我有种很不好的预感。”利奥泰从来没有看好过尼维勒。

    “谢谢,我会让他们发挥最大作用。”秦致远感激。

    想让马儿跑,首先得让吃饱,这个道理利奥泰还是懂得的。秦致远同样懂得,所以纵然能跑得飞快,秦致远也准备随时勒一勒马缰。

    秦致远可不会像秦云鹏那么死心眼,哪怕是要进攻德军阵地,秦致远也会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拿着士兵的生命去往里填。

    这里可是法国,在这里华人才是稀有种族。

    “要做好心理准备,最近天气情况不大好,你的坦克可能跑不快。”福煦从旁提点。

    这个跑不快指的是进入战场之后,从巴黎到法军出发阵地的这段距离,坦克会使用火车运过去,如果要直接开过去的话,先不说速度,路上的损耗就能把秦致远心疼死。

    (未完待续。)

第222章 永不原谅

    第一天的失败并没有吓住尼维勒,尼维勒很快就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留给尼维勒的时间只剩下一半。

    早在为了说服雷蒙同意尼维勒的作战计划的时候,尼维勒就提出,如果在48小时之内法军没有取得进展,尼维勒就将停止进攻。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天。所以尼维勒要抓紧时间。

    第二天的战斗同样从早上六点开始。

    尼维勒和他的参谋们商量了一夜,拿出了一个新战术。

    在尼维勒的新战术中,担任进攻任务的法军兵分两路,呈钳形状态向德国人发动进攻。其中的一路由尼维勒的心腹爱将曼京率领,另一路由前任机动部队指挥官阿尔弗雷德率领。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阿尔弗雷德一直都是尼维勒的参谋长,他们之间配合的很不错。但在尼维勒提出进攻舍曼代达姆的计划的时候,尼维勒的计划招致阿尔弗雷德的极力反对,为此,阿尔弗雷德甚至不惜以辞职为威胁。

    已经贵为法军总司令的尼维勒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威胁,于是阿尔弗雷德被尼维勒派往前线,亲自率领军队进行阿尔弗雷德口中“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进攻。

    和阿尔弗雷德不同,另一路的指挥官曼京则是个杀人狂。早在凡尔登时期,曼京就和尼维勒一起被指控随意浪费法军士兵的生命,尼维勒为了平息风波,被迫将曼京撤职。

    但在尼维勒成为法军总司令之后,曼京马上就得到了提升,爬到了比以前更高的位置上。

    曼京指挥的部队并不仅仅都是法国人,还有外籍军团中的第一、二、三、四步兵团,这四个团主要是由阿尔及利亚人和摩洛哥人组成,基本上都是黑人。

    对于纯种法国人的生命尚且不放在心上的曼京,对于这些黑人的生命更加漠视。在昨天的战斗中,这四个步兵团都被派往第一线,也都伤亡惨重,还没有得到休整。

    黑人也是人,他们也不是傻子,自然能够感觉到曼京的冷漠,这四个团的指挥官在听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提出需要休息,但被曼京无情拒绝。曼京在准备会议上说了一些很不好的话,他表示如果这四个团的士兵不听从命令,那么这些指挥官们都要被送上军事法庭。

    其实这四个团的指挥官全部都是法国人,纯正的法国白人。虽然肤色不同,但是他们在和士兵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也培养出了一定感情,因此他们想替那些已经满腔怒火的士兵们说句话。

    最终指挥官们的要求被曼京无情拒绝,所有的外籍军团士兵,只要还能走动的必须参加第二天的战斗。尼维勒好像是要把对秦致远的怒火都发泄到这些外籍军团的士兵们身上一样,不准备给这些人留一丝活路。

    好在秦云鹏的部队被分配到阿尔弗雷德麾下,虽然他们也在战斗序列内,却因为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伤亡惨重,而得以留在后方休息。

    和第一天的进攻一样,第二天的进攻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德国人经过一天的战斗,对于新的防御方式已经逐渐熟悉,而法国人还没有找到攻破德国人防御的对策。

    当法国人开始发动攻击的时候,德国人会在给予攻击部队一定打击后主动后撤,放弃自己的阵地。然后在法国人精疲力尽停止进攻的时候,德国人的预备队会顶上来,把法国人重新赶会出发阵地,夺回丢失的阵地。

    两支法军,阿尔弗雷德指挥的这一路向东北方向运动,想和曼京指挥的另一路法军汇合,然后合力歼灭包围圈中的德国人,或者是将德国人赶出舍曼代达姆。

    计划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两路法军都没有完成任务,相对来说,曼京完成的程度要好一点,但同时,曼京的部队付出的代价也更大。

    四支外籍军团的步兵团在一天的战斗中已经基本被打光,四个团现在加起来还不到1000人,剩余的都被曼京无情的挥霍在德国人的阵地之前。

    也不仅是外籍军团中的黑人们,曼京手下由法国人组成的部队同样伤亡惨重,在这一天之中,曼京的部队伤亡超过了11万人,其中四万人阵亡。

    仅仅是两天下来,法军在舍曼代达姆付出了27万人伤亡的代价,其中十万人阵亡。而在舍曼代达姆防守的德军,伤亡总数是16.3万人。

    伤亡如此惨重,德、法两国都无法承受,尤其是人力资源已经渐渐枯竭的法国人。

    当天晚上,总理保罗·潘乐威赶往前线,亲自去找尼维勒,要求尼维勒立即停止进攻。

    而同时,秦致远在黑天鹅城堡等来了秦云鹏。

    自从秦致远的订婚仪式之后,不过是短短几天不见,那个意气风发的秦云鹏已经消失不见,来到秦致远面前的,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颓废的中年人。

    “秦将军,你是对的,法国人确实没把咱们当人看!”秦云鹏好像之前喝了不少酒,他有点醉醺醺的,脚步虚浮着刚进客厅就半躺在沙发上嚷嚷。

    “我提醒过你的,尼维勒不仅是不把外国人当人,他们连法国人都不当人。”秦致远面色阴沉,语气冷漠,一丝热情也欠奉。

    秦云鹏还算聪明,等秦致远的火气过了才过来,如果是昨天晚上秦致远刚刚看完战报那会,秦云鹏别说半躺在沙发上,他连门都进不来。

    很显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法国人都像秦云鹏说的那样,至少福煦不是。否则的话,福煦不会让朱莉和秦致远订婚。

    “是我糊涂,是我糊涂啊……整整八千子弟,就让我葬送在离家乡万里之外的荒郊野岭,我回去之后如何向父老乡亲们交代啊……”秦云鹏泪流满面,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

    昨天加上今天,当场战死的和重伤而死的华人已经超过了五千,秦致远虽然在昨天晚上就派出了一部分第一旅的军医前往前线支援第二旅,但还是有很多重伤员伤重不治。如果再加上那些失去肢体永远残疾的,第二旅战前的近万人已经损失了近八千人,可以说已经接近全军覆没。

    正因如此,不仅仅是这八千子弟的家属们,包括秦致远在内,他们永远都不会原谅秦云鹏。

    当然了,同时永不原谅的,还有尼维勒。(未完待续。)

第223章 站稳

    秦云鹏是来向秦致远告别的。

    欧洲打得不可开交,民国也不安生。

    年初的时候,总理段合肥命令全国大裁军,各地督军们或多或少都裁了点,然后四川就闹出了乱子。

    四月初,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联合被裁的第四师师长陈泽沛,藉口裁兵不公,攻击四川督军罗佩金。

    罗佩金在护国战争时期担任蔡锷的参谋长,在担任四川督军时期,执行强滇弱川政策,早就引发了川军将领的不满,这次藉口裁兵不公,只是一次矛盾的大爆发。

    这也是民国的第一场军阀混战,从此开启了民国的军阀混战副本。

    作为段芝泉的心腹爱将,秦云鹏被段芝泉调回民国,担任四川督军,以平息这场叛乱。

    这其实是段芝泉对秦云鹏的保护之举,现在第二旅的损失还没在国内传开,如果国内知道了实际战况,再有秦致远的第一旅作为对比,秦云鹏怕是短时间内不得翻身。

    现在段芝泉把秦云鹏调走,然后把民国在欧洲的所有军事力量都委任给秦致远,这是希望秦致远会投桃报李,帮秦云鹏背下这个黑锅。

    为了让秦致远背的心甘情愿,段芝泉把秦致远的少将军衔提升为中将,然后又承诺会加大往欧洲的人力输出力度,并且给了秦致远调动民国在欧洲所有人力的权利。

    这个黑锅秦致远倒是不抗拒,只是想起那阵亡的五千子弟,秦致远还是心中发堵。

    堵归堵,人还是要往前看的。

    获得人事权之后,秦致远立即前往胡惟德那里,查看民国在欧洲所有的人力资源。

    直到此时,秦致远才知道自己差点错过了什么。

    秦云鹏的部队中虽然只有不到万人,但是有过在欧洲和美国留学经历的却有超过百人,并且很多都是此时的一流大学。从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上看,比秦致远的第一旅要高得多。

    世界大战开始之后,这些人有的是因为没有完成学业滞留欧洲,有的是因为想要报效国家从美国前来欧洲参战,也有因为回国没有发挥的空间而滞留在欧洲。

    秦云鹏另立山头之后,和秦致远主意语言学习不同,秦云鹏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战士们军事技能的训练上。那么部队就需要大量的翻译,于是,这些高材生们就响应国家号召,加入了第二旅。

    好在秦云鹏还有几分理智,那么是战事最吃紧的时候,秦云鹏也没有把这些人派上战场,否则的话,秦致远估计会开着飞机追上秦云鹏的火车,然后给他来一枪。

    在这些留学生中,学习文学的占了大多数,只有十几人是学习理工。这也是此时的一个普遍现象,重文轻理,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来看,学文才是读书做官的通天大道,学理则是沦为小道的奇技淫巧。

    到现在还在坚持这种思想是对是错且不说,不过在秦致远想来,学习文学大概是最偷懒的一种方式,因为理工类强调“绝知此事要躬身”,而文学类的,只要坐在那里扯扯淡就行。

    当然了,别管是学习理工还是学习文学,只要到了高等教育这个层次,都是有用的。

    科西嘉岛上的学校和研究所已经接近完工,需要大量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来得正是时候,可以缓一缓秦致远手中人手不足的问题。

    但这还远远不够,秦致远和胡惟德商量后,给国内发了电报,要求选派更多的留学生赴欧或者是赴美,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和先进技术。如果这些留学生需要的费用北洋政府无力承担,秦致远会独自承担。

    如果是秦致远独自承担的话,秦致远也有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学习理工类,并且要在学成后最少归国效力十年。

    对于这个问题,段芝泉欣然同意,段芝泉也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只是国内的事情千头万绪还没有理顺,一时间顾及不到这个方面。

    能成为一国总理,或者说,不管是在任何时代,只要能成为人上之人,总是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并不是像某些史书上那样描述的蠢笨如猪,那种书多半都是有倾向性的。

    只用了一个晚上时间,秦致远就完成了对第一旅和第二旅纸面上的调整。

    调整之后的第一旅和第二旅,将会组成一个师,也就是外籍军团第一师。

    这个师下属两个步兵旅和一个装甲团,以及一个师属炮兵团,另外还有辎重营、救护营、工程兵、通讯营等部队组成的后勤部。各部的军事主官都是现成的,陈康健是装甲团的团长,刘子正和葛立夫分别担任两个步兵旅的旅长,郑大力还是主管炮兵。

    后勤部的主官却不是秦致胜,而是已经加入军籍的黄富贵,秦致胜留在科西嘉岛,担任科西嘉岛的军政主官。

    而原本留在科西嘉岛上训练新兵的张添寿则被派往婆罗洲,他带着大概一百多人组成的训导团,将在婆罗洲以“保护伞”的名义开设训练营,同时派出人手保护婆罗洲上华人的产业。

    整编之后的第一师拥有超过两万人的部队,老兵和新兵的比例大概是一比一,以老带新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

    秦云鹏返回民国后,秦致远又恢复了大权独揽的状态,民国往欧洲输送的华工,再加上黄博涵送来的华工,每个月加起来差不多有两万人,这些人中四分之一会加入军队,四分之一留在科西嘉岛加强建设,剩下的一半全部会送入雷诺工厂,成为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产业工人。

    秦致远再往雷诺工厂里送人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往外抽人。现在的科西嘉岛上,就在雷霆市东北部的山区里,一个秘密的工厂正在建设,这里将成为秦致远手中的第一座工厂。

    一座完全属于秦致远的工厂。

    工业的意义不用强调,毫无疑问会占据最重要地位,并且会一直维持不变。秦致远早在和老雷诺刚开始合作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在培养各种工人,不论是车工、钳工、焊工、甚至是装卸工,只要是和工业有关的,秦致远都不放过。

    半年多以来,这种培养已经初见成效。在雷诺工厂里,有全部由华人组成的车间,可以独立的生产从火·药到坦克的几乎所有军事物资,只要秦致远愿意,随时可以成立一个全部都是华人组成的工厂。

    只有拥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秦致远才算是站稳脚跟。

    (未完待续。)

第224章 兵变

    直到三天之后,秦致远才完成了整编工作。

    或者说,只是完成了初步的编组,如果是要形成战斗力,怕是还要一段时间。

    这个时间想必也不会太长,原本属于第二旅的士兵对于加入第一师没有任何抗拒,他们甚至是充满热情和憧憬的投入第一师的怀抱。

    在这个过程中,秦致远对第二旅伤兵的处理起了关键作用。

    仅仅是两天的战斗,第二旅中有一千多名肢体残疾的士兵,这些士兵理论上讲,已经失去了价值,如果按照国内军阀的习俗,是要赶出军队任其自生自灭的。

    残酷吗?但是这就是事实。

    这个问题在另一个时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都没有得到圆满解决,残疾的军人们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家庭,都造成了沉重负担。也正因如此,第二旅的很多伤兵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的某个手臂或者是某条腿已经被截断的时候,很多伤兵万念俱灰,选择了用极端方式结束自己和家人未来可能的痛苦。

    如果是战死,士兵的家属会领到一笔数目不菲的抚恤金,如果是伤残,抚恤金没有那么多且不说,而且伤残的军人返乡之后会给家人造成沉重的负担。

    第二旅之所以从四千多阵亡变成五千阵亡,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但秦致远不认为伤兵就无用,秦致远手下需要很多人,只要不是傻子,在秦致远手底下就能混口饭吃,不仅不会给家人带来负担,同样会领取每天最少一块大洋的月薪。

    秦致远对卡皮的治安官汤姆森印象深刻,汤姆森就是一位复员的伤残军人。汤姆森在战争中腿部受伤严重,行动起来有点不方便,而且还断了一只手,但是汤姆森在治安官这个职位上绝对是称职的。当玛丽一家发生惨剧时,汤姆森敢于跟着秦致远去找尼维勒要个说法,这本身就是工作负责的表现。

    秦致远治下的科西嘉,有大量需要人手的职位,这些工作并不一定就需要正常人去完成。比如说港口的领航员,比如说税务登记员,比如说各个单位的值班人员,甚至是城市里的巡警,这些职位,都可以由这些伤残军人去作。

    伤残军人之所有自杀,是因为他们已经对生活绝望,这时候如果秦致远能拉他们一把,他们绝对会死心踏的跟着秦致远走,并且会影响他们周围的所有人。远的不说,就说秦致远宣布了这项规定之后,包括第二旅和第一旅在内的所有士兵,都对第一师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首先就反映在士气上。

    士气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第二旅刚刚经过重创,加入第一师几乎就是重建,对于士气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当秦致远宣布了要留用所有愿意留下的伤残军人时,幸存的士兵们几乎是马上就开始了训练,并且全情投入。

    战士们不怕死,他们既然从军,就已经做好了牺牲准备。战士们怕的是死的毫无价值,怕的是还没死就被部队、社会、甚至是家人抛弃。

    秦致远的做法,完全解决了战士们的后顾之忧。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哪怕是不死不活,也能领取一份超过九成九国人的薪水,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秦致远将第二旅调回巴黎,并没有引起尼维勒的关注,因为尼维勒已经自顾不暇。

    连续两天的进攻,并没有达成尼维勒战前的承诺。按照尼维勒的承诺,尼维勒应该停止进攻,重新换一个攻击方向。

    但尼维勒不打算收手,虽然两天来当战斗结束的时候没有任何进展,但战斗刚开始的进展也被尼维勒认为是他的战术起了作用,只需要再加一把劲,就能把德国人赶出舍曼代达姆。

    尼维勒现在已经接近疯狂,他不听取任何人的意见,他无法安静下来仔细的分析这两天战斗中出现的问题,进攻占据了他的全部心神,哪怕是总理保罗·潘乐威亲自赶到前线阻止尼维勒继续进攻,尼维勒也置之不理。

    真的是置之不理,保罗·潘乐威甚至没有得到和尼维勒见面的机会,尼维勒在保罗·潘乐威赶到他的司令部之前,就前往前线的军营里视察,放了法国总理一个大鸽子。

    尼维勒这个法军总司令,是总理亲自任命的,虽然并不是保罗·潘乐威任内任命的,但尼维勒也要听命于法国总理。尼维勒敢如此胆大妄为,依仗的就是劳合·乔治的支持,但是一名法军总司令要靠英国首相支持,这未免太过荒谬。

    保罗·潘乐威知道尼维勒不会停止进攻,哪怕见不到尼维勒也没事,保罗·潘乐威给陆军部长利奥泰发了电报,命令利奥泰停止对尼维勒的部队输送物资。

    热兵器部队,如果没有弹药补给,看你怎么打。

    这一招果然点中了尼维勒的死穴,尼维勒顾不上巡视部队,当晚就返回巴黎,求见已经返回巴黎的保罗·潘乐威。

    哪有那么容易,保罗·潘乐威身为总理也是有脾气的,人家找你的时候你不见,你去找人家也是自讨没趣。

    保罗·潘乐威也没给尼维勒见面的机会,直到第二天,保罗·潘乐威才在早餐时间给了尼维勒十分钟。

    保罗·潘乐威的早餐时间是七点,按照前两天的惯例,此时法军已经开始了进攻。

    这十分钟的会面没有任何作用,尼维勒不肯就此罢休,他一定要再发动一次进攻,只需要四十八小时,尼维勒就能把德国人赶出舍曼代达姆。

    保罗·潘乐威不想再给尼维勒机会,同样的话,尼维勒已经说过一次了。

    尼维勒当天怒气冲冲的返回了他的司令部,据说他在司令部大发了一通脾气,从保罗·潘乐威到前线的指挥官阿尔弗雷德·米歇尔,尼维勒把所有人都骂了一遍。

    但骂归骂,尼维勒不得不停止进攻,不仅仅是因为弹药不足,前线士兵的士气也降到一个危险的程度。

    4月21日,外籍军团里的非洲士兵们终于爆发,他们拒绝接受任务,并且枪杀了曼京派往外籍军团督战的白人军官,喊出了结束战争的口号。

    “和平!结束战争!让那些对战争应该负责的人去死!”那些黑人就这么红果果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未完待续。)

第225章 堵抢眼

    非洲人对欧洲人的仇恨由来已久,从千年前的十字军东征就已经开始,五百年前欧洲殖民主义扩张的时候进一步加深。

    欧洲对非洲的殖民,客观上还造成了非洲对欧洲的向往和下意识的服从。

    因此世界大战开始之后,英、法等国都组织了殖民地部队,前往欧洲为宗主国流血牺牲,保护宗主国对自己国家的殖民统治。

    听上去很讽刺是不是,非洲人为了英、法流血牺牲,目的却是为了让英国人和法国人继续欺负自己。

    或许非洲人的平均智商是要低一些,但并没有低到非人类的程度,他们能够感觉英国人和法国人对自己的恶意,特别是加入曼京的麾下之后。

    曼京和尼维勒一样,他们不拿士兵的生命当回事,这不仅是对非洲人或者是亚洲人,对所有人都一样,哪怕是法国人。

    战前,外籍军团中的非洲军团拥有超过两万名士兵和辅助人员,这些人一直是死了补、补了死的,就维持这个规模,既不扩大,也不减少。

    在曼京开始指挥非洲军团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人死得太多,终于补不上了。哪怕是非洲军团只剩了一千多人,曼京还想让这一千多人发起进攻,终于引发了外籍军团的强烈反弹。

    4月21号,摩洛哥第四步兵团的士兵发起兵变,他们枪杀了白人团长和前来督战的白人军官,并且洗劫了苏松瓦附近的一个村庄。村庄里的男子全部被杀死,女人则是被强暴后杀死。

    曼京无法容忍自己的部队发生这样的恶**件,于是派出部队前去平息叛乱。

    但令曼京感到意外的是,领到命令的部队也拒绝执行任务,好在这是由法国人组成的部队,他们只是拒绝接受任务,并没有发生如同第四步兵团一样的恶**件。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曼京不敢再使用武力弹压,因为他也不确定那些部队会执行他的命令。

    但恐慌已经不可遏制的开始蔓延,流言在黑暗中肆意传播,各种各样的版本都开始出现,从高层正在试图出卖国家,到英军在阿拉斯的战线已经崩溃。哪怕是为了早餐时少的那一块面包,都会激怒已经处于崩溃边缘法军士兵们。

    此时,这场近似于叛乱的兵变,已经从个别行为上升到群体行为,兵变的群体也从非洲军团蔓延至整个舍曼代达姆战线。几乎前线所有的部队都发生了恶**件,仅仅是两天之内,每一天都有上百名军官被士兵枪杀,没有发生兵变的部队紧闭营门,他们甚至不敢和司令部联系,而是直接把电报发给陆军部。

    部队之间的信任基础已经被破坏,所有人都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中。

    这也标志着,尼维勒已经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

    4月25日,谣言终于从前线传回巴黎,在谣言中,有二十多个法军师全军覆没,剩下的部队也全部都被打残,法军的伤亡达到百万之众。这对于总人口仅有四千万左右的法国来说,简直就是亡国之兆。

    一百万人,而且全部都是成年男子,这简直是整整一代人。

    总统雷蒙·普恩加莱立即下令停止进攻,并且召尼维勒返回巴黎,接受三级议会的询问。

    尼维勒用不光彩的方式作出回应,尼维勒解除了曼京第六集团军司令的职位,再次把曼京当成作战失利的替罪羊,同时还把责任推给阿尔弗雷德·米歇尔,指责正是因为阿尔弗雷德·米歇尔的指挥不力,才会导致这场战役的失败。

    面对指责,愤怒的阿尔弗雷德·米歇尔以蔑视的口吻做出毁灭性回击:“作为你的参谋长,我从来没有停止警告你,你不仅不考虑我的意见,现在居然又让我承担失败的责任,你知道你这种行为叫什么吗?叫懦弱!”

    阿尔弗雷德·米歇尔从一开始就认为尼维勒的进攻毫无希望,并且以拒绝执行命令的方式公开表达自己对尼维勒的不满。

    看来拒绝执行命令是法军的传统,不仅仅是外籍军团独有。

    局面已经溃烂到现在这个地步,尼维勒已经身败名裂,当尼维勒的部队陷入混乱的时候,尼维勒没有想办法解决,而是忙着找借口推卸责任,任由部队陷入混乱状态而不加干涉。连尼维勒的支持者劳合·乔治都开始看尼维勒不顺眼,估计当初劳合·乔治给尼维勒看相时,没有发现尼维勒脑后的反骨。

    学艺不精啊!

    4月27日,雷蒙·普恩加莱要求尼维勒辞职,但尼维勒又有惊人之举,尼维勒不仅拒绝辞职,拒不执行法国总统的命令,同时还在拼命的推卸责任。这一次,连保罗·潘乐威和老雷诺也成了尼维勒的指责对象,甚至是远在阿拉斯的黑格,也成了尼维勒顺利完成任务的障碍,理由是黑格没有和尼维勒保持一致,分散了尼维勒可以使用的兵力。

    尼维勒已经疯了!

    28日,雷蒙·普恩加莱任命福煦为新任法军总司令,任命贝当为新任法军总参谋长。

    从雷蒙·普恩加莱的一系列绕过保罗·潘乐威的任命来看,雷蒙·普恩加莱对保罗·潘乐威也已经失去耐心,他这个总理要做到头了。

    或许是因为秦致远的介入,不知道是那里出现了问题,法军的人事变动和另一个时空已经完全不同。

    在另一个时空中,此时的法国总理是上任不到一个星期的亚历山大·里博,保罗·潘乐威是战争部长,利奥泰已经辞职回了摩洛哥,上任的法军总司令应该是贝当。

    但在这个时空,法国总理已经换成保罗·潘乐威,而且看上去又即将卸任。利奥泰还在陆军部长的位置上苦熬,等待克里蒙梭和福煦上台,为他提供助力。福煦则是担任了法军总司令,贝当当上了法军总参谋长。

    秦致远没有时间思考这一切,他现在正在前往尼维勒司令部的路上。

    秦致远和福煦一起前往,要保证局面在控制之中,如果出现意外因素,秦致远要为福煦提供武力支援。

    而秦致远的部队,也已经在前往苏松瓦的路上,那里的德国人好像已经发现了法军的混乱,有调动的迹象。

    秦致远要去堵抢眼。

    (未完待续。)

第226章 粉墨登场

    尼维勒是个很有古堡情结的人,和在凡尔登地区一样,尼维勒的司令部设在一个叫“霹雳之眼”的城堡里。

    “霹雳”是希腊神话中的三个独眼巨人之一,“霹雳之眼”这个名字很有象征意义。

    霹雳之眼附近驻扎有一个步兵团,这个团是一支猎骑兵部队,也是传统意义上法军总司令的护卫团,算是法军总司令的亲兵。

    福煦想要将尼维勒从法军总司令的位置上赶走,拿到这个团的指挥权是第一步。

    因此福煦的第一站就是蒂耶里堡森林,“霹雳之眼”就在这里,护卫团也驻扎在附近。

    不管法军的补给有多么紧张,总司令亲兵的补给肯定是不会少的,因此几乎已经波及所有法军的这场动荡并没有波及到护卫团,这支部队还保持着正常的训练和巡逻。

    秦致远出来的时候,随身带的是高鸿仕率领的护卫连,这个连有150人的编制,装备有迫击炮和刘易斯式轻机枪,并且装备了大量的散(霰)弹枪,同时还装备了十五辆卡车以及二十辆挎斗摩托车。

    挎斗摩托车,也就是曾经的偏三轮。在另一个时空中的二战时期,偏三轮和吉普车大行其道,几乎成了党卫军的标志,既然现在党卫军还没有出现,那么秦致远就想把这两样东西变成华人部队的标志。

    雷诺工厂本身生产摩托车,把摩托车改装成偏三轮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但整出吉普车来却是个大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秦致远不缺时间和金钱,于是一个关于汽车的实验室已经成立,而且是和雷诺工厂联合组建的汽车实验室,雷诺那边的负责人是皮尔斯,秦致远这边的负责人是隆承辕。

    虽然吉普车还没有实物出现,但一支由偏三轮、雷诺轿车、卡车组成的车队已经足够显眼,车队一路绿灯直接来到军营的哨卡前。

    这支部队显然还保持着对法国政府的忠诚,当福煦的秘书加里上前表明身份后,不到一分钟,团长和副团长就出现在福煦面前。

    “司令官先生您好,猎骑兵第一团团长格雷戈里·穆尔向您致敬。”格雷戈里在福煦面前站得笔挺,敬礼的手势很标准,一丝不苟。

    格雷戈里40岁左右,相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他的身材很健美,脸上少有的没有蓄须,面颊上的一个疤痕看上去非常明显。格雷戈里有一个方方正正的下巴,棱角分明,身上穿了一套堪称华丽的近卫猎骑兵上校军装,这套两个世纪前的军装现在看起来或许不合时宜,但却是拿破仑曾经最钟爱的服饰之一。

    “你好,上校先生。”福煦回礼,他身上还是穿着1916年式将军制服,已经佩戴上了一级上将的军衔:“集合所有的军官,我要宣布陆军部的命令。”

    “是的,司令官先生。”格雷戈里立正敬礼,然后引着车队向军营内走。

    既然要宣读来自陆军部的命令,那就不能在军营门前草率宣布,而是要前往专门的会议室。

    尼维勒担任法军总司令并没有多长时间,这支部队跟着尼维勒来到蒂耶里堡森林也没有多长时间,但就算仅仅只是个临时营地,营地内的会议室、餐厅、教堂也是修建的一应俱全,而且都已经经过了相当程度的装修,并不是那种用过就拆的标准。

    法国人的奢侈可见一斑。

    一个步兵团,所有的军官加起来,大概有100多位。猎骑兵要少一些,大概只有三十多人,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很多低级军官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原因。

    福煦的任命书并不长,只有几句话而已,当所有人全部到齐之后,福煦就马上宣布,同时也宣布尼维勒被解除法军总司令这个职务,调往陆军部管理档案。

    就是管理档案。

    拜尼维勒所赐,这个工作之前就是由福煦处理的,现在再由福煦转交给尼维勒,实在是很有风水轮流转的玄妙味道。但看尼维勒现在的表现,恐怕他不一定会去上任。

    尼维勒最好的下台时机就是兵变刚刚爆发的时候,如果尼维勒当时顺从雷蒙·普恩加莱的意思辞职,那么雷蒙·普恩加莱会给尼维勒保留一些颜面。但尼维勒拒绝辞职,甚至在雷蒙·普恩加莱已经任命福煦为新任法军总司令的时候仍不肯任命,这就是给脸不要,到今天这个众叛亲离的地步,实在是咎由自取。

    确实是众叛亲离,哪怕面前的这支部队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军总司令近卫军,也没人为尼维勒抱不平。

    “通知司令部所有的军官,以及参谋部所有成员到这里开会。另外收拾出来一个地方,作为司令部工作人员的驻地,还有立即通知司令部办公室,把这几天的所有部队递交的报告全部给我拿过来,如果有电话,我要看到电话记录……”福煦不拖拖拉拉,马上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其实稳定军心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所有人都忙起来,只要没有闲工夫,士兵们就没有时间胡思乱想,当节奏回到原来的轨道,兵变自然而然的会平息。

    解除尼维勒手中的权利,福煦使用的方式比秦致远想的要简单。在秦致远看来,想要进行所谓的平叛,说不得要大开杀戒,杀他个人头滚滚日月无光。

    没想到福煦使用了更加缓和的手段。

    想想也能理解,尼维勒的权利来自法国政府,那么法国政府自然也有办法收回这些权利。热兵器时代的叛乱,其实比冷兵器时代更好平息,因为热兵器时代的军队对于武器弹药的依赖,那么只要切断了叛乱部队的后勤补给,叛乱部队就会不战而溃。

    福煦只需要在这里竖起一杆大旗,然后宣布召回所有的司令部成员,尼维勒就会成为光杆司令。虽然现在尼维勒就是光杆司令,但对于一个疯子来说,他不可能对周遭环境有清醒认识,否则他就不是疯子。

    黄昏时分,司令部所有的成员都已经集中在福煦身边,连大型无线电发报机都搬了过来,尼维勒那边成了孤家寡人。

    当天晚上,格雷戈里前来报告,尼维勒的神志已经不太清醒,被强制性送往巴黎寻求治疗。

    一个时代结束了。

    同时,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始了。

    (未完待续。)

第227章 平乱

    从第二天开始,福煦就前往一线部队巡视,安抚军心。

    此时的法军士兵,经过兵变最开始的疯狂之后,已经陷入惶恐之中。

    包括法军士兵在内,很多士兵在兵变的过程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长官,有人甚至越出军营,洗劫了驻地附近的村庄,杀死了当地居民和治安官,对女性实施暴行。

    当初外籍军团的兵变没有在第一时间被制止,最终导致类似的悲剧不断上演,几乎波及大半法军。

    在这些出现兵变的部队中,大量的士兵开始逃亡,他们和那些正在调动的军队都拥挤在巴黎周围,形势已经处于一个很危险的程度,只要有人在这个时候登高一呼,法国就会马上崩溃。

    但在危机之中,还是有部分军官努力维持了部队的正常,以阿尔弗雷德·米歇尔为首的将军们竭尽所能的维持着战线,使德国人不至于有机可。

    德国人自身也有问题,进入四月份之后,德国的物资短缺更加严重,每个人的面粉定量进一步下调,几乎所有的工人都开始罢工,要求提高工资,改善伙食。

    德国虽然还是帝制,但国内已经有了政党,和英、法两国不同的是,德国的政党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没有发言权,但他们正在为获得发言权而努力。三月份,议会成立一个特殊委员会,研究德国宪法改革问题。四月份,德国人社会主义者响应俄罗斯布尔什维克的号召,要求实现没有吞并和赔偿的和平。

    如果没有吞并,那么德国就要被迫交出已经占据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同时还要交出比利时的烈日地区。这已经超出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底线,引来军方的强烈反对。

    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为首的将军们,同首相贝特曼·霍尔韦格之间的对立也已经无法调和。因为首相赞成谈和,所以在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眼中,贝特曼·霍尔韦格已经是一个披着官僚外衣的激进分子,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必须要清除掉贝特曼·霍尔韦格。

    而因为德皇威廉二世对贝特曼的信任,德皇威廉二世也被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为首的保守派蔑视,逐渐变成了一个没人关注的边缘人物。

    复杂原因交错之下,德军并没有及时发动进攻,否则德国人能直接攻陷巴黎。

    秦致远陪同尼维勒接手了近卫团之后,就赶往费尔昂塔德努瓦。

    秦致远即使为福煦打前站,也是要安排第一师的防务。第一师的先头部队已经赶到法军的前锋线,准备接手当地的防务。

    费尔昂塔德努瓦,就是第一师预定的防区,也是外籍军团中非洲军团驻扎的地方,这场兵变发起的起点。

    或许是自知不可能幸免,第四团调转枪口,封锁了前往费尔昂塔德努瓦的道路,妄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迫使法**部妥协,放他们返回摩洛哥。

    如果是换福煦或者是贝当过来,或许会和他们谈一谈,但是过来的是同为外籍军团的第一师,而且还是最为阴狠的葛立夫带队,第四团的要求注定是镜花水月。

    看在同属外籍军团的份上,葛立夫还是派了一个法国人过去要求第四团撤掉路障,但没想到这名打着白旗的法国人刚刚接近第四团设置的路障百米范围,就被人一枪撂倒。

    很好,这倒是省去了磨嘴皮子的功夫。

    葛立夫立即命令装甲部队发起攻击。

    从巴黎出发的时候,葛立夫的部队和刘子正的部队都得到了20辆坦克的补给,陈康健的坦克团也已经扩编到180辆坦克,这是利奥泰要求秦致远出兵给的甜头,秦致远毫不犹豫的笑纳。

    非洲人怎么说呢,如果法国人是自由散漫的代表,那么非洲人压根就不知道纪律为何物,外籍军团中的非洲部队,别说坦克,他们连一门火炮都没有,就是标准的步兵,人手一支步枪打起仗来只知道“嗷嗷”往前冲的那种步兵。

    这样的人,你让他们去冲锋陷阵,他们凭借着一股子猛劲,或许能够完成。但是你要是让他们完成复杂任务,估计超过十个字的任务内容他们理解不了。

    所以当面对第一旅的坦克开始攻击的时候,第四团的士兵们纷纷就傻了眼,再也没有了刚才射杀法国人时的凶狠,只是象征性的放了几枪,就一哄而散。

    但是散又能散到哪里去呢,这里是非洲,有色人种在这里就像是港口的灯塔一样显眼,特别是黑人,他们或许在黑暗中合上眼闭上嘴是很好的伪装,但在大白天里简直就无所遁形。

    于是原来的营地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这里好歹是那些第四团的士兵们最熟悉的地方。

    很快,营地被围的水泄不通。

    平心而论,第四团的营地还算不错,房屋校场什么的该有的都有。只是千万别比较,如果把眼前的营地和那支猎骑兵的营地放在一起比较,差别马上就能看出来。

    猎骑兵的营地中,不但有房屋校场,而且附属设施很多,什么教堂、活动室、阅览室什么的花样繁多,而且设施齐全,都经过了简单装修,可以满足士兵们的基本需求。这个营地就差很多,没有那些附属设施,而且士兵居住的房屋有很多仅仅只是帐篷,而且或许是因为第四团的士兵们天性散漫,营地周围的卫生状况实在不佳,遍地都是粪便,营地周围的木栅栏也多有破损,看上去自从兵变之日起,这里就处于无政府状态。

    营地门前还立了几个十字架,有几具被砍掉了脑袋的尸体挂在上面,这或许是第四团的士兵们为了立威,或者是表明自己的不妥协故意挂上去的,但现在看来,却成了证明第四团的士兵们暴行的铁证。

    当营地被团团围困的时候,第四团的士兵终于感觉到了恐惧,他们也试着和葛立夫的人沟通,派了一名白人女子出来。

    营地内藏着白人女子,作用不言而喻。

    (未完待续。)

第228章 反悔

    这女子身上的衣服倒是整齐,可惜穿的是一身外籍军团的土黄色军装,原来的衣服想来是不能穿了。

    当看到黄皮肤的第一师士兵的时候,女子面上还有掩不住的凄惶,但当女子见到白人参谋的时候,女子的情绪瞬间崩溃。

    “这帮畜生,他们至少洗劫了周围的三个村庄,杀死了全部的老人和孩子,女人都被他们掳进军营,人数大概在60人左右,他们要求我们放他们回摩洛哥,否则的话,他们会杀死营里所有的平民。”参谋听完女子的哭诉,咬牙切齿的向葛立夫报告。

    葛立夫正在和手下的军官研究怎么进攻,听到营地内有平民,葛立夫眉头都不皱一下,副手徐盛代替葛立夫一口回绝了叛军的要求:“不可能,想办法告诉他们,投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否则的话,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死亡,而且还是会波及到他们部族的死亡。”

    葛立夫已经在心底给这些士兵打上了“叛军”的烙印,对付这些叛军,葛立夫不打算妥协。对于那些营地内的平民,葛立夫并不是十分关心,和陈康健不同,葛立夫虽然也是身在异国他乡,平时也不乏机会,葛立夫却没有沾花惹草。

    葛立夫在老家是有家室的人,而且据说有两个孩子,现在葛立夫在老家的一家子正在前来科西嘉的路上。

    “可是那些平民怎么办?他们是无辜的!”参谋据理力争。

    参谋还是比较注重人道主义的,虽然身为军人,但是这个参谋从来没有上过战场,当面对弱者时,他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怜悯。

    “所有人都是无辜的,没有人天生就该死,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要尽快在这里建立防线,我没有太多时间跟他们扯皮。”徐盛说完,抬手看看腕上的卡地亚,然后规定时间:“派人去告诉他们,他们只有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无论他们是否投降,我们的坦克都将发起攻击。”

    参谋沉默,过了足足有一分钟,参谋才抬头问道:“如果他们投降,那么他们会得到怎样的惩罚?”

    “他们如果触犯了法律,会由军事法庭审判,我没有权利处分他们。”徐盛表情严肃。

    “好吧,我去告诉他们,尽力说服他们投降。”参谋虽然面色苍白,但是神色坚定。

    “威尔,你要考虑清楚,如果他们不肯投降,你可能也会被他们关押,而我不管你是否能完成任务,半个小时一到,我就会发起进攻。”徐盛郑重。

    自从威尔进入葛立夫的部队担任参谋工作,葛立夫、徐盛和威尔的配合还是不错的。说实话,徐盛并不想让威尔去冒险,如果只是为了传个话,没有必要让威尔以身犯险。

    “徐,我已经考虑清楚了,不管他们会不会投降,我都会尽最大努力。我是一名军人,我从军杀敌报国,就是为了保护平民的安全,这是我的职责。”威尔声音平静。

    “很好,祝你好运!”葛立夫接过话头,转头和徐盛继续讨论作战计划。

    威尔骑上一辆偏三轮,向着军营急驰而去。

    “看不出来,这小子还挺有血性。”徐盛望着威尔的背影赞叹。

    葛立夫不说话,看向门前挂着尸体的营地面色阴冷。

    就在威尔走后,刚才逃出来的那名女子穿着一件护士的白大褂在一名护士的搀扶下来找葛立夫。看样子,这女子身上的那套衣服给她留下的记忆不是那么美好,只要有可能,这女子不愿意和这身衣服扯上任何关系。

    “先生,求求您,派你的士兵进攻吧!那些黑鬼根本就不是人,他们都是畜生,您无法想象他们都是做了些什么,您也无法想像我们都遭到了什么样的对待,如果可能,请您把他们全部都杀死,他们都该下地狱……”女子说得语无伦次,泪流满面嚎啕大哭几乎都站不稳。

    “请放心,犯了错的人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徐盛没等葛立夫说话,温言安慰女子:“丽丝,带这位女士去休息,不要让她太激动。”

    丽丝就是扶着这名女子过来的那名护士,丽丝是法国女孩,在第一师中,丽丝这样的女孩很多,几乎所有的护士都是法国女性,她们在第一师中受到尊重和宠爱,就像那位曾经因为保护伤兵而身负重伤,现在已经成为救护营天使的卡地亚一样。

    “徐,一定不要放过他们,要让他们付出代价。”丽丝扶着女子离开之前,也没忘记给徐盛留下这么一句。

    也就是和徐盛说话,丽丝才敢多说一句,如果换成葛立夫,估计丽丝不敢多话。

    威尔还是很有效率的,不知道威尔给了那些叛军什么承诺,还没到半个小时,营地的大门打开,叛军士兵列队而出,把各种枪支在营门口扔了一堆,然后在路边跪成一溜等待发落。

    不管是东西方还是非洲,下跪这个动作几乎是通用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动作的含义是臣服。

    既然已经投降,那就不用在发动攻击。

    葛立夫还是比较谨慎,派人把这些叛军全部捆起来,然后又派人进入营地搜索,即搜索躲藏起来的叛军,也搜索那些被掳进军营的平民。

    那些没有被放出来的女人就没有那么好命了,她们衣不遮体,面色惊恐,当看到身穿白色服装佩戴红十字标志的护士时,纷纷痛哭出声。

    对于她们来说,过去的这几天,日子实在是太难熬了。

    呯呯呯……

    当营地已经被清理完毕之后,营门口传来整齐的枪声。

    “许,你这是干什么?”威尔听到枪声后大惊,匆忙赶到营门口时,就看到士兵们正在排队枪毙那些叛军。

    “为死去的人讨个公道。”徐盛表情冷漠。

    这些叛军都是跪着被执行死刑的,他们面朝的方向,恰好就是那些十字架的方向,果然是报应。

    “可是我都答应他们会由军事法庭审判了,而且这也是你提议的,现在为什么出尔反尔?”威尔很生气。

    “我反悔了!”徐盛言简意赅。

    “你!”威尔气急攻心。

    就在威尔想要对徐盛发泄一番的时候,威尔发现在刑场旁边观刑的那些被掳进军营刚刚解救出来的女子都用仇恨的目光看着他。

    威尔瞬间就没了指责徐盛的底气。

    (未完待续。)

第229章 狠辣

    没有人是天生的圣母婊。

    威尔也不是。

    威尔并不是不恨那些犯了错的人,只是因为自己刚刚做出承诺,现在转眼就被徐盛推翻,威尔有种自己的诚信被人随意践踏的感觉。

    但相对于那些无辜死去的平民,以及面前这些饱受折磨的同袍,个人的诚信又算得了什么。

    背信弃义就背信弃义吧,不管自己有没有穿上这身军装,国家荣誉都是应该凌驾于个人荣誉之上的。威尔这样安慰着自己转身离去,对于那些黑人或求饶、或指责、或叫骂的话充耳不闻。

    同样的话也听在徐盛耳中。

    和威尔不同的是,徐盛半分怜悯和愧疚都欠奉,只是用冷冰冰的眼神看着那些一个个丑态百出的黑人。或许在一个小时之前,他们还在那些被掳进军营的女子们身上发泄;或许在五天之前,他们还在肆无忌惮的用法国人发给他们的步枪和子弹屠杀法国人;或许在十天之前,他们亲手杀死了那些和他们朝夕相处,或许也曾为他们努力争取过的军官们。

    但在这一刻,所有的暴虐都化为恐惧。

    就是恐惧,哪怕是叫骂的最凶的那些人,也是在用凶悍掩饰他们的恐惧。

    和徐盛同样冷漠的是秦致远,当秦致远赶到费尔昂塔德努瓦的时候,杀戮已经进入尾声。

    秦致远没有关注这些有罪的人,只安排了一句要处理好尸体,然后就和刘子正、葛立夫前往前线,秦致远要亲自看一看前线的情况,然后决定如何布防。

    自从去年索姆河战役以来,东线的德国人一直都处于守势,英、法保持了一贯的进攻姿态,这和双方兵力的实际对比有关。

    开战之初,德国人的兵力是高于英、法联军的,随着战争的进行,英法两国的殖民地潜力逐渐显现。英国人的军队中,加入了印度军团、澳大利亚军团、加拿大军团等等,法国人的军队中,加入了波兰军团、非洲军团、华人军团。

    别怀疑,波兰虽然不是法国人的殖民地,但在法**队中确实有一支波兰军团,人数还不少。波兰和法国拥有两个共同的敌人,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德国。

    法军部队中同时还有一直捷克兵团,这些人是由那些政治失意者,以及渴望加入法军的捷克俘虏组成。

    殖民地军队的加入,改善了双方的军事对比,所以德国人不得不采取守势。

    一贯保持进攻姿态的恶果就是在费尔昂塔德努瓦地区几乎没有像样的防御设施,这并不仅仅是费尔昂塔德努瓦的问题,整个英法战线都一样。

    如果德国人肯放弃他们的坚固堡垒出来和英国人和法国人打野战,英国人和法国人求之不得。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担心,对面的威廉皇储虽然明知道法军出现了混乱,还是没有命令德军离开堡垒主动费尔昂塔德努瓦。

    虽然明知道不大可能,但秦致远还是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德国人不会主动进攻上,万一威廉皇储喝多了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

    整整一个下午,秦致远一直都在费尔昂塔德努瓦前线视察,寻找合适的狙击阵地。

    秦致远的要求标准和德国人不一样,德国人选择防守阵地,要求是尽可能依靠地形,给进攻的法国人带来麻烦。秦致远选择阵地的标准是要有开阔的地形,不能像德国人那样依靠着埃纳河的河岸防守,要尽量选择一马平川的平原。

    这或许会方便德国人进攻,但同样方便陈康健的坦克部队包抄。

    秦致远的安排是用有一定防守经验的刘子正旅防守阵地,葛立夫旅则是充当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场,而陈康健的装甲团就在距离战场不远的地方,一旦德国人离开他们的战壕向刘子正的防线发起攻击,就是陈康健的装甲团出击的时候。

    陈康健的装甲团现在有180辆坦克,是这个时代首屈一指的装甲突击部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改变战场形态的能力。

    最终秦致远把阵地选在距离费尔昂塔德努瓦东南方大约3公里的丘陵地带,那里的丘陵可以有效的阻碍视野,对于装甲部队发起进攻的战术突然性更加有利。

    秦致远并不担心德国人会绕过这里,事实上,如果德国人绕过这里去进攻别的地方更好,因为那样的话,将会由法军部队承担德国人的第一波进攻压力,然后陈康健的装甲部队可以从容包抄。

    稍晚些时候,福煦终于抵达费尔昂塔德努瓦。

    这里是这场兵变最先发起的地方,福煦的第一站就是这里。

    “全部枪决?”在秦致远汇报完对于那些叛军的处理之后,福煦皱着眉头询问。

    “是的,全部枪决。”身为长官,秦致远干脆的背锅:“当时在军营内发现了三十多名法国女子,她们遭到了非人虐待,家人大多都被这些叛军屠杀,她们对这些叛军恨之入骨,战士们义愤填膺,于是没有等到军事法庭审判,就把那些叛军全部枪决。”

    秦致远想了想,指着营门口那些已经空荡荡的十字架介绍:“当时的情况您没有亲眼见到,否则您也无法容忍,这些十字架上挂的都是那些被他们枪杀的军官的尸体,他们甚至残忍的砍掉了那些尸体的头……”

    “不用说的太详细,我能想象得出。”福煦打断了秦致远的话。

    福煦从22岁开始当兵,今年66岁,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军营里渡过,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几乎是秦致远简单提及,福煦就能在脑海中勾划出那一幕幕惨剧。

    他们该死!

    福煦在心中得出结论,这么想着,福煦也就不再苛求。

    “明天我要去第32师,你在这里尽快设置好阵地,如果德国人会主动进攻,你这里将是首当其冲。”福煦关心自己的女婿。

    “不,这里不用我担心,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我还是和您一起去。”秦致远答应过朱莉,要保证福煦的安全,不可能让福煦亲自去冒险。

    “没事的,32师的情况还算稳定,师长是巴斯蒂安·加西亚,你的老朋友,这难道还不值得你信任吗?”福煦有信心。

    “还是让我去看看吧。”秦致远坚持。

    巴斯蒂安·加西亚当然没问题,他可是秦致远和合作伙伴。

    看来秦致远的“lll”公司,还真有必要改名为“ggg”公司。

    (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588/ 第一时间欣赏远征欧洲最新章节! 作者:鲇鱼头所写的《远征欧洲》为转载作品,远征欧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远征欧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远征欧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远征欧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远征欧洲介绍: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欧洲遍地战火,人丁凋零,北洋政府向欧洲派出14万劳工,秦致远适时加入其中,成立华人部队,加入法国外籍军团,在付出惨痛代价后,随协约国集团获得胜利,之后又在巴黎和会上改变了北洋政府身为战胜国一无所获反而丧权辱国的窘境,就在秦致远为中国人赢得荣耀的时候,他发现他和他的部队已经无家可归……“天下之大,既然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处,我们就要用自己的刀和剑赢得我们自己的生存空间!”秦致远拔剑四顾……远征欧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远征欧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远征欧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