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唐朝好地主TXT下载唐朝好地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朝好地主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唐朝好地主txt下载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86章 合伙人

    第八更送上,求月票!今天还有更新,大家别急着走啊!

    长安城头,王君廓和王永安父子的人头挂在城上,热油炸过的人头,有些模糊不清,但却能保存更长时间。

    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就算死也想要个全尸。但王君廓父子却是尸首分离,死后人头还要拿来悬首城门示众。

    上柱国、骠骑大将军、左威卫大将军、世封儒州刺史、食实封一千一百户、彭国公王君廓,就这样被永远的钉在了大唐的逆臣名录上。

    一张大大的榜文贴在一边,有吏员当众宣读,讲着王君廓的罪行。

    “不是说跑了吗,怎么给抓回来的?”

    “哪里跑的掉,而且也不是抓回来的,咱们的李相国亲自出马,早料到了他的逃跑路线,提前赶到王君廓要去的一个王家秘密庄园,在那里截到了他。王君廓还要负隅顽抗,结果被咱们李相国,就地斩杀。”

    “李相国好厉害!”

    王君廓父子人头悬首城头示众,确实震惊了长安。长安城里的人,各有感想。而斩杀二人的李超,更是让人提起来就不由的咋舌,这是个绝对惹不得的家伙啊。

    灞上。

    李超却依然很悠闲。

    “老师,你这是在写什么?”

    李承乾抱着一只小狗,凑到李超旁边。

    他手上的是一只小黑狗,不是獒犬,而只是一只小土狗。这是李超原来养的那三只小黑的好几代了,小土狗几乎一年一窝,狗一岁多点就能下崽。村民们都喜欢养狗,一来可以看家护院,二来养肥了还能吃。

    唐朝没有什么爱狗人士,也没有人觉得养狗吃狗是什么罪恶的事情。就算是牛,老了一样也要宰杀吃掉的。

    到了冬天,把养肥的狗杀了,炖一锅狗肉,对于乡下人来说,也许就是难得的一次大餐了,往往杀一只狗,就得呼朋唤友,喊来邻居,叫来亲戚,再做几个菜,然后打两壶酒,围成一大桌子,能喝上一整天。

    土狗只有小的时候最可爱,肥嘟嘟的。

    李承乾养了一只,他不太喜欢更大更猛的獒,却喜欢憨厚老实的小土狗。那狗也确实老实,经常被李承乾各种折腾,也没脾气。

    “我要建一家水泥厂,正准备拉投资呢。”

    “水泥?这是什么?稀泥吗?”

    水和泥,承乾都明白是什么,可水泥两个组一起,他就不解了。有水的泥,那不就是稀泥吗,稀泥还不到处都是,为什么要建个厂?

    “水泥不是稀泥,这是一种特别的东西,要在山里采挖矿石,然后经过烧制,加料磨细而成。”

    承乾摇头,根本听不懂。

    “这么说吧,水泥是一种加工后成粉一样的东西,加水搅拌之后成浆体,能够硬化。它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的胶结在一起。用水泥制成的砂浆或混凝土,坚固耐用。”

    承乾这下听懂了。

    “拿糯米汁、黄土也可以。”

    “没错,但那个成本更高。”李超回道,古人建筑城墙的时候,往往会用糯米汁做粘合剂,甚至里面还要掺入粪便,有的还要求得用孩童的粪便。有的城墙确实就是这样建筑起来的,这种用糯米汁、粪便、黄土等做粘合剂建筑的城墙,据说品质好的能达到针都插不进,千年都不倒的神奇效果。

    李超不知道能不能有这么坚固,但他知道这种方法来建筑,肯定是成本极高的。糯米本来就贵,还要用糯米汁,岂不更贵。再说了,这种也只是做粘合剂可以,却不能如水泥一样来浇顶浇柱的。

    水泥的作用可是更大,而且成本更便宜,这两点取一个,都足够让李超选用水泥了,何况还是又作用大又成本低呢。

    “哦,真有这么神奇吗这个水泥?那要如何制造呢?”

    “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窖中烧成熟料,再加入适当的石膏,有时视需要还掺加混合材料,磨细而成。”

    “挺简单的啊。”承乾道。

    李超摇头,“这可一点也不简单,首先我们得找到石灰石矿,还得是在新京附近,这样才能使用运输,因为我们得考虑到运输的成本,最后是矿场在河流边上,这样可以水运。其次,还得建窖,得建破碎的机械,这些可都是简单。”

    “老师你都会吗?”

    “我当然会。”

    “老师真厉害。”

    要生产水泥,尤其是要大批量的生产,绝不是三言两语说的清楚的,这几乎等于是一整套的工艺,绝大多数都是得从头开始,每一步都不会容易。

    只是李承乾听不懂那些,也不会明白有多难。

    李超自己就算有黑科技,有这些工艺的技术,但要把这些技术转为生产,甚至转换为产能,却会是非常辛苦的一件差事。

    先不说这些找矿、建窖等等,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得有钱。

    有了钱,才能立项,才能请工匠请工人,买设备,打制工具、机械等等。一切的一切,开始就是从钱开始的。

    李超觉得还是人多力量大,这个项目是李家的,但还是得多拉些人参与进来。

    他打算找那些权贵们合作,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钱,还因为他们有人。这年头,有钱很多时候都还雇不到人。

    “老师家里的实力,还要拉人合伙吗?”李承乾一直觉得李家很有钱,他觉得李超比他爹都有钱,反正他经常听他爹跟他娘哭穷,报怨朝廷里宰相们不肯多给他钱。但他却从没有听见李超在钱的事情上为难过。

    相反,他总能看到别人来找李超要钱,不管是李家的管事,还是别的人来借,李超都是有求必应。

    “如果这个项目仅仅有钱就好了,那我确实不需要找别人合作。但这并不只是钱的问题,合作,是合伙伙伴之间,各自资源的重组利用。互取所需,各补所短,你明白吗?这就是合作的本质,交换资源。”

    李承乾似懂非懂,“资源指什么?”

    “一切,你拥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资源。”

    “哦!老师,那小黑算不算我的资源?”

    李超看了眼那只可怜的小狗,点头,“当然也算,当然,你的这个资源也许价值不高就是。”

    李承乾有些嫌弃的抛开小黑,然后问李超,“那老师你要拉人合伙建水泥厂,你有什么资源呢?”

    “我?”

    李超弹弹手上的那页纸,“我的资源可就多了,你看到这张纸没,光这张纸,就能价值万贯,我拥有水泥的生产工艺配方,也拥有生产水泥的水泥厂的机械工具的制造配方,总之,只要我懂得如何生产水泥,而且我还懂得如何运用这些水泥,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创造出巨大的利润。”

    李承乾看着李超手里的那页纸,羡慕万分。

    一张纸,就值万贯啊。

    叫来管家,李超吩咐他向京中各家权贵,还有那些有名的商贾们下贴子,请他们前来看李镇的稷神庙会。

    “就写看庙会?”

    “帖子送上的时候,可以转告他们,我将在庙会当天设宴款待来宾,同时在宴会上商议合作之事。”李超说道。(未完待续。)

第587章 长孙无忌

    第九更!!!!

    鲸鱼沟。

    水面上,一条游艇慢慢划过,荡起一片涟漪。

    船舱里,李超一手拿着一根钓杆,一手接过李秀宁递来的新剥菱角。

    旁边,李秀宁靠在边上,“三郎,你那个水泥厂要拉人合伙,你怎么不找我?你太不厚道了,居然把我给忘记了。”

    “你还差多少钱,我给你投。”

    李超笑笑,“我那水泥厂确实需要不少钱,但我不差钱,我只是差点合作伙伴而已。”

    李秀宁道,“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我找人合伙,其实不是要跟他们借钱,而是要带着他们赚钱。”

    李秀宁道:“那你就更不厚道了,赚钱也不带上我,枉我平时那么疼你。”

    “呵呵,咱们现在公开的关系,不是因爱生恨,如今是一对连朋友都做不成的仇人嘛。我拉你合伙,这不是怕关系暴露嘛。”李超有点无奈,这公主一跟他在一起,就好像变成了十几岁的小女生,爱撒娇了。

    “我不管,算我一份,不许拒绝,我也跟着你赚点钱。”

    “你还缺钱吗?”

    “缺,我与柴绍和离,是我对不起他,所以我把原来家里的财产都留给他了。”

    “啊,你净身出户的啊?”

    “净身出户?”李秀宁细细品味了一下这个词,然后笑笑,“确实是净身出户,所以我现在很穷,得靠你带我赚点钱。”

    “那你拿什么入伙?还是算了吧,那么麻烦,你缺钱花,我直接给你。”

    “花你钱算什么,那不成你包养了?我们只是情人,本长公主谢绝包养!”公主扭头一哼。

    李超忍不住在她脸上划了一下。

    “好,那你入养,你要入多少我都收。”

    “那我入一万贯吧,穷,只能投这点。”

    李超差点被嘴里的菱角给噎着了,什么叫穷,只能入一万贯的伙。一万贯什么时候变的很少了?

    一万贯很多好吧。

    一万贯啊,家财千贯都能算的上是中产阶级了,万贯,那绝对是富豪之家啊。李秀宁说自己穷,结果随手就拿一万贯来入伙。

    “姐姐,你刚不是说你是净身出户的吗?”

    “对啊,我大部份的财产都留给柴绍了,京城和畿内的十几套庄园、别墅,还有许多田产,我和离时,只留下了我的长公主汤沐采邑,还有自己的一点体己私房钱而已。”

    李超咂巴嘴,“姐姐,可以告诉我,你的一点体己私房钱是多少吗?”

    “大概五万六贯钱财吧,另外还有百来顷地而已。”

    五六万贯钱财,百来顷地.....李超无语,这好大一笔钱财啊,百顷地可就是万亩田啊,何况还有五六万贯的私房钱呢。不愧是李渊的唯一嫡女,真有钱啊。

    “那柴绍岂不是拿了更多,这家伙赚了啊。”

    李秀宁撇撇嘴,不以为意。

    她追求的是自己的感情,钱财这种身外之物,她还真不在意,何况那些钱财也不是留给柴绍的,当初她和柴绍是明言过的,她的那一份,她留在柴家,但这些却是留给柴哲威和柴令武兄弟俩的,不是给柴绍的。

    “对了,有件事情你必须得答应我。”

    “姐姐你说。”

    李秀宁不满的瞪了李超一眼,“你以前不是叫我姑姑吗,怎么又叫我姐姐了?”

    “不是怕把你叫老了嘛,如果你愿意,那我继续叫你姑姑。姑姑你刚要我答应你什么?”

    “死相。是这样的,哲威和令武现在是留在柴绍那里,可他现在去了河西,两人扔在京中,也没有个人管束,无法无天了。我打算把他们放到你这里来,让你帮我管教。正好,也给太子做个伴嘛。”

    李超有点为难。

    他跟平阳那是地下情人关系,如果以后天天面对着柴哲威柴令武兄弟俩,会不会有点不太舒服。

    平阳直接伸手掐李超的软肋,语气却偏偏还温柔万分。

    “你就答应嘛!”

    “好好好,我答应还不成嘛。”

    长安。

    李家的帖子送进各家。

    崔善福接到帖子,立即找到王氏。

    “咱们要不要也入这个水泥厂一股?”

    “水泥厂?这名字好奇怪啊,靠谱吗?”王氏问。

    崔善福现在爵封清河县侯,短短几年,从无爵到侯爵,这几乎也主要是沾了女婿李超的光,当然,这也与他以前是秦王府的人有关,加上他出身五姓名门。

    “文远弄的事情,什么时候不靠谱过,不管他弄什么东西,跟着投一股总不会错的。夫人,咱们家现在能拿出多少钱来?”

    “几千贯吧。”

    “到底多少?”

    “三千贯。”

    “肯定不止这点,我看要投就多投点,五千贯吧。”

    “会不会太多了点?”

    “你不相信为夫,难道还不相信李三?错不了的,咱们以前跟着李三投的香皂坊、肥皂坊,可都是赚了的。”

    王氏想想,似乎确实如此。

    “那就再多投点,六千贯吧。”

    “你不是说家里没钱嘛。”

    “你别管那么多,钱就存在李记钱庄里,你一会拿着存折然后去找文远,早点入伙,要是晚了,到时说不定想入都没机会了。”

    “说的是,快把存折给我,我现在就去。”崔善福也急道。

    魏国公府。

    长孙无忌正在让仆人收拾行装,他即将出京前往朔方任职。接到管家送来的请柬,打开看了看,稷神庙会。

    “李超又要拉人合伙开水泥厂?”长孙无忌摇头冷笑一声。

    那天在宫里跟李超动了手脚,事后到现在,他也还没有去跟李超和好。都是有身份的人了,长孙无忌等着李超来给他主动和好呢。

    可等来等去,李超根本就没来。

    连派个人送个帖子写封信都没有,这让他失望之余,又觉得很不高兴,李超太不给面子了。

    现在李超却派人送来个什么水泥厂合作的帖子。

    李超把先前那事全忘记了吗?

    “郎君,如何回话?”管家问。

    长孙无忌又拿起帖子看了一遍,沉吟再三,最后还是道,“给李家的人回句话,就说那天我会亲自前往的。算了,我还是亲自手书一封,你派人亲自送上门去吧。”

    “郎君,李镇稷神庙会是在三天后,可郎君不是定好明天就离京赴任吗?”

    “推后三天吧。”长孙无忌道。(未完待续。)

第588章 小鬼当家(感谢孤单小星星万赏!)

    第十更送上,疯狂十连更,拼命了,只为了大家能够投几张月票支持一下!

    天气依然晴朗,午间热浪滚滚,热的人根本不敢出门。连家里的几只小狗崽,都热的肚皮趴廊下石板上,舌头吐出老长,呼呼的喘气。

    天气太热,到了中午人便昏昏欲睡。

    知了一直在叫着,下人们拿着长长的粘杆到处粘知了,以免他们打扰到了小主人们的睡眠。

    太子承乾却无心睡眠,他这个年纪总是贪玩的。

    正好最近又多了不少同伴,齐国公的义子来恒来济兄弟俩,比他稍大点。另外还有郯国公的义子裴行俭,此外还有他姑姑平阳长公主的两个儿子柴哲威、柴令哲兄弟,这几个本来就是他老师李超的门生,因此现在跟他也算是同门师兄弟。

    另外,魏征家的小儿子、房玄龄、杜如晦家的小儿子,程咬金的小儿子,尉迟恭的小儿子,还有好几个宰相的小儿子,年纪都不大。

    这些人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承乾的未来妹夫,都跟承乾的那些公主妹妹们是订了亲的。

    现在这些大的**岁,小的四五岁的家伙,都跑来李家了。

    反正崇文馆小学也放了假,他们便都被送到这里来度暑假,还美其名曰陪太子读书。

    承乾年纪虽不是众人中最大的,但他身份最尊贵,其它人要么是他的准妹夫,就是他的同门师兄弟,他当仁不让的当了头。

    每天带着捣乱。

    李府中的仆妇丫环们忙忙碌碌,主人们虽然都睡了,但她们却还有许多事情。得准备好绿豆汤、酸梅汤等,还要准备好西瓜等,还要准备好冰块,做好各种准备,等主人们午睡一醒,就得要准备服侍。

    李超这几天很忙碌,忙着准备招合伙人,忙着准备组建新工坊,忙着招工匠,忙着出图纸。

    对于承乾,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管着他了。

    每天早上变成了自习课,中午更是随他去。反正派了人寸步不离的跟着他们,不用担心安全等问题,其它的就随他们去了。

    这群孩子都是贵族子弟,不是宰相之子,就是大将之子,哪怕来恒来济裴行俭三个,那也是国公义子,他们的父亲也是隋朝时的名将。

    “怀亮你行不行?”

    李承乾见程怀亮搓了半天还没搓出烟来,一把将他推到一边。

    “没想到你这么没用,以后孤怎么放心把十三妹妹嫁给你呢。”李承乾摇头,一脸鄙视的样子。

    程怀亮低着头,一脸羞愧的蹲一边去了。

    “长孙冲,你来。”

    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听到太子指派,从蹲着围观的那群人里站出来,走到承乾身边,接过承乾手里的那个转弓。

    这是个很简单的工具,一头削尖的木棍上,用绳子连着一把小小的弓,拉动弓,弓弦就能带动那根尖木棍转动,来回拉,木棍就能一直转动。

    长孙冲一只脚踩住一块干燥的木棍,然后把那根尖棍放在刚才程处亮转出来的那个孔上。

    那孔已经有些发黑,可就是一直没烟冒起来。

    李承乾等的不耐烦,换长孙冲来。

    “记住一直拉,不能停,看到烟冒出来,不要马上停,要等烟比较多了,才能停下来。”

    长孙冲点头,“知道了,殿下。”

    “嗯,动手吧,别让孤失望,不要跟程处亮一样,中看不中用,长那么大块头,连个钻木取火都不会。”

    程处亮有点委屈,他是皇帝钦点的十三公主清河公主的准夫婿。当着一众未来连襟和大舅哥的面,居然钻不出火来,太丢面了。

    “会不是会这个法子不对?”他小声道。

    “不可能,这是老师教给我的法子,还示范过的,我都钻出过火,是你没用。”太子不耐烦道。

    于是一群小伙伴都笑程处亮,笑的他把头低的更低了,都快埋进自己裤裆了。

    长孙冲很卖力,片刻后,果然有烟了。

    “有了,有烟了,继续,不要停。”

    又搓了一会,烟更大,于是李承乾接过那块板子,小心的把火星倾倒在一团干草里。然后鼓起腮帮子吹了起来。

    火星引燃枯草,火焰升起。

    一群小屁孩欢呼起来,高兴的看着那团来之不易的火。

    “快,把细的干树枝架上来,不要草了。”承乾充当着指挥,在那指手划脚,一群小屁孩于是都开始添柴。

    “尉迟宝琪、杜荷,把蝉拿来!”

    一大把串在树枝上的蝉被拿过来,每根树枝上串了一只,这是李承乾从李府网蝉的下人那里弄来的。

    他有次听李超说过,外面总是知了知了叫个不停的夏蝉,其实烤了吃味道还不错,然后他就记在心里了。今天趁府中大人没空管他们,于是就从捕蝉人那里要来了捕下来的蝉,一伙小家伙聚在这里搞烧烤。

    有现成的火石不用,他还非要来个钻木取火,一开始直接拿手搓,搓了几下,手快破皮了,于是便又改做了一个工具。

    看着火升起,李承乾很有成就感。

    “来,烤蝉,一人两串,自己烤。”

    天很热,围在火边上,更是热的冒汗,可李承乾却精神头很足。

    “遗爱、令武,你们两个去厨房弄点豆子和谷子来,那个也可以烤的吃的。”李承乾指挥一边的房遗爱和柴令武两个准妹夫。

    “履行,你去弄点盐来,一会要洒点盐才好吃。”

    萧瑀的儿子萧锐和柴哲威在一边道,“要是弄点酒来喝就好了,冰啤酒,白鹿牌的,我喝过,相当爽。”

    李承乾眼睛泛光,“厨房里有冰啤酒吗?”

    “应当有的。”

    “那你们去弄点过来。”

    “好。”萧锐和柴哲威笑着道。来恒来济兄弟俩也被这气氛感染,“我们也去。”

    一群小家伙,这个去拿盐,那个去拿酒,还有去找孜然,有去找豆子的,玩的不亦乐乎。

    府里早有一直盯着这群小家伙的人去告诉了李超。

    李超听了之后,靠在椅背上只是轻笑了几声。

    “多么让人怀念的童真时代啊,随他们去吧,一边看着点就是,不要让这群家伙放火烧了房子就好。”

    “喝酒也不管?”

    “喝点啤酒不会有什么大事的,只要看着别让他们喝太多,喝个一两杯,醉了也没事。”李超笑道,第一次酒醉,也是件有趣的事情。

    太子今天倒是挺会玩的,透露出来的组织能力和领袖气质,挺让李超满意的,没白教!

    (未完待续。)

第589章 火烧李家

    困了,李超就在书房躺下,准备睡会,结果没睡一会,崔莺莺过来叫醒了李超。她抱着小夏花,一脸无奈。

    “你居然还有睡的着,你知不知道,那群小爷都快把咱们家给拆了?”

    “不至于吧,不就是在那里烤个知了吗?”李超揉了揉眼睛,笑着说道。小孩子嘛,总有童真的时候,爱玩爱疯很正常。不适当的给他们玩耍,过于拘束,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尤其是小孩子需要经常跟同龄的孩子一起玩。

    “就是烤个知了?”崔莺莺哭笑不得,“他们何止是烤个知了啊,烤完了知了,还在那里烤爆米花,烤豆子,然后还喝酒呢。”

    “这些孩子真是胆大的没边,居然溜厨房里去偷了盐、孜然等调味品,到最后吃完烤豆子烤知了还不过瘾,又去偷了肉出来烤,一开始还只拿了一瓶啤酒,到后来,喝上瘾了,直接偷了一桶。”

    李超听了不由的扑哧笑出声。

    真是群无法无天的小家伙,一胡闹起来就彻底没边了。估计喝了点酒后,开始发酒疯了。不过也没什么,一群十岁以下的小孩子,就当是在玩过家家了。

    “他们还偷了一只鸡,然后自己宰了,做了叫花鸡。”

    “这个厉害,居然还能偷到鸡,还敢自己宰,还能自己做叫花鸡,厉害,人才啊。”李超听了竖起大拇指,谁说这群公子哥们只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家动手能力还是很强的好吧。

    叫花鸡都能自己做了,人家连鸡都是自己偷来的,活的鸡啊,没点本事抓的到?更别说杀鸡呢。就算是放到后世,好多二三十岁的人,都没本事自己抓到一只活鸡,更别说杀鸡了。

    嗯,哪天带这群孩子出去野营野营,让他们玩个够。让他们自己搭帐篷,自己捡柴,自己生火,自己做饭。

    “你还笑的出来,他们不光杀鸡,他们还放火,厨房都给烧着了。”

    “啊?”

    李超这下笑不出来了,居然还放火?胆子这么肥,喝醉酒就发酒疯故意放火?

    崔莺莺道,“那倒不至于,就是他们没处理好炭火,不小心引燃了厨房前的一个柴堆,幸好发现及时,马上就给扑灭了。

    “现在他们人呢?”

    “我让人把他们都带客厅里了。”

    侍女端着刚打的井水和毛巾进来,井水冰凉,洗个脸,立即就精神了许多,困意一扫而空。

    “走吧,看看这群家伙。”

    沿着长廊来到客厅,“怎么这么安静?”

    客厅里居然没有想象中的喧闹。

    守在门边的管家,有些无奈的道,“全都睡着了。”

    “睡着了?”

    “嗯,是全都醉了,这会呼呼大睡呢。”

    李超进厅一看,果然,屋里椅上、榻上,甚至地板上,一群小公子全都睡着了。横七竖八,呼呼大睡。

    一个个全都脸红扑扑的。

    李超也只得摇头。

    “给他们抱房间床上去,替他们换身衣服,擦下身上的汗。”

    李超还想教训下这些家伙几句呢,毕竟放他们玩耍归玩耍,但该摆明的态度还得摆的。不过既然他们都醉过去了,也就只能算了。

    “找大夫给他们看下,还有他们睡觉的时候身边不要离人,注意他们的睡觉,让他们侧躺着睡,免的万一要吐给呛着自己。”

    每一个都是自己的学生,又还都是宰相公侯子弟,身份尊贵着呢。

    大夫过来一一看过,这群小家伙喝的其实都不多,又只是喝的啤酒,因此虽然醉过去,但情况很好。

    李府的仆人盯着照看着,这群家伙直接一觉睡到了天黑,然后才一个个醒过来。

    承乾醒来后,还有点茫然呢。

    “我不是在烤叫花鸡嘛,我的鸡呢!”

    “你的鸡我已经给你喂了你的小黑了。”

    床边上,李超收起手上的书,悠悠回了一句。

    承乾看到李超,然后记忆慢慢闪现,终于想起来自己之前干了什么了。本来只是想烤几个知了吃,后来又想烤豆子,烤爆米花,最后又偷了冰啤酒,喝了点后,胆子就大了起来,又偷肉烤,甚至偷了鸡,最后酒喝多了点,直接醉过去了,不对,好像醉过去之前,程处亮那浑蛋,还玩火把厨房前的柴堆点着了......

    想到这里,李承乾额头冒汗了,貌似闯大祸了。

    “承乾啊,你说你今天都干了什么啊?”

    “老师,我知道错了。”

    “哦,你错了吗,那你跟我说说,你错在哪啊?”

    “我不该玩火,不该带着他们去厨房偷东西,不该偷酒喝,还差点烧了房子。”

    “嗯,不错,态度还挺诚恳的,这样吧,念你是第一次,你今天晚上呢,就写个检讨书吧,一定得态度诚恳,字数就三千字吧,记得要用毛笔写,用新张体写,每个字都得认真!”

    李承乾一下子脸就跨了下来。

    五千字的检讨书,还新张体,那新张体一点也不好写,还不如欧体好写点呢。起码大欧的楷体他平时练的多。

    五千字,这一夜都写不完。

    “老师,能不能换个啊?”

    “你以为写一篇检讨就完了?我还没有说完呢。你们昨天偷鸡,偷酒,还放火,胆子非常大啊。我给你们一个任务,每人去领养一窝小鸡,你们要亲自照顾它们长大,不能死了。另外,你们每天得去路上拾粪,每天至少得拾满一筐,坚持七天。”

    “拾粪?”

    “嗯,不论羊粪、牛粪,不论干的湿的,只要拾满一筐,一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孤是太子,怎么能去拾粪!”李承乾脸都红了,拾粪那么肮脏的事情,怎么能让他这个堂堂太子来做。

    “反对无效,这是惩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惩罚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做错了事情,给你惩罚,是让你加深记忆,让你以后不会再轻易遗忘,下次在犯同样的错误之前,你就会好好的衡量一下,不会轻易的犯错了。”

    李承乾无奈的出去了。

    崔莺莺进来,“让太子拾粪这不太好吧?”

    “这有什么,农夫还有粪肥种菜种粮呢,这长出来的粮食蔬菜,难道他们就不吃了?再说了,只要太子聪明一点,他其实也不用拾的。”

    “啊?”

    “他是太子,不还有那么多小伙伴嘛,他可以让他们帮他拾啊!”李超笑道。

    “这也行?”

    “这有什么不行的,适当的找找规则的漏洞,打打擦边球,这也是规则允许的,就看太子有没有这么的聪明了。”李超道,其实李超就是故意留下了漏洞,不把漏洞封死,就是想看太子的反应。

    若太子聪明能找到漏洞并加以利用,这当然是许可的,这其实也是一种训练和教导。(未完待续。)

第590章 内定

    昨天十连更了,兄弟们看的过瘾吧,能不能给几张票啊?求几个打赏也好啊!

    清晨。

    李超带着太子和他的一众其它学生们一起回了长安。

    今天是讲武堂的招生考试第一场初选,李世民很重视,特意把讲武堂招生考试定为大唐武举考试。

    李超是主考官,秦琼也赶回就来,他与尉迟恭担任了副主考。兵部尚书长孙无忌与兵部侍郎等兵部和十二卫官员,皆到场。

    不过虽说是武举考试,但毕竟第一届,因此规则等都相对简单些,没有什么各地的考试,而是先由各卫各道举荐军官,以及地方青壮自己报名,然后在地方各道一次简单的筛选后就能来京考试。

    前来考试的人还是很多的。

    毕竟一旦考中武举,那就成为武贡生。在送入地方军队中受训一年之后,合格的就能入讲武堂成为天子门生了。而在军队中受训一年的淘汰率,基本不会很高。因此最关键的,还是武贡举考试这一关。

    考试的内容,是李超拟列的。

    主要就是骑、射、枪、力和智五个科目考试。骑,有骑术和骑枪、骑射三大项,射,则分为平射和筒射,同时又有固定靶和移动靶,以及步射和骑射之分。

    其中固定靶,称为长垛,是一面三丈直径的巨型布制靶子。靶子有五圈,中间一圈直径六尺,第二圈直径一丈二,第三圈直径一丈八,第四圈直径两丈四,第五圈直径三丈。

    射距则是一百零五步。

    固定靶,也分为平射和筒射。平射的要求是箭的弹道平直,抛物线不能太大。

    筒射比较特殊,是这个时代射箭考试的一种常用方法,所有的箭不过一尺长,这样的箭无法拉满弓,因此要用到筒。

    筒就是一条纵向劈开的半片竹子,用绳子绑在右手手腕上,做为短箭发射时的轨道。这种筒射,其实与弩的发射方式类似。

    固定靶外,有移动靶。

    同时步射之外,还有骑射,也一样是分为固定靶和移动靶,每个靶也都分为平射和筒射两种,因此射箭考试,其实一个是有八个小项。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射箭项考试,也是因为唐军的弓箭装备率是极高的,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若加上装备弩的,那么实际弓弩装备率达到百分之一百二以上。

    弓弩,就是唐军极强的作战手段。因此,第一次武举考试,才会如此的重视弓射。

    而骑科考试,则分为骑术、骑枪、骑射三项,其中骑射项与弓箭中的骑射项是重合的。另外两项骑术和骑枪,骑术自然是考的骑马的技术。

    骑枪考试,筑两道土墙,每边放两个木头人偶,每个人偶头顶边长两寸多长的木片一根。

    要求考生用一支一丈八的马槊,骑马从两道土墙中间冲过,然后不得减速,准确打落两边人偶头顶的木片。还要求人偶不能倒,打落三块以上为上等,两块为中等,一块或没有为次等。

    力量则考臂力和负重。

    臂力考试要用一根一丈七长,直径三寸五粗的杆子,举十次,举完以后要能手握离杆底不过一尺的位置,把杆子端起来。

    这是非常考验臂力的。

    能做到的,那都能是臂力非常好的人,这是做不到假的,尤其是后面那一步。

    负重,则是身上负重四百斤,走二十步。

    最后一项,考智。智,就是智力。

    智力就是面试,考生得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若是能够识字会算账懂画图,当然更是上等。

    最后,还有一条没有写出来,但却是最基本的一条要求,就是身高必须五尺五以上。五尺五,就是一米六五,如果连这个身高都没有,那么直接在各道就会被打落下来,根本没资格入京考试。

    能来的,基本上都是五尺五以上身高的。

    “射、骑、枪、力、智五科,都能过的不多吧?”

    大理寺卿郑国公郑善果坐在李超的边上,看着那一项项考核要求,忍不住问李超。

    “五科全优当然难,我们这次考核标准,是力和智是基础项,每个考生这两项必须要合格以上才行,而骑、射、枪三项,只要有一项成绩是优,也可以过初选的。”

    这次的武举考试,其实不是说成绩多好就能入选,而还是跟文科制举一样,是有一个最终录取的名额的。

    因此比赛采取的是淘汰制。

    初赛,先把成绩合格的留下。

    然后再进行复试,再淘汰掉一批人,只留下预期录取的名额数,从合格者中选择额定数量的最优秀者。

    如果五项都优,当然肯定是优先录取,如果三项特长项中,有两项优的肯定也胜过一项优的。

    单项极优秀的,则又超过三项都普通的。

    总之,这是择优录取的考试。

    郑善果点头。

    “名额多少个?”

    “一千二百个。”

    “有内定的吗?”

    李超笑笑。

    内定这个东西,正常当然是没有的,但是,总有例外的。就算是如今的文科制举,也都不完全是凭成绩来的。要真凭成绩来,就不会有投奖,不会有举荐,不会有不糊名了。

    因此这次的武科举,其实也一样是有内定的。

    能内定的,当然是那些特权阶层,贵族子弟。而且这次跟李超打招呼,要内定的,还不是一般的宰相公侯。要只是他们来打招呼,李超也可以拒绝的。

    但这次来打招呼的,是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直接给了李超一张单子,上面密密麻麻一堆人名,全是那些勋贵子弟们,多还是已经有官职在身的,多数是在亲勋翊三卫五府中任职的。这些人的父亲想让自己的儿子进讲武堂镀个金,李世民也不好拒绝。

    不过李超并不想让自己的第一届武举,弄的那样乌烟障气。因此虽然不能直接拒绝,但李超还是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他向李世民提议,武举考试分两榜。一榜就是正常的榜,一榜叫恩榜,就是那些内定的公侯子弟们。

    反正不让他们一起考,免得破坏了考试的平衡。

    那些人想镀金,让他们进来镀就是,直接开个恩榜,到时这些人都内定录取上榜的。等进了讲武堂,给他们再单独办几个班就是了,不要影响到正常考生就好。

    李世民倒也从谏如流,同意了这个方案。

    “恩榜三百个名额。”

    “哦,倒也不少,贡榜一千二,恩榜三百,总数一千五。”郑善果笑着点头。

    “这贡榜一千二百人,真的全凭实力吗?”

    “当然,我虽为主考,但也不能随意录选,而是有一个陪考团。看到没,由一百零八位将军组成的陪考团,他们会对每个考生的各项成绩进行打分,最终得出总分数,然后再加上我们几位考官的分数,就是他们的最终成绩,最后以成绩来淘汰。”

    陪考团分数和主考官评分,并不是一样的,主考官的评份比重要高些,但陪考官的评分也非常重要的,最后是要综合得分的,因此并不能考官随意的舞弊的。

    况且,李超还请了大理寺、兵部、御史台三个衙门过来监考,如对考生评分有疑议,是要复核的。

    武举考试的项目,都是比较硬的。不像文科制举,文章的优劣不是那么好评判,武生的成绩那却是实打实的,射中了多少环,打落了多少个人偶头上竹片,这都是明摆着的,今天还有这么多人来观看比赛呢。

    “你这个方法真不错。”郑善果真心赞叹。“若是文科制举,也能够更加公正一些,以成绩取胜,而不是以家世、名声来录取的话,相信文制举肯定还能录取更多优秀的人才。”

    李超对于郑善果的这种敏锐目光也很赞赏,其实这种有识之士很多。只不过没有人愿意来提出改革,就如李超,他更是早就知道,但他也不提。

    为什么?

    因为如今的科举主要还只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辅助方法。朝廷虽不用九品中正制,但隋唐之时,选仕取人,主要还是凭家世。

    特别是门荫制下,那些贵族和官僚子弟更是凭父亲的官荫直接出仕。不论是进三卫五府做侍卫,还是做品子,或者是去做亲事、帐内等,这都是入仕之途。

    尤其是唐初的官员文武不分,可以相互转换的,贵族子弟以武职入仕,慢慢的就能再转换,限制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占据着朝堂位置的诸公,那都是现在这种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为何要大力推动科举呢?科举那不过是个辅助手段,甚至可以说是给那些关东士族、江南士族,给那些不在朝的大族们一个也分杯羹的机会而已。

    真正期待依靠科举入仕的是哪些人?

    寒门?不是,真正想靠科举进入仕途,也进入大唐政治舞台的,是那些关东士族和江南士族,他们想要打破关陇军事贵族们对政治的垄断。他们不像关陇军事贵族们那样,在军界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他们掌握的是学术权,如果扩大科举,那么他们当然是最大的受益群体。

    至于寒门阶层,甚至是那些小地主、自耕农阶层,他们在这方面的资源远远不如那些掌握经学的士族们,科举,当然是远远不如士族们利益大的。

    就连李超,他现在都是既得利益一员,靠着现有的门荫制度,他几个儿子刚出生,就有了爵位,将来长大点,自然更不愁入仕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连李超都没去触碰文制举,因为真去碰了,那绝对是得罪了整个当权的利益集团,而且还是跟自己过不去。

    何必呢!

    郑善果虽然如今也是既得利益中的一员,但他出生关东士族,五姓七宗中的荥阳郑氏,他们这种千年士族门阀,是真正掌握经学,掌握学术权的学术寡头之一。

    如果把科举制度深化扩大,荥阳郑家绝对是得利者。

    可惜他提了个开头,李超却只是笑笑,而丝毫没有接茬的意思!(未完待续。)

第591章 灭国神将

    第三更送上,求月票!

    离靶一百零五步。

    王玄策屏息净气,神色淡定的缓缓拉开弓。弓是步用长弓,牛角弓,牛筋弦,配上长箭,瞄准一百零五步远的长垛靶。

    靶子很大,足有三丈之大。

    不过靶子虽大,但要射中靶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距离太远了。足足一百零五步,大唐五尺为一步,要在五十多丈外射中靶中,并不容易。不说其它,光是要射这么远,就得需要很大的力气。

    如果都射不到一百零五步,你射术再精又怎么样?

    相隔了一百零五步,三丈大的靶子也显得很小了。

    李超的面前摆着考生们的资料。

    “王玄策,二十二岁,河南道洛阳人,现任融州黄水县令。”

    一个文官,来考武举,这若是放在明清时期,那是不敢想象的,就算是在宋时,也不可能发生。那个时候的文人地位已经远远的优于武人了。

    但在唐初,这却是件很寻常的事情。

    唐初的文武分界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军功贵族们在朝中的地位是极高的。关陇贵族,就是群军事贵族,他们唐初的朝中是占着垄断地位的。军功贵族们也并不是只是会带兵打仗,他们多数也是能文能武,出将入相不在少数。

    不过最让李超惊讶的还是这个年轻考生的名字。

    王玄策。

    王玄策,历史上贞观时曾经一人灭一国的那个儒将?史载,贞观之时,王玄策出使天竺,结果到达印度的玛卡达国的时候,却发现本来与唐朝交好的西拉迪提亚国王已经去世,取而代之的是篡位的大臣阿尔裘那。

    阿尔裘那把出使的王玄策使团都关了起来,王玄策和副使逃出,一路逃到了泥泊尔。当时尼泊尔与吐蕃松赞干部联姻,和唐朝一样把公主嫁给了松赞干部。于是王玄策以松赞干部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兵七千,杀回印度。

    他自命为总管,打着大唐的旗号,向阿尔裘那复仇,击败了四倍于已的敌军,并攻破了阿尔裘那的王城,俘虏了篡位者,救出了使团,帮助原王室复国,然后押着阿尔裘那回到大唐。

    虽然其实当时他灭的只是印度的一个邦国,而且也不是全国,只是攻破篡位者的都城,俘虏了篡位的国王,但依然了不起了。

    当时的印度,是戒日王统一印度,但这是个跟秦朝一样的短命王朝。建国606年,统一于620年左右,但在647年就解体了,跟隋也相差不了多少。

    而且戒日王统一印度北方之前,当时北部也是一片混战,后来戒日王以佛教传播,让北方的城邦们停止战争,加入到了他的统治,但各个城邦其实还是很有实力,戒日王的国家其实就是一个封建城邦制,有三十多个藩国,玛卡达国就是其中之一。

    王玄策他们是去见戒日王的,因为前一次出使的时候,玛卡达国王与唐使交好,才会卷入内讧之中,最后惹出了这一次的一人灭一国的传奇经历。

    事实上就是王玄策灭的是戒日王朝的一个城邦藩属国,而且只是破了都城,但这依然足够让人惊叹了。毕竟,印度那可是距离大唐万里之遥,异国他乡,王玄策靠借来的兵灭掉了篡位大唐友好邦国的乱臣,然后保盟友复国,救出使团,多牛啊。

    但此时看,王玄策却还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而已。

    不过能在这个年纪,就已经担任了一县县令,也非常了不得了。

    李超认真的观察着他。

    一箭射出,场上一阵欢呼声。

    “正中靶心!”

    李超带头鼓掌。

    “文远挺看好这个考生的!”郑善果问。

    “此人气宇轩昂,很是不错。你看这场边如此多的人围观,可他却不急不缓,很难得啊。有大将之气质,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更何况,这人还是一个在职的县令。”

    这次的武举,朝廷既让各卫各道推荐七品以下武官参加,也允许百姓自己报名参加。

    只有触犯律令者、工商之子、州县衙门小吏,这几类人不得参加考试。其余的良民、官员,都是可以的。

    王玄策是个七品官,但不是武官,却是个文职县令,这也有点稀奇了。

    这次的考试,虽说是个武举考试,但朝廷依然还是比较偏重于技艺的,对于文略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因为李超的目标是讲武堂招生,而这次讲武堂招生,目标又是为军队培训一批低级武官。

    正因为只是为培养低级武官,因此没有说去考什么兵法策略经典等,考的还是以技艺为主。低级军官,毕竟还是要冲锋在前的。

    等将来开设中级班时,到时可以增加兵法策论谋略方面的试题,现在,则没需要。

    不过如果考生能文允武,当然是最好的了。

    一个二十来岁就当上县令的人,这文化水平肯定不低,而现在百步之外能中靶,这说明技艺也是优秀的,这样的人,当然能入李超法眼。

    他现在已经能确定,这个王玄策,肯定就是历史上那个一人灭一国的大唐使者王玄策了。

    射箭每项要求射九箭。

    能中五箭就为上等。

    王玄策射出第一箭之后,开始一箭接一箭的射出,中间没有什么停顿。

    九箭皆中,而且全是正中红心,这是上上的最好成绩。

    “文远的眼光果然不错,他还没射箭,你就已经看好他了。九箭全中,厉害。”

    百步之外能九箭全中,充分的说明王玄策的力量足够,而且箭术很高。

    步下平射长垛靶结束,然后是步下平射移动靶,再是步下筒射长垛,步下筒射移动靶,再换到马上骑射......

    射箭考试八个项目,一项九箭,整整七十二箭。

    一般的学员,每项中间都要休息一会,恢复臂力。但王玄策却保持着一个很平稳的状态,基本上没有特意的停歇,一个项接着一个项。

    最后的成绩汇总上来。

    八项全是上上,七十二箭皆中红心。

    移动靶比固定靶难射,马上射移动靶更是难上加难,但王玄策却是教科书一般的表现。

    “他不但箭箭红心,而且这动作姿势都非常的标准啊。”郑善果以前也是个射箭高手,基本上大家族的子弟,都是文武兼修,骑与射,这是最基本的。

    “洛阳王家,虽非顶级名门,但也算是地方豪强了,怪不得能有这么优秀。”郑善果看了下王玄策的资料,赞叹着道。

    李超也是充满赞赏之色。

    “去把这个考生叫过来,本主考要亲自问他几句话。”李超招来一名亲卫,让他去把刚考完射箭的王玄策叫来。

    上午到医院弄医保报销,三点才回,刚码了一章,先送上!(未完待续。)

第592章 风靡万千少女

    “学生洛阳王玄策拜见主考。”

    王玄策来到李超面前,行礼。李超上下打量着王玄策,越看越喜欢。比自己还要年轻一点,身上有股着文士的儒雅,又有着一股习武之人的干练,更兼有一种世家子弟的气质。

    “百步穿杨不过如此,你的箭术真称的上是出神入化,不论是力量还是技艺又或者是姿势,都非常的好。”

    “相国过奖。”王玄策很谦虚。

    李超问他,“你既是黄水县令,为何却又来报考武举。黄水县令已是七品之官,而考武举,就算你考上了,也还得数年讲武堂学习以及军中实习,最后毕业任职,也是授以**品武职,弃笔从戎,你是怎么想的?”

    一个二十来岁的文职县令,七品,三四年后,不出意外,肯定已经升迁了。而现在考武举,考上了,那么原职肯定不能再保留,几年之后,反成了**品武职,在一般人来说,肯定不会这样的选择的。

    王玄策只是微微一笑,似乎对于这样的疑问早有答案。

    “学生很喜欢相国的诗,尤其是其中那些描写边塞的诗。比如那首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让人读了,就忍不住全血热血沸腾,拍案见绝,心神向往之。还有那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还有那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有那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以及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王玄策一开始还很淡定,但越说越激动。

    李超做过的诗,尤其是那些关于边塞边疆的诗,他每首都记得,甚至如数家珍一样的背诵出来。

    李超看出来了,原来自己遇到了一个粉丝。

    边塞诗,很特别的一种风格。比如曹操的诗中,也有不少这种大气的,还有杨广也做过这类大气的诗,比如饮马长城窟行,连李世民也跟着做了一首。

    不过当今,要论这类诗做的最好,甚至把这种诗做出了一种真正的风格,做出了一种极致的,却是李超。

    半月谈上经常有李超的诗,其中不少就是这类边塞诗。

    由于半月谈越来越大的传播影响力,使得李超的这些诗能够迅速的传遍天下。如今每期半月谈一出,许多李超的粉丝都争着在找李超的诗。

    李超甚至被喜欢他边塞诗的那些文人们尊为边塞诗宗师。

    其实李超只是想刷一刷名声,好保住自己的名士之名,又因他常在边地,因此选择这类边塞诗,尤其选的都是唐朝时最有名的边塞诗人的名作,因此使得李超现在成了这方面的宗师。

    王玄策就是这样的忠实铁粉。

    李超的每首边塞诗,他都给抄录下来,经常诵读,早就烂熟于心,能倒背如流了。每次诗李超的这些诗,他都能读的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终于,当他知道了这次朝廷开武举的消息,并听说李超是主考官之后,王玄策立马就扔下自己的县令差事,留下官印,直接跑来长安了。

    弃笔从戎,收取关山五十州,万里觅封侯,不教胡马度阴山.....

    “好,有志气。”李超称赞。

    “相国,可以为我写一首诗吗,就写你那首从军行?”王玄策一脸期待的望着李超。

    “好。”李超也没拒绝,提起桌案上的笔,为他写下这首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书赠洛阳王玄策!

    “谢相国。”接过那张纸,王玄策跟捧着个宝贝一样。

    旁边的郑善果有些无法理解王玄策的这种想法,一个士族出身的年轻士子,还是年轻有为,已经入仕当上县令了,结果却狂热的喜欢李超的几首诗,而弃官从戎来考武举。

    读书人的骄傲呢?

    这时,李超的亲卫过来禀报。

    “相爷,那边有几位考生,说非常仰慕相爷,想要过来拜见一下。”

    李超抬头,那边确实站在好几个人,一脸激动的样子。但被卫士拦在那里,李超位高权重,身份尊贵超然,哪是随便人想见就能见到的,尤其是上次发生了恶僧半夜潜入李府行刺事件后,皇帝已经特旨,调拔了三百北衙禁军专职保护李超,分成几班,日夜不离,李府也一样是日夜保护状态。

    更别说,李超自己也有家丁也有亲卫。

    “让他们过来吧。”

    最后亲卫筛选了一下,只放了三个人过来。这三人,也是刚才考试中,与王玄策一样成绩非常不错的。

    “学生陈仓县尉,河南汴州刘仁轨拜见相国。”

    “学生封丘尉,河北渤海高侃拜见相国。”

    “学生淮南扬州上官仪拜见相国。”

    新来三人,两个担任着县尉之职,县尉比县令级别低些,但也是许多官员的入仕之职,尤其是许多文科制举的中举进士,一开始往往都是授任县尉的。虽说县尉在地方上,相当是一个公-安局长的职位,有些偏武职。

    上官仪没有官身,但他也很特别,他留着短发,跟李超当年刚来时一样。

    三人都很年轻,都是二十岁左右的样子。

    刘仁轨长的很高大,高侃很粗壮,而上官仪有些偏瘦。

    但是再一细问,三人也不简单,高侃出身渤海高氏,渤海高氏也算是山东士族,还算是个不小的士族,名望挺大。当年北魏末的枭雄,建立了北齐的高欢,正是出自北海高氏。调侃,算是名门子弟,打小学文练武,因此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封丘尉,并且箭术不凡。

    刘仁轨,平民出身,但年纪虽轻,却已经当官好几年了。武德初,因名声好,被河南道安抚大使刘瑰征辟,任命他为息州参军,后又改任陈仓县尉。

    “你原是息州参军,怎么后来转任陈仓县尉呢?”州参军肯定比县尉职要高些的。

    “州中有一武将骄狂放纵屡次违反律法,一次当街行凶之时,我阻拦,打斗之时将他不慎打死,因此贬官。”(未完待续。)

第593章 四猛八大锤

    第五更送上,求月票!

    一个参军,把一个武将给打死了,怪不得刚才考试时表现这么出色了,没有点真本事,参军这样的文职岂是武将的对手?不过另一方面,也说明刘仁轨很耿直啊,参军敢管级别比他高的武将,还当街对打。

    最后打死了武将,只是贬职,说明他刚才没有说谎,确实是那武将的错。要不然,参军打死车骑将军,这可不是贬官就能了的事情。

    “如果时光倒流,你现在重新回到当日,你还会出手吗?”李超笑问。

    “会!”刘仁轨回答。

    李超没说话,继续看着他。

    “我依然会上去的,但我会更注意点方式,避免最终那样的结果。”

    这个回答就很令李超满意了,实心不改,但能改下行事方法策略,这就很好。

    李超很好奇的打量着短发的上官仪。

    “你为何是短发?”

    上官仪拱手,“学生曾落发为僧,近因见到半月谈上披露许多佛寺之中藏污纳垢,觉得佛寺之中也非净地。因此学生还俗下山,学生也曾诗过相国许多边塞诗,非常喜欢,这次闻讲武堂招生,特赴京参考。”

    还俗的和尚,还真是特别。

    不过再细一问,上官仪可不是普通的和尚。他爹也是官员,曾是隋江都宫副监,在江都宫变中被杀,当时上官仪因藏匿得以幸免,为求避祸,自行披剃为僧。

    李超拿着三人的档案细细看了一遍。

    王玄策、刘仁轨、高侃、上官仪。

    最长的刘仁轨二十三岁,最年轻的上官仪二十岁,四人都生的仪表堂堂,个子都起码一米八,除了上官仪稍显文弱些,其余三人都很健壮。

    但就算上官仪看似文武,却也箭术极佳。

    这四个人的名字凑在一起后,李超觉得有点难以置信。

    一个王玄策,他已经确定了,那就是一人灭一个的灭国神将王玄策。而另外这三个同样优秀的年轻人,身份也呼之欲出。

    刘仁轨,很有可能就是在高宗时期,因救援新罗,在朝鲜半岛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的那个刘仁轨。如果是他,可了不得,这人可是高宗和武则天两朝宰相。

    白江口一战可了不得。

    当时日军四万二,战船一千余艘,而刘仁轨指挥的唐军只有一万三,战船一百七十艘。两军在百济的白江口展开激烈海战。

    这也是中国与日本的第一次战争,刘仁轨沉着指挥,以少敌众,最终,日军一千余艘战船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在是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这一次战争,也打破了日本想插手东北亚地区的野心,奠定了大唐乃至以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格局。

    第一次狠狠教训小日本的中国大将,李超佩服。

    高侃,也一样是高宗和武则天时的名将啊,高侃征伐漠北突厥,稳定北方边疆,还曾与李世绩、苏定方、薛仁贵等一起灭亡高句丽。

    至于上官仪,那是上官婉儿的祖父啊,高宗朝的宰相。

    李超觉得这三个应当不会那么巧只是同名。

    四人都喜欢李超的诗,更崇拜李超在河北孤身入洺州城劝降的胆气,以及率着一群民夫,却凭智谋大破羌贼,吓退吐谷浑大汗慕容伏允,解救出当今皇帝。更只用半月就斩杀了梁师都,一月收复朔方,还与突厥人达成了协议,兵不血刃的把河曲地拿回。

    李超的种种,在他们看来,那简直就是惊天地动鬼神之举。

    这种被人崇拜的感觉,非常好,李超很享受。这不只是简单的敬畏,敬的不是官阶品级,而是你的行为你的经历。

    自己也成了年轻一代的偶像了。

    李超坐的是主考官的席位,李世民今天则是坐在另一侧的观看席上。他与宰相们评论着这次武举考生们的表现,看着许多人的优异表现李世民心情大好,很有一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的感觉。

    一转头,却刚好看到李超正与四个考生在那里说话。

    “那四个考生是何人?”李世民问。

    旁边马上有人回道,“回陛下,是刚才射箭考试中最优的四人,皆是八项上上,七十二箭才中红心的考生。四人为洛阳王玄策,汴州刘仁轨、渤海高侃、陕州上官仪。”

    “是刚才那四个成绩最好的吗?”李世民也对刚才射箭考试中的那四个人记忆很深,能取得那样优秀成绩,还那般年轻的人,可不多。

    “去把李相国请来,把那四位考生也一并召来。”

    李世民本来还以为这四个被李超叫去说话的年轻人,是李家的亲戚什么的,比如崔郑两家的弟子,又或者是程咬金牛进达单雄信等一些李超的通家之好的勋贵亲戚什么的。

    李超见到内侍过来传旨,便笑着对王玄策四人道,“你们运气好,陛下要召见你们,一会可别失了礼数。”

    “啊!”

    四人都有些小意外,十分激动。皇帝召见啊,就算他们四个有三个以前是有官身的,可想见皇帝一面也是没资格的。

    “走吧,跟着我后面就行。”

    李超带着四人来到李世民那,边上的宰相和大臣们都打量着李超身后的这四个年轻人。

    “嗯,气宇轩昂。”

    “能得李超青睐,这四个小家伙好运来了。”

    “是啊,能被李超看上眼的,都不会差。若能得到李超指点一二,就更加的前途了得了。”

    “可不,想那苏烈苏定方,以前也只是窦建德刘黑闼麾下一先锋,可如今呢,自他拜入李超门下,跟随李超以来,那也是屡立功勋,平步青云啊,现在都是朔方道灵州都督、镇北都护了,正三品的边镇大将。”

    “还有程牛李崔尉迟那五个小家伙,跟着李相跑了两年,如今不也都是实封伯爵,挂着将军职吗?一个个才都十七八岁年纪呢。”

    “那几个家伙,确实是跟着李相国沾了光呢。但要说,真本事也有些的,本就是武将世家了,又跟李军神身边学两年,岂是一般人能比的上的。”

    一群大臣们对着过来的四人评头论足,语气里甚至带着点羡慕之色。要是他们家的子弟,也有机会拜在李超门下,跟着李超学文或者学武,账前麾下几年,挣个侯伯什么的都不是难事。

    离第五名只差一点点了,大家帮个忙,投月票支持一下!(未完待续。)

第594章 猜忌的种子

    李世民待李超他们行了礼,挥手,“平身。”

    “文远你向来眼光独到,这四人得你面见,只怕不仅仅是箭射的好吧?”李世民笑着道。

    李超拱手,“回陛下,此四子都是志向超群之辈,王玄策,本黄水县令,刘仁轨,本陈仓县尉,高侃,封丘县尉,而这位上官仪,原来是一位官宦之后,因故曾剃发出家,如今还俗,有志从戎。这四位,都有为国戍边之心。”

    “好志气。”

    李世民听了也不由的竖起大拇指来。

    “如此有志气的青年才俊,可不能辜负了他们的一腔热血。文远,既然他们弃文从武,那你就收下他们做你的弟子,亲自教授他们,一定要为朕教出四位末来朝廷名将出来!”

    “陛下,考上武举入讲武堂也是一样的。”李超笑道。

    “那怎么能一样,这四个是好苗子,又有志气,不能辜负。你亲自教,因材施教,一定要把他们打磨成最好的!”

    话已如此,李超便笑着应下。

    “你们四个,还愣着做什么?李相国已经答应收你们为亲传弟子,这可是极难得的机会,一般人想要拜入其门下,可都不得啊。”

    李世民这话一出,一边的侯君集和张亮两个北衙大将军,就感觉脸上火烧火烧的。上次皇帝也是这样,让他们去拜李超为师学兵法,结果李超还不教,最后甚至弄的他们脸面全无,成了长安城里的一个大笔话。

    可是现在,李超却欣然的收下了四个年青人做弟子。

    一个县令两个县尉还有一个是刚还俗的和尚。

    侯君集心里在骂娘。

    草他娘德李超,难道我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县令?老子可是大将军是国公啊。

    王玄策四个年轻人也觉得幸福的快晕倒,先得偶像李超接见,现在又得皇帝召见,更加不可思议的是,皇帝居然亲自为他们出面,让李相国收他们为弟子,传授他们兵法。

    “学生王玄策!”

    “学生刘仁轨!”

    “学生高侃!”

    “学生上官仪!”

    “拜见老师!”

    四个年轻人推金山倒玉柱,齐齐跪在李超面前,郑重的向李超磕头拜师。

    头一磕,四人就是李超的正式亲传弟子了,这可和讲武堂里的李超学生们不一样。这年头,师傅如父,师傅对弟子的管束权是极大的。

    当然,他们磕了头拜了师,肯定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比武场上。

    无数的考生目光望向这里,虽然他们刚才离的太远听不到皇帝和李相国跟那四个幸运的考生在说什么,但现在看他们向李相跪拜,他们岂有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道理。

    真是四个好运的家伙,居然能得到李相国青睐,成为李相的入室弟子。

    李相之前收过的兵法门人,好像只有七个。

    平阳长公主、苏定方、程处默、牛见虎、李感、尉迟宝琳和崔琰,现在又收了四个。之前那七个,除了长公主不说,其它人可都非常了得啊。

    苏定方,如今实职正三品的大将军,是镇北都护、灵州都督,爵封郡公。

    程牛李崔尉迟五个,也全都是实封伯爵,五品的实职将军。

    现在这四个运气极好的家伙,居然被收为了李相国的弟子,真是祖坟冒青烟啊!

    李超现在门人很多,有学文的也有学武的,学武的就是苏定方程处默他们,年纪稍大点,如今也都是在朝为官。学文的那些,则要小的多。

    比如来恒来济裴行俭还有太子以及柴家兄弟等,若是把那群小驸马们也算上,李超的门下,真的非常热闹了。

    王玄策他们激动万分,能入偶像门下,真是虽死而无憾了。其它的考生们,则充满羡慕,考试都还没考完,这四个家伙只凭着一身优秀的箭术,居然就已经直接入了李相国的门下,还得了皇帝召见,这是多大的荣耀啊。

    平步青云,都直接上天了。

    接下来哪怕其它的几个项考的再差也不要紧了,都成了李相的门生,这辈子都不愁了。将来封侯封公,那都不是问题啊。看看李相的那几个门生,十七八岁都已经从白丁到实封伯爵了。

    那个苏定方,以前还是个反贼呢,结果现在呢,实封郡公,镇北都护、灵州都督,真正手握实权的边关大将。

    “既入我门下,那么你们当记住,必须忠君爱国,守疆护民,这个信念,要此生不渝!”

    收了四个门生,可不是收四个学生这么简单。这不是后世,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模糊。在这个时代,师与生,那就是父与子的关系。

    天地君亲师,天和地排在最前,然后是君主,再是父亲,然后就是老师了。拜师收徒这一刻起,他们就成了一辈子的关系。

    四人以后,不论走到哪里,他们的身上都会背着李超门生的烙印,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若是他们与李超作对,甚至会被打上欺师灭祖之恶名。

    “去休息一下,接着还要考试。你们虽然已经入我门下,但考试依然要公正。若是你们其它几项考的不好,最后你们也别想被我录取,更别想进讲武堂。去吧,拿出最好的状态来,莫让人说我李超看走了眼!”

    四个年轻人斗志昂扬,告辞退下去准备了。

    李世民看到侯君集面红胀红,眼睛喷火。

    “文远啊,你为何如此看重这四个年青人?朕当初让你教侯君集和张亮他们兵法时,你可好像是不太乐意啊?”

    李超也早瞧见了侯君集那副便秘一样的表情。

    “陛下,拜师,除了要找才能高的人,还得看老师品德。德艺双馨才德兼备,那才堪为人师。同理,选门生弟子,除了看资质,也一样要看品性。如果有天赋,却没品性,那这样的门生是教不得的。如果一人品性顽劣,却教给他上等兵法战策,这岂是对君王对百姓负责之举?”

    李世民见李超话里对侯君集如此不客气,咂巴嘴,咳嗽两声,把话题强行打住。他担心李超这张嘴再这么苛刻的说下去,侯君集会从一边直接扑过来。

    这侯君集到底哪里得罪了李超,不可能只是因为那天侯君集在李府失礼行为吧?李世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他想起了李超还会望气看相,李超曾说他会当天子,还预测到了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这样的异象和天变。

    还曾说过房玄龄会当宰相。

    莫非,李超凭望气和面相,早已经看出侯君集这人有问题?结合今天这话,侯君集以后会反?

    李世民沉下脸来,心里慢慢琢磨着这事。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侯君集,看来得小心一点了!(未完待续。)

第595章 太子的收买

    第七更送上,跪求月票!

    李世民并不知道,那四个他觉得不错的有志青年,将来会有如何的杰出。若是知道,他肯定不会大手一挥,主动让四人拜入李超门下了。他现在只是觉得这四人很不错,很有志气,是不错的苗子。

    但这样的苗子李世民很多,放眼望去,比武场上,到处都是,没一千,也起码也有八百优秀苗子。

    因此李世民让这四人拜到李超门下,让李超替他好好教几个人出来,也没觉得怎么样。反正,他有很多好苗子。他想不到的是,李超叫来的这四个,会是万里挑一的顶级好苗子。这全场上万的考生里,也就这四个最好了。

    考试中途,出现的这个小插曲,考试越发的热闹了。

    考生们都受了点刺激,谁不想得皇帝召见,谁不想拜入军神李相国的门下?于是乎,考生们在接下来的考试之中,那是毫无保留,不断的挑战自我。

    有的考生在骑术考试上,除了规定动作外,还不断的作出各种高难道动作,什么镫里藏身啊,什么站立马背....

    看的人眼花缭乱,确实有不少的优秀考生。

    一项接一项,而且是分成了多个组同时进行,考生太多,要不然一个个考不知道得考到猴年马月去。

    考生们卖力的表现自己,但却没有人再得到李超的破格接见了。

    李超也会在一些表现特别优秀的考生档案上记一笔,但也仅此而已。

    第一天的考试很快结束,这一天也就考了骑和射,明天要接着考枪和力,后天考智。

    总共三天考试,基本上就是前两天考技艺,最后一天是面试和笔试。

    本来力量考试只是负重和举枪,但李世民今天又让加上了翘关,也就是举重。举重又分为举大刀和举石。

    大刀不是普通的大刀,而是专门练力气的大刀,相当的沉重,分为几个重量级。学生不但要把大刀举起来,还得舞动起来,这就是既要力量又要技艺。石,就是石锁,也分为多个力量级,同样是既要举起来,又要舞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动作套路。

    这可是比纯粹的比力气难多了。

    李世民看来的考生太多,而且普遍都素质很好,只是简单的负重很难分出优劣,才特别加入了举重。

    另外力量考试中,还加入了硬弓。

    这种硬弓,就纯粹的训练开弓锻炼力量的拉弓,弓分成多种力量,按石斗计算。

    智的考试,也增加了内容,原本只是面试,考考口齿清晰思路清晰。但现在还要加上笔试,不但会有一些简单的贴经墨义,还会有绘图和计算,还有一篇策论。

    总之,难度大大增加。

    考试很热闹,李世民甚至还特意下旨,开放考场,让长安的百姓也可以前来观看。

    这个热闹啊。

    平时大家也没多少热闹可看,缺少娱乐活动,哪怕就是帝都的百姓,也一样很苦闷的。忙碌的时间太多,休闲的时候少,还没什么娱乐。

    一年就指望着几次过节了,什么元宵节放花灯,什么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爬山登高....平时谁家要是有个娶媳妇娶女儿,那都能引得整个坊都热闹好些天。

    现在皇帝让大家可以来围观,大家岂会放过这机会。

    稍有点空的,都跑来观看了。

    幸好事先早有准备,考试的地方很大,有足够的空间。

    感觉半个长安的人都跑来看考试了,万人空巷啊。

    李超甚至看到许多商贩也跟着过来了,到处是一排排的摊位,京兆衙门很早就接到了李超的通知,让他们做好这次的准备。

    提前在考试场周边准备了许多停车场地,栓马桩,还有商贩的摊铺。

    其中李家的许多产业,今天也一样前来。

    李记钱庄在四处发传单,有人拿着铁皮喇叭在宣传存钱的利息,在宣传钱记新开放的保险业务等。

    有李记熟食铺子,正摆着许多熟食摊铺,向前来看热闹的百姓们推销各种熟食小吃呢。

    武举考试,比文科制举热闹多了。

    场上那种种射箭、骑马等,在百姓看来,就是最热闹的活动娱乐了。

    哪个考生百步之外射中一个靶子,立即能引来一群人的叫好,若是哪个射歪了,也会引来一群人的唏嘘声。

    每次考生考完一项,都会现场打分,陪考团,主考团等,打出的分数,若是让大家觉得与实情不符,那是要被众人嘘的。

    有这些围观群众监督,分数打的一直都算比较公正的。

    “老师,这考试好热闹啊!”

    太子承乾跟着他的小伙伴们看的也非常高兴,一群熊孩子昨天都挨了训,每个人写检查写的手都快断了。

    还得捡一周的粪,今天李超带他们来看考试,这些人算是暂时松了口气。

    “等我们李镇的庙会开始,比这里还要热闹。”

    这次的武举考试,在李超看来,其实还是有些太匆促,或者说重视度不够。若是好好操办一下,完全能弄的更热闹的。

    有了人气,当然就代表着有钱赚,市场经济嘛,人气最重要。可惜之前他不管京兆衙门的事务了,因此那些人都没有几个有他的那种头脑和观念。这么好的机会,居然都不知道抓住。

    他们还真只是打算办一个武举考试而已。

    上万个考生入京呢,若是加上他们的亲友啊仆佣啊,再加上这么热闹的考试,能够吸引来围观的京中百姓,这就是一次盛会啊。

    李镇办个庙会,都能弄的热闹无比,赚的盆满钵满的,京兆衙门居然办这个事还在为经费操心,到处请款。

    捧着金饭碗要饭啊。

    李超后来接手,但时间上有些来不及了,只是临时布置,总算还是抢救了一点的。

    “老师,你刚才收了四个门生,他们比我入门晚,是不是以后得叫我师兄啊!”承乾现在天天领导着一群熊孩子,越来越有点孩子王的气势了。

    今天看到王玄策四个新拜入李超门下,都已经想当人家的师兄了。

    “嗯,师门之中不论年龄,只以入门先后为序。你比他们入门早,当然就是他们的师兄了。不过你的这四位师弟,你可要待他们客气些,再过二三十年,也许他们就能成为一方名将了,等你登基御极之时,他们正好能成为你的好帮手。”

    李承乾听着连连点头。

    这孩子现在有点早熟,天天跟着李超,早熟了。

    “好我把刚买的冰棒分他们一人一个,他们会记的我的好吗?”承乾问李超,说这话时,眼睛还瞥向自己手里的一把冰棒。冰棒还冒着热气呢,这是李记铺子里的特产,夏天卖冰棒,很神奇,也很受欢迎,尤其是如承乾这样的孩子。

    “哼,你可以把你的冰棒分他们,他们会感谢你的赏赐的!”(未完待续。)

第696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感谢十里飘飞520万赏!)

    “王师弟、刘师弟、高师弟,上官师弟,师兄我把刚买的奶油冰棒都分给你们了,你们以后可一定得支持我啊。”

    李承乾还真的把冰棒分给了王玄策四人一人一根。

    还明目张胆的拉拢四人。

    王玄策四人一手握着一根冰棒,有点哭笑不得的样子。

    倒是柴令武几个,看着本来属于他们的冰棒被太子赏给了几位新师弟,一个个都有些嘟着嘴不太高兴。

    “既然是太子赏赐,你们就收下吧。你们入门晚,因此以后就是师弟了。我门下,不止有学兵法的你们,也还有学文的太子等人。不论学文还是学武,以后你们通通都以入门先后为序,排序称师兄弟。”

    王玄策四人点头。

    “谢太子赏赐。”

    李承乾笑呵呵,一张嘴,那没了一颗门牙的嘴就特别的显眼。

    “四位师弟不用客气,叫我师兄就好了。”

    “谢师兄。”四人改口。

    李承乾非常的满意,这家伙最近有点猖狂,四处拉小弟。原先还只是把他的那群妹夫们收为小弟,后来把来济来恒裴行俭等一群师兄也给拉了过去。

    现在连四个师弟也不肯放过了。

    对于这种公然结党行为,李超这个太子太保就当没看见。李世民当然也是知道的,天天有人时刻盯着太子的一言一行,然后奏报呢。

    但李世民看过之后,除了哈哈一笑之外,也并不在意。

    太子才七岁呢。

    在李世民看来,太子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而已。他不但不会不高兴,反而觉得很欣慰,太子小小年纪就会拉拢人心,就会结党,很了不得啊。值得夸赞,这样的太子才是他期待的。

    “老师,我也要学兵法。将来我长大了,也要指挥千军万马。我还要灭了吐谷浑,灭了突厥灭了高句丽!”

    李承乾最近上了地理课,学了点地理知识,知晓了大唐不是天下唯一的国家,周边还有不少的国家,尤其如吐谷浑、突厥、高句丽等还是大唐的敌人后,已经整天在跟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了。

    每次他都是大元帅,然后给他的那群小伙伴们封一堆的大将军,再选几个倒霉的家伙扮演突厥将领之类的,次次都是以多打少,每次都得胜。

    李超不得不佩服李承乾,越来越聪明了,都懂得要以多打少才能保证胜利,很有几分自己的无耻之风啊。

    男孩子喜欢骑竹马玩打仗游戏,这很正常。适当的引导,多有助益。李超就喜欢培养李承乾的这些兴趣爱好,然后每次借着游戏,来把历史、地理等课程融入其中,寓教于乐。

    不过,好像李承乾现在有点太好战了点。

    天天要把高句丽、吐谷浑、突厥等国灭上好几次,甚至都已经开始打吐蕃、高昌、契丹、百济、新罗等大唐周边的盟友了。

    这小子,很有股要一统全世界的野心啊。

    “承乾啊,你知道高句丽在哪吗?”

    “知道,在大唐的东北,燕山之外。”

    “嗯,那你知道那个地方到底离长安多远吗,知道那里的气候如何,知道那里民风习俗如何吗?”

    “高句丽离长安很远。”

    “很远是多远?多少里?有哪些路线前往,水路怎么走,陆路又怎么走?他们的人口多少,国君是谁,朝中有哪些名将,有多少士兵?关城几何?如果要打架,怎么调兵,怎么转运粮草,要出动多少兵马,如果调兵,那么会对其它地区的局势有何影响,你这些想过没有?打仗征召兵马,会不会影响耽误农时,这些,你又想过没有?”

    李超一连问了一堆的问题,直接把李承乾给问傻了。他只是在李超的地理课上,知道东北有个高句丽,在李超的历史课上,知道了高句丽也是华夏人所迁移过去后在那边建立的。他还知道高句丽曾几度入侵吞食中原的疆土,知道汉朝曾在高句丽设立过四郡。

    也知道隋时,曾几征高句丽,损兵折将,甚至动摇国本。

    因此,在他的脑子里,高句丽其实就跟原来朝廷灭掉的河北刘黑闼、朔方梁师都等是一样的,那里本来就应当是大唐的疆土。

    因为大唐是中原正统,是他爷爷从隋朝皇帝那里受禅让得来的天下。因此,过去隋朝的疆土,甚至整个华夏拥有过的疆土,都应当由大唐来继承。

    这就是正统,就如同他是大唐的太子,将来大唐帝国也只能由他来继承一样。

    高句丽分裂出去都好几百年了,隋朝时没收回来,那大唐就要收回来。至于怎么收,这个他还没想过。

    只是觉得,应当不难,反正他现在每天都要把柴哲威柴令武兄弟他们几个扮的高句丽,打败好几次。

    “高句丽确实我华夏之地,我大唐为华夏正朔,有责任有义务把高句丽收复回来。只不过,事情有先后,有轻重缓急,做事,得谋定而后动,得准备万全,有把握之后才动手。不动之则,动必如雷霆!你记住了,莫轻易出手,出手必见功!”

    李超觉得自己应当向李承乾灌输一些这样的思想。

    君王,就得是开拓进取的,如果连个开拓之心,那这样的君王跟条咸鱼有什么区别。李超知道李世民想灭突厥平吐谷浑破高句丽,但李世民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灭的掉这些目标。提前培养李承乾这些观念,让他也能够跟李世民一样,有雄心有目标多好。

    历史上,李世民御驾亲征高句丽就没灭掉,最后还是高宗时灭掉的,嗯由李世绩苏定方刘仁轨薛仁贵这群家伙灭掉的。

    如今既然由他来保扶承乾,李超觉得以后不会有李治什么事了。他都还没出生呢,以后还是安心做个晋王吧。

    “高句丽很远啊?老师,那我们先打突厥吧!”李承乾马上换了一个目标。

    “咱们跟突厥现在是盟友。”

    “可突厥以前不是老来打我们吗,抢我们牛马夺我们人口,咱们现在干嘛不打他?”

    “因为突厥现在很强,而我们刚天下一统,百废待兴,还需要休养生息,积聚实力。当然,我们现在跟突厥人和好,那是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你要记住,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只要不忘记突厥人是大敌这条就好,暂时的隐忍,只为来日北伐突厥,擒其可汗。”

    李承乾释然,又茫然。

    “老师,你不是军神吗,为什么还打不过突厥?”

    “承乾,缺了牙齿就少说话,因为你一张嘴,那个缺洞就露出来了,很不好看。”李超道。(未完待续。)

第697章 李超的一亩三分地(感谢名字都让狗占了万赏!)

    祭祀过稷神之后,稻子开始收割。

    洗澡沟两边坡上,打谷机呜呜的响着,李家的长工们有了打谷机后,收割的速度快了许多。

    四个人一组,配一台打谷机,刚刚好。

    两个长工,负责踩踏打谷,两个少年过来拿禾,配合无间。另外有专门的割稻子的,割稻子的一般都是妇女们,她们一大清早就开始下田割稻子,那时天刚微微亮,一天早凉爽的时候,稻禾上还有露水。

    她们已经拿着镰刀弯着腰,把一排排的稻子割下,一次割六七颗禾,两排正好放成一把。这样一排排的收割过去,很快一片金黄的稻子,就全都成了一把把的摆在了晒干的田里。

    割下的水稻,等太阳出来后,露水很快就晒干了。

    因为李家的打谷机多,长工也多,因此直接就把打谷机抬到田里去打,免得把稻禾运回村麻烦。

    把打谷机反过来,两个长工扛着机子踩在田埂小路上来到田里。

    打谷机一翻,架上棚子,就可以开始了。

    负责拿禾的,都是些少年小孩,好多都是长工们的孩子,带着来拿禾,李家也是给他们开工钱的,做一天就有一天的钱。开的工钱还比较划算,这时的大人也不会有那么娇贵孩子,农忙的季节,当然得下地干活。

    你看那边,连太子殿下都在拿禾呢。

    再看打谷的,不正是右羽林将军李老郡公和相国赵国公爷俩吗。连李府的女眷们今天都下地来干活了。

    李家一直有种一块自留地的传统。

    现在李超哪怕当上宰相国公了,这个传统也没变。

    地不大,也就一亩多地,这块地都是李家人自己耕种。自己扶犁耕田,自己插秧自己收割。

    不要其它的仆佣长工们帮忙。

    对于李超来说,弄这么块一亩三分田自留地,那只是让家里的人明白,粮食哪里来,耕种的辛苦等等,不能忘本。李家现在这些人当然都了解,但以后下一代长大了可能就不一定能记得了。

    好多人说富不过三代,贵族得三代以上才能培养出来。因此李超很在意这块自留地,从现在开始,就要把这个当成李家的传统。

    其实李家人挺多的,一亩三分地,真算不得什么。

    天气很凉,李超戴着草帽,家里其它人也都戴着草帽。崔莺莺和杜十娘她们做完了月子,今天也跟着出来了,象征性的割了一排稻子,然后就负责在一边捡捡稻穗就好了。七娘、郑婉言和郑红线都有身孕,因此也都只是在一边看着。

    好在李超的这块自留地,位置挺不错,边上不远就有一排树。其中有颗树还挺高大的,坐在树下,十分凉爽。

    倒是太子等一群熊孩子,眼下全都是一样的装束。

    一人扣着一顶草帽,脚下一双草鞋,然后是短袍短裤,方便拿禾。这伙小家伙轮流拿禾,不拿禾的时候就去拿镰刀割稻子。

    不管快慢,反正就是要个过程。

    就算割的稻禾放的很散乱,也没关系。

    打了一会,谷仓已经满了。

    “休息一下,喝会水。”

    李超拿起脖子上挂着的毛巾擦了把汗,天气确实热,在太阳底下踩着打谷机,虽然有草帽,可汗水还是不停的流下来。

    最讨厌的还是老有那种打屁虫,一不注意就从稻禾上爬到身上来,有时直接在卷起袖子的胳膊上喷点汁液,又臭还又火辣辣的,讨厌无比。

    偶尔还会有些大蝗虫。

    这东西跟蚂蚱有点类似,但个头很大,绿色的身子,黄黄的肚子,两只脚又粗又壮,还有一排倒刺,划一下,能把人划出血来。

    稻子一割,田里各种各样的昆虫无数,什么青蛙蛤蟆,蚱蜢蝗虫,有时还会有蛇和老鼠,也会有鸟窝鸟蛋。

    那种鹌鹑就喜欢在稻禾里做窝,鹌鹑蛋小小一个,还有很多斑点,烤的吃煮的吃都好吃。

    天还早,稻子才割一小块,却已经打了一仓了。

    不过李超不急,反正这更是一种体验,一个过程。累了就休息会,一亩三分地,再慢有两三天也能弄完了。

    满满的一谷仓谷子,李超也懒得马上去出仓筛谷。

    径直往树荫下去。

    崔莺莺早提着一个大茶壶给李超倒了一杯茶。

    “天这么热,出这么多汗,快来喝杯茶。”

    李超笑道,“我得先喝杯冰水。”

    李家条件好,后勤工作有保障,冰窖里取的大块冰,用有保温隔层的冰箱带到田里来,再把早上刚从山泉里打的泉水放在冰箱里冰着。

    “水太冰了喝了肚子不舒服的。”

    “没事,又不是天天喝,现在就该来点冰泉水。若不是一会还得干活,我还想来点冰啤酒呢。”

    崔莺莺拗不过李超,便只好让赵四娘给李超倒了杯冰泉水。

    接过杯壁上已经冒起一层细水珠的水杯,李超一饮而尽,顿时全身舒爽,感觉毛孔都张开了。

    “爽!”

    红线拿着把扇子站一边替李超扇风。

    李超让赵四娘又给他倒了一杯冰泉,然后端给老爹。

    “爹,来杯冰泉。”

    老爹笑着摇头,“我可喝不惯那个,还是凉茶更好喝。你也好喝点这么冰的,肠胃受不了。”

    李超端着那杯冰泉慢慢喝,看着一群刚才在太阳底下还焉头巴脑的熊孩子,这会在树荫下又生龙活虎,挺开心的。

    “爹,今年这个收成更好啊。”

    “是啊,咱们家这一亩三分地的产量可能要低点,还是那些老把式种地更厉害,你看他们那稻穗沉的啊,都快弯到地上去了。”

    “肥施的多,水也没缺过,把式们都说今年我们沟上的水稻一亩起码能产六石,这可真是破天荒啊。”

    “毕竟一亩地下了几千斤肥呢,可不一般。还又是深耕和细作,宝一样的伺弄着,可不比原来粗耕,多收点也应当。”

    亩收六石,这可就不是多收一点了,那是多收很多了。就算除去肥料和、保水和人工多投入的本钱,收益依然要比传统的耕种方式多收很多。何况,这里是关中,大米价格本来就更贵,这收益自然也越高了。(未完待续。)

第598章 飞蝗腾达

    张超和老爹在树下乘凉聊天,承乾他们也没闲着,一伙熊孩子这个捉青蛙那个蚂蚱,还有抓蝗虫的。

    捉到之后,拿稻草拴着一条腿,然后凑到一起斗虫。

    “上上上!”

    “咬他咬他!”

    看着一群家伙地兴奋的样子,李超也只是在一边笑。老爹则道,“你也是真胆大,把一群如此高贵的孩子这般拉来做苦力。”

    “这不是苦力,只是一个锻炼而已。高贵的只是他们的出身血脉,他们能不能守住祖业,还是得看他们自己本事的。如果只是高高在下,不知民间疾苦,他们就会与这社会脱节,这可不是好事。”

    承乾的大蝗虫个头很大,但却不中用,总想着临阵脱逃,气的承乾直接把他踩死了。

    李超笑着叫过承乾,“蝗虫其实挺好吃的,你们去多抓点,回家后我弄给你们吃。”

    “蝗虫也能吃?”

    承乾一脸不相信。

    “你上次吃过知了吧,味道怎么样?”李超问。

    “还行吧。”承乾一想到上次为了吃几个知了,最后却变成差点烧了李府,结果他不但写了几千字检讨,还捡了好几天粪,不堪回首啊。不过烤知了确实还不错,吃起来很脆。

    蝗虫和鹅有点像,不是长的像,而是都吃青。吃起青来非常厉害,什么都吃。稻田里,只要稻田移栽后长稳了,就能放鸭子下田,还能吃掉点害虫。但却是绝不敢放鹅下田的。鹅要是下了田,能把稻苗吃光。

    蝗虫也是一样,如果数量少,还好些,吃的有限。

    一旦遇到旱年,往往接着就会发蝗灾。因为蝗虫卵不会死,那时蝗虫铺天盖地,吃光一切青的庄稼植物。

    蝗虫有的地方也叫蚂蚱,反正就是个头极大的那种。

    其实古人也吃蝗虫,遇蝗灾的时候,铺天盖地都是蝗虫,百姓也会捕蝗虫吃。不过蝗虫的特性是数量多和移动快,他们能迅速的啃完一个地方的青,然后飞走。因此就算捕蝗虫,时间也很短,这就如同是河里的渔汛一样。

    有的靠海的河,每年有些鱼会从海里游入河里,到上游去产卵,这个时候捕鱼,是非常轻松的,但却也有一个时间,过了这个鱼汛就没了。

    到了后世的时候,蝗虫甚至成了一种美味,各种以蝗虫做的美食多不胜数。

    香辣飞蝗、油炸蝗虫、泡椒蝗虫、蝗虫馅煎饺.....

    甚至还有一些相当讨彩的名字,比如飞蝗腾达等。

    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蝗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是,甚至营养成份的结构比起禽兽类更合理。

    不过平时吃这种东西的人较少,就好比吃虾的人多,吃螃蟹人少一样。这东西看着太凶了,况且还是虫呢。

    不过承乾他们都还只是孩子,上次吃过烤知了,感觉不错。现在听李超一忽悠,于是便都兴奋的跑去捉蝗虫了。如今虽不是什么蝗灾之年,但在收割季节,田里还是能看到很多蝗虫的。

    蝗虫其实挺好捉。

    只不过如果是在蝗灾的时候,蝗虫数量太多,移动太快,所以才难捕捉,要不然,蝗虫再多也是送菜啊。

    一会功夫,已经捉了好些,仆佣们也一起帮忙,这块地方的蝗虫算是倒了霉,差不多被捉多,捉了一口袋,起码得有好几斤。

    李超直接把那口袋放进了一边的水坑里面。

    “好了,继续开工干活了!”

    看着天色还早,李超打算再干会。

    等到太阳越升越高,日头越来越毒辣时,大家也都焉焉的,李超便宣布结束上午的劳作。将谷仓里的稻子装出,筛过,然后装入箩筐里。

    把脱粒的稻草都一件件的卷好,散开立在田里晒干。稻草晒干后,也能成为牛羊冬季的草料。

    “把打谷机盖上,回家!”

    “我去拿蝗虫!”承乾一直惦记着那袋蝗虫,在水坑里溺了一会,蝗虫都已经死了。

    回到家,承乾他们顾不得休息,就要李超给他们做蝗虫吃。

    李超打算先做一道油炸蚂蚱,毕竟又不是穷苦百姓,吃蝗虫不是为吃饱,而是当小吃,讲究的是色香味。

    “蝗虫真的能吃吗?”

    承乾带着一群小伙伴围着李超打转,到现在还有点不太相信这些个头张扬的虫子能吃。

    李超只是笑笑。

    蝗虫已经溺死了,李超先是架锅烧水。把蝗虫先捞出来放盆里,等水浇开放里面淖,一边拿铲子搅动,差不多洗净了,捞起,淋干。

    “把盐拿来。”

    往淖好水洗净淋干的蝗虫上撒上精细的青盐,拌匀腌制,这样能更入味。

    抓来的蝗虫有母的有公的,母的肚子大,里面很多子,炸出来后会跟蟹黄一样。还有一些个头大的,翅膀很硬,蝗虫有两层翅膀,外面那层是保护的,里面的翅膀很轻薄,是飞的。里面的软翅炸了好吃,外翅却得先扯掉。

    李超一面腌,一面把外翅扯掉,并且让承乾他们一起帮忙。

    蝗虫外面一般是绿的,但炸出来后,颜色都一样,金黄色的。

    “然后就开始炸吗?”承乾胆子挺大的,扯起翅膀来那个凶残啊,还玩的很高兴。

    重新架锅,烧火。

    其实说是炸,更是炒。

    小火慢炒,省油还不腻,慢慢的炒,才能更香更脆。

    锅里放油,先把花椒放里面炸一下,炸出香味,捞出花椒,再倒入腌好的蝗虫,小火慢炒。

    慢慢的,就炒出了香味。

    越炒越香,香浓四溢。

    李承乾他们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老师,还要多久。”

    “哇,金黄金黄的,好漂亮啊。”

    李超很有耐心的继续翻动着铲子,做菜,最讲究的是火候。炒蝗虫的火候要到什么程度?每只蚂蚱通体微微似乎透亮,变成深沉厚重的红色,肚子膨胀饱满,这就已经可以出锅了。

    出锅前,还要再撒上盐。

    李超用的是椒盐。

    炸好,撒上椒盐,根本不需要其它的东西,一道油炸蝗虫就算好了。

    “好了,这道菜就叫做飞蝗腾达!”

    “飞蝗腾达,这名字真好听。”

    不过虽然刚才一直被那香味馋的不行,但真正炸好了,装盘摆上了,一群小家伙却又都只是围观,没人敢第一个先吃。

    最后还是承乾胆大,第一个伸手拈了一个放进了嘴里。

    “味道不错,再来一个。”

    嚼了几下,承乾发现这蝗虫真的很好吃,又香又脆。

    “什么味道?”柴令武在一边忙问。

    “跟炸河虾一样,椒盐河虾一样酥脆可口,好吃!”

    柴令武最喜欢吃李超做的椒盐河虾,一听,再也按捺不住,伸出手就拈起一只金黄的炸蝗虫,一口就咬下半只。

    嘎吱嘎吱!

    “真的很好吃。”

    其它的熊孩子们一拥而上,一盘昨蝗虫瞬间被抢空,还有出手慢的没抢到!

    (未完待续。)

第599章 通通吃掉

    “天鸡虾排、金沙飞雁、油炸飞虾、油炸天鸡、飞蝗腾达、酥炸蝗虫、红烧蝗虫、蚂蚱过雪山、醉蚂蚱、香辣蚂蚱!”

    李超站在桌边,报着菜名。

    李世民跟几个宰相围坐一桌,看着桌上各式各样的蝗虫,都有些目瞪口呆。

    他们跑到灞上来,本是想看看李家亩产六石的梯田水稻,结果李超却拿出了一个全蝗宴来招待他们。

    天鸡、飞虾、飞雁、蝗虫、蚂蚱,都是一样东西,一盘盘的虫子。只不过这些虫子,经过李超的亲手烹饪之后,变的金黄香浓。

    “看着倒真挺不错的。”李世民哈哈大笑。

    太子承乾站在李超旁边,一个传菜伙计一样。

    “父皇,诸位相国,这些可不仅是好看,而且非常好吃。不但是美味佳肴,还是治病良药呢。”

    李世民哦了一声,“是吗,你倒是说说,这些蝗虫还有什么药效?能治什么病?”

    “回父皇,蝗虫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老师告诉我,蝗虫单用或者配伍使用,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呢,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冻疮、气管炎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者炒存性研末服,五只一次,冻疮炒存研末调香油涂患处有良效!”

    承乾记性不错,口齿也很清楚,思路清晰,一番话讲下来,很流畅。

    不但李世民惊讶,连房玄龄等宰相们也觉得惊讶。

    他们感觉如今的太子虽然看上去少了点贵气,但整个人却更灵性了。

    “父皇、诸位相国,这些蝗虫都是从田间捕捉的,捉回来时都是活的。然后经过淖水洗净,又用盐腌制之后,用各种烹饪方法烹制而成,味道极美,不信你们试一个。”

    萧瑀道,“我还真没有吃过这虫子,只知这虫子凶残,倒不料今日也成盘中餐。”

    承乾直接拿起筷子夹起了一个,放进嘴巴就吃。

    嘎嘣嘎嘣,几下,承乾就把一个蝗虫吃的只剩下头和腿。

    “这个头和脚其实也可以吃,只是较硬,也可以不吃。做的时候,为了保持样子完整,所以没有去除,但不会影响口感。”

    李世民见承乾都吃的这么香,便也夹起了一只。

    “百姓靠庄稼养活性命,而你们这些蝗虫却吃庄稼,朕现在把你们吃掉!”抬手把蝗虫往嘴里送。

    右仆射陈叔达连忙劝阻。

    “陛下,此为污秽之物,恶虫也,吃下去恐会使人生病。”

    李世民道,“蝗虫吃庄稼,朕吃蝗虫,岂会生病,况且,文远不是说了呢,这蝗虫不但是佳肴,还是治病良方有保健功效呢。”说完,把蝗虫送进嘴里,咔咔吃了起来。

    一开始,李世民还有点小心。

    但几口下去,发现真是又香又脆。

    哎呦,真是美味佳肴啊,承乾这小兔崽子没骗他。

    “你们也尝尝,这小兔崽子确实没骗朕,文远的手艺依然是没的挑。这天下间,能吃到文远亲自做的美食,可没有几个人啊。大家可不要错过了,反正朕每次来,一定得要尝文远的手艺的。”

    李世民经常吃李超做的菜,嘴也养叼了。一般人做的菜,他还真看不上了,连宫里的御厨都不大能满足的了他了。

    常吃李超的菜,还有一个结果,就是李超的食材种类多,菜式丰富。猪肉做成大餐,这是早就尝过的,此外各种鱼啊草的,都能做菜。现在连虫子都做成菜了,李世民也是比较能适应的。

    左仆射萧瑀夹起一只蝗虫,脸拉的老长,真有点下不去嘴。

    最后犹豫许久,还是没把蝗虫送进嘴,而是放回盘里,拿手扯了一片软翅,然后送进嘴里。

    嚼了几下。

    没有想象中的苦啊涩这些,倒是有点微麻,然后就是脆、酥。

    跟吃炸虾好像啊。

    “萧相,你可以试试这个醉蚂蚱,这个和醉虾有点相似。以清水加盐、糖、花椒烧开,冷却后加花雕酒、大曲酒调匀制成醉卤。然后把活的蚂蚱洗净,沥干水分,取大小适中的干净容器一只,底部放葱结、生姜、陈皮,再放入活蚂蚱,上面再放姜、葱、陈皮,压上重物加入醉卤封口,放入井中冷藏三四天后即可食用,吃前再浇入水许醉卤,风味独特呢。”

    萧瑀看着那一盆着醉蚂蚱,不由的苦笑。

    “我算是明白过来了,文远这根本就是把蝗虫当成虾来做了。这一桌子,几乎都跟做虾一样的,这醉蚂蚱不就是醉虾嘛。不过醉蚂蚱我真的不太敢吃,这都是生的嘛,我还是吃这油炸的吧。蚂蚱上雪山,就很不错。”

    “那我再给你上几道。”

    十道蝗虫菜上完,李超又上来几道。

    “荷花豆腐蚂蚱、干煎蚂蚱、蚂蚱包子、炭烤蚂蚱....”

    吃虫子,最关键是吃第一次。只要吃了一只,去除了心理上的那点不适应之后,那么接下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李超的手艺那不是吹的,这些蝗虫虽然不值钱,到处都是。但是各种佐料等,却绝不便宜的。一般人,是根本吃不起这样的蝗虫宴的。

    精盐、花椒、酒、糖这些哪个不比个蝗虫贵。

    “吃炸蝗虫,配上冰啤酒,更爽!”

    李超不忘记推荐。

    李世民吃的很爽,宰相们最后也吃的很爽。

    “想不到一个蝗虫,居然也能成为美味。”

    “陛下,蝗虫不仅是美味,还是药材呢。”

    李世民点头,“只是你这样的烹饪之法,普通百姓可学不了,就算简单的油炸,一般人也吃不起啊,哪有这么多油。”

    “陛下,不需要多少油,慢慢的煎烤也一样的。再说,还有一种不错的加工方法,就是把蝗虫捕捉后溺死然后洗净再晒干,最后碾碎成粉。”

    李世民眼前一亮。

    蝗虫可是大害虫,产卵很厉害,尤其是在干旱的环境里,蝗虫繁殖、生长发育更有益,较干旱的季节里,土壤坚实含水量少,最适合他们产卵。而且干旱使得蝗虫能大量繁殖迅速生长。(未完待续。)

第600章 蝗灾来了

    在干旱的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会变的较为坚实、含水量降低,地面的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会大为增加,多的时候一平方米能有二十到四十万粒卵。

    而且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低,蝗虫以此为食,生产更快。干旱还会使得蝗虫迁徙,结成更大的蝗虫群,导致大型蝗灾。

    不过古人对于蝗虫的认知不多,反而有蝗神的说法,遇蝗灾还要拜蝗神。又有蝗鱼互化的说话,说蝗是鱼卵所化,称旱涸则鱼、虾子化为蝗,故多鱼兆丰年。还说蝗虫飞入海,化为鱼虾。

    不过对于当政的人来说,蝗虫,尤其是旱年之后的蝗灾,那是最可怕的。

    按官方的史料所记载,秦汉之时,蝗灾几年是平均8.8年就爆发一次。而到了隋唐之时,差不多五年左右爆发一次,到两宋时,三年半就爆发一次,元代一点六年一次,明清二点八年一次。

    蝗灾迭起,受灾的地方多集中在中原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在江淮和江汉地区亦有分布,严重的时候,关中地区也会爆发,甚至会遍及整个黄土高原。

    而最容易爆发蝗灾的地方,还是黄河游戏,尤其是中下游流域,每当大水泛滥之后,就接着会是严重的旱灾。水旱灾交替发生,就会使得沿湖、滨海、河泛、内涝地区出现许多大面积的荒滩和抛荒地。

    而这些地方,往往就成为了蝗灾发生并猖獗的条件。

    这些都是后人早就熟知的常识,但对于这个时代的多数古人来讲,他们都搞不明白蝗虫发生的原因。

    只是一味的认为蝗虫是没有规律可言的,是上天的责罚等等。

    黄河的河滩地,其实就是蝗虫最大的产卵区。如果黄河的河滩每年有几次河水漫滩,那么蝗虫数量就会大大减少,五月河水漫滩六月退水,会减轻夏蝗发生程度。七月上水,八月退水,则秋蝗发生面积最小。

    如果八月以前上水退水,则秋蝗会退水产卵,来年夏蝗则偏重发生。

    由于黄河断流时间一般都是七**月的夏秋季和二到六月的春夏季,这期间正好是飞蝗发育和繁殖期,河断的断流直接影响到中原等省黄河滩地飞蝗的发生动态。

    基本上,如果黄河断流,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机率会发生蝗灾。

    “你说黄河断流,就会发生蝗灾?”

    李世民和宰相们本来吃蝗虫吃的挺开心的,结果李超却说了一个让大家开心不起来的话题。

    “蝗灾,好像有好几年没发生了。”萧瑀也道。

    李超搬了个椅子坐在李世民身边,“陛下,据我对史书上蝗灾的统计和研究,秦汉之时,几乎每不到九年,就会爆发一次大蝗灾。而到了近三百年,则是差不多每不到六年就要爆发一次大蝗灾。”

    李世民面色沉了下来。

    蝗灾几乎年年有,但大蝗灾,那必然会是席卷数十州县,能让无数人流离失所的大灾情。这样的大蝗灾,上一次,好像就是在六年前。

    “六年一次,大蝗灾已经六年未发生过了,大唐建立至今,还未发生过大蝗灾。难道说,明年要发生大蝗灾?”李世民说出这话的时候,声音里甚至都有一点颤抖。

    明年,是他改元之年,明年就正式改用贞观年号了。

    贞观,那是他的年号。

    难道贞观一开始,就要以大蝗灾开始?

    如果真是这样,这可就不仅仅是大蝗灾,还会是政治上的灾难。毕竟,大灾,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水或者是雪灾、蝗灾,地震等,这些都是被视为上天的警示,是天之子皇帝的失职。

    他一改元,就来个大蝗灾,这事可就非常不好了。

    平章事、吏部尚书杜如晦这个时候担忧的表示,“黄河要断流了。”

    “看样子,这个月河南段就会断流。”

    李世民彻底不淡定了。

    “这事朕怎么不知道?”

    房玄龄他们也很无辜,黄河断流那是常有的事情啊,以前大家又不知道黄河断流还是蝗灾爆发的根源。

    “文远,你真的认为明年会有大蝗灾?”

    蝗灾的可怕李世民知道,也见过,那真是铺天盖地,每过一次,席卷一空。蝗灾吃尽一切,蝗虫过境之后,必然就是大饥荒。

    李超点头。

    史书上是有记载的,明年会有大蝗灾,不但席卷整个中原,甚至飞进了关中,关中平原吃光了后,把整个黄土高原也吃了一遍。

    关中明年会大饥,中原也会大饥。历史上,今年会有旱灾,明年接着旱,再蝗灾,然后就是大饥荒,突厥人又乘机南下。

    李渊都在关中呆不下去,决定焚长安而不都,跑到山南去,既避突厥锋芒,也是为了找吃的去。

    “陛下,黄河即将断流,观气象种种,今夏秋会是大旱。夏旱就会有秋蝗,秋旱会有夏蝗。今秋就会有蝗灾,但规模可能会小点,可明年继续旱,那么到时蝗灾就将难以收拾。”

    “可有防治之法?”

    李超摇头,这个东西基本上没有什么防治之法。

    蝗虫产卵在土里,一平方米内能产上几十万枚卵,谁有本事把这些卵给挖掉?这就和洪灾和旱灾一样,小灾还能防一防救一救,这个基本上就是没有办法的了。

    “现在就要开始囤积粮食了,各地常平仓、义仓、社仓都要开始清查。绝不能帐上有粮,仓中却无粮,要不然到时灾情一爆发,仓中无粮可放,那是要出人命的。饥民四起,人要是肚子都填不饱了,就不会再有什么纲常礼仪,那时为了填饱肚子,杀人放火甚至易子而食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

    李超向李世民建议道。

    粮食,这是防灾最重要的一条。只要有粮,遇灾,也会好的多。

    “对,这点很重要,立即清查各地粮仓,不管官仓还是义仓,都要清查。掌握好各地仓中存粮状况,缺粮少粮的地方,要第一时间运粮过去。”李世民点头道。

    李超也道,“陛下,尤其是中原一带,蝗灾必起于黄河流域,因此黄河一带必是重灾区,这里的储粮最重要。应当加紧中原黄河一带的粮食储备!”(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806/ 第一时间欣赏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唐朝好地主》为转载作品,唐朝好地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朝好地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朝好地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朝好地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朝好地主介绍:
张超穿越武德四年,来到长安郊外灞上,成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却只想做个悠闲的大唐好地主! 交流:二零七八一五七九六(破军营)唐朝好地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朝好地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