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唐朝好地主TXT下载唐朝好地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朝好地主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唐朝好地主txt下载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54章 两只狐狸的合作

    魏国公府。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吏部尚书长无忌坐在官帽椅上,听着面前的那老吏的小声禀报。听完之后,他沉默许久。

    “嗯,某知道了。”

    老吏略微抬头,试图猜测出这位国舅爷的想法。可是他看来看去,也只看到了长无忌那张古井不波,不知深浅的脸。

    “相国,我当时真不知道他们叫我去是谈这个事情。我绝没有想要跟这些人合谋乱来的意思啊。我一回来,就立即赶来向相国禀报了,没敢丝毫的隐瞒。”这老吏是吏部的老刀笔头,也算是吏部的首席吏员。

    今天被其它几个老吏叫去聚餐,一开始还只以为是去喝个酒发点牢骚,谁知道后来,那姓张的老不死,居然提出了那么胆大包天的计划。而偏偏其它几个家伙也一样的不知死活,真是服了这些人,喝了二两马尿,就一个个的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相比于他们,他要谨慎的多。

    说来,他跟长孙无忌也是有点点的亲戚关系,只不过是那种很远的关系。

    “你做的很好,你放心,这件事情不会牵连到你的。”长孙无忌安慰和表扬了老吏几句,便让他退下了。

    厅里只剩下了长孙无忌一个人。

    他在沉吟思考。

    李超在尚书省搞考核,而且牵动的这么大,那已经不是简单的考核了。他已经看清楚了,李超是准备在朝廷的吏制上动大刀子,要搞大文章。

    核心,还是打破官和吏的分隔,同时打破吏的世袭垄断,让吏员不再是个世袭和封闭的圈子,让官员不再受吏员的欺瞒玩骗。

    让更多的读书人也加入到吏员中去,甚至更长远看,李超是要用这种新的吏员制度,进而改变大唐的官制。

    以后读书人先为吏,后升官,他们能有基层的实干经验,官员的能力会大大提高。

    李超在下一步大棋,若真的成功了,可以说意义深远,将改变极大。

    现在许多官员对此不满,更有些胆大的老吏试图要来一次罢工,要公然对抗李超的新制。

    长孙无忌在考虑,自己是应当帮李超一把,还是坐看风云?

    “管家,备车。”片刻之后,长孙无忌有了决定。

    赵国公府。

    李超笑着接待长孙无忌。

    “魏国公可是稀客啊,难得登我李家的门。”

    长孙无忌拱拱手,“赵国公这话,是怪我平时少上门走动了?那我给李相道个歉,我们两家如今也是亲家了,以后可得多走动。”

    李超笑笑。

    “长孙公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前来,莫非是因为省内吏员们要罢工一事?”

    长孙无忌大惊,“李相原来已经知道了吗?”

    李超哈哈大笑。

    “都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省内的这些老吏胆子是大,但做起来事来可就差远了,他们公然四处串连,想罢工造反,可不想想,这省内上千吏员,有多少人是真正愿意跟他们一起干这种大事。”

    李超不是那种书生,他做事,谋定而后动。

    他推出省内吏制改革,早就防着官吏们的反弹了。

    那些老吏吃饭商谈,事后如何各自串连,甚至有些吏员向一些高官暗中通报,这些李超都知道的八-九不离十。

    对于这些吏员们的动作,李超倒不惊讶,也不慌乱。

    若是一群吏员就能逼的他没有了办法,那他还如何当这尚书令。

    长孙无忌也不由的一阵哈哈大笑。

    “果然,什么都逃不出李相的掌控之中啊,这事情,你原来都知道。”长孙无忌走到一边坐下。“既然相爷早知道了,那还不知道准备打算处置啊?如今省内官吏人心不稳,要出事啊。”

    “出不了事。”李超在长孙无忌的对面坐下,拿起茶杯给他先倒了杯茶,再给自己倒了一杯,云淡风清,不急不缓。

    “这些吏员若是一起罢工,这省内事务可就无人可办,整个尚书省都要瘫痪了啊。”

    尚书省这么大的衙门机构,官吏众多。官多,吏更多,大量的事务,都离不开那些吏员经办,没有了吏员,光有官,是办不了事情的。

    一旦这些吏员一起罢工,那真的要瘫痪,这可不是一个两个吏员请假,上千吏员都不来做事,就算从别的衙门调人过来都做不动。

    “放心吧,我对此早有准备,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相国打算如何做?”长孙无忌倒是好整以暇。

    “其实对付这些吏员,有的是办法,我相信就算是魏国公,现在也肯定能随时拿出个十个八个办法来吧?”

    “我可没有这种办法啊。”长孙无忌笑道。

    李超不理会这个滑头。

    堂堂尚书令和吏部尚书,会没有办法收拾这些吏员?

    这些吏员如果串连起来固然影响很大,可李超用不着跟所有的吏员做对。这其实就好比是一个公司,如果员工突然要集体罢工或者跳槽,这个时候公司确实被动,但也不是没解决的办法。

    首先,集团罢工,不表示他们就真的不愿意做了,这只是一种讲条件的方式罢了。对面这种情况,老板有两种选择,要么答应要求,要么就来硬的。

    李超不打算妥协,他准备来硬的。

    但这个硬的,也不是说直接把那些罢工的人都给开除了什么。

    擒贼擒王,其实把领头的干掉就够了。

    李超已经掌握了这次串联带头的吏员名单。

    “开革那些带头吏员?这样做只怕并不能解决问题吧,也许反而会火上浇油。”

    “嗯,所以我准备了两手,先宣布给吏员们增加薪水,然后宣布一批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吏员,并将他们开革逮捕,交给有司审讯惩治。”

    杀鸡给猴看。

    长无孙忌一下子就明白李超要做什么了。

    那些吏员们一股气势下,联合起来闹,但李超这两招一出手,直奔要命。

    拿下领头的,同时给其它吏员们加薪,这两下能够直接瓦解他们的反抗。

    “李相高明。”

    “算不得什么手段,不过对付一群刀笔吏,却是足够了。”(未完待续。。)

第855章 自由诚可贵(感谢墨翠党的万赏!)

    御书房。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尚书省左仆射萧、右仆射陈叔达,正向皇帝打着小报告。

    “文远年轻有干劲,可是做事太冲动草率了,这次省内搞这个考核,事先基本上就没跟我们商量过,直接就在会上抛出来了,然后就宣布执行。弄的我们是措手不及,现在我们得到消息,省内大多数官员都对此不满,而吏员们更加认为这是朝廷要用读书人抢他们位置,暗中商量着要罢工呢。”

    李世民捻着自己的小胡子,漫不经心的听着。

    “李超还真是斗劲十足啊,跟谁都要斗一斗。不过文远提出的这个改革,朕是看过的。朕还打算,等尚书省推行有好效果的时候,到时还要做为国策,推行天下呢。怎么,现在官吏们都齐齐反对?”

    “人人反对。”两个仆射异口同声。

    “你们也反对吗?”李世民盯着两仆射问。

    萧和陈叔达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

    李世民哼了一声,脸上没有了笑意。

    “萧相,陈相,你们两人既是中书门下宰相,可也是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是尚书令的佐贰官,负责协助辅佐尚书令主持尚书省事务。你们就算对李超的方案有不同意见,也应当在他的会上公开提出来,如果会议的最后结果是推行计划,那你们就应当无条件的支持他,而不是会上不说,现在却又跑来朕这里说东说西,这非宰相作风。”

    一番话,说的两个宰相都有点面红耳赤。

    两人来告李超的状,没想到最后反倒是他们吃了皇帝一通挂落。

    吃午饭的时候。

    皇帝、皇后、太子三人一起吃饭。

    皇后身体好了点,今天亲自坐饭,菜式不多,也就四菜一汤,可爷俩却吃的很高兴。

    “还是母后做的饭好吃。”

    长孙笑笑,“我做的饭肯定没有你师父做的好吃。”

    “李超最近也是有点焦头烂额的。”李世民夹起一筷子葱花饼,一面说道。

    “李相又怎么了?”长孙皇后问。

    “李超最近的事情不少,朝廷的两税法,大普查,还有现在又在尚书省内试行官吏新制,以及还准备推出奴隶保障法这些,这些新政,不知道要惹到多少人,一个就足够头疼的了,可李超一下子要弄好几个,这还得了。”

    “李相是不是太急了些,这样惹动贵族官僚们的众怒,只怕不好收场。”长孙皇后担忧的道。

    李世民想了想,伸手握住皇后的手,“皇后说的有理,朕可能逼的有点紧了。过李超如此聪明的人,能把握好的,朕相信他。”

    “只要朕坚定不移的支持李超,他的那些好的想法,都能实现的。”

    外面风雨欲来,乌云压城。

    可李超却表现的跟没人一样。

    晚饭,李超甚至还亲自下厨,给一家老小做了煎牛排和煎蛋。

    甚至他还宣布,给府中的下人,也都提供鱼肉,还宣布在李家提前实行赎身计划和最低工资标准。

    不但奴隶们给出了一个很不错的保底工资,连府里的仆人,也都提高了保底标准,李超也允许府里的仆人、奴隶,为自己赎身。

    这个消息一出,府里的下人,可是很激动的。

    当场就有不少仆人奴隶报名要赎身,李府的奴仆不比其它府上,李家早就给奴仆们工钱,允许他们存钱,事情做的好,还能有赏钱。

    因此只要是不胡乱花钱的,多少都能存下点钱来。尤其有些是一家子奴仆的,把家里的钱凑凑,先赎出一两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大家怀着激动而期待的心情向府上提出赎身,结果这边没有丝毫的为难,就给他们登记了。

    “好了,名字已经登记好了,明天请衙门里的差役过来验证登记,之后你们就成为自由人了。”

    “恭喜!”

    李府的管事笑着对那些满怀期待的下人道。

    当然,这府里也并不是所有人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急着去赎身的,还有人不为所动,甚至根本不想赎身。

    有人向往着自由,觉得自由高于一切。可有些人,他们觉得在李府做事更好,再找不到比李府好的人家了。

    在李府,有一份稳定的铁饭碗,日子过的很舒服。旱涝保收的,可是如果出了李府,到哪找这么好的地方去,是自由了,是成为良民了,但也意味着要离开李府。

    他们去哪呢?去矿场去工坊做工,或者去边荒拓荒垦田,对于不少人来说,这种新生活,是他们恐惧也害怕的。

    到了外面,成了良民,也许还不如李府过的好呢。

    特别是有些提任着职事的管事之类的,在李府的收入,甚至比外面一般的良民什么的高的多,若不是李府的奴仆管事,府上怎么可能放心他们担任重要的管事职位呢?

    府上奴仆们的反应,并不出乎李超的意料。

    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做良民得自由,并不是那么美好的,外面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

    真要是自由那么好,就不会有无数的自由良民,主动的投奔到地主豪门底下当奴仆了,那可是他们主动卖身为奴隶的,甚至是带着自己的田产家财投奔到豪强们名下的。

    为什么?

    因为一个良民,也就是帝国的子民,需要承担的税赋杂役等不少。而如果成为地主豪强的奴仆,他们其实什么也不用为朝廷承担,甚至向权贵豪强们交纳的租子远远低于朝廷,日子能过的更好。

    就算是普通百姓,他们也都很会计算的。

    良民不良民这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虽然当了奴仆,可能以后世代都是奴仆了,但对于许多百姓来说,就算是个良民又如何,还不是世代都只是个最底层的苦老百姓,什么仕途官场,这些跟他们有半文钱关系吗。

    李家这么好的主家,这么好的待遇,哪怕是自由良民,也并不足以让他们放弃现在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当然,也不会所有的人家都跟李家一样待奴仆这么好,对于不少的奴仆来说,成为自由民,能够分田授地,成为拥有一块属于自己土地的自耕农,依然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告诉大家,今天任大家敞开了吃,随便吃,肉管饱,饭管足,吃饱喝足了,大家回去躺床上一边消食,一边好好想想,不用急着匆促做决定,细细思量考虑也不迟,但是,不管大家如何决定,我和李家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李超的话传下去,府中自然气氛越发热闹。

    有的人在眉飞色舞的谈论着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也有人只是微笑着,却决定了要继续维持眼下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未完待续。。)

第856章 身份

    夜晚。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天气渐渐回暖,不过屋里依然还烧着地炕,李家的传统,得等到二月底才会停止烧炕。

    坐在屋里的软沙发椅上,管事们都很享受。

    暖和,舒适。

    府上李记家具坊制作的家具越来越好看,也越来越舒适了,许多家具完全摆脱了以前的样式,但确实比以前的榻啊床的舒适。

    沙发前的实木茶几上,摆着茶水和点心。

    茶是上好的武夷山红茶,点心有桂花糕等数样,甚至还有奶糖。这些茶点若是放在外面的茶楼里面,可不便宜,就算是一般的小地主之家,都摆不出来。可是在李府,这些并不用招待贵客之时才拿出来。

    像现在,府上的管事们坐在这里,府里也照样摆了出来。这不是看盘,是真正给他们吃用的,想喝就喝想吃就吃,就算走的时候,把桌上的这些糕点和糖果都分了带走,也不会有人说一句什么。

    这就是李家的底蕴。

    这也是管事们大晚上,还要来见李相见夫人的原因。

    他们,都是李府的管事。主要还都是府上的管事,外面的管事这里今天没有。走出去,每一个人都活的很滋润,挺胸抬头,一个李府管事的名头,让他们在外面地位很高。

    更何况,李府管事,可不光是有面子而已,虽然李府的管事确实非常有面子,有面子到就算是在襄阳这个临时行在,权贵官宦富贾都遍地是的情况下,他们出去也非常有面,襄阳府的官差,都得给他们几分面子。

    再说了,李府管事可不光有面子,还有里子啊。

    他们的薪水很高,工钱月发,发的都是贞观铜元,这可是非常硬的铜钱,比武德年发的开元通宝都还顶用。况且,除了月钱,他们还能在府上领到月粮,都是上好的米面粮食,不管外面的粮食价格涨涨跌跌,他们的月粮都很丰富,没有变少过。

    另外一年四季,还会发布匹丝絮,府上还会每和给他们量身定制好衣袜鞋子,都是挺好的料子,李家的管事仆役穿的都是府上包的,而且衣服非常有特色,很统一,穿出去就知道是李家的人,穿着李府的衣服出门,都特有面子。

    除了固定的工资,以及粮布等福利。

    李府的管事们事情做的好,每月基本上还有额外的奖励的,李府给下人的奖金多,主要是种类多,什么全勤、绩效等,关键是你做事勤奋踏实努力肯干,那这每月的奖励都不会少。

    若是做到管事这样的管理层,待遇更高,工资更高,奖励也更高。

    享受独立的房间,甚至是院落,享受车马使用待遇等,高级管事甚至配给丫环婆子车夫这些。

    高级管事们,每年底,还能拿到一笔分红,这是一个真正的大红包。

    能当上李家的管事,不用三年,就能买房买车,自己也驱奴使婢,甚至在钱庄里有存款,或者可以购田买地。

    可以说,李家的奴仆,是外人很羡慕的位置,而李家的管事,不知道多少人打破了头想要挤进来的。

    但想成为李家的管事却很难,尤其是如府上的管事。

    现在李府府上有内外院管事,男女管事都有,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都是李府的奴仆,他们要么是李家的家奴,要么就是已经放免过一次的部曲、客女。

    李家对下人很宽厚,能当上管事的都是有能力者,表现好,基本上都能得到放免机会,多数已经是部曲和客女。

    部曲和客女的地位,比起奴隶高了许多,但也还算是半奴隶了,依附于主家。

    这次,李超给管事们发话了,所有的管事,都可以无条件的再给他们放免,这次就直接放免为良了,这也是感谢他们对李家的忠心勤恳。

    只是李超这话宣布后,管事们并没有如何高兴。

    相反,他们还惶恐。

    放免为良,以后这府上的管事就做不成了,顶多去外面管庄子、工坊、商铺、矿山这些,虽然外管事待遇也很好,可许多管事更愿意留在府上。

    李府多舒适啊,家主和夫人们对他们多好啊。

    在这里,他们虽是管事下人,可都穿上丝绸了,车入有马车,住的也是小四合院,甚至拥有自己的田庄等,每年都有固定的百厚收入,简直是旱涝保收。而且不光是待遇好,出去也有面啊。

    李府上的管事,连襄阳的县令,都得给他们几分面子的,平时若给自己家里办点事,一句李府管事,都足够了。

    “相国和夫人到。”老李管家进来,喊了一声。

    于是乎,一群管事,全都腾的站起,迎接李超。

    李超满面红光,牵着崔莺莺的手进来,后面还跟着其它几位妾侍。过完年后,老爹已经从北衙请辞致仕,皇帝也批了,给老爹以大将军衔致仕,赏赐不少东西。老爹带着幼子和妻子,便去了扬州老家。

    在那边呆段时间后,老爹会去他的封地,主持封地的建设,老爹的封地分在燕山北,那里靠近契丹人,也离高句丽人的势力很近。身为领主,他得经营建设并守好自己的领地,李超已经给老爹调拔了钱粮工匠,准备为他在领地上先打造一座城堡。

    “相国,夫人。”

    一群管事躬身问好。

    李超挥手。

    “大家不用客气,坐,都是家里的老人了。”

    李府的管事们便点头笑着坐下。

    家大业大,不再是过去在灞上时的那个小家了。

    李家如今到处都是产业,光是襄阳城的这处大宅第,府里已经超过千人。大批的奴仆,自然也有了许多管事们。

    李家虽然主人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李超妻妾也也算成群,儿女不少,以前还有老爹、七娘,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每人都有一个自己的院子,每人都有自己的一群仆佣,有贴身丫环,有专门的婆子,还有保姆等,另外府里厨房啊,洗衣房啊,看门的,家丁、车队,人非常多。

    甚至还有许多幕僚清客,这些人也一样有专人照顾。

    李超是个喜欢舒适安逸的人,向来不介意让自己过的舒适些。有钱了,多请点仆佣,起居饮食都好一些,很正常。

    甚至李家也有自己专门的马球队,马球队还有三支,另外还有小马球队,是专门女人骑小马打球。李府内,甚至有一个学校,专门给府上的子弟、亲戚子弟以及府上家生子读书的。

    李超喜欢自己过的舒适,也愿意让跟着自己的人过的舒适。

    不管是管事还是奴仆,他们吃住条件都不错,甚至还有工钱奖金这些。李超不吝惜这个,他也并不完全赞成升米恩斗米仇这句话。

    因为他觉得给自己的奴仆雇工好点的待遇,特别是拉开与别人家的待遇,是很有好处的,那样家里的奴仆雇工向心力更好,凝聚力更强,对李府更忠心勤恳。再则,李家本就不差这点钱,可以一直给这个优待。

    做的好,奖的多,这是一种激励制度,李家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混日子磨洋工,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做的好固然是奖励,但如果一直表现不好,这样的人是会被赶走的,雇佣的仆人会被解除合同,那些奴隶的话则会被转卖。

    因此一直以来,李府的人干劲都十足,表现认真,因为他们有奔头。

    李超甚至都不吝惜给府里的奴仆们放免,只要表现的好,每个人都有机会得到放免机会,一免为部曲,二免为良民。

    对于有价值的奴仆,李超的表现不是死捏着他们的契约不放,相反,李超会给他们自由,甚至拿出更高的薪水,甚至给他们身股分红。

    因为李超知道,这个方式其实更简单有效,出了李府的门,那些人也找不到第二家这么好的主家了。

    “相爷,夫人。”

    李老管家代表管事们说话,他小心着措词,说了好一会,意思还是表示感谢李超给大家放免从良自由的机会,但是大家对于现在的部曲很份很满意了。

    有着部曲身份,他们不是奴隶,可又是李家的人,如果李超给他们放免为良,他们反而很惶恐。

    他们担心,不再是部曲之后,就不能再留在府里管事了,毕竟府上的事情,总还得自己人更放心啊。

    他们愿意继续现在这个身份,一直为相爷和夫人办事。

    李超听了,沉吟道,“你们也别有顾虑,就算你们放免为良,以后也一样可以继续在李府做事,还做现在的职位。我李超用人,不看你是不是李府的奴仆,有没有契约在我手上,我看重的是这个人,肯不肯用心做事,能不能勤恳,只要你们能做到这些,是不是李府的契约奴仆都不重要,如果你做事不认真,就算你是李府的契约奴仆我也一样不会留你占着茅坑不拉屎。”

    老管家现在也还是李府的部曲,他的儿子都成五品的武官了,李超早几次就要给他从良,但他自己不肯。现在,他依然不愿意脱离这个部曲身份。

    在他看来,李超说的那些固然也对,但他们还是愿意保留着这个部曲身份,有这个部曲身份,那他们就还是李家的人,他们在李家做事就踏实。

    这份想法,是李超这个穿越客有些难以理解的,这是一种身份的执着,跟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一样。

    李超劝了几句,老管家和一群管事,都抹眼泪了,坚决表示不脱离部曲身份,他们以后要世代为李家的部曲,为李家为相爷和夫人办事效力,忠心不二。

    对此,崔莺莺很高兴,赞赏大家的忠心。

    而李超,也只能坐在一边苦笑着接受这个奇特的事实了。

第857章 老匹夫

    晓色未现,贾氏已经起床。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除了旬休的时候,每天这个时候,她总是天还未亮就早早的起床。

    屋里的丫头已经比贾氏还早一步就起床了,丫环把昨晚熨烫好的衣服捧来。另有丫环服侍着贾氏洗漱,洗漱好换上衣服,贾氏便带着丫环往西厢房而去。

    昨天晚上,丈夫在西厢的小妾那里过夜。

    “郎君呢,还没起来吗?”西厢外房的值夜丫环连忙过来迎风,贾氏直接问道。

    “郎君还没有起。”

    贾氏不满的哼了一声,那个狐媚子越是真来越不像话了,把郎君都迷成了什么样子。昨天休沐,胡天胡地还算了。今天可是要上班的,百官都赶着上班朝会,吏员们也都要早早赶去做事,可郎君今天倒好,还没起床。

    “去把门打开,叫郎君起床,就说上班要迟到了。”

    上班,本来专指在官上朝,因为朝会时要站班,因此也称上班。到后来,吏员们也称上班了。

    丫环小声的称是,进去。

    过了一会,丫环走了出来,有些小声的道,“禀娘子,郎君说今天不去上班。”

    “不上班?郎君前几日不还说尚书省如今李相当家,十分严格吗?夫君好端端的不去上班,这不是找麻烦吗?尚书省近来还要搞老核,郎君这个时候发什么疯?”

    贾氏干脆越过丫环,直接进了屋。

    屋里,张大成被丫环那一吵,也已经醒了,此时正搂着妾氏说着话呢。

    见贾氏进来,他只是打了个哈欠,那边小妾却已经慌忙的起身,起身,却才记起自己身上还只有亵衣,连忙又四处去找衣服。

    看的贾氏一脸的青黑。

    她年纪大了,丈夫爱美色,花重金买了个年青貌美的小妾回来,她也不反对。可现在丈夫只顾沉迷美色却连正事都不顾了。

    “夫君,这天都快亮了,今天要上班,你还不起来?”

    张大成年过半百,花白头发花白须,干瘦如柴,身上没几两肉,那小妾都比他女儿还小,都跟他孙女相当年纪了。他打了个哈欠,挥了挥手,“不去,今天不去上班。”

    “郎君,你今天又发的什么疯?”

    张大成的妻子贾氏出身比张大成还要好些,平时在家里张大成还是比较敬畏妻子的,听妻子发火,只好陪了个笑脸。

    “今天不止我不去上班,尚书省一千余吏员今天全都不上班。”

    贾氏大惊,“为何?”

    张大成嘿嘿一笑,“为何?给那李超一个下马威,让他把那套什么考核改制的玩意收回去。”

    “你们别是作死。”贾氏担忧的道,丈夫虽然只是个不入流的小吏,可因为是尚书省的吏,还是个经年老吏头,因此张家的日子其实过的不错,奴仆成群,宅院也很大,他们从长安搬来襄阳,立马就在城里置下了一处大宅。更别说,张家的商铺田庄也不少,若只论生活富庶,一般的县令都比不上他们家。

    贾氏担忧丈夫作死把这差事丢了。

    “那李相国可是好惹的人?你们莫乱来。”

    “你也别把李超想的太厉害了,这李超若说治国理政的本事确实厉害,还能上阵杀敌,但这一次,他就做错了,非要栽个大跟头。”

    他洋洋得意的把吏员们串联的计划说出,今天休沐后上班头一天,结果到时尚书省的上千吏中都不去上班,整个尚书省将瘫痪,到时看李超如何收场。

    “你们何必闹成这样,真要不满意新规,可以换其它方式啊,比如说消极怠工也比这样好啊。”

    “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这个事情,就得这样来硬的,如果只是消极怠工,到时肯定还有人犹豫观望,就该现在这样,上下一起,全都不去上班,直接跟李超摊牌,摆明态度。”

    “可李相万一发怒?”

    “发怒又如何,法不责众。李超他还有本事,真敢把尚书省上千吏员都给撸了不成,撸了我们,他也玩不转尚书省,到时整个朝廷都要停转。这烂摊子,李超可背不起。”

    再说了,张大成他们还有另外的打算,摆明态度,也是为了让省内的官员们发力。官员们也一样不满新制,现在有他们打头冲阵,到时官员们趁机发难,要是御史台的官员们也来凑个热闹,那这事情就真热闹了,那时李超绝对就下不了台。

    李超运气好点,到时把自己公布的新制再收回去。若是闹大了,控制不住,说不定李超这个尚书令就算是当到头了。

    贾氏担忧的道,“我总觉得这个事情很不好。”

    “放心吧,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天不亮,李超就起床了。

    洗漱过后,天都没亮,李超还照例练了趟枪,溜了会马,然后冲个凉换上朝服去上班。

    上了鱼梁洲,宫门前,百官排队等候宫门开启。

    等候的官员们在宫前,三三俩俩的谈话。

    房玄龄和杜如晦过来,脸上带着些忧色。

    “文远,我听说今天要出事。”

    “尚书省的吏员据说今天要集体罢工?”

    李超笑笑。

    “两位相公不必担忧,一切尽在我掌握之中。”

    宫门开启,百官入宫,入殿站班参朝。

    常朝朝会,其实没多少事情可论的,只不过是一个过场,更多一个礼仪性质。大家早早的起床,往宫里赶,排着队上朝,然后一通过场之后,朝会结束。

    今天皇帝有事,派内侍过来传话。

    于是今天的朝会,皇帝没到场,宰相们领着百官对着皇帝的空空的龙椅朝拜,然后宰相主持,一通过场后早朝结束,百官各自回衙办公。

    李超带着萧、陈叔达、长孙无忌、杨恭仁、马周几个同在尚书省的宰相回皇城尚书省衙门。

    到了衙门,发现今天衙门气氛很不一样。

    衙门里官员都在,但大家脸色各异,有人惶恐,有人不安,有人脸上还带着几分笑意,似乎在等着看笑话。

    李超到堂。

    先把主要官员叫过来开早会。

    开早会,也是李超的一个个人习惯了,早会不必长,但却不能少。在李超的要求下,各部各司也要开早会,早会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点名。

    没有官员请假迟到旷工。

    不过尚书、郎中们禀报,今天吏员们没有来,全都派人来请假,说身体不适了。

    整个尚书省上千号吏员,一起请假,说身体不适?

    这骗鬼呢。

    大家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都望着李超,想知道他会怎么处置这件事情,反正省内没有了这些吏员,已经宣告瘫痪了,根本无法运转了。

    李超目光在这些尚书、侍郎、郎中们脸上扫过,只是冷笑了两声。

    他一挥手,两个幕僚把两个大牛皮包拎了过来,李超把两个牛皮包往桌上一放。

    “这里面是省内一些吏员贪污不法的罪证,铁证如山。现在,我把这些证据送往大理寺和御史台,请他们查办。”

    李超反击第一招。

    擒贼先擒王,拿下那些串连挑事的吏头们。这些人才是罢工的头,必需杀鸡儆猴。

    但师出得有名,拿人总得有理由。

    好在,这世上当官的清白的少,当吏的就更没有哪个是清白的了,只要肯查,就能查出问题来。李超早就着手此事,这段时间,已经握了一大堆铁证。

    现在李超以反贪腐之后,把这些吏头拿下,名正言顺。

    李超第二招。

    宣布给吏员们加薪,在原来的薪资基本上提升了不少。

    然后他出手第三招。

    从其它各衙门里临时调一批吏员过来,并且从国子监里借用许多监生过来帮忙,此外,又向百官们借调他们的幕僚、门客,暂时充当吏员,维持省内公务运转。

    这些都做完后,李超下了最后一个命令。

    “通知省内所有‘生病’吏员,限他们在半个时辰之内回到岗位报到工作,半个时辰之内未到的,通通开革吏职,以后永不录用。他们原来的工作,自有人接替,尚书省会先用官员们的幕僚,其它衙门的吏员,以及国子监的监生这些人暂代,然后会尽快进行省内吏员招募。

    当然,不来的不是开除这么简单。

    开除之后,李超还会派人去审核他们以前的工作,清查每笔账目,总之,就是公开向这些吏员表示,他李超会秋后算账。

    这才是真正的狠。

    吏员们以为李超会让步,以为法不责众。

    可李超不让步,他选择硬碰硬,如果连几个吏员都压不住,那以后省内的官员他更压不住,朝廷三省主部九寺诸卫更不可能管的了了,他这宰相也不用当了。

    连数万十数万人的军队都能管的服服贴贴,李超还会管不了尚书省那千把号刀笔吏?

    真要弄,李超能把这上千号吏员每个人都送进监狱,每个人的屁股都不可能干净,但李超没这样做,他只是弄了几十个老吏的罪证,杀鸡儆猴,有这十几只鸡足够了。

    他没打算全给抓了,尚书省暂时还需要这群吏员。毕竟从各处调人来,也不可能马上就接手。

    只要这些吏员们肯老实配合,李超会给他们一个机会的,以往的事情,不一定会追究,但谁敢以后还不老实的,李超可是还保留着以后追究的权力的。

    半个时辰,李超的最后通牒。

    尚书省的官员们都在猜测着,半个时辰后,那些吏员们都会回来吗?

    如果这些人不回来,那李超怎么办,真的把吏员都抓起来?

    马周笑着对旁边的户部手下官员道,“相信李相,不出半个时辰,那些人就都回来了。”

    又是擒拿老吏问罪,示之以威,又是给所有吏员加薪,再示之以恩,如此恩威并济,有几个吏员还敢顽抗?

第858章 鹰派和草鸡

    张大成穿着睡袍,坐在炕上喝着小酒。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酒是上好的白鹿特曲,御酒特贡,市面上很稀少,每一瓶都有编号,喝一瓶就少一瓶,因此格外珍贵。

    张大成的酒柜里,这样的好酒也只一瓶,还是一个商人求他办事之事,送了他两瓶。他把一瓶转送给了自己原来的上司,剩下一瓶一直珍藏着。

    但今天他把酒拿来了,打开了封泥。

    醇厚的酒香弥漫开来,酒液清澈无比。为了配上这酒,他特意拿出了景德镇产的上等酒杯,也是商人送的,价格不菲,李记生产,专供给权贵们的。

    酒杯端到鼻子前,他使劲的嗅了嗅,这酒真香。光是这股香味,就能让他醉了半边身子,张大成喜欢喝酒,平时各种吃请赴宴,好酒没少喝过。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这酒,还是灞上酒坊的酒最为地道。

    李家弄出来的白酒,真是神奇之物。听说几年前,一开始本是李超为了治疗战场上的伤兵而发明的,称为酒精。后来调整工艺,酿造出了这种远超黄酒的白酒。

    不知道多少酒鬼享了福。

    轻抿一小口,任那酒液慢慢涌入喉咙,感受到一股火热,自腔舌一直延伸到腹中,脸腾的就红了。

    张大成长呼一口气,爽。

    虽然这一小口下去,起码一贯钱是没了,但值。

    拿起筷子,夹了点酱牛肉,大口咀嚼,压下那股子冲劲。

    喝着美酒,吃着牛肉,张大成脸微红,人微熏,忍不住一手拍打着炕几,开始哼唱起了小调。

    这会,只怕李超正在尚书省衙门里瞪着大眼不知所措吧。哈哈哈,这个李超,手伸的太长了,什么都想管,还真当他是周公在世啊。

    这事情闹大了,李超十有八-九在这尚书省呆不下去了。嗯,待李超卷着包袱离开,以自己在省内吏员中的地位,最有可能做上堂后官呢。

    嗯,不知道是萧还是陈叔达来接替这个尚书令的职位,或者又会空缺?自己应当准备一笔厚礼,也许两个人都该送一份。

    若是能得到上面看中,给自己一个点检五房公事堂后官的职位,那自己就真成为尚书省首席吏员了。

    想着这些美好的未来,张大成端起酒杯又饮下一小杯美酒。

    砰的一声,花厅门被喘开。

    张大成吓了一跳,手一抖,那只价值起码一贯钱的上等景德镇李家青花瓷窑产的杯子,摔落。在炕桌上滚了几下,又掉到地下,最后摔成碎片。

    “放肆!”张大成对这个冒失冲进来的下来大怒骂道。

    结果还没骂出第二句,已经一群人涌了进来,旁边还跟着府里的管家,在一边惊惶的喊,“郎君,大理寺来人”

    大理寺,这三个字一下子让张大成的酒意吓走大半。他连忙从炕上坐起,抬眼打量,才看清一群穿着公服的官差拿着锁链铁尺进来。

    “张大成,我们是大理寺的差人,奉大理卿之命,前来拿你回衙覆命。”

    “诸位官差,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大理寺怎么要拿我?”

    哼的一声,为首的官差,已经将一卷公文扔到他的面前。张大成捡起,打开迅速看下去,越看越惊,脸由红转白,最后哎呦一声摔倒在地。

    公文写的很清楚,说他在尚书省任职期间,循私贪墨,以公谋么等等,罪证确切,连他贪了多少钱收了多少礼都写的清清楚楚。

    大理寺现在将他拿回衙门审理。

    “张大成,你就是躺在这地上也没用,识相的就自己起来,老实配合,跟我们去天牢。”

    “天牢?不是去大理寺吗?”

    张大成双脚发软,根本起不来。一个锁拿到大理寺就让他吓傻了,去天牢,那还有命吗?

    襄阳做为临时国都,现在的一应官衙设施和长安时一样,非常齐全。光是监狱,就有好几座。

    有襄阳府的监狱,也有大理寺监狱,刑部监狱。其中大理寺的监狱,因为关押的都是一些重要的要犯,甚至里面的犯人还要由天子过问,因此这个牢房,也被称为天牢。

    能入天牢,都不是一般犯人,但一般入了天牢,也就很少再有翻身的机会了。

    入天牢,那就是死路一条啊。

    “你的案子证据充足,没必要怎么细审,只等最后过个堂了,因此先入天牢,等案卷等都准备好后,就上堂结案。”

    结案,那就是宣判了。以这上面的罪证,他逃不脱一个死字。也许是斩立决,也许运气好能落个秋后处斩,但肯定没的活的。

    “是李超,李超动的手。因为今天省内吏员罢工,对吗?好你个李超,你好狠啊,你居然要把尚书省一千余吏员都杀了。”

    大理寺的官差冷哼了一声。

    “李相爷说了,不作死就不会死,这些都是你们咎由自取的,怪不了别人。另外,顺便告诉你一声,李相也不是那种喜欢大开杀戒的人,跟你一样要被锁拿进天牢的,不过数十人而已。”

    “只抓几十人,那其它吏员呢?李超准备怎么处置?”张大成问。

    “李相说了,只要他们在半个时辰内回到衙门上班做事,今天的事情就既往不咎。”

    “李超以为他们会屈服,会去吗?哈哈哈,那他就想错了,没有人会去的。”张大包歇斯底里的咆哮。

    官差只是回应一声冷笑。

    他打量了张大成几眼,“蠢货,你心里也知道那不可能的,当你们被抓的消息传出去,这些人肯定一个比一个跑的还快,这会,说不定都已经在路上了。走吧,蠢货,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跟李相唱对台戏,也不惦量惦量下自己是几斤几两,蠢货!”

    那官差对张大成真是非常的鄙视,他在大理寺当差,也是听过尚书省张大成张大吏名字的,知道这人有些手段,很有排面。

    可你再有排面,也顶多是对于那些商贾们,对于那些小官吏们。他不过是个吏而已,居然敢跟尚书令李超对抗,这不是找死吗?

    自己找死倒也罢了,现在却还连累了整个家庭。他罪行确切,张大成不但要押入天牢,而且他的家产也要充分,甚至家眷都要受到牵连。

    通往鱼梁州的路上,许多人慌慌张张的赶路,骑马的、坐车的,都跟屁股上着了火一样。

    没办法,只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不能回到衙门岗位上做事,那就永远回不去了。有些人倒可以不在意那个吏职,但有张大成这几十个大吏的处境在前,谁敢这个时候不去?

    不去的下场,就是被问罪,被抄家。

    李超坐在尚书省衙门前,萧陈叔达长孙无忌马周杨恭仁等一群仆射尚书侍郎等省内高官也坐在一边。

    其它几百省内官员,今天也全都坐在大门口。

    衙门前,点着一支香,香挺长,但刚好够燃半个时辰左右。

    香点燃还没到一刻钟,就有第一个吏员赶到了。

    他是骑着马来的,跑的太快,衣冠都还没有正好,到了衙门前,看到这大阵面,吓的连忙滚鞍落马。

    李超只是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里。

    没人说话,场面十分肃静。

    那吏员很年轻,也就不到三十的样子,出身还算不错的,大族里的分支庶子,在尚书省谋了一个吏职。虽说是吏,但尚书省的吏还是不错的,待遇好福利高,甚至有不少的权柄。

    平时也算是很有排场的人,一般人甚至都入不了他眼。

    可是此时,他只觉得口干舌燥,面目发白,心跳的无比剧烈。

    衙门的大门敞开着,可他的脚却迈不动。

    扑通一声,这吏员跪下了。

    李超只是低头看了他一眼,便收回了目光。

    那边有一个官员过来,这是这吏员所在部门的上司官员。他过来低喝一声,“一刻钟就赶到了,你的病看来好了啊。既然好了,那还跪在这里干什么,还要尚书令来请你进去不成,滚,马上滚进去做事。”

    那年轻吏员头也不敢抬,连忙起身,低着头弯着腰一路小跑着进衙门。跨过衙门大门的时候,太过慌张,被那高高的门槛一勾,踉跄着差点摔了个狗啃屎。

    后面有更多的人赶到。

    他们刚才已经看到那吏员下跪,因此下马过来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扑通一声跪下。

    然后,就会有这个吏员的上司官员出来,或是主事或是从事等过来,把这手下吏员骂着领走。

    一刻多钟。

    尚书省衙门前跪了一大片,一个被领走,又有一个跪下。

    然后再被领走,每个吏员起来后都暗暗长松口气。

    等最后一个人也被官员领走后,衙门前又恢复了之前的样子。

    一群官员站在李超等宰相尚书们的旁边。

    李超抬头看了下那支香,才烧了一半多点。

    “都回来了吗?”他问。

    “回令公,除去被大理寺带走的那几十个罪吏,其余一千余人,皆已经回来了。”一名官员拿着登记簿向李超禀报。

    李超点了点头,“很好,那就都回衙门,各回各岗,认真办事。”

    说完,李超第一个起身进入尚书省衙门内。

第859章 让贤

    尚书省的吏员半个时辰内都回衙的消息传到宫里的时候,李世民长叹了一声。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这事总算是过了,只是抓了几十个贪腐老吏,就震慑住了那些吏员,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了。

    “文远也挺不容易的。”李世民对自己面前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说道。

    “还是有些过于急躁了些。”侍中杜如晦说道。今天皇帝召他们两个人来,没召其它宰相,就是谈李超最近的这些动作。

    李超最近推行的种种变革,已经引的不少人反对,甚至是人心不稳。

    “文远推行两税法,增加户税,按户增征一笔税,又加地税,按亩征税。这户税,让天下所有人都加了税,而地税,则不但所有人都加了税,而且让那些田地多的地主富户加的税更多,现在不但是一般百姓在埋怨两税法,贵族官僚地主们更加反对新法。”

    新的两税法,固然让朝廷的税赋大增,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增加了税负,尤其是对于那些拥有许多田产的人来说,现在没有了免课户之说,也没有什么纳税上限,有多少田就得纳多少地税,这个不上限的地税法,可是要让许多大户出血的。

    这还不是一次性,是每年都得这样,以后年年都要按此新税法纳税。

    两税法后,又有工商税法,对于商人商业的赋税增加了力度,而许多贵族官僚地主之家,其实也是经营商业的主力,他们拥有大量田地之余,也还经营许多商业,现在这新工商税法一出,这些人以后经营商业,要多缴纳不少税。

    再加盐铁茶酒矿等专卖法,经营这些利润很高的产业,一般人是不能经营了。哪怕要经营,也得取得特别牌照,税额大大提高。而本来过去经营盐场盐井、酿酒贩,开矿冶铁这些的,也基本上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商人,或者直接就是那些贵族豪强们在经营。

    李超一刀刀,都在向着他们的头上砍去的。

    何况,还有个什么劳动保障法案,要给奴隶最低工资,要给他们基本保障,要给他们赎身自由等等,这样搞,他们的农庄、他们的茶园、他们的工坊矿山盐场等等,到哪里弄那么多人去?

    虽然这些新政,其实都是冲着富国强兵去的,但那些人可不管这些,他们只看到,新政如果实施,他们的利益大受损害。

    “治大国如烹小鲜,文远的这些新政,确实都是于国有大益,能富国强兵之法,但有些太操之过急,诸法一起实行,只怕将引起极大的反弹。”

    连房玄龄都忧心忡忡。

    李世民道,“是朕给文远逼的,但朕也没有办法,朝廷财政赤字这么大,欠的国债这么多,北方突厥人如狼一样盯着我们。要防突厥人,得修武备,九边加强,可这些都要钱。”

    “可以慢点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杜如晦说道,说着,他咳嗽不止,咳嗽的面红耳赤,好不容易才止住。

    李世民关切的要传御医,杜如晦笑着摇头。

    “陛下也知道,臣这是顽疾旧症,御医也不知道看了多少次,药天天吃,可依然是老样子,还是不用麻烦御医了,咳过这阵要好点了。”

    “杜相要好好保养身子,朕是须弥离不得你啊。”

    回到刚才的话题,李世民无奈表示,如果有时间,他倒愿意放缓下脚步,但突厥人如芒在背,他时刻不敢放松。

    再者,他觉得眼下时机也算成熟。

    天下一统,又打退了突厥,眼下吐谷浑、高句丽也还算安稳,这个时候,朝廷推行新政改革,也是为了迅速的富国强兵。

    “文远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朕很喜欢。大唐的江山社稷安全,靠的是大唐的铁骑长刀,强弓硬弩,而不能指望外族仁慈。”

    “既然知道一些不足之处,此时变革又有何不对呢?等,等到什么时候,今天,那些人会不满改革,明天,也一样会不满改革,既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改。”

    面对着这个年轻又充满着进取之心的君主,房玄龄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文远有好的改革之法,又有朕的坚定支持,如果再加上卿等重臣支持,试问,这改革难道还会失败吗?”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

    现在皇帝是一心要改革,而且动作还大,要大改。

    皇帝是个喜欢冒险的人,他们都是知道的。当年他们跟着还是秦王的皇帝,东征西讨,甚至是夺嫡宫变,经历过多少凶险之事。

    不论再凶再险,一旦皇帝打定主意下定决心,那么就很难再劝的动他了。这是一个身为皇子亲王,甚至是三公尚书令天策上将,却依然要带着几百号人去侦察敌情,甚至拿自己当诱饵的胆大主上。

    皇帝经历的艰难险阻多,但却从没有一件事情拦住他。现在皇帝打定主意要支持李超变法,哎,他们两个也无法劝阻了。

    如今,朝野里都开始在传一个词。

    变法。

    对于李超一个又一个的新政,朝野直接呼之为李超变法。

    变法是改革,史上最有名的变法,莫过于战国之时秦国商鞅变法了。商鞅的变法,是成功的,让秦国从西部一隅小国,成为战国之强国,最后为秦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

    但就算是商鞅变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依然很艰难,甚至最后商鞅得了个车裂的结果。

    历史之上,其它的改革也不少,但都非常难。

    当然,历朝历代的那些变法改革,也不全是对的,也有一些乱政。比如说王莽,一系列新政改革,就多是乱法,脱离实际,最终王莽的新朝,也没存在多久就灭亡了。

    于往近了说,其实隋朝的杨广,也推行了许多新政,差不多也算的上是新政变法了。

    变法,对于许多百姓来说,这其实是个不好的词,是个让人担忧,让人恐惧的词。

    因为变法重点在于变,而对于许多百姓们来说,他们最想要的就是安稳,最怕的就是变。

    “你们莫要过于担忧,朕跟文远做过一次深谈。他跟朕说,变法革新,本质就是打破旧有不合适的制度,这必然会损害许多旧有制度的利益既得者。我们的变革,是在去除压在朝廷身上的枷锁,给他一双更适合的鞋子,让他减轻负担,轻装上阵,跑的更快。”

    “陛下,文远说的确实没错,变革会引发许多矛盾的。”

    李世民却只是摇摇头。

    “变革就如生产,必然会伴随着阵痛,但阵痛过后,会有一个崭新的生命降生。”

    “可如果太多人反对?”

    “变法改革不是请客吃饭,没有那么多客气,朕不能为了那些人的利益,就不顾帝国的长远未来。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朕不惜流血。”

    流血,皇帝当然会流别人的血,而不是自己的血。

    这话,已经充分表明了皇帝的态度了。

    哪怕流血,也改变不了他的态度。

    “朕会坚持支持文远的改革变法,甚至不惜流血。这江山,是大唐的江山,是朕的天下。谁想搞破坏,朕不会客气。大唐的天下,是打下来的,不是谁让给我们,也不是谁送给我们的,朕也知道变革会有阻碍,但朕不会犹豫后退,谁敢阻挡,朕就对谁不客气。”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霸气十足。

    做为一个马上皇帝,他为大唐打江山开社稷,刘武周薛举窦建德王世充李密等等这些枭雄,也曾经割据一方,称雄一时,但最终都被他给灭了。

    曾经他是秦王,但他最终也击败了他的兄长,凭一场宫变夺下了这本不属于他的江山。

    在位两年,他一步一步,安外攘内,打服了吐谷浑、击退了突厥,也彻底的统一了中原。他还把他父亲的那些老臣班底,都给一一的换下去了。

    时至今日,这朝堂上下都是他的人。

    现在,他要变法,要改革,要富国强兵。

    他要打的是另一场战役,要面对的敌人,也可能是当年跟随着自己打天下的那些臣子们,可他不会犹豫。

    “追随朕打天下的功臣,朕都封赏了,朕不吝惜功名爵位赏赐。但如果他们只盯着自己眼前碗里的那点子利益,不顾朝廷大局,甚至是敢阻碍,那么朕不会客气,会无情的将他们扫荡。”

    这场仗,不好打,可李世民有准备,不畏惧。

    房玄龄拱手。

    “陛下,既然如此,老臣恳请退位让贤,将中书令一职让给文远。”

    李超虽然也是宰相,还是朝廷的三位令公之一,但现在中枢的制度,是中书门下为首,中书令才是首相,侍中算是次相,李超这个尚书令是排第三的。

    房玄龄说这话的时候,不是气话。

    他从当年主动投秦王麾下开始,到现在已经度过了很多个年头,对于皇帝,他的忠诚与支持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皇帝要开创贞观盛世,要把大唐打造为一个超秦迈汉的大帝国,他愿意全力支持,毫无保留。皇帝要支持李超变法,那他就愿意把自己的首相之位让出来。

第860章 最坏的时代,也将是最好的时代

    那些吏员回来了,可李超对这些人已经不信任了。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本来,这些吏就没几个干净清白的。自秦汉以后,官吏不再相通,吏得不到升迁为官的机会,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阶层,甚至成为了世袭的职业。

    一日为吏,终身为吏。

    做了吏员,也就不指望有什么做官机会了。除非是在乱世的时候,小吏还有些机会。可天下一统,吏员为官就没什么希望了。

    既然做吏没希望当官,那就当成职业,当成发财赚钱的门道。

    李超知道,等科举制度真正大行其道,成为选官最重要途径的时候,那时,无数只会读数的书生一经科举,鲤鱼跃龙门,然后委任为官。可这些人,不但多数只会读书,而且更多出身寒门的读书人。

    这些读书人入仕,想比于这年代以荫官为主,凭家世出仕的那些贵族官僚子弟来说,见识方面是远不如的。毕竟贵族官僚子弟,打小就耳濡目染,对官场对政务等,也是有些了解的。

    那些寒门出来,一心只读圣贤书,好不容易科举选士的官,这方面却如同白纸。他们当官后,更全得依靠于吏员,依靠于幕僚。于是,到了宋明之时,吏员甚至能架空官员,甚至能操权弄政。

    “这些人怎么处置呢?”

    马周问李超。

    “这些人都不能要了。”李超一面喝着茶一面说道。

    “都不能要了?”马周惊讶,既然如此,那今天又何又要让他们来。

    李超笑笑,让他们来,自然是因为这里暂时还离不开他们,但这不表示我要一直留着这些人。这些人,居然还敢跟我玩罢工,真是不知死活。

    “明天,先从国子监选一批比较优秀的监生,让他们来省里实习,跟着那些吏员学习适应。接下来,还要让天下各道州,选送一批有才能的读书人来襄阳,让他们考试。只要通过考试的,就进入尚书省实习。”

    李超的打算很直接,这些吏员他不准备用了。但也不能现在一下子全开了,先让他们守在位置上,让他们带新人。

    李超要用一批国子监监生和地方上选送的优秀读书人,来取代这些吏员。他们最后的作用,也就是为李超带一下新人了。

    “这样做,那些吏员会不会阳奉阴违,故意出乱?”

    “他们敢,我会跟他们说清楚,若他们老实配合,那么等新人带熟后,我会让他们离开,以前的事情就算了。但如果谁敢阳奉阴违,甚至故意捣乱,那也别怪我不客气,到时新账老账跟他们一起算。就凭他们做过的那些事,我要把他们送到菜场砍头,甚至是抄家,都毫无问题。”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

    李超摆明了要用新人来取代这些老吏,可还放了狠话,你们只能老实配合,不肯配合,那就算老账,到时杀头抄家,家人流放。

    到底想要哪个结果,自己选。

    简单粗暴,可马周却不得不说,这种办法很有效果。

    “吏员中是需要新血,死水不流,慢慢总会**。而有了流水,就能保证水常活。以后的吏,也是如此,让读书人来充当吏员,给他们升迁的机会,做的好就往上升,做的不好就没机会,甚至连继续当吏的资格都没有。”

    马周很是感慨,觉得李超真是一个神人。

    当年他也做过吏,深知道吏场比官吏,还更黑暗**,充满潜规则。当初他年纪轻轻,也是一腔热血想要办事的时候,可处处受到排挤打压,最后这吏也当不下去,只能自己走人。

    游历天下,先是遇到待人很不错的常何将军,要不是常何把他请到府上做门客,他连饭都吃不上了,更别说在长安落脚。

    后来被常何推荐到李超府上,在李府做了一个账房。

    谁能想到,一个当年在家乡连小吏都做不下去,后来在常府做门客,在李府当账房的他,最后却也能官至宰相呢。

    是李超给了他机会。

    而现在,李超要给天下无数如他一样的读书人,这样的机会。

    “相国,马周支持你。”

    当天,李超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内容,就是从国子监里选调一批监生,让他们到尚书省实习。为了能够吸引这些监生们来尚书省实习,李超还加了一个很诱人的条件,一年实习期后,考核通过就转正出任吏职,三年一任吏职做满,考核优秀的,直接给他们外放地方任官。

    任官。

    县尉、县丞、主簿甚至是县令。

    哪怕是下县的县尉,只有从九品,可起码这也是流内的品官了。也许国子监里那些贵族子弟,高官子弟看不上,但国子监里本身也有许多寒门出身选进来的监生,也有一些贵族官僚子弟在家不是嫡子,是庶出的,他们想出仕也并不容易。

    正常情况下,他们可能是去当王公贵族们的亲事、帐内这些随从,当到一定年限或者表现好,就能授个小官了。

    现在李超提供了另一个不错的机会。

    到尚书省做吏员,四年时间,就能当上官了。

    对李超的奏议,李世民看过之后,就准了。

    先在尚书省试行,中书和门下以及其它各寺监等衙门,暂时不急。

    李世民虽然说全力支持李超的变法,但也是很小心谨慎。

    诏书传到国子监。

    已经升任国子监祭酒的孔颍达接过旨意,跟陆德明等一众老师们谈论。

    “我觉得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事情,国子监学生如此之多,既是勋贵官僚子弟,但普通的庶族子弟也是不少的,这些人往常毕业之后,也多是入衙为吏,咸难授官。如今李相给了这么了一个机会,四年之后,可是就能为官了。”

    孔颖达点头。

    国子监的学生很多,而且现在每年还越来越多,国子监的学院有好几个,科目不少。其中固然很多学生只是那些贵族官僚子弟,进来混几年时间,等到了十七八岁就离开学院,去宫里当侍卫,去给王公贵族们当帐内亲事等去了,但也还有不少庶族子弟,这些人,其实反而是国子监里,最用心读书的一批人。

    但这批最用功的学子,只因为出身庶族寒门,结果反而是国子监出去的学生中,以后出息最差的。

    “把监生都召集起来,我当面向他们宣布。愿意去国子监的,不论他是哪个年级的,都可以报名。我亲自送他们去尚书省考试,如果考试通过入尚书省当差,我会让人把他们的名字都记下来,到时在国子监内立个碑石,铭记在上。”

    张颖达和陆德明他们的判断是对的。

    受召集合的国子监生们,在听了孔颖达的宣布后。

    反应很激烈,除了那群出身极好的勋贵高官嫡子们,其它的学生挺意动的。不但那些出身于小地主、自耕农等普通家庭的士子大为意动,就连那些一般官僚子弟,甚至是一些贵族的旁支庶子等,听了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若是过去,他们肯定不愿意去做吏。

    但如何不是改革吏制嘛,当了吏也还是照样能当官的,况且这说的明白,一年实习,三年任期,任满合格就能授官。哪怕到时不合格,也不怕啊,大不了再找其它机会,又不是当过吏员就不能当官了。

    “愿意去的,现在就可以上来报名,在这里登记。”张颖达刚一宣布,马上就有许多士子涌过来要报名。

    那火爆的场面,让他都有些预料不及,本以为会有不少人愿意去,可没想到居然有这么多人愿意去。

    看着学子们的热情,孔颖达跟陆德明他们感叹道,“自今日起,官吏再无界限,吏场官途,翻天覆地啊。”

    “李相确实非凡人啊,这样的大手笔,可没有几个人敢提。”

    其它博士教授们,也是各自心情复杂。他们既是读书人,也是官员,他们心里面,其实对吏是有些瞧不上的,可如今李超却强行的打破了清浊流的分界。

    “这是好事,读书人为吏,也能刷新吏治,改变过去那不堪的吏场啊。”

    “是啊,如今造纸术、印刷术的进步,使得纸张和书本都不再高昂,又有武德字典,贞观词典,还有许多校正刊印的儒家经典名著,使得如今读书更方便了。不仅贵族士族子弟能读书,甚至一般的小地主自耕农的子弟都能读的起书了。读书人越来越多,如今朝廷给了他们凭考试就能为吏,甚至将来凭能力表现还能为官的机会,这是多么难得啊。”

    孔颖达心里感叹着,一个普通出身的人,也有很多机会读上书,甚至有机会成为吏员,甚至还能成为官员。

    这可不仅仅是改变吏场,而是要改变整个官场,改变国家的取士之道啊。

    吏员考试,任考试就能选为吏,这和科举有什么区别呢?

    要说区别,可能就是吏员考试通过只是为吏,而科举考试通过了却直接为断,条件更高些而已。

    但总的来说,这吏员考试和科举考试,都将会冲击如今朝廷的取士选官制度。

    这真的将是一场大变革!

    张颖达也不知道,这些,究竟是好,还是坏。

    以后,这天下将是读书人的时代了吗。

    想到这个,他心里甚至隐隐兴奋起来。

    读书人的时代,凭考试而成为吏,成为官,不再只是看家世出身,也不只凭借着父辈们的功勋官职地位。

    一个农夫之子,通过读书能成为官。一个府兵之子,通过读书也能成为官,一个地主之子,通过读书也能成为官

第861章 燕云节度使

    御书房内,李世民正在听取王太监的禀报。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六扇门这个隐秘的机构,就如一只巨大的八爪蜘蛛,到处都是它的网线,监视着临时京城襄阳的一举一动。

    李世民是个曾经统领千军万马,打过无数胜仗的大帅,他深知,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了解自己,也得了解敌人,当然,还得先知道谁是敌人。

    朝堂内外的流言蜚语,市井街头的八卦消息,甚至是一些王公贵族在家里私下的抱怨,李世民都能知道。六扇门,已经越来越好用了。

    现在李世民最关心的,就是谁跟他一条心。

    从他决定支持李超变法开始,他知道,一场不见刀枪的战争已经开始,这场战争满是迷雾,谁是敌谁是友,并不容易分辨。

    茶肆酒楼,青楼赌坊,街头巷尾,甚至是那些官员们的府第里,都有六扇门的眼线,他们就是一只只眼睛一双双耳朵,收集起无数的信息最后汇总到六扇门,那里还有许多专门的人员,将这些消息一一汇总,然后分析核对,最后总结上报。

    李世民认真的听完。

    “这么多人都在反对?”

    他知道会有人反对变法,可反对的人如此之多,却是超出他的预料。王公贵族们在抱怨,文官武将也在抱怨,那些刀笔吏在抱怨,还有那些关东士族,那些地主,那些商贾,他们似乎都在抱怨。

    好像这天下,就没有一个不是在抱怨新法。

    李世民有些茫然了。

    难道他错了?难道李超错了?

    他可以不在意一部分人的反对,可却无法跟全天下人做对,就算他是帝王,也不行。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所有人都开始抱怨,都开始反对的时候,这已经是极危险的时候了。

    他摇了摇头。

    心里叹息。

    不久以前,李超还为天下人称颂。

    百姓称李超为救时宰相,救苦救难,特别是那些北方的百姓,感谢李超在那场几十年一遇的大灾荒里救助他们。

    他们甚至在家里为李超立了长生牌位,早晚拜谢。

    天下的读书人也尊敬李超,称李超为大宗师。他们敬佩李超的学识、才能,钦佩李超编写的资治通鉴,称此书为史家大作,与史记并列,读史必读这两本书,不然就不配学史。

    李超的诗,也为他们称道,他们甚至把李超的诗称为边塞诗,说李超是边塞诗的开派祖师。一扫过去宫廷艳派诗,开创了一个非常了得的新诗派。

    一首首边塞、战争、军旅的诗,被那些读书人奉之为瑰宝。

    还有李超发明的印刷术,李超改进的造纸术,李超推行天下的报纸刊物,

    李超编写的字典、词典,推出的大唐读书音拼音符号等,让天下文风大盛,让无数人能读的起书,买的起纸。

    李超办了许多学校,推行的教育,也让人称赞。

    过去,就连商人们也感激李超,觉得李超一直在朝廷为他们说话,争取权益。

    可一夜之间,风向变了。

    如今大家都说李超变了。

    他当上了尚书令,主持的这种种新政改革,都让大家不满。

    有人说李超横征暴敛。

    有人说李超狂妄自大。

    总之,现在很多人在怀疑李超,置疑他的新政。

    据说,御史台的御史言官们,正在酝酿着一**行动,要一起弹劾李超。

    如果御史集体弹劾李超,李世民能保李超。

    但御史弹劾,只会是个开端。

    到时如果朝中的官员再一起弹劾李超,他还能护的住李超吗?如今天下舆论,都在骂李超,反对新法,他这个皇帝又怎么办。

    李世民最担忧的还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到时会借这势搞鬼。到时他们裹胁民意,那才可怕。

    难道新法要半途而废?

    李世民不甘心。

    “陛下,北方军情。”外面的内侍进殿禀报。

    李世民一听北方军情急报,连忙招手。

    军情送上,还有封蜡未开。

    验看,打开。

    李世民越看脸色越不好,高句丽袭幽州。

    高句丽,当年隋朝杨坚杨广父子数征高句丽,在辽东不知道耗费了多少钱粮,伤亡了多少兵马,最终导致了隋王朝亡国。

    不过隋朝虽然因征高句丽而亡,但高句丽也被隋打的元气大伤。若不是几次事出有因,凭着侥幸,高句丽也早被隋军攻灭了。

    虽然侥幸存下来,可也是元气大伤,国本动摇。

    好在中原天下大乱,各方枭雄争霸,逐鹿中原,没有人再去理会高句丽。高句丽也得以休养生息,甚至还趁机偷空把辽西又给占了。

    李唐太原起兵,入据关中,此后与西秦争夺陇右,与刘武周交战河东,又与窦建德王世充决战中原,再扫江汉收岭南等,中间还与吐谷浑突厥几番交战。

    立国到如今,八载了,如今才好不容易一统中原。

    大唐收拾了陇右、河西、朔方、河套、代北,却一直还没收复辽西。

    因为大唐腾不出手来,既然唐与高句丽一直都相安无事,那唐就不想在与突厥没分出胜负之前,再动高句丽,不愿意再树一敌。

    朝廷是准备分北后东再南,先破突厥,再征高句丽,然后再吐谷浑等。

    可没想到,唐朝不想跟高句丽现在动手,高句丽倒耐不住寂寞了。

    统叶护在漠南吃了一个大亏,回到漠北去打铁勒。结果那边夷男老跟他玩捉迷藏,这时偏唐朝又把郁射设给俘虏劝降了,还带着大批人马给内迁中原。

    统叶护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就是气的吐血。

    他被唐朝的手段恶心到了。

    想转身再南下跟唐开战,但夷男还在跟他玩捉迷藏呢,不搞定夷男,他南下也不安稳。

    不过统叶护能在西域称雄,那也不是盖的。

    铁勒人明显是得了唐朝的支持怂恿,才敢跟他这样玩。统叶护便也来个效仿,派人带了厚礼去了趟高句丽,跟高句丽人讲了一番道理,跟他们分析了一下形势。

    不外乎就是唐朝现在一统中原,这早晚会成为大患。若等将来他们更强大了,他们肯定是要去高句丽找回当年隋朝丢的场子的。

    与其坐等他们上马,还不如趁现在他们还没起来之前,联手灭了唐朝。统叶护甚至给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条件,若灭唐,大唐北方他们平分,河北河南归高句丽,河东关中归突厥。

    当然,这个条件,其实高句丽人并不相信,或者说根本不在意。

    他们主要还是觉得突厥人那番唐早晚会找他们报仇的话很有道理,当统叶护承诺,他们会与高句丽同时出兵南下时,高句丽人决定出兵河北。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据说这是唐朝的那位军神说过的话,高句丽人听了之后极为尊奉。

    于是乎,趁着辽西的沼泽还没有解冻,北方的河流还没解冻泛滥的时候,高句丽人发兵了。

    兵不多,五万。

    但高句丽人发兵的时机选的很好,他们悄悄在辽西集结。

    等到统叶护命令漠南的欲谷设出兵南下,越过了阴山,吸引了唐军注意,等唐军调兵往大同关、军都关方向防御增援的时候,高句丽人才突然出动。

    现在,欲谷设带着五万突厥兵越过阴山,进入代北,围攻大同关。而高句丽五万人,也在攻打渝关。

    渝关,就是后世的山海关。

    但这个时候,这座关城还没有天下第一关的名头。

    关城也没有修的那么雄伟坚险,甚至并不在后世山海关的那们位置,而是还在更西面。

    因为大唐之前主要防御突厥,因此重点修建的关城都是在北方一线,这东面的渝关,还只是在修建加固的计划之中。

    太原有前军大都督李绩,幽州有右军大都督尉迟恭,河套朔方那一边,则有左军大都督秦琼。

    有这三位大将在,十万突厥高句丽联军,应当能挡的住。

    长叹一口气。

    高句丽人终于还是来犯了,大唐的外敌又增加了一个。此时突厥与高句丽联起手来,北方防御形势更严峻了。

    这个时候,朝中若是再乱起来,只怕要失控。

    也许,这个时候应当先调整一下。

    李世民捏着自己的下巴,苦思。

    突然,他灵光一闪,也许他应当下道旨,调李超前往河北,统领北方的防御战事。

    如此一来,李超暂时离开朝堂,这股暴风雨也许就能避开了。

    “叫中书舍人过来,草诏。”

    次日早朝。

    御史们已经跃跃欲试,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今天早朝上,要一起发难,集体弹劾李超。

    皇帝上朝,百官山呼万岁。

    “众受卿平身。”

    李世民坐在御坐上,伸手虚扶,让百官平身。

    一名御史刚要出列,准备弹劾。

    这时,一名内侍捧着一道诏书出来。

    “大唐皇帝诏!”

    毫无征兆,出人预料的,皇帝下诏授李超为燕云节度使,让他出镇北方,节制河东、河北两道兵马,防御突厥与高句丽的进犯,同时让他统领两道地方。

    一道诏令,李超这位尚书令便领兵外出,去河北了。

    这下,让那些本来准备要弹劾李超的人,都愣住了。李超都挂帅出征了,这个时候弹劾他,似乎不太合适了。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内侍拖着尖细的嗓音喊道。

    御史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愣是没有人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弹劾李超。这个时候,确实不是弹劾的时机了。

    而且李超这个时候出镇北方,也似乎太巧合了一些。

    再有一个,他们也在想,李超这一走,是不是他那些变法改革的新政,就停了?

    突然的调令,让他们摸不清头脑。

    等到上面传来一声退朝的声音时,今天的早朝已经结束了。

第862章 釜底抽薪

    早朝匆匆结束。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李超在无数双探寻的目光中,平静的走出了大殿。刚出大殿,王太监就在那侯着他,“李相,陛下在御书房召见。”

    李超应了一声,不顾其它人的目光,跟着王太监一起过去。

    皇帝只单独见李超。

    今天早上这个诏书,事先李世民没有跟任何宰相谈起,只有昨天当值的中书舍人草诏时,才知道这个决定,但皇帝也告诉他,不得泄露半字。

    王太监把李超领到御书房门外,对他笑笑,自己并没有进去。

    李超一进来,李世民就从御案之后站了起来,他刚才拿着一个奏折,其实也没心看下去。绕到桌前,李世民拉着李超的手,走到一边的沙发上坐下。

    “三郎,让你外出之事有些突然。”

    皇帝用三郎称呼李超,这是无比亲昵的称呼。李超听了,笑着点头。

    “陛下打算停止新政吗?”李超问。

    外人称他的改革为变法,但李超自己更愿意称为新政。皇帝在这个时候,突然调他离京,并不简单。

    突厥人和高句丽人联手进犯,但十万人而已,河北尉迟恭,河东李绩,哪个都能独挡一面,并不需要他这个尚书令亲自北上,只能说,皇帝醉翁之意不在酒。

    李世民摇了摇头。

    “朕锐意改革,一意进取,对变法革新全力支持,怎么可能中途退缩?”他拍着李超的手,“只是近来,朕发现各方对新政反对之声很高,朕不是畏惧,朕只是不想在这个不利形势下,打一场仗。”

    李超不说话,只是看着皇帝。

    李世民道,“你不用担心,也不用怀疑,朕变法革新的想法不会变。只不过,有时也需要策略,也需要变通。如今形势,各种舆论对于我们变法不利,那我们就先等待一下,找出问题,把那些在后面煽风点火的人给揪出来。”

    李超觉得皇帝的话是真诚的,他不是那种一遇困难就怂的人。

    “陛下,臣也确实太急了些,导致现在舆论沸腾,我被天下人骂。”

    李世民摇头。

    “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举天下而恶之,可谓非常之奸雄,举天下人而誉之,可谓非常之豪杰。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都说盖棺论定,但许多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依然有论犹未定者。”

    李超在做尚书令前,举天下皆誉。

    而如今,做尚书令,主持新政,却引天下人皆谤。

    皇帝却并没有如天下人那样看,当天下人都誉李超时,他没有惊慌猜忌。当天下人都谤李超时,他也没有误信。

    他有自己的看法,并相信自己的看法。

    “如今舆论,其实是有人在暗中煽动,许多百姓不明真相,跟风而已。”

    面对眼下的局势,李世民不是杨广,不会硬来。打仗有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敌军势大,或者士气正锐,这个时候不能硬上,得暂避锋芒。

    暂避锋芒,不是惧敌,只是一种策略。

    眼下的新政,也需要一个策略。

    “臣为大臣,欲为朝廷尽力,可满廷意见,与我不合,群掣手肘,奈何。”

    “新政变法,首在君王。你有朕的支持,何事不可为?”

    李世民还是那句话,变法革新之决心不变,但眼下舆论,还是说明他们准备不足,李世民不想硬碰硬,而是要先行缓兵之计,先避锋芒,仔细观察。

    “你先去河北,虽然朝廷本来想休兵几年,可统叶护既然来犯,还邀了高句丽,那么我们就得迎战。你亲自去一趟河北,将他们击退。”

    李超只是点头。

    “朕授你节度使之衔,是让你可以全权统领北方战局,同时还可以管理地方民政财税等,你知道朕此举之用意吧?”李世民问。

    节度使,此前曾授过一次,也是授予李超,当时是授李超朔方节度使。只是那时候,朔方还在梁师都的手里,这个节度使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其实只是方便作战而已。

    但这次不一样,燕云节度使,皇帝给李超划的辖区却是包括整个河东和河北两个道。

    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这是相当于以前大行台的权柄,朝廷罢行台,撤总管府,罢都督府,宣抚使也是事了即撤,可现在却授李超一个权柄更大的节度使。

    “这次让你去幽州,负责击退突厥高句丽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让你到地方上,开始新政的试行。”

    李超笑了。

    李世民够狡猾的,中央阻力大,就先让李超去地方上试点。

    毕竟到了地方上,李超这个节度使可就没有人管的了。

    “你放手去干,朝廷这边,朕替你兜着。”

    “不过也用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借防御外敌以军事之名,推行新政,阻力应当会小点。”

    从宫中出来,李超看着阴云密布的天空,暗暗叹了声气。

    他原本还以为,皇帝会迫于舆论压力,免去他尚书令之职,让他下野呢,哪怕是暂时的,也好啊。

    回到府上,李超叫来柯庆。

    “把外面的人都叫回来,不用再去煽风点火了。”

    柯庆道,“我已经听说了早朝上的事情了,陛下让你出镇河北,授你燕云节度使了。这个结果不是很好吗,起码可以离开襄阳了。”

    李超摇头。

    当初做上尚书令的时候,李超就不太愿意。

    可一执掌尚书省,李世民就追着李超,给了他许多任务,极大压力。李超岂不知道李世民过于心急了,可他最后却答应了下来,甚至一下子拿出了许多改革之法。

    本来这些新政,应当是慢慢的推出,一次一点,稳字为上。

    但李超却搞的如此激烈,其实他是想要借这个搞事,新政触及许多人的利益,最后肯定会有很强的反弹,那个时候,他借机辞职,归隐封地,多好的事情。

    反正大唐朝廷中,有房玄龄杜如晦等一群名臣,有他们在,贞观依然还会成为贞观治世。

    李超不断的拿出新政,马不停蹄的推行,一面又暗中让柯庆带人四处传播谣言,弄的京城谣言四起,舆论矛头都指向李超。

    可谁又料到,这个时候突厥和高句丽会打来,更料不到的是,李世民并没有迫于舆论就放弃。

    他的反应很高明,让李超去河北,名义上主持战局,实际上让李超先去地方推行新政,这样阻力会小些。

    这个结果,也是李超没有料到的。

    燕云节度使,李超念诵了几声,一声苦笑。

    “相国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

    不久前,朝廷才派了程咬金侯君集去征讨吐蕃,现在突厥和高句丽又联手打了过来,这还真是个多事之秋。

    府里。

    府中上下的人,都在忙碌着。

    崔莺莺她们则都坐在大厅里,新年才过没多久,夫君在家还没呆上一个月。年前是才回到的家,这现在又要外出了。

    “该死的高句丽人居然打到河北来了。”一名管事叹道,这位管事跟老爹一样,曾经参加过征辽之战。“想当年,前朝之时,数征高句丽,甚至曾动员百万大军,都没能打下高句丽,那真是个该死的地方。”

    高句丽,本偏居辽东一隅。

    但经历了隋朝时的数次东征,天下没有谁不知道高句丽之名。

    许多人对于高句丽,甚至是心怀畏惧的。

    在许多民间的传说里,高句丽人都是吃人的半人半兽,他们茹毛饮血,无比凶残,而辽东,更是一片蛮荒之地,到处都是穷山恶水,凶兽横行。

    李超从书房出来,崔莺莺等站起来。

    “不去不行吗?你是尚书令,要主持尚书省,还是宰相,得在京辅佐陛下。北方有战事,可是北方有那些大将军们,何必要你这个宰相亲自出马?”

    “没事,用不了多久我就回来了。”李超握着妻子的手道。

    杜十娘也过来,“听说高句丽人都非常野蛮凶狠,夫君小心。”

    李世民让李超早点出发,李超决定明天一早就走。

    要出发了,家里要交待的事情也不少。

    其它的事情他倒不操心,就是领地的事情要多叮嘱几句。

    李家总共有六百里封地,除了一块在狼山北是三百里的,其余的都是百里甚至几十里的,有八块。

    九个封地,李超、老爹,还有他七个儿子,一人一块。九块封地不在一起,东南西北,甚至远在西蛮海上的岛上。

    这给建设领地带来不少麻烦,但领地已经拿到了手了,除非愿意主动放弃,不如就得去经营,否则这领地就有失去的可能。

    李超的儿子们还年幼,不可能去领地主持,也许二十年后,这些小家伙们就能去守卫自己的城堡了,但现在还不行。

    李超也不能让自己的女人们去那里,现在那些封地还一无所有。他只能让府中的管事们代替他和他的儿子们前往主持。

    被选中的管事,全都激动不已。

    在李超和他的儿子前往领地主持之前,都将由他们负责主持领地事务。

第863章 火枪兵

    告别妻妾儿女,李超翻身上马,一队李家的家兵家将,跟随出发。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转身上马的时候,李超看到崔莺莺她们流了眼睛,心里也有点不好受。

    聚少离多,亏欠她们了。

    出了府,李超先入宫,向李世民陛辞。

    年轻的君臣俩没说太多,一切尽在不言中,向来不怎么喝酒的李世民,破例的一口干了一大碗,李超也把碗中酒一饮而尽。

    然后带着李世民赐下的节度使旌节出宫。

    襄阳城东门,不知道多少贵族官僚的家人来这里,他们来这里不是采购也不是送行,而是来看李超离开的。

    当李超终于骑马出了东门,向着码头而去的时候,这群人立即飞快的赶回家里,向家主们报告李超走了。

    “李超终于灰溜溜的离开了。”

    听到李超终于离开的消息,最高兴的还是御史台的一群官员,他们觉得李超的离开,完全就是他们的功劳啊。若不是他们要集体弹劾李超,使得皇帝也不得不退让,把李瘟神给送走了,要不事情哪有这么的简单。

    “终于走了。”

    襄阳城中,几名御史正在一个御史的府中饮酒。

    “有点可惜啊,要是陛下的旨意晚一天,我们就能把李超拉下马了。现在李超去了河北,可还是尚书令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呢。”

    “不急一时,等李超去了河北,这事情不是更好办。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要我说,咱们就先放过李超,咱们先把这新法给弹劾废了。”

    “对,先把这新害民乱政之法给罢了,然后,再把李超的狗腿子马周等李党清除了。”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朝中有了一个李党。

    这个李党,党首自然就是李超,然后还有些核心人物,马周、魏征、武士等,其实说马周是李超一党,还说的过去,可魏征等也说成是李党就有些胡说。

    这所谓李党,其实上面罗列的都是李超的老部下,还有李超的姻亲等。比如说苏烈是李超的大弟子,自然逃不出李党,还有程处默几个,当然也是李党。

    如魏征、崔干、武士、孙伏伽等人因为与李超结亲,也被称为李党,还有如许敬宗、岑文本等原在李超下面做过事,关系较密的也被称为李党。

    好在这些人倒也不蠢,没把秦琼程咬金罗士信、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也称为李党,因为真要这样算,那整个朝廷里的重臣,估计有一半以上得算李党。

    当这些人背后议论,谋划着的时候,李超已经出了襄阳城。

    在襄阳城东码头登上了船。

    李超去幽州,路线却不是直接北上,而是在襄阳城东码头坐船,顺汉江直入长江,然后到达扬州,再沿隋大运河北上幽州。

    看似绕了个大弯,但因为水路便捷轻松,实际上这个路线反而会更快些。

    李超北上,李世民把刚组建的五千神机营拔给了李超,让他带着这支火器部队。

    这支刚组建成型的部队,其实连李世民都还不是很重视,虽然五千神机营将士,都是自府军中抽选出来的精锐老兵。可毕竟这是第一支火器部队,配上了新型火器之后,这支部队应该使用什么相配合的战术,这些都还在摸索之中。

    军队便是如此,每种新武器的出现运用,都必然带来战术上的革新。

    而火器部队,不比车兵、步兵、骑兵这些,他是一支新型军种,也不同于弓弩手、长矛兵这些。

    反正现在朝廷的军将中,还没有人找到一个适合的战术来配合这支军队。

    李世民也是想借李超之手,好好在战场上训练下这支兵马,让他们找到属于他们的作战方式。若是找不到合适的战术,那么其实这支神机营就没有单独保留的必要。

    五千人,数量不少了,李世民也是大方,五千精锐抽调组成的这样一支新军,一支北衙禁军,直接全交给了李超。

    神机营,火器军种,算是新兵种,一般将领不知道要如何用,是因为他们对火器了解的并不多。

    但对李超来说,神机营肯定不能当成普通步兵。

    这应当是一支特殊的火器兵种啊。

    哪怕这个时代的火器技术还不行,造不出枪造不出炮,但造点抛射的火药罐,弄点投掷的手雷,再制造点地雷什么的,也是没问题的。

    何况,火箭什么也一样可以啊。

    独挡一面,肯定不行,但用在关键的时候,肯定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除了带着这五千神机营士兵,李超还带了一些装备,都是从军品监里弄来的火器装备。

    什么火箭,手雷,还有不少配制好的黑火药。

    没有火器的神机营,算什么火器部队。不过说来,现在的神机营,跟普通的步兵也没多大区别。

    他们主要装备的武器,还是步槊、横刀,并人人配了弓,也有部分士兵,配备的是刀盾,还有配大盾的,还有配陌刀的,也有配重甲的。

    反正这本来就是一支从各个军种里抽来的精锐,既有弓箭手,也有弩手,还有抛石车的炮手,甚至还有些骑兵和重步兵,陌刀手等。

    到了神机营之后,北衙也不过是给他们增配了手雷,把普通的箭支里,加了一些火箭。然后投石车,配上了火药罐等,说来说去,原来的将领根本不懂得如何装备一支火器部队,或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样才叫火器部队。

    李超觉得,神机营,火器部队啊,起码得一人一支突火枪,再装备上几十门火炮啊。

    不管这火枪、火炮多原始落后,起码得有啊。

    这就好比水师他必须得有船,骑兵得有马,弓箭手得有弓,弩手得有弩一样的。

    火器部队,没有火枪火炮,能叫火器部队?

    不过造枪造炮似乎不简单,哪怕是最落后最原始的突火枪,其实也不简单啊。

    一把简单的突火枪,其实确实说来简单。

    据说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就是中国古代发明的,是在宋理宗时期,宋军发明。

    一开始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弹射出。

    据说这种简陋的火器射程还挺远,能达一百多步。

    李超对于这个射程表示怀疑,到了明末的时候,火枪都没有这么远的射程,宋朝时的竹筒枪怎么可能这么猛。

    毕竟竹筒做的,估计也就跟个大号爆竹似的,别说一百多步,能射个十几步都不错了,毕竟十几步的话,也有二三十米。

    其实有的史书记载,说的是子弹发出如炮声,声闻百余步。结果后来就有人说什么射程一百多步,声音传一百多步,只能说明声音大而已,不能说射程远。

    其实火枪火枪,最早应用战场的时候,是把一两个装了火药的竹筒绑在长枪枪头下面,等到交战的时候,点燃火药筒,先用这火药筒去喷敌军,用火药焰火灼伤敌军,然后再用枪头刺。

    这种战术,在宋朝开始运用火枪的时候,还挺流行的。

    虽然这种火枪,只是火焰喷射,连子弹都没有,可也还是有一定实用性的,也制造简单,每个火枪兵一标长枪,然后带上多个火药竹筒,再带跟火绳。

    一交战,绑上火药筒在枪头下面,先拿这火药去晃敌人,去喷敌人,让他们慌乱的时候,再找机会拿枪头刺。

    李超觉得这东西就是火药的一个很好应用。

    到了后来,火枪上装刺刀,能远射也能近战。而在火枪最开始应用的时候,很少人想到,却是在长枪的枪头下装一个火药筒。

    李超觉得,这样子虽然简陋,但长枪兵一下子就进化为火枪兵了啊。

    对于这些新火枪兵们来说,他们打仗的时候,就多了一个技能啊。我除了拿长枪刺,还能喷火呢。

    而制造点火药筒也不难,弄点竹筒,添点火药,堵上口子,塞根引线就好了,再每个士兵发一根火绳。

    挺简单的,却让一个长枪兵瞬间进化成为火枪兵了。

    当然,其实火枪后来升级了,直接把长枪的枪头去了,换成了一截钢或铁制成的枪管,上面打有小孔,可以塞引线。

    然后就往枪筒里塞火药和子弹,什么铅子碎铁钉破瓷片等都行。

    交战的时候,点燃引线,然后对着前面的敌人,就是砰的一枪。

    这种就是突火枪了升级版了,一样很简单,射程短,威力不大。

    枪管短,怕风怕雨的,还不能枪口朝下,但同样的,这是一种更好的火药运用方式,尤其是他能射子弹啊,

    与弓箭比,可能射程短,准确差,但另一方面,为种火枪,不需要力气开弓,不需要很好的射术,随便一个兵,不论老弱,给把突火枪,都能搂火。

    理论上说,只要有足够数量的火枪兵,在足够近的距离,打排枪,就一样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来。

    如果再给这个火枪枪筒上再设计一个可以安装取下的枪头,那打完子弹后,装上枪头,立马就又能变成一把长枪了。

    两种火枪兵,都挺不错的,李超准备先每种弄一点出来试试看效果。

第864章 排枪

    “火枪?”

    担任神机营将军的郑仁泰十分惊讶,火枪?到底是个什么玩意?郑仁泰能出任神机营将军,也不简单的。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他以前跟侯君集张亮他们一样,都是皇帝还是秦王时的心腹侍卫。

    玄武门之变时,郑仁泰也是入宫九将之一。

    宫变后,郑仁泰封为游击将军,实封二百户。两年过去,他虽没侯君集做到大将军,但也不错,新组建的神机营,就委他为将军。

    郑仁泰跟李超关系也还不错的,在征刘黑闼时就认识了,后来李超取了郑善果的外甥女,也要喊郑仁泰一声堂舅的。

    不过虽然有资历,有功勋,但郑仁泰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寻常的世家子弟,不算多么的有才能。

    能当神机营将军,也是因为过去的功勋和资历。神机营在他的手里,也有一段时间了,可根本没弄了什么效果来了。

    当他听到李超说要给神机营装备火枪的时候,还一头雾水呢。

    “喷火的枪?”郑仁泰问。

    李超点头,“要这样说也行。”

    喷火的枪,自然就是最简单的火枪了,这种枪也称为梨花枪。制作一般也是很简单,弄段竹筒装上火药,绑在长枪头下,遇敌之时先点火喷射一下。

    当然,竹筒也可以改为铁筒,这样铁筒就不是一次性的,可多次利用。这种枪,说实话,只能算是烟花火焰,连子弹都没用。

    当然,李超不太看的起这种火枪,顶多算是个焰火。

    但这个火枪,却也制作简单,成本低。有现成的火药,引线,只要弄点竹筒来就行了,而且就算装了喷射竹筒,也能利用好几次,毕竟这种只喷火药不能射子弹的,还是能多用几次的。

    说做就做。

    李超让人找来竹筒,然后装上火药,引线,然后绑在了步兵的长枪枪头下面。

    “相爷让我来试枪。”

    郑仁泰倒还有点眼色,没让李超亲自试射,接过枪,站到一颗树前。

    “太远了。”李超见郑仁泰直接站到六十步开外了,出声提醒他,火枪可没有这么在的威力,这玩意,顶多算是近战前的一次突袭。

    郑仁泰上前十步,距树五十步。

    “再前一点。”

    郑仁泰想了想,端着长枪直接前进了二十步,只剩下了三十步。这个距离,就算是最差劲的弓箭手,都能射中对面敌人了。

    “你再前进一点,十步外吧。”李超只好明说。

    李世民曾经把怎么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的距离,定为了长度单位步的标准,并规定步的五分之一为尺,三百步为一里,因此唐代一步为五尺。

    十步,就是五丈了,这个距离其实挺短的,别说弓箭,就是长枪都能丢过去了。

    但这火枪嘛,毕竟只是一个喷火焰烟花的,又没子弹,十步都算有点远了。

    郑仁泰站到了离树十步左右,举枪。

    他的左手腕上缠了一根点着的火绳,这种火绳,也算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东西了,特点就是燃烧缓慢,不怎么怕风。点上后,一点点火头,却不会灭,能燃烧很久,缠在手腕上,就能在需要点火的时候随时可用了。

    神机营的兵,基本上人手都有一根。

    长枪头下面绑着的竹筒上,也插了一根引线,但这种引线与火绳却又完全相反。这种引线燃烧时非常快,也是一种很特别很有含金量的装备,一般人还加工不成。

    一根火绳,一根引火索,都是很复杂的。

    火绳碰上引线,引线冒着烟,闪着火花迅速的燃烧着。

    郑仁泰尽量把枪往前刺。

    砰的一声响,封住的筒口被冲开,一股橘色的焰火带着大股的黑烟冲出。

    然后,就没然后了。

    等那股子烟散尽,一群军官们都凑过来看,先去看了十步外的那颗树,丝毫未伤。

    倒是郑仁泰,一脸的黑灰,狼狈不堪。

    “这玩意除了吓人,还有什么用?”

    李超却仔细的检查了一下那段还在冒着烟的竹筒,还不错,竹筒除了被染黑外,并没有损坏。

    还可以回收利用,回头再重新装上火药和引线,又能再用一次。

    听郑仁泰的那话,李超摇头反驳。

    “怎么没用?为什么会没用?虽然射程短了点,但是这却等于让你多了一个对敌手段啊。你想想看,就算你拥有弓弩,可临阵不过三发箭。敌人就能冲到你的阵前,这个时候,寻常战术,都是放下弓弩,提起长矛横刀对敌。”

    “而现在,有了这个火药筒之后,是不是让你增加了一次攻敌机会?你照样可以临阵先射三箭,等他们冲进了,你举起长枪,还可以把这已经事先装好的火药筒对着敌人喷一枪。”

    不要小看这多的一次攻击,在战场上,也许就能改变局势。

    或者说,如果一个步兵阵,前面配上盾牌,中心是弓弩手,本来盾兵的后面是枪兵、刀牌手,对于冲阵的敌人,枪兵只能一直往外刺。

    但有了这个火药筒,长枪就是火枪啊。别看好像二十步的射程都没有,十步都伤不了一棵树,但如果是面对面的情况下呢。

    一把长矛,最多七八尺长,而这火枪最差也能喷这么远啊。这意味着你能在敌人还捅不到你的时候,却能先喷他一脸。

    火焰、硝烟,这也是很厉害的。重则让人眼睛失明,轻则也要让人惊慌躲避啊。

    再有一个,这个火药筒是可以预先装好的,就算用完了一个,也可以在战斗空息里再重新换一个。一个士兵身上带上五六个火药筒,也没问题,哪怕带两三个,也增加了好几次攻击机会啊。

    所以,关键还是看怎么用。

    若是给每个火枪兵再配上几个手雷,这就厉害了。接战前,先拿弓射他几箭,等靠近了,拿火枪喷他,再捅。然后找机会,还可以扔手雷,一炸好几个,有空当,可以迅速再换个火药筒,有机会还能再喷。

    再者,这火枪发射时声音很大,而且又是烟又是火的,一般没见识的敌兵,只怕吓都吓尿了,还以为唐军会妖法呢,到时还能乱敌军心,破其士气呢。

    这么想想,这玩意简单就是非常厉害,完全不输手雷了。

    手雷制作起来还艰难些,这火枪的火药筒多简单啊,有条件就弄个铁筒,没条件直接弄个竹筒。

    遇风雨天气可能不太好使,但风雨天气弓弦也一样不好使啊。

    程处默在那里捏着自己长的不算长的胡子呵呵的笑,“若是盾牌后面的枪兵都装备这火枪,接阵之时,一排排的火枪喷射,还不直接把对方的冲锋打崩溃啊。”

    李超笑笑,“若是人多齐射,效果自然最好。不过也还有一个提升效果的办法,就是三段射击。分成三段,一段接一段,这样才更厉害。”

    “师父果然高明,这三段击配合火枪兵排射,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啊。”

    “那先弄一批出来,让士兵们先训练,不要平时没训练,到交战使用火枪的时候,把自己都给吓着了。”

    制造这种火枪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提供配制好的火药和引线,就算是那些士兵们自己都能加工。

    不就是弄截竹筒,然后装上定量的火药,插入引线这些。只要保证火药和引线不受潮,这东西随时随地都能装配。

    李超其实心里也没太指望这种火枪能发挥什么作用。

    他心里想的,还是要上火门枪。

    本来火枪往后发展,还要经历突火枪的。

    突火枪与火枪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突火枪有了子弹。虽然子弹可能就是一些铁砂、碎钉、破瓷片甚至是石子,但比起火枪却有了飞跃的进步。

    火枪纯粹就是大号的烟花,但突火枪,哪怕是用竹筒来发射,哪怕竹筒很可能发射时爆破,甚至基本上只能用一次,但都更厉害,以火药发射子弹,起码也能达到二十步的射程了,有了子弹,杀伤力也会更强。

    正面喷到,那就真的是百死即伤了。

    不过突火枪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还是在于他是用竹筒发射,基本上是一次性,而且容易爆炸。

    李超准备直接搞火门枪。

    火门枪其实也不是什么很先进很高科技的东西,它有一个铸铜或者熟铁制造的发射管,也就是枪管。

    在发射管的下端有一个火门,用来点燃火药,发射管尾端接一根称为舵杆的木棍或者长矛。

    这根长矛能方便射手握持、瞄准和控制。

    不过因为火门枪较大,而且操作复杂,使得需要两个人。

    发射时,将火药从枪的膛口装入,然后填入诸如石弹、铁弹等弹丸,接着用烧红的铁丝或者木炭点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

    因为操作不便,射击时,得一人负责瞄准,一个负责点火。

    当然,李超毕竟是现代人,不可能还走老路。

    虽然暂时太复杂的火绳枪弄不出来,或者说制造成本太高,但弄个简单的火门枪却不难。

    毕竟火门枪就是一截枪管嘛,铸铜或者熟铁都行。不过李超认为可以添上引信,往火门里插根引线,然后士兵用手上的火绳来点燃引线引燃火药,射出弹丸。

    枪管,还可以增加一个套筒的刺刀啊。

    不用那种直接塞枪口的枪头,那种做法,会让火门枪塞上枪头后就不能再射击了,火枪和长枪不能同时共存。

    而如果用套筒式刺刀,那么冷热武器可以并存使用啊。

    李超觉得改进改进,其实火门枪不一定就非得要两个人使用,一个持枪,瞄准和点火射击是可以一起的。

    不过火门枪不比火枪,一个竹筒就行了。

    一把火门枪,还得特别铸枪管,还要造适合的子弹,打造刺刀,这些都不容易的。

    不过以大唐如今的实力,制造出新型火门枪,并不是问题,不过是需要些时间罢了。

第865章 能当锤子用

    小小一根火绳,却是大唐军方的战略物资,制作方法极为极密,工艺配方是国家机密。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这个制作工艺当然是李超拿出来的,然后献给朝廷。李世民还特别下了一道圣旨进行褒奖,还赏了李超五百贯钱。

    在历史上,火绳可是还得数百年之后才出现的。

    不过其实,这东西也不难。就是把几股麻搓成绳,然后用醋煮过或浸以助燃物的溶液之后再烘干。

    这种火绳制成后,燃烧的时候便是阴燃,燃的极慢,不过点起来也难。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火绳,后来才有了火绳枪。

    在此之前,是直接拿烧红铁丝或者木炭去点火门里的火药的。

    而现在李超有火绳也有导火索,当然不需要再那么麻烦了。

    坐在船上,一路顺江而下,偶尔也上岸休整,补充粮草等。李超这些天,就天天在船上研究他的火门枪,或者说是火绳枪。

    历史上,火门枪最初发明的时候都极大,得两个操作。后来,有人把火绳枪改改的更短小,并且在枪身上挂上了绳子,这样一来,作战的时候,士兵可以把枪挂在脖子上,然后左手持枪瞄准,右手点火。

    船上就有随军的铁匠,这些人本来是修补铠甲和兵器的,李超把他们叫来,向他们仔细的讲解自己需要的东西。

    枪管,刺刀。

    还找来木匠,让他们按自己的要求制作枪身。

    历史上的火门枪,其实就是一个棍子上套一截枪管。

    这种直棍的枪身,持作起来很不方便,不利于瞄准。李超干脆也来个拿来主义,把本来七八尺长的长枪,改成只有三尺。

    其实这个长度,都是远超后世的步枪了,毕竟多数步枪都只有不到三尺长。但李超考虑到这个时候,肯定还要近身博斗的,因此最后采用三尺长。

    枪托也采用了那种步枪枪托形状,还在枪管上加了准星。

    不过这枪经不了后世的火绳枪,李超这枪枪管很短,因为枪管越长工艺越难,另外,李超这枪也没有枪机,自然也就不能直接扳动扳机就带着火绳点火。

    说白了,还是火绳枪要求的工艺太高,制造难度和成本大。

    也许以后李超会改进为火绳枪,但现在肯定还是只能先研究制造火门枪。另外,枪上还增加了背绳以及套筒刺刀。

    工匠们手艺很精,他们不知道火枪的作用,但李超吩咐下来了,他们就按着打制。

    一样样的按着图纸尺寸手工打造。

    因为是火门枪,枪管很短,因此倒不是后来的那些鸟铳枪管那么难打。明清时期的鸟铳,已经是很先进的火绳枪。不但枪机的构造多、复杂,而且枪管很长,枪管越长越难打造,为了保证不炸膛,得用钻膛法钻出枪膛来,十分缓慢,合格率也低。

    但李超现在让工匠们打造的枪管,只有很短一截,因此工艺上难度不大。

    这样的枪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子弹也没有太多要求,不比鸟铳,子弹得合枪管,一般一把枪得专门配个铅弹模子,士兵自己拿铅块熔铸铅弹。等到了后来线膛枪的时候,子弹就要求更严了。

    而现在,铁砂、石子什么的都能用,填充进去就行,不一定非得合枪管的子弹。

    在铁匠们的仔细研究打造下,尤其是有李超这个设计师给他们指点关键之处,火门枪制造的很顺利。

    长城七号,是第七把试验品,也是目前最符合李超心意的一把枪。

    外观上,几乎和明朝时的火绳枪一样了,有准星有照门,有可以抵肩射击的枪托,还有利于瞄准的枪身。

    只不过,这把枪没有枪机部份,这把枪上有火门,里面装有火药,射击时需要先手持火绳点燃火门里的火药,然后引燃枪膛里的火药,将枪膛里的子弹发射出去。

    其实要加一个枪机,也并不是有那么的难。

    长城六号,就是一把有枪机的火绳枪。那把枪,工匠们按李超的图纸,在枪托的外则开了一个凹槽,槽内装有一根蛇形杆,杆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构成扳机,可以旋转,并有一个夹子能夹住火绳。

    枪管的后端有一个火药盘,发射时,只要扣动扳机,机头下压,燃着的火绳便进入火药盘,点燃火药,将子弹射出。

    不过在仔细的盘算过后,李超觉得长城六号加了枪机之后,射速确实能变快,但一把枪的制造成本和难度却是直线上升。

    最终,李超还是决定慢点来,火绳枪再快,可如果枪管跟不上,那其实射程了有限,指望着一把这样的火绳枪就能成为战场主力,是不现实的。

    减去枪机这部分,也不用引火索,而是直接手持火绳去点燃火门里的火药,李超觉得简单了许多,尤其是制造的时间、难度和成本,都是直线下降的。

    战争史上,并不是那些威力越强的武器应用越广,相反,很多简陋的武器地淘汰了那些强大的武器,就比如许多普通兵种,把一些强大的兵种给淘汰了一些。

    南北朝时期盛行的甲骑具装,最后却被那些长矛兵给取代了。马槊那种昂贵犀利的武器,也被木杆长枪取代了。

    只因为性价比三个字。

    许多兵种虽然不如那么厉害,但他们训练周期,装备成本,补充速度等都更快。

    一把好的马槊得制作三年,花费昂贵,可一把木杆枪却简单的多,制一把马槊的钱能制上百把木枪。养一个甲骑具装,也许能养一百个长枪兵。

    而一个重装骑兵阵亡后,要补充却非常困难,不但装备贵重,而且需要的训练周期也更长,对于战士和战马的要求都极高。

    可一百个普通轻步兵阵亡了,再补充一百个却非常容易,一百个农民征过来,给一杆长枪,就成了一百个长枪兵了。

    最终,历史淘汰掉了重装骑兵,淘汰掉了马槊,这就是潮流趋势。

    就好比弓箭和火枪一样,在早期,火枪的威力完全无法和弓箭相比。但反过来说,火枪兵的训练周期更短,训练成本更少,而且对兵员要求也不高,甚至老少男女都能操作,如果有一定的数量,威力也一样惊人。

    相反,一个弓箭手却不是那么容易训练的,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和能成为优秀的弓箭手,而且弓箭手还对兵员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甚至在战场上,一个士兵其实连续开不了多少弓,就会力量耗尽。

    而火枪兵不存在不能连续开枪的问题。

    长城六号性能更高,但性价比却低。

    反之,长城七号没了枪机,靠手动点火,但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长城七号由李超亲自试枪,当他端着这把三尺长枪,把枪托抵在肩上,把枪身贴在腮上,借助准星和照门,在三十步一枪打中了前面那棵一人合抱粗的树干时,引的一群将领们都惊呼连连。

    这把在他们看来改的非常短小的火枪,居然还更厉害了。

    走到树前,树上嵌着数粒铁砂。

    长城七号可以装铁珠也可以装铅弹,也还可以直接装铁砂,甚至装把石子都可以。

    装铁砂,就成了霰弹枪。

    “这威力非常了得啊,估计普通的甲根本挡不住。”

    郑仁泰兴奋不已,娘的,自己的神机营,这下岂不成为大唐第一精锐了。

    李超却只是笑笑,他可不认为为样的火枪,就能称雄天下。事实上,这火枪的威力比起弓弩是差远了。

    射程短,射速慢,打完一次重新装填需要更多的时间,临阵别说三发,能放两枪就不错了。

    在李超看来,这火枪其实不是给精锐部队装备的,而是为那些炮灰部队装备的。

    那些杂牌部队,弓马不娴熟,甚至可能军阵士气等不行,个人武艺不足。但如果给他们装备上火枪,那么他们并不需要有什么勇猛的个人武艺,也不要多强壮,甚至不需要射术多好,枪术多棒,因为火枪兵其实没太多要求。

    对士兵身体素质要求不高,也不需要他们有多娴熟的弓马技艺,反正火枪端着就能射,甚至都不需要他们射击技术多好,因为以这火枪的精度,基本上也只能是靠运气的,要发挥威力,还是得靠近距离的排枪,靠三段式等战术。

    因此,火枪兵的关键是要形成数量规模,得抵近了打,得靠排枪取胜。

    这种战术,不正是炮灰战术嘛。

    “好了,这里还有一款火枪,暂时取名燕山一号,来试试他的威力。”

    李超挥手,工匠拿出了一款新火枪。

    这把火枪,跟长城七号完全不同。

    他更短小,枪管长只有一尺,更奇特的是,这枪居然有三个枪管。

    三个枪管合在一起,看着倒像是一个没刺的獠牙棒。

    李超拿起这把三眼铳,装填火药弹丸,然后点燃火药射击。

    砰的一声过后,李超却没停下来,他转动一下枪柄,又一次点火,根本没有再次装填,砰的一声又响了。

    然后再继续。

    一枪三响。

    末了,李超把打空的三眼铳,还真当成了铁头直接砸断了一杆长枪。

    郑仁泰和程处默等将领全都看呆。

    他们没有想到,还有这样的火器,一枪三响,而且打完了还能直接当成锤子用。

    对于郑仁泰和程处默他们这些武将来说,简直就是爱死这种又能射又能砸的火枪了。

    “相国,这个火枪叫燕山一号吗,真是太犀利了,这枪好,这枪比长城七号还厉害。长城七号一次只能打一枪,这个可以放三枪,还能当锤子用,好。”

    长城七号套上刺刀,也能当成长枪用,不过是有点短的枪而已,套上刺刀,也不过四尺余。

    而三眼铳更短,但在他们看来,这个可以当成他们的钝兵器用啊。唐军将领,基本上都会装备一两件钝兵,用来破敌将的铠甲。

    什么钢鞭铜锏铁骨头等等,现在这个三眼铳,就非常合他们的意。

    “这燕山一号,有三个枪眼,不如就叫三眼铳更合适好听点。”尉迟宝琳在一边说道。

    李超笑笑,“那就叫三眼铳吧!”

第866章 皇帝也无赖

    襄阳。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鱼梁洲,宫城。

    金殿之上。

    皇帝驾临,百官山呼万岁。

    “众卿平身。”

    李世民目光扫过御阶下殿中诸臣,感受到了一股异样的气氛。让李超离开朝堂,打算先行缓兵之计。

    但李超刚离开朝堂,朝中的这些人就等不及了。

    该来的还是会来。

    李世民心里冷笑,他支持李超变法之心不变,今天他就要看看谁最先跳出来。

    治书侍御史刘洎出列。

    举笏高声道,“臣治书侍御史刘洎有本上奏!”

    李世民扫了刘洎一眼,他对于他很清楚。

    刘洎,荆江江陵人,南梁都官尚书刘之遴的曾孙。刘洎出身于南阳刘氏,隋末时曾为萧铣的黄门侍郎,降唐后任过南康州都督府长史,后入朝任给事中,在今年的人事调整中,他被升任治书侍御史。

    治书侍御史,这是一个重要的官职,是御史台的次官。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治书侍御史为次官,两员。

    此人向以直谏著称。

    在朝中,算的上是魏征第二。

    今天,他冲在了最前面。

    刘洎一上来,就大肆抨击李超的新法,细数新法种种弊端,总之,新法完全就是乱政,必废不可。

    刘洎口中,这新法是乱法,这推行新法的李超,自然就是奸臣。

    李世民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已经怒了。新法虽然是李超提出来的,但李世民却是积极参与其中,并大力支持新法的。说新法乱政,说李超奸臣,那支持新法,支持李超的他成了什么?

    昏君吗?

    “说完了吗?”

    李世民冷冷出声,打断了刘洎的话。

    刘洎是南阳刘氏出身,南阳刘氏则是中原有名的世族,这个人现在说话,完全就是站在世族豪门的立场上说话,李世民根本不想听他多说一句。

    刘洎口若悬河,涛涛不绝,还要痛数李超乱权干政等等罪状呢,准备直接把李超弹劾下台。虽然皇帝把李超外放,但他还不肯罢休。毕竟李超出外,又不是罢官贬职,而是带着宰相之职出任节度使,这可是使相,权利大的很。

    “你说完了吗?”

    李世民又问了一句。

    刘洎愣住,嘴张的很大,却无法为继了。他有些懵,没有搞清楚皇帝的意思。怎么回事,皇帝这意思是要继续保李超?

    本来兴奋无比,准备今天趁热打铁,直接把李超给撸了的一众御史们,也有些愣住了。

    怎么回事?

    李世民没让刘洎继续说下去。

    “朕身体不适,今日早朝就到此为止,退朝!”

    说完,李世民直接起身,甩袖而走。

    留下刘洎站在殿中,一脸懵逼,其它的官员们也有点弄不清状况。皇帝居然跑了,跑了。

    “退朝!”太监拖长着声音喊道。

    百官向着已经空空荡荡的龙椅跪拜告退。

    房玄龄和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出了殿后,直接求见皇帝。

    皇帝让内侍转告,只见房杜和长孙三位宰相,其余人不见。

    萧、陈叔达、高士廉、宇文士及、杨恭仁、马周、魏征七位宰相有点尴尬,同是宰相,皇帝居然还区别对待,只见房杜长孙三个,不见他们七个。

    御书房外,院里。

    李世民正拿着一张弓,对着箭垛射箭呢,一箭接一箭,连射十几箭都不见疲惫,哪有半分身体不适的样子。

    射空了一壶三十支箭,李世民才把弓交给侍从,转身跟房玄龄他们打招呼。

    “廊下坐。”

    廊下茶几边,君王四个坐下。

    “陛下身体不适?”长孙无忌明知故问。

    李世民呵呵一笑,“朕身体好的好。”

    房玄龄有点无奈的摇摇头,“陛下借病循走,能躲的了一时,可躲不了一世啊。今天陛下走了,这种处理方式,只怕会引的刘洎等人越发的反弹,等明天上朝,他们肯定不会甘休的。”

    “朕最近身体不大舒适,打算暂时不上早朝了,早朝的事情,就交给房卿杜卿两位了。”

    李世民一脸无赖的样子。

    房玄龄只觉得这事情好笑,李世民居然用了这样一种方式来应对朝臣们对于新法的反对。

    “这。”

    长孙无忌望着皇帝,“陛下,此非上策啊,何不先顺应人心,暂时罢除那几个新法?”

    李世民瞪了大舅子一眼,说废就废,何况还明知是良法不废,他李世民岂是那样的人。

    李世民也想好了,对付那些群情汹汹的大臣,眼下最好的办法不是硬碰硬,但也绝不会就此妥协退让。

    既然不能硬刚,也不能妥协,那就拖吧。

    他堂堂天子,对这件事情来个拖字诀,一时半会这些人也没有办法的,他们总不可能敢逼宫吧。

    拖延当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拖延能得到时间,可以让他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陛下真要装病?”

    杜如晦问。

    李世民道,“皇后最近身体不好,朕也有些疲惫,正好趁这个机会,放松休息一下。朝中的事情,就暂时委托给你们了。”

    房玄龄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那新法之事?”

    李世民狡猾的笑了笑,“既然中书门下还没有决定废除新政,那么眼下当然是萧归曹随了。”

    “这。”

    三位宰相都无话可说了。

    既然皇帝都是这态度,那也只能是先这样拖着了,至于能拖多久,就算他们身为宰相,也不知道。

    而挑起这些风暴的李超,却已经在长江之上。

    行军路途遥远,虽然坐船比较轻松,但却也无聊。

    无聊之际,李超便开始改变神机营。

    长城式火门枪和燕山式三眼铳,式样都已经定型,不过这还仅仅是完成了定型,真正要量产,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不过最简单的火枪倒是没什么问题。

    这些天,已经弄来了许多的竹筒,然后制成了许多个火药筒。每个神机营士兵发了五个,配上一个用布做成的布袋,上面有十个格子,可以插入十支药筒。这样临战之时,绑到枪上就能用了。

    船甲板上。

    一个神机营士兵穿着红色的战袍,一边腰侧佩着横刀,一侧则挂着箭袋,背上背着弓。

    然后左手握着一支长枪。

    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枪兵装备,但是有些不同的是,这个长枪兵还一左一右的挎着两个包。

    一个是装着手雷的布包,一个则是背着火枪药筒的布包,两个包都有十格,最多能各装十个。

    还有一个比较奇特的地方,则是他的左手上还缠了一根有丈多长的火绳,只是此时还没有点燃。最后,他的腿上还绑着一把刺刀。

    李超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全新的火枪兵。

    “装备刺刀之后,其实不用再装备横刀,刺刀也能当横刀用。”

    一边有军官记录下来。

    李超觉得这个火枪兵很强壮的,有股子不错的精气神。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火枪兵立正站好,高声回道,“回相国,属下祝振东,来自山南鄂州江夏。”

    声音震的耳朵都有点回响,“嗯,中气很足,有点兵样。你以前做什么的?”

    “回相国,属下以前是杀猪的屠夫。”

    祝振东是个屠夫,在初唐的战争中,加入唐军,后来便转为府兵,再后来又选入了北衙禁军的新军神机营。

    “开两枪试试。”李超对他道。

    祝屠夫大声应了声是,便向前几步,动作熟练的从背包里取出一个药筒,迅速的绑在了长枪的枪头下,接着是点燃火绳,再点燃火药筒。

    “杀!”

    祝屠夫端着长枪,扎起马步,一记狠狠的刺击。

    烟雾起,火焰喷射。

    配上刚刚祝屠的动作,喊声,确实非常有气势。

    李超竖起大指挥,“非常好,你现在是什么职位?”

    “回相国,属下现在是卫士。”

    卫士,府兵都称卫士。没官没职的,也就是最普通的了。

    这么优秀的兵,居然只是个普通大头兵。

    李超过去拍拍他的肩膀,“从现在开始,你就是队正了。”

    祝振东惊讶的嘴张的老大,因为以前是个屠夫,虽然加入到了府军,可也因为这个一直被排挤打压。

    虽然他很强壮,也很努力,可到现在都只是个大头兵。

    本来今天过来,也轮不到他的,本来定好的那人临时肚子痛,才临时换上了他。却没料到,这次露脸,居然被李相赏识,直接升了一个队正。

    “还不快谢谢相国,蠢驴。”一边的郑仁泰笑骂道。

    自己的手下被李相赏识,直接加官,他并不觉得有什么。

    祝振东激动的感激,甚至要跪谢,李超扶住他。

    “男儿膝下有黄金,莫轻易下跪。我提拔你,也是因为你自己的本事。好好干,干的好,我还会再提拔你,但你要是干不好,那就对不起我了。”

    祝振东激动无比的退下。

    “真希望能够早点到渝关,狠狠的教训高句丽人。”

    李超望着涛涛江水,手里把玩着一把手铳,这是一把带有枪机,并且还是用燧石击发的手铳,绝对的黑科技十足。

    不过这枪完全手工打造,成本高的惊人,完全无法量产,就算量产装备军中实用性也有限。

    但这种工匠们看不上的枪,李超却让他们做了好几把,每把都很袖珍,李超给自己打了几个枪袋,他可以在胸前背后腰上腿上插上九把小手铳。

    近距离格斗的时候,拔枪冲着面门就是一枪,打完一枪再拔一枪,配合刀剑绝对厉害。

    当然,李超这样的大帅,是不可能面临需要亲自格斗的时候。这种成本极高,但射程极短,一次只能打一枪的燧发小火铳,李超是准备用来给他的那些刺客们用的。

    制造难点,成本高点,都不是问题。

第867章 志愿军

    船到扬州。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老爹顶盔贯甲的带着几名家丁等在码头,花白头发,一只眼睛还蒙着一只黑色的眼罩,手里握着那杆标志性的缠铁枪。

    老兵老矣,但却再次披上了战甲。

    “老爹,你这是?”

    “你要去河北跟高句丽人打仗,我一定要去。”

    老爹神情很坚定,“打突厥打吐蕃打吐谷浑我都可以不去,可以不管,但打高句丽人,我一定要去。”

    “爹,你这么大年纪了,而且都已经致仕了。”李超顾不得旅途疲惫,拉着老爹的手劝道。

    老铁枪此时却无比的固执。

    “我曾三征辽东,在辽东留下了大小伤疤十余处,我的无数袍泽弟兄,都死在了辽东,甚至我的几个亲兄弟都死在了那里。”

    虽然已经致仕,但老爹却愿意以志愿兵的形式前往。

    隋朝时的征辽,让无数中原百姓留下怨念,既怨杨广,也更恨高句丽人,当年有无数的征辽士兵和民夫死在辽东,加起来数十万人。

    老爹要去,李超拦也拦不住。

    犹豫许久之后,李超点头。

    上岸休整补给,当地官员一起来拜见李超。对于这些地方官员,李超也只是见了一面,简单的谈了几句,便随老爹回了家中。

    老爹以前是扬州人,但那时家境一般。后来更是背井离乡,家破人亡。临到老了,却又得以衣锦还乡。

    老爹回乡之前,李超就派人在老家起了大宅,修了坟。

    爷俩回到家,老爹先领着李超去了祖坟。

    那里埋着张家的祖辈,李超挨个磕头,烧了许多纸钱。

    回到庄园,又去了宗祠。

    因为老爹如今发达了,于是便也帮衬起原来家族的人。过去张氏一族的人,现在都在庄园便修了房子,还起了学校,请了先生。张氏族人的子弟都可以免费读书。

    虽然老爹这一支已经被赐姓,录入皇族谱序,算是脱离了张家。但和张家,却也依然是宗亲。

    到了家,张家的这些族人,自然都过来拜见,虽然来的人中,许多都是张家长辈,李超只能算是晚辈,可李超毕竟是当朝宰相。

    对于这些没有什么感情的族人,李超还是很客气的,李超跟他们是没感情,可老爹跟他们却有感情。

    “相国,外面来了不少人,求见相国,说是要志愿随相国去打高句丽。”

    李超有些惊讶,老爹要志愿去打高句丽,没想到现在又有一群人说要去打高句丽。

    “我过去看看他们。”

    李氏庄园大门口,聚焦了上百号的人。

    有老有少。

    那些老的自称是当年征过辽的人。

    其实这些人也不能说老,许多人跟老爹差不多年纪,甚至不少比老爹年轻,只是因为生活艰辛有些显老。

    算下来,他们也确实不老。

    毕竟三征辽东是从大业八年到大业十年,相距到如今也不过是十五年不到。当年二三十岁的府兵,如今也才三四十岁。年纪大点的,也才五十来岁。

    “你们要去打仗?”李超问。

    “我们要去打高句丽,要报仇!”

    这些府兵,都是当年参加过征辽的老兵,当年的征辽,每次都是规模庞大,不少士兵上战场,是跟着父亲兄弟子侄一起去的,多少亲人死在那里没回来。

    李超又问那些年轻人,“你们也要去打高句丽人?”

    “我们要为父兄报仇!”这些年轻人喊道。这些人都是当年战死辽东的隋军的子弟们。

    听说李超授任燕云节度使,要去北方指挥与高句丽人和突厥人的战争,要经过扬州,便都赶来了。

    这些人的热情,那股子参战的渴望,让李超都有些迷惑。

    与他们聊了许久,李超才算是差不多明白了这些人的想法。

    这些人确实想去打高句丽人,报当年的仇。

    当然,这只是其一。

    一般人躲避战争都来不及呢,哪怕这些当年的老兵和当年老兵的子弟们。

    这些人想去打仗,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带兵的是李超。

    李超,在大唐可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是军神。哪一次李超出兵,没赢?不管带兵多少,最终都能赢。

    跟着李超的兵将,总能立功。

    尤其是李超打仗,向来伤亡极少。

    这样一来,跟着李超打仗,便危险小,却立功的机会多,这样的好事,谁不心动呢。

    如今虽然天下一统,可大唐依然极重军功。军功,依然是得爵或者升官的最佳途径,得不了爵当不了官,起码挣起赏赐来也容易啊。

    无利不起早,这些人也都是精明的。况且,他们也确实对高句丽人心怀怨念。

    志愿兵。

    李超想起来历史上李世民晚年亲征高句丽,当时长安子弟踊跃报名,志愿随军征战,李世民称这些人为志愿兵,带着他们亲征辽东。

    想不到,如今自己也碰上了这些志愿兵。

    “带上他们吧。”老爹在一边说道。

    以李超如今的官职地位,带一群志愿兵,倒也没人能说什么,传出去,还会让人称颂这些老兵和少年们忠义热血。

    “好吧。”

    李超考虑了会后,最终答应了下来。

    “这些人就单独编为志愿军,由老爹你来统领。”

    不过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不是府兵,若他们是府兵也不用以这种形式来求得上战场立功名的机会了。

    不是府兵,便有一个麻烦,他们没有装备。

    他们除了没有装备外,还有一个麻烦,就是这些人里,除了部分曾经在隋朝当过兵参加过征辽,其余多数都是些农家子弟,说白了,就是些选不了府兵的人。

    这年头选府兵也得讲条件,不是官僚子弟就是地主子弟,起码也得是个富裕的自耕农,一般人是选不上的。

    不是府兵,便缺少训练,不说军阵号令这些熟悉,连起码的武艺这些,他们也肯定是不怎么样的。

    正规的府兵,基本上人手都装备一把弓,平时训练的多。可普通农夫子弟,除了一些猎户子弟,一般人哪会用弓。而弓弩这些东西,又不是三天两日就能操练会的。

    其余刀牌等功夫,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

    带上他们是行,甚至给他们弄装备也不是问题,但关键是给了他们弓箭弩机他们也用不来,就算是一般的刀牌,没经过训练也难以参加实战。

    李超可以带这些人去参战,去立功,但不能带着他们去送死。

    “不会弓弩刀牌也不打紧,给他们一人一支长矛,打仗的时候结成长枪阵,也挺厉害的。”老爹道。

    长枪兵。

    这可以说是军中最低阶的兵种了,因为长枪本身装备便宜,再次哪怕再是新兵,可如果人手一杆长枪,结一个枪阵,士兵们抱起团来,也还是能有些作用的。

    一般军中,特别是在乱世之时,各方枭雄暴兵,其中最多的就是长枪兵。

    长枪兵也是最不值钱的兵种,炮灰,补充兵。

    不过老爹这么一说,李超倒想起来,长枪兵确实挺垃圾的,但是自己不是有火药筒嘛,可以把这些长枪兵升级为火枪兵啊,若是再配给他们点手雷,那还是掷弹兵呢。

    火枪兵有个好处,不像弓箭手那样对兵员素质要求高,也不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周期,简单培训下,基本上就能拉上战场,和训练长枪兵并不麻烦多少。

    长枪志愿兵升级为火枪志愿兵,战斗力还是能提升不少的。

    想到此,李超定下主意,这些志愿兵就都弄成火枪兵吧。

    老爹听了李超的打算之后,还有点好奇什么叫火枪兵。然后李超把祝振东叫来,现在祝振东成了火枪队正,非常努力,受召而来,很娴熟的给老爹演练了一遍什么叫做火枪兵。

    长枪上加上竹筒,结果就成了火枪兵?

    这个变化,让老爹惊叹,不过以他多年战斗经验,也表示若是没有见过火枪的,交战之时,来这么一下焰火喷射,确实会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就算见过了,可交战之时来这一下,也依然还是能让人慌乱的。

    对李超来说,火枪志愿兵装备起来也简单,一人一杆长枪,加上火药筒再加手雷,一根火绳,然后就足够了。

    顶多再给他们配一顶头盔。

    不需要配铠甲,也不需要配上弓弩和横刀,也不要刺刀、盾牌,有这火枪就足够了。

    装备起来简单,成本也低。

    当天,要超收了一百三十多个志愿兵。

    然后,第二天来了更多的人要求当志愿兵,等第三天李超离开扬州的时候,老爹的志愿军人数已经达到了八百多个。

    不过还没结束,从运河北上,每到一站停靠补给时,必然会有许多人前来要求当志愿兵。

    这个时候,老爹也不得不提高条件,只要那些年轻壮实的小伙,甚至要求会些功夫的优先。

    如此一路北上,路过秦琼老家的时候,志愿军已经达到了五千。

    李超也不得不在路上就给李世民上了奏章,把这志愿兵的事情详细奏报。

    李世民对于有这么多踊跃报名参军的志愿兵很高兴,朝廷之前确定了要扩军到八十万,但这只是个计划,要选兵要训练,等朝廷完成扩军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有这么多志愿兵,朝廷除了供他们吃喝外,又不需要额外付粮饷等,比从中原各地抽调府兵过去,要快速且划算多了,李世民朱笔一挥,同意李超接纳那些义勇志士。

    于是乎,得了御旨的李超也放下了心。

    从齐州一直到幽州,沿途招兵买马,等到达幽州的时候,李超除了从襄阳带来的五千神机营外,还有整整两万个志愿兵。

    两万志愿兵,一路行来一路训练,人手一杆长枪,加上一背包火药筒一包背手雷。

    为了让这些志愿兵看起来威武一些,李超还特意给他们每人发了一套白袍。

    发白袍一来是为了与府兵红色战袍区分,二来也是因为白色的布匹不经染过,十分便宜。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出了一支白袍义军。

    幽州城里的尉迟恭早知道李超要到了,带着部将赶到运河码头迎接,结果还没等到李超的影子,却看到一骑探马飞驰而到,面色惊惶的称南边出现一支大军,足有两三万人。

    “不必惊慌,那是李相带着神机营和志愿军到了。”尉迟恭还算沉的住气,不过心里也很惊讶,李超难道招募了两三万的志愿兵?

    天啊,招募这么多老百姓来干嘛,这些人没经训练,人再多又有什么用?

    他一时都有些搞不明白李超的用意了。

第868章 三千越甲可吞吴,两万白袍灭棒子

    等了一会,一队骑士沿河策马奔来。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等靠近了,马上人滚鞍落马。

    “末将云麾将军尉迟宝琳拜见大都督。”

    尉迟恭对着儿子点了点头,同样以军中上下礼节回应。

    “云麾将军,可是相国让你前来?”

    尉迟宝琳把李超的一封信送上,信是李超写的,就是讲了下他带来的这支兵马,五千神机营将士,另两万陛下钦封义勇志士的志愿军。李超让身为右军大都督的尉迟恭,做好接待的准备,同时准备好补给物资。

    “两万志愿军?”尉迟恭脸有点黑。

    果然还真弄了这么多乌合之众过来,弄这么多人过来干嘛,吓唬高句丽人吗?一想到自己一下子多增加了两万‘志愿军’的粮草军械补给压力,他就不由的直皱眉头。

    本来就黑的跟炭一样的脸上,更黑了。

    “粮草补给没问题,这里还有存粮,只是这军械补给,本都督只怕也一下子无法为两万五千人补给啊。”尉迟恭对着儿子叹道。

    尉迟宝琳笑着对他爹道,“大都督请放心,相国只要求准备两万五千人的粮草就行,至于军械补给,只要把火药库交给我们就好,其余的军械暂时不需要补充。”

    尉迟恭大惊。

    李超带着两万五千新兵过来,现在居然还不要装备,这,这两万人真的是兵?还是说,这些人名为志愿军,其实只是李相带来的民夫?

    尉迟恭这个时候也不再跟儿子讲什么军中规矩了,直接一把扯过儿子过来,凑到他面前低喝道,“快跟我说,李相到底在搞什么鬼?这些志愿兵是怎么回事?他们是民夫吗?”

    尉迟宝琳不敢在他爹面前隐瞒,当下一五一十的说了。

    “长枪兵?两万长枪兵?”尉迟恭觉得李超疯了。

    哪有这样的配置的,唐朝府军,基本上以队为基本作战单位,既有纯队的,也有花队。

    所谓纯队和花队,指的是一个队里完全装备一种武器的就叫纯队,比如全装备长枪,或者全装备刀牌,或者全装备弓,这些就是纯队。

    而花队则指兵种混编,同样都是步兵,但一个队里可能既有长矛兵,也有刀牌手,还有弓箭手。

    一般来说,队一级,不会采用步骑混编,但近战远程混编的多。

    而且就算是纯队,那也只是队一级单一兵种,再往上,也是要混编的,到了千人以上的规模时,还会进行步骑混编。

    混编,能大大提高战斗力,使得部队拥有独立的作战能力。

    可现在,儿子居然告诉他说,李超带了两万志愿兵来,却全是长枪兵,这有这样的军队吗?

    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全他娘的是一个兵种,而且还是最差的兵种长枪兵。

    “爹,不是两万长枪兵,是火枪兵。”

    “套个大烟花,就是火枪兵了?那有什么用?战场又不是过年过节,给敌人放烟花有什么用?美死他们?”尉迟恭非常不满的道。

    而且哪怕再经验少的将领也应当知道,打仗,得军种搭配。搞两万个长枪兵,这仗能打?

    什么装备都没,还是什么经验都没的志愿兵,就算摆满平原,可真跟敌人交战,到时敌军若是用弓箭远程射击,怎么应对。

    若是敌人用骑兵破阵怎么办?

    反正,单纯的两万长枪兵,基本上没有什么应变的能力。

    “爹,是火枪兵,不是长枪兵,这不一样的好不。”

    “有什么不一样,说起花来,也顶多是会放烟花的长枪兵。”

    尉迟宝琳蹲一边画圈圈去了,遇到这么一个不讲理的老爹兼上司,他能有什么办法。

    算了,还是让老师到时亲自给老爹证明吧。

    尉迟恭长叹短吁。

    心情不是很好。

    突厥人欲谷设南犯,河东李绩应敌,而尉迟恭在河北也防范着欲谷设,把当值守军调往军都关等幽州西北一线。

    结果这一调就出事了,高句丽人突然杀过来了。

    幽州东北方向防御不足,让五万高句丽人杀进了河北平原。

    虽然尉迟恭迅速带兵迎敌,可已经错失了把高句丽人堵在河北平原之外的最佳时机。

    在幽州的平原上,尉迟恭带兵跟高句丽人打了几仗,但没占到什么便宜。

    因为尉迟恭手下兵力远不足高句丽人,还要分出一部分守西北各要害之地,以免突厥人这个时候趁机叩关。

    若不是尉迟恭勇猛,幽州府兵也精锐,换其它人说不定早就被高句丽人击败歼灭了,能跟高句丽人打的有来有回,还没丢失什么城池,已经完全证明他大唐武神之名非浪得虚名了。

    可尉迟恭没有什么得意的,有的只是郁闷,若是他手里兵更多点,若是突厥人没威胁着西北面,他就能集中手里的兵,跟高句丽人真正的较量一下,他一定能把他们打的屎都出来。

    可现在却得憋屈着。

    李超带兵前来,尉迟恭是高兴的,并没有因为头上来了个婆婆就生气,毕竟李超用兵如神的名头还是很亮的。

    可李超一来,就弄了两万个长枪兵来,这不是开玩笑吗?

    在码头边生了地天闷气,终于等到李超带着他的两万长枪兵到来。

    看到那一片白袍,尉迟恭更郁闷了。

    这些白袍志愿兵,连顶头盔也没有,也没有铠甲,甚至连皮甲、布甲都没一件,仿佛是来逛街的农夫,除了扛了根长枪,真感觉不出他们哪里有半点战士的味道。

    果然是两万长枪兵,除了长枪,别无所有。尉迟恭都想调头就走,指望李超击退高句丽人,看来是指望不上了。

    外面都传李超得了失心疯,在朝堂大搞乱政,简直就是昏庸。没想到,如今出外统兵,居然弄了两万长枪兵。哎,这些人除了能浪费军粮,还有什么作用啊。

    李超与尉迟恭相见,亲切的跟他打招呼,结果尉迟恭不冷不热的回应。

    “尉迟将军,高句丽人现在何处啊?”李超很关心当前战局。

    尉迟恭依然那副别人借他米却还了他糠的表情,“末将与高句丽人交手几次,互有些伤亡。目前在平州与高句丽人隔濡水对峙,高句丽人围了平州城,末将未能突破高句丽人的濡水拦截线,无法救援,眼下平州城危在旦夕。”

    听完介绍,李超弄明白了局势。

    高句丽人突袭不备,杀进了河北平原,不过唐军虽然防备不及,没把他们拦在河北之外,但退守关城,各自为战,却也很及时。

    高句丽人劫掠乡村,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攻破一座城池。

    渝关,平州城,马城、石城,平州的四座城池,都没有丢失。不过尉迟恭手里兵太少,又要防西北面突厥人进犯,因此只能以不多的兵力去解救平州,结果打了几仗,互有胜负,却始终突破不了高句丽人设立在濡水东岸的防线。

    平州城里只有三千守军,靠着城里的青壮一起守城,拼命坚持到现在,但也差不多到了极限。

    尉迟恭若是再不能突破高句丽人的濡水防线,那平州卢龙城就真的要陷落了。

    “嗯,局势比我预料的还要好些。高句丽人突袭不备,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可他们却也十分无能,居然这么久的时间,连一座城都没打下来。我原还担心,他们进入河北平原之后,会一路攻城掠地,甚至围困幽州城呢。”

    李超很轻松的说着,似乎丝毫不为平州城担忧。

    “相国,属下无能,兵微将寡,无法突破高句丽人的防线。”尉迟恭气呼呼的道。

    濡水,也就是后世的滦河了。而平州,在后世唐山北,在山海关的西面。

    平州往西,就是蓟州,蓟州过去就是幽州了。

    平州,就是河北通往辽西的咽喉,而渝关,本来更是咽喉中的喉咙。但现在高句丽人却打过来了,好在渝关等关城未失,尉迟恭兵虽少,没能解平州之围,却也守住了濡水西岸,没让高句丽人打过来。

    但高句丽人也没急着要打过来,因为平州的这几座关城他们都没拿下,不拿下这几座城,他们也无法放心的打过来。

    现在高句丽人重点是围攻平州,攻下平州就有一个据点,然后就能把平州的其它几座城夺下,尤其是渝关,若是能把渝关拿下,那高句丽军就能与他们的辽西相连了。

    “相国,末将已经在幽州准备好了粮饷物资和犒军之物,请相国移驾幽州。”

    李超挥了挥手,望着东北方向。

    “救急如救火,平州城危在旦夕,我们每耽误一刻钟,平州城就多一分陷落的危险,城里的军民性命财产也多一分危险。不去幽州了,直接去平州。”

    尉迟恭看了看李超身后的那两万五千人马,尤其是那两万个无比刺眼的白袍长枪兵,不由的迟疑。

    “相爷,是不是再等等,各地的府军已经在集结赶来的路上了。”

    “不等他们了,有这两万五千人马,加上你手上的那一万多人马,足够解平州之围了。”李超挥手说道。

    尉迟恭觉得有些牙疼。

    李超的五千神机营,加上他那一万人马,能击败五万高句丽人?他觉得有些悬,可李超却已经下了命令,全军向平州前进。

    调整下更新时间,早11下午7点和晚上11点更新,欢迎大家入群啊,11847387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806/ 第一时间欣赏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唐朝好地主》为转载作品,唐朝好地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朝好地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朝好地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朝好地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朝好地主介绍:
张超穿越武德四年,来到长安郊外灞上,成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却只想做个悠闲的大唐好地主! 交流:二零七八一五七九六(破军营)唐朝好地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朝好地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