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唐朝当皇帝TXT下载回到唐朝当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唐朝当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七月初三     回到唐朝当皇帝txt下载     回到唐朝当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二十五章 唐币

.    李恪本想在长安要多待一段时间,最起码也要等到杨妃被册立皇后的事情搞定了才能回太原。但是,经过跟许敬宗的细商,他觉得还是提前回太原为好。李泰和李承乾两人上书杨妃被册立为皇后,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敏感,许敬宗认为他要是待在长安,会出现负面影响,既然自己出不了什么力,何不避开这个泥潭去太原等待结果呢,没准到时候能够见机行事,推波助澜呢!

    李恪认为许敬宗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跟许敬宗商议,决定两天后动身回太原。

    第二天,李恪便来到李靖的卫国公府上,向李靖告诉了自己要回太原的事情,李靖本已答应了李恪要去太原,早已准备妥当,见李恪要回太原,他也就准备跟李恪同行。李恪出了李靖的府邸便带着许敬宗来皇宫觐见李世民,他想在离开之前再跟李世民征询一个问题,想得到他的批准。

    两人来到两仪殿的时候,李世民刚跟房玄龄和李靖还有岑文本等讨论完大唐对吐谷浑开战时的钱粮问题,对于大唐的财政也非常担忧,李恪见到李世民的时候他的脸色也不是很好。

    “你有事?”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父皇,儿臣明天就准备离开长安会太原,想在走之前跟你汇报一下北府银行的事情,想征询下你的意见!”李恪恭敬的说道。

    “北府银行?”李世民重复道,好像已经忘记了当初李恪跟他解说是他很赞同的金融机构。

    “对,当初儿臣就是征询了你的意见才开设的!”李恪向李世民提醒道。

    李世民回忆了片刻,这才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情,“你想跟朕说什么呢?”

    “回父皇,儿臣发现,不管是长安还是太原,商人们和百姓在买卖交易的时候都用铜钱支付,但交易量大的时候,铜钱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不便于携带,给交易造成了很多麻烦!”李恪字斟句酌的说道,“所以,儿臣想发明一种纸币代替铜钱!”

    “噢——”李世民惊讶,他顿时来了兴趣,“用纸币代替?说说你的具体操作?”

    “儿臣已经将北府银行的许敬宗召到殿外,还请父皇宣他进殿给你讲述!”李恪向李世民建议到。

    “宣许敬宗!”李世民向王德道。

    王德离开两仪殿,片刻就将许敬宗带了进来!

    许敬宗还是第一次面圣,心里有些紧张,见到李世民便急忙行礼!

    “微臣许敬宗参见皇上!”

    “不用多礼,你起来吧,听说你负责北府银行,具体情况怎么样,跟朕说说!”李世民向许敬宗问道。

    许敬宗起身,向李世民拱手道,“回皇上,北府银行建立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主要经营银钱的存储和借贷业务,这四年的时间发展很快,整个并州已经开了很多家分店,储户达到了五十多万,占到了整个并州是户口的十分之一。”

    “恩——”李世民点点头。其实,他不懂许敬宗的这些专业词语,但他会看人,久居上位,他能看得出一般官吏是否对他说谎,许敬宗在跟他说话的时候显得很自信,语气平缓,没有一点慌张之态,他就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没有跟自己说话。

    “听李恪说北府银行想发行纸币代替铜钱,具体想怎么操作啊!”李世民问道。

    他的一个善于听取意见的君王。所以,在没有确定李恪说的这件事情是否可行之前他是不会拒绝听取李恪和许敬宗的建议。

    “皇上,请看,这是北府设计的纸币!”许敬宗说话之际,将一方木盒递给了旁边的王德。

    王德将木盒打开,就盒子了放了几张长方形,但大小不一的纸张,纸张上面印花很漂亮。王德将这几张纸张递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拿在手里,紧紧的查看,就见长方形的纸张大小不一,上面的证明印着长安城,背面印着泰山,中间用古篆、行书、草书和楷书写着北府银行四个字,纸张的左面还写着十文、二十文,五十文和一百文,一贯,十贯,二十贯和五十贯,一百贯等字样。李世民知道这就是李恪所说的代替铜钱的纸币,他将其中一张拿在手中,用手指摸了几下,觉得纸面很光滑,显得是纸质极好,金黄色的纸币在阳关下泛着金光,煞是好看。李世民将纸币拿在手中细心端详,就纸质和印刷绝对的一流水准,让他有点爱不释手。

    “恩,这纸币做的不错!”李世民很满意的说道,“但这纸币过于简单,民间会出现很多假币吧?”

    “父皇,这纸币的纸张是经过特殊材料静心制作而成,印刷也极具工艺,别人根本就模仿不了!”李恪认真的说道,“只要以北府银行是身份发行,纸张的制作和印刷技术全部掌控在北府,他人根本就模仿不出这样精致的纸币,只要他们模仿的假币一出,真假一辩便知!”

    “那你们准备怎么发行?怎么让百姓相信他可以替代铜钱呢?”李世民问道。

    “皇上,纸币上的数字你也知道,十文,五十贯是纸币面值的小心,而微臣的办法就是想纸币和黄金挂钩,确定一个纸币和黄金的兑换标准,百姓觉得自己手里的纸币不放心,可以去北府银行换取黄金,反之,要是觉得铜钱和黄金使用不方便,可以去北府银行换取纸币。”许敬宗开始侃侃而谈,“还有,北府一旦发行纸币,北府官员的俸禄,士兵的军饷都将用纸币代替,而北府士族大家开设的店铺也会接受纸币的购买。”

    李世民听的很详细,他觉得李恪的这个建议很大胆,但听完许敬宗的讲述,他觉得还是只的可取,特别是将纸币跟黄金挂钩,这就极大的提高了纸币的价值和信誉度。

    “想在北府发行,你们有多大的把握!”李世民向李恪问道。

    “大概有八成吧!”李恪也不敢将话说的太满。

    “八成?足够一试是!”李世民淡淡的说道,“但这件事失败的后果你们两人也很清楚,你们有没有这个胆量?”

    “有!”李恪和许敬宗两人同时开口说道。

    “好,那朕同意你在北府发行纸币!”李世民沉思了片刻便说道。

    “多谢父皇!”李恪欣喜道。随即,他又对李世民道,“还请父皇为这纸币取名!”

    他这是给李世民戴高帽,李世民给纸币取名,这绝对是意义重大,同样也是对李世民的一种拍马屁。

    “纸币——恩,就将它唐币吧!”李世民思量片刻说道。

    “多谢父皇!”李恪给李世民施礼,李世民让许敬宗离开两仪殿,又跟李恪说了一些关于他照顾好李治的话,这才让李恪离开了两仪殿。

    李恪出了两仪殿,来到了千秋殿告诉杨妃和李治自己离开长安会太原的决定。杨妃见李恪来长安没住多久便要离开,心里老大不舍,但她也听说了大唐就要跟吐谷浑开战了,北府要出十万铁骑,知道李恪回太原有很多事情处理,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是一旁的李治听说李恪要去太原,他心里高兴不已。因为,李恪回太原,他也可以跟李恪去太原,对于去太原,对于跟在李恪身边,他已经等了很久了!

    李恪将第二天出发的时间告诉了李治,让他早上去北王府找他,李治点头答应,李恪又跟杨妃和清河公主李敬聊了半刻,这才在大家的不舍中离开了千秋殿。

    第五百二十五章唐币

    第五百二十五章唐币,到网址

第五百二十六章 发行唐币

    第二天,大清早,李治就来到了北王府。

    李恪正在客厅用餐,见晋王到来,他邀请他一同用餐,李治说自己吃过了,让李恪自用,李恪也不客气,几下子就将一碗稀粥和凉碟咸菜吃完。

    “九弟啊,你来的真早啊!”李恪喝了一口早茶,向李治说道。

    “宁可早到也不能迟到啊!”李治笑道,他的心情非常的好,脸上是容光焕发。

    就在这个时候,就见王中长大踏步走进了大厅。

    “殿下,车马已经准备妥当,可以随时准备出发!”王中长说道。

    “恩,你去请王妃吧,我们立即出发!”李恪起身向王中长说道,他的人已经出了大厅,李治紧跟在李恪身边。

    出的王府,就见三百鹰卫整装待发,八两大车听在门外,这其中有李治的三辆大车,李治身边除了几个长孙皇后留给他的宫女之外,仆人和护卫一个都没有带。李恪看着眼前这规模庞大的车队出神,就见王妃阿史那云和李仁、李毅在王中长和几个鹰卫的护卫下,在侍女的陪同下出了王府。

    “大家都上车吧!”李恪淡淡的说道,骑上了杨恩牵过来的战马。

    “殿下——不知你什么时候还能回长安!”杨恩看着马背上的李恪,语气有点哽咽的说道。

    “老杨,长安的一切都摆脱你了,你放心,用不了多久,本王就能回长安!”李恪爽朗一笑。

    “但愿吧!”杨恩也附和道。

    这时,许敬宗也是骑马赶到了王府门口给李恪施礼。

    李恪示意王中长,王中长高声喊道,“出发!”

    大队开始移动,缓缓的出了长安城。

    车队出了长安城,到了渭水的时候,就见前方出现了一支商队,看似规模很庞大,尽然是堵住了管道。李恪奇怪,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和气势,敢将车队堵住管道,整想让王中长上前去问问,就见前方的商队中出现了两骑想自己而来。两骑距离自己五十步的时候,李恪这才看清来人的谁,是房遗爱和高阳公主李蓉。

    “三哥——”

    “学生房遗爱参见校长!”

    高阳是骑在马上向李恪喊道,房遗爱则是骑马到李恪前面十步,勒住战马,跳下马背给李恪行礼。

    这不是说高阳和房遗爱亲疏有别,而是房遗爱秉持了陆军学院的传统,是对长官的一种尊敬。

    “高阳,你怎么在这里?”李恪惊讶的问道。

    “三哥,我们想去太原啊!”高阳说道,在高阳面前,房遗爱很乖巧,倒是没有开口说话。

    “去太原?”李恪疑惑道,他将目光移向了房遗爱。

    “三哥,父亲已经答应了我和高阳的请求,我也想去陆军学院任教!”房遗爱向李恪回答道。

    李恪本就觉得应该将房遗爱和高阳带在自己身边,这样他才能放心,但是出于对房玄龄的考虑,他没有这么做。现在房遗爱和高阳征询了房玄龄的意思,尽然要去太原,他自然是高兴不已。

    “既然房相已经同意了,那就一起去太原吧!”李恪向高阳笑道,“你别骑马了,去你三嫂是车上跟她说说话吧!”

    “恩——”高阳高兴的下马向阿史那云的篷车奔去,房遗爱则是重新上了战马,率领自己的车队和家丁护卫紧跟在李恪车架的后面。车队又向前走了几里,便会和了早已等候的李恪一同去太原任教的李靖。李靖的东西不多,身边除了两个仆人和一辆红拂坐的马车外,别无他物。

    李恪和李靖一路上寒暄,李靖开始向李恪询问陆军学院的具体情况,李恪都一一作答,两人在路上详谈甚欢,倒是不显得枯燥。

    七天之后,李恪平安的到达了太原城。

    因为,早有李恪吩咐,众人不需出城迎接自己,李恪的车队便进城直接来到了北王府。和李靖一行人请到王府,用完茶水,李靖便要去陆军学院看看,李恪吩咐王中长作陪,又让府中鹰卫带着红拂去了李恪早已给李靖准备好的府邸。

    阿史那云跟高阳公主便回到了后面的阁楼跟长孙冰凝相谈甚欢,李治则是被李恪安排到了府中一座单独的小院。而房遗爱和高阳在太原没有府邸,李恪就暂时让他们住在了自己的北王府。等处理完这些琐碎的小事,就见狄知逊和陈其,李靖还有许敬宗来到了大厅。

    几人依次坐定,李恪便开始人士任命,任命李靖为皇家陆军学院的副校长,主管理论方面的教学,李靖对李恪的安排很满意。他已经过了学院一趟,大体查勘了一番,觉得陆军学院的体能训练和弓马齐射训练做的很不错,不需要他操心,而兵法讨论的讲授这方面稍有欠缺,李恪对他的安排很符合学院的实际情况。

    任命完李靖的职务,李绩就说自己舟马劳累要去休息,李恪清楚李靖是想给自己空间,好让自己跟心腹商议事情,便接受了李靖的好意。李靖一离开,李恪便吩咐陈其会城外的军营加紧训练,让他做好率领五万铁骑西征吐谷浑的准备,陈其领命离开。陈其离开,李恪让许敬宗和狄知逊来到了书房,开始商议关于在北府管辖的四道发行唐币的事宜,三人经过几番讨论,这才确定了现在太原发行,再向周边延伸的策略。具体事宜讨论完毕,李恪就将发行唐币的任务交给了狄知逊和许敬宗,他让许敬宗负责发行,让地址负责监督不法分子和稳定秩序,打击瞬间出现的假币行为。

    等到许敬宗和狄知逊离开,李恪这才松了一口气。而这个时候,他下令去请李恪道府中赴宴,给李靖接风洗尘的卫士回来禀报,传来了卫国公李靖的原话,卫国公不想再叨扰北王,宴会就免了,等他顺利接管陆军学院时,再请不迟。李恪清楚李靖的意思,他知道李恪这段时间会很忙,不想打搅自己,才会这么说,便也没有再去派人请李靖。

    只是,李治来到了太原,该怎么教授他呢?

    这个问题让李恪很烦恼,思量再三,他觉得该将汉学院的董伯仁和陈叔达找来商议。

    半响时间,就见董伯仁和陈叔达来到了李恪的书房。

    李恪也不罗嗦,将自己的意思向两人说明,就见陈叔达思量了片刻说道,“殿下,你何不趁此机会建立一所蒙学呢?”

    “蒙学?”李恪疑惑道。

    “就是专门给八岁刀十五岁孩童教授学问的学堂啊!”陈叔达解释道。

    李恪细细一想,觉得陈叔达的建议很可贵,好可取。现在的大唐私学还不兴盛,官学就更加不用说,对于小孩子来说,读书识字的一种奢望,这一是表现在钱财方面,第二便是没有供这个年龄段的孩童学习的学堂,要是自己在太原办一所这样的学堂,岂不弥补了这方面的欠缺吗?心念及此,李恪便同意了陈叔达的这个建议,让陈叔达专门去负责蒙学的组建,将学院的修建工程交给了刺史府。陈叔达见李恪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还让自己负责这件事情,便欣喜的答应,匆匆离开了书房。

    陈叔达离开,书房中只剩下了董伯仁个李恪。

    李恪清楚董伯仁有说话,便静静的等待,想听他说什么。

    就见董伯仁看了李恪一眼,淡淡的笑道,“殿下,你走的这一步棋秒啊!”

    “老师,你何出此言呢?恪不甚明了啊!”李恪疑惑道。

    “殿下,晋王李治为长孙皇后所生,他也是嫡子身份,也有继承东宫大位机会,只要太子不着不慎,东王又太锋芒毕露的话,太子的位置很可能落到晋王的身上。可现在你将晋王带到了太原,就等于断了他的这条路,这岂不是一招妙棋吗?”。董伯仁向李恪分析道。

    李恪带李治来太原,这是李治的要求,李恪倒是没有想太多,现在经董伯仁这么分析,他会真觉得是这么有这么回事呢!

    就见董伯仁继续说道,“其实,老臣说的秒不在此,而在于殿下此举将长孙无忌逼到了绝路。”

    “老师,这是何故?”李恪霍然问道,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带回一个李治,能将长孙无忌这个枭臣逼到了绝地。

    “殿下,你想想看,当太子不慎失去了东王之位,那么长孙无忌还会支持谁呢?”董伯仁道,“肯定是晋王李治,因为晋王是他的外甥,他的晋王的舅舅。可现在你将晋王带到了太原,只要你悉心教导,晋王自然为你是从,这亲疏之别自然可见,在这种情况下长孙无忌将心思放在晋王身上的念头一断,他只有太子一张牌可用,你是否将他逼到了绝地呢?”

    李恪欣喜不已,听完董伯仁的分析,他还真觉得自己做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将李治带到了太原。历史上不就是长孙无忌放弃了支持李承乾,这才使得李承乾被李泰逼得谋反而罢黜太子之位吗?现在没有了李治,他长孙无忌岂不就只能死跟在李承乾身边,除了扶持李承乾之外,别无他选吗?

    “多谢老师的提醒,恪记住了!”李恪向董伯仁施礼。

    “殿下聪慧,其实老臣不说,你也会清楚中其中关窍!”董伯仁笑道。

    “那老师认为恪该怎么教导晋王?”李恪向董伯仁问道。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排兵布阵都可以悉数教授于他,唯独不能教治国韬略!”董伯仁目中精光一闪,向李恪谏言道。

    李恪略微一想,觉得董伯仁的建议很可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排兵布阵,这些学问只要精通一两门,毕竟会名扬天下,想必自己教授李治的话,李世民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至于不教李治治国韬略,李恪明白董伯仁话中的含义。

    “就依老师的办!”李恪见心中郁结的问题解决,心中豁然开朗,感觉舒服了很多。

    第五百二十六章发行唐币

    第五百二十六章发行唐币,到网址

第五百二十七章 长安的又一轮风波

    回到太原的李恪,又开始陷入了太原的各项事务之中,但有了李靖和房遗爱入职陆军学院,他在陆军学院的担子很了很多,以前的教务处是苏定方挂名,但实际管理者是李恪,现在被他交给了房遗爱,给了房遗爱个一个教务处副处长的职务,以前他还要时常去陆军学院讲授兵法韬略和对战役的分析,现在这部分内容由李靖负责,他也就不在关心了还有就是唐币的发行很顺利,这是源于之前北府银行在黄金储备方面做的工作,将唐币和黄金挂钩,百姓们起初不相信唐币的功用,有人拿唐币去北府银行兑换黄金,居然真就兑换到了黄金,太原的百姓这才相信了唐币的购买能力而在发行唐币的时候也有那么几个捣乱分子,他们用铜钱去北府兑换唐币,又用唐币到北府银行兑换黄金,目的是想换尽北府银行黄金,让北府银行没有黄金可兑换,这样唐币和黄金的挂钩建立起来的信誉会崩塌,唐币发行会功亏一篑但是,北府银行的黄金储备很足,而刺史府有密切主意了这件事情,这才化解了这场危机当然,发行唐币时没有受到各方势力的捣乱,这还是因为李恪瞧准了时机,他选择在大唐和吐谷浑之战快要开战的这时间发生而李泰和李承乾的心腹都参与了这次征战,他们目前将心思放在了跟吐谷浑一战的军功上,这才对李恪在太原的所作所为没有过问而这也是李恪打死都不参与吐谷浑战争的原因,他认为跟吐谷浑的一战抢军功没用,要是趁这个时机顺利的发行唐币,这比他抢一个跟吐谷浑作战的头功还要重要

    所以,李恪来到太原的这一个月,出了关注过两次唐币的发行,就再也没有过问什么大事,他将心思放在了对李治的教育方面对于李治,李恪准备亲自教授,他不想假借人手,这样便于他能及时掌握李治的情况他很清楚李世民将李治交给自己,肯定对李治额交代了一番,比如向他秘密的汇报自己学到的东西,或者教授的东西等所以,对于李恪的教育,李恪一点都不敢怠慢而他将李治练习弓马齐射的任务交给了王中长,王中长的身份和能力都不容置疑,让他交手李治弓马齐射,也是向李治表明李恪对他的重视总之一句话,在李治的身上李恪颇为费心了一番等将这类问题处理完了,李恪这才有了空闲的时间这天,他跟李承乾和李仁、李毅三人讲完《论语?为政》篇,便在李仁和李毅的请求下带着三人来到了汉学院

    位于太原的皇家汉学院,在四年的发展中声名鹊起,成了全国士子们心中的最高殿堂之所以取得这样高的地位,还是因为李恪的治学思想:学术没有国界和门派之分,要达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高度

    所以,学院的几个管理者像董伯仁和陈叔达,杨师道,李百药和李淳风等建议在学院的中心位置设立一座论证台目的就是不定时的召集学院各派派出自己的代表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容许各学派之间相互论战和辩论这种对学问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学派优劣的做法确实激起了大批的求学者前来学院学习,也使得不少学问大师到学院教授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知识,使得皇家汉学院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了大唐学术的最高殿堂,而汉学院中的师资力量也是强悍的没法说

    当李恪带着李治、李仁和李毅三人来到汉学院的时候,正赶上汉学院的这一次辩论,地点就在论证台,而辩论的主题是已经慢慢崛起的老庄哲学和孔孟学说

    汉学院的师生在见到李恪一行人时,只是依照礼仪给四人行礼,而李恪被被主持论证的李淳风请到了论证台的高位上李恪坐定,论证便继续开始,丝毫没有因为李恪在场而有所收敛,足见汉学院的学习氛围很浓

    就见台下左右分成了论证的两个方正,中间则是聆听论证的其他学派的学生们大唐虽然信封道家,尊老子李耳为李氏老祖,但老庄哲学怎么能跟已经成为整个封建王朝正统思想的孔孟学说相比呢?这在一般人眼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在汉学院中却不一样,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敢于论证,你就有机会跟其他学派论战,以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而反驳对方的学说所以,这样的论战便成了体现汉学院在对待学术时想百家争鸣最为突出的一点,在汉学院内也是最为耀眼的只要不是自己有课要听,或者不感兴趣之外,其他的学生都会拥挤在这里观看论战,感受这种百家争鸣的学术讨论氛围

    李治和李仁还有李毅对这样的论战颇为好奇,开始向李恪询问其中关窍,李恪也不是第一次参见了,自然给三人讲解了一番,让三个小屁孩惊讶的半天无语而李治的眼中是露出了炯炯光芒,显然是对汉学院这种授课方式颇为感兴趣

    “三哥,稚奴今后是否也能在汉学院学习啊?”李治突然向李恪问道

    “九弟,只要你愿意,等你到十六岁的时候,年龄到达了学院的招生要求,你能通过入院的考试,你就可以来这里学习”李恪向李治说道

    “父王——父王,那我和弟弟能来这里学习吗?”。李仁也向李恪问道

    “当然,你们长大了之后都有机会来这里学习”李恪对自己的两个儿子笑着说道

    “那我们就可以跟九叔一起在这里学习了”李毅也开口说道

    两个孩子跟李治的关系不错,李治也比较疼爱自己的这两个侄子,平时没事的时候,三到倒是经常在一起玩耍

    其实,对于这样的论战,李恪没什么兴趣,老庄哲学和孔孟学说在李恪的心中都不可取,都不易于治国,在李恪看来国家需要法旨,而老庄哲学显然不适合,孔孟学说倒是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全部采纳所以,对于这次的论战他一点都不感兴趣,但李治和李仁、李毅三人听的井井有味,他也就不便离开,陪着三人受罪

    只是,论战刚进行到一半,就见王中长大步流星的向李恪而来

    李恪看到王中长的神情,顿时一惊,难道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正在思索之间,他看到王中长身后的朱童,心里便隐约的猜得发生了什么事情李恪将李治和李仁还有李毅交给王中长看管,他离开了座位来到外面,跟朱童走到僻静的地方,就听见朱童说道,“殿下,长安杨老来的消息,他说东王李泰已经上书建议皇上立杨妃娘娘为皇后,而太子李承乾也上书表示支持只是两人的上书遭到了山东士族集团的反对,现在长安又因为杨妃娘娘是否被立为皇后而引出了一场风波在朝堂上以吏部尚书岑文本为主的江南文士集团和山东士族吵成了一片,显然已经成了最近长安朝堂上最为激烈的问题”

    见李恪没有说话,朱童继续说道,“因为的暗卫传来的密保,上面就说了真多”

    “说没说是东王李泰是什么时候上书的?”李恪问道

    “两天前”朱童认真的回道

    鹰卫中的暗卫组建到现在,一直在改进传递情报的度,就像长安到太原快马需要三天,但鹰卫中的暗卫只需两天就能将情报传达到,只是所传达的内容简洁,不像快马传递时那么详细

    “命令王中长回府议事,你去统治狄知逊、李言和许敬宗、董伯仁、杨师道和李淳风等请到北王府”李恪向朱童说道

    “诺”朱童答道,快步离开

    李恪则是看了论战台一眼,便快的离开了汉学院

    第五百二十七章长安的又一轮风波

    第五百二十七章长安的又一轮风波,到网址

第五百二十八章 以静制动

    回到王府,李恪还没有坐稳,就见狄知逊和李言联袂而来,两人刚跟李恪施礼,就见李淳风和董伯仁、杨师道和许敬宗四人来到了书房。%%(李恪没有让三人行礼,大家坐定,李恪便将长安的情况说给了大家听,六人便陷入了沉思之中。李恪清楚六人正在思考之中,就没有打扰他们,而是静静的等待。

    突然,最先开始说话的是李言,他表情很严肃,“殿下,既然江南文士集团和山东士族参与其中,那我们关陇士族就更不能坐以待毙,老夫回去磋商以后,必定要上书皇上支持册立杨妃娘娘为皇后。”

    李言作为关陇士族在李恪身边的代言人,思量了片刻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见关陇士族支持,李恪的心里轻松了不少,他没有告诉大家关于自己和李泰和李承乾交易的内容,就是看紧急时刻关陇士族会会做出什么决定,现在李言说支持,李恪就觉得杨妃册立皇后的几率又多了一份,因为李恪清楚,关陇士族的言行对李世民决定起很大的作用。

    “多谢族叔!”李恪拱手道。

    “殿下客气了!”李言淡淡一笑,倒是没有再说什么。

    第二个说话的确实李淳风,就见他淡淡的说道,“杨妃册立为皇后,与国有大利,淳风自然竭尽全力为殿下出谋划策!”

    李恪很清楚李淳风所谓的出谋划策是什么意思,阴阳家的出谋划策岂能是平常的阴谋论能比拟的?自然是精于天道星象的另一番解释而已。但在古代,偏偏就是这种学说最为神秘,也最为统治者所重视。

    “淳风可有妙计?”李恪不禁问道。

    “殿下,此策不予外人道也!”李淳风故作神秘的说道。

    见李淳风说的这么高深,李恪倒是也不在过问。

    现在,就剩下狄知逊和董伯仁,杨师道及其许敬宗四人没有说话。相对于李淳风的阴阳学说和李言的世家势力,狄知逊和杨师道、董伯仁及许敬宗则是真正的谋臣士子,他们才是给李恪出谋划策的人。所以,四人的思考的时间也比较长,不像李淳风和李言这么快就能决断一切!

    半响,狄知逊这才说道,“殿下,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以静制动!”

    狄知逊的话无疑的晴天霹雳,让众人茫然了,怎么在这个时候选择等待呢?大家都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他,看他怎么给大家解释。

    狄知逊说出这样骇人的话,自然有他的想法,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向李恪问道,“殿下,太子李承乾和东王李泰两人上书皇上册立杨妃娘娘为皇后,你觉得皇上会怎么想?”

    “父皇会很吃惊!”李恪毫不犹豫的说道,他很清楚李世民的性格,他清楚李世民了解李承乾和李泰的秉性,这两人同时上书,李世民岂能不吃惊呢?

    “殿下,你觉得山东士族和江南文士集团争吵,他们是真的支持册立杨妃为皇后吗?”。狄知逊继续问道。

    “同怀,你就说出自己的想法吧!”李恪显得有点焦急,对狄知逊的一问一答方式不是很满意。

    狄知逊微微一笑道,“江南文士集团属于东王李泰一党,他们支持册立杨妃娘娘为皇后,这点毋庸置疑,但山东士族现在还不属于任何势力,即便是跟长孙无忌为首的太子党之间的关系暧昧,但也没有真正的归顺太子李承乾。所以,册立杨妃为皇后跟他们没有任何的利益冲突,可这次他们为什么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呢?还要跟江南文士集团争锋相对,反对太子李承乾和东王李泰的上书呢?其实,他们的举动很明显是受人指使,他们的目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想搅乱政局,让册立皇后这件事陷入不断的争吵之中,让皇上产生愤怒而搁置此事!”

    李恪很赞同的点头,书房中的其余众人也觉得狄知逊的分析很有道理。

    就见狄知逊继续说道,“所以,对于怎么这件事情,我们既要支持杨妃娘娘被册立皇后,还要不将争吵的事态扩大。”

    “那同怀的意思呢?”李恪继续向狄知逊问道。

    “静观其变,等待朝廷动向,再瞬间出击,一击必杀!”狄知逊冷静的说道。

    “具体该怎么实施?”李言问道。

    “东王李泰和太子上书,为什么只是江南文士集团和山东士族在争吵,其他大臣都没有表态呢?他们就是在等待皇上的态度,他们不会主动的上书支持或者反对,而是等待皇上的询问,在没有得到中枢大臣的意见的情况下,皇上是不会阻止两方争吵。而在中枢当中,中书令萧禹肯定会支持册立杨妃娘娘为皇后,王珪属于东王党核心人物,即便不支持也不会反对,魏征肯定会支持,这是微臣对他性格的分析,魏征决断多以国事为重,册立皇后能够稳定后宫,他岂能反对?而因为有公主和驸马这层关系,房相肯定会支持,即便避嫌的话,他也不会反对,长孙无忌作为太子党核心人物,他要是反对,那就表示太子李承乾违约了,在大唐还没有出兵攻打吐谷浑,北府还有派出精骑的情况下,他是不敢这么做的。所以,中枢的几个大臣的意见中,我们占了很大的优势。而宗室之中殿下跟任城王李道宗,宗正寺卿李孝恭等关系迟的很好,跟将军将领也无间隙,他们即便不支持,也不会反对。在这种情况下,综合势力我们已经占了优势,又何必再去搅乱政局呢?”狄知逊侃侃而谈,他的这一番分析充分的体现出了他对朝堂各方势力之间的揣摩和预判能力。

    “那我们在什么时候该一击必杀呢?”李恪问道。

    “当皇上征询完朝中大臣,宗室元老的意见之后,他对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会权衡利弊。而我们就在这个时候上书,这时候皇上的思想正处在是左右摇摆之中,我们的上书就会像一击重拳一样打破这种平衡。”狄知逊很自负的说道。

    长久以来,除了在出使突厥和长安任职的期间,狄知逊有过惊人的表现之外,回到太原做了并州刺史之后,他就很少给李恪出谋划策,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处理政务方面。今天,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话语中透露出无比的自信,这让李恪和众人都吃惊不已,开始又重新审视这个善于处理政务才刺史。

    “殿下,同怀说的有理,微臣认为可行!”许敬宗也适合开口说道,“但是,我们不能完全处于被动,也该适当的做出一番行动,这样才能激励那些支持者,而不至于招致皇上的恼怒。”

    “延族的意思是?”李恪向许敬宗问道。

    “我们在长安的力量可以适当发表自己的主张,给大家确立一个方向!”许敬宗意味深长的说道,“这方面你完全可以让马周去操作,以他的能力,足以堪当此任,还有,杨妃娘娘也要向皇上表明她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坚决不做皇后,而且,理由还要充分。但充分的理由里面,只能左右而言它,不能说的太过深刻,以便让皇上产生犹豫之态!”

    李恪很清楚,许敬宗向他提出的则是心理战!只是,他自己也没有把握让杨妃既能够向李世民表明自己艰巨不做皇后的立场,理由还要充分,还不能说太深刻,说的太多实话。他觉得以杨妃的秉性,她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李恪沉思片刻,还是觉得有必要一试,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情况下,不能放弃任何可行的机会。

    书房内的众人的七嘴八舌,又讨论了一些细枝末节,便各自离开了北王府,开始去执行自己的任务。

    而李恪也开始陷入了一段时间的焦急的等地中!

    第五百二十八章以静制动

    第五百二十八章以静制动,到网址

第五百二十九章 册立皇后

    李恪在北王府焦急的等待长安的消息,长安那边一是一日三报的向他发快报,但即便是这样,李恪还是很紧张,生怕这件事情会被自己搞砸了!但是,十几天过去了,长安反馈的情报来看,事情完全在照狄知逊预料当中,就如他说的那样,李世民并没有就此事在朝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没有阻止江南文士集团和东山士族之间的争吵,而是单独召见了几个朝臣,询问他们的意见。(_%%)对于李世民单独召见大臣询问意见的具体对打内容,在长安的暗卫还没有这个能力获得,李恪只能参考狄知逊的意见,对这件事情进行分析。而这一段时间内,北府银行发行纸币也步入了正常轨道,狄知逊身上的担子轻了很多,李恪便将他召集到北王府,给他负责整理长安传来的快报,分析长安的局势。至于其他的人,则是各司其职,李恪暂时没有让他们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去。而且,李恪还想北府所辖的各方都督府的都督门下达了北府公文,是以北府兵马行辕的行事下达的,内容就是让个都督府开始备战,开始整顿兵马。对自己的这个举动是否会刺激到吐谷浑人,李恪一点都不担心。吐谷浑人的心思现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吐谷浑和大唐都在紧急备战,吐谷浑在等都严冬来临之际的最佳开战时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双双都没有掩饰自己的意图,也都相互之间容许了各种的动作。

    而在这一段时间,柴哲威和李宗还有李愔三人的商业集团发展很迅速,将罂粟移植到营中周边,因为营州远离大唐,人烟稀少,土地肥沃。所以,罂粟的种植面积增大了很多倍,产量也提高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柴哲威和李宗、李愔三人商议,跟刘仁轨联合组建了船队,将鸦片运到了除高丽之外的扶桑,让扶桑岛国成了继高丽之后的第二页鸦片付出大国,赚了不少钱财,特别是扶桑盛产黄金,柴哲威就只需用黄金交易,这使得北府银行的黄金储备量大的惊人。其次,柴哲威联合了同州大都督突利,借到同州一线,将鸦片输送了西域诸国,同样获利丰厚。

    顿时之间,李恪所组建的商业帝国的财力到达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恪便通过像朝廷资助一批钱粮的名义,让柴哲威和李宗、李愔去了趟长安。他在北府发展经济,在长安的时候就跟李世民汇报过这方面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唐整军备战的情况下,他以北府的名义向长安送钱粮,李世民自然的很高兴。而李恪这次让柴哲威和李宗、李愔三人去长安的目的不止是运送钱粮这么简单,还有通过三人的身份向各自代表的势力传达自己意见是面对,像李宗的身后的宗室皇族,像柴哲威的身后是以柴绍为首的军方将领,李愔则是主要疏通开导杨妃。其实,送钱粮对李恪来说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牢笼军方,在军中博得一部分的支持。大唐对吐谷浑开战,辎重钱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有了钱,有了粮食,将士们才能奋力厮杀,才能浴血奋战,而李恪在这个时候送这些东西,其意自然很清楚。可现在的备战期间,李恪送辎重钱粮,谁都不敢说他的不是,只能对他的义举赞誉有加,这反而提高了他在军中的形象。

    所以,到达长安的柴哲威和李宗、李愔三人户部交割完钱粮后便各自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李恪在太原就密切注意着柴哲威等三人去长安之后的情况,柴哲威等在长安是也在随时跟他汇报情况,以便李恪能够遥控局势。就这样,李恪费心费力的静等了一个月多,长安终于传来了让他喜悦的情报,那就是李世民开始公开在大殿上表达了朝门可以开始议杨妃被册立皇后的问题。

    而李恪在接到这个情报的时候,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狄知逊。

    狄知逊在思量了很久之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布置,第一就是由李言为首的关陇士族上书,支持册立杨妃为皇后;第二,则是命令身在长安的御史马周,开始弹劾山东士族在这次册封皇后商议中的僭越罪名;第三,便是联合李恪在地方的势力,开始向长安传达地方的支持意见。其中,第二点最为关键,是否能够打击山东士族在这次册立皇后廷议中的嚣张气焰,就看他马周的弹劾御史台是否给力。至于弹劾的内容很多,但狄知逊主要选择了三点,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这次册立皇后廷议中山东士族的僭越行为,从而指出这其中肯定有人据居心叵测,想肆意的扰乱朝纲。这个罪名说大不小,说小不小,但恰好是这次针对山东士族最为有力的武器。

    因为,册立皇后这样大的国事,自当的朝臣上书,看皇帝的态度,是否要进行商议,经过皇帝应容,大家才能开始商议和讨论。而大唐比较开放,皇家的家事便是国事,既然有人已经上书皇帝建立立后,大臣便可以讨论,阐述自己的问题。但是,山东士族毕竟不是朝臣,他们只是士族大家,他们不能妄议朝政,特别的是皇帝还没有下达讨论的命令之前。而这次册立皇后,山东士族却在李世民下令朝议前就高调介入,这就给了马周弹劾的借口,说山东士族以布衣之身干政,以士族大家的身份藐视朝堂,想将朝堂成为士族大家的朝堂。

    马周的言辞很犀利,这样的罪名即便是山东士族也不敢承担,他们只能反驳马周,但又没有充分的理由,便只能在跟江南文士集团的争辩中败退,使得册立杨妃为皇后的势力大曾,形成了一边倒的局面,而这个时候李言的上书和地方官员以及军方将领的态度则是井上添花,给杨妃被册立皇后加重了砝码。

    李世民的本意是先不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让朝臣们议论和争吵,想看看各方势力的反应和态度,再从中分析出这是阴谋还是真实的上书,再做决定。因为,他清楚李泰和李承乾的性格,两人对杨妃不说憎恨但也没什么好感,而长孙皇后作为自己的生母刚离世一年,依照他们的性格和心性的断然不会上这样个国书。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除了李泰身边以岑文本为首的江南文士集团外,朝中大臣都表示了沉默,即便是北方的李恪和太原城里跟李恪关系牢固的关陇士族都保持了沉默,反而是作为跟杨妃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山东士族尽然发难,这使得他想极力搞清的内幕越发的变得扑朔迷离,再加上杨妃尽然主动向他坦诚自己没有做皇后的心思,还说出了那么多诚恳而充分的理由,这更是让李世民尴尬的同时心里越发的捉不透这事情背后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所以,他一直在苦苦思索和等待,直到一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才下令朝议。可是马周和御史台的弹劾山东士族奏章让他心里惊讶的同时给了他一丝的顿悟。他本来就已察觉出了士族大家想通过各方势力控制朝堂的苗头,而这次山东士族反对立杨妃为皇后,尽然僭越祖制而参与争论,这便是他感受到了士族的影响力和野心。

    不能妥协,绝对不能跟这样的士族力量妥协!李世民坚在心里定了自己的想法,而当他想到山东士族,想到山东士族一向看不起关陇士族,尽然连跟皇族通婚都不以为荣反以为耻时,他更加否定了山东士族反对册立杨妃为皇后的种种原因。再加上朝中大臣支持者居多,反对者很少,中枢大臣基本不是中立便是支持,可见杨妃深得民心。李世民在权衡了几天,思虑了一番,便在七月十五这天朝会时下旨册立杨妃为皇后的诏书。

    诏书下达时朝堂上一片愉悦,长安城欢腾不已。

    至此,李世民下达甚至,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举行册立仪式。

    顿时,举国欢庆!

    第五百二十九章册立皇后

    第五百二十九章册立皇后,到网址

第五百三十章 李恪的准备

    身在长安的李恪在听到李世民下旨,将在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将杨妃册立为皇后时,他高兴,他激动,他的眼中流下了热泪。自从成了李恪,他一直在都小心谨慎的前行,他没一步走的都很艰难。他被刺杀过,当时他自己没有能力,只能将这份仇恨埋藏在心里,为了在众皇子脱颖而出而,他又自荐自己远赴突厥和谈,为此差点丢了性命,可他他坚持住了,杀出了一条血路回到了大唐,在权利的角逐中,他喜欢的女人跟自己擦肩而过,他也只能默默的忍住,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利,他甚至自甘出镇地方,为了打败突厥,他敢于以身犯险。终于,他做到了别人心目中的权王,他前倾朝野,他战功彪斌,他身边有一支数万的铁骑,可以纵横天下。可是,在他看来做这些都远远不够,因为在他头上悬着一口利剑,只要这柄利剑在,他就是再权倾朝野,再手握重兵,只要有人愿意,他都会被斩杀。因为,他心里很清楚,眼前的大唐还是由一个世家大族组成的朝廷,他不能不顾天下大义和名义挑起战乱,屠遭杀戮,这会让他为天下所不容。而他心里很清楚,这柄利剑的锁便是他特殊的身份,他前朝皇族的血脉,隋炀帝外孙的身份,以及他有个前朝公主的母亲。

    然而,今天,他终于不用去考虑这么多了!因为,他的母亲就要被册立为皇后了,就要成天母仪天下的皇后了!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杨妃被册立为皇后,是给了李恪一个嫡子,给了一个步入东宫王座的钥匙。

    可是李恪自己心里清楚,踏上东宫之位,他不需要这把钥匙都可以做到,而不需要嫡子的身份。杨妃册立为皇后,给他真正的好处是,通过这次册封,大唐向天下宣布了认同杨妃的地位,认同了杨妃的身份,认同了他李恪的身份。

    李恪回忆往昔,他很清楚的知道,当百姓们在民间议论他和李承乾、李泰的时候,大家都会说,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太子李承乾和东王李泰,而说到他时都会说,杨妃娘娘生的北王李恪,杨妃娘娘的前朝公主,北王身怀贵胄血脉啊!可是,虽然都是一样的赞赏,但李恪能从这句话中听出一丝意味,那就是一个前朝公主,现在只是个贵妃娘娘而不是皇后,这是一种藐视,这是一种不屑,这是一种不认同。然而,再过一个月,当自己的母妃册封为皇后,这些质疑,这些藐视,这些不屑都将消失,百姓人会认同他,会认同自己的母妃!李恪想到这里时泪如泉涌,他终于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他今天才觉得自己努力了九年,今天才真正的胜了一场。

    九年的时间,他这么拼命,这么努力,这么想证明自己,这么忍辱负重,不就是为了今天吗?突然之间,李恪觉得自己的身上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就在这时,他听见有人在耳边轻呼,“殿下——”

    李恪抬头,才发现的走进书房的王中长。王中长看到李恪流泪的这一幕,顿时震住了,半响没有说话。

    “有事吗?”。李恪用衣袖轻轻擦拭了自己眼角的泪水。

    “狄刺史求见!”王中长开口说道。

    “让他进来吧!”李恪微微一笑说道。

    “诺”王中长离开。

    片刻,就见狄知逊走进了书房,还没有等狄知逊行礼,李恪便向狄知逊道,“同怀啊,不用多礼,请坐吧!”

    “多谢殿下!”狄知逊微微拱手,便坐在了李恪对面的椅子上。

    “同怀找本王所为何事?”李恪很清楚狄知逊的个性,没有公事的话,他一般不会来北王府。

    “殿下,长安情况已经确定,杨妃娘娘样被册立为皇后了,时间在下个月八月十五的中秋之日,距离那天还有二十多天,这二十多天我们务必要谨慎,不能出差错,前功尽弃啊!”狄知逊向李恪谏言道。

    李恪一震,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大意,杨妃还没有被册立为皇后呢,等到她被正是册立还需要等到八月十五中秋那天。狄知逊对他提醒很及时,自古不乏在皇后在被册立前后几天出现某种情况,册封仪式夭折的情况。

    “那以同怀的意思,本王该怎么办?”李恪向狄知逊询问道。

    “现在,朝堂上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也难不保有人从中作梗,致使册立时间被拖延,而再经过突厥跟大唐的一战,想再册立杨妃娘娘为皇后,可能比登天还要难。”狄知逊冷静的说道,“所以,殿下务必要做出准备,可以让房遗爱写信给房相,让李宗写信给礼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让他们支会所有的支持者像魏征,中书令萧禹等,务必确保这段时间的朝局稳定,不能生出意外!第二,在士族大家盘踞的地方和吐谷浑边境,殿下要派出大量的暗卫,务必要杜绝一切在杨妃娘娘册立皇后之前出现是突发情况,但凡又不诡举动,可以授权暗卫杀无赦!但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不能在皇后册封仪式之前出任何影响册封的大事情!”

    李恪在思考狄知逊话中的意思,就见狄知逊继续说道,“殿下,非常时期必须要用非常手段!”

    李恪见狄知逊这么说,就知道他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认为自己顾虑杀无赦这句话,便爽朗笑道,“同怀误会了,本王是在考虑该怎么去处理!”

    “殿下,朝中大臣,可以让房相出面通传,房遗爱娶了公主,以他现在的态度,便已经是殿下的心腹,在圣旨已经下达,册立已定的情况下,房相会顾全大局,而这样是微臣建议你这么做的原因。至于对外,殿下必须要派出精干的暗卫,主要地方由两个,山东士族盘踞地方,还有就是朔方边境,你还要写信给朔方行军副总管华州刺史柴绍,让他给予地方上的协助。”狄知逊冷静的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恩,本王觉得可取,那就按照同怀的意思办吧!”李恪心里轻松了不少。

    等狄知逊离开,他便开始依照狄知逊的建议下达命令。霍然之间,北府又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之中,但李恪能从大家的看得出这事喜悦之外的谨慎,而不是恐惧会中的惧怕。

    第五百三十章李恪的准备

    第五百三十章李恪的准备,到网址

第五百三十一章 天下谁堪敌手

    这一个月的李恪过的最为煎熬的岁月,心里始终担心朔方和山东的出现大事而影响到杨妃被册封为皇后的典礼恍然一个月过去时,李恪这才觉得自己可以松口气了这天,他将王中长召集到书房,让他准备车架,即可离开太原前去赴宴像杨妃册封为皇后的大殿,李恪作为人子是必须要去的但是,李恪在三天前已经接到了朝廷的兵部发的公文,让他赴京议事,但他一直没有动身,等到今天八月十二,距离八月十五就剩下三天的时间才吩咐王中长准备马匹,李恪动身离开太原李恪这么做的目的便于坐镇太原指挥大局,他不想在最后时刻松懈而被有心人趁机捣乱而现在,已经是八月十二了,再不动身就赶不上了八月十五的册封大典了,李恪这才准备动身这次他没有车架,只有三百骑兵轻装而行,身边也没有儿子和阿史那云等家人,只有王中长等三百鹰卫

    这次回京,恐怕的另一番机遇?李恪心中思量道,脸上不由的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殿下,马匹准备妥当”王中长走进大厅向李恪回禀道

    因为,有李靖和房遗爱坐镇陆军学院,特别是李靖这个军神坐镇,李恪心里就很踏实,觉得即便他和王中长离开几个月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所以,李靖和房遗爱两人倒是将李恪和王中长解放出了陆军学院再者,陆军学院第一期毕业的学院足够从当教官职务,这倒是减轻了王中长身上的压力,让他倒是能够专心的充当李恪的侍卫队长

    “出发”李恪淡淡说道

    “殿下,不跟王妃告别吗?”。王中长突然问道

    “又不是带兵打仗告什么别”李恪淡淡的说道,人已经跨出了大厅,王中长紧随在他的身后出的王府,三百鹰卫整装待发,萧杀之气弥漫在王府门口,冷静而让空气窒息李恪微微一阵,便心里明了平常时候的鹰卫是收敛了自己的气息,今天的轻装简从,鹰卫才会表现出上战场厮杀一般的气势而李恪已经四年没有上阵杀敌了,他被这股气息所刺激,倒是很想再去战场上冲杀一番,以泄这段时间来胸中的压抑之气

    “出发”李恪翻身上马,大吼一声,第一个催马冲出了巷子,三百骑鹰卫铁骑紧紧跟随,就像一支利箭一样驰骋在李恪的身边

    平常情况下,七到半天的时间方能从太原到长安,这还是大唐立国,修缮了太原到长安的官道之后而快马加鞭,需要三天的时间然则李恪和三百鹰卫的度是行军大帐长途奔袭的行军度,只用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长安即八月十四的傍晚时分,李恪的马队踏进了长安城

    回到长安城的北王府,李恪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吩咐杨恩紧闭大门,拒绝见客,静等第二天的册封大典其实,即便的李恪是沙场宿将,即便他再怎么沉稳,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兴奋不已,同时坎坷不安他心里清楚,他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这才是一次真正的改变李恪举动兴奋和喜悦加紧张和不安,李恪这一晚上睡眠质量很差,早上起床的时候,他的精神不是很好但是,他兴奋,他高兴,他喜悦,这一切正面的情绪让他的疲惫感消失,让他精神焕发

    在侍女的服侍下,穿戴整齐,李恪置身来到铜镜前,就见镜子中出现了一名英武、锐气,黑衣王袍,眼睛深邃而表情和善的青年这么多年,李恪还是第一次这么认真的端详自己,他突然觉得自己还真帅

    早早的便出了王府,没有驾车,而是骑马来到了朱雀门,进入另外玄武门,到太极殿前等待这是的太极殿前有不少官员,看到李恪是时他们一愣,便急忙上前给李恪施礼李恪连忙回礼,心里很清楚他们为什么会见到自己是一愣因为他昨晚进城,很多官员都不知道,以为他还没有到长安呢,才会露出这样的表情李恪跟众人行礼完毕,便一个人待在一边不说话,他已经离开长安八年,基本都没上过朝,这些官员他都不认识,再者他们都是小官,李恪跟他们说话,两者之间地位的差距使得气氛会很尴尬渐渐的随着时间的过去,朝中大臣都来道了太极殿前早朝李泰、李承乾和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禹、魏征都到了李泰对李恪比较恭敬,见李恪便上前行礼,两人相互寒暄了几句,其他人则是拱手施礼而已

    上朝时间已到,在中枢大臣的带领下大家依次进入了太极殿,李恪的黑色王袍在忠臣的绯色官府之中显得尤为眨眼大家刚在太极殿站定,就听见王德喊道,“皇上早朝”

    就见李世民大步从另一道门走进了太极殿,坐上了大殿中央的龙椅,而他身边郝然便是杨妃,她一身高龄宫装,承托出了她的高贵和典雅的气度看到这一幕,众人自然不会惊讶,知道今天的主要议题就是册封皇后

    “参见皇上参见娘娘”众臣们行跪拜礼,但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不敢称呼杨妃为皇后娘娘

    “众卿平生”李世民淡淡说道,他想王德示意,王德则是缓步上前,拿出册封诏书开始宣读,宣读完毕,杨妃上前缓缓结果诏书然后,便是李世民的一大推说辞,大臣们一大推奉承太监的册封结束,便是到天坛祭天祭祖豪华的车队缓缓而行,在天坛停下,李世民和杨妃祭天祭祖完毕,这皇后的册封仪式这才结束

    站在人群之中,跟随众臣对祭台上的杨妃高呼皇后娘娘的时候,李恪突然间眼睛湿润了,看到祭台上缓步走下的雍容华贵,步履沉稳,举止透露出皇家贵气的杨妃,他恍然间看到了自己母妃眉宇间长久淤积的那一抹幽怨也消失殆尽这时,李恪心里蓦然升起了一股念头,他觉得能看到这一幕,他九年时间所做的一些都值得了

    等杨妃和李世民的车架缓缓离开,大臣也随即散会,只有李恪还怔怔出身,他一个人留在天坛,久久没有离去九年的苦苦煎熬,只为这一刻的等待,值了真的值了现在剩下的是什么?那就只勇往直前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大步前行,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报复蓦然之间,李恪心中生出了一股豪情,那种可以睨视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十年铸剑,一招出鞘,天下谁堪敌手?

    是的,这就是他的霸气,这就是他的豪情状语十年铸剑,今一招出鞘,雄视天下,天下谁堪敌手?

    第五百三十一章天下谁堪敌手

    第五百三十一章天下谁堪敌,到网址

第五百三十二章正军备战,先发制人

    第二天,李恪梳洗完毕,这才进宫去觐见杨妃还有就是内侍已经传到了李世民的旨意,让他到两仪殿议事,他的想先去千秋殿祝贺杨妃,再去两仪殿杨妃即便已经是皇后了,但她依然住在千秋殿,李恪进宫走了片刻就到了千秋殿的大殿这时,千秋殿传来了说话声,李恪没有让宫女进去通报,而是径直走了进去,发现是高阳和清河两人和杨妃在聊天,三人不知道聊什么,显然很高兴

    看到李恪,高阳和清河立即起身向李恪见礼,李恪则是快步上前,向李恪施礼

    “母——母后——”李恪难以适应这几十年的称呼,语气停顿了一下

    “恪儿——”杨妃也的轻声呼唤道

    “母后——”李恪向杨妃施礼,本想祝贺李恪几句话,但话到嘴边却怎么说不出口而这时杨妃上前,将李恪拉到榻上坐下,李恪看到了杨妃眼中的滴滴泪水,李恪心中一紧,眼睛也湿润了,他知道杨妃这时高兴,眼中的流出的是十多年的屈辱和艰辛,但李恪又何尝不是呢?

    “好孩子,哭了你了”杨妃轻轻擦拭了一下自己眼中的泪水,叹气向李恪说道

    “母后,儿臣不苦”李恪挤出了一点笑意向李恪说道

    杨妃身边的高阳和清河两人也是眼圈红红的,泣不成声,她们从没有见到自己的母妃哭过,没见过坚强英武是三哥流过眼泪,可今天她们两人实实在在的看到母妃的哭泣和三个的眼泪,清河还小,她不知道母妃——不是母后为什么会哭,三哥为什么会流泪,只是这场面看她心头酸酸的,她才会跟着流泪,但高阳清楚这是母妃和三哥喜极而泣,也在数年、数十年艰辛到今天的压力的释放

    “傻孩子,母后难道就不清楚吗?”。杨妃说道这里,便没有说话,李恪也不在言语,之后尴尬的一笑

    杨妃很清楚,自己这次被册封为皇后,李恪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虽然,他不清楚这个代价有多大,但杨妃能够感受到,这份代价绝对是李恪努力九年的成果其实,李恪也很清楚他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他付出的天下一半的人才和军中一半的荣誉,甚至是自己在军方中大部分荣誉和地位毕竟,这次跟吐谷浑的一战,将会是大唐未来十年的唯一一战而时间就像一把杀猪刀,即便你在军中的威望多高,即便你在军中声誉多大,十年的时间足以换好几茬的将领,李恪这次不参加吐谷浑的大战,不能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到军中,那十年之后军中将士们谁还会记得他呢?况且,他距离上次突厥大战已经过了四年的时间,再过十年的时间的话,那就是十四年的时间,十四年的时间足以能够消磨掉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威望和各种荣誉而长孙无忌真是因为分析到了这一点,他才会敢于冒险跟李恪合作,还有一个不能不跟李恪合作的原因就是李治,李治跟随李恪之后,将长孙无忌彻底推到李承乾的身边,他不能朝秦暮楚,才会同意李承乾跟李恪的合作,敢于走这样的一步险棋至于李泰,他得到的利益也很大,将自己的势力伸入到了军方,将自己的人放到了汉学院,只要他在汉学院的那部分才华横溢,教学能力强悍的话,以他李泰好文礼贤下士的美誉,至少会分走汉学院一少半的人才所以,这次的合作和交易,李恪的付出不可谓不大可是李恪觉得很值得,即便是为了给杨妃争这个皇后的荣誉,他也觉得很值,跟何况他还清楚,杨妃册立皇后对他的好处不止于此

    “母后,儿臣觉得值得”李恪笑着说道

    杨妃看到自己的儿子,英武朝气,眉宇间隐隐露出了衣服威严之态,他心里既感到欣慰,又很是担心不已但他知道自己儿子性格,他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她也即便担心也不会去阻止,只会默默的支持他

    李恪和杨妃聊了片刻,又跟高阳和清河两人说了几句话,这才离开了千秋殿房遗爱这次没有跟随高阳来长安,李恪的想让高阳跟自己一同回太原去,高阳欣喜的答应了他

    李恪出了千秋殿,来到两仪殿时,众人已经在商讨大唐最近跟吐谷浑在朔方边境的摩擦李恪给李世民见礼,又对上次讨论的这几位中枢大佬拱手行礼,便站在李泰身边不说话,静等大家的讨论,只是在这次的讨论之中多了一位西北道行军大总管,那就是李绩但李恪对李绩一向鄙视不已,李绩和李恪的矛盾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李恪没必要遮掩自己的对李绩的天都,在李世民面前做戏,他便对李绩爱答不理

    李世民见到李恪,发现他的表情很平淡,心里为李恪能有这样的气度感到欣慰,杨妃册封为皇后,这对李恪而言是一件大喜事,而他也清楚李恪刚从千秋殿过来所以,看到李恪表现出古井不波的神情,认真的听却大家意见,表现的很沉稳时,他的心里就高兴不已,他最怕的就是杨妃被册封为皇后之后李恪会因此心性发生改变,现在看来自己的想法是多余了

    “李恪,谈谈你的想法”李世民见大家讨论不休,便点了李恪的命,对于李恪在军事上的远见和谋略,李世民很看重,而这也源于李靖对李恪的赞扬和李靖这次的太原之行,这就充分说明了李恪在军事上面的才华,不然李靖也不会跟李恪成为莫逆之交

    “父皇,儿臣认为大唐应该即刻整军,发兵朔方,一举歼灭吐谷浑”

    沉默寂静两仪殿了静若寒蝉所有的人将目光移向了李恪,即便的侯君集和李绩这样的兵家名将也吃惊的看着李恪因为,李恪的建议根本不符合长久以来的以儒学治国的国策和传统,而像是侵略和霸权主义,吐谷浑跟大唐之间,吐谷浑不主动跟大唐开战,作为大唐的附庸国,大唐的不会主动攻击吐谷浑的,只能备战防御,但李恪要求主动出击,还要一击歼灭,而不是说仅仅打败让吐谷浑称臣就完事了这样不违祖制国策的言论,怎么会不让众人吃惊呢?

    咳咳见众臣都盯着李恪,李世民轻声咳嗽一声,便向李恪说道,“你的理由是什么?”

    “大唐跟吐谷浑一战不能避免,与其等待吐谷浑向大唐开战,还不如大唐主动出击,让吐谷浑防不胜防的情况下一举歼灭,彻底灭了这个附庸国呢?”李恪淡淡的说道,但语气强硬的不容置疑,“大唐的西边还有很多国家,被称为西域诸国,不能彻底灭了吐谷浑,大唐就不能打通通过西域诸国的商道,即便是吐谷浑称臣,他们只要元气恢复,自然还会反抗大唐的统治,既然这样何不一举歼灭呢?”

    “殿下,要是打通了丝绸之路,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商道,大唐该怎么做?”长孙无忌倒是开口问道

    “征服西域诸国,在西域设立都督府,管辖这些西域诸国,向西域迁徙百姓,同五十年的时间同化西域诸国的国人,使其成为大唐的子民”李恪不暇思索了的说道

    “殿下,自尧舜一直到大唐,我们都恪守富国强民的国策,不欲多起争端,你的建议实为不智啊”长孙无忌反驳道

    李恪早就清楚长孙无忌会这么说,因为自从他开始询问自己大唐在打通西域商道之后怎么做时,李恪便想到了他的心思但是,李恪即便是猜到了长孙无忌的心思,他也依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不希望李世民和众人现在就才能,而是想大家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这里埋下一颗侵略的种子而已

    长孙无忌话说完,魏征也开始谏言,他不赞成李恪的做法,认为大唐该先礼后兵,而不是主动出击随之萧禹和王珪都不赞同,萧禹和王珪都是学问大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他们反对李恪自然猜测到了,而他也不反驳,任由大家评论和驳斥他的谏言

    只是在这样时候,李绩似乎寻找到了打击李恪嚣张气焰的机会,他见这么多中枢大臣都不赞同李恪,便也上前大声说道,“殿下,在朔方大唐出于守势,吐谷浑处在攻势,当前大唐首先要以守土位上,在立于不败之地时方才能反击,该是以静制动,岂能主动出击,任由自己大军暴露在吐谷浑的铁骑之下呢?殿下此乃谬论”

    李恪本不想反驳,他今天来两仪殿,说出刚才那一番话,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但见李绩尽然主动反驳对自己,还敢说他的话是谬论,李恪就不想在这么忍着不发,其他中枢大臣批评他,他倒是不说什么,但李绩敢顶撞他,他就不想在忍让,想给这厮一点教训,便淡淡的说道,“李大总管,立于不败之地再伺机寻找机会出击对敌,这便是你的战略部署?可你想到了大唐朔方的边境线有多长吗?大唐的守卫士卒有多少,大唐朔方的防御有多薄弱吗?在这样情况下,只要你采取守势,大军兵力必将分散,兵力部署不均匀,善意奔袭和移动的吐谷浑骑兵肯定会寻找出破绽,强行攻打,到时候你怎办?段时间内能持兵增援吗?再说,等到吐谷浑发兵攻打大唐,那时的战机对他们有利而对我们弊,到时候大唐将士们会面对为强大的敌人,士卒的损失会严重”

    李恪说到这里,见大家李绩脸色不悦,便继续说道,“而且,被动防守只会延长战争时间,增大伤亡人数,对大唐不理,难道这点你都不清楚?孙子兵法则曰:故兵闻拙,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难道李大总管这个道理都不懂吗,那有何资格统兵呢?”

    李恪说完,冷冷一笑,便步在言语

    李绩还想反驳李恪,就见李世民冷冷的道,“今天的讨论就到此结束明天再议”

    他是看到李绩被李恪驳斥的颜面无存,李绩还要自取其辱才这么说,想给跟随自己征战过是这名老将留点颜面他很清楚,再想继续争吵下去,李绩必败无疑,还会败的很彻底李世民对李恪这么肯定,是源于这几天他心血来潮时对蒙昭的考校,他想确切知道陆军学院的实力但在蒙昭在兵法韬略过程中,他为这年轻的将军的谋略之深和理论之扎实感到吃惊便询问他是怎学到这么多东西,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些兵法韬略都是李恪教授的所以,今天讨论,他才会将李恪召集到两仪殿,才会主动点名让李恪说话

    众人恭敬的退出了两仪殿,李恪则是跟在最后回到了北王府

    第五百三十二章正军备战,先发制人

    第五百三十二章正军备战,先发制人,到网址

第五百三十三章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域名请大家熟知」李恪回到北王府,生怕别人又想见自己,便又匆匆跟王中长出了府邸,开始在长安城四处闲逛他这次是来祝贺杨妃册封皇后的,除此没有任何目的,不想惊动众人,也不准备跟长安的自己的旧部联系,才会除此下策,决定今天留宿一宿,明天出发去太原

    长安城的变化不是很大,这跟长安设定的格局有关系,这样设定坊间,虽然督促了长安的治安húnluàn问题,但想大规模发展,发展成像宋朝的汴京那样的热闹繁华是不可能所以,李恪和王中长以及几个shì卫只能在东西两市转悠,顺便去酒楼吃饭,想打听一下百姓对杨妃册封皇后的看法大唐没有限制言论,只要谈话者内容不是太出格,自然不会有人去管所以,李恪来到一座颇为豪华的酒楼,他没有去雅间,而是坐在了一楼大厅靠窗的位置,要了一坛酒,几道菜开始慢斟慢饮他对面坐的王中长,其他shì卫则是散luàn的坐在他桌位的附近位置,形成了一个小的包围圈,将李恪围在了中间位置平常人自然看不出mén道,但兵法大家一定会看得出,这是行军时扎营时的营盘布置一种方式

    “听说了,昨天杨妃娘娘被册封皇后了”

    “早就该被册封了,杨妃可是前朝公主啊”

    “你这老头,这话就不对了,难道就是因为她是前朝公主就要册封皇后吗?”

    “年轻人,你不懂”

    “我不懂什么啊,这次杨妃娘娘能够被册封皇后,听说是东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的上书,倒是她的亲生儿子北王殿下则是保持了沉默”

    “这位兄台说的就不对了,以北王殿下今天的实力,杨妃娘娘迟早要册封为皇后,只是时间问题,这次东王和太子上书,只是顺应天意”

    七七八八的谈论,都是坊间百姓的愚见,李恪听的一段时间,也没有收获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便付了酒钱出了酒楼出的酒楼,看天sè很早,李恪等人来到了球馆,换上衣服踢球球馆每天都有蹴鞠比赛,百姓们闲暇时间只要发一两文钱,就能来球馆看球赛所以,酒馆里的观众很多

    晚上,月挂中天的时候,李恪这才回到府中

    刚进了王府大mén,就见杨恩上前对李恪小声说道,“殿下,你的一封信件”

    看到杨恩急切又小心谨慎的样子,李恪颇为疑huò,什么时候杨恩变得这么的不淡定了呢?以往发生什么大事,他都表现的很沉稳啊

    “信件在什么地方?”李恪问道

    “回殿下,在你的书房”杨恩说道

    李恪大步流星的来到书房,就见昏暗的烛光之下,案几上放着一封还没有开封的信件清秀的字迹告诉李恪,这封信的主人的一个nv子但李恪的目光盯在那封信上,便怔怔出神

    “殿下——殿下”杨恩轻声叫道

    李恪这才回过神来,他语气顿了一下,对杨恩说道,“杨老,你先下去,让人煮一壶酒来书房”

    “殿下——”杨恩犹豫了片刻,还是领命离开

    李恪从来在书房中没有饮过酒,这次让杨恩煮一壶酒来书房,杨恩也是惊讶不已

    杨恩走出了书房,小心是关上了书房的mén李恪走上前,轻轻的拿起信件,他在拆信的时候手在发抖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娟秀的王体,透lù出淡淡的清雅,洁白的纸上写了这样一首诗

    李恪看到这里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首诗正是当初候若依第一次来北王府时,他在她的画上所题的字啊时到今日,她再次将自己写给她的诗送过来,想表达什么意思呢?除了祝贺杨妃册封为皇后,不就是告诉自己,她心依旧吗?她还是当初的候若依,还是当初那个有着淡淡的忧伤的nv子吗?

    李恪突然向mén外喊道,“王中长——备马”可话音一落,他又阻止道,“算了,不用了”

    “诺”mén外的王中长低声答道

    李恪静静的注视着这份信久久不能言语,这时,杨恩将一壶酒放在了案几上,看看李恪怔怔出神,他微微叹息一声,便退出了书房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李恪轻轻的念道,“若依,李恪现在是连羡慕鸳鸯的奢望都不敢有啊呵呵——”李恪冷冷一笑,拿起案几上的酒,一饮而尽烈酒下肚,李恪觉得眼前mí糊,似有淡淡的歌声传到了耳中似幽似怨,凄凄不似向前声

    李恪静静将信件放在案几上,他走到琴案上,揭去了覆盖在上面的丝绸白布,就见一把古琴出现在他的眼睛轻轻拨动琴弦,声音清脆入耳李恪走上案太,稳稳坐定,开始抚琴二歌,歌声凄凉而有沧桑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nv,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正是《诗经?国风》中的周南?汉广曲这是樵夫深情的山歌,这是诗人失恋的情歌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南边有高大的树木,可是它却不能让我休息乔木一般都树干高大,枝叶茂盛,松柏是也,即使枝叶稀疏,还有树干可倚身,树下可把盏,为何不能休息?

    因为“汉有游nv,不可求思”游nv何许人也?传说远古人郑jiāo甫在汉水遇见两位游nv,出于爱悦,上前索要她们的饰物游nv们送他yù佩,他放在了怀中,但是走了十几步发现怀中空空如也,再回头看那两位nv子也悠然不见原来他们是汉水上的神nv汉水神nv是南方纯洁美丽而多情的化身既然是神nv,当然只能远观而不能近玩焉人神之间的人距离,可谓岂能尺度?仅仅休思二字哪能说的清楚难怪诗人在乔木之下,依然感觉烈日炎炎,无以休憩神nv在他的眼前,在他的心里,在他的梦想之中或许这位游nv就是他爱恋着的活生生的nv孩儿可能曾经有那么一天,樵夫正向往常一样,在美丽宽广的汉水边砍柴,无意间就看见了在汉水边嬉戏游玩的美丽的nv孩,他对nv孩一见钟情,迫不及待地向她吐lù了爱慕之心,但是却遭到拒绝还可能他深深暗恋的nv孩,早已被父母指腹为婚,许配了人家;有可能樵夫本人已有家室总之,憔夫无法实现爱情理想的原因,一定有无法诉说的隐衷其障碍不是汉水,胜似汉水

    悠绵长远的歌声表达了李恪现在的心境,刻骨铭心的爱情可遇而不可求的苦闷心境歌声传到书房外,守候在mén外的王中长和鹰卫将士听着歌声,不知不觉的留下来的眼泪他们跟随了北王九年,还是第一次听到北王抚琴而歌,他们清楚往昔的情感直到今天,北王依然没有解脱,而这一段情感也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了他的身上,他今天只是正视了压在身上的这座大山而已

    突然之间,琴音落下,屋内寂静的静若寒蝉

    王中长缓缓的推mén如入,竟然发现李恪趴在案几上睡着了,他本想上前叫醒李恪,让他去寝室休息,就见不知何时出现在书房中的杨恩阻止了自己,向自己摇头示意不要去惊动北王

    王中长便和杨恩退出了书房,两人关上书房的mén,杨恩对王中长道,“就让殿下好好睡一觉不要惊扰他”

    王中长默默领命,但他深夜皎洁的月光下,他发现了杨恩眼角的滴滴泪水

第五百三十四章 太子小也,当图霸天下

    「域名请大家熟知」第二天,李恪醒来时发现自己尽然在书房的琴案上睡着了他回忆了一下,惊讶于自己的酒量,他的一向酒量奇好,昨晚怎么喝了一壶酒就醉呢?不过当他看到案几上的信件时,发知道了事情的始末*(原来的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李恪淡淡的说道

    用过早餐,李恪便来到千秋殿跟杨妃辞行杨妃成了皇后,他宫殿里的一切设施的规格高了很多,他知道李恪很忙,也就不在勉强他留在长安而她也听说了李恪昨天的两仪殿中对话时的惊人言论,本想上前说几句,但还是忍住了没有说就在这时,shìnv上前跟杨妃禀报,说后宫的嫔妃们给她来请安了李恪清楚这是皇后在后宫中所受到的待遇,便告辞了杨妃来到两仪殿时,殿中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在批阅奏章

    “参见父皇”李恪向李世民行礼

    “李恪?”李世民也没有想到大清早的李恪会进宫来两仪殿

    “父皇,儿臣是来向你辞行的”李恪立即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免得李世民胡luàn猜测

    “这就要会太原了?”李世民淡淡的问道

    “吐谷浑和大唐大战在即,儿臣想会太原做一番准备,趁此机会巡视一下北府边防重镇的防卫情况”李恪认真的说道

    “恩,你有这份责任心,朕很欣慰啊”李世民抬起头,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语气温厚的数到,“那你就回太原”

    “诺——”李恪没想到李世民回答的这么干脆,没有像往日那样问他问题,半响才回答道但就在他刚退出两仪殿时,李世民的声音却传到了他的耳中,“别让朕失望啊”

    “是,父皇”李恪在心里说道,默默的离开了的皇宫

    回到北王府,就见王中长和三百鹰卫已经整装待发,高阳公主也是轻装简行,只有一辆马车

    “出发”李恪上马命令道,马队缓缓的出了明德mén

    出了长安成,李恪马队走到渭水边,就见前方出现了几辆马车,有jīng甲骑兵护卫,还没有等李恪命令王中长上前盘问,就见前面传来了李泰的声音,“三哥走的好急啊,青雀差点都来不及送你了”

    “是四弟啊?”李恪也笑道,他跳下马背来到了李泰身边,他很清楚,李泰在这里送他,不光是送别这么简单两人见面,心照不宣的都来到了渭水边的凉亭,就见凉亭已经摆上了酒菜

    “三哥,为什么这么急着回太原?”李泰问道

    “为了备战,再说长安住不习惯”李恪没有说假话

    “备战?其实,青雀是支持三哥昨天在两仪殿的建议只是……”李泰向李恪说道

    “四弟,本王晓得,这次多谢你了”李恪真诚的说道,他很清楚杨妃册立皇后,李泰出力很大,不但第一个上书李世民,还默许自己势力江南文士集团参与跟山东士族的争辩,李恪知道要是李泰不容许,岑文本即便的江南文士集团之首,他也不敢率领这么庞大的一股力量支持杨妃

    “三哥说的那里的话,折煞青雀了”李泰笑道

    李泰的前面还有李承乾,他跟李恪没有正面冲突,即便背后有点小动作,那也是不伤大雅所以,两人的关系倒是很融洽,像一对兄弟

    “三哥,就像你说的,这次要真按李绩的战略部署,损兵折将的话,那后果将很严重,还请三哥教我”李泰认真的向李恪请教道

    “四弟,你在朔方的统兵将领是庞孝泰,北府这次出的十万jīng兵,本王会支会他们,听从庞孝泰命令,但李绩能分给庞孝泰多少北府jīng兵,这个本王也无能无力,毕竟他是行军统帅吗”李恪认真的说道,“还有,你让庞孝泰尽可能的请命独自作战,不要跟在李绩身边或者离他太近,李绩身边有太子李承乾,我们这个大哥这次充当监军,目的自然是为了报仇还是捞军功,有些时候他的思维和意识会左右李绩的行军布阵,会影响到李绩”

    “三哥的意思是说李绩可能会被太子拖累?”李泰问道

    “很难说”李恪淡淡的道

    “那大唐的兵马岂不损失很重?三哥就能眼睁睁的看着北府jīng骑损失殆尽?”李泰问道

    “不经历苦战,岂能练成百战jīng兵啊”李恪爽朗一笑,说道,“兵不在多而在jīng,十万羊群一样铁骑根本抵不上一万狼群一样的jīng骑啊”

    “三哥的气度和心境,青雀是比不上啊”李泰衷心的赞叹道,“请”

    李恪也端起了酒杯道,“请”

    “喝完这杯酒,青雀跟三哥就该平等竞争了,三哥,青雀不会手下留情”李泰爽朗的说道

    李恪很清楚李泰话中的公平竞争的意思,之前李泰有嫡子身份,在争夺太子之位时自然比李恪高了一筹,现在杨妃被立为皇后,李恪也的皇后所生,同样可以算是嫡子,两人身份相同,这便是李泰话中的公平竞争

    “好君子协定,公平竞争”李恪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跟李泰连干了三杯,这才离开了凉亭

    看着李恪伟岸的背影消失在视线中,李泰这才悠悠叹道,“三哥,才学和智谋再加上勇武,青雀在想,你意不在东宫?”

    说这句话的时候,李泰又饮了一杯酒,举目王远长空,看着浩海的天际,不见一片云朵,扩大的没有任何一丝yīn戾之气就如同一个博大xiōng怀的伟人一样,包容了一切

    突然,李泰大笑道,“三哥啊——三哥青雀现在才知道,以你xiōng襟和气魄,太子之位小也,当图霸天下,今天青雀才发现真正懂了你心,你的眼光和谋略,青雀确实难以跟你想抗衡可是,即便如此,青雀也不会向你认输,好男儿生在世间岂能没有大志向?你现在有太子这样的一个对手,时刻要提防他和隐忍,那就让我李泰做你正大光明的对手”

    李泰说完这句话,饮尽杯中的酒,大袖一挥,哈哈大笑,径直离开了凉亭

第五百三十五章 殿下哥哥

    ~~4∴⑧0㈥5飞速更

    李恪回到太原旬月,李恪便开始整理北府各州县重镇的关防资料,又以北府行辕的名义下了公文,说明自己要巡视地方军务

    李恪明发公文给地方,说要去巡视,他还真不怕地方将领和边关众将会糊nòng他,以他自己在军事上的天分,他觉得视察关防和军务,巡视军队训练和军容,察看关防守备就能一目了然,没必要秘密出使,这跟暗自sī房民情不一样,再说时间急促,他发完公文两人半月之后便要启程,不会有人在这么短的时间行刻意隐隐,以次充好的事情

    这天,李恪准备妥当出巡的所有事宜,便来到了陆军学院,他想看看李靖和房遗爱两人将学院管理的怎么样在王中长的陪伴下走进陆军学院,来到授课大厅的时,从外面就能隐约的听到李靖在讲授兵法,李恪详细一听讲授内容,发现李靖居然在率领参谋科学生的推演战时沙盘,推演的正是大唐和吐谷浑的战争以及其走向

    李恪听了片刻,就没有去打扰李靖,原路返回来到了房遗爱处理公务的地方就见房遗爱在勤恳的批阅文件,见到李恪,便立即起身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不用多礼本王就是来给你们jiāo代一下,明日便要出巡,你和卫国公要管理好学院”李恪语气严厉的说道

    “学生领命”房遗爱回答道

    “那本王就回去了,你告诉卫国公一声就行”李恪说完,便大步走出了陆军学院

    回到北王府,就见鹰卫汇报,长安特使已到王府,在大殿等候他

    李恪一惊,不清楚长安怎么会派特使到太原,莫非长安又变?李恪心里一紧张,便疾步来到了大殿

    就见殿外六名千牛卫屹mén而立,殿中一内shì在饮茶,看到李恪急忙起身向他行礼

    “张阳,参见殿下”内shì张阳向李恪行礼

    “张公公不用多礼”李恪淡淡一笑,“请坐”

    “多谢殿下”张阳没有就坐,而是从身旁的桌子上拿出一份公函jiāo给李恪,“殿下,这是兵部的公函,请你查阅”

    “还有——”他将一方甚至拿出,递给李恪道,“这是皇上下旨册封蜀王李愔和晋王李治的甚至,请你代为传达”

    李恪惊讶,觉得张阳来太原不是这么简单,兵部公函不需要内shì遣送,自然有兵部快马驿卒,圣旨是需要内shì遣送,但这圣旨的内容任谁知道都行,不需要六名千牛卫护送啊

    但见李恪疑huò,张阳继续说道,“皇上,还是给殿下送过来的一个人,已经被王妃请到了后院,殿下待会就会知晓”说完,他便告辞离开了

    李恪让王中长将这名内shì送出了王府,他回到书房,拆开兵部的公文,上面是给北府下达的出兵人数和时间,人数是十万jīng骑,时间则是十月十五,今天已经是九月,李恪掐指一算,尽然也只有四十天的时间放下公函,他便打开了圣旨,上面内容写的是封李愔为西王,封李治就南王东南西北四大藩王,这倒是有趣啊李恪放下圣旨,淡淡的想道不过他也从中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封这样尊崇王位的四人,现在都是嫡出的儿子,再加上太子李承乾,这五个人大唐尊重的皇子无不是皇后所生这让李恪惊讶的同时开始猜测其中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想了片刻,终究不得要领,李恪便将公文和圣旨妥善放好,信步来到了后院阿史那云的阁楼,想看看李世民给自己送来了什么人

    当他走进阁楼,就听见里面有nv人的说话声,举目一望,就见一个明媚皓齿,身材高挑,一身红sè宫装,年纪在十六七岁的少nv跟阿史那云在聊天李恪停止脚步,正待细观,发现红装少nv已经有所触觉,见她转身,看到李恪的瞬间,她的脸上lù出了惊讶,喜悦,幽怨的神情,李恪还愣在一旁,就见红装少nv一下子扑到了李恪怀中,刚说了一句“殿下哥哥”便已哭泣不已,很是伤心

    “殿下哥哥——”这句话触动了李恪八年前的回忆,他知道这九年多的时间里,只有一个人这么称呼过自己,难道怀中这个少nv便是她?

    “殿下哥哥,华姑今天终于见到你了华姑好开心、好高兴,可就是忍不住要哭”怀中的少nv一边哭一边说道

    是武瞾,李恪确定了怀中少nv的身份,便安慰道,“华姑,没想到你已经长成大姑娘了”

    武瞾此时才抬眼望向李恪,见李恪英气bī人,眉宇间一股股王者威严已经显lù,不由得痴了在她的心里,八年的时间,她时刻在想自己的殿下哥哥会变成什么样,八年的时间里,他不止一次的在梦里梦见了自己的殿下哥哥今日一见,果然跟梦里的人,跟心里想的那个人相差无几

    看到自己朝思暮想八年的殿下哥哥,武瞾再次将头埋在李恪的怀中哭泣道,“殿下哥哥,华姑终于又见到你了,华姑想在好开心啊你还是记得我们见面的时候吗?当初华姑来到长安,是骑在殿下哥哥的马上威风凛凛的进了长安城,当时华姑看到守城的士兵对殿下哥哥很恭敬,就问殿下哥哥他们为什么那么听你的话,你说自己的王爷,他们自然要听你的话当时,华姑嘴上说,华姑以后也要当王爷,让他们都听自己的话,也让他们听殿下哥哥的话好吗?可华姑心里却在想,华姑要快点长大,要服shì殿下哥哥,要保护殿下哥哥,要和殿下哥哥一起骑马郊游殿下哥哥八年了,八年的时间里,华姑不开心,不快乐,委屈的时候一想到殿下哥哥,华姑就忍住了眼里流出的眼泪,就将殿下哥哥给的锦帕拿出来端详好久好久华姑每次念道上面的诗句:纤云nòng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yùlù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时,都不会忍住不流泪,而华姑心里却很开心,知道殿下哥哥在长安,在长安等华姑去找你殿下哥哥,华姑为了能够去找你,什么苦都吃,殿下哥哥……”

    淡淡的哭泣,悠悠的倾诉,就像一曲缠绵琴音,融化了阁楼里的热气此时,王妃阿史那云早已识趣的离开,只剩下了李恪和武瞾两个人

    李恪对武瞾的倾诉听在耳中,疼在心里,他很清楚眼前这个姑娘多了多少苦12岁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6岁的他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在入宫之前,她和母亲是怎么熬过那一段艰难的岁月的呢?李恪想都不敢想,两个弱nv子是怎么在欺凌中生活了四年的时间可他疑huò的是,武瞾怎么会来太原,还是父皇送她来的,还将内shì和千牛卫亲自护送?

    “殿下哥哥,能见到你,还多亏了它”武瞾从身上拿出了一方丝绸锦帕递给李恪,李恪缓缓接过锦帕,上面传来淡淡的少nv幽香,触手之间便赶紧到了余温,李恪知道这是武瞾将它放在自己怀中所致

    “华姑,坐,坐下慢慢说”李恪将武瞾拉到榻上坐下,这才抚mō了一下她的头,笑着说道

    原来,去年长孙皇后去世,有人便提议给皇上选妃,今天又是杨妃被册立为皇后,宫里有需要不少宫nv,李世民便批准了选妃的旨意,而武瞾便是在这个时候被选进宫里的自从父亲武士彠,家产全部被堂兄所夺,她就和母亲相依为命,但她心里一直想着李恪,一直想去京城找李恪适逢全国选妃,她生活在那个的环境中,岂能知道李恪的境况,便觉得只要进了宫就能见到李恪,便自行去选妃,因她相貌端正典雅,又写的一手漂亮的王体书房和弹得一手好琴,便被选到了宫中而宫中内shì发现了她的这份才能,就安排她shì奉李世民,只是没有想到,她地天当值,就将贴身携带的这方锦帕落在了宫中,恰好又让李世民发现,他叫武瞾拿给他看,当他看到锦帕上的字体时,他也是一惊,因为他认识这几个字,这是李恪的王体随即,李世民询问武瞾锦帕何来,字是谁写的,武瞾给李世民一一作答,李世民便命令内shì将她送到了太原

    李恪在听完武瞾是叙述时,惊的半天没有说话,他没有想到一方锦帕会改变武瞾的命运他很清楚武瞾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可出现了这方锦帕,她被送到了太原,这就说了李世民已经将武瞾送给了他做妾这样,武瞾的命运不就被篡改了吗?

    “殿下哥哥——”武瞾就李恪发愣,便轻声叫道

    “恩——华姑”李恪回过神,轻声说道,“华姑,你累了要不先休息休息”

    “不嘛,殿下哥哥,华姑还有很多话要说呢”武瞾拉着李恪的衣袖撒娇道

    看到武瞾的娇憨之态,又想到她受的那些苦,李恪心里一软,爱怜的说道,“华姑,本王这就去安排先将你母亲接到太原,你去休息,明天本王要出巡,等出巡回来在陪你好吗”

    “殿下,母亲她去年就去世了”武瞾说道这里,眼圈又红了起开,眼中流出了清泪

    李恪将武瞾拦在怀中,轻声安慰道,“华姑,你别哭,不是还有本王吗,你去休息明天就跟本王一同去巡视”

    “多谢殿下哥哥”武瞾一听,顿时欣喜,擦干了眼角的泪水,高兴的笑了

    看到眼前的少nv,眉宇间的幽怨少了,多了份娇羞,笑的这么甜,笑的这么美,李恪看的尽然痴了

第五百三十六章 朔方之行

    第二天,李恪便匆匆踏上了出巡的道路。//

    出巡的路程,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第一站是朔方,主要是去看看自己的姑父柴绍和李泰举荐的心腹将领庞孝泰。对于大唐跟吐谷浑的战役,李恪一点都不担心,在历史就记载,大唐打吐谷浑比较轻松,根本不像打突厥那么费劲。所以,李恪觉得以李绩的才能绝对胜任,虽然李恪和鄙视李绩,但他对李绩的军事才能和统兵能力也很肯定的。而他去看看庞孝泰,主要是看看这员将领,是否能够担当起这次先锋大将的重任,看看是否需要自己给他点提醒,免得他资质平庸而损兵折将。其次,他便会由朔方北上,穿过阴山草原同州大都督府去看看突厥,作为突利的女婿,他还是第一次去突利的治所,他觉得现在遇上了吐谷浑跟大唐的备战时期,也是他最佳出访时间,要是平常他这个藩王出使同州,会遭人诟逅的。第三站自然的营州,他想去看看刘仁轨的营州水师,还想去看看营州船厂。李恪对刘仁轨的信任绝对不比苏定方差,不然他也不会将水师完全交给他,就连造船厂也让他兼管。但他这次去视察,主要是想去看看水师的战斗力如何,是否能够进行远航,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标准。至于第四站,自然便是幽州,目的是看看幽州重骑兵,看看他们的情况,再跟苏定方叙叙旧。

    而李恪这次出巡的规模也很大,这不但在兵力人数上,还在随行的人员上。他这次出巡,身边有一千鹰卫相随,身边的随侍人员是南王李治和自己的两个儿子李仁和李毅,还有就是武瞾。而他出巡的地方都是边关重镇,都是靠近吐谷浑和西突厥、高丽等国,而身边又有三个皇族成员。所以,身边有一千铁卫护卫,别人也不会说什么。而他这样做的目的也有震慑和威慑作用。

    这样,在艳阳高照的当空,李恪的车队出了太原城,开始向西而行,在朔方的第一站便是华州.其实,李恪去华州看看柴绍,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简单,柴绍现在是书房行军道大总管,但他的身体不是很好,可能这一两年就会回长安养病,而柴绍离开之后的这段时间,正是李恪势力渗入朔方的大好机会。所以,李恪才会去朔方,就是想跟柴绍商量这个问题的。李恪很清楚朔方的重要性,这是扼住通过西域的门户,李恪想要向西域发展,想要向西域扩大,就不能不控制朔方,控制这个通过西域的主要门户和后方基地。所以,是否控制朔方,对李恪的意义很重大,李恪这次出巡去看望柴绍,目的就在这里。

    因为,有了武瞾和李仁、李毅以及李治的出行,李恪一行队伍还是需要四辆大车,这样一来行走的速度就慢了很多。李恪让李仁和李毅各自乘车,他这样做的就是锻炼自己两个儿子的**能力,不想让两个儿子因为自己的威名而今后成为宗室衙内。

    所以,从太原城出发,行走了大概四天的时间,李恪一行人才来了华州。华州刺史因为身体不适,没有出来迎接,他派出了刺史府将军迎接李恪。刺史府将军姓华,名字叫华冲,是柴绍的心腹将领。他告诉李恪,说柴绍在府中商议军人,不能前来迎接他,李恪微微一笑,表示理解,他便将李恪带到了华州的驿馆,便告辞离开。李恪则是吩咐众人在驿馆休息,自己亲自去看望姑父柴绍。

    柴绍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本该回京养伤,但因为吐谷浑犯边,他的病情就这样被耽误了,李恪来到刺史府时,柴绍正在跟诸将商议军情。听到卫士禀报说北王殿下求见,柴绍便让卫士将李恪请到大厅。

    李恪跟随卫士来到大厅的时候,看见柴绍正在跟一帮将领商谈军情,主要是针对吐谷浑侵犯边塞时的对策,还有就是大军粮草和辎重的运输。在岑文本的主持下,大唐已经开始向朔方运送粮草了,而这次会议,主要也是讨论这个问题,就是粮草的囤积地点。

    见到李恪,诸将自然行礼,李恪则是微微一笑,坦然的接受了大家的大礼。在崇尚武力的军中,实力才能证明你的地位和受人尊重的程度,李恪战绩彪炳,大家对他自然敬重,而这个时候他要再表现的谦虚,那就显得虚伪了!柴绍将李恪让道诸将的位置,但李恪坚决不许,朔方军务名义上是归北府管辖,但因为临近边关,又自称一系。所以,李恪索性也就不参与众人的讨论,只是坐在一旁静观其变。这其中,有一名将的谈吐和举止让他颇为欣赏,而柴绍的一句话让他终于清楚了这名将领是谁,他就是李泰举荐给自己,充当西北道兵马先锋大将的庞孝泰。李恪本想在探望柴绍之后去查看看这个庞孝泰,顺便参观和考察一下他的领军能力,没想到会在这里就遇到了他,而他刚才听庞孝泰的言谈军务的时候,谈吐得体,深的兵家要领,表知道庞孝泰在军事上也有不错的能力。

    看到这方面的判断,李恪也放心了不少,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去试探庞孝泰,他既然是柴绍是部下,问问柴绍便知道他的情况,这样不会给庞孝泰增加压力,同时避免了跟李泰之间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自古以来,名将因为跟君王的误会而悲愤而死的不少,远的说有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爱过将领岳飞等。所以,李恪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关系断送了庞孝泰的前程,毕竟李恪的用人都是自己培养,而李泰更需要庞孝泰这样的将领,只要跟定了李泰,庞孝泰有能力的话,绝对前途无量。

    其实,李恪不清楚的是,庞孝泰在历史上虽不比苏定方和刘仁轨、薛仁贵和王方翼等声名鹊起,但他也的一方名将。庞孝泰,是广西博白县人,生于隋末唐初。他从小就喜欢读兵书,练武功,练就了一身好功夫。隋末天下大乱,盗贼蜂起,群雄竞争。从小就有大丈夫志气的庞孝泰毅然投入军旅,在唐军平定岭南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屡立战功,被授为卫将军。而他则是以巩固边疆,平定边乱而被白州人誉为民族英雄。曾参加多次著名的边境战争,其有13个儿子也继续在不同的战场上为国捐躯。

    所以,李泰举荐庞孝泰确实是看重了他的能力,还有就是庞孝泰的真诚度。只是李恪不清楚庞孝泰的往事,没有去用心注意罢了!

    半个时辰,柴绍的回忆结束,诸将离开,他这才将李恪请到自己的书房。

    “殿下,你来华州,肯定有目的吧!”柴绍淡淡的笑道,他很清楚李恪的能力,不然自己的儿子也不会跟李恪死心塌地。再者,他也从柴哲威所从事的商业计划中嗅到了李恪的超远布局和谋划。所以,他对李恪很是看重,不像一般的军方将领只是因为军功而敬重他。

    “姑父一猜就猜出了恪的心思!”李恪淡淡一笑说道,“恪来华州,自然是向你请教的!”

    李恪的话说的很委婉,柴绍听在耳中也很舒服。

    两人开始步入正题,详谈了将近一个时辰方才结束。而柴绍身体不佳,刚才召集将领商议军情,又跟李恪在书房了谈论了这么久,他的脸色也显得很疲惫,李恪便趁机告辞,没有再打扰他。柴绍也没有强求留下李恪,只是告诉李恪,第二天他在府中设宴,要款待他和李治等人,为他们接风洗尘,李恪爽朗的答应了柴绍的好意。

    回到驿馆,李恪心情很愉悦。李治和李仁、李毅见状,都为李恪高兴。因为,李恪心情好的时候,对他们的处罚就少,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加大他们的学习量,让他们苦不堪言。只有武瞾乖巧的给李恪更衣,奉上茶水,很安静的坐在一旁,注视着李恪,看他有什么需要,这让李恪很受用。

    更多到,地址

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唐出兵

    离开了华州,李恪一行人开始向同州而来,因为距离大唐出兵的时间也不远了,长安城的步兵开始已经向朔方而来。所以,李恪命令马队加快速度,希望自己能早一步在薛仁贵出发前赶到同州。虽然,他已经做过安排,让北府的将领都听庞孝泰的命令。但他还是要亲自叮嘱一番才行,不能破坏了和李泰之间的合作关系,李恪很清楚,想要将李承乾赶下太子之位,就要看李泰,而他只能渔翁得利,他手握兵马大权,要真的将李承乾赶下太子之位,那就会被说成是兵谏,这是他绝对不能做的。

    在去同州的路上,武瞾有一段路骑在马上,想跟李恪说话,只是她根本就不会骑马,这让武瞾很沮丧,她很向往跟自己的殿下哥哥骑马驰骋的场景。最后没办法,而是李恪将武瞾放在自己的马上,这才让武瞾破涕为笑。

    “殿下哥哥,当年华姑也是这样骑在你的马上进的长安城,那是华姑第一次来长安城!”武瞾回忆似的的说道。

    “华姑啊,那是你还小,现在都长成大姑娘了,以后本王的小白马也驼不动你了!”李恪笑着说道。

    “殿下哥哥你好坏,你尽然说华姑胖,你……”武瞾气鼓鼓的反驳道。

    “华姑——”

    “殿下哥哥——什么事?”

    “华姑,你想过自己的今后吗?”李恪开口问道。

    “殿下哥哥,华姑想过,就在跟在殿下哥哥身边服『shì』你啊!”武瞾开心的说道。

    “傻丫头,本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李恪不知道该怎么说。

    “殿下哥哥,当年在长安城的官道上遇见你,华姑骑在你的马上进了长安城,华姑就想过,今生必将服『shì』殿下哥哥,华姑吃了那么多苦,还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就是想来到殿下哥哥身边!”武瞾哭腔的说道,“殿下哥哥,你不会不要华姑了吧?”

    “没有,只是被华姑的话感动了!”李恪调侃的说道。

    “殿下哥哥,怎么会生出这样的『nv』儿之态呢?”武瞾好奇道,“华姑心里的殿下哥哥是驰骋疆场,受百姓敬仰的膜拜的人啊!”

    李恪一惊,他从这句话中已经听出了武瞾对权力产生了一丝懵懂的感觉,李恪认为这可能就是她在广元受到堂兄虐待时产生的吧!

    “华姑,你真的想在本王身边服『shì』吗?”李恪想了想,还是认真的问道。

    “殿下哥哥,华姑就想待在殿下哥哥身边,上邪!我『yù』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器:无广告、全文字、更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华姑的心就像这首诗一样!”武瞾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娇羞的脸上『lù』出了坚定不移的神『sè』。

    “华姑,那本王给你起个名字怎么样?”李恪语气温柔的说道。

    “好啊!”武瞾开心的答应。

    “恩,就今后就叫媚娘吧!”李恪一本正经的说道。

    “媚娘?武媚娘?”武瞾重复了一边,这才高兴道,“殿下哥哥,那华姑,不,那媚娘就做殿下哥哥一个人的武媚娘好不?”

    “好啊!”李恪淡淡一笑,答应道。

    武媚娘欣喜不已,让李恪骑马奔驰,李恪催动战马,小白马四蹄腾空飞奔而起。王中长等鹰卫见状,都催马紧紧的跟在了李恪的身后。

    李恪一行的按照行军速度向同州而来,速度自然很快,四天的时间就到了同州城外。

    就见同州城外的十里外锦旗招展,枪戟林立,显然是同州大都督,北平郡王突利和都督府长史杜君绰两人来迎接李恪了!远远地看见前方地平线上出现一道黑影,渐渐的黑影变成了黑甲骑兵,突利和杜君绰便知道这就是李恪,黑衣黑甲是李恪护卫的标志,以前在大唐,王公子弟不屑于自己的护卫身穿黑衣黑甲,现在是他们不敢让自己的护卫真身打扮。

    “殿下——”杜君绰骑马迎上了李恪,在距离李恪一百步的时跳下战马,快速走到了李恪面前,施礼道。

    “君绰,快起来,不用多礼!”李恪急忙下马,扶起了杜君绰。

    这是,突利一行人也到了李恪身边,下马给李恪施礼。

    “参见大总管!”突利向李恪施礼道,他口中称呼李恪为大总管,是按照李恪北府兵马大总管的官职,同是也在告诉李恪和众人,这里只有上下级的关系,没有翁婿之情。

    “北平郡王不用多礼!”李恪也清楚突利的意思,这便称呼突利为北王郡王,而没有称呼岳父。

    随即,阿姆和扎德勒也上前向李恪施礼,两人本不在同州,但听说李恪要来同州,两人跟李恪一同作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李恪又是阿史那部的驸马,两人自然就放下了手中的军务来到了同州。李恪也向众人介绍了李治和自己的儿子李仁、李毅及其武媚娘。众人又是一阵寒暄,这才继续向通州而来。

    同州以前只是一个地方名称,没有城堡,在大唐打败突厥,分封突利为同州大都督后,大唐为了能够统治同州附近以及到『yīn』山的草原,便在同州建立了一座城堡,便于屯兵和囤积粮草辎重。而突利北平郡王府和同州大都督也放在了同州城。城中现在有五千的突厥骑兵,有五千的大唐步兵,杜君绰和突利各令五千兵马。

    同州虽说是屯兵的城堡,规模不大,就连大唐腹地的一般大县城都比不上,但在这一片草原上也只有同州才有商贾,牧民们经常来同州换取所需的茶叶和盐巴、粮食等必需品,同州城内倒是显得很繁华。而突利的郡王府就在同州城的最北面,府邸不是很大,六进的院子,这也是相比长安城的郡王府和太原李恪的北王府而言,但在同州城已经是最为豪华的地方了!

    突利直接将李恪一行人请到了自己的郡王府,让李恪一行人先是沐浴休息,等到晚上再设宴款待。而李恪刚回到自己的房间,就见杜君绰和薛仁贵、周文和周武四人来到了李恪的房间。

    “学生见过校长!”三人向李恪施礼道,不知道是何时,陆军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公开场合也开始称呼李恪为校长而不是殿下。而李恪也没有恼怒,倒是很乐意的接受了大家这样的称呼。

    “准备几时出发?”李恪问道。

    “殿下,本来前天就该出发,因为你要来同州,我和大都督商议,就将时间拖延到现在了!”杜君绰说道。

    “已经三天啊!”李恪叹息一声说道。

    “殿下放心,只要两天的时间,薛礼便会率军赶到朔方!”薛仁贵向李恪保证道。

    李恪没有说话,眉头微皱。

    杜君绰见李恪的表情,便向李恪解释道,“殿下,出征大军在三天前早已整装待发!只要下令,即刻就能出发!”

    “恩——大军在城外吗?”李恪问道。

    “在城外向北二十里的营地!”杜君绰回答,在突利归降了大唐之后,李恪容许突利身边有八万到十万的常备军。也就是说,突利在同州可有八万到十万的骑兵,而这些人都是职业军人,不像其他的突厥骑兵那样属于半牧半兵。李恪之所以敢给突利这么的权利,第一是他相信突利绝对不会背叛大唐,第二是他觉得大唐有能力让突厥人归心,死心塌地的跟着大唐。还有一点,那就是李恪的铁骑兵是杀怕了突厥人,突厥人也不敢反抗!即便是突厥人现在归了大唐,成了大唐的子民,但他们在想到在幽州草原的一战中,苏定方坑杀了突厥十万『jīng』骑,突厥人也是心惊『ròu』跳。

    “擂鼓聚将!准备出城!”李恪命令道。

    “诺”杜君绰等躬身答道,大踏步离开。

    李恪则是在武媚娘的服『shì』下沐浴更衣,便匆匆的来到了大都督府。

    突利也从杜君绰口中听到了李恪话中的意思,那就是他要亲自给出征的将士们送行。所以,他也早早的来到了都督府。李恪走进都督府的时候,都督府聚义厅里十名唐将,二十名突厥将领齐齐的向他施礼。

    “参见大总管!”

    “出城!”李恪没有多余的话,下达了命令。

    作为北府大总管,他在北府的管辖范围内都有这样的权利,而在突利面前他也不做作,即便是在华州,他客气谦虚还是因为对方主将是柴绍,是自己的姑父,要换做其他的人,李恪绝对会不鸟他。

    就见大都督府的『mén』打开,数十人鱼贯而出,将一名黑袍年轻人护在中间,骑马向城外而来。

    数千骑来到了城外的军人,就见三万的军人锦旗招展,杀气腾腾。薛仁贵和周文、周武三人已经数十名千夫长等待李恪。突厥人尊敬强者,而薛仁贵的能力证明了自己,这才使得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这支三万的突厥骑兵都听他的号令。

    “参见大都督!”

    李恪一行人骑马进了辕『mén』,见三万铁骑大声吼道,声势震天!

    李恪骑马缓缓来到大军面前,静静的注视着眼前的骑兵。三万铁骑默默的接受李恪的检阅,他们坐下的战马也的乖巧,没有发出一声的嘶鸣,静静的就像泥人泥马一样。

    “将士们!”李恪喊道,“今天,本王给你们送行!”

    校场静静的!

    “西北的吐谷浑骑兵你们该清楚吧!当年他们是你们突厥骑兵的手下败将,可今天他们凭借着自己手中的三十万勇士,不将大唐,不将突厥骑兵放在眼里,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李恪大声问道。

    “杀——杀——杀!”三万人发出了气势,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好!很好!我们就要给他们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谁才是天下第一骑兵!”李恪吼道。

    “杀——杀——杀!”三万骑兵的热血被李恪一句话就给『jī』发了出来,他们现在就想是三匹嗜血的恶狼。

    因为,突厥归降了大唐,已经四年没有经历战争了,这对好战民族的突厥人来说,也很憋屈,很难受。

    “出发!”李恪大手一挥,薛仁贵的帅旗一举,大军缓缓的出了辕『mén』。

第五百三十八章 第一次,没了

    4∴⑧0㈥5e^看三万大军在薛仁贵的率领下出了辕mén,李恪这才跟突利等人回到了郡王府

    其实,李恪心里很清楚,这三万人根本不是突厥骑兵中的jīng锐,突利的真正jīng锐骑兵现在掌握在阿姆和扎德勒手中,他们每人掌握着三万骑兵,这是突利合兵了颉利的大军之后整合,jīng选出来的六万jīng锐,而他自己又掌握着阿史那部最为jīng锐的两万铁骑所以,薛仁贵这三万人马在同州大都督府来说,只能算是一般的jīng骑但是,就这样的jīng骑放到战场上,他也绝对是可怕的存在,绝对是一支强悍的力量所以,李恪对突利没有因为他没有给薛仁贵jīng兵生气,他很清楚,能够薛仁贵这样的年轻将领三万骑兵,这已经是突利最大方的了,要换做其他的人,薛仁贵这样的资历,连千夫长都当不上其实,李恪也很清楚,突利不给薛仁贵jīng骑,那是因为以薛仁贵的能力还是驾驭不了突厥桀骜不驯的jīng骑,就是阿姆和扎德勒也不会听他的命令李恪知道,想要动用阿姆和扎德勒这六万jīng骑,除非他自己亲自掌兵,不然即便是强制命令,遇到其他的将领,这两人也不会心甘情愿的领命李恪对于突厥jīng兵的这种行为一点都没有生气,恰恰很高兴,这说明这支突厥骑兵不会被他们利用,只能为自己所用

    李恪和突利一行人来到了郡王府,突利便吩咐备宴会,要给李恪一行人接风洗尘李恪也就高兴的答应了突利的请求宴会自然是突厥人对待最尊敬的客人时的烤全羊,每一个人的案几上都是一只,放了一把小弯刀

    “为北王殿下来同州,我们大家干此一杯”突利举杯道

    “干——”李恪举杯

    大家一饮而尽

    李治坐在李恪的下首位置,李治的下首位置和李仁和李毅两兄弟虽然只有四岁,但李恪根本就没准备娇生惯养自己的这两个儿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让他们独立做事,今天的宴会也给他们安排了单独的位置,就是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他们而自己的两个儿子表现很好,举止得体,显现出了大唐皇上的贵胄气质,让突利看的很满意,特别是他的亲外孙李仁李治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会,这种场面还是第一次见,但他适应能力很强,刚开始有点局促,稍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态,便能应付自如

    宴会到达**的时候是李恪跟阿姆和扎德勒两人拼酒,李恪的酒量很好,在大唐军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而阿姆和扎德勒酒量也不差,且跟李恪喝过几次,都被李恪给喝倒了今天宴会上三人想到四年前的血战,顿时又起了拼酒的念头李恪本就不是拘泥礼数的人,见两人有意跟自己拼酒,也就没有拒绝

    突利见状,吩咐拿大碗

    三只头颅大的大碗摆在了案几上,一名突厥勇士扛着大酒坛给三人倒酒

    阿姆举起大碗,向李恪道,“殿下请”

    李恪举起大碗,跟阿姆和扎德勒一碰,一饮而尽

    三人连续喝了十大碗酒,突厥勇士已经换了第三坛,但三人还是没有醉意

    继续又喝了三坛子,就见阿姆倒在了桌子边上,让众人大笑不已阿姆被抬出了大殿,就剩下李恪和扎德勒继续喝又是喝了两坛,扎德勒也倒在了案几旁,也就只有李恪一个人而巍然不动

    宴会在李恪拼到阿姆和扎德勒之后结束,众人相继离开

    李恪在离开宴会大殿的时候,身体有点摇晃,王中长刚想上年搀扶,就见李恪一把推开了他,吼道,“退下,本王醉了吗?”

    说完,仪态端庄,脚步稳健的离开了大殿

    李恪刚回到自己的房间,就见武媚娘在屋中帮他收拾衣物,这类活本该是shìnvcào办的,但武媚娘非要自己亲自cào持李恪的一切所以,服shì李恪沐浴衣,收拾东西之类的都被她一个包揽了

    李恪走进屋中,王中长很自然的关上了mén,和数十名因为站在了mén口守卫

    李恪走进房间,武媚娘刚要上前给李恪行礼,就见李恪一下子扑倒在他的怀里

    醉了,李恪真的醉了

    他刚才不让王中长搀扶,那是要给众人一个好影响,要表现大唐皇族贵胄气度

    武媚娘抱着沉重的李恪,小脸红红的,她的心跳的很厉害,怔了半天,这才开口喊道,“殿下——殿下”

    见李恪没有动静,她就使劲的将李恪搀扶到chuáng上李恪身形不高,身体也不臃肿,但即便是这样,也让武媚娘累的jiao喘吁吁,xiōng脯起伏不已只是她将李恪刚扶到chuáng上,想要起身给李恪倒水,就发现自己被李恪压在了身下

    “殿下——”武媚娘大惊,但随即便恢复了常态,小脸红的不敢正视李恪,仍由李恪嘴chún盖住她的香chún

    “恩——”武媚娘被闷的哼道,但和声音比较**,让李恪加的一发不可收拾的

    当一切就绪,李恪的一部分进入武媚娘的身体后,武媚娘眉头一皱,愣是忍住了疼痛而没有出声,只是眼角流下了滴滴泪水

    但这滴滴泪水不是伤心的哭泣,而是幸福和喜悦因为,她今天可以真真正正的做殿下哥哥的nv人了可以堂堂正正的服shì自己深爱着的殿下哥哥了为了这一刻,为了将自己最为宝贵的初次给自己深爱着的殿下哥哥,她吃了很多的苦,受了多少堂兄的打骂,但她都觉得值得,值得

    直到此刻,她觉得一切都值得

    第二天,李恪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怀中缩蜷着一副yòu人白嫩的躯体他大惊,这是谁呢?难道的突利派给服shì自己的shìnv?可是这白嫩的肌肤绝对不是突厥nv子所有就在李恪胡luàn猜测的时候,就听见一个小nv人的娇羞声

    “殿下哥哥,你醒了”

    “媚娘——你”李恪都不敢相信,他会跟武媚娘……

    “殿下哥哥,你怎么了?头还痛吗?”武媚娘关切的问道,她早已适应了自己的角sè

    “没有,媚娘,本王只是没想到昨天喝那么多的酒”李恪笑道,将武媚娘搂在怀里

    武媚娘也乖巧的缩蜷李恪的怀中,感受这短暂而温馨的一刻,她发现只要在殿下哥哥身边,只要在殿下哥哥的怀里,她才觉得安全,才觉得生命有了意义

    等到日上市三竿,李恪这才起chuáng,武媚娘急忙下chuáng给李恪沐浴衣,等她离开时,李恪看到jīng锻上面点点落红,愣了半刻

第五百三十九章 朔方捷报

    在同州待了将近三天的时间,在这三天里李恪和突利谈了很多问题,主要是涉及到突厥的民生问题。TXT电子书下载**这四年,突厥归顺大唐之后遇到灾荒之年,都能受到求助和补给,生活倒也过的安心舒服。所以,很多突厥人都想放弃游牧的生活,想到大唐腹地做耕地的农民。而突利也觉得这才突厥的出路,这才想跟李恪商量。李恪自然觉得这个问题不需要商量,可以立即执行。因为在大唐的南方,很多地方的荒地还没有开垦出来,很多地方没有得到开发,而突厥游牧民族善于吃苦,将他们放到哪些地方是再好不过。只是眼下大唐还不是李恪一个人说了算,而又遇到了吐谷浑跟大唐之间的战争,李恪才跟突利商议的时候,决定首先将部分人迁徙到营州和幽州一代,等到大唐跟吐谷浑的大战结束,到时候朔方会空出很多地方,可以大规模的迁徙突厥人。突利对李恪的建议表示赞同。

    李恪在第三天离开了同州,他继续一路向北,开始向营州而去。营州现在是刘仁轨的势力范围,是大唐水师的基地。依照李恪的意思,现在的整个营州都在供应着营州水师。而营州船厂又是水师的一大臂膀。所以,李恪这才北巡营州,主要是看看水师的发展,看是否能够远航。就远的不说,近在眼前的台湾附近的岛屿李恪必须先要划归到大唐的版图上,即便是不向这些地方迁徙百姓,但放逐罪犯什么的也的一天途径。

    因为,大军已经出发,李恪倒是不那么急着赶路,还有漠北的冬天很美,武媚娘和李治、李仁、李毅等没有来过,都想好好的欣赏一番,李恪也就应承了几人的意思,放缓了行军速度。即便是这样,十天之后,李恪一行人还是跨入了营州地界。

    营州都督刘仁轨早就知道李恪要北巡营州,他便提出率军出来相迎。刘仁轨现在是营州都督,身边也能有二三百的亲卫。看到远远而来的,身形彪悍的二百骑士,李恪对刘仁轨训练士兵的手段也颇为赞赏。

    “营州都督刘仁轨参见殿下!”刘仁轨跳下马背想李恪施礼道。

    “正则,不用多礼!”李恪下马扶住了刘仁轨微笑道。

    “殿下远道来营州,末将职责在身,只能在此迎接,还望殿下赎罪!”刘仁轨再次请罪道。书mí群2但是,刘仁轨已经出了营州城二十里而迎接李恪。

    “正则何须多言呢?跟本王一同进城!”李恪淡淡一笑道。

    他很清楚刘仁轨心里在想什么,刘仁轨觉得能够有今天,都是北王李恪的知遇之恩。而李恪不但将他放在了营州,当了都督,还将大唐的水师让他组建,让他掌管造船厂。这绝对不是一般君王能够做到的。

    李恪又将李治、李仁和李毅三人以及武媚娘介绍给了刘仁轨,刘仁轨早已听说了出使的这几个人,心里早已准备,见了四人也没有显得局促。随即,浩浩『dàng』『dàng』的一行人又行了二十里路,才进了营州。

    刘仁轨将李恪一行人安排在了都督府的偏院,这是他在李恪开始出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准备的院落。主要的这座偏院能够容纳三百多卫士,这才是刘仁轨的真正目的。他很清楚营州离高丽不远,而李恪当初斩杀了高丽正使,即便高丽没有追究,但不能确定高丽就没有人在这样的机会行刺李恪,再说大唐跟高丽边关贸易来往很频繁,营州也有不少高丽人,将三百鹰卫安排到府中,是为了保护李恪的需要。

    李恪倒是对这一举动没察觉到。因为不光是他在长安的北王府,还是在太原的北王府,府中都能容纳将近一千多的鹰卫,在这样的偏院能容纳三百鹰卫,他倒是觉得很正常。

    营州都督府在大唐属于中都督府。

    所以,官员和将领没有同州大都督府那样多,晚宴的时候气氛也没有同州那么活跃。但这里坐的将领都在唐人,其中还有以周青为主的陆军学院的一期毕业生,这使得宴会被在同州时温馨了很多,就连武媚娘也列席了宴会,她一身宫装,很乖巧的坐在李恪的身边。

    第二天,李恪和刘仁轨询问了水师的发展和船厂的规模等,还询问了一下柴哲威他们在营州的商铺和对高丽付出福寿膏的情况。刘仁轨都一一作答,让李恪心里有了个底。而李恪也没有急着去幽州,他想在营州多待一段时间,顺便去船厂和水师基地去看看。

    就这样,李恪倒是很安心的住在了营州。

    白天,他都会去船厂,看看工匠们建造的战舰,不懂的地方他会询问工匠,不满意的地方他会提出修改意见。晚上,他会在战舰的图纸上写写画画,修改工匠们图纸上他不满意的地方,或者凭借自己的记忆,绘制大明时代郑和的宝船图纸。

    就这样,时间过的很快,半个月过去了。

    这时,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中旬,营州水师基地开始出现了冰层,水师战舰不能出海,只能停泊在基地。而李恪也在刘仁轨的陪伴下来到了水师基地。说实话,营州的水师基地不怎么样,用了四年的时间,才组建起的水师也没有李恪心目中的那么凶猛和庞大。但是,能有这样的规模,李恪就已经很满意了,毕竟『huā』了才四年的时间。水师不是陆军,肯『huā』时间和前就能在短时间见效的,水师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huā』大把大把的钱才能慢慢组建的海防力量,况且以前大唐对水师不怎么重视,李恪骤然让刘仁轨组建水师,修建基地,能有这样的规模也在刘仁轨的能力出众的缘故。而周青也不负李恪对他的期望,在刘仁轨的调校下已经做了他的副将,给刘仁轨在水师的训练帮助很大。

    通过参观,李恪基本上水师现在的发展和规模比较满意,他觉得以现在的条件和能力,能做到这样就已经和不错了!但是,按照他心里的想法,这样的水师根本就不能说是水师,十条主战舰,二十条小战舰,三十条战船,这是多么薄弱的海防力量啊!

    所以,李恪在回到营州的时候,给刘仁轨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刘仁轨也表示会用五年的时间完成李恪的要求。

    就在李恪和刘仁轨在书房中『jiāo』谈的时候,就见王中长急匆匆的来到了书房。

    “殿下,朔方捷报!”王中长兴奋的向李恪说道。

    “不就是李绩率军打了胜仗吗?看你高兴的!”李恪笑骂道。

    “殿下,不是李绩,是陈将军,黑骑军五万铁骑歼灭了吐谷浑三万先锋大军!”王中长欣喜的说道。

    “什么?是陈其打了一次胜仗?”李恪也是欣喜不已,他觉得大唐跟突厥的一战,大唐必胜无疑,只是没有想到这第一场尤为关键的胜仗却是黑骑军和陈其拔得头筹。

    “陈其没有辜负本王的期望啊!”李恪淡淡的笑着对刘仁轨说道。

    “是啊,陈将军跟随在殿下身边时日很长,倒是受益匪浅啊!”刘仁轨也是笑道。

    “那这么说,陈其被安排给了庞孝泰?”李恪向王中长问道。

    自从不准备参合朔方的战争,李恪也就懒得过问朔方的一切军务,故而才会有此一问。

    “殿下,朔方大军的先锋大将的庞孝泰,副将则是陈将军,北府黑骑军五万铁骑全归庞孝泰指挥!”王中长汇报道,“至于同州的薛礼的三人突厥骑兵和幽州宇文过的两万幽州铁骑全都被归到了李绩的中军。”

    李恪淡淡一笑,他很清楚李绩这样的安排用心何在。陈其是自己的心腹将领,让他指挥陈其的话,自然不是很顺手,故而才将陈其丢给了庞孝泰。而薛仁贵和宇文过两人的没有行军资历,又是低级将领,利于自己的指挥,李绩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恩,好兆头啊!有了首战的大捷,大唐对吐谷浑的这场战争胜利为时不远了!”李恪笑着说道,“王中长,你去准备一下,我们明天去幽州!”

    “诺”王中长离开。

    “殿下,你这就要走了?”刘仁轨问道。

    “正则啊,水师『jiāo』给你,本王很放心!本王估计,大唐对吐谷浑的战争时间不会太长,年前可能要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本王必须要回太原。”李恪向刘仁轨说道。

    刘仁轨听得懂李恪的话,那就是大唐对土吐谷浑的大战结束,又是封赏功臣。虽然,这次战役李恪一方没出什么统军大将,但领军将军倒是不少,像陈其、薛崇、薛仁贵和宇文过等。所以,在封赏功臣的时候,李恪不能不在太原为几人谋划。

    “既然如此,末将也就不挽留殿下了!末将明天为殿下送行!”刘仁轨说道。

    “恩!”李恪点点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925/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唐朝当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七月初三所写的《回到唐朝当皇帝》为转载作品,回到唐朝当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唐朝当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唐朝当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唐朝当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唐朝当皇帝介绍:
回唐改命,神断天下。
刘衡附身李恪,成为太宗三子,帝王之家无亲.....
弱则亡、强则生,重活一回岂能庸。
脚踩大地,头顶青天,一路斩荆劈刺....
《回到唐朝当皇帝》书友群:117562573(虚席以待)
小说关键字:回到唐朝当皇帝回到唐朝当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唐朝当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唐朝当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