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唐朝当皇帝TXT下载回到唐朝当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唐朝当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七月初三     回到唐朝当皇帝txt下载     回到唐朝当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回到唐朝当皇帝全文阅读

第一章 戒指也疯狂

    暮云,低垂,刘衡站在阳台的窗前,有风吹进来,风很大,且带着冷意,吹在刘衡脸上,令他忍不住闭了下眼。

    似乎要下雨了。刘衡想,视线伸展到窗外的甬路上,正是下班时间,甬路上走着一些匆匆回家的身影。

    就在几分钟前,刘衡和女友以诺吵了一架,吵到激烈时,刘衡给了以诺一巴掌,以诺一气之下冲出房间,头也没回的下楼而去。

    同样生气的刘衡没有追她,但他又有些不忍,便来到阳台朝楼外观察,他知道以诺只是一时气他,并不想真走,每次吵架她跑出楼门后,都会在楼下徘徊,直到他下去哄她回家。

    刘衡和以诺是大学里认识的,像很多校园浪漫的爱情故事一样,他和她的爱情也充满了浪漫的桥段。

    那时,天空是那么明净,日子是那么随意,融融的春天里,他和她相遇了,她不是很美,但自有一份蕙质兰心,犹如水一样的悠悠清纯和云一般的淡淡清逸,仿佛陌上的一株鸢尾,心里有美有香亦有种种动人的闲静。

    看到以诺的第一眼,刘衡就感觉像一脚踩进了流沙,他的心在那刻不能自拔的落了下去。只是当时追她的男生不少,为了打动她的芳心,他给她写了很多情诗,每一首,都载着他火热的深情,通过手机发给她。

    他写:你的眼眸像春风里的柳,让我心旷神怡;你的笑容像午夜里的酒,我情愿沉醉不醒。

    他写:每一刻的相思印在心中,只为宿命里的那份缘,有你的一天,就是我的一生。

    他写:不会因为你是否在意,也不会因为你超然的神情,我就因此放弃,你的倩影,永远走不出我的眼睛。

    读着这些以情诗形式发来的短信,以诺的心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不知不觉中,刘衡已经占据了她的心。于是,爱的种子开始发芽,生长,细雨迷蒙中,他们漫步街头,共撑一把纸伞,相依相偎;夜色朦胧里,他们找家小店,同吃一碗拉面,相亲相爱。

    毕业后,以诺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跟着刘衡来到了南方的一座城市,起初,他们过的很苦,不停的奔波,不停的面试,那段日子,爱情成了两人间重要的依托,支撑着他们走过艰辛,走过人生的苦闷。

    后来,他们被同一所公司录用,薪水虽然不高,但以诺做的风生水起,她想通过自己和刘衡辛勤的工作,攒下买房的首付,大学四年的恋爱,使她对刘衡的爱越来越深,她希望早一天成为他的新娘。

    然而,对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刘衡很快就感到了厌倦,他自幼爱好文学,总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一名作家,甚至想过自己要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可每天繁忙的工作,搞的他几乎没有时间写作,于是隔三差五的,他就会跳下槽,只是在哪家公司他都做不了多久,不是嫌工资低,就是觉得工作太枯燥。

    最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做个自由撰稿人,实现自己当作家的梦想。况且随着网络的普及,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只要写出文章,就不愁找不到网站签约,一旦签约,每月就有了固定收入,岂不比打工要自在许多。

    以诺开始是不怎么同意刘衡这么做的,倒不是因为她要担负两人的开销而感到辛苦,主要是她很爱刘衡,越是爱,就越担心他移情别恋,如果他整天泡在网上,势必经常遇到各种女孩。

    一想到这些,以诺心里就不舒服,但她实在太爱刘衡了,看刘衡态度坚决,就不再反对。

    真正开始码字之后,刘衡才发现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文学网站挺多,但写小说的人更多,竞争的激烈程度一点也不比求职轻松。刘衡写了半年多,码出的小说也发到了几个网站,却只有一部签了约。

    这令刘衡苦恼不已,而且,渐渐地,他还感觉以诺正变得有些不可理喻,常常在他思绪如飞的敲击键盘时,她的电话就会不期而至,追问他在家里做什么,将他的思绪生生打断,他自然忍不住生气,语气便带了不耐烦,她竟因此怀疑他心里有了别的女人。有时,他在QQ上和一些女性网友聊下天,她也要不依不饶的闹个不停。

    刘衡被她烦的不行,他就纳闷了,原来那么清纯温柔的以诺,怎么忽然像换了个人?本来他因为自己的作品卖点惨淡已经够发愁的了,她不仅不知体贴,反倒因为一些不值得的小事和他吵。

    今天,以诺下班到家后,发现他和一个女网友正在聊天,非要看聊天内容,这个女网友也在网站上码着文章,文笔不错,他和她经常对彼此的作品探讨交流,时间一长,他感觉得出,女网友对他极有好感,他对她也有些欣赏,于是,两人说着说着,不免开了几句暧昧的玩笑。

    以诺看到后,顿时变了脸色,生气的看着他质问道:“我就知道你爱上了别的女人!我在外面辛苦工作,你却在家里和别的女人谈情说爱。”刘衡心里已经后悔和女网友说那些暧昧的话了,但以诺这么一说,在刘衡听来,觉得很不入耳,就辩解道:“我们那只是开玩笑的,其实算不得什么。”

    “谁信?”以诺道,声音高了起来,“你说你写文,却和别的女人说这么多不要脸的话。”

    刘衡听到“不要脸”三个字,一下子被激怒了,他和女网友什么都没做,怎么就不要脸了,一时,所有的郁闷一起涌上他的心头,他抬手一巴掌打在了以诺的脸上,冲她吼道:“你他妈的简直像个泼妇,不愿跟老子了就给我滚。”

    这一掌,仿佛一根钉子,将以诺打的定在了那里,半晌,她的眼泪奔涌而出,无限委屈的看了刘衡一眼,拿起手机夺门而出。

    果不其然,走出楼门的以诺,正如刘衡所料,很快停下了脚步,在他窗下的甬路边站住了。刘衡甚至看到她往上看了一眼,然而,刘衡决定晾一晾她,让她在下面多等会再去哄她,谁让她动辄就挑起事端呢?

    刘衡等了几分钟,发现外面暗了下来,风吹的越发紧了,以诺穿的是件短袖衫,一定有些冷,她双手抱肩,刘衡看着她单薄的身影,蓦地起了一丝心疼,想要下去哄她上来,她忽然将手机放在耳边,刘衡以为她准是熬不住了,在给他打电话,赶紧到卧室取了手机,手机却久久没响。而以诺却正对着手机说着什么。

    刘衡不禁奇怪,不给他打她在和谁通话呢?没过一会,这个疑问就有了答案,十几分钟后,一辆宝马出现在了刘衡的视线里,车子一直开到以诺身边,停下,车门打开,走下一个和刘衡年龄差不多的男人,为以诺打开副驾的门,以诺临上车前,又朝刘衡的窗口望了下,车子带着以诺开走了。

    这下刘衡有些慌了,那个男人和以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她只一个电话,他就这么快赶来了呢?

    刘衡待不住了,在手机上找到以诺的号码拨了过去,可是立即被对方摁断了,刘衡不灰心,再拨,却再被恩断,刘衡于是发了一条信息:“以诺,你去哪了?回来吧,是我错了。”

    这次,以诺给他回了信息,刘衡迫不及待的打开,竟是以诺决绝的话语:“别找我了,去找你那个女网友吧,你们不是很谈得来吗?”

    刘衡知道以诺还在生他的气,就又发了一条信息解释,然而,等了半天,不见回音,刘衡把电话打过去,听到的却是一句:“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

    窗外,不知何时,雨已经落湿了地面,而刘衡心里,也感觉仿佛在下雨,**的不是滋味。

    夜深,雨停时,刘衡仍无睡意,记忆像牵扯不清的雨丝,和以诺的点点滴滴,在他眼前一直挥之不去。房间内没有了以诺,许多她的好却不请自来涌上他的心头。以诺除了醋意大些,对他真的很好,每天她都是为他做好早饭才去上班,下班后又忙着准备晚餐。为了攒下些钱,她已经很少买衣服和化妆品了。刘衡想到这些,忽然觉得自己未免自私,他记得,还在大学时,他就曾许诺给她买只钻戒,然后向她求婚,可是毕业已经一年多了,他竟一直没能兑现这一诺言。

    刘衡不禁眼睛湿润,后悔不该打以诺,不知此刻她被那个男人带到了哪里,他不愿往下再想。拿起手机犹豫了下,还是不由自主的拨了以诺的号,竟然通了,以诺冷冷的声音传了过来:“你还打电话做什么?怎么不陪你那位女网友啊?”

    刘衡不及理会,着急的问:“那个开车接你的男人是谁?你现在是不是和他在一起?”

    以诺生气道:“我不像你那么无聊,动不动心里就装个别的女孩。”

    “那你在哪里?”刘衡追问。

    “这就不劳你费心了。”以诺揶揄道。

    刘衡赶紧低声道歉:“以诺,别生气了,快回来吧。我不能没有你。”

    那边以诺顿了下,刘衡等了十几秒,她幽怨的声音才传来过来:“衡,你知道吗?没理由的,我就是觉得你最好,所以爱你爱的心无旁骛,自从你在网上码字后,我的心是多么的煎熬,网上那么多女孩,个个美丽有才,我好怕你被她们抢去啊。”以诺哽塞住了,刘衡心里一酸,以诺接着道:“今天我在楼下等了半天,你竟然没来追我,可见你已经不爱我了。”

    “不是的,以诺,我依旧爱你。”刘衡急忙表白道。

    “但我过怕了这种担惊受累的日子了。”以诺道,刘衡听到她叹了口气,又继续道:“开车接我来的男人是我们公司老板的儿子,我知道他很喜欢我,只因我心里全是你,就一直回避着他,可你今天竟为了你的女网友打我,那一刻,我感到天塌地陷般的无助,正好他打来电话,他见我没地方去,便送我来他表姐家暂住一晚。”

    “哦,那我明天去接你。”刘衡纠结的心放松下来,殷勤道。

    “不必了。”以诺语气冷了起来,“我想尝试着去爱他。”

    “看你敢!”刘衡吓唬道,却发现她已经关了机。刘衡呆呆的望着天花板,出了一夜的神。

    第二天傍晚时,刘衡再次打通了以诺的电话:“听着,以诺,我必须见你一面。”一阵沉默后,他等到了她的回答:“好吧。”

    路灯亮起,笼罩着整个城市棋盘般的经纬巷陌。在一家饭店门口,以诺如约而至,刘衡迎向前道:“以诺,我们先吃饭,然后我有一个惊喜给你。”

    以诺站定没动,问:“有什么话就在这说吧。”刘衡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她道:“这是我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我想送给你。”

    以诺把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只钻戒,她眼睛亮了一下,疑惑的问:“你哪来的钱?”

    “我把笔记本卖了。”刘衡看着她,深情的道:“我决定了,明天去找工作,挣钱娶你,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

    以诺听着,早已泪流满面,但一想到昨天被打的一巴掌,她又硬起心肠,“对不起,我现在还不想接受。”说完,把盒子还给刘衡,毅然转身朝马路对面而去,刘衡抽身去追,一面喊道:“以诺,你原谅我——”

    忽然,一阵穿透力极强的轰鸣声响起,一瞬间就到了刘衡和以诺身边,将他的声音掩盖了下去,与此同时,两道雪亮的光芒把他笼罩在了里面,那是一辆载重车前灯发出的光芒,“车祸!”刘衡反应过来,伸手用力推了以诺一把,把以诺推出了光芒的包围,自己却被剧烈的撞了一下,接着身体像只鸟儿般飞了起来。和他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他拿着的钻戒,以及衣袋里的手机,亮闪闪的划过两道弧线。

    “衡——”刘衡落地前,听到以诺在喊他,只是他意识已经开始模糊,很快,他感到身体拍在了坚硬的水泥路面上,一阵撕心裂肺的疼痛后,他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而一只躯体随着一声“衡”摔在看不远处的柏油马路上,整个身体已经被撞的面目全非。

第二章 初到大唐

    刘衡恢复知觉时,只觉得眼前模模糊糊,血红一片。

    他隐隐约约听见一些人的低语声,夹杂着女人的哭声。一定是自己大难不死,送到医院后被抢救了过来,哭声是以诺的吧?

    刘衡想着,努力睁开了眼睛,同时一句“以诺”也脱口而出。

    然而,回应他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女人的声音,声音又惊又喜:“恪儿,你醒了啊!”

    刘衡循着声音去看,看见了一个三十左右岁的美丽少妇,眼角带着泪滴,正一脸慈爱的注视着他。

    怎么不是以诺?她嘴里叫的“恪儿”又是谁?李恪有些懵,细看少妇,刘衡差点惊叫出声。

    她竟是一身古代装束,而且极其华丽,少妇身后还低眉顺眼的站着三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都是古装打扮。

    刘衡赶紧将目光在周围转了一圈,目光所及,不论是摆设,还是门窗,甚至就连他躺着的床,都是古代的式样,没有一点医院病房中熟悉的白色。

    自己这是到了哪里呀?刘衡茫然的想着,头止不住一阵眩晕,昏睡了过去。

    迷蒙之中,刘衡感觉他正被一些人追杀,一匹马驮着他,在飞速疾驰,马蹄声急,他几次险些掉下来,但意念告诉他不能停下,似乎一旦停下,危险就会随之来临。

    不知过了多久,刘衡听到了一片打斗之声,声音离他仿佛很远,又宛然就在跟前,不时有森森寒气在他耳边刮过。

    莫非遇上了黑社会火拼?刘衡想看清是些什么人?却怎么也睁不开眼睛。

    忽然,刘衡感觉胳膊上传来一阵火辣辣的疼,似乎被人划了一刀,身体猛的一沉,从马上掉了下去。

    他顿时痛的醒了过来,眼前的情景令他僵住了身体,十多个人拿着刀剑,正打在一起。

    而最令他震惊的是,这些人一个个全都身着古代服装。李恪惊魂普定,忽觉一股劲风落下,抬眼一看,一把刀正朝他砍来,他慌忙身子一滚,刀劈了个空,刀的主人黑衣蒙面,举刀再砍,旁边忽然跳出一个身着军服的男人,他踹出了一脚,刀的主人被踹的踉跄几步跌倒了。

    随后,那人迅速起身,他满脸是血,刘衡看不清的他的模样。他扶起刘衡,把他推到马上,急切的道:“殿下,快走。”说着一拍马背,马即刻奔跑起来,速度很快,刘衡直觉得耳边风声呼啸而过,他的思绪也开始奔驰,刚才那人叫他“殿下”两字,像一粒石子投进水里,激起了他记忆深处的涟漪,涟漪停息,有些东西渐渐浮上脑海,让他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恍惚中,刘衡仿佛走进了一个时空的轮回,头脑里竟有了两个记忆,一个记忆里,他叫刘衡,为了追女友回家被车撞倒。另一个记忆里,他叫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皇子。

    随着快马疾奔,记忆像两个重叠在一起的影子,在他头脑中合二为一了。

    电光火石间,刘衡感到自己就是李恪,他本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三皇子。自己前不久被送到姑父柴绍的军中,没有想到自己的父王尽然当了皇帝。所以,他才被召回,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回京的路上,会遭到十几名蒙面黑衣人的追杀,他带的十五名侍卫奋力阻挡,他才得以逃脱。

    刘衡不禁揉了揉眼,刚才的一切是不是做梦呢?然而,追杀他的那些黑衣人却真实的追了过来,刘衡回头一看,甚至能看的清他们眼里射出的杀气,五名侍卫已经拼尽全力,纷纷被黑衣人打下马去。

    刘衡能做的,就是策马朝前快跑,即使前面没有路,他也要跑。追杀的人不由恼羞成怒,领头的取出一支飞镖,扬手甩向刘衡,刘衡听得身后飞镖声响,连忙身子前倾趴在马背上,飞镖贴着他的脑袋过去了,刘衡不觉倒吸一口凉气,领头的见没有打到李恪,又一支飞镖随之发出,这次他没对着刘衡,而是对着他胯下的马匹,飞镖迅猛如风,嗖的一下扎在了马腿上,马一声嘶鸣,轰然倒地,刘衡被抛了出去,强烈的惯性,使得他落地后又滚了几滚,巨大的疼痛很快模糊了他的意识。

    在刘衡彻底昏厥前,他努力睁了下眼,微弱的视线里,他看到追杀他的是十几个黑衣人跳下马,朝他越走越近,他们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反射出炫目的光芒,晃到他脸上,刺的他的眼有些疼。胳膊上被刀砍的口子,和摔伤的擦痕,不住的流血,他白色的衣服几乎给染成了红色。

    刘衡想逃,身上却没半点力气,只有手指动了动。眼看着黑衣人到了他的身边,领头的那个已经挥起了刀。

    忽然,刘衡耳边传来一阵破空之声,接着,砍向他的刀陡然停止了运动,片刻后,拿刀的人倒了下去,胸前插着一支箭,刀也跟着掉到了地上。刀口脱险。

    刘衡眼里亮了一亮,再也支持不住,他感觉自己正在坠向一个隧道,隧道又黑又长,似乎永远也到不达尽头。

    再次苏醒后,刘衡发现他依旧躺在那间古代样式的房屋里,陪在他身边的也依旧是那位美丽少妇,和站在少妇旁边的三个低眉顺眼的少女,少妇脸上依旧带着泪痕。

    所不同的,是这次他的床边还坐着一位中年男子,中年男子右手搭在他的腕上,正给他把脉。

    少妇坐在床的另一边,最先看见刘衡睁开了眼睛,立即关切的问道:“恪儿,你感觉好些了吧?”中年男子一见,赶紧起身恭敬的给刘衡行礼道:“臣见过殿下。”

    一声“恪儿”,一声“殿下”,让刘衡不禁打量起自己。

    他忽然觉得身体好像比以前矮了些,像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他一下子坐了起来,惊慌失措的问道:“你们是谁?”

    少妇急白了脸,担心的问:“恪儿,你怎么了?”说完,少妇伸手摸了下刘衡的额头。

    又问中年男子道:“赵太医,你刚给恪儿号了脉,他没事吧?”

    太医?这个只在影视剧里听过的称呼,此刻,被称为太医的人居然就在他眼前。

    赵太医捻须沉吟道:“娘娘放心,殿下身体没啥大碍了,只是由于他昏迷时间过长,可能会伴随些暂时性的失忆。”少妇的脸这才恢复了血色。

    刘衡听着,咬了下嘴唇,很痛,他确信不是梦中。蓦然,“穿越”两字犹如一道闪电,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难道真的一不小心穿越了吗?刘衡沮丧的想,记忆翻江倒海一般,让他想起了昏睡中自己成为李恪这件事实。

    现在看来,是他的灵魂穿到了唐朝,附在了李恪身上。

    知道了这一结果,刘衡一脸不可思议,继而神情悲戚。

    关于穿越,刘衡并不陌生,穿越剧的火热,使得很多人都怀了一份穿越梦,但他没有想到,穿越竟会真的存在,并且让他赶上了。

    只是,他不知道这对他是好事还是坏事,因为对于历史,他多少了解一些。但是,李恪命运是坎坷,还是辉煌,他不是很清楚。

    不过幸好的是,他不但继承了李恪的身体,还继承李恪的记忆。

    这样,对于刘衡能够更快的融合到大唐是不小的帮助。但是,想到以诺,想到自己的家人,刘衡神情黯淡下来,一声不响的重新躺回到床上。

    少妇刚恢复血色的脸,又换成了紧张,看着刘衡,轻声问他:“恪儿,你不记得母妃了吗?”

    刘衡抬了下眼皮,他不得不承认,李恪的记忆突然涌上他的心头,不由得让他清楚了眼前的这个妇人。就是他的母亲杨妃,堂堂的前朝公主。

    刘衡似乎对自己看过的史诗巨著《贞观长歌》很有点影响,里面的杨妃美丽高贵,温柔婉约,这让他对她发自内心的感到了一种亲近,可他本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大男人,突然有了一个只大他六七岁的女人作妈,他如何开得了口,于是只对杨妃笑了笑。

    杨妃欣喜万分,急切的问:“恪儿,你是不是想起母妃来了?”

    刘衡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虽然明明知道他穿越成了她的儿子,但他还没有充分的心里准备喊她一声“母妃”,即使他继承了李恪的记忆。

    便弱弱的点点头。

    杨妃不免有点失望,赵太医忙安慰她道:“娘娘不必担心,殿下身体还太虚弱,再悉心调养些时日,相信殿下就可以康复如初了。至于现在短暂的失忆只是因为殿下惊吓过度,以后慢慢调养,肯定会恢复过来。”

    杨妃鼻子一酸,眼里浸着泪道:“恪儿遭此大难,是我这个做母妃的没有照顾好他。现在看他伤成这样,本宫真恨不得能替他承受。”

    刘衡心里一震,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他小时候每次生病,妈妈总是心疼的不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直到病好。

    母爱,这份人世间最伟大的爱,原来即使穿越了千年,也一样不会随着时间改变。想到此处,部分李恪的记忆和刘衡的记忆因为杨妃的母爱而终于容在了一起,他不由对杨妃道:“母妃,你别哭,儿臣没事。”

    杨妃听后,喜极而泣道:“恪儿,你终于认出母妃了”

    刘衡一时怔住,看着眼前这个女人,自己的母妃,突然间觉得自己现在已经穿越成了李恪,何不就此把自己的前世忘掉,做一个真正的李恪呢?

    死去的人和生着的人都是一个平衡,既然,前世的自己已经死了,后世的自己重生到了李恪山上,何不延续这样的一个平衡呢?

    想到此时,“母妃,儿臣——”刘衡的心中有了决定,既然自己要延续这样的平衡,接受李恪的身份又有什么不好呢?现在,自己就是李恪了,而不是刘衡,“儿臣,没事,只是身体虚弱,调养几天就没事的。”

    “恪儿,安心调养吧,不用怕”杨妃疼爱的说,“母妃就在你身边陪着你,保护你。”

    “刷”李恪再也止不住,流水从眼眶中涌了出来。

    这是宫廷中的女人吗?这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贵妃吗?不是,绝对不是。这是一个母亲,真正的母亲。即即便,他自己如此的软弱,也要在自己儿子受伤时站出来,想用自己柔弱的躯体保护她。

    李恪震撼了,李恪感动了,李恪哭了。

    杨妃看到李恪眼中的泪水,拿着手帕的手不经意间颤动了一下,忙为他轻轻擦拭,那神情,仿佛在擦着世界上最珍贵的生命一般。

    那双手,在刘衡眼里,和母亲的手别无二致,

    顿时,一股久违的感动和温暖在李恪心底徐徐升起,他动情的道:“谢谢母妃,是儿臣不好,害母妃担心,儿臣,儿臣。”而他的内心中已经开始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还有眼前这个作为自己母妃的女人。

    杨妃喜极而泣,一把将李恪搂到怀里,激动的道:“恪儿,你可吓坏母妃了!你这一昏迷就是半个多月,如果再不醒来,母妃都不知怎么活下去。你饿了吧,母妃这就让御膳房做给你吃。”

    李恪眼圈发红,心里感叹道:“自己何止昏迷了半个多月,他从现代穿越到大唐,这一昏,其实昏迷了一千多年啊。”

第三章 你是朕的儿子

    这时,走进一个宫女,她的装束和那三个低眉顺眼的女孩一样。

    李恪打量着这几个女孩,一身的盛唐宫装,果然后宫粉黛,美女如云,连宫女都如此好看。

    刚进来的那个宫女走到杨妃身边轻声道:“启禀娘娘,皇上驾到。”

    杨妃听后,放李恪在床上躺好,又给他掖了下被角,才起身带着宫女和赵太医出去见驾。

    李恪目光盯着门口,心止不住加快了跳速。

    宫女所说的皇上,那不就是李世民吗?千古一帝的天可汗啊,没想到竟让他给遇见了,而且自己摇身一穿还成了他的儿子。

    李恪正想着,一个高昂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听说恪儿醒了,朕特来看看他。”

    声音由远到近,随即,李恪看到一个男人走了进来,后面跟着杨妃等人。男人三十多岁,一身黄绸龙袍,衬托着他的身形,显得矫健高贵,但在坚毅中又透露出几分温文尔雅。他就是李世民?果然好相貌。

    李恪作出挣扎着要下床的架势,一面恭敬的道:“儿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几步赶到床边,把他按回床上道:“恪儿,你伤势还没好,不必多礼。”

    “多谢父皇。”李恪激动道,天可汗,李世民啊!怎么能不激动呢?他可是见到了千古一帝的天可汗李世民啊。

    李世民坐在床头,端详着他,看到李恪目光中的激动和敬仰。心中不由的一紧,数日积压在心中的苦闷终于得到了释放。

    自从他玄武门政变,到现在继承皇位,很多人都指责他,说他杀兄逼父,他的皇位是在兄弟的鲜血中得到的。

    可是,谁又能明白他呢?当时的环境,是他能够手软的吗?当时的环境,是他能够犹豫的吗?不能,因为,他也要保护自己的亲人,他爱的人。并且,他还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恪心里在想,自己一到唐朝就多了一个母亲,此刻又多了一个父亲,感觉像在演戏,可是,这是真的,不是演戏。如此,看来上天对自己还是不薄。最起码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什么的。

    李世民见李恪心不在焉,就向旁边的赵太医问了问李恪的身体情况,赵太医把和杨妃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李世民这才放下心,面露欣慰。忽然眉峰一紧,像是想起了什么,语态严肃的道:“恪儿,你好好养伤,至于其他的事情就不要多想,父皇一定会找出追杀你的凶手和幕后主谋。”

    李恪一愣,对他来说,所有的一切恍如梦中,但是他能从李世民的话中听出,他是知道这次追杀自己的是谁。

    试探道:“父皇是不是知道什么?”

    如果说李世民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李恪怕的就是他知道主谋或者凶手是谁。但是,因为顾及自己在玄武门政变中获得的皇位而笼络人心不予追查。那他李恪不就白挨刀子了。

    李世民沉吟道:“据调查,追杀你的人应该是建成余党,具体是谁策划的,主谋是谁?有谁参与,现在还不清楚。他们其实是针对朕的,只是皇宫戒备森严,他们拿我没办法,所以就把怨气牵连到了你的身上,因为你是朕的儿子。朕已经派人严查此事,一定将他们绳之以法,我要让他们知道,敢对朕的儿子下手的结果。”说到最后,李世民语气愤然,神情严峻。

    “你是朕的儿子”“因为你是朕的儿子”李世民这句话重重敲击着李恪的心。他突然间明白,李世民不管是天可汗,还是雄才伟略的皇帝,但他毕竟是一个父亲。自己的儿子受到了刺杀,他是不会做是不忍的。而自己今后走的路肯定也不会一帆顺风,因为,他是李世民的儿子。

    就如李世民说的一样,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凶手就是建成余党。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取代了他东宫太子之位,而后做了皇帝。那些曾经跟随李建成的亲信,还有不少的漏网之鱼,他们侥幸逃脱,对李世民恨之入骨,暗中寻找机会取他的性命,虽然,这次不是他,是他的儿子。

    所以,李世民由此态度很符合他的性格。

    “那儿臣是怎么得救的呢?”李恪不解的问,“儿臣记得自己被甩下马后,那些人举刀要杀儿臣。”

    李世民看了一眼杨妃,笑道:“这多亏了你的母妃,她不放心你,便派杨恩去接应你。危难关头,杨恩及时赶到,才把你救了下来。”

    然后,叹息道:“只是可惜,那些人见杨恩武艺超群,除了极个别逃跑之外,其余的都自尽而死,如果当时能抓到一个活口的话,也许可以审出谁是主谋了。”

    “原来如此。”李恪心有余悸道,豁然明白遭遇的追杀全是真的,他的灵魂应该就是在那时穿到李恪身上的吧?

    杨恩?李恪知道,他是杨妃身边的一个贴身内侍,从他有记忆的时候就知道杨恩一直在杨妃身边,并且,杨恩武艺超群,自己的武艺有一半就是他所传授的。

    忽见李世民神色间,隐约着一丝愁绪,李恪关心的问:“父皇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李世民一怔。

    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大军攻到高陵。李世民不敢轻敌,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勇将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虽然尉迟敬德在战役中取胜了,却无法阻挡突厥人前进的步伐,颉利可汗的十万雄兵像决了堤的洪水,滚滚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

    迫不得已,李世民单身会颉利和谈,终于在八月三十日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

    与突厥颉利签订了“渭水之盟”,答应每年给颉利进贡,相对于李世民这样雄才伟略的帝王来说,这是的耻辱,是大唐的耻辱。堂堂的大唐帝国逼迫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签订了不平等的盟约,还要进贡。虽然历史上不乏有这些的朝代,那不是李世民能左右的。

    但是,在他的大唐,在他的心中,这就是一个耻辱。所以,他时刻都想洗刷耻辱。

    “先把身体养好吧。”李世民语气缓和的道。

    李恪明白李世民的意思,就是不想他过早,太多的牵扯朝政,道:“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会尽快养好身体,为父皇分忧解难。”

    李世民一笑,“你有此想法,父皇欣慰。”又叹了口气道:“政务繁忙,朕这就回去了,要记住朕的话,你是大唐的皇子,是朕的儿子,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大唐,都不要让朕失望。”

    李恪目送李世民离开,心里终究不明白李世民为什么会对他说这样的话。

    李世民走后,御膳房为为李恪送来了饭菜,摆满了一大桌子,种类多的他都数不过来。

    桌子就放在他床边,李恪一见,肚子条件反射般咕噜噜叫了起来,他确实饿了,跟在杨妃身边的三个宫女扶他坐起,他一顿狼吞虎咽,大有风卷残云气吞山河之势,杨妃一旁慈爱的看着他的吃相,眼中泪水流出来,不过,她及时用手帕擦拭,没有让李恪发现,提醒他:“恪儿慢点吃,别噎着。”

    三个宫女全被他的吃相惊得瞪大了眼,心道:“殿下这一路走来确实受苦了。”

    第二天早晨,李恪醒来后,感觉精神了许多,甚至能下地走了几步,昨天那三个宫女服侍他洗漱一新,李恪从杨妃嘴里知道了其中长着瓜子脸的宫女叫兰儿。并且,从兰儿的嘴里打听到了一件更为惊奇的事情,那就是这次是受伤的人不光有他,还有李承乾。也就是他的大哥,长孙皇后的儿子,李世民的嫡长子。

第四章 历史的反思

    夕阳中的皇宫在落日的余辉中显得有点疲惫,就像长途奔袭的骑士,到达了目的地一样,虽然疲惫,但显得从容而又淡定。

    李恪在这样黄昏中已经度过了自己来大唐的半个月时光。

    而现在的他就站在太极宫杨妃的寝宫千秋殿后花园的亭子中沉思。

    他已经接受了现在的身份,可是,这也意味着他要接受历史上李恪的结局。

    其实,他自己也很彷徨和迷茫,心中有无数的苦闷却无法排泄。他就这么静静的站在夕阳中,挺拔的躯体和暮色的天空融为一体,让他显得孤单而又寂寥。自己该怎么走今后的路呢?历史上的李恪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人们都说,李恪没有当上皇帝是大唐的损失,也上天妒忌他的才能。可是,他究竟在面对了什么样的一种现实之后放弃了自己争夺皇位的雄心,而甘愿沉沦历史呢?

    现在的李恪不知道,他只知道历史书上记载,李恪是被冤杀的,是英年早逝。

    所以,想到此处,李恪知道,自己今后的路并非是一帆风顺。

    如果自己认命呢?不可能,既然重生,既然让他做了李恪,他就不能受命运的摆布。

    但是,不认命,自己今后又该如何做呢?自己是否这能够改变自己在未来中的命运呢?

    突然间李恪想起了前世的一首歌曲:纵马江湖道,今生任逍遥,英雄不为红颜折腰。豪情比天高,一身冷傲骨,天地来打造,剑荡群魔鬼神惊,男儿正侠少。手握残阳沥血剑,心有冷月凝霜刀,绝顶一览众山小男儿世间走一遭,男儿世间走一遭。

    “手握残阳沥血剑,心有冷月凝霜刀,绝顶一览众山小男儿世间走一遭,男儿世间走一遭。”

    “男儿世间走一遭。”李恪道:“争储又有如何呢?男儿世间走一遭,既然,让我重生成了李恪,那我就好好跟你们玩一玩吧!”

    “哈哈”李恪狂笑道

    微风吹过,吹起了李恪披肩的长发,突然间他又显得如此孤单和高傲。这个历史才弃儿,这个被人们惋惜的皇子,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自古争霸者,能有几人的快乐的,几人是开心的呢?自己只想过平淡的快乐是生活,难道连这样的要求都不满足吗?

    历史上的吴王李恪是个文武全才的皇子,然而,最终皇位依然落在了性格懦弱的李治身上。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唐太宗最后没有传位给他,而是传给了性格懦弱的第九子晋王李治,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个制度那就是传位首选就是嫡出。二是李恪是杨妃所生,杨妃何人,她乃隋炀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骑射,在当时也不可能让他当上皇帝。就算李世民想立他为储,那群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会玩命的反对,立太子这种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决定。所以,他是没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三就是国舅长孙无忌的阻扰,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他当然希望皇位传给他的外甥。唐太宗统治后期,长孙无忌在朝臣中权重无比,为了在太宗之后仍维持这种局面,长孙无忌希望未来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应该由一个仁孝听话的外甥充当,这样,自己会得到尊重,权势会得到保障。而晋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为他极力支持的对象。

    起初唐太宗立性格懦弱的晋王李治为太子后,又想废掉李治改立李恪,不过长孙无忌力争说国家的储位怎么能随便更改,后来唐太宗就打消了这个念头。除了长孙无忌说的国家的储位怎么能随便更改这个道理之外,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长孙无忌身为开国第一功臣,他身后是关陇士族,是大唐的元老重臣,还有来自军方支持。所以,李世民不能不顾及这方面的因素。

    所以,李恪败在那个时代,失败在他是炀帝的外甥,败在他不是嫡出,败在了长孙无忌的手中。是那个时代毁灭了他,如果唐太宗真的把皇位传给了他,或许大唐的江山就不会被武则天夺去了,或许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女皇帝了。

    唐太宗辞世四年后,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把他送上了刑场,这个历史上被唐太宗称为“英果类我”的王子,最后以一曲悲歌作为自己生命的终曲。

    很多人都在可惜,为什么?历史上那么优秀的李恪:既“善骑射”,又有“文武才”,却得不到本该配得上他这样一个身份的地位呢?是的,历史上的那个李恪是善良的,他的善良迫使他放弃他的梦想,放弃他的野心,放弃皇位,甚至放弃生命。

    只是现在的李恪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李恪了,现在的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未来。

    “生在帝王之家,这就是命,是没的选择的。”李恪沉吟道。

    确实,生在帝王之家,能够做到善终的王子没有几个。所以,李恪明白,他要好好的活着,有些人就不会放过他。

    现在,自己不该再像历史上那个李恪一样,做一个温顺的王子。而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要为自己能够活着而努力了!

    苦笑了一下,又摇了摇头,“人活着终究是要做些事情的啊,那就让大唐从我李恪开始吧。”想通这点的李恪觉得自己心里豁然开朗,以前一直压抑在他心中的苦闷也烟消云散了。

    这时,忽听到身后有人轻声喊道:“殿下,殿下,淑妃娘娘来看你来了。”

    李恪知道这是自己母妃的贴身宫女兰儿,在自己重病失忆的这段时间里就是她奉了杨妃的命令,负责自己的生活起居的。他转身问道:“母妃在哪?”

    兰儿看着眼前的李恪,稍微恍惚了一下后便已镇定。她发现昨天还是眉头紧锁,唉声叹气的殿下,今天又回来了,他依然还是以前那个自信满满,英气逼人的高傲皇子。

    而她为李恪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以前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她是一个孤儿,被好人家收留养大之后送进了当事的秦王府侍奉杨妃,在杨妃身边一待就是四年,杨妃对她们这些宫女都很好。不但不打不骂,而且平时有都会赏赐下金银首饰帮她们解决宫外家人拮据的生活。这对于一个下人来说是多么不敢奢望的事情。所以,兰儿心里只有一个主子,那就杨妃,也只有一个殿下,那就是李恪。所以,发现李恪回到以前的状态,她也打心眼里高兴,反倒忘记李恪问她的话。

    李恪见兰儿发愣,便知道她是因为看到今天的自己和往日不一样。也不怪她无礼,径自往前院走去。

    兰儿在李恪从她身边走过的时候随即醒过神来,见李恪没有怪罪她的意思,急忙跟在他身后。

    来到前厅,李恪便一步上前行礼道:“儿臣给母妃请安。”

    杨妃没等儿子跪下,起身将他扶起,说道:“恪儿,你身体还很虚弱不用行此大礼。”

    看到李恪恢复了昔日的风采时继续道:“今天身体好点了吗?看到你现在的精神不错,母妃心里高兴。”

    李恪拉着杨妃的手,坐到椅子上说道:“母妃,儿臣身体已经康复,这段时间因为儿臣的事情,让母妃担心,挂念,你看母妃都清瘦了好多,是儿臣不孝。”说着起身跪在了杨妃身前。

    杨妃见儿子如此的孝顺,双手抚摸着他的脸颊,虽然还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但李恪脸上已隐隐露出他外祖隋炀帝的轮廓,英气逼人。

    刹那间,杨妃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正微笑着看着她,她不由一颤,止不住眼泪流下来。

    杨妃的表情让李恪奇怪,问道:“母妃,你怎么了?你别哭啊,儿臣以后一定会听你话,不再惹事生非,不会让母妃担心了。”

    杨妃醒过神来,这才意识到失态,赶紧扶起李恪爱怜的道:“你这一路吃苦了,后来又摔下马来,幸亏没出什么大碍,现在你康复了,母妃高兴。”

    李恪调侃道:“只要母妃高兴,儿臣多摔几次也没什么关系。”

    杨妃听到李恪说的不像话,马上板起脸来说道:“不许随便瞎说,母妃只是希望你们都过平平安安就放心啦。”忽然严肃的说道:“不光我一个人担心,你父皇也很担心,皇后也过来看过你。这两天你父皇很忙,每天都要和大臣们商议国事,只有晚上还有些空闲,你这两天去甘泉宫的御书房给他请个安,免得让他惦记。”

    然后继续说道:“过几天你还要再跟我去皇后娘娘那里道谢。”

    李恪看到杨妃说的这么严肃,便说:“儿臣谨遵母妃之命。”

    杨妃恢复了和蔼的表情,说道:“等你身体彻底康复了就去看看封大人吧,这次是他的人接你回来的。还有你的先生岑文本你也记得去看看。”

    李恪一一答应了杨妃给她叮嘱的事情,母子两个人又说了一会,李恪都一一对答着杨妃,杨妃看到儿子大病一场之后性格有所改变,心里很高兴,说了很多的话,最后因为时辰已过多时,不想打扰李恪休息才不舍的离开。走的时候将自己身边的一个小内侍,叫小宝子的留在了李恪身边,让他照顾李恪,并告诉李恪,等他从甘泉宫出来之后直接来她千秋殿,然后再去拜见皇后。

    杨妃一走,小宝子立马走到里面,躬身道:“小宝子见过殿下。”

    “小宝子?”李恪笑道:“名字不错吗?你真的姓宝?”

    小宝子被李恪问的哑口无言,好半天才道:“回殿下,不是,我叫张宝,不过大家都喜欢叫我小宝子。”

    “恩,其实,叫你阿宝比小宝子好听。”李恪道:“陪本王出宫走走吧。”

    小宝子一惊,道:“殿下,你身体未好,恐怕不妥吧?”

    其初,李恪因为新鲜和好奇,待在皇宫里觉得很舒服。慢慢的,他发觉皇宫里的每个人做事说话都小心翼翼的,自己也处处受到约束,还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所以,时间一长他已经有点厌烦了这样的生活。而今天正好有这样一个熟悉长安城的小宝子,他怎么能放过机会呢,所以,严肃道:“到底是你听本王的,还是本王听你的?”

    “小宝子,噢不,阿宝不敢。”小宝子被李恪一吓,语无伦次的说道:“不知道殿下要去哪里?”

    “不要这么紧张吗?不过,阿宝这个名字确实很好听啊。”李恪玩笑的道:“随便走走,看看长安城的风景。”

第五章 奇人岑文本

    出得皇宫,李恪就在小宝子的引领下下来到了长安城最为繁华的西市。

    眼前的繁华可谓到了极致,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不时的有西域胡商出来叫喊。

    街上行走的白茶马帮、挽着手臂的男女,悠闲的海外异客,和操着各种口音讨价还价的雇主。

    李恪确实感觉到历史上对长安城的描述的确不假,说万国来朝也不为过。

    不过,看到李恪心事重重的样子,明显心思不在眼前的繁华长安西市上。

    历史上想要被立为太子,最终坐上龙椅。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得到皇帝的认可,二是文武大臣的支持。但是,在唐朝除了这两个必要条件之外,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

    李唐王朝是由三股力量建立起来的:一支是关陇集团,一支是山东集团,一支是江南文士。

    关陇集团就是由北魏鲜卑贵族组成的军事集团,也包括胡化的汉人和西域的胡人。而关陇集团,大部分都是李氏家族的勋亲贵戚,有些还在李唐开国过程中建立了战功,如李神通、李道宗、李孝恭等人。

    山东集团则包括山东士族和山东豪杰两部分。山东士族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并且具有强大的宗族乡里基础,由此产生出巨大的政治能量,进可以控制朝政,退可以控御乡土。而山东豪杰则是在隋末混乱下崛起的寒门地主集团,换言之,他们是在隋朝末年大动荡中势力迅速崛起的地方豪强。所谓山东豪杰是以暴力提升社会地位的,说白了就是黑社会。

    江南文士是在隋朝统一南方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世家大族,他们一方面参与唐朝政治制度、典章则例的制定,另一方面又在江南地区继续发挥影响。这三支力量对于唐朝的建立和前期国力的恢复壮大都起了很大作用。

    李恪在想,自己想当上太子,成为未来大唐帝国的皇帝,就不能不重视这三股力量。

    但是,重视归重视,但要让这三支力量认可自己,让他们支持自己,这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做到的,需要从长计议。

    而除此之外,首要的问题就是发展自己的力量。做任何事情没有人是不行的,而眼下李恪最缺的就是人,现在他身边可谓一个信任的人都没有,更何况是那种为他出谋划策的心腹了。

    血淋淋的历史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没权没势的王爷是斗不过手无实权的权臣。所以,他要是跟李承乾争皇位,跟李泰和李治争皇位,必须要有权利。

    所以,他需要的是一个忠于自己的集团,忠于自己的文官集团和军方集团。只要有了这样的势力,他才有跟能力跟他们争夺皇位,才有资格走上争霸的道路。

    说到文官集团,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岑文本。这个在《贞观长歌》里被描写为妖人一般的顶尖的权谋大师。

    顶级的权谋家,必须首先是一个干才,这其实是千万行业的定则,技术让你站住脚,处世让你迈开步。而岑文本就是这样的一个干才,他忠于大唐,忠于李世民。

    所以,即是李世民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也拿他没办法。

    在太宗将任命通知岑文本那段全戏顶级对话中,李世民把话说开:“这十几年,我知道你身在曹营心在汉,放弃了所有**,忍受无法忍受的屈辱,我很想把你揭穿,但居然找不到你任何把柄,现在,我也只有把这个职位给你,否则,史书一定会说我不能用贤。”

    贞观年间,由于李世民在做秦王时曾任尚书令,十几年,此职空缺,而在最后,这个宰相之首的官衔授予的正是岑文本。正是岑文本的忠义和睿智是他让李世民如此让步的。

    他作为李恪的老师,毕生都在为李恪入主东宫而努力,可谓是呕心沥血,最终败给了长孙无忌含恨而死。不能说岑文本智谋不行,只是李恪表现的太刚烈,太张扬,才使得岑文本最后功亏一篑。

    岑文本可是江南文士的第一人,在贞观后期引领着整个江南的文士集团。并且,他本人又是江南世家子弟。

    所以,得到他的支持,就等于江南文士和世家的支持。

    现在的李恪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李恪。既然让自己重新做一次李恪,他就要让岑文本发挥他全部的谋略,让他看到自己入主东宫的那一天。想到这里,李恪心里不由暗暗得意。

    而他今天突然出宫,名义上是逛街,主要还是想去看看岑文本,想提前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里。

    所以,他问小宝子,“你知道岑先生住在哪里吗?”

    “岑先生?”小宝子疑惑的问道:“你是说那个书生?跟在封大人身边的那个书生?”

    “对,就是他。”李恪急切的问道:“你知道他住哪里吗?”

    “好像在永兴坊。”

    “赶快带本王去。”李恪催促到道——

    传说中的分割线——

    永兴坊,岑府

    岑文本正在书房里看书,他在等待朝廷的任命。

    因为杨妃的说情,他被封德彝举荐到了史官当撰官。虽然,当时封德彝问岑文本,他有两个职位可以举荐岑文本,一是从六品上的户部员外郎,一是从七品下的史官修撰,问他选择其一。

    但他却选了史官,因为,在他看来,户部员外郎从六品上,虽然是个肥差。然而,在户部有尚书,左右侍郎,左右郎中等,像员外郎这样的小官如果没有人照应是很难再升迁的。

    而在史官就不一样了,每一个帝王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所做所为在历史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影响。而李世民也不例外,这是一个容易见到皇帝的职位,即是见不到皇帝,也能让他发挥自己才能。所以,才会权衡利弊,决定去史官做修撰。

    就在这里,他听见吓人禀报说长沙郡王前来拜访。

    忙起身好带着府里管家迎上来施礼道:“臣岑文本拜见殿下。”

    看着眼前这个三十多岁,一身书生装打扮的男子,李恪暗自感叹他的才华和忠义。见岑文本给自己施礼,忙上前几步还礼道:“先生如此大礼,恪如何承受得起呢。”

    岑文本听到李恪称他为先生,知道如今李恪身为皇子,依然以弟子身份侍他。心里略为感动,随即躬身一迎道:“殿下请。”

    于是李恪在前,岑文本慢半步跟着他进了岑府。

    来到客厅,婢女上茶之后便退了出去,小宝子也知趣地站在了门外。李恪先行解释道:“恪因坠马受伤,至今方愈,今天请示母妃,方能出的宫来看望先生,还望先生见谅。”然后,喝了一口茶,继续道:“母妃让我代她向先生问好。”

    岑文本对于李恪杨妃甚为恭敬,听李恪如此说,忙拱手道:“多谢娘娘和殿下的挂念,文本万分感念。”

    李恪道:“先生被父皇授予秘书郎,专职中书内省和弘文殿间行走,恪给先生道贺了。”

    岑文本谦虚道:“文本受之有愧,此全赖娘娘的提携和封大人的举荐。”

    “先生初到长安,生活方面还算习惯吧?”李恪看了岑文本简陋朴素的府邸,关心的问道。

    岑文本有点感动:“多谢殿下挂念,初是不适应,现在已经习惯了。”

    喝了口茶,李恪跟岑文本请教了一些关于学问上的事情,岑文本都悉心给李恪做了解答。如此交谈下来,李恪觉得两人之间还有一点隔阂,如果不把这层隔阂给去掉,恐怕很难让岑文本真心归属自己。便开口道:“恪今日前来除了给先生道贺之外,还要一事要请先生帮忙。”说罢起身长施一礼:“请先生一定要答应。”

    岑文本被李恪这一举动吓了一跳,忙一把扶住道:“殿下有什么事情,只要文本能做到的一定尽力。”

    李恪道:“我欲禀告父皇请先生做我的老师,还望先生不要推辞。”

    岑文本对于李恪如此行为,深受感动。他和李恪在柴绍军中经柴绍介绍认识,李恪对他的才华非常钦佩,非常希望他做自己的老师,那时岑文本以为李恪只是一时冲动,未必是出于诚心,便没有答应。没想到今天他来此,依然是为这件事情。如果,李恪直接让皇帝下道诏书,他岑文本也不敢违皇命不从。但李恪没用权力压他,而是亲自来征求他的意见,可见李恪对他敬的。岑文本只是一个书生,一个从七品的秘书郎,而能让一个皇子诚信的两次邀请自己,这跟当年的刘备三顾茅庐何曾的相似,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能让他比这更感动的呢。他哽咽道:“殿下不嫌臣学识浅陋,臣必事必躬亲指导殿下学问。”

    李恪高兴道:“那先生的答应了?”起身对岑文本施礼道:“恪见过先生。”

    岑文本道:“殿下无需对臣行此大礼,殿下对臣如此厚爱,臣岂有不答应之理。”

    李恪心里欣喜,知道岑文本的想报答杨妃对他的提携之恩,所以才会答应的如此干脆。不然,以他谋略,岂能这么轻易就被李恪所收复呢?

第六章 剁了这只手

    看到岑文本归心,李恪忙请示岑文本道:“先生,恪对长安政局不是很熟悉,还望先生能够指点一二,好让恪能够少惹是非,少走弯路。”

    岑文本见李恪问的诚恳,思索片刻之后低声说:“殿下没有觉得这次的刺杀事件疑点重重吗?”

    “疑点?”李恪疑惑道:“父皇对恪说,是建成余党的报复行动。难道,先生另有高见?”

    “以微臣的看来,此事是经过精心的策划。”岑文本扫视了客厅一件,字斟句酌的道:“皇上说的没错,表面上看,此次刺杀确实是建成余党所谓。但是,殿下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

    “细节?”李恪顿时来了兴趣,靠近岑文本道:“恪不曾注意,请先生告知。”

    “臣先问殿下一个问题,殿下和中山郡王同时回京,又同时遭到刺杀,如果我是凶手,该选哪谁为重点刺杀对象呢?”

    李恪道:“中山郡王李承乾为父皇嫡长子,又是本王的兄长。如果,建成余党想伺机报复,应该选择他为重点目标。”

    “问题就出在这里。”岑文本盯着李恪道:“殿下你有没有发现刺客这次刺杀的重点不是中山郡王而是你呢?”

    李恪大惊,根据他的了解,不但他在回京的路上遭到刺杀,李承乾同样也遭到了刺杀。只是,李承乾和自己在被刺方面的结果截然不同,凶手似乎像置李恪于死地,他身边精挑细选的十五个精壮之士全部殉职都挡不住刺客,自己也是靠着杨恩的救援才虎口脱身。如果,杨恩来迟,那自己就只有命归黄泉了。

    而李承乾就不一样,护卫死了四五个而已,他自己也不过受了点惊吓,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可见,刺客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置他于死的。

    “难道是有人暗中策划,想借刀杀人!”李恪开始后怕,不敢想象这件事情成立的后果,他的脸色阴晴不定,“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东宫而已。”岑文本轻描淡写的说道:“皇上登基,东宫之位空缺,现在,很多人都盯着那个位置呢。可是,能真正入住东宫的人能有几个呢?据臣所知,朝中大臣力主殿下的不少。不过,臣也疑惑的是,谋后主使之人在皇上登基,殿下回京这短短几日就为东宫之位而开始布局。可见此人才华出众,谋略更是世所罕见啊。所以,以后殿下行事还需要谨慎,切不可大意。”

    “先生觉得觉得父皇是否知晓?”李恪问道:“如此明显的计谋,父皇不可能察觉不到。”

    “皇上深谋远虑,此等计谋怎能瞒过他的慧眼呢。”岑文本干脆道:“正因为此计疑点颇多,想一石二鸟。所以,皇上即是想到此事真正的目的,也不想太过伸张。以臣之见,他或许会暗中派人查探。”

    “父皇说,他已经让人彻查此事了。”李恪反驳道。

    “殿下”岑文本语重心长的道:“皇上表面上的彻查只不过安定人心啊。试想,他刚登基,自己的两个皇子被刺,最终目地就是为了入中东宫。你想,他会怎么做?一旦牵扯到储位,事情就不会太过简单。大唐刚经历变故,又遭到了突厥的入侵,需要的是一个安稳的环境。如果,他处置不当,稍有不慎会给大唐带来灾难。所以,皇上他不能不慎重啊。所以,他只能作出一个姿态给天下人看。”

    李恪突然明白了,他真的明白了。

    难怪李世民会如此说,难怪李世民会对他说:“要记住朕的话,你是大唐的皇子,是朕的儿子,不管你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大唐,都不要让朕失望。”

    原来他知道,他什么都知道,他想要告知自己,自己这次遭到刺杀,他不会太过追究。他要告诉自己的是,自己是他的儿子,为了大唐可以做出这样的牺牲。

    李恪神情沮丧,这就是天可汗李世民吗?这就是他来到这个世上之后的父亲吗?

    呵呵,不是,什么都不是。只要生在帝王之家,不管父子还是兄弟,那份感情已经不存在了。有的只是尔虞我诈,只是阴谋诡计。

    看来我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太天真了,哈哈,我还是太天真了。好啊,既然,上天让我生在这样一个帝王之家,那就让李恪重新开始吧!

    李恪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他终于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也终于确定了自己所处的环境。突然间对这个朝代又有了不同的理解。终于想通了自己的目的,那就是为了胜利,可以不择手段。

    “那先生觉得恪现在该怎么做?”李恪询问道。

    岑文本看着李恪时而痛苦,时而沮丧,时而愤怒的表情,暗自摇头。这就是生在帝王之家所要面对的,如果,连这样的打击都受不了,那又何必再谈以后更为复杂的斗争呢?

    就看眼前这个殿下是否能够在打击中振作起来。岑文本想道:“如果,他能从打击中找回自己从前的坚毅,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份镇定,那么此生把自己的才学献给他又有何不可呢?”

    见李恪从沉思中醒悟,问他问题,从李恪眼里,岑文本看到了一种坚毅,他于是果断的道:“趁现在发现及时,必须铲除它。这是一双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手,如果,殿下不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将幕后策划者一举歼灭。那么,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提防,步步小心。假如某一天让这双手抓觉得有机可趁,对殿下一击必杀。如此,殿下将永无翻身之日。”

    岑文本说的没错,李恪也想到了这点。他的目标是皇位,他不想在自己争储的紧要关头被这么一双无形手的给破坏了自己的事情。

    “先生的意思是剁了这只手?”李恪语气坚决,霸气外露。

    岑文本看到李恪突然间变得成熟起来,心中一喜,调整了一下情绪说道,平静的道:“对方很明显是想置殿下于死地,即使这次失手,恐怕还有下次。殿下如果不及时解决了他,就只能永远处在被动中。”

    李恪对岑文本的话深感赞同,道:“还请先生教我。”

    “化被动为主动。这次计谋失手之后,不到万不得已,没有十足的把握置殿下于死地的情况下,对方不会轻易出手。如果,殿下想要找出谋后黑手,恐怕要下大本钱。”岑文本分析道。

    “以身作饵,引蛇出洞,一击必杀!”李恪突然笑了,笑的很无奈“先生是这个意思吧?”

    “除此之外,殿下还有别的办法可用吗?”岑文本叹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李恪沉思,他要好好的想想,是否值得自己这么做。

    岑文本也知道,这是一招险棋。所以,他也不打扰李恪。

    半响,李恪心中似乎有了决定,道:“那就按先生的意思。”

    “不知道殿下有没有想好什么办法?”岑文本见李恪主意已定,不适时宜的问道。

    李恪望向岑文本,道:“先生有什么高见?”

    “此事可大可小。”岑文本沉思片刻道:“殿下需要做一件大事,但事情的成败对殿下影响很小。也只有如此,才能降低风险。”

    听到岑文本如此说,李恪神情激动,问道:“莫非先生已经想到了计策?”

    岑文本道:“殿下可以做一件对大唐来说有意义的事情,前提是,即使失败,对你自己的影响也很小。并且,这件事情对大唐没有根本利益损失。臣想,对方不会对于此时置之不理,到时候肯定会有行动。只有他敢出手,我们再做详细的布置也不迟。”顿了顿,岑文本又道:“至于,殿下想做何事?还是由殿下自己拿主意吧,臣可以参谋一二。”

    “好,就按先生的意思。”李恪意气风发的道。“先生请放心,恪立马筹划此事。”

    “那臣就等殿下通知。”岑文本沉着的道:“只是殿下以后还需少出皇宫为妙,以防不测。”

    李恪明白岑文本的意思,感激道:“多谢先生,恪记住了。”

    如此,两人又说了半天,李恪见日头已高,便要告辞。岑文本也没有挽留李恪。

第七章 英雄救美

    从岑府出来,李恪没有急着回去,他想在长安城中走走,看看古代的市井生活。小宝子左右不离的在他身旁跟着,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阿宝,接下来我们去那逛逛呢?”李恪像没事人似地问小宝子道,丝毫没有在岑府中的谨慎和担忧。

    小宝子提醒道:“殿下,该回宫了,要是让娘娘知道了,我就完了。”

    “怕什么?”李恪理直气壮的说道:“不是还有本王吗?本王不说,你不说,母妃怎么会知道呢?你不是对长安城很熟悉吗?说吧,咱们去哪逛逛?”说完不理小宝子,一个人在前面走着。

    小宝子看着快要消失的李恪的背影,跺了下脚,无奈的跟了上来,说道:“殿下,你看快到午时了,不如我们先去吃点东西吧,我知道长安西市有几家饭馆的菜做的不错。”

    李恪很满意小宝子的配合,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阿宝,这才对嘛,有前途,好好努力,本王看好你。”

    小宝子被李恪这几句没头没脑的话搞的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好,低头疑惑的道:“你看好我什么呀?”话一说完,突然觉得自己这样问李恪有点唐突,刚要跟他请罪,发现李恪已离他很远了,他急忙跟了上去。

    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不紧不慢的走着,西市不愧是长安最为繁华的地段,李恪上午来的时候因为心里装着事情,所以,没有好好欣赏西市的盛况。现在,他该办的事情已经解决了,心情也轻松不少。所以,便细心打量起西市的盛况。

    但见街宽道敞,人来人往,茶楼,店铺,酒馆,饭店,作坊遍布街道两旁,虽然没有现代建筑装修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格调却自有一份内敛的典雅奢华。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仿佛汇成人头攒动的“海洋”,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背筐的,有佩刀的,有提枪的。各色人等,穿流成一片繁忙景象。街道两旁的空地上排满了小商贩,有卖水果的,有卖蔬菜的,有买日用百货的,有卖跌打膏药的,还有锵剪子磨菜刀的,以及看相算命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不多时便来到了小宝子所说的西市一个比较有名酒楼——万客居。酒楼共有两层,宽大的门面,两旁各有一条红幅,上写一副对联:酒香敬得四方客,菜足留存一片心。

    楼内食客如云,李恪和小宝子来的时候已经没有雅间,所以,两人只能选了二楼靠近窗户的一张桌子。李恪坐定之后看到小宝子站在自己身后,感觉很别扭,就道:“坐吧,出来一趟不容易,今天我们好好吃一顿。”

    小宝子犹豫再三,还是恭谨的坐在了李恪对面椅子的三分之二处。

    李恪看到小宝子的举动,也不多言,他知道自古尊卑有序,即使,大唐这样开放的朝代,主仆之间的关系还是很明确的。

    这时,店小二走了过来,殷勤的问李恪道:“不知客官要点什么?”

    “你们店里最拿手的什么菜?”李恪问道。

    “当然是霸王蹄花。”店小二神气的说道:“就是皇宫里的御厨也比不上。”

    小宝子一听店小二将自己店里的菜如此夸大,立马反驳道:“你们店的胆子也太大了吧,敢跟皇宫里的御厨比?”

    店小二也不甘落后,道:“有什么不能比的,做的好就是做的好,难不成你们是从宫里出来的。尝过御厨做的菜?哼!”

    小宝子还要反驳,李恪打断他道:“那就把你店里最好的菜给我端上来吧。”

    店小二听李恪这么说话,就知道他是个有钱的主,便不跟小宝子拌嘴,道:“好嘞,客官你慢等,酒菜马上就上。”说完,走了下去。

    小宝子看到店小二离去,低声叨咕道:“还敢跟皇宫里的御厨比,我就是从皇宫中出来的。”

    李恪觉得小宝子的举动颇为好笑,便不再管她,细心欣赏起窗外的风景。

    从二楼看下去,西市的繁华又是另一番景象。

    不多时,酒菜已经端上,李恪看到满桌子的饭菜,食指大动,开始吃了起来。

    事实就像店小二说的一样,店里的菜虽然做的没有御厨的好,但是,也有他的独到之处。李恪吃的津津有味。小宝子也没有刚才的拘谨,也是吃的好不欢快。

    就在这时,从一楼走上来一个老者和一个姑娘,老者手里拿着乐器,姑娘依偎在老者身边。

    两人来到二楼正中间,老者给在座所有施礼道:“今日老汉和小女流落街头,献给各位客官一首小曲,还望各位客官多多捧场。”说完乐器一凑,优美的旋律从老者的乐器中飞了出来。姑娘随着音乐的节奏开始唱了起来。

    李恪没有想到竟然在这里碰到传说中卖唱的,突觉新鲜,细细听来,似乎有感受到乐曲中那种充满幽怨的意境。

    渐渐的进入了音乐的世界。

    就在李恪全神贯注的听曲的时候,突然听见一个细长的声音喊道:“唱的是什么破曲子?难听死了,换一个。”

    乐曲声戛然而止,整个二楼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给震的瞬间鸦雀无声。

    李恪朝声源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魁梧,但相貌有点猥琐的男人带着一群气焰嚣张的手下从一楼走了上来。喊话的就是他身边的一个脸色阴沉的男子。

    大汉上到二楼,用余光扫了众人一圈之后,将目光定格在了唱曲的女子身上。

    女子不算漂亮,但因为她那副楚楚可怜的神态,倒是不由得让人心生一种想要保护她的冲动。

    店小二此时回过神来,小心的跑到大汉身边道:“刘公子,早就给你预留好了雅间,您里面请。”

    李恪一听店小二说有雅间,却给自己说已经没有了,心中不忿,暗自想,这所谓刘公子是谁呢?看店小二的神情,似乎很怕他。

    刘公子显然不买店小二的账,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少女,慢慢的脸上出现了淫dang之色。

    他身边阴沉着脸的汉子看到刘公子的脸色,就明白他的心思,走上前,命令似的对老者说道:“老头,我们家刘公子想听这位姑娘唱曲子,不知道你们是否肯赏脸到刘府一趟呢?”

    老汉看了一眼刘公子淫dang的笑脸,又看了一眼依偎在自己身边的闺女,婉言道:“客官,老汉这就让小女为客官唱上一曲,至于到你的府上,老汉身份卑微,不敢叨扰。”

    刘公子一听,淫dang的脸色变得紫红,顿时大怒:“老东西,给脸不要脸,你还想不想在长安城混了?”

    话一说完,他身后那帮人又开始起哄,吓的老者和姑娘瑟瑟发抖。

    李恪看到刘公子如此嚣张,一拍桌子道:“这是大唐的长安,你一个庶民敢如此狂妄,欺压百姓,难道就不怕王法吗?”

    刘公子显然被李恪的话震住了,看着眼前身着华贵的李恪,他有些犹豫。

    这时,他身边阴沉着脸的男子低声在刘公子耳边道:“公子,这小子看似衣着光鲜,但据我所知,长安城没有这么一号人物,估计,他就是一个外来的富家大户的公子。”

    刘公子听后,语气狂了起来,道:“小子,你是哪根葱哪根蒜,敢管大爷的事,不想活了是不?”

    小宝子一听刘公子如此侮辱李恪,不等李恪说话,抢先道:“混蛋,瞎了你的狗眼,仔细看清楚了,这是长沙郡王殿下。”

    “长沙郡王?”刘公子和他身边的一众人大笑道:“就他?还是长沙郡王?那我呢?我是不是就是西楚霸王啊?”说完,笑的更加肆无忌惮了。

    李恪不理会他们的取笑,盯着刘公子凛然道:“今天,事情就这么算了,你现在可以走了。要是,下次让我再遇到你,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刘公子被李恪凌厉的眼神盯的心里有些恐慌,他常年厮混在长安城,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可是,今天看到眼前少年的眼神,那种野兽般凌厉的眼神,还有高高在上,俯仰天地的神态,让他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和渺小。顿时,一股莫名的恐惧又心底慢慢的升起,他开始怕李恪,不敢与他对视,渐渐的他感觉自己的心快要被对方这种无形的压力压的喘不过起来。

    他身后阴沉的男子听到李恪的话,不屑道:“小子,你找死啊,敢这么”

    话未说完,刘公子突然打断了他:“够了。”然后,看了一眼老者身边的女子道:“今天算你们俩走运,哼,我们走。”

    旁边阴沉的男子看到刘公子想走,立马道:“公子,你,你,那这个女的。”

    “啪”刘公子一巴掌抽在阴沉男子的脸上,怒道:“费什么话,走!”然后,转身下了楼,他身边的那些小弟没有想到平日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的老大竟然就这么被一个小子给吓住了,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灰溜溜的走了个一干二净。

    老者看到刘公子被李恪吓走,忙拉着姑娘的手,来到李恪面前跪下道:“多谢公子出手相救,老汉和小女感激不尽。”

    李恪忙扶起两人道:“老人家,不要多礼,恶霸欺男霸女,谁遇到都不会袖手旁观的。我看此人不会善罢甘休,老人家以后不要再留这里卖唱了。我这里有些银钱,不是很多,但也够你置办几亩良田,你还是带着女儿远离长安城吧!”

    老者见李恪不但出手相助于他,而且还给他银钱,激动的拉着女孩的手:“霄芙,快谢过恩人。”

    叫霄芙的姑娘乖巧的给李恪施礼道:“霄芙多谢恩人。”

    李恪刚要扶霄芙,但又觉得有点唐突,硬是让霄芙拜了一拜。他有些不好意思道:“姑娘不必如此,两位今日遇到困难,本我出手相助的应该的。”

    然后,李恪从小宝子手中接过一包银钱交给老者道:“老人家,此地不宜久留,你们还是赶紧出城吧。”

    老者颤抖着接过李恪的银钱,感动道:“多谢恩人,小老儿以后必定涌泉相报。”说完,拉着霄芙手,朝楼下匆匆走去。

    霄芙在快要下楼的时候突然转身道:“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李恪。”李恪回道,话一出口,心里暗道:“槽糕。”

    不过,现在长安城的百姓似乎不知道李恪是谁。所以,霄芙在李恪回答之后,只是微弱停顿了一下,接着跟着老者下了二楼。

    这时,店里的食客开始对李恪指指点点,不知道,他到底是谁?怎么只用了一句话就把平日狂妄嚣张的刘公子给吓走了。难道,真的是长沙郡王?不可能吧?众人都猜疑不定。

    这时,店小二上见好意对李恪道:“这位公子,刚才的刘公子是长安城有名的地痞流氓,虽然刚才公子吓走了他们,但是,他们肯定不会就此罢手,还望公子以后要多加小心。”

    李恪感激道:“多谢小哥!”说完,和小宝子不理众人的指指点点,走出了酒楼。

第八章 就你还当流氓

    从酒楼出来,李恪指责道:“谁叫你亮出本王身份的?”

    “殿下,当时,他们,他们对你如此无礼,要是放在皇宫大内,有十个脑袋都不够他们砍。”

    “好了,好了,以后别动不动就亮出本王的名号,知道吗?”

    小宝子躬身道:“诺”

    然后,又担心的道:“殿下,我觉得店小二说的不错,我们还是小心为好,不如我就近找巡察的金吾卫,将此事告知他们,让他们护送殿下回宫。”

    “怕什么?”李恪不悦道:“几个地痞流氓就把你吓成这个样子。本王堂堂大唐的王爷,岂能为几个地痞流氓所吓。再说,本王今天是偷偷出宫,这么明目张胆的回去,你成心是让父皇和母妃发现我偷偷出宫的事情?”

    小宝子跟在李恪身后,小声的嘟囔道:“我这还不是为你好吗?”

    “什么?”李恪突然转身问道。

    “没有,我什么都没有说。”小宝子显然被李恪突然的发问吓了一跳,小心道:“殿下,时间不早了,咱该回宫了。其实,长安城也没什么好玩的,要不再不回去,让娘娘发现你偷偷出宫,肯定要怪罪你了。”

    “恩。”李恪看了日头,也觉得该回去了,点头道:“那就回去吧,免得让母妃担心。”——

    华丽的分割线——

    从酒楼灰溜溜出来的刘公子一行人穿过一条街道之后,突然站定。

    阴沉男子小心的问道:“公子,刚才你这是?”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会那么怕他。”刘公子自语道:“刚才我看到他的眼神,突然间就感觉到了恐惧。在他的眼中,我看到我自己。”

    “公子看到了什么样的自己?”阴沉男子好奇的问道。

    “死人”刘公子简短的说道。

    “公子,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算了,让那个小白脸逍遥快活?”阴沉男子不甘的道。

    “张晖。”刘公子沉思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你真的确定刚才酒楼的那个小子不是哪个王公贵族或者官宦家的公子?”

    原来,阴沉的男子叫张晖。他肯定道:“公子,像我们这些生来就混长安城的,对于长安城是一草一木都熟悉,怎么会看错呢!这小子肯定是外地来长安的,绝对不是你说的世家官宦子弟。”

    “难道是我的感觉错了?”刘公子怀疑道:“难道是我的错觉?”

    张晖见刘公子自言自语,鼓起勇气道:“公子,不能就这么便宜了那小子啊。如果,让别人知道我们被这么一个小子给吓跑了,那以后还怎么在长安城混啊。”

    刘公子见张晖说的是事实,咬牙的道:“那就好,哼,刚才让你得意了半天,现在,就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对张晖道:“你去召集兄弟们,还有,派人盯紧这小子,尽量的在人少的地方下手。不要出人命,但至少要让他落个残废,让长安城的人知道知道我刘梦龙不是好惹的。”

    “明白。”张晖干脆的答应一声,匆匆的消失在街道的尽头——

    又见分割线——

    李恪和小宝子打定主意要回宫,所以,路上也不逗留,走的比较快。

    不过,李恪心里总是隐隐不安,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他想到,难懂是宫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然止步对身后的小宝子问道:“有没有捷径的路可以回宫?”

    “捷径?”小宝子重复一声道:“噢,有一条,不过要绕巷子,所以,平时人比较少。”

    “那好,我们走捷径。”李恪急道。

    小宝子以为李恪是赶着回宫,心中一喜,跨前一步到道:“殿下请跟我来。”

    李恪跟着小宝子往巷子穿去,巷子曲曲折折,一条接一条,两边是砖石砌就的墙,走在其中,令人顿生一种莫测高深的凉意。李恪感觉像走迷宫,仿佛皇宫是如此的遥远,而他的内心越发的不安起来。

    突然,他发现不远处的巷子口出现了一帮手拿棍棒,衣着凌乱的人。心中一惊,转身一看,他的身后不知何时也有一帮人手拿棍棒朝自己走来。

    他心里一惊,大喊一声:“跑!”便闪身窜入旁边的巷道。小宝子也很机灵,在李恪一声“跑”之后,紧跟其后跑了进去。

    两边的人见李恪发现了他们,便不再掩饰,掏出手里的家伙,一窝蜂的朝李恪逃跑的巷道追了上来。

    李恪和小宝子跑到巷子的尽头,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街道,两人刚迈入街道,就见街道左侧又涌出一帮人,大喊着朝李恪围了上来。

    “别让他跑了!”

    “快去那边拦住他们。”

    “他们跑到了左边的巷子。”

    一大帮人手拿棍棒,叫叫嚷嚷,气势汹汹。

    本来,唐长安的大街上会有金吾卫缇骑巡视,还有长安县的捕快和差役们巡察。但是,李恪为了能早点赶回皇宫,抄了近路。而这条路上行人又比较少。所以,一般很少遇见金吾卫和差役。

    街上行人本就不多,又遇到如此声势浩大的追捕,大家都显得心惊胆战,一个个躲的远远的。

    李恪和小宝子气喘吁吁在前面跑,一大帮人在后面追,场面确实壮观。

    李恪和小宝子怎么跑都甩不掉身后的那一帮地痞,因为,他们经常在长安城厮混,对于长安城的地形比李恪和小宝子熟悉的多。

    终于,在李恪和小宝子又跑过两条街之后站定,不是他们不跑,是他们实在跑不动了。

    那帮人见李恪和小宝子站定,便一拥而上,将两人围在中间。

    这时,人群中分开一条道,刘梦龙和张晖得意洋洋的走了出来。

    刘梦龙看着眼前的李恪,讥笑道:“跑啊,你倒是跑啊!刚才在酒楼上不是说,下次见到我,不会让我走着出去吗?我今天倒是要看看,是谁让谁不能走着出去。”

    李恪看着眼前张狂的刘梦龙,迅速调整好了状态。既然,躲不过去,又何必再跑呢!只是,自己一个堂堂的王爷,今天要在这里跟这帮地痞流氓交手,心中确实有点不悦。

    “我不是想跑,而是想看看你是否有这个本事能拦住我。不过,现在看来你还真有点本事。可是,像你这样的人就容易得意忘形。你既然记得我在酒楼跟你说的话,就不该再来,来了你就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

    李恪的话突然震住了刘梦龙,不过,他身边的张晖却突然道:“刘公子,和别跟这个笑出声废话呢,我们这么多人害怕他作甚。”

    刘梦龙听到张晖的话,看了看身边的一帮人,心里又有了底气,“小子,其实,你只要跟本公子规定求饶,我可以考虑放你一跳生路。”

    小宝子见李恪平时何尝受到过如此的侮辱,还没有等李恪说话,他猛的挡在李恪面前道:“你们这群瞎了狗眼的东西,这是当今皇上三皇子,长沙郡王殿下李恪,你们不要乱来。”

    刘梦龙已经在酒楼听过这句话,但他确定李恪不是所谓的士族官宦弟子,才敢对他动手。

    所以,他对于小宝子的话置若罔闻。嚣张道:“都到这种地步了,你们还想唬谁呢?告诉你们,我今天不仅要打断你们的腿,还要把你们抓到县衙,告你们一个冒充皇亲国戚额的罪名。”

    小宝子见这帮地痞根本不鸟他的话,突然间,他猛的一头向刘梦龙撞去,嘴里喊道:“殿下快走。”

    “殿下快走!”李恪听到这句话,突然间闷了一下。追杀他的画面一幕幕的浮现上来,当时,也是自己忠心护卫舍身为己,把自己救了下来。

    难道自己就这么没用,只能靠别人舍弃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自己,自己才能活着吗?

    难道自己就这么没有用,需要别人牺牲性命,自己才能度过危险。

    不是的,不是的,我是李恪,我绝对不会靠别人的牺牲来让自己活着。

    “绝对不能!”李恪吼道。

    突然,他身体里似乎充满了无尽的力量,举起拳头朝正在砸下向小宝子的张晖打去。

    张晖在小宝子撞向刘梦龙的时候闪身挡在他的前面,一手抓住小宝子的发髻,一手刚要砸去,就见李恪拳头挥了过来。

    他暗自一笑,刚要躲闪,但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已经被李恪一记重拳打的身体失去了平衡。

    李恪一招抢先,便不再犹豫第二招接连不断朝张晖和他身后的刘梦龙攻来。

    刘梦龙和张晖等人没有想到李恪居然会武,并且,出手还是异常敏捷狠辣,被李恪打了个措手不及。小宝子也在这一瞬间挣脱了张晖的大手,站到李恪的身后,护住了他的后心。

    此时的李恪,因为心中的怒气和不甘,还有那股子的骄傲,终于和他记忆中那个李恪的性格融合到了一起,并且还是继承了他的一身强悍的武艺。

    刘梦龙等人回过神来,见李恪将自己几百人震住,一时气急败坏的道:“给我上,谁打死这两个小子,我给谁钱,出了人命我顶着。”

    手下的一帮人听见老大说,打死不但不用自己偿命,而且还给钱,疯了一般的冲了上来。

    李恪看着眼前这些吼吼大叫的大汉,轻蔑的傲然一笑,挥拳迎了上去。

    不过,双拳难敌四手,李恪和小宝子毕竟才两个人。所以,不多时,小宝子已经被众人打倒在地,而李恪后背也挨了好几棍。

    渐渐的,李恪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慢,挥出的拳越来越没有劲道。

    他知道自己已经支撑不住了,而唯一能坚持住的就是他心中的一口气而已。

    就是这时,突然听叫一个稍显幼嫩的声音喊道:“三哥,小弟来迟了,给我打,往死里打。”

    话音一落,李恪就觉得自己身边的压力突然减小,他一拳打翻一个想在他后面偷袭的人之后,看到了一个十多岁的男孩领着一帮身材魁梧的大汉已经加入了人群中。

    第一个冲入阵营大汉身手敏捷,出手狠辣,只要被他打着的人,都会惨叫一声,跌倒在地,其余众人也都是很好,不多时,眼前一百多人已有多半躺在了地上。

    男孩来到李恪面前,突地跪下道:“三哥恕罪,哲威来迟,让三哥受累了。”

    “哲威?”李恪终于想起了眼前这个男孩,原来就是姑父柴绍的独生儿子柴哲威,是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忙扶起他道:“哲威,什么恕不恕罪的,自己兄弟,不要如此。”

    说完,就见一个大汉将刘梦龙扔在了柴哲威面前,又对李恪施礼之后道:“公子,领头的就是这个刘梦龙,东城的地痞流氓。他刚想逃跑,被我们抓了回来,其他人除了不能动的之外,全都跑了。”

    柴哲威不理大汉,对李恪道:“三哥,你看如何发落这小子?”

    李恪不理眼前的刘梦龙,却道:“阿宝没事吧?”

    “阿宝?”柴哲威刚要问是谁,就见小宝一瘸一拐的来到李恪面前哭泣道:“殿下,小宝子没事,是小宝子保护不周,让殿下受委屈了。”

    李恪见小宝子没有受多大伤,这才整了整自己的凌乱的衣衫,对刘梦龙道:“本王刚才在酒楼上说的话你还是记得吧?”

    刘梦龙现在终于知道李恪是谁了,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哪还有刚才的气势,央求道:“殿下饶命啊,是小民有眼不识泰山,折辱了殿下,还请殿下大人不记小人过,绕过小民一次吧,小民以后再也不敢了。”

    李恪厌恶的看了一眼刘梦龙,又看了一眼躺在地上呻吟的张晖,道:“就你这样的还想当流氓?打断他的双腿,再把他交给长安县衙。”

    柴哲威没有想到李恪的命令如此干脆,突然间发现自己的三哥变了。变得更加孤傲,变得更加冷血,丝毫不像以前那个温文尔雅的三哥了。

    其实,他不知道现在的李恪已经不是以前的李恪,而今天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让李恪的心性又发生微妙的经变。

    不过,李恪是他的三哥,李恪说什么,他都不会拒绝,对手下道:“没听到殿下说什么吗?还不快动手。”

    大汉一愣,道:“诺”

    李恪也不理众人,朝着巷子径自离开,柴哲威紧跟在他的身后。

    两人走了还未走出十步的距离,就听见一声残叫,显然是刘梦龙的双腿已经给废了。

第九章 五虎一太岁

    李恪和柴哲威两人就那么静静的从巷子中走出来,李恪一句话也没有说。柴哲威也没有问他关于此事的任何问题,他们的后面小宝子和众家将就这么默默的跟着。

    经此一役,李恪突然发现,自己的性格变了,变得孤傲,变得冷漠,变得冷血起来。

    他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至少,他认为这样的人容易活的长些。但是,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他自己暂时也难以接受而已。

    如此沉默的走了一段路,李恪突然转身对柴哲威道:“哲威,你觉得我这样做对吗?”

    柴哲威没有想到李恪会突然有此一问,始料不及,他停顿片刻后无所谓的说道:“三哥,像刘梦龙这样的地痞流氓你想怎么处置他都行,需要问对错吗?”

    李恪叹息了一声道:“也许吧!”

    柴哲威对于李恪如何会在这种的地方和地痞流氓斗殴非常好奇,见李恪也不解释,沉默片刻,硬着头皮问道:“三哥,你跟这些地痞流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让小宝子跟你说吧”李恪疲惫的道:“我想静静的走走。”

    柴哲威见李恪心里情不悦,也不问小宝子关于打架斗殴的事情。继续道:“三哥,自从你我们在父帅的军中一别,等我回到长安就听见你被刺杀受伤的消息。大家都很挂念你,无奈皇宫不是随便任人出入。所以,兄弟们没去看你,这段时间兄弟们都想念的紧,正好今日你出宫,大家何不好好聚聚呢?。”

    “兄弟们?”李恪自语道。

    “是啊”柴哲威赶紧回到,生怕李恪拒绝他的要求,“就是长安城的五虎一太岁。”

    李恪终于明白了他说是什么。

    所谓的五虎一太岁,指的是六个人的称号。分别是镇山虎秦怀玉,霸王虎程怀亮,啸山虎李恪,通城虎柴哲威,青面虎李宗和花花太岁尉迟钧。

    当年李恪在秦王府的时候,他们就因年纪相仿而经常在一起玩耍,闹的长安城是鸡飞狗跳,由此便有了这样的称号。

    至于说为什么他们只跟李恪亲近而跟岁数相差不大的李承乾和李泰关系不怎么好呢?

    这要从他们的性格说起,他们的父辈跟李世民常年征战在外,所谓虎父无犬子,他们从小就舞枪弄棒,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够征战沙场。而李承乾性格懦弱,不喜武功;李泰酷爱读书,对武略不屑一顾;惟有李恪喜欢练武,能和他们玩在一起。

    慢慢的长大之后,六人的感情与日俱增,甚至到后来就开始称兄道。而在此过程中李恪也用自己的行动和武艺征服了众人。平时无事,六人总是一起吃喝玩乐。因为,摄于他们的家世背景,长安城无人敢惹,无人敢管,故而才得了五虎一太岁这样一个称号。

    李恪看着柴哲威眼中流露出的期盼,心有不忍,便没有反对他的提议。再说,经柴哲威一提醒,他倒是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帮子发小后,心里也有了一个打算。

    想趁这个机会去见见这帮子兄弟们,联络联络感情。

    “好吧,就听你的,今天我们五虎一太岁就好好聚聚。”

    柴哲威听到李恪答应,欣喜的拉着李恪,“这才是我的好三哥吗。”

    几人还没有走几步,就听一声“三哥,三哥,你怎么在这里?额,还有哲威?”

    李恪和柴哲威等驻足回头张望,发现是个十岁模样的男孩,正在不远处向他招手,后面跟着一群身体健硕得家丁。

    看到李恪,男孩便快步朝他靠了过来,“三哥,你今天终于出宫啦,听说你回京途中遇刺,我好担心你啊,可是皇宫大内又不能随便出入,今日终于见到你了。”

    李恪听完,才恍然醒悟。知道这个男孩就是李宗,是自己堂叔任城王爷李道宗的长子。

    看到李宗走到自己的面前,脸上露出对他的关切之态,再想到柴哲威对他的兄弟情义,李恪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心情好了很多。不由打趣道:“宗弟,你怎么跑出来了?王叔肯定不知道你擅自出府的事情吧?”

    突然,又对身边的柴哲威:“刚才倒是忘了,你不好好在家跟老师念书练武,跑到这里来干吗?”

    柴哲威对李恪突然切入的话题搞的莫名其妙,愣了片刻后支支吾吾半天之后有点不忿的道:“三哥,要不是今天在这里遇到你,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你呢。这条巷子就是我们家的过去就是我们家后院,我在后院练武时听到墙外有人喊,说是什么长沙郡王,所以,才领着几个家将出来看看,还好让我给碰上。”他坚决不提在巷子里发生的事情。

    李恪仔细的打量着柴哲威,他知道历史上的柴哲威是自己的铁杆心腹,始终跟自己不离不弃,最后因为自己喊冤而而忿忿不平,才会和高阳公主等人密谋造反。

    所以,他对柴哲威从心理上就有一种亲近感,现在才仔细看到还是小孩子的他,李恪倒是鲜有的露出一丝笑意。

    他笑着道:“那我就现在这里谢过哲威了。”

    柴哲威举动被李恪一句道谢弄有点不好意思,尴尬的笑了笑。“三哥,是哲威救援来迟,心中愧疚,如何敢当三哥的谢意呢。”

    李宗两人的对话弄的莫名其妙,问道:“三哥,你和哲威在说什么?”

    李恪对李宗答非所问:“正好我和哲威商量和大家聚聚,既然你已经出来,那就省得派人去找,我们先去秦府。”

    李宗一听几人又要聚在一起,高兴的道:“三哥,你今天选的这个日子还真是好,父王出征在外,我才能央求母妃让我出来逛逛,等父王班师回朝,我想出来就很困难了,也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跟大家一起吃喝玩乐了。”

    又关心的问道:“三哥,你现在的身体没事了吧?”

    武德九年的突厥南下,柴绍、李道宗等人都在外领兵驻防,以防备突厥的突然入侵。所以,都不在不在长安。

    李恪看到一脸惭愧的李宗和柴哲威,感激的道:“多谢兄弟们关心,我身体已无大碍,不然母妃也不会容许我出宫。”他愣是没有说自己的偷偷跑出来的。

    李宗当然不会拒绝李恪的提议,

    三人一阵商议决定先去亲仁坊的左武卫大将军秦府。

第十章 如此秦怀玉

    亲仁坊,又称“亲仁里”,在长安城朱雀街第二街的东面,北临宣阳坊,南临永宁坊,与东市(又称都会市)对角。

    亲仁坊的布局,与南北对列其它坊一样,整体被坊内的大十字街划分四大区,每区内有小十字街,分坊内为十六小区,小区内又有“巷”、“曲”,坊外有夯土坊墙围护,并于四面开四门,位于穿罗城而过的六条高坡上面。

    亲仁坊毗邻皇城,地处长安城的核心,距国子监仅一坊之隔,紧邻京兆府万年县廨(即万年县县衙,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北京东城区区政府),和永宁坊、宣阳坊一样是典型的“黄金地段”,住在这里的,多为名门望族、公卿大臣。

    秦琼作为唐开国功臣,在李世民政变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和程知节,尉迟恭,李道宗等的府邸都在亲仁坊。

    他没有像柴绍、程知节和李道宗等人领兵在外,不过初任左武卫大将军之职,公务比较繁忙,每天都很晚才回来。

    李恪等人到秦府时,秦琼自然不在府上,而秦怀玉正在后院挥舞着双锏习练秦家涧法。

    练习双锏者最主要的就是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

    秦家锏法的习练尤其注重基本招式扎实,秦怀玉常年练习基本招式,对于锏法早已融会贯通。如今连贯的使出来,每挥出一锏都带着不可抗拒的威猛。

    “秦大哥使的好锏法。”李恪忍不住喊道。

    秦怀玉抬眼望去,李恪、柴哲威和李宗三人就在不远处看着自己。忙将手里的双锏交给旁边的家丁,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李恪面前施礼道:“秦怀玉见过殿下。”

    李恪对于秦怀玉行此大礼始料不及,他认为秦怀玉既然是自己的发小,就会像柴哲威等人一样随便,没想到他会跟自己如此客气。

    他称呼自己为殿下,不就是把自己和他从兄弟之间分开了吗?

    李恪假装生气的道:“秦大哥折杀李恪了,你我数年的兄弟,今天怎么变得如此客气?难道,今日的李恪就不配做你秦怀玉的兄弟?”

    秦怀玉没有想到李恪把话说的如此直接,一时难以反驳,心中也后悔以自己和李恪他们的交情刚才话说确实有点生分。

    旁边李宗看到李恪的不悦,秦怀玉的尴尬,忙解围道:“秦大哥,对三哥你怎么还是这么客气啊,难怪三哥会生气。”然后又对李恪道:“三哥不要生气,秦大哥并非不把你当兄弟,平日里大家在一起也无需多礼,只是三哥怎么说也是王爷,来到秦府,礼不可废。秦大哥如此如此施礼也情有可原。”

    柴哲威看到一脸尴尬秦怀玉,语带埋怨的附和道:“李宗说的不错,三哥不必介意秦大哥,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板一眼的,什么都太拘泥于礼法。”

    秦怀玉有点不好意思道:“三弟,听说你回京途中遭到刺杀,众位兄弟都很担心你,只是皇宫不是我等随便进去的,所以也没法去探望你,现在见你身体康复,我也就放心了。”

    李恪没有想过为此事情而生气,经李宗和柴哲威如此说,又见秦怀玉对自己甚是关心,笑道:“多谢秦大哥,我身体已无大碍,今天在市集碰到哲威他们,正好有空来跟兄弟们聚聚。”随即又道:“只是受伤之后身体有点虚弱而已,不妨事的,休息几天也就没事了。”

    李宗对秦怀玉道:“三哥很想见见大家,让大家知道他身体没什么大碍,免得我们担心。今天来找你了,再去找程大哥和小俊,大家好久没在一起,正好聚聚。”

    秦怀玉倒是没在意李恪对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问李恪道:“三弟,刺杀你的凶手可否知晓,等你伤势好了之后兄弟定会为你讨个公道。不过,你在休养期间躬马齐射,兵器武艺之事千万不可荒废”

    李恪一愣。武艺?是啊,历史上的李恪可是武艺出众,是继李世民、李道宗之后唯一的一位能统兵征战的宗室成员。

    可是,现在呢?文武出众的那个李恪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深知历史走向的李恪而已。虽然,自己继承了他的一切,但毕竟和他本人还是有差别的,于是心中暗道:“今后一定要勤练武艺,切不可如今天般大意,受他人欺凌。”

    柴哲威看到李恪脸上浮现出的惆怅,想起今日的事情,暗自叹息。他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深知李恪在躬马齐射,武艺兵器上花的时间和心血。

    但从今天他和刘梦龙等人的打斗来看,他的武艺还没有发挥到以前一半的实力。

    难道,他真的因为受伤影响了自己?

    一时,大家都不再言语,气氛变得有些冷清。李恪看了一眼秦怀玉,再看柴哲威和李宗,已然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便安慰道:“你们也不用担心,躬马齐射,兵器武艺之事我一定不会荒废。”随即话锋一转,对大家开玩笑的道:“再说你们个个武艺出众,我要是再不勤加练习,就对不起我们五虎一太岁的名号了。”

    见李恪如此说,秦怀玉心里也好受了很多,这才是以前那个宁**头不做凤尾的李恪吗,“既然三弟这么想,以后练武需要我的时候,只要三弟吱一声,我一定尽我所能。”

    李恪见秦怀玉对自己如此真挚,感动道:“多谢秦大哥。”

    秦怀玉又道:“不过恢复以前的武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三弟也不要急于求成。”

    李恪点头表示明白。

    柴哲威听到两人终于说完,趁势建议道:“三哥那我们去看看程大哥吧,他这一阵子估计在将军府待得快要疯掉了。”

    李恪也向秦怀玉道:“秦大哥,我先跟你一起去见婶婶,然后咱们再一起去看看怀亮。”

    秦怀玉道:“三弟请随我来,我们这就去见我娘亲。”

    在秦怀玉的指引下,李恪等人很快来到秦夫人的住处。秦夫人知道李恪来了,连忙出来行礼。

    李恪早一步挽住她,道:“恪给婶婶请安了,婶婶近来身体可好?”

    秦夫人道:“多谢王爷惦记,老朽身体一向健朗。”又问道:“听说你在回京的途中遇刺,现在身体可否康复,凶手找到没有?”

    李恪恭敬答道:“多谢婶婶挂念,恪没事,凶手之事父皇还在调查之中。”

    秦夫人关心的问:“你母妃近来可好?”

    李恪答道:“多谢婶婶关心,母妃身体一向很好。”

    两人如此说了半天,就见秦怀玉在秦夫人耳边低声说了几句,秦夫人便说自己身体不适,回后院休息。让秦怀亮陪李恪说说话,秦夫人刚离开,李恪几人便出秦府。

第十一章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

    程知节的大将军府和秦府只隔一条街,所以李恪来到秦府不多时,程怀亮就已经知道。

    他一早就盯住府里的总管,备好酒菜,待会自己要宴请宾客。

    总管知道程怀亮说的宾客是谁,毕竟他们经常吃喝,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听他这么说,就知道来的肯定是程怀亮的几个玩伴。

    刚到程府门口,身材高大的程怀亮便迎了上来,欣喜地喊道:“三弟,你终于舍得出宫,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来了。”

    李恪走到程怀亮面前道:“程大哥最近还好吧,我今天才出宫来看你,确实是我的不对。”

    秦怀玉忙上前安慰道:“三弟何必如此呢,我们兄弟都知道你的事情,你无需责备自己。”

    程怀亮也点头说是,忙把众人请进府中。

    李恪在程怀亮等人的拥簇下进了程府,见过程知节的两位夫人之后。众人来到了程怀亮的别院。

    程怀亮知道李恪回京途中被刺杀的事情后愤怒异常,想要到皇宫中去看李恪,但终究被他母亲阻止。

    如今见李恪身体已经康复,他又提起此事来,道:“李建成那些余党也太大胆了吧,敢对三弟你下手,简直就没有把我们兄弟几个放在眼里。三弟,等你身体痊愈,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王八羔子,刮了他们。”

    李恪知道程怀亮的性格,和程知节一样的脾气,大嗓门,倔脾气,笑道:“程大哥不必介怀此事,此事父皇会严查的。今日我们兄弟聚会,就说点开心得才是。”

    程怀亮听李恪如此说,尴尬道:“三弟说的是,但是,你被刺杀这件事情兄弟我是不能不管,皇上调查是一码事,我们兄弟为了报仇又是另一码事。”说完,看向众人。

    众人也都点头表示同意程华亮的提议,就连一向稳重的秦怀玉也没有反对。

    李恪感激道:“我何德何能,能得到众兄弟的青睐,今日我李恪发誓,你们就是我李恪一生的兄弟。”

    众人听李恪如此慷慨激昂的誓言,自是热血沸腾,又都是习武之人,年轻气盛,李恪如此看重兄弟情谊,内心早已被李恪深深感动,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举动。

    突然一个声音说道:“既然大家都是兄弟,不如我们结拜兄弟吧?”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尉迟俊,他也被关在府里不能外出,但并没有为此而安静下来,经常吩咐下人打探长安东西市奇闻异事。

    李恪出宫在秦府和城府的事情自然被家人回报给他。他便软硬兼施的逃出尉迟府匆匆赶来,没想到一只脚刚跨进别院大门就听见李恪的话,心中一时激动,情不自禁说出了结拜的话。

    说完之后又觉得自己鲁莽了,这话说的有点不妥,毕竟李恪是当朝皇子,他们虽然跟他称兄道弟,但毕竟是臣子。

    秦怀玉听到尉迟俊的话之后,不禁眉头一皱,他不知道众人怎么想,但是他明白,李恪作为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肯定会牵扯到立储,帝位之中。如果,今天跟李恪结拜,就算是真正的生死与共。

    但是,在他的内心里都希望自己的兄弟们能够过的好好的。所以,不等李恪说话,便抢先道:“大家都是兄弟,何必在意那些虚礼呢。”

    听秦怀玉这么说,柴哲威有些不悦道:“秦大哥这话就不对了,兄弟是兄弟,可结拜怎么能说成是虚礼呢。难道当年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也只是一些虚礼不成。”然后,目光看向李恪,说道:“我看是秦大哥不屑与我们这些纨绔子弟结拜吧!”

    秦怀玉被柴哲威驳斥的哑口无言,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其实,柴哲威又何尝不明其中的道理呢?也许,尉迟俊还小,有些事情他不明白。但是,像李宗、程怀亮等人自然也听的懂秦怀玉言外之意。

    只是,他们没有秦怀玉这般的顾虑,多年的兄弟情义让你们决定了要不愧余力的支持李恪。

    所以,在柴哲威对秦怀玉说出这样的话时,他们竟然出奇的没有指责他。

    李恪明白柴哲威的用意,这样突如其来的好事让他有点恍惚,毕竟他只是想跟大家拉拉关系,能拉到自己阵营了最好,拉不过来也要保持兄弟关系。没想到会发展成如今和大家结拜为兄弟的程度,只是他也明白秦怀玉话中的含义。所以,不想强人所难,又不想错失如此良机,也选择了沉默。

    秦怀玉知道刚才他说出那样的话,大家对都他有看法,但毕竟是兄弟,不好强迫他,才会选择沉默。略一沉吟,便开口道:“既然,众位兄弟都有如此诚意,我秦怀玉怎么能视而不见呢?”他这话一出,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柴哲威,他一施礼,对秦怀玉道:“还请秦大哥恕罪,小弟也是一时情急才说出那个的话的。”

    秦怀玉报以微笑道:“哲威说的哪里的话,是我多想了,这么多年的兄弟情义,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呢?”

    柴哲威也微微一笑道:“其实,我一直就想高攀高攀三哥这个大唐的王爷呢,今天终于等到机会了。”说完一推身边的李宗:“是不是啊,小宗?”

    李宗被柴哲威这么一问,也回过神来,但嘴上却道:“谁知道你怎么想呢?”

    李宗如此说也没有错,毕竟站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是开国功臣之后,他们都有继承父辈爵位的权利,将来都是国公级别的,对于跟一个王爷结拜就说高攀是无稽之谈。

    程怀亮见大家没有任何意见,结拜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吩咐身边的随从在后院教场摆好贡品和香炉。

    李恪看着眼前的众人,突然想起投名状的情节来。

    在唐朝是没有投名状一说,投名状一词源自《水浒传》。在古代是忠诚之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其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大意是指一个人在进入绿林时必须签署的一份生死契约,有了“投名状”便落草为寇,而摆脱“投名状”的方法只有接受官府的招安,这一条路了。

    李恪他们不似绿林好汉,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一结拜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的结拜跟投名状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李恪,秦怀玉,程怀亮,柴哲威,李宗,尉迟俊六人来到教场一字排开,每人手里挚三炷大香,高声道:“苍天在上,黄土为证,今日我李恪、秦怀玉、程怀亮道、柴哲威、李宗、尉迟俊。”

    李恪高声道:“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五人听道李恪的誓言,不由心潮澎湃,齐声喊道:“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三拜之后,将手中的香插进香炉。

    按照岁数,秦怀玉为大哥,程怀亮为老二,李恪排行第三,柴哲威第四,李宗老五,尉迟俊为六弟。

    李恪起身后和柴哲威,李宗,尉迟俊对秦怀玉和程怀亮施礼道:“大哥二哥请受小弟们一拜。”

    两人忙扶住李恪四人。柴哲威,李宗,尉迟俊也对李恪行礼道:“三哥,三哥。”

    李恪连忙扶起三人,叫道:“四弟,五弟,六弟。”

    六人相互注视,片刻后哈哈大笑。

    李恪突然道:“大家既然都是生死兄弟,那么,我就要有话说。”

    秦怀玉道:“三弟你说。”

    李恪道:“我知道兄弟们以后都会继承爵位,衣食无忧。可是,男儿生在世间,岂能浪费如此光阴?‘凭君莫话封侯事,功名但凭马上取。’我只是希望兄弟们以后要勤练武艺,凭自己的本事拜将封侯。”

    “凭君莫话封侯事,功名但凭马上取。”众人吟着这句话,突然间,他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个个激愤不已,扬言要踏破突厥,驱逐吐谷浑。

    李恪要的就是这样效果,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在众人的心里已经种下了种子,就等着发芽,然后是收获了。

    结拜仪式结束后,李恪和众人闲聊了片刻,想到自己出来已经出来太久,要是再不回去,杨妃发现会很担心自己,就告别大家。

第十二章 本王要学武

    回到皇宫已是傍晚时分,李恪还没有歇口气,就听见宫女兰儿禀报道:“殿下,娘娘来看你了。”

    李恪吃惊,怎么自己一回来,屁股还没有坐稳,杨妃就杀过来兴师问罪。

    杨妃在众人的拥簇下还没有等李恪整理下衣衫已经来到李恪房中,李恪忙给杨妃请安。

    杨妃看了一眼李恪,语带责问道:“听说你偷偷跑出宫去玩了?”

    “母妃,儿臣是看望先生还有哲威他们,并不是出去玩。”李恪辩解道。

    “恪儿,不是母妃限制你的自由。”杨妃语重心长的道:“只是你的身体还未痊愈,而且你还只带小宝子一个人身边也没有带几个护卫,母妃很担心你。”

    李恪歉意道:“母妃,恪以后不敢了在如此莽撞了,还望母妃恕罪。”

    杨妃看到李恪认错,气已消了一半,上前扶起李恪道:“你在宫外的事情母妃已经知道,你父皇也知道你在宫外跟他们打架的事情。今晚好好休息,明天到你父皇那里,原原本本的将事情告诉他,知道吗?”

    李恪大惊,他没有想到自己在宫外的事情已经被李世民知道。突然,他心里有点害怕,难道是李世民在监视他?

    杨妃看到李恪的神情,语气严厉的道:“你和小宝子偷偷出宫之后,本宫就派出刘衡暗中保护你,你堂堂王爷,在外面打架斗殴的事情迟早会让你父皇知道,并且,既然如此,何不让他早点知道呢,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你以前也不是没有过这样事情。只是,母妃还是希望你不要整天想着打打杀杀的,有时间好好看看书,练练字,学学话不是很好吗?”

    听杨妃如此一说,李恪释然。对于杨妃,他没有任何的戒心,不管她做什么事情,李恪知道都是为自己好,只是,有的时候也会有好心办坏事的情况。所以,李恪还是在担心杨妃如此关心自己,不知是否犯关心则乱的大忌。做出什么错的决定呢?

    李恪还是不肯的问:“那儿臣所做的事情母妃都知道?”

    “就你在宫外闯的祸,又不是什么大祸,让别人知道也无妨。只是,你以后要注意,切记不可随心所欲,不能让有心人抓住把柄。”

    有心人抓住把柄?李恪心里一突,杨妃这句话是另有所指,到底是指谁呢?

    不过,李恪没有问,他道:“儿臣谨记母妃教诲。”然后,话锋一转,“不知道儿臣是否可以跟刘温学武?”

    刘温,李恪不陌生,他从李恪的记忆中知道,刘温是杨妃身边的一个内侍,但一身功夫出神入化,剑法更是登峰造极。很久以前,李恪就想跟刘温学武,只是杨妃因为他年纪小而没有恩准。后来,李恪跟随杨恩学习躬马齐射,长枪长愬,倒是忘记了跟刘温学剑的事情。如今,重生的李恪怎么可能放过这样一个机会呢。

    杨妃看到李恪期盼的眼神,又想到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刺杀,攻击,学下武艺防身也好,于是道:“既然你有此想法,母妃也不能拒绝你。”

    她跟身边的贴身宫女道:“馨儿,你去把刘公公请来来。”

    李恪听杨妃让馨儿用“请”而不是“找”,就知道刘温看似一个内侍。其实肯定不简单。他感激道:“多谢母妃。”然后,拉起杨妃的手,扶她坐在塌上。

    不多时,馨儿领着一个身穿紫袍衫,头戴高山冠,年纪在六十开外的内侍走了进来。老者见到杨妃,甚是恭敬,上前行礼道:“老奴刘温拜见娘娘,两位殿下。”

    杨妃示意他起身,婉言道:“刘公公,这些年来你一直护卫本宫,本宫心里感激不尽。如今,皇宫大内,守卫森严,不会有什么危险,正好今天恪儿跟本宫说要想重新学武,本宫第一个想的就是你,所以,就把他托付给你教导。”

    刘温没想到杨妃找自己是为了让他给皇子李恪当师傅,心中犹豫,但看到杨妃眼中饱含的信任,便答道:“娘娘放心,老奴一定不负娘娘所托,悉心教导殿下。”

    杨妃见刘温答应,忙用目光示意李恪。李恪起身对刘温施礼道:“恪拜见师傅。”

    刘温不敢承受李恪大礼,忙不迭扶起李恪道:“殿下行此大礼老奴何以承受,为殿下师者非老奴,还请殿下不要折煞老奴。”

    杨妃知道刘温的性格,便没有勉强让李恪拜他为师,不过告诉他要执弟子之礼待刘温。

    这时只见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一脸兴奋的走了进来,先给杨妃和李恪施礼,道:“母妃,三哥要跟刘温学剑,愔儿也想学。”

    李恪知道他就是自己的弟弟李愔,忙把李愔拉到自己身边,摸着他的头道:“六弟,你想武,三哥支持你,以后三哥教你好不。”

    李愔高兴的拍着手叫道:“母妃,三哥说他可以教愔儿武艺,愔儿一定会认真学。”

    杨妃看着李愔,脸上荡漾着无限的幸福。

    李恪看到她的神情,心里发誓一定要让她开开心心,一定要让弟弟妹妹开开心心。

    杨妃和李恪还有李愔一起用过晚膳之后,杨妃才带着李愔离开。

    一夜无语

    第二天早晨,李恪用过早膳便来到两仪殿。自从上次李世民来看过他一次之后,李恪就一直没有见到过李世民。

    当时,他有伤在身,李世民也看不出什么不对。但是,现在他伤势痊愈,是否被李世民发现他不是真正的李恪呢?他的心里也犹豫不定。

    不过,杨妃都没有发现他的不对,李世民应该不会吧!李恪想到此处,心里安定了不少。

第十三章 觐见李世民

    李世民已经登基快一个月了,到现在还用武德年号而没有改国号为贞观,就是因为这场战争发生在他登基之时,他无暇顾及此事。

    李恪到甘泉宫门口,随着太监王德的通传,来到李世民经常批改奏章的御书房。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李恪上前行礼道:“儿臣李恪,拜见父皇。”

    李世民抬头看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奏章道:“起来坐吧,你身体还没康复,不用行此大礼。”然后,指了指岸上的凑章道:“国家战事连连,朕忙于政务,没顾得上去看你,想着等忙过这段时间再去看看你,既然你今天来给朕请安,说明你的身体已无大碍,朕也不用在担心你有什么不测了。”

    李恪听到李世民的话中充满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切,感动道:“多谢父皇惦念,儿臣身体已经痊愈,倒是父皇为国事操劳,需要时刻注意身体啊。”

    李世民听到李恪说出如此关心他身体的话,这几天笼罩在他身上的疲惫之感也随之一扫而光,一股父子亲情涌上心头。

    李世民看着眼前才只十二岁的李恪,心里百感交集,在他还没有当皇帝是时候不曾想过如此多的事情,如今做了皇帝,突然发现身上的担子重了,思考问题的立场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其次才是自己的儿女。

    他起身走到李恪的面前,叹道:“朕不能不操劳啊,如今的大唐千疮百孔,百姓生活艰苦,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雪上加霜的是跟颉利刚刚制定盟约,需要每年上供岁币,这更加重百姓负担。”

    他走到窗前于是疲惫的一声长叹道:“这是大唐之耻,也是朕之耻。”

    李恪想起历史上的李世民,在贞观四年就败突厥,擒了突厥可汗颉利,于是很肯定的说:“父皇文韬武略在历代帝王中少有,区区突厥,一只游牧民族,儿臣想用不了五年时间一定能够扫平北部草原,擒颉利,洗血耻。”

    听到李恪说的如此肯定,李世民脸上变现出惊讶之色,奇怪李恪怎么就能觉得自己能在五年之内平定突厥?难道他心中有什么策略不成?不由得有意想考教他一番想法。

    自从他登基之后,虽然有罗毅造反,突厥来袭,在群臣中很多人还是在这样非常时刻建议他早已储位。

    自古册立太子立嫡立长是帝王之家的传统。但是,朝廷还有一部分人不止一次的建议立性格刚毅的李恪为太子。儿子的性格他太清楚了,正因为如此,今天他说出五年可定突厥这样的话他也没有显得惊讶。因为一直以来,他征战在外,很少能考教儿子的学识,今天自己正好由此机会何不考教一番,看他除了众人所说的性格刚毅外,是否还有其它的一些优点。

    如果李恪真的有才,自己也该慎重考虑立储一事,不能因为自古定律就毁了大唐数百年的基业。

    心里有了这样的一番思考之后李世民问:“既然你如此肯定五年之内灭突厥,不妨说说你的想法。”

    李恪听到李世民问自己如此尖锐的问题,心里一阵紧张,他知道凡成大事者必须要有卧薪尝胆、坚韧不拔之志,不是那种逞一世英雄的匹夫。在未来的政治斗阵中他要做的就是推波助澜,坐收渔翁之利,让李承乾和李泰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才出手,一举拿下太子之位。不是像现在这般过早的崭露头角,让大家对他开始提防。

    可是,如今箭在弦上,让他不得不发。

    他知道,在这个大家都建议立储的事情上,李世民迟迟没有做决定,那就说明他心中还有犹豫,说明在李承乾身上还没有看到他认为的作为一个储君所具备的条件。

    所以,他不能表现的太平庸,让李世民对他彻底失望而不加以关注。所以,他的心中非常矛盾。

    还有一点就是李世民问他关于突厥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他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说。于是将自己知道的历史上李世民怎么灭突厥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父皇,突厥是草原游牧民族,他们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弱点,我们只能双管齐下才能一举击溃突厥。”

    说到这里,李恪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见李世民点头示意,他继续道:“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有一种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机动灵活,以至于连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牛、羊等)都是可以移动的。

    如果派遣一支军队对他们进行讨伐的时候,他们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而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只是一片草场,根本就没办法进行破坏,如果紧追不舍,则整个军队往往会被辎重粮草给拖垮,有时还会中他们的埋伏。

    所以,如果要平定突厥,扫清北部边界的威胁:一,国家的意志和能力是最主要的。在对外战争中给我们能借鉴的是汉朝,汉朝的初始阶段,国力是非常虚弱的,在对匈奴的关系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在君王和臣子们的励精图治中由弱变强,在国力强盛时对匈奴实施连续不断的打击,最终迫使匈奴西迁,捍卫了汉帝国的安全。所以,增强国力是首要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李恪在谈到自己对突厥的问题上时忘记自己制定的做事低调,韬光隐晦的方针,侃侃而谈道:“二是,政治攻心为主,找出突厥存在的矛盾,从内部瓦解突厥各部落之间的团结,减轻战役难度。”

    “第三,大唐必须要有一支足以与突厥想媲美的铁骑。在补给和地理环境不太有利于我方的情况下,深入大漠,找到突厥的王庭所在地,一举击溃突厥人的信心。如此突厥各个联盟将不攻自破。可以一举扫平突厥,北定大漠。”

    李世民听李恪说完,沉思片刻之后凝重的道:“你想效仿当年的冠军侯霍去病,深入敌人腹地,给敌人最致命的一击,摧垮匈奴的信心。这倒不失为对付突厥骑兵的一个办法。”随后又问:“那你认为该如何发展经济,充实国力,改善大唐百姓的生活?”

    李恪没有想到李世民考教完他对突厥的问题之后还要考教他如何发展经济,改善国力这样的大问题,心里一阵犹豫。自己是装作不知道呢?还是把历史上李世民在唐初实施的政策说出来呢?他抬头看了一眼神情专注等他回答的李世民,略一沉吟便道:“儿臣这几天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有不妥之处还望父皇指正。”

    李恪对于如何打赢未来对突厥的战争分析的有理有据,让李世民对他另眼相看。所以,他才会问李恪如何能增强国力,改善百姓生活等的治国之策。他确实的指望李恪能在治国之策上有什么突出的策略,便道:“你且说来听听。”

    李恪整顿了一下思路道:“一,免除关内及蒲州等六州两年的租调,其余各州免除租调一年,这样可以大大刺激蒲州等地农业的发展。

    二,对于受突厥人入侵破坏严重的地区,国家按照每户人口数量的多少,发放赈济品;对于受封为王的皇亲国戚,大大降低其封邑的标准,以减轻当地农民的负担。”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李世民,见李世民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继续说道:“三,国家倡导节俭: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ze民愁,民愁则国危。”

    李世民听完李恪的三点治国策略之后,陷入了沉思。李恪说的确实是大唐现今必须要面对,也要解决的问题,他为此饭不能食,夜不能安。今天经李恪这么一说,心里连日来的烦恼一扫而光,觉得大唐最该解决的就是李恪所提到的这三点。

    一番思考之后李世民看着眼前还是孩子的李恪,沉声问道:“李恪,朕问你话,你要如实回答,你今天所说是你自己所想,还是他人让你代为传达给朕?”对于性格刚毅果敢的李恪,说出如此切合实际的策略,李世民还是心有疑惑。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毕竟李恪的年龄如果真能想出如此治国策略,实在出乎他的意料。如果,是有高人指点李恪,他也想见见这个人,必定不会让此等人才埋没。

第十四章 朕要惩罚你

    李恪在李世民问他如何对待突厥问题的时候就知道会有如此一问,便不紧不慢的说道:“启禀父皇,今天所说,确实是儿臣所想,并非有他人指使。”

    李世民知道李恪不会欺骗他,所以,虽然脸上没有表现出来,内心却震撼不已。如此慎密的决策尽然是出于一个孩子之口,更多的是作为父亲对儿子能取得如此的成就而感到欣慰。

    他笑道:“未曾想到经此一役,你倒是思想开阔了许多,有这般的见解,父皇感到高兴。”

    李恪看到李世民不断变化的表情,一颗心高悬着,如今在听到这句话,一颗心终于落地。但就在此时,李世民又道:“听说昨天你偷偷出宫,在长安城又闯祸了?”

    李世民如此一问,李恪顿时感觉全身冰冷,立马道:“父皇,儿臣只是想去看看岑先生,还有一起玩到大的哲威他们。至于,至于在酒楼那件事情,不是儿臣刻意为之。”

    李世民今天心情好,所以,没有想过过多的责备李恪,只是道:“你一个堂堂的王爷,跟市井无赖打架斗殴成何体统。不过此事也不能怪你,只是,事后你对刘梦龙的处置有些不当,不该滥用私刑。”

    “儿臣知错了,还请父皇责罚。”李恪急忙认错。

    “惩罚是必须的。”李世民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你也不例外,不过那刘梦龙也只是一个市井无赖,你对他严惩就是帮了长安城的百姓,朕就从轻处罚你吧。”

    李恪听到李世民说要责罚自己,心里一阵冰凉,已经做出你说什么就什的态度,但就在这是却听李世民道:“朕惩罚你在府中禁足一个月,抄千遍《兰亭序》,你可满意?”

    “满意,满意。”李恪欣喜道:“多谢父皇。”

    看到眼前儿子的表现,李世民心中也是一阵好笑。

    而后,李恪又把岑文本做自己老师的事情告诉了李世民。

    李世民对于儿子开始学文之事很惊讶,便问道:“你何时对学文之事如此上心?”

    李恪知道李世民会有此一问,便道:“父皇,这是儿臣经过刺杀受惊后的领悟,觉得不能整天打打杀杀,学习知识也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听后,甚为满意,心中高兴儿子能有这样的情趣,便道:“既然如此,朕答应你了。”

    李恪听高兴的道:“儿臣,多谢父皇。”

    李世民因为政务繁忙,还有很多奏章要他批复就没有根李恪多说。勉励了他一番之后让他退了出来。

    李恪也不便多打扰他,临走说了几句:父皇要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的话,便退出了两仪殿。李世民虽然忙于政务,没有跟李恪说太多的话。但他能感受到李恪对他的关心,这让他心里对李恪又多了一份爱意。

    出了两仪殿,李恪心情大好。因为,他今天又有了不少的收获。老远就看见不远处的小宝子,小宝子见到李恪,快步跑过来对李恪道:“殿下现在是否要回府?刘老刚才说他在府里陪你练剑。”

    李恪心里想着学武的事情,便带着小宝子急急忙忙朝自己的府邸而去。

    看着李恪走远的背影,李世民心里的烦恼一扫而光,开始思考最近大臣们讨论的册立太子的事情。通过他对李恪的考教,可以看出他在文治武功方面有很强的天赋,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是李世民认为一个帝王,一个国家统治者必须牢记的定律。而李恪能减免赋税,降低封地标准,减轻百姓负担真实体现了他的爱民之心。通过以往的历史,李世民深深知道,只有百姓富强,人民生活安定了,国家才能够繁荣昌盛。

    然而,古今帝王能懂这个道理的有几个呢?所以,他觉得李恪身上所具有的最大有点就是懂得百姓和君王孰重孰轻的道理。想到这里,李世民开始有点烦恼,自古长幼有序,嫡庶有别,李恪始终不是嫡子,立他为太子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并且,他的身份还还有些尴尬,隋炀帝外孙的身份令他不可能得到跟他一起征讨天下,打下大唐江山的众人的支持。虽然,有部分群臣建议立他为太子。但是,立李恪为太子不是他和部分人所能决定的。立储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虽然是自己的家事,但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这就是帝王,这就是皇帝,自己的家事就是天下事,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大唐,影响着他身边的任何一个人。

    反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众人都建议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只是,李承乾的性格和才能他清楚,虽说不上优秀,但也不算很差,若跟李恪比起来,就有点相形见拙了。

    李恪已经能想到,他和李世民的一番对话会让李世民更加关注他,同时会让长孙无忌对他越发戒心。只是,他没有想到,他的一番回答还让李世民有了立他为储的想法。

第十五章 练剑

    回到府邸,李恪一个人径自来到后院,刘温早已等待多时,看见李恪,只是微一拱手道:“见过殿下。”

    杨妃叮嘱过李恪,要对刘温执弟子之礼。所以李恪对刘温甚为客气,道:“师傅不用对恪如此多礼,虽然我们不是师徒,但师傅教传授恪武艺,便是恪的授意恩师,以后愿执弟子之礼待之”说罢便施礼道:“恪拜见师傅。”

    刘温见他语气坚定,知他心意已决,便随了他的意思,生生受李恪大礼道:“既然殿下愿拜老奴为师,那老奴就受殿下这一大礼。不过,老奴教殿下武艺之事,望殿下以后要慎言。还有,师徒之名也只有能老奴和殿下两个人的时候,殿下才能如此称呼。”

    李恪立即心领神会,道:“恪谨记师傅教诲。”

    刘温的确的一个好老师,见李恪明白自己的意义,便不再纠缠此事,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殿下对于剑术一道如何理解?”

    李恪虽然不懂剑术,但见过舞剑的,前世的记忆中经常看到影视剧中的大侠们仗剑行走江湖,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身强悍的内功,即使一片落叶,也能伤人于无形。只是,他对唐朝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人,有这样的剑术和内功不敢确定。便对刘温道:“师傅,恪想问的是,当今天下到底有没有内功一说。”

    听到内功两字,刘温很惊讶。毕竟内功之事只存在于江湖,一般人知之甚少。他不明白李恪为什么会知道。忍不住问道:“殿下也知内功之事?”

    李恪一怔,旋即掩饰道:“以前还在王府的时候,偶尔听秦怀玉提起过。”他知道刘温不可能跑到秦府问秦怀玉怎么知道内功一事,所以才敢这么胡诌。

    刘温点点头,不再追问李恪知道内功一事,秦琼当年行走过江湖,李恪从他秦怀玉那里听到内功一事也无可厚非。又对李恪解释道:“世间确有内功存在,如此奇功非奇遇不能所求,更因习练起来颇为艰难,故而习练之人的很少,练有所成的就更少。”

    李恪听到刘温说确实存在,心里高兴不已,没想到真的有内功这样的武艺存在,那是否意味着自己也能练就一身高超的武功呢?他想刘温既然知道内功,就一定练过。就试探道:“那师傅是否能够飞檐走壁?不知道内功到什么境界了?”

    刘温平静的道:“老奴学艺五十年,略有小成而已。”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语气甚是傲慢,可见刘温对于自己的内力境界甚是满意。随即又道:“殿下请看。”说罢,摘下一片叶子,随手一扔,只听“嗖”的一声,树叶便深深陷入亭台的柱子中。

    李恪被刘温的这一手功夫震撼的合不拢嘴,怔在那里半天不语。

    刘温见李恪发愣,鼓励他道:“殿下以后如果坚持苦练,相信成就一定高于老奴。”

    李恪听刘温这么一说,回过神来,忙对刘温行礼道:“请师傅受恪内功修炼之法。”

    刘温严肃的对李恪道:“其实,老奴想传授殿下的是一套剑法,内功只是辅助而已,剑法才是殿下以后安身立命,成就大事的保障。”

    李恪静静的听着,刘温继续道:“内功之法在于循序渐进,老奴苦练五十年才有今天的成就。殿下虽然聪慧,但至少也需要四十年方能略有小成。而剑法就不一样,只要殿下勤学苦练,以殿下的资质和意力,再辅以内功之法,二年便可小成,五年便少有人能敌,十年必能大成。殿下所做之事远胜于武艺之事,武艺只是殿下所学之一二,老奴希望殿下不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剑法上。”

    李恪知道刘温是想让自己苦练剑法,以便生活中防身之用。而他似乎也明白自己学武并非为了防身这么假单,所以才说自己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内功上。说武艺只是自己要学习的一部分而已,还有很多要自己学习。李恪很好奇刘温为什么会这么说,而刘温给他的感觉让他觉得这个人也不简单。这时他才体会杨妃为什么会让他要对刘温执弟子之礼的缘故。因为刘温绝对不只是杨妃身边的一个太监那么简单。想到此处,李恪恭敬道:“恪谨记师傅教诲。”

    刘温见李恪明白他的意思,转变了一下说话的语气,对李恪道:“刚才老奴问殿下,殿下对于剑术一道有何理解,是否练习过剑法?”

    李恪说自己不了解也没有练过剑,不会用剑,也不懂剑道。刘温没有出任何的表情,叮嘱道:“其实,只要是能杀人的剑法就是好剑法。学剑就是为了防身,就是为了安身立命。所以,殿下不要把它看的有太多高深。”

    刘温的话让李恪想起了一句俗语:瞎猫,死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于是恍然道:“恪明白师傅的意思。”

    刘温很满意李恪的理解能力,然后他就开始将学剑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动作和一些必要的知识传授给李恪。李恪学的很认真,在刘温的指点下,一个时辰便掌握了运剑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李恪在休息的空闲时间都不放过想刘温请教,刘温便给他讲解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下午的时间都是李恪一个人在练习,刘温远远的看着李恪的每一个动作,哪有不对的地方,总是适时的指点并纠正过来。就这样,一个下午李恪都在重复着刘温教给他的动作,不厌其烦的挥舞着手中的长剑。

    “殿下,可以休息会了。”李恪听到刘温的话,收了剑来到亭子里。对刘温道:“师傅觉得恪练的如何?”

    刘温看了一眼大汗淋淋的李恪,说道:“殿下对于每个动作都要求严格,不厌其烦的重复练习,并在一下午时间就能掌握,可见殿下天赋异禀,非常人能比。老奴明天就将真正的剑法传授于殿下。”

    李恪听后很兴奋,不是高兴刘温夸他天赋异禀,而是对于明天刘温能传授他真正的剑法感到鼓舞。说实在的,今天一整天,他几乎都是照着刘温教他的一个用剑动作和一个舞剑姿势中度过得。要不是他下定决心要武艺,要不是他知道自己没有一身武艺很难在尚武的大唐立足,也为了他今后争储能够自保,他恐怕很难坚持下来。

    刘温道:“现在老奴就将内功之法传于殿下,希望殿下能勤练不辍。内功之法对于练剑之人初期只能算是一种力量的辅助,在运剑的过程中能源源不断的输送力量到手臂和身体各个部位,减少了身体能量的过多损耗,对于殿下练剑有莫大的帮助。”

    李恪仔细的听着刘温给自己传授口诀,还有一些姿势及注意的要领。刘温说完之后,让李恪再重复一遍,以免出错。李恪将刘温所说之法重复了一遍。刘温听后很满意,嘱咐他不要随意将此事告知别人,并告诉他以后练剑时间就放在早晨和晚上。李恪很满意刘温的安排,上午和下午他还要学习书法和绘画以及兵法韬略,能放到早晨和晚上也是他最满意的时间段。

    晚饭后,李恪回到房中,开始按照刘温传授的口诀和姿势练习内功。初时没有任何反应,李恪不禁有些怀疑,不过怀疑归怀疑,他依然坚持不懈,时间久了就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热流在身体流动起来,让他舒服不已。随着李恪的引导,这股热流在李恪的身体游走,每到一处都会让那部分身体感到无比舒服。李恪兴奋异常,这股热流的出现让他白天练剑的疲惫一扫而光。正如刘温说的,内力确实能让人的力量得到补充,能让人在用力过度的时候更好的得到休息。

    第二天早晨,李恪来到后院,刘温便传授李恪剑招,李恪按照刘温所受的剑招挥舞长剑,刘温在旁边指点。

    因为,李世民还罚他抄写千边《兰亭序》。所以,上午的时间里他独自一个人在书法中练习书法。不过,对于书法来说,他不是很陌生,好歹在前世临摹过王羲之的字帖,能写出不错的字来。所以,对于李世民这样的惩罚无疑成了李恪安心习练书法的最好借口。

    下午的时间李恪还要学习躬马齐射。俗话说的好,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虽然,李恪的记忆中他对躬马骑射很精通。但是,现在换成了穿越过来的李恪,即是知道自己熟悉也不能懈怠。

    禁足的一个月时光就在这样的日子中一天天度过,李恪的剑法在刘温的指点下突飞猛进,他已将刘温所受剑法熟烂于心。刘温对李恪能这么快掌握招式很欣慰。便要求李恪和他对练。李恪手握长剑,向刘温连连进攻,却都被刘温一一化解。刘温用剑快、精、准,刘温攻他,李恪在刘温手下走不了一招。但李恪不气馁,刘温练剑五十年,他才练了一个月不到。所以,他只有在心里对给自己鼓劲,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要达到刘温的程度。而书法也也小有所成,对于王羲之的笔法他临摹的也非常像,如果,不是非常精通书法的大家,肯定难以分辨真伪。躬马齐射更是不必说,因为有底子,所以,技术更加娴熟。

    这天下午,李恪从书房出来,径自来到后院,练剑不到一刻就见小宝子急急忙忙的朝自己跑来。李恪斥道:“有什么事情非打断我练剑,不是说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来后院吗?”

    小宝子低头小心的道:“殿下,圣旨到了,赶紧去接旨吧。”

    “可是父皇身边的王公公?”李恪问道。

    小宝子道:“就是王公公来宣旨的。”

    李恪不敢怠慢,急步来到前厅,正见王德在来回度着步,另外还有两个小太监立在一旁。王德看到李恪长松口气道:“长沙郡王你可来啦,赶紧接旨吧。”

    李恪领着小宝子、兰儿和一众侍女行礼高呼万岁后王德念道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特诏长沙郡王李恪明日卯时到太极殿早朝。卿此!”

    李恪接过圣旨,拱手指着客厅的椅子对王德道:“王公公请坐,先用点茶水解解渴。”

    王德对于李恪对他的尊重颇为满意,忙还礼道:“老奴还有旨意要宣读,就不打扰殿下了,殿下请留步,老奴告辞了。”说完带着两个太监急匆匆的走了。

    王德走后,李恪看着手中的圣旨,脸上浮现了笑意:机会终于来了,李世民明天就要在在太极殿册立太子,虽然被立的太子是李承乾而不是他。但是,过了明天之后,自己就可以出宫开衙建府,施展自己计划。

    不过,再次之前,他还要去见一个人,需要详细问下关于册立太子是详情,这样好方便他明天做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925/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唐朝当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七月初三所写的《回到唐朝当皇帝》为转载作品,回到唐朝当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唐朝当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唐朝当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唐朝当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唐朝当皇帝介绍:
回唐改命,神断天下。
刘衡附身李恪,成为太宗三子,帝王之家无亲.....
弱则亡、强则生,重活一回岂能庸。
脚踩大地,头顶青天,一路斩荆劈刺....
《回到唐朝当皇帝》书友群:117562573(虚席以待)
小说关键字:回到唐朝当皇帝回到唐朝当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唐朝当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唐朝当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