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一世富贵TXT下载一世富贵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一世富贵全文阅读

作者:安化军     一世富贵txt下载     一世富贵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62章 枢密院都承旨

    会川城帅府,李璋反坐在椅子上,紧皱眉头,看着周围将校吏员忙忙碌碌地处理着各种军情。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王凯在一边悠闲地喝着茶,不时提醒一两句。

    事情不自己做不能体会,以前看王凯主管军令,也并不见多么忙碌,无非是把将校吏员统计出来的资料汇总起来,拟出初步的方案交给徐平审阅。等李璋自己接手,才知道这工作是多么繁杂。小到每一次队级的战斗,大到全军的行动,必须过目,重要的事情要牢记于心。像是王凯,秦凤路五军,每一个指挥使、副指挥使他都能叫上名字,一提番号便就知道统兵官是谁,如今驻在哪里,在做什么事情。徐平一提要有什么军事行动,出动多少人马,他就知道要走哪条路,需要多少粮草,从哪里起运,用多少力。以至军事行动的大致过程,用多少时间,都像本能一样能用最快时间估计出来。

    李璋要做到王凯那个地步要花多少时日?最近的会州战事,有王凯在一边指点,他也觉得头都要炸了。从徐平把事情交待给他,便就再没睡过一个好觉,最紧急的时候,天天吃住在参赞军事司,喝口水都像救火一样紧急。

    会州的战事进行得很顺利,元昊终于是想明白了,不再把兵力投入到跟徐平的对攻拉锯中,而是专心守住屈吴岭的各处隘口,全力经营天都山。会州在地势上孤悬在外,徐平要攻便就让给他好了,秦州数万大军集结在那里,派一两万人过去就是羊入虎口。党项真正的精锐并没有多少,被打掉一支就少一支,等到秋后面对宋军数路齐攻才是真正考验。

    一个将校快步走到李璋面前,把手中的文状给他,叉手道:“机宜,三角城一战已经完结,宣威军和擒戎军在那里会合。这是他们交上来的军功初报,您过目之后送交给军功司即可,他们自会下去清查。后面是在那里修城所需人力物事,您看有什么不妥?”

    李璋出了口气,接过文状道:“好,先放在我这里,稍后我自会处置。”

    将校应诺,转身离开,继续处理自己的事务。

    李璋把手中的文状放在案上,对一边的王凯道:“好了,三角城一下,会州的战事便就基本完结。现在清朔军已经团团围住会州,番贼并没有派人来救,这几日让他们把城攻下来就是。后面把三角城建起来,就功德圆满,会州在我们手里了。”

    王凯笑着起身拱手:“恭喜衙内,忙碌了这些日子,终于了结一场大战!”

    李璋苦笑:“与上次三都川打禹藏花麻,卓罗城打昊贼相比,会州这仗可是小得不值一提。饶是如此,若没有监军从旁协助,我还不知道要闯出什么乱子!”

    这活真不是一般人干的,既要做到巨细无遗,又要统揽全局,不许出差错。经过了这个职位的锻炼,或许不能成为优秀的统帅,但把军队管得井井有条还是做得到的。

    会州之战便就这么波澜不惊,历经一个多月结束。占住会州之后,秦凤路大军前出天都山脚下,隔着屈吴岭与党项的西寿监军司和天都山南院对峙。

    七月初的一天,徐平在帅府里对李璋道:“会州之战,虽然斩获不多,也没有毙俘番贼重要将领,但终究是开战以来本朝攻下的第一座州城,也算一大功。等过两日,全部战果统计清楚,便由你带着,到京城献俘。”

    李璋深吸了一口气,该来的还是要来了,问徐平:“哥哥的意思,是就此让我回京吗?”

    “不错,现在是七月,等你带着一干人等回到京城,也就到下旬了,眨眼间就到秋后天气凉爽的时候。一年多我们与番贼相互试探,到了真正交手的时候,容不得出现任何意外。有你在京里照应,我这里做事才能够放开手脚。”

    李璋默默点了点头,这是早就说好的,秦凤路跟以前的宋军有诸多不同,现在真正编成了近十万大军,以前的军功也引起了朝中重视,面对的环境已经跟以前不同了。去年没有人相信徐平能在秦凤路闹出多大的动静,就是经略河湟蕃部也将信将疑,能够让这一带平平稳稳,不拖其他几路后腿就算完美。一年过去,却是秦凤路立的军功最多,原来不当一回事的改变军制,重新整训军队,在朝中官员眼里也完全跟以前不是一回事了。最初徐平说新招多少人,编成多少大军,朝里大多数官员都不一当回事。地方帅臣重整军队,动静闹得比徐平大的多了去了,以前在河北路还曾经整训过几十万人呢,但那只是个数字而已,并不能真地打仗。秦州却不同,他们用战绩证明,重整出来的军队是真能打仗的。

    人红是非多,现在徐平俨然成了与党项对敌的中流砥柱,佩服的有,赞叹的有,眼红嫉妒的当然也有。三人成虎,没有人在京城给朝中吃定心丸,徐平这边疆大帅也不好当。

    沉默良久,李璋问道:“哥哥,你的意思我是明白了。但回到京城之后,要出任什么官职,具体做什么事情,能不能给我讲清楚?我们自家兄弟,你话说得越明白越好,我回京之后按你说的做。放心,你说让我任什么官职,我自有手段坐到那个位子上去。”

    徐平听了不由微笑,只要不是让李璋回去做三衙管军大将,他当然就有办法得到那个职务。实在不行,他还可以真接跟赵祯开口要,赵祯还能回绝他不成?

    想了一会,徐平道:“我想来想去,只有在枢密院任职,才最方便。你最好出任枢密院副都承旨或者同都承旨,这样秦凤路的一举一动,你都能展示在朝廷面前。事情最怕的是藏着掖着,惹人生疑,我们把要做的事情亮明了,让小人无处下手。”

    李璋略微一想,笑道:“我还以为要我到三衙做个什么职事呢,那样倒有些难办。都承旨这职事虽然紧要,但不直接统军,我好坏现在有些军功在身上,做来何难?不要说是副都承旨,就是做个正任,别人又能够说什么!”

    徐平忙道:“千万不要做正任!一来这职事在枢密院非同一般,联结文武内外,你到底是外戚出身,把持了这位子容易惹来非议。二来你要做的就是把秦州军事亮到朝廷去,做了正任反而就不方便了。做个副任,跟官家讲好就是要做这件事,才最合适!”

    副任都承旨,以李璋的身份,现在地位,那是手到擒来,他笑着应了。

    枢密院已经慢慢转变成文官衙门,哪怕就是有武将任枢密使,也是做的文官职事。现在西府真正最高的武将,实际上是都承旨,整理军情,主管日常事务,但又不惹人注目。

    徐平需要李璋回京城做的,并不是指望他在政治上支持自己,徐平自有一班站在自己一边的文官同僚支持。李璋要做的,是把秦凤路的军事行动、军事管理摊在赵祯和朝中大臣面前,知道徐平在秦凤路在干什么,怎么做,不要胡乱猜疑。

第163章 两府议事

    此时枢密院设兵、吏、户、礼四房,管理全国的军事事务,枢密院都承旨是实际管理这四房的官员,一般设正、副职一到两人,不一定正副职皆设。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此时的都承旨王贻庆是太祖朝宰相王溥之子,以比部郎中任此职,已经老迈不堪,其侄子王贻永又新任枢密副使,他避嫌退职在家,已经很长时间不到枢密院视事。原枢密院副都承旨战士宁实际主管枢密院承旨院,通管各房,处理枢密院日常事务。

    秦凤路经略司主管机宜文字李璋携会州之战的胜利回京代徐平述职,不久之后,便就从宫中降下诏旨,战士宁升任枢密院都承旨,李璋出任副都承旨,不再回秦凤路去。

    都承旨这个职务,太祖、太宗两朝都是用武将,跟武将出身的枢密使搭配,到了真宗朝开始文武参用,不过还是以武将为主,如天禧年间杨崇勋、夏守都曾出任。到了赵祯登基之后,开始以文资官员为主,武将参用,跟枢密院文职化相对应。李璋是赵祯至亲之人,又在西北一年多,有军功在身上,他出任此职在朝中并没有反对的声音。

    李璋到枢密院之后,过了十多日,突然宫中又传下旨来,枢密院新设河西一房,主管西北军事,一应西北战事机宜、兵籍、钱粮,皆由此房整理进呈。而且特别注明,此房暂时由李璋专管,全权负责陕西四路和府路的军机。

    这道诏旨一下,群臣才回过味来,这件事情只怕没有那么简单。枢密院的各房是办事机构,没有决策权,是贯彻执行正副枢密使意志的职能部门。没有决策权的职位不引人注目,枢密都承旨的人选朝中很少有人议论,一般就是正副枢密使和皇帝同意即可。

    此次李璋出任此职,吕夷简没有表示反对,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但新机构的设置就不同了。新设河西一房,这一房配多少吏员,主管什么事情,在战事中起什么作用,就由不得相关的官员浮想联翩。不过不知道怎么想的,吕夷简表现相当平静,积极配合李璋。

    不过以前惯例,东西两府各自独立,主管的事务不相通报,只是到了最近,为了应付西北战事才新设衙门让两府一起议事。几位正副枢密使对枢密院的变动闭口不提,外朝的文臣便就一头雾水,想议论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偏偏枢密院又是一个极独特的机构,他的地位与中书门下相当,但除了辖下的三班院、通进银台司等这些在外的机构群臣了解其内部事务,枢密院本部官员极少,多是办事的吏员和将佐,外人根本不知道其内部事务。而直接与枢密院相联系的武将,在朝中又没有发言权,他们更多是直接向皇帝提意见。这件事是赵祯自己定的,武将们的意见提了也没用,再亲密的关系也亲不过李璋。

    大半个月的时间,李璋在枢密院忙忙碌,外面猜疑不定,就在这种奇特气氛中过去了。

    七月上旬,天气依然炎热,这日午后,赵祯突然传出旨来,让宰执全部到新设的中书附近的议事厅去,议论西北战事。李璋所管的河西房,第一次在众宰执面前亮相。

    李迪有些不满,虽然现在让两府对军情共同议事,但吕夷简管的枢密院,还是主要向中书催钱粮,具体的军事布署很少让中书插手。人总是这样,大把的钱花出去,怎么花的却不许给钱的人过问,哪怕是国家事务,各衙门之间也会有些矛盾。

    看看时间不早,李迪起身道:“圣上要我们前去议事,不能怠慢,这便起身吧。议事厅便就在左近,都堂不必留人值守,都过去听一听。七月流火,秋天已经不远了,今年如何防秋,如何对敌,听了诸位都心里有数。不要到时战事一起来,又被西府催命一般,这座城里少了钱粮,那一州里要运粮民夫,费了无数心力,还是落个诸事不齐备。”

    参知政事陈执中道:“相公说的是,去年中书上下,为了西北战事忙得无日无夜,还是免不了报怨。今年最好让西府事先说定,到底要哪些物事,我们早早预备。”

    另一位参政杜衍连连摇头:“此事只怕难办,依我在西府任职的时候来看,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到时需要什么,谈何事先说定?这种事情枢密院也作不了主,前方诸将心中没有计议清楚,枢密院也只好随他们索要。想要一切有备,只怕是难”

    副相晏殊道:“我们在这里说什么都没有用处,还是快快前去吧,且看西府如何说。”

    这几人中只有陈执中还没有在枢密院任职过,其他几人都是两府转遍,对枢密院并没有什么幻想。枢密院说是总理军政,但禁军的日常管理要么在三衙,要么在经略司,战事又是由前方的帅司掌控,他们又能玩出什么花来?战争规划按说是由枢密院掌管,仗要怎么打,打哪里,也是由他们决定,但前线远在千里之外,他们还是不要听帅司的?

    几位政事堂相公议论纷纷,一起出了都堂。新建的议事厅紧挨着政事堂,也是为方便诸位宰执相公,倒是离枢密院要远一些。几人走没多远,就看见远处过来几辆三轮车,上面坐着吕夷简、王贻永、宋绶和章象几位正副枢密。

    皇城行马是宰相才有的特权,以前哪怕是参政、枢密没有特旨,也要迈开步子走来走去,自从引入了三轮车,大家来回走动便就方便了许多。

    在议事厅前站住,两府诸宰执行礼寒喧,一起步入议事厅。

    吕夷简已经六十四岁,头发花白,身体大不如前几年,有些龙钟老态了。他的心思太多,心力用尽,身体明显一年不如一年。反而七十岁的李迪比他的身体还要好一些,虽然同样两鬓班白,但步伐稳健,身子相当硬朗。李迪壮元出身,少年得志,年纪轻轻便就进入两府,前期仕途相当顺利,反而是到了老年颇多坎坷。他的挫折一是来自丁谓,另一部分就跟吕夷简有关了。不过这几年朝中变得太过厉害,两位老臣迎接新事务已经是目不暇接,也没有力气争斗了。这世界一天一个样子,他们已经觉得有些不上了,哪里还有余力?

    并排进入议事厅,吕夷简习惯性地掏自己随身带着的老花眼镜,没留神脚下一绊,趔趄几步,差战摔倒。身边的李迪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吕夷简,口中道:“枢相留神!”

    吕夷简拿了老花眼镜在手,站稳身子,抬头看着李迪,静了一会,不由摇了摇头:“复古,这才多少年月,我们怎么就老朽成了这个样子?唉”

    到议事厅来,李迪本来是带着一些气的,突然看见吕夷简老态龙钟的样子,听他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不由看了看自己,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起来,那点怨气烟消云散。

    上前两步,扶住吕夷简,李迪道:“坦夫,人间不许见白头,我们是真地老了。这几年天下变得太快,朝中事务也是一天一个样子,我们都像被鞭子赶着一样,一刻也不能够停下来。不知不觉间,就老了,我们都老了”

第164章 运筹帷幄

    吕夷简和李迪两人消了怨气,两府诸相公之间便就融洽了许多,不似前几次那么剑拔弩张。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吏人上了茶来,诸位宰执坐在前面的小厅里用茶,议论着最近的朝政。

    徐平离开三司之后,接任的程琳以稳为主,不再有什么大的政策变动。但历史的进程已经开始,朝廷的政策稳定下来,各项新政便开始逐步细化、深入,向全国各地扩展。现在中原、江南、川峡等核心地区,新政已经全面推开,除了开封和洛阳外,又有几个地区中心开始冒头。三司收上来的钱粮,一年前进一大步,而且对农税的依赖越来越小,由银行和三司属下的工商实业缴上来的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种经济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带来政治上的相应改变。三司作为中书下面的衙门,在朝堂上的发言权日日递增,为了进行平衡,中书直接插手三司事务的情况越来越多,最近更是专门安排了参知政事陈执中专管三司事务。按照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年,要么把三司拆分掉,要么政事堂专门给三司一个位子。不管是让三司使地位更进一步,进入政事堂,还是宰执中专门分出一人管三司事务,从三司使手里夺权,都意味着三司衙门在权力结构中的分量增加。这种权力重心的改变,最终必然会反应到朝政的改变上来。

    除了三司衙门在朝堂上发言权增加,另一个让人不安的变化是三司属下的场务,不管是银行还是铺子,以及营田务、蔗糖务这些巨无霸,还是分散在京城和地方的一系列工商实业,在经济特别是财政中的分量越来越重。现在不乏这种情况,一些不太发达的州县收上来的钱粮,还不如三司在某些地方的实业缴上来的获利多。甚至极端一些的,出现了地方收上来的钱粮是负数,要靠三司的实业进行补贴的地步。

    三司属下实业经济实力的变化更加让人不安,因为以前的监当官多是由武臣出任,只有银行、营田务、蔗糖务这些超大型才会由中书直接派人。实业公司经济力量强了,再继续维持这种格局不可能,文臣必然要求把一些大的实业公司管起来。监当官的官阶、地位要上升,任命不再由三司决定,而是要收到中书来。不过到底是收到审官院,还是放在三班院,还是分开来成几部分几个衙门各管一摊,还没有定论。这最近热门的话题,热度仅次于西北战事,从上到下都议论纷纷。面对这一趋势的文臣官员心情复杂,三司实业在政事中的分量上升,必然会导致通实学的官员地位上升,词臣的地位下降,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赵祯登基以来,词臣地位提升的过程实际已经终止,个人喜好根本改变不了这种大势。皇帝可以提高词臣的官位待遇,在朝政中的分量却没有办法,那是不由人的。

    午后的暑气退去,议事厅中不似刚才炎热了,几位宰执讨论的热情却依然高涨。最近因为西北战事,两府之间矛盾不少,今天把那些心事放下,才发现还有更多双方一起要面对的问题在等着大家。文臣武将,文职武职,这不是一个概念,最近都凑到一起来了。

    一直到太阳西斜,赵祯姗姗来迟。众宰执行礼如仪,才算正式开始议事了。

    行礼罢,赵祯吩咐跟在身边的石全彬:“且去厅里看一看,枢密院河西房有没有理好要议论的事务。时候已经不早,让他们不要耽搁了。”

    石全彬应诺,快步跑出了前面小厅。

    李迪和吕夷简对视一眼,一下子就知道了赵祯为什么这么晚才到。这位官家对朝中臣僚一向礼敬有加,下了诏旨议事,按平常习惯不会让众人等这么久。今天反常,只怕是与李璋的亮相有关了。那是官家的亲表弟,只怕赵祯是故意给他拖时间,生怕准备不好。想来赵祯是觉得李璋在西北学得不错,迫不急待地要在两府宰执面前显摆一番,又生怕他年轻沉不住气,第一次做得不尽如人意,要拼命压着时间。

    不一刻,石全彬从里面跑出来,对赵祯行礼:“官家,李防御已准备妥当,专等官家和诸位相公进去。小的看了一眼,确是跟小的前次去秦州,在那里帅府见到的一般。”

    赵祯面上大喜:“好,好,众卿一起进去,议事,议事!”

    说完,带着石全彬当先而行,众位宰执相公紧紧跟上。

    一进议事大厅,两府宰执便就觉得一种奇怪的感觉扑面而来,吕夷简和李迪相视暗暗摇头。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了,没想到今天又碰上,只怕今后也都摆脱不掉了。这一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说,那就是徐平回来了。

    今天的徐平,跟他一年多前卸任三司使,出镇西北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不但是他各种待遇位比宰执,更重要的是建立的功业,无人可比。不只是在西北立下的军功,还有三司各项新政继续深化之后带来的成果,整个朝廷已经打下了他的印记。现在朝中只要涉及钱粮,有人说一句是当初文明学士所定,便就再无异议。有人强行要别出心裁,自然有新近崭露头角的一班文官站出来让你下不来台。越是老臣,这种无形的约束越是影响得深。以前的老办法已经没有用了,新成长起来的官员有自己一套做事逻辑,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熟悉这种逻辑,影响也越来越大。李迪和吕夷简心力交瘁,跟现在朝中这种风气不无关系,他们是真地老了,实在学不来徐平建立起来的那一套做事办法。

    今天进入议事大厅给他们的第一感觉,便就是以后朝中不但是涉及钱粮的事务,只怕还要加上军中事务,也都要笼罩在徐平的影响之下。有什么办法?新人要上位,最便捷的路径便就是另起炉灶,跟朝中的老臣抗衡。徐平便就是提供了这样一条路,这条路还是光明大道,只要照着做,就能把事情做好,就能建功立业,老人们只能徒唤奈何。

    吕夷简其实先前也不知道李璋要怎么主持河西房事务,倒不是李璋瞒他,实际李璋事事上报。只是吕夷简清楚这是赵祯给自己表弟的上进阶,他有意回避,故意不过问。今天见了这副架势,才知道李璋要做什么,才知道他要把整个西北战事显现在众人面前。

    议事厅东面的墙上挂着巨幅地图,旁边要各分成小幅,上面详细标注了各种地形,以及兵力部署,甚至钱粮存储、行军路线、战争目标,应有尽有。只是只有秦凤路标得特别详细,其他几种只是粗有轮廓。地图旁边还有各种架子,上面挂着几块板子,还架着各种各样的图表,什么版籍兵力、实际兵力、所需钱粮,甚至各处统兵官,全部列明。

    夸张一点说,要想知道西北军事的任何事情,这间房子里都可以给你答案。如果这里说不清楚,那就是枢密院没有管到的事情,或者前方将帅漏掉没报的事情。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里就是真正要做到这一点。

第165章 政令分掌

    赵祯带着几位宰执上前,俯视地图前面的沙盘。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这沙盘极大,西起河西四郡,东到河东路的黄河,基本把整个党项都包括其中。上面依然是秦凤路最详细,各种山川地理,设的堡寨,修的道路,桥梁渡口,应有尽有。秦州军和天都山党项军的军事部署,那一带有哪些城池关隘,驻扎了多少军队,估计有多少人户、粮草,都一清二楚。而其他三路就简略得多,仅有城池、关隘和驻有重兵的大堡寨,细节并不清晰。如延州门户金明寨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堡寨群,下面统领的寨堡数十,在这沙盘上却只是一处。这不是李璋对那里不用心,而是延州经略司报到枢密院的情报就是如此,不成系统,没有细节。

    在沙盘前端详良久,赵祯道:“虏在吾目中矣,番贼已在掌握!”

    吕夷简和李迪与众宰执一起称是,道:“若是山川地理、兵力部署各路都能如秦凤路一般详细明白,则如何措置防秋,枢府提出方略又有何难?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古人诚不欺我,然也当如此明白才可。”

    “虏在吾目中”是建武三年汉光武帝征伐陇右隗嚣时,马援聚米为山谷,向他指划山川地理时,光武帝所说。此时徐平所经略的秦州一带,便是当年马援所要进军的地方,不过现在李璋所制作的沙盘比当年马援所作精细了不知多少,上面情报也更详尽,敌我双方的攻防态势一目了然。赵祯有感而发,心底何尝不是想再建当年后汉的威风。

    上一个冬天徐平两场大胜,给了赵祯军事实力不弱于党项的信心,此次李璋在秦州攻占会州之后回京奏报,给他演示前线战事,又让他第一次对军事态势有了清晰认识。听了李璋所转述的徐平对党项的方略分析,看过了各种地图,对党项一战怎么打,赵祯首先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今天看了沙盘,最少对于西线战事,已经了然于胸。

    几位宰执对着沙盘,与自己以前对战事的了解一一对应,一会恍然大悟,又有时暗暗摇头。宋军的前线奏报还算详细,但不成系统,看过各种奏章的人,当战事聚焦在一个狭小区域的时候,还能理出头绪来,一旦扩大到数州之地的范围,聪明人也只能够理出个大概来。宋军己方的情报不缺,但情报的分析是空白,仅仅靠官员的个人智力如何能行?

    战争是短时间内敌我双方快速移动、攻防的过程,局势瞬息万变,其中涉及到的信息量庞大,对决策的要求极高,其复杂性远超过一般的事务。确实有天才的将领,能够凭借敏锐的直觉,做出精准的判断,从而赢得战事的胜利。但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为可遇不可求,一国的生死存亡不能依赖在这上面。这个时候,徐平这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把战事的情报分析和决策过程格式化,一切都摊到台面上来,就可靠得多了。

    吕夷简叫过李璋,照着沙盘上显出来的双方形势,问他最近的会州之战的过程。这是最近的一场战事,徐平的奏报一向详尽,吕夷简又天资过人,过目不忘,此时让李璋对着沙盘讲解,与前些日子收到的秦州奏章一一印证,很多疑问都豁然而解。

    听李璋讲过,吕夷简思索一会,对赵祯道:“陛下,照着这里的山川地理,再按前些日子秦州奏来的军情,秦凤路如何防秋,臣已经心中有数。当今急切的事,是让李璋按着秦凤路的格、式,发到其余各路经略司,把双方军情奏报上来。若是都如秦凤路一般把双方军情标志明白,则枢府所发宣命,就都有章可循。”

    惟一的武将宰执王贻永道:“枢相所言自是不错,不过要如秦凤路一般奏报军情,则军中所费人力极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强行让各路帅司奏报,只怕也是不实的多。”

    王贻永尚太宗女郑国公主,本来是王溥之孙,尚公主后升排行改名贻永,与叔叔王贻庆成了同辈。他是外戚,名臣之后,虽然武将出身,其实并没有带兵打过仗,能在枢密院坐住,更多的是靠性格清静,与人无争。虽然没打过仗,但多年为武职,对王贻永对军中的情况比其余几位文臣熟悉得多。看着沙盘上奏凤路军事态势分明,一切简单明了,他却深知要做到这一点绝不容易。依三衙禁军的体制,军中无僚佐,一切事务归于统兵官。这种情况下各级统兵官能够知道手下有多少人已是不容易,要让他们按照秦凤路这样把军情整理出来,绝对不可能做到。强行让他们做,报上来的军情只怕也是乱编的。

    旁边的参政杜衍道:“自数年之前,徐平便就要在军中行军改。所说军改,无非是在军中设僚佐,把自收藩镇精兵之后从军中剥出去的幕职僚佐重新建起来。那个时候,三衙诸将喋喋不休,言乱了禁军旧制,只怕一遇战事不堪使用。现在真遇到战事了,还是徐平那里补了僚佐的军队能打,宿将所带的三衙精兵,却连连战败,未立尺寸之功!现在枢密院要让他们报军情了,还是因为无僚佐,无人手,连军情都报不精细!要灭番贼,看来只怕还是要让禁军把旧的军制改了,统兵官手中的权,收一部分上来!”

    杜衍说完,几位宰执都没有吭声。现在势态已经清楚,徐平改了旧军制,甚至连兵都不从传统的沿边三路招,战力反而上来了。新军制有没有用,已经不需要怀疑。阻止新的军制推广的阻力,不再是新军制好不好,而是三衙旧将同意不同意。

    武将不预国政,同样文臣也不预军政,枢密院掌的是军令,真正的军政是在三衙的手里。哪怕是地方驻泊禁军的经略司,掌军政的也是各个武将兵职,经略司依然是以掌军令为主。秦凤路是一个特殊情况,经略司把军政、军令合一了。

    现在是战时,朝中的主流意见就是给各路帅臣更大的权限,自然能够容忍秦凤路这样做。就是其他几路,帅司的权限也是增加的,他们没有跟秦州那样军政、军令合一,是因为帅臣并没有管军政的能力,而不是朝廷不让他们管。但战事结事,军政、军令应该怎么分配,如何制衡,依然是要面对的问题。不管是皇帝担心的帝位稳固,还是文臣出于控制朝廷大政的目的,都不允许军政、军令全部由武将掌管,更加不允许合于一个衙门。

    在中央层面,枢密院和三衙的格局是不会变的,不管徐平在秦凤路立下多少功绩,中央的军制改革,还是要在这个大框架下进行。军制改革,要想推向全国,徐平还要给出一条如何适应枢密院、三衙分掌军令、军政的道路,如经略司一样政、令合一是不可能的。

    此时李璋所做的,实际还只限于枢密院对新军制的适应,三衙并没有涉及。诸位宰执对新制态度谨慎,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第166章 前线指挥

    赵祯对现在的境况心知肚明,他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魄力,并不表示他不明白。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作为皇帝,他更加不允许军政、军令合一再出现强权的军事衙门,重现五代悍将辄自废立的事情。边疆几路可以这样做,是为了应对战事,中央层面是绝对不允许的。说到底,沿边数路的都部署是从宋初的行营演变来的,发展到现在的经略司政令合一,不过是因为战事长期化不得不如此。本来是临时任命的出征大帅,因为战事连绵几十年,无法班师,最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帅营依然设在那里,只是帅臣不断更换,这才是经略司的本质。

    打了个哈哈,赵祯说道:“徐平屡次上奏,言今年秋冬的战事必在秦凤、泾原、环庆三路,沿着葫芦川两岸谷道争夺。以前朝中还有疑虑,如今看了沙盘,才知道徐平是因何这样说。若是朝廷沿葫芦川两岸,北向夺下天都山,再控左侧马岭水一路,则兴、灵两州就对本朝门户洞开,出大军可直捣其腹心。自环州西北出青岗峡,自古便为去灵州大路,最为便捷。然此路须过瀚海,出峡谷后斥卤遍地,无溪川水源,古时城廓又废弃,大军难以通行。惟有葫芦川一路,地方开阔,水草丰美,粮草便给,最利大军行进。是以本朝要挡住番贼难下,则必牢牢控扼镇戎军,番贼纵间道而来,也不能久留。本朝大军要北向前出击贼,也依然要沿此路行进,此是两汉经略河西、河南之地的根本所在。”

    这是李璋从徐平那里学来之后,回京城之后跟赵祯几次三番说过的话,赵祯已经牢记在心。现在赵祯的心里,已经把泾原路看成了跟党项决战的关键,现在看了沙盘,愈发加深了这一印象。自关中去灵州,最近的大道是马岭水,环庆路实际上就是马岭水流域,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大道。不过这一路要过几百里瀚海,古时在瀚海中建的补给城池,此时已经荒废,这一条路要打通必须要重新找出水源,并在路上的水源地修建城池。而马岭水本身就是苦涩难饮,支撑大军不易,再加上出川谷后的瀚海,这个年代已经无法通行。环庆路北出的大道已废,仅能够阻挡党项南侵,要北向只有沿葫芦川谷道了。

    李迪带着老花眼镜,弯腰沿着沙盘的四周,仔细看了一遍,摘下眼镜道:“徐平此话委实不错,大军出击,必然要沿水草丰美的道路前进,不然粮草不济,没有饮水,大军不战自溃。现在沿马岭水北上的道路早已废弃,仅能作奇兵之用,惟有葫芦川可用。”

    一众宰执点头称是。李迪年轻时即有洞晓兵事、韬略过人之眷,真宗皇帝曾经称他“真所谓颇、牧在禁中”。他那一榜进士也确实出了不少文武兼通的人物,除了他这个状元,还有后来转任武职的刘平,与刘平一样好谈兵法的张存,李迪的布衣之交、通孙、吴兵法的陈贯,陈贯也是文彦博的岳父。至于其他刘随、将家子李渭等人,更是多经武事。李渭已经因为与郭劝处理山遇惟亮一事不妥而被贬,而刘平在三川口败后被黄德和诬告没有立即下定论,都跟这一帮同年的帮衬有关。

    吕夷简回朝之后无法扳倒李迪重回中书,只能在枢密院待着,便就因为这一背景。李迪好歹通兵事,在中书能够主持全局,吕夷简在这上面就要差一些了。

    赵祯连连点头:“宰相说的不错,秋冬对番贼方略,实际看了这一沙盘便就明了。徐平占定西城之后不前出占兰州,却在前些日子占了会州,便就是向着葫芦川去的。”

    说完,赵祯赐了茶汤,让诸位宰执在一边落座,正式讨论对党项方略,不再提敏感的秦凤路军改问题。那事情还是要缓一缓,先把党项打翻了再说。

    喝过了茶,吕夷简道:“当今最急切的事,便是既然都认为战事在葫芦川,那么到了秋冬与番贼开战,前方如何指挥?环庆、泾原和秦凤三路一字排开,互不统属,到时番贼来攻,只怕急切间救援不及。而一旦获胜,不能乘胜追击,贻误战机。”

    晏殊道:“前几个月重定陕西沿边四路帅司,不是让徐平兼节制泾原路兵马?那两路挨得近,有徐平节制,当不会误了大事。”

    章得象不紧不慢地道:“单单节制,只怕济不了什么大事。三川口之败,一样有刘平节制三路兵马,遇到昊贼设伏,还不是有数军观望!”

    当时刘平的职务,分别节制、管勾延路和泾原路兵马,他自己又是环庆路兵马副都部署,是实际上对党项战事的前线总指挥。但实际上这一系列官职有名无实,除了延路石延孙听他指挥外,其他各城、寨都监多是独自行事,三川口附近就有几军观望。

    晏殊看看周围的人,心里感觉出了苗头,只怕前边说什么徐平军改只是闲言,今天真正要谈的是前线指挥。特别是枢密院诸人只怕已经统一了口径,心中有计较,要在今天获得其他人的支持。除了王贻永,现在枢密院全是吕夷简的人,没有牵制。晏殊是个谨慎小心的人,看出这个苗头,立即就闭口不言。

    李迪沉声道:“本朝军政掌于枢密院,秋冬战事如何指挥,不知枢相如何看?”

    吕夷简看看旁边的沙盘,又看看旁边的大地图,道:“三路互不相制,遇到战事缓急间救援不急,委实不利。枢府现在有三个办法,还请陛下和诸相公参酌。一是把对番贼战事沿北境分成两段,东段延路和麟府路,设一帅臣总理。西段则含其余三路,同样设一帅臣总理。要么就在泾原路设一总帅,总领秦凤、泾原、环庆三路,经略兴、灵二州。最不济也要在泾原、环庆两路设一帅臣,统领对镇戎军方向战事。秦凤路由于有番贼所占的天都山阻隔,与其他两路不能合为一体,可单独作战。”

    秦凤路就是前朝的陇右地区,地理上跟其他几路不成一体,中间有陇山、天都山南北阻隔。连接的隘口要么在南边的关山,要么在北边党项手里的天都山,跟泾原路离得虽然近,但在地理上不成一个整体。让徐平节制泾原路兵马实际并没有多少用处,从关山陇坂绕一大圈到泾原路传军令,路程太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见众人不说话,吕夷简道:“若是不在前线设一总帅,而由枢府统一指挥,则路程太过遥远。军情十万火急,诸路间与贼作战必须相互支援,一切仰赖京师诸多不便。”

第167章 有虚有实

    赵祯见众人不说话,对站在一边的李璋道:“你新从西北回京,回来之前秦凤路战事如何措置,说给诸位相公听一听。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兼听则明,让诸相公知道一下前线将帅是如何想。”

    李璋叉手应诺,站到地图前边,拿着一根细长棍指着地图道:“年前三都川一战,全歼来犯的禹藏花麻一众蕃部,秦州军进占定西城。定西左连德顺军,可通渭州,东北有关川可达会州,西北可过马衔山到榆中,是四通八达之地。自占定西城之后,秦凤路大部兵马即以定西城为中,在四周驻扎。卓罗城一战,便是在定西城聚集兵马,一日夜间渡黄河北行百里,打了昊贼一个措手不及,斩获不少。在末将回来之前,秦凤路调集宣威、擒戎和清朔三军,以会川城为根本,稳扎稳打,战据了会州。会州左近沿着两河两岸有大片川谷平地,在那一带群山之中甚是难得,可作进取番贼天都山的根本之地。”

    说到这里,李璋指着那一片谷地道:“这一带谷地当中,西侧是会州城,扼从群山中出来的黄河出口之处,东边是三角城,直抵天都山外围的屈吴岭之下。会州与榆中隔着一带群山相望,虽有黄河相通,但两岸陡峭,水流湍急,行不得船,走不了路,会州实际还是靠后边的会川到定西城一带提供兵马粮草。若以定西城为中,则会州和榆中便如伸出来的两个犄角,一角顶向兰州以北的番贼卓和南监军司,另一角顶向西寿监军司和新立的天都山南院。卓罗城战后,番贼在那一带已经北向撤一百余里,而且兵马稀少。自春天起秦州便在那一带行春狩之事,抢夺番人马匹、骆驼,几个月下来,除非番贼自兴州发大军去往那里,不然番贼无力南犯。番贼退切,厮便重回青唐城,与跟番贼友善的邈川和宗哥蕃部争夺宗哥一带,此后一二年间,必然战事不休。而河西原被番贼击败,退居山里的各蕃部也杀出山来,与番贼争夺各郡。如今沙州已重被北亭汗王占据,驱逐番贼。其余几州受此鼓舞,与番贼争得厉害。总括而言,榆中已稳如泰山,番贼无力进攻。”

    吕夷简点头道:“卓罗城一战立功不小,虽然没有切断番贼通河西数郡的道路,但番贼折损兵马不少,数年之内当无力进犯。”

    李璋叉手:“枢相所言极是。经过去冬三都川和卓罗城两场战事,秦州以西、以北都已经基本平定,虽然没有清除番贼,但他们也无力进犯,今冬战事在东面。”

    说到这里,李璋指着会州附近的一处小城道:“陛下,诸位相公,这里就是三角城。此城原为羌人所筑,不知筑于何年月,也不知废于何年月。城现在已经废弃,但留下的城基不小,上月由高大全所部擒戎军占据,正在重新修城。若是此城筑成,则在防秋之前的这几个月里,向那里储蓄粮草,同时在周边关隘建堡寨,扼守要道,让其固若金汤!”

    李迪带上老花眼镜,伸着脖子看墙上的地图,点头道:“那里地势不错,有到番境西寿监军司的道路,也有到天都山南院的道路,还渡口可通黄河北岸可到兰州,是会州进入天都山的要地。由那处三角城,到西寿监军司的隘口,可有什么城池?”

    李璋叉手道:“回相公,那里有两处故城。一处是古阴县城,秦时将军蒙恬所筑临河四十四城之一,还有一处是鲜卑乞伏氏所筑麦田城,两城相距约一里之地。现在两城都被番贼战据,依托周边群山,大军摆不开阵势,据险而守。”

    李迪点头:“那到东南边天都山南院去呢?又有什么城池?”

    “回相公,那里有一处地方扼住前去天都山南院的道路,因为盛产芨草,用其所制的蒯绳是各渡口必用之物,故名‘打绳川’。那地方正当两山之间,扼住大道,番人便在那里起了一处城池,名为‘达城’。只有过了那里,才进入天都山,沿途是数个山间谷地联缀而成,一直通到镇戎军左近。”

    李迪点头,对一边的吕夷简道:“枢相,如果占住那处‘达城’,再进占昊贼所据的天都山南院,秦凤路兵马才能和泾原路连结起来。”

    吕夷简道:“相公所言不错。正是昊贼亲自坐镇天都山南院,要想攻占必然不易,所以现在秦凤路和泾原路一时难以联在一起。徐平节制泾原路兵马,有番贼山南院在,便就很难做到。泾原、秦凤两路,依现在看很难合兵作战。”

    李迪沉吟一会,道:“依如此看,今年秦凤路跟番贼战事,只能是虚攻西寿监军司,而实取‘达城’。只要把昊贼从天都山赶走,则战事就豁然开朗!”

    说完,李迪和吕夷简一起向赵祯捧笏道:“陛下,看过会州一带地图,即本朝与番贼的兵力布置,臣等已经明白那里现在是如何局面了。布置防秋,当以此为准!”

    赵祯道:“人再是天资聪明,不知前方山川地理,要如何能够指挥战事?朕也是看了李璋所上秦凤路一带山川地理,才明白前方将帅为何如此打仗。刚才宰相说得极有道理,与前方徐平所奏今年方略大致相合。李璋,你把秦州帅府布置说一番。”

    李璋叉手应诺,道:“经略对今年战事布置,与刚才李相公所言大致相差不大。不过相公所言是虚北实南,而经略所布置是虚中间实两翼。南翼自然是天都山南院,以兵马逼住西寿监军司出屈吴岭的阴古城和麦田城,而以主力争夺天都山南院沿线的各川谷,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北翼则是利用三角城附近的天然渡口,北渡黄河,与榆中方向之军东西对进,占住过柔狼山的北上垭口。那里有一条山间谷道,即是前几个月杨文广部春狩之后南下会州的道路。占住那里,则以骑兵快进快出,绕击西寿监军司后背,让番贼不能顺利地用兴州和灵州粮草支援天都山战事。那里是番贼腹地,本朝兵马进出几次,自然会引起番贼境内震恐。再者攻天都山是在山中作战,大股骑兵无用武之地,正好用在那里。”

    李迪知兵事只是与其他文臣比,所想出的策略保守为主,而徐平在占了定西城之后手里有了大量骑兵,又有新制的可在草原大漠行进的马车,怎么会只满足步步为营?占住一处前进基地,以强大骑兵高速机动地四处骚扰,徐平最少要让几百里内的党项人睡不着觉。

    话说至此,秦凤路今年的战略大家便就都明白,还只能以进占天都山外围为目标,葫芦谷道的战事他们暂时帮不上忙。地理上的阻隔,使秦凤路现在只能是单独战区,哪怕徐平连连打了胜仗,也没有办法把其他几路的军事指挥交到他手上。吕夷简所设想的几个前线指挥方式,实际只有最后一个是符合实际的,即泾原和环庆两路设一帅臣,总领两路军事,与元昊亲自坐镇的天都山南院争夺镇戎军周围要地,把那里筑固住。其中的实质,是把位于各路中间的环庆路从以横山战事为主,改为以葫芦川谷道战事为主。

    推荐一本朋友的书,《紫青龙吟记》,一百三十万字的凡人流的修仙小说,喜欢凡人流这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作者写的很用心。

第168章 交权

    看天已近傍晚,赵祯道:“今日议事便就到此为止吧。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以后西北战事,便就在这里商议了。军机大事不能人人尽知,以免泄露军机,进入这里的官员应有限制。回去之后中书和枢府议一议,哪些官员可以进入此处,报入宫里之后以为定制。”

    李迪和吕夷简一起捧笏领旨,恭送赵祯回宫。

    走到门口,赵祯突然转身道:“用罢晚饭,枢密太尉与昭文相公到崇政殿来,别有事议。”

    李迪和吕夷简一起躬身领旨,目送赵祯回宫。等到赵祯离去,才带着诸位宰执一起围到沙盘和地图前,叫过来李璋,详细询问西北兵力布置。

    赵祯参与议事,只是听一听大主意,真正战略布署还是由宰执商议定了,最后由枢密院施行。一些细节,赵祯在的时候是不方便问的,特别是涉及到前线将帅的态度。

    问过李璋西北各路的布署,李迪对吕夷简道:“还是要其余各路学着秦凤路这般,把兵力、寨堡等等各种详情报到枢密院来,绘在图上,我们议事才有据可查。若还是如同先前一般,只是依例上奏章,哪里能够周知军情!”

    吕夷简称是,想了一会道:“最好在河西房这里再设几个职事,每人专管一路,不至杂乱。这都是临时职事,不必再设差遣,用他官兼领即可。”

    李迪同意,与众宰执问了诸般细节,最后商量统管泾原、环庆两路的帅臣。最后商量来商量去,吕夷简道:“现在夏守持天子剑为陕西路都部署,除非是把他召回朝来,不然这帅臣还是只能他来做。如果别遣人去,只怕”

    战略方向转移,必然要把禁军主力向西调遣,特别是京城禁军云集的延路,在新的战略下已经不是主攻方向,没必要安排那么多精兵。如此一来,统管泾原、环庆两路的帅臣就必须是宿将,不然震不住那几位官高爵显的统兵官。别说韩琦不行,就连最近连番立功的徐平也不行。人选其实不多,不是夏守,就是王德用几人。

    赵祯在大内用过了晚饭,把李璋叫过来,对他道:“今天议事,我看诸位相公对你此次奏报甚是满意,只是讲的秦凤路详细,其他几路过于简略了些。”

    李璋道:“这没奈何,不是臣不用心,实在几路奏报只有那么多,想细报也细不起来。”

    “如此,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赵祯点了点头,“我看宰执们的意思,想让其余各路也学着秦凤路那样奏事,如此你一个人忙不过来,若是再加吏人,又不合适。”

    大宋哪些衙门真正做事,只要看一看官和吏的比例就好,越是官少吏多,就说明这个衙门越是忙碌。那些清闲的衙门,往往官员不少,而吏人不多。李璋手下管着的只有吏人和将校,要按各路分工,则必然是再加公吏。最后成了李璋一个官来自秦凤路,这种联结前线和朝廷的要害地方,其余几路必然不满意,总会觉得自己在朝廷吃亏。

    想了想,赵祯又道:“今天看你奏事,我觉得以后这地方要紧得很。不只是平日常与诸位相公议事,总有个脸缘,还能在奏事之中学到不少兵家之事。能把这差事做好,以后管军大致也不会差了,是也不是?”

    李璋叉手道:“臣回京城之前,经略曾经说过一番话,臣以为把这职事说得很明白了。”

    “你回来曾带徐平密奏,想来说的是差不多的事情。不过他把这些职事略过,说得并不详细,你细说来给我听。你与徐平是自小玩大的兄弟,必然无话不谈,不必顾忌君臣之仪,把实话说给我,我也心中有数。”

    李璋不由有些为难,他跟徐平私下里说话直来直去,有的是不能跟其他人说的,自己的亲表哥也不行,更何况自己这表哥还是皇帝。

    想来想去,见赵祯一直看着自己,李璋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一定要听,臣只好直说。”

    赵祯点头,示意李璋尽管直说,依徐平的性格,他也不相信会说出什么不得体的知来。

    李璋道:“臣回京之前,经略特意对我说,现在秦凤路经过一年多整训,已经有大军十万。经略为一路帅臣,军政通管,大权在握,虽然陛下知其忠谨,但朝廷必有闲言。为人臣者最忌权重,权过重则天下不安,权臣虽无异志,而天下担忧其有异志。”

    赵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这也是徐平密奏直言不讳的问题。以前像秦凤路这种经略使小打小闹没有什么,其他几路主力是三衙禁军有所牵制也没有什么,现在的秦凤路是徐平编练的新军,再连打胜仗,就必然会引起疑心。赵祯是个忠厚的人,对前线将帅能够做到用人不疑,但看徐平不顺眼的还是会拿这种重权说事,最后发展到哪一步就不好说了。

    李璋又道:“天子临大事予臣下以重权,为免疑虑,而有王翦求封,萧何自污,求富贵而安帝王之心。经略起自诗书,进士及第,今握大权在外,既不想惹朝中疑虑,也不想自污以坏名节,惟有把权交朝廷,在外做事而已。本朝虽然军政一切总于枢府,实际上还是有分的。经略言,如今是军政在三衙和地方帅司,军令出于枢府,而用人之权在陛下。”

    赵祯又默默点了点头,这确实是现在军制的事实。军政总于枢府只是泛指,实际上真把军权几大块分开,从太宗之后慢慢演变的现实是军政在三衙,军令在枢密院,而人事大权则在帝王,钱粮军需则在中书,互相牵制。其中的异数就是经略司,随着战事越来越长期化,越来越激烈,边疆帅府的兵权越来越重。宋初从五代传下来的旧制是以中央禁军为主,遇有战事临时任命主帅,一二年战事结吏帅臣即解兵权。可面对党项和契丹,战事都是绵延数十年,这种制度不得不慢慢演变。边疆帅臣的脉络是临时性的行营总管,到长期性质的都部署司,慢慢成为边疆长期性的军事长官。经略司本身不是帅臣,发展演变到现在实际上是武将为帅仗打得太难看,文臣开始侵夺都部署的帅权,最终兼了都部署。如此数职合一的经略使便就成了军政通管,权责几乎等于晚唐藩镇的要职。这种转变本就是在赵祯当政的时候完成的,他也废掉了宦官监军、将从中御的旧制,他自己倒不是个多疑的人。不过经略使现在的权实在太重,再立几次大功,肯定会有传言起来。

    李璋道:“经略不想自污以坏名节,一是深信陛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再者也是坚信自己可以把军权交到朝廷来。如若不然,边路帅臣如果分权,则难以应付战事。而若是不分权,为安人心便不能久任,同样不利于战事。臣这次回京,便是受经略所托,向朝廷交权来了。臣现在的职事要做什么,其实都在交权这两个字上。要在其他各种推行秦凤路的做法,最要害的地方,也是要让诸路帅司把权交到枢密院来。”

第169章 枢府掌军令

    什么是权?在家里管钱的就是掌权,在衙门里管着升迁的就是掌权,那么军中呢?管着你吃喝拉撒、每日里干什么、活成个什么样子的是掌权,管着升迁的同样是掌权,而最重要的权,是决定你要做什么、怎么去做的。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人事权本来就不在经略司,人事上经略只有建议权和一部分的按察权,徐平要交到朝廷来的,只能是军政和军令之权。

    赵祯叹了口气,他自然知道李璋说的是什么,徐平给他的密奏中已经说得明白,他同样也知道徐平为什么这样做。一个人信任徐平有什么用?哪怕这个人是皇帝。随着徐平在整训军队时把军政、军令合一,随之而来的猜疑就必然不少。皇帝是天子,但这天下却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天的儿子终究不是天,赵祯也无法完全掌控徐平的命运。现在秦凤路连战连胜,在诸路中鹤立鸡群,自然一切好说。一旦战事不那么顺利,或者是等到有一天战事缓和下来,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今天徐平的所作所为就是靶子。到时朝臣要削地方兵权会拿现在的徐平来说事,赵祯面对其他权臣威胁也依然如此。

    李璋叉手道:“陛下,臣此次回京,便是替经略把秦凤路的兵权交回朝廷。但要完成此事,必然先要匣清何为兵权,这兵权要怎么交回来。往常不管是朝臣,还是军中将帅,皆言将要专权,惟有专权才能应付战事,不致贻误战机。然而将帅专权,到底专的是什么权却无人说个清楚。钱粮要给足,将帅如何花朝廷最好不过问,是把财权给他们。军中严阶级法,一举一动皆要合阶级,统兵官一念可决属下生死,是把军中治理之权交给他们。如今沿边各路作战不再设监军,不再授阵图,是把临战决策之权交给他们。经略说过,军中之权无非是军政、军令、钱粮和用人之权,现在除用人之权,一切都在经略司,帅臣的军权过重了。经略要交予朝廷的,一是钱粮,希望自今之后,随军转运使自有职责,只要依军中行事保证足粮足兵,可以自主行事,不必再受经略司军令,而得向枢府奏事。第二个是军政之权,由枢府编出军中规例,日常一切依规例行事,经略司和各级统兵官只能在这规例中得便宜行事,而不能超出规例之外。保证施行,则军法不再归于经略司,当由朝廷别遣军法之官,直属于枢密院。军法之官依规例而判,经略和各级统兵官不再决断,军中将佐士卒对军法决断不满,得依地方监司之例,别有途径上奏。最要紧的,则是军令之权。”

    与顿了一下,李璋才接着道:“本朝枢府掌军令,然而西北战起,军令之权则不得不交予前方将帅。大权交付将帅,依然连连失利,为何?皆因军令关键不是由谁而发,而是必要有所据,要让作战之军真正有所依。臣今天在议事厅所做所言,实际上就是把军令该如何发出去所要凭依之事,在朝堂上讲清而已。枢府不得不放此权,皆因以前依将帅奏章也无所凭据,前方到底该如何作战,心中无据。秦凤路把军令之权依然交回枢府,最要紧的就是把军中情事,前线战事巨细无遗一一上报,枢府大臣可以依此而作决断。”

    赵祯点了点头,摆了摆手道:“好了,我明白了,其余细事,不必说与我听,后边要说与诸位相公和三衙管军大将去听。唉,此事最难,是徐平愿把大权交回朝廷,是他能交权之后把事情做好,而其余诸帅,只怕是难”

    李璋道:“经略曾言,钱粮、用人、军政之权,其实都不太难,军中编好规例即可。惟有这军令之权,要交回枢府,有着诸般难处。前方战事瞬息万变,确实不可能事事都等枢府决断,则将帅必有临机处置之权。如此便就有哪一级归枢府,哪一级归帅臣,哪一级归主将之别。要想条理清楚,只怕极是不易。经略要的,是由枢府决断每一战前,要此战打哪里,要守哪里,定了则不轻易动改。至于到时如何排兵布阵,行军作战,则是前线将帅决定的事。临机时,枢府若是觉得必要,可以临时授予帅臣哪些决断之权。”

    这些话是徐平教给李璋的,临回来的时候他练了很久,最终能够倒背如流。其实简单一点说,徐平希望战略决定权交回枢密院,前线将帅只保留战役决定权。只是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非在实践中一点一点摸索不可。

    要李璋回京,又把军中大权交出来,是徐平思索了很久的事。如果不交权,他手握十万大军,真地迎面交败元昊,可以肯定会引起朝中猜疑,这个时候赵祯保他都没用。特别是他一直想改三衙的军政大权,那时三衙将领必然群起而攻,自己的地位就危险了。

    只有把权力交回朝廷来,朝廷才会放心让徐平带着十万大军,甚至更多的大军与党项决战。这个权不交回来,哪怕把徐平召回朝廷面临军事失败,朝中上下还是不放心,到时只怕宁可容忍元昊,也要把手握重兵的徐平先解职。

    交权不是说一句我一切听朝廷的,而是要形成一系列制度、规例,用制度保证前线将帅从此不能专权。只要在这一套制度之下,则不管前线将帅怎么想,都威胁不到朝廷。形成完善的制度,用制度保证一切,才能脱离开分权监视、事事猜疑的格局。

    这套制度形成,就跟徐平进行的军改一样,先夺统兵官之权,再夺将帅之权,用制度把这些权力从人的手中,收到各个衙门当中。枢府掌军令,则用制度保证他们做出的军令是正确的,只要不是整个衙门全都成了白痴、狂妄的傻子,发出的军令就不会离谱。从此以后军中事务,不管是军政、军令,还是钱粮、用人,权力都在制度上,而不是归于某一个人。你做这个职务,便就有这个制度规定好的权力,换一个职务,便就是另一个权力。

    宋朝是制度复杂、公文繁琐的时代,朝中官员对这一套并不陌生,只是军队由于历史的原因成了例外。现在徐平要把这一套重新推行到军中也不是无章可循,中国的历史足够长,几乎什么事情都能找到先例。秦汉时候军制,便就事无巨细,几乎全部形诸文字。那时候军中不管文职武职,会写公文是基本要求,自己的一切都要在公文中表现出来。现在军中许多统兵官不识字,甚至以不识字为荣,本来就是不合传统的。公文就是实物化了的制度,保证了公文的严肃性,就保证了制度的有效性。文山会海不是有害的,只有无意义的文山会海才是有害的,换句话说,多并没有坏处,只有无意义的多即冗才有害。

    只有用制度限定了权力,在制度中武将不可能因为专权做出分外的事,朝廷才可能放心把这大权交给将帅。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权力限制了你才能得到权力,不受限制的权力就是狂想。妄想什么都自己说了算,一切凭自己喜好行事,权力不受限制,那只能跟禁军中权力几近无限的统兵官一样,慢慢被边缘化,甚至被人鄙夷。

第170章 两府并立

    从大内出来,已经明月高升。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吕夷简辞别了李迪,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心中感慨万千。他还是没想到徐平会要求把秦凤路的大权交回朝廷来,特别是在沿边诸帅正要求有更大的权力,以专事权的时候。徐平的用意吕夷简明白,只有把大权交回来,朝廷才会给他更多的前线指挥权,更多临机处置的权力。说白了,徐平交回的是个人的私权,但前线大帅职务上的权却会变得更多。吕夷简明白这样做的好处,心里也知道这种事情徐平做得出来,自己却做不来。说到底,吕相公行事,还是放不下心中的私利。

    帅府大权交回枢密院,需要一系列制度保证。核心一点,就是自帅臣起,对下属将佐官员的管理,以后以制度为依据,而不是再靠官阶相压。哪怕有属下官员看着不顺眼,你可以在职务上进行打压,却不可以按自己意志进行惩处。类比地方,便就是知州虽然是一州主官,但其下面的通判和幕职曹官都有一定的独立性,既有上下管辖的关系,也相互监视。甚至因为官员个人能力不同,知州和其下属官员的关系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制度上规定只有知州独享的权力,其他人也不可以染指。

    朝廷把权力直接延伸到帅府下的各官,而不再是像以前,给帅臣大权,一切都由其处置。因为权大,便就不许久任,甚至用不正当手段分其权力。你越能干,就越不放心让你在一个地方任职太久,越不放心把军队交给你。现在由枢密院直接控制帅府各机构,甚至直接控制其下各军,帅臣的权力再大,其对军队的控制力也天差地远。

    以前在政事堂,吕夷简主持编了《中书条例》,这条例在他失势后还曾经成为政敌攻击他的把柄。因为有了《中书条例》,一个庸人也可以做宰相而不出大乱子,如此一来帝王还怎么会慎选宰相?要不是徐平在三司积极编《三司条例》,把《中书条例》充实起来,那条例说不定已经被废掉了。现在坐镇都堂,又要编《枢密院条例》,还是配合徐平在地方进行的军改。《中书条例》最终为徐平的三司改革做了嫁衣,《枢密院条例》的命运又如何呢?

    徐平把经略司的军权交回枢密院,对现在的军制格局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枢密院的地位空前上升,就能够牢牢压住三衙了。以前说是一切军政归于枢密院,实际上由于统兵权在三衙,是一个相互制衡的局面。枢密院手里没有兵,一举一动都要依赖别人,就连自己的守卫也只能仰仗皇城司。经略司把兵权交回来,枢密院有了地方驻泊禁军的管辖权,从此翻身,不但是压住了三衙,而且就此有了与中书抗衡的本钱。吕夷简明知道此次是徐平借自己的手推行他的改革,还是抵挡不了诱惑,全心全意地去推动。此次变革真正推行下去,吕夷简也就不天天想着重回政事堂了,枢密院的都堂地位就变得与其不相上下。

    赵祯换了便服,把李璋如入内殿,对他道:“依适才在崇政殿所议,则以后各路经略司的事权、用人权、财权和军法奖惩大权,俱都交回枢府。如此以来,枢府事权变重,再如现在是绝不可能了,必须要增加人手,增加官职。变革先自秦凤路起,便就先在你管的河西房把架子搭起来,以后各路照行,便就方便不少。”

    李璋叉手:“官家说的是,若是要搭那样的架子,无非是把秦凤路经略司的搬过来,修改一番就是。秦凤路就是在经略司下设五司,夺各军统兵官的事权和用人之权,枢密院在京城照做就是。依臣随着经略在秦州一年多的见识,枢密院只要越过经略司向下管到军一级,就足可保证帅臣无异志,若是再向下管一级,就万事无虞。”

    赵祯点点头,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明白,大宋地方的制度就是虚路一级,实州一级,这种结构稳固无比。这次军制的改革其实是同一个意思,把慢慢变实向藩镇转变的经略司重新虚化,与此同时枢密院把军权抓住,直管到军和将一级。军、将一级的实权抓住了,朝廷就可以向帅臣充分授指挥之权,而不用再担心帅臣会有异心。实际这种结构下他们有没有异心也不重要了,他们能够指挥军队,却不能够控制军队。赵祯干别的不行,做皇帝还是及格线以上,对这种制度、人事的变更,朝政的控制特别敏感。他嘴上不说,心里知道徐平做的是怎么一回事,实际上就是用制度把军队大权抓回朝廷来,也就是交到皇帝和中书的手里,皇帝以后不必再费心费力地去拉拢武将们,直接制度控制就是。如此一来既消除了武将专权跋扈的风险,也开启了真正从普通人选拔将帅的道路。只是从此之后禁军天子私兵的色彩变淡,更多具有了朝廷之兵的色彩,外朝的权势由此大张。赵祯对这一点并不反感,他本来就在把一部天子兵权向枢密院转移,此次大大加速了这一进程。

    想了一想,赵祯又对李璋道:“此事大变,对日后军政影响极大,要严选跟着你做事的人。我这里提几个,你思量一下觉得如何?跟着你到河西房做事的人选,一个张茂实,一个刘永年,这两人都多年在我身边,与你熟稔,为人也忠谨。”

    李璋张了张嘴,沉默了一会还是道:“官家,臣觉得有些不妥,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有话但讲无妨。若是连你都不跟我说真话了,朕这皇帝当着还有甚趣味?再是天子之尊,也不能连自家人都容不下。”

    李璋叉手道:“官家,此次枢密院变动,外朝或许有官员一时看不出如何重要,诸位宰执心里却是清清楚楚。张茂实和刘永年我自是熟悉,若是可选,我当然也是想这样的人在身边。只是选了他们,只怕会让宰执和帅司臣僚心寒,而且十之**他们会驳回来。若是依臣之见,还不如从各路选忠谨可靠能干事的中下层臣僚,任谁也没话说。等他们到了京城,官家再重新笼络就是。陛下一定要选亲近的人进来,不如就学秦凤路的将校营,让一人学着那里整训诸班直,学得好了可以外任为将官,强似向枢府塞人。”

    张茂实外边传言是真宗皇帝的私生子,刘永年外面传言就是赵祯自己的私生子,当然这只是市井传言,一直在宫里待着的李璋清楚不是,但架不住外面有大臣信啊。赵祯塞这两个人进枢密院跟着他表弟李璋做事,外朝会怎么想?诏旨一定会被封还不说,搞不好还会扯出这些市井传言来,那就更加尴尬。赵祯还是改不了他的老毛病,一见到什么官职有前途,就想着塞亲近的人进去,他以为人人都是李璋跟着徐平学呢。有这份心思,还不如学秦凤路的将校营,把他身边的军官预备队诸班直整训一遍。

第171章 陇右都护府

    李璋回朝之后,经过中书和枢密院数次议事,今冬陕西路的方略定了下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延和麟府两路不再是战事的主要方向,主要是加强堡寨,招抚周边番部,不主动进攻。陕西路都部署夏守移驻渭州,统领泾原和环庆两路兵马,主攻方向是沿马岭水进攻党项在韦州的静塞监军司,次要方向是稳固镇戎军一线,把元昊堵死在天都山里。

    秦凤路军事上从陕西路独立出来,撤销经略使司、都部署司、安抚使司、节度使司和观察使司,置陇右都护府,以前经略使安抚使的职权归于陇右都护府之下。下属五军长贰不再兼任部本路钤辖、都监等兵职,直隶于都护府下,成为野战兵团。本路地方军事力量统归于钤辖司,暂以秦州知州兼任本路都钤辖,主要管理野战兵团之外的驻泊禁军。钤辖司下分设各巡检司,或驻州县,或驻堡寨,管理禁军之外的军事力量。征战的指挥权收回枢密院所有,临战由朝廷任命将帅,枢密院授予战事指挥之权。

    都护府实际上的职权还是沿自经略安抚使,不过为了把新旧军制区别开来,选了一个两汉时的官名。从此之后,都护府不再有对属下野战各兵团的绝对权力,兵团的军一级正副主官以及其下将一级的正副主官,均得以单独向枢府奏事。只有涉及到战事,由枢密院正式授权给都护府的事务,才须报都护府之后上奏。都护府失去了对属下军队特别是野战大兵团的管理权,但其对战事的指挥权由枢密院授予,不受质疑,在授权范围内也不再需要向枢密院请示之后施行,可以在军令下达之后向枢密院报备。

    都护府别设军法司,由枢密院和御史台联合派出巡查御史。隶都护府下,但巡查御史不受都护辖制,统一掌治下各军刑罚,同时兼理地方军事罪案。

    至于军事指挥,都护府设置相当机构和官员,由枢密院统一任命,都护有荐举权,但没有直接任命的权力。这一套班子,统一成为军事指挥机构。

    随军转运使从都护府独立出来,按都护府所需提供军事物资,大部由都护府提出预先规划,报枢密院和中书指准,由随军转运使施行。紧急情况下都护府可以先要求随军转运使提供物资,向枢密院报备,但紧急情况受到枢密院规例限制。王拱辰由此官升数级,从经略使的属官成了一路主官,与本路正常的转运使并列。

    徐平由原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本路都部署兼本路沿边招讨使,改任陇右都护,大部分的军队管理权限都交了出去。即由原经略使司的日常管理,改为了制度化各军管理,帅府不再管理军队的吃喝拉撒,而只管军队的训练、行军、驻防、作战。

    这一番改动之后,日常管理靠制度,军事行动靠军令,军令的严肃性大大提升。不再是帅臣或者主将随便写一纸命令甚至一句话就成为军令,而必须遵循严格程序,合乎要求才成为军令。相应地军令一旦形成,执行者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就由军法司侦办。

    新任命下达仅过几天,枢密院又送了一纸宣命来,把陇右五军的日常管理又授权给了都护府,让徐平哭笑不得。吕夷简也是没办法,徐平把军队的管理权交上去了,他却发现短时期内枢密院根本无法接,只能还是先交给徐平。

    最后的结果,是徐平用制度把各级统兵官的权力收了上来,亲手交到了枢密院,并且连自己的军事指挥权一起交了上去。枢密院据此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再把交上去的权力又授给徐平,还大大加强了其在前线临机决断的指挥权。

    真正的不同,是枢密院从此有了都护府下诸军的军政之权,同时收了军令之权,只是时机不合适,只能把这些权力重授回徐平代掌。现在徐平虽然比事前的权力更大,但都是临时授予,枢密院做到了收权,徐平也拿到了更大的决策权,皆大欢喜。

    此次变动真正难受的是三衙和前线的统兵官,枢密院能收经略司的兵权,有了这能力以后就能收三衙的兵权,无非是在枢密院中再把军政、军令之权分离开来。前线的统兵官若是按秦凤路制度,就失去了财权、人事权和专断之权,只能够按照军令和制度行事,与以前一言既出无不景从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把日常管理的事务交到各军,王凯顿时觉得一身轻松。他是军中真正得利的一个,从此之后除非有战事,平时就闲了下来,只剩下安排演练、移防之类事务。能得军功的时候一个都没有少,需要做的事情却少了许多,也算是辛苦这一年多的酬劳。

    这一日他在衙中做完日常事务,看看天色还早,便让随从泡了一壶好茶来,一个人坐在树荫下,惬意地吹着凉风。现在已经是盛夏了,远处的群山如黛,碧空如洗,泌人心脾。

    谭虎从外面进来,向王凯叉手道:“监军好惬意,难得见你如此清闲。”

    王凯笑道:“自设了都护府,我这里的事情少了许多,以前忙得狠了,现在自然觉得清闲。你怎么有闲到我这里来?莫不是都护有事唤我?”

    谭虎道:“不是急事,都护见最近军中事务并不繁忙,刚好各军长贰都到秦州,便唤你晚上过去饮一杯酒。我在衙门里坐得气闷,便借着这个机会到你这里来转一转。”

    李璋离去之后谭虎兼领机宜司,他在军中多年,军中和地方都做过,还当过寨主,做这些事情比李璋得心应手。没有战事,徐平也不到外走动,他日子一样清闲。

    两闲聊几句,谭虎道:“前些日子枢府行文来,要各种分别向河西府举一将校,处置各路军情。本路把人报上来,没想到却是一个熟人,真真是世事变幻。”

    王凯奇道:“怎么,你跟那个王学斋熟识吗?”

    “也谈不上熟识,只是当年都护做京西路都漕,我刚好在碰到那人。当时京东路遭了水灾,受灾重的人家由河南府接收,他便是灾民中的一员。当时只是做个书手,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机缘巧合,他也做到小使臣,眼看着过几年就入横行了。”

    李璋要求各路选到河西房的人,既要熟知军中事务,又要能够读书写字,不说诗书精通,最少能够写出意思明白的文章来。秦凤路由下边选来选去,最终报上了王学斋,谭虎想起当年他在洛阳城外的景象,不由唏嘘。此次泾原路选的是王遂,环庆路选和斌,延路甘脆选了个进士,改换武职的刘几,都是低级武将。

    (备注:陇右都护府历史上是在元符年间取河湟之后设置,低于经略使司,约等于安抚使司,书中的地位提同了,与经略使是同一级。)

第172章 你需忍耐

    秦州的经略司已经改成了陇右都护府,人员少了许多,变得冷清起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后衙的一株大柳树下,案上摆了酒水和各色水果,案后徐平躺在一张竹椅上,悠闲地看着远方的群山。随着战事的顺利进行,道路桥梁的修造,各方交通线打通,秦州已经成了潼关以西最大的都会,全天下也是数得着的繁华地方。每天外面茶叶、马匹的交易动则数万贯,四方商贾云集,各族的人都在这里聚会。只有都护府辟处城南,远离喧嚣的市集铺子,闹中取静,别有一番的清静的意味。

    王拱辰从外面进来,上前拱手行礼,口中道:“今日外面是大集市,端的热闹非凡,怎么都护不出去转一转?这几个月西域来的商客不少,有不少新鲜货物,看着新鲜。”

    徐平让王拱辰坐下,笑着道:“自到秦州,没头没脑忙了一年有余,终于有个清闲日子了,我只想好好静一静,哪里还会去凑那种热闹!怎么,你还没有逛够?那便再出去玩耍一会,不要误了我们晚上议事就好。”

    王拱辰连连摆手:“不必我,我就是在外面逛得累了,到都护府来讨口水喝。”

    徐平吩咐上了茶水,喝了一会,直起身子对王拱辰道:“前些日子京城里来信,王伯庸提起近日有大臣意欲让你回京,到舍人院去,问我觉得如何。我说不合适,你初掌一路钱粮,供应十几万大军,正是借此磨砺自己的时候。错过这一次,以后就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种机会了。词臣虽然清贵,君贶是状元出身,总是少不了你的,无非晚一年两年而已。”

    说到这里,徐平坐直身子,正色对王拱辰道:“君贶,若是退回到三四年前,我必定会支持你回京,但是现在不同了。我这里改成了都护府,枢密院必定也要大变,西府变了中书必然也会跟着变。说得难听一点,再过几年,台谏词臣出身,不历实务,只怕就很难再有机会进两府为执政。你年纪还轻,趁着这个机会在地方实务上多历练一番,特别是现在做随军转运使,兼通文武,军政都管,一切初创,机会难得!你若是想将来有大出息,便不要急着回京,老老实实在地方上多做几年,对你日后大有好处!”

    王拱辰笑道:“我在都护身边数年,说句心里话,还真有些瞧不上两制词臣!数年前我主一州之地,犹觉得战战兢兢,现在则易如反掌。都护说的我明白,只要我这一任随军转运使做好了,甚至随着都护把昊贼剿灭,直捣贼穴,强过词臣多少!”

    徐平点了点头:“你明白就好,词臣清贵,但年纪轻轻就去做没多大好处。在地方上历练得够了,去做词臣,甚至是入两府都顺理成章。不历地方实务,现在朝中局面,官升上去了又有多大用处?到时被人撵下来,更加难看。”

    十年过去,王拱辰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苦哈合的少年状元,多年跟在徐平身边做事,对朝中事务自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舍人院和学士院的两制词臣清贵,升官快,地位高,是文臣飞黄腾达的阶梯,但那是以前,现在已经不同了。随着三司事务在中书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财政在中央行政中地位越来越重,两制词臣再想跟从前一样,完全不可能。按照现在这种趋势,做词臣得了皇帝和宰执赏识,提拔到关键的职位并没有用,因为衙门里的事情你搞不清楚,做事情就没有条理,没有分寸,那官位你也坐不住。天圣年间的进士,一大堆排名靠前的是经过三司实务的,在后面眼巴巴地看着呢,哪里会给不通实务的词臣机会。

    徐平曾经在邕州六年,厚积而薄发,回到京城之后处理各种事情游刃有余,才有了后来的飞黄腾达,王拱辰又何必不在地方上多等几年?等到那一批口里说得天花乱坠,实务一窍不通的在官位上坐不住,自己再回朝有什么不好。凡事就怕有比较,没有那些词臣做得烂,怎么显出自己能干来。现在两府事务繁忙,朝中想增补一二人进两府,赵祯想让自己看中的宋庠做宰执,折腾几个月就是定不下来。上一次宋庠与两府无缘是因为老臣们的反对,这一次则纯粹是他自己不争气,如今两府的事务他是真做不来。

    这十几年宋庠在台谏词臣的官路上日子过得爽了,等到要上位的时候,却发现世道已经变了。要进政事堂,李迪发现他对三司钱粮事务一窍不通,要他来何用,占住一个位子还影响中书的运作。要进枢密院,吕夷简正重整军制,要从经略司和三衙抓军权,宋庠对这些实务同样是一窍不通,一样不要他,宁可再增一员武将执政也不要宋庠。宋庠现在做翰林学士,地位清贵,官职又高,再去学实务已经难安排了。让他进三司,就连赵祯都不放心,现在三司一有风吹草动,便满朝震动,怎么敢塞他进去。至于其他衙门,去了又有什么用?惟有去地方,偏偏他官职太高,去了地方也远离实务,非常尴尬。

    王拱辰把这些看在眼里,悠哉得很。天圣年间三状元,宋庠已经被赵祯养废了,王尧臣因为跟着徐平在洛阳数年,前途远大得很。至于王拱辰,从提举营田务到来秦凤路做随军转运使,这一路官职做下来,他有自信朝中的大部分职务都难不住自己。现在他急个什么,凭着这状元出身,谁还能把他一直压在地方,朝廷中总有一个位置是自己的。

    与王拱辰说着闲话,顺便聊着今年钱粮的安排。去年川蜀大旱,今年则风调雨顺,从川蜀征粮再没困难。秦凤路同样是好年景,自给有余,川蜀的粮运来是供五军所需,现在道路已经修好,王拱辰没有任何压力。惟一就是徐平报给朝廷西北战事只怕短时间结束不了,需要在重要地方储备粮草,王拱辰要按都护府的要求督建粮仓。

    两人聊的时候,庞籍从外面进来,与两人叙礼。他已经从川峡四路都转运使的位置上调离,转任陇右都护府枢密院派出的巡查御史,提举军法司。现在组织从川蜀运粮的是从江淮制置发运使官位上调来的魏,这也说明了朝廷对此职的重视,因为江淮发运使一直在路一级的官职中资序排第一。

    今天无事,徐平招几位秦凤路的大员和诸军长贰在后衙饮酒,一是叙叙旧情,再一个是商量讨论新制度下众人怎么协调,下半年如何安排。新官制初行,虽然制度上王拱辰和庞籍已经不受徐平管辖,但习惯上他们还是把徐平视为一路大帅,事事听命。

第173章 布置

    太阳恹恹地落到了西山上,映红了半边天,酷热随着太阳慢慢开始散去,凉风从周围的山里刮过来,带着草木的清香。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众人到齐,徐平起身举杯道:“陇右都护府初立,秦凤路从此别为一路,无论民政军事从此与陕西路无涉。这一路事务,全赖诸公。我为一路都护,得两府之命兼管军民,并主对番贼征讨事。在座的诸位,或为旧识,或为初来,当戮力同心,把事情做好!”

    众人起身,一起称是,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制度上讲都护是军职,主管军事,不过此时经略司已撤,民事上路级如何管理朝中还没有定论,暂时由中书授权徐平代管。想来以后还是要设一路级机构管民政,或者就跟平常的路一样,由转运使管民政,从此在沿边也把军政、民政分开。

    此时陇右的路一级长官,随军转运使以王拱辰为正职,郭谘为副,转运按察使新调张存来,提点刑狱则是新从京东路平调来的天圣二年进士陆广,军法是庞籍。都护府之下地位较高、有一定独立性的武将,则是都护府参赞军事王凯,他秦州监军职位已经取消,以及五军的正副都指挥使,还有就是主管都护府机宜和直辖兵力的谭虎,以及管桥道军的鲁芳。这些人不管以前的地位如何,现在不管文武,都是路一级的官职,五军的地位都等同军事路,帅府直辖兵力和桥道军则同五军。

    下面重要的官职,无非是文职序列的各州幕职曹官和各县知县,武职序列则是几个管兵较多的都巡检使,特别复杂连衙门中人有时也搞不清楚的都监已被取消,总管地方军政的是钤辖司。原来管军法司的甘昭吉脱离都护府序列,出任在古渭新设的陇西县都巡检使一职,镇抚周边蕃部。原秦州都监赵滋改任新设定西县都巡检,镇抚秦州北边蕃部。南部则由以文改武的刘质任天水县都巡检,镇抚南边蕃部。改过之后,原来在地方上特别复杂的军制简明起来,以前各种都监、监押,大的能管一路,小的只管一寨,还有隶属关系变来变去的巡检,全部都统一起来。都护府作为战事指挥机构,以指挥为主,对军中日常事务基本不再涉及,与此对应军法司的地位就重要起来。

    让众人坐下,徐平道:“先把正事说完,我们便安心饮酒。今年防秋其实现在再叫防秋已经不合适了,因为不再是我们防番贼,而是我们要去攻番贼。具体布置,以张亢和田况所部宁朔军守榆中,自兰州以西,不许番贼过黄河。刘兼济和种世衡所部清朔军守会州,凡是境内没有迁走的蕃落,全部迁走,其间田地转交营田务,耕种收获一切制度参照军中,暂不设村落。高大全和景泰所部擒戎军守新筑的三角城,北边逼住番贼的西寿监军司,使其不得出屈吴岭,南向与番贼争达城。此事急不得,攻下达城不难,但那处关口一下,我们即要横扫后面的整个山间谷地,并守住番贼天都山南院来的关口。如此才能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最终把昊贼主务歼灭于天都山中。要想做到,则必须前进路上钱粮、物资不可缺少,特别是攻城、守城器具,必须预作布置,城一下就可使用。现在夏季诸般物资运输不便,暂时不要大打,由随军转运使司统一向会州和三角城运粮,以及军中所需的各种物资,要在秋季之前全部准备完毕。桑怿和明镐所部宣威军,则进占会州北边柔狼山和零波山之间的谷地,先断西寿监军司一臂。占住那里之后,便修筑那里翻山而过的道路,然后从那里以对骑兵为主北向,袭扰番境沙陀、鸣沙一带,让番贼不能从灵州向天都山一带从容运粮。曹克明、张所部的横塞军驻会川城,照应各军。”

    众将起身应诺,记下自己各驻防地域,以及各自的军事任务。此时陇右都护府管下五军,以桑怿的宣威军和高大全的擒戎军为主力,宣威军三万多人,擒戎军接近三万人,其余三军都是不到两万人。依徐平规划,三军都应该是以三万人满员,不过现在徐平所部已达万人,再招兵就超出了朝廷允许的范围,徐平又不想缩编,便先留了架子在那里。

    徐平又对鲁芳道:“大军前出,要想通行无碍,必须要修路架桥。你那里依都护府的军令,协助各军修桥铺路,具体事宜,自由王凯安排。”

    鲁芳叉手应诺。

    徐平点了点头,转身对庞籍和王拱辰道:“自今以后,军中日常事务,都护府便就不再插手了,一应事宜,都是各军自己管。凡违犯军制、规例之处,则交由军法司,日常事务则是各军自管,都护府依枢密院吩咐时时按察。至于战事所需钱粮、物资,都护府会拟出讲划,交给随军转运使司,一切也都是王凯在管。”

    王拱辰和庞籍一起拱手称是,只是还是有些不习惯。王凯是都护府日常事务的实际管理者,但他不是主官,只是代徐平掌管军令而已。王凯管得再多,却没有决策权,任何军令都必须由徐平签发,或者徐平授权出去的衙门。王凯自己签发出去的公文,没有任何强制性,只有知会、建议的功用,他只是个办事人员。

    一切安排罢了,徐平才对张存道:“待制,自今以后你就是陇右的转运使,如同其他各路一样。军中所需自然是随军转运使操办,但一切民用,诸般收储赈济,都在你这里。至于按察属下文官武将,一样也是你的职事,不过五军不属地方,不归转运使司按察。”

    张存跟徐平共事多年,是看着他从一个诸事不懂的少年通判一步一步走到边路大帅的地位,并一路从徐平的上司到同僚,再做到徐平的下属,最后又到一路来共事,对徐平的认识是其他人不能比的。听了徐平的话,笑着拱手称是。

    最后,徐平才对提点刑狱陆广道:“陇右是边路,治下蕃落众多,与内地各路有诸多不一样的地方。蕃落自有招安蕃落使刘涣主理,现在一切皆依番法,诉讼重和断,而不擅行诛戮。至于编户齐民的各州各县,则便如内地各路一般,刑狱一切由提刑决断。如果路内有盗贼,而与番民无涉,则同样是由提刑司来管,如果需要兵马,则移文钤辖司,自会有巡检助你行事。提刑,我这里说一句,任何时候,你不可向五军借调兵马!”

    陆广拱手:“都护所言,下官记下了。只要一如内地诸路,便就没有什么。至五军的兵马,只听都护府军令,我们其他各衙门自然也调动不了。”

第174章 何必招安

    徐平靠在竹椅上,看着远方的夕阳,一副轻松自在的神态。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旁边诸位赴宴的官员已经喝得面红耳赤,你敬我劝,不亦乐乎。官员聚会要喝酒,也有其合理性,没有酒助兴,大家都放不开,一个个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这样的聚会了无趣味。

    徐平自己不好酒,也不会借着酒意说些平时不说的话,做些平时不做的事,酒对他来说就是偶尔消遣,偶尔用来助兴的东西。这种场合,他不去劝别人酒,别人敬过了也不会来逼着他喝酒。徐平这种形象由来以久,现在位高权重,就更加没人来找不自在了。反正谭虎、桑怿、高大全等人都是跟了他多年,喝酒由他们陪别人,徐平在一边坐着就好。

    都护府建立,朝中军制开始改革,徐平所预想的一切开始走上轨道,剩下的日子,他只要带着本部兵马打胜仗就好。负重前行,最难的就是开始的那几步路,走上正轨反而就没有那么累了。徐平现在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感觉到心灵上的放松。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聚到徐平身边的这群官员多是熟知吏事,能够管好实务的,那些只长一张巧嘴,做事一无是处的人远远就避开了徐平。现在徐平不再是到邕州时的那个小通判,也不是初回朝时毫无根基的新贵,位高爵显,手握重权,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说不定就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朝中地位,徐平现在还要高于一些宰执。

    明月高升,到陇西巡视蕃部的刘涣才匆匆赶来,与众人喝了几杯酒,实在溶不进那几位已经喝得兴起的官员中去,便坐到徐平身边,说些闲话。

    喝了杯茶,刘涣道:“此去陇西县,厮的次子瞎毡到那里拜会我,貌似很不得意。”

    徐平微笑着问道:“他怎么不得意?现在邈川以西已经没有强力蕃部,他应该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没人跟他作对,不应该正是招人扩地盘的时候?”

    刘涣摇头:“都护这话说得也对,也不对。现在邈川以西确实没了强力蕃部,但那都是被我们打垮的,跟他瞎毡何干?各小蕃部现在都甘心归顺朝廷,谁会去理一个既无地盘也无人手的厮的儿子?厮自己现在都没有什么理。让瞎毡最苦恼的,他到狄道依附的是龛谷蕃部,而在朝廷占了兰州和会州之后,龛谷各部开始从狄道回迁,甚至不少人到入了营田务。瞎毡看着别的蕃部衰落下去,不但不能得到好处,他自己也一天不如一天。”

    徐平只是微笑,看着天上的月亮,过了一会才道:“去年我们打垮了禹藏部,现在兰会两州最大的势力就是龛谷各部。可自从河西六谷番部被昊贼用奸计打散,龛谷各部也四分五裂,想合也合不起来了。更何况龛谷各部人数最多的本就是末人,我们在兰、会两州编户齐民,移风易俗,这些末人能够变回汉人,谁会再跟番人搅合到一起?他们成为末部族本就是不得已,能重回朝廷,就不会再变成番人了。榆中本就是龛谷本部不说,会州那里主要就是祖励川,而祖励川又称龛谷河,可想而知那里本来是什么人的地盘。我们占了之后,把当年赶跑末人的羌人和蕃族全部迁走,龛谷的末人当然要重新回来。跟朝廷相比,厮一个落魄佛子,他儿子又凭什么得到末人的拥戴!”

    刘涣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一时平静了下来。他知道徐平的心思,到秦州之后徐平一改前几任的做法,不再抚绥蕃部,而是并帐为村,编户齐民,移风易俗,变番为汉。这样做当然比仅仅让各蕃部口头归顺艰难,但一旦成功,则可保这一带数百年太平。

    政策执行初期确实惹出了不少乱子,可随着两场大胜,秦州各县力量的整合,军事力量的增强,这种政策越来越顺利。现在黄河以东已经没有大的蕃部,徐平没有把编户齐民的政策从陇西县再向西推进,只是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党项而已。

    一旦党项平定,宋军很快就会越过黄河向西尽取河湟之地,这种趋势连厮都看得出来,更何况是一个无根无底的瞎毡。不过看出来也没用,厮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从凉州迁过去的河西六谷蕃部已经开始跟秦州联络,必要时候脱离厮直接归顺朝廷也有可能。当年给厮封官,是一起封过厮铎督的,宋军兵临河湟,朝廷的吸引力对他来说远大于厮。现在河湟的态势,跟数年之前元昊用计破掉河西六谷联盟密不可分,西边六谷中的蕃羌部族投靠了厮,使他能够在邈川和宗哥的重压下坚持下来,并打败了元昊的进攻。东边六谷中的末部族南迁狄道,保住了瞎毡,也把原来的格局打乱,旧的大蕃部已经被南迁的末灭掉了。徐平灭掉了末部族最大的敌人禹藏各部,这些末人迅速投靠了秦州帅府,只是徐平不再让他们以部族的形式存在,变成了各个村落。

    刘涣是陇右的招安蕃落使,习惯上还是以招安、抚绥各蕃部为主,可现在的形势让他根本无从招安,矛盾得很。各蕃部不管是真末假末,离秦州近的,以陇西县和榆中县为中心,纷纷学着束发右衽,开始学汉语习华俗,都等着徐平去郡县其地,编户齐民。秦州附近的各县已经明显比其他地方富裕,秦州帅府在这一带投入的巨额钱粮,随便漏出一点也够本地居民发家致富了。更何况徐平还用各种手段发展本地的农牧业,工商业,修路架桥,帮着他们向中原地区卖土产。现在秦州一带,编户齐民就意味着过上好日子,蕃部就意味着贫穷,缺吃少穿,本地的人怎么选择明显得很。

    沉默良久,刘涣叹了口气:“或许我这职称中的招安两字该去了,直接蕃落使简单明白。”

    徐平道:“你若是有意,倒也可行,我向朝廷上一道奏章就好。其实何必招安?朝廷初设你这个官职,本来是想着借各蕃部之力牵制昊贼,为朝廷藩篱,才带招安二字。可与昊贼交战,我们一向靠的是本朝兵力,从来没有借助过蕃落之力。不有求于他们,又何必去招安?朝廷治下,蕃落之地不行汉法,不去编户,一切由着他们自己。由着他们,当然也就不要想从朝廷这里得到好处,这事情天经地义!既不想被朝廷管辖,又想着从朝廷这里得到好处,凭什么!现在陇右之地,五军已立,钱粮充足,太平无事也好,有人要作乱也罢,或剿或抚,都护府都游刃有余,用不着去求任何一个番胡豪酋,何必招安!”

    刘涣摇了摇头,想了想突然笑了起来。手里有兵有粮,果然说话就不同了,现在徐平手上五支大军,十万之众,如果不是元昊借着天都山地利,正面交锋连党项都不用再放在眼里,其余小蕃落更加不值一提。现在只有蕃落来求都护府,都护府对他们根本无所求。

第175章 别来无恙

    番商及西域使节无特旨均不得过秦州,这一条禁令使秦州的商业如同吹了气泡一样飞速繁荣起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城中商贾云集,各国商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使秦州聚集了西域各种各样的稀奇货物,海量的大宋商品也从这里卖向西域。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大宋的纸币就已经在河湟地区通行,甚至很多西域小国也开始使用大宋的纸币。有着充足的货物支撑,货币的渗透力大得惊人,随着商路开通,货币也飞带地向四周扩展。与此相对应的,是党项的纸币经过短暂的繁荣之后,很快迎来了物价飞涨,货币贬值。

    秦州已经成了潼关以西最大的都市,各行各业都聚集到这里,赚番胡人的钱。

    八月的一天,徐平换了便服,与谭虎带了几名得力的亲兵,走在秦州的街道上。自为官以来,徐平没有微服私访的习惯,他认为没有这样的必要,事情就该按照正常的做法去做好。当脱下官服,走到人群当中,徐平就彻底放下了自己的官身,完全不理会公事,只想如同一个普通的百姓般在街上走一走,逛一逛,感受生活,体会活着的乐趣。

    今天他的心情很忐忑,在路上走走停停,每当抬起脚来就迫不及待,一停下来就想扭头回去,偶然抬头看见远处的群山,不由怅然若失。

    原来的纳质院已经成了秦州城内的商业中心,无数的商铺从这里向四周蔓延,一直延伸到城外去。走到这里,徐平有一种经过了两个世界的感觉。

    离着纳质院不远的南城门外,籍河两岸种满大柳树,树下排开全是新建的商铺。从川蜀来的货物走籍河虽然绕了远路,但却一路都是水运,大多还是走这条路,再加上从籍河上游下来的各蕃部货物,这里繁华无比。

    离城门不远的一株大树下,有五间新建的房屋,后面一个小院,跟周围的商铺一个样子。铺子前聚着身穿绫罗的异族商人,不紧不慢地互相交谈,不时有人从铺子里出来,无一例外身后跟着小厮,搬着一个一个木箱。

    徐平在路对面的一个茶铺坐下,要了一壶茶来,看着对面的铺子,独自出神。谭虎带着随从坐在另一张桌子上,另派了几个人悄悄巡视四周。

    铺子前面一男一女两个孩子,都是五六岁,面对面守着一大盆水,泼来泼去,不住地咯咯笑着。一个下人样子的中年妇人站在一边,百无聊赖地倚在墙上,看着两个孩子。

    徐平看着铺子,神情有些恍惚,好似这一切一直都在自己世界里,是那么地熟悉,然而每一个人又那么陌生,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人。

    不知道过了多久,铺子前的人群开始散去,慢慢变得冷清,跟周围的铺子一样。

    一个年轻妇人从铺子里面出来,满脸带着笑意,走到玩手的两个孩子身边,掏出一方巾帕擦他们的手,嘴里不住地说着什么。擦干两个孩子的手,妇人一手牵住一个,向铺子里走去,募然回首,正与路对面的徐平四目相对。

    看着徐平,段云洁沉默了好一会,突然破颜一笑,放开孩子的手,走过人来人往的街道,到徐平的桌边,笑着道:“既然过来了,何不到铺子里坐一坐?”

    徐平收回天边的思绪,看着段云洁,一时百感交集,轻声道:“你铺子人多,怕打扰了你。多年不见,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别来无恙?”

    段云洁看着徐平,抬手拨起耳边顺到前面来的发丝,笑着道:“一切皆好,我们在京城分别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我依然还是什么样子只是生意好了,赚钱多了。”

    “好,好,一切都好就什么都好!”徐平手里晃动茶碗,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段云洁笑,过了一会道:“我们多年相识,既然到了这里,总要到铺子里坐一坐。我到秦州来,本想到你的衙门去拜访,一是事忙,还抽不出身来,再一个你今非夕比,为一路大帅,周边千里都在你管下,我一个寻常妇人只怕进不了得都护府。”

    说完,段云洁让到一边,对徐平道:“好了,我们总不能在茶铺里说话,到铺子去吧。”

    徐平起身,抬头看了看四周,没有说话,径直向待对面走去。

    到了铺子前,两个孩子好奇地看着徐平,上前拉住段云洁的手,小声问道:“姐姐,这个哥哥是什么来历?是我们家的客人么?他绷着脸,样子有些怕人。”

    段云洁轻抚着两个孩子的头,指着徐平道:“这是姐姐多年前的一个友人,现在做了大官,每日里被人奉承惯了,自然看着怕人。你们跟着吴嫂去玩,我们说一会话。”

    两个孩子怯怯地看着徐平,悄悄地退后,觉得安全了飞快地转过身,拉住那个看孩子的妇人的手,一起跑到柳树下。

    看着两个孩子,徐平问段云洁:“这孩子是什么身份?看起来与你是一家人。”

    段云洁叹了口气:“当年我在京城的时候,被长安一个员外请去印书,做了几年,那员外一病故去,只留下了他孙子、孙女两个孩子。员外临去之前,把他的铺子和这两个孩子一起托付给我,自此便带在身边。这却是还不清的人情债,只能等这两个孩子大了,把铺子再还给他们。只是孩子还小,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口里叹着气,看向那两个孩子的时候,段云洁却是满目慈爱。

    徐平默默点了点头,抬步走进铺子里。这个年月比不得后世,不经意地离别,可能就永不再见,哪怕时时守在一起,也可能因为一场小病就天人永隔。人与人的情感便不跟后世一样,不管是长相厮守,还是异地思念,都是压在心里面的多,露在外面的少。生生世世你不用说出口,千言万语说得再多,最后可能还是树下望着月亮的思念。

    铺子一如当年段云洁在京城开的一般,四周都是书架,摆满了印好的书籍。徐平不需要问段云洁为什么来到这里,秦州是关西第一大都会,西域依然重佛,商路开通之后那里对佛经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铺子的生意,段云洁需要来秦州,或许也为了自己。

    谭虎带了几个卫士,识趣地守在门外。为了不惹人注目,谭虎让几人分散开来,自己蹲在地上,抱着膝盖,靠在门边的墙上,看着远处的群山。群山如黛,恍忽之间,便如当年在岭南的日子,自己在徐平的衙门外面,看着远方的十万大山。

第176章 静守岁月

    上了茶来,段云洁与徐平相对而坐,笑着道:“这两年你好是风光,整个陕西路无处不听到你的名字。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我在长安的时候,日常邻里们谈天,就每每说起你在秦凤路又打了什么胜仗,杀了多少番贼,升了什么官职。你过得还好吗?”

    徐平端着茶杯,看着段云洁,想了一会才道:“好,算是好吧。你我相识多年,应该知道我这个人,做事情总是跟别人不一样。朝里做官,平常做事,总是比别人多迈一步,多迈出这一步就无比艰难。十几年了,终于还是熬了过来,现在好了。我也累了,该做的事情也做得差不多了,不必要再多迈那一步了,讲实话,今年比以前轻松多了。”

    段云洁笑了笑:“轻松就好,我们不是十几岁的少年时候了,累也累不来了。”

    一时沉默下来,徐平静静地喝茶。过了好一会,才道:“从你离开京城,说到京兆府帮人印书,一晃眼又是许多年过去了。也曾得到你的消息,都说还是跟在京城一样,开着书铺,印着书籍,过着日子。也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不知道你住在哪里,也没写封信去。”

    段云洁把额头垂下的女梢拨上去,轻笑着道:“有什么好与不好,左右还是过着以前的日子,一天一天就那么过下去。我是自小苦过来的,现在的日子比小时候已经是极好了。”

    徐平看着段云洁,一如印象中的模样,岁月在她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是没有自己初见她时的久历风霜的沧桑感,也没有了那个时候的锐气,一切都收敛起来,说起话笑语盈盈。岁月都被她收敛进内心里,看起来分外开朗。

    叹了口气,徐平道:“在京城的时候,你重孝在身,不方便谈婚论嫁。多年过去,有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家,想没想过嫁人?”

    段云洁转头看着门外的两个孩子,轻声道:“女人家,谁不想嫁人成家?我也想在家里有郎君,有孩子叫我妈妈。什么合适与不合适,遇到对的人,怎么都是合适的。”

    “那你有没有遇到对的人?”

    段云洁看着徐平,不由地笑了起来:“我遇到了啊,只是你已经娶妻生女,又有什么办法?我们蛮人,不跟你们汉人一样什么都憋在心里,就是不肯说出来。遇到对的人,喜欢一辈子,是不是天天在一起又有什么关系?我阿母遇到了阿爹,却嫁给了另外一个人,一辈子都过得不开心。他们要欢欢喜喜地在一起,还不是要到另外一世界去?这一世你已经有妻有妾,有儿有女,我们算是有缘无份,下一辈子早一点遇到好不好?”

    说完,段云洁静静地看着徐平。

    徐平看着段云洁的眼睛,沉默了好一会,才苦笑着摇头:“我没办法的,就是不相信还有下一辈子,还有另一个世界。哪怕这个世界摆在我的面前,我还是不相信。对我来说不开心就是不开心,不会去幻想下一辈子,下一辈子的开心,终究是另一个人的。”

    段云洁笑道:“那么怎么办?就唉声叹气一辈子?我都想得开,你一个男人有什么想不开的?如今你一路大帅,手下千军万马,治下无数百姓,应该有决断才对。婆婆妈妈,如何去治军管民?我就不相信,你办公事也是这个样子。”

    “办公事我当然不如此,或许正是因为办公事不能如此,私下里才有这毛病。”

    段云洁笑着摇摇头,站起身来,口中道:“多年不见,在这里吃一顿饭吧。我见谭虎在门外,一会叫进来我们一起叙叙旧,大家就当是多年好友也该是开开心心的。”

    看着段云洁走向后厨,徐平一时有些茫然,心里有一种失落感。他可以纳妾,可以跟段云洁在一起,最不济也可以跟秀秀一样一起过生活,只是现在不可能。这倒不是因为段云洁出身官宦人家不能做妾,这年代没有那个规矩,朝中官员为了巴结大臣权贵,送女儿去给人做妾的也不是没有。也不是因为徐平为边路帅臣,不能在治下纳妾,碍于这规矩他们暂时不在一起,最少可以有一个约定。

    不能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段云洁不愿意。段云洁虽然自小跟着父亲长大,性格却遗传了母亲的一面,喜欢就说出来,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只是她的母亲阿申天性柔弱,敢表达出来却无力反抗而已,段云洁终究是不一样。

    不能够在一起,也要开开心心地活下去,这一世没有缘份,那就修下一世的缘呗。

    徐平叹了口气,这种心里有坚强主见的女子不多见,碰到了你也没办法。你没有办法去改变她,需要改变了她自己会变,不想别人劝、别人逼都没有用处。

    谭虎坐在徐平和段云洁中间,不管是饮酒还是吃饭都觉得浑身不自在,几次提出酒足饭饱要先出去,都被段云洁叫住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谭虎起身道:“段娘子,你跟都护是多年旧识,又都是读书的人,总有许多话说。让我坐在这里,又说不上话,又耽误你们说些体己的言语,着实尴尬。都护出来一次不易,你们说话,我到门外就是。”

    段云洁放下碗,招手让谭虎坐下,口中道:“都护再是大官,难道还抽不出饮一杯酒吃一顿饭的时候?我要跟他说话,自会去说,他不方便出府,我到都护府去,难道你还会拦着不让我进门去?你放心,我们要说话自然会去说,你莫非以为还要扭扭捏捏?今天我们多年不见,就是在一起叙叙是情。过去了这么多年,有时候真地怀念在邕州的日子,万里之外还能找个故人?只管坐下来,大家安安心心吃一餐饭就好。”

    谭虎无奈,只好又坐回位子上,口中道:“故人也不难找,高大全、桑秀才都在不远处领兵,什么时候把他们也唤回来,坐在一起才是热闹。”

    “他们手下都是千军万马,离得虽近,想聚到一起只怕是难。”

    段云洁说着,举起杯来劝徐平和谭虎一起饮酒。酒是水酒,段云洁倒不是顾虑她一个女儿家喝白酒不雅,是因为她真喝不惯白酒。这个年代爱酒的女子很多,但能够接受白酒的却是罕见,对于她们来说,喝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酒的味道。

    说着陈年往事,徐平的心情慢慢放开,渐渐理解了段云洁。有的事情何必强求,一时不能够在一起也不用长吁短叹,顺其自然就好。谁知道哪一天段云洁不再习惯漂泊,希望与自己能够长相厮守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100/ 第一时间欣赏一世富贵最新章节! 作者:安化军所写的《一世富贵》为转载作品,一世富贵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一世富贵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一世富贵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一世富贵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一世富贵介绍:
穿越到北宋仁宗年间,金榜题名,却因为得罪太后,被打发到岭南为官。从边疆小官做起,步步升迁,徐平终于熬到出头天,在宋代书写自己的传奇。
从五代乱世走来的北宋,世家大族一扫而空,社会上还没有士绅,宗族社会尚未成形,阶层变动之剧烈和平社会前所未有。大宋的治下不再有贱民,这是一个不问出身的时代,奴仆的儿子可以成为宰相,小兵可以晋升为军队统帅。
这是最好的时代,对于个人来说,人生一切皆有可能。这是最坏的时代,数量庞大的常备军装备精良,却屡战屡败,最终把整个民族拖进深渊。这个时代改变了徐平,徐平也改变了这个时代。
富者,富甲天下;贵者,贵极人臣。
伴随着一个穿越者的脚步,回望那远去的大宋风华。一世富贵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一世富贵,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一世富贵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