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风后TXT下载大唐风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风后全文阅读

作者:离诡     大唐风后txt下载     大唐风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58章 忍野扇爱听故事 有些小出入也乐在其中

    儒门的治世经纬之才,魔门的祸乱天下之人,以及最终泯灭于尘埃之中,最终于历史之中销声匿迹的佛门圣僧,所有所有的的一切合而为一,才是邪王的一切,然而,这却并没有什么鸟用——可以改变世界的轨迹,然而却无法改变自身的命运,生而为人的单纯的个体,终究只是命运之下弱小而可悲的杂鱼!

    而现在,邪王就更是不知所踪,就是石青衣想要去寻找,也绝对无法将他找到!

    而第二个可以影响石青衣的决定,将她留在长安的人,却是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妻舅,石青衣的“兄长”……

    昔年,因为无意中的偶遇,使得石青衣无意中闯入了长孙无忌的生活,从而,成为了长孙无忌的义妹,长孙夫人的义女,以及长孙家小妹的姐姐,然而,后来,随着一系列令人悲伤的事情的发生,使得长孙夫人以及长孙小妹先后的离世,也从此,使得长孙无忌在这个世上,只剩下了石青衣这一个亲人。

    对于石青衣来说,长孙无忌或许是一个极为与众不同的路人,然而,却也仅仅只是如此罢了,毕竟,尘归尘,土归土,在曾经引起她的心灵极度悸动的长孙夫人以及长孙小妹纷纷过世之后,她们所留下的至亲之人长孙无忌对于石青衣而言,仅仅只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朋友的朋友而已!”

    然而,石青衣却也同样的清楚,在长孙夫人以及长孙小妹过世之后,自己对于长孙无忌的意义,却已经完全不同,因为自己。已经成为了长孙无忌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的至亲,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成为了长孙无忌对于自己娘亲以及小妹的情感的寄托,所以事实上,长孙无忌会为了石青衣却做任何事,甚至就连付出自己的性命,也甘之如饴。

    所以。即便早就已经成为了李世民的好友,然而在面对诸多困境,就连李世民的心腹手下都心生动摇的时候,长孙无忌却会永远坚定的站在李世民与石青衣的一边。而李世民,则无疑也是极为的清楚这一点的,也因此,他才会将长孙无忌看做是自己永远可以信任的心腹之人。因为长孙无忌绝对不会背叛,而这,却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两人之间的姻亲关系……

    从关中战役。到西秦血斗,再到河东搏杀,逐鹿中原,一系列的战斗,一直到玄武门,长孙无忌几乎与李世民形影不离,以至于他们之间的亲密,几乎让所有的对手以及同伴都以为。这两位黄金搭档是永远不会分开的,毕竟。李世民对于长孙无忌的信任超越了所有人,而长孙无忌却也的确值得李世民的信任,有他在李世民的身边为他整理政务,分析时势,能够为李世民解决的很多疑难杂事……不过,此时的长孙无忌倒是的确不再李世民的身边。此时的他,却是孤身一人身在北方贫瘠而苍茫的大漠之中,暗中的在为李世民布置着一盘大棋——就如同他的父亲长孙晟曾经为隋文帝杨坚所做过的那样……!

    诚然,长孙无忌对于李世民忠诚毋庸置疑,然而。但这却并不代表长孙无忌没有自己的见识,而事实上,为了除去能够威胁到李世民与石青衣的一切因素,长孙无忌是绝对不会讳忌弄脏自己的一双手的,所以在玄武门的时候,他才会趁着李世民与石青衣无暇分身的时候,专断的将太子与齐王的后裔全部诛杀,以为李世民除去这一后患!虽然后来,因为这一件事使得李世民一度为此而心生愧疚,然而他却不得不承认,长孙无忌的做法是对的,因为李世民所无法下手的最后结果,就必然会是这些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的子侄们,会对自己的子嗣们造成重大的威胁。

    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当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时候,而李世民自然也不会例外,也因此,虽然心中极度愧疚,但是在心中,李世民却对长孙无忌的做法心中暗暗感激。

    而这一次,为了击败草原上的霸主,李世民强大的敌人突厥帝国,长孙无忌再一次的专断独行,从李世民的身边离开,一个人悄悄的进入到了突厥帝国境内,不过,这一次长孙无忌的行动,却并非是他谋划已久的计划的展开,而是,一个强大而又很快便即将陷入困境的势力向长孙无忌伸出了乞援的双手,而这个势力,却偏偏与长孙无忌的家庭渊源极深,以至于长孙无忌既无法怀疑对方的诚意,有难以抵挡对方的投靠所带来的巨大利益诱惑,于是最终,长孙无忌决定化解与这股势力先前的不愉快,从而接纳了这一股在草原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庞大势力,并以此作为根基,暗中在草原上对各个部落势力进行渗透……

    这股势力当然便是魔相宗,上古魔门传承的六大分支之一,虽然曾经在前朝的时候因为天下正道的算计与打击而大受影响,几度势力一蹶不振,然而,在魔相宗卓越的领袖魔帅的领导下,这股被迫离开中土,前往草原发展的魔门势力却前所未有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甚至一度迷惑了整个草原突厥帝国的上层,成为了草原上最具有实力的势力之一。

    而就在魔相宗在草原的发展达到了极度的辉煌的时候,华夏大地,中土魔门的起源之地却因为前朝皇帝的大好喜功与各方势力的勾心斗角而最终陷入战乱,最终将前朝的整个天下打的分崩离析,而皇帝杨广本人也被自己的部将背叛杀死。天下大乱,这无疑是给了已经扎根于草原,兴盛雌伏已久的魔相宗一个极佳的机会:魔帅于是由此而制定了计划:以依旧存留于华夏内地的魔相宗残存力量以及愿意与魔相宗联手的其他魔门势力分支作为内应,联合在草原上同样具有极大势力的“大明尊教”(东传摩尼教),从而全力配合突厥帝国南下入侵中原,从而重演上古传说之中西戎黄帝入主中原,或是延续汉末南北朝时后赵石勒、前秦苻坚、北魏拓跋珪二分神州的往事。纵使不能一举定鼎宇内,平定四海。也要二分天下,然后,在从长计议。

    ——毕竟,自古华夏陷入南北分裂之时,向来都是北强南弱之局,而统一也往往是由北方所发起而完成。因此,即便突厥帝国一时无法完全的吞并整个华夏大地,但是只要能够在之后一直牢牢的占据北方根基,那么即便时过境迁,政权更迭,最后国家的统一,也必然会从北方开始……

    不依国事则佛法难立,几乎与同为魔道巨擘的邪王一样,身在草原的魔帅也同样的领悟到了这个道理。所以,即便会因此而会将魔相宗卷入争霸天下这样极为危险的事情,然而魔帅既然已经打定了主意,就绝对不会动摇。所以,当这一次,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到来的时候,魔帅以及他的魔相宗便终于忍耐不住,在暗中蠢蠢欲动起来。

    其实从明面上来开。此时的魔帅着实拥有着不少的有利条件:已经陷入分裂割据状态的华夏大地上,无论任何一家势力都绝对不会是实力完整的东突厥帝国的对手。而魔相宗本身则就是中土文明传承之中的精英,自然,也就最为了解中土民众的心理,从而可以作为带路人,大大的降低中土民众对于突厥的抵触心理以及大大加快双方融合的过程,加之还有那个从西方异域而来的神秘宗教。那个宗教的洗脑能力之强,即便是出身于本土魔门的魔相宗领袖魔帅都叹为观止,因此最初的魔帅的确是极为的自信,相信华夏民众在自己这一方强大的突厥帝国的武力威慑,同出于对自家华夏文明的魔门学说传承的认同。以及大明尊教强大的洗脑教育这三管齐下之下,会轻而易举的认同突厥帝国的统治,从而达到魔帅心目中所想要达成的目的。

    身为华夏文明魔门的传承之人,魔帅的心目之中的抱负,当然绝不仅仅只是为了给突厥人当带路党所带来的那一点点蝇头小利,那么一点点的世俗利益,又怎么可能会被深谋远虑,志向高远的魔帅看在眼里,魔帅所要想要的,是要让魔门的学说随着突厥帝国的扩张,进而成为这一整个世界的正统学说啊!

    所以为此,魔帅首先才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发展壮大信奉自家学说的突厥帝国的势力,首先是漠北、整个草原,其次,是西域、中土华夏,然后,是遥远的极西诸国之地,南方交趾以南的更为遥远的蛮荒之地……直到世界的尽头!!!

    原本,在魔帅的计划之中,草原上的东突厥帝国即便想要统一漠北,并吞西域突厥帝国,也至少需要至少两代人的努力,而且由于中原隋朝的强大,进军中原计划的实施时间其实遥遥无期,然而,随后因为隋炀帝杨广的作死行为,给了魔帅以及东突厥帝国以极佳的时机,趁着华夏大乱的时机,魔帅就势发动计划,想要趁此良机,在魔门学说的引导下,将草原与中土在突厥帝国的统治之下,合为一体。

    应该说,以魔帅为首的魔相宗的准备的确极为充分,原本一分为二,并且矛盾重重的东突厥帝国各部已经在魔帅的调节下渐渐的消弭了矛盾,从而统合了实力,而在中土魔门方面,在魔帅以突厥国师这一跳出中原与天下正道争斗的超然身份许下极大的利益之后,在魔门之中,除了那些对邪王与阴后死心塌地的狂热分子之外,不少分支都纷纷的为之心动,就只等魔帅能够展示足以媲美他的承诺的强大实力,那么这些分散的魔门分支就会纷纷的倒向魔帅,向他献上足够的忠诚。

    早在天下尚未完全打乱之前,大明尊教便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将自己的势力触角悄悄的渗入了华夏大地,而当华夏大乱完全爆发之后,由于受到战火的波及,华夏的民众们的生活往往极为困苦不堪,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身为摩尼教东传的一支,大明尊教所宣扬的摩尼教的教义与理念,才能够异常的受到民众的欢迎。所以在这一时期,大明尊教实际是创造了一个势力飞速扩张的奇迹!!

    就更不用说,事实上,由于中原的内乱对边疆的波及,在北方绵长的边境线上,很多原本与突厥帝国接壤的军事重镇都因为补给。后援的匮乏等一些列问题而出现了变乱,要么被野心家所利用而成为了一个个实际上处于独立地位的军阀,而要么,就是被向来虎视眈眈的突厥帝国趁此良机一举攻灭,而那些幸存下来的被野心家所接管的军事重镇们,也不得不迫于突厥强大的实力而先后臣服,在自愿与被迫之间成为了突厥帝国所控制的势力范围。昔日原本为了保护中土华夏文明不被草原民族所危害的军事重镇,如今,却已经成为了草原上的民族入侵华夏大地的桥头堡……

    要知道。但凡是华夏大一统的帝国,其军队主力所在之地,必然大半分布于北方的边疆,用以预防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而即便是前隋朝,在经历过远征高丽而失败的那一场惨败之后,其驻扎在北方驻守边疆的边军,其数量却依然保持在全国剩余军队的三分之一左右。并且由于北方寒冷的环境,以及长年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因素在内。北地的边军之精锐,绝非其他地区驻军所能够相比。

    所以在几乎将触角伸入整个原前朝防线的突厥帝国,实际上是窃取了昔日前隋帝国近似于三分之一的军事力量,虽然这力量由于内乱的缘故而有所损耗,并且由于实际上的各个重镇的军阀割据割据而实力被大大的分散,然而即便如此。如这样的一股强大实力的全面倒向突厥,必然会因此,而对身处于华夏腹地的民众产生巨大的恐慌……

    强大的武力震慑,精明的内奸引路,以及数量庞大。战力可观的伪军,加之还有那自西域而来,神秘而奇特宗教足以快速消弭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巨大创伤的洗脑能力。使得魔帅以及他麾下的魔相宗门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一次的计划,他们的优势很大……

    然而,事实会果真如此么?答案是:no!

    毕竟在涉及到关乎于自身的巨大利益之时,即便是有名的智者也不免为此而深陷其中患得患失,由此而失了分寸,所谓利令智昏便是如此,也因此这一次,即便是向来精明过人的魔帅也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视线之中的盲点——只看到了己方的巨大优势,而没有发现那正与己方的巨大优势相伴共生的,同样巨大而致命的缺陷!

    草原上的部族向来一盘散沙,因此虽说突厥帝国也如曾经草原上的霸主犬戎、鬼方、匈奴、鲜卑、柔然一样,完成了对草原上的各个部落的统一,然而这种统一的规模与高度,却是远无法与近在咫尺的华夏文明的那种高度统一相媲美,也因此,突厥帝国其内的绝大部分力量,其实都必然会被牵制在帝国内部的各个部落势力的斗争之中,而无法腾出手来,也因此,突厥人实际上能够动员全力南下进攻中原腹地的力量,其实实在有限的很,而以这样单薄的力量进入中原,那绝对无法对拥有着众多的人口以及辽阔的领土的华夏文明造成什么巨大的影响,而恰恰相反,这一股微小的力量会犹如一滴水进入大海一样,被华夏大地轻易的吸收,融化。

    ——这一问题,其实魔帅早在计划制定之前便已经有所了解,也因此,他才会迟迟按兵不动,而仅仅只是以威势恐吓华夏王朝的北方边境重镇,迫使其中一些并不坚定的官兵倒戈投降,进而成为突厥人进攻华夏的开路先锋……而这样做的好处明显显而易见:若伪军能够长胜不败,那当然能够尽可能的激发草原上各部落对于南下抢掠的**,从而减小魔帅的计划来自于各方面的阻力,并使得魔帅在草原上的影响力,更上一个台阶。

    而就算伪军败了,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毕竟虽然是来自于北地边境的精兵强将,然而却终究不是草原上的部落出身,就算在征战中全军覆没也不会对魔帅与魔相宗在草原上的地位与势力产生什么威胁,加之能够投降突厥,本身不过就是一群意志不坚定的投机分子,魔帅绝对不会相信他们。也因此,才会用这些投降的北地边军作为南下中原的开路炮灰,若是这些军队能够节节取胜固然可惜,然而若是兵败、损兵折将乃至全军覆没,魔帅固然会有所惋惜,然而。可却也绝对不会因此而紧皱眉头的!

    未虑胜,先虑败,第一个问题的应对方法,其实尽在魔帅掌握之中!——然而,对其余两个致命的缺陷的认识不足以至于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这就是魔帅对自己以及宗门魔相宗不可饶恕的错误了。

    魔门的势力,向来庞大而繁杂,因此不要说将其完全统合成为一体,就是能够聚拢三分之一为自己一方所用,那人则必然为魔门千百年来不世出的天才之人。然而在魔帅这一代,纵观魔门,却是一下子出现了邪王、阴后与魔帅三位惊才绝艳之辈,也因此,激烈的内斗也就不可避免。

    魔帅初时曾经在这场斗争之中一败涂地,因而不得不率领着自己的宗门远走漠北,以此来避免自己一方势力会被邪王与阴后的联手而完全吞并,然而当几十年之后。留在中原的邪王与阴后终于反目成仇并且各自都出了不小的问题之后,已经在草原上立足并且获得了突厥人支持的魔帅。却趁着天下大乱的时机趁势卷土重来,从明面上来看,此时的魔帅的确极具优势,因此无论明初暗处,魔门当中向他投靠的势力不计其数,然而。即便如此,事实上,魔帅也从未在这一场暂时偃旗息鼓的魔门争夺战中能够占据绝对优势。

    以邪王之坚忍,阴后之决然,即便魔帅携草原突厥人的势力大举南下收编魔门势力。然而他所能够收揽得到的力量,也不过就是魔门的一些外围势力罢了,不要说对于邪王与阴后的嫡系不会有丝毫的影响,就是除魔相、花间、补天、阴癸之外的其他的魔门四大传承,也并没有对魔帅此时的到来所表现出的强大表现出任何的或热切,或恐惧的态度。

    要知道,除了天莲宗的宗主安隆是邪王的死党,因此必然会誓死站在邪王的一边以外,无论是道祖真传,还是邪极宗与灭情道三门,都与邪王与阴后有着不小的矛盾,邪极宗也就罢了,毕竟在邪帝向雨田死后,由于激烈的内斗,使得邪极宗不但一盘散沙,势力更是大幅度衰退,甚至到了不被魔门一些二流分支看在眼中的地步,然而,无论是灭情道还是道祖真传,虽然这一代并没有涌现出什么惊才绝艳的人物,可是因为有老一辈成名高手的坐镇看家,虽然其所掌握的势力也不得不因为邪王与阴后的强势而遭到逐步的蚕食,却必然主体尚存,也因此,若是魔帅的这一次强势出现能够真的改变魔门的格局的话,虽然魔门之中处处勾心斗角,然而想来,无论是灭情道还是道祖真传,甚至就连一盘散沙的邪极宗也必然不会过分爱惜羽毛,从而对魔帅表现出那样冷淡的态度的。

    唯一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那些精明过人的魔门上一代老狐狸们,对魔帅其实并不看好。

    毕竟,魔帅虽然号称精明,为魔门数百年来不世出的人物之一,然而昔年,却是轻易的就被邪王与阴后所击败,而那时的邪王与阴后,甚至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个魔门第三号天才的身上,因为对于双方来说,对方以及天下正道一方所出现的宿敌,才是他们所需要重视的对手,而魔帅却并不具备与他们相提并论的资格。

    天才总是孤傲的,而也正是这一种天才的个性,使得天才们往往只认同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而很不幸,从一开始,魔帅便连进入到他们这一层次的资格都不被认可,也因此,即便当几十年之后,魔帅携突厥势力强势归来,占据魔门统治地位的高层们,却依然也不认为,此时的魔帅能够成长到与邪王或阴后一较长短的资格。

    掉了毛的狮子也是狮子,发了疯的邪王也是邪王,就算留下了自己的女儿作为破绽,却因为有破绽,所以更为危险,尤其是这些年中,邪王虽然一直按兵不动。几乎从不在人前显露踪迹,然而他的威名却并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而是恰恰相反,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代黑暗中的神话。

    况且邪王并非独自一人,其手中所牢牢掌控着的花间、补天、天莲三大魔门分支势力,几乎占据了魔门力量全部的三分之一。这样的一股庞大力量,即便魔帅能够完全的拉拢到灭情道与道祖真传结成同盟,也依然有所不及。

    可以说,此时的魔帅虽然看似强势,然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都依然远不是邪王的敌手,就更不要说,此时的魔门之中,还有着另一股势力的首领阴后在一旁虎视眈眈了。

    相比于强势而令人恐惧的邪王。身为女子而又同样出了状况的阴后当然同样有所不及,然而,曾经的她亦也是足以在各方面碾压魔帅的强者,而且,也正是因为身为女子的天然劣势,使得魔门之中对于邪王恐惧的势力会纷纷的向阴后投靠,以此联合起来抵抗邪王的强势。

    应该说,即便在统领除魔相、花间、补天以及天莲四宗之外的全部魔门的一半力量之时。阴后依然不足以此来对抗仅仅拥有魔门三分之一力量的邪王,然而在这一时候。阴后身为女性的优势便再次的体现出来:曾经因为自身美貌而名动天下的阴后,江湖之中的仰慕者亦是众多,也因此,虽然厌恶魔门自私而又偏激的行事风格,然而一旦在魔门内斗之中阴后不敌邪王,无论是一代天刀宋缺。还是蜀中霸主解晖,甚或黄山逸民欧阳希夷等江湖名宿都绝不会吝惜出手相助,也因此,阴后才能够以智谋武功都不及邪王的情况之下,与邪王对峙多年。将魔门一分为二。

    而魔帅的归来,表面上是打乱了这二十年来魔门的固有格局,实际上,却仅仅只是削弱了阴后的势力,对邪王却基本毫无影响——邪王的手段,不单是他的敌人为之心惊胆战,就是他的直系属下,又何尝不是战战兢兢,外围的旁系背叛也就罢了,邪王绝不会因此而放在心上,可是,若是有邪王的直系属下胆敢于背叛邪王的话,那么普天之下,又有何人能够阻挡邪王的杀意,恐怕就是邪帝复生,四大圣僧齐至也未必能够有用!

    所以,哪怕魔帅从一开始就是打着拉阴后一同对付邪王的打算,他的这一盘算盘也是从一开始就打不响的,就更不用说,那时的魔帅早早的就与阴后结下了不小的梁子,阴后对于魔帅的恨意,恐怕在那一段时间还要超越了她的旧情人邪王石之轩呢?

    所以,即便阴后不会与邪王联手一同对付魔帅,在坐山观虎斗的时候落井下石却是一定会做的,然后,就是对即将失败的魔帅趁火打劫,从而为自己一方获得最大的利益……

    所以后来,魔帅在魔门布局上的失败便早已经注定,并不是他高估了自己,而其是他错误的估计了魔门内斗的激烈形势,同时,也因为邪王与阴后各自所出现的状况的缘故,而因此低估了自己的敌人……

    ——魔门的实力,实在太过庞大了,作为发源于上古的华夏文明主体的另一面的体现,魔门几乎将自身的触角延伸到了整个华夏版图的每一个角落,以至于无数平庸的生活着的人们,重生到死近百年的匆匆时光,却或许连他们自己也都不知道,他们其实,是魔门的外围的基层!

    就是这样的一股庞大到无法想象的势力,固然由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无法迅速的转化为强大的军事武力,却可以在其他任何的某一领域如情报,人文地理,等等方面,发挥出极大的效力,可以说,掌控住魔门三分之力的力量,也许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夺取这一整个天下,然而,若是有大一统王朝无法掌控魔门近三分之一的力量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是,这个所谓的大一统王朝,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所以唯有知晓的多了,才能够明白,为什么一千五百年前后左右,圣人周公会如此的看重文化、文明的发展以及其衍伸了……魔门的内战,实质上有别于军事上的胜负争锋的,有关于人文精神层次的另一层面的战争。(未完待续。)

第359章 黑仪大螃蟹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魔帅既然连属于自己内部矛盾的魔门形势都无法清晰的判断,就更遑论认清,他的那个并不可靠的外部盟友大明尊教了。

    大明尊教是摩尼教东传的分支,因为信奉其创始人摩尼所创立的二元善恶论,因此其教义,从一开始便与信奉信奉一神教与多神教的其他大多数宗教大不相同。

    可以说,由于从内心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因而在所有追求精神满足而并非贪婪物质的进步宗教中,众生平等这一教义是一条在各个宗教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准则,而作为在历史长河之中多数时期都在扮演着进步角色的摩尼教,自然,也不会例外。

    然而,摩尼教——以及其东传而来的分支明教之所以会不同于同样东传的基督教分支景教,以及东传的佛教等一神与多神教派,而显的如此另类的原因,同样也正是由于其教义所立足的二元善恶论上:

    因为众生固然平等,然而却因为这世界善与恶同时存在的原因,人必须要不断的与这个世界,以及自身上的邪恶作不停的斗争,也因此,虽然同为宗教信仰,然而相对于其他两大宗教信仰派别推崇所有人相亲相爱而言,摩尼教的教义,却是要激进的多,他们推崇正义并鼓励人们为了正义而战斗,也因此,相较于其他两大派系可以与世俗的权利统治者化解矛盾和平共处的关系,摩尼教却是从其所诞生的第一天起,便注定了其对这个社会的阶级分层的敌意以及双方水火不容的格局。

    “全世界受到欺压的劳苦大众联合起来,反抗暴政的压迫!!!”

    可以说,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反抗压迫精神并非是摩尼教所独自具有的,在中国先秦时代。后世魔门主体的前身墨家便始终秉承着这一精神理念,直到秦灭六国,汉朝建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灭亡了古典意义上的文化传承之后,这一反抗精神却从已经渐渐衰亡的墨家手中传移到了原本中立无为的道家手中……

    当然,汉武之后的道家也已经不在是先秦时代的道家了,因为汉初之时统治阶层推崇道家黄老无为学说。使得道家一派兴盛一时,许多有才之人为了能够获得权势而专研道家学说,进而发展了道家的学说,不过,因为道家本身学说便是由入世的老子与出世的庄子两派学说合并而成,因而,当这一段时间道家学说大兴之时,出世与入世两派的分歧也就越发的明显。

    汉武帝之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黄老无为的道家学说从而遭到了罢黜。而因为武帝的好大喜功。以及他的刚愎自用,使的在汉武帝身边敢于忠言逆耳的忠诚之士近乎绝迹,只剩下了一群阿谀奉承之徒,而也正是在这群阿谀奉承之辈的甜言蜜语之下,汉武帝也越发的暴虐昏庸起来,中年以后的他,居然真的妄图以帝王之身,耗尽国力以实现其长生不死的愿望。因而在这一段时期,汉武帝格外重用战国时流传至后世的炼丹方士。希望这些方士能够集举国之力,炼成不死金丹,从而实现武帝长生不死的愿望。

    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这世间固然的确存在着能够延年益寿的珍稀之物。然而若说能够凭此长生不死,那却是绝对的妄言——就连那在天空之中,仿佛亘古不灭的日月星尘都终将迎来自己的灭亡,几样在凡世中能够寻找到的“灵草”、“灵物”,又能起到怎么的作用呢?或许可以用来短暂的恢复青春。以及延年益寿,都是有可能实现的,然而,想要仅仅凭此就可以得到实现长生不老的机会,却是绝不可能的。

    况且,既然是被称作珍稀之物,那么这些灵物灵草想来也必定难以被世人寻到,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汉武帝并非是这种想要长生不死的大一统帝王的第一人,他的前辈,始皇帝秦王赢政便早早的做过,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自然远胜汉武不说,手下的方士更是炼丹方士中的名家传人徐福,而非是百年之后那些传承断绝,只得以骗术傍身的九流术士可比。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这种道家原始而质朴的哲学思想,其实也正是战国方士们炼丹术的理论基础,所以说原始的道家与方士们,其思想原本便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只不过方士们由于太过于重视外物而导致了对于自身的忽略,因而才被原始形态的道家所看不起,认为是逐末忘本,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无论道家学说何为本末,能够使人延长寿命的手段,却不正是神仙才能够做到!

    平心而论,徐福也的确是有着大本事在身的人,虽然炼丹之术在正统的道家看来不是正道,但徐福却认为,如果能够找到那些世间难寻的灵草用来炼制丹药的话,延续生命并非难事,而至于长生不死——只要能够不停的寻找到那些世间难寻的灵草炼制丹药,那么一直的延续一个人的生命直到长生不死,又怎么能说是妄言呢?

    只是可惜,世间万事、万物,并不是单单凭借着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更为重要的,却是机缘!机缘未至,任你是一代人间帝王,又有方士名家相助,却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因为空耗国力无数而导致国力衰退,民怨沸腾,国内各种矛盾尖锐对立等一系列急为严重的后果……

    所以在秦始皇之后,从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到文帝到景帝,三代帝王却没有一个敢于追求长生不死之术,并不是因为他们都能够清楚的认识到长生不死只是人的一厢情愿,而仅仅只是认识到长生之路艰辛,穷人间之力也难以达到罢了。

    想那始皇帝秦王赢政,一代祖龙,其威名威振四海,然而即便以祖龙之雄才大略。秦帝国盛极一时的强盛格局,以及徐福的确造诣极深的丹鼎之道,却依然穷尽二十余载的光阴,而丝毫无法找到传说中的珍稀灵草,不要说让始皇帝长生不死,就连想要大幅度的为始皇延续寿命。都无法办到。

    徐福最终因为畏惧祖龙的怒火而借口找到了长生不死药从而悄悄地逃走了,而后果就是发现自己被骗的始皇帝果然勃然大怒,导致原本在秦国国都受到优待的方士群体,最后很快全部遭到坑杀。

    ——焚书坑儒原本只是祖龙不喜当时儒生们的言论,加之秦朝的丞相李斯为了维护其所代表的法家思想从而推波助澜而导致的一场主要针对儒家的毁灭行动,然而最终所坑杀的人群中,却有着原本在秦朝宫廷中受到优待,身份超然的方士们,这却是几乎所有当事人事先所预想不到的。当然方士们自己作死,空耗国力以至于极大的加重了帝国治下百姓的负坦,罪孽深重,因此也并不值得同情。

    然而自那以后,寻求长生不老药的传说便与传承至战国的方士群体们一道,成为了一个人人为之向往然而又十分讳忌的话题,直到一百多年以后,当年所经历过那些历史的老人们纷纷作古。而不甘于身躯终究化为腐朽的新一代统治者们,终于将被他们的祖先弃若敝履的方士们从阴沟之中恭恭敬敬的请了出来。犹如昔日的始皇帝嬴政一样,将他们奉为上宾。

    于是,曾经早就已经在历史中演绎过了一遍的故事,又再一次的在世人面前重演。然而汉武的遭遇,则相较于始皇帝而言可能更为的悲剧:因为始皇帝虽然强势,做事向来专断独行。然而头脑却一向清醒,因此对于周围人向他所提出的正确意见,往往能够用心听取,所以在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他的周围永远围绕着一群精明强悍的谋臣将士。就连方士徐福,其实本身也是身负战国方士一脉传承,长生不死虽是妄言,然而利用外物调养身体,延长人的寿命却也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汉武帝呢?或许在汉武帝执掌政权的前期,这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的确极为英明,然而,当他逐步的步入中年之后,随着自己的父辈们所遗留下的人才的渐渐离去,武帝的身边,除了卫青、霍去病等寥寥德才兼备并且还与他有着外戚关系的下属之外,竟然再也没有既有德行而又才干出众的贤臣辅佐,主父偃纵横家出身见识过人,但为人贪婪又心胸狭窄,以至于得势之后多次挟嫌报复,即便是王公贵族也不能幸免。桑弘羊一代经济奇才,却因为武帝敛财的**而无底限的剥削民众,造成天下民生疲敝,在武帝死后经过两代帝王修生养息方才有所恢复,而上官桀,则更就只是一阿谀奉承之小人,只因得了武帝的信任,便身居高位,甚至在武帝死后可以与武帝的托孤大臣,外戚同时也是大将军卫青的弟弟霍光的权势相提并论!

    其余者,如勾引寡妇却最终始乱终弃的司马相如,连自己老婆都看不起的朱买臣等人则就更是不用说了。

    说起来,爱说大话的东方朔明明也是一代人杰,并且深得武帝的信任,但是最终他却并没有得到汉武帝的绝对重用,想来,或许也正是因为对于武帝的那些政策并不认同的缘故吧!

    诚然,利用这些臣子,武帝的确在短期内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一切:无论是权臣手中被分去的皇权,还是发动一场对匈奴的倾国大战所需要的庞大财产,然而,在这其中所将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却是武帝绝对无法预料得到的,那严重的后果不仅将会在武帝在世的时候永远困扰着武帝的神经,还会在他死后,继续的在这个庞大的帝国持续数十年的时间,并且,一直会延续到这个帝国的最终覆灭……

    所以,虽然后世一直以来都将秦皇与汉武并称,以表明这两位帝王在许多地方上相似之处,然而实事求是的讲,汉武,远远不及秦皇,因为哪怕他真的智慧如神,英明如天,仅仅只是一个孤家寡人的话,都绝对无法统治那样一个幅员无比辽阔的大帝国,就更不用说,在他的身边,还已经占满了无数阿谀奉承的小人?

    所以,虽然同样为施行霸道的君王,但是武帝的表现与秦皇相比,可是差的太远:秦始皇继位十年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之后蒙恬三十万人北征匈奴,赵佗五十万人南征百越,一路征服灭国无数,极大的扩展了秦帝国的治下版图。而汉武,虽然锐意攻灭匈奴,然而仅仅只是攻灭了匈奴一役,就使得国内民生疲敝,人口锐减,国内矛盾斗争尖锐对立……功绩不如始皇帝的三分之一,而过,则是远远过之……

    所以,当汉武帝在步入中年,开始畏惧死亡之后,他所对待那些方士们的态度,自然也就较秦皇而言,而显得格外的不理智。始皇帝重用方士,好歹只是耗费国家钱财,而没有让方士们扰乱国家政治正常运转,而汉武呢?汉武帝不仅赋予了方士们大量的财富,还赋予了方士们极高的权利,使得他们可以利用权势霍乱朝政,为非作歹,而武帝既然如此心诚渴求长生不死,那么对于这些方士们对国家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当然也就会在有意无意间的视而不见——以至于这些方士们所造成的祸患,也就要相较先前始皇帝时期,要严重的多。

    巫蛊之乱,正是由于汉武帝相信方士们的鬼神之说而引起的社会迷信之风,并最终演变成为一场震动汉帝国的大暴乱。先是因巫蛊诅咒之术而死者不计其数,然后是因为权臣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于是才利用巫蛊之术陷害太子,最后导致武帝太子父子相残,造成戾太子被杀!而在这一场悲剧之中,武帝所统治之下的汉朝宫廷内外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种人性的自私,腐朽暴露无遗。

    江充不过是一个弄权奸臣,然而当他狐假虎威凭借武帝给予的权势在宫廷之中胡作非为之时,就连身为太子都无法自保,那么就更不用说受到牵连的宫廷中人了,而当暴乱发起之后,身为堂堂大汉帝国的宰相刘屈熬竟然仓皇出逃,惊慌失措全无身居高位者风范,而一个守卫帝国都城的大将仁安,则是首鼠两端,简直是丢尽了汉朝文臣武将的脸。

    巫蛊之乱共造成了长安城中数万人的被杀,而当戾太子刘据死后,醒悟之后的武帝又先后诛杀了曾经搜捕逼迫太子的官吏,受牵连者同样数以万计,纵然武帝生来天性薄凉,面对苍生血海而丝毫不会生出怜悯之心,然而在面对自己苦心培养了几十年的继承人就这样的含冤而死,已经年迈的武帝,也必然会因此而感到极度的悔恨,从而幡然悔悟。

    晚年的武帝终于承认了自己的这一生所犯下的错误,他颁布了自皇权降世以来的第一封罪己诏,希望能够重新恢复自己继位之初的那种政治清平,民间安居乐业的那种环境。然而,那时的汉武帝已经极为年迈,并且因为丧子之痛,很快,就在积郁之中过世了。(未完待续。)

    ps:  贝木泥舟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第360章 戾石

    汉武帝死了,一个不能绝对说极坏,但同样也绝对不能说好的时代终结了,然而,武帝时代所留下的种种积弊,却绝对不会随着武帝的罪己诏,甚至是他的死亡而可以轻易的被根除,而是会无限的在历史当中延续下去,即便他的帝国灭亡,也不会轻易的消失。

    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巩固皇权的思想已经深深的移植到了历代帝王的思想以及朝廷的体制当中,除非皇权崩塌,世间再无帝王,否则无法消除!所以,汉武帝之后,哪怕有他所留下的罪己诏,除了在他之后的汉昭,汉宣两位皇帝之外,他的子孙们将会再一次的启用儒生治国,并且将其发扬光大。以至于三代之后,帝国便第一次的被具有儒生身份的外戚王莽所夺取……

    这又是一个近百余年的时间段,而就在这一段时间当中,在芸芸众生所迟钝的没有察觉的时候,自汉武帝时代起而全面兴盛起来的儒家已经完成了对其余诸子百家各派明面上的围剿,诸子百家残存的势力遁入黑暗之中,由此,而形成了最初魔门的雏形。

    汉武帝之后,最初,他的继承者之一的汉宣帝曾经不无愤怒的告诫自己的太子儒生的危害:“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可惜的是,汉宣帝的这一番告诫,他的子孙们却并没有放在心上,以至于大兴儒教,最后落了个外戚篡权的下场。

    然而汉宣帝的至理名言,可绝对不是单单只针对自家的子孙后代的。即便作为一条金科玉律永远的在华夏民族的后人当中流传下去,也是足以胜任的:王莽篡权之后,为了改变皇权更迭带给天下政权的动荡冲击,王莽急于的想要做出一番功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天下大乱,以至于那时就连刚刚具有雏形的魔门都没有大举的展开行动,而天下已经是义军蜂拥而起,争相讨伐不忠不孝不义的奸贼王莽了。

    须知,王莽在篡权之前身为外戚之首,又一向以忠孝仁义标榜自己,实为天下儒门的领袖,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忠孝仁义之人,却最终篡了自己姑姑侄子一家的皇位。天下虚伪之人,莫过于如此,而后来王莽在改制之中,更是暴露了他残忍,无能的本性,使得当世的有识之士,顿时便明白了那所谓向来标榜自家忠孝仁义的儒家门徒们,除了虚伪的阴险狡诈之外。其实百无一用!

    总之,正是因为儒家的全面兴盛以至于在没有一种学术能够与其相抗衡。儒术全面的统治了这个庞大的国度,然后,就是大衰败以及之后的大混战了,好了,百无一用的儒生们走开吧,现在是强者们混战的时间了……

    传奇帝王光武刘秀的传奇故事。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刘秀,是汉武帝的一位兄弟,也就是汉景帝的儿子当中的一个的后裔,按说,虽然这一支皇族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然而既然身为皇族,又与当时的皇帝血缘关系相差不远,生活总应该是富足的——嗯,原本应该是这样,只是可惜,自从刘秀的祖先汉景帝施行削藩政策以后,加上武帝一代极力推行的削弱地方,充实中央政策,使得虽然身为景帝的子孙,刘秀的这一支还是在几代之后,就迅速的没落了下来,以至于到了刘秀这一代,虽然生活无虑,却已经不能说是富足,并且家族的地位,也已经与平民无异。

    不过事实上,最初的刘秀在青年时代还是一个很老实本分的忠厚青年,他的志向也并不怎么远大,对于那时的刘秀而言,自己有一门很好的谋生手段:种田,因此,只要社会安定,天下无事的话,刘秀很希望自己能够好好的凭借着自己的本事过日子,当然,如果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干以及皇族身份当上一个小官,在娶了邻居家的美貌姑娘阴丽华为妻的话,那么就在完美不过了。

    然而,王莽改制造成了天下大乱,以至于即便想要甘于平淡的刘秀也不得不卷入了历史的大潮流中,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刘秀也在这场时代的大潮之中崭露头角,渐渐的拥有了自己的势力,最后,成为了一代传奇的帝王。

    从昆阳大战中以悬殊的兵力以少胜多,到自己的亲哥哥被杀之后奇迹般的从始更帝的手中逃脱性命,单骑入河北,但河北豪杰却纷纷自备人力物力,慕名而投效——攻必取战必胜,即便是战国末期四大战神不过如此,也因此而埋没了手下云台二十八将的光芒!弹指十年之间,却已经一统寰宇,攘平四海了。

    不过,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十年世间当中一统华夏,其本身的能力固然极为不俗,但是他身边的人却也功不可没,比如从一开始就资助了他的皇后郭圣通一族,以及他的手下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大多数,然而在这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那个人,却是他从一开始心中所憧憬的女神:邻家的漂亮女孩阴丽华。

    阴丽华为人聪明美丽,更兼体贴温柔,因此在刘秀还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平民的时候,就对她心神向往已久,而当刘秀的威名已经威震天下的时候,刘秀也终于得以迎娶了这个心目中梦寐以求的女子,不过,由于为了事业以及生活所迫,刘秀在河北落魄的时候因为接受了郭圣通家族的资助,不得已娶了郭圣通,并且在称帝之后立郭圣通为皇后,也因此而委屈了阴丽华。

    然而,阴丽华却对此极为的淡然,并没有产生任何恼怒或嫉恨的情绪,她能够继续的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也能够平等的对待抢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的情敌,而光武帝刘秀也因此而越发的心生愧疚。以至于在过了几十年之后,皇权稳固,加之光武帝刘秀的子女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不得不开始考虑继承人的时候,刘秀最终废掉了郭圣通的皇后之位,而将皇后的位置重新的交到了阴丽华的手中。而阴丽华与刘秀的所生的儿子,也因此,而取代了刘秀与郭圣通的儿子而成为刘秀的帝位继承人。在刘秀死后继位,史称明帝……

    许多年以后,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光武皇后阴丽华已经成为了所有世间女子所为之学习的表率,然而,后世之人所不会知道的却是,阴丽华并非仅仅是一个普通富豪之家的小姐,在暗中。她的身份,其实是早期魔门越女、巫女一脉的传人——与当时中原战国诸子百家师徒不同,依靠残留于百越,东夷等较为偏远地带的诸派传承文明,仍然大部分保持着父子,母女等较为原始的依靠血脉传承文明方式。而当历史的车轮碾压到了西汉王朝覆灭这一阶段之时,由于儒家的兴盛与随之而带来的社会阶级压迫的全面对立,来自于中原的诸子百家迅速的与各地各派较为原始的传承文明融合。从而,形成了最初的魔门。

    当然。由于此时的儒家还并未形成如后世一千年左右弱宋王朝的全胜时期格局,加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王莽篡夺政权失败这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儒家虽然已经牢牢的把持住了上层社会的主流声音。诸子百家与在各地依旧盛行的原始信仰却依然有着其雄厚的根基基础,也因此,魔门的形成虽然是形势所迫。然而参与在其中的各派文明传承势力却并不能同心协力,而事实上,由于彼此间的互不信任,加入魔门的各派文明传承,几乎是全部都拿出了不逊色于提防儒家的精力来提防着自己的盟友们——这自然就造成了极大的力量损耗。也因此,事实上所有的派别都同样的隐藏起了极大的一部分实力。因此,最初始的魔门其实也就是一盘散沙,仅仅只是一个极为松散的联盟而已。

    而最终改变了魔门这一现状的人,便是阴丽华。

    最初的阴丽华,不过是魔门越女、巫女一脉的传人,虽然巫女一脉不弱,阴丽华也是天资极为聪颖之人,然而在当时松散的魔门之中,公认的力量最强者,却是战国诸子百家之中的墨家与道家入世一脉。

    墨家自不必说,其为战国末期天下间所最为显赫的显学不说。还有别于其他单纯的学术流派,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以至于在全盛之时,甚至足以与战国七雄相互角力——虽然后来,随着秦灭东方六国而推崇法家,汉代秦国而推崇道家之后,墨家的实力便逐渐的衰落,从而不复昔日之兴盛局面,然而即便如此,它那雄厚的积累,却也完全不是魔门中大多数只是偏居一隅的小势力所能够媲美的。

    而道家的历史则无疑更加源远流长,流传上古神话之中的三皇五帝之说自不必再提,便只是自从老子化胡留下三千字《道德经》开始,直到庄子逍遥游,道家的思想便已经极为的成熟,可以说,先秦时期的道家尽管不如儒墨两大显学兴盛显赫一时,却也同样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学派。

    尤其是,当历史的车轮来到汉朝初年的时候,由于汉朝的初年的统治者们在思想上推崇道家黄老无为的学说,使得在这一时期,道家的思想几乎达到了其前所未有的辉煌程度。其牢牢占据着统治阶层的思想领域,是任何其他的学派所望尘莫及的,以至于当时儒家学派的领军人物对此十分的嫉恨,经常的恶意中伤道家学说,并由此而引出了一段“窦太后大怒扔儒士进猪圈,汉景帝急切扔佩剑相助,众勋贵大臣围观儒士家猪修罗场……”的千古笑柄出来。

    道家由此而在汉朝初年辉煌一时,而由于得到了统治者极力推崇的缘故,自然,其势力也已经远远超越了在战国时期辉煌一时的墨家。只是可惜的是,统治者的推崇,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对道家的无为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最终所造成的后果,便是道家出世与入世两派的分裂!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道家的地位便从此而一落千丈,推崇出世一脉的道家传承自然可以借此而斩断与世俗间的关系,从此专心于感悟天人变化的天人之道,然而入世一脉,却必然会因为受到皇权的冷落而产生失落。不甘心的情绪,加之武帝为了维护其自身统治帝国的稳固性,当他用儒家取代道家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思想工具之后,必然,会运用儒家,以及国家的统治力量,对诸子百家等任何敢于对天授皇权提出异议的学说展开绞杀。而道家的入世一脉,因为其过往的经历以及其曾经在统治阶层的的庞大影响力,不幸首当其冲……

    大名鼎鼎的《淮南子》的作者皇族刘安因为叛乱而被灭族。《淮南子》也因此而遭到封禁,焚毁。大批皇亲国戚因为受到牵连而获罪……以至于道家入世一脉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得不因此而黯然遁入了黑暗之中,并在从此以后的数千年的时光当中,渐渐的蜕变成了在世俗中被上层社会所轻视的左道之流,与出世的道家一脉不问世事,但却在世俗之中备受尊崇的状况相比,则完全是两个极端!!

    天道运转。冲虚盈亏,所以以道家出世一脉的眼光来看。入世这一脉的最后惨痛手长,其实完全是入世一脉咎由自取,由自身所造成的——在已经散场的舞台中坚持不退场的后果,就是下一场舞台之中,没有你的位置。然而,即便遭到巨大的打压。因为先前积累的庞大,入世一脉道门所拥有的残余势力却依然不容小觑,以至于当这一支力量遁入黑暗之中之时,已经在黑暗之中扎根许久的庞大势力墨家并其他势力,竟然即便联手也未必就能够稳压入世道门一脉。加之道门虽然已经分裂,然而无论如何,出世与入世两脉传承却终究都是道家传承,也因此,若是入世一脉道门遭遇危机的时候,出世而隐藏不问世事的那一脉是必然会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另一脉分支的。

    须知,自从道门分裂之后,出世道门的力量虽说极少在世人面前展示,然而也同样由于这个缘故,使得道门出世一脉没能在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下遭受到重大的损失,而后,随着儒家大兴却随之而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上演一乱一治,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王朝循环怪圈之后,道家出世一脉所专注的朴素而专注的哲学精神便越发的得到了统治者与民众的认可,使得出世道门一派虽然不问世事,然而其对世俗的影响力却是不退反进,即便在千百年后,儒学已经牢牢的占据了中华大地文化的统治地位,然而对道家的出世一脉,却依旧极为的忌惮。

    也幸好,虽然出世的道门一系极为强势,但终究因为道门的分裂,除非到了真正生死存亡的时候,出世与入世两派在绝大多数时期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也因此,在初时的魔门内部之中,新近加入的道门一系与初时的以墨家为首的魔门早期势力势均力敌,没有任何一方有希望能够迅速而干净利落的吞并掉另一方,却不会因此而招致巨大的隐患。所以,虽然魔门在初期建立时的内部明争暗斗的烈度还要远远的超越后世,但是因为投鼠忌器,两大势力以及夹杂在两大势力当中的无数中小势力居然就这样的勉强维持在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

    直到,天下大乱……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便可以不用再做重复的讲述了,总之,身为魔门庞大的势力之中的一个中等门派巫女门的小宗主阴丽华,与刘秀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两个人既是夫妻,有同样是亲密无间的盟友,在互为表里之下,一个在明面上征战天下,而另一个,却在黑暗之中渐渐的统合了魔门,从而,当刘秀终于将四分五裂的天下重新缝合成一体的时候,阴丽华也将魔门那极为庞大,却又犹如散沙一盘的力量第一次的凝聚起来,并且将其牢牢的把握在了自己的手里。(未完待续。)

第361章 裂变

    魔门第一圣典,至高无上的典籍《天魔策》十卷,也正是在阴丽华与刘秀的手中被收集并编纂完成的,而拜战国诸子百家之百家争鸣所形成庞大知识体系加上诸多传承自远古的文明传承,使得这一部耗费了阴丽华并当时诸名魔门智者十余年时光与精力所编纂而成的典籍包罗万象,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那个时代,千载中华文明数千乃至数万年积累的集大成者。

    只是可惜,世间之万物之无穷,而人之力却终有穷尽之时——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积极与民生息,励精图治,使得这个天下虽然饱受战火的蹂躏,却依然很快便得以恢复,然而,光武帝刘秀却也因此而耗费了无数精力,使的其人虽然得天独厚拥有天魔十卷在手,本身的才华也是极为出众,却依然终生止步于武道后天之境,而再也无法有所突破。

    于是最终,这位一生极富传奇经历的帝王,在自己六十多岁的时候精力耗尽,平静的死在了他的皇后阴丽华的怀里……

    在光武帝刘秀在位的三十多年当中,其在位其间励精图治,使得经受过战乱的社会很快便显出了繁荣气象,史称“光武中兴”。

    而当刘秀死后,他与阴丽华的儿子理所当然的继承了皇位,史称明帝,而阴丽华,则已经成为了皇太后。

    而彼时的阴丽华,武功却早已经无限趋于天人之境,也天下罕有敌手,也因此那时的她,肉身与容颜也已是再度的恢复了青春,并定格在女人最美好的年华——年轻时的阴丽华可是全天下最为美丽的女人,更何况此时的她。还是帝国地位无比尊贵的皇太后。

    无比尊贵的地位,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巨大的权利,加之阴丽华那稀世的美貌容颜,因此当刘秀死后,哪怕阴丽华实际己经年过五旬,又是当朝陛下的生母。暗中追求阴丽华的男子,还是有如过江之鲤。

    啊啦啊啦,毕竟这种事,也算是华夏民族宫闺之中的一个传统了,君不见赵姬廖毐、吕后雍齿乎,况且话说回来,在中华大地的历史之中,历代帝王中有如秦始皇者终究凤毛麟角,更多的。则是汉惠帝刘盈一样的“好人”!

    然而,阴丽华终究却还是不同的,这倒并不是因为她出身魔门巫女一脉,因此自幼身负文明传承而不为外物诱惑所动摇,恰恰相反,刘秀死后短短七年之后,阴丽华就迅速的病死,这在一个身负武功已经技近乎道。甚至只要继续修行就可以近乎达到不朽的一代绝世高手的身上,是几乎绝对不会见到的。所以,事实的真相唯有一个,那便是阴丽华的确对刘秀动情至深,因此才能够在刘秀死后独自一人洁身自好,并且放弃了继续修炼以求长生的念想,只想在死后与刘秀同穴共眠!

    所以当刘秀死后。在瞬间巨大的悲切之下,阴丽华才会一时心灰意冷,以至于将自己昔年苦心整理完成的《天魔策》十卷投入火中。幸好,当时在阴丽华身旁的心腹侍女将书卷奋力的抢救下来,才没有让这部宝典全部的化为灰烬。

    然而却终究因为阴丽华的这一举动。而导致天魔卷出现了残缺,此后,虽然后世的魔门中人重新的通过翻越诸子百家典籍而重新的将天魔策补全完成,但却因为修补书籍之人的心境乃至修为都全然无法与初代阴后阴丽华相比的缘故,从而导致了在被补全的《天魔策十卷》中出现了大量彼此互相矛盾的地方!

    ——又而因为魔门本就一盘散沙,各派林立的缘故,使得魔门各派都因为自身的立场缘故而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并且,在初代阴后阴丽华死后,虽然历代巫女传人都得以继承“阴后”的名号,并且终阴丽华之后都与汉朝皇室关系无比亲密,然而却终究无法达到有如初代阴后阴丽华对魔门的掌控程度,也因此,在汉帝国统治巩固的之后二百多年里,魔门虽然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依然臣服于帝国与巫女一脉,然而内里,却是早以山头树立,已然是埋下了日后内乱与分裂的隐患。

    二百年后,随着汉帝国皇权内部斗争矛盾的逐渐积累,日渐分裂并且日益羽翼壮大的魔门各派也纷纷的将触手渗入到了宫廷激烈的斗争之中,并且进而,在宫廷之内培养了亲近自己一派的势力,而随之而来的,便是这些自诩实力强盛的魔门分支开始不甘心于自己此时在魔门之中的影响,妄图挑战当时已经统领魔门长达二百年的巫女一门的地位的斗争。

    双方的斗争都相对集中在汉室宫廷之中,因而在这一时期,宫廷内部的喋血更迭尤为骇人,从窦固窦宪到邓骘,代表巫女一脉利益的外戚一族被灭者不计其数,而这一时期的帝王,也纷纷遭到横死的厄运,从堪称一代英主的汉和帝青年早夭开始,一直到帝国灭亡的质冲桓灵四帝,平均这一时期的皇帝在位时间,短暂的足以令任何明白其中内幕的人心惊肉跳——而这接连不断的残酷斗争,不用说,也自然是极大的消耗了帝国的元气,促使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对立起来!

    应该说,作为从开国时起便一直处于超然地位巫女一门,二百载的光阴所积累实力的确尤为雄厚,因此即便内忧外患,然而,直到标志着整个汉帝国最终覆灭的党锢之祸的爆发,虽然处境越发艰难,然而魔门巫女一脉却依然能够稳稳压制其余诸魔门派系,甚至,就连已经极度强盛,隐约能够与皇权相互对抗的儒家门生也对魔门的巫女一脉尤为忌惮。也因此,当皇权混乱,巫女一脉在其他各派魔门分支的挑战之下地位摇摇欲坠的时候,一向对皇权毕恭毕敬,然而却一直心怀野心的儒家终于趁此时机出手:而这一次儒家出手的目标可谓极为远大,不但想要以此一举而消灭围绕在皇权身边的诸多魔门势力,而更是想要借此时机掌控皇权,从而,将皇帝都变为整个儒家的傀儡!

    而那一次,面对来势汹汹的儒家势力,处于皇权幕后以及魔门领袖的巫女一脉从一开始便已经知道自己不敌,不得已之下,当时巫女一门的阴后也不得不与当时魔门在皇权内部另一支强大的力量妥协,让出了大部分的权力以换取双方的联盟,从而齐心合力,共诛儒家!

    ——那一支在皇权内部同样极为强大的力量,便是后世灭情道的前身,由一切团结在皇帝身边的男性组成,包括宦官,宫廷侍卫,男宠,以及一切朝中忠诚于皇权的臣子……等等等等!

    然后,便是被称为汉帝国灭亡的所谓的党锢之祸的爆发了!

    由于历史原因,魔门与儒家的势力从魔门形成的第一天起其实便早已水火不容,之前只不过是因为皇权对于儒家的需要,而儒家又一向表现的极为老实,因此而各自相安无事罢了——当然,另一个原因则是,当时儒家的势力过大,因此当时占据皇权内部,同时作为魔门领袖的巫女一脉不愿因为对儒家大开杀戒从而消耗掉自己的实力,以防止自身在接下来面对魔门其他势力的挑战之中处于劣势!

    而如今,巫女一脉既然愤恨儒家此时的落井下石,在此时与皇帝联合从而不得不让出了巨大的利益之后,今后魔门领袖的地位也注定不保,愤怒的巫女一脉与灭情道的前身这一支魔门分支,自然是对儒家大杀特杀,在不留丝毫情面!

    名臣陈蕃,杀!曾经代表巫女一脉的利益,如今却成为叛徒的大将军窦武,杀!

    豪族,杀!士族,杀,儒生有胆敢多嘴的,杀杀杀……在同时失去了皇权以及二百年魔门领袖的地位之后,在愤怒中暴走的巫女一脉,连这样做注定会摧毁帝国的根基,也顾不得了!

    然而,处于暴走状态的巫女一脉与刚刚得势志得意满的佞幸一派似乎忘了,他们的敌人,可绝不仅仅唯有儒家一系!

    就在魔门的内部,墨家与儒释道家两派的传承可正咬牙切齿着呢!

    ……(未完待续。)

    ps:  ps:粗点心战争不错,搭配b站鬼畜更佳!

第362章 在人间

    昔曰在魔门占据主导地位的两大庞然大物,此时却早已没落不堪,墨家渐渐的在民众中失去了影响力,实力衰退,就连传承也渐渐的出现了残缺,加之堕入黑暗之后行事渐渐偏激,其内部都已经发生了多次的分裂,而最后的结果,便是墨家的传承不但失去了其学说所最为宝贵的核心思想:“兼爱”“非攻”,就连本身传承数百年来所积累的庞大而宝贵工匠知识积累,也因为被无意识的轻视而遭到遗失。

    墨家的没落,在此时已经成为了定局。

    当然,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此时汉帝国崩溃的前夜这三百年的岁月里,事实上墨家也从未停止过在现实的困境中寻找突破的机遇,而其中,由墨家传承所直接领导并震动过帝国的一次行动,则无疑是由在王莽篡位之时所直接组建的赤眉义军!就是这样的一支强悍的农民军,甚至曾经一度攻占汉帝国的首都长安,割据关中隐隐然有吞并天下之势。

    当时,唯一有能力与赤眉军一较长短的势力是后来光武帝刘秀所在的绿林军,然而绿林军那时却整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始更帝与刘秀兄弟反目成仇,内斗剧烈,以至于逼迫的刘秀不得不因此而单骑入河内,在山东地区凭借着自身一人白手起家,生生的创下了自己的基业!

    所以那时的赤眉军威势,已然是再无任何势力所能够企及,就是之后一统全国,也已经有了极大的胜算,而那时的光武帝刘秀,不过是一个山东割据的小势力而已!

    然而,赤眉军的辉煌也唯有到此为止了。因为在击杀始更帝攻入长安之后,因为赤眉军自身成员绝大部分出身于农民底层群众,而骨干,则又是因为受到统治阶层的打压,因而对统治阶层恨之入骨的墨家门徒,因此。当他们占据了关中,长安这一帝国原本的中枢之后,原本隐藏在人们心中淳朴善良之下的原罪,便因此而被引诱出来,从而,对关中地区,以及赤眉军本身的造成了极坏的后果。

    关中屡经战火,人口,粮食都已经疲敝到了极点。赤眉军虽然攻入了长安,但是却面临粮食不足的问题,然而在这个时候,因为胜利所带来的盲目,赤眉军却并没有发现这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他们反而是沉浸在了帝国首都表面上的繁华之中,消磨了自身的斗志,同时。因为心中满怀着对帝国权贵们的仇恨,出身于穷苦百姓的赤眉军大肆的对破坏着他们所能够见到了一切象征着帝国贵族们地位与财富的事物。于是,不仅仅是在关中的地主豪强,与依附于地主豪强的奴仆们成为了赤眉军欺压与敲诈勒索的对象,就是在关中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富豪之家的坟墓,也成为了赤眉军发泄仇恨的目标!

    而赤眉军所干过的最大的一次的盗墓发掘行动,则莫过于刨了一代赫赫威名的汉武大帝的陵墓一事了。据一些野史记载,所获取的财富,赤眉军整整运了是三个月也没有全部运完,以至于又过了二百年之后,当汉帝国的毁灭者董卓再次盗掘汉武帝陵墓的时候。收获也是颇为丰厚!

    其时,赤眉军名义上的领袖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刘盆子,然而,这个所谓的领袖,其实只不过是由赤眉军的高层所推出来的一个傀儡,本身对于赤眉军没有丝毫的影响能力,因此,也自然对赤眉军的倒行逆施没有任何的组织能力!

    赤眉军由此而创下了弥天大祸!须知,早在极为久远的年代开始,华夏民族就极为的重视自己的祖先的安葬以及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了,刨先人坟墓的行为,无异于对于整个华夏文明的逆反!

    虽然因为盗墓而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因为此举,赤眉军在关中的局势却是越发的险恶了,地主豪强们结成了同盟与赤眉军对抗,而赤眉军却由于陡然间获得的财富而迅速的腐化堕落着,以至于当关中终于爆发大规模缺粮的危机的时候,陡然从富贵乡惊醒的赤眉军才陡然发觉了一个严峻的事实:此时的他们,已经是处于强敌环绕之中了!

    就在不久之前还是一个极为弱小势力的刘秀已经利用在这极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了,从山东到中原,刘秀凭借着自身极强的军事政治能力,加之背后阴丽华所代表的魔门一系列势力的支持,实力在短时间内极度膨胀,以至于当赤眉军终于发掘自身所陷入的困境之后,刘秀的势力,已经基本控制了潼关以东的绝大部分地区,加之当时全国都正处于混战之中,刘秀的势力,已然成为了当时的最强者!

    而赤眉军却因为自身的倒行逆施而引起了关中地区豪强地主的联合对抗!因为刘秀是刘姓皇族,又素有仁义之名,此时又已经成为全国割据势力的最强者,因此关中豪强的武装索性向刘秀投诚,而条件,便是换取刘秀率部向西,进攻占据着关中一带的赤眉军割据势力!!

    无论是为了更为轻易的夺取天下,还是本身身为一个汉室皇族,能够攻入关中并占据长安,刘秀对此当然求之不得,也因此,刘秀极为迅速的接受了当地豪强武装的投诚,并迅速的派出多路军队,对盘踞在关中的赤眉军势力发起了极为激烈的攻势!!

    然而,赤眉军终究是由饱受欺压的穷苦百姓组成的军队,更有墨家后人作为骨干力量,因此战斗力之强不容置疑,虽然虎落平阳身处困境之中,却也不是任由刘秀捏圆捏扁的软柿子,在因为粮食吃尽想要返回山东的道路被刘秀的军队完全封锁之后,赤眉军一度爆发过惊人的战斗力,多次重创刘秀的军队,帝国的首都长安也曾经一度易手,可见当时战斗之激烈程度!

    然而,异乡作战,兵员物资得不到补充的赤眉军终于逐渐的在激烈的战斗之中被耗尽了实力,而刘秀却因为身后源源不断的补充而越发强大起来,也因此,当战事相持到第二年的时候,昔日辉煌一时的赤眉军已经完全陷入了颓势状态!坐困孤城长安已经完全是自取灭亡,因此当时的高层被迫决定,不惜任何代价向东突围出去,直到返回赤眉军在山东曾经的故乡为止!

    要知道,在最当初赤眉军入关中的时候,赤眉军的军队数量足有百万之众,然而在进入关中以后,随着赤眉军接连与关中诸多豪强以及刘秀爆发的激烈战争,不过短短的两年时间,赤眉军的军事力量骤降,已经仅仅只剩下二十余万众,并且,由于粮食匮乏的严重后果已经显现,赤眉军士兵的战斗力普遍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然而,即便如此,这一支军队的力量却仍然不可小觑,甚至,因为陷入了濒死状态的原因,决死的气势反而更加一往无前!因此,即便刘秀已经在赤眉军返乡的归途中布下了层层重兵,赤眉军却依然凭借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一路血战,杀出了一条血路!

    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挡住这样的一支军队,刘秀也不能,除非他自己犯了傻,会不惜自己的所有力量与这一支死中求活的赤眉军拼消耗,然而那样的话,刘秀的实力必然会因此而遭到严重的重创,而在这样一个整个天下还在群雄并起,相互攻伐的混乱时代,自身力量遭到大幅度削弱对于刘秀而言绝对是一件极大的坏事!

    也因此,即便深知放赤眉军东归无异于放虎归山,刘秀还是不得不对赤眉军放开了东归的道路,以避免自己麾下的军队会因为与赤眉军血战而遭到重大的损耗!

    而赤眉军也由此,而近乎于差一点便要逃出生天!

    是的,仅仅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后世世间的史书评价光武帝刘秀,除了说他仁政爱民,用兵如神柔道治国等等等美誉以外,还往往会加上一些诸如天选之人,气运之子,天眷之人等极富奇特形象的称谓,而这些奇异的称谓,哪怕是以天赋神权,大搞君权神授的帝王们来说,也是极为罕见的,然而,刘秀的这些称谓却并不是无良的史官们为了讨好帝王而胡编乱造,而是,真的具备神奇的事实根据!

    就比如说使刘秀一战成名的昆阳大战!数千人的兵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策应城内守军击败王莽四十万大军的,然而,就在刘秀到达战场准备发起决死冲锋的时候,历史明确记载:狂风大作,有彗星坠落于王莽军中,王莽大军于是瞬间陷入崩溃,在这个天赐良机之时,刘秀奋勇率领军队杀入军中,于是趁乱彻底的击溃了王莽的平叛大军,一战而摧毁了王莽新朝的根基,而刘秀也因此战而名动天下!!

    而到了几年后,当陷入窘迫的赤眉军再一次的冲破重重阻绝,即将龙入大海,为刘秀在未来的征战天下中形成重大的阻碍时,命运女神的微笑,再一次的眷顾了未来的光武帝刘秀!

    历史记载:那一年,关中一带气候异常,在赤眉军即将突出重围之际,天地突降大雪,而天地之威,却终究并非人力所能够抵挡!原本便缺衣少食陷入困境的赤眉军受到突如其来的严寒的逼迫,饿死冻死的士兵不计其数!而刘秀则当即抓住有利时机派兵追击,终于,在黄河支流的河口将这支赤眉军残余势力重重围困起来!!!(未完待续。)

    ps:  圣枪修女蒋志清

第363章 使命

    前进无路,后有追兵,弹尽粮绝,这便是当时陷入绝境的赤眉军的真实写照,在这个时候,一切的理想以及各种坚持都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屁用,被天灾摧毁了最后的一丝希望,饥寒交迫的赤眉军卒们那时的唯一的一个念头,便也唯有想要活下去而已。

    刘秀不失时机的对这样的一支残兵败将表示了他的仁慈:仅仅只是允许对方活命而已,然而就是这样便已经足够,已经穷途末路的赤眉军残部,终于还是全部的向刘秀投降……

    与此同时,在刘秀背后的阴丽华也出手了,她的目标则是隐藏在这一支赤眉军骨干之中的,魔门的传承后裔们,而在阴丽华的谋划之下,这一支墨家的传承近乎全部的被吞并进入了阴丽华所在的巫女一脉传承之中,也因此,在这一次赤眉军的覆灭之中,阴丽华却极大的扩充了本门巫女一脉的实力,并且因此而改变了魔门的势力格局对比。

    赤眉军的兴起与覆灭令的墨家最后的力量损失惨重,然而更为严重的是,因为与刘秀等汉朝皇族的结怨,导致刘秀与阴丽华对于墨家之人极为警惕,可以说用严防死守这个词也是毫不为过!

    而就算刘秀与阴丽华死后,在接下来的二百年的岁月里,他们的后人对于墨家的严防死守,也是从未放松过!而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之下,墨家,这个曾经显赫于战国时代的著名学派,竟然真的有渐渐走向灭亡的趋势了……

    而墨家的后裔们当然是不甘心就此默默无闻的灭亡的,就算传承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大半损失,甚至因此而不被当时的主流学派们认可,承认为墨家的传承,这些墨家的后裔们却依然还在不停的积蓄力量。哪怕结局并不会因此而有所改变——但至少在临死之前,要拼搏一番!!

    只是在之后近乎二百年的岁月里,汉帝国的统治不说如同铁打一般,但至少的确稳如磐石,而墨家的这群后裔们却始终处于帝国与巫女一脉的监视之下,不要说寻找帝国统治基层的漏洞从而在暗中积蓄力量。就是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汉帝国以及巫女门一脉的如邻大敌,如此的严防死守,以至于在刘秀与阴丽华死后,200年岁月里,墨家的确没有找到任何的可以趁势而起的机会,以至于即便如此的愤怨,不甘,即便依旧在持续不断的衰弱下去。那些自诩为墨家的后裔们的传承者们却依然只能苦苦煎熬着,在衰败之中期待着一个命运的转机的到来!

    ——应该说,墨家文化真不愧为曾经在华夏文明中盛极一时的超级学派,以至于历经战火的洗礼,多少次削弱了自身力量的分裂,以及来自于秦皇汉武等千古一帝的致命打压,却犹自屹立而不倒,并且即便已经看似毫无希望。却依然能够苦苦的坚守,而不是破罐子破摔。蚍蜉撼树一般用手中的最后一点力量去挑战帝国与巫女一门!又或者是分了最后的一点墨家祖产,然后各自散伙……

    墨家的传承之底蕴,实在是太过于坚韧,以至于在其余诸子百家之中,除了一直保持长久不衰道家与儒家之外,就连当时正处于极盛状态的巫女一门。从后世看来,其传承的坚韧性其实也是远远不如墨家的,墨家的传承,在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便一直伴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生生不息,然后。在一代又一代传承之中,贯穿了整个华夏古典意义上的帝国时代……!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些墨家门徒的苦苦守候之下,200年后,随着汉帝国的大厦将倾,在巫女门、灭情道的前身与儒家在统治阶层惨烈厮杀而自顾不暇的时候,长时间备受打压的墨家门徒们,也终于等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并且这一次他们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已经连络到了一个极其强大的盟友——道门的力量。

    严格来说,所谓的道门力量依旧指的是在红尘以及早期联盟一般的魔门之中野狗争食一般的入世一脉,而绝非影响力非同寻常却向来超然不插手一切红尘中事的出世派别!当然,此时的道门出世派别便已经被世人看作是了道家的主体,而昔日显赫一时,足以与出世派别分庭抗礼入世一脉,则彻底的沦为了道门二流之中的旁门左道……

    不过,虽然彼此之间的理念不同,但因为天下大道殊途同归的缘故,所以无论是出世派还是入世派,两派中人对于自身归属于道家这一立场,却全都没有任何的否认,加之出世一脉专注修身,入世一脉看重实利,两派之间没有严重的利害冲突,因此,虽然早早的分裂,道家出世与入世两派却绝非其他学派一般,虽是同门同派,但一旦分裂便互相视对方于敌仇,比之前门派的宿敌还要恨不得除去对方,而全然不看昔日的同门之情!

    但道家却全然不是这样!也因此,虽然早早的就已经彼此分裂,但道家出世与入世两派间的联系却是极深,而又因自身力量薄弱的缘故,使得道家入世一门在处理一些琐碎小事的时候可以独立去做,然而,若是参与到王朝更迭,九鼎移位这样的大事的话,入世一脉,却非要得到出世一脉的全力支持不可!

    也因此,虽说在表面上与墨家联合的仅仅是二流的道家出世派别,然而在这出世派别的背后,却是整个道门势力的暗中默许与支持。

    而事实上,在天下动荡的时刻,道家出世各派系暗中支持入世一脉这样的事情已有先例可循,那便是在王莽篡汉在那个动荡时代里,道家的力量,透过隐藏在刘秀身边的道门入世一脉,从而给予了后来的光武帝刘秀以极大的支持!!!

    是的,那个时候道门所看重的人选便是刘秀!而后来的事实,也无疑是证明了当初道门所一贯看人的眼光的正确!

    然而遗憾的却是。神通不及天数,道门就算拥有鬼神莫测,预知天机的大神通,却终究还是败给了命运之轮的自行流转,所以虽然在那一次天下动荡的机遇与挑战之中,道家派系虽然成功的站在了胜利者的这一方。然而他们的付出所得到的回报,却是大大的低于预期……

    而在那场动乱之中的最大受益一方,当然,便是站在刘秀身后的那个女人阴丽华,以及她背后的那个,当时偏安东南一隅的巫女一门!!

    其实,仅仅只是被巫女门人捷足先登,其实却也并不会引来道家的如此忌惮,必竟道家的传承崇尚法道自然。讲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因而对于世俗的得失其实也并不如何看重,而对于以最为热衷世俗事务的入世派道家传承来说,以道家如此庞大而深厚的底蕴,绝对正确的思想观念,即便并没有在那一场天下大乱中获得最大的益处,然而只要能够与新生的帝国统治阶层建立良好的关系,道家的思想。便足以在统治阶层内部牢牢地扎下根基,并长久不衰的延绵下去!

    原本。道家诸派系的计划便也正是如此,也因此,或许会有一些人,会因为回报的低于预期而感到失落,然而在道门中人的绝大部分,其实对此已经相当满意了!

    修行之人不应该过多的眷恋尘世——这一条。向来是道家出世派的信条,也因此,既然大多数的道门中人都对新帝国诞生之后的回报感到满意,那么按理说如无意外的话,道门的高层人员自然要退隐山林。继续修仙求道生涯,而道门在世俗世界所拥有的庞大影响力,则会悄悄地潜伏下来,直到,又一次的天下动荡的时期的到来,被动地将这股力量惊醒为止!

    原本的确应该是这样结束的!

    然而问题是,身为皇后的阴丽华所在的巫女一门,虽然长期偏安于南方蛮荒地区,巫女一族的传承对于道家诸多派系传承而言,却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其实,巫女一族传承的历史非常久远,虽然之前长期偏安于荆南,湘楚等蛮荒偏远之地,然而其源头,却足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神话时代末期,那时,正是传说中的黄帝公孙轩辕诛杀魔神蚩尤的纪年前后,同样也是古华夏文明刚刚成型的之时,最初的道家在当时才刚刚脱胎于巫术具备雏形,而至于后世的那些都曾经辉煌一时的法墨杂儒并其他诸子百家流派等等,则当然更是没有一丝的影子,因而,在那个蒙昧与文明并存的时代,巫术充斥于远古先民们所创建的灿烂文明中,并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的。

    而巫女一门,当然便是那历经无比灿烂辉煌而又衰败之后的上古巫术的传承的继承者们。

    可以说,天下万法尽出巫门一系,而以道家向来出尘的处世态度来看,道家与这样上古遗留传承的文明,本来是不应该有任何的冲突才对,然而事实却恰恰的相反!

    究其原因?上古之时又被称为蛮荒,虽然也正是在那个时代,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上古先民得以在漫长的岁月中渐渐融合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华夏民族,并在之后的数千年里创立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帝国,以及同样非凡灿烂东方文明!然而在蛮荒之时,由于生存环境的极端恶劣,以及邪神与妖魔的并行于世带来的恐怖与杀戮,蛮荒时代,在华夏民族还没有形成的时候,这片大地上,却是充满了无数的血腥与恐怖!

    妖魔食人,邪神欺人,就是后来融合成为统一的华夏民族的前身——各个原始部落之间也会经常便会发生战斗,为了更好的生存条件、美貌年轻的配偶以及为此能够带来的更为强壮的子孙后代,部落间连绵不断的血仇,以及……向邪神敬献战俘进行血腥的祭祀,以换取与邪神的丰厚交易……

    长期血腥的战争必然带来极度血腥的文明,因此上古之时的巫术文明也是同样极为血腥与残酷,这种血腥与残酷,甚至深深地融入进了巫术休系的思想当中,使得当时的上古先民部落不仅不视不同部落的先民种群为同类,反而是对形形色色的邪神更为认同。并且在邪神的蛊惑之下,极为热衷于杀戮、狩猎其他不同部落的部落居民……

    所以,当五帝之一的姬轩辕黄帝统一华夏之后,上古巫术便迅速的没落下来,因为伟大的华夏始祖黄帝,自然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子民继续受到邪神的蛊惑从而继续的彼此互相残杀!

    黄帝龙驭宾天之后。他的继承者们继续遵循着黄帝的决策打压巫术,以至于等到尧舜时代时巫术已是十分的式微,虽然在之后的****两朝便又有了复兴的气象,但,那却只不过是回光返照!

    ——在伴随着崇拜鬼神且国家制度极端血腥的商王朝被昔日它所欺压的多国同盟联手灭亡之后,上古巫术,便终于在这片华夏故地上完全的断绝了踪迹。

    所以即便原始的道家实际上是脱胎于上古巫术体系,与上古巫术之间的渊源极深,但即便如此。因其刻入巫术传承核心之中的思想的阴冷与恐怖,使得原始的道家自从分离出巫术体系的那一刻起,双方便已经成为了不死不休的死敌!

    对于最初的原始道家来说,上古的巫术体系就如同道家所最为惧怕的天敌一般,也因此,虽然严格来说,身处南疆一带的巫女一门并非上古巫术体系的正统传承,而至多只能算是分支的旁系。然而,却只要已经是巫术传承便已经足够。

    天性推崇法道自然的道家可以包容几乎所有诸子百家的学说体系,然而,却惟有上古巫门传承,是道家从一开始便恨不得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抹去的例外。

    所以,道家对于巫女一系的巫门传承从一开始就是敌视的。然而,当巫女一门进入到道门的眼中之时。不但天下已定,刘秀已经成为了东方这片土地上的绝对统治者,就是武功大成的阴丽华的境界之高,也足以令道门诸多派系为此而投鼠忌器,因而引而不发。

    于是。道家势力将自身对于巫术体系的敌视悄悄地隐藏起来,只是一边默默地注视着继承着宿仇的传承的巫女门的一举一动,一边在岁月的流逝当中,静静的观察着这个继承了原本宿敌传承的势力。而时间,便就这样静静的流逝着。

    刘秀的皇后,初代阴后阴丽华的确是个奇女子,她能够在昔日光武帝刘秀的实力还十分弱小之时,就将自己的一切全部的托付在刘秀身上,便足以说明了她的目光深远远非常人所及,并且具有超越一般人的非凡魄力!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原本,身为巫女一门的传人,阴丽华当然也自然会继承本门派中流传的巫术传承——包括传承自蛮荒的那些血腥残忍思想!然而,阴丽华却实在是一个极富智慧与才华的女子,也因此,她能够看到她的本门所学传承的不足之处:不但有太多的残缺,以至于传承不全!又过于剑走偏锋,使得继承此传承之人,很难修炼达到极高的地步,也因此,阴丽华才会另辟途径,苦心搜集诸子百家典籍整理成书,从而,造就了未来魔门的旷世圣典《天魔策》。

    《天魔策》十卷,包罗万象,几乎囊括了诸子百家所有学说的精华部分,并且还能够将其完全融会贯通而不起冲突,由此便可见昔日阴丽华的惊才绝艳!

    诚然,因为阴丽华出身于巫女一族的缘故,因而在其所编纂的《天魔策》之中,便不可避免的带有巫术传承烙印的痕迹,并且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其消除,然而,即便如此,阴丽华却终究还是通过其所编撰的十卷《天魔策》,成功地为她的门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并非只能死板地延续着已经渐渐不被世界所容的巫术体系传承了。

    只是,这初代阴后所耗费心血所编纂而成的圣典,对于其后二百年进去统治阶层的巫女一族来说,却实在影响有限,毕竟,在阴丽华之前,巫女一族的传承其实便已经相当成熟,而一个高度成熟的文明传承,若无严重的在外威胁的话,是怎么也不会自主产生较大的改变的!

    阴丽华死后,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她对之后巫女一族的门人以及自己的子嗣皇裔还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力,因而在那一段时期,继承了阴丽华皇后的几位皇后,都以贤德而著称!然而很快,情况便迅速开始了恶化,伴随着巫女一门随着阴丽华的卓绝见识与魄力走上巅峰,巫女门内部因为权利而引起的争斗也是越发激烈,并再后来随之牵连进入统治阶层内部之中,进一步的增强了原本便斗争激烈的统治阶层内部的惨烈厮杀!

    原本潜藏在被阴丽华掩盖下的来自于巫术体系的残忍思想便由此而被激发,从而,在帝国中期外戚与君权的斗争中,制造了种种令人听起来为之胆战心惊的宫廷谜案!

    面对这样的现状,平时仿若一盘散沙的道家诸多派系终于再一次的达成了共识,决定再一次的全面联合起来,并由一向在世俗中谋求发展的入世派别出面,争取到尽可能多的强援,以便于将宿仇的传承,连同于它此时所滋生的土壤一同抹消!

    ——是的,完全的抹消,而并不仅仅只是针对巫女一门!因为道家虽然大半派系不喜杀戮,然而却也并非如后世大兴的佛门一般消极避世,天道有偿,不因尧昌,不为桀亡!当帝国上层的统治已经腐朽了的时候,道家的传承思想认为自身有责任出手,来推动整个天下大势的运转。

    所以,并不仅仅是巫女一门,这一次道家诸多派系所达成的共识的目标,直指已经完全腐朽了的帝国统治!

    没有旧的逝去便不会有新的诞生,犹如枯木逢春一样,而道家所要做的,便是推动这一过程的进行,从而让这个国度再度的走向新生!

    ——正是因为道家势力全面的团结起来并下定了如此坚定的决心,身为盟友的墨家,也才会拥有如此的信心!

    不过明确的说,这一时期的墨家,当然也早已不能够算作是由昔日墨家圣人墨子所创立的墨家了……

    ps:都说《chalotte夏洛特》是烂片儿,那么请你们移步去看《虚伪的假面》!(未完待续。)

    ps:  都说《chalotte夏洛特》是烂片儿,那么请你们移步去看《虚伪的假面》!

第364章 有兽焉,其毛如血

    其实墨家的蜕变,从墨子一开始死后就已经开始了,墨子的威望其后人无一人能够企及,也因此,墨子一死,墨家就立刻因为传承的正统之争而造成了分裂,最后虽然凭借着后人所建立“巨子”制度而维持住了墨家的完整,却也同样因为这种违反了墨子建立墨家初衷的制度,而为后来墨家思想的完全分崩离析埋下了隐患!

    战国末期,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之中,为了适应战争形式的需要,墨家当时已经演化出了三大支派,即:面对天下众生,上至君王下至黎民宣扬墨家思想的墨言,专注于工匠技术、世间公理钻研的墨匠,以及在动荡的时局中,墨家为了保卫自己而组建而成的武装力量墨军!

    原本,在战国末期,墨家三系最初刚刚分开之时,居于墨家领导地位的是墨言一系,墨匠一系次之,而墨军为最末,然而,因为当时的战争频繁爆发的缘故,使得墨军一系在墨家的地位逐渐凸显,进而变得越发重要,而墨军一系的实力也因此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至于很快,墨军一系的强大实力,甚至已经压倒了其他两系的力量的联合,从而在无形之中,已经具备了能够向当时居于墨家领袖地位的墨言一系挑战的能力!

    不过,当时正是战乱时节,墨家三系都需要亲密的团结在一起才能够共度难关,加之当时距离墨子离世也并未过去多长时间,他的质朴言行自然能够对在战国末期的徒子徒孙们产生明确的直观影响,因此,虽然在战国末期时,后世墨家分裂衰亡的一切隐患都已经埋下,然而。种下的种子想要萌发,却还要等到战国以后,历经秦王朝,直到汉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不得不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是一招绝杀,直接命中了所有诸子百家的命脉要害!

    毕竟天下大多数凡人之所求,不过名利二字,而大一统时期掌握实权说一不二的帝王,对于人心所渴求的这两样东西则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可以说,威名赫赫的汉武相对于普通的凡人而言,则无异于一尊近乎于无所不能的伟大神祇!

    神之眼中所有,世间也将拥有,神的口中所述。必将成为真实!于是,在武帝利用帝国的统治力量以及人心**的因势利导,步步紧逼之下,一盘散沙的诸子百家近乎一败涂地!兵、法、农、阴阳、纵横等一大批传承自战国时期的中小学派最先无法维持,最终,在这种来自于天地大势的巨大冲击之中彻底的崩溃解体。

    因为学派的崩溃与消失,昔年这些辉煌一时的学派所创造的那些传承也因此而纷纷的遭到遗失,一少部分典籍资料得以保存下来。后来,则这些典籍则分别为后来残存下来的墨家。与世无争的道家,以及,当时如日中天的儒家所收藏保存下来……

    道家的地位最超然,因此即便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令,道家的损失却并不严重,反而因此而迅速地斩断与世俗的联系。成功急流勇退,相比之下墨家的处境,却是在那一段时期极为的艰难!

    在汉帝国的建立之中,墨家门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因此。当帝国建立以后,昔日出生于贫苦大众的墨家门徒也因此而成为了政权的既得利益者,身份地位的改变,并不仅仅是在带来了荣誉的同时将墨家学派推动到一个更为广阔天地之中,恰恰相反,因为所获得的这种与墨家宗旨所不符合的权利地位,使得墨家本身就早有间隙的三大派系之间的隔阂更加明显!

    不过,由于当时毕竟是汉朝初年的缘故,经过秦末战乱的上至权贵,下至黎民都渴求安定,因此社会矛盾缓和,加之统治阶层推崇道家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学说,因而在那一段时间里,整个帝国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而学术界虽然无法再现如战国时代一般百家争鸣的胜景,但总体的进步仍然不小,况且能够在秦末大战乱之后保存自家近乎完整的传承,对于诸子百家之中的大多数来说已经算是天大的喜事,因为在战国时代,各派学术思想便已经极为的完整,而战国之后的各学派学术思想的发展,至多,也不过是在前人的成就之上进行修修补补而已!

    而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虽然墨家思想本身带有蔑视权贵的因素包含在内,然而却正是因此,而令出身贫苦的墨家门徒深知相对于一味的蔑视权贵与仇视统治阶层,劳苦大众所最为想要得到的,却是安定而祥和的生活。也因此,虽然在汉帝国初年,就是墨家内部也已经出现了阶级的分化与对立,然而却能够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之下而淡化这一事实,从而努力的维持着墨家的统一与完整!

    ——直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最终毁灭了这一切!

    客观事实的讲,武帝的辉煌一生,不可谓不英明神武,而其之所以会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目的,自然也当然是为了能够让帝国的国祚能够真的如儒生们所宣扬的那样万事久安!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因此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也必然会有在其视线之外的盲点!

    始皇帝首次一统华夏,还接连做了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各种工作,想要秦帝国的基业万世不移,然而却没有料到,就在他自己的身边会潜伏着赵高这样的隐藏得极深的野心家,以至于在他死后仅仅两年,秦帝国便在赵高的祸害之下二世而亡了。

    而汉武帝,则几乎犯下了与他的前辈秦皇同样的错误!

    并不是轻信方士以及重用佞臣,虽然,这两者的确让汉武帝损失惨重,甚至令他直接的损失了自己苦心培养的继承人,以至于武帝郁郁而终!然而,若是真实比较的话。汉武帝所犯的错误最为致命的,其实还是他生平最为得意的那个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前者,仅仅只是在汉武帝一代对国家造成了直接的惨重的损失,而后者,却是从根本上在摧毁国家的基石,并且由于其在思想上蛊惑人心的强大。使得这一政策最终流毒天下,遗害无穷!

    不能说儒家一无是处,至少大成至圣先师孔丘的才情与品德无可置疑,然而即便如此,周庄先生在自己的《庄子》中,却还是已经将儒家的虚伪与软弱剥开的一干二净!也是了,若非儒家先天便是个软骨病,极富进取与改革精神的大成至圣先师又怎么会在后半生中郁郁不得志,甚至有家有国而不能回。在最困难时还要在荒野中被野人向野狗一样的追撵……

    而至于“亚圣”孟子,不说也罢,“张仪在秦宫中痛骂孟子”虽系后人所伪造,不过却也因此而辩证得出所谓的亚圣是一个虚伪小人!因为真正的君子,是既不会在遇到有人溺水之时有时间思考“嫂溺,当援之于手”,也不会在背地里诽谤君王“望之不似人君”的。

    所以荀子虽然亦出自于儒家,却儒法一体。子墨子曾为儒家门徒,却最终背叛了儒家创立墨家。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最初的儒家由先贤周公所创,能够延续周朝八百年的国祚,虽然先天不足但也同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比如昔日姜太公治理齐国,尊重皇亲贵族。推崇有功之人,周公听闻之后便叹息着说未来齐国,太公的后人中一定会遭遇到谋逆篡位的不幸!

    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诞生,周公采取的是另外的一种治国途径:尊重皇亲贵族,推崇贤德之士!然而。周公的治国之策却遭到了来自于太公的无情批判:执行这样的国策,周公的后人要一代比一代懦弱下去了!

    ——这世间的万事种种,终究不能使总有前人栽树后人纳凉,每一代祖先们当然都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做到最多,然而同样每一代的后人们,也都必须要去面对自己那一代所必须要面对的各种困境!世间乱了不要紧,因为只要有强而且勇悍无畏的后辈们,终究还是能够安定天下,然而若是到时只剩下一群懦弱的子孙后代,那他们又能够凭借什么来延续祖先的荣光、血脉呢?

    不过,因为天下之事终究难得圆满,每一个人都会有他所能够到达的能力的极限,因此若是汉武大帝仅仅只是为了维系国祚的长久不衰,因而尊儒的话,那么虽然汉帝国或许就会如同前朝的周王朝那样慢慢的衰弱下去,但同样会如周朝那样,得以国祚长远,那样的话,虽然万事万物终究不能尽善尽美,然而总体上,武帝的做法,却不能被认为是错的!

    然而,因为武帝在性格上的好大喜功,使得他为了尽最大限度压榨民力而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还做出了罢黜百家的决定!

    如果说,诞生于这片神秘东方大地上的古老华夏文明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的话,那么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便都是在这片森林中的一棵棵生机旺盛的树木!诚然,为了夺取更多的养分滋养自身,每一棵树木之间都是敌人,然而,若是认为的将整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全都弄死,仅仅只留下了其中的一棵树,那么难道这棵树,就能够独霸整片土地的养分,进而能够长到遮天蔽日的庞大地步吗?

    当然不会,因为对于林间的树木而言,彼此之间并不仅仅是竞争者,还同样,是抵御沙尘、风暴、干旱等无数自然灾害的同伴!也唯有众多的树木聚合在一起成为了森林,森林下面的土地才会变得无比的丰饶肥沃,所以,若是原本的茂密森林最后只剩下一棵孤零零的树木存在的话,不说这棵孤零零的树未来会不会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而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巨树,单就是原本被森林所覆盖的肥沃泥土,也会很快就会在自然灾害的侵袭之下变得贫瘠,最后,化作一片荒漠。

    况且,与明显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的道家相比,作为被选中的树种。儒家明显是先天不足的!

    如果不罢黜百家,在诸子百家共存的学术交流氛围与压力之下,尊儒未必不能够使儒家自立自强,从而与汉帝国同心合力共度今后的一切难关,然而,过度的拔苗助长必然会导致灾难的发生。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无数的投机者纷纷的加入了儒家,使得原本便先天不足的儒家,体型迅速的膨胀而无休止的臃肿起来,最终畸化成为异形!

    好大喜功的汉武绝对是那种为了自身的目的会无限制的压榨本国治下臣民的暴君,而异形化了的儒家,虽然口口声声礼仪仁爱,也作出一幅为统治者着想,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面孔。然而在儒家表面光仙华贵的内里,实质上却是充斥着无数吸血噬肉的寄生虫,并以儒家的礼法为手段,不仅向下愚弄欺骗广大平民百姓,还多次的企图愚弄他们的主人,帝国的君王,至高无上的帝国统治者们,妄图以此来窃取至高无上权利。从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实现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阴暗目的。

    所以从武帝开始,异化了的儒家便既不会如原来一样坚定的站立在统治者这一边,同样也不会为了贯彻孔丘等一大批理想主义者的理想而选择庇护世间生存艰难的广大平民百姓,他们仅仅只是寄生虫而已,是要寄生在宿主的身上,食其血噬其肉。直到取宿主而代之的!!

    或许这可算作人心险恶吧!就正如《荀子》所言:人之初,性本恶!然而,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他从小便生长于深宫之中,不与民间接触。也便不知人间疾苦,所以对于人心,武帝其实一直都不明白!

    也因此,一代雄主才会轻易的相信了儒家的谎言,放弃了他的前辈秦皇所钟爱的法家,抛弃了他的祖父辈所认同的道家,而选择了儒家!并且为此不惜全力助帮助儒家清扫敌人,将所有有可能威胁到儒家利益的其他学派思想从根本上予以摧毁!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应该说,孟子这个人虽然在道德上有所瑕疵,然而,其对于人心的洞彻却是远超常人,也因此而深知,民贵君轻,所以如桀纣那样的暴君的灭亡,完全是他们严重欺压平民百姓的咎由自取!

    然而武帝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当时围绕在武帝身边的那些儒生们,则不过是一群弄权的佞臣,不说不具备孔子心系天下的伟大情怀,就是能够拥有孟子那种极为高明的洞彻世事能力,也必然只会为了自己的前程而毫无底线的蝇营狗苟,至于民间的疾苦,国家的未来,很遗憾,这些人是全然不会在意的,就是有事,也会花言巧语利用儒家的言行为自己的开脱,欺骗统治阶层与贫苦大众百姓。

    然而,一句谎言可以永远的欺骗一个人,也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欺骗大多数的人,然而它终究欺骗全天下所有的人。

    统治阶层还在懵懂之间,天下间数量众多的民众们却早就已经清醒过来,任儒生们如何巧舌如簧,在民间百姓愈发高涨的怒火之中也只能是做自我安慰,愚人愚己罢了!然而问题是,出自于深宫,不了解民间疾苦的统治者却会极为轻易的被这些儒生的谎言所蒙骗,以至于自以为江山永固,从而越发不知收敛的压榨着民力!

    告缗令、白鹿币毫无底线的侵吞着豪门贵胄的财富,而民间百姓大多贫苦,压榨不出多少油水,便也唯有以服瑶役相抵——武帝时期的民间瑶役,赋税之重冠绝整个汉帝国统治时代!

    可以说在最初的时候,汉武帝的确因为自己改变的国家政策而在短期之内便获得了一大笔巨大的财富:然而,这却是建立在汉高、文景等前面好几代人的努力休生养息之下的积累,随着这笔财富的被搜刮干净,随着时间的流逝,持续横征暴敛的恶果,很快便在帝国境内迅速地爆发开来。

    仅仅几年的时间,原本安居乐业的帝国治下就已经民不聊生,流民四起!

    而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全国各地接连爆发不堪重负的农民反抗官府盘剥的起义。导致汉武帝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固,不得不调动大军派往各处予以镇压!

    而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植根于下层贫苦百姓的墨家思想三大派别,正式宣告全面分裂!

    向来主掌墨家思想宣传的墨言系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一方,全面的倒向了统治阶级,而大半由出身贫苦百姓组成的墨军系则宣告与统治阶层彻底决裂!而身为墨家三大派系的最后一支。墨家的工匠系原本想要努力弥合双方的矛盾,妄图使墨门不至于分裂,却料不到因为此举,自身会成为双方同时所争斗的目标,以至于最终,成为了墨门内斗的牺牲品!伴随着墨匠一系在墨门中的迅速衰弱下去,墨家数百年来所积累的珍贵工匠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大量的遗失!

    被墨门内斗撕碎的墨匠一系的残余势力,除一部分被分别被墨言与墨军两大势力吸收之外,其余者大部分散落于民间。从此闭门造车,只专注于工匠一职而再不过问世事,于是终于,彻底泯灭在了时光之中!

    而墨言一系虽然身为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者又获得了一部分墨匠的传承,但是当儒教得以全面兴盛之后,依旧推崇墨家思想的墨言一系,也被统治阶层内部视作了异端!于是遭到排挤与打压!

    后来,在长期生存的夹缝之中。墨言一系残存的力量的一部分人最终得以融合了因统治不可或缺而最终得以存留在统治阶层内部,但却同样受到儒教轻视与打压的其他诸子百家思想。如纵横家,兵家等等等等!以至于后来墨言一系的传人也就越发的见识广博,多才多艺!

    ——是的,墨家墨言一系,便可算作是最初花间派的前身,不过。在成为花间派之前,墨言一系的演变却要相对于其他魔门派系,更为的曲折与漫长……

    而墨军,虽然得以摆脱了墨言一系对于自身的桎梏,却也因此而起了反作用。因为陡然失去了墨言一系的指引,而整体陷入到了一片茫然当中,因此,当墨家正式分裂之后,虽然留在了贫苦大众之中,墨军一系行动决策确实尤为的迟缓!

    加之之前因为墨家的内斗导致三大派系皆分身无术,从而导致了就在天下百姓因为不堪压迫而奋力揭竿而起之时,向来以庶民领袖自居的墨家居然袖手旁观,而不是全力的领导群众,导致民众反抗暴政的力量始终分散而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强大的整体。最后被武帝的镇压大军一一平定!

    持续不断的失败,使得墨家在穷苦百姓所组成的反抗军的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大大降低!然而,当时站在贫苦百姓一方的墨军一系却根本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墨家分裂所造成的信仰缺失,以及随着墨家分裂,原本在墨家居于领袖地位的墨言一系的离开,都使得墨军一系对日后自身所要前进的方向充满了迷茫,而若不尽快的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话,墨家的墨军一系都必然会很快步墨家分裂的后尘,因为思想的分歧而陷入自相残杀之中了!!

    而当时,正是未来与墨门后裔争夺天下穷苦百姓信仰的大敌佛教,初次的登上了华夏大地的历史舞台的时刻。

    诞生于古天竺的佛教,其思想与墨家一样根基同样扎根于贫苦百姓,然而其思想追求虚无,教导教徒忍耐,却与墨家激进的反抗精神完全南辕北辙,而这样的思想想当然,会更为统治阶层所青睐,因此才会被统治阶层所看中,专门请来与本土诞生的墨家思想争夺身处低层的贫苦百姓心中的信仰!

    后世佛教在中华大地上的兴盛无疑说明了在那一场战斗中,谁才是真正的的胜利者!然而在当时,佛教的入侵,并未给予墨家继续留在贫苦大众之中的墨军一系足够的重视。

    因为当时的墨家墨军一系,实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墨军一系必须要尽快的找到一个符合所有墨军成员利益的共同信仰才能够继续维持自身的存在,为此,即便这个信仰并不为世人所认同,并且会给原本受人景仰的墨家派系抹黑,也顾不得了。

    ——于是,具有悠久历史的盗墓贼派别思想,就在这个时候,进入到了墨家硕果仅存的墨军一系的视线之内!(未完待续。)

第365章 蜕变

    盗墓贼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自从人类开始有意识的在丧葬活动中置办随葬品开始,盗墓贼这一职业便已经开始兴起!不过最初的时候,由于人与人之间地位平等,因此除了部族之间的仇杀与报复之外,盗墓贼们深入墓穴的主要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墓室之中的陪葬品,多是死者生前所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的缘故,一旦盗墓得手就会立刻撤离,而对于坟墓整体以及墓主人的尸身则几乎毫发无损。

    不过这种行为,在随着阶级的渐渐分化之后便有了极大的改变,因为当阶级分化之后,从事盗墓行业的人的出身几乎非贫即贱,而在处于统治阶层的贵族们则越发地沉迷于奢华与享乐之中,厚葬的风气也随之而兴起,使得原本只为求财的盗墓贼们,也对于那些兴建豪华陵墓,妄图在阴间继续享乐的贵族们越发痛恨起来!

    ——于是,并不仅仅只是盗取墓中的财富,一部分盗墓者们还非常热衷于毁坏坟墓,甚至做出凌虐死者遗骨这种为世间道德所不容得罪行!

    而即便是在盗墓贼这一群体当中,这样的行为也是极为的极端而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

    历经上古蛮荒、****、周以及春秋战国,到汉朝武帝时代,盗墓贼这一职业的文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不仅仅拥有着大量而专业的从业成员,更是还发展出了一套成熟而完整的盗墓礼仪,包括当只为求财的盗墓贼当进入墓穴之后,如何虚拟与死者的对话,当再不小心作出冒犯死者遗骨的举动时,只为求财盗墓贼应当如何举动来平息墓主人的愤怒等等,并藉此而自我安慰。得以心安理得的盗取财物等等……

    当然,这一套和平礼仪只为那些尊重死者的盗墓贼所准备,而若是那些盗墓之人与墓主人生前有深仇大恨,或是基于阶级仇恨而想要毁掉坟墓,将墓主人的尸身挫骨扬灰以泄恨的话,那么在盗墓贼的礼仪之中。也同样有着相对应的激进行为准则!

    这,便是盗墓贼们世世代代所流传的文化与文明!虽然它始终处于阴暗之中,远远不如处于阳光下的诸子百家那样明亮耀眼,然而在时光前进的脚步中,这一在黑暗中诞生的文化,毕竟还是在成长中,渐渐的成熟了……

    如果汉武帝能够遵从先人思想,继续采用黄老学说统治帝国的话,那么纵然诸子百家并存以至于天下学说混乱。然而学术上的兴盛却反而会降低社会动荡的风险,从而使得盗墓文化永远的隐藏于黑暗之中而不见天日!然而,武帝打掉了诸子百家,却同样因此,而使得昔日被诸子百家的光辉所掩盖的其他的一些东西,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时日曷丧,予及如偕亡!”——既然仇恨的种子既然已经种下,那么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

    对于被仇恨所充斥内心的天下穷苦百姓来说。盗墓贼文化中的这种快意恩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复仇思想手段,当然会更为受到穷苦百姓的认同!而至于之前墨家所宣扬的“兼爱”,“非攻”思想,很遗憾,除非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复生,否则的话。即便墨家此时依然是一个整体,并未分裂,以墨门的那群远远及不上墨家祖师墨子能力万一的墨家门徒们,也绝对难以得平息这天下间无数被暴政所逼迫的无路可走的穷苦百姓们心中的怒火!!

    于是,就在那个因为暴政而被扭曲的时代。原本应该永久隐藏于阴暗之中的盗墓贼文化就这样堂而皇之地来到了阳光之下,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与信仰!甚至就连在罢黜百家之后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原百家精英们也投身入其中!以至于对后来的盗墓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就比如说,后世被魔门尊称为邪帝的谢泊!

    邪帝谢泊当然并非最初就是一名盗墓贼,而是诸子百家中的一派传承弟子,然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由于自身所在的学派的实力弱小的缘故,学派根基轻而易举的被来自于皇权的力量轻易毁灭,而谢泊也因此而心生仇恨,愤然投入到盗墓者的行列之中的!

    因此谢泊盗墓,目的便是为了泄愤,而也因此其所盗之墓穴,唯有古往今来的贵族豪门,却从来不将手伸向平民之家,而当谢泊深入墓穴之后,固然会将坟墓之中的钱财扫荡一空,然而之后更为重要的,却是将墓室的主人开棺弃尸,以宣泄自己的愤怒!因此最初之时,谢泊盗墓对于古墓的毁坏几乎是毁灭性的!

    然而在盗过几次贵族陵墓之后,谢泊便很快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原因是谢泊在盗墓的过程中,很惊奇的发现了在这些古墓之中,往往隐藏着过去所不为人知极为辉煌的文明文化,而以谢泊曾经身为诸子百家传人的身份与见识,自然是能够轻易的分辨的出,虽然这些墓穴中所展露出的文明只是冰山中的一角,但其高度发达,神秘与神奇之处,却是犹在当今所有诸子百家所留存的传承的集合之上!!

    这又是怎么回事?

    以谢泊身为诸子百家传承之人的见识,他当然知晓在上古时代,因为种族部落之间的对立,对导致文明与文化的相对封闭,然而,这却并不是在先秦时代,这种文化的隔离的原因!

    所以,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当社会开始阶级分化并出现阶级压迫之后,处于上层的统治阶层人为的封闭隔离了这一文明,使得下层平民百姓无法获得这一极度高深的文化来反抗自己……

    所以当谢泊了解这一真相之后,他再次深入墓穴的目标便已经有了改变,不再单纯的只是为了泄愤,而是为了将昔日被统治阶层所把持隐藏的文明发掘出来,重见天日!

    也因此,虽然在之后的盗墓过程中。谢泊依然会对墓穴的主人进行开棺抛尸的行为,然而对于整个墓穴本身,他却会十分小心翼翼的努力使之不遭到丁点破坏,对于谢泊来说,那时的所有贵族墓葬已经不仅仅是统治者压迫天下平民大众的证据,而是原本就属于所有天下百姓的财富。因此需要谢泊更加细心的保护!

    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经过多年的寻找,谢泊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那是在一座先秦的墓葬之中,谢泊找到了一个奇异的黄色透明精球,而也正是这颗奇异的黄色精球,后世的邪帝舍利的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从而也使得当时盗墓贼文化的影响力也随之而达到了极点!

    而当时的墨家虽然在存留的墨军势力上依然还算庞大,但因为墨门势力的分裂而导致的人心浮动、信仰缺失。以至于事实上其内部已经开始出现了全面崩溃的极度危险的征兆!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看似已经穷途末路的墨家残存势力,便也只能选择了与当时极盛一时的盗墓贼文化来取代墨言一系离开后墨家信仰思想的缺失,以此维持墨家的延续,而至于这样做会对墨家残存势力造成怎样的后果,对于祸患就在眼前的墨家来说,也实在是顾不了那么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同样植根于贫苦大众的草根文明。盗墓贼与墨家思想虽说彼此各走极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即便如此。两者之中的共同点却依然极多,而这却是诞生了这两支传承的土壤所一开始便决定了的事实,没有任何人能够否认,因此,虽然彼此之间的融合注定会造成一定的冲突与损失,然而总体来看。却无论对于盗墓一派,还是墨家的残余来说,都是合则两利的大好事。

    也因此,在历经无数挫折之后,双方终于还是走到了一起。然而墨家残余势力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极大,因为他们放弃了从创立开始墨家便一直坚持的思想主旨:兼爱、非攻!

    ——失去了兼爱、非攻之心的墨家门徒,还能够被称为正统的墨家传人吗?

    于是在此后的几十年中,墨家与盗墓者们专心的进行着双方的融合,一则双方的确都是庞然大物,因此彼此融合的确需要极大的精力以及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二则,则是武帝死后,继位的几位帝王都积极的维系着社会安定,以至于阶级矛盾缓和,墨家与盗墓者们的文化传承固然再度的得到了天下广大平民百姓的认同,然而社会安定,这一支社会基层力量也能安静的隐藏在民间,而无用武之地,就这样,在这一段时间之内,不单单是墨家与盗墓贼融合之后的新的势力,就连其他诸子百家的漏网之鱼,以及道家、统治阶层,除了一个不安分的儒家在继续的搅风搅雨之外,大家的日子都还过得很是平静!

    直到王莽,这位尊儒,并被儒家捧为当朝在世周公一般圣人的外戚高出了个大新闻为止。

    王莽篡权之后不懂治国,导致天下经济大乱民不聊生,义军蜂拥之下,原本的刘姓皇族势力也纷纷的打起了复国的旗帜,而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新墨家当然也不甘人后,于是组成了赤眉军,加入到了这一场乱世的盛宴之中!

    然后,然后就是这些由以新墨家为核心组成的赤眉军在昙花一现达到极盛之后——被位面之子刘秀与初代阴后阴丽华的组合打的屁滚尿流了!

    平心而论,以新墨家骨干为核心组成的赤眉军的确战力强悍,并且本身思想信仰也是极为的坚定,然而,新墨家虽然有着自身所具备的巨大优势,但同样,因为出身基层的缘故,对于国家统治层面上的知识,新墨家却是严重的匮乏,这也是在进入长安之后,赤眉军为什么会迅速腐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赤眉军败给了刘秀,其实的确输的不冤。

    所以在后来,刘秀以及他的后人们每一代都擦亮了自己的双眼死死的顶住墨家,唯恐这一股不安分的势力会对皇权的统治造成严重威胁,而在遭到统治者与巫女一门分别来自于朝堂与江湖的双面监视之后,纵然新墨家治根于劳苦大众,因而仇视统治阶层的信念未改。却也只能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之下,而不得不心不甘情不愿的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了!

    屈辱的时光一直从开国持续到了帝国末年……然而就在这样漫长的一段时光当中,日后墨家的真正敌人,佛门!却已经真正的成长起来了,诞生于古天竺并脱胎于天竺原始宗教的佛教,不但其宗教的思想信仰较墨家一贯传承显得更为成熟。更是因为其一贯劝人忍让,向善放弃斗志的思想,而得到了统治者的青睐。

    这样,在统治阶层的默许与放纵之下,佛教的传播虽然一直不像儒家一样大张旗鼓声势极大,但却一直稳定而快速的扩张着自身在华夏大地上的影响力,就这样,当王朝末世来临之时,佛门的势力在帝国已是根深蒂固。不单单是身处社会底层之中的墨家遭到了佛门重大的冲击,就连向来避世与世无争的道家信仰,也感觉到了佛门的壮大所带来的重大威胁!也正是因为这佛家思想传播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于是在压力之下,道家也自开始了迅速的蜕变,从而在这一短时间内,完成了由一脉学术思想到宗教信仰的转变!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宗教的雏形,然而。道家毕竟终究还是变成了道教,并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一阶段中,道家所学习的对象正是他的敌人,佛宗!所以,佛门的威胁,同样是在帝国末期之时。道家诸多派系会全面联合起来共同决定援助墨家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然而那时的墨家在天下的贫苦大众见得影响力早已经不敌佛宗,甚至因为自家内乱以及佛宗完善的“慈爱、不争、忍让”信条与最初的墨家信仰极为相似的缘故,一些对墨家的改变很是不满的墨家门徒甚至纷纷投入到日趋兴旺的佛门之中,并成为了佛门日后发扬光大的中坚力量!因此在这种趋势之下,若是墨家再不针对这一现象而再度有所改变的话。那么墨家残存的势力,也必然很快就要被佛宗所取代!

    怎么办?

    或许其实从一开始,当墨家传承在秦末战争中成为既得利益者的那一天开始,他也就同样已经注定无法回头了!

    不能变成药,就变成毒,昔日显赫一时的墨家终究没法变成水,既然都已经选择了与盗墓贼文化融合,在实际上已经完全的蜕变成为了一股新的传承,那么已经蜕变了的原墨家残余势力,不介意更进一步……

    如果说,在王莽篡权之前的入世派道家还会对统治阶层抱有幻想的话,那么,刘秀恢复汉朝却依然重用儒家而没能重用道家的事实,则无疑是给了所有满怀希望的道家门人一记有力的耳光,加上后来的帝国皇后一系又皆出自于与道家互为死敌的巫门传承巫女门,使得即便最想要回归朝堂的入世派道家一脉,都完全对统治阶层心灰意冷。

    那么,此时能够令道家学说重新重现于朝堂之上的方法,便只剩下了一个:完全的放弃之前在庙堂上的一切努力,而转为经营民间植根于基层百姓的反抗势力,进而在不断壮大自身的力量同时静静等待——直到天下有变,进而夺取天下,就正如同昔日汉高祖刘邦取得天下一样,然后,道家在取儒家而代之,重新成为统治者所依赖的治国学说!

    然而,这却需要早已扎根于底层民众的以墨家为首的诸多大小派系的支持!

    不过,道家入世一派因为受到统治阶层的排挤而不得不转入了地下,从武帝时期开始便一直都不十分如意,因而与以墨家为首的底层众多派系的联系也是越发的紧密,如今想要完全的融入下层阶级,却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况且如今底层势力接连受到统治阶层的不断打压,实力大损的他们正是急需外援之时,也因此道家的加入,其实以墨家为首的底层派系也必然乐意至极。

    然而,这却还还远远不够……

    ——那么,再加上方士一脉如何?

    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方士一脉虽然在汉武之后便一蹶不振,但因为两度受到统治阶层重用的缘故,其在民间行骗的手段却是愈加完善,以至于虽然追求长生的本质传承都已经遗失,但蛊惑见识不多的民间百姓以骗取钱财,却依然还是屡屡得手,而这样的手段,自然早就已经被墨家看在眼里!

    最初的墨家,当然对这样的下作手段嗤之以鼻,甚至若不是因为墨家陷于内斗的缘故,必然会主动出手,为民家百姓除了这一大害,可惜,因为最后墨家的内斗导致了墨家的分裂,以至于直到最后,墨家也没能真正的腾出手来进行这一计划!

    而当墨家分裂又再次的经过变化融合之后,新的墨家看待世间的眼光便也有了新的变化:专门在民间行骗的方士们虽然手段低劣,然而能够聚拢大量人心,便也是一种极好的方法,墨家为了发展,也未必便不能使用,况且,当时的墨家早已不敌佛门,在民间的影响力被佛门冲击的溃不成军,也因此,为了延续墨家传承使之不至于断绝,新墨家的门徒们也唯有不择手段,拼尽自身一切的力量!

    于是,在又与入世一脉的道家相互融合之后,再度蜕变而成为的新的势力直接出手,吞并了在民间残余的方士一脉的传承!

    没有办法,方士一脉在经过秦皇汉武之后,真正的传承早就已经断绝,并且由于门派两度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方士一脉实际上早就已经是一盘散沙,散布于整个帝国的民间,以至于绝难在危机来临之时凝聚成一个整体共渡难关,也因此,由新兴的墨家与入世派道家融合而成的新兴势力将其吞并,不费吹灰之力!!

    就这样,一个全新的,驳杂的但却绝对立足于民间,与统治阶层全面对立的势力正式形成了,这个势力存在的时间并不长远,因为很快,它就会因为再度的遭到重大挫折而再度分崩离析,并再度重新开始漫长的演变,然而此时的它却是极为的稳固,并且因为天下乱象已经渐渐显现的缘故,这个势力,此时正满怀希望雄心勃勃的打算做出一件大事出来!(未完待续。)

第366章 真宵地狱

    在人类的文明中,并不是理想高远就一定能够铸就辉煌,也正如正义必胜,其实却正是人类所将要犯下的最大的罪孽的最初开端!

    太平道,这个由所有受到汉帝国统治阶层所排挤的众多底层势力所结缔而成的新生的强大势力,终于在帝国统治阶层内部由于由于内讧而造成的巨大混乱这一千载难逢的时机,而向统治阶层整体发出了最强的反击: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军的暴动的威力是恐怖的,甚至远超昔日在墨家主导下的赤眉军,而这也当然是必然的结果:毕竟,此时的黄巾军,已经并不仅仅只是昔日墨家的组织,更是几乎所有诸子百家残余力量的集合体!也因此,当这些在汉帝国的统治之下受到屈辱与打压,毁灭之下所残留下来的势力全面的联合起来,在帝国的虚弱之时向帝国发起拼死反扑的时候,其爆发的烈度之惊天动地,便也不足为奇了!

    黄巾军的暴动极大的震撼了统治阶层,令的整个统治阶层的都为之颤栗,而处于畏惧的心理,当时正在激烈争夺权力的统治阶层也不得不暂时偃旗息鼓,达成和解,以暂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他们同样的敌人!

    皇帝与他身边的宦官阶层首先释放了在争权夺利之中被抓捕的儒家精英们,随即命令这些儒家精英们去往各地扑灭黄巾军起义的火焰,毕竟,儒家的本质核心是维护统治阶层,因此虽然在之前的明争暗斗之中几方势力几乎拼杀的你死我活,但是想要令的统治根基万世永固,没有儒家却是万万不行的。加之儒家势力广阔的扎根于士族阶层,因此势力极大,并且在民间也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因此若是想要在民间,从根本上掐断太平道在人心中的信仰,儒家的力量是万万不能缺少的!

    而随后。选择了做出巨大让步,全面交出权力的一方,却是代表着皇后、外戚势力的巫女一门。

    毕竟谁也不是傻子,虽然三方之前为了争权夺利而已经完全近乎于死敌,然而无论如何,双方的争斗也依然还是围绕着最高的权利,而并没有脱离权利斗争的范畴,而来自于低层的力量的反扑,却极有可能将这一切的根基毁灭。那个后果对巫女一门的辉煌来说更为严重,不言自明,也因此,巫女一门的退步,实际上也有以退为进的谋划蕴含在其中,是想要躲在了皇权以及儒教的力量后面,以等待着在皇权以及儒教两方与太平道拼杀个两败俱伤之时,再出来渔翁得利!

    以君主为核心的皇权派系与儒家当然也同样有着自己的算计。然而在此时,面对声势浩大的民间起义。谋略却也没有了任何的意义!作为统治阶层的他们的当务之急,却也只能是与太平道所主导的农民军死拼,直到将这一声势浩大的来自于民间的反抗力量彻底打压下去为止!而若是这一目的无法达到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是,任何先前无论是计划的任何的算计与计谋,都将再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毕竟。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经历了无数的世事变幻的三百多年的岁月里,阶级对立的仇恨的积累,却是已经集聚到了一个绝对无法和解的地步,而无论是太平道还是儒家与皇权的统治阶层。其实也没有任何一方拥有想要和解的**!在这场追逐死亡的血腥杀戮盛宴之中,双方必然会要以其中一方的彻底覆灭作为终结,而宣告着最终的胜利者的诞生以及这一场人间浩劫的终结!!

    于是,战争就这样的开始了!

    昔年的石青衣曾经多次独自一人于荒野之中游荡,那时的她经常是孤单一人,也因此,孤单一人的她也经常会在一个人的旅途之中发现被废弃的前朝古城废墟,在这些废墟之中往往被掩埋着许多曾经被人们所用过的破损的生活器物,以及,大量的未及被掩埋的人类的遗骨!众所周知,当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心中往往会不知觉的在感到悲伤,而就更不要说,在那种曾经明显曾经繁华过,但最终却还是变成一片死寂的人类居住地当中了,也因此,当石青衣站立于废墟之中是,她的心中的那股悲凉之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明明战争是那样的可怕,那些生而成为底层居民的贫苦百姓们,却为什么还要不惜一切的发动战争呢?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的接受统治阶层的统治,然后一直直到死亡呢?

    要知道,与统治阶层的暴力机器:军队相比,出身贫苦的百姓们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杀人训练,能够屠戮数人而面不改色,又没有极为坚固的盾牌,铠甲足以保护自己,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精良的锋利的兵器用来攻击敌人,农夫们用来造反的工具,不过是手中用来干活的家伙:割麦的镰刀、锄地的锄头、以及劈柴的斧头等等等等,然而,就是凭借着这样简陋的农具,穷苦百姓们却还是勇敢的站了起来,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以及鲜血,向欺压在自己身上的统治者们发出了愤怒的怒吼!

    “苍天已死!!”

    “小民发如韭,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必不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石青衣就一直很喜欢这首从前朝流传下来的歌谣,因为那时面对慈航静斋这样的一个庞然大物,被仇恨充斥着心胸的石青衣的心情,同样与那些绝望而不屈的反抗者们相差不远!也因此,才能够感同身受的理解在那个时候,那些反抗者们为什么会带着决死的心,决绝的去反抗一个庞大帝国的压迫,因为仇恨,因为不甘,以及,一个看似绝望,仿佛永远无法实现但却永远催人振奋的美好希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先秦战国时期的华夏民族虽然已经逐渐的形成了一个整体,然而,却依然因为环境的因素而被自然的隔离开来,也因此,虽然到了战国后期,华夏大地上阶级的分层其实已经相当泾渭分明。然而,因为传统的延续以及战争的需要,各国之间的阶级对立并不严重,而当时社会上所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国与国之间的兼并战争!

    秦帝国终结了从春秋到战国以来七百余年的战乱,然而却也因此,而第一次的将严重的阶级对立问题从昔日的一邦一国扩散到了整个帝国的治下!而作为秦帝国的二世而亡的重大原因,在大泽乡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可谓功不可没,当然。由于当时的秦帝国刚刚完成兼并统一战争不久,东方六国的余孽仍然掌握着极大的势力,也因此,农民起义的力量虽然已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但是却在当时,并未引起过多的重视。

    王莽篡权之后,声势浩大的赤眉军起义震撼了整个汉帝国的统治阶层。然而,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掩盖当时赤眉军的核心墨家思想已经分崩离析的事实。以至于在表面的辉煌之下,赤眉军内部实际上已经陷入到了极大的混乱之中,变得极为虚弱!以至于后来会在光武帝刘秀的进攻之下不堪一击!

    其实,王莽时汉帝国陷入崩溃的原因不过是王莽不懂经济又胡乱施用政令,从而引起的天下大乱,诚然帝国的统治中枢受到极大的损害。但分散在四方的力量却并未受到较大的损伤,也因此,从开始的始更帝刘玄,到后来的光武帝刘秀,当时所活跃的起义军中的另外一支:绿林军所推举的领袖无一不是汉室皇族中人。这并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刘姓皇族的出身身份尊贵,也同样是因为,在当时的帝国统治阶层还具有着较为强大的实力,让各路的义军领袖们无法不为之顾忌!

    ——赤眉军同样对此极为忌惮,也因此,即便是最为激烈仇视统治阶层的赤眉军领袖们,后来也不得不立了一个名为刘盆子的汉室皇族作为傀儡,以安定四方诸侯的心!

    但是很明显,赤眉军领袖们的计谋被轻易的识破了,没有人会相信这支无比仇视帝国统治阶层的军队会真心的拥立一位皇族继承帝国的统治,也因此,他们纷纷的投靠了后来的光武帝刘秀,而成为了赤眉军的敌人!

    在内忧外患之下,赤眉军起义最终失败了,而它的这一次失败,除了使得后来的统治阶层越发严密的监视着底层的民众之外,就是为着后世的反抗者们,留下了深刻的鲜血的教训!

    所以,当伴随着时光年轮的运转,高度统一了昔日的墨家传承一少半、分裂的入世派道家传承的大半,以及很多弱小传承的全部所组成的太平道诞生以后,虽然这个四不像的组织依然有着很多的缺陷,然而对于曾经先烈们所犯过的错误,它却是绝对不会再犯!!

    那便是,决不妥协……

    秦帝国末期的混乱战争持续了接近十年!

    汉帝国中叶的混乱战争持续了近二十年!

    那么此次呢?面对已经日薄西山的帝国!雌伏依旧的太平道展示出了极为强大的力量,与之对应的,则是作为敌人的皇权、贵族阶层同样想要解决消灭对方的决心,因为有着两次全国战乱前车之鉴,双方对于这场战争的残酷烈度其实早已有所预料!因而在有所准备之下,没有任何一方在当时有着想要和解的意图!

    只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忽略了另外的一个因素,那便是时间!

    因为这一场战争并没有很快的结束,而是持续了漫长的三百年!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

    ……(未完待续。)

    ps:  走在大桥上,看见一妹子要自杀,我说,都要死了,让我爽一下。没想到她居然答应了。一番风雨过后。她告诉我,她有艾滋病。现在好了,我们两个都坐在桥上了

    日常回复:来人呀,把这水笔拖出去,挂在晾衣架上晾3天去去水汽!

    我:贴吧儿女多奇志,让我爱恨交加舍不得

第367章 龙与地下铁

    魏武帝曹操,因为他那极高的军事才华以及诗篇而闻名于世间,然而,当后人们在言谈之中提到这位著名的乱世枭雄的时候,总是会在七分的敬意之中,夹杂着三分的不满怨气,因为这三分的怨气,来自于魏武帝曹操生平的另一个特质:喜好杀人!

    为报父仇,曹操屠戮了徐州,为了继续与偷袭自己的大本营兖州的吕布死斗,严重缺乏粮食的曹操不惜屠杀兖州本地居民,以人肉充做军粮,于是最终击败了吕布,并造成了兖州民生的极大后退!而为了震慑强大的敌人袁绍,在官渡之战刚刚结束不久,曹操便下令屠杀了来自于袁绍方面的八万左右的战俘……以至于北国人口数量大量减少,更是激起了一位极具正义感的英雄,而与之相斗了一生!

    其实,最初的魏武曹操并不如何杀人,出身阉宦之家的曹操何尝不想要赢得好名声,他最初的志向也不过是想要做个治世的能臣,或者当一个征西的将军,对于日后割据天下的奸雄却是从未有任何的预测!只是在他最初为了国家行刺董卓失败之后亡命出逃,好不容易才终于在兖州立下一片基业之后,曹操的父亲以及他大多数的亲族却都被徐州陶谦的部下杀害,以至于曹操才会失去理智,不顾一切的进攻徐州,并且放纵士兵屠城,无辜惨死着数以万计!然而,就是在曹操陷入癫狂状态的时候,他的后院却在此时起火,兖州的世家大族们趁着曹操出兵攻打徐州内部空虚的时机勾结吕布趁火打劫,一具颠覆了曹操在兖州的所有基业,使得在癫狂之下的曹操几乎立刻由一个强盛的一方诸侯变成了一个丧家之犬!

    而那一段时间也正是曹操所最为难过的岁月,二十万强盛的军队因为没有了兖州这个大后方。几乎散去大半,而就是剩下的那些军队,也立刻因为粮食的匮乏而导致战斗力锐减!加之刚刚夺取了兖州的吕布却正在虎视眈眈的注视着曹操,等待着随时可以消灭曹操的机会,在这样的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曹操应该怎么做。他又能怎么做呢?

    或许最初在徐州的屠城,不过是曹操一时的失去理智的行为,想要不顾一切的惩罚罪人的绝不宽恕的想法使然,然而,当他在徐州造成了屠杀,而自己的大后方兖州失陷之后,清醒过来的曹操便已经知道,他已经注定无法回头了,无论如何。儒家文化统治下的中华文明都绝对不会原谅他的屠城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曾经给予他很多帮助的张邈会在屠城之后毫不犹豫的背叛曹操的原因。

    所以,哪怕之前曾经相濡以沫,无法回头的曹操只能一条路走到最后,要么最后战败身亡,要么,从一切艰难阻碍之中为自己杀出一条活路来……为此,不惜一切!

    所以之后的魏武帝曹操。也正是不停的厮杀当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因为他的敌人,从未消失过!

    或许在这个璀璨的东方文明之中。有一句话是无可辨别的真理吧:我们东方民族是不讲究宽恕的民族,所以仇恨,唯有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方式来洗刷!

    所以从战国到汉末,从杀神白起到霸王项羽,再到魏武曹操。凡是赫赫有名的领军名将,都曾经有过大规模坑杀战俘的战例,为了复仇,或者是为了消灭仇恨的根源以绝后患!这样的做法却无疑进一步加深了仇恨双方的敌对程序,令得这片土地的统一战争变得更为艰难与残酷!

    所以最终。能够完成帝国统一事业的开国君主,都无疑会是那个时代的最强者!最聪明!最狡猾!以及同样最为的,残暴!相比之下,这位开国君主的血统是否并非炎黄血脉反倒无关紧要了,因为身为当世最强者的他必然能够践当时世间的一切律法准则,否则,便是名不副实!

    所以即便是后世以宽厚长者而闻名的开国帝王,汉高祖刘邦也同样做出过纵容手下将士屠城的经历,并非是刘邦嗜杀成性,而是因为在当时的状况之下,这位帝王也唯有用以屠城的手段来表明自己的决心,以此威慑四方诸侯,屈服他们的斗志,让他们不敢与自己作对。

    然而,即便是以中华大地的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如汉高祖刘邦这样雄才大略的开国帝王依然百年难得一见。

    所以,当战争开始之后,先是由太平道主导的黄巾军与上层贵族的镇压势力之间的彼此绞杀,然后,是当帝国的统治中枢崩溃之后,群雄并起的各路诸侯势力彼此相互攻伐!明明在大战之后,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穷苦百姓都损失惨重,然而战乱却并未因此而宣告消弭,反而是愈演愈烈,进入到了另一个更为残酷的局面。

    三百年的动荡岁月,如果用相对缓和的平静对峙阶段来划分的话,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即:短暂的晋朝统一前的汉末军阀混乱与三国鼎立时代。短暂的晋朝统一之后便很快陷入到战乱与分裂的东晋与五胡十六国时代。在短暂而相对缓和对峙的南北朝并立阶段之后的,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战乱分裂的时代!

    在第一个阶段,当时所最为耀眼的不世出英雄当属魏武曹操与汉昭烈刘备,之后紧随其后的,便是孙坚、董卓、孙策、袁绍、吕布、公孙瓒、袁术等一批一方诸侯紧随其后,然而,在这些枭雄英主之间,除了汉昭烈帝刘备不曾嗜杀之外,其余者都曾经有过屠杀的污点,尤其是董卓,其杀戮之暴虐,就连后来统一了北方的威武曹操也是远远不及!

    而在第二个阶段,八王之乱肆意攻杀,使得在汉末大乱之中还远未恢复元气的中原地区再一次元气大伤,而当时晋朝统治阶层的昏庸暴虐,则更是远胜昔日汉朝末年!由于战乱以及底层民众的反抗,大量的人口流失以及土地的被荒废导致了社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倒退。缺少人口劳动力的晋朝统治阶层为了维护统治,竟然不惜以花言巧语欺骗边疆的各个少数民族部落,利用边疆少数民族因为生活方式原始,而心慕华夏文化的心态引诱他们内迁,进而捕捉内附的少数民族人口作为奴隶,以继续维持着统治阶层奢华而糜烂的享乐生活!如此的做法自然激起了内附的少数民族的极力反抗。严重的********的仇恨就此埋下,并会在接下来不久的时候就会破土发芽,让早就已经虚弱不堪的整个华夏民族品尝苦果!

    历史上记载的五胡乱华当时分别指的是五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即:匈奴、鲜卑、羯、氐、羌,而事实上由于当时北方游牧部落间的彼此攻杀极为常见,因此想要让五个彼此之间相互敌视的种族相互联合起来,在平常之时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因为晋朝显贵们极力捕捉少数民族人口作为奴隶的行为。使得这些原本彼此敌视的少数民族居民们,不得不在成为了奴隶之后的恶劣环境之中,渐渐的结成了同生共死复仇伙伴,之前彼此敌视的仇恨已经渐渐的消弭,只是因为此时,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共同的不共戴天的仇敌!

    第二个战乱阶段持续的时间接近一百多年,因为持续的时间很长,加上之中动荡的烈度还在第一个阶段之上。因此,在这一阶段涌现出了豪杰数量之众多实在难以统计。只不过在这其中,除了少数如刘琨祖逖那样忧国忧民而又大智大勇的英雄人物之外,绝大部分的强者,因为是在这场绝对混乱之中的动荡岁月之中通过死命搏杀脱颖而出,因此,除了坚毅。不屈的品格之外,普遍共有的特性,便是暴虐好杀!

    从刘渊、刘聪父子,到石勒、石虎叔侄,再到慕容恪、慕容垂兄弟。武悼天王冉闵,以及苻坚王猛君臣,拓跋珪、拓跋寿,刘裕等等等等,这些英雄豪杰们固然不乏一番伟大的事业、赫赫威名以及忠诚的追随者,然而即便如此,却也无法从历史中抹消他们曾经造成的巨大杀戮。刘渊父子两次洗劫洛阳,杀人无数,而石勒因为早先被晋朝统治阶层贵族抓捕贩卖为奴隶的经历,对于贵族阶层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因此,每当他的军队围困或捕捉到贵族逃难的队伍时,石勒总会不分男女老幼,甚至不分贵贱,将所有的人全部杀掉。平心而论,石勒其实并不好杀,后来当他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还曾经一度实行仁政,恢复社会生产,偶尔的几次杀戮也全是为了威慑敌人,巩固政权!为了复仇而杀人的行为已经完全绝迹,然而即便如此,却并不能抹消去石勒曾经作为一个复仇者,制造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事实。

    石勒死后,他的侄子石虎夺取了政权,将石勒的所有子嗣们全部杀光!如果说,石勒的杀戮还可以称得上是复仇者的血腥复仇的话,那么石虎,则完全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屠夫野兽!

    石虎喜欢打猎,于是建造了拥有广大地域的狩猎场,不许百姓伤害野兽,违令的人就要被处死,以至于百姓不敢伤害野兽,反而被野兽伤害而死者不计其数!

    石虎还大肆的建造宫殿,为此而征发累死民夫不计其数,宫殿群建成之后,石虎强行征集了全国数万名的美女,做他的嫔妃,为此而导致无数家庭家破人亡!

    为了维持他穷凶极恶的奢华享乐,石虎对国内百姓横征暴敛,结果是广大的百姓无法忍受,不是自杀便是纷纷揭竿而起,而石虎对待自己的反抗者当然更是绝不留情,残酷镇压!

    十六国当中的成汉当时臣服于石勒,石虎的后赵政权,成汉的使者觐见石虎,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见到沿途的树上挂满上吊自杀的人,情景之恐怖,甚于地狱!

    最初篡位的石虎,当然暴虐残忍百无禁忌,不过到了晚年之后,石虎也算是自食其果,因为他的残暴不但导致了政权之下民众的不断反抗,就连他苦心培养的儿子们也全部都在自身无法遏制的贪欲与暴虐之心的影响之下最终将目光对准了他们老迈的父亲此时所拥有的至尊无上的权利地位!在残酷的形势之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的石虎终于不惜接连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以及儿子们的所有的家人。以威慑所有胆敢窥视皇权的挑战者们,然而,权利的滋味是如此的美妙,如同罂粟一般让人无法逃离,残酷的权利斗争仍然无法被制止,以至于等到了最后。当身处权利纷争旋涡之中心力交瘁的石虎终于不得不立下最小的年仅几岁的儿子作为他的继承人,在这个时候,这个一生残暴的野兽,其实心中已经比任何人都更要明白,大厦将倾,当自己死后,一场巨大的毁灭飓风很快就会到来!而那个时候的他,其实也早就已经是万念俱灰,只想能够继续安稳的度过生前的最后一段时光。而至于死后如何,早已心力交瘁的石虎,已经是再也无法为之考虑了!

    然后,就在石虎死后不久,果然后赵宫廷之中就立刻接连爆发了数场残酷的政变,石虎的儿子们在相互自相残杀之中实力不断耗减,以至于最后,被石虎的养子石(冉李)闵夺取政权。并且将石虎的所有后代全部杀死!

    历史上对于冉闵这个人的评价众说纷纭,有说他是拯救汉民族的伟大英雄。也有说他与石虎是一丘之壑,都是残暴的屠夫!这当然也与冉闵短暂而复杂的人生经历有关!冉闵本是汉人,但是很早就被石虎所收养,所受到的教育也都是来自于石虎,这样的冉闵,身上究竟还有着多少汉文化的成分呢?想来是不多的。况且当冉闵成功取石虎的子孙而代之之后。也并非从一开始就想要杀尽胡人,而是在冉闵杀尽石虎所有妻妾子孙后代,城中的胡人因为惊恐而全部逃走之后,才认为胡人不可信,才因此团结汉人的。而在之后,冉闵便在并未做出深思熟虑之时,颁布了后来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的,以及让整个北方大地再一次为之血流成河的——《杀胡令》!!

    应该说,《杀胡令》的颁布以及冉闵亲自率领汉族子民向胡人复仇的举动,的确在一定层度上改变了当时汉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实力对比,然而,有人若是就因此而高估了《杀胡令》作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这个人在史学上的造诣,也必然只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半桶水水平,以至于对最后冉闵的覆亡缘由视而不见,并且,还刻意的漠视在冉闵屠胡之后,在北方所先后涌现出的如前秦、北魏等强大的汉化胡人政权!

    须知,在冉闵颁布杀胡令之前,因为石虎父子的暴虐统治,北方大地上********早就日趋尖锐,只不过由于石虎的强大,因而只能默默忍受,然而冉闵的杀胡令却犹如一根引线,瞬间,将这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引爆。

    史载,在杀胡令颁布仅数月之间,北方大地上的胡人与汉民无处不在相互攻伐,造成的结果,更是让原本便已经遭受石虎父子蹂躏的北方大地上的人口急剧减少,诚然,在尖锐的********之下,冲突一旦爆发,必然会血流成河。但是如此巨大的伤亡,却无论是胡汉两方,都绝对难以接受的。

    就更不用说冉闵以胡人首级记功,“杀一人,得一爵!”要知道,虽然利益可以驱动人心,但同样也会激发起人类心中深藏的贪欲,尤其是要作的这一件事,还是人类自延生以来便犯下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原罪:同类残杀!

    干是,在这场血腥的屠杀之中,不仅北方胡人各少数民族人口惨遭杀戮,就是汉人也多被滥杀——而至于原因,则当然不仅仅只是误杀那么简单。必竟,与险入绝境而死命反抗的敌人作战带来的危险相比,杀良冒功则是太容易了,于是,没有道德底线的野心家们就这样心中不起半点波澜的狩猎汉人同族,然后,用这些同族的头颅伪装胡人去换取奖赏。

    对于这其中的阴暗之处,天下庶民必然会对此而深有感触,以至于在最初的癫狂之后,天下民众诛灭诸胡的热情便很快的熄灭了,然而,只是冉闵却并不能够立刻察觉到这一情况,甚至还依然认为自己的《杀胡令》对汉民功莫大焉!

    对自已治下的真实情况如此糊涂,冉闵也终究只是一介武夫罢了!以至于后来,这位无敌的猛将战败身死,被来自于鲜卑慕容氏的军队击败,也就并不令人意外了,他的一生,既令后人感叹,又为其感到可悲。

    冉闵的死,同样也可以说是这第二阶战乱,也是三百年乱世的最**的落幕,因为在石虎冉闵死后,虽然北方的政权更迭依旧没有停止,然而不论是之后的慕容俊慕容垂兄弟,还是苻坚王猛君臣,拓跋圭拓跋寿,都再也没有选择挑动胡汉仇杀的方来维护自己统治,以免自己同样遭遇石虎冉闵的下场。

    所以在这一时期,胡汉双方,终于能够在这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了!

    乱世之中的和平尤为可贵,尤其是在刚刚经历过一场你死我活的地狱般血仇厮杀之后!所以,当难的的和平终于得以降临之后,不愿再度经历那样地狱般的噩梦的胡汉双方,终于是在漫长的动荡岁月中,融合在了一起!

    北魏太武帝拓跋寿统一北方之后进攻南朝,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宣告了一统南北鼎定天下的计划破产,由此,北魏与南朝南北朝并立的格局形成,也同时,宣告了300年乱世的第二阶段的结束与第三个阶段的开始!(未完待续。)

    ps:  1.“咱们东方民族都不喜欢宽恕,讲的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认为只有复仇才能保持自己的体面。”——《亮剑》

    2.你对自己的力量一无所知:

    马伯庸04-1110:07来自开府仪同iphone6

    这个《甲铁城的卡巴内瑞》真不错啊!风格有点回归经典的意思,我就是喜欢美树本晴彦的人设里水汪汪的大眼睛啊。而且这画面素质直追剧场版,有点厉害。就是第一集的剧情和世界观和“进击的巨人”略像,往后追追看吧。

    ……

第368章 你对自己的力量一无所知

    事实上,相较于前两个动荡阶段的波澜壮阔与残酷喋血,作为300年乱世的收官阶段,第三个动荡时期其实显得有些乏味,而原因,则是因为长久的战乱会使人的意识变得极为的麻木!不过,当涉及到更深一层次的层面,比如人文,历史,人们的观念的变化等在时间长河中华夏文明的种种蜕变,作为乱世的最后落幕,第三个阶段则无疑收获的更多,否则的话,乱世的落幕也就不可能在之后开启壮丽盛世的篇章!

    而既然乱世已经落幕,那么毫无疑问,之前被刻意忽略的南方大地便不可能再被忽略了,那么问题来了,在300年乱世之中,长江以南又正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况呢!所以,让我们再次将时间回溯,回溯到那个最初的起点,汉末天下大乱时期,来观看南方的各个政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迁。

    动物都是有趋吉避害的本性的,同样人也如此,也因此当战乱爆发之后,以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士族为首,以及许多依附于士族的百姓选择了南渡,以避开征战不休的北方乱世局面,史称衣冠南渡,只是,虽然当时的南方人烟稀少,没有战乱的威胁,一种不下于战乱的可怕威胁却悄然而来,并且在之后的几十年当中,造成了不下于北方战乱杀戮的人口减少——那便是瘟疫!

    据可靠史料记载,当时衣冠南渡的人口数量几乎达到了三百万人左右,约等于当时残留在北方人口的二分之一,然而在南方多瘴气的原始环境之中,很多人因为疫病的流行而死去,在北方人口因为反复的战乱而十不存一之时。在南方,因为瘟疫而死去的人口,则也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比例。

    一代神医张仲景,在那个战乱时代是被公认的与华佗其名的绝世神医,然而张仲景之所以会成为一代名医,却是因为他的家族在南渡之后。因为疫病而几乎死绝,如此可怕的瘟疫,以张仲景神医之能尚不能保全自己的家人,就更不要说不如张仲景世家大族身份的普通百姓了。

    也因此瘟疫横行造成的结果,便是南迁民众大规模的死亡,最惨之时,甚至有很多原本在北方地位显赫的世家大族全族死绝的凄惨景象出现。那些死去的人往往一个压着一个,因为没有人敢去收殓死者的尸体,只能任由它们在荒废的庄园中慢慢的腐烂!

    这种瘟疫肆虐的情况。直到神医张仲景最终研制出了治理大规模瘟疫的方法之后才最终得以遏制,然而这场巨大的瘟疫,却已经给南迁的士族以及整个华夏文化文明的传承,造成的无可弥补的巨大损失!无数珍贵的文化传承,因为这场瘟疫的肆虐而导致断绝,相比之下,人口的损失固然也是极为严重,然而与华夏文明珍贵的传承相比。则当然,只能居于其后次席!

    瘟疫过后。南渡的幸存者们终于可以在这片原本充满瘴疠之气的陌生土地上安顿下来了,并由此开始了他们建设新的家园的历程,不过,因为之前瘟疫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加之日后还会爆发的各种动荡的时局动荡与战乱,在这片土地上。南迁的百姓虽然想要将其建设的不输给之前的中原老家,但是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却实在是需要日后非常久远的时间才可以!

    彼时的北方当然早就已经残破不堪,虽然那时的三国还并未并立而起,然而。仅仅只是在仇恨驱使之下的太平道黄巾军与士族贵族阶层毫无顾忌的大打出手,就足以使得整个北方大地上遍地狼烟,千疮百孔,加之后来又发生的西北军阀董卓趁虚而入,占据帝国中枢的颠覆帝国权威的重大事件,由此,而激起了后来关东群雄与董卓的大规模全面战争,并且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全面军阀割据混战的格局!

    在这里,还是要说一下魏武帝曹操,这位意志坚定的乱世枭雄在经过多年的血腥厮杀之后,终于在最后击败了北方的强敌袁绍,从而统一了天下的北方土地,而当时,北方大地的残破,已经是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地步。

    那时的北方大地上,还有着多少人呢?要知道,当曹操击败袁绍得到冀州的时候,当他知道冀州有人口30万时,高兴地睡不着觉,可知当时北方人口的匮乏,然而在战乱之前冀州的人口总数之和是这个数字的十倍不止,并且由于之前在袁绍的治下,向来远离战乱——就连战乱稀少的冀州都人口十不存一,就更不用说,在原本就是曹操与吕布等乱世豪杰反复争夺激战的中华民族腹地了!

    50年后,短暂的结束了天下战乱的晋朝统计全国人口,总数不足800万人!然而要知道,这个数字是在曹操赤壁战败,由此形成三国鼎立局面50年之后才得出的,而在这一段期间,虽然三国之间依旧彼此攻杀,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彼此之间战争的烈度却是大大的降低了,以至于社会的秩序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能够渐渐的恢复社会的创伤,重新的增加人口与恢复生产,渐渐的复原在战乱中受到严重重创的华夏文明的元气了!

    50年的时光足以繁衍生息四代人,在和平年代,人口足以递增十倍,所以,在最危险的时候,华夏民族的幸存者很有可能只有800万这个数字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而且这个数字,还要加上当时迁移在南方躲避战乱却遭遇瘟疫横行的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可见当时北方人口的稀少与疲敝!

    这个时候,其实正是华夏民族的文明所最为虚弱的时候,如果当时的统治阶层真的足够明智并且深谋远虑的话,那么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竭力的缓和阶级矛盾,与民修生养息,这样的话,经过三代人的修养,短暂的晋朝未必不会重现昔日汉朝的帝国盛世辉煌!然而。目光短浅而又极度贪图奢华享乐的统治者们却必然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晋武帝司马炎号称英明神武,然而在统一全国之后却纵情于享乐之中,宫中的嫔妃达到了四万多名,几乎与后来的暴君石虎的宫中嫔妃数量相等,而毫无疑问。这样大肆搜罗美女的行为,必然,会导致王朝统治之下民力的匮乏,使得社会生产与人口的恢复,变得尤为的缓慢!

    然而人口不足与经济的疲敝又必然会无法满足统治阶层穷奢极欲的奢华享乐生活,于是,这些在享乐中变得目光短浅的蛀虫们居然动起了歪脑筋,将主意达到了昔日被汉民族赶出了华夏丰腴之地的边境原始部落居民上面,通过各种花言巧语的欺骗与引诱。将这些部落的居民引进了华夏的腹地,然后便命令官吏抓捕他们作为奴隶,用来服侍自己继续享受奢华的享乐生活!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极为愚蠢的馊主意!要知道,如今的这片华夏大地,是曾经华夏民族的先辈们在与周边民族的无数次征战中,一刀一枪,一尺一寸拼杀抢出来的,而先秦之时边疆少数民族的强大。也是远远超越后世的,夏王朝曾经败于有扈氏。血腥强大的商帝国则长年与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帝国犬戎、鬼方激战;西周幽王被犬戎杀死,春秋初年的各个华夏诸侯国也曾经一度遭受到来自于南方与北方的戎狄与蛮夷的严重威胁!而就是之后秦始皇会修建万里长城,也是为了抵御当时边疆所最为强大的游牧民族突厥帝国的入寇侵略!

    然而因为贪图享乐,晋朝的这些蛀虫们竟然胆敢无视华夏先烈们血淋淋的历史警告,大肆的开放边境放这些部落居民进入华夏腹地,以至于后来。终于闯下了弥天大祸。

    在冉闵杀胡令之前,北方的汉族人口一直处于减少之中,刘渊、刘聪等昙花一现的匈奴乱世枭雄自不必说,就是后赵皇帝石勒虽然是有为的明君,然而。身为羯族,石勒对于自己的民族给予超级国民待遇,以至于在事实上形成了以汉民族被压迫的阶级对立局面,而后来的暴君石虎则更不必说,石虎不但任意驱使杀戮治下的汉民,更是刻意挑起其他民族与汉民族的斗争,以此来压制汉民族任何有可能反抗的力量。

    在杀胡令中,北方汉人展现出的强大力量,令的任何其他民族从此不再小看,更为重要的是,石勒、石虎与冉闵的先后覆亡身死,则无疑说明了挑动********,压制汉民族这一条路走不通,以至于在当时,来自于其他民族的优秀领袖们也终于不得不承认,华夏文明的先进与优越性,远远的超越了其他任何民族所带来的任何文化,甚至,就连石虎想要以此凭借来消灭华夏文明的天竺沙门胡教也是远远不敌,沙门胡教甚至因为受到华夏文明的巨大影响的缘故,本身反而发生了巨大的蜕变——而那之后的沙门,才是后来我们所熟悉的佛教的前身。

    于是就这样,一场曾经一度险些将华夏文明的传承覆灭的绝大危机终于就此而结束了,而自从冉闵死后,之后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无论是氐族建立的前秦,还是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一系列燕国,亦或者后来终于统一了北方的北魏鲜卑拓跋氏,都竭尽着自己的所能,来维系着北方各个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因为他们已经深深的认识到,在这片土地上,华夏文明与人口永远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想要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的生存下去,就必定要与华夏民族和睦相处并接受对方的文化文明,任何妄图消灭这个民族的文明,以及挑拨********的行为,都无异于自寻死路。

    而原本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分裂并内斗不止的华夏文明本身,也在此时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思考与变迁!

    据《三国新语》记载,当曹操杀掉为自己诊病的神医华佗之后,华佗将他所著的医书付之一炬,理由是人都死了那么要书还有何用?同理,传承华夏文明的民族本身都要灭亡了,那么那些昔日灿烂的学术文化的传承即便能够继续得以流传,又能有什么用!

    从秦末到汉末,从汉末再到北魏刘宋南北朝并立。自从战国诸子百家学说兴盛起来,各大学派之间的斗争持续了整整接近千年的时光,而且越到后来,便越是血腥激烈,从最开始的学术斗争,到后来向各战国国君挑拨离间贬斥敌对学说。再到墨家及与墨家类似的学说派别直接武装自己赤膊上阵,再到各方先后的各逞心机,以天下为棋局进行无情冷酷的博弈。

    秦帝国的灭亡可以被看作是法家在与其他诸子百家的直接斗法中败落的结果,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当时是儒家对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道家的胜利,然后是汉末,从开始的百家残余共同对抗占据了统治阶层的原始巫统,到后来彼此间勾心斗角的乱斗,以至于最终。形成了以最强的儒家和新生的太平道力量的直接对决!结果不但一举颠覆了强悍的帝国,连华夏文明予以诞生的土壤根基都被之毁灭殆尽,使的生灵涂炭,历经百年而不止。

    其实后来的三国时代,同样也正是这种对决的进一步延伸……

    曹操出身于阉宦,早年又与士族子弟如袁绍等竭力相交,因此后来便天然具备了“皇帝的身边人”与“士族”这样的双重身份,可以说这种身份。在曹操最初创建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为他取得了很大的优势!然而,自从曹操为了报父仇而屠杀徐州士族开始。曹操的士族这一身份便已经在曹操没有料到的时候消失了,因为天下士族彼此通婚,所受到的儒家文化又天然的将天下所有士族归类为一个整体,因此曹操的屠杀就在无意中危害到了士族阶层这一整体,使得后来曹操遭到了来自于大后方的兖州士族的最彻底的背叛!

    在那个曹操所最为危机的时刻,皇权已经式微。而还没有迎接帝国末帝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当然也无法得到来自于皇权的帮助!不过还好,早在曹操刚刚入主兖州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激烈的混战中熟知了另外一股极为强大的势力,并且彼此间早有默契,而当此时危机关头。曹操当然当机立断,将自身全面的

    当时的倒向了这个势力,以换取这个势力的全力支持!

    这个势力不用说,当然就是太平道与黄巾军的残余一部,在汉末黄巾大起义爆发之后,伴随着以儒家势力为骨干的士族力量与太平道黄巾军的一场又一场的喋血厮杀,昔日辉煌的帝国境内,无数繁华喧嚣的郡县城乡变作了死城!后来,虽然以儒家势力士族为主的士族阶层力量的暂时的宣告了这场战争的胜利,然而,太平道的实力仍存,只不过由于领袖张角兄弟的死亡而变的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而曹操,也正是在不断击溃收编太平道黄巾余部部众人口之时,逐渐深入的了解到太平道的思想的!

    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叛逆思想的,出生于上流阶层但却为社会舆论所普遍轻视的阉宦后人来说,具有反抗精神思想意义的太平道一定极为和乎曹操的心意,所以最后双方的走到一起,简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过,在最初的时候,曹操因为身具上等阶层的双重身份,因此自然也是不会与上层阶级的死敌勾勾搭搭,是兖州士族对曹操的背叛,逼的走投无路的曹操最终走上了这一步。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曹操的投靠,太平道众们会接纳甚至甘心受到曹操的驱使吗?答案是:是的!因为在乱世之中,人们会下意识的追随强者,而群龙无首的太平道部众,此时也正热切的期盼着一位强者的到来,来带领着他们,再造辉煌!

    而日后统一了整个北方的曹操,当然是一位强者无疑!

    当然,有些事情,做了可以推倒重来,而有些事情做了以后,就再也无法反悔了。

    选择了太平道,就是选择了皇权以及士族的敌人,所以当曹操作出了选择之后,昔日他的朋友们,他所为之效忠的对象,便已经蜕变成为了他的敌人。

    然而曹操无疑却是矛盾的,因为他那特殊的出身,与少年时代所受到的长期教育,使得曹操虽然敢于残酷的杀戮敢于背叛自己的士族。做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但是要完全的毁灭士族阶层,或是将末代皇帝取而代之,却是曹操心中所绝对无法做到的。事实上,因为曹操的不够坚绝,士族阶层与坚绝拥护皇帝的那一派人时常便会在曹操的大后方煽风点火!长年后方不稳。极大的制约了曹操的统一天下进程,使得最终天下未能得到统一,而是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就正如同太平道最终选择了曹操一般,同样元气大伤的儒家,最终选择了曹操一生中的敌人刘备,来作为自己一方的理想君主!

    而就是那位被后世所公认的真君子刘备的壮志未成,同样的暴露了儒家除了眼高手低、以及良莠不分之外的另一个巨大的缺陷: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所以仁义为本的刘备无论再如何努力。勇敢与机智的天赋都绝对无法让他达到他的祖先刘邦那样的成就,而无论是在三国鼎立前后亦或是三国并立时代本身,战乱却从未结束过,以至于当后世之人读到那一段史料之时,在敬佩这位理想者的高尚之时,却也未尝不满含怨恨:若是刘备能够多一些他的先祖刘邦似的泼皮与无赖,而不是死抱着所谓的仁义道德不撒手的话,或许。他也就能够达到他的祖先刘邦那样的成就,再造帝国。结束乱世,而不是在一场惨败之后身死白帝城,而天下百姓,则依然生活在乱世之中……

    动荡的时局,困顿的局面,促使着人们重新开始了思考:乱世之中。为了复仇而杀的生灵涂炭这样的行为真的是正确的吗?从汉末到三国,又从后赵到前秦,一个又一个的政权先后勃兴而又旋灭,在早已失控的天下形势之下,曾经强大到无人能及的华夏民族都已经一度到达了灭亡的边缘。就更不要提原本被松散地划分为五胡的原边疆原始居民部落,有多少在不为人知的时候,便已经遭到了灭族的灾祸了。

    或许依托于自身的先进与优越性,华夏文明不会消亡,然而,创造了它的主体民族就一定能够永远的延续下去吗?如果说,若是未来华夏民族在内战之中最终灭亡了的话,那么即便华夏文明能够得以延续,在内战中胜利的一方,也绝对会是华夏民族的千古罪人!

    乱世时代,向来被称为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因为只有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思想的碰撞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精髓,就比如说上一个这样的乱世春秋战国,便是直接开启了诸子百家争鸣这样的文明辉煌时代!

    许多华夏文明的传统被遗失了,然而同样,也有许多新的观念被社会所接受,比如华夷之辨,又比如不同于古典时代的学派学说,与原始愚昧信仰的,全新的人文宗教信仰的诞生,

    外来的和尚,佛教最终得以本土化!

    中土的道家,宗教化成为了道教!

    儒家的主体思想看起来没有什么变化,然而与之前推崇治经不同,在此之后的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儒家的尚武之风空前绝后,以至于即便是柔弱书生,都以随身佩剑与人相搏为荣。

    墨家的后时代传承太平道在汉末黄巾大起义失败后便已经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后来虽然大半得以投靠曹操,但是因为曹操本身后方便极不稳固的缘故,因此直到最终曹魏政权覆灭,太平道也再没有统一成为一个整体,而伴随着更大的乱世的到来,四分五裂的太平道势力也只能大难临头各自飞,各凭手段在乱世之中谋得一条活路罢了!也因此,当时间来到乱世落幕的前夜,北齐、北周、南朝陈,西梁并立之时,自诩为墨家的正统传承,昔日强盛一时的太平道,已经再度蜕变为了另一副模样!并且,有了一个阴暗且极富意味深长的新名字:魔门!

    说来也是讽刺,在最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除了儒家之外,诸子百家不得不全部转入了地下,在黑暗之中结成同盟对抗朝廷,然而,当500年过去之后,虽然其间几经起落,然而最终幸存者们却仍然不得不再度地团结在了一起,以对抗他们一直以来长久而强大的敌人儒家,以及新兴的可怕敌人:佛教。(未完待续。)

    ps:  功盖分三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第369章 逆刃刀

    所以在魔门之中,太平道的势力并不是唯一:

    除了昔日四分五裂的太平道势力之中以盗墓贼为主的邪极宗,阉宦之人为主的灭情道,与没落的道家入世派与三流方士相结和的左道之外,其余的五大势力,却都是曾经与墨家太平道相爱相杀渊源极深其他势力!

    补天阁,是隐藏在黑暗之中的刺客派别,作为人类有史以来相互斗争所诞生而出的终极兵器,刺客们所奉行的唯一准则,便是除了任务与金钱之外,不要与其他任何势力产生联系,由此而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能够左右逢源的接到杀人的任务!所以虽然在后来的动荡时代里,刺客们为了减少自身渡过危机的损失而不得不与同样隐藏在黑暗中的其他势力联合结缔盟约,为了后来的魔门的一部分,然而补天阁自身的独立性,却是一如既往,并未有丝毫改变。

    在补天阁的门人看来,杀人就好比是一场生意,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各取所需,而当事成之后,钱货两清,从此双方,再无瓜葛!——做生意,不就是本就这样吗?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便不难理解,天莲宗门人的所作所为了!

    天莲宗,是商人在黑暗之中聚集的力量,因为商人逐利的本性,他们必然也是要左右逢源,却又会刻意的与各方保持距离,以在尽最大可能追求财富的同时,尽力的避免自身处于麻烦之中,与补天阁一样,天莲宗在魔门之中同样也具有着不弱的独立性。

    花间派,是墨门最初分裂之时,倒向统治阶层的那一批人。平心而论,当墨家分裂以后,由于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这一批分裂出去的墨家门徒生活其实很是窘迫,毕竟当罢黜百家之后。原本被统治阶层奉为座上宾的道家入世一派都落下一个凄惨无比的下场,早就已经不是社会主流学派的墨家,又能好到哪里去?然而,既然已经下定了绝对不与统治阶层作对的决心,这一批墨家门徒们便只能选择苦苦忍受,然后在逆境之中,通过改变自身来求得生存。

    这些墨家门徒昔日的选择也并非就是对墨家传承的背叛,而是认为兵战凶危,因此不想挑起战火以避免生灵涂炭。所以,他们才会与那些墨门之中的好战分子们做那么积极坚决的斗争,从而,造成了后来墨门分裂的事实!

    许多年后,当在战乱之中的墨家门徒后裔们不得不再次联合起来抵御来自于外界的危机之时,昔日依附于上流阶层的墨家门徒后裔们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蜕变,他们依旧保留着自己身为一个墨门工匠的技能,然而所做出的器物却是大多与社会生产无关。仅仅是精致的玩物,而在统治阶层不停依附强者的经历。也让这一派门人变得无比圆滑,精通世事与极度天性薄凉!

    事实上,因为历史的原因,花间派自认为自己的确是魔门之中的一分子,然而,因为同样的历史缘故。除了因为商人本性而左右逢源的天莲宗之外,就连补天阁的门人也认为花间派其实是魔门的一个异端!

    魔相宗是纵横派的传人,这一派因为天生需要依附权利的缘故,因而事实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场学术灾难之中除了既得利益者儒家之外的唯一没有收到损失的学派。而武帝后来比较有名的佞臣,如主父偃、朱买臣,东方朔等,也大多出自于这一派,魔相宗既然与统治阶层有如此的渊源,也难怪后来的魔相宗门人,会那么熟练的依附于权势,中土不被待见便去草原,草原的形势不妙便转身远走西域,无他,纵横家传承的本质便是如此。

    魔相宗依附于权利的土壤而生存,同时本身其实倒并无任何思想与政治的诉求,事实上与统治阶层的结合极深,不过因为这一派太过于依附权利的缘故,因此,纵横家本身的中坚力量反倒极为的虚弱不堪,而这种虚弱情况在太平盛世或者如战国那样的华夏文明内部兼并战争之中也就罢了,在汉末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这样的空前绝后的乱世当中,纵横家学派虚弱的本质顿时暴露无遗,也为纵横家本身带来了灭顶之灾,而也正是那数次险些学派灭亡的灭顶之灾,迅速的催生了纵横家像魔门魔相宗的蜕变!

    因为同样服务于统治阶层并且自身并无任何思想与政治的诉求,因此在太平盛世时代,儒家与纵横家的关系也是极不一般,既互为竞争关系,又同样是维护权力阶层的志同道合的同伴!并且再后来漫长的岁月中,纵横家一派会完全的融入进儒家的思想体系之中,并且在其中占据极为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那也是在极为漫长的岁月之后了,如今的纵横家,与其他魔门的门派一样在乱世之中损伤惨重,因而不得不与其他各派联合组成魔门,以此来共渡乱世之中的风浪!

    纵然在昔日汉帝国的末期,甚至包括道家出世一脉在内的几乎所有传统学派势力都联合了起来,想要合力推翻当时占据统治中枢的巫女一脉的统治势力,然而,因为巫女一脉的强大以及巫女一脉对于其他各派之间的退让,使得在那场乱世的开局之中,虽然巫女一脉的的势力遭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并且不得不退出了统治阶层的核心位置,然而却是主体尚存,并没有因为退出了统治阶层的核心而实力大损!

    而在之后的时间当中,虽然巫女一脉的影响力渐渐的减弱,但是依靠着后来如卞夫人、羊献容等门派中一批的杰出女性支撑,即便在乱世之中,巫女一脉势力却依然在上层社会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只是可惜,巫女一脉因人而兴,亦因人而亡,因为妖后贾南风败坏了晋朝的江山。巫女一脉险些成为众矢之的而再次遭到各大势力的集体绞杀,幸而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庇护而得以幸免,而后来,因为巫女一脉的领袖郑樱桃被牵连进了冉闵的杀胡令而遭到诛杀,使得巫女一脉的势力也在那一场混乱的厮杀之中遭到了灭顶之灾!

    其实,郑樱桃虽然本身身为暴君石虎的皇后。并且为了稳固自己在宫廷之中的地位也必然曾经做过残害宫娥这样的惨事,然而若说暴君石虎的暴行与郑樱桃有莫大的关系,那却是一定是完全的追风捕影,信口开河,事实上,身为当时巫女一脉的掌门领袖,郑樱桃的行为相较于许多前辈后人可以说是十分的收敛,这也是因为她深知此时自己所依附的石虎残害苍生,必然会在之后对石虎与石虎身边的所有人带来极大的危险。然而,石虎的暴行,却不是区区一个郑樱桃以及她身后今非昔比的巫女门势力所能够阻拦的,所以,郑樱桃的收敛,只能是她在一种不得已的困局之中,所能够做的唯一的事,可惜的是。这种行为,并没能够挽救之后依附于石虎的巫女一脉的灭顶之灾!

    石虎死后。一介武夫冉闵在当时杰出的纵横家传人李农的挑拨之下将石虎家族的所有成员全部杀死,郑樱桃也因此而被杀,然后冉闵便悍然颁布了大名鼎鼎的杀胡令!造成了在之后极端时间之内的胡汉双方的人口锐减!而就在那一片混乱之中,纵横家却迅速的联合了之前曾经绞杀过巫女一脉力量的各方势力们,再一次的一同对巫女一脉举起了屠刀,而这一次。再也没有人与任何势力会站出来维护巫女一脉的传承了,因为天下民众,无论胡汉都对石虎的暴行极为痛恨,因此,虽然当时的巫女一脉并未助纣为虐。却遭了池鱼之灾,真正的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于是在屈辱中,巫女一脉不得不接受了各方势力所开出来的极为苛刻的条件:除了昔日英明神武的光武帝刘秀的贤德慈爱的皇后阴丽华所编纂留下的传承典籍之外,其他所有传承自上古的原始传承都必须销毁,巫女一脉也必须要改名“阴癸派”,以明确表示自己的传承出自于“男为阳、女为阴”的原始道家思想!

    对于当时的巫女一脉来说,这当然是极为屈辱的条件,然而形势逼人,为了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巫女一脉最终不得不接受了这样的条件!于是从那之后,拥有着极为悠久传承的巫女一脉彻底的消失了,无论是在之后的岁月中,还是在先前所有的历史记载当中——诞生于上古巫术系统的道家绝对不会让任何后人知晓曾经的那个极度血腥与残忍的巫术文明的存在,也因此,以道家为首的所有诞生自春秋时代的古典学派文明一定要对巫女一脉这一巫术文明的最后残余传承赶尽杀绝,不让它在历史长河之中泄露出任何一丝的痕迹……

    于是从此,流传自荆南数以千年,历经两汉时代、魏晋一度极度辉煌的古老巫女一脉传承消失了,而取代这个传承的名字,其名曰:阴癸派!

    后来,这一段魔门内斗的血腥史就这样的被人为的掩盖了,因为松散的魔门联盟,已经在也承担不起内部火并的后果了。

    时代的潮流不可阻挡,敢于螳臂当车者,必然会被历史的巨轮辗压的粉碎。

    石虎死了,因为他有意挑动来自边疆的民族与汉民族的厮杀。

    冉闵死了,因为他盲目的鼓动汉民族向其他民族复仇,却不能智慧的辨别其中的得与失。

    李农也死了,死于匹夫冉闵之手,因为他企图借助冉闵的力量搅乱天下从而混水摸鱼,没有想结果,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

    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已经在急切的在希冀着和平的到来了,所以就正如同魔门八大派别曾经彼此攻杀却最终走向了联合一样,割据天下彼此攻杀的各路诸候们也正逐渐的,完成着这个国度的统一进程。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改革汉化之后,虽然因此而国力大增,但因为改革的不彻定而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加之孝文帝的突然过世导致的权利真空,一场浩劫,很快便如同蝴蝶风暴一般的席卷了整个北魏王朝!

    孝文帝后。北魏王朝末年的掌权者胡太后信奉佛教,祸乱国家,驻守在北方边疆六镇长年与柔然厮杀的士兵原本是鲜卑民族中的军事贵族,然而在孝文帝并未完善的汉化改革中,昔日的军事贵族已经穷困到与囚徒无异,加之国家政治黑暗。愤怒的六镇军民最终忍无可忍,于是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北方六镇起义。

    北方六镇大起义的军队以葛荣为首领,纵横北方先后长达数年时间,直到后来被尔朱荣击败,尔朱荣却携平定北方六镇叛乱的余威而直入帝国中枢,将以胡太后为首的北魏一干皇室亲族,大臣杀的血流成河!

    尔朱荣是一代绝世名将,他以少胜多一战便覆灭了北方六镇的叛军,后来又在洛阳近郊击败了在北魏境内如入无人之境的白袍将军陈庆之。其兵锋之胜,天下人莫敢缨其锋,因此当时,便是后来在北方大名鼎鼎的北齐神武皇帝高欢、北周太祖宇文泰、三朝岳父独孤信等等人物,都归于尔朱荣的麾下。

    尔朱荣本可有机会一统天下,然而因为他不经细思便下达的杀戮命令,使的北魏统治阶层人人自危,尔朱荣最终死于一场针对他的宫廷阴谋。而尔朱荣被他所拥立的皇帝所直接刺杀的后果,便是无论是摇摇欲坠的北魏政权。亦或是尔朱荣的麾下军队,都迅速的分裂了!

    高欢与宇文泰于是趁势而起,分别的拉拢了一批弟兄打天下,直到后来平分北方大地并将北魏王朝取而代之。宇文泰的儿子,北周武帝宇文邕更是接连的取得了对北齐与南朝战争的节节胜利,从而。为天下的最终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以宇文泰为首的关陇军事集团何以能够力压其他两方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呢?撇开偏安于南方的萧梁与陈政权不提,通过北齐与北周之间实力对比变化,便能够很容易看清蕴含在其中的因果关系。

    最初时候齐强周弱,但是问题在于宇文泰一伙是在贫瘠的陇西平原艰难开垦的生死兄弟。而高欢虽然座拥东部繁华富庶之地,他的部下如候景等人却原本就是尔朱荣时代的一方统帅,与昔日的高欢不相上下,因此不旦大多桀骜不驯,还暗自怀有异心,实为北齐政权之内的心腹大患。

    其次,东部富庶繁华之地也同样因此而产生了****享乐的风气,而所带来的后果,便是严重的政治**,社会贿赂之气蔚然成风,而这,又是与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得不严肃军纪,施政清廉的宇文泰所无法相比的。

    此外关陇军事集团在民族政策上的作法也比高欢的东魏高明不止一筹,高欢为了消弥治下鲜卑军事贵族与汉民族广大民众的矛盾,曾经不止一次的苦苦规劝双方:

    对汉民百姓,他是这样说的:鲜卑军人冒着生命危险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作为被保护的民众,不应该对军人满是敌意!

    而当面对鲜卑军事贵族时,高欢却又是这样说的:我们所吃所用的,皆是从汉人手中而来,汉人便是我等的衣食父母,所以不应该对汉人的索求过于苛刻。

    应该说,高欢的努力还是起了一定的效果的,因此当他在世的时候,汉民与鲜卑军事贵族还能够保持着相安无事,然而,画地为牢,却终究无法永久的消弥矛盾,况且随着高欢死后,北齐王朝在统治上的迅速腐化,汉民与鲜卑军事贵族的矛盾,重新又尖锐的对立起来!

    所以相比较于高欢,宇文泰在处理********上的手段便要高明的多:什么汉人鲜卑,全给我融为一体吧!

    然而说话容易,君不见如符坚、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前车之见乎!

    不过话又说回来,符坚,拓跋宏失败了是他们总想着重复汉帝国昔日的荣光,但宇文泰与关陇军事集团的目地却是消除内部********,想要达成的目地不一样,看待问题的着眼点自然也不一样。

    后来宇文泰的儿子们所建立的后周王朝,而这个周字,便是当初宇文泰与关陇军事集团决定想要效仿的对象:先秦的周王朝。

    而且话说回来,周王朝也的确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对象,首创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与宗法制不但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中华文明进程。分封制度则更是无比的适用于当时关陇军事集团的现状,并且学习周朝,对关陇军事集团还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意义:在最初的时候,由强大的商王朝看来,包括西周,荆楚在内的各路诸候。不也正是蛮夷吗?况且在地理位置上,关陇军事集团所占据的关中一带也正是当年周王朝的勃兴之地,宇文泰等人以学习周朝为目标,事实上不单单是为了消除内部矛盾,更是许诺了所有关陇军事集团成员的一个美好未来。

    当然,一味的复古学习周王朝虽然的确能够使关陇军事集团逐渐强盛,但是对于想要完全整合内部的关陇军事集团来说却还是远远不够,原因很简单,先秦的周王朝时虽然民族界限并不十分清晰。但终究还是完全汉人的历史,想要完全的将鲜卑军事贵族与汉民族相互融合,不进行适量的鲜卑化时不行的,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旁的不说,单单是关陇军事集团的领袖宇文泰心中便完全无法接受。然而,想要进行适量的鲜卑化,又何谈容易。

    鲜卑这个民族不同于匈奴。匈奴在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而高度文明的游牧文化文明,因此才能够在秦汉两大时代成为帝国北方的严重祸患。然而鲜卑这个民族,直到汉帝国衰亡时期还依然处于蒙昧时代,虽然在汉末以来发展崛起的极为迅速,但是底蕴的浅薄也实在是极为可怜,一个极为明显的栗子:鲜卑民族,并没有自己的文字!

    所以在关陇军事集团的上层人物看来。任何的想要在文化上进行鲜卑化的行为都是sb,当然这种弱智,也包括他们的最大敌人高欢的对着鲜卑贵族讲鲜卑语,对着汉人说汉语的行为!

    那又该怎么办?

    反问:鲜卑人能够崛起,最为重要与自豪的凭借又是什么?答案不言而喻:军事制度!所以。宇文泰的鲜卑化,也便正是直指这鲜卑人的最后一点凭借,而他的做法,则无疑比高欢吃力而不讨好的两面作风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于是在关陇军事集团的内部,一场军中的鲜卑化开始了:凡是立下战功的汉族军事将领,一律赐与鲜卑贵族姓氏,而汉族将领的麾下汉族士兵也要全部改为同样的鲜卑贵族姓氏,于是后来隋帝国的开国帝王杨坚的父亲就被赐姓普六茹,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被赐予大野等等等等,这样的变化在后世看来无疑就仿佛是一场闹剧,然而在当时,因为关陇军事集团与来自于东部的高欢,南方的南朝,北方的柔然三方连年激烈混战的缘故,单个士卒对于军队的归属感程度极高,还是那句话,乱世之中,人们总是愿意追随强者,也因此,这一鲜卑化并未引起军中的汉人兵将的任何不满,恰恰相反,因为赐姓,再度极大的提升了关陇军事集团内部的凝聚力,因为从此以后,关陇集团内部的汉族军人不再徘徊于鲜卑军事贵族阶层之外,而是能够真正的参与其中,掌握核心的力量。

    以完全凝聚力量的北周王朝对抗内部矛盾重重的北齐王朝,因为最开始高欢没能弱小的关陇军事集团,所以当北周王朝强大以后,反被消灭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而至于偏安一隅的南朝六朝,呵呵南朝六朝,那些曾经作下的狗屁倒灶的事真的是会让所有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恶心的反胃,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六朝的开创者孙坚父子,司马睿与王导搭档,刘宋的开创者刘裕,萧齐的开创者萧道成,萧梁的开创者萧衍与南陈的开创者陈霸先都是万中无一的英雄人物,然而问题是,逃向南方偏安的士家大族带去的,是未经过北方战乱洗礼的汉帝国末期已经被腐化了的华夏文明,虽然在最初的瘟疫肆虐之下南方人口同样损失惨重,然而这种人口减少却并未如北方动乱一样促进文明巨大改新,因为人类在瘟疫这种天灾面前的无能为力,反而使得及时行乐这种思想更为广泛的在南方六朝散步开来。

    所以,无论如何南方六朝都绝对无法由南统北统一天下,因为最大的差异并不是南方人与北方人的体能差距,而是文化的陈旧与革新!(未完待续。)

    ps:  雪代巴接近剑心时的身份是妓女,最后还把梅毒传染给了剑心(ヾ?)

第370章 铁拳无敌 佛牙冲天

    请输入正文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昔日的小树苗已经渐渐成长成为了参天大树,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将他抵挡,而只会随着它的继续壮大被碾压的粉碎。

    所以自宇文泰改革几十年后,强大起来的陇右军事集团最终统一了天下,只是可惜的是,当天下最终被终一之时,陇右军事集团的领袖也早己易主,北周皇族宇文氏的权利与地位已经全部被外戚杨坚所夺取,就连这个宇文泰的血脉亲族宇文氏本身,都已经遭到了灭族的灾噩。

    ——虽说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没有任何人将它停止,然而,历史的巨轮不会后退,却会拐弯,在宇文泰死后,原本偏安一隅的北周王朝又历经了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社会制度,而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变化,北周王朝虽然因此而最终得到了击败宿敌北齐王朝强大实力,却也因此,而将皇族宇文氏推到了悬崖的边缘。

    宇文泰死后,他所一手创立的关陇军事集团上层便出现了权利真空,也从而给了这一集团中宇文泰的隐藏敌人一个极好的机会,在位的西魏皇帝不甘心受制于关陇军事集团控制,于是,也开始了蠢蠢欲动的小动作,就在这样的一个关建时刻,实际上继承了宇文泰大部分势力的宇文泰侄子宇文护临危不乱,冷静的作出了处理,才使得宇文氏一族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随后为了断绝后患,宇文护便废掉并杀死了在位的西魏皇帝,转而拥立了宇文泰的嫡长子宇文觉为帝,灭亡西魏,建立北周王朝。此举使得宇文氏族从此便取代西魏拓拔氏而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皇族——然而却也因此,埋下了曰后宇文氏族内乱的隐患。

    由于宇文护大权在握,因此后来逐渐遭到皇帝宇文觉的日益不满与猜忌,以至于到了后来,这位皇帝陛下决定先下手为强,与自己的亲信以及大将军独孤信等人谋化除去宇文护!没想到事情败露。宇文护在惊怒之下发起了坚决的反击,大将军独孤信被赐死,皇帝宇文觉也先被废掉随即遭到毒杀!

    宇文护随即又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皇帝,宇文毓的性格淳厚宽容,而且当时名气很大,在他继位之后励精图治,政绩显著,并且,一度也与宇文护等实权大臣的关系极为融洽。然而,因为宇文觉的事件而导致了心病的宇文护最终还是听信了小人的挑拨而一时冲动将宇文毓毒死,据说当宇文毓中毒不治弥留之时,醒悟过来的宇文护自己都是极为的悔恨不已!

    而依照着宇文毓的遗言,宇文护最后又立宇文泰的幼子宇文邕为皇帝!

    按照宇文护的一生生平来看,这个人虽然权利心极重又飞扬跋扈,然而却的确没有想过要取代自己的叔父宇文泰的儿子们的地位,也无怪乎他会曾经自我辨解:我是在学周公辅佐成王。然而宇文毓都三十岁了还无法主政,以至于得到了大臣的讥疯:哪有周公辅成王辅佐到三十岁的。而因为贪恋权势而先后毒杀宇文觉、宇文毓兄弟的举动,也终于在日后,为宇文护带来了杀身之祸。

    宇文泰的儿子们真是英明神武一个赛过一个比一个,即位十二年后,隐忍多时的宇文邕终于在寻找到的最佳时机中将宇文护亲手诛杀……

    宇文邕就是北周武帝,这位英明的君主一生主要干了三件大事。第一击杀宇文护,第二消灭佛教,第三,携北周灭佛之后的强盛之威消灭宿敌北齐王朝,从而统一了北方。

    统一北方无疑是宇文邕的一生最大的功绩。因为它奠定了随后隋朝统一天下的基础,不过,统一北方这件事曹操干过,石勒干过,符坚和拓跋寿也先后干过,所以真要说起来,宇文邕统一北方的这个功绩,其实也没什么稀奇,反倒是他所做的第二件事,灭佛,对后世产生了非凡的巨大影响。

    须知,佛教传入华夏的时间早已不可考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从佛教传入中土开始,到东汉末年之时,佛教这一外来宗教已经开始变得兴盛起来,许多人开始信仰佛教,而佛教也因此,而在那个乱世初显的年代里拥有了不可轻视的强大势力。

    诚然,佛教徒所追求的内在思想信仰对于世界上的物质需求是极少的,然而,在哪个动荡的岁月里,又拥有着不被轻视的强大势力,注定了初始佛教无法在中土那一场激烈而又错综复杂的斗争之中永远保持旁观状态,而也正是这些佛教或有意,或无意的被卷入到的乱世中的争斗,使的佛教在迅速借势得以壮大的同时,也同样因此,而增添了无数难以洗涮的历史污点。

    东汉末年,当时的佛教领袖笮融带领着数以万计的狂热信徒一路南下躲避战乱,按说,趋吉避凶是人之本性,本不应该被世间舆论所诘难,然而问题是笮融的队伍所到之处烧杀劫掠,对地方所造成的破坏,却完全不下于最穷凶极恶的强盗!

    笮融先是用自己佛教领袖的身份取得了广陵太守赵昱的信任,然后趁其不备将其杀死,将广陵洗劫一空而去,然后,又先后用同样的方法杀害了秣陵的薛礼,豫章郡的朱皓夺取他们的财物,取代他们的地位!

    笮融的所作所为最后终于引起了当时盘踞在南方的刘瑶治下的公愤,刘瑶聚集军队攻打笮融,将他打的大败,笮融最终在只身逃亡的途中被南方土著居民山越杀死!

    五胡十六国时,北方的后赵政权为了压制本土华夏文化,因此竭力扶持外来的佛教与其对抗,石勒也还罢了,主要用佛教虚无的理论冲击汉文化中的华夷之辩,为自己出身异族正名,然而当石虎杀尽石勒子孙后代,取而代之之后。佛教就为虎作伥,成为了石虎妄图灭亡华夏汉文明的急先锋。

    据传,石虎身边长期有着一位来自天竺的胡僧,也正是在这位胡僧的唆使下,为了断绝华夏文明的传承,石虎有意的对华夏民族进行着隐晦而残酷的人口灭绝政策!而这个政策。一直持续到石虎政权灭亡为止。

    自我标榜度世救人的佛教,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却就是这样的冷酷无情,也因此,而自然会引来华夏诸文明的拼死打压,北周武帝宇文邕并不是第一个灭佛的人,在他之前的北魏王朝,北魏太武帝拓跋寿才是吃螃蟹的人,而且北魏太武帝拓跋寿在灭佛之中的到了华夏本土文化中的中流砥柱道家与儒家的极力支持,因此他灭佛政策的力度之激烈。完全就是一副要把佛教连根拔起的态势!只是可惜,北魏太武帝拓跋寿的手腕果然铁血冷酷,然而佛教的思想却早就已经在华夏大地上扎下了根基,加之北魏王朝的统治阶层与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后赵政权一样皆是出身于边疆荒漠的野蛮游牧民族,因此也与后赵政权一样更加的亲近佛教这一外来宗教,所以,在面对来自于太武帝拓跋寿的命令之时,许多北魏鲜卑统治阶层贵族纷纷阳奉阴违抵抗太武帝拓跋寿的命令。不仅极力庇护受到追杀的佛教徒,更是暗地里谋划反扑。攻击当时在北魏朝堂之中已经具有极大地位与实力的儒家,使得灭佛的主力儒家势力同样损失惨重,领袖崔浩惨死,其家族也被灭族!

    那一场灭佛最终以佛教与中土本土文明双方同样两败俱伤而得以结束,而此战过后,无论是佛教还是华夏本土文明。双方都同样的察觉到了对方的难以对付,既然无法再短时间之内给予对方致命一击,让对方烟消云散,那么尽可能地化敌为友,便成了双方文明传承所不得不摆到台面上的一个抉择。

    毕竟。这世间从来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能够永恒的,唯有利益!而历经战乱与相互残杀的华夏本土文明派系,也早已因为元气大伤而人失去了初时舍我其谁的锐气,这是后来魔门能够凝聚成型的重要原因所在,也是向来自高自大的儒家最终能够容忍魔门的重要原因所在,无他,各方都已经在这种消耗坚持不住了而已!

    所以,既然各方实际上都已经改变了继续斗争的策略,由最初的你死我活变为在暗中达成妥协,那么对于佛教,在给予他一个深刻的教育之后,也只能这样处理!

    于是,继北魏太武帝拓跋寿死后近一百年后,北魏的政权崩塌而北齐北周随后兴起,面对锐意进取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华夏本土文明不失时机的再度联合起来,再次的举起了“灭佛”的大旗!!

    而此时的社会形势与北魏初年相比又已经大有不同,在经过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之后,华夏本土文化的儒家固然迎来了又一次的伟大复兴,然而佛教的发展同样不可小觑,尤其是,一代佛门第二十八代佛祖达摩禅师的东渡北上,极大的充实了中土华夏大地扩张的佛教的底蕴内涵,使得佛教在中土的影响力,几乎到达了一个全面的辉煌时期!当然,极度的繁盛之下也埋藏着覆灭的隐患,达摩禅师初时东渡来到华夏,便是先是与南方梁朝梁武帝萧衍治下的南方佛教派系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后来才不得不一苇渡江,来到北方北魏的治下创下了少林禅宗一脉的。在南方居于鼎盛地位的佛教居然敢于驱逐佛教圣人,可见当时佛教派系之间斗争之激烈,而三百年来一直处于动乱之中的北方大地之上的佛教传播程度并不在南方之下,由此而观之,北方的佛教之中的内讧斗争,也绝对不会逊色于南方。

    北魏末年的胡太后崇佛,连国家最后都因此而被搞得大乱,后来胡太后等王公贵族也大都被一代枭雄尔朱荣杀死,但是佛教的势力却并未随着北魏王朝的灭亡而衰退,而是恰恰相反,因为越是乱世,身处底层的乱世小民便越是追求虚妄的幸福幻想,而佛教,却恰恰是能够满足这类虚妄幻想的极佳的精神鸦片。所以当北魏王朝的末年陷入战乱,一分为二并分别被北齐与北周王朝取代的时候,佛教的势力反而因此而愈发的膨胀,仅以地处贫瘠之地的北周王朝为例,佛教都已经侵占了国家超过十分之一的土地与人口,就更不要说。富庶与繁华几倍于北周的北齐与南方六朝了!而且佛教所侵占的国家土地与人口大多为良田与国家所急缺匮乏的青壮劳力,俨然,已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社会毒瘤!

    于是继北魏太无敌拓跋寿第一次灭佛之后,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第二次灭佛,就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现状之下产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北周武帝灭佛,并非如北魏太武帝拓跋寿一般是在受到儒道两家有意蛊惑之下的对佛教文化的灭亡行动,而仅仅只是因为佛教势大,北周武帝想要以此来削弱佛教的势力。补充国家财政与青壮劳力的不足,也因此,北周武帝的灭佛举动,便自然不会与他的前辈北魏太武帝拓跋寿相同,事实上,虽然在北周武帝灭佛时期,为了能够尽最大限度的打击佛教势力,宇文邕对待佛教的态度从来都是佛经烧毁。佛寺充公,对待虔诚的佛教信徒。北周武帝虽然强令他们还俗回家,然而,这位英明的君主的确并未有过残杀任何僧尼的行为,所以,后来又僧尼造谣污蔑武帝死后下十八层地狱的谎言,完全就是对这位君王**裸的污蔑!

    ——据传达摩禅师东渡到达南朝之时。被当时南朝佛教的兴盛局面所震撼,赞叹说从未有见过佛教如此的状况,然而当他与向来崇佛的梁武帝萧衍会面之时,却最终发现这位信仰极为虔诚的帝王却并不了解佛法的真谛,以至于当梁武帝问达摩禅师自己做了无数的法事积累了多少功德的时候。达摩禅师的回答令他极度失望:没有什么功德!,而禅师也在梁武帝的失望之中,毅然离开南朝进入北魏的土地……

    达摩禅师说梁武帝做的善事不积累功德,福报都只在今生一世,而后来,梁武帝的一生果然验证了禅师的话:梁武帝逝世时八十六岁,享国共计四十八年,这样的时间,即便是在整个华夏王朝的帝王史当中也是不多见的,就更不要说在时局动荡的汉末——南北朝乱世时代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君王,他的晚年却是尤为的不幸,梁武帝晚年,南梁宫廷之中的权利斗争越发暗流涌动起来,梁武帝萧衍的亲族甚至包括他的子孙儿女们都一心盼着这个”老不死“的赶快死去,好赶快继承他死后留下的皇位,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令的这位在南朝六朝之中既英明而又仁慈的帝王极为悲伤,以至于甚至一度心灰意冷到想要出家为僧!

    梁武帝后来因为接纳了北朝的叛将候景儿引发了候景之乱,病最终因为被俘而饿死,他所创立的一度强盛的南梁王朝也因为候景的叛乱与之后南梁内部的激烈内讧而烟消云散,被陈霸先所建立的南陈所取代,一切的一切,终究还是没有逃离最初的时候,禅师对他的命运的批语……

    所以才说,无所谓行善或者作恶,佛法真谛就应该直指本心,即便北周武帝烧毁佛经、毁坏佛像的政令真的积累恶业,那么他的国家因此而灭亡,家族因此而血脉断绝,就已经是偿还了灭佛做下的罪恶了,又怎么能还有在十八层地狱受苦之说呢?在佛教言论之中所蕴含的虚伪与妄自尊大,由此而可见一斑!

    北周武帝灭佛,虽然并未残杀僧众,然而佛教的势力损失巨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在这一场灭佛的运动之中得以最大保全的佛教派别,赫然,便是当年达摩禅师所创建的禅宗!这是因为禅宗的修行理念从来就是自食其力,因此在这场清算佛教产业的灭佛运动之中反而受到的冲击最小,而也正是因为禅宗的各种理念与之前佛教传统的理念大相径庭,使得在大量淘沙一般的灭佛运动之后,以幸存的禅宗派别为首而得以继续发展的佛教宗派,已经与之前的佛教大不相同了!

    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其实正可以被看作是外来的佛教得以本土化的最后分界。从此以后,虽然佛教依然得以势大力压华夏本土宗教,但是在那之后的佛教,却再也不会被本土人士当作外来的文明看待!

    凭借着励精图治以及刮搜佛教得来的庞大财富,北周武帝宇文邕才得以发动对宿敌北齐王朝持续的强大攻势,并最终将北齐王朝所灭亡,而在消灭宿敌北齐王朝之后,北周武帝在原北齐王朝的境内继续推行灭佛的政策,以积蓄财富,为南下消灭阻碍天下统一的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南方的陈王朝,只是可惜的是,不久宇文邕便身染重病,很快的过世了,他的皇位被传给了他那残暴且无能的儿子北周宣帝的手中,统一天下的事业,将要在另一位伟大的君主,隋文帝杨坚的手上完成了!(未完待续。)

    ps:  个人有关于璀璨的王者之剑的设定:

    被此剑所选择的王者,将获得神的祝福,亦因此而背负人间之罪恶!

    王剑第一代主人:扫罗:背负之罪恶:懒惰

    第二任主人:大卫王:****!

    第三任主人:犹大:嫉妒!

    第四任主人:莫得雷特:贪婪

第371章 勿以善小而为之

    当后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取代北周之后,一部分后世的学者认为隋文帝之所以能够轻易的篡夺皇权,佛教在这其中起的决定性的地位,原因就是,当北周武帝灭佛之后,佛教必然会因此而发起对北周皇族的反扑。加之隋文帝杨坚本身又与佛教的渊源极深,因此有这样的一种认识,其实也并不奇怪。

    不过细想一下便可以知道,这样的想法,不过是太想当然尔!因为除了在北魏末年一心崇佛的胡太后时代以外,佛教从未能够左右过国家的政权,就更不用说在北周武帝灭佛之后,佛教元气大伤的恢复期了,况且说起来,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的家族与魔门的联系其实更深,昔日的独孤信大将军为了解决北周王朝窘迫的财政问题而组建了一支军队专门盗墓,由此便可以推测的出来,这位大将军他与魔门之间的渊源关系了,然而,就是拥有这样的身份背景,昔日的大将军独孤信却依然在宇文护的猜忌之下毫无反抗之力,而只能甘心受死,魔门的实力衰弱由此而可见一斑,须知,当时的魔门虽然处处勾心斗角内都不休,然而独孤信乃是当时在北周朝廷之中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样的人物对已经陷入衰退期之中的魔门整体的益处可谓极大,也因此,如有可能,魔门是绝对不会吝惜全力出手来保住独孤信的性命的,然而独孤信却依然不得不服毒自杀,可见当时魔门势力,已经绝难如汉朝末年的太平道黄巾军一样,对政权形成强而有力的威胁了!佛教,道教在这一时期,亦是同理!

    而其实杨坚能够轻而易举的夺取国家政权,说起来,反而要拜之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所赐,因为北周武帝宇文邕为了防止之后的北周皇族会再出现一个威胁皇权的宇文护而对北周皇族制定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只不过没有想到顾此失彼,反而给予了外戚杨坚以可乘之机,并导致了后来北周皇族的实力弱小,在面对建立新朝的杨坚的屠刀的时候没有半点反抗之力,而只能引颈待戮!

    有一句话,其实很好的诠释了华夏文明数千年来的至高权利斗争关系:先秦之前:君王们依靠兄弟,秦汉之时,皇帝们依靠外戚,而之后的唐、明等朝代,皇帝们依靠的帮手是身边的宦官!盛世之时,之所以皇帝依靠的对象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是因为华夏文明的权利结构一直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因而不同时期的君王所依靠的群体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然而在动荡年代,由于固有社会制度的崩坏,导致了上层权利斗争的混乱,其结果就是,在动荡年代,无论明君暴君,都一定会为了自己身后的皇位传承而忧心忡忡!

    魏文帝曹丕为了继承自己父亲魏武帝曹操的位置,并取代汉朝,不但大肆的打压自己的兄弟,还极力的封赏拉拢当时的大地主阶层代表司马家族,结果导致了皇权势力弱小,最终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

    司马家族吸取了曹丕的曹魏王朝灭亡的经验,于是大肆的分封司马家族的亲族为王,给予他们重兵镇守一方,然而这大肆分封的结果却是当尚称得上英明的晋武帝司马炎一死,司马家族的亲王们就立刻为了权力的斗争而先后挑动起战乱,于是立刻,司马家族所建立的晋朝也就崩溃了,唯有一部分残余的司马皇族逃向南方,在南方建立了割据政权,延续着自己的王朝气运,然而却终究已经无力收复故土,只能坐看北方群雄逐鹿,然后等待着被灭亡而已!

    后赵的石勒不忍心杀死自己的侄儿石虎,然而最终石虎杀掉了他的全部儿孙,石虎以为自己一家亲密无间,没想到最后却是父子骨肉相残,而石虎死后,石虎的剩下的儿子们又纷纷为了权力互相残杀!冉闵当时的身份是石虎的养孙,按理说当也可归于后赵皇族一类,然而最终也参与进了皇权之间的残酷争夺,将石虎的子孙血裔杀的一干二净!

    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然而世间之事,却往往总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司马氏的建立的南方东晋王朝从一开始就严重的依赖士族阶层,以至于后来飞扬跋扈的权臣接连不断,而后来当刘宋王朝的建立者刘裕取代东晋政权之时,这一支逃亡到南方的司马皇族也尽数的遭到了刘裕的大肆屠戮!刘裕死后,他的后代因为权力的争夺以及士族阶层对皇族的围攻而陷入内乱,在自相残杀中走向了灭亡,而后来取代了刘宋政权的南齐萧道成所建立的南齐政权,又很快被他的亲族出身的萧衍所建立的南梁所取代!——虽然是亲族,梁武帝萧衍后来又素有尊佛仁爱之名,但是在建立新朝的过程中,萧衍却也同样毫不犹豫的对南齐的末代皇帝举起了屠刀!

    前进也是地狱,后退也是地狱!虽然身为帝王,然而在动荡的时局中,却依然不免无法保全自己的身后妻儿,昔日后赵太祖石勒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单看这一句话,只是觉得石勒的豪气滔天,不愧是从奴隶到到帝王的绝世英雄人物,然而看他死后妻儿,子孙都被石虎所杀的凄惨终结,却怎么都觉得这句话之中蕴含了其他另外的一种意味!

    所以,当北周武帝宇文邕决定打压宇文皇族其他宗室的时候,他的内心之中一定是非常的纠结吧!因为身为一名敬明的帝王,他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危险性,然而对于此种未来他却无能为力,昔日的宇文护毕竟给予了他太多太多的压力,宇文邕拼尽全力也唯有能为自己的儿孙做到这些,而剩下的,也唯有让自己的后代们自己努力了!

    有一种说法,当初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已经看出了当时的杨坚的野心,因此曾经刻意的派人试探,然而北周武帝由于看错了人,他派去的那人不但在见到杨坚之后立刻的将北周武帝的话全部的告诉了杨坚,还在归来之后刻意的欺骗北周武帝宇文邕,北周武帝于是被蒙骗,从而留下了这个后来的心腹大患!

    不过在北周武帝统治时期,后来的隋文帝杨坚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这一部分实力也绝对无法撼动北周王朝坚强有力的统治基石,杨坚的成功篡权,是建立在北周武帝死后,他的子孙不肖让杨坚的势力做大的基础上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杨坚能够如此轻易的夺取北周王朝的政权,还要多亏了她的女儿杨丽华,年轻的北周末代太后的天真,所以才会轻信自己的父母,也所以才会引狼入室,最后覆灭了北周的王权,将北周宇文皇族灭族!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隋文帝杨坚为了以绝后患而对北周语文皇族赶尽杀绝,但是,他的屠杀却并没能够阻止原本效忠于北周王朝的重臣的离心,尉迟迥的叛乱虽然很快的得以平定,然而当杨坚杀尽语文皇族之后,朝廷之中人心惶惶,在表面上由杨坚励精图治之中所造就的开皇之治之下,其实早已暗流涌动,而这一事实,在之后素以仁慈著称的杨坚多次对朝廷重臣如李浑、高炯的大开杀戒便已经能够轻松的体现,表明了在繁盛一时的隋帝国盛世之时,其政权内部上层势力却早就已经分崩离析,若是在杨坚之后,隋帝国能够一直保持强盛的势头不变的话,那么这一危机事实当然也就能够永远的被掩盖住,然而不信的是,隋炀帝统治末期,帝国所修建大运河因为急功近利,极大的消耗了国中民力,而三次远征高句丽的失败,则更是令整个帝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于是,原本严重隐患便再也无法被掩盖,而是很快的爆发了出来,以至于北方大地再度瞬间变作炼狱,而面对此情此景,虽为暴君但也同样向来不失英明的炀帝竟然没有留在北方谋划平定乱局,反而是一路南下江淮,宁愿客死南方也不愿回归中原重新开始,只能说,聪明过人的炀帝已经能够清楚的看清这一场灾难的爆发究竟会造成怎样的巨大危机,而他却已经无力阻止,因而,才最终心灰意冷了吧!

    ……

    三百年的动荡岁月,无穷无尽的英雄故事与传说,就这样的,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传承之中暂时的画上了一个休止符,而这场纷乱的血腥厮杀盛宴带给中华文明的变化,则当然还要远在春秋战国时代之上,毕竟,春秋战国虽然同样是动荡的年代,然而那个时候的各路诸侯都曾经身为周王室的分封诸侯国后裔,也因此,虽然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虽然越到后来便越是极度残酷,但因为有了这样一层相同关系的存在,因此无论如何,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依然还有着需要人们去准守的最基本的规则!

    然而,从汉末到隋朝建立这三百年的岁月之中,因为之间有过的原本居住在边疆偏远地区的各个原始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迁,使得传统华夏文明受到了来自于外界的强力挑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是最初华夏民族消灭非华夏民族的最初口号之一,而那些非华夏民族的游牧民族部落居民虽然知识落后,社会文明极端原始,然而却至少知道所谓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加之外来文明如佛教的入侵,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华夏文明带来的犹如狗尾巴带动狗身子的变化,因此当大家和平共处的时候倒还相安无事,一旦爆发了以种族压迫为主的战争的时候,事态的失控,便会立刻超越所有人的想象!

    ——无论如何,感谢命运的垂怜吧!或许也正是命运的庇护,才让中华文明得以在这样混乱而邪恶的动荡年代得以延续下去,而不是被强大的外部力量所摧毁,从而,使得华夏文明在未来能够走向复兴,进入到一个巨大的辉煌时代!

    呵呵……(未完待续。)

第372章 浮世绘

    一个叫做伊索的奴隶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火鸡想要到达树的顶端,于是它向公牛求助,公牛对它说只需要吃自己的牛粪就可以了,于是随着火鸡不断的吞吃牛粪,它感觉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大,于是慢慢的爬上了大树的顶端,然而不幸的是,没多久火鸡就被一个农夫盯上了,于是农夫非常干脆利落的将火鸡打了下来……

    这个故事的寓意便是:牛粪(****运)的确能够使你抵达顶端,但它不能永远的让你呆在那!

    所以,所谓上天庇佑什么的,也就骗一骗那些不经世事的小毛孩子罢了,真正历经世事的那些人们,尤其是正背负着文明传承的可敬可畏的传承者们,是绝对不会相信运气之类的不可靠的东西的,他们唯一能够依靠并且相信的,也唯有自己!

    如果说,千百年来华夏诸文明的传承连绵不绝是一个不相信天命的正面例子,那么毫无疑问的说,大明尊教的崛起之勃兴,以及它之后瞬间消亡之迅速,便无疑是一个与华夏文明相对应的反面例子!

    在华夏本土文明看来,大明尊教也不过是与昔日的佛教一样,都是外来的胡教罢了,然而与佛教在华夏故地默默地雌伏传播,数百年后方才崛起不同,因为本身大明尊教的前身摩尼教在当时的西域就已经具有了颇为强大的影响力的缘故,使得大明尊教在创教之后的传教行动一向颇为顺风顺水,而由于当时的华夏帝国隋朝正处于又一个帝国崩溃的战乱时代,使得向来思想与手段都颇为强势的大明尊教,能够极为迅速的发展信徒,扩大势力以及影响,毕竟,乱世之中人心总是会下意识的追随强者,而向来强势的大明尊教也的确能够给人以这样的印象,更何况,大明尊教的善恶二元战争理论以及不同于佛教的另一种众生平等的信仰追求,对于在乱世之中朝不保夕以及受尽了各种逼迫的百姓大众而言,的确非常的具有吸引力,可以说,因为思想的正确性以及时运的相助,在那一时期大明尊教的发展的确极为惊人,以至于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大明尊教就已经具备了与摩尼教本宗势力叫板的实力。而对于自家分支大明尊教的挑衅,摩尼教因为对于对方实力的忌惮甚至都只能引而不发,而这之前在摩尼教内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原因无他,没有人事先那能够预知到后来大明尊教如彗星一般的崛起,毕竟,大明尊教的创始人许开始在之前不过是一个在摩尼教本支内部权利斗争之中败落的长老,更是在仓皇逃离摩尼教波斯总坛之时惶惶如丧家之犬,那样的许开山,当然不会有人将他看在眼里,也因此,同样绝对不会有人认为他能够在异域的土地上,会奋斗出一片势力出来——只不过,世事无绝对,许开山在东方的成功震撼了整个摩尼教的本支势力,也因此,而让无数的人为之后悔不已……

    然而,在极盛的巅峰过后,因为被一直以来的顺利冲昏了头脑,大明尊教以许开山为首的高层们却接连的发了昏招,从此一路迈上了作死的道路,于是在几年之后就将大明尊教这个势力最大曾经占据西域一部、霸占整个草原,并且将触角深入华夏大地的庞然大物彻底玩跨,真真应了一句老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与佛教一样,大明尊教既然本身身为外来文明,那么在最初的时候急于扩充势力而不是徐徐图之,这本身就是战略中的大败笔——或许在西域这样的文明荒漠之地,像大明尊教这样高度发达的文明传承的确极为收到当地原始部落居民的推崇,然而相对于更为灿烂辉煌中土华夏文明来说,大明尊教的那一点东西,就不值一提了。

    加之,历经汉末三百年的战火历程,先前兴盛于春秋两汉的初始华夏文明传承几乎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蜕变,说是面目全非也绝不为过,而其中表现的最为明显的两点则是:一:昔日互为死敌水火不容的各派居然可以因为利益的缘故而暂时的联合,而在这之前的春秋战国两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二:则是除了佛门之外,几乎所有的原中土本土华夏文明都更为敏感的,对外来文化入侵的保持着极大的警惕与敌视,这样的状况导致了当盛极一时的大明尊教覆亡之后,无论是之后大明尊教的本宗摩尼教企图再度卷土重来,又或者是极西之地的大秦帝国的国教向中土传播,以及后来一位西域沙漠深处的圣贤所传下的宗教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土,他们的影响力至始至终却终究有限,再也无法与昔日佛教的兴盛相提并论!不得不说,这正是自从佛教钻了本土文明的空子之后,本土文明对后来其他的外来文明严防死守的缘故!而当时在西域与漠北发展势头极好的大明尊教,却根本不清楚中土的华夏本土文明已经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以至于轻率的做出了入侵华夏文明势力范围的决策,其结果,则是一头的撞在了铜墙铁壁之上!被撞的粉身碎骨!!!

    之所以会造成如此重大的决策失误,其关键就在于大明尊教本身对于中土文明并不了解,而急于在中土扩充势力的他们也同样没有对中土的形势做出详细的调查,仅仅只是凭借着自己在西域以及漠北草原上的成功经验就草率的行动,却并没有详细的思考过,如中土华夏这样的一个由统一的民族组成的大一统帝国,虽然当时正处于分裂战争状态之中,与西域、漠北甚至极西之地的波斯帝国之间的现状,终究是不同的,毕竟,虽然华夏诸文明传承彼此敌视,然而毕竟同根同源,以至于当发觉到一个野心勃勃的想要进入中土,将原本中土文明全部取而代之的外来文明势力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华夏诸多文明便会立刻的团结起来,将这个祸患消灭的干干净净。

    于是,大明尊教的悲剧便不可避免!尤其是,当后来大明尊教深陷泥潭之后,其决策层中的波斯胡人高层,对当时的困境状况一筹莫展,数次想要挽救危局的努力,反而是将大明尊教的更深一步的拉进了深潭之中,这就是因为华夏诸文明派系的联手打压,以及大明尊教混乱盲动的结果,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以石青衣为首的本土华夏文明的传承之人甚至能够允许波斯摩尼教的正统传承在中土传教,然而对大明尊教势力,却一定要赶尽杀绝,不留一个漏网之鱼!

    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战争,其实本就是这样的残酷!!!

    而昔日的魔门魔相宗与大明尊教的结盟,其实同样也正是处于了一种利害相较之间的考虑!并且在最初的时候,因为目的相同,这个联盟还的确有过一段亲密无间的蜜月期,偷袭并妄图一战灭亡在长安的以家主李渊为首的,由关陇军事贵族八大创始人李虎所创建的李姓阀门势力的这一阴谋,便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所谋划并进行的,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两大势力的联手行动固然实力惊人,但李氏贵族门阀虽然向来行事低调,其所隐藏的底蕴却实在是非同小可,加之一些当时一些无法被事先预料的事物存在,以至于一战之下,李氏家族的族人固然是死伤惨重,然而魔相宗与大明尊教却同样也是伤筋动骨,大量的精英人员的损失不提,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那一次庞大计划的最终失败,使得这一联盟第一次的,对于自己的未来计划的信心产生了动摇!

    那一战事实上也正是一切转折的开始,因为从那以后,先是被打残了的李氏门阀居然不可思议的逆袭,成为了华夏大地上最有实力的一支割据势力,而之后,则是为了拉拢这一势力,草原以及西域的统治者们开始纷纷的改变了对两大势力态度,使得从此开始,两大势力的发展开始处处碰壁。

    而与此同时,原本并不被华夏各派系放在眼中的两大势力得到了所有势力的巨大关注,没有办法,虽说原本的魔相宗与大明尊教也正是想要通过一举覆灭李氏门阀——这个赫赫有名的关陇军事门阀来向华夏各派显示自己的强大,然而,却因为功败垂成的缘故,导致了两大势力虽然的确因此而吸引了所有华夏派系的注意,却并未因此而令各派感到如何恐惧!而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结果,当然也绝不是魔相宗与大明尊教所希望见到的。

    所以当那一战的计划失败之后,魔相宗与大明尊教的联盟便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当昔日死伤惨重的李氏门阀割据已经渐渐的拥有了一统天下的气魄与实力之后,势力越发衰弱与陷入混乱危机之中的魔相宗与大明尊教两大势力的联盟,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并且,因为各自文明之间的差异性,昔日的同盟,后来却恨不得拼命的致对方于死地!

    后来,在唐朝的统治阶层,华夏的本土派别,以及大明尊教的本宗摩尼教的联手打击之下,大明尊教的势力终究在昙花一现之后灰飞烟灭,而那时的魔相宗虽然自身也已经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但是本身身为华夏本土文明传承的一支,魔相宗却依然通过自身在华夏本土的底蕴,找到了一线规避灭亡的救命稻草!!

    而说起这个救命稻草,则便要不得不提一个在四十年前的一位大人物,而这位大人物,便是一箭双雕威震漠北的长孙晟!!

    身为隋帝国威震漠北的绝世名将,长孙晟却是魔门的魔相宗门人,乍一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如果细细思量的话,却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在三百年的乱世之中,原本社会的秩序基本已经几乎全部被打乱,统治阶层之中夹杂有魔门中人,这几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独孤信不就是魔门邪极宗的门人么?不过独孤信虽然身居高位又长年盗墓,本身在邪极宗的地位却只是外门的长老一类,而长孙晟的不同之处在于,年轻时候的长孙晟不但是当时魔相宗的核心弟子传人,更是与后来的魔帅赵德言曾经争夺过魔相宗宗主之位的有力竞争者!

    平心而论,纵观后来长孙晟与魔帅赵德言的一生,前者擅长于阳谋,而后者精细于阴谋,虽然各有所长,但总的来说才干却是不相上下,然而问题是,正如同一个人的躯干上只能够张有一颗头脑一样,所以未来能够领导魔相宗的领袖,也只能是一个人,无论是当时的上一代魔相宗宗主选择了谁,都必然要放弃另外一个,也因此,最终的时候,上一代的魔相宗宗主抛弃了长孙晟,而选择了魔帅作为魔相宗新一代的宗主领袖!

    并不是在选择的时候有任何的偏心,而仅仅只是因为时运,或者说是命运的无奈!!因为那时的魔门已经开始在佛门与道门的打压之下渐渐露出颓势,而魔门内部的争斗也已渐成风起云涌之势,魔门八大派系之中,邪极宗因为有着一代邪帝向雨田的庇护而兴盛如日中天,地位牢不可破,而其次则是天莲宗,依靠着商人们所带来的庞大资金财力,这一派虽然本身的实力并不强大,但也根基稳固,难以动摇。

    而至于衰落的巫女门后裔们阴癸派,与昔日墨家的分支之一的后裔花间派,两派依靠着昔日与统治阶层千丝万缕的特殊关系从而得到了统治阶层的庇护,从而能够维持着一个松散团体的局面,情况不能说好,但却也同样不能说坏!

    然后其次,便是一直隐身于阴影之中的刺客军团:补天阁了!刺客,是人类血腥争斗的最终兵器,也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补天阁在黑暗中的历史的古老超越了后来魔门所有的其他派系,这样的补天阁,当然不会因为魔门之中的内斗而走向覆灭,当然,却也同样因为这个原因的缘故,而从一开始,就断绝了这一门派得到任何真正兴盛的可能!

    真传道身为昔日道家入世一脉的后裔,与道教的渊源自然是极为深远,然而也正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传道充其量不过是道教的某些思想不容于主流的儒教与佛教思想,因而才暗度陈仓,在魔门留下了这样的一支后手罢了,作为道教全部力量的一支分支,真传道在魔门的地位当然也是牢不可破,当同样是因为身为道教一支分支力量的缘故,道教为了在自身与佛门、儒门以及魔门这几方势力之间取得平衡,也必然会有意的压制真传道在魔门之中的发展!

    灭情道既然依托于被被儒学阉割的皇权而生,那么身处三百年的动荡乱世,这一门派的传承自然先天不良,后天畸形,也因此连传承都时有断续,若非其所传承的土壤的特殊性,恐怕这一派别早就随着大部分诸子百家的消亡而不复存在了,然而即便得以延续传承,却也半死不活,比一些魔门的附庸强不到哪去!

    ——而相比较之下,当时的魔相宗,却已经处于一个极为危险的境地之内了!

    魔相宗的势力在当时来说还依然颇为庞大,因为纵横家传承的本性使然,使得在三百年的动荡时代,魔相宗的门派势力总是能够左右逢源,因而虽然处于乱世,魔相宗的势力却一直的处于上升时期,也因此能够在魔门之中占据依稀之地,而不是随着其他残余的诸子百家传承烟消云散!然而,当那漫长的动荡时代终于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渐渐走入尾声之后,纵横家的传承魔相宗势力,也因此而结束了自己一度如鱼得水的幸福时光,而不得不面对今后极为严重的各种挑战了!

    理由很简单!像纵横家这样极度利己自私的学派传承,从一开始就绝对不会被任何统治阶层所信任,之所以能够在乱世呼风唤雨的缘故,也不过是天下动荡之间,各方之间与魔相宗纵横学说的相互利用罢了,而一旦当一个高度统一的帝国政权凸显雏形之后,那么下一步,毫无信义可言的魔相宗就必然会成为统治阶层高度警惕的对象!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即便双方互不信任,然而纵横家学派的传承却是任何一个统治阶层所不可或缺的,无法被取代的传承,即便会因为受到统治阶层的猜忌而日益艰难,然而因为被需要,却注定了肩负纵横家传承魔相宗势力的不会消亡!

    ——然而问题是,当三百年的动荡时代结束之后,魔相宗真的遭遇了可以取代他的对象,并且,还是一个魔相宗势力原本就极为忌惮的敌手:花间派!

    话说,脱胎于墨家传承的一支的花间派可以算是魔门之中所最为人畜无害的一支了,也因此,当年的正道代表慈航静斋才会在全力打压魔门势力之余,下意识的对花间派传人放松了警惕,而结果则是被后来的邪王石之轩趁机偷鸡摸狗了一回!可见实际上花间派并不像它所表现的那样人畜无害,不过话又说回来,本身身处魔门这样的****势力之中,又历经三百年动荡时代而依然存在,花间派的实力当然绝对不会仅仅只有它所表现出来的那么一丝,而是恰恰相反!毕竟,当昔日的墨家分裂消亡之后,花间派的前身是直接倒向了墨家昔日的敌人——统治阶层一方,并且在不久之后的动荡岁月来临之后,一直的保持着传承的完整性!相比之下,不说其他已经消亡的诸子百家传承,就是魔门之中,能够维持传承完整性的派别也是寥寥无几,也因此,花间派的底蕴实在深不可测,而能够在三百年的动荡时代左右逢源维系着自身传承的完整性,同样的也说明了一点:论周旋于各方,为自己一方赢得最大利益的手段,花间派已经绝对不逊色于精通纵横之术的纵横家传承势力魔相宗多少了!

    所以事实上,拥有着纵横家传承的魔相宗势力已经失去了向统治阶层待价而沽的权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与花间派的门人竞争,进而保住自己的传承,也不失为一个无奈的可行之策,然而问题是,相对于纵横家糟糕的信义问题,花间派却在这一方面表现的近乎于完美:因为无论如何,花间派都毕竟是昔日墨家的分支后裔,而这一支当初之所以会分裂墨家倒向统治阶层,也并不是因为心向富贵荣华的缘故,而是因为恐惧着战争的残酷,因而极力避免战争对于平民百姓的伤害,也因此才与墨家的另一支,后来邪极宗的前身一部分分道扬镳!

    可以说,正是因为花间派的传承之中有着这样的信念追求,因此虽然属于魔门,花间派的行事却能够有着自己的底线,与魔门其他的势力大不相同,因此,虽然或清高,或愤世嫉俗或行事惊世骇俗不与光同尘,然而相对于魔相宗的纵横家传承,花间派学说的确更加的可以得到统治阶层的信任,也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于是就这样,花间派门人相继的取代了魔相宗门人在庙堂上的地位与权力,而这对于魔相宗而言,则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的开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纵横家学说与儒家学说类似,都是必须要依附于统治阶层而存在的,然而纵横家之所以远远不如儒家学说,就在于儒家学说能够完成自我势力的培养,从而在统治阶层扎下牢牢的根基,相比之下,纵横家传承虽然也曾经多次出现过惊才绝艳的领袖人物,但因为传承太过于注重合纵连横以及分析利害得失的缘故,从而导致了这一学派始终要依附于统治阶层而存在,就如同无根之萍一般,一旦统治阶层不再需要他们的时候,这一学派的境遇就会立刻急转直下,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也因此,当长孙晟与赵德言的师尊执掌魔相宗宗主之位的时候,昔日兴盛一时的魔相宗,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生死存亡境地!

    所以在那场争夺魔相宗至高权利的追逐之中,长孙晟没有丝毫悬念的败落了,并不是他的智谋与勇气输给了未来的魔帅,而仅仅只是因为,在那样的危机关头,魔相宗更加需要一位性格坚忍,能够忍辱负重的领袖去领导,而很明显在这一方面,后来的魔帅赵德言比长孙晟要更加的合适……

    长孙晟战败了,然后之后他便离开了魔相宗,隐藏进了庙堂之中——并不是脱离魔门,毕竟在当时的魔门,魔相宗已经处于生死存亡之中,即便是任何的一位门人的损失魔相宗都几乎无法承受,更何况,以长孙晟的的低位于才华,他的身边也同样的聚集着一批强悍而坚定的支持者,想要火并这样的一支力量,对于当时的魔相宗而言则绝对是自寻死路,于是,后来的魔帅赵德言与长孙晟在他们的师尊,上代的老宗主的见证下达成了协议:魔帅率领魔相宗精锐力量出走大漠,以试图在草原漠北重建魔相宗势力,而残余在中原的力量则进一步隐藏如地下,归长孙晟所领导,从此以后,长孙晟隐藏起自己身为魔相宗传人的身份,一心一意的潜伏在庙堂之中苦心经营,而他的隐藏身份,除了他苦心栽培的继承人,自己的大儿子之外,连他后来的两位妻子也全部知晓!

    原本,在长孙晟与魔帅的计划之中,双方从此以后便不可能再见面了,而他们所各自掌控的魔相宗一部势力,也要在几代人之后才或许能够得以重逢,然而,天下格局的变化之大却是超越了所有的智者的预料,在长孙晟威震草原为草原上的魔相宗势力的发展做出了几大的贡献之后,随着随帝国在超级败家子隋炀帝杨广的折腾下轰然倒塌,长孙晟的苦心培育的长子却在镇压叛乱中不幸战死,而当长孙晟的长子死后,长孙晟虽然还有着几个儿子,但不是顽劣不堪,便是过于年幼无法担当重任,所以从那以后一直到死,长孙晟都没有向自己的任何家人说出过自己身为魔门中人的身份,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而魔相宗的势力,当然也只能在长孙晟的临死之前,被托付给其他的魔相宗同门中人了……

    所以,身为长孙晟的儿子,长孙无忌是有资格继承魔相宗宗主之位的,尤其是,在魔相宗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而长孙无忌已经成为新兴的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所最为值得信任的外戚的时候,之前对此一无所知的长孙无忌在得知这个实情之后当然会极度震惊,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即便从李唐政权的利益考虑,长孙无忌也必然绝对不会拒绝这份大礼,而是会欣然接受,这个魔门八大势力之中的魔相宗宗主之位!!

    然后,就只剩下一个问题:即如何化解魔相宗本门与李唐皇族之间的血仇?而对此,魔帅其实也早就已经有了对策:既然当初的血仇是因为当年的魔相宗杀了很多李唐皇族的人才结成的,那么,就只好杀掉当初那些施下杀手的魔相宗的门人来祈求对方的原谅了!毕竟,魔相宗是身负延续千年的纵横家学派传承文明的门派,与这个文明传承的重要性相比,任何魔相宗的门人性命,甚至包括魔帅本人也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后来,魔帅才会明知必败却仍然赶去了玄武门——因为他本身就是为了赴死!而然后,依照魔帅遗命,长孙无忌接管了魔相宗的势力,从而成为了魔相宗新的一代宗主!

    身为李唐皇室外戚的长孙无忌既然已经完全的掌控了魔相宗的至高权力,那么接下来他要如何去决定魔相宗门人的性命,也自然会轻而易举了!!

    魔帅相信,长孙无忌或许会杀掉很多人,然而,他一定不会让魔相宗的传承断绝,相反,在长孙无忌的手中,经过一番血腥清洗的魔相宗反而会再度的走向兴盛,毕竟纵横家的学说对于统治阶层来说仍然是极为重要工具,虽说在无法被相信的情况下,花间派的门人子弟的确可以被用来顶替魔相宗纵横家学派需要做的事情,然而术业有专攻,学派传承杂而不精的花间派在合纵连横的智慧上,的确还是无法与专精这一道的纵横家传承相提并论,也因此当绝对会被李唐王朝统治阶层的外戚长孙无忌掌控魔相宗之后,因为得到了信任,魔相宗的未来一定会转危为安,并且再度的兴盛起来!!

    因为有着这样决绝的信念与心志,所以魔帅才会不惜以自己的性命布局,并且,还以魔相宗这个引子,奉上了盘踞在草原上的强横突厥帝国作为大礼,让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李世民,都无法拒绝这个诱惑!

    许多事情,之前的石青衣事实上也是一知半解,毕竟,她本身就身在局中,因此虽然见多识广,却依然不识庐山的真面目,然而当她最终跳出了棋局,足迹印上了异域的土地,也同样的见识过了许多他乡的异域文化之后,她这才将一切的一起前因后果圆满的连结起来,从而构成了一幅华夏民族的文明发展图卷,而身在画卷之中的每一个人,无论帝王将相,亦或贩夫走卒,都不过是其中一粒微小的沙尘,而这些微尘,又共同的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载体——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沟通未来!

    ……(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307/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风后最新章节! 作者:离诡所写的《大唐风后》为转载作品,大唐风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风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风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风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风后介绍:
header大唐风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风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风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