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顺皇朝TXT下载大顺皇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顺皇朝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顺皇朝txt下载     大顺皇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二章:大军压境(求收藏)

    “走快点!”一个契丹武士用契丹语恶狠狠地地说道,手中的马鞭不时落在衣衫褴褛的汉军身上,像赶着牛羊一样驱赶他们。

    这些汉军神情麻木,好似挖空了灵魂一样。唯有汉军行列之中,有几双尚有神采的眼睛对这些契丹督军怒目而视。

    契丹中军之中,耶律重元骑着一匹高头大马之上,听着探子回报,眉头紧皱:“你是说,涅鲁古的偷袭被识破了?怎么会,汉狗怎么会识破的?难道有人走漏了风声不成?”

    他的手下无人敢答,他怒道:“怎么不吭声了?”

    这时候,一个契丹将领小心翼翼地说道:“皇太叔,末将注意到一路走来,几乎没有看到大顺的农户,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耶律重元仔细一思索,好似也是这般道理。他们契丹人的行军极快,一旦组成军队,先锋便会立时出发,换马而行。如此行军速度,都让人预先得知,契丹人又不傻,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肯定是有人走漏了风声,给大顺送去了情报。

    可这也没办法啊,辽国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不论是哪个地方,都有契丹、渤海、女真、白达达、室韦、奚人、斡亦剌特、巴尔浑、兀尔速特、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汉族等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混居,其中汉人的数量还不少!哪怕是上都之中,亦有大量汉人,充当奴隶。若里面混杂了精通契丹语和汉语的奸细,又有谁能识别的出来?

    耶律重元想通了这一点,只觉得胸口有股闷气,发不出来。他恶狠狠地说道:“全速前进,我倒要看看,一座州城能奈我何!”

    契丹大军加快了速度,路上有不少汉军因为赶路,原本就羸弱的身子受不了如此高强度的行军,跑着跑着便一头栽倒在地,再也起不来了。

    兔死狐悲,许多汉军驻足观看,却被契丹督军大骂,挥动马鞭开始打人。马鞭抽在身上,汉军感觉不到疼痛,可看见同胞就这样倒地不起,他们心中仿佛有股说不出的愤怒在燃烧。

    汉军继续在赶路,但所有人都沉默不语。他们知道,越是快走到幽州城下,他们的生命就会越快的失去。每次大战,汉军存活数量十不足二,是伤亡最多的部队。他们根本就不被当做人来看待,只是一群拿着武器的牲口,为契丹人挡箭,做他们的炮灰。

    但他们也不敢反抗,契丹人对汉军是很戒备的,他们除了由少量的边军俘虏组成,更多的是被掳掠到辽国的汉民。他们拖家带口,若是逃了,被契丹人察觉的话,一家人都会被杀掉。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敢逃。在他们的观念里面,没有国家。给谁种地不是种地,只要还有一口吃的,他们就不会反抗得太厉害。

    契丹人也捉住了汉人的这个特点,起初他们还不敢掳掠人口,打草谷的时候大多是杀了了事。可有了经验之后,他们就把汉人当做奴隶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原本要走二十多天的路程,契丹大军用了不到二十天便赶到了,仅比先锋军慢了几日而已。这般强行军的代价,就是汉军的非战斗减员高达两成。一万多的汉军,倒在路上的不下两千多人,失踪的也有几百。

    但耶律重元不会在乎这些,他在乎的是要发泄自己心中的气:“凭什么他萧虚烈能每次得胜归来,我耶律重元不行?我可是皇太叔,不可能比他还差!”

    为了争这一口气,耶律重元不要命地赶路,只为了早日破城,好在幽州城里面大肆劫掠一番,抢得金银珠宝、奴隶美婢。

    得知耶律重元赶到,耶律涅鲁古喜出望外,这些天他每日派人在幽州城下叫骂,只为了逼城中守军出来决战。可城墙上的大顺边军不为所动,只用手中的箭枝回答他们。

    连日下来,除了损兵折将,契丹先锋军没有占到一丁点便宜。耶律涅鲁古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已经斩了不少攻城不利的将领了,弄得军中人心惶惶,契丹先锋军的士气一降再降。

    好在这时候耶律重元率领大军到来,也带来了最缺乏的攻城器械,耶律涅鲁古的脸色才好一些。向耶律重元请过罪之后,耶律重元仍任命他为先锋,率领步兵攻城。

    稍作歇息之后,不被当人看待的汉军就被赶上了战场。他们穿着褴褛的衣衫,拿着劣质的武器,连盾牌都稀少,就被赶着冲向幽州城。

    若是后退,则会被后面骑着马拿着马刀弓箭的契丹骑兵无情地砍杀。汉军构成了辽军步兵的绝对主体,任何攻坚战都是他们用**去挡下最犀利的刀剑。而这些汉军被逼到绝境之后,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让所以的大顺边军都为之颤栗。

    朱大光在城楼上看到汉军出动之后,心中“咯噔”一声,暗道大事不妙。立即大声喊道:“全都给老子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若是城池破了,我们都得去做牛做马,你我的妻儿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你们想成为下面的那些汉军吗,他们就是模子!”同时,传令兵把死战的命令传到了各个方向的城门守军上面,边军的士气为之一振。

    手里的弓箭满弦,箭枝如同暴雨一般倾泻而下。缺少甲胄的汉军在惨叫声中,哀嚎中箭。更多的汉军则把渡濠运到了护城河边上,瞬间便搭起了十余条临时渡桥。因为幽州城的护城河又深又宽,契丹大军的渡濠只能把两个折成一个使用,变成了折迭桥。就是把两个濠桥接起来,中间有转轴,桥下前面有两个大轮,后面是两个小轮,推进入护城河之中,轮陷则桥平可渡。

    原先契丹人并不会制造攻城器械的,但俘虏了边军之后,攻城机械也落入他们的手中。这些攻城器械并不难仿制,于是契丹人便学会了制作攻城器械了。

    朱大光看见了渡濠,大叫道:“投石车,给老子看准了砸!”

    他也知道,下面的军队也是汉族,可慈不掌兵,若是有一丝怜悯之心,不忍放箭杀戮的话,给他们冲到城墙上,幽州城就完了!边军也不敢懈怠,赶紧把投石车准备好,“呼呼呼”几声,一块块石弹落到了敌阵之中。

第七十三章:幽州城下第一战(求收藏)

    大顺知道野战不及,便致力于守城。与契丹打战以来,大顺的武器几乎发展到冷、兵器的巅峰。大型投石车原本是攻城利器,但契丹人并没有多少城池,只好拿来当守城器械,也是不错的。一块重达百斤的巨石,在敌群之中砸落,哪怕第一下砸不中,弹跳起来的动能亦能杀伤不少人。

    但可惜的是,这些巨石没有整成圆形,或者椭圆形,杀伤力局限于砸落的那一下,或者借助地势顺势滚落,却没有借助动能,让杀伤力最大化。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这种见识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重生而来的陆承启。

    二十余架投石车的抛射,命中率不算高,但一轮下来,总会把一座濠桥给砸烂,沉入护城河里。几轮过后,濠桥也剩不了几座了。可汉军已经在轒辒(大型的冲车,有遮挡的牛皮等物)的遮挡下冲到了城下,架起了云梯,与城墙上的边军,展开了激战。

    不得不说,有着上千年守城经验的汉人,还是很善于防守的,而且防守的武器多种多样。

    除了吊桥一块之外,幽州城下遍布陷阱,搊蹄、地涩、陷马坑、铁蒺藜、铁菱角等等……搊蹄相当于陷马坑,但只是单个的小型陷马坑,不论人或马,踩中之后肯定是小腿受伤,奔跑不得。地涩也叫做陷阱,就是把泥沙挖空了,里面放置削尖的竹条或尖利的箭枝,人若踩下去,几无生还的道理。陷马坑是因地制宜,在地里面掏出比马蹄略大的坑,马在高速奔驰的时候,蹄子若陷进去,肯定折蹄的下场,马背上的人也会给摔个半死,运气不好的话还会给后面的马队踩死。或者直接把一块铁板铸成的陷马坑埋在浅土层,也一样能收到奇效。铁蒺藜和铁菱角都是一类事物,专门针对马蹄或者人脚的阴毒陷阱。人一旦踩中,恐怕就是守城边军的活靶子了。马一旦踩中,也会变得狂躁不安,不听指挥。

    单单是幽州城下的这些陷阱,便已经把几百攻城汉军坑杀了进去,能冲到城墙下面,都是跟在后面的,运气极好的家伙。

    但不要以为冲到城墙下面,竖起云梯就万事大吉了。幽州城分瓮城和外城,哪怕瓮城破了,也可以在外城上击杀入了瓮城的敌军。瓮城外面还有一道羊马墙,筑于城外离城墙十余步的城壕内岸之低矮挡墙,通常是与城门对应而筑,自城门向左右两侧延伸一定的距离。这道羊马墙,别看它矮矮的不起眼,但它就阻止了敌军的云梯高度。到了这个时候,汉军就突然发现,他们的云梯高度不够了,哪怕升到顶,也不到城墙之上。

    若想云梯到达城墙之上,肯定要翻越羊马墙,再把云梯递进来。但就是这一步,边军的弓箭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而随着汉军冲锋的契丹骑兵,也被羊马墙所阻,不得已只能与城楼上的边军对射。但更多的骑兵都折损在陷马坑、搊蹄下面,场面异常血腥。

    好不容易把机架云梯竖起来了,汉军们被赶鸭子上架,一个个冲上云梯。但这些云梯,也逃不过被边军用叉杆、抵篙推下去的命运,狠狠地摔在地上。

    而这时,城楼上的边军更是分工合作,把各种檑木丢了下来,砸死砸伤了不少汉军。更有甚者,用行炉把刚刚烧开的开水倒下城墙去,烫得汉军们嗷嗷乱叫。

    朱大光也很有守城经验,他专门派出有经验的边军,在以前已经掘过的井里面探听,敌军有没有掘地道攻击。好在这点年头没有黑、火药,不然的话,恐怕防止掘地道也阻止不了黑、火药对城墙的爆破。

    庆幸的是,契丹人并没有想到用地道进攻这么一说,他们只是想着从地面上进攻。但可惜的是,这些掳掠回去的汉军,并没有多少攻城经验,连城墙都上不去,就伤亡过半了。

    他们还把撞木运到了瓮城城门下面,撞击起城门来。好在幽州牧守刘源昌早就发起农户,把沙石装了麻袋,堆在了瓮城两个城门之前,还把城门给堵上了。摆明了是要死守到底的,瓮城里面藏着的边军士卒,沉默地听着外面震天的喊杀声,只是握紧了武器,没有吭声。

    攻击城门不起效果,想要攻上城墙受挫,耶律重元看着如同潮水般退下来的汉军,怒喝道:“谁要是敢后退一步,就地斩杀!”

    可怜的这些汉军,跑了几天没吃过一顿饱饭,就这样被赶上了战场。现在败退了,还要受到契丹骑兵的追杀,所有汉军都气得火冒三丈,但他们还是乖乖地再次冲了上去。

    这时候,一名毕竟还有点冷静的契丹将领说道:“皇太叔,依末将看来,幽州城守备甚严,急切间恐怕不易攻克。这些奴隶军已经伤亡过半,若再打下去,我军连步兵都没有了,还拿什么攻城?况且天色已晚,不如暂且收兵,明日再战。”

    耶律涅鲁古冷笑道:“看来萧将军也是欺软怕硬的人物啊,我就不信了,区区一座幽州城,能挡得住我十万大军的兵锋。是不是萧大人在上都,被那些汉人美婢磨软了脾性?”

    耶律涅鲁古的冷嘲热讽,让这个将领大为恼怒,他暗道:“我萧峰熟读兵书,十而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攻城部队不到守城部队的十倍,怎么能急切间攻克得下?真是一群猪!我萧峰大好男儿,竟受这群蠢猪的侮辱,真是气煞我也。若不是皇上命我暗自监军,我萧峰岂会看你脸色行事?待我上奏一本,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原来耶律洪基也不放心耶律重元,暗中派了他原先御帐亲兵队长萧峰过来,就是为了监视耶律重元有没有不臣之心。耶律重元也不是傻子,早早看了出来,双方代表势力不同,自然没有给对方好脸色看。

    耶律重元就算再笨,此刻也看出来了,这一次幽州城肯定是有所防备的,单单靠这一万多汉军组成的步兵,恐怕还真的打不下幽州城。无可奈何之下,耶律重元下令收兵,明日再战。

    朱大光看见剩下的汉军如同潮水般退去,他不敢确定契丹人还会不会再来,不敢让兵卒们休息,只是吩咐把牺牲的边军尸身抬下城墙去,同时命令士卒们检查自己的武器,准备契丹人的下一波进攻。

    直到月色初上,朱大光才下令原地休息,军队里面的厨子把饭菜端了上来。

第七十四章:填土战术(求收藏)

    饿了一天的边军这时候才有机会歇息,所有士卒用过饭菜后,不多时便响起了鼻鼾声。而朱大光派今日没有上战场的士卒在城墙上放哨,以防止契丹大军趁夜偷袭。

    只是这个时代,契丹人很少能吃到水果蔬菜,一般的契丹骑兵在黑暗中几乎等同瞎子,自然也不敢搞什么夜袭了。

    而生活极其清苦的边军何尝不是如此?别说水果蔬菜,哪怕吃上一顿精米,他们也知足了。如果不是打仗,他们平常的伙食就是硬如石块的干粮,要不就是稀的能见底的米汤。甚至于有些兵痞非常期待有仗打,起码伙食能变好一些。

    不论是幽州城还是契丹军营里面,都是灯火通明,篝火通红。因为彼此都害怕对方偷袭,毕竟大多数人都患有夜盲症,一旦乱起来,不败也败了。

    如此熬到三更,双方都有点顶不住,相继睡去。一轮残月悄然升空,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些尚未死亡的伤兵的**哀嚎,以及不远处狼群的嚎叫,勾画出一副残忍的战争页卷。

    此刻,陆承启也没闲着。很早之前,他就不直面之权交给了监察司司长,此刻有了边境军情,更是由监察士快马送回,经过御前侍卫的检查之后,便直接呈到陆承启的御案上。

    说不担心那是假的,幽云十六州乃中原门户,事关大顺生死和战争主动权的掌握,任凭哪一个皇帝都不能无动于衷。

    陆承启早就密令《大顺民报》阐述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以及契丹人的凶残,边境汉人生存状况的凄惨,被掳掠后做奴隶的悲凉……末了,报纸后面号召热血子民,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共同保家卫国。

    这期报纸一出,登时引起了热议。时代的更迭,再加上先前胡人的统治,汉人并不以为游牧民族是异族,根本没想到他们是这般凶残,毫无人性。

    报纸一出,全国哗然。契丹人的凶残,大顺子民也略有耳闻,哪里想到契丹人居然是这般嗜血?打草谷时候的泯灭人性,把汉人奴隶当做货物,地位甚至比不上猪牛。大顺子民看了报纸之后,很多人心中都有些发堵,一股热血直冲脑袋。《大顺民报》这些时日以来,已经以它独特的视角,精准的点评,直入人心的文字,和权威的报道,已被世人所认可,所有人都不曾怀疑这篇文章的可信度。

    《大顺民报》指出:“若幽云十六州陷入敌手,则契丹骑兵一路南下,无险可守。我大顺军队被动挨打,毫无战争主动权。届时,契丹人想入侵就入侵,想掳掠就掳掠,中原大地将饱受涂炭。谨以此文,警醒诸位同胞,国运之战在于幽云十六州,在于每位大顺子民的鼎力支持,在于三军用命,在于文臣献策……”报纸后面,还附了捐赠信息和参军信息,号召有志青年,拿起刀枪,保家卫国。

    这篇文章,巧妙地把家与国结合在一起,深刻地警醒了世人,国破则家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若每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那大顺灭国之日,便是大顺子民破家之时。

    一文惊醒万万人。大顺子民也不缺乏有识之士,一呼百应之下,不少热血青年涌向各地厢军,吓得兵部官吏连夜上奏给陆承启。

    陆承启接到奏报,叹道:“谁说我大顺没有希望,这些热血青年,就是大顺的希望!”

    其中还有一则插曲,那就韩伯珂独子,韩成义也是热血青年,一身家传刀法使得虎虎生风。他原本乃是文武双全,文能提笔写词,武能上阵杀敌。只不过这次恩科没有中,仍留在长安郊外苦读经书。这日他看了《大顺民报》之后,热血上涌,就想报名参军。

    韩凤儿吓坏了,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弟弟,你还记得爹爹临终前是怎么跟你说的吗?我韩家就你一根独苗,你若再战死沙场,你叫我怎么办?爹爹不希望你去当兵,只想你能读些诗书,做一个富家翁,把韩家香火传下去。好在圣上取消了爹爹的罪名,为他平了反,你能参加科考。你不思进取,怎么对得住死去的爹爹和把你拉扯大的我?”

    韩成义犹豫再三,才把那柄大刀给放回灵位之前,不忿气地拿起了经典书籍,恨恨地看了一眼守在门口啜泣的姐姐。今年才十六岁的韩成义,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最容易冲动。一心为着报效国家,却不曾想想自己的家人。

    陆承启当然不知道这段插曲,他感到欣慰的是,通过《大顺民报》,总算把大顺子民的爱国情怀调动起来了。

    幽州城,经过一日大战,仍然巍然伫立。

    鸡鸣之后,气氛突然再次紧张起来。

    朱大光一夜只睡了两个时辰,期间他还要起来巡视,尽心尽责做到了一个游击将军该做的事情。

    天只是微微一亮,朱大光就下令投石车立时把架在护城河上面的濠桥给砸掉。这方圆百里的树木都被砍伐一空,适合做攻城器械的木材几乎没有。把敌人的濠桥给拆了,他们就要运土填河了。只是幽州城的护城河既宽又深,不知道要掘土多少,才能填出一条小道来。

    耶律涅鲁古听闻濠桥被毁,又气又怒,一连砍了好几个汉兵,才稍稍止住怒气。这时候,耶律重元也得到消息,早有准备的他命令汉军拿着麻袋装土,填护城河。

    这一次他们有备而来,准备以填土战术,一路填到城墙之上。这个战术在东汉末年已经被发明出来,只是那时候是诸葛亮用来夜间偷袭的,并没有正面强攻。况且诸葛亮攻击的那座是小城,哪里有幽州城这般城高墙厚?

    耶律重元想出的这一个办法,看样子好像挺有效的。难道天下坚城著称的幽州城,会被这样攻破吗?看来还是得用事实说话。

    只见汉军掘了土,装进麻袋后,一袋袋丢入护城河中。每一次上去,都有几十人到上百人被箭射中。更有甚者,被投石车抛出来的巨石砸中,被床弩串成一串糖葫芦。

    护城河还没有填到一半,七千汉军已经只剩下两三千人了。耶律重元一看,心中暗道不好,他手下只有这一支步兵,若是打光了,虽不心疼,但要用骑兵的命去填,也不划算。

    他赶紧派上其他游牧民族,如室韦、女真等士兵,下马去填河。这些士兵有了些甲胄,伤亡也降了下来,总算在黄昏之前,弄出了一条小道,仅能通行两人,若是骑马,还有掉入护城河之虞。

    见天色已晚,耶律重元就算有心攻城,也只得吹起牛角收兵,来日再战。回去一清点伤亡人数,居然超过七八千。虽然大部分是受伤,但边军的箭枝都是锈铁斑斑,受伤之后若不是命硬,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技术,肯定会被败血症给害死。所以这些伤兵,也等同死亡了。

第七十五章:你有张良计

    耶律重元没想到,他费尽心思想出来的填土战术,伤亡会这么大。即便这一日死的最多的是汉军,可其他部落的士卒,也损失不少。相反,契丹骑兵的马弓,鲜少有给城墙上的边军造成伤害。因为他们这次没有把攻城利器——投石车给运过来,单凭这点濠桥、云梯,还真的不够看。再加上边军有经验,早早竖起木立牌、篦篱笆、皮竹笆、护城遮架等遮挡器械,以防止契丹骑兵射来的箭镞。所以契丹骑兵就算是万箭齐发,对城墙上的边军伤害也是很小的。

    如此这般消耗士卒,别说把土堆上高达三丈的幽州城城池之上,就是来回冲到城墙下面,都要损失大量兵马。耶律重元虽不善于领兵,但对于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无可奈何之下,耶律重元开始调整战术,并不打算用那个笨法子了,如果这么打的话,就等于把士卒送到边军的羽箭下面。这般送死,耶律重元再傻也不会做。

    他一边命人回辽国,调运更多的攻城器械,一边让汉军去百里之外砍树做云梯,准备下一波攻城。这时候,萧峰看出了问题,那就是契丹大军的粮草有些不够了。

    十万大军的吃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哪怕契丹军队向来没有什么后勤压力,那也是建立在“打草谷”的战时补充军需的手段之上。契丹士兵原本既是战士,又是牧民,一般不需要专门的军需给养。可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的契丹骑兵还是一成不变吗?不是,现在的契丹军队,军需给养渐渐多了起来,虽然只占了十之二三,但也不可小觑。

    这次耶律重元急于建功,连给养都没要,就急匆匆地聚集了部队出发。哪怕契丹骑兵能饮马奶,食湩酪(即奶酪)等维持粮食来源,可军队里面牝马不多,杯水车薪而已。

    契丹骑兵虽自备军食,也带的不多。他们出征要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弓有四张、箭枝四百、长短枪、骨朵、斧钺、小旗、锤锥、火刀石、马盂、炒一斗,沙袋、搭钩毡伞各一个,縻马绳二百尺……带了这么多东西,都要放在马匹之上,即便有每人几乎有三四匹马,对马力的消耗也很大。再带上一个月左右的粮食,那负重就更大了。再加上幽州城外虽然有水草,但不算丰盛,马力消减很快。

    再加上大顺用出的坚壁清野策略,坚决不让契丹人得到一粒粮食的原则,契丹人连打草谷都要深入幽州地界之内,恐怕他们在险峻的大山面前,对这项工作不感兴趣。

    萧峰注意到这个问题,可他也认为不算什么。契丹人都有习惯自备军食,一般都带足一个月所需,只要一个月之内攻下幽州城就行了。再不济,等到二十天左右的时候,再撤退,剩余的粮食挤一挤,也能坚持回到辽国边境。沿途再打猎什么的,总能找到吃的。对于粮草问题,他们从来不担心。

    这也是为什么汉人一直打不过游牧民族的根本原因之一。兵书里面不知道有多少战例,讲的是如何断粮道,迫使敌军自乱阵脚。可契丹人没有专门运粮的粮队,怎么断他粮道,毁他粮草?没有了这个大杀器,汉人便要陷入了苦战,而且是艰苦的守城战,不敢轻易出击。

    翌日清晨,契丹人又发起了攻城。这一次来的总算不是汉军了,因为汉军差不多损失殆尽,耶律重元命令他们去砍树制造攻城器械去了,没有再投入战斗之中。

    而这些攻城士卒,大多是由渤海、奚、室韦、女真等族的士兵组成,当然也有不少契丹人,他们的作用是在队伍最后面,做督军。

    不得不说,这些游牧民族的悍勇程度,比之前些天的汉军凶了不知道多少倍。一个个悍不畏死的模样,连边军都被震撼到了。特别是看到一个女真族士兵,身上插了不下七八枝箭羽,都还不要命地冲上云梯,最后是流血太多,力竭而死。但他的悍勇,大大鼓舞了攻城军队的士气,一时间边军的气势有所降低。

    契丹军队所剩的云梯不多,还有十余架而已。朱大光也不敢藏着掖着了,命人把猛火油柜推出来,用火攻把云梯烧掉。

    猛火油柜的确是一件大杀器,聪明的汉人把烟火的原理运用在了攻城器械之上。它以猛火油(即石油)为燃料,用熟铜为柜,下有四脚,上有4四个铜管,管上横置唧筒,与油柜相通,每次注油三升左右。唧筒前部装有“火楼”,内盛引火药。发射时,用烧红的烙锥点燃“火楼”中的引火药,然后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柜中压缩空气,使猛火洞经过“火楼”喷出时,遇热点燃,成烈焰,用以烧伤敌人和焚毁战具。而朱大光命人所用的这些猛火油柜则是小型喷火器,用铜葫芦代替油柜,以便于携带、移动。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石油,它遇火不灭的特性,让中国人大感兴趣。聪明的中国人很快就结合烟火的原理,把石油用作武器,制出了原理和今天喷火器十分相似的“猛火油柜”。

    这一件大杀器一出来,登时扭转了战场的形势,契丹军队为之气结,而边军则大大鼓舞了士气。特别是有些攻城士卒被沾到石油之后,扑灭不得,惨叫地倒在了地上,痛苦地翻滚来翻滚去,直到烧成灰碳才断气。看到这一幕惨剧,攻城士卒再也聚集不起士气,败退下来。十余架云梯也被焚毁了七八架,仅余三四架撤退了回去。

    哪怕契丹督军砍杀了不少吓破胆的其他族士兵,也阻止不了如同潮水般的败兵,耶律重元气得火冒三丈,眼看就要攻到了城墙之上,却被火攻毁了好事。

    但兵败如山倒,他只得勒收部队,聚集败兵,稍作休整。

    这一战仅仅是打了一个上午,幽州城就危险迭出,朱大光有点心悸了。要不是契丹人没见过猛火油柜,恐怕不易击退这般悍勇的士卒。

    他巡视了一番城墙上的边军,命令换防,把预备队换上,原先疲惫不堪的边军换下去休息。有多年作战经验的他,知道下午契丹人的攻势,会更加猛烈。

第七十六章:我有过墙梯

    弥漫的硝烟,遮天蔽日。特别是使用了猛火油之后的战场,更是显得有些灰醚一片。这些猛火油是未经提炼的石油,燃烧起来黑烟特别大。黑烟升空后,一时间连艳阳都显得灰暗起来。

    耶律重元在大营之中,一时间也没了辙,问手下将领道:“这是什么武器,竟有如此威力?”

    众将皆不识,待得揪来一个边军俘虏,才得知这是猛火油柜,乃是近些年军器监制作出来的大杀器。里面装的是猛火油,一旦沾上,难以清洗,遇火立燃,十分恐怖。

    虽然猛火油柜的射程并不远,但架不住契丹士卒对它的畏惧。哪怕是谁,看见一个浑身着火,活活烧死的人,也会觉得十分残忍,从而彻底心寒。

    契丹大军的士气就是这样为之一挫,耶律重元也有点措手无策了。好在萧峰说道:“听那顺兵说到,这猛火油柜并不多,恐怕撑不了多久的。如果我军能制作更多的云梯,又岂会害怕攻不上去?皇太叔只需下令,攻入城中的士卒,金银财宝,汉奴女婢任由他们选取,肯定能激发士气。”

    耶律重元白了他一眼,说道:“若是如此,岂不是乱了套?传我命令,下午接着攻城。对了,汉奴们把云梯做好没?”

    负责督军的契丹将领,闻言连忙说道:“顺军实在狡猾,方圆百里之内并没有大树,末将已经派汉奴去百里开外砍树造云梯了,想必很快能回转。”

    耶律重元点了点头,说道:“下令让儿郎们吃饱一点,午后再战。若谁能攻进城中,我赏他一个大大的官职!”

    此刻,幽州城中,朱大光也知道,契丹大军一时半会组织不起攻势了,便下令吃饭。不多时,煮好的饭菜端了上来。比之以往的伙食,打仗这会的伙食好多了。虽然还是糙米为主,但平日里吃怕了野菜、麦麸和高粱的边军,还是吃得津津有味。

    军官的伙食好一点,还有白面馒头。朱大光倒是没吃白面馒头,把馒头让给了守城边军,自己扒拉了一碗糙米饭,填了一下肚子就放下碗筷了。

    不得不说,朱大光的确是一个爱兵如子的将领,可能也与他当年也是从小卒做起有关,他十分了解边军的心思。这些边军都是穷苦人家,为了吃上一口饭,才选择当的兵。这年头世道不太平,当兵是个危险的活路。若不是到了绝境,谁会把脑袋提在裤腰带上?

    当兵的话,还能吃饱饭,虽然吃得也不怎么样。更何况还有军饷,若能当够十年大头兵,积攒些钱银,也能回乡娶个婆娘,过上点好日子。哪怕是有人喝兵血,克扣军饷,当了十年兵,也能积攒个几十贯。当然,如果战死了,就一无所有了。

    这些边军倒是很看得开,当兵都是为了搏一个前程,不是如此,谁去当苦哈哈的边军?皆因边军的粮饷虽然比不上禁军,但也相差无几,比起厢军,高了不止一倍。所以报名边军的穷苦人家,每年都是这么多。

    边军们吃过饭,彼此都没什么交流,都在检查武器。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看见明日的太阳,说再多还不如把武器整理好,活命的机会也大一些。

    朱大光忧心忡忡地看着不远处的契丹大营,说真的,他觉得很憋屈。契丹大军简直目中无人,把大营修得这么靠前,若是城中骑兵有一万,朱大光都敢连夜偷袭。只需绕到契丹大营的背后,趁其不备,放火烧营,肯定能建立奇功。可惜幽州城里面仅有两千骑兵,大多数还是驽马,仅仅冲锋一阵便没了马力,怎么跟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契丹骑兵打仗?

    朱大光恨恨地望了一眼契丹大营,握紧了拳头,拳头上的茧子和青筋,表现出他此刻的悲愤之情。

    而还在赶路的王韶,他自己都有点不相信,因为他现在已经来到了幽云十六州的地界边缘,尚有一天,便能赶到幽州城下了。

    王韶派出的斥候,隔一个时辰回报一次,只为了不给敌人沿途埋伏的机会,和监视敌人的情况。最远的斥候刚刚被派到幽州城,探取契丹大军的动静。

    越是有名的将军,用兵就越是谨慎。哪怕是行险用计,也是建立在强大的情报后面的。而陆承启在王韶出发的时候,把幽云十六州一带的监察士都给了王韶,任他调用,为的就是情报上面的领先,不错过任何一个战机。

    王韶并没有减慢行军速度,作为一支半数步兵的军队,能日行百里,也是王韶所想不到的。这些时日以来,高强度的行军,磨练了这些禁军的意志,几乎每一名禁军,都很像成长了不少。当然,也不是没有非战斗减员,仅仅是脚上起泡的禁军,多达千人。但原先这些老爷兵,居然丝毫不吭声,不肯落队,让王韶暗暗称奇,思索道:“难道陛下整理出来的练兵方法真的具有奇效,把这些兵痞都训成了这般模样?说不得,我回去领军之后,肯定要试上一试。”

    而沿途除非真的支撑不住倒下的禁军,也被送往附近县城州府,前提是先把禁军军服给拔掉,免得契丹奸细有所察觉。

    整体来说,非战斗减员并不多,这一支进两万人的队伍,还是保持着队形,默默地朝前面行军。他们不是不累,不是不苦,而是在信念的支撑下,咬牙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路走来,风餐露宿,雨打风吹,都没有击垮这一支禁军的信念。而这种信念,则是陆承启不止一次灌输给他们的,精忠报国!

    不知道是谁起了开头,那一首《中华军魂》又再一次响起:“如果祖国遭受了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一去不复返……”雄壮激昂的歌声,就是他们信念的最高体现!

    王韶也不是第一次听见这首歌,可是不论听了多少遍,他还是被歌词深深打动了,一股“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情勃然而发,他也忍不住跟着哼唱起来,不知不觉间,禁军的士气再一次提升起来……

第七十七章:各方反应

    顺辽在幽州城下展开激战,处在辽国和大顺周边的几个国家,或多或少已经从大顺的《大顺民报》之中,得到了消息。

    此时的高丽王是王徽,乃是高丽国第十一代国君,政治也还算清明。其时,大顺和高丽来往密切,高丽以汉语汉字为官方语言文字,几乎所有方面都仿造大顺朝的制式。

    现在因为辽国强盛的关系,高丽依附大顺,就是为了不独自抵抗军力强大的辽国。而大顺有需要高丽挡住东北边的辽国大军,双方各取所需,所以便成了依附关系。以大顺为主,高丽为藩国,需要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但高丽并不甘心就此一直屈居在大顺和辽国之下,奈何朝鲜半岛的地势,阻碍了高丽的发展,还有两个强大的邻居,高丽就是想搞些小动作,也会暴露在两个强邻的眼皮底下,实在有苦难说。

    现在辽国和大顺又起刀兵,恐怕暗地最高兴的,就是高丽国王了。这不,王徽暗中召集大臣,幸灾乐祸地说道:“今年崔卿前去朝贡,却被那小皇帝羞辱一番,拿回来一车所谓特产,无非是一些瓷器、茶叶,比之我国所产皆有不如。哼,如此吝啬,活该他大顺现在倒霉!”他也不想想,哪一些所谓百年高丽参和鹿皮,就想换回一车金银,这不是打劫行径?那些高丽参比一根小指都细幼,真是欺负人家不识货,拿几年的人参来鱼目混珠。

    崔介安也恶狠狠地说道:“微臣还想要回一些粮食,好充实国库,没想到那小皇帝推脱说黄河水患,大顺也没有粮食。呸!我高丽探子早就把大顺朝的情况了解得再清楚不过,也只有他这般厚脸皮,才说得出这番话来。上一年,大顺的粮食虽说不是丰收之年,但也有盈余的。可恶的是,那小皇帝居然下令封锁粮食贸易,现在我们就是想买粮食,都买不到了。”

    崔介安的本家,崔冲也说道:“大顺枉被称为礼仪之邦,竟做出这等小人之事,实在让人惋惜。我高丽土地贫瘠,国力弱小,若无大顺相助,如何打得过如狼似虎的契丹人?以臣之见,还不如奉辽国为宗主国算了,料想大顺也不敢轻易来攻打我们。”

    崔冲是高丽国内研究儒学最厉害的人,但他的花花肠子,比谁都多。这一条计策不得不说很毒,一来斩断了大顺的左膀右臂,让大顺腹背受敌,不得不增兵高丽边境;二来又有了一个大腿给他们抱住,不用担心辽国又来打草谷了;这第三嘛,还能恶心一下大顺,让大顺汉人知晓他们的厉害。

    若是按照正牌历史,辽国的确就是高丽的宗主国。但在这异时空,因为大顺开国之时,军力实在强大,逼迫高丽承认了藩国地位,两国关系才持续到今日。

    王徽也算是高丽国毕竟有远见的君主,一听这个计策,登时拍手叫好。但他们与契丹人向来交恶,怎么打破这层寒冰,还需要从长计议。

    不得不说,高丽棒子就是这样的民族,谁强大了就依附谁,哪怕在异时空里面,这个习性依旧没有改变。这样的民族,其实就是一个伪君子,比日本这个真小人还可恶十倍。总是不声不响,在你后面插一刀子。如果不是朝鲜半岛地势占优,恐怕在历史上就被灭国无数次了。

    正史上,隋朝、唐朝都攻打过高丽,就连明朝,也和朝鲜在辽东打过几战。可见,其实朝鲜半岛上面的国度,并没有大多数人那样想的那么好。相反,还特别招人厌。谁会喜欢一个随时在你身后插刀子的人?用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面,也是这个道理。

    后世美利坚扶持韩国,想必也是为了给某国准备的刀子罢了。

    却说高丽王臣商议好怎么投靠辽国的事情,就派人去办了。不得不说,高丽被称为“小中华”是有道理,起码这一招笑里藏刀用得非常之好,也狠毒无比。他们也非常注重保密,这次暗中商议,被派往高丽做卧底的监察士并没有任何察觉。高丽学习汉文化没有学到精髓,倒是把搞宫斗,搞阴谋的本事学到了骨子里,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讽刺。只是不知道他们做出这个决定,后面会不会悔恨得想自杀。

    而与高丽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收到了这个消息。这时候,日本国进入了平安时代,国内政权统一,但大权旁落,藤原家族把持了日本的朝政。

    其时,一手使得藤原家族兴旺起来的藤原道长已经死了,他的长子藤原赖通任关白,相当于摄政王的地位,藤原家族在日本一手遮天。

    这时候日本与大顺是通商关系,大部分是以民间的形式进行。因为大顺前几任皇帝都不甚看重海上贸易,更兼严重抑制商人的地位,所以海上贸易一直不温不火。但辽国建国之后,陆上丝绸之路中断,趋利的商人不得不自己去摸索,总算是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事海上贸易。

    而日本作为领国,自然就是贸易的第一对象了。

    藤原赖通接过商人送来的《大顺民报》,他还以为是邸报的一种,并没有过问从何而来,反倒是对顺辽大战颇感兴趣,叹道:“若我有此大军,何愁大顺不灭?契丹还是太弱了!”

    如果陆承启知道了,肯定对他这番话嗤之以鼻。这时候的日本,算是刚刚脱离了蛮荒时代,进入了文明时期。契丹人再不济,武力也不是日本人所想的。藤原赖通这般自大,岂不是当今的夜郎?

    藤原赖通心忧海贸,又问了一番,知道海贸无恙,才稍稍安心。他并不在乎大顺对粮食和铁器禁运,他怕的是日本没有了大顺铜钱的流入,日本会发生动乱而已。日本现在进入一个贸易红利期,他们廉价的白银,能换到不少大顺的铸钱。虽然在大顺商人看来,是自己赚了。这是一个双方都盈利的事情,藤原赖通可不想就这么放过了。顺辽大战对他来说太遥远,他只需知道大顺没有被灭国,日本和大顺还可以继续做生意,那就行了。

第七十八章:骑兵当步兵

    被制造好的云梯,多达几十架。耶律重元也发现了他不能把所有的汉军都投入无休止的攻城消耗战之中,不然的话,就是简陋的云梯都没有人可以制造了。

    而契丹等游牧民族不善于制造器械,他们自小生长在马背之上,哪里像被掳掠的汉人那般,生活器具都是自己鼓搞,实在不行了才去用钱买。

    这些云梯,说它简陋还真不为过。它的功能仅仅是攀爬,与精密的云梯有天壤之别。一来它没有防止檑木的设计,二来它的梯身太过于狭窄,仅容一人攀爬。但这些云梯胜在结实耐用,且是新木制造的,木身尚未干透,有一定的防火功效。

    契丹人也是聪明人,看得出这一点。于是契丹大军的士气又再一次提升起来,纷纷请战。

    耶律重元经过慎重的考虑,派出了悍勇的女真族士兵,和少量的契丹骑兵,一律下马做步兵,抬着云梯、撞木等开始攻城。

    经过一个下午的休战,边军已经恢复了力气,对于战胜这些契丹人,又多了几分底气。只是外无援军,只靠这五万边军坚守,难以全胜,最多只能让契丹人知难而退。

    再一次看到如同黑云般压来的契丹军队,一个小校尉忍不住啐了一声,道:“他奶奶的,这些契丹人是疯了?前几次不都是打打草谷就撤了,这次怎么钻了牛角尖,非得攻下幽州?我手下都死了好几个了!”

    朱大光恰好就在旁边,他对这个也是心存疑问,但他不是文官,对这个问题只在心里面一闪而过。他只知道现在契丹大军兵临城下,不破幽州不罢休。既然如此,那就打他娘的,还有什么好说?

    绞盘床弩击出的弩箭,居高临下,几能射出四百多步。幽州城修了众多敌楼、战棚和弩台,每隔一定距离便有一处,每处可容士兵一二十人,并设置床弩、投石车、滚木檑石等重型摧毁兵器和器械,构成重点防御,并与布列于女墙后面的士兵一起,形成点线结合、互相策应的防御体系。这一体系又与护城河、羊马墙、各城门和瓮城一起,形成了完整的城池防御体系。

    面目狰狞的女真族士卒,在穿透力极强的绞盘床弩面前,就如同纸糊一样。他们身上薄薄的衣甲,根本不能有效的提供防御。有一处护心镜的还好,或能侥幸逃过一劫。但大多数都是一支弩箭穿了三四个人,还饶有余力,射入地上,弩箭尾部还颤动个不停。

    女真族士卒真的悍不畏死,哪怕看到族人死状凄惨,他们仍然嗷嗷叫地冲上前。这些女真族士卒的死亡,没能让他们感到畏惧,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血液里面的凶性。

    朱大光也没有吝啬,命令投石机车发射。一块块重达十余斤的石块自天而落,如此密集的冲锋,落入敌群就是掀起一阵血雨腥风。运气不好的的女真族士卒,当然被砸破脑袋,脑浆流下一地,混杂着鲜血,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

    如果新兵蛋子在这样冷血的冷兵器战场上面,看到这样一幕,肯定会恶心得三日吃不下饭。但边军已经习以为常,兀自平静地装填,发射,根本不去看他们打死了几个人。

    在护城河通往羊马墙的那段填土小道,是女真族伤亡最大的地方。往往一支弩箭过来,起码带走两三个悍勇的女真族士卒。

    而耶律重元也不是盖的,命令把云梯放在护城河上,铺上木板,就又是一条濠桥。只是在投石车的面前,这样不坚固的濠桥,简直不堪一击。只是投石车的精确度不够,发射的石弹往往都落入了护城河中。

    女真士卒也吸取了汉军的经验,小心翼翼地躲过了羊马墙面前那一段布满陷阱的地带。虽然仍不能避免中招,但损失小了很多。

    只是在密集的箭镞下,他们的衣甲仅能保证他们不被击中要害。凶狠的箭镞冷不防地钻入他们衣甲的间隙之中,又收割了不少女真族士兵的生命。

    但不得不说,女真族的士卒实在太悍勇,就是如此大的打击,他们也还能保持旺盛的求胜**,前赴后继地往前冲锋。

    很快,一架架云梯竖了起来,女真族士卒鱼贯而上,但是在夜叉檑、砖檑、泥檑、木檑、车脚檑等檑木,还有奈何木、坠石、狼牙拍等犀利的守城武器下,他们被一个个摔下城去,就算不死,也残废了。

    而契丹骑兵也学会了火攻,他们在护城河边上,把点燃的火箭抛射入城,收到了一点效果。毕竟是砖木结构的城楼,立时被引燃一大片。

    可惜边军准备充分,还有专门的灭火部队,他们拿起水囊、水袋、麻搭、唧筒、溜筒等,很快就把火势给扑灭了。

    契丹每个骑兵都有几百枝箭,不要命的抛射火箭,总算是有点效果了。但一眨眼之间,火势就被控制住。还有些火箭遭遇了横风,射入了女真族士兵之中,惹来了一片片骂声。

    看见自己想出的妙计被破解,耶律重元也为之气夺,一时间没了辙。作为先锋的耶律涅鲁古则说道:“父亲,无需着急。现在幽州城的守势也在进一步衰减,若我们再坚持下去,不到十天,必能破城!”

    耶律重元深呼吸了一下,艰难地坐了下去,说道:“这些都是极好的士兵啊,如此送死,实是不该!”

    耶律涅鲁古笑道:“这些是女真族,又不是我契丹人,父亲可惜些什么?近些日子,时常听闻白山黑水那边的女真人也不安分,出了好几拨马贼,专门掠杀我契丹贵族。想必皇上也知道了,为什么不派兵剿灭?”

    耶律重元怒骂道:“耶律洪基打的什么主意,我还不知道?他只是为了消耗我的实力!我们的部落被他挪到白山黑水边上,就是不放心我!哼,当初若不是他窃取皇位,这个皇帝什么时候轮得到他?”

    耶律涅鲁古也知道,耶律重元是辽圣宗耶律隆绪次子,辽兴宗耶律宗真同母弟。圣宗死后,钦哀后萧耨斤称制,欲立重元为帝,重元以其谋告兴宗。兴宗夺回政权后,把耶律重元封为皇太弟。若是当日耶律重元想当皇帝,他还就真的当上了,那就没有耶律洪基什么事情了。

    不过辽兴宗和耶律重元感情好,不代表耶律重元和耶律宗真的儿子,耶律洪基的感情好。两人表面上平和一片,其实互相提防。耶律重元是契丹里面仅此皇帝部族的最大的一个部落,肯定会招来提防的。

    耶律涅鲁古压低了声音,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说道:“父亲,那我们为何不夺回皇位?”

第七十九章:久攻不下

    耶律重元吓得立马捂住了耶律涅鲁古的嘴,挥退了左右,然后才心有余悸地说道:“逆子,你想找死吗?你知道那耶律洪基在我部落里面安插了多少奸细吗?你居然说出这个,你不怕人家调来御账亲军,把我们一锅端了?那拐子马,我想着都怕!”

    耶律涅鲁古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打了自己两个耳光,但又非常不甘心地说道:“那耶律洪基没甚么本事,却占据皇位,父亲就没想过夺回皇位?”

    耶律重元斥道:“这个念头想都不要想,耶律洪基掌握的力量,岂是你这个小娃娃能看得见的?你还是好好带兵,做好你的本分!这种话,你以后提都不要提!”

    耶律涅鲁古被耶律重元训斥一番后,悻悻然出了中军大帐,恶狠狠地说道:“传我军令,就算全军覆没,也要死在城头上,我就不信了,我耶律涅鲁古,还奈何不了一座小小幽州城!”

    得了军令的先锋军,把手上剩下的契丹骑兵都做了步兵,一个个向幽州城发起了进攻。但架在城墙上的云梯却是被一根根叉杆、抵篙给推开,狠狠地摔在地上。

    一个个契丹士卒,被砸落,摔得七晕八素,吐血不止。侥幸上了城头的契丹士卒,不足百中一二。但一有人上去之后,看似稳固的幽州城防线就显得有点松动了。

    好在朱大光身先士卒,接过亲兵递给他的大刀,对着冲上城头的契丹士卒跑了过去,一边跑还一边喊:“跟我来!”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城头的女真族士卒,正想大开杀戒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力不从心了。没有几下,就被武功不弱的边军给砍中,接着摔下城头去,肯定是活不成了。

    但缺口一打开,悍勇的女真族士兵就如同喷泉一般涌出来了,一个个举着马刀怪叫着冲向守城的边军,朱大光很有经验,大喝道:“把云梯推下城墙,别让更多的敌人冲上来!”

    他的亲兵也跟着大声喊道:“快把云梯推下去!”

    顿时,一个什伍的边军听到后,也不要命一样冲了上来。这些都是朱大光准备的预备队,专门用来应对这个场面。

    这个什伍里面有十个士卒,一个什长,皆是身经百战之辈。甚至于有一些都是老兵,原先皆有官职。但朱大光为了保证防守,把他们都调了出来,组成了二十余支队伍,每个方向的城门上面都放了五支什伍,就是为了以防万一。

    这些什伍作战凶猛,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好似一部杀戮的机器,哪怕身死,也要拉上一两个垫背的。按照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杀一个回本,宰两个有赚”。

    有了生力军的加入,很快就清完了冲上城头的敌军,还把云梯给掀翻在地,不少于六个敌军自云梯坠落。虽然最底层的没什么事情,但在最上面的士卒,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幽州城高达三丈,这般高度摔下去,不死也残废了。

    耶律涅鲁古见到攻上了城头,也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但不多时,冲上城头的士卒都被一一斩杀,他气得直跺脚:“都是猪吗,怎么连一刻钟都没坚持下来?”

    他的亲兵不屑地说道:“这些女真人,勇猛是勇猛了,可惜人数太少,而且没什么配合,一冲上去就各自为战,再厉害也打不过人家几百人啊!”

    其实他们也都知道,论守城,人家汉人比他们精通一万倍,他们匆匆忙忙骑兵做步兵,虽然一样地勇猛,挥舞弯刀嚎叫着扑向翁城。可到城墙下后却便得异常笨拙,根本不懂如何作战,很多人爬云梯甚至比走钢丝的狗熊都笨,结果成了守军打击的活靶子。在密集的箭雨、弩箭和石弹下,一个个都射成了刺猬。也有不少士卒冲到了城门前,在箭枝的射击死角下面,用撞木撞击城门。城墙上的守军不得已,只能靠檑木来攻击。时不时还把烧开的开水倒下来,烫得一个个契丹士卒嗷嗷乱叫,四处跺脚……

    这一仗从清晨打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五个时辰了。双方的伤亡都不小,但边军一直都还在坚守着。可是攻城的契丹士卒就有些泄士气了,久攻不下,除了死亡还是死亡,谁在这个环境里面,心理都会变得有些微妙起来,就算再悍勇,此刻也发挥不出十成力量了。

    一万多先锋军,此刻已经剩不了几个人了。眼看着这般添油战术伤亡太大,耶律涅鲁古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游牧民族除了在马背上作战之外,根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攻坚战。哪怕在马背上,他们也是集团冲锋,迂回打击,疾驰骑射这几套战术而已。奈何游牧民族的骑术实在太过于精湛,哪怕汉人再练习个十几年都追不上,所以野战非常吃亏。

    试想一下,冲锋起来的马匹,拥有无可比拟的冲击性。一般步兵在这样的集团冲锋下,一下子就被冲散了。不是汉人不勇敢,只是兵种上面的差异,让两军的攻守地位已经决定的了。

    更别提耶律洪基的御账亲军,全都是拐子马,就是常说的重装骑兵,连马都是清一色的大宛马,冲锋起来威势十足,不是一般人能抵挡得了的。哪怕是后来威震天下的蒙古军,也不敢撄其锋芒,只能采取骚扰迂回战术破之。

    眼看一日时间又过去了,除了丢下几千具尸体,什么战果都没得到。耶律涅鲁古无可奈何之下,下令吹牛角收兵。那些已经有些畏惧的攻城士兵听闻牛角声,顾不得那些云梯了,一个个都飞一般往回撤。这样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他们实在是不想打了,上了云梯等于有死无生,契丹人、女真人也是有妈生,有娘养的,他们一样会畏惧死亡。

    遗留下来的伤兵,却没人管了。轻伤的都被拖走,重伤的一个个在哀嚎着,却没人理会。

    其实这时,守城边军已经有些力竭了。为了不给敌人看出破绽,他们仍然勉力射出弓箭。只是弓箭软绵绵的,一点杀伤力都没有。虚张声势一番之后,所有的边军都累瘫在地,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天射出几十箭的边军,手臂已经肿了起来,被弓弦弹得一片通红。

    朱大光身先士卒,也在推云梯的时候,被一个悍勇的女真族士兵砍了一马刀。好在不是要害,砍在背部有甲胄抵挡了一下,伤口也不深,但流血还是过多了。

    契丹人一退,朱大光就顶不住了,他只感到一阵头晕目眩,手中脱力之下,那柄大刀“晃当”一声掉在地上,吓得他的亲兵连忙唤来军医,给朱大光包扎。

    朱大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不晕过去。他知道,他是这支边军的军魂,他倒了,幽州城就没了。

第八十章:等待时机

    “报!”

    急促的马蹄声自远而近,一声声大喊,表明了来人身份,正是王韶派出去的斥候小队。但此刻只有一个人回转,王韶远远看见,不由得心中“咯噔”一声,暗道:“如果是斥候小队和敌人交手了,岂不是暴露了我军行踪?那想要偷袭就难了,兵书上说,以奇胜,以正合。奇兵不起作用,如何胜得了契丹大军?”

    正思索间,那个斥候很快就凭着手中的斥候令牌,一路畅通无阻,进入了军营之中。在王韶大帐不远处,这个斥候便翻身下马,进入了大帐之中。

    王韶极其重视情报,对于监察士和斥候,他都颁下令牌,让他们畅通无阻。如果是闲杂人等,在军营百步前就被射成刺猬了。

    王韶为了保证奇兵的性质,把大营扎在靠近幽州城的大山另一边,不得生火做饭。前几日有斥候发现了前来伐木的汉军,他们都忍住,没有动手。

    王韶通过情报的收集,知道了契丹大军极其缺乏攻城器械,他原本想就这样把汉军一网打尽,让他们无法制造攻城器械,那就无法对幽州城造成威胁了。

    但转念一想,王韶决定按兵不动,并且严加管束禁军,让他们不得惊动伐木的汉军和监督他们的契丹人,免得坏了大事。

    为什么王韶不把制造攻城器械的汉军一网打尽?原因在于:若把汉军杀光了,那剩余的契丹大军有两个选择,一是立即撤退,不再攻击幽州城;二是还是继续攻打,从其他地方调来攻城器械。

    王韶觉得,第二种可能性更大。契丹人这次好像抱着很大的决心来攻击似的,死战不退。哪怕这几日来就伤亡了上万士卒,还是一样地冲击幽州城。说明了契丹人对幽州城是志在必得的,杀了在他们眼里猪狗都不如的汉军,他们是不会觉得心痛的。大不了再花费多一点时间,从其他地方调来攻城器械罢了。

    既然如此,何必为了一支无关紧要的汉军,暴露了自己的踪迹?王韶决定忍了下来,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可突如其来的斥候,让王韶心惊胆战,生怕是敌人发现了自己的踪迹。

    不多时,斥候便进入了大营之中,对着王韶施了军礼,说道:“禀告统领,我小队探得消息,契丹连日攻城不下,士卒多有怨气。士气不高,且对外防范不算严密。”

    听到斥候说完,王韶才觉得心中大石落地。此刻的他,远远没有历史上那般运筹帷幄,自然做不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概。

    王韶问道:“你们小队的其他人呢,有没有被敌人发现?”

    斥候答道:“小队的其他人,正在暗中监视着契丹大军,不敢靠得太近。契丹大军的斥候出没并不密集,而且活动范围也不远。我们都是步行抵进,不敢惊动敌军。”

    王韶赞叹他们斥候工作做得好,又详详细细地问了一遍契丹大营的状况,才把他放走,心中又开始盘算了:“攻击他们攻城器械肯定不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那偷袭什么能让契丹大军大败而归?”、

    王韶在中军大帐之中踱着步子,细细思索得来的情报:“契丹人向来不带补给,大多数是自备军食。但不敢靠得太近的前提下,很难发现他们每个人到底带了多少天的口粮。再加上他们的牝马多,喝马奶亦能补充体力。这一点倒是挺值得学习的,只是大顺牝马不多……唉,想找出契丹大军的破绽还真难。唯有在他们口粮不多的情况下,夜袭偷营才能逼退他们。只是如何知道他们缺粮了,他们没有了口粮,肯定会第一时间班师回军,想要偷营也来不及啊!”

    王韶有心在路上设伏,却见幽州城前面的地势乃是一片草原,无险可守。一支多达万人的人马,如何埋伏?被人包饺子还差不多!

    一筹莫展的王韶,急躁了起来。他一遍遍地告诉自己要冷静,要沉得住气,不能冲动。慢慢才平静下来,心道:“还是静观其变吧,契丹大军没粮之前,肯定会有预兆的。”

    此刻,契丹军营之中,也是气氛沉闷。久攻不下,对士气的影响是最大的。不是契丹族的士卒还好,契丹族的士兵们开始发牢骚了:“为什么不让汉军去攻城,让我们高贵的契丹人去填命?”

    “就是啊,我们契丹人的命比他们值钱多了……”

    “嘘,噤声,有将军过来了……”

    这时候,一个将领模样的从帐营里面走出来,喝道:“你们在这里嘀咕什么,还不去巡逻?”

    这些巡逻的契丹士卒,不敢再多说,拿起马刀,迈着罗圈腿,往军营深处走去。那军官骂骂咧咧,一路骂一边向契丹中军大帐走去。而这时,契丹中军大帐之中,已经聚集不少将领,大家都惴惴不安地等着耶律重元的怒火。

    而萧峰在一旁冷眼观看,嘴里几不可闻地哼了一声,没有多说。

    将领到齐之后,坐在白虎椅上面的耶律重元重重地哼了一声,怒道:“你们打的是什么仗,啊?连这么小的一座城池都攻不下来,还说自己是天下最强的军队?我们带来的粮食,最多只能吃四十天,现在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如果十日之内破不了城,肯定要撤军了。到时候,你叫我这个皇太叔的脸面,往哪里搁?”

    这里面几乎都是他的直系部队的将领,闻言脸上皆有惭愧的表情。这时候,一个将领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军只擅长野战,何不诱敌出城,与之决战?”

    耶律重元怒道:“人家连城门都封死了,如何诱敌出城?”原来今日撞击城门的士卒回报,说城门里面堆满了沙袋和石块,从外面打开几乎没什么可能,耶律重元听了这个消息之后,才火冒三丈。

    那个将领说道:“我们诈败几次,表现得没什么战斗力了,不就行了?”

    另一个将领不屑地说道:“这般还不如写信射进城去劝降,简直是异想天开。”

    听了这句话,耶律重元眼前一亮:“劝降?好主意!怎么之前就没人想得到?”

    说话的将领一愣,苦笑道:“之前不是没人劝降过,只是那些汉人根本就不理睬。我们对待汉人如同猪狗一般,人家哪里肯降?”

第八十一章:劝降不成反被辱

    耶律重元摆了摆手,说道:“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这里面有哪个会说汉话?”

    众将领面面相觑,沉默不语。耶律重元也知道,他们是正宗的契丹人,不会说汉话也是情有可原的。但耶律重元不知道的是,就算会说汉话,所有人都不想去做劝降的那个出头鸟,说不得被人家砍了头,没理由自己去送死。

    没办法,左选右选,选中了一个随军文书。这随军文书原是汉人,但自小便在辽国长大。算是在辽国里面很有学识的人了,精通契丹话和契丹文字,还会一些汉话和汉字。

    耶律重元亲笔写了一封劝降的书信,让随军文书翻译成汉字,便让他带着劝降的书信去幽州城了。随军文书原本不想去的,但以契丹人对待汉人的做法,由不得他不去。弯弯的马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不去也得去了。

    去了或许还有一丝生机,不去的话那肯定就死翘翘了。不是所有的人面对锋利而冰冷的马刀,都有反抗的力气的。

    随军文书吓破了胆,差点尿了裤子。战战兢兢地在契丹骑兵的护送下,打着一面上书“使”字的小旗,在契丹骑兵的推搡下,哭丧着脸,逼着走到护城河边。

    黑暗的夜色,也被篝火点亮了,虽然幽州城里还是一片漆黑,但城墙边上却是插了不少火把,把周围照得亮堂堂的。

    刚到护城河边,几支箭镞就射了过来,吓得随军文书软倒在地,起不来了。这些箭镞是在警告他们,不要向前走了,要是再走一步,恐怕就真的射人了。

    契丹骑兵说道:“你自己过去,我们就送到这了。”他们也害怕守城边军不讲理,见到人马就是一支弩箭射过来。绞盘床弩的威力,就算是在四百步外也有很强的杀伤力。只是在两百步以后,准头就没有了。

    随军文书好不容易在站起身来,摸了半天,才在身旁摸到那面写着“使”字的小旗,狼狈地爬起来后,大声说道:“城墙上的兄弟,我是汉人,有话想对你们的州牧说!”

    朱大光也是目不识丁的人,黑暗中他也看到了随军文书那般狼狈的模样,不像是士卒,倒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朱大光皱着眉头,问道:“他手上拿着的旗子,写的是什么东西?”

    唤来自己这边的随军文书,一个精精瘦瘦的老秀才,姓李,原是落第秀才,混不下去了,才到边军找口饭吃。李老秀才一看,笑道:“那是一个‘使’字,料想是契丹人派出的使者。”朱大光这才得知对方是来使。朱大光也是知道战场规矩的,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他皱眉道:“让他一个人过来!”

    契丹的随军文书摇曳着小旗,摇摇晃晃地通过护城河上填土堆成的小道,好几次都差点掉下河去。他收敛了心神,慢慢地挪过去,才算是通过了护城河。

    而瓮城城墙上面的士卒,严防着他去解开吊桥,如果他敢走近一步,恐怕就是被万箭穿心的下场。好在随军文书也没这么大的胆子,他就是来到幽州城下,都付出了极大的勇气。

    一步步地走到瓮城下面,他鼓足中气,喊道:“我军皇太叔,有一封信,想要交给你们的州牧,还望接收!”

    朱大光也不想把他放入城内,毕竟是非常时期。他想了一下,派人去请刘源昌,让他做主。

    幽州州牧刘源昌也没入睡,这些时日以来,心忧战事的他,根本睡不好,吃不香。此刻他躺在床上,忽闻侍卫来报,有敌军使者,想要见他。

    刘源昌疑惑了一下,生怕这是敌人的离间计。史书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记载,派出使者,送出书信,却从中暗中用离间计,诱使君王杀掉大臣。最有名的,莫过于秦末时期,陈平用离间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最后项羽惨败乌江,最大的原因在这里。

    刘源昌虽然不谙军事,却也知道离间计的可怕。毕竟在官场上面混的人,不会这么容易就中计的。他的眼珠子转了一下,说道:“本官有些不适,需要静养,让朱游击自行断决。”

    朱大光得了回报,也不敢做主,让人把书信用吊篮吊上来之后,拆开一看,顿时笑了。别说那些弯弯曲曲的契丹文字,就是斗大的汉字,他朱大光也不认识一箩筐。

    叫边军的随军文书李老秀才看了,才知道原来是一封劝降信,无非是讲什么不投降的话,破城之后,鸡狗不留。另外还说,如果刘源昌率军投降的话,就让他做北面林牙承旨,掌文翰之事云云。

    听过李老秀才的念劝降书信,见那个契丹的随军文书还没走,朱大光不屑地笑了笑,顺手把劝降信就撕掉了,纸片随风而飞,落在火把上,爆出更耀眼的火花。

    朱大光对着城下的随军文书嘲笑道:“如果契丹皇太叔这般厉害,我朱大光不才,倒是要看看他有几分本事?尽可使将出来,我朱大光率领五万边军,便在幽州城里面等着他!”听了这话,还未睡觉的边军都大笑起来,这一笑不要紧,弄得更多的边军也跟着笑了起来。原来笑声真的会传染的,笑完之后,刚刚睡醒的边军还问旁边的同袍笑些什么,结果人人都说不知道……

    随军文书看见他们根本就不把劝降当回事,自己也没有决断权,就这么被狠狠地奚落羞辱了一番,不敢再逗留。赶紧拿着那面小旗,带着满脸的羞容,头也不敢回地往远处契丹军营跑去。

    回到军营,向耶律重元禀报了此事,耶律重元闻讯后,一时间又羞又恼,怒骂道:“好狂妄的顺狗,真以为我奈你不何?”

    耶律涅鲁古在一旁看了,却把耶律重元的亲兵、随军文书等人都挥退之后,说道:“父亲,不能再这样打下去了。我们部族的精兵都在这里,这几日以来,已经伤亡了上万儿郎了,再这样下去,我们部族就没有能打战的勇士了。我们士卒的命精贵,汉人的命如同猪狗,怎么能让我们的士卒这般和猪狗不如的汉人拼命?这汉人守城厉害,我们还是另外想法子,诱使他们出来野战,我们才能一战而胜。”

    耶律重元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他被羞辱了一番,哪里咽得下这口气?他原本也不打算劝降奏效,只不过想用离间计,把刘源昌逼到绝境,从而让幽州城边军内讧,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只可惜刘源昌实在太过于聪明,没有中计,耶律重元才显得气急败坏。他的用计水平,还停留在原始时代,哪里蒙得过在官场里面打滚了十余年的刘源昌?从他决定开始用离间计的时候,他已经注定是被羞辱的了。

第八十二章:另生计谋

    耶律重元不甘心失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想了一下,问道:“如果诱使顺狗出战,又该怎么用兵?”他此刻也算是放下了皇太叔的架子,对自己的儿子问起计谋来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儿子也是草包一个,只是比他这个大草包好一点点而已。毕竟耶律涅鲁古有一身武力,也上过战场,懂得基本的军队调动。耶律重元生来高贵,不曾提动过刀枪,自然对战阵之事,不甚了了,不然也不会攻击幽州城这么久,毫无建树了。

    耶律涅鲁古说道:“只需……如此如此,便能骗过敌军,以为我军……到时候我军……便能把顺狗一网打尽了……”

    耶律重元拍掌大笑道:“如此,就不怕顺狗们不上当了!好计谋,好计谋,我儿果然不凡!”

    耶律涅鲁古得意洋洋地说道:“父亲过奖了,此计我已经思索了良久,觉得颇为可行。只是要演这场戏,可要见点血才能逼真啊!”

    耶律重元冷笑道:“若能破城,别说见点血,就算再大的代价也可以!为父不想回到上都后,被那些无耻小人讥笑我无能,幽州城,我是志在必得的!”

    两人再暗中合计一番,把详细计策都制定下来后,耶律涅鲁古才志得意满地回到自己的营帐之中。他前脚刚进营帐,一个人影就闪了进来,献媚地说道:“大将军,末将说得不错吧,此计绝对可行!”

    耶律涅鲁古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你的计策不错,让我在父亲面前大大地露了一番脸。如此一来,我的弟弟们,可就没什么机会了,部族肯定落在我的掌中!到时候事成,你就是我现在的位置!”

    那人闻言,笑得更是谄媚,说道:“既然如此,末将就出去了!”语毕,那人很快地出了营帐。他们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不知道暗中有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们。从耶律涅鲁古自中军营帐出来后,这双眼睛就没离开过耶律涅鲁古的行踪。

    死伤狼藉的战场上,夜晚显得那样凄惨。偶尔一声狼嚎,好似身处狼群之中。让没经历过战场的人,听了凄惨的狼嚎声,配合城下仍未死透的伤兵**声,忍不住全身鸡皮疙瘩竖起。

    好在双方都不曾派出奇兵夜袭,毕竟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是夜盲症患者,夜袭的难度可想而知。

    守城的边军已经换了一拨,这是朱大光经过实践得出来的经验。先前的边军经过一日的战斗,哪怕隔一段时间才放一箭,手臂在明天也会抬不起来。更何况箭羽没曾停过的情况下,边军们已经是体力透支的了。就算第二日再勉力而战,也讨不了好去,恐怕还有失陷之虞。因此,在夜间派上预备队,是很必要的。

    守城的边军,倚城而眠,尽情享受难得一时的平静。他们知道,若不休息好,明日倒下的,恐怕就是他们了。

    一夜无事。

    翌日,天刚刚亮,残月还悬挂在天边的时候,负责瞭望的视力极好的守城边军士卒,突然发现,敌军军营好像乱起来了。他不敢怠慢,赶紧敲起了铜锣。

    听到铜锣声的守城边军,立即醒了过来。他们全都是披甲而眠,翻身而起之时,已经习惯性地把武器捉在了手里。

    边军起身之后,眼尖的发现了敌营里面的不妥,好像打起来了,还有不少人被杀。朱大光闻讯赶到,趴在城头上,也看到了这一幕,不禁大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契丹人在搞些什么鬼?难道是援军到了?不可能啊,未曾听说有什么援军啊……”

    这时候,他亲兵突然看到,那些契丹人好像在争抢什么一样,但他目力不是很好,勉强看到一个大概,说道:“将军,他们是不是在抢东西?”

    这一句原本是无心之说,却提醒了朱大光。朱大光心中闪过一个念头:“难道……”

    而这时候,契丹军营里面人心惶惶,原来天未亮之时,契丹军营里面就传出一个消息,那就军粮不够了。原本契丹军队并不需要另行补给粮草的,都是自备军食。但马匹的草料,却不是他们能自备的了。幽州虽然也一个养马场,但牧草并不丰盛。再加上农户开垦农田,已经把草原破坏得七七八八了,原本草地上那层薄薄的土壤被翻开后,很快就丧失了肥力,变成了一块沙地。

    这些年来,加上边军的屯边政策,草原更是被破坏得严重,幽州城外已经没有什么草地了。所以契丹大军的马匹,没有了丰盛的牧草来源,也变得无精打采,连爆发力都下降了一个档次。

    而耶律洪基当上皇帝之后,稍稍改善了对汉人的关系,也学习了很多汉人的礼仪,连军粮都开始由后勤供给一部分。虽然每个契丹骑兵也都自备军食,但毕竟越来越少。

    这不,听闻军粮不济,登时有兵痞开始闹事了。特别是西北部诸族,本来他们的部族就叛服无常,屡启边衅,渐渐成为了辽国的心腹之患。再加上征兵制对西北部诸族来说,是一个苦差事,漫长的行军道路,恶劣的边地环境,打胜仗了还没多少好处。西北诸部已苦于烦重的兵徭杂役,不时有反叛出现。

    这时候听闻连军粮都没了,他们立即就不干了,开始在营帐里面闹起事来。对于汉军的军粮,他们早已经垂涎已久,此刻有了借口,那更是肆无忌惮,冲到汉军军营里面就是一通乱抢。

    汉军里面,也有血性之人,哪里看得过去?双方一言不合,立即动起手来。开始还是拳打脚踢,后面渐渐发展到刀枪加身。不时有士卒倒在抢粮的道路上,连渤海、奚、室韦、斡亦剌特、巴尔浑等部族的士卒,也加入到抢粮的行列之中。发展到后来,先前的矛盾再次被激发,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吃得最好的契丹士卒。契丹士卒也不是吃素的,登时闹出了人命。

    这一下,算是捅了马蜂窝了,西北诸族的士卒自小生活在苦寒之地,最是悍勇不过。见到自己的族人倒在契丹人的手中,哪里还按捺得住心中的怒火?立即舍生忘死地冲杀上去,跟契丹士卒肉搏起来……

    萧峰得知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深知哗变的严重性,闹不好还会让十万大军毁于内讧之中。他急匆匆地冲进中军营帐,对着好整以暇地耶律重元说道:“皇太叔,外面哗变了,赶紧下令弹压啊,否则迟了,就不好收拾了!”

第八十三章:画虎不成反类犬

    耶律重元厌恶地看了他一眼,对于这个御账亲军队长,他肯定是不喜的。这摆明了耶律洪基不放心他,用最心腹之人来监视他的。耶律重元不明白的是,萧峰的确是来监视他的没错,但更是来督促他的。萧峰的军事才能,不是他们父子两个草包能比的。若是他来指挥的话,不敢说肯定能攻得下幽州城,可起码契丹大军不会伤亡这么多人。

    耶律重元淡淡地说道:“萧将军莫急,这是我设下的计谋。”

    萧峰一愣,愕然地说道:“什么计谋?”

    耶律重元得意洋洋地说道:“自然是诱敌出战的计谋。我派人去军营之中,悄悄散布军粮不足的消息,引起不明真相的儿郎们内讧。但其实,我最精锐的部族儿郎,已经在外面埋伏了,就等着幽州城里面的顺狗出战,哈哈!”

    萧峰闻言,已经被他这个惊天策略给惊呆了:“所以你就放纵儿郎们内讧吗?”

    耶律重元冷笑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般舍弃的魄力都没有,怎么能勾引得了幽州城里面像乌龟一样顺狗?”

    萧峰苦笑道:“末将怕到时候没把顺狗勾引出来,我们就先乱了阵脚。皇太叔,我不知道你最精锐的部族有多少儿郎,但外面不下于三万的儿郎还在自相残杀。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话,军心就先散了,拿什么去打幽州城?就算到时候顺狗真的出来了,军心涣散之下,假败也成了真败了。皇太叔,不能这样下去啊!”

    耶律重元听闻外面越来越大的兵刃交击之声,他惊讶为何内讧会变得这般快,阴沉着脸,刚想说话,却见中军帐外吵闹声越来越大。此刻,居然还有一名契丹士卒被丢入了中军帐中。耶律重元吓了一跳,却见那名士卒胸口插了三支箭羽,口中鲜血涌出,瞳孔涣散,眼看是活不成了。

    耶律重元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比他预料的最严重后果还严重得多,他不明白为什么一直受欺压的西北诸族这时候突然这么凶狠,对“自己人”一点都不手软,甚至比杀汉狗还干脆利落得多。

    耶律重元怒道:“传令下去,若再不放下兵刃的,一律就地斩杀!”

    可惜,这时候械斗已经蔓延至整个军营之中,想要制止,已经不是易事了。军令传出去,根本收不到一丝效果,各族士卒还是在互相砍杀。

    耶律重元此刻开始害怕了,赶紧命令埋伏在军营外面的精锐回营弹压,但一时间收不到什么效果。耶律重元不由地慌了手脚,他的长子耶律涅鲁古在军营外面,而他的亲军所剩无几,若被那些西北诸族的士卒冲进中军大帐之中,那他这个主帅,就凶多吉少了。

    他勉强镇定,说道:“萧将军,听闻你勇冠三军,此刻正是用人之际,弹压哗变一事,就交给你了,如何?我的亲军,你任意调遣!”

    萧峰也知道,现在是非常时期,不是意气用事之时,他也没有推脱,拿起耶律重元的黄金大弓,跨上两壶箭,喝道:“跟我来!”

    耶律重元见他如此嚣张,心头掠过一丝不爽。但现在需要用到他的武力,耶律重元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萧峰不愧是御账亲军队长,武艺果然出众。耶律重元用来装饰的三石硬弓,被他挽得如同满月一样。“咻”的一声,紧接着一声爆响“嘭!!!”

    一支上好雕翎箭射中了百步之外的中军大旗的旗杆之上,箭尾仍在不停地颤动,发出嗡嗡声响。

    萧峰借此箭之威,大喝道:“谁还不停手的,下一支箭就射在他身上了!”

    被这一箭之威所慑,见萧峰如此勇猛,西北诸族的士兵们,慢慢地停手了。场面静下来后,倒在地上的伤兵,发出阵阵哀嚎,听得怪渗人的。

    萧峰怒视那些拿着马刀,马刀上还沾着鲜血的士卒,大喝道:“一刻钟之内,回到自己的营帐之中,不得出来,这件事既往不咎。如若不然,就地格杀!”

    哗变就是头脑一时发热做下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力的将军进行弹压,恐怕假打的士卒们就变成了真打,最后就是骑虎难下了。

    就是这么短短一盏茶时间,契丹军营里面,伤亡起码有千人。这简直是无妄之灾,萧峰在心中已经恨死了这对草包父子,没事显摆什么计谋。弄出这等事情来,还需要他来擦屁股。

    萧峰已经打定主意,回去好好参耶律重元一本,在耶律洪基耳边说此人志大才疏,不是成事之人。想必如此一来,耶律洪基也看清了他们父子的真面目了,再也不会委以重任。

    在萧峰的武力威慑下,哗变总算止住了。但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原本看似团结的契丹大军,忽地分成了好几派。虽然仍是契丹族士兵的实力最为雄厚,但谁能保证在以后,这些不同派系的士卒,不会在他们后面插上一刀?

    萧峰如此聪明之人,不会看不出这一点,心中暗骂耶律重元和耶律涅鲁古,简直就是不知所谓。诱敌战术千百种,偏偏选了一种最为危险的。弄不好敌人没上当,自己反而死在了内讧之中。

    其实,萧峰在弹压之时,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的。此举甚为冒险,他自己也知道,如果不是契丹大军余威尚在,恐怕他也做不到这样轻而易举。

    这时候,耶律涅鲁古带着契丹精锐急匆匆赶了回来,见了萧峰,劈头就问:“顺狗呢,难道都跑了?”

    萧峰不理他,转身走进中军大帐之中,把黄金大弓交还给耶律重元之后,淡淡地说了一句:“幸不辱命……”说罢,转身除了大帐。

    耶律涅鲁古刚好和他在帐门时候相遇,结果萧峰连正眼都没瞧他,径直走向自己的军营。耶律涅鲁古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大感恼怒,刚想大声呵斥萧峰,却被耶律重元叫住了:“逆子,你出的好计谋!”

    耶律涅鲁古吓了一跳,呐呐地说道:“父亲,为什么这样气愤,我自认为没做错什么啊?”

    耶律重元极度气愤之下,一口气喘不上来,憋得一张大脸通红,配合光秃秃的头顶,一条小辫子绕在上面,要多滑稽就有多滑稽。

第八十四章:找到破绽

    好不容易喘上一口气,却如同破风箱一般,“呼呼”地喘着粗气。耶律重元实在想不通,为何妙计到了他手里,都变得如此拙劣。

    他理顺了自己的那条气之后,重重地一拍椅把手之上,怒斥道:“滚,有多远滚多远!”

    耶律涅鲁古见耶律重元怒不可遏的模样,也不敢多问,带着满脑子的疑惑出了中军营帐。在外面候着的将领,见他出来之后,悄悄地跟上去,低声问道:“大将军,事情怎么样了?”

    耶律涅鲁古摇了摇头,说道:“看样子我们好像失策了,顺狗没来,我们自己人却真的打了起来。”

    那个将领惊骇地缩了缩脑袋,疑惑地问道:“怎么会,那些室韦人、女真人不是一向很听话的吗?怎么会……”

    耶律涅鲁古此刻也算看明白了,这个将领乃是志大才疏之辈,与之相谋,不足成事。他根本没把各族恩怨算进去,闹出这等事情出来,只能说自己也太容易轻信别人。

    耶律涅鲁古不再理他,径直回到自己的营帐之中。那个将领好像也知道自己闯了祸,哪怕黑锅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背了,可自己的顶头上司耶律涅鲁古又能放过自己?想一想自己以后的前途,简直一片黑暗啊!

    而此刻,在太行山北支东南方驻扎的王韶,也通过快马,得到了这个情报。他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一个机会,也是看似不可战胜的契丹大军的一个巨大破绽。

    王韶接到情报后,对着地图开始发呆。他原本是极其果断之人,但此刻契丹大军的动作,却让他非常迷惑。若是没了粮草,为什么耶律重元还要坚持攻城?按道理来说,就算不出去打草谷,也要退兵啊。任由士兵哗变闹事,却是什么道理?

    王韶想不明白,因为契丹大军的动作,实在让人看不懂。他又怎么可能会想到,这是契丹大军自导自演的一场好戏?只是连自己人都骗过了,却骗不到王韶。

    正史上的名将,都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王韶在史书中被称赞的次数绝不会少,皆说他足智多谋,富于韬略。他又极度重视契丹大军,又岂会贸贸然行动?

    王韶决定再观察一两天再说,毕竟一时断粮,契丹大军也还是有一战之力。但如果真的没粮食了,饿了两天的契丹大军,那就没什么力气了。如果那时候再出击,肯定能收到更大的战果。如果契丹大军另有企图,两日过后,也能看出一丝端倪来。

    无论如何,王韶都发现了,原来契丹大军里面,并不是铁板一块。除却契丹本族士卒,其余各族对契丹人都颇有怨词,不然就不会把普通的闹事弄成了伤亡千人的惨案。既然诸族都对契丹士卒不满,那岂不是说契丹大军分崩离析近在眼前?

    这时候,城头上的朱大光也颇为疑惑,他虽然没读过书,但上战场的次数不下百次。都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实战经验的朱大光,并不就一定逊色于什么名将。他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出城趁敌军大乱攻打一番,还是坚守城池。

    看着看着,朱大光觉得有点不对味了。契丹大营里面的哗变,好像不是假的,喊杀声连远在五里外的幽州城墙上都能隐隐听得见,不时还能看到似乎有人倒在了地上。

    朱大光心头一喜,刚想转身命令骑兵出击的时候,亲兵死命地拉住了朱大光,劝道:“将军,属下知道你立功心切。但您是幽州城的主心骨啊,如果你就这么倒下了,幽州城就没了!再加上您身上还有伤,不能就这么轻易出城啊!”

    朱大光闻言,心头一愣,暗道:“是啊,说不定是那些辽狗的诱敌之计。我就这么贸贸然出城,岂不是把两千多骑兵给葬送掉?”

    想到此处,朱大光停住了脚步,拍了拍亲兵的肩膀说道:“你说的不错,看看再说。”他再次回到城头,观察起敌军的情况来。同时,从城门上,用吊篮放下一名斥候,接近契丹军营。

    不多时,斥候又回转了,在用吊篮吊上来之后,对朱大光说道:“将军,我看见契丹有近五万大军急匆匆从外面撤回来,倒像是要打仗一样。”

    斥候的话,让朱大光大吃一惊。熟谙战阵的他,怎么会不知道,那是伏兵?他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贸然行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大肆赞赏了一番自己的亲兵之后,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今后谁也不准提出城的事情,契丹人是想骗我们出城决战,我们偏偏不能如他们所愿!”

    守城边军一同答应,更加用心地守城了。同时,他们也免不了一阵嘀咕。这时候,一个稍显瘦弱的边军问旁边那个大头的边军道:“王大头,你先前说有个兄弟,现在已经成了监察士,是不是真的?”

    王大头名如其人,头显得比常人都大一些,他也作羡慕状说道:“可不是,我们边军最大的期盼,不就是攒够钱银,回乡取个婆娘,生个胖娃吗?成了监察士那就威风了,不仅有八品官的俸禄,还能成为天子亲军!我要是有这等福气就好了……”

    众边军又是一阵惊叹,他们知道八品官的俸禄,一月就他们一年的军饷。如此高的俸禄,足以让边军们疯狂了。

    王大头此刻压低了声音,说道:“听闻现在监察士招的多,特别是有军功的边军,圣上最为喜爱。要是这一仗打得好了,恐怕有不少人会进入监察司。到时候就真的关耀门楣,当了官了!嘿嘿,有了钱银,有了地位,还怕没有美娇娘吗?”

    边军们一听,个个都兴奋起来,摩拳擦掌,恨不得让契丹人立即来攻城。朱大光诧异地看了看不知为何突然兴奋起来的边军,派亲兵去问问发生了什么事。

    亲兵偷听了边军们的谈话,回报给朱大光之后,朱大光又是一愣,愕然地问道:“你是说先前被圣旨调入京城去的兄弟们,现在都成了监察士?”

    亲兵对这件事也有耳闻,点了点头。朱大光叹道:“圣上原意虽好,但抽走了我最精锐的士卒,却是有点……算了,眼看这幽州城没什么危险,圣上这么做也自有他的道理……”

    亲兵还说道:“听闻当今圣上很重视武人,还在京城里面办了一个什么军校,属下听我在官衙里面做书吏的姐夫说,那是专门培养军官的,校长还是当今圣上!将军,你想去那个军校吗?”

    朱大光听了,心中也颇为所动。亲兵见识不多,他难道没有这个眼光吗?世人皆说中了进士便是天子门生,那在圣上办的军校里面,又如何不是天子门生了?这等光宗耀祖的事情,恐怕是每一个军人都想得到的吧!

    朱大光叹了口气,说道:“想那么多干嘛,还是先守住了幽州城再说。”

    亲兵也不敢多说了,静静地看着远处契丹大营,两眼泛着光彩,却不知道心里想些什么?

第八十五章:依附强者

    (求收藏推荐,作为写手不敢求收藏推荐,就不用来写书了,该争的还是要争的。)

    洪祥三年四月二十日,也就是高丽国的文宗十五年四月二十日,高丽王王徽正式派遣使者前往辽国,商讨归顺事宜。

    高丽使者一行共百人,携带五车满满的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一路前行,来到了辽国的上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请求觐见耶律洪基。

    上京临潢府城幅员广阔,气势雄伟,内分为二城,北名皇城,周长十里;南名汉城,周长十七里,两城相连为“日”字形。皇城呈六角形,由外城和内城组成。墙高三丈,设有楼橹。汉城在皇城之南,略呈正方形,墙高两丈,不设敌楼。辽国积极吸收汉文化,都城已有大顺大城市的雏形,更是辽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上都辽人称之为上京,其北城乃是皇城。皇城里面,开皇殿、安德殿、五蛮殿等三座宫毁。皇城是契丹人聚居区域。城中央筑有官城,也就是大内,是历代契丹皇帝居住的宫毁区。宫城的南门叫做承天门,是太宗耶律阿保机时按照中原地区封建王朝的宫门形制兴建的,门上构筑有城楼,只有举行盛典时才开启中央大门,平时出入官庭,是经由宫墙东、西两侧开设的宫门。东墙上开设的门叫做东华门,西墙上开设的叫做西华门,完全仿造大顺的皇宫建造。其时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不明所以,还以为契丹就是中国了。

    高丽国一行人,以礼部尚书崔介安为首,进入上京之后,啧啧称奇。崔介安见过识广,知道契丹人也是仿造大顺皇宫而建的宫殿,心中不断嘀咕:“汉人的文化就是厉害,连契丹人也要开始学习了……”

    他们被安排到驿站下榻之后,才有人禀告耶律洪基,说高丽使者求见。

    耶律洪基知晓后,颇觉新奇,问左右大臣道:“这高丽是大顺的藩国,一向与我辽国毫无来往,为何这次前来朝见?”

    他最宠信的大臣耶律乙辛说道:“陛下,想必是我辽国大军不时对高丽国打草谷,高丽国已经吃不消了。而大顺对我辽国毫无反击之力,他们觉得大顺已经靠不住了,才转而投向我大辽吧!”

    耶律洪基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此刻耶律乙辛野心还不算大,称得上是以国事为重。而耶律洪基对付一个占有幽云十六州的大顺朝也不敢掉以轻心,也没有正史上面那般不堪。

    耶律洪基说道:“那诸卿以为如何?”耶律洪基崇尚汉文化,说话方式也偏向中原一带的口吻。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契丹贵族都以会说汉话,看汉书为荣。

    耶律乙辛道:“如果这么快,就召见高丽使者,说不定他们还会看低我大辽。不如晾他几天,过几日才召他们觐见。同时,还需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我大辽的强盛军力,逼迫他们选边站。”

    耶律洪基闻言,也觉得有道理,便让人这么做了。

    结果,高丽使者可倒了大霉,不时有野蛮的契丹武士冲进驿站,找他们的麻烦。更有甚者,明目张胆地牵走他们的马匹,扬长而去。高丽礼部尚书崔介安先前还颇为恼怒,后面却琢磨出了一些内在的道理,这些契丹武士虽然目中无人,但不敢对他们的人和五车金银财宝有所企图,证明了他们是知道自己身份的。

    既然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还敢乱来,那就是辽国高层的授意了。想必是辽国高层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同时是对他们这些年来对抗辽国的惩罚。

    崔介安不由地暗道:“这等下作的行径,果然是一群野蛮人。倒是大顺还好一些,但大顺始终打不过契丹人。唉,如果大顺能打得过契丹人,我高丽又何必做这等小人?说来说去,还是大顺自己实力不济……”

    崔介安严令手下不得反抗,辽人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毕竟东西带来了,就是要送给他们的。

    果然如他所料一般,五日之后,耶律洪基要在开皇殿上召见高丽使团了。

    崔介安心中早有准备。来到开皇殿上后,他把国书一交,便等着耶律洪基说话了。

    耶律洪基本身就是一个汉文化精通者,对看这个全是汉字的高丽国书并不吃力。相反,他还看得出来,高丽国这次是主动改弦易辙的,并没有谁逼迫。

    耶律洪基看重的,还是高丽国答应的每年朝贡的物品,都是辽国紧缺的,比如铁器和绫罗绸缎、茶叶等。至于粮食,高丽国自己生产都不够吃,哪里能多出来给辽国?

    耶律洪基心中颇有疑问,说道:“大顺对你们不薄,为何要选择我们做宗主国?”

    崔介安早就准备好说辞了:“大顺现在已经是一头没了爪子的老虎,哪里比得上蒸蒸日上的上国?我高丽国土狭小,出产不丰,为了自保,只能依附强者。现如今,纵观天下,唯上国刀锋最利。于情于理,我高丽自然要选择上国。只是大顺这百年来对我高丽控制得很严,最近几年才放松了看管,我高丽才有机会向陛下吐露心声。”

    耶律洪基抚掌大笑,说道:“朕喜欢你这个说法,好,很好!这样罢,你把朝贡的数量再多加一倍,朕就不要你们派兵共同作战了,如何?”

    高丽国王王徽也是担心这个,但听闻耶律洪基自己提出来,崔介安喜不自胜:“陛下体谅小国民情,这是再好不过。下邦小臣这就回去禀告国主,再加一倍朝贡!”

    耶律洪基也笑了,心道:“你们高丽国有几斤几两朕还不知道?十个士卒都比不上我一个契丹勇士,要你何用?炮灰也不够汉人多,还不如换点实在的。”

    双方那是郎有情,妾有意,王八眼对上了绿豆,一拍即合。耶律洪基让敌烈麻都司(总管朝廷礼仪、总礼仪事等官,掌礼仪诸事,相当于礼部)掌管此事,便让崔介安退下了。崔介安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但他却暗自窃喜,认为找到了真正的大腿。一副小人嘴脸,此刻显露无遗。

    不过棒子历朝历代都是这种习性,他们倒是觉得没什么。弱者总是依附强者的嘛;别的国家的发明,到了棒子的国度,就是自己了的嘛;别的国家的习俗,到了棒子的国度,就是他们先开始用的嘛……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他们是宇宙第一的棒子国啊!传统是有习惯的,是继续贯彻下去的!

第八十六章:天子一怒

    (求收藏推荐,作为写手不敢求收藏推荐,就不用来写书了,该争的还是要争的。)

    高丽派遣使者出使辽国的事情,陆承启在十余日之后,才接到监察士的暗报。不得不说高丽人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在高丽潜伏下来的监察士没有得到一点风声。这个消息,还是潜伏在辽国的监察士暗中得知了消息,通过最保密的渠道,送到回鹘之中,再由假扮成商队的监察士传回来。毕竟现在顺辽边境正在打仗之中,难以出入,搜查甚严。

    如此辗转多天,过了十余日才传回陆承启手中。而此刻,正值幽州城战役打得火热,陆承启看完之后,当即火起,立即让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军事参谋部所有将领前来垂拱殿觐见。

    当所有大臣到齐之后,陆承启尚未出现。但眼尖的大臣都发现了,正在一旁服侍的内侍,都不敢深呼吸。如此压抑的气氛,让所有大臣都议论纷纷,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不多时,陆承启从殿门进入,脸上经过万般努力,才平息掉的怒气,现在显得波澜不惊。陆承启就位后,说道:“给诸卿赐坐。”

    内侍们不敢怠慢,立即搬来椅子,侍候各位大臣就坐。所有大臣都不敢一屁股坐上去,都是欠着身子,坐了一半。

    陆承启等内侍摆上了茶水之后,挥退了他们,让他们把殿门也关上。一时间,没了光线进入的垂拱殿,显得有些黑暗。

    而陆承启的脸,此刻也谈不上有多阳光,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笼罩了一层寒光。垂拱殿里面坐着的,都是掌握了大顺朝绝对权力的大人物。除了例朝之外,还没见过这么齐整的人员聚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众官心里也明白,肯定是有人触怒了陆承启,不然陆承启不会这么大阵仗的。

    十二阁臣分别是:徐崇光、蒋英、朱绪才、卫须惊、郑严、孙乐平、曹文忠、何云里、施文斐、张思明、吕振端、赵源奕。六部尚书分别是:礼部尚书冯承平、吏部尚书吴显祉、兵部尚书秦怡康、工部尚书黄锡时、户部尚书林镇中、刑部尚书周延华,军事参谋部枢密使姜瑜,枢密副使潘兴艺和彭金康。军事参谋部的其余人没有得到传召,他们多是勋贵后代,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

    可以说,大顺朝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此刻都在守卫森严的垂拱殿之中,众官皆紧张地看着陆承启,等待着他的雷霆。

    谁料到陆承启平静地说道:“刚刚朕接到监察司报告……”听到这里,众官心中突然一“咯噔”,现在当官的最怕听到的,就是监察司和监察士这两个词,哪怕自己没有贪、污受、贿也好,也神经过敏一样,听到这两个名词就双腿打颤。

    “高丽国转投辽国去了。”陆承启平静地说完这一句,众官才松了一口气。才刚刚松了口气,下一刻就都反应过来了:“啊?”

    众官面面相觑,都不敢相信这件事。高丽自大顺开国以来,一直都是大顺的藩国,为何今日突然转投辽国,奉辽国为宗主国了呢?

    陆承启平静地说道:“事实就是这样,诸卿认为,以后该如何对待高丽,是攻还是疏远防范,现在就拟出章程来。”

    这时候,被打过预防针的冯承平立即说道:“陛下先前对臣说的那句话好啊,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话虽然糙了点,但道理却是实实在在的。高丽转投辽国,皆因我大顺给不了他想要的利益了。臣的理解就是这样的。”

    徐崇光皱眉道:“是否上次对高丽使者太过苛刻了,臣听闻陛下只给他们带回去一些土特产,恐怕这件事是导火索……”

    陆承启平静地接受了徐崇光的批评,说道:“徐卿说的不错,但朕并没有认为朕做错了。如果这样的藩国,为了利益而出卖宗主国的,不要也罢,省的到时候在背后捅刀子。现在摆明来说,我们有了防范,还是不错的。我们之前太傻了,每年都用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贯钱去讨好一个白眼狼,白白给潜在的敌人增强了实力。朕要在这里给你们提个醒,‘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不仅仅是作为口号说出来的,更是要做出来。先前那般回礼赏赐,岂不等同于纳贡了?朕虽然不是什么明君,但这一点朕还是很清楚的。国与国之间,除了利益,不会有其他争论点。既然高丽国做出了这个决定,那它就要接受,这样做的惩罚。”

    陆承启如果雷霆万丈地说出这番话来,众官还觉得陆承启很正常。哪一个要面子的皇帝遇到这种事,不是火冒三丈的?脾气差一点的,都要动刀兵了。

    但陆承启这般风轻云淡说出来,反倒是让在场的官员都打了一个激灵,他们知道,这样的陆承启,绝对不正常。不正常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俗话说,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就是这个道理了。

    徐崇光小心翼翼地说道:“那陛下的意思是,如何惩戒高丽国?”

    陆承启用平静地眼神看了看他,说道:“眼下辽国正在犯我边境,没有余力去对付高丽。暂且暗中调遣厢军,去充当边军,到高丽边境守御一阵子。再把新招募的士卒充入禁军之中,朕现在需要一支能打仗的军队,保我河山。”

    众官默然了,他们也知道高丽国反叛的后果。此刻大顺周围,已经没有多少国家亲近大顺的了。因为在这个时空没有吐番、大理和西夏,所以周边的回鹘(回讫,包括西州回鹘,黄头回鹘)、于阗、黑汗、花剌子模、天竺、蒲甘、交趾(安南)、日本,多多少少都对大顺有些意见,就算没有也看大顺不爽,反正不太友好。这就好像是仇富心理一样,只是他们实力不济,不敢过来分一杯羹而已。但表面上好像也很亲热,只是辽国一说话,他们就不敢和大顺有过密接触了。

    现在大顺失掉了最后一个盟国,战略上处于极度不利的地位。也难怪陆承启这般气愤,落井下石的人,通常是让人最痛恨的。

    户部尚书林镇中说道:“陛下所说没错,国库现在不支持两面开战,高丽国实力也不可小视,急切间难以攻下。如果两面开战,我大顺必输无疑。眼前之计,唯有忍气吞声,效仿秦国,远交近攻,争取时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353/ 第一时间欣赏大顺皇朝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顺皇朝》为转载作品,大顺皇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顺皇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顺皇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顺皇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顺皇朝介绍:
烽火生,狼烟起,策马扬鞭保家国。犯我天威,虽远必诛! 造宝船,扬风帆,乘风破浪惊万邦。堂堂中华,四方来贺! 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开疆拓土,千古一帝。 大顺皇朝,由朕开创新的篇章!大顺皇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顺皇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顺皇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