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顺皇朝TXT下载大顺皇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顺皇朝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顺皇朝txt下载     大顺皇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七章:经济制裁

    (谢谢qs妖道的打赏!我会继续努力的!再求些收藏推荐,谢谢各位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远交近攻这个策略说得不错,但不解燃眉之急。现在我大顺朝面子受损,怎么也得找回场子。朕今日召你们来,就是想听听你们是怎么想的。”

    这时候,一向沉默寡言的军事参谋部枢密使姜瑜突然开口说道:“陛下,这仗也不能打,兵也派不了,怎么找得回场子?”

    徐崇光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是啊,不动刀兵,如何能惩罚这等小人?”

    余者皆默然,认为此事颇为无力。陆承启也知道,他们这些人观念还没有到后世这般程度,不会最大化运用自己国家的优势。大顺朝在这个时空就是相当于正史上的宋朝,不敢说硬实力最强,但也不弱;软实力那是公认的最强。

    且硬实力里面的经济、科技水平,乃当世最高,既然如此,何不加以利用?陆承启把这个思路说出来之后,就是想诱导这些国之重臣往这方面想。

    徐崇光和林镇中不愧是当过户部尚书的人,立即体会到了陆承启的意思。徐崇光对林镇中使了一个眼色,林镇中便小心翼翼地说道:“陛下的意思是,从商路入手?”

    陆承启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林卿理解得算是比较到位。但还不止这些,朕要的效果,是全面封锁和高丽国的贸易,技术的输出。把高丽国的商人从大顺朝赶出去,抄没他们的家产。停止进口高丽国的一切商品,全面封锁住高丽国的边境。”

    众官听了陆承启的经济制裁措施,不由得心中一寒,这种招式他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效果如何他们不清楚,但按照大顺朝的实力来说,做到这样并不难。只是这样一来未免太狠了点,相当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顺朝里面有多少商人靠和高丽国的贸易生存,他们不得而知。但人数绝不会少了去。这样的制裁措施一下达,恐怕最先受伤的是这些人。要是他们闹起事来,也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麻烦。

    吏部尚书吴显祉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之后,陆承启点了点头。他的看法其实也是众人的看法,由他提出来不过是借了他的口罢了。陆承启说道:“不错,经济制裁乃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但我大顺朝经济兴旺发达,又岂是一个小小高丽国能比拟的?朕这样做,不过损失了一个小小的市场罢了,可得到的收获却是削弱了敌人的实力,这样的买卖,做得。对于那些断了生计的商人,朕亦有办法补偿他们的损失。诸卿可能不清楚,海贸的利润有多丰厚吧?林卿,你是户部尚书,你且说说,船舶司上一年关税收入是几何?”

    林镇中仔细回忆了一下,说道:“回陛下,船舶司在开通三月以来,已经入税达两千七百万贯。”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这仅仅的对倭国的贸易,便能有如此丰厚的利润。若朕的商人船队,去到大食,天竺,注辇国,大秦(拜占庭帝国),吕宋,塞尔柱突厥,高棉,蒲甘……,岂不比一个小小的高丽国所获利润高几百倍?”

    众官对陆承启所说的国家除了天竺、大秦之外,其余的都不认识,不由得面面相觑。徐崇光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陛下,这大食、注辇国、吕宋、塞什么突厥,都在什么地方?”

    陆承启也知道他们尚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早已经把一副不完整的世界地图给提前绘好了。只是他的画功不行,整幅地图显得似是而非。陆承启把地图传给众官查看,众官实实在在被震惊了一番,他们没想到大顺的疆域是这般小,也不在世界的中心。他们虽然看不懂一般的军事地图,因为那些地图没有东西南北的概念。但这副世界地图,他们却是看得很明白。因为陆承启把方向都标注了出来,把每个国家的疆域都标画了出来。制作这幅地图,可废了陆承启不少心思。这些国之重臣都沉默了,没人敢说话。

    良久,徐崇光才说道:“陛下,这副地图是……是真的?”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大顺、辽国、高丽国、倭国、天竺等都是比较精确的,由监察司收集的情报绘制而成。剩余的都是朕根据出海商人提供的海图,臆测出来的。”陆承启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怕他们把自己当成怪物。

    徐崇光确信了这一点之后,叹道:“臣本以为我大顺乃是最大之国,居天地之中,却不知道天地这般广袤。现在看来,与古时夜郎之国,又有何区别?”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世界之大,远非你我想象。希望有生之年,朕能看到一副完整的世界地图。以诸卿看来,这般远洋贸易,能否比得上高丽一国?”

    众官皆不敢保证,但海贸之利甚巨,却是大家的共识。见没有人反对,陆承启就拍板了这个方案,要用经济制裁来对付不讲道义的高丽国。陆承启坚信,一个出产不丰,消费不强,土地贫瘠的高丽国,根本没有本事在经济方面,和大顺掰手腕。两者的差距,好似大象和蚂蚁,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大顺一旦开启了对高丽国的经济制裁,那便是高丽国的末日到来。

    翌日,接到陆承启亲手写的手谕,监察士从全国出动,四处捕拿高丽国商人,抄没他们的家产,然后遣送回国。

    《大顺民报》上面,也刊登了一则震惊全国的消息,原先的铁杆盟友,高丽,居然叛投大顺的死对头辽国了。这则消息一出,全国哗然,其余诸报,皆疯狂开始讨伐高丽国,一时间高丽国人在大顺国境内,好似过街老鼠,连三岁孩子都知道他们的斑斑劣迹了。

    更狠的招数还在后面,大顺已经公开和高丽国撕破脸了,牢牢把控着幽云边境,完全封锁了对高丽国的贸易。如此一来,很多商人就慌了,他们置办的货物没法运往高丽销售,恐怕要倾家荡产。

    好在商人也算注重消息,注意到《大顺民报》呼吁同高丽国贸易的商人转投海贸,若能开发出一条新航线,利润将是同高丽贸易的百倍,甚至千倍。船舶司还免费提供一些出海船只,数量不多,先到先得。

    商人逐利,眼看前往高丽贸易是不可能的了,被监察士捉到就要抄家收没,如此高的风险,换做谁都不会做。既然走投无路了,还不如搏上一搏。于是,在幽州边境的商人纷纷前往辰州或莱州,通过船舶司,雇佣水手驾船前往日本贸易去了。

第八十八章:隔阂初生

    (求收藏推荐,作为写手都不敢求收藏推荐,就不用写作了,该争的还是要争的。)

    经济制裁的狠毒之处,就像七伤拳一样,先伤己再伤人。且它的效果不会一时间显现出来,等到别人发现的时候,或许国内的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其实呢,高丽国国王王徽也算是一代明君,他弃顺亲辽的策略,可以说判断得非常准确。因为此时大顺真正的敌人是大辽,而且也正在交战之中。大顺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小的高丽国,而进行双面作战。如果大顺这么做的话,就会把自己拖死在战争的泥塘里。到那时候,高丽国或许能趁机分一杯羹,名正言顺地踏上垂涎已久的辽东。站稳了脚跟之后,再运作一番,就可以把辽东纳入高丽国国土了。退一万步讲,哪怕辽国不接受他们转换宗主国的建议,也能用这五车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讨好那些契丹人,让他们不再骚扰高丽国边境。

    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很响,乃是一箭双雕之计。如果没有陆承启的话,就算看得破他们的诡计,也破解不了。可惜他们遇到了陆承启,一个原本不属于这个时空的灵魂,注定他们的如意算盘打不响了。

    陆承启祭出了舆论加经济制裁两个法宝,狠狠地扇回高丽国两个耳光,告诉他们这些低劣的棒子们,大顺是绝不好惹的!

    只是这个办法不是一时半会能显现出来的,倒也算是一种遗憾。没有了即时报复的快感,陆承启也还是觉得有一口气咽不下去,他暗中发誓,如果有一天把契丹人灭掉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种卑劣的民族给灭掉,实在太恶心了。就算灭不掉,也要隔离同化,让朝鲜半岛成为大顺朝的一个州府!

    而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幽州城下,耶律重元率领的契丹大军仍然没有撤退。经历过一场严重内讧的契丹大军,士气已经跌落到了谷底。耶律重元再不知兵,也知道现在绝不能鲁莽进攻了。不然的话,很容易弄巧成拙的。

    只是这般兴师动众来攻打大顺,却虎头蛇尾地收场,班师回去之后,怎么面对他的政敌?岂不是要被北府宰相萧虚烈、北院同知、枢密副使耶律乙辛给笑掉大牙?

    于是乎,耶律重元退又不能退,攻又没法攻,陷入了骑虎难下的窘境。

    踌躇无措的耶律重元,终于想起了他军中还算得上是人才的萧峰来。虽然他是耶律洪基那小子的人,但无人可用的情况下,还是听听他的意见罢,只要不给他领兵,那就行了。

    “如今之计,唯有这样了……”无计可施的耶律重元让亲兵把萧峰找来,奉为上座之后,开始问计道:“萧将军,先前多有得罪。现在大敌当前,你我皆是契丹人,就不要内斗了。我今日请你过来,便是想与你商讨一下,如何攻下幽州城。”

    萧峰虽然忠心与耶律洪基,但他也是一个契丹人,不想契丹士卒就这么消耗在无休止的攻城战中。他缓缓地开口道:“以末将之见,幽州城城高墙厚,急切间难以攻下。末将曾听闻攻城士卒说过,幽州城的瓮城城门,都用沙石堵死了。想必他们是决心死守城池了,这样的话,哪怕再有二十万大军,一时间也攻不下这幽州城……”

    耶律重元听到这,脸上怒气一现,但突然又泄了气,他知道萧峰说的是实情。现在大顺已经把幽云十六州经营得如同铁桶一样,哪怕再来多二十万大军,不擅长攻城的契丹人,也不一定能打得下来。

    耶律重元压住自己的怒气之后,继续萧峰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在这里耗费时间了。幽州城的边军不敢出来和我们在野战决战,那我们就主动寻找战机。幽云十六州这么大,又不止幽州城一个地方。哪怕其余十五州,每一个城池都那么难打,我们也可以进行偷袭战术。只是长城环绕之下,想要越过长城,很难。如果不是大顺之前财政不济,没法修缮长城,崩塌了多处,我们大军也不会直下幽州城下来。末将的计策很简单,我们把骑兵分散派出去,给其余十五州施加压力,逼迫他们出来决战。同时在幽云各处打打草谷,维持一下军粮消耗……”

    萧峰的计谋,说白了就是化整为零,骚扰幽云十六州。契丹人的骑兵打草谷是极为擅长的,哪怕只有十余骑也敢面对千人步兵,打不过就跑呗。这样一来,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反而可能收获颇丰。

    耶律重元闻言之后,稍有疑虑,说道:“如果幽州城里面的边军出来和我们决战,我们又没有了骑兵,那该怎么办?”

    萧峰说道:“既然西北诸部都对我们契丹族不满了,就把他们给派出去吧。我们的契丹骑兵,还是驻扎在这里,等候大顺军队被骚扰得受不了了,就会自己出来决战了。”

    耶律重元仔细思虑了一番,觉得此计可行。萧峰毕竟是懂军事的人才,所出的计谋就是不同,一针见血。只是他没有料到,还有一支大顺禁军,隐藏在他们不远处。

    而上一年北府宰相萧虚烈前来幽云边境大肆掳掠,已经把汉民掳掠得差不多了。有长城庇护的云州、儒州、妫州、武州、新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还好,长城多处崩塌的幽州、蓟州、瀛州、莫州、涿州、檀州、顺州就倒了大霉,边民几乎被掳掠一空,大片良田被抛荒,边军抢收了剩余的粮食之后,至今都还有绝大部分的良田长满了野草。

    萧峰此计若是在那次盛大打草谷前,或许很奏效,可现在大顺边民十室九空的情况下,恐怕收不到什么效果了。要怪就怪耶律重元,不等大顺边民恢复元气,就急匆匆地挥军南下,想出一番风头,结果撞到了铁板之上……

    侥幸逃过上次契丹犯境的边民,此刻也不敢呆在城外了。听说契丹人又要大举入侵,他们宁愿丢弃田地,进入城池去寻求庇护。毕竟陆承启舍不得这些边民,早就派户部把粮食、衣裳都备足了。就算城池被围上三个月,他们也不怕断粮。

第八十九章:拔营

    (求收藏推荐,你的一个点击,会拯救一个写手!)

    一支军队经过哗变之后,士气受打击不说,就连气氛都变得极其诡异。契丹大军里面的情况便是这样。契丹骑兵看不起那些苦哈哈的西北诸族士兵,双方从明斗进入了暗斗之中,不时有契丹骑兵被西北诸族暗算一番,打得鼻青脸肿;也有契丹骑兵找借口闹事,直接把西北诸族士卒拖出军营狂殴一顿……

    耶律重元这才后悔了,后悔听了自己草包儿子的话,才弄得现在这个局面。接受了萧峰的计策之后,他立即下令,除了契丹骑兵之外,所有骑兵皆派出到幽云地区之中,对大顺边民进行打草谷。

    西北诸族得了军令,正中下怀。他们经过长途跋涉,从部族里面出兵,不就是为了掠劫一番,好换取生活物资吗?

    西北诸族,女真族,都是一般苦寒之地,单单靠放牧打猎为生,基本填不饱肚子。苦寒之地让他们的体魄锻炼得极为精练,性情也很是凶残。如果不是他们人口太少,恐怕早就反了契丹了。即便是现在,西北诸族和女真诸部,也是反了又反,弄得辽国很大一部分军力都放置在防守他们这些部族身上。

    其实辽国也是有能力征服这些部落的,毕竟他们人数很少。但征服了下来也没用。拿白山黑水来说,没有多少适宜放牧的草原,反倒是大山众多,契丹人十分不习惯。耶律洪基也知道,白山黑水就算打下来也没有多少利益,自然也不会做这等无用功了。

    打又不能打,只能收拢人心。耶律洪基把愿意听话的部落,让他们出兵,承诺他们自己掠劫到的物品归自己所有,这才让很多部落归了心,愿意出兵帮契丹。

    耶律洪基对耶律重元还算信任,把最重要的防守,就是防住最为强悍的女真族的任务交给了耶律重元。但耶律重元不这么认为啊,女真族一些部落反复无常,弄得他的部族兵力衰减很快,他是颇有怨言的。

    这一次他主动要求出兵,其实也是为了向耶律洪基证明,他不逊色于任何人,别把他丢在一处水草又不丰美,又没有汉人、高丽人可以打草谷的苦寒之地。更不想他的政敌,北府宰相萧虚烈、北院同知、枢密副使耶律乙辛小看自己的实力。

    现在耶律重元骑虎难下,唯有把这些部族的骑兵都派出去,让他们自生自灭。能起到效果是最好的,起不到效果那也能削减一下这些少不更事的部族,让他们青壮人口减少一些,别再那么嚣张。

    这些室韦、女真、奚族等骑兵不知道有多兴奋,这几日来一直都是他们在冲锋攻城,伤亡巨大却没捞到一丝好处,他们早就不满了。此刻能出去打草谷,他们当然乐得前行。

    怪叫着冲出军营之后,这些近两万的异族士兵,一溜烟跑得没影了。唯有剩下六万多契丹大军留守军营,还有不到两千的汉军。

    很快,朱大光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在瞭望塔上面瞭望的边军,已把这一切尽收眼底。朱大光疑惑地自言自语道:“契丹人在搞什么鬼,没理由分兵啊,这些兵力又不足以攻击其他州府?幽云十六州少说每一州府都有两三万边军,皆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岂会怕他们这些骑兵。那契丹人派出这么多骑兵,是什么意思?难道……”

    朱大光怀疑契丹人有撤退的心思,但契丹大营一直没动,他又不敢确定。虽然瞭望塔上面的边军说有两万多骑兵出了契丹军营,不知去向。算一算,契丹军营里面还有六万多人,幽州城里面的边军,满打满算也就五万人,野外交战是绝对打不过的。

    朱大光犹豫了很久,觉得还是坚守比较好。按照他的经验,契丹人一般不会带够两个月的军粮,从他们出兵到现在,起码过去了二十多天,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牢牢守住幽州城,那就万事大吉了。

    王韶也通过斥候得到了消息,心中一喜:“如此说来,契丹大军实力又一次削减,倒是我禁军的机会啊!是时候打一仗了,不然下面那些兵,可就坐不住了!”

    他也明白,敌人派出了这么多骑兵,早晚会发现他们的行踪。既然现在还没有发现,那就要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王韶仔细研究了一番监察士们最新绘制的精确地图之后,确定了行军路线。他决定把军队拉到顺州与幽州交界之处,埋伏下来,等待天黑,夜袭契丹军营!

    两万多禁军一听这样的命令,登时兴奋起来了。他们出征之时就憋着一口气,想要大战一番。经过漫长的跋涉和等待,终于要作战了,所有的士卒和军官脸上都露出了一种渴望。

    禁军的装备是所有军队里面最精良的,不论骑兵步兵,都有甲胄。按照陆承启的规定,这些甲胄都是比较轻便,防御弓箭毕竟好的锁子甲。

    不论禁军。边军还是厢军,都是以百余人为一都,马兵是军使和副兵马使,步兵是都头和副都头,在副兵马使和副都头之下,尚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和押官。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是弓箭手(马弓,是一种软弓,射程不远,大约在百步左右);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是弩手。步兵的弩兵也是要肉搏的,也配了朴刀。为了行军方便,并不携带沉重的盾牌。轻便结实的木盾倒是有很多,毕竟陆承启要求的鸳鸯阵必须有刀盾手。还有的步兵使用宣花斧或者麻扎刀。弩兵所使的是制作精良的神臂弩,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装有机关,但可由一人发射,射程可达三四百步,三百步内穿甲妥妥的,是冷兵器时期单兵作战最具威胁的武器,没有之一。本来神臂弩还要过段时间才被发明出来,可在陆承启大力支持科技发展之下,神臂弩被弓匠李宏提前发明出来了。神臂弩制作精度高,军器监日夜赶制,也不过制造了三千把,只好最先供应给最为精锐的禁军使用。

    除了作战武器之外,辅兵身上还带有布幕、铁马盂、铲子、凿子、箩筐、斧头、钳子、甲床等各两件,锅子、火钻、盐袋、碓等各一件,马缰绳三件。另外还有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还有陆承启让户部专门派人制作的每人够吃三日的炒面。

    禁军不愧为大顺最精锐的部队,装备都快武装到牙齿了。装备这么多,怪不得每一名战兵后面就有一名辅兵了,有些甚至有两名辅兵,不然这些作战工具没法拿啊!不过装备虽多,这些禁军收拾起来仍然雷厉风行,不到一盏茶时间,已经拔起营帐,准备行军了。

第九十章:夜袭准备

    (求收藏推荐,你的一个点击,会拯救一个写手!)

    行军队伍里面有几都受人非议的禁军,他们非常神秘,所使的武器也是用麻布包裹起来,从不轻易让别人查看。别的禁军偶尔看见麻布露出的一角,也是木制的,有些弧度,却不知是什么武器。

    这几都禁军也配了朴刀,他们却不需要很多辅兵,所有的武器装备全都背在了身上。几都人只有百来个辅兵,用驽马驮运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等物,物品也不甚多。

    曾有几个要好的辅兵忍不住好奇问道:“兄弟,你们那用布包起来的,是什么东西?听说你们是被挑选出去的神箭手,是也不是?”

    他们却是笑笑,没有说话。身为一个神箭手,沉得住气是最基本的。但也有一些比较跳脱的,眨巴着眼睛说道:“这可是大杀器,传闻是圣上亲自带头研发的,比那些个神臂弓都好使!”

    辅兵不信,皱眉说道:“兄弟啊,你莫要诓我,神臂弓你我都见到,能射出四百步远,你那木头棍子,有那么大威力?”

    那些禁军相视一笑,却也不搭话了。有一个悄悄地在这几个辅兵耳边说道:“兄弟啊,好好练习箭法,说不定你们也有机会加入我们。等打仗了,你就知道这种武器的可怕了,你是没有见过我们的训练,我们……算了,不说了,那是保密的。记住,别把自己当辅兵,你们也有出头之地的!”

    说罢,他们就整齐地开始列队,准备出发了。

    那几个辅兵听了,心下默然。他们承认,自从陆承启改革军制以来,剔除了老弱病残之后,禁军的面貌为之一变。继而皇家军校教习狄青进入禁军之后,禁军更是变成了一支虎狼之军。如果说辅兵们没有上进心的话,也说不过去。战兵的军饷是他们的两倍,抚恤也比他们要好。如今听闻能晋升战兵,他们哪能不心动?

    王韶下令,全军静默前进,每一匹马都要腿绑厚布,口中衔环。令行禁止之下,这支带上辅兵有两万多人的禁军,没有一个人敢说话的了。

    他们也不清楚,为何心中有一股渴望,一股保家卫国,驱逐侵略者的渴望!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陆承启亲自说的,也是狄教习反反复复强调的。在没有成为下令那个将军之前,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无条件地服从命令。做不到的人,还在禁军大营里面饱受折磨,每日不断的体罚,让他们苦不堪言。也不排除有几个逃兵,但都被捉了回来,依照军法处决了。杀鸡儆猴之下,才让这支禁军摇身一变,变成了另一支强军。

    兵贵神速。王韶是很信奉这一句话的,他下了死命令,天黑之前必须赶到预定的位置,做好战斗准备。

    现在已经接近巳时,快到中午了。尚有五个时辰,要赶近百里路,还要做好战斗准备。如果是以前,放在禁军身上,那是绝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这支禁军,经过较为科学的体能训练,百里行军不在话下。如果不考虑作战的话,就算日行两百里都不是问题,就是到达目的地后,没什么体力而已。

    一支军队,虽然不能以行军来判断其最终战斗力,但行军速度和强度,就可以看得出其服从命令程度了。

    而此刻,契丹还是用骑兵做步兵,佯攻一番幽州城,来诱使守城边军出击。幽州游击朱大光不为所动,下令用猛火油柜,烧毁云梯。

    而此刻,契丹人以凭借着汉军,制作出来了攻城车,俗称木牛车。契丹士卒躲在木牛车后面,抵挡着城楼上射出的弩箭,一步步前进着。

    这些木牛车是长方形的木屋,外蒙牛皮,下安四轮,形同活动掩体。而上面则是一架云梯竖放着,可以算是最为简易的云梯车了。

    除了偶尔被投石车砸烂了几辆之外,还是有十余辆大型的木牛车冲到了城墙下面,架起了云梯。其余的士卒,用铲子开始掘土,佯装掘地道攻城。

    城墙上的弓箭如雨般倾泻而下,一个个契丹士卒惨叫着倒在城墙边上。朱大光冷静地指挥着,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次契丹士卒的攻城意志没有那么坚决了。虽然这一次契丹士卒出动得最多,分四个方向攻城,却显得非常仓促。即便是四个城门都受到了攻击,可是没有一个城门是主攻方向。守御起来也游刃有余,没有兵力捉襟见肘。

    兵书上说十而围之,契丹军队都不够边军的一倍,就算是围攻,朱大光也不怕。幽州城内粮草、武器都很充足,足以坚守几个月。若是省着点,半年也不是问题。

    现在就怕契丹大军恼羞成怒,让士卒屠杀幽云十六州中没能躲进城池之中的边民,那时候就是生灵涂炭了。

    朱大光就算有心保护,也没能力啊!此刻他不知道有多希望,有一支援军的到来,威慑一下那些肆无忌惮的西北诸族骑兵。

    朱大光不知道的是,此刻王韶率领的两万禁军,已经在前往契丹大军屁股后面的路上了。王韶不愧是名将,把握的战机刚刚好。耶律重元以为派出了两万骑兵,就能保证自己的军营不被袭击。但他不知道,这些西北诸族的士兵,一个个都冲着打草谷而去了,完全不理会在幽州城下的契丹军营,不到一日时间,便冲到了幽云地区深处。王韶的禁军,恰好与他们擦肩而过。

    身先士卒,勇猛冲锋的那些,是勇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是名将。朱大光是前者,而王韶是后者。这也是为什么王韶能名垂千古,正是因为把握战机,和预见战果的能力。同时,他也不缺背水一战的勇气。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指智谋、谋略,将而无谋,兵之大忌,故排首位;信指信义,只有信义才能令人信服,是军队内部团结一致;仁指仁义,仁义的军队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护,拥有好的声誉,民心所向,也就是所谓的“得到了天命”;勇是指勇武,狭路相逢勇者胜,将勇则兵强,勇能生势,所谓兵之势也;严指纪律严明,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军纪严,是能否一支军队带成铁军的必要条件。

    这些条件全都具备的,才能成为名将。而恰恰,王韶就具备了这样的潜质。初出茅庐第一战,就展现了与众不同的战机把握能力,这一战,就看士卒有没有勇气去打了!

    王韶骑着马走在全军后面,静静地看着快速前进部队,也不知道在沉思些什么……

第九十一章:备战

    (觉得还算可以的话,加入书架吧,不然没了推荐,都不知道哪里找。)

    幽州城下,大战正酣。

    凶狠的箭镞,遮天蔽日。绞盘床弩的每一次发射,几乎都能带走一条契丹骑兵的生命。幽州城里面的石弹已经不多了,朱大光这才没让继续发射。只是下令让这些投石车休息一下,等敌军疯狂攻城的时候,才集中打击最多的敌人。

    这场大战,从上午打到现在,看似打得凶狠,其实伤亡的人数并不多。契丹士卒并没有真正的攻城,每每架起了云梯,迈着罗圈腿,没登上几步就退了下来,然后往回跑。这些士卒,都拿着刚制作出来不久的木盾,一边往后跑,一边拿着木盾抵挡箭枝。

    看似攻得凶猛,其实一日伤亡也不过几百人而已。而契丹的马弓偏软,就算射中了守城边军,一些都穿不透生铁甲胄。侥幸射中要害,才能击杀一名边军,不然根本拿穿着生铁甲胄的边军没办法。

    看着又一次如同潮水般退去的契丹士卒,朱大光心中渐渐明亮了起来。结合昨日契丹军营哗变,他已经大致明白了这些契丹人到底在想什么,无非是想逼他出城决战而已。

    朱大光没读过书,更没有接触过什么兵书,他的军事嗅觉却一点都不逊色于一般将领。那得益于他边军小卒的出身,和历经百战的丰富经验,渐渐把他锻炼成了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朱大光笑了,他大声地说道:“契丹狗又一次被打退了,他们也没啥了不起的,一样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箭射中了他们也会死,刀砍在他们身上也会流血,大家谁怕谁?弟兄们,你们说对不对?”

    “对!”边军们震天般答道。

    朱大光又笑道:“要是圣上给我一万骑兵,我都敢出城和那些契丹狗拼命了。只可惜啊,我们大顺的马,还是少了点。”

    一个亲兵抢着答道:“这些契丹狗,一个个都是软脚虾,都不敢冲上来打一仗,我们怕他什么,出城打他娘的!”

    朱大光摆了摆手,说道:“你们看,他们不是不敢攻城,他们已经懂得挖地道,懂得制造制作木牛车,懂得制造云梯,但他们没有全力攻城,这是为什么,你们知道吗?”

    边军皆摇了摇头,朱大光感慨地说道:“这些契丹狗也不笨啊,知道我们守城厉害,便想方设法骗我们出城和他们打。他们有马,我们没马,出了城就等着被这些契丹狗玩死。我们不做这些傻事,除非有意外出现,不然我们都不会出城的!”

    说话间,契丹大军又一次卷土重来,而这一次,他们用上了火箭。

    他们把箭枝绑上蘸了牛的油脂或者是羊的油脂,过了护城河,抵近了城墙之后便开始射箭。烧得非常旺的火箭飞上了木质的城楼,一下子便点燃了。火箭的数量虽少,但威力不可小觑。

    可惜城墙上的边军早有准备,不少边军立即拿起水囊、水袋、麻搭、唧筒、溜筒等,迅速地把火势扑灭了。

    契丹大军见火攻也没效果,便又一次缓缓退去,丢下几具被硬弓射中的尸体。

    如此反复,直到夜色初上,契丹大军才吹起牛角收兵,不攻了。

    精神紧绷的边军,见到契丹大军终于不攻了,才松了一口气。泄了力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拉不动弓弦了。

    大战了一日之后的幽州城,显得更加凄清。除了伤兵远远传来的**声之外,用过晚饭的边军们,沉沉地睡了过去。

    篝火把周遭的一切都照的通明,边军们不敢懈怠,若是契丹人趁夜偷袭怎么办?

    契丹军营里面,也是灯火通明。耶律重元正苦恼地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道:“再过五日,若实在没有进展,就只能退兵了。唉,也不知道那些派出去的骑兵打草谷打得怎么样,如果一点收获都没有,就要把我的积蓄拿出来了。唉,说白了,我还是丢不起那个脸啊!”

    耶律重元忧心重重地脱了衣甲,躺在床上,半眯着眼,指挥攻城了一天的他,很快进入的睡眠之中。

    而此刻,一支人马,趁着夜色,悄悄地摸到了契丹军营周遭。查看时辰,也不过一更天,也就是戌时。

    这支人马距离幽州城有十里远,在暗中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契丹大营。视力极好的,还能看得见隐隐约约有几名巡逻的契丹士卒。就连敌人的马的响鼻,在寂静的夜中,似乎也能听得见。

    幽州城前面,乃是一片大草原,虽然水草不甚丰美,但对于养马来说,也算凑合了。只是长城没有修缮,游牧民族能长驱直入,养马好像也不太现实。

    远在十里外的人马,正是刚刚经历了强行军的禁军。在斥候的领路下,禁军们顺利地绕了个圈子走到了幽州城外十里处。

    借着夜色,他们极好地隐匿了身影,没有让契丹人看出端倪来。

    王韶知道,现在不是偷袭的好时机,要等到四更天或者五更天的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那时候不论是谁,都已经昏昏欲睡。那时候发起偷袭,肯定能一举建功。

    王韶下令,全军就地休整,但是谁都不能发出声音。好在他们早已经用过晚饭,连马都喂得饱饱的,就是摩拳擦掌等着打战了。

    而这时候,那几都背着奇异武器的禁军,把身后的武器拿了下来,拆开了厚布,里面露出一支怪异的兵器。黑沉沉的铁质圆形管子,被套在上好桃木之上,制作之精妙,世所罕见。这几都的禁军,熟练地把这兵器拆卸开来,仔细地检查了一番,又在关键部位,用腰间挂着的桐油给润洗了一遍,才把零件装好。这一次,却没有再套上厚布。

    这些禁军把怪异武器端了起来,做瞄准状,好似在练习一般。

    一些辅兵新奇地看着他们摆弄兵器,却碍于军令不敢发问,但心中好似有猫在抓一样,痒痒的。他们很好奇,想知道这些到底是什么兵器,居然制作得如此精密美妙。

    而其他禁军,无需命令,也都在检查自身的武器,甚至小到身上锁子甲的每一个环扣,他们都仔细地检查了一遍。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更天、两更天、三更天……

    气氛越来越紧张,不少禁军都流出了汗,他们似乎感觉要窒息了一样。沉闷的气氛,就像一根被慢慢上紧的弓弦,在蓄力到最大的时候,就是该发射的时候了……

第九十二章:五更天,纵马袭营

    (觉得还算可以的话,加入书架吧,不然没了推荐,都不知道哪里找。谢谢dxe莫名的心疼100起点币的打赏!)

    夜深了,风渐渐起了,把篝火吹得忽明忽暗。一轮残月,渐渐从东面移到了西面。白日里大战过的战场,在不远处随风飘来难闻的气味。

    契丹军营里面,巡逻的士卒渐渐少了。不少白日里作战,夜晚也要巡逻的士卒,实在受不了,寻了个地方,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就为了抓紧夜里最后一点时间,好好休息一下。

    而此时,一群不速之客,悄悄地出现在契丹军营外面。这群人动作敏捷,衣甲鲜明,一看就知道是大顺朝最精锐的军队——禁军。

    这些禁军大约有五都左右,每个人口中都含着枚。什么是“枚”?说白了就是一根木棍,含在嘴里,是怕自己不小心发出了声响。而马的话,会衔着环,也是怕马发出声响。

    这五都禁军,个个都是身手高超之辈,犹擅弓弩。他们每人手上都有一把上了弦的神臂弩,迅速地欺近契丹军营,“噗噗噗”几箭射出,就把契丹军营里面的哨兵给击杀了。

    他们射技精湛,百步之内一箭毙命。就算有人发现了他们,还没喊得出声,就被他们干掉了。

    在这五都禁军后面,跟着大约一万人的大部队。他们有五千骑兵,五千步兵。唯独不见端着特殊武器的五都禁军,王韶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因为陆承启给了他们在作战中,自由行动的权力,进入了战事后,哪怕是王韶也管不着他们了。

    率先进入军营的五都禁军,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火把,在篝火上一引燃,就扔到营帐之中。瞬息间,几千座契丹军营,有几百座燃起了熊熊大火。

    而这时,熟睡中的契丹士兵们还没醒来,禁军们的骑兵开始冲锋了。

    其实契丹人也不傻,他们也懂得枕着箭袋而睡,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偷营。可禁军们也很聪明,他们的马是牵来的,而不是骑着来的,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声响,直到看到契丹军营起了大火,他们才翻身上马,开始冲锋。

    被惊醒的契丹士卒们,呼啸着冲出了被大火包围的营帐,连兵器都来不及拿。刚刚出来,就被几支箭镞射中了胸脯,强劲的箭枝透体而入,不到几息便倒在了地上。

    此刻,契丹大营里面已经炸了营,一个个都在喊着有敌军偷营,连军官都没能穿好衣甲,拿起武器,指挥下属。

    憋了好几天闷气的禁军,此刻就像猛虎下山一样,猛地在契丹军营里面冲杀起来。步战的禁军们谨记训练中的内容,以三人为一组,组成三才阵,一路斩杀慌不择路的契丹士卒。

    而骑着马的骑兵们,更是肆无忌惮地在军营里面冲撞着,挥动着长枪,麻扎刀砍杀着。

    耶律重元也被喊杀声惊醒了,他连忙穿好衣甲,拿起了马刀,在亲兵们的保卫下,出了中军营帐。而此刻,穿戴整齐的萧峰已经冲到了中军营帐前面,看见一名正在弯弓搭箭瞄准了耶律重元的禁军,他来不及多想,如同流星赶月一样,立即抽出一支铁箭拉开弓弦,飞速地射出一箭,赶在那名禁军出手前,正正射中那名禁军的脸部。

    那名禁军临死前不甘心地手一松,那神臂弩上的箭还是射了出去,只不过没了准头,仰天飞了出去。恰好射中耶律重元没有带上铁盔的脑袋,不仅把盘着的小辫子射断了,还把耶律重元的脑袋给挖出一条长长的血痕,鲜血直流而下。

    耶律重元以为自己死定了,好半晌才回过魂来,吓得捂住了不断流血的脑袋,急切地说道:“萧将军,救我!”

    萧峰来不及理他,大喝道:“所有将领管好自己的儿郎,来偷袭的顺狗不多,我们还可以反败为胜的!”

    王韶在大军后面,也看见了如此勇武的萧峰,虽是敌人,但还是忍不住赞道:“好汉子!好身手!”

    神臂弩就是有这个缺点,虽然能一个操纵,射程也很远,但就是上弦太慢,不然也不会让耶律重元逃出了生天。

    经过萧峰的约束,乱成一团的契丹士卒们,慢慢被聚集起来,开始反击了。王韶见了,暗道:“原来契丹军中,也不是没有能人啊!”他立即下令道:“骑兵,给我向那里冲锋!”

    二十余骑听得王韶的命令,开始往耶律重元的方向冲锋了。他们也看见了,耶律重元身上所穿的盔甲十分厚重,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大官。若是捉住他或者击杀了他,契丹军队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军心,立时就被击散了。

    看见二十余骑急速而来,萧峰也吓了一跳,他射下一名禁军骑兵之后,大喝道:“保护皇太叔撤退!”

    而他自己,在骑兵刚刚近身的时候,拉住了马缰,一跳便跳上了马,轻舒猿臂,就把原来马上的禁军给丢了下去。看见他如此行云流水般的动作,王韶更是惊讶:“此人极善领兵,武艺又如此高强,倒底是谁,契丹军中什么时候有了这等人物?”

    王韶让懂得契丹话的一名亲兵问道:“前面那位契丹勇将,姓甚名谁,敢报上名来么?”

    萧峰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是御账亲军队长,萧峰!”

    亲兵把萧峰的名字译给了王韶,王韶沉默了一会,说道:“若是此人领军,恐怕这战更难打了。所有人给我追上去,必定要杀死这个萧峰!”

    萧峰可不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事,他一边纵马疾驰,一边用契丹话大喊大叫,极力收拢乱军。他在军中颇有武力,几乎所有契丹勇士都服他,竟然很快便收拢了大约万余契丹士卒,萧峰开始调转马头,准备把这一支胆敢偷袭他们军营,让他们死伤惨重的大顺禁军留在此地。

    王韶也纵马而来,看见了萧峰已经聚集了万余人马,心道:“不好,果然是此人,恐怕今夜不能竟全功了!”

    这时,有千余步兵禁军也来到了王韶身边,他们也看见了不远处有万余人马,立即停下了脚步,不再追击过去。

    王韶淡淡地说道:“契丹狗已经吓破了胆,我军再击溃他们这些人马,就能取得大胜。尔等敢同本统领一齐作战吗?”

    “敢!”

    “狭路相逢勇者胜!”

    “前进!”

    千余步兵禁军立即结成阵势,一步步向前推进。而有神臂弩在手的禁军,此刻已经开始发射箭枝了。强劲的箭枝,几乎毫无悬念地击杀了近在百步远的,只穿了薄薄一层衣甲的契丹士卒,直把萧峰吓了一跳:“这是什么弓箭,居然这般厉害?”

    他也是弓箭大家,自幼弓马娴熟,见过不少好弓。但射得这般远的弓箭,在百步内能使箭枝穿透人体衣甲的弓箭,他还就真没见过。他估计,这起码得五石硬弓才能有这般威力。萧峰看着不远处的禁军手上的神臂弩,心道:“难道他们个个都是大力士不成?不可能啊,这般弓箭,都快及得上床弩了!”

    萧峰还真就没猜错,这神臂弩就是缩小版的床弩,只不过它装有机括,能单人上弦而已。最远射程可达到四百多步,三百步内能穿甲,更别说这区区百步了。

    一时间,萧峰的脸色很凝重,他知道,现在只能背水一战了。敌人逼迫到了眼前,他们若再败退,士气将一落千丈,跌到谷底。到时候,就算是神仙也救不了了……

第九十三章:万马奔腾踏连营

    (最近工作很忙,不知道还有没有时间抽的出来码两章。不过一天一更肯定会有的,如果收藏推荐多一些的话,说不定会激发我的灵感……)

    稍稍齐整军容之后,萧峰开始下令出击了。只是这万余契丹士卒,衣甲不整,甚至很多人连靴子都没穿上。更有甚者,连武器都没来得及拿,顺手抄了一根木棒而已。

    反观禁军这边,衣甲鲜明,一眼就看得出来,乃是最精锐的大顺士卒。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三人组合,一同上前。刀盾手在前,弩箭手和长枪手在后。抑或者两个朴刀手在前面,一个麻扎刀手在后。马军则蓄势待发,绕过了自己的友军,从侧翼准备发起攻击。

    萧峰也看得出来禁军的意图,无非是骑兵冲击一阵,然后再让步兵跟上。这战术他们也经常使用,不过是把步兵换成了骑兵,轮番冲击罢了。

    烈火熊熊燃烧着营帐,火光照出了这千余禁军那一往无前的气势,还有契丹士卒劫后余生的尤有余悸和稍显慌乱。

    从气势上,肯定是禁军压着契丹士卒的。但从人数上,则是契丹士卒远超禁军士卒。所以萧峰才敢率领万余士卒对阵少了己方差不多十倍的禁军。如果人数对等的话,士气大受打击的契丹士卒,肯定会一败涂地的。

    萧峰也知道,士气可鼓不可泄,此刻稍稍鼓起了士气,那就必须向前冲了,不然这万余士卒就会被冲散了。

    开始冲锋之后,契丹士卒显得毫无纪律可言,更有一些士卒被自己人踩中了脚面,疼得嗷嗷乱叫。万余士卒毫无队形可言,只会怪叫着冲锋,从而掩饰内心的慌乱。

    反观禁军这边,根本不慌不忙。弩箭手上弦,击发弩箭,其余的士卒,则仍然不紧不慢地前进着,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若说禁军这边毫无慌乱也不是实话,毕竟绝大多数禁军都是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在鲜血的刺激下,他们有些人会变得很兴奋,有些人会变得不知所措,更有些人会头脑发热……可一听到命令,下意识的就去服从了,这可以说是训练的成果。

    在黑漆漆的夜里,即便有明亮的火光,但还是有一些地方是黑暗的。好在禁军们的衣甲都很鲜明,在黑暗中亦能看见友军,而不会误伤。可也容易因此受到契丹士卒的集中攻击,这是不争的事实。

    整个契丹军营一片慌乱,萧峰看得心中在滴血。六万多契丹士卒,此刻死的死,逃的逃,溃不成军。都被勇猛冲锋的禁军给吓破胆了,契丹人什么时候吃过这般大亏?萧峰咬紧了牙关,他要用这眼前一战,证明契丹人并不是这么好击败的。

    此刻,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震耳欲聋。正待交战的双方都不约而同停下了脚步,他们都以为是己方援军到了。

    等到领头那匹马冲破营帐之后,双方才看清,原来这些马,根本没有人骑着!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偷袭的禁军,已经摸到了契丹军营里面的马厩。可契丹人对马匹的重视程度,还是超乎了禁军们的想象。哪怕在突然间遇袭的情况下,守卫着马厩的是最精锐的契丹勇士,他们悍不畏死,死命保护马厩不受损失。

    禁军集合了千余步卒,将近十都兵马一齐攻击,也久攻不下。还是一个禁军聪明,他把随身携带的麻布捆绑在弩箭之上,在篝火中引燃了之后,射向了草料之中。

    不论草料还是马厩,都是极易起火的。不多时,火势蔓延开来。马也是动物,只要是动物就没有不怕火的。哪怕这些是战马,对篝火已经熟视无睹了,但大火加身的时候,这些战马还是受惊了。它们开始奋力扯开缰绳,有些连马厩都扯倒了,还掩埋了不少契丹士卒。

    脱缰而出的战马,比之野马冲击更让人胆寒。始作俑者的禁军也被撞倒了不少,被马蹄踏成了肉酱。虽然禁军们很想夺得一匹属于自己的马匹,但这是受惊的马,又岂是那么好控制的?

    这个时代,男人爱马,就像后世爱车一样,道理是相通的。没有一个热血男人不渴望有一匹属于自己的马。眼看着这么好的机会从眼前溜过,很多人不由地叹息了一下,然后就又投身放火这一伟大的事业之中了。

    然后事情就是刚刚发生的那样子了。猝不及防的契丹士卒,看见几万匹骏马向自己奔跑过来,不少马匹的鬃毛上,马尾上都带着火光。他们不是不知道这样的马是最可怕的,很多契丹士卒吓得立即丢掉了武器,转身就跑,萧峰连喝止都喝止不住。

    “踏踏踏……”

    沉闷的马蹄声过处,所到处是人仰马翻,许多契丹士卒都想喝止这些马,“吁吁”声连绵不绝。但受惊的马匹哪里是这么好约束的?它们根本就没有停下来,一直往前冲去。所到之处,无人敢撄其锋芒。

    萧峰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万余士卒,转眼间就被几万匹受惊的马冲散了,更气人的是,这些马还是契丹人自己的马匹。

    萧峰隔着百步,骑着高头大马,心有不甘地隔马相望着对面的禁军,和火光冲天的大营。他知道,失去了刚刚那个机会,这一场败仗,已经在所难免了。

    萧峰艰难地下令道:“撤退吧……”

    萧峰的亲兵惊愕地看着萧峰,自他认识萧将军以来,他看到的萧将军,嘴里从来都没有撤退这个词。他几乎是御账亲军里面的旗帜,无论弓马还是武技,都是一等一的。冲锋作战的时候,勇不可当。但今日,萧峰居然下令撤退了,亲兵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沉默了一会之后,亲兵开始对其他士卒下令。现在契丹士卒已经乱成了一团,将不知兵在哪,兵不知将在哪,各自为战,乱糟糟的一团。

    这样的结果,肯定是被有组织,有预谋的禁军屠杀的,哪怕禁军只有一万多人。

    萧峰咬着牙,大喊道:“契丹的勇士们,跟着我!我是萧峰!”

    “萧峰”这个名字一喊出口,登时便有契丹士卒跟在了他后面,萧峰纵马大喊,不多时又再聚集起几千士卒,很快便冲出了火光冲天的契丹军营了。

    王韶看着萧峰远去的身影,赞道:“壮士断腕,这等勇气让人钦佩。此人今后必定是我大顺心腹之患也!萧峰,萧峰,果然是勇不可当!”

    此刻萧峰突然回头,在火光中,也看见了王韶,似乎要牢牢记在他的模样。两人对视了几眼之后,萧峰才调转马头,率着残余兵马,自后营而去了……

第九十四章:前后夹击

    (时间很紧,码两章都有点费力。看着这么辛苦的份上,求几个收藏推荐,不算过分吧……)

    王韶很想留住萧峰,他仅仅通过萧峰在乱军之中的表现,就判断出此人乃是大顺今后对辽国的心腹大患,两军交战之中,他想就地格杀了萧峰。

    可阴差阳错地,契丹军营中马厩大乱,受惊的万匹骏马凭空冲出,打乱了王韶想在战阵上击杀萧峰的意图。这万马奔腾的气势,还真的不是人力能去抵挡得住的。

    王韶看着不少契丹士卒,丧生在马蹄之下。偶尔也有一两个禁军躲避不及,被撞倒在地,眼看也是活不成了。

    王韶心中隐隐作痛,这些都是大顺最精锐的士卒啊,都武装到了牙齿了,没有丧命在敌人手中,居然死在了乱马之下。

    可战场就是这样,形势瞬息万变,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要不古人打仗为何这般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皆因三者对于战场变化的影响都太大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作战中,有利的时令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形不如得人心、军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备,则百战不殆矣。

    王韶为什么这般忌惮萧峰?就是因为他太能笼络军心,所有的契丹士卒都很听从他的话。这样的将领,作为敌人来说,肯定是要想方设法杀死的,不然他对己方太不利了。

    可惜这样的时机稍纵即逝,双方被受惊的战马所阻,并没有交战,萧峰得以走脱。

    王韶此刻也顾不上追击萧峰了,因为他带来的人马太少,一旦被契丹士卒站稳脚跟,回过神来,谁胜谁负还不一定。他望了一眼萧峰远去的背影,便拨马回转,指挥军队去了。

    而此时,幽州城里面的守军也发现了契丹大营的异状。一直和边军同食同眠的朱大光被瞭望的哨兵叫起,他连忙趴在城墙上,远望着五里外的契丹大营。发现此刻契丹大营里面已经大火冲天,纷乱的声音连幽州城里都能隐隐听闻。

    朱大光飞速地在脑子里面开始判断:“难道有人袭营了?不可能啊,我怎么没有接到友军的消息啊?难道是契丹人在演一场大戏,想诱使我们出城?……”

    就在这时,瞭望的哨兵大喊道:“将军,契丹狗的中军大旗倒了!”

    “什么?!”朱大光大声叫道,他也看到了,契丹军营里面的那面狼旗,已经被大火包围,此刻已经开始慢慢倾倒了。

    朱大光顿时想通了:“肯定是有人劫了契丹狗的大营,不然中军大旗怎么会被烧了?要是演戏的话,中军大旗一倒,契丹狗岂不是自乱阵脚?没错,就是这样!”

    朱大光对于战机的把握,还是很出众的,也很有决死一击的魄力。他当即下令道:“守在瓮城的弟兄们,立即把沙石搬开。所有骑兵牵马出厩,拿起刀枪,准备出城!”

    不多时,堆得几乎和城门一样高的沙石被搬开了,两千多骑自内城城门一冲而出。把守瓮城的边军把吊桥放了下来,“轰!!!”的一声,沉重的吊桥被放倒在护城河之上。

    已经进入了瓮城的朱大光,翻身骑上了亲兵牵来的马,又顺手接过了他的麻扎刀,准备出城配合那偷袭契丹军营的不知名军队。见吊桥已经放下,朱大光双腿一夹马腹,一马当先冲了出去,两千余骑兵马跟着鱼贯出了幽州城城门。

    朱大光拿的兵器,甚是奇怪,刀刃厚重,刀头平,两面开刃,乃是精铁所铸。端的是一柄好刀,这是专门用来克制契丹重骑兵的砍刀,除了历史上的宋代,几乎没有哪个朝代大量装备了。大顺朝在这个异时空中,正好对应历史上的宋代,自然也大量装备了这样大砍刀。

    而朱大光膂力过人,所使的麻扎刀又有所不同。别人所使的麻扎刀不过四尺,但朱大光所使的麻扎刀足有六尺,比一般的关刀都不差什么了。其实主要是刀柄长了些,因为朱大光不仅会步战,马战也颇为娴熟,为了配合马战,他的麻扎刀也比一般的长了些。换做后世的丈量单位,这柄麻扎刀起码有一米八以上。朱大光横刀立马之下,厚重的麻扎刀,足以震慑敌胆。

    五里地,对于骑兵来说,不过一刻钟时间。

    快要接近契丹军营的时候,见识较多的朱大光便发现了劫营的军队衣甲鲜明,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词“禁军”!

    没错,是禁军,朱大光还以为自己眼花了。但看到了近一都禁军步卒之后,朱大光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看错。他来不及细想禁军为何会在这里,喜出望外地大喊一声:“弟兄们,前面的是禁军,是我们大顺的禁军!”

    朱大光这么一喊,他身后的边军们都兴奋了起来。不远处的禁军士卒听了,也大声喊道:“边军也来了,大家冲啊!”

    两千余骑如同疾风一般直冲敌营之中,对准了契丹乱兵就是一阵冲杀。朱大光那厚重麻扎刀此刻显现出威力了,不仅在马上非常灵活,还威力非凡。真的是挨着即死,碰着即残。朱大光从契丹大营一路冲杀到契丹后营,也不知道杀了多少个契丹士卒了,那些没了马的契丹士卒,根本不是朱大光的一合之敌。偶尔有几个骑了马的契丹骑兵,见了朱大光那般凶神恶煞的模样,亦不甘撄其锋芒,远远地避了开来。

    战至正酣,朱大光大喝一声:“痛快,痛快!”在极度兴奋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发觉自己前些天刚刚受伤的背部创口,再次裂了开来,鲜血汩汩渗出,混着敌人的鲜血,也不知道是谁的血了……

    契丹大军此刻早已溃不成军,人人都各自为战。运气稍好的,能抢到一匹马,冲出了漫天大火的契丹军营。运气不好的,连武器都没有,也不知道从哪里射出几支冷箭,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本来就乱糟糟的军营,再被朱大光率领骑兵冲杀了一阵之后,契丹士卒们更是无心恋战,很多士卒都是夺路而逃。

    不得不说朱大光的骑术非常精湛,又会率领骑兵冲阵,真乃一员勇将也。王韶虽然能运筹帷幄,但领军冲击敌阵却不是他所长的。以至于手中空有五千余骑,却还不如朱大光率领的两千余骑所产生的效果大。

    皆因禁军的五千余骑,三三两两各自为战;边军两千余骑,却是拧成了一股绳,一把长枪,一支利箭,所到之处,可谓寸草不生!

    奈何边军的马不济事,仅仅一阵冲击,便消耗了大量的马力,不堪再战了。

    朱大光心有不甘地勒马伫立在契丹后营,望着侥幸逃出生天的契丹士卒,无力追击,心中充满了遗憾。

第九十五章:大胜

    (工作最近有点忙,可能抽不出时间码字啊!有点郁闷,不过放心,每日两更,竭力保证!求一些收藏推荐,因为不是职业写手,没有支持很难支撑下去的。有支持就有动力嘛!)

    此刻天尚未亮,但月已下西山。凉风阵阵,吹拂着平原大地。

    萧峰此刻的心,也是凉的。六万多精锐契丹士卒,现在就剩下了不到一万人。这几千士卒,有武器的都不多,大部分身上还带着伤。而契丹族赖以为生命的马匹,更是几乎损失殆尽。萧峰所骑马匹,还是从禁军手中夺下来的。

    萧峰现在才明白,西楚霸王兵败垓下时的无助和悲戚。但萧峰不会学项羽那般乌江自刎,因为他背后的大辽还没有败。

    这支败军无精打采地前进着,他们并不知道要去哪里。或许要回家了吧?几乎所有的契丹士卒都这么想的。

    除了百年之前,辽国和大顺之间的战争,辽国从来没有这般输过,而且是输得这么惨的。是契丹勇士变弱了,还是大顺士卒变强了?抑或者他们太迷信这些年来的战绩,内心深处以为大顺不过是两脚羊,任由他们欺凌?

    现在报应来了,这一场大败,哪怕他们打几百次草谷,也追不回来。契丹族人口不多,损失这么多士卒,也不能一下子就恢复元气。更要命的是,这支契丹大军还是专门防备辽国东北和北部诸族的,若是那些异族听闻战败的消息,他们还不蠢蠢欲动?

    萧峰想了好久,但还是没从战败的阴霾中走出来。他实在想不明白,区区万余大顺军队的偷袭,便能让六万多契丹士卒自乱阵脚,从而大败亏输。那些训练有素的禁军,给萧峰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特别是那种能在百步内直透人体的强弩,他更是惊讶不已。

    什么时候,大顺的弓弩这么强了?

    什么时候,大顺的军队这般令行禁止了?

    萧峰想不通,他似乎有责任告诉辽国皇帝耶律洪基,要改变一下对大顺的政策了。在汉人为主的国度之中,若是他们认真起来,根本不是一个以游牧民族为主的国家能抵抗的。单单是那庞大的人口,就足以让所有游牧民族望而生畏了。

    正在沉思的时候,后面传来了沉闷的马蹄声。所有契丹士卒神经质地转过身来,如临大敌。他们实在是被打怕了,真可以说的上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但来人似乎是契丹族的服饰,这让几千契丹士卒稍稍定了定神。待来人再近一些,他们才发现,居然是他们的主帅,耶律重元!

    萧峰赶紧迎了上去,把耶律重元从马背上扶下来。耶律重元惊魂未定,大叫道:“快,快救我儿!”

    萧峰吃了一惊,说道:“涅鲁古将军没有逃出来吗?”

    耶律重元好似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紧紧拉住萧峰的衣甲,说道:“顺军会使妖法,会使妖法啊!他们手中有一根好似铁棒那样的东西,从里面喷出火来,一下子就把人打死了……”

    萧峰吃了一惊,他原先还以为耶律重元是被吓傻了,在说胡话。但看起来耶律重元的思维挺清晰的,并不像是说胡话。那就是说,大顺军队里面还有一种类似于妖法的武器,能以火杀人?

    耶律重元继续说道:“……我和涅鲁古一同突围的,没想到路旁还埋伏了一支顺军。大约有六百多人,黑暗中看不真切。他们一下子打死了好多人,我的亲兵拼死把我送出重围,我才能逃出生天,见到萧将军你啊!不过,我儿涅鲁古,恐怕已遭毒手了……”

    萧峰沉默了,兵败的同时,更打击士气的便是大将又阵亡了。耶律涅鲁古虽然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他的勇猛,却是所有契丹勇士公认的。

    此时,被焚烧着的契丹军营外面,万余禁军押着投降的契丹士卒,正在眉开眼笑地向王韶报告。王韶正待说话,却见远处一支骑军慢跑了过来。看其服饰,王韶便知道那是边军。

    王韶顾不得观赏战果,一夹马腹,迎了上去。只见当头一骑,骏马上面的边军大将,威风凛凛,手持后背麻扎刀,刀面上尽是暗红的血迹。还有一丝丝鲜血,从刀缝间滴落。

    那边军大将把麻扎刀递给后面的亲兵,翻身下马。王韶也赶紧下了马,两人一同拱手说道:“幽州游击朱大光!”

    “禁军统领王韶!”

    “幸会,幸会!”

    朱大光叹道:“王统领,末将真没想到,你们居然会前来救援,还出其不意,打了个打胜仗。”

    王韶笑道:“都是陛下下定决心,不能再让契丹人这般猖獗,才令末将率领两万禁军,前来寻求战机。还好一举建功,不负圣望。”

    朱大光早就对刚登基三年多的小皇帝很好奇了,试探性地问道:“王统领认为,当今圣上有意反攻契丹吗?”他一生戎马,极度渴望建功立业,马踏阴山,故有此所问。

    王韶笑道:“陛下的雄心,又岂止反攻契丹?恐怕一统草原,要是有希望,陛下亦会去做。对了,陛下有口谕,叫末将说给诸位将士听。”

    所有边军立即下马,异口同声地说道:“恭闻圣意!”

    王韶当即宣布了陆承启亲自制定的新的奖赏,新的晋升,新的抚恤制度,立时让边军沸腾了起来。倒是禁军看了好笑,如果换做以前的他们,他们肯定也会这般。但现在,他们变得沉默了。

    王韶接着说道:“如果有符合条件晋升的,陛下会让你们进入皇家军校深造一番。进了皇家军校,就是天子门生了。如果被选去监察司,也能成为天子亲军。总之就是,有军功就会有一切!”

    边军闻言,更是欢呼不已。本来他们的愿望,就是当够十年兵,积攒一些军饷,回乡娶个婆娘,再置两亩薄地,过上清贫的小农生活。但现在看来,他们的前途无比光明啊!

    王韶宣布完陆承启的口谕,转身问旁边的校尉:“此役伤亡如何?”

    那校尉赶紧答道:“我军阵亡五百五十二人,伤八百人,其中重伤一百二十九人。俘虏了契丹士卒一万六千七八二十三人,杀敌八千三百七十四。”

    王韶闻言,松了一口气。他很早就知道,这一战是打赢了,但打得怎么样,伤亡对比是多少,却一无所知。其实契丹人原本不会死这么多,他们死亡大多是因为自乱阵脚,慌乱中自己人踩死了自己人。还有一些是被大火烧死的,可那毕竟是少数。

    最让王韶心疼的是,禁军伤亡的那一千多人。虽然打仗,伤亡那是不可避免的。可留得多一个士卒的性命,就会多一名老兵。一支强军里,最大的财富不是武器装备,而是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兵。他们往往是一支军队的真正灵魂,而把这些灵魂凝聚在一起的,则是各级军官,军官是军队的大脑。

    突然,王韶想起一件事,问道:“有谁见过火枪队吗?”

    火枪队,是对那五都用奇异武器的禁军的称呼。所有人都不明白火枪是什么意思,问拿着奇异武器的禁军们,可火枪队的禁军们都是神秘一笑,从不回答。

    所有禁军都摇了摇头,王韶皱起了眉头。他有些怀疑陆承启的命令了,不准他干涉火枪队的战斗,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怕他不会指挥?要是把陆承启最为在意的火枪队给打没了,哪怕王韶打了个打胜仗,估计陆承启都不会饶了他。

第九十六章:首建奇功

    (不是我不努力码字,实在是时间太紧。说实话,不可能抛弃工作专门写书吧,以我是水平,不扑已经算好的了。能a我就非常高兴,剩下的都是第一次体验,包括上推荐啥的。要是抛弃工作专门码字,恐怕我连吃饭的钱都木有啊!如果觉得好,就收藏推荐一下吧,谢谢大家了!)

    正当王韶担心火枪队之际,幽州游击朱大光的亲兵突然叫道:“将军,你受伤了?”原来亲兵一直注意着朱大光,深怕他受伤。按照大顺军纪,亲兵保护主将不利,可是要连坐斩首的。所以亲兵们总是和将领共同进退,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保住主将。

    亲兵原以为朱大光身上是沾的是敌人的血,但后面越看越不对劲。那鲜血好像从朱大光背部渗出一样,没有断过。

    王韶连忙拉过朱大光,解开他的衣甲,却见那一道深深的刀痕,里面不断渗出血来。朱大光的背部,刀伤、箭伤不下十处,王韶这才知道,眼前这个看似平静的大汉,是忍着怎样的痛楚。他的经历,都铭刻在了伤疤之中,这是男人的骄傲,这是为将者的勋章。

    王韶接过亲兵递过来的金创药,轻轻地抹在朱大光的背部,叹道:“将军堪比常山赵子龙,一身是胆也!”

    三国的故事,在这个异时空内不说家喻户晓,当兵的也耳熟能详。哪怕朱大光没有读过书,也知道赵子龙是谁。

    他神色自若地说道:“将军折煞在末将了,我朱大光不过一个粗人,哪敢比常山赵子龙?”

    众人皆叹服,王韶更是说道:“宠辱不惊,回京之后,定当与陛下述说,朱将军如此大才,竟埋没边境这么多年,实在可惜!”

    朱大光微笑道:“有劳将军费心了,末将就喜欢这广袤的边境,在这里,末将才能找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他转过身去看着一地狼藉的契丹军营,又看了看蹲坐在地上的契丹俘虏,言下之意溢于言表。

    王韶正待说些什么,却见一名禁军跑过来,附在王韶耳边说了几句话,王韶惊愕地抬起了头,失声说道:“千余契丹士卒,一刻钟时间内尽数歼灭?这……怎么可能,就算是一千只鸡,也要杀很久啊……”

    朱大光也听到了,更是不敢相信。他刚刚冲杀的那一阵,哪怕他尽了全力,也不过斩杀了二十余人便已经力竭。要一刻钟歼灭千余人,起码得用万人不停地抛射弓弩,才有可能做到。

    但朱大光也了解,此次前来的禁军不过两万人,辅兵就有一万多,而且战兵全都投入了战斗之中。难道是一万辅兵打出来的效果?

    朱大光也是知道辅兵的装备的,哪怕是禁军,有一把朴刀也很好了,也不可能全都装备上弓弩啊!

    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韶此刻也才回过神来,苦笑地说道:“那是陛下鼓搞出来的火枪队,末将原以为并没什么大用,却不料凶猛至此!”

    朱大光疑惑地说道:“火枪队,是什么兵种来的,怎么从来没有听过?”

    “才成立一个多月,哪怕是禁军里,知道的人也不多。陛下这次派遣他们来,恐怕就是想让他的火枪队立下奇功,连指挥他们战斗的权利都不给末将。果不其然,陛下知道末将不会指挥,特地想让火枪队在末将面前露一下脸吧……”

    王韶苦笑地摇了摇头,这时,自契丹军营右侧,慢慢走过来一队禁军。他们步列整齐,军纪严谨。这么长的路程,没人掉队,也没人说话。

    朱大光是带边军的,知道做到这点是多么不容易。他叹道:“禁军军容这般,也难怪能打胜仗了。我们边军,实在没法比!”他是口直心快之人,有那句说那句,身后的边军听了,都闹了个大红脸,心底有些羞愧。

    待得他们走近,王韶才发现他们的武器非常奇特,正是众人刚刚讨论着的火枪队。他们除了一把奇形怪状的铁管子,还配有一把朴刀,后面跟着的辅兵,却拿着弓弩。实在不符合大顺军队的装备配置,但为何他们就能在一刻钟之内,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宰掉千余契丹士卒?

    火枪队走到跟前的时候,把一个五花大绑的,身穿契丹将领甲胄的家伙揪了出来,推搡到王韶面前。他们的队正说道:“统领,我等不负期望,在敌营右侧埋伏,歼敌逾千,还擒获了好几个俘虏。这个是最大的官,但他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

    王韶叫来懂的契丹话的通译,得知眼前这个满嘴契丹话的将领,居然是耶律洪基叔叔的儿子,也就是皇太叔的长子,耶律涅鲁古!

    所有人都大为吃惊,他们捉住的俘虏,最大的官不过是一个千夫长。而耶律涅鲁古则是契丹大军的先锋将军,职位是万夫长!而耶律涅鲁古的真正价值,还在于他的身份,乃是辽国皇帝的堂弟!

    火枪队的队正说道:“这家伙命好,躲在后面。又骑着马,黑暗中我们没打中人,倒是打中了马。那马把他给掀下来,才没有被打死。”

    王韶也是知道火枪的威力,当初第一支步枪还是他陪同陆承启去见证的。但那时候的步枪射程不过八十步,连一般的弓箭都比不上,王韶是看不上的。也许陆承启就是知道了他这种心理,才不让他指挥这支火枪队。

    这让王韶很疑惑,问道:“你们的步枪我也是见过的,不是威力不怎么样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战果,难道你们是靠朴刀砍杀出来的?”

    火枪队的队正说道:“统领,我们的洪祥式步枪,威力绝对不比神臂弩小,不信的话,我们可以现在就演示一下。”

    王韶和朱大光对望一眼,才说道:“好,我们倒是要看看,什么洪祥式步枪,究竟有多厉害?”

    火枪队的队正也不含糊,立即转身下令道:“全体都有,向后转!三段击,装弹准备!”

    那五都火枪队的小队正说道:“报告,装弹完毕!”

    “三段击三次射击,齐射目标为前方敌营哨塔,开火!”

    “嘭!嘭!嘭!”

    三段击连绵不绝的射击,让朱大光和王韶看得合不拢嘴。洪祥式步枪枪口发出的焰火,如同暴雨般倾泻而出的铅弹,和那腾升而起的黑烟,让所有没见过黑、火药的禁军、边军都吓了一跳,久久回不过神来。

    而那些经历过这般火枪齐射的契丹士卒,再次听闻得这样的枪声,更是吓得两腿发抖,如同筛糠一样。耶律涅鲁古更是吓得双膝一软,倒在了草地上。

    看着三百步远的契丹军营哨塔被一千多颗铅弹打中,好似炒豆一般。早就被大火包围的哨塔,此刻遭受这般狂风骤雨的攻击,终于承受不住了,轰然倒地。

    三次射击不过一眨眼的事情,王韶和朱大光都没反应过来,许多禁军和边军都没反应过来。三段击他们不是没试过,弓箭之中也有三段击,对付敌人骑兵集团冲锋,有着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这般凶狠的三段击,他们却是平生未见。王韶更是惊讶不已,良久才回过神来,喃喃地说道:“这步枪不是只能打到八十步远吗,这些步枪怎么会不同?”

    火枪队的队正并没有参与三段击,他站在王韶旁边,听到了王韶的话,笑道:“统领,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你在皇家军校一个多月,军器监早已经研发出能打四百五十步远的步枪了,就是我手中这杠。要是再精细一些的步枪,甚至能打到六百步。只是五百步以后,射击的精度就没有了。这洪祥式步枪,有着装弹快,火力猛的特点,比之神臂弩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点火率还是差了点,十枪之中,能有七八枪也算是很高的点火率了。”

第九十七章:凯旋

    (每日快到九点才开始码字,赶完两章已经差不多一点了。第二日又要上班,痛并快乐着啊!看着我这么辛苦码字的份上,求几个收藏推荐,谢谢大家了!)

    朱大光听了,惊讶得差点把眼珠子掉出来,不敢置信地说道:“什么,六百步远,比绞盘床弩还远?怎么可能!”

    王韶听了,也不太敢置信。他是亲眼见过第一支步枪的威力,虽然比弓箭的穿透力强,装弹也很快,可射程不够,只能算是摆设。怎么才区区一个多月,便改进成这么犀利的武器了?

    见朱大光不信,火枪队的队正叫人拿来木靶子,放在四百步开外。只见他把背在身后的洪祥式步枪麻利地解下,检查了一番步枪的性能,然后装填了一颗圆锥形铅弹,再倒入火药,闭气凝神。两腿分开,一前一后,稳稳地站定,将枪托结结实实地抵在肩窝处,获得了一个稳定的支点。同时左手前伸,托住了枪管下方上好桃木处,右手握紧了枪托并将食指放在扳机上,打开了保险,簧片上的燧石处于准备击发状态。准备好这些之后,彭青瞄准了远处的靶子。

    这个队正名叫彭青,本来是禁军里面的第一神射手,能开三石硬弓,百步穿杨。他对于射击一道,有着天生的禀赋。

    一开始他被调入这个火枪队,还是很不理解的。但凡有本事的人,脾气总是有点古怪。彭青便是这样。

    调入火枪队之后,他再也碰不到弓箭,为此还闹了情绪,被狄青当做典范,全军通报批评,还关了三日禁闭。

    待他出了小黑屋之后,才发现不少禁军中的弓箭好手都进入了火枪队,他开始琢磨了:“难道狄教习所说的步枪,真的要比弓箭强?不可能啊,我看过刚刚分发过来的神臂弩,能射出四百步远。这什么步枪,能比得上?”

    等到他亲眼看到步枪的威力之后,这个念头被彻底推翻了。洪祥式步枪的威力,远超他的想象。神臂弩能射出四百步远是事实,可两百步后,准头几乎没有了。哪怕彭青,也不敢保证在两百步外,箭箭命中敌人要害。神臂弩能在三百步内穿透衣甲,也不是吹的。可箭枝射出三百步之后,穿透力已经不甚理想了。稍厚的甲胄,如禁军的精良锁子甲,便不能穿透。哪怕侥幸穿透了,杀伤力也有限。

    而洪祥式步枪的威力,在远距离打击上面,远远超过了神臂弩。射程上面,最精良的洪祥式步枪能在六百步之内,造成有效伤害,这是神臂弩比不了的。威力上面,采用圆锥形铅弹的洪祥式步枪,精良的制造,比之历史上的原型米尼枪的威力也相差无几,能在四百步的距离内精确打击,五百步内穿甲不成问题,六百步内命中要害,一样也能造成杀伤。

    这样一对比下来,彭青彻底爱上了洪祥式步枪,哪怕它不是最完美的,燧石点火率仅仅在七成左右,有时候也会因此误事。可它超越时代的无与伦比的威力,还是让彭青深深地爱上了它。在火枪队的日子里,彭青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如何打得准的问题,哪怕吃饭睡觉也在想。很快,他的射击水平成了整个火枪队第一,也因此获得了狄青亲自授予的,威力最大的一杆洪祥式步枪,就是现在他手里拿着的那把。

    “嘭!!!”远处的木靶子上立即腾起了一阵白烟,而枪管里面冒出的黑烟,也同时袅袅升起。

    虽然早有准备,可黑、火药点燃之后的声响还是太大,朱大光忍不住用手揉了揉耳朵。彭青对自己的枪法很有信心,打完一枪之后,清理一下火药槽和枪管,便收好了步枪。这时候,早有士卒把靶子拿了过来。

    朱大光和王韶一看,登时惊讶得合不拢嘴。一指厚的木板上面,一颗变形了的铅弹,深深地嵌在了里面。如果是命中了穿着甲胄的人,恐怕也抵挡不住这一枪的威力。

    彭青笑道:“这杠枪,能在五百步内破甲,但我的射击精度就只能去到四百步远,再远的话就不知道子弹飞去哪了。超过了五百步,那穿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是命中要害,对穿着甲胄的人0几乎没什么伤害。”

    其实,这也是陆承启为什么大力发展炼钢术的缘故。没有了坚硬而有韧性枪管和拉出来的膛线,根本不能将火药的威力发挥出来。如果用熟铁制作枪管,恐怕十枪过后,膛线就要被磨平了,几乎没什么用。就算是用了钢,这等低质钢,也仅仅够这写洪祥式步枪发射五百发左右。一场大战过后,恐怕很多步枪都需要回炉重做枪管,毕竟不是高强度的钢铁。

    朱大光感叹道:“若是给我一万支这样的步枪,我能横扫整个契丹!”王韶不似朱大光这般口直心快,却很认同这句话。但他是知道步枪制作的不易,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大量供应得上。

    王韶摇了摇头,说道:“难啊,难啊!朱将军,天快亮了,我们还是回城再说吧,敌军尚有两万骑兵不知去向,若此刻冲杀出来,我军已是疲惫之师,恐怕不敌。”此刻禁军已经集合完毕,可以开拔了。

    朱大光点了点头,说道:“回城!”

    边军和禁军们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艳羡地看着彭青手中的步枪。从他们渴望的眼神中,看得出他们对步枪的喜爱。没办法,哪一个军人不爱威力大的武器?

    边军压着那些契丹俘虏,一个个趾高气扬地牵着马,先前走着。偶尔一些俘虏不听话,这些粗鲁的边军可没有禁军那般军纪,立即就是一脚过去,把那契丹俘虏踹倒在地。一边还骂骂咧咧:“你们这些契丹狗,也算害得爷爷惨了,好几日都没睡过好觉!合该你们今日倒霉,碰到了你家爷爷,叫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打仗!不然你们都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你家爷爷有多厉害!”

    如此俏皮的话,直叫禁军们笑得打跌。好在禁军军纪甚严,倒也没有乱来阵形。

    五里地不过几刻钟时间,便走到了。而这时候,幽州州牧刘源昌,已经穿好官服,列队欢迎这些打了胜仗的勇士凯旋归来。

第九十八章:战后总结

    (求收藏推荐啦,有支持才有动力啊!我都怕自己撑不下去,这些都是在存稿箱定时发布的,没时间立即更新,还望大家见谅……)

    幽州地区最高官员刘源昌,此刻也是喜不自胜。他原以为能守得住幽州城就很不错了,从来没想过要把契丹人打败。

    但这天夜里,震天的喊杀声,就连幽州城内的州牧府上都能听得见。被惊醒的刘源昌赶紧让亲卫去查看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契丹人打进城里了。同时他命亲眷收拾细软,他把官印一揣,都准备潜逃了。

    正当州牧府里乱成一团的时候,亲卫回报,刘源昌才放下心来。原来不是契丹人打进来了,而是有人劫了契丹大营,幽州游击朱大光已经率领两千余骑冲出城去,助友军一臂之力了。

    刘源昌闻言后,突然痛哭起来。他寒窗苦读十余年,一朝金榜题名时。辗转官场,从八品小官做起,三十余年终于混到了州牧这个位置,眼看还有两年,就能调回京城,担任一部尚书或者正二品高官了。却不料契丹年年发了疯,岁岁都犯边。眼看小皇帝对他的感观越来越差,就差没有撤他职了。对于回京任高官,刘源昌已经没什么指望了,只盼能好好做完这两年,然后调离这个鬼地方,不用整日担惊受怕。他今年已经五十一了,还能做多久官?平平安安退下去,已经是奢望了。

    今日这般杯弓蛇影,也是被契丹人打怕了的缘故。刘源昌一度认为自己的官途走到了尽头,悲悲戚戚。看见原配和小妾们在争家产,儿女也加入其中,更是悲从中来。

    冷不丁地听亲卫说,不是契丹人打进城来,而是有人劫了契丹大营,而且都快要打赢的时候。刘源昌真的是悲喜交加,一下子痛哭出声,吓得亲卫不知所措。

    哭了一阵的刘源昌,终于记起他此刻要做什么事了。他是个官场老手,自然懂的争取利益最大化的道理。

    于是,便有了出城迎接这一幕。这样的话,刘源昌给陆承启的奏折上面,就能提到自己的功劳了,这是在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刘源昌堆满笑容,对着朱大光嘘寒问暖,也没有冷落了王韶。他原以为王韶只是一般的禁军统领,但看到齐整的禁军队伍之后,他立即改变了态度。问了王韶的职位之后,更是恨不得把王韶夸上天去,让一旁的边军听得老不是滋味。

    王韶也听得皱了眉头,说道:“刘大人,请为末将这些士卒准备住处,如果没有,请给我们不扰民的一片空地,我们自己扎营。”

    刘源昌哪里敢怠慢?幽州城里面民房不甚多,可空地多了去。他也不敢强征民房,不然潜伏在幽州城的监察士参他一本,也够他受的。刘源昌早就知道了监察士的厉害,上一次契丹犯边打草谷,他的奏折都没递到陆承启面前,监察士的报告已经呈给了陆承启,这如何不让他心惊胆战?想在陆承启眼皮子下面做手脚,他也吃到了陆承启一通训斥,直言道:“如果还敢欺君罔上,那你刘源昌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前事之鉴,让刘源昌不敢再逾雷池一步。他经过深思熟虑,把禁军安排在边军最少的东门瓮城里面,一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二来也避免某些边军不长眼,与禁军起了冲突。

    安顿好王韶之后,刘源昌乐滋滋地回到了州牧府内,心道:“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快,我还以为今日必死无疑,却不料为今后平步青云捞了个够本!”

    却说禁军扎了营帐之后,王韶立即召开了战后总结会议,各级军官都要参加。一时间,不大的中军营帐之中挤满了人,甚至于没地方转身,一些粗鲁的军官,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还有不少人效仿起来。

    而随军文书也参加了会议,主要是记录这次袭营的得失,为以后作战提供借鉴。

    王韶率先发言道:“这次袭营,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但这次成功的偶然因素还是很多的,我们不能因为打了一个胜仗,而对敌人掉以轻心。这次能袭营成功,我认为最大的功劳,在于严谨的军纪,在靠近敌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发出声响,不然就只能强攻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决攻击了敌人的马厩,用敌人的战马来冲乱敌人的阵脚,这一举是做得最好的。”

    王韶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说道:“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做得完美了!作为统帅,我第一个检讨自己的错误。一,我作为主帅,却出现在冲锋第一线,若我战殁,整支军队群龙无首,这次作战必定失败;二,我没能在战前命令你们狙杀敌方军官为主,导致让许多契丹将领逃脱;三,若没有朱将军的增援,我们恐怕没这么容易打完这一战,我身为主帅,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后,我会牢记今日犯下的错误,避免这样的失误再次出现!”

    随军文书记下王韶说的话后,其余军官也扯开了话匣子。这样的战后总结,是陆承启下旨规定禁军必须这么做的,班师回京之后,陆承启要亲眼过目随军文书记载的战后总结。如此一来,哪个军官都不敢怠慢。陆承启也是苦恼,如果每个军官都识字,那么先让他们自己把总结写出来,交给陆承启看就是了。

    在王韶的带领下,许多军官开始发言了。其中率领五都步卒攻打马厩的军都指挥使说道:“属下在作战中犯下了轻敌和应变不足的错误。首先,属下低估了敌人防守马厩的兵力,只率了五都步卒进攻马厩,结果和敌人对峙了非常久。甚至于有一些契丹士卒,后来加入了抵抗的队列之中。属下在指挥的时候,因循守旧,不懂变通,只会一味硬攻。若不是部下聪敏,懂得使用火攻,恐怕敌人的马厩没法这么快攻破。属下犯下的错误,足以影响这场战事的走向,属下一定好好反省,以后绝对不会再犯!”

    王韶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胜不骄,败不馁,才为强军。”

    而其余军官开始争着发言了,负责点火的步卒指挥使说道:“属下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没有预算风向,点火之时,差点烧到了自己人。对此,属下深感惭愧,以后一定避免这种情况!”

    而马都指挥使说道:“属下犯下的过错更为严重,不懂率军冲击,反而是分散而战,没能发挥出骑兵的威力。若不是朱将军及时赶到,契丹人就要转败为胜了……”

    ……

    王韶一一听完了他们的战后总结,最后才说道:“不错,你们都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说,今日这场偷袭,胜的侥幸,若不是敌人先前攻城已经消耗了不少体力,我们不一定能打得赢。我们不能因为幸运的因素打了胜仗,就自满了。我们的不足还是很多,若是正面对决,我们一万战兵不一定打得过契丹一万骑兵。要认清自己和敌人的差距,才能进步。这些用友军鲜血得出来的教训,我们一定要牢记!”

    近两百个军官雷鸣般应道:“胜不骄,败不馁!”

    王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解散!”

    已经劳累了一天的军官们立时便撑不住了,他们早已经体力透支,只不过是由胜利的喜悦强自撑住而已。宣布了解散后,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填饱肚子,然后美美地睡个好觉。

    殊不知,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在随后用饭的时候,连拿筷子的手都是颤抖的……

第九十九章:捷报传来

    (如果还算可以,那就收藏推荐一下吧)

    快马自驿道飞驰而来,这就是所谓的“飞马急报”。这是大顺朝的独创,把送战报的探马唤作“飞马急报”。如果是正史上的明代,会叫做“流星报马”,宋代亦是作“探马”,与一般斥候没什么区分。

    千里边关传急报,一骑绝尘入都城。

    飞马急报一路换马不换人,把装着战报的封了火漆的木匣子,贴身藏着。飞马急报自驿道而来,身后插着“报”字战旗,不论何人,都需要退避。如有阻挡,被撞死了,也只能说自己倒霉。军情十万火急,哪能耽搁一刻?

    于是乎,长安城的百姓都很自觉地让出了一条道路。这年头有三类人不太讲道理,一种是对官员太狠的监察士,一种是宣读圣旨的内侍,还有一种就是这般传军情的飞马急报了。被这三类人盯上了,告你一个阻碍办差,你哭都没地方哭。当然,监察士陆承启盯得很紧,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监察士对待百姓身上,陆承启第一个会饶不了的是那些个监察士,同时还会在心里狠狠地骂道:“你们这般混蛋,后世城管我管不着,你们这群丘八我还治不了你们?”

    飞马急报进了长安城的玄武门,穿街过巷后,抄近道疾驰到宣德门。皇宫城楼上的侍卫们早就远远地看见了飞马急报,也没有阻拦,让他一路冲进了皇宫。自宣德门进大庆门,一路策马疾驰到垂拱殿前才勒马停下。

    也只有飞马急报有这个特权,不然就是开国功勋,也没见有谁能在皇宫里面跑马的。

    陆承启此刻正在对内阁呈上来的奏折披红,忽闻“啲嗒、啲嗒”的马蹄声,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见一个探马模样的边军,闯进了垂拱殿。要不是陆承启神经大条,此刻早就从龙椅之上跳将起来,大喊“护驾”了。

    被惊出一声冷汗的陆承启,直到听到那边军模样的探马说道:“陛下,边关急报!”

    陆承启这才想起来,大顺朝最重军报,飞马急报不需要通报,便能直呈面圣。陆承启让内侍把封好火漆的木匣子拿过来,内侍挑开火漆后,才恭恭敬敬地从用锦缎包裹的木匣子中掏出一封急报,递给陆承启。

    陆承启迫不及待地拆开一看,看得急报上面两个大字,“大捷”,心中便已大定。这二十余日来,陆承启食不知味,为的不就是契丹犯边?此刻得了大捷的边关急报,陆承启立时“龙颜大悦”,连道:“好,好,好!三军用命,打出了我大顺的威风,朕要大赏诸位将士,并昭告天下!”看着那飞马急报满脸风尘之色,和那被风沙刮得异常粗糙的皮肤,陆承启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只得说道:“你且去内库领十贯赏银,算是朕的一些心意……”

    那飞马急报大喜,说道:“谢陛下厚赏!”说罢,便转身出了垂拱殿。

    陆承启把木匣子放在旁边,一时间出了神。只见那边关急报上面写着“禁军万人夜破契丹大营,与幽州边军两相夹击,斩首八千余人,俘虏一万六千余人……”

    这是继文宗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胜仗啊!这怎能叫陆承启不激动?禁军出征前,他还是很担心的。虽然禁军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了,一些重步兵连头盔上都带有铁罩!更别说威力奇大的神臂弩和洪祥式步枪了,那些都是大杀器啊。可武器再厉害,也要看使用的人。陆承启对于这些从未上过战场的禁军,其实不抱太大的希望的,只是没想到王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立即动口,让小黄门记录下圣旨内容:“制曰:边关大捷,禁军配合边军歼敌俘虏万余契丹士卒,实乃文宗以来最大胜仗。此役,乃三军用命,将士浴血,才打出的大顺的铁血军风,可喜可贺。朕不吝赏赐,有军功之人皆升一级,余者赏赐一月饷银。同时昭告天下,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洪祥三年四月二十九。”

    待得圣旨颁布后,《大顺民报》也第一时间摘录了这则圣旨,还放在了头版头条之上。这则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多少年了,大顺的汉民,在游牧民族的铁骑下面,惨遭蹂躏;多少年了,大顺军队在契丹骑兵前面抬不起头来;多少年了,大顺的汉民似乎已经认定,大顺就是打不过契丹人……可此刻,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鞭炮脱销,声声不绝的鞭炮声,似乎在尽力地发泄着积郁了百年的闷气。一些老兵听闻捷报,更是流出了英雄之泪。

    大顺朝内,不论认识与否,不论贵贱,此刻都是狂喜的。哪怕是被陆承启整治得很惨的官员,他们也第一次衷心希望这样的日子能长久一点。举国沸腾,可以用来形容现在的大顺朝境内的盛况。

    与大顺朝不同的是,辽国境内,却是阴郁一片。听闻耶律重元大败,连自己的儿子都被大顺掳了去,耶律洪基大发雷霆,一连撤了好几名办事不利的官员。

    此刻谁也不敢触耶律洪基的霉头,连一向宠信的耶律乙辛都被狠狠训斥了一番,认为他当初耶律重元一力要求出征的时候,没有尽力阻拦,以至于丢了契丹人的积威百年对大顺的心理优势。

    耶律洪基还差点在暴怒的情况下,想御驾亲征。但在耶律乙辛、西平郡王萧阿剌、北府宰相萧虚烈、南院枢密使耶律燕哥等重臣的极力劝阻下,耶律洪基才消了怒气。

    可经过这一役,辽国对大顺隐隐有了一层戒备之心,原以为大顺不过两脚羊,谁知道是不叫唤的狗,一咬起人来,连皮带肉都撕咬下来。耶律洪基心中隐隐作痛,辽国几近三万精锐士卒,或被杀,或被掳,或走失……更让他心疼的是,近十万匹马受惊,虽然竭力收拢了近万匹,还是有九万多匹马不知所踪。

    契丹人口不比汉人,他们每一个族人都是极其宝贵的,更不用说一下子损失三万人了。超过三万青壮的损失,直接让辽国大伤元气,耶律洪基就算想要报复一下,也得自己掂量掂量了。辽国全民皆兵,哪怕是现在也有超过六十万的军队,但要布防在西北、北部和东北三地,兵力就捉襟见肘了。要想报一箭之仇,调兵也需要时日,粮草也需要备齐,耶律洪基这才愤愤地作罢,大骂耶律重元是蠢货,不仅败光了自己的家业,连带族人都死了那么多。

    其实最郁闷的要数高丽了,他们刚刚转换了宗主国,以为这一下高枕无忧,却不料辽国战败的消息传来,高丽国王王徽一下子就懵了,回过神来之后,连忙召集大臣,开秘密会议。

    此时出使辽国的崔介安尚未回到高丽,仍在路上,王徽能信任的大臣不多,一手就能数得清。

第一百章:残敌肆虐

    (努力码字,为的是更多的人的认可,求收藏推荐了。)

    除了崔介安之外,王徽能信任的大臣,只有被称为“海东孔子”的老狐狸崔冲;一个也是姓崔的,是一个极度排佛的高丽“上柱国”,崔承老;最后一个则是在正史上面名不见经传的林哲,恐怕也是异时空的蝴蝶效应吧,此人乃是靖宗时期的状元,深得高丽国王王徽的喜爱。

    崔冲的资格比较老,毕竟是四朝元老了,他好似有气无力地说道:“中原王朝一时困顿,不见得以后都是困顿的。现在那个在长安城中的小皇帝,想来也是野心颇大,敢于隐忍这么久。登基三年才一鸣惊人,果然厉害!不过,现在的大顺,应该还是打不过大辽的。只要一日有大辽在,他大顺就不敢来攻高丽。”

    崔承老也同意这个说法,只听他说道:“不错,只要大辽还在,大辽的威胁就远比高丽大得多。如果大顺那个小皇帝有眼光,此刻就不会挑拨我高丽国,甚至还可能继续装作不知道,和我高丽国交好。”

    林哲向来与他们政见不合,此刻听了他们的“高见”,忍不住驳斥道:“看来两位对大顺了解还不够啊,两位老大人,你们可知道现在大顺已经对高丽的贸易全面锁死了吗?我高丽一向土地贫瘠,出产不丰,许多生活器具倚赖大顺商人输入。可现在大顺朝廷已经不准大顺商人同我高丽有任何来往,发现一个当叛国罪处决。我们高丽国,除了一些高丽人参,软玉,金银制品之外,还有什么比得过大顺的?大顺不与我们通商,我们不出两年,就会穷困潦倒!”

    高丽国王王徽眉头微皱,说道:“林卿,此话可有失偏颇之处?大顺不与我们通商,他们也会吃亏啊?”

    林哲苦笑道:“大王,非臣危言耸听,事实确是如此。大顺地广物博,能自给自足,哪怕不与我们通商,亦能一切如常。可我们高丽不同啊,没了商贸,高丽很快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很快便会穷困潦倒了。”

    崔冲和崔承老虽然平日里与林哲政见不合,但此刻也默认了这个后果的可能性,没有说话。王徽急切地问道:“林卿,依你之见,如今该如何是好?”

    林哲沉默片刻,说道:“唯今之计,便是出海与日本国进行商贸了。只是我高丽和日本国一向关系不好,臣怕一时间没有太大进展。如果可以,大王请派人去大顺,求见大顺皇帝,说明苦衷,或许还有转机。”

    王徽叹道:“崔卿尚未回国,派谁去都不一定说得动那小皇帝啊。他的心太狠,我们当初也想得太简单了。”

    林哲很想包揽这个差事,但他知道自己的弱点,太易冲动,如果冲撞了陆承启,别说完成任务了,恐怕自己的人头也会落地。王徽也算知人善用,不敢叫林哲轻易冒险。反正高丽国还能支撑一时,此事等崔介安回来后再做安排,也不迟。

    此时,在幽州城内,朱大光和王韶再次见面,讨论今后的战事走向。王韶把自己探马探知的消息告诉了朱大光,朱大光沉思了一会,说道:“王统领的意思是,现在幽云十六州之内,遍布两万余室韦、奚族、女真等骑兵,正在抢夺边民财物,掳掠人口?”

    王韶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朱将军,你认为此事该怎么处理?”

    如果是没有那场大胜仗,朱大光肯定会说这些游牧民族骑兵犀利,我骑兵不足一万,恐怕不敌云云。但每次游牧民族前来犯边,拥有远超他们人数的边军,却不敢拧成一股绳和他们正面一战,朱大光心中也是憋了一股闷气。整个幽云十六州的边军,加上辅兵,人数不下三十万。可三十万人却打不过十万契丹骑兵,说起来也是窝囊。

    这是边军不敌契丹骑兵吗?这可不一定,三十万人,如果配合得好,肯定能战胜十万契丹骑兵。只是战果不大而已,毕竟人家四条腿,跑得忒快。要是他们想逃,边军只有两条腿,怎么追?

    最大的问题是,各州牧守都不敢担这个责任。他们只要守住了城,虽说没有功劳,可也没有过错啊,他们还是做自己的牧守,游击还是当自己的游击。只要守好城,他们的官位就四平八稳,一点事情都没有。

    既然如此,谁还会冒险出城迎战来势汹汹的契丹骑兵?这也是为什么契丹骑兵如入无人之境,从长城缺口处长驱直入了。都是这些各扫门前雪的边军惯出来的!

    想到这,朱大光握紧了拳头,黑膛的脸上青筋隐现,看得出他内心天人交战中。王韶即便身为禁军统领,对边军的猫腻也是知道一些的,他此刻默不作声,等着朱大光做决定。

    朱大光突然间抬起头,望着王韶的脸,咬了咬牙,说道:“我朱大光没啥本事,就烂命一条,算是报效圣上的了。幽州城不能有失,我让昭武校尉、昭武副尉代我领兵,我亲自率两千骑兵,出城干他娘的!我朱大光这些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受的气也受够了,这回我要全部还给那些狗娘养的狗崽子们!犹记得当年韩帅,幽州城下伏击成功,那一战才是带把男人该打得仗!我朱大光虽然没啥本事,也要学一学韩帅的风采!”

    王韶等得就是朱大光这句话,拍掌叫好道:“好,末将就是在等朱将军这句话!果然是大好男儿,功名当自马上取。只是敌人两万骑兵,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如何能克敌制胜?”

    朱大光叹道:“的确,幽云地区地势复杂,想要全歼这股敌人,非常不易。不过,要是能把他们引到一处,预先伏击就好了。”

    王韶听得这句话,灵光一闪,问道:“将军可知,长城缺口在何处?”

    朱大光也不是傻子,一听就明白了王韶想做什么,但他摇了摇头,说道:“不成,不成,长城缺口多达好几处,我们兵马不足,堵不上的。”

    王韶请朱大光在地图上指出长城所有的缺口之后,神秘地笑道:“将军,兵书上有句话叫做,‘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将军可明白?”|

    朱大光摇了摇头,说道:“王统领不要在我面前掉文了,我朱大光大字不识一个,什么意思你就直说吧!”

    王韶附在朱大光耳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朱大光闻言眼前一亮,击掌叫好道:“这个计策好,这个计策好!唉,你们读书人的脑瓜子就是转得快,我老朱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好的法子来!”

    王韶笑道:“都是将军你提醒末将的啊,不然末将也想不出这个办法了……”

第一百零一章:虚虚实实

    (谢谢书友天空幻想狂100起点币的打赏,再次求收藏推荐啦!)

    听闻朱大光要出城作战之时,幽州州牧刘源昌差点没给朱大光跪下,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论述了幽州城没有了朱大光会如何如何,却被朱大光轻轻一句话抵了回去:“州牧大人,你只是管民政的,管不到军事。我作为幽州城职位最高的军官,有权决定是否出击。”

    刘源昌被这一句话噎得两眼翻白,对于这般坚决的朱大光,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谁叫为君者最忌讳文官和武官勾结呢?于是太祖在建国之初,便把军政分了开来,算是比较好地杜绝了这个隐患。

    见朱大光不听劝阻,率领两千余骑绝尘而去,追上了禁军的步伐,气得刘源昌脸色一阵铁青。好在朱大光也算是明白人,把五万多边军和近五万辅兵留在了幽州城,不然刘源昌肯定要骂娘了。

    刘源昌见朱大光没有回转的心思,也不敢打开城门多久。听得王韶说外面还有残余的游牧骑兵,刘源昌可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听得后面吊桥升起,城门紧闭的声音,朱大光苦笑地叹了叹气,追上了王韶,却没有说话。王韶跟他相处这两天,已经知道他朱大光这个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虽然没有读过书,亦不识字,却自有一股豪气,这让王韶与他真的是以心相交,惺惺相惜。

    此刻见他如此落寞,王韶劝道:“朱将军,这世上多是目光短浅之人,也不必太过于介怀。陛下有一句话说得好啊,若是汉人都团结起来,又岂会畏惧什么契丹?我汉人有一万万人,契丹人口又能有多少?一口一个唾沫都能淹死他们了。”

    朱大光听得这般新奇的言论,不禁来了精神,疑惑地说道:“圣上也会说这等粗鄙之语,不会是王统领你自己编出来的吧?”

    王韶笑道:“朱将军,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陛下时常前去禁军大营检阅军队,还给我们上什么思想教育课,这句话确确实实是陛下亲口所说的。陛下乃真性情之人,同我等这般粗人亦能说得上话,没有一丝架子。前不久,我还曾在《大顺民报》上面看见一则趣闻,有一位秀才进京,见到了正在微服私访的陛下,在陛下面前高谈阔论陛下施政的过错,陛下也不以为杵,反而跟那个秀才当街论起利弊来,直把那位自视甚高的秀才辩得哑口无言。此刻围观者甚众,有人认出那是当今天子,秀才这才羞愧地说道:‘陛下仁厚,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羞煞吾也!’,正待离去,陛下却大度地勉励了他一番……”

    朱大光听得如痴如醉,心驰神往,良久才叹道:“陛下乃明君,先前诸般传闻,都是谣传罢?”

    王韶不敢妄论朝政,知道朱大光说的是陆承启刚刚登基一年多不理朝政的事情,却笑而不答,把话题拉回战事之中:“朱将军,此番就有劳你带路了!按计划,末将把三千步卒与你指挥,望你能守好那几个缺口,而这两千骑兵就暂时给末将指挥了。”

    朱大光说道:“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弟兄们,跟我走吧!”

    两人互相一拱手,就此分道扬镳了。

    一日后,远在几百里外的长城缺口处,突然竖起了无数旌旗。远远望去,好似有无数兵马驻扎一般。如果不是这些旌旗上面都写着“顺”字,恐怕顺州、檀州、蓟州的州牧要寝食难安了。先前十万契丹大军犯边,已经让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再加上不时有女真等族的骑兵前来打草谷,他们早已经杯弓蛇影了。

    而深入幽云地区的西北诸族和女真族骑兵,发现幽云地区早已经坚壁清野,没有什么油水可打,且自己带的粮草将将用完之后,也不得不开始撤兵了。不然他们真的得饿死在这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即便他们都带着牝马,能靠喝马奶支撑下去。可马奶只能维持生命,却填不饱肚子啊!

    逼于无奈,他们带着从残破乡村民居中掏出来的一些烂铁锅之类的东西,走上了回家的道路。看着他们这般惨淡的模样,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们是来捡垃圾的。

    当他们路上碰到一些走散的契丹士卒,才惊闻契丹大军已被击败,他们是逃过一劫的残兵游勇。如此一来,他们便不敢太过大意了,说不定人家就在前面伏击着你呢。

    果不其然,纵马去到长城缺口处一看,远远便望见旌旗攒动,似乎边军全部出击一般,吓得这些最多百余骑的游牧骑兵心惊胆战。

    走了好几处比较小的长城缺口,都是如此。这些游牧骑兵心中咒骂不已,只得再往下一个缺口走去。

    不得不说这些游牧骑兵的强大,他们脑子里面似乎天生有一张地图一样,不论去到哪里,总能找到他们想要去的,自己到过的地方。长城的缺口不过五处,分布在顺州、檀州、蓟州这个“几”字型的长城处。其中四处较为狭小,坍塌的地方不过三丈余到十丈余;一处较为宽广,坍塌的城墙超过三十余丈。

    但这些游牧骑兵发现,靠近檀州、蓟州的三处较为狭小的缺口处,好似布满了重兵一样,专门候着他们前去。而那处较为宽广的坍塌处,虽然没有旌旗,但游牧骑兵们也不傻啊,派了几骑上去,顿时被射成了刺猬,吓得这些游牧骑兵没命般逃跑。

    而最后一处狭小的坍塌,长度在十余丈,地势也较为地平,也没有旌旗的模样。游牧骑兵亦不敢贸贸然通过,都是聚集在此处,等待其余的游牧骑兵汇合。

    仅仅过了一日时间,这个靠近顺州的坍塌处,就聚集了过万游牧骑兵,其中还有不少当日袭营走失的契丹士卒。这些契丹士卒都被游牧骑兵救了起来,他们知道,想冲出包围圈,人多了才好办事。打他们也不傻,又再次派了人马上去,结果都被射了回来。可见这处坍塌,也不是没有大顺军队把守的。可这般来看,把守的强度就弱多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已经一只脚踏进了王韶和朱大光布下的伏击圈了。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其余四处缺口处,按照王韶的计划,布下的全是疑兵,其中有旌旗的缺口不过二百来人。布置了最多的兵力是没有旌旗的最大坍塌处,足有两千四百多人,人人皆手持弓弩。怪不得一靠近就被射成刺猬,就是逼迫你往埋伏圈走。

    这就是兵书上说的“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也”。

    而王韶率领的七千骑兵和一万一千余步卒,则埋伏在靠近顺州的缺口处。这里是敌人最为理想的突围处,地势低平,坍塌处亦不短,适合骑兵快速通过。

    但王韶就是反用了敌人的心理,在这个不适合埋伏的地方进行埋伏,为的就是出其不意,不给敌人这么好的突围机会。

    而这里的地形,恰好能够让一万多步卒分两边埋伏起来,王韶让骑兵在几里外候着,等待一些侥幸冲出去的敌人,再用骑兵进行收割。

    而先前那样稀稀疏疏的弓箭,则是王韶故意放出去迷惑敌人的。

    如果这次埋伏成功,王韶的用兵堪称心理学战法的经典,必定为后人所膜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353/ 第一时间欣赏大顺皇朝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顺皇朝》为转载作品,大顺皇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顺皇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顺皇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顺皇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顺皇朝介绍:
烽火生,狼烟起,策马扬鞭保家国。犯我天威,虽远必诛! 造宝船,扬风帆,乘风破浪惊万邦。堂堂中华,四方来贺! 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开疆拓土,千古一帝。 大顺皇朝,由朕开创新的篇章!大顺皇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顺皇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顺皇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