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龙腾1856TXT下载龙腾1856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龙腾1856全文阅读

作者:羽落凡心     龙腾1856txt下载     龙腾1856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1章 捍卫海权

    席慕云担任曾广孝的秘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催促洞庭帮的商人认捐了一百万白银,不到半个月,钱就到位了,曾广孝马上命英国海军上校琅威理去伦敦接船,不到三个月,两艘四千吨级的新锐穹甲巡洋舰就开到了南京港口。

    曾广孝登舰视察,果然是最新的设计,除了速度和火炮的优势,前后为了交通方便,这两艘巡洋舰在首尾楼之间特别设计了一具纵跨主甲板的天桥,这种高架通道的设计,使得军舰上的人员调配效率大大提高。

    曾广孝兑现了承诺,这两艘军舰一艘被命名为“洞庭”号,另一艘被命名为“慕云”号,正是席正甫女儿的名字。

    曾广孝开玩笑,对席慕云说:“你看你老爸有多疼你。这艘战舰就是你将来的嫁妆哦。”

    席慕云呵呵笑了,并不掩饰自己的喜悦,道:“哈哈,要当我席家的女婿可不容易,得有本事能指挥这慕云舰了。”

    “好哈,那还不简单。”曾广孝笑道。

    正是黄昏时分,南京港口风平浪静,曾广孝带着席慕云登上了“慕云”号,命令将这艘军舰加满煤,十二座高式燃煤锅炉同时点燃,两台立式四汽缸往复式蒸汽机轰隆隆迅速转动,“慕云”号像一头巨大的钢铁水怪,乘风破浪,全速前进。

    南京港的海面上翻起了滔天的浪花,此舰最高航速竟然达到三十一节,几乎是“定远”号的两倍。

    “噢~啊!”席慕云站在甲板上,看着夕阳的余晖洒在金色的江面,美景诱人,不禁大声喊叫起来。

    曾广孝笑而不语,看着席慕云脸上的小酒窝,此刻他的内心也是甜蜜的。

    席慕云问道:“你在笑什么?”

    “笑你看到江面就这么兴奋,你不是天天对着黄浦江么?”曾广孝道:“有一天,我会带你乘坐这慕云舰去环游世界,你信么?加勒比海,地中海,太平洋,我带你绕这地球跑几圈。

    “一言为定,我们拉钩。”席慕云笑道。

    “扬威”号管带詹天佑被曾广孝任命为“洞庭”号管带,他指挥着“洞庭”舰,紧跟“慕云”号,詹天佑指挥的军舰鸟枪换炮,全速前进,脸上笑容灿烂,志得意满。

    曾广孝身边的琅威理,也得意地大笑,对曾广孝说:“有此两艘快舰,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封锁对马海峡和东海。”

    “那是,此时,我们要坚决捍卫中国的海权!!哪里有敌舰,就击沉。”曾广孝笑道:“说实话,我现在恨不得把这军舰直接开到东京湾,给日本人一点颜色瞧一瞧!”

    曾广孝把琅威理的薪水涨到了每年4000美元,相当于他在英国海军的三倍,琅威理对中国的水师越来越尽心尽责,心向中国,道:“放心,我们一定会有机会教训日本人。”

    这机会,很快就到来了。日本人先在长崎受“定远”号、“镇远”号的刺激,后想找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买两艘快舰,又被曾广孝和琅威理抢先,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和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想教训中国人,但日本政府当时财力有限,海军不给力,被曾广孝的长江舰队牢牢卡住了脖子,他们到明治天皇面前汇报,痛哭流涕。

    明治天皇大为震动,宣布从即日起,到彻底击败中国人为止,一日只吃一餐;明治天皇的母亲,也就是日本的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金银珠宝首饰,给海军作经费。日本天皇和皇太后的举动,激起了日本民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众踊跃捐款给海军购买新军舰,商人自发发起募捐会,竟然募集到四百多万两白银。

    因为英、法、德等国的大造船厂都遍布曾广孝的眼线,日本人竟然把目光投向了南美洲,偷偷找到智利海军购买“恩卡拉达”号等三艘军舰。因为当时智利刚跟玻利维亚、秘鲁争夺南太平洋沿岸阿塔卡马荒漠硝石产地,大战了三四年,打完仗后,政府严重缺钱,只好卖军舰。

    这三艘军舰吨位总共约一万吨,其中最好的是四千吨级的“恩卡拉达”号,它是智利刚从英国购置的新舰,配有八英寸大口径重炮两门、六英寸口径速射炮十门、47mm速射炮12门、鱼雷发射管五门,除航速比“慕云”号慢五节外,火力和装甲都和“慕云”号和“洞庭”号差不多。

    日本海军少佐河原要一带了三百日本海军,远赴智利,将三艘军舰伪装成商船,载着硝石,想偷偷开回日本长崎港。当时日本政府缺钱,河原要一心想,天皇和皇太后省吃俭用买军舰,还是给他们省点钱吧,于是从智利回日本时,买的是劣质煤,他心想煤的质量不好,可以让锅炉兵多添两铲子煤,也不会降低军舰的速度,反正锅炉兵多花点力气又不用多发军饷,智利与日本相隔万里,算下来买劣质煤比优质煤大约能省十万两白银。

    河原要一万万没想到,因为日本军舰烧劣质煤,黑烟重,远远就暴露了目标。加上芒硝这东西,亚洲市场又多又便宜,日本人却跑到南美洲去买,接到报告后,曾广孝起了疑心,当即乘着“定远”号,带着“镇远”号、“慕云”号、“洞庭”号四艘主力战舰去台湾海峡拦截日本的军舰。

    河原要一看见四艘挂着三鱼旗的吴**舰朝自己的船队驶来,知道事情已经暴露,竟然指挥“恩卡拉达”号抢先开炮。

    曾广孝马上下令四艘中国的军舰排布成鳞次截阵,开炮还击。“恩卡拉达”号虽然速度比“定远”号要快得多,但是射程远不如“定远”号,曾广孝指挥“定远”号和“镇远”号集中火力攻击“恩卡拉达”号,三发炮弹击中了此军舰的舵机室,正在指挥的日本海军少佐河原要一的胳膊受伤,指挥舰队作战的旗语信号装置也被“镇远”号一炮轰掉。

    河原要一赶忙指挥着三艘军舰逃命,日本新军舰速度快,很快把定远和镇远号两艘“巨无霸”甩在了后面,曾广孝见状,赶紧指挥“慕云”号去追赶,詹天佑也指挥着“洞庭”号也火速追击,这时快舰的速度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恩卡拉达”号被“慕云号”和“洞庭号”拦截,为了避免“恩卡拉达”号被中国人俘获,河原要一亲手点燃了火药库,爆船自沉。另外两艘日本军舰,一艘被詹天佑的“洞庭”号击沉,另一艘被俘获。

    这一战,日本海军死二百多人,海军少佐河原要一战死,购的三艘军舰被曾广孝击沉了两艘,俘虏一艘,日本政府闻讯后,马上让日本外交部发电报表示强烈抗议,并照会英美各国公使,说中国完全无视国际公法,派军舰击沉了日本商船,这是对日本国粗暴无礼的挑衅,严重破坏了亚洲的和平稳定,日方对此深表关切,希望中方能正视事实,归还被俘获的商船,并赔偿日方的损失。

    面对日本人的强烈抗议,吴王曾纪泽把日本外交部的抗议信扔给曾广孝:“日本人这发来的什么东西,抗议有用的话,还要军舰干吗?严重抗议,等于放屁,你去和他们讲讲中国海权吧。”

    “放心,父王,这一次我也保证让日本人哑口无言。”曾广孝道。

    曾广孝邀请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各国驻华公使,还有《纽约时报》、《强国报》、《申报》等报纸的记者到南京港码头,严正声明:“根据国际法有关海权的规定,日本军舰在中国管辖的海域行驶,要提前通告中方,否则我方可视之为侵略行为。这三艘日本军舰,以运送芒硝为名,侵犯了中国海权,北洋水师有权予以击沉!一会,各位可登船采访,亲眼看看军舰上的火炮,就知日本人的船到底是商船还是军舰。”

    各国驻华公使、各报记者登上被中国缴获的日本军舰拍照,采访被俘虏的日本海军,粉碎了中国的军舰击沉日本商船的无耻谎言。在被俘获的军舰上,曾广孝接着说:“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了表示对日友好,这次中方愿意对日本此次的侵犯海权行为宽大处理,送回这八十名日本海军俘虏和这艘军舰,当然,这艘军舰上的火炮、鱼雷发射器等军用设施,中方将依国际法予以拆除。中方再次严正重申对台湾海峡、对马海峡、东海、南海、琉球海域的海权,日本军舰进入这些海域,必须提前告知中方,否则,以后此类行为引发的冲突,一切后果将由日本人承担!”

    曾广孝这样处理,捍卫中国的海权,符合国际法,有理有节,各国驻华公使啧啧赞赏,惟有日本驻华公使郑永宁黯然神伤,默默不语,他知道,自己的外交生涯,就要从此结束。

    消息传回东京,日本人果然震怒,主战的西乡从道,立即带刀直奔首相府邸找大隈重信,拔出锋利的剖腹刀来说:“首相大人,中国人在朝鲜炮轰驻日使馆,在长崎港炫耀武力,又收复琉球,一而再、再而三羞辱日本人,再不对中国宣战,我今日就在你客厅剖腹自杀!”

    一把银白山羊胡子的大隈重信盘着腿,在地上正襟危坐,他身后的墙上,挂了一个草书的“忍”字,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手迹,龙飞凤舞,苍劲有力。面对怒气冲冲的西乡从道,大隈重信一言不发,不紧不慢泡了一壶菊花茶,待到壶中清汤变绿,自斟自饮。

    西乡从道忍无可忍,一刀把大隈重信放茶具的矮脚桌砍成两半,道:“首相大人,你倒是说句话,只要你一声令下,我马上去陆军总部,带四万陆军直捣北京城,我要一把火烧了紫禁城,让中国人为他们的愚蠢和无知付出代价!”

    大隈重信面不改色,捡起地上摔碎的茶壶,道:“西乡大人,你也一把年纪了,怎么还跟你死去的哥哥一样冲动!老夫必须完成伊藤大人交代的遗言,老夫主持制定的宪法,关系日本万世之太平,已到最关键时刻,你要去攻打中国,除非你先把老夫杀了!否则,你要去死,就去九泉之下找你哥哥吧。”

    西乡从道的哥哥西乡隆盛,也是一个狂热的好战分子,他一直鼓吹“征韩论”,遭大久保利通等人反对,便辞职回乡兴办军校,1877年发动叛乱,兵败后剖腹自杀,死于鹿儿岛的城山。大隈重信的话明显是警告西乡从道不要重蹈他哥哥的覆辙,西乡从道握刀的手不停发抖,问:“首相大人,日本宪法还需要多长时间出台?”

    大隈重信伸出两个手指头,西乡从道问:“两年?”

    大隈重信摇摇头:“两个月!”

    西乡从道转怒为喜,马上把抽出的刀子回鞘,转身大步离开首相官邸,直奔日军陆军总部,积极筹备对华战争,短短两个月,他将日本陆军从四万人扩充到六万人,还派人秘密潜入朝鲜,伺机闹事。

    在日本浪人的鼓动下,不久,朝鲜出大事了,一个死人“复活”引发农民大暴动,将中国、日本、俄国拖到了战争的边缘!

    这个死人,就是崔济愚,他在1860年为对抗天主教、基督教,自创东学教。崔济愚和洪秀全是一路货色,不过,他比洪教父有文化,提出了“人乃天”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这是那啥体思想的鼻祖。

    当然,对朝鲜这样一个百分之九十九的民众是文盲的民族来说,当年崔济愚拉拢教徒,主要还是靠宣称每天念东学教的十三字教义,拍拍手就能祛除百病,长生不老,教徒一度达到数万人。当年朝鲜是大院君掌权,他果断取缔东学教,把崔济愚等骨干教员以“传播邪教”罪处死。

    崔济愚被杀,但东学教存在的土壤没灭,闵妃执政后,第二代教主崔海月就聚集了十万教徒,他上书国王,要求给崔济愚平反,取消对于东学教的禁令,为争取民心,还提出“惩办贪官污吏”、“斥倭斥洋”!

    闵妃也想借教民的“斥倭斥洋”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让朝鲜独立自主,开始时采取了姑息养奸的态度,派八百朝鲜士兵去忠清道平乱,十万农民军击溃这些朝军,直扑汉城。

    前面说过,朝鲜在东北亚的位置,正好处于地缘政治的“悲惨世界”,北与沙俄毗邻,南与日本仅有对马海峡一水之隔,跨过鸭绿江就到东北,只能而且必须是中国的地盘!日本人又在朝鲜挑事,吴王曾纪泽这次决定要好好教训日本人!(未完待续。)

第102章 日军伤亡惨重

    朝鲜本来就是中国的地盘,不得有失,加上此时袁世凯在这里已经搞了洋务,英国、美国、德国、俄国等都有大使馆,外交形势很复杂,想来想去,吴王曾纪泽觉得还是派儿子曾广孝去平乱比较合适。

    曾广孝带了一万淮军,乘坐“定远”号、“镇远”号、“慕云”号、“洞庭”号等战舰,从南京港出发,直扑朝鲜!

    朝鲜暴乱,日本人当然不会错过这侵略机会,不请自来!此时,日本天皇加快国内改革,下诏颁布了《日本宪法》,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本来还想多搞几年经济建设,但西乡从道等陆军元老再不能忍了,以保护各国驻朝公使馆和日本侨民为由强行出兵朝鲜。西乡从道亲自挂帅,花大价钱向英美租借了四艘铁甲巡洋舰,出动全国陆军的一半,也就是三万人,直扑朝鲜。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接到俄驻朝公使波日涅夫的报告,刚开始以为自己老眼昏花,看多了一个“0”,专门发电报确认,才知道日本是派了30000而不是3000陆军,他立刻明白了,狡猾的日本人,根本不是去保护侨民和各国使馆的,一旦日本吞并朝鲜,俄国在东亚和远东就寸步难行,他也马上下令,俄国陆军中将安德烈公爵带一万俄军出兵朝鲜,当然,名义上也是保护俄国公使馆和俄国侨民。

    这时,可怜的朝鲜剑拔弩张。吴王曾纪泽见俄国也派兵了,让淮军老将叶志超从国内调兵两万,火速支援曾广孝。

    年过半百的叶志超早在1862年淮军刚组建时就跟着曾纪泽了,在剿灭太平军和捻军时战功赫赫。

    中日俄三国争夺朝鲜的大战,一触即发!这时,东学教的第二代教主崔海月,也带着十万教徒在朝鲜南部的全罗道起事,这些农民手执竹棒和锄头,径直杀入全州府,接着攻下庆尚道,不到十日,又攻下忠清道,一个月内接连占了三省,势如破竹,整个朝鲜南部杀气腾腾,各省教徒密谋聚众北上,意欲攻下汉城,改朝换代。

    曾广孝知道朝鲜农民被李朝统治者闭关锁国愚弄了好几百年,一群乌合之众,不知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凶悍,他带了的八千淮军在仁川登陆,然后命令长江水师副提督琅威理指挥“定远”号、左翼总兵林泰曾指挥“镇远”号、管带詹天佑指挥“洞庭”号,巡航警戒,封锁了对马海峡。

    曾广孝一上岸,袁世凯就带人赶来了,他一脸愧色,递给曾广孝一份报告,说:“项城有愧吴王重托,先前我以为教民皆为农民,只要严惩朝鲜的贪官污吏,他们自然就会回乡务农。不想,根据我军最近抓获的俘虏交待,日本陆军参谋部次长川上操六,秘派了以内田良平为首的一千余名浪人混入东学教,策动叛乱。”

    曾广孝说:“我说这些朝鲜农民,怎么会战斗力猛增,一路势如破竹攻下南方三省,原来又是日本人在背后捣鬼!”

    曾广孝立即让袁世凯带两千淮军和三千朝鲜新军,还有八门克虏伯重炮,火速赶往全罗道、庆尚道、忠清道平乱,并嘱咐他擒贼先擒王,先除掉内田良平等日本浪人,对他们格杀勿论。

    袁世凯说:“如果日本浪人夹杂在朝鲜农民里面怎么办?”

    曾广孝心想老百姓真是可怜,但也不能心慈手软,否则日本浪人必生乱,说:“镇压叛乱不能心慈手软,用克虏伯炮狠狠地轰!”

    曾广孝自己带着八千陆军,驻扎汉城外。日本这时已通过租借的四艘英美军舰,以保护侨民为由抢先运送一批陆军到朝鲜,先期部队约五千精锐陆军驻扎汉城外,领兵的是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他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高材生。汉城并没发生暴乱,朝鲜没邀请日本兵前来,所以没放日本兵进汉城。中日双方在汉城外驻军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叶志超带着大同镇总兵卫汝贵、高州镇总兵左宝贵、毅军总兵马玉昆、侍卫丰升阿等率军二十九营,共计二万余人由陆路入朝,到达朝鲜,驻防汉城外的牙山。

    曾广孝大喜,马上让叶志超带兵进驻汉城,以保护朝鲜王室为由,控制景福宫,只要能将国王李熙和闵妃控制在手里,一旦段祺瑞平息东学党的叛乱,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让朝鲜国王下诏,请日本和俄国退兵。而且叶志超率军进汉城,还可以保护各国驻朝使馆,一箭双雕。

    叶志超这个人,向来狂傲自负,他是淮军的老将,此时年过半百,年纪比曾广孝大得多,战功也显赫。叶志超没把曾广孝放在眼里,虽然他也知道进驻汉城控制朝鲜王宫的战略意义,但因为这主意是曾广孝出的,他竟然置之不理,屯兵汉城外的牙山,既不派兵南下帮忙剿灭东学教乱党,也不进驻汉城,每日与诸将置酒高会,日日笙歌。

    曾广孝一看叶志超按兵不动,便告知他负责牵制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五千日军,自己带着八千淮军进入汉城,马上派军保护各国使馆,还控制了朝鲜王宫,让李熙下诏,明确拒绝日本出兵;另外,让他发布《罪己诏》:当前朝鲜混乱的局面,都是由于国王的失德和官吏渎职造成,朝廷将承诺改革,满足乱民提出的部分要求:一、停止迫害东学教徒,自愿回乡者既往不咎;二、查明贪官污吏,一律严惩;三、改善起种贱民的待遇;四、不强制白丁戴平壤斗笠;五、允许青年寡.妇再嫁;六、废除一切扰民的苛捐杂税;七、严惩私通日本者。

    这些都是曾广孝根据唐绍仪的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的改革,朝鲜国王的《罪己诏》发布后,朝鲜南方民心大稳。

    袁世凯也强力镇压朝鲜造反的农民,不到半个月就收复了忠清道、庆尚道,轰死打死日本浪人六百多人,还派兵包围了全州府。内田良平一看情况不妙,加上制造暴乱让日本出兵的任务已经完成,于是赶紧带着浪人撤了,剩下的东学教徒,都是一些衣衫褴褛的农民,朝廷一说既往不咎,他们带着锄头就回家了,东学乱党很快溃散,崔海月最后带两千教民开城门投降,暴乱基本平息。

    正当曾广孝觉得大局已定,汉城外传来一阵轰隆隆的炮响,叶志超的淮军和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带领的五千日军打起来了。当时中日两军阵地很近,牙山地势较低,日本人积极备战,早修筑了炮台,九门重炮居高临下,占据炮火优势,一阵乱轰。叶志超根本就没想到大鸟圭介这文弱公使,敢凭五千日军单挑他上万淮军,每日照常醉酒笙歌,炮声一响,仓促备战。面对日本人的炮轰,叶志超异想天开,竟然派两千骑兵杀出,企图闪电夺取日本人的阵地。大鸟圭介惊讶之余,命令日军集中炮火攻击,淮军的骑兵跑到半路,就被炸上了天。

    淮军骑兵大败,日军反而士气高昂,继续发射杀伤力比较强的榴霰弹,这种炮弹弹壁薄,内装火药及小钢珠或钢箭、钢珠,弹头装有定时引信,能在预定目标上空爆炸,杀伤敌方。

    如果叶志超能带领淮军坚守阵地,曾广孝带着城里的淮军杀出,内外夹击,日军肯定大败。但左宝贵一死,叶志超面对日军强大的火力,心理防线竟然奔溃,带一万多名兵狂逃一百多里,退守平安府。曾广孝带五千淮军出汉城,叶志超早已逃之夭夭,他一看叶志超驻防的牙山,连连摇头对袁世凯说:“此处地势低洼,孤险无援,叶志超竟然在此驻兵,真是没用兵常识,天下第一等蠢材,难怪会大败!”

    曾广孝默然不语,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他决定立即接管叶志超的淮军,把叶志超和一些淮军将领请来营帐中议事,叶志超到了之后,曾广孝马上命袁世凯带亲兵把叶志超五花大绑。叶志超长期习武,体格非常健壮,长着稀疏的胡子,脖子圆滚粗胖,脑袋后面拖着一条粗壮的辫子。

    袁世凯带着两个亲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按倒在地。

    曾广孝拿刀上前,怒斥叶志超:“你不听军令不入汉城在先;数万淮军对付五千日本陆军,竟然不到两个时辰就溃逃,贻误军机,导致淮军伤亡惨重;兵败之后,竟然还谎报军情,还有,吴王每年拨付给你的军费,一年少说也有几十万两白银,你去营地看看,你的兵,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他们打仗时穿草鞋,平日则赤脚,士兵们五年没发新军装,你自己却天天酒宴笙歌!这样带兵,打起仗来能不溃不成军吗?刚开始不惩罚你是怕动摇军心,今日若不严惩你,莫说死去的几千兄弟们不答应,你的兵都不答应,今日两军对阵,我姑且念你跟随吴王多年,暂且饶你不死,收押入狱,你好好反省!”

    叶志超本来就贪污军饷,飞扬跋扈,曾广孝逮捕了叶志超,大快人心,众将惊愕,大为信服。曾广孝收编了剩下的一万多名淮军,整编成二十营,和自带的五千淮军一起,回攻汉城外大鸟圭介带领的日军。曾广孝没有着急进攻,而是把淮军分成两部分,一万人占领牙山附近的制高点,与日本人对峙,另一半入汉城驻扎,一旦有变,内外夹击,击溃日军。

    这时,日本后续的五千援兵乘“高升”号等三艘英国商船到了汉江水域。曾广孝在封锁对马海峡时就已电告各国驻华公使,中日已经开战,各国如果再租军舰给日本,所租借军舰将被视为日本军舰,将予以击沉。所以英美就不再借给日本人军舰。西乡从道很狡猾,知道长江水师不敢和英国开战,就高价租借了英国“高升”号等三艘商船,运送陆军,仅“高升”号就运送两千日本兵。

    封锁对马海峡的左翼总兵林泰曾乘“镇远”号,管带詹天佑的“洞庭”号将“高升”号等三艘商船拦截,不准通过汉江。

    双方在海上僵持了两个时辰,“高升”号船长觉得自己是大英帝国的商船,朝鲜是对英国开放通商的国家,他们有权进入朝鲜。三艘船上都是全副武装的日本兵,林泰曾说这是战时封锁状态,不允许日本一兵一卒踏入朝鲜,要求派人上船检查,除非运送的真是货物,才允许通过。船上的英国人适度抗议后,就妥协了。

    林泰曾派了十名北洋水师的官兵上船搜查,还没登上“高升”号,就遭到了船上日军步枪的攻击,林泰曾电报请示曾广孝,曾广孝回了两个字:“击沉!”

    于是,“镇远”号升起重炮还击日军的步枪袭击,不到一柱香的时间,就将“高升”号这艘笨重的商船打出十来个大窟窿,“高升”号进水沉没,船上两千余名日军几乎全部死了,伤亡惨重,举国震惊!

    大鸟圭介驻扎在汉城外的日军既缺后勤补给,又不见援军到来,曾广孝拿出朝鲜国王李熙的手诏,明确让日本撤军,大鸟圭介孤立无援,便发电报回去要求撤军。

    西乡从道大怒,不允,他下令大鸟圭介带日军强攻下汉城。

    这时,俄国陆军中将安德烈公爵带一万俄军到了朝鲜,也驻扎在汉城外。

    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本来就想多搞几年经济建设,便借机找因“高升”号被击沉而对中国人很愤怒的英国出来调停,让大鸟圭介去找曾广孝谈判,企图将日军开进汉城,驻守日本公使馆。

    英方虽然对“高升”号的遇袭表示强烈不满,但一万俄国兵到了朝鲜之后,英国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愿意居中调停,因为一旦俄国控制朝鲜,将威胁英国在东亚和远东的利益。

    于是,大鸟圭介、英国驻朝大使朱尔典、曾广孝坐到了一起,开始三方会谈,把俄国人晾在了一边。

    曾广孝开门见三,要求日本撤军:“眼下最要紧的,是平定朝鲜的叛乱。现在吴国已经派兵做到了这一点,日军应该马上离开朝鲜。”

    大鸟圭介很狡猾地问:“朝鲜叛乱,为何贵国可以出兵,而我国不可以出兵?”

    曾广孝反问道:“朝鲜有乱,贵国为何要出兵?”

    大鸟圭介道:“朝鲜暴民作乱,日本出兵为了保护我国侨民和各国公使馆。”

    曾广孝说:“现在暴民已平,各国大使馆很安全,日本兵为何还赖在汉城不走?”

    大鸟圭介一时无语,又把问题绕了回去:“贵国可以出兵,为何我国不能?”

    曾广孝拿出朝鲜国王的手诏说:“吴国的军队,是应邀前来平定乱党,而日本是擅自出兵,说得难听点就是趁火打劫,如果日兵进入汉城,那必然会招致俄国等其他国家的军队也进入朝鲜。”

    曾广孝这一番话滴水不漏,出于英国的利益考虑,朱尔典希望维持朝鲜现状,便督促日军退回国内。

    中国、英国、日本都同意维持朝鲜的现状,俄国陆军中将安德烈不敢独吞朝鲜,不久退兵,带一万俄军回国。朝鲜依然是中国的地盘,这场巨大的危机便暂时化解。

    吴王曾纪泽对日本和俄国的挑衅,暂时忍了,因为满清这艘破船,发生大事,就要沉了,他统一中国的机会到了!

    (未完待续。)

第103章 康大忽悠

    吴王曾纪泽派曾广孝摆平了朝鲜,这时,统一中国的机会很快也来了,因为康有为康大忽悠来了!

    那日,曾纪泽正在吴王府邸休息,詹天佑带康有为来拜访,他俩都是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地道的老乡。

    康有为和詹天佑交谈时,知道吴王曾纪泽思想开放,正准备在吴国推行君主立宪的改革,颁布《宪法》,便兴冲冲赶来求拜访,想推销一下自己,加入吴王府的幕僚。

    曾纪泽这时见日本人已经推行了宪政,吴国这时经过二十年的重商发展,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想推行君主立宪。不管好名还是恶名,康有为在历史上也算是个有名的人物,便接见了他。

    吴王曾纪泽在客厅接见了詹天佑和康有为,行完礼,詹天佑给曾纪泽介绍康有为:“这是詹某的老乡,五六岁时开始读四书,到十岁便知曾文公之伟业,而有慷慨远志矣。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更难得的是,他广泛涉猎《海国图志》、《瀛环志略》,阅大量泰西书籍,志在维新救国,老乡们称之为康南海。”

    以家乡名来称呼一个人名,在这个时代那是表示尊敬的意思,吴王曾纪泽看了一眼“康南海”,他这个时候还很年轻,身材中等,其貌不扬,戴着瓜皮帽,留着一把稀疏的八字胡,穿一身灰色长袍。

    康有为给吴王曾纪泽行跪拜礼,坐定之后,便滔滔不绝讲起他的变法之道,他的话带着浓重的粤语口音,说快了曾纪泽都听不太清,为示礼貌,曾纪泽还是让康有为畅所欲言。

    康有为开门见山道:“吴王,当今中国贫弱,内忧外患,非变法不可救世也!”

    吴王曾纪泽点点头,说:“你说得对,固知法当变,关键在如何变。”

    康有为说:“变,在于人而非物也;变,在于心而非在于迹;故变法在于变人、变心。”

    康有为在历史上能忽悠光绪皇帝变法,口才果然不错,一连串的排比如连珠炮,噼里啪啦很容易就把人忽悠进去。

    但吴王曾纪泽作为穿越者,毕竟洞察未来大势,听了康有为的话,淡定地问:“人心隔肚皮,恐怕没那么容易变吧,二百年之法能遽变乎?如果守旧大臣反对当如何?”

    康有为面不改色道:“若守旧大臣反对,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可变矣。”

    吴王曾纪泽一听,这后生好大的口气,一品大员吴国总共也没多少,杀哪几个?他沉默不语。

    康有为继续慷慨陈词:“变法三年,吴国可以自立,一反掌间,欧美之新文明皆在我矣。”

    曾纪泽一听,这牛皮吹得够大,道:“孔家儒文化在中国盛行几千年,岂是反掌之间就能变的?吴国现在虽然商人崛起,但乡绅也很多,欧美之文明如何落地?难道你杀得尽天下乡绅吗?”

    康有为对曰:“可以托古改制,在孔学的旧瓶中,装入民主平等的新酒,打破夷夏之分,实现君主宪政,世界大同。”

    吴王曾纪泽听到这,就知道历史上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了,中国的悲剧,就出在康有为这种不切实际的文人涉政上,缺少基本的政治常识,托古改制,早在西汉末年,王莽就试验过了。王莽当了实权皇帝都没干成的事,光绪皇帝这虚君如何干得成?

    曾纪泽耐着性子问康有为:“你说的大同世界是什么样子?”

    “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康有为一脸憧憬解释道:“在大同社会,没有贵贱,没有贫富,没有家庭,没有夫妇,男女同居一年就可以换人,没有司狱,没有财产,没有污吏,没有外交,没有军备,没有战争……”

    “哼!可以了。”曾纪泽彻底明白了,康有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天下大同,缔造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人所能想到的好事,康有为都在大同社会里想到了,而人能做的坏事,康有为则统统不考虑。

    “世上通往天堂之路,在现实中往往通往地狱”,听康有为解释完大同世界,曾纪泽知道康有为连宪政是什么都不知道,宪政民主、君主立宪,他更是不可能懂,于是起身送客,道:“宪政绝非你想的大同世界,天下怎么可能实现大同?就像人得病有千万种,如果都同吃一种药,你觉得会如何?天下大同,人人去做你这样慷慨激昂的书生,没有屠夫,我们哪来肉吃?没有渔民,我们哪来的鱼吃?说句不好听的,没有倒夜壶的,你家里整天都会臭哄哄的!你说的大同社会,只能是画饼充饥而已!”

    康有为没想到曾纪泽懂宪政,问道:“吴王你不是要搞君主立宪么?”

    曾纪泽一想,也罢,不妨给这半吊子的书生上一课,道:“本王要的君主立宪,跟你说的大同社会绝对不一样。强国富民之道,乃在于办洋务强工商之本,练新兵强天下之势,兴教育启万民之智,变旧法成天下之治。变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一步步来,不可能速变,日本明治维新,也是过了二十多年才有宪法!中国的农民多,对他们来说,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才是最重要的。国民现在百分之**十是文盲,我主张的宪政,是要先搞民生,再搞民主,我会先办洋务,次练新兵,再兴教育,最后才逐步变法!”

    康有为表示不同意,道:“办洋务不过是袭取西人皮毛,补苴罅漏,弥缝蚁穴,根本是‘变事’,非‘变法’可言。单讲西国枪炮之势力,必然失败。”

    吴王曾纪泽反驳康有为说:“事都变不了,谈何变法?太史公两千多年前就说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世界大潮,乃是商业,这天下将来必是商人的天下,必是工业文明的世界。本王如果不建强大的舰队,日本人早打到南京来了,你还有时间坐在这高谈阔论?你须知变法,也须有一定物质作为依托,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急于求成,难免噎死!本王建议你看看今天的《申报》,上面有一篇洋人牧师李提摩太的文章,也是讲如何强国的,看看你要效仿的洋人,如何建议中国改革。你退下吧,回去好好想一想。”

    李提摩太那天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本来是地大物博的国家,资源非常丰富,日贫一日,田亩如故,工程如故,虽有片长薄技,往往嗟谋生之拙,无他,皆由在上者未克举养民,发展经济。如何使中国摆脱经济困境呢?开矿、设厂、修铁路、办邮政、开设银行、改革币制、垦荒、通商等,而尤其以修铁路和通商最为重要,最好能广开海口,遍筑铁路,铁路马路通行,则货物流通,岁省无穷之运费,居者行者,皆获大益,买者卖者,无一偏枯矣。”

    吴王府的仆人给康有为送上这份报纸,康有为看完李提摩太的文章,大怒,拂袖而去,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康某人是不会放弃我的大同梦想的!”

    这场面搞得詹天佑极为尴尬,吴王曾纪泽认定历史上的康大圣人其实就是康大忽悠,也不进行挽留,道:“恕不远送!”

    康有为见吴王曾纪泽不待见他,还是很有骨气的,一怒之下从南到北,投靠满清,继续鼓吹他的变法。

    康有为跑到了满清的京城,忽悠别人去了,他的运气比较好,通过通过珍妃的表兄介绍,联系上了帝师翁同龢。

    翁同龢刚才老家回朝,一口气兼任了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大臣、户部尚书并会办军务,表面上在朝廷上的地位超过了李鸿章。

    康有为那天拿着李提摩太的文章,改了一下,投拜贴到翁同龢门下。

    在文章中,康有为建议满清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弱督抚的权力,强调将军务、关税、考试、币制、邮政、军工、铁路、电报等,合全国之权,收归朝廷;除开设中国传统的经学知识外,还开设各种新学,诸如文事、武备、天文、地理、算学、格致、化学、农学、商学、工学、万国史学、万国公法,以及各种要学。

    翁同龢看了康有为的拜帖,大为赞赏,找了时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刘坤一等重臣联署此折,上奏光绪皇帝。

    这些强国的建议,刚亲政的光绪皇帝看后,耳目一新,他太年轻了,夜不能寐,恨不得马上召见康有为,变法维新。

    李鸿章也支持康有为,还到颐和园求见慈禧太后,历陈变法改革之要义,将此折的内容据实禀告,慈禧太后的思想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保守,不然她不会一直支持李鸿章办洋务,只要没有触及慈禧太后的威权统治,她还是比较乐意支持维新强国的。

    慈禧太后听了李鸿章的汇报,尤其对第一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削弱督抚的权力”感兴趣。不过她想摸清李鸿章的态度,命李莲英将一位保守大臣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然后说:“这阵子哀家是听到一些风声,朝中大臣对维新态度不一,甚至有人到哀家这来进谗言,说李中堂你都快变成‘新党’了!”

    慈禧口中说的“新党”,即是支持维新强国的大臣,因为大都和光绪皇帝走得近,差不多等同于“帝党”,李鸿章看了弹劾他的折子,面不改色,道:“臣主洋务已二十余载,推进缓慢,窃以为变法折子针砭时弊,正中革新之要害。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新党,臣无可逃,实是新党!”

    李鸿章如此力挺新党,实属罕见,慈禧见李鸿章的话说到这份上,便同意维新。

    光绪皇帝得知慈禧的态度,大喜,马上破例召见了康有为。

    康有为也很激动,他一下子飞黄腾达。

    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

    那天,康有为的虎头官靴,啪啪踩在养心殿坚硬的玉石路面,跨过蠡斯门,走到第四步,就远远看见一座假山,假山下有一方亭,亭中立了一圆形石桌,四张石凳,光绪皇帝神情严肃地坐中间。

    光绪皇帝就住在这养心殿里,这次召见康有为,因为守旧大臣的阻挠,变成了非正式见面。

    亭子里只有光绪皇帝和康有为。

    假山上的泉水汩汩流下,“咚咚”落到鹅卵石构筑的池中,水清澈得像一面镜子,光绪皇帝和康有为的影子在水里晃动。

    康有为一行完礼,光绪皇帝就迫不及待地问:“汝有何办法可以强国?”

    对光绪皇帝而言,这个问题,困扰了他整整十年。

    从他懂事时起,光绪皇帝就谨记着“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的大清祖训,中国大片的大好山河被列强瓜分他却难以收回,仅沙俄一国,占中国的国土,就近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六分之一个中国;英国占领缅甸;法国虽然在越南战败,但亡我之心不死……大清国的版图,由大大的“海棠叶”被列强贪婪地啃得体无完肤,而且吴国还自立了,如今没有一个人像少年光绪皇帝这样,迫切想要知道强国之策。

    但这个问题,实在高度抽象,难以回答。康有为深吸一口气,他知道,面对这样一个皇帝,要想回答如何强国这样高度抽象的问题,绝不能开门见山给他君主立宪,而要讲究策略:光绪皇帝还年少,正处于爱做梦的年纪,要给他一个真实的梦境打动他,也就是说,要给他一个强国之梦,一个君临天下之梦!

    康有为于是直视光绪皇帝的眼睛,没有回答光绪皇帝的问题,而是面带喜悦之色:“臣昨晚做了一个梦。”

    光绪皇帝奇怪地问康有位:“爱卿,是什么梦?”

    康有位看光绪皇帝已经上钩,便滔滔不绝忽悠起来:“臣梦见皇上登上泰山之巅,鞭执天下,万邦来朝,泰西诚服,成为王中之王!臣梦见皇上指挥着千军万马,还有坚船利炮,将祖宗之土,北扩莫斯科,东到东京,西吞欧美!臣梦见皇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四万万国人美其服,甘其食,乐其居,万世太平由皇上开启。”

    说到最后,康有为自己都两眼放光,光绪皇帝却黯然叹气,因为在宫里,慈禧西宫里的太监们都不太把他当回事。光绪皇帝于是赶紧问康有为:“这梦该如何实现?”

    时机已到,康有为便跟光绪皇帝讲起具体的变法措施,说到最后,好像连自己也信了:变法三年,他很快就不仅能让大清国赶上吴国,还能赶超英美。(未完待续。)

第104章 变法维新

    康有为之所以能这么快上位,跟他写出两本“异端邪说”的奇书有关:《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指出,《周礼》、《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都是为王莽推行“新政”服务的,因此都是“伪经”。这跟某些“砖家”的嘴脸一样,宣布西方的一切理论都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然后什么民主、自由都是假的。言下之意,这些书大家都别读了!读什么书呢?当然是我康有为的先进著作呀!

    于是,康有为接着推出了皇皇巨著《孔子改制考》,在这本书中。老康成了孔子的代言人,孔子成了供康有为任意打扮的花姑娘。他动不动就孔子曰“人人生而平等”,读书人一看。就知道康有为这是雷死人不偿命,孔子最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人人平等”岂不是无君无父?孔圣人怎么会说出这种混账话?

    这两本书在京城出版后,康有为一炮走红!可是南海的乡绅地主受不了,纷纷赶到他家乡的万木草堂打砸,跳起脚来骂康有为大逆不道,带人去刨了老康家的祖坟!

    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被儒家禁锢了好几千年,突然跳出一个半桶水的康有为,也会觉得新鲜,他在北京恍如丧家之犬,也有一些思想开明的官员同情他,救济他。康有为便按照资助银子数量的多寡,“分封”这些救济他的人为“贤人”、“大贤人”。

    康有为在结识了珍妃的表兄后。托他给帝师翁同龢写了一封毛遂自荐信,介绍维新变法。翁同龢一看,这康有为的书法不错呀,大有汉魏六朝碑学之遗风。甚为欣赏。加上康有为在托古改制中,加入了开矿、设厂、修铁路等务实的内容,翁同龢也似懂非懂。

    当然。最让翁同龢心动的,是康有为在信中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富强可驾万国。”

    这足以吹破母牛屁股的“三年可自立富强”骗不了熟悉国情的吴王曾纪泽,忽悠不了老谋深算的张之洞,但翁同龢从来没搞过实际洋务,以为修铁路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一年可以来个万儿八千里,此时翁同龢已年过花甲,对他来说,这牛皮吹得很有吸引力,毕竟,再活二三十年没把握,再活三年,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清国自立富强,正是翁同龢梦寐以求的。

    翁同龢心想,李鸿章办了二三十年洋务没办到的事,他和康有为或许变法三年就能做到,这对李鸿章来说,该是多沉重的打击?于是兴冲冲跑到乾清宫去找光绪皇帝,说:“康有为之才,过为师百倍,请皇上举国以听。”

    在光绪皇帝眼中,翁同龢那是才华盖世,康有为之才百倍于他,那肯定是大清国的救星呀,加上光绪皇帝没有实际从政经验,一听三年能自立强国,于是马上决定下诏接见康有为。

    翁同龢又赶忙罢手阻止:“康有为现在还是举人,按照本朝成例,非四品以上官员皇帝不许召见,为师已经请康有为入幕僚,今秋科举,为师是主考,一定让康有为中进士,到时候皇上你再封他为四品官,即可召见。”

    康有为当了翁同龢的幕僚,积极筹备变法事宜,这期间编撰了《日本变政考》和《俄大彼得变政记》两本书,介绍日本和俄国变法维新的经验,还结识了刑部主事杨深秀、刘光第,内阁中书杨锐等帝党大臣。当年九月,康有为提前中进士,光绪皇帝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后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

    康有为敬献了《日本变政考》和《俄大彼得变政记》两本书,这两本书的内容,又是经过康有为精挑细选的,光绪皇帝看了脊梁骨直冒冷汗,感觉不马上变法,大清国就要完了,赶忙再次求教康有为:“如何变法?”

    康有为一夜暴成名,自信心爆棚,胸有成竹地忽悠光绪皇帝说:“宜变法律和官制为先,比如裁撤六部。”

    六部始于隋唐,是封建王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也是整个清朝官制的基础,光绪皇帝从四岁登基开始,就被六部的老头吵得耳朵起茧,康有为一开口,就要把六部撤掉,光绪皇帝很欣赏康有为的勇气,让他继续说。

    康有为见光绪皇帝对自己的见解很满意,便提了四条更大胆的建议:

    第一条、设军事参谋部。仿效日本设立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由光绪皇帝亲自掌握,选天下虎贲甲士,不二心之臣,上亲披甲胄而统之。

    第二条、改变年号。把年号改为维新元年,以新天下耳目。

    第三条、变更服制,易旧党心志。

    光绪皇帝果然是太年轻。这么无聊的假大空建议,竟然“皆以为然”。

    第一条建议:九门提督、禁军都是慈禧太后的人,天下之兵一半在李鸿章手里,李鸿章虽支持变法,但是不是支持光绪皇帝的二心之臣,难说!第二条,改变年号,可不是闹着玩的,古代只有发生重大变故或换皇帝才变更年号。第三条。没事换衣服干嘛?换一身衣服就能改变人心?幼稚!

    但康有为咬着牙说,只要按照他的改革方案,中国三年即可富强。

    李鸿章还为此给吴王曾纪泽发电报,曾纪泽回电说:“此人以前曾来找过本王,历陈变法之道,说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他是半桶水,食洋不化,那一套托古改制荒谬之极。满清必因此大乱,康有为变法必定失败,搞不好不只翁同龢,连光绪皇帝也可能被搭进去,我们静观其变,做好统一中国的准备。”

    李鸿章也认为光绪皇帝年轻气盛,处处受制于太后,急于求成。他派人去给康有为的强国会送了十万两银票,表示支持,同时提醒康有为步子不要一下子迈得太大。

    康有为竟然心高气傲,并且认为李鸿章是支持慈禧太后的,不收李鸿章的银票。于是李鸿章静观其变,与康有为所谓的“变法维新”划清界限。

    不过,光绪皇帝总算没忘了慈禧太后还没死,觉得变法这么大的事。还是得“亲爸爸”支持才行。

    光绪皇帝此时的脑袋已经被康有为和翁同龢的“三年可自立富强”的牛皮吹得“发热高烧”了,他觉得自己亲政都快四五年了,还当个傀儡皇帝没意思,现在有翁同龢、康有为等一帮人支持。应该努力向“亲爸爸”争取一下权力。不过光绪皇帝太胆小,不敢直接去找慈禧太后说这事,他召见了当时军机处的领班大臣。庆亲王奕劻,让他转告慈禧:“朕要变法维新了。太后若仍不给朕事权,朕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

    庆亲王奕劻跑到颐和园,把这话原封不动转告慈禧太后。

    那日,颐和园的秋光多明媚,昆明湖上水波不兴,慈禧太后正抱着一只白色卷毛贵妇犬,眯着眼睛坐在湖边一张藤椅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听隆裕皇后诉苦:“光绪皇帝的魂都给珍妃那小妖女给勾走了,老佛爷你就不管管?”

    慈禧太后一听奕劻说光绪皇帝以退位来要挟自己,她想起了当年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也是这么做的,大怒,站起身把手中的贵妇犬狠狠摔在地上,可怜那宠物犬脑袋撞在一硬邦邦的石头上,惨叫两声,气绝身亡。

    慈禧满脸怒色,道:“变法维新,皇上为何如此迫不及待?你去转告皇上,他不愿坐此位,哀家还早不愿他坐之!”

    身后站着的李莲英得了隆裕皇后的指使,趁机道:“老佛爷息怒,气坏了身子可不值当!最近,宫里关于皇上维新变法的事,也传得沸沸扬扬。据说这个康有为是通过珍妃的表兄见了翁同龢,才蛊惑了皇上。”

    虽然自己也是后宫的女人,但慈禧太后掌权后,对后宫干政保持着极大的警惕和厌恶,一听这变法维新,竟然还跟珍妃有关,气得浑身发抖,坐上十六人礼轿,带李莲英、隆裕皇后和一群太监宫女直奔光绪皇帝的住处——紫禁城的养心殿,去找珍妃算账。

    慈禧太后没让太监禀报,怒气冲冲带一行人浩浩荡荡进了养心殿,进了蠡斯门,慈禧太后远远看见光绪皇帝和珍妃俩人在假山下的方亭里你侬我侬,珍妃侧着身子,坐在光绪皇帝的大腿上嘻笑。光绪皇帝手拿一粒紫色的葡萄,剥了皮往珍妃张开的嘴里送。

    光绪皇帝和珍妃两人没注意到慈禧太后已立在方亭之外,直到李莲英高声叫道:“老佛爷驾到!”

    珍妃吓坏了,赶紧从光绪皇帝的大腿上站起,过来跪安,光绪皇帝也赶忙下跪行礼:“儿臣给亲爸爸请安。”

    慈禧太后本就不喜欢珍妃,今日撞见珍妃竟然坐光绪皇帝大腿上,一肚子气没地方出,当即怒斥珍妃:“你身为贵妃,行为举止如此轻佻,成何体统!拖下去杖打二十!”

    不管光绪皇帝如何求饶,慈禧就是不松口,李莲英命两太监把珍妃架出去,打得小屁股血肉模糊才拖回来,慈禧还不解气,立即发布懿旨,革去珍妃的贵妃头衔,从正一品的贵妃直降为六品贵人。

    然后,慈禧太后厉声质问珍妃:“哀家听人说,你最近还常在皇上面前妄议政事?”

    按照清朝祖制,后宫干政是杀头的大罪,光绪皇帝一听慈禧太后如此发问,感觉珍妃小命难保,吓得一屁股瘫坐到地上。

    就在年轻的光绪皇帝孤立无援时,帝师翁同龢和军机处领班大臣庆亲王奕劻带领帝党群臣赶到养心殿。

    慈禧太后这才收敛了一下脾气,示意光绪皇帝和各位臣工就列。坐定之后,慈禧太后扫视了一下群臣,最后目光落在翁同龢身上,很生气地说:“哀家在处理后宫之事,大学士也想插手吗?”

    翁同龢此时得到了庆亲王奕劻的支持,正义凛然道:“不敢。举荐康有为变法,乃是老夫之见,与珍妃娘娘无关。如今外患已深,吴国又自立,列强欺我太盛,瓜分大清的意图昭然若揭,依大清国祖训,‘凡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皇上奋发图强,太后理宜全力支持他明定国是,变法自强。”

    庆亲王奕劻等大臣也纷纷进言,苦苦相劝,慈禧太后一看,知道变法强国已是大势所趋,在群臣中有了“根基”,便喝了一口李莲英送上的叁茶道:“哀家有说过不支持变法强国了吗?哀家现在质问珍妃的是她有没有跟皇上妄议政事,皇上,有还是没有呀?”

    光绪皇帝知道自己身边有一些太监是太后心腹,监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不敢说谎,头上直冒冷汗,唯唯诺诺道:“曾说过一两句,不过都是朕主动询问起来……”

    光绪皇帝解释的话还没说完,慈禧太后就有点不耐烦了,既然皇上已经承认珍妃说过政事,那就行了,慈禧下令:“珍妃妄议朝政,掌嘴三十,以儆效尤。”

    李莲英马上命太监上前照办,可怜如花似玉的珍妃屁股刚被杖打二十。现在又被“啪啪”掌嘴三十,嘴角流血,昏了过去,慈禧这才让人把她抬下去找太医医治。

    慈禧当着光绪皇帝和翁同龢的面教训珍妃,就是想让群臣知道,这紫禁城里谁说了算。光绪皇帝毕竟年轻气盛,眼睁睁看到心爱的女人转眼间被打得血肉模糊,愤恨地流下眼泪,面如死灰,取下头上的黄龙帽,真准备不干了,慈禧太后这才妥协,同意让他去变法。

    不久,光绪皇帝下令,任命康有为当工部主事,更加快了变法步伐。一时间,康有为在京城声名大噪,很多中间派都投到翁同龢门下,参与变法维新,帝党的势力迅速膨胀,老妖后慈禧冷眼观望。(未完待续。)

第105年 光绪夺权

    这一次的维新变法,比历史上早了很多,也激进了很多,因为吴国崛起的刺激。光绪皇帝想借此变法来实现自己亲政的大梦,借机夺权,很快颁布了“诏定国是”,这一次变法的主角是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大臣、户部尚书翁同龢、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杨深秀、内阁中书杨锐、刑部主事刘光第,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也从广东南海赶来京城帮忙。

    刚开始两个月,光绪皇帝颁布了雪花般多的新令,让各省修铁路,办洋务,试探慈禧太后的态度,只是小打小闹,这些举措在慈禧太后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那一年七月十四日,光绪皇帝试着扔了一颗手榴弹:他开始改革官制,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等六个闲散衙门,相当于一下子撤掉了六个中央直属机关,改革力度空前,慈禧太后依然没有吭声,在颐和园里悠闲地看昆明湖的日出日落,帝党欢呼雀跃。

    这时,六部九卿的守旧官员坐不住了,因为有谣言,下一步光绪皇帝和翁同龢、康有为他们就要裁撤六部九卿,设立鬼子衙门。整个京师惶恐,守旧的老臣排着队到颐和园找慈禧太后告状,说现在朝中只有一个臣子能承皇上的意,那就是翁同龢。

    慈禧太后安慰群臣说:“你们暂且回去,哀家马上下一道懿旨,收回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命和裁撤权,这样你们这些朝中大员就可安心回家睡觉了。”

    慈禧太后没想到,她的懿旨刚发,五天后,光绪皇帝和翁同龢就给她扔了一颗炸弹!七月十九日,光绪皇帝未请示慈禧太后,就下了圣旨,罢免了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等六名高官,理由是他们不执行皇帝的维新旨意。

    这六名高官都是一二品大员,光绪皇帝这么做,是翁同龢和康有为的主意,杀一儆百,一下子罢免六位高官,多威风,皇帝的威严马上就会被树起!而且这样一来,慈禧太后那道要求二品以上官员由她处理的懿旨就成了一纸空文,相当于给了慈禧太后一耳光。

    慈禧太后不愧是搞政变出身的,她这时竟然还不还手,若无其事在颐和园吃斋念佛,面对那些找她哭诉的大臣,也令其“暂且忍耐”!

    翁同龢和康有为一看,这老太后不敢吭声,肯定是被我们变法的气势吓倒了,现在全国上下,无不为我们的变法维新叫好,光绪皇帝学英语的新闻,还登上《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泰西各国公使也积极支持光绪皇帝变法。他们一鼓作气,给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后党”扔了一颗“原子弹”:开始朝李鸿章下手了!

    搞倒李鸿章,翁同龢等这一天,已经等了二十年,想得都快疯了!

    七月二十二日,光绪皇帝在翁同龢的大力怂恿下,下诏免了李鸿章总理衙门总署大臣之职。

    翁同龢的想法,是先免了鸿章总理衙门总署大臣之职,如果慈禧太后不吭声,他就接着怂恿光绪皇帝去掉李鸿章北洋通商大臣之职,如果慈禧太后依然不说话,就建议光绪皇帝去掉李鸿章直隶总督和大学士的职务,让李鸿章告老还乡!

    不过,这一切,只是翁同龢做的春秋大梦而已,正如他和康有为“变法三年让中国自立富强”的乌托邦之梦一样!

    变法维新动到李鸿章头上,已经触及了慈禧太后忍无可忍的底线,老太太开始发飙了,一天连发三道懿旨反击,第一道:翁同龢开缺回籍,永不叙用!第二道:把荣禄从西安调回京城,任九门提督和步军统领,兼管禁军!第三道:把李鸿章的北洋新军调回天津卫,九月亲自去阅操!

    慈禧太后发布懿旨,搞的是突然袭击,光绪皇帝措手不及,完全没有心理准备。

    第一道懿旨送到时,正是翁同龢六十二岁的寿辰,光绪皇帝正在养心殿的大殿给老师过生日,现在翁同龢权势正盛,文武百官大半来捧场,翁同龢也因为革去了李鸿章的总署衙门大臣一职心情大好,“终于出了心中一口恶气”。朝中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趁机大贬李鸿章,马屁拍得翁同龢得意忘形,他正准备给大家分寿面,李莲英带两个太监闯入大殿,说:“老佛爷懿旨到,翁同龢接旨!”

    以前慈禧太后每年都会给翁同龢送寿礼,翁同龢刚开始以为李莲英今日来也是例行公事,赶忙笑脸相迎,“啪啪”一甩官袖,下跪接旨。

    李莲英高声宣布慈禧太后的旨意:“翁同龢身为帝师,本应鞠躬尽瘁,辅佐幼君。不想妖言惑众,扰乱朝纲,着即日起,逐出毓秀宫,开缺回乡,永不叙用!”

    翁同龢听到“永不叙用”这四个字,如五雷轰顶,上次饿死几百万灾民,慈禧太后也只是让他回家反省三年,这次是永不叙用,他知道自己的前途毁了。

    殿里的大臣们听到“永不叙用”,纷纷摇头,茶水凉了,当即走了一半。

    光绪皇帝懵了,问李莲英:“你是不是念错字了?朕要去面见亲爸爸。”

    “回皇上,老奴眼拙,读书不多,这几个字还是认得的。”李莲英阴阳怪气地答道:“老佛爷还说了,她这几日不想见皇上。”

    然后,李莲英命太监上前摘了翁同龢顶戴花翎,脱了他的官服,道:“翁大人,你还是快走吧。老佛爷懿旨,让你马上回乡,如果晚了,老佛爷改变主意,你想走也走不了!”

    这话意思再明白不过,如果慈禧改变主意,翁同龢就得人头落地。翁同龢一口寿面都没吃,就失魂落魄地出了宫门,迈出午门时,还差一点被门槛绊倒。到了宫外,光绪皇帝拉着翁同龢的手告别,却不知说什么好。翁同龢说:“皇上快回去吧,别着凉,保重龙体。”

    说完,翁同龢弓着背,走出了这呆了几十年的紫禁城。他知道,这一走。就再也回不来了!翁同龢抬头望了一眼无垠的天空。那里白云苍狗,催人泪下!

    西安将军荣禄接到慈禧太后的懿旨,马不停蹄赶回京城,接管了九门提督的三万兵马,还有六万禁军,然后宣布京师戒严。封锁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北京城内此时已杀气腾腾,到处是背着洋枪巡逻的兵勇。

    时机差不多了,慈禧太后把光绪叫到颐和园训斥。

    那日风和日丽。慈禧太后把庆亲王奕劻以及一帮帝党骨干大臣请到便政殿,并在自己的坐前设置了执行家法的竹杖。

    光绪皇帝到后,给慈禧太后跪着请安,慈禧太后没有叫他起来,而是黑着脸问:“皇上知何为天下?”

    光绪皇帝一愣,正在揣度慈禧太后这么问是什么意思,难道她想考考我对于新政的理解,正准备回答,慈禧太和厉声呵斥道:“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何敢任意妄为!诸臣者,皆哀家多年历选,汝何敢说不用就不用?康有为之法,能胜祖宗之法?康有为之才,能胜哀家所选之人?汝何至昏聩愚蠢至此!”

    光绪皇帝本想争辩几句,突然抬头看到慈禧太后坐前设置的执行家法的竹杖,想起小时候被打的情形,心有余悸,战栗不已,不知道怎么回答。

    骂完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把犀利的目光投向诸帝党大臣,厉声喝道:“汝等还不跪下?皇帝年少无知,汝等也吃了几十年的白饭吗?汝等真以为哀家会坐视不管,听皇上亡国败家吗?皇上乃是我立,他若亡国,汝等拿朝廷俸禄不力诤,哀家养你们这群尸位素餐的人干嘛?”

    帝党群臣见颐和园内的守卫已经全部换成拿洋枪的兵勇,赶紧跪下请罪,大半大臣还当场辞职自保,慈禧太后全部恩准。

    去了翁同龢,光绪皇帝等于断了两条腿,新法寸步难行,这次又失去了大半大臣,光绪皇帝身边只剩下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杨深秀、内阁中书杨锐、刑部主事刘光第等人,他自己也感觉大事不妙,诚惶诚恐。

    心急之余,光绪皇帝咬破手指,给内阁中书杨锐下了一道密诏:“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换旧臣不足以变法,然今日太后深不以为然,触怒太后,今朕位不保,汝杨锐、康有为、杨深秀、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救朕,特谕!”

    康有为等几人接到密诏,看到光绪皇帝说“朕位不保”,十分震惊,几个书生乱了分寸,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康有为想起了李鸿章,一厢情愿地说:“事出危急,如今我等须拿血诏,引兵入京勤王,环视域内,只有李鸿章的新兵近在眼前,而且可用。”

    刘光第表示怀疑,说:“李鸿章是后党,皇上前些日子罢免了李鸿章的总署衙门大臣之职,他能为皇上效力吗?”

    康有为异想天开地说:“李鸿章不还给我们送过银子么?这说明他是支持变法的。此一时彼一时也,今天我等有皇帝的血诏,李鸿章进京勤王乃是身为忠臣天经地义的事,你有更好的办法吗?我们不如建议皇上马上接见李鸿章,给予厚赏,拉拢他,正因为他是慈禧太后的人,太后也不会警觉,只要他肯出兵,我们的大事可成。”

    于是杨锐兴冲冲地带着康有位这个勤王的主意去回复光绪皇帝。

    两天后,李鸿章刚回到天津官邸,就收到了光绪皇帝的急诏,让他进京面圣。

    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当时在他的身边,

    一看这圣旨是明诏,对李鸿章道:“父亲,康有为这几人真是愚蠢透顶,这时明诏你这样握有兵权的将领进京,太后和荣禄必然会有所警觉。他们是推你入火坑啊。我们万万不可去。”

    李鸿章道:“现在皇上毕竟还在位,如若不去见他,岂不是抗旨不尊?”

    李经方道:“帝党正是想拉你去趟这浑水呀!你若去了,就进退维谷,不救皇上,会落个千古骂名,进京勤王,更是以卵击石,听说荣禄不仅戒严了京城,还将天津到北京的铁路也控制了,在沿路布置了重兵。父亲可有两全之策?”

    李鸿章想了想,便说:“你代为父去见一个老朋友吧,或许他能帮上忙。”

    李经方问:“谁?”

    李鸿章说:“英国新任驻华大使朱尔典。”

    李经方问道:“找朱尔典能帮什么忙吗?”

    李鸿章说:“过几日有四艘英国的军舰要到天津港访问,你去和他交涉,请朱尔典发电报给总理衙门,装作干涉中国内政的姿态,同时让英舰在大沽口附近游弋,不要靠岸。这样为父就可以英舰来犯为名,坐镇天津。太后也不希望看到我此时入京,必然应允。”

    李鸿章没有奉诏进京,康有为顿感不妙,赶紧离开京城,溜到上海。

    而慈禧太后很快就朝剩下的几人下手了,刑部主事杨深秀、内阁中书杨锐、刑部主事刘光第,还有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相继被捕,被押赴菜市口的刑场砍头。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变不变法跟他们关系不大。这四位一心为民的热血男儿,在临死前并没有受到老百姓英雄般的欢呼,他们坐在囚车里,头上套着沉重的枷锁,见到的,是一张张麻木的脸,还有扔过来烂菜叶子,白菜梆子,臭鸡蛋,还有两个病痨咳嗽着,拿着雪白的馒头,在等着他们的人头落地,好拿馒头沾一些他们的鲜血治病。

    临刑前,刘光第抬起头,很想喊一句:“人死不过头点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一眼,就看到那两张麻木惨白的脸,和他们手中的馒头一样白,终于,他闭上眼睛,什么也没说,然后,刽子手熟练举起大刀,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滚到了一个黑色柳条筐里,他解脱了,眼睛还是闭着,再也不想看这个肮脏的世界一眼。

    在《申报》上看到四位同伴在菜市口被杀的消息,康有为赶紧逃离了上海,连夜坐上了去香港的轮船。

    到了香港,康有为马上向日本驻香港领事上野季三郎寻求政治避难。

    上野季三郎电报请示日本首相大畏重信,大畏重信觉得留着康有为,或许将来还能祸乱中国,于是请上野季三郎转告康有为,他在日本期间将获得“适当的保护”,康有为于是从香港启程去了日本,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此时的光绪皇帝,就真成了孤家寡人,成了慈禧太后的瓮中之鳖!(未完待续。)

第106章 反清时机成熟

    慈禧太后诛杀了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之后,尽废新法,一切以“祖宗之法”为度,囚禁光绪皇帝于四面环水的瀛台,只派小舟出入带他早朝,扼杀了不足百日的新政。

    珍妃那日被慈禧太后痛打一顿后,摘掉首饰簪环,关进了钟粹宫后的一个单独院落,偏僻荒凉,难得见人,也成了囚徒。慈禧太后还下令,永远不许珍妃再见皇上,严命珍妃不许同下人交谈,在遇到节日、忌日、初一、十五,太后还要派人去申斥她。皇上曾在一位心腹太监的帮助下,夜深人静之时,乘小船出瀛台,到了钟粹宫,却发现三具比拳头还大的铁锁和无情的梗横在两扇门中间,他攀在窗子外,看到衣衫褴褛的珍妃,两人隔窗相泣,相互勉励要一起坚持活下去。光绪皇帝担心一个人逃出去,太后报复,必定更加残忍折磨珍妃,不忍出逃。

    当初力挺光绪皇帝变法的庆亲王奕劻,感觉自己也危险了,以上了年纪腰酸背疼为由,主动请辞军机处领班大臣,慈禧太后恩准,并下懿旨,让端王载漪主持朝政。曾纪泽的总理衙门总署大臣一职被免后,端王还负责主持总理衙门事务,权倾一时。

    端王调了满族镶黄旗的江苏巡抚刚毅入京,授军机大臣,补礼部侍郎,这两人思想保守,臭味相投。他们不只反对洋务,还排斥汉臣,认为“汉人一强,满人必亡”,一夜之间,清廷朝政仿佛倒退到三十年前闭关锁国的状态。

    朱尔典等各国公使以前和李鸿章打交道,顺风顺水,突然换了端王载漪,给他讲修铁路,端王说破坏风水,给他讲通商,端王说中国小农自给自足,给他讲传教士,端王竟夸起拳民忠君爱国,碰了好几鼻子的灰,心里很不痛快。

    主办洋务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虽然对废除务虚的新法没多大意见,但对端王和刚毅入军机表示不满。

    此时的慈禧,对变法有了抵触心理,满脑子想的是第三次垂帘听政,因为光绪皇帝无子嗣,慈禧太后便在勤政殿召集王公大臣。立端王载漪七岁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即为皇储,废黜光绪皇帝之心,路人皆知!

    李鸿章那天跟两个儿子李经方和李经述聊天,李经述说:“光绪皇帝的名望,在变法后,虽不致达先知先觉,但受到大力拥戴。他没犯什么大错,慈禧太后贸然废之,恐失人心。”

    李鸿章问李经方:“洋人那边怎么说?”

    李经方说:“洋人那边原本支持皇上变法者多,英国、德国都希望中国多开商阜,如若此时,太后又立一位儿皇帝,垂帘听政,闭关锁国,他们必不乐意。而且朱尔典等驻华公使对保守的端王意见很大。”

    李经述说:“洋人那边的意见,不可以不考虑,但皇上的废立,毕竟是中国内政,太后要是铁了心废黜皇上。他们也顶多抗议一下。关键是父亲的态度。”

    李经方道:“这几个月的变法新政,虽有点激进。但不能全盘否定,百余天内,全国各地办学堂、开矿山、修铁路、筹办工厂,从朝到野、从官到民。都有了一个共识:国欲富强,必先维新。如若此时慈禧太后废黜皇上,那将失信于天下。而且现在端王主政,其妻为慈禧太后的侄女,如再立他的儿子为皇帝,他可谓权势滔天,端王才能平庸,思想保守,恐怕会祸害国家!我们必须做一些什么表明态度。”

    李鸿章点点头,道:“不过太后此次立溥儁为新君之心坚决,听说连年号都起好,明年元旦改元‘保庆’,我等不宜直接出面。”

    李经方说:“洋人那边,还可以去找朱尔典帮忙。”

    李鸿章说:“这样甚好,你去准备吧。”

    李经方做通了朱尔典的工作,朱尔典还帮忙帮到底,让英舰继续在大沽口附近海域游弋,各国公使本来也就只认曾纪泽,早对端王不满,一看英国都表态了,也纷纷表示反对慈禧废黜光绪皇帝。

    那天,慈禧太后在勤政殿为端王载漪七岁的儿子溥儁举行大阿哥册封典礼,特意邀请各国公使参加,见证这一隆重时刻。

    端王相当重视这次典礼,一星期前,就带溥儁在家彩排,给他添置各种阿哥穿的新马褂,甚至还请洋教员教溥儁说“hello”等简单英文,准备给洋大使们打招呼。

    结果,慈禧太后和群臣从早上等到太阳落山,也没一个驻华公使来道贺,七岁的溥儁一天没吃东西,饿得哇哇哭,闹着要吃桌上的西洋糕点,端王载漪很生气,一巴掌煽在了溥儁脸上,愤恨道:“你就只知道吃,洋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慈禧太后召见李鸿章,李鸿章明确表示,不支持慈禧太后废黜光绪皇帝。李鸿章说:“太后若训政,臣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上只是听信康有为的谣言,无大过错,废之恐天下人心不稳,从此大乱。”

    这是三十年来,李鸿章第一次在重大问题上,没站在慈禧太后一边,慈禧震怒,赐给李鸿章一面古铜镜,道:“哀家看你老矣,赐镜给汝,好好瞧瞧自己,欲步翁同龢之后尘乎?”

    慈禧这话,意思是让李鸿章照照镜子,清醒一下,是不是想跟翁同龢那样告老还乡!这也是三十年来,慈禧太后第一次跟李鸿章翻脸,李鸿章却毫不让步,道:“若臣同意废黜皇上,乃是大不忠,必遭天下人唾骂,还不如告老还乡,耳根清净!”

    英国的军舰这时还在大沽口附近游弋,慈禧太后当然不会真让李鸿章告老还乡,不过慈禧太后到了这把年纪,不愿再有任何人抵触她,于是退一步,革去李鸿章直隶总督一职,令荣禄接任,也算给李鸿章一个下马威。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李鸿章反对慈禧废黜光绪皇帝后,下面的清流言官为了自己的名节和官位,也纷纷上书反对,张佩纶等御史官奋笔疾书纷纷上折,慈禧这下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仔细一想,自己训政和垂帘听政其实也没什么区别,终于没再废黜光绪皇帝,对外宣称光绪皇帝身体赢弱,需要调养生息,自己再度训政。

    这一下,端王载漪的儿子溥儁就尴尬了,七岁就入了宫,还当不了皇帝,光绪皇帝才二十一岁,有得等了。端王恼羞成怒,认为这都是洋人在背后捣鬼,记恨洋人,想找机会报复。他主管总理衙门,于是天天在慈禧耳边说洋人坏话,不时放出风来,说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等七国公使已在密谋,准备派兵干涉,胁迫太后归政,所以集体不来参加大阿哥溥儁的册封典礼,慈禧太后对洋人的仇恨日渐加深。

    当年,华北大灾,山东一些灾民逃荒到天津、河北,号称“刀枪不入,扶清灭洋”的义和拳在山东以外的华北地区死灰复燃。这些拳民四处造谣,说洋人医院挖小孩眼睛制迷药、神父用特制器具吸男童阳精,中国百姓一向迷信这类传言,人人自危,对洋人和教民恨之入骨。端王载漪一看大喜,他和刚毅不仅鼓励义和拳,下令各地官府不得抓捕拳民,还收编了一部分拳民为“官团”,发放粮饷,一时间华北拳民达十万之众。

    这些拳民四处烧杀掳掠,一些地痞流氓趁机投坛附和,或仿效义和拳装束,鱼肉善良的百姓。义和拳民先是闯入天津城,中日焚劫,火光连天,夙所不快者,即指为教民,全家皆杀,死者十数万人,其杀人刀矛并下,肌体分裂,婴儿生未匝月者,亦杀之残酷无复人理。

    慈禧太后害怕洋人干政,也认为义和团可用,于是引拳民入京。十一月,数千拿着大刀长矛的拳民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日本使馆书记杉山彬被杀,各国公使馆被拳民烧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愚蠢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的七国联军,共计一万三千人,从水路朝天津开来。日本的主战派元老西乡从道见此机会,也在国内集结了陆军两万人,准备租借英美军舰运到天津,直捣北京城。

    慈禧太后急命荣禄为兵部尚书,领兵十万,到天津狙击七国联军,并节制北洋水师。

    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一万多名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朝天津杀来,紫禁城朝堂上的慈禧太后和群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主战和主和的意见不一,连一向苟且偷生不说话的光绪皇帝,也忍不住开口表态,厉声责难端王“不能弹压乱民,造成大乱”。

    端王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给慈禧太后上了一道折子,里面伪造了洋人的四条照会:一、勒令皇太后即日归政;二、指明一道住处,供皇帝居住;三、代掌天下兵权;四、代收各省钱粮。

    慈禧太后看了奏折,大怒,扔在了地上,“这洋人欺我太甚!”她提出要跟洋人开战,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祖谋谏言道:“皇太后信乱民敌西洋,不知欲让何人办此大事?”

    慈禧道:“恃兵部尚书荣禄!”

    朱祖谋说:“荣禄第一不可恃!”

    慈禧一看,这家伙谁呀?竟敢这么顶撞我,问:“汝何姓名?”

    朱祖谋道:“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祖谋!”

    慈禧一听,还以为什么大人物呢,原来是一小小的翰林院侍读,“推出午门斩首!”

    这一下,大殿上安静了,刚毅出列,大义凛然地说:“战亡国,不战亦亡国,吾等愿效死力,同心报太后大恩!”

    大殿里的群臣一听,黑压压跪倒一片,慈禧太后一看,群臣主站,好,士气可嘉,人心可用,于是宣战——同时向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等十一国宣战!当然。必须以光绪皇帝的名义!

    光绪皇帝一看,慈禧为了自己训政,竟然一下子跟十一国宣战,置万民于水火之中,亡国之君自己是当定了,他作了最后的反抗,抱着玉玺不肯松手。

    慈禧太后命两个太监上去夺玉玺,发了一道文采飞扬的宣战书,号召天下四万万中国人向洋人死战:我朝二百数年,深仁厚泽。凡远人来中国者,列祖列宗罔不待以怀柔。迨道光、咸丰年间,俯准彼等互市,并乞在我国传教……人人忠愤,旷代无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庙。抗慨以示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鞑伐,一决雌雄。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馀省,人民多至四百馀兆。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尔普天臣庶,其各怀忠义之心,共洩神人之愤!

    在北京,荣禄却开始不折不扣执行慈禧太后的命令,带清兵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各国公使惊恐,一边自行组织武装守卫公使馆,一边给国内发电报求援。

    吴王曾纪泽知道,反清时机成熟,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推翻满清王朝,彻底扭转历史车轮,开辟新时代的机会到了。

    吴王曾纪泽召集各国公使,告知吴国出面救出各国的公使和在华人员。

    然后,曾纪泽派曾广孝带十万淮军与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带领的一万多名七国联军对峙,派长江水师副提督、英国海军少校琅威理去找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谈判。

    刚开始,琅威理拒绝,说:“我恐怕帮不了忙,而且中英两国开战,按照合同,我应该回避。”

    吴王曾纪泽说:“如果中英两国开战,我一定让你回避,可是我们现在是和谈。琅威理,我们现在需要你,中国人民都需要你。”

    琅威理想起这些年,中国对他确实不错,当年收复琉球,他在琉球国王尚泰举行的感恩宴会上,看上了那两位胸大屁股沉的琉球舞女,曾广孝还游说尚泰,把两位野性舞女送给了他,他每天性福得不行,于是答应去和西摩尔谈谈。

    琅威理向自己的教官介绍了吴王曾纪泽的和谈意愿,西摩尔发电报给英国公使朱尔典,询问有无必要和谈。

    朱尔典回电说,现在北京各使馆已经一片火海,还遭到荣禄带领的清兵攻击,形势危如累卵,十万火急!吴国的十万新军和水师的战斗力不容小视,就算不能战胜七国联军,也能拖上十天八天,这样各国公使馆就彻底完蛋了。联军如若能不通过战争,直接开到北京城救人,再好不过了,强烈建议谈判!

    西摩于是邀请吴王曾纪泽的代表,也就是曾广孝到英舰“不列颠”号巡洋舰上谈判。(未完待续。)

第107章 控制京城

    吴王曾纪泽命令刘步蟾、邓世昌等将领把长江水师二十五艘千吨级以上的铁甲战舰调集到大沽口附近,做好战斗准备,并安排好十艘潜艇在近海待命,然后让曾广孝登上了“不列颠”号巡洋舰和联军总司令西摩尔谈判。

    “不列颠”号铁甲战舰舰长270米,舰宽30米,七千吨级,两台往复式四缸三胀倒缸蒸汽机及一台低压蒸汽轮机,最高动力可达59000匹马力,速度超过30节,装口径八英寸炮四门、口径六英寸速射炮十二门、47mm速射炮十六门、鱼雷发射管八门,火力和装甲都比北洋水师“定远”号要先进。

    曾广孝一登上军舰,爱德华·西摩尔就先带曾广孝参观“不列颠”号,炫耀武力。

    曾广孝仔细把“不列颠”号看了一遍,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军舰不只船坚炮利,而且英国海军号令严明,气势明显稍逊一筹。这时,世界上海军实力最强的,是英国,确实有差距。而且七国联军还有其他各国巨舰一共二十艘,战斗力都不容小视。

    不过,曾广孝知道七国联军着急去北京城救各国公使,在谈判时并没有妥协,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和谈条件:各国的军队不许踏入中国国土,否则长江水师就算发射完最后一枚鱼雷,也要战斗到底!

    一脸傲气的爱德华·西摩尔对曾广孝说,如果我们七国联军不答应你这些条件,一样可以攻进北京城,不是吗?三十年前,我们大英帝国和法国五千军队就到过圆明园,现在我们有一万多联军!

    曾广孝正色道:“那将军不妨试试!吴国经过二十年洋务,国力已今非昔比,而且近二十年来,吴国大力训练水师,虽然不一定能打得过你们这么多战舰,但拼个鱼死网破,还是没有问题的!一旦打起来,你们想在天津登陆,至少也得三五天时间。我的父王还在近海布置了鱼雷和重炮,恭候各位。不怕告诉你,陆地上还有十万新军,你要攻进京城,起码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恐怕到时候各国公使馆就只剩下一堆堆白骨了,你以何面目回去见英国女王?”

    爱德华·西摩尔道:“那我们各国公使馆的损失怎么办?我们死去的同胞怎么办?”

    曾广孝说:“这个你放心,一旦中国成立了新政府,将照价赔偿各国的损失。我的提议,将军可以好好考虑:由吴国的军队接管北京城,负责安全解救出各国公使。否则,我立刻发电报给吴王,让东南各省派兵进京勤王,并且发动全国四万万同胞,尽驱洋人,你们虽然枪炮多,但一旦每一位中国人都投入到驱逐洋人的洪流中,我相信你们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样的结果,恐怕不是诸位想要的吧?”

    爱德华·西摩尔看曾广孝和其他大清官员完全不一样,知道这是一位强劲的对手,便和其他各国联军将领商量,他们也都同意救人为先。

    于是,曾广孝带三万新军,很快稳住了天津的局势,并且以吴王曾纪泽的名义,收编了驻扎直隶地区的军队,很快控制了直隶和山东两省地面。

    荣禄的十万禁军,被吴国的大炮一轰,死伤过半。溃不成军。一个个拖着辫子,恨不得长了四条腿,一路狂逃几百里。而那些穿着奇装异服,号称刀枪不入的义和拳拳民,这时才真相毕露,被洋枪洋炮打得屁滚尿流。把夜壶粪桶都用上了,死伤惨重。

    十万淮军攻进北京城那日,宫中已经提前大乱,天还未明。在养心殿,接连接到战败消息的慈禧太后一夜未睡,心力憔悴,荣禄骑着一匹快马,神色慌张到了紫禁城,也没有按规矩下马,直奔养心殿,急切向慈禧太后奏报:“太后,大事不好了,吴国已经开始进攻东华门,您快走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被派出宫打探消息的李莲英这时也神色匆匆从外面跑回,跪下道:“老佛爷,大街上到处是吴兵,他们在外面叫嚣着,要活捉您呢,赶紧走吧。”

    慈禧太后问荣禄,“来了多少兵?”

    荣禄道:“大概一万多名吧。”

    慈禧太后愤怒地问:“你十万禁军,竟然挡不住一万吴国兵?”

    荣禄道:“卑职无能,大清旗军和禁军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又没操练洋枪洋炮,吴军的大炮一响,就都魂飞魄散,溃不成军,奴才一连杀了五个逃跑的将领,也没能阻止溃败。”

    慈禧太后道:“洋枪洋炮有那么厉害?义和团的拳民呢?”

    荣禄道:“拳民都是些装神弄鬼的农民,被打死被炸死的数以万计。”

    慈禧知道大势已去,追悔莫及,她怕自己逃不出去而受辱,穿上皇太后的装束,准备到后院投井自尽。荣禄赶忙冲过去,拦腰抱住了西太后,道:“太后,您是大清国之主,不能做傻事呀!不如且避之,徐为后计。”

    慈禧太后道:“这北京城到处都是夷兵,哀家能跑到哪里?而且哀家听闻,东南各省都已经独立,哀家能去哪?”

    荣禄说:“陕西巡抚端方,乃是我正白旗人,太后可前去西安暂避。现在洋人主要是要处置端王和刚毅。”

    慈禧太后一听,道:“关键时候,还是我旗人可靠,就去西安吧。”

    李莲英这时拿来一身青衣,是宫女的衣服,让慈禧太后换上。慈禧太后道:“哀家怎能穿上此等破烂衣裳,成何体统?”

    李莲英说:“老佛爷,到这时候了,您就将就一下吧。”

    慈禧太后一想,也是,都要逃难了,也顾不身份和体统,赶忙换上这身青衣,李莲英上前帮忙打扮成逃难的老妇模样,蓬头垢面,李莲英还嫌不够逼真,道:“老佛爷,你哭几声吧,眼角有些泪水,显得像一些。”

    慈禧太后酝酿了半天感情,却哭不出来,李莲英找来一些胡椒粉,取来一碗井水,撒在水里,然后把水涂抹在慈禧的眼睛上,顿时,慈禧的眼泪哗哗就流下来了。

    慈禧打定注意要去西安,便带着李莲英等人到后院找光绪皇帝,要带他一起走。光绪皇帝穿着黑纱长衫,立在屋内,对着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等人的遗像泪流满面。

    慈禧很生气,道:“皇上,哀家还没死呢,你在此穿黑纱哭哭啼啼作甚!”

    光绪皇帝哭泣道:“朕作为亡国之君,愧对爱新觉罗的列祖列宗!”

    慈禧道:“大清国还未亡呀,我们娘俩一起去西安,西安有潼关天险,易守难攻,陕西巡抚端方乃是我旗人,忠心耿耿。”

    光绪皇帝道:“当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都于煤山自缢身亡,朕身为一国之君,竟然让八国夷兵攻进北京城,朕当自杀,以告慰列祖列宗!”

    慈禧太后道:“痴儿,你死有何用!哀家这时才知道你变法维新的苦衷,我们先去西安,再从长计议吧。”

    光绪皇帝还想挣扎,李莲英已经派人送上粗布衣服,给他换上。慈禧临行前,还想到了光绪皇帝的皇后和珍妃,于是,李莲英派人去把珍妃从钟粹宫后北三所带出来,推到井里处死了。

    然后,慈禧太后赶紧命人把皇家一些值钱的珠宝、金银细软都埋在宫中,价值大约白银一亿两,其中太后头上的凤冠,由无数珍珠宝石嵌成,其中仅一颗珍珠,就价值白银约一千万两。然后,和光绪皇帝一行人假装成京城逃难的难民,往西安奔去。

    北京城通往直隶省宣化府怀来卫的一条羊肠小道上,曾广孝骑着高头大马,背着火枪,在此守候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行的到来,新军们并不知道他们要执行什么任务。

    赶回国内的袁世凯骑马上前,悄声问曾广孝:“吴王的判断准确吗?慈禧太后逃难会逃到西安去?我要是她,我就去满洲或者蒙古,那里毕竟支持她的人多。”

    曾广孝道:“父王说慈禧太后一定会到西安,而且会路过怀来,那就必然如此,就怕你一会下不了手。”

    袁世凯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快要落山的太阳,残阳如血,道:“下不了手?吴王不是常说,我们是汉人,忠君爱国,不一定等于爱满清朝廷。慈禧这女人穷奢极欲,陷万民于水火之中,忠于她不是蠢蛋吗?”

    “好,袁世凯,将来吴王必定不会亏待你。”曾广孝笑道。

    天快黑了,衣衫褴褛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隆裕太后、李莲英、荣禄等十来人才到了这条小道上,他们一路逃难到此,怕引起怀疑,也不敢带太多侍卫,袁世凯带兵上前,用学的简单日语盘问,慈禧太后他们以为碰到了日本兵,装作逃难的难民,还说他们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袁世凯的手下阮忠枢便装成日本军官的翻译,命人拿了五枚煮熟的茶叶蛋,拿给他们。

    李莲英习惯了先伺候主子,接了五个茶叶蛋,手哆嗦着废了好大劲才剥好,捧送给慈禧太后,他们确实已经一天没吃东西,饿了,慈禧太后一个人就吃了三枚茶叶蛋,剩下的两个茶叶蛋让李莲英送给光绪皇帝。

    这一切,被骑在马上仔细观察的曾广孝和袁世凯看在眼里,他看李莲英的一言一行,就是一个宫里的太监,而且马上确定,吃了三个茶叶蛋的妇人,就是慈禧太后,而吃两个茶叶蛋的,就是光绪皇帝。

    等慈禧太后他们吃完鸡蛋,天已经黑透了,袁世凯拔出了毛瑟枪,向亲兵们吹响了屠杀的口哨,“砰砰砰”的枪声,划破了漆黑而宁静的原野,预示着中国,从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曾广孝将剩下的淮军以勤王的名义开赴京城里,沿途又收编了溃逃的清军二万旗军,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城。

    曾广孝到紫禁城后,先期带兵入城的段祺瑞给曾广孝开了一张很长的财务单子,里面除了皇家的财产,还挖出了慈禧太后他们埋在养心殿后院价值过亿的金银珠宝,并表示已经都封存入军库。

    段祺瑞是淮军里的后起之秀,曾广孝拍了拍段祺瑞的肩膀,夸赞道:“你果然是‘不贪’之人,连挖到的财宝都列上了。”

    段祺瑞道:“大哥把最精锐的新军和最先进的洋枪洋炮都交付给芝泉,让芝泉进京,那是信任小弟,这比那些金银珠宝贵重一万倍!”

    曾广孝道:“满清皇族留在京城的还多吗?”

    段祺瑞说:“不多了。好像端王、恭亲王等人,都已经往西安方向逃了。”

    曾广孝安排进京的六万陆军控制了各个城门,封锁了东交民巷使馆,北京城的枪炮声暂时停息了。

    曾纪泽电报各国公使,吴王将亲自北上,在天津和各国谈判。

    那天,在天津港码头,天空飘着蒙蒙细雨。快入冬了,冷风钻到宽松的官袖里,曾广孝感觉有点冷,席慕云举着一把油布伞,走过来踢他挡风,道:“大人要不去马车里歇着吧,免得着凉了!”

    曾广孝赶紧接过席慕云给她撑伞,关心地说:“我不是让你在马车上等侯吗?冻坏了我可担当不起。”

    席慕云道:“你还真把我当娇小姐呢,不理你了,我可是第一次见吴王,要目睹他的风采呢。”

    曾广孝说:“哪里,我只是关心你而已。”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声沉闷的轮船汽笛声。一艘白色的豪华客轮缓缓靠岸,一脸严肃的曾纪泽走了下来。身后跟着一大帮洋顾问。刘铭传竟然也跟着他回天津了。

    曾广孝上前跟打招呼,行礼。吴王曾纪泽开口就问:“有太后和皇上的消息了吗?”

    曾广孝示意身边的侍卫都离开,只有刘铭传、曾纪泽和他三人在交谈,然后道:“太后和皇上已死。”

    曾纪泽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消息可靠吗?”

    曾广孝道:“太后他们在去往西安的途中遇到夷兵,被杀了。现场起了一场大火,估计尸体都烧焦了。”

    曾纪泽问:“以何确定死者太后身份?”

    曾广孝拿出一枚鹅蛋蓝宝石戒指,问曾纪泽:“这个可是太后之物?”

    曾纪泽一看,这是当年慈禧太后五十岁生日,英国女王托驻英国公使郭嵩焘送的礼物,道:“看来我们统一中国大势所趋,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未完待续。)

第108章 七国撤军

    曾广孝这时对吴王曾纪泽说:“父王,建议大清国统治中国二百余年,本来气数早尽,因曾家的缘故,又让慈禧太后多染指二三十年,天下汉人,苦满清鞑虏久已,是应该改朝换代了。”

    刘铭传听了曾广孝的话,道:“老弟说得对,现在慈禧太后已死,中国是该改朝换代了!要是打旗兵,算我刘六麻子一个!”

    曾广孝道:“李鸿章和刘坤一也觉得,就算慈禧太后不死,她给国家带来如此大的巨祸,已经不可能再统治天下。”

    吴王曾纪泽没有最终表态,只是说:“兹事体大,改日再议。我们先回天津城,和洋人谈判再说,洋人的军队撤出中国,才可能有未来。我明日就和各国公使谈判,看他们会开出什么条件!”

    曾广孝建议过两天再和洋人谈判,他在曾纪泽耳边悄声说了自己的主意,曾纪泽点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和谈之前,吴王曾纪泽给各国公使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信,他说:“端王是慈禧太后的耳目,正是他将慈禧太后带入了无可挽救的深渊。这次向列强开战,酿成大祸,乃是慈禧太后偏信愚昧的端王才招致的,端王应该羞愧地将头埋进土里,在他的头脑里,充满着仇恨和烂泥!慈禧太后自己也因此命丧黄泉,皇帝也不知所踪,中国将尽力赔偿各国的损失。”

    曾纪泽的信,将宣战责任归咎端王载漪,还由曾广孝交给上海《申报》、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莱茵河报》等发表,据此向世界宣布了慈禧太后死亡和光绪皇帝失踪的消息。

    以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为首的十一国公使,接到曾纪泽的信,对慈禧太后的死和光绪皇帝的失踪特别惊讶,他们也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纷纷发电报回国,说中国将会有巨变。各国的皇室“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觉得大清帝国皇帝和皇太后已死,已经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教训中国人的目的达到,气消了一半。

    曾纪泽和各国公使的谈判在天津的利顺德大饭店举行,这是一座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的饭店,四层楼,1863年建成,距离北洋军校和曾广孝的府邸不到一里地。在三楼的一间大会议室里,摆了一张长长的方桌。朱尔典等人西装革履,穿着燕尾服,戴着白手套,坐定后,等着曾纪泽的到来。

    曾纪泽悲痛地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子里,四德和五伦,是最基本的道德,四德,即是忠、孝、节、义。五伦即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其中。四德之中。以忠君为基石,五伦之中,君臣关系又是之首,这是我国建立德政的基础,现在太后死了,皇上失踪。你们就是与四万万中国百姓为敌了,很多乡绅已经自发组织武装驱赶各地的洋人,我担心在洋人的安危。”

    朱尔典问:“难道中国的民众就不怕我们的洋枪洋炮,他们不怕死?”

    曾纪泽说:“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除非你们把四万万中国人都杀光,否则不可能阻止民众的愤怒!”

    朱尔典此时也已经收到消息,不少地方督抚确实已经开始率兵准备进京,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报仇,很多乡绅已经自发组织武装驱杀洋人,此时退兵,让曾纪泽来擦此次大乱的屁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朱尔典便提出了七国联军退兵的条件:一、杀了端王、大阿哥、还有刚毅,惩治附合过义和团的官员。二、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三、严禁人民参加排斥洋人和教民的运动;四、划定燕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中国与各国交涉的专门机构;六、允许各国派驻兵驻扎燕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七、赔偿各国损失,赔款各国白银四点五亿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曾广孝也参加了谈判,当即站起身道:前五条尚可以接受,第六条、第七条断难从命。

    曾广孝说:“第七条,各国按照死伤人数赔偿,按照国际惯例,每人抚恤两千两白银,中国此次把赔偿金额提高到每人五千两白银,本官统计了一下,各国伤亡人数一共两百人左右,中国可以赔偿白银一百万两,另外各国的使馆,中国政府负责恢复原样。”

    朱尔典问:“第六条呢?”

    曾广孝道:“第六条谈都不用谈。”

    朱尔典把目光投向曾纪泽,吴王曾纪泽没有说话,默认了曾广孝的意见,当天的谈判不欢而散。

    当天晚上,曾广孝找曾纪泽商量谈判的事。曾广孝说:“这次谈判,举世瞩目,主权是要牢牢抓在手里的。对父王来说,这极为重要,搞得不好,淮军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声誉,会毁于一旦。所以第六条,允许各国在派驻兵驻扎燕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没有商量的余地。”

    曾纪泽道:“洋人揪着这个不放怎么办。”

    曾广孝道:“我看这次七国联军也并非铁板一块,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在华没有多大利益,只是象征姓派了几十个兵前来,可以忽略不计。剩下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五国并不一条心,俄国的沙皇体制和中国相似,反而是亲近中国的,英国和美国主要想跟中国通商,也并不想把战事扩大,只有德国人和法国人不肯善罢甘休,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离间他们,达到让七国退兵的目的。”

    “你长大了!”曾纪泽道:“我刚收到驻德国公使的电报,说德皇派了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来华,要与英国一争长短,准备取代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当七国联军的司令,你可以去找你的朋友朱尔典说说这事。”

    曾广孝一听,道:“这真是太好了。”

    于是曾广孝连夜拜访了朱尔典,给他带去了一只焦黄的烤鸭,朱尔典道,“为何给我带这东西?”

    曾广孝道,“有人想把英国像这只烤鸭一样扔进壁炉里烧烤呀!”

    朱尔典问:“谁?”

    曾广孝道:“德国人。我听说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马上要来华,准备取代西摩尔当七国联军的司令,老兄你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暂露头角的机会就快结束了。”

    朱尔典道:“何出此言?”

    曾广孝说:“德国的陆军向来比较强悍,一旦瓦德西来了中国,山西、天津这些地方,难免都会成为德国的地盘。”

    山西、天津一向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朱尔典听后大为吃惊,赶紧电报回国内,英国政斧不想德国人这么快到中国来分一杯羹,于是指示朱尔典尽快想办法结束和谈。

    再次在天津的利顺德大饭店和七国公使谈判时,曾纪泽的颧骨高而不廋,脸上总是挂着平和的表情,眼光里闪烁着睿智的光彩,一看就是久经战场的谈判老手。

    朱尔典这次的态度也悄然的变化,这些曰子,他和曾广孝几乎每夜触膝长谈,曾广孝给他画了一个巨大的饼,让他说服英国支持曾纪泽,欢迎英国的资本进入中国建立现代化的工厂,开采矿业,还答应给英国铁路、电报等行业的部分优先权,朱尔典说服各国公使,把撤兵的条件降低:一、严惩端王、大阿哥、还有刚毅。二、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三、中国保证严禁人民参加排斥洋人和教民的运动;四、划定燕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五十名以下的士兵保护;五、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成为中国与各国交涉的专门机构;六、赔偿各国损失,赔款各国白银一百五十万两;七、中国在英国和美国、德国、法国专家顾问的帮助下,进行政治改革,以彻底杜绝发生排洋事件。

    第七条是曾广孝和朱尔典密议的成果,朱尔典说服了美国、法国、法国驻华公使同意,德国的驻华公使却接到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命令:“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

    所以德国人不同意退兵,但是,此次七国联军的主力是英军和俄军,德军只有九百人左右。俄国这时在单独调集步兵、骑兵十七万,密谋分六路进占南满洲,不想这时跟中国翻脸,所以当朱尔典答应撤兵之后,俄国也表示同意,法国、美国也表示同意,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也没什么意见。

    打七国联军,曾纪泽没有把握,但对付九百德军,曾广孝还是有信心的,所以他和曾纪泽对待德国的态度。也强硬起来。

    曾广孝决定在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率领援军来中国之前,解决在京城的德军,这也符合英国政府的利益。朱尔典很积极地督促英军和其他国的军队退出了燕京城。并与中国签订了和约。

    于是,曾广孝率领的五千淮军把德国的陆军少校鲁瓦西德带着九百德军,赶到了八里桥附近。

    八里桥东距通州八里,西距燕京城三十里,是由通州入燕京城的咽喉要地,1860年英法联军就是从这里攻入了燕京城。曾广孝利用八里桥周围的灌木丛林。在这里构筑了土垒和战壕,准备和德军在此决一死战,大刀王五还组织了百人的大刀队来助阵,谭嗣同也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带着一把七星剑出场。

    曾广孝见他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身上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道:“壮飞老弟,你可真是‘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不过现在的战场,并非逞英雄的地方了,还是要靠洋枪洋炮。”

    谭嗣同道:“这个嗣同自然明白,我和王五大哥学武多年,待会要是和德军肉搏,就上去助阵。”

    曾广孝点点头,示意谭嗣同和大刀王五他们的大刀队退后,他察看地形后,和徐世昌商定,炮兵、步兵、骑兵分设南、东、西三路军,分别由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带领,天一亮就发起总攻。

    那天天刚蒙蒙亮,东方的天空还是鱼肚白,曾广孝亲自吹响战斗的号角,王士珍的骑兵满腔热血,向号称是世界最强悍的德国陆军发起了攻击,鲁瓦西德指挥着德军将克虏伯大炮一字排开,进行炮击,王士珍的骑兵遭遇了德军强大的火力压制,不得不退回到壕沟。

    曾广孝在山头上,拿着双筒望远镜,发现了德军在东南角的空隙,那里靠近德军的指挥部附近,便让段祺瑞的炮兵集中火力猛攻德军指挥部,再让王士珍的骑兵冲击。

    鲁瓦西德的指挥所受到了段祺瑞的炮兵猛烈攻击,一时乱了阵脚,王士珍指挥着一千骑兵,奋不顾身,大呼杀敌,趁机突破了德军的炮兵防线,冲到敌人的指挥部附近,激战一个多小时,毙死伤二百多德军。

    鲁瓦西德骑着高头白马,指挥德国步兵反击,但遭到冯国璋据壕作战的步兵密集火力阻击和榴霰弹的轰击,大量伤亡,鲁瓦西德的战马因遭受开花弹的袭击受惊,横冲直闯,竟然一马当先,冲进了曾广孝的新军阵地。

    大刀王五一看“擒贼先擒王”的机会来了,几步奔上前,马步一扎,长刀一横,一刀全力砍向了鲁瓦西德战马的马腿,可怜那白马两只马腿都被大刀王五一刀砍断,鲜血奔涌而出,悲惨地嘶叫一声,倒地不动了,把鲁瓦西德重重摔到了地上,鲁瓦西德从地上挣扎着爬起,谭嗣同已手握七星剑,锋利的剑尖抵住了他的喉咙。

    见谭嗣同生擒了鲁瓦西德,曾广孝命令新军全面反击,不到一个小时,战斗结束了,德军死伤三百多,被俘虏三百多人。

    鲁瓦西德被谭嗣同绑到曾广孝面前,嘴里叽里咕噜,用生硬的中国话表示“不服”,曾广孝将他放了,再让他和谭嗣同打,还是一样的结果,德国人终于服了。

    不久,吴王曾纪泽与列强的和谈就成功了,七国撤军。(未完待续。)

第109章 政体的抉择

    曾广孝带领五千新军把九百德军击溃后,京城很快稳定下来,吴王曾纪泽立即派了十万陆军完全控制北京城。

    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率领三千援军到了大沽口,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代表英国政府从中斡旋,德国的海军这时远不如英军,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晚,没有多大势力,不得不给英国人面子,于是提出停战的四大要求:一是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纪念;二是释放了鲁瓦西德和三百名德军俘虏;三、赔偿德国战争赔款50万两白银;四是同意德国独资修胶济铁路,即东起青岛,西止济南的铁路。德国人的想法是,胶济铁路通到济南,整个山东就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了。

    吴王曾纪泽也想借助德国人的资金和技术修建铁路,而且这时的中国,国力并没某些历史“砖家”想的那么差,当时中国的年收约九千万两白银,仅赫德掌管的海关收入,每年稳定地保持在二千二百万两白银左右,收支基本能平衡,慈禧太后逃跑,留在宫里的金银财宝就价值几千万两。吴王曾纪泽出于稳定国内局势的需要,这时并不想跟德国人全面开战,赔偿五十万两白银也不算多,权衡再三,便答应德国人这四项要求。吴王曾纪泽的思想跟一些国内的激进分子不一样,必要的妥协,跟卖国求荣根本不是一回事,当国家的实力不足时,尤其是如此,忍一时能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时,慈禧太后一死,光绪皇帝失踪,满清朝廷溃败,失去人心,结合吴王曾纪泽以往的政治资历和当时军政商界的声音,各国驻华公使发现,放眼海内,吴王曾纪泽都是中国最合适的主宰。加上李鸿章全力支持吴王曾纪泽,无论李鸿章的头衔是北洋大臣,还是直隶总督,还是文华殿大学士,他的威望在清廷汉人中也是一呼百应,有了李鸿章的大力支持,吴王曾纪泽已经成为掌控中国时局第一人,中国“非曾不可”!

    吴王曾纪泽便提议李鸿章担任汉相,此时的李鸿章既是著名的军事将领,又是清廷政治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领袖,最重要的是,他出生于中国乡村的耕读农家,了解中国国情,又靠自己的奋斗和能力身居高位,是多数汉人的“偶像”,又被西方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中国人之一,吴王曾纪泽和李鸿章这一对搭档,成为中国政治势力的顶梁柱。主要问题时,他们将选择什么样的制度。如果是实行帝制,吴王曾纪泽就登基当皇帝,李鸿章为相;如果是总统制,曾纪泽可当总统,李鸿章为总理。

    作为当事人,曾纪泽当时有必要表现得很谦卑,被同僚认为没有什么个人野心,在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时,他和曾国藩一样,都坐拥半壁江山,却没有自立为帝,并且处事果断、驭人有方,务实妥协,以中国的大局和发展为重,所以即便是清廷重臣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汉臣,纷纷电报举荐曾纪泽为大总统或称帝,主持中国的大局。

    此时李鸿章变现得尤为积极,他这一辈子,前半辈子忙于平长毛,剿捻贼,后半辈子又办洋务,兴水师,也知道中国虚有其表,如一间破屋。他只是充当裱糊匠,东补西贴,虽明知为纸片糊裱,但不得不为。慈禧太后当政时,他只好阿谀奉承,左右逢源于恭亲王、醇亲王等王公贵族,和翁同龢等权臣斗来斗去,裱糊匠当得累了,所以他希望下一代人能奋发有为,有所突破,现在老天开眼,慈禧太后终于死了,光绪皇帝也失踪了,满清引此大乱,尽失人心,大势已去,中国应该翻开新的历史,汉人的江山应该恢复了!李鸿章主张曾纪泽称帝,他觉得中国没有皇帝江山不稳。他邀请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人北上到天津共商国是,吴王曾纪泽不好自己出面,于是派曾广孝、刘铭传、盛宣怀、容闳、严复等人也参加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

    在天津利顺德大饭店,虽然大家都同意吴王曾纪泽出来当“一号人物”,主持大局,但对未来国家的政体也认识不一。曾广孝、容闳等受过西方建议采取美国的共和制,地方自治,成立松散的联邦制国家,这样朝鲜、越南、琉球等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纳入中国的版图;盛宣怀则建议采用法国的共和制,组织责任内阁,中央适度集权,收回各省的铁路、电报、教育等权力;严复觉得共和制不符合国民的文化特性,君主立宪比较适合当时的国情;刘铭传一拍桌子,提议推举曾纪泽称帝,开辟新朝,持这种想法的淮军将领不在少数,李鸿章也表示大力支持,张之洞没有表态。消息传来,吴王曾纪泽也左右为难,他认为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脑子里,没有“总统”的概念,忠孝节义的四德和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是建立德政的基础,一旦没了君主,社会必定会大乱,他也想称帝创立新朝,开万世之太平,但对各省督抚,特别是蒙古、西藏、新疆等地方是否会拥立他当皇帝,没有把握,一旦中国陷入内战,泰西各国就会趁机培养各自的代理人,瓜分中国。

    就在吴王曾纪泽举棋不定的时候,西安传来消息,外号“鬼子六”的恭亲王奕訢强势复出了!他赶到西安,闻知慈禧太后的死讯后,光绪皇帝又失踪后,立光绪帝同父异母弟的爱新觉罗.载涛为皇帝,载涛当时才五岁,恭亲王便宣布担任摄政王,恭亲王奕訢上台执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流放了端王,废黜了端王载漪子溥隽的大阿哥之位,斩杀了亲近义和团的刚毅等大臣,向洋人示好,并承诺进行宪政改革,争取泰西各国的承认。

    加上载涛是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是过继给钟郡王奕詥的嗣子,皇族血统比较亲近,陕西巡抚端方、四川总督奎俊、山西巡抚毓贤等旗人督抚,还有江南大营的六万旗军,纷纷宣布效忠新皇帝,满洲,也就是包括现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东北三省在内的满族,还有蒙古王公等也宣布效忠清廷,中国大有分裂为满汉两个政权之势。

    恭亲王还发电报给曾纪泽,要曾纪泽承认载涛为新皇帝,迎接新皇帝回北京,重整朝纲。

    曾广孝也开始琢磨着这风云突变的时局,他原本以为解决了慈禧太后,曾纪泽就能顺利当上大总统,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病休了多年的恭亲王,而且看恭亲王办事雷厉风行,毫不含糊,还是宝刀未老,曾广孝派家仆去送信,约袁世凯、容闳、谭嗣同、梁启超、严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半夜到自己的军营商议对策。

    家仆前脚刚出门,袁世凯就领着一人前来拜访,来人身穿青衣,笑吟吟地上前抱拳行礼,此人正是张佩纶,他此时满面春风,—八字胡,体态偏肥,常见的官员颟顸模样,完全跟刚戍边回天津时胡子邋遢,脸上脏兮兮,目光呆滞的穷酸书生判若两人。

    原来,张佩纶入李鸿章的幕僚后,协办李鸿章的文书,掌握机要文件,当了个心腹师爷。入幕半个月后,张佩纶在李家后院的槐树下审读自己流亡戍边时的著作,摇头晃脑,悼念妻亡,泪流满面,全然没有主意到曾纪泽的女儿李菊耦站了身后。俗话说,“文章憎命达”,戍边时张佩纶生活凄苦,妻子也病亡,所以他的文章文采飞扬,饱含深情,打动大家闺秀的才女李菊耦。李菊耦漂亮温婉,此时二十二岁了,这在古代已经是大龄剩女了,还没有寻觅到配得上自己的夫婿,于是主动上前攀谈。张佩纶时年过四十岁,两人相差十九岁,李菊耦这个“大叔控”对张佩纶遭遇十分同情,后来请李鸿章请张佩纶做了自己家庭教师,一来二去,日渐生情。李鸿章也很大度地把女儿许给了张佩纶,成全了一对佳偶。李小姐不只拿出私房钱,给张佩纶买了一座旧宅,平时还和他读书吟诗,收集善本古书,怡然自得,张佩纶此时自然春风得意,完全没了亡妻之痛。

    曾广孝知道李鸿章和张佩纶关系不错,抱拳回礼,道:“幼樵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张佩纶道:“我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曾广孝于是请他到客厅上座,张佩纶说明了来意,主要是代表李鸿章想来说服曾广孝支持吴王曾纪泽称帝,他说:“共和政体并不适合中国现在的国情,何况你父王当了皇帝,你就是太子,何必跟在洋人的屁股后面搞共和,那一套不适合中国人。”

    曾广孝此时不知道张佩纶是代表他自己还是代表李鸿章来做自己的说客,道:“不管是共和还是立宪,或者当皇帝,只要父王作了最后的决定,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不瞒幼樵兄,我也认为共和政体并不适合现在的中国国情,但是,还真找不出第二种政体来满足现在的需要。商人们也愿意共和。你也知道,中国现在最不能够的事,就是内战。”

    张佩纶道:“那也总不能就此承认西安的满清皇帝吧?”

    曾广孝道:“这个自然,如若此时父王再向满清皇帝称臣,那岂不是笑话嚒?李中堂的意思,我知道啦。”

    张佩纶走后,袁世凯、容闳、谭嗣同、梁启超、严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陆续到了曾广孝的府邸。

    在客厅坐定之后,他们讨论中国适用何种政体的问题,严复、梁启超比较赞同君主立宪制,不赞同共和制,梁启超说:“中国现在四万万人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文盲,即便是新政后,开设了各类新学校,接受共和宪政教育的人不足百分之五,创建共和,断难形成社会共识,会失去大多数乡绅的支持。”

    容闳反对,他说:“诸位有一个误解,以为共和民主就是一蹴而就的。其实,共和只是民主的第一步,不迈出这一步,就永远不可能享受以后的民主成果!英国搞共和,花了三百年,美国搞共和,到现在二百年,也还有诸多不足,世界上没有哪一套民主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先建立共和制度,再逐步完善。”

    为了说服他们,容闳给在座的人普及了一下美国的建国历史,这段历史,对于曾广孝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跟他在现代看历史书形成的刻板印象不大一样,让他耳目一新。

    容闳从源头上给在座的人通俗地讲了美国的来历。

    十六到十七世纪,主要是欧洲人,一部分清教徒因为受到天主教的迫害,跑到北美洲,还有就是一部分破产的穷光蛋,去北美洲开荒。当时北美洲还是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没有政府,在1620年,一批乘坐“五月花”号的英国人到了普茨茅斯。在船上讨论通过了一项公约,即是“五月花号公约”,选了一个人出来管事,这时的北美大陆还没有政府,各人任意圈地。

    后来,因为去北美洲的英国人多了,英国顺便派了一个总督过去管理,于是北美洲就稀里糊涂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后来英国要对北美生产的一项主要商品“茶叶”征收很重的茶叶税,在北美洲的移民就不干了,成立了“茶”党,tea这个词一语双关,是ughalready(税够多了)的缩写,并提出了“没有代表就不纳税”的著名口号。表示“我们在英国议会里面没有代表,没有讨论税率是多少,所以有权不交税”。英国政府当然不干了,派兵镇压茶党。

    在同英国打仗期间,美国人分成了两派,一派要求和英国谈判,一派要求建立一个新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代表人物就是托马斯-潘安,他写了一本叫《常识》的小册子,开头就说,“现在是从诺亚方舟以来,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我们可以彻底脱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

    容闳讲到这里,很激动。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握紧拳头,对曾广孝等在座的人大声说,“诸位,我们现在的力量,有陆军二十万,世界一流的水师,武装力量比美国当初的‘茶’党不知道要强多少倍,我们完全可以彻底脱离满清的旧世界,建立新世界,建立一个崭新的共和世界!”(未完待续。)

第110章 满清亡国

    对政体的选择,吴王曾纪泽自己偏向于称帝,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不是说变就能变的,近代心理学家荣格发现了著名的潜意识,也就是说一个民族的思想不能突变,从**到真正的民主,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他派人试探各国的态度,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电报发回伦敦,称吴王曾纪泽将来必为掌控中华局势的第一人,建议英国政府重点扶持曾氏家族。法国和德国也表示支持曾纪泽。

    山西、四川等地的汉人收到吴王曾纪泽反清的消息,民心振奋,不少人揭竿而起!于是,吴王曾纪泽心里有了底,下令进攻忠于满清的地盘,速战速决,这样西方列强即便想干预也来不及。因为西方的体制,对外出兵这种大事在议会讨论几个月很正常。曾广孝率五万淮军一鼓作气,一路势如破竹,北上拿下太原,山西巡抚毓贤战败自杀。与此同时,刘铭传带领一万淮军攻下成都,四川总督奎俊战死,两军对西安形成合围之势,陕西岌岌可危!

    接到山西巡抚毓贤自杀,山西、四川失守的消息,恭亲王瘫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地说:“大清国要完蛋了,我旗人要完了。”

    这时,陕西代理巡抚端方站出来道:“王爷不要伤心,我们还有一员虎将可与淮军一战,此人一出,必定让淮军闻风丧胆。”

    恭亲王问:“谁还可与曾广孝的新军一战?”

    端方道:“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此人土匪出身,悍勇善战,曾参加过左宗棠剿灭回民起义和平定南疆阿古柏骚乱收复新疆失地之战,多有战功,董福祥在战斗中对待敌军十分凶残,号称以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他的手下多来自民风彪悍的甘肃西北,极为凶悍,朝廷可命他提兵两万,固守潼关天险,陕西和满州必定无忧。”

    恭亲王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董福祥不是我旗人,他能为我们效命吗?”

    端方道:“此人嗜好练武而不喜读书,以忠勇著称,只要王爷许以高官厚禄,他必定效死力!”

    恭亲王道:“好,我马上让皇上下旨,封董福祥为平南大将军,加兵部侍郎衔,让他速来西安!”

    陕西的关中之地,地势险要,西安自古易守难攻,有“百二秦关”之说,意思是用二万兵就可以抵抗百万大军的进攻,这也是西安能成为九朝古都的原因。

    看看地形,西安东面有潼关和黄河天险的保护,西面是陇山与六盘山的崇山峻岭,南面有险峻的秦岭山脉,北面是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黄龙山。

    曾广孝和刘铭传率领淮军,分北、中、南三路进攻陕西:北路由刘步蟾带领三千长江水师,出河东自蒲坂津西渡黄河;南路由刘铭传带兵,先拿下宛城,绕道武关、蓝田迂回进攻;中路由曾广孝领兵,沿大路攻潼关。

    董福祥临危受命,从新疆马不停蹄赶到西安,率五千甘军和两万清军坚守陕西各地城池。

    曾广孝的新军在潼关前三里驻扎。那天,天气阴沉,加上已近隆冬,冷风一吹木叶凋零,大地一片萧瑟之气,苍山如一条赤龙盘在关中大地。曾广孝和袁世凯骑马察看了一下潼关的地形,此关果然是“三秦镇钥”、“四镇咽喉”,北临黄河,南踞秦岭山腰,东有禁谷,果然是仰止高山,天堑之险,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不要说人,就是鸟儿也难从此插翅飞进关中。

    在回军营的路上,袁世凯对曾广孝说,“少将军,我们从中原地区进攻关中,基本上是仰攻,地势不利,尤其是攻击潼关。不可硬拼,必须智取!”

    曾广孝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我也听说董福祥是一员悍将,虽然我们新军武器上有优势,但不可轻敌。地势对我们不利,父王要求我们速战速决,我们就智取,诱他与我们决战,一举歼灭。”

    于是,曾广孝让刘步蟾的北洋水师暂缓进攻,然后将一万新军全部集中于潼关。还让刘铭传的一万新军也开到潼关,作出要强攻潼关的架势,让段祺瑞的炮兵虚张声势,每日炮轰潼关。

    本来董福祥认为曾广孝会让北洋水师西渡黄河,从清军最薄弱的地方攻入西安。早就在北面各城安排重兵防守,没想到曾广孝把军队都集中在潼关。董福祥听到情报后,笑道:“果然是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不懂用兵!潼关天险,只要固守不出,两三年之内,任凭他坚船利炮,也休想踏进关中一步!”

    于是。董福祥把五千甘军和两万能战的清军也都开到潼关,与曾广孝的新军对峙,闭关坚守不出,任凭曾广孝的新军辱骂缩头乌龟!

    曾广孝也不着急强攻潼关。把陕西孤立起来,不许任何商人进入关中,尤其是粮商,然后天天派小股新军不痛不痒骚扰驻守潼关的清军。

    刘铭传也不理解曾广孝为何如此用兵,道:“老弟,如果你让刘步蟾从北面的水路进攻,我从南面攻下武关、蓝田,你强攻潼关,半年之内,必然攻下西安。为何天天在此和董福祥的军队大眼瞪小眼?

    曾广孝道:“关中道路长远,若果董福祥各依着地势防守,就算我们三路出兵强攻,没有一二年也难以平定,而且必然会伤亡惨重。现今董福祥他们全部到潼关来结集,虽然地势险要,但我们一举便可以消灭他们。不过,我估计不用等我们强攻,一个月内,董福祥的军队就会生内乱,潼关迟早就会是我们的。”

    刘铭传道:“这是为何?”

    曾广孝道:“恭亲王这个人,生性多疑,一直都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且董福祥本来就是土匪出身,迫不得已才投降清军,这样一个有叛变前科的将领,恭亲王不会完全信任,董福祥的军队,虽然有两万五千人,但一部分是他带出来的甘军,一部分是旗军,还有一部分是陕西原来的官兵,成分复杂,各怀鬼胎,董福祥把他们调到一起,轮流驻防潼关,肯定会产生矛盾,加上董福祥最近被恭亲王加官进爵,肯定会遭人妒忌,我们只要耐心地等就行了,顺便给他们添几把柴火就行。”

    于是,曾广孝命令段祺瑞的炮兵,打两天歇一天,只要是董福祥的甘军守潼关,就一炮不放,只要是旗兵和陕西清兵驻防潼关,就用克虏伯重炮轰击,有时候连带还让王士珍的骑兵强攻潼关。天气不错的时候,曾广孝还派甘肃固原籍的新兵到潼关前跟董福祥拉家常,提提他当年的英雄往事,比如当年董福祥利用其父与“哥老会”的关系,组织地方团练,建立强大的汉族武装,保卫固原百姓安宁,一时追随者络绎不绝。

    有时候,老乡们还会提到当年安化县把总王蔼臣看到董福祥影响力不断扩大,以莫许有罪名将其逮捕,押在囚笼中,用沸水烫他的头,到现在董福祥的头上还留有吓人疤痕,“我们真替董将军不值当呀,当年清狗如此对你,你还替他们卖命,攻打汉人,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曾广孝的淮军辱骂董福祥缩头乌龟,骂他祖宗十八代,董福祥都能不为所动,但听老乡提到这些历历在目的陈年往事,董福祥有时也无意识地摇头叹息。

    然后,曾广孝还故意示弱,让淮军假装目无纪律,大吃大喝,不时还放放空枪,沉闷的枪声在山谷里回荡,有时炮兵连克虏伯大炮都不收,就回营寨歇息了。

    董福祥的副官朗吉格是正白旗人,二十八岁,兵书看了不少,但没什么实战经验,他见曾广孝的军队纪律涣散,三次建议董福祥主动出击,都被他拒绝了,董福祥认为这是曾广孝的诱兵之计!

    朗吉格忍无可忍,将董福祥的一举一动偷偷报给了恭亲王。恭亲王大怒,那天把董福祥叫到王府,道:“本王听说你天天和曾广孝的新军眉来眼去,你以逸待劳,甘军又以勇猛著称,为何不出一兵一卒?”

    董福祥道:“潼关只可守,不宜攻!而且,新军的洋枪洋炮,威力惊人,强攻必然会败!”

    恭亲王道:“曾广孝的军队已经切断了陕西的粮草,明显是想围城,饿死我们,你却按兵不动,难道你是他的同谋吗?”

    恭亲王让朗吉格派五千旗军夜袭曾广孝的新军,曾广孝见出击的不是董福祥的甘军,知道恭亲王已经上当了,于是下令新军溃退,并一路丢盔弃甲。

    这一战,朗吉格的五千旗军大展雄风,他一路追击曾广孝的新军七十余里,大获全胜,还缴获了克虏伯重炮五门,不禁心花怒放:“这号称铁打的淮军,看来也不过如此!”

    朗吉格的五千旗军旗开得胜,胜利回潼关,恭亲王更加认定董福祥徒有虚名,关键时刻,还是旗人可靠,于是将董福祥降为副将,让刚立了战功的正白旗将领朗吉格升任主将。

    曾广孝带淮军到河南地界后,重整旗鼓,补充粮草,再次迅速返回潼关挑战。

    朗吉格一看,“败军之将,还敢来送死!”他命令两万五千名清军,包括董福祥的五千甘兵,全部出关,和曾广孝决一死战,董福祥不愿意带兵出关,朗吉格下了死命令:“胆敢违抗本帅军令者,斩!”

    结果,驻守潼关的清兵倾巢而出!

    刘铭传此时已经又带八千淮军迅速拿下宛城,绕道武关、蓝田,迂回攻占潼关,然后,他和曾广孝的新军夹击清军,朗吉格在指挥骑兵攻击时,袁世凯亲手点燃了克虏伯重炮的导火索,一炮击中朗吉格的战马,他和那匹可怜的白马都被炸得粉身碎骨。

    董福祥带着五千甘军死战,被袁世凯的三千端着天龙步枪的步兵居高临下,围在了禁谷里。

    曾广孝看五十三岁的董福祥还算一员猛将,又是汉人,于是骑着马上前喊话,要劝降他:“董将军,我听闻你的甘军,都是西北父老,你睁开眼睛看看你面对的新军,他们中很多也来自甘肃,和你一样出身贫苦,但他们现在为自己的父老乡亲卖命,而不是为满清的主子卖命!满清的气数已尽,只要你投降,我不仅既往不咎,还可以让你继续做你的将军!”

    董福祥看了一眼周围那些跟他出生入死的家乡子弟,他们很多人的脸上沾满了血污,想起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眼巴巴望着他这个大哥,董福祥心软了,将手中的指挥刀插在了地上,跪降!

    曾广孝命董福祥的甘军为先锋,杀回西安!董福祥熟悉了陕西的驻防,一路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攻下西安,恭亲王带着五岁的儿皇帝载涛和端方等旗人狼狈逃回盛京,此时,满清的地盘,就只剩下了满洲,也就东北三省,还有蒙古和西藏。

    曾广孝请刘铭传率八千淮军从四川出发,西征拉萨,他自己带着两万淮军进攻盛京,袁世凯也带着八千新军,从朝鲜出兵,跨过鸭绿江攻击清军,恭亲王成了瓮中之鳖,满清王朝对中国二百多年的统治,眼看就走到了历史尽头!

    曾广孝攻下陕西后,西安下了一场大雪,整个关中大地千里冰封,白雪皑皑。他命令部队休整,准备一鼓作气攻下盛京,这时,沙俄调集步兵、骑兵十七万,分六路进攻南满洲。英国这时怕中国占领西藏后,会威胁到英属印度殖民地的利益,也转变了中立的立场,出兵干涉西藏事务,刘铭传的新军只好停止进攻拉萨。

    这时,中国主要的矛盾就不再是满汉之间的矛盾,吴王曾纪泽写信给恭亲王,答应满清皇室自行宣布退位,这样就可以不给俄国人和英国人出兵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而且保证

    新成立的帝国每年拨付岁用三百万两白银给满清皇室,满清皇室在北京及周围的宗庙陵寝,由帝国派兵保护,满清政府可以在满洲封王。

    曾纪泽的条件已经很优厚了,恭亲王知道满清的大势已去,为了保全满洲的皇族,不得不接受了吴王曾纪泽的条件,宣布接受吴国的条件,满清皇帝自动退位,这正是标志着满清亡国,满清在中国二百多年的统治,彻底结束了。

    曾纪泽知道,在北方尤其是关外,这时满清皇室乃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有些愚忠的乡绅那里,还是有一些号召力的,如果满清皇帝和平退位,国外势力也就没借口干涉中国内政,他决定立即成立新的大汉帝国!

    曾广孝却有点不理解曾纪泽对待满清皇室的态度,发电报道:“刘铭传的新军一路攻城拔寨,可以乘胜直抵拉萨。要不了三个月中国就可以永固西陲!我加快进攻盛京,两个月就拿下满洲,消灭满清的皇族。”

    吴王曾纪泽回电道:“你要记住,对一个国家来说,事情有轻重缓急,妥协是政治和外交的要义之一,我们暂时不能像慈禧太后那样,盲目对列强宣战,那是自取灭亡。现在英国人和俄国人都对满洲国虎视眈眈呀。俄国十七万陆军,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沙俄的野心勃勃,素来觊觎他国的领土,这头北极熊现在竟敢把爪子伸向中国,必须要教训一下了。”

    (未完待续。)

第111章 大刀王五

    吴王曾纪泽成立新的大汉帝国,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沙俄十七万兵要阴谋吞远东,曾纪泽对沙俄侵略军的态度,是要旧账新账一起算,对这个侵吞了清帝国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北极熊,曾纪泽要它把吃了中国的领土加倍吐出来。

    但是打沙俄,是一场巨大的战争,毕竟现在的沙俄是一个庞然大物,而日本人还没解决,曾纪泽需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战略和决策。那天深夜,曾纪泽把曾广孝叫到书房,说有要事相商。曾广孝走进曾纪泽的书房,问道:“父亲,有什么重要的事,这大半夜的您还不睡觉?您可要注意身体啊。”

    曾纪泽说:“沙俄的皇太子尼古拉提前开始东方之行了!我要你去办一件大事!沙俄在欧洲寸步难行,就想图谋东方,野心勃勃。”

    在19世纪后半期,俄国国内鼓吹东进的沙文主义情绪甚嚣尘上,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作出了两项重大决策,其一就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该计划1886年提出,其二就是让已经成年的皇太子尼古拉去东方旅行,目的当然是出于以后太子的政治发展需要,为沙俄侵略东方这些地方做好准备。

    尼古拉这位沙俄皇太子和他最好的朋友,也就是希腊王储格奥尔基以及随员组成了一个30人的旅游考察团,从冰雪覆盖的圣彼得堡出发,开始了一次横跨欧亚两大洲的长途旅行。

    沙俄皇太子一行乘坐一级巡洋舰从圣彼得堡的加特契纳启程。陪同沙俄皇太子出访的,有他的大弟弟格奥尔基、希腊亲王格奥尔基、侍从将军巴利亚京斯基等人,还有医生、艺术家。当然也少不了“东进派”人士,为首的就是乌赫托姆斯基亲王,他以向太子介绍当地风俗和人民的导师身份陪同前往。

    尼古拉一行先后访问了希腊、埃及,参观了希腊的古神庙和开罗附近的金字塔。然后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印度。沙俄皇太子抵达孟买,受到当地总督的热烈欢迎和款待.然后参观了附近的名胜古迹。这时皇太子的弟弟格奥尔基因肺病发作,不得不中断旅行返回俄国。其后,俄皇太子一行继续在印度访问了加拉吉打、马德拉斯,然后皇太子一行到达新加坡、受到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接着前往日本访问。

    历史上,本来去日本前,沙皇太子是去中国,但此时沙俄和中国关系紧张,尼古拉一行人就先去日本,想拉拢日本对付新的大汉帝国。

    曾纪泽知道,沙俄和日本有领土争议,历史上沙俄皇太子在日本曾经遭到刺杀,说明日本的安保漏洞很大,他想借机做文章,嘴角流露出难得的笑意,对曾广孝说:“一旦沙俄和日本提前开战,世界就彻底改变了,训练的中华舰队正好可以开到日本去,至少占领日本九州什么的,说不定沙俄和日本两败俱伤,中国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了。”曾广孝也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尼古拉一行人,对日方的欢迎还比较满意,但脸上的神情也是志得意满,对东方也是志在必得。毕竟在十九世纪末,他们认为俄国还是一个很牛逼的欧洲强国,军事上也很有“肌肉”,经常挑起欧洲国家的战争,欺负欧洲相对弱小的国家,借机扩大领土,而且多数战争俄国人并不吃亏。

    俄国人的野心不小,天生就对别国的领土很觊觎,并不惜通过战争获得领土。比如,在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圣彼得堡,被授予皇帝的称号,俄罗斯就开始称为帝国。不久,俄军着手建立正规的海军舰队。后在北方战争中俄国打败了瑞典,获得了立窝尼亚、爱沙尼亚、因格里亚、库尔兰的一部分和包括维堡在内的芬兰东部,波罗的海出海口成了洞开的门户。接着,俄国又挑起了与希腊、土耳其的战争,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塔曼半岛以及库班,这些全部纳入大俄罗斯帝国版图之内。

    1786年,俄国政府还宣布将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和白令海的其他岛屿并入其版图,当时这些地方俄称之为俄罗斯美洲。1799年,俄国在阿拉斯加建立了俄美公司,不过沙皇的目光短浅,在1867年将这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荒地”以72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

    不过,到了十九世纪,因为英国要遏制俄国的扩张,英国皇家海军介入了对俄国的战争,比如克里木战争,沙俄才惨败。在1856年3月18日签订的巴黎和约规定:“禁止俄国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设防,将摩尔达维亚南部划归土耳其,放弃对多瑙河各国保护,所有国家军舰都不得进入黑海,俄国只能在黑海拥有10艘小艇。”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俄国痛定思痛,大力发展海军,开始在新舰种建造与探索上颇有建树:1861开始建造装甲舰“经验”号,装甲厚度达到115毫米,1864开始建造浅水重炮舰,1870年开始建造装甲巡洋舰,1877年在彼得堡下水了第一艘装有一个鱼雷发射管的“爆破”号雷击舰,同年又为波罗的海舰队装备了有5个鱼雷发射管的雷击巡洋舰“伊利英中尉”号。1861年,俄国海军上将布塔科夫还出版了《蒸汽舰队战术摘编》,2年后又出版了《蒸汽舰队战术新编》,成为俄海军装甲舰战术的先导者。这位上将还在1872-1876年在舰艇上安排了舰艇不沉性试验。

    1870年,俄国觉得自己的海军强大了,于是单方面宣布废除巴黎条约,又开始在黑海部署舰队,并在1877到1878的俄土战争中发挥一定作用。战争爆发时,俄国舰队已经拥有2艘岸防装甲舰、5艘巡洋舰、33艘辅助船,另租用了10艘蒸汽帆船。战争中,俄海军使用了撑竿水雷,就是一种置于杆上、外壳带有引信的炸药包,杆子紧系在快艇艇首,水雷靠撞击或通电起爆的水雷,还有拖带水雷,就是那种靠快艇的惯性力量撞击敌舰的水雷,还有自航水雷,也就是鱼雷,击沉土耳其的浅水重炮舰“谢尔菲”号和“因奇巴赫”号蒸汽船,这是历史上首次用鱼雷击沉军舰。

    此战让俄国得到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土耳其的喀斯、巴统、阿达罕等地。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得到加强,而英国、德国、奥匈帝国的势力遭到排挤。在英国、德国、奥匈帝国强烈要求下,1878年7月签订柏林条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由奥匈帝国占领和管理;俄国占有比萨拉比亚以及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重要地带。英国同土耳其直接签订了条约,取得了地中海东部的重要战略基地塞浦路斯岛。

    所以到1890年,俄罗斯帝国的版图相当大,俨然一庞然大物。除了拥有百万级别的陆军,因为这时候的制海权非常重要。俄国的海军实力也不弱。在对土耳其的战争中,俄国年轻的海军上尉马卡洛夫开始崭露头角,后来成为俄国海军司令。1881年,俄海军制定了20年新舰建造规划,其中安排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16艘装甲舰、13艘巡洋舰、11艘炮舰、100艘雷击舰、3艘运输舰;还要为黑海舰队建造8艘装甲舰、2艘巡洋舰、19艘雷击舰。

    到1890年时,俄国海军大约建成了4艘装甲舰,6艘巡洋舰,20艘雷击舰。从硬件装备上看,俄国海军实力和北洋舰队差不多。

    所以沙皇太子尼古拉他们一行谁也没想到在日本会遇到刺杀行动。

    曾纪泽心里很高兴,心想沙俄的王储如果在日本遇刺如果身亡,这肯定会引起俄日两国之间的战争。曾广孝接到这个秘密的重大任务,马上找来袁世凯、谭嗣同等人商议在日本暗杀沙俄皇太子尼古拉的计划。

    那天,谭嗣同不仅自己来了,还带去了他的一位好朋友——大刀王五!

    那日的天色阴沉,快要下雨,夏日江边的大风把路旁的树摇得东倒西歪,风过处,碎落的叶子在地上飞舞。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等淮军骨干早早就到了。谭嗣同因为去码头接一位朋友,还不见人影。

    冯国璋说:“谭嗣同不会是胆小不来了吧?要不我们开始商议吧?”

    曾广孝回答说:“不急。我了解谭嗣同,他绝对不是贪生怕死之徒。我们再等等吧。”

    而在街道外的风雨中,谭嗣同和一个中年汉子骑高头大马疾驰在街道上,“达达”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那中年汉子身穿一件黑色马褂,身材修长,面色冷峻,双腿熟练夹紧马肚子,一抖缰绳,白马便嘶鸣往前奔。

    过了半个时辰,谭嗣同和那中年汉子到了客栈,外面都是曾广孝安排的荷枪实弹侍卫兵。他们通报之后,便来到了二楼的房间。谭嗣同一进门,就道歉说来晚了,然后给曾广孝介绍同他一起来的中年汉子:“此人乃是吾结义之兄,刀法纯熟,德义高尚,人称‘大刀王五’,在京城半壁街自开了顺源镖局,四处行走江湖。我特地请他赶来相助。”

    曾广孝看了一眼大刀王五,此人络腮胡子,双眼跟项羽一样,是重眸,清澈明亮,岁月在他的额头上留下深深的皱纹,他背了一把青龙长刀,刀长十余尺,刀身镶有双龙吞月的图案,霸气外露。那把沉甸甸的双龙吞月刀据说重一百多斤,比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还重二十余斤,气吞山河,一般混迹江湖的人。看到这把长刀,就知道他的名号。

    曾广孝以前也听谭嗣同说过他的这位义兄。晚清时,沧州当时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王五年轻时便想拜他为师,却多次吃了闭门羹,他长跪李门前以示诚心,李凤岗为其精神打动,便收其为徒。王五不负师父重望,几年下来功夫已不在师父之下。为了把他锻炼成更加全面的人才,李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兄刘仕龙,一起押镖,行走江湖。经过多年的苦练,王五告别了师父,同治十年,他先到天津,后又到北京,经人介绍到镖局当了镖师。王五不仅本行中受人尊敬,还很爱国,喜欢锄强扶弱,很有正义感。谭嗣同对曾广孝说大刀王五绝对是一个可靠之人。

    见了大刀王五,曾广孝行抱拳礼,说:“早听闻王五大侠行走江湖多年,这次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求之不得呀。到时事成之后,我按照顺源镖局押镖的价格给你支付酬劳。”

    曾广孝听谭嗣同说过大刀王五是开镖局的,怕他耽误生意,本是好意说要给点银两补偿。没想到大刀王五一听,脸顿时黑了,道:“大人就这么小看我王五?我大刀王五岂是贪钱之辈?壮飞是我兄弟,我来帮助大人也是自愿的,若与国与民有利,我大刀王五分文不取。”

    曾广孝一听,这江湖中人果然还是有些脾气,连忙解释,哈哈大笑,道:“我并非是小看王五大哥,只是不想让好汉吃亏。”

    这时,冯国璋站起身来,他有点看不起大刀王五这种江湖草莽之辈,笑道:“这年头,功夫已经过时了,关键时刻,还得靠这个!”

    说完,冯国璋掏出腰间的黑壳毛瑟枪,在大刀王五面前晃了晃。大刀王五面色冷峻,一声不吭,突然间大步闪到冯国璋的面前,一把夺过了冯国璋的手枪。大刀王五出手极快,冯国璋此刻还没反应过来。

    然后,大刀王五将冯国璋的手枪还给他,道:“在下献丑了。”

    冯国璋的脸顿时气青了,曾广孝哈哈大笑,夸赞大刀王五说:“好身手!”

    然后,曾广孝示意冯国璋坐下,道:“这次行动,枪还真派不上用场。我们需要王五这样的高手。”

    大刀王五和谭嗣同等人也走到安排好的位置坐下,曾广孝让段祺瑞带人再次检查了四周,客栈早已被曾广孝清空了,别说人影,连一只苍蝇都没有了。

    曾广孝确认客栈是安全之后,站起身,严肃对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人说:“今日找各位来,是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此时关系我中华之国运。各位必须严守秘密,谁要是敢对外泄露半个字,就是我中华之罪人,我一定军法处置。就连你们的家人,也不许说半个字。”

    (未完待续。)

第112章 俄日开战

    曾广孝大致说了自己刺杀俄国皇子的计划,袁世凯等人说:“世子殿下放心,我们绝不外传。”

    曾广孝说:“大家都是多年跟随我的兄弟,都是爱国尚义的仁人志士,我信得过,具体细节我们再商议。”

    之后,曾广孝便和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人商量怎么置尼古拉于死地,又能嫁祸日本人。曾广孝说:“多年来日俄两国关系一直紧张微妙,此次俄国皇太子访日,日本政府必然不敢怠慢,肯定会以最高规格接待,而且肯定戒备森严。我们必须有详细而周密的计划,确保此次行动万无一失。这次行动的代号,就叫猎杀北极熊。”

    谭嗣同问曾广孝:“你怎么知道一定会有日本人刺杀俄国皇太子?”

    曾广孝说:“父王说,俄国长期以来威胁觊觎日本北方领土,一定会有爱国而愚蠢的日本人刺杀俄国皇太子的。如果有,我们只需要助他一臂之力。就算没有,我们也要做成这种假象。”

    谭嗣同点点头,道:“如果真能挑起日俄战争,那么我们就可以大有作为了。就算失败了,无非是流血牺牲而已,我们也会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了,‘愿以一人头,留取身后名’,这事我谭嗣同第一个报名。”

    大刀王五也随即站起来表态要加入这次行动,万死不辞。

    “壮志可嘉!到时候父王会亲自为你们送行!”曾广孝说:“这次我看俄国皇太子尼古拉的侍卫戒备心不够,你们最好是能装成日本警察,这样便于下手,而且最好不要用枪,作为内应,到时候,父王会派我带大汉帝国的舰队去长崎,以掩人耳目。”

    于是,曾广孝根据俄国皇太子的大致行程,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就等着合适的时机出手了。为了这次行动,曾广孝制定了三套计划,志在必得,尼古拉算是在劫难逃!

    那天,在日本滋贺县大津街头,万头攒动,彩旗飘飘,人们正在迎接俄国皇太子尼古拉访问日本。多年来日俄两国关系因为北方诸岛一直紧张,日本政府自然不敢怠慢,果然以最高规格接待尼古拉一行,希望借此契机,化敌为友。

    为了显示日本的诚意,日本官方特意派出二十多位官员专程到长崎港,为尼古拉太子接风洗尘。此时,长崎港内商船一律不准停泊,其余舰船均高悬俄国国旗以示欢迎俄国皇太子的到来。

    这时,尼古拉怎么也想不到,一双充满仇恨的眼睛正在盯着他,他的死期,就快要到了,曾广孝亲自安排部署,率“定远”、“镇远”、“致远”、“靖远”、“经远”和“来远”等主要军舰组成的大汉舰队正式访问日本。

    此前,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曾特别邀请中国的舰队正式访问日本,主要是为了要在日本国内制造扩充海军军备的舆论,并对中国舰队的舰只装备规模及作战能力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目的是要赶超中国,最终夺回亚洲海上霸主地位。

    曾广孝特意将这次访问的时间提前,好带谭嗣同、大刀王五等人前往日本。日本方面对中国舰队的到来也是竭尽礼仪之能事,所到之处或礼炮致礼,或夹道迎接,在各种场合都表现得“礼意其隆”,这一点还是不得不表扬日本人,非常讲究礼仪。

    中国的舰队先是到达横滨港,旗舰“定远”发出旗号变换队形驶进港口,随后“定远”舰鸣放21响礼炮向日本海军致礼,日本海军“高千穗”舰也鸣21响礼炮应答,当时停泊于港中的英、美军舰皆鸣13响礼炮向北洋舰队致敬,一时间横滨港内礼炮轰鸣,此起彼伏,蔚为壮观。

    曾广孝在停泊于横滨港内的“定远”旗舰上举行招待会,邀请包括日本国会议员和记者在内的日本各界人士出席。通过这一活动,中国舰队在礼貌地答谢日方接待的同时,再次向日本人炫耀中国舰队的威容。

    当时日本朝野人士在参观七千吨级的“定远”和“镇远”舰后普遍感到羞惭,观舰者都谓中国已成大国,竟已装备如此优势之舰队,定将雄飞东洋海面。

    日本舆论也大力渲染日本国内“对强大的中国的舰队的威力感到恐怖。”有日本报纸报道:“中国舰体巨大、机器完备、士兵熟练,值得一观之处颇多。反观我国,仅有三四艘三四千吨级之巡洋舰,无法与彼相比。同行观舰者皆卷舌而惊恐不安。”

    中国的舰队在横滨港只停留了两天,随后曾广孝就率舰队前往京都访问,当时尼古拉一行刚好也到这里,曾广孝算准了时间和地点。

    俄国尼古拉皇太子前往海参崴主持出席西伯利亚铁道开工仪式后,就顺道访问日本。当时的日本为比较弱小国家,尼古拉皇太子的来访,日本政府倾全力迎接,虽然当时并非祭典时季,日本仍于京都为尼古拉举行了五山送火,也就是大文字烧仪式。

    五山送火是在环绕京都的各山上点燃篝火的仪式,一般是8月份举行,日本在江户时代初期已经有了大文字送火的纪录,相传是弘法大师为了退散在世间流传的疫病,在山上点燃“大”字形形状的篝火。祭礼的当日夜晚,在五座山上同时点燃篝火,无论在京都的任何地方,都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划破夜空的熊熊火光。

    曾广孝知道这是日本政府专门为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准备的,知道他就在附近了,便暗中安排好了一切。

    尼古拉一行刚踏上日本土地,就对衣着与欧洲差异很大、足蹬木屐的日本人印象深刻,尼古拉知道日本最有趣的东西是艺伎,他们到达京都,在参观京都的同时,便开始逛逛异国的风月场所。日本艺妓果然给尼古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亲自体验了一下,感到身着和服的日本女性似乎比西方女性更温柔、更文雅,而陪同他的希腊王子格奥尔基则翩翩起舞,逗得日本艺妓们大笑不止。

    结束礼节性拜访后,尼古拉与希腊王子格奥尔基等人从京都乘人力车来到大津城。

    大津当时是日本滋贺县的首府,是日本本州岛关西城市,这座城市虽然很小,却是通往京都的交通咽喉,商贾云集。在当地官员家做客之后,尼古拉一行便来到街上买东西,希腊王子格奥尔基出于好奇,买了一根当地制造的竹拐杖。正当尼古拉和格奥尔基乘人力车在狭窄的街道上观光时,尼古拉突然感到右耳上方连续挨了重重两击,顿时鲜血横流。他惊恐地转过头去,看到一个日本警察正用两只手举着军刀向他挥舞过来。皇太子尼古拉猝不及防,右耳挨了重重两击,鲜血四溅。

    在随从被吓得目瞪口呆之际,尼古拉的反应还算迅速,他大叫一声:“有刺客,快来人啊!”

    尼古拉边喊边跳下人力车,用手捂住流血的伤口,想躲入人群逃命。在场的日本平民看到这血腥的场面,顿时乱成一团,四散逃去。无奈之下,尼古拉也顾不得方向,只有拼命向前方跑去。大约跑了几十步,在一个胡同的拐角处,刺客逐渐追上了尼古拉。

    当时希腊王子格奥尔基见尼古拉遇袭,赶紧拿着竹杖追上去想帮俄国皇太子尼古拉。这时,街边闪过了几个穿日本警察服装的人拦住了他的去路,以保护他的安全为由将他带走了,一边走还一边用日语告诉他俄国皇太子没事了。

    倒霉的尼古拉被日本刺客追上,身上一连被砍了四五刀,血流不止。随后赶来的日本警察慌忙用刀压住刺客的脖子,才将其制服,不过此时,尼古拉已经重伤,血流不止,昏迷不醒了。随行医生拉姆巴赫赶紧给尼古拉包扎、止血。

    轰动一时的“大津行刺案”爆发,举世震惊。这一次,跟历史上的大津行刺案又有一些不同。历史上希腊王子格奥尔基见尼古拉遇袭,拿着竹杖追上去击倒了刺客,这一次,希腊王子格奥尔基却被假扮成日本警察的大刀王五等人拦住了,结果尼古拉被砍成重伤,昏迷不醒。

    回到军舰上了,谭嗣同和大刀王五等人跟曾广孝汇报这次行动,大刀王五还觉得不过瘾,说:“原以为要打打杀杀个痛快,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手了。”

    曾广孝哈哈大笑,道:“我做事只看结果!现在看日本人怎么办!”

    谭嗣同对曾广孝说:“这都是吴王料事如神呀,日本还真有这么蠢的人呀!”

    沙俄皇太子在日本遇刺杀,被砍成重伤,日本明治天皇一听,心慌不已,赶紧派出御医,后来又亲赴停泊在神户港的俄**舰,探望尼古拉皇太子。日本政府也通过外交渠道,向俄国官方道歉,允诺按照两国约定,严惩凶手,为俄国皇太子出气。

    案发当晚,大津地方法院派出预审法官和检察官,对凶手展开盘问。原来凶手津田三藏不是旁人,竟是负责皇太子尼古拉一行安全的警察。向来仇视俄国的他不满俄国长期以来威胁觊觎日本北方领土,遂决定铤而走险,为国除害,以表对天皇的忠心。

    行刺案发生后,日俄两国关系降到冰点,战争一触即发。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他爹,也就是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内遇刺身亡,没想到他的儿子尼古拉又在日本遭遇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十分恼怒,发电报给日本天皇,如果尼古拉有什么不测,将不惜兵戎相见。

    日本全国上下深恐俄国报复,侵略日本。学校全部停课,聚集在神社寺院,祈祷尼古拉皇太子痊愈,但可惜尼古拉深受重伤,一直昏迷不醒,成了活死人。

    亚历山大三世下令俄国海军和陆军做好战争准备,并通过报纸向世界宣布,其他国家谁干涉俄日之间的战争,谁就是俄国永远的敌人,并且立即将派往远东的十七万人调往日本,满洲和关外的危机随即解除!

    俄国王储在日本遇到刺杀,凶手竟然是日本警察的新闻,这时也迅速传遍了世界。这一消息也被当成东亚要爆发大战的导火索,让各国政府紧张不已。东亚的上空,战争阴云密布,俄日战争也一触即发。

    中国的报纸也对俄国皇太子尼古拉游览日本第一名湖琵琶湖之後,在日本大津被负责皇太子尼古拉一行安全的警察津田三藏刺杀,重伤昏迷大加渲染,各国政府对日本人这一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要求严惩凶手。

    吴王曾纪泽代表中国表态说:“俄日之间若发生战争,则中国则必站在俄国一边。”

    曾纪泽还答应了俄国外交部门的请求,派中国在日本访问的舰队护送昏迷的皇太子尼古拉回俄国。

    法国政府这时深怕自己与俄国的关系落后于中国,于是便加快了与俄国的谈判,提前与俄国签订了军事同盟,表示一旦俄国发生战争,也坚定支持俄国,并且发表声明支持俄国对日本开战。

    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三世得到中国、法国的支持,对日本的态度变得极为强硬,俄国举国上下对俄国王储被日本人刺杀也感到很愤怒,纷纷上街集会游行,打砸日本人的商铺,在远东,一见到日本女人就拉去白桦树林里去强行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为了平息俄国人的怒气,日本千叶县女子畠山勇子,在京都府厅前留下向俄国人道歉遗书,刺喉自尽,当时日本政府和国内舆论誉之为“烈女”。

    曾广孝派人调查之后,发现畠山勇子只是一个妓女,她本人因为长期从事身体工作,早已重病在身,气息奄奄,狡猾的日本京都政府故意安排她自杀,想以此来换得国际社会的同情。

    曾广孝将调查结果发给了《纽约时报》与《泰晤士报》刊登,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响。俄国人被激怒了,认为日本人是故意愚弄他们,要求沙皇立即对日本开战。

    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恳求沙俄政府宽限时日,等待日本法律的判决,他承诺一定将凶手绳之以法,处以最严厉的刑罚。为维系两国关系,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连夜召开内阁紧急会议,会上达成一致意见,以“大逆罪”处决罪犯津田三藏死刑,日方承担国际法上的政府责任,同时将内阁善后决定向日本明治天皇通报。日本天皇下令日本最高司法机关大审院火速组成特别法庭,对“大津案”进行审理。不过,日本司法机关与力主从严、从快、从重的政府行政机关,很快就如何适用刑法,产生严重分歧。

    当时的日本西化未久,在国际间仍然是一個国小力弱不起眼的小国,日本向來没有三權分立的传统,獨立的司法体系是在1890年日本宪法之下才誕生,才满一年就遭到如此重大的考验。

    日本内阁以案件牵涉日俄外交关系,俄国随时可能发动战争,且早有两国约定为由,主张非重判不可。新任大审院院长儿岛惟谦则就法言法,他提出,日本刑法第116条规定,凡加害日本天皇、皇后、皇太子等皇室成员者,不分未遂即遂,一律处以死刑。但这条加害皇室罪俗称“大逆罪”,只适用于保护日本皇室成员的人身安全,而非访日的外国皇室成员,后者地位与普通日本国民无异。本案只能按照普通杀人未遂罪,处被告终身监禁。

    刺杀俄国皇太子却不判死刑,日本人这一审判结果,彻底激怒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他立即颁布圣旨:“和日本开战,将所有日本男人抓回来当农奴!”(未完待续。)

第113章 瓜分日本计划

    新的大汉帝国远东危机因为俄国对日本开战而解除,而日本法院对刺杀俄国皇太子一案的审判结果,让吴王曾纪泽深刻意识到必须立刻对日本出兵,因为日本人脱亚入欧太彻底了:面对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亲自诘问,新任大审院院长儿岛惟谦搬出大隈重信自己牵头制定的《明治宪法》,义正言辞说:“宪法规定政府施政必须完全遵守法律,不得玩弄法律于股掌间。我们这些当法官的,维护法律的尊严,就是维护国民的尊严!”

    在现代法律体系中,法律不是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而是代表国民的权利和尊严,这是常识,对这一点,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自己也很清楚,比较为难,几乎用央求的语气对儿岛惟谦院长说:“儿岛院长,我何尝不知道法律代表国民的尊严,但是事态紧急,搞不好日本有灭国之灾,还请法网开一面。”

    儿岛惟谦不以为然,拒绝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是开了这口子,那以后漏法网之鱼就会如过江之鲤。”

    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疾呼“日本离亡国不远矣!你将是日本的罪人!老夫只好去见天皇,求他下令了。”

    “日本国现在的宪法规定,就算天皇也不能违反宪法,我是不会违背自己当初就任法官时的誓言!”儿岛惟谦“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大隈重信见儿岛惟谦太过顽固,只好亲自出马,同时向七位主审法官施压。多数法官在首相大隈重信强大压力下,立场摇摆,同意尊重日本内阁的重判主张。

    儿岛惟谦竭力向七位法官痛陈利害,希望一同坚守好司法独立于行政这最后的执政底线。他鼓励法官:“既然法无明文规定,就不能草率判处死刑。应该坚持原则,拒绝向政治压力屈服。诸君,捍卫司法独立,舍我其谁?不然,法网一开,我等以何面目面对国民?”

    日本首相大隈重信闻讯,心慌不已,立即派出内务大臣西乡从道与法务大臣山田显义二人,联手向七位法官游说。没想到,七位日本法官以司法独立为由,拒绝在审判前与西乡从道等行政官员见面。

    西乡从道也是日本的战争狂人,他觉得俄国人不敢打到日本本土来,也就没当回事,回去回复大隈重信,说:“大不了就开战!大日本帝国怕过谁?”

    “糊涂!”大隈重信厉声说:“你们这是要毁掉日本国!”

    大隈重信连夜去找日本总检察长三好退藏与法务大臣山田显义,让他们尽快干涉主审法官儿岛惟谦。

    5月25日,日本总检察长三好退藏与法务大臣山田显义联名发布敕令,规定刑法第116条可以进行扩张解释,意欲向以“大逆罪”处决罪犯津田三藏死刑。

    儿岛惟谦还不买账,对报纸回应道,日本刑法总则第三条白纸黑字规定了禁止法律溯及既往原则,新敕令无法适用于“大津案”。

    津田三藏在牢狱中,听闻国家要判处自己死刑,怎么也想不通,“我是爱国的,国家为什么反而要我死?这世上还有天理吗?”

    不过,在5月27日,儿岛惟谦担任院长的日本特别法庭判决出炉。就算是在日本首相和政府的重重压力下,日本大审院特别审判庭判决还是独立的,他们毅然下判:“被告津田三藏犯下刑法第292条谋杀未遂罪,处以终身苦役。刺客津田三藏发监于北海道钏路监狱。”

    津田三藏竟然没有被判死刑,判决一出,整个世界轰动了,俄国人再一次受到了愚弄。

    而在日本国,司法獨立于行政权,初现端倪,儿岛惟谦竟受到日本和英国、美国舆论的普遍赞扬,这也令吴王曾纪泽下定了出兵日本的决心,这种国家太可怕了!而日本外交大臣青木周藏、内务大臣西乡从道、法务大臣山田显义三人由于插手司法东窗事发,相继宣布辞职,当了替罪羊。

    中国驻日本大使李经方将案情的经过和判决电报告知吴王曾纪泽,并说:“日本人这是在找死。法官这么顽固不化,迟早亡国!”

    曾广孝当时在曾纪泽身边,看了电报,也说日本**官儿岛惟谦的行为只能用“愚蠢”来形容,这下子日俄之间可有好戏看了。

    “孝儿,你想错了,这正是日本人的可怕之处!法治是现代国家的标志,以后中国也要走向法治!”曾纪泽倒是对儿岛惟谦的行为表示理解与赞赏,严肃地回答说,他同时也强烈意识到,必须立即联络俄国跟日本开战了,不然,再过十年,就算俄国人也未必是日本的对手了。因为对一个国家而言,法治的传统一旦形成,国民都将获得尊严,这个国家的力量就会是可怕的。

    而在沙俄皇宫,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对日本的这一判决结果发了雷霆之怒,对沙俄的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等人说:“日本人就是令人讨厌的滑稽猴子,三番五次愚弄我们,挑衅俄罗斯帝国皇室的尊严,马上与日本开战!!朕一定要让所有日本人付出血的代价!让日本男人永世为农奴!”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其父亲亚历山大二世都是比较勇敢而有个性的君主。亚历山大二世被人民意志党人刺杀时,刺客的第一枚炸弹只是炸伤了他的几名卫兵,但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要“表现出欧洲君主该有的气概”,下了马车查看他的卫兵伤势,结果,却被第二枚炸弹炸成重伤,不治身亡。他们都是强悍而富有一定改革精神的君王,在他们执政时期俄国的总体形势是蒸蒸日上的,特别是亚历山大三世执政时期,实施了一些列的改革。

    比如自1880年开始,根据亚历山大三世主持制定的经济发展规划,俄罗斯开始高速大规模的工业化,经过十年的发展,到1891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到达一个顶峰,不但在军事上,也在经济上,成为欧洲五大强国之一。但是,俄罗斯的工业化表面上欣欣向荣,但农业发展缓慢,农民贫困,繁荣的基础是薄弱的。而且,由于俄罗斯上层统治集团钳制人民思想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教育普及,加速了社会阶层对立。俄国革命运动的浪潮风起云涌,革命意志党人从事秘密暗杀等恐怖活动,并计划在1887年3月1日这一天,行刺亚历山大三世。但俄国秘密警察察觉了人民意志党人的活动,逮捕了所有的刺杀行动参与者。经法庭判决,所有参与者被判绞刑。亚历山大三世却大方宣布,将对忏悔者实行大赦,赦免他们的罪行。但是还是有五名人民意志党人拒绝忏悔,主动走上绞刑架,希望以自己的鲜血来唤醒愚昧的人民。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年轻人,即弗拉基米尔·乌里扬诺夫的哥哥,这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列宁同志。

    因为亚历山大二世屡遭行刺,最后丧命于人民意志党人的炸弹,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君主**,加大了对罢工、游行等活动的惩罚。鉴于教育机构,尤其是大学,是自由的思想策源地,亚历山大三世因此取消了亚历山大二世以前给予大学的自治地位。

    在外交方面,亚历山大三世积极推行泛斯拉夫结盟,主要是针对巴尔干半岛和黑海沿岸,扩大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除了奥匈帝国以外,和俄罗斯逐鹿巴尔干的还有德意志帝国。因为德国一直希望获得一个地中海的暖港,打通北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通道,拦腰将欧洲切断,所以加快了在巴尔干半岛地区的扩张势头,在1887年把亲德的科堡王朝扶上保加利亚王位。俄罗斯在这一轮的地缘政治争夺中败给了德国,于是转而与法国结盟,俄法两国为此签订了秘密反德条约。

    总体上说,亚历山大三世时期的俄罗斯是和欧洲在文化和经济上最为接近的时期,此时的俄罗斯已经完全可以不用武力,只通过外交努力即可实现政治意图,亚历山大三世在外交事务上最著名,也是底气十足的一句话就是:“俄国沙皇还在钓鱼,欧洲暂时可以等着。”这个典故来自真实的事,有一次亚历山大三世在度假休息时去钓鱼,负责欧洲事务的臣属跑来向亚历山大三世汇报紧急公务,亚历山大三世说出了这句话。在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俄罗斯只发动了一次对外战争:斯科别列夫指挥的小规模的梅尔夫绿洲之战。梅尔夫是位于中亚土库曼斯坦的一个绿洲城市。在梅尔夫并入俄罗斯版图之后,土库曼斯坦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

    在尼古拉在日本遇刺重伤昏迷之后,亚历山大三世提出要发动对日本人的战争,沙俄的大臣们总的来说是积极支持的。尼古拉的老师、沙俄乌赫托姆斯基亲王第一个站起来表态:“我们应该一直打到东京去,活捉日本的天皇,让他给我们可怜的尼古拉偿命!”

    御前大臣亚历山大·别佐勃拉佐夫、内务大臣维亚切斯拉夫·普列维、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这时也纷纷站出来表态。这三个人都是狂热的帝国冒险家,他们也认为日本“蕞尔小邦,不堪一击”,“扔帽子就可以把它压倒”,支持沙皇对日本动武!

    亚历山大三世这时暴跳如雷,用沙皇的权杖狠狠敲击圣彼得堡冬宫的大理石地面,向俄国陆军统帅、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咆哮道:“亲爱的库罗帕特金,我们沙俄帝国大概能派多少人到日本本土作战?”

    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这时有点尴尬,因为俄国的主要兵力部署在欧洲,亚洲以前并不是俄国的军事布局重点,他小声回答道:“我们可以出动的远东正规陆军大约二十万人,装备148门火炮,机枪8挺,另外还可以调集以英勇善战著称的哥萨克骑兵一万人。”

    亚历山大三世问道:“日本现在的陆军兵力大约有多少?你有把握打败日本人吗?”

    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回答说:“日本人正规陆军部队有三万人左右,但加上预备役,能战斗的日本部队大约六万人。不过日本人有习武传统,人人都可能是战士。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在日本本土和他们作战!”

    亚历山大三世听到库罗帕特金的回答,很不满意,道:“朕要派二十万俄国大军到日本,在日本本土登陆,击溃其本土部队,平定日本人民的反抗,占领都城,生擒日皇!你做得到吗?”

    库罗帕特金没有正面回答,看亚历山大的脸色不好,便想了一会,说:“我们俄罗斯士兵身材高大威武,一个俄国兵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我们出动二十万陆军,足可以对付日本人的六十万军队。将来要发生的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军事散步更为合适,陛下就等着瞧好戏吧。”

    亚历山大三世这才面露微笑,问海军大将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我们战无不胜的海军能帮上什么忙吗?”

    罗日杰斯特·温斯基说:“臣愿意亲率太平洋分舰队30余艘作战舰艇前往东京港,活捉日本天皇!”

    亚历山大三世正在和大臣们商议对日作战计划,这时,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气喘吁吁赶来冬宫,亚历山大三世知道他一向不主张近期对远东地区用兵,还没等他开口,便道:“拉姆斯道夫,你不用劝说朕等到西伯利亚铁路竣工再对外用兵,这次日本人明显在挑衅,太不把我们俄罗斯帝国放在眼里!朕心意已决,一定要出兵日本,替尼古拉报仇!”

    这时,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擦拭了一下额头的汗珠,对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说:“尊敬的沙皇陛下,有好消息!臣这次不是来劝您罢兵的,您瞧,这是中国皇帝曾纪泽给您的亲笔信。中国希望中俄能联起手来,对日本人用兵!”

    对日本本土作战这件事,曾纪泽他足足筹划与等待了三四年了,现在水到渠成,他立即以中国皇帝的名义给沙俄皇帝写信。在给沙皇的信中,曾广孝邀请俄国人立即对日本出兵,中国也会马上派兵相助,他与俄国约定,一旦中俄战败日本,可以瓜分日本,南千叶群岛中的库纳施尔岛、伊图鲁普岛、赫巴马伊群岛、齿舞群岛、色丹岛等都可以归俄罗斯人占领,中国可以只要日本本土四岛中的九州岛!(未完待续。)

第114章 四国联军

    中国、俄国对日本宣战,日本国内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也吵得不可开交,加上中国占领了日本长崎,曾纪泽派中国的舰队封锁日本海域,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分子对中国恨得咬牙切齿,势力急剧膨胀,但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还是想“十年生聚”,忍辱负重发展经济,力压西乡从道等好战分子,双方的矛盾激化,主战派和主和派天天在国会吵得不可开交。西乡从道一咬牙,对首相大隈重信动了杀心,只是,这事他不方便亲自动手。

    日本最南端,悠悠白云下的鹿儿岛城,海水共长天一色,深秋枫叶红胜火。这家乡的美景,却并没让日本陆军原参谋次长川上操六心情好一些,他头缠白带子,穿着宽松的和服,一个人在家喝闷酒,哼着日本的新国歌《君之代》:皇祚连绵兮久长,万世不变兮悠长。小石凝结成巖兮,更巖生绿苔之祥……唱完嚎啕大哭。捡起地上的军刀,想切腹自杀——日军在朝鲜一败涂地,他作为败军之将,觉得自己没脸活在这世界上,唯一还苟活下去的理由,就是在战场上爬起来。

    川上操六回国后,被迫从军部辞职,加入了玄洋社,现已是玄洋社的两大头目之一。他屡次想挑起中日战争,但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并不同意对中国用兵,服从是日本军人的传统,

    此刻川上操六感觉人生很绝望。川上操六坐在榻榻米上,拿起军刀,身穿海军军装的西乡从道拉门进来了。现任海军大臣的西乡从道也是鹿儿岛的人,他比川上操六年长五岁,互为知己,见川上操六要自杀,西乡从道出语讽刺道:“川上君,我记得我哥西乡隆盛曾说过,一个武士,就是死,也要死得有价值!我想不到你如此窝囊,遇到一点挫折,竟然要自杀,你等我出去了再死吧,免得脏了我的眼珠!”

    说完。西乡从道转身抬脚假意准备走。

    “西乡大人,你大老远从东京回来找我,不是为了讽刺我这几句吧?”川上操六被西乡从道一激将,放下刀子,问西乡从道:“大人来找我,是有重要的事情?”

    西乡从道微微一笑,道:“原本是有大事要你去做,看你的精神如此颓废,现在已经没别的事了。”

    川上操六赶忙把出鞘的刀子收回,问:“什么重要的事?大人快说,我在所不辞。”

    西乡从道自行盘膝而坐,道:“川上,你想不想重上战场,提着曾纪泽的人头,告慰死去的战友,洗刷你头顶的耻辱?”

    川上操六点点头,说:“我日思夜想,如有一天,能重上战场,我必定带兵直捣北京城,亲自手刃曾纪泽。”

    西乡从道说:“我最近已经拜会了外相陆奥宗光,力劝他找借口对中国开战,把中国人赶出长崎和马关。”

    川上操六说:“不要说陆奥宗光,大隈重信首相也不会同意。”

    西乡从道说:“像大隈重信那样的懦夫,就应该主动辞职,让有雄心的人上台,比如我萨摩派的山本权兵卫。”

    山本权兵卫是西乡从道多年的好友,西乡从道的口气,明显是要谋反,川上操六连忙问:“大人有了计划?”

    西乡从道说:“我听说你最近控制了大半个玄洋社,贵社人才济济,如想迅速改变时局,能不能找一个人去东京放一把火。”

    川上操六心中猜到了几分,以下犯上,在日本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他目瞪口呆,问西乡从道:“你是说去东京刺杀大隈重信?那可不是一把小火,搞不好会让日本整个国家陷入动荡。”

    西乡从道说:“这个你不必担心,一旦大火燃起,灭火就是我的任务!桂太郎、儿玉源太郎这两个陆军少将你认识吧?我听说你们三人被称为‘陆军三羽乌’,交情还不错,他们都同意兵谏,让天皇撤掉大隈重信的首相之职。只要你杀了大隈重信,我担保你重新去陆军参谋部任职。”

    川上操六叹了一口气,内心很纠结,杀日本首相这绝对不是忠义的武士应该做的事,一旦事情败露,他就彻底身败名裂。他想了很久,最终还是点点头,道:“如果有桂太郎、儿玉源太郎相助,加上大人控制的海军,我愿意去赌一把。”

    西乡从道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纸质草图,交给川上操六,道:“你这样才是我大日本的武士!这张图是大隈重信每天的行程图,他每天早上去皇宫,必路过皇居外苑的二重桥,那里有一片浓密的松树林,你可派玄洋社的杀后埋伏在林中,伺机下手。”

    川上操六用颤抖的手,接过西乡从道手中的图,上面还有二重桥的详细地形图,他问:“大人准备让我们什么时候动手?”

    西乡从道说:“我这次回鹿儿岛,是以祭拜我哥哥西乡隆盛的名义。你叫上玄洋社的人,跟我一起回东京,这样不会引起大隈重信的怀疑。事不宜迟,尽快动手吧。”

    于是,川上操六从玄洋社挑选了十四位亡命之徒。内田良平、来岛恒喜、太原义纲、铃木天眼、大崎正吉、时泽佑一、日下寅吉、武田范之、大久保肇、田中侍郎、白水健吉、吉仓汪圣、千叶久之助、井上藤三郎,成立了“天佑侠”组织,专门负责刺杀日本首相大隈重信。

    那天早晨,浓雾将日本皇宫的绿色瓦顶、白色墙壁都覆盖了,伸手难见五指。当时。日本皇宫外的铁桥在江户城的西丸下乘桥的位置,护城河的水很深,旧桥较低,所以在桥上又搭了一座桥,上下两层,所以叫做“二重桥”,正对着皇宫的正门,有皇宫警察的皇宫护卫官仪仗队驻守。一般人是不能通过二重桥进皇宫的,所以人迹罕至。

    大隈重信一般早晨从这里入皇宫,去跟明治天皇问安,他也没想到西乡从道会如此疯狂,竟然敢派人刺杀他,带的护卫也比较少,就带了两名首相府的亲兵。

    大隈重信那日刚走到二重桥,附近的松树林就钻出十几个蒙着黑面。穿着黑衣的杀手,手里都拿着明晃晃的武士刀,不由分说冲杀过来。他们正是玄洋社的内田良平、来岛恒喜等亡命之徒。

    大隈重信后面的两位亲兵侍卫赶紧掏出毛瑟枪,“大人你快往皇宫里跑,这里我们挡着。”说完,他们举枪射击,“砰砰”打死了两名黑衣蒙面杀手。

    因为要进宫见天皇,大隈重信穿着宽松的传统礼服和木屐。又长又宽的和服让他行走很不方便,大隈重信赶紧提起和服,赶紧跑。

    但内田良平、来岛恒喜等人迅速冲到了他们跟前,一刀就把其中一位亲兵的胳膊砍掉了,枪“啪”的掉在地上。另一位亲兵又开了三枪,打死了其中三位杀手,但内田良平、来岛恒喜根本就不要命,继续猛冲上去追杀大隈重信。

    首相大隈重信气喘吁吁跑到了二重桥上,眼看就要到皇宫正门了,朝着皇宫护卫官大喊:“有刺客”,结果还是被追上来的来岛恒喜一刀砍在了左腿上,武士刀极其锋利,一刀砍下去,大隈重信得左腿就废了,大隈重信忍着剧痛,拖着流血的腿继续往前爬,来岛恒喜又追上去朝他右腿补了一刀,右腿也废了,动弹不得。

    来岛恒喜再次举起武士刀,朝大隈重信的的脖子砍去,大隈重信绝望地闭上了眼睛,这时,“砰”的一声枪响了,皇宫护卫队的两名军官从皇宫正门冲了出来,其中一位对来岛恒喜的脑袋上开了一枪,正中眉心,子弹穿过了来岛恒喜的头颅,来岛恒喜身子一歪,掉到了二重桥下的护城河里,流出的鲜血把河水染红了。

    皇宫的一队护卫听到枪声,陆续冲出,内田良平和剩下的七名浪人一看,刺杀的任务失败,这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任务,举起武士刀,一抹脖子,都自杀了。

    大隈重信虽然逃过这一劫,但遭乐玄洋社成员来岛恒喜得袭击,失去双足,成了废人,加上军部的巨大压力,被迫辞职,日本天皇任命山本权兵卫为新一任首相,成立了新的军部,管理陆军和海军,日本国会迅速修订了《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军部直接对天皇负责,发布《教育敕语》,在政治、军事、文化各领域确立起军国主义体制,军官的势力如日中天,等于实施了一次“军事政变”

    西乡从道和山本权兵卫的军事政变成功后,大隈重信被玄洋社的浪人袭击失去双足,被迫退出政坛,日本朝着军国主义的不归路狂奔,山本权兵卫任首相,任命西乡从道为陆军大元帅、陆军大将,东乡平八郎为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川上操六、桂太郎、儿玉源太郎被被任命为陆军中将,大肆扩充陆军和海军。当时日本总人口约4000万,西乡从道动员200余万后备兵员,青壮年中每三个就有一个应征入伍,将陆军总兵力扩充到30万人,扩充生产火炮达到1100门,机枪140挺。海军自己仿照军舰50艘,总吨位15万多吨,主和的大臣井上馨、远藤谨助等都被排挤出东京。

    大隈重信一看这阵势,冒死坐着轮椅到皇宫外求见明治天皇。当时天空下着瓢泼大雨,不时还电闪雷鸣,大隈重信没有让人撑伞,淋着雨高呼:“西乡从道疯了,跟他死去的哥哥西乡隆盛一样,必将给大和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此时军部的势力太过强大,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明治天皇也身不由己,他没有召见大隈重信,大隈重信失魂落魄地回了家乡肥前藩佐贺城。

    西乡从道扩军完毕,大力在官兵中宣扬军国主义、沙文主义和“武士道”的殉国精神,他陆军分为三个军,川上操六、桂太郎、儿玉源太郎三位陆军中将任军长。各带一个军十万人,每个军统辖两个师。以师为最大的战术单位,每个师两个旅,加上骑兵团和炮团等组成,全军有统一的作战思想,学习德国名将毛奇的理论。核心是强调进攻,强调“进攻进攻再进攻”,宣称这样大日本皇军就能战无不胜!

    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西乡从道底气十足,也宣布对俄国和中国开战。

    曾纪泽派外交大臣伍廷芳游说各国:“日本人只听得懂炮声!日本现在在短时间内,就将陆军扩充到三十万,是原来的六倍,日本人的野心肯定是想侵略整个亚洲,包括缅甸、印度等,这将严重危害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在亚洲的利益。希望各国联起手,将日本军国主义的政权扼杀!”

    为了挑起各国对日本的愤怒,曾纪泽还派人秘密潜入日本,穿上日本陆军的军装,趁乱攻击在日本的英国人,火上浇油。加上山本权兵卫和西乡从道的军政府对外很强硬,对列强要求逮捕日本国内暴动分子的诉求竟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各国大怒。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更是收了曾纪泽送来的十万银元大礼,极力游说英国出五千陆军、战舰九艘,去日本保护在日侨民。

    法国为了讨好俄国,也不甘落后,发兵三千人,军舰四艘,去日本保护侨民,中国、俄国、法国和英国四国联军的军舰浩浩荡荡开往长崎集结,准备给狂妄的日本军人以沉重的打击和教训!

    西乡从道1874年乘两艘木制商船带3000日本生番就敢去攻打台湾,中国新皇曾纪泽知道,西乡从道这样疯狂的日本军人,在日本很难找出第二个。现在西乡从道手下有三十万日本士兵,虽然其中大多刚应征入伍,但这对手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视。而且,这是彻底打垮日本的机会,千载难逢,于是新皇曾纪泽派曾广孝领新兵十万,命中国舰队右翼总兵邓世昌带“定远号”、“镇远号”等十艘西洋军舰,还有“黄龙”号等十艘国产战列舰,前往长崎港,和四国联军会师,并嘱咐他们千万不要轻敌!(未完待续。)

第115章 联军司令

    此次联军的主力,是中国的军队和俄国的军队,俄国出动了在远东的所有正规陆军部队19.8万余人,装备148门火炮,机枪8挺,另外还调集以英勇善战著称的哥萨克骑兵一万人。同时,海军大将罗日杰斯特温斯基率领太平洋分舰队60余艘作战舰艇前往长崎港。

    这样一来,俄国出兵的人数和战舰,都超过了中国,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大将坚持要求俄国人当联军的元帅,狂傲地说:“我们俄国士兵身材高大威武,一个俄国兵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只要俄国人打头阵。对你们来说,将来要发生的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军事散步更为合适,你们就等着瞧好戏吧。”

    曾广孝电报请示父皇曾纪泽,曾纪泽心想,打垮了日本人,接下来俄国将是中国最大敌人,因为要收复远东,中国和俄国必有一战,于是电令曾广孝别出风头,让他支持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当联军元帅,让俄军当先锋。各国看俄国出兵最多,中国也同意俄罗斯人当元帅,便推选库罗帕特金大将当四国联军元帅。

    库罗帕特金大将迫不及待要给日本人点颜色瞧瞧,他带着十万俄国陆军做前锋,领兵攻打广岛。

    广岛是当时日军的主要供给与后勤基地,在太田川河口上冲积而成的三角洲上,这三角洲中心成为了广岛平原,形成广岛市区,东部为丘陵地带,南面、北面、西面都是平原。川上操六的第一军六万人在此驻守,其中两万人就驻扎在东部的丘陵地区。

    日本陆军总司令西乡从道听说俄军的主帅是库罗帕特金,大喜,电报对广岛驻扎的川上操六说:“我了解这个库罗帕特金,他是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典型官僚,做事优柔寡断。决而不行,狂妄自负,你可以先诱敌深入,再趁俄国人没立稳脚跟,率兵偷袭他的部队。”

    于是,川上操六先派了只派出一个团的小股部队。去跟俄国人交火,摸清了库罗帕特金的老底:俄国人有线电报只装备到军和集团军,师以下一律采用徒步或乘马通信,后勤保障情况的混乱惊人,在速射火力空前猛烈的条件下,俄军却特别强调刺刀白刃战。

    摸清俄国人的底细后,川上操六大喜,俄国士兵在军舰的优势火力掩护下,从广岛的南边和西边开始登陆进攻,川上操六坚守了半天,放弃了平原阵地,将六万日军悉数撤退到东部的丘陵地区,库罗帕特金的俄军轻易占领了广岛的西部和南部阵地,很快控制了广岛城区,认为“日本士兵果然不堪一击!”

    第二天午夜,日本的东乡舰队向广岛开进:三支驱击舰小队偷袭了在广岛的俄国舰队,在海岸灯塔和俄舰探照灯光照射下,日舰盯住俄国舰队,在近距离上发射了十六枚鱼雷,其中3枚鱼雷命中目标,重创俄国最好的舰只三艘。

    巨大的爆炸声和炮声惊动了整个广岛城,当时俄国的军官却正在城里举行晚宴,在俄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的带领下庆祝,他们从广岛市抓了一百多名日本妇女当慰安妇,要她们脱光衣服,陪俄**官喝酒跳舞。当广岛港外的要塞响起“轰隆隆”的炮声时,俄军并不知道港湾里出了什么事,俄军指挥部查问,下面回答说是实弹射击,直到黎明时,才发现港口附近被击中的船骸。

    当晚,川上操六带着四万日军从广岛东部反攻,当时驻守的俄军将领扎苏利奇师部拥有近2万陆军、62门火炮,占领阵地已经多时,但并没有加强防御工事,部队分散配置在宽大的正面上,对日军进攻的方向胸中无数,只构筑一道绵长的堑壕,并且几乎不加伪装,占总兵力约半数的预备队,则配置在十公里以外,炮兵阵地完全暴露。

    夜间,日军发动进攻,迂回俄军左翼,展开激战,俄军以炮火和反突击抵抗日军的进攻。但日军兵力占优势,其火炮从隐蔽阵地上发射,压制了俄军炮火,扎苏利奇害怕被包围,下令撤退,东西伯利亚第11步兵团被陷入优势日军的包围圈,经替战突围,伤亡过万人,俄军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请求支援。

    率领舰队增援的海军统帅、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只具有帆船时代的作战经验,不懂钢甲战舰时代的海军战术,俄国舰队主力按兵不动,只出动了五艘舰艇加强俄军的右翼,被日本军舰拦截,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全被日军击沉。

    川上操六丝毫不给俄军喘息的机会,抓紧时间攻击广岛外围最后一道阵地,俄军的福克师八千余人,在该处一共只坚守了半天,就伤亡惨重,溃逃了,甚至连日本人也没有估计到俄军退却如此之快。

    随后出击的一万哥萨克骑兵企图夺回这一阵地,但被日本炮兵团的强大火力猛轰,战马和骑兵被炸上了天,成了炮灰,伤亡过半,损失六千多人,库罗帕特金最后只好放弃广岛,狼狈退回马关附近,这一战,俄国人打前锋,伤亡三万多人,铁甲军舰八艘,对日本军人恨之入骨,发誓将来一定要血洗东京!

    俄军十万陆军在广岛被川上操六的第一军重创,死伤三万多人,俄国陆军大臣、八国联军司令库罗帕特金感觉很没面子,于是赶紧命令海军统帅、罗日杰斯特温斯基马上率领太平洋舰队剩下的50余艘作战舰艇前往广岛港,袭击日本的三支军舰分队,共计三十艘军舰,其中二十五艘是日本国产的军舰,吨位在三千吨以下。

    当时,广岛港的海况恶劣,狂风大作,西太平洋上的浊涛滚滚,小山似的浪涌此起彼伏,波峰与波谷的上下落差高达六七米,根本不适合出海作战,但罗日杰斯特温斯基仗着自己军舰多,在吨位上有绝对优势,还是准备强行进攻日本守卫广岛的军舰。

    沙皇俄国当时有3支舰队,远东舰队、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由原来的远东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中的部分船只改编而来,主力舰包括四艘万吨级的战列舰,其中苏沃洛夫公爵号,亚历山大三世号,波罗季诺号和鹰号这四艘铁甲战舰排水量在一万三千吨左右,号称当时世界上吨位最重的战列舰。

    在出征前,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检阅了将要远征的太平洋舰队,看着这些海上巨无霸的战舰,尼古拉二世自豪地对俄国海军说:“勇士们,到东方去吧,把那些日本的东方异教徒埋葬在海里”。

    于是。这些军舰由现在的拉脱维亚的利耶帕亚出发,开始了上万海里的远征。新上任的舰队司令官罗杰斯特温斯基原本只是一名少将。在出征前两天,刚被沙皇晋升为中将。罗杰斯特温斯基是中国古代宫廷里常有的那种“宠臣”,具有德国皇室血统,身材苗条,在沙皇的宫廷里极得宠。虽然俄国主政的维特伯爵对他的评价很低:“很难找到像罗杰斯特温斯基似的笨蛋”,但挡不住尼古拉二世对罗杰斯特温斯基英俊的面容和潇洒的身材的宠爱。

    沙皇对尼古拉二世去日本访问在大津被砍今心怀怨恨,当这位他极其喜爱的伺从武官罗杰斯特温斯基为了能够得到沙皇的进一步宠爱,站出来表示愿意带太平洋舰队去参加以中国为首的八国联军,剿灭日本人,沙皇尼古拉二世满心欢喜,马上下令准奏。

    维特伯爵谏言说:“罗杰斯特温斯基只是一个少将。而且没有出海作战的经验,担任这支太平洋大舰队的司令可能不合适。”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大怒,从王位上站起来,咆哮道:“什么?罗杰斯特温斯基只是少将?少将就不能当舰队司令?这是谁规定的?朕是什么?朕就是天!朕马上晋升罗杰斯特温斯基当中将,等他得胜回朝莫斯科,朕还要任命他当上将,当海军大元帅!你就等着羡慕吧!”

    沙皇这么一咆哮,维特伯爵不说话了,其他大臣就没人出来反对,反而有几个不要脸的爱国大臣站出来大呼:“沙皇是永远正确的!俄罗斯是不可战胜的!”这就是**者的自大和愚蠢,永远也难以听到实话。

    大臣都不敢反对,沙皇亲自给罗杰斯特温斯基送行远征。俗话说,“主帅无能,累死千军”,一位宫廷宠臣带领自己出征。自从利耶帕亚启程,太平洋舰队的官兵极为恐惧。罗杰斯特温斯基中将从来就没有海战的经验,他本人的害怕,不亚于舰队里的任何人。

    舰队一,罗杰斯特温斯基给舰队的全体官兵下达命令:“睡觉不准脱衣,所有主炮副炮全部脱去炮衣,实弹上膛,瞄准每一艘靠近的船”,因为每一艘船都有可能是日本驱逐舰或者鱼雷艇!

    在驶出波罗的海的五天五夜里,整个太平洋舰队,就在一种无可名状的极度恐惧中受煎熬,怕日本军舰偷袭。因为波罗的海是内海,丹麦,瑞典,芬兰,德国,英国等沿岸国家的各种船只在穿梭不停,而每一艘船只都可能是来灭这麼一支大舰队的日本小驱逐舰,这种积累起来的恐惧和疲劳终于爆发了。

    驶出波罗的海以后,舰队经过北海。北海是一个大渔场,挤满了渔船。第六个晚上,俄罗斯舰队经过一片被称作“多戈浅滩”,这时由于机械故障而落在了后面的工作船堪察加号突然发出了一份无线电报:“遭到日本驱逐舰袭击”。罗杰斯特温斯基立即询问:“速报告敌舰数量以及方位”,堪察加号的回答让整个舰队都倒抽一口冷气:“**艘,从四面八方。”

    顿时,所有舰只都打开了探照灯乱照,在探照灯的照射之下,海面上确实有一群小船的黑影,一直是实弹上膛的俄**舰不由分说就打了起来。

    那群小舰船是大约四五十艘正在北海捕捞鳕鱼的英国拖网渔船,都只是百吨左右。离俄国舰队最近的“仙鹤”号渔船最倒霉,被击沉,船长和另一位船员死亡。

    这时从鹰号战列舰上又发出来“发现敌人巡洋舰,正在向我攻击”的信号,原来鹰号昏天黑地的把边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也当作日本军舰了,又转调炮口,向阿芙乐尔开炮,“阿芙乐尔”号当然不会束手待毙,赶快还击,一顿滚滚的乱炮轰起港口的朵朵浪花,俄国舰队上一个士兵和一个随军牧师毙命。

    罗杰斯特温斯基从听到“发现敌人巡洋舰”这句话,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下令停火开灯,开了探照灯,一看才知道,自己的军舰打了自己的军舰,再一看对面,是些可怜的英国小拖网渔船!

    第二天早上,整个英国就沸腾起来了,日不落帝国的渔民,居然在自己家门口的北海被俄罗斯北极熊打劫,英国外交部马上照会俄国驻伦敦大使:“在事情没妥善解决之前,舰队不准继续航海,否则一周后大英帝国进入和俄罗斯帝国的交战状态。”

    罗杰斯特温斯基的麻烦远,不止这些,当时的俄国已充满了革命者,他们的敌人就是沙皇和沙皇**,在多戈浅滩谎报军情的工作船堪察加号在从达喀尔出港不久就挂出了“机械故障”的信号,退出了行进行列。其实集中了全舰队工程师的堪察加号,根本没有机械故障,堪察加号发生了抗议骚乱,征收来的火夫和享受军官待遇的工程师们打起来,舰长赶快挂起故障旗来吸引全舰队的注意。

    堪察加号的事件像瘟疫一样在整个舰队蔓延起来,从此无论白天黑夜,报告士兵或者火夫的叛乱的灯光信号连续不断地发往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而罗杰斯特温斯基就像一个宪兵下士官一样的不断发出镇压和惩罚的命令,於是各个舰长就成天充当着军事法庭庭长,检察官和辩护人的角色。

    就这样一支指挥混乱、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舰队,去攻击早有戒备的日本舰队,结局可想而知。俄国舰队还没开到广岛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就召集下属指挥官,命令三十艘军舰当晚全部开出港口迎战俄**舰。

    罗杰斯特温斯基根本没想到日本人还敢主动出港攻击,俄军军舰上的探照灯把内港的出入口照得通明。直到日军开始开炮时,俄国舰队仍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仓促应战。

    后来,罗杰斯特温斯基听从了将军助理的意见,摆出了古老的鳞次阵法,东乡平八郎马上命令日本舰队摆成单纵队,分三列单刀植入,这正是破鳞次阵法的克星。罗杰斯特温斯基的舰队被日本舰队击沉二十艘,俘虏十多艘,他自己乘坐的“苏沃洛夫公爵”号仓皇逃跑。

    俄军的陆军和海军如此不堪一击,接连被不占数量优势的日军重创,库罗帕特金的能力受到了各国将领的怀疑,不得不辞去联军总司令的职务,于是,曾广孝取代了他的位置,开始指挥海陆联军狂虐小日本。(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489/ 第一时间欣赏龙腾1856最新章节! 作者:羽落凡心所写的《龙腾1856》为转载作品,龙腾1856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龙腾1856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龙腾1856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龙腾1856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龙腾1856介绍:
1856年,在湘军和太平天国的战火硝烟中,一位年轻人穿越而来,逆天改命,复兴中华!龙腾1856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龙腾1856,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龙腾1856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