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贞观文宗系统TXT下载贞观文宗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文宗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悟道娑婆     贞观文宗系统txt下载     贞观文宗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八十六章 疯狂的国子学生

    (因为初次拉网,今天出了不少问题,这两章都是劳烦《权臣风流》的作者,我最喜欢的梁可凡帮忙发布的。顺带受青田老司机所托,推荐一下他的新作《大明第一书生》。仓促之间就不按套路出牌了,还请大家见谅。)

    罗彦教授的学生一时间成了香饽饽。

    根据诸多夫子布置的任务,基本上都是和长安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毕竟这是第一次,要说走什么远路游学,也实在有些不可控制。不论怎样,先让学生们熟悉一回。

    而在黜退的威吓下,学生们自然也想方设法要将这游学的功课做好。既然此事乃是罗彦首倡,聪慧的学生们自然就想到了罗彦教授的那一班学生。

    当初休沐的时候他们逍遥自在,而罗彦教授的学生还要苦逼地在满长安乱跑。那时候他们心里那个得意啊,就差当面显摆了。即便如此,背地里的嘲笑也没有少几分

    但是如今事情挨到自己头上,可是让他们犯了难。而这种事情当初满街跑的那些学生却最为熟悉。而国子学也同意学生最多四人一组进行游学,以便相互督促照应。

    所以罗彦教授的学舍,放假前的这些天一直有不少学生过来结交好友。

    对于这样的情况,罗彦乐见其成。古来就有慎独的说法,宦海浮沉这几年,罗彦也深感有几个朋友照应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所以当初姚思廉决定让学生游学的时候,罗彦便顺带加了这一条。

    游学可不是一件好事情,虽然如今还是在长安,但也能够让学生们吃些苦头。伟大的友谊从何而来,一起扛过枪,一起飘过场。虽然游学也不是那么神圣而伟大的事情,但已经足够让这些学生结下深厚的友谊。

    罗彦想到这里,颇为自得。

    转眼之间腊月二十到来,相比于那些愁眉苦脸的学生,罗彦反而像是脱了缰绳的马儿,很是欢快地往自己府中走去。

    已经很久没有和长乐一起过漫长的二人生活了。前几天从姚思廉那里听到了李世民的抱怨,罗彦也识相地带着长乐去了一趟掖庭宫。谁想到向来天不怕地不怕的罗彦,居然在长孙皇后的一句话中就败退了。

    “罗彦啊,你看,你和长乐成婚也有一年时间了。如今你二人都老大不小,什么身后给我生个外孙啊?”

    长乐大萝莉一听生孩子的事情,脸色先是羞赧,随后便在举袖遮羞的时候,小脸儿时不时往罗彦这边敲。那眼神中有些害羞,有些埋怨,似乎还有些小小的期待。

    饶是罗彦脸皮厚,此时也被征服在长乐的石榴裙下。

    所以只能无奈地解释道:“皇后娘娘,长乐毕竟也有些轻微的气疾。虽然平素里看不出来,但到了分娩的时候,难免会有危险。所以我就想着,再让她调养一两年,等她身子好些了,再说生儿育女的事情。”

    这个理由罗彦已经跟长乐说了很多遍。而长乐自小也听过不少命妇产子时一命呜唿的事情,加上罗彦号称神医,所以自然深信不疑。

    长孙皇后闻言,也不再催促。长乐于她也是心头肉,而她自己也患有气疾,分娩时的那种惊心动魄体验了好几次,所以自然不敢让长乐冒险。

    不过,对于罗彦这样关心长乐,反而是更加满意了。

    自掖庭宫出来,时间还尚早。罗彦想着左右无事,而且距离正旦也不到十日,正好带着长乐去东市游玩一番。而且一年来基本上也没有给长乐买过什么礼物,如今正好趁着闲暇补上。

    将自己的想法跟长乐一说,大萝莉立刻欣喜不已。虽然罗彦平日里从国子学出来便回家陪着她,但是很少一起出过门。如今既然能够去东市逛一圈,又回到了当初未曾成婚的时候。大萝莉心中的浪漫登时波涛汹涌。

    从宫中出来不过走上小半个时辰便到了东市。

    此时未时刚过,天气小暖,正是逛街的好时候。长乐和罗彦周围有数个侍卫护持,自然无需清街静道这种做法。倒像是一对普通的小夫妻一般,静静走在这漫长的街道上。

    但是难得的闹中取静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走了不远的路之后,罗彦在一处贩卖名马的马厩处看到了国子学的学生。

    其他人他不认识,但是当中一个正是他教授的学生,虽然心知这很有可能是跟那游学有关,但是这些家伙到底想干什么,反而让罗彦颇为好奇。

    没有主动凑过去,而是差了一个护卫走上前去,让他看看情况。

    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那侍卫就带着一种诡异的笑容来到了罗彦身前。

    虽然也很纳闷这侍卫到底为何这般奇怪,罗彦还是先询问打听的结果:“说说吧,他们几个到底在做什么?”

    那侍卫很是别扭地说道:“驸马爷,你是不知道,你的学生患了失心疯了。你说好好的事情不做,居然研究起马草料和马粪的事情来了。你说一个读书人,拿个小棍在马粪堆里搅来搅去……”

    说到这里,长乐已经忍不住呕吐起来。这个形容委实有些太恶心了,想想那个画面,长乐就压根忍不住啊。

    侍卫自知失言,狠狠地朝着自己的嘴巴扇了几下,跪倒在地:“是小的失言,求公主殿下恕罪。”

    罗彦将那侍卫拉起来,随后摆摆手:“行了,这种事情,不是你的过错。”随后将长乐拉到临街的一处酒楼,找了一个雅间,叫上一壶果酒,随后自己往那马厩走去。

    侍卫说的虽然恶心,但是一点也不会引起罗彦的不适。但是这些家伙到底在做什么,反而是被那侍卫说的罗彦心里异常好奇。与其憋在心中,还不如直接过去看看。

    抱着好奇的心情,罗彦眨眼的功夫就走到了马厩处。

    此时的那几个学生还真的就像是侍卫形容的一样,在那一堆堆的马粪里头不停地搅和着。

    “我说,你等不好好去其他地方游学,跑到这马厩里玩什么呢?”

    几人一抬头,发现是罗彦,连忙扔下手中的棍子,朝着罗彦一拜:“博士不知,我等这是想要看看,这不同的草料喂养的马匹,其粪便有何区别。我等几人心向军中,如果能够有所得,往后军中斥候便可以受益。”

    罗彦不禁失笑,这些家伙是真的疯了。其实北地军中有经验的斥候,根据马匹粪便确实可以判断饲料成分,甚至经验丰富的还可以借此判断敌军大致的驻扎地点。但是里头说道太多,罗彦也不过是一知半解。

    这几个士子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说真的有点多此一举。不过,罗彦也不忍打击他们的干劲,因此略带提点地告诉他们:“你等所言求知的东西,委实太过简单。似这饲料,也有分产地的。不过,粗略的探求之后,往后还可以更为深入的研讨。”

    罗彦说了这几句,在士子们感激的眼神中离开了马厩。

    走在街上的罗彦,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两个字:“疯了。”

    有这种感觉的并不仅仅是罗彦一个人,因为从二十日开始,国子学的学生简直如同蝗虫过境一般,但凡是人烟出没,都能够发现国子学学生的身影。

    这些学生全然不顾平日里的衣冠楚楚,或是用脚步丈量长安土地,要么就拉着某些特定的人群一顿询问。更有甚者,就像是方才那几个学生一个,净做些乖张的事情。

    虽说这个时代没有啥骚扰罪,但是长安县这几天也处理了好几出因为学生游学而产生的纠纷。不过好在有罗彦的恶名在外,到最后总是能够轻松化解。

    不过,真正让国子学学生疯名在外的,还是罗彦和长乐游完东市的第二天发生的一件事情。

    科考的那段时间,罗彦曾经带着数百学生到西市玩过一处兑换货币然后买卖物品赚钱的把戏。让国子学学生声名远扬的同样是这样一件事情。

    其实当初不仅仅是罗彦教授的那个学舍的学生受欢迎,科考前跟随罗彦听讲的那二十几个未中举的才更为火爆。虽然其中有一半多是外地士子,但是国子学也有十来个。

    这些人跟随了罗彦两个月,不论是心智还是见识,都在无形中增长了很多。

    这不,就有一个士子套用罗彦当初的手法。在东西市两方游走,从最初的一贯贞观钱,通过为期六天的买卖,成功赚取了百贯。如果他想安安静静做个富家翁,只怕不到两三年绝对能够家财万贯。

    但是这个士子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通过对这六天经的详细叙述,此人写成了一道奏疏,站在朱雀门前,要向李世民面呈。

    要知道按照大唐律例,国子学的学生虽然有权力向皇帝奏疏,但是也有一定的限制,那就是先将奏疏送到三省六部,然后转呈。这小子口气不小,直接就要面见李世民。

    这是何等的牛掰。

    罗彦听闻了这个消息,是这士子站立在朱雀门前的两个时辰后。虽然内心是极度地错愕,但毕竟也是自己教授过的学生,罗彦不能看着他被斯文扫地。

    因此,得知其还在朱雀门前守着,罗彦便急匆匆让下人套了马车往朱雀门前走去。

    (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一篇奏疏乱食货

    朱雀门确实不是那么好进的,而普通百姓要面见李世民,更是基本不可能。

    当罗彦被马车载到朱雀门的时候,这里正有不少的官员和百姓在围观。看到一辆马车前来,围观的人们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激动。不过,当马车的帘子掀开,罗彦从里头走下来,场面瞬间爆炸了。

    “诚国公来了。”不少百姓的暗唿声,引起了站在里头的官员们的注意。

    这不,当人们让开一条路放罗彦进去的时候,这些官员也顺势走了过来。

    “诚国公,你可是来了。这学生都站在这里两个多时辰了。要不是我压着,都要传到陛下的耳朵里了。”看守宫门的是千牛卫的人手,这统领对罗彦也颇有好感,因此急忙走上来向罗彦汇报道。

    罗彦朝着这统领一拜:“谢过将军了。”

    而其他一些官员,不过是三省六部的小官,罗彦也没有和他们说话的兴致。此时他只想去看看那个士子,如果其所言真的足够他面见李世民,他也不介意亲自进宫去求情。

    所以他又说道:“既然是我教授过的学生,我却是要看看,如果他是妄自尊大,那么我也不介意好好收拾他。”

    嘴上虽然说着恶狠狠的话,但是哪里有收拾的意思。

    闻言这些官员也只能跟随在他身后,匆匆向那站立的士子走了过去。

    罗彦走进一看就知道这是谁了。

    这士子名叫石阡,别看此人其貌不扬,但是性子里头的谨慎和执拗,让罗彦都暗叹过此人若是为官,定然是宰辅之才。

    但其峥嵘不显,尚需要一些磨砺,罗彦也不着急向吏部举荐他。所以看到他今天敢来到这里,叫嚣着面见李世民,罗彦就足够惊讶了。

    当罗彦走过去的时候,石阡也看到了他的身影。

    说实话站在这里被这么多人围观,守门的军士也屡屡警告他赶紧离去,他的内心说不紧张也是假的。但是一直坚信自己所说的事情却是对于大唐干系重大,凭借着这点自信,他也一直站在这里。

    但是时间久了,多多少少也会有些不自信产生。

    不想罗彦居然适时来到了这里。

    原本强撑着表现出淡漠,其实脸表下略微慌张的他顿时大喜过望。

    朝着罗彦一拜:“罗师,不想惊动了你。”

    罗彦摆摆手:“将奏疏给我看看吧。若是你所言真的份量十足,那么我便亲自去太极殿面见陛下,求他召见于你。但如果你妄自尊大,以后也不要说我教授过你。”

    罗彦说的很是沉重,一个承诺和一个惩戒的力量同样大。但是石阡并没有因此而犹豫,反而很是自然地从怀中掏出一份奏疏,说道:“学生所言之事,正是使用了罗师你的方法,虽然不能像罗师一样几个时辰便获利数百贯,但是也足够引起大唐食货混乱。兹事体大,学生不得不谨慎。”

    接过奏疏,罗彦很是仔细地翻看起来。

    石阡也是学着罗彦的办法,通过兑换钱币,通过与胡商和汉商之间的物品交易,借用不同人不同地方的物品差价,五天内获利百贯。到了最后,石阡总结的话非常精辟:钱币混乱,两市督察司管理不严,消耗品价格不稳,这些都可以引起大唐的混乱。

    对于经融这个行业,罗彦也不过是仗着一点先见之明。所以一直以来,并没有敢轻易去触碰。但是不想今天自己的学生能够比自己早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且很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

    青出于蓝。罗彦的心头冒出这样的感慨。自己还没有做到的事情,居然被自己的学生做到了。

    深深的看了石阡一眼。罗彦满意地点点头:“好。非常好。你且在先去那边的茶棚里歇息一番,我这边入宫找陛下商议。”随后又朝着千牛卫领军一拱手:“给将军添麻烦了,我这学生,还望将军照看一二。”

    见罗彦这般客套,那统领点点头:“自是份内之事,何须国公嘱咐。”

    罗彦这才放心地从侧门跨入太极宫,径自往太极殿走去。

    一番通传,不久罗彦就已经踏入了太极殿的暖阁。李世民此时正在饮茶,见罗彦进来,笑了笑:“我就知道你要来。坐吧,说说你的看法。”

    合着,石阡在宫门前的事情压根就没有瞒住李世民。不过这也正常,这等小事也用不着他亲自过问。

    罗彦朝着李世民一拜:“陛下说的轻松,却不知道微臣心里有多惊慌。”随后便拿出石阡的奏疏,示意内侍过来交给李世民。

    能够让罗彦说出这样地话来,李世民其实非常惊讶。所以他也被这种气氛感染,以至于立刻放下茶杯,将内侍送过来的奏疏翻开,迫不及待地阅览起来。

    奏疏着实不短,毕竟包含了石阡五天的交易经,还有总结。等李世民看完之后,罗彦居然看到他少有的在额头上渗出了汗珠。

    显而易见,作为大唐的终极老大,他也看出了这份奏疏的份量到底如何重。良久之后,这才长舒一口气:“邀天之幸,邀天之幸啊。罗彦,如果不是这石阡,只怕大唐早晚要有一场大乱。”

    感慨说到这里已经足够了。李世民立刻喝道:“将三省的主官都给我请来。另外,到朱雀门前,将国子学学生石阡也请来。速度要快。”

    关乎社稷稳定,李世民只恨时间过的太快。

    站在朱雀门前的百姓惊奇地发现,一队南衙禁军在内侍的带领下,走到朱雀门前:“哪位是国子学的石阡,还请随老奴面见陛下。”只是一句话的事情,便让朱雀门前一阵哄闹。

    大家心里都冒出一个念头,这回这石阡可真的要飞黄腾达了。

    石阡自从得到了罗彦的安慰,心里就安稳了很多。此刻见内侍前来,也不受宠若惊,反而很是淡然地走过去,与千牛卫的统领一拜,这才对内侍说道:“学生便是石阡,劳烦了。”

    说完之后,便随着内侍往那太极宫的深处去了。

    当石阡到达太极殿的时候,三省的主官都已经到了,当他惶恐地朝着李世民见过礼之后,却惊讶地发现此时的李世民很是和善地朝着他笑着。

    “好了,不用多礼,赐座。”

    若说他对石阡很是和蔼,那么接下来的话就显得有些杀气腾腾了。

    看着一干内侍,李世民严肃地说道:“你等全都退下。”而后将看守太极殿的禁军统领唤来,很是凝重地吩咐道:“即刻起,封锁太极殿,任何人不得靠近百米。任何人敢强闯,哪怕是长孙皇后来了,也给我拦着。辅机他们没有出门,封锁不得解禁。明白了吗?”

    李世民还没有向房玄龄他们说到底是什么事情,但是听到这样的禁令,就知道事情绝对非同小可。

    登时收起对石阡的审视。

    待一刻时间之后,封锁全部布置好了。李世民这才从身后取出石阡的奏疏,递给一遍的长孙无忌阅览:“都看看吧,这件事情,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前边的人刚刚看完,递给下一个人之后,就在极度震惊中开始思索,而后一个人则是随着不停地翻阅,脸上则是越发地凝重。

    等所有人都看完之后,李世民再次问道:“诸位,你们说说吧,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办?”

    在座的几人在不同的时期都兼任过户部尚书。即便是没有兼任过,也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简单。一个石阡能够在短短五天内攫取百贯钱,如果有人恶意买卖,只怕东西市很快就会陷入混乱。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虽然大唐依旧极度遏制商业的发展,但那也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可是如今。

    “所有的交易,都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钱币的兑换。”长孙无忌艰难地开口:“解决这件事情,首要的就是禁止市面上旧币的流通。”

    房玄龄无奈地说道:“太上皇依然健在,这个时候如果禁止武德钱流通,只怕……”说着,看了看李世民。

    到时候连父子俩最后的一点友善都要撕破了。这是房玄龄没有说出来的话。相信李世民也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作为一个帝王,李世民绝对不是善于之辈。但凡是影响大唐社稷稳定,他绝对不会容忍。就像是现在,听完了长孙无忌的话,又参考了房玄龄的意见,李世民很是果断地说道:“这件事情,我会跟太上皇商量。但是,武德钱禁止,刻不容缓。”

    言外之意,竟是要让三省率先施行禁令。

    杜如晦也适时说道:“钱币是一方面,依我看,朝堂是时候根据每年的收成,制定一个粮价了。只要粮价足够稳定,我相信,其他的物品交易,还影响不了我大唐的国本。”

    一言说中要害。商业再发达,这还是农耕社会。粮食才是决定一切经济的命脉。李世民闻言一拍案:“好,就按照克明说的办。粮价制定今年已经有些晚了,到明年秋天再行决定。你等就先去处置钱币的问题。”

    最根本的两件事情说定,剩下的李世民反而不着急了。

    很是高兴地看着石阡,问道:“如果我所知不差,你也是今年科考的学生。”

    石阡惶恐地站起来一拜,低头答是。

    待重新被李世民吩咐坐在座上,这才听到李世民开心地说道:“若非有你,只怕这些问题早晚会生出大乱来。听说你在朱雀门前站了两个时辰。不错,真的不错。”

    说到兴奋的地方,李世民很是畅快地朝房玄龄他们说道:“石阡献策有功,有功于社稷宁定。特封石阡为安定侯,实封食邑五十户。另外,即日就在户部给他一个实职。”

    对于石阡封爵在座的人都没有任何异议。说的不好听,那就是石阡给他们的工作失误查漏补缺了。这等皆大欢喜的事情,自然不会有人反对。

    倒是石阡,被这等厚重的封赏给惊呆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八章 李恪得意忘形了

    三省六部的动作很快,不过是半天的功夫,便齐齐下发诏令,即刻禁止流通武德钱。

    当然了,在罗彦的干预下,大唐也没有让百姓们吃亏。但凡是武德钱,可用一百五十文兑换一百文贞观钱。但是数额只要超过一千文贞观钱,便要额外克扣五文钱的耗费。

    这样以来也算是最大程度降低了百姓的损失,同时能够朝着某些巨富们拨层皮。

    和百姓们关注这兑钱的事情不同,不少学子对于石阡突然间被加官进爵颇感兴趣。石阡的奏疏内容三省六部极度保密,并没有将其泄露出来。

    所以李世民给石阡的封赏诏书就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是石阡的晋升和罗彦提倡的游学肯定是脱不了干系的。不然有了这个本事,早就在科考的时候一鸣惊人了,何须等到这快过年的时候。

    新年之前最大的议论风暴就此展开。

    便是在元日的大朝会上,不少人看向一身浅青服饰的石阡也是一阵眼热。科考算个什么,人家只不过是一道奏疏的事情,就省去了很多人大半辈子的奋斗。

    连带的,罗彦也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石阡怎么厉害,那也是罗彦教授出来的。而且当日如果罗彦没有到场,石阡也不可能获得李世民的召见。所以这新进侯爷,可是罗彦一手造就出来的。要是自己的子嗣能够让罗彦教授,那也就不怕承继无望了。

    站在一干勋爵中的罗彦被很多热切的眼神观望着,冷不丁就打了一个寒颤。

    当然了,榜样的力量不止于此。朝堂上的官员不过是想着让如何让罗彦教授自己的子弟,但是对于国子学的学生来说,石阡的事情最大的影响只怕就是让他们更加疯狂地去进行这所谓的游学。

    石阡可以,凭什么他们就不可以。

    大朝会结束之后,接下来就是为期七天的休沐。这等大好的休息机会,自然是提供给官员们走亲访友的。

    罗彦在京中朋友不少,数日里在不少武将勋贵家中流连,每每都是一身的酒气回来。这让长乐大为头疼,甚至还专门给罗彦下了酗酒后不洗三遍澡不准上床的禁令。

    不过,每逢佳节倍思亲。往年这个时候第一个去的便是陆德明家中,如今陆德明过世,京中真正能够让罗彦关心的人,已经不多了。每每想到这里,罗彦心中的某些决定就越发的坚定。

    转眼间就到了初八。长安城中别的衙署都已经开衙理事了。而国子学因为有游学这件事情的存在,要开门还得等到正月二十。所以真正忙活的只有国子学的学生,反而是罗彦这些夫子们,悠闲到只能相互拜访,三五个坐到一起谈经论道。

    悠闲的日子从来都不是罗彦的福利,因为这天他就被李世民给召进了宫中。

    还沉浸在浓厚的年味中,罗彦这次见李世民,却是被内侍给带到了杨妃的寝宫。

    对于这一点罗彦是无比吐槽,李二还真是没拿自己当外人,这后宫随随便便就让自己进来了。

    内侍刚刚揭开厚厚的帘子,一股温暖就从门缝里渗了出来。罗彦自己推开门,走了进去,一眼就看到略带些担忧的杨妃和脸色平静的李世民。

    此时二人正坐在绣榻上,见罗彦进来,杨妃便主动吩咐宫女端来了绣墩,放置在离二人不远的地方。

    待罗彦谢恩后端坐其上,李世民这才缓缓开口道:“进之啊,今日唤你前来,委实是有件事情,想要征询你的意见。”

    李世民这么客气,还真是少见。不过在罗彦看来,这完全不是什么好事。毕竟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能够让一个帝王这般温和的说话,那么所要说的事情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李世民既然这样说,那么自己也推脱不了。

    罗彦只能苦笑着问道:“敢问陛下,到底是什么事情,让陛下这般忧虑。若是罗彦能够做到的,定然竭尽全力。”

    李世民看了看杨妃,最后还是决定自己亲自来说这件事情:“元日益州刺史朝会过来,向朕带来了权万纪的奏疏。”

    罗彦一听就有些不好的感觉。权万纪作为益州都督府的长史,有着直接向李世民奏事的权利,怎么会轻易让益州刺史代为通禀。既然事出反常,那么定然是李恪那小子闹出了什么幺蛾子。

    果然,李世民接下来的话便验证了罗彦的猜测,也让罗彦的心瞬间冰凉了许多。

    却说李恪到了地方之后,因为没有什么实权,也没有了京中的那般压力。一时间少了舒服,居然得意忘形起来。仗着自己亲王的身份,好田猎,喜饮酒,言行狂放,多有失矩之处。

    权万纪作为都督府长史,本来也非常负责地劝导李恪。但是他忽略了李恪的年龄和性格。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李恪,非但不听权万纪的规劝,反而变本加厉。

    本来今年大朝会都督府就要他这个长史前来。但是李恪的言行不端,只能逼迫权万纪让益州刺史带了请罪书前来。

    听着李世民的解说,罗彦真想无奈地抚着额头狠狠叹几口气。李世民的儿子,一个个的还真都不是省油的灯。前段时间就听说太子和孔颖达他们闹得不是很愉快,如今又有一个李恪这么骄纵。

    李世民介绍完情况,也有些嘴干了。故此打住开始喝茶润喉,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是由杨妃代为通传了。

    “本来这件事情与诚国公是半点关系也无,但是恪儿毕竟是我的亲生儿子,作为母妃的如何能够让他跌进那万丈深渊。想到诚国公昔日教授恪儿时,其颇为听话,因此我才恳请陛下,希望诚国公能够让恪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罗彦此时的心情非常无奈。

    真当我是救火队员了。李恪那小子以为山高皇帝远,肆无忌惮恣意放纵,只需要李世民下道诏书好生警告,效果绝对比自己要好的多。还不是李二爱面子,不远将这些事情闹得太大。

    待杨妃讲完,李世民便接着说道:“杨妃的意思,便是朕的意思。朕明白,这事情确实有违你的夙愿,但是朕保证,只要你能够将恪儿规劝过来,便可以立即重回国子学。”

    这样的授命,还真是够任性的。不过想想这位的身份,罗彦也就无话可说了。

    罗彦开始沉思起来。

    这件事情绝对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办成的。对付青春期的不良少年,罗彦的手段倒是很多,但是,要用在一个亲王的身上,还需要他好生思量一番。

    殿中一时极其寂静。

    良久之后,在李世民和杨妃的期待中,罗彦开口说道:“此事,也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微臣有几个要求,还请陛下能够答应。同时,也请杨妃娘娘不要因为护子心切,便失了方寸。”

    李世民和杨妃齐声回答道:“只要能够让恪儿迷途知返,些许要求,尽管说来。”

    罗彦点点头,开口道:“首先,想要让吴王迷途知返,单纯的规劝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权长史的本事我也知道一二,这些年向陛下劝谏在士林中也颇有声名。既然权长史规劝无用,那么微臣前去,只怕收益也不大。因此,微臣恳请陛下,授予臣一些权利,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殿下一些不伤及身体和精神的惩处。”

    对于不伤及身体和精神,罗彦重点强调了一遍。这么说也是为了让李世民和杨妃安心。

    这二人自然也不笨,知道罗彦说的是什么。这货能够让皇太子下地种田,对于一个亲王,干这点事情又有什么不可以。因此李世民很是爽快地答应了。

    杨妃虽然还是抱着一些担忧,但左右权衡,还是选择了信任罗彦。因此,也跟着点了点头。

    最大的权利要到了手里。罗彦也算是松了一口气,所以接下来,就说出了他的第二个要求。

    “至于第二个请求,便是微臣恳请陛下,让微臣在三月后再前往益州。”

    虽然事情紧迫,但是既然罗彦有所求,李世民也不能强行逼迫。何况权万纪既然能够支撑大半年,再支撑几个月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不由得点了点头。

    看这两个条件没有什么问题,罗彦便说到了第三个问题:“陛下,微臣此去,也不知道多久能够回来。诚国公府毕竟空旷,所以,微臣走后,还请陛下能够允许长乐住进宫来,陪伴陛下与娘娘身侧。也省得她寂寞。”

    听闻罗彦这般关心长乐,李世民倒也心里非常开心。

    “既然说起长乐的事情,朕自无不允。到时候朕便将她接近宫来,腾出她先前住着的宫殿。”

    见三个条件李世民都很爽快地答应了,罗彦这才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微臣就告退了。三月初一,陛下降旨,微臣便立刻奔赴益州,绝不推延。”

    说完之后,向李世民一拜,在杨妃欣喜的目光中,缓缓走出了宫殿。(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九章 站好最后一班岗

    罗彦走出太极宫,心情极度沉重。

    自己果然还是没有逃过为官不出一年的诅咒啊。这不,国子学这才呆了一年,又要被调任益州。

    苦笑了几声,罗彦回到了自己家里。

    和长乐腻歪了整整十二天。转眼间正月二十就已经到了。一大早长乐就起来服侍着罗彦穿好了衣服,很是不舍地送罗彦出了诚国公府。

    到国子学的门前,依旧是那位看大门的老人。见到是罗彦过来,慌忙就要见礼。那颤巍巍的动作立刻让罗彦慌张地走上前去,扶住了老人:“老爷子,你这是要干嘛啊。天冷,你还是好生在门房里呆着吧。国子学今年头天开学,也不用拦着外人。”

    老人哈哈笑了几声:“罗博士你倒是大方了,可我老头子还是不放心啊。呆在门房里心里不安生,还是出来看看。”

    对于这样以为尽职尽责的老人,罗彦还能说什么呢。从怀里摸出一个金锞子,塞到老人手里:“过年了,也没有带什么礼物过来。正好临来的时候有长乐塞来的金锞子让我送人,第一眼就看到你老人家,就孝敬你了。”

    老人连忙推辞:“可当不得罗博士孝敬。这可让小老儿如何是好。”

    罗彦硬是塞到他的手中:“反正怎的都要送人,难道我要送给那些学生么,岂不要人笑掉大牙。你收着吧,给家里贴补些家用也是好的。”说完之后立刻拔腿跑进了大门,反倒像做了什么坏事一样。

    老人看着门内罗彦的身影,不停暗叹着:“诚国公真是个好人啊。”

    这国子学开学的头一天,学生们可是万分紧张和期待。要知道先前出了一个石阡,直接从一介学生担任了户部典事,便是平步青云都不足以形容其升迁的速度。

    如果自己的游学手迹能够有石阡一般的效果,那就足够了。

    罗彦推举贤才的名声在经了马周和石阡两人之后,已经达到了极致。真要是能够被罗彦看重,向朝廷推荐一下,未必不比方志忠和孙谦以及宋世宇他们差。

    罗彦走到夫子们休息的房间里,正好看到一个个学生将他们的游学手记送到房中。见到是罗彦走过来,学生们一个个都非常恭敬地行礼,随后便匆匆离开。

    就在罗彦和夫子们打招唿的之后,继续埋头在那些手记中的夫子们里头,忽然间有人暴喝:“真是有辱斯文。”

    这一下子可是把所有人的目光都给吸引过去了,罗彦急忙凑过去,就看到一个夫子吹胡子瞪眼,手里颤抖地拿着一份手记,不停地骂骂咧咧。

    走到近处,罗彦仔细一看,居然是那天在马厩中观察马粪的其中一个士子的手记。

    登时罗彦就笑了:“谈夫子,这份手记不妨让我看看。”

    这谈夫子见是罗彦,怒火也消了一些。年前石阡的事情让国子学声誉大涨,其中罗彦功不可没。所以听闻罗彦要看,也不推脱,直接将那手记递给罗彦,嘴里还继续说道:“你看看,你看看,唐唐国子学的学生,居然去马厩看马粪。这也算是游学么?真是有辱斯文。下等,我要给他下等。”

    罗彦倒是没有受这谈夫子的影响,反而很是认真地看起这个学生的手记来。

    当他看到手记中记载不同马种相互交合,产出的小马有不少继承了两方的有点,随后架设是不是其他的生物也可以这样做的时候,罗彦提起了极大的兴趣。继续翻看,发现这学生居然还问过牛羊的杂交问题,就更是欣喜了。

    朝着谈夫子笑了笑,罗彦这才说道:“谈夫子息怒。可万万不要被一些固执蒙蔽了眼睛,依我看来,这个学生的手记,即便不能给上,也可以给他一个中上。”

    虽然对罗彦有些佩服,但谈夫子依旧不满:“如此斯文扫地之事,罗博士怎可胡说。”

    罗彦笑了笑:“我敢肯定,此人如果好好读书,中举就在这几年。若是为官,只要德行不亏,每年户部考察至少也能得个上下。如果放到司农司等几个特殊的地方,其对我大唐的贡献,可抵万万贯。”

    罗彦如此放出豪言,让不少夫子为之一惊。

    见众人都有些不相信,罗彦这才将手记递给其他人,随后很是仔细地解释道:“此人能够如此做,定然是个心志极度坚毅的人物。而且能够在那臭气熏天的马厩里头发现这马种交合产出后代,便说明其心细如发,之后更是举一反三,便已经是常人所不能。谈夫子,这个学生,往后只怕你要好生观察了。若是德行无亏,倒是真的可以向陛下举荐一二。”

    罗彦解释的功夫已经有不少人围着手记看了不少,听完之后,还真是被罗彦的这番说辞给征服了。

    虽然却是有辱斯文,但正是这样,反而能够体现这学生的不一般。谈夫子思量一下,也点了点头:“就冲你那慧眼,我便好生观察其一番。”

    罗彦点点头,笑着对谈夫子说道:“我等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要教授他们经义。先圣因材施教,七十二贤也并非各个都是儒雅文士。便是那操刀屠户,也可以成就贤人。所以说,对于学生,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治国之道,只有经义是不够的。”

    这样的理论罗彦提出了很多次,而现实也证明罗彦的说法确实有很好的现实效果,所以现在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反驳。反而听着罗彦的话,个个若有所思。

    房舍内这样喧闹,谁都没有发现屋外站着一位老人,很是满意地点着头。

    当罗彦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案上已经放了厚厚一沓手记。想来自己是来的晚了,那些学生早就交了上来。

    翻开的第一本就是那个一起在马厩看马粪的。同样是看,但是这个学生思维就更加活跃了,似是借鉴了罗彦的提醒,其人对马种,草料产地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更是从其中总结出一些独到的经验。对于马种的熟悉,让罗彦产生一种自己教出一个九方皋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结果,罗彦自然很是欣喜,所以提笔在后边写道:“他日若能熟弓马,大唐斥候第一家。”

    多年之后,当罗彦再次见到这个学生的时候,他已经是征伐某个番国的大功臣。而且,就是以斥候的身份,代表万千军士前来长安领功受赏。

    随后翻阅的几份,也没有逊色多少。

    相传有用脚步丈量长安城大街小巷的学生,罗彦就收到了这样一份特殊的手记。打开以后,赫然是一副图画。内中采用了俯视的视角,将长安城按比例详细地绘制出来。估计只有太极宫那里因为限制,是一片空白。

    虽然没有描摹什么人物生活场景,但是按比例绘图对于军事已经是一种极为了不得的创举。

    图画后附上一册,很是详细地介绍了长安城大街小巷,更是将比例尺的概念也提了出来。罗彦都有种向工部好生推荐一下这个学生的想法。

    对于每一册手记,罗彦都提出了极其有用的意见。凭借他的先知先觉,更是向这些学生推荐了一些他们发展的方向。

    这就是罗彦向李世民提出第二个请求的原因。虽然他没有进行什么解释,但是,其本意就是为了来到国子学,将自己学生的游学手记批阅完,看着他们参加小考。

    站好最后一班岗,正是罗彦此时的想法。

    二月二十九,二月国子学上课的最后一天。到了明天,就是休沐之日了。而今年又未曾闰年,二月也仅有一个。

    罗彦在学舍讲完了《礼记》的最后一篇,这才朝着学舍中的学生笑道:“从今往后,你等只怕就不用我再来教授了。再度相见,也是在宦海之中了。但愿,你等能够常怀赤子之心。”

    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让学生们很是紧张:“博士,却是为何如此说呢?莫非是在开玩笑。学中也没有传来什么消息,让我等的学业有所变动啊?”

    看着一个个学生,罗彦解释道:“这件事情,是我向陛下请求不要过早宣布的。不日我将外放,诏书只怕在后日就会下达。未来你等的学业,学中会安排合适的夫子前来教授。”

    此言一出,学舍中立刻爆发出一阵惊叫。合着,罗彦这一个月以来将教授的进度加快,每日里都多讲二三卷,就是因为其即将离开国子学。

    恍然大悟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种不舍:“博士怎的人心弃我等而去,我等这边去朱雀门前,向陛下情愿,让博士留下来。”

    “是啊,今日便去,正好三省六部的诸公都还没有回家,想来他们定能够将我等的请愿传入陛下耳中。”

    见学生们这样乱说,罗彦不由得沉声:“胡闹。尔等刚刚学完的《礼记》学到哪里去了?尔等将来也要为官,身为臣子,王命难违。尔等只有时刻想着,天下黎庶需要尔等去救济,便不会再有这等小儿女姿态。”

    说完之后,罗彦便大步离开了学舍。但是谁也没有看到,他的眼角,其实也已经湿润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章 益州官场大震动

    挥别了国子学学生的不舍,罗彦一个人回到家中。

    去益州的事情李世民和罗彦并没有提前放出风声,也是因为临近离别,罗彦不忍就这样无声离去,这才告知了一些情况。

    长安城中关注罗彦的人不在少数。

    守孝一年后出来就当了国子学助教,不出一年教授的学生就近乎霸榜一般占据在两榜之上。这样显赫的本事,基本上奠定了其在士林中无可撼动的地位。

    或许对一些年老的儒生而言,罗彦不过是士林新秀。可是在少年一辈,罗彦简直就是当代伯乐。所以罗彦的一举一动,绝对牵动着长安年轻士子的心。

    这天下午,不仅仅是国子学的学生,就是连一些居住在长安的年轻士子,都有些惊慌了。

    不少从外地来的士子,多多少少都有想通过罗彦不如官场的打算。可是如今,罗彦居然要外放,这怎么可以。

    被罗彦强行喝止不得去闹事,学生们也没有了主意。但是心思活泛的士子并没有因此就在那茶楼酒肆连声哀叹。

    他们同时想到了,罗彦如今还缺不少幕僚呢。一时间,前来诚国公府投纳拜帖的人络绎不绝,短短半天时间,门房就收到了接近半人高的拜帖和行卷。

    当门房领着两个仆役将一大筐拜帖和行卷送到罗彦书房的时候,看着罗彦那精彩的表情,长乐终于在半天的不舍中第一次张开嘴笑了。

    不过,罗彦表情虽然精彩,但也却是起了养几个幕僚的心思。李世民绝对不可能就这样让自己光秃秃地带着一份教导李恪的责任去益州。所以到时候绝对会大大小小给自己委任一个官职。

    这样一来,自己要想舒舒服服过几天日子,还不能将职事给耽误了,定然需要几个帮手。

    所以,看着这些自己送上门来的人才,罗彦尴尬了一下,便立刻着手阅览起来。

    于其他的人家选择幕僚不同,罗彦要找的人,要求就有些特别了。懂刑律的需要一个,善经史的要有一个,熟悉益州地方风物的也要有一个。

    挑来选去,总算是选好了一个,唤作甄廉,乃是从益州本地来的士子。能有这样一个幕僚,可以让罗彦提前熟悉益州的风土人情以及官场民间,确实是不错的人选。

    善经史的,罗彦也有了一个人选。但是此人大有在长安为官的意愿,就是不知道带着他去益州做个幕僚,人家会不会答应。

    唯有最后一个,懂刑律的人,想来想去,还真的是不好找。

    当罗彦差人将两份请帖送出的时候,长安城都震动了。这诚国公家的大门终于是松动了。能有两个,定然有三个四个,对于一些科考无望的士子,未尝不是一种希望。

    果然没有让罗彦失望,甄廉本人得到罗彦的邀请,一口就答应了下来。那个善经史的儒生,在长安城的中年一辈也算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名叫刘长安的他,向来被人戏称一辈子都要留在长安,谁知这次居然破天荒答应跟随罗彦外放。

    转眼三月初一就到了。

    月初的朝会,总是要比其他时候更为隆重一些。当朝臣奏事完毕之后,正等着李世民退朝的他们,便得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益州刺史秋皋殚精竭虑,忠于王事,着调任礼部尚书职。国子学博士罗彦虽有才学,屈身训诂委实憾事,着任益州刺史职,并与益州都督府长史权万纪共同署理都督府事宜。”

    朝臣们惊呆了。

    益州作为南方重地,和扬州具有同等的军事和经济地位。所以益州作为上州,其刺史职乃是正三品的高官。这本身就已经是全是滔天了,结果李世民一上来,就很任性地给了罗彦。

    更为让人惊讶的是,还将益州都督府的长史职权也分了一半给罗彦。李世民这是敢玩啊。看看罗彦今年的岁数,才堪堪三十岁啊。相比罗彦这一下子,之前的什么石阡那都是小打小闹了。

    有些人想反对。

    “陛下,益州毕竟是剑南重地,关乎大唐四分之一江山的事情,怎可如此轻率。”温彦博虽然对罗彦颇有好感,对其处事的手段也相当认可,但是并不代表,这个时候他就不反对这个委任。

    不仅是温彦博,像其他的官员如房杜,虽然不知道李世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是,三十岁的实职文官,就是在武德年官员紧缺的时候也少见啊。

    即便不掺杂恶意,为了大唐的安定,也有不少人出来附议温彦博。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世民早有考虑。这官职不是罗彦要的,能够让他有些难以琢磨。委任罗彦有充足的理由,他相信可以说服朝臣,并且让罗彦安稳赴任。

    “益州南接蛮族,北邻岭南。闭塞之地,实为要冲。因此来益州刺史,不仅要善于治理地方百姓,也要善于处理南蛮问题。罗彦才学出众,更有武力。而今练数年,在不少的职位上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治理一个益州,朕还是能够信得过的。”

    这个理由其实相当苍白无力。

    朝臣们自然不会被说服。

    所以李世民只能拿出杀手锏来:“何况,李恪身居益州都督,却委实有些年幼。要想让其为朕分忧,尚需一些能臣辅佐。罗彦乃是恪儿老师,在京之时教授颇有成绩。”

    既然是关乎李恪,朝臣们自然没有什么好话可以说了。

    虽说皇家无私事,但李世民想好好培养一下李恪,这个理由就相当充分了。罗彦对于李世民的几个儿子的严厉,那是众人皆知的。还是个小官的时候就让李承干种地,当面拒绝李泰求师,更是将李恪弄得生不如死。

    所以要说什么人对皇子威慑力最大,除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估计满朝文武就属罗彦了。

    李世民此言一出,再也无人反对。

    塘报即刻传出,不过是五日便传到了益州。

    秋皋对于自己年迈之后能够回到长安任职,着实非常高兴。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地,自汉以来就物阜民丰,但气候潮湿,对他这样的老人家,委实不是一件好事。

    每每夜里膝盖酸痛,秋皋便自嘲这是官当大了的代价。

    朝堂塘报素来只通报到刺史和长史。当秋皋看到那上边写的委任,便对着身边的长史说道:“吉成啊,看来,益州的官场要迎来一个寒冰与烈火交织的时代了。”

    吉成正是益州刺史府长史杨瑞的字,和秋皋共事这些年,两人的关系一向比较融洽,因此此时听闻秋皋说起,倒是有些惊讶起来。

    杨瑞乃是益州本地人,不比秋皋任多地,故此对罗彦的事迹仅仅是有些了解,倒也没有那么深。因此立刻问道:“刺史为何这样说呢?那里有这样的人物。”

    秋皋笑了笑:“罗彦此人,你也听说过。我俩共事,也多少提过几回。”

    “不错,刺史说此人乃是宰辅之才,倒也没有说错。今年他还没有三十岁吧,就已经压过我等五六十的老人,往后官路即便再蹉跎,早晚能够在太极宫内行走。”

    “你说的对,但是还不全。此人被委任治理地方的实缺,拢共不过是一年的事情。那还是七年前的事情,其雷霆雨露的手段便让我等这些高官们胆战心惊。对于下属和同僚,但凡实实在在做事的,有些小瑕疵其人也能够宽容。但是一旦为非作歹不知适度,只要他在,便如同雷霆降世。”

    杨瑞被秋皋说的有些胆战心惊:“居然这般厉害?”

    秋皋苦笑一声:“你是不知道,前些年其做那七品的州学博士,就因为地方此时治蝗不力,敢说出若得天子剑定斩其狗头的狠话。如今做了刺史,已经大权在握,下属若是懈怠,岂不是下场如那三九寒冰一般了?”

    杨瑞暗自舔了舔嘴唇。

    看着自己的老友这样紧张,秋皋笑了笑:“放心吧,只要到时候能够勤于本职,好处也少不了你的。”

    见杨瑞一脸的不相信,秋皋继续说道:“你还不知,年前我去京中参加大朝会,便听到了一桩奇闻。这国子学的学生有一秘闻要向陛下奏请,只有罗彦看过后,奏请陛下将其人带到御前。之后这学生便实封了五十户的侯爵,如今更是在户部做个五品录事。”

    这样的奇闻委实让杨瑞心惊,但也以为是自己的好友在编瞎话安慰自己。

    看着杨瑞还是不信,秋皋又说道:“若是这个你也不信,那么,我再说一个人,想来你就相信了。眉州长史陈玉如,这个人你就算不知道,也该听说过吧。”

    “此人虽然未曾深交,但是早有听闻,是个能员,也是个硬骨头。我听说眉州刺史但有亏损名节之事,便要被此人好生劝谏一番。闹得如今眉州刺史都有些怕了。刺史怕长史,在我蜀地也是一桩奇闻。”

    “那我要说,贞观二年的时候,这陈玉如还是蓝田县的县丞。”

    杨瑞愣住了,短短六年时间,就升任中州长史,从一个从八品到正五品,未免有些升迁太快。

    看着杨瑞的不可置信,秋皋笑了笑:“贞观二年,罗彦便是那蓝田县的县令。”(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一章 临走之前捡个宝

    诏书准时下达。

    接到诏书的时候,罗彦正在和甄廉与刘长安两人叙话。前途未卜,罗彦向两人也不好许诺什么。但是罗彦也有充足的自信,能够让两人尽早归心。

    当两人跟随着罗彦走到中庭接过了诏书。甄廉和刘长安彻底惊呆了。

    尤其是刘长安,原本跟着罗彦,只不过是想着图谋长远。谁知道罗彦此去居然一步就踏入了大唐最顶尖的官员之列。

    充任一任刺史的幕僚之后,有相当大的可能直接被推举去地方当一任县令。而做幕僚的时候拉拢起来的人脉关系,绝对会是将来为官的助力。

    所以刘长安与甄廉,这个时候是真的想要在罗彦的手里好好做事一场。

    罗彦原本想要在三月初三将长乐送进宫去,随后便立刻赴任。但是,从外地忽如其来的一则消息,让罗彦停下了上路的脚步。因为,这事关他苦苦寻找的那个人。

    一个地方县尉,居然把折冲都尉给打死了。在大唐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

    地方和军队,永远是充满矛盾的地方。因此当地刺史府对于这件事情也没法拿捏,到最后只能差人将消息和人都送到了长安,交付刑部来处置。

    这个人叫做刘仁轨。

    罗彦对于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大唐能够允文允武的官员不算少,但是也绝对不多。刘仁轨绝对算得上一个。

    依照李世民的做法,见了刘仁轨之后,顶多质问几句。但是依照罗彦的记忆,刘仁轨在整个贞观年也就露了这么一回脸。说白了,年轻气盛,总归要受一些蹉跎。

    所以,罗彦这回打算从李世民手里将这刘仁轨给要过来。

    这是罗彦在贞观九年第二次踏入太极宫。因为官职的明显提高,让内侍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罗彦在李世民心中的受宠程度。以至于今天进了宫,那些内侍一个个诚国公叫的好不亲热。

    李世民对于罗彦临走之前找他也没有什么好惊奇的。若说不声不响就这样走了,那才不是罗彦的风格。

    “进之来了。快坐,正好让人温了一壶顶好的剑南烧春。正好给你饯行,也让你先熟悉一下蜀地的味道。”

    罗彦笑了,李世民合着是在调侃自己啊。

    “陛下,这酒先不着急着饮。有件事情,还要劳烦陛下。”罗彦咧着嘴,很是不客气地朝李世民说道。

    一张嘴就让李世民头疼。好不容易安生了一年的李世民知道,将罗彦扔到官场上绝对是让他又高兴又头疼的事情。

    所以等着内侍将酒水端过来,李世民只是无奈地摆摆手让内侍一边候着,只等罗彦开口,要看看这厮到底会说出什么样的要求来。李世民都有些惴惴不安,这回就说点简单的吧。

    “据说,陛下已经见过刘仁轨了?”

    罗彦的询问让李世民一怔。这回怎么不说是,只提人了呢?

    李世民没好气地说道:“跟你一样,是个刺头。只不过是意气之争,就将朕一个折冲都尉给打死。不过人才难得,朕看他还有些硬骨头,加上当县尉的时候也颇有些功绩,便将他放了。”

    说完之后,忽然一回神:“怎么,你小子想要他?”

    罗彦嘿嘿一笑:“既然跟我这么像,微臣倒是想拉过来调教一番。何况,毕竟其打死的也是军中将领,就这样放了也不好吧。索性扔给我做了幕僚。等上三五年,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刘仁轨。”

    李世民被罗彦这样的土匪气弄得哭笑不得。

    “这种事情你早说不就行了,何必这么拐弯抹角。刘仁轨的事情,你去与刑部与吏部商讨便是了。朕这里,早已经饶恕了他的罪过。”李世民这回可是不会给罗彦什么好答复了。

    看着李世民踢皮球,罗彦知道这件事情绝对有戏。反正到了刑部和户部,他打着李世民的大旗,想来也不会有什么人会横加阻挠。

    戛然自己做这个益州刺史的职位成了定局,那么原本阻挠的人,也只能花花轿子众人抬。

    罗彦没有理会刑部,既然李世民都已经非常大度地放过了刘仁轨,想要再改判,那就是要打刘仁轨的脸了。不过,让刘仁轨乖乖入彀,还是需要去吏部亲自操作一番。

    吏部尚书可是和罗彦关系莫逆。杜如晦自从病愈之后,身体强健不少,如今被李世民委任检校吏部,虽然不管事,但依旧是名义上的老大。

    罗彦到了吏部,虽然杜如晦还在太极宫理政,但是吏部官员却不敢有半点不恭敬。待详细询问过罗彦的来意,吏部的官员却各个表示非常为难。

    “诚国公,那刘仁轨毕竟也是从八品的县尉,我等如果这样做,岂不是要让他直接挂印而去了?”

    虽然一个小小的县尉他们还看不到眼里,可是真要将这件事情办砸了,把眼前这位大爷给惹急了,自己这些人也吃不起那个罪过。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将难处讲出来。

    罗彦自然知道这些小吏的担心。

    所以这次他也没有为难他们什么,直接出主意:“你等就在委任书中写明,虽然陛下宽宥了他的罪过,但是毕竟肆意杀人乃是罪责,吏部掌管天下官吏升迁,怎可无视这等事情。加上有我亲自开口,这才将其贬为益州刺史府的文书,以观后效。”

    小吏们被罗彦这十分充足的理由给震惊了。合着,这位对于这升迁之事里头的说道相当明了啊。什么借口都能够信手拈来。

    所以到了这里,也不敢在怠慢,反而很是积极地端茶倒水,当着罗彦的面将那委任书写就并且差人送了出去。

    看着罗彦点着头满意地笑着走出吏部大门,吏部的一干官吏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是,有了吏部的文书,罗彦还是觉得没有啥保证。

    出了吏部大门,罗彦第一时间找人询问刘仁轨的下落。李世民面责刘仁轨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他绝对不可能就这么早便出了长安。加上吏部那些官员的言行,更加确定其就在长安的某个角落呆着。

    别看偌大一个长安城,其实打听一些消息的时候,只要舍得花些代价,就能够很快得到答案。这不,罗彦只不过是随手牵了一个街上的游侠儿,允诺了一百文钱,不出半个时辰,便有消息传来,刘仁轨正一个人在西市附近的街坊内一家小酒馆吃闷酒呢。

    罗彦知道这是吏部那文书的威力。原本老刘还想着李世民放过他了,谁知道半路杀出个罗彦,硬生生把他给弄到益州去。刘仁轨此时的心情定然是无比的复杂。

    从入品的县尉到不入流的文书,刘仁轨能不失落么。

    罗彦回到府上,换了一身便装,就很是潇洒地往那家小酒馆走去。他可不怕那些个游侠儿敢骗他,要知道当他将那游侠儿拉住的时候,那小子差点没吓尿。

    对于他们那些人来说,罗彦可是绝对的煞神。甚至给他钱财的时候,都连连推脱不敢伸手。

    市井酒馆,并不如酒楼那般细致。因此罗彦走进去,除了光线明亮,似乎完全没有啥优点可言。或许是来吃酒的人很多,那木板打造的桌凳,棱角早就被磨得圆滑。

    此时酒客不少,但是依旧有几个空桌。罗彦信步走到一张空桌前,高叫一声:“烫一壶兰陵莫要掺糟,来一碟青盐花生,再来一盘梅子蜜饯。”

    饶是罗彦叫的普通,但是依旧让很多酒客刮目相看。

    幸好来时粗浅做了些化妆,也不怕被人看出了身份。

    搜寻了一圈,罗彦终于从人群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酒客,其自斟自饮,跟自己一样与这酒馆格格不入。罗彦心知这估计就是自己要找的刘仁轨了。

    笑了笑,凑到刘仁轨桌前,高唱一声“仁兄”,也不客气,便坐到了刘仁轨对面。

    “我看仁兄面色忧虑,似是有什么烦心之事。正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何须在这吃酒的时候,将那一怀愁绪化在酒里,白白浪费了美酒滋味。”

    刘仁轨对于这个上来凑话的非常好奇:“兄台说的也是不差。只是,如今小弟在想一些前途的事情,有些捉摸不定,所以一时失了神。初次见面,先干为敬。”举起酒杯,对眼前这个有些威严的同龄人一敬,便一饮而尽。

    罗彦一瞧,心说怪不得这位会将一个折冲都尉活生生打杀,合着此人也颇有些江湖义气。

    所以待刘仁轨将酒杯放在桌上,正好伙计将罗彦要的酒菜端来,便立刻斟满一杯一口饮下向刘仁轨致意。

    饮尽以后,罗彦这才说道:“兄台意气消沉,只怕是感觉自己前途黯淡,以至于此。但是小弟这里奉劝一句,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如果举步不前,兄台哪里知道脚下是阳关大道,还是独木小桥呢?”

    刘仁轨被罗彦这番话给点醒了。看着罗彦的衣着,以及桌上放置的酒菜,忽然问道:“能专门要无糟的兰陵,以及炒了青盐的花生,兄台定然不是一般人。在下刘仁轨,不知兄台高姓大名。”

    “哈哈哈,在下姓甚名谁,且容我买个关子。吃完这壶酒,兄台就好好思虑前途吧。”罗彦打个哈哈,便像是高人隐士一般,又饮一杯酒,便扔下数百文钱翩然而去。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二章 益州府初看繁华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从古至今对于蜀地的大半典故,都与其交通的恶劣和信息的闭塞有关系。五丁开山是一个,夜郎自大是一个。便是三国时纷纷乱战,益州也是一片净土。

    罗彦从三月初出发,如今已经到了四月中旬。按照这个时间,便是从长安去一趟江南也能打个来回。可是如今目的地是巴蜀,自然只能让他们堪堪进入益州境内。

    作为蜀地最大的州,益州如今包括治所成都府,有四郡一府。蒙阳、德阳、唐安、阳安。唯有阳安下辖三个县,人口不过两万户,分列下郡。

    此时的成都更是被称之为南京,乃大唐行政级别最为顶级的六个区域。其他五个,则是长安,洛阳,太原等数个政治军事重地。

    罗彦取道汉中,路过广安,最先进入的便是蒙阳郡的地域。

    此次赴任,李世民专门遣了上百的千牛卫跟随于他。加上罗彦自己的一百精壮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着实让地方戍卫紧张了好久。好在千牛卫拿着自己的牌子往人家眼前一晃,折冲府的士卒们就知道这是京城出来的人,自然也就不再阻拦。

    而罗彦虽然也想好好游览一番蜀地的风光。可是尚未赴任,这样耽搁,一来惊扰地方,二来拖延职事,只能在路上失望地看着岷山汶水,想着什么时候自己可以好生看一看这大美的风光。

    又经过了德阳郡,匆匆赶路整整一个月又二十二天,罗彦一行终于到达了成都府外三里的驿站中。

    待驿卒验过了名帖,惶恐地发现来人居然是即将到任的刺史,着实让这个新来的驿卒有些不知所措了。路上罗彦虽然也跟甄廉学习了一些益州方言,但是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显也有些没法处理。

    到最后,只能由笑着的甄廉吩咐这驿卒先去烧些水,让一路风尘的他们好生沐浴一番。

    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这会儿罗彦在这里,整个驿站的驿卒们都要发疯了。不过是小半个时辰,居然就烧好了足足两百多人使用的热水。

    这倒是大大方便了罗彦一行。

    只不过半晌功夫,一个个洗脱尘垢,容光焕发地聚在一起,开始商量明日入城交接职司的问题。

    “甄廉,你是益州本地人,今日的情形你也是看到了,我等语言不通,多有不便,所以。今日还要劳烦你跑一趟,将我的名帖送到刺史府和都督府。”

    罗彦此时只想着,呆会儿不论被系统怎么坑,定然要先兑换出一门蜀地方言来。不然将来早晚是要吃亏的。

    甄廉作为罗彦的是哪个幕僚之一,此时正是他大显身手的时候,怎么敢推脱。当即便答应道:“即便东主不说,甄廉稍后也会自请前往。学生虽然科考不第,但是刺史府的诸公也偶有会面,正该我去。”

    首要的事情安排好了,罗彦点点头,继续说道:“去的时候多带几个人手,回来时采买一些食物。一路匆匆,让诸多卫士都受苦了。今日歇息,正好改善改善伙食,也算是犒劳大家。”

    这类小事,自然无需他们去办,罗彦的亲卫闻言立刻点头称是。

    待甄廉带着人手前往城中,罗彦这才笑着对刘长安说道:“刘先生,你我无事,不如也扮作过往的客商,前往这府城中好生游玩一番。正好,也看看秋刺史在任上的功绩。”

    刘长安生在长安多少年,哪里不知道罗彦的心思。只是略微担忧道:“东主,我二人语言不通,只能是做个聋哑之人,可与那过往客商半点拉不上关系。”

    被刘长安这么一说,罗彦抖了抖从怀中掏出的荷包,笑着说道:“做那聋哑之人也没有关系,有这个就行了。”

    刘长安无奈,只好等着罗彦换了一身单丝罗的衣服,一身华贵看着便是有钱的主。两人这才带着三五个护卫悠闲地乘着马车往城中赶去。

    入城门足足等了有一刻。虽然出城需要盘查身份文牒,但是这样长的时间,也足够说明进出城的人数委实不少。当罗彦将身份文牒递出去的时候,那守城的士兵表情和方才的驿卒如出一辙。

    交代了要保密之后,罗彦这才进了城。虽然不同长安那般摩肩接踵,可是此时街上也是人挨着人。看马车实在走的有些缓慢,罗彦索性下了马车,让人放到了一处客栈,这才随着人流往城中走去。

    沿街叫卖的不少,很多土产让刘长安这个养气功夫很深的儒生都有些流连了。交梭,单丝罗,蜀锦,花纱,红蓝,往常这些在长安难得一见的贡品,到了这里简直太过平常。

    罗彦就看上了一匹花纱。

    虽说每年的贡品,都有不少分到长乐手里。但是以罗彦的眼光来看,这摊子上卖的,居然还要比贡品好不少。

    站在摊子前,罗彦不由得问道:“店家,你这花纱怎么卖啊?”刚刚说完罗彦就后悔了,他用的是长安官话,这里的人哪里能够听得懂。正要改口的时候,便听到了略带些方言口音的官话回答:“尊客是从长安来的吧,不满你说,我这里的花纱,可以说是整个程度最好的了。一匹三贯铁钱,若是有份量足的铜钱,五百文就可以了。”

    罗彦是第一次听说铁钱。虽然后世在史书上也多有听说蜀地铜产不足,但一时之间还真没有想起来。

    从怀中掏出荷包,罗彦笑着:“我看这样,我给你六百文。你给我一匹花纱,再给我找十文铁钱。铁钱在长安也是个稀罕物,正好带回去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界。”

    有利可图,店家怎么可能不高兴,将花纱捆好,很是恭敬地交到罗彦身后的亲卫手里,这才珍重地从怀中掏出十文略带些锈色的铁钱递给罗彦:“尊客莫怪,蜀地寒潮,铁钱也容易锈蚀。这是小人手里品相最好的了。”

    罗彦不以为意,点点头,便离开了摊子。

    掂了掂手上的铁钱,沉重的感觉让罗彦不由得朝刘长安说道:“若是蜀地产铜,只怕繁华不下京城。”

    刘长安明白罗彦的意思,点点头:“奈何天意如此,岂是人力可为啊。”

    罗彦笑了笑,不再说什么,只是继续往前走着。成都府的规制比长安要笑了很多,不过是走了半个时辰,一条繁华的街道就走完了。不过方才只是走了一边,回头正好把另一边也走完。

    满怀着新奇,罗彦继续在不少蜀地土产的摊子上不停问价,而后看着有喜欢的,买上一两件。罗彦倒是逛的开心了,身后的几个卫士就有些忧伤。

    手上的东西,让他们各自找了一根扁担来,放到筐里抬着。

    当罗彦走到一个摊子前,又停住了脚步。这样卫士们脸更黑了。要是罗彦能够听到他们的心声,那么一定会知道,他们此时想的是:“公爷,筐里都盛不下东西了。”

    蹲在摊子前,罗彦看着一个俏生生但是又有些怯懦的小姑娘守在那里,便笑着问道:“小姑娘,为何一个人在这里,你的家人呢?”

    这姑娘只是摇头,却一句话也不说。罗彦这回说的可是正宗的蜀地方言,压根就不存在这小姑娘听不懂的可能。心道这姑娘可能是有些哑,罗彦便指着摊子上的东西问道:“这些东西,与我方才看过的风格有别,倒是颇为别致。不知这竹刻要多少钱?”

    小姑娘怯生生地伸出三个手指。

    罗彦这回会意了,从荷包中掏出三枚铜钱,递给小姑娘,然后将那竹刻递给身后的卫士。

    正要转身离开的时候,忽然看到小姑娘站起身来,朝着罗彦发出了一通声音,然后从怀里掏出一枚铁钱,指了指,随后作势要铜钱递给罗彦。

    这回罗彦瞬间明白了。这小姑娘,赫然是南蛮。而她的意思,是说竹刻需要三文铁钱,铜钱太多了不能要的意思。

    大庭广众之下,罗彦也不好兑换南蛮语言跟小姑娘交流,只能摇摇头,将铜钱推到小姑娘手里,又从摊子上取了三个略大的竹刻。

    就在罗彦要起身离去的时候,忽然从远处传来声音:“快快闪避,有快马闯过来了。”

    卫士的身上还挑着担子呢,如果不及早躲避,自己的卫士就要吃亏。罗彦在这个时候,立刻喊道:“赶紧站到街边来,担子卸了,东西堆积起来,不要妨碍别人躲避。”

    卫士和刘长安可听不懂蜀地方言,只是看到了前边一阵骚乱,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听到罗彦的喝声,却也没有迟缓,立刻遵照罗彦的吩咐行事。

    不过眨眼的功夫,街上就拥挤着让开了一条大道。

    而所谓的快马,也在这个时候到了罗彦前边数十米的地方。

    可是,街上,赫然有好几个躲闪不及栽倒在地的路人,躺倒在距离马匹二十来米的地方。

    若是要那马匹冲撞过来,这些人里头,多多少少有被踩踏的。刘长安站在罗彦身后,高声喊着:“快起来跑啊。”眼睛却早已不忍地闭上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三章 见义勇为训弟子

    罗彦忍不住了。

    夺过亲卫手里的扁担,飞身挤到街道上,向着马匹奔来的方向迎面而去。抢在摔倒的人前十米左右,朝着飞奔的马前腿便是一砸。只听得“喀”一声,原本就不是很结实竹制扁担被砸断。

    但是与此同时,被砸中的马腿也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曲折,很明显,这是断了。

    趁势将骑在马上的人一手拎着急忙躲过砸下来的马匹,罗彦走到那些在惊魂中挣扎起来的行人面前,将手里的人往地上一扔。

    人群中立刻爆发出一阵惊叫。

    “好样的,好汉,干的漂亮。”

    “好汉,赶紧走啊,那匹马可不像是是我蜀中的产物,看样子绝对价值不菲。要被这人逮住了,你可是赔不起啊。”

    “马自然是好马,可是些许马钱,看着这位壮士的侠义,我等凑凑,也勉强能够脱罪。但那骑马的人可是吴王啊,我益州都督府的大都督。”

    “胡扯,大都督出行,怎么可能没有銮驾。即便没有銮驾,也该有侍卫。哪里像这人,除了一匹好马,一无所有。”

    “你是不知道,这吴王向来好骑猎。只怕,今日又是仗着脚力,将一干护卫早甩在后头了。”

    没错,罗彦方才扔在地上的人,正是他收了有两年的弟子李恪。如今皇帝李世民的亲子,当朝正一品的亲王,益州大都督。

    李恪在罗彦将其抓到手里的时候就已经认出了罗彦。在别人眼里的好汉,在他严重确实严厉的诚国公。

    待罗彦将他扔在地上的时候,种种惊惧加在一起,竟然让他没有第一时间就站起来。

    “很会玩啊。”罗彦有些冷冽地说着:“还不滚起来。”

    像李恪这种叛逆期的不良少年,苦苦规劝如果还没有用,那么也只有严厉的管教一途了。罗彦原本还想着等自己和秋皋交接完了职事,专门到都督府找李恪一叙。

    谁想到居然在这种场合下就见面了。

    罗彦照顾李恪的面子,两声呵斥并没有让其他人听到。因此李恪倒是很快就站了起来,作势就要向罗彦行礼。

    拦住了李恪的动作,罗彦看着急匆匆跑过来的护卫,罗彦低声喝道:“回去在都督府好生带着,过几天我再去找你。早就听说你在这里得意忘形,不想居然成了这个样子。”

    罗彦怒其不争,冷冷地朝着神色慌张的都督府护卫掏出一物一晃,沉声喝到:“将你家王爷带回都督府。”

    说完之后,罗彦便朝着行人们点点头,向城门方向走去。身后,刘长安和几个亲卫向李恪见过礼,也匆匆跟了上去。

    毕竟也逛了一段时间,等罗彦和刘长安回到驿站的时候,甄廉也早就到了。似他这种幕僚,能够面见秋皋将罗彦的名帖送到,已经是秋皋够给罗彦面子了,自然不会再留他吃饭。

    罗彦招唿着一干卫士煮菜后,便将自己关到了卧房里。

    今天李恪的行为让他有些伤心。原本以为自己好不容易收一回弟子,李恪能够像当初的张通那样明礼明德。不料只是脱离自己视线范围半年,居然就放纵成了这个样子。

    学到的都还给了老师,说的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吧。心血白费的感觉,果真让人不爽。

    罗彦紧缩着眉头,在屋中沉思了很久。直到亲卫在门外连声唿唤,请他前去吃饭的时候,才回过神来。

    在驿站中美美吃了一顿,眼瞅着天色就有些昏暗了。虽然白天还说得上是天朗气清,但到了夜晚,气温转凉,天上便是连星月的光芒都有些黯淡。

    饭间罗彦不过是扒拉了几口,甄廉不知道白天罗彦和刘长安到城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罗彦的亲卫也守口如瓶,不像一般人一样乱嚼舌头。

    所以罗彦的奇怪行为让甄廉好生不解。正让人取了饭菜,想要送到罗彦的房中时,却被刘长安给拦住了。

    “先生拦着学生为何?东主这般心思不属,明日还要回见秋刺史和权长史等人,可不能有失啊。”甄廉有些不解。

    刘长安自己也教过学生,知道那种失落的感觉,这会儿叹了一口气,朝着甄廉说道:“这件事情,还是让东主好好想想吧。再说,以东主的身体,一两顿不吃,也没有什么关系。肚子事小,心思事大。”

    虽然刘长安也说的云山雾罩,但甄廉也只能作罢。

    一夜无话,到了清晨鸡叫,已经是卯时。当罗彦收拾好东西,换上了象征当朝三品的朱服时,缓缓走出房门的时候,亲卫和千牛卫都已经吃过了早饭,收拾好了行装。

    只等罗彦吃点东西,即刻就能向府城进发。

    不过双方约好了会面的时间,自然也不能够这么早就去扰人清梦,罗彦缓缓吃过熬的香浓的羹汤,看着时间到了辰初,这才走到庭院,中气十足地叫道:“出发。”

    两百来人的队伍,此时点齐卤簿竖起依仗,声威颇为浩大地从驿馆出发。直到这个时候,许多往来的官吏和行商,才知道做完这馆驿中的那处院子里住了多么了不得的大人物。

    两三里地,架不过一路吹打。因此这短短的路程居然也整整熬了半个时辰才堪堪到达成都府城的门前。

    此时秋皋和权万纪已经带齐了刺史府和都督府的所有官员在门前候着,车马到达城门前的时候,罗彦一下车,便看到两人迎了上来。权万纪是当初吴王府的酒宴上见过,罗彦自然不算陌生。唯独秋皋,虽说大朝会远远看过几眼,但哪里搭过话。

    两人走过来,先是秋皋一拱手:“秋某可是左等右等,今日才等到诚国公驾临。”

    而权万纪则有些苦笑着朝罗彦拜道:“诚国公此来,算是让权某心头一松。我与秋刺史昨日接到名帖,便火速发下诏令,让各自属下的主官星夜前来。”

    说完之后看了看秋皋,很是友善地点点头:“如今,我益州都督府下辖的天威、威戎、镇静、威胜四军六十余折冲府的将军与都尉悉数到此。”

    秋皋接着话头,也报道:“我益州刺史府下辖四郡一府二十六县的县令也悉数到场。恭迎益州刺史、检校益州都督府长史、诚国公驾临。”

    罗彦笑了笑:“秋刺史与权长史何必如此。权长史也算是我的熟人,秋刺史虽然未曾有过交谈,可是多少也见过面,算是神交已久。昨日在这府城走了一圈,繁华不下长安。秋刺史之能,委实让人钦佩。”

    能够得到同僚的夸赞,秋皋自然无比高兴。哈哈笑了几声,才谦词:“诚国公过誉了。秋某不过是用了数年功夫,将原本就一片大好的景象维持住罢了。欣欣向荣,还要劳烦诚国公费心了。”

    官场上的相互吹捧就是这一两句话的事情,皆大欢喜之后,罗彦便在秋辞和权万纪的引领下,重上车马,往益州刺史府行去。

    至于亲卫和千牛卫,自有杨瑞这个刺史府长史操办。

    等到了刺史府,衙后的大堂中早就设下了宴席。只等众人一到,便可即行开宴。

    不过,主角往往都是最后到场,这个时候,权万纪和秋皋以及罗彦三人,则是在一处书房中交谈着。

    “昨日诚国公的一番行侠仗义,可是把我等都吓了一跳。”秋皋苦笑着,朝罗彦埋怨道。

    罗彦当然知道秋皋在说什么。当即也笑了笑:“你们拘于吴王身份,让其在成都闹市走马,这些苦衷陛下自然知道。所以才遣了我来。昨日即便是街上无人跌倒,这个下马威,我也是要给他的。”

    一句话就让秋皋再次领教了罗彦的大胆,即便是权万纪在这段时间看到李恪因为罗彦要来的消息就收敛了许多,此时也不禁被这番狠话给吓愣了。

    沉默良久,秋皋自嘲道:“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就不敢有稍微越矩。我大唐,还是要多一些诚国公这样的青年俊彦。”

    至于权万纪,此时还能有什么好说的。李世民没有降旨责罚于他,已经是幸事。罗彦怎么搞,只要是有效果,就由得他去。

    罗彦笑了笑:“说真的,秋刺史这么离去,还真是蜀地的憾事。这些年益州越发稳定,即便是陛下前来,都有些莫名的感慨。但愿罗彦接手之后,不会让秋刺史的心血付诸东流。”

    当罗彦再度提起秋皋的功绩,然后又说明自己的担忧,这就是要秋皋向自己交代一些事情了。

    对于罗彦的恳请,秋皋自然不会隐瞒。在这蜀地为官久了,益州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如今孩子就要拱手送人,怎么的也希望将来能够过的更好。

    “长史杨瑞,乃是我多年老友。乃是益州本地人,对于益州政务烂熟于心,且为人清正,倒是可以作为诚国公的助手。益州有三个大家族,黄家乃是传承久远的本土豪门,颜家是汉末迁来,善经济,而刘家,据说是汉代皇室后裔,书香门第。只要和这三家能够打好关系,诚国公自然可以高枕无忧。”

    说到这里,正好门外有小吏前来汇报将领和官吏都已经在大堂中等候。秋皋便即时闭上了嘴,请罗彦往大堂走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四章 宴席上惊人之举

    大堂上并起三个主座,当罗彦与权秋二人联袂走进大堂的时候,在座的所有将领与官员都起身迎接。

    一路点头到了主座,让秋皋坐在当中,自己则与权万纪分列左右。

    到了这个时候,秋皋才开始向罗彦一一介绍在座的官员。长史杨瑞坐在右边的首位,方才被秋皋引荐,自然是着重介绍,其他的司马六曹以及诸县县令,则是简单的介绍一番,让罗彦认个脸。

    而权万纪则是在秋皋之后,向罗彦着重介绍了四军将领。至于折冲府的都尉们,则是一笔提过。

    文官们对于罗彦这个年龄是有些惊讶不已,但武将这边更多表现出来的则是恭敬。罗彦是因为军功受封的国公,自然对于军队的影响力,比地方官署要大的多。

    待介绍过后,秋皋便看向了罗彦。

    作为今日的主角,让他敬陪末座已经是秋皋有些倚老卖老了,接下来要是还不将局面交给罗彦,那可就是有些打压的意思了。

    罗彦点点头,朝着下边说道:“诸位,罗彦此次前来,身兼两职,责任深感重大。益州形势复杂,有一州定大唐三分江山之重用,个中份量,不言而喻。”

    “当面有秋公之煌煌政绩,身后有陛下之殷殷期盼,罗彦委实惶恐。我虽年少,未曾多世事浮沉,然欲益州繁盛之心,与在座诸君相同。”

    “只望诸君能够同心协力,让益州安定祥和物阜人丰。”

    冠冕堂皇的话,虽然流于形式,但是将所有人都拉拢了一遍,所以也没有人不捧场的。

    但是罗彦的话还没有说完。

    “昨日游府城,繁华虽胜,然依旧有三个问题,罗彦深感忧虑。”此言一出,秋皋有些不自然,难道,罗彦这是要当众打自己的脸么?

    扭头朝着秋皋点点头,以示安慰,罗彦这才继续说道:“一者,蜀地缺铜,以铁为钱,罗彦深感商贾多有不便。甚至蜀地潮湿,铁钱不易存储,多有伤百姓之财。此罗某为政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说道这里秋皋脸色有些好转了。毕竟这种事情,不是哪个人能随随便便就可以解决的。罗彦既然提出来,那就由得他去。

    “二者,蛮族多有依附之心,然语言不通,交通不便,以至于其多有反复。罗彦为政时,这是要解决的第二件事情。”

    “三者,吴王李恪,身为皇子,恣意骄纵,多有伤农之举。我执政时,定当严加约束,责令改正。此为第三件事情。”

    前两件事情,只不过是让在座的将领和官员以为这是罗彦要公布他的施政纲领。不想,这第三件事情,直接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别说这些人了,就是秋皋和权万纪,都没有想到罗彦居然直接将这些事情给大庭广众之下说了出来。

    罗彦说完,笑了笑,才对所有人说道:“罗某别的没有,就一身敢说敢打的胆子,诸位若是不惧,便随罗某,让这益州重现一片天府之地。”

    一场酒宴,就在军政两方的高官们胆战心惊中过去。

    酒宴过后,罗彦将李世民的诏书交给秋皋,仔细确认之后,便迅速将交接的事宜办妥。罗彦,正式入住益州刺史府。

    与此同时,罗彦在酒宴上说的话,也正式掀动了成都府城的人心。其实蜀地有三苦,民间流传了一句顺口熘,叫做铁钱栈道下山虎。铁钱和栈道不说自明,无非就是钱和路的问题,而下山虎,就是书的山蛮。

    虽然地方都有折冲府驻军,可是山蛮勐地来山下抢掠这么一回,还真是没法防备。

    听罗彦居然口气很大,要在任上解决其中两个问题,便有很多人抱着不相信的态度。

    早间罗彦的样貌大家也看过了,不过是个三十左右的小年轻。乍得高位,能不能驾驭住都是个问题。常言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就冲罗彦嘴上那点短须,就不是个能够让人信任的人。

    “我们这里不产铜,钱的问题哪里是那么好解决的。更何况山蛮进了山就了无踪迹,哪里能够那么轻易解决。这都是当官的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更不要说是吴王的问题了。要我说啊,我益州唯独吴王的事情最难解决,只愿皇帝能够早早将吴王遣往他处。”

    “老兄,你这话说的我就不爱听了。万一这位要是能够帮我们将这三件事情都做好了呢。”

    “真要做好,我就给他供个长生牌位。”

    “哈哈哈,别的不说,我敢打赌,这第三件咱们这位新刺史就一定能够搬办到。”

    “咦,兄台哪里来的这般自信,敢说出这样的大话来。要知道那是吴王,那是皇子啊。”

    “嘿嘿,你是不知道,昨日在闹事救人的便是咱们这位新刺史。一大早我在街上看的时候,一开始还不相信,跟随了一路,从那马车的侧帘看了一路,果然是他。”

    “看来是我失言了。居然敢有胆子打皇子的马,还能相安无事的,兴许这事就能成。”

    而这个时候的罗彦,则是换了一身便装,悄悄赶往都督府。

    刺史府与都督府相隔不远,因为便装倒也没有人注意。等走进都督府的时候,一亮那个神秘的令牌,守门的卫士便是连通报都省了,直接将罗彦带着找到了权万纪。

    此时权万纪刚从酒宴上回来,还穿着公服在理事,见到罗彦前来,慌忙站起来迎接。罗彦摆摆手:“行了,权长史,不要多礼。我是来找吴王的,还请长史带我前去。”

    权万纪心道果不其然,李恪今日没有出现在迎接的队伍中,也没有再外出,反而是一反常态呆在都督府,定然是和罗彦有什么关系。如今罗彦前来,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

    走到后衙,扯了一个卫士一问,便知道李恪此时正在书房。不过一刻,罗彦就被权万纪带到了。

    到了地方,罗彦反而是如同主人一样,朝着权万纪说道:“权长史有事自去忙碌,罗彦与吴王有几句话要说。”说完居然拱拱手,推门进去之后,就关了房门。

    这让权万纪有些气恼。什么时候,自己居然连旁听都不行了。登时也不离去,只是站在门前,静听里头罗彦到底要闹些什么幺蛾子。

    忽然间,就听罗彦在里头暴喝:“还不跪下。”

    随后一阵声音,便听罗彦念道:“诏曰:吴王李恪,年少聪颖。然自离京都,多有不矩。纵马田猎,怨声载道。有悖狩牧本意,多违分忧之心。有心让尔回京禁足反思,然少年意气尚属首犯,不可苛责。以是遣诚国公罗彦分理都督府事务,代为管教。若有再犯,定付刑律。尔在益州一言一行,皆听罗彦吩咐,不得违逆。”

    权万纪是听的汗流浃背。不想罗彦居然是带着这么一份大杀器来的。难怪罗彦敢在酒宴上大放厥词。

    但是,这还没有结束。

    只听得罗彦在里头呵斥道:“作为一个皇子,你在临别酒宴上是怎么说的?如今来到益州又是怎么做的?不要以为你是皇子就可以骄矜造作。当年我不过是个五品司马,大都督王君廓闹事走马伤人我都敢将其绳之以法,你虽为皇子,若是太过悖逆,一样与庶民同罪。”

    权万纪不敢往下听了,合着,罗彦让自己离去,是要给李恪最后一点面子。

    而此时的李恪,本来听完李世民满是警告意味的诏书就有些心惊胆战,再被罗彦这样一恐吓,李恪哀求道:“老师,是弟子一时蒙昧,妄自尊大,以致丢了父皇的脸面。弟子今后定当收起骄纵,洗心革面。”

    “行了,起来吧。原本这份诏书,是要当着益州文武百官的面向你宣读。可是你毕竟只是个孩子,陛下这般斥责,也只是想让你重回正道。我且问你,来到益州之后,读书多少?”

    李恪有些不敢看罗彦,低声说道:“弟子,弟子不曾读书。”

    “那习练武艺呢?莫说你也忘了。”

    “平素田猎胜多,武艺倒是没有忘却。”

    罗彦恨铁不成钢地骂道:“早知道你将一身的本事放到田猎上,当初还不如就让你每日里蹲马步好了。半月之后,去天威军报道。那些士卒吃什么,你就吃什么。那些士卒练什么,你就练什么。要是敢有偷懒,就等着我好好收拾你。”

    可不管这是不是体罚,如果不早早将李恪这叛逆期形成的妄自尊大给扭转过来,早晚他都要栽在这个上面。罗彦既然手里有李世民的许可,自然不会用那种温和的手段。

    谁让李恪,在被别人温和劝告的时候他不听呢。

    听到这里,权万纪彻底惊吓到赶紧离开了书房门前。这位诚国公之前见过的时候也是温文尔雅,怎的对吴王这般严厉。一言不合就敢将一个皇子扔到军队里头,还不带丝毫照顾的。这要是传出去,只怕皇家的威严都荡然无存了。

    可是他不知道,李世民看重的,就是罗彦这一点。(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五章 震撼天威的新兵

    驻扎在成都府的天威军,乃是益州地界最具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不仅自身人数超过两万,下边还直辖着二十多个折冲府,真要算起来,少说也是五万人的兵马。

    正因战功卓着,所以戍卫成都的重任就交给了他们。而其最核心的驻地,正是在益州都督府和益州刺史府中间的一处教练场中。天威军的点将台正是设立在此处。

    天威军大将军乃是正四品的武官,昨日在刺史府,权万纪介绍的时候罗彦就已经牢牢记在心中。

    当罗彦走近大营门口的时候,天威军的士卒便很快认出了他。也难怪,整个益州能够身穿朱红公服的也就那么两三个,其他人天威军的士卒多多少少都是见过的,只有这位,年纪轻轻便一身朱服,除了新上任的益州刺史,还能有谁。

    天威军大将军杨奋威,如今已是四十多岁的年龄了。其人十几岁就加入前隋鹰扬府,归附大唐的时候已经是鹰扬郎将。如今坐着正四品的大将军,李世民给他的待遇却半点也不下十二卫的大将军们。

    听闻是罗彦前来,虽然不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刺史来找他做什么,但是却没有半点怠慢,亲自到大营门前迎接罗彦。

    “诚国公,不想昨日一别,今日便又相见。快请进。”杨奋威大手一引,让守营士卒取开了障碍,请罗彦往营内走去。

    见人家这般谦恭,罗彦哪里敢骄纵,很是客气地朝着杨奋威一抱拳:“今日前来,却是要与大将军商议一件事情。到时候,只怕少不得要与大将军多多讨教了。”

    “哈哈哈,诚国公说的哪里话。虽然你我昨日才见面,但是诚国公的大名,在我军中也是流传颇广。想想那两百人月下擒颉利的功绩,便是我痴长十几岁,也深感汗颜。倒是我向诚国公请益才是。”

    杨奋威可半点不敢小看罗彦。

    听说他可是拳脚就能够将如今的检校兵部尚书侯君集给打到卧床不起,自己虽然自持勇力,可是也不一定是人家的对手。军中男儿最为崇拜力量,似罗彦这种已经威名远扬的,怎么可能小视。

    罗彦笑了笑:“罗彦只不过半路出家,哪里像大将军一样是一刀一枪战场厮杀拼出来的。身上未有半点伤痕,怎能自称大名远扬。”

    如此二人边走边相互谦词,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杨奋威的大帐之内。

    待两人坐定,杨奋威才向罗彦询问道:“诚国公前来,不知所为何事?但在杨某能力之内,必定竭尽全力。”

    罗彦笑了笑,从袖中掏出一块奇特的令牌,以及一道诏书。

    杨奋威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屏退了左右,走到罗彦身前,接过令牌和诏书。诏书他看不太懂,但是令牌上几个字却认的清清楚楚。

    须知大唐每一样令牌的花样纹饰,以及制式图案,都是他们这些当将军的必修课。或许可以不认识字,但这些东西却必须牢牢记住。而杨奋威眼前的,赫然是一枚正面双龙戏珠边饰,中书“如朕亲临”。背后虽然没有边饰,但阴纹麒麟踏云图案,阳文“诚国公罗彦节制剑南诸军”。

    仅仅这一块牌子,就让杨奋威都升起了浓烈的嫉妒。

    天下十六道,关内河北江南剑南,这四道的军事力量是最为强大的。眼前这个尚未满三十的年轻人,赫然就掌握着剑南一道的军事力量调动权利。

    至于诏书,那就自然不用看了,想来就是一道证明这令牌属实的中旨。杨奋威不由得躬身向罗彦一拜:“杨奋威,恭迎黜置使。”

    罗彦点点头,将杨奋威扶起来,这才说道:“这块令牌,只是为了验证罗彦的身份,大将军于我,还是放轻松些。若非今日之事,委实太过重大,罗彦也不想早早就将这令牌掏出来。”

    杨奋威被罗彦扶起,听到这番话之后,倒是也心里一轻。随后便急声问道:“诚国公,莫非,陛下要让我等对南蛮用兵?”

    在他看来,也就这一件事情,能够让李世民这样重视了。

    “不,自从离开京城的时候,剑南道的一应事务,陛下便都交付于我处置。而我今天前来,不为别的,只是想塞一个士卒,到大将军军中。”

    这下子可是把杨奋威给弄懵了。

    “诚国公想要塞个人进来,随便手书一道,杨某便能够办的妥妥帖帖,何须劳烦亲自前来。”显然,他觉得罗彦这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罗彦笑了笑:“如果我说,我要塞的人,乃是陛下亲子,吴王李恪呢?”

    这边在微笑着,可是杨奋威那边,却是被罗彦这番话给吓了一大跳。

    合着,罗彦说节制剑南道一切事务,不仅仅是指军政,便是连吴王都在他手里捏着。但是,这个时候杨奋威却有些为难了。

    “诚国公,这,吴王殿下到我这里,真的不合适啊。天威军便是连那火头军都要每日里训练,吃食虽然多蒙陛下厚待,哪里比得过都督府。想来诚国公也在军中呆过,知道这里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待下去的地方。”

    李恪如果到来,那完全就是一个祖宗,杨奋威可不想以为影响自己的未来。

    罗彦一眼就看透了杨奋威的心思。其实明哲保身在他们这些独自领军一方的将军们中间很普遍。不惹事,不搀和事。要不然当初那刘仁轨打死一个折冲都尉,凭着山头意气,都督府怎么可能不插手。

    因此,对着杨奋威笑了笑,罗彦便解释道:“正是因为知道大将军有种种的担心,所以罗彦才会过来。吴王到了天威军,不能有任何区别对待。普通的士卒吃什么,他就吃什么。普通的士卒练什么,他就练什么。普通的士卒什么时候作息,他就什么时候作息。”

    杨奋威彻底被罗彦的狠手给惊呆了。

    这位还真是敢说。

    那是皇子啊,不是随随便便的官二代。要是自己军中将领的子嗣,杨奋威绝对敢像罗彦说的那么做。可是,李恪……

    见杨奋威还是一脸的不可思议,罗彦只好轻叹一声:“你以为,陛下凭什么敢将这块令牌交给我。除了陛下对我绝对的信任,便是因为我这一身的胆子。吴王在益州的不驯已经惊动了陛下,若是还不好生管教,只怕将来只能将他幽禁在长安了。”

    叹了口气,随后罗彦安慰道:“这些事情,出了什么问题有我一力承担。陛下面前,我也会将此事详细说明。”

    罗彦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杨奋威自然也不敢再推脱,只能苦涩地答应下来。议定了次日将李恪送到天威军中,罗彦就离开了天威军的大营。

    次日,一个身体略微单薄的少年,身穿一身天威军布甲,被益州刺史亲自带到了天威军营门前。

    杨奋威自然是亲自前来迎接。但是当他要向那少年行礼的时候,被罗彦给拦住了。“将军难道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了吗?他现在穿着天威军的布甲,便仅仅是一个小兵。”

    随后很是严厉地看着少年:“我便送你到这里。记住,不要妄想暴露自己的身份,因为那样也没用。我会每三天前来看你一次,若有需要,只管跟我说。”

    李恪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

    他之前以为罗彦只是在恐吓他。谁想到还真是将自己给扔到了这自己从未来过的天威军大营。

    想想来前罗彦嘱咐过的话,李恪原本还想挣扎一下的心思,也彻底泯灭了。

    杨奋威也被罗彦这严厉的呵斥给吓住了。不过,看着李恪也并没有露出什么不满,便趁势说道:“既然来到了这里,那么,想来诚国公也将该吩咐的吩咐到了。现在,殿下便化名李三,去甲子营报道,这是我的手书,到时候你们的校尉会安排好一切的。”

    李恪点点头,向罗彦和杨奋威一拜,径自向杨奋威所指的方向走去。

    到了这个时候,杨奋威完全相信了罗彦所说的话。站在大营门前,不由得苦笑道:“杨某当年也见过阴世师和骨仪辅佐前朝越王杨谅,哪里似诚国公这般严厉,动辄呵斥。”

    罗彦笑了笑:“大将军须知,阴骨二人,其时已视杨谅为前隋承继之人,独夫杨广不在,自然以臣待君,此乃人伦大分。然此时陛下健在,太子储位稳固,那么吴王即便是陛下亲子,也是臣属。

    我如今这么做,便是想要告诉他,即便他贵为皇子,但与那黎庶,也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他能够在军中安稳呆够半年,以前种种,便一笔勾销。如若不然,便让他在长安吴王府,度过一生吧。”

    杨奋威听了罗彦这番话,点点头:“看来,我杨某是要跟着诚国公一条路走到黑了。”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以至于守营的士卒,看着自家大将军和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益州刺史,感到一阵莫名其妙。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六章 刺史府来个笔吏

    嘱咐好了李恪的一切,罗彦便匆匆往刺史府赶。甫一交接便着手李恪的事情,刺史府的一摊子反而都交给了杨瑞,连个亲笔写的安民告示都没有发出来,罗彦还真是当惯了甩手掌柜。

    都督府没有李恪的放纵,权万纪一个人完全能够署理好日常事务,也用不到罗彦去操心。

    到了刺史衙,杨瑞正在抱着一册卷宗看着。见罗彦走进来,慌忙站起向罗彦行礼。

    手往下一按,罗彦说道:“杨长史,你是本地人,先向我说说如今益州,还有没有什么急需处理的事情。若是没有,那么,我便先去看看州府志,然后再接着理事。若是有,还请说来你我一起参详。”

    对于罗彦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杨瑞其实非常奇怪。要知道一个刺史如果不能一上来就树立威严,将来绝度会有胥吏欺瞒。而杨瑞想着秋皋先前对他的警示,不由得开口劝告:“刺史甫一上任,是不是召集众僚属们一聚,顺带告知我等接下来的理政方向。”

    对于杨瑞的这句话,罗彦很明白是什么意思。

    心道秋皋的推荐果然没错,杨瑞绝对是人精一个。当下了笑了笑:“诸县我会赶在秋收之前,逐一寻访。我是说,如有讼狱水利教育等突出的问题,那杨长史便先代我署理一段时间吧。”

    杨瑞心道,这年轻的刺史先声夺人的手段果然用的娴熟,当下也收起小视,说道:“若说益州当下最为紧要的,依杨瑞来看,乃是益州境内二十余县都水利不兴,以至于很多时候,益州虽然雨水甚广,依然有干旱的忧虑。”

    这是要给罗彦交底。

    “接下来便是南蛮的问题。朝廷虽然多有剿抚,可是蛮人熟悉山林,岂是我等驻军能够剿灭的。一到秋收时节,便有不少地方会有山蛮下山劫掠,实为我益州心腹大患。”

    罗彦点点头,心道这杨瑞果然没有隐瞒自己,于是接着杨瑞的话说道:“南蛮的问题先不急着处理,如今已经是四月中,趁着百姓们农闲,倒是可以在水利上下一些文章。”

    杨瑞知道罗彦这是要给自己布置任务了,当下询问道:“不知刺史想要修哪一段?”

    试探是相互的,罗彦在试探杨瑞的同时,杨瑞自然也在试探罗彦。这一句,很显然就是在测试罗彦对益州的熟悉程度。若真是简单嘴上说说,此时定然会左右而言他。相反,若是真的为益州考虑,那么罗彦心里绝对有了打算。

    果然,一句话,就让杨瑞惊骇。

    “若是府库充盈,那么便决唐昌沲江,合堋口岐水灌溉九陇与唐昌田亩,同时在灌宁水筑堰。同时加固都江堰,勿令有失。”

    这绝对不是一个刚来几天就能够仓促做出的决定。杨瑞知道罗彦来之前一定做过益州的功课,不想其人对于益州的山川地理居然这样熟悉。但让他更为惊愕的还在后头。

    只听罗彦轻叹一声:“若不是时间太过仓促,倒是可以会同眉州一道在新津西南筑堰,分水向通义、彭山。”

    这已经不是做功课那么简单了。

    杨瑞觉得这会儿心惊肉跳。能够将山川地理这般熟悉的,些许人情世故怎么可能懵懂。想一想就知道这位是不想大动干戈。杨瑞不禁为益州上下官员担心起来。

    回神之后,看到罗彦笑眯眯地看着自己,杨瑞立刻回答:“此时我立刻会同六曹与蒙阳郡下诸县安排,五月初便可将一切安排妥当正式开工。”

    考虑了一下工期和农时,罗彦点点头,便转身往后衙而去。留下杨瑞一个,心惊于罗彦的本事的同时,开始伏在案头书写蒙阳郡县令的召集令。

    罗彦这就是在考量杨瑞的办事能力,开渠修坝这种事情,罗彦甚至把方案和意图都说的很明显了,如果杨瑞还办不好,那么秋皋也是言过其实。

    若是这件事情能让罗彦看过眼,那么将来除了他心中必须要操作的几件事情,其他都可以让杨瑞来处理。

    短短三天时间,杨瑞就已经和蒙阳郡的县令以及六曹商议好了方案,向罗彦汇报。仔细看了一番,罗彦也没有什么好指摘的。这种事情,罗彦不算陌生,但是也算不上精通。只要大致的方案不出错,里头怎样操作,那就是地方的事情了。

    再三警示不要因为征发劳役让那些个胥吏贪赃枉法,罗彦这才放心地让杨瑞离去。

    接下来,原本罗彦还在想着,要什么时候开始操办关于益州铁钱的问题。但刺史府忽然来了一个人,让他的计划暂时搁置了下去。

    四月二十六。距离罗彦到达益州已经足足十天了。而就在今天,益州刺史府衙前,来了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

    文士的打扮,干瘪的包袱,以及徘徊的脚步,让守在衙前的差役不由得叫道:“那书生,你若是有事,便前来问我。若是无事,赶紧离去。走来走去,形迹可疑,莫要让我将你捉了送到法曹哪里好生问个清楚。”

    文士闻言笑了:“要是放在三个月前,你要这么跟我说话,我定要打你一顿板子。不过如今人在落魄,倒是连句狠话都说不出来。既然你问了,那,我便找你问问。”

    从干瘪的包袱中掏出两样东西,文士朝着差役说道:“这是我的文牒,这是吏部的文书。两样东西,烦请送到益州刺史诚国公手上,便说,他要调教的刘仁轨来了。”

    差役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样跟自己说话。尤其是言辞之中,对于自家刺史还相当不满,这就让他有些犯嘀咕了:“我说,看你是个读书人,我也不好凶你。我家刺史岂是你能说三道四的。我看啊,就冲这张嘴巴子,你也确实是该被调教一二了。”

    文士瞪了差役一眼:“恁地哌噪,还不进去通报。”

    差役虽然不敢看文书里头写的是什么,但是,吏部的文书是没错的,这些年多多少少他也见过,绝对不会有假。因此只能嘴里暗骂,脚上却没有半点耽搁,一路小跑向后衙而去。

    当罗彦得到通报的时候,翻开那文牒和文书,登时乐了。还别说,吏部这些人办事就是地道。自己说让刘仁轨当个笔吏,吏部就是将他的官身给夺了,之给其一个流外官,略微比一些差役胥吏高一点。

    微笑着的同时,吩咐那差役:“你且将那文士带到我这里来。”

    差役内心那个感慨啊,还好方才没有和那文士过分纠缠,也不知道来人是吏部派到哪里的官,想来也不是个小人物,不然也不会得到刺史的亲自接见。

    少顷,当门外一阵脚步声越来越响,罗彦就知道刘仁轨到了。还不待门外的差役通报,罗彦就朝门外叫道:“既然来了,那就赶紧进来吧。莫说你来的紧,便是我也等的急。”

    只听得房门一声响,被人缓缓推开,那文士进来,看到罗彦,第一反应不是下拜,而是指着罗彦惊叫道:“是你。”

    罗彦站起来,哈哈大笑。“怎么,两月不见,兄台还认得在下。”

    “早知道你就是诚国公,我刘仁轨打死也不会来益州。”

    没错,来的这个文士便是刘仁轨。当初罗彦当了一回江湖高人,连蒙带骗,让原本有些摇摆不定的刘仁轨坚定了来益州的打算。不想到了之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是骗人的。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话用在罗彦身上,是一点也不假。

    在刘仁轨这样的惊叫中,罗彦笑着说道:“我从陛下那里将你要过来,你以为,你便能逃得了?况且,你以为我罗彦手下的笔吏,比你那个县尉要差多少?”

    刘仁轨被罗彦这样自信的说法给说懵了。

    毕竟两个人也算是同龄人,这个时候罗彦一脸的威严,让刘仁轨这种一言不合就杀人的人,都有些招架不住。

    随后罗彦便开始向刘仁轨说道:“我手里有一件事情,正好可以磨磨你的性子。若是办的好了,将来出将入相,定然不在话下。但你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满是江湖习气,那么就等着在这任上掉脑袋吧。”

    这可不是罗彦空言恫吓,因为刘仁轨从接下来的话中,听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我要在益州临近山蛮的几个县兴办官学,专门教授山蛮孩童两族语言,同时还有一系列对于归附蛮人的安排,需要有人专门操办。这件事情关乎将来对山蛮的招抚,你要是办不好,就等着我算旧账,此生就当一个庸碌之辈好了。”

    刘仁轨相信罗彦有这个能力,能够一言让自己的前途黯淡。但是罗彦的计划,其难度也一样不小。

    刘仁轨看看罗彦,见到对方一直盯着自己,不由得苦笑一声:“我耗尽了盘缠来到益州,如果不能做一番事业,将来难道也行乞回到故乡么。既然是刺史安排,那么,刘仁轨遵命便是了。”

    罗彦闻言,大笑道:“你也要知足,你可是大唐第一个权柄不比县令低的笔吏。”

    (因为要赶在责编放年假之前将新书的大纲送上去等候批阅,所以今晚暂时两更,好生将之操办一番,还请大家见谅。每天依旧三更,不耽误。)(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七章 不务正业的刺史

    益州出了一件大事。

    很多人在自从罗彦前来的第一天,就开始观望这位年轻刺史的做事套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例行要烧到官场上,这样能够最快速度树立起上官的威严。

    但是让他们失望了。

    罗彦非但没有烧官场,相反对于益州的官员还保持了极度的信任。

    不过两天时间,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兴修水利。建议是这位提出来的没错,但是接下来便全盘交付给长史杨瑞,自己反而不再露面。

    但就在人们以为这新来的刺史也就这样的时候,刺史府忽然发出一道谕令:自今日起,益州将成立专门的市舶司,由新来的刺史府笔吏刘仁轨管理,总理与山蛮诸事宜。

    这个命令一出,让诸县都蒙了。

    首先,朝廷对于山蛮的事务,一般都有专门的招抚政策。这些政策到了益州之后,往往会被交付给地方诸县一并受理,而如今罗彦让人专门负责此事,分明就是要从地方官员手里挖出一块肉来。

    关键问题是,这刘仁轨到底是什么来路,让这些官员有些摸不透根底。须知那仅仅是一个笔吏,罗彦居然就敢让他总理与山蛮的一切事务。权柄一时间居然还要比他们这些县令大好多。

    益州境内有山蛮的县,无非就是德阳郡和阳安郡下辖的八个县。这段时间一直没有得到过罗彦的召见,只以为这新来的刺史只不过是个前来镀金的,因此多多少少也有些怠慢。

    所以这些人有心试探一番这新来的刺史,到底有多大的能耐。

    将谕令发出的第三日,罗彦闲来无事,守在正衙,抱着州志看着。一名差役走上正衙,抱拳向罗彦禀告道:“刺史,金水县县令有文书送到。”

    这还是罗彦来到益州后,第一次接到地方官员的文书,所以也有些好奇。于是放下书册,看着那差役:“将文书呈上来。”

    翻开那差役双手捧上的文书,罗彦仔细翻阅起来。但见那文书之上写道:“益州各山蛮情况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往常此类事务,都是交付地方,量力而行。如今由刺史府总理益州山蛮事务,只怕山蛮会因此造成恐慌。还望刺史收回成命。”

    言辞之间,对于罗彦的谕令似乎多有指摘。

    罗彦冷哼一声,也不说什么,将文书牢牢压在案上。随后要来随侍笔吏的纸笔,在其上大写三个字:“招贤令。”

    一个时辰之后,刺史府中走出了一班差役,在益州各个街坊要道的告示栏中张贴告示。

    当百姓们凑上来围观的时候,有认识字的士子,登时大喜过望。

    “招人五十,前来学习山蛮语言,以备不日市舶司所需。但我益州治下子民,不论蛮汉,但有此心,皆可来刺史府报名。一经录用,可以流外四品待之。”

    莫要小看一个流外四品,其俸禄也足够供养一个四口之家了。

    但是士子们关注的是,开口招人的,乃是当今的刺史罗彦。罗彦举荐贤才的美名,早就随着一些科考的士子传到了蜀地。何况这还是处理蛮汉事务,真要是做成了,只怕将来入仕为官,都是非常显赫的一笔政绩。

    有了这样的诱惑,源源不断的士子开始向益州刺史府涌来。

    招人的事情,罗彦自然不会亲自出马。他招来的三个幕僚,刘仁轨总理市舶司,刘长安另有任用,那么这些事情,自然就交给了甄廉这个本地人。

    士林中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耳闻,知道这甄廉去了一趟长安,回来就被刺史收做幕僚。此时见甄廉出面,就知道传言非虚。

    当罗彦再次见到甄廉的时候,便发现他春风满面地走进后衙,很是自信地朝着罗彦禀告道:“东主,此次招录五十人,有汉族三十九人,山蛮十一人,都是在我益州官学进学过的。身家清白,素无劣迹。”

    对于甄廉的考验,罗彦在来益州的路上就已经做完了。虽然甄廉却是有那么一点得意忘形,但做事绝对不会出什么差错。

    点了点头,罗彦说道:“既然人员定了,那么告诉他们,三日之后,到我刺史府前来学习山蛮语言和朝廷关于山蛮的政策。”

    甄廉点点头,略一迟疑,随后问道:“东主,不知我可不可以也跟随他们一道学习这些。学生虽然是益州本地人,但是也素无学习山蛮语言的机会,更不用说专门了解那些朝廷政令了。”

    看着甄廉一脸的期待,罗彦笑了笑:“你要是有暇,便一起过来学习便是了。你也不要担心,将来总有你的用武之地。”很明显,这是刘仁轨的委任,让甄廉有些感觉紧张了。

    招录的士子,原本以为刺史府会专门寻找通晓蛮汉语言的人为他们教授语言,谁想到,第三日到了刺史府,赫然发现,堂中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年轻的不像话的刺史。

    罗彦看到士子们前来,点点头,指着下边的座位说道:“从今往后的三个月内,早间讲山蛮语言,下午讲招抚律令。每旬一次考校,连续两次考校不合格,即行黜退。”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在招贤令中就已经言明了这些事情,士子们自然不会反对。

    当他们坐下之后,期待着夫子进来教授的时候,只听得上首罗彦开口说道:“今日你等要学到,乃是山蛮的日常招唿语言。益州,用山蛮话说就是……”

    士子们顿时惊呆了。

    合着,这刺史赫然要赤膊上阵啊。

    更让他们惊讶的是,罗彦说的山蛮语言,居然准确无比。他们既然能够在那么多士子中脱颖而出,绝非甄廉自己讲了人情。相反,甄廉做事的认真,绝对值得罗彦信赖。

    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山蛮语言的底子,有些甚至本来就是山蛮,归化后进入官学学习。两边的语言都精熟无比。

    士子们此时除了惊诧,唯有认真跟着罗彦发出那一个个奇怪的音调。

    然后,成都府城就传疯了。

    新来的刺史,居然通晓山蛮语言。这是第一件人们为止震撼的事情。这第二件,便是那刺史府教授山蛮语言的,赫然就是这位刺史。

    还有什么,能比一个大人物纡尊降贵这般关心蛮汉事务能够让人们震撼。

    “我益州究竟迎来的是怎样的一位刺史啊,原本以为他说要解决山蛮的问题,只是为了安抚人心,不想居然这样认真,会亲自上阵教授士子山蛮语言。”

    “你还别说,这下山的蛮子,还真是有可能在这位刺史的任上被解决。”

    “说起来,咱们也有半月没见着那位吴王殿下从都督府出来了吧。”

    “唉,你不说,还真没有注意到。自打听说这刺史将吴王打下马来,便再也没有见过吴王的身影了。”

    “那岂不是说,这位已经在我等不知不觉中,做成了其中一件事情?”

    在人们严重最难的一件事情,被罗彦就这样做成了。他们可不知道,口中的吴王殿下,正在天威军中受苦呢。

    但是,有交口称赞的,自然就有极度失望的。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一些商贾:“也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刺史,到底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铁钱的问题。我等行商,每每载数车铁钱,也不过是换同样的物品。”

    “是啊,要是首先解决铁钱的问题,我等决定交手拥护啊。”

    不过,显然要让这些个商贾失望了,罗彦既然说了要教授这些士子三个月,那就绝对不会在这段时间有什么别的举动。何况,在他的心中,解决铁钱的问题,最快捷的手段,便是在这益州境内树立极高的微信和声望。

    但,民间的议论,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在官场上,反而是另外一番风景。

    金水县县令的文书,自然在呈送的时候,便引起了其他各县的关注。至于内容,金水县令早就向阳安郡的另外两个县令通传了意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也让其他各县知道了情况。

    罗彦的举动,无非是无声的反驳,你说不行,我偏要继续做下去。你的文书,我压根不管。

    可是,还有另外一重意思,那就是,这位新来的刺史,为人有些软弱。须知若是遇到强势一点的刺史,看到那金水县令的文书,绝对会专门下发谕令,申斥其人。

    但罗彦仅仅是将文书压下,再也没有其他的表示。那就说明,目前的这位刺史,说白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与他们这些县令交手。

    对于诸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既然刚来都没有什么手段,往后也就不用想能从他们身上割肉了。混迹官场到县令的层次,哪里有什么善于的人物。

    殊不知,他们这样的想法,正好步入了罗彦已经设计好的彀中。

    所以,到最后不论百姓和商贾们怎样评论,都为罗彦起了一个很是特别的名字,唤作:“不务正业的刺史。”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风起兮益州城

    三月为期,这不仅仅是罗彦给士子们定下的期限,同时也是他给自己定下的期限。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时间。就在农时到了时候,杨瑞匆匆自蒙阳赶来。

    “如今沲江的工程不日就可以竣工,不知刺史什么时候有暇,也好正式竣工。”杨瑞回来之后才知道,金水县的县令闹出了不少的幺蛾子。若是没有见识过罗彦的厉害,他倒是可以为这金水县令说几句好话。

    可罗彦显然不是什么善人,虽然不知道一直引而不发是什么意思。但正因为这样,杨瑞知道罗彦图谋甚大。

    九陇县,作为此次开凿河流的主要受益地区,也是此番兴修水利的终点,百姓多年来深受灌溉之苦。自从三月前刺史府发出谕令,征发民夫的时候九陇乡民便踊跃参与。

    这不,当宽阔的河道彻底从沲江引来清水,挂着红绸的闸板外,围拢着的百姓欢腾不已。

    作为此次主持兴修水利的官员,杨瑞走到人群前边,很是感慨地说道:“三月之前,当我从刺史口中听到要从沲江引水来九陇,内心是震撼的。杨瑞为官大半辈子,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官员,在甫一上任,就能这般明确地规划出这样详细的工程。”

    说到这里,杨瑞很是恭敬地回身朝着罗彦一拱手,这才转身说道:“此番成功,全赖刺史非凡魄力。方使九陇与唐昌百姓受益,有此父母官,乃我益州之幸事。”

    说完之后,朝着罗彦一引:“郎君,不如你来向百姓们说几句。”

    罗彦正有此意,也不拒绝,走上前去。看着下边争着往前挤着,要看他这位年轻刺史的百姓们说道:“如果你们以为,这是我或者是杨长史的功劳,那么我要告诉你们,想错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如果你们听不懂这句话,那么我便为你等做一个解释。老话说的好,天上掉官帽,脑袋要伸出去。”

    这句很是粗浅的俚语,一下子就拉近了罗彦和百姓们的距离。

    “尔等若是不日日苦熬力气,让我等这些官员,如何将这长达数十里的沟渠挖开。天行有本,人各有职。我等不过是动动脑子,你等便要花三个月的时间,耗费无数的力气来实现。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你等才是真正的大功臣。”

    可没有一个官老爷会这样告诉他们,这些事情是他们自己就可以做到的。

    “益州乃是天府之土,有史以来,发生过的旱涝饥荒,基本上与益州没有太多的干系。但是,饿不死,也吃不饱,这样的情况,在益州反而很多。是时候,该改变了。”

    什么叫不明觉厉,这就是了。尤其是那句该改变了,让九陇的乡民感觉到,一瞬间就多了不少的力气。

    而百姓们望着眼前这位年轻人,一身朱红的官服,似乎在那阳光中闪闪发光。

    当杨瑞陪着罗彦将那象征通水的闸板拉上来,百姓们一阵阵欢唿,那一声声尊敬的“郎君”,让杨瑞不由得感慨。要知道罗彦在这个工程里头,也就最后这一天露了一面,但是,获取的声望,居然还比自己这个主事人高。

    罗彦接受了地方官员庆功宴的邀请。

    虽然这件事情只是让九陇和唐昌的百姓受益,可是前来陪着罗彦的县令,显然不止这么多。蒙阳郡下辖的四个县,县令都亲自前来。

    加上杨瑞和罗彦,六人在九陇县令安排好的酒楼中坐了一桌。

    金水县令的作为,大家都有所耳闻。其实做到这里,四位县令对于罗彦还是有些轻视的。谁让他这三个多月基本上半点存在感都没有呢。

    可是,当罗彦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就让这些人顿时冷汗涔涔。

    “沉寂了三个月,益州的风云,就从今日开始了。”

    可没有人敢说这是一句闲话。要知道在此之前,罗彦在刺史府已经足足呆了三个月,偶有出府,据说也是去天威军和那杨奋威大将军闲聊。

    也就是说,罗彦这回,是真的要开始动手了。

    看着愣在那里的几人,罗彦笑了笑:“不日,市舶司就要开始正常运营了。对于益州来说,这还是一个新的衙署,所以,届时我会着急二十四县的县令前来,一并公布陛下的诏令。”

    谁都没有想到,罗彦居然还有这样的底牌。

    在座的几人,同时为那金水县令和这段时间的一直跳脱不已的几个县令感到悲哀。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偏生在罗彦这个阴沟里翻了船。以这位的忍让,难保到时候手段不会很凌厉。

    收获的季节,百姓们自然是忙碌不已。尚未彻底收完庄稼,官员们自然也不着急让差役们征收赋税。

    但是,一道突如其来的召集令,让这些县令们放下了偷闲的心思。

    “七月初五,诸县县令与县丞,必须到达刺史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

    此次召集令的手笔显然不似自杨瑞所出,那么刺史府有这样权利的,也就仅一个罗彦了。

    在某些人严重的装腔作势,在另外一些人眼中,则是将獠牙露出,狰狞不已。

    到七月初五不过是转眼间的事情。辰时,正是官场规则中下官参见上官的时间。罗彦的谕令中虽然没有明说到底什么时候准时到达,但潜在的意思自然是这个点。

    当罗彦走进正衙的时候,刺史府的上下属官都已经悉数到达。往下首一扫,赫然发现当日在接风宴上的面孔少了三位。

    “杨长史,人可曾到齐了?”

    没错,罗彦这就是在明知故问。

    杨瑞很是知趣,从左便上首位置站出来,朝着罗彦一拜,说道:“如今刺史府上下都已到齐,二十四县,除金水、金堂,平泉三县县令未曾到达,其他都已到齐。”

    得到这样一个结果,罗彦并没有如同他们想象中那般暴跳如雷。反而很是和气地朝着座中诸官说道:“谕令仓促,想来诸位也没有来得及用过早茶。罗某知道诸位辛苦,所以早早就准备了一些茶点,请诸位垫垫肚子。至于没有到来的三位,我等先等等。”

    一如传说中的软弱,罗彦很是和气地朝着下边诸官说着,便有早就候在衙后的差役将精致的糕点和茶水送了上来。

    原本的着急,合着就是为了让大家喝点茶吃点饼。有不少县令纷纷暗笑,这位刺史啊,还是太嫩了。难道不知道,这样下去,原本就残存无几的威望,都变得荡然无存了?

    不过,刺史府的糕点倒是不错,看来往后这益州又要流传一则笑话了。刺史和他府上的糕点一样,任人咀嚼。

    这般吃着糕点,罗彦又有心让气氛更为轻松一些,便让诸官员说说这治下的轶事,于是乎瞬间正衙上演了一场茶话会,某些官员便是连最为基本的尊敬都消失了。

    眼见灌了两个时辰茶水,时间也到了晌午天,那三位县令依旧不见踪影。罗彦只能略微有些失望,站起来朝着座下诸官说道:“看来,金水金堂平泉的三位同仁是有些路途遥远,诸位不妨先去歇息两个时辰,到了申时一刻,准时前来,我有要事要宣布。”

    召集令就此成了笑话,罗彦略微有些失望地转入后衙,留下一群不知所谓的官员们。

    便是杨瑞,也不知道罗彦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看着衙中闹哄哄的官员,只能严肃地说道:“既然刺史说申时一刻前来,尔等切勿迟了。”

    “杨长史你老人家就是会吓唬我等,申时来了做什么,难道又要吃一顿糕点不成。”下边有个县令胆子放开,这会儿朝着杨瑞开起玩笑。

    “勿要自误。”事到如今,杨瑞仅仅能够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但是罗彦的真正意图,反而有些捉摸不定了。

    一个有些闷热的晌午,除了美美的睡上一觉,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消磨时间的办法。

    当罗彦在申时初到达正衙的时候,除了刺史府的主官,二十四县的县令只有十八位到达了衙前等候。除了之前就不在的金水三县,又有双流、晋原、什邡三县的县令不在。

    罗彦并没有就此开口说话,反而是静静等待起来。闲暇无事,竟是手指叩着桌案,一声声让在场的官员好笑不已。马上就到申时一刻的时候,晋原县的县令匆匆赶来,向罗彦匆匆一拜,混入人群。

    “咣”的声音戛然而止,只见罗彦站起来,脸上饱含着笑容:“好了,申时三刻已到,金水金堂平泉什邡双流五县县令,不遵上官谕令,以致耽搁军政要务,自此之后贬为流外小吏,五县事务,在吏部没有委任新的县令之前,暂由各县县丞负责。”

    很显然一个刺史的职权还不足以就地将一个县令撸下去,何况还是五个。

    顿时就有官员反对道:“罗刺史,官员升迁贬谪乃是吏部的事情,你怎可越权夺官。更何况,你也事先没有交代此次前来要宣布的乃是军政要务。”

    正需要这样一个立威的由头,罗彦怎么可能不珍惜。咧开嘴,很是灿烂地笑了笑,从怀中掏出一道诏书伸向杨瑞:“杨长史,你可以帮这位念一念,看看我到底有没有那个权利,将这几个罔顾纲常的败类拿下。”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九章 这才新官一把火

    看到诏书的时候,在场的不少官员便开始心惊胆战。能够让罗彦这样信心十足地抛出来的杀手锏,想来其杀伤力绝对不是那么简单。

    杨瑞也有些心情复杂地走上前来,接过罗彦手里的诏书,大声念着。

    这册诏书,正是罗彦当初在天威军大营向杨奋威展示的那一份。杨瑞尽管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但是依旧被其中的内容给震惊了。按照这个意思,罗彦只要在任一天,那便是隐形的蜀中王。

    而衙中站着的那些个官吏,此时背后都是一阵冷汗。合着,这位从一开始就是蓄势待发啊,就等着这一刻有人犯在他手里。还好方才没有当那个出头鸟,不然这辈子可就真的完了。

    等杨瑞念完之后,罗彦再次问道:“如今,不知道我有没有这个权利?”

    半晌过后,罗彦继续说道:“既然你等再无异议,那么就开始宣布召集你等前来的目的吧。

    你等也知道,前些时候我召集了一批士子教授蛮汉语言和朝廷招抚律例,如今效果不错,可堪大用。所以,这市舶司可以提上日程了。”

    市舶司的提议已经是三个月之前的事情了。原本以为罗彦会就此罢手,不想直到今日,才真正的着手实施。

    就冲这份隐忍,就让在场的官员们觉得,这位刺史绝非先前的印象那样软弱。

    有了先前的立威,这回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敢于直接冲撞罗彦的威严。

    成都府城,此时最大的酒楼中,双流和什邡以及金水金堂平泉五县的县令正坐在一间雅阁中大肆吃喝。初秋时节,不少时蔬都被端上了饭桌。

    金水县令作为此次与罗彦暗中较劲的主谋,这时正异常兴奋地对其他四人说道:“要我说啊,这刺史就是个毛头小子,咱们压根不用理会。今早我等不去,你看,他还不照样没啥反应。”

    “是啊,兄台说的不错,倒是我俩,傻傻地吃了一肚子茶水,午间便溺都是一股子茶水味。”

    “我看那晋原县令就是个软蛋,说好了一起吃茶,不想这厮居然就这样软骨头,踩着点赶往刺史府了。”

    “唯今我只是顾虑,真要是朝廷下来什么事情,我等不会耽误了吧。”双流县令毕竟胆子小,有些担心地问道。

    “哈哈,放心吧,只要是朝廷的事情,就会有塘报送到县衙。我等担心个什么。再说了,今晚本来就计划着邀请杨长史以及诸位同僚吃饭,到时候咱们再问问不就行了。”能够想出这样一举两得的主意,金水县令很是得意。

    得意的时候,自然要哈哈大笑几声。但就是这几声笑,引来了几位不速之客。

    只听得雅阁的门扉被粗鲁地推开,从外边走进来几个身穿皂服的差役。

    听得门前响动,金水县令很是不悦地朝着门前叫嚷:“谁这么大胆子,敢搅扰我等吃酒。”抬头一看是几个皂隶,更是不耐烦:“滚,有什么事情,等我们吃过酒之后再说。”

    若是往常,这样的皂隶即便是归属刺史府,金水县令也不敢这样放肆。但谁让现在的刺史软弱可欺呢,即便是不给皂隶们好脸色,那毛头小子也不敢把自己等人怎样。金水县令如此想着。

    谁知道,为首的那皂隶冷冷地笑着:“吆,几位爷这个时候还想作威作福啊。兄弟们,将他们的公服给我扒呃。嘿嘿,居然敢折我们郎君的面子,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这皂隶话音一落,当即从身后的门外跑进来十来个皂隶,大步上前,气势汹汹走向这五个县令。

    “你等好大狗胆,难道不知道我等五人乃是朝廷七品的县令,居然敢以下犯上,真是不要命了。”金水县令这个时候虽然有些慌张,但依旧色厉内荏地呵斥道。

    但这些皂隶可完全没有顾忌他的呵斥,倒是为首的那个皂隶依旧站在原地,很是不屑地说道:“你以为你是那高高在上的县令不成?别做梦了,就在刚才,咱们郎君已经当众宣布,将你等的官职尽数夺去。不久之后吏部文书就会下来。”

    “什么,我不信,他罗彦哪里来的权利,敢夺我等的官职。”莫说是金水县令,其他几人也是一脸的不相信。

    但是皂隶们可亲眼看着杨瑞将那份诏书念完,已然知道眼前这几位丢了官帽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哪里还会多做解释,两人逮着一个县令,很是粗鲁地将那一身公服从其身上扒下来。

    直到这个时候,五人才彻底傻了眼。

    以这些小吏的油滑,如果不是已成定局,这些家伙怎么敢在自己头上动土。

    一楼有不少闲适的人坐着喝茶饮酒,方才十来个皂隶凶神恶煞地上楼,就知道这些人今天是要搞事。谁成想,这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从楼上压下来几个连外衣都被扒了的人。

    里头当然有消息灵通的,三五个凑到一起,居然还真就把这押着的五个人给认全了。

    这下子可不得了。

    “乖乖,那不是金水县令么,居然被扒了衣裳。这些皂隶是哪里的,怎么这么大的胆子。”

    “我猜啊,绝对是都督府的。咱们益州除了那位吴王都督,可没人敢有这个胆子。”

    “我觉得吧,还真有可能是都督府的。押着的这五个人可都是县令。”

    “什么?”

    “你看啊,走在前头的那是金水县令,其后就是什邡县令……”一番介绍之下,周围的人似乎更加认定了这是李恪的手笔。但就在这个时候,人群中爆出一声冷笑:“一群不懂装懂的货色。看清楚了,那些皂隶的服饰,明明就是刺史府的差役。更何况,押着第三人的左手那个,就是城东桑家的小儿子。他在哪里当差你等也有所耳闻。”

    “刺史府?不可能吧。”尽管知道这人说的都是真话,而那桑家的幼子确实是刺史府的差役,但事实摆在眼前,有了先前罗彦的那副窝囊样子,谁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就在人们议论的时候,五个人已经被皂隶们押着往刺史府走去了。

    风云变幻不过是半天的事情,刺史府内罗彦将自己关于市舶司的规划说完,便无意征询其他人的意见,很是强硬地告知那些个县令,谁要是敢怠慢,那么前边几个县令就是他们的榜样。

    随着刺史府重新转回安静,成都府城顿时热闹起来。先前几个县令被带走已经是足够让人震惊的了,而随后那些个小吏出来口口相传,将罗彦的谕令向百姓这么一宣传,顿时牵动了不少人的心。

    成都府内这些年搬进来不少归化的山蛮。当初为了招抚这些人,朝廷确实许诺了不少条件。但是当他们到了成都府,却发现这些条件居然有大半被敷衍塞责不予兑现。

    所以,成都府城的山蛮可以说的上日子过的寒苦。

    第二日,城西的一处茅屋,汇聚了不少服饰略微有些奇怪的人。

    “族长,你说,这新开的市舶司,对于咱们,到底是好是坏?”一个精壮的男子,朝着主座上以为须发皆白的老人问道。而在他的身边,有不少人带着和他一样的疑问,朝那位老人看去。

    只见老人拈了拈胡须,沉吟了半晌,这才说道:“这件事情,咱们还需要再等等。”

    精装汉子似乎被这位老人的沉吟给憋急了,不由得急声说道:“咱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这几年要不是从山里带了些东西,咱们早就被活生生饿死了。就是如今,咱们这些小崽子都弱的风吹就倒。在这样下去,咱们一族可就彻底没有指望了。”

    “铁汉啊,再等等。几月前我就让秋生他们几个前往刺史府了,想来不久之后,他们就能够被放出来。到时候咱们仔仔细细问个清楚,不就什么都知道了。”

    精装汉子似乎是被这么一说,又看到了希望,因此也不再多说什么。

    就在这些人要散去的时候,忽然间响起敲门声。

    屋内的人不禁脸色有些不好看。他们可是被官服盯着的人,这样集会本来就是犯忌讳的事情,要是被那些个皂隶抓个现行,只怕今日又不能善了了。

    但是随着敲门声响起,老人也只能无奈地朝着门前一人使个颜色。此人很是小心地透过门缝往外看去,只是一眼,便很惊讶地将门打开。

    原本人们心里就提着线,见门被打开,登时大惊失色。不过,当他们看到进来的人之后,又是一阵开心。

    “哈哈哈,秋生,咱们正说你呢。快来坐,这位是你的朋友吧,赶紧来这里坐。”人们重回热情,很是客气地将门口的两人请了进来。

    那个叫秋生的年轻人,此时朝着身后看了看,见身后的年轻人点头,便很是随意地走进来。

    两人被安排到主座那位老人身边,老人点点头,看了看这秋生身边的年轻人,问道:“秋生,你的这位朋友,也是与你一起去刺史府学习的?”

    还不等秋生说话,那年轻人就说道:“哈哈,老人家说的不错,罗某正是在刺史府。听闻秋生乃是成都府治下归化之人,这段时间在刺史府看了很多朝堂招抚政策,正要前来与老人家探讨一番。”

    (未完待续。。)

第四百章 立威之后好做事

    老人有心改变自己这些人的处境,虽然也知道仅仅几个小小的士子压根翻不起什么风浪,但依旧不愿意放弃那丝希望。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听这年轻人问起,神色略微有些黯然,随后便有些忧伤地说道:“真要说起来,我等蜀地山蛮,也是中原一脉。只是许多年前躲避战乱,以至于扎根山林,不想时日一久,反倒成了同族眼中的山蛮。”

    见这年轻人对于自己这番为自己一族正名的话没有反对,老人便继续说道:“后来大唐建立,当时武德皇帝下诏招抚,许下种种承诺。我族早有归附之心,也不管这许诺能否兑现,便举族搬入成都府。谁知道,当时的益州刺史不兑现承诺,反而将我等软禁在此,行止不得出府城范围。”

    老人说到这里,便听到那年轻人气愤地拍案:“老人家,后来的事情不用说了我也知道了。有了你们的前车之鉴,莫说成都府,便是益州乃至蜀地的山蛮,对于朝廷招抚都畏惧不前。以至于时间越久,对于官府的戒备越深。”

    叹了口气,莫说老人,便是其他人,也有些唉声叹气。

    说到这里,年轻人很是奇怪地问:“老人家,若是如今朝堂能兑现当初的承诺,不知老人家能否帮忙,让我等与益州各地山蛮搭上线。”

    “什么?”听到年轻人这话,老人家大惊失色。要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武德年朝堂许诺给他们的事情,确实有些关系重大了,岂是一个书生能够随便决定的。“唉,你这后生,这等胡话还是不要乱说。不过,要是真能够将当初的招抚承诺兑现,莫说搭线,便是帮朝廷招抚我们的那些同族,也自无不可。”

    谁想到那年轻人听完老人的话,喜上眉梢:“老人家,此话当真?”

    “当真,哪能不当真。只是,我看啊,我这辈子是没希望看到朝廷兑现承诺了。”老人有些唏嘘。从当初招抚到如今,已经十五年过去了。而自己,也从当初的壮年迈入老年。

    青年很是欣喜。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跟老人那样好说话的。等老人唏嘘完之后,屋中就有几个壮汉很是不满地说道:“你这个书生也就知道胡吹大气。何况,我们已经被官服骗过一次,难道还要让其他人跟着咱们受累。”

    青年闻言眉头一蹙。

    众人原本以为,这青年会无话可说。谁曾想这回张嘴说话的,却是他们的同族秋生。

    “罗刺史听说了咱们的处境,好心好意找我带他前来,了解咱们的情况。你等怎可这般放肆,肆意攻讦他老人家。”

    秋生虽然年少,但是毕竟也是个读书人,在族中说话多少也有些份量。这一句话出来,登时让屋中所有人都一阵心惊胆战。乖乖,眼前这个陌生的年轻人,居然是那个这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刺史。

    如果说吓尿就能够免除他们方才出言不逊的罪责,这些人情愿一裤子的淋漓以用来赎罪。事实上并不能,所以他们只有战战兢兢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求饶。

    便是那老人,此时也一脸错愕地跪下,虽然不曾那般狼狈地倒头就拜,但也不敢直视年轻人的眼睛。

    “好了,大家都起来吧。我知道这些年朝廷给诸位带来的磨难,让你们心生怨忿。这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益州刺史府出尔反尔,并不是陛下的意思,也不是朝堂的意思。前面那些官吏的罪责,罗某自会向陛下奏疏言明。当务之急,还是需要诸位能够鼎力相助,一举招抚益州境内山蛮。”

    被揭破身份,罗彦自然也不再隐藏。将地上跪倒的一片人都叫起来,很是坚决地向屋中所有人说道:“既然我方才说了,要将先前朝廷允诺的条件一个个都兑现,那么,三日之内,益州府便会有动作。为了让你等安心,这几天,我与你等同吃同住。”

    罗彦已经见识了这些人对于官府众人的戒备。为了最大限度地取信于人,他决定自己便陪着这些人,让他们看着自己,同时逐渐享受当初应有的待遇

    刚刚被罗彦叫起的众人,再一次跪倒在地。但是这一次,近半人磕着头,却涕泗横流。

    刺史府内,长史杨瑞正着急上火。

    昨日议定要招抚山蛮,可是一大早起来找刺史,却被告知刺史带着一个学生往城中去了。这会儿全益州的官员都等着罗彦下令呢,是想到昨日一把火烧了三个县,今日却没有出现所谓的乘胜追击。

    这位刺史的天马行空,杨瑞算是领教了。

    想想衙前站着的大小官员,杨瑞正要让他们都暂时回去呢。不想正在这个时候,差役前来通报,跟着刺史出去的那个学生回来了,言称有要事向他禀报。

    当秋生走进后衙,杨瑞一个箭步就冲过来,很是急切地对他问道:“怎的就你一人回来?”

    杨瑞在益州刺史府为官多年,秋生无数次见过他,但从未看到有如此神情失常的时候。迫于杨瑞那股扑面而来的威严,秋生很是老实地回答:“刺史有书信让我交给长史,至于他,现在正在与城中归化的山蛮交谈。”

    提起归化二字,杨瑞心中就是一惊。山蛮为何无法招抚,根本原因就是在这里。

    而如今罗彦居然主动跑过去,这般胆略,只怕山蛮一事还真的能够闹出点什么名堂来。

    打开罗彦的书信,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然杨瑞有些苦笑。

    “吾在归化山蛮之处,招抚之策,自此而始。当日招抚之种种条件,于三日内,务必一一兑现,不可畏其艰难便敷衍塞责。吾在山蛮处,静候佳音。”

    短短的几句话,盖上了刺史大印和罗彦的私章,便有了千钧之重。

    杨瑞手里持着那张纸,静立半晌,待回过神来,也不理会还在身边的秋生,径直向前衙走去。

    此刻益州众多官员在衙前已经等候了一个多时辰。若非是昨日罗彦那般雷霆手段拿下三个县令,只怕这会儿他们早就去大街另一边的茶铺里吃茶去了。

    慑于威严,在大日头底下晒了这么久,当听到前衙杨瑞一声:“刺史府诸曹及成都府主官留下,其他人回去等召见。”这些人是真的松了一口气。

    今天这一关,应该算是度过了。

    但是被召见的人可就没有这么轻松了。战战兢兢地走进前衙,却发现堂上坐着的压根不是罗彦。

    大唐官制,刺史不在时,可由长史署理一切事务。杨瑞此时坐在主座上,那就说明今天是杨瑞主事了。这下心里的不安终于被压下,匆匆向杨瑞见过礼,众人便眼巴巴地朝着杨瑞看过去。

    “召你等前来,乃是刺史有事要尔等去做。”杨瑞并没有客气。罗彦的书信没有给他留任何余地,而且他也知道,做好了罗彦吩咐的事情,才是真正打开招抚山蛮的开始,因此也不敢敷衍。“户曹协同成都府将这些年招抚山蛮的卷宗找出来,仓曹以及法曹,待卷宗找出后,允诺的一应条件,立刻兑现。”

    杨瑞此言一出,顿时前衙一片哗然。

    “郎君,这可不是在开玩笑啊。要知道当初朝廷为了招抚山蛮,允诺的条件可是相当优渥……”户曹在六曹中地位不低,因此站出来硬着头皮说道。

    结果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到杨瑞以拍案:“我当然知道条件不低,但是刺史有令,必须在三日之内开始补偿。如果你等感觉做不了,那就只能换一些人来做了。”

    话不可谓不重。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朝廷这些年下发的招抚款,都是被挪作他用。如今真要补偿,先不说这数额之大绝对能够掏空半个益州府库,单是他们,从此就要少一笔进项。

    但这话既然是罗彦说的,只怕还真的只能按照杨瑞的吩咐去做。

    杨瑞是什么人他们都了解,这种事情他压根就不可能做那个急先锋去。既然如今能够这般强硬地说出以上的话,那就说明事情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

    因此这些人只能唯唯诺诺地点头。看到这个情况,杨瑞脸色才稍微好看一点,随即和缓地说道:“你等须知,招抚山蛮乃是此时上任之初便定下的事情。既然拖到如今,那就说明事情已经成了定局。尽心竭力,泰然自若;敷衍塞责,死路一条。”

    环顾一周,杨瑞再次申明:“记住,只有三日。”随后便什么也不说,往后衙走去。

    而此时,大堂上的官员们苦着脸,相向而视。

    “户曹公,这回,咱们可是有的忙了。”成都府城的县令朝着户曹一拱手,有些郁闷地说道。查找卷宗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三日后就要开始补偿,总得留出一日让仓曹他们准备。

    对他们而言,只有两天的时间。

    而法曹则是一脸促狭地朝着仓曹笑道:“这回,你这个管账的,可是要从身上割肉了。”

    (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510/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文宗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悟道娑婆所写的《贞观文宗系统》为转载作品,贞观文宗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文宗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文宗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文宗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文宗系统介绍:
纯洁的少年带着一个文青的系统穿到唐朝武德年,李世民还在当秦王,魏征还在当腹黑太子党,李白杜甫啥的还没出生,初唐四杰也还未降世。身怀系统,看我书生觅封侯贞观文宗系统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文宗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文宗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