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带着仓库到大明TXT下载带着仓库到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带着仓库到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迪巴拉爵士     带着仓库到大明txt下载     带着仓库到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94章 莫名其妙,霸道的大明

    兄弟姐妹们,月底最后三天了,瞅瞅自己的月票,都往仓库放吧!

    ……

    朱棣的到来让张淑慧有些吃惊,赶紧带着家人迎接。

    按理皇帝也不该见大臣的家眷,可朱棣却对那些礼法嗤之以鼻。

    行礼后,土豆好奇的看着朱棣,然后伸手从荷包中摸出一块麦芽糖递过去。

    “吃。”

    朱棣的面色有些黑,张淑慧急忙把土豆叫过来,然后请罪道:“土豆都被臣妾宠坏了,陛下恕罪。”

    “铛……”

    土豆刚张口,就被张淑慧捂住了嘴巴。她尴尬的笑了笑,心想要是铃铛冲出来,今天这麻烦可就大了。

    朱棣摇摇头,目光幽深的看着张淑慧,问道:“方醒只有一妻一妾,你怎么想?”

    张淑慧的心中一紧,答道:“陛下,臣妾不敢妄言。”

    “朕许你说。”

    朱棣却不肯放松的追问道。

    张淑慧握紧双手道:“陛下,拙夫不善谋身,家中本是清静地。”

    这个暗示已经够明显了,朱棣点点头道:“嗯,方醒为国而不惜身,朕自然看在眼里,你贤名在外,当好生伺候。”

    “朕走了。”

    朱棣好像就是为了来问这句话,然后就走了,让张淑慧有些六神无主,赶紧叫人请来了解缙和黄钟。

    解缙来后,就皱眉道:“陛下这话……怎么有些试探之意呢?”

    “解先生说的没错,陛下不会平而无故的来方家庄,更不会平而无故的召见臣妻,这……”

    老朱做事天马行空,让下面的人也是一头雾水。

    解缙最后说道:“此事无需担忧,陛下若是有什么打算,德华那里自然会有蛛丝马迹。”

    ……

    草原上的牧草开始枯黄了,阿鲁台的信心又恢复了些。

    走出大帐,阿鲁台白色的肤色很是醒目,他看着远处的羊群道:“大明那边的货为何没到?”

    身后的谋士低声道:“太师,此次延期那么久,怕是出了意外啊!”

    阿鲁台笑道:“那些明人收了咱们的钱,若是敢半途而废,马上就派人去明人那边散播消息,以明皇的性子,抄家灭族就在眼前啊!哈哈哈!”

    “太师,明人好像在攻伐朝鲜那边,朵颜三部也被那个魔神一扫而空,在奴儿干都司,明人已无敌手,太师,咱们要小心啊!若是明人从侧翼而来,咱们……”

    “怕什么?!”

    阿鲁台威严的道:“在我们和瓦剌人分出胜负之前,明人不会进入草原,而且明皇的年纪大了,自从丘福战败之后,明皇就不敢让大将出塞。他们还要迁都,等把这些弄完,最少两年!”

    谋士喜道:“两年的话,明皇又老了两岁,太师,那时候的他,别说是亲自冲阵,可还能坐稳马背?”

    “哈哈哈哈!”

    ……

    李彬驻守在新建的镇奴城中,不断派出小股骑兵向周边探索,遇到小部落就收拢回来——大明需要放牧的牧民。

    镇奴城内的建筑全都是水泥砖房,李彬对此很是满意。

    “从古至今,一个火头就毁掉一座城池的事不少,兴和伯大才!”

    李彬目光炯炯的看着跪在堂前的人,沉声道:“不管你等是何部落,不管你等的血脉多高贵,所有人,要么举族前来为大明放牧,要么……车轮以上的男子尽数斩首!”

    下面穿着皮袍的男子听了通译的话,拼命的磕头叫喊。

    “侯爷,他说定在一处放牧,时日久了牧草都废掉了,所以只能四处逐草而居,恳请您放了他们,他愿意每年出一百只羊,十头牛作为贡品。”

    李彬面无表情的道:“让他赶紧回去吧,本候许了他一家团聚。”

    男子听了这话,不喜反惊,一堆话就冲了出来。

    什么一家团聚,是去阴曹地府团聚吧?

    “侯爷,他说马上就全族搬来。”

    李彬点点头:“告诉他,他可以跑,跑的远远的。”

    男子哪里敢,只是苦苦哀求,说是希望能去种地。

    李彬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等男子走了之后就说道:“倒是个聪明人,也没野心。”

    有麾下将领冷笑道:“他若是敢跑那倒是有趣了,大明不会停止探索的步伐,越往北走,就越难活!最终他会自己回来,否则就会被吞并,那些蛮子可比大明狠多了!”

    种地的话,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大明的佃户,至少一族人不会饿死,不会被冻死。

    两者相比,聪明人,没有野心的人,自然会做出选择。

    李彬的目光俾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阿鲁台管中窥豹,妄尊自大。瓦剌蛰伏,可野心勃勃,且等他们斗,斗出个结果之后,大明自然会让他们知道这话的意思!”

    北风渐起,草原上又进入了蛰伏期……

    ……

    方醒得知朱棣来家后也没啥反应,只是让张淑慧不要声张出去。

    老朱如今越发的苍老了,考虑事情的角度和以前也有差别。

    “不认清这一点的人会吃大亏!”

    方醒昨天带着家人去城中游了一圈,回来就找人准备开工,把隔壁李家的地方弄成北平知行书院。

    “要多种树,还有,留一些地方种植庄稼,书院的学生不能五谷不分。”

    到了主宅,方醒进去看了看,就说道:“围墙打开,藏书楼、教室都得重新建造,不过在此之前就将就用原来的屋子教学。”

    方醒看了这个三进的大宅子,虽有花草树木,可格局却不适合书院。

    “这样吧,解先生看看,如果在边上重新修建书院如何?”

    解缙倒是没意见:“你有钱,那就使劲的花。”

    吕长波有些疑虑:“山长,可这里离城差不多五里地,学生还是得住在这里啊!”

    “那又有何妨?住在书院中,每十日给假回家。”

    方醒站在门口,突然回首笑道:“咱们在北平再造一个知行书院,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解先生,我相信会有桃李满天下的那一天!”

    解缙点头,然后问道:“德华,北边的文风不盛,反而对科学会感兴趣。”

    吕长波点头道:“在下以前有北边的同窗,交往多年,觉着北边人少地稀,秉性粗犷,读书真比不过南方学子。”

    方醒笑道:“咱们的是实用之学,不哼哼唧唧,不用吟诗作画,实打实,学了就有收获,这样的地方正适合科学扎根。”

    解缙紧紧身上的衣服,北边的风让他有些不舒服。

    他在方家的前院有一个小院子,住进去的那天,他就发现了方醒改进的炕床,这样冬天他就不用冒险在屋子里烧炭火取暖。

    年纪大了,又是孤身一人,从上床到起床,那被褥都是冷冷的,就和这人心一样。

    北平当地的官员对解缙很冷漠,这位前‘首辅’的落难甚至成为了大家的谈资。

    回身看着空荡荡的院落,解缙肃然道:“好,咱们就在这儿扎根!”

第895章 北平知行书院

    朱棣的面色不是很好,但不是生气,而是身体有些问题。

    御医诊断后,小心翼翼的道:“陛下,北边干燥,您还得再进几服药,调理一下。”

    朱棣看了满脸担忧的王贵妃一眼,说道:“吃什么药?过几日便好了!”

    御医为难的看着王贵妃,目前在宫中能劝朱棣的也只有这位了。

    “陛下,要不就进药膳吧,毕竟这边气候不比南边,秋冬要小心啊!”

    王贵妃看着朱棣那张有些蜕皮的脸,不禁轻叹道。

    朱棣摆摆手道:“那便这样吧。”

    御医走后,王贵妃柔声道:“陛下,太孙一人在南边,可要召回来?”

    在朱棣有了紧迫感之后,朱瞻基的地位陡然上升,不断被派出去历练。

    “他已经在路上了。”

    朱棣把毛笔放下,觉得胸口的烦闷消散了些,就起身踱步。

    “瞻基年少,幸而未曾学了腐儒那一套,颇有些朕的杀伐果断,方德华有功。”

    朱瞻基开始跟方醒写‘杂学’时,朱棣在冷眼旁观,觉得就是一个消遣。

    皇太孙在学习之余消遣一二,自然不会有人敢哼哼唧唧的。

    等方醒教授的那些内容渐渐的披露后,朱棣就犹豫了。

    数学,物理,化学,地理……

    朱棣甚至想把方醒一家流放到奴儿干都司去,以避免朱瞻基被文人群起而攻之。可当方醒的那些言论被密报到他的耳中时,他思虑再三,搁下了这个念头。

    然后就是争斗,文人们发现皇太孙已经要被方醒给教‘歪’了之后,顿时矛头转向方醒,各种明枪暗箭一起上阵。

    “那个竖子倒是大胆,也知道进退。”

    王贵妃闻言就捂嘴笑道:“连臣妾在宫中都知道,国朝有个兴和伯,仇人满天下,只是深得陛下的信重。”

    朱棣目光幽幽:“他要做孤臣,想要善始善终,朕成全他又有何妨?以后的史书上,朕希望能看到瞻基与他君臣相得,兴盛大明。”

    王贵妃迷茫的道:“太孙妃得了他的襄助,倒是在那府中能过的好些。”

    朱棣对这些没兴趣,他皱眉道:“儿女情长能成什么事?有方醒看着,瞻基也不会独宠那个女人,至于以后,就算是胡氏去了,也轮不到她来做太孙妃!”

    王贵妃幽幽叹道:“都是可怜人,陛下,深宫孤寂,那胡氏生性和气,不会动怒,心肠又软,难啊!”

    ……

    胡善祥觉得自己过的挺好的,特别是到了北平后,没有朱瞻基的太孙府就是她在做主,那些莺莺燕燕们都沉寂了。

    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胡善祥放下针线吩咐道:“那些礼物可送到了兴和伯家?”

    宫女躬身道:“太孙妃,送到了,兴和伯家的回礼正在外间查验。”

    胡善祥皱眉,想阻拦这种神经质的举动,可最后想起了父亲在出嫁前频繁说的规矩,只得长叹一声,重新拿起了针线。

    这是一个完成了大半的荷包,外面正在绣着一对鸳鸯……

    ……

    方醒一到北平就呆在家里不出门,为此朝中不少人说他是怕了拥有主场之利的赵王。

    朱高燧在北平多年,连朱高炽都没他熟。

    这日散朝后,一位官员出城办事,可在顺承门却看到了一张告示,周围许多人在看,有人在读。

    “……知行书院课时以实用之学为主,数学,物理,化学……,本书院将于三日后招收学生,入学考试以数学为主,凡有意者均可前往方家庄报名,三日后截止!”

    “知行书院?是不是兴和伯的那个?”

    “对,三日后考试,录取了就是书院的学生。”

    “那我得赶紧回家去,家里的小子可是学了那个什么数学许久了。”

    “对对对!那书院听说包吃住,什么钱都不用花,就是招收的人少了些。”

    “能进去的都是文曲星,当然不能多!”

    “……”

    那官员听到这些话就勒住马,然后回马进城,事情也不办了。

    随即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朝中。

    杨士奇捂额道:“又来了呀!本官本以为他收手了,可……”

    金幼孜冷笑道:“方德华看似和气,可认准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最了解你的还是你的对手!

    杨荣淡淡的道:“几十名学生,难道能让儒学不得翻身不成?”

    金幼孜把茶杯放下,讥笑道:“可方醒却刊印了许多科学的书册,北平的书院一开,要多卖多少书?有多少人从此要改弦易辙?”

    杨荣皱眉道:“书院的学生不能参加科举,这是方德华自己说的,难道还不够吗?”

    ……

    “哈哈哈哈!有趣!居然把知行书院开到了北平,真是有趣!”

    朱高燧刚从宫中回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笑的让人发蒙。

    “不能参加科举,这就是误人子弟,而且他用刊印书册的法子来推行科学,这是在挖儒家的根基。”

    朱高燧舒坦的坐下道:“金陵便罢了,可他居然还弄到了北平,这就是不让步啊!你说说,从前汉开始,对儒家不让步的最终如何?”

    谢忱抚须笑道:“他靠着太孙和陛下可以一时得意,可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一旦他犯下大错,那就是死期到了。”

    朱高燧嗬嗬的笑道:“本王就看着他作死,最好慢些,太快了少了好些乐趣啊!”

    ……

    可方醒却没感受到这些恶意,他把那些编写好的教材拿给了马苏。

    “大明现在需要的是数学、物理和化学,我们需要用更高的效率来生产出别人没有的东西,而这一切儒学无法提供答案,所以你要好生的去学!”

    这话听着像是在传衣钵,马苏也是恭恭敬敬的,可坐在方醒脖子上的土豆却让气氛变得有些古怪。

    “铛铛铛!铛铛铛!爹!铛铛铛!”

    土豆揪着方醒的头发叫嚷着,铃铛就卧在门口,懒洋洋的在打盹。

    马苏接过这几本书,珍而重之的躬身道:“老师,弟子必不负您的期望,把方学发扬光大。”

    “是科学!”

    方醒有些违心的道,他的内心是想把这门学识叫做方学,可形势如此,他不想顶着炮火被朱棣猜忌。

    “德华,你们好了没有?有人来报名了!”

    方醒起身道:“好了。”

    “爹!出去!出去!”

    土豆说话越来越顺了,就是时不时的要尿床。

    走到前院时,方醒看到外面围了好多人,不禁就笑了。

    不管你们怎么忌惮,怎么打压,可种子我已经播下去了,除非是学蛮清的作法,否则科学将根植于大明,任谁都无法撼动!

第896章 好大喜功的皇帝,朱棣的反击

    来报名的人出乎预料的多,多到连庄户们都自发赶来主宅前维持秩序。

    解缙很头痛,也不顾什么忌讳,直接冲进内院,一把将平安从方醒的怀里抱过来,恶狠狠的道:“外面全是报名的,老夫看了看,最少有七百人。德华,你低估了北平人对科学的兴趣,现在怎么办?若是只取五十人,老夫马上就进城,等方家庄被愤怒的北平人砸成齑粉再回来看看你的下场。”

    方醒觉得怀里空荡荡的,就想把平安抢回来,可看到解缙要吃人的模样,只得尴尬的道:“十取一,这个比例我觉着不错,再说书院的教授就这些,要是招几百人进来,不说外间的忌惮,先生从哪请呢?”

    解缙轻轻的颠着怀中的平安,叹息道:“怎么就要独尊呢?流水不腐啊!”

    “我也想百家争鸣,可这并不现实。”

    方醒看到平安正用乌溜溜的眼睛看着自己,就把语气缓和了些。

    “外间看似热闹,可有多少是诚心求学的?有多少是奔着皇太孙和兴和伯的招牌来的?”

    就在解缙在想着该怎么筛选出诚心求学的学生时,方醒却说道:“诚心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服从,解先生,这头几批的学生都是种子,轻忽不起啊!”

    “让马苏去吧。”

    方醒饱含深意的道。

    解缙一惊:“马苏还是太年轻了吧!”

    这就想传衣钵了?

    方醒摇头道:“马苏稳重,不年轻了,我俗事缠身,只可兼顾。”

    该给的教科书方醒也给了,该教的也教了,方醒觉得自己还是掌总比较好。

    马苏的出场很普通,可说的话却很扎实。

    “进了书院,就别想着再去科举,去了你也考不上。”

    马苏看看那些神色各异的人,沉声道:“进了书院并非万事大吉,学习是根本,若有愚笨的还好说,那等偷奸耍滑,只想着走捷径的学生,就趁早不要来了,书院也会劝退,劝退不成就赶出去!”

    “千万别想着侥幸,几年的时间足够看清一个人的本性,以其耽误时日,不如趁早另寻他门!”

    刚才还在喧嚷的大门外马上安静了下来,不少人的眼中多了些茫然。

    “那人是谁?他说话管用?”

    一个带着孩子来报名的男子找到庄户问道。

    庄户骄傲的道:“那是我家老爷的大弟子马苏,早几年就中了举人,如今书院就是他和解先生做主。”

    马苏的话说完后,最终只走了一人,可见侥幸心理人人都有。

    “不碍事,晚些时候直接用考试就能区分出那些投机者。”

    马苏也在外面帮忙登记,而解缙已经要疯了,正把那些家丁们都抓来当苦力。

    “凳子不够,桌子更是奢望,怎么考试?”

    试卷倒是早就印出来了,可方家却没有足够的桌子板凳供给报名的人用。

    “拿木板来,都去锯,把木板锯成试卷大小,要快!”

    ……

    今日知行书院报名考试,朝中出奇的无人干涉,这其中包括了正想找一位勋戚来开刀,好让东厂声名大振的孙祥,他只是派了几人去查看,还叮嘱不可露面。

    “陛下,臣以为北平城小,待日后人口繁衍,城内必拥挤不堪,何不如趁着工匠们都在,户部钱粮趁手之际,再修一座外城呢?”

    说这话的官员马上被杀人的眼神聚焦,不过他一点儿都不怕。

    朱棣这些年干了多少大工程?

    哪个皇帝不好大喜功?

    臣子之道千变万化,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你想升官,你想实现自己的抱负,那就一定要揣摩皇帝的心思。

    夏元吉首先就不干了:“陛下,户部的钱粮臣已经分摊到了今后十年,若是一朝取出,那臣请乞骸骨。”

    这是威胁还是负气?

    看夏元吉的模样,多半是负气。

    想想也是,大明的财政全靠着他在周旋,好容易从瀛洲弄回来几十万两银子,这口一张就想全拿出来,而且还不够。

    朱棣本是面无表情,听到这话后就怒道:“动不动就乞骸骨,你以为自己是魏征吗?”

    魏征敢谏,和唐太宗君臣一起流芳千古。

    朱棣这话是讥讽夏元吉想学魏征,可却心思不纯。

    那官员趁机说道:“陛下,瀛洲那头的金银也该送到了吧,到时候拿些出来,正好让外邦看看我大明的煌煌京城。”

    这话很有蛊惑力,夏元吉看到不少官员都面露赞同之色,就说道:“陛下,大明各地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者依然比比皆是,难道修一座富丽堂皇的京城就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了吗?”

    这厮怎地化身为方德华了?

    这次连杨荣都有些麻爪,夏元吉以前虽然时常进谏,可从未这般的直言过。

    刚才的话堪称是批龙鳞!

    群臣寂静,朱棣冷眼看着下面,突然说道:“此事搁置。”

    搁置了好啊!

    杨荣心中念佛,要是朱棣脑子一热,他的麻烦就大了。

    “英国公已经押解着那批金银到了,你等且去迎迎。”

    这是朱棣的另类反击。

    你们不是说朕好大喜功吗?那就去看看吧,去看看这个好大喜功的帝王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什么?

    群臣瞬间傻眼,虽然上次朱瞻基说在瀛洲弄到了几百万两金银,可在没见到实物之前,大家还没啥概念。

    几百万两金银啊!

    那是什么?

    ……

    当张辅率领骑兵到达城外时,百官已经恭候多时了。

    双方见礼之后,张辅就当先进城,随即那浩荡的车队缓缓而来。

    上次的银子是送到了金陵,所以这是北平人第一次看到这等规模的……

    “银山银海呐!”

    一眼看不到头的马车和牛车上全是贴着封条的箱子,不用猜测里面是什么,看那些牛马费力的样子就知道了。

    “都是金银!”

    每辆车都有一个木箱子被打开,不是黄金就是白银,引得那些百姓眼热不已。

    沈阳觉得自己就是个命苦的,在为朱棣办了那事之后,他的未来就将在远方,远远的离开朱瞻基。

    可在临走之前,他还得完成一项任务。

    “知道吗?这些金银都是从瀛洲得来的,那里多金山银山,以前倭国空坐宝山而不知,如今都是我大明的了。”

    “大明的百姓去了那边就是人上人,土豆知道吧,那边现在就种的这玩意儿,轻松的很!”

    “没媳妇的去了就发女人,瀛洲的女人柔顺,而且……你懂的。”

    散播了这些话之后,沈阳就带着几个手下,回身看了看皇城,然后就消失在了北方。

第897章 什么是大明

    浩浩荡荡的车队一直在进城,两边的百姓已经从开始的震惊变成了麻木,只是有一种情绪在胸中酝酿着。

    “这就是大明啊!”

    一个儒衫中年男子眼圈发红的感慨道。

    边上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年轻人兴奋的道:“可不是吗,大明大明,啥叫大?地盘大,人大,钱大,这才是大明!”

    一个抱着孩子来看热闹的妇人不屑的道:“看你们说的,那是军队厉害,咱大明的军队把异族都打怕了,这才是大明!不然你看看前宋,那些读书人不是哼哼唧唧的说前宋如何的好,钱如何如何的多,可前宋在哪呢?”

    那儒衫中年人不悦的道:“你懂什么?此一时彼一时,那时的异族凶蛮,能扛那么久,你可知是谁的功劳?”

    那妇人把孩子抱紧,嗤笑道:“咱不知道什么功劳,只知道家里的老人说了以前事,说蒙元人就是当年灭了前宋的蛮族,可蒙元人现在在哪?都被咱大明给打跑了!咱们比一比,前宋和大明谁厉害?”

    那穿补丁衣服的年轻人点头道:“大嫂这话不假,听祖辈说过,以前蒙元人在的时候,咱汉人就是下等人,直到太祖高皇帝把他们打跑了才安生些,如今陛下又经常出塞去打,也算是为前宋报仇了吧。”

    “无知之辈!”

    儒衫中年人拂袖准备离去,可一个老头却从他的身后挤了出来,差点把他撞了个踉跄。

    正准备喝骂时,儒衫中年人却看到那老头宛如疯癫的推开前方挡路的人,冲到了车队边上。

    “想发财的痴人!这下多半要倒霉了!”

    押送车队的骑兵马上拔刀,可就在他准备喝令时,那老头却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高喊着。

    “大人,倭寇可是灭了吗?”

    那骑兵看到老头并未有抢夺的意思,就喝道:“倭国都是大明的瀛洲了,还有什么倭寇!快快闪开,否则杀无赦!”

    “果真?”

    老头跪在地上,突然仰头,泪水从那双老眼中流淌下来,顺着橘皮般的脸四处纵横……

    “儿啊!倭国没了!没了!倭寇也没了!你便回来吧!”

    儒衫中年人正在拍打着身上刚才和老头接触过的地方,听到这声苍老的呼喊后,他的手一僵,叹息了一声,摇摇头就挤进了人群中。

    “那老头肯定是从南边迁移过来的,那些年南边可是遭难了。”

    一直以来,倭寇猖獗到了什么程度?

    从元朝开始就无可奈何,明初朱元璋派出使者,结果被斩杀,也不了了之。

    最后就是禁海,迁移沿海诸岛的百姓回来。

    而这一切依然没能阻拦倭寇的入侵。

    “陛下万岁!”

    “大明万胜!”

    不知是谁喊了第一声,然后那声音就渐渐的多了起来,也整齐了起来。

    喊声渐渐向城中延伸,一直传到了皇城中。

    朱棣正在批改奏折,审阅功勋,闻声就问道:“外面何事?”

    大太监使人出去问了问,回到答道:“陛下,金银进城,有老人感念其子亡于倭寇之手,引得百姓高呼万岁。”

    朱棣嗯了一声,就在大太监以为此事了了之时,朱棣突然吩咐道:“去查了那人的来历和底细,若是家中不堪,就给些银钱让他度日,交代里甲看护好,莫要让人欺了去!”

    大太监赶紧答应了,黄俨凑趣道:“陛下仁慈,想那人必定会铭感五内。”

    朱棣抬起头,目光幽深的看着出去的大太监:“方德华有些话倒是不错,所谓的盛世,大多是腐儒为帝王捧臭脚,也为自己的脸上贴金,何为盛世?首要是吃饭穿衣,其次才是脊梁骨。”

    “不管是大明还是大明的百姓,腰板要挺得起来,这才是盛世。”

    黄俨一怔,想捧几句,可却不敢说。

    “陛下,太孙到了。”

    “好快!”

    朱棣把朱笔一搁,起身道:“让他进来。”

    朱瞻基大步进来,下拜行礼。

    “起来。”

    朱棣看着风尘仆仆的孙子,心中快慰:“金陵如何?”

    朱瞻基的脸黑了不少,不过气质却越发的沉凝了,他说道:“皇爷爷,金陵各卫所未见妄动,留守勋戚大概是察觉到了什么,都说要把子孙送来北平,只是被孙儿拒了。我大明何时需要臣子的儿孙当质子了!那才是取祸之道!”

    “孙儿未及请示就擅自做主,请皇爷爷恕罪!”

    朱棣含笑道:“你何罪之有,所谓的质子,不过是君王无能的外现,必不长久!”

    朱瞻基起身,虽然长途跋涉,可依然是神采飞扬。

    “皇爷爷,这一路行来,孙儿看到的是农者有其田,可商者却稀少,有些上古时的鸡犬不相闻之意。”

    朱棣抚须道:“你倒是知道了,不过万般政事只有一条,那就是稳!特别是关于百姓之事,一定要稳,切不可胡乱一气。你记住了,高居庙堂者,施政当谨慎,必先查之,验之。但政令一下,必要雷令风行,敢阻挠者当严惩之!”

    朱瞻基躬身应了,然后说道:“皇爷爷,还有一项,就是地方的豪绅开始吞并土地了。”

    所谓的豪绅,不是有功名在身的文人,就是有人出任官员的家族。

    没有这两样身份,你也敢去兼并土地?弄死你!

    所以为何陈默不愿意呆在家中,原因就是这厮没有功名,留在家中就是地方官吏的敲诈对象。

    朱棣嗯了一声,然后就没了下文。

    朱瞻基有些失望,就说道:“皇爷爷,孙儿告退。”

    朱棣点点头,等他走后,才叹道:“天下之事,何其难也!”

    等回到后宫之中,王贵妃已经准备了一杯药茶。

    朱棣皱眉喝了下去,然后有宫女奉上清水漱口,最后才是喝的茶。

    “方醒教的好太孙,一眼就看到了弊端所在,只是急切了些。”

    朱棣若有所思的道:“农户与世隔绝,商者……可沟通,而兼并土地,那些佃户更是如奴隶般的存活,这大明到底……是谁的?”

    王贵妃听了悚然而惊,她看看左右,眼神转厉,那些宫女太监赶紧出去,恨不能把耳朵给封住。

    朱棣失笑道:“你倒是谨慎,这又不是唐宋,朕的皇宫内还无需这般小心。”

    王贵妃低声道:“陛下,君不密则失其臣,此言若是传出去,天下将震怖了!”

    朱棣握紧拳头道:“是大乱!方德华倒是说对了,历代帝王,除去雄主之外,无一不是文人的玩物。太子早就被文人给教成了那副德行,朕去之后多半是要被钳制,瞻基,只有瞻基……”

    “共天下,前宋干的好事!”

    朱棣脖子上的青筋蹦跳,把桌子捶打的几欲散架,“一群小人,谋身倒是机变百出,谋国便成了君子。”

    “这般久了,只有寥寥几人给朕上了奏折提及兼并之事,其他人呢?朝中的诸君子呢?庙里的菩萨,在装傻!”

第898章 分肥肉

    知行书院的效率历来都是大明之冠,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们第二天就在城门口得到了结果。

    “五十人,书院说了,还要面试,就是教授当面问你话,成了才能进书院,不成第五十一名就递补。”

    一个自家儿子榜上有名的男子得意的解释着,边上有人不服气的道:“哪有那么麻烦的,他知行书院真当自己是国子监吗?”

    男子一听就不乐意了,辩驳道:“昨日就说了,书院还得考察诸生向学之心,偷奸耍滑的,想攀附的,都会被拒之门外。”

    正说着,一队人马出城,马上的朱瞻基听到这话,不禁笑道:“总算是赶在书院开学前到了,不然少不得要被兴和伯埋怨。”

    先期到北平的贾全说道:“殿下,目前书院兴和伯管的少了,差不多都放手给了解先生和马苏,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朱瞻基打马出城,若有所思的道:“书院本是种子,这样也好。”

    到了方家,方醒抱着平安来见,看到朱瞻基就笑道:“都变成黑脸了,可见这一路辛苦。”

    朱瞻基看着沉睡的平安,艳羡的道:“德华兄倒是有了一对佳儿,让人羡煞。”

    方醒得意的道:“咱这说生儿子就生儿子,满朝文武谁有这本事。”

    朱瞻基把带来的礼物交给辛老七,然后就和方醒去了书房。

    铃铛一路尾随着,到了书房也不进去,只是在门外卧着。

    自从平安长大些后,铃铛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他的身上,整日都护着。

    “金陵的勋戚有些失落是必然的,这般下去,以后肯定会萎靡不振,所以小弟就拒绝了质子,觉着还是让他们家自己养着比较好,不用靡费国库。”

    朱瞻基的表情有些轻蔑,“一路行来,各地的百姓大多麻木,提及大明,多是感恩戴德,原因小弟倒是想到了,无非就是避免了战乱,还不饿死罢了,想来可悲!”

    “兼并土地已经开始了,小弟做了个调查,被兼并的土地大多去了文人或是官员家中,其中以致仕的官员最为贪婪,手段更隐蔽,但更凶狠!”

    方醒招招手,门外等着的秦嬷嬷进来抱走了平安。

    等人走了之后,方醒才说道:“勋戚颓废是必然的,所谓的与国同休,其实就是勋戚攀附在大明的肌体上疯狂的吸血。至于百姓麻木,这事很麻烦,所以我才不赚钱刊印了那么多的教科书,就是想让百姓知道算计生活,知道些许外面的世界。”

    “土地兼并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我更担心的是农户变成那些豪绅的奴隶。”

    整个明朝的兴衰,一路都伴随着土地兼并。

    从豪绅,到皇族的封地,一步步的把农民逼的走投无路。

    就算是没有天灾,大明的内部矛盾也迟早会爆发出来。

    “那是大明的百姓,不是豪绅的奴隶!瞻基,这一点不解决掉,什么革新都是扯淡!”

    自由民才是革新的骨干力量,而奴隶只能麻木的任由主人摆布。

    看到朱瞻基陷入了沉思,方醒说道:“只要百姓是自由的,那么土地兼并就不算事。”

    朱瞻基点头道:“是了,如今奴儿干都司、交趾、朝鲜、倭国都在大明的手中,就算是中原的土地少了,随便往那些地方迁徙都不是问题。”

    方醒起身道:“你且去书院给那些面试的学生们训话吧,人口的问题不能急,陛下一时间都无法下手,你可以慢慢的想。”

    朱瞻基赧然道:“德华兄,委屈你了。”

    方醒笑骂道:“我没那么多的幽怨,滚蛋吧!”

    马苏出头,方醒半隐退,而这一切只是方醒的妥协。

    为的就是让朱瞻基能在这些学生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

    朱瞻基的到来自然让学生们激动不已,可即便如此,最后解缙和马苏还是刷掉了两人。

    书院准备就绪,方醒却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每日只是逗弄两个儿子,还有就是在书房中鼓捣着。

    朝中近期不断有人提议建造外城,然后从各地移民,充实京城的人口。

    可朱棣却一直没有表态,只有夏元吉和这些人在对喷。

    “气死本官了!”

    夏元吉来到了方家,一见面就气呼呼的开喷。

    “那些人就看到了户部进账几百万两金银,可却看不到金银不能乱花,否则物价必然上涨的弊端,真是腐儒!”

    方醒悠闲的在摆弄着手中的一块玉佩,淡淡的道:“不是用不得,钱就是拿来花销的,还能活跃市场,只是大明目前商业萎靡,不然这点儿金银真不是事,户部可以多发许多宝钞也不会贬值。”

    “你的意思是……让宝钞可以换取金银?”

    夏元吉摇摇头,“若是开了此端,那些百姓第一件事就是把宝钞换了金银收在家中。”

    华夏百姓的习惯就是收藏,收藏一切能让他们感到安心的物资,然后一家老小过着热炕头的生活。

    方醒正想撒手不管,可夏元吉起身道:“你在家歇息了好几日,起来,跟本官进宫,到陛下的跟前论论这钱币之术。”

    ……

    方醒被夏元吉一路拉着进了宫,等见到朱棣时,夏元吉就得意的道:“陛下,兴和伯善于理财,臣请陛下问之。”

    杨荣苦笑,杨士奇无奈,金幼孜愤怒……

    这几人都属于皇帝的幕僚,也可称为内阁,官品不高,可地位超然。

    你夏元吉这是认为我等不如方醒吗?

    朱棣看到方醒的模样,就知道是夏元吉在寻找帮手,强行拉来了方醒这个盟友。

    “方醒,几百万两金银,有人说要建造外城,有人说要放在库房,用于宝钞的发放,你以为如何?”

    方醒感受到了金幼孜的恼怒,不过这让他觉得很舒爽。

    “陛下,臣以为尽数花光也没问题。”

    夏元吉愕然,就说道:“兴和伯可别胡说,全用了大明的物价非乱不可。”

    方醒笑道:“大明目前不是以宝钞为主吗,有了这批金银自然可以多发宝钞,只是有个问题,发出去之后,这笔钱会用在何处?”

    “这笔宝钞必然会用于采买,不管是百姓还是有钱人,家中必然会多了些宝钞。”

    方醒微笑道:“物以稀为贵,然后自然是物价升腾,百姓嘛,自然是勉力为生,豪奢之家不会在意,那么有个问题,朝中在这个过程得到了什么好处?”

    金幼孜皱眉道:“朝中必然会用这笔宝钞换取大批的粮食等物,仓禀实,可从容应对灾年。”

    宝钞就是白纸,换取大批物资的过程就是空手套白狼,而后必然是物价上涨,吃亏的还是百姓。

    朱棣赏赐人也喜欢用宝钞,惠而不费。

    方醒点头道:“倒是不错,只是苦了百姓。”

    金幼孜冷冷的道:“那兴和伯以为该如何?”

    大明发放宝钞历来都很没有节操,几次弄的差点成了废纸。

    方醒打个哈哈,眯眼道:“臣以为应当在瀛洲、交趾、朝鲜试用宝钞,并可兑换白银!”

    轰!

    方醒这话恍如雷霆,震得在场的人目瞪口呆。

第899章 方醒若不是大明人,朕必诛之

    宝钞兑换白银?

    金幼孜当即说道:“在这几处使用宝钞当然无碍,可兑换白银?兴和伯,莫要信口开河啊!没道理瀛洲可以兑换,而中原却不行,传出去百姓都要……”

    杨士奇皱眉道:“若是开了兑换先河,宝钞必然是不废而废!”

    按照这年头百姓的尿性,有了白银谁还会用你宝钞啊!

    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这道理不需要人教,谁都懂。

    方醒环视一周道:“此事首先是宝钞的发行量,宝钞的发行量应当与可购买物品的数量相对应,超出太多就有物价飞腾的风险,所以首先要规范宝钞的发行。”

    夏元吉拱手道:“陛下,兴和伯此言不差,大明能买的东西就那么多,若是滥发,多出来的宝钞自然会导致物价上涨。”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朱棣点点头道:“可兑换白银是何道理?”

    方醒说道:“其实说来很简单,首先就是禁用金银,也就是说,不管是谁,都不能使用金银去购买东西,那么谁愿意去兑换?”

    “百姓兑换一次两次,这是好事,能让人相信宝钞的坚挺,可当他发现那些金银放在家中不能吃,不能喝之后,他还会去兑换吗?”

    不许使用金银,这是大明早就施行的政策,可却被宝钞的滥发给弄坏了。

    朱棣抚须思忖,“到时候自然可以再用宝钞把金银给收上来。”

    杨荣不禁说道:“妙啊!这办法既能让百姓知道宝钞的价值,又能回收金银。”

    杨士奇摇头道:“若是那些有钱人出手兑换呢?”

    “那简单。”

    方醒淡淡的道,杨士奇也醒悟了,点点头道:“是了,这等人置大明于不顾,无需怜悯。”

    你想要大规模的兑换金银?

    可以!

    先兑换给你保证信誉,回头锦衣卫和东厂就上门来了。

    随便搜罗几个罪名,抄家流放只是等闲。

    方醒看到没人有异议,就继续说道:“但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宝钞发下去,朝中如何回收?若是每次朝中花钱都是新发的宝钞,敢问诸位,这样可能长久?”

    夏元吉说道:“朝中每年的花用可不小,长年累月,宝钞自然就不值钱了。”

    大明的工程,以及百官的俸禄,赏赐的宝钞……

    这一切都得要钱!

    金幼孜不过是想了想,就明白了方醒的意思,他微微摇头,就等着方醒放炮。

    “臣以为要想宝钞流动有序,商税必不可少,而且还要鼓励商贾,要知道,在乡下地方,若是有商人游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百姓自然可以弄些小营生来贴补家用。”

    “并且随着大明粮食增产就在眼前,臣建议农户的税赋可以用宝钞交,也可以用实物交,这样户部才能回笼宝钞。”

    “百姓使用,朝中收税,这就是一个循环,不能停止的循环。”

    方醒坦然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然后躬身道:“陛下,臣请告退。”

    哥把办法都说出来了,干不干就是你们的事了。

    朱棣在沉吟着,最后找来了朱瞻基。

    “书院中可有教授理财之术?”

    朱瞻基楞了一下道:“有,题目就是经济,不但有关于大明的经济分析和看法,还有一些……”

    “还有什么?”

    看到朱瞻基有些犹豫,朱棣就忍不住笑了。

    “还有一些金融手段,比如说怎么利用倾销去摧毁别国的产业,以及利用一些手段去搅乱别国的经济和市场,最终导致别国大乱,甚至是……民不聊生。”

    “嘶……”

    朱棣觉得有些牙疼,他端起婉婉孝敬的莲心茶喝了一口,被苦的眨眨眼,然后说道:“那竖子果真是穷凶极恶,幸好是大明人,若是敌国,朕一定不惜代价也要干掉他!”

    朱瞻基笑道:“是了,孙儿也是这般觉得的,所以警告了那些学生,此等学问万不可乱传,特别是异族人,谁教了全家倒霉,三族连带。”

    朱棣欣慰的道:“你倒是知道了,不过除去大明,一般的国家也没这种底气!”

    这话霸气,朱瞻基笑道:“皇爷爷,当初兴和伯放到瀛洲的飞蛾就是一种攻击手段,他还说了,蒙元人都敢在围城时把沾染疫病的尸骸用投石机丢进城里,咱们不过放些害虫,这已经很仁慈了!”

    朱棣点头道:“此言甚和朕意,你以后不要轻信那些腐儒的建言,要以大明为主!”

    朱瞻基点头,然后眼睛发红的道:“皇爷爷,您要少吃荤腥。”

    朱棣一怔,然后皱眉道:“朕的身子好的很!你去吧!”

    朱瞻基有些赧然的出去了,朱棣就端坐在那里,一直看着他的身影消失。

    “朕还没老!朕还能上马杀敌!”

    想起自己刚才的话,句句都不离教导,朱棣不禁摇摇头。闭眼,然后再睁眼,目光已经重新变为冷厉。

    ……

    方醒出了顺承门,然后仔细观察着城外的地形。

    此时城外还没有人居,一直过去,从稀稀拉拉的房屋,渐渐的就有了村落,包括方家庄在内。

    方醒暗自把地形记下来,然后回到家就写信,让人送去各处。

    进了内院,迎面就是一辆木制的大滑板冲了过来,上面站着铃铛,而在铃铛的背上,趴着一个咯咯咯笑着的小屁孩。

    方醒伸脚抵住了滑板,然后把土豆从铃铛的背上拎下来,故作凶巴巴的道:“你娘呢?都不知道看着你这只小野猪。”

    土豆伸手去抓方醒的头发,可小手短短,够不着,就嚷着。

    “走喽!”

    方醒一脚踢出去,滑板又带着铃铛飞快的滑了回去。

    “铛铛铛……”

    土豆一路兴奋的叫嚷着,直到进家,被方醒仍给了张淑慧。

    “淑慧,家中的钱准备一些,兴许会有些用处。”

    张淑慧点点头,也不问要花在哪里。

    “这边得开一家第一鲜,还有就是看看有没有其它赚钱的营生,到时候咱们家也插一脚,好歹给土豆他们攒些家产。”

    方醒解释了一下,张淑慧眉开眼笑的道:“是呢,以后他们还得成亲娶媳妇,还要生孩子,都是钱呢!”

    小白带着平安已经在里间睡熟了,外间就是方醒和张淑慧,以及秦嬷嬷。

    秦嬷嬷想起张淑慧从家中的库房拿去送给太孙妃的那些宝贝,不禁嘴角抽搐。

    夫人哎!你也太好骗了吧!

    家中的库房随便挑些东西出去卖,就足够了。

    如果那个仓库被人曝光的话,估摸着整个北方的强人都会琢磨怎么冲进方家庄捞一把。

    张淑慧轻轻的拍打着瞌睡来了的土豆,低声道:“夫君,咱们也不差钱,不过总得要有些产业才能衬底,您看那些大家族,谁家不是几千几万亩的好地!”

    方醒看到连秦嬷嬷都情不自禁的点头赞同,就微微叹道:“淑慧,以后大明的地盘会越来越大,咱们去哪找种地的人?”

    张淑慧一惊,急忙问道:“夫君,您的意思是说,以后大明的地多的种不完?”

    “对。”

    这时木花进来给方醒倒茶,然后又出去给铃铛梳毛。

    “其实大明此时的地就已经种不完了,只是百姓不愿意背井离乡,否则中原的人口会少一成以上。”

    张淑慧有些困惑,大明的地居然多的种不完了吗?

    那以后谁家还能保有那么多土地……没人种啊!

第900章 愤怒而无奈的朱瞻基

    最后一天,还有月票的别忘了投。

    ……

    方醒去了太孙府,正好遇到孙祥。

    孙祥下马后,拱手道:“兴和伯,久违了。”

    上次他因为方醒揭穿了倭国皇族之事被朱棣责打了一顿,可此时脸色依然是淡淡的。

    “孙公公多礼。”

    方醒随意的拱拱手,然后抬脚就进了太孙府。

    孙祥眯眼看着方醒的背影,然后看到门房殷勤的招呼着。

    “伯爷可是来寻殿下的吗?正好,今日秋高气爽,殿下正在府中作画。”

    马上有人领着方醒去了,而后门房看到了孙祥,就哟了一声道:“这不是孙佛吗?也是来寻殿下的吗?”

    孙祥的表情不变:“正是,有些公务求见殿下。”

    门房昂首道:“公务啊,那小的可不敢耽误,马上去通报。”

    守门的几个锦衣卫看到孙祥后,那腰板就挺的越发的笔直了。

    东厂的骨架几乎就是从锦衣卫拉来的人组建的,而现在锦衣卫式微,进入东厂就成了不少人的梦想。

    没等多久,俞佳就出来了。

    “是孙佛啊!请进。”

    “不敢。”

    孙祥对孙佛这个名号还是很满意,这能说明自己的慈悲。

    一串佛珠在孙祥的手间数动着,他垂眸跟着进了太孙府。

    走了一段路,穿过几重屋宇,来到了一个水池边上。

    北方的水池在秋季实在是乏善可陈,只是水中有些鱼儿在游动,不时的啄食着鱼食。

    朱瞻基正在作画,而方醒坐在边上的大石头上,懒洋洋的看着水面。

    俞佳在离朱瞻基不远时止步,孙祥也跟着站住。

    方醒听到了脚步声,回头看到是孙祥,就说道:“有人来了。”

    朱瞻基没回头道:“且等小弟画完这条鱼。”

    孙祥不敢催促,只得等待着。

    大约是一刻钟多一点,朱瞻基把笔放下,然后活动着手腕叫人照看画作。

    “孙祥?你来做什么?”

    这个东厂的权利比锦衣卫还要大,朱瞻基有些不大喜欢。

    孙祥赶紧行礼,然后说道:“殿下,宁阳候陈懋的事发了,陛下令奴婢调查宁阳候的关系。”

    朱瞻基最近几次北行都和陈懋有过书信联系,所以闻言他就问道:“宁阳候为人爽直,他何事发了?”

    方醒也有些诧异,在北征时他和陈懋有过接触,在郑亨刁难他时,陈懋还出言相助,所以听到他涉案,就倍感诧异。

    孙祥沉声道:“殿下,宁/夏卫所贪腐案,宁阳候涉案了。”

    这……

    方醒没想到居然会是陈懋涉案,朱瞻基更是惊道:“可拿人了吗?”

    朱棣的性子不好,如果知道的话,大抵会马上令人前去宁/夏拿人。

    孙祥垂眸道:“此事是宁阳候自己上的奏折,算是自首。”

    朱瞻基眯眼道:“我与宁阳候在北边时有书信,大多是宁阳候的问安。”

    孙祥躬身道:“奴婢告退。”

    作为太孙,朱瞻基不乐意说陈懋和谁熟悉,会和某人有勾结,孙祥还真不敢再问。

    来问皇太孙就算是过分了,再不依不饶,朱瞻基抽他个半死,朱棣都不会说什么。

    朱瞻基面无表情的看着孙祥离去,突然问道:“德华兄,难道人心果真无止境吗?”

    方醒叹息道:“人心当然无止境,只不过强有力的监控和惩罚会对某些人起作用,让他们时刻警醒自己。不过对于贪婪者来说,刀架在脖子上他们都会贪腐,这是人性!”

    朱瞻基拿过自己的画作,那些水色鱼儿看着颇有趣味,可他却右手一紧,就毁掉了这幅画。

    可惜了呀!

    方醒一直等着,就是想等朱瞻基画完后拿回家去,保存好点,后世子孙也能卖不少钱。

    “我恨不能此刻就派出大军,把大明所有的官吏都查个清楚,有罪的一律从重处置,不行就杀!杀出一个清平世界来!”

    朱瞻基把捏成一团的画作扔进了水中,随即水中就晕染开了几朵墨云。

    “勋戚不可靠了!大明的未来还得要靠寒门子弟!”

    这娃有些走极端了,方醒说道:“你得注意了,那些科举为官的,许多都是寒门子弟出身,后来为何贪腐?这不是出身就能改变的问题,所以要想从根子上解决掉此事,唯一的办法就是监督。”

    朱瞻基眼中厉色一闪,低喝道:“那些人!就是那些人在挖着大明的根基!他们外表斯文,满口仁义道德,可有多少人能言行如一?有几人?!”

    朱瞻基的声音越来越大,那些伺候的人在俞佳的示意下都走远了。

    方醒挥挥手,示意俞佳也走远些。

    大概是从南到北的走了一趟,让朱瞻基看到了大明根基处的伤痕累累,早就满腹怨气,所以言辞有些吓人。

    “这一路行来,我最少想杀掉三个知府,可杀了他们,换上来的人如何?难!”

    朱瞻基唏嘘道:“我终于知道了皇爷爷一直不动的原因,动了干系太大,而且只是头痛医头罢了,得不偿失啊!”

    “可我担心等到自己时,怕是更不敢动了!”

    朱瞻基终于露出了软弱的一面,他急促的呼吸着,眨眼频繁,显得异常激动。

    方醒拍拍他的肩膀,沉声道:“气什么?有那功夫,不如踏踏实实的学习,学习怎样才能在以后挽回这一切!”

    ……

    方醒没有丝毫的沮丧,今天找朱瞻基要办的事也忘了个干净,心中暗喜的回到了家中。

    可回到家中,他看到的是土豆可怜巴巴的在折腾铃铛,而张淑慧却不见了。

    “夫人呢?”

    方醒先去亲了平安一口,然后把被拔掉了好几根毛的铃铛从土豆的魔爪下解救出来。

    “老爷,夫人在前厅议事。”

    “那我去看看。”

    方醒进来时没注意,直接就进了内院。

    小白有些郁郁,她觉得自己太没用了。

    “少爷,要不我还是算账吧。”

    小白仰头,可怜巴巴的道。

    方醒摸摸她的脸笑道:“想什么呢?咱家又不急着要你做事,且等平安满周岁了再说。”

    “嗯,我听少爷的。”

    小白甜甜的一笑,还把脸蛋在方醒的大手中滚了滚,就像是个撒娇的孩子。

    前院,当方醒走到外面时,就听到了张淑慧的声音。

    “若是以后土地多了,方家的田庄自然就难以为续,原先我是看好了几块地,如今却有些踌躇了,杰伦叔,你看如何?”

第901章 大明的安全形势

    方杰伦老神在在的道:“夫人放心,家中的这些庄户跑不了,谁敢跑,老奴亲自去收拾他。”

    黄钟皱眉道:“夫人,家中既然不缺钱钞,土地还是保有南北两个庄子就够了吧!毕竟多了粮食也吃不完,等土豆种的多了之后,粮食也不值钱了呀!”

    张淑慧皱眉道:“只是手中无地,这心里总是慌慌的。”

    黄钟笑道:“夫人放心,有了土豆,以后饿肚子是不会了,再说不是有倭国和朝鲜吗,那两个地方有不少官奴发卖,到时候多买些就是了。”

    奴儿干都司一下子涌入太多的外族人口是个麻烦事,所以后期的不少朝鲜和倭国人,要么去了矿山,要么去修路,剩下的直接发卖。

    张淑慧点头道:“这便罢了,一切以不影响老爷的声誉为准,若是不行,家中有两个庄子也尽够了。”

    方醒在外面听到这里就走了,这事对于张淑慧来说很大,可对于他而言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囤积土地是华夏人的最大爱好,上至皇帝,下到平头百姓,能有收进土地的机会就不会放过。

    这就是农耕国度的特色!

    方醒负手走出前门,然后又慢慢的晃悠到了隔壁的书院。

    辛老七在身后无聊的跟随着,北平这里不大安全,瓦剌人和鞑靼人随时都能派出小股人越墙进关。

    而方醒又是异族人的眼中钉,几次坏了他们的好事,所以辛老七不敢懈怠。

    书院的边上已经开始动工了,方醒去看了一眼,叮嘱了一下工头,然后就去了书院。

    “咦!”

    方醒刚进去,就看到马苏正带着一帮子学生在组装东西,看那模样,分明就是用蒸汽来驱动一个轮子。

    方醒看了看那个简陋的东西,也不去打扰,就笑着走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不是直接指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方醒在等,等着朱芳那头重新把炼钢炉建起来,然后开始制造轨道。

    大明的改造很艰难,方醒从不奢望几年,十几年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而今朝中关于外城的建造物议沸腾,不过就是钱多惹的事。

    方醒悄无声息的进宫,朱棣仿佛早就知道他会来,然后让人上茶。

    皇帝请你喝茶,就算是毒药也得喝,所以方醒就喝了。

    喝了一口,方醒面不改色的把茶杯放下,心中却在扎朱棣的小人。

    真特么的苦啊!

    那熟悉的味道一进嘴,方醒就知道被朱棣给坑了。

    莲心茶,婉婉上次听说能降火,脾气大的人喝了好处多之后,就要了些回去。

    老朱大概是被婉婉给折腾了一番吧,也体验了一把莲心茶的苦。

    于是今天他就报复了一把!

    朱棣喝着药茶,皱眉道:“外城建造耗费不小,且百姓迁移过来,没有营生怎么活?”

    方醒舔舔嘴唇,被苦的皱眉,然后说道:“陛下,京城乃天子脚下,不管是百姓还是商贾,都自然而然的会靠过来,所以扩张是必然的。”

    这个态度不错,朱棣满意的点点头。

    “只是臣认为城墙就不必修了,劳民伤财,何必呢?难道谁还能打到北平城来不成?那臣等就该死了。”

    看着一脸理所当然的方醒,朱棣心中暗自点头,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若有外敌,打了就是!”

    方醒拱手道:“陛下,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才是正理,只要后世子孙勤勉,富有进取心,何愁京城不牢固?若是懈怠糜烂,再坚固的城池也挡不住人心!”

    “坊市规划一如城中,就是五城兵马司的要辛苦些。”

    城墙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围困贼子。

    “陛下。”

    方醒正色道:“若是京城没了城墙,后世子孙可敢懈怠吗?”

    朱棣沉吟着,这话颇对他的胃口,若是不争气,边墙一破,京城就将赤果果的面临着敌人的铁骑,谁敢懈怠?

    “百官就算是能躲在内城里,可他们难道还能眼睁睁的看着城外的百姓向着南方奔逃?若是这般,那些臣子也该去死了!”

    朱棣目视大太监道:“去叫他们来。”

    这里的他们自然是指杨荣等人。

    方醒感到有些好笑,老朱居然要借他的口来敲打别人,这帝王心术也玩的太溜了吧。

    而且还很直接,没什么布局。

    杨荣等人进来看到方醒后,心中马上警钟长鸣。

    这厮又出幺蛾子了吧?!

    响鼓不用重锤,聪明人不用提醒。

    方醒拿过那个简陋的地球仪,用食指在大明的周边环绕一周道:“北边现在就是瓦剌和鞑靼,不过目前陷入内斗而不可自拔,以大明目前的实力,不去找麻烦就算是他们的祖上烧高香了。”

    这话很自信,也没人敢反驳。

    方醒继续说道:“北边唯一的目标臣觉着应该是不断的清剿蛮族,然后开始建城,逐步向北边推进。”

    朱棣点头道:“那些蛮族散落于树林草原,一旦有野心勃勃者,很快就会形成一个新势力。”

    杨荣赞同这个看法:“为子孙后代计,大明当清剿这些蛮族。”

    方醒指着南方道:“倭国和朝鲜都没了,但臣不认为大明的南方就可高枕无忧,在南方,大明必须要把目光投向海洋!”

    “郑和出海到达了许多地方,那些地方有的很大,上面只是些愚昧无知的土人居住。但凡有地者,必有矿产,此时大明不占,稍后别国就占,然后以此为基地,奴役土人,获取财富,并一步步向着香料的产地推进。”

    方醒的手指头缓缓移动到东南亚海域,最后快速的滑过,停留在大明的海边。

    金幼孜皱眉道:“海外蛮夷能威胁大明?兴和伯,在哪里?难道是大食吗?”

    大食也就是天方,泛指阿拉伯地区。

    可此时的阿拉伯人已经没落了,更多的愿意去经商和航海。

    方醒摇头不语,杨荣干咳道:“兴和伯莫非说的是曾经被蒙元人征服的那些白皮肤的国度?”

    蒙元人当年几乎横扫世界,那些白种人俘虏有的被带到了大都。

    朱棣看到方醒不愿意说,就沉声道:“蒙元人当年几次西征,一路横扫,那些异族身材高大,是个劲敌。”

    陛下,你千万别学蒙元人啊!

    杨荣感受到一丝危险,就说道:“欲速则不达,远航耗费大,一去就是几年,陛下,当慎之。”

    方醒冷冷的道:“没人说要马上出航,但大明不能被人控制住出海口,那里有巨港宣慰司,再控制住麻六甲和淡马锡,这片海域就是大明的了,难道大明要拱手相让吗?”

    金幼孜咬牙道:“海外开战补给不易,海上风险大,打下来又如何?”

    没人会怀疑大明不能打下那些地方,可大多文臣都对海外不感冒。

    一句话,涉及到大海,大明的文官系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反对!

    咱们就在陆地上玩玩算了,大海那么大,未知因素那么多,还是洗洗睡吧。

第902章 陛下,咱们派出船队去探险吧

    旧港宣慰司和满剌加一起成为郑和船队的重要补给点,同时也是扼守海峡咽喉的战略要地。

    方醒肃然道:“陛下,臣有一事,恳请陛下恩准。”

    金幼孜似笑非笑的在猜测着方醒这般正经的原因,结果被方醒眯眼瞥着,不禁一个冷颤。

    接下来必然是方醒要全力以赴的事,谁敢搅合,那肯定是要结仇。

    是什么事值得方德华这般凶狠?

    朱棣也察觉到了方醒的情绪,就说道:“你且道来。”

    君王不会事先答应你什么,答应了才是祸事。

    方醒想了想,“陛下,臣听闻大海的对面有着无数的新奇物种,大明能否派出船队,开拓新航线,搜罗物种。”

    就这事吗?

    金幼孜觉得方醒把自己当成了小人,什么都反对。

    可朱棣却沉声道:“你想要去寻找什么?”

    朱棣的反应很快,马上就察觉到此事不简单。

    若是探寻航线,寻找新物种,方醒大可直接说出来,而不是这般慎重。

    “臣听闻彼岸有一物,弹力十足,而且韧性极好,此物对书院和朱芳很重要。”

    “有多重要?”

    朱棣在沉吟着,他知道方醒看重的东西,必然是能让众人目瞪口呆。

    方醒正色道:“陛下,若是能找到那个东西,臣以为比把倭国纳入大明还重要。”

    “果真?”

    朱棣悚然动容,倭国变成大明的瀛洲,不但让倭寇销声匿迹,而且凭空多了一片群岛,以及岛上的银山。

    而方醒居然说那东西堪比倭国,那从价值上来说,起码得有上千万两银子吧!

    值吗?

    但朱棣知道方醒不会无的放矢,更不会忽悠自己。

    “那东西只有在很热的地方才能种植,比如说爪哇。书院目前在研究一些东西,朱芳也需要这种东西。”

    杨荣迷惑的道:“兴和伯,你说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方醒说道:“是树胶,这种东西能广泛应用于各方面,没有这个东西,书院许多想法都无法变成现实,比如说车轮,书院正在设想制造车轮,若是能用这种材料制作,那将让人忘记自己坐在车上。”

    “一句话,这种树胶将会使大明脱胎换骨。”

    金幼孜摇头道:“兴和伯,在没有看到那些东西之前,你说的这些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杨士奇也不赞同去冒险,“兴和伯,新航线,那就代表着风险,若是遭遇风浪,那种损失大明无法承受。”

    方醒咬牙道:“臣只要几艘船,几百人。”

    这是非去不可呀!

    杨荣正准备劝说,可朱棣却说道:“你等先出去。”

    等人出去后,朱棣说道:“说说吧,那东西究竟是什么?能值得你甘冒风险。”

    若是船队失败,不说良心上的不安,光是来自于朝野的压力就能让方醒前面积累的优势消散,同时书院的未来也将蒙上一层阴影。

    方醒说道:“车轮只是一项,关键是臣在研制的一种发电的东西,必须要用此物来包裹,不然会打死人!”

    “发电?”

    朱棣恍恍惚惚的想到了什么,可却抓不住。

    “对,发电。”

    方醒说道:“陛下可还记得臣在聚宝山上引雷电吗?”

    朱棣猛地坐直了身体,急声问道:“难道你说的电就是雷电?”

    方醒点头道:“两者同源,雷电咱们用不成,可却能制造出可供控制的电,而它的应用之广泛,陛下,我举一个例子,若是有一种机器,能瞬间通过被树胶包裹的线缆,直接联系到金陵,您说怎么样?”

    “呯!”

    大太监正垂首看着脚面,被这个声音吓了一跳,抬眼一看,正看到朱棣拍打着桌子。

    朱棣很兴奋,当然,他不是认为电报这种东西一定能成,而是看到了一种希望。

    “船和人都由朝中出,那三人也可以随行。”

    朱棣缓缓的说道:“朕只问你,书院以后如何?”

    这是一只下金蛋的鸡啊!

    面对着朱棣的逼视,方醒镇定的道:“书院如今臣很少伸手管事,最多就是授课,帮那些学生们指点一下。”

    朱棣想起自己上次在金陵书院看到那些学生做的东西,就闭眼道:“解缙可有怨言?”

    这些话一环套一环,方醒不敢怠慢,急忙应道:“解先生每日在书院授课管教,闲时就和管家等人喝些酒,然后作诗写字。”

    “他倒是逍遥!”

    朱棣马上做出了决断:“解缙的家人在吉水吧?”

    大太监马上应道:“陛下,是在吉水。”

    朱棣点点头:“派人去接来吧。”

    方醒瞬间就懂了,他说道:“陛下,书院本就是解先生在掌管,臣的弟子马苏不过是专心于教授学生。”

    朱棣抚须道:“书院你要尽心,要教授些好学生出来。”

    方醒一怔,然后赶紧应下来。

    出了皇城,方醒一溜烟的就回了方家庄。

    “请了解先生来,还有,让黄金麓三人马上来。”

    黄金麓三人在经过倭国的变乱之后,就已经无法回来原来的生活状态。

    ……

    黄金麓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过得很惬意,而陈默和刘明也赖在他家里,每日只是等待着。

    等待着什么?

    陈默坐不住,每日都去骚扰看书的刘明。

    “我要回家!”

    刘明不答,现在他可不是以前那个走投无路的家伙了。

    “咱们在等什么?”

    陈默一把抢过刘明手中的物理书,愤怒的喝道。

    刘明慢条斯理的道:“等伯爷那边的消息。”

    陈默仰天长叹道:“那咱们就一直呆在这里吗?哪怕出海打渔也比这种日子强!”

    刘明淡淡的道:“伯爷给了咱们不少钱钞,又不缺花用。若是乱跑……锦衣卫的诏狱可是有些空荡荡的。”

    陈默嗤笑道:“你在吓唬我!你肯定是在吓唬我!”

    刘明看了一眼那本方醒叫人送来的物理书,无奈的道:“咱们在倭国杀人放火,而且那些私密事咱们知道的不少,传出去有碍大明的名声啊!”

    陈默想起自己在倭国的日子,不禁瘫软在椅子上,哀叹道:“咱们这和诏狱有何区别?一辈子这样关着,我宁可出海去和风浪纠缠!死了也不冤!”

    这时黄金麓进来,难掩兴奋之色道:“走,伯爷召唤咱们了!”

第903章 牵星过海,六分出世

    兄弟姐妹们,月初求保底月票!

    ……

    “解先生,陛下令人去吉水了。”

    解缙听到这话,那聪明的脑袋马上就想到了些什么。

    他先是自嘲的摇摇头,然后又笑了笑:“老夫这般活着真没趣,陛下是想让老夫为大明看着书院吗?”

    朱棣的意思瞒不过方醒,也瞒不过解缙。

    不过这位大佬做事的风格就是霸道:朕根本就不想隐瞒!

    解缙的面色多了些红润,只觉得胸中舒畅。

    “家中的老妻上次来信,说是祯亮在给人写书信,还给几家店铺记账,老夫寄去的钱钞都存放着,说是哪天若是全家流放,在路上好使唤……老夫……”

    解缙垂首,泪水滑落,然后他双手捂脸,哽咽道:“老夫亏欠良多啊!胡氏一进家就跟着老妻做针线,每日操劳家中事务……”

    胡广的女儿好歹也是娇娇女,可居然不愿悔婚,甘愿清贫。

    这到底是死脑筋呢?还是信守承诺?

    “历经劫波,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方醒只能这样劝慰着。

    “老夫恨不能马上动身前去吉水,陛下之令一到,不管胡氏的身孕如何,肯定是不能停留……”

    这是胡广的第一个孙辈,他不想出任何意外。

    方醒安抚道:“陛下既然下了决断,肯定会有御医随行,这一路多半是走水路,等到了北方才会换乘马车,出不了事。”

    解缙家人上路时肯定是过完年了,而南方的河流不会结冰,等到了北方时,可以看情况选择坐船或是马车。

    解缙擦去眼泪,笑道:“老夫大半生际遇之奇,可谓是国朝一景,如今家人得以团圆,老夫心满意足了!”

    方醒问道:“解先生,您恨吗?”

    解缙愕然,然后摇摇头道:“老夫当年行事跋扈,功名心太强,患得患失,想起来真是可笑啊!”

    “恨没有,有的只是淡泊。”

    老解的精神状态确实是和那些官员不一样,不过方醒记得当时救他出诏狱后,得知朱棣并未完全赦免他时,老解的精神一下子就垮掉了。

    解缙大概也是想到了那时候,就摆手道:“老夫此生还是终老书院罢了,不管是太子还是太孙,老夫都不想再出仕。”

    方醒笑道:“您若是出仕,书院谁来管?”

    两人相对一笑,觉得心中一畅。

    “老爷,黄金麓他们来了。”

    这时小刀进来禀告道。

    解缙知道黄金麓是什么货色,所以起身道:“德华你忙吧,老夫这就去修书回家!”

    “让他们进来。”

    方醒叫人重新换茶,等黄金麓三人进来后,就问道:“可敢远渡重洋?”

    “小的这条命都是伯爷的,别说是重洋,天地的尽头都不怕!”

    这段时间的家居生活并未让黄金麓失去锐气,他挑眉说道,同时目光扫过刘明。

    刘明躬身道:“伯爷,小的从小就想着能行万里路,若是能死在海上,倒也不亏。”

    方醒点点头,看向了纠结的陈默。

    “伯爷,小的……”

    陈默纠结着,最后豁出去道:“伯爷,小的怕死。”

    黄金麓闻言大怒,他的眉心颤动着道:“陈默,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陈默一个激灵,想起黄金麓对方醒的尊崇,赶紧赔笑道:“伯爷,小的胡言乱语呢!小的若是不去,就没了主心骨,那老黄还不得恨死我呀!”

    说完陈默装作镇定的笑了笑,刚才黄金麓的眼神让他相信,他今天要是敢拒绝,那黄金麓会让他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方醒赞许的点点头,然后说道:“此行是以大明水师为主,你们的主要目的就是按照我给的图册和路线去寻找东西,找到了就是大功一件!”

    刘明非常自觉的道:“伯爷请放心,小的自然会牢牢记住。”

    聪明人啊!

    方醒拿出一本册子递给了刘明:“你们三人闲暇时都看看,把这些东西记住,凡是红笔备注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找到,当然,若事有不谐,当以自身为重,大不了下次再去。”

    刘明接过册子,然后收进了怀里。

    方醒看到陈默有些惶惶然,就打气道:“此事是陛下的意思,你等归来之后,必然会有官身。”

    “记住了,你等的远航将会被记入史册!”

    方醒看到陈默不相信,就笃定的道:“本伯担保,找到那些东西之后,一百年后,你们被提及的次数比那些大学士还多。”

    至于方醒,他觉得自己被提及的次数估计更多。

    交趾、朝鲜、倭国……的征服者,朱瞻基的老师,科学的启蒙者、开创者……

    这一连串的头衔,肯定能让方醒青史留名。

    黄金麓问道:“伯爷,这一路遇敌该如何处置?”

    上次的弹劾中,就有人指责傅显的船队在清理倭国外围的岛屿时杀戮过甚,傅显后来还上了请罪奏折,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方醒的目光幽深:“我说了,以保全自身为要务,其余的一切都不是问题,出了事,本伯来兜着!”

    这话里的血腥味让陈默抖了一下,然后偷瞥了刘明一眼,却在他的眼中看到了兴奋。

    自从在倭国开了杀戒之后,刘明就有些渴望杀戮,为此还跟黄金麓在练习刀术和拳脚。

    黄金麓躬身道:“伯爷,小的清楚了,必将竭尽全力。”

    方醒起身道:“记住我的话,凡事以保全自身为第一要务,明白吗?”

    航线才是关键啊!

    方醒把黄金麓叫过来,然后拿出一张地图给他。

    “看到了吗?那些标注着红点的地方,边上就是要寻找的东西。”

    黄金麓接过之后,郑重的点头。

    “还有一件东西,你们且好好的学学。”

    方醒招手,辛老七就提着一个木制六分仪进来。

    “你们来看看,大明船队目前使用的是牵星术,可终究准确度不高,不适用于远航。”

    六分仪和牵星术比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进步,准确度更是有了一个飞跃。

    “这种六分仪使用不复杂,但要注意保护好这些镜片!”

    方醒把使用方法仔细教了几遍,黄金麓就已经领悟了,对方醒的崇拜几乎达到了想五体投地的程度。

    “伯爷神技,有了此物,在海上就不会找不到地方。”

    方醒想起仓库中的那十多架六分仪,不禁微微一笑。

第904章 不吉利的送别

    方醒亲自送人那还是什么时候?

    好像是在金陵吧,送的是姚广孝。

    “伯爷就送过少师,所以你们得感到荣幸,要努力!”

    黄金麓满脸的自豪,却没注意到刘明和陈默那两张苦脸。

    方醒在辛老七和小刀的护卫下打马而来,近前一个漂亮的下马,笑道:“今日晴空万里,是个好兆头。”

    黄金麓躬身道:“劳动伯爷,小的惶恐。”

    方醒拍拍他的肩膀道:“惶恐什么?你们是为大明去探险,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人生百年,谁也无法躲避,可有些人和事却能永垂不朽,我相信你们将……名传千古,流芳百世!”

    “好好的,等你们归来时,整个书院,整个大明都将为你们骄傲。”

    方醒有些动情的道:“你们将会创造历史,可我却希望在这个过程中代价更小些,所以,好好的保重!”

    黄金麓拱手道:“伯爷保重!”

    这年头出海就是拿命和老天爷搏斗,所以最迷信的人就是船员。

    “一路顺风!”

    方醒拱拱手,肃然送走了三人。

    “刚才陈默和刘明怎地一脸死了老子娘的模样?”

    辛老七想起刚才这两人的脸色,不禁有些愤怒。

    “老爷安排的事他们也不甘不愿,好大的胆子!”

    小刀挤眉弄眼的道:“七哥,您想想上次老爷送的是谁?”

    辛老七振眉道:“少师啊!大明能有几人值得老爷亲送?”

    小刀忍笑道:“可少师回去没多久就……坐化了。”

    啊……

    辛老七挠挠头,正好方醒回身,一巴掌拍在小刀的后脑勺上。

    “胡言乱语!”

    不过想想陈默和刘明的脸色,方醒也有些心虚。

    出海最讲究兆头,这兆头不好……

    三人打马回到了方家庄,方醒进了内院,小刀涎着脸去了厨房。

    年轻人总是饿得快,早上吃了一大碗面条,小刀又觉得饿了。

    花娘正在切鱼片,边上摆放着不少洗好的菜蔬和肉类。

    “花娘,午饭吃火锅吗?”

    “嗯,吃火锅!”

    花娘左手压住鱼,右手持刀平稳的切下一片薄薄的鱼肉。

    “饿了吧,灶下面埋有土豆,自己刨出来吃吧!”

    小刀嘿嘿的笑着蹲在灶边,春生有些不爽的看着小刀刨出几个外壳黑黄的烤土豆,等小刀走了之后就说道:“花娘,老爷有交代,解先生何时想吃饭咱们都得要做出来,可家丁们,特别是小刀,每日都要来厨房索取几次吃食,这也太过分了吧!”

    花娘持刀的手依然稳定,声音也波澜不惊。

    “解先生那是天上的文曲星,家丁们跟随老爷出生入死,吃点东西算什么?以后两位少爷还得要他们保护呢!”

    “是啊!还有两位少爷。”

    春生想起以后两位少爷长大后自己能跟着一位,心中顿时就火热起来。

    花娘已经切完了鱼片,看到春生在发呆,就喝道:“赶紧去准备汤底!”

    “哦哦哦!”

    春生闷头去找配料,花娘嘟囔道:“呆呆笨笨的,以后哪个少爷看得上你?”

    ……

    关于在朝鲜和倭国全面试行宝钞的事已经发酵一段时日了,朝中自然没人反对,只是揪住宝钞可以兑换白银的事不放,炮声隆隆,比聚宝山卫那十二门火炮齐射的声音还大。

    夏元吉已经单方面承受集火攻击好几天了,最后干脆抱病请假,不过人却出现在了方家。

    “德华果然是只管点火,然后就撒手不管了,老夫可是被你的这把火给烧的焦头烂额啊!”

    夏元吉觉得方醒不厚道,把火点了,人也跑了,留了个烂摊子给自己。

    方醒皱眉道:“陛下不是同意了吗?怎地还有出入?”

    夏元吉苦笑道:“朝中上下反对的非常多,那些人在害怕,害怕有一天中原也会允许兑换。”

    “这是懒政!”

    方醒毫不客气的揭穿了那些反对者的本来面目。

    “他们害怕的是治下出现麻烦!”

    夏元吉苦笑着:“那又如何,民淳朴,则大治,官无为,则民安。大家都想着最好什么都不要变,就这样一直延续下去,直至永久。”

    无为而治的观点一直很有市场,方醒摇头道:“所谓的无为而治,只是百姓被折腾怕了,并不值得骄傲。宝钞的关键还是信心,百姓要对宝钞有信心,商人要对宝钞有信心,而信心将来源于户部。”

    夏元吉眯眼听着,右手五指不停的在弹动,若是有户部的人看到这个动作的话,肯定就知道自家的大人又在记东西了。

    “这是大明最后的机会,错过了之后,宝钞将一文不值!”

    在这个时候主要流通的居然是纸币,把时间向后推移几百年,估摸着能让后人目瞪口呆。

    “金银为保证金,这一点不可动摇,动摇了这一点,就是在动摇大明的国运!”

    “空手套白狼只是眼前的好处,代价却要在此后的岁月中来偿还,君王若是把宝钞当做自己的内库,官员若是把宝钞当做了百用百灵的神丹,那这个大明谁也救不了。”

    朱瞻基已经来了,所以方醒话锋一转,“经济有其规律在,漠视这个规律的王朝和帝王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包括亡国!”

    大明灭亡的原因,起码有一半是因为财政破产。

    一个辽饷喂饱了辽东将门,可却把本已在天灾人祸面前束手无策的百姓激怒了。

    经济崩溃,崇祯朝却头痛医头的通过摊派的手法去解决,最后果然死的痛快。

    方醒微微皱眉:“户部本就是宏观管理的部门,应当有专门的人和衙门去研究大明的经济运行情况,并不断提出建议和办法。”

    “可这样的人稀少啊!”

    夏元吉冲着朱瞻基眨眨眼,示意他帮忙说话,从方醒这里弄几个人去户部。

    知行书院有关于经济和金融的课程,这一点夏元吉早就知道了,他只是遗憾户部的姚平并未持续在书院深造,否则今日他必然会先去问姚平。

    朱瞻基摇摇头,按照他和方醒的规划,这些学生还没到出仕的时候。

    方醒没理会他们的眉眼官司,说道:“这样吧,我这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招数,你们看看如何。”

    “什么招数?”

    夏元吉两眼放光的问道。

    朱瞻基也是满心期待着方醒的主意。

    方醒挑眉道:“金银既然不许流通,那就先把家中的银子全都换成宝钞!”

    什么?

    夏元吉眨巴着眼睛,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而朱瞻基却恍然大悟,但却有些忧虑。

第905章 都不省心啊

    无数的往事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当方某人想要搞事的时候,总是会伴随着电闪雷鸣。

    朱棣很头痛,所以令人招了方醒来问话。

    “你可知此事的后果?”

    方醒坦然的道:“不外乎就是被那些勋戚仇视罢了,臣不在乎,也无需在乎,只是需要提防有人用宝钞套现,都买了店铺和田地。”

    大明的勋戚堕落速度之快,堪称是世界之最。

    高官厚禄,产业众多,特许蓄奴……这些特权让勋戚们开始了享受,而后醇酒美人就侵蚀了他们的斗志。

    “陛下,勋戚已经堕落了。”

    方醒没说什么寄生虫,可话里的不屑却是清清楚楚的。

    其实更应该说是一群暴发户,完全没有底蕴,不知道该怎么让家族长盛不衰的暴发户。

    “竖子大言不惭!”

    朱棣冷笑道:“回去吧,此事朕不允!”

    只要方醒带头去兑换宝钞,那么压力自然就转到了勋戚的身上,那仇恨值……

    大太监瞅了一眼悻悻然的方醒,心中暗自咂舌:整个大明最擅长拉仇恨的人,方醒若是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吧?!

    不过朱棣此举却很暖人心,直接把方醒赶走,把此事压制于萌芽状态。

    方醒去了太子宫中,满腹牢骚的道:“要建立对宝钞的信心,与国同休的勋戚就该做出表率,可陛下却……哎!”

    朱高炽好整以暇的喝着补汤,喝完后把碗放下,擦擦嘴。

    “那些勋戚都是永乐一朝的功勋,明白吗?”

    功勋是什么?在大明就代表着享尽荣华富贵的一群人。

    而你方醒居然想把这群人手中的财产换成一堆纸,这是要作死吗?

    方醒很沮丧,连朱高炽对宝钞都没有信心,怪不得夏元吉这几天被喷成了狗。

    朱高炽看到方醒的模样不禁摇摇头,然后冲着在门外做鬼脸的婉婉挥挥手,才说道:“从靖难之役到北征,这些勋戚都坚定的站在父皇的身边,为永乐朝奠定了基础。立功就要封赏,这是天理人情!”

    方醒点头受教,这是家国天下的另一个版本,连皇帝都无法控制的版本。

    朱高炽欣慰的道:“你想为国出力,这是好事,只是需缓缓而行,切忌急躁。”

    这个批评方醒接受了,他总以为能用这种手段来带动宝钞的发行,可却没想到勋戚也是要先顾家的。

    连陛下都不要求俺们兑换宝钞,你方醒这是想干嘛?

    “既然定下了在朝鲜和倭国试行,那就再等等吧。”

    朱高炽对国事并不陌生,甚至比朱棣还要娴熟。

    方醒点点头,起身告辞。

    婉婉在门口看到事情谈完了,就进来行礼道:“父亲,婉婉想去方家庄玩耍。”

    “去吧去吧!”

    朱高炽挥挥手,然后拿起一份奏折看了起来。

    朱高炽前后多次监国的效果很不错,所以朱棣也愿意下放一些事务给他做。

    婉婉一声欢呼,就追了出去,梁中干咳道:“殿下,奴婢可要跟着去?”

    以前婉婉去方家庄时,总是梁中亲自送去。

    朱高炽摇摇头,然后就沉浸在奏折中。

    “方醒,等等我。”

    婉婉蹦跳着冲出来,身后一溜的宫女嬷嬷。

    方醒回身看着皇宫中的这道风景,笑道:“慢些慢些。”

    婉婉跑到方醒的身前,仰头,微微喘息道:“方醒,平安能认人了吗?”

    “平安啊!还不会。”

    “那他就只会吃吗?”

    “嗯,只会吃,不过人小时候就这样,长大后,就该知道要为家里做事了……”

    ……

    方醒想挤兑勋戚的计划就此夭折,此事也没有从宫中传出来,可那些勋戚的家人们最近却频频的动作。

    “户部的人已经启程去了朝鲜和瀛洲,皇爷爷同时令驻军保持警惕,若有人伺机闹事,杀无赦!”

    朱瞻基有些沮丧,在他看来,对勋戚的迁就有些无谓。

    可方醒却从朱棣的旨意中看到了那暗藏的锋芒——杀无赦!

    “陛下这是在向外界透露一个消息,宝钞必须要稳定!谁干扰了宝钞的稳定,那就是大明的罪人!”

    朱棣释放出这个信号,就是对夏元吉最大的支持。

    “朝中那些反对宝钞兑换银子的声音,应该偃旗息鼓了吧?”

    朱瞻基点点头道:“都噤声了,有那几百万两金银在户部打底,夏大人已经开始了。”

    同时在朝鲜和瀛洲展开宝钞发行工作,这份压力不轻,稍有不慎,就是血流成河的惨状。

    “瀛洲开采出来的白银都暂时没有起运,就等着当那根木头。”

    商鞅变法时曾经用木头来当道具,而大明的道具就是白银。

    “这是一场伟大的变革!”

    方醒如是说道,神色自豪。

    “稳住宝钞,大明的未来不可限量!”

    ……

    “铜钱!去,把那些宝钞都换成铜钱!”

    “金银也行,只要愿意换的,铜钱金银都可以,若是不行,就去买,什么都买,店铺田地,全买了!”

    “特么的方德华干的好事!”

    “那个畜生!宝钞就是废纸,还能换银子?这特么的是在忽悠老娘呢!去,都换了!”

    “夫君说过了,且等朝鲜和倭国乱起来,到时候宝钞必将分文不值,留在手中就是废纸!”

    “方德华此举就是在动摇大明的根基啊!陛下怎能偏听偏信,自毁长城!”

    “宝钞一旦动摇,大明就危险了,除非放出大批的金银,可百姓受到的损失谁来赔?他方德华这是在冒险啊!夏元吉那个傻子还陪他胡闹,我看迟早都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

    户部的人去朝鲜和瀛洲的事散播出去了,北平城中无数人都在做出反应,可朱棣的反应最快。

    快到让那些人措手不及。

    夏元吉冷冷的看着顺天府衙门外排起的长队,和方醒说道:“果然不出你的所料,这些人马上就想把宝钞套现。”

    购买了店铺和田地,需要到衙门去交税,也相当于是登记。

    顺天府大概是从未想到会有这么拥挤的一天,所以有些懵了,想赶人。

    “别出声,这些都是那些人的家仆,你想死呢!没看府尹都没出来吗!”

    “那怎么办?”

    “办,马上办!反正这事和咱们没关系,陛下也怪罪不到顺天府来。”

    可顺天府刚开始办理的时候,大太监却来了。

    那些排队的人看到大太监后,心中都涌起了不祥之意。

    大太监看到方醒和夏元吉都便衣站在边上,就微微点头,然后在外面自言自语道:“都不省心啊!”

    丢下这句话,大太监就走了。

    那些排队等待的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人悄然退了出去,然后撒腿就跑。

    瞬间,门外人都跑光了,里面还不知道情况的小吏喊道:“哎!你们究竟办不办了?!”

第906章 君臣默契下狠手

    帝王时代有一个好处,特别是当这位帝王是雄主时,这个好处就被放大了。

    “哈哈哈!”

    夏元吉看到大太监一句话就驱赶走了那些来登记的人,不禁开怀大笑。

    可方醒却冷静的道:“此时办理不了,可他们依然可以缓一段时日再慢慢处置,手中的宝钞依然是花出去了!”

    夏元吉无奈的道:“你卖我买,这是双方情愿的事情,拦不住啊!”

    “可此风不可长!”

    方醒说道:“若是开了这个头,以后这些人的手中将不会保留宝钞,这是一个坏头!”

    夏元吉喟叹道:“可又能怎么办,难道不许买卖?那陛下都说不出口。”

    方醒笑了笑,说道:“明日上朝,我自有主意。”

    夏元吉苦着脸道:“德华,你莫要再来了,咱们先将朝鲜和瀛洲清理顺畅了,再慢慢的来。”

    ……

    第二天早朝,当看到方醒不请自到时,所有人都瞟了朱棣一眼,心想今日肯定要有一番争斗。

    早朝无非就是奏事,以及商量处置办法。

    金忠看了一眼在垂眸养神的方醒,低声道:“陛下已经在护着你了,别折腾。”

    方醒微微点头,他当然知道朱棣在护着自己,否则昨天大可同意他去兑换宝钞,而后引发的一切变动都可以推到方醒的头上。

    成也方醒,败也方醒!

    而作为帝王的朱棣却可以稳坐上端,从容取利。

    这般护着臣下的帝王,换做别人早就感激涕零,惟命是从。

    可方醒却像是打了鸡血般的出班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朱棣微微点头,方醒就说道:“陛下,臣昨日遇一商人在哭嚎,问其因,那人说是满北平城的商铺都被人给买了,他携带大批货物至此,无处可放,无处可售卖,眼瞅着就要坐吃山空了。”

    哟!

    这方德华啥时候对商人那么关心了?

    金忠的老脸一抽,恨不能捂着脸,表示不认识这个没节操的家伙。

    金幼孜的脸颊颤动,双拳握紧,恨不能上去抽这厮两下。

    太不要脸了!

    吕震觉得方醒比自己还不要脸!

    以前是谁说豪商无国的?是谁说要管束豪商的?

    方醒朗声道:“臣闻言很震惊,因为此人愿意用多出两成的钱来购买商铺,可依然被拒绝了。这是为何?”

    这厮要搞事!

    文武百官都打起精神来,想看看今天方醒的矛头会对准谁。

    “陛下,臣后来就叫家人去探问了一番,结果发现……北平城中的商铺,十之五六都被一些人给收购了。”

    “陛下,这些人收购那么多的商铺意欲何为?”

    吕震看到方醒一脸忧国忧民的模样,再也忍不住了,就出班道:“兴和伯,那是放租。”

    大殿内的百官,谁家没有几个店铺用于经营和放租啊!

    你方德华难道还不许了不成?

    方醒点点头,对着吕震笑了笑,直把他笑的毛骨悚然,这才说道:“陛下,臣担忧店铺集中于少数人之手,若是同时提价,京城的市面估计就得乱了,那可不是小事啊!”

    轰!

    这时候再听不出方醒的意思,在场的都可以回家找御医来治疗老年痴呆了。

    可那些武勋大多在各地担任总兵,孟瑛表示自己很无辜,因为他没有掺和这次大收购。

    方醒说道:“陛下,为了京师的安定,臣建议,凡是一家在京城拥有五间以上的商铺,再次购买必须要课以重税!”

    整个大殿都静下来了,那些太监都屏住呼吸,想着后续会怎么发展。

    ——那些妇道人家出手之迅速,居然能扫荡了京城的五六成商铺,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陛下肯定不会同意的吧?

    吕震觉得朱棣绝对不会同意,那些勋戚官员最近可扫荡了不少店铺,要是被征重税,估摸着当家人哭晕的心思都有了。

    而杨荣也觉得朱棣不会同意,毕竟那些勋戚都是大明的‘根基’,动摇不得。

    朱棣的目光深沉,喜怒难辨,所到之处,群臣无不俯首。

    瞬间,杨荣就明白了。

    这是雄主,类似于汉武帝的那种雄主!

    雄主可会妥协吗?

    会!

    可那得看是什么时候。

    这些勋戚官员化掉自己手头上的宝钞来挖掘大明的根基,朱棣会视而不见吗?

    当然不会。

    那么昨日大太监去,只是为了敲警钟,今日……

    难道是君臣默契吗?还是……

    杨荣悚然而惊。

    “这才迁都,就有人肆意而为,朕……”

    杨荣已经懵了,此事为何没有告知我?

    “……兴和伯此言正中弊端,朕准了,随后就有旨意下去……”

    如果是在往常,杨荣此时已经在构思怎么写这份旨意了。

    可现在他却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

    难道陛下不信任我了吗?

    “好了,都散了吧。”

    朱棣的面色沉凝,此时无人敢反对,否则最少就是下诏狱。

    杨荣失魂落魄的站在那里,一直等到杨士奇干咳一声之后,这才恢复了正常。

    朱棣看了他一眼,大致就能知道在想什么。

    可皇帝需要解释吗?

    当然不需要,让臣下去猜疑最好。

    不然哪来的敬畏之心?!

    今天杨荣拟定的旨意有些失水准,不过朱棣看了之后并未修改,而是让人用印。

    一直等到处理完政事后,杨荣才沉着脸回去吃饭。

    “想什么呢?”

    杨士奇问道。

    杨荣摇摇头:“陛下这是不相信我们了吗?”

    杨士奇愕然,然后笑道:“你这是想岔了吧!难道你以为陛下和兴和伯事前沟通过?”

    杨荣刚刚升职,正是雄心勃勃的时候,所以一遭打击,就变得有些沮丧。

    杨士奇笑道:“本官的判断应该是兴和伯猜到了陛下的心思,所以就趁机奏事。”

    金幼孜也觉得杨荣失去了一贯的机敏,就讥笑道:“揣测陛下圣意,此非本官的所长,不过是兢兢业业的做事罢了,一切自然有陛下做主。”

    杨荣是被权利迷障了,一下被杨士奇点醒后,他感激的点点头,然后又面无表情的道:“坐在咱们这个位子,凡事都等着陛下吩咐,那和庙里的泥胎有何区别?”

    金幼孜哑然,然后笑道:“杨大人自然是七窍玲珑心,兴和伯也不差,各人有各人的道吧!”

    权利就像是一潭深水,看似平静,可下面的暗涌却永不停歇。

第907章 错漏百出的假打

    下课了,朱瞻墉收拾自己的课本,然后第一个走出了教室。

    哪怕是形同流放的呆在书院中,可他的骄傲却未曾减少一分,这让他在书院中成了独行侠。

    书院的午饭吃腻了,朱瞻墉站在食堂外面犹豫了一下,然后就往外走。

    守门的不敢拦他,在看到他往方家庄去了之后,就记录了一下。

    这个时节的田野上看不到生机,在这里,秋收冬藏被演绎的最为彻底。

    到了主宅,守门的家丁看到是他就说道:“老爷在前厅。”

    朱瞻墉勉强点点头,然后就去了前厅。

    换做是以前,他别说是点头,眼皮子都不会抬一下。

    还没走到前厅,朱瞻墉就听到了方醒的声音。

    “你也买了?”

    方醒看着徐景昌,面无表情的问道。

    徐景昌一脸愤怒的道:“那可不是!哥哥我买了二十多家店铺,这下可得亏多少钱啊!”

    方醒端坐着,眯眼看着徐景昌,道:“谁让你买的?难道你对大明已经失去了信心吗?”

    徐景昌顿时窦娥附身,喊冤道:“哪有的事,不过是府中的开销大,这不是担心宝钞作废,到时候一家老小难道去喝西北风吗?我说德华,你好歹事先告诉我一声不行吗?”

    “提醒你?”

    方醒的胸膛在急速起伏着:“我凭什么提醒你?你是与国同休的国公爷,可你看看自己干的事,你这是在干什么?你这是在挖大明的墙角!”

    徐景昌闻言大怒,“方醒,你说话好听点!徐某什么时候挖过大明的墙角了?老子一家子都是大明的忠臣,谁能比我更忠心!?”

    方醒不屑的道:“你若是忠心,会在意那些钱财吗?就算是宝钞变成了废纸,难道陛下会饿着你一家子?我看你就是贪婪!从骨髓里冒出来的贪婪!”

    “你说什么?”

    徐景昌挽起袖手,瞪大眼睛喝问道。

    方醒冷笑道:“老子说你贪婪,说你在挖大明的墙角!”

    “你再说一遍?!”

    “老子说你贪婪!”

    “打死你!”

    朱瞻墉目瞪口呆的看着两位国朝的勋戚在打架,而且就像是街头的痞子那种打法。

    你一拳,我一脚……

    朱瞻墉指指里面,示意小刀进去拉架。

    可小刀却懒洋洋的摇摇头,就当是没看见。

    一盏茶的功夫后,徐景昌被方醒一脚踢了出来,然后回身指着方醒骂道:“特么的!方醒,你等着!”

    方醒摸着脸骂道:“滚!”

    徐景昌骂骂咧咧的走了,看到朱瞻墉后只是冷哼一声,然后眼皮子都不抬一下。

    他是朱瞻墉的表叔,加上朱瞻墉并无大位的希望,所以忽视一下也觉得无所谓。

    “嘶……”

    徐景昌就顶着肿胀的脸出了方家庄,侍卫被吓了一跳,赶紧说道:“国公爷,小的去召集家里的人,把方家庄踏平了!”

    “踏尼玛!”

    徐景昌上马,怒道:“方家的家丁都是在沙场上杀人无算的狠家伙,弄不好家里还有火器,咱们怎么打?”

    “回家!”

    徐景昌就这么进了城,一路上看到的人无不惊骇。

    是谁敢把定国公打成这般模样?

    徐景昌被打了!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北平城。

    等朱棣得知消息后,他只是嗯了一声,然后继续处理政事。

    晚饭后,朱棣没有去找后宫的那些女人,而是呆在自己的地方,默默的在想着事情。

    这是朱棣为数不多单独呆着的时候,大太监不敢怠慢,用眼神逼走了那些伺候的人,然后上了一杯茶。

    “都是废物!”

    朱棣猛地一巴掌把茶杯扇落在地上,气咻咻的起身踱步。

    室内生风,朱棣快速的游走一圈后,目光停留在了墙壁上的一幅画像上,转为温柔。

    “妙云,我给了他们尊荣,给了他们富贵,可他们却不知足,你说我该怎么办?”

    大太监屏住呼吸,垂首看着脚尖。

    “妙云,景昌果然如你所说的那般无用,还和方醒打了一架,想哄骗朕,这是担心被削爵啊!”

    “勋戚贪图享乐,一代不如一代,朕北征用得着的还是那些老将,若是长久这般,大明危矣!”

    大太监趁着朱棣自言自语的机会,俯身把那些瓷片给收拾了,然后出去,再次送了一杯茶进来。

    “勋戚无用,国难何来的良将?那些没有封爵的武将如何是文官的对手?难道以后就如方醒所说的那般,文官压制武将吗?”

    “以文御武绝无可能!大明不能重蹈前宋的覆辙,朕不会允许!”

    朱棣的目光转厉,回身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然后眉头一皱,问道:“为何还是莲心茶。”

    “皇爷爷,您又生气了吗?”

    在这个时候能一路不受阻碍来到这里的人屈指可数,朱棣回身看去,就看到门边依着一个穿着嫩黄色衣服的女孩,笑的眉眼弯弯。

    “婉婉?”

    朱棣揉揉有些发花的眼睛,看到婉婉的手中拎着个小食盒,就说道:“你怎地来了?”

    婉婉吃力的拎着食盒进来,边走边说道:“皇爷爷,婉婉听说您没吃饭。”

    朱棣感觉脚下有些梗,就移开脚,然后俯身把大太监没有发现的碎瓷片捡起来,放在桌子上。

    婉婉提着食盒走近,用劲了全身的力气都提不上去,就涨红着脸看向朱棣,看着可怜巴巴的。

    朱棣的身体一松,轻轻的把食盒提上来,然后问道:“是什么菜?”

    婉婉松了一口气,活动着手腕道:“皇爷爷,有烤鱼,有红烧河虾,还有羊肉炖菜干,最后就是方醒家的那个什么咕咾肉,酸酸甜甜的,皇爷爷,可下饭了。”

    大太监急忙过来摆饭,然后问道:“陛下可要饮酒?”

    朱棣摇摇头道:“这些就够了。”

    看到婉婉垂涎欲滴的模样,朱棣就问道:“可是没吃晚饭?”

    婉婉不好意思的道:“皇爷爷,先前婉婉一直在厨房呢!”

    不用朱棣动口,大太监就把椅子端了过来,放在婉婉的身后。

    “皇爷爷,您看这个咕咾肉,那个酱料红红的,还是婉婉从方家拿来的,父亲和母亲都喜欢吃,婉婉明日还要去拿,方醒肯定不会小气的……”

    大太监退到了外面一点,看着墙壁上那一大一小的两个人影,不禁有些发呆。

    大影子缓缓的夹菜吃饼,小影子却不肯安生,时不时的要雀跃一番……

第908章 哀鸿一片

    朱棣的旨意一下,北平城中哀声一片,方醒的人偶成了被制作的最多的东西。

    就在这万针穿心的时候,方醒迎来了杨荣的拜访。

    看到方醒嘴角的青紫,杨荣笑了笑:“兴和伯,你与定国公的这一架打的太假了,只能骗骗百姓。那些勋戚家的后院可是把定国公都骂进去了。”

    方醒一怔,然后笑了笑,也没解释。

    这一架不过是徐景昌和方醒打给朱棣看的,各取所需,态度到了就行。

    杨荣看到茶水里的莲心,顿时就皱眉道:“你若是要树敌,找孟瑛也比定国公好些。”

    方醒想当孤臣不是什么秘密,反而在私下受到了不少人的赞赏。

    不当孤臣,那么方醒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从军,要么从文。

    所以方醒的选择在许多人的眼中就是自虐,而在杨荣的眼中却是担当!

    “你我皆以振兴大明为己任,我在陛下的身边辅佐,而你不但教导了太孙,书院的科学,火器的发明,这些对大明都是大有裨益的事务,德华,以后你必将名垂青史。”

    这一上来就吹捧,方醒马上就提高了警惕,道:“我本布衣,挣扎于病榻,幸而痊愈,这是老天爷给了我第二次活着的机会,既然活着,那就要努力,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大明,我当尽力。”

    杨荣感受到了方醒的戒备,就说道:“杨某今日来,就是想请教德华,这宝钞的运行如何才能稳固。”

    方醒一听就放松了些,说道:“一句话,不滥发,户部有大批金银作为保值的底气,而铜钱可以作为补充。”

    杨荣听懂了,“也就是说要保证宝钞的价值和户部的金银库存差不多等值是吧?”

    方醒点头道:“也没那么极端,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增发,但必须要让商业发展起来,否则大明的耕地和人口就这么多,你增发给谁去?”

    以前有人说天下的财富有定数,不管怎么折腾,它就不多不少的在那里。

    而这也是保守派拒绝革新的理论依据之一。

    “你还是在想商税的事吗?”

    杨荣有些讶然于方醒的固执。

    “对,商税不收,大明就是一潭死水!”

    “藏富于民不好吗?”

    这话杨荣说的有些心虚。

    “藏富于民?这个民是谁?怕不是老百姓吧!”

    方醒讥笑道:“所谓的与民争利,可那些民大多是文人和官吏,百姓何其冤哉,居然被这些人给代表了。”

    这厮的嘴不饶人啊!

    杨荣不是腐儒,当然知道那些‘民’是谁。

    “杨大人,宝钞关系重大,夏大人呕心沥血的在维持着僵局,若不是有瀛洲的金银注入大明的银库,宝钞迟早会废掉。”

    “懂了!”

    杨荣起身道:“此事本官自会支持。”

    你支不支持哥都要干!

    方醒送走了杨荣,回到内院后,看到平安正在睡觉,而土豆在边上趴着,好像在守着弟弟。

    方醒走近,卧在边上的铃铛摇摇尾巴。

    张淑慧和小白在边上算账,看到方醒俯身去亲了平安一口,小白喜滋滋的道:“少爷,平安长白了好多。”

    方醒仔细看看,果然是白了许多,睡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而边上的土豆也好不到哪去,同样是口水滴答。

    方醒把土豆抱起来,然后放到平安的身边,让两兄弟并头睡在一起,然后看了好一会儿。

    “淑慧,第一鲜的地方已经找到了,马上准备吧。”

    这个商铺是徐景昌半价卖给方醒的,因为他即将面临着重税的处罚,所以能出手一家就是一家。

    “呀!夫君可真快。”

    张淑慧喜道:“妾身正说外面的商铺买不到呢,没想到居然就有人出手了!”

    方醒笑道:“陛下严打那些大量收购商铺的有钱人,所以近日出手的比较多。”

    张淑慧赞道:“是哪位御史直言进谏了?真是忠臣啊!”

    小白放下账册,看到方醒表情古怪,就问道:“少爷,你怎么了?”

    “没什么。”

    方醒还能说什么呢?难道要说是你家夫君我干的吗?

    小白想了想,幸灾乐祸的道:“那御史这次得罪了这么多人,出门会不会被打呀?”

    方醒干咳道:“朗朗乾坤,天子脚下,谁敢?!”

    “哇……”

    也许是方醒的声音大了些,严厉了些,平安一下就醒了,难得的哭了一次。

    方醒赶紧过去抱起平安,然后看看依然沉睡的土豆,不禁觉得这就是他人生的最巅峰。

    ……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北平城中流传着‘勋戚糜烂’的话,而且言辞凿凿的说是从宫中传出来的。

    这个消息紧随在‘房产税’之后,让那些勋戚们如坐针毡。

    朱棣对勋戚很好,好到只要你不犯大错,那就不用担忧自己会和洪武朝的那些前辈般的被清理一空。

    可要是朱棣认为勋戚糜烂了,那会不会改变大家一直以来的默契?

    不说杀戮一空,可来个降等承袭,就能让这些人发疯。

    好好的侯爷,下一代就变成伯爷,再下一代是什么?

    大家在心中盘算着自家孩子的情况,结果惊讶的发现,尼玛,好多都养废了呀!

    不过随即这些人就想到了朱棣的年纪和身体,于是又得意的笑了。

    朱瞻墉在目睹了方醒和徐景昌的打架后,回去想了一夜,然后就找到方醒,提出了质疑。

    “聪明的自然会不露声色的教导子孙,不聪明的总认为爵位跑不了,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去操练,就怕以后在战场上回不来了。”

    方醒看着这个孩子,缓缓的解释道:“定国公也怕,所以才会演一出戏给陛下看,目的就是告诉陛下,我的忠心毋庸置疑,我虽然不能学兴和伯那般到处树敌,可也能自晦。”

    “哦!,原来如此啊!”

    朱瞻墉满不在乎的道:“那皇爷爷肯定会原谅他,甚至会安抚他。”

    这话虽有些幼稚,可方醒还是听出了些许居高临下。

    “勋戚不就是这样的吗?”

    见到方醒面色复杂,朱瞻墉就说道:“国朝不是在养着他们吗?他们应该是我家的臂膀吧。”

    “可这臂膀马上就会变为累赘,还会吸血的累赘!”

    伴随着这声音,朱瞻基大步进来,面色严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211/ 第一时间欣赏带着仓库到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迪巴拉爵士所写的《带着仓库到大明》为转载作品,带着仓库到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带着仓库到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带着仓库到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带着仓库到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带着仓库到大明介绍:
方醒穿了,带着两个仓库穿了! 别人穿越是带着王霸之气,方醒却是只想种田! “我只想在这个时代悠闲的活着!” 坐拥娇妻美妾,顺便教几个弟子,努力让他们往上爬,好给自己当靠山! 可谁想弟子有些不靠谱,居然是......带着仓库到大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带着仓库到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带着仓库到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