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独断大明TXT下载独断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独断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官笙     独断大明txt下载     独断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98章 变局之前的乱局

    朱栩在帅府给秦良玉添的那张椅子,是一种直接的暗示,也难怪一些人猜到。

    孙承宗,秦良玉,曹文诏,卢象升,熊廷弼等人聚集在帅府,参观了那个在帅府正中,象征着最高权力,只有两把椅子,空荡荡的会议室,五人来到偏殿,简单的茶叙。

    这五个人,代表了大明最高的军事权力,不止他们位置最高,深得朱栩信任,更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大明几乎所有的军队!

    过了一阵子,孙承宗伸展了下身体,道“你们进京有些日子了,知道京城的情况,有什么想法?”

    秦良玉现在是风尖浪口,坐在帅府最高处的一群男人之间,神情如常,没有开口。

    曹文诏更显得随意一点,学着朱栩翘着二郎腿,吃了口点心,道:“能有什么想法?这些外廷的大人们,什么时候消停过,现在这种情况,可比前些年好多了。”

    卢象升向来沉稳,现在执掌南方军区,更显气度,坐在那,风波不动,接话道:“现在军队与政务泾渭分明,那些大人们应该不会过多说话,我们能承受得住。”

    卢象升也算是从万历年间过来的人,那些令人生畏的言官早就消失了,当今皇帝英明果断,不会因为基本奏本就动摇既定计划。

    熊廷弼资格也是相当的老了,当年他被东林党送进大佬,挣扎了几年,甚至求到魏忠贤头上,最终还是当今皇帝出手保的性命。

    他对朝廷那些大人们心怀忌惮,闻言道:“我认为,这件事还需谨慎处置,孙白谷那边,要约定好,要有足够的默契。我现在担心的是,孙白谷没有毕阁老的威望,未必能压得住朝局。”

    毕自严是原来的户部尚书,在朱栩的一手扶持下,从崇祯初就执掌朝政,大小事情都经过他的手,大明上下官员,对他向来敬重。

    孙传庭却不同,他这几年虽然也在养望,到底年轻,面对的都是同龄人,内阁里一个个都非常人,六部的尚书侍郎与几位阁老关系复杂。

    在外人看来,孙传庭别说六部了,内阁他都未必能理顺。

    孙承宗知道几人的担忧,面色严峻,声音果决,道:“这件事宜早不宜迟,我们不能再等了。孙传庭那边无需多虑,皇上有通盘的考虑,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三年内肃清军队的隐患,确保军队忠于皇上,忠于朝廷,任何情况下不会有人反手之力,祸乱天下!”

    曹文诏看似大大咧咧,却心如明镜,洞若观火,看的分明。

    孙承宗这么着急,一来是他年纪大了,未必能撑多久。二来,接替他的,未必压得住局势,更别说肃清军队了。

    他的心思,怕是与毕自严很相似。这二位阁老内心急切,想给后人留一个相对干净的摊子,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卢象升这次开了口,平静而沉稳,道:“问题最重的,我认为不在陕川,而在江南,我已经着手,用最温和的手段,剪除这些威胁……”

    孙承宗双眼陡然闪出厉色,道“不能温和,必须要暴风骤雨,狂风席卷!肃清是我们的目的,惩前毖后,永绝后患更是!”

    曹文诏面露讶色,孙承宗话里铿锵如铁,杀机浮动,这真是急了啊。

    熊廷弼怔了怔,他还不知道他将去四川,认真的想了想,道:“辽东的士兵基本上来自于陕川的灾民,问题应当不大……”

    “这个时候就不要护短了。”

    孙承宗不等他说完,语气冷漠,道:“这件事,皇上与我决定交给军法处去查处,你们不能护短,若是你,或者你们部下为难军法处,阳奉阴违,本官就拿了你们,重塑你们的战区与军团!”

    这句话,是相当不客气,打脸般的警告了。

    秦良玉四人神色不同的变了变,没有与孙承宗争辩。

    肃清军队是孙承宗的主意,背后站着的是皇帝,他们没有资格讨价还价。

    孙承宗看着几人的脸色,道:“秦大都督暂领军法处,参谋处,主持日常事务。”

    几人都是最高层,无需外面那么猜来猜去,倒是没什么意外。

    秦良玉站起来,面容肃色,抬手道:“下官领命。”

    她已经从地方将领,升级为大明管理层的高官了。

    曹文诏放下手里点心,放下二郎腿,睁了睁眼,抬头看着外面,心里感慨道‘要变天了啊。’

    大明军政两面都在发生剧烈变化,这种变化会延生到整个大明,一场前所未有的天翻地覆已然不会要等太久了。

    其他几人都是大明重臣,心有同感,默默不语,静静地期待着。

    毕自严的突然‘病愈’,回到内阁,自然让不少人震惊,内阁六部的气氛为之变得微妙。

    毕自严要做今年的总结报告,也等同于他宦海生涯的一个结语。但对于孙传庭来说,这是明年的开端,是他‘首辅’生涯的开始,两人的矛盾显而易见。

    他们手底下的人自然不甘心,虽然之前被压住,这个时候却再次安耐不住,纷纷开始出招,要在年底的总结报告上动手脚。

    这种类似‘盖棺定论’的东西,会对‘活着’的人有着巨大的影响,处处受制。

    当能徐阶为什么能收进天下人心,位尊首辅?就是因为他手握嘉靖遗诏,对嘉靖一朝的事情做了‘公允’的评价,总结。

    孙传庭要做‘首辅’,自然不需要毕自严的人心。

    二位阁老沉渊在内,不动分毫,底下人小动作不断,彼此争锋相对,将朝局搅和的更乱,人心更加浮动不安。

    这也让满朝文武越发想念朱栩,朱栩不在,所有人都在担心会出现某些事情,让局势失控,一发不可收拾。

    本来已经压下去的事情,逐渐又开始冒头,这一次针对的不止是傅昌宗。

    连带着将孙传庭,毕自严也捎了进去,从外人来看,仿佛是二位阁老的恶斗。

    身在局中的人自然难以分清,推波助澜之下,加入进去,内阁,六部纷纷不平静,朝野的动荡若隐若现。

    无奈之下,十二月初八,毕自严与孙传庭联袂辟谣,并且喝令朝野官员,不得造谣,传谣,专心为国事。

    这种表面功夫自然没人信,京城的乱局更加炽盛。

    这样的时候,身在景德镇避暑的朱栩,依旧稳坐泰山,丝毫没有回京的意思。

第1299章 回京与回京

    朱栩在景德镇,遥看着京城,却也没有插手。

    身在远处,他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朝局,看清一些人与事,也能更加安静的审视他的‘新政’。

    这一天,他带着两个女人,五个孩子爬山。

    几个小家伙都是娇生惯养,没爬多久就喊累,撒娇耍赖的不肯爬。

    朱栩看着张筠,柳如是也是香汗淋漓,外加冷风嗖嗖,担心再冻感冒了,于是在小半山腰停下来暂做休息。

    曹化淳给朱栩倒了杯茶,道:“皇上,锡兰那边来信,信王的船队已经离开欧洲,预计在元宵前后可以到京。”

    朱栩一怔,道:“怎么这么快?”

    现在从欧洲到大明,基本上是一年以上,何况这么大的舰队。

    曹化淳道:“应该海路熟悉了,有些近道可以走,节省了一些时间。

    朱栩微微点头,继而思索着道“元宵前后?对了,鲁王还在闹吗?”

    曹化淳躬身,谨慎的道“听说,鲁王进来经常喝醉酒,然后就抱怨,说皇上坏了祖宗成法,是朱家的不肖子孙。”

    曹化淳敢在朱栩面前说这样的话,即便用上‘听说’二字,也是板上钉钉,不止一次两次了。

    朱栩算算时间,道:“回京吧,皇兄要回来了,朕这个皇弟要亲自去迎接一下。”

    曹化淳深知朱栩的脾性,心底有种预感,朱由检的回归,或许将要拉开一场大事件的帷幕。

    “遵旨。”曹化淳道。

    朱栩回京,用的明诏,天下皆知。

    京城本如滚烫的热水,朱栩一道明诏下来,如冰山压顶,瞬间安静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望着南方,景德镇,似乎能看到朱栩的马车。

    内阁,六部的气氛陡然变得安静,本来险些明朗化的争斗,忽然消失,所有人都仿佛回到了几个月前,和和气气的办公,丝毫没有了前几日的针尖对麦芒。

    毕自严坐在班房内,接过李幼唐端过来的茶,松了口气的道:“皇上总算是要回来了,再不回来,我估计就撑不住了。”

    李幼唐站在他身前,笑着道:“大人这就糊弄下官了,年关将近,皇上怎么也得回来,这个时间,大人怕是早就掐准了。”

    朱栩是必须要回京的,皇帝哪有在外过年,还是这样大事关头不回来的,无非就是一个时间点,聪明人都能掐算到最后期限。

    毕自严心情放松,冲着他道“你啊。”

    接着笑着摇了摇头,道:“你算说对了,只是聪明的人太少,跟着胡闹的人太多,不会有好下场的啊。”

    当今皇帝的脾气,向来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天下皆惊,外加一个日益咄咄逼人的孙传庭,现在肆无忌惮蹦,稍微明白一点的都知道,注定是那出头的鸟!

    李幼唐没有接这个茬,道“皇上回来,诸事就没那么难办,总有个商量,大家都知道分寸,大人的年终大结也不会难写了。”

    这个年终大结,既是今年的总结,有是明年的开始,若是往常,都是毕自严的事。现在总结是毕自严的,开始是孙传庭的,两人各有想法,自然难以统一。这也是两人手底下人争执起来的原因,从本心来讲,他们都不愿意退让。

    心底同样清楚,最终的文本,两人退让,妥协到哪里,得看还在景德镇的那个人的意思。

    现在,朱栩要回来了,毕自严自然松一口气。

    毕自严听着李幼唐的话,微微点头,神色微怅然,道:“临了之前,才发现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却又做不了,我倒是能体会了那位古来的寂寞了。”

    李幼唐知道,现在毕自严的心态应该是最复杂的,却也没人能劝慰什么。

    到了这个年纪,这种时候,能稳妥的致仕,颐养天年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毕自严说完这一句,忽然抬头,道:“想好去处了吗?”

    毕自严致仕,李幼唐这个上任没多久的内阁中书自然也要换。

    李幼唐躬身,道:“大人,下官想去安南。”

    毕自严看着他一会儿,道:“我身边的人,就属你与张国维最是明智,看得清。去安南也好,躲一躲吧。”

    孙传庭上位,必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便不刻意对毕自严的人进行打压,也会有无数人踩上来。聪明人,在这个时候,自然要避一避,明哲保身。

    李幼唐道:“学生让大人见笑了。”

    毕自严摇了摇头,心里滋味难言,感慨的说道:“张国维,知兵知政,我本想让他从政,但他有意从军,我也就随他了。安南……孙白谷与我说了,他会调喻安性任安南巡抚,那里比较特殊,巡抚,总督一肩挑,你去任右参政。喻安性是皇上提拔的人,没有所谓朋党的帽子,你可安心一点。”

    李幼唐知道毕自严是用苦良心,犹豫一番,道:“大人,事情未必会像您预料的那么糟,无需过于忧虑。”

    毕自严喝了口茶,摆了摆手,道:“这些我们就不说了,拭目以待吧。”

    天底下,或许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朱栩与孙传庭政务方面的‘勃勃野心’,这二人的组合,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大明两百多年的国体,或许就要没了,老祖宗几千年的规矩传承,将要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李幼唐自察觉不到这些,想不到那么深,道:“是。”

    毕自严又摇了摇头,起身道:“走吧,去议会看看,听说,他们在争执成立商务总局的权职与归属?”

    李幼唐振了振精神,道:“是,商务总局是白谷阁老提出来的,整合物价局,税务总局,执法局,课税司等组建,目前只是一个想法,不知道被谁泄露出去了。”

    “除了孙白谷的那些人,还能有谁?走,去看看,不要说话。”毕自严出了班房,淡淡的说道。

    李幼唐没有说话,跟着毕自严上二楼去。

    阁老们的班房离的很近,毕自严一出来,风声鹤唳的内阁就无数耳朵,嘴巴在动,消息满天飞。

    现在阁老们的一举一动仿佛都有无数含义,被人猜来猜去,传来传去。

第1300章 蝇营狗苟的官员

    朱栩对于京城的事情,仿佛不在心上,带着老婆孩子,施施然出了景德镇,一路北上回京。

    山西,太原。

    山西巡抚吕大器陪着朱栩,在新建好的山西省书院慢慢视察。

    吕大器身形微胖,从吏部侍郎调任山西已经有几年,越发有封疆大吏的气度,站在朱栩身边,面上平静的只有一丝笑容,道:“皇上,江西省几年来,新建了省,府,县三级书院有六十多,单这个省书院,每年从这里考入皇家书院,毕业的有两千多人,大多品学兼优,在官民多处发挥大用……”

    在吕大器身后,是山西大大小小的官员,有三十多,跟在吕大器身后,小心翼翼,心惊胆战。

    眼前这位陛下,向来天心难测,如今朝局动荡,他们本就不安,皇帝在这里停留,他们就更忐忑了。

    朱栩来到一个小亭子里,亭子里摆着一张琴。

    吕大器连忙道:“皇上,省书院的教学,涵盖方方面面,琴棋书画是必修,这里,应该是某位学生惯常联系的地方。省书院大部分学生相当清贫,这些是省书院添置的……”

    朱栩四指在琴弦上一挥,果然是清脆悦耳,满意的看了眼吕大器,道:“你们山西做的不错,朕在江西,听说有很多官员,认为让那些穷人读书,是一种错误,既减少种田的青壮,也增添朝廷的负担,并且,读书人多了,会衍生出很多麻烦,于国于家不利……”

    吕大器一听,肃色抬手道:“皇上,臣认为,此言大谬!‘天下大同’是圣人的殷切希望,一个大同的大明,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文盲,斗大字不认?至于读书人会减少种田青壮,增添朝廷负担,更是大错特错,永远不会缺少种田的人,并且,‘扫盲’是朝廷的责任,怎能说是负担?所谓的‘于国于家’不利,这是居心叵测,若是人人知礼守法,怎会有麻烦……”

    朱栩手在琴弦上拨弄,转头看向吕大器以外的人,道“你们呢?你们也是这么看的?”

    一群大人们齐齐抬手躬身,道“臣等深明圣训。”

    朱栩满意的笑着,道“难得你们山西山下还能深明大义,辨得清理与利。朕一直都说,做官为民,要持身守正,莫要被名利所惑。但是,朕很失望,京城里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看看那些大人们的所作所为,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吕大器这次不接话了,京城里纷纷扰扰,不就是皇帝说的‘名利所惑’?

    朱栩手拨弄琴弦,道:“都是朝廷的高官,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蝇营狗苟,闹的朝野不安,天下动荡,真是丢尽了我大明的脸面……”

    一群人屏气凝神,不敢多言。京城里那是神仙打架,他们凡人可不敢参与。

    朱栩继而道:“读圣贤书,明天下理。一个个寒窗苦读十多年,拼的一官半职,而后在宦海中迷失了,舍不得权,战战兢兢的贪利,变得祸国殃民,完全忘记了初心……”

    吕大器等人不知何时躬了身,神情凛然。

    朱栩停了下手,看向吕大器等人,道“你们说,怎么才能这些大人们永远记得初心,何时何地都能将‘国民’二字放在最前面,而不是一有风吹草动就争执不休,结党营私,将国家大义,万民福祉抛之脑后?”

    这个,应该是千古难题了,人心这东西,最是复杂,难以捉摸,又何以禁锢,防范?

    朱栩笑了声,道:“朕不为难你们,朕问你们另一个问题,现在京城的官员争权夺利,目无法纪,朕该怎么处置?”

    吕大器等人心头俺凛,头低的更多。

    他们回答不了,不止是京城的水深,这也是朱栩乾纲独断的事。

    朱栩审视着一群人,道“朕设置了那么多机构,发出了那么多民脂民膏,就是要防止这些事情,但是呢,素位尸餐,事情临头,一个个装聋作哑,作壁上观,深负朕望,对不起他们的衣食父母,不忠不孝!”

    朱栩这些话已经相当重了,吕大器等人心惊胆战,躬着身,屏气凝神。

    他们听得出,眼前的皇帝陛下对朝局动荡十分不满,似乎……要有动作了。

    朱栩说完这些,转头看向吕大器,道:“若是你主掌清风司,你会怎么做?”

    吕大器一怔,旋即猛的醒悟,沉声道:“谨遵圣谕,严格执法,刷新我大明吏治,肃清不法之徒!”

    朱栩看着他,颇为认真的道:“嗯,朕记住你的话了。走,去藏看看,听说这里有数十万卷藏书,可是真的?”

    吕大器预感到他要升官了,心怀难免激动,连忙跟在朱栩身旁,道“是。皇家政院以及各地书院都在进行‘抢救古籍’,山西也四处搜罗,藏于书院,同时抄录到其他多处,确保先贤智慧不会消失在时间之中……”

    朱栩很是满意,又慎重的道:“不止是‘抢救’,还要梳理,研究,复兴圣人经典,先贤智慧,是我们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刻不容缓。琴棋书画固然可贵,但是涉及到农耕,医典,冶铁,地理等等,要认真的钻研,系统的整理,都是祖宗的宝贵财富,不能葬送在我们这些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孙手里……”

    吕大器抬着手,好一阵子不知道如何作答,只得道“臣遵旨。”

    曹化淳陪着朱栩身边,默默记着。

    朱栩从头到尾的这些话,都不止是说给山西上下官员听的,更是是说给京城那些人听的。

    这些话,本身就很重,但日后秋后算账,这就是‘未言之不预’。

    朱栩在山西四处走动,还去山西诸君营地待了两天,发出了一番看似不轻不重的话语。

    ‘军队,必须要有绝对的忠诚,忠诚于朕,忠诚于大明,一切要以大明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仅仅服从上官。’

    ‘士兵,是这个国家最为可贵的人,他们比朝堂上衣着鲜丽的大人们要高尚,因为他们在拿着性命,在第一线保护着大明与大明百姓……’

    ‘有人看不起,苛待,侮辱士兵,这决不允许!朕将命议会立法,对士兵进行保护,但凡发现有类似情形,一律严惩不贷……’

    朱栩的话,就是一风向标,迅速传向京城。

    朱栩明确表达了京城官员毫无为官的操守,整日蝇营狗苟,令朝局动荡不安。

    这话是什么意思?

第1301章 大逆不道之言

    朱栩的话很重,京城的官员战战兢兢,担心着这是某种信号。

    但这是一些普通官员,一些真正的高官,朱栩的近臣却听出了另外的味道。

    内阁,会议厅。

    毕自严,孙承宗并坐,左手边是孙传庭,傅昌宗,右手边是靖王与汪乔年,六个人,整整齐齐,还有空缺的三个椅子。

    毕自严一如往常,威严,冷静,环顾一圈,转向孙承宗,语气里有质问,道:“为什么帅府有这么大的变动,这么大的计划,我一点都不知情?”

    毕自严是左次辅,孙承宗是右次辅,虽然军政分离,但按照现在的内阁体制,严格来说,孙承宗是低于毕自严的,在既有的规则中,孙承宗需要向毕自严通报帅府的重大事项。

    孙承宗沉吟一声,道:“帅府只是增添了一个副元帅,不算大的变动。其他的计划,这是皇上点头的,暂时对外保密,包括内阁。”

    孙承宗这句话,意味深长。

    毕自严自然听出来了,孙承宗不是对他保密,是对未来的‘首辅’,孙传庭保密!

    孙传庭当然听得出来,神情没有一丝波动。他的计划中本来就没有军队,孙承宗的警惕纯属多余。

    毕自严没有追问,做为‘首辅’,他一直与军队保持距离,目光转向孙传庭,道:“白谷,比照皇上的话,朝报那边据说有篇文章,署名赤青,你知道吗?”

    孙传庭眉头皱了下,道:“我让人去朝报那边问了,顾炎武的回话是:朝报秉持‘事无巨细,无权无贵’的原则,对于作者,除非有大理寺的判决亦或者皇帝的允准,他们对任何人都是拒绝透露。”

    毕自严面无表情,道:“那篇文章,我给你们背背:‘朝臣私心重于社稷,大小事俱不能托,百姓仰承于上,陛下付托于下,怎知百官如蝇虫,上下皆苦。每逢大事,首乱必内阁,祸起定六部,恍恍乎为利,铮铮然为名,独无家国社稷’……”

    虽然由于报纸的兴起,各家都在悄悄试探内阁,皇帝的底线,但这么明目张胆的点名,作为内阁的直属机构,实在令人震惊。

    内阁直属机构是归孙传庭管辖,因此很多人神色微惊,目光若有若无的看向孙传庭。

    这是宣战吗?孙白谷真的要踩着毕自严的尸体踏上‘首辅’之路,立他的权威吗?

    孙传庭向来从容,此刻眉头皱起,看向毕自严,微微躬身,道:“这件事确实不是我的意思,我问过了,这个赤青是司礼监安排进来的,有独立的班房,知道的人不多,知道的又守口如瓶。”

    毕自严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道:“现在朝野纷纷扰扰,大小事情不断,朝报以及各地的报纸一定要严密控制,我听说,近来冒出了一种说法,在江南一些地方,引起不小的震动,你们有谁听说了吗?”

    众人一怔,不知道毕自严要说什么。

    孙传庭知道毕自严在南方待了几个月,面色不动,心里骤然警惕。

    毕自严今天的欲泣,动作颇有些咄咄逼人。

    毕自严目光扫过众人,冷声道:“说什么,‘天下为主,君为客’,有什么‘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你们当真没有听过?”

    靖王听得眼皮直跳,浑身冰冷,昏昏欲睡的表情猛然严肃,刚正,眼神迸射杀机,沉声道:“何人敢出这样的悖逆之言,当用以极刑!”

    汪乔年,傅昌宗神情各有异色,相当的冷冽。

    孙传庭眉头拧成一个川字,大明正处于大变之期,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太多,但发生这样的事情,还真是第一次。

    小看不得!

    孙承宗本来不参与政务,但听着毕自严的话,面上动了,直接道:“白谷,这件事,你要当面向皇上解释。”

    内阁直属机构都归孙传庭管理,包括一系列的舆情部司。

    孙传庭没有推卸,道:“是,皇上回京,我会第一时间去面圣。”

    毕自严环顾一圈,语气越发严厉,道:“这只是冰山一角,我希望你们认真对待,不要让这件事扩大,传到皇上耳朵里,咱们今年就别想有个安生年!”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天下为主,君为客’这类的话,要是大规模扩散,后果不可想象!

    众人相护看了看,这样的话语冒出来,是一种信号,表示一些事情正在发生,而他们没有察觉。

    他们没有察觉,朱栩却心知肚明,这是一种表象,内里则是大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或许,这些资本还没有察觉到,但他们的声音已经不知不觉传递出来。

    坐在入京的马车里,朱栩看着锦衣卫送来的奏本,看着‘王夫之’三个字,心里暗自点头。

    历史的惯性无比强大,他改革那么多,一些事情还是或早或晚的发生。

    曹化淳跪坐在朱栩身侧,道“皇上,锦衣卫那边的意思,是秘密抓捕,将这些言论统统消灭,确保不会影响皇上的国政大计。”

    朱栩看完这份奏本,面露思忖,道:“他有没有说,怎么才能‘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曹化淳神色平静,内心却极其谨慎,语气波澜不惊的道:“没有。”

    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自古以来就会被处以极刑,毫无例外。

    朱栩摸了摸下巴,道:“他多大了?”

    “二十四。”曹化淳道。

    朱栩眨了眨眼,思索片刻,道:“告诉锦衣卫不要乱动,再以朕的名义,写一封私信给王夫之,让江苏巡抚亲自去请人,一路安排护送,来京城见朕,朕想跟他谈谈。”

    曹化淳一怔,犹豫片刻,问道“谈谈?”

    朱栩哪里不知道曹化淳的心思,道“说不动就不要动,朕要跟他谈谈,不准任何人为难他。”

    曹化淳知道,眼前这位从来不走寻常路,但这个涉及皇位根本,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朱栩真的能不在意吗?

    曹化淳不敢多想,躬身道:“奴婢遵旨。”

第1302章 毕自严真病了

    朱栩的马车,行的很慢,因为下了一场大雪,官道难行,车队就更难走了。

    朱栩的马车内,一家大大小小围聚在暖炉四周,暖炉上摆放着一堆卡片。

    张筠抱着小慈,替他拿着牌。

    柳如是怀里抱着小淑娴,两人嘀嘀咕咕,商量着出牌。

    朱栩怀里抱着小慈烨,另外两个小家伙同样拿着牌,但目光都有些鬼切切的盯着朱栩。

    不知道是运气还是怎么样,前几牌朱栩赢的毫无压力,后面任由他算计,记牌,还是输了,张筠赢的最多,另外则是小慈煊,小慈熠。

    “哦哦,我赢了!”

    突然间,小淑娴高举着小手,而后小脸通红的向着对面的朱栩伸手,道:“父皇,给钱,二十文,母后给钱,还有你们两个!”

    朱栩眉头动了下,忽然有些醒悟,目光看向柳如是。

    柳如是抱着小淑娴,低头微笑,咬耳朵说着什么,仿佛没有看到朱栩的眼神。

    朱栩笑了笑,没有点破。

    张筠倒是没有察觉,看着几个孩子开心,她也爽快的给钱。

    小慈伸手就抓牌,两岁的小家伙,似懂非懂,有玩的就开心。

    不知道走了多久,曹化淳的声音在外面响起,道:“皇上,多尔衮的所有子嗣,已经到京了。”

    朱栩抓着牌,随口道“派人再送回去,再给多尔衮一块王命令箭,准予他便宜行事的特权。”

    “遵旨。”曹化淳道。

    抓着一堆牌,手拿不下,铺满身前的小慈煊抬起头,看着朱栩道“父皇,多尔衮是不是叛逆?”

    朱栩看了他一眼,笑着道“一直都是。”

    小慈煊顿时满脸怒容,道“父皇放心,等我长大了,一定率大军替父皇平叛!”

    朱栩笑了,道:“好,等你长大了,朕封你个大将军,率十万大军,威风凛凛的替父皇平叛!”

    小家伙或许不能理解十万大军的规模,小脸畅想了一下,小脸激动的通红,道:“父皇,咱们说好了!”

    朱栩道:“父皇一言九鼎!”

    小慈煊激动的手足无措,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个小慈熠看着朱栩,道“父皇,我也也可以为你平叛的!”

    这个小家伙文不成武不就,还是有点心虚的。

    朱栩看着小家伙,点头道“好!将来你就替你二哥管好粮草,稳定大后方!”

    小慈熠一听,小脸松口气,又大声道:“是!”

    “父皇,父皇,我我也可以平叛的,我要跟永宁姐姐一样,做个女将军!”小淑娴举着小手,急切的喊道。

    朱栩一挥手,豪迈的道:“好,等你长大了,父皇就封你一个女将军!”

    “我要比姐姐的大!”小丫头又喊道。

    “这个看你们的军功!”朱栩抓着牌道。

    小丫头重重的点着小脑袋,很有条理的说道:“我是父皇的亲女儿,姐姐是侄女,我肯定比姐姐厉害,将来我一定比她大!”

    张筠知道朱栩在逗几个小家伙玩,没有多言,搂着怀里的儿子,笑容幸福满足。

    倒是小慈烨,默默的抓着牌,不时的看一眼柳如是,小脸颇为纠结。

    作为她的下家,小家伙又聪明,显然是察觉到了什么。

    朱栩给小家伙倒了杯水,道:“藏拙是聪明人的行为,如何表现聪明就显得更高明一点。”

    小家伙已经快七岁,眨了眨眼,看着手里牌,又抬头看向朱栩,不知道是不是听懂了,闷闷的‘嗯’了声。

    “聪明!”朱栩笑了,赞道。

    小家伙还是闷闷的看着牌,似乎在思索着牌。

    柳如是眨了眨眼,看向小慈烨,有些不解。

    一家人又玩了一阵,曹化淳的声音再次响起,道:“皇上,毕阁老真的病了。”

    朱栩脸上的笑容顿时没了,转头看向密密实实的窗帘,道:“真的?”

    曹化淳道:“刘公公亲自去看了,挺严重,人昏沉了一晚上,早上醒了一会儿,又昏睡了。”

    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寒冬腊月的又劳心劳力,倒是正常。

    朱栩对这位老大人是真心钦佩,不忍心他这样落幕,沉默片刻,道:“传旨吧,命孙传庭主持阁务。再让司礼监拟旨,封毕自严为新承伯,荣继三代。”

    “遵旨。”曹化淳道。

    顿了顿,他又道:“皇上,京城里大小官员,最近告假的已经超过三十人了。”

    朱栩眉头一挑,不由冷哼一声,道“毕阁老是劳累成疾,不顾自身,他们一个个倒是会明哲保身,朕在太原的那一番话,算是白说了。”

    曹化淳坐在外面,看着还在下的雪,凛冽的寒风拂面,令他身心都冷。

    “孙传庭怎么说?”朱栩冷淡的声音再次传出来。

    曹化淳连忙道“孙阁老没有说话,但内阁的意思是朝廷不缺人,都准了。”

    “还有多久到京?”朱栩道。

    曹化淳转头看了眼被大雪封了的路,道“奴婢预计,还得两天。”

    朱栩在里面‘嗯’了声,道:“那不召集,下一个驿站就休息一下。”

    “是。”曹化淳道。

    马车内的气氛稍稍有些变化,历经多日的小家伙们很是想念皇宫,小淑娴道:“父皇,人家想母妃了,我们还不回宫吗?”

    朱栩暗自吁了口气,道:“大雪封道,不着急,咱们慢慢走。”

    几个小家伙似乎有些失望,小脸都是垂头丧气的,没多久就有些困了。

    朱栩因为毕自严的事兴致大减,勉强撑了一局,便散了牌局。

    张筠送几个小家伙去她的马车睡觉,然后又带着一些吃的回来。

    朱栩马车裹的严严实实,里面倒是挺暖和,两个女人坐在她边上,抱着热茶,心里思索着京城的事。

    毕自严的突然病倒,不知道还会引出什么事情来,孙传庭面对的朝局恐还有变数。

    柳如是给朱旭端着点心,道“皇上,毕阁老病的真巧。”

    朱栩一怔,转头看向她。

    经过她这一提醒,朱栩陡然反应过来。是啊,毕自严这一病,还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至少孙传庭没有了‘敌人’,他能更顺利的掌握内阁,若是毕自严病个十天半个月,今年最后这一系列事情就全部由孙传庭做主了。

    甚至来说,明年的三个月,毕自严也只能‘告假’半隐退,简直上天都在帮孙传庭。

    当然,这更是在帮朱栩!

第1303章 灰烬中的朝气

    京城,大雪纷飞,寒气入骨。

    朱雀大街外,一户寻常百姓家,一个四十多的男子裹着厚厚的棉衣,从外面哈着收进来,急急的关门,冲着里面道:“快快快,吃饭吃饭,吃完饭睡觉。”

    屋里谈炭炉旁,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顿时不满,道:“爹,咱们这一天到晚的吃了睡睡了吃,都快成猪了。”

    男子坐到炭炉旁,道:“不然怎么办?这么大的雪,这么冷的天,出门都不容易,你还想干什么?”

    年轻人一听,立即就道:“爹,我听说,城内缺煤,山西那边我们有熟,要不我们跑一趟,说不定就能赚一笔。”

    男子摇头,烘着手,道:“你以为我没想过啊,听说,路上都冻死好些人了,这几年天气越来越怪,还是悠着点,我们俩要出事了,你娘,你儿子怎么办?”

    年轻人有些不甘心,过一会儿又道“爹,咱家也就去年在辽东挖参赚了一点银子,今年我在山西挖煤补贴一点,其他的就没有进项了。我听隔壁的老王叔说,他儿子跟着船队出海,虽然一去大半年,可一下子能带回来一百两,我想着,我是不是给老王叔买点东西,看看能不能也去?”

    中年男子对儿子的上进心倒是很高兴,想了想,道:“出海就算了,时间太长,不安全。昨天我在东城角听人读报,听说朝廷要在四川修路,那里向来难行,朝廷这次要出资五百万到一千万白银,打通一些道路。明年开始招募工人,一天五钱银子,包吃包住,时间嘛,据说要四五年,你算算,这一年得是多少银子?咱父子俩一去,你儿子别说入学了,将来就是买个大院子都成……”

    年轻人听着双眼发亮,道“报纸上这么说的?那倒是可行,前两年工部因为没钱停了工程,现在终于又要开始了吗?”

    中年人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感慨的道“日子是好过了,还记得你陕西的小姨吗?他们全家移去了辽东,根据朝廷的新政,他们六口人,明年能一下子分到了二十亩田,都是新开垦出来的良田,而且两年不用交税,两年后也是亩收一斗……”

    年轻人脸上有羡慕之色,道“我听说了,我那表弟给我写信了。听说,他们那边是朝廷该的房子,一排一排,都是好砖头好瓦,两进两出,住十个人都没问题,那里的书院都是免费的,孩子们强行要去上,不去还罚款,要收回地……这么好的事,怎么就没摊到我们……”

    中年男子刚要说完,门外响起急切的敲门声,同时一个大嗓门传进来,道:“老李头,快开门,我有好消息。”

    中年人男子一怔,连忙打开门,一阵寒风涌入,他连忙道:“老王头,快进来快进来。”

    中年男子老李头关上门,转过身,裹紧棉衣。

    年轻人看着老王头,疑惑道“老王叔,大雪天的,你怎么跑来了?”

    老王头两鬓有几缕白发,他不客气的坐在炭炉旁,道:“给你们送个好消息,对了,你儿子今年是不是六岁?”

    老李头回来,给他倒了杯水,笑着说道:“我孙子是七岁,怎么,舍得你那宝贵孙女了?”

    老王头接过水,道“去去去,少打我孙女的主意,她将来是要攀高枝的。别扯这个,我儿子是顺天府的文书,你们都知道。刚才他从衙门回来,他今天去了内阁,听里面的人说,内阁正在准备一个‘七年义务教育’,就是说,我大明所有年满六岁的孩子,都要强制性的进入书院上课,一直到十三岁,这是一定要上的……”

    年轻人双眼大睁,道:“就是跟辽东一样吗?”

    老王头也是年轻人父亲一样,经常在墙角边听人读报纸的人,倒是知道辽东,想了想,又摇头道“应该不一样,现在灾情那么重,朝廷到处缺银子,据说是要用十年时间才能实现,但我想着,咱们是京城,天下首善之地,是不是应该第一执行朝廷的计划?”

    年轻人听着心里大动,道“应当应当,那是那是,老王叔,喝水,娘,我上次买的冰糖在那,拿一点出来给老王叔加上……”

    老王头嘿笑一声,神色很是得意。

    倒是年轻人父亲,老李头显出了稳定,道:“如果真能入书院,也算我们老李家祖上积德了,将来要是能挣个功名回来,那我就是死了也值了。”

    虽然大明朝廷努力在建书院,鼓励地方办学,但大明太大,人口太多,一蹴而就是不可能,是以,大部人还是读不起书的。

    老王头凑近一点,低声道:“就跟你说,不要说去。朝廷里当官的,都有任务,就是每个人都要找五个孩子入学,完不成挨罚,完成有奖励,我儿子恰好有资格,我已经让他给你们家留了一个。”

    镇定的老李头不镇定了,一把拉住老王头,道:“你说真的?”

    老王头道“咱俩谁跟谁,三年前在凤阳府修路,要不是你推了一把,那大石头砸下来,我不死也残,一个小小名额算什么。”

    老李头一把站起来,道:“儿子,问你娘拿十两银子,老王头,走,我今天请你吃好的,别废话,走!”

    年轻人‘哎’的一声,飞快跑向里屋。

    朝廷需要孩子们入学,父母们想要孩子们入学,看似一拍即合,偏偏两头难,成了如今的怪状。

    老王头嘴里‘你啊,这样生分了,拿我当外人’,脸上一脸得意,冒着寒风出了门。

    在他们刚出门,就看到一群人拿着铁锹,扫帚急匆匆的向长安街跑去。

    老王头一怔,拉住一个问道:“这是怎么了,你们跑什么啊?”

    被抓住的那个人本来很急,但看到是老王头,压了压急促的气息,道:“工部那边招人进行官道清雪,一天三两银子,你快拿东西走吧,晚了就被别人抢了。”

    老王头猛的转头,道:“老李头,以后再吃吧,走,拿东西,咱们也去。”

    一天三两银子,这是白给啊!

    老李头喘着粗气,对他儿子道:“走,拿东西,叫上你娘,你媳妇,孙子也叫上!”

    老王头怔了怔,道:“都说你老李头老实,就属你最奸猾了!”

    没没多久,两家**口,跟随人流,浩浩荡荡的向着工部冲去。

    在另一边,毕府。

    孙传庭坐毕自严的床头,看着脸色枯槁,双眼暗淡,一副行将就木模样的毕自严,道:“大人,安心养病,一切有我。”

    若是往常,毕自严听到这句话多半会生气。

    这会儿他有气无力,看着孙传庭,眼神里都是殷切的希望,语气缓慢的说道:“我对朝局,对大明的想法,与皇上,与你,是不同的。我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尤其是这个时候,一定要慢,慢才能稳。皇上……看事准,出手快,往往别人没反应他事情已经做完了,后果就是留下一个大的烂摊子,需要有人善后,收拾。我们为臣子的,要为上分忧……我知道你有想法,想做事,但我一直压着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孙传庭在内阁多年,自然很想做些事情,但都被毕自严给压了下来。

    孙传庭心里有些悲伤,这位老大人怕是不行了,两人这次谈话,或许就是诀别。

    他没有往常的强硬,平静的道:“大人是怕我破坏朝局的稳定。”

    毕自严微微摇头,喘息着道:“你是皇上选定的接替我的人,这是多年以前就众所周知的。我压着你,是怕你出事。你年轻,锋芒太盛会害了你。这些年,我纵观朝局,能接替我的,也唯有你。你有能力,有魄力,最重要的是,你能稳住朝局,也懂得如何顾全大局。皇上……我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将来的大明走向何方,还会发生什么,我通通预料不到,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你会护住大明的根基,确保社稷安稳,天下承平,百姓免于祸乱……”

    孙传庭看着毕自严的神色,心里五味杂陈,对于这位老大人,他心里是相当复杂。既不满的因循守旧,没有锐气,又敬佩他的胸襟气度,为人处世。

    毕自严或许是累了,缓缓闭上眼睛,道“如果我等不到皇上回京,代我转告,臣与皇上的约定作废,望皇上保重。”

    孙传庭不知道毕自严与朱栩约定了什么,看着毕自严疲惫的神色,站起来,抬起手,道:“下官告退。”

    这一次,毕自严没有回他。

    孙传庭又看了毕自严一眼,转身离去。

    毕自严的长子,三十九岁的毕永晟送孙传庭离开。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波了,从司礼监,内阁,六部,到下面有头有脸的头头脑脑,基本上来了。

    都带着见最后一眼的表情,心情沉重的离开。

    孙传庭上了马车,马车在雪地里缓缓驶向皇宫。

    马车前,孙传庭的管家,转过头,语气激动的道:“老爷,我听说,毕阁老的封爵诏书已经拟好了,不日就会降下,哎,首辅封爵,也是我大明第一遭了,老爷,将来您是不是也得得一个?”

    马车内的孙传庭双眉一挑,犹如利剑,语气忽然冷淡三分,道:“这种话,以后不得说,管好府内,谁敢胡言乱语,一律严惩!”

第1304章 对孙传庭不太好的说法

    京城上下,不知道是因为毕自严病倒,还是这个冬天寒流来的太快,寒冷照大地,京城内外都是一片安静,还隐约有着一股悲伤。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病了好些天,本以为半只教踏入棺材的毕自严,居然缓了过来,虽然依旧卧床不起,但已经没有大碍。

    刘时敏带着人,以颇为盛大的阵势,来到闭府,宣读册封毕自严为新承伯的圣旨。

    毕府上下都是振奋无比,有了这道旨意,就等于有了保命符,代表着皇帝的保护意志,只要一天皇帝意志不变,毕府就一天不会倒!

    刘时敏搀扶起毕自严,笑着道:“毕阁老,不,新承伯,恭喜了。”

    毕自严颤巍巍的站起来,看着这道圣旨,脸上带着笑容,心里是一种大石落地的轻松感。

    这道旨意下来,就表示着,他需要离开内阁了,即便他大好,也不能回去。

    他从这一刻起,已经致仕,彻底的脱离政务,‘新政’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所谓的无事一身轻,毕自严大概体会到了。

    “刘公公请。”毕自严摆手,脸上是从未见过的轻松笑容。

    刘时敏抱着拂尘,看着毕自严,神色不动,道“大人,真的能放得下?”

    ‘首辅’之位啊,谁能说放下就放下?天底下最大的毒药,大概就是权力了。

    毕自严也不管是刘时敏问的还是背后的朱栩,语气轻松自然,道:“放下放不下不都得放下?”

    刘时敏打量着毕自严,好一会儿微笑道:“那我就祝新承伯有一个安稳的晚年,告辞。”

    毕自严抬手,道:“我送公公。”

    两人走了几步,刘时敏停住脚步,低声道:“大人,这些话是我私人说的,不管是为了自身还是‘新政’,亦或者其他什么,日后,慎言。”

    做为前任‘首辅’,尤其是毕自严,若是在一些关键时刻说话,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好的后果。

    毕自严会意,道“公公放心,分寸我懂得。”

    刘时敏直起身,道:“伯爷留步,告辞。”

    毕自严送了几步,看着刘时敏的背影,心里突然无尽的感慨,空虚,又无奈。

    心情复杂,无可言述。

    毕自严的儿子走过来,不等他说话,毕自严道“即刻起,闭门谢客,谁也不见。”

    “是。”

    毕府几个门同时关闭,在寒风凛冽的这个冬天,显得很寻常,又很不寻常。

    孙传庭冒着雪,出了宫门,转道向东,来到了皇家钱庄。

    这个地方很特殊,重兵看守,一般人根本进出不得。

    皇家钱庄原则上是归属内阁,但实际上是直属朱栩,内阁从来不敢插手。

    孙传庭要上任‘首辅’,近来一直走访,摸底,这一天,到了皇家钱庄。

    “孙阁老,请。”傅涛的态度不卑不亢,带着孙传庭向里面走。

    孙传庭看了皇家钱庄的行政区,而后去了印刷厂,最后,听着傅涛以及皇家钱庄一干高层进行汇报。

    孙传庭一路走来,对皇家钱庄的运转模式有了大概懂了了解,心里有底。

    最后,他留住傅涛,两人在傅涛的班房里私聊。

    孙传庭喝了口茶,看着傅涛,微笑着道“我与你父亲是同僚,共同进退,有些话,你直说无妨。”

    傅涛对孙传庭哪里敢大意,他还记得,傅昌宗那次喝醉,说了真话,怀疑孙传庭连内阁都想动,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首辅’,傅涛哪敢真亲近。

    孙传庭看着傅涛,道“我想知道,皇家钱庄到底有多少银子,这些银子哪些是我能用的?”

    傅涛神色不动,心里飞转。

    皇家钱庄发放新币,是通过贷款,或者官员,军队发放俸禄,亦或者是工部的工程等,都是大规模撒出去。

    这些,都是乾清宫钦点的方式,不归属内阁管。

    傅涛思索一阵,道:“皇家钱庄今年兑换的现银已经从各处收来的银子,是三千八百万两,外加黄金十五万两,加上赋税,海贸等得来的现银,明年要发放的新币,上半年的总额在一千万上下,下半年还要观察。如果内阁要用,需要皇上的旨意,最多能动用……三千万两左右,但这个是亏空,需要弥补。”

    听到三千万,孙传庭心里打定,道“怎么个弥补办法?”

    傅涛道:“三千万里面,有五百万是皇家钱庄的利润,这个没关系,两千五百万是储备金,应对各地挤兑风险的,一旦这笔钱没了,发生了挤兑风险,皇家钱庄的信誉可能就会破灭,后果不堪设想。”

    孙传庭明白了,沉吟一声,道:“新币能否多发行?少用储备金?”

    “发行的越多,挤兑的风险就越大,同时,我大明能容纳多少新币,是否会造成物价通胀,货币贬值,都需要小心应对,多发货币,就目前来说,有害无利。”傅涛看着孙传庭,颇为谨慎的提醒道。

    作为即将的内阁‘首辅’,孙传庭能明白傅涛的意思,眼神锐利,陡然又一定,道:“你把这笔钱按住了,皇上回京,我会亲自奏请的。”

    “是。”傅涛道。

    孙传庭问完这个,又道:“神龙府的盈利情况,你知道多少?”

    神龙府是什么地方,众所周知,孙传庭不止盯上了皇家钱庄,连神龙府也捎带上了。

    傅涛对神龙府知之甚深,毕竟神龙府的一切走账都是通过皇家钱庄,那一笔笔巨额款项,都在傅涛脑子里。

    对于神龙府的盈利情况,傅涛心里有大概,却不能明说,毕竟事关皇帝内帑。

    他装模作样的思索一阵,道:“具体的盈利情况,我并不清楚,但近来世界各地商船云集我大明,外加,琉球,朝鲜,倭国,蒙古,东南半岛等,他们的贸易大部分通过神龙府,还有南海两个省有些独有特产,海内外都喜欢,是一个暴利……每年,应该有两千万的盈利。”

    孙传庭目光逼视,似在生气,道:“说实话。”

    孙传庭是内阁辅臣,傅涛说的这些他都知道,也能估摸出。

    傅涛到底还是嫩了一点,面对孙传庭这位未来‘首辅’,他压力极大,犹豫一番,道:“不是我瞒大人,具体的数额,我确实不知道,想要知道,得问陈娘娘,或者皇上。”

    傅涛的身份非常特殊,不止是朱栩的大表哥,傅昌宗的儿子,执掌皇家钱庄这样的机构,本身就不是谁能轻易动的。

    孙传庭自没有动傅涛的意思,房间内静了片刻,他道:“明年内阁会召开扩大会议,我希望你能出席。”

    傅涛以往都游离在朝局之外,甚少进出内阁,听着孙传庭的话,顿了顿,道:“是。”

    孙传庭这才满意,而后道:“晚上请你父亲一起到我家,一起吃个饭。”

    傅涛知道,孙传庭需要他父亲的支持,没有拒绝,道:“我回去告诉一声父亲。”

    孙传庭站起来,刚要走,又道:“你们钱庄是有不少人才的,到时候要调出来,不要舍不得。”

    傅涛眼神陡变,旋即道:“大人说笑,下官哪敢阻他们的前程。”

    “那就好。”孙传庭朗笑一声,出了钱庄。

    傅涛送他上了马车,回转议事厅,一群人已经在等着了,都是皇家钱庄的高层。

    “大人,孙阁老这是什么意思?是要控制我们皇家钱庄吗?”

    “孙阁老是有了皇上的旨意,还是来试探一下?”

    “都说孙阁老野心勃勃,现在终于明白了,咱们好日子到头了。”

    “毕阁老老成持重,孙阁老锐气如剑,难怪外面谣言纷飞,这里面恐怕有不少是真的。”

    一群人七嘴八舌,语气里都是担忧。

    他们担忧的,与外面那些人不安的一样,就是孙传庭会打破毕自严以来的稳定朝局。

    傅涛现在能体会到他父亲那日为什么喝闷酒,说孙传庭可能会动内阁了。

    傅涛暗吐一口气,道“这件事,不要外传,你们也要稳住,凡事有我在。”

    即便傅涛这样说,众人还是很不安。

    谁也不知道,朱栩此时已经进了京,落脚在平王府。

    平王府挺着大肚子,这几年在京城勿忧勿虑,听歌看舞活的滋润,看着坐在上面的朱栩,笑呵呵的道:“皇上,您可许久没来我这了,您是要听曲还是看舞,还是一起?哦哦,对了,皇上喜欢听小曲,我这有,我这就给您找去……”

    朱栩摆了摆手,道:“行了,坐吧,朕就是在这躲个清净,曲就算了。”

    平王笑呵呵,道:“也好也好,外面那些大人们确实烦,他们来臣这几次,让我催皇上回京……”

    朱栩喝了杯茶,瞥了他一眼。这位皇叔,大智若愚,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实则都若有所指。

    朱栩道“怎么,有什么想法?”

    平王一脸弥勒佛的笑容,道:“臣能有什么想法,就是近来鲁王烦人的很,跟臣说,依循旧例,想去安南就藩,然后就是,就是朝野对孙白谷阁老,有些不太好的说法。”

    朱栩对这些,自然是心知肚明,望着外面还在飘的大雪,冷哼一声,道“有什么旧例?他不自知。朝野那些所谓的说法,朕听得见,他们越是不安,担忧,就越是朕要做的事情。抱着祖宗老本就要吃一辈子,毫无进取精神,因循守旧,顽固不化!”

    平王脸上依旧是笑呵呵的,听着朱栩的话,没有接茬,小眼睛不断的眨。

    朱栩这个时候,来他这个闲人这里,岂会是无聊的来看看?

第1305章 平王要说话

    朱栩自然不会是存粹躲清静,平王这个人,在朝局是无关,但对宗室影响巨大。

    他登基以来,对宗室轮番清晰,现在剩下的宗室就那么几家,现任的宗人府宗正鲁王上蹿下跳,引起了宗室内部对现在以及未来的一些担忧,外加信王即将回京,一些人不稳定因素又在蠢蠢欲动。

    朱栩摩挲着茶杯,道:“孙传庭找过你了?”

    平王眨了下眼,笑呵呵的道:“找过了,孙阁老想要将宗人府归入内阁,臣拒绝了。臣想着,皇家的事,当然是皇上说了算。”

    朱栩抬眼看向他,道:“说你的真实想法。”

    平王脸上依旧如弥勒佛,只是有些僵,道:“宗室是皇家的血脉,怎能让外人欺负,臣这是担心有损皇上的威严……”

    朱栩看着平王的笑容,没有意外。平王虽然不在朱栩清洗之列,但也感受到其中的可怕,尤其是当初那些外廷大人们对宗室王爷的喊打喊杀。若是宗室真的纳归内阁管理,宗氏们的日子将会无比的难过。

    但朱栩决不允许宗室再次庞大的拖垮整个国家,放下茶杯,淡淡道:“那你应该知道,孙传庭之前已经请示过朕,这些是朕允许的?或者说,这些是朕的计划,皇叔,连你也反对朕了吗?”

    这十多年,反对朱栩的人远胜过支持的,但哪怕是至亲的宗室,庞大,强大的东林都被清洗了个干净,谁人还敢明目张胆的反对?

    平王坐着不动,还笑呵呵的身手拿着点心,道:“皇上说笑了,臣哪有那个胆子,就是臣不知道孙阁老已经请示过皇上,那,臣就支持?”

    朱栩站起来,道:“嗯,去一趟内阁,当面支持一下。”

    平王脸角动了动,放下点心,抬头看向朱栩,笑呵呵的道:“皇上,内阁就不用了吧?臣同意一下就行。”

    平王笑容很勉强,现在孙传庭动作越来越大,很多人都很担心,谣言四起,隐约行成一股力量在反对孙传庭。若他站出来,公然支持孙传庭,只怕会成为这些出气的靶子。

    他也看出来了,朱栩之所以找他出来,就是向朝野表态,做为前任宗人府宗正,当今威望最高,最受信任的亲王,身份不一般,说话的分量自是最重。

    朱栩俯视着他,道:“皇叔,好日子过久了,人会发霉的。”

    平王听出了朱栩话音里的不满,慌忙站起来,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大步出了平王府,坐在马车上,并没有去皇宫,而是奔着柳如是的小院。

    马车里,柳如是看着朱栩微沉的神色,轻声道:“皇上,不顺利?”

    朱栩侧躺下来,枕着她的腿,眼神若有所思的道“以前的平王,朕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会多问,这一次,他居然含糊的拒绝。你说,人一旦习惯于一个环境,就不肯再动弹,哪怕知道动了以后的日子可能会更好……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柳如是双手按着朱栩的太阳穴,有些心疼的看着他疲惫的脸,道:“他们应该是害怕,害怕不成功反而不好,所以守着现在的舒服日子,宁可不要更好,也不愿意破坏现在。”

    朱栩长吐一口气,道:“道理朕何尝不知道,可他们都是如此,反应的是这个国家也这般,若是长此以往,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会给子孙,给我几千年的中国传承带来怎样的灾难……”

    柳如是轻轻纾解朱栩的眉头,她能理解朱栩做为皇帝的长谋远虑,柔声道:“孙阁老不同于毕阁老,他做这些准备,定然能完成皇上的‘新政’,中兴大明,令我们大明浴火重生。”

    朱栩双手交叉,右手食指拍打着左手手背,心里飞速计较,眯着眼,闪烁着冷芒,道:“孙传庭的锐气刚刚露头,一些人就大感不安,上上下下的串联,抵制,感叹日子要不好过了……”

    孙传庭要改革的风声已经随着他四处走动而传递出去,各个衙门,甚至是内阁都感觉到强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同于毕自严,毕自严是要稳中求进,孙传庭是要破而后立!

    柳如是眨了眨眼,道:“皇上,不见见诸位阁老吗?”

    朱栩动了下,躺的更舒服些,道:“朕还想再看看,当年东林党的时候,谁是敌人朕看得清楚,现在,朕反而看不清了。”

    柳如是若有所思的‘嗯’了声,给他轻轻按着太阳穴。

    没人知道朱栩已经进京了,张筠等孩子还因为‘大雪封路’,留在京城几十里外的一处驿站。

    孙传庭这个主持阁务,召开了年前最后一次会议。

    他们要审议的,就是今年的年终总结,毕自严‘卧病在床’,这个任务只能是孙传庭来了。

    这个年终总结自然也就成了明年的开始,是一个风向标,孙传庭想要的内容与毕自严完全不同,迎来的阻力是相当不小。

    但有朱栩的暗中支持,他的想法,还是最大限度的被加入了进去。

    除了毕自严,孙承宗,其他阁臣都在,孙传庭看着几人,道“年终总结已经基本完成了,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这个年终的总结,已经经过六部的部议,其他自然早都知道了,现在孙传庭开口,只不过是走个流程。

    靖王,汪乔年对视一眼,靖王斟酌着道:“关于督政院的改制,我需要在督政院内部再讨论,内阁强压下去,我担心会有反弹。”

    汪乔年跟着道:“大理寺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在全国的部署,接过地方的审判权,现在还在攻坚阶段,不宜大动。”

    傅昌宗沉默,与他一贯的作风相符,内心来说,他也不同意孙传庭这么早开启这么大规模的人事变动,但作为盟友,或者为了孙传庭背后的朱栩,他需要支持。

    沉默,就是支持。

    孙传庭是内阁‘首辅’,外加傅昌宗的支持,靖王,汪乔年反对也难以成功。

    孙传庭瞥了眼傅昌宗,微笑的看着靖王,汪乔年,道:“你们的想法我理解,但人心不稳,攻坚,都不是理由,改革要用人,用可用,能用的人。如果有人心思浮动,忧虑不安,还能有什么指望?百姓交税,不是让这些当官的整日为官帽子蝇营狗苟的!”

    汪乔年,靖王自然不会孙传庭几句话压住,这事关他们的根本,哪里会轻易妥协,刚要说话,平王就挺着大肚子,晃晃悠悠的进来了。

    他一脸笑呵呵的,当着四大阁老的面,声称‘本王身为亲王,当以国家为先,支持孙阁老的意见,将宗人府并入内阁,统一管理。’

    他一开口,含义不言而喻,靖王,汪乔年对视一眼,不再说话。

    平王在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这样的话,背后站着谁,他们心底十分清楚。

第1306章 孙传庭的手段

    孙传庭压住了内阁的反对声,其他的事情就好做了。

    还剩下没几天,他带着幕僚司,对年终报告以及相关计划进行连夜审查,讨论,拾遗补缺,自然也从中夹带私货,添加了不少。

    目前在京城,几乎军政两界高官齐聚,所有人都目光灼灼的盯着这位即将上任的‘首辅’,揣度着他的报告以及将要做的事情。

    一些人事变动的风声悄悄传出,在京城自然又引起一波暗潮,上下官员的目光在皇宫,京城外来来回回的移动,既担心,警惕孙传庭,又急切的期盼朱栩尽快回京。

    他们心里还有侥幸,即便朱栩不反对孙传庭的计划,也能有所控制,不让孙传庭太过‘出格’。

    城东,柳如是小院。

    柳如是闺房,朱栩坐在小书桌前,看着一份厚厚的文书,神情认真,专注。

    柳如是站在门旁,静静的看着,心里前所未有的满足,仿佛这些年的痛苦煎熬,都不那么重要了。

    苏溪端着果盘,热茶过来,看着柳如是的表情,轻轻一笑,拉着她走了出去。

    “得偿所愿了吧?”苏溪有些促狭的看着柳如是笑着低声道。她早就回来了,知道柳如是在行辕,这还是景德镇后,她们的再见面。

    柳如是结果果盘,道:“我听说,秦老将军进京了,你的那位将军,是不是也来了?”

    苏溪闹了个大红脸,道:“快去给你情郎送进去吧!”

    柳如是轻轻一笑,少妇风韵动人,悄步走进房间,将果盘,热茶放到朱栩身旁。

    朱栩下意识的端过来,目光依旧盯着孙传庭送来的这份年终报告。

    这份报告,其中蕴藏的计划,比朱栩预期的还要激烈,宏大,很多事情都是他没有想过,或者不在意的,现在看来,都需要认真对待。

    很显然,孙传庭确实早有想法,也就是如此,在这么短短半年时间,他才能拟定这样庞大的计划书。

    或许,这还不是全部,毕竟他要考虑内阁六部的承受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将想法都掏出来。

    朱栩心里颇为激动,抬头看了眼柳如是,端起茶杯,感慨的道:“这位首辅,朕是选对了。”

    柳如是恪守本分,没有去看那本报告,轻声道:“皇上,大雪已经停了,时间也差不多,是不是该请皇后娘娘与殿下们回宫了?”

    朱栩合上报告,道:“嗯,朕已经让人通知了,你也收拾一下,随朕进宫。”

    柳如是脸上勉强一笑,道:“臣妾出身不好,尽管已经没有法度限制,礼制还是要守,请皇上见谅。”

    苏溪一直侧耳在外面听着,到了这里,不由得提心吊胆,紧张的不行,害怕朱栩真的就将柳如是扔在宫外。

    但后来里面的声音就小了,她没有听清,就更加担心了,似乎朱栩发怒了。

    再接着,就是朱栩的感慨声“委屈你了。”

    苏溪就更加不安了,恨不得冲进去质问朱栩。

    半个月后,朝报新上任了一位主编,一身白衣,皮肤白皙,一举一动都是贵公子风范,谈吐优雅,学识丰富,令朝报上下都很欣赏,他的笔名是:赤青。

    赤是朱,青是柳。

    这位大主编后来写了很多文章,在大明引起巨大轰动,深受乾清宫的看重。时常进出乾清宫,甚至夜宿不出。

    这在后来也传出了另一个短暂的谣言,那就是乾清宫的皇帝陛下实则喜好男色,佐证了他宫里妃嫔那么少,还一度坚持拒绝纳妃,一时间甚嚣尘上。

    当然,这是后话。

    孙传庭的人事计划尽管是‘小范围’的讨论,但瞒不住高层。

    毕自严自然很快收到消息,他面前站着张国维。

    “我也没有想到,孙传庭会这样安排,你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说。”毕自严看着张国维,叹道。

    根据孙传庭的安排,兵部侍郎张国维,升任兵部尚书。

    按照毕自严的想法,是想让张国维去安南做巡抚,以避开混乱的朝局。但孙传庭直接让张国维继任尚书,这样的有惑,张国维未必推卸得了。

    张国维看着毕自严,神情肃然,抬手道:“下官不满大人,孙阁老找过下官谈过,没有封官许愿,而是要下官做很多事情,下官……想做这些事情。”

    毕自严沉默一阵,感慨道“孙白谷倒是好手段,你连你都能拿住。幼唐,去哪里?”

    张国维抬头看向毕自严,犹豫了下,道:“新成立的商务总局,局长,正卿。”

    毕自严神色怔了下,点头道:“孙白谷好魄力,也好算计。我不拦着你们,但你们要记住,一群人行路,一定要跟上速度,跟不上,就会被甩掉,目标要一致,不要走岔路,不是同一个终点,也会被抛弃。”

    张国维知道,这算是毕自严给他的政治忠告,看似浅显,实则大有道理,是毕自严的写照。

    他恭敬的抬手,道:“下官明白。”

    “希望你能真明白。”毕自严摆了摆手。

    张国维再次抬手,告退离开。

    孙传庭坐在轮椅上,看着门外的雪,神色平静,目光复杂。

    平王出来说话,代表的是皇帝,‘帝党’一系将会站在孙传庭一边,现在又摆平了张国维,李幼唐,等同于搞定了他这个‘前首辅’的势力,朝廷内外,基本没有谁能阻挡孙传庭了。

    毕自严沉默了良久,心里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自语道“皇上韬光养晦十年,培养了孙白谷,孙白谷沉寂五年,筹谋多年,你们……到底要带大明去哪里……真希望我能看到。”

    一天后,朱栩的车队使过正阳门,迈入大明门,正式回京。

    在他的车队还没有进城的时候,京城里不少人就收到消息,开始忙着写奏本。

    没有了过去言官那种抱团,连绵不绝的攻击如潮,这次这些大小官员要么‘实事求是’阐述孙传庭这些日子的‘不轨’与‘专断’,或者是大打悲情牌,言称孙传庭‘祸害忠良’,‘大乱朝纲’,长此以往‘朝廷威信尽失,国将不国’。

    在第一时间,孙传庭踏入乾清宫,在东暖阁,与朱栩面呈。

第1307章 开始了

    东暖阁内,没有任何人,宫女,内监,都远离乾清宫五十米,谁也听不到里面的对话。

    这次对话,谁也不知道,除了朱栩与孙传庭。

    后世史书,对这一天的对话,仅仅这样描述:庭立于帝前,言时机到,不可等。帝允,另有期许。

    这十八个字,后世反反复复研究,只知道出自大公公刘时敏的晚年的《乾清宫杂述》,被收录在《景正实录》中,其他的,再也研究不出。

    孙传庭在进了乾清宫,朝野目光都盯着。他们心急如焚,都想知道,朱栩对于孙传庭到底是如何看待,对他即将的施政计划是是什么样的态度。

    孙传庭在乾清宫待了足足三个时辰,这才出宫。

    很多人都在等着各处的反应,令人惊讶的是,乾清宫安静如往常,深不见底。内阁,六部同样缄默,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只是,在很多人的焦急期待中,肉眼可见的,反对孙传庭的声音渐近小了下来,本来若有若无阻拦着孙传庭的人与事慢慢消失。

    朝廷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变得自然流畅。甚至于,京城内外的谣言都趋于平静,日渐稀少。

    时间快又慢,很快就到了景正五年的尾声,年终大议被定在最后三天。

    各部门都紧张无比,尤其是议会,要审议的东西太多,还要面对内阁的强大压力,可以说是忙的焦头烂额,同时又一顿子腹诽。

    孙传庭对内阁压榨的比毕自严厉害的多,近乎成了内阁的下属机构。

    议会都如此大的压力,可以想见其他部门了。

    景正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深夜。

    内阁,依旧灯火通明,几大阁老忙的是争分夺秒,片刻不停。

    这个时候,李幼唐突然跑进来,急匆匆的道:“大人,出事了,鲁王把杨锦初给打了。”

    孙传庭抬起头,脸色漠然,道:“深更半夜,为什么?”

    李幼唐顿了下,道:“鲁王听说朝廷要削减宗室用度,鲁王去户部要说法,杨锦初劝和,鲁王似乎喝了酒,动了手。”

    杨锦初是户部侍郎,鲁王是亲王,宗人府宗正,这么一打,还不知道会有多大动静。

    外廷对宗室怨念极深,加上现在是换届的关键时候,朝野都盯着孙传庭,这件事不啻于是孙传庭的新内阁的一个考验,具有重大的指向意义。

    李幼唐知道事情的重要性,第一时间来告诉孙传庭。

    孙传庭放下手里的碳笔,思索片刻,道“刑部是什么意思?”

    李幼唐道:“刑部已经派人过去,但刑部尚书廖昌永的说,涉及宗室,非他所辖,将人分开,都放走了。”

    孙传庭双眼厉芒一闪而过,道:“传令执法局,将鲁王拘押。”

    李幼唐看着孙传庭,道:“大人,鲁王是一字亲王,宗人府宗正,是否需要禀报皇上?”

    孙传庭重新拿起笔,道:“不用了,招办吧。”

    李幼唐看着孙传庭,没有再劝,道:“是。”

    他刚要走,孙传庭又道:“牢狱与刑部,诸衙门分开的事情,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幼唐连忙转过身,道:“这个是‘新政’的计划之一,刑部等都在推动,已经基本完成。但……虽然完成了,管理这些监狱的人依旧是原本的那些人,实际上,换汤没换药。”

    孙传庭不意外,这就是大明现在的困境,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

    “我知道了。”孙传庭拿着笔,又低下头。

    李幼唐等了一会儿,这才转身出去。

    一阵子后,包理游急匆匆的进来,道:“大人,我觉得鲁王这件事不简单,我担心有人在算计大人。”

    孙传庭头也不抬,道:“他们做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严格执行计划,其他的事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包理游思索着孙传庭这句话,忽然恍然大悟,道:“大人高明!”

    户部。

    刑部的差役拖着鲁王,将他从户部硬拉了出来。

    鲁王一身酒气,满脸通红,大声怒吼:“本王是当朝亲王,太祖亲孙,你们这帮奴才也敢抓我,你们是要反天吗!我要见皇上,我要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这些差役仿佛没有听到,硬生生的拖走。

    刑部来的差役足足有二十多人,领头是一身常服的刑部侍郎钟阳生,他面无表情的看着,带着人,径直将鲁王押入了京城的大牢。

    围观的人都吓了一大跳,不是羁押宗人府,也不是关在刑部,而是京城大牢,这里有更熟悉的名字:天牢!

    关入这里的人,几乎就没有活着走出来的!

    一些围观人的,心惊胆战,飞速逃离。

    其中包括一个人,就是鲁王多年的盟友,晋王朱求桂!

    按照他们理解的惯例,鲁王就藩,就是晋王接替宗人府宗正,这几乎是唯一选择,因为大明现在活着的亲王屈指可数,唐王,靖王没有资格担任,就剩下一个晋王!

    可是,鲁王没有就藩,被送入了天牢!

    晋王现在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自信,自信他能接任宗人府宗正,而后就藩出京,天宽地阔的去做土皇帝。

    他在恐惧,恐惧鲁王供出他,供出他是幕后主使!

    晋王担心的他自己,另外一些围观的人,担心的却是孙传庭。

    孙传庭连鲁王都敢直接下狱,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一时间,朝野人心惶惶,无数弹劾的奏本,在第二天一早飞入司礼监,还有一些人在督政院,大理寺,甚至皇宫门口告状,要求朱栩严惩孙传庭!

    但是这一切,都没能阻挡第二天年终大议的召开。

    一大早,内阁的官吏就在忙碌,一个可以容纳八百八十八人的大议厅,摆满了椅子。

    大议的格局再次发生变化,依旧是一个环形,最前面,摆放的一排长桌,有十个人位置,从最高处向两边降低,显示着身份。

    环形的座椅前摆放着东南西北四个大字,代表着大明四个方位,都是议员的位置。

    与以前不同的是,朝廷各级官员也夹入到了进来,没有再留给他们特殊的位置。

    在半二楼,还有一圈留给‘观察人士’的位置,总数有一百五十左右。

    这一切,自然是出自孙传庭的安排。

    与会的人,看着这一切的变化,心头沉重,尽管再如何不情愿,‘新政’的另一个阶段,已经来了。

第1308章 剧烈的人事变局

    紫禁城内,悠扬,厚重的钟声不时响起,传递着各种讯号。

    东华门,西华门打开,两边的官员如潮般的涌入,继而进入内阁,直上二楼,进入年终大议的会议室。

    进入的顺序是以低到高,进入的不管是议员还是官吏,找好属于他们的位置,拿着厚厚的文书,碳笔,陆续的坐下,交头接耳的低声讨论。偌大的会议室,仿佛有无数蜜蜂,在嗡嗡嗡叫个不停。

    孙传庭的的上位虽然在大半年前就确定,但毕自严‘病倒’的突然,孙传庭施政的计划又太过庞大,细致,极具破坏性,将会打破毕自严以来的朝局稳定,这令几乎所有人都惶恐不安,害怕,忧虑即将到来的变局。

    这变局,就在今天!

    低级别官吏,议员进来没多久,钟声再次响起,高级别的,六部侍郎,各寺的寺卿,少卿等相继入场,包括傅涛,龚鼎孳等特殊衙门的官员。

    这些人的进入,将噪声压了一些。

    又过了一阵,六部尚书这样的高官,相继入场,声音渐渐压住。

    吏部尚书赵晗,户部尚书张秉文,兵部尚书郭广新,工部尚书徐大化,刑部尚书廖昌永,礼部尚书沈。

    继而是孙承宗,孙传庭,靖王朱履祜,汪乔年,傅昌宗等五人,毕自严‘因病告假’。

    孙承宗等人分裂两边,坐在最高的那个座椅两边。

    众人平心静气,凝神的看着侧门,等着最后一个人。

    偌大的议事厅里,已经坐满了近五百人,显得前所未有的庄重,严肃,里面的人不自觉的挺直腰板,面色肃然。

    在会议室的正中墙壁上,有着大明的国旗与军旗,中间是一个皇家政院刚刚做好的一个硕大的长方形的摆钟,每一处都显得别有匠心,外框,指针,罗盘,这是大明科技进步的集中体现。

    咚咚咚,清脆的声音在会议室响着,也在很多人心头一下一下的敲击。

    在众人千呼万唤中,曹化淳,刘时敏二人从小门联袂而出。

    曹化环顾一圈,抱着拂尘,声音尖锐的喊道“皇上驾到!”

    满厅的官员立即齐刷刷的站起来,望着踏出一只脚的朱栩,躬身而拜,朗声道:“臣等参见吾皇,吾皇万岁!”

    朱栩出来,抬眼望去,满坑满谷数百人,场面是前所未有的大,并且基本都是大明的高层,决定着大明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事情!

    朱栩如今二十三岁,身高一米七五,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算是最普通的那一类人。

    他大步向前,走到他的座椅前,如沐春风的一摆手,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数百人齐齐开口,声音如雷,在整个会议室回荡。

    一群人放下手,没有坐,依旧站着,目光各异的看着朱栩。

    地面上,朱栩站的最高,可以俯看每一个人,他笑容和睦,神情雅致,仿佛一个高门里的贵公子,没有一丝烟火气,从容自如,雍容大气。

    朱栩坐下,看着一群人,笑着道“坐。”

    “谢皇上。”众人的声音更响了一些,椅子哗啦啦响动,纷纷坐下。

    这个时候,傅昌宗站在朱栩右手前侧的一处半圆高台,侧对着议事厅。

    他是这一次的主持,代替了去年以前的孙传庭。

    傅昌宗快五十岁的人,两鬓有些白丝,脸上更显苍老,他向来沉默,这个时候看着就显得更老了。

    他低头看了眼桌上的稿纸,抬起头,先是对朱栩方向躬身示意,继而面对众多议员,沉声道:“大明,景正五年,年终大议,现在正式开始,第一项,国歌!”

    傅昌宗话音一落,朱栩第一个站起来。

    已经经历过两次,众多官员没有意外,或者对流程已经熟知,齐齐站立起来,仰头看着横亘在朱栩与议员之间银白色的旗杆。

    铿锵的鼓乐响起,仪仗队踏着整齐的步伐,横穿而来。

    鼓乐陡然慷慨,国旗猛的一展,冉冉升起。

    朱栩张嘴,国歌从他嘴里唱出。

    这一次,这些大人们没有了以前的‘害羞’,声音抑扬顿挫,比朱栩唱的还好。

    过了起初的混乱,数百人唱的整齐划一,相当的一致。

    等国旗到了最顶部,鼓乐缓缓而停,仪仗队一个转身,行礼,正步撤离。

    傅昌宗看了眼下面的手稿,再次谈起头,沉声道:“第二项议程,关于相关的人事调整,我在这里强调,此次任命,是根据权职,能力,客观情况的调整,各级官员要认真看待,在这里提出意见,想法,不得地底下诋毁,诽谤,散播谣言,否则严惩不贷!”

    满厅鸦雀无声,傅昌宗这些话,都是‘废话’,他们更在乎的,是后面的人事任命,尽管很多人都已经了解,但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得到足够的酝酿,一些人,还会有其他心思。

    傅昌宗拿出一张名单,直接宣读:“内阁方面,将调整一系列官员。毕自严由于身体原因,辞去左次辅职务,皇上经过慎重考虑,已经允准,并提名孙传庭接任左次辅,傅昌宗接任第五阁臣,周应秋任第六阁臣,内阁中书李幼唐另调他用,幕僚司副主事包理游接任……六部方面,兵部尚书郭广新另调他用,左侍郎张国维接任,刑部尚书廖昌永另调他用,左侍郎钟阳生接任,工部尚书徐大化另调他用,礼部侍郎方孔接任……”

    听到这里,不知道多少人心头大震,这内阁不说,六部尚书就换了一半。

    按照常理来说,这些都要经过廷议,廷推,即便是在议会,也要一一表决,但显然孙传庭不想那么麻烦,打包一次性宣读,要一次性通过!

    傅昌宗说完六部,又继续道:“云南巡抚蒋德,福建巡抚钱龙锡……等六巡抚年龄到线,已向内阁提出辞呈,内阁已允准,现提名……”

    偌大的议事厅里,数百人,鸦雀无声。

    大明虽然有二十多个省,但撇去虚职,蒙古,朝鲜,琉球,安南,南海两省,传统的省份只有十三个,这一下子,就等于又换去了一半!

    这样的魄力,远不是毕自严有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朱栩左手侧的孙传庭,眼神闪烁,一时间不知道闪过多少复杂难言之色。

第1309章 大规模集权

    傅昌宗还在宣读,提名巡抚的人选。

    这些人选,都是资历,能力足够的人,比如施邦曜拟任浙江巡抚,这个人是原应天府府尹,浙江左参政,在安定南直隶一系列事情上,显得很有能力。

    又比如冯江峰拟调任山东巡抚,他原本是南直隶右,左参政,为人刚正,行事烈如火。

    傅昌宗从各方面介绍,慢慢宣读,仿佛没有注意到台下一大群人的异样目光。

    孙传庭坐在朱栩左侧,侧过头,凑近他耳边,低声道:“皇上,施邦曜沉稳有魄力,臣与他谈过,他们现在的情况认识比较清醒,浙江的情况稍微清晰一些,他的能力足够。冯江峰性格如火,做事喜欢大开大合,急切求成,浙江是一个合适的地方,任他捣鼓两年,能省内阁很多事情……”

    朱栩端坐,神态平静威严,听着微微点头。

    虽然在这里说的是冠冕堂皇,但难免朝局里的各种考量,制衡。

    就比如这施邦曜,冯江峰,冯江峰是周应秋推荐的人,在外界看,一直都是‘帝党’培养的年轻一代。

    施邦曜这几年的升迁,身上有着明显的方孔的痕迹,而方孔是周应秋的姻亲。

    朱栩瞥了眼孙传庭,不动声色的微微翘着嘴角。很显然,孙传庭这是在平衡这次人事任命,给傅昌宗,周应秋偌大的好处,以换取二人的支持。

    如果这二人不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人事调整,是绝对过不了的。

    傅昌宗还在继续宣读:“王铮劲,拟任江西巡抚,王铮劲,万历四十三年进士,翰林编修,原户部主事,济南知府,沈阳知府,辽东右参政,左参议……”

    台下依旧一片安静,听着这个王铮劲,众人倒是神色如常。

    因为从他的履历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是孙传庭的人,履历与孙传庭有太多重合之处。

    傅昌宗几乎就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感情波动,等他读完巡抚任命,他又拿出另一张纸,道:“另外,还有几道特殊任命,第一,帅府提名秦良玉担任副元帅,熊廷弼调任四川任大都督,杨嗣昌任辽东大都督。海军改名大明皇家海军,划分四大洋战区,熊文灿升任大都督,曹变蛟调任皇家海军都督,执掌太平洋战区……”

    对于海上,大明朝廷上下,分为三种状态,一个是真心不敢忽视,认真对待,一种是朱栩的压力下,勉强做事,还有就是漠不关心,冷眼旁观。而,反对的人,已经寥寥无几,或许是知道反对也无济于事吧。

    但是听着傅昌宗宣读的这些人事变动,不止于熊文灿高升,还有曹变蛟这个人的调任,都让人震惊,深思。

    曹变蛟是什么人,那是曹家二代,早年随叔父曹文诏在辽东从军,英勇果敢,少年成名,后来就担任禁军统领多年,深得乾清宫信任!这样一个人去‘可有可无’的海军,是否表示,乾清宫,帅府对海军的重视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了?

    对于每一道任命,坐着的官员,议员都在深思,哪怕之前已经有口风,或者知晓,这一刻听着,还是难免震撼。

    大明多年未动的朝局,在这一刻,要迎来巨大的变动了。

    一些人的耳朵听着傅昌宗的话,目光在孙传庭,孙承宗脸上扫过,定格在朱栩脸上。

    已经有好些年了,这位皇帝陛下表现的与即位之初完全不同,似乎懂得了克制,平衡的帝王之术,但这个时候,这些人才恍然警醒。

    这位陛下最擅长的不是他的果断与格局,而是他的耐心,这么大的动作,孙承宗,孙传庭根本没这个能力与胆魄!

    所以,这场大变,是乾清宫早就酝酿好,只不过是借了二孙的手!

    朱栩的近臣自然早就明白这一点,孙传庭是乾清宫早就钦点的人,今天的这一切,也是在乾清宫的计划中,这一系列的名单,真正主笔的,只能是乾清宫的主人,皇帝陛下!

    数百人中,有不少人陆续的清醒过来,看着坐在最高处的那个年轻人,心情更加复杂,一些难言的小心思顿时没了。

    傅昌宗宣读了好一阵子,终于结束,抬起头,道:“现在开始,对刚才宣读的人事任命进行表决,现在同意的请举手!”

    傅昌宗话音一落,内阁的文书小吏穿梭而出,足足三十多人,拿着纸笔,盯着满厅的几百人。

    早就安排好的人,陆陆续续举手,议员们很安静,你看我我看你,再看看拿着这笔的内阁小吏,慢慢都举起手。

    小吏们对应在名字,数字,飞快的勾选。

    没用多久,就统计到了傅昌宗手里,傅昌宗看了眼数字,眼角微动,继而抬起头,沉声道:“同意的四百一十六人,过半,现在,反对的请举手。”

    在场的议员们身姿笔挺的看着前面,有几个人还想举手,但看着安静的四周,又缩了回去。

    傅昌宗环顾一圈,木槌一敲,沉声道:“该提名,通过!”

    孙传庭,孙承宗二人站起来,抬手向前示意,然后坐下。

    傅昌宗手里的纸张翻了翻,沉声,道:“第二项议程,相关的机构改革,来人,给大家分发一下计划书。”

    一些文吏快速的拿着纸张,散播给诸位议员。

    傅昌宗的话没有停,继续说道:“首先是,内阁:内阁计划对相关机构进行管理,调整,第一:幕僚司,服务于诸位阁老,定员十八人,主事一人,副主事八人,负责文书,诏书等的起草,修善,政策的研究等。第二:通政使司,负责各地文书,奏本的接纳,传送,发放,设主事一人。第三:行政司,剥离防疫局,应急衙门,钦天监,尚衣监,太常寺,太仆寺,鸿胪寺,光禄寺,督察局等内阁,皇宫的一些衙门等组成,统一管理。第四,对内阁直属进行机构进行调整,规划:将国贸寺,盐科等商业机构升级,与神龙府相关商行等组建大明皇家商贸总行。皇家钱庄改名大明皇家银行,并允许分批次允许其他银行组建,包括独立的海外银行。拟整合执法局,户部的物价局,都税司等各部门相关职能,组建商务总局。反贪局改名廉政反贪总局,外事局改名外事院,除最高大理寺外,地方分三级,称法院。督政院机构调整,精简人手,提升效率,分三级。皇家政院以及所属书院进行改革,分三级,每级三年,设小学,中学,大学,制定严格的学阶学位,定向,精准,大规模的的培养生员……”

    议员们听着傅昌宗的宣读,看着手里厚厚的纸张,心里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孙传庭的动作大的不可想象,几乎涉及到了朝廷所有的机构!

    知道的人,一脸平静。

    朱栩一排就是,下面的一些尚书,侍郎等也是。

    傅昌宗足足念了有一个时辰,说的都是机构调整,并未涉及到相关官员的任命,显然,还要后期酝酿。

    但这已经足够震的满厅安惊了,这些改革措施都是重视的体现,表示着孙传庭改革的方向,力度。

    但最为敏感的,关于田亩,人丁,科举这些,只言片语都没有。

    应该是孙传庭考虑到这些人的接受能力,或者是不想在现在就揭破谜底,迎来更多的阻力,给现在的改革增添变数。

    傅昌宗的喝了口茶,继续宣读。尽管已经尽可能的简明扼要,但涉及太多,要表述的也更多。

    偌大的会议室里,除了傅昌宗的声音,就是翻纸的声音。一个个官吏,议员,腰杆笔直,低着头,面色肃然,一字一句的在读者,生怕错过一字,而里面隐藏着孙传庭别样心思。

    坐在最前面的五个人,也就是朱栩,孙传庭,孙承宗,靖王,汪乔年,平静的看着一干人,不时喝杯茶,耐心的听着,等着。

    他们已经坐了快两个时辰,已经过晌午了。

    除了偶尔喝杯茶,也交头接耳低声说几句。

    这会儿,孙承宗侧过头,与朱栩低声道“皇上,关于皇家军团,臣的意思,是设立一支混合军种,就是曹文诏现在的那般,而后是一支骑兵,一支炮兵,一支步兵,外加禁军,总共五支,十五万人,皇上认为如何?”

    朱栩歪过头,低声道:“除了禁军,京城周边两大营归属朕直辖,巡防营归属兵部,其他正规军,都要归属帅府。白谷阁老要将所有总督府缩减为警备总部,有独立的警衔,区别于正规军,隶属内阁,朕没有意见。”

    孙传庭要打破现在朝局的僵局,‘新政’的困局,需要强大的行政力量,所以,必须要再次集权。

    孙承宗点头,低声道:“臣没有意见。曹文诏的第一军团已经抵达廊坊,臣的意思,这几年,曹文诏就不动了。”

    孙承宗话的意思不言而喻,他也担心有些特殊情况发生,要确保京城安全。

    朱栩微笑,低声道:“朕也是这帮想的,明年国库情况会好不少,倭国那边虎视眈眈,多尔衮又要尾大不掉,蒙古那边,朕也要试探一番,所以,这一战不可避免了。”

    朱栩话音一落,孙传庭凑过来,低声道:“臣还听说,倭国盛产金银,并且倭国人荒蛮不化,若是拿下,或可大用。”

    朱栩看了他一眼,道:“那就定个时间?”

    孙承宗沉吟一声,道:“明年八月,正好夏粮收了,多尔衮那边的有的粮市,正好用作军粮。蒙古,朝鲜,琉球等都会出兵,还需要一些时间整合,海军那边,联合舰队也需要时间背上。”

    孙传庭思索一阵,道:“可以,到时候,我应该可以完成朝鲜,琉球,蒙古那边的省化改革,辽东的几个省,划分也能结束,正好是个空隙。”

    朱栩见左右次辅达成共识,道:“那好,这一次朕就不插手,全程由帅府调配,内阁协助。”

    “遵旨。”二位阁老倾身,低声应道。

    朱栩心里舒爽,脸上的职业笑容不免真诚了几分。

    以前都是他一个人上蹿下跳的折腾,还要防备着这些大人从中作梗,现在能达成共识,由他们主动,积极的出手,不枉费他们这么多的辛苦。

    傅昌宗还在宣读,议员们还在皱着眉头翻着纸张,谁也不知道,朱栩,孙承宗,孙传庭三言两语就决定了一场大战。

    在后世专家研究‘倭国入明史’,对这一战的描述长篇累牍,分析前因后果的必然性,只有孙承宗致仕后在与最小的一个重孙闲聊时候说过这件事,这位重孙是大明一代科学家,其在回忆录中,这样记述这段话:曾祖言‘帝厌倭久矣,吾与庭从之’。

    而现在,傅昌宗读的口干舌燥,终于告一段落,拿起一杯茶,喝了口,抬头看向前面。

    一干议员还在埋头看着,丝毫不顾及饥肠辘辘,眉头拧的发颤。

    孙传庭虽然与朱栩说话,目光却一直盯着这些官吏,议员,担心会有人出幺蛾子,或者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数。

    眼见晌午,这些议员还没有消化,孙传庭凑近朱栩,低声道:“皇上,要不下午再继续,先休会?”

    朱栩也觉得有些饿,道:“下午是什么安排?”

    孙传庭道“按照计划,是我的演讲,然后是内阁,六部,督政院,大理寺等朝廷部门的职权调整,一些机构的合并与清减。”

    朱栩道:“嗯,看来三天时间未必够,你要做好准备,不要中途出乱子。”

    这是孙传庭上任的第一次,他是不会允许出现乱子,道:“是,臣明白。”

    说完,他招手,喊来一个小吏,低声说了几句。

    小吏应声,转头跑向傅昌宗,在他身后低语几句。

    傅昌宗点头,看了眼朱栩,孙传庭的位置,而后清了清嗓子,沉声道:“由于内容比较多,暂时休会,大家用过午餐后,休息半个时辰。”

    一些议员听到这里,才松口气。

    孙传庭这些计划太过庞大又笼统,他们需要认真的研读,需要时间吃透。

第1310章 孙传庭的演讲

    朱栩率先起身,离开位置,而后是孙传庭,孙承宗二人,上了三楼。

    在朱栩的小客厅里,朱栩与孙传庭,孙承宗坐着,吃着简单的饭,还在讨论着刚才的情况。

    孙传庭道“今年是有些急了,明年的话,可以前期多酝酿,做足功夫,让会议顺畅一些。”

    孙承宗也道:“今年时间确实不够了,帅府的事情相对敏感,所以臣就不演讲了,等稳一稳再说。”

    朱栩端着碗,吃着米饭,夹了点菜,道:“嗯,重要的是共识,只要改革成为人人皆知,向往的事情,那就不会有人公然跳出来反对,大势所趋,做事就简单了。”

    孙传庭托着碗,一边吃一边道:“经过这么多年,‘新政’接受的人是越来越多,反对声越来越小。现在争执的就是处理的方式上,我们没有时间润物细无声,臣打算,今年先处理吏治问题,完成体制改革,将权力收拢,而后再蛮横的推行各项计划……”

    朱栩喝了口汤,顺了顺嗓子,道:“嗯,要快,钦天监那边说,灾情还要持续几年,要在灾情期间完成,一旦渡过灾情,很多事情就不好做了。”

    灾情期间,即便是朝廷做事都束手束脚,何况其他人了。

    孙传庭道:“臣明白,明年内阁不休年休,全面统筹制定计划,由易到难,由点带面,重点推进。臣已经制定了,农业十大计划,包括田亩,纳税,人丁,灌溉,粮种等。商业十大计划,包括筹建商业总局,总商会,进出口贸易商行,将神龙府的博览会升级为国家级等……”

    朱栩听着,点头,道:“商业,农业是两条腿,咱们要两条腿走路,农业是我大明两百年的痼疾,要做好心里准备。商业嘛,是刚开始,比较轻松,主要就是做好架构,制定好规则,只要规则掌握在我们手里,那咱们的国库就永远不会缺银子……”

    孙传庭道:“欧洲几个国家,还有城邦都派来使者,希望通商,并购买我大明的商品,火器,等大议结束后,臣找个机会,亲自见他们一见,具体商讨一番。还有,皇上,奥斯曼帝国的使者也到了,他们在台湾参观了海军的一次日常训练,对我们的舰船,大炮很感兴趣,其中一个还见过洪武号,似乎有意购买。”

    朱栩手一顿,直起身,目光微闪,脸上露出相当玩味之色。

    奥斯曼帝国现在应该说还算强盛,能够与鼎盛的西班牙对战多年,胜多败少,还能挡住日益强大的俄罗斯,可以想见奥斯曼帝国这个时候真不简单。

    但奥斯曼有一个短板,那就是海军,它的海军在地中海被西班牙全歼以后,仿佛就放弃了,专注于路上扩张。

    也许是大明的出现,让奥斯曼感觉到了危机,或者是重燃了海军野心,甚至于,想要拉拢大明制衡俄罗斯,削弱与西班牙的关系。

    但不管奥斯曼有什么目的,它是唯一一个与大明没有利益冲突,可以多方合作的国家,不管是陆地还是海上。

    朱栩放下碗,道:“如果奥斯曼想要重建海军,又拿得出银子与粮食,一切合作都好说。对了,军工厂扩建的怎么样了,产量如何?”

    最后这一句,朱栩是看着孙承宗。

    孙承宗道:“目前军器局扩建了三个军工厂,其中外销型号的武器装备都在南直隶,年产量五百门,两年后可以翻倍。火枪可以有两千,以两年后可以破万。刀柄,铠甲,头盔这些,产量基本想要多少都行,就是人手的问题。船厂目前有两处,一个在天津,一个在神龙府,洪武号这样的大舰每年最多两艘,中舰每年可以有二十艘,小舰能造出的船厂比较多,甚至民间也能定制,年产量几百艘也没问题。”

    朱栩道:“这件事,让外事局,不,外事院去谈,价格高一点,别说洪武号了,再给建几艘,信王那个舰队都可以给他,价格给我抬高高的,陆军的装备也别吝啬,想要多少都行。”

    孙承宗作为帅府元帅,自然有战略眼光,赞同的道:“是,具体的,臣会来安排。”

    朱栩又拿起碗,看向孙传庭,道:“我们大明的海贸潜力很大,联合舰队会划归内阁管理,要认真对待,仔细规划。”

    大明还无力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朱栩点到即止。

    孙传庭自然不能想象海外的荒蛮世界,也不能想象对大明的意义,更不能明白一个时代已经悄然开启,但他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思索一阵,道:“是,臣会与曹变蛟,王文胜等谈一谈,制定一个详细的规划,交由皇上御览。”

    孙传庭上位本身就预示着大明的‘新政’进入新阶段,自然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君臣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讨论,确定年后一系列事情的框架。外面这个人已然沸腾,偌大的会议室内外,内阁内外,甚至是宫内宫外各种声音在流传,无数惊叹,惊讶,而后是质疑,嗤笑在流动。

    内阁,六部的大人们早有共识,趁这个机会,抓紧解决一些没来得及处理的事情,拉拢一些人,确保不会出现跳票,更不能有幺蛾子出现。

    一些被调整,‘另调他用’的官员,如徐大化,廖昌永郭广新等人聚集在一起,看似从容,难言眼神里的苦涩。

    孙传庭没有给他们安排新职务,未曾私下透露过,依照他们的想法,可能他们就要致仕或者去坐冷板凳了。

    像傅涛,龚鼎孳之类与朝廷关系似进非进似远非远的人倒是轻松一点,从刚才的体制改革来看,他们的部门,权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没有被削减,束缚。

    但更多的,是忐忑与不安,孙传庭的动作太大了!

    不管如何,他们煎熬着,终于迎来了今天的下半场。

    下午比上午还要安静,仿佛每个人心里都藏着无尽心思。

    傅昌宗站在主席台,目光如鹰的环顾全场,似乎想要找出谁会居心叵测的跳出来生乱。

    傅昌宗清了清嗓子,道:“大会继续,现在,对于上午的内阁改革计划,有什么不同意见吗?没有的话就进行表决?”

    偌大的议事厅响起一阵嗡嗡声,似乎有些人在不安的攒动。但这个时候,周应秋忽然从席位站起来,向着朱栩方向抬手抱拳,而后走向朱栩所在的十个席位,做到了属于傅昌宗位置的左侧。

    他现在是内阁排名第六的阁臣了。

    周应秋的这一番动作,让议事厅安静了一阵,所有人都盯着他的背影。

    有了这段时间,傅昌宗直接道:“没有意见,那就表决吧,同意这些改革的,请举手!”

    傅昌宗话音落下,议事厅里又是一阵紊乱,窃窃私语,一些人不想说话的。

    朱栩坐在那,心里暗笑,孙传庭玩的这个手段虽然小,但确实很管用。

    傅昌宗话音落下,早已经安排好的人纷纷举手。继而一些摇摆的人跟着,最后不得不跟着举手。

    四周都有内阁文吏盯着记录,他们要是不举手,事后就是孙传庭的秋后算账。

    一阵之后,傅昌宗拿到这些票数,沉声道“赞同的四百三十六,反对零,通过。下一项,新首辅施政演讲!”

    满厅上下都目不转睛的盯着站起来的孙传庭,目送他与傅昌宗交换位置。

    全场鸦雀无声,静静的盯着。

    朱栩站起来,抬起手,啪啪啪的鼓掌。

    朱栩一动作,孙承宗,靖王等相继站起来,跟着他的动作,齐齐拍掌。

    他们这么一动作,议员席齐齐站起来,鼓掌,一时间掌声雷动,响彻议事厅。

    孙传庭站到主持台,抬手向朱栩示意,又向议员席抬手。

    朱栩坐下来,孙承宗等人跟着坐,而后议员席也一脸懵逼的跟着坐下来,似乎不太明白朱栩这一圈动作的意思。

    等人都坐好了,孙传庭看了眼桌上的手稿,抬起头看向议员席,沉声道:“皇上,诸位同僚,我是孙传庭。新一届的内阁,将致力于‘新政’的推进,以期尽快完成。首先,内阁将进一步优化我大明的体制,将建立更为完善,全面,透明的体制,该体制将优于全世界的其他国家,以确保国家安全,进步,人民福祉的安全……”

    “治国先治吏,内阁将刷新吏治,建立廉洁,高效,奉公的官吏体系。为此,将在选拔,任命,监察等全方面进行改革……”

    “朝廷将根据国家,民众的发展需要,建立全方位的机构。改变以往朝廷与各级官府的管理职能,推进为服务职能,促进我大明发展进步,百姓福祉的增加扩大……”

    “内阁基于政治,文化,农业,工业,经济,教育等现有基础,制定详尽的发展规划,设定目标,全力发展,建立一个全方面领先于世界,国家强盛,人民富饶的强大国家……”

    “政治方面,朝廷将制定严肃的法度,纲纪,确保官员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严厉打击结党营私,贪污腐化,人浮于事等行为……”

    “文化方面,朝廷致力于发展我大明优秀文化,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多方面进行鼓励发展……”

    “经济方面,朝廷认为,商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能认为的扼杀,鼓励商贸发展,尤其是海贸,建立全面的管理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工业方面,朝廷将设立专门的规划发展机构,以开矿,冶铁,造船,桥路等为中心,大力推进工业发展……”

    “教育,内阁将提升为国策,筹谋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大幅度增加投入,力争十年时间,在全国所有州县完成书院的铺建,并保证有足额的生员入学……二十年后,所有适龄幼童都将接受教育,实现‘大明无寒士,天下皆读书’的目标……”

    主席台上,朱栩默默听着。孙传庭这份演讲报告是他最后动笔进行删减,增添,里面有很多东西孙传庭或许都不明其意,体现的是朱栩的战略规划。

    孙传庭演讲了好一阵子,口干舌燥,喝了口茶,继续开口。

    “农业方面,朝廷致力于清丈我大明所有田亩,清查所有户丁,严厉遏制土地兼并,建立公平的土地政策,确保我大明百姓‘人人有其田,家家有富余’……”

    “税赋,是国家安全,人民福祉的保障,朝廷将统筹各方面,制定合理的税赋细则,确保各方面公平,公正,协调财富分配,保障我大明的永续发展……”

    孙传庭的演讲报告是对外保密的,只有内阁阁臣,六部尚书参与起草,一群议员听着,神色都不太安静。

    孙传庭的演讲,是之前体制改革的更进一步,是孙传庭新一届内阁的施政具体体现,这些计划,庞大,具体,极具有‘破坏性’,无所不及,针对大明方方面面,将会对现有的朝局,大明的局势有激烈的冲击。

    孙传庭的话还在继续,从内而外,讲到了地方改革。

    “地方上,建立行政,司法分离新制度,以期遏制地方**,专权,确保不会出现土皇帝,鱼肉百姓,胡作非为……”

    “对于地方的行政权,将进行严格划分,确认,建立全面的监察体系,巡查体系,自查体系……”

    “总督府将全面改制,并入巡抚衙门,由内阁,巡抚衙门双重指挥……”

    议员们对这些倒是听的分明,那就是内阁一面从地方收权,巡抚又从下一级收权,权力正在集中向上。

    也就是说,地方上日益没有与内阁‘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向下又有着压倒性的行政力量。

    这些,无疑都是为了‘新政’,只有集中权力才能集中力量,一旦孙传庭完成这一系列的改革,新一届的内阁,将会毕自严更加强势,也更加有力,面对大明错综复杂的局势,会更有力道去突破。

    议员们大部分来自地方,对于孙传庭这些计划充满了不安。

    地方上太复杂了,那是两百多年,甚至是几千年的窠臼,朝廷如此强势的硬来,要推翻过去的所有制度,等于与天下人作对,不知道会引出多大的祸事。

    也许,天下大乱?

第1311章 政院系的崛起

    不管朝野内外官员心思如何,孙传庭已经大体控制住议会,他的改制,他的演讲,都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在完全的掌握中。

    第二天,是大明律法的修订,以大明律为根基,刑法,民法为侧翼,囊括了农业,商业,行政,经济,外交,军事,婚姻,教育,国防,海贸等方方面面,制定了十多部法律。

    这是一个复杂的事情,若是要审议,哪怕是数百人也需要好多天,但这一次,只是‘过一下’,需要事后补充,因此,匆匆审议,用一天就过了。

    到了第三天,就是面对现实问题的处理了。

    首先,就是对大部制下的权职划分,现在的六部基本吞并了九寺,框架就是皇帝-内阁-六部,因此权职的划分,明确,责任的分配,落实,又是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

    这些,都在孙传庭的控制之中,留给议会讨论的空间很小,没有引起什么波澜。

    继而,推及地方,对巡抚衙门,知府衙门,州县衙门的权责进行明确,涉及到官帽,权力,赋税,这些议员又都是地方推举上来,自然出现了不少波折。

    但孙传庭强势,又有内阁一干阁老协助,很快就压下噪音,将这些议题迅速通过。

    第三天结束,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处理,比如对新的省份的划分,巡抚以及各级官员的任命,明年预算的审计,六部尚书的述职总结等等。

    最后,由孙传庭提议,将这些议题压后,年沐之后,由内阁做好报告,提交给上下两院组成的议会常务理事会审核,走简易程序。

    这获得了议会的的通过,表示着紧张刺激的大明换届,终于顺利完成。

    这个‘顺利’,是在朱栩,孙传庭等人看来,但是如此大规模的改革,打破了毕自严辛苦建立的平衡稳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所有人都难以预料,只能严阵以待的等着。

    但就在年沐的第二天,景正六年的正月初二,内阁下了一道命令,命令内阁只有二十几个字,但意味深长。

    这道命令是针对宗人府宗正鲁王的,他因为‘贪赃不法,行为狂悖’,被剥夺了宗正之位。

    继而,刑部动作迅速,直接从天牢提审,有过两天,鲁王府被抄。内阁尚书皇帝,请求剥夺鲁王爵位。

    乾清宫安静了两天,内阁接连上了三道奏疏,言辞恳切,最终,乾清宫批准,剥夺鲁王亲王爵位的诏书传下。

    由此,大明又少了一位亲王,表明有数千以至于过王的人离开了皇室,失去了铁俸。

    本来还心存侥幸的朝野官员,现在是彻底明悟。连宗人府宗正鲁王说免就免,亲王爵位说夺就夺,还有什么事情他是做不出来的!

    朝野不少官员忐忑不安,但对于孙传庭或者内阁所属,支持‘新政’的朝野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针。孙传庭如此强势果决,必然能打破现有僵局,带着他们向前走,抵达他们一直梦想的‘大明中兴’,‘景正盛世’!

    不管朝野官员如何忐忑不安亦或者兴奋难眠,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依旧是大明最热闹的节日,京城早早的进入了节日氛围。

    甚至于一向禁止炮竹的皇宫,也在几块地方允准,一声声炮响,遍布京城内外,欢声笑语,响彻天上地下。

    慈宁宫。

    朱栩,张筠等几个女人,还有五个孩子,张太后,小永宁等人,围绕着一个大桌子,火锅热气腾腾,各式的猜堆满桌子。

    几个小家伙你争我抢,好不热闹。

    张太后坐在朱栩边上,看着一大家子,心里高兴,脸上带笑的道:“这才好。”

    朱栩笑着附和,道:“有几个孩子就是热闹,皇嫂你不知道,他们几个在景德镇,要不是皇后拦着,差点就飞上天了。”

    说到这里,张太后就瞪了眼朱栩,道:“你小时候就是我没管好,少带坏他们!等开了朝,我就找新建伯好好说道说道,他是怎么教育皇子的,他要是做不好,就换别人来做!”

    朱栩本来就是想活跃下气氛,后面还准备了两句趣事,哪知迎来这么一顿教训。

    张筠伸过脖子,道:“皇嫂,臣妾的意思,是多找几位先生,臣妾听说,皇家政院的副院长,宋应星不错,臣妾想着,开朝将他喊进宫来,看一看。”

    张太后一听就来了兴趣,刚要伸脖子,似乎觉得不雅,一拍朱栩,道:“你坐到我这里来。”

    朱栩睁了睁眼,砸了下嘴,起身跟张太后换了位置。

    张太后与张筠凑在一起,没多久李解语也加入进去,继而海兰珠也凑着脖子说话。

    事关她们孩子的教育与未来,都不敢大意。

    小永宁坐在朱栩边上,看着朱栩,哼哼唧唧道:“让你不带我去,哼!”

    朱栩没好气瞪了她一眼,道:“朕听说,你没事就往秦老将军府邸跑?你信不信朕收回你的出宫腰牌?”

    小丫头顿时撅起嘴,哼了一声,道:“就知道欺负我,你有本事去找太后娘娘的麻烦!”

    朱栩懒得理他,目光看向桌上的几个孩子。

    小慈烨向来守规矩,坐的笔直,拿着筷子,不争不抢,主动谦让给弟弟。

    小慈煊跪坐在椅子上,狼吞虎咽,筷子就没停过,满头大汗,吃的不亦乐乎。

    小慈熠有些文静,吃的不多,眼神看着满桌的菜,似乎有些无聊,吃的很无趣。

    小慈两岁多,站在凳子上,小手颤巍巍的抓着筷子,与一块鸡腿奋斗着,小脸都是执着。

    小淑娴端着碗,跑遍整个桌子,还跟小慈煊抢吃的,叽叽喳喳,摆着大姐的派头,连哄带骗,不行就抢。

    小永宁目光也看着,哼哼道:“没一个成气的!”

    朱栩懒得理他,拿起筷子,道:“年后不要随意出宫了,少给朕添麻烦。”

    小永宁已经十六了,是个成熟的公主,没以前那么好骗,丝毫没理会朱栩的‘威胁’,慢条斯理的吃着,不知道小脑袋里转悠着什么。

    外面的炮声隆隆仿佛影响不到内阁,内阁大楼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孙传庭在内的六个阁楼,六部尚书,总共十二个人,正在连夜讨论一些事情。

    这十二个人,是大明最高管理层,几乎决定着大明所有事情。

    孙传庭身前摆着好几本厚厚文书,他低头看了眼,看向吏部尚书赵晗,道:“关于府一级的官员,吏部列出了两百多人的名单,几乎涵盖大明所有府,名录你们都看过了,还有什么说法吗?”

    新任的兵部尚书张国维翻看着名录,皱眉道:“都是政院出来的?是否有失公允,我担心引起朝野官吏的不平。”

    内阁阁臣,六部尚书,可以说关系错综复杂,但都逃不开‘帝党’二字,唯独张国维,他是毕自严的人。

    他话音一落,刑部尚书钟阳生就开口,语气冷漠道:“这些年的‘新政’停滞,最大的阻力就是这些知府,他们与当地的士绅,土匪等勾结,是最可恨的一批人,必须要全数调离!”

    钟阳生,去年还是刑部侍郎,是孙传庭提拔上来的人。

    张国维自然知道他在内阁的处境,目光扫过一群人,沉色道:“我认为不能直接对知府动手,应该先从属官开始,按部就班,等时机成熟了,再动知府,并且规模不能这么大,否则地方不稳,民心会乱,可能会大乱子!”

    府一级,是省,县的中间一级,如果是这一级不稳,上下两头都会乱,是一个极其关键的位置。

    新任的工部尚书方孔接话,道:“若不是考虑到我大明太大,人口太多,我甚至希望取消府一级,做大县制管理,这样对于‘新政’更有力。”

    张秉文看了眼两人,道“府一级的改革是承接于省一级的改革,巡抚衙门改革多年,基本稳定,对地方控制力大大加强,是时候对府一级动手,明年,最迟后年,就必须对县一级进行调整,因此,必须要用可靠的人,哪一个府出事,都可能对我们的计划行成冲击,必须要慎重!”

    张秉文是傅昌宗的人,来自户部一系。

    他一开口,赵晗继而道:“关于政院出来的官员,朝廷不能如其他官员一样,歧视,打压,另眼相看,我们要一视同仁。吏部在考察名单的时候,综合了所有的情况,并不是没有政院意外的官员,只是相对较少。原因是,从五六年前开始,一些人就拒绝出仕,不参加科举,这导致了现在可任府一级的新一代官吏较少,不是吏部刻意这么做。”

    张国维面色黝黑,看着在座的人,心头暗沉。他终于明白,毕自严在内阁面对是什么情况的,能压住内阁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

    面对几乎所有人的围攻,张国维选择沉默。

    他知道赵晗的话有七分是对的,但这样的结果,是朝廷或者说乾清宫多年刻意计划出来的。

    以皇家政院出来的官员,清扫万历以来的官场吗?

    孙传庭不理会张国维的沉默,道:“对于一些重要的府,由吏部派人亲自任命,其他的,可以由各省巡抚衙门安排。下面,我们说一下朝廷以及四品,五品官员的任命,吏部先说一说。”

    赵晗翻看手里的文本,抬头看了眼众人,道“这次官员调整,涉及到内阁诸司,六部诸司的郎中,员外郎,各省的参议,还包括大理寺,督政院的各诸事,总共二百二十人,名单都在各位身前的名录里。这些都是经过吏部充分酝酿,督政院核查过,人品,能力,忠诚都没有问题。”

    这些,是内阁,六部尚书共同讨论的结果,呈报给朱栩看过,现在,是在内阁走一下程序。

    张国维眼皮直跳,道:“不是说,只是酝酿,明年之后再说吗?这个要什么时候宣布?”

    府一级就两百多人,现在又加了更中坚的三百多人,要是一次性更换,非得出大乱子不可!

    孙传庭道:“今年年底之前,稳住了府一级,看时间宣布,暂时依旧保密。”

    张国维想了想,道:“我认为,内阁,六部的可以慢慢来,但各省的,要征求巡抚衙门的意见,由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条件,决定宣布的时间,相关官吏,也要可再讨论,不能完全剥夺巡抚衙门的权力。”

    孙传庭看向张国维,这个人,并不是毕自严推荐上来,也不是他为安抚毕自严的人特意拉拢,而是乾清宫点名的。

    孙传庭神色不动,道:“这个自然,周阁老负责联络各省巡抚,他会安排好,无需担心。”

    周应秋这个时候开口,道:“我昨日已经与徐大化,张问达,廖昌永,郭广新等人透过气,会任命他们为四大巡政御史,再次对全国进行巡视,同时会派遣内阁专员,与各省沟通,确保地方与内阁没有嫌隙。”

    周应秋这话任谁都不会相信,孙传庭这届内阁如此强势,简直要控制方方面面,调整府一级,只怕就是要越过巡抚衙门,直接辖制地方!

    张国维在内阁孤立无援,没有坚持。

    很快,内阁举手表决,全部通过两项人事任命。这些任命是内阁权利范围,无需内阁批准。

    孙传庭面露微笑,道:“内阁与吏部准备拟定一个新的考核体系,主要是针对地方推进‘新政’情况,问责相对严厉,你们带回去看看,先保密,今天不做讨论。”

    新任内阁中书包理游拿出一张张纸,给在座的人发。

    张国维只是扫了眼,眼皮就狠狠一跳。

    开篇中述就直言其意,这份新考核,是要给各地官员指派任务,完不成就严厉问责,同时还将责任划分到每一个人头,杜绝任何人推卸的机会!

    真要是这么做,还不知道基层会出现多大乱子!

    孙传庭喝了口茶,看向傅昌宗,道:“议会的工作要做好,尤其是常理会,我们很多事情可以走简易程序,就不要去上下两院的走。”

    人少能决定的事情,就无需费人多的劲。

    傅昌宗点头,道:“常理会总共三十六人,加我三十七,只须控制过半人数,问题不大。”

    孙传庭‘嗯’了声,道:“对于皇家银行,皇家商贸总行,商务总局,税务总局,外事院等,要做好统合工作,各方面要沟通好,这是咱们内阁未来四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傅昌宗点头,道:“嗯,我已经召集这些部门的主管,要他们联合拿出一个四年的计划,正月十八开朝,二月初,应该会有个草案。”

    孙传庭满意,道:“农业方面,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暂时也没有想好具体的策略,幕僚司那边正在研究,阁部也要派人参与,明年开朝之前,我要与皇上汇报,不能怠慢。”

    内阁的节奏明显不同了,靖王与汪乔年悄悄对视一眼,默默无声。

    孙传庭不同于毕自严,毕自严是大而求全,孙传庭是统而求精,有着强烈的计划性,目的性。

    日子真不好过了。

第1312章 在乎帝心

    在另一边,大元帅府同样灯火通明,昼夜不息。

    秦良玉已经从孙承宗手里接过帅府的日常管理权,领导者九处二局,对帅府的架构,人事,进行重新的调整,梳理。

    这一次,曹文诏,熊廷弼等人也在,众人合力,对帅府进行革新。

    大明的军制,朱栩历来是托付给孙承宗一个人,其他人极难插手,为的就是确保军队牢牢控制在他一个人手里!

    时过境迁,朱栩需要一个体制健全,奋发向上的多军种军队,这就需要各种人才参与到管理层。

    经过多天的会议与改革,孙承宗是长松一口气,将秦良玉,卢象升,曹文诏,熊廷弼,杨嗣昌几人邀入他的府邸吃饭。

    孙承宗多喝了几杯,朗笑着道“不怕你们嘲笑,这几年我日干部支,力有不及,本想与毕景会一起致仕,但皇上不允,这一次由你们在,我发现确实是老了……”

    曹文诏年近五十,依旧壮硕,哈哈一笑,道:“元帅,你这话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我,没少在皇上面前给我使绊子吧?”

    现在朝局已定,朱栩确实没有让曹文诏接替孙承宗,由此孙承宗不介意曹文诏的调笑,笑道:“不止是你,秦副元帅我也说了不少坏话。”

    秦良玉满头白发,坐在众人之间,丝毫不显突兀,声音坚韧又清朗,道:“我就不计较了,反正多元帅一个不多,少元帅一个也不少。”

    听着秦良玉的话,众人都是摇头失笑。

    当初传言秦良玉要接替孙承宗,不知道闹出多大风波,朝野的弹劾奏本,讲理进谗的人如过江之卿,数之不尽。

    卢象升看着几人谈笑无忌,道:“今年或许会更多,一个总兵,背后不知道站着多少人,牵扯多少达官贵族,士绅豪门。”

    熊廷弼道:“我琢磨着,除了辽东,老卢你的麻烦最大,其次就是我了,副元帅,明天我要登门叨扰,您可不要嫌烦?”

    熊廷弼接替秦良玉,出任四川大都督,接管周边六省的军务。

    秦良玉轻轻点头,道:“四川的情况最为复杂,若是熊大都督有需要,我可以派马祥麟协助,他对情况比较熟悉。”

    熊廷弼大喜,道:“那最好不过,多谢副元帅。”

    孙承宗听着几人的话,道:“我们不同于政务,相对简单一些。只要凌厉,果决的处置,军队之外,自有孙白谷去管。”

    秦良玉道:“此次清理,除了禁军,两大营,巡防营由兵部着手,其他的,皇家军团,骑兵,步兵,包括海军,都在内。总兵四十六人,副总兵一百九十六人,用半年时间,甄别他们,并进行重新调配、整肃,确保高层的纯洁,干净,忠于皇上!”

    孙承宗放下酒杯,道“稳一段时间,明年就可以开始进行都尉一层的甄别,这一层人数相当多,又最为中坚,关键,要逐步推进,不要引出乱子,一到两年是必须的,而后,就可以对下层校尉进行清查,两年时间应该可以收尾,前前后后,五年,差不多就能完成军队的彻底改造,打造一支新式,精锐,强大的海陆军!”

    这次的清理计划,不止是为了配合‘新政’,去除旧患的同时,也是要与大明旧式军队进行彻底的切割,打造新式军队!

    自然,清扫计划是孙承宗等人的,切割与新建是朱栩一直以来的计划。

    秦良玉以及几位大都督点头,这些天他们就是为这些事情在做计划,布置,等年沐一过,他们正式宣誓,述职后,就会向皇帝辞呈,各自履职,开始执行计划。

    军队这些人比孙传庭等人还有紧迫性,早已经迫不及待。

    元宵节一过,大明仿佛才迈入景正六年,一股紧绷,不安的气息在朝野流转。

    新任的朝廷高官,包括孙传庭在内的新内阁,秦良玉在内的副元帅,大都督,正式在议会,对着大明列祖列宗排位宣誓就职!

    这也标志着,内阁正式的进入孙传庭时代。

    就在孙传庭宣誓的第二天,朝报发表了一片白话文文章,是给天下人看的,这篇文章充满了火药味,强烈的进攻性。

    标题是黑色大字:‘新政’是一场不容失败的战争!

    文章列明了大明面临的的十大问题,内阁誓言要突破桎梏,完成目标,并且摆出了一系列的准备方案。

    这是明晃晃的宣战,粗暴直接!

    不同于以往的毕自严时代,那个时候,朝廷一有风吹草动,天下沸然,反应激烈。面对孙传庭,回应的是一片安静。

    随后内阁,六部一系列官员的调整上任,不断充实着新内阁的权力与权威。

    在景正六年,二月初一,廉政反贪局局长,督政院院正,大理寺寺卿,吏部尚书四人,在内阁签署《反贪战书》,四部门将协力打击贪腐,用三年时间,打造一个清廉的官场!

    二月初二,这一天,大理寺开庭。

    新改革的大理寺,审判庭有一个主审,四个陪审。

    他们审的第一案,就是鲁王的‘贪赃不法,行为狂悖’。

    不说鲁王那些旧账,就是在宗人府,接过平王一大摊子,这些年做过的手脚,稍微一查就能连根拔起,牵累甚多。

    还有一个,就是晋王,这位幕后之人分的也不少,现在羁押在天牢,等着乾清宫下旨剥夺爵位,刑部好送审。

    主审的名叫陆正行,是皇家政院三期的生员,是汪乔年从政院调来的众多学生之一。

    陆正行翻阅着厚厚的卷宗,抬头看向站在大堂内,一身枷锁的鲁王。

    他前面不远处,有一个负责堂记的师爷,他拿着一张张状纸,大声宣读。

    林林总总,共十六条,大多是涉及贪腐,渎职。

    大堂内只有师爷的声音,堂内椅子上坐着四十多百姓,一样安静。

    师爷读完,转头对陆正行示意,而后坐下。

    陆正行抬起头,看向一脸枯槁,生无可恋的鲁王,淡淡道:“朱寿,关于刑部指控你的罪名,你可有辩解?”

    被关了一个多月,鲁王是想的明白,心里郁结,面上叹了口气,道:“是我触怒了皇上,才遭此一难,什么罪民我都认了,只请你转告皇上,鲁王一脉对皇上忠心耿耿,不曾有叛心,与其他人不同。请皇上看在列祖列宗以及我这些年的苦劳上,让鲁王府有个体面……”

    陆正行一拍惊堂木,沉声道:“朱寿,你要弄清楚!你是不法在前,处置在后,休要攀扯皇上!本庭再问你一次,是否认罪!”

    鲁王仰天,长叹一声,道:“认不认又有什么区别,你判吧,是坐牢还是流放还是戍边?”

    陆正行合上卷宗,道:“既然你认罪,本庭也省事。现在本庭宣布,鲁王认罪,三天后开庭,宣判。退庭!”

    本以为是一场大戏的审判,以鲁王的认罪,在所有人瞠目结舌中休庭。

    第二天,经过内阁再三上疏,乾清宫终于下旨,以晋王朱求桂‘行为不轨,殊途难测’为罪名,除爵!

    旋即,刑部将朱求桂从宗人府押出,送入天牢,又过一天,送入大理寺过审。

    朱求桂比鲁王干脆,他知道,现在再如何挣扎也无用,打错算盘的结果就是满盘皆输。

    孙传庭新内阁的开端,是以两位亲王除爵为开端!

    朝野更加安静,不知道多少人在考虑自身,想法设法的自保。

    但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孙传庭稳住内阁,一道任命砸下来,内阁,六部的大部分中间官员被调整,内部调剂还好说,但大部分是被外放,明升暗降。

    京城是什么地方,天下首善之地,谁不挤破脑袋往京城来,若不是放到肥缺,那都是妥妥的流放性质,将来没有机会再回去了。

    这自然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路数都找上了门。

    这一天,周应秋刚刚出门,原吏部都水司员外郎噗通跪在他身前,大声哭嚎道:“大人,您不能不管下官了!下官跟着您十几年,任劳任怨,从来没有求过您,可这一次,下官不能不来啊,下官九年五十九,还有两年就致仕了,现在要发配我去云南,这是是要我葬骨在边陲之地,儿孙不好抬棺啊……”

    这位是声泪俱下,哭的肝肠寸断。

    这不是第一个找周应秋说情的,但还是第一个堵门跪着的。

    他面无表情,抬头看去,果然,巷子拐拐角角不少人头猛的缩了回去,而后闪闪烁烁。

    周应秋神色毫无波动,道:“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打个报告去吏部,我说个情,让你提前致仕,在京城养老。”

    这位员外郎一愣,继而大哭道:“大人,下官不是畏惧艰远,而是太过突然,下官没有准备,还请大人劝说孙阁老,急政缓行,操之过急,适得其反啊……”

    说的是情真意切,有理有据。

    周应秋哪里不清楚他的意思,无非就是想保住官位,赖在京城不肯走。

    他看着已经过来的马车,道:“好,我会在内阁会议上提一下,你安心上任吧。”

    这位员外郎满脸渐干燥的泪水,听着周应秋的话,差点又哭出来,冲过去想要抱紧周应秋的大腿,被侍卫挡开。

    周应秋没有多耽搁,上了马车,直奔内阁。

    周应秋在一堆侍卫的护卫下,走向皇宫,出了巷子,确保没有人听到,周应秋的幕僚,幕僚司副主事,楚匀骑着马,隔着窗帘,道:“东家,近来京城上下官员群青不稳,朝政多有堵塞。”

    周应秋坐在马车内,不动如山,道;“不用去管,新任命的那些官员到位了吗?”

    楚匀道:“阻力不小,有很多人从中作梗,尤其是那些被调离的人,据说,还有人照常去衙门,如过去一样处理事务,没人能阻止。另外……一些部门大人的态度有些暧昧,在纵容。”

    周应秋目露冷色,道:“我在辽东呆了几年,他们都忘了我的手段了!你待会儿去找包理游,以内阁的名义,通知所有这次迁调的人,必须在今天之类离开,否则以抗命,渎职的罪论处!让刑部点齐人手,准备抓人!”

    楚匀神色微变,道:“东家,这样一来,得罪人的就变成我们了,与您清名有碍,在内阁的地位也会收到影响……”

    周应秋语气平淡,道:“你不懂,按我说的去做吧,对了,告诉我们的人,严格按照内阁的要求行事,若是谁在这个时候拖我的后腿,休怪我不念旧情!”

    周应秋任吏部尚书多年,他的门生故吏,提拔的人,在这个时候,慢慢都进入了五品到三品的高位。

    在朝廷中,若说谁的势力最大,无疑就是周应秋。

    楚匀会意,道:“学生明白了。”

    周应秋坐在马车内,神情冷然,眼神锐利,过了一阵,他又道:“你盯着朝野,不管是我的人,还是傅阁老,亦或者其他人,如果有明显的结党痕迹,立即告诉我,如果我不在,就告诉毕阁老,孙阁老,不能耽搁分毫,知道吗?”

    楚匀这会儿听出味道了,走近一点,低声道:“大人,真的需要这么认真吗?”

    楚匀是周应秋的幕僚,掌管在他内外通讯,是一个关键人物,沉吟片刻,周应秋道:“我与你说一点,你心里有个分寸。孙传庭的这些改革,很多人都说是是大势所趋,但这‘大势’是怎么来的,‘趋’又是怎么回事,你心里应该明白。在这个时候,谁要是跳出来反对孙传庭,等同于反对皇上。‘新政’是皇上多年的心血,关乎功德,自不必多说。还有一点,就是,朝廷的地位,未来的升迁去留,不在朝野所谓的清名,而在帝心!”

    楚匀顿时恍然大悟,道:“多谢东家提点,学生明白了。”

    周应秋漠然的‘嗯’了声,道:“你是天启三年的进士,跟在我身边也是屈才,等过了今年,我便安排你外放,眼下要谨慎,不要出差错。”

    楚匀连忙抱拳,道:“学生谢东家提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365/ 第一时间欣赏独断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官笙所写的《独断大明》为转载作品,独断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独断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独断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独断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独断大明介绍:
他是明光宗第六子,天启朱由校,信王朱由检的六弟,某一天,他觉得不能让朱由检做皇帝,在紫禁城里大喊了一声:我要做皇帝!
故事,由此紫禁城开始。独断大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独断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独断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