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宋说书人TXT下载大宋说书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宋说书人全文阅读

作者:聆听日出     大宋说书人txt下载     大宋说书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54章 一份刀削面引起的血案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一物,此物非常能很让人了解被蒙古人占领中原后,当时蒙古人治下的百姓们是什么样的生活。

    后世有很多种有名的吃食,有一种美食就是在蒙古人占了中原那时候出的,在九百年后很是出名,叫刀削面!”

    下面的人一脸的懵逼,怎么说着说着沉重的史你一个神转折跑去说美食?

    这让人一下子很难跟得上嘛!

    所以底下的人大多数都是一脸吃着饭吃到苍蝇的表情,明明酝酿了好一会的情绪,还以为会是一个更难接受的事。

    谁知道陈进才下一步居然说起刀削面!

    就好像是他们憋了好大的一个大招准备打出去,对面却竖起了……棉被!

    不过倒是有些精明人知道,陈进才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有他应有的道理。

    对此,他们洗耳恭听就好。

    “刀削面,其实就是一种面条。也就是你们所说的汤饼。

    是后世晋地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在后世时开刀削面馆的可以在全国各地哪怕是一个小镇都有可能看到。

    不过,这一种美食的来,却不是那么的美好了!

    传说,

    离现在百六七十年后,南宋被分裂后的蒙古人忽必烈部给灭了。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

    蒙古人少,不过天下各地都会有一些蒙古老爷统治,对人口众多的汉人管理的很是严格。

    他们最怕是就是人数是他们几十上百倍的汉人造反。

    为防止汉人造反,将家家户户的铁器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菜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蒙古老爷保管。

    某次过年,一家人正煳弄吃的,其实也没甚好吃的,只不过是用攒了一年的面做一顿面条吃,沾沾过年的喜气。

    婆姨将面和成面团,让当家的去蒙古人那里取刀。结果过年,平时没什么人用得着的菜刀居然被别人先取走了。

    那当家的只好无奈返回。

    不过故事的转折点就在这里,在出蒙古老爷的大门时,当家的借不到刀心里蛮不痛快,也没注意脚下,迈步过门坎时脚被硬物给硌了下,生疼!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哪怕是过年,只要是不下雪,平时织的草鞋都不大愿意穿的,怕费鞋,所以脚被硌也是很经常之事。

    脚被硌了自然往下看,一看他愣住了,硌了他脚的不是什么小石头块,而是一小块掉到门前石阶缝里的铜皮。

    哪种包大门的铜皮。

    铜,不管是在哪一个年代都是值钱的东西,所以那位当家的一看左右没人,便一矮身把那块巴掌大的铜皮给捡起放怀里去了。

    回家!

    不过回家后他又头疼了,砂锅里水已经烧开了好久,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

    可是这刀没取回来啊!一大家子急得团团转,总不能把一大坨面就这般放到锅里去煮吧!

    其实当时那位当家的只想哭,只不过是过年想吃一顿面条,怎么就这么难,这世道到底怎么了?

    特别是看到孩子们看着那面团直哭的时候,他心里更是憋屈得要死!

    忽然,那位当家的想起怀里的包门铜皮,灵机一动,不如就用这块东西试试!

    于是便从怀里将之取出来说,对妻子说:就用这个铜皮切面吧!

    婆姨拿过手一看,这块包门的铜皮已经被锤打得薄而软,一块就卷起来,怎么都切不动。

    最后嘟囔着说:如此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

    当家的也无奈,他拿过那块弯卷起来的铜皮,试了试果然不行。

    铜皮实在太软了,一切就弯了过来,实在是很难胜任切面的工作。

    不过,有时候灵光一闪也是可以受用一生的,比如那位当家的,他就是。

    他想起了用蒙古老爷用刀子削一根叫做甘蔗的东西时,灵光一闪,自己切面切不动是因为面太厚了。

    可是如果切的面很薄,用削的,是不是就能削动了?

    想到就去试,这便是食物给人带来的动力了。

    铜皮已经弯卷了,不过,弯卷起来的铜皮也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在弯卷的横端,那里就很难再弯卷。

    于是那位当家的手拿那块铜皮轻轻一挥,然后惊喜地发现,他果然削下了一条细长条的面片。

    试验成功的结果让他大喜过望,大过年有面条吃的幸福是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人不会懂的。

    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那块卷起来的薄铜片,站在开水锅边削面。

    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孩子们先吃,孩子们吃得舌头都快也跟着吞进去了。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不过,到了别的地方,那里的老百姓没有去捡回来的包门铜皮。

    但是,他们发现,其实,刀子能做的事,木片,竹子也能做。

    到了后世九百年后,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

    后来,这种刀削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九百年后俘虏了大江南北,驰名全世界的刀削面。

    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说到这里,陈进才顿了顿,环视了一下在场所有人,看着在上千盏死气风灯照耀着亮如白昼的场中所有人。

    然后沉声说道:“我现在说的是美食,不过,你以为我说的真的是美食吗?

    不!我说的是这一份刀削面带来的意义!

    带给整个华夏,整个汉族人的意义!带给在蒙古人如此高压统治下生存的所有人的意义,也是带给你们在场所有人,未来中华民族之下所有人民都用得着的重大意义!”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底下的人正在懵圈,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份刀削面会有这么大的意义。

    难道是陈进才煳涂了吗?

    可是随即他们都摇了摇头,陈进才不可能煳涂,那么煳涂的就是他们自己了。

    “在后世,有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在蒙元统治期间,也有一碗刀削面引起的血案!”

    (感谢淫蛋小王子、霜之哀伤之殇还有我爱飞翔的小鸟的打赏支持,谢谢了!)(未完待续。。)

第255章 世界上最大的帝国

    不管是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还是一碗刀削面引起的血案,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事。

    “或者说,一碗刀削面引起的血案,说错了!

    最正确的方法是一碗刀削面引起的战争!

    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

    陈进才又重新更正了自己的说法,却又更让人煳涂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刀削面才会让人,为了它引起一场战争?

    不过没有人觉得,是陈进才在故弄玄虚。

    陈进才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有他这么说的道理。

    只是,他们现在非常好奇。

    也同时非常痛恨现在陈进才卖关子的表情,这是职业病。

    说书人说的时间长了,都会有那么个习惯。

    那就是适当的,停顿一下,卖一下关子,然后,等别人送上茶水钱。

    而陈进才就是,在东京说书的时候,养成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别人给茶水钱了,不过还是,习惯了到重要关头的时候,喝一口茶,停顿一下,调调听众们的好奇心,或者期待感。

    他抿了一口,月送过来的茶水,同时,又被月姬的掐腰龙爪手虐待了一下腰间的软肉。

    再说催他别卖关子了,赶紧说,毕竟眼前这位可是她老子。

    “前面说了,蒙古人害怕汉人造反,通常十几户,共用一把菜刀!

    正如,人们发现,不用菜刀也可以吃面的时候。

    哪怕是一块薄木板,一块竹片只要够锋利,就也能做得到菜刀能做到的事!

    当然,也能做,别的事儿!

    比如说,杀官造反!”

    “没有长矛,他们就用尖利的硬物,还有,削尖了的竹子当矛枪。

    然后他们发现,不管是竹子还是木棍,只要足够锋利,就可以杀死一个人!”

    “跟刀子,没什么区别!区别在于,他们有没有一颗反抗的心!”

    “在蒙古人的高压统治之下,其实反抗的心早就有了,不过就是没有武器!”

    “现在这碗刀削面的诞生给人提供了一个想法,脑子转一转,也许武器就有了!”

    “其实,武器,无处不在!一块石头,一根木棍,一条绳子,都可以置人于死地!

    当百姓有了反抗之心,哪怕是拿着石头,木棍绳子,锄头对抗持坚执锐的军队,也可以战而胜之!

    因为,你不知道,身边的每一个百姓,对你心怀不满的时候,也许趁你不注意,他就会露出狰狞的爪牙!

    于是,在一天夜里,百姓用木棍锄头石块,尖利的竹木,打死了镇守的蒙古人老爷,抢夺了收缴起来的兵器,揭开了反抗的开端!”

    “这个反抗的开端,不下于秦朝时,陈胜和吴广,反秦二世的开端!”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可开头难并不代表开了个头之后,还继续难下去!

    有些事,只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

    所以,一个强大的蒙元帝国,就这样被一碗刀削面,所引起的反抗的开端,给带到天下百姓持杆而起的地步。

    最好,偌大一个帝国,就这样给弄灭亡了!”

    说到这里,陈进才直视着眼前的赵佶,斟酌了下语言后,还是觉得应该有话直说。

    “有句名言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大禹治水,堵疏并用!

    其实不止防民之口,还有防民之利刃爪牙!

    唐太宗说的好,民如水君如舟,若民无反意,则天下太平!

    若百姓衣食无着,那就怪不得他们造反!

    做百姓受尽逼迫,就怪不得他们官逼民反!”

    有些话不必说透,点两句就行。

    “不过既然说到美食,有一个,是不能不说的!”

    “这个美食,跟我的祖师爷岳飞有很大的关系!”

    岳飞愣了一下,怎么出现个美食,还跟自己有关系?

    他是个随性的,吃这方面吧,能填饱肚子就行,怎么还跟美食挨上边了呢?

    不过既然陈进才说到跟他有关系,那就是一定有关系,且看看他怎么说吧!

    “那样美食,是什么东西呢?叫什么名字?

    油条,这个美食的名字就叫做油条!

    在九百年后,要说早上起来弄上几根油条那么一吃,然后喝两碗豆浆。

    那就是,一天美美的开始!

    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它的名字不叫油条,叫油炸鬼!”

    众人听得愣了,油炸鬼在听了,根本就不好听。

    有人说吃东西,要色香味儿俱全。

    可是,光这几样其实还差那么丁点,如果再配上一个特别的名字,那就是非常非常的好。

    油炸鬼这个名字,怎么听都不像是让人胃口大开的。

    反而觉得有点恶心的感觉,单看字面上的意思的话。

    “是不是觉得油炸鬼这个名字很不好?”陈进才笑着问道。

    当然不好!

    听着名字就像个鬼怪而不是美食的名字。

    哪怕是油炸的鬼怪……

    所以听这个名字就有点让人望而生畏了!

    心里这么想的,面上的表情当然,也流露出一些不自然。

    陈进才知道人们怎么想的,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油炸鬼这个名字的来。

    “传说,岳飞,被秦桧与张俊合谋陷害之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害死。

    老百姓听了之后,对秦桧和张俊恨之入骨,甚至可以说是,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拆其骨!

    市面上,有一个做汤饼的商户,在听到岳飞被秦桧害死的消息之后,用面揉成秦桧与张俊的面人,放到油锅里面炸!”

    “意思,是诅咒秦桧和张俊注定要下油锅的命!”

    “百姓们听说这个商户油炸秦桧面人之后,纷纷前来购买,只为过一把吃油炸秦桧的瘾,发泄一下胸中的恨意!”

    “没想到,这样做出来的面食竟然很好吃!

    而秦桧等人在百姓心中犹如鬼物,所以最终油条,就叫做油炸鬼。”

    “早上炸上几条油条,配上几碗豆浆,却是一番美味!”

    “而且啊!在宋高宗赵构死了之后,后来的皇帝一上台就给岳飞平反喽!

    追封鄂王,谥号武穆。”

    “在岳飞墓前,永远跪着,两个用生铁铸成的人像,一个是秦桧,一个是张俊!”

    “好了!美食说完了,咱们就来说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从现在往后八百年世上最强大的国家!”(未完待续。。)

第256章 占全世界1/5领土的大不列颠帝国

    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听到这个话题,他们都把目光看向了高台上那几幅蒙古帝国版图的世界地图。

    如果要说世界上最大的,那就只有这个领土横跨差不多四分之一世界地图的国家才能称得上世界上最强大的吧!

    蒙古帝国的版图有四幅,从最早的铁木直当上了成吉思汗时期的版图开始,到灭亡了金国西夏时期,然后到打下整个欧亚大陆大部分领土范围最大的那个时期的那张地图。

    最后,却是蒙古帝国分裂成了三个独自为政的汗国与元朝这边四个势力的势力范围图。

    在蒙古帝国的地图旁边,有元朝的地图,忽必烈灭高丽后的地图,灭南宋后的地图。

    再无寸进!

    看到他们的确实是投向蒙古帝国的那幅地图,陈进才摇了摇头,其实,真论强大,蒙古帝国差了不是一丁半点。

    “对于未来而言,你们都是古人,目光并没有那么远,这怪你们不得。

    其实如果真按聪慧而论,就是我与你们相比要差了许多,但聪慧不够,见识来凑!

    你们也许有师者教导智慧,有古之史智慧,但与我前瞻未来明得失,后顾史知兴衰的见识来说,你们差得很远很远!

    这是我的运气,也是我的实力!

    而今天,我便是要将于梦中所见,还有天书中所有之史告知你们,让你们也拥有未来之见识!

    知道自己未来之得失,兴衰!

    未来之得失,兴衰,便是你们的天命!

    而你们知道了自己未来之得失,兴衰,想要去改变,那便是去改天命!”

    这就是陈进才的意思,底下所有人现在才明了。

    他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这样的人古代有很多,姜子牙和周公他们弄出来的周礼,哪怕,它的作用,是从周朝的律令的性质,变成两千年后礼仪的性质。

    但不可否认,这是有野兽,变为人的必须过程。

    所以,姜子牙和周公都是圣人。

    老子提出道德之说。

    虽然从刚开始的帝王心术,转变到后来两千余年的束缚人心野望,使人变得理性,对社会发展更有好处。

    所以老子也是圣人。

    孔仲尼师者众,研习前人之思想精髓之大成,将之着书立说传之后世。

    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八个字说尽了人间正道。

    所以他是圣人。

    韩非子认为时过境迁,人由寡而众,心思杂乱。

    周礼作为律令已不足以约束纷乱人间。

    所以研习法家使人间井井有条。

    所以他也是圣人。

    这些人的出现,皆是以他们的睿智,来为以后的人族指引方向。

    但此圣人非彼圣人,他们并不是陈进才天书里的那些洪荒圣人。

    这些圣人,不过是人们对一些与人族有杰出贡献人的尊称。

    便是现在站在陈进才身边不远的岳飞,在后世不是还有一个武圣人的称号吗?

    也正因为他们不是天书里面所说的洪荒圣人,所以他们没有太远的眼光!

    法无万世之法,万年不变的只有腐朽。

    所谓智者,不过是善于总结前人经验,那找到未来最适合的路。

    唐太宗说的好,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每一个智者都是善于照镜子的人。

    所以每一个辉煌的家族,或者每一个辉煌的民族,更或者每一个辉煌的国家。

    他们辉煌的前提是,有人可以在史上找到别人走错的路绕过去。

    找到前人走对了的路,跟着脚印走下去。

    但是怎么走路是有缺陷的,因为人一直是往前走,没有可能往后退的。

    因为后面是史,前面是未来。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都代表着,未来不可控。

    今天这里是山,可能过了,明天这里,就是海。

    人的脚步在一天天的加快,现在人走过的地方,可能就是以前人迹罕至的地方。

    当前人没有在这里走过路,没有脚印可行走的时候。

    后来者去探索的时候,就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小心翼翼。

    当然你也可以不小心,因为有可能下一步,你就掉到哪个水窝里,淹死。

    其实,走错路把自己淹死,倒是一件轻省事儿。

    因为你一死就一了百了了。

    可是因为你的错误,把族群带到这个错误地点上,然后把他们全给害死。

    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但其实,有很多人就曾经这么坑过自己的族群。

    “如果单论领土,蒙古帝国确实是史上领土最大的国家!

    但是这个国家,只存在了短短一段时间,未来的孛儿只斤铁木真,死了之后,蒙古帝国就分裂了!

    但只要它存在过,哪怕存在过一年,或者存在过一天,只要他确实强大,那就不妨碍别人认为他强大!”

    陈进才的话,让底下的人议论纷纷,他们听出来了,在陈进才的心目中,蒙古帝国,不是最强大的。

    “孛儿只斤铁木真,也就是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曾经说过那么一句话: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杀死敌人,驱逐敌人,抢夺他们的财富,抢夺他们的牛羊马匹,让他们最亲的人以泪洗面,然后睡他们的妻女!”

    “蒙古人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他们的规矩是,杀光高过车轮的所有敌人男子,抢光所有女人!”

    “他们打下所有的土地,但并不完全控制,他们如蝗灾中的蝗虫一样,从东边吃到西边!

    他们的刀锋所指群雄折服,百族低头!”

    “但是他们却不是最强大的,他们不过是形同流寇,

    他们骑着母马,赶着羊群,每打下一个地盘,就挟裹当地的民众变成仆从军,为他们前驱攻城略地!”

    “不过这一切,都这是刀锋和箭簇之间的征伐,比之世界第一强国要差很多很多!

    便是南宋这么弱,蒙古人打下南宋,都要打了近五十年!

    最后还是在元朝汉人的努力下,才把南宋给打了下来!”

    “这样的国家怎能算得上是世界第一强国!”

    说到这里,陈进才肃容,众人知道,他将要说出,这个从今往后八百年世界第一强国的名字,所以一个个都竖起耳朵,准备听个仔细。

    “往后七百多年,世界第一强国,名字叫做大不列颠!”(未完待续。。)

第257章 他们怎么统治这个国家

    人族的发展一直以来,从来就没有和平能发展出好东西的。

    从古到今,让人族迸出发展的动力,只有战争,唯有战争才是人类动力的源泉。

    当你安于现状,可能就只能接受,别人发展后对你的欺凌,或者对你的迫害。

    “大家知道大不列颠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吗?”

    陈进才如是问道,想要别人对大不列颠或者说英国有个更好的认识,就必须得让他们知道残酷的现实。

    他走到一幅地图跟前,那不是明朝的地图,那是清朝的。

    那是英国最强大的时候,大不列颠的威名世界传扬。

    在这一幅地图上,在这一幅世界地图上。

    大不列颠帝国的,所有,占领范围。或者说所有领土,都涂了一个颜色。

    那就是红色,非常醒目的红色。

    这个是陈进才画出这幅地图的时候故意涂的。

    为了就是让人,一目了然的知道,大不列颠帝国的领土有多大!

    “知道这个国家有个什么别称吗?它有个别称叫做日不落帝国!”

    陈进才很严肃的说出,英国的一个别称。

    大英帝国的领土标志很显眼,所以众人可以一眼就看出,那一大片,红色的地域有多大。

    特别是北美,那一大块地方。

    还有澳洲那一块地方。

    他们发现,哪怕是北美或者澳洲,两个地方的其中一个,都要比大宋,大到哪去了!

    不说别的,就是澳洲,仔细瞅瞅都可以赶上三个大宋了。

    三个大宋啊!

    这还只是别人领土的一部分而已,连别人国土的1/5都不到。

    也就是说,别人国土四分之一不到,居然是三个还多的大宋。

    世界上真的存在有这么强大的国家吗?而且是,他们的领土跨度居然能跨越全世界那么大各个地方。

    他们统治得过来吗?

    不会是像蒙古帝国那样的,打过了就算是自己的领土吧!

    学子们不知道,可是像赵佶与蔡京以及六大书院的那些教习院判山长,他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大到超过了一个度之后,带来的是统治的不便利。

    赵佶曾经也是个想要做出一番大事做个好皇帝,要不然在原来的史上,也不会同意用钱财去把幽云之地买回来。

    原来也出过一番大力气要去学习怎么统治一个国家的,当然知道,一个国家大过了头,带来的便是政令的不便利。

    就是大宋,先皇时侬智高造反,一些官员捂盖子与及遥远的距离,等消息传到东京城之时,侬智高已经占下了诸多州县,杀人无算。

    若不是后来狄青千里迢迢从西北南来,一战而定,就南方这些久不经战场之兵,便是小半个山河破碎!

    这便是地域遥远之忧,连大宋都是如此,难道那个大不列颠帝国如此之大的地域,又能例外不成?

    要知道刚刚陈进才说过,未来的蒙古帝国,快马从东到西都要跑一年。

    也就是说,如此西方有战事,将消息用快马从西方传递到东方的王帐,那都要一年后了。

    那如果真的如此,什么黄花菜都凉了罢!

    也许这就是偌大个蒙古帝国在那个叫做什么成吉思汗的皇帝死了之后土崩瓦解的原因吧!

    连赵佶都知道这个道理,蔡京与六大书院的那些教习与山长院判们,没有理由不知道。

    所以他们同有一个疑惑,那个国家的皇室,是怎么统治自己偌大的国土的?

    不耻下问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始皇帝灭六国之后,修驰道以通天下,求政令之通达。

    始皇帝时所修筑之驰道,哪怕是到了如今,还在使用。

    由此可见始皇帝对驰道之重视,若不是他死得突然,扶苏又为赵高所害,任秦时兵锋之强悍,当不至二世而亡。

    从汉武以来,始有六百里急脚,传承至今,为的不过是尽量要朝令夕至,交通消息所用!”

    “先生刚才所说之蒙古帝国,想来其分裂败落之因,想来是耳目所不灵致之!

    纵然手中兵戈强悍,横行天下,然而耳聋目盲,虽手有千斤之力而不可发!

    诺大的土地不过是耗费钱粮兵卒,于国有何益?”

    问出这句话的是岳麓书院的山长。

    老人家虽然只是埋头做学问的人,不过,既然能主持这么大的书院,只会埋头做学问是不行的。

    这个世界有个魑魅魍魉,诸多看不见的手段,作为一个影响深远大书院的家长,见识和手段必是当世之选。

    所以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他看来,这么大的帝国横跨那么大一片地方,

    而且,中间还隔着茫茫大海,怎么可能,维持住偌大个帝国领土的完整?

    他这句话,其实不管是赵佶还是蔡京,还是别的书院的教习山长院判都知道,只不过他先一步问了出来。

    所以看到岳麓书院问出来之后都眼光灼灼的看着陈进才,等着他的回答。

    “啊!原来这个国家有这么大的问题,那白牛先生为何说这个国家是七八百年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一个学子疑惑。

    其实疑惑的不止他一个。

    “是啊!看来距离可比大宋要远,不知道多少百倍!

    那可是隔着茫茫大海啊!”

    那世界地图上用种种蓝色的水彩画出来代表大海的区域,是那么的辽阔。

    毕竟在地球上70%以上是海水,而陆地却只有那么点。

    在未来大海代表的是财富,所以陈进才画大海的时候很郑重。

    因为哪怕是他穿越来的那个时代,大海深蓝世界的话语权,还代表国与国之间的地位与利益。

    迷茫,是眼前所有人脸上显露出来的表情。

    陈进才笑了,他等的就是这些人问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关乎自己将来的部署。

    “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中原对西域的认识,顺便还带来那里的使者。

    从此,中原与西域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商路,然后商人们,经过西域后往大食那边走,这条商路,带给所有成功走过这条路的商队巨量的财富!”

    “这条路,九百年后世人称为:丝绸之路!”

    “可是现在,大宋通往大食那边的商路被西夏人截断的这些年,大宋与大食人的通商断过没有?”

    (这是补昨天晚上的,今天晚上还有一章)(未完待续。。)

第258章 不用等到明朝(终于写好一章)

    大宋与大食之间的商路断过吗?

    从来没断过。

    北宋初年,就有大食商人朝贡宋朝,不过,蒲希密不过是一个商人,竟谎称使节,其心可诛!

    在北宋,泉州是大食人在中土第一座清真寺的落脚点。

    泉州也是来往海商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大食跟大宋的关系,从来就没有断过,起码是行商从来没有断过。

    不过,因为西夏人的崛起,在陆地上阻断了,大宋跟中亚之间的交流。

    所以商业交流重心,从陆地上转换到海上。

    等所有人将大宋与大食的商业贸易的重心从陆地上转到海上时候。

    他们居然发现,相比陆地上所需要的时间,海运居然快多了。

    从巴格达到泉州,走海路比陆路要快很多。

    而且,一个驼队才能运多少东西?就是牲口路上消耗的粮草物资都是巨量。

    而海运的,一船就能拉好多个驼队的东西,然后路上也没有牲口消耗粮草和水。

    这就又省下一大笔的财货,一趟买卖跑下来,所赚的钱财居然比跑陆路要多了十几倍甚至更多。

    这样一来,都跑海路了,谁还跑陆路啊!

    “哦!朕想起来了,前些年还有大食商人,到东京进贡!这些人颇为恭顺!”

    赵佶想起来了前那两年到东京城给自己进贡了一批象牙做笔杆的上好毛笔的大食商人,记得当时他们就说在泉州上岸的。

    对于这些识趣的外国人,赵佶可是有着挺好的印象,便开口说道。

    “恭顺?哼哼!你大宋皇室最后血脉,差点就全部死于他们大食人手中!赵宋迁到泉州的宗室五千余人,尽数被他们屠光!”

    听到赵佶居然认为大食商人是恭顺的良民时,陈进才冷笑道。

    非常残忍的告诉他,他认为非常恭顺的大食商人,最后差点就灭绝了他大宋皇室的血脉。

    陈进才的话让赵佶脸色阴了下来,既然陈进才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真的,起码在原来的命运里,肯定是这样的。

    “此话当真?”应天府书院的山长一脸肃容的问道,跟他一样摆出严肃表情的,还有跟他站在一起,各大书院的那些个老夫子们。

    就连蔡京也是很严肃的,把目光投向陈进才。

    这个答案很重要,关乎到很多人命,关乎到皇室的尊严。

    皇室的尊严就是国家的尊严,所以他们要弄清楚!

    对着十几个老头严肃的询问目光,陈进才也严肃起来。

    他让朱仝到台上拿回那个平板,几位老先生的问题,让他觉得自己的回答必须要慎重。

    打开平板电脑的文件搜索,他记得自己存过着一些资料。

    “九百年后,有一些比较全的资料与记录,为了得到这些资料。

    为了写出每一段时间大食商人在泉州的所作所为,在各种泉州府志和史集注查出来的。

    在原来的命运里,你们父子俩还有东京城的大大小小官员全部被掳到金国之后。

    你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建立了南宋,南宋的时候,大食来的商人很多他们大多数都居住在泉州。

    到后来的时候,南宋朝廷干脆就给大食人蒲寿赓一个是市舶司提举,然后开始了大食人霸泉州的开端。

    150年后,蒙古人的军队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俘当时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

    当时南宋孤忠臣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一名端宗一名幼主,成立小朝廷。

    南宋皇族逃往泉州,想以泉州为都继续抵抗蒙古兵。

    不过没想此时的蒲寿庚已经通敌,据记载“欲入泉州,招抚蒲寿庚有异志”,端宗等人无法进入城内,只好待在东海法石寺。

    张世杰向蒲借船被拒,抄没其财产,蒲寿庚进而“尽杀南外宗室”,并且追杀皇帝端宗和末帝,导致二位皇帝进一步南逃。

    这一逃就没有再回来!

    你们现在知道,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后面,还有个明朝。

    在明朝泉州有个官,叫阳思谦。

    他修了一本《泉州府志》记载,“景炎元年十月,宋幼主过泉州,宋宗室欲应之,守郡者蒲寿庚闭门不纳”。

    还有一般叫做《闽书》的史料记载,上云:蒲寿庚“尽杀准军、宗子之在城者。”

    还有你们知道明朝以后是清,一会儿再跟你们说说这个清朝。

    不过现在说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在清朝干隆年间《泉州府志拾遗》上也有记载。

    上云:“杀诸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寿庚。”

    宋宗室太祖派十二世孙赵由在元末完成的《璇源图谱》中说:“……南外宗室三千余人,悉为其(蒲寿庚)害。”

    又有一名叫郑思肖在一本叫《心史》的书中记录:“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

    《永春云台赵氏族谱》记杀五千余人。

    赵氏《南外天源族谱》记杀三千人。

    《宋史》说二千三百余人。

    《泉州府志纪兵》说:“尽害宗室千余人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者,备极惨毒。”

    蒲寿庚此人狠毒,他麾下的所有大食人都相当狠毒。

    不仅杀光了宋室后人,也滥杀百姓,为了圈地。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泉州南少林。

    南少林眼见百姓被屠杀,奋起抵抗最后被灭寺。

    九百年后有一本书叫做《西山杂志少林寺》,还记载:

    “宋末,少林寺反蒲寿庚,千僧格斗元兵三万。

    元唆都遣胡骑冲少林寺,寺僧被屠大半,而元兵三万死余数千矣。”

    蒲寿庚为泉州一霸时,肆意侵占汉人田产导致永春大饥荒,汉人易子而食。

    二百三十年后,泉州城里大食人爆发了后来最惨烈的亦思巴奚战乱。

    大食人的军队在战乱时对泉州周边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就是把所有人都烧光杀光抢光!

    炮烙泉人,杀戮惨酷,虐取货财,不得者多置于死。

    掠夺回来的钱财和女人被用来建造清真寺或者藏于清真寺供教徒享乐。”

    “不过善恶到头终有报,后来元朝被朱元璋给灭亡了之后,为了报大食人那些教徒杀了你们赵宋宗室的大仇,直接大军围住泉州,然后把里面的大食人教徒全部给屠了!”

    本来愤怒到了极点的赵佶勐喝了一声:“不用等到明朝,正回到东京,立马下令把泉州的大食人全部杀掉!”(未完待续。。)

第259章 君子不言利

    没有人在听到说对方这些人,某一天会把自己的后人给杀个一干二净,还无动于衷的。

    当然,现在的大食人不是100多年后的那个蒲寿庚。

    但是有些时候,原罪这种东西,是生而有之。

    若要怪,那就怪现住在泉州的大食人未来有这么些不肖子孙坑了他们的祖辈吧!

    没有人会对赵佶的这个决定有任何异议,虽然刚才陈进才所说的这些话,让他们对世界有了些许了解。

    但是中国作为世界之中心的理念,在他们心目中,还是,根深蒂固的。

    这一点其实并没有任何理由反驳他们,后世的那些欧洲人分东西方,说中国地处东方,而非是世界中心。

    其实也无可厚非,因为那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没有掌握世界的话语权了。

    已经不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地方,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地方,所以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世界中心。

    这一点正如现在没有人可以反驳,大宋是世界中心一样。

    若论财富,现在欧洲还在教廷黑暗统治下,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那么的落后。

    可以说,若财富是武力值,然后大宋跟欧洲打架,大宋完全可以绑着自己双手去完虐欧洲。

    这一点没话说,就凭这个,大宋可以够资格说得上是世界中心。

    其实若论军事力量,大宋也可以说得上,是现在世界上的顶尖。

    只不过是不善于进攻而已,如若不然,大辽没了,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也没了。弄死成吉思汗的西夏人也没了。

    可是南宋,在这些国家都没有了之后,还能顶住蒙古人大军几十年。

    最后还是死在汉人手里,而且在被攻打的这几十年里,还弄死了一个蒙古大汗。

    这不能说,宋朝的军事力量不强,而只能说是他们没有进取心,没有进攻的心态。

    这是他们的缺陷。

    大宋这个国家,对文人是很宽容的,但是对于胡人,就不是那么宽容。

    而西方的大食人,其实在大宋人眼里就是胡人差不多。

    这样的人就算是死上一打在这些当朝士大夫,或者说是普通的一个大宋百姓眼里,都不算什么大事儿。

    更不要说,这些人的后辈子孙还会对大宋皇族做出不可原谅的事来,所以该死,甚至可以灭九族那种。

    就连岳飞,都目露寒光气势凛然道:“官家请放宽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岳飞在这里,请官家一个令喻,必将泉州大食人,全部抓起押往东京,听候发落!”

    “哪里还用押往东京,只不过是一些胡人罢了,全部斩杀当场就行了!

    免得押到东京污了官家的眼!”说这话的是嵩阳书院山长,老头的脸上现在有什么面罩寒霜。

    而且不止是他,身后的几个老家伙都是这么个表情,觉得他说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妥。

    这很荒唐,为了未来要发生的事儿,就去怪罪,现在还没有做出这种事儿的人。

    甚至都不是这些人做的,只不过是他们后世的不肖子孙。

    而眼前,却有一大群人要干掉他们。

    不过却还有一个人没有随着众人一起慷慨激昂,那就是蔡京。

    他是个人精,所谓人老精,鬼老灵。

    更何况他就算是不老都可以说得上是老奸巨滑,更何况现在老了。

    他从头到尾都在观察着陈进才的脸色,他可以看出来,陈进才并没有让官家去把泉州那些大食人弄死的意思。

    但是说出来的话却又将那些仇恨引起那些注定要反骨养不熟的狼崽子大食人。

    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很让人费解啊!

    所以在猜不出陈进才意图时,他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

    所以等群情激愤完了,他才开口说道:“官家,且勿动气,大食人再恶劣也不过是未来百五六十年后之事,现在论之还早!

    再者说方才先生也有明言,天命被人知晓之后,是会改的!”

    他的意思很明白了,既然知道了,那就想法子去改变这个结局便是,未来就不会出现大食人独大之事。

    不过,蒲家人现在却是不能动的,因为陈进才并没有让他们动蒲家人的意思。

    所以他得劝住自己官家,陈进才把他们叫来的目的到现在还不是很明确,哪怕是陈进才娶的是官家的女儿又如何?

    又有哪朝哪代的帝皇会在因为娶了别的皇帝的女儿就一定要跟对方掏心掏肺,更别说关乎利益。

    反正在他心里,现在陈进才把他们叫来,肯定是有一定目的,而这个目的,才是最关键的。

    “官家若想处置那些大食人,不妨听听先生怎么说!”

    这话一针见血,此话一出就瞬间把所有人都拉回现实,是啊!自己等人还在陈进才手里呢!

    去灭了蒲家人,灭你妹啊!

    于是齐齐把目光投向陈进才,赵佶这才想起,这里才是陈进才的地盘,想怎么样还得看自己这位女婿的脸色啊!

    众人投来的目光在陈进才的意料之中,若是没有人想到这个的话,他会失望的。

    不过幸好,还有个人老成精的蔡京。

    “其实,蒲家人会灭了赵宋宗室,也不过是他们认为大宋没希望了,老赵家死定了,并且他们的教派就是一个疯狂的教派,做出这种事很正常!

    想要自己的后人不会死在这些个狼子野心之人手里的话,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你老赵家足够强大!

    如若不然,就算是没有大食蒲家人,也会有张家人或者李家人!

    其实根子就在于,你老赵家不够强!

    不过,异族人毕竟是异族人,这一点我对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把那些异族人押到猪圈里尽数屠杀没有半点意见!

    但是现在这些大食人,你们却不能杀!”

    赵佶没想到陈进才竟然会阻止自己杀掉泉州的大食人,这让他很是意外了,愕然问道:“为何不能?”

    “大食人由于他们的宗教原因,他们入教一天,就绝对不会与我中华各族休戚与共,终有一天会露出他们的狼子野心,你们要将他们弄死,那倒无妨!

    不过,在弄死他们之前,要把他们的海图,航海之知识弄到手!”

    “不可否认,纵然我中华能工巧匠无数,论起造船能力,可能也要比大食人要强一些,但若真论海能力,中华差大食人多矣!

    大宋与的再远一点,也不过是占婆再往南一些,能去到大食的少之又少,一路上的海图,淡水、港口所在地都是两眼一摸黑!

    出了大海之后,面对风浪的应对能力,差的不是一丁半点,这不怪什么,只怪我们没有尝试过走远,而大食人的船虽然不算大,但走的却比我们多,见过的风浪比我们多!

    其中,还包括了商路,不管是海图,还是航海能力又或者是海上作战之能力,还有商路。

    这些可都代表着财富!”

    陈进才说道,说得很严肃。

    可是却有一个声音响起:“程子曾言亚圣说过,君子不言利!”

    (未完待续。。)

第260章 能跟我说说什么是仁义吗?

    他此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这特么是要打陈进才的脸啊!

    从陈进才出世到现在区区几年时间,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是在寻求自己最高的利益。

    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一域之王,虽然名义上只是一方城主,不过,单看地域大小,其实陈进才现在所能控制的地盘与西夏又差得了多少?

    不过在别人看来那些沙漠不过是无用之地,可是到了陈进才手里时,却是可以出产金山的聚宝盆。

    就是那几处巨大的盐湖,那拿个麻袋就能装盐的地方,产出的财富绝对比西夏一国要多得多!

    没看错,就是一国!

    而现在这个时代,世人以勤俭为美德,而陈进才所领之和平谷,高楼广厦无数,听说那里平民住的一栋房屋居然比大宋皇宫还要高上几丈。

    平民就能住上如此高楼,听说高楼上的窗户用的都是琉璃,一眼就能看到外面行人,阳光也能照耀屋内生辉。

    一城的百姓据说没有一个用的不是那种琉璃窗户,每一个去过和平谷的人都会对当地居民羡慕嫉妒恨。

    恨不得以身替之,不过和平谷从一开始就已经限制琉璃出口,每一块琉璃贩卖出来的都是天价。

    而这琉璃的产业,据说就是眼前的白牛先生陈进才所有,又一个暴利的行业。

    热气球运输行业,只能是和平谷拥有,而此物一出,像什么马队车队为主的商队可以休了。

    只有以船为主的商队可以以之抗衡一下,剩下的却通通不是对手,所以在运输行业上,和平谷又占了大头。

    总得来说,从和平谷出现以来,就是奔着利益去的,而和平谷之主就是陈进才,自然一切都是以他为主导。

    而现在这个学生,居然拿出程子的言论来批驳陈进才的话,这也太……

    所以在场的人脸色都不好看了,可是那个学子居然还不自觉,继续说道:“程子曰:君子未尝不欲利,但专以利为心则害。

    唯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

    当是之时,天下之人唯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

    故亚圣曾言仁义而不言利,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故圣贤之心也。”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脸更黑了,特别是看到这个学子穿着衣物是自己书院的岳麓书院山长,更是勐然喝道:“放肆!

    此处哪里轮到你来发声,退下!”

    老山长可不是那些热血方刚的年轻学子,虽然他也觉得陈进才与他的和平谷满是铜臭之气,但有些话知道是不能说的。

    而且你说的人还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人,没有之一的啊!

    就算是人家做的再不对,你也不能说,这叫为尊者讳!

    可能有人觉得自己清高,不会注意这个忌讳,可是清高得分人的。

    有时候在某些人面前清高会死人的,而眼前这个学子他认识,还是个学识挺好的,以后将会有大出息的人,可不能死在此处。

    陈进才不是大宋官家,听说这货最喜欢用拳头说话,可不是大宋这些被大臣们在脸上喷了一脸口水擦擦就没事的好脾气官家。

    谁知道上一个敢这么跟他说话的人是不是坟头草已经三尺高了?

    而且现在说到利益,并不是陈进才在为自己寻求利益,而是教大宋的官家,去把大食人的利益抢过来。

    就凭这一点,你区区一个普通学子,凭什么去质疑他,还那么傻的当面质疑!

    虽然他老人家也觉得,陈进才这么教自己大宋的官家,很不妥。

    唯利是图不是人君该有的气度。

    他老人家觉得,人君就应该像大宋朝皇帝一样,谦和,听得进去话,受得了摆布。

    不用太聪明,也不用太过强硬,强势。

    仁厚是种美德,不用太过有上进心,太过有上进心的帝皇就像一把没鞘的利剑,天下将无一个麻袋能容下。

    到最后只能暴露在风雨中锈蚀,然后折断。

    最主要是,天下都是他的,要那么多钱干嘛?

    其实刚才那个学子说的那句话,他觉得颇有道理。

    也正因为觉得有道理,所以他看那个学子非常顺眼,于是出言维护。

    就算不是自己学院的学生,他也会出言维护。

    在场的几位山长院判教习,心思都差不多。

    大宋,不需要多强势的帝王。

    “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到现在的士大夫心里已经变成“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

    共治天下与共天下之间的区别天差地远,士大夫与皇帝之间的相处,就像水与火。

    水若太盛,火无存身,火若过于炽烈,纵铁锅盛水,怕不是只够煎熬片刻!

    治大国如烹小鲜,坎离交汇,水火调剂方能成就大道。

    所以皇帝就需要煳涂一些,不要太精明,太精明了干纲独断了,大臣们只能变成仆人的角色,这对士大夫们来说是一个绝对绝对性的打击!

    他们不想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

    他们有这种心思,无非是利益,士大夫与皇帝对权力与利益的角逐。

    “不用训斥这个孩子,他说的也没错,若世间皆唯利是图之辈,朗朗干坤,必成鬼蜮。

    我等士大夫身负教化天下之责任,需时时告诫世人,明心性,行教化,宣讲仁义,唯仁义方是万世不移之教化道理!”

    茅山书院的一位老夫子突然走了出来,双目直视陈进才,慷锵有力的说道。

    他的一句话,看样子不是对刚才出声的那个学子说,而是直接对陈进才说出这番话。

    士大夫有士大夫的骄傲,人一坚持起来,就有点倔性子。

    像头牛,撞了南墙也不回头那种。

    人一旦有了坚持就会变得非常崇高,这样的人只合适在学院里面做学问。

    所以这位老夫子从头到尾就没有进过官场打磨,因为他的性子,不合适。

    “君子不言利,此言为亚圣之真理,为何说不得?

    读书人何时在强权面前低头?便是你白牛先生,也不能让老夫背弃心中真理!”

    老夫子瞪着眼睛说出这两句话之后,就被几个教习拉到后面护着。

    太冒失了!脾气太暴躁了!

    要知道听说陈进才也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万一把他惹怒,出点什么事儿就不好了!

    陈进才一脸便秘模样:“仁义啊!你们整天说仁义,不如给我说说,什么才是仁义!”(未完待续。。)

第261章 忠信孝悌廉耻(这一章可能有点教条,不喜勿进)

    仁义是个什么东西?

    曾经陈进才也在迷茫着,仁义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或者说对每个人有益还是无益?

    在他没有穿越之前,他能接触到仁义的东西很少。

    不能这么说,不能说他接触到仁义的东西很少。

    而是说,在那个时代,就连说仁义的人很少。

    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廉耻。

    这十个东西,到了现代的时候,在陈进才穿越来的那个年代的时候,在华夏讲究的已经很少了。

    这十个中国奉行了几千年了行为规范,道德规范。

    在那一段动荡的岁月里,十年间对道德的崩坏,唾弃。

    人与人之间的出卖和诬陷,信义二字被摧毁的支离破碎。

    更有甚者,父子之间脱离关系,作为儿子的,还把老爹抓去批斗,批斗的越狠越好,仿佛不如此,不能证明自己对孝道这一个封建糟粕的唾弃。

    孝道从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是荡然无存,然后就算动荡平息之后,道德也难以恢复淳朴的原貌。

    那些堂而皇之自己锦衣玉食家里老父亲差点饿死的。

    那位为了向自己父亲要钱,而把自己母亲绑在拳击沙袋上,用拳头活活打死的少女。

    那个向奶奶要钱,奶奶不给,就把奶奶的手掌给是打折了的少女。

    那个四十多岁了还在啃老,因叫他出去找工作而发火暴揍母亲的男子。

    还有一位老太太,养个闺女长大之后出国了,然后再帮闺女养外孙女。

    结果,把外孙女养大之后,她闺女还有外甥把她骗出国之后花完她的那百十多万养老金,最后给一张机票,就不管了。

    老太太结果饿晕在,国外的一个飞机场。

    何其可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科书上就开始抨击儒家,抨击孔老二,将以前的一切都要打倒,不如此不能显得自己的英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批判忠诚,批判所有以前树立起忠诚的代表。

    甚至是现在站在自己面前的未来的民族英雄岳飞,忠诚于自己的国家民族甚至君主的人,在那个年代,已经被那些奇葩的人们写成了妨碍民族大融合的罪人!

    何其悲哀!

    也许是那十来年特殊年代升上去的人太多了,他们取得的成功太多了,所以起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

    那就是背信弃义之人才能混得好,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这句话并不是古代的话,而其实就是那个年代才出现的名言。

    忠信之字,本就是人间做人行事之标准,人无信不立,朋友、亲人若无忠诚,这便是现代人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么?

    当年王某强的媳妇与经纪人宋某人搞上了为何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不是因为对方是明星而已,更让人关注的,却是宋某人与王某强之间的忠诚而引申出来的问题。

    这正是这个问题,让人们感觉到,哪怕是身边看上去很是亲近的朋友,有可能会在某天,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刀。

    或者说哪天自己出门,朋友却趁机来帮着照顾一下自己老婆或者老公之类,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这是朋友间忠诚的问题,这也是人们对那件事的关注之原因之一!

    这也是现代社会华夏很严重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无有真正的忠诚,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朋友之间。

    结果搞得所有人都人心惶惶。

    现代社会,兄弟间为了些许钱财,甚至些许小事反目成仇的多了,悌之东西就更不用说了,说出去都没几个年轻人懂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为何?

    现代社会不讲这些了,特别是廉耻这种东西,还有人知道这两个字是说什么东西的吗?

    没有!

    当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之后,忠信孝悌,廉耻这六个字说出去都会被人笑话。

    至于说仁义礼智?

    仁义先不说了,还记得陈进才还没有穿越时,还在读小学时就听见过一个事。

    那就是有一个辩论,而辩论的主题居然是有没有必要太过有礼貌。

    也就是礼智中的礼。

    礼仪或者礼貌这种东西,没有真的可以吗?

    现在的年轻在抱怨家里的老人要他们守礼是对人性的一种束缚。

    是的!守礼就是对人性的束缚没错!

    但现在守礼的人很少了,现在的学校除了教怎么做题之外,别的什么都不管了。

    至于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廉耻这十个字代表着什么,这些老师甚至都有可能没有去了解过。

    记得有次聚会,大家伙正吃着饭,一个小年轻仰头张了几次嘴,然后在最后一次时实在忍不住咳了出来。

    可是,你要咳没关系,你回个头往别处咳去,正对着饭桌咳是个什么意思?

    而且看他的意思还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好像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是多么的不礼貌。

    这要是被老一辈人看到,得拿筷子抽出去,礼貌与教养都哪里去了?

    而礼貌与教养,便是守礼。

    老人常说,别人坐过的凳子,只要还热乎着,你就不能去坐,这叫礼貌。

    有一次,朋友家的小儿子便是因为这个与别人打了一架。

    因为是公共场所,对方只是离开去上个厕所,一两分钟的事,凳子还热呢朋友的儿子就去把那凳子给占了,那人回来一看就让他起来。

    结果就没起,谁也不让谁,就打进了所里,最后医药费报销完还花了四万多,一只手就彻底的没了用处。

    还有很多很多事例,没有礼貌,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并不是束缚你的人性,而是在束缚你的魔鬼。

    不要去喝了两瓶洋墨水就认为这个世界人们就注定要自由和平等。

    也没有人去跟洛克菲勒家族讲平等,更没有人大喊着“人人生来平等,谁敢高高在上,凭什么你们制定的红绿灯制度我们就要去遵守”的口号去冲红灯。

    红绿灯也是对人性的束缚,这没错!

    至于智这种东西,有了前面这几种,为人处世的智慧不就有了吗!

    最后说到仁义二字了!

    这两个字包含的意思有点大,大到现在陈进才都不知道眼前茅山书院的这个老教习,究竟会怎么样给自己解说这仁义二字。

    (未完待续。。)

第262章 皇帝是天子这句话就是个笑话

    “仁者,爱人。

    与朝廷来说,何为仁义?

    为君者当施仁政,臣工抚牧万民,为百姓则安于四野,便是仁义。

    此乃朝堂之上,衮衮诸公之理解,高屋建瓴而又高高在上。

    多是空话矣!

    然而,反而民间的理解,比较真实。

    仁之者,与人处之,融洽和睦,即为仁。

    仁之者,易也,行事多思虑旁人,与心同之,人己两顾,为之仁。

    义之一物,甚是难说,但诸多道理讲来,不外此几条。

    他人若难,若困,若所需,伸之援手,为之义也。

    非己之责,但事到临头,见人危,援手之,为义也!

    助人为乐而已,皆义也!

    相互扶持,亦义也!

    人之一族,生于天地间,非独善其身可以过一生,是以儒家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之教训。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悔。”

    老教习挣开学生们的回护,昂首直礼陈进才,在某些人眼里,有时候真理比性命重要。

    这对他来说便是真理,仁者爱人本来就是儒家讲的大爱。

    义之所在,虽百死亦愿往。

    一些纯粹的人,他们还真能做得出来。

    这没有什么错的,这本来就没有错的,因为陈进才也很喜欢他所说的仁义二字的解释。

    “老教习说的好,此言一出竟有震聋发馈之气魄,见解十分之独到,让陈进才受教了!”

    陈进才微笑拱手,言词恳切,若天下人皆按此仁义二字来行事,则天下太平矣!

    但还不够!

    这与陈进才理解的仁义来说,老教习这番话虽然说出了仁义之字的意思,但却没有说出仁义二字的精髓!

    “人生而平等,但生于世间之后,地位却平等不了!

    皆因世间万物,本就不可能有相对平等之事,便说那叶子,都不可能有两张纹路一样的!

    然,所有人所在之位置,皆有其责任,何为仁?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王行事,当为臣工表率,是以古人方以圣人来称之君王,此乃君为臣纲。

    父亲之所做所为,将是孩童以后之所学所做之规范也,故而为父者若想乃儿有出息,其必身正为榜样,谓之父为子纲。

    成家立业,男子成家后必为家中之顶梁柱,为家中生计之操劳,为妻子之依靠,故而夫为妻纲!

    此乃孔圣人亚圣对责任之理解!责任做到位,那便是仁义!”

    陈进才说到这里时顿了一顿,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此三句话在现代被黑得很惨。

    就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字也被黑得更惨!

    其实这原本的话,不过是君王若是做到了君王的本份,也就是对臣民的仁爱,那臣工们必会献上臣子们的忠心。

    父亲尽到了父亲的责任,那儿子必须要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孝道。

    这才是原原本本的解释。

    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字的解释。

    陈进才说完自己对仁义的理解,把仁义说成责任,把尽了自己的责任说成了仁义。

    把在场所有人都给说愣,还是蔡京反应快,嘿嘿笑着接了一句:“先生说的甚妙!”

    不过话里的言不由衷一听就能听出来,却是让他反应的时间短了,若让他反应的时间长点,必不会说出能听到敷衍之意。

    不过,陈进才不在意那敷衍之意,接着说道:“其实,仁义与利益从来就不曾冲突过!

    比如说帝王之利益为何?”

    赵佶听到此问,忍不住开口说道:“江山永固!”

    江山永固,只有区区四个字,但却道尽了帝王家的野望,一个皇帝所有的野望。

    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实这句话创出来之时,原意并不是说让皇帝万岁,而是让江山万年。

    然而,哪怕是现在说出江山永固之野望的赵佶都知道,这天底下就没有万年之江山。

    “然也,帝王之利益与愿望便是自己家的江山永固,这便是惟利是图,但些惟利是图对国对家对万民可有害处?”

    陈进才沉声问众人,无人答辩,便自说了:“江山万年,其实并非不可能之事!”

    他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

    若别人说这话,最多被人斥之为妄言,失心疯,可现在陈进才说出这话来,却无人敢反驳或者怀疑。

    皆以期待之目光投向陈进才处,想听听究竟如何,竟敢让他说出如此让人震惊之话语。

    此乃屠龙术乎?

    可为何对我等却半点不忌讳?难道不是应该独自告诉他的老丈人吗?

    然而,陈进才却没有让他们回避之意,甚至还说得大声了一些,让站得远了的学子们都能听得到他说的话。

    “想让自己家之江山万年不移,其实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所谓天命,不过就是笑话!

    对天子而言,万民即是天命!

    可知夏商周以来,无论汉唐还是后来的明清,王朝倾覆除了那些要上位的野心之辈以外,最主要者却是那些底层之老百姓!

    若无百姓支持,谁人能造反得成?”

    “是以帝王之利益在于万民,若万民不变心,江山永固又有何难耶?

    后世有一句话可以很好地说明王朝之兴衰。

    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好的最善良的人,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愿意去造反,去拼命!

    但若是将他们逼到了绝路,没了饭吃没了衣穿没了屋住!

    反了你不是很正常么?

    皇帝是天子这句话就是一个笑话,夏商周秦汉三国到现在,再到以后之元明清,换了多少个皇帝了?

    其实种种迹象可以看得出来,皇帝是天子,就是个笑话,若不得民心,必不得长久!”

    陈进才抛出一个惊天动地的炸雷来,震得当场所有人心里面只有那么一句话“皇帝是天子这句话就是一个笑话……笑话……”

    “皇帝是天子……笑话……”

    一句话在所有人心中回响,这声雷把赵佶炸了个心神恍惚,要不是心志还有一些,他就坐到地上去了!

    (补昨天晚上喝多了没写的)(未完待续。。)

第263章 皇帝的仁义等于万民的利益

    “作为皇室,承受的必须比别人要沉重很多。”

    “想知道,几百年后的大明朝,是怎么灭亡的吗?”

    陈进才看到赵佶如此反应之后,说出上面这一番话来。

    他让朱仝过去,再次把平板电脑给拿过来。

    调出一个资料片,这是对明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灭亡的调查报告。

    也是对,明末以来所发生的事一直到清兵入关这段时间的总结与报告。

    “明朝末年,由于气候达到了小冰河时期的巅峰。

    导致西北荒年,连年粮食歉收,饿殍遍地,赤地千里导致流民四起!

    朝廷太穷,国库里居然拨不出银钱来购粮赈灾。

    导致天下叛军越剿越是壮大,其中以李自成,张献忠,曹操等匪首势力最大,李自成更是最后把明朝灭亡了的强悍人物。

    把他的出身,只不过是一个驿站的,驿丞。

    在那个时候,因为朝廷没有钱去,抚恤灾民,导致叛军的兵力,随处都可以补充。

    甚至是有一次打到匪首李自成只剩下二十余骑跑到山里,却转眼间就让他再次拉起几十万兵从头再来!”

    “为了赈灾,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都已经求到朝臣的跟前。

    想要富裕的朝中大臣们,还有那些富商们捐一点,换来的却是大臣们和富商们的无动于衷。

    就连国丈,崇祯皇帝的老丈人,让他捐点的时候,他哭穷,心疼得要死的,捐5000两。

    而朝中大臣,更是一个比一个哭穷哭的厉害。

    然而这些人家中个个富得流油,崇祯皇帝只是让朝中大臣合起来捐个100万,用来赈济西北的灾民。

    结果一个个都说没有,到最后等到造反的叛军打到大明的京城时,那些当官的一个个开了城门将那些叛军迎进城去。

    然而那些把叛军迎进城的大臣们,并没有什么好下场!

    他们大多数都被李自成关押起来,该砍头砍头,该抄家抄家。

    最后,在整个京城抄出了七千万两白银!

    在李自成攻破了大明朝的京城之后,崇祯皇帝在后山的歪脖子树上上吊自尽,陪着他一起死的只有身边忠心耿耿的大太监王承恩!

    可以说大明朝并没有亡于外敌之手,而是亡于叛军之手!”

    对的,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平板电脑的投影。

    一幕一幕的介绍的名目的一件件事,陈进才担心他们看不明白,就在一旁朗声,介绍这段影像是什么回事儿!

    从李自成起兵,到他被围剿过几次,还是让他逃脱,死灰复燃最后卷土重来。

    从张献忠以人为军粮,最后进入蜀地,建立大西朝。

    还说李自成攻破河南州县之后,将几个王爷放到锅里炖了分肉吃。

    “李自成得天下,并不是他有多厉害,多英明神武。

    其实跟着他造反的都是泥腿子,都是没有饭吃了的泥腿子!

    当时跟他造反的文人也就两三个,也正是这两三个文人,其中一个叫李岩的,造了一首歌谣。

    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就凭着这首歌谣,闯王李自成才,聚起来几百万乱民,灭了大明朝!”

    一声惊讶的叫声响起,是蔡京在惊叫,他不敢置信地问道:“不纳粮?朝庭以何来运作,用何物给百官发放俸禄,用何物给军士发晌?

    此等朝廷绝对不可长久。”

    陈进才点了点头,没错啊,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朝本来就不长久。

    从他说,或者说从他们造出那一首歌摇开始,他们建立的王朝注定不可长久。

    “不纳粮!当然,不可长久!给他出谋划策的那几个文人,不过是一些不得志的文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大本事。

    给起了那么个主意,还是一个有后患的主意!

    再加上李自成本来读书少,没什么见地,所以看的目光不远,一攻进了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之后就已经得意忘形。

    贪恋美色,姿意享乐,忘了,京城虽然落到他手里,不过还有很多地方,他还没有完全控制。

    然而进了京城之后他没有约束军纪,本来就是一伙贼兵,感觉天下大定之后该享福了,所以军心大散。

    等到一个大名的边将,大汉奸吴三桂突然放开边关,跟异族人借兵也是后世的女真人借兵,攻向在京城享乐的李自成。

    没有军心的李自成所部被打得大败,女真人也趁机进了中原,占了中原的花花江山!

    大明的皇族姓朱的,只要被查出来,基本上被杀个精光。

    这就是皇族血脉在王朝灭亡的时候,受到的劫难。”

    陈进才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自家的老丈人赵佶:“大宋的也一样,大宋亡后,赵家皇族的血脉,也所剩无几。”

    听到陈进才的这句话,赵佶的脸色非常难看。

    “三国时,曾孙权得曹操要东来之消息,与账下众将,众臣相议,要怎么个应对法。

    在场的大将与臣工们,皆劝孙权,曹操势大,挡其如螳臂挡车也,不如迎之。

    在场诸公那是说的慷慨激昂,然,只有一个人不说话,那就是鲁肃。

    当时记载是怎么记载的。

    趁孙权起更衣,鲁肃追到宇下叫住他。孙权是何许人也,真会不知其意,颇为感动,执鲁肃手问:卿欲何言?

    鲁肃答曰:我今天看众人之意,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若摊到主公身上,就很没有道理了!

    是以可以看出,诸公私心太重,不足以图大事,还望主公明了。

    鲁肃可迎曹操,外面诸公皆可迎曹操,但主公不可。

    何以故?

    若肃迎操,操当将肃归于乡党之列。

    依肃之名位,就算到了曹操帐下,起码一个下曹从事是跑不了的。

    到时还可以坐着牛车,带着从人,与文人墨客之间交游拜访,到最后,起码最差也能主一州一郡之地。

    可主公归降了曹操,又有什么好处呢?他又该怎么安排你呢?

    还是早点谋划为妙,别听诸公忽悠!”

    陈进才说到这里又停顿了一下,再次看着自己老丈人说:“所以皇帝无论任何时候都要认清楚自己的位置。

    大臣们换一个朝代他也许还仍然富贵,他的家族也许还能仍然昌盛。

    但皇族不同,每换一个朝代被清洗的,肯定是皇族。

    一个皇帝,能做稳自己皇位的根基就是百姓,而不是百官。

    江山永固,是帝皇家的利益是皇族的利益,却未必是百官的利益!

    想要江山永固,就必须要百姓民心所向。

    想要百姓的民心都向着你,必须要让百姓都得到好处都得到益处,让他们吃得饱穿的暖。

    感觉在你得领导下,在你这个皇帝的统治下,能活的开心快乐,有吃有住。

    这样如果有人造反,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百姓。

    因为如果你做到这一点,你代表的就是百姓的利益。

    记住,百姓的利益就是帝王的利益。

    若是做不到这一点,就别怪百姓抛弃你!

    甚至有可能,再次会出现大明朝那时候的事儿,一个国家就让文官集团给生生了弄灭亡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明朝的朝廷,之所以这么穷。

    是因为,文官们都不支持收商税,顺着有功名的不收税。

    文官们因为家里或多或少,都做着生意做着买卖,都不想让朝廷在自己口袋里搂钱。

    所以朝廷很穷,文官们很富有,商人很富有,农民们却很穷!

    于是大乱就开始了!这就是大明朝灭亡的原因。

    就是文官太强势了,强势到皇帝管不了他们!

    记住,任何时候,皇帝都要站在百姓这一边,只要百姓生活好了,就没人能造你反。

    而百官可以换,随时都可以换,天下读书人那么多,你随时可以换一个听话的。

    但是任何时候你都要保持自己是站在百姓这一边,这就是一个帝王的仁义。

    (除夕夜啦!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健健康康。

    还有多订阅,多打赏,谢谢啦。)(未完待续。。)

第264章 反转

    陈进才说这些话的时候,所有读书人都感觉到了深深的恶意。

    从来没有过人这么定位帝王与百官还有百姓之间的关系,居然是这样的。

    乍一听感觉很不可思议,不但不可思议,而且还很颠覆。

    让人难以接受,特别是已经跟皇帝共天下了已经一百多年的大宋士大夫。

    这样一来,士大夫跟仆人有什么两样。

    “我等圣人门徒,岂能如此糟践!白牛先生如此教唆我大宋官家,让其与百官对立,可谓是包藏的天大的祸心!

    纵然得罪,老朽还是要质问一声,白牛先生,你意欲何为?”

    到底还是刚才那个老夫子豁的出去,士大夫是一个阶层,每一个身在其中并受益的人,都有义务去维护这个阶层的利益。

    因为他们还想着自己的后代可以去享受这个阶层的权利。

    他挺身而出时,看到了其他各个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们都给他递了眼神。

    他懂这种眼神,意思是让自己放心,他的家人会得到他们照拂一二。

    这就够了!

    所以他充满斗志,哪怕知道有可能下一刻他就会被这个屋里天下第一的白牛先生一把拧掉脑袋当球踢,他也无悔了!

    谁叫自己的儿子,是个不成器的呢!注定了,在仕途上没有人照顾的话走不远。

    脾气继承了自己的脾气,但学识却继承不了自己的。

    不想让自己的书香传家到自己这一代而终的话,他现在就要为自己的儿子而努力了。

    所以他现在就像一个斗士,一个义无反顾的斗士,为了天底下的读书人,为了整个文官阶层,更是为了自己!

    在在场的整个大宋的精英面前,她为了他们而斗争!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百官数十年寒窗苦读,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何到了你白牛先生口中,这百官就变得无足轻重?

    如此挑动官家与百官之间的对立,这是想用三寸不烂之舌瓦解我大宋朝廷吗?”

    声声质问,每问一句,老夫子就向前一步,等他说完这一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已经逼到陈进才得跟前。

    陈进才说的话很直白,刚才。

    所以他的话就很直观的听到了在场所有读书人的心里。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过是废话。

    最重要一点是,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发财!

    在清朝,有一句名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读书人寒窗苦读数十年,不就为了一朝金榜题名,锦鲤登龙门,一朝化龙天下知,然后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可是现在白牛先生在干吗?

    陈白牛在干吗?

    他在劝官家,他居然告诉官家其实百官不是那么重要。

    并不是不可或缺,如果不听话,可以换,这样一来当官的地位和性质就变了!

    他们就跟老夫子一个感觉,这样,百官跟仆人,有什么区别。

    陈进才冷笑:“我若想平天下,何需阴谋诡计,若谁不服,平推过去,打服为止……”

    他想说的是自己或者说和平谷实力高强,想弄谁,完全没有二话。

    天下还有谁可阻挡,没有必要搞些小心思,弯弯绕阴谋诡计啥的。

    可是他话没说完就又让眼前这个老夫子打断了:“谁不知道和平谷陈白牛强势,只要想平谁天下间无人敢挡!

    然而老朽却不怕,国无百官如何运作?

    兵法老朽也看过一些,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

    你陈进才眼馋大宋很久了吧!大宋之地繁华,比你那和平谷苦寒之地,要强上许多许多。

    所以你早就想把大宋收入囊中,但大宋却不是这般好收的。

    因为就算你和平谷强盛强大,兵强马壮,但有一点是你的硬伤,那就是怎么也改不了,和平谷的人口只有十来万。

    就算是你用强悍的兵力,把大宋皇室给灭了,你那十来万人,就算是全部是兵马人才,也统治不了我大宋一万万两千万的人口!”

    老夫子说到这儿的时候,明白人都知道了他要说的意思。

    上兵伐谋啊!

    既然,和平谷,就算每一个都是人才。

    分摊到整个大宋,也不过是把一瓢水泼到大海里。

    那么如果假设陈进才真的对大宋有吞并的意思。

    那么,如果自己是他会怎么做呢?

    在场的读书人都是精英,不是精英也上不了整个大宋最厉害的六家书院。

    所以,聪明人一般看问题,通常是一点就透。

    有上兵伐谋,做点醒,有陈进才要吞并大宋为假设。

    这般把两个问题,联系起来,好像事情的脉络就清楚了。

    陈进才这是要把大宋的皇室,与大臣之间的关系搞对立并分化,然后,国将不国!

    这样才方便他的出手,果然好手段,不愧是神仙子弟!

    如此一来,事情就明了,原来今天这一切并不是陈进才好心好意为了化解大宋皇帝,或者大宋朝廷的危机而来。

    而是,不知道怎么利用天书编造出一个大宋要被金国覆灭的一个假事实,大宋官家以后的悲惨命运。

    一次来哄骗,威吓官家以及在场所有读书人。

    用心良苦哇!

    老夫子说着说着,就真觉得事情就是这样,胸腔里更是充斥的一种悲壮的情绪!

    老朽是为了这个国家,是为了大宋,哪怕是丢了这条命也是值了。

    人一旦把情绪全部代入进去,可以在话语中带有很强的感染力。

    所以现在老夫子说的话,可以很清楚的样在场所有人感觉到他心中的悲壮!

    更能感觉到他心中的呐喊: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大宋!

    在场的所有学子看向陈进才的眼神变了,看向在场所有和平谷的士兵的眼神也变了!

    如果说前一刻,他们看向陈进才的目光是尊重和敬畏。

    那么现在,就是一种看透一切伪装的厌恶,以及愤恨,当然还有警惕!

    就连宋徽宗看向陈进才的目光也变了,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傻瓜被耍的团团转,月也是,难道嫁出去了就一定要随着自己的夫君,来骗自己的父亲吗?

    (大年初一的想大家拜个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感谢,马路上的杀手还有sherrys两位的打赏支持!)(未完待续。。)

第265章 东西多了就挑了

    “老夫子现在气急败坏,实在是全无必要,进才只是说出一个事实!”

    陈进才对于赵佶的质疑目光视而不见,作为一个皇帝,不会权衡形势,那么也就再没资格做这个位子,免得以后死得很难看。

    “帝王之道,在于道家之阴阳之论,亦是平衡之术,在于朝堂之上设文武两方官员。

    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少一方则势大,势大则难制,难制之则皇族危,皇族危则国殆矣!

    然大宋立国以来,文官一方势大难制,武将少有与之抗衡之辈,皇帝更是在文官势大之后还偏向之,更是压制武官到了极点。

    此等阴盛阳衰之举,导致文官将国之权柄视为囊中之物,不舍得与之旁人。

    家国天下,家在国前无可厚非,为了家族之利益,士大夫互为朋党,置国之兴衰于不顾。

    只因为就算是改朝改代,只要家学不败,新朝还得用他们!

    前提就是,这块肉不能让太多人分!

    于是他们便将目光投向先贤之教诲,比如……”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陈进才笑说:“这句话出之论语泰伯篇,因断句问题在七八百年后被解释成了若民可日使便由他去,不可让民智之!”

    意思是百姓可用就可以了,不可以让他们得到智慧。

    “而因为这句话,让你们的至圣先师孔仲尼在那个时代被天下人唾弃!

    儒家学说也在那时候差一点点断绝,尔后式微,所为者何也?

    还不是尔等前人之所做所为,让后世人在精读史书之中,找到尔等些许士大夫之误天下生民之原由,方有此结论!”

    这句话可是狠狠击在在场所有读书人心里,儒家在几百年后道统差点断了?式微?

    这……不可能吧!

    所有人傻傻地看向陈进才,

    “胡说八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言,并非如此解法,此乃天大之谬误也!”

    老夫子气得大叫道:“此言意为,古之以来,读书人少之又少,明理者更甚。

    然天下之道,世人通常是走一步看一步,然圣人因明理,通常走一步看五步,看十步之遥。

    世人愚昧者多也,圣人之意如何可与之分说,若想分说明白,怕是要费天大之功夫!

    是以,为上者使民,使其便可,无需使其知之此事是何道理!

    此乃圣人言之原意,后人岂能误我士大夫也!”

    其实,还真是如此,就跟现代人说的,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这话是没错的,就像是治病,你去医院,医生会告诉你得了什么病,然后吃什么药,要做什么辅助治疗的运动。

    而不会告诉你,为什么会得出这个结论,病原子是怎么样繁殖寄生才让你得了这个病,为什么用这个药,用这个药是什么作用,为什么用这个份量。

    然后还告诉你,从哪个案例里有你一样的病症,对方用的什么药,与你这个案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个不同之处又导致治疗方案的哪些改变。

    这些都不会告诉你,医生告诉你的就是,好好吃药,没什么大事,放松心情配合治疗。

    因为告诉了你,你也不懂,还会瞎猜,最后有自己错误的理解。

    要是这么容易做医生的还用去学几年,再跟几年医师实习才能正式获得职称?

    就如一个士兵,上面军令下来了,要去守某个城池,士兵说不去。

    你还没有告诉我,为什么要守这个城池,守这个城池有什么好处,对国家有什么意义,对战略战役有什么意义,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你不说我就不去!

    这样行吗?

    那不是你了解的事,你想了解,是可以的,但需要很多时间去学习才会理解上层决策之人为何会发出这般指令。

    而不是决策层每发一个指令都要对你解释一番这个命令的全部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发这个指令。

    这都是多余的。

    圣人之意让百姓听之则可,不用去解释完了才令之行事。

    这才是此言之愿意,却不是**百年之后,批孔之时对此言之解释。

    不过,陈进才拿出这句话的目的却并非辩论此言之正解为何,而是为自己接下来的话作一个引申。

    他说:“正解与原意如何并不重要,重要者,不外乎言行而已。

    夫子敢扪心自问,你刚刚站出来质疑陈某,并非出乎对士大夫阶层之维护,而是出自为国为民之公心?”

    老夫子竟无言以对,他没有出去做官,就是没有将脸皮修练到家,所以对陈进才之质问,他只有铁青着脸不发一言。

    陈进才又继续说道:“夫子刚刚用以质疑陈某,便是将大宋打下来之后也无法掌控,这便是你们士大夫掌控一个国家之手段!

    打天下,守天下需武将,可治天下却是缺文官不可!

    于是你们便是掌控了读书人之升迁,名望,以及学识,此等手段一出,便是皇帝,亦惧尔等三分!

    至圣先师孔仲尼,有教无类,三千余门生七十二弟子十贤人于门下问道,士农工商皆有,为的便是教化万民,与天下人以智慧。

    孔仲尼拜于老子门下学礼,老子曾言,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而孔仲尼一生亦尊师之言,不贵难得之货,此难得之货便为智慧。

    有教无类,方是儒家之道,人人拥有智慧方是不贵难得之货。

    你们而今之士大夫,仗着身为治国之不可或缺之读书人,为一己之私纵横朝堂之上。

    若天下皆是读书人,你们却有何尊贵之处?

    许是你们明白此等道理,才会将先贤之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曲解成现在之言行。

    物以希为贵,读书人亦如此,士大夫亦如此,如此皇帝才不敢随意将尔等更换!”

    陈进才说到这里,赵佶哪里又会不明白是何意。

    他的意思是,其实找个给自家当官的读书人不难,只要天下都是读书人。

    东西多了,就有得挑了!

    其实他已经认可了皇帝的利益就是百姓的利益这一点,刚刚陈进才的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大臣们的利益却不一定是国家的利益。

    “真是如此吗?”(未完待续。。)

第266章 每一个大宋皇帝都是炎黄子孙的罪人

    “在800多年后,一个王朝的太祖爷曾说过那么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陈进才冷声说出这么一句话来,从来没有过一个新生的政权找不到读书人去辅助治国。

    只要自己有强大的攻击力,长刀所向挡着披靡!

    那就谁也挡不住自己建立一个国家,至于说在中原大地建立一个国家之后找不到治国的人才,那就是一个笑话!

    “若是我想用武力打下大宋,平了天下之后,谁敢反我?

    用得着跟你们再走弯弯绕吗?”

    陈进才说这些话的时候,满脸不屑,这是他应该摆出来的态度。

    他现在摆出来的姿态就是,一个极为高端的姿态!

    因为他把自己摆到一个先知的位置。

    而一个先知是不会对世俗的皇权动心的。

    他本来就没打算,当皇帝。

    “在后世华夏逐渐堕落,每一个清楚的知道以后的史走向的炎黄子孙都会为此而痛心,

    轩辕一族从世界之中心,到了七八百年后,居然,被西方蛮夷称之为,蛮荒之地。

    要知道,现在西方那些白人们还生活在黑暗的教廷底下,像猴子还处于蒙昧之中!

    可是几百年后,他们居然用枪炮敲开了我们的国门,带给了我们无尽的羞辱。

    顺便还带给了我们,长达百多年自卑的心态,从此世界的中心,不再是中华大地。

    而本来以文明而自傲于世界炎黄子孙,居然被别人看成愚昧的民族,何其之悲哀也!”

    陈进才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激动了:“你们都说我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其实我不止前知五百年,我还前知九百年。”

    “从现如今到九百年后的事我都可以前知,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别人都在进步,都在探索中进步的时候我们炎黄子孙都在固步自封。”

    陈进才走到台上,找到其中一幅世界地图上面。

    那是一幅南宋地图,那上面清楚地标示着南宋的疆域,金国的疆域,西夏的疆域以及蒙古人的疆域。

    那时候的蒙古人只有一点点,没错,只有一点点!

    “蒙古人崛起,他们什么都不会,只有一腔血勇,还有跟草原上狼群学来并经过多次战争验证的战术!

    他们打赢了金国人,赢得了金国的土地。

    知道蒙古人是怎么打的过金国人吗?

    是南宋的君臣都跟你们一样傻蛋,他们就像你们现在资助金国一样,资助蒙古人好的兵器弓箭。”

    “而蒙古人就像现在的金国人一样,发现南宋人就是些懦弱的包子,于是他们也是毁了盟约,悍然南下。

    现在的金国,也就是明天的蒙古人!

    相信现在没有耶律大石坐镇的燕京城已经被金国人拿下了,而正在与他们接触的童贯应该不知道对方正准备拿下辽国之后顺便南下把大宋给灭了。”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因为我在这里,说绝对不会让史重演。”

    陈进才悍然说道:“其实要灭金国人,对我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但是这也不是重点,我能灭他们一次,在你们不认识到自己的,错处之前,纵然我每次都把危险灭于萌芽之中又如何?

    我能帮你们一次两次,难道还能帮你们十次百次。

    人总要自强的!但是我发现自宋以来,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的心就死了。”

    陈进才说到这里时,面容严肃,这才是重点,这才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重点。

    他为此而来!

    “大家来看看,这几幅世界地图。南宋时期蒙古势力的扩张与变化。

    你们看,蒙古人在吞并了金国之后,次年攻宋,同时兵分两路,一路西征!

    你们来看这个版图,蒙古人西征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障碍。

    那个时代,没有什么可以挡得住蒙古人的马刀,他们一直打到这,这里是欧洲这条河叫多瑙河。

    可是他们攻打南宋的,居然打了足足四十五六年,刚开始打的时候居然还损兵折将。”

    “40多年了,蒙古人不得寸进尺,而且还失败过不少。

    最厉害一次就是,蒙古人的大汗被南宋的兵,给干掉了!

    为此,蒙古人还内乱了几年,可是南宋朝廷却没有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已经没有进取之心!

    等蒙古内乱平息之后,南宋就被蒙古人给灭了,知道为什么灭得如此轻松吗?”

    “是因为南宋朝廷有一个相爷,那位叫贾似道的权臣,曾经跑到蒙古人面前求和,然后蒙古人同意了!

    既然有了和约,他们觉得安枕无忧万无一失了。

    却不知道和约就是拿来撕毁的!

    还有一个就是,打了四十五年仗了,居然没有半点进步!

    到最后,南宋朝廷的兵器收藏器械,居然还没有蒙古人的精良。

    这除了作死还能怎么说?”

    “四十五年呐!难道就没有人想过去改良自己的军械,难道就没有人想过去进攻。

    难道就没有人想过先贤有一句话叫做久守必失。

    结果他们承担了苦果,南宋被灭啦!”

    “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炎黄子孙已经没有半点进取之心,蒙古人的攻城器械,改良再改良。

    从最初的投石机改良成威力更大的,回回炮。

    经过改良之后,杀伤力勐增,南宋的很多官兵就是死在回回炮手上。”

    “然而论智慧,汉人天生要比异族人要更早接触书本上的知识,先辈智慧的传承,难道就没有人想过用这些知识去改良那些用来保家卫国的武器?

    难道没用吗?难道没有这些书吗?难道没有这些知识吗?

    《武经总要》《梦溪笔谈》这两本书在辽国就很受重视,可在大宋呢?

    有几个士大夫会去看它?是这两本书没有用吗?

    都不是!是士大夫的天性里从来就没有进攻这两个字。

    炎黄子孙的进攻性到了宋朝开始,就已经被泯灭啦!

    这也是,后世子孙最恨宋朝皇帝的原因之一。

    没有人愿意低人一等,但是一个没有强大武力的民族天生就会低人一等。”

    “从大宋王朝开启崇文抑武的开端那时候开始,炎黄子孙的进攻性就被阉割掉了!”

    “所以后世人认为,每一个大宋皇帝都是炎黄子孙的罪人,因为他们阉割掉了,炎黄子孙的进攻性。”

    (今天晚上还有一章,两个小时后发)(未完待续。。)

第267章 老山长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一番话,把赵佶震得摇摇欲坠,他的骨子里是个文人,大宋的皇帝除了开国的那两位之外,剩下的都可以算是文人。

    文人好名,重名,对身后名誉看的非常重!

    而陈进才一句九百年后炎黄子孙都恨大宋皇帝,差点就把他给击垮了!

    “其实,若不是你确实算是我的泰山大人,大宋的皇室早就不存在了!”

    陈进才淡淡的说:“不过现在这一切都不会在发生了,我会将炎黄子孙的进攻性,再一次给激发出来。”

    “在家里守着门户吃屎的是狗,在外面驰骋千里吃肉的是狼!

    我只愿炎黄子孙是吃肉的狼,而不是吃屎的狗。”

    陈进才这几句话很重,重到让人听起来像是有金石之声。

    重到那本来拄着长枪守护在宋徽宗身后的岳飞听得脸色,涨得通红!

    重到底下那四五千学子鼻息粗重到形成了一个声音,一个很大的喘息声!

    一个艰难的声音响起,是蔡京,他终究还是忠心的,他的忠心对象是赵佶。

    “先生啊!兵者不详!

    兵凶战危之下,于国于民皆不是好事儿!

    兵圣孙武曾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

    汉武穷兵黩武,累万民之生息,秦皇不也二世而亡!

    最重要一个是,前唐旧事藩镇之祸犹在眼前,我大宋行那崇文抑武又有何过错?

    后世之人如此评价,实在令人寒心!”

    本来还想再说点什么,赵佶制止了他,惨笑一声道:“事实俱在,却如何还能赖?”

    说完向陈进才拱手行了一礼,也不顾自己皇帝的身份,更不顾自己老丈人的身份。

    就这么行了一礼!

    “敢问先生,大宋赵家是否真的做错了?”

    陈进才侧身受他一礼:“确实做错了!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后世人细读史,便知原因就出在大宋身上,你们老赵家担这个骂名担的不冤!”

    “若论富有,你大宋可以甩辽国和西夏几条街。

    论兵甲之利,你大宋也可以甩辽国与西夏几条街。

    可为何就没有点进攻性,生生的把在一万万多大宋子民给弄成了没有血性的绵羊!

    羊可是天生就让狼吃的!”

    这个时候有人受不了,岳麓书院的山长可谓是德高望重,他出声了:“白牛先生,所谓兵凶战危,可这一场战争过后,有多少男儿战死在疆场而不得回还?

    若是失败,让大宋如何自处?便是把整个大辽都打下来了,于我大宋又有何好处?

    那不过,都是一些蛮荒之地,能种粮食的地方很少,冬天多苦寒!

    膏腴之地,皆在大宋矣!既然如此,屈指算来,打一场仗的好处,并没有多少,还耗费国力民力!

    得不偿失啊!”

    老头子说的很激动,他从来没有想过大宋在后世的名声会这么差,这已经超乎他的想象之外了。

    所以,以其说是提出异议,还不如说是他提出疑问来让陈进才解答。

    他需要这个答案,若是没有答案,想来他睡觉都会睡不好。

    念头不通达,对他们这种人来说可是会死的。

    陈进才看着正死死地盯着自己等回答的老头子,突然反问了他一句:“老山长可知道,大宋,现在有多少人口?”

    呃!

    不管是正在等答案的老头子,还是在一旁跟着老头一起等答案的吃瓜群众。

    都被这个问题问了一愣,什么意思?他突然间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就算是大宋官家也答不出来吧!

    所以,老山长只好回答道:“这个,老朽不知!”

    陈进才拿过平板电脑,他记得,上面有资料,查询了一下,果然有。

    “宣和六年……哦!反正就是这一两年,大宋的人口已经是,1万万2000万多人。

    老山长可又知道,大宋初年,又有多少人口吗?

    我再看看啊!

    太平兴国五年,入民籍者方三千七百余万人口。

    一百四十余年间,人口涨了三倍还多!

    可是,老山长,陈某人再问你一句,你可知道,大宋的耕地有多少?”

    说到这个时候,陈进才已经不那么客气了。

    人呐!不思进取,总能找到,特别特别多的理由来。

    所以陈进才说的话,就没有再留情分,哪怕对方只是一个老人。

    老山长尴尬了:“这个,老朽不知!”

    “全部加起来5万万亩,耕地!”

    高台子下一片寂静,陈进才今天的话足以颠覆他们所有人的认知观!

    “你们来告诉我,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

    陈进才站在高台上,对着底下那四五千的学子,问道。

    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没有人有那个自觉,也没有那个胆量。

    所以,陈进才只好指着一个人问:“你来说,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

    千万千万别告诉我你们不通农事,那样我会对你们很失望!”

    不通农事是不可能的,在宋朝以前一个学生要学的东西很多。

    通农事不过是基础之一,华夏是个农耕之国,别看后世黑儒家黑的那么狠,但其实作为一个士子,首要的条件,便是要通农事!

    那个被陈进才指了的学生站了起来,满脸不情愿的答道:“良田两到三石,次田,一石半到两石,薄田一石半最多,多是一石!”

    陈进才抚掌大笑:“好,看来你还略通农事!”

    说完又把脸转向老山长那里:“老山长,陈某人就在这给你算个账。

    现在如果按人均算的话,大宋有5万万亩耕地,人均能分四亩。

    都按次田算,一亩能打粮食一石半!四亩就是六石!

    跑去一石八甚至两石交税赋,人还有四石过日子!

    其实,这帐算的,有点想当然了,人均有个三石半过年已经算是不错了!

    甚至都没有!

    因为你也知道,土地,其实能在老百姓手里的很少。

    大多都在一些富户,有功名之人手里,他们有些人是不需要纳税的。

    如此一来,百姓只有给他们做佃户,酒又少了几层收入。

    这般一算,按现在的人口,大宋所有的工地养大宋现在所有的人已经是,堪堪够用,甚至还不够用。”

    “太平兴国五年,到现在不过是百四十年,人口便翻了三番,也就是40余年翻一番!

    我知道这个算法不是很合理,但粗浅就这么算了!

    便如现在大宋1万万2000万人,便是没有金国人来将大宋给灭了,过40余年后,大宋的1万万2000万人就变成两万万4000万人。

    你觉得,应该怎么样把这些人给养活?

    难道你们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些人饿着肚子吗?

    到时候大宋不用谁来灭他就自取灭亡了,对于这一点,老山长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没有?”

    (今天晚上的第三章终于搞定,睡觉。)(未完待续。。)

第268章 我不愿意

    前面所说仁义二字,仁者爱人,对于帝王来说能让百姓吃饱饭就是最大的仁。

    对百官来说,帮助帝王解决麻烦是他们的职责。

    “读圣贤书所谓何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陈进才淡淡的说道:“老山长为一院之长,当胸有丘壑,所教授之贤才必为日后国之栋梁!

    为人师长者,必然学富五车,解决这点小问题不过反掌而已!”

    陈进才这个问题简直是把老山长给问住了,不只是把老山长给问住了,而且还把在场所有人都给问住了。

    这是个问题吗?没错,这就是个问题!

    而且还是个大问题!

    一国之基石在民,这一点就算没有读过《孟子》的人都知道。

    读过《孟子》的人更是知道了,所谓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乡间族老还知道族人之间的意见需要重视,族人的力量需要借助。

    若没有族人,那族老本人能有多大力量!

    一县之地没有百姓,当县令的,又有什么权力?

    当皇帝的没有了万民,又如何,称得上是皇帝。

    所以,只要稍微有点明白的人都知道,百姓才是国家的基石。

    不过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居然会有一天,大地的产出供养不了所有人民。

    “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很匪夷所思?为什么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陈进才冷冷的说道:“你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那是因为每当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每当出现,当大地供养不了,所有百姓的时候。

    就是一个国家崩溃的时候!

    所以你们只关心改朝换代的事儿,只关心是朝廷让百姓民不聊生。

    其实这只不过是你们为自己看到的这个问题,找一个借口。

    事实上你们并没有找到这种情况的根源所在。

    所谓治病救人需要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那你们读书人,千百年来可有找到改朝换代这个问题的根源所在?

    或许你们没有找到,或许是有人找到这个问题的根源之后,发现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所以并没有公诸于众。”

    陈进才说到这里的时候,目光环视全场,他的目光之锐利,看到什么人的时候,竟无人与其对视。

    没有人敢!

    因为心虚,没错!

    在陈进才没有说出这个问题之前,从来没有人算过这条数。

    因为数据这个东西,也许在这个时代,并不受人重视。

    然而,其实治国,数据最重要!

    比如现在,当陈进才说出数据,他们才知道事情的根本所在。

    就如拨开迷雾看到本相,透过梦幻看到真我。

    然后呢?就算是看到了问题,他们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其实感觉到,自己离那个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有一张纸的厚度,可惜却找不到捅破那张纸的方法。

    是的,他们在陈进才的提醒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仓促间并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所以他们把期盼的眼神,放到陈进才身上。

    因为陈进才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肯定有解决的办法。

    能借助所有一切,能借助的东西或者力量解决问题才是智者所为。

    所以在场几千上万的智者,都在等着陈进才的回答。

    特别是赵佶,别人可以不在意这个问题,但是他必须得在意。

    就像刚才陈进才所说的,百姓的利益,其实就是帝王的利益。

    这一点在没有人点明之前他是不懂的,毕竟在以前的教育里,没有人会把问题剖析的这么明白来教给他。

    现在陈进才把事情一说透,他就觉得非常有道理,仿佛事情原本就应该如此看待。

    “在史上,有过很多次在一些王朝的后期,民不聊生。”

    陈进才缓缓说道:“史书上给些这些,王朝的评价。

    都是说奸佞当道,君王昏庸无能,远贤臣,近小人。

    总之把脏水全部泼在,末代皇帝身上。

    所谓民不聊生,大多都会是一些大点的天灾人0祸引起。

    他们抨击的是君王不会用人,所以用之治国方略于民无益。

    反正道理有千百种种种致命。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事实上种种,天灾**。

    只要朝廷还在正常发展,他们就有能力赈济灾民,度过这个难关。

    然而,事情总有个度,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之后,地里所产出的粮食不够消耗。

    或者是刚刚好够消耗,仓里没有存粮,家中没有存粮。

    这才是灾祸的根源!

    每一块土地,能养活多少人?你们知道吗?

    这个其实是不固定的,环境,还有生产力。

    也就是那一块土地有多少产出够多少个人消耗,还有没有盈余,这都要算上,这才是治国方略。

    是否保证够消耗的同时还能储备下粮食,一备不时之需,比如说天灾人0祸。

    这就是百官与帝王的职责与仁义。

    这就是仁义之道,以仁义治天下,天下才可长久。

    你们会发现,你们说秦二世而亡,是秦残暴,能举出很多个例子。

    然而,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大秦皇帝与百官,并没有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是最大的原因。”

    “当百姓俱在恨你,你的江山想要永存如了镜中花,水中月。

    沙滩上用沙子筑成一个城堡,等大浪来时,那个城堡也会重新变成一堆沙子。”

    “安居乐业,最主要一个条件就是要吃得饱。”

    “现在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土地不够养活再多的人,我们的子孙怎么办?”

    “或者说,再过几十年人口再多一倍,我们怎么办?”

    “难道就像朝代一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每当人口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来一场内乱,然后改朝换代。

    死够了人,当人数从新削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从新安定下来。

    从新分配天底下的土地,让每个人都有土地养活,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陈进才说到这里,声音突然高了起来:“在这个改朝换代的过程中,会有多少个人死去?

    会有多少家庭从此毁灭,血脉不存!

    你们愿意这样吗?

    我不愿意!

    (今晚上还有一章,如果今天晚上码不出来的话就明天补上。)(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489/ 第一时间欣赏大宋说书人最新章节! 作者:聆听日出所写的《大宋说书人》为转载作品,大宋说书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宋说书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宋说书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宋说书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宋说书人介绍:
一头白牛拉着牛车,牛车里是一个少年,手拿平板,背着一把山寨版轩辕剑出现在山贼屠村的大宋时空。 如果让你在这说水浒、天龙八部,射雕英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鹿鼎记怎么样?不如再来说说大国崛起? 妖言惑众罪名很大啊!再说你说的都是什么朝代?怎么你说的有夏商周,还有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 唐宋我明白,可元明清是什么鬼?大宋说书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宋说书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宋说书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