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明谋天下TXT下载明谋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谋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月麒麟     明谋天下txt下载     明谋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二十六章:踩着鲜血和尸骨上位的人们!

    王锡爵等人被朱常洛一阵嘴炮,自己原本的目的没达到不说,还另外背负了两道令旨,虽是愁眉苦脸,但还是不得不告辞而去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不过待得他们走出殿门,朱常洛也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原本他还觉得坐在这个位子上,大约跟在东宫理政没多大区别,只是数量要庞大几分罢了。

    但是今天真的站在这个角度,行了这么一场君臣奏对。

    他却觉得自己往日里想的实在太简单了,这短短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虽说他是以君上的身份参与奏对,但是他的紧张程度,却是丝毫不下于底下那帮人。

    稍有不注意,怕是就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殿下,参茶!”

    王安贴心的上前,将早已经凉了的茶水换上新的。

    眼瞧着朱常洛喝了口润润喉,才开口问道。

    “殿下既欲为张公翻案,为何方才不直接对几位大人说呢?”

    作为朱常洛的身边人,王安对于政事一直保持着敏感度,他现在已经正式调入司礼监,升任管事太监,对自己的定位也越发的精准。

    内官依附于皇权而生,他的使命就是彻底的执行君上的意图,换句话说,他需要事实揣摩上位者的心思,对于这等政事,自然不吝发问。

    “说?怎么说?说本宫有意为张公正名?”

    和身边的亲信宦官议政,这是大明朝的传统了,毕竟宦官才是皇帝身边最可靠的人手,大明朝因为体制的问题,皇帝压根不需要担心宦官会有异心。

    所以朱常洛也不讳言,嗤笑一声道。

    “你没瞧见方才,本宫一提张公的名字,元辅他们几个人的神色,若非本宫刻意逼问,恐怕元辅和衷阁老也未必会将这些话说出来,为何?”

    “是因为顾忌到朝臣的态度?”

    王安早在东宫之时便随侍朱常洛身旁,眼光自然非同旁人,想了想,开口猜测道。

    “是,不过也不全是,你可知张公如日中天之时,距今不过二十余载,那时父皇新晋亲政,急欲立威,而张公身为帝师,内有冯保,外压群臣,吏部尚书遇之都需避让,手握票拟批红铨选三大重权,俨然已是宰辅之尊,更有甚者,竟致朝野内外谣言,宁获罪于君上,不可得罪张首辅,如此锋芒毕露,父皇如何能不除之?”

    朱常洛叹了口气,在殿中缓缓踱着步,口气也变得沉重起来。

    时至今日,他依然能够想象得到,这二十多年前,他那位雄心勃勃的父皇,在这乾清宫当中的憋闷情绪。

    手下有这么一位堪称救时宰相之人,是国之大幸,却也是大不幸!

    自从同为托孤大臣的高拱倒台之后,张居正的权力愈加膨胀,已经到达了足以威胁君上的地步,当然,大明朝的体制之下,篡权夺位是不大可能的。

    但是张居正在朝中权威深重,有些时候皇帝的旨意,甚至不如张首辅的一句话好用。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篡权?

    偏偏这个人是帝师,是先帝的托孤大臣,是宫中太后的信重倚重之人,是一手将自己培养长大的人,这哪一条压在朱翊钧的身上,都注定了他不可能对张居正动手。

    世人皆言,皇帝对张居正的清算,是因为张居正幼时对皇帝管教过严,令皇帝心生不满所致。

    但是等到朱常洛真正成为这乾清宫的主人的时候,他才感觉到,当时他父皇的心中是多么无奈。

    作为一个有能力有野心的皇帝,朱翊钧要迅速的掌握君权,掌握朝局,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威,而一个已经故去,在私德上屡屡被人弹劾的张居正,是他立威的最好法子。

    通过对张居正的清算,朱翊钧将张居正时代的官员上上下下全都换了一遍,提拔上来的人,有一大半都是当初和张居正不对付或是亲近皇权的官员。

    最大程度的保证了自己对于皇权的掌握程度,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这才是张居正被清算的最重要的原因。

    某种角度来说,张居正没有错!

    当时的大明朝风雨飘摇,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张居正深知这一点,他也清楚,满朝上下唯有他,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资格去改革!

    或许当初他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未来的下场。

    因为历朝的改革,都是需要流血牺牲的,他要改革,就必须打破大明朝处处掣肘,权力制衡的局面,他需要绝对的权力来支撑自己的改革,但这是一条不归路。

    当他踏上这条路的时候,就意味着他终有一天将和皇帝走上对立面。

    改革必然会有反对者,所以他需要绝对的权力来镇压反对者,所以他需要足够有执行力的人来贯彻自己的意图。

    所以他独断专行,所以他任人唯亲,因为只有这样,只有将朝廷所有的大权都握在手中,他才能用最快的速度,令大明王朝重新振兴起来。

    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学生,这些权力的拥有者,大明朝的皇帝正在快速的成长起来,这也就几乎注定了,张居正的结局!

    朱翊钧临终之时,将张居正比作于谦,既是对二人才学功绩的肯定,又何尝不是一种感叹!

    两个人虽都功在社稷,但是他们的结局,都是早已注定……

    朱常洛瞥了一眼王安,脸色变得有些惆怅,语气却是微微冰冷,意味深长的问道。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当初张公的心腹,乃至亲近张公的人,皆被清算下狱,那么如今这朝堂之上留下的,又都是何人?”

    “他们都是张公的对头!”

    王安倒吸一口凉气,终于明白了为何朱常洛如此慎重的原因。

    这满朝上下,凡是和张居正交好的人,都被清算过了,好些的罢官归乡,关系深的更是被下狱逼死,那么留下这些人会是谁?

    自然是和张居正不对付的人!

    再往深处想一层,当初默认清算张居正的固然是大行皇帝,但是真正冲锋在前,参与清算张居正的人又是谁?

    正是这些立于朝堂之上的文武群臣们!

    他们是踩着张居正及其一党的鲜血和性命,上位的一批人!

    而如今,殿下要为张公翻案,难度又何其大也……

第六百二十七章:意外还是心机……

    为张居正翻案正名,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但是这件事情的难度很大,不仅仅是因为如今的朝堂之上皆是张居正的对头,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朱常洛,还是朝中的一帮大佬心里都清楚,为张居正正名,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翻过来一桩旧案那么简单。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乾清宫外。

    “冯尚书留步!”

    宫门口,王锡爵招了招手,将本打算离开的冯琦留了下来。

    冯尚书正在苦思自己到底哪里招惹到了那位太子殿下,不免有些走神,听得首辅大人有召,连忙清醒过来,拱手道。

    “元辅有何吩咐?”

    “吩咐倒是没有,老夫只是想问问冯尚书,大行皇帝的庙号,是由何人拟定的?”

    王锡爵双眉紧皱,开口问道。

    冯琦有些摸不着头脑,难不成方才在殿中让太子殿下生气的原因,竟是大行皇帝的庙号不成?

    可是,不应该啊……

    “回元辅,大行皇帝庙号,按制当由礼部仪制清吏司负责,尊大行皇帝庙号为“神”,是仪制清吏司郎中朱延禧向老夫建议,老夫亦觉得“神”之一字,十分合适,故此具本上奏,怎么,元辅以为有何不妥?”

    安仁立政曰神,圣不可知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大行皇帝驭极三十年,虽不能称国泰民安,可总体来说还算太平,唯一受人诟病之处,无非立储之事和终年不朝,如今储位早定,终年不朝这个缺点却是留了下来,尊为神宗,算得上是十分合适了。

    更何况,这个朱延禧是除了是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之外,还是詹事府左庶子,东宫旧臣,正因如此,冯琦才敢将这样的大事交给他,难不成这庙号有何不妥?

    王锡爵摇了摇头,道。

    “冯尚书误会了,庙号之事乃礼部仪典,老夫本不该插手,此庙号在老夫看来,并未有何不妥,但是老夫没记错的话,礼部往年为皇子择名,或为宫中贵人上尊号之时,多会挑出三个尊号上禀,不知这次为何……”

    老冯只是这两天忙的团团乱转,脑子有些昏昏沉沉,但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王锡爵稍稍一点,他便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的确是他疏忽了!

    怪不得太子殿下原本还好好的,看完奏疏之后态度就骤然变得冷淡起来。

    他一直在想是不是庙号拟定上出了差错,却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压根不在于为大行皇帝上什么尊号上。

    如王锡爵所说,庙号之事乃礼部仪典,如此大的事情,礼部难道会拟定一个不合适的庙号吗?

    那岂不是要贻笑天下!礼部多的是熟悉典制之辈,断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他犯的错是藐视君上!

    或许换到其他时候,这只是一件小事,送上一个尊号还是三个尊号都无所谓,但是现在是什么时候,大行皇帝刚刚龙驭宾天,太子殿下入主乾清宫,处理的第一件政务就冒出这样的事情。

    礼部是想干嘛?

    就上一个尊号,意思是觉得为大行皇帝选择尊号不需要经过他这个太子殿下的同意了吗?

    还是觉得,礼部自己拟定好之后,他就必须要准吗?

    历代新君继位之时,最忌讳的就是大臣怠慢新君,太子殿下自然也不例外,他这回可算是撞到枪口上了!

    “多谢元辅提醒,老夫这就回去,重新拟定大行皇帝尊号!”

    冯琦头上冷汗津津,连忙拱手道。

    “冯尚书倒也不必如此紧张,殿下既准了礼部所拟的谥号,想必也知这是冯尚书无心之失,毕竟大行皇帝丧礼繁杂琐碎,一时有难以顾忌之处也是情有可原,叫下头人做事的时候严谨几分便是!”

    王锡爵笑了笑,宽慰冯琦道。

    但是后者又岂能笑得出来,连忙回去弥补过错去了。

    待得冯琦一离开,王锡爵的脸色顿时变得肃然起来。

    “元辅是因为此事才……”

    望着冯琦离开的背影,衷贞吉想起方才在殿中王锡爵奇怪的态度,若有所思的问道。

    “此处非详谈之处,先回内阁再说!”

    王锡爵却是摇了摇头,止住衷贞吉的话头,道。

    只是不知想到了些什么,脸色不免沉重了几分。

    内阁。

    忙过了这两天最繁忙的时候,内阁的几位大佬都各自回府休息去了,内阁当中只剩下几个中书舍人值守。

    “去各府将诸位阁臣都请到内阁来,就说老夫有要事要和他们商议!”

    挥手吩咐了几个中书舍人去将其余阁臣请来,王锡爵方才坐下,叹了口气道。

    “洪溪,你我今日怕是鲁莽了!”

    “元辅,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元辅说明白些!”

    衷贞吉原本以为王锡爵临时改变态度,是因为在殿中冯琦上奏庙号,冒犯了太子殿下的原因。

    虽说他本也没有意识到,但是王锡爵一点,他自然明白过来。

    新君继位,最重视的莫过于君权君威,这个时候,冯琦犯下这样的过错,虽然太子殿下嘴上不说,心中必是十分生气,再谈矿税之事,被驳回也是理所当然。

    但是看王锡爵如今的神色,恐怕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老夫怀疑,今日之事是殿下有意为之,所为者,便是让我等不再提起矿税之事!”

    王锡爵沉吟片刻,还是开口道。

    “元辅何以如此猜测,难道是因为……”

    衷贞吉顿时一惊,要知道,今天的事情是意外冒犯太子,还是太子有意为之,这其中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在联想起方才在殿外和冯琦的一番对话,衷贞吉的脸色顿时也凝重起来。

    “不错!看来洪溪也想到了,老夫本也以为,今日之事乃是意外,礼部近日繁忙,庙号一事偶有出错,令殿下生气,也不是不可理解之事,但是老夫细问冯尚书之后,却发现拟定庙号之人乃是仪制清吏司的朱延禧,如此一来,恐怕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王锡爵叹了口气,道。

    衷贞吉也眉头一皱,接口道。

    “是啊,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这朱延禧是当初李廷机任礼部尚书之时亲自调任而去,亦是殿下亲自挑选充入詹事府的人选,若是其他人忽略了庙号上的忌讳也就罢了,但是他身为东宫旧臣,如何会在此事上出错……”

第六百二十八章:坏消息总是搭伴来的

    君臣之争,这是历朝历代都会遇到的事情。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新君继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稳定自己的地位,将属于自己的权力牢牢握在手中,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君权和臣权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碰撞,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事端。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这个道理,新皇继位,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插自己的人马在各个重要的位置上,为的就是怕威望不足,导致底下人对于他的命令阳奉阴违,或是拖拖拉拉,怠慢于他。

    毫无疑问的是,今天在乾清宫当中发生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就是礼部欺太子新晋入主乾清宫,心中存了轻视之意,令太子殿下心生不满,才会不欢而散。

    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其实不然,冯琦是大行皇帝留下的老臣,他一时疏忽,心态没有转变过来,这个解释看似合情合理,但是不要忘了,真正拟定庙号的人,并非冯琦,而是东宫属臣朱延禧!

    这个朝堂之上,东宫属臣是最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出错的人,因为他们需要做的,正是维护太子的权威,帮助太子在群臣面前树立威严……

    如此一来,朱常洛的地位益发稳固,他们的前途才会更加光明!

    但是偏偏,这件事情就出错在了朱延禧的手中……

    “元辅是怀疑,此事是出自殿下的授意?可是殿下分明从昨日起,就一直守在大行皇帝的灵前啊?”

    衷贞吉紧皱眉头,开口说道。

    不得不说,衷贞吉也觉得,王锡爵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身为东宫属臣,朱延禧断不至于在这么大的事情上出纰漏,要知道,如此一来,无论如何,总会传出大臣轻视太子的谣言,对于太子殿下的威严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而显然的是,太子也不可能为了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苛责堂堂礼部尚书。

    所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朱延禧都不会做出这种事情,但是冯琦不会骗他们,庙号的事情,恐怕根底就在朱延禧的身上。

    如此一来,恐怕也就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朱延禧受了太子的暗中授意,才会有此作为。

    不过这么说的话,又有了新的问题,太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难道说……

    “殿下昨日的确守在大行皇帝灵前,可这种事情又何必殿下亲自走一趟,昨日纷纷乱乱,打发个心腹前去传一句话便是!”

    王锡爵摇了摇头,道。

    “老夫是担心,殿下有意布下此局,便是为了矿税之事啊!”

    老首辅的叹了口气,脸色凝重。

    “这……难不成殿下并不愿废除矿税?”

    衷贞吉的脸色有些难看,尽管心中有了猜测,但是听王锡爵也如此说,他才感觉到事情的严重程度。

    矿税之祸!

    单听这一个名字,就知道矿税在朝臣当中是个什么样子了,矿税并不在朝廷税法规定的税赋当中,而是大行皇帝独创的税种。

    也就是说,矿税这种东西,是不受朝廷认可的。

    在大臣们眼中,它和地方上的那些苛捐杂税没什么两样,都是应该严厉打击的。

    只不过地方上收的苛捐杂税是地方官收的,而这矿税却是皇帝亲自派人收的。

    往大了说,矿税是对于朝廷法度的践踏,是皇权凌驾于法典之上的明证,也是对百官无力阻止的嘲讽。

    何况矿税所收不归国库,而归于皇帝内库,如此一来,便更令朝臣不满,以为皇帝贪好财货,搜刮民脂,用途私用!

    当然,从王锡爵这一干大佬的角度来看,他们心里也清楚,矿税对于国家的益处,但是问题就在于,这种东西缺乏必要的监管,收税者是皇帝身边的内宦。

    这些矿税太监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以矿税之名,行搜刮之实!

    因矿税而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因征缴矿税而导致的民变,内阁几乎每年都要收到几十起。

    朝廷之政令百姓不满以致民变,这已经是足以动摇朝廷根基的事情了。

    矿税给朝廷的财政压力带来了缓解,这是事实,但是一则矿税是非法的,二则矿税带来的祸端,已经远远超出了他带来的好处。

    这才是朝臣之所以竭力反对矿税的原因所在。

    但是可惜的是,大行皇帝驭极多年,权威深重,他执意所行之事,哪怕朝臣连篇累牍的弹劾,也毫无作用!

    就连衷贞吉也不得不承认,他和王锡爵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去找朱常洛要求废除矿税,是存了要捏软柿子的心理。

    当然,由于双方的特殊身份,这种行为也可以叫做逼宫!

    大行皇帝驭极多年,自然有底气能够扛得住百官的弹劾,但是太子殿下尚未登基,根基尚未稳固,总不至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继续行矿税吧。

    若是在此事上跟朝臣闹得不愉快,别的不说,太子殿下尚未登基,就会有一个不纳谏言,放任矿税遗祸的名声,即便以后登基之后,稳固君权也会变得困难起来,以后能都令行禁止都是个未知数……

    “矿税遗祸百姓,此乃大行皇帝之弊政,大行皇帝临终之前,曾有遗言,矿税弊大于利,不可久行!言谈之间似有废止矿税之意,但是可惜的是,直到大行皇帝龙驭宾天,也只是交代太子殿下纳群臣之言,善加处置矿税,未言废止之事,当时情况紧急,老夫未曾多想,如今想来,大行皇帝恐怕早已知矿税之弊,也早有废止之意,之所以临终之时如此嘱托,恐怕是顾忌到太子殿下之意……”

    王锡爵沉吟片刻,缓缓开口。

    当时大行皇帝临终之时,他全程在旁,自然看得出,朱翊钧当时有意要废除矿税,但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转而说要交给太子自行处置。

    想必是早已知道,太子殿下不愿废除矿税,所以才不对此事过多干预……

    话说到这个地步,事情已经很明朗了,太子殿下之所以会早命朱延禧在大行皇帝庙号上动手脚,就是算准了他们会趁大行皇帝刚刚宾天之际逼宫,要求废除矿税。

    而站在他的角度,若是拒绝的话,未免会落下恶名,甚至给未来稳固根基带来难处。

    所以太子殿下才出手安排了这么一场好戏,抢先占据主动权,给自己拒绝废除矿税,找上一个合理的理由……

    “唉,早知如此,我等就该准备周全,召集内阁群臣共同前去进言,如今却是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

    想明白了这些,衷贞吉重重的叹了口气,语气当中满是惋惜之意。

    当初他们商议着,若是内阁辅臣全数前去,未免声势太过好大,纵然是令殿下准了废除矿税,他们这一帮人也难逃逼谏君上之名。

    如今看来,打算低调而为,却是大大的打错了打算。

    若是当时在场的不止他们二人,而是内阁诸臣的话,殿下绝不至于如此轻松的就推掉矿税之事。

    事到如今,木已成舟,太子殿下轻轻巧巧的两句话,便将矿税之事推到了登基大典之后,着实是错过了一个大好时机啊……

    “洪溪不必懊恼,老夫观太子殿下之意,亦心知矿税之弊所在,何况如今不同于大行皇帝之时,倭国大笔赔银令内库国库丰裕,殿下想必对于矿税也不必太过执着,待得时机成熟,我等群臣共上谏言,自有效果,老夫如今担心的,却是张公之事……”

    王锡爵摇了摇头,面色上隐隐泛起一丝愁容,叹了口气道。

第六百二十九章:内阁议事

    “张公之事……”

    衷贞吉愣了愣,同样有些头疼起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是啊,这才是个最大的烫手山芋啊!

    身居朝堂多年,衷贞吉自然清楚,太子殿下不会无缘无故的的提起张公,而且虽说是疑问之语,但是他有岂会看不出来,殿下口气当中多有推崇之意。

    怕是起了另外的心思……

    但是问题就在于,张公的案子,不好碰啊!

    张居正权倾一时的时候,衷贞吉还在地方转迁,为河南巡抚,这个位置基本上属于高层官员和中低层官员的分界线。

    所以虽然他不在朝廷核心,但是有许多东西,也知道不少内情。

    甚至于他的感受,比许多人要多。

    张居正生前风光无限,备受尊崇,但是死后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党羽心腹被罢官弃市,家人亲信被流放逼死,其中的原因复杂的很。

    表面上看来,张居正一党的急速败落是因为他僭越权位,大权独揽,以致于超越了皇帝的底线,为了夺回君权,皇帝必然会拿他来立威。

    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罢了,不要忘了,皇帝和朝臣们动手的时候,张居正已经死了!

    人死为大,张居正好歹是帝师,若真的仅仅是皇帝想要稳固君权方才惩戒于他,罢官下罪也就够了,何至于祸及家人?

    真正让张居正一家惨遭祸端的,是他的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得罪的无数势力。

    这些人在张居正势大之时瑟瑟发抖,但是在张居正败落之后却一个个跳出来落井下石,推波助澜,才酿成了今天这副局面。

    应当说,在当时的局势下,打击弹劾张居正,是对于多方势力都有好处的一件事情,这才是他一家老小都获罪的最大原因。

    而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或许有些人是为了泄愤,但是绝不是所有人都为了泄愤。

    至少朝堂上的无数官员,既然走进仕途,就不会如此感情用事,他们之所以拼命的将张居正变成一个十恶不赦之人。

    为的是将他一生的功绩全盘否定掉!

    更准确的说,他们的目的是要抹杀张居正改革的全盘政策。

    这些真相,当初的衷贞吉是不知道的,但是随着他步入大明朝廷的核心决策层,他所处的地位不同,眼界自然不同,往日许多想不通的东西,等到坐在这个位置上,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

    不仅明白,而且感受更深,衷贞吉是一个严守规矩法度的人,当初他也曾上本弹劾过张居正,弹劾他私德不休,弹劾他私相授受,独断专行。

    但是弹劾归弹劾,张居正那时候尚且是首辅,他颁布的政令便是大明朝廷之政令。

    作为大明朝廷的官员,无论衷贞吉对于张居正本人的观感如何,他都会严格去执行。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没有成为张居正党同伐异的异吧……

    在推行这些政策的过程当中,衷贞吉切切实实的感受到无比巨大的压力,他身为巡抚,身上肩负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掣肘,自然清楚,反对张居正改革政策的势力有多少。

    这些既得利益者便是最终对张居正穷追猛打的一群人,他们要做的是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要全盘否定张居正的改革政策。

    而现在,这些人的势力只会比当年更加强势,更加稳固……

    衷贞吉不会真的以为太子殿下只是随口一问,太子的口气太明显了,他提起张居正,恐怕心中便是存了为张居正翻案的心思,但是……谈何容易啊!

    “阁老,其他几位阁老到了!”

    心思纷乱间,中书舍人前来禀报,其他的几位阁臣都已经赶到了内阁。

    “洪溪,走吧,此事事关朝野,非你我二人能够决定,终须群臣一起商议!”

    王锡爵叹了口气,起身之时,却是一扫脸上的困倦之色,重新变成那个精神奕奕的元辅重臣。

    “见过元辅!”

    内阁有一个小小的议事厅,是用来商议一些某个阁臣难以单独拿主意票拟的事务之时,众人一起商议的地方。

    内阁诸人从昨日忙到今天,说得上心力俱疲也不为过,结果这才回府换身衣服的工夫,就接到消息,首辅有要事同大家商议,这厢刚刚到府中片刻,连口水都来不及喝,便又再度赶回了内阁。

    不过此刻见得元辅和次辅二人联袂而来,而且脸色肃然,情知今天的事情怕是不简单,皆是收起了心中的一丝丝不满,恭敬的拱手行礼。

    众人皆是阁臣,自也不必太过拘礼,拱手为礼之后便各自落座。

    紧接着衷贞吉和王锡爵对视一眼,便开口道。

    “诸位,老夫和元辅将各位紧急召回,是有两件事情要知会诸位!”

    知会?

    朱赓的眉头一皱,心中有些不满,衷贞吉这意思,便是木已成舟,那还叫他们过来干嘛?

    其他几人虽然没有明显表现,但是脸色却也变了变。

    衷贞吉苦笑一声,只得道。

    “此二事虽然已成定局,但是一则事情太大,须得立即通知各位知晓,二则善后之处,也许诸位同力出手,故而紧急将诸位从府中唤来……”

    解释了一句,衷贞吉的脸色重新变得凝重起来,道。

    “今日在承天门外宣读遗诏之后,老夫和元辅及礼部冯尚书共同入宫,欲要向殿下禀陈矿税之弊,请殿下念天下万民,废除矿税……”

    有关矿税之事,朱赓最是关心,此刻自然也丢开那些许不满。

    选在这个时候进宫禀陈矿税之祸,是内阁商议过后的结果,但是现在看衷贞吉的脸色,朱赓隐隐约约有一丝不祥的预感……

    “殿下未准此事!”

    衷贞吉叹了口气,道。

    眼见得诸人惊愕的神情,衷贞吉继续解释道。

    “我等进时,冯尚书先进大行皇帝谥号庙号,然庙号拟定不当,令太子殿下大怒,将礼部所拟庙号打回重拟,我等禀陈矿税之事时,亦是此刻,殿下便推言尚未继位,不宜更易大行皇帝之政令!”

    细节方面,衷贞吉没有细说,但是众人看他的表情便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无论如何,这件事情算是暂时被拖延过去了,首辅次辅同时进谏都被驳回,再进谏的话,恐怕还是会被同样的理由驳回。

    具体的理由,衷贞吉相信在场之人都有自己的手段得知,毕竟在乾清宫当中的奏对也不是什么秘密,所以他也不赘言,毕竟后面还有一条更震撼人心的消息要说。

    “诸位,矿税之事虽大,然大行皇帝龙驭宾天,朝廷诸事繁杂,此事可暂缓之,等殿下登基之后在谈不迟,如今我等要做之事,是安抚群臣,各自归位,力求使朝局尽快稳定下来!”

    这个时候,王锡爵苍老的声音响起。

    老首辅在内阁当中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他一开口,众人便知道已成定局,只得拱手道。

    “元辅放心,我等明白!”

    “还有一事……”

    王锡爵点了点头,脸色却是愈发凝重,道。

    “我等入宫觐见之时,殿下曾问起先首辅张公之事!”

    “张公?”

    在场之人李廷机的资历最浅,听得王锡爵提起张公这个名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是指谁,毕竟张居正之后,朝廷已经换了四五任首辅了。

    但是他不知道,有人知道,内阁当中资历最老的沈鲤听得此话,脸色顿时阴沉了下来。

    “张江陵?”

第六百三十章:陈年旧事

    这内阁的五位大学士当中,若单纯只论资历,只有沈鲤和王锡爵相差仿佛,王锡爵是嘉靖四十一年榜眼出身,而沈鲤则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出身。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两人入仕的时间只差三年,基本上可以视为是同时代的人物。

    而且若是细论起来,这两位算得上是四朝老臣,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依旧在朝中屹立不倒。

    若论资历,朝中怕是没几个人比得过他们。

    自然,论对当年张居正一案的了解程度,也没几个人能够比得过他们。

    不过沈鲤和王锡爵不同的一点是,当时王锡爵虽然也在朝中,但是和张居正交际不深,甚至有一段时间和张居正是站在同一战线上的。

    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张居正并不是一开始就权倾朝野,所向无敌的!

    他这一生有一位宿命大敌,名字叫高拱!

    二人本自年轻时相识,相约入阁匡扶天下,然而随着二人步步高升,却发现两人的政治方针乃至是原则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于是关系渐渐变得恶劣起来。

    这种情况从隆庆初年开始,一直延续了将近十年,直到万历六年,高拱病逝于故里,这段争端才算结束。

    高拱此人有一个缺点,喜欢提携门生故旧,这本算不上什么大事,朝廷之上,靠的便是关系二字。

    但是别人提携门生故旧,总要讲究些流程能力,但是高拱当时贵为内阁大学士,却公然破坏规矩。

    隆庆五年,王锡爵受命主理会试,高拱欲要提携几名门生,被王锡爵严词相拒,就此二人站到了对立面。

    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张居正和王锡爵虽然当时地位差别不小,但是仍旧有一段政治关系十分亲密的时间,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一节,张居正后来大权独揽之后,才没有对弹劾同样弹劾过自己的王锡爵下狠手。

    但是沈鲤就不一样了!

    某种程度来说,他是既得利益者……

    他的座师就是高拱!

    沈鲤入仕的时候,正是高拱如日中天的时候,沈鲤颇得高拱的赏识,入仕的前几年可谓风光无限,但是很快,随着高拱在和张居正的政治斗争当中落败,黯然辞官归乡,沈鲤的日子就变得不好过起来。

    张居正对于这个老对手的心腹亲信,可就没那么客气了。

    大权独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沈鲤丢回乡里去了,这一下子,足足坐了七八年的冷板凳,直到万历九年,张居正被彻底清算之后,沈鲤才重新被起复。

    但是到了此时,沈鲤已经在乡间蹉跎了七八年,这辈子想来是无望首辅了,此刻听王锡爵提起张居正之名,有好脸色才怪!

    “不错,是先首辅张公居正!”

    对于沈鲤和张居正的这段恩怨,王锡爵自然清楚的很,点了点头,道。

    “当初大行皇帝宾天之前,言语间曾提起过江陵公,不过只言片语,难测圣意,殿下追思大行皇帝,想起此事,便问起张公一生功绩评判,命老夫与洪溪试言之,老夫道其人有才无德,虽有功于社稷百姓,然专擅君权,私德不休,功过参半!”

    王锡爵这话,让在场不少人的脸色都有些不大好看。

    出于某种大家都明白的原因,在这朝堂之上,对于张居正的评价一向是负面居多,尤其是在高层的官员当中,几乎对于张居正的评价都不怎么好。

    像这种功过参半的观点,也只有贵为元辅的王锡爵敢宣之于口。

    “老夫和元辅之言有些差别,老夫以为张江陵篡人主之权,乱朝堂法度,肆意打压异己,闭塞言路,令朝廷成一人之朝廷,纵有才学,然无德行,诸般罪名证据确凿,虽有功绩,却不可与其罪混为一谈!”

    衷贞吉在旁,苦笑一声补充道。

    “当时殿下十分疑惑,觉得老夫和元辅之言差别太大,故下令旨于内阁,命群臣百官上疏直抒其言,品评张公一生功过!这就是老夫和元辅今日将诸位大人召集起来的原因……”

    内阁当中顿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当中。

    谁也没有想到,太子殿下方才入主乾清宫一日,就给朝中大臣出了这么一道难解的题目。

    毫无疑问的是,太子殿下此举绝非向衷贞吉所说的,只是疑惑好奇而已。

    为人主者,一举一动都必有深意。

    细想下去,殿下下此令旨,得到的结果无非两个,群臣百官如当年一般,将张江陵狠狠的批判一顿,将他彻底钉在大明王朝的耻辱柱上。

    但是这个结果基本不可能,太子殿下和张居正无冤无仇,甚至连面都没见过,没有必要把一个已经死去多年的人再拉出来批判一顿。

    所以排除掉错误答案,剩下的便是正确答案。

    太子殿下真正想要的,不是朝臣群起汹涌的批判张居正的声音,他想要的是一个和当初的判决不同的声音。

    他想为张居正翻案!

    几乎是片刻之间,在场的一干大佬都不约而同的得到了这个答案。

    但是想明白了之后,事情却显得愈发棘手了。

    如今是什么时刻,大行皇帝龙驭宾天,太子殿下入主乾清宫,人主新立,正是百废待兴之时。

    太子殿下出这道题目,其实是在测试朝臣之心。

    他们到底是愿意顺从的接受太子殿下的统治,还是狂妄自大,想要和殿下别一别苗头。

    选择哪一条路,就在这一道奏疏之间!

    若是换一个人来,或许还好做一些,毕竟新君继位,通常都权势不稳,不是太敢和朝臣发生正面的冲突,但是这位是谁?

    这位是太子殿下啊!

    自九年以前,殿下从宫中出阁封王,在朝局当中屡屡出手,几乎每一次出手都能领朝中格局大变,翻云覆雨之手段令群臣百官都心有余悸。

    而后来的辽东之战,扬州大案,整拾京营更是令太子殿下在朝中的威望愈高。

    再加上大行皇帝不遗余力的扶持,殿下虽然正位不过两三年,但是在朝中已经有一批足够有话语权的心腹大臣,至于京城当中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京营,更是早已被殿下收服。

    如此诸般优势,早已经令朱常洛不是寻常刚刚继位的新君可比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内阁的一干大佬,在这样明显是让自己等人表达态度的事情上,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第六百三十一章:张居正的改革

    这件事情并不简单,除去可能存在的来自朱常洛的试探之意以外。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单纯的论及为张居正翻案的后果,也是在场的大佬们最为难的原因。

    难度还在其次,张居正身为前首辅,而且是锐意改革的前首辅,他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已经故去的老臣而已。

    更为重要的是,他死后已经被废除的,曾经在大明掀起无数反对之声的三大改革!

    后世提起张居正的改革,最为出名的是张居正针对经济方面的一条鞭法!

    而事实上,一条鞭法是张居正改革的核心内容,但是却不是他改革的全部内容,张居正的改革是针对整个国家的一套系统的制度改革。

    主要来说,集中在吏治,经济,军事三个大的方面。

    吏治上实行考成法,主要针对大明朝官员冗多,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对各级衙门采取限时制度,上到内阁,下到府衙县衙,所处理的政务一律采取限时制度,在规定的时限之内,官员如果不能顺利的将政务处理完成,就将面临着罚银罚俸的惩处,严重者甚至会危及官位,以此来根除衙门办事效率缓慢的毛病,提高公务处理速度。

    由于当时高拱已倒,君上年幼,张居正又与时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交好,几乎称得上是大权独揽。

    为了落实考成法,肃清吏治,张居正大幅度提高了内阁的权柄,强令非内阁下属衙门的六部都察院都必须向内阁定期汇报政务处理情况,也因此招致了无数人的弹劾和不满。

    当然,考成法纵然被人诟病,但是对于朝政处理效率的提高却是十分明显的。

    无数尸位素餐的官僚纷纷下台,一批实干家被张居正提拔起来,成为他改革的有力支持者。

    而肃清吏治的同时,对内强势的张居正在对外关系上却采取了温和的战略。

    对于大明的强敌鞑靼,张居正一方面命名将戚继光,李成梁镇守边疆,修建敌台防御外地,一方面开放互市,甚至将茶马盐铁等重要的战略物资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和鞑靼获得了暂时的和平。

    针对东南沿海的倭人,张居正分段设寨,加强对于出入境商人的审查,严厉打击倭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令倭寇为之一轻。

    应当说,张居正的一番举动称得上是大刀阔斧,行事激进。

    这些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方针,几乎都是由他一个人亲自制定,但凡敢反抗他改革的人,都被他以强力的手段镇压下去。

    所谓独断专行,窃人主之权的罪名,也便是由此而生!

    但是这么多的改革内容,实际上都只是张居正为他真正的改革所做的准备工作而已,无论是考成法,还是开放茶马互市,虽然有巨大的好处,但是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弊端,并不能作为长期的改革内容。

    张居正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自己真正的改革创造环境。

    一条鞭法!

    张居正深知,大明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赋役制度,财政危机和土地兼并!

    太祖皇帝定下的财政制度只适应于大明立国的初年,而不适和如今的大明社会,朝廷如果死守着所谓的祖制,最终只会走向灭亡。

    所以他明白,唯有改革财政制度,才能让大明焕发新的生机。

    而改革之难,也没有人比他更为清楚,前宋的庆历新政,王安石改革,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们只关注到了改革本身,却忽略了改革的环境。

    要改革,首先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改革环境,所以张居正改革的第一步,是取得朝廷当中绝对的话语权,令国内政治处于一个暂时的稳定结构。

    与此同时,针对边境的茶马互市,虽然牺牲了一部分国家利益,但是同时也保证了边境的暂时安宁。

    至少让他在国内推行改革的时候,大明不会和鞑靼突然爆发战争。

    无论他所行的这些政策是否合理,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张居正的确有这个能力做到这些。

    而接下来,就是打造一支能够彻底贯彻他意图的官僚团队。

    这才是张居正所谓党同伐异的原因所在。

    他需要的是一支自己能够完全信任,能够完全贯彻自己改革方针的官僚集团。

    所以一切和他不和,反对他改革的声音,统统被强力镇压,取而代之的是张居正的心腹亲信。

    而这么多的准备工作,其核心之处,都是为了最终实行的一条鞭法。

    通过种种或被认可或被不认可的手段取得稳定的改革环境之后,张居正第一件事情便是将矛头对准了土地兼并。

    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对全国的土地进行清丈,揪出了无数隐没土地的士绅。

    和清丈之前相比,户部账册上登记的土地数量足足多了将近一倍,可见地方土地兼并之猖獗!

    而后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朝廷规定的各项税赋,劳役统统废除,不再区分劳役,杂税等多种类目,统一整合成一项税赋进行征收,以银两代替繁杂的各种布匹粮食等税赋形式。

    计算税赋的方法也变成根据百姓所拥有的田地和成年丁口数来决定。

    这一政策令地方官的无数灰色收入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大大减轻,而原本应该落入地方官口袋的银两,统统变成了国库的存银。

    短短的几年时间,张居正的改革就带来了丰硕的成效,国库的银两越发丰足,不仅足以支撑庞大的朝廷机器运转,并且有余力投入大笔银两进入水利方面,开发和维护漕运,一度令大明朝廷的漕运焕发新的生机。

    只可惜的是……

    毕竟,留给张居正的时间太短了!

    他是内阁首辅,但不是皇帝!

    大权独揽固然好,但是终不长久,更何况在他执政的短短数年当中,他的父亲意外死去,由此爆发了一场来自反对改革者的逆袭。

    张居正为了应付这场夺情之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虽然最终获得了胜利,但是却大大牵扯了他改革的脚步。

    而等到他将所有人都处理干净的时候,他赫然发现,他面对的不是强大的官僚集团,而是他一手教导长大的,这个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而他改革的手段,注定是不能被皇帝所接受的。

    与此同时,张居正也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了,他的改革尚未完成,但是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ps:本来不想写这么多的,但是张公的一生波澜壮阔,一写起来就收不住了……

第六百三十二章:内阁的决议

    关于张居正的改革到底是否正确,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有资格评判,毕竟无论如何,张居正都是前首辅,曾经执掌朝廷权柄数年的大人物。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他们可以去批判张居正已经证明的罪名,比如私德不修,比如任人唯亲,比如不重孝道。

    因为这都是实实在在摆在原地的,改不掉的,他们自然可以品评。

    但是如果往上提升一层,要为张居正的一生下一个定论,就须得谨慎再谨慎了!

    因为单单品评张居正这个人,跟品评他的一生,是不同的概念,从传统的士大夫观念出发,无疑,张居正算不上一个良臣,他的所作所为有着太多可以诟病的地方。

    但是若是要品评他的一生,就大大不同了。

    因为他所处的特殊地位,张居正的一生当中无数举措对于政坛都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甚至于他的改革虽然被废止,但是令国库丰裕,国力强健却同样是不争的事实。

    而出于种种原因,张居正的这部分功绩被有意无意的搁置,朝中的主流声音都是在宣扬他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和私德方面的缺陷。

    公正的评价一个人并不难!

    在场的人都身处阁部,心中对于张居正恐怕早有评价。

    但是要知道的是,身在官场,公平公正的评价向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到了他们这种地步,他们的评价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内阁当中,随着王锡爵对奏对情况的叙述结束,陷入了一阵诡异的沉默当中。

    张居正这个名字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太大,一时之间,他们也想不清楚到底该如何表态。

    不过很显然的是,王锡爵召开这个内阁的小型会议,就是想要探一探他们的意见,这件事情事关朝野,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这些人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诸位都不愿意说,那老夫先说,大行皇帝当初,曾命朝廷彻查张氏一门,张江陵之罪乃大行皇帝钦定,纵然其当政数年,于国曾有裨益,然功不抵过,更不可抵罪,诸公以为然否?”

    没有人说话,王锡爵却是叹了口气,再度开口道。

    不过他的这几句话,却不亚于在湖面上丢了一颗石子,一下子打破了内阁的沉寂!

    众人皆是面面相觑,心中震惊不已。

    没听错的话,元辅大人这是在反对为张居正翻案?!

    这简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

    要知道,当初大行皇帝下罪张居正的时候,如今的元辅,当初的东阁大学士王锡爵,可是曾经上疏为张居正辩驳过的。

    这在当时一片对张居正喊打之声的朝野之上,尤其显得不同。

    虽然到最后也没有保下张居正,但是总算为他的老母争得了一处宅院和几处田产,足以让老人家安度晚年。

    但是如今,这位曾经为张居正说情的元辅大人,竟然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拒绝为张居正翻案……

    众人顿时觉得,局面越发变得难以揣测了。

    不过局面固然难以揣摩,但是选择却是容易的多。

    沈鲤第一个站出来,道。

    “元辅言之有理,我辈士大夫,以为国为民为己任,张江陵以人主年幼,窃人主之权,令朝廷几经动荡,如此之辈,自当获罪于天下!”

    不管王锡爵是出于何种目的说出的这番话,他既然说了,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且是坚定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要知道,往常内阁议事的时候,都是从排名最末的东阁大学士开始发言,而王锡爵身为首辅,更多的是起到最后决策的作用。

    他主动开口的次数不多,几乎每一次都是因为他心中早有决定所以才会如此。

    沈鲤不清楚王锡爵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到了他们这种地步,话不是能随便说的,话一出口就覆水难收,再难更易。

    所以他自然毫不犹豫的跟上,无论是作为高拱的门生,还是作为一个因为派系不同而被张居正无辜打压的官员,他都不会允许张居正被翻案。

    至于衷贞吉的态度,早有定论,他出身监察院,虽然入阁成为次辅,但是一身的风格总是保留了几分的,当初对于张居正的结论是整个朝堂做出的结论,纵然评价名声上有不公之处,但是张居正的手段也的确触碰到了某些禁区,所以站在衷贞吉的角度上,并不觉得处置张居正有什么大错。

    “元辅所言有理,张江陵独断专行,大权独揽,结党营私,如此种种罪证确凿,的确应当下罪!”

    衷贞吉之后,朱赓也是一脸沉思,开口道。

    “不错,张江陵倒行逆施,的确是国之罪人!”

    朱赓话说的简单,但是王锡爵却是猛地抬头,淡淡的扫了他一眼,不过最终却是没有说话。

    内阁当中,只剩下一个排位最末的李廷机尚未出言,不过事已至此,他的态度也无关轻重了,而李廷机的态度不用猜也清楚。

    “当初张公当政之时,老夫尚未入仕,对于此人并不清楚,还是待得回府查阅过往案卷典籍之后,再行评论!”

    李廷机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张居正的事情,太子殿下事前没有跟他沟通过,但是李廷机在东宫呆了这么久,自然清楚,太子殿下早有为张居正正名的心思,这一点在他们平时议政的时候就表现的十分明显。

    老实说,对于张居正,李廷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那时候的他,还在努力的考取科举,但是作为东宫的属官,太子殿下的心腹,李廷机却知道,他不能有其他的立场。

    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李廷机本还存有一丝希望,太子殿下这一招摆明了是要试探朝臣,故此就算是在张居正这样敏感的话题上,也未必有人敢当这个出头鸟来反对太子殿下的意思。

    而按照内阁的规矩,应当是由他最先发言,若是他表示出对张居正公正的评价来,那么至少在他之后的阁臣会多上不少顾忌,有很大的可能会同样表示赞同。

    但是谁能想到,老首辅竟然提前开口,旗帜鲜明的表示反对。

    如此一来,有了领头之人,众人纷纷附庸,内阁立刻便成了一边倒的局势,让李廷机也有苦难言,只能谦虚两句,含糊过去。

    对于李廷机的难处,王锡爵心知肚明,如今内阁的局面已经够了,至此,内阁已经基本上达成了一致。

    而李廷机身份特殊,他也没想过李廷机会跟着他一起跟太子作对。

    “既然如此,各位便回去准备吧,将太子殿下令旨下发六部都察院,命三品以上官员上疏言事,与我等的奏疏一同送入宫中!”

第六百三十三章:朝臣的态度

    乾清宫。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大行皇帝龙驭宾天已逾七日,宫中除了这处处举丧的白布,日常的部门运转早已经恢复如常,乾清宫自然也不例外。

    朱常洛作为太子,一方面是大行皇帝的儿子,另一方面也是这个国家如今的君上,每日有无数的政务待他处置,自然不可能像寻常的家中一样守孝三年。

    故而朱常洛在灵前守了七日之后,便不必再每日往灵前守候,而是长居在乾清宫当中理政。

    “殿下,内阁送来的奏疏!按殿下的吩咐,全是和张公有关的!”

    殿内的火炉烧的旺旺的,殿外是一片严寒,但是殿内却是温暖如春,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带着一队内侍,捧着一大摞奏疏走到御案前,恭敬道。

    “陈公辛苦了!”

    朱常洛从一堆奏疏当中抬起头,温和一笑,开口问道。

    不得不说,内阁的动作还算是快的,他下令旨让朝中群臣上奏品评张居正的功过,这算是一项不小的工程,短短几日的时间,内阁便送来了全部的奏疏。

    不过瞥了一眼摞的高高的奏本,朱常洛却是摆了摆手,道。

    “陈公想必都看过了,其中可有什么特别的言论?”

    这么多的奏本,他要是一一看过,恐怕这一天的工夫就什么都别干了,朱常洛可没有他那位工作狂先祖太祖皇帝的精神。

    工作是要下放的,不然要司礼监干嘛?

    这种明显重复性大的奏疏,在递上来之前,朱常洛便直接吩咐陈矩先行看过了,而他只需要听陈矩转述便是。

    “殿下英明,这递上来的奏疏当中,大致分为三派!一派以内阁大学士沈鲤,朱赓二位阁老为首,极言张公当年逾权之举,条列其罪,对张公的态度极为恶劣,这一派占得人数最多,除了沈朱二位阁老之外,同言论的还有吏部尚书孙丕扬,刑部尚书萧大亨,这是沈朱孙萧四位大人的奏疏,请殿下过目!”

    陈矩从奏疏当中挑了两本出来,递到朱常洛的面前,道。

    朱常洛拿起奏本,这回倒是细细的的看了起来,寻常人的奏本也就罢了,这四个人的奏疏算得上是朝中一方大佬,他们的态度,朱常洛自然是须得亲自过目的。

    奏疏写的不长,说来这还是当初朱常洛为太子时留下的习惯,他十分不耐原本的奏本当中无数引经据典的冗长无用,故而对于东宫下属的要求一向是精炼言事,奏本中绝不允许出现废话。

    虽然朱常洛管不着其他的朝臣,但是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如今朱常洛坐在了这个位置,一干朝臣们自然老早就开始打听他的喜好,奏疏也越发的精干简明起来。

    四个人的奏疏,朱常洛用了两盏茶的工夫,就差不多看完了,不过看完之后,脸上却是浮起一丝嘲讽般的笑意。

    “这几个老家伙,倒真是各怀心思啊!还有呢?”

    对于朱常洛脸上浮起的笑容,陈矩有些摸不着头脑,要知道,作为近臣,他对于殿下的心思说不上清清楚楚,也能猜得到几分,无非是有意为张公正名。

    而这几位的奏疏他都仔细看过,虽然理由不尽相同,言辞各具风格,但是态度上都大差不差,都是对张公持全面批判的态度。

    更糟糕的是,这几个人当中,两位阁老重臣,两位六部尚书,摆出了的分量可是足的很,可殿下为何会露出如此神色……

    摇了摇头,陈矩再度抽出两份奏疏,道。

    “第二派的态度相对温和几分,部分肯定了张公的功绩,但是对于私德方面的批判依旧十分严重,大致的观点是功不抵过,张公身为首辅,为国操劳是本分,然其窃人主之权,大肆打压异己,闭塞言路,其罪足以抄家!这一派以元辅和次辅二位大人为主,朝臣中有几位侍郎大人亦持此态度,不过人数上不及沈朱二位大人……”

    摆在朱常洛面前的就是王锡爵和衷贞吉两个人的奏疏。

    说句实话,他们二人的态度,是有些出乎朱常洛的意料之外的,衷贞吉还好,他的履历当中和张居正的接触不深,考虑到他从科道清流当中转迁的时间比较长,对于朝廷的法度也比较严苛,所以他不支持为张居正翻案也情有可原。

    但是王锡爵的态度,却结结实实的让朱常洛吃了一惊。

    要知道,当初他之所以会选择在王锡爵的面前提起此事,就是因为当初王锡爵曾经为张居正上疏求情过,两个人的关系算得上是不错的。

    加上王锡爵如今身在首辅之位上,朱常洛相信,他对于当时张居正的处境更能感同身受。

    事实上,当初张居正的所作所为,手段的确颇为偏激,但是身处其位,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这一点,唯有同为首辅的王锡爵能够理解。

    所以在朱常洛的预想当中,至少王锡爵是不会反对为张居正翻案的,哪怕为张居正翻案代表着朱常洛有可能重新拾起当初颇受非议的一条鞭法……

    但是王锡爵却着实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意外,他的态度和沈朱等人稍有不同,但是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坚称张居正有罪,应当予以严惩的观点。

    说实话,那一日王锡爵出宫之后,在内阁召集辅臣时,这部分内容就已经传入了朱常洛的耳中,但是他一直按兵不动,为的就是等王锡爵的这份奏疏。

    朱常洛相信,王锡爵明白自己的意思,他之所以会持如此态度,在这份奏疏当中,一定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

    “原来如此……”

    半晌,朱常洛面色复杂的放下王锡爵的奏疏,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却也掺杂着几分无奈。

    他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王锡爵的这份奏疏当中的确给了一个解释,相比较于各个朝臣连篇累牍的对张居正进行批判,王锡爵的这份奏疏简明干练,主要集中在两点上。

    其一是考成法的危害,对于朝廷制度的破坏的严重程度,其二便是边患问题!

    总而言之,老大人的观点不是针对张居正,他针对的是意图重启改革的朱常洛!

第六百三十四章:老首辅的坚持

    王锡爵是一位改革家!

    应该说,张居正虽然获罪,但是他执政的十年却在整个大明朝廷烙上了深深的印记,任何一个从张居正时代走过来的老臣,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张居正的政治观念的影响,

    王锡爵就是其中之一。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王锡爵就是张居正改革的支持者,事实上,王锡爵对于张居正的改革一直是持批判的保留态度的。

    不过他和张居正相同的一点是,都认可朝廷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且希望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不同的是,王锡爵并不认同张居正将重点放在财政制度上的改革,他觉得朝廷才应该是改革的中心点,尤其内阁是重中之重。

    他希望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吏治之上,通过提高内阁的地位,加强相权,来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执政机构,进而肃清吏治,清晰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朝廷的效率。

    而他这种改革观念最大的好处就是求稳!

    和张居正明显需要大动干戈的激进改革不同,王锡爵的吏治改革,是依托于君上的信任之下,自上而下的温和改革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朝局的平稳过渡。

    在王锡爵看来,一个稳定的朝局才是朝廷运转的根本,所以他竭力反对张居正的考成法,因为这种严苛的制度带来的是朝廷制度的崩溃和朝局的混乱。

    虽然在张居正的强力镇压之下,暂时看不出来危害,但是长久下去,必然会使得朝廷大乱,政务停滞!

    这才是王锡爵反对为张居正翻案的根本原因!

    他反对的是张居正的改革制度,因为这套制度是以朝堂混乱为代价来保证改革的高效实施,这是政治观念上的冲突,跟个人之间的交情无关,王锡爵当初为张居正求情,是因为张居正已死,他的政治改革不可能死灰复燃。

    但是这一次不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朱常洛之所以要为张居正翻案,最终的目的就是重新启用张居正的改革制度。

    而作为首辅,王锡爵是不可能允许这种情况出现的!

    右手轻轻在御案上叩击,朱常洛望着王锡爵的这份奏本,感到一阵头疼。

    但凡是走到王锡爵这一步的大臣,个人的好恶和情绪,已经难以动摇到他们的决定,大明的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们都有一个十分奇葩的习惯,那就是公私分明到了变态的程度。

    在朝堂之上,两个人可以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大打出手,恨不得手里有把刀直接捅死对方,但是在朝堂以外,两个人却可以是对品茗茶的至交好友。

    个人的交情到了这种级别,能够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

    而这一次,朱常洛和王锡爵之间的分歧,明显是大方向上的政治主张产生了分歧,这属于难以调和的矛盾。

    即便他和老首辅的关系一向不错,但是在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上,王锡爵是断然不会妥协的。

    这一点,在他的这份奏本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而如此一来,朱常洛身上的压力就大了!

    皇帝并不是能够为所欲为的,更何况如今的朱常洛还不是皇帝。

    只有身处这个位置上,朱常洛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身为君主的无奈之处,就像现在,站在他的对立面上的,是一位历经四朝的老臣,是一位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老臣,更是百官的领袖,大行皇帝的托孤重臣。

    他身上的声望和权力是远远难以想象的。

    当这么一位元老重臣当仁不让的站出来,站在他的对立面的时候,朱常洛就会感到无比的棘手。

    所以说最难对付的不是坏人,而是固执的好人。

    面对着这么一个一心为国的老臣,朱常洛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出狠辣的手段的。

    更何况,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朱常洛新君继位,一出手就针对大行皇帝留下的托孤重臣,无疑会招来无数的非议,甚至有可能动摇到他的根基。

    而且要明白的是,即便是朱常洛下定决心要对王锡爵动手,也未必就能斗得过他。

    要罢免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辅重臣,绝不是一道旨意就能解决的。

    不然的话当年他老爹何至于忍了张居正那么多年,早早的下诏将张居正罢免,至少他还能落得安度晚年。

    想要罢免首辅,除非是王锡爵自己犯了重大的错误,或者是年龄到线,才会从首辅的位置上卸任。

    皇帝虽然是人主,但是有些规则是需要遵循的。

    如果皇帝肆无忌惮的践踏这些规则,一次两次或许还可以,但是长久下去,消耗的将是皇帝自己的威望,直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令不出宫门,朝臣离心离德,国家也就离败亡不远了。

    朱常洛肯定是不愿意如此的。

    别说他新君继位,对元辅重臣动手会惹得朝局动荡,就算是他稳固了自身的地位之后,也不会贸贸然的去动朝中的重臣,尤其是王锡爵这样的老臣。

    应当说,朱常洛从一开始对于文臣的观感就不怎么样,这个观点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虽然如今的朝局看似平静,但是朱常洛心里清楚,那是因为有王锡爵这等一干派系痕迹并不明显的大臣在镇着。

    而一旦这一批重臣倒下去,再上位的那些大臣,无不是党派痕迹明显的人物。

    这些人的精力会逐渐从朝廷大事上转移到党派争斗上,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朱常洛不怕有人跟他呛声,政治观念上出现分歧很正常,没有人是天生不会犯错了,只要初衷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他都能忍受。

    但是像那些只为了朝廷斗争,而罔顾国家利益的人,就绝对是必须要严惩的。

    只是可悲的是,前者在朝臣当中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少,而现在,还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上……

    “殿下,元辅大人在外求见!”

    就在朱常洛头疼的紧的时候,外间却是有小内侍推门而入,恭敬的禀报道。

    “请进来吧!”

    叹了口气,朱常洛开口道。

    他就知道,老大人不会放心就拿这么一本奏疏说服朱常洛的,他一定会亲自来一趟。

    如果这一次两人谈不拢的话,怕是真的就要出现一些他也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了……

第六百三十五章:被嘴炮了

    乾清宫。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随着小内侍再度出门,不过片刻,一身绯袍的王锡爵就进殿而来。

    “老臣参见太子殿下!”

    “元辅平身吧!”

    朱常洛收起方才的烦恼之色,脸色温和。

    赐座之后,王锡爵一开口,却是让朱常洛再度微微意外。

    “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臣已经同内阁的诸位同僚商议过,如今大行皇帝去世十日有余,当着手准备扶灵下葬,筹备殿下登基大典了!”

    朱常洛一愣,旋即便是一阵苦笑。

    这就是老首辅想出来的方法吗?还真是……实用!

    王锡爵没有多言关于张居正的事情,但是这副态度已经表达的很明白了。

    殿下,您现在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何必执着于这么一件和整个朝廷作对的事情呢?

    朱常洛亟待要办的事情有很多,毫无疑问,首当其冲的就是登基大典。

    虽然如今朱常洛已经入主乾清宫,理论上来说并没有人能够和他争抢皇位,但是他毕竟还不是皇帝。

    这就是他行事需要处处小心谨慎的原因所在,名正方能言顺!

    所以登基大典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而朱常洛要做的事情绝不单单是登基这么简单,和众多的皇帝一样,朱常洛登基之后,首要面临的就是稳固自己统治根基的问题。

    这个问题包含方方面面,例如他如今还在守灵的那几个弟弟的安置,例如提拔和重用自己的心腹,逐渐掌握朝廷的实权,再例如收拾大行皇帝留下的一副烂摊子……

    论重要程度,哪一项都比执着于一个张居正要重要的多。

    其实就如同朱常洛片刻之前想不明白王锡爵为什么要反对为张居正翻案一样,这位老首辅其实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向精明强干的太子殿下,这次竟然会放下如此不智,非要在这个时候在朝廷掀起这么敏感的话题。

    “此事交由礼部拟定便是!诸般典制仪程早有前例,令钦天监择一吉日,呈上来便是!今日元辅来见本宫,恐怕不是为了问登基大典吧?”

    叹了口气,朱常洛缓缓开口道。

    既然王锡爵不愿意主动挑起这个话头,那便由他来说好了。

    “元辅有关张公的奏疏,本宫已经仔细看过,此刻四下无人,本宫便不与元辅虚言,元辅此疏,评价有失公允!”

    有失公允吗?

    王锡爵愣了愣,脸上同样泛起一丝苦笑。

    当然有失公允,这一点他心里清楚,虽说功不抵罪,但是张居正的功劳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朝臣的标准,毫不夸张的说,若是没有他的新政的话,恐怕就没有如今的大明。

    如果说于谦是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危难当中的话,张居正所做的就是在为大明续命,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兴衰,如此功绩,已非是区区的一点私德有缺可以影响的了。

    至于说他的那一条条罪名,王锡爵同样身为首辅,又岂会不知张居正当时的处境,其实并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改革必然要流血牺牲,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平心而论,张居正所做的已经十分收敛了,不然的话也不会爆发那场轰轰烈烈的夺情之变。

    这么多年以来,朝廷对他的身后之名的确有失公允!要正名也是理所应当!

    但是问题就在于,朝野之上,向来不求公允,只谈利弊……

    “殿下,恕老臣直言,张公的功绩再高,也不过是故去之人,张公一生为国,对身后之名其实看的很淡,若是因此而令朝局不稳,恐非张公所愿!”

    王锡爵上前两步,拱手道。

    他是张居正时代走过来的人,和张居正也有过交情,打心底里说,他其实一直很佩服张居正,佩服他的勇气,也佩服他的坦然。

    事实上,从一开始,张居正就预料到了他的结局。

    到了他那种地步,其实想要像寻常官吏一样卸任归去已经不可能了,他的命运早在他走上改革之路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所以在王锡爵看来,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否公允,着实不是一件需要看重的事情。

    “既然如此,本宫也不拐弯抹角,元辅对张公之改革,有何看法?”

    眼瞧着王锡爵迟迟不肯进入正题,朱常洛也是一阵无奈,索性挑开了说。

    王锡爵说的他自然都明白,他固然不愿意让忠臣蒙冤,但是说到要为了心中所谓的公平而去得罪整个朝臣,显然不是理智的行为,稍有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朱常洛所求的,并非是单纯的为张居正翻案,他的真正目的,其实是张居正的改革。

    “急功近利,一时之策!”

    王锡爵毫不客气的点评道。

    “殿下明鉴,关于张公之改革,老臣心中实十分佩服,然张公之手段却令老臣难以苟同,我朝之大弊,一在吏治,二在经济!此二者为国家之核心,然近些年来,我朝税银越发减少,各地灾害频发,经济一道自是须得改革,张公也是着眼于此处,然老臣以为,经济之弊实为吏治之弊,若能肃清吏治,方能自根本而治经济!”

    这是一次难得的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机会,王锡爵也就放开了话头,沉吟片刻道。

    “这是当初老臣和张公最大的分歧之处,吏治不清,张公的改革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洪武初年,吏治清明,故我朝国力日益鼎盛,而宪宗皇帝之后,官场风气日益败坏,朝廷制度被官僚把持,大肆收敛银两,方导致国库空虚,经济损耗!故而吏治若不清明,即便张公能改经济之制,亦不过治标之策尔!”

    朱常洛一愣,陷入了一阵沉思。

    不得不说,老首辅说的有道理……

    虽然心里不想承认,但是朱常洛却想起后世流传的一句话来,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能够彻底执行制度的人。

    制度不分优劣,一套完善的制度,完全足以支撑国家正常运转下去。

    但是问题就在于,无论再完善,再合适的制度,都是需要人来执行的,而需要人来执行,就会存在漏洞,一旦把持制度的官僚体系腐化,制度再好,这个国家也不会避免的会衰落下去……

第六百三十六章: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

    不得不说,能够做到内阁首辅的人物都是政治强人。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在政治上,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分出对错来的,就如同现在王锡爵竭力阐述的一样,他和张居正都是秉持改革的观念,但是两个人的分歧却很大。

    而且最重要的是各有道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居正的改革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他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而为了推行经济上的改革,他实际上是牺牲了其他方面的利益。

    比如朝廷在边境上的利益,茶马盐铁等重要的战略物资,都和鞑靼展开了交易。

    再比如在吏治上的严酷!

    张居正的恶名有一大半都是因为他对待政敌的狠辣,但凡和他政见不同的人,到最后都是罢官归去的结果,不管这些人是不是有才能,是不是为国为民,张居正都不管,但凡是挡在他面前的人,他都要铲除掉,以保证他能够高度集权。

    而他高度集权的原因,则是只有掌握朝廷大部分的权力的时候,他才能彻底贯彻自己的改革思路。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他在此过程当中,用了很多不光彩的手段,而且有许多清正廉洁,对于朝廷忠心,且有能力的官员只仅仅因为阵营的不同,就惨遭雪藏。

    再有便是考成法!

    这也是张居正和王锡爵两人之间最大的分歧之处,王锡爵主张的平稳,温和的逐步改革方式。

    而张居正搞的是一刀切。

    他为各个衙门制定一套僵硬的体系标准,但凡是达不到要求的,一律革职查办。

    这样做固然能够在短时间之内提高朝政的运转速度,但是长期来看,如此一来,却无疑会令朝臣离心离德,甚至在张居正执政的期间,有些官员因为难以达到标准被逼死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还有所谓的胡椒苏木折俸,张居正改革是为了改善朝廷的财政状况,但是很尴尬的一点是,改革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银两支持,于是张居正便将官员的俸禄采用昂贵的胡椒苏木来发放,兑换比率且不言。

    普通的七八品官员,尤其是那些清水衙门,每个月就靠着俸禄活着,如此一来固然是为朝廷节约了大笔的资金,但是却是在把这些官员往死路上逼啊!

    这些就是张居正改革的代价,而且只是代价当中的一小部分……

    如此一来,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满朝上下对于张居正这个词简直谈虎色变,为什么老首辅固执的反对启用张居正的改革政策,而是希望能够采用温和的吏治改革政策。

    应当说,两方面都有自己的道理,而朱常洛身为人君,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各种政治主站当中,选出对国家最有利的一种,并且竭力推行下去。

    “元辅言之有理,但是不知元辅可曾考虑过一件事情,吏治肃清,固然是重中之重,张公之行为,也着实难评对错,可若是张公如元辅一般,以朝廷稳定为重,恐怕他的改革根本无法推行下去吧?”

    沉吟片刻,朱常洛缓缓说道。

    张居正不是傻子,他自然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但是他还是做了,因为他没有第二条路走。

    历来改革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

    试想一下,一个区区的夺情之变,便大大牵扯了张居正改革的脚步。

    如若他不是在改革之前就对朝堂进行了一遍大清洗,那么他改革的过程当中,还不知道要遇到多少掣肘和意外,并且进度也会大大减缓。

    而改革这种事情,越是拖延,越是夜长梦多,所以他才会选择这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

    王锡爵的改革方式固然是稳定而温和,但是最大的坏处却是执行力的问题,改革既然温和,那么那些意图阻挡改革的人就有无数的空子可钻。

    别的不说,朝中日渐繁重的政务和党派之间的斗争,随时会牵扯到王锡爵这个首辅的精力,而如此一来,改革的脚步必将大大减缓。

    说到底,大明朝廷设置之初的核心理念就是相互牵制,互相掣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像张居正那样大权独揽,想要改革简直堪比登天。

    王锡爵的这份政治主张,其实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是从他还是一个普通的阁臣到如今变成声名显赫的首辅,这份改革的进度却是缓慢之极。

    “殿下英明,然今时不同往日,张公之时朝中财政几近油尽灯枯,故而不得不以财政为主,而如今朝廷财政尚可支撑,而朝中党争却愈发严重,牵扯官员越来越多,吏治整肃已经迫在眉睫,老臣这些年孜孜以求,希望能够改善朝中党争之酷烈,但收效甚微,老臣曾认真反思何故,是以朝中风气已变,非往日为国为民,而囿于党争之故,唯有君上与朝中大臣合力,方能重整朝局!”

    老首辅显然也是有备而来,开口说道。

    毕竟如今的状况和当年大不相同了,当年的时候朝廷国库空虚,但是如今却充裕的很,而且张居正的改革需要大动干戈,实在不是现在这个局面适合启用的。

    而相对的是,这几年党争越发剧烈,已经到了不得不整肃的地步,所以实际上这一趟王锡爵来,不仅仅是想要说服朱常洛放弃张居正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够取得朱常洛的支持,帮他实行一生的宏愿,彻底肃清吏治。

    “元辅可知,整肃吏治,虽然不比张公大动干戈,但是于朝局内部,却只会有增无减,况此事艰险,即便有本宫的支持,也必将艰难重重……”

    朱常洛明显有些意动,但是还是十分犹豫。

    张居正的改革是针对整个国家的,动荡之处更多的是在地方上,而改革毕竟是改革,王锡爵的改革再温和,也只是针对社稷而言,对于朝局来说,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滔天巨浪。

    毕竟在官场之上,没有什么比前途性命更加重要的了。

    不过王锡爵却是一阵欣喜,因为他看到了自己成功的希望,开口道。

    “殿下明鉴,官场之上,动荡难免,老臣孜孜以求多年,自然知晓肃清吏治之艰难,然以如今党争之剧烈,纵然艰难,也必须整肃,此为老臣身为首辅之责,虽困难重重,然为国尽忠,臣之本分也!”

    “既然如此,就拜托元辅了!本宫定当竭尽全力,助元辅肃清吏治!”

    朱常洛如释重负般的一笑,拱了拱手道。

    王锡爵愣在原地,似是有些难以置信自己听到的话,就这么简简单单的成了?

    不过抬起头,王锡爵却是不经意间瞧见朱常洛嘴角一抹得意的笑容,顿时想明白了前因后果,脸上忍不住浮起一丝苦笑。

    他怎么忘了,眼前这位可是腹黑的紧,自己当初还不是首辅的时候,就在他手里吃了大亏,没想到这回又栽在他手里了……

第六百三十七章:新皇登基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京城当中总算是平静了下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各个衙门按部就班的处理各项事务,虽然繁忙无比,但是朝堂之上却平静了下来。

    太子殿下一道令旨,令群臣上疏品评张居正生平功过,着实是让举朝上下惶恐不安,所幸的是,朝中大佬对此的态度都十分坚决。

    甚至于首辅大人还孤身一人入宫觐见,向太子殿下进谏,虽然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些什么。

    但是据说最后元辅大人出宫之时神色十分复杂,而太子殿下也偃旗息鼓,不再提起张居正一事。

    万历三十年二月初一,半个多月的时间恍然而逝。

    这天一大早,众臣便身具朝服早早的等候在承天门外,今日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

    登基大典!

    宫门开钥,阳光再度投进古老的皇城当中,群臣神色肃然,在引导官的带领下,重新踏入宫城,来到了奉天殿。

    此刻,整座宫城当中,唯有奉天殿尚且一片素白,大行皇帝的梓宫仍旧奉于此处。

    太子殿下身着天子冕服,上绣十二纹章,左右蟠龙,唯有头上冠冕仍是九旒。

    自奉天殿西偏殿而出,太子殿下面色肃然,跪倒在大行皇帝梓宫前,三拜九叩。

    “大行皇帝遗诏,群臣跪迎!”

    首辅王锡爵早在殿内等候,待朱常洛行礼之后,从身旁案上拿起遗诏,高高举过头顶,道,群臣依言下拜,王锡爵方才缓缓展开卷轴,高声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冲龄,缵承大统,君临海内三十载,于兹享国长久,夫复何憾,皇太子聪明仁孝,睿德夙成,宜嗣皇帝位,诏告天下,咸使闻知,钦哉!”

    诏谕的内容和当日在承天门外宣读的差不多,只是省去了中间的繁琐诸事,只言帝位传续。

    读完诏书,王锡爵转身,恭敬的将诏书放在大行皇帝的几筵上,后退两步,同样躬身下拜,高声道。

    “依大行皇帝遗诏,恭请太子殿下即皇帝位!”

    “儿臣谨奉诏!”

    朱常洛面色肃然,缓缓下拜。

    片刻之后,再度起身,解下头上的九旒冠冕,在他的身旁,已经有内侍捧着一套新的冠冕,下垂的旒珠,足有十二串。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得朱常洛换上新的冠冕,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群臣顿时面色激动,高声呼道。

    朱常洛心中亦是感慨万千,遥想几年之前,他还是这宫中一个人人可以欺负,朝不保夕的皇子,而今日,已然成为这个帝国至高无上的存在。

    不过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朱常洛对着身旁点了点头,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便上前一步,道。

    “陛下有旨,移驾中极殿,升朝!”

    再度踏入这座气势恢宏的大殿当中,群臣都不可避免的有了几分陌生之感。

    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这三座位于皇城最中心的殿宇,向来是大明毫无疑问的政治中心,因为几乎大明所有的政令诏旨,都是从这里发出,所谓驭极,便是由此而来。

    但是自从十五年前,大行皇帝,不,先帝罢朝不起之后,三大殿便再无启用之日,今日新皇继位,终于重御中极殿,对于满朝大臣来说,绝对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坐在高高的御座之上,朱常洛扫视着群臣,终于明白什么叫做高高在上。

    “参见吾皇万岁!”

    群臣再度下拜,恭敬之极。

    “诸卿平身!”

    朱常洛稳着声音,缓缓开口道。

    “谢陛下!”

    群臣这才起身。

    与此同时,朱常洛身旁的内侍捧着一卷诏谕来到他的身旁,朱常洛拿起卷轴,深吸一口气,道。

    “新皇继位,必大赦天下,此乃朕继位之后第一诏,此诏乃朕亲笔所书,不借他人一笔,乃朕承先皇遗志之心血所在,群臣务得仔细聆听,不得懈怠!”

    “臣等遵旨!”

    群臣拱手称是,但是有些敏感的大臣已经感觉到,今天的朝会,恐怕并非是走过场那么简单。

    按照典制,新皇继位必大赦天下,宣读新皇第一诏,也是今天召开朝会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些诏书理论上来说,都是内阁事先拟定好的。

    但是现在,新皇金口玉言,此诏乃亲笔所书,不借他人一笔,可见对此诏的重视程度。

    至于位于朝臣前端的诸位大佬,心中则更是忐忑不已,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这份诏书当中到底写了些什么。

    按规矩,皇帝所有的诏书都要由内阁拟定,然后交由六科核验,才能够颁布,即便这是新皇第一道诏书,也要照此办理。

    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份诏书是新皇的首诏,是有一定的特权的。

    这份诏书的确是经过了内阁和六科的,但是问题是,这份诏书在内阁的拟定过程当中,是高度保密的。

    再直白一点说,这份诏书是新皇和首辅大人共同拟定,其他的阁臣连内容都没有看过。

    而负责核验这份诏书的人,是礼科的都给事中张贞观,早在核验之前,他便接到了令旨,此诏的内容不可泄露于任何人。

    那个老家伙的臭脾气,是软硬不吃。

    不管任谁通过哪种渠道打探,得到的结果都只有一个,诏书合理合据,已经送回司礼监用印。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话,至于关于诏书内容,更是一句都没有,气的朝中一干大臣都想指着他骂。

    不过与此同时,一帮大佬的心中也都清楚,太子殿下如此大动干戈的封锁消息,恐怕这份诏书的内容,真的并不是走个过场那么简单……

    朱常洛话音一落,一旁侍立的陈矩便上前两步,准备接过诏书,按照规矩,如此重要的诏书,都是由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亲自宣读的。

    不过让他有些意外的是,朱常洛并没有将诏书直接递给他,反倒是笑了笑,道。

    “此诏乃朕继位第一诏,意义非凡,朕意,由元辅亲自宣读,如何?”

    群臣更是倒吸一口凉气,这位新皇帝,到底在诏书里面写了些什么,竟然让首辅大人亲自宣读……

    不过朱常洛显然不是一时兴起,因为地下的王锡爵毫无意外之色,拱手道。

    “臣遵旨!”

第六百三十八章:农为本

    应当说,由首辅王锡爵来宣读诏书,虽然有些出乎众大臣的意料,但是却也并非不可理解,事实上,一干大佬早就隐隐有所预感,此刻王锡爵的态度,只不过是证实了他们的猜测罢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新皇和元辅,已经站到了一起了!

    这个预兆顿时让在场的阁部大臣们都警觉起来,他们可还没忘了,前几日太子殿下显露出的打算,虽说朝中传言,元辅大人孤身入宫,最终说服了太子殿下,但是谁也没有证据不是?

    如果换一种可能,是元辅大人被太子殿下说服了呢?

    看眼前的境况,并非没有可能啊!

    不然的话,这诏书当中究竟是何等内容,需要让堂堂首辅大臣出面背书。

    要知道,寻常的诏旨,若是下发各衙门的,由六科抄发,依照公文模式转迁各衙门,而发给个人的,则是由宫中行人司行人前往宣诏。

    至于那些派遣宫中太监特意宣旨的,则是为了表示皇帝对诏旨的重视程度。

    一般来说,新皇登基的第一道诏旨,都是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宣诏,以此来宣示皇帝的重视。

    而让首辅来宣诏……

    这已经是很长时间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了,首辅身为百官之首,自有威严。

    某种程度上,首辅可代君行事,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自大行皇帝龙驭宾天之后,遗诏的宣读和新皇登基的主持,都是由首辅来代行的。

    单凭这一点,足以证明首辅的地位。

    而且首辅宣诏背后的意义,首先是首辅本人认可这份诏书,也就是说,谁如果跳出来对诏书的内容有所质疑的话。

    就是在同时质疑皇帝和首辅!

    想到此处,一干大臣的脸上忍不住掠过一丝愁色。

    “奉天承运皇帝诏!”

    不论如何,事实以及无法改变,大佬们心思百转,但是老首辅这边已经恭恭敬敬的接过诏旨,高举头顶。

    众人闻声,皆依礼下拜,耳朵却是竖了起来。

    “诏曰,维我皇明,运祚隆昌,基图巩固,煌煌大历,圣圣相承,朕承皇考遗旨,即皇帝位,文武亲贤当一心一德辅弼朝纲,方不失皇考之倚重,朕履圣之初,宜焕维新之号,以明年为泰昌元年,诏大赦天下……”

    几句简短的开场,中规中矩,但是群臣知道,重点还在后面。

    “朕尝闻仓廪之所以实者,耕农之本务,先太祖皇帝立四民本末,以农为先,历代先帝无不以农事为重,朕虽不敏,亦知农乃国本,故思虑再三,仿以周礼,重设司农寺,设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一应官职参照大理寺,司农寺之责,掌天下农事农时,集各国友邦之农作,培育移植,顺应天时,究以农事规律根本,导民以善,壮我大明农本!”

    王锡爵的声音洪亮,丝毫不见苍老之态。

    字字句句都清清楚楚的传入群臣的耳中,让众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尤其是最前端的一干重臣们,眉头都是微微拧了起来。

    皇帝到底想干嘛?

    司农寺乃九寺之一,自古便有,但是偏偏大明是没有的。

    太祖皇帝初年,尝设司农寺,掌管天下农事,春耕等,不过三年,便被革除,司农寺之责,被归到了户部手中。

    如今皇帝重开司农寺,难不成是盯上了户部?

    不少人的目光顿时瞥向了一旁的户部尚书赵世卿,令得老赵头皮发麻。

    说实话,重设司农寺,赵世卿是知道的,就在数日之前,尚是太子殿下的皇帝陛下曾经召他入宫,名为清查国库存银,实则便是商讨这司农寺之事。

    不过只有赵世卿才知道,那压根不是什么商讨!

    皇帝早已经定下了决议,召他入宫只是知会他一声,顺便告诉他,司农寺的一应经费全部不准克扣。

    天可怜见儿的,这可是皇帝亲自下诏重设的,他哪敢克扣经费……

    赵尚书带着皇帝不准泄露消息和不准克扣经费外加满肚子疑惑晕晕乎乎出了宫,到现在为止,也没想明白皇帝到底为何这么做……

    前朝的司农寺的确权柄不轻,几乎凡是和粮食有关的事情,都归司农寺管辖。

    但是如今设立的这个司农寺却不同,听皇帝的意思,似乎并不牵涉户部的权责范围,甚至这个司农寺隐约还要向户部负责。

    他们的执掌竟然是顺应天时,究以农事规律根本,天,研究历法时候,这不是钦天监的活儿吗?

    还有集各国友邦之农作,培育移植,这又是个什么玩意……

    难不成那些撮尔小国,还能有比大明更出色的农作不成?

    不过虽然带着满肚子的疑惑,赵世卿总算是安了心,不论皇帝想做什么,总归不是要对户部下手,这就够了。

    不就是额外多设一个正三品的衙门吗?

    照例拨银就是了!

    群臣虽然没有赵尚书想的那么多,但是至少从诏书的短短几句话上,倒是也推断了些东西。

    似乎这司农寺就是国家养着用来研究所谓的友邦农作的……

    若是换个时候,少不了要有正直的大人们出面弹劾皇帝挥霍国孥,不过眼下新皇登基,不是个刷声望的好时候,众臣也便按捺了下来。

    新皇第一诏,总是有些特权的,至少只要不是特别过分的诏命,就不会有人出来呛声。

    这些神色的变化,自然全都落在了朱常洛的眼中。

    对于他们这种落后的思想,朱常洛也只能说,思想要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要不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是在这样的封建时代,农本位的思想都是不能丢的,任何一个皇帝如果不重视农业,他也当不了几年皇帝。

    但是让他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作为官方机构的朝廷竟然不会主动去研究提高农业水平的技术。

    瞧瞧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和农时农事有关的著作,无不是一个个民间人士留下的。

    想了半天,朱常洛只能归咎于无处不在的官僚作风,毕竟朝堂上的老爷们就算再喊着农为重,也都不会亲自下地耕田,自然也不会了解,哪怕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技术革新,会给农民带来多大的好处。

    不过他们不懂不要紧,朱常洛明白就够了,于是大明版的农科院,就这么被正式纳入了新皇第一诏当中……

第六百三十九章:求贤令

    大明版的农科院正式成立,这对于朱常洛来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但是落在一干朝臣的眼中,却着实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说穿了,重设司农寺不会牵扯大多数朝臣的利益,这个新设的司农寺并无甚权柄,只是朝廷的国库开支又多上了一笔罢了。

    但是朝廷是朝廷,大臣是大臣,只要不牵扯自己的利益,这帮大臣们才不愿意去跟皇帝作对。

    故而王锡爵在诏书当中微微一停,眼见底下窃窃私语的声音渐渐回归平静,便轻咳一声,继续读道。

    “又以官者,国之重器,我朝以科举拔人才,大胜前朝考举等制,然圣人有君子六艺曰礼、乐、射、御、书、数,我朝虽有文举以考礼乐,有武试以测射御,独视数算于无物,朕以为大谬,然科举乃国之大事,不可妄动,故朕意在国子监设数算,格物二门科目,广发求贤令,召天下精于此道之辈入国子监任教授,征天下学子入国子监习之,以补全我朝科举之不足!又以新皇登基,当开恩科,以明岁泰昌元年为大比之年,加开恩科,国子监数算,格物二科同测之!诏告天下,咸使闻知,钦哉!”

    王锡爵的声音戛然而止,在众臣略带惊愕的目光当中,缓缓将手中的卷轴放回原处,恭敬的退了下来。

    就这么完了?

    群臣浑浑噩噩的跟着所有人三呼万岁领旨。

    心中依旧不敢相信,闹得这么沸沸扬扬,皇帝和元辅联合起来,将消息严密封锁的新皇第一诏,就说了这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司农寺就不说了,好歹是纳入朝廷规制的正式衙门,司农寺卿虽然没什么实权,可到底是正三品的高官,级别在那摆着,算得上是大动作。

    可这求贤令算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这求贤令不是动作太大了,而是动作太小了,压根引不起朝臣的重视。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开恩科,这本就是常事,不足为怪。

    至于说广招天下精于数算,格物之辈入国子监任教授,在朝臣看来,就是皇帝又开始不务正业了。

    若是放在别的朝代,皇帝不务正业少不得要被好好教育一番。

    但是这是大明,一个有超过一半的皇帝都不怎么务正业的朝代,朝臣们对于皇帝的这种行为早已经习以为常。

    可着眼前这位往上数,他老爹,先帝开了矿税,大肆敛财,他爷爷,世宗皇帝迷信道教,广征天下道士,甚至还封了所谓的国师,那动静可比这个大多了。

    即便是大明少有的勤政皇帝宣宗皇帝也喜好促织,干过从天下广征促织的事情。

    而要说最不靠谱的,莫过于宪宗皇帝闹出的传奉官事件,单纯以自家的喜好拔擢官员,可谓闹得朝臣怨声载道。

    有了无数的前车之鉴,朝臣们对于现在这位的求贤令,承受能力也就强得多。

    一来这毕竟不是什么坏事,虽然大多数朝臣不觉得这所谓的数算,格物都有什么用处,但是皇帝都把君子六艺搬出来了,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

    何况皇帝一没有自己派遣内官去征辟,二没有说要授予他们正经的官职,三没有脱离朝廷的体制。

    这点胡闹的程度,朝臣还是能接受的,毕竟只是几个国子监的教授博士而已。

    还是那句话,不涉朝廷实权,便由得皇帝胡闹去吧。

    更何况皇帝没说要随便授予,一应铨选考核的程序还是要照着朝廷来的,只不过这个考核的内容从八股变成了数算和格物罢了。

    虽然说在新皇第一诏里如此郑而重之的将这两件事情拎出来说让众人有些意外,毕竟新皇第一诏代表着皇帝的权威。

    朝臣们通常不会有不长眼的跳出来反对,所以皇帝会趁此机会在一些重要的部门上安插自己的亲信,这是惯行的潜规则。

    而咱们这位陛下却好似不清楚一般,通篇上下都不提朝廷官员的转迁,不过是象征性的起复了几位老臣而已。

    不过无论如何,是皇帝自己浪费了这么一次好机会,以后再想有这种朝臣轻易不会反对的诏旨,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令众臣,尤其是一干大佬们心中不安的是,张居正的事情,究竟怎么样了!

    别人不清楚,内阁的众位大臣是清清楚楚,皇帝为张居正翻案的心思是真真切切,绝非作假的。

    原先他们只觉得,是元辅说服了皇帝,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是今天朝堂上的种种,却让他们感到了一丝不对,如果真的是元辅说服了皇帝的话,他们又怎么会如此亲密无间。

    更何况,眼下的一干老臣都不是第一天接触皇帝了,心里清楚咱们这位陛下的性格,绝不是轻易改弦更张之辈。

    元辅若是真的说服了他放弃为张居正翻案,绝不是空口白舌能够做到的,他们之间到底达成了什么妥协?

    或者说,并不是元辅说服了陛下,而是他反过来被陛下说服了?所以二人才会如此同心协力?

    一重重的疑云笼罩在大臣们的心头,挥之不去。

    “此诏,乃朕继位之后首诏,诸卿务当尽心尽力,不可肆意懈怠!好了,诸卿可还有政务要奏?”

    御座之上,朱常洛脸上浮起一丝笑意,淡淡的开口道。

    头前的内阁大臣们更是面面相觑,这登基大典的首次朝会,本就是走过场的,难不成真的会有人在这个场合商议政务……

    “陛下,臣有本启奏!”

    心头念头尚未转完,便听见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

    一名六品官袍的官员手持笏板,缓步走到大殿中心,跪下道。

    待得看清楚此人的身份,众臣心中更是一紧。

    吏部文选司主事,杨涟!

    文选司主事不过是区区六品,在这三四品大员无数的朝堂之上毫不起眼,但是杨涟这个名字,在场的大佬们却没有不知道的。

    王府旧臣,而且是皇帝潜邸之时,少有的亲自拔擢的几位官员之一,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却足可称的上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

    众臣的神经顿时绷的紧紧的,因为他们清楚,恐怕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朝会!

第六百四十章:首战用我

    “臣文选司主事杨涟,弹劾吏部文选司郎中蒋时鑫徇私舞弊,擅弄权术,收受贿赂,借大计之名打压异己,南直隶平安府知府沈宏素有清名,清正廉洁,然蒋时鑫掌大计重托,不思竭力报国,反以手中权位无故罢黜沈宏,此乃欺君罔上之罪,请陛下明鉴!”

    杨涟站在大殿中央,面色平静,却不负重托的在朝堂之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文选司郎中,看起来是个不怎么起眼的职位,但是却是整个朝廷有名的肥缺!

    要知道,吏部的核心权力便是官员的铨选转迁,而负责这些事务的,正是文选司。

    历任的吏部尚书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文选司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孙丕扬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的文选司郎中蒋时鑫,正是他的心腹。

    而杨涟的身份,朝臣更是心知肚明,如此说来,皇帝上任之后的第一刀,莫不成是要砍在吏部的头上吗?

    “蒋爱卿,杨涟弹劾你借大计之名,收受贿赂数千金,无故罢黜平安府知府沈宏,可有此事?”

    朱常洛从小内侍手中接过从杨涟处递上来的奏疏,半晌之后合上奏疏,口气已经是微微变冷。

    “皇上明鉴,绝无此事!臣一向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岂敢擅权,此事定是小人构陷!”

    底下一个五十余岁的官员早已经冷汗津津,赶忙上前辩白道。

    “那请蒋大人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解释一下,为何平安府知府沈宏会被罢黜为知县?”

    杨涟当仁不让上前一步,道。

    “那自是因为他在吏部的考评当中得了下等的评语,按照吏部典制,自当罢黜!”

    面对着杨涟,蒋时鑫勉强平静下来。

    说到底,杨涟再是潜邸旧臣,眼下还是他手下的一个小小主事,面对杨涟,蒋时鑫还能找回几分勇气,理直气壮的道。

    “果真如此吗?”

    杨涟冷哼一声,却是丝毫不畏惧此人是他的顶头上司,从袖中再度拿出一份折好的信封道。

    “陛下明鉴,此乃臣调查所得的证词,京中有一刘姓商人亲口承认他向蒋时鑫行贿数千金,希望蒋时鑫能在大计之时给沈宏一个下等的考评!”

    丹陛之上,再度走下来一个小内侍,将证词接过去,递到御案上。

    不过这一次,朝臣看着杨涟的目光皆是一变。

    看来这次,这位杨大人可是有备而来啊……

    “将这证词拿给蒋时鑫瞧瞧!”

    朱常洛翻了翻证词,面色一冷,淡淡的道。

    “蒋爱卿,你可还有何说法?”

    “这……”

    蒋时鑫瞧见那证词的一瞬间便是脸色大变,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额头上的冷汗却是直冒不止。

    “陛下,恕臣冒昧,杨大人并非科道官员,固然有弹劾之权,但擅自调查朝廷命官,已是大为不妥,况杨涟身为文选司主事,肆意弹劾上官,其可信程度尚且存疑!在者杨涟并非刑部大理寺官员,并无审案之权,此证词从而何来,尚需纠察,单凭证词定罪朝廷大员,未免有所莽撞!”

    说话的人来头不小,吏部尚书孙丕扬!

    朝中当之无愧的大佬,他一开口,顿时将朝中不利的局势扭转了过来,甚至对杨涟反将一军,要知道,杨涟是文选司主事,他弹劾的人是文选司郎中蒋时鑫。

    而蒋时鑫是杨涟的顶头上司,若是他被弹劾掉了,那么作为潜邸之臣的杨涟是最有可能上位的……

    不过这还没有结束,孙丕扬略微一顿,便继续说道。

    “至于沈宏之事,吏部考评自有定制,那沈宏并非治世之才,其人庸碌无为,下辖平安府屡起大乱,盗贼横行,臣以为将其黜落并不违背朝廷典制!若陛下有意彻查,臣可即刻从吏部调拨案卷,将平安府三年来列入考功的详细过程送来,请陛下与群臣核验!”

    御座之上,朱常洛眉头微不可查的一挑,果然不愧是久经官场的老狐狸了。

    短短的时间之内,便能想到这样的应对之策,倒是不易。

    今天的局是他一手安排的,之所以选择让杨涟出面,是看准了他的能力,不过倒是忘了这杨涟本是在吏部做事,倒是被孙丕扬拿了把柄。

    不过不要紧,他当初之所以看重杨涟,便是看重此人的战斗力,区区一个孙丕扬,怕是还不足以镇得住杨涟……

    “心虚作祟!”

    果不其然的是,即便面对着孙丕扬这等位高权重之人,杨涟依旧丝毫不惧,冷笑一声,道。

    “皇上,臣再弹劾吏部尚书孙丕扬包庇下属,结党营私,诬陷同僚,如此不公之辈,岂可执掌铨选大权,请陛下明鉴!”

    “你……”

    孙丕扬顿时被气的话都说不出来,他执掌吏部不少年头了,还少有人敢如此对他说话,简直是不分上下尊卑。

    更何况,这个杨涟气人真是一绝,轻描淡写的就是一顶又一顶大帽子砸下来!

    不过不得不说,有用!

    到了孙丕扬这种地步的人,他可以为自己的下属辩护说话,但是如果有人出面弹劾他的话,他却不能自辩,因为如此一来,只会越发的说不清楚。

    而且方才不经意间瞥见杨涟一抹如释重负的神色,孙丕扬顿时心头警铃大作,已经后悔站出来了。

    无他,今天的这场局,摆明了是针对他这个吏部尚书而来。

    杨涟分明是皇帝的人,他既然出面弹劾,便是皇帝的意思,可区区一个文选司郎中,值得皇帝这么大费工夫吗?

    肯定是不值得的,恐怕皇帝最终的目的,正是他孙丕扬!

    想清楚这一点,孙丕扬顿时大为懊悔自己站了出来,即便是在这朝堂上被弹劾,可文选司郎中事关重大,总不可能当场定案。

    待得下了朝,总有办法救他,可如今他一插手,这风暴的核心点顿时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而杨涟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要对蒋时鑫如何,他只是要将自己拖下水而已……

    不过事已至此,他也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这也是大明的高级官员被弹劾的时候最通常的做法……

    “皇上明鉴,老臣身受弹劾,自有嫌疑,不宜继续执掌吏部,自请归府闭门思过,万望陛下恩准!”

    孙丕扬不再理会杨涟,转过身,恭恭敬敬的跪下,摘掉头上的梁冠,叩拜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986/ 第一时间欣赏明谋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月麒麟所写的《明谋天下》为转载作品,明谋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谋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谋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谋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谋天下介绍:
万历二十一年,朱常洛带着母亲离开皇宫,落魄皇子无人在意!上辽东,下江南,平蒙古,息党争。在大明王朝最后的盛世当中,朱常洛踏歌而来,誓要让我汉家基业绵延万世!这天下,该是我的!谁也不要妄图夺去!明谋天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谋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谋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