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震动TXT下载震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震动全文阅读

作者:河南老张     震动txt下载     震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八十七章 方案上会(6)

    似乎是有所感应,齐天翔结束了观察和思考,刘书添的方案介绍也告一段落,热切的目光看向众位领导,尤其是齐天翔,希望大家能对他的这一番陈述给予必要的赞赏和鼓励。

    说来也是奇怪,作为一个厅级官员,多年的官场生涯磨砺,应该是有些定力和淡然的,起码对于这样的工作汇报本身,应该是平常心对待的。可在刘书添却迫切希望能有一个好的评价,就像是一个作了好事的孩子一般,期待家长和老师的表扬和赞美。这似乎也看出了刘书添此刻炙热的心情,太需要一次机会证明自己,也太需要证明自己了。

    “书添同志详细解释的机构改革方案,讲得很好,很到位。这说明对于这项工作,书添同志和编办的同志们是倾注了心血,也是做出了巨大努力的,应该充分肯定并给予表扬。”齐天翔完全读懂了刘书添眼神中的渴望,在刘书添介绍汇报之后,微微笑着温和地鼓励着,随即更是补充说道:“事实上这也不是客套的表扬,从任务下达到编办,在没有增加人员和其他部门协助的情况下,仅靠编办二十多位同志,没日没夜地工作的几个月,终于拿出了这个方案草稿来,期间的辛苦和努力不说也能想象得到,所以说是功不可没,也不该埋没。”

    齐天翔的话将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面对众人神态各异的表情,齐天翔不由自主地诚恳说道:“作为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我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也算是必要的说明吧!”

    “由于急于求成,使得第一次的方案没有通过,使得编办不得已重新返工,既耽误了时间,也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这都是因为我工作经验不足,对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在这里诚恳地向大家道歉。”齐天翔表情变得沉重,语气却是谦虚和由衷地说着:“尽管也知道机构改革和行政效能提高,对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以及更大限度地实现省府服务型机构转型,完善法制体系建设。出发点是好的,可犯了操之过急的毛病,这怎么说也都是不应该的。”

    齐天翔的自谦和自我批评,表面上是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反思和自责,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座的各位都听明白了齐天翔的弦外音。无论是对刘书添的高调表扬和赞许,还是诚恳的自我批评,目的还是强调机构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着很深的用意,同时也是启发众人对方案的意见。

    “天翔同志这是过于自谦了,原本就是省政府阶段性的重要工作,也无所谓谁的过错,只是由你率先提出来了,我们都应该建言献策,共同完善方案,以便更好的实施就是了。”罗剑听着齐天翔的话语,率先接过话来说道:“作为编办的分管领导,在这些方面我的敏感性和紧迫感还是有所欠缺的,总认为新一届省政府组成之后,稳定发展应该是经济和政府工作的基调,没有对政府行政运行环境,以及依法行政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作出深刻的检讨。”

    “罗剑同志这话也说得重了一些,省政府班子是一个整体,没有也不必要形成条块分隔,这样反倒有些本位主义了。”罗剑话音未落,张钧就接过话来语重心长地说:“天翔同志提出的这个一个机构改革方案,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切合了我省当前的实际,不失为我省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我认为应该把它作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从而在提高机关效能,激发行政机关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还是老张看得远啊!短短的几句话,就把天翔同志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给点到了。”所谓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张钧讲话之后,雷秋实紧接着就发表着自己的观点,目光环视着会议室里的众人,微微笑着说:“改革创新,改革是主流,创新是手段,只要是有利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都应该大胆地先行先试,在实践中完善认识,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张钧的定位,雷秋实的补充和扩展,两位德高望重的老省长的相互唱和,使得原本并没有形成定论的思路和话题,瞬间变得确凿,也使得对方案的讨论变得毫无意义,直接就将话题引到来了对方案的表态上来。

    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两位老同志的敏锐和先发制人,看似无意,实际上却是充分地利用了话语权的使用,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明确表达了对齐天翔方案的支持。说是倚老卖老也好,先发制人也罢,退出现职的两位老省长毕竟余威还在,也是在座的各位不敢漠视和非议的事实,一旦率先表态,形成的合力也是不容低估的。

    既然有了齐天翔的自谦,以及罗剑的站场助威,特别是两位老省长的相互照应,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就变得一边倒起来,而表态也变得明确了许多。

    “天翔同志和罗剑同志都诚恳地担当了责任,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张万福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迎着齐天翔的目光说:“尤其是张钧同志和秋实同志,更是以他们二人多年的经验和心得,表达了他们二人对改革创新和提高机构活力的关心,更值得我们在座的每个人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做好新一届省政府开局之年的工作,怎样开好局、迈好步,带领全省人民继续进步,这才是最重要的。”

    张万福说着话,觉得自己的话语并没有完整表达出意图,就严肃地说道:“机构改革方案之前我仔细看了,也仔细听了刘书添主人的解说,我认为这个方案是成熟的,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个人完全同意依照这个方案部署省政府机构改革和精简工作。”

    如果说张俊和雷秋实的讲话,只是一种明确的表态,那么张万福的表态就更加的直接,而且近似于表决的意味了。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沉默,否则就只能按着他的方式走,不然就显得另类和出格了。

    这种级别和类型的会议,就有这么一个微妙的特点,大家即为同事,也是对手,级别相当,资历类似,表面看上去一团和气,可却是各有心思。除了齐天翔是班子的班长,其他人都是平等的,也有都是不平等的。可以表态,也可以沉默,就是不能轻易发表反对意见,尤其是已经有人率先表达了意见之后,所有的异议和反对意见,就是公开树敌,也是将矛盾公开化了。

    对于这些在官场上侵淫了几十年,深知官场规则和三昧的这些省部级官员来说,什么样的场面没有经历过,不是万不得已,或者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正面发生冲突和对立的,隐忍和稳健就是他们经常做的的事情,见风使舵更是基本的表现了。

    张钧和雷秋实就是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所以才率先发话,尽管没有讲明,可意图和倾向却是明确的,而张万福更是直率,直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这么三位明确的示范之后,其他人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万福同志快人快语,态度明确,不愧是老公安出身,光明磊落,不遮不掩,让人佩服。”孙萍芳豪爽地笑着,看了一眼张万福,又看了看齐天翔,坦诚地说:“既然是必须要进行的改革,晚改不如早改,这样也能使行政管理体系尽快理顺,不但有利于下一步的经济布局,也可以尽快稳定干部队伍,不是一件坏事,我完全同意立即实施这个方案,并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萍芳同志真是个女中豪杰,所谓巾帼不让须眉,说得就是萍芳同志吧!”一直沉默不语的王向东,侧脸望着坐在身侧的萧山,笑着调侃着说:“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大家效仿,原本就是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总体方案之后,还需要细致的分解,我们大家协力做好分内的事情就是了。”

    萧山看着王向东明确的态度,就点点头表示着认可,接下来补充道:“老王的说法我赞同,方案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可能也会有这样哪样的想法和意见,但只要不是针对这项工作本身的,都可以会下交流完善。毕竟从方案落地到具体实施,还要有一些准备的时间,完全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萧山对王向东说着话,目光转向了齐天翔,态度坚定地说:“从目前来看,这个改革方案还算是基本完美的,毕竟这样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和精简工作,全国还是首创,没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只能是在运行中完善。只要出发点是为了效能提高和机构减负,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和犹豫的,下决心坐下去就是了。”

第五百八十八章 方案上会(7)

    “萧山同志的话很明确,也让人很受鼓舞。”看到会议室里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徐方也不甘示弱地插话进来,操作浓重的地方口音,慢慢地说:“这样的机构改革思路,以前我在的省也试图尝试,可由于各方阻力太大,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态度不坚决,再加上财政基础太差,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徐方表情凝重地环视了众人,看到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了他的身上,就望着齐天翔认真地说:“像河海省目前的财政状况,特别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就给事业单位转型和人员分流带来了很多便利条件,相对出路要多一些,分流安置压力也小一些,而且财政托底资金也相对充裕一些。这么几个一些叠加在一起,加上省委、省政府坚定的决心,应该是占据了天时地利,就像刚才萍芳同志所讲的,晚改不如早改,这样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有时间和精力去化解。”

    “老徐这话说的很到位,也很有见地。”看到大家都说得差不多了,刘小平才慢慢接话说着,而且看上去也是针对徐方的话所说:“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向来都是有想法没行动的事情,都清楚机构庞大,冗员过多,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给政府带来的负面作用。从中央到地方,都深知弊端和改革的必要性,可能够采取实质性动作的,却是寥寥无几啊!”

    刘小平感慨着,目光关切地望着齐天翔,认真地说:“就像老徐刚才说的,他以前所在的身份,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这还不仅仅只是他们这个省,据我所知有这种设想和意图的省、区、市还有不少,可真正有实质性运作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

    “这倒不是说大家没有看到机构改革的必要性,也不是没有意识到庞大的政府架构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是有设想是一回事,改不改的动,能不能下决心改又是一回事。”刘小平慢条斯理地说着,目光也从齐天翔转向了众人,缓慢地说:“徐方同志已经说到了,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财政厚度是一个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又是另一个方面,还有一条更重要,那就是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意志,否则一切就都是妄想。”

    刘小平的话引起了会议室里一片议论,面对出现的交头接耳的场面,刘小平有意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毕竟这样的改革触及到了成千上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以及很多单位既有的权利格局,四平八稳的工作状态被打破了,令人羡慕的公职人员的身份一夜间失去了,这在很多人是难以接受,更是难以面对的。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体制内的待遇和高人一等的工作,一旦改变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和去处,谁都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

    “这还不是主要的,毕竟改革就会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当初的砸三铁和前几年的国退民进,众多的国企职工一夜之间下岗失业,不也强制性地推进了下去了吗?”刘小平表情平静,语气平淡地说着,可内心的感觉却并不是表面看到的哪样平静,甚至有一些愤慨和不解在其中,只是竭力掩饰了起来,显得语调平静异常,“关键的不同,企业的经营单位,改制之后所有权发生了变更,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没有任何改变,人事管理和变动也完全就是企业自主决定的事情,谁也没有权利干涉。可机构改革不同,政府主导的精简工作,至始至终都是政府在承担责任,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也都得政府来解决,而且问题和矛盾处理不好,产生的机关震动、人心不稳的副作用,也都得政府来承担后果。”

    刘小平说着话,从众人各异的目光中,敏锐地感觉到自己的话题有些散漫了,就转向齐天翔,歉意地微微笑了一下接着说:“为了缓和矛盾,能有的办法就是增加财政补贴和包干的力度,这也是很多省、区、市最初设定的规划,不仅是地方这样,中央机构分流采取的也是这么一个思路,结果几年之后不但没有正常分流,很多部委也都自行消化了。中央财政白白投入了巨量的资金,可人员却并没有减少,反而有膨胀了很多,这就是越精简越膨胀的怪现象。”

    “其实说来也不奇怪,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主要的出发点都是庞大的事业单位及其人员。我们都知道,占所有公职编制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员,都是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这除了教育系统的教师,以及医疗卫生系统的医护人员,更多的还是行政机关衍生的事业单位,有些还承担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权限,承担着收费管理任务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就不是铁饭碗了,而应该是金饭碗了。”刘小平自嘲地笑了笑,望着齐天翔认真地说:“剥离这些单位,给这些人寻找出路,关系到机构改革的成败,除了要有财政资金做支撑之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可以让这些事业单位人员离开体制,也能够生存发展,甚至可能还会更好一些,这也是关键的因素。好在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还是不错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方面也还有一定的基础,这些都是有利因素。”

    刘小平看到齐天翔脸上略带欣喜的神色,知道他对自己的话很满意,就微微笑着说:“而且咱们省这个时候进行的这项工作,也与中央改革事业单位管理的思路基本吻合,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和有关部委的协助,可以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应该说时间和火候都恰到好处。我感觉是应时而动,加上省委、省政府的决心,胜算要大很多。”

    “要说还是大机关工作过的,剖析问题精辟到位,而且有理有据,听上去就顿觉茅塞顿开啊!”没有等齐天翔作出回应,罗剑就呵呵笑着,对齐天翔朗声说道:“刘省长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与我们这些基层工作的同志们不同,我们只想着解决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困难和问题,刘省长却联想到了中央的决策思路,这不仅给了我们这次改革很大的信心,也有了必要时寻求中央支持的理由,可谓是久旱逢甘雨的好事啊!”

    罗剑尽兴地夸着刘小平,也迎合着齐天翔的期望,可还是不忘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接着说道:“方案是天翔同志提出来的,勇气和决心也是他下的,而且也与林书记交换过意见,这就为方案的顺利实施铺平了道路。下一步的具体实施,作为分管机构编制工作的副省长,做好省政府这个重要的机构改革工作,我责无旁贷,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志鼎力相助,共同把这项利省利民的工作做好。”

    齐天翔听着罗剑信誓旦旦的表白,看着他信心满满的神情和气色,内心觉得很是欣慰,不由深深地望了罗剑一眼,随即缓缓地环视着会议室里的众位,微微笑着说:“听了同志们的发言,我感到很受鼓舞,也对做好这次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工作,充满了信心。”

    “来河海省工作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了,不管是最初的省纪委,还是之后到河州市工作,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已经将这里视为我的第二故乡了。”齐天翔感慨地望着众人,深情地说着:“我对这个充满了活力的省份,有着深深的喜爱,也愿意为把它建设的更美好,倾注我所有的心血和热情。所谓爱之愈深恨之愈切,这么几年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块土地民风的淳朴,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厚重,感受到了与这些文明传承一致的社会氛围,这是我受益匪浅的收获。可也无须讳言,这种厚重带来的积习,特别是惰性和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我很难理解和适应的问题,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圆滑和世故,以及遇事慢三拍的工作作风。”

    齐天翔看到众人神情专注地望着自己,就由衷地继续说着:“这是工作作风,还有就是人浮于事的懒政堕政现象,以及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乱象。这些问题和现象,曾经使我很是发了几回火,可我个人的不满和发火,解决的也只是局部的问题,真正制约着政府工作效率和机关作风的管理和服务的问题,特别是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信念缺失问题,单靠我一个人的发火,是根本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唯一可以根本解决的途径,就是从体制和机制入手,从机关效能和作风入手,改变僵化的机构工作状态,这才是真正可以助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百姓的实实在在的行为。”

第五百八十九章 方案上会(8)

    “对于机构改革的设想,说实话几年前就有,那还是我在担任省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时,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齐天翔环视着众人,有意识将话题引开并淡化,同时也刻意提到几年前自己曾经的职务,似乎在提醒诸位,自己对机构改革的设想由来已久,并不是心血来潮,或者是哗众取宠,为自己省长的位置制造政绩,“也是在实际工作推进中,感觉到机构臃肿和办事效率低下,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阻碍,可由于当时只是针对经济运行环境和企业效益提升所展开的工作,只是有设想却没有具体实施的可能。”

    齐天翔慢条斯理地说着,娴熟地把控着会议的节奏,与大家交换着眼神,然后才是由衷的说道:“自从担任了政府省长,走上了现在这个位置,感觉到肩负责任的沉重的同时,越发感觉到省政府机关行政管理效率,对于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觉得解决行政执法机关执法和管理乱象,贯彻依法行政,建立规范有序、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的法治政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大家也许也都还记得,春季在莱州市召开的依法行政现场会,原因简单到了让人可笑的地步,一个省长居然在高速公路上被高速交警查车罚款。”齐天翔神情严峻地望着众人,略带自嘲地说:“其实人家并不在意你齐天翔是不是省长,而是在意你的车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少罚款收益,被你省长查到了是他们倒霉,或者是不走运。可对于每天都在高速公路上跑车的广大司机,尤其是外地司机来说,谁给他们权利来制约这种乱罚款、乱查车?影响的不还是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看上去部门收益提高了,可形象受损这笔账该怎么算?又找谁来算?”

    齐天翔说着话,感觉到自己的铺垫以及差不多了,就收缩着话题,简明扼要地说:“正是有了这样的遭遇,以及对执法管理和经济运行环境的担忧,才使得我对自己当年的设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强化,也有了推进机构改革的想法,也结合着省交通厅管理方式整改工作,交办省编办刘书添同志提出具体的方案和实施意见。与此同时,也与林书记交换了意见,可由于准备时间的仓促,特别是方案操作性存在瑕疵,上会没有通过。”

    齐天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严肃地望着大家,接着说:“方案被否决,在我看来,这不是坏事。说明方案存在问题,即使制止不但可以避免决策性失误,也可以使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决策端口就得以发现,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同时,也说明我们这一届政府,是负责任的,也是充分民主的,这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这都是良好的开端,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齐天翔说着话,缓缓地望着众人,由衷地说:“刚才认真地听了各位的讲话和发言,对我触动很大,也很有启发,集思广益才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所谓决心好下,工作难做,一定整体机构改革工作全面推开,部门协调、人员分流,以及运转统筹,很多工作都会集中出现,也会增添很多的额外工作,这就要求大家有必要的思想准备,按照分工做好各自分管领域的工作。”

    “这些都是每个人分内的事情,天翔同志您就不用过分的强调了,只要的细化分工的工作,有具体时间和进度要求,自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罗剑听到齐天翔讲到了工作推进的问题,也就知道他该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就适时地接过话来说着,也等于是给齐天翔一个台阶下,看到齐天翔微笑不语的神情,就试探着说道:“既然大家都充分表达了意见,也都说的差不多了,我看咱们就开始表决吧!”

    罗剑的提议很快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响应,也等于是说出了与会众人的心里话。其实在这之前,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了主意,对于机构改革和精简工作,齐天翔是志在必得,不但前后两次提请上会,而且做足了准备工作,提前几天就将方案草稿分发到了各位副省长和咨政、助理手中,说是征求意见,实则也是有着明确通报的意味。

    对于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着自己的小九九,普遍一致的看法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毕竟这是出力不讨好,得罪人落骂名的事情。多年来就是如此,几任省长都对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深恶痛绝,可也都忍住没有任何动作,不是省长们没有决心,而是没有必要捅这个马蜂窝。

    齐天翔就不一样了,他是年轻干部,事业正是如日中天,中央和地方很多人都看好他的前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林东生之后的省委书记必定落入他的囊中,而且或许还会有更光明和远大的未来,在等待着他。在此情况下,按部就班地抓经济工作,或者是继续关注民生,都很难突破前任省长取得的成就,而且还很有可能因为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数据的下滑,甚至倒退,这是他和关注他的人都难以容忍的。

    上任以来齐天翔采取的步骤和举措,使得每位副省长都觉得齐天翔的思路与前几任不一样,没有过分关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也有意给金融投资降温,甚至发展民营企业和壮大多种经济成分,也是齐天翔很少提到的。所关注的除了农业生产,就是工业经济振兴,而且还明显倾向于装备制造业和国有企业的作用,这在项目申报和筛选中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

    这种种的举措,都表明了齐天翔的倾向,那就是务实和夯实基础,这也是为自己的今后做准备,可在数据决定一切的时候,明显是费时费力的,搞得不好也会影响到他的政绩和口碑。因此,齐天翔需要在稳定基础的同时出奇出新,这仅仅是坐稳位置的需要,也是引起更大关注的必须。

    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工作,与依法行政和建立法治政府一样,都是中央高度关注和倡导的事情,也是改革往纵深发展必须走的一步,可这破冰之旅却并非哪么轻松,地方在看中央的动作,而中央也在等待着地方的积极尝试,这项工作牵扯到很多的利益纠葛,并不是很容易就能顺利实施的。

    可越是这样的时刻,才越需要有人冒险一试,齐天翔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而处于全国各省、区、市中上游的河海省,也是进行这项工作的最佳省份,财政收入稳定有序,经济结构基本合理,农村经济占比均衡,特别是国有经济占用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些都为试验提供了一个稳健的经济基础,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齐天翔有这样的时间和条件。

    齐天翔也需要这样的改革试验证明自己的能力,至于说他的想法是不是得到中央高层的认可,在座的各位并不清楚,可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齐天翔的想法得到了林东生的认可。这是至关重要的,党政一致是现今很难得的现象,也是齐天翔的改革得以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尽管都知道机构改革的难度,也知道下一步具体工作的困难,可齐天翔执意要做的事情,大家也都不能阻挡,而且也清楚即使想阻挡,也阻挡不住。何况也没有人想要真心阻挡,这除了齐天翔自身的所作所为让人欣赏和钦佩外,机构改革工作本身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效果,也是大家所需要的,即使不能给自己的仕途带来过大的助益,可能够亲自参与一项重大的工作,也是有着巨大诱惑力的。

    已经做好的充分的铺垫,加上众人一致的想法,表决只是走一个过场,也就显得异乎寻常的顺利。在周通的主持下,齐天翔提请上会的机构改革方案,得以全票通过,周通认真统计完票数,并高声宣布结果之后,会议室里居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齐天翔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迎着众人的掌声和注视的目光,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谢,可却是什么也没有再说,而是慢慢地坐了下来,尽力收起欣喜的神色,表情渐渐变得平静。

    这样的结果是齐天翔渴望的,也是他很长时间惴惴不安的大事,现在全票通过,不仅使他有了如释重负的感觉,也产生了深深的重负,觉得方案的实施成了他肩负的重大使命,省政府通过只是走完了出生的第一步,下来还要有很长、很艰巨的一段路要走。

    齐天翔的思绪开始展开,具体配套措施的完善,省委常委会的专题汇报和通气,领导机构的组建和成立,时间点的确立,这些都是齐天翔下来要逐步落实的工作,而且每一件都不轻松。可有了省政府办公会的通过的良好开端,再难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齐天翔暗暗下定着决心,也为自己鼓着劲,而且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五百九十章 常委决断(1)

    “这次临时常委会,是应天翔同志的提议召开的,也是专题研究省政府提出的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方案的会议,要拿出省委的意见,同时组建领导小组。”会议一开始,林东生没有任何的寒暄和过渡,直接开宗明义地切入到了会议主题,随即才是缓和了一下神情,环视着众人说:“方案已经提前送给大家审阅了,有什么意见建议尽可能畅所欲言。好了,多余的话就不说了,还是请天翔同志就方案作必要的说明吧!”

    林东生简明扼要的开场白,立即将会议气氛严肃了起来,刚才还是彼此客气地打着招呼聊天的融融氛围,随着林东生冷峻的主持肃静了下来,也标志着**的省委常委会正式开始了。

    尽管是临时常委会,可以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召集的,一个是要有召集会议的理由,也就是重大事项需要省委常委临时研究决定的。另一个就是提议人提议的时间节点,并不是一提议就能召开,或者更简单地说任何人都能够提议并获得批准。

    提议人的权衡,批准人的平衡,中心工作进展情况和重要程度,还有就是具体时间和常委在省人数,这都需要衡量和把握,也需要平衡形势和总体影响。这也是政治,更是智慧在具体事务上的体现。

    一般而言,除了每个季度一次的例行常委会,省委集体学习和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的传达和落实,省委常委会是不会随时召开的。这不仅是因为省委常委会研究和决定的事项重大,影响也很大,更重要的还是这样一种形式的会议,需要周密安排并谨慎为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多次举行的。

    很多时候都是小范围的常委碰头,专题研究阶段工作或部署部门工作,然后以会议简报或纪要的形式通报各位常委。这也是权力的具体应用形式,基本上主导权都在省委书记控制之下,也是他决定全省大局走向,特别是省委政治风向的手段,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临时常委会的决定权。

    按照正常的党内生态,拥有临时动议权限的,除了省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之外,身兼副书记和省长两种职务的省政府省长,也是最有权限的一位。除此之外的组织、宣传、政法、统战,以及副省级城市的书记常委,很难动议召开常委全会或临时常委会,绝对权力是一方面,还有的就是这些部门的工作,还没有紧急或重要到需要临时常委会研究的程度。

    也就是省政府层面,会有一些临时动议或重大事项,或者是突发**件,需要省委常委及时作出决策和部署,而且这也是省政府重视省委领导地位的具体体现,同时也表明着省政府与省委同声连气的紧密关系,否则省政府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工作的统筹管理部门,是没有必要事事都向省委常委通报的。

    临时常委会是在省政府办公会结束后,齐天翔在机构改革方案全票通过之后,回到办公室与林东生电话沟通,并适时提出的。

    尽管看不到林东生的表情,可从林东生舒缓平和的语气中,齐天翔还是明显感觉到林东生的欣慰,也觉察到了他对这个结果的期待和满意。

    “召开给临时常委会高调吹吹风,这个想法不错,我同意。”林东生听完齐天翔的想法之后,没有过多的迟疑,就明确地表示道:“省政府形成了共识,这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说明你这一个时期的工作表现,获得了班子成员的高度认可,也凝聚了一定的向心力,是一个好的开端,不容易。”

    林东生含蓄地表示着他对齐天翔的赞赏,随即才是肯定地说:“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省委当然不能袖手旁观,尤其是机构改革这样牵动全省神经的大事,省委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也给这项工作贴上党政齐抓共管的标签,让观望的人没有可乘之机。”

    林东生说着话,似乎是在思考或盘算时间,然后才是平和地说道:“临时常委会就放在下周一下午吧!我这就让秦秘书长安排,你也准备一下,把想法和具体思路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到时候在会上说一说。”

    仅仅是短暂的通话,齐天翔就已经感受到了林东生的关切和关注。机构改革这件事情自从几个月前自己向林东生说明后,虽然已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林东生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情,可齐天翔却分明觉察到,林东生始终在密切关注着这件事情的进展,只是作为他省委书记的身份,不便过分表示就是了。

    作为一个多年的省长和现在的省委书记,他的政治敏感和政治智慧,使他不可能不清楚齐天翔要做的事情的艰难和凶险,搭灶容易砸锅难,雪中送炭再少也是温暖和关爱,釜底抽薪再轻微也是要招致众怒的。机构和体制问题,是与现有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方式相伴相生的,弊端和不足也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制内的问题也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形成非止一日,改变岂能一蹴而就。

    即使是席卷全国延续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触及了体制机制上的很多棘手的难题,也始终没有在这些方面有根本性的变革出现,可见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改变的难度。

    齐天翔试图作的这项工作,无论出发点如何正确,方案设计如何周到或天衣无缝,触及到的层次和人员结构都是不能小觑的,阻力和难度也是不能忽视的。因此他的担心是肯定的,只是不便过多干预和影响齐天翔的决心,毕竟这是齐天翔的破冰之举,也是他积累政绩的必须,能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还有中央高层的授意和默许,林东生不知道,可他却知道,齐天翔此举的成败关系重大,不但关系到齐天翔的仕途,也关系到自己政治权利的交接,以及未来河海省的政治格局。

    可林东生的这些想法,齐天翔没有时间去猜度,也不愿去猜度,他要为临时常委会作必要的准备,也要有必要的准备应付常委们质疑和意见,这些都是关乎机构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这下来的几天齐天翔都在不时想着常委会的事情,除了交代周通与秦亮对接方案的递交和人员名单的筹备,还刻意与秦亮通了电话,沟通了一些细节。这样忙碌了几天,直到临时常委会召开的时候,齐天翔也自认为准备充分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几天齐天翔都没有踏足省委大院,更别说自己哪栋红楼了,一则是省政府哪边的事情确实很多,二则也是不想在红楼接待来访者。尽管方案已经过会,可还会有人借机寻找机会与齐天翔交结,齐天翔不想创造这样的机会,更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负面影响。

    非常时期,只能以非常方式对待,齐天翔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自保,或者说不想给人太多口实,甚至今天的临时常委会,齐天翔也是掐着时间,与罗剑一起走进林东生的黄楼会议室的。

    没有过多的寒暄,也没有过多的交流,只是礼貌地向大家点头示意,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之后,齐天翔就在静静地等待着林东生的到来,等待他宣布开会,并等待着他的开场白,然后才是正式进入今天的角色。

    “林书记言简意赅地阐述了今天常委会的主题,也为这个会议定下了务实的基调,下来我就按照这个基调说明方案涉及的主要问题,不耽误大家过多的时间。”齐天翔看到林东生说明了意图,就微微笑着环视着会议室里的众位,然后才是认真地望着林东生说道:“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工作,是省政府今年将要着手实施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之一。具体方案经过省政府办公会议审议,已经获得通过,目前正在等待省委常委会批复之后,就准备开始方案的细化和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方案已经提前呈报给了各位常委审议,希望大家能就方案进行评头论足。”

    齐天翔说着话,与林东生交换着眼神,得到明确的肯定表示之后,齐天翔才收回目光,低下头来慢慢打开自己的文件袋,抽出自己带来的方案,简单地翻看了一下,似乎是温习方案的内容,其实这些只是他稳定情绪的一种手段。方案从运筹到定型,齐天翔已经看了无数遍,不敢说烂熟于心,起码也是了然于胸了。

    做完这一切,齐天翔才抬起头来环视着众人,略带严肃地说:“方案各位已经提前审阅了,我就不再重复具体内容了,只针对指导方针和具体运作方式,进行必要的说明。有遗漏或没有说到的地方,罗剑同志再进行必要的补充。”

第五百九十一章 常委决断(2)

    “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是中央反复强调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不但对现阶段社会发展有利,而且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齐天翔稳定了情绪之后,缓缓地说道:“实现这样的目标,减少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首要的工作就是提高行政执法机关的工作效率,减少机构臃肿和冗员过多给行政机关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高效、廉洁、精干、务实的政府体系,为依法行政和建立法治政府提供必要的保障。”

    齐天翔慢慢地说着,似乎也清楚自己这一番话的苍白无力,对于坐在这间会议室里的这些人,这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不但人人会讲,而且是几乎每天都挂着嘴上,成为每次开口必讲的内容。说多了,无疑就如同废话一般,不仅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还会因枯燥无味产生负面的作用。

    “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办事机构,一共是四十三个,这还不包括临时设立的机构和单位,全部行政在编人员六千三百六十二人,这也不包括二级单位和事业编制的人员,更不包括列编的教育、医疗、文化、广播电视等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派驻地市基层的单位和人员。如果这些所有的人员都算在一起,划归省政府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总数是三万二千七百一十五人。这应该是个准确的数据,是可以相信的。”齐天翔的话音未落,就引起了会议室里一片哗然,这也是齐天翔能够预料到的,就短暂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供养这些行政和事业单位人员,尽管也有分支和列支,或者自收自支等情况存在,单看行政经费使用和开支,全年工资和人头办公经费就达到十亿六千万多元,如果再加上各种费用消耗的财政资金,总数达到了财政纯收入的百分之四点六,毛数占比差不多是百分之十左右。”

    齐天翔未加思索地说出了这一串数字,没有多看众人惊愕的眼神,而是转向林东生认真地说:“这是省本级的情况,虽然不堪重负,可目前来看还不至于出现问题,相对于基层还是要好很多。一些偏远经济落后的县、市、区,财政供养都成为一件大事,保工资、保运行就成为地方的当务之急,而为了应付日益膨胀的人员消耗,很多地方不得不依靠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地方债券筹措资金,更有甚者连政府大院都抵押给了银行。还有的地方变相扩大收费口子,农业税取消之后,又出来了空气治理费、人口流动管理费、农村环境改善费等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目的还是增加政府收入。这不但再次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还变相增加了三乱的规模,贻害匪浅啊!”

    林东生听着齐天翔的讲述,知道他说的都是实情,而且很多情况比他讲到的还要严重,可此刻他却不想插话打断齐天翔的讲述,而是温和地轻轻点了点头,专注地看着齐天翔,等待着他继续表述想法。

    “也就是针对基层出现的问题,省政府下决心从自身做起,率先示范,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工作,从改善政府架构和行政管理体系入手,裁撤不必要或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对于机构职能重叠和相近的行政职能进行合并调整,规范执法范围和领域,真正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设定机构和管理权限,减轻社会负担。”齐天翔胸有成竹地解释着自己的设想,依旧不紧不慢地说:“这也是为各地市提供一个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思路,以此达到上行下效的良好效果,从而根本上为建立高效的法治政府作出实质性的工作。”

    齐天翔说着话,再次停顿了一下,环视着众人说:“这次机构改革的重心和出发点,还是理顺管理机构,剥离不属于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行政事业单位,以及类似于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使政府管理职能真正转变为依法行政,依规管理依规,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小政府大服务的市场经济格局。”

    “其实这也不是我们省在标新立异,转变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剥离市场化和企业经营化的事业单位,也是中央对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也是鼓励和倡导的。我们只是在进行着先行先试的工作罢了,与中央决策同步,也会更好地得到中央大力的支持和具体政策指导的。”齐天翔慢条斯理地解说着方案的立意,随即补充说道:“这次方案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是针对这个思路确定的,重点是事业单位的转型和剥离,使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服务体系,同时也可以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更好地以服务获得收益,做大做强公共服务领域,让企业和社会大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服务。相对来说还是温和的,总体可控的,而且是分类施策,并限定了较长时间的过渡期,不会产生过大的震动,也不会给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带来过多的影响。”

    “天翔同志滔滔不绝地说了这么多了,我看咱们大家也都应该听明白了吧!即使暂时想不明白,也能通过他的讲述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和设想了吧!”林东生听到齐天翔说到了效果,也就明白他的话基本讲完了,就接过话来微微严肃地环视着众人说:“新一届省政府组建第一年,不抱残守缺,也不墨守成规,而是大胆地对体制和机制进行创新改革,这份勇气和决心就说明这届省政府是充满活力的,也是有干事创业的信心和信念的,这很难得,也值得重视和关注。”

    林东生的话音不高,可却充满的威严和凝重,在寂静的会议室里久久回荡着,也充分显示着省委书记的威势,而且语速缓慢,似乎也是为了突出话语的分量。看到大家都在专注地倾听着,林东生接着严肃说道:“天翔同志说到的省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特别是基层财政捉襟见肘的境地和收费乱象,我们在座的常委中,尤其是曾经在基层摸爬滚打,并做过政府管理工作的人,都很清楚,不用多说也知道基层现在是怎么情况,什么才是最迫切,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东生完全控制了会议室里的情绪,也控制了会议的节奏,这是他很自信,也是很满意的地方。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的一把手,这么多年的仕途经历,尤其是他从基层一步步走到现在这样的高位,使他不由自主地形成了强势的性格,还有就是近乎武断的工作作风,并且对自己的想法和感觉充满了乐观自信,很不愿意为了一些事情改变自己。

    即使是在与赵浩南搭班子的时候,身居省长之职也没有过多的谦让,使得省政府和省委的关系一度比较紧张,也传出了很多省委书记和省长背靠背的传闻,引起了中央的高度关注。尽管没有传说中那么严重,可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以及对河海省经济发展的通盘考量,中央果断调整了河海省的领导班子,林东生终于得以修成正果,成为了省委书记。

    从中央的调整部署上,以林东生的政治嗅觉和阅历,不难察觉到中央对他的迁就,入主省委之后林东生也变得圆滑了一些,尤其是对于继任省长陈能亮近乎胡闹的所谓金融创新,也是采取容忍和放纵的态度。毕竟是省政府的工作,毕竟陈能亮有着中央金融部门的身份,他所作的一切都只是政绩的要求,更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目的也还是镀金之后的华丽转身。林东生不愿过多地与他纠缠,他的目光放得更远,放到了陈能亮折腾一番之后,更能够把控全省经济工作大局的理想人选。

    从什么时候就认定了齐天翔的能力和潜质,林东生也不能说的很清楚。作为前省长的乘龙快婿,林东生初期对于齐天翔的致仕之道是不感兴趣的,甚至有些鄙夷,可由于所处部门的不同,林东生也还不是很关注齐天翔的所作所为。毕竟是老省长的安排,也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关注和对齐天翔感兴趣,还是在齐天翔作为省深改小组专职副组长的时候。原本这项安排就是让齐天翔提前走进常委圈子的铺垫,有着很明显的意味,因为实质上的专职副组长,本身就将众位常委和副省长压在了后面,也就间接表明齐天翔已经拥有了省委常委的实际。

    这是赵浩南送给闫博年的大礼,明眼中都能看的明白。齐天翔从省纪委常委、政研室主任,直升省纪委书记,虽然的应有之意,可也显得有些突兀。如果没有过硬的政绩和实绩作支撑,不但难以服众,也使得上升通道变得艰难。

第五百九十二章 常委决断(3)

    闫博年有能力将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的副院长、教授和博导,运作到河海省纪委挂职,其能量和远见就非等闲,林东生扪心自问,这样的关系和能力,自己还真不敢夸口就一定有,而且心里也很清楚,闫博年能够这样安排,就一定不是单纯的短期行为,也一定有着很清晰的路径和设想的。

    挂职省纪委,随后任职省纪委书记,这些都不难做到,可跨越副省这个坎却并不容易。尽管作为挂职干部,齐天翔本身就属于部管,可想要完成跨越,必须还是要有很繁琐的程序要走,或者回京任职之后再外放,这需要时间,更需要一定的运作和谋划了。

    相对于变数无尽的周折,留在本省过渡是最为妥当的办法,而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省委使之成为既定事实,也免得再次挂职地市的周折。这才有了齐天翔破格成为省深改小组专职副组长的事实,也为其后顺利成为省委常委铺平了道路。

    对于这一切的运作和幕后可能有的交易,林东生都在冷眼观看着,他能够理解老省长的良苦用心,也能明白赵浩南此番运作的想要得到的投桃报李之效,齐天翔的上位不会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威胁,这是林东生很清楚的,因此不但没有设置任何障碍,反而私下里也做了一些工作。

    当然这一切都是为了闫博年,毕竟在长期的工作接触中,林东生对闫博年的为人和行事风格,还是钦佩的,而且对他曾经有过的帮助,也是心存感激的。至于对齐天翔,却是观察多于接触,而且还充满了对他所持立场的疑虑。

    也就是在齐天翔成功处理河州重机集团财务危机的事件中,林东生对齐天翔有了重新的认识,一场看似没有硝烟的经济谋略,转瞬间扭转和避免了可能是一场资金浩劫的严重危机,经过齐天翔的运作和转圜,不但风平浪静,而且还无形中盘活了省内许多僵化了的项目,为省里争取到了难得的资金支持,也为林东生这个省长化解了一场危机,并且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这之后齐天翔就进入了林东生的视野,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评判,林东生对齐天翔有了重新的认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认识变为了欣赏,甚至有些喜爱了。林东生除了欣赏齐天翔丰富的知识背景和视野的宽阔之外,更欣赏他谦虚低调的行为风格,以及内敛务实的为人处世,还有就是坚定的信念和纯粹的理想主义色彩,都让林东生对这个学者型官员,有了更多的期待。

    齐天翔离开省纪委,任职河州市市委书记,是林东生一力主导的,他就是要把齐天翔放到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历练,这虽然有些出乎闫博年的预料,可他却也是不能完全解释自己的意图。林东生需要时间,也需要给齐天翔的仕途加速,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按部就班地等待齐天翔成长。

    也许是从决定齐天翔出任河州市委书记的那一刻起,林东生就将齐天翔认定为自己的接班人,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想法和思路。市委书记只是一个平台,使齐天翔的履职经历完整,而成为政府省长才是林东生真正的目的。

    这样的运作费尽周折,不仅借助了林东生自己的力量,也充分借助了闫博年的能量,还有郑翔等人的力量。现在想来就是一场博弈,是拿着自己的仕途和齐天翔的天赋,在博取一个可能有的摊牌,风险是极大的,好在结果还是让人满意的。

    齐天翔不缺能力,也不缺学识和修养,更不缺欣赏和支持他的人,唯一的短板是资历,这是官场最为看中的东西。齐天翔能够成为行政法学专家、教授、博导,需要他自己的钻研和努力,可作为一个高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省部级领导干部,学识和知识储备是必须的,可更重要的还是履职经历和经验,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齐天翔的履历太过单薄,短短几年的时间,就从司局走到了省部,这样的速度和跨越,幸运和机遇的成分过大了一些,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来看,就是不足和弱项。尤其是在中央全盘考虑的格局中,继续快速进步的依据或平衡点,显然是不完善的。

    这也是林东生的担心,齐天翔能力不错,智商也超群,但心机不深,手腕不硬,或者说还有些妇人之仁,这些都制约着他在官场争斗中的权谋,而且似乎还不屑于这些蝇营狗苟的勾当。理想主义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他过于相信信念、教化、感召这些理念的力量,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物化社会给人心,乃至人性带来的颠覆作用。这种看似完美的理想主义思维,会严重制约他的判断,也会影响他的斗志,某种意义上甚至还会干扰他的行为方式。

    林东生不想使自己的希望落空,不论是为自己,还是为齐天翔,他都希望自己的设想变为现实。因为他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来,权力交给齐天翔,他会负责任地对待,也会很好地利用手中的权利为河海省近亿百姓谋福祉,也能认真地实现自己心中的宏愿。

    林东生觉得自己有义务,更有责任为齐天翔遮风避雨,也有能力为他拓平道路,这是他的使命,更是他能够做到的。因此,短暂地停顿后,林东生就又接着说道:“省政府下了决心,而且是年初就有了这样的决心,天翔同志很早以前就与我交换过意见,坦率地说,我对他的决心还是有些担心的,这其中的原因想必大家也都明白,可也就是有感于他的这份决心,我毫不犹豫地表示着支持和肯定,因为这份决心难得,这份勇气可贵,我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林东生的话语明确而坚定,立即在会议室里引起了一片骚动,这也是林东生预料到的反应,就抬起手来摆了摆,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很多人清楚我的为人和性格,也清楚我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我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改变想法和思路的人,可在这件事情上,我是作出了改变,而且是根本性的改变。原因很简单,天翔同志想了我们很多人想而未做的事情,做了我们该做而没做的事情,我没有理由不支持,更没有理由反对,相反倒是应该积极协助,共同做好这件利省利民的好事。”

    “机构改革,特别是人员精简,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就能完成的事情。早在革命和建设初期,我们党的老一代领袖们,就对精兵简政有过重要的论述,也上升到了革命事业成败的高度,去提醒同志们重视这个原则性的问题。历代领导人,也就这个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件事是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是来不得一点虚假的东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林东生严肃的神情仿佛凝固在了脸上,缓缓地环视着会议室里的常委们,而且刻意在侯哲海等人脸上停留了片刻,才接着说道:“言犹在耳,可我们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在省委、省政府层面有所重视,以至于如今成了一颗毒瘤,成了社会公众诟病的顽疾,危及到了我们的依法行政和建立法治政府进程的程度,才开始应对,不能不说是一种怠政行为啊!”

    林东生感慨地说着,随即加重了口气,威严地说:“我的态度很明确,不但要大力支持省政府这次的机构改革工作,而且要在省委层面形成一个共识,将这次机构改革工作上升到省委、省政府齐抓共管的层次上,省委在组织、宣传等方面,做好辅助和动员配合工作,要把工作做足哦,把声势造足。同时,由省委发起组织一个高规格的组织领导机构,全力协助省政府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打好这场攻坚战。”

    林东生的态度犹如定海神针,瞬间就决定了会议的走向,也使得这次临时常委会变得简单起来。由听取省政府通报,研究和审议方案,补充完善细节,变成了简单的表决会议,使得可能出现的正义和诘难,都变得毫无意义,也没有了这样的可能。

    省长提出的方案,省委书记明确的表态支持,这种已然形成的权威,即使有人想要挑战,也是要细致斟酌的,毕竟与河海省的两位一把手为敌,必胜的把握微乎其微。如果再加上两位一把手周围形成的权利体系,胜算几何不用认真想,也是能够明白无误的。

    这就是权力的力量,也可以说是政治生态的现实表现,一把手意志是难以制约和抗拒的,即使想要有所反制,没有周密的计划和运筹,仅仅依靠面对面的抗衡,不说是冒险,起码也是政治智慧不足的表现。这种现象和表现,在这间会议室里的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即使有所表露,也是不正常的。

第五百九十三章 常委决断(4)

    “天翔同志介绍了机构改革方案,而且还做了详细的说明,使我们大家对机构改革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也对重要性有了明确的判断。”按照省委常委排序,林东生讲完之后,自然就该侯哲海发言了,他表情亲和地望着齐天翔,随即又侧脸看了看林东生,然后才是环视着众人道:“特别是东生同志明确的表态,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使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在这次将要开始的机构改革工作中,我们该做些什么具体的工作。”

    侯哲海不阴不阳地话语,立即引起了会议室里一阵私语。不仅仅只是话意,还有他有意识地先提齐天翔的讲话,后说林东生的指示的表示方法,就使人能够明确感知到他明显的用意。要说这样的表述顺序也属正常,毕竟齐天翔讲话在先,先提齐天翔后提林东生也无可非议,可在权力等级森严的官场,尤其是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表述就透着微妙的变化,用意还是明显的,也是耐人寻味的。

    “东生同志刚才提到了,老一代领导集体,早在革命和建设初期,就对精兵简政有过重要论述,这是我党理论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和领会。”侯哲海没有在意会议室里的窃窃私语,而是自顾自地说着:“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更是多次提到机制体制的臃肿和涣散,对改革开放事业的严重阻碍,也多次精辟地论述过改变和调整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深刻的领会和贯彻执行。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不仅严重消耗着社会财富,也严重制约着政策的贯彻落实,不能不引起我们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侯哲海打开了话匣子,准备长篇大论地说下去,可看着会议室冷寂的气氛,以及众人的神情,觉得这样的场合并不适合过多地说什么,就调整着情绪,慢条斯理地说:“刚才东生同志很坦诚地说到了自己的担心,这些我也深有同感。听了天翔同志的介绍,尤其是看了机构改革方案之后,我就有一些隐隐的担忧和不解,新一届省政府刚刚组建不久,百废待兴之机,正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同心协力做好全省经济工作,实现省委全会提出的做大做强经济规模,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百姓的关键时刻,推出这样大范围的机构改革方案,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又或者是有什么用意在里面,我的心存疑虑的。”

    侯哲海的话语立即又引起了一阵窃窃私语,不仅仅是他过于老成持重的表述方式,更还有他的称呼方式。虽然党内称同志是组织要求,也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可都清楚这只是一种平衡关系的技巧,真正意义上能够互相称同志的,也就是级别相等的同志之间,或者是班子成员间形成默契的表述。对于有着明确凌驾于人权威的书记,最合适的称呼也还是以职务代称,直呼其名不但有藐视权力之嫌,也会引起班子其他成员的反感或不满。

    “东生同志”这样的称谓,除非是职务高过林东生,或者资历强于林东生的老同志,任何人叫来都是不很合适的,侯哲海仿佛是有意为之,不但直呼林东生和齐天翔其名,而且还是连姓都省略了,似乎是透着平等的亲近,其实却是明显的轻漫和冒犯。不说职务之间的差异,仅从年龄和资历,侯哲海此举都有些托大,这对于常年供职于等级森严的中央机关的他来说,这样的规矩他不可能不明白。唯一的理由,就是故意如此。

    这看似反常的举动,其实也表明着他的思维轨迹,而且是带着明显的目的而来的。侯哲海是昨天才从北京赶回来的,这也是他近一个时期经常的作法,要么直接从北京到省城,或者是径直到调研点,常常是来去匆匆,一副很忙碌的样子。

    自从与林东生几次明确的交锋,都被老谋深算的林东生轻松化解和击溃之后,志得意满而来的侯哲海顿觉锋芒受挫,而且高层对林东生的倚重并没有动摇,特别是对河海省委人事变动的慎重,使得侯哲海短期内取而代之的希望明显降低。

    不仅如此,不知道是什么人将他在河海省的表现,特别是对省委统一安排的调研工作阳奉阴违,不但不积极执行省委的决定,反而阴阳怪气地发牢骚,并走马观花地在调研点露了一下面后,就借口北京有事需要处理,躲在了北京,引起了基层的不良反映。

    这样的信息反映到高层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明显的结果就是认为他缺乏务实的工作精神,也影响到了他的竞争实力,使得希望愈发渺茫了。

    除了高层领导约谈侯哲海的消息被传回河海,一时间各种各样的传闻流传的很广,而且直指侯哲海的所作所为和仕途前程,甚至更传出他可能要调回北京的小道消息,说的更是有鼻子有眼,几乎成了主流观点。

    侯哲海可以猜出消息的来源,可却堵不住消息的传播,而且对于这些官场消息的传播渠道,特别是来自基层的圈子生态,以及小道消息的破坏力明显估计不足,根本没有任何的防备,也一时之间没有任何应对之策,只能任由这些消息传播蔓延,唯一能做的就是躲到京城,尽力疏远河海官场。

    侯哲海没有想到自己会是以这种方式完败,可也是无可奈何。尽管事实并不像小道消息传播的哪样,高层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准备将他调离河海省,而是对他在河海省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并希望他能更好地与林东生和班子成员紧密配合,共同做好河海省的党务工作,更好地统领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

    这样的谈话以往也有,可却没有这次一样传的这么走样,可见河海目前有一种强大的阻力,明确针对他在河海的存在和势力扩展。这也使他对以前的乐观,有了清晰的判断,也清楚自己根本不属于这里,即使是强势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也不可能抗衡来自河海本土势力的包围,更不可能改变固有的文化形态和权力格局。

    有这样清晰的认识之后,侯哲海反而有了解脱的轻松。事态不会像消息传的哪样,高层人事变动不会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随意,更不可能朝令夕改。即使自己改变不了高层的决定,可也要耐心地等待着决定的到来,这些都需要时间,最快也要到明年省党代会之后,才会有所定论。

    况且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自己的退路,也就是离开河海之后的去处。这些以前根本没有时间和可能考虑的退路,现在却不能不认真谋划和盘算了。这一个时期侯哲海在北京就是在运作这些事情,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结果,可也费尽了不少的周折,有些心力憔悴的感觉了。

    因此,对于省委办公厅电话通知的临时常委会,以及通过驻京办送过来的机构改革方案,侯哲海是很有抵触情绪的,可却没有任何推脱的理由,也不愿就此推脱,毕竟这是他作为省委常委、副书记行使权力的平台,更是他显示自己存在的方式。

    匆匆地赶回来,也是匆匆地参加的会议,可内心的准备却是足够完善的,也明白自己应该持有的态度,就是要激怒林东生,以此寻找到林东生的失误,力图挽回可能有的机会。

    侯哲海只需要针对林东生本人,并不想连带任何人,包括齐天翔在内,更不想与齐天翔为敌。对于齐天翔这个人,他还是很欣赏的,也对他渊博的学识,执着的信念,务实的工作实绩很是钦佩,也愿意协助他做些事情,不仅仅因为他们曾经的党校同事、同学关系,还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感觉和希望。

    “这样说不是在为难天翔同志,机构改革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精兵简政的重要性也是不容质疑的,可作为领导着近亿人口大省的省政府,也还是要考虑的更完善一些。”侯哲海目光望向齐天翔,友善地说道:“这不是我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是狭隘的主观思维作祟,而是从改革可能带来的震动考虑。毕竟机构改革要影响到几万人的切身利益,工作和收入,特别是政府公职失去之后,心理的失衡和落差,将产生多么大的消极影响和副作用,而这几万人身后还有着无数的家庭,波及到的群体何止几万人,问题和矛盾一旦爆发,又将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破坏力,这都不能不加以考虑。这也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国企改革的巨大动荡和破坏力,这种阵痛不能再在政府机关中重演,社会不答应,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是不能答应的。”

第五百九十四章 常委决断(5)

    “侯书记说得太好了,不但无私无畏,而且有理有据,还有深重的忧患,实在是太好了,很是难得啊!”林东生耐心地等着侯哲海讲完,才不动声色地望着侯哲海,口吻平淡地望着众人说:“这就是我们在座的各位常委,应该虚心向侯书记学习的地方,高居庙堂心忧社稷的同时,还有一颗心系大众的悲悯之心。想到的不仅仅是机构改革的必要性,也还思谋到了可能有的震荡,这些的确是难能可贵啊!”

    林东生似乎对侯哲海的托大毫不为意,神情淡然,语调平和地说着,可在座的每个人都能清晰地听出林东生话语里的深意。即使不从话意里深究,只从称呼上也能听出林东生的意味,这不仅仅只是称呼的问题,也表明着林东生的情绪和心思,以及可以表现出的轻松之下,隐藏着的真实的鄙视和不屑,还有的就是心中的愤怒。

    “侯书记的担忧是对的,每一个有着为人民服务情愫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有这种博爱情怀。只是。。。。。。”林东生拖着长腔停顿了片刻,意味深长地环视着众人,依旧平和地说:“无论是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以及披荆斩棘的改革开放事业,对于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都是一次次没有成功经验可循,没有回头路可走的伟大创举。如果惧怕牺牲,或者畏惧困难和艰险,哪怕只是片刻的犹豫和迟疑,我们都不会走到今天,而且我们党每一次的抉择,都是在最危急时刻作出的正确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是万不得已的,也是义无反顾的。”

    林东生似乎并不是针对侯哲海在说,而是像上党课一样慢条斯理地在与大家进行探讨,更像是自己在思索地接着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壮举,可每一个决策者都清楚,离开根据地踏上漫漫征途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没有了后方依托的远征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凶险。可面对围追堵截,面对严峻的形势,走是必须的选择,牺牲也是必不可少的代价,不然就要承担更为严重的后果。”

    “改革开放也是如此,面对严重的经济和物质匮乏,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面对国内国际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格局,经济体制改革就只能是必然的选择,付出必须的代价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我们是在为自己的过失承担后果,这也是难以回避的问题。”慢悠悠地讲述之后,林东生似乎平复了情绪,就适时地收回着话头,就事论事地说道:“说这些不是无谓的感慨,也不是无病**,而是要明确一个问题。对于我们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风险和牺牲都是可能的存在,这就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百倍的信心,践行我们的理想信念,以此调动我们全部的聪明才智,为了我们伟大的事业,作出不懈的努力和牺牲。”

    “东生同志说的太好了,高屋建瓴,振聋发聩,不但站在历史的高度回顾了我们党的伟大历程,而且也不忘提醒我们在座的各位,不要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我们肩负的使命,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侯哲海沉静着脸听着林东生的含沙射影,耐心地等待他告一段落之后,不甘示弱地接过话来,故作大度地微微笑着说:“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以这样的思想意识,就是要以这种意志品质开展工作,而且还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又不怕牺牲的勇气和信心,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同志,为了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侯哲海情绪激昂地表述着,眼神平和地与众人交流着,随即加重了语气,继续说道:“对于省政府和天翔同志机构改革的设想,我是充满的钦佩和赞赏的,对于方案的架构和规划,也是赞成和支持的,这与我自身的担忧并不矛盾,相反还是要把这种担忧,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慢慢地化解,通过实际效果予以消融,这就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结合,也需要自身更好地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之中,需要细化,更需要领悟和感受。”

    侯哲海很清楚林东生讲话的用意,自己的轻漫和托大是为了激怒林东生,而林东生的话意之中,除了对自己的反击和挑动之外,真正的目的是想要使自己与齐天翔对立起来,造成自己反对齐天翔方案的口实,引起齐天翔的反感和反制,以此造成自己的孤立,成为众矢之的。

    林东生的这些用意侯哲海很清晰地认识到了,也有意借反诘的机会予以澄清,并且清楚地表明着自己的态度。作为多年官场侵淫的侯哲海来说,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只是发难,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存在和地位,而不是反对,这一点他还是很清楚的。

    省政府作出的工作部署,而且是经过了办公会集体讨论通过的方案,向省委常委会做汇报,只是一种必要的程序,不是牵扯到重大原则性问题,是不可能会被否决的,何况林东生和齐天翔已经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上会也只走过场,不会有任何形式上的改变。如果连这些都看不清楚,侯哲海这么多年的从政经验就成问题了。

    “作为受党教育培养多年的党员,在其位要谋其政,不在其位也要有所作为,这是我的信条,也是信念。这一点天翔同志是清楚的。”侯哲海目光转向了齐天翔,温和地笑着对齐天翔说着:“我们两个人交往以及有十几年了吧,不管是在党校同学时期,还是在理论探讨的过程中,争论和激辩都是有的,意见观点也有不同的时候,可方向和目标还是一致的,理想信念还是相同的。”

    齐天翔听着侯哲海的话,以及自低身段的套近乎,心里很清楚他的用意,就微微笑着不温不火地回应道:“争论是有,激辩不多,你政治理论修为深厚,学养不俗,我那有资格与你就理论问题激辩呢?”

    齐天翔从侯哲海一开口说话,就敏锐地嗅到了他今天的来意不善,主要目标也还是针对林东生而来,近一个时期北京的蛰伏,似乎使他积蓄了很多情绪,此番前来是要寻求一些平衡的。

    关于侯哲海被高层训斥的传闻,齐天翔近来听到的不少,基本还是不信的为多。高层的行为方式不会这么低端,更不会简单地处理这么敏感的事情,一定是恶意的诽谤或刻意的编排,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要借助传闻搞倒侯哲海,这也是权力争夺的一种手段。

    始作俑者为谁,齐天翔猜不到,但肯定这不会是林东生所为,包括将侯哲海在河海省的表现,以及在调研点的懒政怠政表现反映到高层,都不可能会是林东生的手法,作为一个老到的省委书记,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官场智慧,这么低级下作的世俗手段是他不屑的,也是没有任何必要采取的。

    侯哲海意图谋取他的职位,这是不争的事实,来自于北京的多变的政治风向,侯哲海只是一个风向标而已,并不能真正主导可能的人事变动,也难以左右高层的决策。针对侯哲海,只需要提防和谨慎就是了,只要不被他算计,也完全没有算计他的必要,中央看中的是他的政治稳定性和掌控全局的能力,希望看到的也是河海省的政治社会稳定,做到这些就是最大的政绩,也是不需要担心任何外在威胁的。

    经过几次或明或暗的交锋,林东生已经明显挫败了侯哲海的锋芒,也敲打了他试图建立的关系联盟,稳定地掌控着省委的大局。尤其是省委常委基层调研安排,明显是针对侯哲海和唐建国等几个人的软肋的招数,很有一些杀伤力。首先是远离省城政治中心的作法,就使得他们很不适应,也有着深深的疏离感,短短的时日就使得侯哲海难以忍受,并躲在了京城,很轻易就抑制了侯哲海的企图。

    几番交锋下来,很明显就可以感觉到林东生与侯哲海的高下来,在老谋深算的林东生面前,侯哲海久居高层不谙世事的弱项完整暴露了出来,也显示出了作为省委一把手,权利和权威给林东生带来的便利,以及他对权力运用的娴熟和精到,这是侯哲海所不具备的,也是本身所欠缺的。

    胜负已定,格局依旧,侯哲海却已经从竞争者,变成了搅局者,这是齐天翔明显感知到的现状,而林东生的态度和情绪把控,将对全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甚至今天的会议走向,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点齐天翔是清醒的,相信林东生也会如此清醒,而且齐天翔对林东生的耐力和涵养,也是深深钦佩和充满信心的,可在这样的情势下,只有信心也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点齐天翔更是清醒,也是需要他用语言来缓和化解的。

第五百九十五章 常委决断(6)

    “省政府决心进行机构改革,并且经过了长达几个月的摸底调查,同时对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办事机构的设置构成,以及人员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论证和调研,就是担心这次改革对省政府正常的经济运行和管理工作,产生不必要的干扰。特别是精简人员的安置工作,出现不必要的偏差,势必会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情况。”不管对侯哲海有这样哪样的看法,作为方案和会议的提出者,齐天翔都清楚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在无伤大雅的调侃之后,齐天翔认真地看着侯哲海,接着自己的话意说:“就是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反应,方案对人员安置和流向,就进行了详细的考量,并且设定了相对较长的过渡期,基本上给了分流单位和人员一个缓冲适应期限。”

    齐天翔清楚侯哲海的发难不是针对自己和这个方案,可却也是借此解释方案的良机,因此对侯哲海说着话,眼睛始终在专注地看着他的细微反应,直到看到他轻微地点头之后,才转向林东生认真地说:“方案成型之后,也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进行过测评,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方案根据众多的意见建议,也进行了部分修改和微调。从意见反馈来看,基本反应还是温和的,也有不同的声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要注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

    “这就对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化解了可能存在的矛盾,不但理顺了人心,也打消了很多人的顾虑和担心。”林东生呵呵笑着夸奖着齐天翔,不仅仅只是对他的解释满意,更满意他敏锐的反应能力,随即转向众人说道:“我们三位都已经说了这么多了,大家也都说说吧!集思广益嘛,谁都可以表述自己的观点,赞成不赞成都可以摆到桌面上来。”

    林东生的话语无疑是对会议室气氛的松绑,也使得大家能够长长地舒口气,放松一下紧绷着的神经。会议开始到现在,每一个参加会议的常委,都是在高度紧张中度过的,也紧张地关注着会议的发展和变化。

    省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意见不合,而且是针对省长的议案,三个河海省名副其实的巨头纠葛在一起,着实让人难以适应。其实态度可以明确,站边也好选,可面对随时剑拔弩张的暗斗,谁也不知道贸然插话会带来什么结果。

    尽管都是省委常委,级别相似或相近,可由于分工和所处地位,以及资历阅历的不同,差距还是明显的。尤其是省委书记和省长的职务带来的权威,以及侯哲海专职副书记的威势和后台背景,都使得权力争斗明确和微妙,也使得话题变得敏感。即使在座的都是有着丰富官场经验和政治智慧的省部级高官,也都觉得棘手和难以应对,能做的就是观察和等待,唯一能有的区别就是坐山观虎斗的窃喜,或者是捏着一把汗的担心。

    现在林东生明确让大家开口,除了会议的必要,还有就是对侯哲海挑衅的不屑,以及这场暗斗的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会怎么发展,谁也不知道,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不管问题会如何体现,或者矛盾会怎么出现,都是发展中的必然。做事就一定会有问题和矛盾出现,除非不做事。”杨群生适时地顺应着林东生的话意,微微笑着说:“我们坐在这样的位置上,不管是职责所在,还是全省百姓的期待,都要求我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不然要我们做什么?”

    杨群生很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能够发挥的作用,率先表态不仅仅是他省人大副主任的职务,更因为他与林东生的关系,敲边鼓和站脚助威向来是他毫不犹豫的态度,根本就不需要任何提示,也不用刻意去猜测他的选择。

    杨群生缓缓地望着众人说着,随即转过头来望着林东生笑着说:“困难肯定会很多,可天翔同志的准备工作也足够到位,刚才听到了他的方案说明,特别是进一步的解释,我觉得省政府和天翔同志都做好了充分的预案,应该可以放心大胆地实施了。省委目前能做的工作,就是认真做好统筹和领导工作,尽全力给机构改革提供最大的协助和支持。”

    看到林东生微微笑着点头,杨群生就接着补充道:“我个人的态度很明确,积极支持,全力协助,需要省人大和我个人所做的工作,我会全力以赴,积极做好分内的工作,并尽力做好人大的释法释规工作。”

    “杨主任的态度,让我们这些做具体工作的同志感到踏实,也有了更大的信心。”紧接着杨群生的话语,罗剑略显兴奋地表示着赞赏,而且夸张地笑着说:“也就是杨主任说到的,机构改革工作从设想到规划,以至到现在方案的成型,天翔同志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也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可以说事无巨细,都做到了亲力亲为。”

    罗剑始终都是在观察着林东生和侯哲海的唇来言去,也为齐天翔捏了一把汗。尽管看上去常委会开到现在,都是风平浪静的各说各的,可和和气气的表面之下,却是挑衅和反制的角逐,以及此消彼长的情绪宣泄。

    罗剑并不是很关心争斗的内容,而只关心侯哲海的挑衅可能产生的效果,在这样的会议上发难林东生,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用意和底蕴,这是罗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不合作自可以故弄玄虚,原本图谋职位不成退出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阴阳怪气的冷嘲热讽就有些欠精到了。激怒林东生的结果,只能是加快自己离开的步伐,不到换届之年离开,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真不知侯哲海是怎么考虑的。

    这样的冲突使罗剑感到紧张,即紧**东生的态度,又紧张侯哲海的突然离去,非正常性调整变数实在太多,而自己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他现在能够作的,只有拉紧齐天翔,讨好林东生,争取在省内获得加分因素,别的就不是他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了,无奈却是必须的选择。

    “别的不说,自从有了这个设想之后,天翔同志就单独与我交换过几次意见,既有部门改革的设想,也有事业集团改制调整的思路,甚至连资产处置和保值增值的问题,都考虑到了。这些看似庞杂的问题,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时间并没有给罗剑过多思虑的机会,这是罗剑很清楚的,就接着自己的话意对林东生说道:“虽然分工我负责机构改革工作,可说实话我还没有天翔同志付出的辛劳多,想来感觉自己有些失职了,只能是在下来的具体工作中加倍努力弥补了。”

    “罗剑同志谦虚了,我又作了什么工作?设想是我提出来的,可具体领导和协调工作,还是罗剑同志与周通同志两人统筹的。”齐天翔对罗剑的表态感到满意,虽然对他话语中的溢美之词有些意外,可显然明白他此举的用意,就若无其事地对林东生说:“机构改革工作是全局性的,需要集体智慧共同谋划,这一点显然罗剑同志比我经验更丰富一些,这也是我需要虚心向他学习的地方,能够得到省政府诸位同志的鼎力相助,相信再困难的问题也能顺利解决,对此我充满信心。”

    “你们两人就不要互相谦虚了。”林东生看到齐天翔和罗剑都在对着自己表白,很明白他两人的倚重之意,就呵呵笑着出言制止了齐天翔的解释,赞赏地分别望了望两人,随即才转换了神情,环视着众人,严肃地说道:“看看省政府班子的团结和谐,不能不人有所感慨,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暂时不论机构改革工作的难易程度,只从省政府的一致性来说,就让我充满信心。我看还是刚才群生同志所讲的,对于这次大范围的机构改革,省委不应该再有什么疑虑和担心了,只要认真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放手让省政府统筹解决就是了。”

    林东生说着话,语气不减地继续严肃地说:“省委需要做的,就是根据组成分工,宣传、组织、政法,以及统战和机关党委,包括信访接待,做好本部门范围内的事情就是了。报纸、电视、广播,都要利用自身的平台和优势,做好改革的宣传铺垫工作,组织部门更应该在组织程序上,尽可能多地给机构调整提供方便条件。总之一句话,一路绿灯为机构改革工作保驾护航,这不但是改变机构体系存在问题的实际行动,也是省委各部门自身能力和作风效率的体现,更是省委全会做大做强全省经济规模和活力的具体表现,为社会作出表率,作出榜样来。”

第五百九十六章 常委决断(7)

    “林书记话语不多,却是句句高屋建瓴,既有要求,也有期望,更指明了方向。”听到林东生点名道姓地说到了实质性内容,唐建国坐不住了,迎着林东生严肃的目光呵呵笑着说:“只要是省委的决定,只要有利于全省工作大局,我们宣传系统自然是责无旁贷,必定全力以赴,鼎力为之。”

    唐建国的态度很积极,可话意中却透着质疑和疑虑,而且在讲话之后刻意看了侯哲海一眼,悠悠地说:“全省一盘棋,省委集体决策是走活这盘棋的关键,把关和支持都关乎全省经济社会大局,需要审慎为之啊!”

    “当然我这样说只是提示,并不针对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机构改革工作,毕竟关系到整个省政府经济运行管理,也关系到几万人的工作和生活,不是简单一个方案或一个决议就能确定的。”唐建国慢条斯理地继续说着,眼睛环视着会议室里的众人,然后才是郑重其事地说道:“作为我本人,我很钦佩齐省长过人的胆识和勇气,也对机构臃肿和行政效率低下深恶痛绝,也希望能彻底改变机构和人员混乱的现状,可感情还是不能代替理智,科学决策远比短期的拍脑袋决定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唐建国充分利用语言技巧进行周旋着,尽管只是语言表述,可内里的用意他很清楚,自己的表态大家是应该都能听明白的。起码侯哲海和林东生是能听出来的。

    侯哲海与林东生内斗,只是一种泄愤,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也不会产生任何的效果,完全是徒劳的。这点唐建国很清楚,经过几次的明争暗斗,候林两人的权力争夺已经分出了胜负,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不只是地域的差别,更有的还是能力和智慧的差距,侯哲海不是林东生的对手,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可对于随时可以调离的侯哲海,唐建国却只能是无奈和暗暗地叫苦不迭。

    侯哲海是带着满满的信心来河海走马上任的,这不仅来自于他的自信和自负,也有上层的授意,目标就是明年的党代会和后年的换届全会,应该说侯哲海是踌躇满志的,也是有这个实力的。唐建国就是看中了侯哲海的底蕴,特别是他依仗的高层关系,才心甘情愿地接受侯哲海的暗示,与他走到了一起的。

    唐建国清楚自己的升迁和经历,在河海官场是有着很多非议的,从省纪委副书记位置上被挤走,到转了一大圈后以省委常委的身份出任宣传部长,很多人是不屑的,也是难以让人信服的。这也是他的软肋,所以他只能依靠北京上层的关系,即维系自己的位置和权力地位,也保留着继续上升的通道和可能。

    “有作为才能有座位”,这句被无数人引用的话语,现在实实在在就是唐建国真实处境的写照,他能够顺利回到河海省任职,就是作为一个楔子的作用,目的就是给河海的权力格局增加一些变数,即使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也要成为林东生的政敌们可以利用的力量。

    侯哲海空降河海省委,正是一着谋划已久的步子,唐建国所要发挥的起到的作用,就是协助侯哲海,争夺省委的最高权力,以达到改变河海省本土干部做大的权力格局。如果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唐建国存在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

    随着侯哲海的折戟沉沙,尤其是善于见风使舵的刘正国临阵退缩之后,唐建国就感到了不妙。他清楚自己在林东生眼里什么样,也知道河海省官场怎么看待自己,可却是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撑着台面,他能做的就是继续明里暗里支持着侯哲海,而且在侯哲海不在河海的日子里,为他通风报信。

    他现在能做的,就只有抱紧侯哲海,以及他身后势力的大腿,连脚踩两只船的想法都不敢有,唯有这样才能与侯哲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最坏结果他是不敢想的,也只能期待着随着侯哲海调回北京,担任什么职务不重要,只要不再呆在河海省就好。

    可唐建国心里也清楚,凭侯哲海的资历和能量,都不是林东生的对手,自己在林东生眼里更是一钱不值,支持侯哲海的同时他也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不敢与林东生硬碰硬,能做的就是敲敲边鼓而已,表态也是尽可能地圆滑,只要侯哲海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就行了。

    短暂的停顿之后,唐建国偷眼打量着林东生的反应,看到他的脸色还算平和,就侧脸望着侯哲海微笑着说:“天翔同志有想法、有思路,更有胆略,这也是你们这些学者型干部综合素质高的具体表现,不但有理论支撑,更有总体控制力,这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啊!”

    唐建国表面上吹捧着齐天翔,实质却是不经意地拍着侯哲海的马屁,而且还有意贬低着林东生等常委,仿佛只有侯哲海和齐天翔才有大局观和改革思路,也才有胆略和勇气。

    唐建国这样一杆打倒一船人说法,很快就引来了众人的不满,可在这样的场合,有想法也不好直接发作,只是以目光表示着情绪和感觉。

    “唐部长到底是做宣传思想工作的,善于分类和归纳,简单几句话就给常委们分出了理论派和实践派,只是不知道这种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畅所欲言的也就是杨群生了,他年届退休,已经退出了现职,也就没有什么可顾忌的,更是不怕得罪侯哲海或唐建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改革开放之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时,就已经明确的基本原则,也是这么多年一以贯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准则。”

    杨群生似乎并不只是针对唐建国的谬误,而是在探讨理论问题,目光也不再盯向唐建国,转而面向众人说道:“这方面哲海同志应该深有感悟,也有着很深的心得,还真是用不着我这半瓶子醋班门弄斧。可不管是精通党史理论和新时期党的改革开放实践理论研究的侯教授,还是长期深入基层调研,对基层党建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有着很深刻研究剖析的侯书记,对于省政府提出的机构改革设想和方案,都应该是一个新的课题,新的研究领域,适度的担心和忧虑是必要的,可这并不应该成为障碍,反而还应该成为一种动力。”

    杨群生说着话,有意看着侯哲海,认真地问道:“是不是这样啊!哲海同志!”

    “杨主任快人快语,可却说得非常准确,也非常到位。”尽管对杨群生的冷嘲热讽恨得牙根痒痒,可侯哲海还是大度地看着杨群生微笑地说:“什么专家、学者,杨主任这是说笑了,不过由于多年从事理论与实践的对比性研究,习惯性地对于新生事物有着特殊的兴趣,也愿意就创新性的工作方法,进行专题研究,既是对实践的检验,也是对理论研究成果的丰富和完善,两全其美嘛!”

    侯哲海原本不想再多做什么发言,实现了对林东生的激怒计划,也就完成了此行河海的任务,他也在竭力撇清与机构改革工作的关系,还真是担心过多的涉及这件事情,会给他带来甩不掉的麻烦,或者给他压上一付担子,未来的时间里想要超脱都难。

    可唐建国并不知道他的心思,只是一昧地站队,而且是低级地吹捧,引起了众人的反感,特别是杨群生的反应,这样下去势必会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即使不是林东生的直接反制,就这间会议室里坐着的各位常委,也是能够使他和唐建国更加难堪的,毕竟只有他和唐建国两个人唱反调,力量过于单薄了些。可在现在的情况下,想要争取其他几个持观望态度常委的支持,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侯哲海迅速地调整着思路,目光温和地在会议室众人脸上缓缓扫过,接着明确地说道:“我刚才已经明确表示过自己的态度了,不管是对天翔同志的勇气和胆略,还是对机构改革工作,我都表示赞赏和支持。希望这项利省利民的创新性工作,能够真正改变阻碍我省依法治省和依法行政进程中的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实际问题,提高职能机构行政管理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公正、公平、公开’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仅是对省政府的工作而言,就是对全省的政治昌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以及人民生活的稳步提高,就有着显著和重大的意义。这不仅是事先省委全会做大做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未来几年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必要条件,符合我省的发展实际,也与中央的总体部署高度一致,这就是讲政治的具体表现,也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坚决支持的改革创新。”

第五百九十七章 常委决断(8)

    “侯书记不愧为理论大家,分析和总结的实在到位,让我们不仅感到鼓舞,也是很有启发。”始终关注着会议进程的吕山尊,一直在寻找着切入话题讨论的机会,可面对林东生和侯哲海的暗斗,他也是觉得插话的时机不是很成熟,还容易等到气氛缓和了,才接着侯哲海的话说道:“这一点齐省长和我都深有感触,不管是在中央党校的课堂上,还是拜读他的理论文章,都能够时时感受到他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对时事政治的参悟能力,这确实是我们这些做基层工作的同志,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

    吕山尊满脸笑意地夸着侯哲海,竭力表现出他的虔诚和敬仰,让人觉得他的谦虚,也尽力表现出低调谨慎的一面。尽管有着出类拔萃的身高和雄壮,可吕山尊却很清楚,在这间会议室里,除了省纪委书记洪虎,他是资历阅历最浅的一位。

    要说在这样的会议上,他是完全可以不表态发言的,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目前只针对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办事机构,并不涉及省本级以外的地市政府,更与省会城市的河州市无关。可磊落的本性,爽直的性格,以及对齐天翔的倾向,都使得吕山尊本能地认为,自己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无动于衷,这不符合他做人的原则,也与他和齐天翔的私交不符。

    “要说深入了解行政管理体系,以及透彻地理论研究心得,齐省长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了。”吕山尊一番陈述之后,看到大家的神情都关注到了自己身上,就稳定了一下情绪,提高了声调,会议室里立即回响起他哪浑厚富有磁性的嗓音:“曾经的行政法学家,多年研究比较国内外行政管理的学者,参与和论证了多部行政法律、法规的制度和修改,也对国内多地行政管理和执法工作,特别是依法行政工作进行过调研。现在又从事着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管理工作,无论是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说是感受很深,感觉到位的。”

    吕山尊说着话,认真地望着林东生说:“去年齐省长还在河州工作的时候,就与我探讨过机构调整和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的问题,这个问题他已经关注很久了。如今由他主导并实施的机构改革工作,也算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了,我对这个方案,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充满信心。这次机构改革虽然不涉及河州市,可作为省会城市,我们也要认真学习借鉴,以便为下一步的全面推开,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山尊同志思路就是开阔,很快就能想到借势启动河州市的改革大幕的事情,看起来近水楼台先得月,真是不缪啊!”看到吕山尊率先表态,岛城市委书记赵建国也不甘落后地赶忙接过话来,看着吕山尊笑了笑,随即望着林东生认真地说:“省里的改革,是发轫之举,对我们岛城的工作也很有启发。方案送到岛城后,我随即就与富邦市长交换了意见,并第一时间转给了市编办,要求他们认真领会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精神,立即着手对我市的机构工作进行对待性调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适合我们岛城实际的机构改革和精简方案,力争在地市机构改革工作中走在前列。”

    看到林东生微微颌首表示赞赏,赵建国似乎受到了鼓舞,目光转向齐天翔笑着说:“也就是山尊同志评价的哪样,齐省长的方案不但接地气,而且还是凝聚了多年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实际操作性,我们岛城市一定全力配合,在涉及到一些机构人员的转移安置问题上,一定与省政府保持一致,并且保证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激化,帮忙不添乱。”

    “还是老赵态度明确,立竿见影啊!”本身就不准备发表意见的刘正国,看到河州市和岛城市的两位书记都率先表了态,也就无法再沉默下去了,就慢慢地接过赵建国的话,感慨地说着:“作为组织部门,对于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失职啊!”

    刘正国似乎是在对空说话,既不看任何人,也不与任何人交换眼神,只是自顾自地说着:“省政府下了这么大的决心,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机构和行政管理体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种自加压力的工作作风是让人起敬的,而且改革方案还充分考虑了善后工作产生的稳定效果,这也给我们的组织工作以很大启发。”

    刘正国想着说着,显得很认真,也很轻松的样子。其实只有他自己清楚,这样的表态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一种态度表示罢了。自从他明里暗里疏远侯哲海之后,自己也明显意识到,在侯哲海和林东生两个人的心目中,自己都成为了另类,想要挽回也是不可能的了。

    官场最大的危机,不是困难或突发事件,而是背叛,或者是认为的背叛。这是最不可原谅和饶恕的行为,一旦形成这样的事实,基本上就等于盖棺论定了。这也是刘正国深为懊悔的事情,并为此追悔莫及。

    刘正国不算是林东生的人,可也并没有什么过节和矛盾,而是从两个不同的体系走到了一起。林东生在地市做市长书记时,他们分属不同的城市,而且不在一个竞争序列中,自己进入上升通道后,林东生已经是省政府的副省长。及至林东生成为政府省长,他也成为了省委常委、河州市委书记,而且为林东生省政府的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帮助,为此还引起了时任省委书记的赵浩南的不满,将他归置到林东生一派,有很长一个时期是将他打入了另类的。

    也就是上下的运作转圜,这种若隐若现的猜忌和疑虑才得以消除,而刘正国才得以在河州市市委书记任期结束后顺利回到了省委。可对于组织部长的任命,刘正国是不满意的,按照他的任职经历和年龄,即使做不了专职副书记,也应该是主管党务宣传工作的,而不应该只是傀儡一样的组织部长。

    在外人严重位高权重的组织部长,似乎牢牢掌控着封官加爵的印把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掌握官员的命运,有着万人敬仰的荣光和权力。其实这都是表面的风光,犹如外表光鲜的小姐之下,实质只是一个丫鬟的角色。

    事实上就是如此,省委组织部长虽然掌握着省管干部的考评和升迁,可也只是实质**务工作需要组织部管理,真正的人事安排是很难由组织部安排的。除了部门管理干部升迁的权限,省市政府干部调整一般是都有先期人选之后,才报请组织部任命的,而且很多时候是已经形成了既定事实,才报组织部任命的。

    这都是权力的具体应用,是根本不允许组织部门插手或干预的,不说林东生的强势和权威,就林东生耕耘河海官场几十年的经历,也是包括赵浩南都深感棘手的,更别说资历不如林东生的刘正国了。

    这是权力的直接作用,还有就是长官意志的具体体现,与林东生相同的,赵浩南对干部任免更是上升到了书记权威体现的层面,除了省政府的干部任免会与林东生存在争议之外,省委体系内的干部任免,更是事无巨细一概过问和拍板决定。

    在这种夹板之中,刘正国能做的工作,就是曲意逢迎,不仅发挥不了自己的权势,更是连一点腥也沾不到,更别说建立自己的圈子了。这样经过了这么多年,渐渐的年龄优势已经不那么突出了,仕途却也根本没有继续上升的迹象,心里的焦虑是难以言表是,而在这样持续几年可能也就再没有机会了。

    侯哲海空降河海省委,无疑给刘正国暗淡的仕途生涯带来了一抹亮色,分析了现任省委常委的优劣之后,刘正国看到了自己再走一步的希望,可前提条件还是侯哲海顺利接班林东生,这样的胜算虽然不是很大,可在刘正国看来却是唯一的,也是难得的机遇。

    用不着刻意地迎合侯哲海,只需要倾向性地表露一下,就能够使急于扩充势力的侯哲海欣喜万分的了,而事实上刘正国也确实在侯哲海先期的争斗中,发挥了一些站场助威的作用。可看到来自林东生一方强力的反制之后,刘正国就识趣地退缩了,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角逐,不用较量就分出了胜负,继续紧跟侯哲海,自己的结局会更加难堪。

    可也就是这曾经的站边,也还是为刘正国贴上了背叛的标签,成为了林东生眼中的另类,改变很难,也使得刘正国有些心灰意冷,只能是尽力维持着自己的存在,只求在下来争斗的夹缝中能够独善其身,全身而退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因此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获得一个暂时的平衡也就是了。

第五百九十八章 常委决断(9)

    “对于机构改革方案,我没有什么异议,完全支持齐省长和省政府的工作。”刘正国看到自己的讲话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响应,就难免有些失望地继续说道:“作为省委干部管理工作和作风建设的组织部门,我们也完全无条件地支持和响应省委的总体部署,并尽可能利益省委党校的平台,为省政府转移安置干部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使得这项关乎全省经济工作大局的工作,能够平稳顺利地进行下去。”

    刘正国说等于没说的套话之后,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也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林东生。会议进行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基本上该说的话也都说得差不多了,也该到林东生继续主导会议,进行下一个环节内容讨论的时候了。

    “刚才天翔同志的方案介绍,大家都听到了,部分同志也都相继发表了意见,不管所持的立场和观点有什么样的不同,基本出发点还是支持和赞成省政府这个机构改革方案的。”林东生从大家的目光中,也看出了众人的期待,其实这样的临时常委会,讨论的问题都是相对单纯的,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讲不会陷入僵持的局面。因此迎着众人的目光,林东生严肃地说着:“这说明大家对我省行政管理机构,特别是事业单位存在的乱象,是有着基本共识的,省政府和天翔同志作了我们很多人想做而没有做成的工作,这就是省政府新一届班子,对全省政治经济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

    林东生说着话,目光温和地看着齐天翔,微微笑着说:“方案成型到实施,还有一段时间。这一个时期,省政府尽可能将方案进行分解,并对社会进行广泛发布征求意见,获得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对推动机构改革工作很有必要。同时,省委各部门要利用各自的渠道,配合做好宣传、组织和发动工作,前期造势工作一定要做足。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的粮草就是舆论宣传,就是广泛的民众支持。”

    看到齐天翔认真地点着头,林东生满意地望着齐天翔,随即将目光放到了大家的脸上,缓缓地环视一圈之后,才看向对面做着的秦亮,慢慢地说道:“看看大家还有什么意见需要发言,如果没有的话,就请秦亮同志将草拟的领导小组名单宣读一下,大家进行一下表决。”

    林东生的话有些可笑,方案不需要表决,却要对一份名单进行表决,林东生避重就轻的权威运用,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明知道林东生的言语存在漏洞,可却没有一个人敢于发声点明,而是转而看向秦亮,听着他原原本本地将拟定的名单照本宣科地念了一遍。

    结果根本没有出乎大家的预料,就像每一个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设立的领导小组一样,完全是最高规格名单的复制,不但顺序一致,连担任的职务也是相同的。

    林东生出任领导小组组长,齐天翔担任专职副组长,侯哲海和各位常委,以及省政府的各位副省长按照排序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省委组成部门负责人,省政府组成部门和办事机构负责人,各地市市委、市政府一把手,以及一些社会团体享受厅局级待遇的负责人。领导小组内设办公室,由秦亮和周通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各位副秘书长担任成员,基本上就是一个省委、省政府联署办公的架构。

    这样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只在重要工作或重大活动中组建。前一次的出现还是在中央主要领导同志调研视察河海省,并将河中市的乐井村作为农村党建工作联系点,将要经常来往时,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组建了这么一个领导小组。更早的一次是全省深化改革工作推进中,为了突出领导作用,成立的相同规格的领导小组。

    名单中出现的人员名字不同,职务也有不同,可职务对应的位置却是一致的,也是分毫没有差别的。这种全员参与的高规格领导机构,即体现了一种规格,也表明了一种姿态。省政府主导的机构改革工作,省委最高规格对应支持,这本身就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决心,也对外传递出强烈的信号。

    秦亮的名单念完之后,又对领导小组的形成和设想作了必要的说明。无非是这样设立的出发点和意义,以及所要发挥的作用,这本身就是省委办公厅分内的工作,可每一个人都清楚,建立这样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没有林东生的授意和认可是根本不可能的,或许事先已经送呈林东生审阅过,只是不便明确说明就是了。

    即使是心知肚明,可所有与会的常委们也还是煞有介事地进行着议论,发表着各自的意见。在座的都是高级领导干部,很清楚看透不说透,说透不朋友的规矩,也还都是认真发表着意见,以使得提议不至于冷场,也间接给林东生捧场了。

    随后的表决更是这样,在秦亮的提议下进行了领导小组名单的表决,结果自然是全票通过。这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方案实施都没有意见,谁还会对这个名单产生异议呢?

    方案顺利通过,领导小组顺理成章地成型,这都是齐天翔预想之中的事情,可这么的顺利,也还是让他有些意外。不由环视着众位常委,随即感激地望着林东生,由衷地说:“谢谢大家对省政府的支持,更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机构改革方案得到省委常委会的支持,并由此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统筹机构改革工作,这使我们对今后的工作更有信心了。省政府和我本人,一定会认真细致地做好机构改革整合和人员安置转移各项工作,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

    “天翔同志这是谦虚了,所谓谦虚过分就是骄傲了,不管是机构改革工作,还是全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省政府责无旁贷的工作,用不着谦虚,认真按照总体部署做就是了。”林东生呵呵笑着接过齐天翔的话头,温和地说:“省委、省政府本就是一个整体,目的还是全省政治稳定和社会繁荣,就像这个领导小组一样,本来就是一盘棋,这到什么时候也是不存在异议的事情,不需要有过多的谦让。”

    林东生说着话,神色变得严肃地接着对齐天翔说:“省委对省政府和你天翔同志的工作是满意的,对你的能力和工作思路是满意的,这是省委一如既往的态度,我的态度更明确,始终是你齐天翔的坚强后盾,这就是我的一贯态度。”

    林东生眼光投射到会议室里的各位,缓和了一下语气,慢条斯理地说道:“新一届省政府组成以来,省政府和天翔同志的工作表现,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用不着我多说,大家也都是可以看到的。初期还有人猜测天翔同志的三把火怎么烧?我也关注着这件事,可时至年底,也没有看到轰轰烈大张旗鼓的政绩工程和吸引眼球的动作,这未免让有些人失望了。”

    “要说没有动作,也是不准确的。农业生产,工业振兴,这到年底的机构改革,这也是三件重要工作了。”林东生继续环视着众位,神情严峻地说:“这三件事情都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工作,是需要认真细致地工作,也不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预期的。可省政府却立足于这三件事情,作为开局之年的中心工作,用心和用意都是明确的,也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一番看似明确夸赞省政府和齐天翔的话语,却有着深刻的用意,林东生清楚这种敲打很多人是能够感受到的。说完了这些,林东生似乎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转而缓和了神情,慢慢笑着说:“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也都做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该说结束的时候了。大家看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或者还有什么事情要说?如果没有,这次省委临时常委会就宣告结束了。”

    林东生象征性的征求意见,其实也就是宣布会议结束的明确信号,没有人再说什么,而是一致鼓掌响应着林东生的话语,也给这次会议划上了一个和谐圆满的句号。

    齐天翔附和着大家的掌声,也对这次临时常委会取得的结果感到满心的满意,而更让他满意的还是林东生的态度。林东生对他的期望和支持,是他很清楚的,可这种支持和肯定需要更多的人知道,而今天会议的表态,无疑达到了这样的目的,而且会随着会议的结束,使更多的人知道。

    有了这样满意的结果,齐天翔的思绪又投向了更远的地方,迈过了省委常委们这道坎,下来就是方案的具体实施了。尽管还有不短的缓冲时间,可齐天翔却并不感到轻松,相反到有些沉重起来。

第五百九十九章 百年大计(1)

    “今天我参与这个会议的身份不是齐省长,而是另一种身份---教授和行政法学家,我很满意这个身份,也欣然接受邀请到会。”齐天翔缓慢地走下轿车,对迎上来的河州大学校长韩方全和党委书记谢力军微微笑着说:“既然是以学者身份与会,就用不着你们两个人相陪,还是都忙你们自己的去吧!我自己能照顾自己。”

    “这怎么能行呢?不管是省长,还是教授博导,您都是我们尊贵的嘉宾,怎么能没有陪同呢?”韩方全与齐天翔很熟了,也就不像谢力军那么拘束,热情地与齐天翔握了手之后,笑着接着说道:“河州大学百年校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圣人教化我们这个承继着文化传统的学府,以及我们这些为人师表的腐儒,更是不能轻漫喽!”

    看到韩方全自然得体的应答,引得齐天翔满面满意的笑容,谢力军赶忙不甘示弱地接过话来说:“韩校长这话说的很到位,也表明了我们河大待客以诚的传统精髓了。杀鸡宰鹅有客至,陈酿美酒茅庐香啊!”

    “谢书记出口成章,佳句迭出,让人羡慕啊!”吕山尊呵呵笑着朗声说着,慢慢从人群外边走了进来,边走边说道:“只是这两句之后,可以是‘纵使风霜雨雪临,相唔欢饮总关情’,也可以是‘欢愉宴罢挥手去,从此伯仲是路人’。不知道谢书记想要的是哪种场景呢?”

    吕山尊不温不火地接话,以及恰如其分的诗词吟咏,立即使得欢迎的场面变得欢快起来,看着谢力军略显尴尬的神情,齐天翔与吕山尊客气地握了手,呵呵笑着说:“从老谢的神情就可以看出,他一定是要相唔欢饮总关情的,或者还是‘管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百年河大,可是一顿杀鸡宰鹅就难以为继的?我看不至于吧!”

    看着齐天翔和吕山尊欢快地说笑着,以及谢力军尴尬的神情,还有就是围观人群的兴奋,韩方全赶忙笑着对齐天翔说:“我看咱们还是贵宾厅坐而论道吧!这么多高级别的干部,站在这书香楼门口畅聊,倒是气氛欢愉接地气了,河大可就名誉扫地了,传出去成何体统。”

    “我看还是人家韩校长顾虑的深,省长有的是,教授也不缺,可百年河大却不多,我们不能锦上添花,怎么也不能惑乱校园的圣洁吧!”吕山尊心情很好,也是妙语连珠地说着,随即望着齐天翔劝慰道:“还是登堂入室吧!此时此刻这座校园是没有您随便走走看看的清静之角的。”

    齐天翔听着吕山尊的话语,看着韩方全和谢力军的眼神,特别是看到聚集而来的人越来越多,就无奈地摇摇头笑着说:“人常说江湖身不由己,置身校园也是难有自由啊!”

    齐天翔说着话,没有再过多的谦虚,而是微微笑着随同韩方全走进了书香楼,算是真正走进了河州大学的中枢机构,而随在他身后走进大楼的,还有更多邀请来的各级官员,形成了一股汹涌的洪流,裹挟着进到了书香楼的贵宾室或会议室中。

    书香楼以上个世纪初叶,一位当时名震华夏的文学大家受邀来此讲学,所题的楼名匾额得名。也就是有了这个珍贵的题名和匾额,使得这栋经历了近百年风雨,几经修缮的四层小楼古以保留的,也成为了河州大学校园中所剩为数不多的老建筑之一。这栋四四方方斗拱飞檐的建筑,看似中式重檐明瓦的形制,实际上还是西式多层砖混建筑的模式,只是有了一个中西合璧的飞檐就是了。因其体型巨大,以及鼎鼎大名,在过去的老校园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既做过学术报告厅,也拥有过图的功能,还有过办公楼的过往,随着大学校园里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以及与它共类型的建筑寿终正寝,它作为教学楼的使用功能渐渐在弱化,更多的还是作为百年河大存在历史的见证。

    将这里作为百年校庆的主要接待点,不仅仅只是因为书香楼的鼎鼎大名和悠久历史,而是书香楼周边的人工湖,大片绿地,还有随处可见的植物和树木,在喧嚣的街市包围之下,更像是一个公园般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显示出了河州大学的高雅和品位。

    这也就是近几年才可能有的变化,河大有了新校园,有了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教学环境,更关键的是有了充足的财力和精力,才有了时间来整治这片已经基本废弃的老校园。也只有到重整旧校园的时节,才恍然发现河大能够经历百年,所依仗的并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在省内高校中难以撼动的地位,而是当初建设布局中独具匠心的规划,以及环境的清幽和高雅。

    也只有在重新拆除了见缝插针建起的几栋楼宇,恢复了以往的人工湖和沿湖曲径之后,老校园的风貌才得以重新恢复,而老校区也成为一种文化展示的景观,成为了河大对外展示传统和文化底蕴的重要场所,而老校区所剩不多的几个院系,更是成为百年河大名副其实的骄傲。

    这里现在承载的教学使命已经不多,在这里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也不足千人,这样就更显得老校区的空辽和幽静,也显示出校园的环境和气氛的优美。百年校庆活动在这里召开,无论是设想,还是规划,都显得很有想法,也很有眼光。

    齐天翔对这个校园并不陌生,无论是作为省长,还是曾经的行政法学家,这里都是他很多次光顾的地方,而且校园的整修和庆典活动地址的选择,也还是他拨付的经费,以及参考了他的意见实施的。校园的环境恢复是齐天翔的愿望,早年间作为学者来这里讲学,对于这座百年校园承载着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丰富悠久的人文历史,使齐天翔曾经向往和痴迷。

    可作为客座学者,面对难以寻觅的过往,以及凌乱的建筑,尤其是那座曾经碧波荡漾的人工湖,还有环湖卵石小道的清幽和神秘,齐天翔除了向往之外,就是深深的遗憾和无奈了。学校在扩展,教学规模在扩大,面对经济发展对河州大学的倚重,河州大学没有理由沉湎与历史的辉煌之中而举步不前。

    不仅仅是河州大学这座校园,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滚滚洪流中,继承和发展的矛盾随时都在考量着决策者的智慧和眼光,也被迫在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地方经济中做着选择题。校园如此,名山大川如此,文化研究和保护也是如此。当传统遇到经济,不止是诱惑需要抵御,更有发展和改变的需求需要满足,这也就是选择都是一致的原因。

    齐天翔改变不了老校园的现状,就像他改变不了河州大学在河海省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样,即使是在齐天翔到河海挂职,并成为省纪委书记之后,也只是关注,能够发挥的作用也还是微乎其微的。

    只是到了河州市担任市委书记之后,齐天翔才第一次正式走进河州大学调研,才正式提到了人工湖和校园环境美化的建议,那也是在新校园完全发挥了作用,老校区只是作为附属存在的情况下,齐天翔的建议才有了实际的意义。这一切的基础也就是在校方计划百年校庆的前提下,整修校园,恢复校区的人文历史遗存,使校区不仅仅只是一个教学载体,更应该成为河州市,乃至河海省的一张文化名片,一个有着历史记忆的纪念场所。

    齐天翔的建议发挥了作用,关键还是齐天翔作为市委书记的经费支持发挥了作用,环湖的几栋教学楼和宿舍楼被拆除了,书香楼和求知楼、艺香园等建筑在人工湖周边的古建筑得以修复。最重要的还是已经堰塞的人工湖,经过疏浚之后重新引入了泉水,与校园外的护城河形成了一个整体水系,多年不见的泉水绕城景观再次还原,成为了河州大学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年的时间不长,可变化却很大,齐天翔虽然离开了河州市委,可却始终关注着河大的环境整治,尤其是关注着百年庆典的举办。这也是河海省的高校中,第一个走过了百年岁月的学校,是河海省的一件文化盛事,不但对提升河州市的文化品位,即使是对提升河海省的软实力,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点齐天翔明白,河州大学的管理者更是清楚,很早就开始了庆典的筹备工作,并几次向省政府汇报了庆典筹备的进展情况,而且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将请柬送到了齐天翔手中,邀请的不是省长的齐天翔,而是行政法学家,曾经的客座教授和博导齐天翔。

    对于这样的身份齐天翔很满意,也会愿意以这个身份重游河大校园,不只是回味文化,更多的还是找寻记忆。

    这一点齐天翔很清楚。

第六百章 百年大计(2)

    可齐天翔也没有忘记自己省长的身份,不但自己不能忘记,别人更是清晰地记得,并还要加以宣扬和利用。河海省第一所百年大学校庆,现任省长到场祝贺,这荣耀岂止是日常教学就能获得的,何况还邀请到了教育部的领导到会,盛典必须要有重量级的来宾,才能获得完美的效果。

    齐天翔抗拒不了这形式上的表面文章,也抗拒不了办公厅和学校为庆典安排的活动。尽管请柬明确请到的是齐天翔教授,可齐天翔却是按照学校的安排,早早就赶到了河州大学。

    庆典除了请到了河大历年毕业的精英学子,更请到了国家教育部、高教局,还有国内几家著名学府的嘉宾,以及国外学有所成的学者、专家,要把百年校庆办成河海历史上最为隆重祥和的宣传活动,成为文化传承上的盛事,也是推动河州大学走向全国,跻身全国名校的重要之举。

    齐天翔作为河海省省长,当然不能放弃这个宣传河州大学,树立河海省文化形象的大事。尽管庆典活动是下午三点才正式开始,可因为活动之前还安排了几个会见,齐天翔午饭后就与小张提前出来了,而且是拒绝了周通的相陪,也没有通知孙萍芳副省长一起走,单车独行就来到了河州大学。

    理由很简单,齐天翔就是要在这提前的一些时间里,在校园里走走看看,不仅仅是看看庆典活动的准备情况,更是想看看修整一新的人工湖,还有承载着美好记忆的环湖小道。

    想是这么想,可真正能够实现也还是奢望,齐天翔单车独人出门不假,可前脚出门,后脚韩方全和谢力军就接到了周通的电话通知,要求他们随时准备接待。不仅是校方,就连吕山尊哪边,也接到了周通的电话通知,这也是吕山尊刻意交待周通的。还有教育厅、高教局,河海报社和电视台,也都同步接到了省政府办公厅的电话通知。这也就是齐天翔车到书香楼,韩方全和谢力军已然恭候,而且吕山尊随后也恰到好处地出现,以及大大小小的官员簇拥着齐天翔的原因。

    对于这些迎来送往,齐天翔也是心知肚明,无奈的同时也感到欣慰,毕竟齐天翔需要这样的步调一致,哪怕只是虚面上的表现,也是官场惯例的体现,只能是以平常心对待了。

    一行人簇拥着齐天翔走进了书香楼,也就走进了迷宫一样的所在。很久以来齐天翔都对书香楼独具特色的建筑模式,感到兴趣不减,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奇怪这栋建筑的设计初衷,一栋四层高的砖混结构的楼房,四四方方耸立在环湖绿地之中,青砖到顶的冷色调,加之绿瓦铺就的重嶦飞檐,显得厚重却是有些不伦不类。

    更为奇特的还是楼内的结构,只有一个大门能够进到大楼里面,迎面就是登上二楼的木质楼梯,以及连接一楼的宽敞的走廊,通往两边各个房间,而且是走廊环绕着楼内一圈,所有一楼的房间都由走廊相连。走廊连同的各个房间格局不同,或大或小,可形态却是一致的,也就是只有一面墙壁是有窗户的,而且里面一面的窗户,面对的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天井。以前做什么用处的不清楚,现在却是一个阔大的庭院,与外界隔绝。

    四层的建筑格局的相同的,到顶是重檐作顶,使得天井既有了采光的便利,又避免了雨雪的侵袭。大楼的外墙是青砖垒砌的,内部却是一应的木质结构,木质的地板,木质的墙面,木质的门窗,木质的楼梯,就连灯饰也是木质的。走进书香楼就仿佛置身于木质的世界,材质不一的木料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暗淡幽深的光泽。久远的时间过去,已经嗅不到木料的香气,只是相对于习惯了的白色墙壁,暗黄色的木质装饰显得沉郁、幽静,也还有着一点点的神秘,可整体看上去却显得雅致,透着古色古香的高贵。

    相对于其他几栋尚存一字型砖混结构的老旧建筑,书香楼的建筑格局和建筑风格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就是书香楼得以长期保存的原因之一。齐天翔最初对这栋楼房的疑惑,等到有机会参观了欧洲的古堡群建筑,特别是江西和福建的土楼之后,也就觉得释然了许多,及至翻看了河州大学的校史,特别是书香楼的传奇经历后,也就彻底了然了疑惑。

    河州大学的前身是教会学校,是随着西方宗教一起来到河海的,一起到来的还有医院和教堂,现在说来是西方文化有目的的侵袭,当时却是有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作后盾的,也是面对在东方文明的抵制逐步渗透,并最终站稳了脚跟的。

    初期的文化进入显然是不受欢迎的,而作为教会宗教活动的一部分,传教士和他们的追随者们,当然不愿意过分展示强势的列强姿态,甚至不愿意接受军队和地方政府的保护。这尽管只是一种姿态,可也想要表明文化传承和军事占领的不同,以及教堂和学堂的善意,这也似乎是一切文化异化的必由途径。

    可这样做的后果是教会必须自我保护,必须给他们的学校教职人员必须的安全保障,书香楼就是最初的保护措施之一,所有西方教职人员住宿和办公,都是在这栋封闭的楼宇中进行的。这也使得他们能够平安度过初期敌对的时光。

    也就是在逐步稳定之后,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接受了教会文化,以及西方教育理念之后,书香楼才真正变成了教学的场所。可当初的建设意图和接近西方宗教色彩的装饰风格,尤其是近乎奢华的全木质内饰,使得这栋古堡形制的书香楼,依然是这所大学引以为傲的所在。

    除了建筑和装饰,更多骄傲还来自于这栋楼曾经的主人和住客。教会学校从最初的单纯西方化文化传承,逐渐过渡到与东方文明的融合交汇,时间使得这所学校顺利完成了本土化和东方化。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传统东方文明必然对学校的办学宗旨产生影响,而最大的变化,还就是学校主动引入了东方的文化理念,特别是来自北平的文化大师。

    作为当时中国最为繁盛的文化中心,北平和上海处于鼎足而立的地位,而由于河海地处北方,更容易接受的还是传统文化中心---北平的传承。当时最负盛名的清华堂和北平大学,又是人文荟萃、名师辈出的所在,当然也被当时的河州大学所青睐。一些文化名人,特别是文化学者,纷纷被邀请来河州大学任教和游学,其中就有为书香楼留下墨宝的哪位名人。

    多年时光翻过,当年的教会学校已经不复存在,可作为河海省独具人文特色的高等学堂,也还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有着新知识的学子,成为河海省,乃至北方地区一所著名的学府,有着文化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国之后,河州学堂结束了教会管理的历史,成为了公办高等教育机构,并正式更名为河州大学,开启了作为河海第一大学的新篇章。不仅仅是在河州市,就是在整个河海省,也是鼎鼎大名的大学,河海省和河州市,都倾注了最大的财力和物力,并在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配置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倾斜,使得河州大学成为全省高校的第一,并长期保持着这种强势的地位。

    由于是全省最具盛名的高等学府,成为各种人才成长的摇篮,多年来更是为河海省培养了大批学者,以及更多的干部。这些从河州大学走出来的官员,在各种方面给予母校尽可能多的关照,使得河州大学的盛名更加的坚不可摧。

    历年来,究竟有多少干部出自于河州大学,这样的准确数字估计连校方都难以统计。这么多年来,河州大学毕业的,以及不是河大毕业,却是在大学进修升级文凭的,或者就是在这里镀金的官员,确实难以具体统计。全省各级机关和权力部门,有着河大教育经历的人员,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即使粗略的估计都很难。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这么多年来,省教育厅和高教局,以及各地市教育系统的一把手,几乎无一例外毕业于河大,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或者说是传承。没有人觉得奇怪,似乎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全国知名的高等学府,综合性大学,拥有几乎涵盖所有学科门类的院系,在全国都有竞争力的人文教学实力,即使没有百年悠久的历史作支撑,仅仅是现今几十个院系,十几个独立学院,几千名教职员工,数万名学子的大学。这些都足以使河州大学骄傲,而且也很难有实质性的竞争者,更别说超越者了。

第六百零一章 百年大计(3)

    齐天翔在韩方全和谢力军,以及众多官员的簇拥下,被请进了一楼的贵宾厅。齐天翔和吕山尊相继落座,其他的人员也都有序就座之后,也就预示着河州大学百年庆典活动,从此刻也就正式开始了。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齐省长,吕书记莅临河大,参加河大百年校庆,表示欢迎。”坐定之后,韩方全率先开口,代表校方发表着致辞,热情洋溢地说着:“河州大学走过百年风雨历程,倾注了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有今天这样的成就,更是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河大的骄傲,也是每一个河大学子的骄傲,更是社会的骄傲。”

    “行了,行了,你这一套冠冕堂皇的话,还是放到一会庆典致辞中说吧!”吕山尊摆摆手制止了韩方全的讲话,笑着看看齐天翔,然后才是对韩方全说:“齐省长提前过来,不是听你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的,这里也都没有外人,用不着这么端着。你也不是不知道齐省长的性格和办事方式,还是把你们庆典的准备情况,以及庆典前的活动安排说说吧!”

    吕山尊的话语虽然不客气,可神情和语气却是温和善意的,立即引发了贵宾室里一阵轻笑,也算是将刚开始的局促气氛缓和了一些。

    “吕书记说的没错,这里没什么外人,你老韩也不是靠耍嘴皮子办事的人,这么一段时间你们也都辛苦了,这些省政府都看在眼里了,吕书记更是清楚,到时候表彰的时候,少不了你们校领导班子的奖励。”齐天翔微微笑着看看韩方全,又看看谢力军,以及其他几个校领导班子成员,平易温和地夸奖着,还有些微的玩笑,然后才是诙谐地说:“刚才车进大门的时候匆匆看了一眼,庆典准备工作有了一些气氛,气球啊,拱门啊,彩旗啊,这些该有的都有了,礼仪人员和仪仗的阵势也都可以看出个模样来了。一会鞭炮齐鸣,再加上个鼓乐喧天,来宾们一进场,就算是齐了。”

    齐天翔说着话,瞬间收起了戏谑的口吻,认真地看着韩方全说:“商业活动大多都是这个阵势,农家娶媳妇比这还热闹,如果河大百年校庆是这么一个阵仗的话,不搞也罢。所以说庆典的关键还是为今后河大下一个一百年的发展谋划,来了这么多嘉宾,请了这么多海内外企业家,还有历届学有所成的精英学子,不是请来凑热闹的,要发挥效果,更要有所利用,以使庆典活动富有意义,这才是百年校庆的目的。”

    齐天翔的话音刚落,贵宾室里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韩方全笑着对齐天翔说:“还是齐省长目光远大,这掌声也就是在座大家的心声,表达的也就是渴望河大下一个一百年更辉煌的心愿。”

    “河大百年校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展示成就,也还有启示未来的用意。”韩方全缓和了一下情绪,接着对齐天翔说道:“今天下午的庆典,只是庆典活动的一部分,也就是您说到的农家娶媳妇,图的就是个热闹,包括晚上的庆典晚宴和文艺表演,也都是想营造一个隆重、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使每一个参与河大百年校庆的嘉宾,都能感受到河大的热情和盛意。”

    看到齐天翔神情温和地耐心倾听着,韩方全看了看吕山尊的表情,然后继续说道:“其实明天才是展示河大校庆的开始,除了学术研讨,嘉宾论坛,还有学生交流这些活动之外,一些校际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展览展示活动,也会相继推出,这之后的三天时间里,校庆才算是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到时候还希望齐省长和吕书记亲自关照才行啊!”

    韩方全说着,看到齐天翔微微笑着,并没有接话的意思,就顺着自己的话意接着说:“一会庆典开始之前,齐省长要与教育部的薛阳平副部长会谈,庆典之后还要接见河大老校友,然后是明天的学术讲座。活动安排已经提前送呈您了,切望您大力支持。”

    “支持,我肯定支持,不但支持,还会全力协助!”齐天翔一连声笑着说着,看着韩方全呵呵笑着说道:“你韩校长忙活了几个月的重大工作,我能不支持吗?吕书记能不支持吗?不支持我们来干什么?还有在座这些教育系统的头头脑脑,他们来干什么?河大百年校庆,不但是河大的事情,也是河海省和河州市的事情,办好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齐天翔的话又引发了一阵善意的笑声,齐天翔今天情绪很好,言语轻松诙谐,表情也是非常的放松,全然没有往常严肃的神情。这很多人都可以看的出来,韩方全更是全然看在了眼里,感觉舒服的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欣慰。

    齐天翔的放松给了他明确的信号,那就是齐天翔对庆典的筹备工作进展是满意的,也是赞许的。这自然不是刚才自己的几句话汇报达到的效果,而是前几天送呈齐天翔审阅的庆典方案起到的作用。

    自从去年开始启动庆典筹备工作之时,韩方全的全部身心就都在这校庆上了。请求送呈当时的省长陈能亮之后,很久也没有见到省长的批复,秘书长周通和孙萍芳副省长都相继受托催促过几次,可陈能亮的关注点却并不在这上面,不是推脱,就是敷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市委书记齐天翔。

    对于齐天翔这个人韩方全不陌生,甚至说很熟也不过分。作为这所百年大学的当家人,也是国内知名的法学家,很多年以前就与齐天翔认识,而且所走的也是与齐天翔相近似的道路,在自己就学的大学学习深造,成为法学院副院长和专家教授,都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学者。所不同的是齐天翔走的是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而韩方全却是一路从学者走到了大学校长的位置上。

    韩方全与齐天翔相熟,还是源于十几年前中央党校的创举。为了使来党校学习深造的高级领导干部加深理论修养的同时,加深经济理论学习,熟练掌握经济法律法规的运用和实践,党校邀请了国内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来党校讲课。韩方全作为经济法学家,与行政法学家的齐天翔成为了短暂的同事,尽管只是不长的时间,可由于兴趣相同,爱好读书和研究的习惯相仿,很快就成为莫逆之交,并成为了文友长期保持着通信联系。

    齐天翔的河州大学客座教授和短暂讲学,就是在韩方全的游说下成行的,在河大讲学的日子,更是得到了河**学院副院长的韩方全无私的帮助和关照,使得他们之间的友谊更近了一步。齐天翔挂职省纪委政研室之后,尽最大的努力低调蛰伏,既不参与单位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尽量不参与同事之间的聚会或活动,工作之余能交往的就是井镇林的省立医院,另外就是韩方全的河州大学法学院。

    相对于井镇林的省立医院,韩方全的法学院能够给齐天翔更多读书和思索的机会,可以说在最初来到河海省的几年,齐天翔最频繁交往的,也还是这两位无私友善的老大哥,以及他们给他提供的平静的环境空间。

    齐天翔担任省纪委书记,特别是有了省委常委的身份之后,行动的自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可见面少了,电话交流却并不少,即使是韩方全走到河大校长,乃至有了省政协副主席的身份之后,也还是如此。

    齐天翔成为河州市委书记,韩方全祝贺的同时,却并没有请他帮忙的意思,毕竟河州大学是省管院校,与地方政府的交道不多,也就是在陈能亮不冷不热的拖延中,韩方全才无奈地想到了齐天翔,希望得到齐天翔的帮助。

    百年校庆是河州大学历史上的大事,可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人、财、物支出,管理、领导、协调都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而且很多事情也是校方难以解决的,省政府统一领导会解决很多问题,这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齐天翔对于韩方全的求助,没有过多的迟疑,可也并没有大包大揽下来,而是高调到河大调研,务实地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倒逼陈能亮明确表态支持,并使得河大校庆进入了省政府的工作程序,进入了正常的运行轨道。

    有了省政府的明确态度,加之河州市政府全力的协助和支持,校庆的筹备工作异乎寻常的顺利。齐天翔就任省长之后,更是召开省政府办公会,专题协调河大的环境整修和美化工作,并在人员和经费方面,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倾斜,使得校庆有了更好的基础。

    正是有了这实实在在的关注和支持,才使得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并如期召开。这不能不使韩方全感叹,并深深地感激齐天翔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307/ 第一时间欣赏震动最新章节! 作者:河南老张所写的《震动》为转载作品,震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震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震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震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震动介绍:
河海省纪委拟任书记齐天翔突然出现在远离省城的平原县,引起了官商两界不同反应和巨大震动,由此震动也抽丝剥茧般引出了一系列贪腐和官商勾结案件,活画出形形色色的各样人群粉墨登场。作品在叙事的同时,对现今社会生活中诸多矛盾和现象,进行了剖析和思考,试图通过不同阶层,不同观点思考的碰撞,全面真实地勾画社会的整体现状,以此寻找改变和坚持的动力。既有高层运筹帷幄的政治智慧,也有基层官场斗智斗勇的政治角力,既抨击了贪官的丑恶行径,黑道的恶行暴戾,也着力洞察贪官的心路历程,以及产生这些丑恶现象的环境和发展轨迹。同时讴歌了以齐天翔为主要代表的新生代领导干部的努力和坚守,以及信念和信仰的可贵。震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震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震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