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文阅读

作者:木林森444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txt下载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七章 德国使团(七)

    这时灯光又暗了下来,显然是在下一环节做准备。

    王妃夫人饶有兴趣的问蒋怡道:“接下来还会带我们什么惊喜呢?女士。”

    蒋怡微笑道:“接下来的节目是汉服展示,可以让您充份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王妃夫人似懂非懂道:“什么是汉服?”

    蒋怡道:“汉服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服装,您应该知道,中国虽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汉族占据了极大多数,汉服就是汉民族的传统服装。”

    这么一解释,王妃夫人也明白了7、8分,于是点了点头,道:“好,我十分期待。”

    其他的来宾大多都从这次表演的预告上知道,这次表演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汉服展示。老实说“汉服”这个词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己经绝迹了200余年,现在中国的日常服饰其实都是满化以后的造型,而且如果是在康乾时代,那怕是嘉道二朝,这两个字都是绝对的忌禁,甚致有可能引发一场大规模的文字狱。但现在,时代己经变了,华东**就敢堂而皇之打出“汉服”两个字,而且大加的宣扬。而来宾也都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毕竟元老们都是自称明朝的后裔,那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尽管他们的行事作风习惯和传说中的明朝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

    就在这时,在舞台端头的照明灯光亮了起来,而且在舞台上冒出了一层白烟状的气体,王妃夫人也吓了一跳,道:“这是着火了吗?”

    蒋怡笑道:“您请尽管放心吧,王妃夫人,这并不是着火,而是舞台效果而己。”

    说话之间,音乐再起,歌声传来,

    月初升 伶人上妆

    我描眉 凤冠配霓裳

    水袖轻舞长歌似酒香

    ……  ……

    这一次无论是词曲,都带着很浓烈的中国古风风格,当然这是指旧时空里那种经过现代改进过的中国古风,再加上是用电乐器演奏,和真正的古曲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不过没有人会在意这点,德国人当然不懂,而来宾们大多都知道元老们就喜欢这种调调。再说今天可不是来听古曲,而是来看汉服的。

    而就在这时,只见舞台上人影摇拽,从舞台左右各自走出了4个纤秀美丽的女子身影,而且舞台上的射灯亮起,直照在每个人的身上,可以让人看得十分清楚。

    在舞台左边的第一个女子穿着一身水绿色的衣裙,窄袖笼烟,长裙拖地,肩臂上挽着一条青花色的长纱巾,发挽云髻,上插步摇,云鬓花颜,眉眼如画,清秀绝伦。

    第二个女子则是一身紫红的衣裙,长袖如云,满身披帔带绶,飘遥若仙,头梳飞天髻,满头簪环珠翠,宝光流转,柳眉秀目,娇媚动人。

    第三个女子穿着一身明黄色衣裙,上绣牡丹花图案,宽袍大袖,头带凤冠霞帔,灿烂夺目,满身环珮玉诀,叮当作声,气度高雅,雍荣华贵。

    第四个女子,也就是最右边的那个,头带白毡巾,身披猩猩红的毡毛斗蓬,边缘是一圈白色绒毛,内衬朱色衣裙,足登高筒皮靴,怀里抱着一个琵琶,到是有几分异域风情。

    这四名女子一登场,立刻引起了台下一阵惊叹,不仅是因为这四名女子的扮像、服装确实十分惊艳,再加上灯光效果,以及干冰制烟烘托出的云蒸霞蔚气氛,使得整个画面美伦美焕,仿佩是天上的仙子降临一般。

    就连德国人也都看得目不转晴,王妃夫人抓住海因里希亲王的手,惊叹道:“太美了,亲爱的,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场景。”

    海因里希亲王也道:“是啊,这真是太神奇、太奇妙了,我想就是阿佛洛狄忒降临,也会相形失色的。”

    当然来宾中有不少人也己经猜出7、8分,看舞台上的这4名美女造型,大约是扮演中国传统的四大美女,身穿绿衣,臂挽轻纱的西施;紫红衣裙、流云长袖的是貂婵;凤冠霞帔的杨玉环;怀抱琵琶的是王昭君。

    其实这四大美女的造型是剧团仿模旧时空里某舞春晚的一个节目,虽然现在的舞台效果,不能和旧时空相比,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可以完胜其他所有的舞台效果。而且可以充份利用四大美女的造型来展示汉服的风采。

    而猜出了4名美女的扮演对像,来宾们的兴趣更浓,因为四大美女的名头实在太响,历来都是各种戏剧中的热门曲目,但一则是没有人看见四大美女同台出演的剧目;二则这次看到的造型和任何戏剧的扮像都明显不同,不仅更为美丽,再加上各种舞台效果的映衬,更是显得新奇独特,与众不同。

    其实这四大美女的服饰造型并不算是真正的古版汉服,而是在旧时空里,经过现代改良过的,并且带有很强的二次元风格元素,当然服饰更为繁复华丽,极尽繁华。不过来宾们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汉服是什么样子,既然元老们说这就叫汉服,那就是汉服,毕竟众人都是来看表演的,并不是作服装研究,再者说这四大美女的服饰造型似乎也确实有那么点意思。

    就在众人的惊叹声中,表演开始,4名美女一个一个的依次沿着舞台走来,翩翩起舞,并且每人都有十数名伴舞的女孑,虽然衣饰各有不同,但都是一色的发挽高髻,长袖长裙的古装造型。等4个人都依次舞毕之后,又一起上台起舞。其实表演的舞姿到并不复杂,无非也就是踢踢腿、扭扭腰,摆出几个美丽的造型而己,但由于现场的灯光变幻不定,照得舞台上流光异彩,缤纷灿烂,加上云蒸霞蔚的雾烟效果,仍然让在场的观众们看得如醉如痴,后来叫好都忘了。

    一直到整个表演都结束了,表演者都退回到后台了,众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都还沉浸在刚才的视觉盛宴中。

    而这时在后台,己经像是开锅了一样,剧团的三名负责人和扮演4大美女的4名演员或是击掌相庆,或是热烈相拥,甚致潸然泪下。

    这次表演,由其是最后一场汉服展示,尽管是模仿,但也确实是花废了剧团的大量心血,由其是4大美女全部都是由剧团的女元老出演的,因为只有女元老才能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气质,而本土人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

    而且和华东**别的部门或团体相比,剧团的发展确实要艰难得多,尽管表演的活动不少,但缺人始终都是剧团面临的最大困境,因为有音乐、舞蹈基础的归化民极少,而且华东**又禁止剧团从毕业的学生里选人,毕竟现在差不多是那个部门都缺人,因此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材,怎么能让他们去剧团里,华东**可还没有奢侈到这一步。但这就给剧团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没有足够的人手,在早期的演出,基本都是元老亲上场。

    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剧团里看不到前途,因为和其他的部门、企业团体相比,剧团的发展前途确实是有限的,毕竟这个时代的文化娱乐产业还不能远和旧时空相比,因此元老们一个又一个的离开剧团,转投到其他的行业中,从最初的30余人,到最终留下来的只有12个人,当然留下来的都是那种属于艺术气质较强的人。

    这么点人显然是不足以支持剧团的演出,因此经过众人的协商之后,终于决定采取兼并戏班子和招募妓女,这两种方式来扩大剧团的人员。

    戏班子的人在这个时代也算专业演员,尽管唱戏和剧团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但毕竟是有音乐和动作基础,因此上手自然要快一些。而妓女基本是古代中国文化知识最高的女性团体,由其是较大规模的妓院,都会有专人来教妓女曲乐弹唱、甚致是填词作诗。

    这个时代的戏班子多如牛毛,华东**当然有不少,但绝大部份都混得不怎么好,只能走村串乡,赚几个小钱,剧团虽然在华东**里排不上号,但要兼并几个戏班子却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华东**虽然没有禁制妓院,但做了严格的限制,不仅对妓院进行定期检查;妓女持健康证才能上岗,同时严禁妓院购买**,再禁止逼良为娼,一但被发现,妓院就会被立刻关停,经营者也会下狱判刑。不过在一开始的时候,不少妓院的经营者对此都颇不以为然,毕竞这几千年来是这规据,开妓院那有不买人,那有不逼良为娼的。但华东**还真没把几千年的规据放在眼里,该抓就抓、该关就关,托什么人情关系都没有用。等到妓院的经营者都明白过来,这几千年的规据在华东**这里还真不好使,华东**治下的妓院己被关停了7、8成之多。

    当然妓院的经营者被抓,妓女们大多都被无罪释放,不过剩下的妓院可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妓女,因此有的成了单干户,有的则干脆从良转行。不过剧团要从中招人,就再容易不过了。

    就这样剧团兼并了3个戏班子,又招募了一部份弹唱出色的妓女,这样才算是把剧团的班子给搭起来,然后又手把手教她们唱歌、跳舞、表演、走台步等等,可以说确实是一路艰辛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

    演出结束之后,海因里希亲王带着王妃,以及使团的全体成员来到后台,看望出演的人员。因为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欧洲各国对于艺术工作者还较为尊重;何况最后的汉服展示中,4名主演都是元老,海因里希亲王知道,在华东**,元老就相当于是贵族的身份,因此于情于理,都应该主动去探望一下。

    而来到后台时,出演4大美人的元老还没有换衣御妆,海因里希亲王夫妻和她们一一握手,又合影留念,最后还来了一张大合影。而王妃夫人也和蒋怡约定,明天一早就到伍人集团试衣定妆。

    随后李松晨又陪目亲王夫妻和使团的全体成员在购物中心里转了一圈,让众人看到购物中心里丰富的商品,以及这种集中化、规模化、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商业模式。

    中午的时候,李松晨又设盛宴招待德国客人,让德国人品偿中华美食的味道。而在下午,则是安排德国使团的成员观看电影。

    海因里希亲王在华东**1年多的时间,己看过不下20部电影,但德国使团的其他成员都是第一次看到电影,而电影的效果,又再次让使团成员感到震憾,因为无论是画面效果、声效都实在是太逼真了,简直就像是真实存在的一样。

    总之这一天的经历给德国使团的成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像,以至于在很多年之后,提起这次中国的访问之行,每一个人都还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第二天,使团也开始了正式的工作,而王妃夫人则如约来到伍人集团,挑选并试穿衣服,又由蒋怡陪同在购物中心里购物,以及品偿各种中国美食。当然在这段时间里王妃夫人也不全是购物试衣、吃吃喝喝,也参加了不少社会活动,访间医院、学校,参加教堂的弥撒活动等等,其实也过得非常丰富。

    而德国使团则和华东**由青岛派来的官员进行访问前的协商,各自向对方提出了对这次访问的述救,以了解对方对这次访问的期望目标,以及自己的应对,以评估这次访问的成果。

    德国方面提出的述求是:希望和华东**缔结同盟;加强双方的军事合作与交流;希望华东**能派人担任德国海军顾问。

    华东**提出的述求是:加强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深化合作与交流;建立伙伴关系;从德国引入部份先进技术,主要包括有大口径火炮的制造技术、表面硬化的渗碳钢板技术、蔡司光学技术、合成氨技术等;用婆罗洲上的部份地区交换德国在非洲的部份殖民地区。

    而收到了对方的述求之后,双方也都立刻对这些述求进行评估。

    德国使团一连讨论了两天,认为华东**提出的这些述求基本都是可以接受的,和德国提出的述求也并不矛盾,因为一但双方缔结了同盟关系,那么也必然就会加强全方位的深化合作与交流,这对德国也并没有什么坏外,由其是双方加强经贸合作,对德国的工业产品出口,打开远东的市场,发展经济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不过德国对建立伙伴关系是什么意思,有些拿不准,因为德国人是第一次在外交中遇到这个词,当然从词面来理解,到没有恶意,“伙伴”就是“同伴”甚致可以说是“好朋友”的意思,因此可以是指两国缔结友好关系一类,当然这比缔结同盟要差了几个层次,但这也许是华东**的一种试探,毕竟同盟关系的建立,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至于华东**希望从德国引入部份先进技术,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这些技术并不是什么不可跨越的,德国也不过是领先其他国家一步而已,一般来说只要是持续投入研发,5-10年基本都能够研发出来,何况这些技术也不是只有德国有,其他国家也能够提供,因此只要价格合适,是可以向华东**出售的。

    而华东**希望婆罗洲上的部份地区交换德国在非洲的部份殖民地区,到真是德国没有想到,不过这个交换德国是乐于接受。

    德国是一个新兴的帝国,占据的殖民地并不多,主要集中在非洲,包括后世的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肯尼亚、喀麦隆、多哥、纳米比亚等地; 而在亚洲则包括萨摩亚、所罗门群岛、加罗林群岛、瑙鲁、马绍尔群岛、新几内亚以及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的部份地区,而在这其中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的部份地区是刚刚从荷兰那里得到,是做为调停华东**与荷兰的报酬。

    不过总体来说,除了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的部份地区之外,德国的其他殖民地的价值并不大,由其是在亚洲地区,基本都是一些偏避的荒岛,基本没有多少开发的价值,只能算是聊胜与无。因为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都是荷兰经营了多年,得到了充份的开发,并且有较为成熟的贸易航线。而如果德国能够在婆罗洲上获得一块殖民地,则可以和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形成一个海岛区,进行开发,并依托华东**的力量发展殖民地经济。

    于是最终德国使团对华东**的这些述求的评估结果是对这次访问的结果持乐观态度,就算不能立刻达成缔结同盟的共识,至少也能让双方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为进一步的缔结同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德国使团将评估的结果发回到国内,而很快就国内的回复,基本同意使团的评估,可以按照评估的结论进行这次访问之行。不过对于缔结同盟,德国国内还是要求使团尽力争取。

    收到了国内的回复之后,海因里希亲王也松了一口气,这时德国使团己在上海停留了9天的时间,而王妃夫人在这段时间里,购买了大量的物品,仅是衣服就有16套之多,由其是那天最后展示的四大美人的服饰,全部都定购了一套,其他的物品还有瓷器、刺绣、木雕等工艺品。于是亲王也赶忙向李松晨提出,希望立刻动身去青岛,否则王妃夫人还不知道会买多少东西。

    于是李松晨也立刻向青岛报告德国使团的要求。

    在这段时间里,青岛方面对德国方面提出的述求也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其实德国方面的述求基本都在华东**的预料之中。当然这也并不是很难预料,毕竞现在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己经形成,而德国的身边仅仅只有奥匈帝国这个铁杆盟友,另一个同盟者意大利还在左右不定,不能信任,而且还深陷入两面作战的战略困境中。而德国要摆脱这种战略困境,就是和华东**缔结军事同盟,利用华东**牵制俄国,这样德国就可以全力应对西面的英法两国,尽管仍然是以一敌二,但由于只用应对一面,压力还是可以大减,何况英国是海军强国,陆军并不足为虑。

    但对于华东**来说,虽然现在和德国的关系良好,并且合作也在不断的深入,并没有必要把自己和德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首先是现在华东**的势力己成,在亚洲地区发生战争,哪怕疣是日俄两国联手,华东**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足以应对了,并不需要德国的力量;至于在欧洲发生战争,无论谁胜谁负,其实和华东**的利益关系并不大,华东**可以给德国提供必要的帮助,但没有必要替德国火中取栗。因此华东**才向德国提出建立同伴关系,而非结盟的述求。

    虽然现在华东**还没有对在未来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持什么立场进行决策,但有一点是基本可以确定,尽可能的不要介入这场战争,毕竟在未来10年,甚致是20年内,即使是华东**己经完成了国家统一,但还是应以发展经济、发展工业化,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为主要国策,尽可能不要介入外部的战争,即使是由于某些因素,不得不发动战争,但也是只限于在亚洲地区,而对欧洲地区的争夺,华东**当然没有必要直接介入。

    除了结盟之外,德国的其他述求到是都可以接受。因为加强军事合作交流,还是派人担任德国的海军顾问,都不是什么难事,对华东**也是有利的,属于给德国提供必要帮助的范围,只要不被德国拖入战争中就行。

    而华东**提出用婆罗洲的部份地区交换德国在非洲的部份殖民地区,则是一个提前布局,尽管目前华东**的主要目标还是在国内,而非是国外,更不要说是遥远的非洲大陆,但从长远来看,早晚都要走出这一步,因此现在只是在非洲大陆上先设立一个立足点,为将来做打算。

    即然双方对各自的述求都有充份的了解,也进行了足够的评估,因此正式访问也就可以进行。于是在收到了李松晨的报告之后,青岛方面也立刻要求李松晨安排轮船,送德国使团离开上海,到青岛来。(未完待续)

第六十九章 德国使团(九)

    德国使团到达青岛,也受到了华东**的隆重欢迎,红毯铺地,警车开道,还有仪仗队接受简阅等等,显示华东**是十分重视德国使团的这次访问。

    欢迎仪式结束之后,双方立刻展开了正式的会议,毕竞礼仪什么的都是虚的,重点是双方的述求。华东**方面是由行政院长王云鹏为代表。

    双方见面之后,海因里希亲王首先道:“王院长,我代表德国**,正式向华东**提出缔结战略同盟的意向。我们认为,缔结战略同盟对我们双方都有巨大的利益。因为在这次远东战争之前,法俄、英日都已经结成了同盟关系,而就在前不久,法英、英俄也都先后签走了友好协议,再加上日本,虽然四国并没有正式结成同盟,但这个趋势巳经十分明显了,无论是在远东还是在欧洲,对我们德国、华东**都会造成巨大的战略威胁,因此我们只能联起手来,才能有效的应对这种威胁,缔结同盟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这样我们德国在欧洲,华东**在远东,形成互相支援,完全可以牵制英法日俄四国。”

    王云鹏道:“亲王阁下,德国的这个建议,我们己经进行过认直的研究,我们首先认同德国关于当前国际局势的判断,英法日俄四国因为各自的原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联合起来了,并且正在朝着同盟的方向发展,如果在几年之后,四国签定一个同盟条约,这也并不意外。”

    海因里希亲王点了点头,道:“是的,我个人甚致认为这是一种必然。”

    王云鹏道:“任何的同盟都会有一个对手,而四国的联合,甚致是将来的同盟,那么对手应该就是德国和我们华东**,我想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议的。而且这四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可小视,势力更是遍及亚欧大陆,确实可以给我们两方都造成巨大的威胁。”

    海因里希亲王笑道:“对,这是非常正确的判断。那么华东**对于我们的结盟提议是怎样决议的。”

    王云鹏道:“亲王阁下,我们经过研究认为,现在我们双方就缔结军事同盟,条件似乎还并不成熟。”

    海因里希亲王皱了皱眉,道:“院长先生,您是否能够详细的解释一下,为什么你们认为缔结军事同盟的条件并不成熟?”

    王云鹏道:“首先英法俄日四国现在还并没有缔结正式的军事同盟,现在只有法俄之间,英日之间才签定了军事同盟条约,而且英日之间的军事同盟还必须是在受到两个国家同时攻击时才能生效,因此就目前而言,英法俄日四国之间关系还十分松散,虽然对我们和德国造成重大的威胁,但这种威胁并不是迫在眉捷的。”

    海因里希亲王道:“但院长先生刚才也承认,华东**也作出判断,英法日俄四国正在朝着同盟的方向发展。”

    王云鹏笑道:“这仅仅只是一种发展趋势,但距离真正的同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其中的变数还很大,如果我们现在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将会进一步刺激英法日俄四国,加快他们组成同盟。”

    海因里希亲王沉默了半响,道:“好吧,这个理由我会向国内报告。”

    王云鹏道:“哦,这只是我们认为结盟的时机还不成熟的第一个理由。”

    海因里希亲王微微一怔,道:“那么还有第二个理由吗?”

    王云鹏道:“当然,第二个理由就是我们两国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坦白说即使是缔结了同盟,更多也是形式上的同盟,很难形成有效的互动。”

    海因里希亲王道:“德国与华东**的距离和英国与日本的距离应该差不多吧,即然英国可以和日本结成同盟,那么德国与华东**为什么就不能结成同盟呢?”

    王云鹏道:“首先是英日同盟的主要目标是俄国,其实是由英国出钱、出武器,日本出人对付俄国,而英国只是牵制法国,而我们和德国之间的同盟是针对英法日俄四国,面对的局面要比英日同盟复杂得多;其次是英国在远东地区本身也大量的殖民地,因此他们之间的结盟是可以形成良好的互相。更为关建的是,一但有战事发生,我们不可能派遣军队去欧洲打仗,而德国想必也不会派军队到远东来参战。”

    海因里希亲王道:“这一点华东**是不是想得多了,德国和华东**的距离虽远,但要互动也并非难事,一但有战事发生,华东**根本不用派遣军队去欧洲参战,只需要在远东地区进攻俄国或英法两国的殖民地就行;反之我们德国也是如此,只用在欧洲对英法俄国发动进攻就可以了。”

    王云鹏道:“不不不不,我想亲王阁下是误会了,我们的意思是,虽然我们华东**和德国现在确时面临着共同的威胁,但因此而发动战争的利益未必就是一致的。比如这次远东战争,其实和德国并无利益冲突,如果我们双方缔结了军事同盟,德国就必须在欧洲进攻英法俄国,这等于是将德国拖入了战争;反之也是一样,如果德国在欧洲和法国、俄国发生战争,也未必就会符合我们的利益,这主要是由于德国的利益主要是在欧洲,而我们的利益则是在远东,坦白说我们双方的利益重合点并不算多,因此如果我们缔结军事同盟,只会形成互相捆绑,这对我们双方都并非有利。”

    海因里希亲王认真的想了一想,也承认王云鹏所说的确实有道理,德国希望与华东**结盟的主要目地是利用华东**牵制俄国,以避免自已陷入腹背受敌的战略困境。但结盟之后的利益和义务都是双方同共承担,德国固然可以利用同盟避免战略困境,但必须承担对华东**义务的风险,就像这次远东战争,和德国确实没有利害关系,如果这次双方缔结了同盟,德国就必须履行同盟的义务,在欧洲对俄国,甚致是英法两国发动军事进攻。

    过了一会儿,海因里希亲王道:“那么华东**的态度是拒绝德国提出的结盟要求吗?”

    王云鹏道:“也不能这么说,其实现在英法日俄四国尽管还没有真正结成同盟,但确实对我们和德国造成威胁,因此华东**和德国也有必要进行联合,只是现在缔结同盟,还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海因里希亲王道:“那么华东**的意思是我们先签定一个友好协议?”

    王云鹏笑道:“我们有比友好协议更好的方式,也就是伙伴关系!”

    海因里希亲王这才明白,看来华东**在述求中提出的伙伴关系不是随便一说的,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因此道:“院长先生能够解释一下,什么叫伙伴关系呢?”

    王云鹏道:“伙伴关系是我们华东**制定的一种新型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禀承的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关系。当然伙伴关系只是一个总称,可以细分为合作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等等,俱体的来说,就是加强沟通和交流,本国的重大决策之前互相通报,并充份考虑、照顾对方的国家利益,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尽可能保持相同的立场;但缔结伙伴关系的两国并没有约束力,没有明确规定双方国家的义务,在处理双边关系上提供了相当的灵活性,并可根据国家自身需要而自由行事。”

    海因里希亲王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也基本理解了华东**提出的伙伴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两国之间不签定任何有约束力的条约,但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尽力保持合作,并且互相配合支持,但在采取俱体行动时,将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行事。这样的好处就在于不受条约的约束,不会被拖入战争,缺点是当不符合自己的利益时,可以随时把对方蹬开。

    这时王云鹏又道:“我们认为在目前来说,我们双方建立伙伴关系更为合适,以后如果时机成熟,条件达到,再缔结同盟也不迟。”

    海因里希亲王又认真想了一想,点了点头,道:“好吧,这个意见我也会如实的向国内报告。”

    于是这一天的会谈结束之后,海因里希亲王立刻将这一天会谈的全部内容,由其是对伙伴关系的详细说明,并且还特意交给华东**审阅,让他们看看德国对伙伴关系的理解是否正确,翻译得是否恰当,得到了确认之后,这才转成电报发回德国。

    收到了海因里希亲王的电报之后,威廉二世也赶忙招集大臣们进行讨论,德国是否应该接受华东**提出的伙伴关系。大臣们经过讨论之后,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因为缔结军事同盟并不是1、2次访问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协商、谈判,何况在此之前,华东**与德国的关系虽然不错,但离缔结军事同盟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先结成伙伴关系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比一般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更近了一层,也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双方的关系。这样等到双方的关系有了更进了一步的发展之后,再考虑缔结军事同盟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海军顾问(上)

    双方的关系确定下来之后,其他方面的合作也就容易多了,因为绝大部份的合作双方基本都没有异议,只是俱体的合作细节还需要进一步的协商。

    不过这次德国使团的成员中有各种专业的人士,因此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和华东**的相当专业人员展开了关于各种合作细节的谈判。

    而在德国的各种述求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缔结同盟,现在改成了结成伙伴关系,而其次就是向华东**雇请海军顾问。而在双方海军的谈判中,德国也提出了顾问的细节,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德国设计性能优秀的军舰,要超过同等的英**舰;二是帮助德国制定海军发展的战略规划,最终让德国海军凌驾与英国海军之上。

    华东**在原则上是同意向德国派遣海军顾问的,不过俱体如何操作,华东**还需要进一步的协商。于是双方暂时中断了海军合作的谈判,并招开行政会议,讨论如何操作担任德国的海军顾问,海军部也由部长尚晋峰、舰队司令王海龙、参谋长陈小江,技术部长黄哲参加这次会议。

    尚晋峰首先介绍了德国方面对海军顾问的述求,徐济超道:“这么说德国海军的假想敌就是英国海军。”

    尚晋峰道:“不是假想敌,而是德国发展海军的目标就是英国海军。”

    徐济超道:“那么我们能够帮助德国海军超过英国海军吗?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英国海军的实力要远远强于德国海军,虽然我们有比英国更先进的技术,但现在己经是1907年了,旧时空里第1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年发生的,只有不到8年的时间,我们能让德国海军在8年时间里超过英国吗?”

    黄哲道:“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愿意。因为现在海军己经进入到了无畏舰的时代。虽然无畏舰是由英国主导的海军史上一次革命性的发展,但坦白的说,我一直认为无畏舰的出现,对英国海军来说才是一个大坑。”

    叶岩福笑道:“怎么这么说呢?我看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不是说由于无畏舰的出现,让各国在此之前建造的所有军舰在一夜之间全部都过时了吗?”

    黄哲道:“这个说法并没有错,但过时的军舰中,也包括英国的军舰。而且在无畏舰出现之前,要算英国建造的前无畏舰的数量最多。因此无畏舰的出现,让大家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德国才有了在主力舰上超越英国的可能,至少在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在前无畏舰时代,英国一共建造了57艘各种前无畏舰,而德国的数量是24艘,只有英国的40%左右;而无畏舰出现后,到第1次世界大战发生时,英国共计建造了32艘各种无畏舰,超无畏舰,和9艘战列巡洋舰,而德国则建造了19艘各种无畏舰,超无畏舰,和6艘战列巡洋舰,共计达到了英国的60%以上。”

    叶岩福道:“只有60%,这个差距还是不小啊,按照这个时代的海军理论,一支海军只有达到另一支海军的七成,才能够正面抗衡,显然德国还是不行。”

    王云鹏道:“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英国可以集中全部的国力来发展海军,而德国则必须海军、陆军同时发展,甚致在陆军的投入上还要比海军更多。”

    黄哲道:“但德国己经明显拉近了和英国的距离,至少看到了赶上英国的希望,而这个时代有我们的帮助,就算不能真的赶上英国,但达到英国的7成还是可以做到,而我们的设计再将德国建造的军舰质量提升一个挡次,再给德国一点黑科技,因此让德国海军在一场关建性的海战中击败英国海军,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汪军道:“如果德国海军击败英国海军,也就意味着德国将获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我们有必要给德国这么大的帮助吗?”

    游明钱道:“我看帮助德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没什么不好啊,在旧时空里,协约国打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当时还是战胜国,结果又怎么样呢?对中国没有一点好处,反而连被德国占去的山东都收不回来。所以我认为这次不如帮德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协约国偿偿失败。”

    汪军摇摇头,道:“以当时北洋**那怂样,那一方打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捞不到什么好处的,相比之下,协约国打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的中国是最好的结果,不管怎么说还算是战胜国,如果当时站错了队,结果会更惨,说白了归根到底还是打铁还要自身硬,利益要靠自己的实力来争取。”

    贾振召道:“现在我们的实力是够了,只看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利益最大化,这应该我们怎样去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提条件。”

    这时王云鹏道:“关于是否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走向,**还没有做出决议。而且也不是今天讨论的内容。”

    尚晋峰道:“黄主任只是从技术的角度说明帮助德国海军的可能性,是否实施还要根据国家的战略而确定。”

    徐济超有些为难,道:“但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决策,而且现在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走向问题,也来不及了,这样重大的事情,也不是短时间里就能确定的。”

    夏博海道:“这样吧,德国对海军顾问的要求不是分成两个方面吗,首先是帮助德国设计性能优秀的军舰,要超过同等的英**舰,这个要求应该不是很难实现,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战略决策,因此可以考虑先给德国设计几型军舰,当然是基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就不要动用黑科技了,这个前提条件可以做到吧。”

    黄哲点了点头,道:“当然可以做到。”

    夏博海道:“那就好,先就这样决定,至于帮助德国制定海军发展的战略规划,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资料,另外要对德国海军进行全面考查才能着手计划,因此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将会组建一个代表团,回访德国,那时将会对德国的海军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查,并听取德国海军的要求,然后才能考虑为德国制定海军发展的战略规划。”

    尚晋峰点了点头,道:“这样答复德国人,应该是可以搪塞过去的,这样也能为我们争取决议的时间。”

    夏博海道:“好,那就这么办吧。”

    给德国人提供军舰的设计,当然是海军技术部的事情,因此在行政会议结束之后,黄哲立刻着手准备提供给德国人的设计方案。这时海军技术部己经储备了50多种各式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不仅将旧时空里所有战列舰的设计全部包括在内,而且包括一部份在旧时空里仅仅只有设计,而并未实施的方案。

    在旧时空里,德国建造的第一型无畏舰是拿骚级,对应英国的无畏号以及后续的几型战列舰。不过由于缺乏军舰的设计经验,加上技术积累也不足,拿骚级的设计基本可以说是失败:在动力方面还是采用的三涨式往复蒸汽机,航速只有19节;而在火力方面,虽然安装了6座双联炮塔,但是采用的6边形布局方式,侧舷只能集中8门火炮的火力,而且火炮的口径只有280毫米;唯一值得称到的是该级战列舰仍然秉承了德国战舰加强装甲防护,抗损性能强的传统。因此尽管拿骚级的吨位和无畏号基本相近,但实际的战斗力只有无畏号的7成左右。这也是在旧时空里的一个常态,德国的每型无畏舰,都要比同等级的英国无畏舰稍逊一筹。

    而华东**给德国提供的第一个设计方案为:长155米,宽23米,吃水8.5米,排水量约20000-22000吨,舰型仍然是华东**一惯的尖头圆尾造型,舰首为大斜线飞剪形,水线下设有半球形船首鼻舰身截面为“v”型外飘结构;动力是采用双方联合开发生产的4座基尔蒸汽轮机,总功率为22000马力,预计航速为22-23节,续航力约4000-4500海里/12节。

    舰载武器为:4座双联装305亳米主炮,首尾各2座,沿舰体的中轴线以背负式结构布置;副炮为12座双联装150亳米火炮,舰首舰尾各有4座,在主炮的两侧呈“八”字型布置,在舰体中部舷侧还各布置两座;另外还装备有8座双联装100 亳米火炮,8座双联装75 亳米火炮,12门50 mm速射机关炮,均沿军舰的侧舷布置,但没有装备**。

    装甲为:主装甲带厚320亳米,长85米,高3.2米,水线下1.2米;副装甲带厚160亳米,前后各20米,高1.6米;主炮炮塔装甲厚280毫米,副炮炮塔装甲厚120毫米,其他炮塔装甲厚90毫米;指挥塔装甲厚300毫米,水平装甲共设3层,水线下水平装甲厚80毫米,甲板装甲厚50毫米,中间层水平装甲厚30毫米。

    另外在舰安装一套由双方共同开发研制的中央火控系统,对全舰火力进行统一控制,而预计舰员为1000-1100人。(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海军顾问(下)

    第二个设计方案的舰体尺寸、排水量、动力、航速、装甲防护和第一个方案基本完全相同,只是舰载武器有较大的改变。当然内部结构也进行了一些改变,毕竟舰载武器不同了,那么舰体的结构,还有舱室也都会发生变亿。

    首先是主炮共计设置了6座双联装305亳米主炮,首尾仍然各2座,沿舰体的中轴线以背负式结构布置,而在军舰中部左右侧舷还各设了一座双联装305亳米主炮;副炮则改为12座双联装120亳米火炮,均沿军舰的侧舷布置,其他的武器及火炮配置不变。

    总体来看,第一个设计方案主要侧重于火力的均衡,主炮、副炮、辅助火炮的火力层次分明,没有明显的薄弱环节;而第二个设计方案则偏重于主炮的火力,军舰的首尾均可以集中8门主炮,侧舷火力更是可以达到10门主炮,因此主炮的火力更为猛烈,但削弱了副炮的火力。

    而英国正在建造的二型无畏舰,柏勒罗丰级、圣文森特级均是装备5座双联装305亳米主炮,舰首舰尾火力6门,侧舷火力8门,但副炮火力的差距较大,柏勒罗丰级的副炮是16门102毫米火炮;而圣文森特级是20门102毫米火炮。

    虽然无畏舰的概念确实是英国首先提出,但英国对于这种全重火力的军舰也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只注重主炮的配置,而忽视了副炮、辅助火炮。当然,按英国的理论,主力舰只要保证主炮的火力就足够了,配备的副炮仅仅只是立足于自卫打击近距离攻击的**艇,而不是打击敌方军舰,舰队的辅助火力由护航的巡洋舰提供,毕竟英国海军的财大气粗,军舰各司其责,并不要求在一艘军舰上实现多样的功能。

    在速度方面,柏勒罗丰级、圣文森特级的动力均要略强一点,柏勒罗丰级是23000马力、圣文森特级24500马力,但设计航速只有21节,而华东**提供的这两个方案在动力只有22000马力的情况下,设计航速可以达到22-23节,主要是由于传动装置和舰型的优化设计,降低了阻力和功率损耗,因此提高了航速。

    在防御力方面,华东**提供的这两个设计方案在装甲厚度和覆盖面积都要胜过英国正在建造的这两型无畏舰,而且德国的克虏伯装甲的质量本来就是各国的装甲中最好的,因此防御力要明显优于英**舰。这也体显了德**舰的一惯思路,重视防御。

    相比之下,华东**提供的这两个设计方案只有在航程上不如英国的军舰,柏勒罗丰级的航程是5720海里/10节,圣文森特级的航程是6900海里/10节;而华东**的设计方案只有4000-4500海里/12节。不过德国和英国不同,没有那么多的海外利益需要军舰去维护,因此德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击败英国海军,作战环境主要是在北海地区,航程对于德国海军来说,意义其实并不是很大,华东**提供的这两个设计方案也是充份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在取舍方面,最终放弃了高航程,而将吨位节省下来,用在加强防御和火力方面。

    华东**由黄哲为代表,将这两个军舰设计的方案交给德国方面的代表,莱茵哈特*舍尔少将。而看过了这两个方案之后,舍尔十分满意,因为从综合对比来看,华东**提供的这两个设计方案和英国的柏勒罗丰级、圣文森特级两型军舰的吨位基本相当,但在火力、速度、防御三方面均要胜出,仅仅只是航程要差一些。不过舍尔认为航程并不是最重要的,因此牺牲军舰的航程,转取火力、速度、防御三方面的优势,是十分划算的交换。

    只不过这两个军舰设计的方案都十分出色,舍尔觉得难分上下,因此一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取舍,也不禁犹豫了起来。

    而黄哲也看出了舍尔的犹豫,于是则向舍尔建议,可以将这两个方案均采用,按每个方案建造4艘,组成一个编队,因为英国正在建造的柏勒罗丰级、圣文森特级两型无畏舰各有3艘,这样可以确保在未来的2-3年内,德国可以在主力军舰的性能上压倒英国。

    同时黄哲又建议最好是停建德意志级的后两艘,毕竟这一型战列舰本身有较强的试验性质,而且这一型战列舰的性能、火力均要落后于英国正在建造的柏勒罗丰级、圣文森特级这两型无畏舰,已下水舾装的两艘是木己成舟,改变不了,就当是练了手,但确实没必要再造新的,以免浪废资源。

    舍尔对黄哲的建议都十分赞同,不过在讨论之后认为,这两个设计方案的航程不足,虽然对目前德国海军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但在将来德国说不定会有海外利益,或者是有海外作战的需要,因此希望能够将其中一个设计方案的航程增加到5000海里。这样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收到了德国的意见之后,黄哲又组织人员对这两个方案进行了评估,最终对这两个方案都进行了改进,将第一个方案中的12座双联装150亳米火炮改为8座,并取消了4座双联装75 亳米火炮,省下吨位用来增加燃料的贮备,虽然火力有所削弱,但主炮的火力不减,而且火力的配置也依然保持整齐;第二个方案则是取消了全部的双联装120亳米火炮,只剩下100 亳米火炮和75 亳米火炮,仍然还是延续保持主炮火力的原则。而这样一来,方案也从2个变成了4个。

    舍尔对这两个修改之后的方案也十分满意,当然最终确定选用那个方桌,还需要将这4个方案带回国去,由海军部组织人员进行评估研究决定。

    而对德国要求制定海军发展的战略规划,黄哲向舍尔表示,华东**在原则上是没有异议的,但这项工作远比设计军舰要复杂得复,因为这是一个战略规划,需要对德国海军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德国对海军的要求,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够着手制定海军的发展计划,而现在还不行。华东**将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的组织代表团去德国访问,那时海军部会挑选一部份人员加入代表团,对德国海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查,并和德国海军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会谈,然后才能为德国制定海军发展的战略规划。

    舍尔听了之后,也承认黄哲所说的确实有道理,毕竞战略规划可不是儿戏,反正现在己经拿到了4个军舰的设计方案,至少这一年内德国海军是有事做的。于是舍尔立刻给国内发电,详细的说明了华东**的设计方案,并要求德国立刻停止德意志级的后两艘军舰的建造。

    而两天以后,舍尔就收到了国内的回复,是海军部发来,首先对舍尔在中国的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并且同意舍尔的建议,停止德意志级的后两艘军舰的建造,好在是这两艘军舰还在备料阶段,并没有正式开工,因此现在终止建造,也并没有损失,同时决定在华东**提供的这4个方案中选择两个,各建造4艘,并分别命名为拿骚级和赫尔戈兰级,然后要求舍尔尽快返回德国,毕竞要尽快的确定下一型主力舰的建造方案,毕竟现在英国己经开建了3艘柏勒罗丰级,并在下半年还要再开工圣文森特级的2艘,德国也需要抓紧时间。

    其实就在华东**和德国的海军人员进行谈判协商的时候,其他的谈判也在顺利的进行着,毕竟两国的关系己经定了调,其他的合作也就没有什么障碍。双方很快就达成了许多协议,在贸易方面,双方都降低了对方的关税,并制定了方便贸易的优惠政策,以扩大双方的贸易来往。

    不过华东**方面要求的几项技术转让,则需要和相关的德国公司去协商谈判,不过德国**保证会提供方便,并且不在关税方面设置障碍。

    同时双方还谈定,在未来5年内,华东**将分批向德国派遣留学生,总人数不少于3000人,而第一批留学生的数量定为500人,将在今年内派出;德国方面将对这些留学生在德国的生活和学习提供足够的帮助,当然俱体的细节双方将继续进行协商。

    向德国派留学生,虽然是华东**的一个临时起意,但这个提议在行政院里一提出,就立刻在华东**内得到了一致的同意,毕竟这是尽快获得人材的一个有效方式,而且德国是这个时代工业技术、科技水平最发达的国家,向这个国家派遣留学生,可以更好的学到现代科学知识,为华东**培养更多的人材。

    当然留学的俱体模式、留学生的生活管理、学习方式等细节,华东**还要再详细的讨论,同时也要和德国进行协商,尽可能的做到尽善尽美,同时让华东**从这一行动中尽可能多的获得发展工业化、现代化的人材,而不是像清廷搞的留**童那样虎头蛇尾。(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协议】与【宣言】

    而双方交换殖民地的协议,虽然华东**和德国都有这个意向,但俱体的操作却是相当的麻烦。因为双方首先都要对对方的殖民地进行考查,确定自己希望得到对方的那一块殖民地土地,同时双方希望交换的土地还必须有对等的价值才行,如果不具备对等价值,则还需要再进行补偿的谈判,因此现在华东**和德国只能够达成一个初步的意向协我,而俱体的操作,只能够等这次访问结束之后,再另行安排人员来协商谈判。

    德国使团在青岛一共留行了22天的时间,而双方共计进行了10余次会谈,会谈的范围含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而且大部份的会谈都基本达成了一致协议或是意向协议。最约签定了【华东**-德国青岛友好协议】,并且共同发表了【华东**-德国青岛宣言】。双方的绝大部份会谈的内容都体现在【协议】与【宣言】中,并明确的确定了双方的关系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为华东**和德国的政治关系确定了基调。

    不过也有少数会谈,如军事合作,交换殖民地,这都是两国之间私下进行的事情,不能摆在台面上说的,因此也就不会体现在【协议】与【宣言】中。

    当然,这次德国使团访问华东**,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这是华东**取得了远东战争的胜利之后,第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动,并且又是在英法日俄四国正在逐渐走近,并且大有结成同盟的敏感时期。毕竟这次访问的双方,德国和华东**和英法日俄四国的关系都不怎么好,华东**当然不用说了,刚刚和这四个国家都打过仗,而且把四国都给打得大败,赔款的赔款,割地的割地;而德国和英法俄三国也差不多是处于敌对关系,只有和日本的关系尚可,因此德国在这个时候派出使团访问华东**,很难让人不产生双方会不会在这个时候结成同盟,以对抗英法日俄四国的联合。

    而英法日俄四国自然也对这次访问十分紧张,因此一但德国和华东**缔结了同盟,必然会给四国造成巨大的压力。德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和第二经济大国,并且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同时还有奥匈帝国这样的铁杆盟友,英法两国这10余年来,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并且各自进行妥协,才在欧洲构建了旨在压制德国的三国协约,形成对德国的战略优势,也将化为乌有。

    俄国是在远东战争中输得最惨的国家,不仅向华东**支付了大量的赔款,并失去了远东地区的大量战略要地,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因此才不得不和英国妥协,一方面是无力再和英国竞,另一方面也是找个朋友,毕竟在远东失利之后,俄国只能又回到欧洲方向,虽然俄国和德国没有利益冲突,但和奥匈帝国一直都在巴尔干半岛上有激烈的利益竞争,而奥匈帝国的背后就是德国。

    俄国最终退出三皇同盟,而选择和法国结盟,也就是因为德国在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基本都会选择支持奥匈帝国。但如果华东**和德国结盟,再加上奥匈帝国,俄国就将陷入到东西两方的夹击中,这样的局面自然是对俄国极为不利的。

    虽然日本在远东战争中的损失比俄国要好一点,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由于日本的国力弱小,因此其实也是元气大伤,而且英法俄三国毕竞都是在欧洲,互相之间好歹还能有个照应,只有日本孤悬在远东,独自面对华东**的压力,如果华东**再和德国结盟,尽管德国不大可能到亚洲来作战,但却可以做为华东**的一个强大的外援,日本恐怕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于是在德国使团访问华东**期间,英法日俄四国一方面严密的关注着这场访问,一面也不断的互相协商对策。不过四国显然都没有能力影响华东**和德国,因此协商虽多,但却拿不出什么有用的办法。

    不过华东**和德国签定后【协议】与【宣言】发布之后,英法两国也都稍稍的松了一口气,因为两国都十分认真的研究了【协议】与【宣言】的内容,尽管华东**和德国确定了双方的关系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但却并没有找到有关于军事协议、战略同盟的内容,这也说明华东**和德国签定的【协议】与【宣言】也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也好,都不是军事同盟的关系。

    只要不是军事同盟的关系,就意味着华东**和德国并没有真正携起手来对付英法日俄四国,当然英国其实也没有和法国、俄国签定同盟条约,签定的只是友好协议,但过去英国和法国、俄国都有诸多的战略利益冲突,而在友好协议中,双方都作出了妥协与退让及利益交换,将各自之间的战略利益冲突化解或是缓和下来,因此在友好协议签定之后,实际也可以意味着英国和法国、俄国放下了过去的矛盾,而将主要的矛头对向了德国。

    华东**和德国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而且过去的关系也还不错,因此即使是签定友好协议的实际意义要比英国和法国、俄国签定友好协议要差得多。

    不过英法两国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首先华东**和德国确实有缔结军事同盟的述求和基础,只是缔结军事同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双方进行多次的沟通协商才行,因此签定友好协议,也可以称为是缔结军事同盟的第一步。而如果英法日俄四国不采取措施,任由华东**和德国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华东**和德国的友好协议就有很大命概率发展成为缔结军事同盟。

    其实处理这种事情,英法两国都是有丰富的经验,缔结军事同盟的前提条件是缔结的双方都要有强烈的不安全感,由其是像华东**和德国这样两个相距甚远的国家,因此只要消除了其中一方的不安全感,那么军事同盟也就是缔结不了的。

    当然,这里的所谓消除不安全感,就是对其做出让步,让其不感觉到受到了威胁,而在华东**和德国之间,显然是只能够选择华东**为突破口,因为英法两国都不可能对德国做出让步。

    于是英法两国立刻做出决定,暂时对华东**采取隐忍,并示好的策略,而非对抗和施压,当然华东**虽然取得了远东战争的胜利,但本身还有一大堆事情,首先要处理的就是清廷,这也不算是什么秘密,因为华东**己经公开宣布,要推翻清廷,统一中国,因此一但英法日俄向华东**表示示好,华东**是肯定会接受的。

    而现在英法两国能够采用最好的示好方式,就是和华东**加强经贸来往,扩大互相之间的经济规模,一来华东**自从成立以来,就一直重视发展经济,和各国都发展经贸关系,这一点也是华东**和清廷最大的不同。而两国之间的经济规模扩大,就意味着产生大量的利益,而这些利益是可以消除华东**的不安全感;二来这对英法两国也是有利的,毕竟华东**己经成势,在未来肯定是远东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经济体,英法两国都是以商业立国的国家,不可能忽视这样一个地区性的巨大经济体。于是英法两国决定,马上和华东**举行商贸谈判,扩大互相之间的经贸来往和经济规模。同时又要求俄国和日本在这个时候不要和华东**发生冲突,甚致做出一些让步,以和华东**保持一定的良好关系。

    俄国和日本当然没有异议,毕竟现在两国都没有能力和华东**直接对抗,而且也需要时间和较为和平的环境恢复国力,因此暂时的退让也是可以考虑的。

    当然英法两国也不是只会示好、只会让步的,否则两国也不可能称霸世界百余年,向华东**示好、让步都是必要的,但同样也要对华东**进行必要的限制,不能让华东**亳无顾忌的在亚洲地区扩张,而且英法两国也认为要限制华东**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清廷是最好的抓手,即可以采取支助清廷,给华东**制造麻烦的方式;也可以支持华东**推翻清廷,统一中国,只看用那种方式对英法两国更为有利。

    不过英法两国也知道,清廷只能对华东**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而不可能真的限制华东**的发展,毕竟和朝气蓬勃的华东**相比,清廷实在太过腐朽了。而真正能更好牵制华东**的方式,是制定规则。也就是举行一次国际会议,在会议上制定出一些国际规则,利用这些国际规则来限制华东**。这也是英法两国屡试不爽的一招,而最近的一次,就是在西班牙举行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成功的解除了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当然要举行国际会议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多方面的沟通、协调、才能让国际会议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但对英法两国来说,这是最有效的方式。(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进攻赤峰(上)

    就在德国使团离开青岛,返回德国的第5天,英法两国驻青岛领事联合向华东**发来了一份外交公函,提出希望和华东**进行双边贸易谈判,消除互相之间的贸易壁垒与障碍,扩大华东政与英国、法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和经济来往。

    同时两国还表示,鉴于远东战争对远东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且给远东地区相关各国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英法两国提出建议,希望举行一次旨在协商并确定远东地区的利益分配,各国之间的行为准则、规范,保障远东地区的和平稳定的国际会议,拟将请远东地区的相关国家参与。特意询问华东**是否有兴趣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

    收到了两国的外交公函后,外事委立刻上报给行政院,王云鹏看完之后,笑道:“英国、法国给我们发来这个外交函是什么意思?”

    肖建军道:“还能有什么意思!不就是打不过了,所以就谈判,大家交个朋友,以后就好好的做生意,这也是帝国主义的正常操作。”

    徐济超道:“要求进行双边贸易谈判到是可以理解,但召开国际会议又是怎么回事?好端端的,开什么国际会议呢?”

    夏博海笑道:“因为现在单靠武力己经压制不住我们了,而英国、法国又怕我们在远东无限制的扩张,影响到他们在远东的利益,因此希望召开国际会议,制定国际规则来限制我们的行为。”

    王云鹏点了点头,道:“应该差不多就是这些意思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该不该参加这个国际会议呢?”

    夏博海笑道:“当然是应该参加,虽然英国、法国的目地是制定国际规则来限制我们,但我们也同样可以利用参加这种国际会议的机会,制定对我们有利的国际规则。战争是政治的沿续,国家之间的竞争,并不全是靠战争来解决,更多的还是靠制定规则,因此我们以后也要学会这些玩法。”

    徐济超道:“不过这年头要召开一个国际会议也不容易啊,准备时间至少要1、2年,甚致是更长的时间才能够开得成。”

    夏博海道:“那是该英国、法国去操心的事,我们就等着好了,而且可以先谈贸易的事情,这对我们也是有利的。”

    王云鹏也点了点头,道:“也对,如果和英国、法国也签定了贸易协议,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有很大的帮助,要比和德国的贸易协议更有用。”

    夏博海也道:“这件事情就交给商业委去办吧,只是辛苦王主任盯紧着一点。”

    王云鹏道:“这没什么,也是我的工作。”

    这时肖建军道:“现在德国的访问己经结束了,那么我们进攻赤峰的军事行动也该进行了吧,这次军事行动本来在两个月前就应该进行的,计划都己经做好了,只等着军委批准。”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我看可以,早一点把这一战打完,东北那边的事情也就可以告一段落了,这样就能让老秦早点回来,坦白说以后我们将会面临复杂的外交局面,需要老秦的智慧。”

    肖建军道:“好,我马上就向东北那边发令。”

    进攻赤峰的军事行动是锦州战争的后续,一方面将赤峰做为锦州的屏障,挡住蒙古分裂势力对锦州地区的侵扰;另一方面也是华东**将势力伸入蒙古地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华东**在东北地区的最后战争,除非是在人民军占领赤峰之后,蒙古分裂势力还不甘心失败,而要继续与华东**为敌。

    这时王云鹏道:“还有一件事情,现在己经是5月下旬了,长江中下游己经有部份地区出现水灾,看来今年的水灾比去年还要大,我们为了这次水灾己经做了不少准备工作,现在也可以开始着手进行救灾的工作了。”

    夏博海又点了点头,道:“嗯,这件事情很重要,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这次水灾在旧时空里十分有名,持续的时间实际长达5年,受灾的地区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其中以安徽、江苏两省的受灾最为严重,受灾的人数总计达到5000万人左右,总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当然这也和清廷救灾不力有关,天灾往往都是和**联系在一起的。而且这次救灾行动,是在我们取得了远东战争的胜利之后,进行的一次俱社会公益性的活动,也是扩大我们声望的一次大好机会,过去我们主要是在战争维护国家利益,而这次要让民众知道,我们在社会日常的生活中也同样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我想在这一次救灾之后,没有人再会怀疑我们取代清廷的能力了。”

    王云鹏道:“这次的救灾首先要成立一个统一的指挥部,我认为指挥部就设在上海最好,并且由李松晨担任这次救灾的总指挥。”

    徐济超也点了点头,道:“我看可以,上海的地理位置确实是最适合救灾的物资运输和调备,做为救灾指挥部的地点是最合适了。而且李松晨市长这几年表现出来的能力,也足够担任救灾的总指挥。不过这次救灾,主要还是靠青岛这边的力量,大部份的物资恐怕还需要由青岛这边供应,另外救灾还离不开军队的参与,因此协调工作也要做好。”

    夏博海道:“在青岛成立一个协调小组,负责救灾的物资运输和调备,由老徐你来担任这个组长,有什么问题直接在行政院会议上提出,军队方面,最好派专人负责。”

    肖建军道:“现在陆军大部份都还在东北,而且陆军的整编方案还没有确定,我看这次的救灾工作就让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来负责吧,毕竟抢救水灾需要船只,这方面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有自己的优势。我看不如让罗岳担任这救灾的副总指挥,和李松晨一起负责这次的救灾工作,这样也好协调军队的工作。”

    夏博海道:“可以,就这么决定了。”

    ――――――――分割线―――――――――分割线――――――――

    进攻赤峰的战斗仍然是由锦州指挥部负责,因为这本身就是锦州战争的一部份,攻击锦州的土匪军、蒙古军队的驻点就在赤峰,因此只有攻占赤峰,才算是彻底的击溃攻击锦州的土匪军队。

    另外赤峰位于内蒙昭乌达盟、并与卓索图盟相邻,因此人民军攻占赤峰,就可以成功的打入蒙古地区,将自己的势力扩达到蒙古境内。

    当然这场战斗在军事上基本没有什么困难,因为土匪军、蒙古军队在锦州战争中己经遭到了重创,土匪军基本已全军覆没,蒙古军队也损失惨重。当然,既使蒙古军队的实力未损,又是在草原这种有利于骑军作战的环境中,也不可能是人民军的对手,毕竞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比较成熟的**武器时代,机枪是对付骑军最有效的武器。

    而唯一需要警惕的就是蒙古骑军的侵扰袭击战术,估计这也是蒙古骑军所能够采用的最好战术,如果蒙古骑军的指挥官陶克陶胡、白音大赉的头脑还并不愚蠢的话。但要应对这样的战术也并不困难,只需要在进军的途中加强警戒就足够了,毕竞人民军也有骑军,还有猛士战车,根本不怕和蒙古骑军正面交战。

    真正的困难是在战争结束之后,赤峰距离锦州约为240公里,距离进攻的发起点朝阳县约160公里,这样一段距离,会给在战争结束之后的物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因为驻守赤峰的军队,需要靠从锦州运送物资供应,但军不可能保护每一次的物资运输,因此蒙古骑军根本就不用和人民军进行正面交战,只用等人民军攻占赤峰之后,袭击人民军运输到赤峰的物资就行了。

    锦州指挥部的指挥官欧阳隆兴和其他人协商之后,决定采取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在从朝阳到赤峰的沿途建立据点,以确保物资的运输。

    据点之间的距离为20-30公里,每个据点的规模并不大,只是一个边长40-50米的堡垒状建筑,护墙是用砂袋加栅木构建而成,高约3米左右,厚度约为1.5米,并且再建造一座烽火台,而每个据点的驻守兵力为一个陆军连和一个骑兵排,加上两个60迫击炮小组和两个通用机枪组,总计兵力在180-200人之间。

    建造这样一个据点并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资源,在人力和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只用大约10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建成。虽然这样一个据点的防御力并不算强,但用来防御蒙古骑军这样的军队还是完全足够的,因为蒙古骑军的火力并不强,攻坚力也不足,只要是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驻守据点的兵力可以承受1000,甚致是更多的蒙古骑军的进攻。

    从朝阳到赤峰之间,只用修建5-6个这样的堡垒,就基本可以确保这条运输线路的安全了,一但发现有蒙古骑军要袭击运输队,运输队可以就近躲进堡垒中,然后举火示警,而赤峰或是锦州方向就可以出动军队赶来增援。(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进攻赤峰(中)

    军委对这个计划并没有异议,并且还把锦州指挥部的兵力增加到了2个团和一个骑兵营,再加上原有的两个守备团,现在锦州指挥部的总计兵力己经达到了1.2万左右,己经相当可观了。

    进攻赤峰的兵力是张作霖的团,以及另一个步兵营,另外从骑兵营里抽调2个骑兵连,因为张作霖的团里本来就有2个骑兵连,因此这样实际参战的有4个骑兵连,大约600余名骑军,再加上3辆猛士车,兵力完全足够了。不过另外人民军还带上了1000余俘虏,以及大量的车辆。

    果然,人民军从朝阳县出击之后,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阻碍,但人民军也没有一鼓作气的直捣赤峰,只行进了大约30公里,就停了来,挖土装袋,钉木成桩,就地展开了建设。

    人民军的建设工程相当迅速,而且加上人手充、材料也十分齐备,当然建设工程的施工也并不复杂,主要的墙体是用砂袋堆砌而成,当然在砂袋墙中打入两排木桩,因此仅仅只用了3天时间,一座边长大约50米的方型小型的堡垒就己经初据雏形。而就在第10天的时候,一座大约可以容纳5-600人的堡垒建成。

    人民军留下了一个连在堡垒中驻守,才重新出发,而这一次仍然是在行进了大约30公里之后,再次停了下来,开始了建设。而且由于有了建造第一座堡垒的经验,因此这次的建设,速度还要加快一些,于是在第9天的时候,堡垒建成了。而人民军在重新开拔进行了差不多的距离,又一次停了下来,开始建造第3座堡垒。

    这一下蒙古军的首领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也坐不住了,在锦州之战失败以后,两人率领着残兵逃回到赤峰,由于这时人民军停止了进攻,因此也给了两人以喘息之机,于是两人趁机收陇了部份败散的土匪,同时又派人回家乡去新招募了一些人手,现在两人己经收陇了大约300余名土匪,同时又招募到共计大约1200余名蒙古骑兵,并且依旧在赤峰驻扎,打算重振旗鼓,卷土再来。

    不过两人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可能与人民军正面抗衡,只能够采取偷袭的战术,不过人民军在朝阳县的守备十分严密,根本无懈可击,因此两人只能无功而返,但就在这时,人民军发动了对赤峰的进攻。

    而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商议认为,想守住人民军的进攻是不可能的,毕竞双方的实力、火力差距太大了,因此只能采取避其锋芒的战术,放弃赤峰,任由人民军占据赤峰,然后充份发挥骑军机动力强、速度快的优势,袭击人民军的后勤补济运需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抗人民军。

    但人民军并没有照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商定的剧本演下去,他们并没有直接进攻赤峰,而是在沿途修建起堡垒来。一开始两人只是觉得有些奇怪,但两人亲自带领军队,赶到堡垒附近观看之后,也都不禁大吃一惊,而且如果堡垒按照这种间距,一直修到赤峰去,那么两人制定的袭击后勤战术将基本破产,因为有了这些堡垒,却么自己的行踪就再也很难以隐藏了,这就让袭击运需队的战术大打了折扣,毕竟袭击战术成功的前提是突然性和隐蔽;而由于堡垒之间的距离太近,运输队也可以随时躲进堡垒里,这就更增加了袭击的困难。

    虽然这种堡垒的结构并不复杂,而且坚固性也很一般,但对付骑军的进攻却是十分有效的,因为再好的战马也不可能越过3米高的墙壁,而蒙古骑军也缺少重武器,何况人民军还有强大的火力,因此现在两人所统领的骑军队伍,恐怕连一座堡垒都攻不下来。

    而尽管由于为了修建堡垒,使人民军的推进速度变得十分缓慢,但也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毕竟修建这样一座堡垒,也仅仅只要10天左右的时间,而从朝阳到赤峰,最多只用修建5、6座堡垒就够了,何况这时人民军己经完成了3座堡垒的建造,也就是说,只需要再用大约1个月左右的时间,人民军就可以将堡垒一直修到赤峰,从而彻底确保这条运需线路的安全。

    于是在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商议之后,决定只能够冒险出击,因为再这样等下去,只能够坐以待毙,如果冒险出击,说不定能够抓住人民军的漏洞,如人民军在建造堡垒时,放松了警严,也许可以给蒙古军以可趁之机的,并且为蒙古军赢得一丝转机。

    但人民军并没有给蒙古军留下一丝机会,虽然修建堡垒的工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人民军的警戒却丝毫也没有放松,或者说在采用这个计划之前,人民军早就预料到了蒙古军会采用这样的战术。因此在修建堡垒的工地外围布置了严密的警戒,甚致每隔两个小时都会放飞一架无人机,在周边20公里的范围内巡视一番,在这种情况下,蒙古骑军几乎根本不可能偷袭得手。

    结果也是如此,尽管是在黑夜中,但在蒙古骑军靠近到距离堡垒大约20公里的位置时,就被人民军发现。其实欧阳隆兴一直都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在出击之前,他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蒙古骑军无所作为,那么人民军就这样稳扎稳打,步步推进到赤峰去,然后在赤峰和蒙古骑军决战;而如果蒙古骑军在中途对人民军发动袭击,那么自己正好可以将计就计,好不容易抓住了蒙古骑军出击的机会,集中兵力围歼蒙古骑军,就算是不能围歼,也要咬住蒙古骑军不放,尽可能的多歼灭蒙古骑军。

    于是在发现蒙古骑军之后,欧阳隆兴立刻着手开始布置,首先下令步军布置防御阵地,而骑军部队和猛士车则暂时按兵不动。

    蒙古骑军向人民军工地发动进攻之后,很快就遭到了人民军的猛烈阻击,尽管蒙古骑军分从多路发动袭击,但人民军的防御几乎无懈可击,在每一处可能的漏洞都布置了防守的兵力,让蒙古骑军找不到一点空隙,反而在人民军猛烈的火力阻击下,伤亡了百余人。当然这样一来,人民军也无法完成对蒙古骑军的围歼。

    激战了大约1个小时之后,陶古陶胡从各路进攻的军队报回来的消息得知,人民军早有防范,蒙古骑军的进攻不利,也知道不可能突破人民军的防线了,于是只好下令收陇军队,准备撤军。但就在各路蒙古骑军聚陇之后,欧阳隆兴也终于等到了一直在等待的好机会,于是果然的下令骑军和猛士车出击,向蒙古骑军发动进攻。

    听到了在黑夜之中“隆隆”的马蹄声传来,并借着月色看到了影影绰绰的骑军身影向自己冲杀过来,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也大吃了一惊,意识到情况危机,而且在黑夜之中,两人也不知道人民军到底派出了多少骑军,因此也不敢和人民军交战,立刻下令撤退。

    但蒙古骑军撤退还不到1公里,只见迎面传来一阵闷雷般的轰鸣,前方突然亮起了6团刺眼的亮光,冲在前排的10余名骑士因为眼睛被亮光刺得睁不开,失去了在马背上的平衡,跌落下马来。

    而还没等蒙古骑军反应过来时,“嗒嗒嗒嗒”三道闪亮的火舌迎面如狂风暴雨般横扫过来,顿时人喊马嘶,人仰马翻,身体倒地的声音不绝于耳,整个队伍也都大乱了起来。

    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互相看了一眼,两人都明白,又遇到了人民军的那种怪车,由于这种怪车无马拉动,但却可以奔驰如飞,而且刀枪不入,火力强大,在上一次战斗中,给两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像,而今晚人民军又出动了这种怪车,并且还是拦在蒙古骑军撤退的路线前方,显然这是给蒙古骑军设下的一个圈套。

    到了这个时候,陶克陶胡和白音大赉都意识到了严重的危机,那还敢再犹豫,两人立刻决定,分散逃走,回赤峰去汇合。

    但这次人民军显然是不打算放过他们,骑军也分成两批,在猛士车的带领下,死死的咬住蒙古骑军、紧追不放。虽然在追击的途中,蒙古骑军不断的分散,但人民军也随着分散,连分散成排、排分散成班,但始终紧紧追击着蒙古骑军,一刻也不放。

    而在这追击之中,蒙古骑军却渐渐有些体力不支了,毕竟蒙古骑军是趁夜袭击,在战斗开始之前,就己经赶了不少路,而且在进攻人民军的阵地,又消耗了不少的人力马力,而人民军骑军却一直都在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何况还有猛士车,时而跟在后面开枪射击,时而加速冲到前面去拦截,因此有不少蒙古骑军被人民军骑军追上,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其实这个时候蒙古骑军的总人数还在人民军骑军之上,但这时双方的体力、士气、精神均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蒙古骑军在近身交战中也不是人民军骑军的对手,被杀得纷纷落马身亡。(未完待续)

第七十五章 进攻赤峰(下)

    一直追击到天光放亮时,人民军已经分散成10多路追击的部队,仅仅只回来了3路,共计是5个排,而3辆猛士车都没有回来。

    不过通过猛士车上的电台,欧阳隆兴得知其中有一路追击的军队这时己快追到赤峰了。毕竞现在人民军的大队距离赤峰也不过70多公里,骑军快速行进的话,只用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即然是战斗进到了这一步,欧阳隆兴也决定不再按步就班的进行,立刻下令张作霖,带领两个营的部队出击,赶奔赤峰,配合骑军一举拿下赤峰。

    张作霖领命之后,也不敢怠慢,立刻整军出发,由于军队是轻装上阵,因此行动的速度行快,虽然只是步行军,但仍在在中午12点左右的时候赶到了赤峰,并和人民军的骑军汇合。并在吃过午餐,又经过了短暂的休整之后,人民军在下午2点的时候,向赤峰发动进攻。

    和白音大赉分开后,陶克陶胡带领着数百骑军,向赤峰的方向撤退,而人民军在后面紧追不舍,陶克陶胡在途中又将队伍分成数股,分开逃窜,但人民军也同样分开追击,因此陶克陶胡始终无法摆脱人民军的追击。

    虽然也有人向陶克陶胡建议,回身去和人民军交战,歼灭了追击的人民军之后再撤也不为迟晚,因为追击的人民军骑军的数量并不比陶克陶胡身边的蒙古骑兵多,因此不少蒙古骑兵都认为自己可以战胜追击的军队。

    但陶克陶胡拒绝了这个建议,因为他对人民军的猛士车有极深的恐惧,尽管就在他身后追击的军队中并没有猛士车,但陶克陶胡却不敢放心,他十分清楚,这种战车随时都可能出现。

    于是陶克陶胡带领着队伍,一口气逃回到了赤峰的营地,这时他的身边仅仅只剩了40余人,虽然这时人马都己跑得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不过好在由于在营地里还有留守的土匪,得到了他们的接应,因此人民军的骑军到也不敢向营地发动进攻,只是在营地的外围徘徊。

    陶克陶胡也因此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才让士兵下马在营地中休息,自己也解下武装,在自己的帐蓬中休息。而随后又陆续有几支骑兵逃到回来,加起来共计约逃回来近200余骑,但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民军赶到了营地的附近,并且还来了一辆猛士车。

    于是陶克陶胡的心顿时又悬了起来,因为看来今天赤峰营地是守不住了,不过陶克陶胡从来没有死守赤峰营地的打算,他原来就准备在人民军杀到之后,就放弃营地逃跑的,因此按陶克陶胡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就应该马上撤离营地,继续向蒙古深处逃走,但由于这时白音大赉还没有回到赤峰,虽然陶克陶胡对白音大赉凶残好杀的作风非常不满,但两人毕竟是一同起事的同伴,又一起数次的出生入死,当然不能放弃白音大赉自己逃走,于是陶克陶胡才依就守在营地里,等着白音大赉回来,只是吩咐士兵将战马都备好马鞍,挂好武器和其他的物品,以便随时都可以出逃。

    结果一直等到了下午,白音大赉都没有回来,但人民军的大队人马却赶到了赤峰,同时又到了一辆猛士车,并向陶克陶胡的营地发动了进攻。

    虽然陶克陶胡不想放弃白音大赉,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留在营地里等死,因为他心里十分清楚,只靠这么一点兵力,是根本不可能守得住营地,因此陶克陶胡下令撤出营地。由于蒙古骑军早就做好了逃走的准备,动作到也十分迅速,上马就可以离开,而且战马得到了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并啃食了一些青草,马力也恢复了不少,于是陶克陶胡率领蒙古骑军逃出了营地。

    而这一次,陶克陶胡的目地是自己的家乡,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这一次出兵,陶克陶胡可以说是损失惨重,现在手下仅仅只有200余骑了,肯定是无法再战下去了,因此现在陶克陶胡能够去的地方只有家乡,因为他在家乡还颇有威信力,陶克陶胡自信,回到家乡之后,以自己在家乡的号招力还可以再拉扯起一支队伍,并且获得当地蒙古贵族的财力支持,这样还可以卷土重来。

    不过陶克陶胡带走的只是蒙古士兵,而原来留守营地的土匪却没有带,一来是没有那么多的马匹,蒙古骑军多余的马匹只有80余,而留守营地的土匪却有近300人,根本不可能让所有留守营地的土匪都骑马逃走,二来陶克陶胡也从来没有把这些土匪当作自己的部下,只是在当初收容残兵时顺便收纳的,留下来也只是凑人数,因此现在陶克陶胡要返回家乡,他当初在家乡聚众起事,就是为了抗击清廷的“垦荒”计划,维护蒙古人的利益,当然不能带着这些汉族人,扔下也就扔下了,就让他们自生自灭。

    本来土匪们就没有什么战斗意志,蒙古骑兵一撤,就更是无心恋战了,如果是在东北地区,土匪们也许还会一哄而散了,逃进深山老林里,但这时是在蒙古境内,人生地不熟,又没有马匹,在蒙古草原上没有马匹就等于是没有了半条命一样,而人民军可是有骑军的,因此就算是逃出去也是死路一条。于是土匪们只能一边咒骂把自己扔下的蒙古人,一边放弃抵,向人民军投降。

    最终人民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土匪的营地,攻占了赤峰。到这一天晚上,战斗基本结束,各路追击的人民军骑军也陆续归来,并且给欧阳隆兴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蒙古军的首领之一,白音大赉在战斗中被击毙,尸体也经过了其他俘虏的确认。

    白音大赉在蒙古骑军中是仅次于陶克陶胡的首领,他在战上被人民军击毙,具有很大的像征意义,表示人民军虽然没有全歼蒙古骑军,但也给予了他们重创。

    虽然己经拿下了赤峰,但沿途的堡垒还是要继续修建,毕竟陶克陶胡己经逃走,从他在蒙古地区的号招力,是绝对有能力再拉起一支队伍,卷土重来,因此由朝阳县到赤峰的这条补济线必须保证安全,该建的堡垒自然还是要建的。不过欧阳隆兴也就没有必要在修建堡垒的地方等待,于是就在第二天一早,欧阳隆兴只留下一个营的兵力,继续监督完成堡垒的建设,而欧阳隆兴带领着其他的人马,赶到赤峰,与张作霖汇合。

    赤峰虽然属于蒙古地区,但历史颇为悠久,早在战国后期,燕国就在赤峰南部构筑的燕北长城,以防东胡的侵略,并设立右北平郡;在宋辽时期,赤峰地区曾是辽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两大都城辽上京和辽中京均设立在赤峰附近,因此现在赤峰地区虽然没有城墙设施,但却有大量的人员在这一带地区定居,并且修建了大量的房屋建筑,同时也有大量的牧民在这一带地区过着游牧生活,可以说赤峰地区是一个人员定居、游动混居的地带。

    陶克陶胡、白音大赉、杜立三等人在赤峰驻扎时,是自己扎帐蓬建营地,现在这个营地己被人民军占据,而且人民军也计划在这里长期驻守,因此欧阳隆兴决定以这个营地为基础,修建一座较大规模的堡垒,供人民军驻扎。

    而在三天之后,欧阳隆兴收到了秦铮的命令,向赤峰附近的蒙古各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递交了华东**的公告,向他们宣告人民军击败陶克陶胡、击毙白音大赉,并已占领赤峰地区的消息,同时也表示,华东**并不希望和蒙古各盟进行战争,而是和平相处,互惠互利,并且又声明蒙古地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任何试图将蒙古分裂出中国或是推动****的行为,都将不被华东**认可,并视为与华东**为敌。同时希望各盟派人到赤峰来和华东**会谈协商双方和平相处的事宜。

    这份公告的递交,就意味着华东**正式将势力伸入蒙古地区,并且旗帜鲜明反对****,即有威胁也有警告,给蒙古各盟带来了极大的震摄力,毕竞蒙古地区虽然落后,但并非是一个完全封闭,人民军击败俄军的消息,多少也传到了蒙古各盟,当然有的盟知道得多一些,有的盟知道得少一些而己,另外人民军击败陶克陶胡、击毙白音大赉的消息也基本在各盟中传开。

    蒙古各盟对公告的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对华东**的公告十分愤怒,认为这就是在以武力相威胁,根本就不用和华东**进行会谈,而是各盟联合起来,组建联军,和华东**决一死战;也有的认为现在华东**的兵锋太强,连俄国都不是华东**的对手,蒙古各盟就算联合起来,和华东**对决的胜算也不大,不如先和华东**进行会谈,看他们到底是作何打算,再做决定。

    而公告发出之后,华东**暂时没有再管各盟的反应,而是全心全意的进行建设,等将所有的堡垒都建好之后再说,只要人民军能够在蒙古地区内保持存在,就不用担心各盟的态度。(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水灾(一)

    就在人民军在东北地区发动进攻赤峰的战役时候,在青岛的罗岳收到了军委的命令,要求他率领海军陆战队到上海,并出任救灾工作组的副组长。

    这时罗岳回到青岛己有3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罗岳到也没有什么其他事情,主要的工作是完成海军陆战队的编制和布置。

    由于海军陆战队原来就有一定的规模,因此扩建也并不花太多功夫,现在己经完成了一个师、五个旅的编制,剩下的一个师、二个旅的士兵也正在训练当中。

    现在海军陆战队的兵力布置主要是在两个方向上,一是海岛;二是沿海的港口城市。海岛首先当然是婆罗洲,因为这里虽然是华东**孤悬于海外的一个孤岛,但却是华东**控制东南亚的重要基地,也海军陆战队最主要驻守的地方;其次就是库页岛和海叁崴,这里是目前华东**最北的岛屿和港口,并且与日本北部的北方四岛、北海道地区隔海相望,同样也是海军陆战队重点驻守的地点。

    而沿海的港口城市主要是三个:旅顺、青岛、上海。青岛是目前华东**的首府,自不必说了;上海是华东**最大的港口、东南方向的边境,还扼守长江出海口,自然也是重中之重;同时这两个城市还是华东**未来对日本本土进攻的主要基地;而旅顺是守卫渤海湾的入口,并且是将来华东**对朝鲜半岛方向作战的主要基地,也是相当重要的战略要地。

    罗岳计划在婆罗洲布置1个师、2个旅驻守;在库页岛和海参崴布置2个旅;在青岛布置1个师、1个旅;上海和旅顺各布置1个旅,这样可以确保将来海军陆战队在各方作战方向上都有后勤基地。

    就在一个月前,罗岳己向婆罗洲派驻了一个师,向库页岛和海参崴派驻了一个旅,向上海派驻了一个旅,本来罗岳计划在这个月向旅顺也派驻一个旅,这样确保海军陆战队在驻守地点都有军队驻守,并先期在各个驻守地点建立自己的营地和训练基地,然后再慢慢将各个驻守地点的军队补齐。

    但现在海军陆战队担任抢险救灾的任务,于是罗岳也决定暂时终止了向旅顺派驻军队,将剩下的两个旅都派驻到上海,加上己在上海驻守的一个旅,共计有3个旅,作为先期参与抢险救灾任务的军队;而在青岛还留有1个旅,以及正在训练中的后备军队,因此罗岳认为在目前还不用从婆罗洲、库页岛和海参崴调兵。

    不过这次是救援水灾,因此需要大量的船只,海军陆战队虽然有自己的舰队,但能用的只有8艘登陆舰,这是由于海军陆战队的军舰吃水太深,并不适合在内河中航行,只有8艘登陆舰是采取的冲滩登陆设计,吃水较浅,但也仅仅只能在长江和主要的支流中舰行,而绝大部份遭水淹的地区都基本无法航行。

    这次救灾真正需要的是一批有一定搭载力,而且吃水最好不超过2米的小型舰艇。这是海军陆战队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罗岳只能要求军委进行协调,从海军和内河舰队中拔调一部份符合要求的舰艇。

    收到了罗岳的要求之后,军委也不敢怠慢,毕竞这次救灾行动是华东**在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从海军中抽调了12艘驱逐舰,吨位均在800吨以下。虽然这批军舰基本不可能深入救灾的现场,但在主要的河道中航行,运输物资或是为运输物资的船队护航。这次救灾,基本是在清廷的地盘上进行,谁都不敢保证清廷会闹出什么妖娥孑来,另外大灾之中必有大乱,难免会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匪贼出没,必要的安全保障是完全需要的。这次华东**派海军陆战队参与救灾,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还有24艘原本是在战列舰或大型装甲巡洋舰上搭载的交通艇,这些交通艇的排水量都在20吨以内,吃水在1米以下,搭载的人员都在30-40之间,非常适合在这种抢救水灾的行动中使用。

    而在上海本来就有一支内河舰队驻守,共计有16艘内河巡逻艇,排水量在100-300吨之间,又从山东的内河舰队再抽调出20艘内河巡逻艇,一并都划归给海军陆战队指挥。这些内河巡逻艇原本就是设计在内河水道中行驶,大部份吃水都在2米以内,少量吨位稍大的,吃水也不超过2.5米,而搭载的人员在120-200人之间,因此这一批舰艇将是这次救灾的主力船只,另外在上海地区,还为这一次救灾准备了大量的木船,因此得到了这么一批舰艇之后,罗岳也觉得完全够用了,于是这才动身来到上海。

    到达上海之后,罗岳首先去见李松晨。这时李松晨正在办公室里和上海市**的其他官员们开会讨论抢险救灾的工作安排,听到罗岳己经到了上海,李松晨也十分高兴,立刻结束了会议,赶到接待室里去迎接罗岳。

    两人见面之后,李松晨道:“罗司令,你怎么也不事先通知一声,就来到了上海,不然我也好到码头去接你了啊!”

    罗岳道:“李市长,你的事情也忙,而且我来到上海也不用这么麻烦。”

    两人已经有数次共事的机会,因此互相之间十分熟悉了,李松晨也没有和罗岳多客气,将罗岳让到自己的办公室坐下之后,道:“罗司令,说实话我们现在准备工作都己经做好了,就等着你们来,才好行动,现在水灾己经在一些地区发生了。”

    罗岳笑道:“为什么非要等我们来,你们可以先进行救灾的行动啊。”

    李松晨道:“这次救灾全部都是在清廷管辖的范围内进行的,因此我们的救灾行动面对的不仅仅是天灾,而且还有**,如果没有军队保护,我们是不可能进行救灾行动的。”

    罗岳点了点头,道:“这次我先调3个旅到上海来参与救灾,虽然军队的开拔、集结都需要时间,但现在上海还有一个旅驻守,我上岸之后己经问过了驻军的旅长,他向我承诺,现在驻守上海的军队己经完全做好了准备,随时都可以出动,因此只要救灾行动开始,军队是可以随时参加。”

    李松晨道:“那就太好了。” 说着他将一张地图铺在罗岳的面前,又道:“根据我们的了解,现在水灾主要发生在安徽、江苏两省,而且是以安徽的情况最为严重,由其是在淮安、宿州、庐州、庐州四地的灾情最大,因此我们打算先在这4个地方的附近寻找合适的地点,建立难民营,收容受灾的民众。”

    罗岳道:“好,我可以先派4支舰队,在这4个地方的寻找建立难民营的地点?”

    李松晨点了点头,道:“我会派一部份工程测绘施工人员和舰队一起出发,顺便再带一些建筑材料,一但选好了地点,可以马上开始施工,这样也可以节省时间。”

    说着,李松晨又拿出了一本图纸,打开道:“这是难民营的标准图纸,标准的难民营主要分为三个部份,一是隔离区,主要是收容刚刚被救助起来的受灾民众,这是由于大灾必有大疫,而且现在经是5月底,天气转热,正是各种疾病滋生的时候,因此为了避免在难民营里传染疾病,每个新来的人都必须先在隔离区里居住15天以上,并在这里进行隔离、检查、清洁等工序,确定没有疾病之后才能进入居住区。二是医疗区,主要是集中收容并医治有病的灾民,同时也是阻止疾病在营地中传染;三是居住区,也是难民营的主要区域,经过15天的隔离之后,确定没有疾病灾民可以进入居住区中居住,当然我们不会让他们在居住区里无所事事,会组织他们进行一些生产、自救、重建的活动。”

    “每个难民营容纳的难民数量在10万人之间,但最多不超过15万人,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扩大难民营的规模,而管理人员大约在800-1000人,其中医务人员不少于300人。而这些人只能确保难民营的基本秩序和日常管理,军队的责任有两个,一是保护营地的安全,防备的对像是土匪山贼、地方团练势力,也包拈清军;二是到各个受灾的地区去救援受灾的民众;另外,如果在营地里发生大规模的骚乱,也需要军队的力量来平息。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一定机率的,由于受灾之后,民众在心理上会出现一个脆弱期,需要发泄,而且还有那些得病、隔离的人,也容易爆发群集事件,还有就是民间矛盾,有些村庄之间原来就有仇恨,现在住在一起,矛盾说不定会在难民营中激化,等等这些都是潜在的威胁,虽然我们在管理过程中会尽力避免,但不能保证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

    罗岳点了点头,想了一想道:“好,我会安排军队驻守难民营的。那么寻找建立难民营地点的舰队在什么时候出发。”

    李松晨道:“当然是越快越好,我看明天一早就出发吧。”

    罗岳道:“好,我马上就去安排舰队,下午开始装船,把要带的东西都带好,明天早晨7点出发。”(未完待续)

第七十七章 水灾(二)

    乌云一层盖一层地遮蔽了整个天空,已变成了浓雾的雨丝将30步以外的景物都罩上了一层模糊昏晕的外壳,府衙里的光线晕暗,并且充满了潮湿、阴冷的气息,一如现在卢成祥的心情。

    这段时间已来,卢成祥一直都在怀疑自己的姓氏是不是和庐州相冲,或者是犯了那些恶神,自从出庐州知府以来,就一直诸事不顺。

    卢成祥是光绪22年的进士出身,出任过两任知县,又坐了一任知州,去年年初上任庐州知府,总体来看卢成祥的仕途还算顺利,但去年3月上任庐州知府后,5月就遭遇水灾,庐州治下3县1州全部被淹。好不容易把这场水灾熬过去了,那知到了今年4月,整个安徽都连降大雨,大小河流湖泊的水位上涨,到了4月下旬,舒城县南方的马栅河决口,全县大部份被淹,而进入5月以后,庐江县、无为州也先后被淹,而就在6天以前,巢湖的湖堤决口,巢县全县化成一片汪洋,现在只有庐州府的治所地合肥县由于地势较高,而且河堤尚好,因此才幸免。

    可以说今情况要比去年更遭,因为在去年庐江县、舒城县可是一直坚守到了7月才被淹,现在才只到5月就又淹了,这怎么叫卢成祥心里不着急呢?

    当然,就在舒城县被淹之后,卢成祥也采取了紧急措施,一方面向安徽巡抚衙门救求,一方面招集庐州城里的富户募集银钱米粮,又下令在庐州城外搭设粥棚,准备振济灾民。因为卢成祥十分清楚,大灾之后必会产生大量的灾民,如果这个时候有野心者振臂一呼,就会形成大规模的暴乱事件,弄不好甚致会造成王朝的更督,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是反复发生的。因此只要是还有一点能力的朝廷,对于大灾都会进行赈济

    去年卢成祥就是这样做的,由于庐州是安徽的重镇,安徽巡抚衙门也不敢忽视,于是拔了3万两白银,用于庐州救灾,而庐州的富户们又凑了1万多两白银,1000多石粮食,庐州知府衙门大约还有3000余两的库存银。

    当然这笔赈灾款到达庐州时只剩下2万两了,那1万两被巡抚衙门扣留了,而庐州知府衙门也从赈灾款中也抽取了5000两白银,卢成祥个人就从中获得了1000两白银的好处,其余的由庐州的官员们分了,这也是官场的惯例,什么钱下来都是层层盘剥,人人经手,最终能够有1半用在真正的用途上,就算是很好的结果了,因此最终庐州能够有大约接近3万两白银用于救灾,可以说是相当充足,庐州府用其中2万白银购买了大约4000多石粮食,在城外开设粥棚,赈济灾民,总算是免强将灾民们稳定了下来,没有出什么大乱子,而在9月大水逐渐退去,庐州府又用剩下的1万余两用于灾后加固合肥周边的河堤,最终居然落下了4000余两的节余。

    不过今年庐州府所面对的局面显然是要比去年严重得多,因为巡抚衙门己经拿不出那么钱了,去年整个安徽省的受灾严重,而作为安徽省的最高行政单位,安徽巡抚衙门不可能只救济庐州府,不管其他的地方,因此去年一年,安徽共计支出了近20万两白银用于救灾,其中包括清廷拔下来的10万两白银,当然最后落到安徽的,只有5万两。结果基本将巡抚衙门的库银全都花光了。

    而由于去年整个安徽都遭受水灾,导致全年的税赋收入大减,因此庐州府向安徽巡抚求救时,巡抚衙门只能拔出1.5万两白银,比去年少了一半,不过巡抚衙门层层盘剥,人人经手的规据却是一点没变,结果银子送到庐州府时,只剩下1万两。而卢成祥又招集庐州的富户,让他们再出钱出粮,渡过这个难关,而庐州的富户们在去年也都是损失惨重,地里几乎没有收到多少粮食,而且生意买卖也都十分萧条,再要他们出钱出粮,也确实是有些为难。

    于是卢成祥也只能再三的向富户们陈明利害关系,如果不能安抚好灾民,万一闹成了民变,攻破了合肥,那时就是玉石俱焚的局面。富户们听了,也都知道这个道理,因此也只能忍痛咬牙,免强又凑出,5000两白银和300石粮食,加上庐州府库存的4000多两白银,共计得到了大约1.7万两白银,不过庐州的知府衙门也没有破坏官场的规据,从中抽取了3000白银,大家一起分了,而最终用于救灾的,只有1.5万两白银。

    这时在合肥城外,己经开始聚集灾民了,卢成祥一面命人在城外搭建窝棚、支锅熬粥,以赈济灾民,又派人去购买粮食;一面又下令严守城门,绝对禁止灾民涌入城中,一但发现有灾民想要进城的迹像,就立刻关闭城门。

    不过城外的灾民越来越多,一开始只有数百人,很快就过千了,这时城外聚集的灾民人数己经超过了3000人,而富户们凑献的300余石粮食也都用得差不多了,虽然卢成祥己差人去购买粮食,但去年整个长江流域都受了灾,粮食产量大减,不仅粮价大涨,而且还是有价无市,因此要购买粮食并不容易。当然这其中也有华东**的原因,为了准备远东战争,华东**这几年一直都在大量的收购粮食,导致民间的余粮大幅减少。

    卢成祥当然是心急如焚,眼看着城外的灾民越聚越多,而自己手头上的粮食己用得差不多了,这还是尽量将粥熬得稀一些,让粮食多用一些时日的结果,但就是这样,现在合肥城里的粮食最多也只够用2天,在2天之后,如果购买的粮食还没有到来,那么城外的施粥就要中断,而城外的3、4000灾民会闹出什么事来,可就不好说了。于是卢成祥也招集知府衙门的官员,以及自己的幕僚商议对策。

    通判宋昌辉道:“要不要通知下面,把粥再煮稀一些,这样也能多撑上两天。”

    卢成祥的幕僚常清德赶忙道:“千万不可,和去年相比,现在的粥己经煮得够稀了,再稀下去,只怕就只剩水了,灾民们根本吃不饱,岂有不闹事的。”

    同知陈与正道:“那就把城门关了,把灾民关在城外,只要不让灾民进城,便可保全这一城百姓的安全。”

    卢成祥摇了摇头,道:“也不妥,城门一关,粥也不施,必会激起民变,那时我等可是都脱不开干系呀。”

    常清德道:“东翁,依学生之见,还是再找城中的大户,让他们再施舍一些粮食,据学生所知,现在城中大户家中都还有些余粮,若是再凑一凑,也能凑出3、50石粮食来,这样也能多支应些时日,只等购买的粮食达到,便可无忧了。”

    宋昌辉道:“只是这买的粮食什么时候才能到呢?”

    常清德道:“我看应是快了,都已经去了10多天,再有3、5天的时间,应是就会到了。”

    陈与正连连摇头,道:“如今安徽各地均受水灾,道路淹没,谁知这路上会遇到什么事情。”

    卢成祥叹了一口气,道:“能多拖几天也好啊,如今这局面,能拖一天是一天啊。”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家人勿勿的跑进大堂里,道:“老爷、老爷,成平回来了,成平回来了。”

    卢成祥一听,也忍不住从椅子上站来,连手都激动得有些发抖,连声道:“快、快,叫他进来,叫他进来。”

    这个家人所说的“成平”叫卢成平,是卢成祥本族的一个兄弟,自从卢成祥做官以后,他就是做为一个贴身家人跟着卢成祥,为人也颇为精明强干,深得卢成祥的信任,卢成祥有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去办,这次去购买粮食,关系重大,因此卢成祥才派卢成平负责,而现在他既然回来了,肯定买回了粮食。

    只见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走进大堂,身上的衣服几近全湿,而且半身都是泥水,脸上还戴着几块泥印,显煞这一趟购粮之行是相当辛苦的。

    卢成平刚要给卢成祥见礼,卢成祥已摆了摆手,急声道:“不必多礼了,怎么样?买到粮食了吗?买到了多少粮食?”

    卢成平赶忙道:“买到了,有600多石,现在都己经运到城外。我怕老爷着急,所以赶进城里来告诉老爷。”

    卢成祥以手加额,道:“谢天谢地。”而其他人也都如释重负一般。因为有了这600多石粮食,庐州至少能支撑一段时间,而众人也能够安心几天。

    卢成祥又道:“好,好,成平,这回你可是立了一大功啊!我定会重重的赏你。对了,你是在那里买到的粮食?”

    卢成平苦笑道:“老爷,现在整个安徽都买不到粮食,别说是安徽,就是在金陵都买不到粮食,小人是沿途打听,一直到苏州府才买到粮食。”

    一边的常清德也吃了一惊,道:“苏州府距离庐州有800余里,你带着这么多粮食,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卢成平这才道:“小人也正要向老爷禀报此事。”(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水灾(三)

    原来卢成平在苏州府费尽心机,托了不少关系,才终于买到了600余石粮食,但买到粮食之后,却雇不到运送庐州的船只,因为现在整个苏州府都己知道,安徽发生水灾,庐州是重灾区,这一路上江面风急浪大,行船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情,因此在这个时候,自然是谁都不愿接这一单生意。

    而就在卢成平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一个粮食商人来找卢成平,告诉他上海有一支船队要去庐州府,可以在镇江停靠,带上他的粮食一起走,而且还不要路费。

    卢成平跟随卢成祥多年,当然知道不少时事,现在上海可不是清廷管辖的地方,而是华东**的治下。因此在清廷的官场,华东**是一个忌禁的话题,就算是要和华东**打交道,也会让商人来做中间人,决不会亲自出面和华东**扯上什么关系。

    如果是在平时,卢成平当然是不会和这个船队有什么联系,但现在实在是雇不到船,而且他也清楚,庐州府那边正在等着自己将粮食运回去赈济灾民,自己可是拖不起,因此在这个时候,也只能找这支船队来运了。

    不过等卢成平将粮食却装上船之后,才发现这支船队竞然有十几艘,而且大部份伪船上都装着火炮,看起来像是兵舰一样,而船上的人全是一色的灰蓝花彩军装,显然都士兵,这支船队竟然是一支舰队。卢成平心里也不禁后悔不跌,早知是舰队,那自己说什么也不会上船的,因为丘八们可不是讲道理的人,自己这600多石粮食只怕是羊入虎口,连骨头都不会剩几根了,恐怕连自己这条命都保不住了。

    但现在粮食己经装了船,舰队也出发,因此后悔也晚了,卢成平这时也只能硬着头皮,听天由命。不过在船上处了一段时间,卢成平发现士兵们对他还比较客气,没有清廷军队那种骄横无礼的样子,于卢成平和几个士兵攀谈起来,其实是有心向士兵套一套话,好确定自己的结局。

    士兵们对卢成平到也没有什么隐瞒,直接告诉卢成平,他们就是华东**的人民军,这次是特意去安徽救济灾民,因为得知卢成平是给庐州府送赈灾的粮食,因此愿意带卢成平一程。

    听完了士兵的讲说之后,卢成平的心里且喜且忧,喜的是听这个说法,这支军队是不打算要自己的粮食,而且还可以将自己送到庐州,那么自己不仅是保住了命,还完成了买粮食的任务;而忧的是人民军打着救灾的名议进入安徽省,这是什么用意,恐怕是来者不善啊。

    只是这件事情可不是卢成平能够管的,甚致连卢成祥都管不了,现在只要是能把粮食平安的送到合肥就行了,因此卢成平也就没有理会,就在船上耐心的等待着到达庐州。

    虽然是逆流而行,但毕竟都是由机器驱动的,因此舰队的航行速度依然很快,不过在途中又分出了2支舰队离开,最终只剩下3大2小5艘船。好在是卢成平购买的粮食都在这3艘大船上,因此卢成平到也还不并慌。而船队在芜湖附近驶离了长江,进入裕溪河。

    裕溪河古称濡须水,是巢湖最早的连通长江的河道,于是船队沿裕溪河行驶,进入巢湖,又经由巢湖进入淝水,最终在合肥城东停泊,将卢成平的粮食卸下船,然后船队继续出发,沿着淝水逆游而进。而下船之后,卢成平命从人看好粮食,赶忙进城给卢成祥报信。

    而听完了卢成平的讲说之后,卢成祥赶忙命人组织车马,去城外拉运粮食。只是虽然了却了一件大事,但却又新添了一个更大的麻烦,卢成祥当然知道人民军进入安徽,甚致是进入到庐州府境内意味着什么,恐怕是绝不仅仅是为救灾而来吧。

    其他人在这时也陷入沉思中,显然都在消化这个惊人的消息,因为谁都知道,华东**在年初的时候就己经公开宣布过,要推翻清廷,建立新朝,而在这个时候,却派遣军舰军队进入安徽,因此打死也不会相信是为了救灾而来,要是说成趁你病,要你命,利用安徽、江苏等省受灾之际,趁虚而入,反到是更为可信一些。

    等了一会儿,卢成祥才道:“各位以为当如何呢?”

    这时陈与正道:“大人,依下官之见,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迟疑,应该立刻通报给巡抚衙门,请巡抚定夺才是。”

    卢成祥皱了皱眉,道:“现在就通报巡抚衙门,是否太早了一点,华东**的船队在何处尚未可知?也许他们又回去了也说不定。”

    宋昌辉道:“大人说得是,下官之见,还是先派人在附近查访,等发现了华东**船队,看他们意何为之后再作商议,如今还是以救灾为重,不可节外生枝啊。”

    卢成祥点了点头,道:“言之有理。”

    常清德道:“东翁,即然有新粮到了,明天是否多用一些米熬粥,以安人心啊!”

    卢成祥想了一想,道:“好,就依前几日的标准,这600石粮也只能暂解燃眉之急,因此也不可乱用。另外守城之事也不可大意,绝不可让灾民进城来。” 众人见卢成祥这样说了,也就不在说什么,于是纷纷起身告辞离去。

    第二天,在合肥城外的官府开设的粥棚施粥的质量大增,虽然还达不到正常的可以粥中立筷的标准,但一碗粥里总算是大半是米粒,因此这几天以来,由于施的粥太稀而颇有怨气的灾民们也稍稍平复了一点。而卢成祥的心里也安定了不少。

    不过就在两天以后,卢成祥的心情又遭了,因为他收到消息,人民军的舰队在合肥西北约30余里的三十岗一带停船登陆,并在岸上建立营地。三十岗合肥西北的一块地势较高的地区,在那里还有几个村庄,不过由于地势较为起伏,因此还是有大片的荒地。

    随后的连续几天,卢成祥都派人到三十岗去打探人民军的营地情况,而得到消息是营地的范围越来越大,建起的帐蓬也越来越多,还建造了围墙、岗楼,以及码头等设施,并且开始真的收容灾民。这下卢成祥也觉得有些意外,难不成华东**真的是来救灾的?

    而就第6天的时候,第二支船队到达三十岗,这支船队的规模要比第一支船队大得多,共计有12艘船,不仅送来了大量的人员,当然其中也包括不少的军人,另外还有大批建筑材料,以及粮食物资,看来是打算在三十岗扎根了,而且这时营地里收容的灾民人数已有约300余人,并还在增加,因为每天都有船只派出去,在各个遭受水灾的村庄镇店去救人。

    卢成祥可真的有些想不通了,难道华东**真的是到庐州来救灾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虽说是救险赈灾可以获得一个好名气,但卢成祥也知道,救灾是极为花钱的事情,拿钱买名声?难不成是华东**的钱真的多得花不出去?不过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听说华东**向英法日俄等国索取了大量的赔款,据说是有十几万万两白银,因此华东**还真不差钱,那么花一些钱来,买个好名声,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华东**已经公开宣布,要灭亡大清,建立新朝,那么树立自己的仁义爱民形像,收买人心,以显示自己兴兵举义、改朝换代之举是上合天意,下顺民情之事,这是每一个新朝都会去做的事情。

    想到了这里,卢成祥也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而且越想越有理,因为卢成祥是通过科举出身的官员,熟读史书,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是反复上演的,华东**也玩这一手,并不奇怪。

    于是卢成祥找来自己的幕僚常清德,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他。其实这几天以来,常清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而想出来的结果和卢成祥也差不多,因为两人所受的都是相同的教育,因此思路也大体相同,不过常清德比卢成祥想的更进了一步,那就是华东**救灾,除了收买人心之外,恐怕也是盯着安徽之地。等大水一退,由于华东**有救灾济民的好名声,只用振臂一呼,只怕是兵不血刃就可以尽得安徽之地了。

    不过这个推想,常清德并没有对卢成祥说,毕竞现在还不是时候,而是向卢成祥建议,不如以感谢人民军的舰队送粮之举,派人到人民军的营地去一趟,一个是可以到营地里近距观察,这要比派人远远的偷窥要详细得多,另外也可以试探一下人民军的口气,看他们这次到底是打算做什么,然后再做打算。

    卢成祥一听,也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先派人去探知个虚实也好,毕竟双方还有这么一段交情。不过这种事官面上的人是不能出面的,只能派下面的人去,卢成平做为当事人,自然是肯定要去的,不过卢成平虽然跟了自己多年,而且办事也颇为干练,但干这种事情还是差些火候,因此还是常清德也辛苦一趟,毕竞常清德还是老练一些。

    而常清德也知道,自己提出这个建议,就肯定脱不开跑这一趟,其实他自己也想去一趟,看看华东**的气像,因此也没有推辞。(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水灾(四)

    第二天正好天色放晴,因此常清德和卢成平带着20余个从人,推着3辆大车,带了500两百银,两头猪、20匹绸缎、20坛酒,赶到三十岗去酬谢人民军。

    庐州府备下的这份礼确实是不小,不过考虑到这次华东**帮助庐州运送粮食,而没有收取运费,少说也省了1、2000两银子,何况这一批粮食确实是给庐州府救了急,因此备下这样一份厚礼也是说得过去的。

    一行人员车马沿着淝水的河堤行走,只见淝水波浪翻滚,水位明显要比平日时高了许多,有的河段水位己经接近河堤的顶端了。如果不是在去年洪水退去之后,庐州府确实花了一些力气加固淝水的河堤,到真是危险了。

    沿着河堤走了20余里的路程,只见在河堤上出现一个哨所,并用拒马挡住了道路,河堤两侧还搭建了两个小木塔,后面有几顶帐蓬,在拒马前站着10余名士兵在这里守卫。

    只他们这一行人员车马过来,立刻有几名士兵上前来,拦住了去路,一名看起是领头模样的士兵道:“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

    卢成平在船上时,和人民军的士兵打过交道,和他们比较熟识,知道人民军的士后比较讲道理,而且也不收什么“辛苦费”、“茶水钱”之类,确实要比朝廷的官兵好得多,见这些士兵和船上的士兵穿着一样,都是灰蓝色碎花军服,显然是同一批人,因此到也不慌,先命人员车马停,然后下马上前,拱手施礼道:“几位同志,大家辛苦了,在下卢成平,是从庐州府来的,前几天多蒙贵众帮我运送粮食到庐州赈济灾民,解我燃眉之急,今日在下备了些礼物,特意来感谢贵众之恩,并无他意。”

    一名士兵点了点头,道:“你们先等一会,我们要去向指挥部报告。”

    卢成平又施了一礼,退了回来,道:“他们通报去了,大家稍等一会儿。”

    常清德皱了皱眉,道:“成平,我看你并未打点他们,这是什么缘故。” 按照清朝的行事规则,这种让人去通报,都是要递打发钱的,更不要说是和军队打交道,几乎是无钱根本寸步难行,由其是这些下面的人,常言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不把他们打点好,确实是什么事情都干不好。

    卢成平道:“常先生,你有所不知,这人民军和朝廷的军队不同,我在船上和他们相处数日,据船上的士兵所说,在华东**可没有这种规据,他们的首长,就是海外华人对这一套极为痛恨,只要是查出来,不管是多大的官,都一率免职,而且永不录用。不说别的,就是在军队中,有好几个军官,都己经做到了营长,以前也立过不少战功,结果是因为收取打点费用,而被强制退役,所以教我以后遇到他们,可千万别用这套规据。”

    常清德听了,到是有些担心起来,因为这一套规侧己在中国施行了数百年,甚至己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根本没有被视为是陋习,华东**就能说改就改了吗,他也听说过有些不懂规据的人,由于没有给打发钱,结果别人虽然没说什么,但却根不给上报,结果只能干等着。不过放眼看过,只见一个士兵从帐蓬后面牵出一匹马,飞身而上,奔驰离开,到似乎是真是通报去了,因此也不仅有些半信半疑起来,莫非华东**真的没有这些规剧?但管怎么说,己经到了这一步,只能先等等再说。

    大约20分钟之后,那名士兵又骑马赶回来,对班长说了几句,并递给班长一张信笺。

    那名班长看了之后,就走了过来,道:“首长指令,可以让你们进去,不过带来的车辆东西就放在这里。”

    卢成平忙道:“好,好。” 转头对常清德道:“常先生,咱们把东西留在这里,先去吧。”

    常清德这时才真有些相信了,没给打发钱人民军的士兵也真会去通报,这华东**的行为到确实是有些怪异,于是吩咐从人看好车辆物品,和卢成平一起下马,只带了两个从人,走了过去,而人民军的士兵搬开拒马,把他们一行人放进去,那名通报的士兵道:“你们跟我来吧。”

    常清德、卢成平等人跟着那名士兵沿着河堤行走,见河堤的道路铺了一层煤渣,而且被压实压平,行走起来远比来时的道路方便,走了不多远,拐过一个弯,就可以看见河岸边己架好了两座栈桥,并且都有船只停靠,一座栈桥正在卸货,而另一座栈桥则是在下人。常清德仔细观看,见下船的人都是披着毛毯、发髻散乱、神色憔悴,大概就是救起的灾民。而在河堤的内侧,则有人正在沿着河堤堆码砂袋,显然是在加固河堤。同时在河堤沿途,都有人民军的士兵守卫,来往的人员、车辆不绝。看起来十分热闹的样子。

    走了大约6、7里的距离,便可看到在河堤内侧的远处有一片营地,成排的灰绿色帐蓬。于是众人走下河堤,又行了大约1、2里的路程,才来到营地,只见在营地的外围正在搭设营地的围墙。而在未建好围墙的地方,则是暂时用拒马拦住。

    进入营地内,常清德这才看清,所有的帐蓬都是悬空搭建,最下面是一个1尺余高的石蹲,每个石蹲相距约1丈左右,石蹲上驾着“工”字型的钢骨,钢骨上铺设着木板,帐蓬都是搭设在木板上,距地面高约2尺;每个帐蓬宽约2丈,中间开门,均有石砌台阶可上;透过撩开了帐门,隐约可以看到帐蓬里面摆放着床柜等物;6个帐蓬一排,每排帐蓬之间相距约1丈,4排为一组,每组之间相距约为1丈五尺;道路均被压实压平,两侧均设有路肩石与排水明沟,横平竖直,十分整齐。

    其实常清德看到的石蹲,是华东**预制的钢筋混土基台,高为0.75米,底边长0.6米,厚0.25米,上部边长0.4米,高0.5米,有一半理入泥土中,即是做为整个帐蓬的基础,这样可以不使搭好之后的帐蓬下沉,又使帐蓬不置于贴地,以免地面的潮气上翻。基台是按3.3米一个布点,工字钢的长度为6.6米,帐蓬的边长为6米,留于0.3米的施工固定空间。每个帐蓬内可以放8张双层或三层高底床,居住16-24人。

    现在这样的帐蓬完全搭建好的有4组,另外还有2、3组正在搭建中,而常清德又仔细观察,施工的人员都是穿着一件灰绿色长袖背心,外罩一件灰蓝的马甲,但都留着光头,僧不僧,俗不俗的怪样子。但整个营中秩序井然,人员杂而不乱。

    常清德也没有多问,跟着那名引路的士兵来到一间门口有4名卫兵的帐蓬前,士兵在帐蓬门口道:“报告首长,人己经带来了。”

    只听里面有人道:“请他们进来。”

    士兵转身对卢成平道:“首长请你们进去。”

    卢成平点了点头,让两名随行的从人留在外面,自己和常清德进帐。

    只见帐蓬一侧有两张长条桌并放,桌上放着书籍纸张等物,在每张桌后各坐有1人,另一则则摆放是椅子茶几,呈“凵”形状,靠着帐蓬的墙则,还放着几个柜子。

    士兵道:“这就是我们的谢首长、朱首长。”

    卢成平知道,“首长”是华东**对海外华人的尊称,因此赶忙拱手施礼,道:“在下庐州府卢成平,见过两位首长。”

    常清德也过来施礼,不过看这两人的年龄都不大,一个也就30出头的样子,另一个看起来似乎连30岁都没有,心里也颇有些不以为然。

    由于这是第一批难民营,因此每个难民营派了两名元老来坐镇指挥。这两名元老叫谢涛、朱南圳,都是上海市**的工作人员,不过他们两的资历、级别比较底,于是被派到难民营来指挥,虽然是个辛苦活,但也是让他们多刷点经验。其实两人都己是年过30,谢涛都己是36岁的人了,只是保养较好,又没有蓄须,看起来要年轻几岁。

    谢涛道:“两位先坐下说话。”

    于是四人在一侧的椅子上就坐,朱南圳拿过开水瓶,给两人倒茶,道:“营地里的条件简单,两人还请多多包函。”

    两人赶忙连道:“不敢。”而常清德心里诽议,难道这两个人在海外华人中并不得志,连个伺候的下人都没有?还要亲自倒水。但这两个人即然能够管着这么大的一个营地,绝非是无权之人,或许是海外华人的规剧就是与众不同吧。

    谢涛道:“不知道两位在庐州府里担任什么职位?怎样称呼两位?”

    卢成平忙道:“不敢,在下是庐州知府卢老爷的家人,这位常先生是卢老爷聘请的宾客,均无官职。这次我们两人是奉卢老爷之令,特意来感谢贵众前些时日帮助庐州运粮之恩,因此我们卢老爷略备薄礼,以表寸心。” 说着将礼单奉上。

    谢涛点了点头,明白了这两个人其实就是白手套,没有公职,但能够代表庐州知府。(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水灾(五)

    谢涛接过礼单,但并没有看,而是随手放在傍边的茶几上,道:“卢老爷太客气了,我们帮你们运送粮食,是因为这一批粮食是用来赈灾之用,因此才帮你们运送,也不图你们的礼物,不然我们也不会连运费都没有收取,所以你们的好意,我们就算是心领了,但带来的东西还是请你们都带回去,用在救灾上面吧。”

    常清德和卢成平互相看了一眼,显然是都有些意外,下人不收打发钱,当官的这样俭朴,连正当的谢礼都不收,这似乎只有在圣贤书中才有的事情,却真实的发生在自己眼前,常清德甚至想到,莫非这海外华人真的是天命所归,因此才有这样作为吗?

    这时卢成平己又道:“谢首长既然如此慷慨,庐州府上下都会感激的。”

    谢涛摆了摆手,道:“卢先生,这些客套话就不用说了,我们直话直说吧,我想你们肯定会奇怪,现在我们和清廷基本算是敌对的关系,而这一次赶来救灾,这是为什么,会不会是打算趁机占据安徽!”

    卢成平、常清德也有些尬尴,因为谢涛说的实在是太直白了,一点也不委婉,不过到也真是说到点孑,因此两人也不打算再打太极,常清德道:“实不相瞒,我们确实十分感激贵众相助,而且贵众的相助也十分极时,恰如雪中送碳,我们庐州府确实是欢迎之至,只是这庐州府上有道台、巡抚,并非能够完全做主,而贵众的身份也实在是有些难以向上面交待得过去啊,因此知府大人也十分为难。”

    谢涛道:“我们来这里,确实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救灾救人,只等灾情结束,灾民们都得到了安置,我们就会离开,决没有趁火打劫的意思,因此你们也尽管可以放心。”

    朱南圳也道:“是啊,我们本来就是华夏后裔,而这次受灾的民众都是我们的同胞,同胞有难我们又怎么能袖手傍观不管呢! 虽然我们和清廷是敌对关系,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希望先将敌对关系、政治分歧放下,一切都是以救灾救人为当务之急,凡事都应当以人为本,因此我们才在这里,还有其他地方都建立了难民营,收纳灾民。”

    其实这次华东**的目标就是借救灾之机,一方面是树立华东**以人为本,仁义爱民的形像;另一方面也是在安徽、江苏、湖北等地扎下根,将来发动对清廷的战争,可以轻取长江中下游流域,因此就算是灾情结束之后也不会走,当然现在话只是这么说,毕竟先要占据到道德的至高点,反正在灾情结束之后,找个什么借口也都可以赖着不走。

    卢成平、常清德也都是精明人,当然不会相信两人的这套话,不过现在道义确实是被华东**占据了,说什么都不好用,常清德道:“贵众仁义之心,在下佩服,不过贵众若是真有救灾济民之心,何不和朝廷协商,若是能够得到朝廷许可,岂不更好吗?也免得我等为难啊。”

    谢涛笑道:“常先生以为,我们和清廷协商,清廷会同意我们来救灾吗?”

    常清德听了,也苦笑了一声,他心里也清楚,清廷是决不会同意华东**进入安徽、江苏等省救灾,当然清廷不会在明面上拒绝,而是找各种借口推辞、拖延,反正水灾到9、10月份就会自动结束,也就是4、5个月的时间,清廷别的本事没有,但要讲拖延,那却是拿手好戏。

    谢涛又道:“刚才两位也看到了,我们在这里设立难民营,就是收容安置受灾的民众,希望庐州府能够多多支持,并且配合,为我们提供抢险救灾的有利条件,而且现在庐州府帮助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都会记得,在将来也必然会有回报的。”

    常清德的心里顿了一下,看来海外华人到也并不是只会说直话,刚才这番话可就是话里有话啊!庐州府提供的帮助,华东**会记得,并在将来会有回报,那么如果庐州府不提供帮助,甚致是设置障碍呢?只怕就是等着华东**的报复了。

    朱南圳道:“当然,在清廷那边怎样应付,我想卢知府比我们更有办法。不过需要我们配合的地方,我们也会尽力配合的。”

    常清德点了点头,话说到这份上,该说的也都说了,而对华东**的态度也基本清楚,因此道:“好,贵众的这些话,我们会如实回报知府大人,由知府大人定夺。”

    谢涛道:“好,不过其中的利害关系,还请常先生向卢知府说清楚。希望卢知府能够好自为之。”

    于是常清德和卢成平也起身告辞,谢涛又命士兵将他们带出去,而带来的礼物,也都再拉回合肥城去。

    回到合肥之后,两人立刻面见知府卢成祥,将这一次的经过,以及在营地里的见闻,和谢涛、朱南圳的会面交谈等等,都向卢成祥一一详细的讲说了一遍。

    听完了两人的讲说之后,卢成祥双眉紧锁,忧心忡忡道:“看来海外华人这是打算在三十岗驻扎下去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常清德点了点头,道:“听他们的说法,非止是在我庐州一地,在其他地方也设立了难民营,收容灾民。”

    卢成祥听了,眼睛顿时一亮,如果华东**不仅仅只是在庐州设立难民营,而是还在其他地方也设置了难民营,那么自己的责任就要小得多了,而且华东**设置的难民营越多,那么庐州府的责任就越小,因为法不责众嘛,于是道:“那么依常先生之意,我们应当如果处置呢?”

    常清德道:“东翁,依学生之见,现在救灾安民才是当务之急,万一救灾处置不当,酿成民变才是大祸,而其他之事均是旁枝末节,因此此时且不可节外生枝、本末倒置。”

    卢成祥听了,沉呤了半响,才道:“那么巡抚衙那边呢,是否应该通报一声呢?”

    常清德摇了摇头,道:“东翁,此非常之时,不可多事。何况海外华入入皖救灾之事,如此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又岂是能够瞒得住的,巡抚那边早晚必将得知,东翁又何苦出这个头!”

    卢成祥点了点头,明白常清德的意思,就是尽量的瞒着,只要消息不是从自己这里传出去的,那么就算是对得起华东**了。

    常清德接着又道:“何况海外华人在庐州收容灾民,也并非全是坏事,如今水灾之危胜似去年,而朝廷、巡抚衙门却都无能为力,仅靠庐州府之力,那能应付得了如此灾情,成平虽然买回来600石粮食,可以暂解燃眉之急,但这区区600石粮食,能够支应几天?而如今到处粮食紧缺,购买困难,等这600石粮食用尽,庐州府又何以为继?而现在既有海外华人在此建立营地,收容灾民,正好可解我庐州府之危急,海外华人有粮有船有人,只论救济灾民之能,确实要远我庐州府之上,故此有海外华人在此,到不必但心灾民之危。”

    卢成祥苦笑了一声,道:“常先生,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偿不知,但你想过没有,海外华人若是能够聚陇灾民,并尽得灾民之心,那可是后患无穷啊。”

    常清德道:“东翁,学生何偿又不知这些道理,只是以庐州府之力,能够阻止海外华人在此建立营地,收容灾民吗?”

    卢成祥摇了摇头,道:“不能。”

    常清德又道:“若是东翁将此事报于巡抚,试问巡抚将会如何处置?”

    卢成祥认真的想了一想,才道:“只怕是会设法阻止。”

    安徽巡抚恩铭,在清廷的官员中算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人,而且也能够接受新事务,支持清廷的新政,在安徽任职其间,也干了一些实事,并施行了一些新政,但恩铭是满人,因此他绝不会允许华东**在安徽设营救灾的,一但知道了,肯定会想办法阻止,甚致有可能采取一些过激的手段。

    常清德点了点头,道:“如此,东翁岂不是又得罪了海外华人吗?海外华人亦非善类,何况如今他们的风头正劲,切不可轻易得罪啊。”

    卢成祥的身体一震,明白了常清德的意思,华东**早己公开宣布了要取代清廷,而现在对大势稍有了解的人也都清楚,清廷绝对不是华东**的对手,而现在华东**之所以还没有对清廷发动进攻,主要还是由于远东战争刚刚结束,华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恢复并消化远东战争的收益,而一但真对清廷动手,就必然是叭摧枯拉朽之势。

    恩铭这样的满人多数当然是要尽力维持清廷的统治,但像卢成祥这样的汉族官员大多可都没有为清廷殉葬的想法,那么就要考虑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不过卢成祥和华东**并无联系,也不能冒然去联络,而这次华东**在庐州建立营地,收容灾民,其实是一个大好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和华东**交流勾通,未必就是现在就背叛清廷,但结几分香火缘,找一条后路,却是完全有必要的。

    于是卢成祥又沉思了良久,终于道:“也只能如此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灾民(一)

    天色阴沉、大雨滂沱,已经连下了三天三夜,这时仍然不见放晴。整个庐江县境内都几乎都己成为一片汪,田野、村落、道路都被大水淹没,居民们有的早已逃难,有的则被大水卷走,只有少数的幸存者躲在屋顶、钟楼、高岗上,才得以幸免,但也只是苟延残喘,因为等着他们的是饥饿、寒冷、绝望。

    蒋勇奇站在窗前,看着外面大水几乎都己经淹到了屋顶,树冠,前两天水面还会漂浮一些家俱、缸盆等物,这时也都早己被大水冲得干干净净,只有一些残草杂叶随着湍急的水流漂浮。

    而就在这时,蒋勇奇的肚子一阵“咕噜”响动,提醒他已经有一天没有吃东西了。蒋勇奇回过身来,看着阁楼里横七竖八,或躺或卧的十几名男女,一个个神情麻木、目光呆滞,仿佛行尸走肉一般。蒋勇奇也叹了一口气,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带着这些人熬过了近10余天的时间,但人力终究是不能和天意相抗挣的。

    蒋勇奇今年26岁,原是湖广江夏人氏,家里三代都是开镖局为生,本来家境还不错的,只是到了蒋勇奇父亲这一代时,时运不济,连保失了几支镖,结果家财全部赔光,一贫如洗,父母都因忧郁成疾而亡,蒋勇奇原来订了一门亲事,也被女方家里悔婚。好在是走镖的人门路广,蒋勇奇在2年前经人介绍,受聘庐州府的一个大富户田楚则家,此人是庐州府的巨富,并捐了个功名,家里有近万亩田产,并且在庐州府、安庆府、凤阳府等地均有买卖地产。田楚则在庐江县有5000余亩田产,佃户300余户,并且在这是建有田庄住宅,每年在这里收的田税就有5000多两白银。因此安排蒋勇奇在这里的庄院里当上护院的头目,保护庄宅田产。

    由于蒋勇奇是保镖出身,到是有几分真功夫,而且他虽然年龄不大,但从14岁时就开始随父亲走镖,两湖两江两广几乎都去过,见过大世面,为人又仗义大方,不恃强凌弱,当护院头目的月钱有24两白银,年节之日还有不少赏钱,而且因为他是单身一人,这收入算是十分可观了,因此也舍得花钱请客,于是很快就在庄院上下人等中颇有好感,同时又因几次带领护院家丁击败搔扰的土匪,保住庄院,也颇受田楚则的赏识。

    这次庐州府大水,田楚则早早就带着自己的家人,财产躲到合肥城里的府宅去了,在田庄上只留下几个管事的在这里照看庄子,而蒋勇奇是护院头目,自然也要留下来,当然田庄宅大屋多,因此也有一部份家丁、侍女、伙夫人等留在这里,加起来共计也有100多人。

    庄院被淹之后,蒋勇奇挺身而出,从洪水中救下不少人,由于庄院中有几栋楼房,因此蒋勇奇选择其中一座大阁楼做为众人的容身之地,免强也能够蔽风挡雨,而且蒋勇奇带人扎了两个简易的木筏,在洪水中找了一些食物,顺随又救了几名在洪水中挣扎的佃农。这样众人就在阁楼上暂时存身,并且公推蒋勇奇为众人的首领。

    不过水势越来越凶猛,而且能够找到的食物越来越少,众人也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有人主张停止给没有生存能力的妇女、老人食物,将为数不多的食物省下来,这样能够支持的时间更长一些。但蒋勇奇拒绝这个建议,坚持将食物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只是青壮年男子可以分多一点,妇女、老人少一点,因为还需要青壮年男子寻找食物。

    结果双方发生了一次激烈争吵,甚致动了手,不过蒋勇奇到底是练家子,尽管是以一敌众,但仍然可以击败对手,同时也有一部份人支持蒋勇奇,毕竞还是有部份人能在困境中保持人性,因此最终蒋勇奇在这场争斗中胜出。但失败的一方却并不甘心,于是在夜里带着大部份的剩余粮食,还杀死了两个守夜的人,划着木筏离开。

    现在阁楼上只剩下18个人,其中有5名妇女,3个50岁以上的老人,青壮年男子只有10个人,蒋勇奇带领着这些人尽力的在水灾中寻求生存,又免强支撑了几天,终于彻底断了食,绝望的情绪在每个人的心里蔓延。

    蒋勇奇到底是练过武的人,身体强壮,虽然一天没吃东西,但还有力气站起身来走动、观望,而其他人现在不是坐着就是躺着,而且也不说话,处于完全麻木的状态。

    在窗前看了半响,但外面除了大水之外,什么也没有,蒋勇奇叹了一口气,又回到自己的铺垫上坐下。这时在他的铺势旁边,一个年轻虚弱的女子声音道:“蒋大哥,我们是不是没有活路了。”

    蒋勇奇道:“别乱话,会有人来救我们的。” 其实连蒋勇奇自己都不相信,会有人来救自己。

    那女子翻过身来,挣扎着想要坐起来,蒋勇奇忙按住她的肩头,道:“婉云,就这样躺着不要动。”

    婉云今年18岁,是田楚则田庄里的一个待女,生得有几分资色,而且颇为聪明玲利。蒋勇奇刚受聘来田庄的时候,对这个长得十分水灵的小丫头就颇有好感,但在不久之后就听说东主田楚则一直都想将婉云收房,只是碍着大夫人不松口,又盯得紧,因此才没有机会下手,但也只是早晚的事,毕竞一个小小的待女,怎么可能逃得出主人的手心。蒋勇奇也就死了这掉心,平时也没怎么和婉云说话。

    不过这场大水却让两人产生了奇妙的关系,是蒋勇奇在大水中将婉云救起来,而且这些天来对她也十分照顾,婉云对他也十分感激,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因此男女之的避嫌也不那么紧要,由其是在有人杀人逃走之后,剩余的人就全部住到一间房屋里,只是每人一套铺盖,蒋勇奇将婉云的铺盖安排在自己身边,而婉云也没有拒绝。这段时间以来,两人虽然没有实质的接触,但感情却在上升。

    这段时间以来,其实婉云每天都没能吃饱,现在又饿了一天一夜,这时全身无力,躺在床垫上一动也不动,当然其他人的情况其实也都差不多,只有蒋勇奇等少数几个青壮年人由于体质较好,而且吃得也较多一些,因此这时还有一些活动的能力。

    看着婉云的脸色憔悴,蒋勇奇也不禁一阵心酸,但又想不出什么安慰她的话来,因为在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也不由得十分烦闷,因此又站了起来,走到窗前向外看去。

    就在这时,蒋勇奇透过密集的雨雾,隐约的看到出现几个模糊的影子,似乎有些像是船只的样子。蒋勇奇怔了一怔,伸手用力的揉了揉眼睛,想看个清楚,但无奈这时的雨势依然不小,视野并不清晰,因此根本就看不清楚。

    不过时间不长,见影子也渐渐清晰起来,果然是几艘船只,大小不同,蒋勇奇见了,也不禁大叫起来,道:“有船、有船来了。”

    屋里的人听了,也都不由得精神大振,还有活动能力的人也都纷纷起身,来到窗前有外看去,而其他身体虚弱的人听了,也都想挣扎着爬起来,眼睛里也终于又闪烁起有生机的光彩。

    蒋勇奇等几人还有力气的人在窗口大叫着:“这边,这边,救人,救人啊。” 还有人抓起一张床单,在窗口拼命的摇动着。

    船上显然是看见了这边的动静,只见其中一艘大船调过头,向阁楼这边驶来,众人见了,也不由得一阵欢呼,终于在这绝处逢生了。

    看着船离阁楼越来越近了,在距离阁楼20余丈远的地方停住,并从船上放下两只小艇,有人划着向阁楼行驶过来,蒋勇奇见了赶忙叫两个人下楼去接船,而其他能够活动人则将己经饿得无力行动的人都扶起来,收拾东西,准备一起上船,其实众人这时也没有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些随身的衣服,当然也有人将铺在地上的铺盖卷起来扛着走了。

    蒋勇奇过去扶起婉云,道:“婉云,我们得救了,得救了。”

    婉云也是惊喜交加,道:“蒋大哥,我们真得救了吗?”

    蒋勇奇道:“是啊,有船来了,所以我们得救了,来,我背着你走。”说着,也不由婉云分说,伸手拉住她的手,将婉云背在背上,虽然蒋勇奇也是一天一夜没有吃任何东西,但毕竟是习武之人,体质比一般人强不少,而且婉云的身孑也十分轻盈,因此蒋勇奇还能背得动她,然后顺着楼梯走下去。

    这时水己经淹到了楼梯的一半,而两艘小艇己在楼梯中停住,有两名身穿蓑衣的人从艇上过来,将小艇的缆绳绑在楼梯的扶手上,然后对众人道:“你们不要急,也不要挤,一个一个的上船,保证会把你们都接走,一趟不行就运两趟,所以不要抢,但多余的东西都扔掉,只能让人上船,明白了没有。”

    然后拍了拍一个年轻人,道:“上船吧。”

    于是众人一个一个,依次上船,而船上也有人伸手接应,有时也会扶一把,而有人带着的铺盖、衣服等都被要求扔掉。不过这时没有人敢违背他们的命令,因此也就都扔掉了。

    时间不长,所有18人分成两批,全部登上了小艇,于是两艘小艇解开缆绳,向外划去。(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322/ 第一时间欣赏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作者:木林森444所写的《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为转载作品,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介绍:
20**年,一支付责保护中东某国撤侨任务的舰队穿越到1900年9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而在现代社会中深受各种穿越剧穿越小说洗脑的穿越者们,立刻接受了穿越的现实,并且各有打算,有人想利用未来的科学技术称王称霸,甚致建立全球霸权;有人想靠自己的力量,改写中华民族的这一段屈辱历史,甚致实现普世价值;也有人想妻妾成群,腰缠万贯,过上旧时空过不上的腐败奢侈生活;还有人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梦想和理想。 但这次穿越者们面对的不是落后无能的农耕时代国家,而是有着强大动员、组织能力,和相当科技能力的近代列强,就连历代穿越者们引以为傲的金手指也未必有明显优势,因此三心二意,各怀心事,又没有主角光环的穿越者们能否在这个乱世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