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盛唐不遗憾TXT下载盛唐不遗憾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盛唐不遗憾全文阅读

作者:朕御山河     盛唐不遗憾txt下载     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三十一章 蒸汽火车头

    李隆基已经习惯于每隔一段时间,看到李安发明的新东西,这会让他的内心兴奋不已,但如今,李安已经连续很长时间,没有将新发明的东西献给他了,这让他有些诧异,当然,也有些不太高兴。

    虽然,他在李安的身边安排了护卫,但这些护卫是没有资格进入研发中心的,每次都只能守在外面,如此,李隆基只知道李安每日在研发中心忙活,却不知道具体在忙活什么。

    对于李安在忙什么,李隆基当然要问工部的几位官员了,毕竟,不论是铺设铁轨,还是研发中心,都有工部官员的影子,而这两样又都离不开李安,所以,这些工部官员,理应知道李安的行踪,以及近期在忙些什么。

    “陛下,李侍郎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忙着研发蒸汽火车头,铺设铁轨的事情,他已经完全不再过分,他说过,只要蒸汽火车头获得成功,将会让大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将会极大的增强。”

    工部官员如实回答。

    他们也曾多次提出让李安前往铁轨线路视察,但李安每次都以研发蒸汽火车头极为重要为理由,表明要将铺设铁轨的工作,完全交给工部官员,自己只负责研发蒸汽火车头。

    “蒸汽火车头?”

    李隆基与众大臣,都知道这个东西很重要,但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厉害,他们是完全没有见识到,也只有等李安发明出来之后,才能很好的验证这东西的巨大用处了。

    “研制进度如何了?李侍郎有没有说过,何时可以获得成功?”

    李隆基关心的问道。

    “陛下,李侍郎没有说具体的日期,不过,微臣看他的表情,推测已经快了吧!”

    工部官员回道。

    李隆基点了点头,对于李安的研制项目,他根本无力参与,只能被动的等待研发的结果,不过,好在李安就在京城,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只要李安发明出好东西,他可以第一时间获知,从而不至于让这些好东西脱离掌控。

    在继续强调秋收的重要性之后,李隆基宣布散朝,让各位官员前去准备秋收的相关工作。

    长安城正南十五里,李安正陪着颜如玉,在府邸的果园里散步,现在是秋收的季节,各种果树上都挂满了诱人的水果,很多都已经成熟了,并散发着醉人的果香。

    颜如玉的肚子也挺的更大了,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个孕妇,虽然挺着大肚子有些不方便,但她还是坚持要到果园里散步。

    因为闻着满园子的果香,她会感到非常的开心和幸福,况且,还有李安陪着。

    而因为研发蒸汽火车头,导致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李安也只能每隔一日,在黄昏的时候,过来陪她,并一起摘果子吃。

    “夫人,这个苹果是整个果园里最大的一个,来,送给你。”

    李安伸手摘了一个比较大的苹果,递到颜如玉的手中。

    “最大的一个?夫君怎么能如此肯定,上面肯定还有更大的。”

    颜如玉不相信自己手里拿着的苹果是最大的一个。

    “我摘的,一定就是最大的,夫人若是不信,可以摘一个大的比比。”

    “你欺负我,我这个样子,怎么爬树,怎么摘果子?”

    颜如玉撒娇起来。

    “好好好,我若是发现还有比这个大的,一定摘下来送给夫人。”

    李安开口哄道。

    “夫君,你以前都挺闲的,最近几个月怎么忙成这样,以后也会一直这么忙吗?”

    “不会的,最近在搞一个大项目,需要我时刻在场督促,而且,很快就要成功了,到时候,我大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安兴奋的憧憬起来。

    “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快就要成功了吗?”

    颜如玉也很好奇,他也希望自己的夫君,可以造福大唐,做一个非常有用的人。

    “快了,若是一切顺利,估计就在这几日了。”

    李安为了造出可靠的蒸汽火车头,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先后造出十几个火车头试验平台,而且是一个比一个复杂,一个比一个先进。

    最后造出的两个火车头,已经算是很成功了,只是可靠性方面还是有些不足,很容易在路途中出现故障,如此,必然会大大降低火车的实用性。

    在做了充分的总结之后,李安找到了问题之所在,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改进,如今,改进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只要几个关键的部件制造好并装配完成,新的火车头就算制造成功了。

    “秋收了,很快就要秋收了,秋收之前,一定要将蒸汽火车头造出来,并立即投入到运输粮食的行动中。”

    李安给自己定下了最基础的目标。

    两日后,研发中心终于传出好消息,蒸汽火车头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新造好的火车头,沿着研发中心内部铺设的铁轨,连续运行了六个时辰,中途没有发生任何的故障,至此,蒸汽火车头算是彻底造好了。

    因为在研发过程中,做过大量的试验,所以,李安知道蒸汽火车头,有哪几个地方会出现问题,为此,有针对性的准备了大量的零配件,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快速替换零件,从而保障火车头继续行进。

    当然,为了防止火车头在半路上损坏,要定期对火车头进行系统的检查,只要发现有磨损严重的零件,要及时的替换掉。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所有参与研发和制造的人才,顿时全都沸腾了,对于所有参与研发的人员来说,火车头的巨大作用自然是了然于胸,他们太了解蒸汽火车头的巨大作用了,甚至会出现和李安一样的憧憬。

    “蒸汽火车头造出来喽!”

    “蒸汽火车头造出来喽!”

    “喔喔喔……”

    整个研发中心全都疯了,就连相关的部门,也参与到庆祝活动之中,欢唿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远在京城南门的监门卫将士,都能听得见。

    “恭喜李侍郎,终于大功告成。”

    鱼朝恩原本在督促工匠赶紧打造太阳灶,见外面欢唿了起来,忙跑出去看热闹,虽然他对蒸汽火车头还是不太了解,但多少知道一点情况,明白那是很厉害的高科技。

    “鱼给使,这蒸汽火车头的用处,可要远远超过太阳灶,日后所能获得的利润,更是远非太阳灶可比,哈哈!”

    李安高兴的笑道。

    蒸汽火车头获得成功,日后必然会成为客运和货运的主力军,所能获得的利润,也将是天文数字。

    如此重要的产业,当然不能被世家大族拿去,否则,他们富可敌国,对朝廷将是巨大的威胁,将此产业交给皇帝,并由太监负责掌控,则可以极大的削弱世家大族可能获得的利益。

    虽然太监没一个好鸟,肯定会从中贪污,对朝廷造成损失,但太监没有后代,也没有家族支持,贪的过多也没有多大意思。

    最重要的,是太监就在皇帝的身边,一切都受皇帝的掌控,就算贪的再多,最后也只是一只养肥的羔羊,杀之,便可得到其所有的财产,同时,还能让天下人拍手称快。

    李安的提醒,大有让鱼朝恩负责铁路工作的意思,毕竟,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鱼朝恩的办事和管理能力还是非常强的,而且,原则性更是不差,连郭子仪这样的老滑头,都没能从他手中骗走东西,很适合负责铁路工作,大量钱财被鱼朝恩掌控,对大唐构不成威胁,而世家若是富可敌国就麻烦了。

    “李侍郎的意思,是让小奴负责日后铁路的运营?”

    鱼朝恩的心砰砰直跳。

    “没错,本官看的出来,鱼给使还是很有能力的,日后若由鱼给使负责铁路工作,一定能让陛下放心。”

    李安嘴角微微一笑,暗示自己会力挺鱼朝恩。

    “哎呦!若真能让小奴获此差事,李侍郎就是小奴的再生父母。”

    鱼朝恩激动的,说话都有些哆嗦了。

    “鱼给使不必激动,此事还需一些时日,本官会亲自面见陛下,力荐鱼给使负责此事。”

    李安微微一笑,给鱼朝恩吃了个定心丸,并伸手邀请,让鱼朝恩跟自己一起庆祝蒸汽火车头获得成功一事。

    鱼朝恩激动的手足无措,屁颠屁颠的跟在李安的身后,加入了庆祝的行列。

    由于蒸汽火车头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为此,参与庆祝的人员,全都激动的难以形容,大喊大叫,载歌载舞的都有。

    而为了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李安下令宰猪杀牛,买酒买菜,准备在研发中心搞一场大的宴会。

    宴会的事情,当然无需李安亲自去组织了,自然有人负责,而李安则必须将蒸汽火车头试验成功的消息告诉李隆基,并尽快带领一班人马,去大明宫北门的铁路上试车,看看新造的蒸汽火车头,能拉动多少节车厢,载重之后能跑多快。

    欢庆的宴会进行了整整一天,第二日一早,李安才带领相关人员,从研发中心出发,沿着绕城铁轨,将蒸汽火车头和一节节车厢运往大明宫北门外。

    由于这一条新建的铁轨,是从南门的研发中心,绕了个大幅度抵达大明宫北门的车站,为此,速度根本无法提高,自然无法进行试验,至于在平直的铁路线上,才能更好的展现出蒸汽火车头的威力。

    “李侍郎,蒸汽火车头和三十节车厢,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可以开始试验了。”

    李安伸手一招:“上车,上车了。”

    作为最高指挥,李安登上了最前方的软卧车厢,随行的人员,有的是官员,有的是研发人才,总之,全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所有感到好奇的老百姓,则全部站在周围,看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并互相谈论着什么。

    “上车,上车,准备开车了。”

    一名官员大声叫喊,让相关人员尽快上车。

    “李侍郎,所有人都已经上车,压钩也已经完成。”

    李安点了点头,开口道:“可以了,开车吧!”

    “污污污……”

    随着煤炭逐步填入锅炉,火车头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并缓缓向前行进,带动后面的一节节车厢,奔向洛阳城方向。

    很快,全部三十节客车车厢,都被带动起来,而且,速度也在逐步提高,最高的时候,已经达到战马奔驰的速度了。

    为了保证蒸汽火车头的安全,李安在设计建造的时候,给火车设计了最高速度,也就是不得超过大约后世的四十公里每小时,正常情况下,能达到二十五公里每小时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如此,一个时辰就是百里,一日一夜行进千里,简直毫无压力啊!

    火车运行的非常平稳,透过侧面的药玉窗户,可以清晰的看到两侧黄亮亮的黍稷田,关中是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黍稷,也就是后世的黍子,也叫黄米。

    不过,黍稷的产量可不高,根本不足以维持关中的大量人口,尤其是长安城之中就有百万人口,对粮食需求量极大,为此南方的水稻便要通过漕运和陆运等手段,运往京城,以维持关中人口生存之所需。

    坐在快速行进且平稳的火车中,看着窗外的大片成熟黍稷田,这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火车内的众人,都有这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秋收了,很快就要秋收了,再过几日,就可以看到两边忙碌的场景了。”

    “是啊!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老百姓的日子要好过喽。”

    “天佑大唐,我大唐现在是处处蒸蒸日上,火车出来之后,日后百姓出行就方便太多了。”

    众人全都小声的嘀咕了起来。

    “李侍郎,已经到温泉宫了。”

    李安闻言,抬眼望去,温泉宫就在眼前了,不知不觉中,居然跑了七八十里。

    “停车,准备返回京城。”

    李安下达命令。

    蒸汽火车头缓缓停下,并在滑行几百步之后,完全停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 铁路的运力

    温泉宫是长安城通往洛阳城的第一个站点,火车在这里完全可以转向,然后直接开回去,但李安必须验证火车倒开的技术,所以,让火车直接停下,然后倒着开回去。

    在火车起步的时候,需要对各节车厢进行压钩处理,以利用前面车厢的惯性带动后面的车厢,但在倒开的时候则是相反,需要对各节车厢进行绷钩,目的同样是为了利用惯性,让火车更容易启动。

    所以,在车辆停稳之后,需要继续向前开动一小段距离,让火车实现绷钩,然后才能更轻松的实现倒开。

    火车滑行了好远一段距离才缓缓停下,并在停下之后再次缓速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让所有车厢全部绷钩,最后加煤添火,倒着开动火车,向京城方向进发。

    当然,火车倒着开是有一定风险的,最大的风险是看不到后面的情况,万一后面的铁轨上有障碍物,则很有可能会直接撞上去,从而导致车厢侧翻。

    但火车一路上是直接开过来的,可以肯定道路上不会有障碍物,而且,以这个时代的人,看到火车这个大家伙,肯定会立即躲的远远的,绝对不会站在铁轨上等着挨撞。

    火车倒开的感受,与正着开没有丝毫的区别,至少对于坐在车里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异常感受,仅仅知道火车倒开了,其余一切不变。

    看到火车一口气跑了七八十里,又顺利的倒着往回开,车上的众人全都兴奋的互相恭喜起来。

    更有一些年轻人,直接站在火车上蹦蹦跳跳,发泄心头的兴奋之情。

    “李侍郎,以在下所见,目前的速度可达一个时辰百里,只需八个时辰,就可抵达洛阳城,若是再快些,估计六个时辰就可以抵达,一日一夜,就可以走个来回,实在是太快了。”

    “火车能够发明出来,皆是李侍郎之功劳,我等都是托了李侍郎的福,沾了点光罢了。”

    “有了火车和铁轨,日后,我大唐百姓出行就方便多了,以前要走一个多月的路,日后只需一日就可以抵达了。”

    众人除了高兴,还不忘在李安面前恭维和谈论一番。

    李安心情,当然更加的高兴,看向众人,正色道:“火车能够顺利研制成功,诸位皆是功不可没,接下来诸位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铺设更远的铁路,研制更加先进的火车头和车厢,总之,大家以后要多多努力,让铁轨铺向大唐的所有边疆,让大唐所有的老百姓,都能更快的出行。”

    “是是是,我等谨遵李侍郎教诲,日后一定加倍努力。”

    众人全都笑着应和,显然,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仅仅大半个时辰的工夫,火车便重新返回长安城,并缓缓停在了出发时的位置,一大群相关人员和百姓,全都夹道欢迎。

    “李侍郎,火车此时发明出来,可真是解决了下官的一个大麻烦啊!”

    李安刚刚走下车厢,一名工部官员,便一脸庆幸的迎了上来。

    “怎么回事?解决了你面临的什么麻烦?”

    李安好奇的问。

    “李侍郎有所不知,长安城至洛阳城的铁轨,还有靠近洛阳城的一小段没有完成,估计还得三天才能完工,但秋收已经快要到了,滞留在洛阳城附近的数万关中劳力,很难及时返回家中,怕是会耽误秋收,而如今有火车在,可以快速将他们迅速运回关中,以让他们的家中,不会错过秋收时节。”

    工部官员欣慰的说道。

    “哈哈,那还真是太巧了,放心吧!除了这个已经研发成功的火车头,还有两个前期研发的火车头,只需要改换一些核心的部件,也可以上路,如此,三列火车轮流上阵,一定能将洛阳城方向滞留的劳力迅速运回关中,你们的燃眉之急,算是解决了,哈哈!”

    能解决数万劳力,及时返回关中,算是帮了工部和户部的大忙,也让数万劳力的家庭不会错过秋收的农时,这让李安非常的高兴,并觉得自己辛苦这几个月没有白费,实在是太值得了。

    蒸汽火车头的研制,获得极大成功,这件大事很快就汇报给了李隆基,得知此事,李隆基当然也是大为欣喜,并大有体验一番,巡幸洛阳城的冲动,不过,考虑到很快就要秋收,而且,铁轨还没有完全铺设完成,所以,他决定押后体验,先解决秋收这个大事情,然后再考虑乘坐火车,巡幸洛阳城的事情。

    返回研发中心之后,李安立即开始改装最后两个蒸汽火车头,以让这两个还有缺陷的火车头,马上可以投入使用,以用最快的速度将滞留在洛阳城的大量民夫运回关中,保证秋收的正常开展。

    改装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很快,三个火车头都可以拉动车厢了,为了兼顾安全和运输量,每一节火车头只拉了二十节车厢,其中,十节硬座,十节空车厢,一次运力高大四五千人,一日一夜就可以往返一趟,可谓是非常的快捷。

    长安城至洛阳城的铁路全线贯通之后,距离秋收还有五日,李安派遣三列火车,在铁路通车的第一时间抵达了洛阳城附近,并一次性将万余劳力装入火车,运往长安城方向。

    这些劳力为建设铁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他们坐着火车返回家乡,也是对他们尊重和报答,只是,由于人数太多,不可能让他们享受软卧和软座的高等待遇,只能让他们享受最低等的硬座和无座,否则,以目前的运力,根本就达不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这些劳力都是普通百姓,也不在乎这些,只要能快速返回家中,不耽误秋收,他们就非常的高兴。

    为了查看这些劳力,在长途坐车后的身体状态,李安特意等在大明宫北门的车站,就为了看这些劳力一眼。

    跟随在李安身边的,除了护卫等人,还有几名医术不错的郎中,万一有人身体产生不适,则立即进行救治。

    “李侍郎,火车来了,第一列火车回来了。”

    李安早就看到那高高飘扬的黑烟柱了,嘴角微微一笑,等待火车停下。

    “李侍郎,这列火车昨日一早就出发了,今日午后才回来,看来比预计的要晚一些。”

    李安笑了笑,解释道:“这很正常,夜间行车,而且还拉了一车人,也不敢开的太快,不是吗?”

    “对对对,李侍郎说的是,夜间行车却是不宜太快,以免发生危险。”

    在李安与下属谈论的功夫,火车便缓缓的停下了,在车马打开的一瞬间,大量的百姓,携带各式各样的工具,一股脑的跑下火车,渐渐的汇集成了巨大的人流。

    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百姓,李安放心多了,看来长途的行车,并没有给这些百姓造成身体的不适,这还是最不舒服的硬座和无座。

    当然,也许是因为这些劳力都是干活的壮劳力,身体比较壮,若是老弱病残,估计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无座的车厢,站着一夜,肯定会非常辛苦,也只有壮劳力才能够承受。

    一想到站在车厢里,双手握着车顶的扶手,李安总是不自觉的想到后世的公交车,作为最常规的交通工具,他前世可没少坐。

    在大唐缺乏橡胶材料,否则,李安还真有造汽车的冲动,毕竟,蒸汽机已经造好了,研发汽车几乎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可以研发成功的。

    “李侍郎,这一车拉了四千多人,除了几十人出现呕吐症状,大部分人都没有问题,只要稍微休息一下,就可以完全复原。”

    一名郎中在看了所有劳力之后,向李安汇报道。

    “恩,这几十名出现呕吐症状的,是不是都在无座的车厢。”

    李安关心的问道。

    “回李侍郎,大部分都是在无座的车厢里。”

    郎中如实说道。

    李安闻言,沉思了片刻,轻声道:“看来无座车厢,真的不太好,连这些壮劳力都能累的呕吐,若是体弱之人为了省钱乘座无座的车厢,很有可能会被颠簸死,倒是应该将无座车厢,改成马匹专用车厢,这样,骑马的客人,可以让马匹存放在这里,下车的时候再取,这样似乎才更合理。”

    “李侍郎说的是,这些空车厢本就应该用来存放马匹,否则,有马的客人都没法坐车了。”

    属下连忙应和,这个问题李安一直疏忽了,毕竟,就算长安和洛阳通了火车,但出行还是需要马匹代步,而且,能骑马的都是富人,若是不考虑马匹的存放,以后,这些富人乘坐火车就会非常不方便,从而会让铁路系统少挣很多钱。

    在所有劳力全部下车之后,火车在站内绕了圈,返回右侧的铁轨线路,并在清理和补给以后,立即开动,前往洛阳城方向,准备将剩余的劳力全部拉回关中。

    两天的工夫,滞留在洛阳城的全部关中劳力,都已经返回长安城,并沿着官道,返回各自的家乡,开始投入紧张的秋收工作中

    秋收工作在紧张的进行中,而李安也让研发中心的工匠,加紧建造蒸汽火车头,按照批量的标准,第一批二十辆,按照目前一条铁轨的实际情况,二十多个蒸汽火车头,应该是够用了。

    车厢已经建造率一百多节了,不过,这显然不够,还需要继续大批量的建造,一批的标准,是五十节客运车厢和一百节货运车厢,以保证日后的大批量运输要求。

    秋收的具体工作,自然有各级官员和小吏负责,像李安这样的大官,当然不需要去过问,李隆基就更不用亲自过问了。

    为了下一步将铁轨铺的更远一些,李安准备了一番之后,前往大明宫面见大唐皇帝李隆基,以提出自己的构想,同时,也可以化解李隆基的各种疑惑。

    “大家,李侍郎殿外求见。”

    李隆基大喜,下令道:“快宣。”

    李安进入紫宸殿之后,李隆基挥了挥手,让所有太监和宫女全部退下,有些事情,他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李侍郎,你这个火车真是威力不小啊!短短两日,就将滞留在洛阳城附近的数万劳力运回长安城,保证了他们家里的秋收,否则,这些劳力至少也要大半个月才能返回家中,肯定会耽误农时。”

    李隆基兴奋的说道。

    “陛下,这就是火车的巨大运力,这会彻底改变我大唐的运输状况,日后,不论是行人,还是商队,只需要大半日就可以从长安城抵达洛阳,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李安如实回答。

    “火车的运力的确非马车可比,大大方面了日后长安城和洛阳城之间的联系,这一切都是李侍郎的功劳,朕是有功必赏的人,李侍郎需要什么奖励。,但说无妨。”

    李隆基笑着问道。

    “陛下,微臣不需要赏赐,微臣只希望大唐能铺设越来越多的铁路,如此,微臣心愿足矣。”

    李安现在已经富得流油了,哪里还需要赏赐,需要什么好东西,自己都可以发明,比李隆基拥有的还多,当然,杨玉环这样的肉乎乎妹子倒是缺一个,李隆基又肯定舍不得,如此,还不如什么都不要。

    “哈哈!李侍郎的功劳,朕会记下的,以李侍郎之见,下一条铁路应该铺向何处。”

    李隆基轻声问道,他想听听李安的意见。

    “陛下,洛阳城有大运河通往东北和东南,这两个方向暂时并不继急需铁路,但安西和朔方,对我大唐极为重要,而交通却极为不利,所以,安西和朔方的交通极为重要,可先修建通往安西和朔方的铁路,尤其是安西,距离京城实在是太远了,最远的位置,居然有万里之遥,腿脚慢的,可能要走一年多才能抵达,就算是商队,走一趟也需要大半年,这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一旦铺设铁轨,五至十日就可以抵达安西,军需和补给数日可达,朝廷经费将大大减少,这会极大的方便大唐控制安西。”

    李安说出自己的观点。(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铁路局

    李安说出的线路,与李隆基的心意完全符合,这让李隆基非常的高兴,当然,只要是有战略眼光的人,都看得出来,安西和朔方都是极为重要之地,尤其是安西,对大唐帝国非常重要,这一地区是大唐帝国对外交流的大通道,也是大唐帝国扩大影响力的地区,若要京城安稳,安西必须保住。

    这也是大唐帝国,为什么要花费巨大代价,维护安西这一块区域的原因,只是由于路途太过遥远,维护这一块区域甚为不易,在安西维持两万兵马,所要花费的钱财是内地的十倍,够京城附近养兵二十万了,这也是安西军必须是精锐的原因,花十倍的价钱,若不养精兵,那还有什么意义。

    而现在铁轨和蒸汽火车头都发明成功了,只需要将铁路铺向安西,日后,朝廷的物资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往安西,从而大大减少路途的损耗,大唐也可以派遣更多的军队进驻安西,从而将安西控制的更加的牢固,甚至,进一步开拓疆土,攻下更远的土地。

    “安西,很好,朕与诸位宰相也是这个意思,不过,安西最远距离京城有万里之遥,铺设这一条铁轨的工程量,是不是太大了一些,材料、人力和财力是否充足,李侍郎可曾计算过。”

    李隆基非常渴望,修建一条通往安西的铁路,但并不能确定这一条铁路的花费,毕竟,除了铁轨的长度可以直接计算之外,诸如地基、桥梁、涵洞等等问题,都是无法确定的。

    “陛下,线路还未确定,这一切都不好计算,必须先确定线路,然后才能进行计算,还有,陛下若是觉得一口气铺不完,可以按两步走,先铺设一条通往玉门关的铁路,并连接鄯州和凉州,如此,陇右与河西的兵马,就可以更方便调动了,剩下的另一半,则可以以后再铺设,以减轻一次铺设的压力。”

    李安给出建议,毕竟,这种阶段性胜利,才是最合适的。

    “恩,那李侍郎觉得,何时铺设为好。”

    “陛下,秋收之后,天气就会转冷,可以利用这一时间确定线路,并储备铁轨,来年春耕之后,立即征发劳力,开始铺设铁轨。”

    李安正色建议道。

    “好,就这么办了,秋收之后,立即派遣两路人马,一路探查通往玉门关的铁轨线路,另一路人马,探查通往中受降城的铁轨道路,明年春耕之后,两条铁轨一同铺设。”

    李隆基当场决定下来,新的铁轨线路,他都考虑很久了,在听了李安的建议之后,立即就决定下来了。

    “陛下,还有一事,微臣必须要说。”

    李安想到答应鱼朝恩之事,开口道。

    “李侍郎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无需吞吐。”

    “陛下,现在长安至洛阳的铁轨,已经全线贯通,二十辆蒸汽火车头和大量车厢也正在建设当中,要不了多久,客运和货运的列车就可以投入运营,从而大大方便两城之间的联系,但这肯定是要收取费用的,这其中的利润,将是非常可观的,而且,随着日后铁轨的进一步普及,利润就更大了,何人掌握铁轨的运营权,就可以富可敌国,陛下,岂能将此机会让与别人。”

    李安循循善诱道。

    李隆基闻言,大为心动,最近这些日子,他了解了关于火车和铁轨的很多知识,更通过两天运输数万劳力返回长安城这件事,看到了火车的巨大实用潜力,经过李安这么一提醒,他自然明白,铁路能够带来多么高昂的利润。

    试想一下,一支数百辆马车的大型运输商队,从长安城前往洛阳,需要走半个月,而且,需要大量的马夫、马匹和护卫,马夫和护卫都需要吃饭,也需要付工钱,而马匹也需要吃草料,这一路上的消耗肯定不少,而且,还非常耽误时间,总之,运输成本极大。

    而一列火车,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将这些商品,在一日之内运往目的地,运输成本将极大的降低,而对于拥有火车资源的人来说,只需要开出比马车运输低一倍的价钱,就能够让商人欣喜的接受,而这其中的利润简直要逆天啊!

    “李侍郎的意思,是让朕再加一个产业,亲自派遣心腹负责铁路方面的运营?”

    李隆基开口问道。

    “陛下,微臣正是这个意思,如此高昂的利润,绝对不能让任何世家大族分享,只有全部属于陛下,属于朝廷,才是我大唐之福。”

    李安毫不避讳,直接说道,通过太阳灶之事,他不信李隆基能不动心。

    “李侍郎的提议很好,不过,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朕又该派何人负责铁路方面的运营?”

    李隆基求助的看向李安。

    “陛下,内侍省六局太少了,何不增加一个铁路局,让鱼朝恩担任铁路令,总体负责此事,并为其配属大量相关官员,如此,可确保铁路利润牢牢掌握在陛下手中。”

    李安直截了当的说道。

    “鱼朝恩?这么大的事情,他一个小太监,真的能胜任吗?”

    李隆基对鱼朝恩的能力大为怀疑,太监吗?一般很多都是不学无术的,有本领的太监,相对是比较少的,试想有知识和文化的读书人,会不考科举,而选择去自宫吗?

    “陛下,微臣通过这几个月的观察,发现鱼朝恩还是很有能力的,做事一丝不苟,而且,处处为陛下考虑,就连郭子仪老将军都拿他没办法。”

    李安几乎要笑出来了,一想到郭子仪气唿唿的离开,他就想笑。

    “郭子仪?到底怎么回事?”

    李安也不隐瞒,将郭子仪意图欺骗鱼朝恩,顺走五百太阳灶的事情给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好一个郭子仪,朕让他多等一些时日,他倒好,连朕的东西都敢骗。”

    李隆基嗔怒的表情之中,略带着一丝笑意,他也佩服郭子仪的大胆,若五百太阳灶真的被骗走,他作为皇帝,还真不好处置这个郭老头,毕竟,老郭一切都是为了为军中节约草料,而且,这也不是多大的事儿,做皇帝的,也只能吃哑巴亏。

    但同时,他也发现鱼朝恩的可靠,以及原则性高,若是一般的官员,可能就会屈从郭子仪的要求,如此,五百太阳灶就保不住了。

    “哈哈!鱼朝恩倒还真是个人才,让他负责太阳灶,倒是有些屈才了,也好,反正他只是负责统筹全局,具体的铁路运营事务,还是要由李侍郎来安排。”

    李隆基想通了,觉得可以任用鱼朝恩。

    “是,陛下,微臣领旨。”

    李安高兴的应道。

    “对了,李侍郎,将铁路归入内侍省,肯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尤其是那些谏臣,肯定会没玩没了的烦朕,朕该如何应对?”

    李隆基突然想到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

    “陛下,大臣们之所以会反对,最大的原因,怕是担忧鱼朝恩的能力,觉得他做不好铁路方面的工作,但鱼朝恩只是负责统筹管理,并不需要负责具体的调度工作,这一点陛下可以解释,另外,这些谏臣只会提意见,什么事情都不做可不行,将他们编入铁路居,负责监督鱼朝恩的工作,谁敢反对,就将谁编入铁路局,这样,不但可以减少群臣的反对,也可以监督鱼朝恩,防止他做出出格的事情,同时,还能让陛下的耳根子清静清静,一举三得啊!”

    李安给出策略。

    “好,李侍郎果然足智多谋,朕就听你一回,不过,内侍各局的品级都太低,铁路局的官位要高一些,最高正四品吧!”

    李隆基决定提高铁路局的地位,以让群臣看到,皇帝对铁路工作的重视。

    随后,李安又将自己研制的软卧、硬卧、软座、硬座、以及餐车和马厩车等情况,仔细的说给李隆基听,并通过计算,确定各种座位的价格。

    李隆基听了这些,感到非常新奇和兴奋,尤其是李安这种,分档次分票价的做法,是最让李隆基兴奋的。

    “李侍郎,秋收之后,朕打算巡幸洛阳城,就走铁路,你一定要好好准备一下才是,还有,现在蒸汽火车头已经发明出来了,运力大大增加,朕的皇家专列也该多挂几节车厢了吧!”

    李隆基笑着说道。

    “陛下,微臣一定全力准备,另外,微臣已经为陛下增了的十节御用车厢,与上一次的五节相连,足有十五节,若是陛下需要,还可以再增加一些,以用来存放步辇和御马等物。”

    李安笑着回答。

    “好好好,李侍郎看着办?另外,还要多准备几列火车,朕不能让护卫兵马跟在火车后面跑,让他们也坐上火车,对朕的皇家专列前后护卫。”

    李隆基考虑的倒是挺周全的,居然连护卫兵马都想到了。

    “陛下放心,二十辆火车头,半个月就可以完工,到时候,一定可以确保陛下与随行的数万人马,一次性全部运往洛阳城。”

    李安保证道。

    “不不不,朕出行之日不需要跟随这么多人,所有人马要控制在五千人左右,但可提前两日,将两万护卫大军先行运往洛阳城,朕身边有数千贴身兵马,就足够了。”

    李隆基觉得人太多,影响出行的心情,决定缩减人马,让护卫军主力提前抵达目的地。

    “是,陛下,微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安自信的应道。

    “对了,李侍郎,入秋之后,天气会变得越发严寒,李侍郎有蔬菜大棚,可以继续种植蔬菜,但老百姓的土地,却是完全荒废掉了,李侍郎可以在这方面搞搞研究,让百姓可以在秋收之后再种一茬庄稼,来年春耕的时候收割。”

    李隆基刚想让李安退下,却突然觉得,可以让李安在农业方面搞搞研究,毕竟,农业才是大唐帝国的立国之本,若一年可以种植两季,大唐的粮荒问题就彻底的解决了。

    李安闻言,仔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关中一带,好像只有黍稷这一季作物,秋收之后,土地就荒废了,直到来年春耕才开始利用。

    “陛下,这个不需要研究,直接种小麦就可以了。”

    李安直接给出了答案

    “小麦?关中这天气,能在秋冬季节种植小麦?”

    李隆基很是疑惑。

    “微臣觉得可以,若是陛下不信,可在今年秋收之后,小面积种植一些,看看效果,然后,若是效果不错,明年就可以推广了。”

    李安轻松的说道。

    “朕知道了,会安排户部的人去负责,若果真效果不错,李侍郎又立一大功。”

    李隆基高兴的说道,并摆了摆手,让李安退下。

    “李侍郎,李侍郎……”

    李安刚刚离开紫宸殿,就在外面的一个拐角偶遇鱼朝恩,不过,看样子倒不像是偶遇,而是鱼朝恩故意等在这里的。

    “李侍郎,这么巧啊!小奴刚好路过,刚好路过。”

    鱼朝恩撒谎的演技倒像是真的一样,不过,李安早已看穿一切,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情。

    “巧,还真是巧啊!鱼给使是要去紫宸殿吧!陛下就在里面,快去吧!”

    鱼朝恩迈腿走了两步,回身走向李安,笑着说道:“李侍郎,这铁路都修好了,不知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这么大的事情,总得有人管着吧!”

    “鱼给使是想问本官答应你的事情吧!在这儿等多久了。”

    李安微微一笑。

    “嘿嘿,什么都瞒不过李侍郎,也就刚到,刚到。”

    鱼朝恩笑着应道。

    ‘你妹的,还在撒谎,不过,这都不是重点,也不重要。’

    “恭喜鱼给使,陛下已经决定,在内侍省下设铁路局,这个铁路局最高是四品官,而陛下对鱼给使也非常的看重,若是没有意外的话,一定会让鱼给使负责铁路局的工作。”

    李安轻声说道。

    “是真的吗?那可真是太好了,多谢李侍郎,小奴会永远记得你的好的。”

    鱼朝恩激动的手足无措,激动到了极点。(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 铁路开始运营

    秋收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在大唐各级官员的指挥和调度下,老百姓的秋收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而且,还得到了朝廷的很大帮助,所有部门都对秋收开绿灯,视秋收为第一要务。

    天气方面也非常给力,在秋收的这几日,每日都是艳阳高照的大晴天,这对秋收来说,无疑是大大的有利。

    而由于两税法已经执行下去,为此,朝廷征收的田赋比去年增加了好多倍,国库一下子充盈了很多,这让李隆基大为高兴,并再次当着众臣的面,将提出两税法的李安夸赞了一番。

    在国库充盈之后,李隆基有了足够的底气,铺设通往中受降城和玉门关的铁轨,并在提出设想之后,得到了众大臣的一致赞同。

    毕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体验和视察,尤其是李安通过调拨火车,仅用了两日的时间,就将数万劳力从洛阳城运回长安,这给了群臣极大的震撼,让他们坚信,只要有了铁路,大唐的交通状况,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更有一些大臣和世家大族,看到了铁路运输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在盘算着如何分享铁路方面的利益。

    在李隆基提出要建设专门的铁路运营部门的时候,众大臣皆极为拥护,并互相争抢,尤其是工部的官员,以自己在修建铁路方面出力最多,要求将铁路运营部门纳入工部麾下,其他的官员也有自告奋勇,要求前往铁路运营部门任职。

    但让所有人都失望了,李隆基提出建设铁路局,并归属在内侍省之下,让高力士兼任铁路令、鱼朝恩为副职,其余铁路官员皆在其下,而且,还要从工部和研发中心抽调人才,进入铁路局任职。

    一听到李隆基如此安排,所有大臣皆是大为错愕,工部的几位高官更夸张,脸色立马就绿了,几名谏臣更是做出一头撞死在大殿柱子上的准备。

    “陛下,这万万不可,内侍省只是负责宫中的事务,怎可负责铁路运营,臣以为,还是将铁路局归属在工部之下比较稳妥。”

    “陛下,内侍省负责铁路运营,这万万不可。”

    “陛下三思,这万万不可。”

    很快,大殿内就跪了一片大臣。

    一切都如李隆基所料,不过,看着这么多大臣反对,李隆基还是气的不轻,他最不喜欢别人违逆他的意思。

    “朕知道,你们都是为了大唐忧心,担心内侍省这些人能力不足,会把铁路运营给搞得一团糟,但朕可以保证,内侍省能够搞好铁路运营,若是果真搞不好,将铁路搞得一团糟,不用诸位爱卿跪地恳求,朕也会严办负责之人,并重新组建铁路运营部门。”

    李隆基最终还是有所让步,给众大臣一些希望,让他们觉得以后还有机会,毕竟,在很多官员心中,内侍省那些太监肯定成不了事,到时候铁路系统还是他们的。

    但还是有几位谏臣不肯罢休,坚持不能将铁路局归入内侍省,这不符合祖制,气的李隆基下了绝招,将这几人贬入铁路局,让他们亲眼见识一下内侍省太监的办事能力,同时,也让他们监督铁路局的官员。

    这些谏臣都是非常清高和自傲的,他们才不会相信太监有能力管好这么复杂的铁路运营系统,于是违心领旨,并准备看这些太监的好戏,然后用更加凌厉的言辞向皇帝死谏。

    在李隆基的让步之下,临时的铁路局算是正式成立了,至于是否能够稳定下来,接下来自然就全看鱼朝恩这些太监的能力和手段了。

    当然,这更离不开李安的帮忙,毕竟,铁路运营和调度非常复杂,而李安对这些都比较了解,能够制定出安全可靠的运营规章制度,从而确保铁路系统良性运转。

    李隆基的临时任命刚刚下达,鱼朝恩就急匆匆的赶往研发中心找李安,一是为了道谢,二是为了请求李安的帮忙。

    他知道没有李安的全力帮助,他肯定搞不好铁路运营部门,而这些一来,他不但会失去这一切,而且,还会遭到李隆基的重罚,下场可能会很悲惨。

    毕竟,圣旨是李隆基当着他的面下达的,并严肃的警告他,一定要将铁路运营搞好,为皇帝争脸,否则后果很严重,而这也等于告诉他,正职铁路令高力士只是挂名,他才是铁路局的实际最高领导。

    “李侍郎,李侍郎……”

    鱼朝恩看到李安之后,气喘吁吁的跑了过去。

    “鱼给使,不,现在应该改名字了吧!”

    见鱼朝恩风尘仆仆,李安笑着问道。

    “嘿嘿,李侍郎叫什么都成,小奴就是陛下身边的奴婢。”

    鱼朝恩嘿嘿一笑,自贬身份,顿了顿,开口道:“多谢李侍郎,陛下已经组建临时铁路局,任命小奴为临时铁路副令,主管铁路运营之事。”

    “哈哈!那就恭喜鱼铁令了,恭喜,恭喜。”

    “李侍郎,关于铁路运营之事,小奴并不太懂,虽然陛下为小奴安排了很多官员,但这些官员,估计也不会懂的,这运营之事,还需要李侍郎大力相助才能,若是办不好,陛下,肯定不会轻饶了小奴的。”

    鱼朝恩略有担心的说道。

    李安淡淡一笑,从怀中摸出早已准备好的铁路运营规章制度,以及后勤维护、机车保养、各种票价的定价等等,全部交给鱼朝恩,轻声道:“鱼铁令,这些都是运营铁路的关键所在,你照着这个执行下去,铁路运营就一定不会出问题的。”

    鱼朝恩接下之后,略微看了一遍,嘴角露出一抹喜色,他聪明伶俐,自然看得出李安所写的策略,是多么的适合铁路运营,顿时喜上眉梢:“多谢李侍郎,小奴一定竭尽全力将事情办好,不会让李侍郎失望的。”

    “鱼铁令,这些制度都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肯定会有人不遵守制度,甚至,故意挑事,对于不遵守制度和故意挑事之人,只需一个字,鱼铁令可不能心软啊!”

    李安说着做了一个斩杀的动作,对于这些身体有残缺的太监,李安是再了解不过了,这些家伙心里变态的很,让他们杀入,肯定比让他们救人要容易的多。

    “李侍郎放心,小奴明白,有很多人反对将铁路局归入内侍省,肯定会有所动作,但我内侍省也不全是庸才,只要规矩先定下,谁敢违反便杀之。”

    鱼朝恩露出了阴险的笑意。

    “对了,鱼铁令,这份制度虽好,但也要先呈给陛下,让陛下知道这些规章制度,并下发下去,这样有人违反之后,鱼铁令才能毫无顾忌的杀之。”

    李安提醒道。

    其实,推广铁路本是一件高兴的事情,李安并不想流血,但大唐其他的交通方式都无法与铁路相提并论,这铁路运营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任何人都想拥有,而为了大唐的江山稳定,当然是皇帝亲自掌控这个聚宝盆最好,交给身边的太监监管,无疑是最好的方式。

    但肯定会有很多人不甘心,想方设法的要分一杯羹,如此,不可避免的就要在铁路运营方面做手脚,搞破坏,从而让皇帝收回太监掌管铁路一事,让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负责铁路运营。

    为了让铁路牢牢掌握在皇帝的手中,防止铁路巨大的利润被世家大族蚕食,李安必须相助鱼朝恩,让这些怀有私心的世家大族,捞不到铁路的任何好处。

    鱼朝恩聪明伶俐,而且也并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让他负责铁路运营一事,李安还是很放心的,至少比那些有世家大族背景的人要强得多。

    李安花费大量心思,总结出来的各种制度,自然有无以伦比的优越性,李隆基看完之后,是大为赞赏,并吩咐鱼朝恩,一切按照李安的要求去做,遇到违反之人,可先斩后奏。

    秋收之后,皇帝巡幸东都洛阳的事情,被提上日程,但皇帝出行是大事情,需要提前做好一番准备才能,所以,有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在这之前,为了造福长安和洛阳的百姓,铁路的客运和货运列车,已经开始运营,并且,各种规章制度,完全是按照李安所写的制度执行的。

    为了方便京城与东都的来往,客运列车每日一班,也就是一列火车,二十节车厢而已,其中,车厢的种类做了一些调整,软卧一节,软座三节,餐车一车,硬卧两节、硬座八节,最后是五节马厩车厢,总运力最大近一千六百人。

    虽然,古时候的人很少随意走动,都喜欢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中,但长安城和洛阳城都是大都市,贵族和商人极多,若是交通变得便利很多,自然会有很多富家公子选择出门游玩,坐火车出远门逛逛,这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商人需要了解行情,自然需要多出门,若是运输大批量货物,也需要货运列车的帮忙。

    而事实果真如此,在铁路投入运营之后,果然有很多人买票上车,选择坐火车出门远行,尤其让李安意外的,是价格最高的软卧票总是第一个卖完,软座和硬卧也基本都能卖完,硬座和马厩车厢的入座率,则高达八成。

    为了提高运输的安全性,不允许火车以最高速度行驶,不许在夜间行驶,每一班列车都是天亮发车,傍晚日落后抵达目的地,所以,若要坐上火车,必须早起才行,起来晚了肯定是赶不上的,而且,来的越早,挑选的余地越大,尤其是软卧,只有二十四张票,稍微来的晚一些就买不到了,若是遇到几个包间的大爷,就更买不到了。

    当然,只是因为铁路刚刚开始运营,一切都要小心谨慎,不可麻痹大意,若是等一切稳定之后,完全可以一日两班车,白天一班,夜里一班,这样才不浪费铁轨,但危险性就稍微大了些,而且,夜里黑灯瞎火的,每节车厢都需要点燃蜡烛,有些浪费能源了。

    货运列车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只要所需运输的货物累计超过五十节货运车厢,火车就立即出发,而为了安全起见,货运列车的速度,比客运列车还要慢一些。

    而由于价格比较便宜,且需要的时间比较短暂,大部分商人都选择由铁路运输商品,所以,每日至少有三列货运火车往返,利润更是高的惊人。

    但让李安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为了破坏内侍省管理铁路运营,很多别有用心之人,开始制造各种事端,比如强闯检票口,不买票就上车,买了硬座却赖在软座区,在马厩车厢给马匹下巴豆等等。

    这些事情看似不大,而且,好像并不是故意为之,但背后全都是有人唆使的,这给铁路运营带来了很多麻烦,也引起了一些混乱。

    好在李安早有准备,为鱼朝恩准备了各种规章制度,以及遇到各种事情该如何应对,算是将这些小事给压下去了,铁路运营顺利的走了下去,而且,还比较井井有条。

    在右相府邸的月堂,李林甫闭着眼睛小憩,旁边是心腹李忠林。

    “阿郎,工部和户部的几名大臣前来求见。”

    一名下人走到月堂门口,颔首汇报道。

    “不见,让他们都回去吧!”

    李林甫态度非常坚决,丝毫不想见这些人。

    “是,阿郎。”

    李隆基上前一步,开口道:“阿郎,这几位都是拥护您的大臣,为何要将他们拒之门外呢?”

    “见了不如不见,当然是不见了,他们赶来的目的,我难道会不清楚吗?无非是想让我给陛下进言,罢免内侍省管理铁路运营之事。”

    李林甫不屑的笑了笑。

    李忠林点了点头,蹙眉道:“阿郎,说来也奇怪了,这都已经过去五天了,铁路居然运行的井井有条,这鱼朝恩还挺有能耐的,属下倒是小看他了。”

    “哼,鱼朝恩的确聪明伶俐,小得陛下喜爱,但让铁路运行的井井有条,他还没那个本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有人搞破坏

    李林甫非常不屑的评价鱼朝恩,他这么大年纪了,也算得上是阅人无数,看人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他了解鱼朝恩,更明白鱼朝恩没有太大的才华,管理小小的太阳灶工坊倒是很称职,但要管理好复杂的铁路运营系统,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个小太监没那么大的能耐。

    “阿郎,可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了,鱼朝恩的确将铁路运营搞的井井有条,陛下更是因此事龙颜大悦,对鱼朝恩大加赞赏了一番。”

    李忠林不解的说道。

    “鱼朝恩能走的这么顺,必然是背后有高人帮忙,凭他自己早就栽的头破血流了,你也太小看那些对铁路虎视眈眈的世家大族了。”

    李林甫笑着说道。

    “阿郎说的高人,指的是李侍郎吧!”

    李林甫点了点头,轻声道:“没错,李安这小子年纪不大,但肚子里的本事却是不少,不但打仗厉害,还能捣鼓出那么多有用的东西,实在让人匪夷所思,我是越来越看不透他了。”

    “阿郎,李安好像很喜欢瞎捣鼓,确实挺让人惊讶的,但他好像无心政务,也不看重权势,虽然被封为户部和工部的侍郎,但他什么具体的事物都不过问,更不与别的官员争权。”

    李忠林小声说道,

    “没错,这就是李安最为特别的地方,他好像很喜欢逍遥,这样倒是可以长寿啊!要知道政务是很累的,连陛下都将部分政务交给我处理,可政务之中却有权势,这拥有权力的美妙滋味,他可能还未体味到吧!”

    “阿郎,大臣们都不希望铁路运营归入内侍省,皆在陛下面前极力反对,您的意思呢?您好像从未在陛下面前提出反对的意见?”

    李忠林问道。

    “反对,我为什么要反对,陛下将铁路运营交给内侍省,说白了就是不信任那些拥有世家大族背景的大臣,想要将其牢牢的掌控在手中,我若是反对内侍省掌管铁路运营,就是跟陛下作对,陛下会很生气的。”

    李林甫嘴角微微冷笑,他岂能看不穿李隆基的心思,这个老家伙是既想轻松的治国,同时还想将一切都牢牢的抓在手中。

    “阿郎,那你觉得若是铁路局,如此顺风顺水的走下去,世家大族们会善罢甘休吗?”

    “顺风顺水,怎么可能,接下来指不定还会发生什么乱子呢?”

    李林甫笑道。

    “怎么,鱼朝恩手段如此狠辣,将闹事之人全都重罚,甚至,还杀了几人,还会有人前去触霉头?”

    “当然,总有一些不怕死的人会凑上去,不过,此事陛下已经下定决心,再多的人反对,也是无用,我们就不要去管它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吧!”

    李林甫准备不过问此事,以免把自己牵连进去。

    不得不说,李林甫的预言还是很准的,他刚说过这话没多久,铁路运营系统就发生了大事。

    居然有人用铁锤破坏蒸汽火车头的核心部件,致使火车头完全无法行驶,对营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也引起了朝廷的极大重视。

    不过,搞破坏的歹人,被成功抓获,这一点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处置。

    当然,这也多亏李安提前布置,让鱼朝恩注意夜间火车的安全问题,并着重保护火车头,防止有人破坏,结果鱼朝恩留了个心眼,派人暗中隐藏起来,结果,隐藏起来的人,发现了搞破坏的之人,并立即冲去来,将其当场抓获。

    被抓住之人显然没有料到自己会被抓,没有任何的准备,还未反抗就束手就擒了。

    鱼朝恩对此事极为重视,连夜将破坏火车的歹人押回皇宫,并派遣大量的人马看守,仅贴身看守之人就高达三人,就算歹人想自杀都没有机会。

    之所以如此重视此事,是因为被破坏的是火车的核心部件,而且根本无法修复,新造一个至少需要半个月,这样一来,这一列火车的运营就耽误了下来,对铁路局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鱼朝恩简单的审讯了一下,对方满口胡言,谎称自己家境贫寒,想偷一些铁料卖,以贴补家用。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鱼朝恩让属下看管好此人,并立即将事情汇报给皇帝李隆基,同时,还派遣下属前往城外,第一时间将事情告知李安。

    李隆基听说废了一列火车,当即龙颜大怒,决定三司会审,彻底查清这背后的故事,但鱼朝恩连忙阻止,并告诉皇帝,歹人一旦交给三司,很有可能会出现意外,倒不如皇帝亲自审问,李隆基也觉得这件事情的背后不简单,于是,决定亲自审问。

    “什么,火车被废了一列,什么人干的,抓住了吗?”

    听说火车被破坏,李安大为愤怒,并立即问道。

    “李侍郎,鱼铁令已经将歹人押入皇宫大牢,并立即让小奴前来通知李侍郎。”

    “好,我马上进宫。”

    李安来不及多想,立即策马奔向大明宫方向。

    当李安赶到大明宫的时候,皇帝正准备亲自审讯犯人,被李安阻止了。

    “陛下,人犯的身份查清楚之前,不能贸然审讯。”

    李隆基看向李安:“李侍郎有何妙计?”

    “陛下,先查清此人身份,找到其家人,然后,再利用一些手段,让其开口,另外,为此想见见人犯。”

    李安献计道。

    “恩,很好,李侍郎去吧!”

    李隆基让李安去见人犯,他自己也跟了过去,并躲在一个人犯看不到的地方,悄悄的观察人犯。

    “你就是破坏火车的歹人?”

    李安走进监牢,单刀直入的问道。

    “小人家境贫寒,听说火车上有铁料,就想着偷一些换钱花,没想到第一次偷东西就被发现了,小人有罪,小人有罪。”

    李安吁了口气,点头道:“真是可怜人呢?穷人为了生存偷点东西,算不上什么大罪,不过,你偷的是火车上的东西,而且,还将火车严重的损毁,这就是大罪了,十年八年的牢狱是免不了的,你的家人在何处,若实在贫寒,本官可代为照顾。”

    “大老爷是?”

    “本官就是李安,官衔比较多,就不说了。”

    “原来是李侍郎,李侍郎明鉴,小人是一时煳涂,求李侍郎从轻发落。”

    歹人装出一副可怜的表情。

    见对方还有一丝生意,李安嘴角露出一丝微笑,点了点头道:“火车坏了,本官半日便可修好,若你果真是被贫寒所迫,本官倒是可以为你求情,但你如何证明自己家境贫寒,你的家人都吃不饱肚子吗?他们在哪里?”

    歹人的确是家境贫寒之人,是被人高价收买做事的,见李安肯为自己求情,立即将自己家中的情况说了一遍,原来就是京城附近的乡下人。

    问好这些,李安微微一笑,让犯人好好休息,他会派人快马前去证实,以安抚人犯之心。

    “陛下,此人尚有求生之心,可以让其开口。”

    李安走出监牢,见李隆基居然站在旁边,连忙汇报道。

    “李侍郎有什么好办法?不妨说说?”

    李隆基很想知道。

    李安正色道:“陛下,可立即派遣精锐兵马前往其家中,将其家属全部控制起来,并立即带回其家人的衣服和首饰,微臣有大用,可让犯人开口。”

    “好,朕相信李侍郎,快去。”

    李隆基点了点头,转身返回寝宫,将事情交给李安和鱼朝恩处理。

    派出去的精锐兵马,按照李安的要求,全部便装,没有沉重的铠甲,而且,每人两匹马,轮换着骑,所以,仅仅过了半个时辰,就将犯人家中的衣服和首饰带了过来。

    “李侍郎,这是人犯女儿的衣服和首饰,人犯一定认识。”

    “李侍郎,你打算如何处置这些衣服和首饰?”

    鱼朝恩好奇的问道。

    李安嘴角一抹冷笑,下令道:“找一个可靠之人,借着送饭的机会行刺人犯,记住,要扎大腿,别把人犯真的杀死了,还有,这些衣服撒上狗血,待会有用。”

    “是,李侍郎。”

    鱼朝恩领命,立即让一名心腹小太监扮演刺客,准备行刺人犯,另外,让人找来狗血,撒在衣服上。

    在监牢之内有四个人,人犯蜷缩在拐角,另外三个看守之人,站在另外的三个拐角,并来回转身,似乎对自己的差事非常不满,毕竟,牢房里是非常恶臭的,正常人,没谁会乐意来这种地方。

    “什么人?”

    一名看守大声呵斥。

    “送饭的。”

    “进来吧!”

    鱼朝恩的心腹小太监缓缓走入监牢,将饭菜一盘盘的摆在人犯的面前。

    人犯拿起筷子,刚想开饭,不料眼前的送饭之人,立即从饭盒的最下层拿出匕首,勐的向人犯的心窝扎去。

    “啊……”

    人犯反应倒是很快,下意识的向后躲闪,躲过了致命一击,但匕首仍刺入大腿,疼痛瞬间传遍全身。

    “有刺客。”

    三名看守大惊,迅速抽出兵器将送饭的刺客制服。

    但送饭的刺客,咬了咬牙,然后口吐黑血,直挺挺的躺着不动了。

    “有人要杀我。”

    人犯瞪大了眼睛,看着吐血而亡的送饭之人。

    皇宫监牢发生刺客,这可是大事,李安自然很快就得到消息,并大步奔入监牢。

    “怎么回事,究竟发生了何事?”

    李安怒气汹汹的冲了进来,怒目看向众人。

    “下官看护不严,让刺客有机可乘,下官有罪,下官有罪。”

    牢头吓得浑身直哆嗦,跪地请罪。

    “刺客是何人?怎么死了?”

    “李侍郎,刺客咬毒自尽,不过,下官一定会全力调查的,查出刺客的身份。”

    李安摆了摆手:“拖下去,好好验尸,查明身份。”

    看着大腿插入匕首,额头冒汗的人犯,李安故作一脸狐疑,正色道:“为什么会有人要杀你,而且,居然混入皇宫大牢行凶,你得罪的人,可真是太有本事了。”

    “有人要杀我,有人要杀我?”

    人犯显得有些慌张,表情非常的痛苦,不知是大腿的疼痛,还是心里的疼痛。

    “报,李侍郎,人犯家中被人灭门,只有一个小女孩重伤,正在救治之中,歹徒已经逃走,这是卑职取回的人犯女儿的衣服和首饰。”

    一名羽林侍卫将沾了狗血的衣服放在盘子上,递给李安。

    李安将衣服和首饰扔在地上,怒目看向人犯:“你一直在骗本官,你被人刺杀,连你的家人也被灭门,这说明有人想要杀人灭口,斩草除根,而你一定知道他们的秘密,是关于破坏火车的吧!”

    “女儿,女儿……”

    人犯的情绪显得非常激动,李安的演技非常好,他并没有看出破绽,而且,腿部刚被刺客插入一刀,正疼痛难忍,所以,自然难以识破李安演的一场戏。

    “我说,我什么都说。”

    人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但他知道的事情并不是太多,李安也只能按他所说,将那些指使他的人抓入大牢,并利用各种办法,让他们开口。

    然后,自然又抓到了更多的人,而对更多的人进行审讯,则又拉出另一批人。

    短短两日的工夫,京城的很多世家大族和官员都被牵扯进来,被抓之人,已达数千之众,朝廷的牢房都装不下了,整个长安城已经是人心惶惶了。

    而且,抓人的同时,李安也得到了各种证据,可谓是证据确凿,想要翻供都不可能。

    若是继续查下去,可能还会牵扯到更多的人,李安决定收手,于是将证据全部呈给李隆基。

    得知这么多人牵扯进来,李隆基也是吓了一跳,不过,若是这样,他越不能饶恕这些人。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朝中的大臣无法为这些被抓之人辩解,但却恳求皇帝从轻发落。

    在与群臣商议之后,李隆基做了一些让步,将犯罪较重之人杀掉,而大多数人,则发配岭南不毛之地,让他们受受罪。(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紫红专列

    李隆基并没有继续深挖,对已经查出之人的惩罚也算得上是从轻发落了,这让很多参与此事的背后之人,大大的松了口气,当然也包括朝廷里的大臣。

    作为回报,众大臣不敢再发对将铁路局归入内侍省,而且,此刻若有人还反对内侍省管理铁路系统,则极有可能会被怀疑,从而牵扯进破坏火车头一案。

    李隆基顺水推舟,将铁路局归属内侍省一事,彻底的确定下来,将临时铁路局确定为铁路局,临时铁路令为铁路令,在确定之后,朝臣不敢反对,就连谏官也不敢反对,毕竟,这几日的事实表明,内侍省将铁路运营搞的很好,商人和老百姓也都非常满意,唯一受到伤害的,就是在长安和洛阳之间,靠运输为生的马车运输队伍,火车一出,意味着他们要失业了。

    但铁路是死的,人是活的,部分运输队伍放弃长安和洛阳之间的线路,专心做好其它线路的生意,也有的商队看到日后大唐全国,有可能都要铺设铁路,为此,放弃了这个行当,自谋出路,或者要求进入铁路系统,做国家正式人员。

    这些常年搞运输的人,对沿途的线路非常熟悉,而且,比较能吃苦,部分优秀的人才,自然被朝廷吸纳,成为铁路局的员工,运气不好的,也只能是改行或者做其它线路的运输工作了,但最终马车运输肯定会被逐步淘汰,最终完全消失在史的长河中。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火车和铁轨被破坏的恶**件,朝廷将铁路规章写入国法,并设置为重罪,凡是蓄意破坏铁轨和火车的,都处以重刑,而不会像这一次这样便宜了。

    在铁路局被彻底确定下来之后,鱼朝恩等太监在铁路局的地位更加的稳固,而且,很多相关官员也见识了这个太监的能力和手段,因此,渐渐的也就服气了,铁路局系统逐步进入正轨。

    而随着老百姓对火车的了解,选择坐火车出行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以前需要拄着拐杖步行的百姓,都买票坐上火车,当然,坐的都是最为廉价的硬座,这样一来,不但省了旅途的劳累,更降低了出行成本。

    古语道‘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意思就是若要前往千里之外,需要提前三个月开始准备出行的粮食,可见出行的艰难,而有了火车之后,出行只需要一张火车票就足够了,实在便宜太多了。

    而在价格方面,为了照顾穷苦之人,让他们可以坐上火车,硬座的价格被压得很低,软座和硬卧的价格,要高出不少,而软卧就更高了,普通百姓坐不起,当然也没有必要去坐。

    在火车运营一段时间后,李安先前设定的一列火车的车厢结构,显然暴露出不合理的一面了,也就是软卧严重不足,软座紧张,硬座略有富余。

    这是因为长安和洛阳,都是富人众多的大都市,而富人出行,怎么可能与卑贱的穷苦人坐在一节车厢里,尤其是身份比较高的贵族,若是买不到封闭式的包间,宁愿取消出行计划,或者与先购买软座包间的客人争抢,以身份压人,迫使对方就范,当然,在对方让出软座包间后,他们往往会赔偿双倍的车票费用,以显示自己并不是仗势欺人,是有原则的权贵。

    而在了解具体的情况后,李安终于醒悟,原来,这些贵族之所以一定要买下整个包厢,是因为很多出行不是个人,而是带了家人的,尤其是有身份之人,带着自己的母亲、夫人还有女儿等女眷,实在不方便出现在公开的大车厢里,只有全封闭的软座包厢,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大唐的民风,已经算是比较开化了,但相比后世还是差了很多,尤其是大家闺秀,是不能随便与陌生男人接触的,坐在开放的车厢里,显然不能被贵族接受。

    有很多权贵妻妾众多,儿女成群,出行一次有百余人,这样,就算将整个软座车厢包下都不够,还要再包下一节可容纳八十人的软座车厢,以安置下人。

    所以,只要遇到一个大权贵出行,一节软卧车厢的六个包厢,很有可能要被全部包下,还要再包下一个软座车厢,其它权贵只能认栽,取消出行或者等第二天再走,没带女眷的小权贵,倒是可以屈尊软座车厢。

    作为铁路局的实际最高领导,鱼朝恩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并立即前往研发中心,准备与李安商议一番,让研发中心,建造更多的软卧车厢。

    “李侍郎,忙着呢?”

    见李安站在研发中心远眺,鱼朝恩凑了过去。

    “鱼铁令,你现在应该很忙啊!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李安笑着问道。

    “李侍郎,小奴发现一些问题,想要与李侍郎商议一下。”

    鱼朝恩舔着脸道。

    “问题,什么问题?”

    鱼朝恩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说了一遍,当然,是李安已经了解的问题。

    “原来是关于软卧车厢不足的问题,本官早就知道了。”

    李安笑着回答。

    “哦,原来李侍郎在百忙之中,还是关注铁路运营的,那李侍郎觉得该怎么办,是不是多增加一些软卧车厢,否则,这些权贵争起来,小奴下面的人,真的很为难。”

    “哈哈!鱼铁令且跟我来。”

    李安带着鱼朝恩,走向生产火车车厢的地方,指着涂抹紫色外表的几十节车厢,正色道:“看到了吧!本官下令生产的这一批车厢,全都是软卧车厢,完全可以解决鱼铁令遇到的问题,而且,本官还有个设想,那就是组建专门的权贵专列,比如一列火车全部是软卧车厢和软座车厢,每隔几日发一次车,专门用来满足权贵和富裕的商人,鱼铁令觉得如何?”

    “妙计,李侍郎妙计啊!为权贵和富人专门准备一列火车,这主意真是不错,这样一来,就不会再发生不长眼的低贱之人骚扰权贵的事情了,权贵们出行会更加的方便,不过,这车厢为何要涂成姿色呢?”

    鱼朝恩高兴的问道。

    “鱼铁令,为了区别不同的车厢,以后,所有的车厢都要涂抹颜色,黄色是陛下的御用专列,只有陛下可以使用,姿色代表软卧车厢,蓝色代表硬卧车厢,红色代表软座车厢,绿色代表硬座车厢,不涂色的则是马厩车厢,餐车带有烟囱,自然无需涂色鉴别。”

    李安仔细的介绍道。

    “李侍郎大才啊!如此一来,只要看车厢颜色,就能判断车厢的品级了。”

    “是啊!这一批软卧车厢,很快就可以完成,软座车厢还有一批存货,到时候,可以组建两个紫红专列,从长安和洛阳对开,若是权贵出行频繁,可以一天一趟,以保证权贵的出行方便,到时候,肯定能挣不少车票钱,国库也会更加的充盈。”

    李安开口道。

    “李侍郎说的是,小奴万分认可,不过,再过几日,陛下就要巡幸洛阳城了,火车是否需要停运,以确保陛下的安全。”

    “这个是自然的,陛下出行之日,长安与洛阳之间的铁路运营必须全部停止,以确保陛下的绝对安全,另外,陛下出行所要带领的人马众多,所有火车都要用来运输陛下的随行人马,另外,提前贴出告示,告诉所有百姓,火车停运的时间,防止不明情况的百姓误犯圣驾。”

    “是,这个小奴明白。”

    “好了,明日一早,本官会亲自坐火车前往洛阳城,以检查你们铁路局的工作,做的到底怎么样。”

    李安的目的,除了检查铁路局的工作之外,还有更多的目的,比如体验长途旅行的感觉,查看沿途的路况,是否存在危险等等。

    “那小奴提前打声招唿,给李侍郎准备最好的软卧包间。”

    “恩,那就有劳鱼铁令了。”

    “小奴告退。”

    鱼朝恩告辞而去。

    “李侍郎,卑职请求前往安西,兵部已经批准,五日后就会离开。”

    段秀实大步走向李安,将自己即将被调走的事情,告诉李安。

    “哦,五日后就要离开了,那我们还不知什么时候能见到呢?”

    李安突然有些伤感。

    “只要有缘,就一定还会再见的,李侍郎现在已经发明铁路,卑职相信,要不了几年,铁路就可以通往安西,倒时候,见面会很容易的。”

    段秀实显然是铁了心的要前往安西了。

    “段校尉说的是啊!日后通了铁路,来往就方便多了,明日一早,段校尉陪我坐火车前往洛阳城,好好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

    李安开口道。

    “是,保护李侍郎是卑职的责任,卑职当然要陪着李侍郎前往了。”

    段秀实正色道。

    第二日一早,李安告别夫人,与段秀实赶往大明宫北门的车站,为了减少影响,李安只允许段秀实带两名护卫,如此,一行四人在铁路局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进入软卧车厢的第一个包厢。

    当然,由于李安是挂着视察的名义,坐火车属于公干,当然不需要买票了,而且,火车上的工作人员,还要水果美食的伺候着,滋味不要太舒服。

    火车按时出发,随着污污污的启动声,车厢缓缓向前行进,奔向洛阳城方向。

    李安坐在靠近窗户的下铺位置,看向窗外移动中的风景,感觉再一次陶醉了,这种感觉简直太美妙了,李安前世就最喜欢坐在高铁的软铺车厢里,欣赏路过的风景,有一种欣赏江山的感觉。

    但此刻的心情,比前世坐高铁的感觉还要舒服的多,因为前世坐高铁都是去工作的,一想到工作的辛苦和繁琐,李安欣赏江山的感受就要减弱很多,而此刻,李安凭借超越时空的知识,已经坐到了很高的位置,而所谓的工作,不过就是走走看看罢了,相当的轻松和惬意,欣赏江山的感受自然也就更美妙了。

    秋收过后,路两旁有很多烟火,这都是百姓们为了让田地更肥,焚烧秸秆导致的,在后世为了环保,是不允许焚烧秸秆的,而在大唐这个时代,焚烧秸秆是允许的,而且,这样可以提高来年田地的肥沃度,朝廷当然非常支持。

    焚烧秸秆持续了很多天,大部分的秸秆都已经被烧干净了,现在李安看到的,只是剩余的一小部分而已,再过几日,秸秆焚烧便会全部结束,皇帝出行的时候,将不会再有焚烧秸秆的现象,以免破坏空气清新,让皇帝出行的心情不好。

    既然挂名公干,当然不能一直舒舒服服的坐在车厢里,需要到各节车厢里视察情况,以确定铁路局工作人员的工作做的如何。

    李安带着段秀实走出软卧包间,立即有一名工作人员迎了上来。

    “李侍郎,有何吩咐?”

    “没事,就是随便看看,不错,软卧车厢很干净,连走道都一尘不染。”

    李安夸了一句,迈步走向后面一节软座车厢。

    在连接的位置,李安轻轻打开恭房,见里面干干净净,再次满意的向工作人员点了点头。

    第一节软座车厢里,坐的满满的,一个空位都没有,而且,看穿着就知道,都是地位稍微可以的,没有太寒酸的穷人,而且,这些人之中,还有很多见过李安,并热情的打招唿。

    李安连连摆手,让他们坐好,并继续往后面的车厢走去。

    “段校尉,你发现了吗?三节软座车厢里,几乎全部都是男子。”

    李安说完,无奈的摇了摇头。

    “几乎?难道有女子吗?”

    段秀实眉头一皱,疑惑的看向李安。

    “真傻,有三个是女扮男装,段校尉看不出来?”

    李安取笑了一句。

    “哦,卑职并没有仔细留心,是卑职疏忽了。”

    “哎,大户人家的小娘真可怜,养在深闺多无聊,出个门都要藏起来,生怕被人看见了似的。”

    李安连连摇头,感叹时代对女子的枷锁。(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阳火车站

    连续视察三节软座车厢,李安感觉自己的眼睛都酸了,辣酸辣酸的,虽然火车很漂亮,但坐在三节软座车厢里的都是糙老爷们,只有三个女扮男装的小娘,而且长得一点也不水灵,毫无美感可言。

    总之,李安宁愿看着地面,或者头顶,也不愿去看乘车的客人,以免让自己流出泪来。

    餐车里环境倒是不错,有做饭的地方,也有吃饭的地方,几名厨师正在忙着制作可口的饭菜。

    当然,这些饭菜也是分档次的,有荤菜、有素菜,也有热汤和白水,价格当然也有很大的区别。

    由于餐车里有吃饭的地方,乘车的顾客可以选择到餐车里就餐,也可以由餐车的服务员送过去,当然,也可以自己自带干粮,坐在座位上吃,或者干脆不吃。

    长安和洛阳的距离是七八百里,火车走一趟只需要大半日的工夫,也就是吃一顿午饭就足够了,家境不富裕的穷人,只需要带几个干馒头就能撑过去。

    “哇,好香啊!今日早饭没来得及吃,就在这里吃一顿吧!”

    李安往餐车里一坐,示意段秀实也坐。

    美味的早点,很快就被端了上来,而且,还是完全免费的,不用花一分钱。

    “哇,好香啊!”

    餐车座位旁边就是药玉窗户,李安品尝了一口美食,舒心的看向窗外。

    “外面的景色好美。”

    段秀实也看向窗外,发出一句感叹。

    “大唐的江山,当然是美不胜收了,这里只是群山和绿树,安西还有万里黄沙和戈壁,还有常年不化的雪山,段校尉去了安西,就会看到另一种美景了。”

    李安笑着说道。

    “听李侍郎的意思,好事去过安西似的。”

    “这倒没有,不过,本官喜欢看书,书中就是这么说的,应该假不了。”

    李安前世确实去过安西一带,不过,去过的地方相对比较少,只坐在火车上看过万里黄沙和千年不化的雪山风景,并没有亲身融入过,这一世,只要火车修通,李安一定会前往安西走走,看看万里黄沙和千年冰山。

    “李侍郎,你觉得当火车修往安西之后,朝廷在安西的政策,是否会发生改变。”

    段秀实似乎想的很远。

    李安欣赏的看向段秀实:“段校尉的意思,本官明白,我大唐若要长治久安,必须趁着如今强大的机会,一步步将周边的强敌全部剿灭,如此,才能确保不会有任何势力能威胁到大唐,所以,日后,安西以西的地盘,很有可能都是大唐的领土,大唐兵锋所至,无人可挡。”

    “李侍郎,这是陛下的意思吗?”

    段秀实惊恐的看向李安。

    “陛下的心思,岂是本官能够随意揣测的,不过,待本官的火炮发明出来,陛下的雄心一定会被激发,到时候,整个天下将尽在我大唐的掌控之中,这一点,本官应该不会猜错的。”

    李安开口推测,并对此种情况信心十足。

    段秀实听了之后,心情也是非常的振奋,作为大唐的一名校尉,他当然也希望大唐能够制服整个天下,让全天下的人,都臣服于大唐的脚下。

    简单的吃了一些早餐,李安带着段秀实继续往后视察,在餐车的后面是两节硬卧车厢,虽然硬卧车厢有床铺,但并没有多少旅客爬到铺位上休息,几乎全都坐在最下面的铺位,兴奋的看向窗外。

    虽然这些人的地位比较低,但他们也许会有和李安一样的神奇感觉,也就是指点江山的感觉,毕竟,李安前世只是一个小人物,但却拥有这种美妙的感觉,如此,又怎么能认为这个时代的平凡人,不会有这种感觉呢?

    走到硬座车厢的时候,李安突然觉得,前面几种车厢的环境,实在是太舒服了,这里每个车厢有一百五十个座位,相对来说,拥挤得多,虽然并没有满员,但由于部分旅客带了比较多的行礼,将空位子给占领了,总之,看上去非常拥挤。

    而且,由于买硬座票的都是比较贫穷的百姓,穿的也比较破旧,身上有些脏,药玉窗户的数量也比较少,为此,车厢里的味道比较大,这还是上午,若是到了正午吃饭的时候,咸菜和馒头被拿出来,那样味道可能会更大。

    不过,虽然这样的车厢里味道比较大,但却让李安看到了不少小娘的身影,小孩子和老年人都不缺,也许穷人没有太多的讲究,出行的顾忌也比较少,反倒是比较自由。

    “小娃儿,坐火车开不开心。”

    李安摸了摸一个小孩子的额头,笑着问道。

    “火车,污污污……”

    小孩儿流着口水,显得非常的兴奋,眼神里满是自豪。

    也许回去之后,他就可以在别的小玩伴面前吹嘘,说自己做过火车,污污污,一定会让玩伴们羡慕不已的。

    当然,李安前世的小时候也经常坐火车,而同村的孩子都没有坐过,为此,大大的出了风头,也让其童年成为瞩目的对象,那感觉实在是太爽了。

    挂在最后的几节车厢,是马厩车厢,那味道比硬座车厢大多了,毕竟,马匹的吃喝拉撒全在车厢里,味道想不大都不行。

    李安是捂着鼻子进入马厩车厢的,这里几乎都是最前面的软卧和软座车厢里的客人骑乘的马匹,下车之后,他们自然会过来取的,每一匹马都有标记,不会让客人胡乱认领。

    视察完所有车厢之后,李安返回最前面的软座包间,并躺在下铺的床位上,看着窗外流动的景色。

    “你们几个也躺着歇会吧!别总是站着了。”

    见段秀实和两名羽林军侍卫站在车厢,李安开口吩咐道。

    “李侍郎,我们是属下,您休息好就行,我们怎可与你同等待遇。”

    段秀实开口拒绝道。

    “火车抵达洛阳城需要一整天,你们若是就这么站一整天,体力会被耗干的,到时候万一出现刺客,你们连保护本官的力气都没有了,好了,别墨迹了,一人一个床位,躺下休息吧!”

    李安不容置疑的下令。

    他之所以只带三个人出去,一是怕扰民,二是包间只有四个床位,带的人多了,无法很好的休息。

    三人无奈,只得服从命令的各自躺在软榻上歇息。

    正午的时候,列车的工作人员敲开包间房门,送来了四人的食物,除了李安的食物比较特别之外,其它三人的都一样。

    吃完小半个时辰后,四人再次躺在软榻上歇息,并时而看向窗外的景色,时而闭目养神,甚至聊上两句,以解旅途的寂寞和无聊。

    火车先后经过温泉宫、渭南县城、华州城,华阴县城、潼关、桃林县城、陕州城、峡石县城、新安县城、最后抵达洛阳城西门外的火车站。

    这些地方都设置有临时停靠的中小站点,维修和补给设备等后勤保障力量,但由于目前的铁路系统才刚刚组建,火车的数量比较少,所以,这些临时站点还没有被启用,所有火车都是洛阳至长安直达,中途站点并不停靠。

    但日后火车多了,铁路运营和调配系统更成熟了,自然会启用的,而到时候,长安至洛阳的火车,将分为六个时辰抵达的直达火车,和一日一夜抵达的半路停靠火车。

    这些沿途遇站停靠的火车,将大大方便沿途各城百姓的出行,另外,由于运输效率慢了很多,车票也可以便宜不少,日后,倒是穷苦人乘坐的最佳选择,将进一步减少徒步远行事件的发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促进商业和经济的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毕竟,让社会财富增加的方式,除了生产力的进步,剩下一个就是可靠的商业贸易,只有贸易才能刺激财富的创造和生产。

    而若是没有可靠的交通,贸易的发展便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社会财富的增长,自然也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就会难以提高。

    李安研发铁路系统,并且喜获成功,这必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极大的促进大唐帝国的财富增长,大唐的物力和财力,必将在交通改善的推动下,获得迅速的提高。

    李安躺了一路,一直在火车到达洛阳城西门外的车站之后,他才起身,带着几名随从下车。

    而此时,太阳已经西沉,距离关城门的时间已经不足半个时辰,需要进城的旅客,全都急匆匆的奔向城门方向,好在,车站距离城门并不太远,小半个时辰之内,完全可以进入城内,倒不用担心被拦在城外。

    “李侍郎,快要到夜禁了,我们现在要进城吗?”

    段秀实小声问道。

    “算了,不进城了,就在火车站住一夜吧!过几日,陪陛下巡幸洛阳城的时候,再进城看看!”

    李安不打算进入洛阳城,说完之后,突然想到几日后段秀实会离开自己,前往安西任职,轻声问道:“段校尉,你是不是想去洛阳城看看?”

    “不是的,卑职去过洛阳城。”

    “那好,我们就在这个火车站住下来吧!”

    李安带着段秀实走向气派的洛阳火车站行政区。

    由于铁路系统是李安发明,铺设铁轨和建设火车站的时候,李安都曾亲自视察过,为此,洛阳火车站的所有小头头和大部分的员工,全都认得李安,知道李安是多大的官儿,另外,鱼朝恩早就提前打了招唿,说李安要视察铁路工作,让各单位做好各种准备。

    为此,李安刚刚走进洛阳火车站,一大群大大小小的官儿,全都跑过来迎接。

    洛阳站是仅次于长安站的第二大战,站长是一名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的太监,看上去倒是比较干练,是高力士的心腹,跟鱼朝恩的关系也很不错,身后还有几名太监,另外还有几名曾经的工部官员,以及不知道从哪儿补充进来的官员。

    像李安这么大的官员前来视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从站长至普通员工,全都非常的重视,他们早就提前将火车站打扫的干干净净,各种物品摆放的非常整齐,就连秋季常见的落叶都见不到几个。

    当然,让这些精心准备的铁路官员感到惊讶的,是李安居然只带了三个随从,而且,还是羽林军护卫,并没有一个朝廷的高官。

    “环境搞得非常好,尔等用心了,陛下过几日就要巡幸洛阳城,到时候,希望你们也能搞得这么好。”

    既然这些官员费力这么大的心力,李安当然要夸赞一番了。

    “李侍郎放心,陛下巡幸之日,我等一定将车站搞得更好,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站长忙笑着应道。

    李安笑了一下,指向一片树林区域,轻声道:“现在正是落叶的时候,怎么每棵树都只有几片树叶,你们打扫的也太勤快了,把最美的风景都给扫没了。”

    “李侍郎,这……树叶,也是风景?”

    站长蹙起了眉头,为了让整个车站看上去更加的干净,他安排大量人力,频繁的清理卫生,尤其是树叶,落下一片清扫一片,恨不得在李安视察的时候,一片树叶也看不到,却不料,如此认真的态度,却得到了李安的批评。

    “金黄色的树叶,铺满整个地面,远远的看过去,难道不是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吗?”

    李安伸出右手,抬头仰望四十五度,摆出一副诗人的姿态。

    “李侍郎说的是,小奴也觉得这些落叶听好看的,不过,小奴不知陛下是否喜欢看落叶?”

    “陛下也是文雅之人,一定是喜欢落叶的,从现在开始,环境卫生要继续搞好,但树下的落叶就不必过问了,若陛下怪罪,本官会帮你解释的。”

    “是,李侍郎,小奴明白。”

    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道:“好了,本官该看的也看完了,找一个干净的房间,晚饭送到我房里。”

    说完带着三名随从,走向住人的宿舍区。(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冬小麦

    视察工作自古以来都是最舒服最惬意的工作,作为领导阶层,走马观花的前往下属单位视察,既舒坦又能增长见识,还能游山玩水,下属单位还要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天底下只怕没有比这个更舒服的了。

    所以,古往今来的领导,最喜欢的工作就是四处视察,美其名曰出差,其实,到底是干了什么,又有谁说得清呢?利用出差的机会游山玩水、撩撩小娘,视察视察青楼,并体验一番,那滋味还用说。

    当然,李安还是比较负责任的,虽然主要的时间都用来欣赏风景和休闲了,但至少也在所有车厢里走了一圈,算是过场了,在火车站也逛了好一会儿,并对落叶问题进行了指导,算得上很合格了。

    晚饭自然全是美食,但比李安府邸的伙食,还是稍微有些逊色,吃完之后,李安带着几名护卫,在火车站的一处高台上,欣赏整个火车站的夜景。

    为了保证安全,在夜间的时候,火车站是有卫兵来回巡逻的,而为了能及时发现可疑之人,火车站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火柱,可以将附近方圆几十步的空间照亮。

    李安抽出望远镜,对整个洛阳火车站,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了不少藏匿起来的暗哨,并对赶过来的洛阳火车站站长进行了表扬,说他明暗结合,防卫工作做的很好。

    视察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第二日一早,李安乘坐火车返回长安城,并在傍晚的时候返回自己的别院。

    皇帝巡幸洛阳城的前两日,铁路运营便宣告暂停,大部分火车,全都用来运输军队,将两万龙武军兵马运往洛阳城,并立即控制洛阳城和周边的战略要地。

    沿途的县城和州城,也进驻了少量兵马,以确保皇帝沿途的安全。

    当然,皇帝出行的时候,还有有更多的兵马,乘坐火车对皇帝进行护卫。

    这一次,李隆基巡幸洛阳城,主要是因为铁路系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出行更加的方便,李隆基想要体验一下长途坐火车的感觉,另外,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前往洛阳城巡幸了。

    在执政前期,李隆基经常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在洛阳城的居住时间高达十一年,原因也非常简单,长安城的物资供应太艰难,为了节省国力,李隆基不得不经常住在洛阳城。

    这里所说的物资,主要是粮食,关中粮食难以满足百万人口的长安城,而大唐的粮食主产区在江南。

    托大隋帝国的福,大运河从洛阳一直通往江南的杭州,还有一条通往东北一带,所以,洛阳城可以得到东北和江南的大批物资,可谓是物资充沛,而从洛阳将这些物资运往长安却非常困难,所要消耗的人力成本太大。

    为了节省一点,李隆基就经常带着整个朝廷,前往洛阳就食,而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大,李隆基的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对于大半个月的旅途颠簸,实在有些受不了,然后,在李林甫的劝说下,便不再前往洛阳城,在长安城一住就是很多年。

    现如今,铁轨已经全面铺向洛阳城,有了动力充足的火车头,只需要六个时辰就可以抵达洛阳城,而且,坐在火车里,基本感受不到颠簸,这对李隆基来说,巡幸洛阳城变得极为容易,当然,说走就走了。

    这一次巡幸洛阳城,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会随行,李隆基更是开恩,允许官员们带家眷随行,以陪伴宫中的妃嫔说说话,解解闷。

    李安原本也想带着颜如玉,去洛阳城散散心的,但一想到颜如玉挺着大肚子,出行多有不便,另外,家中的女仆也要照顾颜如玉,就更不能随行了,赵六是管家,当然,也不能离开家,如此,李安只能独自出行,陪伴皇帝东行。

    虽然当初李隆基曾说过,出行的时候,人数要控制在五千左右,但他已经下令,允许大臣们的家眷随行,如此,人数肯定远远不止五千,好在铁路已经停运,所有列车,将全部为李隆基的东行服务,以这些火车的运力,别说五千人马,就算三万人马也可以一次性的运过去。

    另外,由于抵达洛阳城之后,需要停留一段时间,为此,皇室和大臣们需要使用的各种物品,必须带齐。

    这些物品的数量着实不少,好在有强大运力的货运火车,将这些物资一次性的运过去,问题也是不大的。

    在皇帝出发之前,大量的太监、宫女和侍卫,一直在忙着,将各种物资运上货运火车,如此,在皇帝出发的时候,才能及时跟上,不至于让皇帝在抵达洛阳城之后,找不到这些御用之物。

    一列货运火车挂载五十节车厢,而为了运输各种物资,铁路局足足动用了三列火车,才将所有的物资全部装上车。

    客运列车就更夸张了,足足动用了十五列火车。

    除了最豪华的皇家运用列车,还有两个贵族级别的紫红列车,剩下的都是普通的列车。

    皇家列车经过改进之后,挂载了二十节车厢,其中,皇帝专属的车厢就高达三节,一节是睡觉车厢,一节是吃饭和休闲车厢,还有一节被装饰城成小型朝堂,在里面上朝都不成问题。

    另外为了防止噪音的感染,皇帝的车厢从第三节开始至第五节,最前面的两节车厢是宫女和太监使用的软卧级别综合车厢,里面既能听休息,也能放置皇帝需要的各种物品,以随时为皇帝服务。

    第六节开始,都是连续的软卧车厢,可以安置大臣同行,也可以让后宫的妃子住下,这就看皇帝的心意了,当然,绝对不能同时安排,大臣和妃嫔,绝对不能混在一起,最后是餐车和马厩车厢。

    这一次出行,李隆基带了不少人,包括多名妃嫔,但他却打算将所有妃嫔都放在贵族级别的紫红专列上,让他们与贵族女眷同行,只将还未册封的杨玉环带在身边,由此可见,他对杨玉环宠幸之深。

    由于铁路运营已经停止,为此,这一次皇帝出行,两条铁路都可以使用,属于双线并行,但必须保证李隆基的皇家专列旁边,不能有同行的火车,以免遮挡视线,影响李隆基欣赏车外的风景。

    为了确保皇帝东巡洛阳城的顺利,铁路局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都忙的不亦说乎,长安与洛阳的火车站,更是每时每刻都在打扫之中。

    一起准备就绪之后,皇帝准时出发,离开大明宫北门外的长安城火车站。

    迎着初升的朝阳,李隆基与杨玉环登上皇家御用专列,并进入第三节车厢,李安与几名宰相进入第六节车厢,并每人一个小包间,以防止互相干扰休息。

    随着所有人员相继上车,火车开始缓缓启动,以匀速的方式奔向洛阳城方向。

    “三郎,天黑之前,我们真的可以抵达洛阳城吗?”

    杨玉环看着窗外的风景,开口问道。

    “铁路已经运行十余日了,六个时辰当然可以抵达,这一点,阿蛮就不用怀疑了,我们很快就可以抵达洛阳城。”

    李隆基认真的说道。

    “三郎,我们去几个车厢走走吧!”

    杨玉环发现,在御用车厢的前面,居然还有车厢,很想去看看

    这前面的两个车厢虽然是给宫女和太监住的,但由于是皇家专列,设施还是比较豪华的,也是皇帝在车厢的活动空间。

    “三郎,李侍郎考虑的可真是周到啊!居然连宫女和太监住的地方都做的如此高贵。”

    杨玉环走在第一节车厢里,笑着说道。

    “李侍郎是我大唐的英才,处处为朕考虑,朕不会亏待他的。”

    “三郎,你说李侍郎会不会发明一对翅膀,如此,我们就能像鸟儿那样,在天上飞翔了。”

    杨玉环好奇的问道。

    “阿蛮,你想在天上飞,哈哈!朕一定好好问问李侍郎,看他能否发明一对翅膀。”

    李隆基大笑起来,他觉得杨玉环太会异想天开了,在天上飞翔是鸟儿的专属,人怎么可能飞到天上呢?

    走到第四节车厢,他们看到了更豪华的餐厅和更大面积的书房,舒适性增加了很多。

    第五节车厢一进去,看到的是装饰豪华的帘子,掀开帘子的一角,李隆基第一眼看到的是龙椅,除了龙椅之外,这节车厢里还有十几个紫木椅子,剩下的就是空地了。

    “陛下,这里有龙椅,这里一定是陛下上朝的地方,陛下在车上也可以像在紫宸殿一样,召见群臣,李侍郎考虑的还真是周到。”

    杨玉环在空旷的车厢里走了一圈。

    李隆基伸手摸了摸豪华的龙椅,轻轻坐在了上面。

    “臣妾参见陛下。”

    杨玉环走到李隆基身旁,向坐在龙椅上的李隆基行礼。

    “平身,哈哈!”

    李隆基扶起杨玉环,搂着杨玉环返回第三节车厢。

    这一次,前五个车厢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上一次的两节车厢舒坦多了,也方便多了。

    在陪着杨玉环半个时辰后,李隆基走向第四节车厢,并坐在靠窗的椅子上,宣李安觐见。

    “陛下。”

    李安颔首行礼。

    “李侍郎,不必拘礼,赐座。”

    李隆基让李安坐下。

    李安也不客气,直接坐了下来,并等待皇帝的询问。

    “李侍郎,你看到了吧!窗外的百姓正在耕地,准备种植小麦,他们所用的种子,全都是朕让国库下拨的,就算颗粒无收,这些百姓也是毫无损失。”

    李隆基看向窗外,自豪的说道。

    虽然,他不知道这些小麦种下去,会不会被冻死,但他相信李安的判断,所以,不惜调拨国库的小麦种子,让老百姓试着去种植,收获的粮食归百姓所有,若是没有收获,损失的也是朝廷,这样,老百姓才有种植小麦的积极性。

    看着车窗外黄牛耕地的场景,李安恭敬道:“陛下放心,微臣的判断应该不会有错的,这些小麦种下去,来年春耕之前,一定可以成熟,而只要老百姓尝到甜头,来年秋收之后,所有百姓都会抢着种植小麦,如此,关中的粮食产量有望增加一倍,关中将不会再缺粮。”

    “朕也希望如此,若果真是那样,我大唐的国力将会增加很多,人丁也会更加的兴旺。”

    李隆基显得更加的兴奋。

    李安看向窗外,见老百姓艰难的驱使黄牛,在田地见辛苦的劳作,突然进言道:“陛下,以牛耕地,人和牛都辛苦,而且,耕地的效率也很慢,微臣打算研发蒸汽机械,以替代耕牛,让老百姓可以更轻松的耕地。”

    “哦,李侍郎还能研发耕地的机械,真是太好了,李侍郎大胆去做,朕会全力支持,哈哈哈!”

    李隆基闻言大喜,若能让强大的机械代替耕牛,老百姓的耕地负担,必然能够减轻不少,如此,同样一个劳力,就能照顾更多的田地,粮食的产量,当然也就更大了,大唐不必后世,未开发的荒野之地还是很多的。

    “是,陛下,待返回京城之后,微臣就会立即开始研制,明年春耕之前,一定可以研发成功,对了,微臣除了研发耕地机械,还要一并研发抽水机械,如此,就不必使用笨重的水车了,就算遇到大旱的季节,也可以从有水的河湖抽调水源,以灌溉干旱的农田。”

    李安看向窗外的水车,突然想到了抽水机械,只要有动力,抽水机械应该是不难制造的。

    “抽水机械?可以将河沟里的水直接抽入田地?相比水车能提高多少?”

    李隆基对事关民生的项目,还是非常关心的。

    “陛下,只要造的大一些,可以在几日之内,将太液池的水全部抽干。”

    李安给出了夸张的比喻。

    “几日之内,将太液池的水全部抽干,有这么厉害,李侍郎一定要全力研发,只要有了这样的机械,日后,我大唐就再也不用担心旱灾了。”

    李隆基的表情显得非常兴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秋巡洛阳城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农业占据了最核心的地位,但农业也属于看天吃饭的产业,若是老天不配合,来个大旱和大涝,那基本上就是颗粒无收了。

    所以,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对风调雨顺都非常的重视,并年年祭祀,祈求上天能够风调雨顺。

    当然,除了祭祀和祈求之外,封建王朝也非常重视兴修水利,以对抗遇到灾祸的年头,减轻因为灾祸而造成的损失。

    先秦的时候,就有大禹治水之说,为的就是治理黄河的水患,秦国为了农业发展,修建了郑国渠,蜀中修建了都江堰,大唐也专门组建了都水监这个政府部门,专门负责兴修水利等事宜,可见对农业的重视。

    而此刻,李安所设想的抽水机械,实在是太有吸引了了,只要发明出来,将为大唐帝国的抗旱保收,做出巨大的贡献,更可以方便老百姓日常的农业灌溉,甚至,江南很多地势高的田地,也可以种植水稻这种作物了,从而增加总产量。

    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怎么能不兴奋呢?

    “耕地机械,抽水机械,对我大唐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李侍郎只管全力研发,朕会让都水监抽调人马协助李侍郎的。”

    李隆基思考片刻,做出了让都水监协助李安的决定。

    “陛下,现在研发中心的人才越来越多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都在这里聚集,但日后我大唐会越来越需要各种人才,人才缺口巨大,所以,微臣觉得,很有必要扩大学徒的数量,让更多的人学习机械等技能。”

    李安提出建议。

    “这些都是小事,只要能生存,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学习制造机械的,李侍郎全权处理就是了,朕支持你。”

    “多谢陛下成全,微臣一定竭尽全力,为大唐帝国创造更多的有用之物。”

    李安高兴的应道。

    一路上,除了耕地的场景,就是崇山峻岭和黄灿灿的落叶,风景那是绝对一流的,看的李隆基是心花怒放,随行的众大臣等人,也全都是一副愉快的心情。

    能坐在平稳行进的火车之中,看着窗外移动的景色,这感觉当然非常爽快了。

    在抵达渭南县城之后,李隆基有些乏了,于是返回第三节车厢,躺着休息,杨玉环在一旁伺候着。

    正午的时候,火车抵达潼关,各列火车的餐车将做好的饭菜,分别送到每一节车厢,让众人及时吃上午饭。

    身份不同,饭菜的标准当然也是有区别的,李隆基的饭菜跟宫里的差不多哦,八素八荤,而普通太监宫女,则只有一荤一素两样菜。

    坐在明亮的火车车厢里吃饭,看着窗外滚滚奔腾的黄河,众人的心情都非常的豪迈,全都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窗外的江山。

    火车始终没有停下,一直在沿着铁轨,奔向洛阳城方向,在通过陕州、峡石,新安之后,终于在傍晚的时候抵达了洛阳城火车站。

    前几日,李安过来视察的时候,并没有大张旗鼓,只有火车站的员工做了准备,而这一次是皇帝亲自驾临,情况当然不同了。

    在火车稳稳停下的那一刻,李安掀开窗帘,看到火车的外面,洛阳城的大大小小官员,全都恭敬的站着迎接。

    载着皇家御用之物的货运列车,先行了一步,所以,当李隆基的皇家专列抵达洛阳城火车站的时候,步辇和御用马车都已经准备好了。

    一番礼仪之后,李隆基带领众大臣进入洛阳城之中,并直奔上阳宫而去。

    与长安城的三宫不同,洛阳城只有一个上阳宫,这还是唐高宗李治,为了迁都洛阳而修建的。

    另外,洛阳城的城池规模,也比长安城要小一些,在规模上,似乎总是被长安城压一头。

    但洛阳城的某些优势,却是长安城无法比拟的,那就是大运河开通之后,交通的便利,促使洛阳城越来越繁荣,各种物资比长安城丰富的多。

    武则天时期,更是将洛阳城改为神都,以彰显洛阳城的地位,而武则天确定要在洛阳城建都,原因是多方便的。

    第一,大唐帝国是在关陇军事集团的帮助下,打下的江山,但建国后,关陇贵族一直左右朝政,对皇帝的皇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削弱关陇贵族的影响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都城迁离长安城,前往洛阳。

    第二,就是刚刚提到的交通便利因素了,隋朝开发了大运河,让东北和江南的大量物资,可以方便的运到洛阳城,从而让洛阳城成为南北物资交换的中转基地,这样一来,势必带动商业的繁荣,国都当然要选最繁荣的城池了。

    第三、居中而摄天下,以当时大唐帝国的疆域,洛阳城在地理位置上,算得上是整个帝国的中心地带,而长安城的位置有些偏西了,不利于对东部江山的控制。

    第四,国防的需要,当时,东部江山已经稳固,洛阳城以东,直到大海,都是大唐的国土,没有强大的敌对势力,都城不会遭到突袭,而长安城西部有强大的吐蕃帝国,一旦吐蕃兴兵东进,都城长安很快就会受到威胁。

    第五,粮食危机,秦汉时期,关中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但经过几次战乱的破坏,农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和隋末战乱以后,水土严重流失,黄土沙化,泾水,渭水含沙量大大增加,灌溉作用日益降低,大唐郑国渠的灌溉能力不足秦汉时期的四分之一,而关中的人口却逐步得到恢复,成为人口最集中的北方腹地,虽然关中在大唐仍旧被称为沃野,但所能生产的粮食,已经不足以满足京城长安之所需,而洛阳城的粮食,又很难运入长安,为了不与百姓争粮,所以,决定迁都。

    第六,躲避亡灵,这是一个传说,相传武则天将王皇后和萧淑妃残忍折磨陷害致死后,心中十分不安,经常梦见王皇后和萧淑妃披头散发,血流满面,张牙舞爪的影子,使她惊恐不安,为了躲避这二人的冤魂,武则天必须离开长安城。

    当然,传说是不能确定的事情,但作为在宫廷生存了几十年的老女人,残酷的经必然极为丰富,长安城的宫殿,不仅给予她甘霖,也曾给予她苦水,离开长安城这块伤心之地,到八百里以外的洛阳城,自然会让武则天感到安宁和舒适,另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也都是迁都洛阳城更为有利。

    而唐玄宗李隆基决定迁回长安城,则是因为开元二十二年,宰相裴耀卿提出分段转运法漕运粮食,这种办法就是在黄河、运河和渭水交汇处及三门峡东西置仓,漕粮先输入东仓,再开山路八十里,陆运到西仓,最后漕运到关中。

    这样一来,大大缩短了运输日期,又提高了运输效率,漕粮进入关中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才奠定了李隆基回归长安城的基础。

    当然,此刻铁路已经修通,运输变得更加的快捷,日后,关中就更不会缺乏粮食了。

    而以目前的大唐国情,李安认为长安城是最好的都城,虽然洛阳城是帝国的地理中心,但这只是目前的情况而已,大唐有了铁路,日后可以继续向西部拓展生存空间,而东部已经靠海了,难以继续拓展生存空间。

    李隆基此次巡幸洛阳城,初步决定停留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就返回长安城,而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铁路运营将会开启,以方便老百姓的生活。

    但皇家御用专列和两个贵族级别的专列,则并不在营运的范围之内,皇家御用专列是皇帝个人的列车,任何时候,都不会投入商业运营,而两个贵族级别的火车,则会在李隆基返回洛长安城之后恢复运营。

    半个月的时间里,李安在洛阳城,那小日子过得是相当的滋润,没事的时候出城游山玩水,当然,是要以视察道路的名义出去的,否则,李隆基找不到自己会怪罪的,而只要自己亮出视察道路的名义,李隆基就会觉得,李安在为日后继续修建铁路寻找路线,心里自然也就不生气了。

    通过这半个月的视察,李安发现洛阳城的物资储备,的确比长安城要丰富的多,而且,江南和东北的大宗商品都会在洛阳城这里停留,进行交换的转运,经济实力丝毫不弱于长安城,只是由于长安是都城,所以,在地位上才能压住洛阳。

    洛阳城是个好地方,非常适合做国都,只可惜距离安西更远了,不利于大唐帝国日后向西扩张,否则,李安真会劝说皇帝迁都的。

    半个月的视察结束后,李隆基心满意足的坐上火车,返回长安城,并当即决定,在冬季的时候,再来洛阳城视察,以欣赏路洛阳城冬季的特有美景,当然,沿途的风景也是很不错的。

    有了铁路系统之后,巡幸洛阳城变得极为方便,而且,坐在火车上不颠簸,车里设施也极为豪华,非常的舒服,行进的速度也很快,大半日就抵达目的地了,如此,李隆基离开都城,外出巡幸的频率,肯定会大大增加。

    后世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所以造成了旅游热,不管年纪大的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看看外面的风景,调节调节心情。

    而在大唐这个时代,由于交通的不便,大部分人是没有条件出远门旅游的,只有那些条件好的贵族子弟,才会策马郊游,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但现在铁路系统已经获得成功,日后,老百姓的出行都会变得更加的容易,旅游热也许会逐步发展起来,前提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有足够的闲钱外出旅游。

    回程的风景与来的时候有不小的差别,毕竟,半个月过去了,很多落叶树木,变得更秃了,地面上也堆积了更多的落叶,看上去更加的荒凉,也更有秋天的味道。

    沿途偶尔能看到路人,只见这些路人,全都用好奇的眼神看向高速行驶的列车,仿佛看到非常新奇的怪物一样。

    在皇帝返回洛阳城之后,除了皇家御用列车被完好的保存在长安城的火车站之中,剩下的火车开始投入运营,以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李安则奔向研发中心,开始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耕地和抽水的机械进行细致的研究。

    对于后世的耕地拖拉机和抽水机械,李安是再熟悉不过了,前世小的时候,他所在的乡下,有很多抽水机械,一级一级的将湖泊的水源送入较高的位置,以灌溉需要浇水的农田。

    而耕地的拖拉机,那就更多了,一到春耕和秋收的季节,稻田地里到处都是拖拉机忙碌的身影。

    长期的接触,让李安对这两样东西印象深刻,大学的时候,又学了很多机械学的常识,对这些机械的原理就更清楚了,所以,画个最基本的图纸,还是轻而易举的。

    当然,由于现在根本就没有电力和柴油,只有蒸汽机这个大家伙,所以,这两样东西的制造,还需要进行很大的改进,最终做出来的产品的尺寸,可能会比后世的两样东西庞大很多。

    一想到自己能够研发出来的耕地机,会比后世的联合收割机还要庞大,李安就觉得好笑,不过,只要能造出来就行,个头大一点并不要紧。

    天气转冷之后,露天的蔬菜渐渐无法生存,又到了蔬菜大棚大展神威的时刻了,为此,在研发耕地机和抽水机的同时,李安也很关注别院附近,五百亩蔬菜大棚的改进工作。

    为了更好的适应蔬菜的生长,李安的蔬菜大棚有一百亩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主要就是将保温和透光效果不太好的丝绸,换成了新发明的钢化玻璃,如此,将更加有利于蔬菜在大棚之中的生长。

    除了李安之外,长安城之中,有部分贵族,也学着搭建蔬菜大棚,但他们大部分用的都是保温效果不太好的丝绸。(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章 蒸汽船

    大唐的贵族们富得流油,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钢化药玉只有李安的加工坊才能生产,属于独门生意,售价高的离谱,几乎是成本的几十倍,这让很多贵族对钢化药玉望而却步,只能选择相对廉价的半透光丝绸。

    而极少数特别有钱的贵族,也会选择购买一些钢化药玉,以用来搭建温室大棚,但受制于成本的限制,最多只搭建一亩地的面积,满足他们自身对冬季蔬菜的需求就够了。

    当然,若这些贵族知道钢化药玉的成本低的离谱,制作的材料只有沙子和纯碱,他们或许会气的吐血吧!

    在长安城唯一知道药玉内情的,除了李隆基之外,只有那些来自西域的胡商,但他们肯定不会挑破,因为他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药玉的生意,而且,售价跟李安卖的差不多,若是他们敢将实情挑破,大唐的贵族绝对会愤怒的将这些骗了他们几十年的大骗子给活剐了的。

    另外,一旦挑破实情,受损失的不仅是李安,他们这些胡商也会失去挣钱的药玉生意的,毕竟,就目前来看,虽然李安也售卖药玉产品,但产品的种类跟西域胡商卖的完全不同。

    李安卖的都是实用品,能够提高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而西域胡商卖的大多是装饰品,只能用来欣赏,就像卖铁锅的商贩与卖铁枪的商贩,并不存在互相争夺生意的情况,是完全能够和平相处的。

    而且,西域虽然早就发明了药玉,但技术却被李安超越了,尤其是药玉小镜子,西域目前还没有生产,为此,很多胡商提出大量采购药玉镜子,以运往西域诸国售卖,赚取利润,李安当然很乐意做这种非常挣钱的生意了,而西域胡商为了不泄露药玉廉价的事实,并没有跟李安讨价还价,直接以批发价大量买入药玉镜子,并运回西域。

    有了药玉这项独门生意,李安所聚集的财富原来越多,真是十辈子都花不完,而且,还会越来越多。

    当然,财富并不是李安的最高追求,李安所追求的东西逼格更高一些,是要让所有大唐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是要彻底改变大唐帝国的现有命运,让大唐帝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有,版图越来越大。

    研发耕地机械和抽水机械都需要资金和各种资源,而且,需求量不是一般的大,但秋收之后,由于两税法的执行,以及炸药的售卖,国库的资金极为充足,完全有能力支撑这些大项目。

    自从蒸汽机发明之后,第一个造出的实用机械都是蒸汽火车头,蒸汽轮船也在研发之中,现在耕地机械和抽水机械也开始研发,很快就会形成蒸汽动力家族。

    而在这种情况下,日后石炭的需求量会持续增加,所以,朝廷及时下了,禁止民间购买石炭矿,不仅是石炭矿,所有无主的矿产资源全部属于大唐朝廷所有,已防止国家资产的流失。

    李安提前一步,在政策颁布之前,买下了京城附近的石炭矿,这真可谓是占了大便宜了,这可是一大笔资产呢?用白菜价买下了,而其余贵族都没有认识到石炭的巨大作用,剩下的石炭矿全部属于大唐朝廷了。

    研发各种蒸汽机械,是比较枯燥和困难的,为此,李安每日至少要在研发中心待三个时辰,以帮助研发人员突破思路,一步步走向成功。

    李安相信,复杂程度极高的蒸汽火车头都能搞出来,蒸汽耕地机械和抽水机械,不可能搞不出来,而且,搞出来的速度肯定还要快得多。

    为了搞出这些蒸汽机械,李安必须每日抽时间前往研发中心,为此,通往中受降城和玉门关的两条铁路的路线视察任务,就完全落在了铁路局相关人员的身上。

    这些铁路局员工,原本都是工部的技术人员,是因为皇帝要组建铁路局,才将他们从工部调离,并充实到铁路局的。

    这些人参与了洛阳到长安铁路的视察和铺设任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现在的能力,毫不弱于李安,完全有能力胜任皇帝交代的视察任务,而且,一定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李侍郎,广平王他们又来了。”

    李安正在思考如何改进耕地机械的几个核心部件,李豫和李俅又跑来了。

    “他们两个,可是好久没有过来了。”

    李安放下手中的工作,迈步走出实验室。

    “李侍郎,吃一根黄瓜解解渴。”

    李豫和李俅,一人一个黄瓜,并递给李安一个。

    由于钢化玻璃大棚已经做好,里面增加了更多的壁炉,为此,即便在最很冷的天气,也完全可以模拟黄瓜生长最需要的环境温度,而李安所种植的黄瓜又是分茬的,一茬枯萎后,下一茬就成熟了,所以,不论什么时候,都有鲜嫩的黄瓜出产。

    李豫和李俅也是毫不客气,每次过来都要多摘几个,除了现吃的,还要带回去几根,着实让李安损失不少。

    “广平王,四郎,你们好久没有过来了。”

    李安接下黄瓜,大吃了起来,他累了一个多时辰,也确实有些渴了。

    “李侍郎,我们最近在忙着做功课,今日做完一批功课,这才抽空过来了。”

    “哦,你们平常都做什么功课,很难吗?”

    “难,当然难了,左转、史记、论语、孟子,还有很多书,都要学习,而且,全部要背诵下来,你说累不累,难不难。”

    李俅开口叫屈。

    “哇,需要学习这么多东西,那还真是太辛苦了,反正我是一样都不会,也不会去学的,太枯燥了。”

    一想到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李安整个脑袋都大了,虽然,机械制造的相关知识也很枯燥无味,但毕竟可以发明出很多有用的东西,而且,是看得见摸的着的。

    而那些古文就不一样了,之乎者也,读着拗口,背起来更是要命,李安情愿减寿十年,也不愿去学习那些坑爹的古文,还好自己不是皇子皇孙,否则,非被折磨死不可。

    看着眼前的李豫和李俅,李安突然充满了同情,生在帝王家也未必是什么好事,至少,那些之乎者也的学问,就能把人折磨个半死,而且,丝毫看不出学习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

    李豫和李俅,见李安并不需要学习功课,但却能够发明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顿时,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表情,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像李安这样,不用去学习功课,况且,他们都已经算是成年人了,居然,还要被这些无用的东西所困扰,实在是够蛋疼的。

    “对了,李侍郎,最近是不是又发明了什么好玩的东西,让我们见识一下。”

    李豫和李俅果然不是过来学习机械知识的,而是过来猎奇的,他们对枯燥的机械原理并不敢兴趣,李安给他们讲过反射和折射的相关知识,但他们丝毫听不进去,只顾着用放大镜烧死蚂蚁,所以,李安也就不给他们讲学问了,况且,他们是皇孙,只需要学习驾驭人的能力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学习这些物理科学知识。

    “也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自从陪着陛下返回京城,我一直在研发耕地和抽水的机械,并没有发明其它的东西,更没有好玩的,让你们失望了。”

    李安无语,自己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一直发明有趣的东西呢?李豫和李俅对自己的期望也太大了。

    果然,二人听说李安并没有发明有趣的东西,显得略微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李侍郎,你说的耕地和抽水机械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

    李豫开口询问,既然来了一趟,当然不能无功而返,就算什么好玩的东西都没得到,但只要知道李安正在发明的东西,也算是略有收获,这样,回到百孙院的时候,他就可以将知道的事情说出去,成为在别人面前炫耀的资本。

    “广平王应该知道,我大唐百姓耕地,用的都是耕牛和犁,一头牛、一个犁和一两个人,一天最多能耕五亩地,而且,还要是健硕的好牛才可以,但我要发明的耕地机,只需一个人操作,一天可以耕地二百亩,是耕牛效率的四十倍,既省耕牛,也省人力,必将大大方面春耕和秋收。”

    李安自豪的介绍道。

    “一台机器,一日可耕地五百亩,只需要一个人,居然这么厉害?”

    李豫和李俅皆是大为震惊,估计,别人听了也一定会感到极为惊诧的。

    “这还是保守估计,若是两个人轮流操作,日夜不停的耕地,三四百亩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陛下对这个机械也非常的重视,让我赶紧研发,来年春耕的时候,就用得上了。”

    李安笑着解释了一句。

    “李侍郎,那抽水的机械呢?能抽多少水?”

    李安笑着开口:“几日之内,可将太液池里的水全部抽干,厉害吧!”

    “哇,居然有这么厉害,能把太液池的水给抽干?”

    李豫和李俅显得更加的震惊,并非常佩服李安的本事,当然,自从火车投入运营之后,全大唐的人,乃至所有知道这件事的各国使者和商人,全都对李安佩服的五体投地,觉得李安乃神人也。

    “李侍郎,大喜事啊!蒸汽船试验成功,已经试验成功了。”

    就在这时,传来了蒸汽船研制成功的消息。

    “什么?蒸汽船研发获得成功,真的吗?真是太好了。”

    李安闻言狂喜,在原地来回的走动,以抑制内心的狂喜。

    “李侍郎,研发中心的水池实在是太小了,要不要将蒸汽船送入水域更大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的展开试验。”

    李安停下脚步,点头道:“曲江池,立即将蒸汽船运入曲江池,本官要在曲江池试验蒸汽船的性能。”

    “是,李侍郎。”

    “李侍郎,蒸汽船一定很有意思,我们也去看看。”

    李豫和李俅,对蒸汽船充满了兴趣。

    新造出的蒸汽船个头并不算很大,利用一定的手段,完全可以将其运入曲江池之中。

    而李安之所以选择曲江池,是因为京城附近,就只有曲江池的水域面积最大,将新研发的蒸汽船运过去,相对比较方便一些,而且,在研发蒸汽船之前,李安就已经打造出底部带着轮椅的移动平台,可实现对船只的陆地移动。

    在耗费了一个多时辰后,试验成功的蒸汽小船,被成功运入曲江池之中,李安与李豫、李俅等人,也已进入曲江池畔,准备坐上蒸汽船,体验一下感觉。

    “广平王,四郎,我们上船。”

    李安带头走入蒸汽小船,李豫和李俅跟了上去,另外,还有几名研发人员,也走了上去。

    虽然是一艘小船,但其实并不小,只能说在蒸汽船只中算是很小了,但相比打鱼的小船,还是大很多的。

    这艘蒸汽船的长度足有十丈,宽度有三丈,船舱分上下两层,容纳三十多人,是毫无压力的。

    而启动这些的一艘蒸汽船,至少需要七八人共同努力,有的负责添煤,有的负责掌舵,也有的负责观察水情,总是,控制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另外,曲江池之中是有不少船只的,但大部分都是游玩的画舫,是专门供贵族和富人游玩用的,速度主要依靠人力驱动,不但很吃力,而且,速度也非常慢,而蒸汽船有蒸汽作为驱动,速度当然就要快多了。

    “好了,开船。”

    李安下达了开船的命令。

    “污污污……”

    随着浓重的黑烟骤然从船顶升起,蒸汽船开始向前行进,并且速度真的非常可观,比那些画舫快多了。

    “李侍郎,这蒸汽船开起来,可真是拉风啊!看看旁边的画舫,全被甩在后面了,过瘾,真是过瘾。”

    李豫高兴的笑了起来。

    “广平王,你可知道,我发明这个蒸汽船,是用来干什么的?”

    李安笑着问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一章 蒸汽船的作用

    李安的目的,自然是增加水运的速度,以提高漕运的效率,这一点,李豫当然是知道的,而且,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蒸汽船的用处。

    “李侍郎,这蒸汽船应用之后,我大唐从江南运输粮食,可以更快的抵达洛阳城,然后再从洛阳城装入火车,将粮食运往京城,所以,这蒸汽船最大的作用,是用来漕运的,是不是?”

    李豫轻松的回答道。

    “漕运,恩,不错,的确有这个作用,不过,现在造出来的蒸汽船,只是一个很小的蒸汽船,日后,还可以造出更大的蒸汽船,而大的蒸汽船就不能在运河里通行了,可以出海,以从海路宣扬我大唐的国威。”

    李安笑着说道。

    “李侍郎,像我们脚下这艘蒸汽船,能运输多少粮食呢?有一百旦吗?”

    李豫看向蒸汽船船舱,笑着问道。

    他觉得蒸汽船速度很拉风,但船舱的面积并不比普通的漕运船只要大,甚至,因为加入蒸汽机和储煤空间,货运能力似乎比普通的漕运船还要低一些。

    “蒸汽船装粮食?哈哈!广平王错了,蒸汽船可不是这么用的,若是这么用,那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啊!”

    李安笑道。

    “不装粮食,那该如何用于漕运?李侍郎真会说笑。”

    李豫皱起来眉头。

    李安看向李俅,问道:“四郎,你觉得呢?”

    李俅皱着眉头,苦思半天,大喜道:“李侍郎,我明白了,蒸汽船是专门用来牵引的,可以将很多漕运船牵引着走,就像蒸汽火车头也并不装货,但后面却连接了几十节车厢。”

    “对对对,是用来牵引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就像蒸汽火车头那样。”

    李豫也很快想明白了,并觉得这种蒸汽小船非常好,用处实在是太大了,只要造出一定的数量,就可以让漕运的效率提高很多倍,大大方便朝廷的漕运事业,另外,商人的大批货物,也可以使用蒸汽船牵引,从而可以更快的抵达目的地,提高商业运输效率。

    “哈哈!你们终于明白蒸汽船的巨大用处了,不过,今日蒸汽船刚刚造出来,就让我们好好欣赏曲江池的风景吧!”

    李安心情大好,激动的说道。

    “污污污……”

    蒸汽船的速度很快,但噪声也很大,只要开始加力,就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这让曲江池之中大量游玩的客人,全都好奇的看向蒸汽船,好像看怪物一样。

    李安让蒸汽船在曲江池之中来回的开动,并且是以最大的速度开动,这种兜风的感觉不是一般的爽,而周围画舫里的贵族和小娘们,则全都投去好奇和羡慕的目光。

    “这是什么船,跑的这么快,还能冒黑烟?”

    “不清楚,从来就没见过。”

    “我怎么觉得,跟蒸汽火车头差不多,不会又是李侍郎发明的新家伙吧!”

    “对对对,应该错不了,李侍郎也真是厉害,发明了太多有用的东西,以后指不定还能捣鼓出什么呢?”

    “李侍郎之才,比古之鲁班都毫不逊色,是个大才。”

    “的确是比鲁班还要厉害的人才,不过,李侍郎对诗书知之甚少,还是比古之圣贤逊色的多。”

    周围画舫里的贵族们,看到蒸汽船只在曲江池乱跑,互相谈论了起来,并达成了很多共识,猜出蒸汽船是在李安的指导下发明的,同时,也认为李安比古代的鲁班还优秀,但以读书人的傲气,他们还是认为李安的优秀只是低等的,在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里,工匠之才只能算小才,鲁班发明再多的东西,也不能与孔子和孟子相提并论。

    蒸汽船在曲江池之中来回奔驰,足足一个时辰了,还未出现任何的故障,这让李安欣喜不已,毕竟,经过这么多个日日夜夜的改进,蒸汽机的性能,已经非常稳定了,蒸汽船也经过了比蒸汽火车头还要长时间的研制,不出问题是辛苦研制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李安努力工作的回报。

    曲江池发现能冒烟的蒸汽船,而且,在此地游玩的贵族又比较多,为此,这个消息很快就在整个长安城传开了,甚至,传入大明宫,让皇宫里的所有人都知道了此事。

    在确定无误后,高力士亲自走入紫宸殿,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李隆基。

    “蒸汽船?李侍郎研发的蒸汽船获得成功了?”

    李隆基正在阅读史记,听说蒸汽船在曲江池纵横驰骋,速度比画舫高很多倍,高兴的将史记放在桌子上,站起身来。

    “大家,蒸汽船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城,连宫里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李侍郎又为大唐立一大功,奴婢恭贺大家。”

    “好,哈哈!”

    李隆基大喜,思索片刻,轻声道:“蒸汽船速度快,若将其用于漕运,必然大大提高运输效率,果然是好东西啊!传令,让李侍郎立刻来见朕。”

    很显然,李隆基对蒸汽船的很多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必须让李安亲自给他解释才行,另外,蒸汽船到底该如何建造,在什么地点建造比较合适,如何应用在漕运上,是专门给朝廷准备,还是允许卖给民间,以及成本有多高,能提高多少运输效率,这些问题,都只有李安才能准确的给他答案。

    几名小太监很快找到了仍在曲江池试船的李安一行人,并挥舞手臂,让李安上岸,但船上的人根本就看不见,自然不会靠岸。

    小太监拿出一面药玉镜子,用反射的阳光,不断照向正在行进中的蒸汽船,而且,来回的抖动,以引起船上人员的注意。

    “是什么人在捣乱?”

    李豫的眼睛被强光晃了很多次,感到有些恼怒。

    李安连忙从怀中掏出望远镜,对着强光传来的岸边方向看去。

    “是陛下身边的小太监,应该是叫我的,立即靠过去。”

    李安用望远镜看到了李隆基身边的小太监,并立即下令蒸汽船靠岸。

    蒸汽船的速度很快,没过多久就靠岸了,李安与李豫、李俅等人立即上岸,并走向小太监。

    “李侍郎,陛下在紫宸殿里等着你呢?”

    小太监连忙道出寻找李安的原因。

    李安点了点头,回头看向众人,开口道:“蒸汽船建造的非常成功,这些日子,你们都辛苦了,陛下现在要召见本官,本官也会将你们的功劳都报上去的,回去继续努力,对蒸汽船进行改进,本官要看到更好的蒸汽船。”

    “是,李侍郎。”

    众研发人员,全都高兴的跟打了鸡血似的。

    “广平王,四郎,你们是跟随我进宫,还是返回百孙院。”

    “我们就不进宫了,李侍郎快点进宫吧!别让陛下久等了。”

    李安点了点头,跟随两名小太监,前往大明宫,并进入紫宸殿之中。

    “微臣参见陛下。”

    “李侍郎,快平身,蒸汽船的事情,朕已经知晓了,所以,特意让你过来,朕知道,李侍郎也一定有很多话要对朕说。”

    李隆基显得非常高兴,在返回长安城之后,因为铁路系统的便捷,他多次乘坐火车前往温泉宫休闲,甚至当天下午过去,晚上就回来了。

    而且,由于温泉宫就在长安城不远处,完全处在龙武军和羽林军的控制之下,所以,前往温泉宫并不需要太多守卫,只需要前后两列护卫列车就可以了,对铁路运营几乎没有任何干扰,实在是太方便了。

    能频繁出宫玩耍,而且,还不用遭受颠簸之苦,这自然会让李隆基的心情大好,而如今蒸汽船实验获得成功,自然让他更加的高兴。

    “陛下,微臣也正打算前来,与陛下商议造船厂的位置,结果,陛下倒是先宣微臣觐见了。”

    李安笑着回道。

    “恩,蒸汽造船厂的位置很重要,想必李侍郎已经想好了吧!”

    李隆基问道。

    “陛下,蒸汽船当下最主要的用途是漕运,应当将造船厂设在洛阳城,这样一来,新造出的蒸汽船就可以方便的下水,并直接投入到漕运之中。”

    李安给出了造船厂的大概位置,这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毕竟,漕运的中心是洛阳城,在洛阳城建设造船厂,是最合适的位置。

    当然,这只是目前的情况,日后,若要建造大型蒸汽海船,则需要将造船厂建设在沿海的地区,目前,建造这种小型蒸汽船,只需要放在洛阳城就足够了。

    “洛阳城,好,朕也觉得将造船厂放在洛阳城最为合适,就这么定了,具体的造船地址,李侍郎安排就好,朕就不过问了,朕想知道的,是蒸汽船的能力如何?”

    李隆基爽快的答应在洛阳城建造造船厂。

    “陛下,蒸汽船一个时辰最快可行四十里,按照一天行进六个时辰,最快可行进二百四十里,比漕船顺流最快的时候还要快四五倍,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不需要人力划船,大大节约人力,在河道里,一艘蒸汽船完全有能力拖动二三十艘漕运木船,就像蒸汽火车头,托运车厢一样,可以大大提高现有漕船的速度,方便漕运效率,而且,遇到河道有淤泥的时候,蒸汽船的强大动力,也能够让自身和托运的漕船顺利通过,从而省却纤夫和拔船,若淤泥太多,一艘蒸汽船动力不足,完全可以用两艘,三艘,甚至更多的蒸汽船一起拉,其拖拽力量,绝对比纤夫和拔船要大的多。”

    李安简单的介绍道。

    李隆基听完,显得大为兴奋,蒸汽船的出现,不但极大的提高了漕运的效率,而且,解决了大运河漕运所能遇到的各种难题。

    枯水期的淤泥,一直是妨碍大运河运输的疑难杂症,每当遇到水深不足的情况,漕船总会陷入淤泥之中,为此,要动用大量的纤夫在两岸用力牵引,甚至前方还要有大量的拔船,与纤夫一同牵引,才能将陷入淤泥之中的漕船拖出来,如此,一路上若是多遇到几个水浅的河段,那行走的速度,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漕运的粮食也很难按期运到目的地。

    另一个能够解决的难题,就是对人力的消耗大大减少了,漕船是单独行进的,每一艘漕船都需要很多劳力进行驱动,而使用蒸汽船牵引,后面的漕船就不用人力牵引了,如此,人力将大大减少。

    “李侍郎,这个蒸汽船太实用了,要多建造一些,日后大唐的漕运就全靠他了,哈哈!”

    “陛下,这只是个开始,只要蒸汽船的技术发展逐步成熟,日后,微臣还可以建造更加庞大的大型蒸汽船,并组成一支庞大的船队,走海陆前去探索更遥远的世界。”

    李安憧憬了起来。

    “更遥远的世界?李侍郎对海外很了解吗?”

    李隆基好奇的问。

    “陛下,海外的世界很大,微臣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日后,我大唐当派出大型船队,以发现这些未知的地方。”

    李安雄心满满的说道。

    李隆基闻言,倒是没有出现太大的好奇,顿了顿,轻声道:“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对了,李侍郎,耕地机械和抽水机械,搞得怎么样了?”

    “陛下,微臣正在全力研发之中,明年春耕之前,一定可以能够研发成功。”

    李安正色保证道。

    “恩,李侍郎大胆去研发,需要什么,朕都会提供的,现在两税法实行,国库的钱是越来越多了,售卖黑火药,铁路局的营运,都能给国库增加很多的收入,足以支持李侍郎的研发工作,另外,朕觉得,若是能发明一种可以收割庄稼的机械,岂不更加方便百姓,李侍郎觉得是否可行。”

    李隆基大力支持李安,并提出了收割机械的可行性。

    李安看向李隆基,激动道:“多谢陛下厚爱,收割机械当然可以研发,微臣回去之后,就立即进行研究,不过,眼下研发的项目太多,研发中心的人才非常不足,暂时还不能进入实质性的研发阶段,只能算是预先研究。”(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耕地机研发成功

    李安所说的预先研究,指的是正式研发前的准备,在资源和人力物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预先研究是必须的,而预先研究一般最终都会正式研究,算是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李隆基听说能够制造收割机械,已经非常高兴了,当然不在乎什么时间能造出来了,而且,秋收已经结束,至少一年之内,是不需要收割机械的,先研发来年春季急需的耕地和抽水机械,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在资源和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集中力量才能更好的完成研究工作,各种所需机械,要一个一个的研发,不能一窝蜂的研究,以保证研发力量的充足。

    蒸汽机的研发获得成功之后,意味着动力问题解决了,而只要这个最核心的动力问题获得解决,接下来,自然是任何机械都可以进行研究,第一个蒸汽火车头成功了,第二个是蒸汽船,刚刚获得成功。

    正在研发的是蒸汽耕地机械,和蒸汽抽水机械,蒸汽收割机也进入了预先研究阶段,相信一年之内,都可以获得成功,而在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研发项目等着李安一一开发。

    当然,除了蒸汽机械一系之外,李安还在研究其它的相关实用之物,比如大威力的火炮,焦炭和炼钢技术,钢铁性能的优化改善等等,这些研究同样非常重要,日后都能用得着。

    李隆基对各种研发情况,也比较重视,并不惜投入国库的大部分资源,对这些产品进行研发,而只要这些产品成功的生产出来,总会对国库进行反哺,比如铁路系统,耗费了国库的大量资源,但铁路运营之后,很快就有源源不断的钱财流入国库之中,从而让国库更加的充盈,让朝廷有更多的底气去研究更多的实用项目。

    有功必赏,这是封建朝廷的一贯做法,也是必须要做的,尤其是发明的蒸汽船用处极大,当然要重赏了,李隆基当着李安的面,给出了重赏,并让李安带回去,交到每一位研发人员的手中,让他们高兴高兴,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面的研发工作之中。

    返回研发中心之后,李安将皇帝的赏赐分发了下去,并说了很多鼓励的话,这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热情,并好好的庆祝了一下。

    当然,由于蒸汽船的特殊性,必须将其建造在水系发达的地区,李安也已经得到皇帝的首肯,将地址选在了洛阳城附近,毕竟,洛阳城水系发达,而且,从长安出发,大半日就可以抵达洛阳城,一旦有什么意外情况,李安等研发人才,可以迅速抵达那里,对造船厂进行指导。

    负责研发蒸汽船的研发人员,都对李安的选址表示赞赏,在洛阳城建造船厂,也是这些研发人员的共识,没有比洛阳城更合适的位置了,但造船厂究竟选址在洛阳城的什么位置,这就必须进行研究了。

    而李安在上次陪着李隆基巡幸洛阳城的时候,就已经在洛阳城的周边进行了一番探查,对洛阳城周围的地形了如指掌,并看重了一处比较好的位置,那就是洛口附近。

    所谓的洛口,就是洛水流入黄河的位置,这里也是大运河通往东北和江南的起点,为了储存粮食,大唐朝廷在洛口这个地方建造了洛口仓,江南运来的稻米都会存储在这里,并通过洛口仓转运长安城,以供应京城之所需。

    既然是大运河的起点,又需要接纳大批的漕船靠岸,所以,洛口附近的洛水岸边,建造了规模非常可观的码头,可满足上百艘漕船同时卸货。

    这种基础设施,也是李安看中的地方,在此处附近建造造船厂,下水的蒸汽船,可以方便的停靠在洛水仓旁边的码头上。

    确定了造船厂的地点之后,接下来就需要研究如何建造蒸汽造船厂了。

    此时,李安所研发的蒸汽船,其实就是在这个时代船只的基础上,加入蒸汽机这个动力而已,让船只可以不依赖船桨,直接以蒸汽动力前进。

    所以,建造蒸汽船就分为两个步骤了,第一步是建造船体,第二步则是建造船用蒸汽机系统,然后将他们组合在一起,一艘能够使用的蒸汽船就造出来了。

    李安的计划是大规模的船体建造工作,要放在洛口的造船厂,但最核心的船用蒸汽机系统,仍要放在研发中心制造,待造好之后,通过铁路货运,将这些船用蒸汽机系统运往洛口的造船厂,并在造船厂完成最后的组装和调试。

    如此设计,只需要派遣少量研发人员前往造船厂指导工作,协助在当地临时招募的造船人才就行了,大部分研发蒸汽船的人才,都可以留在研发中心,参与制造核心的蒸汽机系统,并着手改进蒸汽船只,让其更加的先进,也可适当参与其他项目的研发工作。

    在确定将蒸汽船分两处建造之后,李安指派几名得力的研发人员,并给他们配属护卫人马,乘坐火车的软卧车厢,带着图纸和技术,前往洛阳城的洛口一带,成立蒸汽船造船厂。

    而为了让研发人才获得足够的尊严,李安已经跟鱼朝恩打过招唿了,日后凡是研发人才乘坐火车公干,一律免费,而且,还要让他们乘坐最好的软卧车厢,鱼朝恩感恩李安,当然不会拒绝这等回报的小事,将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造船厂的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之后,李安画了一张图纸,将造船厂的地理位置,以及内部所有的船坞、宿舍等建筑,全部标注的清清楚楚,并上报朝廷。

    李隆基立即同意,并调拨国库资源,全力支持洛口船厂的建设,以保证洛口船厂可以早日完工,并尽快建造大批蒸汽船,最后投入到漕运之中。

    有了朝廷的大力支持,洛阳地方官员的全力配合,洛口船厂的建厂进度非常迅速,大量用于建造船只的优良木料,被源源不断的运往洛口。

    为了避免建厂的时候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李安曾多次乘坐火车,抵达洛阳城,并骑马抵达洛口船厂,根据洛口船厂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详细的建造方案,并最终呈给朝廷。

    秋收过后,天气逐渐转凉,各种花鸟鱼虫全都蛰伏起来,大树的树叶也落了一地,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但荒凉本身也是一种别样的美丽,走在黄亮亮的落叶上,也是一种不可多享的福气。

    虽然搞研发很辛苦,但李安总会抽出时间,以用来陪伴娇妻颜如玉。

    而随着月份的增加,颜如玉的小腹是越来越大了,鼓鼓的非常可爱,但走路却越来越不方便了,需要侍女扶着,而且即便如此,也只能走的很慢。

    别院果园的大部分水果,都已经收获了,还有几种水果仍旧挂在枝头,看上去有些鹤立鸡群,地面上满满的都是落叶。

    颜如玉最喜欢这里的环境,不论身体是否疲累,每日都会抽出时间过来走走,欣赏欣赏果园剩下的少量水果,她觉得是一种享受。

    李安最喜欢做的事情,也是呆在果园里,陪着颜如玉聊天,就算每日只有短短的半个时辰,他也觉得心满意足。

    “夫人,到亭子里坐坐吧!我们已经走了三圈了。”

    李安亲自扶着颜如玉走进凉亭。

    “夫君,郎中说过,怀了孩子的女人要多走动,这样对胎儿好。”

    颜如玉莞尔一笑,顺从的与李安进入凉亭。

    “那也不能走的太多,会累着的,夫人不能为了孩儿把自己给累着了,为夫会心疼的。”

    李安搂住颜如玉,心疼道。

    “夫君,你就会哄人。”

    颜如玉甜蜜一笑,倒向李安的怀中。

    李安轻轻抚摸颜如玉的粉嫩脸蛋,柔声道:“夫人,这些日子,为夫一直比较忙,没有太多的事情陪你,你怨不怨为夫。”

    “夫君,在你眼里,如玉就是这样的小气?”

    “夫人,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夫君,其实我有草儿,还有宝宝,怎么能说没有人陪着呢?夫君一直在做大事,在做利国利民的大事,如玉怎能自私的让夫君一直陪着我呢?”

    颜如玉非常认真的说道。

    “哈哈!我的如玉果然通情达理,为夫没有白疼你。”

    李安说着在颜如玉的粉嫩小嘴上咬了一口,水滋滋的感觉真舒服。

    “夫人,研发中心还有事情,我过去看一下。”

    李安忍痛松开搂着颜如玉的手臂,站起身来。

    “夫君,晚上早些回来,如玉等你。”

    李安坏坏一笑,柔声道:“好,为夫早些回来,今晚一点好好补偿夫人。”

    说完大步离开果园,前往研发中心。

    颜如玉缓缓站起身来,看向大步离开的李安的背影,嘴角露出一抹复杂的笑意,既有幸福的味道,也有羞涩和取笑的意味。

    其实,每日抽出时间过来陪伴颜如玉,除了是为尽一个丈夫的责任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充电,每次搂着颜如玉,李安总能获得满血复活的效果,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发工作之中。

    蒸汽耕地机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所以进展的非常顺利,而抽水机投入的研发人员较少,所以进展相对更慢一些。

    但李安完全有信心,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这两种机械全部研发出来,这是信心,也是实力的体现,在蒸汽机获得成功之后,李安就已经明白,后世的大部分机械都可以进行研发了,毕竟,动力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的就是小意思了。

    研发需要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做出产品,并一次次的修改,而随着持续不断的完善,性能可靠的可用型蒸汽耕地机终于研发成功,并造出了第一个样品。

    此时,已经是入冬的季节了,好在气温只是接近冰点,土壤还没有冰冻,所以,完全具备耕地的条件,若是再晚一些时间,耕地机就很难试验了。

    “李侍郎,十里之外就有大片的耕地,我们现在就将蒸汽机开过去,好好的试验一把。”

    一名研发人员,兴奋的要求道。

    李安当然也非常兴奋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高处蒸汽耕地机,让的心情比任何人都要愉快,并立即同意了这个试验计划。

    这个刚研发成功的耕地机械,体型颇为庞大,不过高度倒是不大,比人稍微高些,为了方便操作,前方有两个大轮子,后面有一个小轮子,小轮子的上方有一个坐台,人可以坐在上面操作耕地机,控制耕地机的方向。

    另外,为了提高效率,耕地机除了有耕地系统之外,还有一个行走系统,这样就可以实现一边耕地一边向前行走的目的。

    耕地机很快就被运往十里之外,李安与众研发人员,也很快抵达那里,并确定了试验的田地数目。

    李安选取了二十亩田地,并立即让蒸汽耕地机开始耕地。

    随着启动的声音,蒸汽耕地机开始耕地,并不断向前推进。

    试验现场,除了李安和众多研发人员、官员之外,还有很多卫兵,以及跑过来看热闹的平民百姓。

    “郭侍郎也来了。”

    李安随意回头一看,见郭虚己在随从的搀扶下下马,显然是刚刚听到风声,赶紧跑来了。

    “哈哈!李侍郎,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能不来呢?哟,这都开始了。”

    郭虚己笑着说道。

    “郭侍郎来的正是时候,才刚刚开始而已,让我们一起见证吧!”

    李安笑着说道。

    “李侍郎,这耕地机看起来很不错,耕地的速度比耕牛快多了。”

    郭虚己又不是瞎子,一眼就看出耕地机的厉害之处了。

    “郭侍郎,我划了二十亩田地,这里只有一台耕地机,以郭侍郎之见,将这二十亩田地全部耕完,需要多长时间?”

    李安看向郭虚己,笑着问道。

    郭虚己看了看正在推进中的耕地机,笑着回答道:“李侍郎,那就要看这耕地机是否会出故障了,若是能一直耕下去,估计两三个时辰就能完成,否则,就很难说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三章 耕地机的效率

    “两三个时辰?才二十亩地而已,用不了那么久的,一个时辰就够了。”

    李安反对郭虚己的看法,这蒸汽耕地机是他发明的,对于机器的耕地速度,以及每亩地需要耕多少趟,他早就计算过了,所以,可以精确的知道耕完二十亩地需要多久,但郭虚己却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去推测,得出的数据自然不准确。

    “一个时辰就可以耕二十亩田地,如此,一日五个时辰,岂不可以耕地百亩。”

    郭虚己感到非常震惊,这份效率已经是最好的耕牛的二十倍了,耕地效率实在是太强大了。

    “郭侍郎,耕完这些田地需要很久,我们坐下来好好休息,待全部耕完之后,我们再去查看就是了。”

    李安说着让随从把马背上的马扎椅子拿下来,并轻轻打开放在田边。

    “李侍郎,这是什么东西?”

    郭虚己自然没见过马扎,而且,还是带着靠背的马扎椅子,这种东西可收可放,非常方便携带,而且,由于屁股的位置是软的,坐在上面非常的舒服。

    “郭侍郎,这个是我刚发明的马扎椅子,坐上去舒服的很,郭侍郎请坐吧!”

    李安让属下带了好多马扎椅子,让郭虚己坐下,他自己也跟着坐下,并坐在郭虚己的旁边,研发人才之中,有一些年纪大的也坐在马扎上,当然,是坐在李安的后面了。

    郭虚己轻轻坐在马扎椅子上,顿时感到一种别样的舒心,侧身笑道:“李侍郎发明的马扎椅子,还真是舒服,哈哈!”

    这语气既是夸奖,也是取笑,比较,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发明椅子算不了什么。

    “好几个月了,难得见郭侍郎一笑,如此,本官发明马扎椅子也是值得了。”

    李安笑着回答。

    自从朝廷决定成立铁路局,并从工部挖了很多人才之后,郭虚己的脸色就一直不太好,毕竟,工部的事情都是他在处理,如今,大量的人才被调入研发中心和铁路局,工部是元气大伤,权势也变得小了,作为工部侍郎,郭虚己的心情可想而知。

    李安也挂了个工部侍郎的职位,但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工部的大量事务,他并不过问,而且,他对这些事务也不感兴趣,自然不会有什么感觉。

    “李侍郎,我工部的人才,大部分都调入研发中心和铁路局了,现在是人才凋零啊!李侍郎可千万不能再打我工部的主意了。”

    郭虚己心慌的看向李安,对于工部人才的流失,李安脱不了干系,毕竟,不论是研发中心,还是铁路局,都是李安搞起来的,若是没有李安,工部就不会流失大半的人才,更不会丢失一些权势。

    当然,由于李安搞出来的这些东西,都是利国利民的,所以,郭虚己心里虽然不舒坦,倒也不怪李安,他还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

    但工部已经人才凋零了,作为工部侍郎,当然要在其位谋其政,所以,听说李安又搞出了耕地机械,他连忙跑过来观看,以确定耕地机械是否需要工部的人才。

    “郭侍郎多虑了,人才凋零并不可怕,再多培养一些就是了,而且,本官日后会发明很多实用的东西,会大大方便工部的工作,如此,工部做起事儿来,会更加的轻松和容易。”

    李安开口安慰道。

    “李侍郎,本官倒是有几个提议,不知合不合适?”

    郭虚己试探的问道。

    “什么提议?郭侍郎与本官平级,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李安连忙问道。

    “李侍郎,我工部每年都要征发劳力兴修水利,清淤河道,但清淤需要大量人力,费力又费时,若能发明一种机械,帮助人力清淤,岂不能大大提高清淤的效率。”

    郭虚己开口建议道。

    李安闻言,顿时头大了,李隆基刚刚给他提出收割机械的要求,他还没有开始研究如今,如今,郭虚己又提出清淤机械,这简直是把他当神仙了啊!

    而清淤机械,无非就是那么几种,有挖掘机,挖泥船,最厉害的当然就是绞吸式挖泥船了。

    后世的某型号绞吸式挖泥船,利用非常短的时间就清淤了大片的海域,并造出了一座岛屿,被尊称为造岛神器。

    想了半天,李安觉得,还是绞吸式挖泥船最适合研发,首先,如今,蒸汽船已经研发成功,有了造挖泥船的平台了,其次,抽水机械正在研发之中,只要获得成功,并稍加改进,完全可以用来抽取泥浆,如此,就剩下绞吸这个设备,而绞吸设备似乎并不难研发,有了蒸汽机这个动力,还怕不能研发绞吸设备吗?

    “郭侍郎,清淤机械倒是不难研发,不过,眼下研发中心缺乏人才,需要工部人才的支援。”

    李安笑着戏虐。

    “不不不,李侍郎,我工部人才已经所剩无几了,您千万不能再打工部的主意了,若是人才不够,等以后再研发吧!”

    郭虚己的表情非常夸张,急的几乎都要哭了,的确,工部的娴熟工匠被抽调了很多,若再调拨人手,郭虚己就成光杆司令了。

    “哈哈哈!郭侍郎不用紧张,本官只是跟你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而已,清淤机械,本官一定会发明的,而且,效率一定大大强于人工,不但苦水期能够工作,一年四季都可以展开清淤活动,只要造出来,日后大运河就不会再发声船只搁浅了。”

    李安开口安慰道。

    “李侍郎此话当真,真的能发明一种有效的清淤机械?”

    郭虚己闻言大喜。

    这些年,每到枯水期,工部都要组织大量劳力,对大运河的水浅地段进行清淤,各县官员也要组织本县的劳力,清理本县灌溉水渠的淤泥。

    但大运河与各大灌溉水渠,需要清淤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仅凭人力进行清淤,效果真的是不太好,所以,才会出现年年清淤,但年年都会出现大运河漕船搁浅的事故,灌溉水渠的河床也在逐年提高,尤其是关中的郑国渠,河床增高的幅度最为明显,灌溉效能已不足秦汉时期的四分之一,这严重制约了关中农业的发展,让京城必须依赖江南的粮食。

    而这两样工作做不好,自然是工部的责任,每当发生漕船陷入淤泥,影响漕运进展的事情,李隆基都会没好气的瞪着工部官员,甚至埋怨几句,指责他们办事不力。

    为了清淤这个工作,工部是真的没少操心,但清淤工作却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以工部官员目前所掌握的各种资源,也只能维持现状,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漕运搁浅和灌溉水渠河床抬高的事实。

    在工部大量娴熟人才被调入研发中心和铁路局之后,工部做起事情来就更艰难了,若无新的助力,日后,漕运和灌溉水渠所遇到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的严重。

    此刻,李安表态可以发明清淤机械,这对郭虚己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了,只要有机械挖泥设备,他相信,日后的清淤工作会变得容易许多。

    “明年吧!明年这个时候,清淤机械应该就可以被发明出来了,到时候,郭侍郎就该天天笑呵呵了。”

    李安拍了拍郭虚己的肩膀,笑着说道。

    “如此,就多谢李侍郎了,多谢,多谢了。”

    郭虚己显得非常激动,这是工部再创辉煌的唯一依靠了。

    在建造黑火药工坊,兴建研发中心、铺设铁轨的行动中,工部已经大大的出了风头,并得到了李隆基的嘉奖和赏赐。

    但紧随辉煌之后,却是大量人才被调离工部,原本十拿九稳的铁路运营系统,也被划入内侍省,工部可谓是元气大伤,而且是伤在最辉煌的时候。

    这就好比一个人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却突然摔入盆地之下,必然会摔得鼻青脸肿,这就叫所谓的落差。

    而一旦清淤机械研制成功,并装备工部的相关部门,则工部必然可以将大运河和所有水渠的淤泥问题彻底的解决,如此,李隆基必然龙颜大悦,工部也必将受到嘉奖。

    说说讲讲的时候,时间过得总是比平时要快很多,在李安与郭虚己谈论清淤机械的时候,二十亩良田,已经被耕地机械全部耕完了。

    “李侍郎,这就耕完了,这可是二十亩地啊!居然只用了一个时辰。”

    郭虚己惊诧的看向眼前的二十亩被耕好的良田,满眼的不可思议。

    围观的众人,包括大量的老百姓,也全都非常的惊奇,当然,更多的是惊喜。

    李安微微一笑,下令道:“耕完了还不算,还要看看耕地的质量如何,这才是最关键的,你们说是不是啊!”

    “李侍郎,属下已经查看过了,耕地的效果比耕牛还要好,这耕地机械真是个好东西啊!”

    一名部下连忙回道。

    李安站起身来,走向耕好的田地,随意的看了一眼,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看到的不仅有二十亩被耕好的田地,还有大量崇拜的眼神,很多老百姓都走进田地里,亲自查看耕地的质量,在确认比耕牛效果还要好之后,便抬头崇拜的看向李安,甚至有百姓直接跪在农田里,向李安磕头。

    “李侍郎,这耕地机械的效率,至少比耕牛高二十倍,不知耗费如何?”

    郭虚己也站起身来,走到李安的身旁,轻声问道。

    “耗费多少?”

    李安自己也不清楚,问操作机械的研发人员。

    “回李侍郎,一共耗费五百两石炭。”

    研发人员轻声回答。

    “才五百两石炭?能有这么高的效率,耗费五百两石炭,真的不高啊!”

    郭虚己显得非常的激动。

    李安蹙眉算了一下,点头道:“五百两石炭,耕地二十亩,平均一亩地耗费二十五两石炭,确实不是很高,而且,不一定非得用石炭,若用木柴的话,需要三倍的重量,一亩地需要大约需要七十五两干木柴,算起来,还是用石炭最划算。”

    “是啊!是啊!这么好的东西,必须尽快告诉陛下才是,李侍郎不如随我一起进宫,亲自将这一喜讯告知陛下。”

    郭虚己激动的说道。

    “不了,本官还要回去好好考虑一下,该如何大规模生产这些耕地机,总之,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就烦劳郭侍郎将整个好消息告诉陛下了。”

    李安开口拒绝道。

    耕地机械发明成功,李安若要大规模的生产,当然要得到李隆基的同意,但关于生产的过程,流水线的设计,以及对人员和场地的需求等等问题,都需要考虑清楚之后,才能准确的向李隆基提出具体的要求。

    现在刚搞出耕地机,就迫不及待的跑去李隆基哪里,除了邀功和解释研发过程,说说接下来的打算之外,并不能提出具体的需求,所以,李安打算回去之后,好好看看图纸,先确定流水线,预测人员和资金的需求,然后,再面见李隆基,将这些需求提出来。让李隆基支持自己。

    郭虚己也不强求,立即策马返回京城,并火速进宫面见李隆基,将耕地机械发明成功,自己刚从试验场地回来的情况,如实告知李隆基。

    老郭说的非常详细,将耕地机械的外形、大小、性能,一个时辰耕地二十亩,耕地效果比牛好,一亩地仅耗费二十五两石炭等等情况,全部说了出来,就差拿起毛笔,将耕地机械画在纸上了。

    李隆基一听耕地机械如此厉害,效率至少是耕牛的二十倍,顿时龙颜大悦,当即表示要赏赐李安,并提出召见李安,在郭虚己告诉他李安没亲自前来的原因之后,李隆基收回召见李安的旨意,以让李安能够清净的思考,早些确定生产耕地机械所需的流水线。

    既然耕地机械都已经发明出来了,确定流水线和核算成本的工作,当然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李安返回研发中心之后,仅仅用了两天的时间,就将这些工作全部做完,并计划在此后的三个月之内,生产一千辆耕地机械。(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 耕地机订单

    李安计划三个月内生产一千辆耕地机械,自然是为了缓解来年春耕的压力,减少耕地百姓对耕牛的依赖,并提高耕地的效率。

    但要彻底取代耕牛,短期内是不太现实的,毕竟,就算一辆耕地机械一天耕地十个时辰,也只能耕地二百亩,一千辆同时工作,也只能解决二十万亩田地。

    而大唐足有六亿亩田地,这些耕地机日夜不停的开动,需要三千个日日夜夜的劳作,也就是八年多的时间,小鬼子都打跑了。

    但耕地机械的效率是耕牛的几十倍,目前受制于资源的限制,自然无法取代耕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能缓解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并最终取代耕牛,成为耕地的主力军。

    而在效率大规模提高的前提下,很多拥有数万亩,甚至几十万亩土地的大贵族,就可以雇佣很少的人力,对田地进行耕种了,这样一来,势必会有很多佃农被贵族辞退,从而造成大量劳动力的剩余。

    但粮食的产量并不会改变,大唐的物资并不会有丝毫的减少,只是某些佃农无法生存而已,而这些无法谋生的佃农,为了让自己能够活着,必然会涌入城池,加入到生产机械的工人队伍之中,从而让大唐朝廷有足够的人力,进行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让一个帝国变得强大,首先就要解放农业人口,以科技的力量,让少量人口从事农业就可以养活所有人,如此,剩下的人就可以加入工业和手工业之中,这样,这个帝国才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变得越来越强大。

    将耕地机流水线,以及普及耕地机之后,大唐可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说了一通之后,李隆基大为兴奋,并责令李安立即开始制造耕地机,并加快抽水机和收割机的研发进展。

    为了早日看到抽水机和收割机,李隆基从洛阳城方向调来大批工匠,让他们加入到生产耕地机的工作之中,让腾出手的研发工匠继续研发新的机械。

    流水线生产耕地机,需要的工匠人数着实不少,不过,由于李安规定了几种常见的零件规格,所以,耕地机的核心传动部件,与蒸汽火车头和蒸汽船所用的零件都是相同的,都是批量生产出来的东西,只有少量的部件是耕地机所独有的,需要开辟独立的生产线。

    在空地还有剩余的前提下,耕地机流水线的位置,就放在研发中心,以方便进行管理,遇到问题了,也好立即前去解决。

    “李侍郎,外面有很多人,说是有购买耕地机的打算,先来问问行情。”

    李安的蒸汽机生产流水线刚刚开始工作,就有很多贵族的管家跑来看热闹了。

    这些人都是人精,他们全都亲自跑到耕地机试验的二十亩田地查看过了,并询问了当时的目击者,为此,他们都了解耕地机的详细情况,知道耕地机性能可靠,并且效率是耕牛的几十倍,在汇报给主子之后,便让他们的主子产生了购买的想法,而他们是过来询问价格的。

    既然发明并开始生产耕地机,就是为了春耕服务的,而这些贵族家里拥有的田亩数量众多,非常适合运用先进的机械,进行高效的耕地作业,而且,贵族手里也比较有钱,能够买得起这些耕地机械。

    所以,李安发明耕地机械的最初普及目标,就是这些拥有万亩良田以上的大贵族,让他们先尝到甜头,然后一步步向下普及。

    拥有千亩土地的小贵族,可能舍不得花钱购买耕地机,但完全可以从大贵族手中租借,可以按天数算钱,也可以按亩数算。

    此刻,这些贵族急不可耐的派遣管家过来了解行情,自然正中李安的下怀,让李安不用忧愁耕地机的销路了,当然,耕地机的研发和生产,用的都是国库的钱财,卖出去挣钱了,也是国库的,李安并不能获得丝毫,但看着国库充盈,他心里高兴。

    “传令下去,让他们排队进来参观。”

    李安轻声下达命令。

    “李侍郎,研发中心机密众多,岂是闲杂人等能随便进入的。”

    部下开口劝道。

    “这些管家都是人精,但并不精通机械,他们窃取不了什么,本官特许,放他们进来就是了。”

    李安不容置疑的说道。

    让未来的客户视察工厂,这在后世是非常普遍的,既可以体现自己的诚意,也可以让客户更好的了解产品的性能,更能通过这种行为,让顾客看到公司的实力。

    当然,李安所组建的耕地机加工坊,是大唐朝廷在后面支撑,公司的实力就是整个大唐帝国,自然实力杠杠的,不容置疑。

    “小人拜见李侍郎。”

    一大群贵族家的管家,全都向李安行礼。

    “哈哈!不必客气,本官听说你们有购买耕地机的意思,是吗?”

    李安笑着问道。

    “这个……小人们只是过来了解一下行情。”

    “对对对,先问一下价格,到底买不买,我等小人也做不了主啊!”

    “李侍郎,我等都见识了耕地机的厉害之处,就是不知这价格?”

    众管家开口回答。

    既然知道耕地机的详细情况,他们自然能猜出,耕地机的价格不会便宜,毕竟,那么大的铁家伙,仅仅是铁料就能值很多钱,当然,其实际价格会远远高于铁料的价格,而对于到底价格有多高,他们没有能力预测。

    “哈哈!你们不用担心价格,本官会以成本价销售的,现在价格还在核算之中,你们先去看看生产线吧!既然进来一趟,也不能白来啊!”

    李安客气的说道。

    当然,李安绝对不会真的以成本价销售的,这些大户都很是有钱,至少也要以成本价的两三倍销售,另外,机器没有不坏的,尤其是那些易磨损的部件,更容易损坏,日后,在维修零件方面,也能挣不少钱。

    这些管家从来就没有进入过研发中心,听说可以在耕地机流水线上参观,自然不会拒绝,并一路参观过去。

    在参观工匠制造各种复杂的零部件之后,他们全都面面相觑,觉得如此复杂的处理工艺,如此耗费人力,却只能生产一个不起眼的零件,如此,整个耕地机的价格一定非常昂贵。

    当然,耕地机现在还是以人力制造为主,价格当然不会便宜,只是他的效率比耕牛高几十倍,即便价格高一些,但几十头牛的价格也不便宜,而且,需要更多的人力去操纵,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成本。

    这些贵族心里都有一笔账,只要耕地机械的价格,最终比使用耕牛节省,他们就一定会选择购买,当然,可靠性也要在他们的接受范围之内,若是一直坏个不停,他们也不会有购买的想法。

    在这些管家参观完之后,李安给出了一个价格,只有成本价的两倍,算是非常客气了,至少李安觉得不是很贵。

    众管家闻言,有些喜上眉梢,也有的露出心疼的表情,但耕地机械制造如此复杂,需要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价格高一些也是正常的,他们倒也能够理解。

    但他们对耕地机械的可靠性,还是有些太放心,毕竟,若是一直坏个不停,他们买下之后,就亏大了。

    见这些管家之中,有部分人还有疑虑,李安开口道:“你们不必疑虑,这一次生产的耕地机,既可以进行售卖,也可以进行出租,出租的话,就按耕地的亩数算钱,租金是牛耕一亩地的八成价格,很划算吧!”

    在李安说出出租计划之后,众管家全都议论起来了,他们觉得这个办法倒是很好,至少在风险上比直接购买要保险,而且,由于耕牛的增加速度跟不上兼并土地的速度,部分大户一到春耕的时候,就必须专门请人帮忙耕地,按亩数给予报酬,这种现象持续了很多年,甚至有部分有心人,买了大量的耕牛,专门在春耕的时候,做这样的生意,倒是成了谋生的一种手段了。

    而现在,李安给出的耕一亩地的价格,居然只有牛耕一亩地市场价的八成,这些管家自然非常高兴,而且,在见识过耕地机耕地的效果之后,他们觉得效果比牛耕好太多了,租用耕地机更加的划算。

    有的表示购买合算,也有的觉得租借比较保险,众管家的意见并不一致,当然,他们作为管家,根本没有决定购买的权力,还是要回去问候主子,然后才能做出决定,好在租借和售卖的价格都告诉他们了,他们回去之后,也比较好交差了。

    在送走这些客户之后,李安下达命令,让已经造出的耕地机样品,每日前往农田耕地,以让越来越多的人,都能亲眼看到蒸汽机的真实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这些被耕的农田都是老百姓的土地,他们对此自然非常的高兴,毕竟,将土地耕起来之后,隐藏在泥土里的害虫和虫卵,就会被翻上地表,从而被即将到来的严寒彻底的冻死,尤其是大量的虫卵,肯定会被冻死,从而减轻来年的虫害。

    研发中心的人才,按照李安的命令,每日上午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耕完二十亩地就休息,一天耕地四十亩,每天都是如此,从不间断。

    而跑过来看热闹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不但附近的老百姓经常跑过来,京城的贵人们也会骑马赶来看热闹,各大豪门的奴仆和管家,那就更不用说了,每次围观的人,都达到了里三层外三层的程度,场面特别的热闹。

    为了检验耕地的效果,很多人都会亲自下地,用手抓起耕过的土壤,实地查看耕地的效果,由于这样的人太多,以至于刚刚耕好没几日的土地,又被好奇的人们踩平了。

    当然,也有一些经常跑过来看耕地的人,都学会操作耕地机了,在研发人员的鼓励下,很多胆大嗓门大,喜欢出风头的汉子,也都亲自体验了一把,并告诉别人,操作耕地机非常简单,控制好方向就行。

    如此一来,耕地机的名声就更大了,某些大贵族想得到耕地机的心情,自然也就更浓厚了。

    一连试验半个月,那台试验用耕地机,硬是没有出现一次故障,如此强大的可靠性,让很多贵族吃惊不已,并下决心购买,甚至要购买很多台。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入研发中心,几天的工夫,一千台预售的耕地机就被豪门大族抢购一空,让李安想要出租的计划彻底破产,很多下手晚了一步的贵族,只能等下一批预售,而以研发中心目前的生产能力,下一批产品出来都是春耕之后了。

    这些成功订购耕地机的贵族,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他们有的人最多订购了十台,一天最多能耕地两万亩,数日之内就能将他们所拥有的土地耕种完毕,而剩下的时间,他们可以帮助需要耕地的人,并按照亩数收取佣金,而且,他们可不会像李安这么心善,以耕牛的八成价格计算,在耕地机耕地效果比耕牛好的前提下,他们不加价就不错了,怎么可能打八折。

    既然是订购,当然是要预付一部分定金了,如此,国库的钱财再一次增加了很多,这让李安继续研发先进机械,没了后顾之忧,抽水机械的研发也进入了加速阶段。

    在耕地机械研发成功的一个月之后,抽水机械喜获成功,并首先应用于李安所在的五百亩蔬菜大棚,从而淘汰这里原本矗立的两个大型水车。

    李安通过对自己五百亩大棚的灌溉,测算出一台抽水机的效率是大型水车的百余倍,抽水效率碾压大型水车。

    抽水机的构造也比较复杂,而且,个头也不小,为了节约成本,也为了降低研发难度,抽水和排水的管子,采用的都是中间打通的粗壮竹子,直径在三寸以上,甚至高达四五寸。(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 再巡洛阳城

    李安选择用中间打通的粗壮竹竿,做抽水和排水的管道,实属无奈之举,在后世,抽水机用的都是钢铁的管子,小一些的则使用塑料管,而这两样材料,一个是造不出来的,另一个制造的难度太大,也太过耗费成本。

    塑料管子是李安没本事造出来的,也没有制造塑料管子的设备,而长度超过三五丈的长铁管,李安想想都头疼,就更别提进行制造了。

    所以,思来想去,不论从哪个角度考虑,用中间打通的粗壮竹竿,永远都是最好的选择,至于竹竿容易损坏的问题,那就太简单了,换一根好的就可以了,而且,经过多种工艺处理过的粗壮竹竿,也没那么容易损坏,使用三五年,应该还是毫无问题的。

    抽水机研发成功的消息,很快就呈给了李隆基,得知李安再一次获得一项科研成功,而且,还是对春耕极其重要的成果,李隆基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对抽水机进行批量生产,以弥补水车应用不足的问题。

    李安得到旨意之后,立即在研发中心,开辟抽水机核心部件的生产线,而抽水和排水的管道,则画在图纸上,让人带往江南,并在江南寻找最大口径的竹子,就地进行处理制作,然后将成品放入木船,从大运河运往洛阳城,然后,从洛阳城装上火车,运往长安城,并最终组装成合格的抽水机。

    而为了不耽误时间,蒸汽船会投入应用,并牵引装载竹竿的木船,快速前往洛阳城。

    与耕地机械一样,抽水机械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很多大贵族在看到抽水机械的能力之后,也打出了订购意思。

    当然,抽水机械与耕地机械不同,不能全部卖给贵族,朝廷也要留一部分,否则,就会出现贵族的田地永远不缺水,但普通老百姓的田地却很难得到水源的情况,朝廷掌握大量抽水机之后,才能大规模的打水,让地势高的老百姓的田地,也能及时浇上水,从而确保产量。

    耕地机械与抽水机械相继研发成功,并进入批量生产的阶段,这让李安大为兴奋,接下来,李安就可以继续研发新的机械了。

    而为了加快制造机械的速度和质量,李安将目标对准了加工机床,有了蒸汽机这个动力,完全可以生产动力机床了。

    此刻,李安加工的很多产品,用的都是手摇机械,比如,太阳灶内表面的抛光,用的就是手摇抛光机械,非常累人,效率也不是很好。

    若是在手摇抛光机械上装入蒸汽机这个动力,抛光的效率,比然会大大增加,抛光的效果也会强大很多,这是必然的。

    而除了制造太阳灶的抛光机械,其它的各种制造零件的手摇机械,也可以装上蒸汽机这个动力,从而极大的提高效率。

    有了这个思路之后,李安立即抽调大量优秀的人才,对这些机械进行研发,而那些制造的工作,则交给技术差一些的工匠。

    其实,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发展,研发中心附近的技术人才和苦力是越来越多了,如今,总人数已经突破三万,每日光是消耗的粮食就非常可观。

    好在他们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出这些消耗,否则,就算是国库的财力也会被这些人拖垮的,这也是为什么李安总是如此黑心,会是两三倍的价格卖出产品,为的还不是增加国库收入,从而缓解日后继续研发黑科技的压力吗?

    由于李安一直在研发各种手摇机械,而蒸汽机的技术又比较成熟了,将各种手摇机械装上蒸汽机,这个难度真的不大,为此,很快就接连取得突破,大量蒸汽动力的机床被制造出来,并投入到生产之中,让各种产品的生产速度大大增加,当然,也让李安大为欣喜。

    收割机和挖泥机械,都是李安说好要研发的,但这些并不急迫,李安并不急于研发这两样东西,毕竟,李安还要研发和制造各种蒸汽机床,就算有三万人力作为基础,李安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暂时抽不出精力研发收割机和挖泥机。

    冬天很快就到来了,大雪毫无预兆的袭来,让整个关中进入了雪白的童话世界,也让李安的心情大为舒畅,这种雪白的世界,是李安最喜欢的。

    当然,心情大好的不仅仅是李安,李隆基的兴致也非常高亢,并作出了巡幸洛阳城的决定。

    不过,这一次,他只打算在洛阳城停留三日,三日后就返回,而前往洛阳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欣赏沿途的醉人风景,当然,还有洛阳城的雪景。

    作为核心臣子,李安当然是必须要陪同的,而为了确保皇帝出行的安全,长安至洛阳的铁路运营再一次被短暂停止。

    只是这一次,在李隆基的要求下,一切从简,并不需要携带太多的东西,人员也要精简,以确保出行的快速性。

    当皇家专列启动的时候,李安躺在第六节车厢的一个包间里,看着窗外的美丽雪景,心情那叫一个好啊!

    此刻,火车外面的气温在冰点以下,而李安坐在的软卧车厢配备有超薄壁炉,气温还是比较暖和的,虽然比不上后世的空调费,但至少不会觉得冷,而且,包厢里有被子,若是有的大臣体质虚,觉得冷的话,完全可以抱着被子取暖,绝对不会被冻着。

    “大郎,在看风景呢?”

    李适之门都没敲,就走了进来。

    “六阿翁,快请坐,看看,外面的雪景多美啊!”

    李安也不把李适之当外人,并没有起身,直接让李适之躺在旁边陪着自己。

    “哈哈!能躺在温暖的车厢里,心平气和的看窗外的风景,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李适之都已经习惯了,笑了笑,躺在李安旁边的软榻上,心平气和的看向外面的雪景。

    这大半年来,由于不得皇帝李隆基的重用,他闲散了很多,都快成尸位素餐之人了,好在李林甫总会找些无关痛痒的事情给他做,让他觉得自己在朝中,还有那么一点用处,不至于是个废物。

    “功劳不功劳的都不重要了,不过,能躺在火车里看窗外的美丽雪景,这就足够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将事情看淡一些就是了,不必太在意。”

    李安开口安慰李适之。

    李适之疑惑的看向李安:“大郎,你现在可是陛下身边的红人,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只怕一点都不比右相低,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怎么会产生如此感慨呢?”

    当然,李适之打死都不会知道,李安是两世为人,见到的事情比较多,如此,才会产生这种豁达的情怀。

    “六阿翁,我们看雪,这样的景致,不好好欣赏,实在是太可惜了。”

    李安嘴角一笑,开始转移话题。

    李适之也不深究,笑了笑,开口道:“窗外的景色的确非常美丽,这都是我大唐的秀美河山,日后通往安西的铁路修通之后,我一定要亲眼看看那里的万里黄沙。”

    “六阿翁放心,最多两三年的工夫,通往安西的铁路就会贯通,以我大唐的强大国力,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

    李安自信的说道,来年春耕之后,通往玉门关和中受降城的两条铁路就要开始铺设了,而以李隆基好大喜功的个性,必然会大规模征发沿途的百姓,另外,还要在关中和洛阳一带征发劳力,以强大的人力做后盾,铁路的铺设必然可以快速完成,甚至比后世铺设铁路还要迅速,这就是投入的人力所造成的结果。

    隋朝为了开凿大运河,动用了数百万人力,倾国之财,而后世就算搞大运河这么大的工程,也绝对不会动用这么多的人力,最多数千上万人,然后,动用先进的机械进行施工,如此,进度未必比古代快。

    毕竟,后世的各种大工程,投入的人力相对较少,机械能够增加一百倍的效率,但人力减少了一百倍,如此,速度是差不多的,而对国力的损耗,后世的大工程占比就太小了,而古代搞大工程,往往都是倾国之力。

    “大郎,耕地机和抽水机已经开始批量建造,听说收割机也会很快进行研发,如此,我大唐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种地百姓了,这些百姓如何安置,你想过没有?”

    李适之忧心的问道。

    “六阿翁,我现在缺人啊!研发中心有三万工匠,但远远不够,还有,铺设铁路每次都需要临时征召大量的百姓,若种地百姓不需要那么多了,日后,就可以组建专门的铁路工匠了,这样,不但农闲的时候可以铺设铁路,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铺设,另外,我还有很多实用之物需要发明,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种地人口越少,对大唐帝国越有利,若一个人种地,可以养活十个人,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李安开口解释。

    他知道李适之的思维还停留在农业社会,对帝国工业化还不太认可,但时代的趋势是不可以改变的,农业人口越少,一个帝国就越强大。

    “哦,你说的也是,一个人种地养活十个人,这样一来,大唐帝国就再也不会遭遇饥荒了,好事,这是好事啊!”

    李适之按照李安的思路想了一通,觉得确实是好事,但很快又问道:“一旦大量百姓失去种地的差事,如何保证他们一定能够找到事情做,若真的有一多半百姓不用种地,你造机器和修铁路,真的能将所有人都收下吗?若仍有很多百姓找不到谋生的路子,岂不要天下大乱。”

    李适之的这个担忧,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他也太高估耕地机这些机械的能力了,按照目前的产能,这些机械只能缓解大唐帝国对农业人口的需求,让一小部分百姓失去农业工作,从而转移到工业上来,而大唐的工业规模也会逐步扩大的完善。

    从而实现农业人口减少一部分,工业需求相应增加一部分的良性循环,如此,自然不会导致大唐出现大量的闲散人口。

    而出现少量的闲散人口也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控制得体,社会保障完善,完全可以避免出现乱子。

    李安将自己的对策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并向李适之保证,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工业人口的增加,一定会形成良性的循环,绝对不会让大唐出现乱子,另外,也将社会保障的一些知识讲解了一遍,说的通俗点,就是让没饭吃的百姓有饭吃,给他们最低的生活保障,从而不至于让他们铤而走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想办法给他们找工作。

    李适之听懂了一半,他对社会保障的问题,还有些不太明白,这等于是让某些没有谋生能力的人,白吃白喝,损失的是朝廷的财富,而且,还不是在灾荒的时候,这样的常态化赈灾,容易滋生懒汉。

    李安仔细解释了社会保障的诸多好处之后,李适之才完全听懂,并认可了李安的观点。

    窗外的景色一直在不停的变幻,虽然始终都是雪白色,但形状却不尽相同,有白色的大树,白色的平地,也有白色挺拔的山峰。

    李安在与李适之谈论了,关于工业化的相关知识后,一直在静静的欣赏窗外的雪白色风景,心情何其的舒畅。

    在第三节车厢里的李隆基,同样非常的惬意,他躺在宽大的软床上,搂着娇滴滴的杨玉环,并与其一同欣赏窗外的童话般景色。

    与李安所在的车厢不同,李隆基所在的几节车厢,都安装了更多的超薄壁炉,另外,保温措施做得也比较好。

    为此,虽然外面白雪皑皑,气温在冰点以下,但李隆基所处的车厢里,却是如春日般温暖,用后世的一句话,就叫做人体最佳舒适温度。

    在如此温暖的车厢里,李隆基无需穿棉衣,只穿了秋季厚度的衣服,杨玉环比较肥,穿的就更少了,跟夏季的衣服没有任何区别。(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624/ 第一时间欣赏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作者:朕御山河所写的《盛唐不遗憾》为转载作品,盛唐不遗憾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盛唐不遗憾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盛唐不遗憾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盛唐不遗憾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盛唐不遗憾介绍:
玄宗后期,外部战事不断,边镇势力急剧膨胀,太子党与相国党明争暗斗,大唐帝国已是内忧外患。 主角李安,误入大唐,本想做个安分的富家翁,却被时事逼迫,一步步迈入波谲云诡的政局之中。 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杨玉环等人的命运,会因为他的到来,出现怎样的变化? 千年的历史遗憾,又该盛唐不遗憾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盛唐不遗憾,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