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大明二十四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二十四监全文阅读

作者:梦难成     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     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73章普天同庆

    送走了净军、锦衣卫,这是第二批对于建奴出手的大招,相信凭着他们的战斗力,肯定会狠狠的抓住建奴的脖子。让其无法从容的从外面获得物质补给的,从而逼迫建奴另择他路。

    从审问俘虏的结果之中,朱由校得知了黄台吉的整个阴谋诡计,就是入关之后猛的来个烧光杀光烧光抢光的四光政策,然后逼着自己出关而战,再凭借着种种游击战术,断自己的补给、归路,把自己冷死、饿死在辽东,其心真是歹毒啊!

    不过自己还真没想过在马上就要冰天雪地里去玩冰雕,而且自己也真切的认识到了在机动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那白山黑水之间双是没有路可走的情况之下,更不会贸然前去。想打建奴,当然是顺着盖州来个泛舟北上,从三岔河转浑河,直达沈阳,来个直捣黄龙,这才是正经的路线,谁会傻子一样的,再从边墙出境,靠着战车去追,要知道这里不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是原始森林资源丰富多彩的‘东三省’,连个路都没有,拿马车追马?这是要疯啊!盼瞎了黄台吉那一天好眼吧!

    如今在喜峰口之外,他黄台吉不就是一个想引着自己出去打自己吗?一副贱相不住的喊着‘来打我吧,我欠打,有本事来打我啊!’想想这不是‘二’吗?等你听到了盖州那边,你家‘童养媳’(佟养性)传来被围攻,而后更多的建奴部队在救援也被歼灭的消息后。看你还有慢慢傻等的信心不。既然愿意等,那就等吧,反正自己这边一大滩子事呢,不陪你玩了。

    蓟镇铁血队既然已经提了出来,那就趁着这段时间,好好的操练一番吧,和孙承宗、阎鸣泰商量之后,趁着这个时间众多的锦衣卫都在下面各个关口之际,索性让他们以旧带新,开始指导着蓟镇边兵开始训练。半个月之后开始考核。半个月之后,开始考核,凡达到八十里长跑考核成绩过关者,且在规则时间。可以运用神弩十二弩十二中者。全部进入皇上直统的蓟镇铁血队。而在昨夜有立功且无伤或者小伤治愈者。免考。

    这个基本和大同边镇相同的招兵政策一经推出,整个蓟镇都沸腾了,如今谁不想进亲军。但这个时候亲军已经不是这种好进了,时机不再了,想要进去,就只能学习天应军,先来个队,最后凭借着战功再晋级亲军。现地已经有了大同精忠队,那就是亲军的前身,只要有机会,肯定会成功的。一旦进了亲军,不但待遇超好,吃得比一般的乡坤都要强,而且根本没有什么拖欠粮饷的事情,而且战功一立,那银子在大批大批的,看看净军,哪一个不是身家巨富。

    而且因为有了那一夜的奋战,皇上特别的开了天恩,非但让有战功的人直接的晋级,而且还专门的给普通的人留出了半个月的训练时间,更有比大同还要优越的,那就是这次不限人数。这样的机会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而将官级的人却不得不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蓟镇的边兵肯定是要面临着解散的,自己何去何从呢?身体素质好有真才实料的,当然想着也别端着个架子了,和大头兵一样,先考进这个铁血队再说,以后凭着本事,照样可以混个将官来当当,而且因为新军成立,将官也肯定是少,自己还有可能混的比以前还好。

    而身体本来就不行,只是个混子武将的,那一方面的人却是最多的,他们才是最头疼的。蓟镇和别的军镇都不同,人家山高皇帝远的,平时也没人待见,只要不出大事,一切都好说,但蓟镇却是京城最为紧要的关口所在,所以无论是兵士还是马匹都是最多的。为了保持自己的战力,都玩命的收集自己的家丁,所以蓟镇是家丁制度最为严重的地方,一旦蓟镇铁血队成立,必然会让精英分子全部被皇上一网打尽,他们没有了家丁,还谈什么战斗力。皇上那边也更不会打自己吸收到了铁血队里。那自己留在蓟镇,等待自己的必然是蓟镇的解散,自己的荣休了。

    而京城那边在又接到了皇上再一次大捷的消息之后,更是举国欢腾,所有的地方都在庆祝着这次大捷,战争的阴影从百姓的眼里再也看不到了,相反的一个个都在赞美着皇上的神武。

    此次与以往稍有不同,以往打的都是蒙古,在北京百姓眼里,那是一个没落的民族,是被大明打到漠北的。即便是有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仍然还不是太被百姓们认为是切肤之痛,明皇打他们主地是为了扬大明国威,出一口恶气。再往后则是想着把河套地区原本属于大明的地盘给夺回来,再行开发了。但现在对付的却是建奴,那是大明的要害中的要害,以前对付建奴的那可是辽东的边兵关宁铁骑,但边兵们集体投降了,当了建奴的狗腿子、死汉奸。而没有了关宁铁骑,大明的战力到底如何?这一直是百姓们想问而不敢问的问题。如今皇上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卷——建奴一样不堪一击!

    和袁可立的左屯大捷以及打下盖州有所不同,那样的战斗好象是属于袭击型的,并不是堂堂正正会战。规模也小了不少。但皇上此次的喜峰口会战,却是堂而皇之,凭着其高深莫测的智慧,勘破了建奴皇上的阴谋。并因此而把八万建奴的附庸军来了一个全歼。这种行为足可以让大家对皇上无视辽东边兵,撤销辽饷的决策感到深深钦佩。

    而朝廷方面,当然也一个个的喜不自禁,都是大明人,没有几个想着国破山河在,当个亡国奴的。那些从辽饷里面拿了钱的大臣们,一个个的在如此战绩前面也不由的羞愧难当。一年拿出二千万两银子,去养活辽东的军队,最后不仅没有杀光建奴,更让建奴一天天的壮大起来,最终把大明拖进了万丈深渊,可笑的是,那些辽东军,竟然成了建奴的奴才,自己这些人再厚颜无耻的从里面贪墨。天天喊着辽兵强大,如今在皇上的面前,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被皇上如此轻易的就整个俘虏了八万蒙古军,更是杀了建奴五千余人。是皇上战力太强了,而建奴太弱了?还是本来建奴就不是多么强,只是做为领导战争的文官、武将,根本没有把杀敌放在心上,根本就是为了这场战争持续下去,自己好接着发财。想想看,自己还真是大明的罪人啊!

    消息当然也随着光报,一直走到了陕西,那里卢象升和奏良玉正在对乱民,不断的围追堵截,如今的乱民,因为先与汉奸八大晋商勾结在了一起,最后又和蒙古人有牵连,他们的性质变得更加的恶劣,想想看,谁愿意和汉奸有什么瓜葛,他们太不得人心。成了大明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而明军军纪的改良,又增加了百姓的好感,此消彼长之下,高迎祥的日子那可是更不好过了,因为到处都有百姓,到处都是眼睛,到处也都成了明军的情报来源。

    接到了皇上打的如此大仗,卢象升、秦良玉是深深的惊喜交集,皇上身边亲军的战斗力已经是越来越强了,他们可是要加快步履了。否则自己就妄费皇上那‘伯乐之眼’了。

    跟着卢象升‘学习’的二品大员袁崇焕,听到了皇上大捷的消息之后,只有深深的愧疚,这段时间的学习,都是在野战之中进行的,他一个文人,吃了许多的苦楚。更了解了战斗到底是如何进行的。而不是象赵奢一样来个纸上谈兵,而是真刀真枪的上战场,要去追、要去堵、、、、、、更不象什么搞些亲兵家将,不怕死的冲锋在前,鼓励战士们的气势,凭着卢象升的武勇,也听皇上的话,只是坐阵指挥、调度。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想想看自己在辽东的时候,哪里搞过训练。而在这里,只要轻闲下来,亲军们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无论是生存的还是杀敌的。

    如今皇上的大捷,再一次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为什么皇上能胜利,而辽东将领不行?单纯的依靠着武器吗?不,还有指挥,更有兵士们不断的训练,而后有了那强悍的杀敌技能。

    北京的救灾慈善协会,接到了皇上的圣旨之后,马上开始转动起来,为‘迁西’地区的灾民们购物,并组织人员向遵化方向进军,他们如今是大明真正的慈祥之人、善良之人。钱多的更让许多的人都眼红不已,大明的几次大灾,他们都是冲锋在前。刘志选这个主持者,干这个干的可比顺天府强多了,掏钱的事谁不想做?谁不会做?皇上当然对这个金库是相当的重视,内厂、锦衣卫对其盯的那可是相当的紧,监督制度也开始完善起来,正如皇上所说的,制度紧了,不是对官员的迫害,而是一种保护。官员真的有了贪墨行为,这一辈子就完了。(未完待续。。)

第474章蓟镇练体

    蓟镇边兵的训练就是在长城之上,不断的进行着,没别的,只有跑字,这已经成为了皇上的标志之一,当然也是体能训练最好的一种方式。二千多里的蓟镇长城之上,边兵们除了训练神弩之外,那就是跑,这是一个硬指标,二个半时辰,跑完八十里。这可是最关键的半个月,成则一步升天,不成则可能终生籍籍无名。当然这种训练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一旦哪里有警,跑在附近的军士,必须要去把守关隘。现在的边兵可是巴望着建奴来攻,那样的话一旦有了军功,直接可以进入蓟镇铁血队。

    看到了边墙之上疯狂跑动的边兵,倒是把墙外的黄台吉给唬了一跳,这是要调动军队吗?这急行军也太奇怪了。调动也不能双向跑啊?当得知了这是边兵在疯狂训练之后,黄台吉更是惊恐万状,要知道明军的九镇平均每个镇都有七八万的兵马,蓟镇更有着十二万人马,如果一个个都训练成了精兵,再配上明皇那种变态的神弩,甚至是那种火枪的话,大金还怎么混?

    但明军训练他又有什么办法?如今他们和明国是绝缘的,以前还可以在山海关以东,那些军镇、军堡里做一做文章,随便的围一围,引诱明军的来援,消耗下明国的力量。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些机会了,那里已经成为了大金的地盘。攻打边墙?这个现在根本就不现实。但如今的确就剩下这道边墙,是明国和他们唯一的交界点了。不攻打边墙。难道要去搞抗议、谴责吗?

    在如此的情景之下,朱由校开始不断的沿着边墙搞视察工作,看着小伙子们是如此的卖力,蓟镇的战斗力提高那是肯定的,一旦选出了蓟镇铁血队,再配合上给力的神弩,甚至是燧发枪,大明的战斗力只能是越来越强。

    十月九日,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天,也是净军、锦衣卫登上盖州的第一天。袁可立和毛文龙在接到了皇上圣旨之后。对圣意当然是知之甚详了。虽然毛文龙对于皇上搞的‘同工不同酬’政策有所吃味,但好在,自己已经习惯了,皇上还是不错的。还把如此多的缴获留给自己。可以让东江军还一个肥肥的冬天了。

    对于那种羽绒服。穿起来是又轻又暖和。真是让毛文龙馋涎欲滴,这里不比内地,冬天冷的早了一些。冬天冷的也是特别的厉害。这里还算是好一些的而再往北,现在已经冰天雪地了,如果有了这样的衣服,过个冬天,那是多幸福的事情。

    这天子亲军就是好、就是牛啊,东江军的兵士们,眼光赤热的盯着人家,这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看看人家的伙食待遇,再看看自己的,那还是人的日子吗?真想跟着他们一样变成亲军啊。(但估计这样的一种愿望,估计是属于妄想了。东江军的投降满清的效率,并不比祖大寿他们少了多少,相反只会多。对于忠诚性要求相当严的朱由校,首先对于东江军的政审就是不会通过的。)

    袁可立对于净军的到来,可是一点不敢大意,现在的宦官可是权势冲天,武装力量更是变态。现在无论是谁的权势可以和魏忠贤相比,基本上是监国太监了;而战斗力、战绩方面,谁又可以和净军相比?钱的方面,那就更不要再说了,就数他们为皇上赚钱最多。

    好在宦官让皇上治理的已经是老老实实了,基本上不再有迫害老百姓的存在了,这让百姓们倒是能接受不少。袁可立对这些皇上身边嫡系的不能再嫡系的净军,可是不敢大托大,虽然说皇上把锦衣卫给他管,这让他倒没有太大的戒备之心,锦衣卫再嚣张,那也是正常人一样,自己就是他们的大人,但净军这不和正常人不太一样吗?而且还是有火枪的那种超级厉害人物。

    而锦衣卫们可都是一个体系、一个城市、一个南苑军校出来的,他们都是相互熟悉的,自然是相互热情洋溢的诉说着战友情深。从开始南苑那种让人‘闻风丧胆’一般训练,到了现在撑了下来,变成了大明帝国最为强大的力量,是的没有之一,无论是人数、装备等,锦衣卫都是最强大的。就是目前最为极端的遂发枪,也是先与其他亲军而拥有。一个个热烈的拥抱在一起,恍若隔世。

    袁可立很快的就把盖州以北,唯一的一条官道之上,定为了阵地,那里是通往耀州城(已经成为了遗址)的唯一可以大规模行军的道路,而其他的小路,则只适合小股部队通过,那里只要一两百人,就能堵得死死的。因为皇上的目的相当明确,就是围点打援,不断的让建奴自己送上门来,最后更是让建奴的头子也顺利的撤回来,不要在大明那边搞东搞西的。

    虽然袁可立认为,把建奴的头子拖在了边墙那边,那可是最好的消耗建奴物质的。五万人的外出,不仅仅让明军受不了,而建奴的以战养战,则更因没有了‘供养者’而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袁可立的想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朱由校的策略也不能说是不正确。凭借着‘坚盾利枪’,大明已经不再惧怕建奴,甚至是强压建奴一头,只要把袁可立的‘海军陆战队’来一次扩编,再配上火枪,直上沈阳,也不是不可以。但辽西地区、朝鲜地区如何解决?也凭着单纯的征战吗?袁可立提出的是对朝鲜驻军,但那样就能彻底的解决大韩民族吗?世界转化的很快,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现在不是和平发展年代,仍然是丛林法则,但世界始终会进入和平时期,那时候什么样的局面,谁好说呢?再则说了中国的汉族除了越南那次之外,例来没有对外侵略他国的例子,这种行为行为的确是一种最为美好的品德,朱由校不想这种美德被灭,不征之国之中,朝鲜是被大金灭掉的,日本是因为侵略中国才被中国灭掉的。这才是朱由校愿意看到的,听到的。

    ‘童养媳’在五个军堡里,已经意识到了事态的不妙,如今盖州之事,已经通过了六百里加急,传到了沈阳,但左右不见援兵的到来。而军堡里的明国商人们,则在知道了明军那边的消息后,一个个的请求带着他们的人走出军堡,向明军投降,从而免去被抄家灭族的待遇,因为上次的商人已经接受处理了,就是一半的财产充公而已,并且这一半的财产,也可以通过从南洋诸国那面往明国倒买粮食,才把钱一二年的时间赚回来,这样不算惩罚的惩罚,当然是商人们愿意接受的。一听话还是那个政策,当然就想走了。而且皇上的金口良言可不是一般的承诺,那是绝对的金字招牌。连东林党搞的宫变都免死了,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微不足道的商人呢?

    这让‘童养媳’有种他们要被叛的感觉,一开始的时候,都跑进军堡里来避难,但现在一听有活路了,就要离开。按着他的脾气,凡是要走的,一律屠杀掉。但商人的力量也是不小,几十家的商人带着的家丁,也是上千号人。而且商人是什么人,那是平时为商,不时客串海盗的人物,近战之中,想要一点不损失人马,把商人拿下也不是个容易事。如近十六个牛录的汉军旗已经损失了不少的人马,再损失的话,下一步援兵到来之际,还拿什么反攻?再则说了,商人已经提出了投降,强留下来,在交战之际也不会用力抗敌,反而有捣乱的可能。还是放了吧,最起码大金还是要善待商人的,一旦杀商人,谁还敢和大金作生意?

    就这样,十月九日,四十九家商人均出了军堡,向着明军缴械投降,没什么可说的,有的还想套套近乎的,其中两淮的盐商李家竟然还以自己家里有圣物,是大明善人榜排行第一为由。圣物?善人榜?这样强大的理由还真把袁可立给唬了一下,经过一问,才知道,那圣物竟然是当今皇上亲自打造的名为《寒雀争梅图》的漆器,善人榜当然是皇上立的第一块善人碑,是为了京城大爆炸搞的义卖。知道情况后的袁可立,也挥手拒绝了他的特殊待遇,不过答应把这点说明的。皇上仁慈,自己也不便计较,押往北京,交给田尔耕处理就是。

    而就在今天,净军的火枪手们也是第一天开张,把代善从沈阳派来的二万多建奴派来的救援人打的是一个爽字了得。留下了四千尸体,跑了回去。

    十月十二日,盖州之事也已经传到了仍然在去留之间徘徊的黄台吉,如今的黄台吉已经焦头烂额了,对于边墙上不断的训练,他是一点招都没有了。明军就是龟缩在边墙那边天天的跑步,让他能够如何应付,不停的骚扰,根本就是不起作用。人家本身就是在不断的运动,在跑动,又能骚扰到哪里?(未完待续。。)

第475章承认逆转

    现在一听盖州问题竟然到了如此程度,当真的是一惊,本来以为明军还是象上次一样,一击而走,毕竟他们是从朝鲜回程的,只是过路的。但竟然把佟养性的军队彻底的给‘养’在了盖州海港,而且,代善派同的二万军队,同样遇到了火枪兵?!

    这代表着明皇已经开始对大金发起了攻击了吗?喜峰口一战已经充分证明了明军的攻坚能力,若想和明军打,绝对不能去攻打他, 也不能被动的守在一处,去挨打,阵地战无论明军是守还是攻,肯定是占优的。以往那种建州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状态已经被明皇彻底的改变了过来。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做为一个‘帝国’的领导者,黄台吉当然知道,若是不能改变,就必然想着先去适应,然后想办法去改变。研究透了大明的河套战争,更有着‘本土’两次被袭以及喜峰口之战,黄台吉更是在不断的思考这样的问题。

    但现在,明皇如此的派人再赴盖州,把佟养性带着的十六牛录汉军给围了,并且在救援必经之路上,排好了兵、列好了阵,这算什么,这不摆明了是挖好了坑等着大金去跳吗?如今别说只是汉军被扣,就是再来一个旗主被困,这个火坑也不能跳啊!喜峰口上凭着自己五六万军队,硬是让人家几千人就把关口给夺了去,现在更是不同,明军是有阵地可守,根本不是大金现有的力量能够抗衡的。就是这几天。自己的手上和代善的手上,加起来已经损失了近万名精兵,想想黄台吉都心疼啊,大金一起才有多少勇士?这要是再救援几次,大金还存在吗?

    问计范文程,后者现在正分析着呢,自己这样背弃了祖宗,当了大明排得上号的大汉奸,为的就是一个从龙之功,落一个封妻荫子的富贵。但现在呢?明皇是节节胜利。大金这边却根本没有反击的力量,只余靠着速度打游击来过日子了,但大金并不是仅仅是一个部落而已,现在是国。按照打游击的思路。根本就是错误的。黄台吉是想靠着这一战。彻底的改变一下两国的天平。但很显然,水淹喜峰口之计被技高一筹的明皇勘破了,白白的把辽西蒙古诸部的精兵给废了。自己还搭进去几千人,黄台吉则象一个输不起的赌徒一样,在边墙之外,到处寻找着机会,但机会就这么好找吗?而自己如此的数典忘祖,还有没有回头路呢?

    正想着呢,黄台吉派人来叫了,到了之后,盖州之围?“皇上,不能去救啊!否则多少兵将能填平这个窟窿?唯今之计只有壮士断腕了!”

    割肉断腕,放弃了佟养性和汉军,这是多么难的决定啊!但不割肉又能如何?来个添油战术,不断的往那个坑里派兵?大金国又有多少的兵将可派?如果是秋风扫落叶之势的战争,这样的顺风仗大金当然可以去打,但现在来了一个比白杆兵更能打的,让大金又拿什么来消耗?大金不是大明,人家有无穷无尽的兵源、有无穷无尽的钱粮,从七大恨起兵到如今,已经十年了,明国每年投二千万两在辽东战场之上,至今没有动元气,而自己哪里有这样的本钱,大金可战之兵也就是八旗的那些牛录兵而已。

    “先生之言在理,朕也觉得袁可立那厮就是打着如此主意,盖州之战,先是断大金的物资补给,而后又故设阵地,引大金去救,其心歹毒无比。若大金上其套,被其左右,不断的去打这样的阵地战,大金将被拖入泥潭,不能自拔。故绝不能再去为了汉军而前仆后继的去送命了。但为今之计却又为之奈何?”

    “皇上,臣有一肺腑之言,不吐不快,请皇上先行恕罪。”范文程犹豫了半天后说。

    “先生何出此言,朕虽非刘玄德三顾茅庐请来的先生,但亦是对先生以国士待之,有何话,但说无妨。”礼贤下士的范还是要摆的,这点黄台吉可比他老子强多了,的确拉拢了不少的大明文人,甘心情愿的为他充当大明的叛徒、汉奸,对着自己的同胞用嘴和笔来屠杀。

    “皇上,如今已经和先皇大行之前的情景不同了,那时大金是压着明军的头打,明军连出城野战的心思都没有。但现在呢?明皇亲征河套,创下了一番番的大捷,现在更是跑到了蓟镇,真正的来了一回天子守国门。明军已然不可力敌了,无论是守城还是攻城,甚至推而广之,野战之中,无论是守阵还攻阵,大金均非敌手,此言虽然难入圣听,但皇上,这是事实啊?”范文程投入建奴的怀抱,看中的就是建奴的战斗力,治国建奴肯定是不行的,但只要能打,天下就可得到,而治国就要依靠他们这些文人,那就是他平步青云的时刻了。但现在很可惜,这个战斗力本来是让建奴骄傲的事情,却被明皇这一个木匠,在转眼之间给改变方向了。

    大金在此时若不改变,也只能是不断的被明国灭掉了,那自己呢?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后悔药可买,回头?根本一点点的可能性都没有,李永芳什么遭遇,这是给大金国所有的汉人上了最好的一课。明皇对明国内部仁慈不错,即便是宫变也没有灭了谁的九族,没杀一个人。但对于汉奸?他却恨不能用尽天下所有的酷刑,来折磨,甚至到了变态的程度。所以既然上了大金的战车,那就只能一头走到黑了,那就更得为大金生存下去,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先生此说的确是忠言但绝不逆耳,朕也想及此点,正不知如何是好。”黄台吉顿时有些垂头丧气的承认了这一点事实,因为这个事实并不是范文程看出来的,他是早已认可了的。所以他才提出来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未完待续。。)

第476章宪斗之计

    “是啊,皇上,既然如此,单单的依靠常规的骑射已经不足以抗拒明军了,如今明军而兵到了盖州,那是因为他们有船舶之便利,皇上也不得不承认,大金无法对其奈何。但假若明军顺河北上,皇上为之若何?因为水上的原因,皇上所设想的诱敌深入那么些战略,将没有了效果,因我大金并无水师之利,皇上,此不可不察啊!”范文程把能想到的最危险的事情说了出来,盖州两次被袭,在他看来,并非偶然,辽东水系发达,有十二条河流入海,但真正可以到达大金腹地的,却只有辽河和浑河,而盖州那地方正是浑河的入海口,这难道是偶然吗?

    “先生所言极是,朕正是因为有此顾虑,方发动了此战,万没想到,引六河之水吞淹喜峰口的计策却被明皇所破,轻易的引蒙古联军八万入关,而后全军覆没,致使此战满盘皆输。若此战有所起色,将明皇的武器为我所用,凭大金勇士的武勇,比之明国强之百倍,又何惧他盖州之围,甚至有兵临城下之忧。事已至止,也是一切休谈。”

    黄台吉这一仗输的是相当的不服,因为找不到其中的关键点,到底是什么致使明皇断定了他会引河水吞淹喜峰口的,否则依他的精明,哪里能上如此的恶当。范文程能看到的,他也已经有所察觉。如果说袁可立仅凭着那不能穿透木板的神弩,他有数种方法可以对付。别说有林丹的种种战例,就是没有,他也丝毫无惧。但现在却出现了火枪,这一威力巨大的武器,除铁板之外,木板和没有是一样的,但大金的铁产品实在是太缺少了。

    而目前可随时随地面对明国逆三岱河北上,而后转浑河直攻沈阳,或者转太子河直攻辽阳,那才是大金最大的灾难。

    “皇上。沿河设首都。肯定是不行的,实在是太危险了。而为今之计,唯有迁都,或者西征蒙古。深入辽西地区。或者是东南之行。进驻朝鲜,甚至是北进长白山。唯如此,方能避过大明的兵锋所指。才能实施皇上诱敌深入的计策,”范文程把今天最主要的话说了出来,迁都。

    无论是靠着浑河的沈阳,还是太子河的辽阳,如今看来,都已经不安稳了。因为明年完全可以靠着水路而进,直接省去了鞍马劳顿,如此,大金根本无法和明军接触,就可以直接的兵临城下,仗着武器的犀利,来个步步为营,彻底的把沈阳拿下,到时大金的国都必将不保,这场金明之战,也就会慢慢的降下帷幕。

    而迁都所指的方向第一就是辽西地区,那里林丹已经迁出,并伤了元气,不知道在哪里正舔着伤口呢。而蒙古诸部因为此战的被灭,根是没有任何的力量反对大金的入侵。依大金的个性,讲究的是实力至上,没有什么哥们义气之说。蒙古诸部既然已经失败了,那就得承担失败的后果,把草场、土地、人口、财产等都交给强者。这里不是中原的儒家文化,是丛林法则为主导的。话无须说的太过清楚,黄台吉是一定懂得。

    而朝鲜现在已经是大金的附庸国,大金的士兵还要把守着,入主朝鲜也没有什么难处。统治一下棒子,大金更没有什么心理负担,朝鲜是大明的附庸国,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大金的敌人,不管他是怎么做的,这都是无可否认的。而今他背叛了明国,转向了大金,等到明军挥师而来之时,他一样会转身而向明国。所以这一条最没有压力,而且和辽西不同,那里离明国更远,想要征服一点都不容易。历史上隋炀帝、李世民等都去征服高丽,结果表明没有一个能成功的,原因很简单,鞭长莫及。一旦大金掌握了那里,情况也会是一样的,自身肯定也稳定了不少。

    长白山那更是大金生存之地,虽然条件辛苦了一些,但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归处。

    “迁都?”这个问题还真是黄台吉没有想过的,他这个皇帝虽然也是帝,但和明国那种乾纲独断的皇帝有所不同,一切都是四贝勒共同商议,以八旗的‘举手投票’为决策。特别是迁都这样的问题。想到这里对范文程说:“先生,此事事关大金国运,且回去再议,如今先谈谈此时如何破局吧”。

    “皇上,臣以为,盖州已经是不能再救了,虽然此点对佟养性有所偏失,但慈不掌兵,该舍的还是要舍,而如此的舍也是一种视弱的表现。皇上在此也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今冬明皇是不可能再行出边墙而战斗,留在这里徒浪费粮草。而因为不救盖州以及皇上的撤军,肯定也会滋长明军的骄横之心。若明军敢逆河可上,大可用皇上如何筑坝蓄水的计策,相信就算是明军的战船,也是吃不消这种洪水的冲击。只是此计一是需要保密,必须缓缓图之,二是此计也只能使用一次不可再为,三是一旦实施,沿河的百姓,无论是满族还是汉族百姓,必将受害。”

    这个计策虽然是故计重施,但只要做好了,成功的可能性将会相当的大,只是这个机会只有一次而已,能否抓住,需要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而明军在大金的情报人员也肯定是不少,一旦走漏了消息,一切都成了泡影。

    “视敌以弱,助长其大意之心,而后抓住机会,一击毙敌。先生此计妙啊,虽然此计只有一次性的机会。但作战讲究的都是出奇制胜,哪里有什么机会再来一次的。如此,朕依先生之言,撤军。”

    黄台吉终于撤走了,三屯营里的军民更是欢呼雀跃,不停的赞美着明皇的伟大,和建奴或者蒙古打交道也不是一回两回了,但没有一次能象此次打的是如此的痛快淋漓。现在黄台吉灰溜溜的撤退了,代表着大明此次战役的彻底胜利。(未完待续。。)

第477章大明硬币

    朱由校在三屯营留下了,第一是要确认一下黄台吉的出走方向,是不是有杀个回马枪的意思,朱由校可对可以制定出水攻战术的黄台吉,不敢有一丝的大意,盛名之下无虚仕,别看自己把他的阴谋诡计给粉碎了,并善加利用,来了个大口袋,但那是占了前世所知道水下长城的典故的优势,才有了这个机缘巧合,来个了瞎猫碰个死非耗子,并不能就说明自己的智商、情商就比人家高多少,这样再沾沾自喜那就有些过了。相反让朱由校更加的警醒,这些古人打个争,往往能‘杀人于无形’,一不小心着了道,还真够自己受的。

    第二是等蓟镇铁血队的选拔,这是选拔自己的亲兵预备役,朱由校当然不敢放手,军权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保命的唯一凭仗,除了天雄军和白杆兵,这两只队伍都是历史名人自己操作的,象净军、锦衣卫,可都是他自己挑选的,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之中,也是不断的出现,加强沟通度,加强忠诚度,蓟镇铁血队以后还会守在京城的四周,是一支相当重要的力量,所以这次,朱由校当然也得亲自坐阵了。

    第三是安排灾民安置,四次灾难,这次的是最轻的,但因为通知的晚了一点,没有什么准备,所以对于动财,基本上不是被泡坏了,就是冲走了。还有粮食,如今正是秋收刚过,但家里的粮食被冲的一干二净,这一个冬天。百姓们没有多余钱财的,基本就是衣食无着。所以这个是当务之急。看着百姓们回到家园,看着被洪水洗劫面目全非的家园,一个个都是悲怆难明。现在正是施恩给他们的时候,靠着罢辽饷、免农税以及三次灾难的赈灾,朱由校在百姓心中加分的确不少。这次当然也不例外,肯定要做出一个榜样来。让百姓更加的对其感恩戴德。不要听什么施恩不图报,施恩就是图报的,否则谁施恩?朱由校图的报,就是让百姓感恩。对自己忠诚。

    现在工部尚书的徐光启专门发来奏折。提出了修建水库之事,曰:“水库者,水池也。曰库者,固之其下。使无受渫也。幂之其上。使无受损也。故请圣上。在此喜峰口遇洪之际,开发水库,并以工待赈。使灾民渡过此冬,并遗利子孙万代。”

    朱由校听了之后,大是深以为然,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天然的湖泊其实也是一个水库,只不过它们是得天独厚天地自然形成的,所以也叫天然水库。千岛湖就是比较著名的水库,给周边的百姓带来了多少财富。

    这样的事情当然是朱由校乐意做的,现在大明成处在小冰河期,防洪的作用倒是其次了,但反倒是第二个作用——蓄水灌溉,变成了重中之重。虽然,已经有了一个压水井,来取地下水资源,但到底还是太单一了,哪里象后世一样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水库。

    不过水库的建设对于搞环评工作的他来说,却有着许多的负面影响,如河流枯竭、泥沙淤积、生态恶化、物种减少等,这些东西却是必须注意的。虽然以后是要被骂的,而象人家李冰造的都江堰,在古代那种生产力之下,能把水利工程造成如此,把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都考虑进去,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自己一个玩环评的,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再弄不好,这人可就丢大了。

    所以朱由校同意了徐光启之奏折,让其派工部懂水利的专业人员前来,实地勘察,而后划出图纸来。并且,如此水利工程以后可和道路施工相挂钩。让各地的官府也都参与进来,仍然是自己出钱,供全国使用,但各方各面都必须综合考虑到了再说。

    十月十五日,工部的专业人才到了三屯营,他们都是工部专门修堤坝之类搞水利的,朱由校亲自问了问,算是面试了,还别说,肚里还真有点货。再要求他们把设计水库时,所需要注意的一些情况,一一的交待清楚,包括搬迁、安置等。听着皇上如此专业的让人注意一些甚至是细节的东西,倒把几个工部的郎中给唬的不行,这主到底搞什么的?怎么什么都会,连水利都会,以前搞木工活搞的如此精湛,打仗也是如此的出彩,赚钱的本事那就不要说了,挖个水池怎么也说的头头是道的?

    百姓们听说了之后,首先是今冬算是有活计了,不用活着吃喝两字了,一个个高兴的要命,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无论是谁都离不开,而平头百姓当然更注重这个了。看着家园被毁、田地被淹,想到的当然是生计问题。皇上再好,也是救急不救贫的。过了这个灾荒这段时间,肯定是要离去不管的。但如今却来了一个大活,组织大家干一件造福万世的大事,而且还给发工钱,哪里能不高兴。再说了,这水库是给自己挖的,所以工作热情相当的高。

    十月十六日,大明银行正式发行了大明第一套硬币,因为名义上是只针对官府、军队、驿站等部门,所以这次的声响并不是太大。但到大明银行里来兑换的人却是源源不断,王忠明、刘精宗当时就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因为来兑换的人太热情了。按理说,皇上只是试着在十八大钱庄发行,范围只是官府之类,并没有直接的发行到了民间,所以宣传也不是多么的到位。但瞧这阵式,这些来兑换的,根本就是熟知这个消息的。但为什么如此热情的兑换硬币,的确是太有些反常了。

    按照皇上的路子,那是先把这个钢制的硬币先在官府内部运行开来,也算是一个宣传的过程,让百姓们都知道了这个硬币,无论是在大明银行,还是在遍布全国的十八家钱庄里,都可以换到成色最好的银子。如此百姓们慢慢的就信任了,就象白铜大钱一样。然后再向民间发行,那样就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了。

    但这些来自民间的‘百姓’们却都来拿着银子来兑换,这的确是有些反常了。而察看了京城其他钱庄那边,却截然不同的是没有人兑换,这就不得不让人起疑心了。所以他们相当小心的把这样一个信息传给了皇上。

    朱由校仔细的看了看这个消息,没感觉有什么不同的,但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当然主要的原因是反常。银行看了顾客拿银子来换,按理说没有道理不换的。但怎么会如此热情?而又不去别的钱庄去换?不过总起来说,有人兑换那是好事。

    “皇上,的确有些不妥,”一旁的孙承宗却品出了一点滋味,他给着皇上从大同到偏头,再到了这里,当然知道硬币之事。现在看了光报,直接的说。

    “孙老师,觉得有何不妥。”

    “皇上,可知银子有成色不同,价值也是不同的,”

    “这个倒是听说过。”

    “皇上,成色银子有个歌诀云:九九银,青细查,白口;九八银,细灰查,白口;九七银,猪肝查,微黄口;九六银,粗灰查,微黄口;九五银,炉灰查,微黄口;九四银,炉灰查,多红色,微黄口;九三银,青白查,黄口;九二银,青白查,黑宗眼,亮黄口;九一银,白查,黄口;九成银,酱黄查,黑宗眼;**银,微黄查,黄口; 八八银,微黄查,黑宗眼;八七银,老黄查,黄口;八六银,微黄查,微黑宗眼;八五银,微黄查,有红宗眼,有菊花心。而今皇上发行的硬币,百姓拿银子兑换硬币,是否看成色?”孙承宗倒是把这个银子成色背的很熟悉,因为是大明土著,使用的‘货币’就是银子,懂这个的不足为奇。而皇上发行的硬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若是再按着成色来兑换,那首先就得面对着一片声音,你一个钢片片,换银子,还嫌赚的不多吗?但若是下一步拿硬币兑换银子,那可是成色最好的官银,是要火耗的。

    “孙老师,这点朕还真没有顾及。”朱由校事实求是的说,成分银子朱由校倒是懂的一点,但根本就没有过任何的涉猎,发行硬币,他以为就是拿着普通的银子换硬币就得了。

    “那请皇上让大明银行的人把成色报过来。”孙承宗一笑,看来皇上也并不是真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种变态人物了,这点还让他的心里好受一点。

    “好,”朱由校一听到这里就知道要坏菜了,自己还真不是搞金融那块料,不仅仅银子,金子还也一样吗?这是大明土著们都懂得事情。但偏偏就在这样众所周知的事上,自己犯了糊涂。

    结果,大明银行收的全部都是八五银。这一下可真是费了九牛劲给别人作了嫁衣了。半天的时间就兑了一百万两银子。也就是说,这一兑一换之间,朱由校就得损失掉一成四的银子,一百万两就亏了十四万两。这不明摆着被人家生生的咬去了一成四的利润,换言之就是让人家黑了十四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未完待续。。)

第478章建立军校

    “皇上,如此发行,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操作。”知道了答案的孙承宗不由的说了一句废话。

    朱由校听了之后,也陷入了深思,想从自己手里赚这笔钱的人,首先得提前知道这个消息,这个面比较大,大明就是个筛子,根本盛不住什么事,银行那边还是十八大钱庄,这样的事情肯定是藏不住的。知道的人肯定很多。其次,几个时辰就是上百万两银子,肯定是有钱人。这样的人在大明也不在少数。拿着上百万的银钱出来钻这个空子,一天就赚个十几万,其财富值也肯定少不了。再次,对这个操作规程也肯定是知之甚详的。这样的人群首先就是指向了十八大钱庄,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专家。当然也没法排除其它的的人也听到过其中操作的规定。

    总之,此事的背后黑手到底是谁,真的不好下结论,所以朱由校还是把此事交给了专业人仕,给锦衣卫田尔耕下了一道圣旨,密查此事。

    孙承宗接着又汇报了一件事:“皇上,如今大同精忠队已经成立,而蓟镇铁血队也即将成立,老臣斗胆请问皇上,如此大同、蓟镇剩下的那些军官如何处置。”

    此事从大同精忠队成立之后,就已经有了,孙承宗作为兵部的尚书,当然得对兵部军官的安置工作负责。普通的军士,皇上先是安排他们去归化,结果人家都不愿意去,下一步如何安置。皇上没有说。但大同军官却始终没有解决,现在更有将面临需要解决的蓟镇军官,到底如何解决可是兵部的大事了。

    “孙老师,此事,朕也曾思及,的确是急需解决,无论下一步收复辽东,还是收复大明的一些其他失地,甚至是出兵南海等,都不可能离开各级的将领。朕或者下边的各军首领。均不可能时时刻刻的守着战士们做战。能守着他们指挥做战的,那就是各级的军官。朕的挑选战士的方法很简单,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普通士兵身上,是为了提高士兵的体能素质。但却无法运用到各级战士的指挥系统。但以军官对于新成立的锦衣卫、大同精忠队、蓟镇铁血队甚至是净军、天仇军、天应军。军官的挑选、培养都是急其需要的。所以。为了能给这些亲军提供优秀的军官,朕打算成立一所军官学校,朕来任校长。专门培养各级军官,孙老师以为呢?”

    如今大同边兵那里有军官近千人,蓟镇这边寻人就更多少,这些人能干什么去?他们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有的就是当兵打仗,打好打不好是一方面,但他们却只会这个。朱由校不指望培养他们能成为岳飞级的人物,朱由校想要的是百户、千户、游击这一类的军官,他们可以合格的带着自己手下的兵打仗,这就是最大的成功。

    蒋正中校长是怎么变成蒋总裁的?当然是靠着军校了。军校这东西系统的学习各种军事知识,当然是培养军官的最杰捷径了。选择这种方式,便于培养中下级军官的忠诚度,自己当校长,那下边的军官可都变成了天子门生,这种可比文官系统的门生故吏可以强的多了,而军队不仅仅要把持住了士兵,掌控着军官也在相当重要的。

    “军官学校?皇上此说倒是和鬼谷子鬼谷传授兵法有些相似之处了?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国才出一门。”孙承宗仔细想了想皇上说的军官学校,也的确是个好注意。大同和蓟镇这许多的军官加起来有二千多人,弃之不用的确是有些可惜了。但如果重用,皇上肯定是不会愿意的,再深造一番,看看有无可造之才,也的确是个好办法。

    “鬼谷子?”朱由校看小说的时候老是看到这个著名人物,本来以为是位神话人物呢,没想到还成了军校的鼻祖了。

    “回皇上,鬼谷子名王蝉,因隐居颍川阳城(今登封告城镇)鬼谷,自号鬼谷子。春秋晚期楚人。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阂之术,曾聚徒讲学,创办一所学校,把《孙子兵法》和自己的纵横术传给弟子,以此济天下救世人,扶正战邪,并著《鬼谷子》兵书传世。其校址的鬼谷牌坊上有联对鬼谷子及其弟子的功绩做了如下评价:三卷隐匡天下,兵家七国才出一门。鬼谷牌坊还有一联是形容鬼谷子的学问的:数学、兵学、游学、出世学,学之不尽,兵战、心战、谋战、纵横战,战无不胜。其所为,应该和皇上所说的军官学校有相同之处。”一见皇上又根本不知道这位与《孙子兵法》的作者同期,同样著名的兵法大家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孙承宗并不奇怪,解释着说。老头子因为皇上同意安置这些面临无兵的军官,心里也是高兴。

    “哦,原来如此,朕还以为朕这个注意是中华第一家呢,原来早就有了。”这点倒真的让朱由校吃了一惊,想想中国的战争史还真有力量,连军校都有了。但这种传统却只有一代,没有传承下来。否则的话,恐怕中国历史会因为军事人才的增加,而改变许多。但很可惜,并没有。想想看那黄埔军校为中国抗日历史,输送了多少的将领。简直是名将的摇篮了。还有世界上一些诸如西点军校之类的名牌,又成就了多少将星。

    “皇上,虽然不是第一所军校,但以皇上的身份出任校长的,肯定是第一家,如此一来,将官们都变成了天子门生,而皇上也成了他们的座师,那忠诚度肯定是空前的。”校长一词绝对暴露无遗了朱由校的心理,所以孙承宗指出说。

    “孙老师此言极是,朕不将要把大同、蓟镇的军官们收入学校进行培训,还会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只有通过考核的,才能毕业,然后进入军队。而考核不过的,也证明了他实在是不适合军队,朕会重新安排他的工作,让其从事别的工作。如此一来,朕的军队里,指挥人才不断,战斗力肯定也会增强不少,孙老师以为呢?”(未完待续。。)

第479章鞑靼犯边

    第479章鞑靼犯边

    朱由校想的是挺好,这样把大同边兵和蓟镇边兵的军官也是一网打尽,但他却没有考虑到孙承宗所承担的压力。皇权和朝廷的权力例来是此消彼长的,皇上的大了,朝廷自己就会小了。皇上无论是在净军还是在锦衣卫上怎么玩,那都是他自己的体系,没有任何的出格,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即使是天雄、白杆兵、天仇军,也或者是地方部队或者是临时招募的,仍然是由皇上出钱的。而天应军也是打了个擦边球,因为那是辽东体系中投敌剩下的,朝廷上下,谁也不敢指手画脚的,也没权利说什么话语,因为钱是皇上自己出的,人是皇上自己招的,和大臣们何干?

    以上这些均为皇上的‘自留地’,战力多强、人员再多,朝廷各级官员都是无权过问的,这是皇上的权力。但九边中的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那都是朝廷的,直接隶属兵部的,皇上如此的搞,作为兵部的老大孙承宗如果支持的话,这算什么?典型的胳膊肘儿往外拐了。

    成立个大同精忠队、蓟镇铁血队,这些也都可以用打造精兵来谈来论,反正和朝廷众臣打嘴皮子仗就是了。但军校,这又代表了什么?代表了皇上直言不讳的要把大同镇和蓟镇来个卷包会,全部给吐了。

    对于这样的建议。孙承宗是十二分的同意,军官的军事素养基本上可以决定一只军队战斗力的强和弱。培养基层、中层甚至是高层官员,绝对是增加大明军事力量最好的提议了。

    但越说越要思及这个皇权与朝廷权力的争夺问题,自己面对的如何站队,一是大局二是感情,孙承宗当然的得站在皇上的这一边,这是毋容置疑的。于是对皇上说:“皇上之言臣表示赞同,只要军队将领的军事能力提高了,那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也就会提高的。”

    “孙老师,朕打算把这所军校设在北京。而对于教导的内容、方向、考核。也都需要孙老师来进行斟酌。”朱由校自己知自己事,做为一个军事小白,想着去如何教导学生,那肯定是会误人子弟了。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才是一个上位者所要做的事情。

    “老臣会尽快的写一个章程出来。供皇上御览。”

    中午。发往北京的光报已然回转了,幕后指挥这次兑换硬币的主人已经找到了,十八大钱庄里的永盛钱庄二老板主持的。因为十八大钱庄现在和皇上走的很近,所以田尔耕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而且在兑换了一百万两之后,他们也早已停手了,特向皇上请示。

    吃了这样一个大亏,不惩治一番,那肯定不是朱由校的性格,但如何惩治?对方就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空档而已。一旦硬币发行开来,还不知道将会有多少数目成色差的银子流进银行,然后再用硬币把足银给兑出来,如此周而复始,那可比自己这个开银行的还有钱呢。

    这的确是个大漏洞,以前看小说的时候,光看别人穿越了,都是玩这个货币资本的。但到了自己玩的时候,一个照猫画虎,结果就走样了。

    朱由校努力的想着自己前世之时的银行的相关政策,突然想到了一个贵金属兑换,差不多有玩这个的,还有那什么纸黄金的,那个金属的报价可是一天一变的,都是有个兑换比率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在兑换硬币之时有个比率呢?

    只要把这个硬币兑换足银的政策永远不变,那用银子兑换硬币,也理所当然的应该有个比率。这个问题比较专业化,交给大明银行,的确不行。反正大明银行目前只在京城有此一家,倒不如扔给下面的十八家钱庄,让他们负责双向兑换,而大明银行只是单向,就是收硬币兑银子,如此,让十八家钱庄来定这个比率,这才是正确的。

    所以对于这个找事的人,朱由校并不打算追究了,相反倒比较赏识起来。传旨给十八家钱庄和大明银行,把此事通报一番。

    下午时分又收到了闫应元发来的西征光报。

    河套草原,目前的整个河套已经大乱了,闫应元可是相当的威风凛凛,所到之处是挡者披靡。没有可堪一战之敌。草原诸部,要么直接的举族来降,那是和大明没什么矛盾的,而跟多的则在玩迷踪、打游击。

    因为打不过,所以只能躲避,但河套这块地方也就是这么大,马跑的是快,这点可以让明军望尘莫及,不过那些牛羊怎么办?他们可没有牧民一样的速度。整天的搬家也不是个事,所以竟然有许多的人开始西渡或者北渡黄河,他们牛、羊皮囊、牛、羊皮大筏、大木筏渡河。

    看到了这个消息,朱由校听的倒是高兴,蒙古诸部这是看到已经打不过柔弱了近二百年的大明帝国了,从一直的对抗,变成了逃避。这是大明帝国战斗力最好的体现,是大明强盛的标志。如果他们都自觉的离开了,不提以后的蒙古、新疆整个的收复问题,至少面前的河套内套问题可以得以很好的解决。

    但闫应元也同时传来了一则消息,据解救的一此汉人奴隶交待,宁夏、甘肃的边墙,长期遭受着鞑靼人的劫掠,比山西这边要严重的多,虽然他们的人很少,但却相当的频繁,让边境的百姓、军户们饱受灾难。

    被朱元璋击败后,入主中原的蒙古族退回漠北维持北元政权,1402年北元坤帖木儿继位后也被部将鬼力赤杀死,北元灭亡,改称鞑靼。鬼力赤死后,这一词不再被蒙古人使用,但明庭因不愿承认前朝流亡政权的存在而继续使用这一名称。

    欧洲人所说的“鞑靼人”分广义和狭义两个称谓,广义指原苏联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阿塞拜疆人以及北高加索、中亚、伏尔加河流域突厥语各族)的统称。13世纪由于蒙古人西迁(或说西征),欧洲人便将阿尔泰语系的蒙古人和突厥人统称为鞑靼人。狭义鞑靼指鞑靼族,该民族是突厥人的一支。一开始只有克里米亚的突厥人自称鞑靼,后来放弃。其他地区的鞑靼人十九世纪才自称鞑靼。这时各个“鞑靼”的名称(西伯利亚鞑靼、喀山鞑靼、克里米亚鞑靼)是俄罗斯人起的,因为他们只知道用“鞑靼”一词 来描述突厥、蒙古人。

    鞑靼与蒙古是有密切关系的。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言难尽。很难简单的描述为谁是谁的后裔。时间跨度太长,地域太广,在这一时空域的各部族相互融合(或说争斗)频繁,偏偏他们都没有记日记的好习惯。天朝的史官较为敬业,偶尔靠道听途说记上几笔。而期间天朝改朝换代多次,且当时史官既不精通少数民族语言,又没有一以贯之地使用标准表述,史书中的疏漏错误估计在所难免。(欧洲因距离更远,即使有记录也更不靠谱)。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朱由校能知道的,所以朱由校也不明白这个鞑靼到底是什么样的民族,估计也就是北方族群里的一族吧,但既然是敌人,那就一概论之,抵抗、诛杀就是了。

    因为目前的天气已经是冬天了,而主力部队暂时还得在河套地区,并且,鞑靼人过来打谷草也都是在开春之后的事情。也并不是太急,还是留待明年再行处理吧。

    袁可立来报,盖州那里,大明商人已经尽数的出了军堡投降,现已经发往京城,准备交给锦衣卫处置。而两淮的盐商李家也在盖州之围的商人之中,其称皇上亲手打造的《寒雀争梅图》也在其家中供奉,自家曾经是大明善人榜的第二名。看了这则消息,倒是让朱由校一愣,当时为了赈灾,所以发动了义卖。结果把自己‘心爱的’木器成品,都拿出去搞了义卖。这件最好的,结果被拍卖到了二十万两白银。如今自己的手头上已经不太缺钱了,这件物品当然是要收回了。

    善行是善行,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这绝对不对掩饰其恶行,所以朱由校传旨,两准盐商李家,处理依旧,但念其对大明有行善之功,特收回《寒雀争梅图》这件传世漆器,并折价三倍,即六十万两白银给李家。这算是变向的给李家一些‘减轻处罚’了,为何如此?刑法的目的是什么,那不是单纯的惩恶,更重要的是扬善。李家不管如何的错误、犯罪,但其也是有善行的。皇上的法外施恩,就是要告诉百姓,善有善报。

    十月十六日,朱由校的情报已经确定,黄台吉的确是班师回朝了,而袁可立一方也等不到有援兵的到来了。所以袁可立开始收网了,这个网当然就是五个军堡里的佟养性部了。(未完待续。。)

第480章环公归来

    战斗进行的很顺利,因为有着大量的阻击汽油弹,在对着一个军堡,来了一个红烧军堡之后,剩下的四个就已经彻底的放弃了侥幸心理,投降了。汉军旗是最早投身到建奴的建国大业里的。他们没有什么骨气可言,对着异族,尚能投降,对着自己的同胞,自然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清点俘虏,总兵官佟养性,参将佟延、刘岱仲、顾守通。游击有赵一鹤、马汝霖、严庚、李绍武、李大成、杨达有、吴殷、祝世昌、佟成蛟、李英杰、李国臣、张孟兆,都司李继学。总计是总兵官一名,参将三名,游击十二名,备御三十五名,全部被擒到位。而俘虏则有五千多人。

    这一仗打的真叫毛文龙解气,其中还有不少的老相识了,因为以前应该称之为同聊,在与金国作战的时候,大家也都彼此是对手,还是相熟的。而现在,却从阵前敌,变成了阶下囚。看着一个个孤立无援垂头丧气的样子,哪里能让毛文龙不兴奋呢?

    这些俘虏们忍受着毛文龙部的东江东不断的调侃,他们的命运已经到头了,皇上给他们的处罚是,除总兵官佟养性和下面的参将,需要到京城接受有司审判之外,其余的人等都是宫刑、终生劳役,当然那四个被审的还要再加上京城‘被俘夸街’,享受都个京城的百姓什么鸡蛋、西红柿的待遇。

    收拾停当之后,把缴获的军堡物质也都留给了毛文龙部。此次作战,仅银两就收了近二百万两,那都是建奴的购货款与从商人身上收来的,这些当然是需要上缴的。然后,袁可立没有什么停留,挥手与毛文龙作别,皇上的要求是必须二十日赶到三屯营。

    这次与毛文龙的合作是挺愉快的,毛文龙也得到了这几年以来,最为重大的缴获,而且还没有一次。如此光明正大的站在建奴的统治区内。竟然没有建奴过敢过来,这自尊心的确是相当的满足。

    十八日,一场小雪,如约到来。朱由校知道。这一年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了,按照以前的约定,在第一场雪到来之际。就是闫应元撤军之际。现在应该是他如约回到边墙的时候了。而岱海旁的天门城,如今的建筑物是否盖顶?那里的宗室子弟们是否吃得饱空得暖?这些问题都在朱由校的脑子里盘旋着。

    十九日,天晴了,朱由校却接到了卢象升的光报,高迎祥自杀,贼部或被擒,或被杀,只有极小一部分人越过了定边镇的边墙,闯到了沙漠地带,这一些人估计是晋商。

    这个消息也算是乱民之祸终于收尾了,此许晋商也翻不起什么大风大浪了。所以朱由校让卢象升和秦良玉回京城休整,为其庆功。

    孙承宗当然知道皇上对农民军是最大的顾忌,如今终于烟消云散,这个消息是如此的漫长,其中寄托了皇上多少的等待。当然若没有榆林一战,可能在这第一场雪来临之际,根本不会如此的顺利收关。

    “皇上,瑞雪来临,国内的动乱算是结束了,这场雪来的真是时候。”

    “瑞雪兆丰年,哈哈,孙老师可是真会比喻。”

    二十日早,袁可立弃了远在山海关的战俘,只带着佟养性四人,一万锦衣卫和一千净军,轻装来到了三屯营。朱由校接到消息,出城迎接,就差没到五里亭了。把袁家父子感动不已,这是何等的皇恩啊。三战建奴,凭借着都是亲军的力量,才能三战三捷,的确是人生的最高成就了。这些都是皇上给的机会,才让他们得已如此的扬眉吐气。又如此的得蒙皇恩圣眷,这些是多少人一辈子都不敢期及的。

    可巧这时正是蓟镇十二万官军一共过来选拔,以冲入蓟镇铁血队。正需要皇上前去主持,所以朱由校把一万锦衣卫和一千净军也带到了三屯营之外,十二万官军已经在那里摩拳擦掌的,想要一展跑技了。这都练了半个月了,许多的人对这八十多里地还有比较有信心的。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是心气不足,这样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不可能因为信心高低而有什么改变,但这样的盛事这辈子也就一回参加的机会,还是来见识见识吧。

    朱由校当然的开始了自己的演说,说得当然是很激荡人心的话,什么民族大义了,保家卫国之类的老生常谈,好在蓟镇的士兵们没听过。倒是把传声兵累的不行。

    宣布了比赛开始,十二万军士如出笼的猛虎一般,跑了出去,一看好劲头,就知道那些跑得快的,要么是实力雄厚之辈,要么就是傻瓜一系的。

    这时皇上才有时间和袁可立正式的交谈,孙承宗当然有资格参加上这研讨会了。先是来了个献俘,别的人朱由校不知道,但这个佟养正,却是朱由校相当知道的,无论是其认祖归宗的故事,还是以后佟家的佟半朝盛事,那都是流传很广的。

    “佟养性,听说你是女真人?朕倒是想问问,佟性自古有之,怎么建奴女真就成了你的祖宗了呢?”这才是朱由校想问的原因。佟性中原历来有之,在大明当官的也有。在百家姓里也是有的,但就是前世的同学里,两个同是佟姓的人,却一个是汉族、一个是满族,让人大为不解。

    “回皇上,罪民也不知道,以前在辽东开源之时,也一直是以汉人居之,但沦陷之后,才成了女真族。不过,仍然为汉军的首领。”佟养性也是相当的不解,不明白皇上问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

    “哦,那还真不好定性你是不是正宗的汉奸,不过这个问题对你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带下去吧。”

    “袁爱卿,京城一别,已经数月之久,袁爱卿花甲之年,还为大明帝国征战劳苦。创下了一番又一番的大捷,朕心甚慰,”

    “回皇上,全凭着皇上所赐的锦衣卫及净军,他们那些武器才是致胜的法宝,故老臣不敢居功。”(未完待续。。)

第481章趋狼逐虎

    这倒不是袁可立的纯客套话,想想看以前明军的战斗力,看看毛文龙的东江军基本就可以了有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物了,假设把东江军分配到自己的手里,恐怕第一次的左屯之战,就直接的了仗了。锦衣卫一个行政班子,靠的不就是皇上那竖盾、神弩才打下来的吗?所以这话真是袁可立的肺腑之言。

    “袁爱卿客气了,国家必须给战士们装备最先进的武器、提供最好的训练给他们,让其可以杀敌、保命,这不算什么。倒是一位决策者,能够临机处置,把战士们带出去,还要完整的安全的带回来,这才是关键。而这为决策者就是袁爱卿。”朱由校也笑着说。

    “皇上和环公倒是无须相互客气了,皇上所创的这些武器和环公的指挥相互配合,才能使得君臣相宜,创下了如此大捷。”孙承宗见袁可立还要讲谦虚,接过话来打着圆场说。

    “孙老师此言有理,言归正传,袁爱卿,朝鲜之事如今爱卿怎么看?”现在朱由校在不断的布着这个朝鲜战略的大局,原则就是逼着大金把这个兄弟之邦最后来个鲸吞,那时大明的出兵就是名正言顺了。这和以前的利用大金的进攻然后来个大移民,相对要简单多了。

    “皇上,如今朝鲜抵抗建奴入侵的基本只有阳汉一地了,军民抵抗的情绪很高,但依臣看,光海君肯定也抵不住来自建奴和仁宗军队两方面的压力,要么投降。要么被消,这只是早晚之事。”

    “嗯,袁爱卿估计多少时间?”

    “回皇上,估计汉阳的沦陷不会超过一个月。老臣此次归来,也在朝鲜安排了佃作,会定时报来消息。”袁可立这已经算是看得起光海君了,若非是打败了朝鲜水师,在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十天能撑到就算是不错了。要知道有了第一个朝奸之后,第二个就没了一部分的心理负担。现在连仁宗都投降了。汉阳城里又将有多少人想着投降呢?

    “嗯,那就好,袁爱卿熟知这黄海海面,冬天到了。如结冰吗?”这个问题倒不是朱由校无聊。因为渤海的确有结冰现象。虽不是大面积的,但受寒潮大风天气影响,山东沿海出现严重海水结冰现象。也是有的。但要知道现在是小冰河时期,这个就不好说了。

    “回皇上,现在不会,但进了腊月,在海岸线上会普通有结冰现象。”

    “哦,既然如此,袁爱卿在结冰之前,还得吩咐下去,彻底的封锁住通往盖州的海面,朕要求不得让建奴从海上得到一粒粮食。”这是必须要做的,因为建奴是善于破坏不善于生产的渔猎民族,他们并不种粮食,这些年连渔猎也不干了,靠的全是掠夺。而被他们俘获的汉人搞成的包衣奴才之类的,也因为他们的迫害,逃亡的相当多。那地当然也就荒废了许多,建奴凭着本地的产出,已经支撑不下他们的生活了,必须从外面进口。而堵住了海面,就等于掐住了他们的脖子。

    “老臣遵旨,肯定会封锁住海面,不使建奴有任何通商。”袁可立保证的说。

    “袁爱卿,建奴现在已经三番五次的吃了没有水师的大亏,估计如今有可能依靠朝鲜水师,甚至是买通一些海盗的船只,或者进口粮食物质,或者渡海西来,象倭寇一般洗劫大明沿海。此不可不防啊。”这的确是朱由校担心之事,所以此次袁可立归来之时已经打击了朝鲜水师的主力。但也不得不防着他们会发展起来。

    “回皇上,海盗之事,在东海、黄海,的确是不少。如今并没有抽出时间专门进行清剿,下一步会定点清剿一番。而朝鲜水师如今损失巨大,一时发展倒不会多快,若皇上仍然担心,可派莱登水师不时的对其造船作坊之类的地方清洗一番,如此保证他们的发展会慢下来。”如何袁可立的胆气也壮大,东海海面的海盗虽然挺猛,但也只不过是虾兵蟹将之类的,不成什么气候,都不是莱登水师的对手了。只不过的确是没有时间来办理此事而已。而朝鲜水师那边,只要不让他们顺利的造船,也就可以了。

    “袁爱卿领会错朕的意思了,朕需要的是防着他们,而不是阻碍建奴发展水师,如果有可能,朕还想帮他们发展发展呢。”朱由校高深莫测的说道。

    “?”

    孙宗承和袁可立听的是一头的雾水,帮着建奴?那要不要把神弩、阻击弩也分给他们一些。袁可立凭得什么有三次大捷,那还不是利用的船舶之便利,如果建奴也有了水师,恐怕就不会如此便利了。更因,边墙可以把建奴抵挡住,也是因为建奴没有水师,否则的靠着海船,可以从容的把建奴送到大明腹地,那可是比倭寇的灾难还要大啊。所以两人真是一头的雾水。

    “还请皇上明示,老臣着实不懂。”

    “两位爱卿,时止今日,建奴和大明的力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扭转了。若朕真想灭了建奴,只需要集合水师,将六千净军二万锦衣卫,从三岱河北上,转浑河,直奔沈阳。将兵力投送过去之后,步步为营,不知凭着火枪、阻击弩、神弩,建奴可有任何的胜算否?”朱由校不答反问道。这种直捣黄龙的战术,不说别的地方,就辽阳、沈阳这样的地方,肯定是抵抗不了的。到时,建奴除了弃城而逃,别无他法。

    “回皇上,喜峰口一战,何可纲带三千多人对付五万建奴兵,就能斩将夺关。皇上亲军的战斗力,已经非建奴兵可以对抗的了。且凭着阻击弩的定点打击,攻打沈阳,老臣想胜利是必然的。”

    “回皇上,老臣三次深入建奴之地作战,阵地战、攻守战,建奴已非我大明之敌,攻打沈阳,臣愿为主持。”

    “非也,朕却并不想如此就打建奴给灭了,朕要使其最后发挥一下余热,第一步就是趋赶其往朝鲜方向,彻底的将朝鲜灭国。第二步是让其东渡日本。现在第一步还没有完成,辽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来看地图。”朱由校径直走到了铺着地图的桌子前。接着辽西的位置说。“如今的辽西地区,因为林丹的西征,八万留守的精兵,又被朕收服了,这一边土地上的蒙古诸部实力大减,已经没有我大明敌手的存在,同样也,这里也不是建奴的对手。建奴要么直接的将这里吞下去,要么就会把这里作为他们的后勤保障地。这是大明不愿意看到的。训练了蓟镇铁血队,来春之后,就要放到这片土地上去,把这些屡降屡判的蒙古人要么收服,要么彻底的赶到建奴那边或者北边去。总之这边土地,是绝对不允许有异族人存在的。”

    “皇上英明。”想想正在跑步竞标的十二万蓟镇边兵,只要挑出四分之一,就有着三万人,训练一个冬季,再给配上神弩,那战斗力席卷整个实力大减的辽西地区,肯定是绰绰有余的,孙承宗还一直不知道皇上还有这样的心思。

    “如此,则彻底的断绝了建奴西进的可能性,然后徐徐的向东推进,这一路无论是开垦荒地也好,建设驿站也罢,总之是占一地,开发一地,如此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向东开始挤压,一点点的去逼迫建奴。目的就是为了把建奴给逼到朝鲜上去。那样,朝鲜国就灭了,大明征战的就是与大明有血海深仇的建奴,而非太祖确立的不征之国朝鲜。同理,再把建奴挤到日本那里。而到日本去,那离了水师的发展,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让朝鲜水师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为了保住大明不受侵略,朕要大力的发展水师,如今宋应星在莱登已经把水泥船的船速提升至了略比木船慢上一线的速度,那就已经可以运用到海战之上了。朕就要大力的发展水师,这次袁爱卿回来,要趁着冬季的到来,征第一批水师的天子亲军,数目定为三人编制。朕也会造出给战士们用的水泥船来。”

    朱由校不想历史把中国当成一个侵略成性的国家,搞什么中国威胁论。若不是朝鲜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实在不是东西,朱由校甚至不会想着去搞这些动作。现在的建奴,已经不再是大明的切腹之痛了,只要没有什么冒进行为,给建奴抓住了空子,来个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建奴的被灭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中国是一个没有扩张野心的国家,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某些国家非把这样的国家夸张成了威胁,而把岛国日本,其整个历史都是一个侵略史的国家,大力的扶植,搞什么军事同盟,第一第二岛链,其实有时候,当一个国家非把一个国家当成假想敌,并付诸实施的时候,那个假想敌的在最后,真的就不再是假想那么简单了。)(未完待续。。)

第482章水师亲军

    两位老臣听了之后,长长的嘘了一口气,原来皇上所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大海深处啊。如此居心叵测的就是研制成了太祖所定的不征之国的国策,最后让建奴和倭奴来个两奴相争,然后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而已。而一下子又发展一只三万人的水师亲军,利用着水泥船,的确可以把建奴在朝鲜水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上力量,遏制的死死的。目前一支船基本上满员百人左右。三万人就需要打造三百支大船,这东西没钱还真玩不起,估计也就是皇上如此的财力。而孙承宗更知道,皇上如此征求水师的发展,还和南海功略,以衣那片和大明面积差不多大小的大岛有关。

    而辽西之地的战略方针,也一声不响的布置好了,就等着这批蓟镇兵训练和装备上神弩之后的春天,就可以实施了。这大局观也的确太强了点。

    “皇上放心,老臣一定为皇上尽职尽责,组建起这只属于圣上的水师亲军。打造出大明的‘海洋强国’,誓不让任何人入侵大明!”袁可立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被说的是沸腾。三万人的水师队伍,还将是多大的场面。连郑和公公如此大的船队也就是二百多艘船,二万来人。这三万人可真是大了。能成为这样一支船队的首领人物,袁可立当然的高兴。

    “好,有袁爱卿这句话,朕当然的放心。另外上次盖州所擒的海盗当中,还有一位郑芝龙。他是台湾十八芝的首领人物,现在已然归顺大明,此人精通海商、海战,相当的精明,不过其志不小,野心勃勃,其心其志也不在大明,一旦放归入海,必将成为大明一敌,所以朕只能将其留在身边充作参谋。此次组建水师亲军。朕想让他投到袁爱卿手下,一是让他见识一下大明的军威,二是给袁爱卿添个助手。可好?”对于郑芝龙的安排,是早已设计好的。根本不会让其有一点的脱离轨道。其人才也大志也高。不过这个志高却并非大明之福。而是为了他自己的小算盘。一次招募三万名水手,组建水师,这个力量绝对能对郑芝龙起来一个绝对震撼的作用。到了下一步再组织第二支第三支时,估计郑芝龙那个小九九也就无法再打了。

    “老臣遵旨。”

    “袁爱卿,此次招收的水师水手,非一件小事,所以海上操船能力、水性是最为重要的了,袁爱卿打算在哪里募兵?”

    “回皇上,此次募兵,老臣还是放在山东沿海,那里的兵员比较忠厚老实能吃苦耐劳,所以容易训练,且大多为人以义字当头,民风朴实,容易形成战斗力,更因,老臣多年在莱登任职,相互比较了解。”

    “嗯,就依袁爱卿所言。待袁爱卿看过水泥船之后,就先行招募吧,争取在这一个冬季,把这支水师训练出一个大体的框架出来,朕赐名为龙腾海军,”朱由校有点yy的想着他这次船队是如何的雄姿英发的样子。

    “老臣遵旨,一定不负圣望!”

    二个半时辰这时也已经到了,招收的人等也都完成了马拉松,已经回来了。总计有三万四千人在二个半时辰跑完了全程。人数的确不少,接着就是神弩比赛了,就看能刷下去多少人了。

    神弩比赛轻松了许多,四千人一组,排齐了射固定靶,很快就完成了。经过了十五天的训练,这个技术基本没有不掌握的。但还是有五百多人运气的确不好,马失前蹄了。

    如此一共选出了三万三千多人,加上了二千人已经有‘功名’在身的免考生,这次选出的一共是三万五千多人。

    如此多的人还真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加上后勤保障工作,这只队伍有四万多人。但此次有一个区别,那就是朱由校终于把以前比较操蛋的军官任命方法没用在这上面。而是由四百多名从老锦衣卫的佼佼者们过来暂时代理千户、百户。待下一步军官培训结束后,再来定夺,那时候无论是从士兵里面选出优秀的出来,还是指派,那就需要训练结果来看了。

    接着就是给袁可立准备的庆功宴了,这可是一件大事,袁可立三袭建奴,均大胜而回,但皇上均没有开过一次庆功宴。这次赶上机会了,当然要好好的犒劳一番。

    十月二十一日,胡诚桂等负责用运用水力的作坊,也都各自的把自己的作坊里,结冰的情况报了上来。冬季来到,北方的河流是要结冰的,所以朱由校早早的就把水力改成畜力的通知已经下发了,让各作坊和下边的分作坊,根据具体的情况掌握抬起水车的时间,以便换上畜力转动机器。畜力当然没办和水力那种源源不断的来相提并论了,但目前这个时节也没有别的好办法了,总不能停产吧。

    十八家钱庄这时也都传开了皇帝把发行权全部扔给下边十八家钱庄的事情,业内人仕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不永盛钱庄二老板,被永盛钱庄的大老板给绳捆索绑的压到了三屯营,过来请罪了。这还了得吗?谁的银子都敢下手抢?这十八家钱庄如今和皇上正是处在蜜月期里,这一天看着是赚了十几万两银子,但钱是好赚,那也要看有没有命能花啊!更何况本来皇上对十八家钱庄的印象就不好,铤而走险好不容易打开了这个局面,十八家上千万两银子砸到了皇上的河套和银行里。这要是因小失大,十八家哭都没地去。

    所以很快就找到了此事的罪魁祸首,永盛钱庄的二老板身上。大老板于江文一点没说二话,将自己的亲兄弟于江武,给控制起来了。于江武是个二十几岁的大才子,仗着有点小聪明,在京城负责那里的钱庄。看准了这个生意本来就是想赚两家花花的,结果正在家里乐着呢,就被闻讯赶来的大哥,直接抓了个现形。(未完待续。。)

第483章候家半朝

    第483章候家半朝

    听到了这种永盛钱庄的二老板被押了过来负荆请罪,朱由校将其宣了进来,一见一个五花大绑的年青人进来之后,是倒头就跪,而永盛钱庄的大老板于江文是不住的请罪,请求严惩。

    “给朕说说为什么?”朱由校奇怪的问,一是不明白这个二老板为什么就敢把手伸到了自己的银行里来,二是不明白他们为何如此来请罪呢?

    “回皇上,罪民因祖上遗留的这份产业,故前往京城主持几家钱庄,但远远的不如兄长所经营的杭州总铺,罪民一心想提高京城的业绩,所以在得知了硬币发行之后,看到了其中的‘商机’,故派人做下了如此欺君罔上之勾当  。几rì前,兄长从大同赶到了京城,斥责与罪民,称这是要为整个家族惹下大罪,罪民方知与事已经闯祸了。故来认罪,请皇上处罚。”于文武倒也光棍,坦言承认了。本想着皇上赚点大钱,自己在后面喝口汤来着,没承想,这一下犯了个大罪。

    “于家文武,朕在知道消息之后,的确是相当的震怒,没想到竟然有人把这投机倒把,干到了朕的身上来了。十八家钱庄被朕看中,并不断的委以重用,赋予了一些权力,本应在任何方面来维护朕,而不是到朕的这里来拆台的。明白吗?”朱由校看着眼前这兄弟两个,不管是跑过来做戏,打个同情牌之类的主意。但也是不轻不重的说着。

    “回皇上,罪民明白了。”

    “明白就好,既然你兄弟两人也知错了,到大明银行把错改过来吧。”

    “罪民,谢谢皇上恩典,给罪民一个改过的机会。”于江文听完了皇上的话,的确是实实的松了一口气,虽然来之前就是摸准了皇上的脉来的,皇上连宫变都不杀人,如此事情。怎么可能过于苛责了呢?皇上的仁慈。是大家共认的。

    朱由校也没有闲心情给他们处理这些事情,工部派来的工程人员,已经把工程规划设计好了,现在特奏请御揽。朱由校这可是要从事本专业了。把河泥、生态等等能想到的。全部都弄了一遍。水利工程的知识的确是学习过,但很可惜,环评的案子是一个都没做过。因为他所接触的还真没有水利工程这样的‘大活’。所以鼓捣起来是相当的费劲。历时三天,才新鲜的出炉了这一份环评报告书。

    这本书在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教科书资料的前提之下,全凭记忆之下做成了,的确是相当的劲费。一般的‘小活’出个环评报告表也就算了,但写个报告书也真是不容易。好在这本书里,朱由校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没有专家开会来‘指点迷津’,这才让朱由校轻松一下,否则就他这样的水平,完全靠着胡说八道写成的报告书,估计能让专家们给批死。

    (注:环评项目简单一些的是表,都是小型的项目。而大型的项目则是需要出甚至几百页的环评报告书,和论文差不多,然后还得请专家专门的来个答辩会,通不过了,还得再来。当然在写书的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大多看关系了。)

    这三天把个朱由校写的是呕心沥血,辛苦不已,其结果也是相当的震撼人心,当把这份报告书交到了工部专业人仕手中的时候,所有接过书的人,当场就是一阵的惊涛骇浪。这字里行间把水库的方方面面全部来了一个包罗万象,无论是农林副渔等等,没有不包括进去的,而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方案,无不是兼顾着彼此,无论是经济开始还是环境保护,都是面面俱到。任何人看了都是绝对泽被后世的方案。而且这不是只字片言,是一本书!

    “皇上圣明!”工部的人是被彻底的震慑到了,如此工程,当然是赚个盆满盂满的大好时机,但如今看到皇上比他们门清的多了又多,虽然没涉及到造价,但一份份工程也都写得是清楚明白,比他们可是专业了许多。

    “诸位爱卿,朕之所以费了三天的时间,著成此书,其目的是以此水库为标杆,在这里做一个样板工程,以供后面全国各地造水库之时,有一些依据。而诸位爱卿,也在以后去指导其它地方建水库之时,或者教导其他工部后进之时,有一个参考依据。诸位可明白吗?”如今的朱由校不仅是工部专门们的皇上,而且可以充当其导师级的存在了,完全可以教导他们了。而把这种环保意识能够在大明给传播下去,那更是朱由校必须要做的。如今的确在污染、破坏环境方面,大明的破坏力还没有到达恐怖的境界,主要是能力不够。朱由校的前世有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古代人不破坏环境,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破坏;而现代人治理不好环境,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不去破坏环境。

    虽然这话听着是有些道理,但事实却非如此,比如朱由校所在的遵化,这里本身就是一片大森林,但因为战争的需要,大量的砍伐树木,已经把这一大片森林砍的差不多了。而撒哈拉曾经也是一片大森林,所以环保工作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是应该的。现在,大明在自己这只蝴蝶的感应之下,很快就会开始进入工业革命,那时候无论是水资源的利用,还是耕地的参加,没必然的会对环境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破坏。所以必须一点点的把环保意识灌输到大明百姓的脑子里,指望着吃不饱的百姓去有环保意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官方先做起来再说吧。

    “臣等遵旨。”

    而有了这个水库设计的总体方案,有了皇上的拍板,终于可以正式开始了。人们的干劲的确很足,这是皇上拿钱,造福自己一方,泽被后世,这样的事当然的又有名又有利的事情。老百姓们当然的举四肢支持了。

    孙承宗也将军校的规划写好了,包括建校的方针、教学的内容、考核制度等等,看得朱由校也是一阵的头大,写得很长,规定的也挺详细,不是看不懂,而是着实无法评价什么。

    “孙老师,朕对这些的确不太熟悉,朕相信老师能处理好此事,京营的西山旧址那里如今就已经空了下来,倒是可以用上了。”

    “老臣多谢皇上信任,西山那处地方的确是不错的。”

    “那孙老师曾准备好了第一批军官培训的名单。”

    “回皇上,大同总督正在整理,而蓟镇已经准备好了,一共一千三百余人,请皇上御揽。”说着孙承宗将阎鸣泰交过来的蓟镇将领名单递了上来。

    “蓟镇总兵候时鹿,”朱由校从宦官手里接了过来名单,翻到了第一页时,第一个竟然是这样一个名字,让他不断的思索着。这个名字给他的相当熟悉的感觉,大人物!朱由校立刻告诉自己,明末时节能够让朱由校一看到名字,就感到熟悉的,当然是来自记忆深处的,当然要么是青史留名的,要么就是《二臣传》里的。想到了这点,朱由校问:“孙老师,这位总兵可否有什么兄弟,叫候时虎或者熊的、豹的?”

    “回皇上,的确有如此,不过候时虎在辽东东宁为官,此时相传已经不见音信了。”孙承宗一惊,怎么皇上还提及此事?要知道蓟镇里候家的势力可是相当大的,候时虎是否投降到了建奴手中,这个问题在与总兵候时鹿交谈之时,也曾经谈及,候时鹿也的确表现出一番的痛惜之情。

    “宣候时鹿晋见吧。”听了这话的朱由校不由的暗中一个冷笑,在明朝堂堂的‘候半朝’,当然是大明的高级jīng英的佼佼者。包括以后《桃花扇》的主人翁,候方域和李香君那凄美的爱情故事那都是候家人。当然现在召见的候时鹿,也是以后‘大清江山侯家创,侯家功高胜过八旗’的最高领导者,大清开国特等功勋,侯时鹿为议政王,大清开国十王之首,子孙后代世袭王爵。其族弟那些龙虎熊豹,也都是大清的战功相当的大功臣。如此人物,怎么可能‘不见音信’?整个大清入关史,就是候家军最风光的历史,当然这个风光正是大明的百姓受难的历史。

    候家是大明的大姓、大族,故在大明有候半朝之说,历史上吴三桂、耿jīng中、左良玉、袁崇焕等均是侯恂、侯时鹿手下副将、偏将。而候恂此人,也是东林党的一员,一生也是起起伏伏,曾经是李自成进běi jīng后,从狱中救出的,也是大明三品官员唯一被李自成看中的人物,但候恂并没有从贼。而是从此隐居了。其子候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也被人改编也了《桃花扇》里。

    候家家族的势力相当的大,包括了大同边兵、蓟镇和辽东,候家军到处都有势力,因为人数众多,将领也多,侯家族人以侯时豹、侯时熊、侯时虎及侯家其他将领侯朝义、侯朝礼、侯朝信、侯忭、侯恒、侯怡、侯忠、侯廉、侯方来、侯方夏、侯方策、侯方度、侯方俊等,便形成了明末一股规模很大的侯家军势力。(未完待续……)

第484章候家投敌

    历史的评价往往忽略某些个汉奸,往往把吴三桂之流列为了第一汉奸,但对候时鹿,却避而不论,朱由校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相比较而言,一些辽将也是举家投了建奴,,清太祖封侯氏兄弟20人为开国元勋,为汉八旗之首,候家的确是其中最大的汉奸家族。相比之下吴三桂耿精忠等人都是相形见拙了。

    所以朱由校才不信孙承宗听来的鬼话呢,什么不知音信,完全是候家为候时虎叛国投敌的一种狡辩。想查出真相来其实很简单,目前一个大汉奸佟养性就是被关起来准备回京审审,问问他不就清楚了?就是不知候时鹿敢否在他的跟前敢如此言话,朱由校都在想,这样一个汉奸家族,是否还有资格活在世上,需要不需要将其彻底的宫刑,以免留后患?

    “臣蓟辽总兵候时鹿,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这时总兵府的大堂上走进来一员将官,长像倒是相貌堂堂,丝毫看不出什么汉奸的模样,朱由校倒是见过几次,但一直没有理会过。

    “候爱卿免礼平身,”

    “谢谢万岁陛下。”

    “候爱卿,朕来问你,你是否有位弟弟叫候时虎的。”朱由校开门见山的回答。

    “回皇上,那是臣之族弟,”侯时鹿一听,立刻是大吃一惊。此事他当然是心知肚明,但知道是知道,问题是皇上为何突然问起这个话来?皇上掌握了什么?再一想,袁可立擒了几千的建奴汉军。肯定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了,否则皇上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来问此事的。想到了此处,不敢信口开河,谨慎的回答着。

    “那爱卿说说,他在何处?”

    “回皇上,辽东被建奴沦陷之后,其就再无音信,不知生死,甚至有传言,其改投了建奴。”候时鹿是一身的冷汗。再也不敢大意。自作聪明的来了一个不打自招。

    朱由校一听,如果自己不知道候氏家谱中的记载,对方是大清建国时的议政王,还真被对方唬住了。但对方的‘何去何从’人生履历。可是清楚的写在了历史之上的。哪里又可能真的忠心大明呢?

    “哦。候爱卿此说,倒让朕要叹大明又失去了一员虎将。不过,候爱卿也无须担心。现在有建奴的汉军被俘了过来,一问可知,来人,将佟养性押了上来。”朱由校面带笑容的说。

    可下边的候时鹿这时可是吓得不轻,候时虎、豺、熊,可都是在建奴那边正当着官呢,而且孙子辈的候振举等人,还奉清太祖之命改建缸窑岭瓦窑琉璃瓦厂,没动国币。兴建沈阳故宫及三陵。

    (侯氏独创的琉璃瓦及督建沈阳故宫等古典建筑,为华夏民族历史写下不朽篇章。侯振举三朝皇封,三朝元老。世袭八世直到清末,统称侯三老爷。皇封家宅半坡琉璃瓦及下马石,海城公园的琉璃影壁均可佐证。振举墓碑沿存,在析木红土岭村侯家隈子。)

    这要是经过佟养性一指认,那这个家中有降将的名声肯定是传出来了,皇上怎么可能放心把军队交给自己呢?虽然说皇上仁慈,可如此情况,候家上下最起码的是要避嫌的。两军战前,一个家族之中,怎么可能可以两边都站着呢?

    正想着呢,佟养性被押了上来。

    “佟养性,朕有个事情要问你,你可要如实的回答。”

    “罪人一定有问必答。”

    “好,朕来问你,你在建奴处可曾认识或者听说过候时虎?”朱由校也没客气,直接的当着众人的面问道。

    “回皇上,认识,而且还有其族人兄弟子侄也是不少。”

    “哦,那你详细说说。”朱由校一听当然如此,戏虐一般的看了看下边还在眼观鼻、鼻观心的一副镇定自若的候时鹿。

    “回皇上,候氏出身木析城,在辽东沦陷之时降了建奴。候时虎当年为大明的授骠骑将军辽东东宁卫都指挥使,诰封武功大夫,候时熊为大明科举武状元,候时豹也是武力超群。其三人均在努尔哈赤手下效力,俱为建奴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子侄候振举,被封世袭琉璃窑拖沙喇哈番,诰封昭武大夫云骑将军,参与设计、建造沈阳大正殿、十王亭等建筑,并在海洲兴建皇瓦厂。另外还有许多的候氏子弟效力与建奴,所以自成体系候家军。”佟养性慢慢的说着。

    “哦,原来如此,下去吧。”朱由校一听果然如此,这个木析城候氏的确是强悍的可以啊。一个姓氏竟然可以敢称军的,历史也不也就是宋杨业杨家军、岳飞岳家军、种世衡种家军、吴玠吴家军、韩世忠韩家军、张俊张家军、刘光世刘家军;到了明可以称家军的也就是戚家军,毛文龙的毛家军也纯属凑数了。他们候家竟然可以称候家军,果然不凡啊。

    “皇上,臣罪该万死,真想不想族弟竟然降了建奴,真是有辱祖宗啊!”候时鹿看到佟养性上堂之时,就知道要坏菜了。这皇上把自己叫了上来,的确是不安好心啊。想想建奴汉军被袁可立擒来不少,抵赖肯定是抵不过去的,所以上前跪下了直言求告。

    “爱卿平身吧,朕相信这里边没有爱卿之事,否则爱卿也不会如此数典忘祖,遗臭万年,甘受万世之唾骂,”朱由校面不改色的说道。

    “多谢皇上信任。”候时鹿装作激动不已的样子又磕磕碰碰的把头往地上亲密无间接触着,然后再敢站了起来,那冷汗早已把后背打的湿湿的,也算是汗流浃背了。

    “不过,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爱卿之族弟如此为建奴效力,爱卿却坐阵蓟镇的确也惹人非议,朕虽然相信爱卿及关内候家所有的将官,但如此敌我两国之中均有候氏族人,也的确无法掩蔽众人的悠悠之口。如此为了爱卿之名声,所以朕想将君臣之谊长远一些。候氏一族,在建奴不灭之时,暂时还是不要为官了,爱卿之见可好?”朱由校恨恨的说着,现在关内候氏并并做出什么通敌的举动,即便是有,那还要等下一步调查核实,所以此时也不便对其下手,但还想在军队里作威作福,那是别想了。(未完待续。。)

    ps:  皇封官位

    --------------------------------------------------------------------------------

    发表日期:2008-7-5

    一世:侯安,明进士出身,钦封资正大夫,山西总兵。

    二世: 时虎,明,钦授骠骑将军辽东东宁卫都指挥使,诰封武功大夫。

    二世:时熊,明,已卯科举武状元,二世;时鹿,时豹明末清初跟随努尔哈赤率侯家军将领为大清朝的开国立下卓越战功,被皇封为王。三世:朝忠,万历皇封一品钦差大臣。四世: 振举,清初钦授世袭琉璃窑拖沙喇哈番,诰封昭武大夫云骑将军。

    五世:英(举长子),钦授总管工部十二厂千丁事务世袭拖沙喇哈番,诰封昭武大夫。

    五世:俨(举三子),例赠昭武大夫。

    五世:训(举四子),钦授中后所左翼佐领,诰封武毅大夫。

第485章远离军政

    “但凭皇上安排,”候时鹿立刻是垂头丧气,本来还想着这次军官培训上,可以名副其实的经历一番后,成为皇上的心腹。蓟镇此次大战打的的确是拿出了水平,守住了建奴的冲击,保住了边墙不失,做为总兵的他来说,当然也是爽气,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但没想到人在家中做,祸从天上来,皇上这明显是针对性相当强的。

    候氏家族在建奴那边的确是混的风生水起,候时鹿当然是知道的,一个家族在建奴和大明两边投资,都买了保险,这样无论如何候家都是赢家,这和买股票时不把鸡蛋放在一个菜篮子里是一个道理,也算是规避风险的一种方法了。但恰恰这种规避是让朱由校无法容忍的。不管有无‘通奸’行为,候家肯定是不能用的,而且必须远离边关、远离官场、远离军队,

    在旁边的孙承宗、袁可立、阎鸣泰都已经看出来了倪端,皇上这是要罢免了候时鹿了,不过这样的理由的确是足够了。通敌之嫌这个理由的确太强大了。而且还是总兵级别的人物,别说以后有什么小动作了,就是仅仅的来个通风报信,大明也受不了啊!

    因为情报的不足,阎鸣泰并不知道此事,甚至连想都没想过候家还有另外的人在建奴那一方当官,而且还混的如此好,达到了这样高的位置。现在他所想到的是自己会不会受到什么牵连。

    “既然如此,候爱卿。将你的族人,从军队里全部带走,去内地吧,朕虽然信你,但与大明整个国家来说,朕不能冒险,所以军队、朝廷、边关城市,均不得出现任何候家相关人员的身影,否则以通敌罪,满门抄家、终生劳役!而叛国投敌的候时虎等人。朕想会在不久的将来。将其抓来,与李永芳这样猪狗不如的东西一样,种在大明的前门,而其家族。朕也会全部的宫刑。将其绝种。候爱卿明白吗?”朱由校仍然还是面带笑容,但说到最后却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咬的死死的。这算是他很压抑自己了,汉奸家族。无论以后是多么的荣光,封了多少官、传了多少代,后世的子孙如何以候时虎为荣,以候时鹿为耀,但都改变不了他们是用汉族同胞的血染经他们的红顶子的事实!改变不了他们判国投敌甘心为建奴效忠的事实!若非现在没有掌握候时鹿的投敌事实,估计对候家的惩罚,绝不是仅仅的丢官那样简单了。

    整个大堂里,没有一个人说话,皇上如此恶毒的话还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这龙颜大怒到了什么程度了。绝种?这是皇上对待那些有罪过的蒙古人的,现在还都用结扎了,但对候家,仍然用了宫刑这种传统工艺。这种恨到底到了什么概念,大家当然是可想而知的。

    而当事人候时鹿听着这话,直接的软、抖成了一团,这哪里是什么信任不信任的问题,分别就是深仇大恨啊。候家因为皇上的这一段话,肯定是完了。官场、军队、边关,连沾一下都不让,彻底的就是不分是候家的什么人,只要是候家的一概趋离。这等于是让候家永世不得为官啊!

    而且皇上对于关外候家那种忿恨,候时鹿也不敢以天高皇帝远来庆幸了。喜峰口一战,已经把皇上亲军的战斗力已经远超建奴的事实确凿的表现出来。收复辽东,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再说了,皇上的主力是些什么人训练出来的?那都是杂役、行政人员,而现在再加上三万六千蓟镇边兵,训练一个冬季,那战斗力肯定会比净军、锦衣卫还要强,对付建奴还有什么疑问,那候时虎等除了一死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好路子可走了。听到这里急忙的来跪下谢恩。

    “候爱卿,为了大明的军事秘密不会外泄,请警告你的族人,即日起,候氏家族不得与军队任何人有任何的联系,虽然以图谋盗窃军事机密处之,候家也会受到朕刚才所说的惩罚,而与之联系的,也会以此罪被罚。候爱卿,朕虽然相信候家是知道忠于大明的,但为免得他人借此生事,所以朕特此交待,既然离开了,就是离的干干净净,不得有任何的牵连,或者的话,外人又如何作想?所以为了保全候氏全族的声誉,只有如此了,这是朕为了候氏想出的办法,朕对候氏也算是仁至义尽了。候爱卿一定要把朕定的事情警告族人,万勿自误!”

    这还是皇上吗、不是鬼上身吧?怎么能对下面的将领如此的苛刻?旁边的孙承宗都看不下去了,这都怎么了?太奇怪了,但凡要是朱由校再弱势一点,孙承宗真能摆起自己老师的身份提醒他一下。但现在话都说到了这种份上,龙颜大怒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这只能是赤果果的仇恨才能如此。但孙承宗估计,今天可能是皇上来三里屯之后,第一次看到候时鹿这个名字,否则的话,这种情绪早就爆发了。

    “臣遵旨。”候时鹿听着皇上和颜悦色的表情,听着铿锵有力的声音,但仔细的品着这话的内容,他听出了皇上对自己以及能不管是关内还是关外的候低家族,都充满了憎恨、恹恶。‘仁至义尽’?这样的处理就是皇上的仁至义尽,候时鹿清晰感到皇上这是努力的在压抑着他的仇视之情,虽然不知道这种对候氏的敌意从何而来,但肯定是有一种除恶务尽的感觉在里面的。

    “好,尽快吧。”

    “臣告退。”候时鹿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总督府大堂的,这种打击的确太大了。

    “皇上,感问为何龙颜大怒呢?是否有什么事情?”孙承宗看着候时鹿离去,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问了出来说

    “孙老师稍安勿躁,个中事由明言人都能看得明白,候时鹿所在的家族是一个汉奸家族,这个事实是毋容置疑的,对吗?”

    “是的,皇上。”

    “朕怀疑候时鹿对此事是明知的,也在后面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怀疑虽然没有证据,但也是人之常情,大明候和建奴候之间,是否有联系,朕不知道,这得未来抓到了建奴候调查才是。所以朕并没有对候家处罚什么。只是让他们罢官、别军而已。候总兵以及下面候氏的将领太多了,一旦来个叛变,又是辽东第二了,明白了吗孙老师?”

    “皇上,臣没有异议。”这话一听,孙承宗立刻噤若寒蝉,这样的保证谁敢给候家去做一个去?问题是他们家已经有为数不少的汉奸了,谁又能保证他候时鹿就不能叛变?

    “回皇上,臣有一言启奏。”这时阎鸣泰也过来凑热闹说。

    “阎爱卿请讲。”朱由校一愣,难不成阎鸣泰过来求情?

    “回皇上,皇上既然有疑候时鹿或者其族人有可能与建奴候氏相勾结,在这里展开调查岂不更好吗?”阎鸣泰这时候不理什么雪中送炭还是落井下石了,若真查出来候有鹿和建奴候氏一直有联系,那可就不是什么怀疑的问题了,那是绝对的通敌。而自己的手下通敌之罪,自己这个当领导的却不知道,这是一个大笑话了。首先得把自己从嫌疑犯之中择出来再说。所以阎鸣泰说。

    “那爱卿去简单的调查一下吧。记住,只能查候氏的核心子弟,其他的就不要动了。”这还真是困了来个枕头,朱由校正想着息事宁人呢。没想到这又峰回路转了。

    此事很快的就在蓟镇的位置上刮起了一股大风波,有的很惊奇候家的那一半在建奴处投降了,对候家投去了鄙视的目光,现在大明最被人厌恶的第一种人,就是汉奸,而候家却是这里面的大家族汉奸,受到了建奴如此的重视,却还在这里担任着总兵、各级将领,这怎么能让人心服呢?

    有的则力挺候家,更何况是候时鹿刚刚带领着蓟镇边兵打退了建奴那一夜的入侵,皇上如此做太刻薄寡恩了,这批支持着有的是侯家军的家丁,有的是侯家的受益者等等。

    不管外面是如何吵杂,候时鹿都在紧急的通知着所有他知道的族人,让他们麻利的收拾东西走人,边关是没法呆下去了,皇上的话摞的相当重了,还是紧急的走吧。

    候家的人的确是多了一些,小千人的候姓子弟兵,还有一些是从蓟镇铁血队里被抽出来的。说实话,官位高的人才知道候时虎的事情,级别不够的,目前还没有这个资格,他们只是盲目的听从着而已。

    不官候家人闻此惊慌失措的噩耗,是什么样的反应,但圣旨却是必需要遵的,而且候时鹿说了,皇上那边一点转弯的余地都没有,因为对汉奸的痛恨,皇上把候氏赶出军队、朝廷、边关,这已经算是让步了。

    而此时的蓟镇总督府也开始调查核实所有的候姓族人,目的很简单,有无通敌,这个敌其实就是建奴候氏。许多的候氏成员,一个个义愤填膺,心里委屈的快要死了,而一些则相当的担心起来。(未完待续。。)

第486章班师回朝

    候家这股风从三里屯刮起来了,一直刮到了京城,无论在朝的还是在野的,只要是和候时鹿一个家族的,基本都有所涉及。但姓候的势力在大明的确相当的大,但那只是姓候的,许多人之间根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天已经越来越冷了,留在蓟镇一点意义都没有了,因为事情基本处理完了,赈灾活动进行的很顺利,灾民们的钱、粮、衣服、生活用具等,许多事情用轻松的也就搞定了。十万余人,现在都在水库的工地上,热火朝天的工作着。

    近四万蓟镇铁血队也在不断的训练着,他们还没有神弩,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李德全主持的万人已经分出了一半去造燧发枪了,目前的一天也就是一千五百之左右的产量,反倒是燧发枪已经从生手向熟练工人转变,开始了每天七百只燧发枪的产量。所以想完全配套上,还得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还不包括那二万多大同精忠队的。

    孙承宗布局着大明军校的建设思路,现在蓟镇的精兵已经全部落入了蓟镇铁血队。而趁势也把不许将官蓄养家丁的制度在蓟镇和大同颁布了,孙承宗在皇上的几只亲军之中,除白杆兵、天雄兵之外,均有所接触,他们的战斗力相当的强悍,并没有家丁的存在。所以在大明家丁横行的情况之下,在两个边镇里,做为一个试点,先行推广。

    所以,朱由校先把袁可立派回了莱登。一是去招募水师,二是把宋应星解放出来,不能一直扔到莱登当苦力吧。而自己则真正的到班师还朝。

    十月二十七日,在万众嘱目之中,朱由校回到了京城,因为大明讲究,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

    皇上得胜还朝,这可是全北京最大的事情了。所以多少的百姓、官员等等。都是挤着迎接皇上。百姓们是自发的行为,因为他们都是皇上所有制度的受益者,为了表示尊敬,这不越迎越远。都恨不能到了通州去。这种行为弄得朝廷相当没有面子。这帮人太没规矩了。搞得他们也不断的向前去迎接。

    走的时候是如此的冷清清,回来的时候又是如此的热闹闹,还真有点意思。净军、锦衣卫们。一个个都趾高气扬的,回到京城,都有一种锦衣还乡的感觉了。接受一下百姓们的追捧,当然让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朱由校不太喜欢这种大场面,没事干点什么不好,这劳民伤财的搞形势,把时间用在这迎来送往的,没什么意思。但该亲民的时候还得亲,谁让自己现在是大明的首脑来着。

    乾清宫,走了几个月了,终于回来了。还好,没丢什么脸,蒙古、建奴都被打的大败,流星赶月的回来了。挺着大肚子的容妃,和皇上开始谈论着思念之情。

    十月二十八日,徐光启前来拜见,先是谈及了求极宫和工部的许多事宜。求极宫现在的科研部门都有着自己的小成果了,但就是孙元化的大炮还是等了再等,不断的研究、试验再试验,的确是不容易。而求极宫里的教育工作也上了轨道,从各地不断的招着人手。

    而工部的工作重点,主要是路,因为皇上玩的政务公开,让工部审批部门有了相当大的收敛,现在皇上的重点工程又开辟了一个水库。大家都忙了一些。

    很快的,这些都说完了,没什么新鲜的,但是徐光启却又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皇上招见一下李之藻。

    李之藻和徐光启是好友,同时两人也都是科学家,也都是天主教教徒,是天主教在大明传教的三柱石。不过徐光启已经改邪归正了,但李之藻仍然是痴心不改。这次李之藻和徐光启因为世间到底存在不存在上帝,两人争论了起来。为了信仰危机,两位好友几乎是翻了脸。但很显然两人彼此均没有说服对方,但李之藻的要求就是让徐光启帮着求见皇上一次,因为事关天主教在大明的生存问题,这可绝非小事。徐光启看在老朋友的份上,这不请求皇上见一下李之藻,给皇上说完之后,也是满面通红。

    “徐爱卿,朕可以见一次李之藻,他们天主教的这些传教士或者在中国发展的你们几个信徒,实话实说,人品都是不错的,人来了吗?”朱由校无可无不可的说着,对于天主教的态度,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改变。

    “回皇上,李之藻在午门外候着呢?”

    “传吧。”

    、、、、、、、

    “草民、、、、、、”李之藻激动的到了乾清宫,这次他准备的很充分。

    “李之藻,受徐爱卿的求肯,朕见你一面,说说所为何事?”

    “皇上,草民斗胆请皇上,重新考虑撤回拒绝天主教来大明传教的圣旨,”李之藻,没想到皇上会如此的直截了当,真奔主题,急忙也不敢绕圈子的说。

    “理由?”

    “回皇上,传教仕们,从西方带来了许多知识,是大明不具备的,比如造佛郎机炮的那些知识,历法的,数学的、物理的等等,若拒绝了他们,大明就会少了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他们在这些知识方面已经领先大明了。”李之藻没用什么别的理由,第一条就是皇上目前比较注重的知识来企图打动皇上。

    “李之藻,大明需要对外交流,这点是肯定的,但那是经济、知识、文化等等的交流,朕是欢迎的。但并不是这些知识已经被白人领先。这点你错了,大明的知识浩如烟海,并非洋人几年、几十年能赶上来的,如你所说的那些知识,在大明的求极宫都有,比他们的更先进。若你有朝一日,能够脱离了那上帝、耶稣,可以去求极宫好好看看。”笑话,凭着朱由校的记忆所写的求极宫教材,怎么说也是初中以上的水平。现在的欧洲哪里有如此水平。(未完待续。。)

第487章水土不服

    朱由校的话,是李之藻所没有想到的,求极宫的事情他当然知道,在他看来,那就是一个喊出‘上下求索’‘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口号的一个‘国子监’而已。但想要接着了解一下,再深入的东西,却被锦衣卫拦住了,理由很简单,求极宫是大明的机密所在,事涉军事机密。而军事机密中的神弩机密,让锦衣卫一次损失了三十多人,这岂是一帮外国人或者外国人教徒能有所涉及的?

    在李之藻看来,虽然外国的月亮并不是圆的,但他们的东西的确是值得学习的。不过皇上却无视这种知识,让他感到了,这种态度是危险的,一个国家如果连承认自己的短处的勇气都没有,那是一种严重的不负责任。最起码红衣大炮,是买人家国外的吧?

    “皇上,草民斗胆请皇上在了解了洋人那些知识之后,再行定论。他们的知识,让他们可以远涉万里重洋,可以造出航行如此之远的船舶;更可以造出红衣大炮这种射程、威力都如此巨大的武器,若大明仍然以泱泱大国自居,一直固步自封,而断了交流学习那样只会让大明在这些知识方面和那些洋人越离越远。草民与徐尚书都曾经在那里学习过,故草民请皇上万勿如此轻视。”

    “嗯,李之藻你的见解的确不凡,在大明能看到如此境界的,恐怕就你和徐爱卿等人了。洋人们在数学、物理、天文历法等方面,的确有可取之处。这点朕没有丝毫的否认,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这是一个国家必须要面对的,而整天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是自欺欺人。若在科技上也一直的闭关锁国,那样的确是错误的、不可取的。但你这里面有些误会,朕的意思是,这些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目前大明比他们只强不差。他们所掌握的还远远差与大明。比如徐爱卿所学到的数学、几何等知识。相较求极宫目前传授的知识,应该比大明低了一个或者二个层次,目前而言,这种交流的迫切性还不高。若以天主教与交流而言。两害相权取其轻。朕选择的是拒绝。”

    朱由校看了看李之藻,发现后者相当的吃惊,接着说。“更有一点,你也无须偷换概念,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和与天主教的交流,是两回事。朕当然需要大明去交流,但那是与这些国家的交流,而非天主教。天主教那里的教宗可以控制、影响这些国家的国王的登基、国策,这实在是朕无法接受的。天主教教宗若想与大明交流,只有一条,不能在大明传教,朕甚至可以将其当做一个政体、国体看。但传教,将视为对大明的宗教侵略,天主教可以以异教徒等对待其它的小国家,但想左右大明,这肯定是不可能的,这个关系你做为大明人可要搞明白了。”

    李之藻的话的确是进步的,按着他的观点如果一直如此下去,中国开眼看世界,增进和世界科技的结轨,最起码的不会被世界所抛弃,这种思想可比被洋人打的无还手之力后的清朝,有一些人提出的师夷之技以制夷,要强的多了,也及时的多了。

    但传教的目的是什么?传教目的说神圣点就是将福音带给他国人民,但真实情况呢?

    如果要交流的话,朱由校当然的会选择西方的国家,比如英国、法国等国的皇室,他们代表着国家,而教廷却影响着他们,用宗教捆绑着他们,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振之,(李之藻字)皇上所传授的知识,比利玛窦等所知已经高了许多的层次,碍于皇上禁止对别国传授,故一直均无提及。”徐光启这时对李之藻解释说。

    “皇上见解的确超凡入圣,知识更是学贯古今中西,草民只能用佩服两字形容了。但皇上不知如何对天主教是如此的戒备森严?天主教和佛教均为外国宗教,为何皇上仅以神肤色的不同而认定了天主教不适合在大明发展呢?或者天主教并没有给大明带来一点点的负面影响,他们每个传教士都在或多或少的在大明办着许许多多的善事,并将上帝的福音带到大明来。皇上如此,是否太过武断了。”李之藻对于天主教那是相当的忠诚的,想想看,连父母的葬礼他都能搞成天主教的,可见忠诚到了什么程度了。所以说出了类似大不敬的话来。

    “因为天主教并不适合大明,”面对着如此,朱由校奇葩的没有生气,仍然语气平和的说着。在他看来只是正常的谈话而已,没有什么不同。更何况,刚才李之藻的见解,的确代表着先进士大夫。

    “不适合?还请皇上明示。”李之藻一愣,没想到皇上没有发怒,反而如此说。

    “朕谈到了人类的起源问题,大明是以女娲娘娘造人说,而天主教则是上帝造人,那人类的始祖就出现了两个,一是女娲娘娘,二是上帝。那大明人应该信谁的?难道去信造了白人的上帝而不是造了泥人的黄色人种的女娲娘娘?这是第一个不适合,祖宗的不适。”朱由校有点戏弄心里的说着。

    “回皇上,《圣经》上已经注明了,黄种人是‘闪’的后裔,闪当时离开了欧洲到了亚洲,”李之藻咬着牙说了这话。

    “李之藻,去查一下时间,闪出现的时间里,那时是我中华的何朝代,这种无稽之谈,也不要拿出来了。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强行的拿过来一人过来当我们的祖宗,这样的事洋人拿着自己的圣经说事也就算了,但李之藻你做为一个大明人,却如此人云亦云,可真是数典忘祖了,你自己认白人当个祖宗,这点是你的自由,却还要把整个大明人的祖宗都否认掉了,可真是孝顺!身为汉人,一个人硬是过来自认祖宗,不仅仅肤色不同、语系不同,时间不对,这些你不仅仅的不去反驳,还到处的传播,你的脑子呢?老子化胡说没学过吗?这是在骂整个中国,岂有此理!”朱由校的确生气的说,这种被强认祖宗的话,一个中国人竟然能信,真是脑子进了大粪了。

    “皇上息怒,草民惶恐”这一条李之藻当然也是不太信的,一个民族拿着自己的传说来到另一个民族说事,这的确是太说不过去了。现在被皇上抓住了,发了一通的火,也的确有些不自在。

    “朕再来问你,你刚才对朕是三拜九叩,对朕口呼‘万岁’,这种礼节,天主教许可吗?每年祭孔典礼及丧葬祭拜之仪,对孔子称之为‘圣’人,甚至是祭拜祖先牌位之典礼及举行其它祀祖仪式,这些天主教许可吗?”平复了一下情绪,朱由校接连的问道。问这个不是没有目的的,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时候,的确遇到了这些问题,这是和天主教之教义:绝对禁止敬拜偶像及举行其它祭典,相冲突的。就是传教的第一个利玛窦,也不得不把自己当做了‘西儒’来打进了中国的土大夫圈里,开始了中国式的特色传教,把这些问题极大的忽视了。

    但其死后,就有传教仕把这些严重和教义不符的交给了罗马教廷,教廷对这些一直反复着,最终到了康熙年间还在矛盾着,一是禁止,二是向中国的‘旧传统’低头,只要不妨碍教徒的根本信仰,可以参加祭孔。而其他的却没有解决,直到朱由校的前世。

    听了这些话之后,李之藻大为惊奇,因为这正是众传教仕的矛盾之处,以前是听利玛窦的,但现在却得听‘龙华民’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意见,甚至是要彻底的杜绝此类和教义违背的事件,把利玛窦的一切完全的推翻。但皇上这话又如何作答?明摆着,皇上都说天主教不适合在大明了,若再把教义搬了出来,说不可以。那不明摆着同意了皇上的说法吗?若睁着眼睛说瞎话,那肯定是欺君了。这还真把李之藻难为死了。

    “朕知道你不好回答,因为罗马教廷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回复,你更没有没法回答。朕以前说过,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祖先,都有自己的图腾,在白人的眼里,他们的祖先就是那七日可以造人的上帝。而在中华民族眼里,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里,汉人的祖先就是伏羲女娲,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孕育了我们炎黄子孙。他们的传说里有无所不能的上帝、有着天国;而我们则有着三皇五帝,有着天宫,有着玉帝,有着三清教主等等。这些神话都是寄托着对先人的追思,和对图腾的崇拜。丢弃了自己的祖宗,而去崇拜别人的祖宗、崇拜别人的图腾,那是数典忘祖,是不孝。无论是你去信上帝还是他的儿子耶稣,或者是印度的佛,都是一样的,李之藻,朕是见你见识不凡,不想让你误入岐途,方如此解释,好自为之。”(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63/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作者:梦难成所写的《大明二十四监》为转载作品,大明二十四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二十四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二十四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二十四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二十四监介绍:
重生,主角朱由校,穿越后重用二十四监,创办各种实体赚钱以免天下农税;组净军、练锦衣卫;解散天下明军、建新军;以驿站建光报系统、交通、邮政;压水井抗冰河;建求极宫,求万物真谛;保护环境、治理沙漠;保护发展儒家等中国文化,造留声机,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对世家加以引导发展使其传承更加的久远;收复朝鲜、日本等地以宦官和结扎为怀疑政策;利用党争和明朝宗室众多,改明朝君主制为皇上选举制,各个亲王等均有利用当选皇上,五年一届;建白令跨海大桥联通北美;联合英法德等国家共同研究科技,但立足的是保护资源、环境,提前开创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 本书已A签,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点击、投票,梦难成感激涕零。大明二十四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二十四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