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大明二十四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二十四监全文阅读

作者:梦难成     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     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63章腊八节日

    十二月八日,这一日是大明传统的腊八节,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是中国相当古老的节日,是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也不知道到底是如何转化的,因为在夏代时,就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成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一直有“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而“佛成道节”。是说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

    按照宫廷的习俗,在这一天皇上要向文武百官赏赐宫内煮的腊八粥,其用料自然十分讲究。宦官宫女们,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因为皇上被刺,紧张了一段时间的宫廷,今天又焕发出更大的热情。无论是宦官还是宫女都一个个脸上带着笑容的忙碌开来,喜迎佳节。

    所以今日虽然不是早朝日,宫里也是显得热闹。史可法这一天又被召到了宫里,先是跟着大臣们一起接受了皇上赐的腊八粥,提前感受一下大臣们的待遇,真是有些受宠苦惊。同时也见到了传说中的宋应星,这位坐着火箭向上高飞的神人。不过因为没有中过进士,史可法对着宋应星打在心内有点一丝的优越感。

    朱由校这个时节并不是只记挂着朝臣,张海山现在已经没有了生命之忧,但没有假腿,这辈子就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早就吩咐人给他及其家人送去腊八粥,以示圣眷。功高不过救驾,人家用腿换了自己的命,这个恩朱由校当永记一生,他可是对什么因为自己地位高,别人就得心甘情愿的为其赴汤蹈火而无动与衷。

    敬天敬祖之后,皇上又将远在西北以及在山海关一线的亲军将士,表达了一番敬意,当然早早的也让皇商们负责让将士们给筹备好他们的腊八节了。

    结束了八宝粥的赐予活动之后,朱由校留着自己的参谋们一起乾清宫。今天可是要商讨对辽东的战略了,本来制订的计划因为八牛弩的出现,不得不有所改变了。

    “宪之,来见过孙老师。”当着参谋们的面,朱由校隆重推出了史可法。

    “学生史可法,久慕大名,拜见孙老师。”史可法在孙承宗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并叫了孙老师,而不是其它称谓。

    孙承宗一愣,不明白皇上这是何意,当然客气的寒喧着。

    “孙老师,这位是史可法,为朕很是看重之人,以前师从左光斗,如今春闱在即,朕请你教导一番,春闱之后还要跟着你好好的学习一下万人敌的本事。”这等于是给介绍老师了,孙承宗那学问可是大多了,榜眼的位置可不是白白得来的。史可法的老师左光斗与其相比可是差的太多了,三甲的赐同进士,与三鼎甲之二的榜眼的水平相比,基本没有可比性。指导一下史可法完全没有问题。

    “左光斗的弟子?”对于左光斗的遭遇,孙承宗当然是知之甚详的,若不是自己这个皇上徒弟及时的把自己赶出了朝廷,当然的情况自己也不一定能讨得好去。但政治斗争的残忍就是如此,败了就是败了。皇上倒也大度,看着已经胜券在握,先是保了黄尊素,后又在宫变当中,留了叶向高、**星一命,如今正用着皇尊素搞全民教育,可谓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现在整个朝廷谁不以其马首是瞻。堂堂正正的把左光斗的徒弟带了过来,再行栽培、提拔,大为唯才是举的意思,完全不怕他们卷土重来,足见大气。

    “皇上旨意,老臣理当惟命是从,欣然受之。”孙承宗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在他的眼里并没有党字之说,但越往后越变样了。倒是皇上这边行的正站的直,发自公心的量才为用,让人佩服无比。而且他所看中、挖掘出业的人才,可是相当有见地的。别人不说,就说这阎应元,只是一不入流的小吏,但却正是这样的小吏,却能在在西北战场之上,奇葩异彩的表现战争的艺术,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现在河套地区并没有因为他的征伐而一蹴而就,那些部落就是给其不断的玩着捉迷藏,但谁都知道,那里并不是一个能玩几年捉迷藏的地方,因为部落想生存下去,就得靠着牧场让牛羊马都安静的长大,今年还可以捉迷藏,明年、后年呢?所以阎应元立下不世之功的已经成为了必然。而其他人等如卢象升表现出来的能力那就更不要说了,虽然没有阎应元如此的灿烂,但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兵如神的典范人物了。(未完待续。。)

第564章对付远程

    只是自己的另一个徒弟袁崇焕从二品大员,被皇上硬生生的给贬到了卢象生手下当学生,这让孙承宗多多少少的有些尴尬,虽然袁崇焕每次来信都表示学的是心甘情愿,但一个封疆大吏,高官显贵,却给一个不及而立之年的四品知府去当学生,让他这个老师情何以堪?现在又送来了一位东林遗徒,这算是从头再来,给自己一个补偿吗?

    他又哪里知道,小校校是无比的单纯,看中了史可法完全是个人崇拜的原因,那让人为之热血沸腾的烈士印象,是多么的让人着迷。反而与本身的才略并没有多大的关系,相反朱由校对史阁部的政治还是军事才能是稍稍的打着问号的。更何况,他所有的战斗眼光还只局限在传统的冷兵器对撞之中,层次相对低了许多。而现在的大明很快就会全布变成火枪为主,汽油为辅、火炮准备的战斗状态,与其所学的出入肯定是差之甚远。所以他需要史可法去学习,无论是弃笔从戎也好,文治天下也罢,都要去系统的去学习。

    史可法当然是欣然接受皇上的安排了,虽然皇上安排自己学习学习还是学习,但能‘指婚’一样的给指定一位如此德高望众才学八斗的榜眼当作师父,此等机遇却是可遇不可求的。至于是不是有点对不起恩师左光斗,那当然不可能了。要知道虽然他们是师生关系,但这种师生并非平常意思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只是座师,是举人、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而已。而现在皇上给史可法指定的,可是授业恩师,按着孙承宗这个年纪,史可法基本上就算是关门弟子了。和左光斗的师生关系,完全是没法比的。

    这边把史可法的拜师仪式搞完,开始了今日的正题。

    “诸位,朕听到不少歌功颂德的话,说朕如此的神武,将建奴、蒙古、鞑靼打的是溃不成军。但朕这里要说。这并不是朕有什么能耐。英明神武,而是这些野蛮民族,他们太弱,给了朕最好的衬托而已。”

    朱由校说完这话。下边的众参谋感觉皇上说的有趣。不由的都嘿嘿的笑了。

    “但战争是推动文明的一种最快的途径。因为大明在改变,若建奴不是笨到家的话,肯定也会有所改变。”朱由校这话说的也是由衷之言。建奴对于军备建设的认识上当然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我国士卒初有几何?因娴于骑射,所以野战则克,攻城则取天下,咸称我兵曰立则不动摇,进则不回顾,威名震慑,莫与争锋。’就这样清朝把能够入关中原的功劳放在了骑射之上,所以一直sb一样的以骑射为国本,将中国彻底陷与了落后,直到被西方列强打的老老实实的,又是磕头又是赔银子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面。但现在的建奴处在了上升期,为了攻打大明,或者是为了抵挡住大明的攻击,肯定不会象后面那帮sb一样的清朝皇帝一样不知道好歹的还守着不变的。火枪这东西限于国力,他们一时造不出来是必然的,但八牛弩这种东西,他们得了,肯定会如获至宝的。

    “所以建奴方军事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八牛弩已经给诸位演示过了,这种东西因为侯家拥有,现在侯家已经畏罪潜逃,若不出意料的话,他们的目的地肯定就是辽东,到了那里寻找他们的族人侯时虎,所以八牛弩势必会得到建奴的重视并装备全军。八牛弩与阻击弩的孰优孰劣当然也是一目了然的,但那只是数据上的优劣,掌握战斗的却是人。所以诸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抵制建奴使用八牛弩,这才是今日之课题。因为在没有八牛弩之前,朕制订的计划是开春之时,由赵率教率蓟州铁血队出兵关外,彻底的斩断辽西地区,与何可纲从归化城向东的大同精忠队会合,以达到控制辽西地区的战略目的。因为那时建奴方并没有远程武器,所以仅靠着神弩、竖盾,并佐以火枪,就足以战而胜之,并不会有什么战斗伤亡的危险。但现在对方将会在此会战中出现八牛弩,所以改变、调整战略战术是相当必要的,请大家接合辽西地区的地形来重新制定战争规划。”

    朱由校的开场白把这次会议的基本目的说的很清楚,并时不时的眼光看向史可法,意思已经相当的明显,这是为了给史可法介绍的。

    这是史可法第一次接触军务,完全没有一点的经验,看着大家围着一张大地图旁边,听着皇上说的话,是如此的新鲜。皇上的雄才伟略如来自哪里?当然是对外的民事能力。从皇上这半年为的功绩,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所以这一点史可法是打心眼里万分的佩服。阻击弩和八牛弩这两种武器虽然听说过,但对于他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阻击弩现在是大明最高级别的秘密之一,而八牛弩已经淡出了战争,只能在书上看到。

    “皇上,老臣得知了八牛弩会被建奴所用之后,与众参谋一起研讨了一下。感觉阻击弩压制八牛弩是肯定的,如果是堂堂正正的打,无论是从射程、射速、精准等方面,都远超八牛弩,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建奴采取掩护物,比如在城墙上开一处射击口,出其不意的射击我亲军竖盾,那必然是要造成一定的伤亡。或者是在夜间,建奴利用此来偷袭的话,也会起到相同的效果。当然在战斗中还有许多的方式,可以让阻击弩找不到目标,让其对亲军受到伤害。因此老臣认为,建奴那边不可再象以往可能有恃无恐的去进攻了,除非皇上能忍受亲军有所损失。”孙承宗无奈的说着,这个问题的确让人头疼,因为皇上最不喜欢玩的就是伤敌一千自损三百的勾当,这一点孙承宗当然了解。阻击弩的制造是相当复杂的,建奴拿过去图纸,也是没有办法去造,但八牛弩倒没有这方面的顾忌。只要有木头、牛筋,建奴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虽然这东西上一次弦就得三十人来动作,但战场之上那是提高上那弦的,亲军一方不具有快速移动能力,如果阻击弩不能提前压制住,那亲军只能干挺着被射。压制两字说真正简单,但设想若建奴把射击口都挡住,只在发射的时候拿开,凭什么压制?

    孙承宗说的对,接着参谋部的人也都发表了个人的见解,认为如何制造、装备八牛弩决定权是掌握在建奴的手中,建议皇上无须在意,打仗没有不死人的,只要死得其所,就是重于泰山,是大明的忠烈之士。而自古以没战争没有不死人的,况且八牛弩的上弦操作是如此之慢,敌人若依靠着这一种武器,只会是取死之道。举的例子就是宋朝早就有床子弩,但结果还不是被蒙古给灭了。所以战争要从大局着眼,只看战争的结果就可以了。

    计划不如变化快,孙承宗所说的损失二字,是朱由校不愿意接受的,参谋们所言的当然也是战争的正常不能再正常之事了。但朱由校不能接受,仅仅是阎应元带着天应军来了那一次损失,就把自己弄的心里相当的不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成千上万人的牺牲,对朱由校来说太残忍了。

    不谈什么慈不掌兵这种冷酷的话,拿着大明的高贵血脉,去换那低能的建奴人的命,这肯定不是等价的。不值啊,把心眼里,朱由校一直就把建奴与倭奴直接的等同,虽然自己是生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时代,但那是建奴经过了三百多年的进化,并且伴随着汉族的血泪史所催生的,才把他们那一身的野蛮给洗去了一点。

    “孙老师,若朕放弃以前驱狼逐虎之计,放弃出兵哈密卫,开春就全力消灭建奴,如何?”朱由校想了想,最后努力的下定决心说。就算是建奴有了八牛弩的制造方法,一时也造不了许多,如果放任不管,一年之后,那就不好说能造出来多少台了,辽东就是木头多,牛也比大明内地多了不少,所以现在被压着打的建奴,估计肯定会举国建造八牛弩,不谈进攻大明,他们已经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了。就谈防御也肯定是这样的结果,那样收复辽东,将会很难很难。所以朱由校这几天想的就是暂停西北的计划全力攻击辽东。

    以前的计划是为了吞并朝鲜,所以就算是喜峰口大胜,朱由校都没有想着接着进攻。现在朝鲜已经与建奴占据,并达成了‘兄弟之邦’,所以也算是出师有名了。下面想着让朝鲜与建奴共建水师,然后将其挤到海里,‘引导’他们打倭寇的心思也就没办再提了。还是快刀斩乱麻来的好。至于打倭寇的的理由,以后再说吧,套句nb的话,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日天。(未完待续。。)

    ps:  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特别感谢这几天打赏的,看着让人高兴,还有帮着我说话的林琳璇书友,说的太好了,从一开始梦难成就没认为自己写的书有好字一说,第一本书,不足之处太多了。但第一给读者保证的是一定完本,当然这里的完本可不是虎头蛇尾的那种,梦难成自己也喜欢看书,的确也遇到过那种‘急刹车’的,让人看了不爽的。这点职业道德梦难成还有。第二保证是尽力去写。一百六十多万字了,说简单挺简单,但说起来码字的痛苦,却不足外人道哉。

    好了,看着咱们善良的小校校高兴,大家就接着捧场。

    感谢大家,发自内心的。

第565章战前准备

    “皇上此策当然可行,不过还得从长计宜。特别是皇上在西北订的如山的物质,以及正在路上源源不断运送的物质?”孙承宗对于出兵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多大的抵触情绪了,毕竟出兵河套、出兵喜峰口,给了他无穷的自信。不过听了皇上的话还是让他吃了一小惊,战争不是一个大侠去去单打独斗,而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筹备。先前是为了剑指哈密,结果这段时间为了这个战略目的,而不断的往西北的嘉峪关处运送了各种战略物质,因为哈密地面太远了,而且地域广大,征战的时间肯定是相当长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谁都知道,所以提前送运到二千里外的边关。虽然这些东西都是皇商们负责的,但皇上出的价钱可是相当的高。那数字看着都让孙承宗心疼,要知道孙承宗一年之前,还在内阁之时,对于大明朝廷那让人难以启齿的财政窘迫可是知之甚详感受颇深的,说一声穷怕了也是不足为过,几十万两的白银,那可是相当于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了。

    “物质方面粮草可以让皇商们就地消化,正在运的也接着运。毕竟西北粮食的缺口太相当的大,放到那里以备不时之需,赈济百姓也是好的。而战略物质先行贮存起来。”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让朱由校没有什么多大的反对,东西在皇商的手里,不是在官吏手中,倒不虞有什么贪污之说。让他们直接在西北开个大粮仓就是,自己再相应对给他们补偿一些损失就是。如果说西北之征不一定能够见到什么可期的快速利益的话,辽东可不一样了。建奴们因为自己的蠢昧,把好好的辽东粮仓给彻底的毁了,但那是荒芜,是人为的离去才导致的,但沃野万里的耕地却是改变不了的。一旦东征建奴成功,把哪里改成了大粮仓,对于解决大明缺粮问题将会是一个相当好的手段。

    现在宋应星推荐的涂绍煃已经在研究‘化肥’了,当然没有个几年的时间。想有所收获那是不可能的。而在朱由校的鼓励之下。徐光启对于土豆、玉米等作物的品种改良还要不断的进行着。但这个东西的时间可能更长一些。目前大明的粮食还是不够吃的,产量的不足,只能靠增加耕地面积来解决了。辽东战略恰恰符合这样的特征,所以打这场仗越是提前。越有好处。朱由校越想越觉得为了一个虚名。把这个征东计划无限的推迟。是最大的错误。

    “皇上,那些物质所要支付的款项是几十万两白银!是不是太浪费了?”孙承宗对皇上败家子的行径大为不满,虽然这钱是皇上一手一脚赚出来的。但也不能如此的浪费啊。

    “不算浪费,孙老师,西北缺粮这个问题恐怕还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有所缓解,所以以后,朕还会不断的往那里运粮。现在地方的官府都在以工代赈,边修路边放粮。西北那边更是如此。说句有多少粮就能招多少工人这话虽然大了点,但虽不中亦不远亦。而尽快的把路修好,恰恰又能让粮食运输更加的快捷,所以朕的这批粮食,基本上可以说是进入了更好的良性循环,所以并不算是浪费。至于钱财上的靡费,倒无需要考虑在内,因为朕就算是赚再多的钱,其目的就是为了我大明子民能够丰衣足食,这样的钱花出去才是物有所值,否则那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朱由校这话说的大了一点,把自己的高度提升了不少。但对于开了一家可以发行货币的人来说,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几十万对于现在的小校校来说,不就是一堆钢铁吗?现在已经有这么多的老百姓、商家都在使用大明最新的硬币。只要合理的发行,这钱就是源源不断的。而自己的各种作坊也都在为自己创造着价值,并且因为不断的扩大规模,而使得每一天的收益都在增加着。所以钱字已经不再重要了。

    满堂的人都在为皇上的豪爽和仁慈由衷的震服着,几十万两的银子,说扔就扔了,而且只要是给了百姓那就不算是浪费,这也太圣人了吧?面对着都是帝党的众人,皇上无须把自己装扮成圣人,而且皇上也讨厌这个称号。

    史可法一支以为民请命为标榜,但高度却站不到皇上这样的位置,轻财重义能到这样的份上,是他根本不敢想象的。

    “皇上高义,如此爱民如子,万事以民为重,实乃国之大幸、万民之大幸也。”孙承宗满意的点着头,一手抚着自己那修的一丝不乱的胡子,眼里充满了爱意,看着自己的得意天子门生。既然人家都不在意这些钱,把粮食直接用在了当地的百姓身上,并想着以工代赈,达到良性的循环,自己再说什么反倒成了贪财的奸臣了。

    “孙老师倒是无须如此夸奖,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个道理虽然历朝均言,但朕相信,只有永远把百姓放在心里,时时爱护的统治者才能真正的得到民心,反之,为了一已贪欲,只想着敲骨吸髓盘剥百姓的,那样的统治者,只会被淹没在历史之中,无论是异族的侵略还是百姓的造反,都可以将其打进万丈深渊。”这点倒是小校校发自内心的话语,大明亡与谁手?有人说是农民军,有人说是满清,但说到最后,却是亡于自己之手。有人最后为崇祯来鸣冤,说他怎么怎么勤勉、朴素,这里不说什么能力不能力的问题,也不是说的崇祯一人,大明的所有皇上都有责任,从朱元璋开始,他们在争得了江山之后,就不断的在做着如何欺压、盘剥百姓之事,不断的占役来推掉大明军事力量的筋骨,不断的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而夺取百姓的土地、、、、、最后弄得国库紧张、军备松懈、民不聊生、灾民遍地、、、、、、这样的朝廷最终被自己给推翻了。(未完待续。。)

第566章冰上行军

    会议商量至了战略层面,就涉及到了出兵问题,何人统帅、进攻路线、战斗策略等问题立刻提到了桌面之上。

    因为有了八牛弩这种利器的存在,所以朱由校想的是直捣黄龙先玩个斩首,将建奴的都城沈阳先一举拿下。再行慢慢的一步步的清剿。

    “皇上此计可谓是充分利用了这条水道,好固然好,走三岔口转浑河真达沈阳达到兵临城下的目的。凭着阻击弩的威力,完全可以一举将成伪都拿下。不过辽东那里气候异常寒冷,有三到四个月的结冰期,冰却非开春即化,所以此行若想取河道之利,恐怕得等到开春之后,等等才可以。”孙承宗在辽东还是有生活的,对于那里的地理环境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

    “结冰?”一听这话朱由校不由的陷入了沉思。从地图上看,这条路线无疑是最大的捷径,沈阳那里不仅仅是建奴的都城,也是最大的后援补给地,一旦把那里拿下,别的地方立即就可能土崩瓦解。那些汉八旗到底会怎么样还真让人期待。

    不过河道结冰这样的问题的确让人讨厌,要知道辽东那里可不是草原,草原上一望无迹到处都是路。但辽东那里却是不行,山太多了。看看浑河和三岔河,到沈阳的距离也就是四百里路,若是冰上能行军的话就好了。

    想到这里问,直接的问:“孙老师,那在浑河的冰上可否行军?”

    “回皇上。据《隋书》记载,北方的室韦族人在积雪的地方狩猎时“骑木而行”。而元代人骑木的解释即是滑雪、滑冰,当时人们还把它用在交通运输方面。而在建奴那边,因为他们地处寒冷,滑冰倒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冰嬉’已成为他们的习俗,有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上足球、冰上抛球、冰上射天球、打雪挞及冰上摔跤等项目。特别是结冰之后,只需要在冰上破一个大洞,冰下的鱼就会跳到将出来喘气,所以建奴多在冰上捕鱼。同时也把滑冰用于军事。把它作为军事训练的手段。所以冰上行军只要不是大型的重车。完全可以。”

    “滑冰?如何滑的?穿普通的靴子还是特制的?”一听滑冰这话,朱由校倒是大有兴奋,滑冰这东西那是要用到冰刀的,朱由校感觉这个东西配制起来不难。应该算是一个金手指吧。

    “回皇上。并非平时的靴子。而是说作跑冰鞋:因为建奴是渔猎民族,所以建奴的八旗兵很熟练,并列为军事技术。最早使用的跑冰鞋。是用兽骨制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滑冰技巧的提高,沈阳的跑冰鞋演变成双刀与单刀两种。冰鞋木底上嵌有铁制冰刀,刀比木底短,停止、转弯可借助木跟。另外还有滑冰车,用二尺左右的长方形木板,在板下装上嵌铁条的横木做成。站在冰车上,双手紧握冰扦于,向前支撑滑奔。所以冰上运兵、射箭为建奴所长,老臣请皇上不要冒险在敌人的长处上做文章。”孙承宗耐心的说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辽东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是在冬天做战,很正常的就要面临在河上的运兵、作战,所以孙承宗对此了解的相当详细。

    “哦,”朱由校听了原来冰刀这东西早就有了,听到若是在冰上恐怕这机动性反倒不如他们了,朱由校虽然不太服气,但农耕民族对上地处严寒地区的渔猎民族,冰上运动的不足也是很正常的。

    “那孙老师可知从盖州到沈阳,这一路之下可有官道吗?”因为辽东本是奴儿干都司,大明在那里经营了二百多年了,官道、城墙应该都有吧,朱由校才有此问。

    “回皇上,的确有一条官道,因为地处平原,两边均是宽阔的田地。而且这条路连接盖州、耀州、海州、鞍州、辽阳,这五个州正好处在一条线上,然后到了辽阳之后向正北方向过太子河、浑河就是沈阳了。长度大约在四百里左右。不过这里也是建奴兵力、防卫等最厚实的地方”。

    看着地图,这五个州是一个挨着一个,是条直线,孙承宗说的相当明白。

    “孙老师,这条路就很好,朕打算以这条路作为进军路线,一路打过去!”这条路无论怎么看这条路都是建奴最主要的道路,其中辽阳则是重中之重。但最强的环节当然也是最弱的环节。在喜峰口之战中,擒获的蒙古俘虏已经把黄台吉那猥琐流打法交待清楚了,不过也就是林丹的一些翻版而已,虽然老林子让人挺讨厌,不过那是在原野荒地里,与这条路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而若是建奴想凭着河上的冰来运兵的话,那更合小校校的心意,因为冰是可以塌陷的。

    “好,皇上选择的这条线路,与老臣所料不谋而合,这也是至沈阳最近、最平坦的一条路了。若从古北口、山海关等陆路出发,时间还是地形上变数都太大了。而从海上直取盖州,而后层层推进。仅四百余里就能推到沈阳城下。完全可以打建奴一个措手不及。而建奴那些小算盘也自然没有了任何用处。一旦攻占了沈阳,直接就将建奴一分为二。在沈阳的北方就是抚顺关,若建奴不选择死守沈阳,而想着逃离的话,那里肯定是逃离的第一个所在,那里与萨尔浒只相隔百里,却是一紧要的关口。一旦守不住了,建奴肯定会想到并撤往他们的老寨赫图阿拉。

    以上是第一路主攻路线,而依老臣所想,依现在亲军的兵力,在兵临沈阳之后,可以有第二路兵马开始进攻,那就是兵出山海关,因为沈阳那里已经被围,所以无惧建奴有什么富裕的兵力。与海上的兵力相配合,可以沿海收复今年所有的失地。

    而练成军的蓟州铁血队,可以按计划从蓟州出发北上,亦可以直接切入辽西,再次将辽西与归化以东的蒙古诸部彻底的割裂开来,另行围歼!

    归化那里也如约以大何精忠队向东出发,对辽西彻底的实施剿杀。

    而收复了山海关以东之后,袁可立的海军此时可以从毛文龙处的皮岛登陆直接的控制鸭绿江,防止建奴向朝鲜而逃;或者更进一步从海上直扑汉阳,从那里一举将朝阳王室以及驻守在那里的汉八旗祖大寿击溃、、、、、、”

    孙老头是越说越兴奋,一口气从归化城到山海关,一直说到了朝鲜半岛。想想以前,在野外的遭遇战、阵地战,那根本连想都不敢想,大明的军队基本的战略就是据城而守,然后向前以军堡的方式向前推进。但很可惜,这种不断设军堡的做法却是失败中的失败,本来以为可以互成犄角相互守望相助。但却被建奴一次又一次的玩起了围点打援。人家连攻都不攻,就是大兵一围,犄角那边出来救援的话,在野外打不过人家,不救的话,建奴就开始搞土方运动,围绕着军堡就是挖壕沟。军堡里的粮食始终是有限的,所以里面的将士除了投降就是饿死。这些年过去一直都是如此,劳米伤财。究其因还不是在野外打不过建奴,这才是关键中的关键。但现在不同了,打蒙古就不说了,袁可立几次用锦衣卫兵袭建奴,打的都是以少胜多,用零伤亡全歼建奴,那是何等的威武;何可纲喜峰口,以几千人硬生生的把几万建奴军赶出了喜峰口,并歼敌几千。这些战绩太给大明提气了,也太让孙承宗自信心膨胀了,所以对此战他是无比的热心。

    听着孙承宗把辽西、建奴、朝鲜三处敌人统统的裹进了这场东征之战,这种战略目光还是可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战线进攻的确是不错,直指建奴的根基所在。朱由校相当的满意,但还是说:“孙老师的策略接合着敌我双方的兵力以及周围的地形而来,分析的相当精确,见解不凡。不过朕却有几点不同的意见。”

    “请皇上赐教。”孙承宗对皇上的作战能力还是比较佩服的,虽然没有什么庙算、奇策,但所行的都是光明正大的阳谋,以力破巧,特别是对破解敌人的妙计相当有一套。按着他的能力,首先是对建奴在喜峰口的水攻是无法预料的,但皇上就能判断出来,而后大胆的来个计中计,将建奴的策略给套上了一个大口袋。若不是黄台吉走的快。有可以也一样被包了饺子。

    “对从盖州到辽阳,乃至兵围沈阳,这里边就是以快把慢,以无心算有心的拿下盖州,这个登陆战,朕以为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快字而已。而后越往后打,肯定也会越来越难,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但速度却不能停下,朕要求是一鼓作气连拔五关,而后将这五个州全部作为亲军的补给、休养所在。”看着眼前的地图,朱由校仔细的分析着,眼睛里仿佛看到攻城之时,因为汽油弹的大量运用,这五个城池不断的插上大明日月旗的情景。(未完待续。。)

    ps:  各位朋友,我的衣食父母们,感谢啊!

    校校快过年了,但在这样的时间他仍然坚持在大明,为大明而奋斗着,虽然他是那样的青涩,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但他真的尽力了。看在如此尽力的份上,赞一下罢。

    您的每一次点击、推荐、收藏、打赏、评价、月票,都是对梦难成最大的支持,更让梦难成坚持!

第567章围点打援

    “而到了沈阳城下,朕倒感觉这个速度倒是可以慢了下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围三阙一倒是不用,朕要求的是全部围上,而建奴人在我大明身上所以的壕沟,倒是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朱由校拿着一个小教杆,点着地图上的沈阳说。

    “皇上是否要攻其必救,也来个围点打援?”孙承宗忽有所悟的说道。

    “孙老师所料不错,辽东地区天寒地冷,原始森林众多,朕要打的是攻坚战,而不是围着老林子给他们兜圈子,腿长在建奴自己的身上,想往深山里跑,朕没办法,但朕却要在沈阳死死的围住,只要他们愿意前来,亲军们就可以以逸待劳,慢慢的解决就是。孙老师,可知沈阳城的情况?”朱由校得意的说着,并问孙承宗道。

    “回皇上,据臣所知,沈阳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 明洪武21年(公元1388年)沈阳城桓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当时建竣的城墙周长9里零10步,城墙高2丈5尺,东南西北各设一城门,分别命名为永宁门,保安门,永昌门,安定门.内城的街道呈十字交叉将四门连接起来.城外挖有护城河两道,里河宽5丈,深8尺,周长10里零30步;外河宽3丈,深8尺,周长11里余.明代的沈阳是卫城,所以建成规模与明代的卫城规制相同.

    明嘉靖22年(公元1543年)在保安门(南门)外扩建‘关厢‘,周长679丈,供游击军使用.并将安定门(北门)易名为‘镇边门‘.

    后建奴与明军的激战,使得沈阳城桓高不过丈,徒手可登,护城河已经干涸.建奴打败明军,占领沈阳后,开始重修.按照建奴八旗方位制度,每旗各守一门,所以必须将沈阳的四门改成八门.由于城门的变化,与城门相连的街道必然也要改变.原来的十字交叉的街道就变成了井字型街道.街道宽2丈,用黄泥伴砂为主料,加少许白灰混合夯实作为路面.路的两侧挖有2尺宽的排水沟.排水沟上设有石板盖,以方便通行。

    重修的沈阳城.城墙高达3丈5尺,宽1丈8尺,城墙朵口高7尺5寸.城墙周长9里零332步,四面朵口651座.八门上设八座敌楼(城门楼),四个城角设角楼四座.城桓东西长393.8丈,南北长425.6丈,总面积约为2793亩.八座城门的寓意是:上承天佑,下感地载,内修文治,外攘兵患,安扶已得之民,怀柔外藩诸部,以福德之威去开创天下之大志宏图.”

    孙承宗说的很详细,这种博闻强记对于榜眼来说。当然不是什么难事了。况且对于征战辽东,是孙承宗渴望已久之事,在上面做的功课可是不少。

    “野蛮不堪猪狗不如的一个东西还谈什么上承天佑,下感地载,内修文治,外攘兵患,真是夜郎自大,井中观天。无非是趁我大明三征朝鲜抗倭,朝中又因党争不断之机,一帮谋反的乱臣贼子而已,竟然还称孤道寡一番。一个弹丸之地,朕挥手而击,一鼓可下。到时候灭了建奴整族,以报杀我辽东军民之仇!”听完了孙承宗的话。朱由校又是伤心又是气愤的说。伤心的是。建奴这样一个野蛮的民族,竟然能在大明如此的庞然大物之下,还打败了大明,将辽东占到了手中。多少大明的军民要么死与他们的铁骑之下。要么被迫为奴为婢。受尽了苦难。气愤的是,大明这样一个文明的国家,竟然干不挺一个原始部落。真是可悲可叹啊。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明明被刀子、弓箭没法与敌做战,就没有想想其他的方法,杀人的方法如此之多,为什么不在武器上做点文章呢?帝国就这样被一个原始部落给生生的拖垮,还赔上了汉族三百年的奴役!呜呼哀哉!我汉人同胞真是被这群大明精英害死了。

    “皇上英明神武,定能屠尽建奴,为牺牲的大明军民报仇雪恨!”参谋们一个个被说的是热血沸腾,跪下来卖力的喊着。

    史可法听的更是激动不已,一副热血青年的模样。史可法对建奴的态度其实也是模棱两可的,当满清被吴三桂放进山海关之时,竟然还有一个‘联虏抗寇’的提案。言“但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予以义名,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而特宥前辜。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亦今日不得不然之着数也。前见臣同官马士英已筹及此。”

    “万一虏至河上,然后遣行,是虏有助我之心,而我反拒之,虏有图我之志,而我反迎之。伏乞敕下兵部,会集廷臣,既定应遣文武之人,或径达虏主,或先通九酋(多尔衮)。应用敕书,速行撰拟,应用银币,速行置办。并随行官役若干名数,应给若干廪费,一并料理完备。定于月内起行,庶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矣。” 但是历史已经证明,他的这种看法不过是异想天开。不过现在史可法在京城之地,效忠书、杀汉奸等多次宣传活动,对他的触动相当之大,充分认识到了什么是国仇家恨,与建奴之战没有任何的转还之余地了,那不是内部矛盾,那是汉族与异族实打实的亡族灭种之仇恨!没有任何和解的可能。朱由校倒是想告诉他,即便是李自成逼死了崇祯,那也是汉族内部的事情,外敌来时,不管如何,枪杆子向冲外!最起码也要做出这种态度,否则,一旦被人利用上了,最终也是为他人作嫁衣。

    等着欢呼声过去之后,接合着这些在朱由校的眼里根本不算什么的数据,朱由校笑了笑。周长不足十里的城墙,护城河也就是十一里,离其一里包围的话,周长也就是加个八里而已,不足二十里的距离,满打满算也就是一万米的周长。二万人一人半米的间距排列,足足的把沈阳城给包围了。凭着阻击弩的射距,对付城头上的火炮、投石机,甚至是赶制出为的八牛弩,那是相当轻松的。二万人挖一万米的壕沟那是不用费多少时日的。一旦挖成了壕沟,看管起来只要盯着这八个城门楼就可以轻松的搞定了。(未完待续。。)

第568章辽东功略

    而建奴们要想救主,那只能是过来相救,凭着他们那些招式,无论是夜战、偷袭、断粮道什么的招数,校校当然不太在意,与亲军打阵地战,那绝对是找死型的。就象是当初带着净军就敢往草原上出征一样,打阵地战在现阶段来说,亲军可以说是无敌的。五个州只相隔那么几十里的路程,比一般驿站的距离还要近上一些。连在一起那就是步步为营的一系列兵站一样的存在。而辽阳离沈阳却是近二百里,中间还隔着太子河与浑河。有冰的时候可以直接过去,但补给却不必急,朱由校的想的是一次性带足二到三个月的补及,因为到了河面冰消瓦解之时,船队自然的就可以顺着河过来运输了。

    而建奴们若不想救援沈阳,剩下的建奴也必然会慢慢的变成一盘散少,再行个个击破就是,建奴们想逃进老林子打游击,也就无足为惧了。那些就是乌龙山剿匪记一样的善后工作,但东北地区可不是湘西那里,到了寒冷的冬天,零下几十度,在野外那可真是要冻死人的。当然这个前提就是八牛弩的设计还在沈阳。想到这里,朱由校自信的笑了笑。

    “而对于孙老师所说的闪击朝鲜,朕以为还有些过早,此事朕想打过了建奴老寨赫图阿拉之后,才能进行,因为那样可以给建奴多留一条退路。将其逼到度过鸭绿江,朝朝鲜而去,并且周边的许多建奴也会随之而去。如此辽东自然的会为之一空。而孙老师所说的山海关以东的失地,因为三岔河一线均是亲军五个城池把守,他们没有办法飞越而去。到时进可以派袁可立的陆战队,在右屯登陆,配合山东关由西往东的清剿。建奴若守则是死路一条,而退也只能往辽西而去。那时候就看看这些没有补给的军队如何与被朕擒了几万清壮的辽西蒙古打成一团了。孙老师,这次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少的兵力,催毁建奴的政权中心,最大程度的消灭建奴的有生力量。若黄台吉来不及撤出沈阳更好,若已经撤离也无所谓。围困沈阳要视情况而定。或者引水去淹。或者用火去烧,或者阻击弩掩护的强攻,这些攻城的手段很多,所以朕这条主攻路线不惧什么。但若全面开花。一是花费甚巨。多一个人就多一部分费用。二是若被建奴抓住了一点,朕是救还是不救,一下就将陷入反动。所以朕想还是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可好?”

    现在朱由校手头的亲军也就是五六万人,调动到辽东的主攻线上,肯定得三四万人,全面开花的战略,朱由校并不想搞,那样靡费的也是很大,朱由校可以不在乎钱字,但对物质、人力还是比较在意的,特别是冷天没有船只运输的便利,所以出兵的地点,朱由校暂定两处。辽东河系发达,所以无论是运兵还是运货,只要开了春等着冰雪消融之后,主动权立刻就掌握到了大明的手上。

    “皇上之安排老臣赞同,”孙承宗想的那几处开战,全面开花的策略已经被皇上否定的差不多了。但想想也是这么回事,从归化到朝鲜,上千里的距离,万一哪一环出了问题,这连锁反应实在是太大了。反而一路强兵直捣黄龙,摧毁了建奴的指挥系统,更不情惧敌人 来攻,无论怎么打都是阵地战,使大明立于不败之地,如此才更稳妥。而让刚刚成军的蓟州铁血队出兵辽西,这征战过程之中,不能不让人担心。想想连自己差点都被消灭在了大同,那还是在大明的国内,现在却是换成了地形不熟悉的辽西,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想了一想,最终认可了皇上的观点。

    “那爱卿与参谋部可要好好的研究一下进军的具体章程吧。”间参谋部的组建,其目的就是为了谋定而后动,本着这样基础的思想,将战略任务、目的下达之后,如何能够,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就是参谋部纸上谈兵的事情了。而下面的将士只须执行也就可以了,当然万事均不可墨守成规,如果参谋的决策与战斗的实际情况相背,接受任务的将士当然需要及时的改变,然后再回来报备。虽然一时半会参谋还是将士们可能对此并不太适应,但无限小白的校校却认为学会用智慧、从全局的层面掌握战争,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大的效果。这种培养专门性‘战争头脑’和‘战争机器’的工作需要走的路很长,专业性人才的培训从京城第一所军校开始踏出了第一步,参谋团的设置更是做出了‘战争头脑’的第一步而已。目前他们并不属于兵部,虽然他们的头头是兵部尚书,他们也没有什么品级之说,与官字基本没有半分钱的关系。如果非要定性的话,也可以说成皇上的幕僚。

    “是皇上,还请皇上告知参战的统帅、部队,以及发动的时间。”主攻路线一定,那就是需要拿出具体的作战方案来了,并核定一下细枝末节了,当然按着皇上的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参谋团会好好的筹划。但对于参战人员以及时间还是需要问一问的。

    “此战关系重大,朕将亲征辽东,所以统帅由朕来亲任。而孙老师带领参谋团出任军师。部队则以净军及装枪锦衣卫为前锋部队;卢象升的天雄军、留京的天应军、锦衣卫为中军;袁可立的水军和登陆锦衣卫为副,以天津为登船所在。粮草之类的后勤补给,仍然交由皇商团来全权处理。此事宜早不宜迟,卢象升快速回京估计在春节之前,所以正月初六准时发兵。”朱由校想了想基本就是把跟随自己返回京城的部队,以及天雄军带着了,而水师袁可立那是负责送兵以及登陆之用,当然也得带上了。

    “感谢皇上给老臣这个机会。”皇上亲征自任统帅那当然没有人非议了,说实话,孙承宗在其面前还真不敢称雄军事,只是仗着经验强些罢了,但皇上能够拜自已为军师,这等荣耀可是让孙承宗兴奋。与出征蒙古不太一样,那时候的心情还是忐忑不安的,兵凶战危,差点就马革裹尸了。但到建奴去打仗,那可是天大的圣眷了,给着皇上前去,跟白捡功劳一下,自己花甲之年,最后还能有此战功,也足以载入史册万古留名了。

    一群参谋听了更是兴奋的要命,出征辽东,去杀建奴,与袁可立一般,那荣耀可不是跟着皇上躲在宫里玩纸上谈兵一样,去了那里与度金有一拼啊!对以后的前途当然是大有利处。

    “孙老师客气,花甲之年朕还让你前去奔波,已经是过意不去了。”为了荣耀是不错,朱由校没有什么感觉,反倒是感觉有这样一位老成谋国的老人在身边,心里更有底气。

    “好,皇上但有吩咐,老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把老骨头打了半辈子的仗,就跟着皇上这半年来最为舒服。老臣这就给卢象升及袁可立发光报,让他们速度到位。然后再行安排一切。不过皇上不打算调阎应元或者白杆兵回来吗?”孙承宗还是问了问,因为在阎应元的手里,掌握着一万最精锐的天应军,他们本就是关宁铁骑,而皇上留在身边的只有三四千人,这样人可是马术超群,近战也有一拼之力。同样八千人的白杆兵同样也是近战无敌的所在,皇上带的锦衣卫、净军,虽多,但相当近战的兵力有些少了。

    “阎应元就算了,开春之后,他仍然要在河套地区征战,早一日平定了河套,早一日解决粮食问题。而白杆兵却是可以调过来,因为他们浑河一战,损失太大,而且与建奴的仇恨也是不同戴天,白杆兵上下,以能重返辽东报此血仇为最高目标,朕也曾答应过秦良玉,来日带其攻入辽东。而且,一旦建奴逃入老林子,锦衣卫、净军的战斗力将会成倍的减少。所以还是将白杆兵召唤回来为好,需要他们离的距离太远,正月初六前不一定能赶回来,就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参战吧。”阎应元的任何还是挺重的,一开春就要去河套接着去征伐各个不愿意移民的蒙古诸部,现在蒙古诸部在河套地区给阎应元玩打游击,牛羊熬过了最难的冬季,在春季之时,正是追肥的季节,朱由校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扯阎应元的后腿呢?而对于白杆兵,这一点如果孙承宗不提,朱由校还忘记了,但攻辽东时要带上白杆兵可是有言在先的,金口玉言答应完了,当然要言出必行。只要八牛弩的出现让朱由校这个‘爱兵如子’的皇上,突然的改变了既定方针,白杆兵又在离京城四五千里远的云南,还真让朱由校一时给忘记了。

    “皇上既然如此安排,老臣就便于谋划了。”(未完待续。。)

    ps:  给诸君问好,感谢诸君能够如此抬爱,追着本书观看。学艺不精之处,敬请谅解,梦难成不敢谈什么辛苦两字。您的每一次订阅,都实实在在的落入了梦难成的口袋,衣食父母之言半分不过。

    感恩戴德~

    无以回报,好好写书,完成自己的誓言,排除一切,好好的写完,写太监的书绝对不能太监。

    祝各位身心愉快,万事皆顺。

    当然有票票的话就赏上一赏,梦难成更是感激不尽。

第569章卢公袁公

    光报传到卢象升所在的张掖之时,那里正在一片忙碌,各级官员不是忙着建碑记念为张掖城奋战而死的英灵,就是在统计战功,或者是安置战俘。对于这些战俘的处理,现在已经有了惯例可循,那就是结扎,虽然不如宫刑的惩罚更彻底,但宫刑的死亡率太让人恐怖了。修路在这个时代是单纯的力气话,因为没有大型机器可用,靠的全是人力的零敲碎打,平原地带还好,遇到了山地,那只能是一点点的用铁锤砸,效率的低下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所以只能靠着人数众多来稍稍的弥补一下。

    本来出兵哈密卫,是早已经定好的计划,所以天雄军早早的就赶到了西北边陲之地,一方面是适应这里的环境,一方面便于来年做为先锋直接的出兵。但现在皇上一封光报,让天雄军从大明的最西边一直要跑到最东边去。

    来回的跑路虽然让人烦恼,但卢象升可是一点都没有不耐烦,反而更加的兴奋,战西北与战辽东虽然都是战,但区别实在是太大了。西北的鞑靼对于大明来说只是癣疥之痒,但建奴灭了辽东一百八十多个卫所,鹰视狼顾大明的江山,已经是大明的切腹之痛,被大明视为最大的威胁,所以才有了每年的辽饷之说,更有了宁远大捷虽只杀几百人,就搞了一个普天同庆。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卢象升一直的假想敌就是那里,这一点从其中举就开始了。能到征点辽东建功立业正是他的梦想所在,接到了这样的消息怎能不兴奋。现在已经是腊八了,春节还有二十来天,二千多里路,赶到京城,时间也不是太宽裕。所以急忙传令,准备东归,同时与阎应元告别。

    虽然阎应元现在带着的兵将比卢象升还多,但因为曾为卢象升的幕僚,阎应元一直认为。是卢象升这个伯乐才给了自己这个机会。这个恩情他从来没有忘记。一直以下官、卑职等自称。因为他感觉没有卢象升的提拔、引见,就没有他的今天,而且卢象升的才学、武功、人品也的确让他发自内心的尊重。

    “卢大人,皇上在被刺之后。临时将明年进攻的目标放到了辽东。依卑职所见。肯定别有隐情,让皇上不得不对建奴尽快的动手,所以卢大人此去。正是天雄军一展抱负之时。”张掖虽然离京城二千里之遥,但皇上被刺的消息,还是通过光报传了过来。毕竟侯家的反叛这是要通报全军的。但八牛弩的事情却没有人对外公布。做为皇上的核心成员,阎应元当然知道皇上对于建奴的方略,如此突然的改变,肯定有不得不改变的理由。

    “阎兄,这些事情某倒未曾考虑,既然皇上改变了策略肯定有其道理所在,现在倒不便询问,到了京城一切就知晓了。吾等需要做的就是迅速执行圣旨,将部队拉回京城就是。”卢象升倒没有思及这方面,皇上打仗很多时候都不按常理,被二十万蒙古兵包围在了岱海之时,丝毫没有惊慌之意。一次出征不作,只是被动的等着蒙古人攻来,人家不攻之时,竟然开始了大练兵,当属异数了。明明在几个月前就等着明年兵出哈密卫,现在倒好,一杆子拐到了辽东,这思维一跳就是三四千里,理由?这根本让人捉摸不定,所以卢象升也不费那心思。如果他知道就是因为建奴有可能装备可以射五百丈的八牛弩时,肯定会嗤之以鼻,那种动侧三十人费老半天费才能射一支巨弩的武器,对于战争的胜败可以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不说大明的手里有数量众多的阻击弩可以完全的压制住这种效率低下、操作缓慢的笨拙武器。就是没有阻击弩,八牛弩在一场战场中,又能射杀几名士兵?按着一台八牛弩需要三十人算,一百台八牛弩就需要三千人需要专门的操作,凭着亲军那速度,五百丈的距离也就是一刻钟的时间,八牛弩能射个五支弩就了不得了。一共也就是五百发,说破大天去也就是五百人的损失。为这要是改变整盘计划,这也太爱兵如子了吧!

    二人又反复的互相叮嘱着保重之类的话,算是话别。

    而袁可立接到了光报之时,立刻起身前往京城,因为他的事情比较多。因为两次攻过盖州,所以登陆的职责仍然归他所有,而大军的运兵、给养的运输等都是他的,所以必须回京一趟。

    更何况还有一件更大的事情,那就是皇上看中了自己的孙媳妇,那家金石店是儿子袁枢所开,一是个人兴趣,重要的是袁家六世为官,家大业大,没有一些买卖,那肯定是支撑不了如此大的家业的。当掌柜的将皇上到了店里,并与店里的一点小误会的事向袁枢写信汇报后,袁枢很是高兴。既知道了那些王八盖子到底为何物了,又因甲骨文的存在,使得皇上以二两银子的价格收购,让店里一下成为了皇商,而且还是那种高收益的那种。所以相当的兴趣,给老爹说了。

    袁可立认为这是皇上圣眷的隆恩所在,想上个谢恩的折子。但很快就接到了皇上被刺杀的消息,更有了皇上与没进门的孙媳妇相交甚欢同游玻璃厂并共赴同乐酒店之事,虽然一路之下还有董其昌与田尔耕陪同,但玻璃厂的人均看到那位‘公子’董颖有说有笑,比较亲近。

    这个消息可把袁可立给为难住了,一国之君看上了臣子的女眷,虽然没有过门,但那也是袁家的媳妇啊,若真是有个飞短流长的,袁家这张脸可往哪里搁。

    皇上不是一个好色之人,传说林丹的三个草原美女被其在黄泥岗一战全部擒下,连看一眼都没看,连同着其他的女俘一同扔到了天门城那边去了。而且皇上的皇宫现在也是寥寥无几,这样的皇上如何能把他定性为好色的昏君?(未完待续。。)

    ps:  诸位明公, 感谢您们,弱弱的问一下,都收藏了吗?如果还有没收藏的朋友,请你点一下,放入您的书架,谢谢。

第570章秦帅急走

    而消息传到了云南西双版纳的时候,那里正在进行着一场生存训练大比赛。比赛的内容很简单,马祥麟与秦翼明各带四千,在森林深处生存十日。最后‘存活’的人多者胜,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第七天,目前还没有一人因适应不而被送了出来。看着自己的儿子和侄子如此的表现,秦良玉是相当的满意。

    对于皇上这个训练,秦良玉倒是觉得新鲜,但此时下边的人早就怨声载道了,自己是来打仗浴血奋战的,你说练练身体搞好技能,这大家都认头,但现在把人扔森林里挨饿、抗蛀虫、斗野兽等,跑了几千里的路跑到这里找罪受,这不是变态吗?好在白杆兵军纪严明,对于白杆兵的终极老板——皇上,还是相当的尊敬的,所以大家也都拼命的忍受着。

    奏良玉正给弟弟奏民屏等一起猜测着,这场比赛的最终结果。秦良玉对于军中是相当关心的,军士们的喜怒哀乐都是他所关心的,所以军中这段时间被折腾的一个个有了疲惫不堪,当然逃不过她的眼睛。

    “民屏,这段时间军中的怨气很足,借着这些比赛,希望能让他们有所认识,在森林里想打败敌人,首先的就是要了解丛林,把丛林变成自己的地盘,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如果连生存都谈不上了,杀敌就成了笑话。”这次比赛的目的就是要让白杆兵们认识到这,打仗不是光靠着两军阵前的冲杀可以解决的。特别是在丛林之中。变数实在是太多了,一只看起来不显眼的蚊子就有可能要了一个战士的命,误吃了东西也有可能会死,所以贸然的去越南战斗的话,极有可能会败在这种非战斗减员之上。适应丛林看着很受罪,很枯燥乏味,但若是在开战之时没有一下子消灭敌人,与敌人在森林里打圈圈,那考验的可就是生存能力了,连活也都不可能了。还谈什么杀敌报国。

    “姐姐所言极是。战士们想的是在战场上痛痛快快的厮杀,但这种机会敌人哪里会给呢?在丛林里把游击是肯定的。如果不好好的练习适应丛林,就好比现在的袁可立与建奴一样了,一个会水一个不会。建奴只能在陆地上。而袁大人则可以随时的通过船舶。上岸攻击建奴。待建奴来时,从容的回到海上、、、、、、”弟弟秦民屏接过话来说着,只要稍微有点战略眼光的。都可以看出野外生存的重要性。但正说着被打断了。

    “报,朝廷光报,”这时传令兵跑过来报告着,并把光报的内容递了过去。

    “出兵辽东?!”坐着的秦良玉看着光报内容腾一下就站起来了,仔细的又看着手中的纸。‘、、、、、皇上正月六日出兵辽东,命秦良玉即日起,带全体白杆兵直接赶赶赴辽东战场、、、、、、’,奏良玉越看越是激动。

    “姐姐,如何?谁要出兵辽东!?”辽东这个字眼对于秦家、马家及至整个白杆兵都是永远的痛。所以一听,此语,秦民屏也站了起来。

    秦良玉把光报递给了弟弟,后者越看越是惊心:“姐姐,这皇上不地道啊?当时明明答应了姐姐,征战辽东之时,会带着白杆兵,但现在正月初六发兵,而我们却离京城四千多里地,不足一个月的时间,赶到京城,这可不是驿站里传个信那样简单。”秦民屏看完就不干了,虽然白杆兵现在是全骑兵,但二十七天的时间赶四千多里地,的确不容易。所以立刻对皇上不满起来。

    “再难也要赶过去!”秦良玉斩钉截铁的说道:“传令马传麟、秦翼明立刻取消比赛,火速归队。”

    秦良玉的兄长秦邦屏渡浑河战死,眼前的弟弟秦民屏突围出,二千多白杆兵就这样死于浑河之战,那一战打出了白杆兵的名气,但同时也打伤了白杆兵的元气,那里有白杆兵的深仇大敌,要把此仇秦良玉怎能假手他人!?

    现在皇上出兵辽东,依着各亲军的战斗力,皇上那指挥战斗的能力,解决辽东问题不大,而且还有袁可立那运兵的便利条件,完全的可以直接的再次从盖州登陆,而后挥师北上直捣黄龙,去晚了可能连汤都赶不上,所以秦良玉心急如焚,恨不能肋生又翼赶往那里。

    “是,卑职这就传令下去。”看着姐姐一脸的郑重,秦民屏也不敢有什么不满,直接以军中称谓回答着去传令去了。

    “给皇上发光报,说臣接到皇上圣旨,立刻抛却一切繁重战略物质,一人一马飞奔北上,恳请皇上能责令沿线提供粮草等物,白杆叩拜天恩。”秦良玉仔细想了想,对传令兵说道,现在皇上的这个光报的确是太好用的,如果放在以前,就算是七百里的加急,不知道跑死几匹马,四千里的距离传到京城也得是在六七天的时间,现在则不同,一个时辰就传了过去。

    四千里按着一天跑二百里地的速度,又是骑兵,理论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但若是带着军用的物质,想跑这个速度那可就难了。虽然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出这个难题,但肯定有皇上的道理。为令之计只有轻车简从,抛弃马车、阻击弩等物,以完全轻骑兵的状态赶路,如此每日可以行二百多里地,但能带的干粮有限,每天的宿营也相当的麻烦。这里现在还是温暖如春的天气,但腊月的天气,越往北走,会越来越冷。这等等的困难当然都在秦良玉的考虑范围之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谁都知道。但现在秦良玉已经顾不上了,皇上给的难题,让皇上解决吧。

    传令兵走后,秦良玉就开始吩咐儿媳妇等人,抓紧时间收拾东西,准备北上。一时之间整个营地里都忙开了。

    而接到命令的马祥麟与秦翼明急匆匆的赶了过来。马祥麟进了帅帐急不可待的睁着他那一支独眼就问:“母帅,皇上要出兵辽东?”

    浑河之战后,秦良玉坐镇山海关,儿子马祥麟在一次带兵巡关时,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所谓虎母无犬子,他忍痛拔出箭簇,向敌射发三箭,连毙三敌,清军震惧而退。独子马祥麟一直以相貌堂堂而自居其乐,军中呼为“赵子龙”、“小马超”也成了永决。一支眼一毁,什么样的美貌也成了泡影,所以成为残疾,虽是巾帼英雄,秦良玉也难免暗自神伤。

    对于建奴的恨,整个白杆兵以马祥麟为最,而紧接着的就是秦良玉的侄子秦翼明了。父亲秦邦屏就是死在浑河之战的,所以其也是此恨绵绵不绝,急切的跟着问。(但马祥麟是战死的,秦翼明却和马祥麟的儿子马万年一共降清,这是后话。)

    “的确如此,但不知道万岁如何赶的如此之急,虽然没有规定白杆军何日赶到,但明显的,若去晚了哪里还有仗可打?这仇岂不是都让别人报了?所以本帅欲以急行军的速度尽快的赶到京城。”秦良玉正等着儿子回来,急切的说。

    “母帅之言正合末将之意,以前没有马匹,白杆兵一日行军还有百里,如今全部都是骑兵,速度提升到二百里,不成问题!”归心似箭的马祥麟痛快的说。只要能去杀建奴,再苦再难,也认了。

    接到了秦良玉的奏折,朱由校没有一丝的犹豫,但没有象秦良玉说的动用地方官府,那里的人‘出场费’太高了,让他们提供粮草等物,还不知道怎么转嫁给百姓呢?还是用自己的系统好了。传旨沿途钱庄为八千白杆兵准备粮草,所需要钱财由大明银行支付;驿站负责给白杆兵指引道路。这点倒不是朱由校多此一举,现在全国都在修路,哪条路好走不好走,那条路堵了,这些问题,只有坐地虎的驿站他们知道的最清楚不过了,有他们带个路,无疑能让白杆兵少走一些弯路。

    秦良玉得到了皇上的承诺,立刻将一些战略物质交给了当地的官府,准备启程。

    十一月十二日,袁可立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在乾清宫里受到了召见。

    赐座之后,在龙椅之上的朱由校玩着那对大核桃,在手里不住的搓着,刺杀的时候蝈蝈罐是被压坏了,蝈蝈也压死了,脱手的铁核桃却万幸没坏,拣起来接着玩,现在玩的也顺手了,不再一盘就碰,这让朱由校挺安心的。蝈蝈的事当然也解决了,皇上去宠物店本身就是去卖蝈蝈的,可见是爱极了,下边的人哪里还有不知情知趣的,这不,一只大‘铁皮’送了过来,特别制作的蝈蝈罐也显得更加的大气,在泰山观日石为背景的罐上,‘江山永固’四个大字刻在上面,显得气势磅礴。这也就是自己是个皇上,谁还好意思天天在怀里揣个江山不成?就是不敢上朝的时候带着,这要是让大臣们听到了,还真要费一番口舌了。(未完待续。。)

    ps:  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兄弟给各位君子请安了,看着好的,请不吝投个票票,或者赞那么一小下。

    梦难成谢过了。

    下个月要发保底工资了,嘿嘿,还是俺起点网站好啊。

    只要拼了命的工作,机会就向你招手,小时候喜欢的一句歌词。与诸君共勉。

第571章君臣合好

    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之后,袁可立首先说:“犬子袁枢素喜收集金石之物,能入皇上法眼,如何还能谈到银钱?那甲骨文别人看不出到底为何物,唯皇上独具慧眼瞧得明白。但那些都是犬子那边花不了几文钱就收上来的。理应献给皇上,掌柜的只重钱财,哪里能再收到二两银子一片,皇上还请收回圣旨,袁家惶恐不安。”

    “袁爱卿,从某种意义上说,朕也是一个商人,所以在商言商。甲骨文不是其它商品,是殷商时期的产物,此物对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是直接的参考依据,所以价值相当之高。朕不管袁家如何收了过来,给出的二两银子一片的价格,当然里面有袁爱卿的因素在内。其目的无所谓就是让此物珍贵起来,别再行让人毁坏了而已。袁爱卿倒无须太过在意,区区几万两银子,比起爱卿对大明的贡献而言算得了什么?”朱由校淡淡的说着,在他想来此语既抬高了甲骨文的价值,让袁可立不必太过在意,又说出了对袁可立的重视,是一种变相的赏赐。

    但现在他却不知道,袁可立最不想的就是要皇上的赏赐,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自己在朝廷里立功受赏,那是理所应当的,这不明不白的拿着皇上的钱算什么?如果没有董颖之事,袁可立当然的乐于接受这份圣眷,但现在拿着烫手,万一皇上在收购完了这些甲骨文之后,对董其昌家提亲。要求袁家退亲,这可如何是好?拿了皇上如此多的钱,这底气未免有所不足。

    “皇上,袁枢收购此物的价格到二两银子的利润,是几百倍的,这样的利润对于袁家来说太大了,若皇上不肯收回旨意,那袁家只能提前收购价格,以皇上的二两银子一片收购,中间不敢赚一分钱?戒贪。这是袁家的祖训。所以请皇上三思。”说白了一句话。就是不赚皇上的钱。原因,还是让皇上自己去找吧,三纲五常是把君放在了首位,但并不是让君可是无视伦理大道来抢臣下女眷的。此事事不宜迟。但赶快给那两个小人把婚事操办了。否则还真是个大麻烦。

    朱由校脑子也不算慢。事有反常必有妖,自己收购甲骨文明显是对袁可立的示恩,但人家把话说到了这种程度。死活不要,那这这里面的反常就肯定有问题了。朱由校一想,当然明白,肯定是袁可立那孙媳妇闹的。董颖的确漂亮可人,又是在朱由校刻意的想去泡个妞轻松一下,调节一下身心的情况之下遇到的,当然目的性相当的强,但听到是袁家的媳妇之后,这样的心就淡了下来,别说什么一见钟情的废话,就是想来个君子好逑的故事而已。自己现在无论是张嫣也好、容妃也罢仁妃就算上,那都是在给朱木匠在涮锅。他们虽然都是极品美女,但感觉上还是怪怪的,就象找的是个寡妇一样。自己这心也想着寻找一段全新的恋爱,这不出师未捷身先死了,流年不利的遇到了功臣的未婚孙媳妇。所以朱由校的反应在同乐酒店就偃旗息鼓,心里是别扭。这个别扭是时代的代沟,按着前世,想怎么追就怎么追,追到床上才算成功,但这个时代,哪里容自己如此的放纵?未婚的媳妇就是袁家的禁忌了,若闹出点绯闻,那袁家的脸可就丢大了。袁可立花甲之年的人,还在为国三袭建奴、两击朝鲜,朱由校又怎么可能以一已之私,干出这种可悲的事来?

    现在看看袁可立坚拒,哪里还不知道问题的结症所在,要知道长者赐不敢辞,皇上赐的,更没有什么理由能拒绝的了,比如说赐婚。自己当然在玻璃场去卖核桃的路上,与董颖有说有笑的,估计也就是那个时候被人‘捉奸在床’的吧。现在远征建奴在即,如何能因为这样的连个事都不算的小事坏了心情呢?

    “袁爱卿拒不受朕之收购甲骨文的协议,也就随着爱卿的高风亮节,但袁爱卿三袭建奴、二击朝鲜,这种功绩却不能不赏,朕听说袁爱卿与董其昌结为了秦晋之好,朕亦见过董姑娘,秀外慧中,如此金玉良缘,朕愿赐婚,愿两人能够百年好合,不知袁爱卿许否?”

    当听到皇上说秦晋之好的时候,袁可立的心不由的一紧,这事太尴尬了,说又没法说,道又道不明白。一听皇上这是要翻牌了,准备来个图穷匕见玩个抢亲的戏码,但接着一听,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赐婚?”天子赐婚可不是小事,这代表的宠幸、臣子的荣耀,而且一经赐婚对于女方直接就有诰命,那是拿国家工资的。但这个时候袁可立想到的可不是荣耀的问题,而是想到了皇上的明确表示,不要意图染指自己的孙媳妇了,想着用赐婚的名义告诉自己,知道了是你家的未婚孙媳,皇上不争,只管好生的嫁就是了。这是要安自己的心。

    袁可立一生耿直,对于封建礼教更是重视非常,如今皇上的话如此直白,哪里还不明白皇上的意思。立刻上谢领旨谢恩,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磕头行里。一是表达了误会皇上的欠意,一是为孙子能得到皇上如此的礼遇感到由衷的高兴。

    游走在京城之外怀柔县的鳌拜,此时正与侯时云一同在饮酒。城里的内应已经被连根拔起了,黄三一家被自己封到了密室之中,现在已经被锦衣卫发现了。在城里没有他的存身之地,当今就出了京城。如此几经周折,找到了侯家留在怀柔的侯时云。

    “现在京城的皇商筹备的粮草,开始往天津方向运,要知道他们本来是往西北方向运输的,因为年后要对西北用兵。但现在去往天津而去,看来明皇是要向辽东用兵了,在下认为足下应该把这个消息尽快的送回大金。”侯时云是留在大明唯一的一人,自从侯时鹿接到刺杀失败,城市打开的时候,才最终出发,前往辽东。就留下了侯时云一人,接着坐阵京城。现在京城里建奴的人都被捕抓了,下一步建奴若还要抗明,要用奸细,那就得用到侯家了。(未完待续。。)

第572章毁灭军需

    “是啊,我也看到这些跟着皇上在西北转一圈的皇商,他们都在不断的把粮草之物往天津卫调动,虽然打听不到朝上有这方面的动向,但要对大金对兵是无疑的。上三次袁可立袭击辽东,可是二次兵发盖州,此次恐怕还在在盖州登陆。而天津恰恰是跟京城最近,最容易运兵、运物过去。现在明皇虽然没有宣布正式进攻辽东,但在明皇看来,这本不是两力交兵,所以更谈不到不宣而战之说。故某认定这已经是战争的信号了。”鳌拜看着眼前相对来说精致的菜肴,对着大明更是垂涎三尺,满族人也有自己的饮食民俗。

    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之后,在满族人饮食习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宫廷饮食。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住在沈阳城北门里的“汗宫”内。此时虽然有专用的厨师,但膳事用度还算不上豪侈,肴馔也算不得过于讲究。所谓宫廷宴席,基本延续满族传统的饮食习俗,以各类野兽肉和家畜、家禽等为主要原料,通过煮、炖、蒸、烧、烤等原始方法制成肴馔,以大盘和大碗盛装,具有浓郁的牧猎餐饮特点。(现在风行的“满族八大碗”据说就是努尔哈赤家族传出来的。)

    但那些东西哪里有大明本土来的精致,满族那边来来去去的就那么几道菜,花样、口感、香味、色泽等等与大明相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借着‘公务出差’的机会。鳌拜这个好嘴的人,当然要到同乐酒店去品尝一翻。在那里,他才真正认识到大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的,的确是文化,无论是每道菜的来历、喻意、典故上,还是吃菜喝酒的讲究上,都都孕育着浓浓的文化情节。这让他相当的不可思议。大明的底蕴太深了,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满族人面对食不厌精这个词。只能说他们还是野蛮人。

    现在从种种迹象上来看。大明肯定会向辽东发动进攻了。自从宁远之战后,大明与大金的交战只有四次,三次是袁可立这个老匹夫的偷袭。一次是明皇与金皇在喜峰口的硬撼,但这四次均以大明胜利而告终。当然大金兵不血刃的情况之下。夺去了山海关以东所有的军堡。

    鳌拜并不想自欺欺人。当然认识到宁远之战以后。两国的军事实力开始有了逆转的事实,但这个事实并不是战斗人员素质的问题,而是武器。大明目前重视远程武器。他们神弩和竖盾的配合默契可谓是矛与盾的结合,从而让大金的勇士没有了用武之地,因为大金的勇士在于骑射、搏击,但射被人家用竖盾挡住了,而搏击两字那是要冲到敌人身前的事情,在大明的神弩面前,想做到这一点,根本就不现实,所以三次野外的浪战均以大明全胜而大金全败为结局。

    现在大金刚刚的面临着一次机会,那就是八牛弩的出现,在八牛弩面前,竖盾也只能成了摆设而已。虽然八牛弩射的慢,与投石机相仿,但石头与巨弩的差别可不是一般的大。大金可以在每个军堡制造一万根巨弩,但可能放置一万块石头吗?要知道回回炮用的石头可是要打磨好的三百斤,就算是举大金全国之力也没办法。

    有了八牛弩则可以整军的装备,用上一点小手段,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进攻是不行,但防守还是有一拼之力的。但很可惜,明皇没有给大金这样的机会。突然的向天津那里运送军用物质,很明显针对的就是大金了。

    “大人,既然如此,打算怎么办?”侯时云紧张的说,侯家一大家子人全部奔向‘乐土’了,但这块乐土马上就要面临着兵灾。这一步到底是对是错,侯时云真的看不清楚,在他看来,族兄的背叛也是无奈之举,皇上就不应该把这个事摆在了桌面之上,更加不应将侯家所有的官职一概的撤销,然后还不让再与军政两线有任何的联系。那侯家能做什么?离开了官和军两字,单纯的去当个地主还是做个单纯的商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侯家一直是临驾于商人、百姓之上的,就是因为侯家世代为官、为将,才有了鼎食钟鸣的世家风范,但现在一切就这样化为了乌有。而且是永世不得为官为将,这种打压的确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侯家的幸福,才有了刺君之举。如果成功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通过侯家的运作,还可以搬回这一局,继续当官。但很可惜,刺杀失败了,侯家只能按着自己的方案全家撤到辽东。但现在辽东就安全了吗?

    “报信之事,还是由侯家来负责吧,我还要去天津一趟,那里还有我们的人,只要烧了军需,某倒要看看,明皇拿着什么来攻打大金!?”功高莫过救驾,计毒莫过绝粮,鳌拜想不出什么主意来制止明皇向辽东出征,只有断了粮,机会就有了。

    “烧军需?这可能吗?”侯时云一听吓了一跳,这个事还真是胆大啊。

    “如何不可能,我以打听清楚了,皇商人是负责给大军提供军需物资,但并不是由军队来看守,而是靠着商人的家丁来护卫着。难度比起来要小的多了。”鳌拜充满自信的说,正如当时一击刺死给大金丢人现眼的二贝勒阿敏一样。“但此事,可一不可二,而且只能拖延明皇出征辽东的时日,希望这个拖延能给大金争取到了,准备的时间。所以侯家务必要尽快的把这个消息送到大金!在下借化献佛,这一杯酒敬阁下!”

    鳌拜看不起汉人,这是把心眼里的,这个看不起不是鳌拜自已独有的,而是满族人共有的东西,他们对着汉人有着强兵的优势,特别是投降的汉人。但在大明杀了黄三一家之后,他开始寸步难行,现在又必须把这个消息传出去,只能靠着侯家了,礼下之人必有所求,所以他的姿态放下已经相当低了。

    “足下能将传信的机会给侯家,让侯家能够立此大功,侯家已经是感激涕零,哪里还能不尽心尽力的完成。足下只管放心,在下这就安排好一切,保证在第一时间,将此信呈到大金。”大部队想越过边墙跑到辽东,那除了武力之外没什么别的办法,但只是报个信,只要找个高来高去的人,随便找处没人的地方就能翻越过去。然后关外有个地点接应一上就可以了。但对于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特别是现在大金的情报系统被连根的在京城被拔起的情况下,这种情报对于大金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这是个大功劳,对于刚刚到大金的侯家无疑是雪中送炭一样,如此侯时云才如此说。

    张掖城,阎应元受陕西行都司黄史缵之邀,在都司府正在会饮三百杯。

    菜肴相当的丰盛,阎应元虽然受到了皇上的重视,但一直没有接交地方上的官员,包括在大同的时候,也算是深居简出。在人前人后没有混个脸熟,他知道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凡有不平的事,就要伸手管管,性格使然,这么多年的打磨还好了一些。但他的身份现在很尴尬,连个象样的官身都没有,倒不如旁边的曹变蛟人家的身份来的瓷实。职务倒是挺让人眼红,征西元帅,管着净军、锦衣卫和天应军。还好,战绩是打出来的,还没有人敢站出来指手划脚,就连天应军里那些老将,也因其在归化城那出色的表现,以及曹变蛟那誓死追随,而不得不买他的帐。净军和锦衣卫当然是看皇上脸色的,皇上的圣眷在谁身上,净军和锦衣卫的笑脸就跟着谁。从岱海开始,皇上就对阎应元高看一眼,这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所以当然得敬着了。

    “阎元帅,本官有一事不明,正想请教。”这顿酒席的规格不算底了,黄克缵可以把阎应元当成了‘天使’级的人物搞的接待,眼前这个不如流的小吏,能一飞冲天入了皇上的法眼,让多少人眼红啊,这得是多大的机遇,西北大元帅,虽说统的兵不多,但眼下一二品的武将比比皆是,净军、锦衣卫又绝对的听从。虽然外边都说阎应元走了狗屎运,靠着奴颜婢膝尝粪舔痔,巴结上了皇上,一下子青云直上,但没有底蕴,本身没什么本领,只能当一个弄臣而已,现在靠着皇上的武器强大,才有了这么一点点的小功劳,也只是偶然而已。与武则天时的面首薛怀义一样,带着大兵没有遇到什么敌人,反而凯旋而归了、、、、、、

    黄克缵却知道这样的话,无非就是羡慕嫉妒恨而已。阎应元从岱海开始跟随皇上,几番的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而皇上的识人之明,又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自己以二品大员的身份,几次相邀,放低了身段,但还是被阎应元以各种民务繁忙为由的拒绝再拒绝。(未完待续。。)

第573章军事制度

    黄克缵却一心不改,今日有事,那明日,明日还有事,那就后日、、、、、、就这样,阎应元最终起来赴约了,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理由拒绝了。倒不是阎应元摆什么架子,因为他是皇上的人,所以对于皇上的思想他还是接受的。皇上曾经表示过,对于大明官场上的迎来送往特别的反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的道理,官场之上迎来送往的钱哪里来的?说白了还不是公款吃喝?一顿饭能吃下几个月的俸禄,连想都不要想,就知道钱的来源了。你请了别人,别人就得回请,规格只能比你的高不能比你的低了,所以来来回回的,形成了一种风气。在这种风气之下,没有人能够独立在外,只能被染黑了再去染别人。贪污犯是不一定,但这种行为却比贪污还要严重,‘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但这公款难道就不是民脂经膏了吗?谁都知道公款吃喝是错误的,但又有谁愿意停下来从我做起,管好自己的嘴巴?

    人是有惯性的,整天的活在风花雪月山珍海味之中,肯定是难以自拔的,当然也不愿意拔。这是生活、这是享受,即满足了口舌之欲,又能结交自已的人脉,还不用自己掏腰包,何乐而不为呢?不吃饭店怎么办?生意不好了厨子、小二都有可能失业,所以公款吃喝是为了创造就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是在做贡献。

    朱由校的前世就相当的讨厌这种行为,那里的风气太差了,只要不装在腰包里,吃的再多也没有一分的责任。当上面刮起廉政风有检查的时候,为了吃,人民的公仆们开着车不远百里的,跑到山村里的农家菜、山庄里去吃。

    所以难免有些倾向性的说这些话,阎应元等一众帝党都知道朱由校这点喜恶,所以对于这种宴请,基本上是拒绝的。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当官的却玩肉山酒海食不厌精。这样的人能是好官?

    阎应元在请示了皇上之后,盛情的确难却,朱由校许可了,看看人家送的是什么炮弹。目的何在。这不阎应元才带着皇命所来。而行都府里所见。的确让阎应元这等土包子看傻眼了。餐桌上摆的那叫一个丰盛。大鱼大肉在此面前已经黯然失色了,这里基本都是阎应元没见过的菜式,庖凤烹龙炊金馔玉。水陆俱全是洋洋大观。

    而吃饭喝酒还不行,还得弄几个娘们过来在桌子前边绕来绕去,一个个搔首弄姿任君采的样子,也太不会办事了,阎应元一个劲的大念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出来的时间不断了,旷日持久,全靠着五姑娘来打发那可怜的生理需要,这来几个姑娘,自己的‘道心’哪里又能承受的了呢?

    心里正纠结着,这边听到了黄克缵的话,急忙收回那看不过来的双眼说:“黄大人万不敢如此客气,有话请讲,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阎元帅果然是快人快语,爽快之极。实不相瞒,皇上在大同成立了大同精忠队、在蓟州成立了蓟州铁血队,但不知,没有入选的战士到底如何分配呢?”

    这个问题一问出,还真把阎应元给难住了,怎么说这个问题?这事关皇上的事情改革,当然要裁撤大批的没有战斗力的兵将,但大明的兵相当多,连着空饷在内,有着百万左右的兵将。但对于目前的战斗力,却让皇上头疼不已。

    明朝制度是“将不专兵,兵不私将”。明朝的兵和将不是在一起,而是分开独立的,需要打战的时候才集结一起。这样能够防止大将拥兵自重造反,但是作战起来,则是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和训练不足。

    兵源问题就是“垛集军”。“垛集军”就是把大批人民划为军籍,世代相传。一般把自己的对头变成垛集军的来源。也就是军户。

    军户的生活相当悲惨,他们被强制的军事屯田,世代不得脱籍,军饷微薄,战时做炮灰,平时做苦力,逃亡则采取连坐,强制亲戚家人代替。这样的兵源先天缺乏强大战斗力和高昂的士气。而且这种“为战而战”的“职业”士兵很容易军心涣散,厌战心理很强。从神宗开始,又采用了募兵制的征集部队方式。一般结果是民众将军饷一抢而空,然后四处逃命。

    养兵问题。明朝实行军事屯田制度,的确是自力更生,不花国家的钱。但是在战争时期是行不通的,如果皇帝以可以屯田为借口克扣军饷,很容易导致兵变,军人生活已经困苦不堪,还要克扣正常开销,只会使得军队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并且毫无斗志。战争时期军饷是极其严重的问题。

    军官问题,想要上升一步,只能以钱来谋升官,升官后自然要千百倍的剥削回来。军队的管理这也是这样,军官大肆贪污,虚报兵数。于是军费开销越来越大,户部这儿越来越没钱,只有加重老百姓的赋税。就这样矛盾越来越激烈,军事问题却没有解决。政治上的战略直接影响着战争的战略。这是军队军官**的最大根源,也是所有末世最主要的原因,国家是强大的统治工具都毁了与了**之中,一旦遇到了风吹草动,这就是相当危险的。

    以上的种种军事制度,就是大明战斗力低下的最大根本原因,皇上当然受不了这种局面,所以自己去组建、训练亲兵。实践说明,皇上的这一步走的相当的英明,直接扭转了大明与异族之间仅仅是以防为主为全部的军事政策,从而能走出城池,可以打野战、打大仗、打胜仗。这让全国均为之一震。

    至于皇上如何安排那些没有入选亲军预备役,或者以后也不可能有入选机会的兵将,这样的问题还真不是他一个做臣子的应该说的。大同精忠队剩下的兵,皇上的确是给安排了,要他们去岱海还是归化城,但很可惜,那些兵根本不听。(未完待续。。)

    ps:  下周的推荐是,分类图片轮转推荐,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神器。是不是能让梦难成走的再远一点。

    各位阎应元这位最大的抗清英雄都不知如何是好了,给个面子,赞一下吧。

第574章西北军户

    遇到了大同那样不知好歹的兵,皇上只是一笑置之,而跟随皇上身边的人,也无话可说,无论孙承宗以及张朴,还是总兵杨国忠。大家都选择了沉默,皇上都说了自愿,如果再说别的话,反而落了下乘。

    大明的兵实在是太多了,百万左右的兵,连带着他们的家庭,那将是多少的人口。明年由朝廷支付的军费,皇上早早的就支付完毕了。这些兵虽然战斗力弱到了极点,但国境线还要保卫,所以这个政策可不敢随便的说,好在皇上的光报里给了一句百元禁忌,阎应元脑子转了几圈后,不答反问道:“黄大人,下官也有一个疑问,不知当问否?”

    “阎帅尽管畅所欲言。”黄克缵一挥手,让侍候的下人,和跳舞的乐师、乐妓都通能的退下,一个大厅里就留下他们二人。

    “远的不说,单就此次鞑靼来侵,从这次战斗中,黄大人感觉张掖的守军表现如何?”阎应元花花肠子也不少,单刀直入说。

    “实不相瞒,四千军队拒不回援,守军的战斗力直是差强人意。守着地势,竟险些被鞑靼人破墙而入,老夫带兵无方啊。”这种问题真让黄克缵有些尴尬,要是别人问这话,黄克缵还能说些英勇无敌屡败屡敌的话来吹嘘一下,但面对着救命的恩人,他可没有那脸来沾沾自喜,

    “黄大人如此坦诚,那下官也有几句忠言相靠。”阎应元端起酒杯来,“请满饮此杯。请黄大人恕我直言。”

    “好,阎帅快人快语,老夫洗耳恭听。”黄克缵举杯给阎应元碰了一下,一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黄大人,亲兵的战斗力如何,相信也是有目共睹,倒不须任何人吹捧了。但就是这样的战斗力,也是扎扎实实练出来的。当今皇上首重民生,次重军事。一手组建的净军、整合的锦衣卫。已经成为大明最有战斗力的,战绩最为辉煌的军队。而后才有了天应军、天仇军、白杆军、天雄军。但就是这样的战绩,仍然还不断的训练着,期待着提高自己的技艺。以更好的杀敌报国。反观黄大人手下的部队。无论从纪律、体能、耐力、速度还是技能上。都差之甚远,指望着他们迈出国门,出击异族。可能黄大人自己都不信吧?”阎应元这个问题也算是推心置腹了。

    “不瞒阎帅,往年哪里有亲军在时如此威风,上百人就敢从边墙之外呼啸而来,兵少了招架不住,兵多了,鞑靼人一走了之。本官对这种来去如风的战法是相当的头疼。而下面的将士偏偏又不争气,一遇到有敌来袭,想的就是先关在堡寨,静等援兵,全然不顾敌人的众寡,彻底的贻误战机,任敌逍遥。黄某为官之日,是上愧对天恩,下无颜面对百姓啊。”黄克缵是大倒苦水,仿佛这种倾诉,一定能经阎应元的嘴里上传圣听一样。其实这些都是瞒上不瞒下、报喜不报忧的东西,放在以往,这种事情一旦上达天听了,自己这个官也就当到头了。但现在不说又能如何?净军、锦衣卫、天应军、天雄军,每百里部署一个点,一个冬季的战斗并与当地军户的接触,什么事情都搞的门清,他们虽然不是代天巡狩的钦差,但比钦差还钦差,钦差还有能不能彻底得到皇上信任的顾虑,但他们没有,他们是跟着皇上征战的,最受皇上无限制信任的亲军。皇上既然把他们放到这里,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鞑靼人的侵掠,如果没搞清了状况,可能出兵这么多人吗?所以早早的给他们最高统帅交待清楚,也算是搏得些同情,并皆争取宽大处理了。

    “黄大人之言不仅仅适用张掖城,整个边墙又有哪一处兵将不是如此?所以才有了大同精忠队、蓟州铁血队,就是为了训一只可用之兵,使其招之能战,战之能胜,而不是这样畏敌不战或者白白的送死。不瞒黄大人,下官春节之后,仍然会接着征伐河套诸部。这里的状况,皇上又如何放心?想要保住手上的兵将,甚至使其杀敌卫国,黄大人就应效仿大同精忠队与蓟门铁血队,提前选拔出一匹可用之兵,并且强加训练,使其形成战斗力,这才是黄大人一条明路。至于没被挑中的兵,相信皇上会有一个很好的安排的。”阎应元一付一见如故,掏心窝子说话的状态。

    看着这样的官,阎应元就不舒服,整天的一个个人五人六的,但战绩、功绩一点都没有,光亮大路不走,竟搞一些歪门邪道,如今找到自己还不是想借自己的口给皇上阵情一番。但现在皇上是真不放心亲军撤走之后,西北的防务问题,今年鞑靼能出兵二万,如果出兵征伐倒没什么,但现在是把战略目标放在了辽东和蒙古,对于西北的鞑靼那就还得依靠西北边兵,虽然他们靠不住,但还是得依靠。效仿大同再组建一支力量,已经是必须要做的了,现在有人跳了出来,哪里有不用的道理。

    黄克缵也是天人交感,说了半天,还是放到了练兵上,说的简单,但大同和蓟州所选的两队,那都是皇上亲自负责的,训练的一切当然也是皇上的。但自己这边训练,却要着落到自己的身上,这难度可就大了点。训练所要花的钱也是不小的,吃喝最起码得跟上吧,怎么跟上?还是不白花花的银子,以前养个家丁训训还有个盼头,但一旦训成了,皇上在一道圣旨成立个陕西某某队的,一下子全部给投里边了。所以黄克缵弱弱的问:“阎帅,这西北地区穷乡僻壤的,远不比内地富裕,若要练兵,依你看,皇上那边能不能可以考虑一下补助之类?”

    一听这话,阎应元抬眼看了看眼前的山珍海味,这规格放到京城也不能算低吧?黄克缵被阎应元的目光弄得倒是不好意思起来,有种当场被人揭露的感觉。

    “黄大人,西北有西北的优势,如若将兵分为两种,一是战兵,留待军队里特训,二是没有被选上的,如今皇上修路的大潮在全国范围内都在实施、、、、、、”这倒不是阎应元所想的,而是皇上的指示。

    “阎帅,那是地方上的事情,与军队又有什么干系,不怕阎帅笑话,黄某对这些官员也是羡慕非常。”象张掖这种地方,虽然以黄克缵的官职最大,但与其它体系的官员共处一地,比如知府、巡抚、巡按、提督,甚至是监军。这里的地方上,指的就是张掖知府。因为对于地方成立的施工单位基本是以地方官府为依据的,他们与京城的工部也有对口的单位。

    黄克缵一听这话,这是想让自己挑事呢?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样的事他哪里愿意开这个头。

    “黄大人,皇上不是一个迂腐之人,放着整合后的军队需要训练,几万十几万的部队,放在那里混吃等死,肯定是皇上不愿意看到的,西北的路难道就修一条吗?当今圣上考察一位官员是否合格,重视的是成绩,而非文才与口才,黄大人若想获得圣眷,还需要从军队的战斗力入手,何去何从,请黄大人自己裁夺。下官交浅言深冒昧了。”对于黄克缵这种人,说实话阎应元是不想搭理的,看着是和你推手置腹,一副白首如亲倾盖如故的样子,的确是热情洋溢,但骨子里,谁知道有什么龌龊。倒不如军队里直肠子的军人,或者是宦官来的实在。而阎应元是个基层的人仕,那脑子快是快,但并不在这上面,太累了。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给代入了,但拿着真心就能换来友谊吗?那也得分谁不是?

    眼看对方对自己有抗拒心里,一副还想着让自已从皇上那里要点军饷再肥肥的意思,阎应元打了退堂鼓,绝口不再提此事。他相信形式已经摆在了黄克缵的面前,自已若是再上杆子给人家说这事,反倒不美了。现在皇上的军队已经不少了,还要拿出钱来养活这么多只是摆设的军队,支出的确不小了。所以再想让皇上从边军里组建军队已经不太现实了。军队的数量不可能一下子发展这么多,虽然朱由校现在有了可以造钱的银行,但他还没有如此挥霍的资本。所以只能择优录取了。而西北这里因为鞑靼未平的关系,所以朱由校才有此论。

    军户制度必然是要撤销的,这一点阎应元当然的清楚,虽然职业军人也有好处,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就目前来看,好处没有彰显,害处倒是一大堆一大堆的。军户们复员之后,安置工作必然是土地,除此之外就是去作坊打工,这个思想太过先进,被否定了。

    刚才黄克缵问的问题如果在辽东辽西平定之后,就好回答了,军户们的田地凡低于五十亩的,都可以选择河套、辽东。那里有足够的田地。虽然有人害怕,但这种害怕是可以改变的。(未完待续。。)

第575章永久自行车

    酒宴接着进行,但阎应元的话已经‘点到为止’了,无论如何不谈此事了。这下把黄克缵闹的相当郁闷,但话说到了这种程度,再想说什么已经晚了。

    酒席宴后,黄克缵却不断的在想着阎应元所说的种种,对于仿造真的动心了,虽然要付出的会很多、要对付的人更多,下边将士们养家丁、喝兵血等等行为,他当然是明知的,这一个选拔精兵再训练的行为,将会遭到很大的阻力。精兵可以武断的说就是家丁,这点是毋容置疑的,所以首先就要于各级的武将发生冲突。现在已经顾不得了,明年阎应元一走,鞑靼人若再来的话,一个守土不力的责任下来,自己的前途也就不保了,几大亲军都在此,对这里的情况摸的门清,再想靠着欺瞒朝廷已经没有任何的作用了。

    想了半天,黄克缵终于下定了决心,效仿大同精忠队,成立陕西战狼队。趁着阎应元还在,指导一下训练、镇压一下那些骄兵悍将。

    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朱由校笑了笑,自己说是真龙天子,但还真不是龙,在大明这个千疮百孔的大破船上,什么都指望着自己肯定是不行的。就是一个千手观音也补不上这么多的窟窿,只有众官僚阶级都来伸把手,一是不要把窟窿接着破坏,二是尽力的去补窟窿,这样,大明这条船才能保证不沉下去,接着乘风破浪。

    而军队训练所需要的费用,朱由校想的是让他们成立煤矿、铁矿。甘肃那边西部大开发的时候,就已经探出了那里的矿产资源丰富,至于在哪里就不知道了。西北的铁路肯定是要修的,所以钢铁永远是不够的,修路既然已经有人在办了,自己每年还给他们发着粮饷,这不用也是白不用,反正不能指望着他们去防守鞑靼人的入关劫掠。开矿的本钱参照着修路实体一样,可以先行去钱庄贷款,但若有人胡乱伸手从中乱伸手的话。那警告之语得先说说。免得别人说是不教而诛。

    黄克缵在接到了皇上的正式回信后,立刻兴奋起来,这一步迈的太正确了,能够如此之快的就接到皇上的许可。这说明皇上对于阎应元所提议的。已经早有腹案。虽然打心眼里瞧不起阎应元这样靠着皇上的恩宠上位的人物。但这次的确帮了自己大忙了。急忙亲自过去邀请阎帅帮其成立陕西战狼队。

    十二月十四日徐光启老先生到了乾清宫,此次前来,可是带着一千辆自行车来的。按着皇上最终敲定的款式所生产的,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作坊专门制造而出来的。产量没办法提高太多,没别的原因,钢产量不够。要知道半年前,整个大明的铁产量才是9000多吨,起点实在是太低了点。而这半年的时候开设了大量的铁矿,建了大量的炼钢作坊,但这个大量只是十位数的级别,而且开采的手段是靠着人工的‘纯手工’,原始的开采。虽然产量比以前是增加了几倍,但铁路、建设、造船、武器等一分,这点还真算不了什么了。而且将来还有个造炮,那更是需要精钢中的精钢,需要的数目不是一般的大。所以自行车与三轮车的产量只能慢慢的开展了。

    看着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乾清宫广场的自行车,朱由校还是相当高兴的,每辆自行车上都标上了自己的商标——永久,一是代表国永祚,二是代表着自行车的质量。机械制造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这点朱由校深以为然。

    与徐光启说笑着,这每一批自行车,朱由校打算先给锦衣卫巡逻京城为用。因为京营体系彻底的被朱由校本人彻底的废弃了,所以土崩瓦解之后,由锦衣卫负责全城的巡逻任务。所以让他们骑着自行车,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推销手段了。而且给锦衣卫也能体现出他们在皇上心中的位置。一千辆自行车虽然不算多,但对于仅巡逻来说,还是够了。

    被叫过来的田尔耕,看着这件铁家伙也是不住的称奇,一听皇上说可以骑在上面跑的飞快,并演示了一下,不由的有所意动。看着皇上鼓励的眼光,竟真的推起了自行车来。

    但这东西看着皇上骑的顺溜,可有样学样的,往上边一坐,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意料之中的在大喊大叫之中,摔了一个大跟头。好在骑的不快,而且大冬天的,穿的也多,摔是没摔伤,不过倒是挺狼狈。三次被摔之后,还是不得其法,最终被摔的没了脾气,一脸的无辜坐在地上,看着皇上,瞧他那样子有点幽怨。看得朱由校大是开心,走过去将其拉了起来,哈哈的笑了起来,一边开始给讲解着方式方法。

    从这一天起,负责巡逻的锦衣卫们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练习骑自行车,这东西就是一个平衡性而且,象田尔耕这样的摔了几次还学不会的,都属于四肢不发达的种类。但对于有点功夫,身体平衡性过强的人仕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很快就能驾轻就熟了。

    而锦衣卫们当然也就象是得到了一件大玩具的孩子一样,巡逻的更加积极了,因为那是公共财产,是公车,皇上亲赐的,唯有巡逻的时候才能用。如果想办私事,那就只能等着下个月,自行车对外销售的时候再买。这倒不是皇上规定的,而是大家一起制订的,毕竟这个时候,这东西太紧俏了。

    满城的官员、商人、百姓一个个看着当然是新鲜无比,这种不要喂草,只需要擦点油就能跑的东西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多少有钱的、有地位的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希望能过关系借一辆玩玩,但东西太少了,根本没有借出来的可能。

    倒是在大栅栏,侯家刺杀皇上的店铺处,开始装饰一新,那招牌是‘永久自行车专卖店’。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仕立刻是风拥而至,一辆车倒是不贵,五两银子。相当于月薪的五倍,朱由校并没有打算在这上面赚多少钱,因为这东西要在大明最终普及开来的,五两银子已经不低了。(未完待续。。)

第576章卢公归来

    天雄军终于到了京城,这是天雄军们第二次进京,恰恰又是一场大雪而来。皇上出迎十里,迎接这凯旋归来,又要出征的天雄军。京城外的下水道及道路已经被迫停工了,因为泥土冻的实在是太结实了。费劲不说,光是工具就耗损的太多了。社会主义不是一天建成的,朱由校听到这个情况之后,于十六日就宣布了休工,工钱当然照给,除了看着奴隶们在干活之外,别的就没人了。

    漫天的雪花不停的随着风在不停的飞挥,更多的时候打在人的眼上,又疼又凉。地上已经铺上了厚厚的一层,这个天气不是出行的好日子,但就是这样,皇上还是出迎十里。

    把卢象升激动不已,这太有面子了。将士凯旋而归 天子御驾亲迎,这是何等的风光,急急的跑到了朱由校仪仗前,甩蹬下车,快步走了上去,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在了朱由校身前高呼万岁。

    朱由校笑容满面的走上前去,躬身将卢象升挽了起来:“爱卿为国而战,诛判民、擒鞑靼,鞍马劳顿,功不可没,朕之良臣,得爱卿为朕之张良也。”“朕一共宫中宴饮,以慰天雄军之不世战绩!”

    朱由校看到卢象升也的确是高兴非常,虽然没有擒住李自成,但一块大心病也终于解除了。这里面有卢象升、秦良玉的不世功劳。而且打败了鞑靼人的入侵,又增战功。更有甚者卢象升是自己绝对信任的人,一门忠烈。

    “臣本庸劣书生。重荷圣明委任,封疆多故,敢爱民肤?微臣受事方新,正思竭犬马之力,以上报君父。臣之战绩与皇上相比仅是米粒之光,而皇上之战绩,则如日月一般,米粒之光岂敢与日月争辉?臣惶恐不安。”卢象升让皇上夸的都不好意思了,两人在岱海那样的地方相对是随意的,所以也轻松的说。

    “爱卿无须谦虚。朕的几支亲军都为大明的精锐之师。虎狼之旅,朕由汝等相佐,何仇天下不靖,异族嚣张。”

    “陛下英明神武。剑指所向披荆斩棘。蛮族人等不过土鸡瓦狗一般。大军到处无不烟消云散。”

    “哈哈哈。卢爱卿这嘴何时练的是越为越不凡了,若在加上仙福永享寿与天齐之类的就更好了。”朱由校神情轻松的笑道。

    “臣之言语实不足说出皇上功绩之万一,还是请皇上见见臣的几位将士、兄弟吧。”卢象升说说笑笑。引着下边的人过来参见。

    第一个过来的当然是军中‘谋士’袁崇焕了,现在的袁崇焕依然挂着以前的官职,可比卢象升这个四品高多了,所以在天雄军中,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存在。这时被卢象升安排着过来拜见皇上。

    “袁爱卿,几月不见,在天雄军在感受如何?”看着袁崇焕那黑黑的面容,明显比初见之时瘦了很多,纱帽之上,一层雪,把脸衬托的更加的黑,估计倒是和包黑子有一拼了。朱由校淡淡的问。

    如果这话是别人问的,这话袁崇焕肯定会认为是绝对的污辱与他,但皇上问,这里面的意思可不一样了。这是一种考究,问其感受如何,是否学到了真东西。

    “回皇上,从军几月以来,如同给臣展示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训练到对敌,都是全新的,单就战术应用这一项看,可以看到宁远一战打的是多么的失败,而野战之中,如何对付敌人的冲锋、如何围歼敌人,这些是臣在宁远之战时不敢想象的。兵的勇、精、忠等等方面都是宁关所远远不如的。臣希望接着学习,以后好报效大明。”袁崇焕老老实实用低的不能再低的态度说着。在这里学习他受够了。

    在他看来所有的一切都源自武器的革新,如果把阻击弩给他,他一样可以打的风生水起虎虎生威,这顺风仗实在是太好打了。奈何,他在宁远大战的时候,并没有如此神器。所以对什么卢象升之流,他根本就看不上,黄口小儿,如何敢在老夫面前张狂。

    想着凭借着自己的官威,欺负一下卢象升年纪小。慢慢的有点话语权,利用这样的队伍给自己搏点军功再说。但很可惜,卢族的人首先是忠于卢象升的,你指望着卢象升的弟弟们投靠过来,这不现实。而大名府过来的人,那一个个是冲着大名第一的这个武功魅力而来的,让他想着拉拢一个人都不得,反而是受人白眼相待。那时的他才知道天雄军里还真是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几次暗战,均被卢象升无视了,袁崇焕自己也就老实了,好在卢象升对于军事战略战术也不瞒着他,想学就学,不学随意,反正天雄军也不差你一个人的口粮。

    天雄军的兵源素质起点就高,经过了岱海之战的洗礼,那作战经验、技能,更是不断的在增加、升高。看的袁崇焕心里直痒,梦想着自己也能有一天掌控这样一直虎狼之师。

    而现在皇上冒着如此大雪,出城十里迎接天雄军,袁崇焕更是羡慕,听着前面两君臣在那里谈笑自若,亦君亦友,心里更是对卢象升不敢生出一点的心思。

    “袁爱卿能够认识到这点,朕心甚慰。年后天雄军还有大战,抓住这个机会,好好的学习学习,朕太需要人才了。”还不错,态度很端正,打完了建奴,可以考虑用一用。这是朱由校的想法。

    “臣会用心去学,迟早的给吾皇效力。”

    接着就是卢象升的几个兄弟,卢象晋、卢象同、卢象观。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卢家满门忠臣,朕心甚慰。”

    “忠君报国,死而无撼!”三兄弟一起大声的说着。

    因为腊月就不上朝了,比以前朱元璋在时一年三天假期要宽松多了,所以陪着皇上来的官员并不多,孙承宗在西山授课是来不了;袁可立早早的回去调集船舶去了,何可纲来了,田尔耕来了,天应军的一些高层人物也都来了,其他的大臣,人朱由校虽然没有通知,但还是稀稀的来了一些。朱由校一向不以此活动为什么硬件计算,哪里会在意这些。直接带着众人回京,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自城外经安定门,直进皇宫,犒赏三军。

    而于此同时,沈阳的黄台吉接到了侯家传来的情报。一见大明要对大金用兵,黄台吉是相当的着急。喜峰口一战,与明军硬碰碰的交手,自己是一点便宜都没占,自己的奇计被明皇头巧妙的利用,让自己失去了辽西蒙古最精锐的八万人马。这让他的自信心彻底的失去了。在喜峰口外象傻子一样等待这么长的时间,徒让明皇笑话,连一丝陪他玩的意思都没有。直接的不理他,这让一向自以为是天之骄子的黄台吉相当的郁闷。

    本来想着在浑河之上截流蓄水,只准明军来攻,但现在明军来攻了,偏偏先在了冰天雪地的冬季。这个时候水早已结冰了,蓄什么水也没有一丝作用啊。侯家说鳌拜已经赶赴天津准备烧粮草,但也不知怎么样了。

    十二月二十三日,是过小年的日子,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弃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双目失明.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柳腔戏《张郎休妻》、茂腔戏《火龙记》都是说的灶王爷这段故事。 灶王最初只管火,后来受天帝委派为掌管一家的监护神,被封为一家之主。他权力很大,却连个土地庙大小的庙宇也没有,只有一张画像(木板印制的年画)贴在灶墙上。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东厨司命主,南方火帝君‘的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灶时要摆上枣和糖瓜等果品,糖瓜是用大麦发酵糖化而成的食品,据说是让灶王吃了嘴甜,也有的说为了欺住他的嘴,叫他上天光说好话不说坏话。焚香祭拜后,将旧灶君像揭下焚化。换上新像,就算送灶王爷上天找玉皇大帝汇报去了。祭灶时还要供上碗面汤(面条),俗话说:‘灶王爷本姓张,一年一顿杂面场。‘杂面汤是用白面、豆面、地瓜面混合制成。灶王腊月二十三上天,初一五更回来,就算完成汇报任务,带着吉祥保佑一家过平安日子了。

    所以这一天的习俗对汉族的人相当重要,天津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出家在外的鳌拜,可没有这个讲究,他们现在想的是,如何趁着这个时节将屯在天津码头的粮草全部的烧光。(未完待续。。)

第577章天津港口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腊八一过,皇商们就开始忙起来了,筹备粮草。十几家京城皇商因为有了田尔耕的路子,本来在京城只是个名声不显的生意人,没想到一下子变成了皇商,从一开始出征河套时的不情愿,直到现在变得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做生意已经有了一个比起以前来好上百倍的投资环境。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城门费、设卡费等,不仅不许地方上收,而且连地方上的镇守太监之类的也不许收。商人没有不和钱庄打交道的,有了钱庄这个监督单位,的确使得这个政策在实施方面很好的执行,上行下效之下,形势一片大好。

    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吃惯商人这碗饭的地方官府,哪里这么容易放弃,靠着检查违禁品的幌子,不收你钱,慢慢查查这是官府的职责吧?等他检查完了,东西都臭了,所以只能偷偷的给银子,破财消灾。类似的招术数不胜数,这是官员们悄然的反击。但谁再反击也反击不到皇商的头上来,这就是优势。

    今天过小年了,负责天津地我的黄掌柜再一次来到码头,看着一座座的塌房,里面变成了粮仓、一堆堆的干草料,还有各种各样的军需品,码的齐齐的,中间有些间隔,这是为了防火,时间太紧了,这才只是四分之一左右的货物,大过年的皇上一句话,商人忙断腿。现在码头上的塌记仓库皇商包了一半之多。已经筹备的货物。大多还在路上,但下一步的货物如何存放还是个问题,就算是占了全部的码头,也只能露天存放了。好在天津离京城不远,又有河运、海运的便利条件,这样才能把四万人三个月的给养给运了过来。而且交货也不是一次性的交,虽然不知道这是要往哪里用兵,船也不可能一次把所有的货给拉走了,慢慢来就是。

    今天是小年,鹅毛大雪又这个下法。码头上连个人毛都没有了。只余下几十个明桩和几个暗桩在监视着。黄掌柜在天黑之间巡视了一遍之,反复的叮嘱着巡逻的人员,并许了一些赏钱。惹的众人都高兴不已。商人招收的这些保镖,有几辈子就在家里帮佣的。也有从三山五岳请来的奇人异士。来看场子。如果历史再推进一些的时间。镖局可能就会产生了,但很可惜现在这个产物还没有出现。否则就可以雇了天津某某镖局的来看场子,倒是轻松自在。

    这几个月以来经手的生意。几十倍的增加,可是把黄掌柜给忙坏了,几位东家把在天津的差事给他,这可是肥差中的肥差,更是第一次与皇上打交道。所以从腊八开始一直就是紧张着。

    今天一是过小年,二是下雪,三是手下从天津的丽春院里可是赎了一个清倌人,在等着他好好的过个小年呢。所以看看天色不早,也就回去了。

    黑夜在一所塌房里,三个明桩,靠着窗户一个桌子上,摆着酒菜,大冷天在这里二个时辰一换岗,喝点酒驱寒,是相当正常的。

    “大哥,这雪可真大,赶上他娘的前年最大一场雪啦,这个鬼天气,贼是不会上门的了。”一位身材魁梧的大汉,四十岁上下,长年的跑江湖快意恩仇,最终被官府给抓住了,蒙他眼前大哥的多番打点,才免去了牢狱之灾。

    “洪老弟,切勿大意,你看看外面,三丈之外什么都看不到了,辛苦一下对得起这份工钱吧。”被称为大哥的人,一边盯着窗外看了看,一边说。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四十五岁已经属驴的岁数了。早年间那些胆大包天早已被生活磨的没有了脾气,现在的他就想平安的度过几年,在家享享清福,给孩子们攒一分家业。

    “是啊,大哥说的老成,虽说咱们只是看家护院的,但这事可是押粮官的责任,还是严谨为好,连皇上他们都敢刺杀,过来破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另外一位中年也说道。

    “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洪姓的大汉不屑的说。

    三人就这样边喝边聊着,但说是说,耳朵眼睛可都向着窗外呢。外面西北风是呼呼的刮着,巡逻的人一边一边的报着平安,让人心里边踏实。

    但这个平安二字仅仅针对的是黄掌柜所控制的塌房仓库,而隔着不远的一个仓库却不是那么的和谐。此时里面十几个人都用白布穿在身上,一个个如同孝子一样。

    “爷,渗透不进去,那边防的太严了,就在大雪天也是明桩暗桩的巡逻不断。而雪上的足迹也太明显,稍稍的走过去,就是一道脚印,相当的清晰,所以几次都失败了。”一位人对于着居中的人汇报着。如果京城的人一看到,马上就会认出来,此人正是京成通缉的鳌拜。

    鳌拜自从别过了侯时云,就跑到了天津,并取得了天津大金细作的管理权。利用强大的金钱优势,买下了皇商离得不远地方一处塌房里所有的货物。本来打算的是利用着高来高去的本事,趁着没有军队看管的情况之下,一把火将皇商们给皇上准备出征大金所需的粮草。但这几天晚上都不得其法,现在货物存放的时期已经不太多了,在皇商的压力之下,塌户的主人已经开始往外在赶人了。所以本来准备大年夜那天动手的,现在却不得不提前了,谁知道皇上会不会突然派人来加强警戒。

    但现在看来,这帮人还真是酒囊饭袋的可以,一个时辰了,竟然没有潜得进去。偏偏雪下的又如此之大,没有了纵火的优势。

    “你们听好了,今夜强攻也罢智取也罢,总之这把火势必是在烧起来的,有巡逻的那就干掉他们,他们也就是四十多人,有心暗无心之下,不愁干不掉他们,码头那边也就是一个百户在镇守着,全是无用之人,还走了一大半都回家了。这边只要打了起来,估计他们不一定敢上来。”鳌拜虽然年轻,这几天在码头上做的功课可是不少,对敌我势力打听的很是清楚。这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犹豫的。(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63/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作者:梦难成所写的《大明二十四监》为转载作品,大明二十四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二十四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二十四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二十四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二十四监介绍:
重生,主角朱由校,穿越后重用二十四监,创办各种实体赚钱以免天下农税;组净军、练锦衣卫;解散天下明军、建新军;以驿站建光报系统、交通、邮政;压水井抗冰河;建求极宫,求万物真谛;保护环境、治理沙漠;保护发展儒家等中国文化,造留声机,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对世家加以引导发展使其传承更加的久远;收复朝鲜、日本等地以宦官和结扎为怀疑政策;利用党争和明朝宗室众多,改明朝君主制为皇上选举制,各个亲王等均有利用当选皇上,五年一届;建白令跨海大桥联通北美;联合英法德等国家共同研究科技,但立足的是保护资源、环境,提前开创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 本书已A签,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点击、投票,梦难成感激涕零。大明二十四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二十四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