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山沟皇帝TXT下载山沟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山沟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雨天下雨     山沟皇帝txt下载     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用不起的后装炮

    作为大唐帝国里第一家涉足军舰制造领域的纯民营造船厂,沙面造船厂在二十多年的发展里也是经历了无数风波。

    当年徐柱梁的父亲打理沙面造船厂期间,虽然和军方关系良好,也能承接部分巡逻舰和护卫舰的订单,但是因为技术有限,规模始终不大。

    同时徐柱梁的父亲对股权看的非常重,哪怕是当年造船业最为兴盛的时候,也只是仅仅让出了百分之十左右的股份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已。

    资金不多,技术提升的不快,自然是接不了高利润船只,甭管是民船还是军舰的订单的。

    后来徐柱梁继承家业,成为了沙面造船厂的控股股东以及总经理后,开启了全面改革。

    他连续引入了多家的战略投资者,虽然手中的股份也是因为引入战略投资者而下降到了百分之三十多,但是他依旧是最大的股东,并且其中有百分之二十多的股份是被几家基金公司购入,其投票权是委托给徐柱梁的。

    所以徐柱梁依靠百分之三十多的股份,依旧牢牢控制着这家造船厂。

    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后,有了钱就是进行技术升级,建造新型的大型船坞,甚至还成立了一家分厂。

    沙面造船厂,拥有第一沙面造船厂,第二沙面造船厂两个生产基地,共计拥有五千吨干船坞三座,三千吨船坞四座,另外还有一座在建的万吨船坞一座。

    纯粹以技术能力来说,沙面造船厂的技术能力足以名列民营资本造船厂的第一名,哪怕是放眼全国范围内,算上官方资本造船厂和皇室资本造船厂,沙面造船厂也能够挤入前五的水平。

    排在他前头的只有广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鼎盛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而已!

    甚至就连同样是国企部直属的大型造船厂,也就是肇庆造船厂,他们的技术能力其实也是不如沙面造船厂的。

    不过这种排名只局限于造船技术,尤其是建造大吨位高性能船只的技术,并不是说产能。

    如果说产能的话,冯氏航运公司下属的多家造船厂加起来,可是超过了沙面造船厂的,但是冯氏航运的造船厂,建造的都是普通民用船只,和沙面造船厂这种能够建造主力军舰的造船厂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建造军舰,乃是他们的重要业务之一,而最近海军正在大规模推动新一代战舰的建造计划,虽然不可避免的,大头会被香港鼎盛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这两家造船厂拿走。

    但是巡洋舰和护卫舰这些订单,沙面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还是能够拿到手的。

    最近几年,沙面造船厂也是拿了好几艘军舰的订单,但是徐柱梁却是觉得还不够!

    他想要更多,尤其是想要挤入一直被香港造船厂垄断的大型战舰业务。

    要不然,他也不会投入巨资建造万吨船坞了,这就是为了军方的万吨巨舰准备的。

    至于民用船只,暂时民用船只一般还没有这么大吨位的船只,毕竟建造成本太高,而且目前国内的诸多民用港口,还是很难满足万吨巨舰的停泊。

    这年头的民用船只,五千吨以下的才是最好卖,尤其是两三千吨这种吨位的远洋商船,海外贸易公司最为喜欢了。

    因为吨位不小,运输量大,更关键的是在海外领地港口或者干脆是土著的港口都能够进入停泊,不用担心船只太大无法停靠。

    民用船只里,一般只有执行远洋航线的豪华客轮才会是大吨位船只

    比如说跑本土到新金山的太平洋航线。

    再比如本土南非的印度洋航线。

    并且这些豪华客轮,实际上也会搭载大量的货物赚钱,单纯运输旅客同样会亏本。

    同时这些豪华客轮,其实大的也就六七千吨而已,目前帝国还没有出现上万吨的豪华客轮。

    民用船只市场上,大吨位船只市场容量还是比较小,指望民用市场,万吨船坞的成本是很难收回来的。

    所以徐柱梁一直都是想要争取到海军的装甲巡洋舰的订单。

    至于战列舰,这个他暂时不指望,战列舰那玩意技术含量太高,目前帝国里也就鼎盛造船厂能够建造万吨战列舰而已。

    他想要的只是装甲巡洋舰的订单而已!

    七八千吨的大舰,那也是利润相当丰厚的啊。

    所以哪怕是这一艘科伦坡号巡洋舰的施工过程比较坎坷,没能赚到钱不说,差点还搞得到亏本,不过徐柱梁也是没有什么埋怨,反而是一有机会就诉苦。

    这样才能够让海军那边看到自己造船厂的委屈和付出啊,到时候上头的大佬们心稍微一软,说不准就能抢到一条装甲巡洋舰的订单了。

    对于徐柱梁的想法以及沙面造船厂的发展,海军上校葛成斌自然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他只对眼前的这艘科伦坡号巡洋舰感兴趣。

    这艘科伦坡巡洋舰乃是一艘刚完工的新船,上面的涂装都还是崭新的呢,水线下是红色涂装,船身则是灰色涂装,上层的木甲板则是白色涂装。

    大唐的几乎所有钢铁战舰都是这种涂装。

    这个红灰白色的涂装其实没啥战术作用或者特殊意义,纯粹就是因为给战舰水下以及水上刷以及甲板上用的三种油漆它就是红色和灰色和白色……

    就和死鱼的眼睛看起来很诡异,就是因为很诡异,没啥特殊含义。

    海军用这种红灰白的涂装,也是没啥特殊的含义,纯粹就是因为油漆它本来就是这个颜色。

    登上科伦坡号,葛成斌上校脚步相当的轻快,一路沿着铁楼梯,先是爬上了船首的主甲板,看着甲板上半封闭式炮塔上布置的一门一百五十毫米后装炮。

    葛成斌上校就是俯身看了起来:“这炮管很长啊,三十五倍口径的身管,比我们之前用的前装炮长多了!”

    他身边的中校参谋长也是颇为好奇的看着这门火炮,同时道:“我们这船上一共有四门这种一五零炮呢,前后左右各有一门,这对敌的时候,任何一个侧舷都可以集中三门主炮了。”

    葛成斌道:“别忘了,我们还有四门一百毫米的副炮呢,侧舷对敌的时候,还可以再投入两门一百毫米的副炮,如果是舰艏乃至船尾对敌的话,同样也可以投入同样数量的火炮,这用来追击敌人应该是很好用的。”

    科伦坡号除了四门一百五十毫米的主炮外,船身的左右两侧一共四个角,各部署有四门一百毫米的副炮!

    至于七十五毫米和四十毫米这两种小口径副炮,这种火炮一般是用来对付敌人小舢板等近距离自卫火力,通常不列入主力舰的舰炮统计范围内。

    从火力上来说,科伦坡号自然是不如去年新设计并定型的西印级巡洋舰的,毕竟双方的吨位就差了差不多五百吨呢。

    但是双方装备的都是同样的火炮,而且其他设计以及子系统,其实差距也不大,某种程度上,双方还是比较类似的。

    从甲板离开,葛成斌海军上校带着人继续往上爬,先是爬到了舰桥,从高处的舰桥往下看,觉得这艘科伦坡号更是威武了。

    “好船!”葛成斌海军上校握着铁栏杆,由衷的发出了这么一声感叹。

    科伦坡号巡洋舰,本来属于海军建造的第二种装备前装线膛炮的漳州级巡洋舰的三号舰,中途和漳州级的其他三艘半成舰一起被修改设计,然后改装为后装线膛炮的战舰。

    因此,实际上漳州级巡洋舰一共四艘,也是大唐帝国里第一批新建造并使用后装舰炮的巡洋舰了。

    该舰标准排水量为两千吨,主炮为四门一百五十毫米火炮,副炮乃是四门一百毫米火炮,七十五毫米以及四十毫米小口径近防炮若干,机帆动力,纯蒸汽机动力最高航速为十六节,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甲带装甲,只不过只在水线铺设了一条很窄,也不算厚的钢面铁甲而已。

    刚接受该舰的葛成斌上校颇为兴奋,带着麾下的官兵在船上先是熟悉了几天后,就是直接开着船离开了沙面造船厂,前往香港海军基地。

    虽然是第一次上舰驾驶,也只是熟悉了几天而已,不过葛成斌他们都是老海军了。

    他们之前还在抚州号上进行远航呢,这换一艘新船来,稍微熟悉一二照样能够开走。

    毕竟大唐的战舰在设计的时候,很多细节上的东西以及一些使用习惯都是有所保留的,所以官兵们稍微熟悉一二,直接开走不成问题。

    当然了,这并不代表着已经具备战斗力了。

    这后装火炮葛成斌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以前听说的多了,但是真正接触到实物,这还是第一次呢。

    抵达了香港海军基地后,葛成斌带着军官以及士官们天天是忙着熟悉战舰,然后出海跑一趟,同时也是进行炮术训练。

    进行炮术训练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不太习惯这些后装火炮!

    为什么?

    射速太快了,以至于炮手手忙脚乱,跟不上节奏。

    然后葛成斌还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一百毫米的弹药舱距离其中两门一百毫米火炮距离有些远。

    而一百毫米的舰炮是采用定装炮弹的,射速别说和前装炮比了,就算是和那些弹药分装的后装炮比起来也是快了许多。

    火炮的射速比较快,竟然是导致士兵们来不及搬运炮弹!

    科伦坡号本来就是准备用前装火炮的,前装火炮的射速可没这么高,所以当时他们就把药库集中起来保护,那里想到换了后装的一百毫米舰炮后,射速会变得这么快,搞的来不及运输炮弹啊。

    这是属于设计缺陷问题,他就算发现了问题也没办法,只能是报告上去,说是弹药运输不过来,让上头想办法解决。

    但是上头的回复却是让他吐了血:建议降低射速,以精度取胜。

    实际上,负责此时的军械部门,不仅仅给科伦坡号上这么回复的,还给所有装备了后装火炮的战舰指挥官都下了类似的文件:对于使用金属定装炮弹的一百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装线膛炮不能盲目追求射速,而是要追求精度。

    让海军高层这么做的理由很奇葩!

    因为这两款火炮的射速太快,导致炮弹消耗量大幅上涨,导致战舰内部的供弹设计完全跟不上,不仅仅是运输问题,而且弹药舱太小,储备的炮弹竟然不够用!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装备了后装火炮后,射速太快,耗弹量对比以前更是成倍的增加,而新型的圆柱形碰撞引信炮弹又太贵。

    当海军高层看到军需部门的耗弹量数据后,一个个都是不由得皱起眉头!

    敢情折腾了好几年,耗费无数资金,好不容易把舰炮的射速提上来了,现在的你告诉我不能打这么快,必须悠着点来?

    这让海军高层特别的无语。

    而李轩更无语!

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火炮贵炮弹更贵

    看到海军那边因为后装火炮的射速太快,从而主动限制舰炮的射速时,李轩想要不关注都不行。

    他有些想不通,为什么火炮都能搞出来也装备,为什么就用不起了?

    所以,李轩很难得的亲自插手过问了后装火炮供弹一事,尤其是采用金属定装炮弹的一百二十毫米、一百毫米、七十五毫米这三个口径的陆海军用炮。

    过问炮弹一事,也算是打破了最近李轩几年的惯例了。

    本来嘛,陆海军的军备发展李轩也就是早些年的时候才会关注,但是在统一战争之后李轩已经是很少亲自关注军械发展这些了,至于直接插手,那就更少了。

    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是进入了枪炮时代,并且全军已经是列装了燧发枪了,处于全球领先无敌手的状态。

    加上李轩也知道,新式武器的出现,尤其是大规模列装,是建立在工业技术达标的前提下的。

    工业生产能力无法达到一定的标准,就算是新式武器设计出来,也是造不出来,无法列装的。

    这一点就和当年的燧发枪一样,大唐老早就有燧发枪的设计了,但是因为那个破弹簧却是反复折腾了好几年啊。

    其他新武器也是一样。

    绝大部分新式武器的研发以及装备,都是建立在工业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比如如今大唐海军的万吨战列舰,这玩意别看只是一艘船而已,但实际上如今在建的万丹号战列舰,想要把他建成,可是需要帝国内众多机构,无数企业的共同努力,光靠一个造船厂可是搞不出来。

    其船体和装甲所需要的钢铁,表面上看是由江南钢铁厂、北方钢铁厂两家钢铁公司联合提供的,但是这两家钢铁厂的背后却是有一大堆的上游以及下游企业的,没有这些企业的支持,江南钢铁厂和北方钢铁厂也是无法提供这些钢铁产品的。

    舰炮也是如此,表面看只是上海枪炮厂的产品,但是上海枪炮厂的生产线里的设备,又是需要其他多家机械公司提供,那些机械公司又需要其他诸多上游企业的技术支持。

    动力系统就更不用说了,自从可实用化的蒸汽机出现后,蒸汽机乃至以后的各种内燃机等动力系统,都是属于典型的工业之花,乃是一整个工业体系集大成的产品,缺少了任何一环都是没有办法生产出来的。

    一艘战列舰的建造,直接参与的就至少有数十家企业,而间接参与的更是数百家甚至上千家。

    这也就导致了,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后的国防工业发展,是建立在一整个工业体系之上的,而不仅仅是一两种新式武器的设计图纸。

    如果只是说什么图纸之类的,海军舰政部里什么战舰的设计图纸没有啊,区区万吨战列舰都是小意思了。

    他们已经是有了相当完善的好几万吨的战列舰设计了,甚至十万吨的超级巨舰的设计方案也不是没有。

    但是有用吗?

    有屁用!

    大唐帝国造船厂里最大的干船坞也就一万多吨!

    而且十万吨巨舰里预计采用的什么八百毫米四十倍乃至五十倍的巨炮,先不说什么实用性的问题,但是估计等个百八十年也造不出来。

    所以,设计其实对于大唐帝国而言并不是什么问题,总有一大堆的疯子搞各种乱七八糟的设计,异想天开的有,提前半步的有,提前一步甚至几十步的还是有!

    但是造不出来也是没啥卵用。

    李轩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平日里他也是懒得插手,定下了大基调后就是放手不管了。

    最近十年定下的基调就是发展并装备线膛武器。

    至于怎么搞,具体怎么来,自然用不着李轩操心。

    但是军方好不容易搞出来了线膛武器了,海军那边也是率先装备大量的后装线膛炮,这个时候竟然跑过来说,这后装炮射速太快了,用起来太贵了,必须限制使用……

    不仅仅是海军,陆军那边也是有这种说法,说炮是好炮,但是耗弹量太大了,陆军现有的后勤体系难以支撑,而且弹药费用也是出现了大幅度上涨,这已经是让陆军高层不得不慎重考虑限制部队装备后装火炮的数量,或者是限制炮兵使用火炮的频率了。

    这让李轩想起了后世的部分国家,因为机枪以及自动步枪这些自动武器的射速太快,消耗的子弹太多,所以不愿意装备或者减少装备。

    这种情况让李轩特无语!

    大唐帝国是什么国家,好歹也是目前地球上的最大工业国,同时也是唯一工业国啊,有着几乎全球的市场作为支撑呢,国力完爆其他国家的总和。

    不客气的说,如今能够击败大唐的,也就只剩下外星人了。

    这样牛逼的一个国家,竟然装备不起后装炮?

    开什么国际玩笑!

    不过当李轩看到了海军那边提交上来的详细报告后,又是瞄了瞄详细的耗弹量以及采购价格,然后就是合上了报告书。

    最后在海军的报告上面批示:决定战争胜负是人,而不是一两种新武器,海军应发挥艰苦奋战之精神,努力提升炮术,力争以远距离的精准炮火消灭敌人。

    这么说的李轩,也是同意了海军军需部门的看法!

    麻蛋,一开始他还觉得不理解,但是看过了具体数据后,他就无语了。

    还真用不起。

    因为新式炮弹太贵了,目前大唐帝国里能够生产新型圆柱炮弹的兵工厂其实并不多,目前来说有上海枪炮厂下属的弹药厂、天津枪炮厂下属的弹药厂,此外还有一个镇江弹药厂。

    至于其他弹药厂的话,目前还在处于技术准备以及生产线改造等。

    因为目前的供货量是比较少的,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新型炮弹的好几个关键技术专利,并没有掌握在三大武器公司手里,也没有掌握在皇家理工学院手里,甚至都不在任何一家国企部或者皇室企业手里,而是在几家私营企业手里。

    虽然说三大武器公司已经是获得了这些关键专利的授权,但是专利费还是要给的,而且不低。

    专利授权费再加上设备升级改装的费用,此外定装炮弹的制造成本本来就比较高,铜弹壳不说,用的还是栗色火药作为发射药,诸多因素都是推高了这些定装弹药的价格。

    现在哪怕是七十五毫米的新型榴弹炮,采购价都要十元左右,贵的要死,不过这个价格也不可能持续太久,估计再等个几年产量上来了就会降下来,再等个七八年,其中的好几个关键专利就会到期,到时候价格还能再降低一部分。

    七十五毫米的榴弹都这么贵了,更大口径的一百毫米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的定装榴炮弹,那价格更是成倍增加。

    要知道,这年头的大唐本土里,上海缫丝厂里工作的普通工人,其月收入也就四五元左右,而技术性工人、裁缝、火车司机等拥有技能的人,月收入大概能拿八元到十五元之间。

    而一颗最普通的七五榴弹就得十元左右,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可想而知有多贵。

    按照陆军那边的标准陆军制定的标准是每门七五榴炮备弹五百发,仅仅是一门火炮所需要的炮弹钱就得五千,这还不包括日常训练用的炮弹,只是备弹,平日里放在仓库里准备打仗的时候用的。

    这五千元,已经是超过了七五榴炮本身的价格。

    大唐的火炮价格一向来都不算贵,比如天津枪炮厂里的一门陆军用七五榴炮,其实也两千五百元多点,采购量大的话,天津枪炮厂还能再给你打个折啊什么的……

    但是,火炮打折,炮弹不打折!

    人家兵工厂也是精明人,知道新火炮太贵,炮弹更贵,为了让军方下决心彻底换装,这火炮本身上他们是不指望赚钱的,基本上是不亏钱就买。

    人家指望着从炮弹赚钱呢!

    陆军那边针对新型火炮采购价格贵,使用价格更贵的问题,已经是想方设法了,比如说减少备用炮弹,训练的时候不用实弹,搞训练弹。

    作战的时候让部队回收炮弹弹壳,那弹壳可都是黄铜,贵的很!

    财大气粗,以往换装的时候从来都没有皱过眉头的陆军,都打算先熬过这几年,等国内的兵工厂产能提起来,那几个该死的专利到期以后再大规模储备炮弹。

    海军这边就更不用说了,海军的军费本来就不如陆军那边,再加上海军的舰炮都是中大口径火炮,火炮价格昂贵就不说了,炮弹更贵。

    而且战舰出门,总不能学陆军那边随便带几十发炮弹做样子,遇到战事了再从后方调运吧。

    大唐海军对于执行任务的战舰,向来都是保持优待的,反正前装炮时代的炮弹,尤其是实心弹价格便宜的很,离开港口执行任务之前都会装满弹药。

    毕竟大唐的战舰一离开港口执勤,基本上免不了会遇上各种作战任务,炮舰外交是最常见的,打击海盗也是很正常的,必要时候和土著海军干一架也是正常的很。

    所以弹药供应都是充足的很,反正平常打的也都是实心弹,用不了几个钱。

    平日里军官闲着没事,都会放个炮乐呵乐呵,美曰其名:实弹训练!

    但是现在一想到未来一艘战舰出门都得带上几千发价格昂贵无比的炮弹,而且出门溜一圈,多多少少也会执行舰炮外交、护航、实弹训练等任务,估计跑一圈回来,炮弹钱就得好几千甚至上万了。

    这样就更让海军高层头痛了。

    甚至有人想着,干脆再装备几门前装滑膛炮好了,这些滑膛炮对付土著其实也挺好用的,不一定非要后装线膛炮啊!

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荒唐的惨败

    对于陆海军的麻烦,李轩也是没办法。

    增加军费是不可能的,而且强制性压低价格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利润兵工厂怎么升级生产线啊。

    所以也就只能委屈陆海军自己了。

    能够用一枚炮弹解决的事情,就别用十枚,得省着点!

    所以到了最后,葛成斌上校这个一线海军军官,接到的文件就是,让他平日加强炮兵的训练,提高专业技能,炮术必须提上去,出海执行任务的时候,也别一不爽或者一高兴就乱开炮,现在的新型炮弹贵的很,随便多打几轮炮,那就是直接砸出去几百几千的。

    对此,葛成斌上校也是颇为无奈!

    他带兵多年,每次率领战舰到海外执勤的时候,动用舰炮的次数可都不少,土著那么多,海盗那么多,一路跑过去总需要开炮的。

    有时候为了威慑力,对土著进行实弹演习的时候,往往都是成片成片的炮弹砸过去,让土著彻底丧失抵抗的勇气。

    但是现在看着上头回复的文件,葛成斌上校也是知道,以后随便开炮的日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节省炮弹,这炮术必须提升上来。

    好在实弹价格虽然昂贵,但是三大武器公司就好歹也是国企部企业,所以还特地研发了配套用的训练弹,这些训练弹价格就便宜了,只要军方及时回收训练弹的黄铜弹壳,那么耗费倒还是能够控制。

    所以,不少商船经过香港海军基地海域的时候,就是经常听见附近海域的海军战舰响起阵阵炮声,但是再细看,却是没有看到炮弹击中靶标或者海面掀起的水柱。

    不用多久,跑海的人都知道,海军最近转型了,喜欢玩空炮了。

    葛成斌就是带着自己麾下的官兵们,天天闲着没事就用训练弹进行训练,苦心训练炮术。

    同时也是不在追求发挥舰炮的射速了,反正他这一艘科伦坡号巡洋舰上的弹药舱容量少,备弹数量也少,真要追求极限射速的话,不用多久就能够把炮弹全部打光。

    而且科伦坡号上存在着供弹设计缺陷,弹药舱和火炮距离过远,通道也是比较狭窄,搬运炮弹不是很方便。

    所以追求极限射速已经是没有什么意义了。

    远距离的精确炮击才是他现在追求的目标。

    用训练弹训练了几天后,葛成斌才是带着战舰进行了新一次的实弹训练!

    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主炮和副炮的炮组成员陆续就位,然后在炮术参谋的引导下,各炮组的军官指挥各火炮先后进行了射击。

    舰桥上指挥的葛成斌拿着望远镜看着远处的弹着点,然后是叹了口气,这准头有点差。

    主炮和副炮齐齐开火攻击八百米外的靶船,打了一轮后,竟然一发都没有命中!

    “这些兔崽子,浪费了这么多钱,竟然一炮都没有打中!”

    葛成斌有些不爽,以前他带抚州号的时候,用的是前装线膛炮,但是那时候攻击八百米的目标可是一打一个准。

    然而现在,用了更先进,精度更高的后装线膛炮了,竟然还打不中八百米外的靶船。

    一旁的参谋出言解释道:“将士们刚接触这些新炮,还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

    葛成斌微微点头,他也知道,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了,这才拿到船半个月而已,士兵们还没有适应过来这些新炮也是清理之中。

    但是,距离下一次执行任务只剩下半个月了,半个月后他就要带领科伦坡号以及另外两艘新型的护卫舰一起,前往印度洋加入第五舰队执勤了。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他估计是要去给陆军那些傻货擦屁股去了。

    最近两年印度那边最近不太安分,诸多邦国频繁起兵反抗大唐王师的人道主义统治,陆军那边已经是先后增兵了两个师到印度,如今光光在印度,陆军的驻军就是达到了五万多人。

    但是就这样,他们上半年还是在印度那边吃了亏。

    根据小道消息,印度第一军下属的一个齐装满员枪炮齐全,而且还是战备部队的一线主力混成营,轻敌冒进闯入了土著军队的包围圈,而且还傻乎乎的往芦苇荡里钻,最后被人放了一把火……

    等他们灰头土脸的跑出来时,一千多人的混成营就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其他人包括几乎所有的武器装备以及武器,尽数被火海吞噬。

    此战虽然被陆军内部严厉封锁,下达了禁口令,外界的普通人甚至内阁那边其实都不知道。

    但是海军自然是知道的,毕竟那逃出来的一百多人还是他们海军帮忙救回来的。

    陆军之所以下达封口令,可不是因为此战损失一千多人,这点人数不算什么,陆军西征军和鞑靼人在中亚地区持续交战,随便打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死伤也不止这么一点。

    但关键的是,他们这一战的失利可不是打了一场硬仗,他们甚至连敌人的影子都没发现,就被人放了一把火!

    打的莫名其妙,从头到尾都是充满了荒唐无比的错误!

    据传圣天子听闻后都是龙颜大怒,怒斥‘荒唐’,并且直接把矛头对象了印度第一军整体。

    此战的荒唐失败,导致了印度第一军高层集体倒霉,军长吴书荣陆军中将、帝国子爵直接被转入预备役,至于说罚爵位俸禄五年那都不是个事了。

    过错不算太大的该军参谋长被调回国担任守备师参谋长……

    第十七师师长直接退役。

    团长被送上了军事法庭!

    大小几十个军官转入预备役的转入预备役,贬职的贬职,倒霉的人可不少。

    至于傻乎乎带着部队追击敌人,然后进入芦苇荡的混成营指挥官,某个倒霉的中校,当场就是葬身火海了。

    也不过也就是当场战死了,所以事后也没追究,如果是活着回来,少不了要上一趟军事法庭的。

    陆军在印度损失千把人其实也不算什么,关键是过程太丢脸,陛下都训斥为荒唐,海军那边自然是落井下石,好几次高层会议上,海军高层都把这说拿出来嘲讽陆军。

    搞的陆军高层一个个都是火大!

    陆军丢了这么大一个脸,自然是需要找回来的。

    据传陆军也没打算去分辨是那个土著邦国搞的事,他们是准备把事发周边的几个土著邦国,有一个算一个全灭了,以作警示:大唐不是你们能招惹的!

    只是周边的邦国好几个呢,好几个还是硬骨头,陆军要没了他们肯定得掀起一番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参战兵力少说也得两三万人才行。

    而陆军要在印度大规模行动,自然是少不了海军的配合,没有海军的配合,陆军连弹药都补充不了。

    葛成斌上校,到时候就会前往印度,编入第五舰队,然后配合陆军那些傻货在印度的军事行动,主要是掩护那些傻货旱鸭子登陆土著的港口城市之类的。

    而这,也将会是海军第一次向海外派遣装备了后装线膛炮的战舰!

    海军高层匆匆忙忙把科伦坡号巡洋舰派到印度参战,其实也是为了尽早的让该舰参加实战,为海军后续更多的新型战舰的训练和服役做准备。

    葛晨斌知道自己在半个月就要派遣了,但是现在科伦坡号巡洋舰上的官兵们都还不怎么熟悉战舰呢,最重要的炮术还是差了许多。

    葛成斌对此也是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加强训练,天天练,时时连。

    要不然之后跑到了印度那边打炮打的不准,在陆军面前丢了海军的颜面,怕是上头的大佬不会轻饶他。

    大唐海军可以丢脸,但是绝对不能在陆军那帮土鳖面前丢脸!

    而这种陆海两军的联合行动,将士们的表现会被放大,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会放大影响。

    给海军长脸的海军将士,肯定是前途无量,必须大力培养升官发财,而给海军丢脸的,不把他直接扔进预备役里,那都是运气。

    葛成斌上校自己就是海军中层,自然是知道这些情况的。

    所以他绝对不会轻视。

    稍候的半个月里,葛成斌天天带着海军将士们训练,甚至还进行了好几次的实弹训练,虽然炮弹贵,不过海军高层还是满足了他的实弹训练申请,毕竟海军高层那边也是迫切的需要看到成绩,也不想在陆军面前丢脸

    半个月后,一切准备妥当的葛成斌海军上校,率领科伦坡号离开了香港海军基地,并在港口外和其他两艘前往印度的新型护卫舰新南号、三河号。

    这两艘护卫舰,都是帝国最新锐的护卫舰,嫡属于新南极护卫舰,两舰都是在去年年初就开工建造,今年完工,从一开始都是以后装炮为主要火力。

    新南极护卫舰海军的胃口极大,一口气就已经是下了两打,一共二十四艘的订单,很有当年大规模建造钦州级护卫舰的势头。

    只是这么多的订单不可能是一次性全部完成的,而是分成多年完成的订单,而且未来如果出现了更新型的护卫舰设计或者发现不足而进行修改设计,那么后续的订单就会顺势转移到改进后的护卫舰上的。

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第二次远征印度

    大唐帝国海军为了同时掌控太平洋、印度洋乃至大西洋这三大洋,是需要大规模的舰队的,这舰队数量庞大了,那么价格就非常敏感了。

    这才有了钦州级护卫舰这么一款只注重数量和价格,而不怎么注重性能的舰种出现。

    对于这种只有十来万的廉价舰种,海军从宣平二十三年开始,持续采购并装备了其初始型号以及后续改进型号,一直持续到线膛舰炮时代的到来,宣平二十九年的时候,海军才是停止了该级舰的建造工作,转而建造装备前装线膛炮的海州级护卫舰。

    六年时间里,海军一共采购了总数四十八艘的廉州级护卫舰。

    随后的海州级护卫舰的建造也不慢,从宣平二十九年开始到去年的宣平三十三年,四年时间里一共订购并服役了十六艘。

    相对于大唐海军里数量庞大,足足五十六艘的护卫舰舰队而言,大唐海军的巡洋舰以及战列舰就比较少了。

    大唐海军从头到尾,包括之前被充当为战列舰的江南级在内,一共也就建造了二十四艘,而其中的江南级已经不堪用,已经是退役了四艘,另外四艘也是将会在今年陆续退役。

    因此也就只剩下十六艘而已。

    这些巡洋舰,实际上都还没有装甲巡洋舰多呢!

    大唐海军里的装甲巡洋舰现役有十六艘,本来有十八艘的,可惜出事故沉掉了两艘,这些装甲巡洋舰也就是之前的战列舰山西级以及广西级,不过这些装甲巡洋舰大多都是部署在本土,在海外很少。

    战列舰的话,现役的就广东号、吕宋号两艘,还有一艘万丹号在建。

    战列舰太少,装甲巡洋舰控卫本土,只有少量外派,如此也是导致了大唐海军在海外的海权,更多的还是依靠护卫舰以及巡洋舰来维持的。

    如今也是,葛成斌上校的科伦坡号巡洋舰以及新南号护卫舰以及三和号护卫舰,就是准备前往海外维护帝国利益。

    这三艘战舰汇合之后,又是等了大半天,最后才是等到了一支大船队。

    运输船只都是联合后勤司令部的运输船队,一共大小二十二艘船,其中好几艘更是五六千吨的客轮呢,这是军方临时征用的大型远洋客轮作为运兵船的。

    这些船只都是为了运输大唐帝国即将发起的第二次大规模远征印度的部队!

    为了增援印度方向,彻底把当地的土著打趴下,陆军甚至都抽调了一个已经换装了前装线膛步枪、后装线膛炮的战备步兵师:第十八师前往印度参战。

    另外还有一大批补充给印度各军的军械装备弹药以及其他补给,其中也有后装炮,前装线膛枪等等。

    这么多人以及武器装备,所需要的船只自然是不少。

    如果是以往的几百吨风帆木船,估计得几百艘才能够搞得定。

    好在现在的蒸汽钢铁货船吨位普遍偏大,随随便便都是一两千吨,大的甚至三四千吨船只。

    一艘大吨位的货船,都能顶的上以往的好几艘甚至十几艘的运输量了。

    要不然,这一次行动所需要的船只就不是二十多艘,而是几百艘了。

    葛成斌海军上校,虽然是科伦坡号巡洋舰的舰长,不过这支小型护航舰队以及庞大的联合运输舰队的指挥官,自然不可能是他。

    联合运输舰队的指挥官,乃是海军中将冯禀歉,在葛成斌看来,这人担任指挥官估计就是来镀金的。

    因此此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指挥舰队的经验,他是后勤出身的军官,长期都是待在各种司令部里。

    通常来说,大唐海军里的舰长以及舰队司令,都是航海出身,军校里学习的就是怎么驾船指挥战斗,服役后虽然会担任各种职务,但是一般有前途的人在少校军衔的时候,往往都会成为海军里的运输舰等各种辅助舰或近海巡逻舰、浅水炮舰等舰的舰长,再升的话就是护卫舰的中校,再往上就是巡洋舰的上校舰长,然后再调任战列舰或装甲巡洋舰的上校舰长,虽然其过程里会调任其他职务,但是这么一圈肯定是要走完的。

    如此未来才能成为分舰队司令、乃至七大舰队司令之一。

    指挥舰队进行作战。

    而冯禀歉海军中将很明显是不属于这个路子,一直担任后勤军官的他,这一次只是来镀金的,等镀金完毕就会返回金陵城,到时候不出意外的话,恐怕也是会在海军后勤部里担任高层了。

    冯禀歉海军中将显然也是知道自己只是来镀金的,这一路上都没有干涉舰队的指挥问题,而是由联合运输舰队的参谋长代劳。

    不过这本来只是一场普通的护航运输任务,沿途都是大唐海军控制的海域,除了风暴之外,自然是不可能遇上什么敌人的。

    这一路上也不是说没有遇上风暴,不过出现大唐的船只都是千吨以上的大船,而且都是钢铁结构,并且有蒸汽机动力,对比传统的风帆木制船只,抵抗风暴的能力强太多了。

    一路顺风顺水进入马六甲,停顿补给后再一次,然后抵达了戈河州。

    如今的戈河州依旧是大唐帝国在印度最大的海外领地城市,发展的相当迅速,舰队将会在这里整修一段时间,进行必要的维护,同时也是让水手们上岸浪一把,让陆军的那些旱鸭子们上岸喘喘气。

    繁华的戈河州充分的让舰队恢复了士气,随后舰队继续南下抵达了锡兰岛。

    相对于戈河州,锡兰岛还要更加繁华,因为此地是经过印度洋的船只必经地方,绝大部分船只途径此地的时候,都会进入锡兰岛的港口进行休整和补给。

    同时此地还是大唐海军印度洋舰队的司令部所在,第四舰队的司令部以及母港所在。

    而抵达了锡兰海军基地后,葛成斌的护航任务也算是结束了,同时也是正式加入第四舰队,并被分配到下属的第四十三分舰队。

    这刚停泊靠岸呢,他的新新顶头上司,第四十三分舰队司令吕玉泽海军少将就是准备登船了。

    吕玉泽海军少将,光头,国字脸,还留着长长的胡须,看起来让葛成斌觉得有些怪异。

    “你们总算是来了,上个月我就接到公文知道你们要来了,这等啊等,总算是把你们等到了!”吕玉泽海军少将一看见葛成斌,就是显得颇为热情,然后直接朝外走,还不忘对葛成斌道:“走,走,看看我的新船去!”

    葛成斌海军上校听到这话,心里头默默的说了一句:那是我的船,可不是你的!

    因为蒸汽钢铁战舰的修护需求,同时大唐海军需要掌控的海域太大,而能够大修的又只有本土,能进行日常维护的都只有几个大型海军基地,诸多条件下来,也就诞生了大唐海军里颇为特殊的轮换派遣制。

    这种制度上,好处坏处都有,坏处就是各舰之间一般配合都不怎么默契,舰队司令和各舰长之间往往也不熟悉,甚至舰队司令因为指挥的船只经常变动,往往需要做非常多的预案,以应对不同的情况。

    好处嘛,自然是能够更好的利用现有大唐的战舰的利用效率,要不然,大唐海军也不可能以区区百艘左右的蒸汽钢铁战舰就掌控几乎全球大部分的海上战略要道。

    马六甲海峡、锡兰海峡、西亚海峡,红海海峡、南非海、直布罗陀海峡等等可都是处于大唐海军的掌控之下。

    这年头可没有航母没有雷达,要掌控这么多海域,是需要非常多战舰的,但是大唐海军愣是以百艘战舰的规模做到了。

    其中固然有缺乏实际敌人,大唐海军没有挑战者,所有的行动基本都是主动出击的缘故,也是和目前的轮换派遣制有关。

    至于不够熟悉、默契,战斗力无法发挥等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轮换派遣制下,葛成斌有可能会带着科伦坡号巡洋舰在不同的分舰队里执行任务。

    因此葛成斌上校说一声科伦坡号巡洋舰是自己的,而不是吕玉泽海军少将的,也算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当然了,这种话也只能是心理说说了,敢公然说出口的都是找死。

    因为根据命令,科伦坡号巡洋舰如今已经是被派遣到第四十三分舰队,在上头把该舰抽调走之前,该舰就是一直属于第四十三分舰队的战舰,归属吕玉泽少将指挥。

    吕玉泽少将显然是没有注意到葛成斌的内心嘀咕,他现在是对新到的三艘战舰相当兴奋。

    他早就知道国内已经是装备了后装线膛炮了,广东号和吕宋号可都是大名鼎鼎呢。

    而巡洋舰和护卫舰的话,因为时间紧迫,加上之前的大量后装舰炮其实都是被用在了两艘战列舰上,一开始的产量又不够高,所以换装的还不多,新造的就更少了。

    他这第四十三舰队里,可还没有过装备了后装舰炮的战舰呢。

    很快,吕玉泽少将就是登上了科伦坡号,其他地方没有看,直接跑到去看船首甲板上的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后装线膛炮去了。

    “这管子够长啊,三十五倍的炮管,比我们之前用的一百五十毫米的三十倍前装炮长多了!”

    “这炮弹也不太一样,这装药量明显要大了不少啊!”

    “还有这炮栓有点意思,以前怎么就没人想到过用插入式炮栓呢,上海枪炮厂的那一群蠢货!”

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陆军的‘海上战车’

    吕玉泽少将一边说一边嘀咕着,根本就没有给葛成斌上校插话的机会!

    看着他摸来摸去,葛成斌估计如果不是战舰停泊在码头上,他都要直接试着开一炮了!

    “走,走,再去看看一百毫米的炮,听说那玩意是打金属定装弹的,连弹壳都是黄铜!”

    这个时候,葛成斌终于是有机会插口了:“是的,那款新炮用的是金属定装弹,射速极快!”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还挺贵的!

    不用几分钟,他们就是看待了一百毫米三十五倍的后装炮,吕玉泽少将仔细看了看后,道:“炮是好炮,就是管子小了点!”

    葛成斌道:“虽然口径小了些,不过火力还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对付无防护目标的时候!”

    吕玉泽上下到处看,看到这两款主要的火炮,还去看七十五毫米的副炮以及四十毫米火炮,这两款火炮都是用来执行近距离自卫任务的,对舰攻击不是它们的任务。

    但是吕玉泽对其中的四十毫米火炮显然非常感兴趣,一边看还一边说军械部门的人还真会偷懒,直接拿一把大枪当近防炮用。

    因为这玩意的设计特奇葩!

    大唐海军如今装备的四十毫米炮,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传统的火炮,反而更像是一杆口径大的很的后装线膛枪。

    并且采用的是类似陆军后装步枪那样的栓动装填,弹仓供弹的方式,不管怎么看都像是一支枪,而不是火炮。

    为了抵抗后坐力,他们采用了简单除暴的办法,直接把炮座固定死在船体上,依靠钢铁结构的船体硬抗后坐力。

    在后坐力都被船体硬抗了,自然也就不存在火炮复位问题。

    这玩意其实是海军根据研发中的栓动步枪放大而来的,只不过采用的是金属定装弹以及弹仓供弹结构而已。

    和原时空里的各种小口径速射炮什么的不是一回事。

    然而这这种四十毫米火炮,每分钟依旧能够打出十发以上的炮弹,并且所发射的还是榴弹,虽然精度差了点,但是射速快啊,而且榴弹的威力还算可以。

    对于那些小吨位的无防护目标而言,杀伤力还是颇为不俗的。

    至少比什么七十五毫米,一百毫米之类的火炮强多了。

    大唐海军对这种简单粗暴的火炮也是抱着反正是便宜货,能用就用,用不了就当摆设的心态,基本上在很多主力舰上都装备了。

    唯一让海军可惜的是,也就只有这种小口径的火炮才能这么玩,口径太大的话,哪怕是钢铁船体也很难硬抗后坐力。

    至于正在研发的炮架复位技术乃至炮管复位技术,那玩意还极度不成熟,打一次就散架的玩意海军可不敢装备。

    科伦坡号上的舰炮,乃是吕玉泽少将参观的重点,至于其他东西他就懒得看了,因为和其他的战舰区别并不算大。

    说动力嘛,也算不上多快,十六节航速而已,虽然续航力不错,但是为了航行中节省燃煤,大唐海军里一般要求机帆动力的战舰进行日常航行的时候,只能小功率运转发动机,再加上风帆一起进行航行,虽然航速只有七八节的样子,不过也算够用了。

    科伦坡号从本土出发一直到锡兰岛,其风帆可是出力不小,煤炭的消耗倒是不算多。

    看完科伦坡号后,他又跑去看了两艘新型的护卫舰。

    而对这两艘护卫舰,吕玉泽少将关注的重点更多的还是船体本身了。

    因为这两艘新南级护卫舰,某种意义上算得上是大唐海军里除了吕宋号外,第二款正式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为了安装后装舰炮而设计的新型战舰。

    其船体设计极大的参考了吕宋号,并和同样新一代的装甲巡洋舰,大量水密舱提高储备浮力,并开始利用煤仓作为一种防护手段使用,弹药舱和舰炮之间的部署也是非常合理,和比科伦坡号这样半路改装的完善多了。

    尽管其动力弱小,防护更渣,但是其船体设计以及舱室布局还有舰炮布局都是相当合理的。

    真要说的话,其实这两艘只有一千两百吨,造价也不昂贵的新南级护卫舰,才能体现目前大唐海军庞大工业生产能力。

    因为这玩意海军是打算几十艘几十艘的生产的。

    海军内部有个呼声,那就是要把海军的远洋战舰的数量提升到两百艘以上,用以满足掌控全球制海权的需求。

    这里头的远洋战舰,指的就是战列舰、装甲巡洋舰、巡洋舰、护卫舰这四大舰种,因为大唐海军里只有这些战舰才能够远渡重洋作战。

    而其中的战列舰造价极其昂贵,一艘两百五十万以上的造价注定是不可能建造多少的。

    装甲巡洋舰比战列舰便宜一些,但是一艘也得上百万啊。

    这也就意味着,大唐海军是无法依靠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来维持舰队规模的,只能是依靠大量的巡洋舰和护卫舰。

    其实哪怕是巡洋舰,也不便宜,一艘两千多吨的巡洋舰就得四十万上下呢,所以大唐海军一直以来都是把巡洋舰当场主力舰队的前卫舰队,又或者是充当护卫舰舰队的旗舰,因此其数量其实也不可能太多。

    唯一能够支撑起大唐海军庞大规模的远洋战舰,只有护卫舰,还必须是廉价的护卫舰,这就是大唐海军陆续发展建造并大规模服役钦州级护卫舰、海州级护卫舰、新南级护卫舰的根本原因。

    对于动不动就几十艘造舰数量的护卫舰而已,如何在保持一定的战斗力、航海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压缩成本,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会比建造战列舰更简单。

    新南级护卫舰,某种程度上体现的就是大唐目前最先进的工业基础。

    别看人家火力弱性能渣,但却是正儿八经的高科技产物。

    吕玉泽少将作为海军里的高级将领之一,自然也是知道护卫舰的重要性的,所以哪怕这两艘新南级护卫舰各方面都不如科伦坡号巡洋舰,但是他依旧看的晶晶有味。

    对于吕玉泽的想法,葛晨斌他们自然是不知道,反正是陪着吕玉泽到处参观呗,不过吕玉泽的参观不是最后一个。

    第二天,闻讯而来的众多海军将领们都是跑到了这三艘新型战舰来参观,甚至连印度洋舰队总司令常至蓝上将以及第四舰队司令蒋荣珐中将都是跑了过来看。

    毕竟这三艘战舰还是大唐海军里除了战列舰、装甲巡洋舰外,第一批装备后装炮的巡洋舰、护卫舰呢,而且数量不多,除了这三艘外,其他的几艘都还在本土呢。

    如今整个印度洋包括大西洋,乃至大唐帝国的所有海外领地里,也就只有这么三艘战舰是装备了后装炮的,所以大家也是颇为好奇。

    同时也是想着提前来熟悉熟悉,为以后大规模接受和使用后装舰炮累计经验。

    这让葛晨斌直接变身导游,给那些上舰参观的海军同僚们讲解着科伦坡号上各种设备,尤其是上面的后装炮。

    海军这一大票高级将领持续跑到科伦坡号上参观,这在陆军那边的将领们看来,却是一个个都露出了鄙视的眼神。

    “一群没见过世面的海军土鳖,不过是后装炮而已,至于这样嘛!”

    第十八师的师长顾真少将,就是丝毫没有掩饰他对海军的鄙视。

    而一旁的第五十三师的师长吉贵财少将则是呵呵几声,没有回答。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同意顾真的说法,相反他还颇为赞同:这些海军,就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土鳖,乡巴佬!

    之所以没有说出来,那是因为他的第五十三师乃是长期驻防锡兰岛的部队,天天要和海军那边打交道,这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把关系搞得太僵也不好。

    不过内心里的鄙视依旧是存在的,只是不说出来而已。

    而顾真陆军少将就是没有这个顾忌,他的第十八师是从本土抽调来支援印度方面的作战的,在这锡兰岛上只是稍微停留休整而已,过一段时间就会在一起乘坐船只前往泊木州,做准备的准备,然后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又不用留在锡兰多久,可用不着给海军那些人面子!

    至于说仰仗海军维持补给之类的,陆军还真不怕海军不配合。

    以为目前负责给海外领地以及驻军运输补给的,可不是海军,而是联合后勤司令部,陆军也不是说乘坐海军的运输舰过来的,而是乘坐联合后勤司令部的运输船队来的。

    海军那边,充其量也就是护个航而已。

    但是顾真认为,海军的护航没有什么必要性,因为联合运输船队本身的武装力量,就足以碾压任何土著了。

    这些运输舰上也是有少量舰炮的呢,这个少量对于海军战舰来说是少量,不过对于土著的舢板来说可大多了。

    即便是真的需要护航,陆军自己也有海上护航师不是,用不着海军护航。

    陆军当年搞了一个第一海上运输师之外,最近几年又是搞了一个所谓的第二海上护航师,顾名思义,这护航师可就不是什么纯粹的运输舰了,而是战舰了。

    当然了,陆军可不称之为什么战舰,陆军称之为‘海上战车’。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印度泊木州

    这个第二海上护航师,麾下拥有陆军自行设计并订购的一等海上战车两辆,二等海上战车六辆。

    不要问为什么用‘辆’作为单位,这都是战车了,可不就是一辆两辆这么称呼嘛。

    陆军设计的一等海上战车,排水量达到了两千多吨,二等海上战车嘛,排水量在一千多吨,说白了这玩意其实就是陆军版的巡洋舰、护卫舰。

    陆军说是自行设计,但实际上也是拿着造船厂给出的方案随便改了改就下订单了。

    只不过也就只有一个海上护航师而已,因为当初陆军是偷偷搞的,经费支出什么都是用蒸汽战车的名义,海军那边还以为陆军真傻了去搞几千吨的蒸汽战车呢,但是没有想到,一个不留神陆军就是搞出了这么六艘所谓的海上战车来。

    结果就是直接吵到了圣天子李轩面前,李轩呢,也是不愿意看见陆军不务正业搞什么海军,但是却是又要维持陆海军的关系,所以是不可能把陆军的手给真的斩断的。

    所以来了一个下不为例。

    于是乎,陆军后续不能继续建造海上战车了,但是现有的六艘却是得以保留,而且拥有了一对一更新的权限,等这些战舰老旧了后,陆军是能够一对一用新战舰进行更新的。

    所以大唐陆军严格上来说是,它是有远洋战斗以及护航能力的。

    就是战舰,不对,应该说海上战车少了点,只有六艘。

    因此顾真说不需要海军护航,自然是没错。

    不过也只是这么一想而已,陆军自然是不可能真的把第二海上护航师给真派出来。

    有那么几艘船,放在本土预防万一也就够了。

    真派到海外领地和海军抢作战任务,抢战功,保不准海军那边有人一脑热,就会拉出一票战舰来把这个海上护航师给灭了。

    反正是在茫茫大海上,海军真要灭了这个海上护航师估计陆军都不知出了什么事呢。

    此外,最近几年陆军还一直在和海军那边谈判,试图把海军里的内河炮舰都收到陆军手里来,也是不需要给太过刺激海军那边。

    不过内河战舰这一块海军可不会轻易让步。

    说什么内河舰队乃是大唐海军的起家部队,大唐海军拥有悠久的内河舰队历史,内河舰队和远洋舰队一起才是完整的大唐海军,缺一不可。

    不过陆军说,这些内河炮舰玩的都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而他们陆军才是地面作战的主体,把这些内河炮舰划归海军更加方便指挥、管理。

    不过这事已经是吵了二十几年了,海军一直都是不肯放手。

    最后陆军没办法,只能是自己从头开始干起,陆续组建了多支陆军江防部队。

    同样不是什么舰队的称呼,而是称之为江防团、江防师,比如驻防在九江,顺带掌控鄱阳湖、湘江的江防第三师,比如驻防黄河中上游段,深入河套地区的江防第五师,又比如驻防巴尔喀什湖以及中亚、土密省等地区河流的江防第六师。

    林林总总加起来,陆军目前一共拥有八个江防师又十三个独立江防团,拥有各吨位的内河战舰约将近两百艘,只是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属于百吨以下的小船。

    而且陆军玩战舰毕竟是不够专业,所以这些江防部队的内河战舰哪怕是在日常使用上都会经常出现问题,但即便是这样,如今陆军那边不到万不得已,都绝对不会请海军的内河舰队帮忙提供炮火支援什么鞑靼。

    陆军今年为什么非要搞第二次印度远征啊,还不是因为半年印度前线的部分部队犯傻,吃了败仗不说,竟然还依靠海军才逃出来一百多人,搞个陆军高层在海军面前丢了面子。

    已经退役的郝柏年就此事私底下对友人抱怨过:这破事能让海军笑上十年!

    这丢了面子不找回来怎么行,这才有了第二次印度远征。

    和陆军力求自主更生一样,海军在海外如果要搞什么动作的话,比如说打个摩洛哥什么的,人家海军一般会自己动手,毕竟海军是有陆战队,就是兵力少了点,战斗力对比陆军差了点,但是海军宁愿在必要的时候抽调战舰上的水手和炮兵上岸作战,也不愿意请边上的陆军来帮忙。

    总之陆海军双方都是宁死不屈!

    这一次第二次印度远征,倒不是陆军一家的行动,虽然说这事一开始是陆军提出来的,不过海军那边也是想要趁机插一脚,刷一刷存在感。

    毕竟海军一直都是支持向海外扩张的,只要是走海路的扩张,那么自然是离不开他们海军了。

    海军很乐意让陆军那边分出一部分精力来投入海外扩张的,而不是闷头在中亚和鞑靼人死磕。

    在中亚作战,实在是没他们海军什么事啊。

    因此,这才在圣天子的主持下,由联合作战司令部策划了这一次战役,陆海军相互配合作战,陆军负责地面作战,海军负责沿海炮火支援、海上护航,维持补给线等任务。

    顾真陆军少将和他的第十八师并没有在锡兰岛待多久,十天后就是再一次启程前往泊木,同时出发的还有海军的一个陆战团。

    很明显,海军这是准备去抢战功了。

    庞大的运输舰队再一次,随后抵达了果阿,稍微补给后继续北上,一直抵达了泊木。

    泊木州,之前葡萄牙人称之为博姆巴伊阿,意为美丽的海湾,后世人称之为孟买。

    大唐占据此地后,根据葡萄牙人取的名字,取其音译名为‘泊木’,后随着地盘的扩大,升级为州。

    泊木州乃是大唐帝国在印度这个半岛大陆上最为重要的海外领地之一,也是大唐帝国在印度西部地区的战略支撑点。

    大唐帝国在印度的海外领地已经有大小三十多快,包含了印度半岛上相当大片的沿海地带,其中规模最大,发展的最好的乃是戈河州,戈河州的面积已经是达到了大约十万平方公里,已经是相当于本土广东的一半大小了。

    不过人口却是不多,只有二十多万人口。

    毕竟海外移民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而大唐帝国又是向全球海外领地进行移民,最近几年的移民重点乃是美洲地区,对印度等地区的移民都是让民众自己去,移民屯垦司虽然会有所补贴,但是补贴不算多。

    只有二十多万人口分摊在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是显得人少地广。

    除了戈河州外,第二大战略要地自然就是锡兰岛了,自从占据了锡兰岛后,大唐帝国对此地相当重视,甚至比对戈河州都要更重视,从占领之后就是推动了全岛本土化,把当地很多剩下的土著一股脑运往了海峡对面的印度半岛上。

    如今全岛上只有大唐人了,只是人数依旧不多,总人数大约也就八万多人而已,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陆海军将士以及他们的家属,此外就是为军方服务,比如说为海军战舰提供维护服务的工作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了。

    再过来一部分就是商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了,还有一部分是途径的商人

    纯粹的农业移民的话,其实并不多,只有三四万人而已。

    戈河州、锡兰岛之外,排在第三的就是这个泊木州了,再过来则是吉大州、果阿州等地方。

    其中的泊木州,一开始乃是葡萄牙人的地盘,唐葡印度洋战役之后,大唐全盘接受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洋沿岸各地的殖民地,泊木也是位于其中。

    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泊木,后世的孟买,如今还是一片由七个和大陆距离非常近的岛屿所组成的小群岛呢。

    其本身并不和印度半岛大陆相连,需要桥梁或者船只通行。

    泊木城或者说泊木港,实际上就是一片小群岛,不过整个泊木州的话,却是又是属于比较大的地方了。

    大唐在海外开辟领地,从来都不会裹足不前的,占领一个港口后就会向周边不断的探索,然后建立移民城镇,开发土地。

    如今的泊木州已经是周边大约数十公里范围的地方,生活居住着大约五万人的帝国子民。

    同时此地还是印度第一军的司令部所在,该州有大约一万名驻军。

    葛成斌他们随同舰队,一起护送运输舰队抵达泊木港的时候,葛成斌上校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抵达锡兰岛后,他和科伦坡号一起,被派遣到第四十三分舰队里,但是第四十三分舰队却又是这一次海军配合陆军行动的主力舰队,所以他又得率领科伦坡号继续执行护航任务,并来到了泊木港。

    成功抵达泊木港,这也就意味着从本土开始,一直到现在的护航任务总算是结束了。

    不仅仅是葛成斌上校放松,他的下属们也是也是一脸笑嘻嘻的模样,三五成群讨论着上岸后该去那里。

    上岸大吃大喝一顿是必须的。

    去青色小楼去听歌小曲,欣赏欣赏异域风情也是情理之中。

    看着属下们的模样,葛成斌上校面带微笑:士气还不错!

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葛老弟你这手还得练一练

    这一路从本土出发,他们虽然中途在不少沿途港口都进行了休整和补给,但停靠的时间都很短,短不过半天一天,长也不过三五天而已,而且停泊的期间都得忙着补给,哪有时间放松啊。

    这到了泊木后自然就不一样了,不出意外的话,他的科伦坡号将会在这里停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给陆军撑场面。

    顶多就是在陆军在沿海地带进行作战的时候,参加炮击支援行动,其他的话,基本没他什么事了。

    后续的补给运输舰护航任务,自然有第四舰队里的一大票旧式护卫舰来进行,用不着动用科伦坡号巡洋舰这样的新式战舰。

    而后续科伦坡号巡洋舰将会在此地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给当地的大唐子民撑场面就是他的后续主要工作了。

    战舰靠岸后,葛成斌上校,自然是忙着和其他几个海军高层,尤其是陪着四十三分舰队司令吕玉泽少将出席泊木州当地军政要员以及士绅们举办的接风宴。

    而普通的军官以及水兵们,除了留守值班的将士外,其他人自然是第一时间就下了船,然后直奔城内的各种颜色的酒楼了。

    按照惯例,今天晚上是别指望他们会返回战舰上了,最早最早也得明天中午时分才会陆续返回,然后明天下午,留守一天,早已经是望眼欲穿的值班将士们也会重复这么一个套路。

    往后的好几天里,科伦坡号巡洋舰上的两百多船员,是不可能保持满员的了,每天都会有一大批人上岸寻欢作乐。

    别说这些水兵了,实际上葛成斌这些第四十三分舰队里的中高级军官们,也是忙得很,第一天参加军政陆海士绅都参与的大型接风宴,然后是海军内部的接风宴,再过来还有其他诸多事。

    别看这一次他们是来打仗的,但是陆军和海军在一起商量该如何进行作战的时候,那已经是五天以后了。

    喝酒吃饭了好几天的葛成斌上校,去参加陆海联合作战会议的时候,脑子都还有些晕乎乎的,昨晚喝的太多了。

    这一次的联合作战会议,由陆军上将聂克宝主持,因为他才是印度方面最高的军务负责人,因为他才是钦命督办印度、缅甸军务大臣。

    理论上来说,但凡是印度地区的军务,都归他管,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

    不过这也只是理论上而已,实际上这种督办一地军务看似是封疆大吏,实权在握,但是谁都知道,这些大将的身边还不知道有多少翰统鹰犬的。

    其一举一动都会详细报告给圣天子。

    同时他的权限也只局限于军务,依旧丝毫没有干涉任何地方政务,同时他也没有权限干涉联合作战司令部。

    而众所周知,大唐的所有补给任务,甭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是由联合作战司令部下属的运输司所负责的。

    而且海军和陆军向来不感冒,聂克宝上将虽然是印度军务督办,但是人家海军说不鸟他也就不鸟他。

    所以表面上看这是陆军将领主持的会议,但实际上却是一场陆海军的联合会议,商量为主,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擅自作出决定。

    陆军如果想要不顾海军的感受,强行决定什么,海军会表示:你们自个打去吧!

    同样的,海军那边也是如此。

    这种陆海军联合作战的会议,从来都是在扯皮中度过的,想要让双方达成一个都满意的作战方案,这不吵上好几天是不可能的。

    葛晨斌上校这还是第一次参加高层的联合作战会议呢,整个会议室里的气氛让他大为观止,甚至目瞪口呆。

    会议开始的一天,陆军先后提出了五种作战方案,海军也是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作战方案。

    然后呢,这总数八种作战方案都是被否决了,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双方否决这些作战方案加起来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全都是对方刚开始介绍作战方案呢,另外一边的人直接就打断:不用说了,我们陆军、海军是不可能同意的。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就是相互扯皮,扯到中午后,陆军的顾真少将先拍了桌子,指着海军吕玉泽少将说,你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吕玉泽直接嘲讽:“就算是郝柏年在这里,老子也敢说不,你算个屁!”

    好吧,这开始已经是骂起来了!

    最后到了午饭时间,双方不欢而散,各自吃饭去了。

    吃饭的时候,葛成斌问他的顶头上司顾真少将道:“大人,陆军那些人到底想什么?怎么可能提出这么荒唐的提议,让我们的巡洋舰和护卫舰深入内河为他们提供炮火支援,这不开玩笑嘛!”

    “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那些陆军土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当然了,他们是不会说,他们海军自己提的作战方案也不怎么厚道,完全是想要让陆军自己苦战,他们的陆战团在后头捡功劳。

    双方都一心为己,这提出来的作战方案自然是不靠谱的。

    而这种情况,对于印度军务督办聂克宝上将来说,却是早有预料,实际上他只是会议刚开始的时候出席了一下,半个小时候之后就先走了。

    这主要还是为了避嫌。

    他是陆军上将不假,要维护陆军的利益,但他同时也是印度军务督办,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陆军利益,要考虑的是帝国在印度的利益。

    一地的军务督办,往往都是不好当的,夹在中间其实很为难,陆军出身的指挥不动海军部队,海军出身的指挥不动陆军部队。

    比如说非洲军务督办,最近几任都是海军将领出任,但是在非洲地区的陆军部队,往往都是自行其是,没把非洲军务督办放在眼里。

    而印度军务督办,历来都是陆军把持,同样的,海军也不怎么鸟印度军务督办的。

    唯一没有这种情况的,恐怕只有中亚军务督办了,那里作战的都是陆军部队,而军务督办又是陆军将领,同时还兼任西征军司令。

    但是他这个印度军务督办就不行了。

    索性他也就懒得掺和进去了,反正打总是要打的,让下面的将领们各自争去,最后总能拿出来一个相互妥协的方案。

    如果不妥协怎么办,简单,强行压着他们妥协就是了。

    作为军务督办,他还是有这个权力的。

    只是不到万一不得已,他不会这么做而已。

    这么做的话,很容易同时引起下面的部队对他这个军务督办的不满。

    把军种之间的矛盾往自己身上引,他就算是一个上将也撑不住啊。

    聂克宝上将选择了放任手下自己吵,而陆军和海军那边的高级将领们自然也是不会客气,陆军这边以顾真少将为核心,因为他的第十八师才是作战主力。

    而海军那边则是以吕玉泽少将为代表,因为他的四十三舰队是海军派遣出来的主力舰队。

    至于其他的参战部队虽然也有,不过影响不大。

    这两个人在会议上直接吵了好几天,喷口水拍桌子那都是基本操作了。

    第二天双方吵完后,依旧没有任何结果,而结束了会议后,葛成斌看着吕玉泽红彤彤的手掌,问了句:“大人,这没事吧?”

    吕玉泽举起自己红彤彤的手,然后道:“没事,今天只排了十几次桌子而已,早些年和那些陆军土鳖抄家的时候,我能一天拍几十次桌子,哪怕是红肿了都能不皱一下眉头,那些陆军土鳖当年看到我都怕!”

    随后他转头看向葛成斌,特地看了看葛成斌的手,然后道:“葛老弟啊,你这手还得好好练一练,等你主持一方的时候,像是今天这样的场面是少不了的,到时候如果气势起不来,那些陆军的土鳖可是不会和你客气的!”

    葛成斌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掌,有点无语!

    他虽然也是壮汉汉子,这手掌也是有力的,但是要想和吕玉泽那样连续拍上几十次桌子,怕还是力有不逮!

    这回头的确是要练一练了,自己已经是多年的资深上校了,而且一直都是奋战在第一线,按照惯例,过上一两年有个恰当的机会的话,成为海军准将是大概率的事。

    如果不是为了培养他,海军高层也不会连续让他好几年都是担任一线战舰的舰长了。

    这成为了准将后,按照海军的升迁规矩,他有可能去担任分舰队的参谋长,也有可能担任一些辅助、近海、内河等次等分舰队的司令官。

    到时候大概率是需要和陆军吵架了,而且还是主力。

    像是今天这样的场合,上将大佬是不管的。

    甚至是中将一般都是坐镇,但是不会轻易出手,这一出手压不死对方的话,丢脸不说,而且很容易搞的局面无法收拾。

    比如说印度第一军的新任军长、第四舰队司令这两个人要是撕破脸皮了,那么这仗也别打了。

    所以他们都是坐镇,全程围观,但是不会轻易出言。

    因此争吵的主力往往就是手底下的少将、准将级别的将领,也就是顾真和吕玉泽这样的人。

    如果葛晨斌以后能够更进一步成为准将的话,未来类似的场合里,他就得上阵为海军争取利益了。

    听说国内民间里有什么铁砂掌之类的,要不自己回头找人学几手!

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现代战场教学

    泊木州里的陆军和海军争吵持续了五天后,双方总算是拿出来了一个彼此都不满意,但是勉强还能接受的方案。

    大体方案有了,然后又是做详细的作战方案,然后才是开始行动。

    根据作战方案,这一次陆军方面将会出动大约三万人的兵力,包括第十八步兵师这个战备师一共一万八千人,另外原本就驻防在泊木州地区的第四十六师第一三六步兵团、第四十六师属骑兵营、第四六二炮兵营、第四六一辎重营组成的第四六暂编旅,约六千人。

    然后还有泊木州本地的一个泊木州预备团约两千人,四个民兵营一共两千人。

    这方面是陆军出动的部队,其中作战主力的话,自然是第十八步兵师,第四六暂编旅以及泊木州预备团以及四个民兵营,主要负责维护后勤补给线。

    换句话说,上阵打仗的其实只有第十八步兵师,剩下的一万两千人全都是准备用来维持补给线的。

    其中第四六暂编旅主要负责离开了泊木州之后的后勤运输运输,到时候军方将会就地征召大量的土著青壮运输物资,第四六暂编旅充当物资护卫的角色。

    而泊木州预备团以及四个民兵营,则是负责港口到离开泊木州的一段大约数十公里的物资运输任务,顺带看家。之所以泊木州内需要用民兵和预备役来负责运输物资,当民夫使用,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在海外这破地方,帝国人口稀少,想要征召青壮运输补给都没地方征召。

    同时帝国控制区里,可没有土著,自然也就不存在抓土著青壮充当民夫的事了。

    本土化可不是开玩笑的,但凡是帝国实际控制区里,都不会有土著的存在。

    帝国对本土化已经是偏执到了极端,甚至他们宁愿放着控制区里的金矿银矿不挖,或者干脆是高价雇佣帝国子民去挖,也不允许从外面抓土著来挖矿。

    甭管是以什么理由,什么原因,帝国都不允许土著出现在帝国的控制区里,哪怕是土著奴隶也不行。

    帝国的领土上只能是有大唐人生活,绝对不允许任何一个土著进入其中,奴隶也不行。

    毕竟就算是奴隶,也不可能永远保持奴隶制度,数不准过个几十年上百年什么的就会废除奴隶制,然后大唐人一看漫山遍野都是土著,那不得傻眼嘛!

    所以李轩从一开始就是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本土化政策。

    但凡是有土著的海外领地,当地的官员就别指望升官了,而且也会严厉禁止任何工业设备的流入。

    不少人其实都建议在海外领地其实可以抓土著挖矿修路什么的,尤其是企业资本家什么的为了利益可是长年累月的试图推动此事。

    但是帝国官方却是坚决反对,尤其是海外领地的地方官员也是坚决不允许,因为这会妨碍到他们的本土化策略,而本土化乃是衡量海外领地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所以大唐虽然控制的海外领地非常多,这些领地里也有着众多的矿产,但实际上成功开发的很好,一般都是高价值的金矿,其他普通矿产一般都是不挖的,他们宁愿从土著手里进口,也不愿意自己投资去挖。

    土著不能用,从国内雇佣人去挖成本又太高,最后也就造成了这种尴尬局面。

    不过李轩依旧坚定的执行这种本土化策略,甚至把本土化定位国策:大唐的土地只养大唐人!

    这种情况反响到海外的军事行动里,陆军在帝国控制区里就是不可能用土著青壮充当民夫了,而移民数量又少,少数能被征召的青壮基本也是被编入了民兵部队。

    因此只能是自己干了。

    不过等离开了帝国的实际控制区后,那么军方的物资运输就方便多了,直接征召土著青壮充当民夫,随便给口吃的那些土著青壮们就很乐意帮大唐军队运输物资。

    这不得不说是非常奇葩的事情。

    陆军在己方控制区里进行陆地运输困难,但是出了己方控制区后,往往还更方便。

    所以更多时候,在内陆作战的话,大唐陆军一般都是沿着河流打,因为这样可以依靠内河运输补给物资。

    不过这样又得涉及到海军那边了。

    相对于陆军的三万人,海军的参战人数就少多了,人数占据大头的乃是第十三陆战团,该团再配上直接从战舰上搬下来的小口径舰炮以及配套的炮手组成的一个海军炮兵营,人数大约是五千人出头。

    不过海军部队不参与深入内陆的作战,他们负责的是沿海部分土著港口、控制内河两岸的部分港口为主。

    除了陆战兵力外,参战的舰队有有两支,分别是第四十三分舰队、第三十七炮舰大队。

    不过第四十三分舰队只负责封锁战区的沿海海域,提供沿海火炮支援,协助占领沿海港口,同时也是负责战区的沿海运输护航任务,是不会进入内河作战的。

    进入内河作战的乃是第三十七炮舰大队。

    该大队可谓是历史悠久了,前身乃是大唐海军的第一支海外内河舰队,戈河州炮舰分舰队下属的一个大队,后来大唐海军对戈河炮舰分舰队进行了拆分,效仿国内的内河炮舰部队进行编制改革,最后成立了若**舰大队。

    第三十七炮舰大队就是属于其中之一,随后该大队的全体官兵尽数转移到了泊木州,负责泊木州的内河作战事务,不过说是一个泊木州呢,但实际上他们负责的乃是整个印度西北部地区的内河作战任务。

    所以别看他们只是一个大队,其指挥官也不过是个准将,但是所辖的炮舰不少,有六艘近海巡逻舰,另外还有十七艘的内河炮舰。

    此战,该大队将会抽调大部分近海内河炮舰参战,沿着几条河流溯江而上,支援陆军作战,维持内河运输补给线。

    陆海军一共将会出动总数大约四万人的兵力参与这一次的联合行动,其中半数人都是负责后勤事务,参与前线作战的也就两万人左右。

    从这也是可以看得出来,大唐服役线膛武器,尤其是后装线膛炮之后所造成的影响,那就是对后勤的压力急剧增加。

    仅仅是为了维持第十八炮兵团这个装备了总数五十四门后装线膛炮的炮兵团持续作战,就需要好几千人同时运输补给,而且随着战线的拉长还会更加严重。

    也就是现在有了内河船队可以运输物资,如果仅仅是依靠传统人力蓄力搬运的话,那么就更加的麻烦。

    联合作战的兵力集结完毕,作战计划也是被确定了下来,而负责指挥这一次作战的乃是印度第一军的新任军长邵兴凡陆军中将。

    因为目前包括第十八师在内,都是临时归属该军编制内。

    至于聂克宝陆军上将,人家是印度军务督办,负责的是整个印度缅甸等方向军务的大佬,自然是不会亲自上阵和属下抢功的。

    四月十八日,当第十八步兵师的先头部队开始向内陆进发的时候,也是正式宣告第二次印度远征战役拉开了帷幕。

    三天后,第十八步兵师的先头部队,该师的师属骑兵团就已经是和当地土著的部队率先发生交战,结果是没有什么意外,该骑兵团以阵亡一人,伤十二人的代价击溃了当面大约两千人的土著军队,杀伤敌军三百余人,俘虏了五百多人。

    而该骑兵团阵亡的这个人,其实还是自己不小心骑马摔倒,然后倒霉催的头部撞击到石头!

    伤的十二人是一个是自己扭伤了脚。

    因此严格上来说,此战他们的战斗伤亡,其实只有十一人受伤,重伤两人,轻伤九人。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让该骑兵团的团长相当不爽,这些土著人如此无法无天,竟然敢伤他的骑兵,必然要给予教训,所以后续他就是带着骑兵一路尾随追杀,把逃走的一千多土著军队也是歼灭了大半。

    第一战就是打了个开门红,第十八步兵师后续的行动就更加顺利的。

    又是两天后,该师的五十二团来到了一座土著城池,看这城池规模倒是不小,里头应该有几万人生活居住。

    不过其城防工事嘛,在第十八步兵师的将士们看来,完全是落后于时代的,他们的城防工事基本没有专业的防炮工事,也就是依靠着高大城墙阻挡敌军的步兵冲锋而已。

    对于攻克这种落后的传统城防工事,大唐陆军已经是经验相当丰富了,统一战争时期不知道攻克过多少类似的城防,后续在对外扩张的时候也是打过众多。

    所以他们来到这个军方称之为‘六号城’的城池后,也没有着急着直接发起步兵进攻。

    大唐的将士宝贵的很,可不会直接傻乎乎的冲锋,人家好歹也有城墙的,防御步兵还是可以的。

    他们等了半天,等到了一个炮兵营后,这才是准备着进攻。

    炮兵营的火炮准备妥当后,其装备的十八门七五榴弹炮就是开始了炮击。

    隆隆炮声之中,给当地的土著上演了一场现代攻防战该怎么打的现场教学!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风筝战术

    七五榴弹炮的口径不算大,这爆炸威力自然也不算大,但是这种不算大是相对大口径火炮而言。

    实际威力可不小,加上准头奇佳,至少是把城头上布防的当地土著军队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

    因为当地土著缺乏火炮,尤其是远程火炮,也就是只有少数滑膛炮而已,有意思的是这些滑膛炮还是大唐的军火商卖给他们的。

    所以大唐的炮兵是大胆的把火炮部署在距离城头大约一千五百米的距离上开火。

    这个距离对于滑膛炮而言,自然是超远的,打出去基本没什么准头可言,但是对于大唐陆军现在装备的七五榴弹炮这种后装线膛炮来说,那么基本上和贴着敌人的脸开炮没什么区别了,在有经验的炮长手里,炮弹可是指哪打哪,偏差很小。

    更何况打的还是榴弹,只要命中大概目标就行了,不需要和实心弹一样非得命中才能造成杀伤。

    哪怕只有一个炮兵营,不过十八门七五榴弹炮,但是依旧炸的六号城的土著苦不堪言,没几分钟城头上就是无数土著伤亡,被吓傻的更多。

    剩下的人自然是一窝蜂转身跑了,要么是躲在城垛后面瑟瑟发抖。

    炮击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十来分钟后,大唐的将士们就没能再看见有土著敢出现在城头上了。

    按照常规来说,比如说如果是鞑靼人或者欧洲人的军队,看到这一幕,这会应该是用步兵冲锋攻城了。

    不过那只是蛮夷土著的做法,大唐陆军可不会这么干。

    这么冲上去赢是肯定能赢的,但是死伤也是免不了的。

    大唐陆军还是比较注重减少伤亡的,要不然国内也不会一直研发并装备线膛武器了,还不是想要拉开距离作战,玩放风筝战术。

    想着毫发无伤就歼灭敌人!

    这种想法就和后世的美利坚差不多,技术领先了,先进武器多了,面对落后的敌人总想着搞零伤亡作战。

    大唐如今也有这个趋势。

    所以傻乎乎的直接冲锋和敌人肉搏是不可能的。

    他们采取的办法简单的很,火炮持续炮击,压制敌军,然后步兵上前,在距离城墙大约三百多米的地方停下。

    停下干嘛。

    自然是举起步枪对着城头上的敌人开枪啊!

    这个距离可安全的很,敌人的火炮本来就极少,现在又被大唐炮兵压制,估计连炮兵都不剩下几个了。

    而他们的火绳枪和弓箭什么的,可没办法杀伤三百多米外的大唐步兵。

    有了米尼步枪对城头残余敌军的精准火力压制,这一下,城头上的土著就更是彻底跑光了。

    然后攻城部队才是慢腾腾的准备下一步行动!

    先挖个交通战壕,然后差不多到城墙了变成地道,然后埋设火药。

    这都是枪炮时代了,谁还傻乎乎的爬墙啊。

    直接用炸药炸简单方便。

    他们甚至都是不愿意直接向城门发起冲锋,因为这样还代表着未知的方向,城门轰破了容易,但是古代的城墙,甭管东方西方还是印度这里的土著,传统城池的城门洞都是重点防御地带,城门被轰开了,守军也有其他措施杀伤试图直接从城门入城的敌军。

    尽管直接冲击城门速度更快,但是第五十二团又不赶时间,不在乎浪费一天两天的时间。

    毕竟这一次的印度战役,对于已经下了决心的陆军而言,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所以根本就没有制定大范围机动等各种乱七八糟的战术。

    第十八师的战术很简单,一路平推过去!

    反正他们的战略目标也很简单,那就是把周围的几个土著邦国扫一遍,顺便再缴获一些金银战利品什么的补充军费支出。

    对内河交通便利,开发也容易的部分地区则是直接纳入控制,而对剩下内河交通不咋地或者不好农业开发的地区,则是先打一遍,灭掉原来的统治阶层,然后再扶持几个傀儡什么的,再签订各种不平等协议,全面控制其军事财政等大权,收获经济利益,同时让他们赔款,至少要把军费给配回来。

    和土著开战的时候,大唐可从来不会做亏本生意,每一次和土著开战,甭管大小,赔款都是必须的。

    如今装备了线膛武器,尤其是后装炮,这打仗的费用也是越来越高,陆军在开战前就已经是想着,这一次的战费必须让当地的土著邦国承担,反正陆军自己是一个大子也不会出的。

    大战略没啥压力,具体的战术又简单粗暴,所以前线部队打起来自然也就没有太大的估计,怎么舒服怎么打,怎么方便怎么来。

    压制了敌军的城头兵力后,工兵上前埋设炸药。

    几个小时后,随着轰的一声巨响!

    这个大唐人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土著城池就这么陷落了!

    攻克了城池后,部队没有继续前进,而是开始抓俘虏,一不小心就是多出来了上万俘虏,至于你说守城的士兵一共也就几千人,为什么会多出来上万俘虏,你问我,我问谁去。

    反正抓的俘虏就是这么多!

    根据大唐一向来的优待战俘政策,这些战俘将会被用来修路以及搬运各种物资。

    大军前进,对后勤的依赖太严重,尽管不少地方有着河流,但是有一些也是没有的,没有河流的地方,陆军就得依靠蓄力以及人力等方式进行运输了。

    而这些俘虏们对大唐也是充满了向往,心服口服之下,都是自带干粮帮大唐修路和运输物资的。

    对于认真起来的大唐陆军,这周边的几个土著邦国根本无法抵挡。

    当然了,这也是和周边的几个土著小邦国都不强势有关系。

    如今的印度半岛上局势相当混乱,其北部地区乃是由莫卧儿王朝所掌控,不过其地盘其实也不算大。

    莫卧儿王朝的整个北部,都和大唐接壤。西北的喀布尔以北以前则是属于鞑靼人控制的中亚南部地区,现在嘛,自然是变成了大唐控制的中亚南部地区。

    东北则是大唐的吐蕃省。

    而和大唐接壤的国家,说实话都挺倒霉的,以往的高句丽半岛、扶桑列岛都已经变成大唐本土了,鞑靼人也是远遁欧洲。

    南洋半岛的安南两朝缅甸等国家,彼此间的战争都打了二十几年,保守估计人口已经是只剩下当年的两三成了。

    至于那些南洋群岛就更不用说了了。

    莫卧儿王朝也不例外,早些年大唐还扶持他们对抗鞑靼人,但是鞑靼人一撤离中亚,他们就是变成了大唐的打击对象了!

    在大唐的搞事下,莫卧儿王朝在印度地区的扩张非常的不顺利,如今也只是控制了阿富汗、旁遮普、德里哼横河流域的中上游地带,最南边也才到了亚格拉一带。

    东边的孟加拉地区,早就在大唐的鼓动下自行独立了。

    西边的拉结普特人也是得到了大唐的支持,一边对抗莫卧儿王朝一边打吉吉拉特人。

    至于印度半岛上剩下的其他地方,存在着大大小小上百个邦国呢,而且很多都是新出现的邦国,同时也有众多邦国陆续覆灭。

    如今大唐人自己都是搞不清楚如今的印度半岛上到底有多少个土著邦国。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自然是大唐这跟搅屎棍,在印度大陆上搞出搞风搞雨。

    他们也不兼并什么土著国家,除了戈河州以及泊木州、锡兰岛、果阿等少数几个地区拥有大片的实际控制区外,其他殖民地实际上都是非常小的港口城市,主要是为了控制印度半岛上主要河流的出海口以及优良港口。

    除此之外,他们短时间内并没有大规模兼并这些土著邦国的意思。

    同时大唐又放任这些邦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不仅仅放任,甚至很多军火商都会亲自上阵推销军火,为了自家的军火卖得更好,他们并不介意给某个邦国先免费送一批军械,然后鼓动他们发动战争。

    但是他们也不允许任何一个国家统一印度,甚至连太大规模的邦国都不允许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莫卧儿王朝会被大唐亲自打压肢解的原因。

    整体上,如今的印度半岛上,很有种百国混战的局面,别说外人搞不清楚如今印度到底有多少个邦国了,就连一手制造出这种局面的大唐自己都是分不太清楚如今印度半岛到底有多少个邦国。

    反正乱成一锅粥,天天在打仗!

    这一次大唐发动第二次印度战役,依旧不是以兼并大面积的地区为核心目标,当然了,顺带扩张一定的实际控制区也是清理之中。

    此战更多的目的,还是为了惩戒!

    这一次不把周边的几个邦国挨个灭了,无法体现出大唐的强大!

    这种情况下,其实军事行动的压力是非常小的,和中亚那边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的。

    甚至比在美洲那边的压力都要小一些。

    美洲那边的土著说实话比印度土著生猛多了,虽然依旧落后愚昧,但是他们不怕死,而且手段相当狡猾,很多部落打不过大唐的正规军作战,就三天两头跑去袭击大唐的移民。

    不过大唐的普通移民也不是好惹的,毕竟大唐的移民普遍都是带枪的,移民点也会有民兵部队的编制。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移民一年比一年多

    大唐帝国的军事体系是比较完善的,除了正规军外,还有预备役部队以及民兵部队。

    在本土的话,主要还是以正规军驻防,预备役充当后备军为主,民兵部队的话,早些年刚统一,土匪,地主武装等比较多的时候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不过最近这些年,本土基本上已经是没有什么非法武装了。

    而民兵部队的话,用处也就不怎么大了。

    如今本土的民兵部队,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动员机制,在未来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时候,迅速征召民兵补充进预备役部队,然后组建动员师作战。

    但是在海外领地里,民兵部队的重要性就要高的多。

    受限于距离以及军费的影响,大唐帝国不可能在海外派遣太多的部队的,而受限于当地的人口,也不可能有太多的预备役部队。

    因此除了正规军外,其实军方所能够获得的补充主要就是民兵部队了,

    因此在海外领地里,民兵部队也是会经常辅助正规军参加战争的,虽然干的事都是护送补给,维持后勤线等。

    然而哪怕是在平常时候,民兵部队也是保护移民点不受土著侵袭的重要武装力量。

    这些民兵部队,以军方退役的军官和士兵为骨干,加上众多移民里的青壮,农忙的时候耕种,农闲的时候就是进行训练,有事没事就扫荡一下周边的土著,其战斗力纵然不如正规军,但还是比较可观的。

    在美洲也是同样如此,那些土著们干不过大唐的正规军,就喜欢跑去袭击大唐的普通移民,而大唐的移民为了自保,也会频繁以民兵的民兵组织起来,然后对周边的土著部落进行扫荡。

    这种事,其实也不是大唐独有的,实际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海外的殖民地也是这么干的,对付土著的时候,正规军只是战略打击力量而已,平常的时候大多还是依赖移民自身去对抗那些土著。

    移民里的青壮所组成的民兵部队,也是大唐在海外领地维护统治的重要力量之一。

    所以对于民兵部队的建设,尤其是海外民兵部队的建设,李轩历来都是比较重视的。

    通常民兵部队里的骨干都是退役军官以及士兵,这些退役的军官和士兵都是因为军功,可以在海外领地免费分得大量的土地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他们也会非常积极的训练民兵,然后和土著干架。

    可以说,大唐在海外领地的扩张,其实更多的还是移民自发行为,民兵部队主动出击为主,而当地的正规军嘛,通常只负责干掉敌人的大规模部队,至于剩下的就不怎么管了,毕竟兵力有限,驻防的地方也太大,忙不过来。

    这种情况在北美洲那边显得更加明显。

    前往美洲的移民越来越多,民兵部队也越来越多,同时也是越来越往内陆地区扩张。

    北美洲的相当多地方,都是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的,而且还和帝国本土的气候环境差不多,历来都是帝国移民最喜欢去的地方。

    早些年还因为船只航速慢,吨位小,前往美洲的成本高而且麻烦,但是现在蒸汽钢铁船只出现后,航海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运输量也是大大提高。

    这移民的风险小,费用也变小了。

    所以帝国本土前往美洲的移民是一年比一年多。

    宣平三十三年的时候,仅仅是一年的时间里,帝国就有大约十万人移民前往北美洲。

    这个数字可是相当恐怖的。

    也好在是如今的船舶吨位够大,横跨太平洋的客轮动不动就是几千吨的,而且为了运输移民,很多远洋客轮都是采取的高低并行策略。

    如今大唐的远洋客轮,都会有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的区分,前面两者自然是为权贵以及中产阶层服务的,但实际上这些舱室都很少,更多的还是廉价的,为普通移民服务的三等舱。

    这一趟过去,能运好几千人呢,只是运的人多了,舒适性自然也就别提了,说是人挤人都不过分。

    而且运输移民,帝国移民屯垦司还会给予船票补贴,所以现在的航运公司在设计远洋客轮的时候,都会注重移民运输这一块。

    要不然的话,运输的移民不够多,光靠正常的旅客航运公司的远洋客轮会亏死的。

    虽然说如今帝国的海外领地已经足够多,各个地方的移民人口也不少了,正常的往来旅客数量也多。

    但是架不住竞争大啊!

    帝国的航运公司可是一抓一大把呢。

    除开冯氏航运公司,长江航运公司这两大巨头外,最近十年里太平洋航运公司也是迅速崛起,此外还有十多家航运公司从事远洋运输业务呢。

    这些航运公司依靠成本优势等,都已经是把很多远洋贸易公司的海上运输业务挤占了大部分。

    搞的很多远洋贸易公司甚至都已经是放弃了自家的船队,转而雇佣航运公司的船只来运输货物了。

    这么多航运公司,在本土的各条航线上就已经是打出狗脑子来了,竞争激烈利润自然也是越来越低,一些有实力的航运公司,就是把目标瞄向了海外运输市场。

    比如说他们搞出来的大吨位货轮,直接把很多远洋贸易公司的自有商船都是给挤死了,如今跑本土到马六甲再到印度再到南非港的这一条航线里,相当多一部分可都是各大航运公司的货轮,当然了,上面的运输的还是各大远洋贸易公司的。

    除了货轮外,他们还先后涉足远洋客运业务。

    这一块其实利润不低,因为有实力参与的航运公司不多,而且地球那么大,帝国的海外领地那么多,彼此间的竞争也就小了一些。

    但是中高端旅客的总量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还是移民。

    光靠中高端旅客的话,这些远洋客轮都得亏本!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航运公司都注重移民运输的缘故。

    同时为了更低成本的进行移民,这远洋客轮也是越来越大,毕竟船只大了,这一次性运输的移民就更多了,相对来说运输成本也就降下来了,然后票价也可以搞得更便宜,吸引更多的移民乘坐他们的船只。

    如今远洋客轮,四五千吨都是正常标配了,甚至冯氏航运公司还搞出来了七千多吨的大型远洋客轮。

    这玩意在海上,可就是一座庞大的移民城市,除了少量的头等舱和二等舱客房外,其他的都是廉价的三等舱舱室,不客气的说,这就是一艘专门为了运输移民而建造的远洋客轮。

    这和冯氏航运公司一贯以来的策略是有关的。

    他们最近二十年来的竞争策略就是低成本,当年依靠低成本在货运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在客运市场他们同样也是这么玩。

    冯氏航运公司的远洋客轮的三等舱票价玩低价策略,其他航运公司自然是不得不跟进,如此也是造成了如今前往海外移民的船票价格是越来越低。

    让更多的人可以移民了。

    因为航运的发展,如今帝国在海外各个领地的人口数量也是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南洋地区的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澳洲四地,目前的总人口数量已经是突破了两百万,其中的重镇乃是马六甲港以及吕宋湾港。

    吕宋湾港,整个港湾地区的人数数量已经是达到将近十五万人了,人口密度甚至已经是可以和本土部分地区相提并论。

    而马六甲港这么一个小地方,也是差不多有十万人口。

    早已经被列为本土的北海省,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早就有了一百多万的人口,如今已经是快要达到两百五十万了。

    在印度半岛地区以戈河州、锡兰岛、泊木州为主,加起来的总人口大约也有四十万左右。

    西亚和东北非少一些,加起来才五万多人而已。

    倒是非洲南部的南非以及西印州的人数多一些,南非港就有八万多人口呢,整个南部非洲地区有将近二十万人。

    不过,上述地区的移民人口数量,和美洲比起来就逊色多了。

    虽然帝国开发美洲的时间晚一些,但人数却是一点也不少。

    如今北美洲的东西两岸,西海岸有将近四十万人口,东海岸开发也没几年呢,但是现在却已经是有了三十多万人口,这加起来总人口已经是将近八十万了。

    这么多的移民,和帝国的航海业发展是分不开的,没有大吨位的远洋客轮运输移民,没有大吨位的货轮运输各种物资,是不可能短短二十多年里向海外输出这么多移民,并保障他们在当地安家落户的。

    当然了,移民刚抵达海外领地,其第一年的生活所需,其实大多也不是从国内运输过去的,一般都是就近采购,或者直接征召。

    要不然,大唐的运输力量再牛逼,也不可能这么搞。

    比如说北美洲那边的移民前期所需要的粮食,其实很多都是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控制的殖民地采购的。

    但是等他们熬过了第一年后,第二年种植的粮食开始出产后,那么情况就是发生了变化。

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干的就是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大唐移民的地方一般都是优先选择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毕竟民以食为天。

    这只要开垦了出来,粮食就不用发愁,甚至还会有大量的剩余粮食。

    这些剩余的粮食又能成为后续抵达移民的口粮。

    实在多的,也还可以运输到附近地区去贩卖,或者干脆是酿酒获利。

    殖民地都是适合农业开发的地方,这也就导致了各个殖民地只要熬过了前两年,那么后续基本是不愁粮食的。

    这一点,其实比在本土好多了。

    本土虽然地方也够大,良田也不少,但是奈何人口实在太多。

    哪怕是帝国最近二十年一直坚定不移的往海外、边疆等地区移民,这都先后往海外移民了数百万人口了,并且先后动员了数百万人迁移到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充实边疆。

    但本土的粮食依旧比较紧张。

    这主要是人口增长的速度太快。

    大唐本来人口基数就大,民间又有着多子多福的传统,自从大唐统一后天下太平,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盛世。

    和平时期没有战乱,工商业也发展,而且土地兼并得到了扼制,同时因为农业工商业发展迅速,进入工业革命后,物资比以往更加丰富,平均寿命已经是从以往的三十岁左右,提升到了四十岁左右。

    这些都是导致了人口开始快速增长!

    虽然已经向海外开始大规模移民,同时也是积极开发东北西北西南等省份,同时其他省份也是积极开垦更多的田地,但是人口的压力依旧不小。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这些年,大唐帝国越来越多人选择移民海外的原因。

    原因无他,本土太难混,想要吃饱饭都是有难度。

    但是如果跑到海外领地的话,只要自己努力,顺便敢承担一小小的风险,那么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这些免费获取的土地还能传给子孙。

    多少在本土一贫如洗的人,一咬牙选择了移民后,在海外领地过其了有土地有房屋有老婆的生活啊。

    从一无所有到后家境殷实的自耕农。

    这种变化传回本土,就是导致更多的人选择移民了。

    虽然说华夏人有乡土情结,但是情怀这些东西在吃饱饭面前屁都不是。

    而且华夏人的乡土情结,其实都是文人,官员士绅这些群体的事,和普通老百姓没啥关系。

    只要能吃饱饭,很多贫民是不介意去美洲还是去非洲的。

    当然了,他们胆子都小,生怕跑过去了人生地不熟或者被人骗了之类的。

    这个时候,移民屯垦司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统一组织运输,统一安置。

    有官府在,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要不然,这些年也不会有数百万移民海外,同样也有大几百万人从人多地少的地方迁移到人少地多的边疆未开发地区。

    这加起来,人口迁移的数量已经是差不多达到一千五百多万了。

    诸多政策加起来,导致帝国在海外的移民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这又是倒过来增强了帝国海外领地的掌控能力。

    依托这些移民,就有粮食,有民兵。

    就了这两样,基本上就能够扩展海外领地的实际控制区,然后用以接纳更多的移民了。

    基本上,帝国在海外领地的发展模式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北美洲那边发展的要更快一些。

    这才几年呢,就有七十万人口了,而且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就连税部也是很乐观的预估,美洲地区一年贡献的税收,已经是相当于本土一个内陆地区的上等府呢。

    毕竟本土的一个府,哪怕是上等府,其人口也就几十万,多也不过百万而已。

    虽然说国内的州府还可以发展工商业,可以收取比较庞大的工商税收。

    但是美洲虽然不能发展现代工业,但是人家也有传统工商业,比如说手工业,服务业,还有海外贸易的啊。

    美洲东海岸最近几年往欧洲输出了不少物资,比如说酒,这获利也不小。

    如今的北美洲,已经是进入了高速良性循环发展的状态,哪怕是帝国不在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就凭借着北美洲自身的优良条件,也能源源不断的吸引移民前往。

    而这一切,让就藩北美洲的晋王李颇为欣慰。

    李,乃是圣天子李轩的皇五子,出生于宣平十二年,生母为庄妃安氏,也是大唐帝国第四个就藩的皇子。

    在嫡长子李被封为太子后,他们其他的皇子基本上都是早早就被封王,十六岁成年就会立即就藩。

    李在八岁的时候获封晋郡王,十二岁获封晋亲王,十六岁的时候就藩新金山州。

    国子监毕业后,奉旨离开京师前往封地就藩时,李轩又是把北美洲西海岸的另外两个州也是封给了他。

    这样一来,其实也就等于把整个北美洲的西部海岸封给了他作为封地。

    此外,北美洲的东部海岸,这个更加重要的地方也是有皇子就藩。

    五湖州以及中部州,封给了皇六子李

    皇六子李,出生于宣平十三年,和就藩万丹的皇三子李同一个生母,都是宋氏康妃所出,而康妃也是李轩诸多妃子里,仅有一个生了两个皇子的嫔妃,不仅仅皇子,康妃还给李轩生了一个女儿呢。

    这种情况在大唐后宫里是比较少见的,因为谁都知道圣天子李轩喜新厌旧,往往是一段时间专宠一个嫔妃,但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宠另外一个嫔妃了,而且很少再回头。

    当然了,少数人还是能够获得这样的宠爱的,康妃就是其中之一。

    皇六子李在十二岁获封郑王,十六岁就藩时没有直接去的北美洲,而是先获封了马六甲州,但是很快这个马六甲州就是被帝国直辖,而且因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帝国开始把原先册封在侧地的贵族包括皇子一股脑迁移到其他地方。

    于是乎,后来皇六子李就是改封北美洲的中部州、五湖州。

    但是三河洲并不是他的封地,而是属于皇七子李的封地,李乃宣平十六年才出生,今年也才二十岁而已,他第一次获封就是获封了三河洲。

    封地虽然只有一个州,但实际上大唐的三河洲大的很,基本上包括了大部分后世的墨西哥湾地区。

    而根据李轩的习惯,往往在册封皇子的时候,一般都会第二次改封或者增加分地,前面的几藩王都是如此,后续李的封地可能还会更大。

    到目前来说,圣天子李轩的七个已经成年的皇子里,除了太子李外,其他六人都已经是就藩海外。

    至于剩下的儿子们,现在都还没成年呢。

    皇九子现在才十三岁,早着呢。

    同时从李轩一口气让三个儿子都在北美洲就藩,也是可以看得出来了李轩对北美洲的重视。

    不重视不行啊,这么大一片地方,而且是潜力如此巨大的地方,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而且地方大,潜力也大,以后发展起来的话,只作为一个皇子的封地太浪费了,而且容易滋养藩王的造反之心,所以他就一拆为三。

    三角形构架最稳定。

    而在非洲以及印度等地区,目前李轩还没有让皇子去就藩,册封的贵族倒是有不少,主要是当地的移民不够多,而且土著复杂,气候也不咋地。

    先打算等几年,以后给其他儿子作为封地。

    李轩现在有十三个儿子,他估计着后面几个可以封到印度和非洲以及西亚,以后欧洲看看能不能也搞几个。

    总是都把儿子分封出去,免的他们在本土瞎扎腾。

    毕竟华夏的传统太奇葩,皇子们但凡有点机会,都会想要造反夺位,所以李这个太子不好当,压力太大。

    如果不是李轩给他撑着,早被他那几个兄弟给折腾死了。

    虽然说李手段也不错,但是双拳难敌四手,所有的兄弟都盯着他,巴不得他死,想要重演前明燕王夺嫡的事迹。

    哪怕是李如今也有了儿子,哪怕他自己死了,李轩也能直接立皇长孙为太子,但是前明的朱允不就是以皇长孙继位,最后倒霉了嘛。

    所以,哪怕是有李轩给他撑腰,但实际上他过的依旧不怎么安稳。

    对此,李轩也是没办法,华夏传统如此,想要改变人的心思太难太难。

    那些儿子们表面上对他恭恭敬敬的,全都是赌咒发誓绝对没有染指皇位的心思,但实际上李轩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些儿子一个个都盯着他屁股下的位置呢。

    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这皇位李轩是不可能给他们的,给了就是大麻烦。

    所以也只能搞海外分封制了,让儿子们去海外当藩王去,而且李轩还给了他们一定的兵权,每个藩王手底下都有着王府卫队,虽然兵力少了点,只有几千人,但那也是军队啊。

    等以后李轩死了,他们的手腕再强一些,估计能掌控封地的一定实权,至于独立不独立什么的,李轩估计着也会有,但是他懒得理,统一全球这种事他自己干就行了,后人就别傻乎乎的跟着学了。

    统一全球那是他李轩的事业!

    这个事业有点中二,有点理想化,甚至对于帝国本身而言是得不偿失的,在海外领地玩殖民可比玩本土化成本低得多,收益也大得多!

    但是李轩不在乎那么多,他就是要统一全球,而且玩全球本土化!

    他追求的是一个星球一个帝国一个民族,干的就是无数穿越前辈干不成,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为此,利益不利益什么的他根本不在乎!

    但问题是,李轩驾崩以后,大唐帝国还会有人这么玩吗?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你俩都是坑逼

    李轩所追求的师爷,其实并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也不符合整个大唐帝国的利益。

    哪怕是军方的将领们,他们追求的是扩张领地,但是他们也不会和李轩这么偏执,非要搞什么本土化。

    本土化政策可是给帝国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以及困扰。

    比如说以帝国目前的军事能力,征服印度很难?

    难个屁,直接出动大军,不用几年时间就能彻底拿下来,然后建立有效的统治。

    但是,李轩不愿意啊!

    这拿下来了整个印度,然后直接统治,上面的土著怎么办?

    把它们变成大唐子民,李轩宁愿把印度半岛直接炸上天也不愿意这么干。

    所以啊,还是慢慢玩本土化吧,等哪天印度地区里大唐的人口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了,就是可以宣告此地是华夏人的了。

    至于只用少数殖民地官员进行殖民统治之类的,李轩都懒得搞。

    只是以大唐现在的全球化政策,统一全球的成本是相当高的,后续维护的成本也是不低,别的不说,这移民费用就是高昂无比。

    等他李轩死了,帝国大概率是不会继续花费巨资向海外移民的。

    到时候,估计就会走上传统的殖民路子上来说,毕竟玩殖民利益是赚钱的,而搞海外领地本土化可是亏本的。

    这笔账很多人都能算的清楚。

    但是依旧坚定不移的跟着李轩这么干。

    大家也都是有追求的人好吧,圣天子要统一全球,要当万古圣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神帝。

    他们这些当臣子的也是想要当一个万古名臣啊。

    以后说起圣天子统一全球,自然是免不了说圣天子是在某某名臣的辅助下,统一全球的。

    所以明明知道这会玩海外领地本土化亏得要死,但是大唐依旧每年花大把的资金进行海外移民活动。

    别的不说,仅仅是每年的移民船票补贴,那就不是一个小数目。

    等圣天子统一了全球,他们这些臣子也跟着名垂万古之后,接下来怎么维持帝国的全球统治,就让后人操心去吧。

    反正现在玩统一全球,分封藩王到全球各地,然后顺带分封贵族到全球各地,然后进行大规模的移民!

    李轩估计着,等几十年上百年,这全球各个角落都会有大唐人,而且很多地方都将会是以大唐人为主。

    一个星球一个帝国将会彻底成型。

    哪怕是以后帝国没了,海外领地和本土矛盾大了,甚至彼此爆发战争了,但是一个星球一个民族也依旧不会改变。

    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矛盾增加,最后演变为大规模的战争,这是大概率的事。

    但是华夏人之间彼此打全球大战,总比华夏人和其他土著蛮夷打世界大战强得多不是,哪怕是打烂了,肉都在锅里呢。

    李轩的这种心理,体现在大唐帝国的全球策略,也是体现在了藩王的就藩政策上。

    不过真正能够看透李轩内心想法的,还是不错。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疯子,而不是疯子,是很难理解李轩的心态的。

    然而虽然无法看出来全部,但是至少一部分还是有人能够看的出来的,比如说太子李!

    跟在李轩身边这么久了,甚至都已经是开始独立负责处理部分事务了,李随着时间的积累也是越来越成熟。

    而越是成熟,其实他是越是难以理解父皇的全球本土化策略。

    在他看来,这种所谓的全球本土化策略,对大唐其实没啥好处,坏处倒是一大堆!

    帝国要掌控美洲,要掌控非洲,要掌控印度,要掌控欧洲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种掌控不一定非得说要把上面的土地全部变成大唐人生活的地方啊。

    在他看来,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那样,在美洲搞殖民地统治就挺好的。

    大唐人在当地当农场主,当工厂主,然后用土著挖矿种田,赚取大量的财富返回本土。

    同时有了这么多的土著,帝国的工业产品才有更多的市场可以出口,让国内的工商业发展的更加良好。

    但是现在呢,如今大唐的海外领地,就那么点移民的市场,完全不够用,而最关键的是,大唐人去了,那些土著也都消失不见了,连土著市场都没了……

    这也是造成了如今大唐帝国非常有意思的工商业布局,原时空里的各国工业革命崛起,大多是依赖国际市场。殖民地市场等,但是唯独大唐帝国,是纯粹依靠内需发展的,海外基本上只作为工业原料供应地,而且还是极少数的工业原料供应地。

    因为绝大部分工业原料,帝国本土都有,用不着海外进口。

    市场也是,出口的工商业产品,除了武器就是武器,基本没其他什么东西了,有也是没多少。

    如今帝国的企业们,基本是依靠了国内市场生存的,哪怕是出口军械数量庞大的三大武器公司也是如此。

    原因还是因为海外的市场太小了,比如说欧洲,就那么点人,那么大点地方,那么点钱,根本买不起多少大唐的工业产品。

    早些年大唐还挺重视欧洲市场的,但是最近几年,本土企业对于开辟欧洲市场已经是没啥兴趣了对海外市场是抱着有就有,没有拉倒的心态。

    更重要的国内市场!

    没办法,虽让国内市场太庞大,海外市场又太小呢。

    李最近这两年,别李轩放权负责了一定的经济事务,所以对于经济他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如今帝国的对外贸易数量还是太少太少,虽然说国内市场已经足够大,但是谁也不会掀起市场更大不是。

    如果海外市场搞起来,比如说海外那么多土著,怎么说也得有几个亿人,让他们一人买一唐元的东西,那就是几亿元的市场啊。

    但是现在帝国的全球本土化政策,却是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扩展这些市场上。

    说到底,还是大唐的海外政策,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海外政策截然不同而导致的。

    大唐追求的是领土,欧洲人追求的是利益,这两者是牛马不相及,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东西。

    不过经济方面的事,虽然有些无法理解,但是李也是知道父皇有一个统一全球的梦想,谁要是拦着父皇实现这个梦想,父皇就会毫不犹豫的把他扔进太平洋喂鱼。

    所以哪怕他是太子,也绝对不会轻易的对全球本土化政策提出异议。

    要不然的话,他估计着自己的太子之位要坐不稳。

    所以虽然全球本土化政策所造成的经济影响,他虽然不理解,但是也能接受。

    然而有一点他无法接受的就是,那几个藩王在海外的权力太大了。

    如果愿意的话,其实他宁愿让这几个兄弟全部都待在金陵城,而不是分封到海外领地,而且还拥有实权的分封。

    李轩分封的藩王,权力虽然所有限制,但还是不小。

    其封地俸禄就不说了,所有贵族都有,藩王无非就是封地面积大一些,封地俸禄多一些,私人领地多一些而已。

    但是藩王还拥有军权,虽然之后一个王府护卫队,额定人数为三千人。

    但是几乎所有皇子的王府护卫队,都是清一色的精锐,放在海外领地里,那可是相当可观的军事力量。

    此外,藩王在地方看似没有政务权力,但是哪怕是依靠藩王的政治影响力,也能够轻易的左右封地官员的任命。

    这手握钱财、军队、政务影响力,现在大唐的藩王在海外领地,实权还是非常大的,要不然那几个就藩的皇子也不会一个个开开心心的跑去海外就藩了。

    说不准就会和前明的那些藩王们一样,想方设法都要赖在京师,在京师待久一点呢。

    如今父皇在世,这些藩王们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给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乱来。

    但是父皇百年之后呢?

    自己继位之后,那些兄弟们还会老老实实的当一个普通藩王吗?

    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在北美洲就藩,恐怕一听闻父皇驾崩的消息就会立即扩军,然后实际掌控整个封地。

    哪怕是没有造反之心,但是也得防着新皇帝削藩啊!

    自己都这么想了,其他兄弟难道就不会这么想?

    李觉得不太可能。

    大家都不傻!

    哪怕是他们傻,但是他们身边的谋臣不傻!

    就藩北海省的皇长子李,其位于大阪的齐王府内,有食客五百,不少野心勃勃,在他李这里没找到机会的人都投到了那边去。

    就等着他李死,然后好争夺帝位呢。

    一想到自己继位后的藩王问题,他就睡不好觉。

    有时候看向李轩的眼神都是带着幽怨!

    好歹我也是父皇您亲自选的皇储,这么坑我好吗?

    不过他也知道这并不是父皇对他不满,相反,他知道父皇对自己挺满意的,要不然这些年也不会逐步放权让他处理部分政务了。

    这些年来,他基本把所有军政机构都转了一圈,甚至还跑到了中亚那边视察代替天子视察前线部队。

    而最近几年,他更是知道父皇已经是开始提拔和他走的比较亲近的军方将领了,虽然都是一些校官,准将少将,在军方内也是属于边缘角色。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军队里属于其他皇子派系的将领,可都是被压着无法动弹呢。

    这一比较,就知道父皇还是看重他的,还是在培养他的。

    还是在一步一步把替他铺路!

    但是,父皇让自己继承帝国的皇位,却是又搞出一堆藩王来动摇帝国的根本,这让他看不懂!

    如果让李轩知道李觉得自己坑,他会呵呵一笑!

    我坑?

    那是你没见过你爷爷!

    不过就算是李听到了这话,估计内心也会说一句:你们两个都是坑逼,都不是正常人!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美洲:向内陆进发

    对于太子李的心里吐槽,伟大的圣天子李轩自然是不知道的,毕竟不是真正的神,只是神化的人而已,可没办法探查别人的思维。

    最近一段时间,李轩的重心已经是放回到了海外领地上来。

    虽然说如今大唐帝国的海外移民进度已经是非常快了,但是在李轩看来还是不够快。

    如今都是宣平三十五年了,哪怕是英明伟大,比太阳还伟大的李轩也是无法阻挡岁月的流逝,今年他都五十岁了。

    虽然李轩比太阳还伟大,但是肯定是不可能和太阳如此漫长的寿命的。

    虽然李轩自己的身体还活蹦乱跳,夜御万女不成问题,但是就算是身体好,但是往后也没几十年可活了,要是中途生场大病什么的,以现在的医疗条件死翘翘也是大概率的事。

    进入宣平三十五年后,李轩就是感到了时间紧迫,所以他已经是不打算和以往那样慢吞吞的来了,而是准备打算加快移民,统一全球的速度。

    不过李轩也是知道,如果单纯只是军事问题的话,目前大唐帝国完全有能力征服全球所有地方,嗯,也就是欧洲那边稍微麻烦一些,但也仅仅是麻烦一些而已。

    但是李轩要的全球统一,并不是单纯的军事政府,更重要的还是全球本土化,他要做的可不仅仅是征服全球,更是要为华夏民族获得足够多的生存空间。

    一个星球一个帝国一个民族,可不是开玩笑的!

    这个时候,美洲事务衙门递交的折子就是引起了李轩的注意:美洲事务衙门的官员们认为,如今北美洲地区的土著抵抗情绪依旧非常严重,袭击大唐移民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深入内陆进行移民的时候,风险性极高。

    为此美洲衙门奏请在北美洲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扫荡行动,准备把北美洲大唐控制区里的土著迁移到墨西哥地区去。

    这事说的简单,不过需要动用的军事力量可就不少了,陆军那边至少也得增兵个十万八万去北美洲,才有可能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毕竟这一次行动的重点并不是击败土著,而是迁移土著。

    这两者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前者只要击败土著的军队就行了,但是后者却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之所以往墨西哥方向迁移,那是因为墨西哥那边的西班牙人正在墨西哥搞种植园经济,在开发金矿、银矿,急需大量的劳动力,为了劳动力他们都是从非洲进口黑奴了。

    如今大唐把大量的北美洲土著赶过去送给他们,他们非常乐意接受这些免费劳动力。

    唯一的问题就是地方太大,土著太多,需要迁移的范围也太大了,兵力少了不管用。

    按照陆军的预估,要组织这么大的一次行动,少说也得二十万以上的作战兵力,而且也只局限于现在大唐控制区的周边地区,并不是说在整个北美洲控制区内都这么做。

    而北美洲西海岸现有的兵力有八千正规军,从预备役以及民兵里可以动员组织大约三万兵力,也就是说可以动员大约三万八千人的部队。

    东海岸的话,正规军有一万八千人,从预备役以及民兵可以动员组织大约五万人,可以动员的兵力总数为六万八千人。

    两者相加,那就是十万人出头。

    但是区区十万人洒进偌大的北美地区,那是杯水车薪。

    所以要执行这一次的迁移行动,陆军方面提出临时增兵,而且少说也得增兵十万人左右。

    有个二十万人的话,虽然兵力还是少了些,不过只要小心谨慎一些,勉强够用。

    毕竟他们的任务其实并不是作战,纯粹作战的话,北美洲基本没有什么部落能够抵挡他们的进攻。

    他们主要的任务还是迁移当地的土著,把他们迁移到墨西哥去。

    对于美洲事务衙门提出来的肃清计划,圣天子李轩原则上是表示同意的,不过对于陆军方面提出的增兵十万的计划,他却是又不同意。

    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

    如今北美洲虽然开发的还算不错,不过只局限于农业,大量移民在北美洲建立起来了一个又一个农场,通过辛勤的耕种让当地不单单能够做到粮食自给自足,还能大量提供给新来移民作为口粮,甚至还有一部分富裕的粮食用来酿酒贩卖或者是干脆是运输到欧洲贩卖。

    不过,这也只局限于农业了。

    在帝国的进出口委员会管制下,如今连距离本土近在咫尺的吕宋省都是没能放开这个口子呢,其他海外领地就更不用指望了。

    只要北美洲一天还有土著,只要金陵方面的中央政府,想要彻底掌控北美洲,那么基本上就不可能去推动当地的工业发展的。

    如今帝国的很多士绅资本家,都已经是充分见识到了工业的厉害。

    他们更加愿意让众多的海外领地变成农业产品以及工业原料的供应地以及工业产品的销售地,而不是变成工业产地来和本土的企业进行竞争。

    如果一开始说进出口委员会的成立,只是为了避免工业技术向土著泄露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其实进出口委员会的存在已经不止这么一点作用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本土的工商业而服务。

    这种环境下,北美洲和其他的海外领地一样,工业除了少数手工业外,其他的都是零工业,甚至他们一直想要申请成立的铁路建设,都是被高层直接拒绝。

    这也意味着,海外的军事行动所需要的弹药物资,都得需要从本土运输过去。

    这可不是几百几千公里呢,而是上万公里呢。

    跨越上万公里进行补给,大唐的国力虽然足够,但是没有这个必要不是。

    最后,李轩只是批准了陆军的小规模增兵计划,十万人就别指望了,顶多就再派一个师过去。

    反正又不是说要一下子把整个北美洲的土著都迁移到墨西哥去,现在只是把临近大唐的实际控制区的土著驱除而已。

    迁移一地,移民一地,建设一地,然后再迁移。

    周而复始,等大唐的子民遍布北美洲的时候,土著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美洲那边得到了金陵方面的答复后,就是开始行动起来了。

    以往陆军的行动,基本都是大兵团行动,主要的作战都是针对大规模的土著部落的军队。

    但是现在,除了在少数方向保持兵力比较大的兵团外,其他方面则是分散开来,以营级部队,千人规模的部队为基础,向土著控制区发起了进攻。

    在军队的后边,则是大量的移民拖家带口向内陆进发!

    而行动最快速的,自然是有河流的地方了,尤其是新南河流域,再加上五大湖流域,大唐的军方进展迅速,开辟了众多的新殖民点。

    于此同时,国内也是开始动员更多的移民前往美洲,移民屯垦司已经是喊出了口号,宣平三十五年开始,对美洲移民的数量将会进一步扩大,未来十年内至少要移民三百万人过去。

    如今再加上当地的人口自然增长,争取十年内让北美洲的人口数突破五百万人口。

    五百万人口虽然看起来多,但是对于偌大的北美洲而言,其实人口密度依旧非常低,和本土那是没法比。

    如今帝国本土里人口过千万的省份可不少,一些人口密集地区,甚至一个府就会有好上百万人口嗯。

    不过千万人口对于本土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帝国掌控美洲而言却已经是足够了。

    迁移土著,移民跟进,这就是大唐帝国在北美洲那边制定的移民控制策略。

    美洲事务衙门的迁移策略,也是给了诸多海外领地官员们极大的启发!

    很快,一直都是苦苦追求本土化,想要早日让本省成为帝国本土的一员的吕宋省方面也是迅速行动了起来。

    他们开始组织民壮迁移土著。

    其中的吕宋主岛本来就没多少土著了,这一次迁移过后估计一个人都不会剩下了。

    而其他岛屿的话,也是逐步行动起来。

    军方其实对这种事并不敢兴趣,毕竟又没太大的军功可以捞。

    但是如今大唐除了中亚方向可以捞大批的军功外,其他地方都是半斤**,充其量也就只能捞一点苦功。

    苦功总比没有功好。

    所以当地的驻军,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是行动了起来。

    军方的行动自然是比纯粹的青壮高效的多。

    不用多久,吕宋巡抚衙门就是向金陵报捷,称吕宋岛已经是完成了百分百的本土化。

    他们可以很骄傲的宣称,吕宋主岛现有的人口,全都是帝国子民,没有一个土著。

    同时大唐最早的海外领地棉老岛,也是很快报捷,棉老岛也是继吕宋岛之后,第二个完成了百分百本土化的岛屿。

    此外吕宋省的另外一大岛屿婆罗洲,也是正在稳步推动本土化进程,吕宋省巡抚衙门这一次是下了决心,准备对婆罗洲投入众多的力量,加大吸引移民的力度,给予当地衙门更多的财政补贴等等,力争三年内完成本土化。

    一旦婆罗洲也是完成了本土化,那么也就意味着吕宋省的几个主要岛屿,都已经是完成了本土化了,到时候就可以效仿北海省,向本土申请筹建铁路、开办工厂了。

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可用不可留

    吕宋省乃是帝国开发最早,也是移民最多的海外领地了,只要下了狠心,完成本土化其实也用不了几年。

    之前进展之所以不顺利,纯粹是因为帝国的本土化政策限制。

    帝国实际控制区里,是不允许于土著存在,这也就不允许抓土著种田挖矿什么的,所以海外殖民的商人们往往也就没有什么动力去主动抓人了。

    不然的话,土著反抗再激烈,也挡不住枪炮啊!

    吕宋省这么做的时候,南边的万丹省也是不敢落后。

    说南洋本土化都说了十几年了,而南洋设省也有好多年了,然而如今北海省都已经是被彻底并入了本土省份,然而吕宋省和万丹省以及马六甲州、澳洲等地却是依旧没能并入本土。

    这让当地的官员以及封地里的贵族、移民们相当操心。

    如今谁都知道成为本土省份的好处。

    如果不知道,请看北边的北海省就知道了。

    帝国刚吞并北海省的时候,还不是一片荒芜,但是自从北海省完成本土化后,就是成为了本土省份,然后走上了工业化之路。

    如今北海省那边虽然受限于资源和人口,发展远不如本土,但是他们的渔业、造船业、生丝业却是发展的不错的。

    其渔业里包括了捕捞和渔业加工,其生产的各种鱼罐头销往本土。

    生丝更不用说了,帝国本土的生丝产量产销是一年比一年大,这生意可是大的很,而北海省也是成功的涉足其中。

    再加上造船业的发展,又加上开始建设铁路顺带发展了一定的钢铁业。

    如今的北海省,已经算是工业省份了,尽管体量小了点,无法和其他大工业省份相提并论,但是再怎么说,也比其他海外领地强得多啊。

    如今纵观帝国的诸多海外领地里,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本土省份的,不外乎就是南洋的两省两州了。

    但是这些地方的土著都不少,吕宋省都算好的,万丹省里的土著可不少,就连澳洲,如果纯粹说澳洲大陆的话没有什么,但是大唐的澳洲还包括着(东洲岛)新西兰岛呢。

    而这些地方的土著都比较生猛,而且乱七八糟让人恶心的土著部落多的很,比如说食人族什么的可不少。

    如果纯粹是武力的话,大唐自然是毫无压力,但是要肃清这些地方,纯粹依靠武力是不行的,因为大唐移民的敌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土著,而是疾病和气候。

    换句话说,那些破地方就不适合这个年代的人生存!

    所以,本土化一直都是遥遥无期。

    而现在,吕宋省开了肃清的头,万丹省以及澳洲和马六甲州也是准备跟进。

    当然了,每个地方的局势不一样万丹省和澳洲以及马六甲州是不可能单纯搞肃清的。

    部队登陆上了那些岛屿,估计土著没见到几个就的病倒大半了!

    同样的,帝国也不可能拿帝国子民去填这些地方的。

    为此,万丹省巡抚衙门和澳洲衙门以及马六甲州衙门,就是相继向金陵方面上折子,说是他们准备来一个驱狼吞虎。

    策略很简单,就是效仿当年迁移高丽人、扶桑人到南洋殖民的例子,当土著打土著。

    为此,他们准备把辖区内容易进行军事行动的地区,比如说万丹省里的西丹岛以及东丹岛上的土著一股脑集中起来,直接迁移到其他岛屿,比如说望加锡岛、小澳洲(新几内亚)等依旧是土著横行的岛屿上。

    同时对这些迁移到其他岛屿上的土著组织起来,给其中的土著青壮发放火绳枪刀剑盔甲等武器,让他们对岛屿内的土著进行清剿作战。

    为了生存,他们将会成为大唐人的最好的帮手。

    至于后续这些土著移民的处理问题,万丹省、澳洲等地方的官员们表示,土著之间的竞争始终是存在的,不用担心失控。

    这几个南洋的海外领地省份,为了争取本土化也是下了决心的。

    一时间里,南洋的几个地方都是掀起了土著迁移行动。

    只要土著老老实实根据大唐人的指示,坐上为他们安排的移民船只迁移到特定的岛屿上,那么大唐将会保证他们的安全,并且会提供粮食和武器,当然了,后续怎么活下去就靠他们自己了。

    毕竟大唐又不是来做善事的,只是帮土著搬个家而已,不可能养这些土著一辈子的!

    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万丹省又上了一道折子,请求帝国对使用土著劳动放开一道口子。

    因为万丹省那边的土著实在是太多了,同时万丹省那边的基础建设任务也是相当繁重,同时气候以及疾病等环境过于恶劣,移民们都不肯过来,就算过来了也不愿意去挖抗修路之类的。

    所以万丹省那边,是否可以允许他们无偿雇佣一批土著情况,用于基础建设。

    同时为了避免影响帝国的全球本土化策略,万丹省方面也是主动提出了诸多的限制解决办法,比如对这些无偿雇佣的土著青壮,采取军事化集中管理,并且规定只能由官府组织雇佣,并只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矿产开发等。

    并保证一个地方的工程做完后,就会把这些无偿雇佣的土著拉到其他工地上继续干活。

    万丹省提出来这些建议的时候,李轩也是有些犹豫了。

    按照他以往的性子,那是肯定拒绝的,甭管什么原因都不允许土著出现在大唐的土地上,甭管是无偿雇佣还是奴隶还是其他什么,都不可能。

    但是现实已经告诉他,这么干进度太慢,并且不是什么地方都适用的。

    在北美洲这片富饶,气候宜人的地方这么做没有问题,因为帝国子民比较乐意移民过去,当地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发,进而降低后续移民的成本。

    但是在一些穷山恶水的地方就不行了,帝国子民不乐意移民去这些地方,而官府总不能逼着人家去吧,顶多就是发配一些罪犯过去,但是这显然是无济于事。

    一些环境恶劣的地方,前期开发都是需要死人的,而且是需要死很多人的,毫无疑问,帝国子民也是怕死的,有其他好地方可以去,干嘛要去这些穷山恶水送死啊。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掌控南洋诸岛这么多年了,但是移民总数一直上不来,得不到有效开发的缘故。

    就是因为哪怕距离近,但实在是环境过于恶劣,移民死亡率太高,移民怕死。

    他们宁愿借钱贷款买船票去美洲,也不愿意去南洋诸岛。

    但是,如果一个地方经过了初步开发后,那么环境自然也就好了起来,比如谁吕宋主岛。

    当年大唐帝国投入的力量巨大,移民多,而且军事打击的非常频繁,后来又有从扶桑迁移过来的数十万移民,诸多结合之下,吕宋主岛的开发是比较顺利。

    而一旦开发完成,那么所谓的环境恶劣也就不存在了。

    如今李轩已经是不愿意慢腾腾的等待下去了,他想要早日完成本土化,这也是为什么同意在美洲采取驱逐计划的原因。

    帝国子民小命金贵,开发海外领地伤不起,采取无偿雇佣土著青壮也就成为一个选择了。

    不过这也是有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这些土著一旦生根发芽,就会挤占华夏人的生存空间。

    为此,李轩把问题抛到了内阁和军方那边,让他们各自上折子探讨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万丹省的问题了,如果政策一旦有变,就意味着帝国的本土化政策放开了一个小口子,帝国必须慎重决断。

    内阁方面的意见很快就是汇总了起来,他们原则上同意无偿雇佣土著青壮进行海外领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但是他们同样也认为必须加以最严厉的限制,那就是这些土著青壮绝对不能当地生活定居,更不能成为大唐子民。

    高贵的华夏人,是无法忍受和一群土著生活在同一个帝国之下。

    为了给予限制,他们林林总总出台了上百条限制措施。

    这上百条措施简单汇总一下就是:可以用不能留!

    这个不能留,是指不能把他们留在当地成家生子。

    不能留的理由一大把,而怎么不留呢,直接杀了肯定是不行的,大唐帝国是仁慈,不会和鞑靼人那样干屠杀的事。

    所以这个不能留,指的是干完活就让他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干活,没活干了就随便找个无人荒岛让他们自谋生路去。

    毕竟大唐也不是慈善家,不可能白白养着土著不是。

    如果说一群男土著青壮还能在某个荒岛成家生子,进而发展壮大把这个岛屿给占领了,大唐人表示:你牛逼,老子服了!

    这一点,他们是学习了南洋和印度部分土著邦国的做法,这些土著国家为了购买大唐的东西,为了赚取大唐元外汇,普遍会组织劳工为大唐的矿山干活赚取劳务费,或者干脆是自己组织劳动力挖矿卖给大唐人赚钱。

    这一点上,那些土著们是走在了大唐的前面。

    内阁确定下来具体方针后,就轮到军方那边表态了。

    此事不仅仅是内阁的事,还是军方的事,军方的发言权还是很重的。

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 土著劳工处

    劳务公司这事反正对于军方来说,这些事其实关系也不大,打土著有没啥好打的,捞不了战功,顶多就是充当一下劳工看守的任务。

    干这种事不可能让陆军或者海军显的更重要,出风头,从而争夺更多的军费,所以他们就是兴趣缺缺了。

    只是表示,帝国战略的需求,他们军方会配合,但是想要让他们为此摇旗呐喊就别指望了,有那时间,他们还不如陆海两军关起门来打架呢。

    最后,李轩还是批准内阁商议的这一方案,算是给严密无比的本土化政策松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为此,移民屯垦司方面下属将会成立一个专门的土著劳工处,负责此事,该处的主要任务就是严防死守,绝对不能让这些土著劳工混进来,破坏大唐本土化政策。

    为了更好的统一安排自己控制,则是交给为此专门成立的四家国企部直属全资控股的劳务公司,分别是南洋劳务公司,美洲劳务公司,印度劳务公司、非洲劳务公司,各自负责不同区域的土著劳务业务,

    当南洋各地的官员们为了本土化,同时还为了基础建设而折腾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感叹,还是西北和中亚好混啊。

    根本不存在什么本土化的难题,而且来自国内的移民也不缺。

    鞑靼人之前在西域,在中亚的时候,打不过就撤退,而撤退的时候都是会把人口全部打包带走。

    对鞑靼人来说,这些土著人口都是财富呢。

    他们控制的大片东欧以及亚洲西部地区,可都是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呢。

    不然光凭他们鞑靼人一百多万,如今两百万还不到的人口,还玩个屁啊!

    这无形中就是帮了大唐的大忙。

    当大唐人击溃了鞑靼人的军队后,往往占领的都是一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因为鞑靼人都提前把人打包带走了。

    对于这些无人区,自然不存在什么本土化的问题,后续可以直接从本土移民开发建设就行了。

    而且因为地方还不错,又不是什么环境恶劣,难以生存的地方,而且距离家乡虽然远了点,但是坐火车往来的话,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

    因此帝国的不少人还是愿意去中亚闯荡的。

    同时地形也是属于平原地形,搞基础建设也容易,不会和南洋那破地方一样,开发个移民点都得死不少人。

    更重要的是,帝国把这些当成本土经营,没有工业限制,这铁路可是一直修着呢。

    而这些,都是其他海外领地所无法比拟的条件。

    如今中亚那边局势已经是彻底稳定了下来,尤其是在军方夺取了库里后更是如此,中亚的发展已经是步入快车道了。

    去年冬天陆军的骑兵先锋部队已经是打到了里海,而铁路总公司也是宣布,中亚铁路的施工进展非常的顺利。

    因为都是低标准的军用铁路,又是在平原地带修筑,这修路速度快得很,预计明年年初就能够把中亚铁路修到里海去。

    一旦把铁路修到了里海,那么就可以宣告大唐的中亚战略获得了彻底的成功。

    这种大背`景下,帝国高层已经是有了在中亚设省的打算了。

    而在这之前,其实大唐已经是设立了多个相互独立的州府或者军管区,或者是把一部分地区并入了原有的州府。

    比如说巴尔喀什湖南部地区,就是设立了以脖府,该名取之于巴尔喀什湖的传统古城夷播海,不过该地已经是成为了帝国本土的一部分,而且上面一个夷人都没有了,自然是不能用夷这么个词汇。

    因此在官方的文件里,巴尔喀什湖是被称之为以渤海,以该湖的为核心设立的府,自然也就称之为以脖府了。

    并且该府并直接并入了土密省,作为土密省的一部分。

    除了以脖府外,在中亚铁路沿线上,也是设立了其它几个州府,只不过都是地方大,人口少。

    帝国在中亚地区的移民,还是非常少的,主要就是集中在巴尔喀什湖东部和南部一带,也就是以脖府范围内。

    在其他地方,基本上以建立的小规模移民点为主,尚未成气候。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帝国上层准备在这个地方直接设省,把他们彻底纳入本土统治范围内。

    就和当年的东北省以及河封省等地区一样,还不是一样没几个人口,但是随着铁路的开通,内河运输的便利,最关键的是土地便宜,官府以免费送土地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的移民前往。

    如今东北部的几个省份,人口数量已经是不算少了,其中的辽东省的人口数已经是达到了两百多万。

    而辽西省的人口更多,已经是达到了六百多万。(大唐的辽西,为辽河以西,黑龙江以南,包括高丽半岛等区域)

    哪怕是黑龙江以北的东北省,如今也有了将近八十万人口了呢

    东北省的区域为黑龙江以北,北至北冰洋,东南至库页岛和北海省接壤,东北一直到白令海峡,西南到贝尔加湖,正西至勒拿河,大体上就是东西伯利亚一大片的山地区域。

    这样的东北省可是真正的一片冰原地带呢,除了在黑龙江等部分河流沿岸可以移民外,其他地方基本不适合移民的。

    在东北省更北边,则是前几年刚设立的新省份,称之为河西省,这个一方面是指河套平原以西的地区,同样也指黑龙江以西、勒拿河以西等区域。

    大体上就是河封省以西,陕西、甘肃、土密省以北,东北省以西、叶尼塞河以东,北冰洋以南的区域,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地带再加上内外蒙古西部。

    其面积虽然不如东北省,但是也极其庞大,但是和东北省一样,里头绝大部分都是不可开发的无人地带,大唐也只是地图开疆,顶多就是在一些有河流的地方探索一二而已,真正有大量人口分布的,其实还是南部的草原地带。

    在北部地区设立的东北省以及河西省,受限于过于靠北,气候恶劣难以开发等缘故,因此人口是非常少的,而且普遍集中在靠南、有河流的地方。

    如此虽然面积大,但实际上偌大的东北省以及河西省,他们的人口都不如江南一个上等府。

    不说松江府这样的大府了,就算是常州、镇江这些的府,人口数也不止百万啊!

    在河西省的西边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带,大唐暂时就没有设立什么行政机构了,因为大唐虽然偶尔会有骑兵部队进入该地区,不过也只是为了执行作战任务而已,至于移民的话,很抱歉,一个都没有。

    连人都没有,自然是不可能设立什么州府的。

    倒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的中亚地区,帝国的移民数量虽然还不多,其内大部分地区都是无人区,但是因为有着铁路连接,真要开发移民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虽然之前帝国并没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但是仅仅是依靠自发的移民,如今大唐控制区内的中亚地区,都已经是有了数十万人口了。

    而且数量还在急剧增加当中。

    因为在这里,土地多的是,只要愿意在这里安家落户,就能免费领取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这个数量可大的很。

    再加上根据帝国对边疆地区的一贯处理,此地以后定然也会变成本土的,所以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工商业投资收到阻碍。

    现在已经是有人在以脖湖(巴尔喀什湖)的北部地区发现了大量的优质铜矿,一些胆大包天的商人们,已经是不顾中亚还是属于战区,已经是迫不及待的开发当地的铜矿了。

    这铜矿可是贵金属矿产了,纵然比不上金矿和银矿赚钱,但是比什么普通的铁矿煤矿也赚钱多了。

    只要能赚钱,他们可不怕什么鞑靼人来袭。

    以脖湖北部的铜矿以及开发,和中亚铁路的枢纽一起,支撑起来了以脖府的发展,要不然也不可能短短几年内就有了十多万人口呢。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这中亚地方大的很,各种矿产资源肯定不少,就算没有矿产资源,不少地方也适合开荒种植。

    就算不能开荒种植,但是养马养牛羊总行了吧。

    总之,在一些野心家看来,偌大的中亚那是遍地都是黄金。

    不管干什么,都是能赚钱啊,比如说搞畜牧业,帝国的纺织业可是需要海量的羊毛呢,同时无数帝国子民都是需要羊肉牛肉呢。

    至于马就更不用说了。

    如今马车乃是大唐帝国里的主要短途运输工具,不管是城市里还是乡下,马车都是必备的运输工具。

    而养殖马匹如今基本是稳赚不赔的事。

    当年跑到河封省圈地,然后开畜牧公司养马的企业,一个个可都是赚翻了,就算是普通的牧民也是一个个腰包鼓了起来。

    后续的河西省成立,也都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的。

    然而即便如此,帝国内部的羊毛、肉食、马匹等畜牧产品依旧是供不应求。

    所以帝国的陆军杀入中亚后,后头其实也是跟着无数的商人以及移民,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先跑过来圈地,渴望着发财。

    帝国子民对中亚地区的自发移民开发行为,更是促使了帝国高层在中亚地区设省,把这一地区彻底纳入本土的决心,并加快了这一步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188/ 第一时间欣赏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雨天下雨所写的《山沟皇帝》为转载作品,山沟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山沟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山沟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山沟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山沟皇帝介绍: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山沟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山沟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山沟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