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山沟皇帝TXT下载山沟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山沟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雨天下雨     山沟皇帝txt下载     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中亚设省

    宣平三十五年六月份,当北美洲那边向内陆进发的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南洋各地的以夷制夷计划持续推动,陆军在印度地区发动的惩戒作战依旧在进行,并且开始波及整个印度半岛。

    同时大批的土著青壮开始被大唐的四大劳务公司无偿雇佣,进而前往各个海外领地进行基础建设。

    欧洲人依旧在大唐的支持和鞑靼人死磕的时候。

    大唐陆军也是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西征军攻克了鞑靼人在中亚地区的最后一个堡垒,位于里海东部沿岸的库里城。

    该城纯粹是鞑靼人为了和大唐争夺中亚新建立起来的城市,说是城市,更不如说就是一座的军营。

    之前鞑靼人就是依托这个港口城市,以便就近通过里海进行补给的。

    不过随着乌力罕的大军惨败,不得不退缩到了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伏尔加河一带,并在乌拉尔山脉南部到里海这一带的乌拉尔河流域到伏尔加河的狭长地带里囤积重兵,构筑了所谓的乌拉尔防线。

    此时这个所谓的库里城其实也就失去了它的战略作用了。

    这个库里城里海东部沿岸,在陆地上已经是被大唐人包围了,虽然他们依旧可以通过背后的里海获得补给和支援。

    但是之前大唐的西征军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乌力罕率领的主力上,一路追击杀到了乌拉尔防线。

    不过鞑靼人的乌拉尔防线也是早早就开始建设,当年西迁东欧的时候,鞑靼人就知道是守不住西域和中亚的,那些地方太宽大,而且不好守。

    但是在乌拉尔山脉以及乌拉尔河一带可就不一样了,这地方北边是乌拉尔山脉,南边是里海,中间的是乌拉尔河,后边则是伏尔加河,而且乌拉尔河的下游地带还是一片沙漠!

    尽管地形还是平原地形,但是依托山脉和河流,鞑靼人还是能够阻止起来防线的。

    这初步接触后,西征军的前锋部队发现敌人有点顽强,而且己方的后勤补给也是不顺畅,这会的中亚铁路还没有修到里海呢。

    所以就是放弃了进攻!

    既然不打乌拉尔防线,那么也就能腾出手来把那个什么库里城拿下来了。

    拿下了库里城后,也正式宣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以东的所有疆域,尽数归入大唐掌控之中。

    拿下了整个中亚地区后,大唐西征军正式向金陵方面报捷!

    报捷折子上说西征军在英明圣武的圣天子的领导下,西正军上下二十万将士不负皇恩,历尽数年苦战终于是顺利夺取,并彻底掌控了中亚地区。

    不仅仅是中亚地区,甚至整个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以东的区域,都是尽数落入了大唐手中。

    而且西征军可以自豪的宣称,整片中亚以及西伯利亚平原地区,除了他们大唐人之外,绝对不会存在任何一个土著,不存在本土化的需求。

    帝国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进行移民并建立行政统治,直接把这些区域纳入本土范围之内。

    因为上述地区原有的土著都已经被鞑靼人一股脑迁移走了,甭管是老弱轻装,一个都没剩下,比蚂蚁搬家还要厉害。

    如此也是导致了如今的广阔中亚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里,竟然只有区区百万人不到人!

    不包括并入了土密省的以脖府的话,剩下的中亚地区只有沿着铁路线以及内河的新移民数十万人,还有二十来万军队。

    至于广阔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更是一个移民都没有,顶多就只有少数大唐骑兵活动而已。

    空阔的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平原,成为了帝国最新的统治区,这里地形平坦,环境也不算太差,再不济还能搞畜牧业不是,矿产也不错。

    为此,帝国高层已经是正式决定,要在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平原设省了。

    这方面军方就不管了,反正他们只管打下地盘,剩下的移民开发设省之类的和他们没关系。

    唯一有关系的就是,李轩决定在这一地区分封贵族。

    大唐帝国之前的贵族分封政策,是不包括本土的,主要是在海外进行分封。

    但是这一点自从北海省被纳入本土之后,就是得到了改变,因为北海地区是有贵族分封了的。

    虽然说都是之前分封的,但是现在也一样是本土啊。

    而随着大唐地盘的扩大,同时贵族数量的上涨,也是让李轩意识到,纯粹是海外领地进行分封也是有些不靠谱了。

    老是把贵族分封到海外,这样对帝国内部的统治其实也会有一定的困扰,那就是本土地区的文官势力必然会逐步增强。

    而且老是拿一些破地烂地分封,很多贵族也是有些意见的。

    毕竟不是每个贵族都能分封到北美洲的土地的,大部分其实还是分封到了要啥没啥,野人还特别多的破地方。

    但是,本土的核心地区李轩依旧不打算分封,只打算分封一些距离核心本土远一些的地区。

    比如说现在的中亚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乃至未来的东欧平原都是可以的,这些地方距离本土核心区太远,而且地方也不算差,用来平衡贵族的矛盾还是可以的。

    反正目前大唐的贵族体系里,贵族虽然有封地,但是只有封地俸禄以及私人土地,是没有传统实封的众多权力的。

    同时中亚等地区的开发也是需要贵族的支持。

    既然决定分封了,那么就要做好提前的准备,比如说设省。

    先设省,划分好区域之后再搞分封。

    对于中亚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行政划分,这个很简单,中亚地区被直接设立为省,其称呼为海东省。

    这个称呼来自于里海的古称,大唐帝国根据秦汉古时的称呼,称里海为西海,而广大的中亚地区,位于西海之东,因此称之为海东省。

    中亚地区之北,乌拉尔山脉之东,叶尼塞河之西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同样设省,称之为西伯省。

    这个名字取之于鞑靼人对此地的称呼‘西波尔’的音译,当然了,更多的还是以为李轩叫的顺口。

    真要说西波尔地区的话,其实那得包括一大片的西伯利亚地区呢,基本上从乌拉尔山脉往东一直到白令海峡,都是属于西伯利亚呢。

    而现在的西伯省,只包含乌拉尔山脉到叶尼塞河之间的平原区域,往南的话则是和中亚的海东省接壤,其东南部则是一直到巴尔喀什湖(以脖湖)北岸,和土密省的以脖府、伊犁州。东部和河西省以及东北省接壤。

    不管是中亚地区的海东省还是西西伯利亚平原的西伯省,都是属于面积非常庞大的省份。

    不过人口嘛,自然没多少。

    中亚地区抛开军人的话,帝国的新移民也就几十万人。

    至于西伯省更不用说了,其大面积的西西伯利亚草原就没几个移民,也就只有少量的骑兵部队军队驻防巡逻而已,只有靠近巴尔喀什湖的地方有少量移民,本来这些地方还是属于土密省以脖府的,但是为了设立西伯省,直接把部分地区,尤其是铜矿产地划入了西伯省里。

    之前甚至都有人考虑过,干脆把这两个省份合并为一个省算了,但是李轩还是考虑到地方实在太大,这两片地方加起来好几百万平方公里呢,作为一个省太扯淡了。

    而且又不是和东北省那样,都是属于苦寒之地,无法开发的地方。

    中亚的情况还是可以的,哪怕是西伯省,中北部地区没什么好说的,都是冻土地带,但是南部靠近海东省的地区,尤其是靠近巴尔喀什湖的地方还是不错的。

    这两个省份设立之后,自然是要进行后续一系列的移民开发了。

    为了吸引更多的帝国子民前往当地生活居住,移民屯垦司又是开始放大招了。

    只要移民到当地,免费分发土地,而且数量足够多。

    如果是跑到当地投资开发矿产,畜牧业等工商业,还会有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比如说免税什么的。

    虽然跑到新地方去投资成本有些高,但是竞争也小,同时又能享受税收优惠,一些胆子大的企业还是准备到海东省以及西伯省尝尝鲜的。

    当然了,他们的投资,基本也只是围绕着交通便利的铁路沿线以及内河地区,其他地方可就不去。

    那么大的地方,没有火车和蒸汽轮船通航的话,光靠马车可走不过来。

    如此也是倒逼着大唐铁路总公司加速了中亚铁路的建设。

    诶了修中亚铁路,不管是陆军还是铁路总公司,乃至中央财政,都是花费甚多。

    哪怕修铁路的地方都是平原地带,修铁路很容易,而且修建的铁路也都是单线军用铁路,标准比较低。

    同时军方往来中亚的物资基本都是铁路运输的,为了补贴铁路公司,军方给的运费都是比较高的,算得上是陆军对铁路公司的补偿或者说补贴了。

    但是,即便如此,大唐铁路总公司在修西北铁路以及中亚铁路,那都是血亏的!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移民何锡华

    大唐铁路总公司修建西北铁路以及中亚铁路,如果没有中央财政补贴以及军方的运费补贴,他们早就撑不下来了。

    也就是大唐铁路总公司是属于国企部控股的企业,知道西北铁路和中亚铁路属于政治任务,亏钱也得修,如果是换成了民间资本,鬼才给你修这种国防铁路。

    好在如今是彻底占领了中亚地区,而且还正式设省。

    加上中亚那片地方还算不错,移民数量肯定会逐步增加,到时候开发矿产和畜牧业,同时也能直接通过陆地连通莫卧儿王朝以及萨菲王朝,通过里海也能够连接奥斯曼王朝。

    如此也意味着大唐帝国和上述几个国家的陆上交通也是打通了,由此肯定会带来进出口贸易的增加。

    届时铁路运输的需求量肯定也会上来。

    这样也终于是让铁路公司看到了收回成本的希望。

    至于盈利,他们暂时还不指望,只要不亏本,甚至不亏太多他们就已经很满足了。

    至于靠铁路赚钱,还得靠东部本土的繁华地区啊。

    帝国的铁路已经是运营了十多年,民众乃至企业已经是对铁路非常熟悉了,不管是货物运输还是出行,乘坐火车已经是非常普遍。

    这种情况下,运输量是一天比一天增加。

    以最为繁忙的江南大铁路为例子,早年的单线铁路早就陆续扩建为复线铁路了,同时火车的速度也是连续提速了几次,火车头的马力也是越来越大,能够拉动的车厢越来越多,然而即便是这样,也是难以满足日益增加的运输量。

    江南大铁路的几乎所有铁路段,几乎都是满负荷运转的,为了减轻负荷,铁路公司一边研发更先进的铁路和火车技术,以加大现有铁路的运输量,同时也是修建更多的支线铁路。

    围绕着江南大铁路这一条环形主干线,修建了众多支线铁路。

    没办法,这片地方乃是帝国人口最密集,同时也是工商业乃至农业都是最繁华的地区。

    江南道、浙北、皖南道等江南地区,不管是人口还是经济,都是占据了帝国半壁江山。

    而这也就意味着客运量大,货运量更大。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火车越来越多,但是江南地区的内河运输依旧发达,而且运输量一年比一年大的缘故。

    因为光凭现有的火车运量,依旧无法支撑该地区的庞大运输量,内河运输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主要运输方式。

    哪怕是无法吃下江南地区所有的运输市场份额,然而江南大铁路的运营依旧是暴利!

    江南大铁路的早期修筑成本,其实在通车后没几年就收回来了,后面的营收除了升级复线以及维护、运营成本外,剩下的全都是利润。

    这年头的铁路还是非常赚钱的,这从大唐铁路总公司满帝国到处修铁路,而且还有能力修不赚钱的西北铁路以及中亚铁路就可以看的出来。

    其他繁华地区的铁路不说,仅仅是河北省天津到辽东省沈阳的这么一段铁路线,在宣平三十四年的时候,就为铁路公司贡献了三百多万元的净利润。

    这可仅仅是其中一段,而且现在的辽西、辽东以及河北地区,虽然工业发展的也还可以,但是远远无法和江南地区相提并论,而且就算是工业发展的不错,但是里面的很多货物,他们其实并不是全部走铁路运输,而是走一段铁路到港口,然后通过海运进行运输。

    毕竟海运的运费更便宜!

    由此可见如今帝国本土的核心区域里,铁路还是很赚钱的。

    而正是因为铁路赚钱,也才能支撑起大唐铁路总公司的全帝国铁路线建设。

    这十几年内,大唐铁路总公司就没停下过建设铁路的时候,而且都是众多路段同时动工的那种。

    本土东部省份在修铁路赚钱,在北方和西南以及西北等地区,也是在修国防铁路。

    只是修了这么多国防铁路,赚的钱都又重新填回去了,搞的大唐铁路总公司如今依旧是债台高筑,欠款已经是创造了历史新高,今年正式突破了两亿多元!

    不过欠款虽然多,但是铁路总公司表示无所谓,其实只要他们停下来不修那些赔钱铁路,很快就会扭亏为盈,而且这个盈利还将会非常的丰厚,偿还贷款是小意思。

    没办法,虽让他们是大唐帝国唯一的一家铁路企业,垄断行业不赚钱怎么可能。

    如果不赚钱,那肯定是出问题了。

    大唐的御史们可没这么好说话。

    如今的大唐御史们,就指望着抓贪官升官发财呢

    受到中亚设省的刺激,大量的帝国子民拖家带口坐上了火车,然后前往刚成立的海东省以及西伯省。

    而人们的移民地带,也是基本沿着铁路线,此外也有部分沿着河流,但是总体上还是沿着铁路线进行迁移。

    如此也是导致了铁路的运输量开始逐步增加。

    铁路公司看到了运输量增加,看到了回本的希望,同时军方也是一直在催,让他们尽快把铁路修到里海,最好是一路修到伏尔加河去,以方便军方的行动。

    为此铁路总公司方面又是从总公司抽调了大批资金,继续投入中亚铁路的修筑上。

    铁路公司估计,今年应该能够修到库里这个里海东北部的港口城市。

    说是城市也不太恰当,应该说是军营,之前鞑靼人把这里当成军营,如今大唐西征军也是把这里当成了军营,囤积者好几万的大军呢。

    乃是乌拉尔河、伏尔加河前线的后方大本营。

    但是如果把铁路修到这里来后,那么也就意味着人员和物资可以通过铁路一直运输到里海,然后通过船只抵达里海的任何一个港口。

    这对于帝国的中亚战略以及后续的东欧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他们已经是有了把库里这个军营建设为一个真正的港口城市的打算。

    等到了明年嘛,自然是会继续往伏尔加河方向修,到时候能够修到什么地方,自然要看军方够不够给力,能打到什么地方了。

    宣平三十五年金秋九月,土密省安乐城。

    该城乃是土密省省城,同时也是西洲州城,之前乃吐鲁番汗国都城,鞑靼人灭吐鲁番汗国后,此地又成为鞑靼人掌控西域的大本营。

    大唐驱逐了西域的鞑靼人后,此地回归华夏,设土密省时,因为此地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好,同时又是地处战略要地,乃是西北铁路前往中亚的必经之路。

    同时该城位于吐鲁番盆地,而该盆地又是西域地区少有可以耕种的精华地带,而当时此地可没有和几百年以后那样严重沙漠化,所以自然条件还算可以。

    因此土密省的省城也是设立在此地。

    不过虽然此地的条件已经算是不错了,但是何锡华看来,此地和浙北老家比起来,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离家的人总是容易怀念故乡,尤其是像他这样踏上迁移中亚之路的人,这一路上更是经常把途径的地方和家乡进行对比。

    何锡华今年才十九岁,出生于统一战争之后的他倒是没有经过什么战乱,但是作为底层的农家子弟,他这辈子也没吃饱过几次。

    帝国是越来越强大了,但是帝国再强大也不能让他吃饱饭!

    他们家早年是佃户,没有一分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后来承蒙圣天子皇恩浩荡,这才能以租代购的方式拥有了自家的土地。

    只不过他父亲也是有兄弟三人,这兄弟三人一分家,属于他们父亲的以租代购的土地也就没多少了,后来成亲又是生下了他们兄妹五人。

    这样一来,那份土地的产出可没办法养活这么多人。

    早年的时候他父亲是一到农闲的时候就去城里做工,母亲则是忙着农活还得带他们兄妹五人,虽然说过去的十几年里也没饿死,但是想要真正的吃饱饭也是别指望了。

    后来他大哥稍微长大一些,就是跑去城里做工了,这家里的状况才稍微好一些。

    去年,他十八岁的时候,他也是跟着大哥去城里做工,这拼死拼活总算是存下了一点小钱,还跟着他们的一个组长认了少许字。

    至少自己名字是写的出来了,少数常用字也认得出来了。

    但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在工厂里做工,虽然也能勉强过,但是也别指望有什么改观了,甚至连娶媳妇的钱都是要存好多年。

    但是他却是想要更好!

    这两年,他听闻不少人移民到海外去,其实他早就想跟着其他人一起移民了,但是总归是舍不得家人,而且对遥远的海外领地有着畏惧。

    当然了,还没存够钱也是一大原因。

    虽然身无分文也能直接报名移民,但是这船票和到了移民地方后的种子和工具等等也不是免费的,只是通过移民贷款的方式可以以后给而已。

    他不想这刚移民就背负一身的债务,他想着先做工存一点钱,这样才不致于移民后两手空空,什么都要等官府的安排。

    如果没有中亚设省这事,他恐怕还会继续存钱,然后过上几年坐上前往北美洲的客轮,前往遥远的海外讨生活,哪怕是他父亲和母亲坚决反对。

    但是,当中亚设省的消息传出来,并且开始大规模招募移民的时候,他动心了。

    前往海外未知的风险太大,而且船票昂贵,距离家更是遥远无比,但是如果只是移民到中亚那边的话,却是都不成问题了。

    以后想回来了,还可以坐火车回来看看两老。

    再听闻中亚的海东省的招募移民的条件也是很宽松,直接免费送地,而且还补贴部分种子和工具钱后,他就是忍不住了。

    一咬牙,就是报了名坐上了火车。

    随着火车继续哐当哐当着前进,坐在火车上的何锡华有些忐忑不安,又有着期待,一会怕海东省太荒凉无法耕种,一边又期待自己能够分到什么样的土地。

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军方福利

    随着哐当哐当的火车,何锡华乘坐着移民屯垦司组织的移民专列离开了土密省省府安乐城后,先是沿着博格达山西部边缘地带的平原地区,然后进入了准格尔盆地,随后沿着准格尔盆地的南部平原绿洲继续向西穿越拉山口后,进入同属于土密省的以脖府范围。

    然后再前往向南,经过以脖府的府城,位于巴尔喀什湖西南部平原地点的喀什城。

    抵达喀什城之后,西北铁路也是到了重点,接下来火车将会行使在中亚铁路线上。

    在这里,他们所乘坐的火车继续向西,何锡华也知道,一起来的其他几辆移民列出里却是会沿着中亚铁路南线,准备前往塔什干地区。

    而他们的话,则是会沿着中亚铁路的西线继续西进!

    这个时候,他何锡华也是充分感受到了海东省的荒凉!

    这种荒凉并不是穷山恶水,自然环境有多么的恶劣,而是指空无一人。

    实际上一路过来,何锡华所看到的地方大多还是以平原绿地为主,沙漠还是比较少看见的,这一方面是铁路经过的地方,都是气候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大多都是属于可以开垦的平原地带,太过恶劣的地方大唐也不可能把铁路修过来啊。

    毕竟铁路是为人服务的,这把铁路修在沙漠上,也没什么用啊。

    不过有好的地方就是,很多后世是属于荒漠化的地区,在这个时代里还是属于草原地区,甚至都是属于水草丰盛的地方。

    毕竟这个时代里的人口数量还是很少的,并没有进行过分的开垦导致水土流失,植被变沙漠。

    现在偌大的大唐如今也才两亿左右的人口而已,而这还是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盛世,加上工商业发展,更重要的还是扩张了众多的地方,核心本土地区虽然人多地少,但是只要跑远一点总是不愁耕地的。

    也就是说,大体上来说,大唐的人口虽然增长速度快,不过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更快,有了耕地有了粮食,才能够支撑人口的爆发式增长。

    再加上没有战乱,社会稳定,医疗条件虽然依旧非常简陋,但好歹是缓慢进步着。

    这就使得了人均寿命不断提高,统一战争之前,大唐帝国的人均寿命也就三十岁左右,但是到了现在,人均寿命大体上已经是增加到了四十岁。

    如果是在后世,人均寿命四十岁肯定是非常低了,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准而言,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放眼全球,也就只有大唐帝国能够做到这一点了。

    不过大唐的人口,绝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本土,尤其是华夏人的传统生活居住的地方,其中又以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江流域的人口最多。

    而其他的本土省份,其实人口不怎么多。

    比如说陕西甘肃,这两个地方早年作为边疆省份,帝国可是下了大力气进行移民屯垦的,但是即便如此,人口数量也不多。

    再西边的土密省以及现在新设立的海东省,那就更是纯粹的移民省份了。

    这两个地方的土著都是被鞑靼人打包带走了,现在有的只是新移民过来的大唐人而已。

    偌大的一个中亚地区,包括整个海东省以及西伯省的南部地区,总人口也不过数十万而已。

    这种情况都不能说是人少地广了,而是应该说荒无人烟了。

    火车又是跑了好几天后,火车才是停了下来。

    何锡华自然是知道他们终于是到了。

    来之前他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了,库里城。

    大唐帝国最西端的城市,中亚铁路西线的终点,西征军大本营。

    库里城往西一百多公里,那就是乌拉尔河了,再往西三四百公里,那就是伏尔加河了。

    此地距离金陵城已经是足足有六千公里,而这说的还是直线距离。

    看多了沿途的荒凉,何锡华原本以为库里城也会和海东省的其他地方一样,是一片荒野,不过在火车即将进入火车站,经过该城外围的原野时,他却是发现此地平坦,而且周边还是属于草原地带,并且也有水流。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竟然还看到了海!

    “这就是西海吗?”何锡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所看见的是真的。

    他之前也是知道,海东省的最西边是一个湖泊,并且知道叫做西海。

    但是眼前的这个是湖?

    一望无尽、空气中都是带着咸咸的味道,这怎么看都是像是大海啊。

    他自然是不知道,这个西海其实是一个咸水海,而且还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湖,只是肉眼看的话,误认为是海洋是很正常的事。

    要不然,也不会有西海这么一个称呼出现了。

    西海大不大,为什么是咸的水他不关注,他只关心自己接下来会被分配到什么地方去,能够分到什么样的土地。

    很快,就是有移民屯垦司的官员带着他们离开了火车站,然后到了城外的一大片木制营房,并分配好让他们临时居住。

    听说这些临时安置的房屋,还是军方的军营,是为了安置移民这才腾出来的。

    不过这些何锡华就不关心了,他只关心自己能分到什么样的土地。

    好好睡了一天后,第二天,就有个穿着官府,带着胸章的官员来到他们这一片营房,然后现在分发地契。

    很快,何锡华也是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地契,他第一眼就是看上面的名字,没错,是自己的名字,然后再看数量,也没错。

    耕地五公顷,旱地一百公顷。

    看到这个数字,他就是不由自主的握紧了拳头,果然能分这么多的土地。

    他之所以决定来库里,就是因为来这里分的土地足够多。

    虽然来海东省的移民不少,但是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在沿途的一些绿洲草原上,尤其是靠近巴尔喀什湖一带。

    而真正来库里的人,其实并不多,一方面是距离太远,另外一方面此地还是属于前线呢,鞑靼人就在一百多公里外。

    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这么早跑过来的。

    但是何锡华却是不在乎,因为来的早,分的土地才够多啊。

    相对于一些条件好,又安全,距离中原还近的地方,分的土地只是以多少亩来计算,然而在库里这种地方,分地可是直接按照公顷来计算的。

    而且除了可以直接开荒种植的耕地外,还会分更大面积的旱地,这些旱地其实也是可以开发的,只不过没有太好的水源条件唯一。

    这么多土地,他一时间都是不知道该怎么耕种了。

    然后,他和其他移民一起,被官员带到了他们的土地上,这些土地实际上就在城外,或者说就在军营外头。

    如今的库里城,实际上就是一座庞大的军营呢,也没有传统的城墙什么的,最多的就是军营的木制房屋了。

    他不用多久就是看到了自己的土地,其中按照耕地算的五公顷土地之所以被作为耕地,那是因为有着一条明显是新挖出来的水渠,有着这条水渠可以提供水源才能耕种粮食。

    而耕地后边,则是难以取水的旱地了。

    但是在他这个童年以及少年时期都是在家种地的农家子弟看来,那一百公顷的旱地里,有三分之一的地形都是比较平坦,土壤也和周边的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能够引入水源的话,那么瞬间就能变成耕地。

    当然了,和上好的良田自然是没有关系的,但是至少能够产量。

    五公顷有水源的耕地,一百公顷的旱地,这就是何锡华跨越数千公里,来到库里城的原因。

    这么大片的土地,只要耕种的好,产出定然少不了,再怎么也比在工厂里打工强不是。

    接下来的几天,他就是和分在他隔壁的几户移民认识,并且相约相互帮忙修筑房屋。

    虽然说他们可以继续居住在军营里,但是距离自己的土地有些远,走一趟也得一个多小时呢,还不如直接在自己个土地上修个小房屋。

    正当他和新邻居商量着等材料抵达后,相互帮忙修筑房屋的时候,又有一个政府官员带着一群军人过来,而且这些军人还是带了好几马车的,马车上堆满了众多物资。

    被官员叫过去后,才知道这些都是分配给他们的物资。

    这些物资有一部分是免费的,比如说粮种、锄头等生产工具,修建房屋的木材、铁钉等材料。

    但是有些则是属于官府免费借用的物资,比如说耕牛。

    这些都是移民前就确定下来的物资了,要是没有这些援助,他们才不会跑到这个鬼地方来呢。

    不过接受了物资后,那些军人却是没走,领头的一个军官一挥手,那三十多个士兵就是行动了起来,他们挖地的挖地,打木桩的打木桩,钉木板的钉木板。

    而且可以看的出来,他们已经是干的非常熟练了,彷佛做过很多次一样。

    何锡华还没有搞清楚发生什么事了呢。

    不过随同来的官员倒是说了,这是西征军给予新移民的福利之一:军方将会免费为新移民修筑房屋。

    完事他还说了句,实际上他们门前的这条小水渠,也是军方之前帮忙挖出来的。

    看到这,他都不知道该说啥了,让军爷们帮忙建房屋挖水渠,说实话他之前还从来没想过呢。

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陆军也穷

    军方士兵建造房屋所需要的时间,超过了何锡华的想象。

    刚才和他隔壁几家邻居商量相互帮忙修筑房屋的时候,这一栋木屋怎么也得两三天才能够建好,毕竟木屋虽然简陋,面积也小,但是几个人怎么也得需要两三天呢。

    但是军方的士兵人多始终,三十多个人各有分工,而且一个个都是精壮无比的汉子,一个个都是有着好几块腹肌的猛人。

    干起活来比他这个农民出身,又在工地里打过几年工的人还要猛。

    一栋小木屋很快就拔地而起,整个过程甚至连一个小时都不到。

    随后领头的军官看着小木屋,露出满意的神色点头,然后又是一挥手:“收队!”

    紧接着,他们这一个排的士兵就是列队走了,留下目瞪口呆的何锡华!

    不仅仅是何锡华,他周边的邻居们,也是享受到了军方帮忙修筑房屋的待遇,这是让新过来的移民有些于心不安。

    这有点不像军方的风格啊!

    大唐的军队,向来都是比较高昂的。

    因为大唐的军人社会地位非常高,那些军官们一个个都是精英不说了,就算是士兵那也是千挑万选才能够入选的。

    何锡华也是尝试过报名参军的,但是军方的要求实在太高,对身体素质要求高,身高、体重、体能都有要求不说。

    而且对家庭要求也高,家里里直系亲属不能有犯罪分子,而且必须是农家子弟,并且不招收独子。

    何锡华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但是身高和体重略微差了些,于是乎就是被刷了下去。

    大唐的军人待遇好,这个待遇不仅仅是指服役时的待遇,更是指退役后的待遇以及附带的社会地位,通常来说,哪怕是普通士兵退役,一般也能够专业到地方担任巡警职务,如果参军期间还能获得小学以上文聘的话,还能直接成为官府的普通科员等,大唐地方上的很多基层官员,尤其是村、镇这两个级别上的工作人员,通常都是退役军人出身的。

    所以诸多农家子弟,除了极少数能够一路拿着奖学金读书的天才外,其他绝大部分农家子弟最好的出路,那就是参军了。

    参军了再不济,也能够读书识字,军方的扫盲教育可是非常出名而且卓越有效的,通常来说参军后再不济也能读书认字,如果天分好一些就能够考取小学文聘了。

    在往上的话,还能继续考取中学文聘呢。

    不过想要参军的人多了,军方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普通人已经是很难获得参军的机会了。

    军方的待遇好,一个个军人都是自视甚高,他们连文官都看不起,更别说普通人了。

    这种帮助民众干活的事,说实话十年八年也遇不上一次。

    何锡华并不知道,其实帮助新移民修筑房屋、挖掘水渠等给予新移民帮忙,乃是西征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不仅仅是库里城这里,整个海东省以及西伯省的驻军都必须执行。

    而西征军司令部考虑的自然不是什么军民和谐之类的,纯粹是为了军方自己的利益考虑。

    理由?

    距离本土太远了,补给运输麻烦不说,而且成本太高了。

    如今陆军在中亚地区的部队,不得不自力更生,而且不断的催促官府迁移移民来屯垦,种植粮食供应军方的消耗。

    库里城内,唯一的一栋石头水泥建筑里,西征军的新任司令官赵宏路上将皱着眉头看着手中的报告书。

    而一旁的西征军参谋长邓叶洲中将则是担忧:“我们的粮食供应太紧张了,西线铁路的运力太紧张,如今光是运输粮食就用了大量运力,还要抽调运力运输弹药了,恐怕我们的西进计划要推迟了!”

    边上也是有人则是一脸愤愤不平道:“后头的那些人怎么想的,如今正是西进关键时刻,只有趁着鞑靼人立足未闻,我们大举杀过去才能轻松突破他们的防线,这要是拖上一年半载的,恐怕乌拉尔河一带就会遍地要塞了!”

    “肯定是有人干涉了,阻拦了我们的弹药运输!”

    听着众人的吵闹,赵宏路上将放下了报告书,然后抬头看向众人。

    赵宏路上将冷哼一声:“都给本官闭嘴。”

    众人听罢,也是知道说了不该说的话,一个个都是闭上了嘴巴。

    停顿了片刻后,赵宏路上将才是继续道:“中亚西进战略如果没有困难的话,那还需要我们做什么?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困难,而不是只会埋怨指责!”

    此时,边上的邓叶洲中将嘀咕着:“可是他们实在是太过分了!”

    赵宏路上将压了压手,示意他不要继续说了:“大家都是帝**人,更是陆军的精英,这些不着调的话就不用说了,西线铁力运力紧张,运输成本太高这是我们早有预料的事!”

    “所以我们才要自力更生,也更需要移民屯垦,要不然的话,一直依靠中原运输粮食过来是不行的!”

    说实话,如今的赵宏路已经是有些后悔把库里城当成前出大本营了,如果是放在后头的话,这后勤供应也不至于这么紧张了。

    如今整个中亚都没多少人,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粮食的产出,如今驻防中亚各地的部队,所需要的所有补给,全都是需要从中原甚至江南地区调运过来的。

    弹药什么的其实都还好了,在甘肃以及陕西都有大型的兵工厂,另外在土密省也是新建了一座弹药厂,可以就近供应弹药。

    但是粮食这东西是真没办法了,中亚的移民少,土地开发也是刚开始,他们自己吃都是不太够,是不可能有对于的粮食供应军方的。

    土密省也是同样如此,基本上没有多少的粮食可以供应前线的部队。

    唯一好一些的就是甘肃和陕西两省了,多少能供应一些,但是也不多。

    更多还是得依靠从中原地区调运。

    这些粮食历尽如此漫长的路途来到库里城,哪怕是铁路运输,但是成本也是相当的高昂。

    这让陆军感到相当的难受,所以陆军方面一直都是支持对这些地区移民屯垦的。

    陆军不仅仅自己屯垦种植粮食,也是让官府方面组织了大量的移民过来屯垦,为的就是能够就地解决粮食问题。

    当然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军高层想要缓一缓西线的战事。

    军费压力太大了!

    西征战役从当年进军西域开始,一直到现在,可已经是打了好多年了,这每年都花掉了陆军庞大无比的军费。

    虽然说大唐陆军的军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算得上是不缺钱,但是陆军的规模也大啊,这两年又是刚好处于换装线膛步枪的时间节点,这军费哗啦啦的流出去。

    更关键的是,该死的内阁死活都不愿意拔给临时战费,顶多就是给了几百万的装备换装费用,搞的陆军的几个现役大佬都想要直接拔刀怒斩内阁了。

    不过之所以是想而是没有这么干,那也是因为他们知道内阁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钱了。

    宣平三十五年,大唐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预再创新高,并且是首次突破了三亿元,达到了三亿一千六百万元。

    但是财政收入高,支出也高了,本年度的财政支出预算是三亿元整。

    为了全面普及基础教育,大唐最近几年来在全国到处建小学,小学已经是普及到了镇,由此导致的教育经费也是迅速飙涨,今年的教育经费达到了三千万之巨,占据了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十。

    然后是工商业经费也是庞大无比的数字,为了发展工商业就得先有基础设施啊,所以这修铁路要补贴,修马路也要补贴,修港口也要补贴。

    至于军费,虽然也逐年增加,不过占据的比例还是逐步小,今年的军费总额是七千五百万元,占据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二十五。

    这个数字可是不低了。

    毕竟大唐很多年前就是把纯粹的募兵制改成了义务兵制,士兵们可是不拿工资的,只拿少量的补贴,当然了,他们的吃穿部队也是全包了。

    但即便如此,军方的军费压力也是很沉重的,因为大唐帝国这么多年来,大小战争其实就没有断过。

    尽管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压着敌人打,并且除了鞑靼人这么一个实力比较强的敌人外,其他的都是不堪一击的土著,但哪怕是武装游行,也是挺花钱的。

    陆军的西征持续这么多年了,财政方面虽然给过几次的临时战费,但实际上大多时候都是依靠陆军自己筹备军费的。

    之前陆军方面都是憋着一口气,死撑着打到里海,那是为了夺取整个中亚。

    如今既然已经是拿下了中亚,把鞑靼人都是赶到了乌拉尔山脉以西,陆军自然也是想要缓一缓了。

    军费的沉重压力,迫使陆军暂停中亚攻势,只不过这样一来,前线的将领们也就有不少的怨言了。

    但是有怨言也没办法,手中无粮无弹药,自然是打不起来的。

    只不过,大规模的战役打不起来,却是并不放在西征军在其他方向搞事了。

    毕竟不搞事就没有战斗,没有战斗就没有胜利,没有胜利就没有军功!

    没有军功的话,他们跑这么远到这里干什么?

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债的何锡华

    陆军在夺取了中亚后,需要缓口气,暂停西征军继续跨过乌拉尔河进攻伏尔加河的计划。

    并号召全军自力更生,屯垦种田养猪养牛,别的不说,至少口粮要自给自足一部分吧。

    自力更生一直都是陆军的优良传统,自从统一战争结束之后,军费大幅度下降,但是陆军的兵力却是越拉越多,就是迫使陆军不断的进行改革。

    驻军屯垦,养猪养牛什么的都是那个时候开始的。

    募兵制变成义务兵制、搞预备队部队,搞民兵部队,搞动员机制等等。

    其实都是这种大环境下陆军被迫做出的方案。

    如果可能的话,其实陆军方面更愿意维持一支几百万的现役一线战备部队,也不愿意只搞几十万的战备部队,再加上几十万的二线部队,再加上几百万的预备役部队!

    但那不是没钱嘛!

    如果让鞑靼人或者是欧洲各国知道大唐陆军喊穷,他们肯定会非常无语。

    你们大唐人的军费,都比整个欧洲加鞑靼人的所有财政收入总和的好几倍以上了,还想咋地!

    如今这年头,欧洲各国王室的收入其实没多少,多不过几百万唐元,少的话几十万甚至十几万也是有的。

    前些年英格兰的一支船队前往美洲的途中,先是遭遇了风暴的袭击,然后倒霉无比的又遭到了海盗的袭击,最后导致全军覆没。

    作为船队的大股东,英格兰王室直接损失了大约十万唐元!

    英格兰王室差点直接破产!

    西班牙和葡萄牙则是好的多,他们还海外的殖民地源源不断的输血,同时为了扶持这两家抵抗鞑靼人,大唐干脆是默许了他们两家的合并。

    早几年的时候时候,好战,喜欢上战场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昂一世率军在法国前线和鞑靼人作战期间,直接战死,由于这位倒霉的国王喜欢打仗,不喜欢生孩子,所以没能留下继承人。

    后来王位被他叔叔恩里克一世继承,但是这人也是个傻货,是个主教不能有后代的那种。

    结果,去年恩里克一世也死了后,葡萄牙王国一度陷入了没有继承人的麻烦,最后好几个备选人之中。

    现任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则是有力竞争者。

    而大唐在欧洲的外交官员们虽然还是没弄懂欧洲那奇葩的继承制度,但是考虑到大唐帝国还需要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抗鞑靼人,同时如果西班牙人吞并了葡萄牙的话,也能够更好的整合半岛以及殖民地的力量对抗鞑靼人,所以也就默许了。

    所以,现在虽然还是有葡萄牙王国和西班牙王国之分,但实际上这两家已经是合并了。

    合并后的西班牙、葡萄牙,其国力上涨了不少。

    如今整个欧洲,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再加上尼德兰,瑞典,意大利半岛的一群邦国,奥地利、奥斯曼等等乱七八糟的国家,他们的全部财政收入加起来估计也就几千万的样子。

    而大唐仅仅是军费支出就是七千多万了,两者之间根本没法比。

    然而就这样,大唐的军方还一直喊穷。

    没办法,大唐的军费开支高,装备昂贵,作战消耗也贵,哪怕什么都不干,仅仅是吃喝拉睡,一年也得花掉好几千万呢。

    更不要说这两年陆军打算大规模换装,而后装武器的弹药消耗更大,这作战费用也是越来越高。

    哪怕是陆军已经是拿走了军费的大头,但依旧是被军费所困扰。

    要不然,陆军也不会自己种田养猪了,实在是被军费给逼的

    打仗要钱,这西征战役更是花钱如流水,陆军就算是再节约也是无法单独支撑的,需要临时战费才能发动大规模的战役。

    所以陆军高层无奈之下,只能是缩减开支,同时耗费甚大的西征战役先停下来,部队先种田养猪熬一熬,先集中精力换装线膛武器在数,等换装完毕再攒经费打仗。

    这就让西征军里的将士们很无奈甚至不满了。

    然而不满也是没有办法,大唐陆军里可不流行以下克上,既然高层已经是做出了决定,下面的人自然得准守命令,不然会死的很惨。

    所以大规模战役这一年半载是打不起来了,顶多就是掩护铁路公司继续修铁路而已。

    而前线将士这么多,也不可能闲着没事,所以就是让驻军开始屯垦了,顺便帮新移民修个房屋,挖个水渠什么的。

    西征军暂停了大规模攻势,也是让对面的鞑靼人松了口气。

    过去的几年里,鞑靼人在中亚可是节节败退,这喘口气的机会都是很少,如今总算是有时间喘口气了。

    这些上层的布局,作为新移民的何锡华自然是不知道,他如今正在忙着开荒呢。

    地是有了,种子和工具什么的也有了,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把地开垦出来,然后播种。

    只是他是孤身一人过来,虽然有低息贷款获得的马匹帮忙,但是依旧是很困难。

    其开垦的进度远不如周围的几家邻居。

    因为周围的邻居,都是一家子移民过来的。

    只不过这一家子过来,有老有少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青壮劳动力,人均开垦的土地面积,其实还不如何锡华一个人干呢。

    而且一家老小移民过来,花销也是不小。

    这日子一天天过去,何锡华是天天在田间忙碌着,抽空的时候,他还给家寄去了一封信。

    城里倒是有电报局可以发电报,但是那昂贵的价格直接把他吓走了。

    自从电报研发成功后,大唐电报公司就是开始架设电报线路,第一条长途电报线金陵到上海的电报线还没有完工呢,就已经是向全国进行铺设了。

    其中的西北地区关系到战争,也是属于第一等优先的项目,完全不考虑盈利或者亏损,官府直接给予电报公司大量财政补贴,组织银行给他们贷款,这才是成功铺设了这一条电报线。

    要不然光靠他们电报公司,还不知道要猴年马月才能凑够钱铺设啊。

    但是成本如此高昂的电报线路,自然也不是普通人能够用得起的,主要用户就是军方以及地方官府了,用以传递紧急公文。

    何锡华发不起电报,只能寄信回去了。

    好在这年头的信件也是铁路、轮船进行快速传递的,这寄回去虽然久一些,但是总比没有好不是。

    他寄回家的信,主要还是想要让家里人放心,同时也是劝家里人也是移民过来。

    别的不说,光光是这上百公顷土地就足够了。

    家乡再好,田地不够,吃不饱有什么用,还不如来这海东省搏一把呢。

    不过父亲那边恐怕还是不会同意,毕竟他们家的土地虽然少了点,但是还是有土地,可不是那些破落户一点土地都没有。

    有所犹豫也是正常的。

    天天忙着开荒,何锡华抽空还去了城里一趟,他准备购置一些小鸡来养。

    他做工这几年,还是存了一点钱的,加上皇家银行针对新移民还有专门的低息贷款,勉勉强强也是能够购置一些牲口来养。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孤身一人,忙不过来。

    但是忙不过来也是必须得干。

    这几天他已经是打听过了,现在城里啥都缺,尤其是各种食物更是紧缺,价格高的很。

    他就想着种田之余,种菜养鸡,然后拿去城里卖。

    他并不知道,如今的库里城乃是西征军的大本营,同时新成立的海东省也是在这里设立了库里府,并把府城直接设立在库里城。

    这新过来的不少官员以及军官们以及他们的家属,对生活物资的需求是比较高的。

    再加上很多生活物资都要从内地运输过来,运输成本高昂不说,而且很难吃到新鲜的食物,由此也是造成了库里城这边的部分生活物资比较紧俏。

    开荒、种菜养鸡,过了段时间他还养了几头猪。

    为此,他除了把自己的积蓄花光了之余,还欠了银行不少钱。

    不过口粮问题倒是不用担心。

    移民屯垦司一般针对新移民,都会为新移民提供为期一年的低价粮食,虽然说这个粮食也是要花钱的,价格也非常低,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可以赊欠,等一年后再逐步归还。

    所以这口粮倒是不用担心,饿是饿不死的,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人选择移民到边疆省份或者干脆去海外的。

    除了免费分田外以及必要的生产工具,种子这些外,还能赊欠粮食。

    如果说移民想要扩大生产,养猪养鸡什么的,又没有本钱的话,那么还有针对移民还会有专门的移民贷款。

    只不过这些就是纯粹的商业贷款了,是需要利息的,只不过利息很低就是了。

    何锡华算了算,自己花光了积蓄,另外还签下了银行二十多元的贷款,这让他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然而压力至于,看着一大群慢慢长大的鸡仔和几头猪,他就是放下心来。

    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自己熬过前面的几个月,就能够把养大的鸡拿到成立买,这样债务压力就会小很多,而且还能进一步扩大生产。

    兴许一年之后,自己不但能够还清债务,而且还能赚取不少的钱。

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农场主何锡华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当何锡华养的鸡长到半大的时候,也是接到了家里的回信。

    这信是父亲回的,不过肯定不是他父亲写的,而是找别人代写的,因为他父亲不识字。

    当看到信上说父亲已经是决定让三弟也移民过来后,他也是松了口气。

    三弟能够过来,这是好事,不管是对自己而言,还是对三弟而言,还是对大哥来说,都是好事。

    至于大哥,他是知道不可能过来的了。

    好几年前他父亲就已经是决定,所有的家产,尤其是最重要的土地将会全部留给老大,他们两个次子只能是自谋生路,甚至都是提前把土地和房屋给过了户,彻底绝了他们两个次子的心思。

    对此如果说他们两个次子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也没办法,虽让父亲已经决定了。

    再说了,他们其实也知道,就家里那点土地,留给大哥一家是刚刚好,但是如果三兄弟一分,那么全都得饿死。

    这自谋生路,要么去务工赚钱,要么移民。

    他自己先选择了务工,然后移民,经历了这么一圈后,他发现还是移民好。

    只要肯吃苦,再加上一点点去遥远边疆的胆量,熬上几年好日子就来了。

    只不过,偌大的帝国里,其实愿意这么做的人还是不多,别看移民海外的有几百万人,移民边疆省份的也有几百万了,但是这些都是几十年累积下来的,再考虑到大唐帝国庞大的人口基数。

    那么就会发现,其实人们如果有其他选择的话,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更别说去遥远的海外或者边疆了。

    这一去,很多人实际上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返回家乡了。

    但是同样也是因为大唐的人口基数多,所以哪怕愿意去的人比例小,但是汇总起来也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

    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区,其实每年都会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离开家乡讨生活,有些是去城市里打工,有的干脆是选择了移民。

    尤其是家里田地少,儿子又多的家庭里,很多儿子成年后就会到外头讨生活了,没办法,家里那点地养不活这么多人。

    再加上现在的交通又方便,各种内河客轮和火车,可以让人们轻松了离开,甚至远渡重洋去海外领地也不是多难的事。

    只要你选择报名移民了,一切都好办。

    何锡华独自一人在库里打拼的时候,他的邻居们大多也是闷头干活开荒。

    吴老三一家就是何锡华的邻居,这会吴老三正带着一家老小,他的妻子,老母亲以及三个儿女在田间劳作着呢。

    和何锡华独自一人过来不过,吴老三可是拖家带口过来的。

    只是一家六口人看上去人数多了,移民的时候按照人口数分的土地也多了,但实际上他们这一家劳动力严重不足。

    老母亲干不了什么活,妻子也是体质较为虚弱,儿子还是个老三,现在才八岁,而两个女儿一个十三,一个十五,也是干不了什么重活。

    所以看上去他们这一家子全家上阵,场面有些大,但实际上干的活也没多少。

    吴老三站在天地上,抬头看了远处数百米外的何锡华,叹了口气。

    住在他们家隔壁的这个小伙子,就孤身一人,但是愣是开垦出来了相当于他们家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而且还养鸡养猪。

    这样算下来的话,何锡华这个壮小伙,一个人干的活顶的上他们全家人的一半了。

    看着吴老三看着对面挥动着锄头,闷头干活的何锡华,边上的妻子则是走了上来,还拿着手帕给吴老三搽汗!

    “当家的,你歇一会吧!”吴老三妻子说着话的时候,她自己也是喘着粗气。

    吴老三回头看了看,然后点了点头:“都歇一歇,喝口水!”

    说实话,现在他有些担心自己妻子的身体,虽然是农家妇女干惯了农活的,但是身体不好的她现在也是很难支撑这么繁重的体力活了。

    但是家里没人干活也是没办法,这家里六张嘴呢,今年如果不开垦出足够的田地然后播种,明年吃什么?

    官府可不会继续赊欠给他们第二年的口粮。

    移民也是有成本的,交通费用、还有农具这些看似不多,同时提供给移民的低价粮食,其实也是需要成本的。

    因此移民屯垦司那边不可能一直补贴下去,一般也就是第一年照顾一下,第二年开始就要靠他们自力更生了。

    吴老三为了明年的生计,自然是愁着呢。

    这羡慕了一阵后,边上的妻子突然道:“你看这个小何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吴老三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是很快他就是反应了过来:“你是说?”

    他妻子点头道:“大姑娘也不小了,我看这个小何老实肯干,周边的人家里就没他这么能干活的了!”

    吴老三也是沉思了起来,他们搬来这里也有几个月了,认识这个何锡华也不短时间了,闲时聊天的时候也知道,这个何锡华老家是在山东,家里兄弟多,这才早早出来讨生活。

    但是这并不重要,这都到库里来了,老家和家庭什么的已经不重要,大家都是新移民。

    主要还是得看人。

    而这个何锡华在他看来,还是一个挺适合的人选。

    库里周边这一片其实如今人不少了,加起来怕都是有六七万人了,但是移民远远没有这么多,顶多也就是万把人而已。

    剩下的都是军队。

    而这些实际上也并不是在库里城内,而是在外围西边、北边等地方。

    库里城往西、往北,军方还在一些险要的地方陆续修筑了多个棱堡要塞,驻防部队防止鞑靼人袭击。

    这些都还是步兵呢,实际上更多的骑兵部队,都还在广阔的草原上呆着呢。

    一方面是通过游牧的方式减少马匹的口粮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是巡逻肃清鞑靼人的侵袭部队。

    真正驻防在库里城内的军队,其实也就万人规模,而且这些驻军也是在玩屯垦,他们自己圈了一大片土地进行屯垦以解决粮食问题。

    库里城内除了驻军外,还有少数的军政官员的家属、跟过来冒险的商人外,真正过来屯垦的移民到目前为止,估计也就万人左右。

    所以别看现在库里一带人很多,但实际上等到军方发动西征战役后,打过了乌拉尔河之后,这个库里城就会和之前土密省、海东省的其他前沿战略城市一样,瞬间冷清下来,到时候留下来的也就只有少数官员和驻军以及屯垦的移民了。

    到时候能够有两三万人就很不错了。

    更要命的是,这些人还很分散!

    中亚土地多的是,而且适合耕种的并不多,很多都是旱地或者干脆是草原、戈壁滩甚至沙漠,前期为了吸引第一批的移民,移民屯垦司给出的条件也是非常优越的。

    肯来库里屯垦的,就会分出去大量的土地,适合耕种的耕地都是人均一公顷以上的,而且还会附带给人均一百公顷以上的旱地。

    比如吴老三他们家六口人,就是分了足足十公顷的耕地,另外还有足足三百公顷的旱地。

    这算下来的话,可是将近五千亩的土地呢!

    光看面积的话,已经算得上是大地主了。

    可惜的是,这些土地绝大部分都是不适合耕种的,适合耕种的一部分也都是属于中下等田,没有良好的水利设施,没有肥沃的土壤,产量自然是高不了的。

    不过面积够大,只要肯努力的话,粮食还是能种出来的,而且总数不会少。

    这也不是库里城的特例,实际上大唐帝国在任何一个地方招募移民,都是会免费分大量的土地,只是有些地方肥沃一些,所以人均分的少一些,有些地方不够肥沃,所以就人均就多一些。

    而库里城这边只不过情况更加特殊,所以给移民分的土地格外多而已。

    这给移民数量太大的土地,也是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那就是移民彼此之间的间隔是非常大的。

    地广人稀的局面下,其实新移民之间的交流也只局限和附近的几家邻居之间,其他的太远,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才能串门。

    周边的几十户邻居里,吴老三大概也是有所了解,其中也有几个适龄的小伙子,但是能够和何锡华这样能吃苦,肯干活的小伙子,却是没有。

    想到这里,吴老三实际上已经是有些意动了。

    稍候的一段时间里,吴老三也是找了几个去找何锡华,还数次邀请他到家里来吃饭。

    这一心扑在种田养鸡大业上,暂时还没有考虑过成亲的何锡华,自然是没有识破吴老三的险恶用心。

    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当鸡栏里的鸡长的差不多后,何锡华脸上的笑容也是一天天多了起来。

    在一个清晨,他驾着牛车,带着整整两大笼子的鸡进了城!

    为了养这些鸡鸭和几头猪,他的债务是一天比一天多。

    这养鸡也是需要鸡仔的,需要饲料的,要不然直接在野地里放养,这些鸡能全部饿死……

    如果说中途有鸡鸭猪大规模病亡的话,他恐怕就要背负一身的债务,后续的好几年都只能是为了还债而努力了。

    但是老天垂怜,这几个月里总算是没出什么事。

    鸡鸭猪都好好的一天天长大!

    如今,总算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前几天他还已经是从吴婶口中得知,城内的鸡鸭猪肉等价格可是相当喜人,只要把这些鸡鸭猪卖出去,那么他就能够一举还清所有的债务,顺带还赚至少二十元以上。

    二十元看似也只是在大城市里打工三四个月的工钱而已,但是,这没法比。

    因为对于何锡华而言,这可是纯收入!

    他的主业还是种田呢,这养鸡鸭猪什么的只是副业,赚多赚少那都是净赚。

    而且赚上了这么一笔后,后续他就不用再去贷款养鸡鸭了,自己就能够支撑下来。

    进了城后,何锡华不用多久就是把两笼子的鸡鸭全部出售,拿到钱的他,忍住了激动,直接就是跑到了银行把债务还了一部分。

    然后又是跑去购入了一批饲料,他的养鸡大业还要继续呢。

    只不过鸡仔就不用了,他还留下了好几只母鸡和公鸡生蛋,孵化后就可以继续养,后续的投入也就只饲料了。

    买完了饲料后,他想了想,又是去布店里买了布匹,一圈粗布,另外还有一卷印花布。

    这一粗布是准备给自己做衣服,但是他自己不会针线的,到时候还得麻烦吴家姑娘,麻烦人家做衣服,自然也是不能让人家白忙。

    那印花布便是他准备的报酬了!

    当然了,这些想的时候,他已经是直接忽略了布店里还提供裁缝服务,可以直接帮他把购买的布匹做成衣服。

    哪怕是觉得裁缝的收费太贵了,但是他还可以直接去街口的裁缝店啊,那里有专门为他们这些普通人提供的廉价裁缝服务,价格便宜的很。

    只是呢,他已经是忽略了这些!

第一千七百章 忧心的吴老三一家

    库里火车站,何锡华在外头等着,不出意外的话,他三弟做乘坐的火车就会今天抵达了。

    之前的信件里,他三弟已经是把火车的班次告诉了他,他也是大着胆子咨询过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人家说他三弟乘坐的火车班次是今天抵达。

    只不过准确几点就没准了。

    这年头的火车基本没什么准点率可言,如果是长途火车的话,晚点几个小时那都是正常事,有时候晚点一天甚至两天那也是可能的。

    没办法,如今这年头的火车线路都是单线铁路,而且速度也不快,加上晚上又不运行,同时铁路线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是不咋地。

    所以火车晚点是非常正常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火车,都是有餐车的缘故。

    因为不设立餐车,没有提前准备足够的食物,乘客们可没办法坐上这些火车进行长途旅行了。

    这年头除了几条特殊线路是复线、并且有直达客运专线可以做到当天抵达外,绝大部分的铁路线里,旅客们要跨越几百上千公里的时候,往往是需要乘坐好几天的火车的。

    而从东部省份到最西端的库里,六七千公里的旅程,他们少说也得在火车上待上大半个月,并且换乘好几次的列车。

    所以虽然他三弟的班次预定是今天抵达,但是具体几点没能给他保证,甚至是不是今天能抵达也是个未知数。

    不过何锡华依旧是来了!

    只是从上午时分一直等待了傍晚,这都没有等待他三弟乘坐的火车班次,他也就知道,火车肯定是晚点了。

    估计明天甚至后天才能到了。

    回去睡了一天后,第二天他继续在火车站里等。

    等到了下午时分的时候,他终于是等待了三弟所乘坐的火车班次!

    在源源不断出来的人群里,何锡华睁大眼睛看着所有人,想要从里面找到自己三弟的人影。

    火车下来的人太多,他根本就是看不过来。

    但是很快他就是听到了一声:“二哥!”

    转身一看,却见一个约莫十六七岁的半大小子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裹,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

    这正是他三弟何锡石,和他的名字一样,都是父亲摆脱村里的举人老爷给取的。

    要不然,就他们家的情况,是取不出这样的名字的,顶多就是大郎二郎三郎什么的。

    两兄弟也是有一年多没见过了,今日一见,自然也是免不了有些激动。

    “走,先回去,明天我再带你进城报道!”何锡华接过三弟的包裹,然后就是带着三弟出城,返回家中。

    而回去的路上,何锡石也是不断的问着库里城这边的情况,问这些的时候,他还是带着担忧和期待的。

    何锡华也是一一说了起来。

    他弟弟这一次过来,也是报名参加移民过来的,如果不是报名参加移民,直接跑过来的话,可是没有免费土地可以分的。

    只不过他在这边还有亲友可以投靠,所以也不用和其他一起过来的移民们一起,直接住进临时安置的军营。

    同时他也是可以申请在他哥哥边上的土地,反正库里城外的土地多了去,移民又不算多,基本上都是尊重移民自身的意愿。

    不过这支局限于早期的移民了,如果是后期的话,就算还有移民过来,但是也不可能分到库里城郊了,而是会更远一些的地方了。

    第二天,他就是带着弟弟进城报道,然后顺利拿到了属于他弟弟免费获得的土地地契,此外还有一批免费供应的农具等物资。

    何锡石分到的土地,就在何锡华的土地边上,只不过数量稍微少一些,有水渠等设施的初步耕地只有一公顷,旱地五十公顷。

    这主要是因为他已经是属于来库里城的第三批移民了,来的晚周边的土地已经是分的差不多了,除非是选择十几二公里外的,距离城更远的地方,不然的话,这土地已经是没有早期的移民多了。

    而他们并不知道,根据移民屯垦司的计划,库里城以及城郊地区,就只有这三批,总数一万五千人的移民。

    接下来抵达库里的移民,将会被安置到二十多公里外的一个新的移民城镇,只不过那个移民城镇已经是不通铁路了。

    所以,何锡石算是赶上了尾班车。

    看着军方的士兵们,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修建起来的木屋,何锡石也是有些兴奋。

    这是属于他自己的小屋。

    不是兄长的,也不是其他人的,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

    嗯,虽然说他们是亲兄弟,但是亲兄弟也明算账呢,他们两个人的土地和房屋,那可都是他们的私人财产了。

    何锡华也是为自己的兄弟感到高兴,连续几天都是帮着他弟弟整理房屋,不过也只能是这样了。

    他自己也有一大堆的田地要种,有鸡鸭猪等要喂养,是不可能在弟弟这边折腾太久了。

    此外,他也是向何锡石传授了自己的经验,那就是除了开荒种田外,最好搞一点副业,养一些牲口什么的最好不过了。

    周期不长,也不愁销路,问题就是有一些风险,需要的本钱不小,得贷款才能搞,要是鸡鸭什么的半途大量死亡,有可能会欠下一屁股债务。

    如果没有本钱,也不愿意承担风险,或者对自己照看牲口的技术经验等没信心,那么就只能种植一些经济作物了。

    比如说青菜!

    这玩意基本没什么成本,只要肯吃苦花费精力,那么等获得了守城就能挑到城里去贩卖赚钱,哪怕是一不小心没种出来也不打紧,顶多就是浪费了时间而已。

    只是如今的新移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菜,不少种的多的就会拿去城里贩卖,这量多了价格自然也起不来。

    何锡石的胆子没他哥哥大,可不敢去借移民贷款养鸡养猪什么的,这在他看来风险太大。

    所以他是打算就种地了。

    对于弟弟的选择,何锡华自然不会过于干预,毕竟搞养殖也是有风险的,这对个人的技术和经验有一定的要求,一个搞不好就会血本无归。

    他自己能够成功,但是也不能肯定他弟弟就能成功。

    所以他就说了,闲着没事的时候过来我这边帮忙,我教你怎么养鸡鸭猪羊。

    帮着三弟何锡石初步安定下来后,何锡华也是恢复了往日的忙碌生活,早起晚睡,除了开荒种田外,还得伺候一大堆的鸡鸭和猪羊。

    他弟弟也是如此,天天忙着开荒种地,同时也是开始种菜。

    他们兄弟二人,都是贫寒农家子弟,哪怕是只有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跟着父母屁股后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等十来岁的时候,那基本都已经是经验丰富的农民了,种田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本能了。

    何家兄弟的勤奋,都是看在旁人的眼里。

    比如说隔壁的吴老三一家。

    “不能再等了,昨天的时候,都有媒人找到何家老二了,再等恐怕就要让人给抢了!”吴家婶子忧心忡忡的说着。

    吴老三也是点头道:“是不能拖了,其他几家人也都看着呢!”

    对于何锡华,他们夫妻可是老早就看中了,这人不但种田是一把好手,而且脑袋还灵光,这前后都往城里卖出去大几十只鸡鸭了,而且不用多久,他养的那几头猪也能出栏了。

    这么多副业搞下来,再加上田地的收入,这一年怕是能够攒下三五十块。

    这样的汉子,在周边上百户人家里都是难以找到的。

    要不然也不会好几次邀请何锡华来家中吃饭,其中用意一目了然。

    而何锡华的态度他们也是很满意,每次来都会带一些小东西,之前有一次甚至还带了一匹印花布过来,说是作为报酬,让他们家姑娘帮忙缝制一套衣裳。

    这些来往,其实已经是差不多坐实了两家的意思,缺的就是临门一脚了。

    生怕被人截胡的吴老三也是顾不上丢不丢脸了,很快就是找了个媒婆上门说亲。

    虽说婚姻大事得父母之言,只不过何锡华的父母都还在大几千公里之外呢,媒人自然是不可能跑到几千公里外去提亲的,所以是直接找到了何锡华。

    何锡华其实对这门亲事也是早有心理准备,他虽然是个农家子,但也不是笨人,早就知道吴家对他有意,这多次上门就说明了一切。

    当然了,他也没把话说死,只是说还要问过父母亲才能给予答复。

    当天,他就是跑到了库里城的邮递司隔壁的电报局,咬着牙支付了昂贵的费用后向老家拍发了一封电报。

    这封电报将会沿着电报线往老家一路传递,等老家的电报局收到电报后,将会译成电文并以急信的方式由邮递司的邮递员进行送到他们家。

    第二天,他就是收到了回电,父亲已经答应了这门婚事,并决定乘坐火车来库里亲自主持婚事。

    得到了父亲的首肯后,何锡华才是给媒人准信,说是他父亲将会在一个月后抵达库里,等父亲抵达之后,就会上门提亲。

    虽然说这两家都是属于穷困潦倒,被迫移民到库里来的穷苦人家,平日里也不讲究什么礼仪,但是就算是再穷,这基本的传统还是要遵循的。

    同时这远离家乡之后,人们反而会更加注重这些传统礼仪上的东西。

    所以三书六礼这些是不可或缺的,一切程序都是按照传统来,而这些传统里有些步骤是需要长辈出面的,所以只能是等他父亲来到之后再进行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门婚事算是定了下来,就等着进入后续的详细步骤成亲了。

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迎风臭十里的大唐外交官

    这来库里半年,何锡华也是感叹变化的真快,来库里之前自己除了十来块的积蓄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现在,老婆已经是预定下来了,虽然还没上门提亲。田更是有一百多公顷,虽然大多都是荒地,需要自己开垦,很多甚至是无法开垦的旱地;房也有了,虽然只是一座小木屋,但至少能遮风挡雨不是。

    而钱嘛,现在还差了点,如今还欠了银行不少钱,但是等上几个月他的鸡鸭猪这些牲口出栏,同时收获了第一季粮食后,他就能够还掉所有的债务,同时手头上估计能存下来三四十块呢。

    这样的日子,说实话半年前他还是无法想象的。

    如今的他已经是想着,干脆劝大哥和父母他们也移民过来算了,老家虽然是故乡,但是就那点土地也就够老大一家勉强过日子的,哪有来到库里这里好。

    只是以父亲的顽固,怕是不愿意来。

    父亲如果愿意移民的话,早十几年前就移民了,也不用等到现在,当年辽西和辽东、两广和湖广都需要大量移民,他父亲都没去,如今就更不可能来更加遥远的库里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愿意放弃家乡的。

    但是,不来也没有所谓,只要自己在库里混的好了,以后也能够给父母寄钱回去,让父母的晚年生活的更好。

    何锡华这样的人,在库里并不止一个,还有很多很多,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的境遇也是不太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原来的地方活不下去了,然后一咬牙就是跑到了库里来开始新的生活。

    这些人到了库里之后,总体上来说,日子都还能过得下去,大多都是要比移民之前过的好。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和何锡华他们一样,都是纯粹的农业移民。

    实际上在库里这里,还有一群比较特殊的移民。

    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冒险者,他们过来库里可不是为了那些蛮荒土地的,他们是来寻求发财的机会的。

    这些人有商人,甚至是士绅贵族,还有退役士兵以及各种流氓之类的,总之都不是什么好人。

    他们来库里的目标只有一个:发财!

    而且是发大财!

    左成生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们左家以前也算是殷实之家了,只不过多年前随着西北铁路开通,军方杀入西域乃至中亚之后,在长安的左家也是办起了棉纺工厂,从西域和中亚地区收购羊毛,然后纺织成呢绒贩卖,一开始几年还是赚了钱的。

    但是随着涌入西北地区的资本越来越多,很多大企业甚至都是直接跑到了土密省开始纺织工厂,他们家的工厂资本小,机械也都是老旧机械,产品的质量不如人家,这慢慢的就是变的恶化起来。

    一年前工厂彻底破产,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小作坊工厂来说,可没有什么有限责任的说法,工厂破产,欠下的一大屁股债务都是需要左家偿还的。

    结果等债务还清之后,他们左家连三进的祖宅都没能留下。

    父亲受此打击,郁郁不欢一年后就是辞世了!

    左成生作为左家的嫡长子,自然接过了重振家业的重任。

    半年前,他听闻一个友人说起库里,又说起了西海,说西海的南边是波斯人的萨菲王朝,而西南部又有奥斯曼人。

    并且这个友人还是海军退役军官,也是多少知道一些帝国的海外政策,说这两个地方的土著都是帝国扶持起来的,帝国对这波斯人的萨菲王朝以及奥斯曼王朝都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而且还说,帝国现在还是扶持着奥斯曼人和鞑靼人在打仗呢们在高加索地区,在巴尔干地区,奥斯曼人可都是和鞑靼人打着呢。

    又说如今每年都有不少的商船前往萨菲王朝或奥斯曼帝国进行贸易,获利颇丰。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

    左成生听到这些后就是记了下来,然后回到家翻出了地图,找到了库里城以及里海,还有里海南边的萨菲王朝以及奥斯曼王朝。

    然后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挥之不去了!

    那就是里海贸易。

    那些大型的海上贸易公司既然能够从本土出发,经过马六甲和印度洋,跑到萨菲王朝和奥斯曼王朝进行贸易,为什么他就不知道直接从库里出发,然后穿越里海到萨菲王朝以及奥斯曼帝国进行贸易。

    而且里海还是一个内陆湖,风平浪静的,对船只要求不高,随便的小船都可以,至于说货物问题,他完全可以直接在库里就地采购或者干脆自己生产。

    这个想法一出现后,他就是再也忍不住了。

    最后他是筹集了最后的一笔资金跑到了库里!

    他的资金不多,也就六百多元而已!

    这笔钱如果是对于普通农家,比如说对于何锡华这样的人来说,自然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但是对于阔过的左家而言,这已经是少到不能再少了。

    他是三个月前来到库里的,但是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贸然行动。

    当然了,想要行动也不行,因为那个时候库里港除了军方以及官府的船只外,根本没有什么民用船只。

    所以他就算是想要坐船去贸易也是不可能的事。

    此外到了库里之后,左成生才发现,和自己一样想要从事里海贸易的人还真不少,他知道并结识的人就有十几个了,资本有多有少的,多的甚至有上万身家,少的也是和他一样只有几百身家而已。

    有些人甚至没有打听清楚就是从中部调集了大量货物过来,结果好嘛,来到这里连船都没有,谈何跑到萨菲王朝去贸易啊。

    如果是走陆路的话,那可就要穿越大几百公里的沙漠、戈壁滩等无人区了,运输成本太高,而且也无法前往奥斯曼王朝。

    宣平三十五年的东欧以及西亚格局,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说高加索地区,以北部的高加索山脉为界限,北边是属于鞑靼人控制区,而南边一部分是属于奥斯曼人控制的,还有一部分则是属于波斯人所控制的。

    其中的高加索靠近里海的一个重要港口巴库,目前是被奥斯曼人所掌控。

    这地方之前本来是属于波斯人掌控的一个高度自治汗国,不过鞑靼人入侵之后萨菲王朝没能挡住。

    后来鞑靼人战略重心西进,一举杀入了中欧,对高加索地区进行了战略放弃,只是占据了北部高加索山脉的战略要地,以控卫高加索山脉北部的顿河、伏尔加河平原。

    而对南高加索部分地区则是选择了主动放弃。

    这种情况下,奥斯曼人在高加索发动了‘反攻’,最后占领了包括巴库在内的大片南高加索地区。

    而在波斯人看来,这些领土都是属于他们的,一直都是想要拿回来。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随着鞑靼人的战略西进,放弃了南高加索,加上中亚也是被大唐帝国占据了,这个萨菲王朝和莫卧儿王朝一样,都是不再和鞑靼人进行接触了。

    没有了鞑靼人这个巨大的威胁,一个个心思都是野了起来,莫卧儿王朝想要统一印度半岛,萨菲王朝也是想要夺回高加索和两河流域等地区。

    对此,大唐帝国自然是不允许的。

    他们自己都还不知道,一旦没有和鞑靼人接壤,失去了鞑靼人的威胁后,他们对大唐帝国的价值也就大幅度下降了,扶持之类的别指望了,更加不可能支持他们和奥斯曼帝国开战。

    大唐帝国还需要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高加索一带消耗鞑靼人,如果萨菲王朝在背后捅奥斯曼一刀的话,很容易造成奥斯曼帝国的大崩溃。

    如果奥斯曼帝国完蛋了,鞑靼人在南线和东线的三四十万的军队谁来牵制?

    所以,大唐帝国才不管他们两国之间的矛盾如何,就是不准他们爆发战争,为此大唐帝国部署在波斯湾地区的驻军以及舰队也是逐步增兵。

    萨菲王朝要是敢捅刀子,破坏大唐帝国的全球战略,大唐帝国不介意先把他们给灭了。

    同时为了消灭隐患,外务部那边已经是在莫卧儿王朝那边搞事,试图挑动莫卧儿王朝向波斯人发起进攻。

    而莫卧儿王朝那边的高层对此很心动,印度半岛是很好,但是大唐人在这里太强势了,根本就不给莫卧儿南下的机会,甚至这些年都是被大唐拆分了好几个地方,继续这么搞下去,他们怕是要被彻底肢解了。

    印度半岛不能动,还不如向西扩张呢。

    莫卧儿王朝到处筹集黄金等等,向大唐采购军械物资准备西进的时候。

    他们并不知道,大唐的外交官也是这么劝说萨菲王朝的,并支持他们夺取一部分莫卧儿王朝的领土。

    所以现在的萨菲王朝那边也是搞着备战,准备对莫卧儿发动战争呢。

    甚至,这种情况他们双方都知道,但是都是默认不说话。

    没办反,如今的大唐外交官在当代的土著人心中可以说是臭名昭著!

    属于迎风臭十里的那种!

    为何?

    因为大唐外交官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带去战争!

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西海贸易:巴库

    尽管大多时候,大唐人都是讲究仁义道德,自己很少亲自下场对土著发动战争。

    但是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当地的土著都会爆发战争。

    而且大唐外交官去之前,当地土著之间以前好好的,然而大唐人一来,就会爆发战争,大家都不傻,哪怕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稍微猜测一二就能够知道这是大唐人鼓动起来的战争。

    对此,大唐外交官表示:别冤枉人好吧,我们只是随便逛了圈,他们土著野蛮无比非要打仗我们有什么办法。

    就算是出售军械,我们也只是牵个线搭个桥而已,干这事的可都是武器贸易公司呢。

    再说了,军械贸易乃是正常贸易,大唐的军火商们也是急土著之所急,大老远跑过来出售武器帮助他们提高国防能力,这是伟大无私的国际援助精神好吧!

    还有,大唐奉行贸易自由政策!

    老子想把武器卖给谁就卖给谁!

    甭管是佛祖还是上帝又或者是其他牛鬼蛇神,通通都不能阻挡大唐商人的贸易自由,更别说区区土著了。

    嗯,进出口委员会例外!

    进出口委员会说不能出口就不能出口,没得商量,有意见和内阁以及陆海军讲道理去!

    为了世界和平,大唐的外交官们最近两年在莫卧儿王朝和萨菲王朝里活动频繁,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打起来。

    但是这些和左成生他们自然是没有关系的,他们只关注如今的里海贸易。

    左成生来到库里也有两个月了,之前一直都是在观望,结识人脉,等待着机会。

    而现在,机会是终于来了,他已经是打听到了,官府那边正在组织一个小规模的船队前往奥斯曼人控制的巴库。

    当然了,官府那边的人去自然不是为什么贸易,官府的人是准备直接通过里海,和奥斯曼人建立更直接的联系。

    据传军方也会派人过去。

    这些和他关系不大,他关心的是官方的船队虽然规模小,就只有两艘船只,船只也不大,但是除了搭载官方人员外,肯定会有富裕的吨位的。

    这就是他的机会了。

    为此他行动迅速,趁着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直接跑到了州衙门里说是自己想要坐顺风船去巴库贸易。

    虽然官府行事,对普通人不太感冒,但是也没有拒绝的道理,反正船只的船舱空着也是空着不是,所以直接就是租了舱位给他。

    而等敲定此事后,其他几个商人才是反应过来,这一窝蜂找过去后,除了少数几个人还能够得到舱位外,其他人只能是失败而归。

    毕竟船队一共也就两艘船而已,而且其中一艘还是海军的船只,人家海军的船只可不搭载其他人,官府的船只也不大,能够搭载的人和货物也是有限的。

    敲定了船只后,左成生直接采购货物,由于是第一次去巴库和奥斯曼人打交道,为了规避风险,他带的货物种类非常多,每一种的数量都不大。

    丝绸、瓷器、茶叶、布匹都有,他甚至还弄来了一套出口型的板甲。

    数天后,他带着花光了身家的货物坐上了盛源号,这艘船可不是什么远洋海船,而是一艘吃水比较浅的近海内河船型。

    吨位也不大,只有两百多吨而已,很多人都是能够看出来,这艘船和帝国在长江等江河跑的船只差不多。

    盛源号因为不大,除了官员和官府的物资外,随行的商人并不多,包括左成生在内也就四个人而已,他们的携带的货物总数也就百吨左右。

    盛源号边上的就是海军的甲六二七号内河炮舰。

    大唐海军的内河近海船只命名,一般都是直接以数字编号为舰名,要不然的话,一个个取地名或者其他特殊意义的名字,太麻烦了。

    大唐海军的近海内河船只规模可是庞大的很。

    甲六二七号炮舰,是属于一艘典型的内河炮舰,乃是最新型的甲六级炮舰型号,只适合在内河以及湖泊上航行,其标准排水量为两百吨,主炮为一门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装炮,部署在前甲板,副炮为两门七十五毫米的后装炮。

    小小的两百吨装备了一门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装炮,还有两门七十五毫米的后装炮,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火力强大的同时,也是导致了该舰的其他方面的性能很一般,防护基本只能依靠钢铁船壳硬抗了,动力上也只能保持最高八节的航速,而且续航能力很一般,只有可怜的两千公里的续航能力。

    并且因为吃水比较浅,武备又不少,为了保证平衡,所以干舷很低,上部建筑比较高大,这抗风浪性能自然也是不咋地,不太适合出海航行。

    不过大唐帝国的甲乙丙三个系列的内河炮舰,也出海航行,都是在内河湖泊航行,所以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甲六二七号作为海军服役的第二十七艘蒸汽后装炮的内河炮舰,是在金陵造船厂完成了初步建造后,又进行拆解,各大零部件通过火车运输到了库里后,在库里造船厂进行组装。

    要不然的话,靠现在库里造船厂的技术能力以及设备,可没办法直接建造军舰,哪怕只是两百吨的内河炮舰。

    甲六二七号炮舰,在库里重新组装后,就是进入了大唐海军西海舰队服役,并成为了该舰队的旗舰。

    西海舰队,也是大唐海军所设立的最新一支舰队,其任务就是掌控西海以及伏尔加河流域,为西征部队提供后勤补给,内河运输的安全,必要时候为陆军部队提供炮火支援。

    除了甲六二七号外,还有两艘库里造船厂建造的两艘只有几十吨的内河炮舰。

    虽然数量少,但是战斗力却是不俗,之前西海舰队就以甲六二七号炮舰为核心,和另外两艘炮舰跨越西海,抵达了西海西北沿岸,袭击了鞑靼人部署在伏尔加河河口的部分船只。

    如果不是鞑靼人所掌控的阿斯特拉罕距离海边还有几十公里,中间间隔着一大片河漫滩,并且河口比较小,鞑靼人还部署了炮台以火炮进行封锁的话,。

    估计大唐海军的西海舰队之前就沿着伏尔加河一路上去炮轰阿斯特拉罕了。

    虽然只有炮舰几艘,但是凭借着这几艘炮舰都是钢铁蒸汽炮舰,而且装备的还是后装炮,就足以让大唐海军的西海舰队在里海无敌了。

    当然了,这种无敌之所以敌人打不过,但是并不代表着西海舰队就掌控了西海了。

    大唐人口中的西海,欧洲人口中的里海,其面积可是大的很,大唐海军初步勘测后判断这个内陆咸水海的面积恐怕有三十八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加起来少说六七千公里呢,这么漫长的海岸线,就西海舰队的那几艘船只是不可能彻底掌控的。

    通过巡弋的方式掌控西海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唐海军西海舰队采取了更加简单的方式来掌控西海,那就是直接封锁鞑靼人的伏尔加河出口,干掉他们的船只。

    只不过人家鞑靼人也不傻,他们会逃入伏尔加河,依托岸防的火炮来抵抗。

    对此,大唐海军西海舰队也不着急,反正帝国高层一时半会的还没有发动大规模西征的打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海舰队还会不断的增加船只。

    为了增加西海舰队的实力,同时考虑到库里的人口少,造船能力极差,海军那边已经是开始把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小吨位内河船只,直接拆解后通过火车运输过来了。

    等西海舰队的船只多了后,鞑靼人是不可能阻挡西海舰队杀入伏尔加河的。

    只是这些,都是未来的事了,现在西海舰队就那么几艘船,总吨位不过四百多吨,官兵总数也才几百人而已。

    为了护送外交官员前往巴库,他们都是得出动半数主力!

    一艘甲六二七号,其两百吨的吨位,已经占据了西海舰队的半数吨位了!

    西海虽然广阔,而且是咸水湖,其生态和海洋非常的相似,但是作为一个内陆湖泊一般也是风平浪静的很。

    左成生他们乘坐的盛源号本来是属于浅水内河船只,这适航性自然是不咋地的,但是横行在西海的时候,却是平稳的很,虽然这和天气晴朗无风无雨有着极大的关系。

    这一路顺风顺水横跨了半个西海后,他们终于是抵达了巴库,这个西海沿岸里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

    当这支只有两艘船的小船队抵达巴库港的时候,瞬间就是引起了当地奥斯曼人的轰动。

    好吧,实际上当地的奥斯曼人根本就没有多少,当地人其实都是原来的巴库人,真正的奥斯曼人其实也就只有几百人的军队外,再加上几十个官员以及家属而已。

    至于普通的奥斯曼人,人家没啥事跑这来干嘛啊!

    站在船头上,左成生看着前方的巴库港,不由得露出失望之色,这地方和自己预料中的不一样啊。

    他之前可是听说,巴库乃是高加索地区比较重要的城市呢,但是现在看来恐怕也就那么几千人口而已,其规模也就和帝国东部沿海的一个小渔村差不多。

    这么个破地方,能够让自己卖出去这些东西吗?

    左成生的疑惑,也是同一艘船上的胡勤元的疑惑,这破地方值得帝国拿下来?

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大唐尊严不容冒犯

    作为大唐帝国的外交官,这还是胡勤元第一次代表官方出使海外呢!

    之前的胡勤元一直都是在外务部本部工作,三年前才调往上海,然后开始和那些蛮夷打交道。

    一个月前,他接到了命令,负责带领外交团队,前往巴库和奥斯曼进行交涉,尽可能的以外交手段把巴库给拿下来。

    因为巴库有着石油!

    自从大唐打通了里海之后,自然也就得知了巴库那边有石油资源,当地中世纪的时候就开始以传统手工的方式开采石油了,而且还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呢。

    这个消息被大唐人知道后,很快就是传到了大唐石油公司那边。

    正满世界寻找石油,尤其是容易开采石油的大唐石油公司偷偷派人去巴库勘测了一下,然后就是发现此地的石油储量惊人,而且还非常容易开采。

    这种情况下,大唐石油公司那里还忍得住啊,直接就是动用了上层关系,直接催动了大唐派出外交官员,准备在巴库搞事,然后占领巴库。

    当然了,此地有石油之类的事就没必要说的太清楚了,只要让皇室资产科的大人们知道就行了,官府那边是不用知道的,直接走上层关系让帝国拿下巴库就行了。

    这倒不是说怕泄密之类的,反正整个大唐里,也就只有他们一家石油公司,根本就不怕泄密。

    之所以不说,纯粹是为了避免麻烦。

    总不能让官府那边认为,大唐石油公司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推动官府采取某些行动不是,这样的话,那些官员们心里多少会不舒服,事后少不了给他们石油公司小鞋穿!

    得让官府那边认为,是官府自己出手拿下此地的。

    等官府拿下来后,大唐石油公司迅速跟上,直接把当地的土地买光开采石油,这样的话大家就没话说了。

    大唐石油公司躲在后面搞事,作为中层外交官员的胡勤元自然是不知道后头关系着什么石油的。

    他只是接到了指示,巴库对于帝国掌控西海有着极大的战略价值,帝国必须拿下来。

    至于是通过军事行动还是纯粹的外交谈判,又或者是其他方式拿下来,上面的大人物并不关心。

    帝国只要这个地方,并不关心具体的操作方式,也不关心奥斯曼人的想法。

    所以,抵达巴库后,以什么方式夺取这个地方,决定权都在胡勤元手中。

    胡勤元来的路上,就已经是和属下以及海军制定了好几套的方案。

    直接夺取肯定是不行的,这会恶化帝国和奥斯曼的关系,虽然帝国的大佬们都不在乎这些,但是人都是要脸的,吃相太难看的话也不好。

    所以得用迂回的方式!

    比如说制造一个事故,然后通过外交手段索要公道,必要时候开几炮什么的,让奥斯曼自己觉得理亏,良心过不去,最后把地方主动送给大唐。

    而大唐呢,也不是强夺豪取的国家,作为当代仅有的一个仁义国家,大唐做事历来公道,哪怕是你们自己非要把地方送给我,但是我还是会给予你一定的补偿。

    比如说以一唐元的价格购买。

    到最后大唐勉为其难接手巴库,奥斯曼拿了钱又收获了大唐的好感,属于你好我好皆大欢喜。

    嗯,最重要的是,这地方其实本来也不是奥斯曼人的,奥斯曼人也就是两年前才掌控这个地方。

    哪怕是一唐元卖掉,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实际损失。

    此事,难度有,不过胡勤元却是有着十足的信心。

    类似这样的事,大唐干得多了,能够派出外交官和土著谈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多时候大唐都是直接把战舰往土著的港口一堵,来一场实弹炮击港口演习后,往往就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根本不用进行所谓的谈判。

    现在,大唐还专门派出了一个外交团队主持这事,已经算是很给奥斯曼人面子了。

    如果不是看在奥斯曼人还在巴尔干以及高加索和鞑靼人干架的份上,大唐都是懒得派出外交官的,直接派炮舰过去炮轰巴库就完事了。

    胡勤元他们的到来,毫无疑问让巴库城里的奥斯曼人忐忑不安。

    奥斯曼人可不是第一次接触大唐人了,他们老早就和大唐人有接触了,知道大唐人不好惹,传闻大唐人的战舰舰炮齐发,足以毁灭一整个城市!

    怎么强大很多奥斯曼人不知道,但是只需要知道强大就是了。

    他们奥斯曼人被鞑靼人摁着打,这些年来丢掉了半个高加索,克里米亚半岛更是早就丢了,在巴尔干半岛地区也是丢掉了富饶的多瑙河流域,最后只能是退缩巴尔干半岛的山地,依托山地地形进行抵抗。

    然而如此强大的鞑靼人,却是被大唐帝国一路从东方赶到了欧洲!

    大唐之强大可见一斑。

    如今这些大唐人来到了巴库想要干什么?

    是好是坏?

    他们并不知道,不过从之前他们多次和大唐人的接触来看,大唐人对奥斯曼人并没有什么恶意,甚至还支持他们对抗鞑靼人呢,就是喜欢港口,从奥斯曼人手中买走了好几个港口,比如说巴士拉地区的波斯湾港口科威特,那破地方要啥没啥,也不知道那些大唐人要来干嘛。

    双方的生意做的也不错,大唐的商船甚至都直接跑到了君士但丁堡进行贸易了。

    所以虽然忐忑不安,不过巴库地区的奥斯曼官员们倒也没有被吓的第一时间逃跑,而是连忙到港口迎接。

    至于抵抗!

    那个神经病说的,拉出去砍了。

    如果是内陆城市也就罢了,巴库这样的沿海港口城市,还抵抗个屁啊,只要大唐人愿意,他们直接能把巴库炮轰一遍。

    于是乎,奥斯曼的当地官员是非常热情的欢迎了大唐人的到来,一群人齐齐聚集在港口等待着大唐人下船。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些大唐人刚停下船,胡勤元带着人下船走了就几米而已,然后就是直接板着脸重新返回船上。

    然后两个船直接离开码头,甲六二七号炮舰部已经是扬起了炮口,对准了码头!

    那些奥斯曼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呢。

    然后很快他们就知道了为啥。

    大唐人向他们提出了抗议,抗议他们严重冒犯了大唐天使!

    大唐天使不容冒犯

    要求他们立即赔款一百万唐元,并立即退出巴库。

    一群奥斯曼们从头到尾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从到头尾,他们还没有和大唐的代表胡勤元说过哪怕一句话呢,因为胡勤刚下船,这都还没走十多米呢就是重新回船上!

    这接触都没有接触,谈何冒犯?

    此时被胡勤元派来的一个外交随员,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从九品科员用着非常严肃的语气道:“顾大人乃天使,奉旨出使,贵方应当以接待钦差礼仪接待天使,然而贵方的行为严重冒犯了天使,冒犯了我大唐尊严!”

    一群奥斯曼人直接被愣住了!

    鬼知道你们是什么天使不天使啊,就算是天使,但是我们这一大群当地的军政要员全都是跑来港口码头迎接了,这面子可是给足你们了。

    结果对面的大唐外交随员说,迎接天使应当黄土铺路,出城三十里恭迎,面见天使时跪迎口呼万岁……。

    这么一说,人家更无语了1

    黄土铺路,这个勉强还好说,但是出城三十里,你们这是要我们到海面上迎接吗?

    至于跪迎口呼万岁,这是你们的天使,又不是我们的天使,跪什么跪啊,还万岁呢。

    人家奥斯曼人也是有脾气的,这好心跑到码头来迎接,结果被还被抗议,还被威胁赔款一百万,陪个屁!

    所以,当地的官员也是脾气上来,领头的一个直接来了一句:“你们这是无理取闹!”

    那随员这个时候,嘴角倒是露出了笑容,看来对面的这些土著还不傻嘛,知道我们是无理取闹。

    但是嘴角露出笑容之后,他就直接转身,然后上船!

    到们目前为止,他们外务部的任务已经是完成了一大半,成功的给军方一个充分的借口了。

    下面就该海军登场了!

    在外人看来,似乎胡勤元提出的礼仪问题是属于无理取闹,但是在大唐人看来却不是这样,这会的大唐人正处于自信爆棚的年代,而且华夏自古都是非常重视礼仪的。

    胡勤元就算只是一个六品的外交官,但头上依旧挂着大唐驻巴库领事的头衔,而大唐的领事、大使、公使等,都是主持一方外交事务的,都挂着‘钦命全权代表’这几个字呢。

    严格意义上他也算是钦差,虽然只局限于外交事务的钦差。

    但是说一声天使也不为过。

    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事先知道的话,自然是要按照高规格的礼仪来迎接的,但关键的是对方不知道啊!

    人家只是以为一群大唐人闲着没事跑到巴库来呢,那里会知道船上的胡勤元是属于钦命全权代表啊。

    不过这已经是不重要的,外务部的任务已经是完成一大半了,给对方扣上了怠慢大唐天使的罪名。

    这个罪名已经足够大唐对他们发动一场战争了。

    大唐尊严不容冒犯!

    于是乎,甲六二七号炮舰就是开炮了!

    一百二十毫米的主炮砰的一声发出了怒吼!

    大唐海军西海舰队的炮舰开火时,码头上的奥斯曼人傻眼了!

    妈呀,要不要这么狠,一言不合就打啊,好歹先谈判一二啊,你咋就知道我不答应你们的赔款割地的条件呢,万一我答应了呢?

    奥斯曼人傻眼,盛源号上的左成生更傻眼!

    他可是打算来做生意的呢,没想到这船刚到巴库,海军就和奥斯曼人打起来了,这还怎么做生意?

    不过左成生傻眼,和他一起来的其他几个商人却是一副期待的神情,不少人还大喊着:

    “狠狠地打!”

    “让他们知道我们大唐人的厉害!”

    “小心点,别打仓库啊,那都是钱!”

    “唉呀妈呀,海军那群败家子!”

    “仓库都被他们打飞了!”

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做生意前先打一仗

    左成生对眼前的这一切,完全是搞不清楚状况。

    他们可是来做生意的,这都打仗了还怎么做生意了。

    海军都炮轰港口了,接下来那些奥斯曼人还会他们生意吗?

    这要是自己的货物没人接受的话,岂不是要亏大!

    旁边一个老头子商人看到左成生这模样,好心给他解释道:“左老弟第一次和土著做生意吧,放心,没事!”

    “这种事老夫我见多了,想当年跑南洋的时候,那一次出海不是炮轰土著的港口啊,那些土著大多犯贱,不提前炮轰一遍他们的港口,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生意!”

    边上一个中年男子插话:“陈老你以前也跑过南洋啊,我以前也跑南洋的,老哥你说的没错,南洋那些土著都是给脸不要脸,有一会我购买他们的香料,就半船香料而已,那些土著竟然还要钱,开什么玩笑,我胡老六跑南洋,从土著手里采购货物什么时候给过钱啊!”

    “最后是浪费了不少炮弹才让他们知道规矩!”

    说罢,他突然叹了口气道:“可惜啊,后来南洋没多少土著做生意了!”

    左成生听罢特无语,按照你这样做生意的方式,恐怕土著都死光了吧,还做个屁生意。

    而且帝国在南洋开发多年,其中大部分重要的岛屿比如吕宋岛、棉老岛、东丹、西丹两岛外加一个马六甲半岛,基本上都是完成本土化,哪怕是没有彻底完成,但是也七七八八了,哪来的土著和你做生意啊。

    陈老此时也是来了聊天的兴趣,这转头问道:“没想到徐老板你以前还是做南洋生意的啊!”

    徐老板唉了一声:“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后来跑印度的时候路上遇上了风暴,船沉了,我自己也是好不容易才游上岸边,被路过的船只搭救的,只是钱也赔光了,这傲了好些年也没起来,这不现在只能是到库里来看看能不能东山再起了!”

    左成生听到这,却是不由得感叹商海无情啊!

    他们左家以前不也是挺风光的,他们家在长安也算是老牌士绅了,国朝新立的时候,他的一位堂兄也是曾经入仕,虽然说没做到太高位置就是退了下来。

    后来国朝进行土地改革,统一农业税,以租代购令再加上屯田令一出,直接导致了土地的收益大幅度下降,而后开始的农业税阶梯税率更是重创了大地主阶层。

    以往坐拥几百几千亩土地就能过的很潇洒的地主也是陆续改变投资,他们通过出售土地或者其他方式,筹集资金进入工商业。

    他们左家也是在这个浪潮出售了大量的土地,然后进军工商业,并在数年前达到了巅峰,拥有了一家纺织厂,另外还有其他部分产业。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工厂就因为经营不善,直接导致家族破败。

    他们左家如此,而眼前的这个中年男子恐怕也是差不多。

    而且早些年的时候,这个中年男子徐老板,以前恐怕还是一个大富商呢。

    早年就能够下南洋做生意的人,就没一个是简单的角色,因为早年的时候帝国初立,海军实力一般般,南洋海域还有诸多海盗,而且那个时候葡萄牙人都还在南洋呢。

    这下南洋跑海的船只,可都是清一色的武装商船,而且那个时候风险大,收益也大,当然了,所需要的本钱也不少。

    不像现在这样,整个南洋都是变成了大唐的后花园了,尽管当地还有不少的土著,但是无伤大雅,如今在南洋做贸易,只要不傻乎乎跑到土著控制的岛屿,并登陆深入内地的话,基本上都不需要什么武装商船了。

    而且随着船只技术的发展,航海的风险迅速降低,所以如今跑南洋航线的船只,其实已经是没有多少传统意义上的海外贸易公司的武装商船了,都是变成了航运公司的船只。

    在当年那个年代能够跑南洋贸易的人,可都不是简单角色啊!

    可惜这个徐老板似乎运气不怎么样,跑印度航线的时候船只遇上了风暴,船一沉自然也就万事皆休了。

    如今,他跑到了西海试图东山再起,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

    他的情况和自己,有着诸多的类似。

    只是,他们在西海贸易里能够成功吗?

    左成生现在还不知道。

    但是徐老板和陈老这两个商人却是极有信心,说着什么这些土著都是贱骨头,先让海军炮击一阵,这样才能够老老实实的做生意。

    他们这些商人,自然是不知道官方的打算。

    官方根本就不在乎些许的贸易,他们更在乎直接掌控这个西海沿岸里的重要城市,进而掌控这里的石油资源。

    而作为背后推动这一切的大唐石油公司,在今天这样的场合里自然也是有人在的,当然了,他们并不可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官方团队里了。

    此地只有大唐石油公司的一个七八人的小团队而已,而他们的主要任务也不是插手官方事务,而是准备后续对此地进行更加详细得到勘测,为公司后续对此地的石油开采做打算。

    带领这个小团队的朱铜恩,是一个年约三十的壮汉,乃是大唐石油公司下属诸多石油勘测队里的一个勘测队的队长。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来巴库了,在半年前大唐刚拿下库里没多久的时候,他就是乘坐船只来过巴库,然后对当地的石油资源进行了简单的勘测。

    并在当地发现了容易开采并且储量丰厚的石油资源,最后上报到了总公司。

    后来,这才有了大唐石油公司通过上层官方的关系,推动了寻求占领巴库的事情。

    不过就算是朱铜恩也不知道,此事实际上一路上报到了圣天子的案桌上,毕竟石油和奥斯曼人结合起来之后,下面的人也是不敢擅自决定。

    石油的重要性,圣天子已经是多次肯定过了,哪怕是现在的大唐石油公司所生产的煤油只能作为照明原料使用,哪怕是现在大唐石油还在亏损当中。

    石油还不是什么暴利的商品!

    但是不少高层的人都已经是得到了些许小道消息,皇家理工学院那边已经是从石油里提炼出来了众多的产品,煤油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而且其中的诸多东西,都是有着非常神奇的特性,不少皇家理工学院的教授们都已经是加入到了对石油的研究中来。

    当然了,这些实验室里的发现,只能告诉人们石油的很多产品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是怎么利用起来,尤其是如何进行大规模提炼生产,并应用到工业上来,这依旧是没有什么突破。

    官员们的重视,其实也并不是因为石油有多大的作用,而是纯粹是因为圣天子的重视而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圣天子都这么重视石油了,他们这些当官的自然是需要紧跟圣天子的步伐重视石油了。

    尽管绝大部分重视石油的官员,根本连石油长啥样,有什么用都不知道。

    圣天子重视,皇家理工学院那边也是多次发表专业论文说明石油有着极大的工业价值,所以哪怕不知道这玩意有啥用。

    但是官员们也是对石油此极为重视。

    而更关键的是,经过大唐石油公司多年的勘测,很悲催的发现,帝国的大陆本土省份上,并没有发现太多的石油资源,顶多就只有几个小油田而已,哪怕是肃州油田的规模实际上也算不上多大。

    大唐石油公司多年前开发肃州油田的时候,曾经很乐观的认为,只要继续打油井,石油肯定是会越来越多的,但是结果发现,肃州油田就那么大,产量很有限。

    搞到现在,肃州那边的第二期炼油厂计划都是放缓了脚步。

    本土省份没找到什么油田,大唐石油公司自然也是把目光放到了海外,海外勘测并开采石油其实对于现在的大唐而言非常麻烦。

    勘测麻烦就不说了,要找石油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如今大唐石油寻找石油,往往都是根据现有的线索,找到油泉。

    然后才会进行钻井勘测,并估算石油储量等。

    可没办法和后世一样,依靠大量的科学数据就能估算出来。

    在海外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石油就麻烦了,而运输石油也麻烦。

    运输是需要成本的,尤其是石油这东西,这是一种大宗消耗品,数量可不是几百几千吨就够用的,而是动不动就几万甚至几十万吨的运输量。

    如此将会造成昂贵的运输成本,而昂贵的运输成本将会抬高石油的价格,最后导致普通老百姓用不起。

    而用不起的商品,没有任何价值!

    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开采问题。

    相对于开采而言,勘测以及运输那都是小问题了。

    因为开采石油是需要大量机械设备的,如果是在北海省这样的本土省份发现了石油,那么自然是简单的很,直接把设备运输过去开采就行了。

    但是如果是在吕宋、万丹这样的还没有完成本土化的省份发现了石油,那么连开采都开采不了!

    因为进出口委员会禁制向这些没有完成本土化的海外领地输出任何机械设备。

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炮轰巴库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唐在海外领地的机械设备等数量是极其有限的,仅有的也都是部署在各大军事基地里。

    比如说海军的海外军事基地里,一般就会有机械设备拥护战舰的维护工作。

    但是目前来说,只局限在封闭式的海外军事基地内有少许机械设备,其他海外领地话,根本没有。

    如今这种局势下,海外领地连铁路都不能修,更别提什么石油开采、提炼设备了。

    而实际上,最大的可能性是连勘测用的钻井设备都过不去……

    帝国的进出口管制限制太大,而且是一项基本国策。

    军方为了保障自己的武器技术领先优势,历来都是坚定反对技术输出的,而帝国的权贵们,尤其是本土的工商企业们,也是坚决反对技术输出,免的海外领地出现一大批企业和他们竞争。

    当然了,也是有势力推动放开进出口管制,比如说海外领地的官员、贵族、在海外有投资的企业,尤其是在海外投资矿产的矿务企业,一直都是在积极推动放开进出口管制,准许他们在海外的产业里使用机械设备,甚至直接在当地设立工厂,修建铁路以降低运费等等。

    只是目前大唐帝国的这种情况下,支持的声音还太小,反对的声音太大,这一时半会的是改变不了的。

    这种情况下,大唐石油公司在海外的石油勘测,都是以最原始的勘测,在海外地区勘测石油的过程里,其他地方没什么收获,但是却是在巴库这里发现了石油。

    朱铜恩报告,巴库这地方的石油非常容易开采,而且储量极大,具有极大的开采价值。

    当大唐石油公司的高层得到这个报告后,就是谋划了起来。

    要开采巴库的石油,那么就必须先解决进出口管制的问题,大唐帝国连在海外领地都不肯输出机械设备,更别提是在奥斯曼王朝的领土上。

    大唐石油公司虽然是皇室资产企业,但是也没有自傲到拥有改变进出口委员会决定的程度。

    进出口委员会自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改变过它们的方针。

    如其费尽心思打开进出口管制,还不如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把巴库直接本土化!

    实际上这个方法也不是大唐石油公司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很多海外领地官员们想出来的,当年的北海省就是这一措施的坚定执行者以及成功者。

    如今的万丹省、吕宋省、马六甲州、澳洲以及其他的海外领地,比如说檀香洲、北美洲等海外领地,都是想尽办法再搞本土化。

    而直接催动当地的官员以及贵族、企业以及移民们搞本土化的众多原因之一,进出口管制是其中的一大原因。

    在大唐石油公司的高层看来,巴库虽然远了点,而且位于高加索,但是也可以搞本土化嘛。

    而且大唐石油公司也不要多大的地方,又不是把整个高加索给吞了,只要一个巴库而已,然后地方小搞起本土化来就很容易了。

    一旦本土化成功,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

    大唐石油公司的这些谋划,也是上报到了圣天子李轩那边,而李轩对此也是默许了。

    大唐石油公司的人能够看出来巴库的重要,作为后世人李轩更清楚巴库的重要性,这可是近代石油工业的主要石油产地之一。

    原时空的近代石油工业发展,起步于美国,然后巴库、南洋也是后头跟上。

    巅峰时期,巴库石油一度供应了整个欧洲绝大部分的石油,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直接占领,并本土化巴库是必须的。

    当然了,李轩也只是默许而已,没有公开说支持什么的,因为还不到那个程度。

    以大唐帝国目前的实力和影响力,向奥斯曼帝国拿一个巴库没有会有任何的问题。

    外务部和军方随便搞点事出来就能够完成任务了,用不着李轩直接明说,让帝国大张旗鼓。

    类似这样的事,其实外务部和军方已经是做过无数次了,要不然你以为大唐帝国在海外这么多的港口和军事基地怎么来的。

    之前在欧洲,第七舰队下属的欧洲舰队,就是直接从摩洛哥王国手中夺取了休达,借助休达以掌控直布罗陀。

    而这事之前本土方面还不知道呢,一直到拿下休达,这休达军港都开始修建了,相关的消息才传回本土呢。

    据传第七舰队那边对拿下一个休达还不满意,正谋划着拿下直布罗陀呢,控制一个休达,哪有直接控制休达和直布罗陀更安全啊。

    只不过直布罗陀要敏感一些,第七舰队和大唐驻欧使馆的外交官们,还在纠结如此在不影响西班牙抵抗鞑靼人的前提下,把直布罗陀拿到手。

    在这巴库,也不例外,外务部和海军又是准备联手搞事了。

    海军要战功,要港口。

    外务部要政绩,以增加自身的重要性,扩大外务部在帝国各大部门里的影响力,而不是和现在,属于可有可无的部门。

    要知道最近这几年,可是不少人都是呼吁,干脆把外务部撤销算了,堂堂大唐帝国要什么外交啊。

    再不济,也要压缩机构,把外务部变成外务司什么的,这让大唐帝国的很多外交官们都有浓浓的危机感,老想着搞点事出来刷一刷存在感。

    因为他们担心,这不刷存在感,搞事的话,说不准那一天外务部就被裁撤了!

    石油公司和外务部的联合推动,圣天子的默许,才有了胡勤元一行。

    而从现在看来,胡勤元的行动还算是非常顺利的。

    尽管找的借口有些差,但是这无所谓,甚至胡勤元以及其他人,根本不管借口如何,他们本来就打算炮轰巴库的。

    这不挑起战争,他们怎么有理由占领巴库呢。

    海军西海舰队的甲六二七号炮舰,不过两百多吨的内河炮舰而已,放在海军内部自然是没什么存在感的。

    哪怕是在海军的近海内河部队里,这种两百多吨的小炮艇也依旧没啥存在感,海军的内河舰队还有大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内河炮舰呢。

    但是在这西海舰队里,这却是旗舰了,在偌大的西海海域里,根本是找不到敌人!

    其火力全开下,搭载的一门一百二十毫米的主炮以及两门七十五毫米的副炮,以土著们无法想象的射速和射程以及精准度对巴库进行了炮击。

    在这仅有的三门火炮的打击下,仅仅是十分钟左右,港口一片就是化为废墟。

    这让那些奥斯曼人欲哭无泪!

    这些天杀的大唐人,一点也不讲道理,说打就打!

    不少官员或军官们想要阻止反抗,但是发现他们的士兵已经是跑的差不多了,不用多久,他们也是跑了。

    看着到处乱跑的土著,海军方面的一个队的陆战队开始登陆肃清残敌。

    而这个陆战队手中拿着的枪支,也是和往常不太一样。

    左成生根本可以清楚当看到,登陆的陆战队士兵们开枪后没有从枪口装填,而是直接在枪尾装填,并且射速极快。

    左成生也是有见识的人,他可是很清楚火枪的射速一分钟能够有两发就是熟练士兵了,能够做到一分钟三发的就是精锐了。

    但是眼前的这些陆战队,他们开枪的速度极快,短短一分钟呢至少就开了十枪以上。

    “这恐怕就是新列装的后装枪吧!”一旁的徐老板看到这一幕,也是露出惊讶神情:“这枪打的真快,而且他们在两三百米就有能打中敌人呢!”

    “如果当年我的手下有这样的枪,早就把南洋的土著全抢光了!”徐老板说话的时候,丝毫都不掩饰自己当年的所为。

    左成生也是道:“看这样子应该是了,报纸上说,国朝将是装备了一种新式的后装步枪,射速极快,精度极高,乃国朝未来数十年来的利器!”

    西海舰队陆战队的将士们,手中所用的步枪,的确是帝国最新列装的三十四年式步枪,又称之联合步枪。

    作为一款融合了多款后装步枪设计特点,并进行取舍后的后装步枪,联合步枪具有简单易用,造价低廉,故障率低的优点,设计定型后就是开始了大规模生产,并开始逐步列装。

    成为了帝国第二款装备的后装步枪,至于第一款,自然是近卫军装备的性能更好,发射金属子弹,弹仓供弹,精度更高,同时价格也是昂贵好几倍的李福步枪了。

    只是李福步枪只局限于近卫军装备,陆军和海军都没有装备,那玩意不仅仅枪贵,子弹更贵,陆海军需求数量有大,根本用不起。

    联合步枪才是陆海军的选择,其中陆军步枪们装备的乃是联合步枪的标准型号,另外还有海军型号、骑兵型号。

    海军陆战队装备的联合步枪,要不标准版的短一些,此外在制造工艺上也是做出了一定改进,提高了防腐蚀等要求。

    如果是单纯在火力上进行比较的话,其实海军版和陆军版的差别不大,初速和远距离精度上纵然有些许差距,但是并不怎么影响实战效果。

    只是和敌人肉搏的时候,海军版的枪支长度比较短,会出现一些劣势。

    但是如今以大唐的火力密度,敌人要冲上来肉搏怕是没那么容易。

    海军陆战队登陆后,利用手中的火枪进行快速开火打击,没一会就是把肉眼所见的所有敌人,甭管是奥斯曼人还是当地的土著波斯人,通通消灭。

    左成生还看见他们登陆之后,还动用了一种很特殊的小炮,直接向敌人的阵地发射炮弹呢。

    这种火炮打出去的炮弹没有平直打过去,而是先打向天空,然后落入了敌人躲藏的城墙后,把那些试图躲在城墙或者其他障碍物背后的土著炸的死去活来。

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巴库协议

    如果是在大唐还没有换装线膛武器的时代里,光靠遂发枪以及传统的滑膛火炮,打仗的时候,更多的时候还是依靠大唐将士的精锐程度,尤其是大唐的那一招硬扛着敌人的子弹直接到人家面前开枪齐射,再刺刀冲锋的战术。

    基本上能够把所有的敌人都打的半身不遂!

    甚至很多欧洲军队甚至鞑靼人都是在模仿大唐的这种贴脸齐射以及刺刀冲锋的战术,当然了能够做到的却是不多。

    但是现在,大唐的军队却已经是装备了线膛武器,依靠着线膛武器所带来的高精度以及更远的射程,已经是开始在敌人的射程之外欺负敌人了。

    比如甲六二七号炮舰的炮弹,一开始只是落在码头上,但是很快就是落在了更远的城内,要知道此时的距离已经是超过了两千多米呢。

    但是炮弹的命中精度依旧是非常高。

    而且射速又快,仅仅是三门舰炮的炮击,实际上就已经是把巴库城守军打到接近崩溃了。

    毕竟此时的巴库,只是一个小港口城市,上面的石油这会可没有什么战略价值,不值得奥斯曼人在这里投放太多的军事力量,这些守军更多的还是用来威慑当地的土著的。

    所以奥斯曼人的守军也不过七八百人而已。

    即便是巴库城以及附近地区的当地土著,加起来也就几千人而已。

    这么点人,被舰炮横扫一遍,死伤了百来人后,那里还敢抵挡啊,直接往后跑躲起来了。

    等西海舰队的一百多的陆战队登陆,用步枪进行逐一点名之后,奥斯曼人组成的巴库守军更是死伤惨重,最后不得不举起了白旗!

    这场战斗,一共持续的时间也就一个小时不到。

    这些奥斯曼人在这种火力下能够坚持将近一个小时,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他们是光挨打无法还手。

    接下来的事情,自然是胡勤元他们这些外交官出场了,已经是和西海舰队什么事了。

    但是当胡勤元他们和奥斯曼人开始新一轮交涉的时候,负责这一次军事行动的西海舰队的副司令杜秋荣上校,神情却是有些古怪。

    “这弹药消耗太大了!”杜秋荣上校看着统计出来的弹药消耗报告,有些无语。

    这一场战斗里,他们西海舰队是单方面杀伤敌人,所以伤亡是零伤亡,奥斯曼人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或者说他们也没有能力还手,西海舰队的炮舰和陆战队,完全是在敌人的射程之外欺负奥斯曼人,甚至连城区都没进入,就是迫使奥斯曼人直接投降了。

    但是没有人员伤亡,他们的弹药消耗量却是大的惊人。

    “这才打了半个小时啊!”杜秋荣又一次看着弹药消耗报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数字是否真实的。

    一边的甲六二七号炮舰的舰长史远少校也是一副心痛的模样:“这一战,我们打出去了一百发的一百二十毫米炮弹,打出去了两百二十发的七十五毫米炮弹,直接消耗了我们一半的储备炮弹!”

    一边的一个陆战队李恒易上尉也是道:“我们的子弹消耗也很大,我们只有一百二十人登陆作战,但是消耗的子弹达到一千二百发左右,人均消耗将近一百发!”

    李恒易继续道:“而且我们的登陆部队,从登陆作战到他们投降,一共持续的时间才半个小时左右!”

    史远少校道:“是啊,我们炮击的时候,也不是持续以最大速度炮击的,除了一开始发挥了最大射速外,剩下的时候都是压制炮击,但是没想到还是消耗了这么多的炮弹!”

    此时,杜秋荣才是知道,为什么海军高层会下发文件,要求装备了后装炮,尤其是装备了一百二十毫米口径以下舰炮的战舰,要苦练炮术,以精度取胜了!

    如果不依靠精度取胜的话,直接用狂轰滥炸固然也能收获战果,但是炮弹的消耗量实在是太大了,海军撑不住啊。

    如今海军的舰炮里,因为采取了后装模式,射速比前装火炮快多了,就连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都能达到一分钟一发。

    而更小口径的一百二十毫米炮,因为采取金属定装弹,同时炮架也是采用了一定的复位装置,射速可比纯架退,并且采用分装弹药的一百五十毫米火炮还要快得多,在爆肝的情况下,又不怎么准求精度的话,可以打出来三到四发的水准。

    一百毫米和七十五毫米的也是如此。

    而这样一来,弹药消耗量也就大了。

    炮弹消耗大,子弹就更大了。

    火炮还存在复位问题,而步枪可不存在这个问题,熟练的士兵一分钟打出去十多发子弹也是正常的。

    而士兵随身携带的子弹一共也就一百发而已,极端情况下,十来分钟就能全部打光!

    如今的大唐才刚刚进入后装线膛时代,这弹药供应以及后勤补给体系,其实都没能跟上来,已经是有些支撑不住这种弹药消耗量了。

    西海舰队的军官们心痛着弹药的时候,胡勤元则是带着他的几个随员和投降的奥斯曼人进行谈判。

    胡勤元的外交谈判方式,如果是用后世人的判定标准来看的话,完全是不合格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给奥斯曼人任何讨价还价的机会。

    而大唐外交官们,也是懒得做什么漫天开价落地还钱的把戏,往往都是直接提出自己的要求,答应就答应,不答应就战争!

    不过有意思的是,大唐的外交官们在海外这么干的次数多了,奥斯曼人也是体验过好几次的,此地的奥斯曼人虽然都没有和大唐人直接接触过,但是多少也听闻帝国大唐人的傲慢以及顽固。

    那是说一不二,不服就打的谈判节奏。

    所以胡勤元他们的交涉很快就结束了!

    没办反,胡勤元只是要求他们全盘接受自己的条件:把巴库以及周边地区全部割让给大唐,奥斯曼人限时三天内全部离开巴库,另外因为奥斯曼人的怠慢才导致了这一场小规模的武装冲突,要求奥斯曼人赔偿十万唐元。

    现在开口的十万唐元,自然是少了很多,战前胡勤元发出战争威胁的时候可是开口一百万呢。

    奥斯曼人并没有犹豫多久,反正这巴库本来就不是他们的,他们也只是两年前才获得这块土地,原来此地可是波斯人的地盘,后来被鞑靼人占去了。

    现在让给大唐人也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赔款问题就让他们很为难了,但是胡勤元也没要求他们立刻拿出来,反正只要他们签了字,后续可以让帝国驻奥斯曼领事馆的外交人员代为索取。

    就算最后要不到也没什么所谓,反正都是狮子大开口而已。

    至于说这些巴库当地的奥斯曼官员有没有这个权限签订这个条约,胡勤元也不在乎,只要他们签字了,大唐就有足够的实力让这份条约成为现实。

    交涉完毕,胡勤元就是回到了盛源号上,他可不愿意继续待在巴库。

    谁知道满地都是土著的巴库会不会有什么传染病之类的!

    奥斯曼人签订了协议之后,就是撤走了,走之前顺带着把巴库里的土著也是一股脑带走了。

    大唐人要的是巴库,只是巴库的土地,而不是巴库里的人。

    所以让奥斯曼人临走前迁移走当地的民众,也是属于基本操作了,大唐去那里都是这么干的。

    就连这些奥斯曼人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任何的意见。

    三天一过,整个巴库都是空荡荡的,一个人都没有了!

    不仅仅是港口和城区里没人,周边数十公里范围内都是没人了。

    双方约定的割让范围是整个巴库半岛,具体下来是东经四十九度五以东的整个巴库半岛区域。

    从这条割让分界线直接以经纬度划分,就可以看的出来胡勤元对于这一次谈判的随意了,他也就是随手根据经纬度画了一条线而已,多了没用,开发不了,少了其实也所谓,以后再取。

    所以他也就是随便画了条线而已。

    其实对面的奥斯曼也是看出来了胡勤元他们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也想着是不是讨价还价争取一番。

    但是他们不敢!

    谁都知道大唐人傲慢而且固执,在外交谈判的时候根本不和外人讨价还价。

    拒绝,他们估计着这些大唐人敢一路沿着巴库打到高加索甚至杀到两河流域去。

    如今这些奥斯曼人也是知道,大唐人已经是占据了里海东部的中亚区域,把鞑靼人杀的屁滚尿流。

    一想到大唐人的数十万大军有可能杀到高加索来,他们就是完全生不出反对之声。

    当实力差到让人无法反抗的程度时,所谓的谈判也就那样。

    奥斯曼人走了,顺带着把当地的波斯人也带走了,给大唐留下了一个空荡荡的巴库半岛。

    这后续大唐人才是开始登陆,不过并没有进入城区,只是在码头附近而已。

    对了,这些奥斯曼人走之前,还顺带打包买走了左成生他们的货物。

    这倒不是说胡勤元他们依靠外交手段逼迫的,而是正常贸易。

    打仗归打仗,但是生意还是要做不是,更不要说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并且已经是结束了。

    所以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做生意。

    这些奥斯曼人可不傻,他们可是知道把这些大唐货物从巴库运出来,随便一转手那就是一大笔的利润。

    如今大唐的各种产品在全世界可是畅销的很,基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不对,洗澡用的肥皂、香皂是个例外,欧洲人死活不买账。

    人家只独爱大唐出产的香水!

    不仅仅欧洲人喜欢,奥斯曼人甚至鞑靼人,他们的权贵阶层也特别喜欢大唐出产的香水。

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暴利的西海贸易

    奥斯曼这地方,虽然还比价落后,而且和这年头的欧洲一样,神棍横行,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唐把货物卖给他们并赚取可爱的黄金。

    左成生三天前还惊叹于官府做事霸道,担心生意做不成了。

    但是这种担心很快就是消失了,双方的谈判达成之后,第二天就有奥斯曼人找过来想要购买货物了,因为胡勤元那些外交官们也是说了他们这一次过来,本来是想要做贸易的,这带了不少货物。

    这让奥斯曼人心动了,然后派人过来一问价格,一个个就是毫不犹豫的下了订单,把左成生他们手中的各种货物哄抢一空。

    最后左成生一算,妈呀,这次发财了!

    他这一次赚取的利润足足有三倍多!

    定价的时候,他是和其他几个商人采取了统一定价,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以后,直接把价格订到了采购价的三倍,这不太好吧,那些奥斯曼人怎么会买。

    毕竟他们从库里采购的货物,本来就非常昂贵了,因为这些货物都是从帝国腹地,尤其是东部省份里生产出来,然后经过铁路运输到库里的。

    运费可是昂贵的很。

    这采购价本来就很高了,又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了三倍的价格,这些奥斯曼人会买账?

    结果奥斯曼人的豪气出乎了他的想象,一听到报价,连砍价都没有,直接就是打包全部买走了。

    而经过徐老板的解释后,他才知道,哪怕是他们的报价非常高了,但是相对于奥斯曼地区,尤其是高加索地区里的大唐商品而言,价格依旧算是比较便宜。

    以往大唐和奥斯曼人做贸易,都是通过海上贸易的。

    如今的海运便宜,所以大唐人从海上运输到奥斯曼的货物价格,也是没有了十几年前的超高价,但关键的是,他们大唐人的货物从巴士拉或者埃及等地卖给奥斯曼人后,虽然价格比在巴库这里直接购入要便宜,但是如果是一路运输到高加索地区,那么价格可就贵了。

    如今大唐人把货物直接送到了巴库,奥斯曼人就可以直接在巴库购入这些货物,然后在高加索地区出售,这价格优势就来了。

    更何况他他们还是第一波来贸易的商人,吃的是独食,并且还达成了价格统一联盟,获得如此丰厚的利润正常的很。

    不过徐老板也是说,第二次来的话,恐怕就没有这么暴利了,毕竟库里那边想要搞西海贸易的人可不少。

    这来的人多了,货物多了,自然也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了。

    但是他估计着,就算后续几次贸易的利润会少一些,但是也依旧能够保持一倍以上的利润,再过个一年半载就很难说了。

    毕竟大家看到发财的机会肯定会一拥而上的,竞争一大,那么利润就会降低。

    一年半载后的事,左成生是没有心思想的了,他现在是被三倍的暴利给冲晕了头,满脑子都是想着回去后,再采购货物到巴库来出售,争取最短时间内赚取最多的利润。

    这个时候,徐老板不愧是早年跑过南洋贸易的人,脑子灵活的很,他找到了左成生以及陈老板以及另外两个参与了这一次贸易的商人。

    提议大家组建一家贸易公司,然后直接把这艘盛源号从官府手中买下来从事库里到巴库的贸易。

    如今西海的贸易形势一片大好,而其中的关键又是船只。

    那些小舢板对于这种贸易而言可没什么用,西海虽然只是个内陆湖,但是面积也大的很,随便刮个风起个浪也是能要了小船的命的。

    如今的库里造船厂只不过是个小船厂,而且主要任务还是给海军、陆军生产军舰,给官府生产公务船只,其次则是造渔船用于捕鱼获得更多的肉食来源。

    至于普通的客船或者是货船,暂时还没有被库里造船厂放在眼里,毕竟库里造船厂可是正儿八经的地方官府企业。

    该造船厂嫡属于海东省巡抚衙门下属的财政机构和库里州下属的财政机构联合出资建立,嫡属于国企部管理。

    这些官方企业往往都是要先承担起政治任务的,生产军舰以及公务、生产船只,满足军方和官府的需求才是首要任务,至于生产对外出售的普通民用船只,一般生产力富裕的情况下才会这么做。

    但是现在库里造船厂规模小,哪怕是满负荷生产,短短几年内估计也是满足不了军方的订单呢。

    因为海军和陆军方面,都有组建大规模内河舰队的想法,海军自然是直接挂在西海舰队之下,搞吨位比较大的炮舰什么的,而陆军方面则是想要组建一支可以深入伏尔加河流域的炮艇舰队,对陆军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同时还会有大量的军用运输船只订单,这是需要为军方运输物资的。

    产能这么紧张的情况下,普通人是很难订购船只,就算订购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交货呢。

    如今先下手把这艘盛源号给拿下来的话,就等于在一段时间内垄断了大半的西海商业运输力量,这个要是还不能赚翻,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啊。

    这五个才赚翻了的商人一合计,就是直接找到了船上的几个官员,说是想要出资买下盛源号。

    而且是高价买!

    这艘船的所有权,乃是库丽州衙门,而如今的库丽州衙门也是一穷二白,税收少,而基础设施投入又巨大无比。

    全靠着上级财政拨款支持着呢。

    甚至连盛源号,其实州财政都还没有给钱呢,而是直接从库里造船厂里拉了过来,先用着,以后慢慢还钱。

    如今见有商人愿意出高价购买盛源号,然后一合计,发现如果卖掉这船后,他们不但能够立马换掉船厂购买船只的钱,还能多出半数来。

    这么划算的买卖必须干啊!

    于是乎,当左成生他们回到了库里城后,当天就是和州财政负责此时的官员签订了合同,花费高价把这艘船买了下来。

    同时他们五人组建的‘库里西海贸易公司’也是成立了,左成生本钱小,只占据了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占股份最多的是看似不起眼,但是身家丰厚的陈老板。

    他们五人也是分工合作。

    徐老板当年可是亲自驾船跑南洋和印度洋的,航海技术牛逼的很,当船长跑个西海小菜一碟,至于水手,直接把原来的水手留下来就是了。

    而左成生呢,则是准备前往巴库驻守,充当他们贸易公司巴库办事处的负责人,负责销售渠道的建设。

    左成生他们行动迅速,而且大家都很自觉的选择了保守获利丰厚的秘密,旁人问起,也只是说因为打仗影响了生意,虽然赚了点,但是也没有赚多少。

    至于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是绝对不能说出去的,要不然的话,他敢保证不用几天就会有船只前往巴库做生意了,别以为库里是真的没船了。

    那些小舢板还是有一些的,军舰也是有十来艘的,惹急了那些商人,人家直接砸钱走海军的关系,用军舰运输货物也不是不可能的。

    百分之三百的暴利,谁都眼红,包括海军!

    毕竟谁都有私心!

    西海贸易公司成立以后,他们立即采购货物,然后装船,为了快速采购货物,他们不惜花费高价直接通过电报联系在内陆的部分商家,让他们直接快速发货。

    他们这么做固然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但是现在也是管不了这么多了,他们就是在抢时间。

    因为西海贸易是很多人都想要跑的,只是他们现在还没有机会出海,所以虽然知道利润丰厚,但是到底有多丰厚那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一两成的利润和三倍的利润,差距可大了去。

    西海贸易公司的五个股东,现在就是想着抢时间先跑几趟,把前期的暴利先赚了再说。

    等做过了几次贸易后,在奥斯曼人那边的销售渠道也是差不多建立起来了初步的体系,后续就能够自己的先发优势稳定,到时候就算竞争大了,利润低了,但是也能够赚取一些。

    仅仅是回到库里城七天后,左成生和徐老板,不对,应该叫左经理和徐船长了。

    他们就是驾驶着盛源号再一次离开了库里的小港口,这个时间扣除了装货的时间,甚至都不足以让盛源号进行常规的保养。

    但是时间紧迫啊,时间就是金钱,不赶不行啊!

    盛源号的出航,自然是满不足人的,实际上盛源号再一次出航的时候,立即就是引起了众多人的猜测和议论。

    很多人都是猜测到,西海贸易公司上一次的贸易肯定是赚大了,要不然的话是不可能这么急急忙忙的再一次出海贸易的。

    尽管不知道具体利润有多丰厚,但是再怎么样也得有个一半甚至一倍以上的利润吧,要不然的话,根本就是无法理解西海贸易公司的匆忙举动。

    有些胆子大的,已经是顾不上许多了,一两百吨的蒸汽大船找不到,几吨十来吨的硬帆小船还找不到吗。

    虽然西海有点大,用这么小的船航行风险很大,但是好歹这个西海也是内陆湖呢,只要不倒霉遇上什么风暴,应该能扛过去?

    不管能不能扛过去,先出海再说!

    扛过去了就赚大钱,抗不过去就喂鱼,非常简单的选择题!

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身价暴涨

    毕竟风险和利润成正比,为了利润冒着喂鱼的风险乘坐小渔船出海贸易,很多商人都是敢的。

    于是乎,第二天就有个胆大包天的商人,直接高价请了一艘只有五六吨的小舢板船搭载着货物出海了!

    而且还是属于满载货物的那种!

    天知道这船能不能坚持到巴库……

    有了第一个胆子大的,第二个胆子大的也来了,然后是第三个……

    不用几天功夫,就先后有十来艘小船出航前往巴库去了,而也是目前库里这边所有能够找到勉强还能带货,并出海航行的民用船只了。

    这种情况自然是被西海贸易公司留守库里的陈总经理看在眼里,并让他着急无比。

    这么多人蜂拥过去,肯定会加大当地的竞争,进而拉低利润的,唯一让他心安的就是,他们提前拿下了盛源号,几乎垄断了货运的半数吨位。

    毕竟这十来条小船,先不说航行的风险问题,就算是全部满载货物,其所搭载的货物顶多也就百吨左右,都还没有盛源号搭载货物的一半呢。

    到时候利润就算少一些,但是应该还能维持几波高利润的贸易,这种情况,少说也要等到库里造船厂那边造出其他新船,并且还得是投入西海运输的船只才会得到改变。

    当然了,如果海军那边的船只也是直接加入进去,那么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如今海军的西海舰队虽然总吨位只有几百吨,但是也不算少了。

    这一切,都不是左成生他们所知道的了,现在的他们已经是航行在西海上了。

    按照盛源号的航速,从库里到巴库,顺风顺水的话,大约需要三天时间,前提是要顺风,让风帆得到充分利用。

    如果不顺风,只依靠蒸汽机的话,那么这个时间就会延长到四天多。

    但是不管怎么说,区区几天的航程相对于动不动就大半个月甚至几个月的远洋贸易而言,已经是属于非常短暂的时间了。

    左成生他们出海后,路上也没遇上什么危险,虽然有时候不顺风,但是依靠着蒸汽机也能继续前进。

    三天后,他们是再一次出现在了巴库。

    而此时的巴库,看起来依旧是空荡荡的,只有百来个海军的陆战队士兵在岸上驻防,此外也有一艘海军的八十多吨的丙级炮舰在这里驻防。

    不过除了大唐人外,还有大约几百个土著劳工,这些土著都是奥斯曼人所提供的,用来帮大唐修筑码头以及港口设施等,至于城市,这一时半会的还顾不上。

    盛源号抵达巴库,不仅仅是带来了西海贸易公司的货物,同样还带来了大唐的官员以及部分官方的补给物资。

    人家官方虽然把船卖给了西海贸易公司,但是当时也是做出了约定的,官方有需求的时候,西海贸易公司需要为官方提供运输服务,收费也必须便宜。

    要不然官方也不会把船卖出去。

    有了正式任命的官员抵达后,就是宣告着巴库正式纳入了大唐的统治,而且还是属于本土范围。

    大唐在这里设立巴库镇,嫡属于库里州衙门管辖,按照规矩,设镇长一名,其他机构也该有的都会有,不过人员少,大多机构都是虚设。

    因此此地的行政官员现在加起来也就十来个人而已。

    至于普通人,也就西海贸易公司的员工了,其他的就没了。

    而那些土著劳工,那些可不是大唐人,甚至都不算是大唐人雇佣的,大唐人只是和奥斯曼人签订了劳务服务协议,让奥斯曼人组织人手施工而已。

    等施工完毕,这些人就会离开。

    盛源号的到来,带来了官员,让此地从军管状态变成了普通的行政统治,尽管也没几个人让他们统治,但是框架却已经是建立起来了。

    而让当地的奥斯曼人兴奋的是,这一次大唐人的船只到来,又是带来了大量的商品。

    足足将近两百吨的货物,各种各样的都有,小到绣花针,大到板甲都有,然后布匹,呢绒,香水、肥皂、瓷器、丝绸基本上大唐对外出口的货物里,都有。

    只是每一种的量都不大。

    这些奥斯曼人也是来者不拒,这些奥斯曼的商人们也是抓住了这一次宝贵的发财机会,上一次的货物刚运输巴库呢,就是让他们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这一次同样也将会如此。

    这些货物刚搬下船,立马就是被财大气粗,或者说被利润蒙蔽了双眼的奥斯曼人直接买走,然后他们会自行组织人手运输出去贩卖。

    这些货物再一次直接一股脑买光,让准备长期驻扎在此地的左成生感叹:土著的钱真好赚!

    百分之三百的暴利啊!

    只是跑了这么两趟,就已经是让他的身家从几百块暴涨到了几千块。

    这场暴利的场面,就算是让久经风浪的徐船长都是坐不住了,他以前跑南洋贸易,那也是血赚,有时候运气好了,也会有好几倍的利润,但是那个时候他跑南洋贸易的时候,用的还是风帆船只呢,进行海外贸易要看天,这一年打个来回就很不错了,要是错过了季风,有时候甚至要两年才能往返一次。

    但是现在,如果保持极限状态的话,半个月就能来回一趟。

    半个月利润三倍,以后就算降低了也有两倍一倍的,这一年得赚多少?

    哪怕是以后有竞争了,但是最少也得有十几倍吧!

    赚翻了,赚翻了!

    所以徐船长忍不住了,这刚完成卸货作业,就开船回库里了,准备下一次的货物运输。

    而左成生呢,则是带了两个随从巴库待了下来,找到刚成立的巴库镇衙门办理了办事处,然后继续和那些奥斯曼的商人们保持联系,并接受他们的订单。

    他这是要开辟并稳固在巴库地区的销售渠道,这货物运输过来了总得卖出去不是。

    先建立销售渠道,等以后自己的竞争者过来了巴库,自己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他的好心情没有持续几天,就是坏了下来。

    因为有船来到了巴库!

    那一艘破破烂烂的小舢板,顶多也就装了四五吨的货物,这种船都让人怀疑是怎么跨越西海跑到巴库来的。

    但是它就是来了!

    然后货物虽然少,但是这并不妨碍影响到了西海贸易公司刚起来的暴利贸易。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咨询并下订单的奥斯曼商人少了。

    然而后续几天,越来越多的坏消息过来了,竟然是先后有十几条小船跑到了巴库,并把货物消失一空,而那些奥斯曼人也不傻,看见货物多了,选择多了,就开始压价。

    结果好嘛,在利润是不可能有之前的百分之三百了,直接下降到了百分之两百左右,部分商品甚至下降到百分之百。

    这么下去可不行,左成生开始找人,试图建立一个价格统一联盟之类的,但是面对奥斯曼人的压价,总会有人想着降价然后卖出去,并拿钱走人,争取再多跑几趟。

    当然了,其实大家都是怕西海贸易公司使坏,毕竟西海贸易公司放在整个帝国里,那么是非常不起眼,但是在西海这么一个小地方,却是属于规模最大的贸易公司了,并且他们还拥有了唯一的一条可以航行在西海上的大吨位民用船只。

    这要是先忽悠他们,然后再慢慢把他们排挤掉怎么办?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些自以为聪明过人的商人们,果断选择了让左成生滚蛋。

    价格联盟无法建立,左成生也只能是尽可能的先收拢奥斯曼人的订单,并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了。

    反正现在的暴利是不正常的,顶多持续几个月就会回归到正常水准,到时候就是大家拼实力的时候了。

    西海贸易公司在巴库获得的成功,对于在库里的中小商人们而言,简直就是一夜暴富的典型,不知道多少人都羡慕他们呢。

    但是这点贸易量在真正的大企业眼里,却是又不算什么了。

    至少大唐石油公司对所谓的西海贸易之类的没啥兴趣,他们本来就不是玩贸易的,而且说实话,此地的贸易量也不算大,对于大唐石油公司这种成立的时候资本就有上百万的大型企业来算,就是毛毛雨了。

    他们唯一重视的还是巴库的石油!

    实际上,大唐石油公司可比西海贸易公司的动作还要。

    外务部那边刚和奥斯曼人签订巴库协议,大唐石油公司的代表转身就和库里州衙门签订了开发巴库石油资源的合作协议。

    按照传统的矿产开发协议方案,库里州财政以整个巴库地区的石油勘测、开采权入股,大唐石油公司以资金、技术入股,共同成立了巴库石油公司,以勘测、开发巴库地区的石油资源。

    同时还有附属协议,那就是大唐石油公司还将会在库里设立一座炼油厂。

    双方的合作协议签订后,很快就是上报到大唐石油公司总部,如今大唐石油公司已经是准备从本土的其他地方抽调技术骨干,订购设备运往巴库了。

    当然了,这些东西就不是左成生这样的小商人能够知道的了。

    更加不会知道,大唐之所以拿下巴库,并直接作为本土经营的这个过程里,大唐石油公司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大唐石油公司准备在巴库开采石油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188/ 第一时间欣赏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雨天下雨所写的《山沟皇帝》为转载作品,山沟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山沟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山沟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山沟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山沟皇帝介绍: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山沟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山沟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山沟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