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回到山沟去种田TXT下载回到山沟去种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山沟去种田全文阅读

作者:二子从周     回到山沟去种田txt下载     回到山沟去种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六十五章盐土生石灰碳酸钠

    阿音说道:“那你那把呢?”

    李君阁得意地笑道:“那把还没装柄,我搞成了多用途,一面是锯齿,同样硬度得以保持;一面是刃口,底部三分之一是大V平磨,切削用的,前头三分之二是重开了一道刃线,角度比后面钝,是劈砍用的。”

    阿音笑道:“光说不练假把式!我这边将怪蟹热上,你赶紧装柄,吃完我们就去试刀!”

    李君阁又屁颠屁颠跑了回去,挑了一根硬木,小四十厘米的刀片,刀柄却用了二十多厘米长,一是让重心靠后兼顾切削,二是需要劈砍的时候还能双手持握。

    拿刀背从刀柄中间锯开,将刀片卡进去,试了试手感搭配,又做了点微调,达到完美之后,取下刀片,在刀柄外侧量好孔洞的位置后,开始拿压力钻给刀柄打孔。

    这就是为什么有一边钻头宽度和刀片孔径完全一致的原因,这样刀装好后才能完全严丝合缝,刀柄刀片固定得死死的。

    打好孔,将刀片装进去调整好位置,刮出三个圆柱竹钉钉上,将刀片和刀柄固定牢,然后拿小刀削平竹钉,长刀就装配完成了。

    吃过饭,李君阁又用树皮给长刀装了个刀鞘,摸着刀柄说道:“宝刀啊宝刀,这鞘怎么配的上你,等我有机会猎个野物,再给你换身衣服。”

    阿音都笑得不行了,说道:“一转眼还宝刀了,还不是手锯改的……”

    李君阁翻着白眼说道:“你不懂我不怪你,手锯能改成这样,除了手艺还有运气,真是祖宗有灵了,靠着这两把刀,我们就可以在这岛上横着走了!”

    阿音哈哈大笑:“这岛上就我们几个人,你不拿刀都可以横着走,碍不着谁……”

    算了,跟女生谈论刀剑那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腊,两人进入一片竹林,李君阁说道:“从小的开始吧。”

    选了一棵手臂粗的竹子,双手持刀斜四十五度劈下去,李君阁几乎都没有感觉竹子就被一刀两段。

    李君阁检查了一下刀口,说道:“太容易了,下一棵。”

    就这样一路砍下去,阿音说道:“算了算了,算你厉害!我们将竹子拖回去吧,这下有了刀,可以做些精细的竹器了。”

    李君阁看着一大片的竹林,感觉还没过瘾,不过想到砍得越多活就越多,那边油都还没有熬完呢,于是同意了阿音的说法,将竹子剔去枝杈尖勺,扛了一捆回去。

    回到营地,李君阁问阿音:“我们往泥球上浇了多少桶水了?”

    阿音说道:“我浇了七八桶了。”

    李君阁说道:“我浇了十来桶,这就是二十桶,一桶算十斤,这就是两百斤海水,哈哈哈,泥球里边有四斤咸盐了。”

    阿音说道:“呀,这法子果然快!”

    李君阁笑道:“这是古蜀先民的智慧,这算啥,自流井那里,地下岩层之下的盐卤都要被提出来,那个更牛,你说他们怎么知道地下几百米有盐卤水的?真是匪夷所思了……”

    两人边聊天边干活,新的一锅油熬出来,李君阁又灌到竹筒里,第一个竹筒就被盛满了。

    李君阁拎了一下:“哈哈哈,这里就是五斤油。”

    然后看着淬过刀的竹筒,对阿音说道:“那些椰油还能吃不?那里也有两三斤呢!”

    阿音说道:“不能吃也没关系啊,不能吃的,就留给我做肥皂!”

    丢了几根粗壮的竹竿放龙窑两边的竹叶沟上烘烤着,李君阁开始用小刀和楔子剖竹片取竹皮。

    这回效率就高多了,而且得到的竹丝全是小指宽,非常的均匀。

    李君阁满意的点头:“这才是我李家沟的手艺嘛!”

    阿音笑道:“这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对吧?”

    李君阁开始编箩筐,说道:“这副箩筐编好,就跟篾匠叔编的差不多一个样子了。”

    花了两小时,一副新箩筐重新编好了,完全的李家沟风格。

    李君阁将箩筐拎到水缸处,一个里边铺上芭蕉叶子,将水缸表层的粗椰油全捞出来放进去,然后将水缸里边残留的椰蓉倒进另一个新箩筐里。

    将在龙窑泥球后边的泥梗上铺上芭蕉叶子,李君阁将椰蓉拎到溪水里淘洗干净,挤去水分后,在龙窑上铺了一层。

    阿音又熬好了一盆油,李君阁将油灌上,腾出锅子来熬第二锅,然后在地上挖了一个坑,将底部踩平踩实,将水桶埋了一大半到土里,然后在桶里面垫上石板,做成了一个碓窝。

    锯了两米长的一段大腿粗的硬木头,拿刀将中间劈细,做出一个木杵,然后劈下来的木块和木杵一起烤上。

    弄完这些,李君阁又去找来四根比较直的树干,铺在地上围成一个方框,挖了浅沟将树干摆进去,做成一个方畦。

    将方畦内的杂草拔去,把地面踩实。

    阿音看着李君阁忙活,问道:“二皮,你这又是要干啥?”

    李君阁笑道:“这个法子,来自《天工开物》,叫淋灰法,能够从盐土中将海盐提取出来,也是明代浙江盐户的法子。”

    做完这些,李君阁让阿音停止往泥球上浇水,自己又去拿出腾出的箩筐刨剩下四十个椰子肉。

    有了砍刀那叫一个快,没一会就将椰子都剥了出来,砍成两半。

    阿音说道:“二皮,今天的怪蟹吃完,明天又得找吃的了,要不然,就只剩皂角米可以吃了。”

    李君阁笑道:“那东西可不是拿来吃的,平时让你将皂角种子和皂荚壳分开使用,就是为了种子这两天派上用场。”

    说完砸着嘴道:“待会去看看陷阱,说不定生效了呢?实在不行,海藻椰子顶过明天,回到家里就什么都有了。”

    这时又是一锅新油出来,李君阁继续灌油,将两个大竹筒都装满了,这就是十斤。

    李君阁说道:“剩下这四十来个椰子,明天差不多也能出这个数,哈哈哈,这几十天里头不愁没有油吃了。”

    吃过饭,李君阁将皂角种子剥出来,拿脸盆泡上。

    然后开始舂泥球。

    将泥球舂成泥粉,让阿音拿筲箕将泥粉装上,均匀地铺洒在方畦里边。

    盐土在方畦里铺了五公分厚一层,李君阁又让阿音往上铺筛过的草木灰,自己继续炼油。

    阿音又把草木灰在盐土上铺了五公分一层,李君阁让阿音接手,自己将开始往草木灰上喷海水。

    喷了一桶海水下去,李君阁感觉舌头都快不是自己的了,赶紧漱口,再用竹铲将草木灰轧平。

    做完这些,李君阁又开始烧阿音在海滩上收集来的贝壳。

    另一边那两个水桶先将海藻灰倒进去半桶,加满溪水开始搅拌。

    溪水里泡叶子的大稀眼箩筐没啥用了,李君阁将它拆开,用竹丝编了一个漏斗,上面垫上撕碎的椰子的棕丝,将浸泡过海藻灰的水过滤出来。

    这就是碳酸钠溶液。

    贝壳烧好了,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烧制后变成氢氧化钙,也就是生石灰。

    将生石灰放碓窝里舂过,筛出细粉加溪水搅拌,除了热气腾腾之外,就得到了氢氧化钙溶液。

    分出一半海藻灰溶液和贝壳灰溶液搅拌到一起,除了生成大量的碳酸钙沉淀物,剩下的液体就成为氢氧化钠溶液了。

    在两个桶,一个空闲的水缸,一个棕丝漏斗,以及一堆灰烬间来回倒腾,李君阁终于得到了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这两桶重要的化学品,外加一堆生熟石灰混合的灰浆。

    弄完这些,阿音的椰油又熬制好了,李君阁再次将油灌进大竹筒,两人手牵手遛弯,趁着夜色看看海滩的风景,玩玩海水。

    直播间里这两期让几位嘉宾都炸了。

    贝尔:“Jungle的这一波操作逆天了!他和Ingris居然从椰子中提炼出了油脂!”

    卢恩:“对,这个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他们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

    尼安:“呃,这个就是我们泰国家庭的日常操作好不好?我妈妈也会这个,椰子油和木薯粉是我们泰国的重要农产品,完全成熟的椰肉中含油百分之三十,很容易就可以弄出来来……”

    贝尔:“呃,好吧,那刀具呢?将手锯改造成了刀具,而且还是两把!这里边涉及到回火和油淬两道工艺,这Jungle以前在钢铁厂打过工吗?”

    卢恩:“从他淬油的手法,我感觉这好像是制刀工匠们的工艺。”

    尼安:“不光光是刀,他连手锯上的螺钉都没有放过,还得到了一个凿子和一个压力钻。”

    贝尔:“而且那刀非常锋利强悍,你们注意看他劈砍竹子的视频,在其它团队还在竹竿底部烧火以获取建筑材料的时候,中国队已经完成了质的飞跃。只要Jungle愿意,他一天内就能砍完八个队五十天内需要的所有竹材!”

    卢恩:“还有提浓海水的泥球,关于这个我们节目组专门咨询了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们对这种手法也大感惊讶,科学原理是利用泥球里酥松的孔道增大蒸发面积,使水蒸气快速散失。这效果是惊人的,剧我们推测,到他们停止浇水之前,那两个泥球金字塔中,已经蕴含了不下三公斤的粗盐!”

    贝尔:“呃,其实对于生存来说,盐分的摄取,可以来自动物,植物,坚持五十天的话,其实也不是特别的重要。”

第四百六十六章盐茅

    尼安:“哈哈哈,贝尔,你的目光还局限在荒野求生上,你难道没有发现,Jungle是一个地道的吃货吗?在其它队伍还满足于生鱼,烤鱼,烧木薯的时候,他的每一顿饭都要搭配调料了!现在有了植物油和盐,相信接下来的节目里会出现很多的东方美食!”

    卢恩:“对呀,哈哈哈,就连他们的小鱼干,都是用香蒲烤制的,我怎么感觉有点饿了……”

    尼安:“还有椰汁煮椰子蟹,看他们吃了一天也没腻,我也有点想念妈妈的饭菜了……”

    贝尔:“喂,喂,两位,我们还在做节目,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吗?我从一开始就指出过的,中国的的效率!这次,是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尼安:“啊,说起这个,我们要感谢中国队,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们对燃料的高效利用,保护了我们国家海岛上的自然资源。”

    “不管是那个长长的灶台,还是两侧保温用的枯叶沟,都将能源的利用率发挥到了极致,而且永远都是几件利用能源的事情同时操作,在熬油的同时,也在提浓海水,烘烤椰蓉,烘干木柴,炼刀……。”

    卢恩:“还有Jungle新编的那一对箩筐,呃,在我的眼里,那已经是工艺品了……”

    贝尔:“不不不,你没看到刀刃侧面的烧刃纹吗?等节目完毕后,我一定要Jungle把这把刀送给我,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卢恩:“最后Jungle似乎还得到了三种化学试剂,一种来自海藻,一种来自贝壳,还有一种来自海藻和贝壳的调配,我估计这个跟明天炼盐有关,我从来没有如此期待明天的到来,明天,Jungle一定会给我们展示他的中国魔法……”

    当天晚上,两人在海滩边散步,顺便说说明天要做的事情。

    李君阁拎着箩筐,拿着镊子,像铲屎君一般在海滩上捡贝壳,一边捡还一边说道:“古人给贝壳烧成的灰取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蜃灰。他们不知道这其实跟石灰石烧出的石灰一样,都是氧化钙。你做肥皂要用到碱吗?”

    阿音笑道:“回去就把皂角壳子弄碎泡散,我一般用那个,很少用到烧碱苏打之类东西,因为会在皂体内产生气泡。石灰水也不行,因为产生的有机钙不溶于水。”

    李君阁说道:“要苏打我也能给你做出来啊,大苏打已经有了,小苏打也不是不能做。”

    阿音笑道:“不需要这么麻烦,明天大小脸盆我征用了,然后在龙窑上找到温度适宜的一段就成了,耽误不了你的大事。”

    李君阁笑道:“不管我们谁做的,只要能改善我们的生活,都是大事。待会我再做几个盆子就是了。”

    说着聊着,两人就走到了那天打到椰子蟹的地方。

    李君阁远远就让阿音取出抛石索,做好准备。

    结果没有发现怪蟹,不过椰子壳堆里明显有生物爬过的痕迹。

    李君阁笑道:“希望笼子里有戏。”

    将陷阱上的泥土杂草刨去,果然,两个笼子里,一边一只怪蟹。

    李君阁将两只笼子还原,两人开始往回走。

    阿音说道:“怪蟹那俩只大螯,多硬的竹笼子都会被它打穿吧?你就不怕它们明天跑了?”

    李君阁说道:“节肢动物没智商的,这玩意儿我昨天研究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一个相似的版本。”

    说完捡起一个海螺,从里边那竹签挑出一个寄居蟹。“看,我就说那怪蟹看着好眼熟,像不像?”

    阿音看着比瓜子还小的寄居蟹,说道:“哈哈哈,除了体型,还真有点像。”

    李君阁笑道:“所以啊,它们没有逃跑的动力。就比如我们,要是换成李家沟的湖滨别墅住着,你还有心思搭棚子吗?我给怪蟹弄了那么舒适一个窝,深度也够,它们只要在里边感到安全,就不会搞破坏。”

    阿音笑道:“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李君阁笑道:“不不不,这是牺牲奉献求仁得仁,无憾焉!”

    阿音说道:“你这张嘴啊,人家怪蟹本来椰子吃得好好的,转眼就被你求仁得仁了!”

    李君阁笑道:“所以庄子看得透彻,他写的寓言里那只楚国的大乌龟曾经说过,你把我的壳送到宗庙里头去供起来对我而言然并卵,老子宁愿‘曳尾于泥涂’!哈哈哈哈……”

    回到营地,李君阁笑道:“阿音你先休息!明早美美吃一顿蟹肉,开始我们的化学生产!我再做一副水桶,几个盆子!”

    ……

    次日起来,李君阁和阿音去查看方畦。

    阿音笑道:“二皮,你这么一搞,跟要种田似的。”

    李君阁笑道:“你别说,老宋的《天工开物》里说的这个方法,就叫‘种盐’!而且书中写到‘种户各有区画经界,不相侵越。’人家可是真当庄稼地伺候的。”

    阿音笑道:“要照你这么说,盐还能在这地上自己长出来?”

    李君阁轻轻拨开草灰,从里边淘出一个小晶体来:“嘿嘿嘿,这不是长出来了?书里管这个东西叫‘盐茅’!茅草茅草,可不是自己长出来的?”

    阿音拍手笑道:“哇!真的也!老宋真是太厉害了!”

    李君阁说道:“不是老宋厉害,好吧他虽然也很厉害,但是也只是一个记录者,做多还是一个见证者。真正厉害的实践者,那还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洗漱完毕,李君阁开始做饭,将陷阱里边的怪蟹抓出来一只,又煮了一锅椰汁怪蟹汤。

    没敢煮太多,吃完将锅子洗干净。今天这锅子可还要派上用场。

    抓紧时间开始熬油,然后收取龙窑上的椰蓉,将昨晚泡椰浆剩下的椰蓉重新铺上龙窑。

    这事情交给阿音,李君阁开始淘洗刚刚腾出来的两个水缸。

    水缸洗净,摆到方畦旁边,李君阁又开始拿竹子编一个大斗笠。

    在斗笠里铺上椰子棕丝,又编了一个大斗笠将棕丝夹在中间,这就得到了一个一米直径的大过滤器。又用竹竿子扎了一个扎实的架子,将大斗笠放置在上面,然后又做了一副水桶,挑来海水,装了大半口水缸。

    收盐浇卤还有些时候,李君阁又编了三个簸箕,拿昨天制作过石灰水的残余灰浆拿竹刀抹到簸箕上刮平,这东西也是《天工开物》上提到过的,叫“盐盘”

    阿音将剩下的油熬完,又得到满满两粗竹筒,两人的炼油工程正式结束,整个过程,得到了二十来斤食用油,还有两三斤淬过刀的废油。

    李君阁去将淬刀的油用小椰丝漏斗给阿音滤了出来,装到一个粗竹筒里。

    阿音则开始熬煮泡过一夜的皂角壳水。

    李君阁则拿着燧石锤子,在一块厚度六七公分的硬石盘子上砸泡好的皂角豆。

    硬石盘子也是李君阁特意休整过的,拿细藤绑上两根木钉,划出半径四十公分一个圆,然后用燧石凿子大致敲打成圆形。

    只在圆心处砸,然后在圆心处研磨,将磨好的豆子浆渣收集到新做出的碳粉树脂水桶里。

    等到将豆子砸完,石盘的中心位置也下去了一两公分,形成了一个小窝。

    在桶里加上清水,反复搓揉,做了个竹丝大漏勺,将豆浆过滤到盆子里边,然后剩下的豆渣又拿去圆盘小窝里研磨,然后收进一个盆里,舀两瓢豆浆揉洗,再次过滤出豆浆,反复多次,直到将皂角豆子完全利用起来。

    阿音那边,早就开始了制作肥皂的过程。

    皂角水熬好,阿音通过其手感的滑腻程度确定好浓度,放凉到手摸上去不冷不热,然后过滤到小脸盆里,搁龙窑后边保温。

    倒出一小锅底废椰油,稍微加热一下,也是不冷不热,阿音将锅子端到龙窑后边,开始往椰油里加皂角水,那竹铲不停地搅拌。

    混合物开始发出热量并逐渐粘稠,变成淡乳黄色,等到竹铲上的浆子滴到锅里,没有立刻消失,而是能在上面堆叠起来,这就差不多了。

    将浆子灌进内径五公分左右的竹筒里,堵上竹筒口子,将竹筒埋入树叶保温沟中间,让混合物慢慢自行皂化就行。

    然后开始做下一锅,一共灌了五筒,皂角水还没用完,油脂却用完了。

    这也不能浪费,阿音取出干净衣服,把李君阁赶去溪边洗澡。

    李君阁去了半个小时回来了,说道:“好清爽,哈哈哈,起码搓下半斤油泥!”

    阿音抿嘴一笑,将李君阁脏衣服接过,自去溪边洗澡洗头洗换下来的衣物去了。

    已经下午两三点了,李君阁又去翻看方畦里的草灰,盐茅已经长出老长,可以收集了。

    现在得到的盐叫灰盐,草木灰已经替换出盐土中的钠离子,而将绝大部分镁钙离子就在了土中。

    拿盆子将灰盐舀一些到大斗笠过滤器里,将空水缸拖到斗笠下方,李君阁开始舀海水浇淋草灰,清澈的盐水从过滤器底部哗哗流下来,流入下方的水缸里。

    大半缸水浇完,李君阁又将过滤器拖到腾出的空缸上方,这样反复倒腾,海水浓度逐渐增加,最后变成了接近饱和浓度的浓卤。

    然后李君阁开始往清澈的浓卤中加入通过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反应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卤中的镁离子开始与氢氧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悬浊物。

    待两者反应了一阵,接着往溶液中加入通过烧海藻灰得到的碳酸钠溶液,浓卤一下子变得更加浑浊起来,这是因为浓卤中的钙离子遇到了碳酸根离子,变成了碳酸钙沉淀。

    等了一阵子,待到反应充分,碳酸钙完全成型后,李君阁将过滤器的草灰腾掉,再次过滤出溶液,浓卤中的残余的钙镁离子就被再次除掉了绝大部分。

第四百六十七章精盐和芒硝

    之后其实可以在高低不同的两口缸子之间搭上布料,通过虹吸现象将反应过后的纯净氯化钠和硫酸钠混合溶液提取出来,不过这样做很耗时间。

    这事情晚上可以做,现在李君阁可不想傻等。

    将龙窑上的椰蓉收集起来,打扫干净,将做好的三个盐盘摆了上去。

    战场现在要移到这边来了。

    盐盘烤干,李君阁开始往里加过滤液,给它们加温。

    因为是饱和溶液,随着水蒸气的蒸发,盐盘内很快会形成一层结晶,将所有微小的缝隙填实,在饱和环境中没法溶解。

    因此丝毫不用担心会漏,也不用担心太多的钙离子污染溶液,这就是古人的聪明之处。

    越靠近火眼的位置,卤水温度升高越快。

    阿音洗完澡,盯着湿漉漉的头发过来,一看李君阁这阵仗:“哟,开始了?”

    李君阁笑道:“嗯,开始了。”

    将锅子端过来,加了大半锅温卤水,再加入一点皂角豆浆进去,笑道:“嘿嘿嘿,这又是我大蜀州自流井去杂质的工艺了。”

    阿音笑道:“你这肚子可真是杂货铺,要放古代可就发财了。渝州,蜀州,浙海三种古法粗盐提纯技术融会贯通,合而为一,可以成为盐业大宗师啊!”

    李君阁笑道:“开什么玩笑,古时候士农工商,这是末等贱业!我李大老爷是要写诗填词考进士的。这本事嘛,传给大老婆阿音就行了……”

    话没说完就挨上了一个爆栗:“意思是还有小老婆是吧?”

    李君阁羞涩:“古时候的大户人家,男主人不纳几个姬妾,会被大家笑话的……这不是国情如此嘛……”

    看到阿音开始眯眼,李君阁赶紧说道:“大不了不用就是了嘛……哎哟泡子起来了,正事要紧,正是要紧……”

    两人一边胡说笑闹一边干活,随着温度升高,豆浆产生了大量的泡沫和豆花,将杂质都吸附起来,李君阁将一锅卤水倒入过滤器,这下得到的浓卤就变得纯净无比。

    大容器有限,只一口锅子,树脂水缸又不能直接烧,因此只能慢慢来。

    中间不断尝试豆浆的加入量,最后得到标准。

    这样其实会损失掉部分钠盐,不过控制好豆浆的加入量,问题也不大,毕竟最大的难题在提纯除杂。

    得到标准后,事情就可以交给阿音了,李君阁又去做了一个小一些的过滤器,拎来几个盆子。

    浓卤中现在是纯净的两种盐分,氯化钠和硫酸钠,最简单的办法是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钡沉淀和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不过这法子李君阁没法用,因此还是古法,利用两种盐结晶时的溶液波美度的不同,通过熬制让氯化钠先行析出。

    析出大量的盐晶后,李君阁将一锅浓卤倒入新做的过滤器,过滤器上方的椰棕上,留下了很多纯净的白色晶体。

    李君阁拿手指沾了一点,放嘴里尝了一下,哈哈大笑,也粘了一点给阿音尝了尝。

    阿音笑弯了了眼角:“成功了!这盐的口味跟超市买的没啥差别!”

    李君阁也开心:“这下总算可以有盐有味了!”

    阿音说道:“剩下那些溶液,就是夹川点豆花用的胆水了吧?”

    李君阁说道道:“呃,胆水是胆粑的溶液,主要是镁盐,镁离子已经被我用石灰水搞掉了,剩下的这个是硫酸钠,俗话说的芒硝。”

    阿音笑道:“二皮,你说岛上有没有豆子?要是有豆子,你能做出豆花来不?”

    李君阁笑道:“点豆花有的是办法,那不要太简单!不过我估摸着岛上没豆子。管它的呢,东西先放这里,总比需要用的时候才后悔将芒硝倒掉好吧?这叫有备无患!”

    接下来,李君阁不断去制造浓卤,阿音这边分离盐硝,两人干得热火朝天。

    拿来筲箕将食盐摊上,放龙窑后方烘烤,烤干后拿去圆石盘子的浅窝里,用石锤磨成细末,装到干竹筒里。

    一天下来,得到了差不多五斤食盐,一大缸子胆水。

    两人一天都在兴奋和欢喜中度过,直到该吃晚饭了,李君阁看着结了一层盐壳的陶锅,这才反应过来,这锅子没法用了。

    没办法了,只有取来两个大椰壳,加上椰浆,将怪蟹肉剥出来单煮,李君阁还特意给椰壳盖上椰壳盖子,防止烟味串进去。

    煮好后洒上点毛毛盐,这滋味立马又不一般了。

    蟹肉汤放凉后,两人一人抱着一个椰壳,并肩坐在草坪上看着夕阳,拿勺子舀肉喝汤。

    椰林中的海风带来清爽,夕阳上的云霞和夕阳下的海面瑰丽异常,海浪冲刷在沙滩上,翻滚出一次次白色的泡沫线。

    阿音把脑袋靠在李君阁肩膀上,喃喃地说道:“这景致可真美,二皮,有你在,真是什么都难不倒……”

    李君阁笑道:“阿音,你在李家沟辛苦了,喜欢海滩的话,我们多住几天也不打紧的……”

    阿音笑道:“换一个环境生活一段时间,其实就是休假了。我还是习惯有事情做的日子。就像奶奶那样,起床穿好衣服,第一件事情就是戴好围裙。要让我纯玩,讲真的我一下子还不太习惯……”

    李君阁笑道:“其实我也是,我们这算不算没事找事?”

    阿音笑道:“大伯老挂在嘴边上的那句话,人懒地一天,地懒人一年。也不知道李家沟怎样了。”

    李君阁说道:“出来了就别操心了,农忙都过了,现在李家沟,就是几处民宿和两栋游客中心,搞旅游接待小红和玉莲嫂子比我们还精通,农家乐有东升哥和刘三娃,兰场有旺财叔昭娃他们,山上有农大教授,至于新木楼,朱朝安小妹小表哥阿冲叔,哈哈哈,现在一捋过来,都是专家,感觉自己好像啥用没有似的。”

    阿音笑道:“要这么说起来,最没有的好像就我们俩了……也不知道网友们知道我们消失小俩月是什么反应……”

    ……

    其实完全不是阿音揣测的这样,随着《无人岛》这节目火爆全球,中国虽然没有电视台买播放权,但是有海外留学生将录像链接上传到网络,热情的业余字幕小组很快就弄出了字幕,每一期播出才几个小时,网友们就能在盗版网站上美滋滋地观看了。

    李家沟论坛又炸了。

    “哎哟喂!大家看过那节目没?《无人岛》!”

    “啥玩意儿?恐怖片吗?我还没男友,不看恐怖片的……”

    “恐怖片跟男友有一毛钱的关系吗?呃,重点不是这个啦,阿音姐跟二皮去参加这个节目了!”

    “啥?”

    “这是泰国的一个野外生存节目,等下,我先把链接公布出来,我的个去简直逆天了,二皮的神操作简直一波接一波……”

    “是吗?野外生存?好担心二皮照顾不好阿音姐,两人闹矛盾就不好了……”

    “担心个屁,这俩人那小日子过得……”

    “啊啊啊!不准剧透!”

    “妹妹,你们女生不能老是这样的套路啊,你这叫钓鱼执法知道不……”

    “最新消息!谁看了谁看了谁看了!我靠……原来你们已经知道了啊……”

    “我来了我来了!哎哟大家赶紧去看那节目去!哈哈哈哈哈,我就想问问那些老外,服不服!连贝爷都给整懵了好几回,看不懂二皮的套路啊……”

    ……

    节目中。

    卢恩:“今天俄罗斯队的表现不错,他们也开始编织箩筐,看来是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尼安:“不过他们的手法不太熟练,编织出来的框子,呃,勉强能用吧。”

    贝尔:“前两天担心的问题终于发生了,英国队的伊萨贝拉开始拉肚子了,山里的生水不经过烧沸直接饮用,就会带来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好转的话,我估计伊萨贝拉会迅速脱水,那么英国队会成为第一支退出比赛的团队了。”

    卢恩:“法国队还在继续他们甜蜜的日子,他们两位真是上帝眷顾的孩子,菠萝蜜看来很合他们的胃口。”

    尼安:“美国队的两兄妹也很坚强,斯嘉丽也发现了木薯,他们成为第二支找到木薯的团队,他们一下子从艰难的生存边缘进入了安全圈内,木薯是泰国的重要产业,各个岛屿上都散布着不少野生种群。”

    卢恩:“阿根廷队,呃,他们也做出了树脂罐子,其实这东西很重要,这样可以储存净水,能够有精力干更多的事情。”

    贝尔:“澳大利亚队的风采今天展示得淋漓尽致,萨莉用弓箭猎到了一只野禽,科威尔不满足于弓箭和砍刀,他制出了一支投矛器!这下能够将木矛投掷得更远,呃,不过毛利人好像只教会了他制作而没有教会他准头……”

    尼安:“南非队和中国队,都喜欢使用陷阱。南非队还是继续他们的石头陷阱,获取松鼠,田鼠,鸡类等小猎物;而中国队,则是将他们水里的陷阱搬到了岸上来,同样生效了,真是一招走全岛啊……”

    贝尔:“哈!中国队经过一天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之后,竟然奇迹般从泥球里提炼出了精盐,这波操作我完全看不明白,尼安,你们泰国了解这种制盐手法吗?”

    尼安:“呃,现在我们连线一下朱拉隆功大学的化学教授,这个问题估计只有他才能解答……”

第四百六十八章椰油皂

    视频连线接通了。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教授在实验台前摆着一堆的实验器材,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我们复制了中国队的食盐制作程序,大致过程是这样:第一步,通过草木灰中的钾离子,通过替换作用尽量多的结晶出泥土中的钠盐,将大部分的钙盐镁盐留在盐土里;”

    “第二步,烧制海藻得到碳酸钠溶液;”

    “第三步,烧贝壳得到氧化钙;”

    “第四步,氧化钙加水变氢氧化钙;”

    “第五步,氢氧化钙加碳酸钠得到氢氧化钠;”

    “第六步,用氢氧化钠去除饱和盐水中残留的镁离子;”

    “第七步,通过碳酸钠去除残留的钙离子;”

    “第八步,利用豆浆遇到盐分时发生的蛋白质络化作用去除悬浊液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第九步,通过加热结晶析出绝大多数的氯化钠,剩下硫酸钠和部分氯化钠溶液。”

    贝尔:“……”

    卢恩:“……”

    尼安:“……”

    贝尔:“我就是一个当兵的……卢恩,你听懂了吗?”

    卢恩:“一般看不懂听不明白的东西,我都把它们归类于魔法,简单不简单?”

    尼安:“呃,好吧!总之就是中国队的魔法师Jungle,从海水中提取出了精盐,呃,还有那个什么溶液,恭喜中国队!”

    ……

    吃过晚饭,李君阁和阿音又继续熬制各种溶液,得到了一斤芒硝,一斤氢氧化钠也就是烧碱,一斤碳酸钠也就是苏打。

    同时将石灰浆子烤干。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起来,阿音从隔热沟里取出竹筒,将它剖开,竹筒中间是晶莹淡黄,几乎透明的物质,椰子皂。

    李君阁看着这样的肥皂都惊呆了:“这个看着有点高大上啊……”

    阿音笑道:“椰子油,我都没用使用过这么高档的油脂做自制皂,你闻闻,有股淡淡的香味。”

    李君阁拿在手里爱不释手地翻看:“真是好东西啊……”

    阿音说道:“得全取出来了,然后切成皂块,不然会变得很硬。”

    将肥皂都取了出来,靠近火眼的那块,颜色变得很深,也不再透明了。

    阿音懊恼地说道:“哎哟,这块失败了!”

    李君阁笑道:“你不能拿卖相来判断成功或者失败,我们现在是讲使用,你就说这块还能洗衣服不?”

    阿音笑了:“这个倒是没有问题的。”

    李君阁哈哈大笑:“那这一筒归我用!”

    吃过早饭,李君阁去将陷阱拆除,同时将另一只怪蟹放掉。

    然后回来收拾这几天海滨的收获,水缸水桶箩筐的不说了,糖浆,椰蓉,油脂,刀具,钻头,凿子,食盐,肥皂,芒硝,大苏打,石灰,这几样才是重头。

    东西真不老少,可以算是满载而归。

    打扫场地,收拾东西,两人准备回山中营地。

    出发前,李君阁拔掉龙窑的烟囱,还刮取了一包烟灰,拿烤干的竹子搭了个棚子,将整个龙窑覆盖起来,将盐盘放进去,铺上棕榈叶子,盖上泥土包成一个小土包,然后又搭上棕榈叶子防水,在土包外围挖出一圈排水沟,尽量将这里保护起来,万一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来继续使用。

    别的先不管,先将俩水缸当箩筐,好吧其实几天前它们本来就是箩筐,拣最紧要的东西先背回营地。

    回到家将东西放下,李君阁一点没休息,又爬上屋顶开始铺草保护泥梗屋脊。

    阿音也没闲着,东西归置好后,拿出新编的箩筐,一面插上席子,框里放上小木架,搭上小木梯,搬来几块石头放里边压住重量,做成一个绊桶开始绊麻杆收麻子。

    李君阁铺完屋顶,下来拿脱过麻子的麻杆稍头扎成了几只叉头大扫帚,去井里挑了四趟水,将两口水缸装满,顺便掏了一条鲶鱼收拾干净对阿音说道:“嘿嘿嘿,现在有油有盐了,今晚我们吃烤鱼!”

    说完又拎起背篓,去林子里挖白蚁窝。

    将白蚁窝背了一篓回来,将泥舂碎,过筛,洒石灰粉调整PH值,锤拍,揉制,做成了好几胚泥方,放到树脂桶里陈化起来。

    洗过手,将鲶鱼切成鱼块,和野葱,南姜末,盐一起码味。

    倒了些油到碗里,又扎了个野葱把,拿刀切掉一边弯曲的部分,就得到一把刷子,可以用它刷油。

    这些生活的小智慧小窍门,李君阁跟在奶奶身边实在是看得太多了。

    然后烧起一槽水,招呼阿音过来一起烤鱼吃饭。

    阿音已经将麻子收完,归置好麻杆,正在拿扫帚扫地,过来笑道:“哎呀这也太浪费时间了,一顿饭两个人耗在这里。”

    李君阁笑道:“今天算是大假最后一天,我们好好吃一顿,不耽误,还要商量事情呢。”

    阿音从李君阁手上接过鱼来烤上,说道:“商量什么事情?”

    李君阁说道:“现在工具齐全了,商量该先做啥后做啥啊。”

    阿音想了下说道:“麻应该沤得差不多了,该洗收晒梳了。”

    李君阁说道:“嗯,锅子也没了,要重做,还有水壶,汤盆,盐罐,油罐……”

    阿音说道:“还有东西多了,该做架子收纳了。”

    李君阁说道:“现在有刀片了,那生漆也可以收起来了。”

    阿音说道:“麻晒好之前,要把梳麻的梳子弄出来,还有纺锤。”

    李君阁笑道:“这些交给我。”

    这一顿饭太香了,鲶鱼刷上油,烤出来香气扑鼻,阿音在盘子里铺上香茅薄荷,将烤好的鲶鱼块放盘子里,将当筷子用竹棍递给李君阁。

    李君阁一看竹棍,说道:“这筷子也够丑的,待会先把正经的筷子做出来。”

    吃过烤鱼,李君阁又往竹槽里加了点白茅根,一点干薄荷叶子,又调了一点香蕉糖浆进去说道:“夏天吃烤鱼,容易上火,来点茅根薄荷茶,去火解暑。”

    看得拍摄的大胡子小胡子面面相觑,这两公母!连这么最不讲究的一顿都这么讲究!

    吃过饭,李君阁开始拿刀子剖细竹丝,现在有刀子了,一些轻便的细竹器可以提上日程了。

    比如,斗笠。

    编斗笠要从帽尖开始,李君阁让阿音在旁边观看,自己找了两个竹钉子,绑上竹丝,在地上画出两个同心圆。

    内圆是头型大小,外圆是斗笠的外径。

    翻出一个海边带回来的半边大椰子壳,扣在小圆上,从三根竹篾开始,慢慢加竹篾,先把头弧度编出来,然后将篾条踩在地上,弯曲竹篾相互编织。

    接下来的就是机械操作了,阿音学会后,李君阁让她试着编平面这一部分。

    然后李君阁又去如法炮制编另一个,

    在地上编出四个头型来,将剩下的工作留给阿音来完成,李君阁开始制作陶器。

    老办法,铺上席子,圆规切底,泥条堆锅边。

    有了刀子和老竹,李君阁这次削制出了一套加工工具,从打泥的木槌,到各种型号各种弧度的竹刀都有,做出来的锅子比上一次的好看太多了,底部甚至修出了规整圆滑的弧度。

    等待锅边干燥的过程中,李君阁又开始做别的陶器。

    包括两个汤盆,三个罐子,都是用做水杯的粘贴法做出来的,速度比做锅子快了很多。

    还用大小两个薄泥片用泥浆粘到一起,趁还没完全干到一处拿线圆规切出两个同心圆,下大上小,大圆半径与罐子外侧略大,小圆半径比罐子内侧略小,这就是一个带沿槽的盖子。

    在盖子中心两头拿竹钉转出四个眼,到时候穿上竹丝就可以编织出一个跨钮来。

    又在一根方竹棍上做了一个小号浑水粑,抽去竹棍中间就是一个方孔,这是阿音要的纺锤。

    一切做完,已经过去了三四个钟头,阿音也将四个斗笠编好了。

    不过只是编出了外形,篾条还乱七八糟地伸着,还需要夹竹叶,锁边才行。

    做完这些,李君阁将陶器送到火塘边烘上,想了想,找了一个水缸,内层抹上石灰泥,调了些烧碱,澄清后倒进去,找了些以前用剩的废竹肉,去掉节头部位,剖成细丝泡了进去。

    这才跟阿音去休息。

    ……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早早起来,打磨泥胚。

    想了想,将锅,盆都翻过来,找到圆心,拿竹钉圆规画了圆,拿圆规钉在圆弧上,用另一个脚在圆弧上划痕迹,通过这种方式,将圆用圆规分成了六等份。

    然后做了三个小泥片,不高,就五毫米左右,拿泥浆粘合到圆弧上划出的小十字上,隔一个粘一个,泥钉就分布成为一个标准的等边三角形。

    将泥片刮圆润,同样的方法处理泥盆,待到泥脚烘到干透,生火烧陶。

    有了这三个浅泥脚,即使桌面不平整,也能搁得稳当了。

    阿音也起来了,拿着大木槌,去湖边淘洗沤好的麻皮。

    烧陶的过程中,李君阁开始制作收纳架。

    取来一些干毛竹,李君阁拿尺子在毛竹上比划,该截断的截断,该锯孔的锯孔。

    中间将窑火撤去,然后回来拿木槌拼搭架子。

    架子搭好,李君阁将架子摆到竹楼里,那之前还生着的时候就已经被剖成两半的那些木棒搭上去,平的那面朝上。

    然后拿四根竹棍分别夹住木棒露出架子的两头,那藤条缠紧竹棍两端,一个稳稳当当的平台就搭好了。

    一个架子五层板子,这就能放不少东西了。

    底层放三桶陈化泥,顺便压仓。

    二层三层放陶器。

    四五层还空着,李君阁准备以后用它放陶胚。

    满意地拍了拍手,李君阁开始回去检查陶器。

    将陶器小心取出来,抹去沙子,李君阁打来水擦洗。

    翻看自己的手艺,感觉是越来越满意了。

    白蚁吐出来的泥,比自己现挖的,细腻很多。

    拿稻草磨过一遍,李君阁满意非常,有点舍不得直接开锅了。

    灵机一动,李君阁扛着竹铲,跑去山下林子里将那株芋头挖了出来。

    芋头相当大,一个大头就有一两斤,周围还接着很多小芋头疙瘩。

第四百六十九章 木薯

    李君阁摇着头:“还有没有天理了,芋头这么大,稻子收三季,水果烂大街,物产这么丰富,这就是老天爷赏饭啊……咋就没成为发达国家呢……”

    背着芋头回到营地,只见阿音已经回来了,正在拿锅子烧水。

    阿音见他回来,说道:“二皮你跑哪里去了?哟!你把芋头挖回来了!”

    李君阁说道:“这不是要开砂锅嘛,我们夹川开砂锅是熬米粥,我想着我们熬芋头也差不多,就去挖回来了。”

    阿音笑得不行:“你这还真跟五溪一号一样了,啥都是凑合,可愣是一样规矩都不缺呀!”

    李君阁拿小刀将芋头身上的小圆球都切下来,埋到干沙子里,舀了一盆水,将大芋头母子洗净刮皮切块。

    然后赶紧拿肥皂洗手烤火,这玩意儿痒手。

    将鱼块那姜葱码味,李君阁先煮芋头,让芋头汤糊砂锅。

    芋头煮好拿陶盘装上,砂锅洗净,加油,拿竹丝笊篱装着鱼块放进去炸。

    小炸了一下,捞出,倒出多余的油,加芋头汤,丢入姜片葱段,汤开之后先加鱼头,再加鱼块,咕嘟咕嘟就眼看汤变得雪白雪白的。

    然后加入芋头块,略微煮一下,洒上盐,一锅芋头鲶鱼汤就做好了。

    将老葱丢掉,洒上新鲜葱花,两人将鱼汤端到桌上,准备开吃。

    阿音看了一眼正在拍摄的大小胡子,笑道:“要不你们也来一起吃吧?”

    大胡子咽了口唾沫,想想还是摇了摇头。

    小胡子一脸怨念地看着大胡子。

    阿音见到小胡子的样子笑了,拿了一个盆,从砂锅里盛了一盆鱼汤出来,放到一边说道:“我跟二皮两人也吃不完,芋头又不能放,就当先倒掉好了。”

    然后才回来和李君阁一起吃饭。

    吃过饭,阿音一样去睡觉,李君阁一般这时候干点不出声音的活,今天就准备将斗笠弄出来。

    大小胡子正在呼噜呼噜地抢着喝鱼汤,见到李君阁又要干活,赶紧准备过来拍摄,李君阁只好放下斗笠说道:“算了算了,你们先吃,等你们吃完我再弄,我去溜达一会儿。”

    沿着溪流溜达了几分钟,看着两边山上葱郁的绿色,心里想着什么时候能将整个岛屿考察一遍才行。

    看了一会回来,俩胡子已经吃完了,笑眯眯地对李君阁竖起大拇指,然后扛起摄影机开拍。

    李君阁取过斗笠壳子,摆好竹叶,又拿了一个壳子压上去,两层夹好后,将篾条圈编起来锁好边,两顶斗笠就完成了。

    这时候阿音起来了,从随身的篓子里摸出一卷纤维,对李君阁说道:“二皮,你看。我上午晒了一点麻出来,真是好麻!”

    李君阁搓揉研究了半天,抬起头来一脸懵逼:“不懂。”

    阿音笑得前仰后合:“不懂你还看那么半天!这麻纤维又长又软又细,比我阿妈种的麻还好。”

    李君阁说道:“那这就不科学了啊?野生品种怎么会比多年筛选过的还好……不准用鹅蛋金堵我的嘴!”

    阿音想了一下:“万一不是野生的呢?万一是很久以前有人在这里种下的呢?这片平地,是不是有可能是以前有人压平的?会不会以前也有人在这里居住过?比如渔民遇到风浪,来这里躲避什么的……”

    李君阁站起身来,环顾了一下这片草地和周围地形,说道:“哈,要真是这样的话,周围可能还有其它农作物,那你这几天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阿音想了想,说道:“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发现,就是有一种植物很像蓖麻,分布得还挺多的……”

    李君阁一下子喊道:“蓖麻?等等……你还记得我们出发前他们喊什么不?”

    阿音说道:“他们喊什么数,碧麻来着……等等,他们喊的是这个蓖麻?!”

    李君阁也跳起来:“那你看到的有可能就是木薯,木薯是这个国家产量很大的农作物!他们的意思很可能是说,木薯像蓖麻!”

    阿音张大嘴:“是这个意思吗?”

    李君阁双掌一拍:“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阿音领着李君阁就往后山跑,李君阁说道:“等等等等,等我拿上竹铲跟背篓……”

    来到后山,阿音指着一株植物对李君阁说道:“看!就是它!”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阿音你对蓖麻是多不熟悉?蓖麻叶子比这宽多了好不,杆子倒是有点类似,要是吴志秋他们是这个意思,老子回去要揍人,这是明显的误导……”

    阿音一把抢过木铲:“哎呀你废话可真多!”

    李君阁赶紧抢过铲子:“我来我来,好家伙这录着相呢,要给老爸老妈看到你挖土我在旁边揣着手,估计等不到我揍人,先就要挨揍了……”

    沿着植物根部掘了一圈,然后逐渐往里刨,没一会,土壤中出现了一些红色的粗壮根部,看起来像一些长长的红薯。

    “哎呀!”李君阁加快了动作:“哎呀哎呀……这简直是聋子指挥瞎子,瞎猫碰到死耗子啊……”

    阿音看到这么大的根部,长得又跟红薯差不多,已经高兴坏了,都懒得跟李君阁计较:“哈哈哈,我们找到木薯了!这岛上好多!这下不用担心食物了!”

    李君阁翻着白眼道:“自打见到那湖,我就从来就没有担心过好不好?我只担心吃鱼要吃腻……”

    阿音说道:“不管怎样,淀粉的问题解决了。”

    李君阁说道:“今晚可吃不成,听说这玩意儿要先完全挂净,还要切片浸泡,还要完全煮熟,这才能下嘴……”

    说完不怀好意地看着俩胡子,低声在阿音耳朵边说道:“要不我先做一顿美餐给那两位尝尝……”

    阿音那胳膊肘撞了李君阁一下:“我说你怎么就这么坏!不过我爷爷说过蜀山里有种醉人薯,上边像灌木,底下像红薯,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李君阁说道:“那育爷爷说过怎么处理没?”

    阿音说道:“爷爷说的跟你说的差不多,说但凡是有毒的块茎,将它放到山泉里冲泡几天,总能下嘴的……”

    李君阁哈哈大笑,说道:“那就按着这法子来,总不能抱着金锞子受穷吧……”

    心里却是打定了主意,要是出现不良反应,那就真的得用灵泉水做一次弊了。

    将木薯都切下来,李君阁拿背篓背着,回到营地。让阿音将手上的麻纤维搓成麻绳。

    自己先拿一片干竹片加工,将竹片两端各留一段,中间淘去一部分,做成一个宽凹字型,然后将小刀刀口压在凹字型竹片的中间,刀口和宽槽间留出一道缝隙,两端绑上麻绳,小刀就被改造成了一把刨刀。

    捡了一个木薯洗干净试了一下,薯皮刷刷刷地就被刮了下来。

    丢了一个锯平的树桩到背篓里当菜板,李君阁笑道:“嗯,好使!走,我们去收麻,浸木薯去!”

    来到小溪边,阿音已经洗出了两捆沤好的麻,挽成了大麻团在清水里泡着。

    工具人力有限,一天只能加工这么些,其余的让它继续沤着好了。

    李君阁来到一处溪流湍急处,洗净木薯开始刷刷地削皮。

    将所有皮层全部刮去,只留下木薯芯子,李君阁在菜板上将木薯切成薄片,放进背篓里。

    将背篓固定在溪石上,一半泡在溪流里,一股清澈的溪水直接冲进背篓,冲得木薯片在背篓里上下翻飞。

    然后拎着尖扁担,扎上阿音绑着的大麻团回营地。

    下午的时间里,阿音煮麻,泡麻,撕麻,捶麻,李君阁回海滩去搬剩余的家伙事儿。

    看到李君阁将砸皂角豆的圆盘都搬了回来,阿音就笑了:“二皮你真是喜欢锻炼身体,连杠铃盘子都要搬回来。”

    李君阁哈哈大笑:“这东西你可不能小看,等我将中间磨通,那就又可以做成一样工具了。”

    接下来李君阁继续做陶,阿音继续处理麻纤维,将它们晾晒起来。

    晚饭还是芋头鱼汤,吃过饭,李君阁有继续做陶器的上半部分,做出了一个坛子,然后又在坛子的边缘做出了一圈口沿,有做出了一个碗状的盖子,盖上去,居然是一个夹川人常用的泡菜坛。

    阿音又笑了:“二皮,你能不能靠谱点?泡菜是我们现在必须的吗?!”

    李君阁一本正经地回答:“当然!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穿穿!这可是你们苗家的说法,再说了,辣椒不知道有没有,但是姜可收集了不少了,作为蜀州人不弄点酸菜泡姜出来,回去会被金老看不起的!”

    阿音被逗得咯咯笑:“得,那我就等着吃你的酸菜鱼了!”

    将坛子端到火塘边烤着,李君阁回来开始制作工具。

    先从简单的开始,首先要有能取得直线的工具,墨斗。

    取出一个竹筒,转了个对眼,准备用来装油墨,对眼用来走墨线。

    锯出几片木片,那凿子凿出榫卯,敲到一处做成个木盒。

    木盒后方钻眼,刮出一根圆棍穿过,保证圆棍能自由转动。

    一头开个缝,夹上麻绳缠几圈,点上树胶,作为卡子。

    另选出一块长方木片,两头各转出一个孔,一个孔抹上树胶,将墨斗上那根木棍敲进孔里固定住。

    然后又找了一根圆棍穿进另一个孔里,墨斗的摇把就完成了。

    将竹筒放置到木盒前方固定住,一个竹木结合的墨斗出现在面前。

第四百七十章 纺线

    填墨很简单,将一团麻絮扯松,拿海滩龙窑竹筒烟囱上收集来的烟灰调上椰子油,拿麻絮粘裹得饱饱的,放进竹筒就算完事。

    接下来开始做纺锤。

    取过上午烧制的小陶泥浑水粑,刮出一根方竹棍,将陶锤穿上去,在竹棍下端开出一个缝,卡一根绳子到缝里,压到导轮底部,缠上几圈,再次卡到缝里,陶轮就被固定住了,然后将方棍另一头刮圆刮尖,在上端拿小刀切出一个倒刺口。

    纺锤这就做好了,将还有些润度的麻纤维先搓了一根细麻线绕在纺锤的倒钩上,将纺锤拎起来一搓锤杆,纺锤就快速旋转起来,带动上面的麻纤维缠到一起。

    一段细麻线快速成型。

    将这段细麻线绕到陶锤上方的方杆上,再线头卡在倒刺口里,继续旋转陶轮,就又得到一段麻线。

    重复这个动作,方杆上的麻线越来越多,这段麻纤维快要用完的时候,取过新的麻纤维留出一段与蓬松的老线头捏到一起继续旋转,两端纤维的接头绞到一处,麻线就续上了。

    就这样重复操作,很快就得到了一个线团。

    阿音晾完麻,过来一看,笑道:“咦?二皮还会女人活呢!”

    李君阁笑道:“小时候看奶奶用这个做线纳鞋底,看都看会了。”

    阿音笑道:“好久没玩过这个了,换我玩一会儿。”

    李君阁将纺轮底部的麻绳解开,取下陶轮,将线团从底部抹出来,又将陶轮恢复原状交给阿音:“来,你玩吧,我去把墨斗装上。”

    找来一根细竹签子将线团穿上去,找到线头,放嘴里抿湿,搓出尖来,那一根竹棍压下墨斗里的麻絮,将线头从墨斗的两个孔里穿过去。

    将线头系牢在墨斗的摇把上,转动摇把,竹签上的线团被收到了墨斗的转杆上。

    眼看着线要被收完,李君阁将前头那最后一段线理直,系上一个竹钉,继续收绳子,竹钉卡在墨斗的出线孔上,墨斗就做好了。

    洗完手回来,阿音已经搓出了一小团麻线,小过了一把瘾,两人这才去休息。

    当晚,节目中。

    贝尔:“非常遗憾,在节目进行到第九天的时候,我们终于出现了第一支退出的队伍。”

    卢恩:“是的,英国队,由于一直没有能生出火来,加上饮水不当,伊萨贝拉染上了严重的腹泻,严重脱水,被迫中断了比赛。”

    尼安:“确实非常的遗憾,这件事情似乎提醒了我们,大自然不一定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危机无处不在。”

    贝尔:“现在我有些为法国队担忧了,因为剩下的所有队伍中,只有法国队没有生出火来。”

    卢恩:“不过我看他们似乎非常的乐观,老天也总是站在他们的一边,属于不劳而获的典型。”

    尼安:“哈哈哈,运气看来也是一种天赋,这在法国队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不过今天亨利总算是干了一点活,他用***做了一只弹弓,那威力……呃……毫无效果。”

    贝尔:“美国队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赞扬的,从他们锲而不舍的生出火来开始,他们的运气似乎在好转;发现木薯之后,又找到了正确的烹饪方式,埋灰烘烤法;加上他们只饮用烧开的水,因此他们现在非常健康。兄妹俩似乎都放松了下来,不过希望他们能利用接下来的时间加固庇护所,想办法保护干柴和火种。”

    卢恩:“要想这个季节的泰国五十天里不下雨,几乎是不可能的。尼安你说对吗?”

    尼安:“呃,是的,其实到现在还没有下雨,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大雨迟早回来,绝不可能持续晴好。”

    贝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很多队伍其实都没有做好迎接大雨的准备啊。唯一有所行动的,大概就是中国队的两个斗笠了。”

    卢恩:“中国队可是刚迎来了大丰收,工具,食物,Ingris甚至做出了漂亮芳香的椰子皂,哦,我真的很喜欢这位姑娘,她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强烈的惊喜。”

    尼安:“对,我也很喜欢她,她完成的事情其实也不少,只不过我们被Jungle的各种古怪技艺征服了,而忽略了她。”

    贝尔:“嗯,看来大家对Ingris的看法都一样,如果说Jungle是一个出色的计划者创造者,Ingris则是一个完美的执行者。在部队的时候,每一个团队都希望得到这样一个人,总能出色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还能不断给人惊喜。”

    卢恩:“其实还有一点可能我们都忽略了,那就是对岛屿的探索,俄罗斯队走在了前面,但是他们被无情的大自然驱逐了回来;其次是南非队,坦娅的野外生存技巧帮了他们大忙;最后是阿根廷队,果然如先前估计的那样,他们不再满足于木薯,开始制作木矛,看样子是要开始狩猎生活了。”

    贝尔:“说到木薯,我倒是觉得好奇,Jungle再次展示了他的魔法,将一柄小刀变成了一把刨刀,用来给木薯去皮的效率是极高的,该死,我又提到了效率这个词!”

    卢恩:“不过他们对木薯的处理非常谨慎,看来他们并不熟悉这种植物,尼安,你们国家的木薯真的有毒吗?”

    尼安:“木薯的毒性是存在的,不过将所有皮层完全刮去,浸泡两小时之后再完全煮熟,是没有问题的,中国队的做法,我认为有些过于谨慎了。”

    贝尔:“不不不,我认为中国队的做法才是最正确的,我之前就说过,Jungle是一个喜欢排除一切意外可能的人。这件事上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这样的人在丛林里,安全性远比其他人高得多。我想这也是他迟迟没有探索丛林的原因,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

    卢恩:“他们还用得着探索丛林吗?我想象不出他们还有什么需要的,他们简直过得如同在城市的郊区,呃,除了居住条件略微差上那么一点……”

    尼安:“是的,他们今天那一大盆鱼汤……绝对是星级厨师的水准,如果有一天他们的餐桌上出现冬阴功汤,我也不会在有一点惊讶了……”

    卢恩:“好吧,总结一下,英国队,退出;俄罗斯队,法国队,还未进入安全区;美国队和阿根廷队的木薯,澳大利亚队的弓箭,南非队的野外生存技巧,这些加成,使得他们进入了安全区;中国队……呃,Jungle和Ingris的第一次大魔法,使他们得到了糖浆,椰蓉,油脂,刀具,钻头,凿子,食盐,肥皂,芒硝,大苏打,石灰……今天他们又找到了木薯和纺出了线,而且Jungle还做出了一个储物架,一个古怪的墨盒和一个更加古怪的坛子!看来这又是一个大魔法的前奏,好吧,让我们继续期待……”

    ……

    第二天一大早,等阿音醒过来的时候,身边已经空了。

    走出房间,就见到李君阁拿着长柄的竹铲在熬粥。

    阿音走过去一看:“哟!你把木薯熬好了?”

    李君阁说道:“这是给我自己吃的,吃过了,没问题,明天才轮得到你。今天你还是吃烤鱼。”

    说完拿竹勺一指竹几上的盘子:“喏,那里!吃完了我们去挑麻煮麻,顺便将漆树拉上口子,收一些生漆。昨天的那些今天们两个将它们拿来纺成线。”

    阿音说道:“纺线我一个人就行了啊。”

    李君阁笑道:“我做了一个工具,那样纺得快。”

    吃过饭,李君阁将泡菜坛子烧上。只能单烧一个,因为泡菜坛子腰径三十公分,比陶窑内径小不了多少了。

    添够木炭,阿音去湖边洗麻打麻,李君阁去林子里找漆树割漆。

    来到大漆树下,拿小刀开出一个V字口,口不过树干的一半,不会影响树的生命。

    在口子最下方插上一个小竹批针,批针下系上一个斜口的竹筒,白色的树浆便顺着批针流入到小竹筒里。

    一棵树不能超过十刀,这些漆树相当大,直径都上二十公分了,李君阁每棵树上开了八个V字口。

    这林子里有十来棵漆树,李君阁如法炮制,开始收集生漆。

    百里千刀一斤漆,这是个慢活,还要拜托阿音,以后每天路过这里的时候,要将这些V字口子再刮一次。

    加上自己晚上来收漆的那次,一天二百四十刀,五天才能得到一斤。

    然后回去找阿音,一起处理麻皮,挑水挑麻回来。

    将麻捆放锅里煮着,李君阁先做了一个竹钉板,用来梳麻。

    然后又取来一个工具,是一个一人高的十字架,十字架顶端有孔,穿着一根细孔竹管,能够在十字架上自由转动。

    十字架的后方,竹管底部插着一个木塞,木塞和竹管粘得很牢,削成正方形。

    木塞上卡在一个圆木盘的圆心上,圆木盘是三个薄圆盘粘接起来的,中间那个小,两边的大,这样在圆盘中间就形成了一个凹槽。

    圆盘边上还钉着一根短木棒,长度比手掌宽度长一些,整体构成看来,这是一个摇轮。

    摇轮和十字架中间,也留着一段竹管,靠近十字架的地方也钻出了一个小孔。

    阿音瞪大了眼睛:“搓根线你搞这么复杂?”

    李君阁笑道:“可不是光为了搓线,这个还要用来制作绳索。”

    说干就干,拎来一筐昨天就已经锤散晾晒好的麻纤维,阿音先手工搓了一段绳子,对李君阁说道:“接下来怎么做?”

    李君阁将麻线缠在十字架前方的竹管上,那一根细竹丝对弯起来,将弯头插进竹管,拿线穿过竹管前方开出的孔眼,再一拉竹丝,线头就从竹管中被拉了出来。

    李君阁笑道:“现在你就负责续麻,控制松紧,绷住线别让它产生疙瘩,转盘子的事情我来。”

第四百七十一章鱼卡

    说完跑到盘子后面,拿一根内径合适的竹管插到摇柄上,开始顺时针摇动手柄。

    麻线也跟着缠紧,阿音将一个背篓反背在胸前,背篓里边都是麻料,赶紧给线头续麻。

    续上麻,待接头处缠紧,阿音开始往前走,一手控制麻纤维,一手整理绳子不让它打结。

    就这样绷着线续着麻往前走,阿音走越远,两人间的麻线越来越长。

    配合也越来越默契,李君阁转盘子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

    阿音一直走出了三十多米,都快到林子了,李君阁才喊道:“停!我来收线,你再慢慢走过来。”

    李君阁将麻线从竹管中取出来,在竹管上饶了几圈,然后将麻线挂到竹管旁边钉在十字架上一个木钩上,又回去摇动手柄,对阿音喊道:“阿音,可以慢慢往回走了。”

    阿音开始往回走,绷直的麻线开始溜过木钩,在竹管上缠绕成麻团。

    来到十字架前方,阿音才发现原来竹管前面和孔之间还剖开着一条缝。

    然后将麻线剩下的头子如法炮制穿回竹管里,阿音继续续麻,李君阁继续摇轮子,熟练后这效率就可观了,没过多久,两人就这样弄出了上百米的麻线。

    阿音兴奋得有笑又跳:“二皮你太厉害了!我们山上都是用纺锤!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这效率还真挺高的!”

    李君阁笑着将麻线团取下来,笑道:“别骄傲,还要继续,今天要弄三团出来,下午就可以弄绳索了。”

    就这样,到中午的时候,两人得到了好几团百米麻线团。

    吃过简单的午饭,李君阁开始改造十字架。

    用钻头在十字架上肩膀上钻出几个眼,拿出两块同样转眼的木片垫在肩膀和手臂中间位置,上面再盖上两片木板,中间留出槽来。

    样子就像给十字架钉上了中间有条口的肩章。

    另一边也同样处理。

    取来两根竹管,从十字架的肩章下方穿过去,两根竹管就架在了十字架的肩膀上,还可以左右滑动。

    李君阁又取来两个跟上午那装置类似的盘子,只是盘子上没有了摇柄而已。

    将圆盘的轴穿过肩章上竹管。

    用手搓了一根麻绳,连成一个线圈,分别套入三个圆盘的槽里边。

    拿来一根长干竹片,将两头卡在十字架肩章下那两根竹管的内侧。

    竹片在十字架的顶上弯出一个大弧形,竹片强劲的弹力将十字架肩章下的两个竹管向外推,三个轮槽里的麻绳就被崩紧了。三个轴将绳圈崩成了一个大致等边的三角形。

    取来一碗椰油,给三个轴都点上。

    然后李君阁开始转动手柄,麻绳线圈带动其余两个轮子也跟着转动起来

    将三个麻线团分别插进三根轴上穿起来。

    麻团很紧,李君阁将三条麻线分别挂三根轴旁边的三个木钩上,他这里反向摇动摇柄,让阿音牵着线往前走,一直走到草地边的林子位置,那里有一个大树。

    将三根线结到一起,系在一根粗壮的横枝上,李君阁这边将麻线回摇,将线重新崩紧一点,缠绕掐死在轴头上,开始顺时针摇动手柄。

    三条线又各自随着轴旋转起来,扭力使它们开始从大树横枝那个地方纠缠到一起,形成一段三股绳。

    阿音拿着李君阁给她的丫字型木叉,将三条线隔开,控制它们扭紧的程度,觉得合适了,就朝李君阁方向后退一步,就这样,丫字木叉后面永远是三股,而身前的绳索则扭成了一股,越来越长。

    走到快要接近李君阁的位置,李君阁停下装置,将线头从轴上放开,阿音重新拿着木叉往前走,将新的三股线牵到树旁。

    解开老结,在一根枝桩上套上缆绳结,李君阁继续转动摇柄,阿音配合,一股新的绳索再次成型。

    三趟走完,一条百米长,三股扭成,致密均匀的麻绳就躺在了地上。

    麻绳只有签字笔芯那么粗,阿音看着麻绳说道:“这不粗不细的,你准备用来干嘛?”

    李君阁笑道:“看着细是吧?承受一百公斤都没问题!”

    将十字架上的可拆解部件取下来收好,将麻绳收回到剩下的那个线轴上。

    回到木楼,李君阁取了一段麻绳,抛过横梁两端扎好,弄成一个线圈,一只脚踩上去,两手抓着绳子,站在绳子上前后摇晃:“看,荡秋千都没问题。”

    阿音也惊讶了:“哇!这么厉害!”

    李君阁说道:“对啊,麻绳比棕绳厉害多了,而且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继续三股扭到一起,做出更粗的来。”

    阿音笑道:“那我们下午继续?”

    李君阁摸着下巴说道:“阿音,你吃鲶鱼是不是有点腻了?”

    阿音笑道:“其实也还好啦,现在有了盐,有了油,你又做得那么美味。”

    李君阁笑道:“现在有了线,我们就可以换一种钓法了。”

    阿音笑道:“可是你有鱼钩吗?”

    李君阁说道:“谁说钓鱼一定要用鱼钩的?看我的。”

    取来几根晒得皱巴巴的当年生的芦苇管子,切成许多五六毫米宽的小圈。

    挑了根干竹子,剖成细条,刮掉大多数竹肉,从每个节头两端各留出两个公分切断。

    然后将竹子中段掏薄,尝试这将竹条弯折,直到能将竹条弯曲到一起,两个头子刚好能碰到一处为止。

    将竹条打开,把两端削得非常尖锐,这就得到一根竹针。

    拿出上午最先搓制的细麻线,切下一米左右长,一头绑到竹针中部被削薄的位置。

    就这样一个一个做,没一会桌上堆起了**十个竹针。

    将早上剩下的木薯粥,倒筲箕里,将小木薯块都滤出来。

    取来一个浅筐和最后做的那捆粗麻绳放到竹几上,先扯出几米绳子,盘到浅筐里面,然后取过一个竹针弯过来,套上一个芦苇圈,在圈里填上两三颗小木薯块。

    将挂着竹针的麻线另一头系在绳上,往下放绳,小心地将竹针摆在筐中心,粗绳盘在浅筐最外围。

    然后照此办理,每隔一米系上一根竹针。

    很快浅筐中就出现了一盘绳子,中间都是弯曲到一处,填上诱饵的竹针。

    这玩意儿的名字叫“鱼卡”,抓素食性和杂食性鱼类用的。

    苇圈是当年生的,在水里会被泡软,等个头偏大的鱼类来就食的时候,嘴巴轻轻一碰鱼卡,已经泡软的苇圈就会断掉,鱼卡弹直将鱼挂住,鱼就被抓到了。

    吃了几天的鲶鱼了,李君阁想换换口味。

    鱼卡做好都快傍晚了,李君阁下到湖边,砍了几根竹子扎了个粗糙的竹筏,将粗绳一端系上一块五六斤重的大石头,划着竹筏到湖中去放鱼卡。

    湖水不深,也就四五米,先将石头放到底,李君阁一边理鱼卡线一边朝岸边慢慢放。

    竹筏划到湖边,李君阁牵着线头走到一丛竹林边上,将绳子绑在一根竹竿上。

    没有熊孩子,啥事情都不用藏着掖着,要是在李家沟这样干,没一会就被熊孩子们收走玩了。

    将竹筏拖到岸上。李君阁又去收集生漆。

    将生漆收到竹筒里,塞上塞子,这玩意儿李君阁不敢带回去,阿音常去找篾匠叔,好像对生漆不过敏,俩胡子就不好说了。

    给漆筒做了个挡水的帽子,将生漆筒子挂在一棵漆树上。

    去到苇塘边上,下水抽了一把香蒲芯子,李君阁又去溪水里捞出些木薯片,一天下来都没事,看来木薯没问题,回去给阿音加个菜。

    从鱼笼里头挑出一条鲶鱼,洗剥干净,也一起带回去。

    回到营地,将木薯切丝过水,这玩意儿拿陶锅炒肯定粘,因此还是那大笊篱装上油炸。

    这油还是炸鲶鱼剩下的,荒郊野岭的就别那么多讲究了。

    炸完木薯,余油倒回油盆,炒蒲菜,炒完后拌上木薯拌上盐,又当菜又当饭。

    又烤了几块鱼,还拿鱼头给阿音炖了一碗鱼头汤。

    同样给俩胡子各留了一盘木薯炒蒲菜,上边摆上两大块烤鱼块,李君阁和阿音自去吃饭。

    阿音一下午已经将新麻晾好了,来到竹几前,一看笑了:“哟,两菜一汤,日子越来越好了。”

    李君阁摇头到:“明天得垒个灶出来了,这火塘还是不适合我做饭。”

    阿音笑得眼睛弯弯的:“那是,二皮做饭排场可大,刚刚看你又是炸又是炖的。”

    李君阁说道:“接下来几天里,上午做麻线麻绳,中午我做木工,下午做大活,做完大活挑水收漆,晚上做手工,合理安排干活不累。”

    阿音说道:“那我上午跟你一起做麻绳麻线,下午去采集,晚上做编织。”

    吃过饭,李君阁让阿音去筛麻子。

    阿音其实不知道他要用这些麻子来干啥,不过二皮交待的总是有道理的,照做就是。

    李君阁自己则先去把酸菜泡起来。

    打开窑口,李君阁将冷却后的泡菜坛子拎了出来,打盆水洗刷干净后,点燃一小捆稻草扔到坛子里,快要烧尽的时候将坛子口没入水下,就听见坛子将水吸的嗙嗙响。

    阿音拍手道:“哈哈,没问题!好坛子,不过你拿什么泡?”

    李君阁笑道:“苗家酸汤鱼里放啥?”

    阿音兴奋的拍手:“芋梗!”

    先将阿音这段时间采集到的南姜从干沙子中刨了出来,拿一根小竹片刮洗干净。

    然后将昨天煮芋头时剩下的梗捡起来。

    经过一天的晾晒,芋梗已经蔫了。

第四百七十二章 三角尺,泡菜

    挑出中心肥嫩的部分,洗净,切成条,和上盐拌匀,然后往泡菜坛子里码南姜。

    码好南姜,又将芋头梗挤干,几条几条的绕成一个个小把,也码到坛子里。

    拿一些竹篾弯进坛子里,竹篾在里面打开,横竖卡在坛子中间,这样芋梗就浮不上来了。

    拿盆子兑上半斤盐,三斤水,拿一根竹片插坛子里,将盐水顺着竹片倒入水中,这样做是为了尽量不让空气被带入水中。

    做完这些,轻轻的晃动坛子,让里面底部残留的气泡都溢出来。

    然后盖上盖子,拿小盆往口沿里加满清水,泡菜坛子内部就成了一个完全隔绝空气的地方。

    李君阁满意地拍了拍坛子:“蜀州人的命啊……”

    阿音也过来装模作样的拍了拍坛子:“苗家人的命啊……”

    两人都不由得哈哈大笑。

    然后李君阁和阿音开始一天的手工。

    阿音在编织苇席,李君阁准备制作木工工具。

    首先改良尺子。

    将做陶器的那块平石板,抹上泥烤干,这就是一张画板。

    拿出墨斗来,让阿音牵着竹钉,压在石板的一边,自己在另一边,提起墨线一弹,石板上就得到了一条直线。

    做了一个简易的小圆规,在直线上找了一个点,左右两边各画上一点圆弧。

    又找了另一个点,保证圆规划出的弧能和刚才的圆弧交叉,画出直线两边圆弧的交叉线。

    那直尺将两条交叉线连接起来,这就得到了一个标准的直角。

    有了直角,就可以做三角尺了。

    将之前收集的鱼鳔,拿刀子切得碎碎的,放到碗里加水熬上,李君阁这边加工板子。

    先用直尺画线,锯出两根四方的木条。

    然后在木条两头正中各锯出一条缝来。

    用圆规将石板上的直角分成两个四十五度,取一根木条,一端放上去做好标记,锯出一个四十五度角

    找来一块去掉竹皮的竹片,修整到大致平后放石板上打磨。

    竹子本来就很直,只需要打磨平,刚好能卡入木缝里就行。

    然后拿竹片卡到两边的槽里,比好角度,在交叉的地方画上线。

    将木条与竹条相交的多余地方切掉。将竹片与竹片交叠的地方各剔薄一半,用鱼胶粘牢,这就得到了一个等腰三角板。

    同样的方法,又做出一个带三十度角和六十度角的三角板,放在一边等鱼胶凝固,李君阁开始去拿出昨天的泥胚,继续做上面的部分。

    泥胚做好,大致是一个熬药煤砂罐的样子,李君阁跟煤砂罐一样加上了两个厚实的圈耳。

    在圈耳的下方,那竹针转出一些密集的小圆孔,然后坐到石板的另一边,继续做杯子和罐子,不过今天的杯子大了一些,李君阁是在练习给杯子加上把手,给罐子加上带陶纽的盖子。

    陶纽中间要拿竹针穿通一个洞,不然蒸汽会把盖子顶起来。

    一切做完,两人才去睡觉。

    ……

    当晚的节目。

    贝尔:“首先是一日回顾,今天俄罗斯人终于开始运用智慧,切尔斯基牺牲了一件T恤衫,撑起来作为一张网,在溪里捞到了不少小鱼,看到他们直到今天才摆脱食物危机,真是揪心啊……”

    卢恩:“不过他们的烹饪手法相比中国队,那实在是太糟糕,还记得中国队是怎么烤制鱼干的吗?他们用香茅垫在下面,烘烤了一夜;而俄罗斯队过于急切,直接将小鱼放到石板上烤,呃,最后小鱼都粘到了石板上……”

    尼安:“哈哈哈,不管怎么说,这总是一个进步,相信后来的情况会得到改善的。”

    贝尔:“法国队的亨利今天又做出了一件工具,吹筒,呃,怎么说呢,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和他们的弹弓一样,吹筒不但没有获得猎物,反而把亨利的嘴给扎到了……”

    卢恩:“美国兄妹开始储存食物,他们收集了很多的木薯,看来这是一项令他们欣喜若狂的收获。其实我想说的是,木薯在那里又不会跑,这样储藏到棚子里,是不是反而容易出问题?……”

    尼安:“是的,木薯可能会发芽,会腐烂……”

    贝尔:“好了,阿根廷队,他们找到了一条小溪,正沿着小溪跋涉,哈哈哈,他们终于有了一顿肉食,几只青蛙,不过看来味道不怎么好,反正劳拉吐了……”

    卢恩:“科威尔的掷矛器没有给澳大利亚队带来任何收获,不过弓箭继续发挥了不错的威力,将一只野兔收入囊中……”

    尼安:“南非队也做出了弓箭!恭喜南非队!不过今天坦娅在丛林中遇到了野猪,这可不是她那简陋的弓箭能够对付的动物,好在最后全身而退。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荒岛上危险无处不在,要生存下去,时刻会面临挑战。”

    贝尔:“中国队似乎度过了平静的一天,不过那个用来制造绳子的工具非常新奇,也非常有效率,谁能想到,他们能在荒岛上一个上午做出上百米的绳索,是真正的绳索!一条笔芯粗细的绳索,竟然就能够承受Jungle重量!”

    尼安:“绳索被Jungle用来制作成了一种似乎是钓鱼的工具,那工具也非常的奇特,长度竟然接近百米!就是没有鱼钩,不知道效果如何。贝尔,你在野外常常随手使用能得到的材料制作捕猎工具,这个东西你见过吗?”

    贝尔:“呃……没有,这可能是中国特有的东西,而且是流传不广的一样东西,不然我在中国待过这么久,不可能不知道。”

    卢恩:“还有那个神奇的坛子和墨盒,今天也揭晓了谜底,原来墨盒是用来取得直线的工具,真是太巧妙了。而坛子竟然是用来腌制菜蔬用的。”

    贝尔:“对,Jungle和Ingris对材料的使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他们从来不浪费一点材料,废竹丝,废麻纤维,都被Jungle泡了起来。”

    “总所周知,芋头梗中的物质会让人皮肤挠痒,食用后会喉咙刺痛,是不能作为食物的,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坛子,就能将芋头梗变为食材,或者另有用途?”

    卢恩:“贝尔,你在怀疑他们的做法吗?”

    贝尔:“不不不,自从我在中国见识过各种大豆制品后,我对中国人的食物加工能力绝不会有任何怀疑,啊,麻婆豆腐,那真是好吃到味蕾爆炸!”

    尼安:“说起中国菜……今天的他们的晚饭倒是挺丰盛的,两个菜,一个汤……而且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

    贝尔:“是的,如果说我在大城市的餐桌上见到那几道菜,我也会给餐厅打出高分,它们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荒野求生栏目里!想想我在野外,吃的都是些什么……”

    卢恩:“呕……”

    尼安:“呕……”

    ……

    荒岛的地十一天,早上起来,李君阁照例烧窑,烧制杯子和小罐子。

    等阿音起来,两人喝了点粥,挑着水桶去湖边。

    然后阿音洗衣服洗麻,李君阁砍竹子,坐在湖边编织出几个大鱼篓。

    然后又将一根长竹筒留下一个长把手,前边的竹竿去掉一半,剩下一半剖成丝弯起来,拿细竹丝编织成一个口很大底很深的大抄子。

    在竹筏前头放上浅筐,竹筏侧面系上一个大鱼篓,李君阁从岸边开始收鱼卡。

    还是按老样子,粗线盘在外围,鱼卡去掉苇圈放中心位置,这东西最怕熊孩子和猫狗,一旦弄乱解起来那叫一个麻烦。

    鱼卡这活,讲究的就是一个不急不躁,优哉游哉。

    收了七八米线,浅水区一过,就开始上鱼了。

    首先上来的是一条半斤多的罗非鱼。

    在鱼卡的收成里,这就是小鱼了。

    因为鱼卡较大,小鱼不容易被弹到。

    将罗非鱼拎到鱼篓上方一抖,鱼就掉进了鱼篓里。

    又收了两三米,又上来一条,是一斤多的鲤鱼。

    这就要用到抄子了,先掐着绳子让鲤鱼游来游去的卸力,直到溜翻了,才伸出抄子将鱼抄进去,将鱼拎出水面。

    抄子的竹丝要细密一些,鱼躺在里边的舒适程度,决定了它的挣扎程度。

    一手按着抄子里的鱼,一手将鱼卡从鱼嘴里拉出来。

    然后将鲤鱼放进鱼篓里。

    接下来鱼越来越多,好几种鱼都不认识,但是应该都是鲤科杂食性鱼类,最大的两三斤,小的也一斤以上。

    其中有一种跟军鱼很相似,不过鱼鳍泛红,鱼体也有些发红,漂亮非常。

    有一种像武昌鱼,不过体型小些,也就一斤左右,所有鱼鳍也都是艳红色。

    还有一种又粗又圆,长得胖乎乎的,身上有鳜鱼那样的花纹,不过深浅不那么明显,整体成棕色。

    这鱼一看就是肉食性鱼类,追食被诱饵吸引而来的小鱼时,误打误撞撞上来的。

    还有几条类似梭子型,体侧有四块黑色的鳞片,组成一个菱形,这鱼常看钓鱼栏目的李君阁太清楚了,叫鲮鱼,中国广东一带算是家鱼的一种。

    任何水体中,都是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远比肉食性鱼类多,这湖里鲶鱼都那么多,更别说这些了,几乎是每隔一个鱼卡就有一条鱼。

    这样的收成,让李君阁喜出往外,当年四爷爷和自己爷爷一网下去,摘鱼从中午摘到晚上的心情,终于能体会到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丰收

    收好鱼卡,划着筏子靠岸,阿音在捋着袖子捶麻,抬头笑道:“二皮,你做的这个真有效!我光看见你收鱼了!”

    李君阁笑道:“这湖里头鱼太多了。这一趟六七十斤跑不了!以后都不用再打鱼了!”

    说完又笑道:“该你有口福,你最喜欢的熏鱼,一次就抓够了!”

    阿音高兴得直拍手:“好好好!你最喜欢的泡菜,我最喜欢的熏鱼,这就齐了!”

    接下来李君阁开始在水边剖鱼,拿木棍敲昏脑袋,剔甲去腮,从背上剖开,肚子相连,淘洗干净后拿棕榈叶做绳子,一条一条挂起来。

    收获如此之多,今天做绳子的计划就要推迟了,李君阁又去收前天就冲刷上的木薯片,先将鱼和木薯挑回去。

    拿簸箕将木薯摊晒上,拿葱姜香草将鱼腌到盆子里,这才回到湖边协助阿音洗麻,然后挑着麻和水回来。

    回到营地,李君阁从码着的鱼中将那条带着笋壳花纹的和一条跟军鱼类似的挑了出来,对阿音说道:“这两个一看就是好东西,清蒸出来绝对美味!中午就是它们了!”

    像军鱼的那条太大,盘子还摆不下,得切成两段。

    锅里烧开水,放入一个竹架子,将装鱼的盘子搁在上面,浇上一勺椰子油,拿一个斗笠样式的竹叶锅盖盖上开蒸。

    笋壳鱼蒸好,李君阁将鱼端到竹几上,又回来将像军鱼那条也蒸上,然后两人开始品尝。

    两人都是吃过不少河鲜的了,一人挑了一筷子,也不由得说道:“这个相当不错啊!细嫩回甜不说,还没多少刺,好吃!”

    等到鱼蒸好,锅盖一揭开,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把刚刚笋壳鱼又压下去了一头。

    李君阁大呼小叫将盘子端到桌上:“这个这个!这个比刚刚那个还厉害!闻着味儿就是好东西!”

    阿音品尝了一筷子,迟疑地道:“我怎么吃出了蟹肉的味道?”

    李君阁也下了一筷子:“哎哟喂,还有一种果香味!果然好!这鱼把我李家沟所有的鱼都压下去了!”

    两人开始你一筷子我一筷子不停嘴。

    吃到一半,李君阁莫名感觉到一股怨念,一抬头,大小胡子正眼巴巴地看着他。

    “靠!”李君阁只好放下筷子,又挑了一条这种鱼,给俩胡子也蒸了一盘。

    看着在远处狼吞虎咽吃没个吃相的俩胡子,李君阁喃喃地说道:“老子咋个感觉跟养了两个宠物似的……”

    阿音一口鱼肉喷了出来,拿胳膊肘撞了李君阁一下:“你留点口德吧!”

    李君阁转头对阿音说道:“难道不是?平时分不说话不开腔,光知道围着你转;你吃饭他们就在旁边盯着,等你给他们也来点;你说哪家的嗅嘴狗不是这个样子滴?”

    这话阿音真没法挑毛病,躺在靠椅上都笑得抽抽了。

    今天在水边待的时间过长,中午阿音也不休息了,两人利用一个中午,又摇出两团绳子,三团细线。

    废弃的麻丝同样没有随手丢弃,每天都会被李君阁收集起来,放到泡废弃竹丝的碱水缸里。

    下午阿音去采集,李君阁提醒她道:“木薯的采集方式要变化一下,阿音你采的时候,先去掉主枝,留出几个芽头和细枝,然后根部留两个木薯留着别挖断了,一起带回来。”

    阿音说道:“为什么要这样?”

    李君阁笑道:“我准备在周围开一片耕地出来。走的时候种回去,算是答谢大自然了。”

    阿音笑道:“你这主意真不错!”

    等阿音背着箩筐去了,李君阁开始准备垒灶。

    先拿出四个削尖的木钉和木槌,和麻线一起,在竹棚的一侧崩出一个规矩的矩形。

    然后开始贴着麻线往地上钉竹竿。

    总共有一米宽,一点五米长。

    然后将矩形四等分,变成一个田字。同样在两条中线上钉上竹竿。

    然后开始拿平时废弃的竹材,主要是那些去皮的竹肉条子,在竹竿间编织,做成四个框子。高度有半米。

    然后拿着箩筐去垮塌的草地边缘取土。

    回来倒入框子中间压实。

    底土不用和成泥,泥土中本来就有些水分,这就够了。

    一个立方的泥土,将灶台垫起来半米高。

    然后开始在第一次做稀泥的地方,照老样子挑了两挑土,围成一个圈子,加水,踩稀泥,加干竹叶和匀。

    取来两根小腿粗细的空竹筒,一头锯成四十五度的开口,外边敷上厚厚一层稀泥做成泥筒。

    将泥筒放火塘边烤上,回到灶台位置,拿废竹材又在竹竿间编起三条纵向的竹篱,然后将灶台底部也编上,这次有三十公分高。

    将田字中间的那两个横隔去掉,拿稀泥将矩形纵向的三条竹篱敷成三条土垄。

    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用稀泥糊灶膛,灶膛周围是稀泥,中间空着,底部圆润,像两个截去头尾,纵剖开来的水滴形状,并排躺在一起。

    然后李君阁回到做陶活的石台边取过竹席和细泥,那竹条做出一个方框,拿第一次取土是就陈放着的泥在上面用竹棒滚出一个长度约一米,宽度约半米,厚度约两厘米厚泥板。

    然后用麻线将泥板切成三条,一条四十公分宽,两条三十公分宽,这样可以同时放到陶窑里烧。

    在石板底部生火烘烤泥板,李君阁继续抬着箩筐挑泥和泥。

    中间回来一趟,在三十公分的板子中部,拿竹圈分别刮出一个半径为十公分的半圆。

    在四十公分的板子上,则是一边掏出一个十公分的半圆。

    做完这些,炉膛表面也开始干燥了,李君阁往里边洒了些干沙子,拿细木枝生起两堆火,烘烤炉膛。

    回来泥板也干了,李君阁将泥板放到一边,撤去炭火,一点点浇水冷却石板,又压了一块大泥板,切成一些二十五乘五十的小泥板。

    将小泥板也生火烘烤起来,回到灶台,炉膛周围的泥土更加干燥硬实了,李君阁开始加粗一些的树枝将火烧旺。

    趁炉膛底部灶胚的泥土还比较稀,李君阁开始安装烟筒。

    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立起两根大竹筒来穿过屋瓦,不过李君阁舍不得破坏竹楼,所以还是决定横向安放。

    将两根泥筒并排安放到炉膛底部,一个泥筒通一个炉膛,然后掏空炉膛的侧面,将它们埋进去。

    泥筒从炉子右侧伸出来有半米,李君阁将床板下的木马拖过来一个,将泥筒搁在上边。

    至于高烟囱,那是以后的事情了,先这样凑合着。

    回到石台前,小泥板也被烤干了。

    李君阁揭开陶窑,将里边冷却的杯子,罐子取出来放竹几上,都没顾得上检查,开始将全部大泥板和一半小泥板插入窑内开烧。

    这边回来,将剩下的小泥板收到一边,又照大泥板那般做了三块,同样烘烤起来。

    这时候阿音回来了,一看灶台的样子,说道:“二皮你做了两个灶?这么长,你准备了四个火眼?”

    李君阁正在检查烧出的杯子,赶紧过来帮阿音下背篓,说道:“必须的啊,万一来人来客的,灶头上也使唤得开……”

    说完才反应过来,荒郊野岭的,鬼才来做客哟!

    阿音见李君阁回过味来了,笑得前仰后合:“哎呀……笑死我了……你还指望着有客人上门……哈哈哈哈……”

    李君阁抠着脑门赧然道:“这都垒好了,总不至于让我拆除了吧,呃,灶眼多,预示家里人丁兴旺!吉利,图个吉利……”

    阿音白了他一眼,自去熬麻晒麻去了。

    总算可以休息了,李君阁开始欣赏自己做的杯子。

    非常满意,这杯子跟日常的盖杯差不多,可以泡茶了。

    将茶杯和几个罐子收到储物架上,李君阁拿着阿音带回来的木薯丢到水桶里,准备去挑水。

    先去溪边冲木薯的地方将水桶放下,李君阁先去收漆。

    漆的产量远超李君阁的预期,估计一是老树产漆量大,二是从没有人取过漆,林子里十来棵漆树,一天竟然能收到三两左右。

    将今天所得的生漆收好,李君阁回去刮洗木薯,切片丢一直绑在那里的竹筐里冲泡。

    然后拎着空水桶去打水回家。

    阿音已经收拾完了麻絮,见李君阁回来,开始蒸鱼。

    这鱼滋味太美了,两人都想再吃上一顿。

    同样没有忘了也给俩胡子蒸一盘。

    吃过饭,李君阁对阿音笑道:“今晚得加班了,把鱼熏出来,有灶了,挂灶台上烤着,味道淡点也不怕坏。”

    阿音早就对熏鱼垂涎三尺了,当然是越早能吃到越好,一点意见都没有。

    松柏在周围都没有发现,不过这也难不倒二人,只要是有芬芳气息油脂充裕的柴火就成,椰壳椰棕,椰蓉麻杆,晒干的香草,香蒲芦苇那多的是。

    上次修建木楼时搭出的陡金字塔形梯子又可以派上用场了,正好拿来做熏棚。

    将腌好的鱼用棕榈叶子重新穿上,用竹篾把鱼撑开成片挂起来,梯子外边挂满芭蕉叶子,底下生火,然后盖上十几天锯木头竹子收集起来的锯末竹屑,烟就出来了。

    再洒上一把椰蓉,加上些香草,浓烟滚滚。

    阿音照顾熏棚,李君阁自去将陶窑内的陶板取出,将剩下的部分放进去,又烧起了一窑。

    然后用新烧的盖杯泡了两杯麦冬薄荷茶,从木架上取下陶胚,继续昨天的活计。

第四百七十四章 红吉罗

    在那个大陶罐一个耳朵下边满是孔眼的位置,加上一根圆锥形状的泥管,修整工整,这就是一个陶壶。

    壶嘴做得比较短小,因为陶窑的炉膛体积不大,这样做是为了尽量增加壶体的体积。

    将陶壶放回木架,李君阁又取过干竹丝,编了两个大鱼篓。

    做完一切,李君阁这才端着茶杯,摆出离休老干部的姿态,一步一摇地走到阿音面前,拿腔拿调地说道:“咳……小鬼……这个做事情的态度……啊……是认真滴!”

    阿音回头一看就笑了,说道:“哟,领导来视察工作了?”

    李君阁赶紧变回原形,涎笑着将手里的杯子塞到阿音手里边:“哪能呢,你才是领导,我这不是怕领导渴着了吗?巴巴地送水来了。”

    这天一直忙到深夜,李君阁将晾晒干的木薯片和熏制好的熏鱼分别收到箩筐里,拿大簸箕盖上,压上石头,这才和阿音去休息。

    ……

    节目中。

    贝尔:“今天似乎是愉快的一天,俄罗斯队吸取了昨天的教训,烤制出了完美的鱼干,季托娃编制出了一个藤篓,将鱼干存放起来,这是他们这么多天以来第一次有了食物储备。”

    卢恩:“法国队还在继续他们的浪漫之旅,今天是他们的野香蕉日,亨利还在继续尝试各种玩……哦工具……”

    尼安:“南非队的丹尼今天终于发威了,他的鱼叉第一次获取了猎物,出手不凡,是一只巨大的鳐鱼!相信坦娅不会浪费这珍贵的食物,一定会将它处理好的。”

    卢恩:“坦娅这位陷阱专家今天开始练习使用弓箭,不过目前看来远没有陷阱有效,最后还是靠陷阱抓到了几只松鼠,他们今晚有两个菜,相当不错!”

    贝尔:“不过阿根廷队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他们昨天选错了宿营地,在溪边被蚊虫咬了个饱,被迫退出了丛林,好在营地里有木薯储存,沿途又获得了芋头,也算是有失有得。”

    尼安:“坚韧的美国兄妹终于摆脱了食物的窘境,他们今天一天都在做手工,编织藤框,凿竹筒,看来是要进行淡水存储和食物加工了。”

    贝尔:“中国队今天再次大丰收,Jungle的魔法又一次让人大开眼界,他制作的捕鱼工具非常有效,获得了起码三十公斤食物,而且全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谁能想到,两条绳子和一些竹针,能成为如此高效的捕鱼工具!”

    卢恩:“而且他们的加工方法总是与众不同,我们的节目中,第一次有人利用蒸汽做出了饭菜!又是一道完美的菜品!”

    尼安:“吉罗鱼,我的天,他们吃的是清蒸红吉罗鱼……”

    贝尔:“尼安,这种鱼很美味是不是?”

    尼安激动地站了起来:“羡慕死我了!估计现在电视机前的泰国观众,啊不,整个东南亚观众都在垂涎欲滴!这是红吉罗!每公斤售价高达一千美元!这鱼在东南亚被称为淡水之皇,是绝顶的美味!而且中国队的烹饪方法是最能体现出这鱼的味道的……啊啊啊啊……台长我要求加钱,做这节目太折磨人了……”

    卢恩:“呃,好吧,幸好我没有吃过,所以没感觉,”

    贝尔:“尼安你别那么激动。好吧,等节目结束后,我们也去买一条尝尝,只要不太大就行……除了蒸鱼,Ingris还做出了大量的熏鱼,中国队已经一举跨进了食物自由时代!他们是第一支跨进食物自由的队伍!”

    卢恩:“所以今天Jungle大半天的时间修建他的那个灶台,这是准备向大厨进军吗?”

    尼安又站了起来:“他已经是大厨了!我们国家的吉罗鱼,只有大厨才有资格烹饪!”

    贝尔:“噢,尼安你坐下,怎么又激动了。今天是Ingris操劳的一天你们没发现吗?Jungle要求她采集食物的方法,她照着执行了,代价就是付出了更多的劳动。”

    卢恩:“这个我也注意到了,不过这劳动是值得的,因为Jungle用美食回报了她。我算算,天啦,他们今天吃掉了起码一千五百美元……”

    贝尔:“其实Jungle还做出了泡茶用的杯子……呃好吧……在吉罗鱼面前,这些似乎不值一提……”

    ……

    第十二天,李君阁很早就起来了,先去检查窑口,将材料都取出来,取过昨天做好的水壶来,放进窑里开始烧窑。

    烧好火,李君阁开始拿昨天的干木薯片拿刀背压碎熬粥。

    然后调了一桶泥浆去封灶台。

    就像拼瓷砖那样,先将几个带圆弧的陶板拼到前方,得到一米宽带两个二十公分直径灶眼的灶面。然后中间隔上两条二十五公分宽,五十公分长的陶板,在陶板后方又拼出两个灶眼,后方再铺上两快陶板,一个长一米五,宽一米的灶面就铺好了。

    这只是承重而已,等到灶面固定妥当,李君阁又取来做陶器的细泥,在灶面上压实,修整平整,并在火眼位置上用竹刀修出锥度。

    一个工整的立方体四火眼双烟囱的灶台大体完工了。

    取来以前敲打好的石条,送到灶膛里,搭在球弧上,灶膛就被分隔了上下两部分空间,上边大,用来送柴烧火,下面小,用来积碳掏灰。

    然后开始封正面修灶门,还是一层层来,把灶门修成拱门形。

    弄完一切,李君阁开始拿柴火烧膛,烤干台面和灶门。

    这是阿音也起来了,两人一起洗漱,之后阿音兴匆匆的去取了一条熏鱼,放锅里蒸了起来。

    早饭就是小粥下熏鱼,李君阁还拌了一个马齿苋,对阿音笑道:“越来越有李家沟的味道了。”

    阿音挑了一小点熏鱼下粥:“这鱼可真香!椰蓉和香蒲不比松柏桠差!”

    李君阁笑道:“我觉得更有风味,这算是我们的发明吧?”

    阿音兴致很高,拿起陶碗:“来二皮,走一个!”

    李君阁也端起碗来,说道:“你别动!”

    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的碗端过去,轻轻在阿音碗上碰了一下,说道:“可得小心,这碗怕是跟李家沟的瓷碗没得比……”

    阿音翻着白眼:“哎呀你可真扫兴!”

    李君阁笑道:“要是碗碰破了,那才是真扫兴!”

    阿音:“……”

    吃过饭,阿音照样去淘麻,李君阁拿麻绳系上石头,挂在竹棚的周围,让麻绳垂下来接近地面,这木棚还没有挖出排水沟呢!

    李君阁觉得这事情已经不能再拖了,热带气候,十天不下雨,他估摸着快到极限了。

    按照麻绳下方石头的指示,一条边一条边的完成,挖出了一圈深深的排水沟,一直通到坡下。

    做完这些,又取出已经干了十来天的竹料,锯出合适的长段,给竹楼四边增加支撑,进行加固。

    事情做完,又挑来竹叶稀泥,把灶台四周的竹条封在里面。

    继续烧火烤灶,想了想,李君阁又去石台上做了两个灶眼盘子。

    在灶眼盘上两两斜对着戳出四个三公分深的孔,每两个互通,到时候就可以方便地用带钩的木夹将盘子从火眼上提起来。

    盘子有五公分厚,锥度和火眼一样,如果盖到炉子后方的两个火眼上,台子后面就会变成一个一平米还挂个边的平面,用来烘烤东西再合适不过了。

    将盘子放石台上烤着,将陶窑撤了火,李君阁拎着鱼篓拿着扁担,去湖边找阿音。

    来到湖边,李君阁先下水,将鱼笼都拎到了岸上。

    鱼笼里边还关着不少的小鱼和六七条鲶鱼。

    将鱼笼打开,将小鱼全放掉,这些东西,李君阁和阿音都已经看不上了。

    将鲶鱼分出大小,一斤以下的放掉,其余按斤划分出等级,分别装到昨天下午和晚上编出的四个大鱼篓里,将四个大篓子放到水流轻缓的芦苇丛中,系上麻绳,麻绳的另一头系在水边一棵粗壮的竹干上。

    然后将捕鱼的鱼笼拆掉,免得它滚回湖里祸祸鲶鱼,拍拍手,李君阁对阿音笑道:“你看,李家沟农开公司无人岛分公司的水产养殖业,这就算开张了!待会挑一担淤泥回去,大农业我们也要搞起来。”

    阿音笑得都快不行了:“六七条鲶鱼就算养殖业,一棵木薯就算农业,那我洗这么多麻,该不该算纺织业?”

    李君阁不服气:“怎么就才一棵木薯!还有几块姜,两三个芋仔!作为领导,我们要多元发展齐头并进!搞农业,不能搞单一作物,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思路决定出路,阿音同志,你这思路有点不太行啊……”

    阿音笑得麻把子都掉进了水里:“对对对,我们二皮从来都是大旗党,这思路没毛病,妥妥的……哎哟让我再笑一会儿……”

    两人就这样边调笑着边干活,然后李君阁真挑了一挑淤泥,将麻把搭在扁担两头,阿音挑着一挑水,两人回到了营地。

    回到营地,阿音一看灶台:“哟!好漂亮的灶台!”

    李君阁很得意,嘴上假谦虚:“哪里哪里,烧过后台面可能会出现小裂缝,还要拿泥重抹一遍,还要刷一通稀泥浆,这要不是石灰不够使,周围再刷上一层灰浆更好……”

    阿音压根就没有听进去,拍着手说道:“这下有了四个火眼,可以将盆子全都用上,一次煮四盆麻了!”

    好吧两人这就是压根没在一个频道上。

第四百七十五章 标准器

    不过灶是已经可以用了,没管阿音忙着煮麻,李君阁去开窑取陶壶,顺便将火眼盘子烧上。

    将陶壶取出来里外检查了一通,洗刷干净,检查盖子是否能盖上,出水是否通畅,完事后,才找来几根粗藤一把细藤,在两个耳朵间细细的编上提手。

    提手不长,倒下来正好搭在壶上面,下面的火燎不着。

    壶纽上有个眼,用于走气,要用水的时候拿个湿帕子往上一搭,拎起壶把就能倒水。

    好吧现在还没帕子,不过麻有了,帕子还会远吗?

    平时这壶就放在后边的火眼上,灶里炭火烀着,回来随时都有热水用,李君阁想想都美得慌。

    弄完这些,炒了个清炒婆婆丁,剩下的早饭热一热,这就是午饭。

    等到午饭吃完,阿音的十几个麻把就已经煮好,果然高效了很多。

    将干麻收起,新麻晾上,李君阁背上长刀,拿一根竹竿在竹楼量了一下屋脊到地面的高度,拎着它去竹林里砍竹子。

    大竹林在小竹林的里边,李君阁穿过小竹林的时候,发现了一些竹鼠洞,坏笑道:“以前那是石头陷阱效率太差,又没有绳子,拿你们没办法,现在嘛,嘿嘿嘿……”

    不过现在不少这一口吃的,还是正事要紧。

    进到林子里,李君阁使开了疯魔刀法。

    双手举刀过头,蹲身挥刀,斜四十五度下劈,大腿粗的大竹子就被一刀两段,剩下一个五十公分粗的桩头孤零零的立在那里。

    虽然阿根廷队和澳大利亚队也有砍刀,但是绝对做不到李君阁这样的效果。

    因为他们的砍刀一是打磨得不行,锋锐度不够;二是不能双手持握;三当然就是没有李君阁这把子憨包力气。

    挑六七年生的大竹子砍倒了四五十根,这片竹林还是那么茂密,一点也没见稀疏,可见热带的竹林是多么的茂盛。

    将竹子剔去枝杈,拿出竹竿量长短,然后将砍刀翻过来将它们锯断。

    生竹子下锯快,这竹子高度二三十米,直径二三十公分,李君阁不知道是什么竹种,不过从竹棚的结实程度来看,是相当完美的大型竹料。

    去掉梢头,每根竹子取三段,这就是一百五六十根竹材。

    将粗细均匀,直径相近的堆放到一起,分成了五堆。

    从大的开始扛,两肩膀一次三根,全抗完也得来回二三十趟。

    扛着六根大竹筒回到营地,阿音已经起来了。

    见到李君阁,阿音说道:“哟,这么大的竹子!二皮你这是要做啥?”

    李君阁笑道:“我给竹楼立两道墙,顺便将这些竹材晾起来。”

    阿音说道:“那我们今天还做线不?”

    李君阁说道:“当然要做!这活又耽误不了多少工夫。”

    将竹筒摆两根托底,其余摆放在这两根竹筒上,两人又开始做线。

    做完线,阿音又去采集,李君阁撤去窑火,将挑来的淤泥与草木灰,沙土拌上。

    拌草木灰是利用其碱性中和淤泥的酸性,拌沙土是让其更加酥松利于根部发育。

    翻出三个粗使箩筐,放在棚子外面,李君阁将和好的培养土倒进去,将木薯种上。

    又去从棚子里边放干沙子的箩筐里翻出保存在里边的芋仔,也给它们种了进去。

    然后又去竹林里扛竹筒。

    来来回回扛了一下午,竹筒也才扛了四分之一。

    这时候阿音回来了,李君阁去帮她下背篓。

    阿音吓着了,四十根五米长的竹料堆放在一起,场面可是有些壮观的,问道:“二皮,你到底要干啥?”

    李君阁说道:“准备再造一间木楼,不能老是住棚子吧!”

    阿音过来抱着他说道:“你也不要太累着了!我觉得我们现在挺好了!”

    李君阁哈哈笑道:“不累,这次跟棚子不一样,这次我们慢慢修就是。来,赶紧把背篓放下来。”

    阿音笑道:“看,我找到了什么?”

    李君阁一看,阿音手上拿着几个豆荚一样的干果子:“哟!酸角!”

    阿音说道:“好多的酸角!还有紫苏和两种香香的叶子。”

    李君阁接过来一看,一种是红色的杆子,一种是绿色的杆子,红色的叶子搓开,有丁香的味道,绿色的搓开,有点柠檬的味道。

    “呃……不认识,不过看着有点像萸香菜,就叫它们丁香萸香菜和柠檬萸香菜了。”

    将背篓接过来,里面除了木薯,还有芋头。

    将芋仔取下来也种上,木薯种另一个框里,两株古怪的萸香菜也种在芋仔框和木薯框边上,李君阁去收漆挑水收木薯,阿音做饭。

    生漆快收到一斤了,李君阁觉得该为调漆做准备了。

    调漆需要用到干性植物油,就是那种容易氧化干燥形成固态膜的油,中国的老祖宗一般使用桐油,其次是麻子油。

    想到椰浆经过一夜后,面上形成那层奶油,李君阁心里痒痒的,这东西,搞不好也是干性油!

    不过老祖宗的书里没教他用过这方法,篾匠叔也不会蛋疼得桐油不用去实验椰子油,所以李君阁准备两手抓,都实验一下。

    将生漆收到漆筒里,取出冲洗过的木薯片,换上新木薯片,李君阁又挑了一挑子水回到营地。

    吃过饭,李君阁让阿音停止编织活,改在锅子里炒麻子。

    这下两个灶都可以利用起来了,从窑里取出两个火眼盖子,将灶台后面的火眼盖上,一个灶眼上放上茶壶,一个灶眼上放上砂锅,将麻子用竹铲翻炒起来。

    后面的灶台,那就用来烘烤各种果干菜干药材和剩余的麻子之类。

    李君阁在灶台上方的横梁上搭上几根竹竿,将熏鱼都挂了起来。

    然后来到坝子上,拉出特意保存了十多天的老竹料,改出四根柱子,四根横梁。

    这次就讲究多了,八根浅棕黄的最大号竹子躺在地上,直径差不多三十公分,开出的口子两头,刷上碳粉树胶后,都用笔芯粗的麻绳绑出去十五公分,然后再刷上一层。

    做完这些,李君阁开始将阿音炒好的麻子,拿去圆石盘上用石头在圆心小窝上舂细。

    舂细,过筛,再舂,再过筛,两人忙活了一晚上,得到了三斤细细的麻子粉。

    ……

    新的一天到来了,李君阁早上起来熬粥,将昨天阿音采来的芋头取下芋头梗,去掉粗糙的部分,剖成条晾晒起来。

    还是简单的清粥熏鱼小菜,吃过早饭,李君阁将这几天存储的笔芯麻绳取出来,和阿音一起,绞出两百米笔杆粗的麻绳。

    吃过饭阿音照例去洗麻,李君阁开始拿粗麻绳扎门扇,挖础洞。

    有了直尺和绳子,这次李君阁先在地上钉好木钉,再拉绳子,保证新木楼的基脚是一个完美的矩形。

    立门扇得两人,李君阁便将门扇摆在那里,开始做木工。

    今天他要做一样工具,以后装配什么的就方便了。

    先将鱼胶隔水熬上,将一块半圆的干木料锯成一块键盘大小的方板,翻过来将平的那一面打磨光滑,在一侧锯出一条缝,有大半把小刀那么深。

    然后将小刀卡进去,侧面压上一块树棍,拿麻绳扎上,刀背的锯齿牢牢咬在树棍上,树棍的压力又把刀片牢牢地压在缝隙里。

    找来一个架子将方板放上去,又用硬木改出一个截面四五公分长度七八公分的木块。

    在木块横截面上画出道斜线,沿着斜线削掉多余的木头,这样木块横截面就变成了一个矩形上面放着一个梯形的样子。

    将大钻头安上,在方板上钻了一个孔。

    然后将小木块放到刀片旁边拿左手压住,取过一根大致圆的竹棍,在木块和刀刃之间拉动,很快竹棍就被刀刃拉出一些竹刨花来,竹棍直径开始渐渐变小。

    转动右手的竹棍,它就越变越圆。

    然后不断随着竹棍的直径一点点变小,将木块一点点往刀刃移动。

    中途不断拿竹棍去实验钻头钻出的孔径,到竹棍刚好能插入圆孔一丁点的时候,停下操作,拿竹笔沾上墨斗里的油墨,画出小木块面向刀锋那边的位置。

    这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李君阁左手还是压着木方不动,右手那竹笔另一头的尖头在木方周围涂上融化的鱼胶。

    等鱼胶干透,小木方就被牢牢固定在了方板上。

    然后拿钻头在小木方上钻出两个孔,一直连下面的方板一起钻通。

    拿刚刚刮出来的那根圆竹棍,锯出高度和小木方加方板厚度差不多的两段,拿起一个对准圆孔,用木锤轻轻一敲,竹钉直接就进去了一大截。

    因为竹钉的直径和圆孔直径几乎相同,这样就非常省事了。

    将两根一根竹钉都砸进去木方,木方就被牢牢锁定在了方板上。

    李君阁举起圆竹棍哈哈大笑:“这就是标准的威力!”

    为了保护刀刃,李君阁又找来两块方木条,量好宽度,刚好能留出一点点刃口,然后将它们粘在方板上面,同样钻孔,钉木钉。

    接下来方便了,工具做好,李君阁剖出一条八成干的竹子,剔去外皮和竹节处的格挡,截出一米长的一段,放在方板上拉动。

    边拉边转,竹刨花唰唰地从刀刃边飞出,方竹棍很快就变成了圆竹棍。

    等到竹棍底部可以接触到方板底部的时候,一根直径等于钻头孔径的正圆竹棍就拉制出来了。

    除去多余部位,也还有**十厘米长。

    李君阁拉得过瘾,又连续拉出五根一模一样的圆竹棍来。

    感觉自己这个大男人干这个纯粹是浪费时间,李君阁又去锤木薯粉,筛木薯粉,接下来这东西也非常重要。

    正锤得起劲,阿音背着背篓回来了,说道:“二皮你干嘛呢?半天都不到湖边来,我先背着一背篓回来了。”

第四百七十六章 木薯粉,新棚子

    李君阁一拍脑门:“哎哟,忘了忘了,没事,剩下的待会儿我去挑回来。”

    阿音见到方几上放着的几根一模一样的竹棍,讶异道:“你一上午就在干这个?这是怎么做到的?怎么这么圆,直径还完全一样!篾匠叔才有这手艺吧?”

    李君阁哈哈大笑:“美娴子伦六岁大的娃子都有这手艺。这是工具拉出来的!”

    阿音大喜,拍着手:“是吗?那我们终于有一双像样的筷子了!”

    李君阁翻着白眼:“如此伟大的发明,你居然首先想到筷子!呃……好吧,这其实就是拉竹筷子用的东西,你还真是一点没说错……”

    取来四根筷子头粗细的方木条,让阿音自己在方板上拉着玩,自己去将芋头切成小粒,放锅里煮上,然后撒了一把椰蓉进去。

    阿音拉得兴高采烈地大呼小叫:“哈哈哈!二皮这太过瘾了!我也有篾匠叔的手艺了!”

    速度那叫一个快,李君阁这边芋头才煮熟,阿音那边四根长竹条已经完工了。

    阿音得意洋洋:“二皮,你看!”

    李君阁说道:“先放那边,快过来看我做饭,今天中午我们吃甜的!”

    在两个大碗里加上筛过的木薯粉,拿壶里的热水倒出一碗来放置一会,倒入大碗中调成热水木薯浆,拿大陶勺舀了两大勺滚开的芋头汤浇上去搅拌几下,木薯浆就变成了藕粉一样的东西。

    将糖浆加了两大勺进去,又洒上些平时晒制的小浆果什么的,那笊篱捞了一勺芋头颗粒加进去,搅拌均匀,递给阿音道:“给!”

    阿音拿小勺子舀起一勺来,勺子里半透明的粉浆,中间有白色的芋头颗粒,夹着雪花一样的椰蓉,以及红的黄的紫的浆果干,吹凉放到嘴里一尝,忍不住亲了李君阁一口,说道:“哇,真是又漂亮又好吃!”

    李君阁擦了把脸说道:“吃完擦过嘴,再来重新认真亲过……”

    结果阿音已经端着碗跑方几那里去了。

    俩胡子先拍了李君阁制作过程,现在又跑去阳光下认真地将阿音碗里的木薯粉重拍了一次特写,拍完直起身子,不约而同地朝李君阁这边看过来。

    李君阁翻着白眼说道:“大老爷们不吃那些女孩子的玩意儿,那是阿音特供!”

    也没管俩胡子理不理解特供是啥意思,李君阁拿过一个盆,放上筲箕,将芋头汤倒上去,然后又将芋头汤舀了一半回锅子里,烧开后浇了一大碗木薯浆下去,搅到粘稠透明之后,将芋头倒回去搅匀,说道:“要吃自己舀,喜欢多少糖浆自己加,才给你们烧了俩个碗出来,自己拿去!浆果干,没有!”

    这就把俩胡子乐得不要不要的了。

    李君阁对甜食那是一点兴趣都没有,今天做这个纯粹就是为了给阿音惊喜。

    几口呼噜完,李君阁又拿出六根大竹柱子,对着竹蓬屋顶最高处比出长短来截断,中间那根短上一小截,正好可以放进一根粗竹竿。

    处理出槽口,将它们三根三根地卡到扇桁的中段。

    这次的新门扇立起来后,就比老竹楼两边的门扇,多出了六根中柱。

    然后再拿出三根这样长的大竹子用麻绳扎到一起,中间那根同样短出一截。

    在屋基四角用麻线拉出一个对角线,画出中柱的大小,开始打三根中柱的础洞。

    这根中柱打进去,加上门扇中部的两组,屋顶上就可以加上一根中梁,整个房屋结构比原来坚固了不止一倍。

    加上材料从青竹子到干竹子的提升,捆扎材料从藤条到麻绳的提升,这回才真是狂风暴雨都不怕了。

    阿音吃过饭,和李君阁一起将门扇和中柱底部刷上碳末树脂,将它们立起来。

    熏过肉的金字塔木梯还能用,李君阁让阿音扶着中柱,自己扛着一根最大号的横梁安放到中柱上边。

    然后上两边的两边屋檐的两根,三根横梁扎好,一个坚固的竹架搭好了。

    相比上一个架子,这个架子透着一股周正沉稳的气度,有点阿冲叔手艺的意思在里头了。

    接下来还是老套路,花了一个下午,绑瓦椽,挂底瓦,量好改齐,再把瓦取下来刷上碳末树脂。然后一一挂上去,最后是盖瓦。

    工具齐备了很多,麻绳比藤条好使,结果等到一座新竹楼盖完瓦,时间比上一栋还节省了不少。

    李君阁挠着脑门:“说着慢慢来慢慢来,结果一下子又给弄上了。”

    这次选材精良,用来盖瓦的竹材粗细几乎一样,盖出的屋顶瓦片整齐划一,体现出了一种对称的美感。

    新房子正对小湖,和左手边的老棚子构成一个L型。

    接下来李君阁准备在两个房子的连接处在修一个小顶棚,这样人就可以不淋一点雨顺着新棚子的屋檐走到老棚子里。

    阿音看着金黄的梁柱,青绿的盖瓦,摇着头说道:“太漂亮这一栋!真想早点住进去。”

    李君阁笑道:“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不过接下来就快了,有了竹钉和钻头两样神器,将竹子并成墙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不过光有墙也不行,还需要很多的工具,慢慢来吧。”

    阿音说道:“今天的线可还没有做。”

    李君阁说道:“别做了,你做饭,我去收漆,晚上喝点粥就行,做点轻活早点休息。”

    将生漆收进漆筒,这里边已经有一斤二两的生漆了。

    替换掉溪流竹筐里的木薯,回来将灶台上已经烤干的木薯片收起来,将新的铺上去。

    吃过饭,李君阁又开始了久违的竹编,不过这次编得细致,两个竹碗编得整齐划一,合口起来是一个完美的球形。

    给竹碗加上底圈,牵着阿音去睡觉。

    当天的节目。

    贝尔:“今天是平静的一天,七支队伍不约而同的在营地修整,呃,如果在营地里干活算修整的话……”

    卢恩:“他们都在做什么?”

    尼安:“这个可能跟他们的物资有关系,刚上岛时收集的木头竹材已经得到足够时间的干燥,因此,大家都开始了木材加工,准备得到更好的工具。”

    贝尔:“俄罗斯队,季托娃终于找到了搓绳的诀窍,切尔斯基用小树干做出了一把弓箭,威力似乎还可以,切尔斯基力量相当不错,不过准头还有待练习。”

    卢恩:“法国队,哈,今天是菠萝日,上帝也太偏心他们了,让他们水果不断……”

    尼安:“我觉得他们就像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真羡慕这无忧无虑的一对儿啊……”

    卢恩:“有三支队伍非常有特点,法国队,只吃水果,阿根廷队,只吃木薯,南非队,只吃小动物……”

    尼安:“哈哈哈,还真是这样,他们完全不像是同一个种族。”

    卢恩:“呃,美国队这两天也有向阿根廷队靠近的趋势,两兄妹也在狂啃木薯……”

    贝尔:“要这么说起来,澳大利亚队其实也差不多,他们基本只吃鱼。”

    卢恩:“扯远了,我们还是来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吧。”

    贝尔:“其实这应该不是他们只愿意吃这些东西,而是他们只能获取自己最方便获取的食物,比如南非队,你看他们今天一天,都在加工那条鳐鱼,将它烘烤成鱼干。不过那鱼干的味道,估计比中国队的熏鱼差远了……”

    尼安:“说起这个,中国队今天吃了什么?”

    卢恩:“噢,他们今天的饮食非常简单,早晚都是粥,不过午饭很漂亮,尤其是Ingris的那份,像是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你看,这是特写……”

    尼安:“哇……这是芋头和木薯粉做的?”

    贝尔:“里面还有椰蓉,糖浆,各种果干,我想滋味一定不错,有营养,有热量,还利于吸收。”

    卢恩:“做法似乎非常简单,只需要热水一冲就行,呃,尼安这种木薯粉超市里又卖吗?我觉得将这一一道甜品端到我老婆的面前,一定也能像Jungle那样,得到一个吻……”

    尼安:“嗯……我想是一定的,这是中国队之间少见的浪漫场面,不像法国队,他们似乎无时无刻不吻在一起,他们不是来荒野求生的,他们是来秀恩爱的……”

    卢恩:“听起来你似乎非常不满?”

    尼安:“是的,因为我还是一条可怜的单身狗……”

    贝尔:“哈哈哈哈,又扯远了,回到节目里来,今天大家除了在营地里做手工,还在储存食物。”

    尼安:“对,除了南非队在加工鳐鱼,美国队也开始将木薯烤熟后搓成小球,在石板上压烤成饼干,看来他们并不满足于目前的状态,这是要储存干粮外出探险了……”

    卢恩:“现在澳大利亚队比较危险了,除了他们,其它队伍都有了食物储备:美国队,阿根廷队,木薯;俄罗斯队,南非队,鱼类:中国队……呃,他们的种类太丰富了……木薯,鱼类,腌菜,油脂,还有好多稀奇古怪的种子和干草,他们为什么喜欢用干草泡水喝?”

    尼安:“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他们认为很多植物都有药用价值,呃,很多动物和矿物也是,我想,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增强自己的体质,预防生病吧。”

第四百七十七章 暴雨

    贝尔:“我早就说过,Jungle是一个喜欢排除一切意外的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

    卢恩:“不过Jungle对建筑和手工似乎情有独钟,现在他们有二十四平米的房子了。”

    尼安:“他们那栋新房子,应该叫艺术品了吧?一种建材,两种色调,搭配完美,Jungle是建筑师吗?”

    贝尔:“听说跟建筑有关,可是,你听说过会提炼油脂,会提炼精盐大苏打烧碱和芒硝,会捕鱼,会编织,会种植,会做饭的建筑师吗?”

    卢恩:“还是个木匠和铁匠,他今天用小刀和木头,做出了一个能刮制出完美圆度的竹条的工具,效率极高,我不知道切尔斯基,科威尔和坦娅见到这样完美的箭杆,会不会嫉妒得发疯!”

    尼安:“对呀!中国队至今没有制造出弓箭!哈哈哈,他们居然没有弓箭!”

    贝尔:“咦?!我们都忽略了这个问题,弓箭是野外生存最容易制造也最容易取得效果的工具之一,Jungle能轻易得到优良的箭杆和绳索,他为什么不做一把弓?”

    卢恩:“等等,我倒是觉得,他是不是还在准备当中,你看,为了得到绳索,他准备了一套绞线轮组,为了得到箭杆,他准备了一幅拉竹丝的工具,是不是他认为,做弓的时机还没有成熟?”

    尼安和贝尔对视一眼:“完全有这个可能!”

    ……

    第十四天。

    清晨李君阁起来一看天色,就感觉有点不妙。

    转身去叫醒阿音:“阿音,今天好像要下雨!”

    阿音赶紧起床,出来一看,天色的乌云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堆积。

    “哎呀!真要下雨!”阿音拉着李君阁的袖口喊道。

    李君阁说道:“我先上去给新棚子封屋脊,你先保护陶窑,给它戴上斗笠压上石头。然后是灶台,在周围堆上麻垛子。然后收东西,首先是架子上的东西,都堆到棚子中间,然后将架子倒下来,有时间再收麻絮,说干就干,赶紧!”

    说完先将金字塔梯子拉到新竹楼的旁边,然后取过多出来的几片竹盖瓦,以最快速度刨去最上面的挡节。

    竹瓦一片两米五,两片拼起来就是五米,屋梁四米长,三片瓦就可以搞定。

    将三片瓦脚搁在木梯中部横档上,瓦头靠在屋顶上,李君阁蹭蹭上了屋顶。

    这次李君阁做得非常精细,屋顶的缝隙只有几公分,三十公分直径的竹瓦完全能够盖住。

    本来李君阁准备今天用泥封出一道半圆形的屋脊,再将竹瓦盖上去的,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

    将三片竹瓦拖上去,两片拼拢,一边留出半米,将第三片盖在两片的中缝上。

    溜下来,在棚子两个屋角挂上系着石头的麻线,找出雨水下来的位置,李君阁抓起竹铲,拖着铲子在两点之间画上线。开始铲一条边的排水沟。

    临时性凑合,也不用太深,因为雨是逐渐加大,而他也可以冒雨作业将沟逐渐加深,问题不大。

    铲起的土拍在靠竹棚的一侧,垒起一道防水垄。

    铲完一条沟,取下一角的麻线,挂在另一条边的角上,又开始挖第二条。

    这时雨点开始下来了,阿音又冲回两人睡觉的棚子,把里边的换洗衣物,引火碳什么的抱出来。

    李君阁将上衣鞋袜裤子脱掉扔进棚子里,就穿着一条短裤,戴上斗笠继续开干。

    反正肯定是浑身湿透,能多保住一套干衣服也好,这时候可不是顾什么面子的时候。

    修好第三条浅沟的时候,滂沱大雨已经打了下来。

    这下不用标线了,李君阁灵机一动,拖过一根粗竹竿挡在滴水位置的内侧,然后在竹竿外侧挖泥,都拍在竹竿的内侧上。

    水沟中开始积水,然后形成水流。

    李君阁抬头看了一眼老棚子里的情况,还好,阿音已经将东西都归置到了棚子的中心位置,而从目前地面的湿润程度来看,还没有水溅湿到柱子的边缘。

    只要不过那里,灶台什么的就没问题。

    这些东西只是一转念而已,李君阁又埋头苦干起来。

    等到最后一条排水沟修好,李君阁又照此办理,用粗竹竿加高其余三边挡水的高度。

    四边做完,检查了一下没什么问题,这才捡起衣物拿斗笠遮着冲进老棚子里。

    阿音正在忙碌的搬东西。

    家业大了也累人,那几缸陈化泥不算,鱼几十斤,木薯几十斤,椰蓉十几斤,油十七八斤,还有各种菜干果干锅碗瓢盆成品半成品的大杂碎……

    李君阁赶紧上去搭手,等架子上的东西腾完,扛着架子放倒了棚子中央,将东西一件件往架子的格档间的空格里归置。

    尤其是那些泥胚,不小心一脚上去绝对保不住。

    将小件都归置到里边,大件摆在外围,箩筐上扣上簸箕,李君阁笑道:“正好了,等雨过之后重新布置一下。”

    阿音翻着白眼道:“还笑!赶紧把衣服穿上,湿漉漉的,一吹风得感冒了!”

    李君阁说道:“不急,我再去把新屋那边的梁瓦加固一下。”

    拿一个背篓,将木钻扔里边,又将前几天刮好的圆竹条抽出一根来,拿砍刀当当当剁出十多个竹钉,戴上斗笠又钻进了雨里。

    再次上到屋顶,这次就要小心了,新竹子沾水,有点滑。

    一脚跨一边,坐在梁上往前挪屁股。

    来到中间那片瓦上坐下,拿木钻呼呼呼钻通两层竹瓦,取出一个竹钉三两下钉下去。

    也没管齐整不齐整,在旁边继续。

    标准的威力就体现出来了,三两分钟不到,三颗竹钉将两片梁瓦结合到了一起。

    往后退了退,在下面第一片梁瓦尽头,上面梁瓦的中部,又是当当当三颗。

    照章办理,等到剩下的六颗也将上面的梁瓦和第二片连接到一起时,三根大竹瓦的重量,小风吹不起来了。

    李君阁还不放心,又找来麻绳绑到梁瓦伸出来的半米瓦头上,另一头系在五十公分长的尖竹竿上,拉紧后将尖竹竿钉到地里。

    弄完这些回来,李君阁笑道:“这下还能被风把瓦揭喽,就认这个命!”

    先将木钻,木槌这些工具放到灶台上烘着,李君阁这才说道:“呃……我拿什么擦身上的水?”

    阿音笑得不行了,说道:“没办法了,干衣服我已经给你烘上了,又在灶台和麻杆间给你搭了个棚子,你就在里边换吧,擦身子嘛,嗯,就拿你的内裤拧干了擦呗!”

    李君阁目瞪口呆:“这么小!我怎么擦?”

    阿音说道:“现在知道小了?雨地里四处乱窜的时候,咋没觉得小呢?”

    李君阁:“……”

    拿着干衣服溜进柴棚里,灰溜溜的那内裤擦干身子,换上暖哄哄的衣服出来,笑道:“家里有个女人,就是好啊……”

    阿音给他把茶杯端过来,说道:“皱橘子的皮,还有干姜片泡的,你喝点。”

    竹几拖过来摆上,背向灶台面向湖面,两人并排坐在后边的靠椅上看雨。

    阿音捧着茶杯,望着被雨水打得发白的湖面,说道:“二皮,谢谢你,要没有你,这场雨可能就只有淋着了。你看那棚子,棕榈叶子都被吹起来了……”

    李君阁说道:“要没有你,那我就不会废这么大劲了,随便找一个地方猫着,斗笠护住干衣服,扛过一场,又是一条好汉!”

    阿音抿嘴一笑,拿手牵着李君阁的手:“不知道其他的队伍,今天怎么过去。”

    李君阁笑道:“我们有办法,人家也会有办法的,说不定还有人走在我们前头呢。”

    阿音笑道:“我不信,他们即使比我们聪明,也没有我们这么勤劳肯干。”

    李君阁说道:“就怕干了也白干啊,辛辛苦苦收来的漆料,也不知道是什么样了。这场雨下来湖面肯定会涨,我们的水产养殖业,还有水井,还有剩下的那么多麻,都不知道保不保得住……”

    阿音捏了捏李君阁的手心:“大不了我们再来过,现在总比刚到的时候好多了。”

    李君阁笑了:“我最佩服的就是你这一点,百折不挠,跟蜀山一样坚强……”

    阿音笑道:“我也很佩服你,以前都没发现,你竟然会这么多事情。”

    李君阁说道:“这都是小时候看着大人干过来的,要不就是书里来的,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只要你有心,总能发现你想要的东西……”

    阿音说道:“我们也不能就这么干坐着看雨吧?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可以做?”

    李君阁笑了:“乡下人家,只要你想做,那事情做不完,我倒是觉得,是不是该织布了?内裤擦身体,感觉不太好啊……”

    阿音哈哈大笑,说道:“织布我倒是看过,不过没有织布机啊……”

    李君阁拿起一块小竹片,将它刮得光滑,两边开出凹槽,说道:“我们一点点实验,这个凑合着先当梭子用!你先把最细的那种麻线拿来绕上去,我去做架子,今天看看能不能弄个带子出来。”

    阿音去缠线去了,李君阁开始琢磨。

    首先是经线要分到两个部件上,这两个部件上下移动的时候,会交错形成一个角度。

    这就要有两个栅栏一样的东西。

    到时候一前一后,上下交错运动,经线就会各自上下运动起来。

    然后各条经线之间的缝隙要均匀,这样才能疏密有致。

    要均匀,那就又要用到标准件了。

第四百七十八章 织布机

    将手钻取过来,将钻头取下调转过来,目前他能做的标准器,也就只有这个小钻头的直径了。

    说干就干,照着做竹钉的办法做了一个刮竹条的板子,然后拉出来许多细竹圆棍。

    然后找来方木条,钉了个框子,取下长的两根,并到一起,标好刻度,摞在一起打孔,然后将细竹棍截出合适的长短,跟木框钉在一起,这就得到了一个栅格。

    用同样的方法,又得到了一个栅格,系经线的栅格就准备好了。

    接下来应该让一个栅格固定,一个栅格移动。

    这就需要两个架子,一个栅格固定,一个有导轨,可以让栅格移动。

    嗯,移动的那个栅格下面需要系上重物,通过滑轮连接到纺织者脚下的横档上,纺织者脚踩下去,栅格会升起来,一松脚,栅格又会自动掉下去。

    阿音缠完麻线,也过来看李君阁的设计,同时根据自己见过的苗家织机出主意。

    两人一边琢磨一边设计,弄到快中午,李君阁去做木工,阿音去做饭。

    先做了两个大的n型架,然后一个躺倒,一个跟它成九十度插在一起,四脚相连。

    这样纺织者前方有一个横档,在前方一米多远处立着一个n型架。

    然后将第一个栅格安放在n型架的底部偏上一点位置,固定好。

    接下来就是后边那个,在n型架的横档正中装上一个滑轮,滑轮的沟槽正对纺织者。

    纺织者面前的横档上也装上一个。

    找一根木棍,比n型架略宽,放在n型架后边的时候两边头子正好被n型架的两根立梁挡住。

    再拿一根麻绳系在木棍的两端,然后在麻绳的正中间打个绳圈,用一根长麻绳系在绳圈上,搭过两个滑轮,线头上系上一个圈,就可以被纺织者踩在脚下,控制木棍的高度。

    从木棍上再打两个孔,位置和木棍中心刚好对称,宽度正好是栅格的宽度。

    将栅格挂到两根绳子上,要保证水平。

    让阿音坐在架子前,量好长绳需要的长度,阿音脚落地时,后边栅格的中部,正好与前边栅格的上边缘重合。

    然后在后面栅格的下方也系上两根绳子,绳子系上木棍,木棍的中心再系上绳子,挂上石头。

    这块石头永远不会落地,滑轮组上的麻绳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在纺织者横档前面再加上一个横着的圆棍,圆棍上也有一排小竹齿,和栅格上的圆棍一一相对。

    这跟圆棍可以转动,能用织机两边的轮子带动,以后等在织机后边做出放线装置,纺织者可以操作两边轮子,转动木棍将布卷起来。

    轮子上还有刹车装置,其实就是转出一圈孔,对应到纺织者前面的纵向两边的架子相应位置也有孔,到时候一边插几根竹棍进去,圆棍横梁就被锁死,不再转动。

    一个最简单的纺织工具就制造出来了。

    吃过饭,雨势依旧不见减小,两人也不管这些,开始往纺织机上加线,开始第一次纺织。

    锁死阿音身前的圆棍,保证小齿朝上,李君阁在固定栅格的栅格中间系上麻线,然后签到阿音前面的圆棍上,在第一个小齿上绕上两圈,然后又牵回去,穿过固定的那个栅格上系线圆棍旁边的缝隙,系到移动栅格的第一根木棍中部。

    就这样一根根系好,十组细麻线,构成二十根经线。

    然后阿音轻轻抬脚,移动栅格上的经线就掉落到了固定栅格经线的下方。

    阿音将手里的梭子从右边穿到左边,李君阁将自己的尺子递给她,阿音用尺子将第一根纬线压实,然后抽出尺子踩脚,移动栅格上的经线就被提升到了固定栅格经线的上方。

    阿音再将左边的梭子穿回到右边,一个伟大的时刻降临了,无人岛上第一次诞生了纺织业!

    阿音兴奋地将梭子飞过来飞过去,哈哈大笑:“二皮!真的可以!真的可以!”

    李君阁哈哈大笑:“那今天又该天降血雨百鬼夜哭了,这又是一项不亚于仓颉造字的伟大发明!”

    阿音就这样兴奋地编织这带子,李君阁围着阿音和纺织机转圈,这玩意儿需要改造的地方多着呢!

    第一步,脚踩的地方换成横档,横档被两个n字型的木块固定在架子上,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是不会过大,这样纺织者不用一直抬脚将移动栅格放下去,只要一松脚,栅格就会自动掉下去,但是其中部又不会掉出固定栅格的下缘,因为连着它的横档给U子型木块的上框挡住了。

    这样的情形,就是移动栅格上的经线,永远在固定栅格上的经线的上下两侧来回移动,但是永远不会超过固定栅格的上下边缘。

    这就大大的解放了阿音的腿部,不会那么劳累。

    第二步,那就是加宽,现在这原始的架子,一根棍子三毫米,加上三毫米空隙,十组只能织出六公分宽的带子,起码还要增加八到十倍,才能得到一张洗脸帕子。

    第三个就难了,要让栅格可以放线,那就要在栅格中部钻孔,既能将经线永远固定在栅格竹棍的中心位置,又可以放线。

    这就需要直径只有一点五毫米的钻头,和更小的手钻。

    然后就是绕线轴,二十根经线,扩大八倍就是一百六十个线轴,线轴还要带刹车装置。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既然想到了,那就去做。

    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小压力钻。

    钻体难不倒李君阁,大钻头在竹板上钻孔,竹钉在刮细一圈就是钻杆,沾上一个小飞轮,能保证钻下去的时候垂直。

    关键是钻头。

    还有两个螺钉,李君阁可舍不得乱用,取过一颗螺母,在炭火里烧红,先小心地用石锤让螺母中间的孔闭合,再狠狠地锤扁。

    这时候阿音已经将面前的部分织完了,有一尺长的带子。

    这妮子不死心,开始站到织机的旁边,左手拉拉索,右手送梭子继续编织。

    李君阁也懒得管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几次加工后,螺母被锤成了一片,中间厚,两边薄。

    李君阁将砍刀抽出来,将铁片放到菜板上,那用于劈砍的部分搁上去,让阿音在锯齿上搁上一根木棒,自己用另一根木棒敲打。

    当当几下,铁片就被硬度极高的刀刃敲开,只有一点粘连。

    李君阁将铁片轻轻用手上下弯折,将铁片分为两半。

    然后继续,贴着第一刀,将铁片翻过来,让出两毫米,将刀子安好,阿音兴冲冲地将木棒再次放到了锯齿上。

    李君阁翻着白眼:“慌啥,去,把我的湿内裤拿过来!”

    阿音眼睛都睁大了:“啥?居然要穿这么正式?”

    李君阁都无语了:“要敲这么小一个钻头,一刀下去飞出老远,你去找还是我去找?!”

    阿音这才明白过来,笑嘻嘻地拿手指尖拎着湿内裤给他。

    李君阁将内裤盖在出针的一侧,这才让阿音重新放上木头,自己狠狠两下,将铁片再次斩出一丝。

    然后慌忙将刀丢开,拿起内裤凑眼睛下面翻找,如果不是知道内情的人,一定会大喊变态。

    好不容易将挂在内裤上的铁针找出来仔细观瞧,这两刀分两面剁下去,砍刀的刃口,正好将铁片剁下来的这部分的横截面挤成了一个完美的菱形。几乎不用打磨,就是一个宽度一点五毫米的完美钻头。

    不过尖还是要出的,在砂石上出尖淬油后,硬度恢复,一个小号钻头就到手了!

    既然路子通了,剩下的俩铁片就不能浪费。

    李君阁如法炮制,斩出五只钻头。

    剩下的俩部分也有用,夹小竹管里边,那就是两把分割陶泥片的神器。

    接下来的放线板就好做了,取过两根长木条,叠在一起,大钻头按相同距离钻二十个孔,钉上去二十根竹钉。

    取内径比竹钉大一圈的二十根竹管,截断,长度比竹钉高处一截。

    再在竹管上部转孔,同样穿上竹钉。

    将这些竹钉露出竹管的两边刮细一点,拿起另一片木条,转动竹管,将上面的竹钉一一套进木条上的孔洞中,二十根竹管就被固定住了。

    将纺织机的木架延长,将这个装置固定在木架后方,取下木条,再将竹管一个个取下来,每个绕上五米麻线。

    让阿音停下织布,先将移动栅格取下来,在竹棍上用小手钻一一打孔。

    然后将移动栅格安回去,找好对应的经线,每隔一个线团抽出一根线,穿过栅格中间的小洞,和它们连接起来。

    然后取下固定栅格,再次一一打孔,从其余线团上扯出线来穿过小孔,和原来系在上面的经线连接起来。

    然后慢慢转动竹管,将一根根线拉紧,将竹管上的竹钉固定二十个孔那根木条上。

    如果固定不上去,就将线咬断重新连,总之要让线团固定住。

    这也就是这一次,以后每次每个线团走线量是固定的,不会产生这么大的误差。

    将线崩好,阿音又可以坐回织机前织带子了。

    织了几下,李君阁松开孔板,阿音松开身前圆棍两边的刹车,将带子往圆棍上卷,卷到差不多,李君阁将孔板上好,阿音继续车紧横档,找合适的位置将刹车固定好。

    轮子上的圆孔很多,松紧之间有好几个插口都可以插,因此位置好调整,然后阿音就可以继续织带子了。

    这下就是点中阿音的死穴了,织得停不下来。

    有了这个,很多工具又要制备上了,竹针,钩针都要有。

    这些都好办,小钻头可不光是只能钻一点五毫米的孔,只要东西够薄,两头钻下去,只要不超过钻头最大的宽度,理论上多小的孔都能钻出来。

    于是李君阁又给阿音用带皮老竹子准备了好些竹针钩针,用细竹丝给她编了一个针线盒。

第四百七十九章 暴雨之后

    等到晚饭做好,阿音将轮子松开,将一天的成果展示出来,整整三米的带子,织得工整紧密,厚度有一毫米多。

    李君阁说道:“老时间里说的‘铜钱布’,经久耐磨,说的就是这个了!”

    阿音兴奋地抱着李君阁猛跳:“二皮你太厉害了!你连这个都会!”

    李君阁哈哈大笑:“这个真不会,这个完全是现想出来的。”

    两人吃过饭,才发现雨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停了。

    ……

    当天的节目里。

    贝尔:“一场恐怖的暴雨,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对于很多队伍来说,这不啻于一场灭顶之灾。”

    卢恩:“已经灭顶了,今天又有一支队伍退出。”

    尼安:“哪只队伍?”

    贝尔:“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法国队。”

    卢恩:“哦,苏菲和亨利退出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没有火,没有遮蔽所,没有食物储备,顶着芭蕉叶子淋了一天的暴雨,对于一直养尊处优的他们来说,确实是难以接受。”

    尼安:“这场大雨提醒了我们,大自然不会永远温情脉脉,在它温情脉脉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它随时翻脸的精神准备。”

    贝尔:“今天能保存火种很不容易,各支队伍都想尽了一切办法,卢恩,现在还有火的队伍有哪些?”

    卢恩:“哦,还是意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阿根廷队,南非队,中国队,俄罗斯队。”

    尼安:“阿根廷队有了木薯后,一直在加固他们的营地,他们的营地经受住了暴雨的洗礼,虽然存在漏雨的情况,万幸的是帕萨雷拉及时将火种移到了干处。”

    “不过他们现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木柴储备不够,而这样一场暴雨下来,整个岛上能找到的干燥木材恐怕不多了。”

    卢恩:“南非队的木柴储备不是更少吗?他们是怎么保存火种的?”

    贝尔:“这就是野外生存的经验了,坦娅将火种保存到了干苔藓中,这样可以减缓木炭的燃烧速度,加上现有的部分储备,应该可以坚持到她们的木头晒干。”

    尼安:“俄罗斯队不用说了,他们有打火机。”

    贝尔:“美国队的处境就不大好了,他们生火生得太难,可熄灭得又太快。不过他们昨天储备了大量的木薯饼干,希望能坚持到重新升起火来,现在两兄妹需要的是严格计划好食量,尽量寻找替代食品,然后,努力生火……”

    卢恩:“澳大利亚队其实问题也不大,我见到科威尔保存了两根干燥的木柴和一根取火杆,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他知道什么东西对队伍最重要。”

    尼安:“中国队我们还没有评价……”

    贝尔:“呃,中国队,怎么说呢?除了早上忙乱过一阵之后,他们开始搞起了科研。”

    卢恩:“是的,他们的物资最多,因此为了挽救物资也是费了不少力气。”

    尼安:“有备无患,之前Jungle准备的斗笠派上了大用场,保住了他们的陶窑。”

    贝尔:“对,这是他们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对于改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还是有备无患,Jungle对新竹楼屋顶的加固让人叹为观之,不到十分钟时间,将三片竹材固定到了一起,这是他事先准备了压力钻和与压力钻孔径配套的竹钉分不开的。”

    卢恩:“除了这些,他们的木炭也一直在储存,每次做饭的时候,有意识的存储了一些木炭,而且之前他们木工,农活剩下的一些废弃物全部收集了起来,今天都派上了大用场。”

    尼安:“还记得他们熏肉用的锯末吗?似乎在他们的手里,就没有废物一说,不管多细微的东西,总能在需要的时候派上用场。”

    贝尔:“是的,他们就像一对勤劳的仓鼠,现在到了关键的时候,才知道他们是多么的明智,我要像他们学习,不,我已经学到了很多。”

    贝尔:“除了动手能力,他们的创造力也很强,看着他们的织机一步步成型,一步步完善,最后获得了成功。在荒岛上,研发出一台织布机,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卢恩:“而且这织布机效率还不错,今天Ingris起码织出了三米带子。”

    尼安:“如果说以前的东西都是来自经验的话,今天我们可以从他们研究织布机的进程看出来,他们刚开始也不会,是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其一步步改造的高效,哦,Jungle制造小型钻头的那一招,也是一个亮点。”

    贝尔:“这样的亮点其实不少,比如用竹竿挡水,比如用湿内裤阻挡钻头迸飞,哈哈哈,甚至比如脱光衣服在雨中干活……”

    卢恩:“哈哈哈,那一段确实有点搞笑,不过我必须说,Jungle脱掉衣服比他穿着衣服好看,他的体型堪称完美。”

    尼安:“嗯,以前看中国队,大家都是先看美丽的Ingris,估计一场暴雨,会给Jungle冲来不少粉丝……”

    贝尔:“哈哈哈……现在雨停了,今晚会是非常难熬的一夜,估计除了中国队,其它队伍别想睡觉了……”

    卢恩:“这是他们应得的,中国队是每天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一支队伍,今天,上帝把他们失去的睡眠时间以这样的方式还给了他们……”

    尼安:“祝他们有个好梦……”

    贝尔:“天助自助者……”

    ……

    李君阁将麻杆在灶台旁边的地上铺了好几层,然后又铺上一层干芦苇,再那一根竹竿,将麻杆垛子一正一反穿起来,顶部那两片竹条夹住,就成了一道垛子墙。

    将垛子墙围在外头,两人躺在上面,望着顶上的盖瓦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阿音,明天出去逛一圈怎么样?”

    “你想怎么逛?”

    “要去检查一下海滩那边烧盐的地方,看看怎样了。”

    “嗯,那我们就去吧。”

    “顺便还要检查一下水井,鱼篓子,竹筏,生漆……”

    “嗯。”

    “听说这边常有大风暴雨,我觉得我们的竹楼还要加上墙壁才行。”

    “还有吗?”

    “还有我发现后边林子里有竹鼠洞,你想吃竹鼠吗?”

    “嘻嘻,那天找到那棵植物,是八角吗?是的话,可以做黄焖竹鼠了。”

    “哈哈,那也得抓到才算。”

    “抓得到就抓,抓不到,现在这样也挺好,我们现在比那俩胡子好过。”

    “那俩胡子今天在干啥?”

    “跟我们一样,又要抢救器材,又要抢拍我们做事,你往雨里冲,他们也得往雨里冲,然后你有衣服换,他们,却没有然后了……”

    “为啥?”

    “他们的帐篷被雨水泡了,嘻嘻,我让他们在新竹棚那边过夜了,给他们围了个火塘,现在还在烤衣服呢……”

    “条条蛇儿都咬人啊,他们这行也够辛苦的,下次投喂的时候还是态度和蔼一些好了……”

    “投喂……哈哈哈……你还是当在李家沟养大呆小呆呢……”

    ……

    第十五天

    一早起来,李君阁出了棚子就觉得心神一爽。

    暴雨过后的山谷,空气清新无比,满山的叶子还湿着,仿佛在滴着翠色,湖面中心翠绿,周边围上一个黄色的浑水圈,景致又是一变。

    两人吃过早饭,开始拿着木矛,背上背篓,挂上长刀短刀,先向湖边出发。

    李君阁还顺手把压力钻丢了进去,有了这玩意儿,喝椰子汁那叫一个方便。

    湖水果然上涨了不少,不过离水井还远,李君阁看着入水口,感觉再涨一两天,估计也就到位了,然后开始退水,水井保住是没有问题的。

    水井里的水还是那么清澈,看来也没有什么变化。

    湖边的竹筏早已经不知道被冲到哪里去了,麻团已经深淹到水下,只有几个,还能在水下看到影子。

    李君阁对阿音说道:“必须得下水了。”

    阿音说道:“新雨水灌进去,可能会有些冷,二皮你小心点。”

    李君阁哈哈一笑,脱掉衣服开始下水摸起来。

    一边拿脚探着麻捆,一边在心里暗自庆幸,选择在苇荡里沤麻实在是太正确了,苇荡里微生物多,麻沤得快不说,大量的芦苇还起到了固定麻捆的作用。

    麻团虽然在水下很深了,但是万幸都还在,李君阁将它们一捆一捆都拖到岸边来。

    这玩意儿偏偏这几天保存在水里更合适,李君阁对阿音说道:“得换个地方了,移到上游去,不然就不是沤麻,成沤泥跟怄气了……”

    逗得阿音哈哈大笑,李君阁又去找竹干上的绳索,顺着绳索去摸笼子。

    笼子都浸了一半到泥底下去了,李君阁一边摇篓子一边将它们从淤泥里拔出来。

    检查了一下里边的鱼,都还好,李君阁折了几根芦苇罐子从鱼篓一侧的竹篾里穿过,重新横放回水中,希望以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它们别沉得太深。

    回到岸上,李君阁像白大它们那样抖水。

    阿音笑道:“今天回去就用那带子扎一块洗脸帕,免得身子都没法擦。”

    两人平时都是用换洗衣服擦身子,这连续两天感觉到没帕子的不方便,感觉该将这事情提上日程来了。

    李君阁抱着衣物去林子里换好回来,手里又多了一条湿内裤。

    将内裤丢到背篓里,两人继续前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322/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山沟去种田最新章节! 作者:二子从周所写的《回到山沟去种田》为转载作品,回到山沟去种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山沟去种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山沟去种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山沟去种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山沟去种田介绍:
文案一:
3D魔幻城市逼死导航狗!只有回家去种田!种树,养鱼,遛狗,培兰,下河,跑山……在山沟里也能玩出多彩的人生!
文案二:
回岭新云认雨痕,
到溪老叶缱乌村。
山梅冷彻疏香寂,
沟李夭秾乱雪陈。
去尽远山随柳日,
种开新菊待词魂。
田中紫陌今何岁,
也问桃溪避世人?
文案三:好吧其实不会写文案……
欢迎喜欢本书的朋友加群讨论:658021624回到山沟去种田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山沟去种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山沟去种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