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少皇TXT下载大明少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少皇全文阅读

作者:喝水的犀牛     大明少皇txt下载     大明少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九章 千钧一发

    当城南发生爆炸之时,范永斗闲庭信步般躲进了里屋。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随后而来的爆炸气浪,将厚实的窗户纸吹得千疮百孔。

    窗外不停闪动的火光,透过窟窿射进了屋内,犹如一团团鬼火在跳跃。而范永斗则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脸上忽明忽暗。

    城东大火,城南爆炸,哼哼,想必今夜大同城会乱成一锅粥。如此一来,还有谁会想到,我真正图谋的,乃是大明皇上朱由校呢?

    皇上的行为做事风格,虽然很多时候让人看不懂。但有一点,恰恰是可以被自己利用的。朱由校的责任心之重,实属罕见。一个连幼儿开蒙之书,都要亲自审核的人,会对大同今夜所发生之事不闻不问?浑水不仅可以摸鱼,还能用来杀人。

    城东安排的杀手,仅仅是给皇上的餐前小点而已。即使胡豹儿一击不中,那么还有一个更大的惊喜,将会等待着皇上。就是不知道皇上喜不喜欢。

    想起自己多日来的谋划,正在一步一步地变成现实,范永斗便有些按耐不住。他站起身来,在屋里来回走了两步,呼吸渐渐沉重了起来。

    古有吕不韦奇货可居之举,今有我范永斗名动天下之功,今日不成功便成仁。朱由校,你必须死…

    范永斗又踱步到窗前,神色严肃地看着一片混乱的大同城。城北大门忽在此时发出了一声巨响,范永斗回头一看,瞳孔猛地缩成了一团,双手随即死死抠住了窗棱…

    ……………………………………………………………………………………..

    朱由校侧头看了看城内的动静,又用余光瞄了瞄王家兄妹,心里充满了疑惑:王家的仓库里怎会有如此多的火药?为何负责监视的人,从来没有发现过异常?难道这批火药早就在仓库里了?他们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朱由校揉了揉鼻梁,他实在难以找到合理的理由,去解释种种疑问。爆炸发生之时,王家兄妹惊骇而恐慌的表情,绝非刻意为之。难道说,他们也根本不知情?这不可能啊…

    此时,紧紧关闭的北城门又传来‘咣当’一声巨响,刚刚出城的那个大同将军又回来了,身后还亮起了无数火把。见此情形,朱由校愣住了,这个将军到底要干什么?我艹,看这身装束,这将军竟然是个副总兵!!!

    副总兵右手按下剑鞘,左手“呛啷”一声拔出佩剑,向着洪福楼一指。城门火把后,铿锵的刀甲撞击声轰然响起,无数全副武装的士兵涌了出来,将北门挤得满满当当。看这规模,没有八千也有上万!

    见这些大同兵迅疾地向洪福楼猛扑过来,卫队士兵顿时慌了神。他们齐刷刷地看向了朱由校,一个个年轻的脸上写满了不知所措。

    这电光火石间的变故,让朱由校一时六神无主,呆若木鸡。这些士兵要干什么?难不成他们要杀皇上?现在已经无处可逃,难道自己这五十人要对抗眼前的大同边军???

    这时,另一阵轰鸣声从街口传来,却是无数逃难的百姓,向着城北大门飞奔而来。见到城门大开,早已被今夜乱象吓破胆的百姓,如同洪水一般冲向了正在包围洪福楼的大同边军。

    此时一声金锣响起,副总兵声似洪钟地怒喝道:“边军结阵,阻拦乱民,敢有冲阵者,杀!!”

    …………………………………………………………………………………………..

    钟迅带着队伍艰难地从人群中,挤了一条缝出来,却发现卫队门口挤满了闹哄哄的大同驻军,而另一侧则是怒目而视的皇家卫队士兵。双方你推我搡,嘴里呵骂不断。

    钟迅‘哎’了一声,情急之下便带着人上去,想要把这些大同驻军推开。正在火头上的大同驻军那里肯干,顿时便有另一拨人过来将钟迅拦在了外面。

    这时卫队营地内,一阵火枪轰鸣响起,卫队门口霎时鸦雀无声。钟迅从人缝中看见,手持大刀顶盔掼甲的猛如虎,威风凛凛地站在营地正中,身后是严阵以待的百人火枪队。两个蒙古小王爷,也各率亲兵严阵以待。

    “皇家卫队听令,敢有冲击卫队营地者,杀无赦!!”猛如虎石破天惊的一句话,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前来骚扰卫队的大同边军,此刻早已慌了心神。他们原本就觉得,这些所谓的宣府卫所兵很不简单,其行为做派根本就不像普通卫所兵。

    但碍于上官命令,他们不得不一再冲击卫队营地。如今被猛如虎这一声断喝,惊得大同边军不自觉地,齐刷刷看向了队伍中一个瘦削的中年军官。

    说时迟那时快,已经明白几分的钟迅,一个猛虎扑食,将中年军官按倒在地死死压住。随后便有卫队士兵上前,将此人牢牢捆好。

    中年军官死命挣扎着喊道:“老子是千户,你们这帮驴日的…”千户一句话未说完,大好头颅便飞到了半空,颈中热血喷洒了一地,在冰凉的地面上冒着丝丝热气…

    钟迅将刀上鲜血一抖,指着大同边军厉声喝道:“敢有违命者,杀!”在卫队士兵的怒目之中,大同边军抬着千户的尸体,灰溜溜地没入了夜幕之中。

    围观百姓早已作鸟兽散溜之大吉,一个个心里带着巨大的问号:皇家卫队?难不成皇上来了大同?

    …………………………………………………………………………………….

    看着空荡荡的卫队门口,猛如虎心头一松,便觉眼前发黑一头栽倒在地。傅山大惊失色,丢下手里的火枪扑了过来。

    猛如虎紧闭双眼脸色蜡黄,一滴滴冷汗,正顺着他的额头脖颈往下流淌。傅山轻轻揭开了他的盔甲,不由得皱着眉头‘哎’了一声。

    钟迅急忙凑过来一看,两行热泪便涌了出来。猛如虎腰肋的伤口,因为被盔甲压迫已经崩开,伤口处的绷带早被鲜血浸透。

    这时,猛如虎忽然睁开了眼睛,有气无力地‘嘿嘿’笑了两声:“你们哭个球,老子…老子死不了。这大同城里的细作,怕是已经知道大公子的身份了,快去救皇上,快…”

    钟迅噙着眼泪点点头,猛地站起身来:“皇家卫队听令,留一个小旗驻守营地。其余小旗分成八队。城东范记粮行,城南福安药铺,城西永兴商号,城北永固铁铺各去一队。店内所有人无论男女,一律押解到卫队营地,所有货物全部查封。

    布日固德,阿尔斯楞,你二人各率两队及所属亲兵。布日固德你负责去城南失火之处,盘查可疑人等。阿尔斯楞,你负责通知城外卫队封锁大同交通要道,并追踪可疑线索。斧钺队全体都有,跟着我出发!!”

    猛如虎又睁开了眼睛,气喘吁吁地说道:“嘿嘿,钟迅这小子就是比俺厉害,啧啧,说的头头是道。我说,傅山,你小子可不能再用河蚌粉糊弄俺了,记得,用皇上给的上好珍珠。那玩意儿可值…”一句话没说完,猛如虎便晕死过去。

    傅山怒道:“妈的,要死的人废话还这么多。来人,把他抬屋里。快!!”

    随后便有四个士兵上前,抬着猛如虎向屋内疾走。傅山一路小跑紧紧跟着,扯着猛如虎的耳朵不停说道:“大个子,千万别睡啊,睡了就真醒不过来了。兄弟,千万要撑住啊。”

    …………………………………………………………………………………………

    城北洪福楼外,面对边军闪着寒光的枪尖,逃难的大同百姓没能再前进一步。眼看着大火开始蔓延,不少百姓捶胸顿足,更有不少人认命般的往地上一坐,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

    副总兵看着哭闹的人群,面无表情地冷冷说道:“大军执行军务,敢有阻挠者,杀无赦。城内遭此大难,尔等不思协助官府救灾,反倒弃城而逃。若他日蒙古来犯,尔等岂不是要拱手献城?本将再说最后一句,都回去,不然的话,休怪本将心狠手辣。”

    见百姓依然不肯离去,一些个胆大之人反而趁机继续逼近,大有冲破军阵之势。副总兵高高抬起右手,面色严峻地说道:“众军听令,逼退乱民。鸣金为号,杀…”

    “住手,”忍无可忍的朱由校从隐身处站了出来,高声喝道:“来者何人?竟敢下如此军令?”

    副总兵见一个身着军服的年轻人,自洪福楼隐蔽处出现,身后还跟着几十个同样身穿胖袄军服之人,心里微微一动:难道是…

    “吾乃大同副总兵渠家祯,奉总兵之令在此执行军务。你又是何人?竟然阻挠本将?”渠家祯说完,手指左右摆动了一下,大同边军便一拥而上,将朱由校等人团团包围。

    朱由校丝毫不惧,他原地负手而立,神色威严地扫视一圈后,傲然说道:“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

    渠家祯眉头一紧,不由的将朱由校打量了一番。心里虽疑惑万分,却依然不为所动地反问道:“皇上?你可有凭证?”

    闻听此言,朱由校暗暗叫苦:此次出来慌忙,连玉玺都没带。口说无凭啊,渠家祯要是信了才有鬼。嗯,不对啊,我去总兵府时,身上也没带玉玺。代王怎知我就是皇上?这…

    ………………………………………………………………………………………

    躲在洪福楼上的范永斗,将这番对话听得清清楚楚。他悄悄扒开窗户纸往下一看,只觉左心一阵狂跳,似要蹦出胸膛:皇上怎会这在里?那胡豹儿杀的又是谁?这渠家祯来此地,又所图为何?难道是…

    见朱由校距离自己不过五十步开外,范永斗眼冒血丝紧咬腮帮,颤颤巍巍地举起了右手。屋内黑衣人将弓弩火枪,悄悄伸出了窗口,瞄准了朱由校…

第七十章 抉择

    (实在抱歉,昨天有事没有更新,还望见谅。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一友人的孩子只有六岁,便得了肝癌。昨天得知后,实在没有心情更新。我也反思了一下自己糟糕的生活状态。决定自今日起,将作息时间更改一下,这三天的更新可能会不正常。但这个时间点过后,将会形成新的更新时间。还望各位朋友体谅。在此,也希望各位朋友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借用一句老话,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以下正文.........................................

    ...................................................................................

    虽然只需要右手轻轻一挥,明皇朱由校的名字,就会变成皇室宗庙里一个两尺见方的小木牌。但范永斗却犹豫了,脑子里习惯性的开始计算得失利弊。过往画面在眼前飞速闪过…

    当年的范永斗,还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行商兼外卖配送员。日子虽然清贫,却也三餐不愁。但人是需要改变的,他早已不安于现状。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配送费高昂的后金。

    范永斗冲破了朝廷设立的重重阻碍,爬冰卧雪喝风吃土,将后金急需的物资准时送达,终成明朝外卖小哥中的no.2。而此时,明朝未来的第一快递员,还是个愤怒的中二…

    一双三角眼,把锐利的目光投向了这个年轻人。后金,需要这样的人…

    点下“送达”的确认键后,范永斗又开始刷单。这时,一张巨额外卖单跳了出来。发货商“后金”,送货地点“任意”,货物“贼赃”,订单上的名词如此醒目而刺眼。

    但配送费一栏的数字,直接晃花了范永斗的双眼。他想都没想便按下了“接单”键,终于将订单抢到了手。他明白,这是一张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订单,一旦错过再无下次。

    三角眼笑成了眯眯眼:此人扫单取货的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犹豫;不问商品来源,只管销售利润。国仇家恨这种传说中的节操,那有自己腰间钱袋的份量重要。这才叫商人的专业素质,南朝人才何其多也…

    见三角眼离去之时,遗留了一袋金银在桌上,范永斗极有职业道德的急忙说道:“哎,你的钱袋。”

    三角眼闻言抿嘴一笑:“不,是你的钱袋。”说罢,哈哈大笑扬长而去。由此,范永斗记住了三角眼的名字,努尔哈赤。

    后来,三角眼在辽东杀人越货强取豪夺,没本买卖越做越大;范永斗暗中提供后金各种物资,四处售卖带血的货物疯狂敛财,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个最终在辽东建立了奴隶政权,一个则成了大同商界执牛耳者。范永斗终于实现了他的美梦,钱,无数的金钱…

    …………………………………………………………………………………………..

    此时,范永斗收到了一封朝廷发来的系统通知:片瓦不得出关。这无疑于给了他当头一棒。正在他惴惴不安之际,人送外号‘九千岁’的魏忠贤,奉旨清查山西商人与关外通商一事。范永斗问讯喜出望外,这阉货可是出了名的吃拿卡要。范爷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银子!!

    很快,范永斗的微笑凝结在了脸上。魏忠贤一边往包里塞银票,一边断然拒绝了要求放松管制的要求,他甚至还谆谆告诫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皇上所需,吾等必尽死命。”

    范永斗这就怒了,你一个名声烂大街的死太监,放着好好的奸臣不做,却非要做忠臣!!当忠臣能带来银子和女人?随后,在一系列民变之下,魏公公狼狈窜回了京城。

    虽然赶跑了魏忠贤,但范永斗也终于明白,如果只有金钱,他不过是别人眼中待宰的肥猪而已,而自己也将永远受制于人。权力,这个自古以来最大的商品,便成了他的心头之痒。

    面对权力散发的诱人体香,范永斗很想来个霸王硬上弓,他不是没有这个能力。至少在大同而言,他唯惧代王一人而已。但,自己为何要惧怕谁?为何不是别人惧怕自己?他看了看遥远的辽东,便下定了决心亲自去一趟。他要在那个酋长身上下一个重注。

    当然,他也没忘记风云变幻的京城。听说小皇上的所作所为,早已激起了士大夫们的极大不满,此时派人去押个孤胆独注也未尝不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田兰生和黄云发脑子犯抽惹恼了明皇,在押解去京的路上死于非命。而朱由校撇下娇妻美妾,丢下心爱的木工事业,也来到了草原。不仅击溃了林丹汗,还顺手收拾了草原诸部,将山西通往辽东之路彻底掐断。

    想起那个叫马金泉的年轻将领,范永斗便恨的牙痒痒。十六路商队啊,都被这个年轻人砍瓜切菜般剁成了肉馅,撒在草原上沤肥。

    自己价值数百万银两的货物,成了皇家卫队建设承德科学院的砖石基木。听说,皇家卫队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外号,运输大队长…

    是可忍孰不可忍!!!朱由校,你想要我死,我也叫你不能活!!来呀,互相伤害啊…

    虽然明皇此刻就在眼前,但大同副总兵渠家祯的出现,却让范永斗踌躇不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他自己就干过很多次。如果此时杀掉了朱由校,自己会被黄雀吃掉吗?

    …………………………………………………………………………………..

    见眼前这个年轻人气度不凡,远非一般王宫贵胄可比,渠家祯也暗暗有些发慌。此人给他的压迫感,实在过于强大。如站在泰山之末,仰望五岳之巅。

    但渠家祯毕竟久历战阵心坚似铁,心里只片刻慌乱之后,便沉声问道:“皇上?你可有凭证?”

    问完此话,渠家祯的眼神便停在了朱由校的脸上。只要这个年轻人有一丝异象,他会立刻下令剿灭叛匪。

    大同今夜之乱,必是有人在暗中所为。如今若是不辩牛鬼蛇神,岂不是让这些宵小之辈的阴谋得逞?

    想到‘阴谋’二字,渠家祯的眉宇之间,又拧出了深深沟壑:今夜大同城发生混乱之时,总兵并没有派人安抚百姓,反而是第一时间,命自己带兵入城剿灭叛乱。

    总兵告诉他,叛匪的行踪早已在掌握之中,他已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城外还有一万精锐枕戈待旦。总兵又给了他一张叛匪隐藏的地图,排名第一的便是洪福楼。

    虽然渠家祯很怀疑总兵未卜先知的能力,但城内发生暴乱已是不争的事实。他决定先行镇压暴乱,而后再找机会暗中查验一番,因为此事疑点着实太多。

    见眼前的年轻人,低头陷入了沉默之中,神情之中竟然闪烁着一丝慌乱,渠家祯心中怀疑更甚。皇上?怕是被老夫说破了心思吧,哼,此等拙劣之计也想蒙骗老夫?。

    此时,一个手持雁翎刀的年轻人,不声不响地站到前排。观其脚步沉稳双目有神,显然是个练家子。渠家祯心中警铃大作,左手早已暗暗用劲,准备随时应战…

    在大同边军咄咄逼人的压迫之下,卫队士兵不自觉地,结成了卫队特有的防御阵型,尖角朝外,将皇上紧紧包围其中。就算今夜被人剁成肉泥,也要拖两个垫背的…

    而赵赫平早已抱了必死之心,准备一旦有变,就第一时间杀掉眼前的副总兵。至少到目前为止,他没有见过能在其手下走两招的好汉。

    王允儿见哥哥姐姐昏迷不醒已是焦急万分,此时见朱由校没法证明自己是皇帝,心中忧虑更甚。难不成今夜就要莫名其妙的死于非命?

    她两手无意识的掠过哥哥腰间之际,猛然想起与傅山签订的契约,就在哥哥腰囊之中。而契约上,有一枚皇家科学院的印章!!而傅山说过,科学院印章只有皇上才有…

    ………………………………………………………………………………………………

    “这少年人刚才说他是谁?皇上?我特么还是太上皇。”

    “得了吧,还太上皇。就你那怂样,怕是见了皇上连屎尿都夹不住。”

    “汝二人说话怎如此粗鄙,若不是这少年公子挡住了官兵,我等皆成鱼肉尔。”

    “我说你个秀才,都什么时候了,嘴里还在往外倒陈醋。你要有法,倒是支个招啊?”

    “狗屁的皇上。皇上说话谁敢不听?我看啊,这八成就是一个骗子,说不准偷了什么东西,正准备溜到城外。这边军里面,偷鸡摸狗的事多了去了。”

    “哼,今夜城东大火,城南爆炸,该不会就是这小白脸所为吧。俺老娘说过,这年头长得漂亮的没几个好人。”

    “哎,小白脸。你他妈装什么好人,该不会是做了亏心事吧?你要真是皇上,就让这些丘八闪开条路,好让大家伙逃命。”

    “就是,皇上在京城好吃好喝待着,怎么会跑到大同来?”

    “哎,说你呢,傻愣着干什么。哟,说你两句就甩脸盘子?你他妈还蹬鼻子上脸啊。”

    四周百姓的质疑声逐渐变成了谩骂声,惊慌的大同百姓仿佛找到了撒气筒一般,把所有怨气和怒火都集中在了朱由校身上。一些情绪激动之人,甚至还和卫队士兵推搡起来。

    ………………………………………………………………………………..

    朱由校又气又怒,却无法为自己辩白,急得两眼通红站立不安。这时,王允儿又惊又怕地将一份契约塞到了他手里,轻声说道:“皇上,这契约上有皇家科学院的印章。”

    朱由校一拍脑门,让赵赫平将契约交到渠家祯手里,缓缓说道:“渠副总兵,这契约之上的印章,乃皇家科学院独有。也只有朕才拥有这印章。如此,你可满意否?”

    渠家祯借着火把,将契约细细看了一遍,又看了看印章,脸上阴晴不定。随后,他将契约卷成一卷交到侍卫手里,冷冷笑道:

    “总兵前几日曾告诉末将,近日来有批贼子,冒用皇家科学院的名声,在大同招摇撞骗。末将还以为是笑谈。哼哼,如今人赃俱获,看你还有狡辩之言,众军听令,列阵,迎敌!!”

    大同边军齐齐一声惊天怒吼,撼天动地。边军长枪如林钢刀出鞘,列成锋矢阵,准备拿下眼前的乱臣贼子。

    朱由校神色俱变,脑中一片空白:怎么?劳资又被算计了???…

    而躲在洪福楼上的范永斗,轻轻按下右手,示意黑衣人放下手中弓弩。他靠在墙上,伸手擦掉额上细密冷汗,两腿如筛糠般乱抖:

    幸好刚才没有动手,不然就是替他人背锅了。这大同总兵,不是素有贤名吗?他怎么也来插上一手?当初,不是这么说的啊…

第七十一章 救驾

    范永斗到底不是杀伐决绝的将军,也不是腹黑手辣的政客。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见到朱由校即将横死街头之时,精于算计的他,很聪明的将自己排除在危险之外,而不是生生将机会抓在手中。

    他变成一只觊觎猛兽猎物的狡猾狐狸,瞪着血红的眼睛,带着狡黠的微笑,心情忐忑地猫在窗户的阴谋面,贪婪吸允着空气中浓厚的血腥味。

    对他来说,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益才是正理,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处世之道。当血勇之气变成叮当作响的铜板后,范永斗再无一丝舍命相搏的念头。

    他并不明白,朝堂之争岂是简单的收益二字可以衡量。一个习惯了投机取巧的商人,根本无法理解政治争斗中,蕴含的博弈与利益的大智慧。

    眼中只见方寸之地,便以为世界不过如此。手抓一副金算盘,就想扒拉清楚天下事。视野,思维和认知,与财富无关,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关,只与胸怀有关。

    ………………………………………………………………………………………………..

    听见渠家祯发出的进攻号令,朱由校心中紧紧一拧:这就要死了?我还有好多事没做!!妈的,好容易中个穿越大奖,却落个这种下场。艹!

    当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某一个结局后,有的人会自怨自艾,有的人会破罐子破摔,而有的人,会鼓起最后的勇气,就是死,也会选择人死鸡儿球朝天。朱由校,属于最后一类…

    朱由校将脸色惨白的王允儿拖到身后,回过头对着卫队士兵一笑,随后将雪亮的军刀自眉间向上刺出,沉声说道:“朕说过,皇家卫队生来就是被包围的。今天,血战到底,不死不休!!皇家卫队,结阵,迎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五十名皇家卫队少年士兵,列好军阵举枪握刀,右脚重重往下一踏,整齐而沉闷的脚步声中,传来他们撕破咽喉的三声怒吼:“结阵,迎敌,杀,杀,杀!!”幼虎声虽弱,奔雷撼山岗!!

    这些少年士兵尚显稚嫩的声音,一字不落地传入了渠家祯耳朵里。他只是微微一笑,高举的右手重重落下:“众军听令,四面围攻洪福楼。包护卫队先行撤退!!”

    朱由校:“…”

    范永斗:“…”

    百姓:“…”

    双方士兵:“…”

    …………………………………………………………………………………………

    没容卫队反应过来,边军弓箭手已经对洪福楼发动了第一波压制射击;刀盾手迅速举盾上前,将卫队与洪福楼隔开;火枪手压实弹药准备随时发动第二轮射击;长枪手列阵在后已做好了冲锋准备。

    范永斗见形势忽然来了大逆转,此刻后悔也无济于事,便慌忙指挥手下进行抵抗。但没容黑衣人靠近窗口,边军的火枪队就发动了进攻,一时间枪声大作子弹乱飞,哀嚎声不断。碎裂的木屑和破裂的人体,在忽明忽暗的火光中四处乱跳。

    枪声刚停,又是一阵破空声响起,边军弓箭队发动了第二轮攻击。此时“杀”声四起,明军刀盾手率先发动了进攻,长枪手紧随其后迅猛扑向了洪福楼。

    钟迅不知道从哪儿抢了个盾牌,一个侧身挡在朱由校面前,急切催促道:“皇上快走,此地不宜久留。”

    朱由校拉着王允儿正要撤离,却听见洪福楼上传来一片急雨般的火枪声,密集冲锋的边军队伍,顿时被打了几个缺口出来。明军士兵的惨号声还未落地,一阵“嗡嗡”声响起,楼内又射出了密密匝匝的箭矢。

    朱由校一看大事不好,抱着王允儿一个懒驴打滚躲到了一边,没容他站起身来,几个盾牌已经如同龟甲般摞在眼前,将他牢牢保护其中。其中一人竟然是渠家祯。

    “渠副总兵,你究竟是何意?”朱由校将王允儿挡在身后急急问道。

    “没啥意思,虽然本将目前还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但本将相信,你们是皇家卫队的人,绝对不是今夜作乱之徒。”渠家祯依然面无表情地说道。

    “这是为何?”朱由校再问。

    “两个月前,本将在草原巡边之时,见一支部队使用过这种独特的九人阵型,那支队伍的将领名叫马金泉,乃皇家卫队的少年将军之一。如今再见这种阵型,岂有不明白之理。本将认为皇上就算不在大同城内,也一定距离大同不远。”渠家祯一板一眼地回答。

    朱由校闻言稍稍心安,又听渠家祯说道:“当然仅凭这点还不够。契约之上,有国土资源调查科特有的暗号,本将恰好识得。因此才会略施小计,将卫队保护起来。”

    朱由校心中一阵狂跳:难道渠家祯是使徒?他正要详细询问之时,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城西方向又开来了一只队伍,人数足有千人之多。借着火光辨识其旗帜和衣着,却是代王府的卫队。两人对望一眼:代王的卫队?他们怎么来了?

    这时,城门外忽然传来了一片厮杀之声,中间还夹杂着城门关闭时发出的闷响声。

    …………………………………………………………………………………………….

    渠家祯将盾牌交给朱由校正要起身询问,就感觉地面一阵轻微地晃动,北城楼上发出了令人心惊胆战的滚雷声,一片耀眼的白光刺得人眼睛生疼。渠家祯脸色大变,有人在城楼上使用了大将军炮!!!

    一颗带着火星的铁炮弹,从朱由校的眼眸中闪过,如同九天坠落的陨石一般,狠狠砸中了大同边军。

    在一片骨骼碎裂的“喀啦”声中,无数士兵如同失去了控制的布娃娃般,带着各种奇怪的姿势,拖着悠长的惨叫声,在空中乱飞。

    炮弹砸出了一条血路后,不知碰到了什么高高跳起,从一个士兵的脖颈处飘过,带着脑袋不知飞向了何处。一股热血自脖颈处断裂处汹涌地喷出。士兵失去了头颅的身体,诡异地走了两步后,软软地瘫倒在地,双腿还不时抽搐一下。

    “啊…”王允儿发出一声凄厉地尖叫,瞪着失去焦距的双眼,双手死死抠住朱由校的胳膊。

    允儿的尖叫声中,又传来一串带着“梆梆”铁音的炮声。朱由校亡魂大冒,这声音他太熟悉不过了,急忙大喊:“虎蹲炮!!全部散开,趴下,趴下!!”

    朱由校话音刚落,头顶上便刮过一阵狂风,无数铁粒和石块带着呼啸声,凶狠砸向了队形密集的大同边军,一个巨型的u型缺口,豁然出现在朱由校眼前。早已不自觉缩成一团的逃难百姓,也在炮声中倒了一大片。

    北城墙上的十多门虎蹲炮,又发动了第二轮炮击。闪烁的火光之中,一朵朵血红的桃花,不断从周围人群身上崩裂而出。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尖利而绝望的惨叫声里,转眼变成了一滩冒着热气的碎肉,被混乱的人群踩得“呲溜”作响。

    朱由校两世为人,何时见过此等人间惨剧。他呆坐于地,双手死死按住膝盖,脑中一片空白…

    一片猛烈的炮火中,渠家祯站在了十字路口正中,浑然不惧横飞的炮矢。他拔出腰刀狠狠砍翻了两个逃兵。随后钢刀向城楼一指,怒喝一声:

    “众军听令,甲字营在左,乙字营在右,弓箭手居中,火枪手居后,给老子拿下北城楼,天字营继续进攻洪福楼!!所有叛军一律就地正法。”

    ………………………………………………………………………………………………

    在将校的喝骂声中,大同边军艰难地分成了五队,冒着密集的炮火,向北城楼和洪福楼发动了进攻。而皇家卫队士兵早已将朱由校团团围住,准备趁炮火暂停之时,掩护皇上撤走。

    刚才莫名其妙出现在城北的代王卫队,却在此时突然发动了对天字营的攻击。正在全力猛攻洪福楼的天字营,瞬间便陷入了混乱。

    赵赫平暗叫一声不好,要是天字营被冲垮。卫队这点人,就会直接暴露在危险之中。他急忙一把拉住朱由校,想要把皇上拖向安全的地方。

    “放手。”朱由校一把挣脱了赵赫平,淡淡地说道:“朕,哪也不去。如今城内早已没有了安全之地,我们如果胡乱逃跑,只会陷入更大的危险之中。”

    “皇上!!您…”赵赫平急急喊道。

    朱由校摆了摆手,弯腰捡起腰刀看了看说道:“京城点兵之日,朕说过。从今天起,大明只有死在敌人刀剑下的皇帝,没有苟且偷生的帝王。若有违背,天下共诛之。准备作战。”

    朱由校已经想通了,自己这条命本来就是捡来的。什么时候再被收回,那得看老天是怎么想的。

    很多事,不能只想着享受结果,你必须为这个享受付出相应的代价。自己穿越成为皇帝,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而今天,就是自己承担这个代价之时。

    赵赫平才不管皇上怎么想,他只知道,如果皇上今日死在大同,自己将会成为千古罪人。他暗暗举起右手,准备把皇上打晕拖走,至于皇上以后要怎么惩罚,那是以后的事,他现在管不着。

    赵赫平忽然听见一阵熟悉的排枪声,响彻大同夜空。在他惊喜的眼神中,数百名皇家卫队士兵,从散乱的人群中冲了出来。领头之人正是钟迅,两个蒙古王爷也紧随其后。

    见皇上处于万分危急之中,钟迅拔出腰刀向前一挥,气运丹田地怒吼道:“皇家卫队,进攻!!”

第七十二章 新的战术

    大同边军天字营从西北向南攻击洪福楼,而代王府卫队自西向北突袭天字营,皇家卫队则是自东向西正面攻打代王府卫队。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顷刻之间,三方便发生了猛烈战斗。朱由校率领的五十人,正好被夹在了三角交战区域的正中动弹不得。

    天字营虽然遭到了突袭,陷入了短时间的混乱,但胜在作战经验丰富,很快便恢复了作战能力。随即兵分两路,一路继续猛攻洪福楼,另一路则对代王府卫队发动了反击。

    代王府卫队人数不多,也就千人左右。但因为代王负有守土职责,所以此其士兵亦多为悍卒。在此刻击溃了天字营尾翼后,代王府士兵如疯了一般对朱由校所部发动冲击。

    皇家卫队士兵人数最少,也就三百人不到,但胜在武器精良。人手一只的连发强弩和燧发枪,保证了卫队拥有极强的正面作战能力。

    因为天字营的牵制,代王府卫队被拖住了手脚,不得不转身和天字营交战。趁着这个空当,钟迅带人迅速赶到了朱由校身边,将皇上团团围了起来。

    朱由校随即干净利落的下令:“执行步.枪协同战术,左右各两队,每队各五旗四十五人,用火枪进行正面交叉火力射击。第三队十个小旗九十人,以连发弩压制对方的冲击。

    钟迅、赵赫平,你二人率剩余的九十人,进行斩首突击。看见没有,你们右侧四十五度有一座二层楼房,代王府卫队的指挥官就在那里。朕率本部五十人,作为游动支援。”

    …………………………………………………………………………………………..

    步.枪协同战术,乃皇家卫队独有的一个巷战战术,这是朱由校根据明朝火器的特点,按照后世的步炮协同战术改变而来。

    明朝远程火炮超常的准备时间,注定了只能在巷战中提供间歇性火力支援。而佛郎机、虎蹲炮等发射速度较快的火炮,其坑爹的炮弹弹着点,让人不忍直视。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步炮协同作战,不知会发生怎样的悲剧。

    后世的步炮协同战术,是要求进攻士兵在野战中,踩着弹着点发动进攻。而当下的明朝,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朱由校根据卫队火器的特点,将这种野战战术变成了巷战战术。

    科学院研制出的初代撞针式燧发枪,当然也有很多毛病,比如弹簧因为质量不过关时常断裂;击锤上的燧石容易脱落;比起明朝技术成熟的火绳枪,百分之百的发火射击率,初期机械结构的燧发枪,其哑火率竟然高达三成,而且维护起来相对复杂一些。

    虽然在命中率,破坏力和射程之上,初代燧发枪与火绳枪并无太大区别。但燧发枪装填速度快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让其形成短时间不间断的弹幕覆盖,弥补哑火率偏高等缺点。这一点,是火绳枪根本无法匹敌的。

    明朝的火器部队,在朱由校在位时,依然大规模装备火绳枪。而国外同期,燧发枪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并开始大量在法国部队中装备。但燧发枪成为欧洲各**队主流装备,要到“三十年战争”末期,即1650年之后。

    因此,皇家卫队装备的撞针燧发枪,除了倒霉的林丹汗见识过以外,明朝的其余部队,根本就没见过。至于步.枪协同战术,对于普遍训练水平低下的明朝部队来说,基本等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冷兵器作战的思维,依然顽固盘踞在明军各级将领的脑海之中。

    正是基于此,朱由校大胆的进行了一次战术革新。凭借燧发枪不间断的弹幕覆盖,及火药燃烧时发出的巨大烟雾作为掩护。连发弩攻击部队,将作为近距离快速打击力量,进行抵近射击。然后燧发枪部队,将再次推进进行第二次覆盖射击,连发弩部队随后再跟进。

    斩首作战方式,也是皇家卫队每日必须操演的战术之一。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不是只在野战中才适用。作为土共军队的狂热拥护者,朱由校非常崇拜土共在解放战争中,发动的无数次直捣黄龙,破坏秃子指挥中枢的战术。

    今夜,皇家卫队第一次将现代军队的作战方式,用于实战。其带给明军腐朽军制的震撼,在以后,深刻影响了明军的整体作战体系。

    ………………………………………………………………………………………….

    不到一只烟的功夫,两座由卫队防御手盾组合起来的大盾牌,便赫然出现在街头。盾牌射击孔后的九十名火枪兵,见旗长一挥手,便立刻发动了三段击。十五个射击孔内,喷出了红黄色的火焰,一片白烟升腾而起。

    只一轮射击,几十个代王府卫队士兵便发出惨叫倒在了地上。紧接着又是两轮射击,上百名代王府士兵栽倒在血泊中。

    代王府卫队的刀盾手快速上前立起了盾牌阵,准备掩护火枪手和弓弩兵发起攻击。按照他们往日的训练操典,对方的火枪兵此时应该正在装填弹药,现在正是自己反击之时。

    三段击,乃大明开国将领沐国公沐英,当年大败麓川国的象兵部队时首创,如今早已成了明军的标准战术。

    因此明军士兵都知道,三段击火枪战术,虽然号称是无间断射击,但实际上因为火绳枪装填速度缓慢,所以每进行一次三段击后,中途是有足够时间让他们发动冲锋的。

    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错大发了。卫队的火枪射击不仅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不间断地又发动了三轮射击。猛烈的攻击,将代王府的火枪手和弓弩兵压制的根本抬不了头。

    呼啸而来的子弹在身边蹦跳,几乎让王府士兵无处可逃。这时他们才明白,眼前的这个三段击,根本就与平日里所见是两回事,这是真正的无间断射击。

    未知的危险最多让人感到害怕,真正让人恐惧的,源于熟悉危险的本身。惯于使用火器的王府士兵,自然明白,一旦火枪拥有可持续射击能力时,会是如何恐怖的存在…

    当震耳欲聋地火枪声骤然停止时,惊恐万分的王府士兵暗自庆幸,噩梦终于结束了。当他们从地上、树下、屋后,小心地抬起头颅时,惊讶地发现,原本厚实的冲锋阵型,在浓密的硝烟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凹型。凹型中间,躺满了正在痛苦哀嚎的王府士兵。

    渠家祯与所有的大同边军一样,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幕。如果说他们早已经历了战争的地狱,那么今夜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则是来自战争地狱的魔鬼。这只魔鬼顷刻间,就改变了这场战斗的进程。

    皇家卫队九十名连发弩手,在不断喷吐的火舌与弥漫的白色浓烟掩护下,早已暗中依靠盾牌掩护,悄悄在交叉火网中匍匐前进了几十米。在一片嘈杂声中,紧张地等待哨声响起…

    …………………………………………………………………………………………

    又等了片刻之后,依然没有听见皇家卫队火枪的轰鸣声,代王府士兵中忽然发出了一阵低低的欢呼声,皇家卫队不过如此。

    此时王府卫队中的一个千户高高跃起,拔出腰刀向前一挥,高声喝道:“跟老子冲上去,砍死这帮,啊,注意…呕呕。”

    千户身上不知何时多了十多支弩箭,其中两支正好插在他咽喉之处。一股血泉从千户嘴里喷出,将他喉咙里的最后几个字,生生压回了肚子里。见千户被杀,王府士兵也被激起了最后的悍勇,他们嚎叫着冲向了皇家卫队。

    此时,一声尖利的哨响刺破了白色的火药烟雾。四周还传来一片让人得慌的铁条“嗡嗡”声。王府士兵心里大感不妙,但此刻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

    烟雾中原本轻微的破空声,渐渐汇集成一股尖锐的金属飞行声。无数小黑点自浓烟中飞出,劈头盖脸砸向了王府士兵。

    四周立刻传来一阵密集的,钉子锤入木头时的“嘣嘣”声,和王府士兵绝望的惨号声。二者如魔音交织般,回荡在大同的夜空之中。

    见皇家卫队使用了强弩,王府士兵当即举起了盾牌应对,此时膝盖处忽然传来一阵剧痛,王府士兵吃不住疼,手中盾牌只轻轻晃了一下,三只弩箭便深深插入了他眼眶之中。

    士兵叫都没叫一声便栽倒于地,漏出了身后的大片空当。无数弩箭如雨点般,顺着这个缺口飞了进去。哀嚎声中,五六个王府士兵又倒在了一片血雾之中。

    趁着本方火枪射击骤停的空当,皇家卫队的连发弩部队,突然发起了七轮无差别攻击。直到面前彻底安静了下来…

    ………………………………………………………………………………………

    王府士兵不知道,卫队的连发弩部队按照朱由校的要求,通常进行上中下三排射击。中路是直接射击盾牌,造成敌人向两侧恐慌移动,上路是向左侧斜线射击头部区域,下路是向右侧斜线攻击敌人的下身区域。

    此法可有效避开敌人的盾牌保护。除非敌人拥有春秋战国时期,那种野战时特有的半人高巨盾。否则将会顾左不了右,顾头顾不到脚。只是谁会在巷战时,使用重达五六十斤的巨盾呢?

    按照弩箭通常的攻击速度和频率,近战时也就一两轮射击。因为传统的强弩,是需要用脚踩在地上才能上弦,还需要用手安装弩箭。

    但王府士兵又错了,对手手中的连发弩经过科学院改造,早已实现了双手快速上弦。并且每次发射后,只需将箭槽向后一扒,重新装上新箭槽即可。每个箭槽里装有两支箭,这样可以实现一弩双箭的密集攻击。这样的箭槽,每个使用连弩的士兵,有十个。

    这种连发弩,当然是科学院的杰作。也是朱由校对于工匠和科学家,进行残酷脑力压榨的产物之一。既然现在无法制造自动武器,那么就对原有武器进行魔改提升换代。

    至于可怜的工匠和科学家,怎样在天台上暗中咒骂自己,朱由校毫不在意。他深信后世某位军工大佬的话,对这帮知识分子,就得往死里用,不榨不出油…

    ………………………………………………………………………………………………

    当王府士兵认为噩耗已经结束之时,新一轮的噩梦又重新降临。皇家卫队的火枪队,趁着连发弩分队向前推进的时候,也把阵地推进了几十米。连发弩分队撤回盾阵后,进行休整之时,火枪队又发动了新一轮射击…

    渠家祯完整看了一遍皇家卫队的作战方式,心中便对代王府卫队便下了死刑判决书:在这种攻击之下,代王部队的崩溃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皇家卫队的另一只小分队,趁着混乱刚刚攻破了一座二层楼房,他不认为里面的王府军官还有活着的理由。

    渠家祯又把目光投向了朱由校,眼中充满了佩服和尊敬:看卫队士兵刚才的表现,不用说,这个年轻人就是当今天子。有如此皇上当政,吾等武夫何惧之有!!

    渠家祯“呛啷”一声拔出指挥刀,气壮山河地吼道:“吾皇在此,众军听令,杀!!!”

道个歉!!回来了。

    给诸位道个歉。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还是以一场突发疾病警告了我,老婆大人为了让我安心养病,掐断了家里所有网络,导致这一段时间都无法更新。

    既然已经选择了修养,那就彻底养好。估计最多半个月,就会重新更新。老朋友还请安心等待,新朋友麻烦先从前面看起。

    文笔的问题,我也比较汗颜,这玩意儿不是几天就能提高的。但借用一句广告词,我一直在努力。

    历史的看法问题,呵呵,各有各的理解吧。我文笔不好是事实,导致不能很好的将心中所想,变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这也是我比较遗憾的地方。

    我比较同意一位书友的意见,现代的普通人真去了明朝,会被那一群智商超群的大臣当做猴子玩儿。这也是我写书之初定义的基调,普通人去了明朝,会面临什么?除了玩玩女人,逗逗太监,戏弄大臣,显示自己智商爆点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路了?

    人,作为世界上最善于学习的高等级物种,而华夏族在这其中自然位居第二。第一嘛,因为谦虚的缘故,还是让出来吧。

    那么这个拥有无数后世经验的穿越者,其带来的改变,会引发什么变化?那一群智商绝伦的配角团队,又会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这些应对措施会导致历史走上什么样的道路?随后,明朝甚至世界历史又会发生什么改变?

    而任何改变从来都具有双面性,这种双面性对于明朝的乃至华夏族今后的路,又会带来什么?

    作为一个普通人,他难道就不需要在明朝去学习一点什么?仅仅凭借后世信息大爆发的优势,就能纵横大江南北,笑傲八荒四海?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思想大爆发的年代,主角各种出位的言论及思想,会给明朝思想家及知识界带来什么启发?光想想这些都头疼。

    作为一个有节操的80后,太监这种事是断然不敢做的,包括另一本《万历保安团》,也会在本作完成后,继续写下去。然后,借用一句经典鸡汤文安慰自己,那怕面对空无一人的舞台,也要勇敢的唱下去。

    最后,再次感谢朋友的关注和理解!!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帮助!!

第七十三章 规则破坏者

    实在对不住各位,因为身体的原因,拖了这么久才开始发布新章节。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这件事上,个人再多的解释都是多余。谢谢各位的谅解。因为还在恢复过程中,工作也撂下了很久,所以一段时间内会两天一更,我会尽快恢复到每天一更。以下正文。

    长夜慢慢褪色,凄厉的火光点燃了黎明,也照亮了天边残月。城头破裂的明字旗,在呜咽的北风中,瑟瑟发抖。鲜血铺满的长街上,整夜不休的杀伐声终于停歇。

    过去的一夜,不知多少骨和血,在哀嚎声中渐渐冷却;不知多少笑颜,变成了荒冢中的孤魂野鬼。生离死别,染尽了每一寸青石台阶。

    大同城北,满目废墟,四面悲歌。屡屡黑烟自残砖破瓦中缓缓升起,似无数灵幡随微风轻轻飘荡。或凄凉,或悲切,或苍老,或幼稚的招魂声,久久萦绕不曾散去;

    面无表情的大同市民,带着最后的期望,在倒塌的房梁和砖瓦中奋力翻动,寻找着亲人最后的踪迹。然后如获至宝般,将找到的一小块碳化骨骼,轻轻放在白布之上;

    一队队神情严峻全副武装的大同边军,押着投降的叛乱士兵,在街道上快速穿梭而过。期间夹杂着不少衣着华丽之人,在边军粗野的喝骂声中苦苦哀求;

    城中零星的火枪声不时响起,进攻的号令之中,传来负隅顽抗者最后的惨叫。已经烧成灰白的残墙断壁,在不堪重负的哀鸣中轰然倒塌,惊起一片带着火星的尘雾…

    ……………………………………………………………………………………………

    朱由校擦了擦满脸的血红烟灰,紧紧倚靠着城墙上一门破损的大将军炮,如同一尊雕塑。他轻轻咬着手指甲,面色凝重地注视着城中的一切。

    他已经记不起昨夜射杀了多少叛军,也想不起一共发射了多少弩箭。只有那一张张绝望而扭曲的面孔,不断在眼前闪烁。他心中,没有丝毫胜利的快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直到一阵钻心的疼痛传来,才让他的视线,从废墟般的大同,移到了自己的手指上,一丝殷红的血液从指间慢慢渗出…

    血与火勾勒的灰黑废墟,渐渐被刺眼的阳光填满。金色的晨光,将昨夜的惨烈,描绘得清清楚楚。一阵刺耳的啼哭声,划破了满城的麻木与血腥,引起了朱由校的注意。

    “妈妈,爸爸(注1)”,一个浑身烟灰衣衫破烂的小男孩,跪在地上不断推动着身边两具烧成黑炭的弓形尸体。男孩声嘶力竭的哭喊声,刺激着朱由校的每一寸神经。

    见母亲没有如往日般轻言安慰,父亲也没有不满的责骂传来,小男孩盘着腿,无助地跌坐于地,紧紧攥着小拳头不断敲打地面,委屈地放声大哭。

    男童浑然不知,父母用身体挡住了烈焰,保住了他的性命。此刻,父母的魂魄,已经携手前往了黄泉之路…

    负责收纳城中遗孤的傅山,带着几个士兵静静来到了孩子身边。他看了看两具已经烧成一团的尸体,赤红着双眼将孩子轻轻一把抱起,交给了身后的士兵,扭头便走。

    男童不满地踢腾着双腿,展开双手伸向两具尸体,不断哭喊着:“妈妈,爸爸。”…

    朱由校像被人紧紧扼住了脖子,喘着粗气一言不发,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两行清澈的热泪,不断冲刷着脸颊上血红的烟灰:史书会怎样撰写这一页历史?是浓墨重彩,还是一笔而过?因为自己的到来,多少无辜百姓,竟变成了大同城的一缕青烟,为什么会这样?

    “哈哈哈”,耳边传来一阵干瘪而沙哑的苍老笑声。被捆得结结实实跪倒在地的代王朱鼐钧,正肆无忌惮地嘲笑着皇上的多愁善感。

    朱由校转过头,愤怒地看着一身金黄蟒袍的朱鼐钧:“皇叔,因为你的一念之私。数万大同百姓化作尘土,三千大明精锐变成枯骨一堆,大同城几乎毁于一旦。你决定谋反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些会无辜死难的百姓和你手下忠诚的士兵!!!”

    …………………………………………………………………………………………………

    朱鼐钧又干笑了两声,颤颤巍巍地直起身来。看着一片狼藉的大同城,他松弛的老脸上,竟然多了几丝光彩。贪婪而不甘的眼神,在他浑浊的双眼中猛地燃烧了起来,但瞬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副壮志未酬的表情,慢慢爬满了他满脸的褶皱。

    朱鼐钧挺了挺有些佝偻的腰身,尽量保持自己的形象不那么难看,一串嘶哑的话语从他胸腔中慢慢挤了出来:“皇上,争权夺利本就是高位者的规则之一,老夫为何要在意这些蝼蚁?百姓也好,士兵也好,他们不过是高位者,按照规则办事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而已。

    这些代价,老夫多的是,也给的起!!成王败寇而已,何惧之有?但,老夫万万没想到,不过是些十六七岁娃娃组成的皇家卫队,会有如此战斗力,老夫三千百战悍卒竟不能敌。可惜,天不遂人愿,不能手刃无道昏君。悲哉!恨哉!”

    代王所说的每一个字,都如同一枚枚铁钉,狠狠敲进了朱由校的耳朵里。朱由校只觉头疼欲裂,浑身血液几欲崩射而出。

    “无道昏君”几个字,不断在朱由校的脑海中炸响。他举起微微颤抖的手指,哆哆嗦嗦地指着代王,因为极度愤怒而变得惨白的嘴唇,张开闭上了几次,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在大同凛冽的北风中,朱由校英俊的面孔渐渐僵硬,沸腾全身的血液,慢慢凝固成一条条冰河,失去焦距的双眼,迷茫地注视着前方。整个人如同一尊刀劈斧削的雕像,一动不动。

    而冬日冷冷的阳光,趁机静悄悄地,给雕塑刷上了一层厚厚的金漆…

    ……………………………………………………………………………………………………

    朱鼐钧眯着眼睛看了看朝阳,又看了看气得浑身战栗呆在原地的朱由校,干咳了两声后,换上了谆谆教导的口吻道:“皇上,始皇帝建立秦帝国初始,曾以最大的诚意对待东方学者。就是为了获取这些人,对于大一统秦帝国的认同,对于新规则的认可。

    为此,始皇帝甚至曾经将帝国之前严格遵守的法家学说,做出了让步和改变。统一的教化和言论,被博采众长的方式所代替。但这些东方学者,始终以冷漠对待始皇帝的热情,根本不把始皇帝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内心根本不认同秦帝国。但,始皇帝忍了下来。

    后来面对始皇泰山封禅的礼仪要求,东方学者各执一词争执不休,就是不给始皇一个明确的答案。实际就是不承认,始皇的受命于天和君权神授,不愿意帮助他完成祭祀。面对这种对君权极大的挑衅,始皇帝最终选择了平淡处理,仅仅宣布‘博士不得用以封事之礼’;

    始皇泰山封禅遭遇暴雨,落魄地回到营地。这些来自东方的学者和博士,甚至以嘲笑和奚落来迎接始皇帝。对于这种直面的羞辱,秦始皇也忍了下来。他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时间会证明,秦帝国采取的郡县制皇帝集权,会比传统的分封制更加优越有效。

    雄才伟略的始皇帝明白,新规则的建立和维护,必须建立在百姓拥护和帝国实力的基础之上,不能仅仅依靠这些东方学者。

    为了取得民心,始皇采取了‘令黔首自食田’土地政策,承认当时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以求稳定社会,获得百姓支持。

    为了抵御匈奴的威胁,彰显帝国的实力与威严。始皇花费七年时间,将燕、赵、秦三国原有边墙大规模修筑,建立了西起陇西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并修建了著名的秦直道,用以辅助长城防御;

    与此同时,秦皇命秦军挥师五十万,南征百越。付出了惨重伤亡后,秦军征服岭南,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自此,岭南永远并入华夏的版图。华夏之辉,开始烨烨闪烁,华夏之魂魄,就此凝聚,华夏之威仪,自此威加海内!!”

    ………………………………………………………………………………………………….

    朱鼐钧越说越激动,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的模样,似乎恨不能自己就是秦皇在世。要不是被绳子捆得结结实实,这老头保不准能飞到天上去。

    朱由校正在回味代王所言之时,朱鼐钧轻咳一声,狠狠叹了口气道:“皇上,秦皇为了新规则的建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但最后又如何呢?

    秦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帝国平定南越设立南海郡,咸阳宫内歌舞升平为秦皇贺。博士淳于越向始皇进言,要求重新恢复分封制。此举终于激怒了秦皇,因为他触犯了秦皇的底线,那就是大一统帝国存在的基本规则,郡县制。由此,秦皇决定重竖法家治国。

    郡县制的坚定拥护者,秦丞相李斯提议,‘些许儒生厚古薄今,诽谤当世,议论朝政,惑乱民众,必须令行禁止,否则朝廷威信不再,民间将会各行其是。’

    李斯还建议严禁民间私藏百家语录,敢有谈论《诗经》《书经》者斩首,以古非今者灭族。逾期不自行焚毁藏书者判处黥刑,罚做苦役。保留秦史官核定史书,及医药、占卜、种树与百工之类书籍,其余皆焚毁之。

    秦皇诏令之下,昔日东方六国无数珍藏典籍,遭遇巨大浩劫被付之一炬,极大摧残和破坏了华夏文化。百家争鸣,由此烟消云散。这便是著名的---‘焚书’;

    后又因两个儒生私下讽议秦皇,因害怕获罪而逃亡。厚待儒生而屡遭羞辱的秦皇,于盛怒之下,下令将咸阳城内四百六十余儒生逮捕,全部活埋坑杀。这便是著名的---‘坑儒’。

    秦皇为了维护规则,而做出此不计后果之举动,终于激怒了天下读书人。由此,天下反秦思想涌动,人心思变。

    而‘令黔首自食田’的土地政策颁布当年,帝国的经济遭遇了重大冲击,粮食价格暴涨至每石米一千六百钱,民间怨声载道;

    长城的修筑和建设秦直道,几乎耗尽了国力。征服匈奴与百越之战,又让秦军主力被死死拖在边关,导致帝国腹地出现真空;

    最后,因为修建宏伟的阿房宫和骊山陵墓,以及军队无休止的征战。帝国的农业和工商彻底崩溃,秦皇也终于触怒了天下人。

    其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随之大乱。秦帝国在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后,终于坍塌。而后又经过数年南征北战,汉高祖刘邦长安定鼎。”

    ………………………………………………………………………………………..

    朱鼐钧滔滔不绝地说完以后,仰望京城长长叹息了一声,回过头看着朱由校道:“皇上,老夫所言,出自肺腑。规则建立不易,维护规则更是需要铁血。皇上,这一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您都做好准备了吗?”

    不待震惊不已的朱由校回答,朱鼐钧花白的须发,突然如钢针般根根耸立,他瞪着血红的双眼,声嘶力竭地吼道:“不,你没有!你根本不知道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秦皇所立政法,变华夏八百年之延续,但一个帝国却因此灭亡。皇上,您如今要变一千八百年之规则,您是要大明,为你的理想陪葬吗?你是要天下苍生,陪你一起灭亡吗!!!”

    说到此处,朱鼐钧涕泪横流,低低咆哮着:“皇上,我大明如今之困境,并非无药可救,仅需帝王英明,招贤纳士,重新励精图治即可。此乃帝王之正道!!

    您为何要强力触动文臣之禁锢,武将之忌讳,商贾之钱帛?您难道不知道,他们手上掌握着足以颠覆天下的力量?您竖新规、立新法、练新军,为何要将文武百官排斥在外?天下利益,怎能由您一人独享?这不是帝王之道!!!

    皇上,太祖披荆斩棘,成祖摧枯拉朽,方有今日之大明,期间多少波折,全靠文武死命方才周全。但,如今呢?

    您的皇家科学院,排斥原有官吏,仅仅提拔民间白丁。您的秘书处,实际已成大明最高权力中枢,但非您嫡系之人不仅难以进入,更不可能一窥究竟;

    您的新兴经济法令,打击豪商巨富,却提拔无名商贩。由此,京城民生凋敝,民间早有怨言,京城乃至地方民怨难平啊;

    边关互市乃大明羁縻外族之国策,您却强力禁止,导致蒙古与我继续交恶,建奴乘虚而入,如今已成大明之最大危难;

    建奴迫在眉尖的威胁您视而不见,却不惜耗费国孥兴师动众,夺下蒙古昔日放牧之地。之后又弃之不理,却又是为何?仅仅为了训练新军,便要置大明于四战之地?

    自古权力更迭之时,便是血流成河之际。一旦天下颠覆,我等皇族何去何从?老夫既为太祖血脉,在此大明危难之际倾覆之时,怎能视而不见坐视不理?清君靖难,老夫自然义不容辞。朱由校,你就是规则的最大破坏者!恨苍天无眼,老夫不能手诛昏君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爸爸,对父亲的一种称呼,多用于口语。与多数人的印象不同,该词起源甚早,成书于三国魏明帝太和年间的《广雅》中《释亲》篇已有云:“爸,父也。“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也可见到多以“爸爸“称呼父亲,而非“爹爹“,比如杨过即是如此,那是因为该词的确在宋之前已流存于世了。

    民间口语中多以“爸爸”二字,代指父亲。“爹爹”等词,多见于小说之中或者所谓诗书官宦人家。

第七十四章 义无反顾

    朱由校阴沉着脸耐着性子,细细听完了代王朱鼐钧歇斯底里的咆哮。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他万万想不到,自己为大明复兴所做的一切,早已成为明朝各个既得利益阶层的眼中钉,肉中刺。

    幸好自始皇以来,大一统的君权思想太过根深蒂固,因此这些利益阶层不敢公然扯旗造反,便暗中唆使已经老糊涂的代王当替死鬼。

    自己做的这些事,也幸好是发生在明朝。要是放在利益关系紧密,地域观念浓厚的欧洲,自己早他妈成全民公敌了。

    那个法兰西的著名矮个子,因为想要学习秦始皇当整个欧洲的乡长,结果被全欧的村长联合起来痛殴了一顿,只好凄凉地远窜圣赫纳岛吹海风,最后还被人喂了耗子药….

    从一开始,自己脑子就发热了啊,一直以为这些明朝官吏和皇族,会有那么一丁点儿的国家意识。只要有这么一丁点的意识,就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会明白自己弱化权臣,打击豪商,分化蒙古的真正目的。

    可现实就是,现阶段家族和集团的利益,远远大于国家利益。国家,对于他们而言,仅仅是用来刷名望和领养老金的。至于更大的利益,家族、外人甚至异族都可以协商和分享,唯独皇上是无权触碰的。

    因为他们明白,皇权的集权性和占有性,会让他们的利益变成水中花井中月。在此前提下,任何集团和家族都将成为皇权的附庸,从而丧失掉自主性。而为了取得利益自主分配权,皇权与臣权进行了将近千年的交锋。最终在从宋朝,臣权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东华门唱名,让臣权终于可以从思想上一手遮天。所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让他们天然占据了政治优势,从而一手主导整个社会的利益分配权。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受损害就行,至于谁当皇帝,他们根本就无所谓。

    当年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观念的提出,符合农耕社会要求稳定的基本要求,进而推动整个华夏社会彻底进入了家族时代。在程朱理学“弱枝强干”的变态配合下,在随后的华夏历史发展中,家族及集团利益,都远远在皇权甚至国家利益之上。

    他们效忠的是能带给他们利益的‘君’,而并非这个利益载体的‘国’。能保证他们利益的就是鸟生鱼汤,不能保证甚至损害他们利益的,就是夏桀商纣。

    在社会的读书识字率低于5%的时候,他们不仅是绝对的社会舆论引导者,更掌握了整个社会的生杀大权。他们站在金字塔塔尖,呼风唤雨招兽放咒,几乎无所不能。

    ………………………………………………………………………………………

    当一个皇帝学会思考并开始质疑他们之时,那么即使联合异族推翻整个国家,他们也在所不惜,甚至还能摸着胡子摇头晃脑的引经据典:“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这句话放在现在,是颇受很多人赞同的。很多不如意之人,甚至用此对社会进行所谓的批判和揭露,以表现自己恨不能也追随屈原跳河。那多悲壮,多受敬仰。于是站在岸边左顾右盼,还大声嚷嚷着:劳资要跳了啊,别拉我…可你他妈的倒是跳啊!!!

    当一个君主的“仁”,“贼”,“义”,“残”,“暴”的评判标准,被一个集团甚至一个阶层所把控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社会批判家或者公蜘,有没有一个人真正想过,这是怎样一种可怕而恐怖的事情?这是怎样一种可悲而又可怜的情形。

    成祖时期的《永乐大典》,集汉族光辉文化之大成,名扬四海!万历朝,国内百姓生活富足,民间思想百花齐放,华夏大有再度中兴之望;对内对外三大战争,昭现华夏之威天国之雄。可是因为成祖之后的历代明皇,一直坚持不懈的想要重新收回君权,惹怒了国内利益集团,于是后世史书上的明朝皇帝形象,被各种抹黑和污蔑。

    辫子朝,皇上公款四处吃喝海内烂嫖,被称颂为圣君;几大对内对外战争屡败屡战,被称赞为十全武功;以彻底毁灭华夏文明为基础,抽掉华夏脊梁为根本的《四库全书》,被称赞为“亘古未有之奇书”。这一切原因为何?在于辫子很聪明的保留了家族与集团的基本利益。既然得了好处,那就说好话吧,那怕为此需要卑躬屈膝放弃汉家尊严。

    朱由校当然不会傻到采取后世的某些极端措施来控制思想,但也绝对不会再放任明朝士大夫与武将阶层,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下去。华夏乃中国,中国乃华夏,只有统一的国民思想,才能真正挽救明朝。这是以后朱由校心中的逆鳞,任谁也不能触碰。

    …………………………………………………………………………………………

    作为后世之人的朱由校明白,如果他现在采取和辫子一样的做法,国家自然可以稳固。大不了退一步,采取君主立宪,也能救明朝与水火。可,如此一来,明朝及整个华夏未来的走势,将会彻底走向未知与不可控。

    辫子朝的做法,以对内绝对的思想控制和武力镇压为基础,将一个足以匹敌世界的东方帝国,活生生变成了半奴隶半集权制的黑暗国家。整个国家的发展即使偶有灵光闪烁,也不可救药的进入了癌症晚期,最后只有任人鱼肉宰割,彻底沦为了列强的游乐场。

    历史已经证明,辫子朝的做法能自保一时,但最后付出的代价,任何一个华夏子孙都不能接受。华夏历史,从来都是包容并蓄海纳百川。也许我们会落后一时,但不会落后一世。借用后世的一句话,什么事只要中国人玩顺了,基本也就没其他人什么事了。

    而诸多穿越者首选的君主立宪制,朱由校也早已思虑再三。但无论是二元君主制还是议会君主制,其本质来说,都是君主被一群实力集团所拥护,进而施行君主权力。

    这事本来也不新鲜,华夏在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时期,玩了五百四十九年,直到秦帝国的建立。期间皇帝都沦落到卖祭祀用的猪肉了,君权可谓衰落到极致。

    有人会说,这不一样,别人有议会,有内阁,有民主。嗯,表面上看是这么回事,但您可能忘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之中每一个有实力的集团,其所辖领土与人口及综合实力,是欧洲的村长能比的?额忘了,那时的欧洲还是蛮荒时代,罗马共和国还在努力打怪升级。

    从客观角度来看,不能说人家欧洲国小民寡就不能分封而建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啊。因此欧洲封建制与华夏的封建制本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国之君与实力集团,相互搭伙过日子。日子过得好,皆大欢喜,过得不好,拿起菜刀pk。

    欧洲各国能在17世纪,实现当时较为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就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前提。第一,国家足够小,大家出门就能凑桌麻将,抬腿就能迈入他国;第二,实权集团之中谁也不具有颠覆性力量,任何一方都难以坐大。

    在华夏内部pk期间,很自然的没有产生什么议会内阁一类的实权机构。那是因为领土太大了,这与欧洲各国截然不同。总不能三月发通知,大家六月才聚在一起开party。这种办事效率能管理一个庞大的国家?

    而以华夏领土之大利益之丰厚,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实力集团的强弱之分,野心家更是层出不穷。从春秋初期的一百四多个诸侯国,到最后剩下了战国七雄,再到始皇帝一统江山,完成了利益的集中。至于欧洲的利益嘛,好像罗马人一直把欧洲当做荒蛮之所…

    华夏用历史证明了,管理一个地域广大,文化差别明显的超级大国,必须用集权的模式,否则,这个国家将会陷入不断的战火之中。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年的战争就是明证。

    因此,君主集权模式是华夏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要简单用欧洲的发展来套用。你让那些欧洲村长来试试?用不了几天,就能被挂在城门楼上看风景。视野决定眼界,客观决定发展,可不是说说了事。

    明朝在自己手中,今后到底会出现怎样的政治体系,朱由校现在不想多想。历史发展岂能被某个人的想法所左右?后世太祖对此曾有精辟评述,就四个字,实事求是。

    ………………………………………………………………………………………….

    至于被后世不少人称颂的欧洲16世纪的发展模式,在朱由校看来,欧洲人逆天的侥幸和运气实在无人能及,堪比10元买中福彩一个亿。

    彼时,亚欧之间的海陆通道都被奥斯曼和波斯帝国把控,明帝国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面对东方帝国的强力压迫,屡败屡战处于生存危机中的欧洲贵族,只好发挥祖先的冒险精神和抢劫传统,嘴里含着短刀手里拿着火枪,划着舢板喊着号子,拼命开拓新世界。

    当更加落后但富饶无比的南美及北美大陆,出现在他们眼前之时,已经趴在床上眼含热泪准备脱裤子的欧洲贵族,立刻紧紧捂着屁股,拨开东方帝国挥舞的银票,义正言辞地说出了七个字:起开,伦家有钱了…

    于是一个个穷困潦倒的村长,摇身一变,成了拿腔捏调的贵族。随后,他们开始小心翼翼的,重新制定蓝星的游戏规则。当看到波斯帝国的腐朽,奥斯曼帝国的堕落,明帝国不可思议的衰败以后,欧洲贵族小心地亮出了腰间的两把菜刀,结巴着说道:“打,打,打劫”…

    欧洲历史上并没有出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共主。欧洲各个民族之间,彼此厮杀了几千年而毫无结果。被强盛的亚洲帝国吊打了无数次后,发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避免成为小受。而且合伙当海盗抢劫弱小民族,更是来快钱的不二法门。于是,协商机制诞生了。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标志着近现代国际关系体系雏形的诞生,民族与国家成为主要的国际行为体,不再是以往的君主或者村长。

    在此背景下,欧洲实力集团为了谋求更大利益,为了避免数钞票的时候被人戳脊梁骨,那么实力相对更弱小的皇帝,就被剥夺更多权力成了背锅侠。于是君主立宪诞生了。

    当海洋霸权兴起,进入物资大流通时代以后。欧洲小国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及相对灵活的政经政策,顺利搭上了随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快车。而政治与经济政策相对僵化和繁琐的东方各帝国,在时代大发展的浪潮中,被慢慢没顶,终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

    朱由校在城门的寒风中矗立良久,无数的历史画面,如电影片段般在脑海中闪过。后世无数有识之士,用生命和热血发出的“中华民族,需独立自强”的呐喊声,如汹涌的惊涛骇浪,在耳畔振聋发聩。

    明朝灭亡之文化根源,在于没有统一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只有“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这一极端自私的家族与利益集团传统认知。无怪乎晚明后期,投敌卖国者如过江之鲫,面对昔日同胞高举屠刀,如杀猪宰狗;

    明朝灭亡之政治根源,在于文人至上的高启心态,让传统的士族阶层,认为改朝换代,不过是换个皇帝坐江山,自己依然笑春风。出卖与背叛,不过是换取自己名声的途径而已,根本没有心理负担,大不了动动笔杆子修改史书;

    明朝灭亡之经济根本,在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和历史上对于商人极端的压迫,让传统的华夏商人阶层习惯性的投机取巧,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根本没有意识到,依托一个强大的帝国,他们获取的收益将远远超过国内。而世界经济贸易这一庞大的蛋糕,才刚刚开始和面。

    自己不是秦皇汉武,也比不了唐宗宋祖。但,自己同样有着一颗赤诚之心。大明王朝绝对不会在自己手中堕落,华夏民族也绝对不会沦为异族奴隶。

    而大明中兴之首要,皇权,必需再度集中;军政,必需再度集中。敢有阻挠者,杀无赦!!!朕,乃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

    望着天际的朝阳,朱由校原本涣散的眼神开始慢慢凝聚,两手渐渐攥成了一个拳头。他目光沉着地看着代王朱鼐钧,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到:

    “皇叔,你说的,朕都已知晓。但朕之意已决,大明中兴乃朕之夙愿,为此朕将义无反顾!!对了皇叔,你和你的家人都去京城吧。朕的事情很多,没时间杀一只狗。”

    朱鼐钧原本希望借古讽今激怒皇上,让朱由校大开杀戒,令其背上暴君之名,进而重演历史旧事。为此,他早已安排嫡长子悄悄隐秘在外,为的就是日后起事之时,能够掌握先机。

    如今听完朱由校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看着皇上步履沉稳而坚定的离开城头,朱鼐钧如同一只被狮子抢走了猎物的鬣狗,发出了鬼哭般的悠长哀嚎…

第七十五章 未来

    夜凉如水,北风萧萧。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巍峨而肃穆的大同北城之上,一串明亮的火把划破了浓重的夜色。摇曳的火光中,漫天细雪肆意飞舞,在皑皑夜幕上,轻巧地点起无数涟漪。

    一脸疲惫的朱由校身披厚重寒裘,沉默地注视着东方。锐利的眼神之中充满了无奈,瘦削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今日已是十二月初五,还有二十五天,就是天启五年了(1625)。如果历史没有发生变化,后金即将在一个月后对旅顺发动再次进攻,试图摧毁这个桥头堡…

    “皇上,夜深了,是否回营就寝?”陪同皇上巡夜的傅山小心地问道,。

    朱由校闻言无奈地笑了笑:“就寝?朕那有心思睡觉。傅山,距离代王发动叛乱的十月初八,已经过去了几乎两个月。大同乃京师屏障,如果不安顿好,怎能安然入寐?”

    傅山闻言,也陷入了沉默之中。代王叛乱被镇压后,皇上原本打算休整几日,将整顿大同的任务交给当地官员,就立即回京。谁知随后整个大同一团乱麻,皇上根本无暇脱身。

    原任大同总兵虽能力平庸,但也算尽职尽责,却不知何故暗中参与了此次叛乱。叛乱当夜,总兵终于承受不了良心上的折磨和弑君的巨大压力,密令副总兵渠家祯协助皇上平叛。

    总兵鸠杀妻、子之后,带着必死之心,在总兵府以各种理由拖住代王,为渠家祯领兵进城争取时间,后为代王识破。代王恼羞成怒之下将其腰斩在总兵府,并屠其全族。

    原本对叛乱之事一无所知的渠家祯,虽然因为误会差点杀了皇上,但好在最后幡然醒悟,率领大同边军与皇家卫队一起,彻底镇压了代王的叛乱,并以此功顺利接掌宣府总兵之职。

    因为前任总兵宁死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根本无法得知幕后主谋及参与者。因此急于表现的渠家祯,在镇压叛乱当日,就再掀风雨搜索大同全城,最后逐渐扩大到整个宣府。

    当朱由校从盛怒之中清醒过来,却为时已晚,宣府内外早已陷入人心惶惶之中。在严厉训斥了渠家祯擅自做主的行为后,朱由校只好留在大同开始各种形象秀,以安抚军民。

    如果说渠家祯的行为,还能算好心办坏事。那些大同原有的大小官吏,则让朱由校怒不可遏。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这些人根本不把大同重建工作当回事,公然以无数借口怠工和进行各种无意义的争辩。皇上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带人进行大同的重建工程。(注1)

    面对皇上的质疑,这些人选择了沉默;面对皇上愤怒地咆哮,这些人选择了沉默;面对卫队高举的军刀,这些人竟然带着炙热的目光随即端正帽冠,恨不得立刻引颈就戮。这些腐儒巴不得死于皇上之手,就此扬名立万。死了他一个,幸福全家人,这笔买卖划算!

    朱由校痛苦地发现,杀了这些无关轻重的角色,不仅将坐实自己的暴君之名,也将会给大明利益集团落下口实。杀人?一刀下去,自然万事皆休。可一个不小心,明朝崩溃的历史,就会提前几十年到来。代王说的很对,自己根本没有考虑清楚,打破规则需要付出的代价。

    ……………………………………………………………………………………………..。

    朱由校自此也终于明白,从一开始,他的改革就面对整个大明士族的反对,也可以说是整个大明利益集团的反对。而自己,却远远低估了这些反对力量的庞大能量。碍于传统,他们虽然不敢公然质疑皇权,但他们却可以在暗中施展各种手段,阻挠改革的进行。

    英宗时期,皇帝还牢牢把控着朝廷利益分配大局,因此诸公虽有靖难大功在手,也还有所忌惮不敢肆意妄为。如今,朝堂诸公已经彻底掌握和把持了明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皇上这个名义上存在的生物,不过是用来遮盖利益分配的一块兜裆布而已。

    崇祯杀得人还少?可能怎样?面对火烧眉毛的严峻形势,崇祯哭求朝中的道貌岸然之徒,就差下跪。可诸公呢,摸了摸鼓鼓囊囊的钱袋,带着冷笑和奚落,拱手肃然道:“臣无能,臣该死,请皇上尽发内努,以救天下尽安百姓。臣自当死命,以报皇上厚恩。”

    最后,这个从一开始,就没有彻底掌握军队和经济的皇帝,只能依靠歇斯底里地咆哮和漫无目的地杀人,来维持自己帝王的尊严。煤山上,双目空洞地崇祯,把脖子套进一条白棱之中,满腔悲愤道:“天下文臣皆可杀,诸臣误我,诸臣误我。”大明帝国,轰然坍塌…

    朱由校很无奈,自己能掌握的力量实在太过弱小,根本不足以撼动群臣的根基。而想要成就自己的野心,就只能不断妥协,任由那些跗骨之蛆吞噬大明的血肉。后世曾有一句话,不喂饱这些贪官,拿什么去救灾济民?就是现在最苦涩也是最无奈的写照。

    朱由校也终于醒悟,自己穿越来到明朝之后,就将励精图治的帽子带在了头上,其后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被这顶帽子牢牢束缚,让自己挪不开手动不开脚。

    励精图治,就意味着打破旧有规则与利益划分。期间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举国混乱之中,甚至是整个帝国的大分裂。这是朱由校绝对不能接受的结果。

    将已经孱弱无比的明朝砸碎了再重建?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不是小孩过家家!!而这,成了朱由校最大的软肋,也是朱由校最大的痛处。

    朝堂诸公面对突然性情大变的皇上,度过了初期的不解与疑惑后,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皇上想要采取一种较为温和的手段,引导和改造现有的一切,并非重典狠手。既然皇上改革的意志坚决,已无法改变,诸公便开始了与皇上的新一轮较量。

    于是,诸公用尽各种办法不断挑衅和诱导朱由校犯错。只要皇上犯了错,落得局面无法收拾。那么这时,他们就能粉墨登场,笑吟吟地接受天下膜拜。最后,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将新政好处收入囊中,然后摊摊手道:皇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君权衰弱之时,有识之士于凭栏处感叹,忠臣难得良将难求,何人能扶社稷于将倾,救黎民于水火?为我朝衰败痛;

    君权强盛之际,有识之士于酒肆中畅饮,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笑看我朝将士所向披靡,建立不世之功勋!为我朝万世贺…

    自古以来,群臣既然拿捏到了皇上的痛处,必然会以各种方法为自己扒拉好处。趁你病,要你命,从来都是他们信奉的不二法则。君、臣之间的斗争,就是蓝星游戏规则的最好体现。

    ……………………………………………………………………………………………….

    皇上敲打权臣?这不算什么,正好借助小皇上的不谙朝政,把一些碍眼的角色两脚踹开;皇上打击豪商?这也不是事,豪商嘛,养肥了自然就要拖上案板,就当杀猪过年;所谓的科学院和新经济政策,就当是皇上童心未泯的胡闹吧,想和我们斗?皇上还嫩了点…

    但皇上准备领军建功,却不想把利益划分出来,这就不对了。皇上怎能撇开英明神武的大臣,而独享开疆拓土之功?皇上都文治武功了,我们岂不是成了灯下黑?劳资都准备接受小金人了,皇上却告诉我只能去竞争百花奖最佳配角?这简直不可接受…

    怀来县的几十个贪官污吏,皇上可还杀得顺手?那是告诉您,怀来县这样的地方,大明还有成千上万个,您能都杀个遍?以为撇开我们就能治理朝政?

    皇上的乳母客氏怎会出现在林丹汗的被窝里?而林丹汗又怎会几乎重演土木堡之变?那是告诉皇上,到底谁,才真正掌握了颠覆天下的力量;

    已经被黄土埋到脖子的代王,为何愿意掀开棺材板跳出来造反?那是给皇上最后的忠告,皇权已经衰落,臣权谁也不能遏制。而至于谁能当皇上,还是得我们说了算…

    朱由校想通这些关节后,唯有无奈地苦笑。自己在格局上到底落了下风,远远低估了朝堂诸公的节操与腹黑。民族和国家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论斤卖的一块猪肉而已。

    自己唯一能使用的政治斗争经验,仅仅来自于办公室的窝里斗。这些在后世被奉若经典的所谓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在明朝科举选拔的聪明脑袋面前,被毫不留情地砸得粉碎。

    当自己志得意满地施展所谓治国之才与驭人之术时,那些脑袋瓜子一定带着愉悦的微笑暗暗击掌:既然有人愿意在大明的浑水里,披荆斩棘迎风破浪,那就让他去好了,浑水才好摸鱼。利益我得黑锅他背,哈哈,走,喝两杯庆祝先,顺便叫俩小妞。嗯,做男人,挺好…

    朱由校甚至都能看见朝堂诸公嘴角的不屑:劳资有钱,有人,有地盘。你怎么和我玩儿?要不是看皇上两字还能榨出二两油,早他妈抡起胳膊一巴掌了。还告诉你,别把劳资惹毛了,分裂自立卖主求荣这种小事,劳资玩了几千年。皇上,啊呸…

    ……………………………………………………………………………………………

    刺骨的寒风中,朱由校摸了摸滚烫的双颊,一股从未有过的羞辱感涌上心头:自己的一举一动,根本就在朝堂诸公的预料和设计之中。他们一定在暗自窃喜吧,一个没钱没权没兵的三无皇上,竟然想要撇开大臣去变革?这也许是他们从政以来见过的最大笑话。

    朱由校忽然想到了后世的蒋大公子。这个热血青年豪情万丈轰轰烈烈的上海打虎行动,最后成了一地鸡毛。这件事更为后世一部电影贡献了经典台词:反**,亡党,不反,亡国!!放到明朝,就是改革,亡政,不改革,亡国!!

    平心而论,电影中表现的秃子也算一代人杰,至少在名义上实现了国家统一。虽然只有一个团长的指挥水平,但也敢抡起板砖跟鬼子玩命。可秃子有个最大的性格缺陷,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而且太过相信有钱能使磨推鬼和唯武器论。最后,只好虎踞台湾雄视大陆…

    而另一个,经历了被追剿两万五千里,经历了残酷的党内斗争,经历了严酷生活岁月洗礼。却自始至终,都有一颗顽强而坚定无比的内心。华夏之独立自强,是他勇气的源泉,也是支撑着他的唯一信念。就此,奠定了华夏再度崛起的精神基础。

    朱由校长舒了一口气,看着漫天飞雪和茫茫夜幕,嘴角扬起了一丝微笑:如果这次改革失败,那就是天灭大明。尽我所能,无愧于心。人生,是一张空白画布,不要轻易放下画笔。

    …………………………………………………………………………………………….

    下定决心的朱由校,心情也松快了许多。摸出烟卷点燃长吸一口后道:“傅山,你前面带路,朕困了。对了,朕看你手中拿着的是前段时间的奏本吧,这段时间事情繁多,朕也无心理会。你捡紧要的念,朕也好在路上思考一下。”

    见皇上又恢复了往常的模样,傅山暗喜不已:这段时间可把大家伙吓坏了,皇上经常半夜不休的处理各种事物,脾气也坏的不得了。嘴里还经常念叨,诸臣误我。可谁也不知道如何帮助皇上。大同这帮王八蛋,都把皇上急成什么样了…

    傅山略略想了想,清了清嗓子便道:

    四川杨涟报,信王在川一年余,因蜀王及地方官吏多有推诿,各项决议进展缓慢。孙传庭连败三阵后今已连战连捷,今携普定大捷之威,率三千雄军长驱织金。刘招孙,刘招弟二人奋勇争先立功无数,秦良玉所部亦屡有斩获。如今官军声威大震,平定奢安指日可待;

    泉州知府史继偕报,与欧罗巴通商事宜进展顺利,已获数国之通关互认。然泉州本地豪商富户心有嫉恨,暗中阻挠者甚多。而新建造船厂之经费,至今仍未获户部批准。另卢象升所训运盐兵三千人,已初具规模。老臣观其确有大将之才,假以时日必为国朝之良将。

    科学院徐光启报,坩埚制铁法虽有进步,但仍无大获;网箱养鱼法,略有小成;番薯、玉米、土豆等,已由上林苑菜户(注2)筛选壮苗,于明年开始第二次培育,其余工作亦有条不紊;罗马教皇(注3),已同意流放伽利略等人于国朝,船队预计明年二月抵达泉州…

    朱由校细细听完傅山的汇报,停住脚步思索片刻后说道:“命信王直接回京向朕禀明四川之情况,杨涟亦同回。

    令孙传庭、刘招孙、刘招弟三人,精选两千士兵回京述职,并与地方交接平定奢安之责及剩余士兵;

    令卢象升精选一千巡盐兵进京,朕对其另有任用。剩余士兵交由史继偕,令其组建海岸警备司;令秦良玉,率精锐三千入京,朕要检阅。其余事宜,回京再议。”

    傅山皱着眉头记下皇上所言,一时猜不到皇上要做何事。海岸警备司这个新鲜词汇又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正要询问之时,却见皇上将手里紧攥的一封书信慢慢放入了怀中。

    朱由校放入怀中的,是一封准备交给旅顺守备张盘的密旨。其中严令张盘妥善安置流亡士兵以防混入奸细,并做好战争准备。但,朱由校现在已不打算将密旨发出…

    一阵急促而沉闷的马蹄声在雪夜里响起,随即传来巡城士卒的口令询问。少时,巡夜军官来报,科学院教喻孙元化、熊廷弼已奉旨到达。朱由校眉毛一扬,暗道:终于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1:明朝皇上的无助,已经在本书第一部中,借红丸案描述清楚。中国历代帝王中,明朝皇帝可谓悲催到极点。外有神一般的强敌压境,内有如狐狸般狡猾却又如猪一般愚蠢的队友。明朝大臣,对于皇权的限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土木堡之变,这些队友扣住军粮,仅仅是因为皇上不听他们的劝阻。随后,因为靖难利益分配不均和害怕英宗追究责任,便串谋害死了大英雄于谦,让皇上背了杀贤的黑锅;

    宁王谋反,武宗平叛。聪慧如王守仁者,都不敢把宁王行贿朝堂大臣的账本交给皇上,而是一把火烧掉。这直接导致他最后不被重用,连平乱的打车费都没有报销。古有曹操火烧竹简,收拢人心;今有阳明毁灭罪证,避免大乱。

    明武宗生病后因为治疗效果不佳想换医生,这些队友就是不准,最后正德皇帝英年而薨。和他老爹明孝宗的太医一样,所有参与医治明武宗的太医全被杀掉。虽然史官的刀笔功夫一流,但很多事,根本禁不起细细推敲。所谓高尚情怀,掩盖不住阳光背后的阴暗。

    猪队友们后来选择了年幼的朱厚,也就是后来的嘉靖。而嘉靖,是整个明朝历史上心机最深厚的帝王之一。于是队友开始了他们的苦难生活。最后,还是联手逼着嘉靖去炼丹求仙。期间,又用盘外招导致公主两次遭遇骗婚。羞辱帝王之手段,闻所未闻。

    注2:上林苑,通俗点说就是皇家菜园。菜户:不同于一般种植户,他们还有育种选苗的责任,实际操作经验丰富。写这一段,并非是对土豆等作物的高产怀疑。而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国家,明朝官方怎会对于土豆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后来查询多方资料发现,土豆等新型农作物,如果没有经过改良和育种,以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其产量和质量根本达不到要求。这个过程短则数年,长则几十年。但晚明的政治环境,已经不容明朝政府考虑这些事了。不少无知者,借此攻击明朝官员不作为,赞美摘了果子的满清,对此表示无语。

    注3:教皇一词译自“pontifex”(祭司),原指罗马帝国皇帝兼任的多神教“pontifex maximus”(最高祭司),在15世纪,时任主教尼古拉五世在与葡萄牙王国国王阿方索五世进行外交使节时,开始使用“romanus pontifex”(罗马祭司)一词,并写入教会法。后来葡萄牙商人和传教士与中国的明朝和清朝政府进行双边活动,译作罗马教皇,约定俗成。

第七十六章 筹谋(1)三角之谋

    朱由校把脑袋埋进一盆热水中,感受着面部毛孔被充分打开的酥麻感。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然后抹了一点皂角在脸上,对着铜镜拿起刮胡刀,开始享受剃胡子的过程。头可断血可流,形象不能丢。

    被明朝硕大的直柄须刀吓得有心理障碍后,朱由校便命人仿造后世打制了一把出来。至于吉列老兄是否会哭晕在厕所,他不准备理会。

    这个1855年才出生的优秀推销员,是马克思的忠实拥护者,完全可以从事解放广大劳苦大众的伟大事业,就不要浪费时间在这种年收益几百亿美元的小事上了。

    举着铜镜的傅山,对于皇上喜欢刮胡子这一行为很不理解。他倒是很想蓄须,可下巴上至今都只有一圈短短的浅色绒毛。因此见到皇上刮一次胡子,便痛心疾首地规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朱由校拿毛巾净完脸,对着铜镜又左右照了照,才满意地放下剃须刀:“傅山,你说的朕都知道。对于父母的尊敬,是要放在实际行动中的。留着长发和一大把胡子就是孝敬父母?你不觉得这话有毛病嘛。”

    用手指顺着脸颊又刮了两下后,朱由校看着傅山笑道:“朕,再告诉你个不传之秘。用剃须刀清洁面部,以后胡子会越长越浓密,朕深有体会。”半大的男孩子总想一夜之间成人,他们认为浓密的胡子就是成熟的标志。古往今来概莫如此。

    见皇上自己更衣去了,傅山便开始收拾。看着放在一边的剃须刀,目光炯炯有神若有所思:是时候弄一把了。嗯,猛如虎的胡子一大把,乱蓬蓬的有碍观瞻,剃干净才是正理…

    ………………………………………………………………………………………

    皇家卫队驻地北院的一间隐秘小屋里,朱由校召见了早已急不可耐的两位教喻。孙元化正值壮年神色丰郎,熊廷弼虽已五十有五却精神抖擞,与一年多前天牢里那个自怨自艾的老头判若两人。两人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皇上,心里自是唏嘘不已百感交集。

    代王发动叛乱的消息传来,京师撼动。皇后急得没了分寸到处找人,朝堂上大臣们吵吵嚷嚷形同市场买菜。等数天后勤王部队乱哄哄地集结完毕,皇上的圣旨也到了:代王叛乱已经平定,诸公勿忧。并宣孙元化和熊廷弼于十二月初八前到达大同。

    见皇上确实无恙气色如常后,两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随后,二人不顾皇上的劝阻,坚持行完君臣大礼,便垂手站在一侧等待皇上发话,心里还有些忐忑。皇上急招他们来大同,想必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朱由校向来对这些繁文缛节很不耐烦,但很多事不是现在他能左右的。朱由校无可奈何地笑了笑,便命人将火锅端上来,傅山也一起陪吃陪喝陪聊天。大冬天的,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喝点小酒吹牛才是正道。

    见孙元化和熊廷弼依然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不敢同桌吃饭。朱由校就夹了一大块腌好的牛肉放在锅里,边涮边说:“朕上次吃火锅,是在前年重审红丸案的时候,当时在场诸公无不称赞啊。怎么,现在朕想和臣子吃个饭都不行?非得朕下命令不成?”

    熊廷弼虽是万历二十五年的进士,但在军伍里时日长久,往常也没少和那些丘八一桌子吃饭。听完皇上有些戏谑的话语,便哈哈一笑,冲着皇上拱拱手就大大咧咧地坐上桌,学着皇上的样子开始烫菜吃。

    孙元化犹豫了片刻,终于还是行礼后小心翼翼地坐了上来。浅尝淡饮的模样,怎么看都像个才进门的小媳妇儿。他扭扭捏捏的样子,惹得皇上和熊廷弼哄堂大笑。孙元化此时也自觉有些失态,尴尬地笑了两声后,开始冲着一大盘牛肉发起进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君臣之间逐渐开始有说有笑起来。在了解了京城的情况和说了些有关叛乱的事情后,朱由校将一块烫好的牛肉扔进嘴里,嚼了两下感慨道:“也就是你们愿意与朕这样吃饭,要是换成其他人,这顿饭恐怕吃得味同嚼蜡。”

    ……………………………………………………………………………………………

    孙元化和熊廷弼两人一听,对望一眼后立刻放下筷子起身恭立道:“谢皇上谬赞。”

    朱由校挥挥手示意两人坐下说话:“坐下来吧。你们可知,今日朕为何请你们吃火锅?”

    见两人齐齐摇头,朱由校喝了口茶涮涮嘴:“火锅这东西,单独拿出里面的任何一种佐料,都平淡无奇。但是把他们组合起来,却是一道美味。我华夏文明,就如同这火锅。因为包容并蓄,方才自成一脉流芳百世,。”

    见两人眼中充满疑惑之色,朱由校也不弯弯绕了,掏出烟卷点燃道:“你二人均非因循守旧之辈,也愿意接受新的学说与知识。比如,在火器应用上你们都有自己的见解,在战略谋划上也是各有千秋。可现在很多事,不能只依靠纸上韬略,更需要落到实处。

    你们都知道,欧罗巴的火器较我朝更为先进。那么,朕且问你们,你们谁知道欧罗巴的阿拉贡(注1)方阵,莫里斯方阵和古斯塔夫方阵?我大明军队的战术,与它们相比是否已经落了下风?

    你们可知,阿拉贡王国的军队,依靠长枪左刺战术和绝对的纪律性,曾横行欧罗巴;古斯塔夫国王的军队,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轻型火炮进行战斗支援,不久就会成为欧罗巴一霸;再过些时日,线列步兵战术,将会成为战争的主角,我们又如何应对?”

    两人对于这些事情闻所未闻,不由得挺直了身子听皇上继续说。朱由校轻轻咂了一口酒道:“这还只是军事一方面。还有经济和文化上的。

    比如欧罗巴每年与我大明进行的贸易额究竟是多少?大明从中能收取多少关税?这个关税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关税。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个关税,来为大明谋取利益。

    而文化上,欧罗巴一个叫伽利略的人,制作了能够看清月亮的望远镜;他们在算学一道上,已经超过了我们;另外在格物、医学、化学以及地理上,也开始漏出锋芒。那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对于皇上口中的新名词,孙元化和熊廷弼在科学院早已知道,因而并不感到惊讶。两人皱着眉头,心里疑惑更深:大明乃天朝上邦啊,皇上为何对这些蛮夷之物颇感兴趣?

    朱由校又从手边的盒子里,将新式剃须刀拿了出来,示意两人细看,随后道:“思维决定命运。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大明从来没有人想过,应该怎样改进剃须刀,甚至还会嘲笑这种剃须刀。那怕这个剃须刀能带来巨大的便利。

    这还只是剃须刀一个小小的物件。如今,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我们已开始固步自封,用闭关锁国来形容也不足为过。想想吧,曾经被我们看不起的女真各部,如今已成大明心腹大患。更远一点的欧罗巴各国,已经吹响了改革的号角。两位,时不我待啊!!”

    孙元化和熊廷弼,细细看着手中的剃须刀,陷入了沉思之中…

    ………………………………………………………………………………………………

    明朝时期的上海县,不仅是知名的棉纺中心,有“木棉文绫,衣被天下”之称,其航运业也是支柱之一。自永乐十年(1412)年之后,上海县逐渐成为海运贮粮的集散地。而孙元化是毗邻上海的川沙县人,从小耳濡目染之下,对于海外贸易并不陌生。

    因此,当听到皇上要重视海外贸易的想法后,孙元化可谓又喜又忧。喜的是,海外贸易获利丰厚,一旦操作得当,可以成为大明经济的又一个助力,对于拯救大明处于崩溃边缘的经济,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忧的是,海外贸易历来为松江府的豪绅大户所把持,朝廷在当地的影响力近乎为零。而且,这些豪绅大户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与东林及浙党之中的很多人交好。因此朝廷里,一直有声音大张旗鼓地叫嚣减税,甚至批判朝廷参与海外贸易是与民争利。

    孙元化踌躇了半天,还是狠狠一捋胡子道:“皇上,自穆宗开关(隆庆开关)以来,朝廷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样。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可谓岁入万金。

    科学院曾经详细查询过,因东西二洋物资贫乏,与我朝交易向来以白银支付。自神宗万历元年(1573)至今的五十二年间,贸易总额达到三万万五千万两白银(注2),抽取关税达到了三千五百万两之多。今人甚至称月港为‘天子南库’。后,神宗以宦官总理月港。

    皇上,朝廷已经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一成以上的收益。如果实行双向关税,恐授人以‘与民争利’之口实。如若强行推行,不仅朝堂之上会波澜再起,只怕民间也会怨声载道,臣,恳请皇上三思。”

    而熊廷弼早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时就巡按辽东,参与了诸多粮仓、城墙与城池的修建工作。不仅对辽东的经济情况了然于胸,对于朝廷严峻的经济形式他也是感同身受。因此建奴叛乱后,他就根据明朝实际情况,提出了著名的“三方布置”方略,

    但,此方略与孙承宗的“寸土不让”策略发生了激烈冲突,也就此埋下祸根。历史上,熊廷弼因此被冤杀并传首九边。两个能力超群忠心为国之人,最后却因政见不一自相残杀,让老奴白白占了便宜,堪称明史上的悲剧之一。

    面对皇上想要重视海外贸易的策略,熊廷弼自然暗暗赞同。他虽然不明白海外贸易究竟应该如何盈利,但却知道海外贸易一旦成功,对于减缓国内百姓负担有大大有利。一旦国内经济情况缓解,建奴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只是,历史上这个著名的‘直炮筒’将领,经历过牢狱之灾以及科学院政务的洗礼后早已明白,共同协作,才是办成大事的根本。因此,虽然心里不赞同孙元化的言语,但他也仅仅是撇撇嘴便拱手道:“皇上所言,臣附议。”

    ………………………………………………………………………………………..

    朱由校微微一笑,将一块肥嫩的鸡肉扔进嘴里嚼了两下,淡淡道:“孙教喻的担心不无道理,熊教喻的赞同也情有可原。朕来说说,为何一定要推行海外贸易。”

    朱由校让傅山把一个小盒子拿了过来,然后从里面取出一本小册子。翻了两下后,就让孙、熊二人自己看看:“朕去年在京城审理完红丸一案后,便花时间将户部的一些题奏(注3)和奏本,以及民间的一些记录进行了详细摘抄和比对,结果是触目惊心啊。

    朕随后决定,由信王前去梳理四川,朕亲自平定蒙古而后掌控山西的计划,皆由此而来。另,江南税赋之地,已成为朝堂诸公的禁脔,朝廷事实上已无法掌控南直隶。如果强势介入,大明必乱。所以,朕有如下想法。”

    朱由校又命傅山打开墙上的一副地图。在明亮的烛光下,朱由校用教鞭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巨型三角区域道:“朕意,以京师泉州---cd为新的三角区,以为大明复兴之根本。”

    接着,朱由校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京师以东,除却辽东诸军为屏障之外,承德第二分院将成为一枚钉子,死死钉在草原与辽东的必经之路上,朕要让老奴从今以后生不如死;

    京师向西南必经的大同,也将成为一个要害所在,因为此处将成为开拓河套之地的桥头堡和总枢纽。河套肥沃之地,必须掌握在大明的手里,岂能沦为蒙古放牧之所在。

    cd作为第二角,将承担稳定西南,恢复粮赋的重任。朕会亲选得力之人赴任,此处亦不容有失。江南之地,如今已积病难返,朕必须另选可靠的粮食产地,应对未来之需。

    泉州,乃日后海外贸易之基地。江南豪绅大户,只知与日本朝鲜贸易丰厚,却不知与海外贸易乃获取世界钱财之手段,加之此地海患迭起,因而他们对于此处尚不在意。”

    朱由校收起教鞭,重重地按在墙上:“他们不在意,朕在意。大明复兴之根本,在于必需有一个稳定的区域提供人力和财政支持。但目前,辽东急迫而西南未平,朝廷又无力控制江南。因此,海外贸易,将是打破危局的首选,朕将全力推行。

    三角成型之日,不仅江南会重新纳入朝廷掌控,朕也会让周边的跳梁小丑知道,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虽强必戮!!”

    注1:阿拉贡王国,11~15世纪时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阿拉贡地区的封建王国,因阿拉贡河而得名。9世纪,当地居民驱逐阿拉伯人,建立阿拉贡王国。

    1516年,卡斯蒂利亚女王疯女胡安娜和王夫菲利普一世的儿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以特拉斯塔马拉家族的外孙资格继承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纳瓦尔等国的王位,是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的共主联邦的国家。

    1837年伊莎贝拉二世女王在通过君主立宪的法案之后将其正式合并为一个国家,决定用西班牙一词“españa“(腓尼基语,野兔)命名,自此结束了历经300多年的共主联邦模式。

    注2: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72年间,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 涌入中国,共计约3.53 亿两(保守估计,重新估计约为5亿两),此处因为剧情需要,做了些改动,请考据党就放过在下。

    开关给明朝政府带来了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到1576年的关税收入已超过万两白银;1594年从菲律宾流入的白银应当超过264000两,月港的关税收入则达到29000多两白银,月港海防馆后改称为“督饷馆“,专门管理月港海外贸易和收税。

    福建地方和和漳州地方政府为这笔税银曾多次争夺归属权,到1599年,明神宗派遣宦官充当税使进入福建,月港出海商船的税银征收权尽归内努。

    注3:奏本是明、清时期臣工向皇帝上奏的文书之一。明初定制,臣民具疏上于朝廷者为奏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改革后,题、奏并行,官员公事用题,私事用奏。

第七十七章 筹谋(2)吏制之革

    面对皇上提出的“三角区域振兴”计划,孙元化和熊廷弼叹服皇上雄心之余,并未盲目赞同,而是从各自角度提出疑问和不解。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孙元化拧着眉起身拱手,首先发问:“皇上,神宗朝至今,各级官吏缺员严重。虽然光宗及本朝进行了补缺,但实际缺额依然较大。而且突然大规模补充官员,势必在朝堂上引发争夺职位的风波。先皇光宗曾因此与朝堂诸公不睦,诸公亦对此多有不满之言。

    另外按照国朝惯例,官员的派遣地点及名额,需要按照籍贯和所在地举人数量等进行综合考虑。光宗因补缺之时强行安排职位,就与吏部发生了极大冲突。不知皇上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官员能力高低又该如何考量和评价?毕竟这是个大计划,不容有失。”

    孙元化刚说完,熊廷弼捋捋胡子轻咳一声,也起身拱手道:“皇上,老臣久在边关,与各级官员均有接触,老臣以为孙教喻所言实乃国朝之痛。大规模补充官员,必定打破原有平衡,由此甚至会带来地方政务的动荡。老臣亦请皇上细细思量。

    另国朝任命官员之时有南北选之例,回避本省之传统。此举虽能减少徇私舞弊,但却因所派官员不通政务,因而赴职之初,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本地胥吏因外来官员政务不通不晓民情,常常挟制主官刁难索贿、依仗强豪监守自盗、欺压百姓敲诈勒索、操纵司法徇私舞弊等,尤以操纵司法借诉生财为甚,百姓深恶之。

    当前国朝之地方困境,并非单单官员之能力高低,或政令是否切合实际能解决。地方胥吏早已成地方一害,此制不改,恐成日后大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以上两点不能得到确切改变,老臣认为‘三角区域振兴’应当缓行,贸然施行恐有大忧。若依旧规能履新政,则新规可以静待时机。皇上,三思啊。”

    两人的肺腑之言,让朱由校感到很满意:实干派的官员就是不一样,不但直接切中要害,其举一反三的能力,朝堂上的那些嘴炮是远远比不上的。科学院秘书处的政务改革效果,目前看来还不错。明朝的官员不是没有能力和见识,只是之前花太多心思在党争之上了。

    朱由校拍拍手掌开心地咧嘴一笑:“好,两位教喻所言,甚合朕心。朝廷里不缺心里明白的人,但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是喜欢把这些弊端藏着掖着。朕既然决定改革,就不会对这些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朱由校快步走到书桌旁,示意傅山、孙元化和熊廷弼也一起过来。他拿起一摞纸张,往三人面前一放:“朕这两个月除了处置大同城内大小事务,其余时间也没闲着。朕草拟了一份官员任职的新流程出来,诸位可以看看。”

    三人急忙快速浏览了一遍。文中,以留都南京之官员先行补缺的做法,符合国朝惯例。其余如择优录取,特例入仕等也符合以往实情。让三人感到比较新奇的是:

    官员就任之前,必须在科学院秘书处进行挂职锻炼。并根据实际政务处理能力的高低划分职务,让官员具备基本的政务处理能力。彻底改变以往读而优则仕,实际中却多有高分低能之弊的传统制度,并减少官员被当地胥吏蒙骗和利用情况的发生;

    针对旧有胥吏制度,进行全新的皇家公务员等级划分制。胥吏根据实际能力高低,进行等级划分并给予对应的福利及俸禄。经过国考之后,胥吏可以有机会胜任正六品以下的官职,并解除之前胥吏不能参加科考等不合理限制。

    傅山因为常年陪同在皇上身边,所以所有人都知道,他这个伴读书僮的实际权限,远远超过了在朝的诸多一品大员,只是傅山从来不屑利用而已。他对于文中如挂职锻炼,皇家公务员及国考等新名词更有兴趣,对于官职等则兴趣寥寥。当官那有在皇上身边有意思。

    孙元化和熊廷弼则不同,两人久历官场,一眼就看出皇上的勃勃野心。皇上这招虚干强枝,是要把基层之中实际进行政务处理的低级官吏,牢牢控制在皇家手中。

    新法,将地方行政主官过度集中的权力,进行适当的分化。并在潜移默化中,将科学院秘书处的办事方式贯彻下去,以便形成全国统一的行政处理方式,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和阻力。

    如此一来,朝廷上那怕出现再激烈的党争,对于地方的影响都将会降低到最低。而不至于出现以往,地方主要官员倒台后,下面的官员及胥吏也跟着倒霉的情况。皇上的目的,是将政治斗争影响的范围尽量缩小,让高层争斗不影响国朝实际政务的进行。

    孙元化和熊廷弼对于党争都有很深的认识,因此对于皇上的做法,虽然没有拍手叫绝,但也认为可以实行。两人又详细询问了新法的一些细则后,不约而同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谁来约束地方胥吏这一问题上。新法倒是限制了地方主政官员,可没有提到怎样约束胥吏啊…

    …………………………………………………………………………………………….

    朱由校听到两人的疑问后淡淡一笑,喝了口热茶才慢慢说道:“科学院里的所有工匠,现在都已经按照等级工制度划分了等级。如此,奖惩就有了根据和处理准则。

    胥吏作为国朝最基层的政务实施者,自然也有相对的量化标准。额,量化标准和工匠的等级工制度差不多,是一套最基础的评分标准。这在方案的最后有详细解释,你们先看,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这毕竟只是草案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改进。

    你二人之前有言,说大规模补充官员容易造成朝堂诸公不满,这是实情,所以这套制度会首先在大同、成du和泉州三地试行,用以检验实际效果并形成一套新的运行机制,等待时机成熟后会在全国推广。毕竟边关、内陆和沿海,还是有各自不同的情况,不能一刀切。

    你们担心的谁来监管胥吏一事,不用过于忧虑。朕的东缉事厂,就可承担此责任。以后东厂的主要职责将从监管朝廷官员,变成对于全国胥吏的监管和控制。而锦衣卫则主要对东厂形成监管。”朱由校说完又轻啄一口热茶,笑吟吟地看着三人。

    孙元化和熊廷弼如何不知,皇上是要借此掌控全国,以改变往日,上不知下下不通上的状况。而且随着厂、卫的权力远离京城,在京城呼风唤雨的东厂和锦衣卫,怕是真的要开始衰落了。但东厂和锦衣卫,就用来监视胥吏?这不可能吧…

    皇上还借此向大臣发出信号,太监,朕已经收拾了,对于群臣的监管也放松了,不要对新政设置过多障碍。否则,厂、卫随时可以再掀波澜。

    如此想来,年中皇上派魏忠贤和骆思恭,去南京核查假钱一案,应该就是为此埋下的伏笔。派两人去江南秘密收集诸公的某些证据,只怕这才是皇上的真实想法。怪不得一个简单的假币案,魏忠贤和骆思恭愣是查了快一年都没回京述职。

    而在萨尔浒之战中畏敌不前,因此受人非议的李如柏在天启元年(1621)自杀以明志;同年,在铁岭之战中拥兵不援的李如桢下狱论死,自此辽东将门灰飞烟灭。如果现在不在经济和地方主政人员派遣上加入皇家的影响,只怕日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辽西将门。

    皇上现在以承德第二分院作为支点,并以京城为援。不仅可以威慑蒙古,更可以掐住辽西的命门。有这个钉子在,朝堂诸公想要控制辽西军队的想法,就只能是一场梦。如果再控制住地方,便可以掐断辽西军队与朝堂的直接联系。大明的安危就有了更一步的保障。

    孙元化和熊廷弼,想明白皇上改革的更深一层用意后,顿感后背阵阵发凉。这想法和手段…皇上真的才十九岁?难道京城传言,皇上掉进西苑后遇见了神仙的事情是真的?

    …………………………………………………………………………………………….

    傅山的朝堂经历不多,不会什么事都想那么深。但这个神童可不是只知道读死书的傻子,只略一思考后,他发现皇上的这个招术,应该是从“农村包围城市”这个事例中学来的。

    这个事例皇上经常挂在嘴边,并毫不掩饰对于大背头谋略能力的崇拜。只是这个大背头究竟是何来历,皇上从来一笑置之。

    皇上说过:在大背头的思维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力不够就不要和敌人硬拼,应该从边边角角入手逐渐孤立敌人,等敌人变成一具空壳再一举拿下。

    朝堂诸公如今占据了膏腴之地,控制了海内言论。贸然从江南之地展开新政,肯定困难重重。与其和朝廷大臣全力争夺江南,不如退而求其次,控制自己能掌握的区域。

    四chuan历来不为诸公重视,因而与朝堂纠缠不深。此时正好借奢安之乱,四chuan出现权力真空的时候布局;虽然皇上并未彻底掌控宣府及周边,但控制了大同和独石口这两个咽喉要地,谁敢造次?;泉州是太师兼次辅史继偕统领政务,这老头可是铁杆的保皇派。

    细细想来,这三角规划的中心区域乃大明腹地。计划成型之日,就是中原复兴之时。如此,大明内部铁板一块无人能撼动,西洋贸易为辅银钱不断,皇上方能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这招虚干强枝,用来对付朝堂诸公最合适不过…你们不是仗着有钱有粮,从来都是眼睛望天迈着螃蟹步嘛。嘿嘿,看皇上这口大锅铸成之日,拿你们清蒸还是红烧。

    …………………………………………………………………………………………….

    孙元化捏着须根想了片刻,又发问道:“皇上,微臣还有一事不明。厂、卫监督胥吏固然是好事。可究竟何人来领导厂、卫呢?”熊廷弼看着计划,正琢磨着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闻听此言,也抬头看着皇上。对啊,刚才怎么忘了这茬。

    朱由校潇洒地吐了个烟圈:“骆思恭勤勉敦厚,当年‘移宫案’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他定能不负朕之所托。至于东缉事厂嘛,朕以为,魏忠贤比较合适。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孙元化和熊廷弼闻言愣了片刻,见到皇上眉眼戏谑的笑容后,这才恍然大悟,随即也大笑起来:地方胥吏的种种手段,怎能逃过魏忠贤的眼睛?这阉货别的本事没有,吃拿卡要的手段可无人能及,而且手下还有一大帮人精通此道。

    魏忠贤之前因为受贿而被免掉司礼监秉笔,如今为了重新得到皇上信任肯定玩命的干。只怕那些胥吏要倒霉了额。皇上这是以毒攻毒啊。

    三人大笑之余,却发现傅山看着纸张发愣,似乎有什么话要说。朱由校轻轻敲了敲桌子:“大才子,想什么呢?”

    傅山瞅了瞅手中的纸张又看了看皇上,心里疑惑不断:皇上如此大费周折的改革,最终目的是什么?说话向来三句不离钱的皇上,今天说了这么多,怎么没有一句说到钱上?这皇家公务员制度可要耗费不少钱啊,这钱从哪儿来?难道要增税?这…

    “咳,皇上,小的敢问,这个三角区域振兴计划和新的皇家公务员制度,是否与税收有关?”傅山轻咳一声小心问道。孙元化和熊廷弼显然也想到了这点的严重性,眼神中充满了忧虑。税改非同小可,民谚有云: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朱由校闻言一愣,随后微笑着点点头,暗叹道:与聪明人交谈就是省心。

第七十八章 筹谋(3)帝国之殇

    从几个硕大炭盆里,散发出的强劲热浪充斥屋内。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明亮的烛火中,木桌上的小铜锅“咕嘟嘟”地冒着红色的水泡,火锅诱人的香味随着袅袅白烟四处飘散。但君臣四人,却陷入了长久的沉寂之中,不大的房间里充满了阴郁的气氛。

    大家都明白,造成大明陷入困局的原因很多,其中税收不利绝对是主因之一。但现在的税收,那里皇上是想收就收的。否则,神宗也不会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强硬收税。

    朱由校在火烛上点燃了烟卷,“吧嗒吧嗒”抽了两口,在屋内负手踱步,尚显稚嫩的面庞上满是凝重。见皇上如此,其余三人更是默然。过了片刻,朱由校终于开口道:

    “去年八月,朕曾经找皇后了解内努还剩多少,皇后的回答是内努尚余银百万两,这还是神宗留下的压库银。皇后还说,内努每年进项大约两百万两,只是入不敷用。朕当时觉得很奇怪,如此收入怎会还入不敷用?但后来因为重审红丸案等,朕一直没有彻查。

    之后的事,你们也知道。因为南京假币案,朕得了江南一千五百万两赎罪银;出售尊邸得纯利四千万两。这笔钱,主要用来偿还六部历年积压欠账、各地拖欠边饷、地方请求的各种拨款、修建皇家科学院、组建新军以及京城之内的各项改造。

    这笔五千五百万两白银的巨资,到朕离京之前仅仅剩下约千万两。随后朕领军出征、修建承德分院以及安顿蒙古诸部,甚至包括这次大同的重建,都由内努支出。朕这几日核查了一下,发现内努仅仅余银五百六十万两。

    内努只有这么多,太仓等库早已透支,可地方请求拨款的文书、各地的军饷急报、山东与陕西两地爆发冬荒、工部请求拨巨资修缮黄河长江的奏本如雪片飞来…如今太仓空虚内努不足,朕心甚忧,朕心甚忧啊。却不知从何处筹集银两,以解燃眉之急。”

    朱由校重新点燃了一支烟卷狠狠吸了一口,长长吐了一口气后,随意翻了翻桌上的一份资料,缓缓道:“朝堂诸公一直有人进言,说内努盈余甚多,请朕不要吝惜钱财尽拨内努以救朝廷危局。朕便决定把之前的成年旧账翻一翻,找出他们这么说的原因。

    朱由校又慢慢走到墙边,伸手轻轻在地图上拂过,皱眉说道:“今年朕领兵出征之前,令户部尚书刘一,详查万历初年至天启元年,矿税、皇庄、皇店及金花银一共上缴内努多少银子,以及太仓的收支情况。但因为出京后一直忙于各种事物,朕没来得及详阅资料。

    前几日得闲,朕才把这些资料看了一遍。太仓收支倒是齐全,但是内努收入,只有万历二十四(1596)年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的,朕初始不明白刘尚书是什么意思。后来终于明了,刘尚书这是借此告诉朕,没有神宗力主征收矿税,大明将亡!!”

    …………………………………………………………………………………………..

    朱由校沉着脸,指着资料上说道:“在刘尚书递呈的这份资料里,有这么一份奏本。你们听听:万历三十五年(1607)八月十二日,太仆寺少卿奏言:臣查嘉、隆间,太仓旧库积银至一千余万两。就是说神宗继位时,太仓还有一千余万的盈余。”

    见三人面露震惊之色,朱由校挤出一丝苦笑:“朕心中当时也很惊讶。神宗初年,有此一千万两银子压仓,加上随后历年内努所得,怎么着也不至于落到其后强征矿税一步。好,这话先放这儿,我们看看万历二十四年至万历四十八年,内努的实际收支情况。”

    朱由校说罢从桌上拿起一张表格:“这张表格上,是算上杂色收入并扣除固定支出后,内努自万历二十四年至万历四十八年,二十五年里总共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孙教喻,你来念。”

    孙元化接过表格看了看,就清了清嗓子道:“矿税收入共计两千万两白银,平均每年约八十万两(注1);皇庄每年所得约五万两子粒银,共计一百二十五万两;皇店每年约有十万两收入,共计二百五十万两;而金花银(注2)每年约一百万两,共计二千五百万两。算上杂色收入,内努年入两百万两,二十五年里合计收入为五千万两。”

    在支出方面,皇庄收入五万两全数用于几位太后开支;金花银虽年入百万,但其中二十万两用作武臣俸禄;宫内内监万余宫女九千,年耗脂粉钱四十万两亦由金花银中拨付。剩余四十万两入账,其开销支出受户部节制。其余收入具入内努。

    因此扣除每年固定支出六十五万,内努实际年收入为一百三十五万。万历二十四年到万历四十八年共计二十五年,内努实际可供支配收入为,三千三百七十五万两白银。”

    朱由校狠狠抽了一口烟卷,指节不断敲着桌子道:“按照这里的计算,内努可是拥有一笔巨资。即使太仓空虚,那么用内努补齐所缺也是够用的。可,实际情况呢?

    还有,你们一定也很奇怪,为何朕会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神宗大举矿税开始计算内努。这之前的内努哪儿去了?要解决这个疑问也不难,孙教喻,从第三张开始念,那是万历元年后,朝臣们针对太仓收支的奏本。”

    孙元化粗略看了几眼,顿时脸色大变。他是万历四十年(1612)的举人,后师从徐光启学习火器和数学,并弃科举功名潜心研究西学。在天启二年(1622),又随孙承宗去到辽西,协同袁崇焕守卫宁远。因此对于许多朝堂往事并不熟悉。

    见孙元化脸色有异,熊廷弼也不由得皱紧了眉头。他虽然入朝较早,却多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巡视地方。自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后,基本都呆在辽东,对于朝堂上的许多旧事,也仅仅是耳闻而已。

    傅山年仅十七岁,入京之前,基本都呆在太原学堂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果不是机缘巧合之下,跟随恩师入京并成为皇上的伴读书僮,只怕现在还是历史上那个愤怒的中二。因此他对于这些朝廷旧闻,也是兴趣多多。

    ……………………………………………………………………………………………….

    孙元化看了众人一眼,咬咬腮帮轻叹一声后,便开口道:“万历四年(1576)正月十二日,总督仓场户部左侍郎毕锵上疏言:太仓旧有老库、外库之名,老库关门不放,外库支放。

    查嘉靖二十三年(1544)老库银除动支八十八万九千两外,尚贮银一百一十三万六千四百八十两。至隆庆三年查兑,则仅贮银一百万八七百六十九两。

    国家财赋岁入有定额,或遇灾伤不得不减;岁出亦有常数,或遇兵荒不得不增。今以万历三年旧贮、新收合计得银七百零三万四千二百八十七余两。宜将老库增银一百万两,编号封贮,积之数年。使外库渐赢,老库益实,此为亿万年无疆之利。

    但今外库止剩三百九十万余两,而各边主客兵年例、修城、赏赍、京官俸薪、商人料价、官军布花等费,皆取给其中。而各钞关轮年征折本色少银十五、六万两;停止开纳事例又减银三十余万两。故须痛加节省,以绝后顾之忧。神宗得疏,赞赏其议。”

    听完此段,除了朱由校面色如常外,另外三人都是面面相觑:原来早在万历四年,国库就已经出现了隐忧。怪不得大臣们一直闹着让皇上拨发内努。

    朱由校皮笑肉不笑道:“万历三十五年的时任太仆寺少卿,将嘉、隆年间的太仓余银,加上万历初三年间的新收税赋,以及万历三年当年支出的银子,合并在一起,得出了‘嘉、隆间,太仓旧库积银至一千余万两’的结论。这手段高明的很啊。孙教喻,你继续。”

    孙元化清了清嗓子继续念道:“万历七年户部报,五年收入银四百三十五万余两,六年仅收入三百五十五万余两,比去年减少八十万余两。五年支出银三百四十九万四千余两,六年支出增至三百八十八万八千余两,比去年多出四十万两。

    八年(1580),神宗多次下诏减免各省钱粮,各地所减,俱因灾伤,地方困疲。

    十年(1582)户部报:旧例,岁征金花银一百万两,续增买办银二十万两,每年共一百二十万两,皆供皇上赐赏之用。但近年金花拖欠数多,已借过备边银计一百余万两尚未补还。

    十二年(1584)八月十三日,文书官刘恺口传内阁拟旨,取户部太仆寺银三十万两充赏。大学士申时行等反复请减,语甚切至。神宗准减其半。

    同日,神宗又令户、兵二部:因秋祭山陵赏赐各项人等需要,征取太仓银五万两、太仆寺马价银十万两应用。兵部复持不可,神宗不听,只好如数送呈。”

    朱由校轻咳一声,看了看三人道:“大家都听明白了吧,国库日渐空虚,地方拖欠内努。神宗连赏钱都发不出来,只有挪用各部库银。当然,精彩的还在后面。孙教喻,继续。”

    孙元化擦了擦额头的冷汗道:“万历十六年(1588)十二月初三日,吏科给事中李沂上疏,外传张鲸广献金银财宝给陛下,多方请免治罪。

    内外臣民以为陛下富有四海,岂会爱金银财宝。及见陛下明旨允许张鲸照旧供职任事,才相信献宝为真。张鲸继续横行不法以售其奸,国家之祸将从此始。

    十八年(1590)六月十四日,户部奏:去年因灾荒严重,数行减免,岁入仅三百三十九余两。而出数比入数多一百万余两,赖老库发银一百八十万两。今年入数不下四百余万两。除已发之外,见库仅四十余万两,老库仅一百七十万两。诸费何从出,犹少一百余万两。”

    朱由校揉了揉太阳穴轻声道:“是啊,诸费何从出,只有从内努出。一国之君,都被逼得行受贿之事,足见国朝经济之困境。孙教喻,把后面朕整理的支出资料念一念。看看内努到底用到那里去了。”

    ………………………………………………………………………………………….

    “万历二十八年(1600)八月二十一日,工科都给事中王德完奏陈:朝廷每年所入仅银四百万两,而所出动至四百五十万两以上,原已出大于入。

    西征宁夏拜(1592)费银一百六十万两;赴朝鲜东讨日本(1592-1598)费银五百六十余万两;万历二十七年(1597),为边饷拨发五十万两;伐播州杨应龙(1599-1600)拨发三十三万两,后追加百万两,连川中凑办共计二百余万两。

    皇长子婚礼珠宝等项约九百三十四万三千余两,传造袍服四万一千余匹;皇长子婚礼传买段一万二千七百余,约银十万多两;磁器口传二十三万五千件,约费二十余万两。

    修浚三山口赵家圈等处,费二十四万多两;而各省直因为灾伤,欠段价料银一百二十四万五千两;又欠厨料银九万六千余两,积之亦既二千一百余万两。因边饷、官俸及军饷每年递增,导致太仓库入不敷出,以上所费均由内努补足。

    除王德完奏陈外,其余支出有,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十二月十二日,因京师库银减少边饷告急,户部请拨内努百万两;另,二十九年工部以皇长子大婚及册封诸皇子,请拨内努三十五万两;三十一年,光禄寺以年例请拨内努三十九万两。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四月,因北疆兵饷告急,拨发内帑一百二十一万两;三十二年,再拨边饷一百万两;四十四(1616)年,拨银三十万增九边边饷;四十六年(1618),因太仓不足,神宗以内努拨付边饷一百万两,后又追加边饷二百万两。

    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九日,皇子(朱常洛)同意户部尚书李汝华所奏,以库银一百六十万两犒赏边军;泰昌元年(1620)八月初四,刑部尚书兼署工部尚书黄克缵上疏,请发库银二百万两修皇极殿,光宗允其请。以上,合计一千零八十五万两,具由内努拨付。

    内努可支配收入虽为三千三百七十五万两,但综合以上两项支出合计,自万历二十年(1592)讨平宁夏拜开始,至天启元年(1621),内努一共支出三千一百八十五万两。扣支后,尚余银一百九十万两白银。再扣除历年奖赏,内努实际余银百万两。”

    …………………………………………………………………………………………..

    随着最后一个字从孙元化唇边念出,众人虽坐在温暖如春的屋内,却感觉置身寒冬冰窖。朱由校沉默半响后,凄然笑道:“万历四十八(1620)年三月,神宗第三次下令加征全国田赋,时任巡按江西御史张铨,冒死谏止辽饷加赋。

    他说,辽东为肩背天下为腹心,肩背患病,依靠腹心的血脉滋灌;如果腹心先溃烂,危亡必立至。竭天下之血以救辽东,辽东未必能救,而天下必先已危。为今之计,应当联络人心以固根本,不可剥民无已,一再加赋,扰乱天下,驱民致乱。

    内庭库积如山,廷臣屡次请发内库银供辽东兵饷之用,陛下概置之不理,而对于加派之议,则朝奏夕可。为臣实在不得其解。”

    朱由校缓缓站起身道:“好一个‘内廷库积如山’,到朕的手里,只有百万余银。御史们只盯着内努,却忘了太仓一直处于透支状态,朝堂所需都是内努在补足缺额。可如今,内努也补不上了。你们知道朝廷每年用度缺额多少吗?

    万历四十六年(1618)六月二十一日,户部尚书李汝华说:太仓每年收入三百八十九万两,支出边饷三百八十一万两,其余库局内外等用又约四十万两,出大于入。

    万历四十七年(1619)十二月,以辽饷不足,神宗从给事中、阅视辽东兵马的姚宗文之请,下令再加各直省田赋,每亩加征银三厘五毫,共增收田赋银二百万余两。

    是年全国田赋总八百万两。其中,辽饷三百二十四万两,车三万七千辆,牛七万四千头,并加紧制造器械。辽东饷司每年用银达五百万两以上。

    天启三年(1623)七月三日,工科给事中方有度疏陈兵饷太巨:辽东战起,每年加派新饷四百八十五万余两,今已五年,共约二千余万两。‘百姓敲骨剔髓,鬻子卖妻,以供诛求’只山海一关,每年即需四百万两。

    此外,近年于登莱、天津、京师、通时、密云、张家湾以及海上共增新兵九万一千多人,岁费需九十万两;蓟镇旧兵议增饷,每年约数万两;其他操赏、牧马、舟车、俸廪等费,每年需十余万两。总计各处新兵岁费一百二十万两,与山海关四百万两合之,共五百二十万两。

    每年加派之四百八十五万两,即使全部用于山海关内外,仍缺三十五万两。而实际上,山海关一带每年尚缺饷一百六十二万两。五年以来,累积缺饷近九百万两。

    明军与后金屡战屡败丢城失地,后金所获粮食、马匹、武器、辎重等,价值超过数千万两。不仅辽东军备为之一空,辽西军备也大为堪忧,因数年来亦是从速补给,积欠各地良多。

    方才,朕已经告诉你们,朕出京前内努曾获银五千五百万两,其中大部分都用来填了这些窟窿。这还不算,有些银子朝廷至今还拖欠着,朕都不知道怎么给。”

    ……………………………………………………………………………………………

    “万历四十七年(1619)九月,辽东经略熊廷弼以土司兵精整可用,上疏请征调湖广宣慰司士兵八千人,四川永宁宣抚司兵五千人、酉阳宣抚司兵四千人,石宣抚司兵三千人,往援辽东。十一月,神宗令征湖广永顺宣慰司兵八千人、保靖宣慰司兵五千人援助辽东。

    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熊廷弼上书奏陈辽东战事方略,神宗从其言。此方略需新召募和征调官兵十八万人、马九万匹。每名士兵年饷银十八两,该银共三百二十四万两。马每匹日给豆三升,该豆九十七万二千石。草每日一束十五斤,该用草二千一百六十万束。

    泰昌元年(1620)八月二十三日,饷司杨嗣昌奏言淮北及镇江、苏州、松江等府大饥;天启元年(1621)九月十七日,奢崇明反;秋九月,黄河在灵壁、黄铺一带决口。

    天启二年(1622)正月,河套蒙古入侵延安、黄花峪等处,深入六百里杀掳数万人;二月初七日及四月十六日兖州府、济南府、东昌府地震,倒坏民居无数;二月土司安邦彦反;

    天启三年(1623)五月,黄河决口于睢阳、徐、邳一带,上下一百五十里内悉成平地;今年二月京师滦州地震波及甚广,七月黄河徐州决口难民无数。所需甚多,甚多!!!”

    话到此处戛然而止,朱由校努力控制着自己激动的情绪:“三位,这些都还只是一部分。朝廷实际用度根本不止于此。如果再行加派粮饷,百姓必反大明必亡!!可钱饷从何而来?

    因此,朕决议以三角振兴计划为方略,外行海外贸易,内整官僚胥吏,从局部开始改革。以求延续大明国祚。这第一步,就是整顿税务理清税收,把该收粮饷的都收上来。”

    孙元化和熊廷弼一听,心下凛然脸色微变:皇上这是…这是要对士绅开始收税了?这…这可有违祖制啊!!万一激起士绅不满,那…大明岂不是再起内乱!?这…

    傅山看了看两个神色大变的教喻,心里暗暗有些鄙视:皇上以前说过,既得利益者总是屁股决定脑袋,如今看来就包括这两位。一说到缴税,就跟死了爹妈一样!!!

    傅山随即起身,拱手肃然说道:“皇上,您就直说吧,怎么收拾这帮王八蛋!!”

    注1:“万历二十五年到万历三十四年的十年时间里,矿监税使向皇室内库共进奉白银五百六十余万两,黄金一万二千万余两,平均每年进奉白银五十余万两,黄金一千多两。”

    万历朝后期,因为军费、赈灾等大大增加,神宗加大了征收力度。因此本文引用时,采用了一个平均值,并非说万历朝一直如此征收。另,本文将明朝时,云南每年上供的约四万两白银,算入了杂色收入中,特此说明。

    皇店的内容较少,但也能通过一些记录查到模糊的数字。明朝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惠,在其《酌中志》中提到,万历年间,京城有六家皇店,由“提督太监掌控,年征白银数万两。除正项进御外,余者皆提督内臣公用。”考虑到古人有‘藏拙’的习惯,本文采用‘皇店年入10万两’,并非说朝皇店一定是年入十万,特此!!

    注2:金花银是明代税粮折收的银两,主要用于皇帝赏赐,折放武官月俸。公元1436年(正统元年),明王朝遂决定将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之夏税秋粮折银征收,共折银一百零一万二千七百余两,于北京内承运库缴纳,每季分进二十五万余两。其后概行于全国其它各布政司,以为永例。

    公元1578年(万历六年)后,每年又增银二十万两,除折放武官月俸外,主要用于皇帝赏赐及内监宫女的日常费用。

    这金花银看起来很多,实际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拖欠。这也导致,皇帝对于军队约束的减弱。毕竟皇帝差饿兵,饿兵就要找奶妈。于是,文官集团以上帝的模样出现了。一方面通过舆论和道德指责皇帝胡乱花销,另一方面通过军饷卡住武将集团,而背地里,文武却心照不宣地分饷、分土地。庞大的明帝国,就这么被非洲二狗**而倒塌。

    ps:这几章我写得很艰难,艰难之处在于,我第一次感觉到什么叫做罄竹难书。明末的士大夫阶层和武将阶层,行为做事之猖獗和肆无忌惮,乃华夏历史上所仅见。

    这几篇,我写了删,删了又写,直到最后成文,都依然不能让自己满意。呵呵,文笔有限,还请各位将就着看。

    这一段列举了大量数字内容,看起来有水的嫌疑,其实不然。以往很多小说对于明末的经济状况都是一笔带过,或者列举的内容并不详尽。笔者就补上这个缺口,让大家有更实际的感观。

    客观来说,当时的士大夫及武将阶层,采取掏空明朝一切的做法,只不过是延续华夏数千年来,家族集团制生存的模式而已。站在今人的角度来说,肯定是义愤填膺,但就当时而言,就连皇帝在内都觉得无可厚非。

    这一情形出现的根本,在于农耕社会的利益蛋糕只有那么大。到了极限,就要重新划分。这与海洋文明有根本的不同,这些我都会在以后提出来。

    文中针对历史史料的核定,耗费了大量功夫,我仅仅是挑选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史料。文中关于朱由校与大同官吏的斗争,我也是一笔带过没有过多描述。因为如果这么写下去,就变成了《十全老人下江南》的明末大同版,这与本文的初衷是违背的。

    但这也是为随后留下伏笔。激烈的朝堂斗争及关外战争,且容我后续道来。当然,后面还有针对西方的一系列动作。当时的西方正处于思想大变革的前夜,嗯,朱由校怎么着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第七十九章 筹谋(4)内疏外通

    傅山出身官宦世家(注1),家学渊源。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要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标准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原本出身在这样的家庭里,应该是个喜好飞鹰走狗的标准纨绔。可傅山却不同,少时就重气节、有理想、有抱负。这与其严格的家庭教育有关。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所以傅山对于官场的猫腻并不陌生,可谓洞若观火。受当时舆论的影响,加之本身才华横溢心高气傲,傅山甚至还有点“仇皇”的心思。

    国家发展的好,那是因为有圣明君主的存在;国家发展的不好,那是因为君主的荒谬。臣子痛骂皇上,那是忠心为国一身赤胆的表现,会被民间和官场所崇拜。

    明朝如傅山一般的青年才俊有很多,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早已深深植根于他们的一言一行之中。面对朝局的混乱与胶着,他们内心迸发出朦胧的国家与民族意识,于是开始自发的寻求解决之道。

    但碍于时代发展的阶段和信息的不对称,他们空有一腔热情却不知从何入手,于是很自然的从民间舆论中寻找突破口。他们学会了标新立异,他们开始愤世嫉俗,他们积极投身于明朝的各类社团活动。

    他们希望找到救国救民之路,他们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变得更有意义。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同和接纳,而不是‘二十年后,终于还是变成了自己的讨厌的那一类人。’但明朝固化的阶层和僵化的思维模式,始终将他们压抑的无法呼吸。

    此时,敢于喷吐口水,狂骂皇上的东林出现了。年轻学子们眼前一亮:对,堂堂大明变成今天这样,都是皇上造成的,我们就是要骂的皇上开始怀疑人生,这样才能济世安民!

    于是他们以更加狂热的姿态,用自己的嘴和笔,加入到痛骂皇上的队伍中。以求得换取一次,实践人生价值的机会。他们其中的不少人,在日后面对异族的屠刀之时,也不曾有丝毫犹豫,用自己羸弱的身躯,完成了对于皇上和百姓的诺言。

    …………………………………………………………………………………………….

    但,在东林及齐、楚、浙等朝廷实权派看来,这些学子们的一腔热血,不过是他们升官发财的润滑剂而已。虽然他们经常将人镜魏征引为学习之楷模,可真到关键时刻,他们总会推人出去顶缸。对此,他们自然还另有一套说辞,留得有用之身…

    当然,这些大臣口蜜腹剑的做法,早就引起了部分学子们的注意和怀疑。比如,在皇上身边仅仅呆了一个月后,傅山就发现之前的认知错误。

    皇上作为一国最高统治者,过得日子堪称战战兢兢苦不堪言。传说中的一言九鼎没见着,倒是稍不留神就会被朝中别有用心的大臣当枪使。于是这个愤怒的中二,又把矛头指向了朝中大臣,思想从左到右转了一百八十度,成为了铁杆的保皇派。

    但傅山并不知道,身份地位和利益所得,会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和做事方式。比如有个叫琼瑶的阿姨,当小三的时候,UU小说小三个个温婉动人,大房绝对凶神恶煞;后来阿姨上位了,UU小说大房就是绝对的知书达礼逆来顺受,小三就是网红脸加容嬷嬷…

    作为后世之人,朱由校自然知道,明朝学子们看起来幼稚而又极端的做法,只是因为时代发展的阶段和他们认知的局限性造成的。这批赤诚的学子,是明朝的宝贵财富。他们仅仅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就能瞬间照亮漆黑一片的大明万里河山。

    在明确方向之前,朱由校必须尽最大可能保护这些学子,不让他们过早的参与到斗争之中。否则,这批学子的热情,很快就会被明朝腐朽的官吏制度所磨灭。在某些时刻,斗争如果不能势如破竹,就宁可磕磕碰碰,不要牵扯太多的人进来。

    此刻,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傅山,当着皇上的面,公然说出了“要收拾那帮王八蛋”之语,全然不顾对面还坐着两位曾经的朝廷重臣。不免让另外三人哑然一笑:这孩子…

    ………………………………………………………………………………………………….

    朱由校将桌山的小册子整理了一下,轻轻抽出一页纸张,上面用红色朱批重重地画了几个圆圈:“傅山,税改一事非同小可,需要多管齐下,不能单独为之。而且前期必须进行必要的铺垫,否则很容易被诸公见招拆招,他们可不是傻子,等着被我们掐住脖子。

    现在的大明,如同一条积塞淤堵的江河,需要外力才能疏通。而且以朝堂现在的情况,改革必然步步维艰,四处碰壁;但不改革,大明必亡。因此改革之首要,为疏通内部。

    朕决意以整顿胥吏为名,首先将三角区域内的重要地区梳理一遍,并由秘书处的人重新整理重要数据,为以后的政策制定和国考内容提供依据。这些铺垫完成后,经科学院培训的新官吏,将会以最快的速度推行新政,为后续的变革打下基础。

    当然,现在朝廷的力量,还不足以覆盖整个三角区域。因此,我们必须以点带面,首先塑造多个典型出来,逐步推进改革的深入,并扩大改革的影响面。让百姓知道,皇家的改革能给他们带来扎扎实实的好处,而不是把牛皮吹上天。

    之前,叶向高和韩曾不止一次上书,希望扩大科学院招生范围和增加招生人数,为日后的改革储备人才。朕考虑到一些实际原因,暂时没有同意。朕,不打无准备之仗!”

    说罢,朱由校久久望着南方,后世那个叫做深圳的地方:“今日之改革,必须依靠一批有热血、有激情、有勇气的年轻人。而我大明之青年才俊,足以担当此重任。朕决定,同意叶向高和韩的要求,广招天下英才进入皇家科学院,为改革之强援。”

    朱由校深深吸了一口烟,眼神坚决地说道:“既然要改革,就坚决地试大胆地闯。大明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要随时总结经验,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要闯出一条血路出来。日后,你们只管大胆地去做。出了什么事,朕一力承担!!”

    孙元化、熊廷弼、傅山闻言,震惊了片刻,随即轰然起身。五拜三叩(注2)之后,三人铿锵有力地说道:“臣,领旨!”

    ……………………………………………………………………………………………

    朱由校摆摆手笑道:“怎么又来这一套。都坐下吧,看看你们现在什么表情。知道的是朕让你们大胆做事,不知道的还以为让你们上刀山下火海。改革这种事急不得,必须有一定基础才行。很多事要等朕回京后才能详细布置。”

    傅山最是等待不得,急冲冲地说道:“皇上,您就说,小的能做什么事就行了。”

    朱由校与另外两人对望一眼,呵呵笑道:“你啊,就是一副猴脾气。也罢,朕就告诉你。你的任务是帮朕网罗天下才俊。至于是坑蒙拐骗,还是晓以大义,一切随你。反正,朕要三个月内,科学院里有三千学子。”

    见傅山皱了皱眉头,朱由校笑问:“怎么,有难度?你可是有神童之称啊。”

    傅山咬咬牙道:“皇上,三千人可不少。科学院有这么多房子?这么多人又如何管理?”

    朱由校淡淡一笑:“朕会批给你经费、土地和材料。至于房子怎么修,修成什么模样,朕不管。还有,经费超支了的话,朕可没多余的钱给你。朕只有一个要求,保质保量。新招收的学子,都是要做实事的,科学院里不养闲人。”

    傅山眼睛咕噜一转,已是明了皇上的意思,随即大喜道:“皇上,小的明白了。您是要我们这三千学子,按照秘书处的办事原则,自己规划自己做事,为以后治理地方累积经验。”

    朱由校笑道:“聪明,不能实事求是者,朕不要。如果连这个三千人规模的地方都治理不好,谈何主政一方。朕相信一句话,不能扫一屋者,何以扫天下。

    还有,你仅仅是负责牵头的,其余的事就交给那三千学子去做。你在暗中观察,那些人可为栋梁,那些人可为干吏,懂了吗?对了,如何管理这些人,你可得认真向两位教喻讨教啊,这两位的经验必定大大有助于你。”

    孙元化和熊廷弼闻言,心中对于皇上的赏识也是暗喜,不过也有疑问:傅山这个毛头小子都能做这么大的事了。皇上这么不提对我们的安排?

    朱由校见两位教喻眼露询问之色,当下便坐直了身子正色道:“孙元化、熊廷弼,你二人外放为官,都不在京任职。”

    “…”两个教喻顿时傻眼,明朝的外放,基本就是断绝了日后的仕途之路,皇上这是…

    ………………………………………………………………………………………………..

    朱由校在桌上摁灭烟蒂,又重新点燃一支烟,便起身来到身后的地图前,左手背在腰后,右手拿着烟卷,长久地注视着明朝地图。嗯,如果把地点换成西柏坡,再把发型换一下,妥妥地伟人既视感。

    “大明内部,如今混乱一片,必须采取内疏才能打通各个关节,让国朝内部重新变成铁板一块,大明才有复苏的希望。”

    话到此处,朱由校顿了顿继续说道:“但依靠内疏,仅仅能让大明活过来,如果还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外通。外通分为两部分,第一新建粮仓,第二联通西洋。”

    朱由校转过身,看着三人道:“江南本为鱼米之乡,奈何现在多种棉麻等作物,遇到灾年一样的爆发饥荒;四川、湖广一带兵灾不断,民族矛盾很深,解决起来还需时日;山东河南等地,妖教横行匪患遍地,朕还没有想到好的方法应对。

    因此朕有意开拓河套之地,作为大明的另一个粮仓。但你们也知道,河套目前被蒙古人霸占着。因此想要完成这个任务的话,负责人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朱由校说罢,从衣袖之中摸出锭银子:“这锭银子在马六甲铸造,而其制作原料来自南亚墨力加(注3)。欧罗巴人于此处疯狂掠夺金银,获利丰厚。朕承认确实很眼馋,但目前国朝尚无力控制南亚墨力加,朕有心无力啊。

    但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欧罗巴人掠夺来的金银据为己有呢?他们去流血拼命,我们坐收实利。这便是与欧罗巴联通的目的。”

    三个狂热的保皇派,听到这里算是明白了。皇上所谓的外通,根本就是堪比开疆拓土和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这可是真正的青史留名!!当然,皇上首先就把自告奋勇的傅山画了个叉:年纪幼小尚需磨砺。

    朱由校看着孙元化和熊廷弼道:“不知二位教喻,可有意外放为官,承担此外通重任?”

    注1:傅山世出官宦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

    崇祯九年(1636年),魏忠贤死党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捏造罪名诬告袁继咸,陷其京师狱中,傅山为袁鸣不平,与薛宗周等联络生员百余名,联名上疏,步行赴京为袁诉冤请愿。其人算得上明朝学生运动的首领之一。

    注2:一拜三叩:次一等的觐见皇帝礼节,跪下后,俯首一次,然后头点地3次,起立。五拜三扣:最高等级觐见皇帝礼节,很少用:跪下后,俯首五次,头点地三次,起立。三跪九叩:明朝祭天,清朝祭天见皇帝礼节。跪下,头点地三次,起立,跪下,头点地三次,起立,跪下,头点地三次,起立。然后跪下。《明史礼志》“常朝仪,朔望御奉天殿,常朝官一拜三叩头;谢恩见辞官,于奉天门外,五拜三叩头。

    注3:明万历年间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中,在南美洲伯西尔(今巴西)地域有两段注文。其中一段注文称:“南亚墨利加今分为五邦,一曰孛露,以孛露河为名;二曰金加西蜡,以所产金银之甚多为名;三曰坡巴牙那,以大郡为名;四曰智里,古名;五曰伯西儿,即中国所谓苏木也…。”另一段注文称:“伯西尔此古苏木……。”

    至于后世的辫子朝不说也罢,奴隶主能知道安南是哪儿都不错了。

第八十章 筹谋(5)河套方略

    听到皇上要把开拓河套和外通西洋的壮举交给自己,孙元化和熊廷弼顿时喜上眉梢。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两人可不是腐儒,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青史留名那是肯定的,万世流芳也不是没有可能!!

    见两人唇边的胡子已经激动地上下乱窜,嘴角哆哆嗦嗦的处于抽筋状态,傅山很不服气地翻了翻白眼,撇着嘴巴叽里咕噜地唠叨了几句,便抱着茶水猛灌。

    朱由校自然不理会发孩子脾气的傅山,他从桌上的牛皮公文包里,拿出了一张纸出来按在桌上,语气严肃地说道:“孙元化,熊廷弼。内疏仅仅是保证大明不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外通才是大明复兴之根本。可以这么说,朕把大明的未来和朕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你们。”

    孙元化和熊廷弼随即肃然起身,恭敬地施了一礼,也严肃地说道:“请陛下放心,纵有万难,臣亦不辱使命!!”

    朱由校点点头示意两人坐下,将手中纸张缓缓打开道:“朕决意,任孙元化为鸿胪寺少卿,加授中宪大夫,主管联通西洋之事物;任熊廷弼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参议,加授广威将军,主管河套之事物。你二人具不受上司管辖,直接对朕负责。”

    孙元化和熊廷弼闻言一愣,鸿胪寺少卿和左右参议都是正四品官,上面还有鸿胪寺卿和左右参政。以后需要的钱粮等,免不了和他们打交道。皇上却说不受上司管辖,这是何意?傅山听完低头想了想,随即露出诡异的笑容:原来是这样…

    ……………………………………………………………………………………..

    朱由校见傅山已经明白,便指着他笑道:“你来说说吧,瞧把你能耐的。”

    傅山清清嗓子,一副老成的模样道:“小的恭喜两位大人荣升。皇上的意思是,两位根本不用在意官职,这个官职仅仅是给外人看的。至于以后实际需要的钱粮人员等,根本就不需要与你们的顶头上司打交道。皇上,是这个意思吧。”

    朱由校点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个意思。你二人实际是朕的钦差,全权负责开拓河套与外联西洋的重任。当然,另一层意思就是,朝廷及地方上不会给予你们任何支援,一切都只能靠你们自己。”

    孙元化和熊廷弼顿觉眼前发黑:开拓河套外联西洋,这得需要多少银子和人手?我们也知道朝廷都穷得来快当裤子了,可不论多少总得给一点真金白银吧?难道就凭一张嘴??

    朱由校轻轻一咳:“咳,朕知道皇上不差饿兵的道理,自然不会在钱粮之事上为难两位。至于这钱粮到手后,你们这么处置朕不管。只需要按照秘书处的规矩,给朕上个详细的奏本就行。也就是说,钱,朕给你们出,你们把事情做好就行。朕只问结果,不问过程。”

    孙元化和熊廷弼眼冒问号的对望一眼,不约而同问道:“不知钱粮何所出?”

    朱由校嘴角一扬:“山西商人之中,多有与蒙古后金串谋者,以八大商人最为豪奢。其中两人已经归附朝廷,首恶范永斗逃匿不知去处,其余人等朕还没有处置。另外某些军政要员久与外族交好,此次也务必清查。朕事务繁多,这些事就交给你们了。”

    明朝清查贪官污吏及犯事豪商之时,多有人情之举,就连皇上也没法干涉。不过,这些人如今落在孙元化和熊廷弼手里,朱由校不认为他们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两人为了日后的开拓壮举,肯定会在鸡脚之上刮油。至于罚没的银两之中会有多少上缴国库,朱由校不准备干涉,两个都是聪明人,不会让皇上为难的。抄家兼清除内奸,嗯,一举两得…

    ………………………………………………………………………………………..

    见熊廷弼和孙元化的眼睛里喷射出火热光芒,已经全力开启抄家模式。朱由校笑着让傅山给两人斟茶:“两位莫急,朕还有一些话要说。让你们以后办事有个目标。”

    朱由校收起了笑容,看着熊廷弼道:“熊参议,前年在天牢之中,朕曾经让你详细阐述定辽方略。朕看了以后,觉得甚为有理有据,而且一旦实施必有大成。可是,朕依然否定了你的方略,你可知为何?”

    熊廷弼嘴唇动了动,双手不自觉地捏成了拳头,终于还是咬咬牙道:“老臣以为,臣之方略,定是与孙阁老之方略冲突。陛下权衡之下,认为孙阁老之方略更为妥当。”

    朱由校淡淡道:“你错了,你与孙阁老之方略,本无对错之分,都堪称定辽之谋。在回答你的疑问之前,朕有几句话要问你。

    你的三方布置策略,在提出之初,就包含了放弃广宁退守关内的意图,是不是?你的本意,是在辽、沈尽失的情况下,不如集中有生力量固守长城沿线,是不是?当战事发展印证了你的判断,你便谩骂朝廷官员、羞辱王化贞,用以报复之前受到的种种诘难,是也不是?”

    熊廷弼的老脸通红,半响过后重重点了点头:“皇上,老臣以为,孙阁老之谋钱粮耗费太巨,费时太长,收效不大。老臣以为欲攻先守,积蓄力量后再图大计。守也好,攻也罢,不过是手段,只要最后能达成收复辽东,铲除叛逆的目的就行。”(注1)

    朱由校听完也点点头:“嗯,你肯说实话就行,证明通过这一年在科学院的历练,你算是认清了自己的毛病。你的方略虽然没错,可比起孙阁老的眼界,到底差了一些。也没有看清楚朝堂诸公的真正目的。”

    朱由校起身,重新挂上了一副大明地图,用教鞭指着辽东道:“孙阁老的战略意图很明确,花费重金打造关宁锦防线,彻底锁死后金,并安抚漠南蒙古诸部。还借此警告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伙,大明依然牢牢掌控着天下。这便是孙阁老战略的精义所在帝国之威不容轻侮。

    朝廷诸公为何会大力推行孙阁老的计划?那是因为在重金打造之下,辽西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将门。又因为目前朝廷用度大半依靠南直隶一带,如此一来,东林以及江浙一带的势力,不仅将凭借钱粮之功获得话语权,还会获得更大的权力。

    所以,熊参议,你的方略不仅在格局上差了一些,容易让宵小之徒朝三暮四。而且因为方略耗费钱粮不多,也令朝中某些人不满,因为这样无法将大明与他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因此你下狱之时,有很多人恨不得将你杀之而后快。朕这么说,你可明白了几分?”

    ………………………………………………………………………………………..

    对面的三个听众瞪着溜圆的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皇上:这,太夸张了吧…

    朱由校将教鞭放好,又走过来坐下:“别惊讶,这就是党争。为了自己的私欲,将国家利益置之度外。当然,孙阁老不在其内。阁老只是不希望朝中出现第二个声音,影响辽东的整体大局。只是阁老的某些做法确实不妥,朕会找机会和他说说。”

    “熊参议,如果朕让你把定辽方略,改成河套方略,你意如何?”朱由校问道。

    熊廷弼略一琢磨,有些迟疑地问道:“皇上的意思是,以宣府为中心,向河套渗透?”

    朱由校点点头道:“你的三方布置策略,以山海关为据点,辅以骑兵机动,不停骚扰后金令其自顾不暇;又通过安抚蒙古,剪去后金外援,令其自陷死地;借道朝鲜,突袭后金赫图阿拉,亦可谓妙招。但是,如今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方略已经行不通。

    第一:朕在建立新军之初,就定下了全力发展步军,骑兵为辅的原则。重骑耗费甚巨朝廷无力承担,因此朕有意通过强力步军,辅以一定数量的轻骑,逐步建立据点,实现辽东的网格化治理。如此耕战两不误,并可吸纳辽东流民,让老奴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

    第二:彼时林丹汗尚能控制辽东蒙古,以为国朝之援。如今林丹汗败亡青海,辽东蒙古一盘散沙,科尔沁部奥巴台吉趁机坐大。用不了多久,后金与科尔沁必然会因为利益问题爆发冲突。如果我们压迫太甚,这两方肯定会联合起来。因此,不如坐看两狗相争。

    第三:朝鲜虽一心拥护大明,奈何其兵力弱小国土贫瘠。虽其无力支持国朝大军长期驻扎,但支撑一只精锐驻防还是可以的。朕回京后,会下书朝鲜国王。东江军暂借新义州(平安北道)为基地,协助朝鲜抵御后金入侵,而东江军的一切所需均由国朝负担。”

    对于皇上的奇思妙想,三个听众眼冒蚊香圈:网格化?人民战争?两狗相争?借别国国土驻扎军队?这…

    傅山喝了一口热茶,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朝鲜会因为国朝之威而同意东江军驻扎?朝鲜国王再怎么没用,也不会同意吧,自己的领土岂容他人染指?不过,这计划如果真能实现的话,后金估计就没时间找辽西的麻烦了。

    朱由校点燃一支烟卷,轻轻抽了两口道:“第一第二点,朕相信你们都能理解,这第三点嘛,朕以为朝鲜国王世代恭顺,在我朝天威之下必然同意。这些事情,朕以后会再行布置。下面再说说河套方略。”

    ……………………………………………………………………………………………..

    “河套之地,目前尚有几只较大的蒙古部落驻扎,以往摄于林丹汗之威,只敢据守河套高原,不敢东下称雄。如今林丹汗逃窜,科尔沁忙于安抚和平定内喀尔喀。而乌兰察布到西拉木伦河这一广大区域,出现了真空。朕就不信,那些蒙古人不眼红。

    因此,熊廷弼你在大同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尽量吸引河套诸部东下,让其混战不休最好。然后你在择选败军之中的精壮男女进入大明,由国朝提供庇护,令其在大明境内自食其力。

    另外,山西与陕西的移民河套的计划也会在不久之后开展,你必须保证这些移民和新开耕地的安全。因此,朕允许你择选各族之中的忠良之人,组建人数不少于两万人的轻骑兵,用以维护大明固有领土的完整,并作为公平解决蒙古部落间纷争的保证。

    嗯,这个固有国土的依据参考盛唐。因为那时已经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记住,要学会利用‘自古以来’这四个字,好好琢磨这四个字的意思,切记。

    咱大明做事向来光明磊落,讲究个有理有据。要是蒙古人有比这更早的文字记录,就让他们拿出来,不然就别唧唧歪歪的。记住,能用刀剑解决的,就不要用钱来说话。

    大明现在可不富裕,大家伙都得学会过穷日子。还有,日后谁要是没有朕的手书,就敢用大明物资资敌,那怕是一粒米,你就记住三个字,夷全族。

    总之,熊廷弼你必须让蒙古人在此处,流干他们的血,用尽他们的财富。让他们尽量远离河套,为日后收复河套打下基础。为了让大明子民安居乐业,朕要把千里草原变成良田亿亩。死了的蒙古人,或者去大明内地挖煤修路搭桥的蒙古人,才是最好的蒙古人!!”

    随着朱由校铿锵有力的话语落地,三位听众分明听见了自己内心深处,某种东西发出了冰破碎裂之声。傅山听皇上说过,那是一种叫做节操的东西,易碎,不耐保存…

    注1:《明史纪事本末补遗》记载:“廷弼言:起自田间,复任经略,原议驻扎山海,无驻扎广宁之名”

    《明季北略》记载:“熊延弼一跪就起,言‘从田间起,原议住扎山海,并无住扎广宁字样’,一躬投一招揭。”

    熊廷弼的意思很清楚,他以前的三方布置的奏疏,本来就说是重兵屯于山海关,他本人也是驻扎在山海关,因此广宁丢失,他并不承担任何责任。

    由此可以推断,广宁本就不在其方略之内,丢弃山海关外所有据点也在其计划之中,但这个计划,与孙承宗“寸土不让”的守卫方略严重冲突。也埋下了他最后悲剧的根源。

第八十一章 筹谋(6)外联西洋

    朱由校起身一把推开窗户,凛冽的寒风裹着雪花迎面扑来,屋内略显浑浊的空气顿时清新了不少。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傅山急忙给皇上系上披风,孙元化和熊廷弼也起身来到皇上身后。

    看着窗外混沌的黑夜,朱由校轻声说道:“大明现在的税收,实际已经处于崩溃边缘;而朝廷上下,不仅**不堪且尚虚名不重实际;民间多崇佛妖,喜好奢靡。朕思虑良久,才下定决心外联西洋。一求贸易实利,二求矫正朝廷风气,三求民智开启。”

    这时,一阵梆子声传来。朱由校哈了口气转过身笑道:“不知不觉已到五更,再过一会儿卫队就要出早操了。大家都擦把脸,咱们再继续。”不多会儿,自有侍卫将热腾腾的毛巾端了上来,四人便各自拿了一根净脸。

    朱由校将毛巾放进盘子里,喝了口热茶道:“大明上下,都言欧罗巴人不通教化乃蛮夷,因而对其多有轻视。孙元化,你是入了教的,你给大家讲讲欧罗巴的历史,看看欧罗巴人到底是怎样的蛮夷。”

    孙元化脑门上一阵黑线:欧罗巴的历史?恩师徐光启倒是给我看了些,欧罗巴游吟诗人的诗歌,《几何原本》也看过,《圣经》那是经书,这些这东西无论如何都不能用来当历史吧,再说欧罗巴的很多历史根本没有史书记载,与我华夏完全不同,这,这怎么回答…

    见孙元化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朱由校脸上带着笑意,却口气严肃地说道:“欧罗巴历史起源时间很短。在夏启立国之时,欧罗巴尚处于蒙昧之中,之后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而后地中海的大秦国强大起来,建立了地域广大的罗马帝国,并对欧罗巴进行实际控制。

    从此以后,欧罗巴才算有了历史。不过很多历史都是些游吟诗人嘴里的诗歌,当不得真。而且,罗马帝国仅仅把欧罗巴视作海外领土,他们将这里的人都称为‘希腊人’,也就是他们嘴里的‘原始人’。

    再后来,罗马帝国皇帝迪奥西多一世,将帝国分成东西两块,交给两个儿子分别管理,共同治理欧罗巴诸多的附属小国。后人为了方便区分,就称呼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欧罗巴现在还有个神圣罗马帝国,但这个是教皇册封的,与罗马帝国本身并无关系。

    虽然西罗马帝国很早就被蛮族灭亡(476年),但东罗马帝国一直坚持到本朝景泰四年(1453),才被奥斯曼帝国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征服而灭亡。由此,欧罗巴才有了自己真正的历史。但是,欧罗巴这个历史很短暂的地方,却因为一次巨大变革而崛起。”

    ……………………………………………………………………………………….

    朱由校话锋一转,语气更加严肃地说道:“罗马帝国时期,西欧蛮族实力强大难以彻底征服,北欧人烟稀少而且海盗凶悍,东欧则先后面临大食,帖木儿及奥斯曼帝国的巨大威胁,因此帝国主要的文化和经济交流,集中在了南欧的地中海沿岸。

    而这个地中海位置绝佳,处于几大帝国的交汇处,因此这里不仅成为贸易中心,更是吸收了几大帝国的文化精髓。经过长久的积累,地中海终于迎来了重大的变革。欧罗巴人称之为‘文艺复兴’。之后,欧罗巴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开始了长足进步。

    这个‘文艺复兴’几乎与国朝建立时间(1368)同步(注1)。如今的欧罗巴诸国,早已不是过去被罗马人称作‘希腊人’的原始部落,而是拥有强大远洋贸易能力,拥有先进火枪部队,也是文化与思想交流非常活跃的地方。他们已经准备开始征服世界,而我们呢???”

    话到此处朱由校顿了顿,看着孙元化道:“孙少卿,朕说的可有误?”

    孙元化好容易合上了睁得老大的嘴巴,有些木然而又敬佩地点点头。他完全被皇上的渊博知识震惊了。他与同样震惊的熊廷弼对望一眼,心里已是下了结论。皇上以前喜欢木工是假,躲在木工房里博览群书,不漏圭角韬光养晦才是真的…

    朱由校此时心里也有些小小得意,虽然后世仅仅是个不入流的民间历史爱好者,但再怎么不入流,也有度娘这样一个强大的贤内助,想要什么资料,点点鼠标就行…

    已经被挠到痒痒处的朱由校,起身负手继续说道:“欧罗巴人强大起来后,开始用火枪征服落后民族,依靠海盗手段积累了惊人的财富,然后他们又用这笔财富,进行新一轮的发展。如今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他们也开始有了更多想法。

    虽然到目前为止,号称继承了罗马帝国文化的他们(当然罗马帝国的各个皇帝,那怕捏着鼻子也不愿承认,‘希腊人’继承了‘罗马’文明),依然不能合理地解释欧罗巴文明的发展脉络,但朕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成功。一旦他们成功…”

    朱由校缓缓坐下,用手指敲着桌子道:“一旦成功,他们就会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为开拓手段,以悠久(注2)的文化作为同化手段。制定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这就叫做话语权。以后,谁主导了话语权,谁就能主导整个世界!!

    话语权的争夺,每天都在朝堂上演,几位都见了不少。可笑朝堂诸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的眼光从来就只在朝堂这个小小的地方,根本看不见世界是怎样发展的。鼠目寸光之辈,不足论大事。朕再和你们说说外联西洋的根本目的,争夺话语权。”

    …………………………………………………………………………………………..

    朱由校滔滔不绝地,用后世总结的各种经验,对三个听众进行狂轰滥炸。孙元化和熊廷弼叹服之余,认认真真的就各种问题与皇上展开了讨论。两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对于大明必须制定世界游戏规则深感认同:天朝上邦不制定规则谁来制定?难不成是那些‘希腊人’?

    而对皇上的渊博知识早就免疫的傅山,思维已经飘到了一边:皇上说起大明其他民族的时候,总是一副很大度的表情,并且还说明朝的许多民族政策,根本就是逼良造反。以后只要他们认同同属大明这一前提,很多事都好商量。

    那个朝贡制度更是要改。京城里许多白吃白喝的主,拿着一把破剑就能换回几百两银子,大明还不要求任何回报,这叫勒紧裤腰带打肿脸充胖子。以后这种做法必须要改,当然可以一步一步来,外族大老远地来一趟也不容易,不能让人寒了心。

    只是皇上的这种宽容,从来没有用在女真人身上。皇上说过,女真人完全忘记了,大明对于他们的各种优渥待遇,甚至编造七大恨这种谣言污蔑大明。所以养不熟的狗必须杀掉,而白眼狼更是人人得而诛之。

    如果说提起女真人,皇上是咬牙切齿。但提到东边的日本时,根本就是眼冒寒光。皇上说过,这世界上的民族本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先进落后之别。只是他们的发展阶段不同而已。人言莫笑少年贫,因此同样不要用自己现在的先进,去看待甚至嘲笑其他民族。

    但皇上,根本就没有把日本划归到人的范畴。皇上说过,日本这个民族所谓的谦逊卑恭,只是等着找准时机咬住你的咽喉。而且这个民族拥有惊人的学习能力,一旦让他们学习到了人的先进东西,他们就会变成世上最凶猛的野兽。日本只有退回到蛮荒时代,才能让人安心。

    皇上倒是从来没有嘲笑过欧罗巴人,甚至很多时候,都用一种相对严肃的口吻:落后不代表一直落后,而先进也不代表一直领先。很多时候,仅仅需要一个契机,落后与先进就会完全颠倒。而先进的一方一旦失败,会遭到十倍甚至百倍的羞辱与报复…

    ………………………………………………………………………………………….

    就在傅山胡思乱想之际,却听见皇上不满的声音:“傅山,想什么呢?朕让你收拾的那几张羊皮卷去那儿了?”傅山闻言方才如梦初醒,急忙从书桌里将包扎的严严实实的几张羊皮卷拿出来。接着便听到了,让他极度怀疑皇上到底还剩多少节操的话。

    “此羊皮卷,乃死海古卷的详细埋藏地点和其中的一些经文,是朕在查阅《永乐大典》时偶然所得。死海古卷是用希伯莱文记载的大食教、挑筋教(注3)、基督教的经文。

    死海古卷,主要包括了《以赛亚书》、《旧约圣经》、《圣殿古卷》等诸多古卷。历史据估计超过了两千年,就是可以追溯到秦帝国之前。这些东西一旦面世,哼哼…”

    见到熊廷弼一脸迷惑,孙元化的石化状态,皇上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后,傅山只好借口要拿热水斟茶,躲到一边揉着快要笑抽筋的肚子。

    代王在决定造反之前,通过暗道往王家的府邸运送了大量的火药。为的就是叛乱当夜,通过炸毁王家为承德分院囤积的大量物资,制造更大的混乱,用以掩盖其阴谋弑君的罪行,顺便让深知自己底细的王家兄妹消失。当然代王没有想到,王家兄妹机缘巧合之下逃了出来。

    而王家兄妹逃了出来后,才知道自己仅仅是代王的一枚棋子。虽然皇上再三表示相信他们的清白,但三兄妹还是一五一十地,将代王及大同各大商号的秘密,交待得清清楚楚。在得知皇上有意制造一件假物件后,三兄妹便通力协作:

    王大个在大同三教九流无不结识,这几张伪造羊皮卷便是几个好汉所为,这样的好汉在大同牢狱里都被关得来快发霉了;

    王婉琳通过做生意结识了不少河南的一赐乐业人,其中有个叫做索罗斯的精通古希伯来文,却又认钱不认人。此人所拿钱写字极为爽快,根本不过问用途;(注:4)

    王允儿自幼擅长丹青临摹,其所绘国土资源调查科的龙纹八卦符,几可以假乱真,区区一些文字自然难不倒她,她唯一抱怨的是,这世上还真有拿蝌蚪文来写书的…

    总得来说,这几张所谓羊皮卷就是皇上出点子,傅山当联络人,王家三兄妹负责具体实施的高仿品,俗称造假。当然,傅山和王家三兄妹不知道,死海古卷这事,其实是真的…

    傅山把死海古卷当成一个笑话,熊廷弼则根本把这事当成皇上谋略的一部分,只有入了基督教的孙元化,真正明白这事的重大意义。

    …………………………………………………………………………………………

    教皇在欧洲的地位本来如同神一般存在,可经过历史发展,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攻陷罗马(1523)后,教皇实际已经不敢再干涉和反对欧罗巴君主的任何政治活动。

    而东西教会大分裂(1054)后产生的俄罗斯东正教,及马丁路德领导的新教教宗改革(1520),都对天主教形成了巨大打击。前者事实上将欧罗巴分裂成了两大教派,而新教则直接颠覆了天主教在欧罗巴的统治地位,

    随着教皇地位一落千丈,天主教在欧洲的影响力也日渐式微。如果不是阿拉贡王国及神圣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罗马教皇恐怕早就流亡了。

    如果此时,罗马教皇能够拿出《圣经旧约》及其他圣经古卷,作为天主教正统的证据,那么天主教就有了无以伦比的正确性。皇上手里的羊皮卷,对于教皇来说堪称不可抗拒。

    但皇上手里的羊皮卷又是那里来的?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孙元化思虑再三,还是把疑问说了出来,毕竟这个关系太大了。要知道,欧罗巴这地儿,从来动不动就发动圣战…

    朱由校丝毫不掩饰,准确给出了答案:“孙少卿,朕的目的就是借羊皮卷,挑起欧罗巴内部新一轮的大纷争。东正教,新教和天主教最好打成一锅粥。朕以为,他们应该把国家发展放在一边,好好确认一下那个教派才是欧罗巴正统。混乱的欧罗巴,才是最好的欧罗巴。

    欧罗巴的葡萄牙,早在嘉靖二年(1523)的西草湾之战中就与我大明交手,至今仍然盘据濠镜澳(注5),而尼德兰王国(注6),则在厦门一带虎视眈眈。这是耻辱啊!!!可现在内忧外患之下,我们实在无力将他们驱逐出去。

    因此朕想要通过搅乱欧罗巴,延缓这些海盗进攻的步伐,为大明内部改革赢得一些时间。更是以防在未来,大明陷入几面作战的危机之中。孙元化,朕的这个决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这个羊皮卷的来历,朕只能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但里面的内容,绝对没有问题。朕还没有傻到用一个假的东西,来挑起东西方纷争。教皇之所以同意流放伽利略等人,便与这羊皮卷有关。当然,朕还答应与教皇进行一系列的经济往来。”

    和铁杆的信徒王徵不同,基督教在孙元化眼里,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他本人入教的原因,就是想通过东西交流来促进大明发展。那么为了大明的强大与未来,节操这种东西,根本不值一提。

    “孙元化定当不负陛下重托。此去西洋,必定全力促使欧罗巴与我大明的经济往来,将欧罗巴劫掠的财富,尽数归于我大明。皇上,微臣还认为。大食教与基督教向来不睦。正好借此,挑动二者相争。为此,臣将不遗余力!!”

    注1: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在1855年为法国历史学家michelet首次提出,用以概括16世纪时“对世界与人类的探索”;自此以后历史学家们就对它的解释有很多不同意见。之前一直比较流行源自拉丁文的humanitas,也就是“人文精神”。

    本文为了方便理解,本文直接引用了文艺复兴这个词,特此。

    注2:欧洲所谓的悠久文明历史,个人认为存在疑问。因为诸多证据表明,古罗马人属于黑发棕色人种,与欧洲土著完全不同。好比今天俄罗斯人说,我继承了华夏文化,因为我们是睦邻友好的邻居…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尤其是西欧陷入了常达一千年的黑暗时期,只有东欧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还保留着文明的曙光。当然如果有人硬要说,东欧的历史,就是西欧的历史,也是整个欧洲的历史,这样绕口和考逻辑的话语,我个人表示理解。

    注3:挑筋教也就是犹太教,此乃古称。

    注4:希伯来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逐出家园流落世界各地。他们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希伯来语作为口语逐渐消失(但作为书面语继续存在)。直到19世纪后半叶,立陶宛犹太青年埃里泽本耶胡达推动了犹太语的复苏运动。

    希伯来语灭亡了两千年,但以色列建国后,希伯来语人为地复活。这在世界语言历史上是属于绝无仅有的奇迹。今天的希伯来语,和两千年前的希伯来语是相通的。

    注5:濠镜澳也就是澳门。万历十八年即1590年,澳门因为盛产蚝(即牡蛎),蚝壳内壁光亮如镜,得名濠镜澳。后被当时的占领者葡萄牙,根据“妈阁庙”音译为澳门(macau)。

    注6:荷兰(holland),本称尼德兰王国,因其荷兰省最为出名,故尼德兰(尼德兰文:nederland,英文:herland)多被世界称为荷兰。16世纪,尼德兰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运动。1581年7月26日,来自荷兰各起义城市的代表宣布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合共和国)。164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签订《明斯特条约》承认荷兰独立。

番外吐槽篇:规则与话语权(1)

    吐槽篇的发布,是笔者实在受不了,现在社会上一些慕洋犬的狂吠,因此才萌发了这个想法,写了两篇出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首先提个醒,这两篇脸滚键盘的文章,会让不少慕洋犬的玻璃心碎掉。但碎就碎了,快过春节了,听个响也不错,碎碎平安嘛。

    另外,这两篇吐槽的本意,不是彻底推翻别国的历史。而是说,任何历史的解读,都需要我们细细思索。尤其当今社会,被白皮掌握了规则和话语权,很多历史在白皮的精心包装之下,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某些文明被人为拔高到月球,某些文明被人为踩到地心。

    历史虽然会被修改,但只要结合资料稍加思索,便能得出客观结论。当然,这个客观结论并不是所谓国外历史虚无主义。(万一影响到学生的考试,甚至造成师生纠纷,笔者可就罪莫大焉)而是认清楚,拔高与贬低的内在意义,从一个客观角度认识世界历史发展。

    说明一点,个人对于世界各地的文明绝对尊重,有人的地方,就有文明就有历史,这不容置疑。只是因为时间和时代不同,文明发展有不同而已。每一个文明都值得尊重。

    即便是日本与韩国的历史也值得尊重。因为这对于研究,作为原生文明之一的华夏文明,对次生文明的诸多影响,有着极为重要的科研与现实意义。

    某些地方为了拔高自己,凭借着自己的话语权,刻意制定了双重标准和规则,然后对世界历史巴拉巴拉。这就有点…个人只能“呵呵呵”来表示了。

    比如,因为中国的历史书记官实在是太认真,也太勤奋了,为了保留下历史,日以继夜的工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当然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但凡没有白纸黑字的记载,某些地方的人就满地打滚:偶不认,偶不认,乃们还没有挖出来文字的历史记载。谁叫你们没事写什么历史,硬要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连续而准确信史的国家。

    俺们虽然信使断代(脸不红心不跳)了一两千年,这有啥?你们知道伟大而神秘的古希腊神话吗?那就是俺们的历史!!劳资忙着和神仙打仗,与公牛羞羞,没工夫写狗屁信史。

    古埃及长达数千年的编年表,没有实物证据又咋样?俺们照样能依靠脑洞大开编..咳咳…推论出来。这就证明了可以当厨师的司机是好的体育老师。

    哼,虽然《几何原本》(大约成书于公元前300年)里的运算方法,用的是你们中国祖宗发明的十进制(商朝公元前1046年以前)以及算酬(公元前770年以后的春秋时期应用普遍),但那又如何,劳资就说它是俺们白皮原创的!!!

    告诉乃们,俺白皮的历史只要不能证明是假的,那它就是真的;乃们的历史只要不能证明是真的,那它就是假的!!!不服?来打我啊!!乃们这些战斗力为五的渣渣…

    ……………………………………………………………………………………………

    因为我国考古学家一贯的严谨与认真,并讲求文字、文物等多重证据的相互印证,并形成完整证据链。因此与现代汉字一脉相承的甲骨文,虽然现在能够搞清楚一部分字的含义,但仍然无法搞清楚所有甲骨文的含义。这也成为目前中国考古界的一大遗憾。

    而公元18世纪,随着天空一声巨响,巴比伦文明出世了,古埃及文明出世了。不过在那些号称有数千年历史的文物上,记载的文字很是烧脑,不是用木棒写的楔形文字,就是不知道谁刻(更像拿着模子按)的图画文字,刚出土的时候更没人知道他们的读音和意义。

    再后来,德国教师格罗特芬德喝醉酒后与人打赌,并脑洞大开认为楔形文字与古波斯语的拼音文字类似,虽然两者相差了几千年;一个善于攀岩和并精通多种语言的英国人罗林森,又很凑巧的在一块人迹罕至的峭壁上,找到了很多对应的文字。于是,楔形文字被破解了。

    我个人很感慨,喝醉酒看来还是有好处的,以后看来时不时都要喝一点。外国古人在峭壁上刻字,不仅经历几千年不被腐蚀,居然还能弄出拓本来,除了佩服我无话可说。

    咱中国的祖先技不如人啊,石碑上刻几个字不到三百年就开始模糊,超过六百年就基本看不清,超过一千年都基本被风化成一团,啧啧,国外的石刻就是不一样,还自带保鲜膜…

    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为了证明楔形文字的释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还曾经进行了一次背对背的小小考试:他们把一篇无人研究过的楔形铭文,分别寄给罗林森和其他3位学者,请求他们独立翻译它。当4位学者的译文被开封检验时,内容基本上是一致。此时,人们真正相信,在湮没2000年之后,楔形文字之谜终于彻底揭开。

    我承认被这种“极为科学又极为符合逻辑”的方法震惊了。更令我震惊的是,这些欧洲的破译者,都一本正经脑袋不带转弯地认为,古代语言的发音,是几千年不改变的。于是其后,很多楔形文字包括古埃及图画文字,都被这种方式破解。

    古埃及文字破译还略有不同,号称用了逻辑分析法。不过这个逻辑分析法的前提是,白皮说,“古埃及文字中,法老的名字都是写在一个特殊的椭圆形徽章中,”问题在于,古埃及文字被破译前,白皮又是怎么知道,法老的名字会写在一个圆框里的?

    好吧,我承认白皮这种想法极有逻辑,但也仅仅限于有逻辑,对于其他的,俺一介白丁无话可说。(或许逻辑就是正义?逻辑可以突破万物的自然规律?)

    参考希伯来语的复苏过程,这种破解思路还是有道理的。但希伯来语言有一个不同,作为书面语言和重要的宗教语言,希伯莱语一直都有人会认会读会写,只是人数不多而已!!!因为使用人数极少与外界交流几乎为0,所以希伯莱语言和文字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而其余语言,早已灭亡了数千年!!!而且还都是只留下了楔形文字或者图画文字。套上所谓“逻辑分析法”这一外衣,就能证明是正确的解读方法?好吧,不管别人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我相信除了中国,其余地方的人说话,都是数千年一个口音。

    ………………………………………………………………………………………………

    至于古希腊,文明是肯定有的,但是否达到了现在西欧宣传的高度,个人表示疑问。至少,华夏没有把《山海经》当成正统历史,也没有把各路神仙当成真实存在的人物,更不会把日本传说中的英雄当成自己的英雄。

    吟游诗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流传很广,然后有人跑到土耳其找到一个足球场大的遗址,说这里就是古希腊联军用十万人加十年时间才攻下来的城堡---特洛伊。为了攻下这个这个足球场大的地方,还用了极为烧脑的木马计…从此,我相信古人的智商为0是沉重的事实。

    旅行者希罗多德的《历史》,按照度娘资料,是希罗多德口述,其中还加了很多沿途的传说与野闻。后来,这本书成了西方传统史学的正宗。不知道司马迁要是泉下有知,会不会有立刻穿越到古希腊的冲dong。

    (古希腊等地的历史文献有一个特点,都是口述,原稿也都丢失。许多堂而皇之放在博物馆里的文献与古物,不问就是真的,深究就是复制品,原件在哪里呢?找不到了)

    比如,传说中著名的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其本人身世和事迹来源就扑朔迷离:

    关亚历山大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均源于其远征军的随军史官,奥林瑟斯城的卡利斯西内斯。这位据说是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亲戚,他留下了一些残缺不全的零星记录。

    古希腊作者中,著名的卢修斯.阿里阿纳斯的著作,提供了亚历山大征战路线上诸大战役的按年月顺序,前后一致,还有令人信服的大量资料。但,这些资料的来源不得而知!!!

    另外一本有关亚历山大历史的重要的“二手史料”,来源于公元前一世纪的戴奥多拉斯.西科勒斯。其生活的时代离亚历山大时代更远,自然也只能拾人牙慧。同阿里阿纳斯一样,他也没有注明所引用资料的出处。

    当时较为著名的,还有一部名为《亚历山大浪漫史》的著作,其中充满对亚历山大生活的虚构和想象的叙述,一如其后中世纪的骑士故事和古代小说。当然,有人(而且人数不少)认为这可以当做严谨的历史资料使用。

    于是,在这样的史料以及传说的基础上,西方史学家构筑起整个公元前4世纪以后的希腊化历史:包括腓力二世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史,包括腓力时代发明并推广雅典希腊语,亚历山大把这种语言推广的小亚细亚。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英雄形象,最早来源于《古lan经》(成书于公元六世纪)中的故事。后随着亚欧文化交流的增加,“在13、14世纪,从《征服者的故事》衍生出大量散文体的亚历山大传奇,在当时广受欢迎。散文体的意大利语亚历山大传奇多是在1472-1502年间出版的,3个流传下来的版本都是在威尼斯印刷的。”

    如果有人拿着《封神榜》、《隋唐演义》或者《水浒传》,对世界说,这是中国的历史。你会不会想抽他一巴掌?可,万能的西方人做到了,尔等膜拜吧!!

    …………………………………………………………………………………………………

    白皮不仅拿口述历史当正史,还制造了数不清的疑案:

    1.拿破仑征服埃及后,站在狮身人面像前,对他的远征军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那时古埃及历史还没被破译,矮子是怎么知道埃及有四千年历史的?又是“我爷爷在八岁就被日本人杀了,或是抗战还有八年就结束?”)

    2.1889年出土的古埃及《埃伯斯纸草书》,白皮宣称其诞生在公元前18-19世纪。可在这卷医书上出现了神奇的欧式黏土封印。这种封印也叫火漆封或者黏土封,最早在中国起源,也有一说是法国1626年首创。可,古埃及人的医书上怎么会出现这玩意儿?

    3.当然,我不能就凭一个封印就说白皮不地道,万一古埃及人也会使用呢?看看这本所谓古埃及医书上记载的两个东西,更为有趣:用作药物治疗的松香和藏红花。

    松香满世界都是,主要用作漆和燃料。可只有经过炮制的松香才能入药,但这炮制手艺只有中医才有;藏红花也称番红花,原产在西亚一带(古埃及有这玩意儿不稀奇),在传入中国及印度以后,经过人工选种培育才用作医药。而在原产地,是用作染料的。

    各位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古埃及人吃喝着有毒的松香,往嘴里塞染料…这画面太美,不忍直视。至于古埃及人,怎么懂中医的炮制方法和药用藏红花选种,只有问上帝。

    4.被誉为欧洲精神支柱的亚里士多德,其一百多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根本没有什么不同。我就纳闷了,欧洲手握如此天顶星知识,怎么还被亚洲帝国吊打了几千年?说好的文明渐进,传承有序呢?

    18世纪,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历史“biu”地一声就冒了出来,广播四海。之前的空白期?白皮扣扣鼻孔,抱歉,原版文字史料欠奉,原版文物没找到…但俺这里有复制品,亲,不看看吗?门票只卖998…辉煌的古代欧洲历史,在蔑视你们…

    5.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很多文物都是石头的。白皮得意洋洋地宣传,这些文物都有数千年历史。要知道c14只能用作有机物检测,对于无机物无解。白皮怎么有鼻子有眼的说这些文物有数千年历史?原版文字记载总有吧,抱歉,从来没找到,只有拓本…

    6.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罗德岛巨像。按照能搜集到的资料显示,高达33米,于公元前282年完工。雕像用大理石建成,将敌人兵器融化后得到12.5吨青铜,用来包裹雕像。在港口屹立五十六年后被地震摧毁。(马其顿军队果然土豪,这么多兵器随手就丢了)

    (这12.5吨的具体数字怎么来的?找白皮拿书面资料。没有?那就问上帝要。顺便说一句,如果按照某些说法是33米高的中空青铜雕像,那重量可就远远不止12.5吨咯。)

    我的佛祖啊,三十三米高的大理石外加12.5吨的青铜,这得需要多深的地基才能支撑,而且还不发生建筑沉降,这可是在港口!!可迄今为止,白皮的考古学家愣是没有找到雕像的确切位置!!地基呢?自己长脚跑了?可这并不妨碍后世白皮,对雕像的各种赞美与脑补…

    更为神奇的是,在罗德岛巨像倒塌九百年后,入侵的阿拉伯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巨像运到叙利亚,卖给了一位商人。商人又用880头骆驼把雕像弄走,最后雕像下落不明…面对这个扑朔迷离的烧脑故事,我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严峻挑战,好吧,我认输…

    …………………………………………………………………………………………….

    至于欧洲是否有嫌疑集体篡改历史的疑问,我觉得可以从他们是否具有这个能力和动机来看:能力嘛不用多说,在蓝星历史上,欧洲最早以有组织(犯罪)形式,对其他地区发动十(恐)字(怖)军(袭击)征伐,并进行大规模破坏。我不认为他们没有这个能力。

    而动机,说一个比较沉重的历史事件。华夏的古蜀国文明,被认为是和三星堆文明一脉相承,后来被秦国所灭(公元前316年)。但蹊跷的是,秦国灭古蜀国的时候,东方六国却集体装聋作哑。后来更有“蜀人蛮荒不晓文字”的记载流传(看看那些文物,这像是蛮荒?)…

    要知道,当时的东方六国,已经与秦国水火不容。而且秦国一直想灭掉周室,因而与周室捍卫者韩国剑拔弩张,两国都在边境囤积了重兵。而秦国讨伐古蜀国的时候,韩国居然兵马未动,坐看秦国花费十个月消灭富庶的古蜀国,其余五国也集体打酱油去了。

    诸侯也许是傻子,但那些战国名将也是傻子,不懂得这个天赐良机?那是什么,让东方六国放下了对秦国的仇恨?史书记载,古蜀国和古巴国发生战争后,都向秦国求援。他们为何不找楚国?这也是战国大佬之一啊。

    史书载,张仪和司马错,曾经就是否进攻古蜀国展开了一场辩论,司马错的辩词中,有一段极为重要的话:

    “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

    消灭一个国家,竟然会得到除暴安良的赞誉!!??这夸张言语背后的潜台词又是什么?为何中原诸国会认同这一看法,并将吞并富裕的古蜀国,作为秦国劳师远征的军费?秦国攻入蜀国都城后,为何第一时间就摧毁了蜀国的神庙,而不是忙着劫掠财富?

    这是什么,这就是因为文化认同带来的同仇敌忾!!古蜀国作为神权国家,已经与进入封建时代的中原文明格格不入。而且这个神权国家,还不是古埃及那种弱鸡,曾经将秦、楚打得狼狈不堪,拥有极为强悍的军事实力。至于古蜀国邀请秦国当裁判,呵呵,只能呵呵。

    为何是秦国当消灭古蜀国的刽子手,而不是同样实力强大的楚国做先锋?个人推测,秦国翻越秦岭,发动突然袭击的成功率,远远高于楚国。那个什么送金牛的典故,还是当做笑话吧,古蜀国能立国几千年,连这点智慧都没有?古人撒起谎来,也是满满的套路。

    因此,个人认为较为合理的推理是,古蜀国作为神权国家,与当时的中原文明爆发了严重的文化冲突,并且对中原文明造成了严重威胁。因为某个特殊事件,让中原诸国集体动了杀心。但这个特殊事件到底是什么,已经湮没在历史中,或许以后能找到答案。

    古蜀国的神秘,远远不是目前的历史所能呈现的。而华夏文明,也从来都是在铁与火之中成长!!!文化认同,也从来都是在兵戈之中完成,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回到正文,目前的质疑,还仅仅停留在疑问上,笔者也不是啥历史系高材生,要是论专科知识肯定拿不上桌面,那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比如有一个著名的例子,观察一个企业是否正常运转,查查它的电表记录就行了。那么,白皮为我们留下了那些电表记录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6278/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少皇最新章节! 作者:喝水的犀牛所写的《大明少皇》为转载作品,大明少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少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少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少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少皇介绍:
当天启皇帝睁开眼以后,发现破事一大堆...平西南,定辽东,这些都不叫事。皇后,你虽然是五大艳后之一,也不能逼我就范吧;那谁,你家有多余土地嘛,卖给我,童叟无欺;伽利略,你看欧洲多黑暗啊,不如加入我明朝国籍,保证每天四菜一汤.....大明少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少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少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