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司礼监TXT下载司礼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司礼监全文阅读

作者:傲骨铁心     司礼监txt下载     司礼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公出钱,我们升官

    为了人民的富裕买官!

    为了国家的强大买官!

    为了信仰的实现买官!

    “三个为了”充分表明了魏公公的态度,也充分解释了为什么要买官。

    给在坐的众位同志一人散了根中华后,魏公公这才摸出火折子给自己点上,然后语重心长指出——买官不可耻,可耻的是买来官后忘记了初心。

    “只要你们大伙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买官有什么可耻的?…我们不买,别人买。人家买了做你们的上司,事事压着你,事事限着你,你就是有再大的抱负,再大的本事,能做个甚咧?”

    “老话怎么讲的,屁股决定脑袋,啥意思?就是说你头上戴着的乌纱帽决定了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再有上官叫你往东,你偏往西,硬要做个强项令,上官如何看你。上官烦你,你自己又觉才华难施,无法做事,最后要么沉沦浮生,要么收拾包裹回家,如此,对得起寒窗苦读?”

    “但我们要是买了官,自个做了上司,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嘛。什么?上司的上司?不打紧,咱们再买上去嘛。”

    “……”

    话糙理不糙。

    为了打消这些刚刚从科举路上杀出来的材士心中可能存在的一丢丢羞耻,魏公公拿自己的经历做了具体说明。

    “这几年咱帮陛下做了很多事,可能你们跟咱家接触的时间不长,所以不是太清楚,但有人清楚。”

    公公拿夹烟的右手一指门口的亲卫魏老九(公公族弟)道,“老九咧,你跟咱的时间最长,很多事情你都记得,你告诉他们万历三十九年咱家刚到江南时,憋不憋屈?”

    “憋屈!江南的官不把公公当人看,处处刁难公公!”魏老九道。

    “他们为什么不把咱当人看呢?”

    公公大手一扬,“无非是咱家穿的不是红袍嘛。这外朝也好,内廷也好,都是看人下菜,想要办事就得进步,就得往上爬咧!要是当年咱南下时穿的红袍,那江南的官们还会那样对咱家么?”

    “人家是地头蛇,有钱有人有权有兵,咱家是什么?一个连红袍都没有的阉人罢了。咱家想着再好,做的再好,人家不答理咱,还排斥咱,咱怎么做事?咱做不了事,陛下还能用咱?所以,咱家就得拼,就得进步!当然,咱家不是花钱买那身红袍,因为咱家没钱。”

    说到这,魏公公弹了弹烟灰,对魏老九道:“老九,告诉他们咱家是怎么拼的。”

    “三十九年公公下令去干吴淞水营,把吴淞水师收了回来。九月,公公亲自带着皇军去砍南都那帮有权有势的勋贵,把铁场矿场都收了回来。四十年公公渡江去砍江北那帮有钱人,四十一年浙江那帮**子来我们特区闹事砸场子,公公二话不说就提刀抄了他们的镇海卫,挑了他们的旗…四十二年,公公打造中朝战略同盟新关系,四十四年公公率联合舰队占领东番…”魏老九记忆犹新。

    “咱家没钱,可咱家不怕死……正是凭了这不怕死的冲劲,咱家硬是做了这一桩桩事,把东南的海事办起来,把殖产兴业、维新强国这八个字落在实处,这才能升了五品的镇守,离那红袍只差了一步。”

    回忆过往,魏公公亦很感慨。

    “咱家为什么要对你们说这些呢,原因便是咱家要你们知道,如果你们不能往上爬,便永远是微吏,能济个什么事咧?总不能天塌下来还在那自怨自叹,说自己没用吧。”

    “不过你们比咱家好,你们是进士出身,正儿八经的功名,比咱家这个阉人不知道强了多少倍,而且你们是文官,不用打打杀杀…”

    程正己激动道:“魏公,我等明白您的意思!”

    “明白就好!不要有负担,不要有什么想法,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信仰,大胆的买官嘛。”

    说话间,魏公公又给自己续了一根。

    在工部任给事中的卢明德有些为难道:“魏公,纵然我等愿意花钱买官,可我等都是初入仕途,无有积蓄,家中又不富裕,实无力去买官啊。”

    这话让屋内多数人都微微点了点头。

    他们虽自中了举人之后家道便有好转,名下有很多乡亲投充,但论家底拿钱出来买官还是颇多困难的。

    尤其有几个在中举之前还是贫寒之家,便是中了进士之后,他们在京中居住的也是大不易的。

    这种情况要他们拿钱出来买官,简直是想都不想的。

    魏公公也点了点头,问程正己道:“你是吏部的主事,乌纱帽行情上的事情你熟。咱问你,好比你现在这个主事要想升一升,弄个郎官做做,得多少银子?”

    程正己想了想,道:“回魏公话,主事升郎官怕得三千两。”

    边上毛士龙插了一句:“听说东林党孙如游为了当侍郎,一次就给叶向高送了八千两。”

    孙必显冷笑一声:“福清相公照顾党内人才收八千,换作别人至少一万起步。”

    三千两处级升厅级,八千两厅级升部级,这价码说贵也不贵,但说便宜却肯定不便宜的了。

    魏公给驸马爷冉兴让在源鑫居办个包年卡也才千两。

    买卖官帽这种事明面上不存在,都是暗箱操作。朝野各党,或明码标价,或利益输送,实是再寻常的事。

    就算没有黄白之物掺杂其中,也有其它利益,千百年来杜绝不得的。

    “钱的事情你们不用操心,一切都由咱家来。咱家可是吃过没钱的苦,咱家不希望你们再走咱家的老路。嗯,只要你们能够不忘初心,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思想宗旨,咱家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帮你们把官给升升!”

    众人闻言是又惊又感激。

    “你们怕是想知道咱家为何要这样做?”

    魏公公叼着烟站了起来,慨然说道:“八年前,我雄心壮志南下,打算做些实事,谁知人还没到任就在无锡险些叫人家给扫荡了,跟着咱去的同志死了好几十个!现在想来咱家这心都痛的很!

    后来,咱家去金山寺算了一卦,算卦的和尚说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可咱不相信,咱认为既然出来干事了,是生是死都得由自己决定!”

    “可话是这样说,但咱家却不是真的想死,咱家就想着,咱家一人不成,多团结些人,多些人帮咱不行吗?你们就是咱家要团结的人,也是能帮咱的人咧!”

    魏公公扫视众人,沉声道:“你们不算我名下的人,跟咱也没什么太多交结,底子很干净,路怎么走由你们自己挑。愿意跟咱家走的,咱家舍了这条命也要帮你们走得更高更远。不愿意跟咱家走的,咱家也当你是朋友,日后万水千山总有相逢时。”

    “魏公,学生信你,学生跟你走!”

    阮大铖这个刚才还暗骂魏公是死太监的家伙竟然第一个站出来表态,他大声道:“就算全天下人不信你,我阮大铖也信你!”

    公公很受感动,不愧是会写小说的,就是能装。

    “我也愿紧随魏公,努力践行殖产兴业、维新强国,为强大的皇明贡献一生!”孙必显握紧双拳。

    一个又一个学员向魏公表达了对他老人家事业的无比支持。

    杨嗣昌和马士英因不曾参加过东林学员学习班的缘故,在情感上一时放不开,但二人的沉默却表明他们对魏公公赞助升官这件事还是很动心的。

    只要是为国为民,买官真没什么不好的,

    “好好好,”

    魏公公欣慰的端起茶碗:“那咱家就以茶代酒,祝各位大人在朝堂之中步步高升,干杯!”

    “干杯!”

    众人一起举碗。

    如何买官,具体事项自有程正己这个吏部主事和毛士龙这个召集人负责。

    魏公让他二人具体操办,邀诸位材士稍后与他一起吃猪肉,谓之紧密联系。

    出来后,魏老九说了句:“公公,其实以您的能耐,莫说红袍了,就是司礼掌印都做得。”

    “对!”

    刚才一直不说话的许显纯表示赞同,“内相这个位置,要是由魏公公来坐,我第一个赞成。有能者居之,魏公公便是大能。”

    “别人做,我可不服,我大明皇军将士也不服!”魏老九哼哼一声。

    “不服怎么办?”

    魏公公觉得自家这个族弟挺有长进的,东西是一教就会,赶明将他和学文一样放出去带兵,磨练个几年也是能独当一面的。

    只是让魏公公没想到的是,许显纯竟然脱口而出:“不服砍他全家!”

    “许兄,你好歹也是皇亲国戚,怎么比土匪还凶啊?”魏公公确是有些震惊,印象中的许显纯虽是天启朝的大魔王,可眼下还是很文质彬彬的一个人嘛。

    许显纯哈哈一笑:“魏公公难道忘了先前说的话,活着就是大义,胜者才是公道。想活着,想要胜,不狠怎么行?”

    “对敌人的无情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魏公公想到了这句话。

    “我观公公,心怀天下,将来要铲除的人怕是多如牛毛,届时,便让许某给公公当那杀人的刀好了。”

    许显纯拍了拍佩刀。

第一百四十章 皇明特色帝国主义

    铁面判官程正己的办事效率还是可以的,一个官要多少银子,从何人处能买来,又如何做得叫外人说不出话来,在程序上完全合规,程主事早就有了腹案。

    算起来,这人也是老油条了。

    不是老油条的话,当年也不会打着公务名头到处旅游,结果一游好几年连班也不上,最后在无锡落入法网。

    经过半年学习班的思想改造和劳动教育后,程正己这才痛改前非,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魏良臣思想主义者。

    同时,也是积极的魏公思想实践者和传播推动者。

    魏公公之所以有给同志们买官的思想,便是源于程正己年初二月给魏公的一份个人思想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程正己提出了一个困惑,那就是魏公乃内廷中人,所以哪怕魏公的思想再利国利民,再具有时代性的超前意义,受限于出身,魏公的思想也很难得到大多数朝臣的支持。

    “公之思想旷古烁今,然公之出身为士人所耻,公之思想能走多远?”

    程正己甚至委婉的用“人走茶凉”来形容魏公的创业。

    意指魏公如今所做事业皆是因为皇帝支持,但皇帝年事已高,一旦新帝登基或皇帝不再宠信魏公,魏公之事业、之思想便是黄粱一梦,瞬间坍塌了。

    收到这份个人思想报告时,魏公公正在辽东前线忙于部署对金两白旗的围剿工作,但他还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复。

    “正己同志,你的来信咱家收到了,也看了,你所提出的问题咱家咱家认真考虑,现给你复信。

    …咱家认为,思想的伟大与否与个人出身并没有实际联系,我们不当以一个人的出身来否定一个人的思想。

    …凡事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我们的读书人和官员们很多相信内外有别,咱家的出身在他们眼里一钱不值,甚至还被他们传为笑谈,把同志们视为阉党…

    这就使得我们的一些同志在传播咱的思想时十分被动,甚至会因此动摇,若长时间得不到坚定的支持和理解,同志们必然会产生消极思想,认为我们的事业注定不会成功。

    咱必须要承认,这些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也必然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我们无法自欺欺人,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当作不存在。”

    魏公公在回信中就程正己提出的困惑给予了正面回答,他没有回避自己出身给他造成的影响。

    态度诚恳,这是魏公一惯的处事态度。

    问题提出来,就必须要有解决的办法。

    关于如何解决,魏公公是这样说的。

    “以少积多,以小积大,不盲求成功,先凝聚一小部分人,将之打造成牢不可破的同盟,将之打造成无坚不摧的团体,是谓以质量取胜,而非以数量取胜。”

    信中,魏公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结党论,并第一次在公开信件中就自己思想凝聚的团体当称为什么党给出了一个正式称呼。

    “东林以书院命名,浙、齐、楚、宣以地名命名,我党不同于他们,当以一个新字命名,可称新党,以示与这些旧党之区别。”

    “新党是同志们的新党,绝不是咱一人之新党…”魏公公并提出,新党是一个团体,而非个人。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当前思想传播和践行的力量源泉还是来源于官僚…让我们新党的同志都能在官场上得到进步,都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和权力,同志们还会感到困惑和迷茫,还会认为我们的事业会被人耻笑,会止步不前?”

    给现在的同志买官,让他们进步,便是魏公公给出的解决方案。

    “只要参加咱们新党,便能从党内获得坚定的支持,我们的新党便会成为更多官员的选择。一年两年、五年十年,我们的党员越多,我们的力量就越大,到时还存在正己同志所提出的问题么?”

    “新党能壮大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党员们能做多大的官。同志们官越大,拥护咱们思想的人便越多。”

    在这封回信不久后,刑科给事中毛士龙便接到了公公密令,让他和程正己一起开展买官可行性的实际调研工作。

    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后,接下来的事情便是简单的报名工作了,在和毛士龙忙碌了一上午后,程正己最终将方案拿给了魏公公。

    根据这份方案,参加西山联谊恳谈会的14人所需要的买官资金大致需要四万两左右。

    这还是仅限于官升一级,即主事升员外郎,给事中升都给事中。并且是本单位内部晋升,不涉及外迁。

    如冷衙门迁到热衙门,所需开销自是要更多了。

    好比卢明德现在是詹事府七品的主薄,这个衙门虽说是太子东宫的辅助机构,但只要太子一天还是太子,这个衙门里的官员便是最冷板凳的那批官员。

    三千两左右,程正己可以设法帮卢明德在詹事府所属机构谋求晋升,如司经局主事,但要想将其调到户、工、吏等热衙门,这笔钱就远远不足了。

    魏公公就此次买官定下了三个原则。

    一是只限本单位内部晋升;二是只限于一级递升;三是暂不涉及地方,即京官不外迁。

    程正己问过魏公公为何要定下这三原则,公公回答二字,谓“低调”。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要通过这一次尝试确认有组织、大规模买官的可行性。”

    魏公公提笔在方案上圈了三个圈,要程正己稍后将方案送到左安门海事衙门办事处。

    负责办事处的陈默识得公公笔迹,收到之后便会拨银。资金从何来来,则是陈默的事了。

    稍后的午餐上,众人品尝了由陈和尚精心烹饪的野猪肉。

    “魏公殖产兴业中有关于发展养殖业,农业和牧业结合的倡导…”孙必显夹起一块五花肉放进口中,他心情很好,因为程正己跟他保证三个月之内他肯定能官升一级。

    “养猪好啊,既能杀了吃肉,又能卖攒钱,提高生活质量…”

    “……”

    新党同志们对于养猪致富论兴致很高,探讨的很热闹。

    杨嗣昌却给众人泼了冷水,他道:“近年我朝灾难连连,一些地方受天灾影响,粮食产出入不敷出,百姓连活命粮都没有,要靠朝廷拨粮赈济,哪来余粮喂猪呢?”

    闻言,毛士龙立即道:“是的,魏公提出的皇明特色帝国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绝不能让人民挨饿!”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公要出新书

    一个很好的课题便出炉了。

    养猪好,人人都知道,可百姓没粮食喂猪,这猪再好又有什么用。

    同理换作牛、羊、马骡牲口都是一样,就那么点口粮,是喂人还是喂猪呢。

    自万历三十五年以来,地方每年上奏的天灾数量较之往年都以三成的数量在递增,近年来这个情况更加严重,西北省份个别府县已经开始出现百姓因为受灾,朝廷赈济不及时引发的民变。

    虽说这些极个别的民变并没有和“造反”、“改朝换代”挂钩起来,但魏公公清楚,用不了十年,这些极个别的民变便会波及西北数省,从而导致崇祯年间的农民大起义,最终和“改朝换代”挂钩,从而葬送明王朝。

    而这一切的根本就是因为缺粮,缺粮又是因为愈发严重极端的天气。

    所以,有缺粮这个现实问题存在,什么鼓励农牧结合,百姓养猪就是空中楼阁,痴人说梦的存在。

    那么,魏公公为何还要在其“殖产兴业、维新强国”举措中重点提及“劝农”呢。

    这当然有公公的深意。

    但他不会主动将自己的目的说出来,他希望14名虽然还没有正式宣誓加入新党,但已经是潜在的新党成员们能够激烈的讨论这个问题,从而能够得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于这些算是刚刚步入官场的新党同志们而言,针对具体情况的“动脑子”才能更加灵活有效。

    在不能改变天灾的情况下如何尽最大可能挽回天灾对农业的破坏,稳定农村生产生活,是一个很值得同志们深思并且探讨的大课题。

    当然,公公不曾想“劝农”的举措思考会由吃猪肉引发出来。

    细细想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莫小看这猪肉,小小的猪肉反应出来的却是大大的民生啊。

    自古以来,能吃饱肚子就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但在魏公这里,能不能吃上猪肉才是盛世最好的证明。

    因而,毛士龙刚才所说的皇明特色帝国主义的一大特征就是不能让人民挨饿只对了一半。

    吃得好,吃得有营养才是魏公所言帝国主义的特征。

    一个国家被人骂成什么帝,不是坏事,是好事,大大的好事。

    在座众人中不是所有人都读过《魏公文集》,刚才吃肉都吃的无比斯文的马士英就困惑的抬头问道:“什么是帝国主义?”

    一边的程正己笑道:“帝国主义是魏公思想的一个总称,他在文集第三卷第四章中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帝国主义的设想,这个设想便是…”

    魏公公摆了摆手打断了程正己,既是对马士英,也是对一脸认真倾听的杨嗣昌道:“什么是帝国主义?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国家富强的思想。准确的说,应当称之为人民帝国主义。”

    谈心正浓的魏公为同志们阐明人民帝国主义的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就是对外的无比强硬和积极开拓;第二,就是国内人民的生活富裕,精神饱满。

    “为什么咱家说人民帝国主义呢,因为人民帝国主义的两大特征中的第一特征是为第二特征服务的。也就是说帝国主义是服务于人民,取人民所需,想人民所想。”

    说到这,魏公公顿了顿,以凝重的表情看着同志们,长长说道:“人民帝国主义就是一种文明,为了这个文明,我们就必须积极投身进去,努力通过殖产兴业、维新强国的方式来造成人民帝国主义。同时,我们也要打造一支强大的帝国主义军队来保护我们的人民帝国主义。”

    言毕,公公从烟盒中摸出中华,阮大铖忙拿出火折子给公公点上。

    “如果一种文明没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那么这种文明是脆弱的,迟早会被野蛮所征服!”

    魏公公左手夹烟,右手握成拳放在胸口。

    “所以,为了人民,我们每一个帝国主义者都必须用自己的笔、自己的刀、自己的矛去为人民获取生存的资源。”

    “什么是资源?粮食、铜铁、金银、鱼肉、香料等等,但凡是人民需要的东西,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都是资源。”

    “正如杨嗣昌同志刚才讲的,百姓都没粮食还怎么养猪喂鸡呢?在这里,咱家便告诉你,百姓没有粮食,我们的帝国军队就得为他们获取粮食!怎么获取?到外面去获取嘛!”

    “这个世界很大,解决内部矛盾的唯一办法就是对外获取解决矛盾所需要的资源。”

    “……”

    公公几乎不喘气的给同志们讲了很多,很多提法和想法都是从前《魏公文集》和历来讲话中都不曾有过的,让首次听到这些的同志们心灵颇受冲击。

    人民帝国主义如同一个幽灵般飘荡在众人脑海之中,便是那始终在一旁帮着切肉的陈和尚都时不时放下手中的刀竖耳倾听。

    吃多了消化不良,讲多了消化也不良。

    在公公的眼神示意下,程正己和毛士龙便向众人提出了以后可以定期在西山聚会,组织学习小组讨论学习魏公所提思想,并相互交流心得。

    “下次大家再来,记得一定要带新人来。”孙必显的趣话让众人笑了起来。

    魏公公这边在和阮大铖说话:“集之啊,咱家刚才讲的这些你都记住了?”

    “记住了。”阮大铖将手上的笔记本往前推了推,“一条不漏。”

    “噢?好嘛,非常好。”公公连连点头。

    阮大铖迟疑一下,低声道:“公公是不是准备出文集第六卷?”

    “是啊,距离上次发书已经过去一年多,想来有很多同志都在等咱家的新书咧,咱家总不能让他们等得太久嘛。”魏公公颇是自责。

    阮大铖后脑勺发麻。

    “你好好研究一下,要将人民帝国主义和孔孟圣贤之道相结合,要做到老少咸宜,大小通吃,使人人都知咱家的思想,使人人都学咱家的思想…”

    魏公公对指导思想方针的重视是相当的,一个人只有一张嘴,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他老人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就必须要编辑成书。要不然逢人就讲一次,他老人家也累的慌。

    “第六卷修成,你便去参加明年的会试。”

    公公说完这句,看了眼不远处正在和杨嗣昌低声讨论的马士英,露出一种不可测的表情。

    第一次西山全国同志大会召开的时间很短,也很仓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但正是这第一次西山全国大会却正式奠定以魏公良臣为首的阉党…新党体系,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这次大会的召开,人民帝国主义的新思想问诸于世。在这次大会结束的当天下午,魏公公就再次亲密会见了贵妃娘娘和其贴身女官郑尚宫,

    三方就如何加强交流,进一步巩固三方战略同盟关系做了深入探讨。

    因为会谈过于频繁,导致郑尚宫从京中药铺买来的柿子粉都不够用,无奈之下,为防万一的魏公公便建议贵妃娘娘可以尝试女真人的法子,即内置麝香麋鹿药膏。

    “淑儿当是易孕体质,这个体质颇是麻烦,眼下又是关键时候,出不得一点岔子,所以就委屈淑儿先塞进去,不然再怀上的话皇爷一定会怀疑的。”

第一百四十二章 富士山,咱来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不能让贵妃娘娘再当高龄产妇了。

    魏公公甚是疼惜贵妃,他真的不愿他的熟淑儿再有什么危险。

    往大了说,贵妃乃国本,公公必须要为国家负责。

    往小了说,贵妃乃孩他娘,公公得为儿子负责。

    不折腾,不乱来,尽量上安全措施,便是对贵妃的最好的爱。

    同样,也是家国情怀在公公身上最好的体现。

    所以,将任何不利于贵妃的危险掐死在萌芽状态,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子孙的大好事,

    如此一来,公公的些微付出算得了什么,便是沤心沥血、披肝沥胆又何值一提?

    固是一死,也是精忠报国,死而后矣。

    做男人难,做个伟大的男人更难。

    报国的方法很多,无疑,公公走的是其中最难走的那一条。

    这条道路于公公而言,何尝不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呢?

    维新,也许需要流血,但如果能少流血,对国家的元气也是一种保护。

    想要少流血,不流血,贵妃、西李乃至客巴巴这些注定会在后宫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女人就具有跨时代的历史意义。

    走到今天,魏公公从来不是简单的脱裤子。

    正如公公天才般的设想——通过买官促进团结,促进同志进步、促进思想传播一样,舍身为民同样也是他天才理念之一。

    抛开宏观和未来不谈,仅提这几日公公的辛苦付出,便让因为梃击案而一直心情郁结的贵妃娘娘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水泉院中,贵妃爽朗的笑声感染的不是内侍宫人们,而是连那圆德大师也深受感染的。

    心情大好的贵妃娘娘看着也比出宫前年轻活泼许多。

    更莫说三十岁都没有嫁人的郑紫姑娘因为公公的辛勤耕耘,面色红润的同时整个人也多了诱人的味道。

    甚至于郑姑娘勇敢的突破自我,在公公的鼓励下大胆迈出了女子解放的脚步,这让公公很是欣慰。

    唯一的不足之处便是贵妃和郑姑娘都对公公弄来的内置药膏感到困惑,虽然公公解释他最近一直关注妇女健康问题,但在二女的逼问下,他还是稍稍透露了可能有那么一个生活秘书的存在。

    这让贵妃娘娘在第一时间便起了要将郑紫派在公公身边长驻的念头。

    郑紫同志似乎也希望如此。

    公公颇是头大,好在京中有好消息传来。

    ……

    新的一轮京察终于在“梃击案”慢慢淡出朝野视线时启动了。

    此次“丁巳京察”主计人不出意外果然是楚党的吏部尚书郑继之,浙党的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志。

    据说阁臣方从哲在皇帝面前力保二人主持本次京察绝计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

    可能万历觉得虽然他有很多年没有发过官凭官印,但一些机构的编制还是过于臃肿,方从哲担保的这两个家伙如果真能做到三公原则,一定能帮他裁掉或改迁一批合同,以节省公司开支,所以没有就主计人选提出不同的意见。

    于是,在东林党眼中的“庸相”方从哲的暗中指挥下,郑继之和李史一同发起了对东林党的秋后算账。

    之所以是秋后算账,便是因为先前的梃击案使得皇帝向天下宣示了东宫太子之位的合法性,不容侵犯性。

    因此作为“大东”最大的投资人“小东”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大小党人弹冠相庆,很是不把三党放在眼中,甚至一些乐观之辈已经放出狂言“奸小若不自去,他日便是一扫而空。”

    在这种情况下,东林党不认为三党还敢借此次京察兴风作浪,所以即便有一些官员认为还是要提防京察之时三党下黑手,但大多数东林党人却是不以为然的。

    暑刑部尚书张问达更是说此次京察三党若知趣便当尽他们的人计,这样东林将来执政还能给三党一些缓和,不会赶尽杀绝。

    乐观,太过乐观了。

    乐观的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京察的具体过程魏公公不清楚,也不想清楚,无非是些小人心肠,鬼蜮伎俩。

    不管是东林主计还是三党主计,哪怕是他魏公公主计都是如此。只不过这些小人心肠、鬼蜮伎俩是披了程序正义的合法外衣的。

    田尔耕和东厂的李永贞暗中搜集了那么多材料,怎么也够三党拿来清场了。

    结果还是让魏公公很满意的,在梃击案中极力主张将火烧向郑贵妃的王之寀以“贪酷”罪削职为民;东林党上次发起的辛亥京察咬人最凶的丁元荐,以“不谨”罪免官;其他骨干如御史孙居相“外转”调职出京……

    主导的礼部的侍郎孙慎行被检举贪污、挪用公款,因无法自辩被迫辞官;

    而一手破灭了贵妃封后的孙如游也被查出收人钱财之事,他和孙慎行一样也是上书请辞,但随后东厂李永贞便将一份“内参”呈递御前,结果孙如游第二天便被下了刑部大牢,和前一阵因御前失言的御史刘光复关在一起做邻居。

    美中不足的是东林干将缪昌期没能被清理,因为东林党人,掌吏部考功司郎中一职的刘一燝极力保护,这才使缪昌期转危为安。

    考功司郎中是个要害职位,也是所谓的四大肥差之一。郑继之虽是吏部尚书,但也不能经压刘一燝,加之方从哲见已将名单大部清理,无意趁胜追击,将此次京察做为三党和东林的决战,所以便开始偃旗息鼓。

    “方从哲真庸相也,他是害怕东宫执政,殊不知东宫真的执政,岂有他继续做相爷的道理。”

    魏公公再次给方从哲下了定语,这位方阁老眼光真的不如叶向高。

    崔应元道:“据查,缪昌期对刘一燝说本次京察无异于宋朝元符年间的党争,此后朝廷少君子踪迹也!”

    “朝廷少不少君子是朝廷的事,不劳他缪昌期评断,至少他不是君子。”

    魏公公嗤笑一声,缪昌期这人品格太坏,因为他好男风。明末有名的美男子冯铨就是被这厮在翰林院强行破的菊花,影响极其恶劣。

    愉悦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尽管魏公公万分不舍,他也不得不向贵妃告别了。

    在离别的那刻,公公的心情是复杂的。

    那一天,知道公公要走,贵妃也是一句话也没有说。

    只是,午夜的钟声却一下敲痛了离别的心门。

    公公知道娘娘有千言有万语要对他说,他等着。

    可贵妃却怎么也不肯说出口。

    最后,在清晨的钟声中,公公面带着微笑,用力的挥挥手,消失在震雾中。

    他将前往新的战场,在那处新战场,响彻的只有热血男儿的歌声。

第一百四十三章 奉天讨日诏

    七月十四日,琉球外海。

    联合舰队常备舰队旗舰东亚号,魏公公向联合舰队主要将领及近卫师团旅团长以上将领正式宣读了《奉天讨日诏》。

    诏曰:“琉球为我大明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近十数年,倭人无故派兵,侵占琉球,嗣又增兵数千,迫令琉琉更改国政,种种要挟,难以理喻。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倭人与琉球立约,系属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

    ...倭人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前番更有侵我藩属朝鲜...朕用特布告天下,俾晓然于朝廷办理此事,实以仁至义尽;而倭人渝盟寻衅,无理已极,势难再以姑容。

    朕兹对倭国宣战,百僚有司,宜体朕意,海陆对倭交战,努力以达国家之目的。

    事既至此,朕虽始终与平和相始终,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

    著提督海事内臣魏良臣严饬派出皇帝亲军所属陆海部队,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琉球民众于涂炭;

    并著东南沿海各巡抚及总兵将领,整饬戎行,遇有倭人船只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毋得稍有退缩,致干罪戾。

    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宣读完花了很大代价才从万历那里弄来的这封没有司礼用宝,也没有内阁附署,更没有传达到六部地方的宣战诏书后,魏公公对众将说了那么一句:“从来只有疯狂,只有愚勇才能改写历史。”

    说话间,公公负手来到船头,望着不远处的琉球群岛,望着蓝天白云,喃喃自语了一句:“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往前奔驰。”

    这一刻,公公是伟大的,也是复杂的,更是充满豪情和壮志的。

    七月十四,注定将载入史册。

    这一天,将成为东亚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团结日。

    “联合舰队常备舰队已奉令集结完毕,陆军是否登陆,请部公示下!”

    联合舰队司领长官施德政带领一干身着白色军衣、手戴白色手套的舰队参谋们向着魏公公行了新式海军的鞠躬礼。

    舰队的参谋长官沈有容不在船上,他正指挥海军的作战部队与近卫师团第一联队在八重山和日军资山部对峙。

    海军方面自执行“三只虎”作战计划以来,前后动员参战船只280余艘,大小火炮千余门,耗费药子二十余万斤,出动兵员近万人次,取得了琉球海战全歼村山舰队的胜利。

    现除宫古岛、八重山一带仍被日军桦山部占领之外,琉球群岛其余地带已尽数被皇军收复。

    原琉球国王尚丰王三子尚贤积极配合皇军,大力发动琉球人民支援皇军解放事业,负隅顽抗的日军已然是困兽犹斗。

    “师团主力两万皇军官兵愿为帝国之光荣血战到底!”

    近卫师团师团长曹文耀、第一旅团长郑铎、第二旅团长伍福铭,及所属联队长陈方睿、汪大海、山本幸二、丁孝恭、李炎昭等身陆军将领一齐表态。

    此次近卫师团倾巢而出,除先期配合联合舰队作战的第一联队外,其余五联队全部集结,使得参与“三只虎”作战计划的皇军海陆官兵总数多达35000余人,是皇帝亲军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参战舰只和各式武器最多的一次动员。

    六月,魏公公在台北联合舰队基地制订征日作战计划时,便向全军通谕这是一次总动员,总进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咱已做好玉碎之准备,望皇军上下一体效忠,铲除皇明之祸根,恢弘祖宗之遗业,忠诚勇武保持帝国之荣誉!”

    出征当日,魏公公在写好遗书命人复制数份一一寄出后,又作诗一首。

    诗曰:

    “自古车书一混同,倭人何事费车工。

    提师百万东京都,立马芙蓉第一峰。”

    芙蓉是谓富士也。

    此诗雄浑遒劲,气象恢弘,阐明了魏公公对于征日的必胜之心。

    谓:“毕其功于一役!”

    《奉天讨日诏》一下,皇军对日本之征战便无有悬念,因而必须解决琉球残存之日军部队,以使琉球能成为大明皇军征日之坚固基地。

    动员令一下,皇军各部志气高涨,近卫、警备两师团官兵人人请战,不少官兵更将戚少保之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作为人生格言。

    数日之内,大本营接到官兵求战血书多达万封。

    更有原日本籍皇军官兵百余人齐聚大本营前,以断指明誓一定要杀回日本拯救他们正在吃糠咽菜的妻女。

    “日本,不是德川家族的日本!日本,不是贪官污吏的日本!日本,不是特权之士的日本!”

    “请主公带领我们去改变日本!如果再不改变,日本就会成为地狱!”

    “尊皇讨奸,建立日本的皇道乐土!”

    “......”

    日籍官兵打回家乡,解放家乡,重新建立新日本,建立属于皇明的皇道乐土愿望和斗志深深的打动了魏公公。

    他久久未眠。

    “从万劫的长眠中醒来,奔向帝国的新清晨,只要有梦想,功名算什么,只有忠诚永不销,回顾此生,总可说无憾!”

    船头上的魏公公“叭”的合上了纸扇,向着远处高耸的八重山指去。

    “忠诚!”

    上百名将校齐致立正,向着半空行竖礼。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魏公公深情凝望,“诸君,为了帝国之光荣,我要求你们杀死所有与帝国为敌之人,不管他们是什么人!”

    “升旗,登陆!”

    施德政发出命令,“呜呜”的号角声顿时响彻海域上空,两百余艘大小战船向着海岸驰去。

    接近海岸之后,一条条小船被放了出来,一队队皇军官兵列队走向甲板,沿着船舷一侧的网绳降到小船之上。

    载满士兵的小船迅速向陆地划去,远远看去,密密麻麻,数也数不尽。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主公才是大大滴

    明**队增援到来的消息很快被困守在宫古岛和八重山诸岛的日军侦知,副大将平田增宗第一时间向总大将桦山久高汇报了这一敌情。

    “大将阁下,明国人的船队运来了大量明军,我们的探子估测增援的明军陆军约有两万人左右!明国人这是对我们发起了总攻击,鉴于我们的军队不足五千人,总大将阁下,请下令撤退吧!”

    作为桦山总大将的助手,平田增宗虽然不是桦山家的家臣,但身为萨摩藩的重臣,他有责任提醒桦山总大将当前的局面十分的险峻,将琉球的数千军队安全的撤回萨摩藩才是明智的选择。

    “混蛋!”

    六十岁的总大将阁下并不愿意撤退,因为琉球是他在九年前亲自带兵进攻打下的,为此他得到了藩主岛津忠恒的高度赞赏,也得到了德川大将军的肯定,封他为治部大辅、美浓守。

    也正是凭借着征服琉球的功勋,曾被驱逐的桦山家才又回到了萨摩藩的权力核心。

    更重要的是,对琉球岛的有效控制让桦山家赚得盆满钵满,怎么可以轻易的放弃呢!

    “大将阁下,我有必要提醒您,无论是幕府还是本藩,都没有任何援军派遣,我们是孤军作战。”

    平田增宗试图再次劝说有些固执的总大将阁下,自明**队入侵琉球以来,他们已经向本藩和幕府发去十数封告急汛报,请求本土能够向琉球增派军队。

    可是,幕府和本藩都没能重视此次明军入侵,认为这不过是明国东南沿海的地方官府对于村山舰队进攻台湾的一次反击报复,不值得本土调派大军前来作战。

    另外,因为德川大将军的突然去世,继位的秀忠大将军忙于完成权力的继承和幕藩体系的整顿,并且还要镇压国内的天主教徒,所以也是实在抽不开手援助琉球。

    据说,秀忠大将军决定遵从家康大将军生前“与天皇家结亲”的心愿,亲自上洛请后水尾天皇娶其女和子为妃,但此举遭到天皇身边的公卿反对,因而在这个节骨眼,秀忠大将军更不可能抽调大军远来琉球和明**队再来一次大作战。

    丰臣时代入朝之役的教训可是让日本国内记忆很深刻呢。如果不是丰臣秀吉一意孤行,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德川幕府了。

    可以说,避免和明国朝廷及明**队进行规模较大的作战,是幕府及各藩一致的决择。

    在这种情况下,奢望本土能够及时派遣大军增援琉球,便完全是不现实的。

    如果明国没有大规模派遣援军,凭借宫古和八重山的有利地形,平田增宗是有信心抵御明军的。

    在一开始,他和桦山久高对明军的突然入侵做出的判断也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深信明**队发起的这次入侵行动绝不会持久。

    但现在,平田增宗已经彻底否决了从前的看法,他相信明**队的入侵和二十多年前的入朝一样,是明国皇帝和朝廷对藩属的再一次拯救,很有可能和上一次一样是一次总动员。

    那么,在没有本土的支援情况下,平田增宗对守住宫古和八重山就完全丧失了信心。

    他迫不及待的想撤退。

    这无关武士的体面和尊严,而是智慧者所决定的有为与无为。

    “明国人得到了尚贤和那些琉球贱民的支持,他们的船队可以有效的封锁的诸岛,而我们却没能任何支援,一昧坚持下去是不理智的选择,大将阁下!”平田增宗恳切道。

    “明国的军队有什么可怕的,如果他们真的很厉害,就不会半年都拿不下宫古岛了!”

    个头比平田还矮的桦山久高依旧听不进平田的忠言,他看向一帮部将,骄傲的说道:“没什么可怕的,明国人有句话,叫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即使他们调来了新的生力军,也绝对休想拿下宫古和八重山!”

    话音刚落,桦山久高的长男桦山久守就按着武士刀自豪的放声道:“父亲说的不错,明国人没有那么可怕,难道他们的将领还比得上朝鲜的李舜臣吗!”

    部将们闻言都是精神一振,是啊,他们的总大将阁下当年不但入朝和明军对抗过,更击败过朝鲜的名将李舜臣,他们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平田增宗眉头紧皱,部将们的乐观和总大将阁下的固执让他无法再进行劝阻。

    “对琉球的占领是德川大将军生前所制定的计划,这个计划还包括对东番的占领,可惜因为我的无能导致占领东番计划的失败,我的舰队也惨遭明军覆没,但我却知日本可以暂时没有东番,却绝对不能没有琉球。”

    兵败之后寄身在桦山久高为他出谋划筹的村山秋安站了出来,他平静的看着平田增宗,“副大将阁下,您提出的撤退是可以保存我们的实力,但请不要忘记秀忠大将军对父亲生前的心愿是有多么的坚定遵从!”

    “这...”

    平田增宗就此沉默,德川大将军所指定的继承人秀忠将军可是一个十分阴冷的人啊。

    作为副大将,他不当就是否放弃琉球进言,因为将来放弃琉球的罪名一定会落在他的头上。

    “准备战斗吧,明国的生力军一定会向琉球人展示他们强大的军力。”

    桦山久高扬了扬手,目光坚定道:“我的祖父是桦山善久,我的父亲是桦山忠助,我桦山久高为十三代当主、桦山家的家督,身为岛津家的家老,萨摩藩的重臣,我是绝不会放弃将士们以鲜血占领的土地,更不会辱没我桦山家的家风!”

    “哈依!”

    十数名直属桦山久高的本阵军官们齐齐的躬身应令。

    .......

    “部公,桦山氏本为岛津氏的一族,久高为第十三代当主。早年久高以婿养子身份岛津氏的重臣大野忠宗的女儿结婚,但后来忠宗失势后离婚,回到原来的桦山氏。桦山久高的兄长规久早逝,其子又早夭,因此最后继任了桦山家家督的位置。

    岛津忠恒继任岛津氏家督后,桦山久高被任命为家老,深受岛津重用,并随同岛津义弘参加了万历朝鲜战争,曾击败朝鲜的李舜臣军队。”

    宫古岛,近卫师团第一旅团第一联队的联队长真田一郎正在向他的主公大人介绍他们的敌人桦山久高出身。

    真田一郎很激动,一方面是因为他已经大半年没有见过主公大人;另一方面则是主公大人真的要带领他们打回日本尊皇讨奸了!

    “纳尼?能够击败李舜臣的人啊...”

    魏公公眼睛眯了眯,李舜臣名将的水份是大了一些,但也的确是个人物。这个桦山久高能够击败李舜臣,说明他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正要仔细询问真田宫古岛日军的具体布防情况,一边的工兵联队联队长安国寺却不屑的扬声道:

    “李舜臣算什么,桦山久高又算什么!他们都是小小滴!我们的主公才是大大滴,东亚最强男的干活,德川秀忠来了也是死啦死啦的!”

第一百四十五章 总攻击

    过份的抬高和过份的贬低,都应当为一个优秀的政治人物所排斥。

    实事求是的评价是有助于人类进步的,是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的。

    魏公公欣然接受“东亚最强男”的称号,他不认为这个称号有什么不对。

    相比“地表最强男”——“东亚最强男”的称号还是很符合实际的,并且也是很贴地气的,至少通俗易懂。

    公公的卤薄当天就多了一幅“东亚最强男”的长幡,并在当天下达了对宫古岛的总进攻命令。

    此役集结海陆官兵两万余,不仅魏公公亲监第一线坐镇指挥,更有一支特殊的观摩队伍。

    这支队伍便是由监军太监高级训练班的学员组成的“战地观摩团”,全称为“大明皇帝亲军监军太监战地观战团”。

    年后,为了落实魏公公的“监军太监要懂实战,要参与实战”的精神指示,座落于台北淡水边的监军太监高级训练营便开始组织学员深入到各战区实地观摩。

    先前已经组织过两批次45名学员到台湾警备师团深入学习该师团为扫荡台湾野人所采取的“滚桶式三层封锁新战法”。

    在观摩过程中,监军太监学员们第一次接触了实际战斗,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更充分理解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各式战术是如何具体运用在战场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次所挑选的26名学员是第一期结业的优秀者,根据魏公公的指示,这一批次学员将随军实际观摩战术战法,并深入各部队学习,预计今年结束之后,这一批次学员便可胜任各部监军一职。

    公公已上书皇帝陛下,奏请征日之后于倭国各藩各地分设镇守一职,届时,各地镇守便将从这支皇军战地观摩团学员中选出。

    一旦上任,便是正七品起步。

    当然,皇帝陛下是否批阅同意该计划,魏公公暂时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内廷绝对不会有哪个大珰对这个上书持反对意见,因为这些监军太监学员都是各衙门选任的。

    他们在本质上不属于魏公公,而是属于整个内廷。

    为了加强战地观摩团的正规化,学员们统一身穿飞鱼服,现时正由近卫师团和联合舰队相关参谋带领下聚集在一起,分析研究根据宫古岛地形和日军防卫力量摆设的沙盘,以推演接下来的战斗敌我双方攻防利弊之处。

    每个学员另外都配有三名专职随从,其中两人为倭兵训练营出身的日军,一人为通晓倭语的汉人通事。

    这些汉人通事有一些是皇军俘虏的常年在日流浪人员(海盗),一些是沿海海商大族为和皇军拉近关系而主动送出的子弟。

    星星之火,可以燃原。

    魏公公对于战地观摩团的每一名成员都寄予厚望,他相信经过专业的政工训练和军事训练的太监学员们,未来必可以在日本绽放属于皇明的光芒。

    对琉球日军的战斗从来不是魏公公所关注的重点,他的视线一直在更遥远的北方。

    日本民族既然自诩为中国汉民族的分支,那么代表祖国母亲远道而来的魏公公和皇军将士们必将待之以兄弟之情,视之为骨肉同胞。

    远征之前,浙江巡抚高举曾以私人名义给魏公公写了一封信,信中询问征日之后,皇军的粮草供应从何而来。

    同样的担心福建方面也有,毕竟这是本朝开国以来第一次远征,且没有得到朝廷的任何支持。

    自古远征,首重粮草。

    粮草若是不济,大军在外轻则无功而返,重则就是全军覆没。

    浙江和福建两省因是浙党的基本盘,在海事方面参与程度很深,尤其是两省已经开始动员人力物力开发台湾,一些海商甚至已经和海事衙门签订共同在琉球开展海事贸易的合同,所以如果皇军无法击败倭国,他们的所有努力就有可能化为乌有。

    因而,身为浙江巡抚的高举压力也很大。那些涉入过深的海商士绅们拿魏太监没辙,拿他高中丞却是有办法的。

    魏公公是如此答复高中丞的,他道:“倭国与我一衣带水,其国儒士又以汉人自称,视其国为我中国庶子,倭国有为之士更视为我皇军为拯救者,是也粮草方面中丞无须担虑。”

    高中丞接到这个回信后,半天也没明白魏公公究竟在说什么。要说给出什么答案吧,屁也没有。要说没答案,魏太监都自己跑去出征了。

    后来还是重病中的四明相公沈一贯哆哆嗦嗦的给出了一个字的答案——“抢”。

    “粮食不足就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联合舰队和近卫师团部分狂热军官也给出了答案。

    ........

    宫古岛驻守日军兵力其实并不多,不到一千人,领军的是桦山部军奉行小岛太郎。

    根据真田一郎等解释的日军编制,魏公公认为这个军奉行相当于参谋长官一职,负责按照总大将的命令调动部队,指挥作战。军奉行以下又有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兵粮奉行等官。

    宫古岛实际距离桦山久高率领日军主力所驻扎的八重山群岛的石垣岛很远,本质上属于孤军。因为联合舰队的封锁,该岛日军实际已和主力失去联系。岛上琉球居民约有两万余人,也正是这两万余琉球人供养着小岛部日军,使得他们得以坚持到现在。

    宫古岛以平原为主,一半陆地为耕地,岛上有一百多米高的横山山地,使得据守该岛的日军有了地利,可以居高临下击退皇军发起的进攻。

    如果联合舰队的陆战部队和近卫师团的第一联队能够全部动员,解决宫古岛上的日军其实也没有问题。

    坏就坏在皇军还需要分出兵力围困八重山的日军主力,这便导致宫古岛日军迟迟不能解决。

    现在,兵力不足的问题已经解决。

    一场总攻击即将开始。

    在结合日军和皇军实际情况后,魏公公命组建一支500人的敢死队。

    敢死队由倭兵训练营和台湾义勇队选出,带队者是早前投降的村山秋安部下明石道友。

    “你的目标就是横山,就是小岛太郎,你和你的部下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哪怕死亡,你也要取得胜利!”

    在魏公公的激励下,明石道友深呼吸一口,九十度鞠躬之后带领敢死队员前进至距横山日军不足两里地处。

    然而,他们却没有马上发起进攻,而是停了下来开始梳洗打扮,甚至一些人手中还拿着化妆盒,正在将自己的牙齿描黑。

    魏公公大为惊讶,对明石道友此举大是不解。

    “禀公公,明石道友是个武士,他认为上了战场就不能邋遢地去死,那样会有损于武士形象。”山本幸二道。

    “武士么?”

    魏公公点了点头,将自己的匕首丢在地上,吩咐山本幸二:“拿去给明石道友,如果不能在晚饭前将小岛的脑袋拿给咱家,他就切腹吧,咱家可以让他体面一些。”

第一百四十六章 海陆官兵要紧密团结

    “预备,放炮!”

    近卫师团炮兵联队长、原南都三大营神机营副将李兆基负责对横山日军火力压制,在他的指挥下,炮兵联队所属的各式轻重火炮140余门向横山持续发射炮弹。

    早前,第一联队的作战参谋们已经对横山一带进行了实地测绘,炮兵联队得到了相对较为准确的测绘数据,因此虽然发射的只是实心铁弹,对日军的杀伤有限,但也破坏了不少日军构筑的防御工事。

    “主公,炮兵的不行,还是让我们工兵来吧!”

    皇军爆破技术第一人,直接师承魏公公的工兵联队长安国寺对炮兵联队的干活十分不满,认为如果由他的工兵联队负责的话,他可以在午饭前就能将日军的防御工事彻底摧毁。

    魏公公当然知道工兵爆破要比现在的炮兵攻击要有效,但他老人家仍然愿意炮兵浪费一些炮弹和药子。

    因为,他需要炮兵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战锻炼,将“步炮协同”这一战术更好的运用在实战之中。

    三月份,炮兵联队曾和第四步兵联队在台中进行过一场实战演习,演习过程中因为对于“安全界”的误判,导致有数名士兵被己方炮弹击中。

    此次事件由近卫师团上报后,留守台北卫的蒋西凤参谋总长主持了对该事件的详细调查,并通报全军。

    通报结果同时也送呈到了正在辽东的魏公公,公公当时的批复是——“演习过程中的伤亡证明皇军内部存在诸多问题,但绝不能因为伤亡而减少实战演练的次数,相反还要增加。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有了魏公公的精神指示,大本营和各部队自是吃了一颗定心丸,陆续开展了几次联队以上规模的演习。

    联合舰队也抽出数十艘船只和近卫师团一起组织了两次海滩登陆和攻防战的演习。

    诸多演习的结果便是此次大举远征琉球,海陆方面配合得十分到位,减少了登陆时间,运输效率也是大大提高。

    “海军有海军的长处,陆军有陆军的长处,海军手伸不到的地方陆军可以伸到,陆军脚跨不过去的地方海军却可以跨过。所以,海陆官兵要紧密团结在皇军共同旗帜之下,为皇明的富强贡献力量。”

    魏公公特别重视军队文化和思想的建设,动员之日,魏公公就下令海陆军朝廷为期三天的团结互助学习,并拟计划海陆军官实现定期轮换制,以消除目前海军和陆军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苗头,避免将来皇军壮大之后有可能出现的各行其事,各自为政的不稳定因素。

    “战争不是海军可以独立完成,也不是陆军可以独立完成。同样的道理,炮兵和工兵都有各自的作用,不能因为炮兵的表现不佳而将他们视为无用。”

    魏公公对安国寺如此说道。

    “如果开花炮弹能够研制成功,工兵就没有资格认为自己强于炮兵。”近卫师团长曹文耀道。

    魏公公点了点头,开花炮弹的威力是绝对大于实心弹的,无论是破坏力和杀伤力都将是官兵们前所未闻的,它的出现也将大大的改变人类历史。

    可惜的是,开花弹的研制江南制造总局虽然一直在进行,并被视为重点项目,得到了海事衙门资金和人力的大力支持,但有两个技术问题却很难解决。

    一个是引信问题,另外一个是炮弹强度问题。

    开花弹必然是空心的且是铸造件的组合,所以现有的炮管无法承受发射瞬间产生的压力。

    江南制造总局试验过多次,均以炸膛失败。

    开花弹研制的迟滞导致皇军海陆两军目前所装备的火炮只能是发射实心铁弹。

    要想突破这两个技术问题,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哪怕魏公公的思维再超前,再奇妙,现实技术条件也无法达到他的需求。

    一口吃不成胖子,武器革新绝不是一个妙点子就能瞬间产生的,魏公公对此很看的开。

    远处,炮兵的射击停止。

    明石道友所率领的敢死队在炮声停止后就向岭上的日军发起了进攻,这支由原侵台日军和台湾义勇队组成的敢死队皆是身披铁甲,手持长刀,在犀利的哨子声中,他们从出发地发出呐喊往岭上扑去。

    桦山久高部日军多是日本萨摩藩的武装力量,兵员大多是萨摩藩招募的沿海强盗和失去土地的农民,所以军纪方面很差,但战斗力和敢战意志却颇强,很像当年骚扰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

    他们的武器装备也并不先进,除了桦山本阵有一支数百人的铁枪队,其余士兵装备的是一种叫“枪”的武器,这种武器类似明军使用的长矛,但有所区别。军官的配备多是以斩击为主的薙刀,整体装备落后皇军至少三十年。

    但是他们在琉球经营了数年,士兵普遍有很强的忍耐力,并且因为知道他们没有退路,所以很是顽抗,加之占据地利,造了第一联队数次朝廷付出了上百伤亡。

    也正是考虑到困兽犹斗可能造成的伤亡,魏公公才命组建敢死队。

    同样无有退路的明石道友率领敢死队相继突破日军两道防线,纵深数里,随后跟进的第一联队和第三联队迅速挺进,将横山的日军切割成数股。每股之间互不联系,既无法呼应也无法聚集,战斗的天平便迅速向皇军倾斜。

    战至午时,宫古岛日军守将小岛太郎被击毙于一处大石后,残余三四百日军躲藏在山岭各侧,被近卫师团一一搜出剿灭。

    最终,在付出368名士兵伤亡后,皇军彻底攻占了宫古岛,除毙死毙伤日军800余人外,还俘虏了约300名日军及百多名日军家眷。

    在请示魏公公之后,真田一郎将这些人驱赶到了一处两侧皆是悬崖的坡上,随后命令联队中的部分新兵持长矛捅刺这些俘虏。

    在知道无法生还之后,大部分日军和家眷选择跳崖。

    夕阳下,一个又一个人身影从高处掉落,使得观战的琉球王三子尚贤及官员蔡锦等人都有不忍之色。

    魏公公拿帕子擦了擦被灰尘染脏的披风,吩咐尚贤派人去八重山劝降桦山久高,语气坚定说道:“告诉桦山久高,如果他们不投降,皇军一至便是玉石俱焚,男女老少统统杀光,一个不留。”

第一百四十七章 陆军要知耻

    小岛部一天就叫明军覆没的消息让桦山久高感到无比震惊,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来自明国生力军强大的战斗力。

    但这个固执而倔强,曾经参与过入朝之役并击败过朝鲜名将李舜臣的萨摩藩总大将还是拒绝了向明国投降,并将琉球尚丰王三子尚贤派来的劝降使者首级吊在了阵前,以示同明**队不共戴天。

    “莫问身疫魂归处,自古云踪无人晓。”

    桦山家作为岛津家的分支,岛津家族创始人岛津岁久的这句诗是桦山久高最喜欢的。他将这两句诗写了下来送给了村山秋安,以示他坚守八重山的决心。

    眼见总大将阁下坚守之心坚定,副大将平田增宗无奈只好吩咐琉球国摄政、日本僧人天王寺长老菊隐威逼处于囚禁状态的尚宁王和尚丰王,让他们写谕给八重山诸岛的琉球官吏,让他们组织居民起来一同抵抗明**队。

    明明是僧人,偏偏又是事实上的琉球王,菊隐长老一点佛家的仁慈都没有,他亲自带着武士们闯入了囚禁尚氏父子的府邸。

    “根据《掟十五条》,琉球是萨摩永久之藩属,君臣亦发誓永远忠于岛津氏,今明国大举入侵,尚氏一族当为岛津家族献身!”

    所谓《掟十五条》是尚氏一族和日本签订的一份不平等条约。

    九年前桦山久高率军攻占琉球后,便将尚宁王君臣百余人掳到鹿儿岛,其后又将尚宁王从萨摩藩带到了江户,并在江户威逼尚宁签订了《掟十五条》。

    条约签署后,尚宁就被释放回琉球,但失去了权力,其国一应政务都由僧人菊隐操控。在菊隐的一手操持下,尚宁又被迫将奄美诸岛割让给萨摩藩。

    尚丰名义上虽是尚宁养子,但因尚宁无子,所以尚丰也是事实上琉球王位的继承人。他被带到日本当了两年人质,于去年才被释放回琉球,领中城间切封地,所以琉球方面又称他为中城王子朝昌。

    脱离了日军控制和明**队接触的尚贤就是尚丰的儿子,按中国的礼法,尚丰就是琉球世子,尚贤则是皇世孙。

    “如果尚君不能做到这一点,视条约为无信,那么,我将代表岛津家族对你做出惩罚!”

    菊隐下令杀掉了尚宁身边的两名琉球官员,因为据可靠情报,这两个琉球官员在偷偷和那个叛徒尚贤联络。

    生死不由自己的尚宁和尚丰这对父子为了保命,只好配合日军,组织了数千军民协助日军守岛。

    桦山部视皇军的劝降为无物,且无耻杀害使者的举动激怒了魏公公。

    “那么,威武的皇军将士们便无须等待,投入战斗吧,务必要让愚蠢的日军知道皇军的威风,要让那些顽固的家伙们真正感受到可怕。”

    随着魏公公一声令下,联合舰队首先突入石垣港烧毁了桦山部为数不多的船只。

    这也宣告据守八重山诸岛的桦山部再也无法从海上撤归本土。

    港口浓烟升腾之时,平田副大将痛苦的久久未言,他知道自己只有紧随总大将阁下战死一途了。

    紧接着,由近卫师团第一旅团三个步兵联队组成的攻击队开始登陆。

    因为日军没有战船,滩涂也没有设置炮台,桦山久高更是在村山秋安的建议下采取所谓“诱敌深入”策略,因而使得第一旅团以零伤亡成功登陆。

    第三步兵联队中队长沈世魁是第一个踏上石垣主岛的,并将其联队的军旗插在了海滩上。

    “万岁!”

    近一万名打着绑腿,身着褐红军服,头戴绣有“皇帝亲军”字样大盖帽,背负棉被的皇军官兵爆发出的欢呼声响彻整个港口。

    “进攻!”

    近卫师团长曹文耀下达了进攻命令,第一旅团三个步兵联队迅速按预定计划攻击前进。

    在旗舰东亚号上观战的魏公公对于视线里密密麻麻的排着整齐队列,如潮水一般向纵深蔓延过去的皇军官兵勇猛精神表示高度认可。

    第二联队最先和日军交火,交火地点距离滩涂十一里地。

    日军总计出动了近四千兵力,其中包括桦山本阵最精锐的铁枪队,另外还有一千余被他们强行捆绑上战车的琉球军民。

    指挥这支日军的是平田增宗,桦山久高的长男桦山久安亲自指挥铁枪队接战。

    日军意图以精锐兵力挫败皇军第二联队,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诱敌深入这个计策是十分愚蠢的。

    并且,明**队的装备和火力优势是他们难以抗衡的。

    经两个时辰激战,第二联队成功击溃日军,桦山久安被当场斩杀,佑笔小亨吉安、枪奉行桦山龙义、兵粮奉行田间次郎等十余名日军将领被杀。

    此战,皇军共击毙日军1200余人(含琉球伪军),自身伤亡300余。

    得知儿子久安战死消息后,桦山久高竟然十分欣慰,道:“奕奕凛然赴黄泉,武士名留高松苔。”

    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皇军官兵,但随后各部却发现日军并没有因为战败而消极避战,反而越发顽强。

    发展到后面,在一些险要地带,甚至每一块岩石,皇军都必须经过多次血战才能夺取下来。

    激烈的战斗足足持续了四天,皇军的进展不到五十里。

    海军方面对陆军的缓慢进展大为不满,一些将领甚至公然指责近卫师团长曹文耀的指挥和战术,这引起了陆、海军军种之间的争执。

    “无谓的争吵无助于战场,也无助于减少官兵伤亡,告诉那些指责陆军的海军将领,咱家需要的是团结,是帮助,而不是没有意义的争吵!”

    魏公公十分不满海军的表现,因为他老人家已经多次重申海陆两军必须紧张团结如兄弟般。

    同时给近卫师团长曹文耀送去手书——“陆军要知耻!”

    近卫师团将领们在看到了公公手书后深受刺激,师团长曹文耀紧急召开了一次军前会议,将战前作战计划做了一些调整,改以两个联队攻占日军主力占据的石垣岛。其余诸联队扫荡攻击其余大小诸岛。

    “这次进攻由我第一联队打先锋,如果第一联队不能取得师团需要的重大进展,我本人将切腹向师团、向主公谢罪!”

    第一联队长真田一郎立下了军令状。

    第二联队长陈广睿不甘落后,也起身道:“第二联队官兵不是小娘养的,如果进攻再不顺利,我就提头去见公公!”

    知耻而后勇的近卫师团很快就取得了重大突破,经一天激战后,近卫师团以两个联队兵力击溃了占据石垣岛原琉球国府的日军,毙敌2000余。成功解救出尚宁、尚丰王父子。日本僧人菊隐在皇军攻击到他的执政府时上吊自杀。

    只是,魏公公满心喜悦的以为攻占了日军指挥中心就意味着战斗即将结束,但他的想法大错特错了,日军困兽之斗反而因此更加疯狂!

    桦山久高率余部后退到了石垣岛南端,这是由两座山峰构成的天然屏障,地势崎岖险峻,日军充分利用地形,巧妙隐蔽。

    桦山久高决心以此为依托,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因此日军的抵抗丝毫没有减弱。面对日军更加疯狂的抵抗,皇军则还以更猛烈的进攻。

    战至7月24日,日军只剩下千余人,铁枪损失过半,弹药更是所剩无几,但仍是死战不退。

    25日,魏公公亲临战场,于日军山峰前骑马检阅攻击队伍,并于阵前将俘虏日军数百人斩首。

    “这是最后的一战,没有人可以夺走属于帝国官兵的荣誉,为了皇明,为了陛下,请诸位将你们的敌人统统杀死,毫不留情的杀死!”

    “板哉!”

    上万官兵齐致高举双手,声震九天。

    “进攻!”

    随着令旗挥舞、号角声中,皇军官兵们排成一队队手持前端铸有刺刀的火铳向日军冲锋而去。

    “阁下,这也是我们最后的一战了。”村山秋安落寞的看着山峰下的红色人海。

    26日凌晨,桦山久高在知道明军即将进攻他所在的山头后,脱下了陣羽織铁甲,穿上黒紋付羽織和身边的村山秋安、平田增宗等人一一干杯,喝了最后的诀别酒,然后剖腹自杀。

    村山秋安追随桦高剖腹自杀,另有一些武士在知道总大将阁下已经切腹后也选择跟随。

    平田增宗没有选择自杀,而是出面召集残存日军放下武器向明军投降。至此,日军有组织的抵抗才告平息,而零星日军的抵抗仍在继续,清剿残余日军的工作一直持续到30日。

    八月一号,提督海事太监、大明皇帝亲军监军总太监魏良臣向北京发去捷报,称已尽数歼灭侵略琉球之日军,日酋桦山久高、村山秋安等悉数阵斩。琉球王尚宁现已奉表正式向大明提出内附,从此不为海外藩属,而为大明永久之一府。

    “......琉球万国津梁,海贸重要之节点,无论西洋之特产还是东洋之金银,均需从此津梁中转,故此海事重地万不可失与我国,臣特请陛下设琉球镇守一职,以皇军驻防,委官任吏,使琉球彻底王化...”

    捷报另外又有密揭,提及日军经营琉球近十年,积蓄宝藏甚多,恐数船难以运尽。如何处置,请皇帝陛下示夺。

第一百四十八章 良臣县

    日军琉球财富,数船难以运尽,并非魏公公的夸大之语,也绝非公公为了讨皇爷欢心昧着良心自掏腰包,而是事实。

    虽然桦山久高将这十年来琉球海贸的大头巨利都输送给了本家岛津氏,但球琉乃万国津梁所在,每年经此中转的商船都是以千计的。其中不仅仅有来自日本的商船,更有来自明朝和西洋的商船。

    这些商船给琉球带来了巨额财富,不但供养了尚氏政权,更供养了萨摩藩,具体数字魏公公还没有摸清,但据尚贤交待,仅去年萨摩藩派驻在琉球征收海税的三司官就收了多达六十万两白银的税收。这还不包括琉球方面自己的收税(僧人菊隐主导的琉球政府)。

    保守估计,琉球一年海税份额当在百万两左右,相当于大明一年国税的四分之一。

    桦山作为琉球太上皇,又是驻琉球日军的最高统帅,便是对萨摩藩再忠心,也不可能不捞上一笔。

    公公做事通常会采纳“代入法”,好比他老人家忠心耿耿替皇爷办事,从来不想着把公家的钱入到自己账上,但这么多年下来各种招待费、活动费、酬己费、养廉费、安家费、娱乐费、车马费、不明生物品尝费、可持续再投入费…

    大大小小上百种开销费出来,公公个人年收入也是以十万两起步的。所以,以公公之心度桦山之腹,久高大大滴有钱是板上钉钉的。

    近卫师团长曹文耀接到的命令是将琉球诸岛所有被日军“劫掠”的财富全部搜刮出来,然后按照“八二”模式向大本营交纳给皇帝陛下的“献金”。

    密令代号为“菊字一号”。

    全部的意思便是挖地三尺的意思。

    为此,曹文耀专门调动步兵第六联队执行“菊字一号”任务,原因是第六联队的联队长李炎昭是魏公公重点栽培,并寄予厚望的人材。

    用魏公公的话讲,李炎昭同志是皇军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人材,小小的脑袋却装满了无穷的智慧。

    万历四十五年《皇明日报》在正旦之后的头一期发表文章《高举魏公公军事思想旗帜阔步向前》就是李炎昭所写。

    魏公公在看到这篇文章后十分高兴的批示道:炎昭同志不但是皇帝亲军杰出的将领,更是大明皇帝陛下最好的战士。

    大本营在台北卫设立的皇军功勋馆中有一幅题词——“向李炎昭同志学习!”

    这幅题词就是魏公公的亲笔。

    据说,《皇明日报》总编黄尊素私下曾问过魏公公,将来何人能继承公公之伟大事业时,公公脱口便道当然是李炎昭了。这个同志的思想理论工作很是扎实,头脑也很开阔,懂得活学活用,更关键的是他很年轻,还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创造性。将来咱家要是真的退休了,皇军交给他咱是放心的。

    近卫师团去年下半年曾进行过一次思想整顿,这一次思想整顿便是以李炎昭提出的“三学一做”为基础。

    如此一个大红人,自是执行“菊字一号”任务的最佳人选。半数官兵都是魏公公家乡子弟的第六步兵联队也是值得信任的。

    “八二模式”是魏公公第一次提出。

    即对日作战,战利品之缴获一律留二成用于赏赐远征将士,以鼓励皇军官兵以更加勇武的姿态向日本本土进军。

    上交之八成便是公公在密揭中所提“数船运不尽”。

    强烈的道德和使命感不允许魏公公中饱私囊,克扣给皇爷的孝敬,所以,他让魏老九准备一艘福船,专门装运有破损和残缺的金子、银子甚至铜子。

    “确保钱币在流通领域的完整,确保人民群众利益不受损,是我们每一个帝国公仆都应该做到的事。”

    魏公公如此强调。

    “菊字一号”任务很快就由第六步兵联队开展,官兵们仔细搜查日军驻防过的地区,小到茅厕的夹层也要掀开看一看,以确保不遗漏一文钱。

    战死日军的尸体也被挨个检查,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官兵们还打捞飘浮在海上的日尸,将尸体上的金银之物取下。

    金银铜铁、丝绸布匹、粮食武器,只要是能够为皇军所用,并产生经济价值的物件都被官兵们搜罗一空。

    甚至桦山久高等日军将领生前所穿的衣服,使用过的器具也被打包。

    “能卖的就卖,不能卖的就送给贫苦的人民嘛。”

    听取了李炎昭的汇报后,魏公公对他的工作表示认可,同时进一步强调要多搜集一些生活物资,好用船运回去给那些从福建、浙江刚刚迁移到台湾的百姓们。

    虽然福建和浙江方面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动员沿海贫民迁移台湾,大本营也按照公公的要求进行了部署,并和一些商行合作,但台湾的物资供给仍然很困难。不少新迁来的贫民们甚至一家几口只有一两条被子,也没什么像样的衣服。

    对台湾的开发注定是一个长时间的体系工程,所以魏公公必须确保“移民”的生活物资,哪怕是无条件的支持投入。

    因而,能够节省一些便节省一些。

    日军穿过的衣服,盖过的被子,用过的碗等等,都是可以运回去给移民们的。

    “搜缴的武器不少,有铁枪、长枪…”

    李炎昭询问魏公公如何处置敌军武器,是将武器拆解利用还是发给琉球人。

    “可以考虑让那些商家们来竞买,毕竟,海事想要做大离不开他们,而皇军又不可能永远给他们提供保护。他们需要有自卫能力,甚至需要有单独的进攻能力…”

    魏公公大手一挥。

    “让商人们有单独的进攻能力?”

    李炎昭细细品味这话,照大明律的话,这不是犯法吗?而且,商家们要是有了单独的进攻能力,那不就又成了海盗倭寇了么?

    “有什么不可以的?对于商人们,不要防,要放…”

    魏公公提出大明皇军和商人们是合作共赢的关系,皇明的繁荣昌盛也离不开商人和商业。

    “海洋很大,世界很大,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皇军暂时无法企及的地方,但皇明终究要走向世界,所以,放手大胆的让商人们去做是符合我们的实际国情,也是符合皇军实际利益的…”

    等李炎昭将自家这一系列讲话很好的记在小绿本上后,公公又告诉李炎昭一件事,那就是他已经上书皇帝,请求废除琉球政权,改琉球为大明治下一府或一县。

    “便属台湾,暂归亲军都指挥司,由大本营直辖,嗯,不过你说是叫琉球府(县)的好,还是叫什么?”

    魏公公总觉得琉球二字不好听,想听听李炎昭的意见。

    “这个嘛…”

    李炎昭将笔夹在小本子中间塞进上衣的口袋,认真的考虑之后,大胆说道:“公公,不如便叫良臣县吧!”

第一百四十九章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良臣县?

    西巴…

    李炎昭的这个建议让魏公公的瞳孔都有些放大,要不是他老人家及时来了一口深呼吸,死死压制住了内心深处泛起的波澜,很有可能怕是等不到丁孝恭用唢呐给他吹一首《百鸟朝凤》就自个往地上躺平了。

    “公公?”

    察觉到魏公公表情极度不自然后,李炎昭也有些心慌忐忑,因为他意识到他的提议十分的愚蠢——世上哪有以活人命名地名的。

    说轻点,你李炎昭是出了个不着边际的馊主意;

    说重点,你小子莫不成是想咒公公早死?…好继承他老人家伟大的事业和如花的美眷?

    “末…末将也就是…就是那么随,随口一说,公公公…要不喜欢的话,末将这就想…想别的…”

    过于紧张的李炎昭说话都有些结巴了,额头也渗出了汗水,说到最后竟然“扑通”一声给魏公公跪下了,连连赔罪:“末将该死,末将糊涂,请公公恕罪,末将该死,末将怎么就想出这么个馊主意呢…”

    “咦?你这是做甚咧?咱家甚时怪过你咧!”

    这回魏公公是真诧异了,一手扶起李炎昭,大力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这个主意很好嘛,是个非常不错的创意,咱家怎么就没想到咧。良臣县,嗯,好,好的很嘛…”

    公公开怀大笑,不枉他平日如此看重李炎昭,将他从一个小旗一路提拔为副将衔,关键时候确是顶用啊。

    琉球改良臣,好比皇叔变皇书啊,妙,妙得很!

    “公公真觉好?”李炎昭不确定魏公公这刻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好!”

    魏公公明确肯定。

    犹豫那么一番后,李炎昭小心翼翼的提醒魏公公用活人命名的忌讳之处。

    魏公公听后再次“哈哈”一笑,拨了拨油头,抹了抹粉面,点上一根中华,于烟雾弥漫中说道:“有什么好忌讳的,人生在世终有一死,不过早死晚死。人若一死,于世间除骨肉血脉外又有什么留下的?所以,你这个提法很好,大大开阔了咱家视线,咱家就带个头打个样,就将琉球更名为良臣,以后还可以有文耀府、炎昭县嘛,如此不但有助于新开拓土地之王化,也可以让我们的有功将士能够名垂青史,永为后人铭记嘛。”

    “这绝对不是忌讳,而是荣誉,皇军将士的最高荣誉!”

    魏公公一锤定音。

    “公公之思想真是时代之思想,是站在世界最高峰的思想,非末将可比!和公公相比,末将简直就是池鱼井蛙…”

    李炎昭由衷说道,“时代”和“世界”这两个经常在魏公讲话中多次出现的字眼,是最能代表公公的。

    “人类的进步取决于思想的进步,人类的历史也取决于思想的革新。炎昭啊,只要敢想敢做,你就会发现属于我们的世界很精彩啊…”

    兴致上来的魏公公很是和李炎昭谈了一番,尤其是对此次远征日本的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希望李炎昭能够在此次征日之役大放光彩,为皇明也为自己取得辉煌的成就。

    突然,公公停了下来,疑惑的看着李炎昭:“炎昭同志啊,咱家怎么觉得你似乎是在无底限的吹捧咱家呢?无原则的迎合咱家呢?”

    “怎么会呢?公公之思想在末眼眼中就是如天地般的存在…”

    李炎昭急忙辩解,他对公公的崇敬是发自肺腑和出于内心的,因为如果不是公公慧眼待他,他李炎昭如何会成为皇军最年轻之联队长呢。

    “咱家多次讲过,我们的同志要真诚待人,要懂得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日新,绝不能发表违心之言…”

    魏公公内心生出警惕,身为皇军高级领导干部的他绝不能丧失对马屁的警惕性,那样会误军误国误民的。

    “公公,诚如末将从前所说,只有无能的人才会别人对他的赞扬是所谓的拍马屁,也只有不自信的人才会害怕外界的歌颂…”李炎昭诚恳说道。

    公公点了点头,这个道理他是懂的。

    他认为自己的确多心了,李炎昭并非自己想象的阿谀奉承之徒,而是实打实的是自己的追随与崇拜者。

    最后,李炎昭表态,他道:“末将这一生只读公公的书,听公公的话,照公公的指示办事,做公公的好部下!”

    “不要光说不练,要拿出自己的真本事,要以行动证明自己!”

    公公十分满意,要李炎昭一定要在此次征日作战发扬皇军敢战敢拼敢死之精神,为帝国伟大的事业献力。

    “日本,古之扶桑也,与我皇明前有倭患之仇,后有寇藩之恨,今我帝国海陆将士必将以公公伟大之军事思想为指引,使日本小国知跳梁小丑,绝无好下场!”

    李炎昭立正举臂,愿率步兵第六联队第一个踏上江户之土地。

    部下如此决心令得魏公诗兴大发,当即吟诗一首,诗云: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魏良臣,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

    大炮开兮轰他娘!

    琉球君臣没有任何复国之喜悦,反而垂头丧气。

    在得知大明皇军提督太监竟然奏请大明皇帝要将琉球撤藩,改设为府(县)后,以尚宁、尚丰父子为首的琉球君臣集体来到了执政府所在表达他们对此事的坚绝反对。

    “在皇军巨额军费还清之前,琉球国应当停止存在,并且军民人等应当以大明臣民自居,这是不容讨论的!”

    “前有丰臣旧例,尚氏父子有何脸面反对?”

    “我皇军奉天子之令讨日,今为恢复琉球我官兵死伤无数,耗资更巨,尚家父子又岂有一文不出,一力不尽便占便宜道理!”

    “可如实转告尚家父子,我皇明对琉球并无领土之野心,但我皇明为尚家父子复国出力甚巨,尚家若知廉耻,便当准租借其国于我皇明,待我皇明收还军费之后,可还其国。”

    近卫师团长曹文耀转述了魏公公讲话原文。

    尚宁和尚丰父子无言以对,因为早在萨摩藩侵占琉球之前,丰臣秀吉便曾让琉球承担一部分征朝军费,对此,尚氏父子一口答应。

    再者,不管是丰臣时代还是德川时代,琉球都是个十足的两面派,国内亲日份子大大多于亲明份子。

    因而,既然尚氏父子能够向日本出卖主权,充当帮凶,那么皇明便有权力制裁他们。不过考虑琉球毕竟名义上也是大明之藩属,所以魏公公便给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琉球国必须承担皇军此次远征军费。军费由琉球国今后税收充抵。

    “曹将军,皇军远道而来解救我父子,于情于理我父子都当报还皇军之恩情,不过却不知天使大人所提出的租借我国期限是多少?”在日本做过两年人质的尚丰还是个识时务的,知道胳膊拗不过大腿的道理。

    “九十九年。”

    曹文耀说的是这个时间是魏公公定的。

第一百五十章 好好干,下一个县长就是你

    九十九年?!

    尚宁和尚丰父子以及一众琉球官吏目瞪口呆,这个期限实在是出乎他们的想象。

    倘若答应下来,岂不是直接将国家送给明朝,从此世上再无琉球了么。

    “王上,不能答应啊,与萨摩所签《掟十五条》尚使我琉球存国,明国这租借法案却是要我琉球亡国啊!”

    三司官毛凤仪泣不成声的拉住尚宁王,生怕这位胆小怕死的王上会哆嗦着同意明国的要求。

    “王上,明国这不是帮助我国,而是要让我国从此成为明之一部分啊,王上万万不能同意啊!”

    三司副官,在菊隐执政时期掌握为数不多的琉球卫军兵权的毛凤仪弟弟毛凤朝也坚绝不同意明朝提出的荒谬要求。

    “宁儿,你以为如何?”

    自打丰臣时代就天天提心吊胆的尚宁王早就没了主意,与日本相比,庞大的明朝是他完全不敢得罪的,更何况明朝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整个琉球。

    所以,他想征询养子尚丰的意见,甚至他想将王位直接交给尚丰,这样答应还是不答应明朝的过份要求便和他无关了,纵使琉球真的亡国,他也不必背负骂名。

    奈何,尚丰的胆子虽不比他养父大多少,可也精明的很,直接又将皮球踢给了尚宁。

    他道:“明朝如此无理要求,儿臣不敢擅决,一切都听父王,便是要儿与国共存亡,儿也无怨。”

    尚宁心里大骂养子晦气,他要是不怕死的话,当年又岂会跟个孙子似的讨好日本。

    答应还是不答应,明国人给出的选择没有别的。

    怎么选择,尚宁真是犯了愁。按他本心只要能活命,租借99年就99年吧,反正他也七十岁的人了,活不了几年。

    可毛氏兄弟却聚集了一帮人向他死谏,要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明朝。

    甚至毛氏兄弟提出他们可以泛海去日本求救,哪怕在日本组建琉球流亡政府都可以。

    这个情况很快就被议政大夫蔡锦透露给了皇军。

    蔡锦虽是琉球的议政大夫,但他却是福建人。当初日军村山秋安舰队欲图占领台湾的消息就是蔡锦偷偷传递给福建官府的。在菊隐政府期间,蔡锦表面上顺从,私底下却和一些亲明官吏打算拥尚贤为王,请求明朝发兵。

    明朝联合舰队围歼了村山舰队后,蔡锦便和一些官吏保着尚贤逃出了日军控制区,随后积极配合皇军对日军的攻势,帮助皇军建立了日战区以外的秩序,成了琉球亲明派的代表,功不可没。

    魏公公召见过蔡锦,明确告诉蔡锦只要他能说服琉球亲明派赞成租借,便上奏大明天子保其为良臣县第一任知县。

    明朝的知县诱惑力可比琉球国所谓的议政大夫强烈的多,加之蔡锦又本是汉人,所以他当即响应了魏公公的号召,在琉球亲明官吏中四处活动,形成了一定的声势。

    但是因为日军经营琉球多年的缘故,琉球政府内的亲日份子多于亲明份子,因而蔡锦等人只能影响到他们手中的尚贤,对于被亲日份子包围的尚宁、尚丰父子毫无办法。

    考虑到如果尚氏父子真的听从毛氏兄弟的意见逃至日本,会对琉球的未来产生很坏的影响,所以蔡锦立即向皇军通报了这一情况。

    当天,尚氏父子暂居处就冲进了大队皇军官兵,他们将尚氏父子身边所有的官吏全部抓走,随后以日奸罪名将其中大半发配至台湾服苦役。

    毛凤仪、毛凤朝兄弟二人则被就地枪决,首级割下装在竹筐里抬到了尚氏父子面前,吓得父子二人半天说不出话来。

    琉球百姓对此却是拍手称快,因为九年前正是在毛氏兄弟的主持下,将琉球国内亲明派(主战派)全部罢免,三司官郑迥被他们交给日军斩首,副官向里瑞则被送往日本扣作人质,之后死在日本。

    针对琉球亲日份子的肃清行动吓的尚氏父子再也不敢动了,不过他们也很感动。

    因为明朝的天使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愿意签约,那天使就将上奏皇帝,册封尚宁为良臣县的名誉知县。

    此名誉知县不仅可以世袭,每年还享受良臣县给予的专款供奉。这笔供奉可以保证尚氏一族衣食无忧,另外还有种种其它优待。

    对此,皇军内部有不少将领提出反对,认为如果朝廷真要想让良臣县长治久安,便应将从前的统治者尚氏一族彻底斩草除根。

    魏公公在大本营召开的高级作战将领会议中给出了解释,他道琉球不同于日本、西洋诸国,乃本朝开国始便上贡的藩属,所以皇军即便要永久占领琉球,也当以“租借”这一形式予以实现。

    毕竟朝廷中守古不化者仍占据高位,为了避免来自朝堂上的不必要麻烦,对尚氏一族给予优待,使得他们自愿租借其国于皇军,就有着政治上的必要性。

    在现实的压迫下,尚宁最终签署了《琉球租借法案》,该法案以明文形式认可了皇明对于琉球的99年统治,也明确保障了尚氏一族作为出租者的种种优待。

    法案同时规定,皇明提督海事衙门在法案生效之后,即将原先琉球国所遣官员一律罢免,接手琉球军、政、民各级治理体系,在保证琉球国民生活保障的同时重新测量分配土地,划清界限重新制定赋税。

    新良臣县所需的民政、税政官员除皇明提督海事衙门直接委派外,也将从原琉球官吏及百姓材士中选任。

    皇明保证将良臣县民等同本土百姓看待…

    法案签订后,魏公公即带领皇军将领、琉球官民共同见证了大明台北卫良臣县(暂)衙门的挂牌仪式。

    首任知县蔡锦郑重向魏公公移交了琉球居民册籍,及各处库房、税房档案文册。

    名誉知县尚宁向魏公公呈交了原琉球王印及皇明过往册封琉球国王的诏书等物。

    这些将由皇明提督海事衙门暂时保管,99年后予以归还。

    仪式进行过程中,魏公公将尚贤叫到一边,和声道:“你好好干,不要有什么想不通,今天的良臣县是琉球人民新生的日子,也是你尚家新生的日子...下一任县长你的干活,明白?”

第一百五十一章 公公思想最闪亮

    勉之,世子多疾。

    想通,县长轮流。

    魏公公对尚贤观感不错,一来是蔡锦为这个一手教出来的学生说了不少好话;

    二来尚贤跟他的父祖还是有区别的,这个曾在万历四十一年随使团去北京朝贡的王世孙对大明特别的崇拜和向往,加之受蔡锦影响对日本十分敌视,用魏公公的话讲这个娃子很不错,值得栽培一下。

    基于以上两点,魏公公便希望尚贤能够成为尚氏一族的代表,一改尚氏一族这几十年来的“亲日”思维,为尚家注入重生和新生的血液,从而不但能够帮助尚氏一族走出过去,也能帮助琉球县的人民走向新时代。

    “年轻人不要总想着过去,也不要固步自封,琉球的过去没有什么值得你骄傲,也没有什么值得你留恋的。也许,你会认为你可能失去了当琉球国王的机会,但你要知道,等待你的是另一个机会,如果你有能力,成为咱大明的总督、巡抚都不是梦!”

    魏公公不是出家人,但他也不说诳语。

    事实就是如此,只要尚贤能够紧密跟随他的脚步,将来给他弄一个法兰西总督也不是不能想的。

    那不比小小的琉球王有排面,衬头?

    不但但是尚贤,尚氏一族中只要表现出对大明高度认可,对皇军充满尊重,一心一意建设新良臣,不会愚蠢到想要“复辟”的年轻人,魏公公都不会将他们视为异类存在,断绝他们在仕途以及任何方面的进步。

    如租借法案中虽将琉球原有军、政、税体系的琉球官吏全部罢免,但只要他们经过考试,能够熟练掌握汉语,使用汉字,并充分了解魏公公思想,公公同样愿意让他们在新成立的良臣县有一席之地,从而能够施展才华。

    这一条不仅仅是为了安抚琉球旧统治阶级,更是为了推动汉文化圈对琉球的完全覆盖,以使琉球能够成为真正的大明领土。

    从来,军事的征服只是基础,文化的征服才是高层。

    如果良臣县的治理能够如公公所愿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公公是真的会让良臣县的官吏们如同大明科举的材士一般步步高升,到台湾、到特区、乃至到京师为官。

    小小的良臣,大大的皇明。

    世界很大,只要是帝国的臣民,皇军的朋友,魏公公就愿意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翅高飞。

    谁是巨人?

    舍公公,其谁?

    租借方案于其说是对琉球王国的不平等条约,不如说是魏公公思想在琉球的一次实践。

    “对外治理新思维”便是魏公公思想中闪放最耀眼光芒的那一颗璀璨之星。

    台湾那边新设立的台北、台中、台南三卫便正在落实推行魏公公的对外治理新思维。

    当地正在积极推进建村设乡工作就是这个新思维的体现,村长、乡长人选不但从迁移过去的汉人中选出,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熟番中任免,部分地区还有“生番”基层骨干。

    选出的基层干部由台湾亲军都指挥使司衙门统一管理,并按期发放薪水和补贴,这使得皇军在台湾的统治日渐巩固,除了台南少数地区固执躲在大山中顽抗皇军的生番,大多数台湾百姓对皇军的到来和皇明的统治是持赞成和拥护态度的。

    魏公公深知单靠征服者的暴力和残忍,很难让被征服地的原地民心甘情愿交纳赋税,也很难长久的征服他们。

    所以,必须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来统治原住民,在官员任用上要使派遣官吏和本地官吏达到对半,用“发薪水”的办法让这些本地人为帝国服务。

    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治理手段也要多变。

    魏公公强调文化和军事要两征服,融合和镇压要两结合,治理一个地区既要有铁血的手腕,也要有灵活的手段。

    二者缺一不可,“两征服”“两结合”也要紧密联系,绝不能单提一点。

    发薪水就是一个灵活的手段,这个手段不但能让建立的统治秩序稳固下来,也能让被征服地区的官吏们体会到皇明官员的荣誉和责任。

    台湾警备师团长郭七癞子就很不理解魏公公关于给基层人员发薪水的这一思路。

    七舅姥爷认为只要岛上的乡村按期把东西交纳上来,然后根据上交份额退一些“回扣”给那些村长、乡长便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如果外甥孙执意还要多给一些好处给那些基层人员,可以通过卫衙门下文书指定一些具有油水的差事让这些基层人员去办,那样他们就可以从中捞取好处,不必再由皇军这边给发什么薪水。

    这样一能省事,二能省钱,不好么?

    这个思路倒不是郭七癞子自个想的,而是手下人员告诉他的,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一惯的治理套路。

    魏公公当然不会听郭七癞子的话,他对他这位七舅姥爷那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若没有七舅姥爷当年的大包大揽和大吹牛皮,他魏家军也不会一下就招进上千家乡子弟来,从而奠定了今日皇军的基础。

    恨的是郭七癞子的思想跟不上时代,脑子里依旧是从前老派的一套,军事指挥能力也是差的一塌糊涂。

    要不是还指着这老小子替自己稳住当年那一票拉人头产生的千户、百户、总旗们,将台湾警备师团给自己扩充壮大,走上正规化,魏公公早就让这老小子提前退休了。

    不冲别的,就冲“二呆子”,公公也得恨啊?

    苟富贵,勿相忘,这理没错。

    但陈大王可是把他老兄弟给宰了的。

    这么一比,公公心多好?

    当年潘寡妇那么坑他,他老人家也不过是请弟兄们嫖了她一百次而矣,没要人命。

    对郭七癞子,公公那真是仁至义尽,任谁也挑不出理来。

    当然,有鉴于台湾警备师团的中高层将领大多是肃宁出来的,政工军事能力都欠佳,所以魏公公要求蒋西凤必须将参谋优秀人员派至警备师团,使得警备师团能有一支优秀的参谋队伍。

    据蒋西凤说,现警备师团的参谋人员已经发挥巨大作用,如正在台南部署的“滚桶三层封锁战术”,就是由一名叫石大原的年轻参谋提出的。

    公公指示——“对年轻人要用,对年轻人中的优秀者要大用,要放开手脚让他们做事,不要弄什么条条框框。”

    在这一精神指示下,台湾警备师团的年轻参谋们已然成为师团一股清流,极具有力量的清流。

    “对外治理新思维”在台湾的有效落实,使得台湾政权得到巩固,也使得大量台湾百姓服役参加皇军,不但补充了皇军的兵力,还分化了当地人,使得他们没有能力聚集起来反抗。

    新思维政策实际是建立在魏公公于万历四十五年六月在《皇明日报》发表的《如何有效落实陛下开海大政》文章之上。

    在这篇长达五千余字的文章中,魏公公首次提出帝国应将实际控制版图之外的土地交给愿意对外开拓的臣民手中,让他们为帝国守边的同时积极对外再开拓。

    这个臣民无论勋贵、官僚、平民,哪怕流民、罪犯,只要有志于皇明海事开拓事业,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皇军的大力支持和保护。

    魏公公认为,在足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了获得新领地,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财源,帝国的臣民们一定会以极高昂的信心和积极性投身海事大业。

    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国内土地兼并、天灾导致粮食减产的大问题,还能促进商品流通,提高国库收入。

    魏公公写道允许对外开拓臣民组建私军,允许他们建立城池堡垒,允许他们开拓农田矿场,在税收上给予最他们最大的优惠,将极大提高帝国边境的安全。

    这一政策一旦能够全面性推广,也将极大提高皇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探明外部敌人的虚实和地理环境,从而能够料敌先机,制敌于国门之外。

    除此之外,文章中魏公公还鼓励通婚。

    “对非帝国臣民的异族,我们要尽可能的融合他们,可以采用通婚这一办法渗透他们的族群,瓦解他们的族群。

    当然,这种融合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以汉为主,否则,便不是我们融合人家,而是被人家融合我们了。

    胡化汉,是为汉;

    汉化胡,是为胡。

    现实条件下,能够大规模和当地原住民融合的只有皇军官兵了。

    皇军官兵来源复杂,除少部分主动投身军旅的有志青年外,大多是因各种原因,甚至是俘虏、被流放的罪犯。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年轻的男性。

    公公不止一次对身边人说道,他这辈子除了要带领皇军为皇明奋斗终生,更要给皇军官兵们一个温暖而有保障的家。

    可以大多数官兵的条件,他们在家乡很难娶到合适的媳妇,毕竟皇明百姓骨子里还是认为文贵武贱。士兵们除非建功立业当上军官,生活条件和外界观感才能好些。

    但在新征服区,这些普通的士兵就是以征服者的面貌出现,十分的高贵,他们有条件娶到媳妇。

    魏公公已经发出指示,要让皇军官们都娶媳妇,为大汉民族在新区域开枝散叶。

    他强调:“人口,只有人口才是一个国家稳定的象征;只有人口才是一个国家繁荣和昌盛的象征;只有人口,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象征;也只有人口才是一个民族哪怕亡国也能得到再次重生的保障!”

    “菊字二号”密令,魏公公已经签署,这份密令全文只有一句话——“各级军官必须努力为部下谋取幸福。”

    良臣县挂牌仪式后,曹文耀代表魏公公向首任知县蔡锦提出,皇军即将全面征日,因此要做战争准备,除了需要兵员,还需要武器弹药和后勤保障。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撑,仅仅依靠皇军从本土得到的支撑相对有限,也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曹文耀要求良臣县马上动员一万人的民夫参加皇军远征。

第一百五十二章 日本的带路党

    “猫腻挑逗张小花”同志是公公远东事业杰出的支持者,他的百两纹银赞助极大的提高了公公出入各种场所的信心。

    .........

    义务和权利是对等的。

    魏公公强调为国出力,是每一个良臣县民应尽且不容推卸的义务。

    只有履行了义务,良臣县人民才能享受对等的皇明子民权利。

    全面征日,不仅仅是大明皇帝亲军的神圣使命,也是刚刚得到新生的良臣县人民的使命。

    “虽然良臣县暂时只是租借,但99年租期内,良臣县便是皇明之领土,帝国不允许有任何不尽义务之非国民存在!”

    一万名夫役是魏公公给皇军提供的人力支持,也是对新生的良臣县人民的一次考验。

    丰臣时代的侵朝战争,琉球便曾向日本提供过夫役的支持,以琉球人民的血汗供养日本,也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琉球的特色。

    此后三百年,大量的琉球青壮年被日本或强迫、或诱骗到日本、海外各国充当苦力,大量琉球女性被日本有组织的卖到海外,他(她)们被统称为琉球奴,以身体和血汗为日本的发展注入血液,最后更是以自己的性命为日本陪葬。

    那么相对应的,参与这场复仇战争,便是理所当然的事。虽然,新成立的良臣县人民并不知道他们那些悲惨的历史,但魏公公知道,所以这不是协商,而是命令。

    积极支持者,便是合格的帝国子民。

    反对抗议者,便是不合格的非国民。

    根据魏公公的要求,蔡锦以良臣县衙的名义张贴公告,并在近卫师团的协助下开始人力动员。

    因为皇军对琉球的占领时日很短,因此近卫师团已经做动准备随时出动镇压非国民。

    但是,让皇军上下包括魏公公都惊讶和欣慰的是,良臣县的帝国子民对于支持皇军征日,表现得十分积极。

    仅三天内便有四千多青壮报名参加了夫役队。随着良臣县衙工作的深入,预计一万人的夫役队最迟半个月就能组建完毕。

    魏公公做事喜欢调查,以得出真实的结论。

    大本营组织了一支良臣居民成份调查队,调查队发现和琉球原官僚集团充斥“日奸”不同,琉球的普通居民大多是亲明的,甚至很多人说的不是什么琉球语,而是说的福建闽南语。

    蔡锦也有一份详细的工作说明,他说琉球过往的文化习俗是一直受到福建影响的。

    千年来,有大量的福建移民后代在琉球居住,成为今天的良臣县一份子。

    而千年来,因为受这些汉人后代的影响,琉球历届政府都是以中国藩属自居,并接受华夏文化。

    只是近几十年来,因为日本幕府和萨摩藩的军事威逼,才使得原本只占少数的亲日份子掌握了琉球政府实权,在这些亲日份子的主导下,琉球国开始成为两面派,事实上的日本萨摩藩傀儡。

    不过,随着皇军对亲日份子的整肃,日奸对于琉球的影响力已经荡然无存。

    桦山久高部日军的覆没也让琉球人民真正认识到日本和皇明之间天壤之别的差距。

    在此情形下,琉球人民自然不会排斥原本的宗主国皇明正式统治琉球。

    很多福建汉人后裔甚至在皇军登陆琉球时就开始放鞭炮庆祝,而自愿参加皇军夫役队的汉人后裔也占了很大比例。

    为此,魏公公高兴的对左右说了一句话:“事实证明,海外汉人是皇军最坚强的后盾,也是皇军对外开拓的最忠实的盟友。”

    “大明皇帝亲军特种作业工程队”是魏公公亲自给良臣县夫役队定的编号,简称“特工队”。

    特工队员享受皇军辅助部队待遇,某些方面甚至比参加辽东抗金战争的“中朝联合工程队”还要高。

    与此同时,近卫师团的陆军医院也了招募500名良臣县妇女,她们或接受培训成为护士、或负责官兵衣物被褥洗涤、烧饭做菜等事项。

    陆军医院的总护士长是从台湾过来的原浣衣局宫女刘秀英,这个女人很是吃苦耐劳,医护水平也很高超,不但深得那些参加皇军医护队的宫女们敬重,也很受士兵们喜欢,将她亲切的称为“京城来的刘大姐”。

    只是,有某些风言风语说这个刘大姐和魏公公似乎有不可告人的关系。

    有医护队的队员曾在某日夜里看到刘大姐一个人去了魏公公房中,之后房中有叫人羞涩的声音传出,甚至能听是刘大姐说什么轻点轻点,到底了之类的话语。

    有知人事的队员自是心知肚明,那是魏公公在拿手做什么。不知道就不知道了。

    太监和宫女做对食,不是什么奇怪事,说起来也是件可怜事。

    所以这些风言风语并没有影响到刘大姐在队员心目中的地位,也没有影响魏公公在皇军中的声望,甚至一些人还很希望魏公公能和这个刘大姐结成一对佳偶。

    毕竟,魏公公为皇爷,为皇军付出了太多,他老人家身残志坚,能够得到一个好女人贴心的伺候也是一件让人高兴欣慰的事。

    陆军医院就设在良臣县东南的那霸港,联队舰队的指挥所也在那里。

    魏公公这几日便一直在陆军医院,刘秀英亲自为公公治伤,说是公公去年在台湾叫野人打伤的后臀旧伤又发作了。

    哪怕身体有恙,公公在接受刘秀英悉心治疗时也不忘工作。

    他要求以蔡锦为首的良臣县政府一定不能放松对亲日份子的警惕,要大胆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潜在的亲日份子,并要大力推进汉文化在良臣县的传播,如设立学校、去本土聘请教师,资助贫苦家庭教育等事项,公公可谓是事事想到。

    对此,刘秀英有些不满,认为魏公公不应让工作上的事情影响到伤势的治疗。

    “依你,都依你,咱家这伤好的差不多了,这几日比之从前可是神轻气爽的很,事实证明女人是男人最好的疗伤道具。”魏公公亲切的说道。

    “道具?”

    刘秀英半天才明白魏公公这词的意思,气的一把脱掉公公的裤子,恼羞成怒道:“天天让我给你治伤,你倒是治好了,治舒服了,我呢?哼,现在我也有伤,你给我治治!”

    “秀英哪来的伤?”公公愕然。

    “我怎么没伤?”

    刘秀英拿起公公的手放在某处,烫红着脸咬牙低语:“这都有缝了,你也不给补补。”

    “补,补!”

    公公心弦一动,便拿出东海的定海神针,温柔的帮秀英姐治疗裂处。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医院养了几天伤后,公公不得不拖着神清气爽的身子主持大计。

    八月二十一日,那霸港,海陆将领数十人参加了大本营对日作战总动员会议。

    会上,联合舰队参谋长官沈有容提出皇军海陆官兵不过三万余,而据可靠消息,日本幕府能够动员的兵力在二十万以上,敌我兵力过于悬殊,因而是不是能够再从本土抽调兵力。

    “如果要抽调兵力的话,台湾警备师团可以抽出两个联队,辽东的特别作战部队也可以抽出一个联队规模兵力,浙江和福建方面能够配合的话…”

    大本营参谋总长蒋西凤同意沈有容的看法,他已经制订了一套增兵方案。

    根据此方案,大约可以得到15000到20000人左右的增援兵力。

    但是,这样的话,对日作战就要拖延至少两个月,甚至有可能数月。

    “不能拖。”

    坐在大圆桌主位的魏公公环顾一众将领,道:“虽然朝廷没有全力支持,皇军兵力有限,但诸君要清楚皇军不是孤军作战,我们在日本是有三个盟友的!”

    魏公公所说的三个盟友中,第一个盟友就是正被德川秀忠幕府残酷镇压的天主教徒。

    由天主教徒组成的倒幕武装力量有数万人之多,虽然他们是乌合之众,并缺乏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但因为得到了魏公公通过颜思齐等人给予的资金和武器支持,因而尽管天主教倒幕军在面对幕府军队的进攻时总是败多胜少,但一直在坚持。

    这个坚持就使得幕府军队的主力一直被倒幕军牵制,从而导致一个对皇军极为有利的局面——在局面战场,皇军的兵力并不是劣势,而是优势。

    第二个盟友是大量在日本“吃海饭”的汉人,这些人大多是福建和浙江人。

    和现定居在良臣县的福建人后裔不同,那些吃海饭的汉人大多是大明一个家,日本一个家。

    并且,他们都是典型的“实力派”,如果稍加组织的话就是一支军队。

    说好听点,他们就是海商。

    说不好听点,他们就是海盗。

    颜思齐和尚小的郑芝龙就是这种人的代表,而日本最大的海上实力派“甲必丹”李旦则是这种人的领袖。

    颜思齐已经接受公公“龙虎将军”的册封,李旦这个人却迟迟没有表态,相关接触工作一直在由胡广和沙千刀负责,据他们传来的消息李旦对于皇军的态度很模糊。

    第三个则是日本的儒家学者们。

    会议上,魏公公告诫部下们,千万不要小看日本的儒家学者们,这些人在即将到来的征日战争中起到的能量和作用绝不会低于倒幕军,也绝不会低于那些海上强者们。

第一百五十三章 德川和子

    在强调日本国内存在大量心向中国的儒家学者后,魏公公又说这些日儒大致有三个学派,一是古学派;一是程朱学派;一是阳明心学。“

    “日本儒学和我皇明大致没有不同,据宣使团传来的消息,德川幕府建立之后,日本的儒学便正式跃过佛学和神道学,成为日本思想文化界的统治学派…”

    因为部下们都是大老粗,所以魏公公简单说了点日本儒学的发展历史。

    当然,他老人家其实知道的也有限,但也足够部下们一边听一边点头,感慨魏公公果然是府案首,才华见识都非他们可比的了。

    事实证明,不读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一帮不读书的。

    问题随后便来了,步兵联队长陈广睿好奇的问道,儒者最重国家大义,何以公公却认为日本的儒者不会帮助幕府对抗皇军,反而会成为皇军对付幕府的盟友呢。

    “谁说儒者最重国家大义,咱看呐这儒者最无廉耻,咱们曲阜的衍圣公不就是谁来迎谁嘛…”

    参加会议的可没有孔圣人的弟子,所以魏公公说话就没什么顾忌。

    结合当年孔二公子窖藏无数金银的实例以及曲阜孔府历史上的一贯不要脸表现,公公毫不留情面的批评了儒学和儒者中反动落后的一面。

    “北孔无德,不配为天下士子表率,倒是南孔有我华夏气节。”

    公公说话间想起自己还有一块从孔二公子那弄来的玉佩,那块玉佩上有几个好像蒙古字的文字,因他一直忙于国事没顾得上细察这玉佩的来历,所以一直搁着了。

    好像这块玉佩上次是付洛洛儿的睡资还是付客巴巴的了?

    公公有点忘事,回头得问一下。

    问题又来了,无廉耻之人,随时都会改头换面的儒者们,怎么能做皇军的盟友呢?

    “日本奸的不要!”

    步兵联队长汪大海刚说完,就意识到这话不妥,因为他身边还坐着两位原日军出身的联队长呢。

    “日本奸的不要,应该滴!”

    真田一郎和山本幸二笔直端坐,戴着白手套的双手平平的放在膝盖上。

    “不,日本奸的大大的要。”

    魏公公进一步指出,日本的儒学家们其实不认为自己是日本人,他们反而自视为华夏一脉汉人分支。

    “日本儒者们认为东亚诸国应当联合起来重新归于华夏大旗,于国内也当统一讲汉话,用汉字,废假名,更旗易帜。

    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充当皇军很好的朋友,至少,他们不会和皇军为敌。只要读书人不和皇军为敌,日本的大名和武士们便不足为虑。”

    这番话可不是魏公公信口开河,他的前世大明亡国后,日本的儒者们可都是叫嚷要复国的,是谓“庶子夺嫡”。

    即华夏本土的宗子亡于异族之手,日本这个庶子就要承担复兴华夏的重任。

    故,大明亡国也是日本儒学家们的亡国。

    大明亡国之后,顾炎武等人提出的“元清非中国”思想被大批逃往日本,不愿做满清奴才的明朝士子带入日本儒学界,最终导致日本思想界的“亲中派”失去主流地位,最后“亲中”变成“侵中”。

    如何利用日本儒学思想界为皇军效力,共同建立属于皇明体系的亚州共荣,魏公公早就有了腹案。

    早在两年前,一个秘密组织就已经在江南诞生了。

    该组织全名“东亚儒家思想复兴社”,简称“东兴社”。

    社长就是魏公公的干大儿子、原上海县青皮赵宝乐。

    “东兴社”成立之后便开始重金聘请一些落第秀才,根据魏公公思想和诸多讲话精神,研究改良儒家思想。

    魏公公给东兴社的题词便是——“儒学要和维新紧密结合,儒学也要和皇明的武运结合。”

    “汉魂儒才”是东兴社思想活动宗旨,东兴社的主要活动范围便是日本、朝鲜、安南等华夏文化圈的藩属国。

    该社成立之后一直没有对外公布,也没有挂牌,但现有编制人员上百人。

    并已初步同日本儒者们接触,是除赴日宣使团外的另一支对日秘密战线力量。

    众将领听说日本儒者们竟然视自己为中国人士,自然一改前观,不再以“日本奸”相称,而是亲切的称他们为好秀才,套莫他季了。

    “三个盟友说”也坚定了大明皇帝亲军海陆将领对日作战的决心和信心。

    因为对日统一战线工作一直是由早前派出的赴日宣使团、东兴社在做,而赴日宣使团当年组建之时就是极其秘密,现在东兴社浮出水面,那么一些将领就想知道赴日宣使团的具体情况。

    这样,在日后的讨日战争中,将领们也才能更好的知己知彼。

    此次会议本就是大本营高级将领作战会议,魏公公自是要将该告知部下们的都告知。

    他让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施德政给将领们详细说了下宣使团的具体情况。

    施德政便告诉诸将,赴日宣使团是联合舰队在占领台北后奉命组建的。

    “考虑到安全,联合舰队调集了一艘福船、一艘三桅炮船、两艘楼船、四条八喇虎快船,使团护卫官兵500人,正使是提督海事衙门奉御胡广胡公公、副使是衙门行走沙千刀沙公公,另外护卫总兵是小田太郎、副将是海军都司郑大海…”

    介绍完宣使团的组建规模情况后,施德政又将宣使团这一年取得的成绩做了个简短汇报。

    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成绩:一是胡公公正式会见了颜思齐,后者接受了大明龙虎将军册封,所部除配合天主教倒幕军对抗幕府外,还将协助大明皇军登陆。

    二是,宣使团通过颜思齐等人见到了天主教倒幕军的一些领导人物,将使团携带的武器弹药和资金交予了对方,双方建立了一条隐秘而安全的讯道。

    三是,根据魏公公的指示,宣使团的胡公公和沙公公以官方身份访问了日本一些大名,给他们带去了来自大明皇帝和提督魏公公的亲切问候,并明确告诉他们大明已经开放海禁,欢迎每一个大名都能和大明进行贸易。

    四是,宣使团的一些分队走访了日本一些地区,给那些丈夫、儿子已经参加皇军,家里却以为他们已经死了的亲人送去了来自皇军的关怀和粮食的接济。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会将日籍皇军官兵的家书送给他们的亲人。

    “胡公公曾修书给江户的幕府政权,要求和他们的德川将军会面,但德川幕府却将信给退了回来…后来我们才知道胡公公叫人送信的时候,那个什么德川秀忠正忙着把闺女嫁给那个鸟天皇…”

    施德政正说着的时候,魏公公眉头一挑打断了他:“那个德川的姑娘叫什么?”

    “呃…好像叫和子吧?”

    施德政也不太确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6982/ 第一时间欣赏司礼监最新章节! 作者:傲骨铁心所写的《司礼监》为转载作品,司礼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司礼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司礼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司礼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司礼监介绍:
莫欺少年穷,我叔魏忠贤。——傲骨出品,必属精品。绝对完本,人品保障。司礼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司礼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司礼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