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混在帝国当王爷TXT下载混在帝国当王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混在帝国当王爷全文阅读

作者:拐子饭     混在帝国当王爷txt下载     混在帝国当王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十八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二十二)

    户部尚书贺中楷,脸色极为难看的站在那里,他的目光不时看向盛世通,眼神之中流露出深深的厌恶与冷意。

    贺中楷这个人很简单,从赵智继位之后,把他从地方刺史调入户部任职开始,二十多年的时间,贺中楷就一直待在户部,并在承平五年,终于迈出了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步,进入政事堂为相,至此已有十余年,以这个时间来说,贺中楷也算是老牌相国了。

    贺中楷在户部任职二十多年,资历很深,所以,他不光认识盛世通,并且非常的熟悉,但这种熟悉并不是友好,而是私怨颇深。

    贺中楷为人不算贪婪,但也绝不清廉,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贺中楷这个人也是很有才华的,不然赵智也不会把户部交给他打理,除了杨道嗣与刘桀两人是出于政治利益关系,长期霸占左右两相之外,赵智一朝,能够长期担任一个衙门的主官,长达十余年之久,几乎是绝为仅有,从这一点上不难猜测,贺中楷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不管是对于赵智还是对于国家,确实都是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贺中楷比盛世通早几年进入户部,并且很快便是闯出了一番名声,做了很多非常实用的大事,受到赵智的赏识,但是随着盛世通的官复原职,以及随后一系列的作为,很快便是把贺中楷给比了下去,当然,盛世通性格耿直,就事论事,并没有它意,而贺中楷也是城府很深,表面对盛世通非常客气,但是实际上,他的内心已经生出了嫉恨之情,并多次在暗中使出诡诈手段,有意无意的陷害盛世通。

    当时的户部尚书元任年老多病,已有致仕之意,时任户部右侍郎的贺中楷,当仁不让的是继任尚书之职最大热门,一旦成功,他将顺利入堂为相,走上人生巅峰,但是那个时期,赵智对盛世通的赏识,显然要超过自己,而且户部本部衙门之中的绝大多数官员,也都是非常推崇盛世通,希望由他上位,主管户部。

    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争斗,从这个时期开始,贺中楷与盛世通两人之间的政治斗争,激烈展开,只不过一个是主动为之,一个则是被迫应对。

    承平五年,贺中楷亲侄子贺明辉,当时也在户部任职,因醉酒殴打同僚,错手将其同僚的随从仆人打死,仆人的身份很低,又是错手打死,乃是无心之过,若是有人从中运作,付出足够的代价,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大可小。

    贺中楷已经疏通好了一切,也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但盛世通为人耿直,抓住此事就是不松手,越闹越大,最终闹到朝堂之上公议,贺明辉因此被革职流放,永不录用,贺中楷本人也是因为贿赂他人,被赵智严厉训斥。

    就在所有人以为在这场户部尚书之职的争斗中,贺中楷已经失败,盛世通将成功上位的时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事情的最终结果,贺中楷就任户部尚书,并在半年之后成功入堂为相,而盛世通则是被调任地方,出任江南转运使。

    此次盛世通被调回丰京,贺中楷一直坚决反对,但杨道临、秦安明几位相国,以及其他一些大臣,对此却是多有赞成,贺中楷阻挡不过,只能眼睁睁看着盛世通重回户部,并以户部右侍郎之职,主管整个户部的日常公务。

    贺中楷这段时间并不在京城,与他相濡以沫近五十年的原配老妻,病死老家,贺中楷回家料理后事,整整一个多月才处理好事情,刚返回丰京不到三天,还没有和盛世通打过照面,一场大案便是因他而彻底爆发。

    盛世通回京面见皇上赵询之后,朝廷给了他三天的假期,修养旅途之累,但盛世通自动放弃,在见了赵询之后的第二天,便是立即到了户部正式上任。

    盛世通上任第一天就亲自看帐,并找来档房司官问帐,一连询问数十名文书官员,结果,竟是绝大多数官员连部库的存银几何以及出纳情况和盈亏怎样,甚至连算帐、看帐都不会,少数一些官员就算说出来名目与数字,也是吞吞吐吐,多有隐瞒,眼看关系国家财政命脉的户部档房之帐竟如此糊涂,盛世通勃然大怒,当即罢免了十余名官员,并召集户部主要官员,当场宣布,当就此事进行彻查,并严肃整顿户部秩序。

    随后,盛世通本人亲力亲为,详查账目再查三库。

    所谓三库,既银库、缎匹库和颜料库。

    其中绸缎、颜料两库为天下实物贡品收藏处,库内堆积如山,毫无章法,颜料、绸缎、纸张混在一起,月积年累,大都霉烂得无法使用,加上鼠咬虫蛀,毒蛇成群,进出账目多是流水账,无清无结,且与本库账本对照不一,账目混乱,银库的问题更大,管理银库的差役、司官没有不贪污偷盗的,职掌出纳的掌库、郎中更是互相勾结,多报少进,大肆贪污国家钱财。

    盛世通一反常态,花了很大力量,亲自入库清点,认真查对账目档案,并清查了整个赵智一朝数十年的库存和出纳账目,通过查帐查库,盛世通找出了户部的最大硕鼠,贺中楷的侄儿,有小相国之称,主管银库的户部主事贺明暾,盛世通不顾所有人的求情与反对,当即扣下贺明暾,下狱刑部,并立即面见赵询,就户部之事,进行详细的汇报,赵询听闻之后,也是愤怒不已,立即下昭,命刑部严厉审讯贺明暾,并让盛世通彻查以及整顿整个户部。

    盛世通的雷厉风行,强硬手段,随着深入的查办,一下子掀出了许多黑幕,其中最惹眼的便是晋阳府军费报销案。

    军费报销向来是报销者和户部主事、郎中的贪污门路,报销者可以把并非军费的款项纳入军费中去报销,而把大量款项揣入私囊,主管其中事宜的户部官员,明知有弊而给予报销,就要私收贿赂,晋阳府的军费报销,早在七八年之前就已开始舞弊。

第八百十九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二十三)

    “李相国怎么站在这里?”

    身后传来一道声音,李勋转身看去,却是有过数面之缘,曾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陶侃。

    “景成兄刚去晋阳没多久,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陶侃字景成,出身河东豪族,其家族财力颇巨,是当地很有名的土财主,但不是官宦世家,他的祖父陶申倒是做过几年的刺史,不过到了父亲那一辈,则是断了仕途,大多都是行商做买卖。

    陶侃幼年聪慧,相貌齐伟,受到祖父陶申的看重与喜爱,八岁之前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抚养与教育,耳染目濡之下,陶侃受到祖父极大的影响,幼年时期,心中便是深深种下治国平天下的志向。

    陶侃二十六岁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先在御史台为官,以敢言直谏,灵活任用而得到赵智的赏识,于是放任地方为县令,后经司马、别架、刺史,池州转运使、洪州观察使,在地方任职十余年,稳扎稳打,一步步走上来,最后被调回丰京任职,赵智原本准备重用他,可惜一场政变,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不过对于陶侃,赵询也是有所耳闻,对于父皇的识人之明,他还是非常佩服的,既然能够入得了父皇的眼,那这个人肯定不差,于是,赵询继位不久,便是提拔了陶侃,让其到晋阳府做府尹,这可是正三品的高官,官职可以比肩九卿与六部左侍郎。

    陶侃前往晋阳赴任还不到两个月,现在也不是回京述职的时候,此时突然返回,李勋自然感到奇怪。

    陶侃说道:“河东河南那边都快乱成一锅粥了,我不回来不行啊!”

    “据闻河东最近大雨不断,以致水灾频发,河南那边发生地震,很多州县都是受到影响,景成兄此次回来,可是为了此事?”

    河南之地的暴乱刚刚平息没有多久,好不容易平静了一段时间,却是爆发了一场大地震,下面的官员传报政事堂,说是七八个州,二十多个县受到影响,三万余人在这场地震之中死去,地震爆发中心河源县更是几乎被夷为平地,还有河东,连续下了近一个月的大雨,水灾开始泛滥,这两地爆发的天灾,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难民,许多州县的官员上报朝廷,说明情况,并请求救灾。

    政事堂已经为此商议了好几轮,皇上赵询也是多有问询建议,但事情拖了大半个月了,一直没有商议出个所以然来,李勋身为相国,也是有过发言,他两次当着赵询的面提出建议,应当立即命令受灾州县,马上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缓解灾难局势,然后由朝廷统一筹措粮食与物资,最后展开大规模的救灾,赵询已经点头同意,但是这个决议到了政事堂,却是迟迟得不到通过。

    户部尚书贺中楷以丰京物资刚刚有所缓解,余粮不多,并且许多官员的欠俸还未补完,贸然抽调巨量粮食物资,恐怕丰京的粮价以及其他各类生活物资,立即又会大幅度上涨,引发人心不安,不宜贸然行动,拒绝了李勋的建议。

    陶侃点了点头:“正是为此而来。”

    李勋轻声询问道:“河东河南的灾情,是否真的像各地官员传报的那样严重?”

    “何止是严重!”

    陶侃苦笑道:“河南那边的情况都是听说,我没有亲眼见到,所以暂且不论,就河东而言,好几个州县被大水所淹,无数百姓无家可归,成为难民,就我晋阳府城外的难民,其数量就已经超过二十万之巨,且河东各地赶来的难民越来越多,晋阳府已经快要支持不住,我一连五次上报朝廷,请求立即供应粮食物资,救治灾民,但一直没有任何消息,没办法,我只能赶回丰京,当面拜见皇上,希望皇上能够以仁爱之心,救救河东的百姓。”

    “情况有你说的这么严重?晋阳府的文书我可是看过,可没有死几个灾民,你可不要夸大其词,皇上可是最恨别人期满于他。”

    李勋有些不信,河南那边的上报文书,把情况说的很严重,也比较详细的说明死了不少人,所以河南的灾情恐怕确实很严重了,而河东那边的上报文书,虽然也把情况说的很严重,但文书里面汇报的难民死亡人数,却是不多,这就让政事堂的相国们觉得,河东的灾情或许没有那么严重,是当地官员在上报文书里面,把灾情的情况刻意写重了许多。

    陶侃摇头叹声道:“河东之所以没有死那么多人,是因为早在半个月之前,我就已经下令晋阳府四州十四县,全部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晋阳开仓放粮的消息传开,河东各地的难民蜂拥而至,难民数量越来越多,我那边已经快要支持不住了,所以这才紧急回返丰京,希望可以劝说皇上,尽快调集粮食,救济河东。”

    李勋默默看着陶侃,朝廷还没有下昭,便是自己做主开仓放粮,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一旦皇上怪罪下来,陶侃很有可能吃不了兜着走,要被治大罪,怪不得上报文书里面,把灾情说的那么严重,实际灾民死亡人数却是不多,原来是这么回事。

    李勋此时对陶侃的所作所为,动了一些敬佩之心,不是真心为民,恐怕是不会冒着掉脑袋这么去做的,很多人都说陶侃性格机警,口才上佳,为人灵活,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不能深交,李勋倒是觉得,陶侃至少是一个好官,心中还有良心,还想着百姓的死活,再想想政事堂的那些相国们,李忠与杨道临此时处境尴尬,多是沉默不言,至于其他人,又有几个真正关心百姓的死活?他们心中想的最多,真正关心的,恐怕只是自己的利益。

    “皇上现在的心情很不好,你最好过两天再来......”

    出于善意,李勋把里面的情况告知给了陶侃。

    果然,陶侃听了李勋的讲述之后,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晋阳府军费的事情,他也是有所了解,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人和事,太过重大与复杂,知道实情的人,都是忌讳异常,不敢明言,如今这个关口爆发出来,对于他陶侃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第八百二十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二十四)

    就在李勋与陶侃两人说话间,刘知古、柳仲元、萧徽、詹台易恒、陈虎、王崇、赫连储、王牢之、刘志等二十余名大臣相续而至。

    李勋并没有做大,主动对着众人作揖。

    “参见相国大人。”

    “李相国有礼了。”

    众人也是纷纷回礼,有的人态度恭敬,而有的人则是以平等而对之,大多数人对于李勋,还是表现的非常客气。

    当然,也有那么几个人,对李勋表示出了很大的敌意,比如光禄卿赵少程,以及与李勋有旧仇的葛鸿和岳继明,这几个人对李勋的态度就非常轻慢,既不行礼,也不说话。

    “李相国果然是少年英雄,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陈虎的声音非常洪亮。

    “不敢,陈大人乃是在下的前辈,在前辈面前,李勋不敢自大。”

    李勋态度非常谦虚。

    陈虎是门阀陈氏一族的当代族长,此人前半生仕途得意,不到四十,便是入职政事堂为相,一时权倾朝野,只不过野心颇大,与地方节度使多有诡异,被赵智所忌,在赵智继位为帝之后,联合杨道嗣与刘桀等人,突然发力,将其逐出朝堂,陈虎在野二十余年,一直被赵智、杨道嗣、刘桀这政治铁三角给死死压制,空有一腔志气,却是没有发挥的余地,直至现在,赵询继位,曾经的政治铁壁破除,陈虎这才重新动了心思。

    李勋与众人闲聊了一番,随后出声问道:“诸位大人聚集而来,所为何事?”

    一个二个还好说,这么多人一下子同时到来,巧合的几率几乎等于零,要是因为赵询召唤而来,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一窝蜂的过来,可能性也是很低,所以,这些人显然是相约在前,共同而来,这么多人同时到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这些人当中,有的人在朝为官,有的人则是并没有实际官职,比如刘知古、柳仲元、陈虎、王崇等人,但他们的身上还有着散官职位,而且每个人都是公爵显贵,这样的人物,其实有没有实际的官职在身,已经没有太大的无所谓,影响力与威望足够了,在如今这个没有扛鼎之人坐镇朝堂的时候,对这类人的震慑已然越来越低,他们公然进宫面见皇上,没有人敢真的去阻拦。

    “辽朝与岭南两地都是有了动静,李相国既是政事堂相国,掌军机国政,倒也可以提前看看。”

    赫连储拿出奏折递给李勋:“这是地方传上来的密奏,详细事宜都在里面,李相国自己看看吧。”

    赫连储字横周,是门阀赫连一族的重要人物,不久前刚刚被赵询任命为大鸿胪,

    楚朝时,大鸿胪之权威,是九卿数一数二的存在,凡诸侯王﹑列侯和各属国的君长﹐以及外国君主或使臣﹐都被视为皇帝的宾客﹐所以与此有关的事务多由大鸿胪掌管。如诸侯王﹑贵族受封或其子息嗣位﹐以及他们因有罪而夺爵﹑削地﹐都由大鸿胪经手处置。诸侯王进京朝见皇帝﹐大鸿胪典掌礼仪,诸侯王死亡﹐大鸿胪遣使吊唁﹐并草制诔策和谥号。臣属于楚朝的藩属国君长﹐在接受楚朝的封号或朝见皇帝时﹐以及外国使臣来贡献等﹐属于礼仪方面的事务﹐都由大鸿胪承办。郡国派属吏到京师上计﹐大鸿胪要为他们安排馆舍。

    到了晋朝一代,大鸿胪的权利被一步步削弱,比之楚朝之时,已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其职位之高,依旧属于九卿之列,其主要职责转换为监察地方与外国动向,一旦有异,立即汇报皇帝知道,既然能够直通天子,有随时进言之权,其权利依旧还是很大。

    李勋接过奏章,细细看来,看着看着,他脸上的神色顿时沉重。

    辽朝皇帝呼和巴日,汉名赵和,遣使丰京,请求和亲,有意思的是,呼和巴日并不是为自己或是儿子求亲,而是为燕王,左丞相图蒙,求娶晋朝皇室公主,以为两国友好之谊,这件事情看着其实很简单,就是求婚,但求婚的主要对象图蒙,反而是被动的一方,与求婚事宜没有实际关系的呼和巴日,反而成了主动的一方,其中透露着一丝诡异,整件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在就是岭南那边,真的是出事了,当然,事情还没有真正的发生,但已经有了这个苗头。

    黔州节度使魏文南突然暴毙,报丧之事还未传至丰京,魏文南整个家族上百人,全部死于一场大火,一人不留,其心腹大将石虎,行动频繁,恐有自立之心,魏文南之死,以及他整个家族上百人被烧杀,已经有了传闻,一切都是石虎的密谋与毒手。

    黔州刺史密奏朝廷,石虎压下此事不发,更是大规模肃清反对势力,执掌全部兵权,并积攒粮草物资,扩兵买马,不臣之心,已然明显。

    李勋合上奏章,将其还给赫连储,叹声道:“好日子终归是难以盼望。”

    赫连储笑道:“李相国多虑了,以朝廷的实力与威严,倒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李勋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但心中却是有了许多心思。

    河东河南灾难集中爆发,一个处理不当,恐怕又要引起一场新的暴乱,朝堂内部的局势,看似平静,但实则诡异不明,多方势力与集团,目前还算老实,那是因为他们还在整合与试探,一旦完成准备,朝堂如今勉强还算平静的局势,恐怕将立即被打破,到时候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

    辽朝的求婚现在看来,倒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至于岭南那边......

    黔州是整个岭南道最为繁华的两个州之一,黔州也是有名的雄州,下辖六县九城,人口超过七十万,黔州的军队也是颇为强大,兵力在三万左右,黔州节度使魏文南对朝廷是非常忠心的,不管是以前的白巾军之乱,还是江南之战,魏文南都是积极主动出兵全力相助。

第八百二十一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二十五)

    魏文南祖上是非常辉煌的,魏氏曾是晋朝建国八大功勋家族之一,世袭九代亲王爵位,传到第七代,到了宣宗时期,魏氏权倾朝野,架空皇帝,图谋改朝换代,最终被众多门阀世家联合攻击,最后落了个满门抄斩,片甲不留的下场,只有极少数支脉子弟,在外隐姓埋名,这才逃过一劫。

    魏文南的祖上有着极为辉煌的过去,但那已经是几百年之前的事情了,到了他这一代,乃至往前推十代,他们这一脉,就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平民百姓。

    所以实际上来说,魏文南家世寒微,乃是寒门出身。

    魏文南幼年刻苦读书,十八岁便是中了进士,年轻之时,血气方刚,性格鲁莽,招惹了很多是非,因为得到平宗皇帝的爱护,这才平安无恙,魏文南到了中年,想到年轻时候的往事,这才慢慢懂得其中的缘由,因此对平宗曾经的爱护之情,心中极为感激,并立下誓言,誓死效忠晋朝,忠心不二。

    魏文南并不受到赵智的信任,因为他是平宗皇帝太子赵勇的旧臣,只是看重他的才华与能力,赵智才没有杀他,但继位之后,也是很快就把魏文南打发到了岭南做刺史。

    当时的岭南局势动荡,其内多有民众暴乱,地方节度使心怀叵测,其外,蛮越权臣张福篡权弑君,晋朝对其严厉指责,因此两国关系紧张,并很快爆发战争。

    魏文南历任黔州司马、刺史、观察使,凡七年时间,数次成功抵御蛮越来犯,多有战功,表现出了非常不错的军事才能,因此,广元八年,赵智见魏文南性格低调,不贪权财,对朝廷恭敬顺从,于是将其任命为黔州都督,两年后晋升节度使。

    平宗对其有爱护之恩,赵智对其又有知遇之恩,受到两代皇帝的恩情,因此,魏文南对晋朝,对朝廷是非常衷心的,但凡朝廷的命令,他皆是尽全力而为,绝不敢有半点马虎,天下藩镇何其多,能够像魏文南这般一心为公,不留私心的节度使,确实不多见。

    天和元年二月,魏文南进京面圣,第一次正式提出告老还乡,赵智予以挽留,在这之后,魏文南便在京城住下,这一住就是近半年的时间,期间,魏文南相继五次面见赵智,希望可以离开岭南,回返家乡养老,赵智提议让魏文南的长子去往黔州为都督,续领本部兵马,被魏文南断然拒绝,言其自己儿子虽多,但都是庸才之辈,且都是文官,不知军事,即无威望,也无能力,根本压不住黔州的悍将兵勇,而且黔州不论地理还是军事,都是非常重要,非才能大度者不可往之,朝廷应当慎重考虑。

    魏文南态度极为真诚,赵智这才确定,魏文南确实是真心放权,于是龙颜大悦,让魏文南即刻回返岭南,处理后续事宜,并答应他,将给予王爵之位,以公主许其诸子之一,让其荣归故里。

    谁知,这一走就是天地永隔,魏文南的突然生死,必将导致黔州乃至整个岭南道局势的骤变。

    李勋眉头紧皱,心情沉重。

    从石虎的手段与行动上来看,他下一步一定是自请黔州留后,然后上书朝廷,一是表忠心,再就是请求册立他为新一任黔州节度使,这是各大藩镇节度使惯用的手段,要是换做别人或是其他地方,朝廷或许也就忍了,但是黔州不行,魏文南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如今死的不明不白,而且是全家皆亡,不论是道理上还是巧合上,根本都说不通,若是朝廷不闻不问,颜面何在,公信何在,所以,李勋几乎可以肯定,赵询一旦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不管是作态也好,还是实际情况也好,他一定会表现出勃然大怒,并命人彻查此事,至于石虎的自请黔州留后,也定然是断然拒绝,如此一来,已经掌控了黔州兵权的石虎,岂能坐以待毙?

    就在李勋沉思之际,小乐子从殿内匆匆出来,对着众人说道:“诸位大人,皇上让你们进去。”

    “走吧李相国,今天的事情恐怕是少不了了。”

    陶侃叹声说道。

    李勋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迈步前行。

    或许是因为李勋等人的到来,大殿之内此时一片安静,但从一些人的脸色上不难看出,刚才这里一直有着激烈的辩论与争吵。

    政事堂九位相国,随着李勋的到来,今日倒是难得聚齐,只不过他们的神情显得有些沉默,贺中楷坐在那里,脸色潮红,显然刚刚与人争吵过,杨道临、李忠等人则是坐在那里,有的闭着眼养神,有的则是手中拿着文书,低头在那里看,也不知道已经看了多久。

    至于主角盛世通则是站在左边,神色清淡,一脸肃然,虽以年过六十,但身子依旧挺拔。

    赵询看着李勋等人,神色阴沉的说道:“你们倒是在外面躲得好清静。”

    “微臣不敢。”

    李勋等人连忙躬身请罪。

    赫连储站直身子,高声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赵询冷冷扫了众人一眼,然后对着李勋说道:“你是相国,坐下议事吧。”

    “谢皇上。”

    李勋躬身一拜,然后来到谢世远一旁坐下。

    谢世远看向李勋,眼神之中带着询问之意。

    李勋低声说道:“魏文南死了。”

    魏文南?

    听闻这个消息,谢世远眼神顿时凝重起来。

    赵询看向赫连储,手指敲着桌子,淡声道:“说吧,什么事。”

    赫连储拿出奏折,躬身说道:“皇上,辽朝皇帝呼和巴日遣使而来,为燕王图蒙求娶我朝公主,以为两国友好。”

    “这胡人皇帝真有意思,不为自己也不为自己的儿子,竟是为别人求婚。”

    赵询笑了笑,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奏折转呈政事堂,让诸位相国商量着办吧。”

    “是,陛下。”

    赫连储点头领命。

    赵询见赫连储并没有退下,还站在那里,于是皱眉说道:“还有什么事?”

    户部的事情已经闹得不可开交,赵询把政事堂的九位相国全部聚集在此,就是想要快刀斩乱麻,尽快解决,至于其他事情,可以往后推一推。

    赫连储又是拿出一份奏折,语气变重了一些,说道:“陛下,黔州节度使魏文南,暴毙了。”

    听到这个消息,赵询顿时愣在了那里,随即猛的站了起来,伸手指着赫连储:“把奏折拿给朕。”

    小乐子连忙拿过奏折交给赵询。

    赵询一把抓过奏折,打开看去,看着看着,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

第八百二十二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二十六)

    “陛下,据黔州司马奏报,石虎已经写好奏折,内容虽然不为外人所知,但据臣猜测,石虎应该是自请黔州留后,并请求朝廷给予他黔州节度使的职位。”

    赫连储把自己得到的情况说了出来。

    大鸿胪还有一个职责,就是掌管地方风闻,有这个职责在身,本身就有一定的侦查事务,黔州司马把这件事情单独告诉大鸿胪,也算是正常。

    赵询摆了摆手中的奏折,沉声说道:“魏文南之死,言语不详,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一点风闻都没有?黔州地方官员呈奏之事,写的这么简单,他们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赫连储苦笑道:“魏文南死的太过突然,谁都没有任何准备,当然,也不排除有人刻意隐瞒消息。”

    “皇上,现在并不是纠结魏文南怎么死的时候,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应该往后面想一想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忠,这个时候突然开口说话。

    赵询看向李勋,语气柔和的说道:“李相国善于军机,不知有何良议教朕?”

    赵询虽然对李忠有所不满,多有猜忌防范,并且随着开始动手消减其兵权,导致两人这段时间,关系越发冷淡,李忠显然已经有些心灰意冷,对于朝政,多有沉默,但是不管怎么说,就军事而言,满朝文武大臣,确实没有几人比的上李忠,在这方面,赵询还是要倚重其才。

    李忠说道:“老臣想要先问问皇上,若是石虎上奏请求继任黔州节度使,皇上是同意还是拒绝?”

    赵询皱了皱眉头,看了李忠一眼,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回到椅子上坐下,把奏折递给小乐子,指了指李忠等人,事宜给他们看看,然后这才开口说道:“奏折虽然写的简单,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倒也描述完整,魏文南以及家族上百人之死,显然是出于人为,石虎的嫌疑最大,或许就是他做的。”

    李勋这时候开口说道:“陛下,石虎也是一方大臣,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还请慎言,以免君臣猜忌,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李相国所言在理,还请陛下收回方才之言。”

    谢世远也是出声附和。

    赵询点了点头,说道:“两位相国说的对,是朕失言了。”

    赵询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大度的,他并不讨厌大臣的当面顶撞与直言劝谏,只要不是太过,不是出于私心,他都不会在意,这一点,赵询与先皇赵智倒是有些相似。

    赵询看向李忠,沉声说道:“李相国能否把话说的明白一些?”

    李忠此时已经看完了黔州司马的奏报,对事情的缘由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面对赵询的询问,李忠沉思片刻,然后淡声说道:“政治方面,老臣不慎明白,所以不多做考虑,但是就军事而言,石虎排除异己,整肃军队,以铁腕手段掌控兵权,显然是对黔州节度使之职势在必得,出于这个考虑,朝廷若是拒绝他的请求,石虎极有可能拥兵自重,割据岭南,到时候,一场战争不可避免。”

    李忠的话语落下,陈虎大声笑道:“左相大人把事情想得也太严重了一些,先且不论石虎会不会上表自请黔州留后,就算真的如此,也不一定代表石虎会反,一切都还有转圜的余地,我们还是不要遐想的好,倒把事情给弄复杂了。”

    “陈老所言在理,再者说了,地方藩镇节度使死后,上表自请留后,几乎已经成为常态,对于石虎,我建议还是以安抚为上。”

    詹台易恒出声附和陈虎。

    赵询这时候才注意到陈虎的存在,看了他两眼,沉默片刻,然后笑着说道:“来人,给陈老赐座。”

    “谢陛下。”

    陈虎躬身一拜,然后神色安然的坐下。

    陈虎曾经入职政事堂为相,比如今的政事堂九位相国,资格都要老,赵询对他态度客气,也是正常的事情。

    赵询赐座陈虎之后,目光再次看向李忠。

    李忠如今显然没有从前那般急躁,就算他看不出来,终归也会有身边人给他提醒,赵询对其是多有忌惮与猜忌的。

    李忠并没有和陈虎争论什么,只是淡声说道:“魏文南对朝廷一直忠心耿耿,既不贪财,与不贪权,可谓是天下各大节度使的表率与榜样,如今死的不明不白,朝廷若是因为畏战而对此置之不理,天子的威严何在,朝廷的名誉何在?”

    萧徽这时候沉声说道:“左相大人为何非要把魏文南之死,往石虎身上牵扯?或许事情很简单,魏文南就是死于意外。”

    萧徽的这番话一说出来,一些人的脸上顿时有了冷笑之色。

    陈虎所在的陈氏一族,根基就在岭南之地,魏文南坐镇黔州十数年,一直把陈氏一族压制的动弹不得,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发展与作为,所以说,陈虎与魏文南之间的矛盾非常深重,魏文南的突然死亡,受利最大的两个人,恐怕就是陈虎与石虎,如今这两个人,一个在黔州整肃军队,控制兵权,一个却是突然到了丰京,极力为石虎开脱美言,并聚集了詹台易恒、萧徽等一批有名官员与家族,其心思到底是什么,很是值得玩味。

    李忠看了赵询一眼,见他皱着眉头,脸上有着犹豫之色,心中不禁叹气一声,很多话也不想再说了,说多了又是一场争论,解决不了任何事情。

    赵询此刻的心情却是有些犹豫,他既是觉得李忠之言很有道理,魏文南对朝廷向来忠心耿耿,如今死的不明不白,朝廷若是不能给出一个交代,天下人会如何遐想?自己作为天子,又会被天下人如何看待?

    但是赵询又觉得陈虎等人所言,也是有些道理,在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贸然定下结论,只会立即让石虎与朝廷形成对立,那样的话,一场战争就真的是不可避免了,如今的朝局勉强稳定下来,西域、陇右两地的人事安排与后续计划,正要展开,赵询这个时候,真心不想发生任何意外,他只想稳定的度过这段时间,把西域、陇右两地的事情优先决定下来。

    沉思再三,赵询最后说道:“派个人去岭南看看吧,一定要把魏文南的事情,给朕弄清楚,弄明白。”

第八百二十三章 人终归要有底线(二十七)

    众人散去,李勋并没有跟着离开,等了一会儿,然后去了明政殿不远处的御花园,在那里,却是见到赵询与盛世通两人相谈甚欢。

    盛世通虽然出身世家,身上却没有世家子弟那种高人一等,狂傲不知的性子,反而性情通达耿直,忠于国家,忠于皇帝,像这样的人,赵询没有理由不喜欢,自然要多多亲近。

    小乐子看见了正像这边走来的李勋,于是低下头对着赵询轻声提醒了一句。

    赵询抬头看去,笑着对李勋挥了挥手,示意他过来说话。

    “微臣参见皇上。”

    李勋走到近前躬身行礼。

    赵询摆了摆手,笑道:“表弟,这里没有外人,无需多礼。”

    “谢,陛下。”

    李勋看了盛世通一眼,赵询说这话,显然是说给他听的,以示亲近与拉拢。

    李勋坐到一旁,轻声说道:“皇上劳累了一天,应该好好休息,以免伤了精神。”

    赵询轻笑道:“这里风景不错,闻闻花香,听听鸟语,倒也可以缓解心中的疲累。”

    最近一段时间,赵询对于李勋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以前,赵询总是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勋有外戚的身份,权利不能太大,应该得到压制。

    但是经过卢柏江与刘知古的苦心劝说之后,赵询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确实有些看不上李勋的卑微出身,没有文化,也忌惮李勋在陇右、西域所取得一系列功勋,害怕他成长起来,形成外戚干政,威胁到自己,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就目前而言,李勋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威胁,若是用的好了,反而可以成为一股极大的助力。

    而且因为纵容姑息有人对李勋的排挤与诋毁,导致太后李怡对此极为不满,加上一些不能说出来的原因,导致政变结束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李怡与赵询两人,关系非常冷淡与疏远,城中突然传出来的那首歌谣,虽然在王启礼的雷霆手段之下,很快便是得到平息,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却也让赵询如梦初醒,天道轮轮,子孝母乃是天经地义之事,是所有道德之初,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母子两人有了间隙,那都是做儿子的错,只会被所有人谴责与谩骂。

    卢柏江曾经跟赵询说过,李勋权利再大,岂能大过皇上?以皇上您天子之身,都是不能掌控天下大局,不要说李勋能不能成势,就算真的成势,又能怎么样呢?

    就像李忠,何等的英雄,但他的出身,他的政治方向,是不可能被世家门阀所能容的,所以李忠不管权利再大,他的锋利只会指向那些门阀世家,而不是皇上您,李勋与李忠其实是一个道理,因为先皇的恩和义,因为血脉的牵连,又有道德与仁义的约束,他们只能紧紧跟随皇上,成为门阀世家的对立面,既然是对立面,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皇上为什么不去利用呢?

    李勋呵呵笑道:“皇上好雅兴。”

    赵询说道:“李勋,你今日突然进宫,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吧。”

    “什么都瞒不过皇上。”

    刚刚在大殿里面,因为那种气氛,李勋也没有说话的机会,现在主动找到赵询,自然是要把事情做完。

    李勋把兵部的那两件事情详细说给了赵询知道。

    赵询听完之后,微微沉思。

    盛世通看了李勋一眼,然后对着赵询说道:“皇上,任何事情,看似不大不小,但若是任由发展,漠不关心,往往会成为心腹大患,大火烧身。”

    赵询问道:“盛爱卿有何见解?”

    盛世通想了想,然后说道:“河州都督羊迟,为了手下的兵士,竟是敢于上表如此激烈的奏折,不难看出,此人性情耿直,心中有义,不为自私,这样的臣子,皇上应该予以重视,至于柘州之事,羌族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善于斗狠,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局势失控,很有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不如让蜀州节度使杨道安出兵三五千前往柘州,人数也不多,所需钱粮也是由朝廷所出,杨道安没有拒绝的道理。”

    盛世通的意思很简单,李勋所说的这两件事情,不是什么大事,但都是有些急,不能等闲视之,朝廷现在财政有所缓解,能用钱解决问题,就不要搞的更麻烦。

    赵询点了点头,觉得盛世通的建议很不错,于是对着李勋说道:“李勋,你觉得呢?”

    李勋笑道:“盛大人句句在理,臣深表赞同。”

    李勋也觉得盛世通的建议不错,而且从他的话中也听出来,经过这段时间的整治,户部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这点钱粮不是什么问题。

    赵询对着小乐子淡声说道:“把方才的意思告诉翟洪亮,让他拟旨发给户部与兵部吧。”

    “是,陛下。”

    小乐子躬身领命。

    几个人又是闲聊了一番,见到赵询脸上露出疲累之色,李勋与盛世通当即起身告辞离开。

    李勋与盛世通没有什么交情,而且盛世通这个人很是沉默寡言,李勋说了几句话,他也不回话,于是李勋也不在多言,两个人一路出了皇宫。

    李勋正要上马车离开,盛世通却是突然开口叫住了他:“李相国请留步。”

    李勋转过身去,问道:“盛大人还有什么事?”

    盛世通走到近前,轻声说道:“陛下从继位到现在,连续六次传召西域,让其备齐钱粮运输丰京,数量一次比一次巨大,西域的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在怎么富有,也是有一个度,皇上这样釜底抽薪,恐怕对西域不是一件好事。”

    李勋看了他一眼,淡声道:“你主事户部,钱粮越多不是越好?”

    “细水长流,手段太猛,就怕以后什么都没有了。”

    “皇上对你很是看重,这些道理你可以直接告诉皇上。”

    盛世通摇了摇头:“我主管户部,常常言苦,皇上如今抽调大量钱粮归于户部,我若是在有其他言语,倒是里外不是人了,有些话,别人说出来或许更好。”

    说完这番话,盛世通对李勋拱了拱手,随即迈步离开。

    李勋看着盛世通离开,站在原地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上了马车,也是离开。

第八百二十四章 或战

    李忠单独上奏赵询,就黔州之事,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魏文南久掌地方军政大权,在诸多藩镇节度使当中,那也是威名赫赫,名望极高,而且对朝廷,对国家一直忠心耿耿,如今死的不明不白,而且是全家被灭,天道煌煌,石虎简单的一句意外,就想把事情给接过去,这简单就是天大的笑话。

    李忠就两个道理,第一,朝廷的态度必须强硬,必须彻查到底,给已故的魏文南,以及天下所有人,一个明确的答复与交代,皇帝直接下昭,传唤石虎和相关人员立即进京接受审查,石虎若是肯受命而来,事情也就好办了,至少表明了石虎心中对朝廷还是有所畏惧,对国家还是没有太大的异心,若是不来,那就证明石虎心中有鬼,魏文南之死与他或许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第二,魏文南的死亡,或许与石虎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别人所为,但不管有没有关系,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石虎趁着魏文南身死之际,大肆排除异己,杀害军中不肯服从他的将领,强行接管了黔州整个军政大权,这等所作所为,已经和造反没有什么二样,此等大逆不道的行为,朝廷岂能姑息与示弱?

    李忠建议赵询? 朝廷可以做两手准备,一是立即下昭? 传唤石虎立即进京,二是密令辰州节度使吕肆要,开始聚集军队,密切注意与防范黔州的动向。

    洪安郡王赵柏安此时正在淮北老家为其妻子治丧? 皇上可以派人秘密前往传旨,让其立即赶往江南? 赵柏安虽然卸任洪、江节度使已有好几年的时光? 但他在江南的影响力依旧巨大? 一旦发话? 其经营多年的洪、江两地的数万兵马? 定然是一呼百应? 群起而动。

    对于李忠的建议? 赵询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而是转发兵部,让兵部先行商议一二。

    李勋放下手中的奏折? 脸上有着沉思之色。

    赵询没有把李忠的奏折转交政事堂,而是直接给了李勋? 显然是想先听听李勋的意见与见解。

    李忠在奏折之中的所言所语,意思其实已经非常明白? 那就是把魏文南之死暂且放到一旁,对于石虎的作为,朝廷的态度必须强硬,并立即组织军队,给予雷霆打击。

    李忠建议赵询调遣赵柏安以及洪、江两地的军队,还有辰州节度使吕肆要的军队,两方加起来足有五万之众,一东一北对其黔州形成围困之势,强行逼迫石虎服软。

    李勋有所猜测,或许就李忠看来,石虎必然会反,既然如此,不如先下手为强,提前做好军队部署与防范,一旦石虎有任何异动,可以立即发动进攻,不给石虎有任何的军事进退之机,把战事控制在黔州一地,不要扩大,速战速决。

    赵询对于李忠的奏折,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而是转给了李勋,意思也很明显,赵询并不想发动战争,但又觉得李忠说的这些话,也是有些道理,所以,赵询心中矛盾,左右为难,拿不出主意,而且两天前那场会议,赵询已经下了决定,也派了官员前往岭南探查情况,这个时候因为李忠的这个奏折,又是改变主意,赵询恐怕面子上是有些下不来的。

    司马图趁着李勋沉思之际,拿过李忠的奏折观看,看完之后,司马图摇了摇头:“李忠先前不说,等皇上做了决定,现在上这么一个奏折,建议再好,皇上恐怕都不会承他这个人情。”

    李勋说道:“当时的情况你不知道,对于石虎之事,李忠只是开了一个头,便是遭到大多数大臣的反对,皇上态度不明,他有再多的建议,当时也是不好多说了。”

    这段时间,李忠与赵询两人的关系颇为冷淡,这种氛围,是赵询刻意为之的,而李忠显然也是感觉到了赵询对自己的疏远与冷淡,他应该已经有所明白,赵询对自己是有所猜忌了,所以,自从那次争吵之后,李忠这段时间一直很低调,也可以说是很低落,在家闭门修养,政事堂几次列会,他都是以身体欠佳为由,请假缺席。

    司马图点了点头,把奏折放到一旁,然后对着李勋说道:“主公看了李忠的奏折,有何想法?”

    李勋想了想,反问道:“你觉得呢?”

    司马图笑道:“皇上把李忠的奏折转交给主公,显然是想听听主公的建议,这倒是有些奇怪了,满朝文武那么多人,皇上偏偏选中了主公您,这又是什么意思?”

    李勋翻了翻白眼,觉得司马图这是看不起自己呢,顿时气笑了:“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从承平五年到现在,大大小小十几场战争,我可是一次都没有败过,说起来也算是常胜将军了,在朝也是小有名气,皇上找到我,想要听听我的建议,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司马图笑了笑,他知道李勋并不是真的生气,于是说道:“皇上把奏折交给主公,或许有其他目地。”

    李勋已经猜到了这一点,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准备一下,稍后你跟着我去见李忠。”

    “是,主公。”

    司马图起身行了一礼,然后离开了书房。

    赵询和李忠现在的关系有些尴尬。

    李忠掌管着整个丰京的军事大权,这个权利太大了,作为皇帝,心中没有忌惮与猜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加上李忠的性格有些过于耿直,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赵询原本想要温和的去处理,但最后却是变了样子,一来二去,赵询与李忠两人的关系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但是,赵询对李忠的军事才能,还是非常信服的,若是朝廷与石虎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怎么打,用什么方法与战略去打,赵询内心里还是更为看重李忠的意见,但因为两人现在的关系有些尴尬,赵询作为皇帝,肯定是好面子,哪里好意思直接去找李忠,所以他把李忠的奏折转交给李勋,用意就是想让李勋去见李忠,通过李勋从李忠那里得到有用的建议。

第八百二十五章 拜访

    李忠正在花园里修剪草木,他一身简朴的装扮,若是从远处去看,不认识他的人,只会以为这是一名普通的老人,而不是威震天下的大将军。

    李忠心性朴素,不贪钱财,为人公正清廉,这座占地三十余亩的府邸,是先皇赵智赏赐给他的,这么大一处府邸,却是只住了五个人,李忠以及四名老仆人。

    李忠曾经在府中收留了一百多名,孤苦无依的退役老兵,但是那场政变之后,李忠觉得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终归不是一个事,也容易引起别人的议论与猜忌,所以李忠把他们全部都是遣散了,当然,并不是赶他们走,后续也是尽心尽力给他们都找了一份不错的差事,并且每年都会从自己的俸禄之中,拿出大部分钱财接济他们。

    “大帅,李勋李相国拜访。”

    一名五十余岁的老人拿着李勋的拜帖找到李忠。

    李忠站直身子:“直接带他到这里来,我房里还有一些好茶,煮好了端过来。”

    老人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李勋进了李忠的府邸,观察着四周。

    李忠被夺权安北兵权,回京出任相国之后,一直都是以孤臣自居,不结党,不营私,除了公务之外,平日里很少和其他人打交道,更是闭门谢绝一切官员的私下拜访,以此表示,我李忠和任何人都不会有私情,若是公务,那就到公共场合去说。

    所以,李勋这还是第一次到李忠的家里来。

    走到一个门廊,老人停下步伐,转身对李勋说道:“李相国往前直走便是,我还要去拿茶叶,先走一步。”

    李勋客气的说道:“老先生自便。”

    看着老人离开,李勋指着四周对司马图说道:“天下自诩清廉之辈颇多,但都是徒有虚名,在此之前? 我只知道有一个贺庭宣? 现在却是多了一个李忠。”

    司马图轻声说道:“天下名士虽多? 但有德之辈,却是不多了。”

    李勋有些感触的说道:“能说会道的名士就像是那些长相俊美之人,终归还是更能得到众人的青睐,那些真正有品德的人? 却是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司马图看了看四周? 然后低声对李勋说道:“主公慎言。”

    李勋沉默下来,这些话其实只是自己有感而发? 并没有任何其他意思,但若是传到赵询的耳中,恐怕就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以为自己在指责他作为皇帝? 亲近小人,疏远贤能。

    李勋不在多说,迈步前行,穿过这个门廊? 果然看到李忠的身影? 他此刻正在那里修剪花草。

    “李勋,是你来了?”

    李忠听到声音,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

    李勋拱手一拜:“侄儿拜见叔父。”

    李忠与赵智乃是结拜义兄弟? 赵智是李勋的姑父,李勋叫李忠一声叔父,倒也是应当。

    “你先坐,我马上就好。”

    李忠让李勋先坐下,李勋却是站在那里,静静等候。

    片刻之后,李忠放下手中的剪刀,完成了自己的事情,李勋拿起桌子上的抹布,走上前去,递给李忠。

    “叔父好雅兴,政事堂的集会不去,倒是在家中休闲自得,让那些整日忙碌之人见到了,心中又会作何感想。”

    李勋开了一句玩笑话。

    李忠拿着抹布擦拭身上的灰尘,对着李勋淡声道:“你不也是没有去政事堂?倒也有脸开老夫的玩笑。”

    李勋哈哈一笑:“政事堂的房子有些小,十几个人挤在里面,可是憋闷的很,倒不如在家来的自在痛快。”

    政事堂制度建立几百年了,最开始就是两三个人的定制,所以办公的地方就那么大一点,到了武宗一朝,相国人数增设到最少五人,最多不过九人,人数是增加了,但办公的地方却没有任何变化,就是那么一件房子,但就是这么一件小小的房子,却是引得天下所有人趋之若鹜,房子虽小,但它却是代表了整个帝国的权利核心,能够走进那件房子,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最高梦想。

    听了李勋这番话,李忠脸上有了一丝笑容,看向他的目光,更是流露出一些赞赏,李勋能够以平常心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利,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正所谓环境在变,但心不变,这是很难做到的。

    这时,司马图上前行礼:“小人司马图拜见左相大人。”

    李忠看了司马图一眼,点了点头:“现在是私下,不用多礼。”

    说罢,李忠摆了摆手,示意李勋与司马图坐下说话,自己先行坐了下来。

    “李勋,今天突然造访,可是有什么事情?”

    李忠性格直率,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那些虚言客套,所以直接出言询问李勋的来意。

    李勋从怀中拿出那份奏折,放到桌子上,低声说道:“叔父在奏折之中的言论,侄儿多有不明,所以前来请教。”

    李忠看了一眼那份自己书写的奏折,有些沉默,奏折是给的皇上,如今却是到了李勋的手中,并且特点带着奏折上门拜访,其中的意思,李忠就算在愚钝,也是能够想得到了。

    沉默片刻,李忠问道:“你有什么见解?”

    李勋张了张嘴,原本想要说些客套的话,但是见到李忠那颇为苍老的面孔,心中顿时有些不忍,于是直言告知:“皇上不想打。”

    李忠冷声说道:“有些事情,就算是皇上恐怕也无法左右。”

    李勋轻声说道:“皇上有他自己的心思,若是不能疏通化解,就算强行劝谏,也终归于事无补,而且强扭的瓜不甜,若是因为其他因素,皇上就算勉强答应了,但毕竟不是心中顺从,战事一起,恐怕对大局非常不利。”

    李忠是三朝老臣,功勋卓著,如今不仅是当朝左相,更是握有兵权,他要是强行劝谏,执意出兵攻打黔州,若真是这样,赵询是不可能为此和他撕破脸的,最后只能是答应,所以,赵询把这份奏折交给李勋,既是觉得李忠所说有些道理,想要通过李勋,从李忠那里得到更加详细的建议,另外也是出于那份忧虑,态度稍稍软了一些,不想因为这件事情与李忠爆发冲突。

第八百二十六章 不好办

    李忠怒视李勋,沉声说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我李忠会以权逼迫皇上?”

    李勋起身拱手说道:“李叔,我要是真有此意,就不会说那些话了,虚以逶迤不用别人教,我李勋也会。”

    看着李勋那严肃敛容的面孔,李忠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真诚,脸上的怒意消散,神色顿时缓和了一些。

    李勋重新坐下,语气真诚的说道:“李叔,皇上刚刚稳住了朝局,下一步的重心便是陇右与西域,为了达成这个目地,皇上已经把所有的力量全部聚集起来,马上就要展开行动,这个时候爆发战争,绝不是皇上愿意见到的。”

    李忠微微皱眉:“局势在变,计划自然也要有所改变,石虎既然敢大肆肃杀军中反对将领,足以证明此人的狼子野心,战争讲的就是先机,谁占据了先机,谁就能够掌握整场战争的主动权,皇上派官员去岭南,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一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等于给了石虎充分的准备,一旦等到他彻底掌握全部兵权,以他手中数万兵士,以及地势之利,到时候,朝廷在想有所动作,难度就太大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简直是得不偿失,所以我才上书皇上,趁着石虎还未聚拢军心兵权之前,立即调遣江南与辰州的军队,进逼黔州,以强大的实力逼迫石虎束手就范,若是胆敢反抗,立即发动进攻,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价? 解决黔州之事? 那个时候在慢慢调查魏文南的死因? 也不迟。”

    听了李忠的话,李勋沉思下来,不得不说,李忠讲的可谓是头头是道? 就军事部署而言? 非常有道理,但这样的建议? 赵询恐怕不会接受,因为作为皇帝,他不可能只是单单考虑军事方面? 政治方面的因素? 也是重中之重。

    战争之事,瞬息万变,不可能万无一失,李忠的战略无疑是非常优秀的? 但任何事情总归有个万一? 万一不能立即拿下石虎,双方一旦形成僵持,先不去考虑物资的损耗情况? 就朝堂的局面而言,一定会发生巨大变化,赵询努力了大半年,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好不容易勉强稳定下来的朝局,恐怕将荡然无存,那些心怀野心的门阀世家,定然会趁机而动,趁着岭南的战事,先行动手,疯狂的去瓜分陇右、西域这两块大蛋糕,那个时候,朝廷因为黔州的战局而被牵制,面对门阀世家的强硬姿态,西域、陇右两地的利益,赵询是让还是不让?

    司马图这个时候低声说道:“左相大人可否想到过另外一个可能?”

    李忠看向司马图,淡声道:“什么可能?”

    司马图轻声说道:“若是有人上奏朝廷,主动承担魏文南之死的责任,那个时候,朝廷又该如何为之?”

    李忠微微一愣,随即沉默下来,司马图说的这一点,他确实没有想到。

    黔州的事情,李忠觉得很好解决,只要朝廷的态度够强硬,速度够快,石虎根本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但是司马图的这句话,倒也是提醒了李忠,他要的是快,而石虎自然希望时间能够尽可能的拖延一二,一旦有人这个时候上奏朝廷,把魏文南之死的责任全部承担下来,朝廷还真没有了动手的理由。

    李忠沉声说道:“那就立即下昭,命令石虎即可赶往丰京。”

    司马图笑道:“这样一来一回,也是好几天的时间,以石虎的动作,最多也就三五天,便能彻底肃清军中的反对势力,完全掌控整支军队,到了那个时候,石虎可以找很多理由推辞不来,朝廷能拿他怎么办呢?”

    司马图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战争讲的是师出有名,魏文南的事情要是扯不到石虎的身上,朝廷就没有了立即动手的理由,至于李忠所说的建议,调遣江南与辰州的军队,进逼黔州,石虎就算反了,那也是被逼反的,事情到了最后,反而是朝廷的不对,在如今朝廷势力式微,天下藩镇强大的时代,朝廷要想打击某一方藩镇势力,一定不能只是单单的用强,而是要以正名而伐之,以朝廷的正名与正义为前提,一旦师出无名,强行发动一场战争,恐怕立即就会引得诸多地方藩镇诸侯的不满,到了那个时候,局势反而会越发的复杂,于朝廷不利。

    李忠站了起来,来回走动,沉思了一会儿,指着司马图说道:“石虎为了独掌军权,肯定要杀不少人,他没有朝廷的命令,便是擅杀朝廷大臣,这等于是造反,以此为名,朝廷出兵伐之,有何不对?”

    李勋这个时候也是明白了司马图的意思,苦笑道:“有一句话说的好,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在想,石虎会不会很快就会上奏朝廷,狡辩因魏文南突然身死,军中有人密谋不轨,事出从权,他只能抢先动手,控制军队,肃杀军中图谋不轨的将领,以此稳定局面,如此一来,他石虎反而倒是成了功臣。”

    司马图点头笑道:“主公所言极是,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李忠此时重新坐了下来,他冷静思考一二,有些事情马上就是想通了,很多时候,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李忠意识到,就算赵询接纳了自己的建议,调动江南与辰州的军队,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不能直接下达命令,而是要通过朝堂众人的共议,从那天陈虎等人的态度来看,讨伐石虎得议程一旦拿到朝廷上去讨论,恐怕会遭到许多人的强烈反对,事情若是被卡在朝堂这一环,时间一久,自己所设想的战略,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沉思良久,李忠叹气一声,摆了摆手:“你们走吧,老夫想要清静清静。”

    李勋与司马图起身,对着李忠躬身一拜,告辞离开。

    出了李忠的府邸,李勋说道:“其实我感到有些奇怪,朝廷与石虎爆发战争,对于那些门阀世家以及野心分子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陈虎等一部分门阀势力,为何会对此极力反对?”

第八百二十七章 噩耗

    “门阀世家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的争斗同样是你死我活,一旦有机会,其手段之残酷,恐怕常人所能想象,陈氏一族的根基在岭南,战端一开,就怕除了朝廷之外,其他门阀世家会趁着这个机会,连同陈氏一起给铲除了,有此顾虑,陈虎自然是要极力反对朝廷出兵岭南。”

    司马图一番分析。

    李勋点了点头,司马图说的有道理,陈虎怕的不是朝廷,而是怕其他门阀世家,会顺着朝廷这股洪流,趁势进入岭南,进而连同陈氏一起给灭了,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同为岭南势力的辰州节度使吕肆要,与陈氏一族之间的关系便是非常恶劣,双方的矛盾异常激烈,以前还有魏文南从中调停,互为缓冲,让三方势力形成平衡,现在魏文南死了,这种平衡顿时被打破。

    “主公,如今魏文南死去,您觉得谁最为紧张?”

    司马图出声说道。

    李勋笑道:“自然是辰州节度使吕肆要,魏文南这个人没有什么野心,双方倒也能相安无事,从石虎的行事作风上来看,此人显然不是易于之辈,黔州的军事势力也是远超辰州,若是石虎和陈虎这两头老虎联合起来,吕肆要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

    司马图抚掌笑道:“如此看来,吕肆要恐怕马上就会有所行动了。”

    “或许吧。”

    李勋不在多说什么,与司马图坐上马车,返回家中。

    很多事情的决定和展开,内部的犹豫不决,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却是外部局势的变化,导致原本就有些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难以抉择。

    有了李勋的那次登门拜访之后,李忠第二天再次上书赵询,这次他不在强烈要求出兵黔州,而是改变了策略,建议赵询,任命赵柏安为江南巡访使? 表面上是巡视监察江南地区各项税赋? 实则暗中联络旧部,聚集洪、江两地的兵马,严密注意黔州的动静? 一旦石虎有任何不臣之举? 可以立即发兵前往平叛,这样一来? 就算战争真的爆发,赵柏安手中有了军队,有他在那里坐镇,江南地区就不会乱? 石虎的祸患? 也出不了岭南,整个局面可以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李忠的第二次上书,所给出的建议,大为符合赵询的心意,这样一来? 自己就可以从容布局,不管是打,还是不打,主动权都是在自己的手中。

    这才是赵询想要的结果。

    开元元年,五月初六。

    辰州节度使吕肆要上书朝廷,说石虎残杀地方官员,黔州刺史被其杀害,更是在短短的不到十天时间,肃杀了五百余名军中士兵与军官,不经朝廷应允,竟是如此胆大妄为,已然和造反无疑,应该给予严厉处罚,希望朝廷尽快调兵而来,围剿石虎,控制黔州局势。

    吕肆要的奏折上午到了赵询的手中,不过两三个时辰,到了下午,石虎的奏折也是到了,并且立即送到赵询那里。

    石虎上书朝廷,一共说了三件事。

    第一,解释了魏文南的死因,是中军第三营中郎将何世奎,因为先前受到魏文南的责罚与辱骂,故此怀恨在心,趁着魏文南外出之际,派人将其刺杀,随后率领本部千余士兵,灭了魏文南全家老少,然后联合了黔州刺史,以及军中的一些野心分子,意图发动兵变,夺取黔州兵权,石虎识破其计,抢先动手,先行杀了黔州刺史闫青,控制了黔州治所乌城,随后以闫青之名哄骗何世奎,将其叫入乌城,活捉其人,随后返回城外大营,肃清军中的异己分子,并活捉了何世奎党羽二十余人。

    石虎将何世奎押送丰京,何世奎到了丰京之后,一口承认,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所为,为的就是报仇,以及夺取兵权,割据地方,做一个土皇帝。

    第二,石虎表示黔州的局面已经稳定下来,希望朝廷尽快派遣官员前来接管局面。

    第三,石虎强烈指责辰州节度使吕肆要,趁着黔州局势混乱,图谋兼并,心怀不轨。

    吕肆要与石虎两人的相继上书,并且互相指责对方,顿时引起一片议论,最开始嫌疑最大的石虎,随着何世奎的押送丰京,并且一力承担所有一切作为,反而被抛到了一旁,至少明面上是这样,而一直没有任何关系与牵扯的吕肆要,反而遭到石虎的强烈指责,说他图谋不轨,抱有兼并黔州之心。

    随后,赵询就黔州之事,拿到朝堂进行公议,想要看看文武百官的态度,出乎意料的是,极大多数官员对于黔州之事,都是支持石虎,反而多有怀疑吕肆要。

    石虎上书朝廷,一共说了三件事。

    第一,解释了魏文南的死因,是中军第三营中郎将何世奎,因为先前受到魏文南的责罚与辱骂,故此怀恨在心,趁着魏文南外出之际,派人将其刺杀,随后率领本部千余士兵,灭了魏文南全家老少,然后联合了黔州刺史,以及军中的一些野心分子,意图发动兵变,夺取黔州兵权,石虎识破其计,抢先动手,先行杀了黔州刺史闫青,控制了黔州治所乌城,随后以闫青之名哄骗何世奎,将其叫入乌城,活捉其人,随后返回城外大营,肃清军中的异己分子,并活捉了何世奎党羽二十余人。

    石虎将何世奎押送丰京,何世奎到了丰京之后,一口承认,所有的一切都是他所为,为的就是报仇,以及夺取兵权,割据地方,做一个土皇帝。

    第二,石虎表示黔州的局面已经稳定下来,希望朝廷尽快派遣官员前来接管局面。

    第三,石虎强烈指责辰州节度使吕肆要,趁着黔州局势混乱,图谋兼并,心怀不轨。

    吕肆要与石虎两人的相继上书,并且互相指责对方,顿时引起一片议论,最开始嫌疑最大的石虎,随着何世奎的押送丰京,并且一力承担所有一切作为,反而被抛到了一旁,至少明面上是这样,而一直没有任何关系与牵扯的吕肆要,反而遭到石虎的强烈指责,说他图谋不轨,抱有兼并黔州之心。

    随后,赵询就黔州之事,拿到朝堂进行公议,想要看看文武百官的态度,出乎意料的是,极大多数官员对于黔州之事,都是支持石虎,反而多有怀疑吕肆要。

第八百二十八章 缘由

    李勋坐在椅子上,双目紧闭,脸上有着明显的泪痕,手中拿着一封书信,那是单仇写给他的信,李勋还未拆开观看。

    欧阳离静静站在一旁,神色悲伤,几次都是想要说话,但看着李勋那苍白的面孔,最终还是说不出来。

    司马图看着李勋的模样,暗暗叹气一声,政局的混乱与诡异,已经让李勋身疲力尽,心力不堪,如今又是传来单仇身死的噩耗,这对原本就是勉强维持的李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主公,人死不能复生,您一定要保重身体,不然赵卫、李存孝那些人,就完全没有任何指望了。”

    司马图来到李勋身边,低声劝慰。

    李勋睁开了眼睛,拆开那封书信,仔细看去,他临走之前,和单仇有过约定,每年至少要写三封书信回来,这是李勋回返丰京之后,单仇写的第一封信,没有想到,却是成了绝笔。

    单仇在信中主要说了三件事情。

    第一,李勋走后,范中允姿态谦虚,温和执政,团结西域贵族集团,给予那些态度温和,倾向晋朝的贵族,足够的尊重与权力,还有自由,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底层百姓的政策,西域的局面快速稳定下来,短时间内从战争的阴影之中走出,极大消除了西域各方势力与晋朝之间的隔阂与猜忌,为以后的发展与其他计划,打下良好基础。

    范中允多次提醒单仇,一定要治军严谨,对西域众国要恩威并施,顺从的人当极力拉拢与安抚,至于那些心怀叵测,存有异志的野心份子? 则是要严厉肃清与镇压。

    对此,单仇深感赞同? 并表示准备在西域百姓之中,挑选一些身世清白的人? 补充到军队之中? 以军抚民,以民安军,在融合之中走向共存。

    第二,哈默厄齐、本拉希莫等人在去年击退了波斯帝国的大军之后,趁着波斯帝国内部爆发兵乱? 无暇它顾的机会,趁机扩大战争胜利果实? 一举拿下了波斯帝国以东二十三州之地? 这相当于大石帝国原来国家版图的五分之一。

    今年三月初一? 在哈默厄齐、本拉希莫、马哈茂德等军中掌权主要将领的支持与拥戴之下,大石帝国末代皇帝阿勒颇的亲弟弟? 也是大石帝国皇室仅存下来? 唯一的皇族嫡脉巴塞尔,正式登基为帝,恢复了大石故国。

    鉴于哈默厄齐、本拉希莫等人一步步壮大? 整个东部地区的局势走向失控? 波斯帝国在割让了巨大的利益代价之下? 结束了它西边另外一个强大帝国,霜月帝国的战争,随后,波斯帝国兵峰东移,在准备了整整一个月之后,四月初五,波斯帝国皇帝切西斯正式下达战争命令,以皇太子卡利古拉为总督大将军,率领六万步兵,八千重甲兵部,五千重甲骑兵,二万三千轻骑兵,一共近十万大军,再次征伐哈默厄齐、本拉希莫。

    单仇写这封信的时候,是四月十三,波斯帝国皇太子卡利古拉率领的十万大军,已经抵达东部边境卡朗州,哈默厄齐率领四万大军镇守此地,双方并没有立即展开大战,而是形成了僵持。

    第三,单仇让李勋希望在朝堂上,多多为西域说话,不到半年的时间,皇上赵询已经连续六次下达命令,在西域地区抽调大量物资,这引起了西域诸国很多人的强烈不满,长此下去,定然会导致西域诸国对晋朝离心离德,心怀怨恨,让好不容易结下如今这般大好局面,荡然无存,这对长久统治西域地区,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信的最后,单仇询问李勋,是否可以在朝廷上,为范中允争取一个正式的官职,这样他在西域施展拳脚,即能名正言顺,也会更加方便,还有西域的核心之地素叶城,这里历来是西域诸多大事发生的起源和风向标,不管是地理位置还是影响力,都是极为重要,朝廷若是在此地设置节度使藩镇,一定要慎重对待,不可所托非人。

    看完单仇的信,李勋闭上眼,忍住不流下眼泪,他是被宇文真所杀,宇文真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杀害单仇,而从时间上计算,宇文真到达西域,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便是让宇文真对单仇下了杀手,显然双方矛盾的爆发,不仅快,而且非常深,但是在信中,单仇一个字都没有提,反而处处忧心西域的未来,这既是单仇这个人性格坦荡,不为私心,更是知道宇文真的身份地位显赫,他是宇文震的独子,当今皇后的亲弟弟,单仇不想把自己与宇文真之间的矛盾和恩怨,说给李勋知道,这样只会让李勋左右为难,毕竟,李勋与宇文真的关系不管是好还是不好,他们都是皇上最亲近的人,两人同属一个势力集团。

    李勋咬牙切齿的问道:“单仇到底是怎么死的,宇文真为什么要杀他?”

    欧阳离看了看李勋,有些犹豫。

    李勋睁开眼冷冷看向欧阳离,司马图见此连忙说道:“欧阳离,有什么说什么,不要有顾忌,这里没有外人。”

    欧阳离点了点头,深深一叹,说道:“宇文真此人性格残暴,狂妄自大,刚刚到达陇右,离西域还远的很,便是派人提前通知驻守西域各地的将领,让中郎将以上军官,全部出迎五百里到席月国,等候他的到来,并让他们在三日之内,凑齐白银两百万两,粮草一百万旦,作为他的军资。”

    李勋听到这里,竟是笑了,宇文真只是带了三千士兵去往西域,却是让驻守西域的官员与将领,在短短三日之内凑齐白银两百万两,粮草一百万旦,这样的作为,不仅狂妄,而且贪婪至极。

    李勋冷声道:“说下去。”

    欧阳离继续说道:“范先生看此形势,知道宇文真来者不善,白银两百万两,粮草一百万旦,数量太过巨大,而且短短三天时间,肯定是完不成的,宇文真此举,显然是想要借此事立威,他被朝廷任命为西域转运使,素叶节度使,集西域中部地区军事大权,以及整个西域财政税赋大权于一身,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还是不要得罪的好,所以范中允建议从西域诸国筹借一些钱粮,白银二十万两,粮食十万旦,给宇文真一个交代和面子。”

    李勋叹声道:“单大哥是不会同意的。”

    李勋知道单仇的性格和为人,宇文真的这等作为,他是绝不会顺从的,而且自己临走之前,曾经交代过,西域之事,范中允管政治,单仇管军队,从西域各地收集起来的钱粮,绝大部分都是由单仇管理与保存,在钱粮方面,单仇若是不同意,范中允也是无能为力。

第七百零三章 夺权与反击(一)

    “主公,你快走,我来断后。”

    胡增四腿上受了伤,跑起来一拐一拐的,他不想拖累李勋。

    “断你娘的后,快跑。”

    李勋知道胡增四的心思,但后面可是有上前禁军士兵,就他一个人,有个屁的用,这不是断后,这是送死,没有一任何意义,所以,李勋大骂一句,拉着胡增四继续逃命。

    李勋这一举动,让胡增四心中感动的要死。

    一路奔跑,李勋脸上的神色越发的激动兴奋,过了这个坊街,就是巡察院,快到了。

    但是很快,李勋脸上的兴奋马上转换成了恐惧,身后的喊杀声不断,而前方此时喊杀声也是突然响起,百米外的拐角处,上百名士兵冲了出来,看他们的衣服颜色,认出来这些人都是禁军的士兵。

    李勋停下了步伐,呆呆站在那里,心中充满了绝望,众人激战一个多时辰,从城南一路杀到城东,已然是强弩之末,若不是求生的**坚持着,李勋恐怕早就躺在地上不想动了,相信胡增四、华少晟两人也是强不到那里去,就算是强悍的江大熊,此时拿着武器的双手,颤抖着不停,他也是累了,非常的累。

    不过很快,李勋又是发现,这群禁军士兵一路跑来,神色非常的慌乱,跟自己先前一个模样,仿佛身后有什么危险存在。

    数十只箭羽破空而至,十余名禁军士兵惨叫中,中箭身亡,在他们身后,喊杀声开始清晰起来,转眼间,又是一队禁军士兵从拐角冲了出来,源源不断,人数比前面那一拨禁军要多的多。

    李勋马上明白过来,虽然不知道赵克用了什么方法,掌控了禁军中军兵权,并最终进行政变,但禁军之中不肯同流合污之人,肯定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现在这里的禁军自相残杀,显然就是爆发了内讧,只是不知道同属于赵克的人马,是前面这一百多人,还是那后面的队伍。

    江大熊拿起大刀就要上前拼命,李勋连忙叫住了他:“大熊,回来。”

    李勋等四人靠着墙面站立,不做任何举动,现在只能赌一赌了,若是拐角处的那支大部队属于赵克的人马,前有阻挡,后有追兵,自己这边只剩下四个人,只能是死路一条。

    李勋靠着墙边,双眼死死盯着前方的队伍,若是情况不对,今天恐怕是很难活着离开这里了。

    一百多名禁军士兵,仓皇逃窜,根本看就不看站在一旁的李勋等人,直接冲了过去,当他们见到不远处正敢来的另外一波禁军队伍,为首的军官顿时大喜,大声吼叫道:“前方的兄弟,我是刘将军的人,严毅狗日的造反了。”

    严毅?

    听到这个名字,李勋同样是大喜过望,连忙朝着那边冲过去。

    “严毅,我是李勋,快救我。”

    “别动手,是自己人。”

    原本见着几个人冲过来,正准备动手的禁军士兵,连忙停下手中的动作,绕过李勋等人,继续朝前冲过去,与追杀李勋等人的千余名禁军士兵激战在一起。

    “狗儿哥,真的是你,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严毅见到李勋,惊讶的问道。

    李勋喘了几口粗气,紧张了好长时间的心神,此刻终于是放松了下来,李勋指了指身上的狼狈与伤痕,苦笑道:“看看我这个模样,还需要我多说?”

    严毅点了点头:“看来你那边也是出事了。”

    李勋看着严毅,沉声喝问道:“严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连你也造反了不成?”

    严毅还未说话,站在他身边的两名身材魁梧的亚将,其中一人沉声说道:“不是我们造反,而是中军两名领军的副将,胡智丙与安国庆这两个人反了。”

    李勋看向说话之人,此人身材魁梧,神色刚毅,气质不凡,一看就不是泛泛之辈。

    严毅连忙介绍身边的两名亚将,邹猛和周潜,连同他们两人在内的这五千禁军士兵,是中军精锐,同时也是宇文震的老部队。

    介绍完之后,严毅双眼有些通红,声音低沉的说道:“我岳父已经被安国庆那个奸贼所害,赵克还想杀我,多亏了邹猛和周潜两位大哥的帮助,这才逃得一死。”

    随后,严毅把事情的缘由说了一遍。

    邹猛和周潜,连同他们两人在内的这五千禁军士兵,是宇文震的老部队,邹猛和周潜两人跟随宇文震多年,是其绝对心腹,这支部队多次战场厮杀,是中军精锐,宇文震对老部队很有感情,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跟他们待在一起,赵克不敢乱来,所以今晚让胡智丙与安国庆两人找了一个事由,把宇文震骗到了中军大营,安国庆趁机谋害了宇文震,帮助赵克接管了中军大营的兵权,宇文震带去的两百多名亲兵,拼死突围,只有三人活着逃回了严毅那里,并带回了宇文震已经被杀的消息。

    赵克原本的意思,是杀了宇文震之后,安排军中的内奸,趁机杀了严毅与邹猛、周潜,让其军中的五千余士兵自乱,不过他没有想到的事,安国庆曾经婉转的拉拢过邹猛,但被其所拒绝,邹猛把这个事情说给了宇文震,宇文震性格粗放,没有多想,也没有在意,但邹猛却是多了一个心眼,开始有所堤防,这份小心谨慎,最终救了严毅,也救了自己与全军将士。

    追杀李勋的那支千余人队伍,哪里是严毅这支精锐的对手,双方交战不到一刻钟,对方便是被打的大败,溃逃而去。

    李勋安慰了严毅两句,然后问道:“下一步你想怎么做?”

    严毅咬牙切齿的说道:“赵克卑鄙无耻,害我岳父,我自当为其报仇雪恨。”

    李勋苦笑道:“赵克今晚发动政变,乃是蓄谋已久,他手中掌握三万禁军士兵,加上羽林卫,总兵力不低于五万,你这五千人去了,只能是白白送死。”

    严毅恨声道:“那你说怎么办,我岳父就白死了?”

    李勋看了看邹猛、周潜,两人的目光则是看向了严毅。

    李勋明白了,严毅只是中郎将,而邹猛、周潜两人则是亚将,职位与资历都是比严毅要高的多,但他们两人与这五千余士兵是宇文震的老部队,严毅是宇文震的女婿,现在宇文震被害,就这层关系而言,严毅倒是被推上了临时领头大哥。

    “先去巡察院,朱大哥手中也有五千余士兵,与他汇合之后,再做商议行事。”

    “狗儿哥,我听你的,去巡察院找朱大哥。”

    严毅相信李勋,同意了他的建议。

第七百零四章 夺权与反击(二)

    巡察院四周,数百具尸体横躺地上,看着身上衣服,都是禁军士兵,看来不久之前,禁军的叛乱也是波及到了这里。

    四周的高墙上,巡察院士兵严阵以待,任何敢于靠近他们的大量人马,都会受到攻击。

    李勋等人的到来,顿时遭到巡察院士兵的攻击。

    “他娘的,看来巡察院也是投靠了衡山王赵克,我先把这里给平了再说。”

    遭到攻击,严毅顿时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当即就要下令进攻巡察院。

    “别急,可能是误会。”

    李勋连忙制止了严毅,先前有禁军冲击过巡察院,严毅等人身上都是穿着禁军系统的盔甲,巡察院的士兵见到了,或许以为禁军士兵再次来犯,这才立即发动攻击。

    李勋制止了严毅,随即对着前方大声喊道:“我是李勋,快让你们副指挥使朱正国出来与我说话。”

    李勋一连喊了三次,前方的攻击慢慢减少,最后停止,显然对方也是听到了李勋的喊叫。

    巡察院如今扩展到了五千余人,规模是先前的五倍,很多新进之人或许并没有见过李勋,但是对于这个名字,却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巡察院就是李勋筹划与建立的,而李勋也是巡察院建立之后的首任指挥使。

    “你真的是李将军?”

    有人出声询问。

    李勋听到这个声音,感到非常熟悉,仔细回忆了一会儿,然后哈哈大笑道:“可是丁小明你个王八羔子,还不快出来见我。”

    “果然是李将军,快开门。”

    丁小明惊喜出声。

    “慢着.....”

    有人出声阻止,随后,城墙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片刻之后,丁小明怒吼大叫了两声,一切声音都是恢复了平静,巡察院的大门这才缓缓打开。

    丁小明等十余人走了出来。

    “丁小明参见李将军。”

    丁小明半跪行礼。

    “都是老兄弟了,无需多礼。”

    李勋上前扶起丁小明,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城墙,上面众多的巡察院士兵,并没有放松警惕,目光依旧死死注视着这边,手中的武器依旧紧握。

    “怎么回事?”

    丁小明上前低声说道:“将军,半个时辰之前,大约三千禁军士兵前来进攻巡察院,我们内部有他们的人,他们想要里应外合,夺权巡察院,还好朱大哥与刘批灰两人今晚都是亲自坐镇巡察院,对方的计划与行动最终没有成功。”

    李勋低声说道:“你们方才爆发争吵,可是对我们不信任?”

    丁小明点头说道:“禁军拥护衡山王赵克发动政变,巡察院绝大多数人对他们持有敌意,你们现在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禁军士兵,我自然是相信将军,想放你们进去,但是左右两位校尉军官都是坚决反对。”

    说到这里,丁小明有些惭愧的说道:“将军,我刚刚调到巡察院第三卫,有些时候,他们并不听我的。”

    “我明白,你不要感到不好意思。”

    李勋拍了拍丁小明的肩膀,表示理解,前番自己与京兆府知府赵少程爆发冲突之后,赵少程吃了大亏,若不是皇亲国戚的身份帮了大忙,赵少程的这个京兆府知府肯定是做不下去的,但也是如此,赵少程从那以后,对李勋怨恨极深,他几次想要拿掉朱正国,但有李勋寻求赵询的帮助,在赵询的干预之下,赵少程不敢乱来,但也是暗中动了一些手脚,巡察院扩大规模之后,朱正国手中的一千老部下,近一半人都是被调到其他四卫,大肆培植自己的亲信,并安插亲信到朱正国左右,加以监视与控制,巡察院的兵权倒是慢慢被赵少程所掌握,若不是刘彼灰还在,有他从中大力调和帮助,朱正国恐怕很难在巡察院继续待下去。

    丁小明说道:“将军,你们最多十个人进去,剩下的人就地驻守吧,京城发生政变,许多士兵的家属都是逃难到巡察院,你们就算全部都进去,也是住不下的。”

    李勋点了点头,看向严毅,后者无所谓的说道:“狗儿哥,我信你就是了,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李勋不在多说,他这边四个人,严毅则是留下周潜主持军务,自己与邹猛带着几名亲兵,跟着李勋进了巡察院。

    一路走来,许多士兵纷纷看向李勋,仿佛他的吸引力很大,毕竟是巡察院的创立者与首任指挥使,巡察院建立之初,几次重大事件,建立的威严与名声,都是在李勋任内发生的,这为李勋积累了很大的名声,至少在巡察院内部是这样,很多人或许没有见过李勋,但这个名字他们一定非常熟悉。

    地上有很多未干的血迹,一些士兵正在搬运尸体,四周的场景也是显得有些杂乱。

    李勋出声问道:“你说的内乱,看样子死了不少人啊!”

    丁小明轻声说道:“第五卫副指挥使连同近千士兵,全部都是反了,事发突然,很多人都是反应不及,加上当时数千禁军士兵来犯,巡察院一片混乱,还好朱大哥与刘彼灰两人稳而不乱,镇静应对,相互配合,集中他们手中的两卫兵力,快速剿灭了第五卫叛乱,这才没有让禁军的阴谋得逞。”

    李勋点了点头,朱正国与刘彼灰两人才能或许一般,但性子都是那种非常沉稳的人,一时的事急,还乱不了他们两人的心神。

    很多以前李勋的老部下,见到李勋到来,都是面露激动之色,纷纷跑到近前,半跪行礼。

    这些人是李勋创建巡察院之时,最早招募的那批流民,当初要不是李勋,他们恐怕早就饿死了,不管是地位还是距离,发生多大的变化,他们对李勋的感激与感恩之心,从来没有忘记过。

    李勋一一扶起这些人,嘘寒问暖,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在丁小明的带领下,来到巡察院主事大厅,四周有上百名士兵警备守卫。

    李勋走到大门口,一名军官认识李勋,对他抱拳行了一礼,然后便要进去禀报,却是被李勋阻拦了。

    李勋走到门口,便是听到里面传出非常激烈的争吵声音,自己要是进去了,众人恐怕不会再说什么,先不进去,听听他们在说什么也好。

第七百零五章 夺权与反击(三)

    房间里面的人并不多,就七个人,巡察院四位副指挥使,以及京兆府知府赵少程,他同时也是兼任了巡察院的指挥使正职,只是这个武职官位,赵少程并不看在眼里,平日里,除了人事与调动大权之外,巡察院的事情,赵少程一般很少过问,今天突然爆发政变,赵少程的府邸距离京兆府很近,他倒也聪明,第一时间把一家子全部拉到了巡察院。

    但是随后便爆发了第五卫副指挥使阴谋夺权,整个巡察院以及他们在座的这些人,险些全部完蛋。

    所以,房间里,四位武将吵的不可开交,都有自己的意见与想法,都不肯让步,而赵少程则是静静的坐在上面,冷冷看着他们,一言不发,经历了方才的那场反叛,赵少程对这四个武将,已经没有一丝的信任,反而是极为猜忌,若有可能,他现在恨不得把这四个人全部都给干掉,尽收兵权,然后固守巡察院,对于今晚的政变,他不想参与,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因为不管是赵询还是赵克,谁成功上位,都不会把他怎么样,既然如此,何必去冒那个险呢?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顾本超以及京兆府少尹林志权两人。

    李勋站在门外,听着他们之间的争吵,很快听清楚了其中的缘由。

    在剿灭的第五卫副指挥使的叛乱之后,对于下一步的行动,双方开始有了分歧与矛盾。

    第三卫副指挥使王凡与第四卫副指挥使刘虎,他们两人建议,把第五卫还剩下六百多名参与叛乱的士兵,全部给处死,然后巡察院的四千多士兵突围出城,与禁军汇合,不管后面采取什么行动,他们只需跟着一起就行了,这样做的好处,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危险都可以减到最低,对大家都有好处。

    对于王凡和刘虎两人的建议,刘彼灰与朱正国坚决反对,他们两人的建议很果断,立即集合巡察院所有的士兵,前往皇城勤王护驾,平定政变,什么出逃城外,什么随大局而动,刘彼灰厉声呵斥王凡与刘虎两人有不臣之心,乃是奸诈小人。

    就是为了这个事情,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吵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火气上来,王凡更是抽出了武器,怒视刘彼灰,大吼道:“你个混蛋,再敢骂我,劳资现在就杀了你。”

    刘虎与王凡是一条心,也是抽出了武器。

    朱正国与刘彼灰两人同样不甘示弱,纷纷后退两步,抽出武器,怒视对方。

    就在这个时候,李勋推开房门,大步走了进去。

    众人见到李勋的突然到来,都是微微一愣,赵少程惊讶道:“李勋,你怎么来了?”

    赵少程确实有些惊讶,有消息传来,禁军在一些地方,有目地残杀太子一党的核心人物与世家,李勋作为太子的嫡亲表亲,定然是禁军首先铲除的重要目标,城内已经完全被禁军所控制,李勋没死不说,竟是还逃到了巡察院这里来,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与意外。

    李勋看了赵少程一眼,没有说话。

    朱正国见到李勋与严毅两人,顿时大喜过望,上前来,拉着两人激动的说道:“我一直担心你们的安危,现在看到你们安全无恙,我总算是放心了。”

    刘彼灰对着李勋点了点头说道:“看你这幅样子,能够来到巡察院,也是颇为惊险。”

    李勋说道:“那是当然,若不是严毅领着禁军来的及时,你我兄弟恐怕就再也见不着面了。”

    赵少程一脸阴沉的看着李勋,方才自己问话,李勋视而不见,这是对自己莫大的藐视。

    顾本超看到了赵少程的脸色,想着这里是巡察院,是自己的地盘,你李勋一个外人,此时此刻,也敢如此猖狂?

    “李勋,赵大人问你话呢?你为何到此,说明来意,特殊时刻,我们巡察院不接受外人到来。”

    顾本超的语气极为的不客气。

    朱正国与刘彼灰两人闻言,脸上都是有了怒色,李勋对他们使了一个眼色,然后上前对着赵少程沉声说道:“赵大人,我奉了太子的命令,前来接管巡察院,收拢士兵,前往皇城救驾平乱。”

    赵少程等人没有想到李勋一上来就搞了这么一处,当即就是一愣。

    李勋对着四位副指挥使淡声说道:“你们快去召集本部兵马,立即随我前往皇城平乱。”

    王凡、刘虎两人目光闪动,对于李勋的说辞,没有任何表示。

    朱正国与刘彼灰两人,则是对视一眼,当即拱手领命:“我等领命。”

    说罢,两人便要离开。

    “慢着。”

    赵少程起身喝止了两人。

    赵少程目光阴沉的看向李勋,冷声说道:“李勋,你说你奉了太子的命令,有何证据?”

    李勋从腰间取下一枚沾血的玉佩,摊开在众人的眼前,淡声说道:“此乃太子之物,临时之前,太子把此物交给我,言道,以此物为证,可以调动巡察院的兵马,并自行其事。”

    李勋根本就没有得到什么太子调兵的命令,但他此时已经没有退路,太子若是被赵克杀害,接下来不管是谁继承皇位,只要不是太子,自己一定会遭受极为惨烈的****,如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立即领军冲入皇城,太子若是还活着,那自然一切好说,就算被害,自己若是能够平定政变,有这个大功劳在身,日后继位的皇帝,在想对自己出手,多少还是会有一些顾虑。

    但是现在,仅仅只是靠着严毅以及他手中的五千余士兵,要想对抗对方的五万大军,十倍之敌,根本就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所以,现在必须尽可能的聚集足够多的军队,才能够有一搏的机会。

    刘彼灰看了看李勋手中的玉佩,当即点头说道:“此物确乃太子之物,李勋所言,定然是不差了。”

    刘彼灰并不是太子的人,与其也是没有什么交情,李勋手中的玉佩到底是不是太子之物,所言是真是假,他一点都不知道,但是这没有关系,李勋与刘彼灰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既然如此,此时自然要出言相助,而且刘彼灰出身门阀世家,与权贵正常打交道,见多识广,他说李勋手中的玉佩就是太子之物,想来也没有人会表示过多的怀疑。

第七百零六章 夺权与反击(四)

    赵少程仔细盯着李勋手中的玉佩看了一会儿,他也是出身皇族,见多识广,这枚玉佩不凡,确实有可能出自宫内之物,或许李勋所言是真的,赵询真的有派人持此玉佩找到李勋,让其召集兵马,前往皇城勤王护驾。

    赵少程有自己的打算,他根本就不想去皇城,搞什么勤王护驾,其中的风险太过巨大了,赵少程真正的想法,就是哪里都不去,手中有四五千兵马,固守巡察院,谁还能把自己怎么样?

    政变一定是速战速决的事情,最多也就是一二天的时间,整个事情一定会有一个结果,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是谁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都不会太过为难赵少程,顶多也就是丢官罢职,相比较官位,赵少程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

    赵少程淡声道:“李勋,你不要在这里虚张声势,太子被困皇城,禁军势大,控制了整个丰京,怎么可能会有消息从皇城传出去,你在骗我。”

    顾本超则是嘿嘿冷笑道:“赵克率领三万禁军杀入皇城,又有羽林卫相配合,事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时辰,太子他恐怕已然遭遇不测,我们去了皇城,又有什么用呢?”

    李勋看向顾本超,冷冷问道:“顾本超,你很希望太子死?”

    顾本超得意一笑,正要说话。

    “闭嘴。”

    赵少程喝止了他,然后对着李勋说道:“没有谁希望太子殿下遭难,但有些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们就应该面对现实,李勋,你心中应该有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太子恐怕很难存活下来,我们现在就算赶往皇城,又能有什么用呢?”

    林志权这时候也是说道:“李将军,为今之计,我们还是为自己多做一些打算吧,这也是在座众人的想法,你就不要为难我们了。”

    “你们的话,我虽然不甚赞同,但至少说了实话,不像有些人,看着像人,其实就是狗,不忠不义的狗贼。”

    李勋看了顾本超一眼,不屑冷笑道。

    顾本超勃然大怒,指着李勋就要破口大骂。

    “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闭嘴。”

    赵少程再次喝止了顾本超,他现在不想和李勋发生冲突,这里现在虽然是由自己主管,但巡察院毕竟是李勋一手创建起来的,他在巡察院的威望依旧存在,而且还很高,再说了,朱正国与刘彼灰两人明显都是心向李勋,还有一个严毅以及外面五千余禁军士兵,真实实力加起来,李勋是要远远超过自己的,真要翻了脸打起来,吃亏的恐怕会是自己。

    “赵少程,明人不说暗话,太子是我一切的依靠,他要是出了什么问题,被赵克或是其他皇子所取代,对你赵少程或许没有什么害处,但是对我李勋,想来就是另外一番处境了,所以,我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不管你同不同意,巡察院的士兵我一定要带走,皇城就算是龙潭虎穴,我也是一定要走一趟的。”

    时间紧迫,李勋不想过多耽搁,索性直接把话给挑明了。

    听了李勋这么说,赵少程心中反而松了一口气,至少这表明,李勋要的只是兵权,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对于李勋的处境,赵少程自然是非常清楚的,赵赫曾经也是拉拢过他,并许下非常优渥的报酬,对此,赵少程最开始确实动了心,有心归附赵赫,并为他做了一些事情。

    但是随着万紫千红事件,李勋给了赵少程当头一棒,事后,顾本超顶了罪,被罢免一切官职,事情到此结束,看似李勋与赵少程两人并无受到任何损失,但李勋的这一棒却也打醒了赵少程,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李勋所做的一切,其根本都是赵询,这是他的目标与唯一方向,而自己呢?只不过是被赵赫以些许利益拉拢过来的利用对象罢了,自己根本走不进赵赫的核心圈子之内,更不要什么目标与方向了,自己出力再大,拼了老命推赵赫上位,最后所能得到的,也就是那么一些东西罢了,还能得到什么?而且自己也是赵氏皇族的一份子,这个身份本来就非常敏感,而皇帝本人,防范最严的对象,往往也就是和自己血脉最亲的族人,不管是赵赫还是别人,继位之后,或许会给自己一些好处,但对于和他们同辈的皇族之人,绝不会进行重用,下一辈还有机会,同辈绝不可能。

    顾本超冷声说道:“你凭什么?这里并不是你说了算。”

    陈平与刘虎两人也是冷冷看向李勋。

    李勋没有说话,而是把目光看向了朱正国与刘彼灰。

    一直没有说话的严毅这个时候突然冷笑一声,伸出手指着顾本超:“你个狗日的再敢多说一句废话,小爷现在就灭了你,你问我们凭什么,我们凭的是实力,谁的实力强,谁就能大声说话,你没有这个实力,就给小爷闭嘴,免得自遭横祸。”

    骂完顾本超,严毅扭头看向朱正国,大声说道:“赵克这个混蛋杀了我岳父,这个仇我不能不报,李勋要去皇城,我肯定会跟着去,你是我们的大哥,帮不帮忙,你说句话,去还是不去。”

    “兄弟有难,我岂能坐视不理?”

    朱正国对着李勋淡声道:“想怎么做,你说句话吧。”

    李勋没有急着说话,目光一直看着刘彼灰,紧靠朱正国一个人,一比三,还是有些搞不定巡察院。

    刘彼灰沉默半响,最后迎上李勋的目光,神色坚毅的说道:“太子是国之储君,是正统,身为臣子,君上有难,我不会坐视不理。”

    闻听此言,李勋不由哈哈大笑,拍了拍刘彼灰的肩膀:“彼灰兄,危难时刻,谁是奸臣小人,谁是忠臣丈夫,一看便知,你心怀大义,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

    刘彼灰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方才支持李勋,是因为他确实也想领军前往皇城勤王护驾,只是个人实力不足,无法成行,若是李勋能够夺取巡察院的兵权,在加上严毅手中的五千余禁军士兵,一共近万士兵,那就事有可成了,但这也仅仅只是支持罢了,现在李勋把话挑明了,若是赵少程不肯和平交权,那就只能用强,这样一来,性质就完全变了,所以,刘彼灰思考再三,才是最终选择了站在李勋这一边,而他能在这个时候,不顾个人与家族,全力支持李勋,说明此人心中确实怀有大义,这样的人也确实引起了李勋等人的敬佩。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7215/ 第一时间欣赏混在帝国当王爷最新章节! 作者:拐子饭所写的《混在帝国当王爷》为转载作品,混在帝国当王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混在帝国当王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混在帝国当王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混在帝国当王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混在帝国当王爷介绍:
李狗儿,一个连正儿八经大名都没有的穷要饭,一个社会的最底层,当一个做贵妃的姑姑突然砸到他头上的时候,李狗儿的幸福生活开始了。三妻四妾?富甲天下?那都不是个事!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做忠臣能臣?那太累,而且自己也不识几个字。做外戚当权臣?那太危险,好像历朝历代没有几个能得善终混在帝国当王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混在帝国当王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混在帝国当王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