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混在帝国当王爷TXT下载混在帝国当王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混在帝国当王爷全文阅读

作者:拐子饭     混在帝国当王爷txt下载     混在帝国当王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三十七章 执着与人事

    赵询说他时间不多了,赵智的目光顿时冷了下来,冷声说道:“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早晚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到时候,不光害了你自己,更会害了天下人,我赵氏一族也会毁在你这个逆子的手中。”

    “朕不给,你非要去抢。”

    说到最后,赵智的情绪显然激动起来,语气增高,说完,胸口剧烈起伏,大声咳嗽,因为难受,气不顺,脸色涨的通红。

    赵询猛的站立起来,大声叫道:“父皇,您老人家善于权术,善于帝王之术,但治国之能有限,好在出了杨道嗣、刘桀这些良相,人才可谓挤挤,有这些人的辅佐,加上父皇您的权术平衡之道,大晋这才得以中兴,但父皇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平衡只是权宜之策,它不是根本,无法稳固,更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到了一定的程度,它终归还是要往一个方向进行倾斜。”

    赵询的情绪同样有些激动,这番话已经很是无礼了。

    赵智冷冷看着赵询:“舒服的你不要,非要搞个头破血流才甘心?”

    舒服?

    赵询流出眼泪,脸色坚毅的说道:“父皇,您是知道儿臣的,若是想要舒服,儿臣就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更不会做出这般大逆不道的事情,儿臣知道父皇您已经为儿臣铺好了一切后路与未来,但儿臣不甘心啊,照此下去,大晋还能延续多久?五十年之后还有大晋?”

    赵智低声怒吼道:“五十年之后的事情,与你何干?五十年之后的烦恼自有其他人去承担,你只需要做好现在,尽可能为后人铺好道路,这是你的责任,也是你唯一能够做的。”

    赵询抹着眼泪,哭声说道:“父皇,大晋不是没有机会,不管是辉煌还是毁灭,就让我们这代人来承受吧,时间不等人,儿臣也没有那个时间了,父皇您安心去吧,儿臣已经下定决心,不成功便成仁,天崩不可移其志。”

    赵智呆呆看着赵询,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个自己最为宠爱的儿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还能再说什么呢?

    赵智痛苦的闭上眼睛,自己冷酷了一辈子,到了最后,还是感情用了事,害了别人,也把整个国家带入到危险之中。

    赵询静静站在那里,没有在说话。

    赵智脑海之中思绪转动,他在做着最后的思考与努力。

    良久之后,赵智睁开眼睛,伸出手,猛抓住赵询的胸口,用尽最后的力气,把他拉到自己跟前,语气冷酷的说道:“朕最后对你说几件事情,你听好了。”

    赵询连连点头:“父皇您说,儿臣听着。”

    赵智沉声说道:“你记住了,朕死后,你要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李忠与杨道临两人的全力支持,立即登基为帝,不要等,迟则生变,先继位,在为朕发丧,李忠忠于朕,忠于国家,就一定会忠于你,所以军权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但仅限禁军三军兵马,京城之外的兵马,不要让他插手,黄袍加身的故事,朕不说,你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

    赵询静心听着,连连点头。

    赵智继续说道:“在你没有能力彻底掌控朝堂大局之前,杨道临不要动,就算要动,也要等杨家分裂之后,你继位之后,不要急着提拔自己的心腹,政事堂沿用老人,借助他们的威望与力量,尽快稳定局面,王仁锆、刘知古、刘从季、詹台易恒这些人,可以为相。”

    赵询不解道:“谁下去?”

    政事堂自建立开始,虽然没有硬性规定,相国人数,但最多就是九人,政事堂现在有七位相国,赵智现在说王仁锆、刘知古、刘从季、詹台易恒四人可以为相,相国人数就超了,既然如此,那就要有人被赶出政事堂。

    “贺中楷、郑仁杰两人,一个管人事,一个管钱财,两人在位已经超过十年,以他们两人为中心,已经结成党派势力,朕压的住,你压不住,他们的势力若是继续成长下去,终归会成为你的心腹大患,所以你继位之后,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两人拿下,把他们两人结成的党派势力,彻底打散,至于秦安明,这个人政治能力极强,既不是寒门出身,也不是门阀世家出身,但又同时联系两方势力,用的好,可以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但此人首鼠两端,心计太重太多,重利不用义,用的同时也要多加堤防,时不时敲打一二,你可以先把他从政事堂踢出去,然后找机会加以重用,这样他才会对你心怀感激,才能为你所用。”

    赵询心神震动,怪不得父皇刚才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不说,只是简单安排了几个人的任命,原来赵智真正的意图,是要对政事堂进行重大人事改组,这样的事情,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如何能够说的出来?

    “父皇,刘桀如今就在京城,今晚他也是出力很大,但不知为何,他最终没有到此来见父皇。”

    刘桀以及他所在的家族与势力,其动向与意图,赵询是知道一些的,刘光辉已经辞职,赵智也是同意了,但还没有经过吏部与政事堂这两个最后的程序。

    赵智冷笑道:“刘桀这个混蛋,朕与他相知了一辈子,到最后才是看清楚此人真实面目,他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匹夫,他想退就退,天下有这么好的事情?你继位之后,把朕先前同意刘光辉辞职的诏书,作废,把他给留下来。”

    “父皇,这是何意?”

    赵询有些不解,你不要的人,同意他辞职,现在怎么又要推给自己?

    赵智沉默片刻,最终叹声道:“你和朕的方向不同,朕可以不用,但你不能不用。”

    “儿臣明白了。”

    赵询点了点头,还是有些不明白,但这个问题可以以后再去思考与决定。

    “你柏林王叔现在在江南,这里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他那里,朕已经派人前去通知他,驻留江南地区,暂时不要回来,有他在江南坐镇,那里不会乱,待你坐稳了皇位,就把他召回京城。”

    说到这里,赵智停顿下来,过了一会儿,才是默默说道:“给他一个闲职,让其安度晚年吧。”

第七百三十八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李勋....”

    赵询提到了李勋,他觉得秦安明说的很对,政事堂作为核心权力机构,相国之人,有辅佐国政之重任,地位崇高,不是什么人都能担任的,李勋虽有战功,但太年轻,资历、威望都不够,最重要的是,赵询也觉得李勋出身贫寒,就目前的朝堂政治格局来说,政事堂相国之人,代表的并不仅仅只是自己,其中的牵扯很多,李勋一个人,就算给了他相国之位,又能发挥出什么作用呢?

    赵智轻声说道:“新皇登基,开头最难的是什么?就是人事安排,你当太子时间不长,自己手中的心腹嫡系,就那么几个人,说到底,最后还是要从众多官员之中去挑选可用之人,谁可以用,谁不可以用,岂能一目而知?你登基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稳定,稳定大于一切,李勋虽然出身贫寒,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没有家族所累,没有派系所累,又是你母后的亲侄儿,这样的人完全值得信任,李勋的存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对其他派系不会有太大的威胁与冲击,他的入相,不会遭到太大的阻力。”

    赵询摇头说道:“两次陇佑战争,李勋战功不是最大,但获利却是最多,他在陇佑西部主政数年,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声望与人脉,如今又有了西域,若是让其入相政事堂,有母后作为依靠,进去容易,儿臣在想把他踢出去,恐怕就千难万难了。”

    赵智看着赵询的目光,有着一丝失望,直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宠爱与看重了这么多年的儿子,原来竟是如此的肤浅。

    现在看来,赵询没有一丝的大局观,目光短浅,但是这样的人,却有着冲天的理想与抱负,志大才疏,换成别人,高不成低不就,大不了也就是一事无成,可是作为皇帝,作为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若也是这样,那往往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与混乱。

    见赵智久久不言,赵询以为自己说错了话,小心翼翼的问道:“父皇,可是儿臣有什么话说错了?”

    赵智淡声说道:“李勋在陇佑的格局太小,还未成型,只要你不把他放回陇佑,时间一久,那些对他有所期望的人,自然会在失望之中,慢慢散去。”

    “询儿,你要记住,一个在军事与政治上,都不太拔尖,这样的人才是最好用的,也能用的放心,而且,李勋是你表弟,你应该给他一定的空间与信任,而且...真到了那一天,主少国疑,你能把国家交给谁?”

    赵智拉着赵询的手,预期深重的说道。

    赵询抿了抿嘴,沉默良久,最终点了点头:“父皇的嘱托,儿臣一定照办。”

    赵智随后不在说话。

    赵询等了好一会儿,见父皇没有任何动静,小心翼翼的看去,却是发现父皇的目光依旧有神,并不是.....

    “父皇,您交代了那么多,全部都是人事安排,难道就没有其他什么话,对儿臣叮嘱的?”

    赵询轻声询问道。

    “人事既政治,任何事情都要人去做,人事安排好了,你才能诸事通顺,心想事成。”

    赵智默默说道:“询儿,算是朕最后的请求,你一旦进行改革,一定要寻寻渐进,从小到大,若是发现事不可为,千万不要硬来,只要时局没有走到尽头,一切都还有挽回的可能,关内是门阀勋贵世家的集中地,不要动,河东与陇佑是防范外部军事威胁的重地,也不要动,至于其他地方,你或许可以先找个地方,进行实验,可行,不可行,都会明白的。”

    说到这里,赵智眼中的神色慢慢变得灰暗,脸上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他闭上双眼,喃喃细语道:“先帝临终之前,曾拉着朕的手,流泪言道,天子是世间最为尊贵无上的存在,但同时也是责任最为重大的存在,先祖栉风沐雨,历经万难,这才建立了大晋,天下大势或许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绝不能在自己手中丢掉祖宗家业,不然,就算到了九泉之下,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此言,朕现在转增给你,你明白也好,不明白也罢,去做你想做与该做的事情吧。”

    赵智艰难的抬起手,对着赵询挥了挥,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赵询明白父皇的心意,父皇是一个坚强的人,也是一个好面子的人,他不想让自己看着他临死之前的丑态。

    赵询摸干眼中的泪水,对着赵智重重渴了九个响头,然后站了起来:“父皇,大晋在我的手中,只会强盛,绝不会灭亡。”

    赵询的语气掷地有声,坚毅非常,他最后看了一眼赵智的面孔,脸上的神色慢慢变得冷静与坚硬,随后,赵询再也没有任何留念,转身大步离开。

    大厅内,所有人都是看了过来,御医对赵询躬身一拜,随即进入寝宫。

    大家都没有说话,现场的气氛压抑而沉闷,李勋不时朝寝宫的方向看去,心中沉甸甸的,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李怡这时候起身进入寝宫。

    众人并没有等待多久。

    赵智突然睁开双眼,脸色涨红的可怕,大吼道:“乡亲们,朕就这下来给你们赔罪。”

    一句话说完,赵智双眼圆睁,脸上的红色迅速退去,变得苍白。

    御医连忙上前查看,很快.....

    “皇上。”

    御医跪倒在地,脑袋抵在地上,失声痛哭。

    李怡走到床前,摸了摸赵智的脸庞,然后俯身抱住赵智,肩膀耸动,无声哭泣。

    帐帘宣开,赵询等人冲了进来,见此情景,一个个全部跪了下来,口中叫着皇上,失声痛哭起来。

    黄詬的及时到来,以及黄绘得拼死抵抗,双方激战一夜,最终以黄詬、黄绘两人胜利而告终,城外的战火熄灭,黄詬与黄绘两人当即率领一万士兵进入丰京,很快便是控制整个城池。

    随后,黄詬与黄绘两人立即赶往皇城。

    长乐宫之外,数百名文武大臣跪倒一片,痛哭声震天。

    姗姗而来的黄詬与黄绘两人,见此情景,顿时知道了一切。

    黄詬双眼闭上,全身剧烈颤抖,脸上有了深厚的悲伤之色。

    一个时代,结束了.........

第七百三十九章 核心之外

    黄詬、黄烩兄弟两人,虽然不受赵智的信任,几番被打压,甚至生命一度受到危险,双方的隔阂很深,但不管怎么说,赵智这个人还是公平的,因为黄詬与黄烩兄弟两人的战功,赵智最终还是重用了他们,士为知己者死,黄烩与黄詬两人,又如何不去感激与感恩赵智。

    “诚良,叛乱的禁军士兵,已经被集中扣押,你先去缓解一下他们的情绪,然后再过来。”

    黄烩字诚良。

    黄烩点了点头:“兄长说的是,为弟去去就来。”

    说罢,黄烩转身离开。

    黄詬看着哭成一片的文武大臣,长叹一声,随机神色悲痛的走进了长乐宫。

    天和元年,十一月初三,在位二十五年的晋朝皇帝赵智,在长乐宫驾崩。

    李勋已经从内殿出来,神色悲哀,他看着大门紧闭的宫殿,站立良久,最终叹息一声,转身大步离开。

    殿内,赵询与群臣正在商议后续大事,赵智的丧事,庙号,宫内嫔妃的处置,妃嫔有生养皇子,且其子有封王者都可以出宫,可与其子安享晚年,称王太后。

    无子之妃有两种结局一种是低等妃嫔出家为尼,一种是高等妃嫔无需出家,依例居于崇圣殿,依旧享受荣华富贵。

    或许还会有一些嫔妃自愿,或是被自愿的殉葬皇帝,这要看即将成为太后,李怡的态度,与他平时交恶的后宫嫔妃,很有可能会被选中,陪葬赵智。

    还有就是赵询自己的继位事宜,以及宫中数万禁军俘虏的后续处置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虽然他们参与了叛乱,险些害死了赵询,但这可是几万人,人数众多,很多人都是出身门阀世家,赵询不敢也不可能把他们全部处死。

    “李将军,太子殿下他们商议的如何?”

    走出长乐宫,刚刚赶来的大理寺通判陶侃与张金两人,连忙拉住李勋,出言询问里面的情况。

    李勋呵呵笑道:“太子殿下正在与诸位大臣商议国家大事,我还有事情要做,先走一步,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

    李勋刚刚说完,小乐子走了出来,对着陶侃与张金两人摇手喊道:“陶侃与张金两位大人,太子殿下招你二人进内议事。”

    “你们先忙,改日再聚。”

    李勋拱手告辞,迈步离开。

    陶侃看着李勋离去的背影,心中有些奇怪,今晚的政变,李勋可谓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说是颠倒乾坤都不为过,而且他又是马上就要成为皇太后李怡的亲侄儿,太子赵询的表弟,如此重量级的存在,不在大殿之内参与重大事宜,跑出来干什么?

    李勋九死一生,领军平息政变,没有他,今晚的结局恐怕不会是这样,但到了最后时刻,赵询却是把李勋给排挤到了核心之外,要知道,现在有份量的大臣,全部都是紧紧围在赵询身边左右,不管说不说得上话,只要能走进这个小圈子,赵询登基之后,那就是从龙功臣,一定会受到新皇的封赏,而且能在这个时刻靠在赵询身边,本就说明了这个人的身份与影响力。

    以上种种,李勋无疑绝对足够,但显然太子赵询没有这个意思,李勋不是不识趣的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告辞离开。

    李勋对此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负面情绪,他是一个看重感情的人,赵智驾崩,李勋心情悲痛异常,至于其他事情,已经无所谓了,该做的自己都做了,李勋问心无愧。

    出了长乐宫,只有江大熊一个人等在那里,见到李勋,江大熊告诉李勋一些情况。

    数万叛军俘虏,被统一就地关押在太子东宫,其他一切人马,各回本部,由黄詬与黄烩两人率领进入的六千士兵,接管皇宫防御。

    严毅、司马图、陈德等人已经先行一步离开。

    李勋拍了拍江大熊的肩膀:“走,累了,回家睡觉。”

    走出皇城,司马图、朱正国、陈德、陈和以及楼兰国的众人,都是静静等待在那里,严毅已经离开丰京,去了城外,城内的事情虽然已经解决,但城外的禁军大营,随着宇文震的身死,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严毅去处理,他今晚恐怕是睡不成了。

    “主公....”

    司马图上前打招呼。

    李勋摇了摇头,一脸疲惫的说道:“有什么话明天再说,我现在只想好好睡上一觉。”

    司马图点了点头,不在多问。

    朱正国等人也是不在多说,对着李勋点了点头,随即众人纷纷告辞离开,相约明天去李勋的府上相聚。

    李勋翻身上马,心中想到王贞与沈春娘母女两人的安危,先前局面危急,众人走散,李勋自身难保,只能自己逃命,随后逃到巡察院,聚集兵马,临走之前,交代胡增四与华少晟两人,带些人在城中找寻一二,当时时间紧急,李勋也是无能为力,只能领着军队,立即赶往皇城。

    几个时辰过去了,也不知道胡增四找到王贞与沈春娘母女两人没有,生死未知。

    片刻之后,李勋骑着马回到家中,四周有数十人守卫四周,这些人是严毅的亲兵,他临走之前,留下一些人,打扫李勋府邸四周的尸体以及护卫。

    “参见李将军。”

    一名军官见到李勋,上前躬身行礼。

    李勋翻身下马,点了点头:“兄弟辛苦了,稍后安定下来,每人一百两银子,算是我李勋的一点心意。”

    军官心中欢喜,但还是摇头说道:“这些都是严将军安排,下官不敢要赏。”

    “我和严毅是兄弟,你们是他的亲兵,也是我李勋的兄弟,一点心意,不要放在心上。”

    李勋拍了拍军官的肩膀,不再多说,迈步走进了自己的家。

    路过客厅,胡增四与华少晟两人正站在门口,见到李勋与江大熊回来了,他们两人连忙过来行礼:“参见主公。”

    李勋出声询问道:“可有找到王贞与沈春娘两人?”

    胡增四叹息一声:“主公,您不要难过,叛军心软,不杀小孩,王贞倒是安然无恙,只不过沈春娘她.....”

    李勋听后,沉默不语,良久之后,才是仰天长叹道:“命运弄人,沈春娘要是带着孩子随老头子去了庄园,也就无事了,这是她的命,怪不得别人。”

第七百四十章 王启礼

    李勋简单洗了一个澡,然后便是回房睡觉,但他没有睡多久,大约两个时辰,还不到午时。

    李勋是被李满仓从床上直接拉起来的。

    李满仓拉起李勋,当即就是一巴掌呼在了儿子脸上。

    李勋被打蒙了,这个时候,李满仓又是一巴掌朝脸上呼来,李勋这次反应过来,当即身子一晃,躲到了一旁。

    “老头子,你是不是疯了,我招你惹你了?”

    李勋大声怒吼,要不是自己的父亲,莫名其妙的被打了一巴掌,那还不上去拼命才怪。

    李满仓指着李勋,大声怒骂道:“你个王八蛋,我走的时候,春娘还是好好的,这才一晚上,怎么就没了呢?你把春娘还给我。”

    说罢,李满仓抄起旁边的小椅子,冲上去就是要打李勋。

    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危机,现在又是睡梦之中,被老头子不问分说的拉起来打了一巴掌,李勋现在的心情可想而知,那是恶劣至极,面对李满仓的追打,李勋一只手夺过椅子,另外一只手用力推开李满仓。

    李勋一把扔掉椅子,勃然大怒:“老头子,你是不是有病,当时的情景九死一生,我能活下来那都是捡的,哪里还管的了春娘?你关心春娘,怎么不关心关心我?我可是你唯一的儿子,我要是死了,李家就绝后了,谁又给你送终?你脑子真是进水了。”

    说到后来,李勋已经是怒吼大叫,所有情绪彻底爆发,话语已是非常难听。

    李满仓倒在地上,愣愣看了看李勋,随即嚎啕大哭起来。

    “你妈死得早,我又当爹又当妈,辛苦把你养大,好不容易看上一个,这才几年,就没了,你这个混蛋,只顾自己,何曾想过我这个当爹的难处?”

    李满仓越说越伤心,到了最后,直接躺在地上,失声痛哭。

    李勋沉默不语,所有的愤怒瞬间消失,回想过往,老头子确实不容易,以前是穷,媳妇死了,带着一个儿子,在想找一个,也是很难,与李怡相认之后,是富贵了,那时候,不说找个媳妇,十个八个都是没有问题,不过李满仓性格木纳单纯,他曾经问过李勋的意见,李勋说着,要么不找,真要找,那就找个真心实意的,李满仓把李勋的话放在了心里,一直过了五六年,这才看中了沈春娘,并且还是在得到李勋的同意之下,两人最后结合到了一起。

    幸福日子没过上两年,昨晚一场变故,沈春娘身死其中,这对李满仓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李勋上前扶起李满仓,轻声说道:“老爹,是我不好,你要打要骂,能消气随你就是,别拿东西,我可受不了。”

    李满仓看了看李勋,见儿子脸色苍白,身上多处伤痕,昨晚的政变,确实危险,想到这里,李满仓的愤怒顿时消了一大半。

    “春娘是怎么死的?我几番询问你的手下,他们说不知道,他们肯定知道,就是不告诉我,你说给我听,春娘是怎么死的,我一定要知道明白。”

    李勋看向门外,江大熊、胡增四等人站在大门外,却是没有进来。

    “胡增四,你进来。”

    李勋出声叫唤。

    胡增四走了进来,李勋询问春娘的死因,胡增四看了看李满仓,脸上有着为难之色,最后靠在李勋的耳边,说了一些话。

    李勋听后,沉默片刻,然后对李满仓说道:“老爹,不怪他们不告诉你真像,那是不敢,春娘死的有些惨,她为了躲避追杀,跳入火海,连个全尸都没有。”

    李满仓愣愣发呆,好一会儿,又是哭了起来,抹着眼泪,嘴里嘟囔着什么,离开了这里。

    看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李勋深深叹息一声,他并没有说实话,沈春娘实际死亡,比说的要惨得多,一个美貌非凡的女子,被众多男人抓住,后果可想而知,沈春娘拼死不从,但还是被多人lunjian,反抗之下,杀了一名士兵,惹恼了对方,被乱刀分尸,连个全尸都没有。

    李勋感叹一番,看了胡增四一眼:“你们都围在这里干什么?做自己的事情去,有什么热闹好看的。”

    胡增四苦笑道:“主公,属下有事禀报,刚好遇见,并不是成心来看热闹。”

    “说吧,什么事。”

    “主公,王启礼求见。”

    王启礼?

    这个人,李勋并不熟悉,但是这个名字,李勋却是非常熟悉,没有王启礼,当初就不会和李怡相认,没有和李怡相认,就没有后面的事情了。

    李勋沉默不语。

    好一会儿,胡增四轻声问道:“此人主公见与不见?”

    李勋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去客厅,我随后就到。”

    胡增四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李勋简单洗漱一番,然后去了客厅,等了一会儿,胡增四带着一名男子走了进来。

    “王启礼拜见恩公。”

    王启礼进了客厅,对着李勋就是跪倒在地,重重磕了几个头。

    随后,王启礼站起来,拿掉脸上的面具,整个面孔狰狞可怖,已经被毁了容。

    李勋惊讶的说道:“你是王启礼?”

    王启礼默默说道:“我是王启礼,这张脸.....”

    王启礼告诉李勋,王仁锆儿子王凡与翼王小妾通奸,这件事情爆发之后,李勋一手主导,最终扳倒了很多人,不过在面见赵智回报情况的时候,他为王启礼说了情,至于后续事情的发展,李勋不再理会。

    王凡与翼王小妾通奸之事,当时轰动全城,王仁锆因此失去相位,很多人受到牵连,王启礼在狱中,更是受到万般折磨,但是最后,赵智还是免了他一条小命,并在李勋第二次去往陇右西部任职之后,成立司隶校尉衙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赵智竟是任命了王启礼担任了司隶校尉这一个,官位不大,但是权利很大的官职。

    李勋默默看了王启礼一会儿,出声询问道:“你找我有什么事?”

    王启礼从怀中拿出黄色圣旨,上前双手递给了李勋。

    李勋有些奇怪,接过圣旨,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大变。

第七百四十一章 内情

    “这不可能。”

    李勋摇了摇头,拿着圣旨质问王启礼:“这份假圣旨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圣旨的内容竟是废除赵询太子之位,帝位由赵赫继承。

    看到这个圣旨,李勋第一反应,这个圣旨是假的,但是李勋拿着圣旨反复看了几遍,确实是赵智亲笔字迹,当然,字迹也是可以模仿的。

    王启礼看了李勋一眼,然后开始自顾讲述:“八天前,皇上突然秘密召见在下,把这份圣旨给了我,并让我第二天拿着圣旨进宫,到时候,皇上会召集政事堂诸位相国与其他一些大臣,就此时进行商谈。”

    李勋皱眉不语,王启礼身为司隶校尉,有赵智赐予的金牌,可以无需禀报,直接进宫面圣。

    李勋还是不信:“皇上向来宠爱太子与李贵妃,若是剥夺太子储君之位,交由赵赫,太子与李贵妃日后如何自处?以皇上对他们的宠爱,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不管是赵询还是赵赫,他们两个任何一人得到皇位,必定不会放过对方,以赵智对赵询与李怡的宠爱,他会对自己宠爱的人如此无情与狠毒?

    “皇上对此已经有所考虑。”

    王启礼沉声说道:“皇上准备把西域与陇右西部七州之地,全部封给太子,另立一国。”

    闻听此言,李勋全身猛然一震,眼中流出惊骇之色,真是如此,道理倒也说得通了,西域与陇右西部七州,两地加起来,疆域广大,已经比得上半个中原大地了,赵智把这两个地方封给赵询为封国,地盘与实力,确实足以自保了。

    这时,司马图与陈和两人到来,他们走到门口,并没有急着进来,而是看向李勋,目光带着询问,若是不方便,他们会立即转身离开。

    李勋沉思片刻,然后对门外的两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们进来。

    王启礼看了司马图与陈和两人一眼,一言不发,没有任何表示。

    司马图看了一眼李勋手中的圣旨,拱手说道:“主公,可是宫里来了旨意?”

    李勋皱着眉头看着他们,没有说话。

    陈和拱手笑道:“李将军,大家都来了,正在前厅喝茶,不如我先去招待一二,等待将军到来。”

    陈和投靠李勋时间不长,此时此刻,或许有些难言之隐,李勋不想让太多人知道,司马图是他的心腹,自然没问题,自己或许还差那么一点,还是主动离开的好,免得大家尴尬。

    李勋摆了摆手,他并没有这个意思。

    李勋起身走了过来,把手中的圣旨递给司马图:“你们自己看吧。”

    司马图接过圣旨,与陈和两人在那里细细观看,而李勋则是在那里走来走去,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心中唉声叹气,这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而且都不是小事,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惹来大麻烦,这让李勋心中着实烦闷至极。

    李勋现在有些后悔,真不该见这个王启礼,他对这个圣旨,就内心来说,已经有些相信,但不管圣旨是真是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昨晚的决战,赵询取得最终的胜利,即将登基为帝,而赵赫作为叛逆者,将会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整件事情已经定型,不会再有任何改变。

    王启礼现在拿着这个圣旨给自己,李勋觉得头都大了,这可是一件麻烦事,非常大的麻烦,一旦让赵询知道,自己恐怕还真就解释不清了,也一定会引起赵询对自己更深的猜忌与忌恨。

    司马图与陈和看完圣旨,两人的脸上都是露出了震惊与惊骇之色,司马图收起圣旨,深吸两口气,然后快步走到门口,对着华少晟嘱咐道:“清散四周的人,你守在门外,任何人不得靠近。”

    华少晟点了点头,连忙去做。

    司马图返回来,对着王启礼说道:“阁下可是司隶校尉王启礼?”

    王启礼点头说道:“在下正是王启礼。”

    司马图冷视王启礼,沉声说道:“你拿着这份圣旨到此,可知道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麻烦?”

    王启礼沉默不语,良久之后,才是叹声说道:“除了李将军,我不知道还能找谁帮忙。”

    陈和这时候冷笑道:“你心里应该明白,谁都帮不了你。”

    李勋停下步伐,看向王启礼,淡声说道:“王启礼,你应该明白,不管有没有这份圣旨,我都不会对太子有任何异心,你来找我,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愚蠢的决定。”

    王启礼苦笑道:“李将军,我来找你,并不是为了我自己,我心里明白,谁都帮不了我,就算没有这份圣旨,我恐怕也是活不了多久。”

    赵智成立司隶校尉衙门,是为了避开大理寺与刑部等司法衙门,把一股力量彻底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然后开始对朝廷强行进行大的整理与肃清,也是为了赵询继位之后,留下一股打击与震慑朝臣的势力。

    司隶校尉衙门成立时间并不长,也就半年多的时间,王启礼就任司隶校尉之后,直接听命于赵智,在司隶校尉衙门成立之初,王启礼受到赵智的命令,一连做了几件大事,上百名官员遭到打击与关押,朝野震动,就在所有人觉得赵智将会把这场政治风暴越搞越大的时候,整个局面却是突然停止,王启礼与其所在的司隶校尉衙门,开始变得低调与安静,在以后的几个月,在没有任何动作。

    赵智态度的突然改变,其中一定发生了巨大变化,李勋现在想来,或许那个时候,赵智不知为何,就已经有了更换太子的想法与心意,不然整个局面,不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陈和出声问道:“王启礼,你到这里来,可有人知道?”

    王启礼默默说道:“因为王凡之事,我面貌被毁,自那之后,在人前我始终带着面具,没有人认识我,此番前来,京城刚刚经历了一场巨变,正是混乱之际,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

    司马图冷冷看了王启礼一眼,然后对着李勋说道:“主公,把王启礼留下,或许.....”

    李勋沉默不语,他知道司马图的意思,杀人灭口。

    王启礼自然也是听明白了司马图话中的意思,不过他的脸色并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低着头,默然不语,显然来找李勋之前,王启礼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不管李勋做出任何事情与决定,他都不会有任何反抗。

第七百四十二章 命不久矣

    有那么一瞬间,李勋确实动了杀心,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决,这样做并不稳妥,虽然杀了王启礼,可以暂时隐瞒一切,但赵询真要认真去查,终归是能查到一些蛛丝马迹,一旦查到自己身上,到时候,就真的解释不清了。

    李勋对着王启礼问道:“圣旨的事情,还有谁知道?”

    王启礼沉思片刻,然后回答道:“皇上是秘密召见的我,当时除了我与皇上之外,在没有其他人在场,圣旨的事情应该没有第三人知情,不过.....”

    说到这里,王启礼停顿了一下,随后继续说道:“离开的时候,牧公曾经对我说过一些怪话,当时我没有听懂,后来仔细反复琢磨,牧公应该是猜到了一些什么。”

    李勋点了点头,最后对王启礼说道:“你走吧,以后不要再来找我,是死是活那是你自己的造化,不关我的事。”

    王启礼跪了下来,神色悲哀的说道:“李将军,若不是走投无路,我绝不会来找你,我王启礼一失足成千古恨,有这样的下场,死不足惜,但我那老母与妻儿七口人,他们何罪之有?请李将军救救他们,你的大恩大德,我王启礼下辈子一定做牛做马偿还。”

    说完,王启礼连连磕头,失声痛哭。

    王启礼的人生,其实不该如此,他本该有一个或许不富贵,但吃喝不愁的普通生活。

    王启礼祖籍河东云州世县梓树村,他们这一家祖上十八代都是彻彻底底的农民,一直都是最底层的贫贱百姓,但是到了王启礼父亲王大石这一代,王家因为一个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人就是平宗朝赫赫有名的大将王振,这个名字到了如今,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些陌生,但另外一个名字,恐怕很少人不知道,那就是手握数万精兵,割据一方,楚州节度使王怀烈,王振就是王怀烈的父亲。

    王振就是出身云州世县梓树村,此人有大志向,不甘潦倒一生,青年时期出走家乡,入伍军队,因孔武有力,读了一些书,很快引起上司的注意与赏识,官职得到提升,一步步积累,从军二十年,年过四十,终于是做到了将军之职,到了这个位置,可以拥有上百亲兵,王振没有忘记家乡,于是返回梓树村,准备从家乡人之中,挑选百余名身材强壮的青年,充当自己的亲兵,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出路。

    王启礼的父亲王大石被选中,做了王振的亲兵,这一做就是近二十年。

    王振后来的官职又有提升,最终以地方节度使之职,做到了兵部右侍郎、参知政事的高位,并在这个位子上致仕。

    王振对自己的亲兵加同乡,非常的信任与照顾,最后活下来的六十多人,全部都是给了一定的官职,王启礼的父亲王大石,性格木纳迟钝,没有什么本事,但因为跟了王振近二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王振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为他谋了一个中郎将的京官。

    这就是王启礼一家的.asxs.。

    王启礼本人不学无术,吃喝嫖赌,为人浪荡,但他老爹王大石就这么一个儿子,走尽了关系,用尽了家财,最后终于为儿子在禁军之中谋了一个校尉的职位。

    王启礼的人生其实很简单和普通,若是不出意外,他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会有什么出息。

    但是广元十五年,一次意外,王启礼遇见了李勋,他的人生从此有了巨大的转变。

    因为李勋,李怡震怒,王启礼被逐出禁军,关押大牢,听说王启礼要被处死,李勋觉得这件事情主要错误在自己,和王启礼的关系不是太大,动了仁慈不忍之心,出言说了一些好话,王启礼不可能活到现在。

    后来,通过一些关系,王启礼做了王凡这名纨绔公子哥的走狗,倒也是过了几年舒服的日子,或许是缘分,他再次与李勋有了交集,并很快陷入绝望之中,事情到了最后,王启礼在狱中受尽折磨,依旧是李勋,知道王启礼此人虽然不怎么样,但极为孝顺母亲,妻子残疾,也没有赶出家门,几个子女也还小,李勋当时动了恻隐怜悯之心,在赵智跟前求了情,王启礼最终被免于一死。

    加上这一次,是第三次,每一次,王启礼都是到了走投无路,陷入绝境之时。

    李勋沉默良久,而王启礼一直在那里磕着头,脑袋已经磕出了鲜血。

    李勋最终长叹一声,上前扶起王启礼,轻声说道:“你和我其实挺有缘分的。”

    王启礼抿着嘴,低声说道:“若没有李将军,我王启礼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死了,加上王凡那一次,都是因为李将军出言求情,我才能活下来,这些恩情,王启礼至死不忘。”

    李勋最后看了王启礼一眼,沉声说道:“你家人的生死,我李勋不敢一定,但会尽力。”

    王启礼闻言,顿时泪流满面,当即又要跪地磕头,李勋拦住了他,沉声说道:“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你无需如此,你现在哪里来就哪里去,待在这里,既是害了你,也是害了我。”

    王启礼重重点了点头,对着李勋躬身一拜,然后转身离开。

    司马图叫住了王启礼,上前把手中的圣旨还给他,并出言提醒:“这个圣旨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不该继续存在这个世上,你最好还是把它给毁了,记住,若是太子日后真的查到你头上,一定要咬死了不放,绝不能说出有圣旨一事,更不能把事情牵连到我家主公身上。”

    王启礼拿着圣旨,真诚的说道:“大人放心,我就算是死,也绝不会说出李将军半个字。”

    王启礼说的是真心话,李怡即将成为皇太后,李勋是她的亲侄儿,就算圣旨的事情扯到他身上,也不会有生命之忧,但要是没有了李勋的帮助,王启礼明白,自己一定会死,全家七口人,也一定会跟着陪葬,不管是为了李勋的恩情,还是为了自己的家人,王启礼都没有理由把李勋给牵连起来,这是害人害己。

    王启礼拿着圣旨离开,走到大门口,李勋突然出声问了一句:“先皇为何要突然更换太子储君?”

    王启礼步伐停顿,沉声回了一句:“先皇曾言,太子命不久矣,主少国疑,是国家最大的危害。”

    说罢,王启礼重新戴上面具,头也不回的迈步离开。

    而李勋则是被这个答案,给惊的愣在了那里。

第七百四十三章 丧事

    司马图笑着说道:“达林台阁等人正在前厅等候,他们商量着想去城外转转,主公这个向导恐怕是跑不掉了。”

    陈和也是笑道:“听说李将军城外有一座规模颇大的庄园,风景优美,倒是可以去那里游玩一番。”

    两个人非常有默契,闭口不谈王启礼和圣旨的事情,这也是他们聪明,李勋的根本利益在赵询身上,若是早几天,王启礼拿着这个圣旨前来,李勋一定不会放他离开,至于现在,无所谓了,有没有这个圣旨,已经无法改变大局,就算王启礼拿出这个圣旨示众于人,也不会有人相信。

    李勋摇了摇头,轻声说道:“春娘的死,老头子悲伤非凡,留他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司马图轻声说道:“人死不能复生,当时的情景,不是主公可以左右的。”

    李勋摆了摆手,不想多说这个话题,自己和沈春娘并没有什么感情,但也不讨厌她,事实上,她的女儿王贞儿天真可爱,倒是颇为喜欢。

    随后,李勋去了前厅,达林台阁和旬道浮两人正坐在那里喝茶。

    达林台阁这次出使晋朝,使团规模很大,除了五百名精锐侍卫之外,还有旬道浮等上百名文臣学者,他们在丰京已经逗留了有些时日,赵智召见他们的时间原本已经定好,谁知道突然发生了这许多变故,这进宫朝见的事情也就一拖再拖,如今赵智驾崩,叛乱刚刚被平息,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赵询恐怕抽不出时间召见达林台阁等人。

    “让两位久等了。”

    李勋朝两人打了一声招呼。

    旬道浮与达林台阁两人站了起来,达林台阁拱手说道:“在城中待了有些时日,我想去城外游玩一番,不知李将军有何建议?”

    李勋伸手示意两人坐下说话,待他们坐下,自己这才坐下来。

    李勋想了想,说道:“昨晚城外刚刚爆发一场大战,你这个时候出去,恐怕不是很安全。”

    达林台阁笑道:“时局不是已经得到控制?再说我又不是一个人去,身边多带些侍卫,不会有什么事情的。”

    旬道浮这时候轻声说道:“其实是我们队伍之中,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想见识一下中原汉地的风土民情,我与太子殿下劝过他,但这人有些固执,无法说通,又不能让他出现意外,所以我们就只能跟着一起去了。”

    李勋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非要这个时候出去,旬道浮与达林台阁两人昨晚可是也有过厮杀,按说不会再这个时候急着出去。

    李勋想了想,然后说道:“既然你们想出去,那就在外边好好玩几天,我会让华少晟跟着你们一起,出城之后往东数十里,那里有我一座庄园,风景不错,你们在外,可以到那里暂住休息。”

    达林台阁高兴的站了起来,拱手说道:“如此,就多些李将军了。”

    李勋轻声说道:“昨晚你们也是帮了大忙,太子殿下如今事情太多,无暇他顾,过些时日,会召见你们,也会给些封赏,所以这段时间,你们可以到处好好游玩一番,城内之事,你们无需担心,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莫旭力笑道:“没想到你们汉人争斗起来,也是厉害的很,可不像书中说的那样,仁慈温柔。”

    莫旭力是此行楼兰国使团的护卫队长,此人在楼兰国也是有名的武将。

    李勋看了他一眼,淡声说道:“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你们楼兰国建国至今也有上百年,恐怕也不是一帆风顺。”

    面对莫旭力的嘲讽,李勋当即暗讽了回去,达林台阁的父亲,也就是楼兰国的国王达林仁安,当年就是趁着国王刚死之际,率领近卫军发动宫廷政变,杀了兄长,夺取王位,与昨晚发生的事情,又有什么不一样?

    达林台阁皱眉,看向莫旭力,出言呵斥道:“马上就要出发,你不去准备,还坐在这里干什么?”

    被当众呵斥,莫旭力脸色微红,起身告了一声罪,然后离开。

    待莫旭力离开,达林台阁对李勋颇为歉意的说道:“李将军,莫旭力身为武将,就是一个粗人,你不要与他一般见识。”

    “我们是朋友,些许小事,我不会放在心上,你也一样。”

    李勋摆了摆手,说道:“太子殿下处理好了先皇的葬礼之后,将会择日举行登基大典,那可是一大盛况,到时候你们一定要去见识见识。”

    “那是当然,我们不会在外太久,当时会上书太子殿下,请求参与他的登基大典。”

    李勋与达林台阁等人闲聊了几句,楼兰国众人告辞离开。

    “主公,先皇驾崩,你和老爷子还是先把私事放下,赶快进宫,不要给别人留下口实。”

    待达林台阁等人离开,司马图上前低声提醒。

    李勋、李满仓父子与贵妃李怡是直属近亲,虽然李满仓刚刚死了妻子,但这是私事,赵智驾崩,他们是皇亲国戚,有些规矩是不能不遵守的,国家大事面前,必须把私事放下,尽快进宫为赵智守灵,要不然恐怕会让别人有所议论。

    李勋点了点头:“你说的对,先皇对我父子两人恩重如山,这最后情谊,必须尽到。”

    说完,李勋找来江大熊,让他去往城外庄园,转告尤敏等人,暂时不要回来,在庄园继续住一段时间。

    安排好了家中的事情,李勋找到父亲李满仓,父子两人换了一身白衣,然后离家前往皇宫。

    皇城四周,已经挂满了白布,所有士兵的右手胳膊上,也是系上了白布,城中许多官员与皇亲国戚,也是源源不断的去往皇宫。

    许多人得到赵智驾崩的消息,自发的穿着白衣去往皇宫,而有的人没有穿白衣,则是有专门负责的人,在皇宫城门口,给人发送白衣。

    皇宫门外的守卫很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宫,赵询已经下了命令,在京四品以上官员,以及皇亲国戚,这类人才有资格进宫为赵智奔丧,其他人只能等在城外,不能进入。

    李勋到来,负责城门的将领自然认识,事实上,从昨晚之后,恐怕已经很少有人不知道李勋这个人了。

    没有任何阻拦与检查,李勋父子两人一路畅通无阻的进入皇宫。

第七百四十四章 争执

    地上的血迹依旧清晰可见,但尸体已经被清理干净,这是宫里五千多名宫女太监,不停歇忙了几个时辰的成果。

    路过的太监宫女,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流露出无限的悲伤,很多人都是一边走着路,一边抹着眼泪,他们的悲伤,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此时此刻,所有人只能有一个表情,那就是悲伤与哀悼。

    赵智的灵位被摆放在明政殿,这里是他身前处理政务最多,也是最喜欢的一处地方。

    明政殿前方的广场,此时已经聚集了数以千计的人。

    “我要去给父皇磕头,你们为何阻拦我?”

    “月公主,您还是先回去吧,葬礼还没有开始,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

    “我是父皇的女儿,难道也不能进去?都给我让开,我要见父皇。”

    赵月想要进明政殿,却是被一群太监宫女给围住,不许她进去。

    “赵月,你也有脸过来,先皇就是被你给气死的,等太子殿下登基之后,有的是办法处置你。”

    “姓杨的没有一个好东西,像赵月这种与杨氏关系很深的人,就应该立即被赶出皇宫。”

    好几名后宫嫔妃聚在一起,对着赵月指指点点,说着风凉话,她们的声音很大,显然是想让别人听到,一是撇清与一些人的关系,还有就是讨好李怡和赵询。

    赵询在控制了局势之后,立即开始了清算,首当其冲便是皇宫,以杨贵妃为首的数百名,后宫嫔妃与太监宫女被逮捕关押,城内也抓了一些人,但不多,只是先抓了赵赫的嫡系心腹以及地位较高的敌对官员,不是赵询心慈手软,而是现在赵智的丧礼以及登基,才是最为关键的两件事情,在没有完成这两件事之前,稳定大于一切,待事情结束,赵询顺利登基,他第一个要做的,一定是展开大规模的清算,借着这个机会,尽可能多的把敌对官员与势力,给铲除干净。

    “你们胡说,月儿从未做过任何对不起父皇的事情。”

    赵月看不到那些丑恶的嘴脸,但听着这些恶毒的话语,她眼泪忍不住流出,全身因为愤怒,而颤抖起来。

    那些嫔妃冷笑看着赵月,在她们看来,赵月是杨贵妃的女儿,赵询一定不会放过她。

    “你们在这里吵什么吵?还有没有规矩了,不成体统。”

    一名盛装女子中年女子走了过来,大声呵斥。

    “德妃娘娘万安。”

    众人连忙躬身行礼。

    赵智虽然专宠李怡,但也不是不近其他女色,只不过因为李怡的关系,加上赵智对这方面比较自制,所以他这一朝,嫔妃不多罢了,但也有上百人,并未他生下七名皇子,六名公主。

    赵智这个人善于权谋,所以不管是朝堂还是后宫,他管理的都是非常好,后宫嫔妃都非常低调,没有人敢随便冒头,至少表面上是这样,杨氏一族最辉煌的时候,有这个大靠山的杨贵妃,也一样显得很低调,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也明白形势,赵智不是弱势皇帝,作为皇帝,他有足够的威严与权力,去维持他自己定下的规矩,若是谁敢犯了规矩,不管是谁,就算是杨贵妃,或者是李怡,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德妃这个女人长得并不是非常漂亮,或许是因为出身小门小户,她的父亲不过是一名七品小官,所以自从进宫之后,德妃始终显得极为谨慎低调,从不参与任何争斗之中,对谁都是唯唯若若,没有人看得起她,但也没有人去伤害她,除去这些之外,德妃也有她的长处,那就是弹得一手好琴,舞艺也是非常不错,赵智心情不好,或是身体疲累的时候,偶尔会去德妃那里临幸一二,有因才会有果,因此,德妃并不是一个人,她为赵智生了一儿一女,皇五子赵恒以及刚满十岁的云霞公主。

    德妃皱眉说道:“何故在此吵闹,若是惹起太子不悦,你们担得起?”

    一名嫔妃连忙出声解释道:“德妃娘娘,不怪我们啊,是赵月,她非要进明政殿,您是知道的,她是杨贵妃的女儿,昨晚的事情,杨氏一族也是参与进来了,太子殿下怎么会想见到她?”

    德妃看了赵月一眼,一甩袖子:“送她回去,不要在这里丢人现眼。”

    “是,德妃娘娘。”

    得到德妃的命令,几名太监上前抓住赵月,就是往外拖走。

    “你们放开我,我要见父皇。”

    赵月挣扎,哭泣,但她一名弱女子,又能拿什么反抗?

    “放开她。”

    一声喝喊传来,李勋正朝着这边走来。

    “臭小子,你别惹事,这里可是皇宫。”

    李满仓拿住李勋,出言劝说。

    李勋一脸严肃的对着父亲说道:“你先进去,我随后就来。”

    “你....”

    “进去。”

    李满仓呆呆看了看李勋,时至今日,儿子已经长大,有了威严与气势。

    “你快点进来,别把事情闹大。”

    李满仓叮嘱了一声,随后自己先行进了明政殿。

    李勋大步上前,那几名太监自然是认识他的,闻言放开了赵月,退到一旁。

    “你是何人,竟敢在德妃娘娘面前如此放肆。”

    一名嫔妃指着李勋大声呵斥,言语讨好德妃。

    德妃狠狠瞪了那人一眼,那名嫔妃不认识李勋,但她怎么可能不认识,赵询即将登基为帝,李怡也将晋升皇太后,李勋是李怡的亲侄儿得罪了他,便是等于得罪了李怡,日后在这皇宫之中,还能有好果子吃?

    “李将军,这女人之间的事情,还是让我们自己处理吧。”

    在李勋面前,德妃并没有怎么强势。

    李勋拱手说道:“德妃娘娘,皇上宾天,所有皇子公主都要前来尽孝,月公主也是皇上的女儿,怎么就不能进去?”

    德妃轻声说道:“太子殿下恐怕不想见到赵月。”

    李勋看了她一眼,淡声道:“太子殿下的心胸还没有那么小,德妃娘娘最好不要擅自为太子殿下做主。”

    德妃看了看李勋与赵月,点了点头,不在多说,转身朝着明政殿走去。

    “李勋,多谢你。”

    赵月对着李勋道谢。

    李勋轻声说道:“见了面连声哥哥都不叫,是不是怪我经常不去看你?”

    赵月沉默不语。

    李勋摇了摇头,轻叹一声,上前拉着赵月的手,迈步走向明政殿。

第七百四十五章 寡人

    明政殿有内外两个大堂,赵智的灵位在内堂,外堂则是有许多人,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低声说话。

    李勋带着赵月进来,顿时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一些深知内情的人,看向李勋的目光,则是带有很强的幸灾乐祸,拼死拼活一场,到最后还不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绝大多数人看向赵月的目光,则是带着一些怜悯与可惜,杨贵妃已经被抓,楚王赵硕也是被押解回来的途中,赵月是杨贵妃的女儿,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如此美貌,却是一个瞎子,今年刚满二十岁,有些可惜了。

    “谁让赵月进来的?”

    渠王赵通看向这边,冷声说道。

    李勋淡声道:“我带进来的,有什么问题?”

    渠王赵通目露怨恨的看着李勋,伸手指着赵月,大声叫道:“来人啊,把赵月给我赶出去。”

    几名太监闻言朝着赵月走去,李勋淡然看向他们,目光之中露出冷厉之色。

    见此情景,这几名太监脸上露出惧色,然后退了回去。

    这时,李忠从旁边的房间走了出来,来到赵月跟前,摸着她的脑袋,轻声说道:“怎么现在才来?”

    赵月拉着李忠的胳膊,眼泪流出:“李忠叔父,我想去给父皇磕头,他们说我没有这个资格。”

    李忠回头看了赵通等人一眼,然后拉着赵月的手:“我带你进去,你是先皇的女儿,灵前尽孝,是最基本的本分,没有谁可以剥夺。”

    说罢,李忠拉着赵月去了内堂,赵通不敢去惹李忠,只能退到一旁。

    李勋看也不看赵通,跟着李忠进了内堂,赵通看着李勋的背影,目光之中满是怨毒之色。

    赵月趴在赵智的棺材上,失声痛哭,虽然因为杨贵妃与杨氏家族的关系,赵智一直对赵月非常冷淡,但两人终归有着父女之情,这是血浓于水的情亲,不能隔离,所以,赵智在的时候,就算赵月在怎么受到冷落,但在宫中,没有谁敢欺负她,如今赵智驾崩,赵月没有了依靠,昨晚的政变,杨氏家族又是深陷其中,她的处境将会极为的艰难。

    赵询和赵月虽然是亲兄妹,但两人之间的情感,恐怕比陌生人强不了多少。

    李满仓跪在那里,流着眼泪,他或许没有别人哭的那么厉害与伤情,但他的这种情感,绝对是真实的,因为在李满仓看来,赵智虽然是皇帝,也是自己的姐夫,姐夫一直对自己不错,如今死了,他心中当然难过。

    李勋默默跪在地上,重重磕了十几个响头,然后看向灵位处的画像,画像与赵智有些差异,不是很像,但那种帝王的威严与气质,倒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幅画应该是出自名家之手。

    赵智的治国才能或许非常一般,但他的权谋与帝王心思,却是晋朝历代天子之中少有的成熟,因为这份成熟,赵智敢于用人,因为敢于用人,在他这一朝,出现了杨道嗣、刘桀、李忠、赵柏安、马武、黄詬等许多名臣猛将,在这些人的帮助之下,大厦将倾的晋朝,被重新拉了回来,当然,赵智的成功,在于用人的成功,在于权谋平衡各方势力的成功,但这种成功的阴暗面,却是隐藏着一股非常巨大的危机,那就是各方势力的均衡,这种局面其实很难把握与平衡,用得好,对国家有大作用,若是用的不好,对国家将会是一场灾难。

    赵智晚年其实有过肃清朝堂派系的心思,为后继者尽量打下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但是两次陇佑战争的巨大胜利,把赵智的心思引到了其他地方,这其中也是有着很多无奈,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弥补国家巨大的财政危机,若不是赵赫与李勋在关系时刻,为朝廷输送了大量的物资,早在承平六年的时候,朝廷财政就已经陷入破产的边缘。

    在这之前,赵智曾经动过一个心思,那就是趁着军事上的辉煌,一鼓作气,集中中原全部军事力量,拼一下,拿下整个河北道,这个事情虽然极为冒险,但是一旦成功,晋朝内部存在的威胁,将会大大减少,至少数十年之内,内部威胁不用太过担心,可以集中全部精力,去防范日益壮大的漠蒙胡族,一个游牧民族,若是建立了国家,统一了所有部落,这对中原王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若不是后来,李勋横空出世,意外拿下整个西域,可以提供大量的物资供给中原内地,极大减轻了国家的财政物资困境,进攻河北的计划,赵智的这个心思,或许将会慢慢变成现实。

    真正意义上来说,赵智是在内忧外患之中死去,他不放心赵询,现在的晋朝,病的很厉害,这是平宗之时留下的恶果,一直到现在,只是缓解了一些,依旧存在太多问题,继位的天子,若是以柔治国,善于用人,或许可以把国家内在问题爆发的时间尽可能往后拖延,但是赵询所表现的志向与心思,却是完全相反,对此,赵智是在满怀忧心的情绪之中,悲哀死去。

    明政殿旁边的一处宫殿,赵询一身白衣孝服,孤独的坐在以往专属赵智的椅子上,他的目光非常冰冷,但是在这种冰冷的深处,却是隐藏着极大的激动,终于等到了自己的时代,一心的抱负与理想,终于是有了可以施展的机会。

    宫殿大门突然被推开,黄詬与秦安明两人走了进来。

    “参见陛下,殿下。”

    两人躬身施礼,黄詬依旧叫的是殿下,在他看来,只要赵询一天没有正式登基,他就还是太子,就还是要叫殿下,而秦安明则是乖巧灵活的多,直接叫了一声陛下。

    赵询不经意看了黄詬一眼,脸上很快升起笑容,他起身走下来,没有管秦安明,而是扶起黄詬,柔声说道:“若没有黄将军,寡人恐怕活不过昨晚。”

    秦安明呵呵笑道:“陛下吉人自有天相,赵赫等逆贼,终究不会成功。”

    赵询笑着对他点了点头。

    而黄詬则是脸色严肃的说道:“殿下,微臣不敢贪功,昨晚若不是李勋引兵进入皇城,拖住了叛军,微臣恐怕来不及救驾太子殿下。”

    赵询脸上的笑容变淡,淡声说道:“谁有功,谁有过,寡人心中自然明白。”

    秦安明躬身笑道:“一切圣裁,在于陛下。”

    赵询笑了笑,转身走向椅子。

    黄詬看着赵询的背影,眉头微微皱起。

    ....................................

    多谢---丨刘秀丨,虚渊忽悠子,蝼蛄家族你们的打赏与支持,也多谢那些投票给本书各位的支持,多谢。

第七百四十六章 心思

    赵询找黄詬来,主要有三件事情。

    楚王赵硕虽然得到控制,但围在他身边的数万军队,并没有散去,领头的杨佐,杨安两人被杀,赵询依旧放心不下,他让黄詬即刻返回河南洛京,把杨佐,杨安两人军队中的中高级将领全部控制住,谁敢反抗,杀无赦。

    在这场权利游戏之中,赵询最终取得了胜利,胜利者得到了他想要的,而作为失败者,理当付出代价与受到惩罚,赵询要把这些年心中所有的郁闷全部释放出来,他要极尽的去羞辱楚王赵硕,赵询交代黄詬,扒掉赵硕的衣服,让其赤身**,就这样一路押解回京城,沿途每路过一县一城,当地主管官员都要对其进行严厉斥骂。

    最后,杨炳林、赵柏林、赵德钊等人都已经被抓住,还有一些赵赫的心腹以及和他关系密切的人,一共上百人被抓,赵询点了一些人的名字,语气很重,话语虽然婉转,但意思很明白,让黄詬把自己点名的人,立即就地正法。

    黄詬是一名原则性极强的人,他不懂政治,也不想去懂,在他的观念里,错就是错,对就是对,黑白分明。

    黄詬当即进言反对,士可杀不可辱,楚王赵硕虽然罪大恶极,但终归是你赵询的亲兄弟,你不应该这样对他,而且作为帝王,也应该以仁慈的面孔与宽广的心胸昭示天下,再者,杨佐,杨安两人不经调令,擅自率领数万大军进入洛京,确实意图不轨,但这只能代表他们两人的意图,而不能一竿子把所有人都打倒,事实上,就黄詬所了解到的情况,杨佐,杨安两人是以欺骗的方式,把手中的军队调到河南,军中的将士们,还以为是去河南平叛去了,所以都非常积极的进军赶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河南,他们对国家还是忠心的,至少绝大多数人是这样。

    至于最后赵询的安排,黄詬还是拒绝,他的想法很简单,参与政变的人,死罪难逃,但不能擅自杀害,必须经过会审,有罪的定罪,该杀的杀,而不是没有任何理由,直接杀害,这与法制不符。

    赵询看着黄詬那张刚毅的面孔,并没有与他争论,而是沉默了下来。

    秦安明对着赵询拱手,呵呵笑道:“黄将军所言,也不无道理,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赵询看了秦安明一眼,随即脸上有了笑容,对着黄詬轻声笑道:“黄将军,非是寡人怨气太重,手段太毒,而是赵赫、赵硕这些人,对于国家的危害实在太大了,昨晚寡人就险些惨遭毒手,心中的怨恨岂能轻易平息?不过你说的有道理,国家有国家的法度,寡人身为一国之君,确实不能因为个人怨恨,而枉顾国家**。”

    黄詬心中松了一口气,同时为赵询的纳谏如流感到高兴,这是一个明君的基本素质。

    “殿下圣明。”

    赵询摆了摆手,神色真诚的说道:“黄将军,寡人还很年轻,处理事情难免有些浮躁,若是有什么瑕疵的地方,你作为老臣,一定要直言相告,匡扶寡人的得失,你我君臣合力,共同进步,定能恢复大晋过往的盛况。”

    黄詬顿时有些激动起来,他没有想到赵询对自己如此看重,言语之中的评价如此的高,在他入仕赵智一朝数十年,从未有过这样的待遇。

    黄詬躬身深施一礼,大声说道:“黄詬原为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询哈哈笑道:“黄老将军正当壮年,可没有那么容易死,一定要好好活着,看到我大晋越发强大的那一天。”

    对于赵询的这番话,黄詬连连谦虚不敢,而秦安明则是眼皮轻轻一跳,脑袋顿时低了下去。

    赵询又是与黄詬聊了几句,然后交代了一些事情,把黄詬打发离开。

    看着黄詬离开的背影,赵询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最后彻底变成了阴沉与冷厉。

    一直到黄詬离开了大殿,赵询才是颇为感叹的说道:“父皇曾经说过,武将难驯,是国家动乱的根本,此言果然不假啊!现在就敢当着寡人的面指手画脚,以后还得了?”

    秦安明轻声说道:“若是驯的好,也能成为手中的一把利剑。”

    赵询看向秦安明,冷冷说道:“黄詬刚才所言,你也觉得有理?”

    秦安明躬身说道:“陛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臣只是说黄詬方才所言有理,至于对错,自有陛下圣裁,臣只是觉得,事情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方式去处理解决,或许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赵询脸色依旧冷淡:“说出来给寡人听听。”

    秦安明这才抬起头直视赵询,沉声说道:“陛下,楚王赵硕虽然为人低调,但性格刚烈,若是如此羞辱与他,他恐怕不会活着回到洛京。”

    赵询嘿嘿冷笑道:“寡人恨不得他现在就死。”

    秦安明淡声道:“楚王自然难逃一死,但就这么死了,是不是有些太便宜了杨氏家族?”

    赵询闻言微微一愣,随即很快明白了秦安明话中的意思。

    赵询登基之后,肯定要对杨家动手,杨炳林是昨晚政变的主要策划者,有这个缘由,赵询对杨家确实有充足动手的借口,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昨晚政变的发生到最终平息,杨道临也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没有他协助李忠,整个丰京的局面不会这么快的平息与稳定,虽然杨道临与杨炳林所在的杨氏一族主家决裂,但他终归是杨氏一族的人,他如今既是政事堂右相,百官之首,又在昨晚的政变之中出了大力,有大功与赵询,这份恩情不能不顾,如此一来,赵询日后对杨家动手,定然会存在很多顾虑。

    楚王赵硕曾经是杨家的核心,虽然慢慢被消除,但他与杨家的关系,是绝不可能被彻底清除的,若是把赵硕握在手中,对于以后打击杨家,确实有着很大的便利与好处。

    “秦相国心思过人,思事周到,父皇当年重用你,确实没有看走眼。”

    想通了这一点,赵询的脸色顿时缓解许多,对秦安明的语气也不再是那么冷淡。

    秦安明连忙谦虚的说道:“陛下过奖,臣不敢当。”

第七百四十七章 继位

    秦安明继续说道:“通过昨晚的政变,陛下已经看的清楚,翼王赵赫竟是能够掌握禁军三军大多数兵权,这非常不可思议,如此看来,他以前的种种表现,只是一种迷惑人的假象,暗地里恐怕始终在疯狂积攒力量与势力,在没有弄清楚之前,贸然动手,恐怕牵扯太大,而且.....”

    秦安明说到这里,抬头看了赵询一眼,没有继续说下去。

    赵询皱眉道:“而且什么?这里没有第三人在场,秦爱卿但说无妨。”

    秦安明轻声说道:“李贵妃已经把诏书交给李忠左相,但还未当着众臣的面宣读诏书,陛下如今的身份依然还是太子,有些事情现在就做出来,恐怕......”

    赵智的身体一直不好,尤其是从半年前开始,病情一度加重,虽然经过御医们的努力救治,病情得到缓解,但并没有太大的好转,赵智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坚持不了多久,日后一旦出现状况,没有任何交代,便是直接离去,整个丰京恐怕立即就要陷入一场混乱之中。

    为了防患未然,赵智一边给了赵询监国的权利,一边则是秘密写了一道圣旨,交代自己若是驾崩,将由太子储君赵询继承皇位,这封圣旨赵智交给了李怡保管,今天早上,李怡把这封圣旨拿了出来,给在场的众臣观看,确认是赵智的字迹之后,圣旨转交给左相李忠,李忠表示会在黄昏之前,同政事堂的诸位相国,在明政殿之外,当着所有人的面,宣读圣旨之中的内容,正式确立赵询继承皇位。

    在此之前,赵询现在的身份还只是太子储君,这一点,秦安明没有说错。

    赵询站了起来,眉头紧皱,来回走动,陷入沉思之中。

    秦安明有些话不方便明说,但意思却很明白,赵询自然是听的出来,自己还没有正式继承皇位,就表现的这么强势与急不可耐,这种情绪的表现,会给所有人一种无形的压力与距离,这对自己继承皇位之后,顺利过渡与掌控朝堂,并不是一件好事。

    而且,赵赫能够发动如此规模的政变,所动用的力量,确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但从另一点可以看出,赵赫暗中所积攒的势力,恐怕非同一般,既然如此,与他有所关联的官员恐怕也是非常庞大与复杂,这个时候动手,看似只是杀了杨炳林、赵柏林十几个人,怕就怕在这个期间,会继续牵扯其他官员出来,这个时候,赵询才刚刚继位,一旦有所牵连,就一定要有一个结果,没有结果,赵询的脸面又将置于何地?

    若是牵连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最后收不住手,那个时候的局面,赵询又该如何收场?总不能全部都给杀了吧,赵询敢杀几百甚至几千,再多,他还能下得去手,还敢下得去手?

    秦安明方才那么说就是在提醒赵询,铲除赵赫同党的事情,在没有一定把握之前,千万不能急,一旦动手,局面很有可能会越弄越大,以赵询现在的能力与实力,恐怕是收不了场的。

    沉思良久,赵询停下走动的步伐,看向秦安明:“你说的有些道理,赵赫的事情,确实不能太急,还是等寡人正式继承皇位之后,在做打算。”

    “陛下圣明。”

    秦安明躬身拜道。

    赵询坐下来,不再说话,秦安明自是知趣,告辞离开。

    随后,赵询派人召来李忠,就河南的事情进行询问。

    军事方面的事情,赵询自然要问问李忠的意见。

    李忠显然早有这方面的考虑,他告诉赵询,楚州节度使王怀烈桀骜不驯,为人霸道,在地方独断专行,国家法度不加其身,赵智对他也只能行怀柔之策,王怀烈肯遵从朝廷调遣,那也是因为赵智对其有提拔知遇之恩,加上赵智中后期,军事方面颇为强大,对外战争屡屡获胜,威震天下,军中又有李忠、黄詬等名将坐镇,王怀烈倒也不敢太过放肆,做人做事尽量保持克制。

    河南的战事虽然平定,但王怀烈并没有撤军,而是在那里大肆招收叛军,意图非常明显,就是准备以此为资本,与朝廷讨价还价,这个时候,若是冒然对洛京城中的军队进行大规模肃清,一旦引起兵变,到时整个局面恐怕将难以控制。

    对于李忠的劝告,赵询听进去了,对洛京的军队,决定以怀柔手段处理。

    赵询和李忠商议完之后,两人随后一同去了明政殿。

    此时明政殿外面的广场,已经聚集了数千人之众,他们目视赵询和李忠的到来,事情发展到现在,最重要的时刻到来了。

    赵询在政事堂等数十名朝堂重臣的簇拥之下,进入明政殿。

    进入内堂,赵询看着赵智的灵位,跪倒在地,重重磕了几个响头,随后被杨道临扶了起来。

    “李相国,开始吧。”

    杨道临对李忠说道。

    李忠点了点头,从怀中拿出圣旨,当即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余闻皇天之命不于常,唯归于德,故弘授苼,苼授崆,实其宜也。皇三子赵询文韬武略、秉性纯良、恭俭仁孝。上敬天地宗亲,下爱护天下子民。有弘苼之相,秉圣贤之能,忧思国计、振朔朝纲,堪担神器。朕为天下苍生福泽计。立为新帝,肇基帝胄,承天应人。普天同庆,大赦天下,着于朕之后登基。

    诏书宣读完毕,群臣立即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声音传到外面,外面广场的数千人,此时也是跟着声音全部跪倒在地,数拜之后,大声万岁。

    李忠跪在地上,双手捧着诏书递给赵询。

    赵询接过圣旨,紧紧握着,紧紧抿着嘴唇,眼中流露出兴奋激动之色。

    “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

    众人站了起来。

    这时,李怡走了进来,赵询对其躬身一礼:“母后。”

    晋朝礼制,除了新皇登基以及皇帝驾崩之时,朝臣要对其行跪拜之礼,其他时候,都无需跪拜行礼,这是对官员的一种礼敬。

    所以,众人见了李怡,也只是躬身行了一礼,而且也不是叫的太后,李怡的太后名份,要等到赵询正式登基之后,进行了册封,才能名正言顺。

    现在只是开始,后面赵询还有一系列的正式流程要去完成。

    李怡目视众人,拉着赵询的手,沉声说道:“吾儿就交给诸位了。”

    “拜托各位了。”

    李怡对着众人行了一礼。

    众人连忙躬身还礼,大声说道:“我等定当尽心尽力,辅佐皇帝陛下,振兴大晋,万死不存它心。”

第七百四十八章 出殡

    皇帝的葬礼和登基、婚礼、寿辰一样重要,都要大操大办,所耗用的钱财不计其数。

    赵智年过六十,在晋朝历代三四十个皇帝当中,算是高寿的了。

    在皇帝死后,礼部会拟出一份葬议单,上面详细写着皇帝葬礼的程序和仪式,皇帝死后当天,嗣皇帝和其子孙都要身穿孝服守孝,所有官员及百姓一百天之内不准作乐,四十九天内不得屠宰,一个月内禁止婚嫁,服丧期内各寺、观必须鸣钟三万次。

    朝廷要在主要城门前举行颁遗诏仪式,告知全城百姓与官员,因为赵智身前有遗命,让太子赵询在自己灵前继位,所以赵询算是提前继承了皇位,但该有的程度还会走下去,李忠在赵智的灵前宣读完了继位诏书之后,随后便是把诏书给了御史中丞刘从季,他会领着御史台和礼部的主要官员,前往天武门,再宣读一次诏书,然后便是朝廷正是下发文书,传告天下各州县,新皇已经继位。

    后面,还有诵经和吊唁,一系列的活动将连续不断地贯穿整个丧期。

    皇帝的棺材叫“梓宫”,要刷上四十九道漆,驾崩的先帝入殓后移到皇宫主殿德政殿,表示正式进入丧葬期,皇族与皇亲国戚等贵族人员都要回家斋戒,政事堂相国和各部各衙门主要官员则是一律不许回家,要集体住宿在本衙门中斋戒。

    正式灵堂将会设在德政殿,梓宫要在这里停放二十天左右,灵堂旁边要设置黄龙帐幔,两边要设置白绫围幔,把梓宫放在中央,前面还要设置铺着极品黄缎绣龙褥子的花梨木宝塌一个。

    宝塌前还要设置花梨木供桌,上面放着银质的香鼎灶台和花瓶,供桌前还要排开三个花梨木香几,中间香几放着银缚山炉,香合,匙,箸,瓶等,左右香几上面有银烛羊角灯,两旁灵前还摆设早晚膳卓和水果桌,停着梓宫的德政殿门外的左边,放置着金缎制九龙引幡。

    等到了安葬的吉日,先由七十二人将棺椁抬出天武门,此时皇室官府倾巢而出,按晋朝典制,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人数超过千人,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抬棺木的杠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人,分三班轮流抬送,在棺椁后面是全副武装的精锐士兵,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

    还有大量的陪葬物品。

    一个皇帝的死亡,朝廷所花费的钱财,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赵智身前曾经几次交代,自己驾崩之后,一切丧事从简,并自己写下名单,陪葬物品与丧事规模,全部都是有着详细的交代。

    身为人子,自然要尽孝,赵询出于孝道,不可能完全按照赵智说的那般,一切从简,太简单了也不行,所以在赵智身前交代的丧事规模方面,稍稍提高了一点,总体而言,比之先前历代皇帝的葬礼,已经是简单了很多。

    平宗晚年身体不佳,立赵智为太子之后,很快就让其太子监国,自己不再多管国家大事,所以,从赵智当太子到皇帝,他的执政岁月,将近四十年之久,这几乎是一代人的一辈子。

    赵智的一生,可以说是奋斗的一生,经过他的努力,濒临灭亡的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并在近二十年以来,相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军事胜利,但就民生而言,百姓很苦,非常的苦,为了扩充军队,为了维持陇右、安北的军事力量,更为了保证关内核心的物资充足,赵智对关内以外的各州县,采取了非常残酷的剥削与镇压,尤其是江南地区,更是被赵智一次次的强行增加赋税,残酷的剥削,让这个曾经天下最为繁华之地,到了现在,已经是被搞得民生凋零,百姓苦不堪言。

    在赵智之前,江南地区一般不会设置节度使,就算设了节度使,也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被取消,但是赵智这一朝,江南地区相续设立了四个节度使藩镇,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剥削以及镇压百姓的反抗。

    很多底层百姓对赵智恨之入骨,所以在赵智这一朝,百姓的暴动,也是此起彼伏,虽然规模都不算太大,也是很快就会被镇压下去,但是这样的事情,从未断绝过。

    如今,赵智驾崩,他的死亡震动了整个天下。

    赵询遵从赵智身前的交代,丧事从简,从开始到结束,一共不到十天的时间。

    赵智出殡的那一天,数以十万计的丰京百姓,从城内一直到城外,连绵十数里之远,哭声震天,满含热泪,前来送他们的皇帝最后一程。

    赵智的死亡,终归还是牵动了天下所有百姓心中的巨大悲痛,在他当皇帝的这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百姓们或许过的很苦,但没有赵智,早在几十年前,晋朝恐怕就已经四分五裂,国家灭亡,那个时候,百姓所受到的苦难,一定会比现在更加残酷的多,赵智被很多人所痛恨,但终归是因为他,晋朝得以延续下去,在武宗之后的上百年时间里,国家的衰弱,一直被外族与地方藩镇所欺辱,是赵智通过一系列军事手段,击退了外族人的侵犯,并镇压住了各地藩镇的气焰,在他的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辉煌军事胜利,这大大振奋了汉人内心的尊严与底气,是他重振了国家的威严。

    国家的荣辱,也就是百姓的荣辱,一个国家若是没有了尊严,生活在这个国度之内的人们,又能好到哪里呢?

    所以,天下绝大多数百姓,对于赵智这个皇帝,还是非常认同与感激的。

    尤其是关内的百姓,听到赵智的死讯,几乎是家家披麻戴孝,朝着丰京的方向,磕头痛哭。

    赵智这一朝,其他地方的百姓或许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但是关内的百姓却过的很好,赵智在位近三十年,关内从未增加过一次赋税,反而经常减免税赋,这种好,并不是赵智的个人情感,只是出于政治与大局的选择,但不管怎么说,关内的百姓在赵智这一朝几十年,确实过的很不错。

第七百四十九章 来信

    赵智的葬礼结束之后,赵询当即率领群臣前往宗庙,祭拜先祖,并在那里正式登基称帝。

    天和元年,十一月十五。

    赵询正式以天子之名,下诏书传达天下,定赵智庙号为兴宗,生母李怡为皇太后....等等各项事宜。

    李勋去了城外的庄园,看望女儿与妻子。

    一连十几天,李勋一直侍奉赵询与李怡左右,片刻不离身,赵询对李勋虽然颇为冷淡,但是李怡对于自己的亲侄儿,当然不会如此,这段时间,她刻意指派李勋做这做那,让李勋没有消失在人海阴暗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热度,加上李勋在政变之中的巨大功勋,事后,赵询不可能漠视不理,如此一来,李勋就不会被彻底的边缘化。

    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李勋出了丰京,去往城外自己的庄园,看望妻子与女儿。

    凉亭里,尤敏正靠在椅子上休息,女儿明月躺在一旁的摇篮里,睁着大大的眼睛,小胳膊小腿不时的动弹,咿咿呀呀的哼上两句,自己玩自己的,并没有哭声吵闹。

    李勋走进凉亭,搬着一个平椅坐到尤敏旁边,然后身子平着躺下,脑袋枕在尤敏的腿上。

    尤敏睁开眼睛,见到李勋,脸上有了惊喜之色,伸出手摸着李勋的脸,轻声问道:“城内的事情都办好了?”

    “一切都顺利,表哥正式登基称帝,姑母做了皇太后,我们李家祖上十八代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想不到到了我这一代,我成了国公,老头子也是被封了伯爵之位,姑母更是母仪天下,贵为皇太后,我们父子两人都是成了皇亲国戚,这样的结果,谁又能想得到?”

    李勋叹声说道,双眼闭上,做着休息模样。

    尤敏柔声说道:“去房间好好睡一觉吧。”

    尤敏并不在乎李勋当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成就,做为妻子,她只希望李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一家人和睦幸福,若是为了名和利,尤敏就不会选择李勋,以她的出身与美貌,要想娶她的人,太多太多,比李勋更加优秀的也太多太多。

    尤敏当初敢于私自和李勋去往陇右,并最终选择嫁给李勋,这就证明,尤敏并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一个贪图名利的人,是绝不会拿自己的名声与清白去儿戏的。

    李勋闭着眼,嗯了一声,喃喃说道:“待会儿马车上在睡。”

    尤敏不再多说,也没有多问,只是用手轻轻抚摸着李勋的脸。

    这种温馨的情景并没有持续多久。

    江大熊走了进来,看到这个情景,站在不远处,没有说话,但他沉重的步伐隐瞒不了李勋的耳朵。

    李勋挣开眼睛,起身来到摇篮旁边,此时的李明月已经入睡,手指放在嘴中,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

    李勋看着女儿,眼中满是无限慈爱,心神又有些恍惚,时间过的真快啊,一晃眼十几年过去了,自己在这个世界,有了妻子与女儿,不再是无牵无挂,有着亲情与血脉的牵挂,就精神上而言,自己与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了任何的隔阂。

    “夫君,这次去哪?”

    尤敏走过来,轻声询问道。

    李勋转过身,牵着妻子的手:“去洛京。”

    尤敏眼神一动:“楚王?”

    李勋点了点头,默默说道:“若是一切顺利,五天后我就会返回。”

    “夫君一路小心。”

    尤敏出身豪门,自幼耳濡目染,对于政治自然有些了解,楚王赵硕靠着杨氏一族的支持,曾经是太子储君的最大热门,虽然在后续的政治变局之中,赵硕逐渐失势,并最终被边缘化,但他毕竟压了赵询多年,就算如今赵询登基称帝,大局已定,但杨氏一族的实力并没有减弱多少,只要蜀州一天还被杨道安控制在手中,杨氏一族的威胁与强势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所以,赵询对楚王赵硕的忌惮,依旧非常强烈,李勋此行洛京,看似只是把楚王赵硕押解回丰京这么简单,但是其中隐含的政治风险,绝不能掉以轻心。

    李勋知道尤敏的意思,笑着说道:“不要太担心,司马图跟着我一起,他心思多,有什么事情,会考虑在前面。”

    尤敏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要不要去看看小莲和明雪?”

    “我已经去过了,小莲和明雪正在睡觉,我看了一眼,没有叫醒她们。”

    也不知什么原因,小莲自从生了明雪之后,身体就一直不好,而女儿明雪或许因为母亲的缘故,身体也不是太好,只比姐姐明月晚出生一个月,但是身材却比明月瘦弱许多。

    李勋最后亲吻了一下尤敏的额头,随即转身离开。

    看着李勋离去的背影,尤敏皱着眉头,她觉得自己要为丈夫做些什么。

    尤敏坐下来,喝着茶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叫来小翠,让她唤华少晟过来。

    李勋妻儿的安全,一直都是由华少晟负责。

    “主母。”

    华少晟到来之后,躬身行了一礼。

    尤敏轻声说道:“你准备一下,吃罢午饭,我们立即返回丰京。”

    “是,我这就去安排。”

    华少晟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尤敏心中已经有了打算,马上回家,明天一大早,便让李满仓带着自己与小莲,还有两个孩子,进宫去给李怡请安,赵询对李勋有隔阂,但李怡绝对不会,她如今是皇太后,只要她向着李勋的好,出再大的事情,李勋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李勋出了庄园,钻进马车,司马图正端坐在里面看书。

    “我先睡一觉,有什么话,等我醒了再说。”

    司马图点了点头,继续看书,李勋则是倒头就睡,不一会儿便是呼声大作。

    杨道临看着手中的书信,眉头紧紧皱着,这封信的主人,是蔡州节度使黄百川。

    黄百川出身河南袁州,其人自幼聪慧,熟读五经,尤其喜爱军事,其曾祖父当过一州刺史的高官,其祖父也是位至一州司马,可惜到了他父亲那一辈,家道中落,开始衰败。

    黄百川素有大志,可惜屡试不中,早年极为落魄,直至后来参加白巾军,这才开始了他仕途的.asxs.。

第七百五十章 杨家的衰弱

    黄百川最早跟随白巾军领袖刘志恒,后来被朝廷成功策反,杀其主,投降了朝廷。

    白巾军被平定之后,赵智把黄百川以及他手中的数万白巾军余孽安置在了蔡州。

    蔡州地盘虽然很大,但地贫人稀,根本养不活黄百川及其手中的数万兵马,在蔡州困顿数年,手中士兵逃亡大半,黄百川对朝廷怨恨越深。

    岳、鄂节度使杨列成猖狂无度,藐视朝廷,纵横地方,及至承平五年,更是与郢州都督刘湘两人狼狈为奸,拦截江南地区税赋,意图断绝朝廷的重要税源之地,赵智对此不能忍,而且经过五年的时间,国家已经从白巾军之乱的巨大创伤之中,慢慢恢复了元气,在和群臣商议之后,以及当时安北局势还算稳定,思考再三,赵智决定重用起用黄詬,抽调禁军精锐力量,对江南地区用兵。

    朝廷调兵遣将,规模浩大,杨列成立即感觉到了巨大危急,他岂能坐以待毙,当即暗中联合郢州刘湘,襄州郑泽,以及蔡州节度使黄百川,四方力量联合,约定击退朝廷大军之后,以江南税赋之地,胁迫朝廷妥协,让其割据地方。

    当时以杨列成为首的叛乱,声势非常浩大,四方力量联合一起,拥兵近十万,对外号称二十万。

    承平五年,七月二十六。

    以安国大将军黄詬为平南大都督,领军五万,出征郢州。

    双方兵力,朝廷少,叛军多。

    战争的最开始,黄詬所率领的朝廷大军,连连受挫,更是一度陷入绝境,在关键的时刻,初出茅庐的李勋站了出来,全力支持黄詬,使其掌握了军事决策权,黄詬当机立断,自当奋勇,亲率少数精锐骑兵,夜袭郢州,一举成功,彻底扭转了战争的主动权。

    杨列成等人的联合,看似声势浩大,势力强盛,实则各怀心思,一盘散沙,战局刚一转变,黄百川立即动了心思,并在战局朝着继续恶化的方向发展之初,当机立断,再次选择了背叛与归顺。

    黄百川反复无常,毫无忠心与原则,这样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但赵智作为皇帝,一个成熟且善于权谋的皇帝,他心中的利弊得失,看的不是这个人好与坏,赵智放眼的是整个大局与全盘衡量,若是黄百川没有任何利用价值,那么他自然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赵智会毫不犹豫的立即将其彻底消灭。

    当时的天下,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不仅仅只是内部,那个时期的晋朝,外部局势已经开始恶化,吐蕃帝国再次强大起来,对晋朝的态度越来越强势与咄咄逼人,其出兵大举入侵陇右的迹象越来越明显,一旦陇右有失,安北就危险了,而安北是晋朝对外的绝对核心,安北的得失关乎整个晋朝乃至所有汉人的命运。

    晋朝外部的重中之重在陇右和安北,内部的重中之重则是在江南,在此前提之下,对这两个重中之重有利的人或事,赵智都会一定程度上的妥协与包容。

    楚州节度使王怀烈坐镇地方多年,兵强马壮,力量已经有些脱离朝廷的掌控,在当时那种整体大局之下,既然没有精力顾及,那就只能限制,黄百川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此人有能力,手中也是有一些兵马,整体军事力量不算太强,但也不弱,给他一个无法长期发展的地盘,让其从旁牵制往怀里,在当时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与决定。

    黄百川给杨道临的信中写到,蔡州司马杨世成率领八百士兵秘密前往洛京,准备偷袭杀死楚王赵硕,他的一名亲兵不愿参与其中,暗中脱离队伍,投靠了黄百川军中的一位同乡都尉,并把这个事情说了出来,这名都尉当即把此事告知黄百川知道,而黄百川则是立即亲笔一封,把此事书于信中,传告杨道临。

    杨道临拍了拍手,门外很快响起官家的声音。

    “老爷有何吩咐。”

    “让杨润立即来见我。”

    “是,老爷。”

    官家应声离去。

    杨润这个人很有才能,在杨家众多族人之中,数一数二,为官多年,官声一直极佳,杨道嗣在位的时候,曾经想要推动杨润上位,并得到赵智的首肯,可惜他只是庶出,在杨家内部的地位并不高,杨道嗣推其上位,遭到杨炳林诸子的强烈嫉恨,处处刁难与攻击,杨润面对强大压力,最终只能选择放弃,主动请求外放地方为官,远离权利核心,以求避祸。

    杨道嗣死后,杨家陷入内斗,分派相争,杨润心灰意冷,所幸辞了官职,返回回京,深居简出,以养病为由,不再过问外面的纷争。

    杨润的住处距离杨道临府邸并不远,所以没过多久,杨润便是来到杨道临这里。

    “六叔。”

    杨润进了房间,反手关上房门,然后上前对杨道临躬身行礼。

    杨道临笑道:“兼之不用多礼,坐吧。”

    杨润点了点头,在杨道临对面坐下。

    “六叔找侄儿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杨润出声询问事由。

    “你自己看吧。”

    杨道临拿起黄百川的书信,杨润起身接过来,然后回身坐下,细细观看,看完之后,杨润微微皱眉,沉思片刻,最后把书信放在一旁,看向杨道临,淡声说道:“杨世成一直与杨幼安走的很近,他敢如此大胆,恐怕是受了杨幼安的指示。”

    “我也是如此认为。”

    杨道临叹气一声:“自从大哥故去之后,杨家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杨道临确实非常感叹,想大哥何等人杰大才,生的几个儿子,除了过继出去的杨吕望还算不错之外,剩余的一个个全部都是庸才,老四杨诚久与老三杨或己两人还算有些自知之明,为人低调,不敢乱来。

    杨炳林和杨幼安这两个人,野心、权利**都是极大,却是志大才疏,嚣张跋扈,胡作非为,把杨家一步步推往危险之地,若不是杨道嗣曾经打下的坚实基础,又有杨道临与杨道安这两个老人还在前面扛着,恐怕皇家早就联合其他各派力量,合力铲除杨家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叔侄

    杨道临见杨润志气消沉,精神不振,不由轻声说道:“兼之,我知道你心中有不满,也有怨恨,但你身上终归流的是杨家的血,你难道要抛弃自己的姓氏与家族?”

    杨道临的声音并不大,但话语之中所包含的份量与意思却是极重。

    杨润的神色总算是有了变化,他看向杨道临,声音低沉的说道:“我生是杨家的人,死是杨家的鬼,这一点自始至终都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但是,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引起自家人的嫉恨与打击,这一点不得不让人心灰意冷。”

    杨道临冷冷说道:“这不是你逃避现实的借口,杨润,你太让我失望了,亏得大哥当初如此看重与你,现在看来,他是看走眼了。”

    提到杨道嗣,杨润的心神顿时剧烈震荡,他的情绪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

    杨润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老族长的一字一言,我从不敢有任何的遗忘,没有他老人家,就没有我杨润的今天。”

    杨道临冷视杨润,沉声说道:“你既然记得老族长的恩情,就不能忘记他曾经对你的嘱托与希望,你现在这个样子,对得起老族长?”

    杨润张了张嘴,最终一个字都没有说出口,他颓废的坐下来,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杨道临说得对,自己确实对不起老族长的培养知遇之恩。

    杨道嗣非常欣赏与看重杨润的能力与才华,对其更是有着非常大的期望,他曾经对杨润说过,自己的几个儿子都不行,能力不够,只能享受富贵,而不能去创造富贵,杨家以后对外的权利运作,应该交给向杨润这样的人去打理,这等于是在婉转的告诉杨润,你虽然是庶出,无法成为族长,但是日后的杨家内部决策层,一定有你杨润的一席之地,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地位。

    当初,杨道嗣顶着那么大的压力,推动杨润上位,因此引起杨炳林、杨幼安诸子的嫉恨,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打击排挤杨润,在这个过程之中,杨道嗣始终没有放弃对杨润的培养与提拔,而是意志坚强的按着原定计划进行,可惜,杨道嗣不为所动,杨润却是动摇了。

    杨润此时想到了承平七年,第一次陇佑战争,以晋朝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当是主管朝廷后勤运转的杨润,其能力已经初步得到赵智的认同与赞赏,就在杨道嗣努力运作,赵智正准备提拔任命杨润为参知政事,有权入席政事堂议事的关键时刻,杨润忍受不住家族内部的压力,主动提出了辞呈。

    辞职之后,杨润前去请罪的时候,杨道嗣神情温和,反而主动劝慰杨润,说了很多很多,却没有说过一句怪罪与不满杨润的话。

    杨润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杨道嗣,表面看似平常,但是整个人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岁,眼神虽然柔和,却有掩饰不住,非常重的失望与疲惫。

    想到这里,杨润眼泪流出,低声哭泣起来。

    看着杨润这个模样,杨道临摇了摇头,心中暗暗叹气。

    杨润这个人,能力与才华都是极为出众,是杨家中年一代最为杰出的人才,可惜,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欠缺了一些,对于大是大非,对于大局,还是有些看不清,他不能理解杨道嗣的苦心,自作主张的辞掉一切职位,看似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是为了缓和杨道嗣与诸子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实际上,却是给了杨道嗣非常重的一个打击。

    杨道临看向杨润,轻声说道:“兼之,跌倒了并不可怕,怕的是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有些事,没有人能够帮你,能不能重新站起来,要靠你自己。”

    杨润稳了稳自己的情绪,对着杨道临解释道:“六叔,当初我之所以选择辞职,是不想看到老族长他们父子之间生怨,我的一切都是老族长给的,我不能让老族长为了我,晚年不得安享。”

    “你终归还是不了解你大伯,他若是心怀私情,就不会这么对你,也不会对他的那几个儿子。”

    杨道临叹声道:“大哥经常教导我和你的三叔,事有轻重,人也有优劣,事情不能只看眼前利益,人也不能只重出身,优秀的人,应该给他发挥的空间与机会,而不能消亡在沉默之中,你选择辞官致仕,放弃一切,看似为了报答你大伯对你的恩情,但是你要知道一个道理啊,皇帝一言九鼎,是世间最尊贵的人,他的威严可以震慑天下,但他依然会有人情伦理,偏私偏爱,但是对国家,却要抛开这些,保持足够的理智与清醒,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子无私情,天子皇族是这样,我们世家门阀也是如此啊。”

    听着这些话,杨润呆呆的看着杨道临。

    杨道临告诉杨润一个道理,杨道嗣这个人公私分明,他和杨炳林、杨幼安之间,父子之情那是私情,对整个家族,杨道嗣却不会有任何私情,有的只是理智与利弊权衡,若是危害到了整个家族,父子之情又算得了什么?

    一切都是为了家族啊!

    皇帝是这样,作为一个家族的族长,又能有什么不同呢?

    杨道临不在多说,而是给杨润足够思考的时间,有些道理,是说不通的,只能自己去想通。

    杨润沉思良久,整个人已经看不到任何的颓废与寂静,目光变得和从前一样明亮,气质再次散发出无限激情。

    “六叔找我来,到底所谓何事?”

    “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和选择,还问我干什么?”

    杨道临面色沉重的说道:“我一个人撑不起整个家族,你来帮我。”

    杨润站了起来,对着杨道临抱拳躬身说道:“愿为家族尽力。”

    得到杨润肯定的答复,房间里顿时响起杨道临开怀大笑。

    “六叔,楚王赵硕那边,怎么安排?”

    “我想想听听你的见解。”

    杨润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六叔您现在的处境,已经算是和杨家本家分了家,杨家本家做什么事情,都与您没有太大的关系,您也阻止不了,既然不能阻止,那就随他们去,楚王赵硕终归要有一死,死在洛京还是死在丰京,都无所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7215/ 第一时间欣赏混在帝国当王爷最新章节! 作者:拐子饭所写的《混在帝国当王爷》为转载作品,混在帝国当王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混在帝国当王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混在帝国当王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混在帝国当王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混在帝国当王爷介绍:
李狗儿,一个连正儿八经大名都没有的穷要饭,一个社会的最底层,当一个做贵妃的姑姑突然砸到他头上的时候,李狗儿的幸福生活开始了。三妻四妾?富甲天下?那都不是个事!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做忠臣能臣?那太累,而且自己也不识几个字。做外戚当权臣?那太危险,好像历朝历代没有几个能得善终混在帝国当王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混在帝国当王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混在帝国当王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