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战国赵为王TXT下载战国赵为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战国赵为王全文阅读

作者:熙檬父     战国赵为王txt下载     战国赵为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一章 楼缓

    不和谈,这是赵丹的决定。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冒险,也非常需要魄力的决定。

    赵丹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他已经将所有的变化和可能性都想清楚想明白了,而是基于自己的判断。

    秦王稷和范睢这对君臣搭档,再加上白起这个战神统帅,这三个人绝对是秦国建立至今的最强铁三角,想要击败如此强大的对手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

    如今赵国之所以能够在整个大局上压制住秦国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丹这个穿越者所带来的那堪称“未卜先知”的历史知识。

    如果现在求和的话,那么下一次赌局开盘的时候,赵丹这种“未卜先知”的优势就很小了,因为历史已经被改变了,那些史书上发生过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谁也不敢打包票。

    到了那个时候,赵丹和赵国想要继续和秦国的这个超级铁三角对抗无疑就更加的困难,胜算比起现在来说无疑是肯定会降低的。

    所以赵丹一定要趁着自己的历史知识还能够为自己取得优势的时候,在这一战之中捞到足够多的东西,为赵国赢回足够多的筹码,因为下次可能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同样是梭哈,但是历史上的赵孝成王是劣势梭哈,赵丹现在却是优势梭哈,所以赵丹觉得,这一局值得一赌!

    就算最终输了,但只要不像历史上那样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于长平,那么赵国也仍旧可能有最后一搏的机会。

    所以赵丹赌了,不求和!

    赵丹的决定一出,在场的几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是也并不算太过意外。

    毕竟当年在阏与之战前,赵丹的父亲赵惠文王可是在廉颇和乐乘两名大将都不愿出战的情况下仍旧坚持和秦国人开战,这才有了其后的马服君赵奢大破秦军。

    如今赵丹只不过是和他的父亲做出一样的决定罢了,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如今这位大王坚持了当年他父王的路线和方针,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只有提出和谈建议的楼昌显得颇为郁闷,多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开口。既然赵丹主意已定,楼昌这个臣子确实也不能够再说些什么了。

    由此赵国下一步的计划就完全确定并出炉了。

    在下一个时期之中,赵国将会尽可能的利用外交手段去延缓魏国和燕国的出兵,同时在正面战场上拖住秦国大军,好让盟友楚国能够尽可能的多背刺秦国几刀,让秦国更加的被动。

    最终的目标,就是迫使秦国人完全退出上党郡,将整个上党郡拱手相让给赵国!

    秦军十几万的死伤+整个上党郡+秦国白白浪费五年时间征战最后却一无所获,这就是赵丹把自己的所有筹码都梭哈上去之后,所希望能够赢回来的东西。

    在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之前,赵国绝对不和秦国和谈!

    当然了,如果能够让秦国亏得更多的话,那么就更好不过了。

    在敲定了整体的大方针之后,赵国君臣们又研究了一些需要关注的细节,随后这次会议便正式宣告结束了,诸大臣各自出宫,各回各家。

    上大夫楼昌回到自己府中的时候,脸色并不算太好看。

    不过他的脸色虽然不好看,但是他的房子却挺好看的。

    楼昌的这座府邸颇为豪华壮丽,和都平君田单的府邸同在一条大街上,属于不折不扣的超级豪宅。

    楼昌的先祖乃是赵国先祖赵衰的小儿子赵婴齐,赵婴齐因为被封在楼地而又称楼婴,楼氏一族由此而来。从血脉的角度来说楼氏属于赵国王族分支,由此在赵国兴旺之后楼氏也成为赵国大族。

    这就是为何楼昌的爵位只不过是上大夫,却能够成为赵国公族派三巨头之一的原因了。

    在楼昌的府上大厅之中,已经有着一个人等待着楼昌的归来了。这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年纪约莫在七十往上,一身极具秦国特色的黑衣黑袍,面目和楼昌有着几分相似。

    让人惊讶的是,这名老者所坐的位置竟然是客厅上首主位,属于主人的位置。

    楼昌见到这名老者之后不敢怠慢,恭恭敬敬的朝着老者行了一礼:“父亲。”

    这名老者便是楼昌的生父,赵武灵王时代的赵国重臣,后来又因为赵武灵王的推荐而出任过秦国相邦一段时间的楼缓。

    但楼缓担任秦相只不过几年之后就被罢相了,罢相的原因是因为赵武灵王认为楼缓身为赵人却在担任秦相时不为赵国谋利,由此派出使臣劝说秦王稷将楼缓罢相。

    被罢相之后的楼缓心中十分记恨赵武灵王,恨屋及乌之下连整个赵国也恨上了。

    于是这些年来楼缓并没有回归赵国而是留在了秦国,并且一直积极的为秦国奔走,专门干一些损害赵国的事情。

    楼缓点了点头,看着楼昌坐下,随后开口向楼昌问道:“和谈之事,赵王丹可愿否?”

    原来这和谈的建议并不是出自楼昌,而是出自楼昌的父亲,这位如今仍旧是秦臣的楼缓。

    楼昌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儿已尽力说之,但大王不愿和于秦也。”

    楼缓皱了皱眉头,苍老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不满意的神色。

    要知道每一个国家都会有着派别的出现,秦国当然也不例外。

    虽然现在秦相范睢大权在握,但是反对范睢的势力其实也不小。楼缓这一次就是作为秦国反范睢一派的代表秘密前来邯郸,想要促成秦赵和谈一事的。

    只要秦赵和谈,那么范睢力主的这一次大战秦国就并不能够取得多少成果,这无疑是对范睢威望的一次不小打击,也是范睢的政敌们所希望看到的事情。

    可现在赵丹不愿和谈,楼缓的任务岂不是无法完成了?

    楼缓狠狠的瞪了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几眼,有心想要责骂几句,但考虑到楼昌如今仍是赵国重臣,许多事情还要依靠楼昌去办,于是楼缓便按捺住了火气,问道:“既如此,则赵国有何动向?”

    楼昌有些犹豫,显然并不是太情愿开口。

    楼缓见状不由喝道:“逆子何其愚也!当今天下唯秦国方能一统,我楼氏何必死抱着那赵国不放?若皆如尔一般短视,则我楼氏覆灭在即矣,还不速速道来!”

    楼昌纠结半晌,还是叹了一口气,将今天龙台会议之上赵国君臣们的计划和内容和盘托出,随后道:“父亲,以儿之见,长平一战,赵未必不能胜秦也。父亲一力损赵而益秦,若被大王察知,则我楼氏危矣。”

    楼昌的担忧是有理由的,毕竟现在楼氏的根基全在赵国,一旦被赵丹发现楼氏暗中勾结秦国的话,那么少不得要落一个被灭满门的下场。

    对于楼昌的担忧,楼缓只是哼了一声,看上去显然有些不以为然:“秦国乃天下霸主也,且又得魏燕之助,这赵国如何能胜之?尔多虑也。既然那赵王丹不愿求和于秦,则吾这便回转咸阳,将此中一应事宜告知与秦王。”

    顿了一顿之后,楼缓又叮嘱楼昌道:“尔在此务必要多多收集赵国之情报,并使人送往咸阳与吾。如此待秦国一统之时,便是我楼氏崛起之际,尔可明白?”

    楼昌点了点头,道:“儿知之矣。既如此,那儿便命人送父亲一程吧。”

    楼氏父子计较已定,随后便一起离开了这座大厅。

第六十二章 燕国风云(1)

    在战国七雄之中,燕国是一个很神奇而且另类的国家。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万年受气包,这应该是对燕国比较准确的定义。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于是“慷慨悲歌”这四个字似乎就成为了之后数千年中燕赵之士的代名词。

    但是如果把燕和赵分开来并细细研究其历史,那么就会发现赵国的历史波澜壮阔杀伐四起,的确当得起慷慨二字。

    而燕国嘛除了在五国伐齐的时候雄起了一次,其余大部分时间基本上是都在悲歌了

    燕国的疆域在三国时代又被称为幽州,也就是后世的京津唐以及辽东半岛。

    在这个年代,这里的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尤其冬季更是冰天雪地路途难行,在夏商两朝之时属于流放之地。

    直到周武王姬发伐商建立西周王朝之后,姬发将自己的弟弟召公姬封在此地,燕国由此而建立,这片大地才开始迎来了文明的曙光。

    依照战国七雄的尿性,被分封之后的燕国本该慢慢崛起并吊打周边一切然后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中的一员,但是燕国却偏偏不走寻常路。

    燕国在建立之后的扩张是极为缓慢的,直到数百年之后才吞并了蓟国,将蓟城作为都城,由此开始崭露头角,蓟城便是北京城的前身。

    召公和周公旦都是西周开国时的姬姓王族重臣,因此他们两人所建立的燕国以及鲁国,便成为了周朝宗法制度的坚定捍卫者和践行者,这一践行就是好几百年。

    即便是在周平王东迁洛邑,周朝天子的权威全面衰弱,中原大地开始进入春秋时代之后,位于苦寒之地的燕国仍然骄傲无比的秉持着周朝的礼法制度,并将那些主动拥抱时代变化的诸侯国们视为叛逆者。

    但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当你执意固守旧制不愿跟随时代潮流做出变革的话,那么你就一定会变得落后了。

    落后,就要挨打。

    燕国北方的山戎抓住了这个时机南下侵略,一举攻占了燕国蓟都,险些就将燕国灭亡。

    全靠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打出“尊王攘夷”口号的齐桓公吕小白派军相助,齐军伐山戎,灭孤竹、令支等周边敌人,才让燕国免去了这一次建国以来最重大的危机。

    按理来说,这时候起燕国该知耻而后勇了吧?

    不。

    从此之后,燕国就开启了被吊打之路,被中山国吊打、被齐国吊打、被晋国吊打然后又被晋国分裂出来的赵国吊打

    如果不是中原各国因为不愿意让敌人变强的缘故而相互扯后腿,燕国应该早就被晋、齐、赵的其中一个给吞并了。

    战国数百年中,燕国都一直是那个和韩国竞争倒数第一的存在。不得不说这和燕国固守周朝礼法,漠视时代潮流有着极大的关系。

    但是即便是万年小受也有崛起的时候,当时间进入战国时代,燕国终于慢慢的有了苏醒的迹象,渐渐的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燕国在整个战国时代之中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数十年前的燕昭王时代。

    燕昭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招揽了乐毅、剧辛、秦开、邹衍、屈庸等一大批人才,让燕国迅速的强盛了起来。

    强盛之后的燕国开始对外用兵,先是秦开率领燕军大破东胡向东拓地千里,随后燕国又抓住机会组织了一波五国伐齐,险些就完成了将齐国完全吞并这蛇吞象的壮举。

    可以这么说,燕昭王时代是整个燕国自建国七百年以来,最为强大也最为扬眉吐气的时间段。

    只可惜一代英主燕昭王死在了即将彻底吞并齐国的前夕,他的儿子燕惠王即位之后中了田单的离间计,用骑劫替换了乐毅主帅之位,最终悲催的成为了田单复国的背景板和反派人物。

    于是在这短暂的荣光过后,燕国再次没落,重新回到了熟悉的战国受气包之位,直至如今。

    诗仙李白曾有诗云:“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讲得便是燕昭王时代以及其衰落之后的事情。

    但燕昭王时代的终结距离现在毕竟只不过才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的燕国之中,仍然有着这位伟大君王的许多遗泽,武阳城就是其中之一。

    和楚国有郢都和鄢都一样,燕国也有两个都城,分别是上都蓟城(又称蓟都)和下都武阳城。

    这座武阳城位于北易水和中易水之间,长十六里宽十里总体呈不规则长方形,总周长达到了惊人的五十里,在燕昭王时代曾经是天下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没有之一。

    武阳城分为东西两城,东城为宫城西城为郭城,以东北(即燕国所处方位)为尊,和当今天下其他诸国以西南(周朝天子所在方位)为尊的惯例完全不同。

    而在宫城之中又有三座高台宫殿,从南向北依次是武阳台、望景台和张公台,除此之外城外还有一座专为祭祀之用的老姆台。

    这宫城便是当今燕王所居住的地方了。

    十二年前,燕国权臣公孙操弑燕惠王,其后从王族之中择一傀儡登基,这便是当今燕王。

    由于弑君事件发生在蓟都并且引发了极坏的国际影响,故此燕王登基之后并不在蓟都居住,而是长期住在了这下都武阳城之中,燕国的政治中心也渐渐的从蓟都转移到了武阳。

    这一天中午,武阳台之中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朝议,燕国的大臣们成群结队的从高台上的宫殿中走出,然后各自坐上自己的马车离开。

    走在最后的是一名花白头发、身着赵国胡服的老者,以及一名年纪轻轻但颇为沉稳的燕国帅哥。

    老者便是赵国的使臣庞,而老者身边的帅哥名叫乐间,乃是燕国的昌国君。

    这位昌国君乐间有着一个大名鼎鼎的老爹,便是那位曾经威震天下的燕国大将军乐毅。

    乐毅在被燕惠王解职之后因为害怕被卸磨杀驴,所以乐毅就逃回到了自己的母国赵国,并被赵国封为望诸君。

    后来乐毅和燕惠王和解,于是燕惠王便让乐毅的长子乐间继承了乐毅在燕国的昌国君爵位,由此乐毅家族重归燕国朝堂,乐间也在自己父亲死后成为了燕国朝堂之上的亲赵派领袖之一。

    此时此刻庞和乐间这一老一少的心情看上去都不算太好,这显然是因为刚刚结束那场大朝议的缘故。

    庞对着乐间低声道:“昌国君,吾观燕王之言行,多有攻赵之意也,今燕国已恶于齐,现又欲伐赵,此岂非自取灭亡乎?望君多说于燕王,务使燕王不做此愚行也。”

    乐间摇了摇头,叹道:“庞先生之言,吾岂不知?可大王素来不喜与吾,此事吾亦是难以为之啊。”

    庞听了乐间的话,不由得颇为失望。

    在庞看来,这原本应该是一趟非常轻松的出使任务,怎知道在进入了燕国境内之后才发现燕国人似乎已经是磨刀霍霍准备发动战争了。

    即便庞在方才的大朝议之中如何舌灿莲花痛陈利弊,那燕王都一直默不作声,看上去似乎已经是要下定决心出兵燕国了。

    虽然说这个世界上大部分君王都是讲道理的,但是有些君王、就比如说现在这位燕王只要脑袋一热起来,真的是你和他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啊。

    虽然庞并没有得到昌国君乐间的帮助,但是他倒也并没有显得多么的灰心丧气。

    和乐间告别之后,庞所乘坐的马车并没有朝着宫外驶去,而是径直转向了王宫之中的另外一座高台宫殿望景台。

    这座望景台便是如今的燕国后宫之主燕后居住所在,而这位燕后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那便是赵国国君赵丹的亲妹妹。

    庞此去,正是要完成赵丹交给庞三大任务之中的一项向燕后转交一封由赵丹亲笔写就的家书。

第六十三章 燕国风云(2)

    虽然燕后并不得宠,但是她毕竟仍然是燕国的王后,当之无愧的燕国女性第一人,所以即便是身为燕后娘家赵国使臣的庞,也在通报之后等待了好一会才得到了觐见的允许。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庞步步登上望景台,却见这宫殿虽堂皇富丽但人影稀少,行走间脚步声不停回荡发出回声,隐约透出了几分寂寥之意。

    在大殿上首,一名女子跪坐于主位之上,只见这名女子年纪约莫二十出头,面容俏丽凤目薄唇,头戴后冠,身着一袭蓝色宽袖交领深衣,身后曲裾呈燕尾状曳地,衣间花纹又有红黑色做点缀,虽年纪轻轻却有一种高贵气质。

    庞不敢怠慢,朝着这名女子深施一礼:“赵臣庞,见过燕后。”

    已经去世的赵国王太后赵威后育有二子一女,大儿子是赵丹,小儿子是长安君,二女儿便是眼下庞面前的这位燕后了。

    说起来这名燕后的面目和其母赵威后也确有几分相似,都属于自带威严光环的女人,似乎天生就带着这种母仪一国的气势。

    燕后看着面前的庞,一双凤目微微眯起,仔细的打量了一下庞之后微微点头:“毋需多礼,坐。”

    她的声音清冷,冷得就好像这座宫殿之中的寂寥。

    庞刚刚坐下来,一阵穿堂风就从大殿的门口吹入殿中,让庞情不自禁的打了一个冷颤。

    这座宫殿,真的很冷。

    燕后静静的看着庞,突然开口道:“王兄身体近来如何?”

    庞恭敬答道:“大王身体尚佳,不过近来操劳国事,颇为忙碌。”

    “忙碌?”燕后突然叹了一口气,缓缓道:“想来也是,王兄忙于率赵国与那秦国争霸,寡小君不过区区一女子,又如何能被王兄放在心上呢?”

    燕后的言语之中充满了浓浓的幽怨之意,很显然这名不得燕王欢心的王后,对于娘家赵国这几年来一直坐视不理的行径颇为不满。

    庞闻言心中暗叫不妙,这位老纵横家可不想参合到这种帝王家事之中来,于是赶忙从怀中掏出了一封密信,对着燕后恭敬道:“此信乃吾王亲笔写就,命臣呈于王后。”

    早有在旁的宫人上前,从庞的手中接过信,然后递到了燕后手中。

    燕后接过了信,拆开阅读了起来。

    庞坐在下首,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燕后的表情。

    燕后的目光落到了帛书信纸上,随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上面只写着一句话,但便是这一句话,却让燕后沉默了许久。

    “寡人有一计可解吾妹之厄,不知吾妹可愿听乎?”

    恍惚间,燕后似乎又看到了那名年少即位,却又极力想要装出一副成熟态度的亲哥哥在自己的面前出现,骄傲中带着几分矜持,语气却隐隐带着一丝关切。

    这正是在出嫁燕国之前,燕后最后一次见到赵丹时的情景。

    不知不觉间,这名燕国王后突然红了眼眶。

    年少一人远嫁他乡,又不得君王宠爱,甚至连子女也未曾育有。

    又有谁知道这名如今不过年方二十的女子心中是多么的寂寞和哀伤,是多么的顾影自怜,是多么的渴望来自他人的关怀啊!

    直到今天,这一封薄薄的家信上短短的一句话,却好像触动了某个阀门,让燕后那一直以来自我冷冻起来的内心出现了丝丝松动。

    良久之后,燕后突然开口道:“王兄可还有何话说?”

    庞似对此早有准备,恭敬答道:“大王命臣问王后一句,王后可心念故国?”

    看似简单的一句问候,却竟然将燕后问住了。

    燕后突然再一次的用目光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次庞,原本微微有些泛红的一双凤目之中突然闪过了两道奇异的目光。

    片刻之后,燕后双目之中光芒逐渐散去,语气也变得温和了起来:“寡小君乃赵人,又岂能不思故国?王兄多此一问了。”

    庞微微一笑,再次伸手入怀,居然又拿出了一封信。

    “禀王后,大王曾告于臣,若王后思念故国,则此信中有家诗一首,或能稍作慰籍。”

    看着庞手中的这第二封信,燕后的双目之中再次出现了方才消失不见的那奇异目光。

    片刻之后,第二封信也来到了燕后的手中。这一次信纸之上密密麻麻的写着赵国文字,再也不是方才的那简单的一句话了。

    燕后看着这封信,眼中那奇异的目光越发的浓重了。渐渐的,这名燕国王后整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变得奇异了起来。

    良久之后,燕后突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似乎是做出了某种决定。

    “王兄有心了。来人,将那物取来,令使者归赠于王兄。”

    一名燕后的心腹宫人走入殿后,片刻之后拿着一个小盒子重新出现,将这名小盒子递到庞的手里。

    庞珍而重之的将盒子收入怀中,对着燕后恭敬行礼:“臣必不负王后所托。”

    燕后点了点头,挥手道:“寡小君有些乏了,尔且去吧。待归于邯郸,莫忘转告王兄寡小君之问候。”

    庞点头应是,随后告退。

    燕后静静的站在那里,注视着庞离去的身影,待到庞媛的身影彻底的从视线之中消失,方才不紧不慢的开口问道:“大王可曾命人前来?”

    这个大王指的当然不是那位赵国大王,而是此时此刻位于武阳宫城之中的燕国大王。

    通常来说,燕王如果要留宿燕后宫中,都是会在午餐时间过后就提前派人来告知的,此刻正是午餐时间刚过。

    一旁的宫人道:“回王后,大王未曾派人前来。”

    燕后闻言俏脸一寒,发出了一声冷哼。

    事实上燕王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来过这座宫殿了,久到燕后都已经快要忘记上一次见到那位夫君到底是什么时候了。

    片刻之后,燕后突然发出了一声轻叹。

    “不来也好,不来也罢。”

    和燕后的心情相反,当庞走出望景台宫殿大门的一刻,这名赵国的使臣就下意识的松了一口气。

    虽然庞并不知道自己刚才交给燕后的那两封信之中写着什么样的内容,但是庞心中很清楚,能够让自家大王在如此敏感的时刻送到燕后手中的信,一定不会是什么简单的家信。

    一想到这里,庞就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衣袖之中的某个暗袋,那里正静静的躺着一个刚刚由燕后交给他的盒子。

    即便庞也不知道这盒子里有什么东西,但是庞的心中很清楚,既然这个盒子被交了出来,那么赵丹交给自己的这个送信的任务,应该才算是真正的圆满完成了。

    坐在马车上的庞转头看了一眼在身后慢慢远去的望景台,心中想道:“接下来,吾只需要去见一见那故人剧辛,便可完成大王所托之事了。只不过这一次大王所托三事吾却是不能全数完成了,也不知回到邯郸之后大王是否会怪罪与吾”

    一想到这里,庞又有些高兴不起来了。

    这燕国之行,真的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顺利啊。

    但庞并不知道的是,就在自己的马车驶出宫城的时候,又有几名不起眼的马车悄悄的从几座侧门驶入了宫城,来到了武阳台之下。

    公孙操、荣、栗腹几名燕国重臣自这些不起眼的马车之中走出,各自对视一眼,露出了心照不宣的微笑,并肩沿着台阶走向了面前的武阳台正殿。

    在那里,燕王已经等候他们多时了。

第六十四章 燕国风云(3)

    片刻之后,所有的燕国重臣们都已经在殿中就座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如果此刻赵国的使者庞出现在此地的话,那么他一定会惊讶的发现,刚刚还和自己并肩走出武阳台的昌国君乐间,竟然也出现在了这里。

    说起来这其实也并不算太意外,因为在如今的华夏大地,人们的心中对于自己母国的认同感并没有这么强,士人们是否忠于一个国家往往是看这个国家的君主对自己是否重视,也就是所谓的“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说白了,士人们就是一个个打工仔,国家就是一个个公司,双方之间更多属于一种契约精神,爱国主义者在这个时代并非没有但算不上主流,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代比较特有的一种现象。

    所以昌国君乐间虽然说起来应该是赵国人,但是如今的他却是燕国臣子,为燕国出谋划策的时候也一样是会尽自己所能的。

    当诸大臣齐聚之后,坐在最上首的燕王就准备开口了。

    这位燕王如今已经年过四十,头戴一顶周天子同款王冠,身着蓝黑色相间袍服,脸型极为狭长,双眼尖细且小,看上去颇显老相,眼窝深陷眼圈发黑,显然是沉迷女色的缘故。

    但即便如此他的目光仍然十分锐利,时常紧皱的眉头和薄薄的嘴唇也能够显示出这并不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

    只见燕王咳嗽一声,开口道:“今召诸卿,实为伐赵一事。诸位以为此事可行否?”

    在场的几名大臣对视一眼,脸上的表情都有些古怪。

    这才刚刚结束了大朝议,燕王就迫不及待的把诸大臣叫回来,如果说到了这个地步大臣们还不知道燕王的心情为何如此的急切,那么这些大臣们可真就是白混了。

    片刻之后,所有的大臣目光都落在了当今燕国相邦,成安君公孙操的身上。

    公孙操如今已经年过七十岁了,看上去满头白发,脸上也是遍布皱纹,看上去一副风烛残年随时都有可能死掉的样子。

    但是在场的所有人,包括燕王在内都不敢怠慢这位老人。原因也很简单,十二年前,正是这个公孙操杀死了时任燕国国君燕惠王,扶立了当今燕王上位!

    公孙操弑君之事,是继“燕王哙禅让于子之”这件事情之后燕国在短短数十年内发生的第二次恶**件,让燕国的外交声誉瞬间跌到了谷底,导致了燕赵数十年同盟的破裂,引来了齐赵两国联军的征伐。

    好在公孙操及时与秦国结盟,秦国也从后方出兵牵制了赵国,这才有了后来的燕赵和谈,赵国公主入燕为后之事。

    也正是因此公孙操也并没有丢掉相位,反而一直牢牢的把持着燕国大权至今,堪比当年赵惠文王执政初期的赵国权臣奉阳君李兑。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弑君引来齐赵联军一事让公孙操感到了害怕,又或许是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不再恋权,总之这些年来公孙操已经渐渐的开始将权力还给了燕王,变得更加藏身于幕后,很少在国家大事上发表什么意见,而只是充当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

    所以公孙操很快就颤颤巍巍的开口了:“大王但有所命,老臣无不从之。”

    有了这么一句话,大殿之中的燕国群臣们就明白了,相邦大人果然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打算掺合这件事,爱打不打的随便吧,燕王做决定就行了。

    既然如此,那么无论是希望伐赵还是不希望伐赵的,都只需要说服燕王就行了。

    于是燕国亚卿栗腹第一个开口了:“以臣之见,赵国之青壮尽皆集于长平,北方数郡不过些许老弱病残,若王举大军而伐之,必得胜也。”

    另外一名燕国重臣高阳君荣也道:“此刻赵国国内空虚,正是伐赵之良机。大王若举兵向赵,则可与秦共灭赵国,如此赵国北方五郡与中山故地尽得于我燕国之手,昭王之霸业可再兴矣!”

    栗腹和荣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应该趁机攻击赵国,夺取赵国北方土地,好让燕国重现二三十年前燕昭王在位时的荣光。

    但是在场的燕国重臣之中,也不全然都是同意攻赵的,就比如说在座众人之中最年轻的昌国君乐间就不同意。

    别看乐间年纪轻轻,但毕竟有着乐毅这样的一个老爹,家学渊源加上言传身教之下乐间其实也已经是颇有乃父风范了。

    栗腹和荣之所以支持伐赵的原因乐间心中是很清楚的,无非就是想要通过攻伐赵国获取更多的功劳从而升官晋爵罢了。

    但升官进爵的前提是燕国一定能够取胜,如果燕国不能够取胜呢?

    到那个时候,燕国的麻烦就大了!

    乐间可没有忘记自己父亲乐毅在临死之前叮嘱自己的那番话。

    “燕赵两国,和则两利,分则秦、齐得益,吾儿切记此事,但凡秦、齐未灭,则万不可使燕赵轻启战端!”

    对于父亲的话,年轻的昌国君深信不疑,所以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他必须阻止这场对燕国和赵国都没有任何好处的战争!

    所以在荣之后,乐间第三个开口了:“亚卿与高阳君之言,谬也!赵国,天下强国也。自武灵王胡服骑射至今,赵军灭中山、收楼烦、逐林胡、攻齐魏,四方得胜,其势之强非秦国不能当之。且以秦国之强,尚且先有阏与之败,今又不得胜赵于长平。王以为我燕军比之秦军如何?以臣之见,伐赵一事,万不可行!”

    乐间的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赵国这么多年来吊打四方,就连秦国人也只能和赵国五五开,咱们燕国这点兵卒的战斗力比起秦国来说差远了,所以伐赵这件事情还是拉倒吧。

    乐间这番话一说出口,栗腹就有些不服了,立刻开口反驳道:“赵军虽强,但此刻赵国无兵,我燕国又何必惧之?”

    乐间嘿了一声,同样也不甘示弱的反驳道:“今赵国北方五郡之中尚有五万兵卒,乃是赵王为防我燕国与北方匈奴之用,亚卿何言赵国无兵?”

    荣眉头一皱,也跳出来帮腔栗腹:“赵国不过五万兵卒尔,我燕国大军数倍于此,何必惧之?想来破那赵军,不过旦夕之事尔。”

    乐间眉毛也是一挑,看上去显然打算把嘴仗进行到底:“孙子兵法曾言‘兵不在多而贵在精,’高阳君何能以兵之多寡而定两国之胜负?此自取败亡之道也。”

    荣大怒,喝道:“乐间!尔不过一黄口小儿,安敢在吾面前如此胡吹大气!”

    乐间一声冷笑,道:“荣!尔不过赵国都平君手下一败将,也敢在大王面前这般指点江山?”

    年轻的昌国君乐间不愧是乐毅大将军之子,以一敌二舌战双雄竟然反倒还占了上风,这一番唇枪舌剑下来竟驳得栗腹和荣哑口无言。

    大殿之中陷入了一番尴尬的沉默。

    无奈之下,两名燕国重臣只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上首的燕王。

    要知道栗腹也好荣也罢,这两名大臣都是十分忠于燕王的,可以说是燕王的心腹。

    这一次两人之所以这么快跳出来支持伐赵,也是因为之前就得到了燕王派人传达的暗示。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栗腹和荣两人加起来都说不过一个嘴炮技能全开的乐间,这特么就有些尴尬了。

    所以两人无奈之下用这表情看着燕王,意思就是“大王,我们是真不行了,要不您就自己上吧?”

第六十五章 燕国风云(4)

    燕王看着栗腹和荣这样样子,心里也是有些无语。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怎么就这么不中用呢!

    伐赵之事,虽然说是在秦国使节到来之后燕国高层才开始对这件事情进行讨论,但是在那之前,燕王心中对于赵国的不满就非常严重了。

    这位燕王,其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

    正是因为他有着野心,所以才暗中联合公孙操,杀死了前任燕国君主燕惠王,从而为自己博得了上位的机会。

    在上位之后,燕王觉得自己大展宏图的时候到了。

    于是在几年里他不但屡屡发兵攻击北边的东胡,甚至还和更东边的、原本附庸于燕国但却在燕王即位之后背叛了燕国的箕子朝鲜打了好几仗,从箕子朝鲜那里夺了不少地盘,让燕国的疆域开始向朝鲜半岛扩张。

    依照燕王之前的计划,他是打算先用几年的时间逐步攻灭箕子朝鲜,然后再以燕长城作为前进基地继续朝着北边攻击东胡等游牧民族,替燕国增加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从而为燕国南下争霸奠定基础。

    但这一切都随着赵国的插手而遭到了挫败。

    五年前田单奉赵威后之命,率领齐赵两国联军攻击燕国,此时的燕国由于连年用兵国力吃紧,几乎被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给拖垮。

    幸亏得到了西方霸主秦国的及时出手相助,否则的话燕王和公孙操这对君臣恐怕是要落得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了。

    但即便如此,这场战争仍然让燕国元气大伤,以至于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燕国都一直在休养生息无力对外征伐,直到现在才慢慢的恢复了一点元气。

    但随着这几年时间的过去,恢复元气的并不只有燕国,还有原本以及被燕国打得半残的箕子朝鲜和东胡。

    根据最新的情报,箕子朝鲜和东胡为了应对燕国的威胁,似乎已经开始有了要结盟联手的迹象

    更让燕王心中不爽的是,迫于赵国大军的威力,燕王还不得不废掉了自己当时的王后,迎娶当时不过刚刚十六岁的赵国公主作为燕后。

    要知道燕王对于前任燕后可是颇有感情的,而且前任燕后为燕王所生下来的公子安也是燕王心中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

    但偏偏有了这个来自赵国的新燕后的存在,所以一直以来燕王不但只能忍气吞声的废后,甚至迫于赵国的压力都不能把公子安直接立为太子。

    一国之君当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是相当窝囊了。

    有一句话说的好“弱国无外交”。燕国现在明明也不算太弱,至少是战国七雄之一,燕昭王时还曾经短暂成为霸主级别的强国,可现在别说是外交了,就连内政都被赵国插手,立个太子都不能够自己决定,这燕王心中的恼火和愤恨可想而知。

    这就是为何燕王一心想要趁此机会攻伐赵国的原因。

    在这位燕王看来,只要和秦国东西呼应共破赵国,再夺得赵国的北方五郡以及中山故地,接下来吞掉箕子朝鲜和东胡等诸夷狄,那么燕国就能够快速崛起成为战国的北天霸,正式拥有了逐鹿天下的实力。

    所以燕王认为这攻赵之事,势在必行!

    但是在那之前,燕王觉得还是有必要先说服自己面前这个昌国君乐间的。

    毕竟乐间的父亲乐毅虽然已死,但是乐毅在燕国还留有不少军中旧部,乐氏家族在燕**中因此而拥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属于需要被团结的对象。

    于是燕王咳嗽一声,开口对着道:“昌国君,伐赵之事,真不可行?”

    乐间脸色一肃,极为郑重的对着燕王道:“赵,四达之国,其民皆习以兵,以臣之见,切不可以战。不若趁此时机或东出朝鲜,或北击东胡,方为良策。”

    作为燕国的重臣之一,乐间对于燕王心中的谋略和打算当然也是知道一些的。

    鉴于现在乐间本身也属于燕国臣子,乐间其实并不反对燕国南下。

    但是在乐间看来,现在应该先把朝鲜和东胡这两块相对比较容易吞并一些的地方给打下来,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南下的问题,这才是正道。

    而且在南下这方面,乐间的立场也和燕王不同。

    乐间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以臣之见,我燕国欲南下,灭赵不如灭齐。若赵灭,则我燕国将直面强秦,此绝非上策也。若连赵灭齐,则一来我燕国可南下争霸,二来亦有赵国为我燕国阻挡强秦东进,此岂非两全之策哉?望大王三思之。”

    乐间这两番话,清楚无比的表明了这位年轻的昌国君的立场。简单的来说就是让秦赵互相消耗,然后燕国趁机在其他方向上扩张,最后再想办法解决秦国和赵国。

    事实上这一套战略并不是乐间自己想出来的,而是燕国在燕昭王时期的国策。

    而且这一战略在二十五年前乐间老爹乐毅的策划下几乎就已经要成功了,只可惜燕昭王死得太不是时候,继承人燕惠王又太过忌惮乐毅而中了田单的离间计,导致灭齐大计在最后时刻崩盘。

    燕惠王犯下的这个愚蠢无比的错误,不但直接结束了燕国短暂的霸主时代,更让燕国浪费了整整二十五年的时间!

    这就是一个昏君对国家的危害性。

    燕王听了乐间的这一番话,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老实说,乐间的这些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确实也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可行之策。

    但是燕王是打心底不喜欢这个策略,因为乐间这个策略的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和赵国联盟,而且还是非常紧密的那种联盟。

    在燕王看来,赵国这些年简直都要骑在燕国头上拉屎了,现在还让燕国去和赵国搞联盟,让燕王去认那个整整小了燕王一辈的赵王丹当大哥?

    扯淡!

    燕国就齐国和赵国两个邻国,所以燕国想要南下争霸中原,要么灭赵要么灭齐,不可能有第三条路。

    乐间觉得灭齐更好,但是在燕王的心里,却觉得灭赵更佳!

    燕王思考了一会,这才缓声道:“昌国君,若寡人以两倍之兵攻赵,可胜乎?”

    乐间断然摇头:“不可。”

    燕王皱了皱眉头,再道:“若寡人以三倍之兵攻赵,可胜乎?”

    乐间想了一下,道:“难为。”

    燕王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足足过了半晌之后才一字一句的说道:“若寡人以四倍之兵攻赵,又当如何?”

    四倍,也就是二十万的兵力,这已经是燕国所有的常备军数量了。

    乐间闻言同样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道:“以臣之见,胜负当在五五之分。”

    燕王听了乐间的这句话,只觉得一股怒气直上心头,终于忍不住伸手狠狠的拍了一下面前的桌子,发出了一声砰然大响,跟着便是舌绽春雷一声暴喝。

    “乐间!尔何能如此轻视寡人之燕国也!”

    燕王的突然暴怒让大殿之中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乐间同样也不例外,等到回过神来之后乐间慌忙解释道:“大王,臣并非此意,只不过以臣”

    “够了!”燕王重重的哼了一声,显然已经再也没有耐心听乐间说下去了。

    只见燕王目光如电般扫过全场,沉声道:“寡人意下已决,以高阳君为主,栗卿为辅,七日之后起兵伐赵!”

    说到这里,燕王突然深深的看了乐间一眼,用满带杀气的语气说道:“若有人胆敢泄露情报于赵国,寡人必诛其三族!”

    燕王的话掷地有声,在大殿之中不停回荡。

    就在此时,一直默不作声的燕国相邦公孙操突然朝着燕王行了一礼,颤颤巍巍的开口道:“诺。”

    这已经清楚无比的表明了公孙操的立场。

    当燕王和公孙操一同开口的时候,这道命令在燕国之中就是最终决议,再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够反对了。

    乐间心中暗叹,但仍旧不得不和其他的赵国重臣们一起低头行礼,齐声道:“诺。”

    连秦攻赵的决议出炉之后,在场的燕国君臣们又商量了一些细节,随后这次会议就结束了。

    当诸大臣散去之后,一名两鬓斑白的宦官突然出现在了燕王的身边,在燕王耳旁低声道:“大王,方才赵国使者在和王后见面时”

    燕王听着听着,眉头渐渐的皱了起来,脸上的怒容也越来越盛,终于忍不住冷冷的哼了一声,道:“这jian人,倒是好大的胆子!”

    宦官道:“大王,此事该如何处理?”

    燕王摆了摆手,冷笑道:“无需理会!只管监视好这jian人便是。”

    在燕王看来,只要等到赵国一灭,这个从赵国嫁过来的燕后就是时候该废掉了。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她有再多的小心思,又有什么用呢?

第六十六章 胡衣卫和吕不韦

    邯郸宫城,龙台。

    赵丹坐在自己的太师椅上,看着面前有些坐立不安的繆贤,突然有些想笑。

    之所以想笑的原因,是和繆贤今天所穿的裤子有关。

    在战国这个时代,虽然已经开始有了裤子,但是这个裤子并不像后世那样的裤子,而是仅仅包住小腿和大腿,裤子的裆部是不缝合在一起并且漏出来的,也就是开裆裤,称为“胫衣”或者“袴”。

    你没有看错,这时候的成年人无论男女,都是每天穿着开裆裤到处跑的···

    当然了,由于这年代的人们习惯在裤子外面套上袍、裙和裳,所以虽然裤子是开裆的,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站立还是跪坐,那都不可能走光。

    只不过以上所说的都是没有椅子的情况,当你穿着这样的衣服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的时候,就会产生走光的问题了···

    赵丹在弄出椅子的时候,其实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

    对于赵国人来说,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算大。

    众所周知,赵丹的爷爷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就推行了举世闻名的“胡服骑射”,从而让完全异于如今中原华夏衣冠的胡服迅速的在如今的赵国之中盛行,成为赵国人的日常衣饰。

    而胡服的特征就是衣裳齐膝,裤子紧窄,而且胡服之中的裤子就和后世的裤子完全一致,属于将裆部完全缝合起来的裤子。

    所以椅子和桌子在其他穿着华夏衣冠的国家之中推行开来可能还会碰到衣饰方面的问题,但是在胡服盛行的赵国问题是不大的。

    但很不凑巧的是,今天的繆贤并没有穿胡服,于是这位赵国的宦者令大人在坐上椅子的时候,就无情的走光了···

    赵丹干咳一声,摆手道:“繆卿,还是站着说吧。”

    繆贤闻言如蒙大赦,赶紧一脸尬笑的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诺。”

    今天繆贤入宫,主要是来向赵丹汇报关于胡衣卫和监察卫两大情报组织的组建情况。

    赵丹对于这两大组织的构建是极为重视的,毕竟《孙子·谋攻篇》就说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监察卫这个对内机构可以让赵丹做到“知己”,胡衣卫这个对外机构则让赵丹能够做到“知彼”,一旦这两大机构能够真正发挥出“知己知彼”的作用,那么赵丹和赵国自然也就是“百战不殆”了。

    正是因为这种重视,所以赵丹才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繆贤,让这位忠心耿耿服侍了赵国两代君主的宦者令去秘密组建这两大机构。

    以目前赵国所面临的局势来说,又以对外的胡衣卫为重中之重。

    在战国时代,各国派出间谍相互渗透的情况其实一点也不少见,但是这个时代的间谍大部分都是单兵作战,而且由于信息传递的不便也难以联络上级传出情报,导致间谍的作用其实相当一般,并不为各国所太过重视。

    胡衣卫的建立就是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在繆贤的汇报之中,如今的胡衣卫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各司其职。

    根据赵丹的指示,这三个部分都各自有了一个很具备后世气息的称呼——“胡衣卫一处”“胡衣卫二处”和“胡衣卫三处”。

    一处是负责打入敌人内部刺探情报的一线成员,二处则是负责快速传递消息的二线成员,三处的任务则是坐镇邯郸总部对所有信息进行汇总并上报繆贤和赵丹,同时下发来自赵丹对间谍们的指示。

    在这两个多月的忙碌之后,整个胡衣卫已经初具规模,开始形成了一个比较像样的间谍网络,所有原先孤军作战的赵国间谍基本上都已经接入了这个网络之中。

    当然了,出于对间谍们的保护,一二三处仍然是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每一名间谍仍旧和胡衣卫总部保持着单线联络的方式,只有繆贤的手中才有着所有赵国间谍的资料。

    繆贤说着,便从身上掏出一叠帛书,恭恭敬敬的呈到了赵丹的桌案上:“大王,此乃胡衣卫一处所有成员的名单。”

    赵丹点了点头,信手拿起其中的一张,发现这个名单基本就类似于后世的一张张个人简历,写着间谍们的姓名、籍贯、年纪等等资料,甚至还有一个相当简单的画像。

    赵丹用了几分钟时间大概的翻了一遍,发现这些间谍主要都分布在韩、魏、齐,在楚国的间谍数量不多,在秦国和燕国的间谍更是极少,几乎就是没有。

    赵丹皱了皱眉头,正想开口询问,但突然自己就明白了过来。

    在这个年代,想要当一名间谍,最好的掩护身份无疑就是商贾和游侠。

    韩魏齐三国位于中原腹地商贸发达游侠众多,这就为间谍活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楚国由于和赵国并不接壤,所以赵国对于楚国方面也并不算太上心,间谍不多也是理所当然。

    至于燕国和秦国,燕国是因为地势苦寒又在过去常年和赵国是盟友,赵国自然也不会派什么间谍过去。

    而秦国则是七雄之中重农抑商、打击游侠最为严苛的国家,所以秦燕两个国家之中的赵国间谍就是最少的。

    在放下了这份名单资料之后,赵丹思考了一下,叮嘱道:“繆卿,今后胡衣卫的工作应当以秦国为重,其余五国则同等视之,切不可偏颇。”

    想要一统天下,那么其他所有的国家都是赵国的敌人,秦国固然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但是其他五国也是必须要注意的。

    繆贤点了点头,应了下来,随后又道:“对了大王,那吕不韦已从咸阳归来,正在殿外候见。”

    “吕不韦?”赵丹愣了一下,随后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且召他进来吧。”

    片刻之后,吕不韦喜气洋洋的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朝着赵丹躬身施礼:“臣见过大王。”

    赵丹点了点头,发现吕不韦穿的也是一身秦国风格的黑衣黑裳,所以下面穿的应该也是开裆裤···

    赵丹再次干咳了一声,道:“吕卿,下次且记得穿胡服入宫,寡人今天就不让你坐了···吕卿此去可有收获?”

    吕不韦闻言先是一愣,随后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面前的“胡椅”,再看了看同样是站着并且面色古怪的缪贤,好像明白了什么。

    聪明的吕不韦并没有纠结座位问题,而是答道:“大王果然神算,臣此去咸阳,那秦人反应皆如大王所料也。华阳夫人已允诺于臣,将尽力劝说安国君立赵异人为太孙!”

    其实吧,这全都是吕不韦的主意,只不过吕不韦相当机智的把功劳全部都推给了赵丹。

    反正功劳都是领导的,没毛病。

    赵丹听了,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道:“吕卿此去,实为我赵国立下大功也!寡人甚慰之。”

    老实说,赵丹的心里还真是有点害怕因为自己穿越的蝴蝶效应,导致赵异人最终并没有和历史上那般被立为秦国国君呢。

    为什么赵丹一定要赵异人和历史上一样最终成为秦国国君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赵异人,也就是历史上的那位秦庄襄王,其实是一个相当平庸的国君,而且还很短命。

    在历史上赵异人死后,就轮到他的儿子、年少的秦始皇继承大统,在秦始皇成长之前则是吕不韦主持秦国大局。

    老实说,如果历史上赵异人晚死几年的话,那么秦国一统天下的时间应该也得后推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有可能···

    说白了,赵异人对秦国的贡献并不在于他本身,而是在于他给秦国留下了吕不韦和秦始皇这对黄金搭档罢了。

    可现在吕不韦已经成为赵丹的臣子,秦始皇的老妈赵姬也被赵丹弄进了邯郸王宫之中,秦始皇自然也是生不出来的了。

    所以赵异人对于秦国的这两大贡献,已经完全没了。

    既然现在秦国已经没有了吕不韦和秦始皇,那么赵丹又有什么理由不让赵异人这个平庸而又短命的家伙去当秦国国君呢?

第六十七章 拉拢

    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任何一个领导,想要做事,想要把事情做好,那么一批听话的、能干的属下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皇帝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君主制的国家来说,每当旧君死去新君上任之时,高层的人事变动都是必然发生的。

    而新君主和新班子上任之后,即便没有因为争位而产生的内乱,想要完全掌控住一个国家,尤其是像秦国这样的大国都需要至少两三年的时间甚至更久。

    在历史上当秦王稷死后,秦国在短短五年内先后更换了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三位国君,这就导致秦国国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让东方六国得到了喘息之机。

    赵丹现在所要确保的,就是让这段历史上出现过的混乱,再度出现在秦国之中。

    只要现在赵丹的计划能够继续下去,那么赵丹完全可以派出赵国大批的胡衣卫间谍,通过吕不韦这条线潜入秦国之中,渗透进入秦国的方方面面。

    如此一来,在最乐观的情况下,赵丹甚至都不需要动用一刀一兵,只要凭借着吕不韦、胡衣卫间谍以及足够周密的计划,就能够让秦国自己从内部土崩瓦解!

    就算是最差的情况,那也能够让秦国变得比历史上更加混乱,这同样也对赵国有益无害。

    赵丹想着想着,目光又落到了吕不韦的身上。

    这个计划想要继续顺利的进行下去并获得成功,吕不韦的配合就是必不可少、甚至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赵丹很清楚,一旦继续按照历史的轨迹走下去,赵异人登基成为秦国国君的时候就会册封吕不韦为秦国相邦,而一个相邦想要搞垮自己的国家,那办法真的太多了。

    到了那个时候,怎样保证吕不韦在成为秦国相邦的时候不会反咬赵国一口,而是配合赵国继续进行这个肢解秦国的计划呢?这就是赵丹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赵丹倒也是早有打算。

    于是赵丹咳嗽一声,道:“吕卿,秦国乃我赵国大敌,若吕卿能够助赵灭秦,待我赵国一统天下之时,吕卿便当为我赵国相邦!”

    这句话其实已经是赵丹第二次对吕不韦说了,但是吕不韦听了心中还是有些激动,忙行礼道:“臣,敢不为大王效死!”

    虽然说赵异人也已经允诺在当上秦国国君之后给吕不韦一个秦国相邦之位,但毕竟如今的赵异人不过是一个质子,而赵丹可是实打实的天下第二强国国君,两者承诺之间的分量差距可想而知。

    但是仅仅如此的话,赵丹觉得还是不够。

    对于这样一个精明无比、无利不起早的大商人,一个以眼光毒辣而青史留名的投资家,如果赵丹觉得自己勾勾手指头画个大饼吕不韦就能忠心耿耿的跪舔一辈子的话,那么赵丹可能就需要去测一下智商指数了。

    商人最讲的是什么?当然是利益。吕不韦不正是因为看到了扶立赵异人之后自己所能够获得的巨大利益,所以才全力的去帮助赵异人上位的吗?

    只有用足够的利益,才能够将吕不韦牢牢的绑在赵国的战车之上。

    而且吕不韦帮助赵国所获得的利益,必须要比帮助秦国所获得的利益更多,否则的话怎么可能期盼吕不韦死心塌地的去出卖秦国?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赵国只不过是天下第二强国,而秦国可是天下第一强国,秦国相邦的分量怎么看也比赵国相邦的份量要重一些。

    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其实赵异人用来拉拢吕不韦的筹码是要比赵丹更强的。

    所以赵丹觉得自己必须要加码。

    于是赵丹继续笑吟吟的抛出了下一个筹码:“寡人闻吕卿有一嫡女,年方幼学,温婉淑德,正与寡人之长子公子恒年纪相仿。以寡人之意,吕卿之女堪为公子恒之大夫人,不知吕卿意下如何?”

    没错,赵丹的这个大杀器就是联姻!

    赵丹要让自己的大儿子赵恒,娶吕不韦的女儿当老婆,当大夫人(也就是正妻)。

    要知道赵恒可是赵丹心中钦定的未来王位继承人,等到赵恒弱冠(二十岁)之后赵丹就要把这个大儿子立为太子,到时候吕不韦的这个女儿就是正牌的太子大夫人(太子妃)!

    而这位大夫人所生下来的儿子,也就是吕不韦的外长孙,将成为未来赵恒身故之后的下下一代赵国国君!

    吕不韦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整个人的脸庞都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就立刻再度低下了身子,用最恭谨的语气和态度对着赵丹说道:“臣何德何能,竟能得大王如此垂青。臣替小女谢过大王隆恩!”

    吕不韦答应了。

    吕不韦当然会答应。

    要知道现在的吕不韦虽然挂着一个客卿的名头,但是谁不知道吕不韦是靠着做生意发家的,是一个“持商贾之贱业者”,即便富豪如吕不韦等人已经堪称是“素封”者,但却仍旧是“士农工商”之中最被看不起、最被知识分子所掌控的主流舆论所猛烈抨击的商人。

    这样的吕不韦,即便是富甲天下,那也是根本不被战国时代的上层社会贵族们看得起的。

    甚至别说是上层贵族们了,就连贵族这一阶层的底层,能够看得上吕不韦并愿意为吕不韦效力的普通士人都不多。

    以吕不韦现在的地位,想要和一个大夫级别的贵族联姻都是妄想,更别提是和赵丹这般天下第二强国的大王联姻了。

    这简直就是天下掉下了一个无比巨大的馅饼,直接砸在了吕不韦的脸上。

    只要答应了赵丹的联姻,吕不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皇亲国戚,就是未来赵国的国丈,甚至连未来的赵国君主之中都会有吕不韦这一脉的血统!

    吕氏一族的荣华富贵,那还用说吗?

    想着想着,吕不韦激动得连整个人的身子都在颤抖了。

    赵丹看着吕不韦的这番模样,嘴角也露出了一丝笑容,又笑眯眯的对着吕不韦道:“对了,寡人还听说吕卿之长子吕凌自幼聪慧,堪为大才。寡人欲令吕卿之子入宫为公子恒之伴读,想来吕卿也不会反对吧?”

    赵丹此话一出,吕不韦身体再度剧震,险些就幸福的晕了过去。

    吕不韦简直都要给赵丹跪下了!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一个女儿其实还没什么,对于吕不韦乃至整个依附于吕不韦的吕氏一族来说,最重要的未来希望,正是吕不韦十六岁的长子吕凌。

    这个吕凌从小就很沉稳,而且又颇为聪慧,很得吕不韦的欢心。

    一旦吕凌成为赵恒的伴读,那么等到将来赵恒登基,那么吕凌只要不做死,就必将成为赵国核心重臣之一。

    宫内有女儿当王后,宫外有吕凌为赵国重臣,吕氏一族至少百年内都能是赵国的顶级豪门!

    吕不韦强行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朝着赵丹行了一个隆重无比的礼节,声音无比的肃穆而认真。

    “臣,敢不为大王效死!”

    赵丹看着吕不韦的这一副做派,嘴角缓缓的浮现出一丝得计的笑容。

    这下子,你吕不韦怎么也逃不出寡人的手掌心了吧?

    看着几乎是飘着走出宫殿的吕不韦背影,一直默不作声侍立在旁的贤终于忍不住低声道:“大王,这吕不韦虽有才能,但毕竟不过商贾出身,若大王令公子恒迎娶其女,未免于礼不合”

    所谓的于礼不合当然只是个借口,贤这句话其实是在委婉的规劝赵丹,不要在吕不韦这个“商贾出身”的家伙身上下这么重的筹码。

    一个相邦(吕不韦),一个未来的王后之位(吕不韦女儿),一个未来的赵国重臣(吕凌),这样的筹码,简直太重太重了!

    赵丹摆了摆手,笑道:“卿不必多虑,吕不韦,大才也,其人必为我赵国一大助力。对了,从今往后,卿也要多多于这吕不韦接触,胡衣卫对秦国的渗透,就全在此人的身上了。”

    之所以赵丹敢在吕不韦的身上下这么大的筹码,当然不是因为被吕不韦的名声冲昏了头。

    赵丹的真正目的,就是通过吕不韦这个潜伏到秦国之中的内贼,里应外合彻底的灭亡秦国。

    只要彻底吞并了这个史上最强的秦国之后,赵国就真正是天下无敌手了!

    历史上秦国正是击败了赵国之后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征程,那么等到赵丹率领赵国吞并秦国之后,这天下,必将是姓赵的天下!

    和灭亡秦国比起来,这区区的相邦和王后之位,又算得了什么?给他就是了。

    反正干不好的话也可以换嘛!

第六十八章 好消息

    就在吕不韦离去之后没有多久,刚刚离开宫殿的贤就去而复返,脸上带着几分激动和喜悦,将一份军事情报送到了赵丹的面前:“大王,好消息,楚军已经攻下宛城了!”

    “什么?”赵丹精神一振,忙不迭说道:“快给寡人看看!”

    在从贤手中接过情报之后,赵丹越看越是欣喜,最后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好!真是太好了!”

    公元前260年9月23日,也就是三天之前,二十万楚国在经历了半个月的围攻之后,终于在城中内应的配合下,成功的夺取了仅有数千守军的秦国南阳郡宛城!

    宛城失守之后,楚国主帅景阳除了留下少量军队驻守宛城之外,绝大部分的楚军主力已经在景阳的率领下马不停蹄的南下直指南阳郡的另外一座重镇邓城。

    南阳郡的三座重镇正好在地图上呈现一个“品”字,宛城就是最上面的那个“口”,邓城则是左下角的那个“口”。

    只要楚国再把邓城拿下来,那么三个口之中的两个就直接在地图上连成一条倾斜的直线,整个秦国东南部两郡之地和秦国关中本土的联系,就彻底被这条直线给切断了!

    楚国的这一次背刺,终于是重重的刺在了秦国的腹部,将秦国撕裂出了一个伤口,而且这个伤口随着时间的不停增长还必将会扩大,会流血,流更多的血,流秦国人的血!

    不仅如此,赵丹更从情报之中得到了另外一个好消息。

    如今的南阳郡和南郡之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楚人叛乱,而且这些叛乱就好像星星之火,慢慢有了要在秦国东南两郡蔓延开来的趋势。

    要知道秦国东南两郡曾经长时间是楚国的故土,南郡所在的江汉平原更是楚国赖以发家并经营了数百年、建立了郢都和鄢都两座都城的大本营所在。

    南郡的楚人,绝对是最正宗的楚人,没有之一!

    秦国人只不过占领了南阳郡三十年,占领了南郡十八年,这些时间虽然足够巩固秦国在这两郡之地的统治,但是却根本无法收服这两郡之中楚国子民的民心。

    在二十六年前楚怀王被秦王稷害得客死咸阳异乡的时候,楚国名士南公就曾经满怀愤恨的说出过一句青史留名的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首先我们得承认,这本质上是一句“你给我等着瞧,以后我肯定弄死你!”这样的场面话

    但是这并不影响一个事实,那就是所有的楚国人、尤其是在东南两郡之中的楚人在心中对秦国的刻骨仇恨!

    要知道自从商鞅变法以来,法家主导的秦国就以法律严苛而著称于世,而在南阳郡和南郡这样的新占领土之中,秦国更是实行了比关中本土还要更加严厉的恐怖统治,让楚国故民们敢怒而不敢言。

    但现在,伴随着楚国大军隆隆开入南阳郡之中,整个秦国东南两郡的楚国故民们,终于开始觉醒,终于开始反抗了!

    他们不想再当秦国人了,他们想再次成为楚国的一份子,成为一个光荣的楚人!

    从这份情报之中判断,一旦战事继续朝着往秦国不利的方向进行的话,那么未来秦国东南两郡之中的叛乱规模一定会不停的扩大。

    赵丹放下手中的情报,心中那叫一个舒服啊。

    随着宛城的陷落,秦国在东南方面的战局更加的被动了。

    但此时此刻,秦国的六十万主力部队却还在数百里之外的太行山之中和赵军四十五万大军对峙,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去抵挡楚国人的攻击!

    如果秦国人不想要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人一刀刀把南阳郡和南郡通通割下来的话,秦国在长平方向就必须要采取行动。

    否则的话,再拖两个月,冬天就要来了。

    冬天一来,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万一在冬天之前的这两个月里楚国人已经把南郡和南阳郡打下来(虽然这几乎不可能实现,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实现),那么楚国人就有了整整一个冬天去消化这两个郡的土地了。

    这对于秦国来说可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一旦那种情况发生,那么明年春天出现在秦国人面前的要么是一个正在不停回血的楚国,要么就干脆是一个已经满血复活的南天霸楚国!

    一个曾经和中原高富帅晋国干了两百年,把晋国活活拖垮的楚国,一个在颠峰时期可以动用整整五十万大军和秦国干上一场蓝田之战的超级楚国!

    赵丹就不信,秦国人会对这样的情况无动于衷!

    已经僵持了大半年的长平之战,必将马上迎来重大转折!而且赵丹断定,这转折一定对赵国有利!

    现在赵丹就是巴不得楚国人继续打,打得秦国人越痛越好,只要楚国在秦国背后捅刀子捅得越狠,那么正面战场上的赵国才越有机会!

    赵丹想了一会,用手在这份情报之中点了几下,突然开口道:“卿,速速派人将这份情报送往长平廉颇大将军手中,同时告诉他,在没有寡人的命令之前,严禁长平一线擅自出击!”

    贤闻言忍不住一怔,要知道这还是几个月以来,赵丹第一次对前线发出如此明确的具体指示。

    在这之前,赵丹都是放手给前线的总指挥去自由发挥的。

    事实上在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中,那位赵孝成王无论是在前期起用廉颇还是后期任命赵括,都从来没有干涉过这两位大将的具体指挥作战。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一点上那位赵孝成王做得其实是无可挑剔的。

    作为整个国家的统帅,随便插手前线战局,这可是大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希特勒,以及建国战争中的那位“运输大队长”,那都是最高统帅瞎指挥导致彻底失败的反面例子。

    作为一名穿越者,赵丹当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所以赵丹的这个命令,当然是有理由的。

    依照赵丹的猜想以及赵国高层这些天来的讨论,在魏燕两国没有参战的情况下,长平一线继续拖下去之后秦国人的选择只有两个,那就是攻击或者撤退。

    如果秦国大举进攻的话,赵丹对于廉颇的防守还是很有信心的。

    白起固然是战神,但是白起不是神!

    单单是打这种双方高墙壁垒的拉锯战,赵丹觉得廉颇是绝对没问题的。白起既没有飞机大炮也没有坦克机枪,拿什么来突破赵国固若金汤的长平防线?

    白起更擅长和喜欢的是运动战和围歼战,这从白起的历次战例之中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否则的话历史上的长平之战白起就不会故意把赵括给引诱出来,然后再来一个反包围。

    所以赵丹害怕的不是白起来攻击赵军,而是害怕白起到时候搞一个以退为进,用撤退作为烟雾弹把廉颇也骗出来,再重演一遍历史上的那一次长平之战!

    一旦历史上的长平之战重演一遍,那么赵国青壮死绝,无论楚国那边取得多大的战果,将来撑死了也就是秦楚争霸,没赵国什么事了。

    从头到尾,赵丹就没有打算过在长平和秦国人来一场旷世大战做殊死一决,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国的人口不够。

    如今的赵国人口大约在三百万左右,而秦国在拥有了巴蜀、关中、河西以及汉阳四大平原之后,现在至少有五百万,甚至有可能达到六百万的人口!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算以1比1.5的比例去和秦国拼消耗,赵国都耗不过秦国。

    而且如今的华夏大地可不是仅仅只有秦赵两国而已,其他五国巴不得秦赵两国两败俱伤好趁机捡便宜呢。

    所以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大战,是赵丹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从穿越到现在,赵丹的目标一直都很明确,底线是至少保住北上党,如果可以的话逼退秦国人,吞掉整个上党郡。只要达成这个目标,那么对于赵国来说,这场战争就可以结束了。

    玩什么不好去和白起比打仗?找死!

    所以长平一线的赵军绝对不能主动出击,直到赵国能够确认秦军确实是撤走了主力为止。

    只要安安稳稳的拿下上党郡并且不消耗太多的兵力,这就已经圆满达成赵丹的目标了。

    至于白起嘛

    单单从历史上来说,廉颇是在战场上输给秦国人的吗?并没有。李牧是在战场上输给秦国人的吗?也没有。

    既然历史上的秦国人并没有在战场上真正的打败过廉颇和李牧,那么赵丹为什么非得要在战场上打败白起呢?

    就说历史上的后世吧,有人说过秦国用离间计让赵王夺走廉颇和李牧军权的方法很卑鄙吗?并没有。

    人们说的是什么?人们说的是“哇,赵王好脑残啊,这都中计!”说的是“哇,秦国好厉害啊,这都骗到赵国了!”

    归根结底,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成王败寇的世界,人们永远不会去苛责胜利者的卑鄙,只会声讨失败者的愚蠢!

    只要你赢了,没人在乎你是用什么办法赢的,因为会有无数人用无数种方法为你的胜利洗地!

    所以赵丹为什么要傻乎乎的在白起最擅长的领域(战场)和白起对抗呢?穿越并不代表着全知全能,赵丹一个两辈子都没有上过战场,论读过兵书数量甚至都不如赵括的家伙去和白起在战场刚正面?

    是不是傻?

    肯定要扬长避短嘛!

    说实话,只要不是在战场上的话,那么赵丹能够用来对付这位秦国战神的方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第六十九章 剧辛

    就在楚国人攻克宛城的好消息传回邯郸的第二天,赵丹在龙台正殿接见了从燕国归来的庞。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庞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之色,很显然这一路风尘仆仆对于这位已经年过六十的老人来说是一次相当不轻松的旅程。

    事实上庞在离开燕国下都武阳城之后,几乎是一路马不停蹄的赶回了邯郸。

    一见到赵丹,庞就立刻迫不及待的对着赵丹说道:“大王,臣观那燕王根本无心与我赵国和平相处,或不日便即出兵攻伐我赵国,大王须得警惕燕人!”

    赵丹听了庞的汇报之后并没有多少波动,只是笑了一笑,道:“此事寡人已知之,庞卿不必焦急。对了,这位是”赵丹将目光投向了庞的身后。

    而且庞并不是自己回来的,在庞的身边还跟随着一名同样颇有气度、年纪看上去和庞相差不多的老者。

    这名老者在见到赵丹后便恭恭敬敬的行礼:“剧辛见过大王。”

    虽然在见到剧辛进殿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剧辛自报名号的时候,一丝笑容还是不由自主的从赵丹的嘴角浮现了出来,同时有关剧辛的资料也开始在赵丹的脑海中出现。

    剧辛,赵国人,诸子百家之中的兵家学者,著有《剧子》一书,赵武灵王时期曾在赵国为官,后因沙丘宫变出走燕国,被一代明君燕昭王重用,和昌国君乐毅等人一起辅佐燕昭王,开创了那二十多年前强绝一时的燕国盛世。

    燕昭王之子燕惠王即位之后,乐毅兵权被夺,剧辛因为替乐毅说话而同样遭到猜忌,不得不辞官隐居于燕国至今。

    这么一个人才,现在总算是回到赵国来了!

    虽然说赵丹交给了庞这个任务,但其实赵丹心中对于庞能否劝说剧辛重新出山帮助赵国也没有什么底。

    毕竟从这份履历来看,剧辛辞官之后宁可在燕国隐居也不回归祖国赵国,就说明剧辛这个人对燕国是很有感情的。

    在赵丹的记忆之中,这剧辛还要被燕国国君们晾上好些年,然后在七十多岁的时候出山帮助燕王喜,率燕国大军征讨赵国,然后再被临危受命的庞率赵军击败,剧辛本人也死于老友庞之手

    当然了,既然剧辛已经出现在了赵国的龙台之中,那么他和庞之间老友相残的可能性应该是没有了。

    毕竟赵丹是派庞去召剧辛回赵国来当官的,如果剧辛不愿意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出现在赵丹的面前了。

    于是赵丹微笑道:“剧子不必多礼,寡人得剧子之助,乃寡人之福,赵国之福也!”

    虽然说从历史战绩来看,这位剧辛比起庞来显然是要差上一些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剧辛的确也是一名大才的事实,所以剧辛愿意回归赵国为官,赵丹还是很高兴的。

    反正赵国现在也不缺能够打仗的人,廉颇,乐乘,庞这三个基本上每一个都能都独当一面,再加上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的李牧,以及磨练磨练说不定也能够练出来的赵括,二三十年内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赵丹之所以把剧辛招回来,主要还是看重了剧辛的另外两个身份兵家学者,以及曾经的赵国重臣!

    学者代表着什么?当然就代表着知识!

    知识可是个好东西啊,也是赵丹对于剧辛所最看重的一方面。

    赵丹的某些规划,可就要落在这位剧辛身上了。

    于是赵丹立刻就笑吟吟的开口了:“寡人曾闻,剧子多年来隐居燕国潜心著书,不知可否使寡人一观?”

    赵丹这就是想要看看剧辛所写的那本《剧子》了。

    《剧子》这本书,在后世已经失传了,只存在于传说之中,事实上像《剧子》这样早已失传的书,在后世的华夏一点也不少见。

    这主要还是因为古代的这些作者大家们一个个都把自己的理论著作当成绝世秘籍,宁愿带到坟墓里也不轻易传给外人,导致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些理论和著作也就慢慢的散佚最终消失了。

    这绝对是华夏文化的损失。

    但是虽然作者们都很重视自己的理论和知识,可是在赵丹这样的君王面前,他们却是不会藏私的。

    战国时候诸子百家的百花齐放,本质上来说就是大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治国思想,并希望得到君王们的采用,著书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流传,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在得到君王赏识的时候献书给君王。

    毕竟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你不在国君面前把自己的才艺和知识展示出来,谁知道你到底是真牛还是吹牛?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兵圣”孙武,就是在吴国重臣伍子胥的引荐下献《孙子兵法》十三篇给吴王阖闾,由此得到了阖闾的重用成为了吴**队的主帅,这才有了之后孙武率吴军以少胜多大破楚军攻占郢都,险些灭亡楚国的辉煌功绩。

    所以赵丹的这个要求一提出来,剧辛便躬身道:“大王有命,臣自无不从。”

    片刻之后,几名侍卫就搬着一大堆竹简,从殿外来到了赵丹的面前,将这些竹简放到了赵丹面前。

    虽然这时候已经有了帛书,但是帛书是一种非常珍惜而昂贵的书写材料,即便是赵丹这样的赵国君王也只会在书写密信以及机密情报的时候用得上,平时的奏折和文件基本上还是以竹简为主。

    连赵丹这样的身份都消耗不起,剧辛这样的在野之人就更不可能用帛书来当写作材料了。

    剧辛指着这上百斤竹简对着赵丹道:“大王,此便是臣近些年隐居之时所著之书了。”

    赵丹点了点头,从最上方拿起了一份竹简,开始阅读起这本《剧子》。

    看了一会之后,赵丹就发现剧辛的这本《剧子》之中其实也并不只是单纯的讲述军事,其中还蕴含了不少内政、治国乃至做人的道理。

    不过这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毕竟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触类旁通的,比如说“商场如战场”,又比如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而且《孙子兵法》在后世可是许多大商人们的案头必备读物的呢。

    总的来说赵丹看了一会之后感想就四个字不明觉厉。

    但是这本《剧子》赵丹也没有看太久,毕竟这几十上百斤的竹简得看到什么时候去了,总不能一直把人晾在这里吧。

    赵丹很快就合上了手中的竹简,笑着对剧辛道:“剧子所言,果真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令寡人犹如拨云见日,有茅塞顿开之感!”

    这就是要给剧辛戴高帽了,特么才看了点开头就能懂这书写啥了?不科学!

    不过反正戴戴高帽也不要钱,张张嘴就能够收拢人心的事情,无本万利,何乐而不为呢。

    剧辛听了也是露出了激动的神情,赶忙再次行礼,恭敬道:“剧辛何德何能,大王谬赞也。”

    作为曾经也是在燕国政坛上指点江山的人,像赵丹刚才那样的高帽子话,剧辛其实早就听多了。

    但是同样的话,从赵丹的嘴里说出来,那还真就和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不一样!

    赵丹是谁?那可是如今天下第二强国的国君,是整个天下唯一一个能和秦王稷掰手腕,甚至有可能把秦王稷从那该死的天下第一宝座拉下来的王者!

    到了赵丹这个地位,那说出来的话,所代表的东西可就太多了。

    任何一个士人,只要能够得到赵丹的一个“好”字,那这个士人绝对瞬间就名扬天下。

    所以赵丹的这句话出来,即便是以剧辛这种见过大风大浪的人,那都是心花怒放,瞬间就有种飘飘然的感觉。

    也别怪人家剧辛不争气,就算放到后世,那都不是飘飘然的事情了,那真是直接就飘上天了好吧!

    赵丹看着剧辛的这种反应,心里就知道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气氛也烘托得差不多了,是时候讨论一下给剧辛什么官职了。

    就在赵丹准备开口的时候,赵国的宦者令贤突然急匆匆的出现在了龙台殿之中,低声告诉了赵丹一个坏消息。

    燕国,出兵了!

第七十章 危机

    《道德经五十八章》:“福兮,祸之所伏。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赵丹现在觉得这句话实在是太他妈的对了。

    这才刚刚收到楚军得手的消息没两天,坏消息马上就来了。

    燕王举二十万大军,兴师伐赵,前军已经度过了南易水,正在围攻赵国边境城市中人城!

    算算时间的话,差不多就是庞这个赵国使者前脚刚刚离开武阳城,然后燕**队后脚马上就出动了!

    虽然已经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当燕国出兵的消息正式传来的时候,赵丹的脸色还是忍不住有些阴沉了下来。

    这个燕国,果然还是和历史上一样,喜欢在赵国的背后捅刀子!

    只不过历史上的燕王喜是趁着赵国长平战败之后国势大衰的当口出击,而如今在位的这个燕王喜的爷爷,却是趁着赵军在长平和秦军对峙的时候偷袭!

    但总的来说,都同样是趁着赵国后防空虚的时候,悄悄的在赵国背后搞鬼!

    果然是啥番有啥种,爷孙一个样啊。

    赵丹重重的哼了一声,随后开口朝着缪贤吩咐道:“速招诸大臣进宫议事!”

    顿了一顿之后,赵丹又抬头看了一眼面前的庞和剧辛,道:“庞卿和剧子都留下吧,燕国已经向寡人的赵国开战了,寡人还需要你们二人出谋划策。”

    庞和剧辛毕竟是刚从燕国回来,而且剧辛更是长时间呆在燕国,对于燕国的状况所了解的肯定是比赵国君臣要更多的,所以让两人留下来参与这个和燕国有关的会议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燕国伐赵?”庞和剧辛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不过都没有从对方的脸上看到太过惊讶的表情。

    这两人刚刚从燕国归来,早就知道燕国随时可能进攻赵国,这不稀奇。

    但马上这两名老者又都同时感到了一丝激动的神情,因为随着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事爆发,两人的机会也就来了,这让正愁找不到表现机会的庞和剧辛心中简直不要太高兴。

    只要帮助赵国打败了燕国,那庞和剧辛就能够借此功劳直接上位了!

    在这个年代,有能力的人最怕的就是没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只要能够抓住机会表现出来,一飞冲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举个例子,那秦相范睢本来是魏国相邦魏齐府上一个差点被打死的罪人门客,结果到了秦国就靠着一次见面的机会说服了秦王稷,再靠着一次夺权的机会清洗了秦国四贵,然后就直接封侯拜相了。

    再来说说如今的赵国上卿蔺相如,当年也不过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府上的门客,结果一次“完璧归赵”直接成了上大夫,一次“渑池之盟”又晋升为上卿,这速度比起范睢也就稍差一筹。

    这就是机会对于士人们的重要性,而如今,这个机会就摆在了庞和剧辛的面前!

    在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庞和剧辛立刻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思,于是也不开口说话,而是各自思考和完善起自己心中的计谋来。

    毕竟谁能抢到这个机会,还真不好说!到这种时候,就算是两个老朋友,也是免不了一番竞争了。

    一个小时之后,赵国三重臣齐聚龙台之中,其余的三人之中廉颇领兵,蔺相如病重,赵胜出使,都无法出席。

    但赵国毕竟是赵丹的国家,所以只要有赵丹在,这个会就可以开下去。

    赵丹咳嗽一声,朝着这一次同样也开始列席会议的宦者令缪贤开口道:“缪卿,且介绍一下目前情况吧。”

    毕竟现在缪贤可是赵国的情报头子,这些情况只有他了解的最清楚。

    缪贤点了点头,开口道:“两日前,燕王自武阳城发兵二十万,以高阳君荣为主帅,亚卿栗腹为副帅进攻我赵国。如今已经度过南易水,正在围攻中人城。”

    缪贤此言一出,在场的诸位赵国大臣就都皱起了眉头。

    这可是二十万人大军啊,而在座的赵国君臣们都知道,如今的赵国北方五郡之中,能够动用的兵力不过只有区区的五万人而已。

    这一比四的兵力对比,老实说是真的有点悬殊啊。

    但是这还不是坏消息的结束,只见缪贤顿了一顿之后继续说道:“方才又传来消息,那武垣令傅豹及其属下王荣、苏射等,已率众降燕。”

    缪贤这话一出,在场的气氛又沉闷了几分。

    这下好了,大战还没开打呢,带路党倒是先出现了。

    平阳君赵豹登时便是怒形于色,重重的哼了一声,道:“傅豹等人,罪当夷三族!”

    赵豹这番杀气腾腾的话一出,在场的赵国大臣纷纷赞成,就连赵丹都微微点头。

    武垣这座城其实并不大,地理位置也不算太重要,人口也不多,其实被燕国占去也不影响大局。

    但问题在于武垣令傅豹等人的投降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万一其他城池也和武垣一样投降燕国,搞出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来,这仗还打个屁!

    当然了,以赵国的强大,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应该是很难出现的。

    但即便如此,武垣城的投降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的打击赵**民的士气,对赵国即将到来的战争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种种因素相加,赵国君臣显得如此上火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赵丹用手微微敲了几下面前的桌子,示意众人先安静一下,然后沉声道:“前线局势便是如此,想来诸卿也已了解,如今之局势,诸卿以为我赵国当如何应对?”

    赵丹心里其实已经是有了决定了,但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当然还是要先听听这些赵国大臣的意见。

    虽然说决定权是肯定在赵丹手里,但总不可能连别人开口的机会都不给吧?事事都搞一言堂,这样的君主是不会得到多少属下替他忠心卖命的。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的嘛。

    第一个开口的人出乎赵丹的意料之外,居然是一直在各种会议之中都不是很有存在感的楼昌。

    只见楼昌开口道:“大王,以臣之见,不如与秦国议和。今秦有楚国之患,我赵国则有燕国之患。若大王欲和,则秦王稷必允之。如此秦国可退兵攻楚,我赵国亦可退兵攻赵,则两国皆可得益也。”

    赵丹听了楼昌这番话,心里是真有要翻白眼的冲动,这楼昌又开始推销他的求和论调了……

    赵丹当然不可能求和,要和的话早就和了,何必等到现在?

    好在反对求和的也是大有人在,只见上卿虞信立刻就开口道:“大夫之言,谬也!议和一事,非一朝一夕可成,实属下策。且我赵国北方五郡尚有五万精兵,大王又以遣使往齐国,若齐国兵出,燕国又何须惧哉!”

    楼昌哼了一声,反驳道:“虞卿此言,亦未见明也。想那齐王建不过一木偶耳,齐国大事皆操于君王后之手,君王后素来事秦极谨,又何能为我出兵拒燕哉!若齐兵不出,区区五万边兵又如何抵挡燕人,不如早做议和打算!”

    两人你来我往各不相让,一时间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就在这个时候,缪贤似乎得到了什么暗示,快步走出了大殿之外。

    片刻之后,缪贤再度回返,并给大家带回了一个雪上加霜的消息。

    “临淄急报,齐王建拒绝出兵!”

第七十一章 雪上加霜

    齐国拒绝出兵支援赵国!

    这对于现在的赵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消息。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如今的齐国虽然已经不是当年和秦国并称东西两帝的那个霸主国了,但是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起这些年来国势不停衰退的燕国来说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如果齐国愿意出兵的话,那么燕国的主力就会立刻被牵制住,不可能放心大胆的攻击赵国。

    赵国甚至都不需要齐国真刀真枪的和燕国人干上一场,只需要齐军能够拖延几个月,拖到冬天到来的时候就行了。

    为了实现这一点,赵丹也是给了负责前往齐国的苏代不少权限,除了必不可少用来贿赂后胜的大笔金钱之外,就连之前没有割让出去的麦丘也可以割让给齐国。

    赵丹其实已经做好了被齐国人宰一刀的准备,反正只要齐国能出兵,那么什么条件只要不过分到完全无法接受,那通通可以谈。

    但就是在这样丰厚的条件下,齐国仍然拒绝出兵!

    赵丹的心中忍不住暗叹了一口气,看来君王后和齐王建这一对母子,是真的铁了心要保持齐国的外交孤立政策了。

    像上次借粮那般成功的外交行动,看来是可遇而不可求了啊,毕竟赵丹手里可没有第二个和氏璧了。

    从长远的争霸局势来说,齐国这么一个体量不小的国家保持孤立做壁上观,对赵国来说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但从眼下的角度来说,齐国保持孤立不肯出兵,那就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坏事了!

    没有了齐国,那么现在战场上就是秦燕对赵楚,双方其实谁都没有太大的优势了,基本就是一个五五开的局面。

    但问题在于,现在赵国的南边,还有一个磨刀霍霍随时都有可能北上的魏国!

    要是魏国也在这个时候加入战斗,和燕国、秦国来一个三面夹攻的话……

    由于赵国的盟友楚国大军还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南阳郡之中征战,完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么到时候赵国就真的危险了。

    赵丹的脸色渐渐的凝重了起来。

    这样的一副局面,其实也是赵丹所始料未及的。

    因为在赵丹想来,无论是庞还是苏代,这两路使者只要成功一路,那么燕国的问题就不会成为大问题了。

    但赵丹没有想到的是,燕王对于攻击赵国的决心如此的坚定,而齐王对于保持孤立政策的决心也如此的坚定,导致赵丹派出去的两路使者竟然无一成功。

    这就是战国,一个上一秒还风光无限,下一秒就瞬息万变的大争之世!

    楼昌见状,立刻不失时机的开口道:“大王,臣愿为大王出使咸阳,与那秦王稷议和!”

    对于楼昌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极佳的机会。

    俗话说得好,打仗一般就分打得过和打不过两种情况,打得过那就往死里打,打不过的话那就可以和谈了。

    鉴于赵国现在又有要陷入劣势的态势,所以这时候求和其实也是比较合理的。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坐在赵丹身边的赵豹缓缓的摇了摇头,道:“求和之事,万不可行之!”

    赵豹这句话一说出来,大家一下子又都有些愣神。

    要知道赵豹这个人,向来是偏向保守的,这从长平之战爆发前赵豹坚决反对接收上党郡就可以看出来。

    这家伙在没有开打的时候坚决反战,怎么现在开打了反倒坚决主战了?

    赵豹可不管这么多,而是皱眉道:“夫燕国,不过北地苦寒寡民之国,荣不过都平君手下败将,栗腹不过夸口之徒,想我赵国据中原之地,精兵如雨猛将如云,又何须惧之?”

    说着赵豹朝着赵丹拱了拱手,道:“大王,以臣之见,不如令都平君田单领兵挂帅,必能大败燕军!”

    赵豹的这一番话掷地有声,脸色坚决,显然意志极为坚定,把楼昌雷得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

    没搞错吧,平阳君同志,你到底是不是和我楼昌一派的了!

    随着赵豹的开口,在场的三位赵国重臣之间的意见就变成了二比一,主战派明显占到了上风。

    而且谁都知道,作为国君的赵丹同样是坚决的主战派!

    如果赵豹站在楼昌这边的话,那么可能赵丹还会顾忌一下,可现在赵豹也一样坚决主战,楼昌的求和就绝对不可能通过了。

    毕竟赵豹不但是赵国的封君,更是赵丹老爹赵惠文王一母所生的亲弟弟,同时还是赵国之中论权力仅次于相邦赵胜的司寇,说话的分量比楼昌要重太多了!

    这一切看到赵丹的眼里,心中不由得暗暗发笑。

    赵丹是知道赵豹为什么要反对的。

    因为封地。

    作为一名赵国公族封君,赵豹当然是有封地的,而且这封地还很不错。

    赵豹的封地就在滹沱河汇入黄河交汇处的安平,那是一片水土丰饶的平原,不折不扣的好地方。

    安平这个地方,距离此刻被围观的中人城不过上百里的距离,一旦燕国大军攻破中人城,再继续南下度过唐河进攻顾城(这几乎是必然发生的情况),那么赵豹的封地安平可就要暴露在燕国人的兵锋之下了!

    要知道赵豹对于安平这个封地那可是相当上心的,不但投入了自己的大量资源去建设安平,甚至赵豹还希望赵丹能够将这个地方作为定身封赏赐给自己(永久封地)。

    可如果按照楼昌的建议去议和的话,就现在这个局势,议和可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够谈成的。

    等到议和结束,安平早就被燕国人打成一片废墟了!

    所以赵豹当然不可能同意议和,赵豹不但不同意议和,而且还会希望赵国尽快组织兵力抵抗燕国,阻止燕国大军的兵锋越过顾城,危及赵豹的封地安平。

    人都是自私的,在封地安平和所谓的公族派利益之间做抉择的话,显然封地对于赵豹来说可是要重要得太多了。

    赵丹看到这幅情形,知道此刻局势已定,当即咳嗽一声,缓缓开口:“既如此,那便如寡人之前所言,暂不和谈!且让我赵国男儿与那燕军打上几场再说。”

    打是肯定要打的,毕竟通晓历史的赵丹心中很清楚,从现在开始到往后的几十年里赵国可都是燕国的苦主,无论是士兵还是将领的能力都远在燕国人之上。

    所以别看现在赵国能用来抵抗燕国的部队不多,但是赵丹的心里却是比较镇定的。

    只不过打的大方针是确定下来了,但是怎么打这种事情就还得讨论一下。

    如果打的话,那么采取的方针进攻还是防御?

    如果进攻的话怎么攻,攻哪里?

    防御的话怎么守,守哪里?

    一大堆问题等着去解决呢。

    在这个方面,赵丹觉得对军事基本上一窍不通的自己是没有太多发言权的。

    毕竟术业有专攻,还是应该让专业的人士来。

    不过这也很正常,在赵丹想来,寡人可是超级大领导,是总boss,什么事情都要寡人自己来,这领导当的有什么意思嘛。

    当领导的,那当然是要总揽全局,把握住整体战略,至于具体的事情完全可以让这些大臣们来出主意,要不养这些家伙来干嘛?

    于是赵丹将目光投向了一直在旁沉默不言(主要是没资格插话)的庞和剧辛,道:“不知庞卿和剧子,对我赵国与燕国这一战有何看法?”

    这两个人或许在国家大事上暂时没有资格插话,但是具体到对燕战争这件事情,那就太有资格了。

第七十二章 对燕策略

    庞和剧辛这两人,可是如今赵丹心中负责这一战的绝佳人选。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开国伟人对我们的告诫。所以赵丹如果想要安心的坐稳王位,那么军队之中就必须要有真正的自己人,而并非廉颇乐乘这样的前朝老将。

    这个“自己人”长期来说,人选应该是李牧。从短期来看,庞则是最佳人选。因为庞在赵国内部没有任何的根基,这就能够保证庞对赵丹的忠诚,因为庞只有效忠赵丹获得赵丹的支持,才能够在赵国站稳脚跟。

    有人就要问了,这田单不是还在吗,田单也不是廉颇一伙的,怎么不用田单呢?

    田单这个人吧,才能是绝对有的,而且这种以少对多的仗也是当年田单的拿手好戏,但是田单的问题就在于,这位都平君实在是太过“身在赵国心在齐”了一点。

    就说几年前吧,当时的田单刚刚出任赵国相邦,然后就被赵威后任命为主帅,率军攻击燕国。

    结果田单是怎么打的呢?当时的田单手中明明有兵力和实力上的优势,但却偏偏就不进攻燕国,反而和燕国人玩了一出被当时田单政敌们讽刺为“旷日持久”的静坐对峙战争。

    为啥?还不是因为田单害怕赵国吞了燕国之后,齐国就大祸临头了。

    但是田单的聪明也在这里,因为田单在这场战争之中也打下了几座无关痛痒的小城,然后也成功的拖垮了燕国,迫使燕王迎娶赵国公主为后,几乎可以说是圆满的达成了赵国事先设定的目标,让赵胜和蔺相如这些政敌们都挑不出毛病。

    有了这么一个前科,再加上前阵子赵丹又亲自和田单谈过,对田单忠于齐国之心知晓得清清楚楚,所以赵丹是根本不可能启用田单的。

    没了田单,乐毅死了,廉颇又坐镇长平不能分身,所以赵丹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庞是最靠谱的选择了。

    之前赵丹之所以派庞去出使燕国,一个是因为庞确实本身也是纵横家,另外一个也是一种预防措施,先让庞去了解一下燕国,万一燕国真的进攻赵国了就可以让庞挂帅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赵丹的这个预防好像还真的起作用了。

    再加上剧辛本身也是在燕国呆了很长时间的大臣,虽然说已经下台很久了,但是对于燕国的了解肯定还是要比其他人要多很多的。

    如此一来的话,庞挂帅,剧辛为辅,不说能不能打赢吧,至少赵丹觉得守上一阵子应该是没问题的。

    要知道现在秦国的东南两郡方向,楚国人可是根本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的,想打哪里就打哪里,而赵丹却有五万军队能够拖延燕国人的攻击,这么一想的话其实赵国的情况似乎也还是比秦国要好上一些啊。

    当然了,这些只不过是赵丹自己的想法,至于怎么打还是得看看庞和剧辛怎么说。

    庞和剧辛对视了一眼,随后庞率先开口了。

    只见庞对着赵丹正色道:“大王勿忧,以臣之见,燕军虽数倍于我军,但大王若使臣领军,则臣必胜利而归!”

    庞的这句话一说出来,不仅是赵丹,就连大殿之中的其他几名赵国大臣们都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五万对二十万,你庞是哪来的自信说自己能够必胜的?

    庞显然早就已经知道自己这一番话说出来之后赵国君臣们必定是这番表情,于是接下来便是一番解释。

    “臣所以言必胜者,其在有三。此刻正乃秋收之际,燕军士卒远征在外必定思乡而不能专心为战,此为其一;燕军仓促进攻,我军早有准备,以有备对无备,此为其二;燕国兴不义之师犯我赵国,我赵**民必奋起抵抗,令燕人不得寸进,此为其三。有此三者,则此战我赵国必胜也!”

    必须要承认的是,庞的这番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满满的大道理和抵抗侵略者既视感,确实是颇有煽动力,无愧于纵横家的身份。

    但是赵丹咂了咂嘴,却也听出了几分味道这老小子,其实也就是先吹吹牛皮,好让寡人任命他当主帅,接下来的具体战斗吧...其实庞现在也没个谱。

    这让赵丹瞬间有些疑虑,特么的,这庞老头怎么感觉好像没有历史上那么靠谱呢?是不是应该把正在给廉颇当二把手的乐乘调回来算了,反正乐乘那家伙怎么也是乐毅的族弟,而且也是暴打过燕国的

    就在赵丹沉吟的时候,庞身边的剧辛也开口了。

    “大王,臣居燕国至今数十年,荣、栗腹等人臣亦曾谋面。以臣之见,此二人这,不过夸口之徒,燕军以此二人为帅,则必败于我赵军之手矣!”

    听到剧辛这么一说,赵丹原本紧皱的眉头,总算是多少舒展开来一些。

    毕竟剧辛也是曾经燕昭王一朝燕国的核心人物之一,虽然说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人脉和影响力的,对于燕国的情况自然也是非常的了解。

    毕竟剧辛这些年来名为隐居,但是实际上也就是在武阳城里的府邸里住着,而不是和陶渊明那样跑到山疙瘩里面去天天在篱笆下采什么菊花,所以该听到的也没少听到,该懂的也没少懂。

    既然剧辛都说了荣和栗腹这两个家伙比较草包,那么想来应该确实是强不到哪里去的。

    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既然这两个领兵的主帅都比较的草包,那么想来这一战虽然打起来不容掉以轻心,但是应该也还算乐观吧。

    所以赵丹在一番思考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道:“既如此,则传寡人令,以庞为将,总督北方五郡边兵,一应事宜均可权宜行事,剧辛为副将辅佐庞,你二人务必通力合作,务使燕人不得犯我赵国疆土!”

    庞,剧辛两人闻言同时大喜过望,躬身朝着赵丹心里,异口同声道:“臣必不负大王之重托!”

    赵丹点了点头,又转头对着一旁的赵豹道:“平阳君,再传寡人令于全国,傅豹、王荣、苏射者,食君之禄而不能忠君之事,逆贼也!若有人持此三贼首级献于寡人,赏金一万,爵位三级!但有人欲随傅豹等人行逆贼之事,尽诛之!宦者令贤可协助此事。”

    很显然,武垣令傅豹的投降让赵丹是真的冒火了,必须要杀一儆百!

    赵豹、贤闻言同样领命:“诺。”

    对于身为大司寇的赵豹来说,杀人这种事情还真就属于他的分内之事,毕竟在古代司法系统一年砍的人头,怕是比现代十年枪毙的人数还多不少。

    赵丹顿了一顿,又将目光转向了虞信:“今平原君出使魏国未归,但国中事务不可无人主持,寡人命虞卿为守相,暂行相邦职责,直至平原君归国为止。”

    守相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后世的看守内阁总理,属于临时职位。赵丹之所以这时候任命虞信为守相,一来是为了让虞信借这个机会练练手,二来也是在赵胜在外蔺相如病重的情况下,如今压在赵丹身上的赵国政务实在是太过繁重了一些

    虞信闻言自然也是大喜,朝着赵丹躬身行礼,欣然领命。

    虽然说守相虽然只不过是个临时的,但是权力可是和真正的相邦一般无二的!身为臣子,谁不想要把这个相邦的位置拿来坐上一坐?

    只要干得好了,不说取代赵胜吧,起码也能够往上挪挪位置不是?毕竟蔺相如现在病重,可是有不少人觊觎蔺相如那个内史的位置呢。

    在吩咐完诸大臣之后,赵丹又将目光移到了楼昌的身上。

    楼昌的心此刻也忍不住有些激动了起来,要知道如今殿中的诸人除了楼昌之外其他人都已经通通有了任务,难道说自己也要被委以重任了吗?

    作为御史的楼昌,他的地位就相当于专属于赵丹的办公厅主任,本该是赵丹最为亲近的跑腿之人,但是这些日子以来赵丹对楼昌渐渐疏远,反倒是宦者令贤却开始得势,这不得不让楼昌心中产生不妙的想法。

    然而赵丹只是冷淡的看了楼昌一眼,然后就站了起来。

    “散会!”

第七十三章 秦王稷的怒火

    咸阳,咸阳宫。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熊元小儿,无耻!”秦王稷的怒吼声在大殿之中嗡嗡作响,显示出这位天下第一君王的心中此时此刻是多么的恼怒。

    事实上秦王稷当然也有恼怒的理由,因为楚国人已经攻破了秦国南阳郡的郡治所在地宛城,开始朝着邓城出发,准备切断秦国东南两郡和关中本土之间的联系了。

    要知道自从秦王稷登基以来,楚国就是秦国胯下的小受,是不折不扣的rbq!

    秦王稷亲手玩死了一代昏君楚怀王,又让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鄢都和郢都,扒了楚国历代先君的坟墓,吓得楚国屁滚尿流,把都城远远的迁到了陈城,完全不敢和秦国大军正面交锋。

    这四十年来,楚国对大秦帝国来说,那就是个渣渣,连个屁都算不上!

    但是现在,这个该死的楚国小受,在勾搭上了赵国这个混账之后,造反了!

    不但造反了,而且还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狠狠的捅了秦国一刀。

    还捅得这么疼!

    这简直就是在打脸,实在**裸的打秦国的脸,打他秦王稷的脸!

    这能忍?

    要知道自从二十五年前秦国最强大的对手“东帝”齐国被五国伐齐搞得一蹶不振之后,这整个华夏大地可是只有秦国去装逼去打别人脸的,什么时候轮到楚国这个小受来和秦国老大哥装逼捅刀子了?

    要是让楚国这么胡搞瞎搞下去,秦国老大哥这个位置还怎么能够坐得安稳了,威信何在?

    必须要制止楚国人的乱来!

    坚持秦国战国老大哥地位一百年不动摇,这是秦国历来的国策!

    所以根据这个国策,但凡有任何想要跳出来跟秦国老大哥作对的小弟,都必须要通通干死!

    所以秦王稷在一通发火之后,立刻就把目光转向了范睢:“范君,寡人欲令白起率二十万兵马自长平撤出,往南阳郡迎战楚人,如何?”

    这也就是范睢在这里,所以秦王稷才要征求他的意见了,否则的话就算是现在同样在场的其他几名秦国重臣乃至未来的下一代秦王安国君,都没有和秦王稷讨论的资格!

    范睢摸了摸颌下的山羊胡,微微有些犹豫。

    老实说,在前阵子范睢献出上中下三策的时候,范睢的心中其实就已经做好了东南两郡有可能失陷的准备。

    毕竟就算是一切都如范睢所言,魏燕两国发兵攻赵,那长平战场起码也要个把月时间才能彻底分出胜负。

    长平得胜之后,即便秦国大军立刻就转头南下收拾楚国,从太行山到东南两郡也要走个把月时间。

    这么两三个月的空档期下来,楚国二十万大军要是连一座城都打不下的话,还当个屁的战国七雄啊,就叫战国最熊算了,反正楚国国君也姓熊,倒也算是名副其实。

    在范睢看来,这么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楚国人应该是来不及完全吞掉东南两郡的。

    事实也证明了范睢的判断,楚国二十万大军打一个几千守军的宛城都要半个月,想要完整攻下东南两郡起码也得半年以上!

    再说了,就算让楚国人把东南两郡全部打下来又有什么紧?反正只要秦国长平方向获胜,赵国彻底gg,到时候让白起率军去楚国走一趟,楚国人不但得乖乖把东南两郡吐回来,而且还可能吐得更多!

    所以现在的范睢是很想跟秦王稷说一句:“大王勿忧,东南两郡之败臣早有意料,最多不过数月东南两郡便重归大王之下了……”

    但如果范睢真的这么说了,那么范睢就是一个智障,24k纯金的那种。

    每一位年老的明君,都会有一个几乎是必然的毛病,那就是多疑和残暴。

    即便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和汉武帝也不例外。

    如今已经在位四十七年,足足六十五岁高龄的秦王稷当然也不例外。

    自从驱逐四贵真正的掌握了大权之后,这位帝王不但威严愈发深重,疑心病和杀心也同样变重了起来。

    当面对着这样一个多疑残暴君王的时候,你还要告诉他:“大王,楚国人捅了你一刀(夺得宛城),但是没事,臣估计楚国人还能再捅你两刀(拿下更多的城池)……”

    好嘛,你就说说你想怎么死吧,车裂还是犬决?

    范睢心中非常的清楚秦王稷为何会重用自己,不是因为范睢能够当一个犯颜直谏的魏征(敢在秦王稷面前这么做的都死翘翘了),而是因为范睢能够当秦王稷的管仲,当他的姜子牙!

    管仲和姜子牙这两位名臣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能够为君分忧。

    什么叫为君分忧,那当然就是要为秦王稷解决问题!像刚才那种告诉秦王稷还要被捅几刀的说法可不叫为君分忧,那叫为君添堵。

    敢给秦王稷添堵的人,那可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范睢的前任穰侯魏冉,贵为四贵之首,当年在秦国也是呼风唤雨的存在,后来为啥倒台了?还不是因为魏冉力主的阏与之战中秦军吃了一个超级大败仗,证明了魏冉没有能力去解决赵国这个问题了。

    所以魏冉就死了。

    否则的话,以秦王稷的能力和城府,在位四十年里搞死四贵的机会多的是,为啥偏偏阏与之战结束没两年魏冉就完犊子了?

    很简单,因为之前的四十年里,魏冉能够替秦王稷解决问题,能够让秦国变强,所以秦王稷就可以忍,让魏冉和四贵跳来跳去,无所谓。

    而一旦发现魏冉这个家伙没鸟用了,那秦王稷就不会去管什么几十年来魏冉为秦国立下的这么多汗马功劳了。

    在发现魏冉不能够解决赵国这个问题,不能够让秦国继续强大之后,找到范睢来代替魏冉的秦王稷直接下手,魏冉为首的四贵一党瞬间爆炸,连秦王稷亲妈宣太后都难逃一死。

    所以不能够替秦王稷解决问题的话,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掉脑袋那都不是个事,没诛三族都算命好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范睢以及白起后来之所以被搞死,那同样也是因为解决不好问题,所以秦王稷直接就把这两个家伙赐死了。

    干得好,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大大的有。

    干不好,死!

    这就是秦王稷的用人之道,一位真天下霸主的用人之道,也是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代代相传至今的霸道!

    范睢虽然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但是这位聪敏无比的名相却早就知晓办事不力的下场。

    所以既然秦王稷现在觉得楚国是个问题了,那么范睢就必须要搞定这个问题!

    秦王稷现在的诉求是什么?是想把白起和二十万秦军精锐从长平调到南阳郡来,干爆楚国人再说。

    即便是在范睢这样不精通军事的人看来,这行为也是太扯淡了一点。

    要知道之所以秦国先后调集了六十万大军在长平一线,那当然不是去和四十五万赵军玩干瞪眼的。

    秦王稷和范睢把这倾国之军投进去,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白起的计划,知道白起想要一举全歼长平赵军的企图。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秦国间谍何必要策动赵国舆论换帅,白起又何必要偷偷上任?

    虽然说策动赵国换帅的计谋最终没有成功,但是秦国君臣谋求在长平一线歼灭赵国有生力量的决策现在还没有变。

    可一旦把白起和二十万秦军调走,长平一线的兵力对比就从六十万比四十五万变成了四十万比四十五万了,这个歼灭赵军有生力量的抉择就不好实行了。

    到那个时候,如果赵军真的出击了,那么王指挥这四十万军队能不能包围赵军?包围了能不能歼灭?会不会被廉颇反手一招捅穿?谁都说不好。

    如果秦王稷和范睢觉得王这个“自己人”就搞的过廉颇,那还派眼中钉白起去领兵干嘛?

    所以范睢心中也很清楚,秦王稷这个要求,简直就是扯淡,瞎指挥!

    和长平主战场相比,暂时失去东南两郡,那算个屁!

    如果真按照秦王稷的要求去搞,那这仗才是真没办法打下去了。

    只不过嘛,现在秦王稷都发火了,范睢当然也不能够直接顶回去,除非范睢已经活腻了。

    该怎么办呢?

    范睢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下一刻,范睢咳嗽一声,正色开口道:“熊元小儿胆大妄为,竟敢发不义之师犯我大秦之地。以臣之见,不如暂且和赵国议和,然后令武安君率领大军南下伐楚!”

第七十四章 固执的范睢

    和赵国议和,南下伐楚?

    范睢这一番话说出来,在场的秦国君臣就瞪大了眼睛,甚至有些按捺不住的家伙都想问问这个范睢是不是吃错药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自从进入战国以来,秦国的战略大方针其实一直都是不变的,那就是谁强我就打谁。

    依照这个战略方针,秦国先是用两场大战干翻了一代昏君楚怀王率领的楚国,然后又利用齐王的愚蠢积极的参与到了五国伐齐之中,把史上最强的“东帝”齐国也打得一蹶不振。

    在楚国和齐国都被打爆了之后,那么接下来的任务显然就是秦国东北边的邻居,新晋崛起的强敌赵国了。

    自从二十五年前齐国国势大衰之后,秦国的战略中心就已经慢慢的转移到了赵国身上,而赵国在成为战国老二之后,挑落老大秦国也就是理所当然的赵国国策了。

    当然了,虽然早在齐国覆亡之后秦赵两国就已经相互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但是战争并不是立刻就在两国之间爆发的,而是经过了整整二十五年的酝酿,才最终来到了长平之战你死我活的地步。

    一开始的时候,秦赵两国相对来说还是维持了一段时间,双方大约有十五年左右的大体和平。

    那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秦国和赵国的策略相同,都是“先弱后强”。

    于是秦国在相邦魏冉的力主下,将主要攻击目标都放在了魏、韩、楚三国之上。

    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秦国连番征战夺取了魏韩楚三国大量的土地,白起也在这段时间里不停的刷新着自己的斩首世界记录,成为真正名震天下的无敌杀神。

    而赵国这一边的主要战略目标,则放在了东边的齐国身上。

    赵国趁着齐国国势衰落,田单又不得齐襄王信任的时机连番征伐齐国,足足从齐国手中夺得七十多座城邑,将原本属于齐国的河间地(黄河两条干流中的一片平原)除了聊城和饶安之外的其他地区完全夺走,更是让廉颇“吃饭睡觉打齐国”的声名传扬于天下。

    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秦赵之间基本上是相安无事,双方的斗争主要集中在外交战场上,由此也诞生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后世耳熟能详的典故。

    在这个时间段,虽然秦国更强大,但是赵国凭借着蔺相如的尖牙利嘴,总算也维持了一个五五开的局面。

    但是这种和平是注定不可能维持太久的,毕竟秦赵王族虽然五百年前是一家,可如今却存在着根本性矛盾,都想要相互吞并的。

    秦赵之争的序曲,从十三年前的华阳之战开始。

    当那场华阳之战中,白起和魏冉率领秦韩联军一战斩首魏赵联军十五万人,不但一举打掉了魏王圉所有的雄心,更结束了秦赵之间短暂的和平。

    而双方正式的战争大幕拉开,便是九年之前那场鼎鼎大名的阏与之战了。

    在阏与之战中,赵国马服君赵奢在赵惠文王坚定的支持下,凭借着“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比勇气,一战歼灭秦军十万大军,杀死秦军中仅次于白起的二号大将胡阳,重挫了秦国打击赵国的图谋。

    阏与之战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秦国政坛的剧变,穰侯魏冉为首的四贵一系不久黯然下台。

    但即便是遭遇了如此史无前例的挫折,秦王稷也仍然没有放弃“谁强打谁”的大战略,而是在把穰侯魏冉推出去当替罪羊干掉之后换范睢上台,采用“远交近攻”的方式继续和赵国争锋。

    这就是为何秦国在韩国放弃上党郡之后就没有继续进攻韩国的原因,因为秦国此刻的优先目标就是占领上党郡,而并非灭亡韩国。

    只要拿下了上党郡,尤其是拿下了北上党的滏口陉之后,拥有了滏口陉的秦国就等于是捏住了赵国的蛋蛋,想什么时候捏爆就什么时候捏爆,不管是沿着滏口陉来个什么东出西出还是中出,总之随便都糊赵国一脸。

    这就是所谓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秦国表面上的意图是攻击韩国,但真正的目标仍然是赵国!

    可以这么说,秦王稷在阏与之战后的这几年里,除了解决因为范睢四贵一系倒台而产生的政治动荡之外,其他时间都在谋划着如何向赵国复仇,把阏与之战中失去的面子给找回来。

    事实上秦王稷要找回来的不只是失去的面子,更是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

    只要把赵国这个最后的霸主级强敌干翻,秦国统一天下的车轮才算是真正的隆隆开动起来,并且进入势不可挡的快车道了。

    对于这些,在场的秦国重臣们哪个不是心知肚明?

    在这样的情况下,范睢提出和赵国议和去打楚国,那简直就是比刚才秦王稷提出来的调二十万大军南下还要更加扯淡!

    秦王稷也同样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满的看了范睢一眼。

    寡人等了九年,就是要等这个机会,寡人不是要证明什么,而是要告诉天下,寡人曾经失去的,那就一定要拿回来!

    眼看寡人就要通过一场长平大战把从赵国身上失去的面子拿回来了,你范君却在这个时候想要和赵国人议和?

    胡闹!

    秦王稷哼了一声,冷冷的说道:“范君此言,未免过矣。想那熊元小儿之楚国,何能与赵丹小儿之赵国相提并论?必先败赵后取楚,方乃上策!”

    很显然,秦王稷不同意范睢和赵国议和,然后去攻击楚国的策略。

    现在和赵国议和,除非把上党郡白送,不然赵国怎么可能同意?

    如果上党郡白送的话,那秦王稷岂不是白白谋划了九年,又白白替赵国人打了五年的仗,然后还白白死了数以万计的秦国士兵。

    只有白痴才会在这个时候和赵国议和!

    照理来说,既然秦王稷明显都表示反对了,那么范睢应该就闭嘴了吧?

    范睢偏不。

    只见这位秦国相邦面色一肃,正容道:“大王此言,谬也!”

    范睢这话一出,一旁包括太子安国君在内的几名秦国重臣,一个个都用看白痴一样的目光看着范睢。

    这范睢今天是吃错药了吧?就算是大王对你范睢无比宠信,你也不能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蹬鼻子上脸吧。

    只见范睢道:“秦国,天下最强也。大王,天下霸主也!大王之威遍及天下,周天子亦不如大王也。熊元小儿不过区区蛮夷,凭弱楚之国而妄图冒犯大王强秦之威,若不严惩楚国,何能显大王之威也!以臣之见,当倾国之力伐楚,以儆效尤!”

    范睢这一番话那真个是一气呵成义正言辞,无论是脸部的愤怒还是说话时候手臂的摆动都恰到好处,突出一个愤怒和浮夸。

    秦王稷看着范睢的这番表演和言辞,脸色渐渐的古怪了起来。

    如果到了这个时候秦王稷还不知道范睢实际上是什么意思的话,那么秦王稷也就真的是老年痴呆了。

    秦国现在可能把赵国这个头号大敌放在一边,任凭赵国扩张,自己却去攻击比赵国还要弱小的楚国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秦国和秦王稷一贯以来的国策,是完全错误的!

    既然这是完全错误的,那为什么范睢还要接二连三,甚至变本加厉的去拼命提“和赵攻楚”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范睢想要通过不停的去强调“和赵攻楚”来让秦王稷知道这样的做法是错的,秦国现在就应该先去干死赵国,然后再考虑楚国的事情。

    说白了,范睢就是通过这个委婉的方式来提醒秦王稷大王,你错了!从长平分兵,其实是不可行的。

    但是范睢这个方式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当范睢说了上面的那几番话之后,错的人就不是秦王稷了,而是范睢。

    毕竟极力鼓吹“和赵攻楚”的人可是范睢啊,大家都亲眼所见的啊。秦王稷有什么错,这位英明的大王不是马上就会开口否定掉范睢的错误办法,把秦国拉回到“先赵后楚”的正确道路来了吗?

    秦王稷忍不住摇了摇头,声音也变得缓和了几分:“范君之言,暂不可取。以寡人之见,武安君还是暂且留在长平吧。”

    既然白起都留在长平了,那么调长平之兵南下的事情,也就自然作废了。

    范睢的意见虽然被否定了,但是这位秦国相邦的脸上不但没有任何挫败的表情,反而露出了笑容,然后恭恭敬敬的朝着秦王稷行了一礼,高声道:“大王英明!”

    大王嘛,总是英明的不是?至于背锅这种事情,就让我范睢来吧!

第七十五章 诱之以利

    秦王稷看着面前恭恭敬敬的范睢,脸色也渐渐的和缓了下来。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到了这个时候,秦王稷其实已经很清楚,之前所谓的从长平调兵的话,那确实是有些冲动了。

    毕竟秦国现在最大的敌人,是赵国而不是楚国!

    只不过一想到如果不调兵的话,东南两郡很有可能长时间饱受战乱,甚至有可能会完全被楚军给攻占,这就让秦王稷非常的不爽。

    自从东帝齐国彻底崩盘之后,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发生过敌人打进秦国境内这种事情了。

    毕竟一直以来秦国的态势都是不停的对外扩张,不停的攻城略地,战场从来都不是在秦国境内,而是在秦国境外。

    就算是九年前失败的那场阏与之战,也是在赵国的国土上打的。

    可现在,明明秦王稷统治的是史上最强的秦国,却偏偏被早就已经踩在脚下的楚国人打进来了!

    千年小受竟然还想要翻身作主人?简直反了天了!

    这就是为何秦王稷会如此火冒三丈的理由。

    所以虽然已经基本上被范睢说服了,但是秦王稷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范君,若武安君不动,调王率军回援,如何?”

    很显然,秦王稷还是不太情愿放弃这个教训楚国人的机会。

    毕竟秦王稷现在已经是六十五岁了,以战国时代的寿命来看,秦王稷就算是今晚睡梦中去世,那都是不折不扣的喜丧了。

    在这个年纪的人,对于“失去”这两个字是非常敏感的,因为这种“失去”的感觉总会让秦王稷情不自禁的联想到失去生命!

    范睢看了秦王稷一眼,笑道:“大王多虑也。以臣之见,楚王元、黄歇、景阳之流,不过泛泛之辈。若我军胜赵于长平,则天下再无国可当我军精锐之师也。楚国不过我大秦帝国手下之败将,即令楚人复得两郡,待破赵之后我大秦亦能失而复得,王又何须忧之?”

    范睢所说的这番话,才是这位秦国相邦一开始真正想说的心里话。

    但是一开始由于秦王稷正在气头上,所以范睢必须得先想办法给自家大王消气了,才能够在这个时候把真正的立场说出来。

    毕竟秦王稷可是领导着秦国一步步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的明君,这样的一个明君只要冷静下来,当然不会不接受范睢的正确意见。

    楚国只不过是小麻烦,赵国才是秦国真正的心腹大患,所以范睢的态度很明确,在这种关键时刻,所有的力量都应该拿来干翻赵国,而不是拿来浪费在楚国的身上。

    至于楚国嘛,就让他先嚣张一阵子好了,等到收拾完赵国,还不是想怎么调教就怎么调教?

    范睢的话音一落,当下便有几名秦国大臣们出声附和,毕竟能当到这个职位的人真的没几个是傻子,察言观色的本领都不差,既然都知道秦王稷消气了,那么大家发表意见的时刻自然也就到了。

    但是秦王稷也并没有立刻同意范睢的话,而是在皱眉思考了一会才开口道:“范君之意,寡人已知之,可如今长平一线赵军不肯出战,该当何解?难道寡人与大秦之希望,只能寄托在那燕人手里不成?”

    虽然秦国距离燕国的路程远较燕国距离赵国的路程要长,但是秦王稷知道燕国伐赵的时间点却要比赵丹还早两天,这是因为燕王在确定伐赵之后就立刻派出信使通知秦国方面了。

    虽然已经知道燕国出兵了,但是秦王稷的心中仍然觉得不太稳,毕竟燕国和赵国当了几十年盟友了,谁知道燕国会不会,又能不能狠狠的在赵国背后刺上几刀呢?

    如果燕国攻击赵国的力度比不上楚国攻击秦国力度的话,那也没多大用处啊。

    范睢道:“大王难道忘了臣前日所献之三策乎?燕国伐赵,不过臣之中策尔。若单凭燕国之力,成功与否尚在五五之数。但若臣之上策得成,则胜利于我大秦唾手可得!”

    范睢所说的上策,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那是什么。

    说魏伐赵!

    然而秦王稷此时此刻,却没有第一次听到这个“上策”的时候那般开心了。

    事实上秦国的探子早就报来消息,魏国上将军晋鄙都已经带着十万魏军在邯郸城对岸的邺城钓了好些天的鱼了,但就是特么死都不过河攻击赵国!

    魏国要是不展开对赵国的攻击,就算有一百万魏军在邺城又有什么卵用?赵国又不会因此而损伤一丝一毫。

    不仅如此,凭借着秦国发达的间谍和密探网络,秦王稷更知道赵国相邦平原君赵胜早就已经到了魏国首都大梁,正在拼命的用各种手段游说魏王圉以及魏国大臣们不要出兵赵国。

    毫无疑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赵胜的行动到现在为止都是成功的,而赵胜的成功当然就是秦王稷和范睢的失败了。

    所以秦王稷便说道:“魏人迟迟不欲出兵,又当何解?”

    范睢笑了一笑,道:“以臣之见,魏王圉不过一逐利短视之徒,其所以犹豫不决,无非王予魏国之利不足也。魏有信陵君此等贤人,故魏王圉必知王允诺魏国之垣雍乃空割尔。若王愿以厚利诱之,则何愁魏王圉不举兵向赵?”

    说白了,之前秦王稷的吃相实在是太难看了一点。

    想要魏国出兵当然是要给好处的,可是秦王稷一来不给钱二来也不归还魏国土地,反而把韩国的垣雍许诺给魏国。

    这不是把魏王圉当猴耍嘛!

    当然了,即便如此,那个每天想着开疆拓土想疯了的魏王圉在龙阳君的劝说下也差点上当了……

    可问题在于,魏国不只有魏王圉这种脑子不清楚的家伙以及龙阳君段干子这种因为各种因素站在秦国一边的人,更有信陵君魏无忌这么一个天下闻名的大能!

    秦王稷的外交骗术可以骗过别人,但绝对不可能骗过以贤能著称的信陵君。

    根据秦王稷和范睢所知,此刻魏国政坛之中最主要的反秦派,正是这位大名鼎鼎的信陵君。

    也正是因为战国四君子中的两位联手,所以即便是魏王圉真的很想和赵国开战也仍然被劝住了,到现在都没有完全下定决心的原因。

    在平原君和信陵君的联手下,此刻魏国朝堂之中反对攻赵的声浪太大了,甚至势头都已经压过赞成攻赵的一派,所以魏王圉这个本来就优柔寡断的人自然是更加的举棋不定了。

    有鉴于此,范睢的意思很简单,既然骗是骗不了魏王圉的,现在情况又这么紧急,那么大王你还是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给魏国人,让魏国人替咱们卖命吧。

    秦王稷沉吟半晌,说道:“以范君之见,寡人当以何利诱使魏国参战?”

    给倒也不是问题,毕竟之前秦王稷也同样用这种归还土地的方法来破坏山东六国针对秦国的联盟,这套路早就烂熟于心了。

    对于这个问题,范睢的心中早有答案,只见范睢微微一笑,山羊胡子下的那张嘴吐出了一个让秦王稷始料未及的答案:“陶郡!”

    “陶郡?”这个答案一出,不止是秦王稷,在座的每一个秦国大臣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7228/ 第一时间欣赏战国赵为王最新章节! 作者:熙檬父所写的《战国赵为王》为转载作品,战国赵为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战国赵为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战国赵为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战国赵为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战国赵为王介绍:
一个两千年后的灵魂,穿越到了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丹的身上。
为了摆脱将来沦为秦始皇一统天下垫脚石的命运,赵丹决定还是把这个统一天下的担子放在自己肩膀上好了。
但在那之前,赵丹得应对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此时此刻正是秦赵长平之战的最紧要关头,所以赵括换廉颇,到底换不换?战国赵为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战国赵为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战国赵为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