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万历1592TXT下载万历1592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万历1592全文阅读

作者:御炎     万历1592txt下载     万历1592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一千二百七十六 沐氏最大的功劳

    让沐家人稍微感到宽慰的是,萧如薰对待他们十分热情。

    双方见面行礼之后,萧如薰很是热情的上前扶起了沐昌祚,给他赐坐,沐昌祚的五个儿子则站在沐昌祚的身后。

    萧如薰着人上茶,打量了一下沐昌祚的五个儿子。

    “沐氏传承至今,代代不绝,香火昌盛,真是令人艳羡啊,我如今才两个儿子,沐公已有五个儿子,真是好福气啊!”

    沐昌祚忙说道:“这都是仰赖陛下的恩德,使我沐氏香火传承不绝。”

    “唉,这话说的不对。”

    萧如薰笑道:“当年,沐王英率兵南下云南讨伐蒙元余孽,与之大战,而后永驻云南,这云南之地,包括整个西南,从古至今,汉家王朝就不是掌握得很稳,从唐开始,这些地方土司遍地,对中央那是听调不听宣,半独立。

    中央也觉得那些地方是穷苦之地,没什么税收好拿,还平添麻烦,所以就不在乎,也不想要,宋不就是这样吗?打到云南大理之地,居然裹足不前,说不要了,现在再看看,宋帝何其短视,何其无能也。

    到了大明,也是多亏了沐王英,多亏他镇守云南,广施教化,为我华夏将云南之地牢牢掌握在手,不使西南有失,这云南若掌握不住,则四川危矣,四川若掌握不住,则关中和江南都有危险,所以,掌握云南之地,沐氏居功至伟。”

    萧如薰一顿夸赞把沐氏夸赞的跟一朵花儿一样,沐昌祚听的心中开怀,脸上也满是笑意。

    “祖先的功劳,让我这等不肖子孙一直承受至今,这……这的确是让我等不肖子孙汗颜。”

    沐昌祚的姿态还是很低的,对萧如薰也足够恭敬,让萧如薰很满意。

    沐氏子孙虽然历代都有犯法的无能的,不过沐家一直镇守云南二百多年,与明同休,将西南边陲之地牢牢掌握在手,明缅战争之中也出过力,把雄鸡的菊门保护的牢牢的,不使大雄鸡有被**的危险。

    这就是沐氏最大的功劳了。

    “祖先立下功劳,总要后代子孙守下去,这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这一年多来,我也是深深感到这句话说的很对。

    打江山不过半年多,守江山却要花上不知多少年了,沐氏传承至今,香火不绝,这里头想必也有些值得我去学习的东西,沐公可不要藏私哦!”

    萧如薰哈哈一笑,沐昌祚忙说道:“陛下但凡有所问,我沐氏绝无半点藏私!”

    “好好好,沐公如此深明大义,我就放心了,对了沐公,给沐氏的住宅可还满意?”

    萧如薰在皇城外的十王府地区给沐氏准备了一套宅邸,占地很大,很是宽广,原先是明藩王的住址,萧如薰下令把这里修缮装潢了一番,赐给了沐氏,他们隔壁就是徐弘基的魏国公府。

    沐家人进驻之后,发现这宅邸非常富丽堂皇,内有假山小河流,还有郁郁葱葱的绿植,看起来一副江南风范,可见皇帝陛下在这里下了很大的功夫,沐家人原本仓惶不安,看到这样的住宅,顿时安定了。

    “陛下恩赐,沐氏感激不尽,这般大的住宅,比起在云南的住宅也要好上许多。”

    沐昌祚赶快谢恩。

    萧如薰哈哈笑道:“沐公过誉了,这宅子原本是前明的一位藩王的住宅,我叫人给它整修了一番,你们满意就好,但是我觉得,这和在云南是不能比的,所以,又给你们赐了一套皇庄和一些土地,算是微不足道的补偿吧!”

    沐昌祚忙说道:“陛下恩赐,沐氏感激不尽!”

    “沐公如此深明大义,真是叫我感叹啊。”

    萧如薰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开口道:“若是满朝文武都能像沐公这般深明大义,我也会少上很多烦恼,唉,这做皇帝啊,就是累,劳碌命,有些时候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但还是要上朝,还是要处理政务,累啊!”

    “陛下累了,天下人一定轻松了,臣一路北上,见到的都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模样,这幅景象,当真叫臣十分感慨。”

    这话说的倒不完全是恭维。

    沐氏一路北上走的是东南路线,东南数省是萧如薰最先平定,最先设立农会最先设立州县乡制度的地方,社会治安最好,最安定,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基本盘。

    沐氏从这些地区经过,早已闻不到土改的血腥气味了。

    他们看到的都是农民安居乐业耕种田地,田野相连千里绿苗,老少爷们儿脸上带着笑容相互打招呼的模样。

    这是盛世才有的风景,盛世才能看到的安居乐业,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如此这般的安居乐业已经是难得的景象了。

    有田种,有房屋住,有饭吃,有点小钱花花,没有兵灾,没有苛捐杂税,没有人逼着他们卖地卖儿,那就是他们的盛世了。

    而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岁月里,如此这般的年景,加在一块儿,还不知道有没有一百年。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萧秦立国以来,能让普通老百姓过上安稳种田吃饭的日子,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就是大大的德政了。

    这东南多地把萧如薰奉若圣君神明,要给他立生祠,也不仅仅只是官员们渴望政绩拍皇帝马屁的结果。

    那是得到了切实的好处的普通百姓们对萧如薰发自内心的感激。

    也正是看到了萧秦政权在这些地区得到如此的民心和声望,感受到萧如薰在这些地方如同神灵一般的地位,沐氏内部的反对声音才终于消失,对沐昌祚作出的认怂决定才没有继续非议。

    萧秦政权用难以想象的速度在江南和中原站稳了脚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发展之快速人心之稳定让人难以想象。

    沐氏与之对敌,难道不是找死吗?

    就靠沐氏手上那点兵力,和邓子龙那个老匹夫都斗不过,何况是手握天下精锐的萧如薰?

    萧如薰又拉着沐昌祚在自己的御花园里走了一遭,然后招待沐氏在宫里面吃了一顿便饭。

一千二百七十七 朝气蓬勃沐五郎

    沐昌祚早就听说皇帝在吃用方面不讲究,很节俭,进入皇城之后大力裁减宫廷用度,还以为这是说着玩玩。

    但是现在看看,的确是那么回事儿,看不见龙肝凤髓各式宫廷菜肴,看到的都是些普通的菜式,只有一道大菜有着宫廷菜的样子。

    沐昌祚和五个儿子在云南享受的日子可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想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被他们很好的传承下来,吃穿用度都是一等一的,一餐饭吃掉几十上百两银子也不是玩笑。

    眼下看到皇帝吃的如此朴实,心里也是别样的滋味。

    一顿中饭吃完,萧如薰正在和沐昌祚喝茶消食儿的时候,一个军事情报送来了,萧如薰也不避讳,看了起来,一看之下,露出了笑容。

    “倭国国王被抓住之后,倭国关白丰臣秀次也被抓住了,这下子,倭国最大的两个人就都被抓住了,倭国已亡,大明东南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担心倭寇了!”

    萧如薰把军报直接递给沐昌祚让他看,沐昌祚小心翼翼的接过,看过之后赶快向萧如薰表示恭贺。

    “前朝倭寇之乱甚为严重,荼毒百姓百余年,百姓困苦不堪,陛下消灭倭国,为百姓消除祸患,这份恩德,百姓们会永远记住,大秦一定能千秋万代!”

    萧如薰哈哈大笑,拍了拍沐昌祚的肩膀,表示自己的喜悦。

    这主要是戚金和骆尚志联手的功劳,他们俩个追击在对敌最前线,死死咬住丰臣秀次的踪迹不松口,终于把丰臣秀次抓住了,石田三成负隅顽抗被戚金阵斩,宇喜多秀家为了掩护丰臣秀次逃脱被骆尚志刺死,砍了脑袋。

    丰臣氏最后的希望覆灭,日本最后可能建立起统一号令的机会也没有了,中央政权一旦覆灭,剩下各自为战的地方诸侯没有一个会是大秦讨伐军的对手,若要消灭他们,也是极其容易的事情。

    “这一战打完之后,就要让百姓和士兵们好好的休息休息了,这一年多来连着打了三战,百姓疲惫,军队也很劳累,接下打下去,财政也会受不了,财政部尚书屡次跟我诉苦,说花钱太多,要我省着点儿用。

    我想也是啊,这三仗,把西南和东北的祸患接触了,外海的最大威胁也给解除了,南边的藩属国也安稳了,大秦的内部威胁基本上不复存在,接下来,就是休养生息,准备北伐了。”

    萧如薰这话一说,沐昌祚也想起了年初的时候萧如薰颁布天下的告天下人诏,诏书里说了,萧如薰的下一步目的是休养生息五年,用五年的时间让大秦的军备做到万无一失,然后仿效汉武,出兵直捣漠北,彻底解决北虏的问题。

    萧如薰决定让烦扰中原数千年的北虏问题彻底被解决掉,要完成连汉武帝汉宣帝都没有做到的伟业,不仅仅要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更要彻底解决问题。

    以沐昌祚所观察的秦军的战斗能力,需要萧如薰花五年时间来整备军队整理内政准备物资的战争,绝对不是一场小规模战争,萧如薰是真的打算积蓄足够的力量,一朝爆发,将北虏全面解决掉的。

    如果真的让萧如薰做到这一点,那么萧如薰必然会成为唐太宗式的明君圣君的典范,为后世所颂扬,他的武功将达到极致,达到前人所不能及的地步,那个时候,萧秦的统治会稳如泰山,萧如薰的地位也会稳如泰山。

    沐昌祚忍不住的咽了口唾沫,身后沐氏五子也纷纷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倾国之战,能到什么地步?

    他们难以想象。

    北虏真的会被彻底消灭?草原会成为中原王朝的所有物?历朝历代解决不了的事情真的能被解决?

    两年多以前,萧如薰在山西大同之役中消灭了三十万北虏,杀的北虏心惊胆寒,至今为止北虏未曾敢于南下,即使在明秦鼎革战争之中也未有北虏南下的消息。

    大秦立国之后边关军队整备,边防日趋严密,也未曾听说有北虏寇边的事情,相比之前明年年有战的边关烽火,那场大屠杀是真的起了很大的效果,吓得北虏至今不敢南下。

    “臣预祝陛下旗开得胜,彻底消灭北虏,成不世之功业!”

    沐昌祚很会说漂亮话,让萧如薰很开心。

    萧如薰一开心,就有了不少想法。

    “我曾听说沐公喜欢读兵书,善于兵法,昔年洞武国北上寇边,沐公也曾与洞武贼寇大战,取得胜利,如此说来,沐氏家传渊源,想必沐公五子也是各有本事的吧?”

    萧如薰这样一说,沐昌祚心头顿时狂跳起来。

    沐氏五子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个意思。

    “这……陛下,臣五子多顽劣不堪,恐难以大用。”

    萧如薰微微一笑。

    “不要紧,不要紧,顽劣不堪不要紧,只要肯学,肯努力,能吃苦,未来沐氏未必不能再出一个沐王英一般的英雄人物,当年沐王英征讨云南之前,也是北伐杀过北虏的,沐氏子孙难道不该学习祖先,踊跃杀敌报国吗?”

    沐昌祚被萧如薰说的不知道该怎么反应。

    萧如薰则把目光投向了沐氏五子。

    “你们也都是顶天立地的男儿汉,难道想要靠着祖先的功劳在家里窝着一辈子,靠祖先的余荫过一辈子,什么也不做,毫无建树吗?”

    沐氏五子面面相觑。

    除了老五之外,其他四个都在心里狂喊。

    想啊!为什么不想!祖宗的功劳那么大,就是留给我们享受的,我们的命运那么好,投胎的技术那么棒,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就是想当个贵公子一辈子吃饭睡觉锦衣玉食不劳动,谁想出去乱窜啊!

    有空就看看书写写字画画山水,闲来无事就去遛鸟逛街调戏一下良家妇女横行霸道一番,谁愿意去干那些要掉脑袋的活计啊!

    他们在心里狂喊啊!

    只有年龄还比较小的老五不这样想。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喊了出来。

    “我不愿意!”

    这一声喊出来,沐昌祚和他四个哥哥全部用惊悚的眼神看向了他。

    老五!你要作死啊!

    萧如薰饶有兴趣的看向了这沐家的小儿子。

    “哦?你不愿意?你想做一番事业?”

    “是!陛下!我不愿意天天跟在家里面!那太无趣了!我想多见识见识!我想要建立功勋!”

    沐家老五完全无视了家人惊悚的眼神,在萧如薰面前放出了豪言壮语。

    “不错不错,没想到沐家还有你这样的后人,报上名来!”

    “回陛下,沐海!”

    沐老五一脸的朝气蓬勃。

一千二百七十八 海波平

    戚金和骆尚志最近还是有点春风得意的。

    加入秦军以后,他们就一直没有得到任用,没有参加战争,辽东之战和播州之战都没有参与进去,没有得到军功,他们很担心自己被大秦军方给边缘化了。

    但是想了想,他们觉得这个事情也并非不可能发生,毕竟戚金还曾经率军抵抗过秦军,而骆尚志所在的石见镇明军虽然不曾抵抗过秦军,甚至还是萧如薰的旧部,但是那也是大秦建立之后才投降的。

    两人都属于降将,是不被看好的那一类,历朝历代的降将都没有下场特别好的,最好的也就是不受重用郁郁而终,好歹也算是寿终正寝,而对很多降将来说,被借刀杀人干掉也不是没发生过。

    戚金是前明大将戚继光的侄子,他认为他的身份还是比较敏感的,骆尚志包括吴惟忠在内都是戚继光的旧部,他们三个可以算作上一个世代留存至今硕果仅存的老人了。

    本以为就要这样郁郁而终了,结果征讨倭国之战他们被派上了战场。

    吴惟忠成为一方大将,戚金和骆尚志成为先锋大将,三人都得到了任用。

    他们的感觉还是挺不错的,毕竟他们的从军之路都是从戚继光开始,那个传奇一般的男人带领他们走上了从军之路,而从军之路的开端就是和倭寇进行战争,在大明嘉靖年间,他们和倭寇血战连连。

    东南沿海倭寇之乱平息之后,将星陨落,戚继光死后他们本以为各自的从军之路就到头了,结果一场壬辰朝鲜之役再次将他们的军旅生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这一战当中,他们遇到了那个在他们看来继承了戚继光伟大事业的男人萧如薰,他继往开来,在戚继光的基础上,将倭寇的源头倭国给打败了,强迫其分裂为东西两半,各自分治,再也无法对大明造成威胁。

    又是几年的沉寂期之后,风云突变,明秦鼎革,大明被萧如薰建立的大秦取代了,他们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上,纷纷选择了跟随萧如薰的大秦,而不是死保那个已经没有未来的大明。

    就在他们以为他们的从军之路又要走到头,就要准备回家混日子度晚年的时候,一纸征召令将他们军旅生涯的后期点燃了。

    他们又要去打倭寇了。

    他们感觉自己的一生都和倭寇分不开,参军是为了打倭寇,第二次高峰也是为了大倭寇,军旅生涯的晚期还在打倭寇。

    还直接把倭国给打没了。

    他们和倭寇的缘分还真是妙不可言。

    他们很开心,很高兴,为了这场战争做了很多准备,然后一鼓作气将倭寇主力剿灭,直接把他们打的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很快就溃逃了。

    德川氏的脚程太快,他们根本追不上,但是丰臣氏却被他们咬得死死的。

    他们追击了好些日子,连日本国王都被抓住了,丰臣氏还在负隅顽抗,还在逃跑,戚金和骆尚志就继续追,将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玩到底。

    最终,丰臣氏的当家人丰臣秀次还是被抓了,护卫他的人全部都被杀了,只剩下他一个活口。

    这个人,就是当初主导了朝鲜之役的狂妄至极的丰臣秀吉的从子,他的继承人,对萧如薰来说,丰臣秀吉没有死在他的手里是一件比较可惜的事情,但是丰臣秀次死在他的手里,一样很不错。

    当然如果德川家康也能一起死掉就更好了,但是德川家康跑了,根据分析,大概是往东北方向跑得远远的,也不知道那里还有什么地方,秦军尚未探索到那些地方,已经有探索队出发了。

    但是凭借着他们抓住了丰臣秀次覆灭了倭国中央政府的功劳,就足以让萧如薰龙颜大悦对他们大加赞赏了。

    听说这一战之后就会正式开始秦军改组工作,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被分到哪个兵团里面继续军旅生涯。

    但是就这次的功劳来看,应该不会被弃用。

    戚金和骆尚志率军回师,在倭国首都京都和麻威还有李如松会合了,藩属国的仆从军也驻扎在京都城,除了柴国柱的军队之外,大秦的讨伐军都已经抵达京都了。

    麻威在这里宣布了下一步的战略,就是平定倭国地方诸侯势力,将他们全部剿灭,然后配合人口甄别部队为大秦国内的建设提供劳动力,促进大秦对整个倭国的吞吃。

    然后,就是盛大的庆功宴会。

    一群将领在京都城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会,将被俘获而来的倭国公卿家女眷全部安排起来给将领们表演歌舞和陪酒,然后一个个的都可以挑选带回去自己享用,或者直接带回大秦收做妾侍也可以。

    很多人这个时候才知道麻威和李如松已经联手将倭国王室的几个女子全部送回了大秦给萧如薰享用,剩下的公卿贵族女子大家喜欢的就带回去享用,不喜欢的就留在这里到时候直接发卖,就那么简单。

    至于城内外的功勋将士们也能得到女人享用,自然,就没有那么高级了。

    但是这个年头,当大头兵的谁还在意这个?打仗打到眼睛发红,好不容易闲下来,下面硬的慌,这时候是个女人都能凑上去,还管她好不好看?

    乌漆麻黑的,反正也看不见。

    将领们可以在意容貌身段什么的,大头兵就没那么多想法了,只要能爽一下就好了。

    将领们纵情的欢乐,欢庆自己的胜利,半夜之后又带回去了大量的公卿贵族女子回去享乐,一夜之间整个京都城就没有安静的地方,巡夜的士兵走到哪儿都能听到让人想入非非的声音。

    然后窃笑不已。

    有些大头兵走着走着忍不住了,捂着下面不让人看,结果还是被同伴看到了,当即就被取笑为举人。

    如果这也算举人的话,这一夜,整个京都城内外大秦的举人有好几万。

    只有一个人是例外。

    吴惟忠端着一壶酒,找了一个高处,摆下一盘肉,两个杯子,对着天上的那轮明月,举起了一只酒杯。

    “将军,您的念想,终于达成了,咱的父老乡亲,再也不会被倭寇欺负了……”

    吴惟忠将杯中酒洒在地上,脑海中浮现出当年戚继光临终前的模样,忍不住流下两行清泪。

一千二百七十九 冠军侯

    比起戚金,吴惟忠才是戚继光最正宗的衣钵传人。

    戚继光把他从义乌带出来,他就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伴随着戚继光转战大半个中国,至死不渝,他最希望的事情,就是现在,戚继光可以坐在他的对面,与他共饮一杯酒。

    “老将军好兴致,大晚上的一个人到这里来与明月为伴饮酒,这是哪朝哪代的文人风范啊?”

    吴惟忠思念戚继光的时候,一个声音忽然从背后响起。

    吴惟忠一转头,看到了麻威提着一壶酒端着一个盘子站在他的身后。

    “麻帅!”

    吴惟忠立刻站起来,擦了擦眼角。

    “老将军这是怎么了?”

    麻威走上前,意外的发现吴惟忠在流泪。

    “只是想起了逝去的故人,他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沿海百姓不再受倭寇之乱的苦楚,现在倭国已灭,再也不会有倭寇了,末将想起了他,有些感慨。”

    吴惟忠如实相告,麻威立刻就想到了某个人。

    “是戚继光戚少保?”

    “正是。”

    吴惟忠不隐瞒。

    麻威点点头,把手中酒壶和一盘子牛肉放了下来:“老将军不介意我坐在这里一同赏月吧?”

    “当然不介意,麻帅请坐!”

    麻威点点头,笑着坐了下来,然后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口饮下。

    “戚少保是我幼年最尊敬的将军,当年,家里老人经常拿戚少保教育我们这些后生,说,这才是将军的模样,这才是将军最该有的风范,我等都应该以戚少保为榜样。

    所以后来戚少保病故的消息传来,我们都觉得非常惋惜,都觉得将星陨落了,但是谁曾想,天意弄人,我们居然也有今日,也有今日这扬眉吐气的时候啊……”

    麻威忍不住又喝了一杯酒,而后缓缓道:“老将军此番也立下很大的战功,怎么不去选个贵族之女,带回去伺候自己?”

    吴惟忠默默摇了摇头。

    “吴某不喜欢这些女子,多谢大帅照顾。”

    “为何不喜欢这些女子?老将军觉得她们没有咱们中原女子温婉可人?”

    吴惟忠笑着摇摇头。

    “只是没有想法罢了,吴某家中已有妻子,还有孩子,年逾古稀,实在是不想在这个时候带回去一个年轻的妾侍,叫家人看了笑话。”

    麻威笑道:“黄忠七十能斩夏侯渊,廉颇八十能上马拉弓,老将军还不到七十,身强体壮,中气十足,难道要服老?”

    “不服老不行了,年纪摆在这儿,再不服老又能如何呢?”

    吴惟忠苦笑着摇了摇头。

    麻威也不勉强他,又喝了一会儿酒,意有所指的询问道:“此战之后,大秦大概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按照陛下的计划,大抵是觉得应该休养生息,为之后北伐北虏做准备,此番回去之后大军就要改组,老将军有何想去的地方吗?”

    吴惟忠思考了一会儿。

    “这次回去,打算向陛下请辞军职,到军校里面去带学生。”

    “嗯?”

    麻威有点惊讶地看着吴惟忠:“老将军,五年之后,举倾国之力北伐,必将是一场酣畅淋漓的绝世之战,那一战若不参与,我等为将者岂不可惜?老将军戎马一生,难道不想参与这绝世之战?”

    “要是年轻个二十岁,这一战吴某绝对不会错过,可是吴某已经六十有七,五年之后若还活着,就已经七十二了,无论是年岁,还是精力,都怕是赶不上了,陛下若怜惜老将,就把老将放在军校里,带几个后生出来,带着老将的愿望北伐去,至于老将自己,有心无力了。”

    麻威皱了皱眉头,想起了年纪轻轻就脱离军队系统进入军校负责带学生的王辉,那也是萧如薰的起家嫡系,资历深厚,不输给现在的军中元老赵虎,还有同样是萧如薰起家元老的陈燮,现在也在管理警察。

    军队即将发生的大的变动,但并不是不好的变动,此时此刻离开军队,实在是有点太可惜了。

    “老将军心意已决?”

    “心意已决。”

    吴惟忠点了点头:“戎马一生,都和倭寇脱不开关系,戚少保最大的念想,就是海波平,现在海波已平,吴某的念想也没了,继续留在军中占着位置也没有意义了,还不如退下来,把军职让给年轻人。

    军校是个好去处,吴某曾去过,那里全是生机勃勃的年轻人,一个个都是顶尖儿棒的小后生,那一身肉啊跟铁打的似的,陛下对军校里的学生那是下了大力气的,等他们结束学业,进入军队,必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麻威对军校不了解,也不认为一群小后生能干出什么了不得事情,再怎么优秀,也要从底层干起,然后一年一年慢慢熬不是?

    吴惟忠说着,又看向了麻威。

    “麻帅年纪轻,精力好,此战之后,又想去什么地方?”

    麻威喝干了一杯酒,缓缓开口。

    “再过不久,陛下一定会下达班师令,咱们的征战也算结束了,之后几年就是休养生息,练兵备战,陛下应该会在大西北进行战备,新的西北兵团将会成为北伐的主力。

    我想去西北兵团,哪怕不能当主帅也好,总要混个将军做做,这样就能在五年后的北伐出征大草原,从古至今,咱们汉家最高军功的象征便是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若能达到这两点,甚至超越这两点,就一定可以青史留名。

    我要青史留名,我要在这历史当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让后人记住我,敬仰我,提起我的名字,就要说一声好将军!老将军你知道吗?陛下北直隶重设了冠军县,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冠军县?”

    “对,冠军县,这意味着,陛下决定给北伐之战里最优秀的一名将军封冠军侯!冠军侯啊!霍去病和窦宪的爵位,一个封狼居胥,一个勒石燕然,老将军,何等的气魄,何等的名扬千古啊!给个公爵都不换,绝对不换!”

    麻威的眼中满是激动和向往。

    萧如薰重设冠军县的消息每个将军都知道,每个怀着远大梦想的将军都知道。

    对此,萧如薰一个字没提,一个字没说,任何朝廷公报都没有提到冠军侯的事情,但是冠军侯这三个字,已经出现在了每个武将的脑海之中。

    这个爵位的意义,没人不知道。

    勇冠三军,冠绝全军,冠军,无上荣耀。

    “为将一世,若能得到这个爵位,足矣。”

    麻威抬头望天,深深叹了口气。

一千二百八十 哭泣的陈龙正

    陈龙正快马加鞭回到西安,是六天以后的事情。

    带着一颗仓惶不安的心,陈龙正回到了西安,回到了治蝗官署,抵达的时候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今天中午主菜应该也是肉,隔着老远陈龙正就闻到了官署里一阵肉香味。

    萧秦帝国对自己的臣子至少在福利待遇上比前明要好的太多,无论是俸禄还是日常福利,尤其是中央官员离开京师去外地办公,还有额外补贴和出差奖金等等,而其中最人性化的,在陈龙正看来就是中午的工作餐。

    这老话说得好,皇帝不差饿兵,作为皇帝,萧如薰很关注臣子们的吃饭问题,各级官员都有不同的餐食补贴,而其中待遇最好的就是外出办公的中央官员。

    陈龙正回来的时候正好是饭点,遇到的官员都是赶着去吃饭的,看到陈龙正回来了,都打一声招呼。

    陈龙正是治蝗总督徐光启的副手,也是当今陛下还在缅甸的时候就跟随的老人,徐光启被大家视作帝国首辅的接班人,那么陈龙正也被视作徐光启的接班人。

    想和陈龙正打好关系的人还真不算少。

    不过看到陈龙正的脸色不太好,这些人也都没有直接上前到陈龙正面前晃悠,而是打个招呼就果断避开,同时小声的交流着自己的看法。

    陈龙正有点慌乱的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内,关上门,坐了下来,不停的喘息着。

    一路往回走的时候,心里是满满的恐惧和慌乱,他几乎来不及思考自己做了什么,可是抵达西安之后,闻到那熟悉的肉香味的时候,一阵强烈的罪恶感忽然涌上了自己的心头。

    我……

    背叛了我的老师?

    我……

    毁掉了自己的诺言?

    我……

    背弃了我一直以来作为一个人的理念和人格?

    我到底做了什么?

    陈龙正伸手捂住自己的脸,只觉得心中极痛,心如刀绞,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再也得不到的东西一般。

    他回忆起了还小的时候袁黄对他的谆谆教诲,回忆起了小的时候和袁俨一起偷吃东西的场景,回忆起了曾经的亲密无间和远大志向。

    可是他现在却意识到,这一切都已经离他远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背叛了老师和好友,背弃了自己的诺言,这样的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熟悉的自己,他感觉现在的自己他自己都不太认识了,是个很陌生的存在。

    当时离开京师的时候为什么那么果决为什么那么慌乱?

    为什么?

    陈龙正陷入了深深地痛苦之中。

    而忽然间,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响起。

    “惕龙?我听说你回来了,你怎么不来找我呢?”

    徐光启的声音在门外响起,陈龙正一愣,立刻反应过来站起身子走到了门前,打开了自己办公室的门。

    “惕龙,你怎么了?”

    徐光启一眼看到了眼圈红红似是刚刚流过泪的陈龙正,大吃一惊。

    “我……”

    陈龙正没来得及说话,徐光启连忙在四周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便把陈龙正推进了房间:“进去说。”

    进去之后,徐光启把门关上,回头看着眼圈发红的陈龙正。

    “惕龙,你……莫不是家中出了事情?家里亲友出事了?是病了还是伤了?”

    陈龙正看着徐光启关切的眼神,犹豫许久,还是开口将在京城遇到的事情说给了徐光启听,他觉得自己如果再不找个人倾诉的话,会疯掉。

    随着陈龙正的诉说,徐光启也渐渐知道了这件事情的全貌。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离开京城的,我感觉我一回过神,就已经到了山西地界了,但是我连回过头看一眼来路的胆量都没有,我总感觉背后有什么东西在追我,一停下来,我就要死。

    我不想死,所以我就一个劲儿的快马加鞭,可是快到西安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来,我好像背叛了老师,我抛弃了我的授业恩师,我抛弃了他,我还抛弃了幼时好友,我把他们都给抛弃了。

    我怕了,我真的怕了,总督,陈冲对我说,我会被牵连到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快要被吓傻了,我坐在酒楼里坐了好久,然后我站起来就往外面跑,我根本不想停下来。

    逃跑的时候,我根本没想着老师和若思,等我刚刚坐下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竟做了如此可耻之事,总督,我……我到底做了什么……”

    陈龙正就在徐光启面前哭泣了,哭得很小声,似乎就连哭泣都让他感到耻辱一般。

    徐光启看着哭泣的陈龙正,忽然间想起了当初被萧如薰一封书信感动之后不顾危险跑到大同去找萧如薰的自己。

    那个时候的自己,会想到今天吗?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为何自古以来人人都说伴君如伴虎,他算是明白了。

    只要坐上那个位置,不管是什么人,都不会和以前一样了。

    萧如薰还是那个萧如薰,但是也不是那个萧如薰,陈龙正太过于理想化,和他相处的时候,徐光启甚至感觉有种读诗经的感觉,洒脱浪漫,飘逸,美好。

    可是现如今,这个浪漫的人在自己面前像个孩子一样哭泣了。

    或许哭完之后,那个浪漫的陈龙正就在也不会存在了。

    我的陛下,你未免太残忍了一点。

    徐光启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尽管他知道,从萧如薰称帝的那一天开始他就知道这一刻迟早会到来,但是他没想到,居然是从袁黄开始的。

    记得从前,大明官场上的人都在说,这大明朝的官比以前历朝历代的官都难做,可现在看来,这大秦朝的官似乎比大明朝的官要更难做一点。

    至少大明朝的官场还能容得下一些愣头青,能容忍一些满脑子浪漫的家伙,而大秦朝,似乎容不下。

    你是法家吗?你是墨家吗?你是儒家吗?你是道家吗?

    徐光启不知道萧如薰到底是用哪家学说在治理大秦朝,大秦朝到底有什么正统的官方思想,大秦朝似乎和以前历朝历代都不一样,可是大秦朝又似乎和历朝历代都一样。

    萧如薰似乎和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不一样,但是仔细看看,似乎也没什么不一样。

一千二百八十一 帝国不需要浪漫

    徐光启越来越不明白萧如薰想要做什么,会怎么做,但是他清楚,从最开始的向往,到现在的敬畏,甚至是惧怕,萧如薰的转变也是他的转变。

    皇帝,不需要有人尊敬,皇帝,只需要有人畏惧。

    心怀畏惧的臣子才是好臣子。

    徐光启相信萧如薰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了。

    否则他怎么会让陈龙正哭泣的跟个孩子一样?

    皇帝,你到底是有多无情?

    徐光启什么都明白,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能理解。

    所以看着哭泣的陈龙正,他知道自己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

    允许陈龙正回到自己身边,这是皇帝对陈龙正最大的宽容,也是给他重新来过的机会,因为自己的身边是安全的。

    徐光启觉得,似乎是自己从未反抗从未不满从未抗拒,所以萧如薰对自己才如此的宽容,坊间流传的王锡爵的接班人这样的说法,徐光启不相信这是空穴来风,否则自己就该一直留在军工部,而不是被摘出来统筹治蝗。

    军工部是在搞格物致知,而治蝗是政绩,是收拢人心的大政绩,办好了,自己在朝中的威望会迅速达到足以出任帝国首辅的级别。

    这或许就是萧如薰的目标,萧如薰计划好了让自己接替老迈的提线木偶王锡爵,继续做他手下的提线木偶。

    做萧如薰的提线木偶比做前朝内阁首辅要难得多,不仅要乖巧要听话要言听计从,还要有办事能力,办事能力不能差,否则皇帝会不高兴。

    简而言之,皇帝需要一个既听话又能办事的提线木偶,在他允许的范围内跳一曲精彩的舞蹈。

    首辅就是台前的演员,皇帝则是操控一切的总导演。

    王锡爵做首辅是怎么做的,大家都看在眼里,尽管他比纸糊的还要纸糊,却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是纸糊阁老。

    他是一个无比完美的提线木偶,一个对萧如薰言听计从从未有过任何反抗的温顺的老人家,在萧如薰面前恭敬无比,萧如薰说什么,他就添油加醋进行华丽的词藻修饰之后,再说出来。

    完美到了极点。

    而徐光启则是萧如薰刻意培养出来的下一个王锡爵。

    性格温和,有政治理想,有政治能力,有经验有眼光,最重要的是,听话。

    而在徐光启看来,陈龙正就是萧如薰正在打磨的第三位帝国首辅。

    洗去浪漫主义的无畏,打上敬畏的标签,从此开始小心翼翼低头做人,在这个官场之中逐渐被打磨掉所有从前的棱角,变得温顺听话能办事。

    然后顺理成章的从老迈的自己手里接过那些丝线,往自己身上绑好,继续在皇帝的授意下跳一曲华丽的宫廷舞。

    不过比起这样的陈龙正,徐光启感觉他更喜欢那个和自己一起喝酒之后脸上带着猥琐的笑容高喊一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无畏的陈龙正。

    不过很可惜,那个陈龙正再也不会回来了。

    帝国不需要浪漫!

    徐光启深切的明白,萧如薰需要的是铁,是血,是火,是黄金,而不是浪漫。

    这个成长在血雨腥风之中的皇帝不喜欢浪漫,尤其讨厌纸醉金迷,讨厌风花雪月,更厌恶文人风骨。

    徐光启想得很对,认识的很准确。

    在萧如薰看来,所谓的文人风骨不过是一群不交税的蛀虫在自吹自擂罢了,寄生在帝国身上啃食着帝国的血肉,明明满手满嘴都是血,却还在拼命的往自己脸上贴金,用民族的血泪写就秦淮风月,让自己的美名传唱千古。

    对萧如薰来说,有一个很简单的划分敌我的政治标准交税的就是自己人,逃税漏税避税的就是敌人。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敲碎了文人的风骨,将他们踩在脚下,一鞭一鞭的抽打着他们,将他们的矜持摧毁殆尽。

    当臣子们搬出孔老夫子对着皇帝说起子曰诗云的时候,回应他们的是皇帝的铁拳。

    少废话。

    干活!交税!

    我不喜欢风花雪月,我不喜欢美好诗篇,我不喜欢华美文章,我不喜欢兰亭集序,我不喜欢醉翁亭记。

    我只喜欢你们老老实实的干活,喜欢你们老老实实的交税。

    徐光启不曾了解过萧如薰复杂的内心,但是他很清楚,在这位威势越来越强的皇帝面前,一切都是虚无的,无力的。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大秦的统治意志,就是萧如薰的意志,出口成宪,就是如此。

    规矩,也是统治阶级的规矩,而在大秦,制定规矩的只有一人,皇帝萧如薰。

    和你**律和你走流程给你搞三堂会审那是给你面子,皇帝可以通过中央调查司这只恶犬直接绕过任何部门办成任何自己想办成的事情,何须跟你去刑部走流程?

    在前明甚至可以压制皇权的内阁阁老们,在萧如薰的手底下只是普通的办事文官罢了。

    就这还是给他们面子,事情都要问一问他们,给他们过目一下。

    但是究竟事情是怎么办成的,还需要旁人多加揣测吗?

    完全不需要了。

    徐光启默默的叹了口气,然后拍了拍陈龙正的肩膀。

    “事情过去就过去了,惕龙,这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你做,我们发现了不少长蝗虫的地方,要过去进一步的调查,完成了治蝗大业,咱们每个人都能名留青史。”

    陈龙正抬起头,一双泪眼看着徐光启。

    “我做的事,能被原谅吗?”

    “当然可以,只要你得到了陛下的赞许,没人会知道你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情,后人只会知道你是治蝗的功臣。”

    “功臣……”

    陈龙正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对,功臣!我要成为功臣!我要做很多好事,我要为国谋利,我要为老百姓做事情,我要青史留名!”

    陈龙正紧紧握住了徐光启的手:“总督,我这样做,就会被原谅了对不对?”

    徐光启连连点头。

    “对,没错,你一定会得到原谅的。”

    “太好了……太好了……我会尽力的……我会竭尽全力!”

    陈龙正紧紧咬着自己的嘴唇,脸上浮现出的是笑容,眼中却噙着泪。

    是啊,努力吧。

    青史留名吧。

    这才是我们唯一能做到的。

一千二百八十二 陆海之争(上)

    自从萧如薰公布自己的生日要搞承天门前的大阅兵仪式之后,京师周围的军队就一直处在亢奋状态之中。

    不得不说,在皇帝和各大藩属国庆贺使者的面前展现一把自己的威风,这极大的满足了各军将领们的虚荣心。

    在皇帝面前,在各大藩属国庆贺使者的面前,把自己的威风传扬到五湖四海,那是何等的威风凛凛?

    每一名将官都想要参加到这场活动当中。

    本次活动主要是四个方面军队负责完成,原青龙营,原狂狮营,水师陆战队和皇帝直属禁卫军。

    四个方面本身就有各自的矛盾和争端,在皇帝宣布参加阅兵的人数只有一万人的情况之下,还是要在各军进行统一选拔的情况之下,各军之间的明争暗斗就没有停过。

    早在秦军还处于镇南军状态的时期,镇南军的步军和水军之间就有很大的矛盾。

    如果说步军中多少还是跟着萧如薰一路走南闯北的人执掌话语权,那水军就完全是抵达缅甸之后重新组建的。

    水师领头人江大海就是个难民出身,也不是职业军人,但是却因为得到萧如薰的赏识,短短三年间成为了水师总帅,麾下一群泥腿子出身的水师将领,进入军队之后才开始识字。

    所以他们自然没办法得到赵虎等元从老将的重视,可等级却和赵虎等元从老将一样高,还有仗打有赏赐拿,也别提多让老将们怄气了。

    这其实不算什么,传统意义上中国古代军队就没谁看得起水师,水师根本也没办法和步军相提并论争权夺利,作为内陆帝国的典型,基本上中原王朝的水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只是做为步军的辅助。

    只有在宋朝和明朝的某个特殊时期内水师才会因为特殊的情况而变得比较重要,这段时期一过,水师立马被打回原形,留在军港里面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腐烂,再无往日风范。

    但是在萧如薰手下,水师的意义就不同了,萧如薰对水师的重视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征讨海盗,征伐吕宋,北上攻取南京切断京杭大运河,征伐倭国毁灭其案防设施,如此种种全都是水师完成的。

    当初步军没仗可打,水师天天干仗,很多优秀兵源因此都进入了水师,水师的人数和战斗力急剧膨胀,水师将领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现在水师的作用不仅没有变小,反而越来越大,已经完全可以和步军将领分庭抗礼了。

    江大海那混蛋本身就是个胆大包天的狂徒,刚刚打到南京就敢从南京皇宫搜刮出黄袍来,并且策动了不少将领一起给萧如薰披上黄袍。

    可以说卢沟桥兵变是在江大海的策动下完成的,这家伙算是总设计师了,那一次他居功至伟,所以后来得以封侯也不奇怪。

    现在水师将领和步军将领分庭抗礼,双方还完全尿不到一个壶里面,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

    你这边有仗打有东西拿,我这边什么都没有,换作是谁都要觉得不爽。

    江大海这帮人还一副忠犬的样子,天南地北的给萧如薰弄一些珍奇玩意儿,有什么都要给萧如薰送来,让萧如薰龙颜大悦,经常给江大海等水师将领一点好处,政策上也屡屡向水师倾斜。

    你就说立国以后,萧如薰宣布开海,整个南洋,东海和渤海、黄海等海面上全都是商船,商船一多就容易出海盗,于是大秦水师的战舰就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护卫选择。

    很多大型商队都会出钱请水师出动船只保护他们,这就算作水师的外快,萧如薰都不从中抽成,但是要走审计司的账目走一遍,然后还给水师改善水师官兵的生活。

    所以就算没仗打,水师战舰也是天南海北的到处漂到处跑到处打海盗到处赚钱,没一天安分的,窝在内陆上天天训练吃灰的步军大将们能看得过去?

    换作萧如薰自己都看不过去。

    双方从一开始就尿不到一个壶里面,彼此之间矛盾重重,现在又要共同争抢参加阅兵式的一万人名额,可想而知这矛盾得有多大。

    反正萧如薰不止一次听说赵虎带着手下人去天津卫港口找江大海的晦气,两人不止一次拍桌子砸板凳的吵架了。

    据说最开始是赵虎联合狂狮营主将姜越一起去找江大海的晦气,表明步军的团结一致,一起给江大海施压。

    其实说白了就是仗着人多欺负人少。

    两支军队加在一起十好几万,水师才多少万人?

    摆明了欺负人。

    当然赵虎也曾经找过禁卫军的将领试图联合禁卫军一起收拾江大海,但是被禁卫军副帅韩得功给拒绝了。

    禁卫军是秦军改组过程中最早完成的编制,计划里是要继承原镇南军四大步军营的营号。

    即青龙营白虎营朱雀营玄武营,再加上一个全新的绝对精锐的有护卫紫禁城保护皇帝之职责的黄龙营,共同组成禁卫军五大营。

    禁卫军五大营是大秦军队里绝对的精锐,而黄龙营更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人高马大强悍善战,能当将军的自然也不是易与之辈。

    禁卫军总帅是皇帝亲自担任,皇帝亲自执掌禁卫军的军权,不假他人之手。

    但是你皇帝也不能天天管理禁卫军,自然要选择副手来负责日常管理,所以禁卫军副帅韩得功的地位就比较重要了。

    韩得功不是宁夏元从,也不是缅甸难民,而是军中少有的辽东人出身的高层武将。

    当年萧如薰率军入朝鲜收拾日本人的时候,曾有过几次扩充亲卫营的时候,韩得功就是在第一次扩充亲卫营的时候加入的。

    他本来是辽东兵,跟着李如松南下的,萧如薰扩充亲卫营的时候问李如松要了一批骑兵,他就是其中之一。

    从那之后他就跟着萧如薰转战南北,从朝鲜打到缅甸,又从缅甸打到北京,在镇南军改组的时候从亲卫营里脱颖而出进入军队带兵,一路立功甚多。

    当萧如薰找寻禁卫军副帅人选的时候,韩得功从七个备用人选当中被萧如薰选中了。

    辽东人在大秦军中属于绝对的弱势群体,即使在现在,在李如松立下功劳、李家再起的这个档口,依然是绝对的弱势群体。

一千二百八十三 陆海之争(下)

    大秦军中对辽东人的感官就是不是太好,因为当年李如松和萧如薰作对的时候,萧如薰手下那一批现在掌握话语权的宁夏系将领可都亲眼目睹了。

    这颇有些地域黑的意思,但事实就是如此。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唯一的辽东人身份,让萧如薰选中了他,算是因祸得福了。

    禁卫军是他手上最强悍的力量,也是他实现中央集权最有力的依仗之一,这支军队他亲自出任主帅,但是作为皇帝他又不可能事必躬亲,副帅就是实际上的日常主帅,副帅的人选非常重要。

    辽东出身的韩得功就是最好的人选,没有之一,因为他不属于军中任何一个派系,没有什么军队关系,为人沉默寡言不喜欢交际,军中也没什么好友。

    放在其他时候其他地方,也就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的一个人,现在能脱颖而出都是自己努力打拼加上大秦军队晋升体系的相对透明公正。

    禁卫军副帅的人选公布的时候,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韩得功是谁,也压根不认为皇帝会选择韩得功这样一个辽东军出身的人做禁卫军副帅,承担起了皇帝的绝对安全的任务。

    这个安排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因为当时大家猜测的所有热门人选都没有韩得功的名字,这属于绝对的冷门绝对的黑马,还是一骑绝尘的那种。

    但是事已至此,皇帝的意志不可更改,大家都捏着鼻子认了。

    然后等他们正打算和韩得功交往一下联络一下感情的时候,才发现韩得功是个典型的闷葫芦,只知道低头办事不知道张嘴说话交际。

    请吃饭抱歉要练兵。

    请打猎抱歉要练兵。

    请外出聚会游玩抱歉要练兵。

    登门拜访我家老爷在军营。

    去了军营抱歉将军正在练兵。

    他永远在练兵。

    一来二去,大家都明白了,这家伙不打算和任何人来往,只打算一心一意的做皇帝的副帅,带领军队保护皇帝的安全。

    他的举动深得皇帝的赞许,据说皇帝很快赏赐了他不少东西,还亲自召见他与他亲切交谈,这样一来带动了整个禁卫军将领都不和外军交流往来了。

    他们牢记,我们是禁卫军,是皇帝陛下的军队,是最正宗的天子嫡系,不和外人来往,以免沾染上嫌疑和非议。

    禁卫军团体自此自成一系,让大秦军中又多了一个强悍的全新派系。

    本来大家都是天子嫡系,赵虎自认为是最嫡系的天子嫡系了,结果禁卫军一出现,他忽然感觉自己变成了后娘养的。

    这一回大阅兵一万人的人选,出于对江大海等水师将领的嫌恶,他还打算和禁卫军联手,结果韩得功不答应他的要求,这下可好,赵虎的敌人又多了。

    但是江大海他敢去找麻烦,禁卫军他不敢去找麻烦,不管承认不承认,现在禁卫军是真真正正的天子嫡系,皇帝亲自率领的军队,找他们麻烦不就是在找自己的麻烦吗?

    赵虎只好和姜越联起手来去找江大海的麻烦,至于禁卫军,只能硬碰硬了。

    但是江大海就是好对付的吗?

    以快要饿死的难民身份一跃成为大秦帝国水师总帅,手下七八百条大小船只,八万水师官兵,威风凛凛战功赫赫,可谓是古今罕有,对皇帝忠诚之余,身上的傲气也不是一般二般的。

    而且在卢沟桥兵变事件之中,他起到了一个串联者的作用,将各军武将串联在了一起,那个时候,步军诸将也没有反对他的。

    如此这般的江大海和他手底下的水师将领们会认怂?

    赵虎和姜越第一次去找麻烦的时候,江大海就带着自己手下的将军们严阵以待,双方在天津卫港口旁的一条大型战船上吃海鲜。

    江大海很喜欢吃海鲜,据说很多吃法都是从喜萧如薰那边学来的,因为萧如薰也很喜欢吃海鲜,江大海在缅甸和萧如薰学了很多吃海鲜的方法。

    大秦立国以来,江大海经常在水师官兵们打捞起来的海鲜中挑选最肥美的海鲜快马运送往京师,作为君臣之间联络感情的方式。

    这个方式萧如薰很喜欢,经常夸奖江大海,这一点也尤其让步军武将们不满。

    “给陛下送海鲜,又不费钱,又让陛下高兴,江帅,你好手段啊!”

    赵虎一边吃着烤制好的肥美的大海蟹,一边意有所指的对江大海说道。

    “这都是陛下喜欢的,你也知道陛下不喜欢奢侈,这些海鲜都是咱们自己要吃自己打捞上来的,我从中挑选最肥美的送给陛下,几乎不要什么钱,陛下还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江大海将一块贝类的肉挑了出来,沾了一点佐料直接就生吃了,看的赵虎一阵恶心。

    出身西北内陆的赵虎就算是在缅甸待了三年,也终究忍受不了生吃海鲜的行为,就算是吃海鲜,他也会弄熟了再吃。

    听说水师上的官兵经常生吃海鲜,只是用一些酱油和醋之类的东西沾一沾就吃了,他是经常听说,但是那么近距离的看着人吃,还是第一次。

    “生的东西你也不怕吃出病来。”

    “你懂什么?这是陛下教我的,陛下说这些海里面的贝很干净,有不少都能生吃,虽然熟着吃也好吃,但是生着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江大海这样说着,还装模作样的又吃了一块贝肉,生着吃的。

    “得了得了,别总是把陛下搬出来,我来找你是什么事情你也知道,这次给你的水师留一千人的名额,就这样说定了。”

    “凭什么?陛下都说了到时候各军大比武,各自凭本事,我麾下那么多水师的弟兄,你就给我一千人?老赵,你也太黑心了吧?”

    江大海对赵虎极其不满意。

    “一千人你还嫌少?你水师才多少人?我们步军有多少人?本来就狼多肉少,咱们自己都快抢破头了,现在给你留下一千人的名额你还要怎样?”

    赵虎瞪起了眼睛。

    “我说老赵,你也太不地道了,你别在我这边瞪眼珠子,我跟你说,该是我的我一定要得到,不是我的我也不跟你抢,咱们真刀真枪干一场,看看谁能抢到谁抢不到!”

    “嘿你小子给脸不要脸是吧?”

    “说谁不要脸呢?啊?你也不看看自己在谁的地盘上!弟兄们!”

    江大海一声令下,一群肌肉壮汉站在他的身后就对着赵虎等人虎视眈眈。

一千二百八十四 藩属国动向(上)

    赵虎和姜越所代表的陆军力量和江大海所代表的海军力量的第一轮交锋以赵虎等人退却为结束。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在人家的地盘上还在人家的战舰上,这种情况下跟人家动手就是纯粹找打,人家战舰上一百多条光着膀子浑身黑黢黢肌肉精壮的汉子虎视眈眈,一看就知道是鸿门宴。

    这个时候动手打架肯定讨不到好处。

    咱们是聪明人,不干这种事情。

    第二次找麻烦赵虎就学聪明了,直接要和江大海在岸上交流,指定地点,双方各自只能带一百人,公平公正公开,谁敢不来谁是孬种。

    江大海怎么能忍受这种气?

    选了一百个精壮的汉子跟他一起来,对面赵虎和姜越也带了一百条精壮汉子,双方剑拔弩张的进行商谈。

    赵虎咬定了只给水师一千人的名额,江大海死不承认,一定要各凭本事争取。

    赵虎痛骂江大海在海上吃得满嘴流油还不给陆军弟兄们几口肉吃吃,简直是丧心病狂。

    江大海痛骂赵虎等人仗着人多欺负人少,自己天天在营地里舒服的待着,他和海军弟兄们就要在海面上接受风吹日晒雨打还有海啸的风险。

    双方各执一词,你说我吃得满嘴流油,我就说你一点危险不用承担幸福安逸,吵着吵着就忍不住动起手来了。

    这一回双方都还克制着,没有把事情闹大,约定下次在来搞,下一次再搞的时候,各自人数变成了两百人,打起群架来了。

    正巧当时一群调查司的人押运犯人经过这里,给他们看个正着,转头就把事情告诉了萧如薰。

    萧如薰闻言大怒,把赵虎姜越还有江大海等人喊到了皇宫里,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一个个的都是国朝大将,都是侯爷,结果呢?和市井泼皮有什么两样?啊!朕都明言了,各凭本事争取名额,谁也不许怨谁,结果呢?谁允许你们私下里械斗的?谁允许你们用军队去私斗的?

    太不像话了一个个,胆大包天!仗着自己是军队大将就不知道几斤几两了是不是?一个个跟土匪一样,尤其是你们,赵虎,姜越,简直放肆!把朕的话当耳旁风是不是?”

    一顿臭骂之后,萧如薰直接罚了参加斗殴的陆军方面武将一年的俸禄,让赵虎和姜越以及另外五名高级武将停下手中的活计,直接去火头军营当伙夫去,做满十天,他亲自派人盯着,谁敢懈怠就当场解职。

    海军方面江大海等人是被迫接招,但是也参与了斗殴,不能不罚,主要将领每人罚三个月的俸禄,带头打架的江大海闭门思过五天。

    这场小规模的陆海军之间的矛盾争斗就这样被压了下去,不过陆军方面还是老大的不满意,觉得皇帝还是偏向海军,陆军七名大佬要做十天的伙夫,亲自给士兵盛饭,丢尽了颜面,还没了一年的俸禄。

    而海军只有江大海一人在家闭门思过五天,简直就是休假。

    但是没用,皇帝金口玉言是你们先挑事儿的,真要说起来海军还是被迫的,现在朕一起罚了他们,你们还想怎样?

    没办法,陆军只能认栽,皇帝都发话了,这事情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

    并且皇帝为了防止这些高级武将偷懒,居然亲自到了军营里,在士兵们感兴趣的关注下,亲自到火头军营检查这些高级武将们的工作。

    于是他们苦着一张脸老老实实的干活,切菜洗菜,赵虎还被要求亲自炒菜,炒出来的菜还被皇帝嫌难吃,让他自己全部吃掉,不准浪费。

    最后放饭的时候也是这七名高级武将给大家伙儿放饭,本来心有顾忌的人在皇帝亲自领了第一份饭之后就没有顾忌了,一起嘻皮笑脸的跟上。

    七名大将给弄得郁闷至极,觉得自己的脸都丢到姥姥家去了。

    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皇帝吃完饭就走了,但是把自己的贴身大太监李胜留了下来。

    “哎哟,几位将军啊,你们可别怪罪老奴,这陛下的命令,老奴也不得不遵守,你们几位就担待着?”

    李胜说话说得很客气,但是办起事儿来可一点也不客气,还是皇帝的身边人,几名大将不看僧面看佛面,一点也不敢懈怠。

    他们这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精锐选拔,而萧如薰那边也在如火如荼的准备着,随着阅兵式日期的日益临近,萧如薰的准备工作也越来越多了。

    日本那边撤兵工作要安排起来了,本次阅兵式有一部分名额是专门给本次灭倭之战中的功勋士兵准备的,人数大约在五百人,他们的回国日程要准备。

    另外各藩属国接到了大秦皇帝办生日宴会的邀请函,也纷纷开始动员起来。

    以往中原王朝皇帝过生日他们也不是那么积极,接到邀请就去,没接到也所谓,而且一般也不是领导人自己去,而是安排一个全权使节前往祝贺。

    这一次不一样了,这一次各大藩属国忽然有了十分统一的默契。

    当然这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带头前往,于是带动了一大批。

    比如“吕宋国王”就宣布将会亲自前往北京为大秦皇帝祝贺三十寿辰,带上自己的家人和预定的继承人一起去给大秦皇帝过生日。

    这个消息传到陆地上,首先依托大秦才得以生存的高平莫氏首脑莫敬恭第一个做出了反应,在宗室莫平安的讲解之下,莫敬恭决定亲自带领家人一起去给萧如薰祝寿。

    南边的阮主和郑主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生怕莫氏又要搞出什么幺蛾子,于是在各自国内的臣子们的劝说之下,纷纷决定以臣子的身份亲自去给萧如薰祝寿,一定要组织莫氏和对方互相搞事情。

    他们做出了决定之后,带动了一大批藩属国国主表示要向大秦朝皇帝表示祝贺,要亲自给大秦皇帝祝寿。

    也因为这样的决定,于是萧如薰下发圣旨,在各国国主给自己祝寿期间,各国不得擅自起刀兵,有敢起刀兵者,大秦南疆十万军队势必踏平之!

一千二百八十五 藩属国动向(下)

    大秦以绝强的国力震慑南疆各藩属国,表明态度,谁敢闹事,我就废了谁。

    南疆的军队和缅甸的军队开始行动起来,以实际姿态表示大秦帝国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即大秦皇帝过生日期间,你们谁敢闹事,就灭了谁。

    在大秦军队的强势态度之下,自然没有什么宵小敢于闹事,敢于打大秦皇帝的脸,否则就是别想活了。

    有了大秦帝国的强势态度,各藩属国国主们也放宽了心,将自身的安慰托付给大秦帝国,他们相信就算有人闹事,大秦皇帝也会派兵一路护送他们回到自己的王位之上坐好。

    南疆各藩属国做出了姿态之后,琉球和朝鲜也做出了姿态,琉球国王和朝鲜国王李都表示会亲自到北京给大秦皇帝祝寿,以表示对大秦的尊崇。

    萧如薰立国之后,大秦和琉球和朝鲜的商业贸易往来大大增加,朝鲜政府的税收甚至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大秦商人缴纳的赋税,琉球国就更不要说了,那相当一部分的税收都来自于大秦。

    大秦商人到他们这边做生意卖东西,然后把他们当地的特产买走带回大秦国内或者东南亚甚至是远赴欧洲销售,盘活了一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于情于理,他们都要亲自向大秦皇帝表示谢意。

    除了这两个素来恭敬的藩属国之外,北边也有了动静。

    萧如薰打完了山西大同之役,灭掉了扯力克的土默特部三十万之后,明政府和北边的部族之间的往来就暂时断绝了,之后发生了沈一贯政变和明秦鼎革的事情,中原王朝和北疆部落的往来暂时断绝。

    萧如薰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了北部防线,也因为之前的战争,宣布关闭边疆互市贸易往来,而因为萧如薰血屠三十万北虏的壮举,各部落都被这个狠人吓得不轻,短时间内不敢闹事。

    趁着个机会,萧如薰发动了自己的三大征,初步安定了国内,而隆武二年入春以来,西北边疆和辽东兵团都有报告北方部落的出现。

    这并不是带有进攻性质的示威,而是一种善意的试探。

    对,就是善意的试探。

    辽东地区,萧如薰解决了女真的问题,分封褚英负责管理女真部落并且逐步吞食之的过程之中,更北边控制察哈尔地区布延彻辰汗第一个表示了对大秦的善意,并且试图和大秦进行联络。

    紧随其后,科尔沁部汗王翁果岱也试图和大秦建立联系,他们都向辽东兵团发去了讯息,廖忠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萧如薰。

    当时正值征讨西南期间,萧如薰对此置之不理,之后他们也屡次试图向大秦表达善意。

    不仅是他们,西北边陲的叶尔羌汗国汗王马黑麻汗也向大秦嘉峪关守军传达过国书,说明他们曾经和大明建立过联系,现在想和大秦恢复关系,并且恢复互市。

    萧如薰忙于其他事情,置之不理。

    直到萧如薰决定过生日的时候,记起了这些事情,感觉稳定的外部关系是他的五年计划成功进行的必要条件。

    现在辽东西南和海疆都已经平复,在他完全准备好之前,西北和辽东还是不要再起波澜的比较好。

    于是萧如薰向察哈尔的布延彻辰汗以及科尔沁的翁果岱还有叶尔羌汗国的马黑麻汗发去了邀请,邀请他们参加自己的生日庆典。

    比起南部的小国家,这些部落和汗国国力更强。

    比起对于南边的藩属国来说的售卖军火的计划,对于这三个势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看到大秦严谨的军容,强悍的军力,狠狠的震慑他们。

    现如今的大秦帝国所控制的领土就是在明万历后期的基础上增加了辽东地区和缅甸、吕宋还有日本,海疆大大扩张,对东部地区的掌握远超前朝历代,但是对西部的掌控则相对较弱。

    现在的内蒙、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基本上没有掌握,高原地区唯一的触角就是甘肃,河套没有收复,西域现在正在叶尔羌汗国的控制之下。

    明前期势力强大的时候,和奴儿干都司一样,也在西藏设置了乌思藏都指挥使司,代表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但是渐渐的,奴儿干都司在宣德年间就被放弃了,而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则名义上保留到万历末年,后被废除。

    明秦鼎革之后,隆武二年年初,萧如薰以继承明正统的大秦帝国皇帝的名义对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发去了信函,要求他们回复,不过这份信函就和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任何消息。

    于是萧如薰定下了拿下藏地的计划。

    青海新疆藏地都是需要掌握的,掌握这些地区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要大于经济意义,经济上可能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但是政治上和军事上意义就很大了,高原之地可以作为保护汉地的屏障,失去这些地区,汉地无险可守。

    清朝后期左宗棠和李鸿章在海防和疆防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左宗棠最终说服朝廷的理由就是这样子。

    萧如薰十分认同左宗棠的理念,掌握某些地区看起来很花钱,后退回去看起来很省钱,但是敌人一旦进攻,军事意义上无险可守的时候,损失就不是那点军费可以弥补的了。

    缓冲地带的意义就是这样。

    比起北伐彻底消灭北虏的威胁,萧如薰更大的计划就是将整个西部高原地区纳入大秦的统治之中,隔绝中亚地区可能到来的威胁,将他们拦在高原之上,可能的话还要进一步进军中亚,将帕米尔高原完全掌握。

    只有将整个西部地区完全掌握在手,让版图完整,防线完整,实现唐朝差一点点没有做到的战略目标。

    这一次邀请他们过来,震慑一下他们,让他们老实一点,然后借此机会将黑水的密探撒过去,花一些时间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了解一下他们的内部情况,政治情况和民俗,然后制定相对应的作战计划,十年之内必然会展开战争,将这些地区全部纳入统治之中。

一千二百八十六 救火阁老李廷机

    对于整个西部地区,萧如薰现在所采取的策略是虚与委蛇,佯装不在意,但其实他非常在意这些事情,并且暗中将其安排上了。

    乌斯藏都指挥使司虽然形同虚设,但是至少还有个名头,对于取代大明统治中原的大秦帝国,他们居然不理不睬,把大秦当作空气,这是对大秦帝国和皇帝威望的严重挑衅。

    萧如薰已经把他们安排上了,他决定在乌斯藏设立正式的统治,实实在在的统治一把这些高原上的家伙们。

    历朝历代都因为高原上苦寒且没有利益并且难以开发而放弃实际统治,仅仅只需要名义上的统治甚至不要,而萧如薰和他们都不一样,看似毫无价值的土地,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乌斯藏是一定会被拿下的,萧如薰如此确信。

    对于叶尔羌汗国,其实也是被安排上的,但是因为其历史上和明朝的关系还算可以,所以萧如薰没打算率先和他们翻脸。

    没办法,谁让他们占据了大秦西陲重要的门户之路,这里如果不掌握,则大秦西陲不安稳,汉地也将受到威胁,这些地方必须要被牢牢掌握在手。

    叶尔羌汗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和明朝的商贸往来,尽管内部黑山派和白山派矛盾重重,但是谁敢阻塞商路,就会遭到所有人的反对。

    有这份传统的关系在,他们对明朝也没有侵略的想法,只想做生意,但是现在不是大明的时代了,统治中原的换成了拥有强烈侵略性的大秦。

    大秦立国之后,隆武元年二月初,萧如薰下令封锁嘉峪关,暂时断绝和叶尔羌汗国的往来。

    叶尔羌汗国内部对此极其不安,大汗马黑麻送来不少书信询问内情,但是都没有得到萧如薰的回复,他们心急如焚。

    这一回得到了萧如薰要求来参加生日宴会的消息,马黑麻汗大为惊喜,立刻遣使向大秦报备,并且在内部积极的准备起来。

    这一次萧如薰打算和他们开始互市,陆上丝绸之路是别想了,但是这条道路还是要打通的。

    唐朝之后就没有被中原王朝直接间接统治过的西域之地也是今非昔比,当年郁郁葱葱的绿洲,随着时间的流逝、气候的变迁和当地人不知节制的开发,已经渐渐具备了当今的样子。

    尽管经济价值大为衰落,但是传统意义上,这是汉朝给后世王朝留下的财富,一定要继承。

    南边的数十个藩属国,还有北边三大势力的头头脑脑们,这一回给大秦皇帝萧如薰祝贺生日的国家基本上可以被史官称之为万国来朝了。

    这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是以往中国皇帝的重要行动准则之一,但是放在萧如薰这里,则要退居幕后了。

    叫南边的藩属国来,是为了销售军火,加强控制。

    叫北边的藩属国来,是为了宣扬国威,打探消息,顺便安插黑水的密探。

    萧如薰有着十分明确的目的,否则也不会大费周章的搞这么一出盛会。

    这么一搞也要好几十万两银子的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

    为了即将来到的大量外国使节,萧如薰还下令在各国使馆区修筑一些新的房屋给这些人居住。

    这些房屋需要单独隔离开来,与使馆区相连接,但是不与民众居住区有接触,周边要派兵严格把守,不让他们随便进入居民聚居地,也不允许居民私下里接触这些人。

    黑水的密探到处开始活动,严格防备有些藩属国的人心思不良,把念头打到了大秦掌握的重要技术上面。

    各国使节也积极的和大秦外交部进行沟通,划定进京路线,是走海上直接到天津卫登陆,还是从长江口进入,走大运河直抵北京,这些都有标准路线,不准随便乱走,沿途各地政府都要动起来确保这些使节的安全。

    朝鲜还是走老路子,李打算亲自来,但是据说他不喜欢坐船,于是决定从辽东走陆路来京师朝见萧如薰,据说已经在路上了。

    萧如薰传令廖忠安排可靠的精兵保护李的安全,不得有失。

    琉球国王尚宁也决定亲自来向大秦帝国皇帝祝贺生日,并且走海上路线,从琉球直接乘船到天津卫港口登陆,直抵京师。

    萧如薰下令江大海所部水师派战舰五艘全程护送尚宁抵达和返回,不得有误。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为了体现大秦帝国的威严和对周边藩属国的掌控,以及自身的信誉,萧如薰要保证这些人能来,能回去,国内安稳,没有变故。

    大秦绝强的武力就是一切的保障基础。

    其实没什么必要搞什么世界通用语言的,因为拳头就是通用世界的语言,谁的拳头硬,谁的话就有人听。

    这场史无前例的大型盛会也让中央政府忙得天昏地暗,原本处理政务已经很累了,结果现在又要分出一大批人手去处理那些国王们使节们的住宿和安全问题,甚至还有翻译问题。

    外交部的官员们各自认领一个国家的全部责任,派人和他们联络。

    询问他们是否有懂汉话的随行使者,如果没有又该怎么交流之类的,反正就是要确保这些家伙能在萧如薰生日的当天,在觐见跪拜的时候不闹出笑话。

    否则就真的是丢脸丢到国门之外了,那样的话也不知道萧如薰要何等的恼火。

    李廷机已经一个月没回过家了,连带着叶向高也一个月没回家了,为了帮助精力不济的王锡爵,叶向高代替李廷机进驻了乾清宫办事出处理日常政务,让李廷机解放手脚全权负责皇帝过生日的事情。

    忙碌的当然不只是他们,各个部门的人都要忙起来,没人是轻松的,管钱的管物资的管审批的管安全的都是连夜开会安排划分责任和演习。

    每个部门都忙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彼此之间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交集,以及大量的矛盾冲突。

    每当矛盾冲突发生的时候,最痛苦的往往都是李廷机这位救火阁老。

    对,因为李廷机发挥的重大作用,宫里面各部门办事官员都给李廷机上了救火阁老的尊称。

一千二百八十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救火阁老李廷机不仅要统筹规划全局,还要负责调节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比如审计司和工部之间就老是因为申请的款项下不来而争吵,审计司那边要严格审查,工部就等着钱用,两方面总是争吵不休。

    最后逼得李廷机安排两个部门在一起联合办公,双方面对面公对公,把所有问题摊开来讲,你看到我的工作进程,我也能看到你的工作进程,彼此多一些谅解。

    这个方法是有用的,李廷机得以喘息,当然仅仅只是喘息而已,休息是想都别想,根本不可能,萧如薰给他配备了二十多个助手都忙不过来。

    没办法,这是第一次办理如此特殊的生日宴会,也是第一次招待那么多重量级外宾的生日宴会,安全,礼仪,大秦的门面等等,都很重要。

    为此,北京城内外城墙和宫城城墙都被安排做了一次大规模整修,当然这都是军队负责的,直接走军费,不走正常流程,也不要李廷机负责,是萧如薰直接指派人手管理,减轻李廷机的负担。

    生日当天军队入城走路的路线已经被完完全全摸清楚,当天路两边会有大量的民众观礼,除了阅兵部队之外,还要有更多的安全部队负责管理安全。

    这个职责就落在了中央禁卫军身上,韩得功开始忙活起来了,当然,他乐得忙活,这样就不用在意那些吃饭打猎逛青楼的邀请了。

    事情太多,要干的事情太多,李廷机就深深的感叹,这要是大明朝还在,就大明朝中央政府那种办事的效率和作风,别说三个月,三年都办不好。

    别的不说,那么大的资金流水就要吵上好几个月也吵不出什么结果来,南北文官互相争吵,为了钱的事情甚至会大打出手,你拿多少我拿多少,皇帝亲自参与进来也没用。

    因为皇帝没实际财权,国库空虚,要是直接走内帑的话,皇帝估计也不乐意不是?

    大秦朝就不一样了,皇帝一声令下,没有任何阻碍,没有任何质疑,庞大的中央政府迅速动作起来。

    大量官员开始行动,大量款项开始四处流动,办事人员和物资满地乱跑,这个部门那个部门全是在办公的,一刻不得停歇。

    不止如此,那些审计司和调查司的黑白无常们整天在皇宫里飘来飘去的,震慑着整个皇宫的人们。

    据说现在皇宫里面的官员最大的烦恼不是工作太忙,而是头发掉得太多了。

    经常两个官员相互见面,就摘下官帽,露出自己的脑袋,互相看看谁的头发比较少,然后一起吟诵一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每到这个时候,萧如薰就能感觉到人手不够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事效率,但是增加人手是需要十分慎重的。

    萧如薰每次扩编中央官员数量都会做大量的数据分析。

    如果这个时候增加人手增加的太多,的确这个时候会很顺利,但是宫廷开支且不说,这个时期一过去,必将出现大量闲人。

    朝廷养人不是白养的,朝廷不养废人闲人,人手就要维持在一定的数量上,标准就是当朝廷需要全力运转的时候,官员们不会忙死,也闲不下来。

    现在官员数量就是这个标准之上,维持得非常好。

    在萧如薰看来,每个人都要有事情做,事情一做起来,就没有心思争权夺利了,事情一做起来,就没人勾心斗角了。

    连内侍和宫女都忙的天昏地暗的到处搬运东西补缺补差打扫内廷,内外勾结也就没了,整个皇宫就清净过来了。

    所以每当彩云和萧如薰说起要增加宫中内侍和宫女数量的时候,萧如薰算了算,都摇头拒绝。

    “就要让他们忙,就要让他们累,就要让他们没有心思想这个想那个,忙不死,闲不了,这是最好的状态,现在的人数刚刚好,不多不少。”

    萧如薰对此颇为得意。

    彩云明白了萧如薰的意思,也就没再说起这个事情。

    大秦的中央政府较之前明已经扩张了不止十倍了,还在不停的扩张之中,不仅京城里有中央编制官员,地方上也有很多中央编制的官员,从里到外联通在一起,办事很方便。

    饶是如此,每天处理政务的时候萧如薰也能感觉到这些臣子们的急切和辛苦。

    不过萧如薰并不打算给他们减负就是了。

    当然本次祝寿除了萧如薰这个主角,萧氏皇族也是重要的配角,太子萧振邦和二皇子萧振武,还有太上皇萧文奎,皇后杨彩云。

    以及萧氏三王,楚王萧如兰,赵王萧如蕙,魏王萧如芷,还有他们的后代们。

    萧氏皇族现在人数是很少的,满打满算不过三十多人,大家的联系比较紧密,萧如薰也有时间亲自和他们见面,然后教导他们该怎么做,生日那天有什么安排之类的。

    反正按照礼部官员的说法,皇族众人都是绝对的重要角色,要在群臣之前向皇帝表示祝贺并且献上贺礼。

    本来萧如薰不打算让臣子们送礼,但是这样一来臣子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所以思虑再三,在群臣的要求之下,萧如薰还是允许了他们送礼的请求。

    但是萧如薰还有其他的要求,即自家臣子的贺礼价值不准超过十两银子,否则就不收,于是这个贺礼的内容也被大大限制了。

    于是皇族就决定让孩子们向皇帝表现才华技艺,比如书法,比如绘画,比如武艺。

    皇家书院是萧如薰专门给皇家的孩子们准备的,请的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而皇族子弟们谁能继承王爵封号也要看成绩,最优秀的几个人才能继承封号,虽然现在竞争还不明显,但是未来竞争一定非常激烈。

    更重要的是,谁来继承王爵封号,权力操控在皇帝手里而非三王手里。

    萧如兰萧如蕙萧如芷百年之后,谁能继承他们的爵位,不是萧如薰说了算,就是萧振邦说了算,他们自己可以提建议可以恳求,但是最后下旨做决定的,是萧如薰,是皇帝。

    这是萧如薰实现对皇族掌控最直接的手段。

    安排好了自己家人,对外人才有更好的安排,反正对于外面来的藩属国的国王啊庆贺使节啊之类的萧如薰可没有限制他们的赠送礼品限额,他们爱怎么送就怎么送,送的越多越好。

    小气的和大方的,萧如薰会给他们安排不一样的住所条件和水准,明里暗里的告诉他们

    礼物送的不错,朕很满意。

    礼物送的不好,小气,朕生气了。

    这样一来,某些心思活泛的人也就知道大秦皇帝对藩属国的要求很不一般了。

一千二百八十八 李昖抵京(上)

    李是第一个抵达北京城朝拜萧如薰的藩属国君主。

    一向自认为是中华第一藩属国的李在各种意义上都是大秦的绝对忠臣,尤其是在女真之乱以后,朝鲜的行政基本上被破坏殆尽,各地官府被破坏的七七八八的,根本无法建立有效统治。

    有女真人破坏的,还有自己人破坏的,一些山贼和别有用心之人借着大乱的时机组织起来在地方称王称霸。

    有些地方直接被他们占据,有些地方则在有名望的士绅的领头下开始自保,居然形成了割据之势。

    眼看着中央政府就要崩溃,君臣仓皇出逃,身边军队基本瓦解没有战斗意志,李朝的统治就要完蛋了。

    结果大秦军队及时赶到,消灭了所有入侵的女真人,还留下了一支军队帮助朝鲜军队重建训练,还担负起了平叛的工作。

    隆武元年到隆武二年,秦军在朝鲜平定大小三十七个土匪山贼和别有用心之人的叛乱,帮助朝鲜官员重回地方建立统治,稳固李朝的统治。

    这次秦军支援被朝鲜君臣评价为和明军入朝支援一样的再造之恩,因为大秦的支援使得李朝统治得以延续,朝鲜君臣上下都对大秦皇帝萧如薰感恩戴德,还要为大秦皇帝设立生祠以祈福。

    很多朝鲜士人到这个时候为止才终于承认大秦取代了大明成为了朝鲜的爸爸,成为了朝鲜可靠的保护伞,老老实实的称臣纳贡,再也没有因为大秦还是大明的问题提出过争吵。

    本来率军进入朝鲜打败日本的也就是萧如薰,至此,大秦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地位算是彻底被朝鲜人承认了。

    后来朝鲜在大秦的帮助下开关通商,设立市舶司等增加财政收入,大秦商人大量进入朝鲜做生意购买物资,同时缴纳赋税给朝鲜政府使用。

    还有一些官方皇商在萧如薰的授意下和朝鲜签订了大量购买物资的协议,让朝鲜用物资更换钱财和兵器。

    还有济州岛的事情,萧如薰强行从朝鲜手里抢走了济州岛作为流放看管明皇室的监狱,为了多少照顾一下朝鲜君臣的心理,给了一笔银子作为赔偿。

    以这样的方式,大秦为朝鲜政府提供了战后重建的资本,朝鲜政府依靠这些银两度过了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渐渐地从战乱之中恢复过来。

    各地官员劝课农桑,召集民众重建地方,慢慢恢复了秩序,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大秦的驻军依然停留在朝鲜三京作为震慑,让宵小之辈不敢乱动。

    朝鲜的巨济岛被大秦海军租借,每年给予一些银两,作为大秦海军的停靠地。

    大秦陆海军一直驻扎在朝鲜国内,朝鲜人才觉得非常安全,不会再受到倭寇或者是山贼的袭击。

    而随着倭国的覆灭,萧如薰计划从朝鲜撤军,仅仅保留巨济岛的海军基地,陆军三万全部撤回。

    这个消息传到朝鲜国内,朝鲜还有大臣向李建议挽留大秦驻军,哪怕少一点,几千人的象征驻军也好。

    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萧如薰对朝鲜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都了若指掌,不仅在政治上拥有了远超前明的影响力,经济渗透方面也做得尤为突出。

    借着朝鲜战后的重建,他所直接控制的皇商和间接控制的民间商人基本上掌握了朝鲜的重要物资买卖渠道。

    萧如薰还参考了自由灯塔国的做法,和朝鲜政府商议,让他们种植一些大秦非常缺乏的作物,大秦会负责全部收购。

    比如花生,比如大豆,这是大秦紧缺的油料作物,萧如薰还建议朝鲜组织民众饲养禽类,大秦也会负责大量收购。

    然后他们可以用这些钱和大秦购买粮食,大秦会以比较低的价格向朝鲜出口大量粮食,保证朝鲜的粮食供应。

    萧如薰派人和朝鲜政府签订了相关的收购协议,得知有这样的好事,见钱眼开的李政府毫不犹豫的下令全国主要农业区纷纷改为种植花生和大豆,顺便饲养禽类,告诉农民们会有专人前来收购。

    一开始人们还半信半疑,直到大秦的商人们真的来高价收购花生大豆和禽类的时候,他们才终于相信,并且追悔莫及没有尽快种植。

    于是朝鲜国内主要的农业区开始兴起了种植花生和大豆的任务,从大秦国内被派来指导的花生大豆种植专家们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人,而最传统的粮食种植则没有太多的人在意了。

    朝鲜正在大跨步朝着成为大秦专属经济殖民地的道路上前进。

    对此,朝鲜王族和两班大臣之中也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异议,说大家都去种植大豆和花生,没人种植粮食,那么当大秦国内也出现粮食危机的时候,咱们怎么办?把大豆和花生当饭吃?

    对此提出反对意见的人很多,提出异议的人是西人党的,于是敌对者们就抓住这个机会以诽谤君父之国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罪名对这个家伙上纲上线。

    结果针对这件事情本身的争论没有了,演变成党争了,朝鲜君臣新一轮的党争愉快的开始了。

    李对此一点都不在意,在他看来,大秦帮他夺回王位坐稳江山,如果大秦想要朝鲜,直接坐视朝鲜灭亡然后打过来不就好了?

    何须如此费尽周折?

    纯属无稽之谈。

    国家富庶无所不有的中华怎么会看上朝鲜这小小的一亩三分之地呢?

    本次李作为第一个抵达的外藩君主,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

    因为不敢坐船,所以在陆地上奔驰了许久,为了赶在尚宁之前赶到成为第一名,李也是拼了老命,终于赶在琉球王尚宁抵达之前三天进入了京师。

    抵达京师之后,李派人送上了朝鲜特产的人参等珍贵药材和一些珍奇古玩,而由于他第一个赶到,大秦皇帝龙颜大悦,亲自下旨表扬了李。

    萧如薰称赞了李的忠义之心,盛赞他为小中华之主,赏赐钱赏赐物,还赐给了自己亲笔书写的忠义之邦的书法送给李。

一千二百八十九 李昖抵京(下)

    得到皇帝亲笔墨宝的时候,李感动的直接掉眼泪了。

    他在朝鲜使馆隔壁的别院内面朝皇宫方向跪地磕了三个响头,向大秦皇帝表示自己的感激之心,并且请求尽快朝见大秦皇帝,他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的心意给皇帝陛下知道了。

    对于李的忠诚,萧如薰看在眼里,非常“高兴”,于是宣布接见李,在生日之前请李吃顿便饭,共叙君臣之情谊。

    李得知萧如薰要请他吃饭,大喜过望,让随从烧水,沐浴更衣浑身薰香,打扮得干干净净十分正式,然后前往赴宴。

    萧如薰在自己的御花园内设宴招待李,李跟着内侍抵达御花园面见萧如薰之后,很正式的用君臣之礼拜见萧如薰。

    “朝鲜国王李拜见大秦皇帝陛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礼数十分周全,跪伏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身后朝鲜臣子数人也一起跟着李磕头,口称“万岁万万岁”。

    萧如薰哈哈一笑,亲自上前扶起了李。

    “李卿不必如此多礼,这不是正式朝见,这只是一顿便饭,咱们两个人的便饭,不要搞得那么紧张。”

    李忙说道:“臣不敢,这是君臣之礼,礼不可废。”

    “哈哈哈哈,好吧,李卿坚持,朕就不多说了,来,李卿入座吧!”

    萧如薰指了指给朝鲜君臣数人准备的座位。

    李在萧如薰下首左边第一位坐下,右边第一位坐着的是作陪的大秦首辅王锡爵,然后就是一些朝鲜官员和大秦官员。

    “上次一别,还是前明万历二十一年的事情,距今已经七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一切都变得太多太多了,此番见到李卿,朕不胜感慨啊!”

    萧如薰拉开了话匣子。

    李忙说道:“朝鲜两次有难,全赖陛下全力相助,朝鲜上下对陛下感激之心可昭日月,朝鲜愿永为大秦边疆之国,为大秦戍守边疆。”

    这话说的就很有水平了,反正萧如薰听的是蛮愉快的。

    “哈哈哈哈,有李卿治理朝鲜,朕是放心的,朝鲜国内最近可还安好?”

    “托陛下鸿福,朝鲜一切安好,地方已经全部稳定下来,一切都已经恢复成战前的样子,并且日渐繁荣昌盛,这都是陛下的功劳。”

    “哈哈哈,你啊你啊。”

    萧如薰笑了笑摇摇头:“别把什么事情都往朕的脑袋上扣,朕一个人可办不成那么多事情,这可全靠将士们用命啊,这下子北边的女真被消灭了,隔海相望的倭国也被消灭掉了,大秦和朝鲜可就都安稳了。”

    李忙说道:“是,陛下关爱朝鲜,为朝鲜所做的一切,朝鲜百姓都记在心里,这不,臣在朝鲜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传来了要为陛下设立生祠的消息,臣一并应允,让他们为陛下设立生祠,年年为陛下祈福,祈祷陛下万寿无疆。”

    萧如薰满脸笑容,指着李笑道:“朝鲜有如此有德之君,何愁国家不繁荣昌盛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一餐饭萧如薰吃得很开心,至于李他们是不是很开心,萧如薰就不知道了,饭桌上是不谈这些的,等饭后散步消食儿的时候,萧如薰才和李说起了一些具体的事情。

    “朕听说你在朝鲜国内号召民众种植花生和大豆,这样很好,朕很高兴,大秦现在不缺粮食,就缺这些能榨油的东西,可偏偏除了大秦之外,其他地方都不怎么种植。

    所以朕着急啊,想买都没地方买,看着子民们吃着干巴巴的粮食瘦得皮包骨头的,朕是真的非常着急,有你和朝鲜带头,朕就不怕没有后来者跟上,你做得很好,朕和大秦都要感谢你。”

    萧如薰对这李如此说道。

    落后萧如薰半个身位的李忙说道:“这是为臣者应该做到的事情,朝鲜得到大秦的庇护得以渡过难关,举国上下对大秦之感激可昭日月,区区一些大豆和花生,又如何是困难?”

    “说着容易做着难啊,当年朕做将军的时候,也没想到有做皇帝的这一天,做将军的时候觉得做皇帝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富有四海,掌控一切,手握生杀大权,出口成宪。

    可现在才发现,做皇帝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天天起的比鸡早,睡得比鬼晚,那乾清宫原来是皇帝的寝殿,到了朕这里倒好,直接给改成办事官署了。

    各个部门的官员都到这里来搞个办事处,直接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办公,就为了省点儿时间,早上中午在朕这里吃就不说了,一忙起来,别说晚上,那夜里面都要吃东西。

    所以朕这个御膳房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有厨子侯着,忙的时候他们轮班,一天十二个时辰分三拨人,四个时辰一拨人,给官员弄吃的让他们填饱肚子继续干活儿。

    朕呢,他们睡觉的时候朕在批阅奏折,他们醒着干活儿的时候朕还要批阅奏折,现在朕是真的感受到了这前明太祖皇帝为什么说百僚已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先起,苦啊!”

    萧如薰一脸苦笑,看起来是真的很苦涩。

    “朕现在是真的羡慕那些江南的富家翁,可以睡到自己想起来的时候再起来,也不用熬夜,想吃吃想喝喝,哪像朕,忙起来吃喝都没有滋味。”

    萧如薰又添了一句。

    不过别说久经考验的王锡爵了,任何一个合格的大秦官员都知道皇帝在装逼。

    同样身为上位者,李更是能感受到这其中满满的志得意满的炫耀的味道。

    “正是因为陛下如此辛勤劳累,大秦天下才稳如泰山,大秦国才如此强盛,陛下累了,天下百姓一定轻松了。”

    李不知道从哪里学来了大秦臣子们应对皇帝装逼的标准解答方式。

    虽然听了很多次,但是萧如薰还是很高兴,哈哈大笑一阵,拍了拍李的肩膀。

    “你我同为一国之主,这其中苦楚是可以感受到的,朝鲜是小中华,朕对朝鲜的期望很高,你要好好的做,不要辜负朕对你对朝鲜的期待。”

    李心中暗喜,连忙称是。

    不过正当李心中欢喜的时候,萧如薰忽然开口说道:“朕之前曾听闻你上书让大秦册封次子光海君李珲为王世子,因为战事繁忙,没有精力顾及,就一直搁置了,现在正好你来了,咱们说一说这个事情。”

    李心中咯噔一下。

    太高兴了,把这个事情给忘了。

一千二百九十 李昖的心思

    关于李后继者的问题,无论是原先还是现在,都不算是一个小问题。

    作为中华的藩属国,前明和大秦都掌握有对朝鲜的宗主权,宗主权体现在方方面面,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大义名分,这是宗主权最主要的意义。

    大义名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是整个宗主权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没有这个部分,宗主权还真不算什么东西。

    但是有了大义名分,宗主权就变得非常实际了。

    这具体体现在前明和大秦对朝鲜国王继承者上的话语权。

    朝鲜从李成桂建国以来就是明朝的藩属国,连国号朝鲜都是朱元璋决定的,之后历代国王都是明朝派官员去宣布册封,然后朝鲜国王才能名正言顺的行使统治权。

    这就说明朝鲜国王的即位需要两个步骤,一个是得到内部的承认,得到上一任国王的许可,然后是明朝的承认,得到宗主国的许可,派人册封,则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这个词儿看起来不重要,但是在政治生活当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政者一定有敌人,如果不能做到办事名正言顺,就一定会遭到反对者的反对。

    举着名正言顺的大旗反对你,总能找到支持者。

    所以历朝历代办事总要讲究个名正言顺,否则这位置做的不踏实,办事也不踏实。

    朝鲜国王就是如此,深度汉化之下,很多东西也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没有大明朝的册封,就算你得到上任国王的指定即位了,也一定会有人反对你,推翻你,李的后继者光海君李珲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他的事情说起来还是脱不开那个大环境大背景。

    朝鲜的王位继承也是和中原帝国一样,讲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一个规矩,李珲在做光海君的时候,为人贤明,仁厚,名声很好,相比于他的兄长临海君李,他的名声要好太多了。

    而且这个兄长还曾被加藤清正俘虏过,直接丧失了继承王位的可能性,而李之下,最有人望继承朝鲜王位的就是李珲。

    壬辰倭乱之中,朝鲜王室之中唯一表现尚可的就是李珲,李撒腿跑路的时候,李珲被留下来统筹朝鲜还能指挥的三道,给当地人以信心,让他们相信国家还没有灭亡,因而成为大量朝鲜民军的精神领袖。

    后来萧如薰率军入朝,李珲也多方面协助过萧如薰作战,和柳成龙一样都属于难得的能干的队友,因此萧如薰离开朝鲜的时候,也对李赞赏过李珲的能力,称李有福气,有这样一个好儿子。

    萧如薰清楚的记得李当时的表情不太自在。

    完全不像一个父亲听说别人夸自己儿子那样有骄傲的感觉。

    对于这一点,萧如薰很快就理解了,因为在父亲之上,李还有朝鲜王的身份,一旦和这个身份牵扯上,一切就都明白了,为了权力,父子相残兄弟相残的故事屡见不鲜,放在李和李珲身上也是这样。

    因为在壬辰战争中李的糟糕表现,朝鲜民军当中很早就出现了要拥立李珲废黜李的声音,这让李万分警惕,等战争结束朝鲜恢复安定之后,李直接废掉了李珲的一切权力,让他老老实实的做他的光海君。

    尽管如此,李珲在战争中的优秀表现让不少朝鲜文臣看到了希望,他们自发的支持李珲成为王位的继承者。

    对李而言,李珲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他的正妻王后一直没有生育,李珲和哥哥李是王后抚养长大的,李没了继承王位的可能,那么李珲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可是李珲的致命缺点就在于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因此在讲究立嫡立长的朝鲜,李珲有天生的劣势。

    不仅如此,李珲还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名声太好,超过了李,让李感到危机重重。

    因此尽管在战争之中,李为了安抚人心下了教旨册封李珲为王世子,并且派人向明廷请求册封。

    但是当时,明廷内部也因为国本之争而对立嫡立长的事情相当敏感,这个关口,明朝文臣自然不愿意让藩属国开了先河。

    于是李珲受到国本之争的牵连,连续五次被明廷拒绝册封,这其实也正好顺了李的意思。

    李对这件事情的态度相当消极,他认为他还活着你们就要继承人,这完全是在咒他早死,于是他还曾经阻挠过求册封的队伍,现在明廷直接拒绝,他高兴还来不及。

    本来以为这个事情可以一直拖下去,并且倭乱之后,他那位不能生育的王后一直有病,病情反反复复,身体越来越弱,眼看着快不行了,李已经有了要再娶王后挑战嫡子的想法。

    结果在那个档口,明万历二十六年,明秦鼎革,半年的功夫,二百年大明轰然崩塌,取而代之的是明秦国公萧如薰建立起来的新的大秦帝国。

    朝鲜内部一片混乱,好不容易度过了和秦的关系危机,女真人接踵而至,朝鲜再次面临亡国之危,但是到底在大秦的帮助之下保住了统治。

    一切还没来得及恢复安定,李的王后就在颠簸之中病死了。

    这一病死之后,李终于等到了重新娶妻的机会,于是立刻寻觅新的王后人选,意图冲喜,隆武二年三月,李迎娶了新王后,迫不及待的多加努力造人,终于,在李出发之前,新王后怀孕了。

    这个消息可谓是石破天惊,李兴奋不已,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大秦出发,打算亲自和萧如薰解释这个问题,争取萧如薰的支持。

    和明廷一样,萧如薰的大秦也是支持立嫡立长制度的,他早早册封了自己的嫡长子萧振邦为皇太子,为天下表率,李相信萧如薰会支持自己。

    结果现在萧如薰主动提起了这个事情,李觉得自己有必要和萧如薰讲一下自己的看法。

    “陛下,臣出发之前,王后怀孕了。”

    李小心翼翼的看向了萧如薰的脸色。

    萧如薰并没有什么很惊讶的表情。

    “哦?王后怀孕了?李卿迎娶继后不过两月,王后就怀孕了?”

    李忙说道:“正是如此,臣即位以来,先王后一直无所出,臣没有嫡子,深感遗憾,所以一直都希望可以有个嫡子继承王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7632/ 第一时间欣赏万历1592最新章节! 作者:御炎所写的《万历1592》为转载作品,万历1592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万历1592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万历1592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万历1592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万历1592介绍:
这世上有太多的未解也注定无法解开的谜团,比如萧如薰就不知道为何自己能从末世回到五百年前的大明朝。万历二十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距离神州沦陷还有一个甲子,挽回一切的最后机遇就在眼前。征西北,征朝鲜,征蒙古,万历三大征,成就绝无仅有的大明战神。然后。万历1592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万历1592,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万历1592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