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倦花飞TXT下载倦花飞最新章节

二十三

作者:天宇无际     倦花飞txt下载     倦花飞全文阅读
    “姨姨!我这不是来了吗?这个寒假哪里都不去了,就在这里陪着你!”于卫说完,“呵呵!”地笑着。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小表弟付强刚上高二,此时还没有放寒假,姨姨家两套住房,有一套住宅距离付强学校很近,走路也就是十分钟的路程。

    这套房是以前姨父在省军区家属院的公租房,面积不大就几十平米,做饭还在楼下的统一分配的小房子里。

    为了付强上学方便,就一直没有退这套房子,他们想着等付强上了大学,再把房退了。

    于卫来了两天,也帮着家里干些家务,比如换煤气,做饭之类的事情。

    姨姨、姨父每天都上班,姨父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而姨姨中午下班就在省军区家属院的房间里给付强做饭。

    这儿离她的的单位也很近,所以为了节省时间,保证表弟付强中午能吃上可口的饭菜,这些年来她一直这样操劳着,好在大表弟付坚已经当了兵,她的压力要缓解不少。

    要是以前每天带两个学生,为他们操持着,那可不是非常累人的事情。平常为了节省时间,他俩只炒两个菜,焖米饭吃。

    于卫的到来,让姨姨主动地多炒了一个菜。于卫看到姨姨很辛苦,就主动帮姨姨做饭吃。

    于卫工作主要是炒菜,准备工作都是姨姨来做,别说,于伟从中学起就会做饭,因为于红当兵早,父母工作忙家里的事情于卫自然担待的多些,这样就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做饭。

    小表弟付强吃了于卫炒的菜,赞不绝口一个劲地说好吃。“于卫哥!你炒的菜比我妈炒的好吃多了!”付强边吃边说。

    姨姨听了气不打一处来,骂到:“你这个娃,天天给你做饭,你还挑三检四的没个完!”

    “表哥的确比你炒的菜好吃嘛!我这是实话实说!”付强得理不饶人,一个劲地辩解,他越说,姨姨越生气。

    于卫见他俩“叮当!”个不停,就圆场说:“哎呀!要说也不是我炒的菜好吃,只是付强你吃你妈炒的菜,时间久了,突然换了口味,你当然觉得好吃了,这让你吃上我给你连续做的饭,不出几天你就烦了!哈哈!”

    听了于卫的话,两人都觉得有些道理,就不再置气了。不过连续几天都是于卫中午炒菜,晚上买菜回去准备,姨姨、姨父轮换着做饭。

    在南昌这个城市生活,于卫觉得很是舒坦,没有了需要完成学业的烦恼,也没有像武汉那样大城市的喧嚣,姨姨一家生活按部就班,各自干各自的事情,显得很有章法,也很安静,不像自己家里父母为了点小事,吵吵嚷嚷!

    临近春节的前一个星期,付坚表弟探家回来,家里才有了些热闹的气氛,付强也不用去学校上课了,家里开始准备年货过年了。

    正好有时间,付坚白天就陪着于卫在nc市里转转,他们去了市内的八一广场,八一广场南端矗立着一个纪念碑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起义”五十周年时破土兴建,1979年1月8日落成。塔为长方体,总高45.5米。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身两侧各有一片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汉阳造”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

    纪念塔造型雄伟挺拔,寓意明快深刻,昭示人们,八一军旗永远鲜红亮丽。

    看了纪念塔让于卫心潮澎湃,想起了党史课程中八一南昌起义的精彩篇章,想起了无数的革命者和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推翻“三座大山”前仆后继争取民族独立的光辉事迹。

    “八一纪念馆在哪里?”看了纪念碑,心情激动的久久不能平静的于卫急切问到。

    “离这不远,也就两公里路吧!”付坚见到于卫神情不解地问到:“这会儿就去吗?”

    “那当然,光看塔,总没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到现场那不是更好!”于卫迫不及待地回答。

    “那好嘛!我也身临其境一回!感受一下革命家的气魄!”付坚笑着说。

    两人加快步伐向公共车站走去,倒了趟车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马路对面的车站下来,随着公共车开走,对面的景色出现在眼前。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jx省nc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

    最明显的是那在众多图片和影视作品中出现标志性建筑“jx大旅社”,虽然被大门和围墙挡着,可依然挡不住五层露出的部分。

    jx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多个房间。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了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国**前敌委员会。jx大旅行社成为领导起义指挥中心。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是中国**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保存下来的起义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我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定在每年的八月一日,就是依据南昌起义发起的时间订的。

    到了大门前,门楣上一块牌匾,刻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金色行楷,是开国元帅陈毅的题词,大门是后来修的,目的是保护这个历史文化遗迹,也是我们中国**的红色教育基地。

    站在这个曾经的起义地点上,于卫感触万分,要是没有这次武装起义,中国革命的历程就要改写,可能最终的胜利需要延迟很多年,可以说“南昌起义”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多么的伟大啊!

    进了纪念馆,jx大旅社的整个楼体映入眼帘,60多年前,就在这门前的台阶上***、贺龙、朱德、刘伯承、叶挺等老一辈革命家,一声令下,起义军揭竿而起,向背信弃义的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武装斗争的序幕。

    虽然,南昌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可后来**人又进行了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在井冈山朱德、陈毅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和***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创建了中国**领导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了共同的信念“**”理想,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我们的前辈们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是华夏民族自500年来重新站了起来,有了尊严,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重温了前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踏着他们的足迹,参观全部的纪念品,住过的房间,用过的用具,拿过的枪,好像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思绪万分、不能平静,暗下决心:一定为**事业而得奋斗!

    付坚看出了于卫的表情凝重,有意搭话说:“于卫哥!你不说话,看来是有想法?”

    “你说呢?咱们都是当兵的人,都是受党教育的人,哎!你入党没?”于卫岔开话问。

    “还没呢!这入党申请书也写了两份了,已经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了,估计下批就入了吧!”付坚随口答到。

    “哦!那就好,你挺向组织靠拢的嘛?”

    “那有什么办法,不向组织靠拢,今后不是要喝西北风?”付坚随口说。

    “动机不纯嘛?”

    “哥!现在入党有几个动机纯的,不就是为了今后混口饭吃!”付坚不服气地说。

    “机会主义!”于卫随口说了一句。

    “哥!你说啥?我没听清楚!”付坚问。

    于卫也没再回答他,而是陷入了沉思,改革开放已经快十年了,而且在不断地深入,人们开始热衷于“向钱看”,想方设法地挣些钱。

    可有些党员已经渐渐地忽视了党的宗旨,忘记了党性,盲目追求金钱,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行贿受贿、买官卖官的种种不良风气。

    自私自利、利益熏心之心,充实着有些党员干部的大脑,个别人开始堕落起来,莺歌燕舞、纸醉金迷。

    这些人追求着一种奢侈的生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在有的单位党组织中,党建工作形同虚设,党抓全面在建设的能力非常薄弱。

    上级提出的党政分开,严重削弱了党在各个地方的领导能力,导致资本主义思潮泛滥。

    **并没有被铲除,而像开闸的洪水,势不可挡,愈演愈烈。党员们逐渐地放松了党性的要求,觉得不正常的事已变的正常;不该做的事开始做了;不敢做的事也敢做了。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大思潮在神州大地猛烈地碰撞,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争斗中挣扎着,已经搞不清每一件事情的原委和对错,思想意识已经到了严重错乱的地步。

    中央领导层经过慎重研究,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法,这就是既要搞西方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也要抓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两者齐头奋进,互相促进,引领中国经济走向新的时代。

    中央精神往往是正确的,可落实到下面,就念歪了经。各省市为了加快发展经济,使出了各种手段,招商引资是最好、最快的手段之一。

    省市干部大都放下了架子,个别省市干部为了招商引资,甚至对外商、港商、华侨等等大款们,卑躬屈膝,满脸堆笑,言听计从,连人家放个屁都是香的。严重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丧失了**员的党性,被世人不齿。

    这种有奶便是娘的作派,左右逢源、见利忘义的行为渐渐地形成了一股不良风气,在市场经济冲击的大潮下居然很吃得开。

    服装、鞋帽、小商品市场蒸蒸日上,吸纳了因为国企改制,破产、倒闭而下岗的大量劳动力,个体户们日进斗金的日子,让他们有了优越感。

    “时间就是金钱”的提法让人们觉得“金钱就是生命”,改革开放让经商的人们意识到有货不愁卖,在短时间内尝到了甜头。

    全国上下开始了下海浪潮,企事业单位的人们大量的辞去工作,下海经商已成了时下流行的做法。

    很多国企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大量的出现企业工龄买断现象,辞职、下海、下岗,富余劳动力全面流向社会,社会压力陡然增大。

    身在部队相对较稳定,院校更加稳定,尤其对于卫这样的年轻干部来说,学习深造,掌握更多知识,为今后报效国家,报效军队打好基础。

    “你想啥呢?哥!”付坚急问到,前面于卫都没有回答他,有些急了。

    于卫一抬眼两人不知不觉的已经走出了纪念馆,赶上了公交车,两人往回家而去。

    一路上付坚对刚才于卫爱答不理的态度,颇有微词,埋怨到:“哥!你怎么爱答不理的,难到我哪里说错了?”

    于卫笑着说:“哪里!和你没关系,我就是平常没事干总发些愣而已!”

    听于卫这么一说,付坚呵呵一笑地回答到:“我还以为你对我有意见呢?不是针对我就好,要不然爸妈见你不高兴,还以为我没带你玩好呢?”

    “那里有的是啊!别多想,和我接触时间长了,你就知道,我就这毛病,大小事总爱冥想一阵,呵呵!”于卫自嘲说。

    “哎!哥!你刚才说我什么来着,机会主义?什么机会主义?”付坚又接上了前面的话茬问。

    “哦!机会主义简单的理解就是投机取巧、见风使舵,不过现在都是这些风气,已经司空见惯了!”于卫随便的解释到。

    “噢!听这么一说,那可严重了,原来哥把我看成这样的人,可是现在都是为自己着想,能得到一些算一些,入党不就为了今后好混一点吗?哪里有错了?”付坚显得有些委屈地说。

    “你心里这么想是不对的,首先你在消防部队为国家、为人民做着贡献,干得好自然就会发展你为党员,对自己的评价要高些,往往干了工作,却被自己的嘴巴口无遮拦给害了!”于卫嘱咐到。

    “哥!这不是只给你说嘛?别人哪能说这些话?”付坚辩解到。

    “不管是跟谁说,你都不能这样说,这体现一个人的政治素质的问题,是大问题,你要记住!”于卫继续叮咛。

    “好好好!哥!我记住了,我记住了!今后绝不这么说!”付坚似乎有些口服心不服。

    “你不要敷衍我,我这是为你好!”于卫随口说到。

    其实,从内心讲,于卫对社会上这种机会主义风气是抵触的。然而,现在国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放开思想、大干一场。

    在搞经济建设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潮,便会跟了进来,扰乱人们的思想,使得大多数人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入学以来的一个学期结束,不知不觉的于卫已经渐渐地发生了转变,而主要是思想上的转变。

    从以前的放荡不羁、我行我素的行为意识,渐渐地转变到有节制、有思考,渐渐地学会了克制冲动,渐渐地走向成熟。

    一部分原因是离开了家,独自一个人在外,做人做事不自觉地谨慎了一些。更重要的是,经过半年的学习生活,让于卫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收获,而且在思想认识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进步取决于,教员们的言传身教,队领导的严格要求,同学们的互相帮助,通信学院的良好氛围,也让于卫深深地意识到在这里深造是来对了。

    第二天,付坚又陪着于卫来到了南昌著名的景点“滕王阁”,“滕王阁”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之作,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为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

    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sd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

    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

    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

    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

    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胜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今天的滕王阁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于1989年10月8日建成。成为nc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于卫看的“滕王阁”正是才修建一年的“滕王阁”,是一个崭新的“滕王阁”。

    除夕晚上,于卫同姨姨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高兴地欢渡春节,姨父特意拿出了一瓶jx名酒“四特酒”。

    没想到的是几个人还真能喝,付强还是高中生,经父母允许只喝了三杯,一瓶酒很快被姨父、付坚和于卫仨人喝完,“四特酒”入口甘醇,回味绵长,不愧为是地方名酒。

    酒喝得没有尽兴,姨父又拿出了一瓶“黔春”酒来,于卫没有见过这酒,只听姨父说到:“小卫,这酒是gz贵阳出的酒,酱香型的,来!品尝一下!”

    酒一入口,于卫就感觉一股醇香的气味,一饮而下之后,忍不住说了句:“真是好酒!”

    “这酒和茅台一个味,醇香无比!”于卫夸赞到。于卫记得前几年在西安倒彩电时,喝过茅台,至今记忆犹新。

    三个人挺能喝,每人大概喝了七八两,姨姨炒的菜也非常可口,尤其是jx的板鸭,切碎蒸一下,虽然咸点,入口噘一噘,很是可口,这是下酒的一种好菜。

    酒足饭饱,于卫感到上了头,晕忽忽的,但意识还是清醒,帮着姨姨收拾了桌子,就坐在沙发上高谈阔论,几个人的说话声音也洪亮起来,抽着烟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聊天。

    小品《警察与小偷》、《手拉手》,歌曲《再回首》都给于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清晨,楼道里的一阵鞭炮声将于卫惊醒,心想:是谁这么早放炮,还让不让人睡了?

    只听到门一响,姨姨进了门,于卫起身问姨姨到:“姨姨,是你刚才放的鞭炮?”

    姨姨呵呵一笑说:“吵到你了?”

    于卫睁着朦胧的眼睛说:“姨姨,见到了你,就想见到我妈一样,你们简直是太像了,连大年初一早上,一大早放炮的习俗都一样!”

    姨姨“嘿嘿!”一笑说:“你再睡会儿,不急着起床!”

    于卫倒是想睡,可那能睡得着?自从姨姨放了第一挂鞭炮,便引来了众多的炮声,“劈了啪啦!”响个没完。

    大年初一,一大早放炮,这都是风俗,炸响一年的好日子,希望家庭和和美美、蒸蒸日上。

    接下来的几天里,姨父带着于卫,走东家、串西家,都是他的战友家请客,非带着于卫去。

    每次都喝的舞马长枪,几场下来付坚很有意见,埋怨说:“哥,在我们家里你比儿子还亲!”

    “哪里话?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吗?我第一次来,姨父喜欢带着我出去,不是怕我在家里寂寞嘛!”于卫解释说。

    “我看那里哦?为撒我爸总不带我去呢?”付坚挺有意见。

    “你还吃醋啊?那你问问你爸去,不就得了!”于卫摸着付坚的头说。

    “我才不敢问他,那不是找骂吗?”付坚应付说。

    “那好,一会儿我去问!”于卫笑着说。

    于卫找到了姨父,但没有直接表达,而是绕着弯对姨父说:“姨父!今天晚上还出去吃饭?”

    姨父转过头笑了一下说:“是啊!晚上战友请吃饭,带你一起去!”

    “能不能不去啊?”

    “为什么?”姨父问到。

    “没什么,只是连日喝酒,每天都喝的醉醺醺的,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最好能休息一下!”于卫解释到。

    “这可不行!今天是我最好的战友请客,我们两家的关系很好,人家知道你来,你要再不去,怎么能行?”姨父拒绝说。

    “你看,姨父!我又不认识人家,去了光喝酒,也没法交流,还是让我休息一下吧?”于卫再次请求。

    “不行,别人还可以说得过去,可他们家我们必须去!”姨父肯定的回答让于卫感觉机会来了。

    “你看姨父,每天都是咱两个跑上去喝酒,家里其他人都不去,也喝不过人家啊?”于卫又粘着说。

    姨父观察到于卫说话不对劲,话里有话。便问:“你说说,咋想的?”

    机会来了,于卫岂能放过,见姨父问便直接说:“能不能带上付坚?我们也可以抵挡一下嘛!他呆在家里也没啥事!”

    “今天的情况非比寻常,人家邀请我们全家都去,不去不是不给人家面子!”姨夫回答。

    听着这句话,于为心里有底了,高兴地说:“那好,最好不过了,我的底气也足了,也就不怕了!”

    姨父呵呵一笑,似乎看出了于卫的想法,顺口说了句:“你小子,竟耍小聪明!”

    “啊!啥?姨父你说撒?”于卫假装没听见。

    “没说啥!”姨父回了一句。

    晚上一家人买了礼品,打了个面的,前往姨父战友家。进了门,姨父战友家一家人很热情的端茶倒水,让着吃水果、瓜子和糖。

    姨父的战友于卫这几天见过几次,都是在其他人家见的,人很随和,总是面带笑容,像“弥勒佛”一样。

    俩家关系好,是因为这人从部队转业到了企业,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倒闭,所有人都卖断了工龄,没事干了,等于失业。

    姨父呢,珍惜几十年的战友感情,从自己单位找了看大门的差事,让他也有个着落,这其实不算什么大事,对姨父来说就是举手之劳。

    然而,人家觉得这是很大的事情,经常以各种方式表示感谢,都被姨姨一家谢绝。

    这不是正好趁着过年,又得知于卫来这里过年,瞅住机会将姨姨一家感谢一下,来表达他们的心意。

    菜摆了一桌子,都是自家精心准备的菜肴,酒喝的是“竹叶青”酒,“竹叶青”是“汾酒”家族的药膳酒,在这个时候很流行。

    也是姨父打了招呼说这几天喝的酒太多,今天少喝点,战友特意准备了这45度的“竹叶青”酒,度数是低了,可看这架势,少喝不了。

    长辈给自己一个劲地敬酒,出于礼貌又回敬人家。酒刚入口绵甜回香,于卫感觉没多大,可没多久喝了几个人喝了四瓶过后,感到一阵眩晕,酒力出现不及,原来这酒刚喝下去不如白酒猛烈,可后劲十足,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住。

    晚宴结束,离开了姨夫战友家,一出楼门,一股凛冽的寒风袭来,让于卫一下子清醒了许多。

    于卫感到回去的路是那么的漫长,好不容易回到了家,于卫如释重负,一头栽倒在沙发上,肚里的酒不住的想往上翻,于卫强忍着不让自己吐出来。

    付强在姨姨的催促下,为于卫端来一杯浓茶,于卫喝了几口,感到肚内汹涌翻滚的难受,实在是忍不住,跑到卫生间,呕吐起来。

    一次、两次、三次,终于吐干净了整个胃,才能真正的呼呼大睡起来,一觉到了天亮,于卫醒来后,感觉浑身无力,嘴里干燥无比,端起姨姨早已凉好的温开水,一口气喝了下去,感到舒服极了。

    姨姨见到于卫难受的样子,从昨天就开始数落姨父,叨叨着没完。怎么能让于卫喝这么多酒,也不劝劝,等等之类的话。

    于卫则将责任全部揽下,对姨姨说:“姨啊!都是我自己喝的,和其他人没关系,一高兴,一杯接一杯下肚,感觉没事,没想到这后劲大,把我给撂倒了,哎!喝下的美酒全部都喂了马桶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姨姨被于卫的话逗乐,再也不叨叨了,只是嘱咐于卫:“今后喝酒再不能逞强了!”

    于卫此时难受劲还都没有过去,随口说了句:“哎!打死我都不喝了!这难受的!”

    说得全家人都笑了,付坚打趣说:“哎呀!哥哥你呀,酒量好高啊!很能喝啊!”

    正说着,电话铃响起,是昨天去他家的姨父的战友打来的,说自己也喝多了,也才起来,打电话问问情况。

    姨父笑着说:“在人家家里喝酒,把人家主人都喝高了,挺过意不去的,当即决定今晚在自己家里再来一场。

    其实真是早做好的打算,过年前就商量好的,过年几天安排得满满的,姨父的战友之间,亲密无间,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的聚会。

    而且每次聚会总有些人喝多,可姨父自己总是喝不多,喝上几杯就不喝了,刚好为止,别人再劝,他也不喝,这份定性很值得学习。

    就这样在走亲访友、吃吃喝喝中,于卫在姨姨家度过了一个喜庆的春节,春节过后没几天,学院就要开学了,就坐火车赶往学院。

    这火车是绕道hn到武汉的直达车,第二天就到了学院,因为到的早一天,于卫帮着队长和通信员一起给队里分组学习用具。

    到了下午,陆续有归队的学员,大家都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好喝的拿出来在队长办公室里,摆了一桌子,又到食堂打了几个热菜,七八个人,一边聊一边吃起来。

    于卫特意拿来从姨姨家带来的两瓶“四特酒”,贡献出来,几个人每人倒到军用的刷牙缸子内,高兴地谈天说地,开怀畅饮。

    不一会儿,两瓶酒喝得精光,有hn籍的学员又贡献出了两瓶家乡酒,“湘泉酒”。

    瓶盖一开醇香四溢,一入口这酒香醇可口,也是好酒啊!

    二队这批学员素质较高,过完寒假归队,居然没有一个迟到的,在当晚10点以前,全部到齐,距离截止时间相差两个小时。

    蒋队长格外高兴,第一时间向学院院务部报告了情况,其实在这之前,队长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不安的,生怕有什么原因,个别学员不能按时归队。

    队长这下可以踏实地睡个安稳觉了,发自内心的微笑从他的脸上浮现出来,10点半点完名,就叫大家休息。

    第二天早操后,队长对大家说:“昨天,同志们都按时归队,今天按要求打扫室内外环境,各区队、各班按要求执行,记住一定要打扫得彻底,一尘不染,学院之后要评比的,大家清楚没有?”

    “清楚了!”洪亮的齐声回答,让队长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说:“对大家能够按时归队,从我个人来讲,真心的谢谢大家!”说完,让大家解散了。

    其实,二队的学员们都很清楚,前二队的学员因为超假问题受到了处理,这阴影时刻笼罩在队长的心头,说出这种感谢的话,是发自肺腑的表达。

    经过上下午的卫生打扫,二队被学院评为此次卫生评比先进单位,队长的心情更加好了,满脸笑容地在各班穿梭,也乐得与学员们开玩笑。

    据蒋队长自己说:他也是从东北部队过来的,也是干部学员,81年毕业后留了校,说自己的爱人就是自己手下的兵,因为都是武汉人,在部队接触就多了起来,逐渐有了爱慕之心。

    等到蒋队长来武汉深造,正好她复员也分配到了武汉妇联工作,俩人更加亲密,上学期间她经常来学院找他,确定了恋爱关系,留校后当年就结了婚,82年有了他们的孩子,是个女孩,现在已经九岁了。

    一个学期过去,学院一直为二队没有配备政委,都是队长一个人在管理服务,平常也顾不上回家,只有星期天才能回家看看。

    所以,他爱人来队里的时间相对多了许多,全队上下几乎都见过她,身材苗条,少妇风韵十足。

    来了队里,不过就是过过夫妻生活,队长的宿舍是一米五的木质双人床,估计是为了夫人来队特意准备的。

    每当这时候,大家都明白,就不再去他办公室找他,他住的那个单元的楼下有时都能听见他那张床“吱吱呀呀!”的响声。

    结过婚的学员经常私下开玩笑地说:“嫂子挺猛的啊!”

    但这事绝对不能让队长知道,害怕队长知道了一不高兴,就得挨收拾,那可不是自找苦吃。

    学员们经常能看到,在探视完毕后,队长将爱人送了出来,队长经常是一脸疲惫,而嫂子却是容光焕发,可精神了。

    刚开始,大家还觉得好笑,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队长天天泡在队里,这种一心为公的品质,实在是让大家钦佩。

    两个区队长,因为年龄较大,得知了大家的议论后,就劝蒋队长说:“队长,你大可放心地回家,和嫂子团聚一下,免得嫂子老往这儿跑,有我们在这里你就放心吧!”

    确实,队长家距离学院这里很近,也就一公里半左右,可他怎么也顾不上回家一趟,因为队里只有他一个管理,他实在是放心不下,担心再出一个事,对他的打击是致命的,那不是没法交差了。

    一个学期没有配政委,可能是学院有意地考验他,也可能别人也不敢来,害怕被祸害到。

    然而,此时的二队不是彼时的二队,在内部早已发生了天反复地的变化,只是外面没有及时了解罢了,要想翻身还需待时日。

    老眼光看人死不可避免的,但这届学员的素质很高,大都是成长干部,不像上届二队的学员很多干部子弟,纪律观念淡薄。

    虽然这届学员干部子弟也有几个,但总的来说都是守纪律、顾大局的干部,于卫、黎明都是干部子弟,可每次归队都是提前一天到校,纪律观念很强。

    这让队长评价很高,大会小会都提出表扬,而他们觉得这是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表扬的地方。

    正常的教学活动展开了,学员们每天正常的操课,秩序井然。南方的暖湿气流吹了过来,渐渐地有了春天的气息。

    这天中午一下课,吃完了中午饭回到宿舍,通信员突然跑过啦喊于卫:“于卫!有人找你!”

    “噢!知道了!”正准备午休的于卫赶忙出了宿舍,往队部走去。心想:到底谁找我呢?
本章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8349/ 第一时间欣赏倦花飞最新章节! 作者:天宇无际所写的《倦花飞》为转载作品,倦花飞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倦花飞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倦花飞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倦花飞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倦花飞介绍:
初夏,白杨树白色的花絮,倦花飞舞,飘飘洒洒,好似漫天雪花飘落。这便是这个边城过去特有的风景。于卫这位六十年代出生在边城军区大院的孩子,如今以往的回忆有着很多很多。从少年稚气到青年朝气,再到中年的正气逐渐地成熟起来。故事叙述了六十年代出生这代人的人生经历,情节跌宕起伏、感情细腻,是一部很好的现实文学作品。倦花飞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倦花飞,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倦花飞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