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汉末之天下TXT下载汉末之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末之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春秋     汉末之天下txt下载     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五十一章 张角死,黄巾覆

    “四面埋伏!”张角喃喃自语:“原来刘凡最终的目的是广宗。”

    “吾一直以为天不假年,让吾不能如愿!天给我寿命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镜花水月?”

    张角的眼睛慢慢变得无神。

    用最后的一丝意识,张角来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

    他们黄巾以宗教的形势起义,以宗教收拢人心,但被士人才子所不齿。

    人才都被官府选走了,留下的都是胸无点墨的平民百姓。

    各地黄巾难以约束,各自为战,被官兵逐个击破。

    黄巾军队在起义前根本无法组织起来接受统一的军事训练,如同散兵游勇。

    归根结底,他们缺乏统帅,缺乏一个能完全督导大局的绝世统帅。

    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因为他手下有张良、韩信、陈平、曹参、彭越、樊哙、周勃、夏侯婴、任敖等大将、谋臣。

    汉光武帝刘秀手下也是猛将如云。邓岑等云台二十八将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他张角手下有谁?波才、张曼成、卜己等,推波助澜还行,却不能力挽狂澜。

    他张角一个人面对的是天下人。

    他创立太平道,以救世为己任。虽有野望,但他确实心为百姓。

    太平盛世时,以宗教形势用政治约束百姓,那定是邪教。在乱世,张角这样做无可厚非,人不能坐而等死。

    但张角低估了大汉对天下万民的影响力。

    大汉四百载,儒家七百载,深入人心。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吸收了百家言论,使百家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儒家虽然没有完全将百家的精华吸收掉,但儒家早已将法家,道家取代,成为当今天下,唯一的显学。这足矣让儒家在后世长盛不衰。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从令一个方面讲,儒家,可以代表华夏。不管后人是否认同,至少,在这个时代,儒学是完美的。

    汉末三国,有许多儒家都是名将,名臣,有经天纬地之才,包罗宇宙之志,其中不乏有大儒。

    只是后世那些只会读书,而不通世事的腐儒将儒家名声败坏,为圣贤脸上抹黑。

    握在张角手上那面旗帜从张角手中滑掉。

    没有旗帜的支撑,张角也倒在车上。

    张梁连忙跳上车,欲要将张角扶起。

    张角终于忍不住,一大口鲜血从口中咳出,他躺在张梁怀中,如行将就木。

    一朵浮云出现在张角头顶,它很漂亮,像白色的衣裳,但顷刻间又变得像苍狗。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为何吾没看到那天机?”

    张角望着天空之上变化无常的白云苍狗,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

    天无绝人之路,冥冥之中总会有一线生机,谁说上天没有给张角机会?

    天地不仁,以万物当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当刍狗。

    天地无所谓仁,无所谓不仁,天生万物,便是恩德,它从没想过要取回什么回报。

    不管天下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都是万物自己的原因。它随风入夜,润物无声,对一切一视同仁。圣人也是如此。

    或许只有经历了沧桑之变,才能明白。

    而张角心中只有执着。

    “大哥!”

    张梁悲痛的大喊一声,撕心裂肺。

    无数黄巾侧目,他们明白了什么,但不敢置信。

    天公将军呼风唤雨,医法无边,为何还会……

    但是那绣着“天公将军”四个大字的旗帜倒了,天公将军也倒了。

    无数黄巾不去管周围如虎狼一样的官兵,向张角拜去。

    也有黄巾非常害怕,大贤良师无所不能,竟然被疾病打败了,他们将何去何从?

    随着张角倒下,黄巾军的精神支柱轰然崩塌。

    张角终究是一个借助道术和见识窥觑天下的枭雄。

    何为枭雄?胜者为王败者贼,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

    “主公,好像张角……死了?”看到张角军的动向,刘辟惊喜的说道。

    张角一死,黄巾群龙无首,斗志大减,已是强弩之末。

    “令各部,威压黄巾。”刘凡令传令兵向皇甫嵩、朱、宗员等下达命令。

    各部官兵收到刘凡的命令之后,张弓,挺矛,列阵,结盾,一步一步的缩小包围圈。

    “人公将军,节哀顺变!官兵开始进攻了,请统领全军,主持大局。”一名黄巾渠帅对抱着张角痛哭流涕的张梁说道,语气十万火急。

    “吾兄仙逝,皆为官兵所逼。为天公将军报仇!”张梁抹干眼泪,站在车上悲愤的说道。

    他要利用衰兵,与官兵决一死战。再不济也要杀出重围,与地公将军张宝汇合,等恢复实力后,再为大哥报仇。

    受张梁情绪感染者极少,张梁虽为人公将军,但他的威望和张角不能比。

    但是为了活命,许多人麻木的拿起刀剑,毫无士气可言。

    能逃出去最好,逃不出去,就当随天公将军而去了。

    天公将军在时,连汉军营寨都攻不下。现天公将军仙逝,数倍于己的官兵将他们包围,无险可守。

    “苍天依在,无有它天,凡夫俗子妄敢称黄天,已被天杀!尔等还不自缚双手,跪地投降!”

    刘凡对着黄巾的阵容,威严的喊道。

    “吾不杀俘,世人皆知。若汝等投降,吾留张角全尸,厚葬张角。否则张角尸骨无存。”见黄巾士兵犹豫不决,不为所动,刘凡再次喊道,软硬皆施。

    对于张角,刘凡不做评论。能让他留有全尸已是他的仁慈。

    像他这种头号反贼,一般都是死无全尸的下场。

    历史上皇甫嵩攻克广宗,破棺戮尸,让张角人首分离。

    刘凡话毕,最外围的无数黄巾弃戈跪地。

    意志崩溃,传染的极快,当刘凡的话在黄巾之中传开之后,大部分黄巾选择束手就缚。

    张梁见复仇无望,心灰意冷下,拔剑自刎。

    令官兵动容的是,张梁死后,数千黄巾拿起刀剑,一声不吭的血撒疆场。

    他们都是张角最忠实的教徒,愿意陪张角一起走黄泉路。

    可能是刘凡的出现,刘凡的话语使黄巾士兵的想法变了许多。

    也可能是没有皇甫嵩等人的威逼。

    历史上为张角赴死的不是数千,而是数万。

第一百五十二章 破而后立

    对于赴死黄巾的义举,众人只能嗟叹一声。如此义士不能精忠报国,反而从贼,着实可惜!

    尘埃落定!

    张角病死,张梁自杀,黄巾主力死的死,降的降。

    广宗城内留守的千余人也开门投降,无谓的反抗只是以卵击石。

    “黄忠,汝率领吾部两千骑,驰援下曲阳……宗员,汝也率领北军的两千骑驰援下曲阳。”为了以防万一,刘凡派四千骑去支援郭典、关羽。

    刘凡在众亲卫的保护下,来到张角的尸体旁。

    “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刘凡自言自语的说道。

    张角虽死,却给了刘凡机会。

    “准备棺椁,厚葬之!”刘凡在众人拥簇下,进入广宗城。

    ……

    下曲阳。

    广宗的情况如何?下曲阳无人知晓。这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惊世大战。郭典、关羽率领的汉军士兵与张宝麾下黄巾杀得天昏地暗。

    战场之上到处伏尸,汉军组成阵型,虽人少,却精,将张宝士兵杀得胆寒。要不是他们占据人数优势,黄巾早就逃跑了。

    土壤早已成了红褐色,鲜血无法凝固,上空的阴霾无法散开。残肢断体随处可见。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郭典披甲执剑站在汉军之中指挥调度,或防守,或进攻!

    而关羽则率领一千精锐之士冲向张宝帅旗。

    他手持青龙偃月刀,杀人如砍瓜切菜,左右劈砍,没有人是他的一合之敌,将乃兵之胆,将如此勇猛,士兵皆斗志昂扬,凡过之处,所向披靡。

    “严政、高升,汝二人带人去截住那红脸汉将。”张宝心中一紧,对手下两位部将命令道。

    这红脸汉将太厉害了,只带着千余人就搅的己方溃不成军,要是他冲到这里,自己安能活命?

    “诺!”严政、高升拱手领命。

    高升是暴虎冯河之徒,有勇无谋,不等严政跟上,他就率领一部人马与关羽交战上。

    那战场中心,手持金背大刀的高升斩杀了数名官兵后,一刀向关羽砍来,关羽侧身躲过,反手就是一刀,向高升脖颈砍去。

    这高升能和张飞战几回合,也有两下子,快速的回刀,挡住这致命一击。

    这一次撞击,令高升气血上涌,双臂发麻。随意一刀便有如此威力,这是个劲敌。

    关羽面色一寒,他双臂紧握青龙偃月刀,使出全力向高升斩去。

    高升双手架着铁柄的金背大刀挡住这一刀。

    当青龙偃月刀砍在金背大刀上的时候,关羽不收力,用力往下压。

    高升力不能支,面色通红的单膝跪地。

    关羽余勇可贾,轻松的挑开高升手中的兵器,一刀下去,令高升人首分离。

    目睹这一幕的严政心中暗道:“红脸汉将勇甚,不可与之争锋。高升强我不少,尚被三招斩杀,吾若战之,必亡也,张宝与我送死乎?”

    从清晨厮杀到正午,他们死伤两三万,可谓是伤亡惨重,而官兵却没有伤筋动骨,战力相比,极为悬殊。

    更何况他们是空腹作战,形势对他们来说,越来越不利。

    严政心中一狠,没有听从张宝的命令去送死,而是不动声色的回到张宝身边。

    “严政,汝不去阻挡那红脸汉将,回来作甚?”张宝对严政骂道。

    “回来……借地公将军人头一用!”严政红着眼,吐出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同时,挥刀斩向张宝脖颈。

    “啊……”张宝惊叫一声。

    他非一流武将,对于亲信的袭杀,根本不容反应。

    噗嗤!

    一颗斗大的头颅滚落在地,张宝头颅圆目怒瞪,满是不甘心,脸上遍布狰狞。

    “严政,汝竟与唐周一样,背叛天公将军!”张宝的亲卫感觉天早塌下来了。

    张宝手下最得力的两名大将,一名被红脸汉将杀死,一名临阵叛变,杀死主将。

    附近的黄巾都停下战斗,对严政怒目而视。

    特别是张宝的亲卫,对严政拔刀相向。

    严政也有亲信,拔刀对之。

    “吾非贪生怕死之辈,吾杀张宝,皆为弟兄们着想。汉军凶猛,吾军败局已定,张宝一心与官兵死拼,不给兄弟们后路。兄弟们多数有父母家小,可想过身死后父母家小该如何?”严政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扬声喊道。

    严政把握着多数人的软肋。黄巾士兵听后,心有感触。对严政的敌意减少许多。

    想想短短一上午时间,尸横遍野。现在连握刀的力气都快没有了,再战下去,真是与送死无异。

    “官兵主将刘凡,乃是仁德之人,吾等投降,定得饶恕,望君珍惜!”严政一边长叹,一边从怀中取出白幡,高高举起。

    “全军住手!”

    身高九尺的关羽一直在观察着那边的情况,他怀疑黄巾发生了兵变。看到严政举起白幡后,立刻令全军停止战斗。

    别看自己这边占据很大的优势,但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人受伤,黄巾投降,就是胜利,没必要把时间推下去,白白的耗费性命。

    主公虽勇武,却喜欢用谋略,兵戈相接只是迫不得已。

    关羽一喊停,附近的官兵、黄巾都退开停止战斗。

    许多人都意识到战场之上出现了突变。

    郭典随即也下令停止交战。

    慢慢的,张宝的死讯,全军向官兵投降的消息传遍整个黄巾队伍。

    无数黄巾认命,选择向官兵投降。

    ……

    从三月上旬,至八月下旬,黄巾起义的时间不足六个月。

    跨及八州,百万余众。声势浩大如蝗虫过境般的黄巾起义被官兵平定。

    这是历史上第三次农民大起义,比起秦末大泽乡雨夜起义,西汉赤眉、绿林起义,这是一次有周密计划、有长期准备、有明确目的的宗教式起义。

    但它面对的是整个上层阶级的残酷镇压。

    朝廷接受大将军何进的建议,为了尽快平定战事,朝廷下放军权至地方,使得黄巾之乱无法快速蔓延至全国。

    但是却造成了地方轻视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将领或官员借着在黄巾之乱中拥有的兵力割据地方。

    刘凡平定的都是规模巨大的主力黄巾军,许多地方上的黄巾都被当地豪强、太守打败。他们平定黄巾之后,并没有解散招募的义兵,而是以各种名义继续养兵。

    这就是前太尉杨赐骂“何进乱天下”的原因。

    最重要的一点是张角带头挑衅汉室,使汉室的威严受到巨大打击,许多平民百姓不再相信汉室,这为以后各诸侯拥兵自重埋下伏笔。

    至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刘凡平定了黄巾起义,但他的个人权利还是太小,就算让他执政,也不可能将这烂摊子整理好。

    想要救此时的大汉,不知道要侵犯多少人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会侵犯当今天子的利益。

    黄巾平定后,刘宏不汲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将活不下去的百姓再次推向黄巾的阵营,黄巾死灰复燃。

    想要让心中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刘凡只能破而后立。

    集各种大权于一身!

    在民间威望达到顶点!

    让外族、外国望而生畏!

    让反对的人不敢正言!

    跺一下脚,天下颤三颤!

    唯有如此,方能破而后立!

第一百五十三章 百姓作歌传唱

    “禀告将军,广宗城屯辎重三万车,金银财宝无数!”广宗城中,一名小吏过来向刘凡禀报道。

    “辎重为张角寇冀州所得,当还冀州之民!黄巾之乱,冀州首当其冲,现民生凋零,吾亲自上奏陛下,免除冀州百姓一年田租,用来赡养灾民。”刘凡开口对周围众将说道。

    “征北将军仁德,吾等敬佩。”皇甫嵩出列对刘凡一礼。

    皇甫嵩非小肚鸡肠之人,见识到刘凡非凡的本领之后,心服口服,他终于将心中的那口气咽下去。

    他杀降黄巾可以称为尽忠职守。皇甫嵩对平民百姓非常的仁爱谨慎。平定黄巾之乱后,皇甫嵩领冀州牧,他也曾向刘宏上奏,免冀州百姓一年田租。

    黄巾之战初期,皇甫嵩与刘凡之间有不小的矛盾,双方看彼此不顺眼,差点演变成不死不休。

    今日这一礼,算是澄清恩怨,就算以后还会不合,但暂时稳定住了他们之间的间隙。

    “吾等衣食皆为百姓供养,恩德相互,不足为夸!”刘凡摇头说道。

    广宗一战,逼迫黄巾七万多人臣服。

    在广宗城中,一个偏僻的小巷子,几名黄巾将一名**岁的小女孩交付给一户农家。

    几名黄巾对农家主人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左右观望一下,见无人,快速离开。

    **的女孩懵懵懂懂,不通世事。

    但这女孩却一如反常,从头到尾,不哭不语。

    她那清澈见底的眼神却透露着几分执着。

    这执着不知有张角几分?

    数日之后,郭典、关羽、黄忠、宗员等押送着下曲阳数万黄巾俘虏来到广宗城。

    黄忠和宗员带领着四千骑兵来到下曲阳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他们算是白跑一趟。

    不过四千骑对投降黄巾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使投降后的黄巾士兵老老实实的。

    “郭太守,云长劳苦功高。吾定当为汝等请功!”刘凡亲自出城迎接凯旋而归的众人,并对众人夸奖道。

    “全凭将军计策,吾等只是出些气力,无征北将军,黄巾无落幕之日。”巨鹿太守郭典对刘凡一礼,说道。

    “吾已经将平定黄巾之事禀奏陛下,待冀州安定之后,吾等便可班师回朝。平定冀州,收获金银钱财颇多,吾自作主张,取一半金银分与诸位将士,抚恤阵亡将士的家人。另一半则献与陛下,以供陛下安排国事!”刘凡扬声对众人说道。

    黄巾之乱结束,刘凡功成名遂。不仅功勋卓著,名声也更大了。

    黄巾之乱虽结束,但天下局势比大乱之前更动荡了。朝政日非,海内皆空。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秦朝失去了它的疆域,帝位,政权,天下英雄豪杰都相竞追逐。

    汉虽暂时没有失去这些,却失去了部分民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的百姓将越来越多,不会再有人相信汉室。到时亦是天下英雄豪杰逐鹿中原之时。

    将要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山河破碎,即将到来。

    想要自己掌控自己,就得有自己的势力,自己成为一方诸侯。

    刘凡知道天下大势的大体方向,就要比别人准备的更早,更充沛。

    刘凡要让他的领域内的百姓完全信服自己,此为根基。

    天下之大,万民谓其最大。

    加强的统治,不得人心。强行统治万民,定会失败不长久,强行把持天下,就会失去天下。

    想赢得刘宏的绝对信任,不仅要有横扫千军的能力,还需要投其所好。

    这样不说自己在朝堂上能有求必应,却能让那些三人成虎风言风语中伤不到自己。

    “关羽代替吾部谢征北将军!”

    “黄忠代替吾部谢征北将军!”

    “徐晃代替吾部谢征北将军!”

    “皇甫嵩代替吾部谢征北将军!”

    “朱代替吾部谢征北将军!”

    “郭典代替吾部谢征北将军!”

    ……

    众将领争相向刘凡拜谢。

    功过赏罚,将者为卒伍谋福利。

    士兵沙场拼命死战,不知何时便死于他乡?

    金银钱财更能激发士兵士气,是战后对士兵最好的奖励之一,也是将领对士兵最好的交代。

    至于钱财有多少,是否够分于数万士兵,将领们从来没有担心过,

    山西士族豪强遍布,并且来往于山西的大商人也很多,黄巾属于过不下去的农民军,仇富心理很强,如这种士族大家根本不会放过,有能力的家族逃出生天,没有能力的只能是待宰羔羊。

    从而可见,张角积累的财富有多少?

    征北将军刘凡是何等的英明,绝对不会厚此薄彼。

    “禀征北将军,此次下曲阳能提前胜黄巾军,全靠张宝部将严政,其杀张宝,献首投降。令黄巾军人心俱散。”郭典向刘凡禀报道。

    “此人……”刘凡握紧腰间剑,最后皱眉说道:“大功也。”

    刘凡非常厌恶这种卖主求荣的人。但却不能因为个人喜好坏了他的大计。

    若是杀了严政,以后在战场上估计没人会倒向自己。

    当然,这种人刘凡不会再用他。

    “将军认为怎么奖赏严政?”郭典向刘凡询问道。

    “黄巾为贼,此为过也。严政阵前醒悟,此为功也。权衡功过,赏其千金,让其回乡做个富家翁!”刘凡向郭典回道。

    “诺!”郭典应是。

    接下来日子,刘凡督全军,利用这些黄巾俘虏修缮那些被烧毁的房屋,集运粮食于冀州各县,资助贫民。

    但河北之地巨大,车载斗量的粮食对百万户民众来说是杯水车薪。

    特别是临近太行山西面的中山国,常山国,赵国,这些郡国所在地因为道路限阻,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将粮食运到,等轮到他们的时候,粮食已经被分完了。

    刘凡上奏的诏书和献上的金银到达了洛阳之后,刘宏大喜,再宴群臣,准奏冀州百姓减免一年田租之事。

    并回诏书催促刘凡将冀州之事处理完毕之后,快速班师回朝。

    同时,封皇甫嵩为冀州刺使,善后冀州之事。

    朝廷下诏减免一年田租,在加上之前刘凡分粮食为百姓。许多冀州百姓感受到刘凡那至诚的心意,纷纷感恩戴德,并作歌传唱。

    “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世民兮复安居。”

第一百五十四章 北宫伯玉、李文侯叛变

    东汉和西羌的战争,又称为汉羌战争。

    汉羌战争历时百年,东汉和河西走廊、河湟地带等地的西羌部落断断续续的持续了百年的战争。

    羌族内迁,由于民族异同,和河西走廊,陇西地带的汉人时常发生冲突,再加上西北地方的官员大多数都是残酷苛暴,导致西羌诸部的抵抗此起彼伏,汉朝军队屠杀西羌部落,西羌部落屠杀汉朝百姓。

    在汉羌战争时期,即便是一统鲜卑诸部的檀石槐也没有对汉朝有过这么大的威胁,因为在鲜卑南下的时候被长城阻挡,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在光和元年左右,东汉王朝诸多名将向鲜卑主动进攻几次,欲夺回失地,有胜有败。

    但在光和元年后,臧、夏育、田晏等将三路出击,击鲜卑,失去理智,损失七成兵马,大败而归。此战虽败,却重伤匈奴单于檀石槐,使檀石槐转年病死,之后,再也没有和鲜卑交战过。

    臧,夏育,田晏等因此被罢官削爵,贬为庶民。

    鲜卑对汉朝来说只能是潜在的敌人。

    西汉时期,华夏最大的威胁是横行草原的匈奴人,东汉时期,西羌取代匈奴人,成为华夏第一大外患。

    刘宏登基掌权之后,皇甫规,段,张奂三人持续西羌造成打击,其中以段功劳为最,前后与羌族交战一百八十次,并在汉阳郡射虎谷,斩杀四万羌族联军首级,威震边疆。

    东羌彻底被覆灭,西羌也变得老老实实。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光和七年。

    黄巾之乱,席卷八州,传遍天下,无不让人震惊。

    西陲之地,豪杰众多,许多野心者,以这次黄巾起义看到了机会。

    九月中旬,北迁胡人北宫伯玉,李文侯,伙同凉州豪强宋扬等人,联合起来在湟中发生叛乱。

    羌族最大的一个部落,先零羌不甘躁动,明目张胆的遣出部落勇士,支持北宫伯玉、李文侯叛乱。

    叛乱的不仅仅是羌人、氐人,还有那些被贪官污吏压迫的汉人。

    北地先零羌和凉州汉人豪强一起拥护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以汉羌联军,名为汉羌军,响应东方的黄巾起义。

    数日之后,汉羌军气势汹汹的出动,进攻汉阳郡阿阳县。

    新任凉州刺使左昌因为截取数千万军费中饱私囊,被刚正不阿的汉阳郡长史盖勋劝阻,怀恨在心,于是派遣盖勋去阿阳县正面面对叛军兵锋,有意借刀杀人。

    盖勋为汉末名将,统兵有方,此时虽功劳不及皇甫嵩,但今后的几年绝对可以和皇甫嵩并驾齐驱。甚至有些方面犹过之。

    汉羌军久日攻城,盖勋多战而抵挡,不能克,便转而攻打金城郡。

    盖勋守住阿阳县之后,明晓敌军方向,多次遣骑到告请左昌,请求其派兵支援金城,左昌不肯。

    驻扎在允吾县的金城太守陈懿和护羌校尉冷征出兵防备汉羌军,寡不敌众,被北宫伯玉、李文侯打败,并杀害。

    北宫伯玉和李文侯慕汉人统治,想效仿之。劫持金城韩约、边允为人质,不予放还,胁迫他们管理金城军政。

    韩约为凉州从事,在凉州名声赫赫,黄巾起义前,大将军何进幕其名声,召他入京,韩约劝何进诛杀宦官,何进不听,于是韩约请求归还凉州。

    边允为凉州督军从事,在凉州的名声犹过韩约。

    为了名正言顺,北宫伯玉、李文侯推举边允为起义军首领。韩约为副首领。实际上大权还在北宫伯玉、李文侯手中。

    但韩约可是号称“九曲黄河”的枭雄人物,在今后能霸关中、西凉数十年,自不是省油的灯,北宫伯玉、李文侯无疑是引狼入室。

    金城太守陈懿和护羌校尉冷征被杀害后,韩约、边允走投无路。皆改名。

    韩约改名为韩遂,边允改名为边章。

    边章为首领之后,立刻打起清君侧的旗号,率领汉羌军包围凉州州治汉阳郡冀县。

    左昌无计脱身,惊慌失措,便恬不知耻的向盖勋求援。

    在盖勋身边的汉阳郡从事辛曾、孔常疑虑,不听之。阻拦盖勋前去支援左昌。

    “以前庄贾失期,司马穰苴将其斩首,汝等两个小小从事,难道比古代监军地位还高?”盖勋对辛曾,孔常怒道。

    辛曾、孔常惧怕盖勋,同意盖勋出兵支援冀县。

    盖勋怎么会不知道左昌视自己为眼中钉。但他忠君爱国,秉公办事,公私分明。

    盖勋四十余岁,出身凉州官宦世家,年轻时曾被举为孝廉,今为汉阳郡长史。

    在任长史期间,武威郡太守仗着在朝廷中有权贵撑腰,而在当地胡作非为,凉州从事苏正和准备弹劾此人。

    而凉州刺史梁鹄害怕得罪权贵,便想将苏正和治罪杀害,就此事向盖勋咨询。

    盖勋与苏正和有仇,有人就劝盖勋可以趁机报仇,盖勋说:“不可以!因为公事杀害良臣,是不忠!乘人之危,是不仁!”

    于是劝说梁鹄:“喂养鹰鸢就是为了捕猎,因为捕猎而杀害鹰鸢,那以后用什么捕猎?”

    梁鹄听从他的意见。

    苏正和得知盖勋为其解围,大喜,特意拜访盖勋,表示感谢。而盖勋闭门不见,派人传话说:“我是为梁使君谋划,不是为你!”

    于是,盖勋依旧恨苏正和如初。

    盖勋率领援军到达冀县之后,斥责边章、韩遂身为朝廷重吏,却不思报效朝廷,反而背叛。

    边章、韩遂不忿,对盖勋说道:“左昌小人当初要是听您的话,派兵来救援金城郡,或许我们还能改过自新,如今罪孽深重,投降必死无疑。看在您的面上我等放左昌一马。”

    于是边章、韩遂哭泣而去,解除了对冀县的包围。

    护羌校尉冷征死后,朝廷启用被罢免已久的乌丸校尉夏育,为护羌校尉。

    恒灵二帝期间,在与羌族、乌丸、鲜卑的战斗过程中东汉涌出了一批非常具有军事才能的名将。

    其中以凉州三明为代表,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字纪明,三人都是凉州人,表字中都含有明字,所以称为“凉州三明”。

第一百五十五章 班师回朝

    汉末不单单是这凉州三明很有才,就连他们手下的将领都很有一定能力,董卓、夏育等就是其中杰出的将领。

    夏育早年为段在护羌营中的司马。在与羌人的战斗中屡次立功,他与另一位司马田晏形成了一个有力的作战组合。

    夏育为护羌校尉之后,守畜官。边章、韩遂回身便领军围困畜官。

    盖勋领兵支援夏育,却无果,轻骑加急前往京师请求支援。

    ……

    在刘凡平定卜己黄巾的时候。

    活动在益州巴郡、汉中一带的张修利用拥护他的百姓,造反寇郡县,号称“五斗米师”。

    熹平年间和光和年间,张角在传播太平道的时候,张修在传播五斗米道。

    张修以巴郡巫妖之术,为百姓治病,被治愈者以五斗米为谢,故称五斗米道。

    张修起义,攻打郡县,杀害官吏,信奉他的人称他为师,不信者,称他为米贼。

    由于张修领导的农民起义规模较小,并没有使朝廷重视。

    ……

    转眼间,刘凡在冀州又待了半个月。

    白马银枪赵子龙,常山真定人。来到冀州,刘凡自然不想错过这唾手可得的猛将。

    刘凡与亲信寻遍真定县,也没有找到一个叫做赵云的人,令刘凡大失所望。

    刘凡一度怀疑是不是史书搞错了。

    “初平二年,赵云受常山百姓推举,率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

    这句话在刘凡的脑海中记忆犹新。

    赵云能受一郡百姓推举,最起码也是在本郡声名远扬。

    在本县怎么会没有人知道?

    初平二年是在七年后。据说赵云从小跟枪神童渊学艺,莫不是赵云学艺未归,无人知其名声。

    从小出乡学艺,亭里不知其名,也极有可能。

    刘凡带着遗憾离开真定县,心中安慰自己,来日方长,此忠肝义胆之人,自己定会相遇。

    赵云投奔公孙瓒是在七年后,投奔刘备,是在十六年后。机会还有的是。

    九月中旬,刘凡率领自己麾下一万步骑与关羽、黄忠、徐晃、刘辟、周仓等将,先行一步,班师回朝。

    冀州之战,刘凡的军队都战在第一线,损失上千人,战马损失五百匹,多为长途奔袭的时候伤,不能再用。

    刘凡又在投降的十几万黄巾之中,挑选了一千名身材高大的力士编入他麾下,继续保持一万兵马。

    若是自己麾下兵马太多的话,恐惹人怀疑。

    而朱则率领着北军及其麾下,跟在刘凡大军不远处。

    皇甫嵩为冀州刺使,需处理冀州事务,并未跟随。

    到洛阳之后该如何?

    天子会如何封赏自己?

    群臣会不会继续让自己把持军队?

    这个问题在张角死后,刘凡就日思夜虑。

    突然,刘凡有种寸步难行的感觉!

    “吾道何在?”

    骑在墨麒麟上的刘凡仰天长叹。

    墨麒麟好似感受到主人激动的心情,嘶吼一声。

    亲卫们侧目,不知所以然。

    良久之后,刘凡下令部队减速行军。

    朱派人来询问为何?

    “战斗之时士兵疲惫,战后亦劳累,吾等班师回朝,不必快速行军,放宽士兵,半月之后到达洛阳即可。”刘凡向朱回道。

    朱收到命令之后,深以为同。

    当日,行军不足百里。

    安营扎寨之后,刘凡将亲卫统领叫入营帐。

    亲卫统领名赵霁,是刘凡在常山真定时投奔他的一名勇士,也是名闻乡里的豪侠义士。

    刘凡离开常山的时候,赵霁单骑单枪跑来拜投他。

    当时望见赵霁那飒爽英姿的模样,刘凡差点以为是赵云了。

    接触一番才知晓,赵霁并非赵云,他的武力虽然不比周仓差,但还达不到万人敌的水平。

    不过又得一猛将,刘凡还是挺高兴的。

    刘凡得知赵霁典卖家财,来投奔自己,颇为感动,暂时令赵霁做自己的亲卫统领。

    “主公召属下何事?”进入营寨之后,赵霁对刘凡拜道。

    赵霁拜投刘凡,不仅仅是因为刘凡扫平黄巾,更是慕刘凡仁德之名。

    虽才拜投刘凡几日,赵霁却尽职尽责,令田峰、刘海等老牌亲卫心服口服。

    “吾有急事,要前往西凉一趟。汝身影与吾相似,可暂时冒名顶替吾,以镇大军。吾会和关羽、黄忠等将交代,若是有人来见吾,无论是谁?皆不见!”刘凡郑重的对赵霁说道。

    赵霁身高八尺,二十岁左右,浓眉大眼,颔下无须。相貌和刘凡虽不像,但高挑的身形却和刘凡有几分相似之处。

    若披上刘凡的盔甲,被亲信护住,绝对可以以假乱真,至于战马,可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吾只是卑卑不足道的平民,将军威震天下,小人怎能假冒将军?”赵霁受宠若惊。

    “不妨,吾会调遣云长在汝身边辅助汝。”刘凡宽和的说道:“汝假冒吾,便是事吾,吾事成,汝有功,无须心有芥蒂。”

    “多谢主公信任赵霁,赵霁定不负主公所托。只是主公何时赶回,请主公将走后之事交代清楚。”赵霁小心的向刘凡请求道。

    “吾以算好,以此时的行军速度,到荥阳需十五日,十五日内,吾必回到荥阳,届时吾等一起前往洛阳。”刘凡对赵霁回道。

    墨麒麟为千里马,跨山趟水,如履平地,从这里出发,如果没有阻碍,七日之内定可以到武威。

    “诺!”赵霁领命。

    稍后,刘凡又将关羽、黄忠、徐晃等将叫入自己的营帐,郑重的交代一番。

    众将知晓领命后,刘凡脱下盔甲,留下霸王戟,身穿粗麻褐衣,腰挎青玄剑。趁夜色,刘凡骑着墨麒麟悄悄的离开营寨。

    刘凡此行除了麾下诸将和麾下亲卫以外,无人知晓。

    “贾文和啊贾文和,这是吾第三次前往武威姑臧拜请汝,你可一定要等着啊!三顾茅庐,千古佳话!”

    想起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使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凡神往的笑了笑。

    他选择的路线是翻过太行山,先到河东,因为他从河东去过武威两次,算是轻车熟路。

    广宗、广平、邯郸,次日,刘凡就通过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来到壶关,通过壶关,便进入壶关县,属于上党郡。

第一百五十六章 刘凡月下追高顺

    汉王刘邦元年,始置壶关县了,属于并州上党郡,因关口山形似壶,且在此置关,名壶关。

    壶关以西的百谷山和双龙山中间大片区域为壶关县。

    壶关为山西去山东的重要关隘之一,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刘凡来到壶关的时候,已经是黄昏时间,壶关关闭。

    从昨天夜晚,到现在,一天一夜的时间,中途只是偶尔休息一刻。

    现在人困马乏,需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壶关内驿舍,就是刘凡今日的目标地。

    “申时过后,关隘关闭,禁止通行,如今亦是多事之秋,难道汝不知乎?”

    见一骑顶着关门,关上守关的士兵不耐烦的说道。

    “汝等可知征北将军刘凡否?吾征北将军亲卫统领赵霁,奉将军令回家乡河东办事,快来关门。”刘凡对着城门大喊道。

    时至征北将军刘凡平定黄巾,威震天下。

    太行山以东,声明最显。

    一连多日,各地百姓都以他为题,刘凡之名,谁人不知?

    征北将军的亲卫统领一定是征北将军的亲信,壶关守将不敢怠慢,连忙带着关上士兵下关,并打开关门。

    刘凡虽穿着普通的褐衣,但战马高大雄壮,整个人看着气度不凡。

    守关司马觉得刘凡此言必是真,所以不再怀疑。

    “请大人入城歇息!”守关司马来到刘凡面前,谄媚的道。

    “此人空口无凭,身份尚未明了,司马这么做,岂不是玩忽职守乎?”壶关司马身边一名士兵阻拦住壶关司马,不予刘凡放行。

    这名士兵二十三四岁左右,身高八尺,面色刚正,虽是士伍打扮,却含带着一股令人不容忽视的威严。

    “大胆,汝一都伯,安敢训斥吾?”壶关司马脸色一变。

    在征北将军亲信面前,却被自己手下阻拦,颜面何在?

    “征北将军虽平定山东黄巾,但太行山周围还有匪寇无数。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吾等守关,必须严谨。”都伯面色不变的说道。

    “汝……”

    守关司马气急败坏,想训斥都伯,但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凡打断。

    “征北将军在五个月内,转战万里,致使黄巾覆灭,家国安定,大军所过之地百姓夹道迎之。吾赵霁为征北将军亲卫统领,奉将军之命办重事,尔敢阻拦?”

    刘凡下马,对都伯质问道。

    刘凡非自卖自夸,是对这无名小卒来了兴趣,欲试探一下此人。

    “征北将军居功至伟,卑微之人不敢言,足下为征北将军办重事,必持有信物,请足下拿出信物?”都伯不卑不亢,尽忠职守。

    “守关司马已经下令,汝越俎代庖,可知军令如山乎?”刘凡眉目一挑,怒道。好似此人不给自己面子一样。

    “军令如山,吾不敢违!驻守壶关,不让贼寇通过,便是在执行军令。敢问足下,汝可知军令如山否?”都伯瞪大眼睛,手扶在腰间的刀柄上,反问刘凡。

    其寓意很明显,身为军人,强行通关,却不出令件,与贼寇无异。

    “违征北将军令,汝想死乎?”刘凡抽出宝剑,剑指都伯。

    “有死而已,吾有何惧?”都伯不屈的看着刘凡:“若有征北将军令,可杀吾,若无,便为贼寇!”

    都伯的手却紧紧的握住腰间长刀。将军派遣亲信出去办事,手持令件文书,这是必然。

    好生恶死,天下常情,若临大难而不变,视死如归者,非忠臣义士有所不能。

    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从他身上,刘凡看到了徐晃的沉稳和严谨,又看到了与之与众不同的刚正和锐不可当。

    身处并州?他是被埋没的人才,还是青史留名的存在?

    其性格和那个人很相似,会是那个人吗?

    “大人息怒啊!此子为吾新招募,吾见其勇,封他为都伯,没想到他如此出言不逊!”

    壶关司马大急,狠狠的瞪了都伯一眼,对刘凡解释道。

    “哈哈!”刘凡仰头一笑,从身后包裹拿出征北将军的银印递给壶关司马,让后对都伯一礼,谢道:“微子之言,吾犯军令矣。”

    都伯没想到刘凡前后转换这么大,无所适从,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在这一方面,和周仓差不多。

    刘凡笑了笑,不再言,心想等到进关之后,再找他详聊。

    壶关司马拿到刘凡银印之后,大惊失色:“此征北将军贴身印绶也,看来大人的确有急事,大人请入关。”

    “今日休息一夜,明日急需赶路。”

    刘凡收回印绶,翻身上马入关。

    “吾这就为大人安排上好的译舍房间。”壶关司马讨好的说道。

    对于壶关司马,刘凡一点也不感兴趣,自己用赵霁的身份,虽为亲卫统领,却无秩。

    守关司马秩一千石,却对“赵霁”低三下四,奴颜婢膝,一口一个大人,毫无尊严。连自己的位置都摆不正。

    刚才自己无出示令件,壶关司马却自作主张请自己入城,真庸人也。

    这种人,敌人只要略施小计,旦夕之间关破。

    月朗星稀,风晴月明,格外宁静。

    刘凡喂好马,吃好饭后。出了译舍,徒步来到关上。

    此时已经不见壶关司马的身影,想来已经回去休息了。

    刘凡想到关上,但一想自己非守关之人,贸然上去,有些不妥。

    于是对关下巡逻的士兵问道:“刚吾入关之时,冒犯了守关的一名都伯,特来请罪,请转告其。”

    时隔才一个时辰,征北将军刘凡的亲信降临,他们刚才还在谈说,怎会忘记?

    “您所说是高顺吧!高顺顶撞司马,被司马逐出壶关,现已一个时辰,他已经出关了。”巡逻士兵恭敬的向刘凡回道。

    高顺!

    果然是高顺!

    刘凡连忙回到译舍,牵出墨麒麟,来到关口。

    “吾有事出关,快开关门。”

    墨麒麟风驰电掣,刘凡人未到,喊声已出。

    若无遇见是宿命,遇见了,就不能错过。

    即便是他拒绝自己,最起码曾努力过,不会心有遗憾。

    高顺为吕布手下头号猛将,忠诚无双。

    吕布、陈宫死后,部下众将皆降,独高顺一人拔剑赴死。

    不管是谋臣,还是武将。刘凡最喜欢的就是具有忠、义、德、勇之人。

    关门打开,刘凡冲出壶关。奔着月色,顺路追去。

第一百五十七章 高顺归心

    万籁俱寂的夜晚,被马蹄声踏碎。

    一人一骑奔逸绝尘,在丛林相间的道路上穿梭。

    高顺离开壶关是一个时辰左右,只要高顺走寻常路,凭着墨麒麟的速度,不消片刻,便能追上高顺。

    丁原刚就并州刺使,吕布还没有驰骋草原的名气。

    高顺还没有投靠吕布。

    高顺最出名的地方在于练兵能力。

    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炼整齐,个个骁勇,所攻者无所不破,名为陷阵营。

    高顺曾以七百陷阵勇士击败拥有关、张的刘备军队,关、张都为万人敌,陷阵营的勇力可见一斑。

    高顺性格刚正,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收贿,不玩忽职守。

    吕布非常欣赏高顺,但为人狐疑,在最关键的时候,有人叛变,然知高顺忠,却不能用。

    七百陷阵勇士在平时交付给自己的妻弟魏续掌管,战时才将陷阵营兵权回归高顺。

    对此高顺毫无怨言,尽忠职守。

    其典型的刚正不阿,以忠正闻名。

    高顺出身寒门,无表字。其身如雨打浮萍,在乱世中飘零,逢主恩,则事忠。

    若其忠人,非高顺之幸,乃人幸。

    高顺先遇吕布,用武之地太局限,不能在历史上的舞台上大放光芒。

    马蹄踏地的声音从远处传开……

    越来越近……

    失意的高顺停下脚步,当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人一马便迎面而来。

    月光下,高顺看得很清楚,他是征北将军的亲信,“赵霁”。

    “赵霁”间接的使自己被逐出,但高顺并不恨“赵霁”,只恨壶关司马渎职,行径非军士。

    刘凡下马,对高顺一礼。

    “吾在想,萧何月下追韩信!若无韩信,高祖能否从汉王晋为汉帝,开创四百载万里山河!”刘凡抬头仰望星空,思绪飘远。

    陈涉起义后,韩信先投靠项梁,项梁被章邯打败,战死定陶,韩信依附于项羽。

    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却始终不被项羽采纳。

    一个是华夏谋战派的领军人物,一个是华夏勇战派的领军人物。道不同不相为谋,韩信离开项羽,投靠刘邦。

    夏侯婴见韩信谈吐不凡,相貌威武,于是将其推荐于刘邦,但仍未受刘邦重用。

    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辨其为大将之材。

    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在月下追回。

    萧何正式向刘邦推荐韩信,述其厉害,并请求刘邦重用韩信。

    刘邦采纳,选良辰吉日,斋戒,开坛场,拜韩信为大将。

    此后,刘邦文有萧何,武有韩信,谋圣张良运筹帷幄,刘邦开始了争霸天下之路。

    仅仅三年,荡平寰宇。

    “淮阴侯略不出世,功高无二,吾等只能敬之,不能仿之。吾不敢比韩信,汝可称萧何否?”高顺反问道。

    他摸不清刘凡是何意,刘凡的话有些模棱两可。

    “都说时势造英雄,吾不这么认为,吾认为是英雄创造了时势。秦末天下大乱,给了高祖机会。若无高祖?天下又如何?高祖崛起于微末之间,雄心大略,一统天下,合华夏族为汉人。卿难道就想随着大势流走,不想搅动风云乎?”刘凡拉住高顺的手,意有所指的道。

    时代不是给了一个人的机会,而是给了所有人的机会。

    改变,需要有魄力的人。没有魄力的人,没有自信,所以求稳,但求无过,这是弱者的想法。

    强者,藐视过失。所以才能功成。

    “吾乡野村夫,不敢奢望也。”高顺摇头叹道。

    “汝贲育弗夺,更兼其勇,如何不能?”刘凡对高顺赞扬道。

    “请君指点明路。”高顺被刘凡一番话说得热血沸腾。大丈夫建功立业,谁不想扬名立万?

    “征北将军惜才如命,治军森严。壮士觉得如何?”刘凡向高顺问道。

    “征北将军,那等英雄,闻其声明而颤,吾欲从之,不知可会收容我这弃卒。”高顺遗憾的说道。

    吕布名动北方,号“飞将”,高顺认其为英雄,前去投拜。

    此时刘凡的威名高顺更仰慕,若能投之,甘为一小卒。

    刘凡抢在了吕布前面,这就是名声。

    “哈哈!”刘凡大笑一声,对高顺回道:“英雄不问出处,征北将军也幕得高顺之名。如子之般,必受重用。”

    高顺这般言语,刘凡就知自己又要得一名将。

    “汝安知吾名乎?”听到刘凡道出他的名字,还有征北将军也听过他的名字,高顺大惊道。

    “正知汝名,才来追汝,吾得汝,如高祖得韩信,大功可成也。”刘凡开怀大笑。

    “足下到底是何人?”这人话语中的威严,令高顺情不自禁的问出这句话。

    “恕吾衣隐瞒真实姓名,吾正是征北将军刘凡也。欲从别处问大事,不得已隐瞒姓名。”刘凡不再隐瞒姓名。

    “公为征北将军乎?”高顺不敢置信。

    “然也!”刘凡再次点头,一脸正色。

    “何以至此?”高顺好似明白了什么。

    自己被军伍抛弃,而刘凡却屈尊来追他。

    “卿乃良将,当至此也。”刘凡含笑点头。

    “噗通!”

    高顺跪拜在地,举誓说道:“高顺拜见主公,此生无二,若违此誓,当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得卿,吾若得一条臂膀,吾所须克者,无不克也。”刘凡将高顺扶起,已无一丝奔袭一天一夜的倦意。

    高顺听后,更加感动,誓死效劳。

    “与吾先回壶关休息,明日汝前去荥阳,到时吾大军也会至荥阳,携吾书信前去投拜,必有人应之,待吾回去,再予汝重任。”刘凡对高顺说道。

    “诺!”高顺点头。

    然后刘凡放弃骑马,与高顺一起步行回到壶关。

    刘凡带着高顺,很顺利的进入关门。

    当天晚上刘凡请高顺入自己的的驿舍。

    高顺不肯,非要为刘凡守夜。

    在刘凡一再的要求下,高顺与刘凡一起,躺在一张床上,和衣而睡。

    殊不知高顺躺在另一侧的床头上,泪流满面。

    不是伤心,而是感动。

第一百五十八章 沐雨求贤

    次日,刘凡与高顺一起出壶关。

    刘凡继续从上党向西凉驶进。

    高顺拜别刘凡,向河内方向走去。

    半日后,刘凡来到了河东,途经安邑。

    刘凡过家门而不入,马不停蹄的奔行。

    三辅之地外,烽烟四起。

    以北宫伯玉、李文侯为首的汉羌军势力强大,无人能制裁。

    刘凡也听说了金城、天水的动乱,所以特意绕开动乱区域,从北地,安定等郡绕过。

    当刘凡来到武威姑臧后,已经是五日后。

    时至,光和七年,九月下旬。

    凉州天气已经转为寒冷。

    今日早晨的时候,天空就是阴沉沉的,正午时,给人一种雨雪将至的感觉。

    一阵冷风吹来,卷动地面上的枯草、落叶。

    一群小虫抖了抖身子,从一个枯枝上,飞到另一个枯枝上。

    身披麻布褐衣的刘凡感觉冷嗖嗖的。

    来到贾诩家的茅屋不远处后,刘凡照常将马匹拴在一里外的树上。

    然后徒步向贾诩家走去。

    时隔近一年,刘凡再次来到此地。场景与一年前无二。

    来到贾诩家后,刘凡敲响柴门。

    贾穆从屋子内探出脑袋,当他看到门外有人后,搓了搓手,从屋子内跑了出来。

    临近之后,贾穆发现来人面熟。

    一年不见,贾穆变化不大,刘凡却变化甚大。

    一年的军旅生涯,戎马倥偬,统兵交战。

    一年前,刘凡站在这里的时候是清秀有气质。

    今时气质还在,却多了一些舍我其谁的威严。

    “贾穆,可记得吾?”贾穆开门后,刘凡对着他笑了笑。

    “您是刘凡……征北将军,听闻您在冀州与叛贼交战,怎会至此?”贾穆大惊失色,疑问道。

    刘凡在院落里刻下的那首求贤诗令贾穆刻骨铭心。

    张角败亡已经有一个月了,但冀州与凉州天南地北,相隔甚远,消息流通的缓慢。在加上北宫伯玉、李文侯叛乱,阻隔了消息。

    “张角已平定,吾自然出现在这里。”刘凡开口回道。

    “征北将军请进。”贾穆向刘凡一礼,请道。

    “汝父可在?”刘凡进入院子之后,问出了这次来武威姑臧的目的。

    “父正在正屋观书。不知为何?父自从一年前那次出行回来之后,再也没有出去游历,寻常只要不是农忙时期,都会出去。”回答了刘凡的问题后,贾穆疑惑的喃喃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刘凡在心中笑了笑。

    贾穆带着刘凡来到正对着柴门的那间茅屋。

    细心的刘凡在门口时听到轻微的鼾声,伸手制止住正准备掀草帘而入的贾穆。

    “文和先生正在休睡,不宜打扰。”刘凡压低声音,然后慢慢向后退。

    贾穆讶然,没想到征北将军如此尊重自己父亲。他也跟着刘凡慢慢退后。

    “屋外寒冷,不若先回东屋烤火,征北将军奔波劳累,吾让母亲做些饭食。”

    贾穆轻声对刘凡说道。

    “吾乃拜访者,不入堂屋,而去私舍,不礼也。”刘凡摇头说道“吾在门外等候便可。”

    “贵客上门,拒之门外,亦不礼也。”贾穆回答道。

    “吾来求才,当礼贤下士。汝且回去,当让汝父看到吾之诚心。”刘凡开口说道,话语不容拒绝。

    “也罢!”

    贾穆也希望父亲为征北将军刘凡效力,三次光顾茅庐,诚信足矣动天地。

    刘凡的所作所为,谁不知晓?贤臣择主,必先选其。

    贾穆回到的东屋内,刘凡则守在贾诩屋外。

    周围很静,不时听到瑟瑟秋风。

    天空中的乌云越积越厚,呼啸的风越来越重,一切的一切,预示着雨水即将到来。

    贾穆和贾诩的妻子许氏请刘凡回屋,免得淋雨着凉,但被刘凡拒绝。

    一刻钟后,秋雨如约而至。

    起初如烟如雾,无声的飘洒在西凉大地上。

    不一会,如细丝线一样的小雨从天而降,慢慢的小雨变成中雨,淅淅沥沥,一直持续。

    军旅生涯中,刘凡经常淋雨,但像今日这么冰凉的雨,他还是第一次感受到。

    这估计是西凉地区,最后一场秋雨。

    大树上本来还存在着一些树叶,这场秋雨,大树上的枯叶全部被打落。

    雨水淋湿了刘凡的衣裳,打乱了他的头发,刘凡沐浴在冰冷的秋雨中,巍然不动。

    沐浴冰雨,只为求贤!

    为求得这个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旷世奇才。

    贾诩不同于其他谋士,他军事方面也多有建树。

    钞孙子兵法,注吴起兵法,完全可以做三军之师。

    “父虽性散,却有夙愿。今得主恩,倾心报也。”

    贾穆在屋檐下,自言自语道。

    一时辰后,秋雨未停。

    但刘凡面前那个草帘被推开,一名三十七八岁的中年男子从屋子里走出,张开双臂打了个哈欠,看似睡眼朦胧的样子。

    “下这么大的雨……咦!”贾诩刚自语出一句话,便看到雨中有一个身影。

    刘凡意志坚定,冰冷的雨并没有让他心中产生一丝波动。

    雨水虽模糊了他的视线,但贾诩走出来,刘凡还是能看的到的。

    他慢步走过去,拱手对贾诩说道:“河东刘凡,拜见贾诩先生。”

    “征北将军刘凡,难道一直在外等候吾?”

    贾诩惊讶的问道,心中大感。

    “闻先生休息,不便打扰,故在外等候!”刘凡回道。

    “折煞老夫也,君请入堂屋。”贾诩拉着刘凡湿透了的手臂,一脸受不起的样子。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刘凡随着贾诩一起进入堂屋。

    茅屋内和上次所来分毫不差,一张低桌,一张小床,还有那放满竹简的书架。

    “数日之前闻君在冀州决战张角主力,今却出现在吾茅庐之中,君不世之功可成乎?”

    贾诩请刘凡入座,然后自己跪坐在刘凡对面,说道。

    “张角碌碌之辈,非乱世中真正的英雄,远算不上不世之功。若能兼州连郡,鼎故革新,让乱世变为盛世,令四方夷狄不敢不臣服,方算不世之功也。”刘凡目视贾诩,问道:“上天给吾一个机会,贾诩先生可否与吾一起定下这不世之功业……”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下(上)

    “君想取而代之乎?”即便是贾诩心中隐隐有琢磨,也大吃一惊。

    “公以为当今天子如何?”刘凡摇了摇头,不回其问,反问贾诩。

    “天子宠幸何皇后,使其兄何进为大将军,何苗为河南尹,其父追封为车骑将军,其母封为舞阳君;卖官鬻爵,使佞臣水涨船高,忠骨销声匿迹。其不得法,尽失臣心。大肆建筑宫殿,增长税负,黄巾虽平,又有揭竿而起者,此乃失民望。当今天子已无威严,有威严的是大汉,天子正一点点丢掉大汉积攒数百年的威严。”贾诩心有戚戚的说道。

    河南郡长官非太守,而为河南尹,因河南郡内有京城洛阳,是为区分其特别之处。

    “然,吾乃光武皇帝后裔,纯正的汉室血脉,汉室将倾,吾义不容辞。只是,大乙无伊尹辅佐,无法灭夏建商;齐桓公无管仲,无法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越王勾践没有范蠡,即便是卧薪尝胆,也未尝能复国;赵襄子无张孟谈,赵国将过不了春秋;高祖无张良计,天下何时能一统?公就是吾要找的那个人。”刘凡长叹一声。

    “诩虽曾举为孝廉,却毫无政绩,君不求那些闻名天下的贤士,却三顾吾这默默无闻之人的草庐,岂不是舍本逐末耳?”贾诩疑问道。

    “公举孝廉为郎,后称病去官,西还至凉州地,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公称已为段孙也,必有重金赎之,时值太尉段久为边将,威震西土,公假以惧氐,氐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所行者皆死。公非段孙,此权宜之计也。”刘凡对贾诩回道。

    虎口脱险,是最彰显一个人计谋的时刻,连自己都谋不了,何况谋他人。

    “时隔十年,君竟也知道此事。”贾诩唏嘘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公有张良、陈平之才也,当与张良一般,居于庙堂,万世景仰。当今天子纵欲过度,贪图享乐,吾得到消息,天子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五年左右,必驾崩而去,天下大乱将由那时开启。”刘凡又开启了他的未卜先知之能。预测了刘宏和刘志结局大同小异。

    目的就是让贾诩早下决断。

    “多年以来,吾一直在钻研谋字,谋己,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其他皆解,唯独谋己,钻研最深,也最迷茫。”贾诩起身,来回徘徊一圈,良久,道:“春秋末,智伯围晋阳三年之久,冻饿成病,军心动摇,赵氏已成死局,张孟谈力挽狂澜,劝说魏、韩反戈一击,智伯卿族覆灭,赵魏韩三家分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孟谈功高震主,选择离开襄子,此智计也;越王勾践败于夫椒,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拜,屈身以事吴王夫差,徐图转机,与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夫差高官厚禄利诱之,不就。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三年后,终回越国,与文种一起献上灭吴九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震于春秋之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功成身退,反之,文种之灾也。留侯张良亦明此理,此为善者也。”

    贾诩的话说的很隐晦,他只说出善终的大谋者,那些敌国灭,谋臣诛者,比比皆是。

    贾诩在向刘凡提醒,您是否为长颈鸟喙之人?只可共同患难与共,不可共享荣华富贵。

    谋士五境,乃贾诩一生的真实写照。

    谋己,作为一个谋士,若连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来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运用自己的谋略,让自己活下来、并且活得有价值是成为一个谋士最基本的条件。

    谋人,谋士不仅为自己谋,还要学会为别人谋,若是一个谋士不能为别人出谋划策,那就不能被称为谋士。

    谋兵,作为一个谋士,他必须具有谋成千上万人生命的能力,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谋国,与谋国相比,为一人谋、为千人谋都是很浅的层次。一个人要是能做到谋诸侯国,必须具备远大的眼光和超乎常人的洞察能力。

    谋天下,真正的谋主具备着人所不具备的能力,那就是谋天下的能力,他能顺天下大势而为之,一句话,便可搅动天下风云。

    贾诩知道自己得不到刘凡的答案,此一时,彼一时,他当然知晓。

    “前因后果,公已说明,谋士当谋己也,祖龙使六国毕,四海一,书同文,车同轨,都说其残暴,可都忽略了他的胸襟,六国贵族他赦其无罪,助他扫平天下的功臣不曾杀一。成败还无定数,谈论此为时尚早。”刘凡也站起来对贾诩说道。

    帝王成事后,不一定非要杀戮功臣。

    光武刘秀,诸多功臣猛将善终。

    唐太宗李世民,杀死张亮和侯君集,那是因为他俩造反作死。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窃取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政权,为防止重蹈覆辙,杯酒释兵权,手下大将为一方做节度使,享受荣华富贵,也算善终。

    朱元璋不地道,三十四名开国功臣,杀了三十三。倒是他儿子朱棣善待那些帮助他谋反的功臣。

    “君在外拼搏天下,诩却只会在家中等待天下,长途跋涉,三顾茅庐,立雨求诩,感人肺腑,诩今拜征北将军为主公,当披肝沥胆,竭力尽忠。”贾诩伏膝对刘凡拜道。

    刘凡两次光顾自己家门时,贾诩心中就有了定论。

    “毒士”一词,含贬义。再加上历史上的贾诩多次易主。使世人都认为贾诩心狠手辣。

    人非铁石心肠,历史上的贾诩可从没有被如此礼遇过,都是他投靠别人。

    更何况凉州叛乱,刘凡万金之躯孤身前来,承担了许多风险。

    这近一年贾诩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游历,是在等刘凡的到来,即便是知道刘凡在万里之外平定黄巾,他亦在等。

    乱世之中,不仅君择臣,臣亦择君。

    “平定黄巾后,吾只感寸步难行,今之有文和,犹如鱼之有水也。”刘凡抹了一把眼泪,并对贾诩一拜。

    与此同时,门外大雨骤停,一只喜鹊从树枝上飞下。它在捡食雨后的生机。

    一饮一啄,自有天定。

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中)

    两人言罢,又相对而坐。

    贾诩的妻子为两人呈上热茶。

    刘凡用一个时辰的时间,为贾诩讲述了此次平定大概经过。

    其中一些奇谋之计,令贾诩拍案叫绝,真是英明的主公。不过也有令贾诩蹙眉的地方。

    “吾欲代替章帝一脉,兴吾东平一脉,公以为如何?”刘凡向贾诩问道。

    刘宏、刘志、刘缵、刘炳、刘懿等东汉皇帝都属于汉章帝刘的后裔。那些专政的外戚都会选章帝宗室为君主。

    “宗亲谋逆,难有成功者。黄巾之后,时态已明,到时,不再是谋反,而是群雄逐鹿天下。如果进一步谋划,可掌握先机。天子昏庸,并不暴虐,若是不驾崩,天下始终乱不起来。”贾诩抚须说道。

    新莽之后,梁冀,邓鸷,窦武,陈蕃,先后专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无一善终,全部横死暴亡。

    可见专政并不靠谱,指不定那一天就被宫内谋划死,除非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那样,就会背负奸佞的名分,有对刘凡仁德之名。

    逐鹿就不一样了,如果刘凡得到了那只梅花鹿,他就是光武那样的千古明君,中兴之主。

    “大汉历二十三帝,昏庸纵欲者,难以长命,此定数也。”刘凡肯定的说道。

    “当今天子有两子,皇子辨,皇子协,协仅四岁,不足以威慑群臣,皇子辨虽生于皇宫,却养于道人史子眇家,因此行为轻佻,没有皇子威严,不为帝喜。天子颇喜刚四岁的皇子协,但何皇后受宠至今,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任大将军并在朝中位高权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此也定成一后患。”贾诩话语一针见血。

    贾诩和诸葛亮一样,身处隆中,却知天下之事。并不是未卜先知,而是对这一方面的事情,异常上心。

    刘宏想要立刘协为太子,但刘辨舅家势力太大,党羽众多,朝中很多人支持嫡系长子。若强行立嗣,很可能会发生政变。

    “公所言极是。”刘凡点头道。

    “世人皆知主公仁德,主公在民间的声望高于天子,此犯了君王大忌也。若刘宏为景帝、武帝,主公怕是不长命。还有主公厚葬张角一事,很可能是朝中群臣攻击主公的借口。”贾诩慎重的说道。

    黄巾之乱就是张角一人捣鼓出来的,满朝文武对张角恨之入骨,刘凡却将他厚葬,谁能咽下这口气。

    “吾之所想,天下民心归附,得民心者的天下。公不与田氏代齐,如何成事乎?”刘凡对贾诩说道。

    田陈篡齐,将春秋带入战国。

    一个卿族,在封建之前代替了数百年的贵族血脉,看似异想天开,实则历史证明了一切。

    田氏经过近二百年的努力,将姜姓齐,换成了田姓齐。

    公族子、孙无俸禄者,田氏私分其邑,田氏赢得公族支持。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故民爱之。

    百姓缺粮食,田氏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

    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

    田氏把持朝政之后,继续推出修公行赏,进一步赢得民心。

    田代姜齐,成为大势所趋。

    “田陈篡齐,确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经典,但主公要审时度势,田氏为卿族,若有变故,可以回到封地,另做打算。主公毫无根基也,天子一声令下,该当如何?”

    贾诩言语微中的说道。

    “吾欲寻一安身立命之所,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得以称制,公以为哪一地,能让吾成就大业?”刘凡向贾诩问道:“西凉陇地,蜀地汉中,荆襄之地,江东之地,齐鲁之地,燕蓟之地,还是并州赵地?”

    如河东,河内,徐州,兖州,关中,河北,等地在京畿之地附近,刘宏伸手可及,并不适合此时作为根基。

    “西凉已经乱掉,想要平定需要费许多力气,那里汉胡混杂,不适合发展,蜀地易守难攻,与荆襄,江东相似,北方之地,一马平川,想要北伐,千难万难。燕云塞外为苦寒之地,资源匮乏,也不合适……”贾诩徐徐说道。

    贾诩所言,将作为根基的地方全部否决。

    “主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何须问吾。”就在刘凡大惑不解的时候,贾诩又说道。

    “吾欲为雁门太守,镇守边关,以雁门等周边几郡为根基,收复河套失地。磨砺兵甲,训练士卒,待山河有变,便率骑南下。公觉得可行否?”刘凡向贾诩问道。

    “打败胡人,夺取河套,在朝廷不予支持的情况下,非常困难。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若主公能在河套平原上扎稳脚跟,北方大地,皆在主公马蹄之下。进可以逐鹿天下,退可以固守塞外河套。”

    贾诩很佩服刘凡这个大胆的想法,成大事者,就需要这种魄力。

    若在河套之地,生成根基,就算朝廷察觉到刘凡的动向,也鞭长莫及。

    “鲜卑部落虽分散,但还是草原霸主,主公需有万全之策。”贾诩向刘凡建议道。

    贾诩知晓刘凡曾打败过不若于鲜卑的匈奴人,并擅用奇计。不能力敌,可以计敌。

    “吾有铁骑,何惧匈奴鲜卑?即便是正面交战,吾也有必胜之心。”刘凡自信的说道。

    “铁骑,是骑兵否?”贾诩疑惑。

    骑兵就是骑兵,为何称作铁骑。

    “是骑兵,但非如今之骑兵。用不了多久公就可以看到吾军之铁骑。”刘凡的话语神秘莫测。

    “那诩拭目以待。”

    贾诩有了一些期待。刘凡没有选择蜀地,荆襄,江东之地作为根基,令贾诩松了一口气。

    他并不看好南方之地,一是这个时期南方还没有完全被开发,资源远不如北方,二是南方不产战马,只能被动防守。久守必破。

    西楚霸王项羽何其勇猛,据荆襄而王天下,天下诸侯,莫不臣服,但此失败的战略,给了高祖刘邦太多机会,从而败北垓下。

    贾诩不知道的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一名千古奇人,以积弱的蜀地,以攻代守,多次北伐。以长久战略,使一州之地,挡八州之力,残喘数十年。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下(下)

    “这一次班师回朝,是对主公的考验,一步走错,便可能坠下万丈深渊。主公当如履薄冰。”贾诩思量之后,慎而又慎的说道。

    “确实,天子没有秦皇、汉武那样的心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请公明计。”刘凡向贾诩请问道。

    “推功,将此次黄巾起义的功劳推出去,最主要的是把功劳推给天子,满足天子好大喜功的**。天子登基近二十年,怎么会没有一点心机?在朝廷上,主公不要表现出任何心机,主公年轻,要拿出年轻气盛的样子,拿出不可一世的狂傲,如霍骠骑一般。主公想当雁门太守,也绝非易事,主公应以外族的威胁鼓动天子,主公之机智,应当明了。”贾诩为刘凡斟满一杯茶,仔仔细细的说道。

    “非公之言,吾危矣。吾敬公一杯。”刘凡拿起茶杯,对贾诩敬道。心有余悸。

    “若天子令主公平西凉叛乱,主公当推辞过去,天子声名与日俱减,主公声名与日俱增,这是僭越之罪名,只怕平定了西凉叛乱之日,就是主公命丧之时。除非……”贾诩说话不留情面,但又卖了个关子,似是有难言之隐。

    “公请直言。”刘凡追问。

    “凉州武风极盛,勇士甚多,主公到凉州后,宣而不战、少战、战而留余地、保持小战果,一边掌控军队,一边拉拢凉州世家豪族,使他们粮草上的支持,另招募凉州勇士,等京城有变,主公立刻带兵以清君侧的名号前往京城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此略比在雁门发展更直接有效,就看主公能不能下去狠手。并且此计看似危险重重,实则比在雁门少担许多风险。至于决断,就要看主公。”贾诩说完,老神的坐正,目光下垂。

    “公可知这样做的后果?”刘凡向贾诩问道。

    董卓就是走的这条路,虽权倾一时,但结局有些惨不忍睹。

    贾诩提前五年,将此事谋算出来,刘凡怀疑五年后董卓进京,有贾诩的身影。

    “后果便是主公从贤德之人,变为谋逆之贼,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此剑走偏锋,若主公实行此法,吾还有一计,可让来攻打主公的诸侯不攻自破。”贾诩向刘凡回道。

    “虽成王败寇,但人生短暂,朝朝暮暮,如弹指一瞬,吾不能将数年时间浪费在这上面,这数年间吾要将北方鲜卑、匈奴打残。让他们短时间内没有寇边的实力,同时,吾依靠征伐外族,掠夺战马,招募并州勇士,以雁门、河套为据点,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刘凡雄心万丈的说道,语气肯定。

    历史上天下大乱,诸侯相互攻伐之时,匈奴趁火打劫,在山西地带烧杀抢掠,占据草原的鲜卑诸部,亦对着中原大地虎视眈眈,幸亏曹操快速的统一了北方,使胡人不敢轻举妄动。

    刘凡这番话,令贾诩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起身对刘凡一拜。

    “公这是何意?”刘凡起身将贾诩扶起。

    “请恕诩方才试探主公。”贾诩向刘凡请罪道。

    “公要试探吾是否优柔寡断?是否朝令夕改乎?若吾改变了战略,公会如何?”刘凡目视贾诩。

    在雁门做根基,要与凶残的鲜卑、匈奴拼杀。一旦出现变故,霸业将是南柯一梦。后者只要谋划得当,风险小得多了。

    至于董卓?一山不容二虎,刘凡要真那样做,岂能让董卓活着?

    “诩会失望,但依旧为主公效劳。”贾诩面色不惊的说道。

    “听公之语,还有言外之意?”刘凡疑惑的问道。

    “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主公不用,可以与别人用,主公可将计就计,坐收渔翁之利,并且不会损坏主公名声,此计成,九州得其三,可成强秦之势也。”贾诩抚须说道。

    “请公细细道来,吾洗耳恭听。”刘凡一把抓住贾诩的手,激动的道。

    “此计已有定论,但还无眉目,还需吾运作一番。等时机成熟之日,诩给主公满意的答复。”

    贾诩的回复令刘凡微微失望。

    一句话可谋天下风云,没有听得,确实遗憾。刘凡也知道这种事情急不得。

    言语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两人彻夜长谈,竟不知疲惫。

    次日清晨,一名不速之客来到贾诩的院舍。

    “文和兄,别来无恙乎?李儒前来拜访。”一名瘦高的中年对贾诩一礼,问候道。

    中年面色阴鸷,一看就不是善类。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儒。

    “孝儒兄远来,有失远迎!”贾诩拱手一礼。

    “这位是……”李儒注意到了贾诩身边的刘凡。

    “此吾远房侄子,来探望吾。”贾诩对李儒回道。

    “贤侄一表人才,定是才智过人之辈。”李儒看着刘凡夸赞道。

    “多谢夸奖,吾只是刚向叔父学习而已。”刘凡谦虚的说道。

    任李儒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站在他面前的是大名鼎鼎的征北将军刘凡。

    “陇西董公,真英雄也,为寒门谋出路,文和兄可想清楚。”李儒对贾诩说道。

    “在时态没有明朗之前,吾不会轻易站队,但吾会送孝儒兄一计,行与不行,全靠孝儒兄。”贾诩摇头说道。

    “锦上添花,安能比得上雪中送炭?文和兄太谨慎了。”李儒气急说道。

    “请入寒舍,你我言谈一番。”贾诩不为所动,请李儒入屋。

    一个时辰之后,李儒拜谢离开,有满意,有失望。

    “诩虽和李儒只是泛泛之交,却知道他有大才,若非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主公则如虎添翼也。”李儒走后,贾诩可惜的对刘凡说道。

    “公以为董卓如何?”刘凡向贾诩问道。

    “没见过,据闻他是果断之人,被贬只是一时。只要他在朝中打点的好,随时会被重新任用。”贾诩草草说道。

    “嗯。”刘凡认同的点了点头。

    这天下午,刘凡拜别贾诩,先行离开。

    贾诩等安排好家中一切后,就会去和刘凡汇合。

    刘凡临走前向贾诩问天下有多大?

    “主公心有多大,天下就有多大。”这是贾诩的回答。

    刘凡兴致勃勃的离开。

第一百六十二章 洛阳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句话最能表明刘凡此刻的心情。

    来的时候,心情是重的。归去的时候感觉马蹄踏地的声音都是轻轻的。

    回去的时候,刘凡没有经过河东。

    到达长安之后,直接走长安至洛阳的直道,绕过洛阳,至荥阳。

    利用征北将军亲卫统领的名号,即便在夜晚,也能过关。

    七日后,刘凡终于到达荥阳。

    刘凡到达荥阳时,班师回朝的大军,已经先一天到达。

    大军驻扎在荥阳城外,刘凡所属军队驻扎在城南,朱所属军队和北军驻扎在城东、城北。

    刘凡到达营寨外后,众将出营相迎,刘凡挥手制止,很低调的随着众将进入营寨。

    “主公可遇贾诩先生?”关羽向刘凡问道。

    刘凡经常提起贾诩,耳濡目染下,关羽等人便认为贾诩定是大才,特别是刘凡两去西凉,每一次回来后扼腕叹息。令他们也心事重重。

    “幸遇贾诩,且为吾所用也。”即便是时隔多日,也抹不去刘凡嘴角那丝笑容。

    “恭喜主公。”众将齐声恭贺。

    “高顺,吾封汝为部曲督,吾从冀州黄巾中挑选一千强壮者,这些人由汝统领,等时机成熟后,吾会为这些士兵配置最坚固的铠甲,最锋利的长矛,吾要求这些士兵可翻山越岭,攻城掠地,汝能办到?”

    刘凡对站在众将身后的高顺命令道。

    “多谢主公,末将一定不负主公所托,若是防守,吾部将是主公的盾,若是进攻,吾部将是主公的矛。”高顺出列对刘凡拜道。

    部曲督虽是一个小官,但能统帅一千士兵,可见主公对自己信任。高顺感激涕零。

    刘凡此任命一出,众将对高顺高看几分。

    高顺昨日才来军中投拜,众将只知他是主公在路上遇见,介绍过来。

    高顺沉默寡言,没有显露自己的本事,众将不以为然。

    现在看来,这高顺定有过人之处,因为他们主公慧眼如炬。

    “报,右中郎将朱派人问话,在荥阳已经停留一天了,可否班师洛阳。”一名士兵进来禀报道。

    “主公,为了等待主公到来,末将以主公的名义下令大军在荥阳休整。”赵霁出列报告道。

    “嗯!”刘凡点头,然后下令道:“全军听令,向洛阳进发。”

    如朱这种古板、尽忠职守的将领,在行军过程中,不会轻易离开自己军队。刘凡也是算准了这一点。

    当天,大军就过虎牢关,行军至成皋。

    次日,大军至偃师。

    又一日,大军至洛阳城东十几里处。

    此时这里布满了铁甲虎贲,没有豪华的仪仗,就表明天子不在行列。

    “陛下诏书,北军回北军大营,右中郎将部安排如前,征北将军部在此地驻扎,不得靠近京师。另宣征北将军刘凡、右中郎将朱、北军五校尉、北军中侯刘表、护军司马傅燮、别部司关羽、别部司马徐晃、佐军司马孙坚、佐军司马黄忠等入京。”一名虎贲将领出列,举起诏书宣读。

    孙坚为朱部将,傅燮为皇甫嵩部将,两人在平定南阳、汝南黄巾过程中屡建战功,得此殊荣。

    依照天子手谕,刘凡令士兵安营扎寨。

    历朝历代,掌握兵马的将领,都不允许带兵入京,除非得到天子的命令。

    “哪个是征北将军?”一名衣紫腰金的中年人出列问道。

    “吾乃刘世民,敢问阁下是?”刘凡走上前,对中年一礼,问道。

    “宗正刘焉。”刘焉回礼,回答道:“真英雄哉!”

    望着刘凡英武的身姿,刘焉情不自禁感叹道。

    “原来是世伯啊,同位宗室,应投桃报李也。”刘凡再次一礼,不问辈分,一副长者为尊的样子。

    “哪里,哪里。”刘焉哈哈一笑,道:“贤侄威震天下,此次定能官拜上卿,着实为我宗室子弟长脸。”

    刘凡的礼貌令刘焉很亲切,同为刘姓子弟,刘凡很会套近乎。

    刘姓宗室不少,大多是碌碌无为之辈,身居高位者无几。

    “全靠陛下给吾机会和将士用命,不敢贪功也。”刘凡客套道。

    “今日征北将军沐浴休息,明日上朝……”忽然,刘焉话锋一转,低声说道:“陛下这两日心情不好,贤侄需言行谨慎。”

    “烦劳世伯告知。”刘凡向刘焉问道。

    “郎中张钧弹劾十常侍,列罪百条,条条要命。陛下大怒,将奏折交给张让、赵忠等人看,张让、赵忠等人脱下官服、官帽,痛哭求饶,陛下心软,就此作罢。陛下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发愁。”刘焉向刘凡诉说道。

    “十常侍蛊惑陛下,滔天罪恶,却不予处置,想要清君侧,还需进取有道,徐徐图之,不可强也。”刘凡慎重的说道。

    张让、赵忠睚眦必报,这张钧怕要倒霉了。

    “贤侄言之有理!舟车劳顿,请入城歇息。衣袍吾已经准备好了。”刘焉请道。

    刘凡带领着关羽、黄忠、徐晃骑马进入洛阳城。

    洛阳城高三丈五尺,门关重重,高大雄伟,巍峨森严。护城河深而宽阔。

    这仅仅是洛阳城的外城,还有更加严密的内城。

    只要派遣足够的士兵守卫,如此高大的城池,粮不尽,内不乱,城难破。

    洛阳地理位置山河控戴,由于洛阳地处中原,山川纵横,西依秦岭,出函谷关便是关中秦川,东临中岳嵩山,北靠太行且有黄河之险,南望伏牛山,有宛叶之饶。

    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

    华夏中心为中原,中原中心为洛阳,从第一个封建王朝夏开始,先后有商朝、西周、东周、在此定都。

    华夏古代神话中,伏羲,女娲,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都在此传。

    夏太康迁都于斟,商大乙都于西毫,武王伐纣,姜尚会八百诸侯于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周平王东迁,将镐京于洛邑,高祖都洛,光武中兴,此为雒阳。

    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西安,五千年历史看洛阳。

    即便在汉末这个时期,洛阳便可以冠上“千年古都”这个称号。

    从洛阳城进入这一刻,刘凡心中波澜壮阔。

    “如此优越的地理,吾耗费今生,要让洛阳成为天下的中心,让洛阳成为唯一的神都,让四方纳贡,百国来贺,让耶路撒冷、麦加、雅典不配和洛阳同称为圣城。”

    刘凡心目中的天下,为世界。

第一百六十三章 觐见刘宏

    洛阳皇宫分为南宫、北宫、东宫、西宫、永乐五宫。

    刘凡为宗室,被接待至北宫。关羽、黄忠、徐晃等也有幸和他一起。

    北宫壮丽宏伟,鳞次栉比,建筑极具豪华气派。

    “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天禄殿中,刘凡在轻轻哼唱。

    看到这些壮丽豪华的宫殿,刘凡想起了在绛邑城中遇到的那一老一少,脑海中浮现了千千万万服役百姓所受的痛苦和无休止的繁重劳动。

    亭台楼阁,宫殿榭轩,一山一水,每一个奇伟的建筑下,都可能有人丧生。

    “主公莫要让他人听到这五噫歌,皇宫内最忌讳这个,梁鸿就是因为做此歌,更改姓名,东逃齐鲁之地,被迫隐居。”黄忠出现在刘凡身后,对他劝说道。

    这首歌乃梁鸿作于汉章帝时期,他向皇帝及朝廷发出了强烈的质问,这种繁重的徭役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五噫歌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对天子和群臣辛辣的讽刺。

    汉章帝时期都如此,更何况东汉时期政治最黑暗的桓、灵时期。

    “若是百姓不用服徭役,凡参与此建筑者,给予工钱,没有逼迫,就算建造一座洛阳城,也不会有多少伤亡。”刘凡默默的说道。

    刘凡的心里还有打算,若是施工者佩戴后世工人的手套,劳保鞋,安全帽、安全带等劳保措施,那建造一座宫殿,将不存在什么伤亡。

    安全帽可以以兜鍪代替,其他的亦不难做。只要见过、用过,都可以仿制出来。

    就在黄忠要回答刘凡时,几名宦官驾车来到天禄殿。黄忠立马闭口不言。

    “陛下宣征北将军刘凡前往云台觐见。”

    一名宦官用不阴不阳的尖锐声音喊道。

    “请征北将军上车。”宦官恭敬的说道。

    刘凡向关羽三人交代一番,然后与这群宦官去见天子。

    沐浴后,刘凡换上冠冕、佩绶,身穿直裾袍服,脚上穿率,颇有公卿形象。

    云台在南宫,为刘宏欣赏舞乐之地。

    刘宏单独宴请刘凡,可见刘宏对刘凡的欣赏信任。

    半个时辰后,刘凡到达云台。

    未下马车,便听到丝丝旋律,传遍整个云台,余韵缭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久久不绝。

    曾几何时?刘凡在安邑听到过宛如阳春白雪般的琴音。

    云台中起伏的音响,与之相比,只能算靡靡之音。

    “陛下,征北将军到了。”

    正在云台上闭眼享受这美妙旋律的刘宏,被张让打断。

    刘宏睁开双眼,从榻上站起。

    “臣刘凡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刘凡来到刘宏下方,对刘宏拜道。

    刘宏望着下方的刘凡,身高八尺,长相英武,衣冠整齐。

    “真吾弟也。”

    刘宏抚掌大赞,然后下榻将刘凡扶起。

    “此次张角妖道作乱,多亏皇弟力挽狂澜,那些孝经退敌的向栩和只会用嘴的满朝文武,真是可笑,有皇弟在,天下定可太平。”刘宏拉着刘凡上云台。

    “臣只是微末小功,此次平定黄巾,首功当为陛下和将士用命。”刘凡诚惶诚恐的说道。

    刘凡深深的记得贾诩对他说过的话,推功!最起码让天子认同自己。

    “皇弟说笑了,满朝文武皆知皇弟为平定黄巾第一功,朕正考虑如何封赏皇弟,朕何功之有?”

    刘宏疑惑的道。

    “臣只是一地方上的小小司马,略通兵法,若非陛下慧眼如炬,臣岂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若非陛下调度有方,臣岂能战而胜之?陛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如西汉时期汉武大帝,若非武帝亲征调度,卫霍岂能百战百胜?陛下乃千古英主也。”刘凡睁眼说瞎话道。

    刘宏被刘凡这番恭维的话说的轻飘飘的,对刘凡更亲切了。

    从来没有人这么夸过他,一种满满的成就感,在刘宏心中升腾。

    “弟与吾同坐,一同观赏歌舞。”刘宏一高兴,根本不想君臣之礼。

    “臣还有一罪,请陛下责罚。”刘凡猛然向刘宏拜道。

    “皇弟何错?”刘宏疑惑问道。

    “广宗之战时,张角病死,黄巾余党死命反抗,为了防止两败俱伤,生灵涂炭,臣私自做主将张角厚葬,安抚黄巾余党,使黄巾余党投降,事后臣本想将张角斩首鞭尸,献出首级于陛下,但陛下身为真命天子,威德于天下,吾怕损害陛下的威严,遂守信将张角厚葬。”刘凡一副为天子考虑的样子。

    打铁需趁热,先下手为强,以免处于被动。

    “皇弟何过哉,此乃功也。”刘宏又将刘凡扶起,使其与自己同坐于玉榻。可能是心情好,根本不在意此。

    刘凡推诿不敢,但刘宏强行拉刘凡坐下。

    刘凡面色一脸不自在,但心里却是美极了。

    “来人,给皇弟上酒,朕要与皇弟共饮。”刘宏随声吩咐道。

    一美貌宫女信步走来,拿起酒壶将香醇的美酒倒入刘凡面前的银爵之中。

    刘宏面前的桌上放满各种瓜果和精致的点心。

    “臣敬陛下一杯,祝陛下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刘凡继续拍刘宏马屁。

    “皇弟为吾弟也,私下间称朕为皇兄即可。”刘宏眉飞眼笑的饮下这杯酒。

    “诺,皇兄。”刘凡轻轻应道,声音很生疏。

    中常侍张让站在不远处,一动不动,刘凡和刘宏谈话张让听在耳中,他们的举动,张让看在眼里。

    这刘凡好生聪明,这么快就抓住了陛下的心,吾是否能掌控他,张让扪心自问。

    被张钧弹劾后,张让这阵子老老实实的。

    云台下方一通乐师奏乐完毕,撤去。

    张让唤人通传。

    不一会,十名穿着红色月华裙的女子轻步踏入云台下。

    个个明眸流转,面容精致,芊芊玉手持者各种乐器。

    她们低头对着上当的刘凡和刘宏问礼。

    礼罢,盈盈立起,轻弹罗裙,笑意然若。

    她们轻挪莲步,载歌载舞。

    排萧、横笛、琴、筝、五弦琵琶。

    各种乐器的融合,美人披帛相互穿梭,轻歌曼舞,衣袂飘飘。

    如此美轮美奂,令刘凡心跳加速。

    这就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再看刘宏已经沉迷其中,美酒醉人!

    江山如画,美人如玉,千古风流。

第一百六十四章 舞女虞谧

    凉州,武威姑臧。

    身穿曲裾深衣的贾诩不知从何方回到自己家中。

    他弹了弹衣服上的灰尘,开门而入。

    “父亲,为何去了这么多天?”

    贾穆迎上去。

    “这李孝儒,虽出身寒门,韬略却是天下一流,这几日,吾只与其坐而论道,别无他谈。不过吾相信李孝儒会把握住这个机会,在他眼中,吾是一个小心谨慎不敢冒险的人。”贾诩深深的说道。

    “那父亲什么时候去洛阳寻找征北将军?或者直接去雁门等待征北将军?”贾穆又对贾诩问道。

    “穆儿,汝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吾与主公所谈皆为计划,在没有成功之前,不切实际。天子性情多变,吾更不了解群臣。去雁门的计划漏洞百出,不好实施。天子若宠幸主公,定不会让主公离开,那时候,就麻烦大了。”贾诩紧皱眉头,似乎在谋划什么。

    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算不如天算,刘凡想为雁门太守的愿望不会那么容易实现,这一点贾诩早有预料。

    贾穆呐呐的站在那里,不知该怎么回答。

    贾诩抬头望天,寒风抚面,刚才是北风,现在风向转为西北,刚才还是朵朵白云,此时已经阴密布。

    “那父亲到底是去洛阳还是去雁门?”贾穆不解的问道。

    “欲速则不达,还需步步为营。吾先在家中休息一段时间再说。”贾诩说完,回到正屋内。

    留下一脸疑惑的贾穆。

    洛阳,皇宫云台。

    罗衣从风,长袖交横。裙似飞鸾,袖如回雪。

    迈着轻盈的莲步,长发飞舞,倾斜的身姿,眼波流转。

    一曲终落。

    “皇弟,此吴越之地舞女,刚进宫中,朕也是第一次欣赏。颇喜否?”刘宏从醉中醒来,扭头对刘凡问道。

    刘凡双目迷醉,好似还没有回过神来。

    “皇弟……皇弟。”刘宏摇了摇刘凡,再次呼唤。

    刘凡恍然醒悟,连忙起身说道:“臣弟失礼了。”

    “此舞甚美,令人如痴如醉,皇弟年轻,此伦常也。”刘宏拉着刘凡坐下。

    若是刘凡不沉浸其中,才令人意外。

    “皇弟曾作出悯农两首,道尽百姓的艰辛。特别是第二首,令朕感慨良多,若皇弟为相,亦能使国家太平。朕也作过不少辞赋,但却没有悯农那么简洁明了,还有皇弟在颍川战场上作下的煮豆诗,朕也有耳闻。皇弟可否就此长袖之舞,作诗一首。”刘宏饶有兴趣的说道。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

    自从西汉的哀帝、平帝时汉朝趋向没落衰微。

    到了光武帝中兴时期,他非常推崇图谶纬之学,而对文辞却颇为忽略。

    然而杜笃因献《大司马吴汉诔》而让光武帝免去了他的刑罚;班彪为西河大将军窦融写的奏章写得好,也被增补为徐县的县令。

    虽然不是广泛的搜求人才,然而也可以看到汉光武帝对文人也并不远远的抛弃。

    到了汉明帝和汉章帝时期,在文章写作方面可算得是东汉叠璧双耀的时代,他们都崇尚经学,明帝在大学里学习了礼仪,章帝在白虎观里讲论经书。

    班固帽侧插上笔杆,撰写出汉代的国史;东平宪王刘苍发挥专长,写下了许多美好的礼文;沛献王刘辅振扬笔杆,写出了阐述“五经”的《沛王通论》。

    皇帝立下准则,藩王做出规范,像光辉般互相辉映。自和帝、安帝以下,到顺帝、桓帝为止,在文坛上便有班固、傅毅、崔、崔瑗、崔、王延寿、马融、张衡和蔡邕,众多的大学者时时产生,并不缺乏,对他们的文章作品的选录,我们暂且不谈。

    然而自从光武帝中兴之后,历代众多的文人在文章写作上渐渐改变了从前的道路,在文采和内容的结合中,酌量采用经典中的辞藻,这大概是因为几代以来都聚集学者儒生讲经,所以便逐渐受了儒家风气影响的缘故。

    下传到了刘宏,当时的风尚爱好是写作辞赋,他也亲自写作了《皇羲篇》五十章,开放鸿都门来接待写作辞赋的文人。

    刘宏先后还做出《追德赋》、《招商歌》、《令仪讼》等辞赋。其才气还是有的。

    “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千里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刘凡想了一下,望着下方最中间的红裙少女,随口吟道。

    这十个女子中,唯独此女对刘凡印象最深,最主要的是她的歌声清脆空灵,使刘凡心中平静。

    这名少女听到刘凡吟出这首诗后,小心翼翼抬头,望了刘凡一眼。

    见刘凡正在看自己,她连忙低下头。

    女子的舞姿随风散开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声如乐器一样铿锵有力既富有韵律又十分悠扬。她翩翩起舞以目传情,发鬓之间的那对娇眼,如水波一样清澈让人神魂颠倒。

    这首诗,仿佛刚才那首舞曲重演。令那持横笛的红衣女子舞姿更为凸现。

    “善,大善,此诗比诗经更有韵味,皇弟的诗,堪称一奇特,用不了多久,就可引文学风流。”刘宏抚掌大赞。

    “皇兄过奖了。”刘凡谦逊的说道。

    “持横笛的那女子,你上前来。”这是,刘宏对下方那少女声道。

    那红裙少女莲步轻移,畏畏葸葸的走上云台。

    “汝叫何名?”刘宏问道。

    “民女虞谧。”虞谧抬头,盈盈一拜。

    虞谧看起来不到二八年华,却长得亭亭玉立,肤白如雪。她在后宫三千佳丽面前不算最出众的。但刘凡却感觉她非六宫粉黛可比,其眉宇间的书卷气息,更显冰清玉洁。

    “此朕皇弟也,今将你赏赐于他,你可愿意?”刘宏从刘凡诗中读懂些许含义。

    虞谧长的太稚嫩了,又不是那种沉鱼落雁的容貌,所以刘宏很大度的将其赏赐给刘凡。

    “陛下不可,此乃日南太守虞歆之女,虞氏乃会稽郡望。”张让脸色一变,上前制止道。

    日南郡属于交州,属于大汉疆域最南边的三郡之一。

第一百六十五章 刘宏的纵容

    一名封疆大吏,将自己的女儿献到宫中作为舞女,其意很明了。

    看张让的模样,很可能是始作俑者。

    但他没想到天子竟然会将虞谧赏赐给刘凡。

    张让经常为刘宏寻找美人,以他的眼力,能看出虞谧长开之后,不比被曾经的王美人差。

    王美人能诗擅画,谈吐优雅,举止端庄,其美貌比何皇后还略胜一筹。

    可惜被善嫉妒的何皇后暗下毒药,瘗玉埋香。

    刘宏后来撰写下的《追德赋》和《令仪颂》就是因为纪念王美人,辞赋里的字句缠绵悱恻,如泣如诉。

    常言说失去的才是最好的,对刘宏来说,也仅此而已。

    但张让说出这句话后,就后悔了,但是覆水难收。

    因为他太了解刘宏了,张钧弹劾他们的事情还没有结束,天子对他们还在不满意阶段,需要一点时间,才能消除他们的隔阂。

    “皇弟为征北将军,人中英杰,一个太守之女,能服侍皇弟,是她的荣幸。朕意已决,谁敢说不?”刘宏将爵摔在地上,怒气冲冲的说道。

    他正在兴头上,张让竟然来扫他兴,刘宏感觉自己在刘凡面前丢了面子威严。

    在场的宦官、宫女都低下头,瑟瑟发抖。

    张让也低下头,慢慢退后。

    刘宏下达了这道命令之后,就连刘凡也感觉不自在。

    刘凡比较欣赏虞谧,并不是想得到她,那首诗是在唐诗中抄背的,非他本意。

    他也没有想到,刘宏这么大方,将这么一个娇滴滴的小美人赏赐于他。

    深思之后,刘凡对刘宏说道:“谢皇兄赏赐。”

    虞谧身形微颤,父亲将自己送入宫中,本就为了使天子看中,有政治目的。

    如今被天子赐给征北将军,有幸运,有不幸。

    幸运的是将离开这个如囚牢般的皇宫,虽才不到一月,却好似永无宁日一般。一入宫门终生误,她生怕进入后宫之后,要面对无数尔虞我诈。

    她从没想过要母仪天下,平凡最好,只是父命不可违。

    不幸的是她如货物一般,被赏赐出去,今后可能连妾都算不上。

    不管是什么时代,懵懂少女的心中总会有一些梦,她希望征北将军就如他的诗一样。

    “将她送入皇弟殿中,皇弟跟朕来。摆驾南宫!”刘宏平声吩咐道。

    然后拉着刘凡坐上羽葆盖车,一起前往南宫。

    到达南宫殿前,刘宏令左右宦官退下。

    “汝也退下。”刘宏见张让还站在那里,严声说道。

    “诺!”张让嘶哑的说道。

    临走前瞥了刘凡一眼,而刘凡目不斜视,装作没看到。

    “皇弟看这里。”刘宏指着殿前一个园池说道。

    那里空旷旷的,刘凡只看到一颗枯萎的树,这是珊瑚树,已经死了很久了。

    “武帝时期,元封二年,郁林郡进献一颗珊瑚妇人,武帝命人将其植入未央宫殿前,迁都洛阳后,又将它栽在南宫殿前,这株珊瑚一直长得枝繁叶茂,可在不久前,忽然枯死。许多人谣传这是汉室将衰的预兆,为此朕杀了上百人,才将此事平息,皇弟以为汉室如何?”刘宏背负双手,以此发问。

    传说交州郁林郡中有一个珊瑚市,是海客买卖珊瑚的地方。市中有数枝珊瑚呈碧绿色,一株有几十枝丫,枝间满是叶子。大的高五六尺,最小的也有一尺多。

    “珊瑚妇人”,看起来像妇人,宫中戏称为女珊瑚。

    “生老病死,万物如此,珊瑚树寿命到了,自然就枯萎了。吾大汉永垂不朽。”刘凡由衷的说道。

    刘宏摇头一笑。

    “这几年吾经常梦见已故桓帝,他质问我宋皇后有什么罪过?说我听信任用奸邪的大臣使宋皇后绝命。以前勃海王刘恢,已经自贬了,但还是被我杀死。现在宋皇后和刘恢都到天帝那儿去告我。天帝极为气愤,我的罪过太大,很难赦免!”

    刘宏想起那在依然历历在目的场景,讲述给刘凡。

    灵帝继位之后不久立宋氏为皇后。宋皇后是扶风平陵人,因为她性情平和,缺乏女人味而得不到灵帝的好感。

    但是又处在正宫娘娘的风口浪尖上,后宫里受到宠爱的嫔妃都交相诋毁她。中常侍王甫枉杀勃海王刘恢及他的王妃宋氏,宋氏是宋皇后的姑母,王甫怕宋皇后迁怒于自己,就与太中大夫程阿诬陷宋皇后在宫廷里挟巫蛊诅咒皇帝。

    灵帝正愁没有废去皇后的借口,于是在光和元年收回她的玺绶,宋皇后不久忧虑而死。

    这件事情刘凡耳熟能详,梦境是心境的显现,可见刘宏内心深处多少有些愧疚。想必此时刘宏已经知道渤海王刘恢和宋皇后是无辜的。

    “陛下乃真命天子,所做一切都是对的,没有错。”这刘宏什么时候变得多愁善感了,刘凡只能在一旁安慰。

    “如武帝一般,还下罪己诏,我刘宏只是一个昏君罢了……”

    刘凡想反驳一下,却被刘宏伸手打断。

    “张钧前日弹劾十常侍,那些罪行张让、赵忠死一百次也不为过,之前我不知道收到多少弹劾十常侍的奏书,我皆不予处置。因为是他们帮我夺得大权,坐稳皇位,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我最信任的是他们,张让如我父,赵忠如我母。”

    “**蒙蔽我双眼,使我是去斗志,贪欲怎么戒也戒不掉,在西园凉殿享乐时,美人、美酒醉人,我整夜饮酒,不省人事,直到内侍将大蜡烛仍在殿下,才将我从梦中惊醒。我时常感叹,假如一万年都如此,那就是天上的神仙。”

    “我与先帝一样,都是纵情享乐,不理朝政,导致民生凋敝,世家掌权,叛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真怕大汉会毁于我手。”

    “现在不仅是宦官可以信任,皇弟更可以令我信任。皇弟作出悯农,吾就知皇弟上马可以平天下,下马可以治天下。”

    ……

    “唉!天色不早了,皇弟回去休息吧,今日朕不去西园,回正殿休息了。明日朝会见。”

    说完,刘宏一步一步的走入南宫。

    刘宏这一番话,令刘凡重新认识了这个后来的汉灵帝。

    “灵”在谥法中的解释为:乱而不损曰灵。为贬义。

    刘宏确实是一个极度追求**的皇帝。

    阉宦流毒于天下,使大汉江山朝不保夕。

    刘凡听到了刘宏的心声,听出了他的无奈,也听出了他对宦官的纵容。

    刘宏在位一天,没人动得了张让、赵忠等宦官。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035/ 第一时间欣赏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春秋所写的《汉末之天下》为转载作品,汉末之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末之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末之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末之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末之天下介绍:
刘凡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东平宪王刘苍后代,随着天下大势,刘凡以一步步崛起。收文臣武将,平定乱世,改革内政,镇压四夷。重新开辟丝路,征服西域,虎视天下。贵霜,安息,罗马皆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这就是刘凡的大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末之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末之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