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汉末之天下TXT下载汉末之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末之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春秋     汉末之天下txt下载     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六十六章 恼怒的张让

    “在这个世家已经成势的时代,天子还能依靠宦官,令大汉没有四分五裂。可见其虽昏庸,但并非无能,若登基之时,便励精图治,未尝不是一个明主。”

    刘凡惋惜的叹道。

    这时,张让向刘凡走来。

    刘凡眼神露出锋利的冷芒,深吸一口气,迎了上去。

    “征北将军,得意否?咱家这些日子可是没少在陛下面前说您好话。”张让的手成兰花指捏着垂下来的帽带。用尖锐的声音说道。

    “有劳中常侍了。你乃陛下心腹,吾乃陛下手足,你我同心协力,如何进之流,不足为虑也。”刘凡口是心非的说道。

    “当初征北将军派手下前来,可不是这么跟咱俩说的。”张让仰起头来,旁若无人的说道,神气活现。

    “哈哈!”刘凡大笑一声,与张让对视:“汝聪明人,如今陛下安在,若陛下寿终正寝,得道飞升,何进拿你们开刀,你们当如何?须摆正自己位置。”

    张让盛气凌人、趾高气扬,刘凡可不会唯唯诺诺,低三下四。

    “刘凡!你……”张让气急败坏,恼怒的指着刘凡。

    刘凡这小子真是卑鄙,现在木已成舟,竟翻脸不认人。

    “中常侍莫要激动,买卖不成仁义在,你的恩情我可是记在心中,将来你若是与何进为敌,吾定站在你这边,明日吾在朝堂上会请旨外出为太守,中常侍一定要附和,只要吾发展好了,才有实力与何进一决高下。”刘凡压着张让的手,低声对他说道。

    刘凡看张让皱着眉,摇头晃脑的,半天不言不语,索性直接离开,刘凡相信张让会想通的。

    宦官喜欢进谗言,但他们搬不动身为大将军的何进,同样的,也搬不动此时的刘凡。

    “何进是狼,汝为虎,谁更危险?”张让面朝着刘凡登上的那辆车驾。

    在朝中掌握重兵不是更好,为何非要外出做一个小小的太守?刘凡的打算,张让想不通。

    ……

    半个时辰后,刘凡乘车回到天禄殿。

    此时已经黄昏时期。

    “拜见主公。”黄忠、关羽、徐晃等人向刘凡拜道。

    见刘凡安然无恙的回来,他们就放心了。

    “皇兄请吾喝杯酒而已,无需多虑。”刘凡知晓他们的担忧,摆手说道。

    虞谧静静的伫立在宫殿旁,俏脸上写满了无所适从。

    显然她自从来到天禄殿之后,一直站在这里。

    谧,是安静,她如其名。

    “虞谧,会稽虞氏。据闻会稽有位才子名虞翻,你可认得?”刘凡来到虞谧面前,微微一笑。

    虞翻是集当时及前代易学之大成者,在政坛上尽职尽责,对学问孜孜以求,从未间断。

    关羽败走麦城时,孙权曾让虞翻占卜,他算出《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的卦象,预测出不出两天,关羽必死。

    卦显,果真如此。孙权事后言:卿就算不如伏羲,也可比东方朔。

    他晚年失意之后,在偏远交州地界教学不倦,常有学生数百人。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作诗惋惜: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虞翻乃妾之兄长。”虞谧盈盈一礼,轻声说道。

    虞谧疑惑不解,她兄长虞翻才二十岁,还未举仕,只在县郡略有名气,征北将军是如何知道?难道征北将军去过会稽郡?同时对这个威名传遍天下的征北将军产生好奇。

    “嗯,虽陛下将你赏赐于吾,但你乃日中太守之女,不可与寻常宫女同论,若你不愿,吾可送你离去。若你还想回到宫中,吾会让中常侍张让安排。”刘凡即便是知晓虞翻为她兄长,求贤若渴的刘凡也不想强迫。

    一是虞翻还太年轻,肯定还不是易学集大成者。二是他将来几年都可能奔波在征战途中,不可能带一个女子。

    “陛下将妾身赐于将军,妾身便是将军的人。父亲功利,妾回去后,定还会送妾回皇宫,妾不想再回皇宫。”听到刘凡的话后,虞谧心中焦急,对刘凡下拜道。

    想到在皇宫中听到的传闻,虞谧不寒而栗。泪水从秋水般的眸子中流出,面容如沾了雨水的梨花一样。

    “罢了,你暂时先留在吾身边吧。”刘凡将虞谧扶起,宽慰的道。

    女人楚楚可怜,男人就会怜香惜玉,亘古不变,其中以英雄为最。

    通过薄薄的衣衫感受到刘凡手掌的温度,虞谧面色娇羞,轻点臻首。

    关羽、黄忠、徐晃皆转过身去,在他们眼里刘凡和虞谧在“卿卿我我”,非礼勿视!

    就在这时,几名宫女端上酒菜,水果。将酒菜分别放在殿中矮桌上。

    刘宏将刘凡安排在天禄殿中,没有人敢怠慢。

    酒是美酒,菜为佳肴。

    朱在洛阳有自己的宅院,但孙坚和傅燮绝对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此不在军中,云长、汉升、公明可畅饮。但不要误了明日朝会。”刘凡对关羽三人言道。

    “请主公入座。”

    如此美酒佳肴,令关羽三人垂涎三尺。但他们不忘让刘凡先入座,毕竟这都是皇宫之物,寻常人一辈子看不到,他们能坐在这里,全仰仗刘凡。

    刘凡在一张桌前跪坐下,然后三人才在自己桌前坐下。

    “谧儿,你坐下与我一起用食。”刘凡看到虞谧宁静的站在他身后,宫女只置四份酒菜。

    虞谧此时已经不算宫中之人,若刘凡不这么安排,虞谧恐怕就要饿肚子了。

    “妾身不敢。”

    虞谧身为大家闺秀,知书达理的她自然知道这样不合礼制。

    “你现在是我的人,必须遵循我的命令,莫要言不。”刘凡佯装生气道。

    “诺!”虞谧小声回应,同时心中小鹿乱撞。

    虽然她是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少女,但亦明白刘凡的好意。

    刘凡与关羽等人交谈时,虞谧很乖巧的为刘凡斟酒。

    不知是饭量小,还是心有原因,诱人的佳肴虞谧很少动,美酒点滴未沾。

    对此刘凡也无奈。

    众人饮到适可而止后,各自回房休息了。

    虞谧心中踌躇,在酒饭过后,不知该如何是好。

    刘凡回房时,她跟在刘凡后面。

    “隔壁有空房间,你就住在吾隔壁。早点休息吧!”说完,刘凡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

    虞谧如释重负,轻轻的歪着头,她很难想象,这是传说中百战百胜的将军。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平元年

    刘凡躺在床上闭目沉思今日刘宏所说的话,虽然离他心中的计划还有最后一步。

    但行百步者半九十,刘凡总感觉事情不会那么容易成功。

    想着想着刘凡就睡去了。

    古人把整个夜晚分为五更。

    若论后世的时辰来算,十九点到二十一点为一更天。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为二更天。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为三更天。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为四更天。凌晨三点到凌晨五点为五更天。

    五更天刚过一刻,整个洛阳城就热闹起来。热闹的不是百姓,而是整个王公士大夫。

    因为百官上朝的时间到了。

    古代天子讲究“勤政“,所谓“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

    上朝的百官们当然更要早起,因为他们散居于洛阳各街坊,距上朝的宫殿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程。

    五更初至,烈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

    这是晓色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实写照。

    刘宏在位十几年,并不勤政。甚至每月做不到望日和朔日临朝。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每日审阅奏章一百二十斤,看不完不休息。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

    今日的为大朝会,刘宏亲自下令,凡在京秩四百石以上的官员,无要事,必须参加。

    寅时刚过,皇城城门大开。百官三五结队而进,直入南宫。

    “大将军,据闻昨日陛下亲自接待征北将军,同坐于榻,同乘于辇。”

    张温来到何进面前。但看到何进脸色不好,就知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但他还是说了出来。因为他不属于何进的党派。

    “与吾何干!”何进脸色一摆。拂袖加快脚步。这张温给他上眼药,他如何不知。

    “袁大人,你怎么看?”张温又贴上了执金吾袁滂。

    “征北将军乃皇亲国戚,陛下亲口承认的皇弟,兄弟叙旧,理当如此。吾等同朝为官,莫要妄加言论。”袁滂正色的说道。

    袁滂并非汝南袁氏,而是出自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现在还不怎么出名,但从袁滂任司徒后,以后的六百年,人才辈出,叱咤华夏各朝代政坛。

    袁滂虽然身居高位,但始终清心寡欲,从不说人坏话。

    朝堂上党派众多,只有袁滂保持中立,不被牵连。

    不仅是司空张温在讨论刘凡,文武百官在前往南宫时的话题不在乎将是第一次入朝的征北将军。

    刘凡也知今日事重大,早早起身。

    关羽、黄忠、徐晃三人比刘凡更紧张。刘凡起来时,他们已经在殿中等候。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用这句话来形容关羽三人再好不过。

    朝暮极言时间之快,地位变化之快。

    “征北将军暂不入朝,随宣入殿。”刘凡等人刚出天禄殿,一行宦官便来告知刘凡。

    刘凡懂得宦官的意思。他正愁上朝以后不知道坐在哪个位置呢。

    大将军和三公在朝堂上的坐席毫无疑问在前列。

    太师、太傅、太保,是比三公还要高的重臣。都由德高望重的元老担任。

    太师兼文武,太傅主文,太保主武。历朝历代,太师这个官职至高无上,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下来之后,这三个官职一直属于正一品,唐代宰相为正二正到三品。但这三个官职都不掌握实权。

    也有掌握实权的,比如封神演义中的闻太师,还有董卓进京的时候自封太师,总览朝政。

    即便是太师、太傅、太保只是虚衔,在整个东汉,也只设太傅一职,现任太傅为袁隗,袁绍的叔父。

    不管是这个时代,还是后世,站位是很有讲究的,有的官职秩一样,座位却有很大差距。坐错席位,是要得罪人的。

    卯时一刻,南宫殿外,晨钟响起。

    诸臣整理好衣冠,于殿前,皆将率履脱下。按照官位依次走入大殿。

    长长的仪仗从宫内,延伸到宫外。尽显皇家威严。

    此时,刘宏坐在宫殿最深处的九阶陛上。

    “拜见陛下!”

    群臣入殿后,站在宫殿的大道上,双手捧着笏板,对刘宏躬身一拜。

    “众卿平身!”

    刘宏开口回道。声音虽不大,但在这鸦雀无声的宫殿内,却能传很远。

    礼毕,文武百官各自落坐。

    由于此次朝会人数众多,那些官职小者,无席可坐,只能更靠边站。

    “时为光和七年,今废弃光和年号,改元中平,甲子年十月起,为中平元年。”刘宏目事下方,缓缓说道。

    历史上平定黄巾的时间为十一月,改元为十二月。

    这个时期,华夏不用公元纪。而用天干地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于上古黄帝时期,始出于五行。萌芽于西汉,始行于新莽。汉章帝元和二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后世的农历,就是干支纪年法。

    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即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即地支。

    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公元一八四年为甲子年,接下来是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以此类推。

    改元也可称为帝王纪年,最早的年号当属西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之年,即为建元元年。大慨汉武帝很满意自己的这一项发明,在位五十余年,前后一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自武帝肇始以来,从此历代帝王即位,一般大多立有年号。

    诸臣没有想到,天子今日朝会的第一句话是改元。

    这意味着什么?诸臣忍不住深思。

    “恭贺陛下!”诸臣探身说道。

    “黄巾之乱,一度威胁到京师,令朕寝食难安,幸诸将士浴血奋战,平定叛乱,今宣平叛大功者入殿进行封赏,另出西园钱财,犒赏三军。”刘宏扬声于殿。

    “宣平黄巾诸将入殿觐见!”张让走上前去,大喊一声。

    殿外宦官,随声大喊,越传越远。

    不一会,以刘凡、朱为首,关羽、黄忠、徐晃、刘表、孙坚、傅燮等走上大殿。

    “拜见陛下!”

第一百六十八章 论功行赏

    “众卿平身。”刘宏平声说道。

    “陛下旨谕,封左中郎将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进爵都乡侯,封右中郎将朱为右车骑将军,进爵西乡侯。”在刘宏的示意下,张让拿起诏书开始宣读。

    皇甫嵩和朱的受封比历史上差远了,虽官职一样,但爵位天差地别。历史上他俩都封为县侯,逼近万户侯。

    “封征北将军部将关羽为镇贼中郎将,徐晃为平虏中郎将,黄忠为讨寇校尉。”

    虽是杂号中郎将,比不上左右中郎将,但秩同为比两千石。

    “封护军司马傅燮为安定都尉,佐军司马孙坚为平虏校尉,北军中侯刘表为太中大夫。”

    历史上的孙坚被封为破虏将军。

    ……

    然后又对许多立功之士进行封赏,有的赏黄金,有的赏白银。值得一提的是刘凡听到了刘备这个名字,这厮又混上了安喜县尉这个县城小官,看来朱没有亏待他。

    但众人封赏完了,唯独没有封赏刘凡。

    这一通宣读令张让口干舌燥,合起奏书,恭敬的递给刘宏。

    “此封赏,诸位可有异议?”刘宏向下方问道。

    “臣等附议!”

    文武百官听的昏昏欲睡,但一直没有听到他们最想听到的封赏。

    此对武将的论功行赏不偏不倚,文武百官也挑不出毛病来。

    “臣有本奏!”百官沉默的时候,刘凡躬身说道。

    “皇弟请讲。”刘宏和颜悦色的说道。

    “北中郎将卢植在剿灭冀州黄巾的时候,屡立功勋,其知晓张角身患重病,围而不攻,就是在等待上天诛杀张角,请陛下下旨宽恕北中郎将卢植。”

    刘凡趁机向刘宏请奏。

    宦官向刘宏进谗言,刘凡干脆以这种谗言的方式为卢植开脱。

    虽然会得罪某些人,但会得到一些士人的心。

    此言一出,群臣内心出现了骚动。有为刘凡开阔的心胸和忠言称赞,有对刘凡的多管闲事恨的咬牙切齿。

    “准奏!复卢植尚书之职。”刘宏点头,扬声说道。

    “陛下英明。”

    刘宏话音一落,许多臣子直身说道。

    “黄巾之乱,征北将军居功至伟,解长社之围,可比古之即墨之围。千骑破阳翟城数万黄巾,古之未有。转战兖州,计灭一部黄巾于咸城,围卜己黄巾于苍亭,计谋莫测,克敌三万,几乎兵不血刃。深谋远虑,制内应于南阳,部将徐晃疲兵之计,一战而定之。挥师北上,围困张角,突袭下曲阳,诱敌出城,四面埋伏。如此功勋,诸卿觉得朕该如何封赏?”刘宏缓缓将刘凡的战绩说出。

    自从刘凡任虎贲校尉后,刘宏对刘凡的了解,比诸臣还过之。

    他是真心实意,想重用刘凡,江山动摇,他感觉只有刘凡是大汉的依靠。

    黄巾起义后,刘宏变得无精打采,热衷的**也逊色不少。

    大汉江山朝不保夕时,他才醍醐罐顶。

    都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此时的牢笼已经破的不能再破,刘宏先前错过了无数次补牢的机会。

    “启禀陛下,臣许相有奏!”

    侍中许相手持象牙笏板,将腰直起,大声言道:“张角之乱,席卷天下,令吾大汉损失无计,损害陛下的威严,可谓是罪大恶极,可如今张角的下场如何?生老病死,还得厚葬。莫不是张角令征北将军功成名就乎?”

    许相的话,令刘凡脸色一变,这是诛心之言。

    如果刘凡没记错的话,这许相应该属于宦官党派。经常和张让互为表里,鱼肉百姓。

    现在官职是侍中,因为依靠宦官,随后的几年会晋升为九卿之一的少府,三公之一的司徒。

    侍中这个官职秦时为丞相之史,汉为上起列侯,下至郎中的加官,位次常侍。

    许相出自汝南许氏,许氏是东汉有名的政治家族,但是在其士人声望中有褒有贬,这个家族既有因“月旦评“而驰名的许邵、许靖兄弟,也有因为党附宦官而臭名昭著的许训、许相父子。

    群臣议论吩咐,大有人拍手称快。

    “若征北将军不许诺将张角厚葬,黄巾固然可灭,但吾军还需再死一万。生灵已经涂炭,难道还想再徒增灾难,汝让吾军将士如何想?”朱扭身反问许相。

    张角死后,数千黄巾喋血的场景朱还历历在目。

    朱虽也赞成杀俘的观念,但和皇甫嵩还有些不同。

    他和皇甫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出自寒门,皇甫嵩为将门世家。

    “征北将军失信,总比损失皇家威严好。”许相争论道。

    “皇弟失信,便是朕失信!”就在这时,刘宏沉声说道。

    一句话,文武百官,皆明了。

    许相气泄,低头不敢再言语。

    多亏了贾诩,让吾早有准备。刘凡心中暗道。

    “大将军,汝认为皇弟功劳比你如何?”刘宏目视何进。

    顿时,所有人目光集中在最前方的何进。

    对于这种言语,没有人敢选择接话,就连何进的党羽也不敢。

    对于群臣的作壁上观,何进很尴尬。

    他有什么功劳?因为何皇后被选入宫中,受宠成为贵人。

    余光分人,他被封为郎中,随后他又被拜为虎贲中郎将,任颍川太守。中平三年,何皇后被封为皇后,何进又因此被拜为侍中、将作大匠、出任河南尹。

    若论功劳,就是在黄巾没有起义的时候,马元义密谋准备在洛阳起兵造反,被叛徒唐周出卖。何进将其获破,因此被封为大将军,进爵为慎侯。

    但这种功劳与刘凡的功劳相比,有些微不足道。

    何进迅速的思量刘宏的言外之意。

    大将军为武官最大,陛下难道是想问吾如何封赏刘凡?

    征北将军,两千石武官,再往上便是秩中两千石的前后左右四将军。但……

    “征北将军之功可任前将军。”何进咬牙说道,为刘凡升了一级。

    “大将军不识功乎?皇弟纵使封骠骑将军也难平其功勋。”刘宏对何进有些失望。

    虽然被天子训斥,但何进还是松了一口气。骠骑将军,虽位比三公,但秩禄还在大将军之下。

    总算还能压制刘凡这小子一头。

    ps:(骠骑读音piao四声,ji四声。)

第一百六十九章 骠骑大将军

    但刘宏的下一句话,令朝堂上群臣大惊,特别是何进。

    “朕封征北将军刘凡为骠骑大将军,金印紫绶,秩禄与大将军等,麾下士兵一万为骠骑军,属骠骑大将军府,原爵西秦亭侯,现并禹王乡两千户,绛邑八千户,进爵为绛侯,食邑万户。”刘宏鼓足声音,向群臣言道。

    西秦亭,属于禹王乡。

    骠骑大将军?秩和禄等同于大将军。众臣皆惊。

    大将军自古乃最高领兵统帅,掌统兵征战。

    骠骑将军与大将军同秩,也只有霍去病有此殊荣。在骠骑和将军之间加大,更令人值得揣摩,难道陛下要分何进的权利?

    “陛下,骠骑将军秩禄同大将军,只有霍骠骑那种战功才能服众,遥想当年冠军侯,十七岁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以八百骑纵深数百里,斩首两千,勇冠三军。十九岁时,两次出兵击河西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斩首四万。威逼浑邪王率领四万人投降。占领河西走廊,打通西域道路。漠北之战,年仅二十二岁的冠军侯率领骑兵五万,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斩获七万,俘虏匈奴王三人,大臣八十人。乘胜追击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兵锋直逼瀚海,此后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须知冠军侯面对的是弓马娴熟的匈奴骑兵,征北将军面临的,只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

    这时,一名官员从后方站起,长篇大论的说道。他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陈琳。

    然后又有许多官员出来附议陈琳,其中不伐有士大夫、上卿。

    何进任大将军之后,广招天下名士为己幕府,肆无忌惮的养士。因此爪牙众多。甚至有些卿士都向他靠拢。

    陈琳,陈孔璋,你这是在帮吾啊!面对陈琳的质疑,刘凡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

    “禀陛下,霍骠骑为大汉做出的贡献,吾远远不如,但吾亦有霍骠骑之志也。南匈奴虽称臣,却不守本分,时常寇边杀害吾大汉百姓,应用武力驱逐之,收回肥沃的河套地区,否则久之必大患。鲜卑诸部落制北方草原,如今比匈奴更为可恨,云中,朔方,定襄,五原等郡,名归并州,实则被鲜卑占领,百姓被鲜卑奴役,倍受煎熬。八年前,臧,夏育等将出雁门击鲜卑,却大败而归,实为吾大汉耻辱。末将不才,愿弃骠骑将军之位,领雁门太守,以雁门为据点,收复并州失地。扬大汉神威。”刘凡向刘宏一拜,慷锵有力的说道。

    无数朝臣被刘凡的高风亮节折服,想刘凡此时才十七岁,将来的成就绝对可比卫霍。

    “武帝与匈奴大战,顷全国之力,征北将军仅以一郡之力,安敢在这里大放厥词?再说,现如今国内局势亦不稳,凉州叛乱还未平定,征北将军却结外敌,破坏盟邦关系,置吾大汉于何地?”永乐少府樊陵讥讽道。

    他活了一大把年纪,当然知道北方边族的强大,就算是西羌也远比不上。在樊陵看来,刘凡所言,根本不可能。

    樊陵话落,又将诸臣拉回现实。

    也有人认为鲜卑、匈奴对大汉威胁微乎其微,不用结仇,只需安抚即可。

    正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一百多年后,才有五胡乱华的局面,衣冠南渡,神州陆沉。

    刘宏在上方望着刘凡,就连他也感觉北征异族,毫无必要。

    为今之计,平叛稳住大汉局势才是重中之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刘凡一字一句的在大殿之上吟唱道。脸上写满悲愤。

    大殿上所有人莫不惊叹,脑海中不禁浮想翩翩。

    充满肃杀气息的雁门关,明月高挂在雁门关上。

    冷月照边关,尽显苍凉。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和汉时的边关。长久的征战,万里的征夫不再会回来,倘若奇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李广依旧健在,绝不允许匈奴牧马渡过阴山。

    历史变换,不管是秦时,还是汉时,边关的征战从未间断。多少男儿因北征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春闺梦里人?或许刘凡就是将自己比作龙城飞将,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这首诗言语很平凡,就算是何进这个屠夫也能听懂,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武将听了这首诗,莫不脸色耻辱,边关战乱,国无良将,这首诗也是对他们的讽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千年来,吾华夏大多是被动防守,采取怀柔措施,此不可取,终有一天养虎为患,为华夏带来灾难。吾不需要陛下给予任何支持,只须士卒一万,边关一郡,不平匈奴、鲜卑,吾纵死矣。”刘凡伏在地上,与声泪下,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末将关羽愿同骠骑大将军一起同征匈奴,鲜卑。”

    “末将徐晃愿同骠骑大将军一起同征匈奴,鲜卑。”

    “末将黄忠愿同骠骑大将军一起同征匈奴,鲜卑。”

    “臣朱愿同骠骑大将军一起同征匈奴,鲜卑。”

    ……

    大殿之上,无数将领伏地请战,就连老将朱也深受感染。

    他们全部都认同刘凡为骠骑大将军。

    人类有一种盲从性的病,也就是一个人的行为思想,影响令一群人。

    一些豪言壮语容易让听着头脑发热,做出一些根本不想或者不敢做的事情。

    毫无疑问,刘凡影响到了他们。

    刘宏从榻上站起,只四步,便从九阶陛跨下。

    “诸卿请起!”

    他来到刘凡面前,亲自将刘凡扶起。

    “皇弟对大汉尽职尽忠,心可照日月。朕拜皇弟为骠骑大将军,谁有异议?诸卿不想想韩信,他是功成之时,被拜为大将军?还是没建功之前,被拜为大将军?”刘宏眉头一瞥,这次刘宏是真的动怒了。

    大臣们惭愧的低下头,有了这一茬,谁还敢反对?

第一百七十章 执政

    “臣拜谢陛下。”

    若能去领雁门太守的时候,任骠骑大将军,那的将来的威严就大了。

    “夷外敌,必先安国内。臣羊续以为,可请骠骑大将军先平定国内叛乱,国内稳定后,再集力征外族。”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从后方站起,对刘宏一拜,中肯的说道。

    羊续,出自名望极高的泰山羊氏,其父祖七代,连任司隶校尉等两千石,羊祜是他的孙子。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议郎,但后世他的名气纵然是羊祜也比不上。

    司隶校尉乃司隶地区的行政长官,位同州刺使。

    “司”,就是掌管的意思。

    刘宏刚继位的那一年,羊续就以忠臣子孙为郎中,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羊续受牵连被免职禁锢十余年。

    今年党禁解除后,羊续被太尉杨赐征辟为府掾,杨赐被免职后,羊续任议郎。

    诸臣望着羊续,很明显刘凡铁了心要去平定匈奴、鲜卑,你跳出来捣乱,这不是找死吗?

    羊续无惧众人的眼神,高风亮节,不为所动。

    “爱卿所言甚是。”

    谁知?刘宏认同了羊续的说法。

    刘凡不淡定了,这个羊续……

    就在刘凡要再和群臣长篇大论一番的时候。

    刘宏向刘凡一拜。

    文武百官,大惊失色。

    君主对臣子下拜,不是没有,但那都是出现在雄才大略的君主身上。

    最重要的是,君主以此礼要对臣子委以重任。

    骠骑大将军,不是已经封过了吗?

    再说了,骠骑大将军为武官,也不至于天子这样啊?

    “于公为臣,于私为弟。臣何敢当此大礼?”刘凡连忙帮刘宏正身。

    同时心想刘宏到底要干什么?

    “朕彻夜反思,国家大乱的根源不是叛乱,而是在于内政,不解决内政原因,叛乱无止无休。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今与皇弟录尚书事,领尚书台一切事物,总领百官,无所不统,公卿以下见者皆拜。望皇弟救大汉于水火之中。”刘宏发自内心的说道。

    总领百官,无所不统。这不就相当于丞相吗?

    百官脸色皆变,大将军何进变化最大。

    无形之中,他的权利被大大削弱。他本是录尚书事,现在刘凡为录尚书事,岂不是将他取代?

    若是“领”尚书事还好说。汉武帝托孤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柄政,与金日,上官桀共领尚书事。录、领职位相近,但权利更重。“录”为总领之意。

    更何况刘宏下旨意,刘凡总领百官,无所不统。加上骠骑大将军的名号,相当于职无不总。

    刘凡神经错乱了,这还是汉灵帝刘宏吗?竟然让自己执政。

    执政,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刻,他意识到他与贾诩拟定前往雁门郡的计划将要流失。

    大汉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更别说他一个从没有接触过这一方面的人。

    只是他此时处于风口浪尖上,刘宏亲自拜相,他如何拒绝?

    若拒绝了?不是打刘宏的脸吗?

    夷外敌,必先安国内。

    最关键的是,羊续和刘宏将话说明,若再执意镇守雁门,恐群臣怀疑他的动机。

    天灾**,内忧外患。

    各地官员阳奉阴违,军阀割据的局面已经逐渐形成。

    边郡豪强建筑坞堡,面临将要来临的大乱,先家,再国,然后天下,是他们的宗旨。

    黄巾起义让皇室威严扫地。

    刘志、刘宏数十年的统治,失尽民心。

    “臣拜谢陛下,定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凡伏地拜道。

    看似激动的流泪,实则伤心难过啊!

    虽然心中不愿意,但表面功夫还得做足。

    他善战,并不善于理政。在刘凡看来,此时的大汉和乱世没有区别。

    想要结束乱世,唯有武力一统。

    刘凡的计划是等董卓将乱世开启,他率领铁骑重拾山河。

    现在也只能等贾诩来了之后,重新拟定计划。

    “大将军戎马倥偬,卸任录尚书事,主要平定凉州叛乱。”末了,刘宏又当众宣布道。

    何进听后,不甘的对刘宏一拜。事已至此,也只能先让刘凡这小子得意几天。

    大约在巳时之时,朝会结束。

    这次朝会,针对凉州问题,也做出了决断。

    因为董卓的重金贿赂,中常侍张让,大将军何进举荐董卓。董卓被重迁中郎将,拜破虏将军。拜陇西人周慎为荡寇将军。

    另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与执金吾袁滂为副将,率领北军及三辅之地等郡周边精兵强将,共步、骑十万,平凉州北宫伯玉、韩遂、边章叛乱。

    朝会结束后,刘凡被刘宏请走,其他人,相继退朝。

    下朝之后,诸臣三五议论纷纷。这次朝会对文武百官冲击很大。

    群臣不在以何进为首,而是兴起一个更具有权势的刘凡。

    十七岁被拜大将军,拜相。兼文武之长,当真是古之未有。

    刘凡朝堂上那首诗,由于太过于感性,直到现在,诸臣才为他的文采叫好。

    何进下朝的时候,脸色比上朝的时候更难看了。亲信们也不敢发声劝他。

    “本初,你在朝堂上,怎不为大将军说去话。”陈琳来到袁绍面前,低声问道。

    “职微言轻,不足以论。”袁绍转头回道:“刘凡为骠骑大将军,不是很好?功该如此。”

    这时候的袁绍还是很正直的,一心为大汉着想。毕竟四世三公,累受皇恩。

    ……

    “可是孙坚,孙文台?”刚被拜车骑将军的司空张温,追上孙坚。

    “正是孙文台,拜见司空。”孙坚对张温一礼。

    “陛下命吾出征讨伐叛贼,叹良将不足,想请文台与吾一起前往,可乎?”张温向孙坚邀请道。

    这次封赏的将领,没有一个简单的角色。

    傅燮能力偏向于文,被授予安定都尉的同时,还拜议郎。

    关羽、黄忠、徐晃一看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但属于骠骑军,他请不动。

    张温现在只能找上孙坚。

    “可。”

    孙坚很爽快的答应呢。

    “有文台参与军事,此功成矣。”张温大喜。

    另一边,刘凡与刘宏一起来到尚书台。

第一百七十一章 法家思想

    “禀皇兄,乱世当用重典,欲治乱世,非猛不可。必要的时候,可搬出秦律,沿法家思想。”刘凡对刘宏言道。

    一路上,刘凡想通了许多。

    在其位,谋其政。

    尽管只是在海面上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他也要试试。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是以政和。先圣将此刑法思想说的有因有果,变化有律。但治国之法,变化莫测,同样施政,却造成相反的效果。近四百年摒弃法家,若法家能救国,拾起又如何?”刘宏开口向刘凡说道。

    政策的宽大,百姓就会轻忽,轻忽了就要用严厉的政策来纠正,政策严厉,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受到伤害了,就要改行宽大的政策,用宽大辅助严厉,用严厉辅助宽大,这样政策就能平和。

    说明政治重在刚猛相济,须不偏不倚。

    刑法世重世轻,出自《书经》中的吕刑,《书经》是儒家经典,为孔子编著,由此可见,这一刑法思想是由儒家所肯定和继承。

    对于刘宏的说法,刘凡颇为无语。既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岂是那么容易复出?

    自从法家被罢黜之后,儒家为汉朝的主流思想。大汉经学世家不知道有多少?

    儒家与法家本就是对立关系。

    法家重视“法”,而反对儒家的“礼”。春秋时期的三北案和直躬案就是一个典例。

    “三北”意为三战三北,“直躬”是指正直忠君。

    楚国有一个直立行走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一只羊,其举报官吏,楚令尹按照法律办案,其父被杀。是而成就了忠,而沉沦了孝,此为法家直躬案。

    孔子在鲁国执政的时候,有一个人为国而战,但是每当战斗开始的时候,逃跑了。被抓回来后,继续逃跑,如此三次。孔子问他这是为什么?其说: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孔子以其孝,取消了他的兵役,其尽孝,却失忠。此为儒家三北案。

    孰对孰错?三北直躬,不能一论。

    法家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其反对复古的保守思想,主张锐意进取。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的另类。在先秦诸子诸家当中,唯独法家的思想,是必须献出性命来实践,流出鲜血来祭奠,是血染的思想。这里面流血的、付出生命的,不但有当时许多有罪或者无辜的贵族和贫民,还有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比如商鞅和韩非。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某些方面比后世的法律还全面。如见义勇为在后世为美德,在秦律上是一种义务,不履行要被处罚。

    还有一点,就是法家思想讲究君主集权,而且是绝对的君主集权。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时,韩非子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刘凡个人认为儒家治国不如法家。

    战国初,阴晋之战。

    魏国经过魏文侯的改革,国力异常强大,并抢占秦国河西之地,使秦国疆域暴露在外。魏武侯继位后数年,秦国动用大军,意图一鼓作气夺下被魏国抢占河西地区,多年鏖战不得果后,秦国再次动用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进攻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魏西河太守吴起,以“武卒”五万,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战之。

    战车乘法为每车载甲士三名,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是一车之长,称“车左”,右方甲士执戈,主击刺,并有为战车排除障碍之责,称“车右”,居中的是驾驭战车的御者,车上一般还备有若干有柄的格斗兵器,如戈、殳、戟等,插放在战车舆侧,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

    骑兵出现,战车淘汰。历史总是在进步。

    因为魏国改革得当,士兵悍不畏死,以一当十,反复冲杀,大败秦军。

    此战后数十年,秦国一蹶不振。

    秦孝公继位后,出招贤令,商鞅于卫入秦,变法改革。

    废井田。

    重农桑。

    奖军功。

    实行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

    变法成功后,魏国一旦入侵,不等国家下集兵令,数万百姓披甲戴胄,赶赴前线。

    虽然商鞅成为变法的牺牲品,但从此之后,西方再无怨秦。

    张仪连横破合纵,范雎远交近攻。

    贾谊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秦始皇一统九州。

    但是在教育方面,法家拍马都比不上儒家。孔子是平民教育的推创者,因材施教的首创者。孔子思想和老子思想是华夏思想的起始。

    春秋时期辅佐齐景公的晏婴,很多人都说他是法家。但他去省刑,施仁政,倡节俭,重礼仪,除了看淡生死外,他的思想怎么看都偏向于儒家。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这也是儒家思想。

    乱世用法家,盛世用儒家。刚柔并济,合道之常。

    但是儒家与法家并世,太难了!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刘凡叹了一口气,道:“陛下若答应臣弟禁止卖官鬻爵,臣弟愿放手一试。”

    “我错过了机会,国家如此,全我之过。我会下令禁止卖官,宫中谁若违令?皇弟先斩后奏。”刘宏下定决心的说道。

    治理民众要有松有紧,完全放任自流,国将不国;管得大死,民不堪苦,会起来造反。

    这道理就像手里捉住一只鸟儿,松开手,鸟儿就飞掉了;手捏紧很了,鸟儿会死掉。既不要鸟儿死掉,又让它飞掉,恰到好处。

    刘凡前句有教训刘宏的意味,刘宏现在也听得进去,再次下放给刘凡权利。

    其意已明,十常侍若私下收贿卖官,可斩。省的到时候他下不去手。

    ps:(每章两千字以上,以下话语不算正文。相信作者素质。

    三月六号,编辑要求上架,不得不上架了,只求兄弟们给个首定,这个很重要。若是有钱的土豪用书币追下去,就再好不过了。

    追书神器上换源后,有盗版书,大家可以去看。还有浏览器搜索《汉末之天下》也能看免费的。有心的话,每天投一张推荐票即可。

    关于更新问题,由于我有工作,写作是一个兴趣爱好,不能像别的大神一样每天五六更。

    我是四班两倒制的班,即白、夜、休、休,如此循环。上班那两天一天更两更,休息那两天每天更三更。若欠下,会补上。

    当然,哪一天心情好,会熬夜爆发。

    谢谢支持!)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公卿拜访骠骑府

    “皇弟可否将心中定论说出。”刘宏向刘凡问道。

    “还无定论,请皇兄给臣弟半月时间,半个月后,再给皇兄答复。”刘凡摇头,向刘宏请求道。

    算算时间,半个月内,贾诩应该能来到洛阳。

    “一切就靠皇弟了。”刘宏紧紧的握住刘凡的手,道:“皇宫旁有一宅院,朕已将其改为骠骑大将军府,以方便皇弟来往于尚书台。”

    刘宏也知道,这种事情需徐徐图之,不能操之过急。

    ……

    回到天禄殿后,刘凡带着关羽、徐晃、黄忠和虞谧离开皇宫。

    既然已经有了府苑,再住在宫里,未免有些不合适。

    当日,昭告天下。

    绛侯,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十七岁拜为相。

    当消息传到州郡的时候,举世皆惊。

    边远的世家对此心存无所谓,对他们来说,何进的刘凡谁执政都一样,只要不侵害他们的利益。

    洛阳及洛阳周边的世家大族,心思开始活络起来,纷纷准备厚礼,准备向骠骑大将军府送去。

    当刘凡来到骠骑大将军府的时候,骠骑大将军府的门匾已经挂上。

    不久后,黄门侍郎江即入骠骑大将军府。

    他带来了骠骑大将军印绶,一应盔甲、朝服和出入皇宫的门籍。

    关羽三人的印绶衣甲也一起带来。

    另外还有两箱黄金,供骠骑大将府开支。可以看出这是对刘凡的赏赐,对于爱财如命的刘宏来说,真是难为他了。

    骠骑大将军,可开府治事。

    骠骑大将军府中置下的官职有长史,秩一千石;司马,秩一千石;从事郎中,六百石;还有掾属史,东西曹掾为比四百石,余掾为比三百石,令史百石,御史属于吏,最后便是主簿。

    这些幕僚朝廷可不会供应,都需要别人推荐和他亲自征辟。

    其余校尉,军司马,军侯,屯长等便属于骠骑军了。

    具体如何分配骠骑军,刘凡打算有空再去安排。

    骠骑军虽属于骠骑大将军府,但刘宏始终没有下令骠骑军进驻城内。

    若是骠骑军入洛阳城,恐怕整个洛阳都会陷入阴云之中。就算是天子刘宏也会忌讳。

    因为骠骑军的威名已经在这次黄巾起义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黄巾打败过朱,打败过董卓,他们也并不是多么无能。

    但在刘凡面前,却不堪一击。

    “镇贼中郎将关羽,平虏中郎将徐晃,讨贼校尉黄忠,汝三人回骠骑军军营,照常训练士兵,汝等作为武官,当以身作则,没有吾的命令,不许随意入城。持吾手谕,让赵霁带领亲卫入骠骑大将军府。”

    骠骑大将军府中,刘凡严肃的对关羽、黄忠、徐晃三人命令道。

    “末将遵命!”黄忠三人对刘凡一拜,然后离开骠骑大将军府。

    刘凡对他们恩重如山,三人都是忠贞之人,让他们掌控骠骑军,刘凡再放心不过了。

    “诺大的骠骑大将军府,现只有你我二人,若让你服侍我衣食起居,可愿意?”刘凡向虞谧问道。

    刘宏将虞谧赐于他,含带着那方面的意味,但刘凡不想祸害这个娇滴滴的小丫头。

    虞谧除了长得漂亮一点,还没有哪个地方能吸引住他。

    蔡琰才冠古今,她有让刘凡怜惜的经历,对她的同情,还有丝丝爱慕。

    若虞谧不同意,刘凡也只能将她送入会稽,毕竟她的身份也不一般。

    “本妾分内之事,妾身怎不愿。”虞谧望着刘凡那威严的面容,轻轻一礼。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的男子,好似年纪不比自己大多少,却已令万千人敬仰。

    看似是陛下将自己赐于刘凡,但虞谧感觉是刘凡救了她,因为虞谧知道,自己的性格根本不能在宫中活下去。

    当天夜晚,赵霁引二百骑来到骠骑大将军府。使大将军府有了一定的威严。

    随行而来的还有刘江和神医华佗。

    刘江依旧被刘凡任命为主簿,他在处理这方面事务上,已经得心应手。看似官职一样,地位却呈几何的上升。

    “华佗先生,吾将你推荐到朝廷,任太医令,可乎?”刘凡向华佗问道。

    “谢大将军垂爱,老夫宁愿继续游走大江南北,为世人尽一点绵薄之力,告辞!”

    华佗见刘凡有违初衷,不顾刘凡骠骑大将军的身份,扭头便走。

    “且慢,明日吾便在洛阳置大堂一座,买书籍药材,供华佗先生收徒讲学。只是太医令之职位,华佗先生可考虑一下,太医令掌宫廷治疗之法,华佗先生可取长补短,增加自己。”

    刘凡赶紧起身制止华佗,表明自己并没有违背初衷,只是想让华佗掌握宫廷的治病之法。

    太医令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秩六百石,掌诸医,为宫廷治病。

    在西汉时期太常之下,也有一太医令,但在东汉时期废置。

    “华佗失礼了,是吾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华佗面色有愧,对刘凡一礼,道:“若吾任太医令,还能出宫教徒否?”

    “华佗先生只管入宫任太医令,以你的医学知识,不消数月便可将宫廷中的治病之法摸索的滚瓜烂熟,届时再辞去太医令之职位。这期间用来教育弟子的医书和药材吾绝对为你置办的整整齐齐。”刘凡对华佗言道。

    太医令下有药丞和方丞,只是这两个官职绝对没有太医令掌握的权利大。

    就算不靠刘凡,以华佗的能力,成为太医令易如反掌。

    “有劳大将军了。”华佗施一拜礼。

    他半生以脚行医,见过了太多生离死别。

    一个人,只能去一地,救一部分人。对于无边无际的世界来说,力量太过渺小。

    他若有弟子千万,天下间,将不再有疾苦。

    ……

    第二日,朝会的时候,刘凡虽站位于百官之长,却一语不发。

    刘宏没有问他任何话。

    一次很平淡的朝会落幕。

    刘凡回到骠骑大将军府后,几名不速之客,来到大将军府拜访刘凡。

    他们是司徒陈耽,议柬大夫刘陶和大司农周忠。

    三人都是响当当的公卿大臣,也是朝堂上名声极好的忠臣。

第一百七十三章 结党派

    这三人来,自然是要引入府中。

    堂屋之中,刘凡坐于首座,周忠,陈耽,刘陶依次坐在下方。

    “光禄勋刘宽本也要来拜访刘骠骑,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只让吾带来问候的话。”司徒陈耽笑呵呵的对刘凡说道。

    “光禄勋乃知识渊博的儒士,虽年事已高,却对国家忧心如醉,改日吾亲自前去拜访。”

    刘凡见过刘宽,其满头白发,已经年近古稀,是个和善的长者。他两次接任太尉,都因为发生日食而被罢免。

    刘宽也是宗室后裔,他除了喜欢嗜酒,其性格真是无可挑剔,典历三郡,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今日朝会,甚是怪异,群臣不谏,陛下不问,刘骠骑不语,吾等起早入朝,就如此虎头蛇尾,草草了事。刘骠骑以为何故?”陈耽向刘凡问缘由。

    “吾初登朝堂,还不了解规矩啊!请三位大人明细。”刘凡笑着反问。

    “公新任百官之长,无所不统,又是第一天上朝,公不言,谁敢语?公应以国事相言论,治根治本。”刘陶拱手向刘凡说道。

    刘陶是西汉济北贞王刘勃之后,颍川颍阴人,六十岁左右,他沈勇有大谋,为人不拘小节。

    刘陶在桓帝初时便被举为孝廉,累官侍御史,封中陵卿候。三迁尚书令,拜侍中。

    因为屡屡直谏,深受权臣宦官忌惮。

    当刘陶被迁为京兆尹的时候,需要出千万钱为买官钱,刘陶不去西园交付,以此为耻辱,称疾不听政。刘宏看中他的才能,免去他的罪行,拜为谏议大夫。

    “群臣连我行我素都办不到,哪有资格上朝听政。如汉中米贼叛乱,难道没一人重视乎?”刘凡开口问道。

    “张修起义规模较小,陛下以准汉中太守苏固募兵平贼,苏固为雍凉名士,颇有才能,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汉中。”周忠对刘凡回道。

    苏固这个人,刘凡有印象,却不甚了解,只知道他死于刘焉之手。

    若真如周忠所说,刘凡按照历史推断,苏固应该是将张修、张鲁打败,两人投靠刘焉,刘焉为了掌控益州,派张修、张鲁将苏固杀死,夺下汉中。

    只是此时自己要不要插上一手。还有这个周忠,他的哥哥是现任洛阳令周异,周异为周瑜之父,周瑜是周忠从子。

    周氏乃庐江名门望族,周忠的父亲周景官至太尉,其祖父周兴为尚书郎,曾祖周荣,曾任山阳太守。

    周瑜为这个时代仅次于曹操的绝世统帅。

    对刘凡来说周瑜比曹操更难对付,因为刘凡对曹操知根知底,曹操这厮也破绽太多。

    对于周瑜这个江东美丈夫,刘凡可是向往的很,一定要找机会,将他招募过来。

    “但愿如此吧。”想了想,刘凡决定还是先不管汉中的事务,先将他眼前的事务处理好再说。

    “四方盗贼并起,侵略州郡,其祸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欺君罔上,朝廷正人皆去,祸在目前矣!”这时,刘陶掩泪说道。先前只是寒暄,这时刘陶道出了他们来找刘凡的真是目的。

    “吾等皆认为陛下是非常聪明的人,就是被左右宠信的宦官给蒙蔽了,如果吾等合力清除这些奸佞之徒,然后提拔清廉能干之人,汉室可兴旺也。”陈耽也趁机向刘凡表达道。

    “天下万民,皆欲啖十常侍之肉,中常侍封等勾结黄巾叛乱,陛下怎会不知?其罪行累累,陛下也知,汝等可知晓陛下为何不杀十常侍?”刘凡向刘陶和陈耽三人问道。

    刘陶和陈耽这两个人都是犟驴,一个直谏不成,事忠绝食而死。一个头撞木柱,欲以忠义,唤醒刘宏。

    刘凡知道自己若是不和他们说明,他们一定会像历史上一样,直谏刘宏,然后被十常侍陷害而亡。

    “无非是十常侍等宦官善用妖言,蒙蔽圣听。”刘陶冷哼一声,说道。

    “非也。”刘凡摇头否定,然后言道:“陛下十二岁便继承皇位,当时权臣把政,陛下无依无靠,是宦官曹节、王甫、张让等人亲近陛下,为陛下清除权臣,重掌朝政,此功为再生父母,陛下直呼张让为阿公,陛下对张让的信任,如同父母一般,陛下没有大义灭亲的魄力,所以只能一再容忍张让等人的过错。”

    “刘骠骑所言有理有据,确实如此,但现在天下危在旦夕矣,若是还不除去十常侍,天下立见崩摧矣。”陈耽嗷嚎大哭。

    张均刚弹劾十常侍不久,其罪行万死不足惜,但刘宏依然轻纵。

    “吾有清君侧之想,只是有陛下相护,军队进不了城不说,更怕冒犯陛下,使陛下威严扫地。”刘凡一脸为难的说道。

    “骠骑大将军在黄巾之乱前,便仁德天下,平乱之时,手段仁慈,受百姓爱戴。吾等想听听骠骑大将军有何高见?”周忠向刘凡请教道。

    “陛下下令禁止卖官鬻爵,许吾先斩后奏之权,吾以此设计,敲山震虎,令十常侍不敢动弹。再慢慢剪除十常侍羽翼,使十常侍手无权利。”刘凡对众人说道。

    “天下之事,皆在大将军。吾等联络朝野忠臣义士,辅助大将军,使大汉中兴。”刘陶、陈耽、周忠三人对刘凡一拜。

    这一刻,一个以刘凡为首的骠骑大将军党派形成。

    录尚书事,若身后没有一帮有力的团体支持,可谓是寸步难行。拉帮结派是必然。

    不同于何进的外戚党派和宦官党派,此党派为忠臣义士为主的党派。

    就算士族与士族之间也有区别。

    有的士族富甲一方,有的士族却穷的叮当响。从其中就能看出双方的品质。

    曹操之父曹嵩,并不像他的养父曹腾一样,是个清廉之人。曹嵩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是富甲一方。

    曹嵩并不满足自己大鸿胪的职位,在太尉职位空缺的时候,花万金为自己也捐献了一个太尉,使自己的政治生涯到达顶峰。

    相反,如羊续。

    泰山羊氏名望曹氏远比不上,身为家主的羊续,在位期间连自己妻子和儿子都养不起。

    羊续独自一人在城里做官,家人一直住在乡下过着俭朴生活。为了沾光好办事,羊续的族人便自发凑起盘缠,让羊续的妻儿到南阳找羊续。到了郡衙,门卫通报后,羊续却拒而不见,不让门卫开门,并传令让她们赶快回家去,不要想着进城享受荣华富贵。受此待遇,羊续的妻儿非常生气,不顾当差的阻拦硬是闯了进去,羊续见到面黄肌瘦的妻儿,心里十分酸楚,他一言不发地把妻儿领到自己的住处。那房子又小又破,家陡四壁,所有的财产就是一床破旧的布被褥、一套破旧的短布衣、几斗麦子、一点盐。羊续坦然地对妻儿说:“你都看到了,我的财产就这些,连我自己都难养活,你让我怎么留下你们?”

    羊续妻子见此境况,默默带着小儿子离开,因为在家种田地,都比自己夫君过的好。

    所以,并不是有名望的士族,都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第一百七十四章 司徒陈耽离任

    第二日,朝会之时。

    “禀陛下,议郎羊续有才德,当升任为骠骑大将军府长史,郎中张钧当升任为从事郎中,征辟黄门侍郎荀攸为西曹掾,望陛下恩准。”刘凡直身向刘宏言道。

    羊续虽至中年,但这是他第二次入朝为官,外出为太守后,短短几年,便达到升任三公的政绩。由于两袖清风,没有钱去捐献给西园,所以拖着不就任。因为短短四年,四迁庐江,多次领兵平叛,积劳成疾,直到病死也没有就任。

    羊续虽然站出来制止他前往雁门过,但事后刘凡知道刘宏心中早有定数,就算羊续不言。他那计划也实施不了。

    张钧是个忠臣,刘凡征辟他,也算是庇护他,按照历史的进展,用不了多长时间,张让、赵忠等人就来报复张钧,届时张钧将死无葬身之地。

    荀攸在历史上被曹操称为“谋主”,在曹操统治北方的途中,荀攸画筹策十二,谋必成功。可以说荀攸是整个朝堂上刘凡最在意的人物。

    他的谋略不比贾诩差,自保之道和贾诩也不相伯仲,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破之地。

    只是现在荀攸还没有到达巅峰阶段,从几年后荀攸谋划刺杀董卓,被下狱可以看得出来。

    但刘凡不怕,人都是需要成长的,只要能笼络住荀攸的心,再等几年又何妨,因为他还年轻。

    羊续和张钧众人都知晓,但荀攸是谁?少有人听说。

    坐在群臣最后面的荀攸轻轻抬起头,看起来二十五岁左右。

    和他叔叔荀不同,荀相貌俊美,有仪容,君子气质彰显无疑,留下荀令留香,君子如的美誉。而荀攸相貌平平,一脸木纳,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样子。

    于朝中数月,荀攸没有表一句话,认识他的人寥寥无几。估计就连刘宏都忘记了,自己还有这么一个黄门侍郎。

    “准!”刘宏准奏道。

    “禀陛下,老臣自觉年事已高,处理政务力不从心,为防止出现纰漏,老臣想辞去司徒之职,恳请陛下批准。”

    司徒陈耽起身对刘宏一拜,开口请求道。

    刘宏一想,陈耽的年纪是不小了。陈耽在任上一直尽忠职守,刘宏舍不得他卸任,就对陈耽问道:“爱卿是否身体不适,不若在家休养一段时日,再上朝理事。”

    “为国尽忠,臣累死是小,失职是大。”陈耽摇头说道。

    只要让国家安宁,百姓安定,陈耽敢以头撞柱子死谏,更何况是放弃官职了。

    “朕准爱卿离任。”刘宏叹了一口气,内心大感。

    “不知爱卿心中没有适合担任司徒的人选?”刘宏向陈耽问道。

    “满朝文武,贤良众多,臣不敢妄断。”陈耽对刘宏一礼,然后回到自己座位。

    东汉时期,虽然三公的政治权利都渐渐归于尚书台。但司徒掌管国家教化,不可或缺。

    “骠骑大将军可有贤才推荐?”刘宏又向刘凡问道。

    “司徒乃国家重中之重,臣不敢妄下定论。不若先暂时让大鸿胪,延尉处理司徒事务,陛下观察一段时间后,再下定论。”刘凡向刘宏建议道。

    “也可。”刘宏点头认同。

    ……

    下朝之后,十常侍聚于一堂,商量此次陈耽离任。空缺司徒之事。

    “陛下下令,禁止卖官鬻爵,司徒之位,不能图之。”张让率先对众常侍说道。

    “陛下是什么人,吾等最清楚,木已成舟之时,吾等献上钱财,陛下不会不同意的。”中常侍高望不以为然的说道。

    “或者吾等放出风声,哪位王公大夫献给吾等的钱财最多,吾等便共同举荐他为司徒。”中常侍毕岚也开口附议。

    “莫要自负,张钧那贼子弹劾我等的事情还没有过去呢。吾正要去整治那张钧,可惜被刘凡征辟入府。”赵忠正色的对众人说道:“非常时期,吾等还是低调些为好。”

    “吾看刘凡那小子根本不是和吾等一条心,那日他跟陛下入尚书台后,陛下就下令禁止卖官鬻爵。”段圭恨恨的说道。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更何况阉宦最在乎的就是金钱。

    “刘凡已成气候,不可轻易招惹,大家谨慎为先,听吾一言,千万不要引火烧身。”张让慎重的说道。

    诸常侍一个一个唉声叹气的点头。心中都有暗恨。何进和刘凡两人都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何皇后最危难的时候,是他们出钱保住了何皇后的皇后之位。可以说何进的位置是他们扶持的。

    可何进任大将军之后,处处和他们作对。

    刘凡在外征战的时候,他们以为刘凡要投靠他们,一个劲的在天子面前说好话。现在的刘凡权势比何进更甚了。但刘凡却又要和他们作对。

    此为教训,令张让等人心中警惕,以后权利能给自己人,就不要给外人。

    刘凡下朝之后,直接前往尚书台。

    尚书台虽隶属于少府,却综理政务,是东汉的中枢机关。

    因为处于宫中的中台,故以台名。在禁宫内称为台阁。

    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

    尚书台既出诏令,又出政令;朝臣选举,由尚书台主管;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参预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对朝政有着重大影响。

    尚书台权力虽重,但台官职位卑微,长官尚书令不过千石,尚在九卿之下,这样位卑权重,皆由皇帝亲任干练之士充任,便于控制,发挥效率高。

    东汉和帝以后,多幼君弱主,实权常被外戚、宦官所掌握。尽管三公要听命于尚书,但尚书又往往被实权更大的外戚、宦官所左右。

    录尚书事也不是最高的文官,其主要指责是负责审核哪些奏章能给天子看,哪些不能给天子看,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处理。这也造成了录尚书事的权利在文职中最大。

    刘凡不是权臣,录尚书事不能干预尚书的职责。

第一百七十五章 鼎故革新

    “卢植拜见骠骑大将军。”卢植出门后,双手合抱,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刘凡长揖施礼。

    一连三揖,很有诚意。

    作揖从周朝便始,属于周礼。

    周初,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周公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

    后世握手的礼仪逐渐取代揖礼,这也算一种文化的丢失。

    因为揖礼比握手礼有太多的优点。

    揖礼可以一代十,甚至代百,代千万。

    握手礼身高与身体低者握手就是极大的不礼,甚至出现窘态。高者有折腰之累,身低者有被悬吊之险,难免把某种庄重的外交或某种欢乐的重聚,搞得有点滑稽。

    作揖则无须有这种担心,完全可以抬首挺胸,立身如柱,气宇轩昂,雄姿英发,高出手高悬臂抱拳一合,充分展示美的体形和美的气度。

    许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就是握手时,有一方已伸出手来了,另一方没有看见或故意装作没看见,使对方的手停在空中缩也不是,不缩也不是,时间一秒秒过去,尴尬透顶。而揖礼完全可以避免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

    卢植连行三礼,不仅是因为刘凡位置骠骑大将军,更因为刘凡使他从牢中脱困,官复原职。

    “卢尚书海内大儒,士人之望,折煞吾了。”刘凡回了一礼。

    “请骠骑大将军入台理政。”卢植向刘凡请道。

    这就是卢植,虽沉默寡言,却性情刚直,公私分明。

    刘凡有权审查各地奏折,却无权批阅,批阅奏折,都是天子的权利。至于他看不看,刘凡也管不着。

    许多奏折上上表的都是黄巾起义后,郡国的大致情况,还有一些向朝廷索要经费的。

    从审查奏折上,刘凡就能感觉到许多官职阳奉阴违。光看这些奏折,根本不知晓天下事。

    这一刻,让刘凡更坚定了心中的那项决定。

    ……

    “汉室颓废,民不聊生,吾欲兴大义于天下,请诸公告知吾该怎么做?”

    骠骑大将军府。荀攸,羊续,张钧,成为刘凡的入幕之宾之后,刘凡将他们请于一堂,一见面,就发问道。

    “天下之乱,皆由十常侍,卖官害民,无所不用其极,其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当谋杀其和党羽。此阴云除,天下大明。”张钧对刘凡一礼,愤恨的说道。

    “想尽除之,何其难也。”刘凡叹了口气,摇头说道。他叹的不仅仅是十常侍,还有更多潜在因素。

    这张均完全凭借一腔热血,嫉恶如仇,他在地方上为官,绝对是清明能干之吏,在朝堂上,很容易得罪人。

    殊不知此时已经不是十常侍之乱那么简单了,就算十常侍被杀死,还有一座座大山,挡住大汉前进的道路。

    “大将军应以民为本,黄巾起义时,从贼者大多数为食不果腹的百姓,若不安抚天下民众,恐怕黄巾再次会死灰复燃。”羊续一针见血的说道。

    “官逼民反,朝廷早已没有光武帝时期的威严,许多政令下达地方,郡县不予执行,反而苛刻残暴。迫使因为无路可走的百姓揭竿而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若吾想鼎故革新,不知有几人支持?”刘凡依旧时重重一叹。

    “鼎故革新,不知大将军要变革什么?”羊续疑问。

    “公达有何言?”刘凡没有回答,而是问向荀攸。

    “这是大汉最后的机会,大将军不把握住,将没有机会。若把握住,却有只有一丝机会。”荀攸起身,模棱两可的说道。

    “公达知晓吾要说什么?”刘凡皱眉问道。

    “吾不知,所以才说只有一丝机会。”荀攸摇头说道。

    荀攸是智者,智者审时度势,他目光和别人不同。

    荀攸的话,令刘凡心中没底,但荀攸接下来的话令刘凡心志坚定,只见他道:“高祖推翻暴秦,战胜项羽,也只有一丝机会,可是高祖成功了。”

    这句话,让刘凡想到了刘备,一次次跌倒爬起,永不服输。输光了,抹去眼泪,从头再来。他本没有机会,但他也成功了。

    “君子不怨天,不由人。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吾没有那种境界。不过治国有一点和治军一样,治国、治军最忌讳瞻前顾后,顾此失彼。”刘凡坚定的说道。

    天欲治,则而圣王出。天不欲治,则圣王不出。

    天不生圣人和王者,难道就不能自己争取?先有人,才有圣王。

    五百年必有王兴者,其间必有名世者。

    难道这个预言中的五百年?就必须拘泥是五百年?他更看重这句话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和勇于承担的精神。

    刘凡迫不及待的想将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

    天灾**已经降临数十年,他不想战乱再持续数十年。

    “吾不知大将军所想,但吾鼎力支持大将军。”张钧郑重的说道。

    “大将军不可操之过急,当号召朝中有志之士一同。”羊续对刘凡劝说道。

    “嗯,吾只要一个机会,一个开启的机会,诸位可联络天下有志之士,与吾一起,共兴汉室。”刘凡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刘凡又等了十日,还没有等到贾诩到来。刘凡在猜测,贾诩是去了雁门。

    但他任命为骠骑大将军的诏书已经传遍天下。贾诩没道理不知晓,刘凡只能认为,贾诩还在奔波的途中。

    这十日来,无数王公贵族,富户世家携带重礼拜见,每日门庭若市,但都被兵甲挡在门外。

    反而那些士人刘凡一个一个亲自接见。有识者,皆征辟到大将军府,出任官吏。留下礼贤下士的美名。

    在朝堂之上,刘凡踊跃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一直藏着自己的心声。

    在尚书台,刘凡一丝不苟的审查各地送上来的奏书,然后分类整理,送给刘宏。

    凉州,姑臧。

    刘凡任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诏书刚刚传到这里。

    “父亲,城中贴下榜文,征北将军被任拜为绛侯,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贾穆火急火燎的跑回来向贾诩说道。

第一百七十六章 崔烈买司徒

    “没想到天子如此重视主公,这个位置,是双刃剑。用的好,可向天下挥舞,用不好,将刺向自己。”贾诩放下手中竹简,皱眉说道。

    贾诩多年在家中。刘凡求贤若渴,需要他。

    对贾诩来说,他对明主的渴望心情不比刘凡少。

    他修不琴棋书画,不修辞赋,钻研纵横之道,奇谋变计,百家经典,兵法之要,天文地理,无一不通,无一不精。他需要一位真正的伯乐,而三顾茅庐来请他的刘凡,就是他心中的明主。

    “棘手了。”贾诩叹声说道。

    “刘君任骠骑大将军不好吗?”贾穆疑问。

    霍去病可是这个时代少年的梦想,其官职更令人向往。

    “不好,吾要赶紧前往洛阳,否则,主公危矣。”贾诩猛然起身。

    这时,贾诩想到了刘凡的性格。

    那是一种不甘寂寞的性格,通俗的讲,就是年少气盛。

    “吾与父亲同去。”贾穆开口说道。

    “汝在家中照看母亲和祖母,跟我作甚?”贾诩呵斥道。

    “凉州叛乱,贼兵众多,父亲小心啊!”贾穆担心的说道。

    “吾尽量绕开叛军,不过不用担心,吾与韩约有故交。”贾诩回道,然后告别家人,骑马离开。

    姑臧到洛阳,两千五百里远,另加跋山涉水。不骑马,少说也得一两个月。

    刘凡也考虑到这点,所以留下钱财,让贾诩购买良马。

    ……

    当今天子刘宏,并非前任皇帝刘志的后代,而是章帝后裔,世袭解渎亭侯,父亲早早去世,母亲为董太后。

    当时,刘宏空有一个爵位,几倾田地,家境败落。其家中除了他母亲董太后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他的乳母程夫人。

    刘志的皇后窦妙在众多宗室弟子中选中了只有十二岁的刘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程夫人顿时成为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宦官,大臣争相从程夫人这里找突破口。

    程夫人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怎么可能受得住宦官、大臣们的诱惑?在天子仪仗去河间国迎接刘宏的当天,程夫人便深陷于荣华富贵之中,利欲熏心。

    刘宏卖官鬻爵的开端就是由董太后,程夫人和中常侍等教唆的。

    下到关内侯,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职位。上至三公九卿,三公一千万钱,九卿五百万钱。明码标价。中常侍、程夫人等人联络买卖,这种恶习到后来发展成正常任命的官员都要先交付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钱财才能上任,可以说是朝廷逼着官员去贪污受贿,受苦的,还是百姓。

    这些时日朝廷缺了一个司徒官职之后,程夫人高兴的不得了。

    立刻放出风声,联络买家。

    刘宏禁止卖官鬻爵的命令,就是对中常侍和程夫人这种人下的,因为只有他们有这个能力卖官。

    但程夫人仗着自己是当今天子的乳母,对刘宏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完全不放在心上。

    程夫人在皇宫内,也是照顾皇帝衣食起居,他接触刘宏的时间可是最多的,天下没有人比程夫人更了解刘宏。

    刘宏可以算一个孝子,懂得感恩。

    熹平元年,立他为皇帝的太后窦妙,在南宫逝世。对窦氏心怀怨恨的中常侍曹节等人,扣押尸体,拖延发丧,并向刘宏建议用贵人的丧礼仪式,而刘宏拒绝,坚持用太后的丧礼仪式为窦妙办理丧事。

    丧礼完毕,曹节等人又提出:“窦氏乃叛逆罪人,窦妙不可与先帝合葬。”

    刘宏无法决断,便下诏请百官在朝会讨论。廷尉陈球不惧宦官威胁,站出来亲自起草诏书,坚持以窦妙配刘志。

    曹节等人愤恨不已。

    “窦氏家族虽然有罪,但窦太后有德于朕,不应该降黜。”而刘宏义正的说道。

    曹节才不再继续说话。

    天子在一天,程夫人就可以为所欲为。等到时候钱财摆在天子面前,天子自然而然就同意了。

    但是程夫人不怕,王公大臣怕,天子下了命令之后,没有人敢顶风作案,即便是三公之位很诱人。

    不得已,程夫人开始挑选人了。她的目光放在了九卿之一的延尉崔烈身上。

    崔烈是名门望族出身,他本人是幽州名士,涿郡安平县人。声望在民间也很好。

    程夫人找上崔烈,让他出一千万钱,自己在天子面前为他求三公之位。

    崔烈颇为心动,但想到陛下刚下令禁止卖官鬻爵,便按耐住自己的心思。婉拒了程夫人。

    程夫人走了之后,不死心。隔日又来到崔烈府上。

    “延尉若给我五百万钱,我亦可以向陛下举荐延尉,陛下下令禁止卖官鬻爵,延尉可以向陛下捐献五百万钱,到时候我在一旁推荐你。延尉声名遍布天下,你不位至三公,那才是可惜呢。”

    程夫人四十多岁,是一个长相普通的妇人,打扮的浓妆艳抹,身上珠光宝气,没有一点雍容华贵的气质。

    这次来崔烈府,她将“贿赂”一词,改为“捐献”。并减去一半买官钱,可谓是“良苦用心”。

    崔烈犹豫不决,对一个文人名士来说,三公是政治生涯的顶峰,位至三公,足可名垂青史。

    “实不相瞒,盯上这个位置上的可不止是延尉一人,我之所以一直来找你,是因为他们的名气都远不如你,陛下更看好你呀!”程夫人看崔烈还在犹豫,于是火上浇油,胡说八道起来。

    “陛下真的看好我?”崔烈狐疑。

    “那是当然。”程夫人一脸笑意。

    “明日吾捐献五百万钱于陛下,还请程夫人不吝口舌。”

    天人交战之后,崔烈理智没有战胜**。

    第二日,下朝之后,程夫人令人拉上五百万钱,找到刘宏。

    “傅母找朕做甚?”刘宏明知故问道。

    刘宏早就看到了程夫人后面的车子,这种情况太熟悉了。他心中顿时有些难受,自己才下令卖官鬻爵几天?自己傅母就开始兴风作浪,如此铤而走险,不怕死乎?

    “把箱子打开!”程夫人扭头吆喝了一声,车子上的箱子被打开,有金有银有五铢钱。

    “陛下,延尉崔烈知道国库不充实,特意捐献给陛下合计五百万钱。这几日,我一直在民间,许多百姓都呼吁延尉崔烈可以胜任司徒之位,陛下觉得如何?”程夫人没有一点窘态和小心,光明正大的高声说道。

第一百七十七章 非不孝也

    “傅母……”刘宏红着眼,看了看程夫人,又看了看车上的金钱,重重的叹了一口气,道:“朕下令禁止卖官鬻爵,并赋予骠骑大将军先斩后奏的权利,唉,下不为例。”

    关键时候,刘宏还是心慈手软了。或许说,他对这些钱也起了贪念。崔烈德高望重,确实可任司徒。

    “他刘凡安敢动我?再说此乃崔公捐赠,并非贿赂,同不同意崔公为司徒,全在陛下一念之间。”程夫人感觉自己也很委屈,心道:“崔公可是幽州名士啊,起初他哪里肯买官,还不是多亏我劝说才同意的。”

    同时,她对刘凡产生了憎恨。

    次日朝会,刘宏封延尉崔烈为司徒。

    对于这件事情的根由,诸臣知根知底,程夫人那么高调的宣布卖司徒,又多次前往延尉府,从延尉府拉出一车东西,这在大庭广众之下更是隐瞒不住。

    不自觉,诸臣望向坐在首位的刘凡。禁止卖官鬻爵,是他提出,天子下令的。

    忠臣嗟叹,奸佞欣喜。

    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有了开端,就难以止住。

    刘宏不敢面对刘凡,当然不是害怕,而是愧疚。

    下朝之后,刘宏举办了升职三公之位必有的升职庆典。

    历史上在这个庆典上,刘宏喝醉后,对宠臣说:“悔不小靳,可至千万。”

    意思就是我后悔不该决定此事,本来可以卖到一千万钱的。

    此时在这个庆典上却沉默异常,使群臣也不敢多言。

    但是刘宏的乳母程夫人在这个宴会上不安分守己。前来挑衅刘凡。

    “文武百官都向陛下敬酒,独独你刘凡没有?你枉为骠骑大将军。”程夫人来到刘凡的坐席前,趾高气扬的说道,她仗着自己是天子的乳母,根本不将刘凡这个刚继位的骠骑大将军放在眼中。

    “啪!”刘凡一掌拍在桌上,震得美酒佳肴都差点掉地,只听刘凡严厉的呵斥道:“陛下刚下令禁止卖官鬻爵,汝竟然敢明目张胆诱导良臣受贿,此欺君之罪也。汝什么官职?竟敢对吾颐指气使,牝鸡司晨,汝还敢不小心一点?”

    刘凡制造的动静很大,声音更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

    直接受到影响的有刘宏和崔烈两人。此如晨钟暮鼓,好似就像是说给他俩听的。

    “你……”程夫人怒不可遏,多少年没有听过有人骂她了?如何忍受。

    但她还没有开始说话,就被一道更威严的声音打断:“来人,带她会府。”

    “陛下,刘凡不敬您呀,为何拦我。”程夫人还坚持着她的妇人之见。

    但刘宏不为所动。

    几名宦官跑过来,将程夫人连拖带拽的拉走。

    有了这一出,这场升职庆典更加尴尬了。

    刘凡举爵起身,爵中置满了酒水。

    刘凡来到场地中央,原本正在跳舞的舞姬纷纷退让。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刘凡感觉自己此时的意境和南宋时期的林升差不多。

    望着这群醉生梦死的王公大臣,刘凡立定不动,左手举爵将酒一点一点的倒在地上。

    美酒从爵嘴流出,划一个弧度点在精美的地板上。

    滴滴滴……

    这种声音是多么的刺耳,就好似嘘嘘的声音一样。

    当爵中没酒的时候,刘凡将铜爵掷在地上,潇洒的转身离去。

    刘凡在讽刺谁?

    “来人,刘世民对陛下不敬,抓起来。”何进找到了这个机会。

    刘凡作为他的头号死敌,何进做梦都想将他扳倒。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一群虎贲甲士从后方涌出,向刘凡那边奔去。

    刘凡闲庭阔步,仿佛没有察觉。

    “住手!”

    刘宏威严一喝,使虎贲甲士停下步伐。

    刘宏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虎贲甲士得令。

    何进气急败坏。

    一场升职庆典,不欢而散。

    崔烈回到府后,心中烦闷,还有些不安,他有些后悔鬼迷心窍,买下司徒这个三公之位。

    这时,一名穿着战甲年轻人进入屋中,在他面前晃来晃去,晃的崔烈更加心烦意乱。

    “汝去何地乎?”崔烈忍不住向年轻人问道。

    年轻人是他的儿子崔均,三十余岁,少年时期结交英雄豪杰,声名鹊起。此时他任虎贲中郎将。

    诸侯反董卓的时候,崔烈和袁绍一起在山东起兵。

    这时的山东并不是后世的山东,泛指太行山以东。

    “朋友相邀,于市中游玩也。”崔均饱含深意的看了崔烈一眼,随口回道。

    “哦,吾居三公,于议论者何如?”听到儿子刚才市中回来,崔烈于是问道。

    “父亲大人年轻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望,又历任太守,政绩为一州表,先前大家都议论您该官至三公。而如今您已经当上了三公,天下人却对你失望了。”崔烈缓缓的向崔烈回答道。

    “这是何故?”崔烈疑惑的追问。

    “议论的人说你满身都是铜臭味。”崔均坦然答道。

    崔烈大怒,摸起身旁的手杖就往崔均身上打。

    崔均穿着盔甲,服武弁,戴尾,狼狈逃走,一溜烟跑出门外。

    “死兵卒,父亲打你,你就跑,孝乎?”崔烈气愤,紧追不舍,并在后面骂道。

    “舜事之父,小杖则挨,大杖则跑,非不孝也。”崔均回头答道。

    舜帝有个糊涂透顶的父亲,人们叫他瞽叟,舜生母死的早,后母很坏,还有一个弟弟象也不是好人。并且老是在瞽叟面前言语中伤舜。因此瞽叟经常打骂舜。但舜依旧待他父母、弟弟很好。

    因为尧帝看中了舜的德行,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又分给舜很多牛羊,给他筑了粮仓。

    后母和弟弟看了非常嫉妒,便和瞽叟一起用计害他。

    舜修补粮仓,瞽叟在下方放火,但舜机智,用笠帽当鸟翅膀飞下来,没有被烧死。

    舜去挖井,瞽叟和象落井下石,舜用毅力挖通一个地道,又爬出来。

    从此之后,瞽叟和象以为舜有神的庇护,再也不敢暗害。

    舜还向过去一样,和和气气的对待父母和弟弟。

    听到儿子的话,再想想舜帝的经历,崔烈羞愧而止。

第一百七十八章 变法

    “现如今骑虎难下,为父该如何是好?”崔烈叹声说道。

    “父亲大人,刚才吾回来的时候,看到许多大臣的车架都前往骠骑大将军府。吾等也可以前往啊!”崔均向其父崔烈建议道。

    崔均对刘凡颇为敬佩,不说别的,就今日在天子群臣面前,敢摔杯而走。这种胆魄,足以载入史册。

    最主要的是天子竟然没有怪罪刘凡,也没有下达任何惩处。

    “听闻以骠骑大将军为首,逐渐形成一个党派,谏议大夫刘陶、光禄勋刘宽、大司农周忠、光禄大夫淳于嘉,尚书令卢植,前司徒陈耽等经常出入骠骑大将军府。吾等前去,岂不是要加入骠骑大将军党派?”崔烈反问道。

    “父亲大人此言差矣。您所说的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贤良方正,光明磊落之人,就连赵温、张喜、刘表、司马直、赵嘉等不足千石的小官,都是端人正士,另有种辑、郑泰、何、伍孚等本属于何进幕府的名士前去拜见骠骑大将军。父亲不徇私枉法,声名显赫,万贯家产皆由祖传,投身于正道,没人敢小看父亲。”崔均笑之,举例说明。

    宦官党派,外戚党派,左右汉室命运太长时间了,使汉室的名声一落千丈,为士人所唾弃。

    奸佞多依附于宦官、外戚两派。刘凡在民间名声极好,又战功卓著。当他任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的时候,一个以忠臣义士为主的党派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事不宜迟,你我这就出发。”崔烈恍然大悟,拉着崔均出门。

    刘凡回到骠骑府后,没过多久,就有一些大臣来拜见。

    刘凡亲自出门,一一引进。让赵霁引他们入正堂。

    宽敞的堂屋内座无虚席,满满登登。

    刘凡入堂后,揖手一礼,然后跪坐在主座。

    “吾大汉忠臣义士,如此之多也。”这一位位名臣,在后世都耳熟能详。

    赵温,周忠,张喜等都位至三公,两千石不可计数。

    “公今日鲁莽了,当今之世,能安天下者,必是骠骑大将军,若被那沐猴而冠者抓住把柄,岂不是失信于民。”谏议大夫刘陶坐在下方,拱手言道。

    “洛阳城外,还有百姓食不果腹,吾等却在皇宫之中饮酒作乐,以权谋私者,荼毒苍生,吾安能饮下去一杯酒。”刘凡言辞慷慨,声泪俱下。

    “天下有大将军,如何不中兴?卖官鬻爵又起,吾等齐聚,是想请问如何方法?”尚书卢植拱手问道。

    “禀告大将军,司徒崔烈,虎贲中郎将崔均前来拜访。”就在这时,刘凡的亲卫统领赵霁,入门禀报道。

    “吾当迎之。”刘凡连忙起身,向外走去。

    留下一脸疑惑的大臣名士。刘君因崔烈买官,而怒于其宴,骂陛下乳母。半日不消,又出门相迎崔烈。

    仿佛他们之间从没有发生过间隙一样,如此胸襟,令人敬佩。

    “忠臣义士都至,就等崔公了。”片刻时间,刘凡便出现在门前。

    刘凡一上来就说这句话,好似不是崔烈父子来拜访他,而是他请崔烈父子来的。

    崔烈大感,对刘凡施了一礼,随刘凡进入堂屋。

    刘凡令士兵又拿了两张席子,为他们看座。

    崔烈和崔均对诸臣名士一礼,缓缓坐下。

    刘凡要开始他的计划了,关键时刻,他需要更多人支持,别看在座的人不少,但不足朝堂上官员的十分之一。

    崔烈为司徒,这一任三公重臣,掌大权,他本人门生故吏也很多。

    崔均为虎贲中郎将,统领宫中虎贲骑兵,虽只主宿卫,但现在执金吾袁涣领着麾下北军离开后,京师的军队已经不多了。掌握虎贲军权对刘凡有很大帮助。

    虎贲又叫期门武士,下属有左右仆射,左右陛长各一人,个个骁勇善战。

    羽林、虎贲都属于光禄勋,但光禄勋主管的事情太多,对这种精锐之师约束不大。

    在洛阳城中,除了羽林、虎贲外,还有一支禁军。

    九卿之一的卫尉,即卫将军。在西汉的时候叫做南军,每宫皆设卫尉。

    东汉时无卫将军,也不再每宫皆设卫尉。卫尉下设北宫、南宫卫士令,以分管南北宫,省去旅贲令。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这一生,有一愿也,若能做到,虽死无憾。”刘凡看着下方,面容严谨的说道。

    众人疑惑,此商讨如何针对卖官鬻爵之事,骠骑大将军这是何意?

    “公请言之,吾等洗耳恭听。”陈耽开口说道。

    刘凡站起身来,目视众人,一字一句的说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石激起千层浪!

    话语中的霸气,透露着深深的执着。

    刘凡的抬头仰望,他的目光好似穿过厚实的屋顶,一眼万年。

    卢植、赵嘉都是经学大家,在场的每一位习的都是儒。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何其的伟大,其以至于众人听后望洋兴叹。

    他们感觉自己在这种高深的思想年前,只是沧海一栗。

    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才能做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儒学虽在华夏发起很早,但能发扬其精华者少之又少,能够将儒家的智慧义理发扬光大,教化万民,才是读书人的立足之本。

    圣贤之道,最终的体现就是万世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不饥不寒,免于战乱,王者仁,天下为公,风调雨顺,百姓潜移默化,心平气和,以生万物。

    学而优则仕,若能做到,哪里还会有宦官干政,卖官鬻爵?

    “步履维艰,如何做到?若能做到?死又何惜?”司马直叹道,一连三问。

    “此言从骠骑大将军口中出,骠骑大将军定能做到。”

    众人望着刘凡,就好像望着朝气蓬勃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变法!”

    刘凡咬紧牙关,最终,吐出这两个字。

    众人膛目结舌,呆若木鸡,场面久久无声。

    旧的统治还未走向消亡,新的秩序还在继续……。

    苦难孕育着新的生命。

第一百七十九章 民,政,军

    “变法”这一词太重了。

    它不是改革改制,不是小规模的鼎故革新,而是对国家法令制度做出重大变革。

    若变法成功,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农业等将焕然一新。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后,使魏国强于四邻。齐国政治军事由邹忌、孙膑改革之后,使齐威王称王,霸于天下。楚国吴起变法后,使楚国再次强盛。申不害变法,使韩国这个弱国风骚一时。商鞅变法,意义更是重大。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一种变法。这个铺垫,对如今的经学影响,有很深远的意义。

    众人变色之后,议论纷纷。有人认为祖宗之法不能变,有人认为当剑走偏锋,孤注一掷。

    “变法关系到国祚气运,不知道骠骑大将军要改变哪些法制?”

    淳于嘉开口问道。

    他所问的,也是众人想问的。

    刘凡从主座走下去,于过道上踱步。

    深思熟虑后,刘凡开口言道:“所改制,大体有三,民之法,军之法,政之法。”

    变法重大,徐徐图之。

    虽说重病当下猛药,但下药太猛,会适得其反。

    商鞅还经过两次变法呢,此时汉代政治太黑暗了,宦官,外戚,世家,军阀,叛乱。

    若第一次变法能成功,就可以积累更厚实的羽翼,进行下一次变法。

    若是连第一次都不能成功,改革再多的制度,也是徒劳。

    “天灾**,导致税收不堪重负,人头税,田赋,劳役,地租等税收令无数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者,从贼乞命。土地兼并,使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富人成为豪强,奴役佃农,成为国家毒瘤。去年吾就开始实行屯田,并颇有成效,吾认为可以在全国推广,民屯,军屯,商屯都可。人头税虽然使朝廷收入高,但对百姓极不公平,长此以往,只能让贫富差距加大,所以,吾建议废除人头税,实行一条鞭法,即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钱,官为分解,雇役应付。”

    刘凡决定暂时试行明代宰相张居正提出的“一条鞭法”,就是把各州郡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钱财,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使没有土地的农民可以解除劳役负担,有田的农民能够用较多的时间耕种土地。

    以此方法,来缓解屯田所需要的时间。在这个时代,刘凡根本没有能力禁止买卖土地,他只能等此法稳定住民生之后,再实施其他策略。

    不过刘凡有些担心,就是“一条鞭法”这种美好初衷和历史上一样,以悲剧结尾。

    “十常侍乱政,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何进一门,也是如此,若非仰仗皇后,他还在家杀猪屠狗,这些都是胸无点墨,目不识丁之徒,却居于高堂,使百姓跪拜,他们不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反而搜刮民脂民膏。归其缘由,这是察举制的弊端,无数不学无知,志大才疏者依靠宗族势力举为孝廉,此多无德也,与宦官外戚无二类。吾欲举荐陛下废除察举制,在选拔文官上面,以直言极谏、贤良方正、博学宏词、才堪经邦、武足安边等科考试选举官员,吾称其为科举。世家之中人才济济,吾相信寒门之中人才亦有不少,凡科举及第,金榜题名者,分郡县为官吏。不及第者,纵使世家豪族弟子,亦不用。大浪淘沙,以精明强干者替换宦官党羽,将宦官势力挡在科举门外。”

    人世间,永远没有公平,平等可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纵使开科取士,也做不到公平、公正,那些萌门入仕者不计其数。大多数人都是终生不第。

    历史的舞台上,总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人,来激励另一群人。

    科举就和后世的高考性质差不多。

    科举能打破豪门士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凡大汉境内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出来。而在后世,很多因为出身和地位不能被推荐上大学资格的普通人,只能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样的,它们的得失不仅仅是影响到一人,亲人、朋友,故乡荣辱。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

    科举和高考好像就像双刃剑一样,每天起早贪黑,即充满希望,又充满痛苦。

    若有明君,若出贤臣,高考则公平公正,反之则尽失人望。

    虽然科举会导致举子出现趋附奔竞的风气,但却能起到抑制门阀、奖拔寒庶的进步作用。不让“上品无寒门,下品为士族”这种情况再发生。

    想要“开万世之太平”,科举的出现,必不可少。

    “军队的方面,也可以相应改革。吾之想法为设立四等十八级军功叶。军功叶是铁匠打造的铁、铜、银、金四等柳叶状的物品,吾等就称它为军衔。铁叶共六片,军功够,可以缀六片铁叶于战甲上;六片铁叶,再立功勋,则晋升为一片铜叶,铜叶有五片;五铜叶后晋升成一片银叶;银叶有四片,四银叶后,将晋升为一片金叶。金叶共三片。军衔不属于官职,而属于荣誉。可以鞭策士兵,激励士兵的士气。让士兵向往肩抗银叶、甚至金叶会乡那种独特的荣耀。”

    刘凡将最后一项军制改革说了出来。

    前面两项很难实施,这军制改革却很容易。因为在这一方面,刘凡没有将他的剑,指向各地州郡军阀。

    这个时候裁军,就是将他们往绝路上逼迫,不可取。七王之乱就是例子。

    军衔制度和秦朝的军功授爵不同。

    军功爵过分重视斩获敌军首级的数量,极可能造成杀良冒功、军纪败坏的情况出现。

    军功授爵授爵容易,而由于刑法严苛,导致失爵也容易,结果会有大量负罪负债的士兵出现,影响战斗力。军功爵制度也并非公平公正,普通士兵是得不到公乘以上的高爵的。

    军功授爵极有可能导致暴政的出现,因为军功爵制强调武功多少而决定爵位,结果导致穷兵黩武,武人横行,国家不能走向文治,出现暴政。

    刘凡说完之后,回到主座,想看看他们的反应。

    忠臣,并不都是刚正不阿之人,他们大多是士族出身,刘凡这几条,也必然侵犯到了士族的利益。

第一百八十章 刘门之会

    世家和士族垄断天下,垄断书籍,垄断经济命脉。

    数十年的黑暗政治,导致世家肆无忌惮的土地兼并。

    虽没有发展到魏晋时期的顶级状态,亦成了尾大不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家国天下!

    国由家组成,家由国保护,有国无家可以,但无家无国则万万不行。有国有家则天下也。

    世家大族完全摒弃了这句话的含义,不是不了解,而是私心在作祟。

    虽然继先秦之后,又催生了一批千年世家,但大部分世家就如附骨之疽一样,一点点的吸收整个国家的力量。

    今日聚在骠骑大将军府的大臣、士人无一不是大学问者。

    “屯田制度”,“一条鞭法”,“科举”,“军衔制度”。

    每一个条,都可谓是惊世骇俗,若能成功,真能将即将倒下的大汉慢慢扶正。

    屯田制度,一条鞭法,军衔制度,在场的人没有反对。

    屯田侵犯了那些豪强大族的利益,此令一出,会解放一大批佃农。

    一条鞭法侵犯了那些贪官污吏的利益,此令一出,他们无法向以前一样肆无忌惮的搜刮百姓用血汗换来的财物。

    军衔制度除了耗费些金银铜铁外,无甚影响。

    在场的大多数犹豫,就是因为科举。

    开科取士,这个陌生的词,有的人因为它激动,寒门士子有出头之日。有的人为它皱眉,因为严重的削弱了世家的权势。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变得此法,吾等将名垂千古。”

    一人起身,最先表态。

    所有人为之瞩目,因为此人并非寒门出身,而是士族之伍。

    他叫赵温,蜀地成都的一个望族。

    历史上其家乡闹饥荒,赵温散尽家财,以振穷饿,活万人。

    他的叔父赵典在桓帝时期曾任太尉。他的哥哥赵谦时任汝南太守。

    “此法成,天下兴。田丰愿披肝沥胆,助大将军完成此事。”一名中年的文士起身,向刘凡一拜。

    田丰官任侍御史,巨鹿人,非士族出身。年轻时被征辟至太尉府,举茂才。

    侍御史为督察朝中百官的官吏,秦、西汉时都为御史大夫下属官,哀帝时废除御史大夫,此后,为御史中丞下属官,可直接弹劾王公大臣。

    这个官职很适合田丰刚正不阿的性格。

    有田丰和赵温带头,陈耽、卢植、朱、崔烈、周忠、刘陶、刘宽、淳于嘉等重臣都一一表态。

    其余的官小言微,就算心有不愿,也由不得他们。

    刘凡激动的流下眼泪,有这些人支持他就够了。只要这次变法成功,下一次变法就会得到万民拥戴,从根本上解决疑难杂症。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刘凡抽出宝剑,一下将他的手掌割破,鲜血直流,他无动于衷,面色不变的道:“不成功,便成仁!虽九死尤未悔。”

    此时,刘凡想的不再是他的霸业。而是挽大厦将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就是刘凡的“道”。

    天象的变换不足以让人畏惧,哪怕是地动、瘟疫、洪水、灾害。

    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有效法,因为后人一直在完美前人的。

    人们的议论也用担心,即便是失败了,也可以成就心中的仁,无愧于心。

    众人大感,皆以至礼。

    “刘骠骑,此事重大,吾等一起入宫,劝说陛下同意。”陈耽向刘凡说道。

    “不必,吾一日入宫即可。”刘凡摇头,然后面色一正,道:“商鞅变法,徙木立信,以国民之支持。吾等立威,震慑宦官群臣,得百姓支持!”

    “如何立?”

    众人疑问。

    “来人!”刘凡大吼一声。

    赵霁披甲进门。

    “程夫人为陛下乳母,陛下赏其荣华富贵,其却不思报效君恩,卖官鬻爵,以权压人,欺君罔上,无数百姓因其而丧命受难,罪不可赦,尔带兵入程夫人府,将其押入洛阳城内行刑之地。”刘凡开口向赵霁命令道。

    “不可啊,程夫人之罪虽然数不胜数,罪大恶极,但为陛下之乳母,大将军杀其,恐惹祸上身,官职难保啊,若无官职,大将军如何变法?”刘陶起身劝道。

    “陛下禁止卖官鬻爵,许我先斩后奏之权,她敢明目张胆的卖官鬻爵,我便杀她。赵霁,执行命令。”刘凡严声令道。

    “诺!”赵霁得令。

    刘凡请陈耽卸任司徒之位,就是为了引诱宦官上钩。程夫人虽不是宦官,其罪行不比十常侍小。

    “可大将军有没有想过董太后?董太后最信任的便是程夫人。”淳于嘉委婉的问道。

    “天子领权,后宫不得干政,太后若是干政,亦是大罪。”刘凡坚定的说道:“若吾被贬被杀,诸卿可接替吾变法。”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不是后世小说中的主角,上天给了他一次机会,不会再给他第二次机会。

    坚持,他永不后悔。

    众人一听,泪流满面。骠骑大将军半天朱霞,冰壑玉壶,不同流俗,此德被四方,足矣称圣人,作为百世之师也。

    众人没再劝说,他们都知骠骑大将军立意已决。

    商鞅变法,法成人亡。这种悲戚可歌可泣。

    刘凡曾说过自己不敢为天下先。面对宦官势力,他一再忍让。

    思想永远在变,此时他的想法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这次,他正面面对,不再后退。

    “刘凡,大汉有你,是大汉的幸运。”

    陈耽直乎刘凡之名,不是不尊敬,联系后句,是对刘凡莫大的尊敬。

    以前刘凡在民间威望深厚,此时,刘凡在众士人中树立了深厚的威望。

    完后,刘凡带领群臣,步行赶往行刑之地。

    君有四政,庆赏罚刑。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春庆夏赏,秋罚冬刑。

    这一次聚会,史称“刘门之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035/ 第一时间欣赏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春秋所写的《汉末之天下》为转载作品,汉末之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末之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末之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末之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末之天下介绍:
刘凡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东平宪王刘苍后代,随着天下大势,刘凡以一步步崛起。收文臣武将,平定乱世,改革内政,镇压四夷。重新开辟丝路,征服西域,虎视天下。贵霜,安息,罗马皆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这就是刘凡的大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末之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末之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