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汉末之天下TXT下载汉末之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末之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春秋     汉末之天下txt下载     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六章 赏罚信

    “公子,不知这些投降的劫匪怎么处理?”曹骁来到刘凡面前,向刘凡询问道。

    此刻曹骁对刘凡更加敬佩了,只带着十一人就敢于多己百倍的敌人战斗,并且在重重包围中斩杀贼首。他带领的主力刚上山来,还没开始大战呢,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曹骁本想称呼刘凡为大人,但是一想不合适;称呼刘凡的爵位西秦亭侯又感觉太生分;所以就称呼刘凡为公子表示尊敬。

    “把他们的武器都收缴了,今晚派一半的士兵轮流看管,明日把这些劫匪押往安邑,助百姓屯田造屋。”刘凡想都不想,就对曹骁说道。因为这个想法早在刘凡准备攻打首阳山劫匪的时候就已经成立。

    “云长,带三百士兵跟我一起搜查整个山寨,看看还有没有漏网之鱼。”刘凡看到关羽提着青龙偃月刀过来,对关羽说道。然后又对曹骁吩咐道:“汝清点一下士兵伤亡和俘虏的劫匪人数。吾等很快便会回来。”

    这座山的山顶面积比较大,因为劫匪人数较多,所以山上的房屋搭建的就像一片村落一样。刘凡令队伍分散,一个什长带一队进屋搜查。

    刘凡带着关羽找了一间又一间,刘凡纳闷,这些劫匪怎么一个个都是穷鬼,找了大半天,连根毛都没找到。

    忽然,一阵打斗声传来。刘凡和关羽面色一正,带着几名士兵向声音的来源处奔去。

    一个大院门口,十名士兵在一名伍长的带领下,正和十几名劫匪在搏斗,由于人数劣势,这十几名劫匪又凶狠。眼看地上已经躺了好几个了。

    这十几名劫匪看到那边刘凡又带着十来人冲了过来,急忙奋力把几名士兵逼退,把大门紧紧的关上。

    “哼!”看到禁闭的大门,刘凡冷哼一声。挥戟向大门砸去。

    刘凡能举起两千斤的巨物,但他全身的力量远不止两千斤。配合着霸王戟这种神兵利器,一下子木制大门就被砸了一个大洞,整个大门也摇摇欲坠。

    “嘭!”

    又是一声巨响,刘凡这一次对准门栓的地方砸去。大门一下子就被砸开。

    这些劫匪看到刘凡等人如此势不可挡,竟然还想抵抗,面色凶狠,似亡命之徒。

    看他们杀气腾腾的样子,刘凡就知道这群劫匪作恶多端,是首阳虎的心腹手下,这个大院毫无疑问就是首阳虎的住宅了。

    “杀!”刘凡一声令下,关羽提刀冲了上去。不投降就得死,刘凡不想浪费时间。

    片刻后,关羽提着一名活着的劫匪来到刘凡面前,这名劫匪看到关羽杀人比杀猪都容易,吓得他丢掉武器跪地投降,所以关羽没有杀他。

    “首阳虎已死,老实的回答吾的问题,吾就饶汝你一命。”刘凡正色的说道。

    “小人明白。”这名劫匪一惊,变色易容。

    “首阳虎劫掠的宝贝都藏在哪里?”刘凡不露声色的说道。

    “我们每次劫掠回来后,粮食都会运往粮库,财宝都会被首领……首阳虎藏在这座院子的后院,说是代我们掌管,实则拒为私有。”劫匪有些不忿的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对首阳虎的不满。连他这种心腹都有这样的情绪,其他人边缘劫匪就可想而知了。

    “这个院子还有其他人?”

    刘凡估摸这个院子大小和他的西秦侯府小不了多少,跟别的劫匪的破屋烂房相比,这里等同王宫。

    “首阳虎劫掠的女人,还有一些会一技之长的平民都被关在这座院子里。”劫匪如实的回道。

    “你们带着他把那些被关押的人放出来。”刘凡对着一名伍长命令道。

    伍长听令,让这名劫匪带路,朝关押女人平民的地方走去。

    “云长,你我二人到后院看看。”

    刘凡和关羽举着火把刚来到后院就发现一座精致的房屋孤零零的坐落在后院的空地上。

    走到房屋面前,关羽一刀把铁锁砍成两截。两人过门而入。

    整了房屋一百平方左右,整个房间到处都是金银珠宝,五铢钱遍地,琳琅满目。即便是不用火把,也能看得很清楚。看来首阳虎这十来年劫掠了不少大户人家。

    “等明天早上把曹骁叫过来,把这些钱财分出一半,犒劳士兵。”刘凡看着这些钱财,满意的说道。

    就算是分出一半,还有许多,不虚此行。

    “主公,这些士兵并非是主公的士兵,他们也就不到千人,分出一半也太多了。再说他们也没有出多少力啊!”关羽急道。

    “为将者,赏罚信缺一不可。云长可知吴起乎?”刘凡问关羽,他觉得有必要再为关羽上一课。

    “身为武人,焉有不知孙吴者。”关羽轻点头道。

    “吴起母丧不顾,杀妻求将,贪财好权。他能成为引领一个时代的名将,最主要的是他重视信义,赏罚分明;他对士兵嘘寒问暖,爱兵如子,甚至能为受伤的士兵口吸脓疮,这让他发出军令的时候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创立武卒制,阴晋之战七万破秦军五十万,令秦国整整颓废数十年。所向披靡,一生无败。吴起在人品方面虽然不怎么样,但在为将方面少有人能及。因为赏罚信也是一种制度。”就凡厉声说道,特别是最后一句话,说得斩钉截铁。

    “主公一席话让羽醍醐灌顶,受教了。”关羽一礼,气势虽然还是跟以前一样凌厉,但是其中却多了一些柔和。

第十七章 回到安邑

    刘凡和关羽把藏有财物的门关上以后,向前院走去。此时前院汇集的士兵已经有百来人了。而且士兵们救出的妇女百姓也有百来人。

    这些妇女和百姓在这里饱受折磨,得知官兵已经攻破劫匪山寨以后,一个个的喜极而泣。刘凡对他们安慰一番,然后派人把他们送回屋子里休息。明日再安排人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家乡。

    除了这些首阳虎院子里被关押的人以外,士兵们还救出上百名被劫匪抓上山当作仆人烧火做饭用的百姓。他们的反应和前者一样,刘凡也不免一番安慰,安排他们去屋子里休息。

    另外士兵还在劫匪所说的粮仓里搜到了大约数百石的粮食,刘凡准备把这些粮食分给周围的百姓。把一切处理完了以后,已经四更天了。曹骁也已经把刘凡吩咐的事情处理好了,带人来到刘凡面前。

    “公子,我们俘虏的劫匪一共有一千余人,另外还有三百人名劫匪的尸体。而我方只有二十人战死,二十几人受伤,并无生命危险。此次剿匪大获全胜。”曹骁兴高采烈的对刘凡报告道。

    劫匪自称两千余人是为了吓唬当地官府,就算把抓来的百姓加起来也才一千五百余人。

    “今日天色太晚了,令士兵们看好这群劫匪俘虏,其余士兵好生休息,明日再算战功。”刘凡对曹骁说道。阵前难免有伤亡,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

    “诺!”曹骁抱拳领命。

    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刘凡就已经起来了。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刘凡一直夙兴夜寐,都已经习惯了。

    站在山的最顶峰,刘凡眺望四周。山峦如海,密林如涛,这个地方真的不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凡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首阳山,再好不过了,首阳山之所以闻名于世,就是因为商末周初两位仁圣伯牙和叔齐居住在这里。

    伯牙和叔齐本是商朝诸侯国孤竹国的王子,因为商朝被周朝取代,伯牙叔齐为守忠义,不食周粟,从孤竹国一路逃亡在这里,采薇而食,直至死亡。从而留下了著名的采薇歌。

    第一抹朝阳落在刘凡身上,也落在了这一片山峰,异常的美,或许这就是首阳山山名的由来。刘凡在这里静静的呆了一个多时辰,放松了一下身心,才走了回去。

    此时士兵们已经集结在一起,关羽和曹骁带人把首阳虎藏匿的金银钱财全部抬了出来,放在士兵前面。

    “昨晚攻打山寨时吾就放言,若是打下山寨吾就把劫匪的所有钱财分一半给诸位。吾决不食言,昨日跟吾一起率先攻打寨门的十位勇士将五倍之,战死的兄弟也是五倍之送给其家人。汝等可有异议?”刘凡走到士兵的最前面,大声的说道。

    付出的越多,回报就的越多。下方的士兵杂乱无章的喊着多谢,无异议等话语。显然对刘凡的奖赏很服气。

    “公子如此赏罚分明,持守信用。吾等怎么会有异议,吾代表所有士兵拜谢公子。”曹骁躬身一拜,心想只有这等统帅才值得壮士为他效命。可惜他是王邑的亲卫首领,要不然他肯定会转而投拜到刘凡的麾下。

    把钱财分均匀以后,众人押着俘虏,带着解救出来的百姓浩浩荡荡的往山下开去。那些劫匪的尸体被刘凡集中到首阳虎的院子里烧掉了,而那些战死士兵的尸体则被带下山去,到时候和抚恤的金钱一起给其家人。

    剩下的一半钱财,刘凡当然不会上交给太守王邑,他要留着购买粮食来维持众多流民度过这个冬天,王邑就算知道了也不好怪罪他,要不然肯定会引起公愤。

    下山以后令士兵大张旗鼓,逢村过亭都会宣传一下,让当地百姓知道首阳山的劫匪已经被除去,而且还会给他们一些粮食钱财。那些被救出来的百姓在分散的时候刘凡也会给他们一些钱粮,这样就可以让有些人无家可归的人靠着这些钱粮谋生。刘凡的善举就连一些士兵都被感染,他们也都拿出一些奖赏的钱财分给穷苦百姓,甚至曹骁把他所有的奖赏都给了一个村子的百姓,要知道刘凡给曹骁的奖赏不比那十名勇士少。曹骁此举,让刘凡高看他三分,就是不知道曹骁的才能怎么样。在这次剿匪中一直没有他表现的机会。

    那些被俘虏的劫匪,一个个的捶胸顿足,为自己做劫匪懊恼不已。大部分人都有了悔改之意,要是还能被放出来,一定要做一个良民。

    来的时候只花了一天时间,回去的时候有俘虏拖累,在一个乡镇上停留了一个晚上后,又一天的下午才到达安邑。

    到达安邑后,刘凡给劫匪上了一堂思想课,要他们帮助百姓屯田种地,管吃管住,只要干够三年,便可赎清以前的罪过,并发放房屋和田地像普通的百姓一样生活。

    这一千多名劫匪也有不少是年轻人,被刘凡上好思想课以后,一个个斗志昂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刘凡把他们分了四个部分去屯田,每个部分都暂时安排一百名士兵监督,防止他们闹事。

    等刘凡把劫匪都让人带走以后,曹骁带着剩下士兵向刘凡告辞,回去向王邑复命了。

    回到西秦侯府,刘凡让刘遇把带回来的四车金银钱财入库。救济流民的事情一直是刘遇父子主持,这些金银钱财给刘遇刘凡最放心。

第十八章 蔡琰

    三天后,王邑派一个小吏到西秦侯府,并带来了太守王邑的任命。

    任命信上写着刘凡剿灭劫匪,大功于民。特升任为郡司马,秩比一千石,铜印黑授。自募五千兵马,驻扎在绛邑周围。

    东汉的军队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伍长,统领五人;什长,统领十人;都伯,统领五十人;百人将,统领一百人;牙门将,统领二百人;骑督,统领骑兵四百人;部曲督,统领四百人;郡司马统帅的人数按照郡内太守任命,其余的如都尉,校尉,中郎将等太守根本没有权利任命。

    在东汉,为了防止那些高阶将领尾大不掉,所以统领一方的大将都是中郎将这种中上级别的将领。而任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卫将军这种最高军职的大都是一些文官权臣担任。那些四征四镇和杂号将军都是在战时任命的,裨将军和偏将军位居杂号将军之末。

    要是在战时,一个别驾司马顶多统帅八百人。就连校尉,中郎将的权利也会被无限缩小。

    “不知道兵器和战甲什么时候能给我送到。”看完王邑给他写的任命书以后,刘凡对小吏问道。

    这个时代招兵买马比较容易,刘凡最关心的是武器战甲,虽然他看不上那些只能护住前胸和后背的鱼鳞甲,但是在没有能力打造更完美的战甲时,也只能暂时使用河东郡的制式盔甲了。

    “五千名士兵一应的武器盔甲到时候都会送到绛邑,等大人去了绛邑,绛邑令会送上的。”小吏回答道。

    两天前,有几个马贩子带了一批西凉马从安邑路过要去洛阳卖马。刘凡让刘遇买了三百匹好马,让那三百名私兵练习,刘凡打算让三百名私兵成为弓马娴熟的精锐战士,成为他霸业前期的中坚力量。不过现在三百名私兵还没有战甲,只配置了刀剑做武器。

    这次北上绛邑,刘凡打算带上关羽和三百私兵。刘遇留在安邑继续主持救助流民的工作。毕竟安邑这边不能离开人,交给别人主持,刘凡也不放心。

    刘凡打算这两天准备一下,两天后就出发北上。

    骑马来到安邑城,他先到太守治事府拜访了王邑,毕竟王邑是他的顶头上司,他也刚被提拔为军司马,于情于理都得去拜访一下。

    王邑主要给他说了一些公事,如守备绛邑的时候一定要严加操练士兵,这些年每年冬天黄河结冰期的时候河西的匈奴部落都会来侵犯河东郡黄河旁边的绛邑,蒲板等几个县。王邑希望刘凡能像卫霍一样,把大汉的威名永远的矗立在草原上。

    从太守府出来以后,刘凡又拜访了河东卫觊。或许是卫觊眼光独到,看到了刘凡的未来不可限量。刘凡临走的时候,卫觊承诺要再收购三万石粮食送到西秦亭侯府。让整个来河东避难的流民可以温饱的过完这个冬天。

    刘凡文武仁德兼备,在短短时间内,天下闻名。蔡邕只看到刘凡的一面;而卫觊看到了刘凡的另一面,一个甚至可以让卫觊倾家荡产去投资的一面。

    最后刘凡来到蔡邕的府邸,对于这个一心为国的老人,刘凡还是很尊重的,临走之前必须拜访一下。

    “西秦亭侯刘凡,特来拜访蔡公。”刘凡把名刺递给看门的护院,不骄不躁的说道。

    名刺和后世的名片差不多,东汉之前叫名谒。

    “您就是力能举鼎的大善人刘凡。请客堂稍等片刻,我这就去叫家主。”蔡府护院对刘凡一礼,欣喜的说道,语气中充满了仰慕。

    在安邑,或许有人不知道太守王邑,但三岁小孩都会吟唱悯农,没有人不知道那个在西秦侯府门前举起两千斤大鼎的西秦亭侯。

    蔡府护院领着刘凡进门,刚走几步,猛拍一下额头,忽然醒悟道:“这几日家主应洛阳故人之邀,前往洛阳了,要不日才能回来,刚才因仰慕西秦亭侯,激动之下忘了此事,还请西秦亭侯不要怪罪,不如西秦亭侯先回贵府,等我家家主回来,小人定转告我家家主。”

    “打扰了!”刘凡礼貌的说了一句,准备离开。

    刘凡不会气量这么小,因为这一点小事怪罪蔡府护院,只是去绛邑上任前无法见蔡邕一面。

    就在刘凡走到蔡府大门口的时候,只见一个少女穿着淡绿色的衣衫从蔡府大门快步走入,但见她眉似新月,眸含秋水,小巧的鼻子微微上翘,面如白玉,颜若朝华。

    她头上梳着和普通少女一样的双平髻,服饰也不算高贵,她的一双纤纤玉手捧着一个精美的瓷盆,瓷盆里生长着几株水仙花,清新脱俗,相映之下,如粉雕玉琢一样。

    水仙花生长在初春和晚冬等时期,和培育的时间有关,初冬的时候就让水仙花绽放,可见少女下了一番功夫。

    绿衣少女后面还跟着一名比少女稍小一点的清秀小姑娘,即便是面容姣好,但是在她面前还得黯然失色。

    绿衣少女入门,刘凡出门。两人不经意的看了对方一眼,但这一眼,却让彼此立定脚步。

    对绿衣少女来说,刘凡很陌生,但刘凡身材高大,眉清目秀,还有那种独特的气质非常的吸引人。

    天生丽质,清丽脱俗。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刘凡第一次看到如此吸引人的少女,目光碰撞,两世为人,刘凡第一次怦然心动。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荼蘼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人美,花香。刘凡下意识的吟道。

    绿衣少女家世良好,又冰雪聪明,一瞬间就读出来这首诗的意思。看似誉花,其实誉人。她面色微微一红,连忙向府内跑去。

    “小姐,你慢点啊!”那个小姑娘不明所以,也跑着追了过去。

    刘凡定定的看到绿衣少女消失在视野中,空气中残留着水仙花那淡淡的清香。

    “这是我家小姐,蔡琰。”准备把刘凡送出府的护院一句话把刘凡拉回现实。

    “琰,美玉也,好名字。”刘凡赞叹一声,然后走出蔡府。他知道蔡邕的女儿是蔡文姬,但没想到蔡文姬是如此风华绝代的女子。

    自古英雄爱美女,刘凡也不例外。

    蔡琰,后世著名的大才女蔡文姬。与卓文君,班昭,谢道韫一起被誉为汉晋四大才女。

第十九章 北上绛邑

    安邑城西市,申屠钢的铁匠铺内。

    刘凡双手捧着一把青色的长剑,细细的端详。

    剑柄长半尺,剑刃长三尺半,比普通的长剑还要长一点。

    “此剑乃吾锤炼百次而成,因是玄铁打造,又浑身暗青色,所以命名为青玄,重十九斤。”申屠钢尊敬的对刘凡解释道,因为刘凡来这里多次了,他知道眼前这个少年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秦亭侯。

    “青玄,好剑名。吾观这青玄剑的剑刃寒气逼人,绝对能削铁如泥,申屠兄这淬火的技术当世少有人能及。”刘凡赞叹道。

    淬火是铸造刀剑的最后一道程序,刀剑锋不锋利,与铁匠的淬火水平有很大关系。

    “西秦亭侯过奖了!”申屠钢谦虚的回应一句。

    “前些时日吾对汝说的事可考虑清楚?”话锋一转,刘凡对申屠钢问道。

    前几日,刘凡招募申屠钢,让他成为西秦亭侯府的食客,为刘凡铸造研究更先进的武器盔甲。并把摸索出的唐十三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明光甲设计图纸交给申屠钢,申屠钢答应要研究几天再给刘凡答案。

    明光甲是中国古代盔甲历史上防御性最好的盔甲,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非常适用。明光甲的名字来源于它胸前和背后的圆护,因为这种圆护大多是由各种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极光,颇像镜子,在战场上穿着明光甲,由于太阳的照射,金光闪闪,所以以‘明光’为名。

    刘凡给申屠钢的图纸比历史上记载的明光甲更完美,它的头盔上不仅有脖护,还有面甲。明光甲上装有数重护肩,臂上套有臂护,腿上有膝护,腰间扎带,腰带之下有两片膝裙护住大腿,脚上穿的长靴可以遮住小腿。靴子就像后世工人穿带的劳保鞋一样,底部和鞋头都有厚铁,靴筒是由小甲片编制而成。整个明光甲除了胸前和背后的圆护外,全部是由小甲片编缀而成。这种金光闪闪的甲胄不仅华丽,而且防御能力比重甲更甚。

    “西秦亭侯乃当世豪杰,吾申屠钢能拜在西秦亭侯门下,简直是三生有幸,主公在上,请受申屠钢一拜!”说完,申屠钢半跪在地,表示愿意效命。

    “好,申屠兄乃天下能工巧匠,得申屠兄相助,吾又多得一条臂膀。”刘凡把申屠钢扶起,然后高兴的问道:“不知道那日我给申屠兄的盔甲图纸是否研究明白。”

    “此甲造价昂贵,制作繁杂,非我一人之力可以完成,我预计这种战甲一套最起码重五十斤,但防御能力却是大汉目前的战甲远远不及的。”申屠钢回道。

    五十斤的武器让普通士兵拿上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累,但是盔甲能很巧妙的让一个士兵全身都受力,所以五十斤的盔甲并不重。刘凡可是知道有许多重甲都超过二十公斤重。五十斤的盔甲还不到十五公斤。

    “不急,我在河东各地招募了上百名比较出色的铁匠,我会在安邑找个偏僻的地方建造一个大院,申屠兄就带领这百名铁匠好好研制这种盔甲,所需的钢铁钱财都由西秦亭侯府承担。”刘凡对申屠钢吩咐道。

    “谢主公。”

    申屠钢的理想就是要铸造出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既然拜刘凡为主公,他就会一心一意的为刘凡出力,其他的他一概不想。

    第二天,刘凡把一些事情对刘遇交代完以后,带着关羽和三百私兵骑马北上绛邑。

    骑马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两天就可以学会,若是想练成精湛的骑术,成为一个合格的骑兵,在没有马镫和马鞍的时代非两年不可。

    在刘凡北上绛邑的同时,西秦亭侯担任军司马,即将在绛邑募兵五千的消息也慢慢的传到河东郡各县。无数游侠,恶少年或者是仰慕刘凡美名和威名的勇士都快速的向绛邑靠近。

    ……

    河东郡,杨县。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带着几名背着包裹的少年走出村口。

    “公明这是要去何方?”村口的一名长者对着青年问道。青年少年老成,心性稳住,闻名乡里,而他身后的那几个少年都是村里捣蛋的恶少年,人人敬而远之,长者不明白一向畏惧公明的恶少年怎么会和公明走在一起。

    “西秦亭侯刘凡在绛邑招兵,我等仰慕西秦亭侯威名,特去跟随西秦亭侯建功立业。”那个叫公明的青年对长者一礼,回答道。

    “公明不是曾言,汉室昏庸,纵使一生所学埋没,也不为其效力吗?”长者疑惑,再次问道。

    “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青年说话坦坦荡荡,直言不讳。

    “大善!”长者点头称赞。

第二十章 擎天架海之才

    刘凡北上绛邑的时候带上了刘遇的两个儿子刘江和刘海,这两人一文一武,才能都不错。

    现在刘凡身边除了关羽以外,无人可用,刘凡不得不把两人带到身边。

    其实刘凡最希望的就是有一个顶级谋士为他出谋划策。现在河东都相传西秦亭侯刘凡出口成诗,文采斐然,但自己有几斤几两,刘凡清楚的很,两世的刘凡都是以习武为主,根本没什么人生阅历,刘凡只能靠他前世的远见和知识,去走未来那模糊不清的路。

    今天出发的时候刘凡就已经想好了,要半路折道去寻找一位大才辅佐自己重兴大汉,思来想去,刘凡把目光望向武威郡姑臧县,那个有毒士、鬼才之称的贾诩。

    汉末谁敢说没有自己就没有三国?贾诩就是其中之一。三国中贾诩的谋,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是读过三国印象最深的性格特征。

    王允连环计除掉董卓以后,大汉的社稷还没有彻底崩坏,当时长安文有王允、杨彪、黄琬、蔡邕、马日等,武有皇甫嵩、朱、卢植、吕布及其手下诸将等,大汉完全有中兴的机会,李、郭汜等人因畏惧而遣使诣长安求赦免,王允刚直拒绝,就在李等人不知所为,准备各自遣散,回归乡里的时候,贾诩为求自保献上一句话:“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也正是此计,打破了大汉最后的希望。李、郭汜收拢十几万兵马回攻长安,吕布、皇甫嵩等人寡不敌众,吕布逃,王允死,汉献帝及文武百官又转而落入李、郭汜手里。

    贾诩年轻的时候举孝廉为郎,因为不满朝政黑暗,报病辞官。归隐乡里十几年后才崭露头角。三国中贾诩最早出现时候是在牛辅的军中辅军,按照时间来算,贾诩现在肯定是一名白身。

    贾诩虽然多次易主,但都是为了自保。他虽然有名垂青史之心,但不会被美女金钱权利所诱惑。

    在其位,谋其政,贾诩不管在哪一方诸侯效力,都尽心尽力的辅佐,这种人刘凡最敢用,也最希望得到。

    刘凡和一众人出了安邑,把自己郡司马的任命书和霸王戟交给关羽,并对关羽等人道:“吾的霸王戟暂且由云长保管,这份任命书到时候交给绛邑县令,让他为你们安排,招募士兵一定要严格,和先前招募私兵的方法一样,一百五十斤石墩不能臂举十下,不用。一日三餐和一天一训的旗号也要打出去,让意志不坚定之人知难而退。吾此去凉州快则半个月,慢则二十天,定能回来。”

    刘凡这样要求,太守府给的军饷肯定是不够的,为了军队的精良,刘凡不惜自己掏腰包养兵,这次去绛邑刘凡带了不少的金银钱财也正是想到了这点。而霸王戟又重又引人注意,不适合骑马远行时携带,去凉州一把青玄剑防身足矣。

    东汉县令一般都是秩六百石到秩一千石,安邑是北方大城,安邑令秩千石;绛邑人口少,绛邑县令秩六百石。

    刘凡的郡司马官职秩比一千石,再加上刘凡宗室子弟的身份和西秦亭侯的爵位,绛邑县令肯定会为关羽等人安排的很周到。

    “主公放心,一切按照主公吩咐去做。”关羽接过霸王戟和任命书,抱拳说道。

    “主人初次上任,半途离开总归不太合适,那贾诩是何许人也?竟然要主人亲自前去。不如让我带主人前去请那贾诩来绛邑。”刘江不懂刘凡那种急需渴望人才的心情,想为自家主人分忧,代替刘凡去找贾诩。

    刚出发的时候,刘凡就把自己要去凉州武威寻找一位大才的事情告诉了关羽,刘海和刘江三人。为了不让王邑知道刘凡在上任的时候半道而走,刘凡选择出了安邑以后走蒲板过黄河到冯诩以后,走雍凉直道,直达武威。

    “贾诩此人有擎天架海之才,为显诚意,吾必亲自前去。”刘凡郑重的说道。

    “路途遥远,主人多保重。”刘江见劝不下刘凡,提醒道。

    “大哥多心了,主人乃霸王再世,一人一剑哪里去不得?”旁边的刘海接话道。刘海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从小习武,刘凡这三百私兵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听到刘海的话,刘凡轻笑一声,把事先准备好的包裹背在背上。调转马头,往蒲板奔去。

    安邑到武威全程两千里,刘凡的马匹不是宝马神驹,连续奔跑两个时辰就得休息很长时间。

    刘凡披星戴月,风雨都阻挡不了他的脚步,他知道这一去一回不能耽误太多时间,不管找不找得到贾诩,他都得尽快回去。

    绛邑在汾水以北,当天下午,关羽找附近乡民拼凑船只,在黄昏之前,连人带马全部渡过汾水,在汾水岸边安营扎寨休息一晚。

    到了第二天中午时分,关羽一众人就来到了绛邑。

    绛邑县城的城墙只有两丈高,此刻守卫城墙和大门的士兵正在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忽然一阵滚滚的马蹄声袭来,惊得士兵们精神紧绷起来,再看远处一片尘土飞扬。不是大汉军队那种火红色的海洋,也没有旌旗招展。

    “快关城门!”看守城门的都伯赶紧大吼道,不是大汉的军队,劫匪的可能性也瞬间被排除掉,从来没听说过劫匪有骑兵的,都伯下意识的以为匈奴渡过黄河来攻击县城了。

    在城门关掉以后,那一群骑兵也来到了绛邑城下,正是关羽一众人。

    “吾乃郡司马刘凡手下关云长是也,奉太守大人和郡司马之令,先行一步到绛邑募兵,守卫以绛邑为中心的周边几县,此乃太守大人亲手写的任命书,请绛邑县令出来一观。”关羽手托任命书,对着城墙上喊道。

    关羽通过刘凡的感染,傲气收了不少,若是换做平时,肯定会大吼让其快开城门。

    城墙上的都伯听到关羽这么一说,悬着的心顿时放下。西秦亭侯刘凡要来绛邑募兵,守卫绛邑,这事情他当然知晓。最关键的是关羽一众人明显不是凶恶的匈奴人。

第二十一章 拜访贾诩

    “大人请稍等,我这就去通知县令大人。”都伯对着城下的众人喊道,然后转身离开。

    绛邑县令名叫邵阳,是个武人。每一次匈奴人入侵绛邑,邵阳都会亲自组织青壮,带领县内郡兵抵挡匈奴人,可惜没有骑兵,匈奴人总能一骑当十,所以每次绛邑及周围的各县都会损失惨重。

    匈奴名义上依附大汉,但总是阴奉阳违。他知道大汉在北方最大的敌人是鲜卑,不会轻易和他们撕破脸皮。

    虽然现在大汉落寞了,但是匈奴曾经被卫霍教训的很惨,实力也远远不如以前。所以每次劫掠都是派遣少量部落勇士,只劫掠边境,不深入。对此大汉的朝廷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更多的军事力量去对付比匈奴鲜卑威胁更大的西羌。

    匈奴和鲜卑是世仇,大汉朝廷需要匈奴帮助大汉抵御黄河以北的河西鲜卑部和拓拔鲜卑部。

    鲜卑是东胡的一支,上千年来一直被匈奴打压,直到鲜卑出现了一个叫做檀石槐的枭雄,檀石槐以强硬手段一统鲜卑各部,不仅占领了原本匈奴的辽阔领土,而且西击乌孙,北逐丁零,东败夫余,南侵大汉,使大汉不得不撤销北方朔方、五原、云中、定襄四郡,使居民都迁回长城以南,靠着长城等边郡城池抵御鲜卑,并州九郡现在只剩下五郡。幸亏檀石槐在两年前病死在床上,由即无才、力,又贪婪成性的和连继位,和连断法不平,使统一的鲜卑再次分裂。要不然正值壮年的檀石槐肯定会趁着黄巾之乱兴风作浪。

    都伯前来禀告了邵阳以后,邵阳片刻时间就出现在城墙上。

    “吾乃绛邑县令邵阳,城下西秦亭侯可在?”邵阳手扶女墙,对着城下喊道。

    邵阳三十余岁,身高七尺半,长相豪迈,一看就是个武人,在汉朝武人担任县令并不少见,甚至有的刺使和太守都是武人担任。西汉名将李广就担任过边郡七郡太守,董卓也担任过河东太守,并州刺使和凉州刺使。

    “西秦亭侯体恤百姓,在安邑还有许多百姓需要救助,西秦亭侯命令我等先来绛邑招兵,二十日后自会前来赴任。这是太守大人的任命书,请县令一观。”关羽说着骑马来到城下,把任命书向邵阳抛去。

    邵阳伸手一探,任命书被抓到手机,打开任命书细细的看了一番,是太守府发出的任命书,当下不再怀疑。

    “打开城门!”邵阳大声一吼。然后走下城墙准备迎接。

    城门打开的时候,关羽命令私兵全部下马,这些私兵骑术不怎么样,关羽怕他们引起城内骚乱,并且绛邑不比安邑那种大城,这么多人一起骑马根本进不去。

    “身高九尺,红面长须,莫不是以一人之力斩杀百余首阳山劫匪,惩恶扬善的关羽,关云长。”

    刚才关羽骑在马上,邵阳没看清楚关羽,现在关羽下了马以后,邵阳立马反应了过来。

    那日下了首阳山以后,关羽在剿匪中大显神威的事情就不胫而走,虽然才七日,但已经连带着他鲜明的形象传遍整个河东郡。

    “剿灭劫匪,区区薄名而已,大丈夫应保家卫国,征战沙场,即便战死,也是英雄。”邵阳的话让关羽有些意得,伸出手来捋了捋长须。

    “有西秦亭侯和云长镇守河东边境几县,定让那匈奴有来无回。”邵阳高兴的说道。他面红耳赤,不能自已。甚至在脑海里想象到传说中的西秦亭侯带领着他们把匈奴杀得片甲不留的场景。

    进城以后,邵阳为众人安排了住处,关羽和邵阳都是武人,很多事情都不拘小节,当天下午喝了几杯以后,就有了交情。

    次日,关羽和刘江带人来到城中,设立了一个招兵点,以西秦亭侯刘凡的名义,打起了招兵的旗号。

    无数人闻风而动,向招兵的地方涌来。

    一天一训,一日三餐。这在大汉从来没有先例,这个旗号,令想来参军的人踌躇不定。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西秦亭侯也是为汝等考虑。”关羽望了众人一眼,平静的说道。

    这句话是关羽和刘凡一起训练私兵的时候刘凡经常说的。关羽今天用这句话来提醒这些前来参军的人。

    众人一听,有理。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更多,才会更强。

    战场之上,你死我活,只有更强。才有更多机会活着。更何况还有一天三顿饭吃。

    打一棒子,给一口萝卜吃,众人纷纷要到刘江那里报名。

    关羽伸出手臂,拦住众人,指着地上的石墩说道:“凡三十岁以下,能臂举一百五十斤石墩十下者,方可以从军入伍,其余一概不用。”

    关羽话音一落,众人一惊,一部分人面露沮丧,他们都是年龄超过三十岁者。

    虽然人力量最巅峰的时候是三十到四十岁左右,但是超过三十岁身体已经全部定型,身体机能会慢慢下降,已经不适合训练了。十几岁和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精力充沛,通过训练以后有很大机会升华。

    一百五十斤在后世是七十五斤,要是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后世很少有人能举起七十五斤,更别说臂举十下。在这个没有科技产品的时代,干什么事情都要靠劳动力,所以古人普遍的比现代人力气大。

    一天时间,关羽经过筛选招募了三百多人,平均每十个人里面只有三个人通过,有些人是吃了年龄小的亏,有些人是体力不够。

    虽然离五千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关羽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们来的时候已经将招兵的消息放了出去,以西秦亭侯刘凡的名气,来参军的人肯定源源不断。

    关羽命人在离绛邑城十里的地方建造了一个军营,把招来的新兵全部放在军营里,绛邑城小,根本容不下更多的人,也放不开手训练。就这样,关羽每天上午来城中招兵,下午去军营训练,兢兢业业。

    武威郡,姑臧县。

    经过十天的跋山涉水,刘凡终于来到了姑臧县,刘凡只知道贾诩是武威姑臧人,不知道具体地址,本来以为要耗费一番精力去寻找,谁知道刚问一个人就打听到了贾诩的地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贾诩曾举孝廉为郎,被举孝廉后的到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侍御史、侍中、中郎将等官;在地方的则为令、长、丞,再迁为太守、刺史。

    武威郡人口少,按照岁举的规定,武威郡每两年必须要为朝廷察举孝廉一人。而姑臧县在十几年里只有贾诩一人被举为孝廉,所以知道贾诩的人还是不少的。

    举孝廉是汉朝一种由下往上推选人才的制度。属于察举制。孝廉,就是功名,有了功名才能实授官职。

第二十二章 造化弄人

    寂静的旷野,小桥流水,凉风习习,一座树枝搭成的院子,院子里几间茅屋。

    可惜现在是冬天,若是春天,这里肯定布满诗意。

    刘凡从远处眺望此处,他知道贾诩就住在这里,这里风景也很符合贾诩的性格,贾诩虽然谋冠九州,阴毒,厚黑,但是他低调,专一,重视家人,即便是在朝堂上,也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刘凡在一里外望见这个院子以后,就下马把马拴在树上,步行向院子走去,这叫礼贤下士。

    跨过小木桥,穿过两块田地,刘凡来到门前就欲敲门,却发现门是木柴做的,根本敲不响。

    “请问,文和先生在吗?”无奈,刘凡只得对着里面的茅屋喊道。

    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从一个茅屋里走出,他手里还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孩童。

    “公子找我夫君?”妇人走过来,把柴门拉开,原来柴门是没有锁的。

    妇人是贾诩的妻子,许氏。而那个孩童则是贾诩的小儿子贾仿,纵观贾诩一生,只有一个妻子,两个儿子。这种专一,在后世都很少见,更别说在这个可以妻妾成群的时代。

    不好色,不贪财,不恋权,只望有作为,这就是贾诩,这种人很少有缺点,也让人抓不到缺点。汉阳人阎忠在贾诩年轻的时候就说过贾诩有张良、陈平之才。

    兴汉三杰中萧何深知伴君如伴虎,他知自己功高盖世,无以复加,所以选择‘自污’,来毁坏自己的名声,得以自保;张良进退有度,深谙‘不伐其功,不矜其能’的道理,淡泊名利,以明哲保身;韩信虽调兵遣将无人能比,但心怀妇人之仁,他没有张良那种算无遗策的计谋,也没有萧何那种老辣的政治手段,所以刘邦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帝王铁律用在他的身上。

    “吾乃河东人刘凡,今仰慕文和先生,特来拜访。”刘凡对着许氏一礼,点头道。

    “夫君带着大儿去游历了,今不在家。公子远道而来,请进屋歇息。”许氏对刘凡说道,目光诧异,河东靠近中原,离这里有许久路程。自己夫君的名声何时传了那么远?

    许氏曾也是大家之女,刘凡如此有礼,站在门口说话也不是主人的待客之道,若是夫君知道,定会责怪她礼数不周。

    许氏把刘凡带到正对着大门的那间茅屋。这间茅屋有张小矮桌,一张小床,书柜上还有不少竹简卷轴。看得出来这是贾诩的书房,也是平时待客的客厅。

    刘凡跪坐在桌子旁,片刻,许氏煮上一壶茶水送了上来,并亲自为刘凡倒了一杯。

    “不知文和先生几时回来?”喝了一杯热茶后,刘凡向许氏问道。

    “夫君带着大儿已经出去十天了,我也不知道他何时回来。夫君这几年来每次外出时间都有长有短,短则三、五、七天,长则半月、一月。”许氏摇头道。

    “夫人可知贾诩先生会去哪里?”刘凡不死心,追问道。

    他已经跟关羽等人说好了最多二十天就可以回去,要是一个月还不见刘凡出现在绛邑,那边肯定会乱套的。

    “夫君在凉州朋友众多,去无定所,上一次就是去了张掖,先后一个月才回来。”对于刘凡的连续追问,许氏耐心的讲道,很有涵养。

    “实不相瞒,吾有官职缠身,若是久待,恐出差错,这一次和文和先生无缘相见了,等吾公务稳定后再来拜会文和先生。”刘凡起身,对许氏说道。

    若是刘凡让许氏转告贾诩自己有请他为幕僚的想法,贾诩会来吗?即便是回来了,心里也有芥蒂。若是能让贾诩归心,莫说再跑这两千里,就算是两万里,刘凡也去得。

    “公子远在河东,路途千里迢迢,欲寻我夫君何事?”许氏把刘凡送出门口以后,不解的问道。

    “文和先生有张良、陈平之才也!”刘凡微微一笑,说完刘凡对许氏拜别。

    此次来武威姑臧没有遇见贾诩,运气实在是不好,对此刘凡只能幽幽一叹,骑马离开。

    刘凡骑着马刚跑一刻钟,就看到了前面有一个村子。也没有多想,他准备从村口的道路上穿插过去。

    此时这个村子的村口站着几个人,除了一个中年和一个少年以外其余人都扛着农具,正在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父亲,你看此人好生威武。”少年对着中年说道,语气中颇多羡慕。这个少年看起来岁数也就十五岁左右。

    一人一马,仗剑天涯,或许每个时代的少年都有这样的梦想。刘凡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腰悬长剑,气质确实不同凡响。

    “确实威武!”中年人看向刘凡,虽然仅仅是几秒钟刘凡就在他的视线消失,但他还是点了点头。阅历半生,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有气质的少年。

    中年身高七尺半,下巴上蓄着三寸胡须,长相平凡,身上穿的布衣还打着补丁,属于人群中最不引人注意的那种。

    中年和几人聊了几句后,带着少年和众人告别,向刘凡相反的方向走去。

    一个多时辰后,中年和少年来到一座小院前,少年迫不及待的吼道:“终于到家了,母亲,我们回来了。”

    这个小院和刘凡刚才来的小院是一个地方,而中年和少年的身份呼之欲出,贾诩和他的长子贾穆。

    真是造化弄人,在一个多时辰前,刘凡和贾诩就在那个村口错过。如果刘凡晚一个多时辰离开小院,或者晚来小院一个多时辰,也不会这么巧合的错过。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刘凡一路上遇到的人胜不胜数,刘凡也肯定看到了村口那几个人,谁能想到?千辛万苦寻找的贾诩就在其中!

第二十三章 军营

    许氏从茅屋内走出,看到贾诩和贾穆,面色怪异。她也没想到自己的夫君和大儿这么快就回来了。

    许氏还是和往常一样拿出一件衣服给贾诩换上,而贾诩却用动作制止许氏,自己把衣服穿上,相敬如宾。

    “夫君若是早一个多时辰回来就好了。”许氏自顾自的说道。

    “为何?”贾诩问道。

    “有河东郡的客人,不远千里来拜访你。”许氏回道。

    “他姓甚名谁?可让我知晓。”贾诩一顿,然后再次问道。

    武威郡在河西走廊的前段,离河东相距甚远,贾诩知道就算是骑马到河东也得半个月的路程。

    而刘凡求才心切,只用了十天就来到了武威。

    “他叫刘凡,长得高大俊秀,很有气质,一个很知礼的少年。”许氏想了一下,对贾诩说道。

    “河东刘凡,难道是那个有抗鼎之力的西秦亭侯。”贾诩想到了刚才在村口遇见的那个骑马少年,连忙追问许氏:“他找我何事?”

    许氏摇了摇头,然后把刘凡临走的那句话告诉贾诩:“他说你有张良、陈平之才。”

    贾诩面色一变,在原地站了好久,才仰天问道:“刘凡,汝知我乎?”

    十多天后,刘凡出现在绛邑城外。

    “主人,你可终于回来了。”站在城门口正在和守门的士兵说话的刘海,看到骑马而来的刘凡,兴奋的跑了过来。

    关羽怕刘凡回来以后找不到军营,就派刘海在城门口守着,等刘凡回来。

    “刘海,五千士兵可否招募完整,盔甲兵器可否到位?”刘海带着刘凡前往军营的时候,刘凡趁机向刘海问道。

    “五千士兵刚好在昨天招募完整;盔甲兵器几天前也由绛邑县令邵阳送到,其中还有八百张弓,二百张臂张弩。”刘海回道。

    弓弩造价昂贵,王邑也是下了血本了,特别是两百张臂张弩,臂张弩射程三百步,引满两石便可拉开,是对付骑兵的利器。

    “招募的士兵中武艺比你高者有多少?”自从刘凡招募了三百私兵以后,刘海就非常少年意气,除了他和关羽,谁也不服。为此刘凡还训过他不少次。

    刘海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腆红着脸说道:“起码有几十个人武艺比我好,其中有两个人非常得老师看重。”

    汉唐时期武风极盛,因为对外战争频繁,只要能顾上温饱的人许多都会选择练武。上次刘凡招募的三百私兵都是从流民中挑选的,少有练武者,这次前来参军的人来自河东各地,其中有不乏有志者。

    刘海拜关羽为师,所以称呼关羽为老师,这个时代师傅这个称呼是指帝王的老师。师傅之中的师指的是太子太师,傅指的是太子太傅,秦汉时期一直流传,身为师傅,贵极人臣。

    直到唐朝,师傅这一词才变为师父,用于民间。

    “好好的跟云长学武艺,云长的武勇当世顶尖,别看我力能抗鼎,生死搏杀,我绝对不是云长的对手。你只要学会云长三成武艺,就能成为当世一流武将,除此之外,还要多学习一下兵法韬略,要不然就算武艺再高,也只是一夫之勇耳!”刘凡对刘海激励道。同时心里警醒自己,人上有人,天外有天,有青史留名的,也有未载入史册的。

    刘海的武力虽然三流都算不上,但是他只有十五岁,刘海的力量和毅力都不错,只要雕琢好,就是一块美玉。

    “放心吧主人,我一定会成为您的左膀右臂,谁敢挡你的路,得看我手上的大刀同不同意!”刘海斗志昂扬的说道,说完,还扬了扬手上的金背大刀。

    刚到军营不远,就遇到了身披红色盔甲的三百私兵,此时他们正在练习骑术。由于这是刘凡的第一支部队,所以关羽对他们要求很严格,上午练习骑术,下午练习箭术,只有把这两项全部学精,才能学习骑射,他们的训练难度和训练时间比新招募的五千士兵苛刻好多。但是他们并没有抱怨,因为他们以前只是衣难遮体,食不果腹的流民。他们愿意用生命去报答西秦亭侯对他们以及他们家人的恩惠。

    “拜见家主!”刘凡和刘海到来,众人立刻发现,连忙下马,单膝跪拜。

    “吾乃一军司马,以后汝等称我为司马,而你们以后不再是西秦亭侯府的护院,而是河东郡的骑兵,不得违令!”私兵们的跪拜呼喊,并没有让刘凡高兴,反而训斥道。

    “拜见司马!”众人连忙改声。

    刘凡满意的点了点头,让他们起身继续训练。

    到了军营以后,刘凡看到到处都有士兵在训练,基本上是百人一队,各自各的训练,每一队都有领头人,应该是关羽提拔上来的小将。

    刘海带着刘凡来到关羽的营帐,周围的士兵虽然不认识刘凡,但是却知道刘海是关羽的得意门生,没人阻拦。

    此时关羽在军营里和两个披甲的青年谈论着练兵之道。两个青年都身高八尺有余,其中一个人听的很认真,时不时的提问一句;另一个则心不在焉,显然不喜练兵之道。

    关羽看到刘海闯进营帐后,刚想呵斥,便看到紧接着刘海进入营帐的刘凡,立马起身迎接。

    看到关羽起身,两个青年自然不会坐着,也马上起身跟在关羽身后,虽然关羽没有职位,但是他们都是关羽招募的,别的不说,就关羽的武艺就让他们心服口服。

第二十四章 徐晃和周仓

    “主公,您终于回来了!”

    关羽刚要拜见刘凡,就被刘凡扶住。

    “云长操劳了!”

    刘凡这一走,二十多天,上下几乎靠着关羽一人打理,让刘凡有些惭愧。

    “主公可把大才请到?”关羽问道。

    “贾诩刚巧出去游历,不曾遇到。”刘凡遗憾的摇了摇头。

    “主公不必遗憾,我为你介绍两位勇士。”关羽指着身后的两位青年对刘凡说道。

    “河东杨县徐晃拜见主公!”

    “河东大阳邑周仓拜见主公!”

    关羽说完,两人纷纷对刘凡拜道,而且直接称呼刘凡为主公。

    在这汉末三国,主公就是臣下对主上的称呼,徐晃和周仓称呼刘凡为主公,就代表他们愿意跟着刘凡做一番事业,不离不弃。

    黄巾起义后,徐晃属于军阀杨奉,周仓属于黄巾,他们显然是对朝廷失望了,刘凡的名声传开后,让他们的心思发生了改变,没有走造反的老路。

    “周仓,字元福,双臂有千斤之力,沙场之上难得的猛将;徐晃,字公明,其武艺不弱我多少,并且深谙兵法。”虽然两人自报名号,关羽为了让刘凡更了解他们,大概的介绍了一下。

    当两人报出自己的名号的时候,刘凡心里微惊。

    周仓年约二十,长得黑面朱唇,形容甚伟,历史上他办事果断,待人赤诚,且忠贞不二。周仓在黄巾起义的时候投靠张宝,黄巾起义失败后,周仓在卧牛山落草为寇,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周仓被关羽收服,成为关羽的贴身护卫,关羽败走麦城被斩首后,周仓在麦城悲声痛哭,然后拔剑自刎,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忠心之人’。刘凡的出现,让周仓没有卷入不久后的黄巾起义。

    徐晃年岁和周仓差不多,长相稳重成熟。后世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大将。历史上献计平关中,大败关羽,解樊城之围,曹操曾称赞徐晃有‘周亚夫之风’。

    “新军初建,无人可用,吾得二位,如鱼得水也!”刘凡亲自为两人扶起,高兴的道。

    周仓在历史上武艺能排上二流;徐晃更了不得,他曾和关羽、庞德、文丑、颜良、甘宁、许褚等接近顶级、或者顶级的猛将战斗过,虽然都没有胜,但是没死。最重要的是这些猛将都是攻击很凶猛的猛将,这也证明了徐晃武艺一流,不然也不可能保住性命。

    “刘海,去把所有士兵都集中起来,吾这个郡司马要和士兵们见个面。”刘凡转身对刘海吩咐道。

    “诺!”刘海抱拳,连忙跑出去。

    “吾封关羽为骑督,领兵两千;封徐晃和周仓为部曲督,各领兵一千五百。麾下的小将由你们自己挑选任命。”刘凡考虑到关羽、徐晃、周仓三人都没有官职,没有官职领兵的话他们放不开手。

    不过以他郡司马的军职,骑督已经是他能任命的最大军职了。

    “谢主公!”关羽和徐晃一起拜谢。

    “禀主公,吾周元福只是一个卖私盐的粗人,不通兵法,更不会带兵打仗,不能担当此大任。”周仓性格豪迈,也是没什么花花肠子,虽然参军是为了建功立业,但是力不能及的事情他是不会去做的,即便是拥有更大的权利。

    对周仓的品质刘凡在心中暗暗点头,他也知道周仓在历史上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只有作为主将守城的经历。

    “你不想领兵,那要么做我的亲卫,要么做云长、公明的副手。”刘凡不动声色的说道。

    “吾要做云长兄的副手,吾很佩服云长兄的武艺。”周仓对刘凡一拜,请求道。

    按照历史的走向,周仓跟了关羽半辈子,看来是天意啊,历史上的关羽傲气无比,周仓跟着他只是个扛刀的。这一次,周仓成为关羽的副将,关羽对自己人的傲气收敛许多,应该不会再让周仓抗刀了。

    再说,让一个副将为主将扛刀也不合适,关羽不会这么没有分寸。

    “好,那吾依然封你为部曲督,做云长的副将。五千士兵由云长和公明各领两千五百人,你们每一部选出五个牙门将,每个牙门将选出五个百人将,由勇猛之士担任。另云长统帅骑兵三百。”刘凡庄重的说道。

    汉代的军职太混乱,根本不利于大战略时调配,有朝一日刘凡做了一军统帅,可以开府治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制定军职。

    关羽是刘凡招收的第一人,若是让他和寸功未力的徐晃平起平坐,心里肯定会不服气,所以把三百骑兵也分给了关羽。骑兵的重要性谁都知晓,在北方,三百骑兵若是用的好,足矣抵得上三千步兵。

    即为主,就要赏罚分明,断法公平。

    “多谢主公!”关羽、徐晃、周仓三人齐齐拜道。

    “汝等跟吾去校场,一起看一下我们的军队。”刘海已经出去挺长时间了,军营内也没听到吼叫声,想来军队已经集结的差不多了。

    “主公稍等!”关羽跑到军营最里面从柜子上拿出一套盔甲,走过来递给刘凡。

    “这是主公的盔甲,主公当有威严,披甲执兵而去。”关羽说完,带着周仓和徐晃退出营帐。

第二十五章 七杀令

    战甲是挺合身的,因为刘凡第一次穿战甲,花了好长时间才把战甲穿好。

    军官的战甲和士兵的战甲不一样,不仅胸前背后编缀的小甲片更完美,而且还有护肩、护腿、护腕、披风这些东西。

    刘凡带上头盔以后,把青玄剑挂在腰间,提着插在帐篷内的霸王戟走了出去。

    “主公好生威武!”周仓惊叹道。

    手提霸王戟的刘凡,走起路来虎虎生威,不免让人惊叹。

    这个军营是按照五千人的标准建造的,校场巨大,容纳五千人绰绰有余。

    有的士兵是昨天才招募的,队形难免有些不整齐。

    听到五千士兵对数量只是一个概念,看到五千士兵站在校场上却是另一个概念。

    那宛如盔甲的海洋,长矛如林,气势雄伟,这么壮观的场面刘凡也是第一次看到。但他很快就适应过来,面色淡然,好似置之度外。

    要是放在西汉,统领这么士兵的军官最起码是都尉,都尉是一郡之内最高的军事长官,直接由朝廷任命,在东汉的时候都尉被取消了,也只有北方的几个边郡才有都尉这个军职,其他郡内最高的军职是郡司马。

    刘凡单手握住近三米长的霸王戟,站在校场最前方的高台上,此刻他万众瞩目。

    下方士兵看着台上的刘凡。这五千士兵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绛邑人,其余的都是河东其他十八县的,或者来自河东郡周围的其他郡县。

    他们不是为了生计来参军,而是仰慕刘凡的举鼎之名和悯农的美名。

    刘凡站在高台上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注视着下方。忽然,刘凡动了,只见他单手把霸王戟竖着举起。

    刘凡的右手加上肩膀腰部一起用力,霸王戟瞬间被抛飞,一戟擎天。

    霸王戟被刘凡抛到高空十丈的时候,力量用尽,缓缓的向下坠去。

    关羽徐晃等人都揪心无比,此刻关羽和徐晃已经做好了随时把刘凡推开的准备了。

    这一刻,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紧紧的盯着天空中的霸王戟。

    霸王戟重达百多斤,下落的速度是何其的猛烈、迅疾,甚至能听到划破空气的呼啸声。

    刘凡抬头望着即将落下来的霸王戟,霎那间,刘凡伸出右手,手腕卸了一部分坠力后,稳稳接住。

    所有士兵都惊的合不拢嘴,包括关羽、周仓和徐晃三人。

    刘凡这手表演叫做‘掷戟’,乃是春秋时期宋国第一勇士南宫长万的拿手绝活。

    刘凡前世从小练戟,将近二十年,并且对中国历史上的用戟名将都深有研究,如郭子仪,薛仁贵,吕布,典韦,南宫长万,冉闵、项羽等,刘凡发现,但凡用戟的名将,每一个都是猛人,也各有各的拿手绝活。

    前世刘凡比较喜欢‘掷戟’,因为掷戟可以锻炼力的运用,还可以锻炼臂力。多年的练习,掷戟这项绝技早就被刘凡练习的百无一失,穿越到东汉末年的一个多月,刘凡只用霸王戟掷了几次后,就得心应手了。

    “无敌!将军!”

    “无敌!将军!”

    短暂的沉寂后,一名名士兵举起长矛,整整齐齐的咆哮,目光中充满了崇拜。

    他们错过了刘凡举鼎的时刻,却看到了刘凡掷戟的一幕。这一幕仿佛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少年慢慢把大鼎举起,然后放下。

    刘凡虽然面色威严,但心里确是高兴极了。他做出掷戟的举动,为的就是让士兵心悦诚服。

    只有所有士兵尊服主将,主将才能制定自己的制度,士兵才能执行制度。

    “停!”

    刘凡把霸王戟往旁边地上一插,双手压低,大喊一句。

    全场士兵立马停止咆哮,静静的望着刘凡。

    “吾名刘凡,是汝等的军司马。你们之中,或许有逃犯,或许有恶人,吾不管尔等过往,只在乎尔等今后;从今日起,入吾军中,皆为兄弟;有功必赏,有过此伐;能者上,庸者下;你们只要入吾军中,身份家乡都会被记录,如若不幸战死,吾必抚恤尔等家人,保证尔等父母妻子无忧;尔等在军中每月军饷一人五十铢,补贴家用;吾将带着诸位一起建功立业,封狼居胥,为大汉开疆万里!”

    为了让下方五千士兵人人都听到,刘凡说话全靠吼,声嘶力竭,他感觉这样大吼大叫比和关羽比武还累。

    “拜见将军!”

    五千士兵齐齐跪拜。刘凡讲的话不多,但却说道了他们的心声,此刻他们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封狼居胥,开疆万里!这是军人最大的荣耀!

    “起身!”

    刘凡双手抬起,大吼一声。

    呼啦一下,所有士兵立刻起身。

    刘凡看着众人,深吸一口气,再次说道:“军令如山!吾军有七令,违者必杀!”

    “奸淫掳掠者,杀!”

    “滥杀无辜者,杀!”

    “以权谋私者,杀!”

    “扰乱军心者,杀!”

    “击鼓不进者,杀!”

    “鸣金不止者,杀!”

    “手足相残者,杀!”

    刘凡一口气下了七道命令,这七道命令每一道都合理,只要有一个军队能做到这些,不是精锐,也是精锐!

第二十六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杀!”

    “杀!”

    “杀!”

    一名名士兵连续高举长矛,吼声震天。

    五千士兵的声音集中在一起,使数里外树林中的鸟儿惊走,就连十里外绛邑城的居民都能听隐隐到声响。

    关羽和徐晃望着旁边的刘凡,那一举一动都显得从容,那一言一语都能激发士兵们的斗志,这才是真正的大将之风。

    “最后吾再送汝等一句话。”刘凡沉寂片刻,然后一字一板的说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说出这句话是来刺激当是百姓的气愤,是一句非常有反抗精神的话语。

    而刘凡把这两句话连起来是用来激励士兵志气,没有人天生的好命,王侯将相,只要有志气,就可以一步步的走出来。

    未来是靠自己拼搏出来的,命运是靠自己把握的,机会只会留给很少的一部分人,那一部分最勇敢、最有志的人。

    说完这句话后,刘凡解散士兵,让他们去各自训练。刘凡相信就算大部分士兵不识字,也能体会到刘凡说话的含义。

    河东安邑。

    西秦亭侯府外,一位衣着得体,长相伟美,有仪容的青年站在那里,这名青年看似只有二十岁左右,但任何人看他的第一眼,都会认为他是谦谦君子。

    青年对门口的护院递上名刺,道:“颍川荀闻西秦亭侯刘凡美名,特来结交!”

    荀年轻时喜欢结交名士,在颍川时听到刘凡的悯农,对刘凡忧国忧民之心,荀异常敬佩,加上刘凡举鼎的威名和救助流民的美名,所以不远千里来拜访刘凡。

    此刻的荀刚学业有成,还有没结交那么多的名人,来结交刘凡只是他及冠之后的第一站。

    护院把名刺又还给荀,恭敬的道:“家主早在一个月前就前往绛邑了,现在为一郡司马,领兵五千,镇守绛邑,防备匈奴。”

    “敢问绛邑在何方向,我自前往。”荀向护院问道。

    “北上过汾水,不远便是!”护院回道。

    这些时日,来拜访刘凡的人去过江之鲫,但闻刘凡去了绛邑后都知难而退,护院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人有这种心。

    荀向护院道谢以后,上马向北方而去。他马速不快,很有文人的气度。

    “云长和公明可有步兵对付骑兵的方法!”当众人散去以后,刘凡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是十一月初,十二月份左右,汾水平原这一段黄河就会迎来结冰期,随着气温越来越冷,冰冻越来越厚,匈奴人就会踏冰而过。刘凡驻守在这里,与匈奴骑兵相遇不可避免。

    “可以用长矛盾牌组成方阵,四周长矛全部抵出,盾牌密布四周。如同刺猬,防御敌人。”徐晃说道。

    长矛和弓箭都是历代抵挡骑兵的有效方法,并且多有成功,特别是弓弩,要是有成千上万的弓弩组成箭阵,在野战上简直是骑兵的克星。

    在南宋时期,他的敌人西夏,金,辽,蒙古等都是以成建制的骑兵为主,而南宋百年间在抵抗外族侵略的过程中一直胜多败少,主要是依靠弓弩,在南宋的军队中,有七成是弓弩手,甚至有的军队人人配弓弩。

    “长矛组阵,太过被动,若是败则如山倒,就算是胜了,也无法扩大战果,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离去;若敌人是良将,不选择冲阵,选择围歼,拖下去粮水用尽,只会全军覆没。骑兵可以输十次,但是步兵只有一次机会。”这种战术虽然在历史上有过案例,但输多胜少,不可取也。

    骑兵对步兵以快打慢,而且还可以借助骑兵的冲击力。十骑乱百人,百骑破千人。这是历史总结出来的。

    听到刘凡说这句话,徐晃和关羽陷入沉思。与骑兵对阵,步兵只有一次机会。徐晃和关羽牢记这句话。并且在今后的对战中更为谨慎。

    “用弓弩如何?”良久,关羽向刘凡问道。

    “少量的弓弩对骑兵杀伤有限,万千强弓劲弩组成箭阵,只要不是万骑冲阵,足矣把一部骑兵打散。可惜吾军弓弩不过千张,在冬天,南匈奴虽然不可能有多少人渡过黄河,但千张弓弩对付骑兵远远不够。”刘凡摇头道。

    骑兵的冲击速度何其快,按照弓箭的射程,普通士兵最多弯弓三次。若是敌人超过三千,后果不堪设想。

    “那这么说,若是步兵和骑兵人数相差不大的话,步兵必败!”徐晃说话的时候满脸凝重。

    “非也,若是步兵装备比骑兵装备好,制度更强,再配上战马装备足够的粮食和水,野战中与骑兵相遇,以少胜多也未尝不可。”刘凡自信的说道。

    刘凡并不是无的放矢,唐朝初期的步兵许多都是骑马的,身披重甲,手持陌刀,野战中遇到骑兵后,陌刀兵和弓箭手皆下马作战,陌刀兵在前,弓箭手在后。骑兵在遇到敌人的时候会在两公里外就开始冲刺,但在长九尺,开两刃的陌刀面前皆是人马俱碎的下场。

    步兵怕骑兵跟你消耗粮食和水,因为步兵在战斗时能携带的粮食最多三天,但有马匹的陌刀军不怕,他能和骑兵携带一样多的粮草。

    正因为唐朝装备上和战术上的领先,唐朝初期才能横扫草原,让万国来贺。

    “怎么可能!”关羽和徐晃齐齐惊呼。

    在他们看来,不借助山川地势,等同的步兵和等同的骑兵根本没有可比性。还有就是步兵既然配备战马,那就是骑兵,骑兵遇见骑兵为什么要下马,骑在马上不是更好吗?他们满腹疑问。

第二十七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事在人为,或许用不了多久,你们就会看到。”刘凡神秘莫测的说道。

    这种不敢想象的事情,纵使刘凡的威望以深入人心,他们也将信将疑。

    “可惜我们骑兵才三百,要是有五千骑兵,直捣匈奴王庭。”关羽叹息了一声。

    “就算有五千骑兵,没经过训练也是不行的。在马上战斗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一个多月后匈奴过河而来,吾军中那些骑术不精的骑兵与马背上长大的敌人作战,与送死无异。”刘凡否定了关羽的说法。这三百骑兵是他的家底,不可能在今年的战斗中用上。

    “匈奴入侵,我周元福定冲在最前面,死也不会让匈奴再劫掠百姓。”这时,半天不语的周仓一是一,二是二的说道。

    “好,元福勇气可嘉。”刘凡赞扬了周仓一声,又说道:“吾军新建,不可与匈奴骑兵力敌,只能智取。河西的匈奴部落与我们一河之隔,双方平时也无法往来,吾军新募五千兵马匈奴定不知晓,若是如此,吾只要略施小计,定让他们有来无回。”

    “主公有何计?”关羽急忙问道。徐晃和周仓也侧耳倾听。

    “吾过几日去绛邑找县令把历年来匈奴入侵的情况打探清楚,再去黄河边观察好地势,再定计策”刘凡讳莫如深的回答,让关羽三人微微失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匈奴人肆无忌惮的入侵,无非就是以为大汉衰弱了,仰仗着他们的轻骑可以快速的掠夺粮食、物资。在刘凡看来匈奴完全就是莽夫行为,不知根底,就敢孤军深入,可惜这个时期河东无良将谋士,不然早把入侵的匈奴给灭了。

    匈奴人大举入侵中原的时候是在兴平元年,李、郭汜争权的这段期间,即公元194年左右。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这种惨状,有刘凡在,定不会发生,十年时间,足够灭掉南匈奴。

    一连三天刘凡都待在军营里,和士兵们同食,一同训练,深得军心。并且稍微整改了一下训练方法,以训练体力为主,武力为辅,长矛杀敌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刺,不需练太多时间,应该多练练长途奔袭,臂力等。下午的时候,刘凡还会把所有的百人将以上的军官集中起来,教他们兵法,给他们讲解春秋时期的各个战役的成败因素。为了更方便这些军官整合军队,刘凡把后世的阿拉伯数字教给他们,并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数学。这些士兵都是成年人了,学这些数字的速度比幼儿园的小孩快的多,如周仓这种黑脸大汉三天就学了。

    这一群武人不知道阿拉伯数字代表什么,但文人知道,不,或许以后都不能称它为阿拉伯数字了,称为刘氏数字或者叫凡数字较好。因为阿拉伯数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公元500年,而现在才公元183年。

    这一日,刘凡上午带着士兵训练,下午换了身着装来到了绛邑城,他要向绛邑县令了解一下绛邑近年来的情况。

    绛邑的城墙比安邑的城墙低了一大截,相比河东郡其他邑县,绛邑落后了很多,可能是匈奴常年扰乱边境的原因,也可能是邵阳这个武人不太会治理邑县。

    安邑作为河东郡治,城内世家大族不少,衣着鲜艳的富人和羽扇纶巾的士人满大街都有,而绛邑城内鲜有士族,城内大多是平民百姓,所绛邑以整体的风气远不如安邑。

    刘凡是骑着马进城的,进城以后放慢马的速度以免伤到路人。

    天不遂人愿,刘凡刚进城不久,就有一名衣着破烂的小孩直接冲向街道,此时刘凡正骑马在街道上慢跑,完全没料到一个小孩到了马蹄之前,小孩看见有人骑马冲来,吓得瘫痪在地,战马的前蹄已经抬起,这要是踏下去,小孩凶多吉少。

    周围的人阵阵惊呼,以为不可避免的惨状就要发生,事情来得太突然突然,刘凡来不及细想,由于他骑在马上,这个时代的马匹没有装备马镫和马鞍,刘凡只能用双臂使劲拉紧缰绳,马匹吃痛,嘶吼一声,高高的把前蹄抬起,刘凡双腿一夹马腹,凭借着双臂千斤之力,硬生生把战马拉的错过小孩身位,马蹄落地,小孩安然脱险。

    刘凡坐在马上用衣袖擦了一下头上冷汗,心中暗道:看来自己的骑术还得练啊!

    这时,一名六旬老者快速的扑上来把小孩抱起,同时对马上的刘凡道歉道:“大人莫言怪罪,老叟孙儿年纪小,不懂事,冲撞了您。”

    六旬老者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看样子不是流民,就是乞丐。他认为骑着高头大马的刘凡是贵人,怕贵人怪罪他们爷孙俩。

    刘凡下马,望着这爷孙俩,小男孩也是面黄肌瘦,显然营养不足。

    “老人家哪里人氏,为何流落在这里?”刘凡对老者问道,语气如沐春风。

    老人怀中的小男孩从惊吓中缓过来,用黑溜溜的眼睛看着刘凡,带着好奇。

    “老叟河内人氏,儿子被朝廷强行征去建造宫殿,不幸丧命,又有连年大旱,天灾**,不得已带着孙儿流落这里。”老者声泪俱下,天下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

    “安邑有西秦亭侯施粮赈灾,老人家为何不带着令孙去那里。”刘凡不解的问道。

    “西秦亭侯是大善人,可是安邑离这里太远了,老叟的儿媳就是死在来绛邑的路。在这绛邑城中偶尔有好心人施舍,还能苟活于世。若出了绛邑,一老一小,安能活命?如有可能,吾甘做太平之犬!”老者说完,老泪纵横。

    老者的话语有气无力,听着让刘凡心里难受。周围围观的人没有人嘲笑老者那不争气的话,人都有活着的**,哪怕是极其卑微的活着。

    “这里的钱有数百铢,老人家带着令孙去安邑吧!”刘凡从怀里掏出钱袋,递给老者。

    老者伸出皮包骨头的手,但是不敢接。

    刘凡索性把钱袋直接放在老人手里,老人握着钱袋的手一直在颤抖,是害怕?是喜悦?还是不敢相信!

    老者就要双膝跪地,以示感恩。

    刘凡眼疾手快,扶着老者,不让他跪下,并开口道:“去吧!带着孙儿去酒舍饱餐一顿,休息一晚,然后南下去安邑。”

    “安儿,记清楚恩公的样貌,将来一定要报答他!”老者在小男孩耳边轻声说道。

    “爷爷,孙儿记住了!”这个只有六七岁的小男孩坚定的说道。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若不是小男孩的冒失,这对爷孙只能露宿街头过冬,或者过不了冬。

    老者抱着孙儿慢慢的向街头走去,等老者消失在街头的时候,刘凡仰天长叹,声音悲凉!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如果天下安定,皇家定要大兴建设,劳民伤财,百姓不好过;如果国家灭亡,灾难四起,战祸不断,百姓也会受苦。

第二十八章 荀彧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人群中有一个青年望着刘凡那比自己还要年轻的样貌,有些恍惚。那悲凉的长叹声如同重锤一样一次次直击他的内心,此人正是刚到绛邑的荀,他已经打听到刘凡所在的地方,打算在绛邑休息一晚,再去军营拜访。

    刚才荀也为小男孩捏了一把汗,但是荀虽然精通君子六艺,可他说到底只是一个文人,没有能力跑过去施救。

    “此人莫不是西秦亭侯?”

    “是啊!吾也听说西秦亭侯驻军城外十里的地方。”

    “传闻西秦亭侯不到弱冠之年!”

    “身材高大,面目俊郎,又乐善好施,必是西秦亭侯无疑。”

    ……

    周围的人议论纷纷,西秦亭侯要来绛邑早就在城里传开,但一直不见尊容。这时,一名中年上前对刘凡问道:“敢问公子姓名?”

    “吾名刘凡!”刘凡平静的回答道。

    刘凡,中年男子一愣,这个对他来说名字很陌生,他只知道西秦亭侯。

    “刘凡不就是西秦亭侯的名讳吗?”人群中一道声音响起。

    顿时,场面混乱了,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往刘凡身边挤去,想靠近点看一下刘凡的尊容,就连刘凡的战马也被挤到一边去。

    刘凡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成一个圈,不过刘凡方圆半丈内没人逾越,这个时代人们还是很守礼的。

    “放肆,西秦亭侯来绛邑定有要务,汝等这样妨碍,失礼否?”一名穿着官服的文士喝道。

    众人看到来人,连忙退开。文士是绛邑的县丞周陶,县令邵阳兼任县尉的职位,主管绛邑军事治安,而周陶则管理绛邑政治民生,除了一些重大事情,县内的事情都是周陶决定的,所以绛邑百姓很怕他。

    “绛邑县丞周陶,拜见刘司马!”周陶上前对刘凡拜道。

    周陶只是秩五百石,铜印黄授的小官,别的不说,就刘凡郡司马的身份就大他好几级。

    刘凡点头回礼,道:“吾正要去县治,没想到在这里遇见县丞。”

    “司马何故?”周陶问道。

    “吾想知道匈奴往年什么时候掠边,大概有多少骑?”刘凡回道。

    “河西的匈奴部落是赫连部落,属于匈奴右贤王部,赫连部落有上万人,在南匈奴中属于中等部落,赫连部落每年都会有两千到三千骑在十二月中旬过黄河,过黄河之后他们会分散到各地去劫掠。因为黄河冰冻三尺的时间不会太长,所以他们在河东边界停留不会超过五天。”周陶细细的说道。

    两三千人对于一个万人多的部落来说,几乎是倾巢而出,这种做法定是受了右贤王部的指示。

    虽然南匈奴属于全民皆兵制,但由于领地大面积的沦陷,身存空间被挤压在河套、长城西段一带,能控弦之士不足十万,现任单于栾提羌渠老迈,匈奴既有内斗,又得抵抗大敌鲜卑,别的部落只要不是绝粮,就不会选择冬天侵略。

    “多谢相告!吾军务繁忙,先告辞了。”刘凡对周陶一礼。

    “司马慢走!”周陶再次一拜。

    刘凡司马返回,百姓们摇手相送。

    “如此得民心!”看到刘凡往城门口奔去,荀立马骑上自己的马匹跟上。

    刘凡刚出城门不久,便听到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于他骑马的速度不快,身后的骑马之人很快就追了上来。

    来人越过刘凡后把马横在刘凡前方几丈远,刘凡不得不手拉缰绳,让马先停下。

    看到来人相貌,刘凡不禁感叹:好一个美男子!

    刘凡样貌也算俊朗了,但是跟来人一比,只算普通。

    来人下马,走到刘凡前方,拱手一礼道:“颍川荀,字文若,仰慕西秦亭侯,请君一叙!”

    刘凡一听对方报出的名号,刘凡一惊,赶紧下马。

    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不仅有张良之谋,更有萧何之才。是曹操统一北方的最大功臣,为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大战略,在战术方面也频频出计。曹操身边的郭嘉、荀攸、程昱等人的智谋不输于荀,但功劳远远比不上荀,因为荀更强于内政。

    荀一生忠于汉室,尊敬天子,他辅佐曹操是认为曹操能匡扶汉室,上报国家,下安百姓。曹操枭雄姿态,怎么甘心于此。荀因反对曹操称王,被调离中枢,最后郁郁而终。纵观一生,毫无污点,受历代文士敬仰,历代为其写书立传者不计其数。

    “足下可是颍阴士族荀氏之人。”刘凡来到荀身边,回了一礼。

    “正是!”荀不卑不亢的回道。

    “久仰!颍川荀氏乃先秦圣人荀子后裔,多出贤才,想必足下定是大才,前面不远便是吾的军营,请和吾到营帐一叙。”刘凡对荀邀请道。

    荀子的十一世孙荀遂有二子,遂长子有二子都为恒帝时期八俊,素有名望;遂次子荀淑,颍川荀氏闻名于汉末主要是因为荀淑。

    荀淑博学多识,品性高洁,号为“神君”。有八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诜、荀肃、荀,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

    荀为荀绲之子。荀爽,字慈明。八龙之中,慈明无双。

    “吾刚在太学完成学业,不敢当大才之名。西秦亭侯相邀,敢不从命。”荀自谦了一番,然后应邀。

第二十九章 太尉杨赐预言黄巾

    刘凡和荀一起骑马来到军营,士兵们的训练气氛高涨,热火朝天,看得荀频频点头。

    “文若兄觉得吾的士兵怎么样?他们进吾军营最多也不过一个月。”刘凡对荀问道。

    刘凡和荀在回来的路上,互相熟络,双方心中赤诚,又都有为国为民的抱负。刘凡对荀又客气又尊敬,每每话语都说道荀的心头上,荀感觉刘凡就是他的知己。

    慢慢的,双方规定以兄弟相称。并且刘凡还把前两天自己给自己起的表字告诉荀。

    刘凡给自己起字为刘世民,寓意世世为民。虽然有占后世唐太宗李世民气运的意思,但更多的是真心为国为民。

    “好!虽是新兵,但斗志昂扬,假以时日,必是精兵,世民兄当真的练兵有方。”荀钦佩的说道。

    “哪里,哪里,都是下面将领的功劳。”刘凡谦虚的说道。

    “禀司马,将士们在营帐内等候您教授兵法战策。”一名士兵跑过来对刘凡道。

    “这……”刘凡为难的看了荀一眼。

    “世民兄不必为难,吾也去听听世民兄对兵法有何高见。”荀摆手说道。

    宽阔的大营内,此刻坐的满满的,刘凡和荀一起进帐,众人拜礼。

    刘凡到大营最前方的桌案前跪坐下,而荀在最后面找个空位坐下。

    “吾今日不讲战例,与诸位论论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乃兵圣孙武著,只要掌握领悟了孙子兵法的精华,统帅万军,挥之如臂也!”

    “今日吾给大家讲解第一篇,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为将者,道、天、地、将、法。凡此五者,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道者……”

    刘凡讲得绘声绘色,不知不觉,日落西山。

    刘凡的讲解通俗易懂,并多举案例。军官们都或多或少有些领悟,其中徐晃听的最专心,徐晃好学,不时还反问刘凡。荀则是佩服刘凡对兵法的领悟,孙子兵法他也读过,也和许多人讨论过,但无见一人有刘凡这样的领悟。

    翌日,洛阳城,天子行宫。

    洛阳皇宫有宫殿五座,南宫、北宫、永乐宫、东宫和西宫。南宫是皇帝大臣朝会议政的场所,北宫的面积最大,是接待各地宗室王室用的,永乐宫为太后寝宫,东宫和西宫在恒灵二帝时建设,现东宫为太子宫,西宫为妃子宫。

    南宫之中,此时正是朝会的时间。

    宽阔的大殿之上,无数的王公大臣跪坐在宫殿两旁。

    在宫殿的最深处,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侧卧在白玉榻上。男子身披赤红色的龙袍,头戴十二旒冠冕,他的身份毋庸置疑,当今天子刘宏也。

    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夏朝崇尚木德,商朝是金德,周朝是火德,秦始皇取代周朝,认为水克火,所以崇尚水德。五行之中,东方青木,西方白金,南方赤火,北方黑水,中部黄土。水德为黑,所以秦朝军队和君主的龙袍都为黑色,西汉初期大多沿袭秦制,以水德居,服黑色。到了汉文帝时期,刘恒认为汉朝应该协于火德,服红色,这也是刘宏为什么龙袍是红色的原因。

    刘宏所坐的榻和后世的椅子很像,因为刘宏喜好胡服,做胡床,所以令工匠模仿胡床做出榻,设在朝堂上。

    灵帝好胡服,京师坐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刘宏能坐上这个皇位也是因为运气好的缘故,汉恒帝刘志年纪不过中年就纵欲过度,一病不起,无子遗留。皇后窦妙在众多宗室子弟中选中当时家境落魄,年幼丧父的解渎亭侯刘宏。刘宏和刘志同为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后裔,宦官曹节等人和外戚窦武、陈番皆同意立刘宏为帝,那一年,仅十一岁的刘宏稀里糊涂的成为东汉第十二位皇帝。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中常侍张让扯着尖细的嗓门喊道。

    仰卧在榻上的刘宏打了个哈欠,就要起身回寝。自从卢植、朱、臧平定蛮族和偏远地区的叛乱;段在射虎塞外谷大破东羌以后,刘宏便认为天下稳固泰山,只顾安心享乐,卖官鬻爵,鲜问政事。

    “禀陛下,臣有本奏。”一名老者起身,来到大殿中央。他名杨赐,字子献,官至太尉,乃三公之一。

    刘宏一脸扫兴,看到是杨赐后,脸色稍微缓和,因为杨赐曾教导过他儒学和礼学,也算是他的老师。

    “爱卿请讲!”刘宏又侧卧在榻上,语气中有些不耐。

    “时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利用自身的医术和旁门左道煽动诱惑百姓,天下间无数流民纷纷携老扶幼前去归附,另外他的弟子也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广泛活跃,宣传太平道,老臣推断,张角有谋反嫌疑。恳请陛下令各州郡刺使,太守,国相等两千石官员简选流民,派人送回原籍,趁机剪除张角党羽,然后再诛其首领,方可避免祸端。”杨赐中肯的说道,语气并你没有因为刘宏的不耐而产生波动。

    杨赐出自弘农杨氏,是一个研习儒学的隐士,起初不应州郡礼命。因恒帝时权臣梁冀强行征辟,才走上仕途。

    刘宏不明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目光望向张让,张让察言观色,立刻下台阶对刘宏拜道:“此事中常侍封、徐奉等人早已查明,张角不过一医匠,创立太平道是为了更好的医治百姓,陛下不可光凭太尉的推断,否则民心将失!”

    “爱卿可有证据证明那张角谋反?”刘宏向杨赐问道。

    “老臣没有!”杨赐摇头回道。

    “退朝!”刘宏一挥衣袍,起身离去,张让等人赶紧跟在刘宏后面。

    众官员都慢慢退出大殿,杨赐依旧站在原地,嘴中喃喃自语道:“国家多灾,天子又如此轻佻,宦官扰乱社稷,根基动摇矣。”

    “杨太尉,不要小题大做了!”这时,同为三公的司空张温上前对杨赐说道。

    “哼!”杨赐的看了张温一眼,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杨赐卓尔超伦,德亚圣人,张温在位司空虽然有些功勤名誉,但他这个司空位置是花一千万钱向刘宏买来的,杨赐这种有气节的人当然不屑与他为伍。

    看着杨赐离去,张温脸色阴沉,他也是个有志之人,被杨赐这么轻视,自然不悦。

第三十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清晨,荀早早起来。但士兵们比荀们起的更早。

    荀刚洗漱完,士兵就把饭菜端了上来,荀惊讶的问向士兵:“卯时还没有过,怎么就把饭菜上来了,吾即入军营,就随军规,与士兵一同时间食饭。汝等把饭菜下去吧!”

    汉代一日两餐,第一顿是朝食,在太阳完全升起一个时辰左右,第二顿在申时,是太阳准备落山的时刻。

    “吾军中一日三餐,第一餐在卯时过辰时这段时间,第二餐在日中这段时间,第三餐在太阳落山后。请先生放心用餐。”士兵对荀解释道,然后退出帐篷。

    “原来如此,刘世民,真良将也!”

    荀吃完早饭后,走出营帐。

    忽然,荀看到一群士兵蹲在沙地上,拿着木棍在划来划去,好奇之下,荀走了过去。

    原来这些士兵在百人将的带领下学习1、2、3、4、5……,荀看了半天,绕是他知识渊博,也没看出个名堂,所以不解的问百人将:“汝等这是在做何?”

    百人将认识荀,昨天刘凡讲解兵法的时候荀就坐在他旁边,他知道荀是刘凡的贵客,不敢怠慢,道:“此乃数字,据说是司马自创的,为了方便吾等整合军队,记录人数、武器、盔甲数量,司马把它交给吾等。这个是一,这个是二,这个是三……”

    “妙啊!”荀抚掌大赞,通过百人将的细心讲解,荀已经大概的了解了这些数字,甚至有些运用比百人将更深刻。

    荀又默默的看了一会,暗暗的记下这些数字。

    “哈哈,文若兄起这么早,吾到你帐篷找不到人,吾以为汝不告而别了!”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只见刘凡走了过来。

    “世民兄对我宾至如归,无微不至,岂敢不辞而别!”荀谈笑风生。

    “文若兄从颍川过来,一路上见闻如何?”刘凡对荀问道。

    “见闻倒是有,吾也正想请教世民兄的看法。”荀想了一下,对刘凡回道。

    “洗耳恭听!”刘凡道。

    “吾从颍川经河南、河内,皆看到有人自称太平道,他们持九节仗,以符水,咒语救人,并且颇为灵验,许多被他们救助的百姓都自愿加入太平道,据说创建太平道的人被称为大贤良师,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吾观太平道所图不小。不知世民兄怎么看。”荀面色一凝,然后看向刘凡。

    “大贤良师名叫张角,而太平道已经有教徒数十万,甚至朝廷内都有太平教的内应,他们在等一个机会。”刘凡缓缓的说道。

    “什么!你是说……”荀大惊失色。

    “文若兄,吾只是猜测而已,当不了真。”荀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刘凡打断。

    “唉!归根到底,还是大汉积贫积弱太久了,从和帝以后,宦官和外戚轮流把持朝政,百年无明君,被有心之人有机可乘。”荀唉声叹道。

    从汉和帝开始,东汉王朝大多数都是由小孩子继承皇位,最小的皇帝是只生下来一百多婴儿,皇帝年幼,太后便临朝执政,太后最信任的肯定是娘家人,所以会把政权交给娘家人执掌,这样就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

    但是,到了皇帝长大懂事以后,就不甘心长期做一个傀儡,被人操控。皇帝就会想着怎么摆脱这种局势,恢复自己九五至尊的位置,可是,里里外外都是外戚培植的亲信,怎么办?跟谁去商量?每天在皇帝面前伺候的,只有一些宦官,结果皇帝只好依靠宦官的力量,消除外戚的势力,这样,外戚的权利又转移到了宦官身上。

    无论是外戚和宦官都是腐朽、没落的势力的代表。从梁冀毒死聪明伶俐的汉质帝就能看出来。梁冀自封大将军,刁专蛮横,年仅八岁的质帝看不惯他的德行,骂他是“跋扈将军”,梁冀气的七窍生烟,认为质帝长大后是他的心腹大患,暗暗毒死。

    外戚和宦官两大利益集团互相争夺,轮流把持朝政,使东汉的政治越来越**,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不远了,不远了。”刘凡声音很小的自言自语,小的只有他自己能听到。

    荀一连在刘凡军营里呆了十天,这十天,荀学会了很多,数字;军屯、民屯、商屯;摊丁入亩,永不加赋的政策;那令行禁止的七杀令,一日三餐,一日一训严谨的治军方式;还见识了刘凡在校场上与关羽、徐晃比武时的风姿;每一天下午荀都会到大营倾听刘凡给士兵讲解兵法。短短十日,竟犹十年!

    这天下午,黄云遮天,把阳光掩盖。

    “文若兄当真要离去吗?吾还想留着文若给我出个对策对付匈奴呢!”刘凡不舍得道。

    “区区数千匈奴,不知己不知彼,就来侵犯世民兄的地盘,与送死何异?昨日世民兄讲解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的时候已然说清,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匈奴人需要粮食,只需一个诱字。”在荀看来,刘凡就是世之奇人,十天时间,依旧看不透他。

    “也罢,天下没有不然的宴席,文若兄路上保重。”刘凡拱手一礼。

    “像世民这样的知己,吾这一生不知道还能不能遇到。可叹,吾刚完成学业,无完成阅历,无法助世民成就大事!”荀一脸的愁苦,声音哽咽。

    说完,荀牵着自己的马,慢慢的向南方走去,萧瑟的北风,吹地荀衣袍飞舞。

    刘凡想挽留,但是没有理由挽留。他知道荀还有自己的路要走,现在的荀还没有结交天下名士,也没有被察举孝廉,还没有游历天下,荀投靠曹操时已经二十八岁了,那时的荀,才是真正的“王佐之才”。

    突然,天上大雪纷飞,一声大雁鸣叫,更渲染了气氛,刘凡忽然想到了一首诗,当即开口唱道。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荀听到以后,猛然回头。站在原地看了半刻钟后,对着刘凡躬身一拜。然后骑到马上,拍马快速离去。

    漫天的黄云把阳光掩盖,天地一片昏暗,阴阴沉沉,凛冽的寒风刚送走了大雁群,又带来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文若啊,不要伤感,不要被这风悲日熏迷茫,不要担心以后不会遇见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

    或许荀现在还没有名气,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多么激励人心的话语。总有一天他荀的名字要比荀氏八龙更响亮!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035/ 第一时间欣赏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春秋所写的《汉末之天下》为转载作品,汉末之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末之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末之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末之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末之天下介绍:
刘凡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东平宪王刘苍后代,随着天下大势,刘凡以一步步崛起。收文臣武将,平定乱世,改革内政,镇压四夷。重新开辟丝路,征服西域,虎视天下。贵霜,安息,罗马皆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这就是刘凡的大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末之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末之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