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汉末之天下TXT下载汉末之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末之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春秋     汉末之天下txt下载     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四十一章 王允

    许多不甘心的大臣面面相觑。

    许多的人已经站队,刘凡也要用无形中的威势逼着他们站队。

    有了董卓之事,他们对这种拥兵自重的诸侯可谓是怕到骨子里。

    他们能向董卓屈服,那他们也可以向刘凡屈服。

    事实证明,刘凡虽然对待百姓仁慈,但他也是一个狠角色。

    他们不敢保证,刘凡会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对之言,而震怒。

    遂以王允为首的宦官世家上言举荐刘凡为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开府治事,总揽朝局。

    至此,刘凡虽不是皇帝,却做到了万万人之上。

    只要给他时间布局,他可以以丞相府为媒介,彻底控制朝堂。

    爵位是赵王,文职为丞相,武职为大将军,还兼掌最重要的一部刺使。俱为权利顶峰,纵观整个秦汉,也没有一臣子掌握这样的权利。

    从公元183年九月,到公元190年三月。

    刘凡不懈努力,踏上了这个位置。这也是刘凡大展宏图的开始。因为他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先前是没有机会让刘凡施展,现在,掣肘刘凡的力量,将越来越小。

    当天,刘凡率领麾下将领以及百官再次登上秦赵会盟台。

    漫长的岁月,见证了赵去秦亡。

    历史的厚重感,使刘凡感觉责任越来越大。

    能工巧匠选良玉为刘凡刻了丞相印绶和大将军印绶。皆是金印紫绶。

    刘凡将印绶挂在身上,开始立誓:“昔有王莽移汉祚,近有董卓迁汉鼎。两者皆败亡,可天命在汉,虽有挫折,立当逆转。然,董卓行赵高之事,杀主残臣,使两位少帝被害。先帝根源断绝,吾等深表痛涕。欲再立新君,又苦于难寻有德之人,遂立君之事暂且搁置,待平定乱世之后,再立刘汉之君。吾本为古侯国王,得机平乱董卓。诸公抬爱,选吾为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吾本不想同兼数职,奈何思之先帝留下遗诏。先帝之恩,永世不忘。纵然踏遍万里荆棘,也要将四方不臣之人诛杀,纵然披肝沥胆,也要让生民得以安乐。今吾捧传国玉玺,代替历代先帝执掌朝政,掌兵事征伐。此生若不能兴汉安民,来世则为万人仆。皇天在上,后土在下,祖宗明鉴。”

    说完,刘凡手捧传国玉玺,祭拜天地。

    “拜见丞相!”

    文武大臣和麾下将士皆向刘凡躬身拜道。

    以王代相,自古未有。

    相比赵王,丞相的权威更重。

    天子大行,新君未定。赵王执掌破碎山河,欲重新开天辟地。

    刘凡传檄文到达各州各郡,通知各路诸侯。至于他们是什么表情、什么举动,刘凡管不着。

    刘凡当下要做的是将洛阳的百姓,暂时安定。

    拜相大典结束后,天已经黑。

    刘凡将贾诩请入营帐之中。

    “今日吾遍观诸臣,发现有亲吾者,也有逆吾者。还有看不透的人。故而在这夜晚,来找军师商议。”

    刘凡与贾诩相对而坐后,开口向贾诩说道。

    “亲王上者用之,逆王上者搁置,这朝堂的大事,皆由王上一念而决,王公大臣皆已失势,只要不助其成长,他们成不了气候。”

    贾诩抚须说道。

    “军师是否熟悉司徒王允,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吾该不该重用他。”

    刘凡点头后,突然向贾诩问道。

    刘凡观王允的一生,毫无疑问,王允是汉室忠臣。

    历史上若没有王允使连环计,董卓便不会被谋诛。

    但这个人的世家思想根深蒂固。太原王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要职。

    刘凡很看重王允的才华,王允能文能武,在少年时便被有道先生郭林通夸赞一日千里,王佐之才。

    刘凡也能感觉到王允对旁人那种推心置腹。

    王允本性刚直,嫉恶如仇,但是王允在杀董卓后,居功自傲,不将任何人放在眼中。他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将来之不易的胜果全部葬送。

    就因为蔡邕为董卓之死叹息了一口气,王允就将正在写汉史的蔡邕杀死。他贬低司马迁的史记为谤书,他认为身为一个大汉的史官,只能记载天子的功绩,不能记载天子的过错。汉武帝就应该杀了司马迁,就如他杀了蔡邕一样。

    但是王允这一次随董卓迁都,做了一件造福百世的事情。

    他将皇宫中兰台、石室两大藏书阁的书籍、档案、文化典籍等全部收集整理,装入箱子,运往长安。使得这些书籍没有毁于战火之中。

    王允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所以令刘凡很矛盾。

    特别是在王允还不太支持刘凡的情况下。原本的尚书令是王允兼任的,现刘凡拿下他的尚书令,让给贾诩,也一定会给他带来不好的情绪。

    由于尚书令这个官职太重要,刘凡不放心落在外人手中。

    “王允聪明有余,明智却不足。今不能委以重任。等王上事成之后,可以用一下他。”

    贾诩向刘凡回道。

    “现在司隶百废待兴,需要良才相辅,军师以为朝中除了公卿、元老之外,哪几人可助吾?”

    刘凡知道贾诩的洞察动力比强很多。使他辨别人,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司马直在庐江做太守的时候政治清廉,品德纯贞,被当地百姓称作父母官。之前赵温任颍川太守的时候执法公平,摧破奸党,扫清全境。盖勋不畏强权,治军作战,以身作则,威名远扬北方。这些人都可以助王上重起洛阳。”

    贾诩思考一阵后,向刘凡举荐道。

    “司马直和赵温乃吾故吏,盖勋吾也有耳闻。这些都是中兴的辅佐人才,是大汉的柱石。他们要是帮吾,吾的根基将更加稳固。”

    刘凡轻点头,对贾诩举荐的这几人非常满意。

    “总之,王上只要抓住内即可,外则留给他们决定,也算是给他们点事做。”

    贾诩向刘凡说道。

    刘凡明白贾诩所说的内是什么。其中一定有兵权,政令,国库,以及对州郡长官的任免权。

    任免一郡太守,调动一支军队,必须有他的令件。

    这样,才能在刘凡完成大事前,保持内部稳定。

第五百四十二章 今后的大汉,必有二徐

    “丞相府下属官员可选能干的新吏。如荀攸、关羽、黄忠、赵云、许褚、典韦、徐晃等将,可以直接加重职,论功绩封侯。等边事稳定后,可以安排田丰、羊续、管宁、华歆等能干之吏入朝廷,选为公卿等两千石重臣。”

    贾诩向刘凡说道。

    “吾也有此意,将士们跟着吾立下汗马功劳,却无一人得侯位。吾答应过要封侯拜将,待平定雍凉之日,便是吾为众臣加侯之时。在此之前,吾欲封赏麾下将士,勉励军心。”

    刘凡与贾诩不谋而合。

    “体制之下,暂不可变动。王公大臣心多有不服王上者,这些人,必须防范。”贾诩开口说道。

    “嗯!”

    刘凡慎重的点了点头。

    ……

    次日,刘凡率领大军开拔营寨,徐徐的撤出渑水一代。

    刘凡打算在渑池东的新安城驻扎大军,在那里暂时建立治所,安定司隶百姓。

    王公大臣与刘凡随行,他们现在只能依靠刘凡。

    之前,董卓胁刘协西迁,杀京师富室,没其财物,悉驱徙百姓数百万口于长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又悉烧宫室民居,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致使许多地方宛若人间地狱,百姓不敢前往。

    刘凡率军到达新安县城,立刻派遣将领带着士兵到各郡、各县,掩埋道路上的尸骨。

    凡董卓及其士兵所掘陵寝,尽皆掩闭。

    其后,刘凡又令士兵扫除包括洛阳城再没所有被焚烧的瓦砾。那些灰烬皆扬灰于野。

    所有司隶地区县令刘凡皆精简,十置其一。

    他将董卓抢夺百姓、权贵的粮食各布匹大量的下发给司隶百姓。

    以免百姓为了果腹而起争端。

    又下令士兵大量砍伐树木,为无家可归的百姓置办安身之所。

    善后之事,完全遵守荀攸所提出。

    虽简略,但异常清晰,使万民归心。

    新安县的县令府现在改为丞相府,是刘凡调度全局之地。

    在刘凡到新安县的第三日,刘凡得到消息,关羽即将归来。

    关羽率领阴山铁骑以及一万骑兵丰命击董卓部将徐荣。

    在巩县附近,关羽与徐荣相遇。

    但徐荣那时已经得知刘凡率领兵马已经驰入洛阳。并且张济、董卓率领五万兵马与刘凡交战,全军覆没。

    历史上的徐荣不仅击败了曹操,而且还击败了孙坚。可见他拥有一定的军事才能。

    识礼节的徐荣从董卓连败之下,得知董卓大势已去,不能逆转,遂全军卸甲,向关羽投降。

    徐荣麾下的两万士兵在董卓迁都之前,就奉命埋伏关东诸侯,加之徐荣治军严谨,根本没有机会和其他西凉士兵一样掠夺百姓。

    关羽不好处置徐荣,遂带着徐荣来到新安县,向刘凡复命。

    “徐荣来投,当礼遇也。”

    荀攸向刘凡建议道。

    “何故如此?”

    刘凡不解的问道。

    “连日征战,王上大殇西凉。无数西凉壮年死于王上之手,就算那些都是罪人,也有挽救。但西凉士兵不免对主公抱有敌意,不是真心的服从。此可略施手段,趁机收编这支西凉兵马,为己所用。”

    荀攸向刘凡回道。

    “幸有军师提点,不然吾只得其人,不得其心啊!”刘凡恍然的说道。

    遂刘凡带着亲卫。亲自出新安城,东奔十里相迎。

    方等两刻,关羽、徐荣便来到此。

    关羽目视麾盖之上的旗帜,心中一惊,道:“这是王上到来了啊!”

    “吾当下马去拜见!”

    身旁的徐荣一听,心中一紧。

    一路上,他听说董卓、李儒已经伏诛。天子刘协与董卓、李儒同归于尽。刘凡被公卿推举为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代天子治理天下!

    徐荣震惊的同时,也心中打鼓。

    “吾与汝一起,只要汝真心归顺王上,必得王上重用。”

    关羽说着,与徐荣一起下马,向刘凡所在走去。

    见关羽向他走来,刘凡也下马迎上。

    “云长辛苦了,等安定了百姓,吾定有重赏。”

    刘凡与关羽互相行礼道,后问:“云长伤势好些否?惜无大将可用,不然也不会让云长带伤上阵。”

    “皮肉之伤,不需多久,便可举刀剑。使王上操心,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关羽大有所感,向刘凡拜道。

    “罪臣徐荣拜见丞相!董卓虽逆天而行,但军法不得不听。直遇关将军,才知助纣为虐,幡然醒悟,来投拜仁义之师,甘受驱使。”

    这时,徐荣也向刘凡一拜。

    刘凡目视徐荣,这个被后世称为一代将星的人。

    徐荣身材高大,前额开阔,三十五岁左右,目光沉着冷静,面容坦荡。

    看起来性情直率,并非耍心机之人。

    刘凡上前一步,一把抓住徐荣的手,感慨道:“将军来投,如微子入殷,韩信归汉也。”

    徐荣听到刘凡将他拿三仁和兵仙相比,心中感动,不觉泪下。

    “承蒙恩德,徐荣愿为丞相蹈前突后,誓死效忠!”

    徐荣一瞬间将刘凡当做知己,认为志臣终遇明主。

    “将军请起!”

    刘凡将徐荣扶起,然后说道:“将军麾下西凉兵马吾皆赦免,不日将要去西凉剿灭叛贼之党。只要西凉兵马能立下功勋,吾皆一视同仁,虽封列侯,也可。”

    “吾等皆知有罪,纵然已降,心中唐突。现丞相免去他们的从贼之罪,恩同再造,他们一定会感激您的。”

    徐荣感激涕零的向刘凡说道。

    “善,今吾封汝为讨寇将军,统领这两万西凉兵马。汝要熟悉吾军军纪,功过不能相抵,功勋卓著者,荣耀全军,违七杀令者,必斩!”

    刘凡向徐荣封道,然后加以告诫。

    “末将一定约束全军,有违军法者,吾提头向丞相谢罪!”

    徐荣再次向刘凡一拜,语气慷锵有力。

    “哈哈!今后的大汉,必有二徐!”

    刘凡大笑一声,觉得徐荣是不下于徐晃的人才。

    “恭喜王上,再得一大将!”

    关羽在一旁,拱手向刘凡贺道。

    徐荣有才能,关羽是知道的,毕竟一路走来。

第五百四十三章 假天子

    “吾虽要将江山定鼎,但有不臣者,还是猖狂!天下这么大,吾也只是平定了西北一角,司隶还不稳固。只要诸位并肩向前,小卒也可为将军,将军可加大。门楣之上镶万户侯,不是不可能啊!诸位看看我,当年吾只是一个落魄亭侯,谁能想到,吾有今日?”

    刘凡对关羽、徐荣勉励道。

    “吾等必助王上平定天下。”

    关羽、徐荣等将心中火热,齐声说道。

    “吾与诸君共勉之!”

    刘凡回礼。

    当日,回洛阳之后,刘凡将徐荣麾下兵马驻扎在新安县,就放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这一次讨董之战后,黄忠向刘凡举荐麾下骁将张。并阐述张所立功勋。

    刘凡立刻表张为北中郎将,让他在百姓之中,招募精壮两万,驻扎在司隶东面边境,阳武、中牟、开封三县,防备关东诸侯。

    这两万士兵,除了校尉、司马外,是纯粹的新兵。连战马都没有。武器、弓箭虽有,但制式武器、盔甲远在雁门铁城,还未运来。

    张在历史上素以善用营阵,用兵巧变,长于利用地形著称,但刘凡要考验一样张的练兵能力。

    要让他训练一支真正的步兵,为他将来东征的主要力量。

    这一次大战虽然大获全胜,死伤也有万人。

    刘凡下令安葬这些士兵,并且抚恤其家人。

    阴山铁骑、陷阵营、龙骧骑缺少人马,选精兵入。

    军队编制不完整,招募司隶地区乡勇壮士入。

    由于刘凡的威望,司隶百姓来应入各军者人山人海。少年、青年见识到了战斗的残酷,为了不想再被叛贼左右,皆想入赵王的军中。

    但刘凡仅仅只在各地上百万青壮中招募五万青壮。

    其中两万归张,一万补全各军。

    剩余两万兵马全部交给徐晃。

    刘凡正式的开创四征四镇将军,秩和禄皆为两千石,但地位不等。四征将军品级在四镇将军之上。

    刘凡封张辽为镇北将军,封高顺为镇西将军。

    又封徐晃为征东将军,关羽为征北将军。黄忠为征西将军。

    赵云依旧为龙骧将军,刘凡将龙骧将军的秩和禄全部从比两千石,加到两千石。

    其余诸将也有多有升迁。

    刘凡表周仓为讨寇将军,封典韦为虎卫将军,封许褚为奋武将军。

    其余封中郎将十三人,司马升任校尉者,五十六人,升司马者一百三十人。

    至此,整个司隶地区有关羽麾下骑兵三万,阴山铁骑四千。

    徐晃麾下骑步兵两万,步兵两万。

    高顺麾下骑步兵一万,陷阵营一千。

    赵云麾下龙骧骑五千。

    黄忠麾下骑兵一万。

    张麾下步兵两万。

    徐晃麾下步兵两万。

    段煨麾下步兵一万。

    共计十五万兵马囤积在司隶之地。这种威势,比董卓最强时更为强大。

    刘凡又表荀攸为御史中丞,监御史台之事。

    贾诩为尚书令,司隶各地传来的政务,必经贾诩之手。

    表盖勋为河南尹,赵温为弘农太守,司马直为洛阳令。

    皇甫嵩为左将军,朱为右将。这二人威望太高,也有才能,刘凡打算先给他们一个虚职,以后再用。

    其余三公九卿等中两千石的王公大臣,刘凡暂时不动,因为他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河东太守依旧是王邑,刘凡令镇西将军高顺和征西将军黄忠率领麾下进驻河东。

    高顺和黄忠驻扎在风陵渡对岸,似乎随时进攻风陵渡。

    刘凡下令王邑修筑上郡与河东的渡口,使北方和南方的物资可以更便捷的互相运输。

    董卓劫掠的金银钱财,刘凡拿出五千万钱,赤金五万镒,白金三千镒,黄金三百镒,赏有功劳的将士。

    士兵欢呼,高涨士气不断,皆要再战。

    仅仅两个月,在贾诩、荀攸、黄琬、崔烈、淳于嘉、周忠等重臣的帮助下,建立了以丞相府为主的完整秩序。

    要事商议,县令任免,令行,令出,令归,皆以在丞相府。

    以王允、左灵、种拂等人为首欲要使朝廷威势压过丞相府。

    但是民心、军队尽归丞相府,百姓知无皇,皆奉王!

    完整的秩序,很快就使百姓暂且安定。

    东至原武县,阳武县,开封县,中牟县。

    南至嵩山、霍阳山、伏牛山、以及新郑、苑陵,辕关、大谷关一带。

    被到黄河一代,西至整个弘农郡。

    这些地方的百姓都相继回归,刘凡非常重视县令、县长这种小官的选拔。

    只要有县令、县长被选拔出,刘凡必亲自请县令、县长入丞相府。

    刘凡用人和曹操不同,他非常不喜“乱世用人,不论德。”,他一直喜欢德才兼备。

    身为县令,可以才小,不可无德。县令无德,百姓便被欺凌。

    在刘凡名声大噪的同时,有许多名士来投拜道。

    但凡入丞相府者,刘凡亲自接见。一些有才的士子刘凡会纳入丞相府,也有些人,会请到各县为县令。

    刘凡与人相谈,从不急躁,和颜悦色,一点没有天下第一猛将那种盛气逼人,使人从畏服到心服。

    由于刘凡公平、公正,许多寒门士子将刘凡当做依靠。

    有一日,接连十名有识之士来丞相府拜见刘凡。

    刘凡接见相迎,与他们探讨,直到子时,才会见结束,为了不让其他人久等,刘凡连饭都来不及吃。

    在丞相府属吏的口口相传之下,这种礼贤下士的行为被众所周知。留下了“士拜门,相十迎”的美名。

    有人说刘凡和董卓一样专权,称刘凡为假天子。王宫大臣的权威了不在,刘凡不立天子,就如真天子一样。

    有人拿刘凡与董卓做对此。

    同样都是专权朝政,刘凡和董卓却截然相反,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刘凡的治下,就连一个亭长都不敢违心。县令变得兢兢业业。

    士兵连一根束发之绳都不敢向百姓言,所过乡县,秋毫无犯。并且大部分军师都帮助百姓建立临时居住之地,军民其乐融融。

    董卓强行征辟士人,不来就杀全家。刘凡为丞相,士人不远千里而来,心甘情愿拜在他的门下。

第五百四十四章 关东诸侯的动静

    这也是盖勋、司马直这种性格极为刚直的人,愿意为刘凡所用的原因。

    因为他们找不到刘凡缺陷,就算不立天子,也有理由。

    建武盛世,也不过如此吧!

    若刘凡能让天下万民安乐,也可以君天下!

    另外刘凡非常善待汉灵帝的嫔妃,并允许他们改嫁。

    刘宏的女儿万年公主,刘凡视其为掌上明珠,异常宠爱。

    由于乱世,天下饥荒,各封地的王、侯,都不再享有租赋收入。更有甚至被各地诸侯欺凌,还有被黄巾、劫匪不断抢劫,食不果腹,流离在外,死于荒野。

    而刘凡将自己食邑安邑禹王乡两千户划分给万年公主。

    使原本失去封邑的万年公主,有了封邑,即便是以后嫁人,也不怕没有立足之地。

    因为禹王乡是刘凡的故乡,只要战乱波及不到河东,只会越来越繁华。

    ……

    刘凡诛杀董卓,出任丞相,大将军,司隶校尉。不立天子,宰天子之事。

    不至一个月,传便大汉十三州。风波动荡,久久不息。

    从权威上讲,赵王也比不上丞相,丞相为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更何况今无天子,大权完完全全的落在刘凡的手上。

    怪不得刘凡被称为“假天子”。

    各部诸侯感觉自己被刘凡戏耍了。特别是最后的那一封信,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刘凡早早布局,先取河东,再算计董卓。功劳全被他一个人占了。

    他们也后悔没有和刘凡一起追击董卓,不然绝对是闻名天下的诸侯。

    不过转而一想,跟刘凡一起追击董卓的曹操全军覆没不说,还差点被射死。

    孙坚更是被刘凡部下大将许褚射杀在洛水之中。还落了一个背叛的罪名。

    孙坚的行为,各路诸侯也能理解,毕竟在这乱世之中,但凡有点势力的诸侯,有几个能保证自己得到玉玺而不动心?

    孙坚只是倒霉,遇见了刘凡的精兵。可惜了猛虎之名!

    见刘凡已经崛起,有气吞万里之势,关东诸侯也开始动了其他心思。

    在这乱世之中,就要比拳头,拳头不硬,就会被吞并。

    以袁绍为首的世家诸侯明目张胆的上书,请求立天子,并且指名道姓出“有德”的宗室子弟。

    甚至还有诸侯联络公卿大臣,认为局势再这样下去,东平一脉,将取代东海一脉。

    在各路诸侯看来,刘凡气吞万里如虎,若他真的稳固地位,哪有他们的活路?

    让他们指名道姓的去贬斥刘凡,他们也不敢。刘凡非董卓,有天下万民的支持。

    要是刘凡想不开,挥鞭东指,那他们就惨了。

    现在各路诸侯也在发展期,没有人敢在这时接下刘凡的雷霆之怒。

    在豫州刺使孔回豫州一个月后,病死于豫州。

    豫州在九州之中,特别是豫州中心的汝南郡,是仅次于南阳的天下第二大郡,由于在豫州之中,被称为“天中”。

    这个八方辐辏之地,一直是袁氏的地盘。

    豫州许多世家贵族多依附袁氏。

    奈何袁氏出现两个野心家。

    在孔病死的时候,袁绍以会稽周昕为豫州刺使,并上表朝廷,想在袁术眼皮子底下争抢豫州。

    汝南和南阳都是袁术的地盘,豫州一直被袁术视为囊中之物。

    于是袁术骂袁绍为“家奴”,自己占领一个穷郡,仰韩馥鼻息,还妄想图谋豫州。

    在刘凡诛杀董卓的消息传出之后,袁绍想立软弱、便于掌控的刘虞为帝,他写信给袁术,想让袁术支持他,东立圣君,大兴袁氏。

    但是袁术有自立之心,根本不将袁绍的话放在眼中。更是直接反对袁绍的意见。

    袁术引兵击退周昕之后,袁绍、袁术,兄弟反目。

    袁术写信给韩馥、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氏的子孙,其母为婢,乃下贱之人。

    袁术又结交徐州的陶谦,势力庞大,是袁绍没法比的。

    袁氏二子争霸,袁术一度占据上风。

    而袁绍见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极力想拥立一新君,建立起自己的威势。

    他不顾袁术的反对,以关东诸侯的名义派遣原乐浪太守张岐拜见刘虞,呈上众议。

    刘虞却断然拒绝。袁绍仍不死心,又请他领尚书事,承制封拜,也同样被刘虞拒绝了。

    刘虞心性并非软弱,只是德行太高,持有忠节。都说刘虞是宋襄公之愚,但这种人在乱世虽不能立,盛世绝对是名臣。

    刘虞不继皇位,袁绍也无法,毕竟刘虞的势力跨州连郡,袁绍暂时惹不起。

    所以袁绍准备使用谋士逢纪的计策,谋取天下之重资。

    韩馥也注定是无能者,他根本不懂袁绍是孤客穷军,在他手中如同没断奶的婴儿一样,渤海只是一隅小郡,韩馥有甲兵十万,上将潘凤,谋士沮授,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都是人才,武将有赵浮、程涣等。完全可以不虚袁绍四世三公的名头,但是韩馥虚了!

    在二袁关系破裂的时候,兖州也发生了变故。

    兖州刺使刘岱与东郡太守桥瑁一直不合。

    由于桥瑁是兖州最大一方诸侯,刘岱无时无刻不想铲除桥瑁。

    本来刘岱计划是讨董结束后,在酸枣就将桥瑁解决了,但是最终都被贾诩计走,没有找到机会。

    桥瑁一直为刘岱眼中钉,肉中刺。刘岱回到兖州不久,暗中集结兵马到东郡边境,趁桥瑁不注意偷袭濮阳。

    濮阳破,桥瑁被杀!

    刘岱自立王肱为东郡太守。

    这时的兖州,还立着一位枭雄,那便是曹孟德。

    此时的曹操,与陈留太守张邈的交情非常亲密,张邈在陈留北,给了曹操一席之地,使曹操得以自足,招兵买马,训练士卒,磨刀霍霍,准备开始他枭雄之路的第一步。

    刘备任平原相后,对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深得人心。

    孙策在其父亲死后,率领父亲旧部投靠袁术。

    但此时的袁术并不重视无依无靠的孙策,只是念他是孙坚之子,封他了一个别部司马,留在账下听用。

    ……

第五百四十五章 刘凡与卫觊问对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五黄六月,刘凡来到河东安邑,视察河东的民生和政治。

    刘凡先是来禹王乡西秦亭探乡亲,民甚拥戴。

    后又被河东太守王邑迎入安邑城。

    安邑虽然乱以始,但盛以终。总体来说,比司隶郡现好太多了。

    刘凡向王邑询问河东北部的白波军害,又问河东世家豪强,是否有杰出的人才。

    王邑向他叙述了河东的危害,以及河东郡的世家大族,刘凡了如指掌。

    刘凡赞许王邑多年来治理安邑的功绩,上表他为关内侯,以做肯定。并且释放王邑兵权,河东的五千郡兵王邑可以随时调动各县,凡违法乱纪的豪强,有先斩后奏之权。

    王邑表示倾河东之力,也要为刘凡巩固相权,造福万民。

    相送刘凡时,王邑感叹:立地成圣之言,真已应验。

    离开太守府之后。河东卫氏家主卫觊来拜访刘凡。

    卫觊对他事业的前期很有帮助,刘凡不忘此恩,以客的身份入卫府之中。

    “伯儒以过而立,如伯儒这种才华,应该为国家大展身手,而不是将才华埋没于此啊!须知潜研书法文章,只是小道,为国为民,才为大才。”

    整个卫府,被甲士包围,大堂之外,典韦屹立,殿内,刘凡和卫觊相对而坐。

    刘凡一入大堂,就见大堂四壁之上,挂满书画。有古文,隶草,鸟篆。

    蔡邕的书法非常精致,但是卫觊的书法却又让刘凡大开眼界。草体微瘦,他的书法,以筋骨为上。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怪不得卫觊能在后世书法地位上超过蔡邕,被称为“祖师”。

    “吾亦有爱国之心,当初,天下大势,不能左右,吾苦于有心无力。只能在府中,领悟老师之学。”

    卫觊为刘凡斟茶一杯,开口说道。

    “哦?那伯儒认为现在的天下大势如何?”

    刘凡向卫觊询问道。

    “丞相北定边疆,又平董卓。受命危难之间,秉公执政,仅仅三两月,便使灰烬中的司隶复苏,变大殇为大治,政治清明仿佛回到了建武时期,致使群民悦服。内修兵甲以饵士,外缓群雄以生息。时机一到,公以丞相之司,大将军之职,赵王之责,先帝之托,万姓之愿,东征西战,讨伐不臣。天下大势,乃在丞相也。”

    卫觊向刘凡回道。

    “山东那些诸侯,整天想着立人为帝。朝廷还在,然其互相攻伐。朝廷的诏书传出,就仿佛一张白纸,袁绍、袁术四世三公,真是令人失望极了。最忧心者,乃关陇之地,董卓虽平,其余孽还在,并拒关陇。那李、郭汜、马腾、韩遂似乎还有雄心,吾与关陇仅隔着一个小山谷,吾却眼睁睁的看着山谷对面的百姓受苦,着实心痛。”

    刘凡将茶水一口饮尽,一脸愁苦的说道。

    “以吾浅见,关西诸侯,皆无大志,无一可以雄天下。丞相视函谷关为小谷,那就绝对有信心跨过小谷。只是现在李郭新逃关中,其一定兼并了董卓留守在关中的兵马。明目张胆的给兵危,李郭一定会联合马腾、韩遂强烈抵抗,丞相可行权宜之计,一边给李、郭汜、马腾、韩遂爵位、官职,他们心稳之后,就不会有大变动。这时,丞相可趁机修兵甲三路,一从河东,一从弘农,一从华山,大军突然出击,并发迅猛,只要克一路,关陇可平。”

    卫觊将他心中熟知道给刘凡。

    “兵不厌诈,嗯,好!伯儒可知,吾上郡还有精骑一万。如有可能,吾还可以在朔方、五原,调集胡骑三万。”

    刘凡点头称赞这个计策,又更加完善。

    “若如此,关陇唾手可得。只是关陇羌、氐、杂胡甚多,距离段太尉平羌已过十几年,乱世生,羌胡又乱,其中以先零羌,阴平氐王为最,河西走廊根本没有消息再流出,一旦入西凉,马腾、韩遂、李、郭汜等是其次,平定雍凉之路,一定困难重重!”

    卫觊根本不知道刘凡的军事布置,但他长年身居河东,对相隔一河的关陇之地非常清楚。

    “吾治理司隶,虽然表面上安静,但暗地里波涛汹涌。吾去过很多乡县,吾发现有的县吏、郡吏不检点,他们只是畏于吾的威势,约束自己,尽心尽责,这种威势一定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弱,须知人就是如此,真正如董宣、杨震之类的贤者也只是万里挑一。刚才问对,吾已知君的武事,心中对平定关陇已有定计,现在吾想求助这个办法!”

    刘凡这次亲自为卫觊斟茶一杯,向他问道。

    “国家如此,法纪松弛,酿祸于桓灵时期,导致累祸成凶。现今地方长吏轻视法令,盗贼肆无忌惮的为祸一方,州里明知却而不加以纠正,天下人又能从哪里得到公正?吾听说过前南阳太守羊续悬鱼拒贿的事迹,连先帝都因此列其为公。吾深查知,羊续是个能臣,悬鱼拒贿只显示他的清廉,他任南阳太守期间,革新吏治,锄强抑暴,兴利除弊,提倡节俭,政声卓着,这是值得天下长吏学习的,吾一直将羊续视为古之杨震。”卫觊向刘凡一敬,向刘凡说道:“刑法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具,而往往被官吏轻视,代之以主观臆断;典狱之官掌握生杀人权,应由明法公正之人来担任,而往往因统治者对他们的轻视,所用非人。这是王政敝弊,国家丧败的重要原因。卫觊以为,应恢复先汉《九章律》,在《九章律》的基础上增添法律,并设官吏转相教授,使百姓和官吏都懂得法律,不仅下属可以检举长吏,而且百姓也可以检举官员。以法治天下!”

    “善,伯儒分析利弊,言他人不敢想之事。虽不知别断,但吾认为伯儒说的对。只是吾在结束内乱,需要长年征战,还要招抚流民,让百姓温饱,这需要无数财力支撑,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刘凡又向卫觊问道。

第五百四十六章 解池之盐官卖

    “丞相早年提出的屯田制,是天下要政,可以继续实施,流民殖谷垦田,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削弱豪强的势力,达到力摧豪强的目的。吾认为天下在于民,民受丞相之恩,拥戴丞相,豪强无法煽动民心,则不足为虑,因为丞相麾下有重兵,他们不敢造次。户户都有良田百亩,对国家的税收是巨大。吾经常去南面的中条山,那百里盐池,浩浩荡荡,宛如明珠,吾看世家豪强经常一勺子勺子的从盐池内取盐,他们将盐池筑墙,将国家之资,据为己有,牟取私利,实在是不甘心,丞相可以将河东盐池收为官有,设置使者监卖,抽取盐税,天下人千万,这足够支持丞相征战。”

    卫觊沉思片刻,向刘凡回答道。

    “池盐官卖,伯儒是河东名族,此意不是得罪世家豪强乎?”

    刘凡心喜,认为只要将河东盐池利用好,一定可以创造巨大税收。

    人不可能不吃盐,一旦人不吃盐,就会没有力气,壮年如同老弱。

    历朝历代的食盐主要有海盐、池盐(咸水湖中之盐),岩盐(矿岩),井盐(粗糙的盐)。

    其中池盐最好,池盐呈颗粒状,人们也称“颗盐“。池盐颗粒大,色洁白,质地纯净,为天下人之喜。

    这个时代的海盐根本没法和池盐比,而河东盐池,就是池盐,被称作“解池”。

    这里代表着金库和兵器库,随着朝廷的减弱,失去了对解池的控制。

    春秋时晋国大夫们定居此地的理由,不仅是因为河东靠着黄河,土壤肥沃,还因为近盐。

    周穆王、秦穆公及汉代帝王的“观盐”,乃至秦人赞不绝口的“大夏之盐“,均指解池之盐。

    东周之际,骇骥“服盐车而上太行”,幸遇伯乐,即在此地。千里马同解池结缘,很耐人寻味。

    解池附近,曾是虞舜、夏禹的都城所在,反映了这一盐池在原始社会后期曾是氏族生活的中心地带。虞舜曾用自制的五弦琴,弹唱《南风诗歌》,歌唱南风在解池带来了财富:南风三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解池,不仅是当今天下最大的一个产盐地。即便是在人口密集的后世,也是与库楚克盐湖、犹它州大盐湖并列为世界三大盐湖。

    历代称解池为“天下九分盐”,意为解池之盐占据天下九分,不仅供给秦晋、豫州、司隶,就连山东、江南的一部分人都依赖解池供给。

    谁能掌控盐池,就意味着掌控了天下的命脉。

    解池之盐,在天下众盐产地独领风骚,给黄河流域华夏族的供给,没有一种物质能比得上。历代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太多遗迹。

    刘凡梦回千年,并非什么都清楚。

    历史上的卫觊将盐池官卖之议,献给曹操。

    曹操使用这一决议,派人管理解池。

    这是当时最重要的要政,证明了卫觊不仅仅是文章和书法优美,而且有独到的政治眼光。

    解池之盐税收,占据当时魏国税收的五分之一,为曹操三代安定了残破的关中。增加的财源,支持了魏晋的统一战征。

    如果说诸葛亮是以丝为战,那曹操便是以盐为战。

    “家国天下,唉!无国无家也。若只顾小家,不顾大家,那吾便不是卫青的子孙。解池之盐本就属于国有,豪强世家开采也就罢了,连税都不想交,苦了天下百姓。”

    卫觊长叹一声。

    “今与君长谈,让吾学到许多,不论是改革律法,还是盐池官卖,都让吾开了眼界,心中也有了新方向。等吾平定了关中,吾想能使关中安定的人,一定是你呀!等吾平定关陇,会修订律法,提倡申韩之学,让官吏知道法的严厉,伯儒博古通今,届时修订律法时,还请你施以援手!”

    刘凡敬卫觊一杯,向卫觊邀请道。

    他这句话肯定了卫觊为治理关中的人。也肯定了重新修订大汉的法律和设置传播法律的人。

    卫觊听到刘凡真挚的话后,连忙起身,对刘凡揖手一拜,道:“卫觊愿以绵薄之力,助丞相建立光武之功!”

    “伯儒还有没有对吾说的?”

    刘凡陡然一问。

    “丞相手握决策大权,英明神武,但也要听从不同的意见,留意于民间,爱惜民力,计较府库,量入为出。”

    卫觊向刘凡建议道。

    “想想董卓,吾深知也。”刘凡虚心接受,然后对卫觊说道:“如果有一天吾建立了光武之功,吾想伯儒能和邓禹同列。”

    卫觊大感,他已经三十多岁了,终于遇到了自己的伯乐。

    当天,刘凡留宿于卫府,细细讨论政要。卫觊一展自己心中的抱负。

    次日,刘凡离开之时,卫觊相送。

    刘凡来到解县,目睹了号称“天下九分盐”的解池。

    站在中条山上,观铜矿,看盐湖,极为壮大,真像是镶嵌在黄河边的一颗明珠。

    当即,刘凡拟定诏书,再次推动了盐铁官营。并指责当地世家豪强、富商大贾违背了大汉律法。

    要求富商大贾补齐这些年的盐税,要河东太守王邑执行,违法者,一律抓获。

    刘凡又发军令,调遣风陵渡高顺麾下骑步五千,驻扎解县。驱逐一切私自开采解池的人。

    在朝廷派使者前来之前,再开盐池者,或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刘凡剥夺了当地世家和豪强的既得利益,引起了他们强烈的不满和反对。

    如果说在西汉的时候,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之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

    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已经很少存在这种问题。

    平民百姓不再想盐铁生意,而世家豪强利用手中的权势,往往能染指这些东西。

    刘凡虽然也提倡范蠡、白圭的商业思想,但盐不仅是经济产物,还能关联到政治、战略,对河东盐池,刘凡非常慎重。

    直到渡黄河回新安县的时候,刘凡还在感叹:“今方得知,吾这个同乡,也有三公之才。”

第五百四十七章 刘凡跣足迎荀彧

    回到新安县城之后,刘凡上表李为左冯翊,赐爵关内侯。

    又上表郭汜为右扶风,赐爵关内侯。

    表胡轸和杨定为列将军。

    下令四人镇守三辅,防备马腾、韩遂。

    四人收到刘凡的封赏之后,皆大喜,以为刘凡要整理司隶,暂时不敢去进攻他们,这是向他们服软。

    于是,李郭等人松了一口气,在长安作威作福。享受土皇帝般的生活。

    ……

    六月中旬,新安县,丞相府。

    刘凡坐在大堂之上,身边主簿刘江侍在左右。

    刘凡身前的桌子上放一张地图,这张地图将三辅之地,及其周围标注的清清晰晰。

    刘凡已经在曹阳一代驻扎三万兵马,又派徐晃率领麾下骑步两万,步兵两万,将兵马屯在弘农南面的卢氏,随时准备兵临武关。

    一旦大军克入武关,兵入蓝田,整个三辅之地,都会陷入惶恐。

    武关号称“秦楚咽喉”,“三秦要塞”。也有“百二秦关”之誉,即只要要两个人守着武关,便能敌百人。

    武关西有牧虎关,东有富水关,南有白阳关、竹林关、荆紫关、漫川关,北有铁锁关、鸡头关,关关相望,可相依设防。

    所以拿下武关,要找准时机,一鼓作气。

    刘凡看着地图在想,是否有些人为因素,也可以利用。

    刘凡身在司隶,越来越觉关陇的李、郭汜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洛阳、长安就应该连在一体。要不然洛阳就会面临四面受敌的处境。

    他也太需要关陇的木石来重建洛阳。

    对着桌子上的地图看了好长时间,眼皮一阵酸涩,打了一个哈欠。

    “丞相夙兴夜寐,一馈十起。现正午,不若入寝休息一会!”

    身旁的刘江向刘凡说道。

    刘江虽然只是小秩的主簿,但屹然成为朝野所知的大人。因为主簿之职不仅掌文书,还能参机要,非最亲信不能任。身为刘凡的主簿,可见一斑。

    但刘江从不外出炫耀,出行有礼,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因此受人尊敬。

    “吾身为丞相,当遵循礼法,不应昼寝。”

    刘凡缓缓的在地图上标记一下,自顾自的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一名龙雀卫步入堂中,向刘凡禀告道:“门外有一人,称颍川荀,前来拜访王上!”

    “什么!颍川荀!”

    刘凡变色一变,转而惊喜欲狂。

    他将手中的毛笔扔掉,快速起身,直奔门外。

    刘江看呆了,不知这荀何许人也。他第一次看到刘凡这种模样。

    忽然间,刘江发现刘凡的鞋还在台上,他才反应过来,刘凡只穿足衣,就奔了出去。

    他连忙拿起刘凡的鞋,去追刘凡。

    丞相府外,荀端正的立在门外,美仪容的荀,看起来非常儒雅。

    他身后有一辆马车,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坐在里面,可见荀已经做好准备。

    这一此,他没有再选择曹操!

    相比于刘凡,曹操还不显眼。

    荀是有德之人,他首选有德之人,并且二人还是故交。

    荀的三兄荀悦本来打算和刘凡一起,但是两人各自回家中接妻儿,错开了行程。

    刘凡身穿长袍,快速的走到丞相府门前。

    “天下乱起,奈何吾身边贤才太少,能与吾分担的人,也太少。吾盼了好久,终于盼君至!”

    刘凡一步跨出丞相府,人还未立稳,迫切的话语已传出。

    “荀认为大丈夫应该入仕为官,辅国安民。去年,吾本被举孝廉,任守宫令。董卓乱起,被迫辞官,在叔父帮助下,回到颍川。吾听说丞相平定了董卓,又在安顿百姓,修理残地。丞相如此,荀何不能鼎力相助?”

    荀向刘凡一礼,说道。

    “有君相助,司隶将稳如泰山,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刘凡拉着荀的手,就欲入丞相府。

    “丞相跑的太急,忘穿履了!”

    这时,刘江捧着刘凡的鞋,来到门口,气喘吁吁的向刘凡说道。

    “闻君来,念之切,将登履之事忘了,真是失礼!”

    刘凡面色一红,连忙将自己的鞋接过来,放在地上穿上。

    “昔日周公吐哺,一食三起。今有丞相跣足相应。汉室还有什么理由不兴盛的?”

    凤栖梧桐,荀被刘凡的举动若所感染。心中认定,一定要好好辅佐刘凡,匡扶汉室。

    来的途中,荀已经想过,假如有一天刘凡要自立为帝,那他也会默默接受。

    灵帝已无子,刘凡是光武后裔,灵帝之弟,文治武功。刘凡的出类拔萃,不正是给了大汉中兴的机会?

    “请君跟吾一起入堂,多年不见,就算彻夜长谈,也解不了埋藏在心中的千言万语!”

    穿好鞋子,又正了一下自己的衣冠之后,刘凡向荀请道。

    “车中乃吾妻女,荀刚至弘农,根本没有立足之地,请丞相给一席。”

    荀向刘凡说道。

    “子浩,迎夫人入丞相府,收拾上房。”

    刘凡向刘江说道。

    “诺!”

    刘江领命。

    入前庭大堂之时,刘凡拉着荀的手不放,有说有笑。

    这过程之中,两人不谈政治、国事,只说叙旧之语。

    刘凡对荀嘘寒问暖,道出自从与荀分别后,从一个小小的郡司马,到现在的赵王、丞相,万万人之上。

    其中的坎坷,有多少次置之死地,终于在那北地狼烟中崛起,有了展现自己抱负的实力。

    来到大堂之后,侍者拿席,煮茶。

    刘凡这一次,并没有再坐在主座之上,而是令侍者拿一张矮桌在正堂,两人相对而坐。

    这一点,让荀更为感动。刘凡以这种权威与他平坐,让荀感觉莫大殊荣。

    “吾想抱山河,揽日月,倾毕生之力,让天下州郡接受大汉朝廷的管辖。在很久以前,你我就曾互相表抱负。君想天下太平,吾亦如是。你看我现在有兵马二十万,其中大部分为精骑,可在北方大地,来去纵横。看那李、郭汜,收下吾封的官职爵位之后,也不派人感谢,反而心安理得,太嚣张了!现今万事俱备,吾准备兵临关陇,就差一个你啊!”

    叙旧完后,刘凡开门见山,与荀谈起天下。

第五百四十八章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蒙丞相抬爱,只是此时进攻李、郭汜,还不是最佳时机。”

    荀拱手说道。

    刘凡一句“万事俱备,就差一个你”,不可谓不重。

    荀也听说刘凡李、郭汜加官进爵,当时荀在想这是不是迷惑李、郭汜的权宜之计。现在看来,果真如此!

    “在司隶,吾有骑兵十万,步兵五万。关羽、赵云、黄忠、高顺、徐晃皆名震天下的大将,另有战将百员,精兵占据多数。陷阵营、阴山铁骑、龙骧骑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另因为对李、郭汜加官进爵,李、郭汜防守必不如前,吾军又是多路出击。兵家之道,没有问题啊!”

    刘凡疑问的说道。

    “丞相骁勇善战,世人皆知。以丞相的能力,攻杀李郭,只在旦夕。但自古用兵之道,在于得失,有的时候,胜了,也算败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很难做到,但可以将一军伤亡,减到最低。”

    荀向刘凡回道。

    “请君献计,吾洗耳恭听。”

    刘凡听荀之言,便知荀有计策帮助他完成平定关陇。

    “李、郭汜塞天下雄关割据关中,并无大志。这二人的才能远远不能与丞相相比。您的士兵法令严明,信赏必罚,都争先效死,所以以兵少的劣势打败了坐拥二十多万的董卓大军。李、郭汜对您怕到骨子里,就算丞相对他们加官进爵,也会对丞相有警惕心。据我所知,关东入关中之路有三,一为从河东渡黄河第一渡口风陵渡,二是函谷关,三为弘农南面接近京兆尹边境的武关。这些都是雄关,就算李郭二人和派千人把手,也能使丞相兵马损失惨重。李郭二人在关中势力最强,但并非没有对手。胡轸、杨定都是董卓以前麾下大将,杨定的功利心很重,胡轸是急性子。二人一定会和李、郭汜产生矛盾。大将军许以高官厚禄,传信给胡轸、杨定。他们若归降则可,若不降。真正封赏胡轸、杨定官职,官职高于李、郭汜,让他们互相猜忌。以一空爵换取李郭汜、胡轸杨定之争,对吾等有很大好处。淮阴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吾等也可效仿。关陇对丞相来说太重要,必须得,必须慎得。”

    荀长长的对刘凡说道。

    荀刚入丞相府,便向刘凡阐述关西局势,可见他是有备而来。

    “反间计吾知晓,吾当年还是司马的时候,与胡轸、杨定有一段浅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能说服,但关中的权势几乎都掌握在李、郭汜手上,还不知这二人是什么手腕。另外不知文若所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为何意?”

    刘凡向荀问道。

    “派一部兵马东出北击,将兵锋对准河内太守王匡、上党太守张杨、太原太守张懿、西河太守刑纪。以及西河郡白波军。丞相想一下,这也是不下于关陇的重要,平定这四郡,丞相就可以将雁门、定襄、西河、河东连成一片,山西之地,尽为囊中。在收复河内四郡的过程中,李、郭汜一定会更为松懈,再派人说服胡轸、杨定,河内、关陇,两面同时进行,一旦完平定,天下人都会畏惧您的。”

    荀向刘凡说出自己的见解,道:“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既然丞相有这种势力,便一刻不要停歇,如今乱世,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便会使他人做大。河内、上党、太原是要地,不可以不先定。”

    “是啊!文若说到了吾心上,王匡、张杨亲袁,张懿摇摆不定,邢纪一直与白波交战,不知其何意?吾从雁门运送辎重,由于这种限制,不能直来直去。反而要从上郡绕一大圈子。现在为各路诸侯的兼并时期,却不趁机平定周身诸侯,确实容易使他人坐大。虽是两面交战,但吾的兵力完全可以支撑。”

    刘凡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河内与司隶只有一河之隔,一边从黄河南岸渡黄河,一边从河东东进。两面夹击,将王匡围攻在怀县。平王匡后,而有河内,再图上党、太原。张懿、张杨会审时度势则好,不审时度势,南北共击而歼之,至此,数郡包围一西河郡,白波乌合之众,一战可破之。邢纪是不敢挡丞相兵锋的。太行八陉,敌我共有,吾等暂守山西关口,遏制关东诸侯,阻止黑山的扩张。徐图收服关陇,再入陇西,河西走廊。只要能维持这种表里山河,山东诸侯,没有人能和丞相一决高下。公以丞相之职,平天下之难,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天下大势,已经很清晰了。”

    荀又缓缓的向刘凡说道,将定计说得明明白白。

    “这种提议,公达和文和也向吾提到过。只是吾太想收复关陇,致使北定河内、上党、太原、西河之事一直耽误。今文若所言,令吾如醍醐灌顶,真是吾之子房也。”

    刘凡向荀夸赞道。

    仅仅一席话,让刘凡领悟到了后世曹操统一北方第一功臣的风采。

    在对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之中,没有一个人能比过荀,从战略上,再到政治上,使荀在历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

    然而历史上的荀死的非常冤枉,刘凡相信,数十年后,荀在史书上的笔墨,更加灿烂。

    “荀还有一点小建议,请丞相思之。”

    荀向刘凡建议。

    “愿闻其详!”

    刘凡伸手请言。

    “洛阳南面出了辕关、大谷关,便是颍川。颖川是四面受敌的争战之地,天下一有变故,就会经常成为军事要冲,加之平原居多,南靠河流,使颍川百姓一直苦于战乱,由于颍川富庶,各路诸侯不会放弃对颍川的掌控、剥削。丞相在颍川的威望非常高,百姓渴望丞相入颍川,月前吾在颍川,贼军作乱,乡里百姓高呼刘君为何还不至?又有古稀者身死,弥留之际,不识自己子孙,却言出刘君永垂不朽,说完,撒手人寰。吾感之而落泪,希望丞相可以出兵入颍川。”

    荀面色沉重的向刘凡请求道。

第五百四十九章 荀彧立战

    荀的肺腑之言,使刘凡一阵失神!

    颍川!

    乃他平定黄巾的第一战,也是他真正建功立业的第一战。

    长社之战,阳翟之战,使他能挺起腰板对皇甫嵩、朱的行为反驳。

    洛阳有八关,司隶边境皆有军事重镇。北有黄河天险。

    而颍川虽号称名士的“摇篮”,但无险可守。

    历史上,袁术控南阳、汝南,随手掌控颍川,曹操败袁术,轻易纳回颍川。

    特别是荀最后的那几句话,让刘凡感触很深。

    百姓如此拥戴,兵在洛阳,一跨入颍川。

    纵然颍川太守亲近袁术,为袁术所用,他也可以派兵轻易的履平城池。

    只是守起来困难一点而已。但是袁术真的敢因为颍川向自己翻脸吗?

    “民心如此,吾甚惭愧。颍川百姓想让吾入颍川,吾却因为颍川是四战之地,迟迟不入。方那老者弥留的喊声,吾仿佛听在耳中。吾兴兵相战,就是为了天下百姓。每一次大战后,都会留下许多孤儿,寡妇。妻子失去丈夫,儿女失去父亲,父母失去儿子,这是人间的一大悲剧,每次想想都令人心痛。但战争是停止战争办法,需要无数大汉儿郎用生命填平野心者的**。听君一言,吾想一下,自己都对自己失望了!”

    刘凡不觉泪下。

    “丞相这是在为天下哭泣啊!”

    荀向刘凡说道,同样声泪俱下。

    良久,荀拭泪后对刘凡道:“荀家乡在颍川,请丞相兵入颍川,并非只有私心。一但丞相取下颍川,颍川则有洛阳做依靠。背靠洛阳的颍川,则会使天下诸侯忌惮。南阳之兵不敢东出,汝南之兵不敢北上,陈留之兵不敢西进。丞相屯兵颍川,可扼制天下诸侯,不是高地,却拥有高地之险。河、济、淮、泗、江,天下要地,却因为丞相屯兵颍川而无险要。荀认为,只要在颍川屯兵马十万,以颍川望汝南、南阳,便可使丞相形成虎视天下之势。”

    “非文若所言,吾实在想不出颍川还有这种战略意义。将颍川化为强关,作为将来南下、西进的起点。暂驻颍川重兵,虎视天下。吾军不需要城池驻防,骑兵和步兵军阵结合,加以精兵精甲,野战无敌!只是现在还调不出十万兵马,对天下诸侯的震慑,或有不足。”

    刘凡恍然,合计荀的策略,觉得这是一个良策。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荀超远的眼光,使刘凡看到了平定关陇、河内后的下一步。

    “可趁着大军攻伐、王匡、张杨等人时,遣一良将入颍川。袁术刚与其兄争豫州,在这段时间,他又想完全控制南阳、豫州,颍川没有多少兵马,以丞相之旗入颍川,各县县令必会接连向主公投降。就算袁术得知颍川已经失去控制,也暂时不敢将兵锋加在丞相身上。等丞相平定山西和关陇之后,袁术更不敢放肆。”

    荀向刘凡建议道。

    “善!文若真是王佐之才。以前吾与文武先后都有定计,但皆不如与文若问对时详细。吾准备完全按照文若之计。吾今日还在计划出兵关陇,但是兵法细致,使吾踌躇不定。文若的到来,对吾来说乃雪中送碳,吾得文若,如鱼得水也。”

    说完,刘凡起身对荀一拜,道:“丞相府中,缺一司直。吾想天下间没有比文若更合适的人选了。还请文若不辞辛劳,担当此任。”

    司直,督察京城百官。虽然秩只是比二千石,但位置在司隶校尉之上。

    刘凡任荀为司直,明显可以参机要和军国大事。

    “吾初入仕,便趋于此位,实难以胜任。”

    荀连忙起身回礼。

    司直之位,非同小可,荀没有想到刘凡直接将这种位置托付给他。

    “文若有萧何、张良的才华,就算是掌佐天子,助理万机也可。使文若担任司直,是屈才了呀!”

    刘凡捉住荀的手,真挚的对荀说道:“这不是大任,而是责任。大汉恩泽天下四百年,家家户户,世世代代谁敢说没有受到过恩惠,汝有什么理由不报效国家?”

    “荀懂了!”

    荀立直,然后对刘凡躬身一拜。

    “吾与文若虽然早有相识,这一次见面吾却感觉相见恨晚。如果吾有一天犯下错误,你一定要提醒吾啊!私底下,文若与吾,如同兄弟一般。”

    刘凡将荀扶正,郑重的说道。

    “都知丞相精通文武之道,谁又知道丞相心胸如同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大汉必中兴!”

    对于刘凡的虚心,荀发出感叹。

    就这样,两人相谈一下午,荀对政治的见解,更令刘凡学习。

    ……

    两日后,刘凡对荀跣足相迎的事情传开。

    许多人将刘凡比作周公。更让人惊叹的刘凡直接纳颍川名士荀为司直。

    荀虽然闻名,但也只是初出茅庐而已,却被刘凡如此郑重的对待,许多人猜测荀的能力。

    须知颍川荀氏荀攸是刘凡麾下重要谋士,又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

    现在荀又担任监督百官的司直。

    荀叔父荀爽为司空,荀氏一门,当真要崛起了。

    一连数日,刘凡将贾诩、荀、荀三名心腹谋臣聚集在一起,商讨进军的时期和进入各地的将领。

    刘凡麾下大将数量有限,不可能来回奔波在各战场之上。

    进攻关陇,需要三路兵马。关陇之地重要,就意味着要派遣三位大将。

    武关的徐晃被挑选为这一次进攻关陇的主力。

    函谷关前是赵云的龙骧骑和段煨麾下一万士兵。

    风陵渡对岸是高顺的部下。而黄忠麾下一万骑兵将负责配合别军平定山西。

    上郡一万骑兵也被刘凡军令调动。

    这一次,刘凡派遣关羽率领麾下阴山铁骑和一万骑兵入颍川。

    关羽麾下剩下的两万骑兵就留在新安县,暂时由刘凡调动。就算四面出击,司隶也必须留有重兵,一为随时支援各路,一以不变应万变。

    关羽是刘凡麾下头号虎将,天下间无人不知。

    他就是一座雄关,屹立在颍川,巍然不动。

第五百五十章 进攻河内

    六月下旬。

    整个新安县城都显得不同寻常。

    斥候、间军在丞相府中进进出出。将一道道消息带入丞相府,又将一条条檄文调往各地。

    “云长,汝不仅是征北将军,还是颍川太守,带着吾的诏书入颍川,不服者,皆为叛逆也,以重甲克之。黄巾、贼匪,皆派骑清除。然后将兵马驻扎在许县,许县陈谌、陈纪云长也认得,治理颍川的事情交给郡丞,也可以问他们。”

    刘凡向关羽说道。

    “诺!吾铁骑停留在颍川,为王上震慑一切宵小。若有人进犯颍川,必诛之。”

    关羽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虽然为没有参加平定关陇之战而遗憾。但关羽也不气馁,他知道这里更需要他。

    “善!代吾向颍川的父老乡亲问好。”

    听到关羽有底气的话,刘凡很高兴,然后向关羽叮嘱了一句。

    关羽领命,抱拳退下。

    出新安县城后,关羽率领麾下四千阴山铁骑和一万骑兵离开新安县,向南面大谷关方向奔去。

    关羽上任颍川太守,还带领了十几名幕府官吏。其中荀三兄荀衍在其中,被刘凡封为颍川郡丞。协助关羽治理颍川。

    “出兵大事,若不和公卿大臣相商?”

    丞相府中,盖勋向刘凡进言道。

    “他们不懂兵事,说多无益!”

    刘凡摇头说道。

    “您身为丞相,三公九卿就在旁边。若如此,朝廷是干什么的?吾实在无法理解。”

    盖勋向刘凡说道。

    “当初,河南尹弹劾杨党,得罪高望、刘辩、蹇硕。以至于三怨成府。这么的远谐物望,为世所钦,难道还不明白这种道理?大部分官员身居庙堂,不修文士,不备兵甲,征伐用兵全靠臆想,让他们参加大事,不是纸上谈兵,坏国大计吗?不是谁都能和河南尹一样,被称为贤者。”

    刘凡谈言微中的对盖勋说道。

    刘凡这种拒绝的话,非常委婉,委婉到盖勋不好作答。

    见盖勋低头不言,刘凡又说道:“王匡年轻的时候不吝财物,将手中财物广施他人,也不失为一个仁义之人。到了现在,却与袁绍为伍,河内有黑山的灾害,又连年天灾。王匡为了建立河内的威望,派遣读书人视察河内各郡,只要发现有人犯罪,就抓来押入牢房,严刑拷问他们。这些嫌犯必须拿出钱财或物资才可以抵罪,否则就要与其宗族一同处。此等做法冤枉了许多好人,又使恶贯满盈者,逍遥法外。这种意气用事的办法,不是一个太守该做的。王匡失尽民心,吾表举让他来担任将作大匠,他却不听。他以为与吾相隔很远,其实也就隔着一条黄河而已。”

    刘凡言语中表达了王匡身为河内太守,却让百姓失望了。

    “王匡确实做的不对。”

    盖勋点头说道。

    “王匡麾下有泰山精兵数千,又在河内招兵买马,各县有三万士兵。吾已经派遣大将黄忠,率领骑兵一万,从河东,过王屋山,入河内。吾还想派一路兵马,从荥阳渡过黄河,直击河东郡治怀县。河南尹认为这个计策怎么样?”

    刘凡开口向盖勋问道。

    “征西将军入河内,王匡必会调兵抵挡。但是吾军在司隶,能渡过黄河到河内的渡口有十几个。王匡根本没有机会去反抗。”

    盖勋向刘凡回道。

    “既然如此,就由河南尹领兵前往荥阳渡黄河,讨伐不臣。吾给元固步兵一万,骑兵五千,希望元固能旗开得胜!”

    盖勋是名将,他的战斗风格有计谋的同时,又偏向于勇猛。

    这么好的刀,刘凡不会不用。

    “诺!盖勋领命。”

    盖勋暗叹一口气,向刘凡领命道。

    盖勋走后,刘凡下令黄忠率骑进入河内,并下诏书数落王匡,董卓刚平,国家动乱,不思报国,却裂土自居,实为叛逆也。

    他身为百官之首,掌佐天下,有权对叛贼进行征讨。

    ……

    王匡收到刘凡的诏书之后,又收到黄忠夜袭箕关,并且将箕关攻破,过王屋山。

    闻噩运之后,王匡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他一面修书传给袁绍,一面修书传给上党太守张杨。

    他已经打上了袁氏标签,刘凡称丞相,收拾洛阳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毕竟与刘凡仅隔着一条黄河,提心吊胆还是有的。

    可是袁绍现在正忙着和韩馥争夺冀州。根本没有时间去争夺河内。

    由于南匈奴已经被刘凡平定,张杨因此出奇的顺利,但他有机智,却无雄才。代表着张杨不一定敢和刘凡较量。

    历史上的这个时间段,张杨会被于夫罗掳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东山再起。而现在,南匈奴不再会祸乱太行山。

    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王匡连忙征调各县士兵屯驻野王,依靠野王的地形,抵挡黄忠骑兵东进。

    河内的县长、官吏、士兵,一听丞相派遣大将黄忠讨伐逆贼王匡,皆无所适从。

    刘凡是何等人也!跟着王匡讨董的士兵更是记忆犹新。特别是刘凡以一己之力,将董卓克灭后,更是使人感到畏惧。

    刘凡占据大义,直接声称王匡为逆贼,使河内军的气势跌入低谷。

    波县、县、温县、河阳、沁水河内西部五县相继向黄忠投降。

    三天后,王匡派遣大将驻扎在野王,依靠黄河支流和太行山支脉交错点,抵挡黄忠继续向河内腹地挺近。

    但就在这个时候,盖勋率领骑兵五千、步兵一万,从荥阳渡过黄河,直逼黄河北岸的怀县。

    黄河北岸驻扎的河内兵,直接望风而逃。

    怀县此时守军不过三千,王匡还不待运作,盖勋便令骑兵先行一步,将王匡出城的前进之路堵住。

    半日之后,盖勋率领步兵来到怀县城下。

    王匡自知中计,他下令士兵死防。守城的三千士兵都是他家乡的泰山兵,比河内兵靠谱许多。

    不过王匡心中还是不甘心,他登楼观望,见盖勋列阵在城下。

    “城下何人?”

    王匡大声喊道。

    “河南尹,盖勋!”

    盖勋同样呼回。

    “府君来此何意?”

    王匡向盖勋问道。

    “拿丞相檄文,前来讨伐罪臣!”

    盖勋目光沉静,向王匡回道。

    “吾王匡从未伤天害理,不知犯下什么罪过?”

    王匡扶着女墙,心中不忿。

    “在下我也不知道!”

    盖勋轻轻的摇了摇头,然后下令士兵包围四门。

第五百五十一章 韩浩投降

    王匡问自己罪状,被盖勋一句话搪塞过去。

    说白了,王匡犯下了乱世之罪,刘凡征调王匡,王匡不听。

    王匡本是何进的部下。刘凡与何进有长久的间隙。何进死了,王匡依靠当过同僚的袁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王匡没有找准时机,河内郡可是坐落在司隶上方。

    不拱手将印绶和郡事交出,刘凡迟早都会清算王匡。

    一万步兵分成四部,迅速的包围怀县四门。

    王匡停在城楼之上,无可奈何。

    “大人,四门皆被盖勋重兵把守。先前吾等派出前往野王求救的斥候,怕是突破不了敌军骑兵的防线。孤城只有兵三千,还得四面防守,若敌军日夜进攻,吾等只能坐以待毙。”

    王匡麾下沮丧的对王匡说道。

    “吾王匡好歹是一路诸侯,天下英雄。难道你让吾当降卒吗?”

    王匡目视麾下。眼有怒意。

    “刘凡握着天下雄兵,包围吾等的才一万多人?就算抵挡住这万人,黄河南面,还排列着十万人。抵挡下去,唯有一死啊!”

    关键时刻,还是有人向王匡劝说道。

    “现刘凡出兵攻打,若是投降,吾等久再也没有机会掌权了。汝等都别说了,吾心中自有定计。”

    王匡对众人说道。然后城上士兵下令道:“严加防守敌军,敌军不能克城,自会散去。更何况吾军不日便能到达。此次守城有功者,吾重重有赏。”

    “诺!”

    王匡麾下泰山兵皆领命道,不过底气明显有些不足。

    怀县城池南面。

    “府君,今已势成,迟迟不攻,可是准备令骑兵迂回至野王后方,配合征西将军,一举击破屯驻在野王的两万河内士兵。”

    中郎将林锐向盖勋说道。

    “然也。现在王匡还不投降,只是存在侥幸心理。野王的两万兵马一旦被破,吾大军全部至怀县城下,王匡就算不投降,也由不得他了。”

    盖勋奇异的看着林锐,没想到这小将还有这种眼光,怪不得丞相派林锐和他一起。

    “府君可镇守在此,吾率领骑兵前去野王。”

    林锐向盖勋请令道。

    “有了董卓之乱,中原死伤太多,河内士兵逼降即可,不必妄杀。”

    盖勋向林锐叮嘱道。

    “诺!”

    林锐领命道。

    或许这就是刘凡用盖勋,而不用朱、皇甫嵩的原因。

    黄昏之时,林锐率领骑兵五千,至野王县。

    原本野王的两万河内士兵可依靠高坡而守,抵挡黄忠一万骑兵东进。

    但是河内军驻地后方却是平定,在平原上,步兵将后面暴露给骑兵,必会受到致命一击。

    统领这两万河内兵的人,是王匡的从事,韩浩。

    韩浩在历史上曾留下浓浓的一笔,他的治军方略,不是方悦这种勇将能比的。他才是真正的河内名将。

    当林锐率领骑兵至河内军驻地只有十里的时候,河内的探子方才发现敌军从后方袭来。

    “吾早料到会如此。东西相战,兵家争地,守野王,必能据东而御西。但是南面黄河数十道口,只要有准备,都可登陆。尊者那么英明,怎么会不行此战略?”

    韩浩听后,面色并没有变化。显然,被突后,在他意料之中。

    在刘凡麾兵进攻河内的时候,韩浩就已料到这种结果。

    “面对董卓的威逼利诱,您都不屈服,吾等都相信从事你。从事和吾等一样,都是河内人,而王匡只是外州之人,不懂吾等河内。他反客为主,以泰山兵为内兵,把吾等当做外兵。吾等为何要为他效死命?那位尊者才是真正的爱民如子,看着黄河对面,吾等眼馋。刚才经过战乱,州人的生活比吾河内还好。此时投敌,非背信弃义,乃众望所归也。”

    河内司马对着韩浩劝说道。

    “吾等虽是王匡的部曲,但也是大汉的将士。尊者将兵甲驻河内,何用投敌二字来形容。是王匡倒行逆施。”

    韩浩向部下命令道:“王匡忤逆朝廷,行不义之事,又将吾等置于不忠不义,那是杀头的大罪。前方骑兵过万,后方又来骑兵,只怕是现在怀县也失守了。尊者的恩德普照日月,大地都没有他仁厚。趁现在还未交战,弃兵投降,尊者教兵马,信赏必罚,这是王匡给不到的。诸位将士,放开高坡上的护栏,将沟壑填上,请黄忠将军入吾军营。”

    “吾等为汉军,吾等为汉军!”

    河内士兵皆高呼。

    林锐率兵而来,只是一个引子,给了韩浩劝导河内兵投降的一个借口。

    河内士兵举白幡将设置在高坡上的护栏全部摧毁,将挖掘的沟壑,全部填上。

    黄忠正和麾下将领策划如何从野王高坡攻上去

    “禀将军,高地之上的河内兵马将所有旌旗斩断。他们举着白幡,正在摧毁护栏。”

    一小校向黄忠禀告道。

    “哈哈!吾遍观山西,无一英雄,合该如此啊!来人,派遣兵马入河东,接受他们投降。”

    黄忠哈哈一笑,对部下吩咐道。

    一部骑兵,快速奔上高坡,但见韩浩军营之中,皆卸下盔甲,放下武器。然后司马请黄忠入韩浩军营。

    这时,林锐率部也出现在韩浩军营后方。

    黄忠方得知河内兵为何会如此紧迫的向他投降。

    不过黄忠也不生气,能兵不血刃的收编这两万兵马,他不会计较这些小事。

    “河内郡太守府从事韩浩,拜见将军!”

    韩浩见黄忠之后,向黄忠拜见。

    “公弃暗投明,免去刀兵之灾,乃明智也。吾一定如实上报丞相。在此之前,吾黄忠承诺,凡丢兵军士,皆免去罪罚。”

    黄忠将韩浩扶起,向韩浩承诺道。以图稳定河内军心。

    “谢将军!”

    韩浩再次拜谢。

    这时,林锐过来,向黄忠一拱手。

    “怀县可破?”

    黄忠向林锐问道。

    “已被盖府君围住,就等征西将军至了。”

    林锐向黄忠回道。

    “不战而屈人之兵,上策。届时王匡就算不降,也由不得他了。”

    黄忠点了点头。

    王匡毕竟只是外郡之人,任河内太守没有多长时间,加之他的做法不得民心。城中的百姓不会让王匡固守城池的。

第五百五十二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吾可助将军一臂之力。”

    韩浩向黄忠拱手说道。

    “汝能做什么?”

    黄忠问道。

    “吾将部围住怀县,让王匡心绝。乱王匡兵马士气。”

    韩浩回答道。

    “善!今夜休整,明日一早动身。吾等军令是山西四郡,兵不血刃的拿下河内,丞相一定会高兴。也是对上党张杨、太原张懿、西河刑纪的一种震慑。”

    肯定韩浩的请令之后,黄忠向全军下令。

    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实战之中,能用到的次数很少。但这也被誉为兵法的最高境界。

    平一郡为小战,累数郡为大战。

    刘凡麾下士兵并不会因为得不到斩获而不开心。因为刘凡规定,只要胜仗,军中皆有奖赏。

    这种规定,致使刘凡麾下“好战”,却不“嗜杀”。

    自古河内、河东、河南,三郡相辅相成。河内士兵遇见刘凡皆无战意,主要原因是相隔太近,赵王的威慑,对河内士兵来说太大了。

    王匡没有将河内人心收拢起来,百姓更倾向于曾经对河内有恩的刘凡。

    十几路诸侯拿不下董卓,被赵王一路攻杀。那虎牢关前的风采,可见刘凡的骁勇善战。

    河内士兵只有两万多,他们惧怕战无不胜的北地雄师。

    ……

    翌日,一万五千骑兵,加之韩浩的步兵,三万多人,浩浩荡荡的奔向怀县。

    而怀县王匡因为怀县的处境,夜不能寐,坐立不安。

    他已传信给袁绍和张杨,不知援兵几时至?

    袁绍麾下大将众多,若袁绍不来,张杨就算来了也无济于事。

    王匡和袁绍的关系不一般,几乎可以算是死忠。

    历史上董卓派王宫大臣到河内游说,袁绍认为这些人已经投靠了董卓,下令王匡直接将一些两千石和中两千石王公大臣全部处以极刑。

    这其中就有王匡的妹夫,执金吾胡母班。

    在做处刑的准备,受押解的官员中,胡母班在狱中寄书给王匡,并在书信中批判王匡,同时请托王匡在自己死后,要多多照料被遗留下的二位儿子。王匡读完胡母班的书信后,抱起胡母班的二位儿子而开始哭泣。没过多久,胡母班与将作大匠吴循、越骑校尉王瑰等人,同时王匡被斩首。

    虽是奉命行事,但王匡六亲不认,以此可见,王匡对袁绍唯命是从。

    这个时候,袁绍需要王匡给韩馥压力,同时,王匡驻下的河内军也为刘凡东进和北上的屏障。

    因为河内一旦丢失,刘凡便可以借助河内西北方入冀州。

    届时,这天下之重资全部暴露在刘凡眼下。

    ……

    林锐率领五千骑兵先行,当天中午,便到达怀县。

    黄忠率领骑兵与河内兵马一起同行,于一日之后到达怀县。

    昔日的部下,如今改换旗帜,向王匡围来。站在城楼上观望,他的眼神慌乱不已。

    “韩元嗣,吾待汝不薄,为何背叛于吾!”

    王匡怒发冲冠,指着韩浩。

    “王太守,汝看这万里江山,一代一代的施恩于天下。大汉让汝佩剑,汝据城而迎奉不臣,这是汝身为臣子,该做的吗?”

    韩浩毫不犹豫的向王匡指责道。

    “何谓不臣?吾王匡到任之后,多次肃清河内的劫匪,痛击东面的黑山。一直有功,不曾有过。鄙郡表里山河,土广民殷,又多贤能,惟所择用。今权臣虎据,华夏震栗。他人的言语那位一点都听不进去,真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王匡看似痛心疾首的说道。

    在王匡看来,刘凡自诩的上古尧舜,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圣的模范。

    他得董卓所藏之宝,却拿出一部分犒赏军队。又拿出大部分慰藉百姓。

    董卓所藏宝藏,任何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得到,都可能以此征战天下。而刘凡第一者顾及百姓。给人一种刘凡妇人之仁,成不了大事的感觉。

    但是事实完全相悖,刘凡坐镇天下之中,继承了董卓气吞天下之势。

    山西之地,被刘凡的势力三面包围。

    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圣人,而不在于那些打家劫舍的强盗们。

    王匡认为,如果刘凡老实本分,根本就不会有战争。

    “袁绍不是不臣吗?四世三公之家,应当与丞相一起匡扶天下。而不是见势据守,裂土自封。”

    “天下百姓人人都渴望大一统的大汉,不是汝一句话也敷衍得了的。要不是尔等为了一己私利,扰乱丞相大局,董卓诛杀之后,就应天下太平。王匡,汝年轻时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谁知现在这么不知忠义二字,今汝自缚双手,开城投降,吾还会饶汝一命,若大军攻城,必用汝的首级,以示天下。汝比孙坚又如何?那孙坚才死了多久,汝就这么放肆。”

    就在这时,黄忠扬起凤嘴刀,指着城楼上的王匡,气冲斗牛。

    语气犀利,又有威慑力。

    而且黄忠的声音虎啸,直接传遍一面城墙,听的城墙上的泰山兵面色巨变。

    所有人都看着王匡,只见王匡气的面色青紫,嘴唇抽搐。

    孙坚是江东猛虎,知权策,又善战,他王匡是万万比不了的。

    由于这时候曹操还没有崭露头角,十八路诸侯,孙坚是除了刘凡之外,公认的最厉害的一个。

    可就这么一个强将,和刘凡部下起了争执,死于河洛之间。

    “太守大人,吾等泰山勇士连着两次出兵来助你。第一次,太守被吕布败于虎牢关下,勇士死伤惨重。太守再去泰山募兵,吾等又有数千精壮从你。本着建功立业之心,身为同乡,你就是这样对待吾等吗?要是逆贼,吾泰山勇士会毫不犹豫与王匡同守城,但是谁不知道尊者大人是仁义之人?大人不惜死,但是吾等小人该怎么办?”

    一名泰山兵伍长向王匡质问道。

    泰山郡多山,男子大部分都习剑,又因民风彪悍,击剑成风俗,所以泰山郡是精兵之地。

    王匡年轻的时候仗义疏财,挥金似土,结交当地游侠剑客,在当地名声非常大,所以王匡每一次招募军士,都有许多人应征。

第五百五十三章 于禁

    “报……禀告大人,城中上万百姓拿着农具将各门门洞堵住了,他们要求太守打开城门。”

    王匡的主簿匆匆奔来,向王匡禀告道。

    王匡一听,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幸亏左右扶着。

    城楼上的众人依稀听见城楼下的嘈杂声,民情如此激愤,使泰山兵的士气雪上加霜。

    “尔等让吾投降,吾还有什么颜面去见刘凡。民心离散,军心崩溃,吾王匡失败的不能再失败,吾活着还有何意义?”

    王匡伤心疾首。

    若一开始,王匡就南面称臣,将河内之地,并上司隶。

    那他不说被刘凡器重,最起码能保全一郡太守的职位。

    现在他就算投降,也难免会被清算。毕竟历史上这种例子不在少数。

    在众人的注视下,王匡挺直身子,缓缓从腰间抽出宝剑。

    “不可啊,丞相心胸那么宽阔,怎么会容不下您?”

    王匡麾下司马,连忙上前阻止。他们知道王匡在明白大势已去之后,准备自刎在城楼上,省的届时面对敌将,面对刘凡。

    有的人,将面子看得比命都重要。而王匡就是这种人。

    “吾带领儿郎们出泰山,却没给儿郎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反而使儿郎们险些铸成大错。吾死之后,儿郎们可开城投降,跟着刘凡,尔等一定还有机会。文则,吾知汝大才,吾若在讨董之时得到你,一定不会有虎牢关下被败之时。文则的才能在吾这里一直埋没,吾王匡和那一位相比,差远了。吾也知晓,今日不论投不投降,怀县必破。如此,以刘凡的为人,儿郎们投降皆能保住性命。吾无颜面苟活。”

    王匡对这位泰山军司马说道。

    “就算苟活,也是活着。大势之下,投敌乃明智选择。但凡有一条出路吾于禁也会冲杀,但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能屈能伸都做不到,如何东山再起?难道大人现在的处境比春秋时勾践还困难吗?现天下大势尚不能笃定,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大人请回看勾践,受了那么大的挫折,但是他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终成霸业。”

    于禁向王匡劝说道。

    “吾明白汝的意思,但勾践是春秋霸主,是吾万万比不了的。更何况吾麾下没有文种、范蠡。吾本非常看中韩浩,可韩浩太让人失望了。”

    王匡摇头,然后面若死灰的对于禁说道:“哀莫大于心死,放手吧,这种事情你是拦不住吾的。”

    这一战对王匡来说,不仅仅是战败,也失去了人心。

    他没有心思再与刘凡对抗,作为一个失败者,他想尽快的归于黄土。

    于禁听后,盯着王匡没有神采的王匡,不禁心想:这还是乡土长者口中的王匡吗?

    历史上,王匡和鲍信都先后在泰山募兵。由于刘凡的介入,于禁不再从鲍信,而是从王匡。

    见于禁,王匡异之。于禁并没有出众的勇力,甚至可能连方悦都战不过。

    但是于禁有杰出的练兵能力和严明的治军手段。

    王匡本以为依靠于禁和韩浩可以做一番大事业。没有想到,在大势力之下,能将根本不起眼。

    在天下形势上,刘凡的势力最强,并且身为灵帝之弟,赵王,又掌握文武百官,占据大义。

    但是山东势力不能小觑。其中以袁术为最。但更多人看好的是袁绍。

    袁绍仁政爱民,有美德,冀州民心逐渐向袁绍靠近。须知袁绍死的时候,无数百姓为之痛哭。

    天下有识者皆认为袁绍取代韩馥是迟早的事情。

    虽然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被刘凡执了牛耳。

    但是刘凡的法令毕竟和世家豪强相悖,山东世家愿意扶着袁绍崛起,也不愿看着刘凡东进。

    最终,于禁摇头叹息,放开王匡的手,慢慢退下。

    看来,建功立业,还得找一个真正的雄主啊!

    “噗嗤……”

    王匡执剑刎喉,没有半点留念。他是这场战斗中,唯一一个战死者。

    和历史上的结局没有太大差别,历史上王匡被曹操和胡母班的亲属逼死。

    城楼上所有士兵落剑,低头。

    “太守自刎,开城门,迎丞相之兵入河东。”

    于禁向士兵下令道。

    “诺!”

    泰山兵领命,四奔下城楼,在门洞百姓的推搡下,将怀县南城门打开。

    “哈哈……入城!”

    黄忠见城门打开,非常高兴,率领着一部分骑兵入怀县。

    城门口,于禁率领已经从城楼上奔下,率领徒手之卒立在城门口。

    “太守王匡感责自刎谢罪!河内军司马于禁,引兵归服丞相治下。”

    于禁率领着泰山兵,向黄忠拜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尔等并无过错,忠心大汉,为大汉流血者,丞相必会厚待。”

    黄忠见于禁身长七尺八寸,仪表堂堂,说话中气十足,觉得这名将领不错。有心将其收为部下。

    “吾等谨记!”

    于禁抱拳说道。

    黄忠下令士兵在城外驻扎,而他率领部曲视察城内。

    黄忠看到城门口到处都是拿着农具的百姓。

    当年刘凡执政,令羊续北上赈灾,路过的第一战就是河内。

    那一年,河内郡蝗灾、大旱,不知有多少人,受过刘凡的恩惠。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自古如此。

    “父老勿虑,听吾一言。吾乃大汉征西将军黄忠是也。今奉丞相之命,进驻河内郡。河内郡内有劫匪,外有黑山贼,使民生不得长稳计。原河内太守王匡,自知有罪,畏罪自杀。吾军入河内多日,也仅仅死亡其一人而已。吾稍后就上书丞相,新任太守,过几日便至。丞相有律法,凡百姓家中无粮,或者粮食不够家人用者,皆可以借国家。等明年好收成,再可归还。家中地少者,无地者,皆可以大斗借出,小斗归还。届时各县长吏,再对河内百姓生计,进行安排。”

    黄忠骑在战马上,张开双臂,向河内百姓们说道。

    “大斗借,小斗还”,则是荀新给刘凡制定的民生策略。一是考虑到百姓生计,二是为民心更稳固。

    毕竟河内的百姓非司隶一样的难民。若是再无底限的施粮,不出两年,刘凡就会倾家荡产。

    百姓们听到黄忠的话,欢呼雀跃,甚至有百姓在黄忠前方跳起舞蹈。

    百姓口中都是赞美黄忠和刘凡的话。

    “吾什么时候,才能向他一样?”

    于禁凝视万众瞩目,威风凛凛的黄忠,喃喃自语道。

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绍见机取河北(上)

    黄忠的话,带来了怀县百姓掌声如雷。

    望着人声鼎沸,将黄忠抚须点头。

    黄忠是平民百姓出身,只是幸运的学了一身武艺和箭术。

    对于百姓的疾苦,黄忠非常在意。

    刘凡在民间如此拥戴,让黄忠对刘凡越来越忠心。

    而后,黄忠上城楼看了一下王匡的尸体。

    确认了是王匡本人之后。黄忠下令将王匡的尸首送往洛阳。

    他并没有下令将王匡的首级砍下。王匡的旧部还在,他也并非是十恶不赦的人。成者为王败者贼,也可以这么理解。

    在历史上,并州之地,虽然为中原提供了不少精兵,但却没有出现一个雄主。

    袁绍强,并州依附袁绍。曹操强,并州依附曹操。

    曹操、袁绍以为并州边塞贫瘠,并不重视对其的掌控。使并州或有反叛。

    并州没有发生过大的战役,这里不是诸侯争霸的主场。

    自古如此,山东、中原,江淮河济一带,才是兵家必争之地。

    两日之后,王匡的尸体连同黄忠的信件被送往新安县。

    刘凡得知战果后,大喜。

    更喜者为此战得大将两员。

    遂封于禁为骑都尉,韩浩为安定都尉,于禁在黄忠帐下听令。

    两万河内降兵良莠不齐,刘凡令黄忠剪裁一万,留一万精壮。

    有的时候,剪裁士兵,并非削弱军力。甚至可以增加战力。

    泰山军三千精兵皆归黄忠部下。

    刘凡下令林锐率领河内兵马一万,驻扎在河内最西面的荡阴县,在那里训练士卒。

    其中,安定都尉韩浩为林锐副将。

    荡阴县在河内的最西面,与冀州魏郡相临。

    最重要的是冀州的州治邺县,离荡阴不足二百里。

    一州之治,韩馥的刺使府,直接置于刘凡兵锋之下。

    韩馥震恐,至此,他才明白河内的重要性。

    刘凡几乎打开了入冀州的大门,仅凭几条小河,挡不住刘凡军的进发。

    此时的韩馥,受袁绍糖衣炮弹轰击,并被蛊惑着要立刘虞为帝。

    他现在想转而亲近刘凡也不可能了,因为他现在要立刘虞为帝。这一点,足矣将他推到刘凡对面。

    或许韩馥立刘虞为帝,是因为刘虞是宗室之中最贤明的。但袁绍立刘虞为帝,是因为刘虞身为诸侯,却没有诸侯之心,便于掌控。

    尽管刘虞再三拒绝,袁绍、韩馥仍然派人劝说刘虞在冀州称帝。

    正因为这一点,韩馥、袁绍暗地相争,并没有真正的开战。

    一旦刘虞彻底让他们死心,那便是韩馥和刘虞亮剑的时候。

    现在刘凡强行插手,令韩馥看到危机,让袁绍看到时机。

    冀州,渤海郡,南皮县。

    就在刘凡下令盖勋、黄忠率军北上对上党郡施威的时候。

    袁绍给老友曹操写信,让曹操支持他拥护刘虞为帝。

    曹操和袁术一样,拒绝袁绍,还写信斥责袁绍:“昔日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而且远近之人,共同响应的原因,正是因为吾等的行为是正义之举。刘凡处置了董卓,在新安重置朝廷,大义尽被他占去。他都没有果断的立人为君,你们却着急立天子,天下人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迎立刘虞为天子,吾自当尊奉洛阳。”

    同时,贤明的刘虞因为袁绍、韩馥三番两次的请他做皇帝,终于发怒,刘虞将来劝说他的张岐等人赶出府邸,并厉声的呵斥他们:“如今天下四分五裂,无数百姓蒙难,二帝接连被董卓害,吾等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汝等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吾。吾看袁绍、韩馥是要造反了!”

    这句话,实则是说给袁绍、韩馥等人听的。

    南皮太守府中,袁绍听到张岐向他禀告后,怒形于色,道:“吾看刘虞真是愚不可及。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古都是。刘凡手握大权,而不立天子,他想干什么?难道刘虞看不出来吗?满朝文武,畏惧刘凡的权势,不敢说出。吾等在外的臣子,都是睿智之人,怎么会让刘凡得逞。吾立天子,乃是为万民着想,既然他这么愚蠢,那吾便辅佐一个明智的人。”

    此时,袁绍虽然只是一郡太守,但是麾下人才济济。

    审配,许攸,逢纪,郭图,辛评,辛毗,荀湛,陈琳,陈震,王修等国士之才。

    颜良,文丑,高览,高干,淳于琼,蒋义渠,赵融,孟岱,韩洵,韩猛,吕旷,吕翔,吕威簧,张南等勇猛之将。

    这就是四世三公的资本,渤海,弹丸之地,已经容纳不了这么多的雄心壮志,更装不下袁绍的野心。

    “明公所言极是,曹阿瞒与吾等共处多年,没想到也在这个时候犯了糊涂。当年周勃和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那是多么明智的选择,文帝的功绩,在其后也只有武帝和光武能比得上。吾等忠臣立新君,匡扶社稷,怎奈别人不懂啊!大丈夫纵横天下,何待他人送粮为食?请明公思虑大事。”

    袁绍麾下谋士许攸,出列向袁绍说道。

    许攸中过贾诩的反间计,藏匿多年之后,再次出山,他还是选择了他的故交袁绍,与袁绍一起兴复汉室。

    此时诸侯喊出“兴复汉室”,都已经变味了。这些都是掩人耳目的高调罢了。

    “子远所言甚是,是只做大事业,没有一个州,难以站稳脚跟,谁能助吾取冀州?”

    被许攸恭维,袁绍眉开眼笑,然后正坐向下方文武问道。

    “刘凡将杀王匡后,将兵马驻扎在荡阴,直指州治,韩馥麾下虽然有兵马十万,但也只有潘凤麾下的一万士兵最为精锐,这一万士兵人人都能开硬弓,本是明公的心腹大患,但是为了防备刘凡,韩馥将这一万精兵都驻扎在邺县南。今冀州强实,而韩馥为庸才,一个庸人,手捧着精致而华丽的玉器,这是冀州百姓不愿意看到的。可暗中约公孙瓒率领军队南下,明公再派一上将至延津,届时韩馥一定会惧怕,惊慌失措。然后使能言善辩的人去和他说明利害关系,不怕他不让出冀州来。”

    此时袁绍的头号谋士逢纪,向袁绍建议道。

    “就按元图所说的办!”

    袁绍很看重逢纪,下令让陈琳书写信件,送往给公孙瓒。

第五百五十五章 袁绍见机取河北(下)

    六月下旬,刘凡使郑玄高足国渊为河内太守。

    又下令雁门,从夏湖调遣骑兵五千,鲜卑骑兵一万,由田丰率领,兵出古雁门关,威逼太原郡。

    在南面,黄忠、盖勋之兵,已经越过太行山支脉,到达上党郡。与从雁门而来一万五千骑兵相呼应。

    河内被刘凡纳下,讨董诸侯又一人死亡,本就震动天下,但刘凡攻势不减,直取整个山西。又下令虎将关羽,进入颍川,大张旗鼓,意在气吞万里,使山东和关西,都为之恐惧。

    如此,黄河以北,就差冀州和幽州。另占据司隶和颍川,兵威八方,强秦之势已成。

    上党郡是战略要地,自古便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

    上党太守张杨,本是何进府吏,宦官专权,他奉何进之命,回上党募兵。

    他平定了上党的山贼之乱,将山贼收为部曲,慢慢发展壮大。

    就连黑山军的一大头目眭(sui)固都带部投靠了他。

    此时张杨举棋不定。

    抵抗,是万万不能的。

    因为他没有援军,刑纪、张懿之流,张杨没有放在眼中。他也知道,山东那边,争斗激烈,无法来救他。

    现在,部下有两个呼声。

    一以部将杨丑为首,向刘凡投降。

    二以部将眭固为首,认为投靠刘凡,就会成为下下之人,不如寇掠诸县,带着部下出壶关,进入太行山,与张燕结成联盟,成为“黑山军”中的一员。

    刘凡麾下兵甲太锋,骑兵纵横,在这山西大地上,除了太行山,没有人能拦得住。

    特别是王匡败亡之后,张杨的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现黄忠、率领大军屯入上党边境,随时都可能对上党发起进攻。如果不在杨丑和眭固间选择一策,败亡是迟早的事。

    黄忠、盖勋、田丰在太原、上党边境迟迟不进攻,就是为了制造声势,让李、郭汜看到刘凡正在收拾山西和颍川,没有时间理会他们。

    ……

    就在七月初,黄忠、盖勋驻扎在上党边境半个月后。冀州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为公孙瓒率军南下偷袭冀州,韩馥守在冀州北部的兵马慌忙应战,大败。

    第二为韩馥部将麴义背叛韩馥。韩馥派人去平叛。

    麴义击破韩馥派来的兵马,并联系袁绍,与袁绍相结。

    第三为袁绍派遣大将颜良、文丑出兵延津,直逼河间。

    第四为吕布继续将家人托付给张杨,然后率领部将,投靠袁绍。

    袁绍得知吕布来,大喜过望,亲自迎接。

    此时的吕布没有杀董卓这种污点,加之虎牢关的影响还在。是天下第二的猛将,而且吕布也知统兵之道,与韩馥博弈的关键时刻,收纳吕布,使袁绍如虎添翼。

    袁绍越俎代庖,封吕布为平寇将军,并点五千兵马由其统帅,直接逼向中山郡。

    见时机成熟,袁绍派遣侄子高干,谋臣荀谌,前去邺县,说服韩馥退位让贤。

    邺城之中,刺使府。

    荀谌是荀的四兄,在天下群雄之中,他选择了“潜力股”袁绍。

    由于出自颍川荀氏,他早年就与韩馥有交情,关系还不错,所以被韩馥请入太守府。

    “公孙瓒乘胜南下,诸县闻风而投降。麴义是骁锐之将,他在北面叛乱,为祸一方。袁公也率领兵马到达了延津,他的意图难以预料。吕布是闻名天下的猛将,董卓都战死了,他却从那个人手中逃出,转行万里,投靠袁公,是见袁公英明。那个人的兵马已屯在荡阴,旦昼之间,就能兵临邺县城下,吾虽是袁公的谋臣,但是吾私底下很为使君担忧啊!”

    正堂之中,荀谌向韩馥说道。

    “既然如此,那吾该怎么办?”

    韩馥倒吸一口冷气,急切的向荀谌问道。

    “使君自己估量一下,在宽厚仁爱,容纳各种人,使天下人归附方面,比起袁绍来怎么样?”

    荀谌轻笑一声,不正面回答,向韩馥反问。

    “吾不如!”

    韩馥没有犹豫,果断的说道。

    “在临危决策,智勇过人方面,您比袁绍怎么样?”

    荀谌又问。

    “吾不如!”

    韩馥又回。

    “那么,在累世广施恩德,使天下人家得到好处方面,您比袁绍又当如何呢?”

    荀谌再次问道。

    韩馥摇摇头:“吾还是不如。”

    “公孙瓒率领燕、代精锐之众,兵锋不可抵挡。袁绍是一时的英杰,哪能久居将军之下?冀州是国家赖以生存的重地。如果袁绍、公孙瓒合力,与将军交兵城下,将军危亡即在旋踵之间。袁绍是将军的旧交,而且结为同盟,如今为将军着想,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袁绍得到冀州以后,公孙瓒也就不能和他抗争,那时,他一定会深深感激将军。袁绍兵精将强,整合冀州,就能南下与那个人抗衡,冀州交给亲密的朋友,将军不但能获得让贤的美名,而且您还会比泰山更加安稳,希望将军不必有什么顾虑!”

    连提了几个问题之后,荀谌这才说道。

    韩馥低头沉思,心中天人交战。

    现如今刀兵整日在他眼前晃,让他夜不能寐。

    若能安稳,荣华富贵渡过后半生,就算不争也罢。

    “过几日,吾便搬出州治,这是冀州刺使的印绶,还请友若交给袁太守。”

    韩馥生性懦弱,缺少主见。经荀谌这三言两语,他便解下印绶,交给荀谌。

    “如使君这种智者,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荀谌接过印绶,向韩馥夸赞道。

    荀谌、高干走后,韩馥将冀州文武招来,向他们告知,今后袁绍便是荆州刺使了。

    韩馥的许多部下都忧心忡忡,长史耿武劝谏道:“冀州是天下重资,兵甲百万,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

    别驾闵纯、治中李历,也相继向韩馥劝道。

    “吾是袁氏的故吏,才能也不如本初,量德让贤,这是古人所推崇的,汝等为何还要一味加以责备?”

    韩馥无奈的说道。

    麾下骑都尉沮授,都督从事赵浮、程涣率领数千士兵请求韩馥出兵抗袁。

    潘凤也率领一万能开硬弓的冀州勇士,请求抗袁。

    韩馥没有听,没过几日,韩馥便搬出冀州治所,使冀州众将失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035/ 第一时间欣赏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春秋所写的《汉末之天下》为转载作品,汉末之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末之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末之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末之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末之天下介绍:
刘凡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东平宪王刘苍后代,随着天下大势,刘凡以一步步崛起。收文臣武将,平定乱世,改革内政,镇压四夷。重新开辟丝路,征服西域,虎视天下。贵霜,安息,罗马皆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这就是刘凡的大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末之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末之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