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新鸦片战争TXT下载新鸦片战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新鸦片战争全文阅读

作者:海之舟     新鸦片战争txt下载     新鸦片战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六中国陆军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六中国6军

    刘寄从内蒙回来,解散八旗的道路已经清扫干净,剩下的只是一些安置裁汰人员的问题,当然这些人的安置不外是两种,一种充实边陲开垦荒地,一种是送到各地搞建设,什么修建水渠、铁路、工厂都可以。当然如果家中有余钱的有可以选择回家享福。

    在安置裁汰人员的同时,如火如荼的徵兵工作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进行。6军部在早先已经到各地设立了武装部,武装部专门负责预备役的管理和徵兵的事务。这件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改变了清朝的徵兵方式。原本清朝实行的是募兵制,军人基本上都是职业的,而且是世袭的。比如八旗,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军人,别的事情都不准干。在比如绿营士兵,虽说不是世袭,可当一辈子兵也是可以的。现在则改为四年兵役制度,服役满四年后就必须离开部队,除非有特殊才能转为军官或者志愿兵。这种义务兵拿不到多少军饷,主要是一种责任,但是好在年限短,而且国家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果服役期间残废了,国家会承担责任。

    从武装部的建立到开始募兵,整个工作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

    这种大规模的徵兵工作,51万人的招募,若是一个小国家足以激起民变了。可对于中国来说,这恰好是吸走社会闲散人员的良好措施。这样大规模的举动,需要极多地物资。这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需求,使得一批工厂相继落成。这些工厂有汉阳钢铁厂,南方兵器工业公司,汉口冶金公司,这些工厂之所以落户武汉一带,主要是利用了长江水利的便利,同时也由于京汉铁路的通车。使这里的交通进一步便利起来的原因。在江苏一带新兴的巢丝厂,丝绸厂。成衣厂也相继落实。这些工厂都已经摆脱了手工作坊地特点,利用了西方的机器,同时实行了流水线作业。他们有官营地也有私营的,有的企业甚至请来西方人进行管理。

    到了1841年的年底,这场浩浩荡荡的募兵运动,终于接近了尾声。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招募工作基本结束的时侯。6军大臣兵部尚书辅国公龚自珍去世了。这个消息令刘寄十分悲痛,对于龚自珍刘寄十分地钦佩,这个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能够看清当时的社会弊端,积极倡导刘寄的改革,赞同与西方列强的接触,坚持认清自己,革新图强。应该说。龚自珍继承了明未黄宗羲、顾炎武这些具有强烈批判意识的儒学大家的道路,同时龚自珍又影响了以后的梁启、谭嗣同这一批人。

    龚自珍走后,刘寄召回了王鼎任6军大臣兼兵部尚书。随后宣布在全国23个省加上内蒙、外蒙、西藏各任命一个将军,各省内地武装部都归属各省将军的建制下;对于原建立有将军编制的省份,不在重复建立将军衙门。同时又重新规定了将军的职责,这些将军不在有任何行政权利。他们的职责明确的定位于保卫国土安全。

    分配各地将军地番号,是6军部的一件大事,他们的提案反复修改后,终于在十一月得到刘寄的批准。内6省份江西、安徽、湖南、贵州、四川、湖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广西各取得两个镇的番号,沿海省份广州、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直隶、奉天各取得三个镇的番号,边陲省份云南、黑龙江、吉林取得四个镇的番号,新疆取得六个镇的番号,西藏地区取得四个镇的番号,内蒙地区取得三个镇的番号,外蒙地区取得六个镇地番号、新加坡总督取得了四个镇地番号。这样一分配。六十个步兵镇、八个骑兵镇、二个炮兵镇的编制便没有了。剩下四十个步兵镇、十二个骑兵镇、八个炮兵镇,6军部又组建了四个集团军。第一集团军驻扎在直隶。由杨露蝉任集团军司令员,麾下十个步兵镇,三个骑兵镇,二个炮兵镇。第二集团军驻扎广州,由黄爵滋任集团军司令员,编制构成与第一集团军相同。第三集团军驻扎伊犁,由曾国藩任集团军司令员,编制同前。第四集团军驻扎外蒙库伦,由僧格林沁任集团军司令员。

    这些事情忙完1842年已经悄悄来临,临近年关生意人正是忙地热火朝天的时侯,刘寄意外的看到一份奏折。折子是户部尚书包世臣的上的,讲的是山西一户商号期望能得到朝廷的允许,开办银行。

    把折子单独放在一边,批阅完其它的折子后,刘寄又拿起这份折子看了一遍,随后刘寄在养心殿的暖阁里召见了包世臣。

    刚一进屋,包世臣便喜笑颜开的说道:“皇上今年臣的日子好过呀。”

    刘寄哈哈笑了起来,他向侍候在旁边的曹进喜招了一下,曹进喜立刻传人送来茶水糕点。君臣两人边吃边聊了起来。

    包世臣将今年户部的收支向刘寄讲了个大概,刘寄也不喜欢听那些烦琐的数字。总之,他知道今年是长期以来第一次财政上有了盈余,并且这种盈余是在大规模装备军队,投资教育的情况下生的。

    屋子里温暖如春,刘寄见包世臣讲的额头冒汗,他笑了笑指着包世臣说道:“慎伯,在朕的面前不用拘谨,天气热便把衣服脱掉。”

    包世臣告了罪,去了一件翻毛皮袄,又将暖帽脱了下来。

    刘寄待包世臣重新座定,问道:“财政宽裕,可是因为朝廷裁汰了数百万八旗、绿营的将兵。”

    “不仅于此,现在广州、江浙一带以五金、百货行销天下,江苏一带以布匹、成衣行销天下,直隶周围以铁器、机械行销天下,湖北武汉一带不仅开矿造铁,而且将巢丝,织缎进行工业化生产,其形式大好。山西的煤炭自铁路开通以后,供应全国,各地运输方便的城市,俱将煤炭粉碎后压成煤球,往往以煤球代替柴火,好烧的很,臣的家中现在生火做饭都用煤球。”

    刘寄笑了起来,问道:“慎伯所说是指今年的税收有了长进。”

    “皇上,今年不仅关税看长,而且国内各地的工商税收都有了很大的长进。”

    刘寄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国内的货币秩序一定要稳定,如果这方面出了问题,那可是大问题。”

    说到这里,包世臣问道:“皇上要臣前来,可是说山西商号想开办银行的事情。”

    刘寄点头说到:“对,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朝廷一定要扶持,适当的时侯,中华银行就把手头的业务转出去,专心搞好货币金融业务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七东家姓乔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七东家姓乔

    对刘寄这翻话换作其他人,铁定一头雾水。对于包世臣这种天才来说,可就不一样了,这么多年管理户部(财政部)的工作,而且长期跟中华银行接触。中国银行中数量不少的外国雇员,给了包世臣接触这些新知识的机会,所以这番话包世臣听的点头称是。当下包世臣开口说道:“臣已经查访过此家商号,商号的东家叫乔致庸。”

    刘寄不仅愣了片刻,乔家大院这部连续剧他太熟悉了,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此人。

    包世臣以为刘寄没有听清楚,又在一旁详细说道:“乔致庸的祖上是乔贵,乔家迹便在这乔贵上,此人在包头开了家“复盛公”,到了这乔致庸的手里给扬光大了。乔致庸人虽然年轻,做事还算老成,托着他一个熟人来拜访下官,希望能通融一下帮着开一家银行。此为公事,臣自然便奏到皇上这里。”

    刘寄当即拍板道:“好,你让他上京来见一见朕,朕看他能否当起大任。”

    ****************************

    乔致庸到京时,已是1842年的孟春时分。此时正是春花绽放的时节。乔致庸荣幸的在圆明园见到了当今圣上。

    当时刘寄正在设宴招待即将前往各地的将军们,听到乔致庸的到来。刘寄让人将他一并领来参加了这次盛宴。

    此宴设在圆明园方壶胜景的前花园,这里依山傍水。东为蕊珠宫,西则三潭映月,净渌空明,即境即仙,令人留连忘返。

    当乔致庸来到宴席时,酒宴还没有开始,看起来是在等候他地到来。他四顾之下。见主席位置上一名身穿龙袍的中年人正在看着他,对方的双目中精光闪铄。一股威严的气势让乔致庸赶紧低下了头。

    那边刘寄见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锦袍马褂,入了院中,一见到自己便把头低了下来。

    刘寄哈哈笑了起来,向乔致庸招手道:“来,来,来,你可是山西的乔致庸。朕可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

    刘寄这翻话可不是假话,说起晋商的那可是家喻户晓,这乔致庸因为乔家大院地电视剧在中国算得上一个名人了,此刻让刘寄能够目睹电视剧中的真实历史人物,也算是一桩幸事。

    乔致庸不敢抬头,旁边一名将军捅了捅他说道:“小子,皇上叫你上去。”

    乔致庸低着这名作了个揖。脸带笑容地应了声好。

    到了近前,乔致庸跪了下去,脑海里回忆着礼部官员教的几句口号大声说道:“草民乔致庸字仲登,叩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到席中挨着王鼎落坐吧。”

    听皇上了话,乔致庸起身站立在一旁。自然有膳房的太监为乔致庸搬来桌椅坐下。

    这次的宴席皇上恢复了古代的礼仪,每位大臣前都摆放着一张小桌子,所有人围着座成了一圈。乔致庸的位置摆放在了王鼎的右边,待他坐定下来往四周打量,见周围都是一身绿色制服地将军们,唯独旁边的王鼎大人一身朝廷官服。

    王鼎乃6军大臣兼兵部尚书其座位在皇上左侧位,他见乔致庸面带笑容的打量着他,也微微含笑一礼。

    乔致庸见王鼎头上官帽二眼顶戴。红宝石顶珠。心知是位朝廷众臣,连忙还了一大礼。

    待乔致庸重新坐定席间有人奏起了鼓乐。接着有近卫军官兵上前表演助兴。

    这酒宴设在露天,周围繁花似锦,如此清幽之地,今日却变得剑拔弩张,鼓声涛天。场中数十名士兵捉对儿厮杀,引得周围将军们喝叫连连。这些将军可不必世袭的旗人将军,这些将军们可都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军队栋梁之材,这次对将军的选拔刘寄可算是煞费苦心,第一政治资历一定要清白,第二必须是有功之臣,第三最好是进过军事学堂。这样选拔出来的人当然喜欢这种打打杀杀的娱乐。

    乔致庸却不太喜欢这种调调,他朝旁边地王鼎一看。见这位一品大员泯着小酒,眼光看着周围的山水花草慢悠悠的欣赏着。

    乔致庸顺着目光看去,见周围春花灿烂,芳草萋萋,大树上新绿的叶芽儿翠绿欲滴。他不觉念道: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王鼎笑道:“严次山的词有些伤感,乔老弟在此处用,有些不妥了。”

    乔致庸抱拳笑道:“大人教训的是,小民也是一时偶,不想扫了大人兴致,望大人宽恕。”

    “乔老弟过谦了,能得皇上青睐,足见你有过人之处。这次到京,你我同席也是缘分,今后有用得着本官地地方尽管开口。”

    两人一翻交谈顿时拉近了不少距离,这乔致庸早年中过秀才,如果不是弃儒经商,不定也会是今日朝廷中一员大臣。所以与王鼎相谈间言语颇多合处,说到皇上以雷霆霹雳的手段一举裁汰八旗,两人都是拍手称好。对于这次朝廷的巨变,能如此平稳的过度,乔致庸是赞不绝口,他却不知道广州八旗被解散时,因为官员处理不当,聚众闹事,后来被新军镇压了下去。当然这些话王鼎也不可能说给乔致庸听。

    其实对于这次朝廷的大改制,王鼎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现在新军总数达到13o个镇,他相信假以时日,这支虎贲之师重现汉唐盛世也将不是神话。当然在怎么兴奋说话也要看对象。

    酒席到了**众人杯盏交错,猜拳行令,王鼎是朝中众臣,又是这些将军们的上司,自然不敢有人来灌酒。乔致庸却是惨了,被这些将军们敬来敬去,喝的烂醉如泥。

    刘寄在主席上看的哈哈大笑,他也没有约束这些人。毕竟这些人大都是从军中提拔上来地干将,他们中多数都是寒门出身,今日任了将军,有了爵位。想一想从一个行伍之士,成为了一个将军,能不兴奋吗?

    刘寄端着杯子起身说道:“诸位将军,把你们地酒杯举好,镇试问诸将军一言。”

    听到刘寄中气十足的声音,众位将军大臣们都肃静下来,一起面向刘寄地方向举杯站好。

    只听刘寄洪钟一般的声音继续说道:“将军们,你们是朕手中的长剑,朕的长剑有何用。回答朕!”刘寄最后一句话,气冲牛斗,直上云霄,周围飞鸟为之一惊,扑簌簌的向天空飞去。

    将军们齐声吼道:“保国安民,杀敌扬威,誓死效忠皇上!”这雄壮的声音如同群虎猛啸,声音回荡在天地间久久不散。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八兰芳国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八兰芳国

    接见完乔致庸刘寄给了他一道手谕,让他亲自去找户部尚书包世臣办理相关手续,同时刘寄又手书了书信一封给雷履泰,把扶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意思明白无误的告诉了雷履泰,并让雷履泰从中华银行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重新组织一个班子专职进行银行管理,并准备大规模行纸币。

    处理完这些,刘寄在案头现了一封新加坡总督的奏折。读完奏折刘寄的心头沉重起来,他默默回忆起心中的内容。

    1772年5月,一个名叫罗芳伯的中国人踏上了婆罗洲的土地,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婆罗洲的历史。罗芳伯出生于乾隆三年(1738年),是广东梅县石扇堡人。罗芳伯自幼胸怀大志,而且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是个文武全才。1772年,已经第,对仕途彻底灰心,于是带领一批客家青年漂洋过海,经虎门到达婆罗洲西部的坤甸。

    最初,罗芳伯在当地以教书为生。很快,他现婆罗洲的华人缺衣少食、夜无居所,生活十分困苦。于是,罗芳伯决心要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而努力。由于当地盛产黄金,罗芳伯就着手组建了“采金公司”,开金矿。金矿的开采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了经济展。此后,罗芳伯的名字不仅在华人圈子传开了,当地的土著居民听到也会肃然起敬。

    解决了温饱问题后。罗芳伯又开始处理安全问题。当时,岛上社会治安极为混乱:土匪横行、海盗称霸,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土著领则束手无策。对此,罗芳伯先是团结华人,组织“同乡会”。继而联合婆罗洲地苏丹,迅平定了兰腊、万诸居、斯芳坪等地的土匪海盗。在战斗过程中。罗芳伯出色的组织能力、勇敢的战斗精神令同伴们极为钦佩,大家一致推举他为领袖。

    军事上的胜利提升了罗芳伯的政治影响。平息了盗匪后,罗芳伯的声望如日中天,为他日后建立共和国提供了必要条件。当时罗芳伯率领地部队已经有三万多人,平定叛乱后,又有二十多万当地人主动归附。当地苏丹也表示臣服,要将王位让给罗芳伯。但多次被他拒绝。最终在苏丹的一再劝说之下,罗芳伯虽然表示可以接受政权,但决不答应做国王。1777年,以东万律为都地“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罗芳伯担任任国家脑“大唐总长”,并被当地人尊称为坤甸王。

    刚刚建国,罗芳伯就派人回国,觐见乾隆皇帝。请求称藩,想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但乾隆皇帝根本不想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为此,罗芳伯郁郁而终,临终前他还交代国民。无论今后谁为国家领导,归顺大清之心决不可变。

    其实罗芳伯等人想要归顺清朝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想找到一个强大的靠山。当时的东南亚并不平静。荷兰殖民者在1596年就侵入印尼,16o2年成立了具有政府职权的“东印度公司”,不断在印尼诸岛进行侵略扩张。荷兰殖民者一直对兰芳共和国虎视眈眈,并不断派兵侵扰。罗芳伯等国家领导人认为,如果仅仅依靠兰芳小国地力量,很难抵抗荷兰殖民者,只有借助清朝的力量,才可以镇住荷兰人。

    兰芳的这一举措起到了一定效果。罗芳伯向清朝称藩的愿望虽然未能实现,但清政府最终同意与兰芳共和国开展贸易。兰芳也借助此点。向外制造假象。宣称兰芳已经是清朝的藩国。此举果然唬住了荷兰人,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康乾盛世。荷兰人担心对兰芳的入侵引起清朝的反对,他们不得不停止对兰芳地骚扰。

    鸦片战争胜利以后,现任的兰芳共和国大总长古六伯便再次提出加入大清国的请求。

    刘寄压抑住心头的激动,向外面叫道:“来人。”

    “召大臣们到军机处议事。”

    这次军机处议事的效率很快,所有人都一致拥护吸纳兰芳共和国加入大清朝。

    我们从地图上不难现新加坡与加里曼丹岛隔海相望,鸦片战争中这个岛子西部的一个独特地国家兰芳共和国一直在密切的关注着战局。战争的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中国夺得了新加坡的统治权。现任的大总长古六伯是一个具有长远目光的领袖,他迅的召集了国中几大势力商议兰芳共和国如何在荷兰殖民者的咄咄紧逼下如何长久的生存下去。结果不难猜测,1842年,兰芳共和国向新加坡总督左宗棠递交了国书,恳请加入大清朝。

    这个兰芳共和国长久期盼地结果终于在1842年五月传来,当仲夏地海风吹拂着海滩上的椰子树时,一支庞大地中国舰队到达了兰芳共和国的都坤甸。

    出现的坤甸港口的战舰船身庞大,一根根擎天而起的桅杆似欲刺破苍穹,主桅上一面迎风招展的龙旗,旗帜上那条金色的巨龙似欲破旗而出。看到祖国的战舰穿越海洋来到了他们扎根的土地,等候在港口边的人群中,那些穿越死亡的客家人不由的激动起来,他们犹如一群终于找到故乡的游子。

    有人叫道:“好大的战舰,跟洋人的战舰比一点也不差。”

    旁边又有人说道:“若是差了,敢跟英国人打,连荷兰人都要害怕英国人。”

    东南亚的航海业非常达,坤甸的港口完全能够容纳这些战舰,五艘战舰在一艘驶去的小船指挥下,缓缓的在港口中停泊了下来。

    一根粗大的缆绳从船上抛了下来,码头上几个粗壮的小伙子动作娴熟的将儿臂粗的绳子绕到了一根柱子上。

    战舰终于停稳了下来,先从船上下来的是一群南洋水师的官兵。看到这些身穿蓝色水师制服的同胞们,兰芳共和国的华人们兴奋的叫了起来。

    当林则徐从舰船的舷梯上走下来时,汪嘉应快步走了过去,他高声叫道:“来的可是林则徐大人。”

    林则徐刚下走下舷梯,正在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便看到一位肤色如铜的壮年人,身穿一袭锦袍快步向自己走来。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九兰芳国2

    第三章大国崛起一百九十九兰芳国2

    “英雄落魄海天来,笑煞庸奴亦壮哉。燕雀安知鸿鹄志,蒲樗怎比栋梁材。”林则徐看着石牌上罗芳伯的诗词,不觉念了出来。

    此时两位英雄人物的心灵穿越了时空,相互交融在一起,林则徐深深的为这个怀才不遇的书生所感染,罗芳伯能在异乡闯出一片天地,其中的艰难困苦非常人所能了解。最难得的是罗伯芳坚持不称帝,在功成之后交出手中的最高权利,在兰芳国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传统,让传说中的尧舜禹禅让制度实现在海外。

    林则徐恨不能与这位英雄能促膝相谈,他压抑住心中涌动的感情,怅然说道:“好,能写出此等字句,非平常人可比,难怪能做出非平常人之事。壮哉芳伯!”

    林则徐已经来到了加里曼丹两天了,大总长古六伯把他招待极为周到,可是对于具体的事务始终有些支吾。林则徐不动声色的观察着,这两天里他对于兰芳国的情况也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兰芳国是以兰芳公司的形式维持与运转的,公司总厅设在万律地区。在林则徐看来罗芳伯这位令人钦佩的英雄之所以,以共和的形式建国,也有其现实的一面。那就是兰芳国的派系势力太多。天地会、四大家围、兰和营还有兰芳会,各自都有一个圈子,在外界的压力下他们是兰芳公司。在内部他们又相互制约与斗争。

    林则徐从石碑上收回目光,朝住处走去。他的身后两名负责保卫林则徐地卫兵悄悄的跟着。

    对于坤甸的热带风光林则徐是由衷的赞叹,许多让林则徐叫不上名的热带植物郁郁葱葱布满在道旁,即使是无人打理的荒地里也开满了旖旎多姿的花朵,在林则徐居住地吊脚楼外,更是有一颗十数人合抱的大榕树,其巨大伟岸地身躯亭亭华盖,遮掩了附近数百米的方圆。

    沿途观赏着这些热带风情。林则徐不急不燥的走动着。

    一行人不觉回到了居住的屋子前。这次出使的侍卫官胡林冀正站在门口处等候着。

    眼见林则徐回来了,胡林冀快步迎了上来说道:“中堂大人。下官刚才得到一个消息。”

    林则徐缓缓的说道:“道来。”

    “现在兰芳国正在和岛上的万那土王生战争,兰芳国已经连续吃了几次败仗。听说古六伯要下台了。”

    林则徐淡淡笑了笑,这位皇上钦点进京师讲武堂地天子门生,也是挺机灵的,居然到外面自个找到一条有价值的情报。不过这些消息对林则徐来说已经过时了。对于这位办事积极的后进,林则徐觉得还是有必要提点一下,他抚须说道:“兰芳国的天命不在他们自己手里。”

    胡林冀听得愣了一下。仔细思索起来。

    林则徐自顾走进屋里,这间木屋虽然下面悬空,但是单看上面的样式,决对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建筑。窗户的格子雕刻成牡丹地图形,堂屋里供着文圣孔子的雕像,在堂屋右侧有一间宽敞明亮的房间,这里显然是一间书房,房里文房四宝俱全。正对门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水墨画,画中一坐巍峨耸立的大山占据了大幅的画面,整座山浑厚苍奇,铁骨铮铮,那悬崖峭壁似欲迎面扑来,让人胸中顿生被山势填满地感觉。在大山的脚下一间茅屋寥寥数笔而成。屋前小桥流水浑然天成,整幅画让人心中尘埃尽去,唯有流水潺潺之声。两侧有一幅对联,上联非淡泊无以明志,下联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六伯曾告诉林则徐,这间房屋是罗芳伯生前用过的书房,屋子里的摆设仍然是大总长生前的样式。

    林则徐再一次的站在画前,感受着画里的氛围,心中按下的情愫又跌宕起来。他在画前站立良久,默默的一言不。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古六伯低沉的声音传了进来。

    林则徐应了一身。回过身来面对着进门地古六伯,他地面上带着淡淡的笑容招呼道:“是古总长来了。请坐,请坐。”

    两人在书房里坐定下来,林则徐向外面叫道:“上茶。”

    落座后地古六伯,脸上带着一丝难堪。他微微的低着头,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好半响才开口说道:“我也不必瞒着林中堂了。现在的总人已经不是我了,而是谢桂芳。而且谢桂芳准备和荷兰人签订条约,荷兰人已经答应了将任命他为“甲太”。”

    此时胡林冀刚刚端着茶碗进屋,听到古六伯的话他立刻醒悟过来,为什么林则徐会说,兰芳国的天命不在他们自己手里。胡林冀想的入神,茶碗中开水簸出,烫的他差点丢手,好在在讲武堂的刻苦锻炼让胡林冀反应极快,方不至于出丑。

    林则徐见胡林冀亲自来送茶,也没有嗔怪他,让他将茶碗放下,然后吩咐道:“润芝安排几个人将周围看起来,遇见可疑的人驱逐开。”

    胡林冀应了一声,自去办理此事。

    林则徐呷了一口酽茶,慢条斯理的将茶碗放下。这才看着古六伯淡淡说道:“大总长对回归故国有何条件?”

    古六伯苦笑道:“我已经不是大总长了。”

    “如果朝廷支持你呢?”

    古六伯有些担心的说道:“谢桂芳是天地会的人,而且得到了刘家的支持,恐怕公司里的人不会答应。而且荷兰人一定会插手这事,这些洋鬼子一直坚持这里是他们的土地,简直是狗屁。”

    林则徐笑了笑,长身站了起来,他向着书房里的那幅对联走了过去,一边说道:“当初罗芳伯大总长何其气魄,四周土人皆来降服。听说罗芳伯大总长一直坚持与荷兰人抗争,难道罗芳伯走了,他的精神也走了。现在我大中华在皇上的治理下重新汉唐荣光,如日中天,连英国人尚且退避三舍,你们作为堂堂天朝子民如何惧怕他荷兰人。”

    古六伯紧紧的咬着牙,沉默了良久说道:“若是我兰芳国归顺了朝廷,朝廷如何对我们?”

    “兰芳国中历任大总长,追封王爵,在家乡立碑造撰,修订家谱。兰芳国的公民都成为天朝子民,凡在归顺中立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成,我这条命大不了就葬在这里。我这就去联系愿意归国的人。”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兰芳国3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兰芳国3

    看到古六伯已经走到门口的身影,林则徐说道:“在本官来之前,皇上已经派人联系过了荷兰大使,用不了多久便有消息过来。”

    古六伯转过身来抱拳说道:“好说,请林中堂静候我的消息。”

    林则徐待古六伯离开,他立刻向外面叫道:“润芝。”

    胡林冀健步进了书房,见林则徐神情肃穆,双目有精光射出,他警觉林中堂有要是安排,上前说道:“请中堂大人令。”

    林则徐附耳向胡林冀说了几句,听的胡林冀点头不已。

    ***********************************

    在结束了17世纪的辉煌以后,荷兰人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轨道。虽然已经渡过了自己的辉煌时期,可荷兰依旧是西方一个殖民大国。尽管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可荷兰的国土面积十分狭小,在1839年荷兰的本土面积再一次缩水,其实早在183o年南尼德兰便自行脱离荷兰成立了比利时王国,只不过威廉一世直到九年后才承认了这个结果。威廉一世在承认了比利时的独立后郁郁退位,同年威廉二世继位。

    范德梅德便在这一年来到了巴达维亚(雅加达),此时的东方正是硝烟弥漫之际。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在亚洲掀起了一轮腥风血雨,海面上经常有成群的舰队巡逻。当然基本都是英国舰队。让范德梅德有些意外地是,居然是中国人以夺取并守住了新加坡结束了战争。

    范德梅德在这场战争后重新审视巴达维亚城里的中国人,这些拖着长辫子的黄种人在范德梅德的眼中不在那么讨厌。只是这些人勤奋的有些过头,巴达维亚城里的生意都让这些人垄断完了,从中国来的布匹和日用品几乎垄断了整个巴达维亚,并从这里向印度尼西亚群岛扩散出去,天直到中国商人从中赚取了多少利润。

    范德梅德对中国人利润十分眼红。靠着勒索中国商人他偿到了不少甜头,这让他更加掂量着中国人地财富。可一直以来都缺少着一个合适的借口,而且范德梅德另外有一个阴影,他担心这些黄种人地同胞国家,庞大的中国前来找麻烦。

    不管怎么样,范德梅德还是觉得不错,这比他在荷兰当一个税警的日子好上了许多。不知不觉范德梅德已经在这里待了三年,这天他得到总督的命令。带着百来号当地的雇佣兵往加里曼丹赶去。

    听说到加里曼丹,范德梅德的心中高兴起来。当地的金矿可是远近闻名地,想来折椅趟的油水也不少。

    到达坤甸时已经是晚上了,天上没有月光,码头里黑黢黢的。范德梅德的手下提着油灯在前面开路,码头是迎接他们的人不多。范德梅德身边的华人翻译替他介绍了兰芳公司新任的大总长谢桂芳。

    在范德梅德眼中谢桂芳是一个矮小肥胖的商人,其人圆脸上皮笑肉不笑地笑容让范德梅德有些瞧不起。怎么说范德梅德也是当过警察的人,他对罪犯有一种职业性的敏感。这个胖子的笑容里总让范德梅德觉得有些像骗子。

    不过范德梅德在随后的交往中觉得这人也有可爱的一面,不仅好酒好菜地招呼着范德梅德,而且晚上还送来了一个土著少女侍候着。

    土著少女有着一身蜂蜜一样的肤色,那水灵的皮肤摸上一把,让范德梅德粗糙的手如同摸在绸缎上一般。范德梅德已经等不及了,如今天色已晚正事明日再谈。他几句话打走了谢桂芳,将土著少女带进屋里,也不管自己一身臭哄哄的味道,将少女搂进怀里又亲又吻,胡子扎的娇嫩的少女连声告饶。范德梅德那里听得懂土著语言,这声音反而让他更加兴奋起来。

    范德梅德七手八脚的将少女剥的精光,翻身抱到了床上。亢奋的下身已经完全占据了他地大脑,那条硬地钢铁一般的大虫如同刑具一般刺向了土著少女。

    **********************************

    兰芳国各级领导都聚集到了坤甸,大哥谢桂芳地胖脸上挂着招牌似的笑容。古六伯作为前任大哥依然在这间屋子里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毕竟古六伯还有几个大家族的支持。数十个副头人。尾哥。老大在屋子里围成了一个圈子。

    依然是古六伯最先言:“老子还是那句老话,咱们要找靠山只能找华人。”

    “呸。那些清狗是华人吗?”

    说话的是天地会的刘三台,这个3o多岁的中年人赤1uo着上身,胳膊上扎实的肌肉全露了出来,一边说着一边动作敏捷的虚空劈了一掌。

    “你小子,是犯混话了吧,真是孤陋寡闻。”

    刘三台见罗亮说话了,一点也不含糊的顶了上去:“谁孤陋寡闻了,不要以为自己是罗总长一族便可以在这里寒伧人。”

    古六伯拍着桌子骂道:“放你母亲的狗屁,你知道当今皇上是谁?知道当今皇上干了些什么事?不知道,不要在这里丢人显眼。”

    刘三台不是不知道中华水师在新加坡大胜英军,而且从国内来的消息,刘三台也知道朝廷解散了八旗,这可是令天下人拍手称快的大好事。只是天地会向来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所以对朝廷一直没有好感,如今兰芳国要投奔朝廷,作为天地会头领的刘三台持反对意见也是预料之中。

    现在刘三台被古六伯呛了一句,他也毫不示弱的叫道:“有人白白送了上千兄弟的性命,连一个万那土著也打不下来,还好意思坐在这里谈论兰芳国的大事。”

    古六伯的脸色忽红忽白,一时间气恼的坐在那里无话可说。

    罗亮这时站出来说道:“这是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不管如何古六伯作为前总长仍然有资格坐在这里议事。而且我们投奔了朝廷,有了朝廷供给武器,打万那还不是小事一桩。”

    这时天地会在兰芳的总飘把子刘乾兴出来说道:“我们若投了朝廷,恐怕就不用我们来打了,那就是朝廷来打万那土王了,打是打赢了,却关我们屁事。而且我们投靠了荷兰人,荷兰人也会卖给我们武器。”

    刘乾兴这话激怒了坐中江七爷,这位脸色红润胡须花白的老人一巴掌拍在身边的桌子上吼道:“数典忘宗的家伙,简直是一群白痴。那些土著人有何人尊敬,一个荷兰鬼子何以如此张狂,英国人在东南亚简直是横着走路,知道为什么?英国人的背后有一个日不落帝国,荷兰人曾经是欧洲强国,现在仍然是欧洲说的上话的国家。虽然我国不尽人意,可我们若是没有了祖国,你我不过是一群寄居人下的流浪汉。不出数十年,迟早是灭亡的命运。我江七爷虚长了六十有三,尚且知道根壮才能叶茂,你等算是白活了。”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一兰芳国4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一兰芳国4

    江七爷的话音刚落,聚义厅门口有人大声说道:“说得好!”

    众人一惊,向门口张望过去,只见林公则徐昂步入大厅中,身后跟着一帮五大三粗的壮汉。兰芳国守在门口的数位守卫,每人的脑袋上都抵着一把左轮手枪。

    谢桂芳一张圆脸再也笑不出来,他站立起来指着林则徐说道:“你们好大胆,敢在这里闹事,不要以为我兰芳国敬重诸位从大6过来,便可以骑在我兰芳人的头上拉屎。”说完他猛喝道:“来人。”

    谢桂芳中气十足这一声喝倒也是声势惊人,可就是不见来人。

    这时屋外传来一阵乱枪,清脆的枪声穿透木壁嘹亮的响起在屋里,很快屋外又安宁下来。

    这一阵枪响让谢桂芳的脸色瞬息数变,他的声音开始有些走调的说道:“你们把我埋伏在外面树林里的兄弟怎么样了。”

    林则徐听了微微笑起来,他抱拳向厅中众人说道:“林某在这里先向诸位陪罪了,今天诸位在这里聚会原本是家事,此举实属无奈。”

    刘乾兴不待林则徐说完,高声喝骂道:“不要说什么屁话了,你已经插手了,想怎么样你就直说。老子明确的告诉你这鹰犬孙,即使你做了我们这里所有的人,你也出不了坤甸。”

    胡林冀刚刚踏进屋子便听到刘乾兴的横话,这让他气得七窍生烟。他立刻上前几步骂道:“你这人根本就是一痞子,说出地话比阴沟里的粪便还要臭,亏你披着……。”

    林则徐伸手止做胡林冀继续叫骂,嘴里淡淡的说道:“我们不是来骂街的。”说完林则徐脸色平静的上前两步,他眼角的余光将屋子里的表情一览无余。看起来这些人多少也有些怪他用武力控制了聚义厅周围地人。林则徐感觉有必要把事情说清楚。他提高了声音抱拳说道:“诸位,请先看一人,再听本官一言。”

    说完林则向胡林冀说道:“请范德梅德先生和他的翻译上来。”

    趁着胡林冀出去地工夫。林则徐说道:“你我皆是汉人,本官今日此举实在是为同胞福祉着想。这里有人已经勾结了洋人。想要依靠荷兰人势力成为兰芳国的大总长,想当年罗芳伯的日日盼望能得朝廷眷顾,千方百计与朝廷交往,使得荷兰人畏惧天朝的力量,不敢欺辱新生的兰芳国。可时至今日兰芳国的大总长要被荷兰人册封,以得到一个“甲太”的称号而沾沾自喜,以为这样便有洋人撑腰了。这还是一个有骨气地华人做的事情吗?这样的人有资格统领兰芳公司吗?”

    林则徐说到这里扫了谢桂芳一眼。这家伙已经冷汗涔涔了。林则徐向坐中兰芳国的众位老大继续说道:“埋伏在林中的一百名火枪手,都是某些奴颜媚外的人准备清除异己用的,所谓的异己,不过是一些愿意和朝廷和大6乡亲父老亲近地人,本官绝对不允许生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生,这也是本官不得已方才出手控制了这些人的原因。”

    这时胡林冀带着一名身材高大的红洋人走了进来,这人身后还跟着一名翻译。

    这个人便是范德梅德。这家伙当时正在和土著女人干的热火朝天,听到屋外一阵乱响,连忙起身。他刚穿上短裤,便看见冲进来几个华人小伙子,这些人一身军服,动作敏捷有力。三两下将他按住,然后被拖到了外间客厅里。

    到了外间范德梅德这才看见一个中国官员四平八稳的端坐在客厅里,这人倒也是讲礼,让手下人把衣服抛给他。

    等范德梅德穿好衣服,他听见这个人让翻译对他说道:“这里是中国人地土地,为什么荷兰人插手这里的事情?”

    范德梅德不是傻蛋,他立刻反应了过来,中国人在帮着岛上同文同种的兰芳国。中国人的强大在东南亚是有目共睹的,早在17世纪荷兰人便到了东南亚,中国人已经在这里当了数百年的老大。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他还是懂得。范德梅德把事情都推给巴达维亚的总督。说自己只是一个跑腿的。

    在谈话间范德梅德打听到中国官员的名字,这让他吓了一跳。原来这个貌不起眼地官员居然是鸦片战争中鼎鼎大名地林则徐。

    在范德梅德来到聚义厅之前,他已经得到了林则徐的授意:必须告诉厅中地人,荷兰人不再插手这里的事情,这里是中国人的领地。

    当范德梅德垂头丧气的说完了这些话以后,厅中的谢桂芳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说道:“好呀,这次能回归朝廷,我谢某人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了。”

    只有死硬的刘乾兴拂袖而去,他的身后一帮天地会的成员快步走出了大厅,临别是还恶狠狠的盯上林则徐一眼。

    看到胡林冀的表情有些不满,林则徐拍拍了胡林冀的肩头说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由他去吧,这些成天抱着过去不放的人成不了什么大事。”

    谢桂芳笑眯眯的在林则徐身边说道:“林中堂,先前多有得罪了,这些天刚刚成为总长,有些忙不过来,没有来得及与林中堂详谈。”

    林则徐淡淡的点了点头说道:“今日晚了,我们明日再谈。”说完他迎向江七爷说道:“这位老爷子声音洪亮,看来是习武之人。”

    江七爷大步上前抱拳说道:“来人可是禁烟的林则徐大英雄。”

    “英雄不敢当,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鸦片战争打的好呀,英国人的心也忒毒了,居然用鸦片这玩意,毒杀我中华父老乡亲。”

    林则徐有些沉重的说道:“是呀,不过幸亏我中华有一个好皇上,不然我林则徐无颜见父老乡亲。”

    罗亮在一旁疑惑的说道:“中堂大人何出此言?”

    “每每于夜深人静之时,则徐扪心自问,如果不是皇上早已有所料,备战十年有余,我堂堂中华在战争中凶多吉少,今日我林则徐也不可能站在这里与诸位促膝而谈。以我林则徐所知,败于英人手中的他国,莫不开放口岸,赔偿巨资,割让土地。如果出现此等情景,我林则徐他日西去,有何面目见乡亲父老。实话告诉诸位吧,若不是当今圣上,换了另一个主子,兰芳国即使想归顺朝廷,朝廷也不会同意。”

    众人听着林则徐的话,不觉神思遐迩,当今皇上到底是怎么样一个皇上。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二芳国5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二芳国5

    自皇后去了以后,刘寄时常静坐在佛堂前。他并不信佛,可是袅袅的香烟,“铎铎”的木鱼声,宝相庄严的佛像,以及空灵的殿宇间那股远离尘世的味道,让刘寄的内心充满了宁静,让他心中隐隐的伤痛可以冲淡一些。

    已经是第三个皇后故去了,这一次刘寄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仪式。下葬的日子里,为皇后送行的队伍长长的排了数里,京城里哀哭声一片,整个京城里看不到一点颜色。

    坐在蒲团上,刘寄的双手搭在膝盖上有些失神的看着墙上的佛画。

    造化弄人,时光匆匆,光阴弹指间便去了二十载。刘寄又想起了那坐在历史上因为漏水而闻名于世的皇陵-东陵,现在的东陵一点也不漏水而且被刘寄修的结实的很,英和当然也不会因为修陵墓的事情而被削官受罚了。不过刘寄想起东陵并不是因为他结实的原因,而是记起了在东陵辞别皇后的最后一面,这让他不由悲从中来。

    刘寄不由有些无奈的想到,自己大量的裁减了太监后,把后宫食物的检查交给了禁卫,这毛病果然出来了。谁能想到皇后娘家姐妹带给皇后的零食中居然有毒。负责检查食物的士兵已经受到了处罚,安检方面的规定更加严厉了,可这又有什么用呢?皇后已经去了。

    就在刘寄微微闭上双眼,默默承受着心中那份伤感的时候。曹进喜进来禀报道:“主子。6军大臣王鼎求见,同行地还有总理大臣杜受田。”

    刘寄不喜欢这种伤感,他有些逃离似的站了起来,冷冷的吩咐道:“让他们到养心殿来。”

    刘寄知道王鼎是来汇报新军的情况,这段时间以来,这位新上任不久的大6大臣忙活的够呛。现在工部的虞衡清吏司有关军器、军需地事务都移交给了6军部,而且兵部也正事和6军部合为一体。王鼎不愧为道光年间的一代明臣。办事能力不错,做事忠心耿耿。让刘寄甚感欣慰。

    一路上想着国事,刘寄心中地伤感顿时烟消云散。这数十万军队一旦训练出来,中国至少可以获得三十年和平展的时机,而且一些失地可以伺机收复回来,譬如大泽,又譬如藏南地区。不过这支队伍真正要形成战斗力,恐怕要等到明年去了。

    到了养心殿王鼎已经候在里面了。见到皇上到来,王鼎少不得一翻叩拜。礼毕,王鼎上前奏道:“皇上,臣今日来是汇报一下军队的徵募工作,现在各地的新兵已经征齐,这些新兵已经送到各地的训练单位,由于这次徵募的数量巨大,各镇的基层军官抽调了很多人到各地训练新兵。新兵们在训练半年后将送到各建制单位。绿营兵地遣散工作进行的也还顺利,很多绿营部队都愿意成建制的到新疆成立屯垦农场,有几只北方的部队送到了库伦,到库伦去的部队都按照地方上的规矩,每人补助了一些财物。”

    刘寄一边点头一边说道:“定九要注意一下,绿营解散后各地的新军都还没有归队。这时的治安工作可不能落下。要知道往往出问题便是在这种时候。”

    “皇上放心,各地地巡捕营都还在,有程提督调教,应该无大碍。”

    “那就辛苦定九了,这些日子忙完了,你也该休息几日,不要把身子累垮了。”

    “不敢,皇上日理万机尚且不言疲倦,何况臣下。”

    “看你说的,这人不是从西洋买回来的机器。总得调剂一下。”

    见王鼎汇报完。刘寄上前拍了拍王鼎的肩头,勉励了王鼎几句。

    将王鼎送了出去。杜受田被召了进来。一进入殿中,杜受田便开口笑道:“皇上试想荷兰人是怎么表态的?”

    刘寄呵呵笑了笑,还没有开口杜受田又赶紧说道:“荷兰人一听兰芳公司已经属于朝廷,赶紧将地图找了出来,要和我大清划清界限。”

    说到这里杜受田要将随身带着的地图牵开,却被刘寄按住带到了墙边。拉开黑色地缎帘,一幅占据了整个墙面的世界地图显露了出来。

    杜受田上前找到东南亚加里曼丹岛的位置说道:“这座岛子除了北部被英国占据了,现在荷兰人已经把他们全部让给了我国。”

    刘寄背着手站在地图前,看着这坐面积相当于青海省一般大的岛子向杜受田问道:“荷兰人就没有一点要求。”

    “臣下答应了送给荷兰人一万箱茶叶,一万绸缎。另外将开放给英国人的通商口岸,一并向荷兰人开放。”

    “这样最好,毕竟使用武力是不得已而为之。”

    “消息给元抚送过去了吗?”

    “已经送过去了,林中堂还送了一封书信过来。”

    “兰芳公司那边情况如何?”

    “那边出了一些变故,正巧荷兰人也派了一支使节过去,当地的华人分成了两派,有些人想投靠荷兰人,有些人想回归朝廷。林公随行带着的1ooo虎贲,这时正好派上了用场,这些人在胡林冀的率领下将荷兰人请去给投荷派上了一课。不过胡林冀请人的方式有些不礼貌。”

    刘寄听的笑了起来,这”请“大概该换成”擒“吧。

    笑声后屋子里沉默了片刻,刘寄向杜受田垂询道:“芝农以为,这兰芳岛上地兰芳国如何管理为好?”

    杜受田立刻反应过来,喜道:“皇上这名字取得不错,既然兰芳公司就在当地,叫做兰芳岛再好不过。至于如何管理,臣下以为还是该派遣一人到当地任总督,仿照新加坡地方式管理。另外当地适合展种植,可移民到当地多开土地进行耕种。而且岛上的金矿,是一处不错地财源。”

    刘寄想了想说道:“岛上的金矿都交给兰芳公司打理,让兰芳公司依然存在。不过今后的兰芳公司,只能是个商人组织,不能再掌管兰芳岛上的具体事务了,再让程廷华率领两镇步兵过去。”

    刘寄将公事谈完,招呼杜受田在屋子里坐了下来。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三大道废有仁义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三大道废有仁义

    让人把茶水换了,刘寄在卧榻上舒适的躺了下来。过了半响屋子里的气氛略略显得有些沉闷了,刘寄用不大的声音问道:“芝农知不知道有一个什么民主自由党?”

    杜受田几乎没有思考,很快的就回答道:“臣略有耳闻,只是觉得这些人激进浮躁,所以知之不深。”

    刘寄面带着浅笑,有意无意的注意着杜受田的表情,看起来杜受田的表情很严肃认真。

    “这个……,自由党的成员,都是些什么人?”

    “听说是都是后期出洋的学生。”

    刘寄的脸色不在带有笑容,他平静而诚恳的盯着杜受田问道:“芝农留学西洋,见多识广,以为我中华合适何种政体?”

    杜受田的眉头微微皱起,沉默了良久方才答道:“皇上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刘寄从卧榻上座直了身子,挥手说道:“今日言者无罪。”

    杜受田跪了下去凝重的说道:“今后三十年,中华还离不开皇上。三十年以后,不是臣下所能预料。”

    刘寄笑了起来,笑声中却有些孤独。他走到了杜受田身前将他扶了起来说道:“芝农朕替你说了吧,三十年以后可以用英国人的君主立宪制为样本,再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施行革新。不过条件是,朕的改革特别是教育能够坚定不移的贯彻下去。当然还得朕活得到三十年以后,并且支持这种改革。你说呢?”

    杜受田身子微微颤抖起来,他地双目中有泪光闪现,嘴里沉重的喊了一身:“圣上。”

    “芝农,你所说的这条路不好走。中国不是英国,这三十年中将会有许多事情生。能不能渡过这些劫,一切皆是未定之数。”

    “圣上,臣一身忠于圣上。若有半点不臣之心,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芝农,朕绝无半点疑心于你。只是学生们少不更事,若是惹出了是非,吃亏的是他们。朕不希望这些人误入歧途,特别是朝廷中有些官员,切不能感情用事。革新一事,自古以来便凶险异常。稍有不慎,只会误国、误民、误己。那些空谈理想的人,结果必定一事无成,弄不好还为歹人所用。”

    杜受田听到皇上的话,立刻明白了皇上的心思,这一定是皇上让他劝导朝中新党人物,让他们不能和民主自由党走地太近。当下杜受田大义凛然地说道:“皇上,臣下一定会告诫周围一些不明事理的人。万事万物,必因势导利,切不可操之过急,一旦事情过头了,必定反遭其害。”

    “好,芝农明白这层道理就好。至于其他人,能劝则劝,不能劝芝农也不要勉强。当然如果芝农不觉得为难,就把那些顽固分子地名单,上报到朕这里也就行了。”

    “皇上放心,做大事不拘小节,臣这些道理还是能懂。”

    杜受田微微稳定了一下情绪,向刘寄禀报道:“皇上,上海出现一起哄抢多家商号的民变。折子已经送到内阁奏事处,不知皇上看到否?”

    刘寄走到了案桌前。弯腰翻查了一阵。找出了被内阁奏事处搁在一块并加上了评语的一摞折子。这同一件事有三道折子,其中有江苏巡抚奏到内阁的、也有都察院江苏分院奏到都察院的、还有一份是法部江苏警察厅奏到法部送军机处的。

    刘寄一边牵开折子看了起来。一边向杜受田问道:“现在撤销了总督一职,各部的人都还习惯吧。”

    “臣以为,这总督一职,经过调整以后实则可有可无。原本各地总督兼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和兵部侍郎,其目地就是让总督监察地方百官同时管理好绿营官兵。现在都察院在各省建立了分院自成一体,已经用不着总督来监察各地官员了。至于绿营官兵已经裁汰,新编制的军队都由各地将军与集团军指挥官统领,也用不着总督来管理。所以皇上撤消总督一职是水到渠成,顺乎时势。当然海外任命总督一职总揽大权,其情势有异,不在此理。”

    刘寄听的笑了笑,他的目光很快被奏折的内容吸引了。

    良久刘寄将奏折放回了案桌,目光若有所思的看着杜受田问道:“城里有数万人哄抢商号,芝农以为其深处的缘由,是因何而起?”

    杜受田一时回答不出,深深的思索了起来。

    刘寄长长地叹了口气,嘴里念道:“士农工商,以商为末,数千了,商人在中国从未登过大雅之堂。朕对商人倍加尊宠,奈何骨子里人们都把商人看的下作。而这些商人中不法之徒贪图蝇头小利,赚取黑心钱,这些人目光短浅,终成取祸之根本。”

    杜受田深有同感的说道:“事当日,城里一个卖假药的被活活打死,身上无一处完好的骨肉,其状惨不忍睹。究其根本,祸由自取。另外有一个克扣工钱的大东家,被人一把火活活烧死在宅子里。”

    “看来必须有专人来管理这些事情才行。”

    “微臣以为可以在工部下面组建一个工商司,由工商司专门管理开办工厂,买卖经营这一类事情。”

    “这事可以召集军机大臣们议一议,最主要地为闹事的人要严惩,但是此事只查犯,从犯一律赦免。另外受了委屈的百姓要安抚好,该给钱的不要吝啬。当然那些黑心商人也不要放过,将犯了众怒的抓起来好好查一查。最近大理院卿魏源不是修正了大清民法,对一对有没有够的着的条例。这些无良商人不处罚不足以平民愤。”

    刘寄突然有些无奈的想到,这似乎是展工商业带来的必然结果,追求财富的人像被磁铁牢牢控制得铁钉,他们在有意无意地推动社会进步地同时也会自然地扩大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损害别人地利益,这种弊端正在中国的展中渐渐显露了出来。刘寄忽然想起了一个十分熟悉的词语“构建和谐社会”,这世界总是出了问题,才提出解决办法,难怪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四新纪年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四新纪年

    这次的事件促使了中国的《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相继出台,而大清民法和大清刑法早已经在魏源的主持下开始执行了,刑法中中国的死刑被废除了许多种。其中极其不人道的凌迟处死、枭、大劈等等一律改为斩立决。

    在这些法律出台的情况下,中华宪法终于呈到了刘寄的案头,刘寄翻开绸缎装饰的页,中华宪法四个烫金的大字由魏源亲笔书写。翻开第一页,是一大段文言文,刘寄将这些略略扫过,其内容都是些皇帝受命于天的话题,不外乎重复一次君权神授。在总则的第一条上写着:凡吾中华子民,务诚心效命于吾国皇帝,有违者,……。

    刘寄将内容仔细看了一遍,基本上这部律法先保证了皇权的至高性,其次稍微约束了一下皇权,保障了国民的生命和财产权。不过这种约束微乎其微,基本上靠皇帝本人的自觉性。

    这部宪法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讨论,又召集了民间的爱国人士多次商讨,终于于1842年1o月1日,把宪法确立了下来,这部宪法参照了英法两国的宪法,在保障了皇权的基础上适当的给予中国国民一些基本的权利。议会制度最终还是被否决调了,其政治架构仍然是皇帝集权制度。在国家的最高元皇帝之下,内阁、大理院(法院)、军机处、督察院平行架构。各自管理行政、司法、立法、监察。

    军机处的立法权利是刘寄在处理公务中慢慢形成地,近年来军机处已经大肆扩编。除了常务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外,其他人只是挂名,平时并不在军机处办公。这些挂名的军机处荣誉官员涵盖了许多行业、来自全国各地,各省份包括西藏蒙古都分配有名额,这些人都是各行各业,各省各地的佼佼者,他们每年都会被召集到一块举行一次军机处年会。会议中上百名荣誉军机大臣都要上缴一份报告,要求他们中肯的提出一些对朝廷的意见。事后由常务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对意见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奏报刘寄。除了军机处年会,刘寄遇上一些难题也会求助于这些荣誉军机官员。到了后来,凡是需要立法的事情,刘寄都会召集军机处大会商讨,慢慢的也就将军机处变成了立法机构。

    这次地立宪同样也经过了军机处大会的协商,为了安抚宗室人氏。刘寄让宗室中一些德高望重地长辈都成为了名誉军机大臣。

    最终中国的国名被定名为中华国简称中国,凡是中华国境内的人都是中华族人简称华人。国旗是蓝底金龙,国徽是一只飞舞在云间的神龙图案。

    这一年清朝改元,皇历中从第二年1843年开始称呼为中华元年,所有文书中都改称中华国。

    1842年的年底,兰芳国的问题也基本确定了下来,原兰芳国的头领都到了京城,封了官爵。胡林冀出任兰芳总督。在兰芳岛上驻扎了两镇军队。大量地移民也随着来到了岛上,万那土王在被扫荡了几次后彻底向胡林冀表示顺服。

    到了1843年中华元年初,兰芳岛(加里曼丹岛)北部的华人国家戴燕王国看到了兰芳国的情况后,主动向朝廷表示顺服。紧接着岛上几个华人建立的国家或者准国家纷纷向中华国投诚,到了元年夏季,兰芳岛被中国和英国两大势力瓜分。此后中国移民。一批接着一批漂洋过海来到这里,中国巨大的人口优势极大的挥了作用,数年后这座面积相当于青海的世界第三大岛屿有华人数百万。

    ************************

    经过了数年的展至1845年中华三年,中国地军队开始形成战斗力。刘寄的目光专注到大泽,由于不断移民的结果,大泽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多,一些由中国人组成的村庄也开始在大泽附近出现。这些人虽然经常受到当地土匪的袭击,可中国人顽强而富有弹性地生命力仍然使得他们在当地扎了下来。俄国人起先为自己领地上人口的增加而高兴,可很快他们开始驱逐这些说着华语的中国人,因为他们现中国人多过了当地俄国人。刘寄对这些事情保持着克制。他在等着机会。等着尼古拉一世生命的最后时刻的到来,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可刘寄知道尼古拉将遭遇一场巨大的失败,最终导致他的死亡。似乎那是一场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之间的战争,那场战争的名字叫克里米亚战争。战争将极大地重创俄罗斯人,这将是进攻俄国人地最好时机。

    就在刘寄耐心等待的时候,上海爆了排洋起义。

    上海地十月天气已经开始转凉,这座融合着东西方文化的城市在1823年还只是一个小渔村,22年的时间将这里变成了东方明珠。在这座城市的东面有一处被称为十里洋场的地方。

    十里洋场居住着很多的外国商人,这里是中国政府专门划给洋人居住的地方。不过十里洋场绝不是仅仅居住着外国人,许多和外商打交道的华人,以及喜欢西洋文化的中国人也居住在这里。到了这里你会以为生在国外,教堂,有轨马车,马路边的风灯,剪掉了辫子穿着燕尾服的年轻人,白人家里奢靡的舞会,带着红头巾的印度人。十里洋场是中国一座对外的窗口,也是刘寄决心对外开放的缩影,中国洋务派的先锋试验田。

    然而1845年中华三年的十月,这里生了一场灾难。数万的华人从上海周围集中到这里,他们在一些野心家的煽动下,准备彻底的焚毁这里的一切,彻底的铲除这块长满“文化毒草”的土地。

    上海知府张道奎在得知情况后采取了比较坚决的态度,他立刻调集了上海附近各地的警察与巡捕营阻隔人群。

    最终警察与激昂的人群冲突起来。演变成了一场动乱,火焰在洋场里燃烧起来,四周淌满了鲜血,人们愤怒的吼声和枪声交织在一起。

    9岁的刘翰目睹了这场激烈的动荡,这让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刚刚离开京城的他,趴在一座洋楼的玻璃窗口看着乱糟糟的一切。这时天色已经暗了,远处红彤彤的火光映红了天边。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五新纪年2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五新纪年2

    眼前的景象让刘翰感到害怕,人们就像疯了一样,拼命的冲过守候在前方的警察和巡捕,杜公馆的门外有大量的巡捕守卫,可仍然有人吆喝着冲了过来。燃烧的火把从守卫头顶飞过,被乱民扔向馆内,一队队警察散布在周围配合着巡捕营的火枪手推进了过去,枪声在街道上响起,随着伤亡者倒在地上,人群一哄而散。可是人群太多了,不久他们又聚集了起来,而且变得更加难以应付。他们埋伏在暗处袭击追捕的官兵,突然涌出的起义者在肉搏中凭着人数的优势占据了上风,在缴获了官兵的武器后他们变得更加胆大,用缴获的枪和官兵相互射击着。街道变成了战场,长街上不时可以见到卷曲的尸体,呻吟着的伤者凄惨的躺在地上蠕动着残破的身体。

    杜受田有些焦急的徘徊在二楼,局势变得难以控制起来,他有些恼怒得诅咒着上海的地方官,这个该死的家伙起先就应该阻拦聚集起来的人群,等到人群已经聚集起来,这个蠢人却要去强行驱散人群。

    杜受田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他担心的是刘翰的安全。没有人知道他是一个皇子,包括刘翰自己。要是真出了什么问题,杜受田真不知道该如何向刘寄交待。

    杜受田的耳边响起刘翰稚气的声音,九岁的孩子并没有被眼前的景象吓倒,孩子睁着圆圆的大眼睛向杜受田问道:“杜伯伯这些人为何要赶跑洋人。”

    杜受田压抑住自己内心地焦虑柔声说道:“这些事情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不过伯伯可以告诉你。这是两种文化的冲突。”

    “那什么是文化呢?”

    杜受田想了想说道:“这个文化呀,伯伯这样给你解释吧,文化是祖先遗留在我们生活中的习惯。我们的祖先除了在我们身体上留下黑头、黑眼睛,黄皮肤的特征外,还留给了我们语言、文字、我们盖房子的样式,我们生活中乐观地精神,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等等这些就是我们地文化。洋人的生活习惯中有很多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需要双方的交流和理解。如果不能相互理解便会生碰撞。这些地方上的百姓不知道洋人为什么喜欢吃半生不熟的牛肉,以为他们野蛮。不知道洋人地教堂里为什么会免费的给孩子们看病,以为他们要拐卖孩子。不知道洋人为什么要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以为他们的国家仍然落后。这些都是交流和理解不够造成的,小翰想不想了解洋人,为什么他们的皮肤会很白,为什么他们的文字像蝌蚪一样。为什么他们要驾驶着帆船来往于世界各地。”

    刘翰似懂非懂的看着杜受田,眼神里有着好奇和迷惑,半响他点头说道:“我有些想念妹妹了,要是她跟我一起去西洋就好了。”

    杜受田抚摸着刘翰的脑袋说道:“你不用担心,你最喜欢地王伯伯和王姨将她带走了。”

    “是王伯伯他们吗?”刘翰说着话,眼神有些落寂。

    杜受田感受到孩子的有些失望的情绪,安慰着说道:“王伯伯很忙,不然他一定会来送你的。”说着杜受田摸出了一把左轮手枪的模型递给刘翰说道:“这是王伯伯送给你的。”

    刘翰接过沉甸甸地模型手枪。眼神里闪过一丝欣喜,这把用铜做成的玩具手枪握在刘翰的手中刚刚合适。正在他爱不释手额看着时,一名武官到了二楼,抱拳向杜受田的说道:“大人,车辆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停放在后院。请大人和公子上车。”

    杜受田赶紧向宋迈伦吩咐道:“马上带着孩子上车。”

    宋迈伦作为一名武术高手既是刘翰的武术师傅又是刘翰的贴身保镖。他立刻应到:“遵命。”

    一行人从杜公馆的后门钻了出来,这里已经准备好了几辆四轮马车。马车的周围有一群荷弹实枪的士兵护卫着,与街道上的警察与官兵相比,这些人地武器十分精良,他们腰间地武装带上插着两把很容易拔出的左轮手枪,一个个精干结实,一看便是经久训练地猛士。

    刘翰和杨班候与董光杰座进了同一辆马车,这两人一个是杨露蝉的儿子,一个是董海川的儿子。他们两人比刘翰的年龄要大上一岁,刘寄五岁时候到城东月牙小学读一年级。杨班候和董光杰读二年级。第二年刘翰跳了一级便和两人一起读三年级。杨班候与董光杰个子高大又是**,算得上月牙小学一霸。

    不过一物降一物。杨班候与董光杰却被刘翰吃的死死的。不说刘翰身边成日跟着的大内高手,单是刘翰自己也是打小开始练武。难得的是刘翰有了这些武力却从不持强斗狠,反而很有侠义风格,在班上经常帮助弱小。俗话说梁山兄弟不打不相识,刘翰和杨班候、董光杰打过几次后反倒成了好朋友。三人成了好友后不仅一起上学,连练武都在一块。原本杨班候与董光杰学业都不大好,在刘翰的影响下也都赶了上来,勉强在班上也算个中游水平。这次三人从月牙小学毕业,刘翰要出洋留学,杨班候与董光杰也跟着一起留学西洋。

    三人由杜受田亲自送到上海,准备住上一晚后明日出洋,没想到遇上这样的事情。

    这时杨班候忐忑不安地向刘翰问道:“这些乡亲这么恨洋人,我们还要到洋人的那里去吗?”

    “有什么好怕的,洋人都敢到我们这里,我们难道不敢去吗?”

    说完这话刘翰将窗帘掀开,他们乘坐的马车已经飞快的奔跑起来,街道上景物往后迅的倒退着,气死风灯昏黄的亮光让人感到沉闷,沿途不时可以看见逃离暴动的洋人们。

    这场动乱是来的如此突然,虽然当地的官府已经尽了全力保护他们,可暴力和冲突仍然是难免的。

    黑暗中一阵哇哇的哭声传来,刘翰顺着声音看去,他看到一个金的女孩蹲在路旁大声的哭泣着,这让他想起了妹妹的洋娃娃。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六新纪年3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六新纪年3

    刘翰大声喊到:“停车。”

    马车随着刘翰的喊声停了下来,杜受田有些担心的跳下了马车,他的身后跟着宋迈伦和另一名年轻人。

    他们看着刘翰从马车上跳了下来,往哭泣的小女孩跑去。

    杜受田正要叫停刘翰,他身后的年轻人说道:“学生以为翰儿的举动有仁者之心,我等不妨让他自行处理。”

    杜受田默默收回了手,身后郭嵩焘的话打动了他,他在心中想到,翰儿也该有仁者之心。

    刘翰睁着漆黑的眼睛默默的向小女孩伸出了手,这位与父母离散了的女孩停止了哭泣。她打量着向自己伸出手的男孩,眼眶中带着盈盈的泪光,孩子的心灵是最无暇的,孩子的直觉也是最灵敏的。女孩感受到了刘翰的善意,她站了起来抓住刘翰的手。

    刘翰将她带到了杜受田的面前,带着恳求说道:“杜伯伯,我们帮帮她吧。”

    **********************

    马车继续在行驶着,车内有些颠簸,人们的心情逐渐放松下来,这里离开暴动的现场已经有些距离了。

    在中间的一辆马车上,刘翰和杜受田、郭嵩焘以及刚才救上来的女孩座在一起。

    郭嵩焘在一旁为小女孩翻译着,当然郭嵩焘的翻译不是替杜受田工作的,杜受田早年留学英国。英国自然极为顺溜。不过郭嵩焘地翻译对刘翰来说,还是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她说他们一家是英国人,她的父亲在这里有一家商号。早些时候有一群头上裹着头巾的人冲进了他们的商铺。这些人和商铺里的人打了起来,她的爸爸在冲突中走散了。她和妈妈在管家地带领下一起跑了出来。出来不久,管家带着她妈妈跑了,却把她丢在街道上。她很想回到商铺去,可是感到很害怕。”

    郭嵩焘突然停止了说话。他拿过女孩手里的手绢问道:“你父亲地商号叫王后之冠。”

    女孩盯着手绢上绣的皇冠图案说道:“是的,这是我妈妈仿照商铺招牌上的图案绣上去的。”

    郭嵩焘放低了声音说道:“这间商铺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出来的时候那里正燃烧着大火,一些人将里面哄抢一光。”

    女孩又哭泣了起来,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嗓子眼里不时出吸气声,这一路上女孩的哭声一直伴随着三人,一直到了码头。

    到了码头有从人联系好了当地的官员,很快有人为一行人准备好了住宿。

    床铺是别人刚刚让出来的。刘翰睡上去时还能感到被窝里的一股温热。他有些牵挂着那个洋娃娃一般的女孩,从床上起来到了外间。月亮为他提供了照明,借着银色的月光他走到了女孩的住处。

    门关闭着,不过已经听不到哭泣声了,或许是哭累了已经睡了吧。

    刘翰地眼皮也是有些重了,他回了自己的房间倒头睡了下去。小孩的没有烦心的事情,一睡下去便是天亮了。

    第二天一早,刘翰等候的船到了。

    杜受田看到中华远洋货运公司的货船慢慢地靠近港口。他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只要刘翰上了船即使乱民冲到了这里,杜受田也无所畏惧了。

    随同刘翰一同去英国的除了杨班候与董光杰这两个伴读,还有负责教学刘翰国文的郭嵩焘,以及教学刘翰武术的宋迈伦。

    说起宋迈伦,那可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武术名家。历史上的宋迈伦曾在皇家神机营比武未逢敌手,交手的人不及三合便败给了他。江湖上人称其为“神拳宋老迈”,声名远扬。更难得的是宋迈伦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饱读诗书文武双全,正应了练武须有文理。

    此时的宋迈伦正当青年,一身功夫已经是出神入化,虽不及当代武术大师,却也是艺有所成,被杜受田请来教习刘翰武艺已经是五年,这次跟随刘翰到英国一者继续教习刘翰武功,二者保护刘翰在英国地安全。

    原本按照杜受田地意思。除了这些人以外。还要带上管家仆人,最后被刘寄给否调了。结果这次到英国只有这五人,刘翰的生活一切都由他自理。意外地是,最后登船的是六个人,多了被刘翰救起来的英国女孩温莎。

    刘翰搭乘的船是一艘远洋帆船,这艘船原本计划在上海装上一批货物才出,可现在的情况这艘船一点也不敢逗留,在刘翰等人上船后,船马上就开往广州。

    刘翰的双眼已经湿润了,他强忍住不让自己的眼泪留出,使劲向岸上的杜伯伯挥着手。自小刘翰就跟着杜伯伯长大,杜伯伯在刘翰的心目中就像他的爷爷,就像在刘翰的心目中渴望王伯伯是自己的父亲一样。这次要离开中国到遥远的异国去,刘翰不知道那一天才能回到故乡。随着船的离开,岸上的影子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了大6上的一个黑点。

    海风强劲的吹着,刘翰仍然痴痴的凝望着变成了一条黑线一般的大6。

    郭嵩焘扶着刘翰的肩头说道:“进去吧,明日我们一起来看海上的日出,当红日从地平线上跃出的那一刹那,是世间最壮丽的景观。旭日点亮了大海,海面上洒下一层金涛,粼粼的浪花在巨大的红日下,如同仙女织出的最绚丽的锦绣。”

    刘翰的心被另外一种情绪占据,他将去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一种冒险的漏*点冲荡着他的心灵,让他渐渐的忘却了离别的伤情。刘翰抹了抹眼睛,点了点头。

    郭嵩焘利用温莎教习着三个孩子的英语,有了刘翰三人和她说话,温莎的情绪也开始稳定下来。

    到了白天,大家这才现,温莎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虽然才只有九岁却是个大美女的胚子,一头金色的卷垂在她粉嫩的两鬓,两只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天生就是会说话的眼睛。苹果似的脸蛋,甜甜的,笑起来白里透红的脸蛋上一双迷人的酒窝。难怪刘翰觉得温莎好像妹妹的洋娃娃玩具。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七那山的故事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七那山的故事

    温莎到上海已经两年了,虽然她说不来,可也能写一些汉字。当郭嵩焘告诉她到了英国帮助她登报寻找亲人时,温莎在纸上写了谢谢两个歪斜的汉字。看到这两个东倒西歪的汉字,刘翰和杨班候、董光杰三个小孩哈哈笑了起来。

    孩子们的笑声没有维持多久,帆船驶离海岸线以后遇上了一些小风浪,帆船开始在蔚蓝的海洋上摇晃起来。初次乘船的刘翰和杨班候、董光杰三人难受起来,晕船的感觉是很难受的。好在三人都是自小练武之人,虽然岁数不大,体格却特别强健,几天后三人都开始适应船上的生活,随着天气的好转,船的颠簸减少,几个孩子有活蹦乱跳起来。郭嵩焘见四个孩子投机,便让他们相互教授语言,规定必须用英语对话,为登6此行的目的地做好准备。

    不久后他们所搭乘的货船在广州上了货,紧接着又航行到了新加坡。

    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刘翰三人的英语在温莎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展。

    到了新加坡郭嵩焘和宋迈伦带着四个孩子下了中华远洋货运公司的货船,重新登上了一艘英国人的货船。

    这艘货船显然有人事先打点过,对船上的郭嵩焘等人照顾的十分周到。船只驶离新加坡港口后,在热带的海风中穿越马六甲海峡经过印度洋,沿着非洲东海岸航行。

    数个月后船只越过了好望角,顺着非洲西海岸到达欧洲。船只在里斯本作了短暂的补给后往北到达英吉利海峡,这趟漫长地旅行终于即将结束了。

    中华四年(1846年)的三月,郭嵩焘等人经过近五个月的航行终于到达伦敦。在伦敦稍事休息后,一行人乘坐着四轮马车往西北方向走了近2oo里路,进入了古老的牛津城,一座因为学校而闻名的城市。

    郭嵩焘在这里很顺利的居住下来,在他们到来之前。已经有人打理好一切。不仅是居住的地方,便连孩子们上学地事宜也都有人安排好了。郭嵩焘待一切安定下来。便在当地的报纸上出了寻人广告,为温莎找寻英国地亲人。这些事情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在等候的时间里,郭嵩焘安排温莎和刘翰等人一起上学。

    不久郭嵩焘他们便收到国内的来信,信是郭嵩焘的好友23岁的李鸿章写来的。李鸿章在信中将排洋起义的剿灭详细地叙述了一遍。

    排洋起义在爆后不久便被镇压了下来。起义为的人是上海哥老会的瓢把子周耽达,周耽达利用了当地下层劳工对工厂主剥削的不满,展了许多劳工加入哥老会。恰好英国商人希尔曼在自己的工厂里强行让劳工加班。最终引起了一场骚动。周耽达借着这场骚动原本想混水摸鱼,趁机抢劫洋商的财产。出乎周耽达意料之外的是,当地百姓对洋人的不满情绪一点便燃,终于引成一场暴动。周耽达硬着头皮成为了起义地头领。这场起义很好的检验了新的徵兵制,起义爆不久,各地的武装部在正规军到来之前将当地预备役组织成民兵,这些临时募集的部队阻挡了起义的蔓延,在正规军到来后又配合正规部队将起义剿灭在小范围内。起义在短短地半月内便被镇压了下去。犯周耽达及一干人等被斩示众。其他参加起义的人大都被流放到了外蒙、新疆等地。这场起义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使得政府的目光开始重视民众的利益,同时也更加注重宣传教育工作。礼部在改组了各省各地的学政,加强了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组建了属于政府的戏班子。这些戏班子除了长期在城镇里演出,还定期免费到乡下巡回演出。其内容都是寓教于乐,除了普及一些科学常识,也进行爱国主义地宣传。

    ***************************

    这是一座古老的大山村,叫杨家村。杨家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土楼,其外形就像一个巨型地圆盆,外围用泥灰抹实高数丈,只在正北地位置开了一道门,门用铁皮包裹。土楼靠着一座大山,大山巍峨庞大的身躯若一只大鹏展翅地形象,又像用两翼卫护着土楼。村前一条小河。一年四季。长流不息,使得这座山村后山前水得天地之造化。

    村子外的道路上行走着一个英姿勃勃的青年人。这人剑眉大眼,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褂,胳膊下夹着一本蓝皮的书本,一身洗的白的大褂干干净净,显示出主人的整洁。

    这人大步流星到了村口,看起来他是村子里的常客,刚一走进村子。正要下地干活的三叔便向他招呼道:“阿龙来了,今日不授课了。”

    青年人笑呵呵的冲着三叔点点头说道:“三叔上山砍柴呀,秀清在吗?”

    “这兔崽子刚从山上回来,正在家里。”

    青年人道了声谢,进了村子的大门。

    夏天已经不知不觉到了,可在走在杨家土楼里,走廊上凉风习习。走在走廊上的青年人叫做冯云山,24岁的冯云山到这里已经快一年,来到杨家村也不是一次了。

    冯云山很快找到了杨秀清的住处,他拉起杨秀清家门口的拉环扣了扣,屋里传来问话:“谁。”

    “是我冯云山。”

    听到冯云山的回答,屋里传来一阵响,吱呀一声,房门打开了来,从里面走出来一个结实的小伙子。这人一身短褂,脚下一双草鞋,头上裹着头巾,此人正是杨秀清。杨秀清向冯云山抱拳说道:“冯先生来的正好,从南宁府过来的贵客正在屋里。”

    冯云山随着杨秀清进入屋里,见到四方桌旁坐着一名面皮白净的青年人。这人见到冯云山进来说道:“在下久闻冯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才得见尊容,果然名不虚传,不知道洪先生可否安好。”

    冯云山问道:“这位先生是?”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八天国使者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八天国使者

    “在下广州人氏姓张名峰,乃是中国民主自由党南方分会的书记。”

    冯云山脸带惊喜的说道:“张先生原来就是秀清口中所言的**党人,有你们进入紫荆山就好了。”

    “不知道拜上帝会的情况展的如何?一些国外的友人托我这次来了解情况,若是合适,他们会给予大家无偿的帮助。”

    “朝廷不是和那些洋狗打的火热,去年在上海为了洋狗杀了多少人。”

    “话不能这么说,洋人中也有反对朝廷的人。何况你们信奉的上帝,就是从洋人那边传过来的,他们对于中国境内有人信奉上帝十分高兴。愿意帮助和他们信仰相同的人。”

    冯云山对此虽然有些不喜,可毕竟人家是来帮忙的,他也没有多说。

    杨秀清在一旁插嘴说道:“冯先生,张大哥是来帮助我们的,你就不要想多了,咱们是不是联系洪先生到这里来一趟。”

    稍微考虑了片刻,冯云山点了点头。

    十天后洪秀全到达了紫荆山,紫荆山位于桂平县东北部,介于桂平、平南、武宣、象州和金秀瑶山之间,分属桂平、武宣两县管辖。全境宽广五百余里,四面高山矗立,中间丘陵错杂,沟壑纵横,林菁繁茂,汉村、壮乡、瑶寨散落其间。在六千左右的居民中,广东迁来的客家人占多数,而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占优势。

    这一带因为田少人多。居民除开荒种山外,多兼以砍柴烧炭辅助生活,饱受地主、山霸地压迫和盘剥,生活十分贫困,因而为洪秀全、冯云山的传教工作带来了便利。

    经过一年多的传教,冯云山已经在这里聚集了两千多人的教徒。然而与另一个时空的历史相比,洪秀全现在遇到的局势已经截然不同。

    自从1841年开始建立武装部以来。紫荆山原本盗匪为患的局势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到1843年广西将军衙门派遣军官到桂平、平南、武宣、象州各地的武装部,将各地地民兵组织起来进行了大扫荡。紫荆山的匪徒被剿灭干净。匪徒一除,商贩复至,山路畅通,原本市粮渐贵的局面也随之改善。这大大的缓减了当地不稳的形势。到1845年,修通从梧州通往南宁府的铁路,这条铁路途径桂平。铁路的出现使得桂平更加繁荣,当地土特产也可以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除了早已经出现地银行。在铁路修通后学校、邮局、中医院也相继在桂平出现。这些因素无疑改善了当地的生存环境,可是洪秀全等人的拜上帝会依旧在这种不同的环境中展壮大起来。而且随着交通方便起来,一些不同的势力开始相互接触串联。

    洪秀全在冯云山的私塾中和张峰见了面,两双犀利的眼睛相互交锋着,一翻客套后双方落了座。张峰习惯性的捏着自己西式服装地上襟说道:“不知洪先生希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天下为公,建立天国,均贫富,均田地。耕者有其田。织者有其衣。”

    张峰露出一丝笑意问道:“勤劳者所收获的多,懒惰者所收获的少,这也要均分两者所得吗?”

    洪秀全怒斥道:“天下最辛苦耕耘在田地中的往往是所获最少的人,那些锦衣美食地地主,你看到他在田里劳动过吗?”

    张峰笑了笑没有回应洪秀全的话题,两人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场短暂的会晤很快结束了。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

    这个人姓韦名政,在当地也还有些田产,这日到乡下来收租。因在杨家村有一家典当铺,顺道来村里察看一翻。他家的当铺与杨秀清的住家不远,到了当铺便听到铺子里的伙计在谈论这一带闹的沸沸扬扬的拜上帝教。韦政沿途一直听到有关拜上帝教的事情,听到伙计们谈起不觉起了好奇心,便和伙计们谈论起来。

    只听伙计说道:“附近银矿地矿工都加了拜上帝教,村里地杨秀清领着一帮烧炭的也入了伙,听说这些人都是反朝廷地。”

    另一个伙计用指头竖在嘴边小声道:“嘘,这些事情可是要闯大祸的。”

    正说话间。一个伙计用眼睛瞅着杨秀清家的门口说道:“你们瞧人出来了。这些人都是拜上帝教的,为那个叫冯云山。是个教书的。”

    韦政瞅了过去,见三个人从屋子中走了出来。有一人他却认识,那不是张峰吗?

    这韦政为何认得张峰,却要从韦政的父亲说起。韦政的父亲韦源虽有些钱财却因家中人等没有功名,不免受些豪强官府的闲气。后来互助会开办到了韦源村里,韦源听人说互助会是奉圣旨开办,加入者有了互助会的照应即使有了怨气也可告到上面。韦源听说后便加入了互助会。果然入了互助会之后,韦源的地位大大改善。当地官员只要听说是互助会的人,多少都要给些面子。偿了甜头,韦源在会中格外积极,隔三岔五的韦源便拿出一些闲钱资助会中贫困无依的人,偶尔在乡中赈济孤寡。见到韦源表现积极,会里的人也把韦源展为当地的小头目。韦源有了这个职务,自然要接触到一些会中事务。那韦政正是看到父亲案头有一张张峰的画像,那画像下还写有危险人物**党人张峰,所以今日韦政一眼便认出了张峰。

    韦政回去后便将事情详细的讲给了父亲听,把那拜上帝教的来龙去脉和为人等一一说了个透。韦源听到后喜不自禁,搓着手说道:“吾儿呀,你这可是替为父立下大功劳,这等大事上报上去必定会得到赏赐。今后我韦家若能昌盛辉煌,都是吾儿今日之功,不若吾儿从今日起便叫做韦昌辉。”

    韦政早就对自己死气沉沉的名字不耐了,听到父亲所说立刻高兴的答道:“正合孩儿之意。”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今时不同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今时不同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刘寄正拿着一份内部参考消息仔细的阅读着,新闻中美(国)墨(西哥)战争的消息吸引着他。这场战争于1846年初便开始了,美国人宣战的日期在5月13日,战争中墨西哥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在刘寄看来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情。既然这场战争注定墨西哥会失败,刘寄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在战争开始,中国便在欧洲的一片反对声中保持沉默的态度,不仅如此刘寄还出口一些军需物资给美国。当中国向美国提出购买一批的电报机时,美国人很乐意的答应了。电报这玩意的原理很简单,有了实物以后,中国几乎在当年便具备了生产电报机的能力。当然电报最先装备的便是军队,紧接着新成立的国家邮政总局开始开通电报业务。于是乎1845年美国试验成功的电报机在1846年便开始出现在中国,稍后几年便在中国普及开来。电报能以如此的度普及和刘寄的大力推广是分不开的,当时任何一国的君主,除了刘寄没有谁能够体会到信息**的力量。

    正在刘寄想着事情之时,新近提拔起来的近侍太监小德子进来禀告道:“奴才恭请圣安,”

    刘寄随口答道:“朕躬安。”

    小德子这才说到正题:“皇上,董大人有要事上奏。”

    刘寄这才回过神了,看到年轻的小德子。他想起已经去世地老太监曹进喜,心里有些怅然的说道:“宣他进来吧。”

    “喳。”

    董海川进了殿中跪倒在地,高声呼道:“董海川恭请圣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依旧是那句老掉牙的“朕躬安,平身。”

    不过董海川下面的话。让刘寄注意起来。

    “皇上,广西浔州一代出现一伙社团。号称“拜上帝会”,这伙人以洪秀全为,形迹十分可疑,恐怕于朝廷不利。最近这伙人还与中国自由民主党的人有过接触。臣下方才接到南方过来的电报,这就立刻赶来禀告。”

    刘寄皱眉跟着念了一句:“洪秀全。”他的脑海中这个原本就存在地名字立刻浮现了出来,刘寄原本以为这个已经改变的时空不会再出现此人了,看起来自己地估计完全错了。对于这个人物是铁定不能手软。不过刘寄并不打算用武力镇压的方式摆平洪秀全,他另有一个打算。

    ******************************

    当听说朝廷调派了大军来到桂平县城,洪秀全和冯云山无不提心吊胆,忧心忡忡。他们亲自去侦查了一次,县城外十多里路远,那片原本堆放木材的空地被整理了出来,偌大的空地上现在军旗招展,营盘连连。周围用栅栏围了起来。军营内人来人往,都是些结实的壮小伙。冯云山想走近查看被门口巡逻的哨兵撵了回来,尽管如此冯云山还是看清了那面绣着麒麟的军旗右下角写着中华第二集团军。

    洪秀全找人打听了一翻,知道了第二集团军是上将黄爵滋部,原本驻扎在广州。现在来到桂平地是其麾下第十二镇统制王锡鹏和十三镇统制林正阳。这两位统制老爷来到桂平对外宣传的是来练兵,洪秀全派人盯梢了一段时间。现这些人果然每日到附近的山区练兵去了。

    过了一些时日洪秀全和冯云山现这些官兵来则来了,却毫无动静,原本不安的心也渐渐放松下来。

    这一日,洪秀全和肖朝贵到桂平去购买一批传教的用品。两人天未亮便出,走了数十里路到了县城已是腹中饥饿。

    当日正逢赶场,街道上此时已经是人潮涌动,从各乡各里来的人挑担背筐,在街道两旁圈出小块地盘将农产品摆放在人家的屋檐下守候着买家。那些卖食物的也将灶台烧地热腾腾的,大锅里或是蒸着馍馍,或是煮着羊杂。一阵阵香味飘来让两人嘴馋起来。

    肖朝贵肚子一阵咕噜。吞了一口唾沫说道:“洪先生,咱们只是早上起来喝了几瓢水。现下走了几十里路,吃点东西吧。”

    太阳照着乱哄哄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股汗臭味挥之不去。汗水从洪秀全的额头流下,让他眯上了眼睛,他用手捏了捏钱袋,里面不多的几块银元让他感到一阵踏实,抹了一把快流进眼睛里地汗水,洪秀全说道:“兄弟,咱买两人一人买一个馍吃。”

    “那不是洪先生吗?”

    对面一声喊叫让洪秀全和肖朝贵转过了头,眼前一个穿着短褂的中年人让两人都有些疑惑,显然两人都不认识眼前这人。

    这人自我介绍道:“洪先生贵人多忘事,鄙人姓韦单名一个源字,早年累先生教过膝下幼子。”

    洪秀全以前读书之时,一直是边读书边教书,那里想得起教过那些学生。见对方多礼也不好冷了人家,也还礼道:“好说,蒙贵人记挂。”

    “相见不如巧遇,不如由在下作东,到附近聚元酒家边吃边谈,小聚片刻。”

    两人正好腹肠饥鸣,当下也不矫情,跟着韦源便往聚元酒家走去。

    这家酒店饭堂宽敞,桌凳也还算干净,三人选了一处方桌坐下。那韦源招呼过来小二,点了一桌荤菜,又要来几罐好酒。

    不多时酒菜上来,三人杯来盏往,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也打开了。

    那韦源问道:“洪先生现在高就。”

    洪秀全也隐瞒,打了酒嗝说道:“韦老哥,看你人豪爽,咱也不瞒你。我洪秀全现在信了上帝教,上帝是世界上唯一的真神。我们只有相信上帝才能得永生,死后才能升上天国进入极乐世界。这世界上的所有人生而平等,因为我们都是上帝的羔羊。可现在世界是多么罪恶,官吏、豪强欺压在我们头上,为了改变这儿罪恶的世界,耶稣降凡来到人间,替所有人赎罪。”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一十我心依旧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一十我心依旧

    洪秀全的话听起来也特没意思,若是换了冯云山来讲,那必定是循循善诱,先和对方套套近乎,关心一下别人,这才旁敲侧击的开始传经布道。这样直接的讲什么耶酥下凡,别人懒得理你。可韦源似乎特感兴趣,仔细探听这些天国的事情,让洪秀全讲的兴致勃勃。

    良久韦源说道:“洪先生真乃神人,如此栋梁不报效朝廷,真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洪秀全有些黯然的说道:“我洪某人三次考取功名屡屡落选,至今不过一秀才。这世道我算是开透了。唯有信奉上帝才能得成正果。从今后我洪秀全传教布道,在人间洒下福音,也不枉来这世间走上一遭。”

    “先生这话未免有些沧桑,想当今皇上圣明贤德,对满汉人等一一视同仁,胸中有包罗宇宙的雅量,先生何不跟着圣君干一翻事业。”

    洪秀全摇手说道:“我如今不过一秀才,朝廷早就废了捐官,即使我的血比太阳还热,可你让我如何报效朝廷。”说到这里,洪秀全似乎想起旧恨,嘴里狠的说道:“现在的考题,都是些莫名其妙的内容,圣贤书被考官改的面目全非,在这样下去,四书五经都不用背了,只消学那洋人的奇技yin巧便能到朝廷做官。”

    “先生有所不知,当今皇上求贤若渴,但凡有真才实学,不定非要科考才能做官。听说皇上下了求贤令到各地,凡有特殊才能的贤人。可由当地官员举荐到京城,然后参加皇上主持地殿试,以恩科进入朝廷为官。”

    洪秀全夹了块酱牛肉放进嘴里嚼着,沉思了片刻说道:“没用,我不懂洋人那套。”

    韦源脸上有痛心之色,拍了一下大腿说道:“哎呀,先生刚才所说。不都是洋人的学问吗?皇上要找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说实话那些猪模狗样的官员我看的多了。有几个及先生一、二的才干,先生不去试试真是可惜了。”

    洪秀全将滋味醇厚地酱牛肉吞下了肚子,用筷子在桌子上杵齐,又向切的厚实地牛肉夹了过去,一边说道:“难道韦大哥有门路。”

    “这何需要门路,各地都需要推荐人才到朝廷,不才韦某正好担有此职。当年先生教小儿读书,韦某便现先生是个大才,今日撞见即是缘份。”

    洪秀全原本也是随口问问,见这人说得信誓旦旦,不禁信了三分。如果真要去求功名,这教会中的事情怎么办,两千多教徒你不能说扔下就扔下,那该怎么办?想到这一着。洪秀全不禁又犹豫了起来。他向下的肖朝贵看去,见他正大口嚼着牛肉,吃得甚为合口。

    洪秀全没有马上下决定,他向韦源说道:“韦大哥看得起洪某,在下深表感谢,此事重大。容洪某回去掂量一二,三天后再给个答复。”

    “好说,三日后巳时在恒升茶楼不见不散。”

    这一餐让洪秀全和肖朝贵吃得心满意足,韦源付了帐又陪着两人购齐了所需之物,一切办妥之后,韦源又将两人送出城外。临别时赠送了洪秀全一张纸币。

    洪秀全一身蹉跎坎坷,人间世态炎凉看的多,今日见此人这般豪爽,当即表示三日后必来此等相会。

    辞别了韦源,洪秀全拿着手中的纸币仔细看了起来。早就听说有这种钱币了。可真正见到这还是第一次。肖朝贵更是惊喜的合不拢嘴巴,两人凑住一块仔细打量起来。

    这是一张1o元的钱币。造币所用地纸张十分耐用,捏在洪秀全的手里有一种厚实的感觉。纸币的正面有尧舜禹的头像,下方有中华银行四个篆字,右边写有拾元的字样,背景是龙凤呈祥的红色图案。

    肖朝贵忍不住出声道:“**,拾元,真他**有钱,这可等于十个龙圆,够咱一家人吃半年了。听说这是最大地纸币,洪先生见过吗?”

    洪秀全哈哈笑了几声,说道:“以前没见过,不过今日不是见过了吗。”

    肖朝贵跟着笑了几声问道:“先生要到朝廷去做官吗?”

    洪秀全低头思考了片刻,说道:“这事回去后不要乱讲,我自有主意,咱们先回去。”

    ********************************

    这一带丘陵连绵起伏,到处都是馒头似的小山,一块块田地像镜子一般一层层盘在山腰。洪秀全的教馆便坐落在一处山脚下,远处蜿蜒而来的小河从流经馆前,潺潺的流水滋润着岸边的大榕树,盘根交错地大树伞盖一般笼罩着教馆,有人说那是皇上用的华盖。

    洪秀全登上附近的小山头,便看见了馆外来了许多的人。

    老远的冯云山便带着大群人迎了上来,冯云山的脸上带着豪爽的笑容,挥着手向洪秀全招呼起来。

    等洪秀全走近了这群人,冯云山拉着一名脸膛紫黑的汉子说道:“大哥回来的正好,这位是贵县北山矿上的秦日纲兄弟。”

    秦日纲上前一步向洪秀全拱手说道:“小弟秦日纲见过洪大哥。”

    洪秀全还了一礼朗声说道:“昨晚梦见天兄耶稣,一早便知道有好事,果不其然,今日便有秦日纲兄弟加入教中。”

    冯云山在一旁解释道:“不光是秦兄,贵县北山矿上一共来了1oo多人,没来地还有2ooo多人,这些人都要加入教中。”

    洪秀全大声说道:“好呀,只有这样,我们这些做牛做马地穷兄弟才能翻身作主,不在受豪强官府的欺负。”

    “走,咱们到屋里谈。”洪秀全显得兴致高昂,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向北山银矿地矿工们布道起来,上帝是万能的主,上帝无所不在,耶稣是上帝派到人间的救世主,他要在人间建立一个天国。让穷人兄弟有饭吃,有衣穿,一天我在路上遇见了耶稣长兄……。

    三天后,韦源在恒升茶楼的二楼足足等了一天,眼见太阳已经落山了,他知道洪秀全已经不会来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504/ 第一时间欣赏新鸦片战争最新章节! 作者:海之舟所写的《新鸦片战争》为转载作品,新鸦片战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新鸦片战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新鸦片战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新鸦片战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新鸦片战争介绍: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鸦片战争的责任人是谁?林则徐?弥章阿?还是道光皇帝?
这两个苦涩的问题,每每令有血性的国人掩卷长叹。每当我看到这断丧权辱国的历史,心中总是不自禁的一阵紧缩。
我忍不住总是要想,难道非得像有些架空小说写的那样,要带着一只舰队,或者是一个师的武器装备,又或者是先进的知识和科技。除此外鸦片战争非得挨打了吗?
想那时侵略中国的英国,只不过还是英伦三岛的一个进入工业革命不久的小国,工业革命的力量还只是处于起跑时的状态,远非后来的日不落帝国可比。所用到侵略战争的不过四十艘舰船,四千人的军队,这些舰船都没有使用蒸汽机,也不是铁甲船,而当时中国已经有数亿的民众,虽然没有后膛枪,但也有火器,大炮。
我不禁又一次的想要问,难道真的就只能挨打了吗?新鸦片战争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新鸦片战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新鸦片战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