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霸王新传TXT下载霸王新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霸王新传全文阅读

作者:舒啸     霸王新传txt下载     霸王新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三十五章

    尾行(五)

    久经战阵的匈奴骑兵们自然知道这个浅显的道理,于是一听得楼烦王下了命令,便立即齐唰唰地朝着西方呼啸着冲了过去,像带着腥气的疾风一样掠过萋萋的草原。

    “射!”楚军一名副将见匈奴人冲杀过来,已经进入到射程之内,果断地下令道。

    楚军千箭齐发,如同疾风暴雨一般倾泻向匈奴人。这时候的楚军根本无需多么精准的射术,只需要朝着那一簇簇匈奴骑兵将箭射出去就行了,无论是射中人还是射中战马,都对匈奴人的骑兵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在一波箭雨之后,冲锋着的匈奴人香麦子一样被箭雨割倒,哀号惨叫声此起彼伏,也不时有战马悲嘶着倒地,将摔倒在地还没断气的匈奴人活活压死。

    不过匈奴人距离楚军的包围圈已经不远了,而楚军第二波箭雨又铺天盖地地射了过来。

    楼烦王身边的匈奴勇士越来越少了,他自己也差点身中一箭,不过身边的一名兵士奋不顾身地扑了过来,替他挡住了一箭。楼烦王连看都没时间看一眼这个救命恩人,或许在他的心目中,仆人舍身救主,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必要惺惺作态。

    匈奴人边冲边等待着楚军的第三波箭雨,按照路程,楚军可以射出第三波箭,但是绝对没有办法再射出第四波了。楼烦王看了看周围的部下,已经不到五千人马了。在包围圈中的恶战中,部下已经死伤达到三千多人马,而两波箭雨之后,又损失了近两千人马,楚军的第三波箭雨射出之后,匈奴兵士们大概还有四千多一些,足够有冲杀出重围的本钱了。

    不料楚军的第三波箭雨并没有落下,再看时,楚军的射手们已经从间隙中陆续退了出去,而后面的轻骑兵大队顶替了上来,一个个手中的大刀和长矛,都对准了冲杀过来的匈奴人。楼烦王大惊,原来楚军弓箭手们准备就绪的时候,已经在每人之间留出一马的间隙,只待第二波箭射出,弓箭手们就向后退出,由骑兵们顶替而上。

    楼烦王再回过头来看看其余三面的楚军,也都紧随自己之后,也不过分逼近,保持着完整的包围圈的阵势。现在匈奴人的兵团已经成为一条兵带,再无紧密缩成一团的威力与气势。西面的楚军也不等他再缩成一团,直接就冲杀上来,与匈奴兵士们混战在了一起。

    大军混战在了一起,楼烦王再想故技重施,将队伍拉到一起,就非常困难了,这时候兵理不到将,将管不到兵,大家都混战开来。楚军的人数优势很快便展现出来,经常形成三个楚军围杀一名匈奴兵士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势下,匈奴兵士的人数在集聚下降,不到小半个时辰,楼烦王打量了一下四周,所剩的匈奴兵士,已经不到一千人了,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地下降着。相反,楚军兵员的消耗却比之前要少得多,只有一千左右的伤亡。

    眼看着是逃脱不掉了,楼烦王率领着自己的亲随且战且走,缓慢地转移着。

    项羽看时机成熟,又趁那两百多人关注于战局之时,催动战马,疾店一样向战团冲去,那两百多人看到皇帝陛下竟从自己的护卫中逸出,都是惊慌不已。倘若皇帝陛下有个不测,那么他们这两百多人的脑袋,就不可能再留着了。于是两百多人也赶忙追了上去。

    项羽在乱军之中,并不是胡乱大杀一阵,而是瞅准了头顶上插有五色羽毛的那个匈奴头领一样的人冲了过去。沿途阻挡在面前的匈奴兵士,没有一个能够幸免,纷纷被大戟刺中而滚落下马。还有没断气的,不是被后续跟上的战马踩死,就是被后面的楚军一枪刺死。

    楼烦王还想指挥着手头上的这些兵力做最后的抵抗,突然瞥见一骑飞快地冲向自己,忙定睛细看。只见来人跨着黑色的骏马,手中舞着一杆大戟,赫然便是在四原城楚军突围战中的那个几乎战无不胜的楚军大将。

    看来这名楚将的目标就是自己。楼烦王也是勇武之人,赶紧将自己的钢刀握紧,准备与这名楚军来个正面交锋。那天在四原城外,就看见这名楚军在匈奴军中来去冲杀,似乎如入无人之境,可谓当时楚军中第一勇将,如果能在战死之前斩杀这样一名楚军勇将,那就算是战死疆场,也值得了。

    “勇士们,昆仑神会保佑我们的,杀啊!”楼烦王到了最后的关头,周围的匈奴兵士已经不到两百人的时候,还不遗余力地做着最后的动员令,匈奴的勇士,就算是战死了,也得拉上一个楚军来垫背,而楼烦王本人,已经看中了冲杀过来的项羽。

    巧得很的是,项羽的目标也是这位匈奴的贵族,两人的眼神中都有将对方当做猎物的自信,于是各自催动自己跨下的战马,朝着对方,恶狠狠地挥舞着手中的家伙。

    “铛~!”钢刀与大戟普一碰撞,便发出巨大的撞击声,使得周围的楚、匈兵士皆是一惊,回头看时,只见楼烦王与项羽两骑飞快地向前冲去。第一回合,项羽稍占上风,楼烦王只觉得自己的虎口发麻,钢刀几乎握住稳当。

    项羽拨转马头,正想对于楼烦王来第二次冲锋,不料紧跟着自己的那两百多军士,正好迎头赶上了楼烦王扑面而来,因此也不客气,不等楼烦王回转马头再与项羽较量,就将他围困住。楼烦王心中大急,杀一两个楚军士卒就丢了自己的性命,那简直侮辱了自己高贵的血统,放眼楚军军中,虽然没个元帅,但杀这样一个大将,也算够本了。但这群不知好歹的楚军,却将自己团团围住,真是如同苍蝇一般可恶。

    “你们将此人放出,朕要与他一决高下。”项羽眉头一皱,心中不悦地说道。

    众军士一听项羽这话,有点担心,但又不得不听从地散开。楼烦王心中大喜,想不到这楚将竟是这样狂妄,他难道没听说过,楼烦王是匈奴赫赫有名的勇士吗?而楼烦王的本意,也正是要与项羽一战,做一笔赔本最小的买卖。

    见到项羽要与匈奴头领一对一地单挑,一名副将忍不住冲上前去,一直冲到项羽跟前,方才勒住战马,拱手禀道:“陛下,陛下岂可以万乘之尊,与荒蛮胡人近身相斗?”

    “什么?”楼烦王听了这话大吃一惊,问道,“陛下?难道,你竟是大楚皇帝陛下?”

    项羽扫了那名副将一眼,严厉地道:“还不退下?”听得楼烦王相问,又抬头对楼烦王冷冷地道:“不错,朕就是大楚皇帝,今日你能死在朕手,也不枉在人世走上一遭了。”

    “哈哈哈哈,”楼烦王确认了之后,仰天大笑起来,“你就是大楚皇帝陛下,看来我算是找对人了。”

    在楼烦王看来,原本以为项羽只是楚军中一名悍将,心中多少还是有些遗憾,以自己匈奴一王的身份,却只换得楚军中一将,自己还算亏本,这会儿一听对手竟然是大楚皇帝项羽,心中自然是狂喜不已,想来这笔生意,可算是赚大了。

    “朕找的也正是你——楼烦王。”项羽面不改色地道。

    楼烦王环顾了一下四周,周围的匈奴兵士已经被楚军斩杀殆尽,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而大楚皇帝项羽,竟要与自己一对一地决斗,并且认出了自己就是匈奴楼烦王,于是傲然一笑,道:“既然皇帝陛下知道我就是楼烦王,那么何不派大军一拥而上,何必来自寻死路?”

    “哈哈,”项羽大笑道,“朕纵横宇内,无人能敌,天下英雄,闻朕之名,无不胆战心惊,更尚未有一人敢对朕说出如此放肆之语,你身为匈奴楼烦王,屠杀我大楚诸城,今日朕不亲自擒你,又有何面目去见天下父老?”

    项羽的威名,在草原大漠之上也是流传已久,匈奴族中传言,大楚的皇帝陛下项羽,身经百战,曾经上演过无数杰出的战例,无论是个人的勇武,还是用兵的神奇,无论是阵地战的剽悍,还是长途奔袭的犀利,都是无与伦比的。他平身经历大小战斗百余起,未尝一败的辉煌战绩就证明了他绝对不是浪得虚名。楼烦王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单挑项羽成功,但就算是败在他这样的英雄手中,也值得了。

    楼烦王也不客气,挥舞着手中的钢刀就冲杀了过来,借助着战马的冲劲,楼烦王手里的刀势土霹雳一般,向项羽脖颈处劈去。

    “铛~!”项羽毫不逼让,急忙挥起大戟架住劈来的钢刀,刀戟再次撞击到一处,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来。楼烦王这次直感到气血上涌——原本想以力气取胜,楼烦王在匈奴军内是以力气大而著称,没想到刀戟这么一相撞,自己竟吃痛不已,在拨马过来看看项羽,竟是脸不变色心不乱跳,依然英姿勃发地纵马杀了过来。

    项羽右腕一抖,大戟顿时发散出千朵雪白的梨花,如同狂风骤雨一般,向楼烦王咽喉处袭去。

    楼烦王知道厉害,不敢硬接,只得将战马稍稍策离原先的轨迹,再顺势用钢刀将项羽这一戟卸下,竟是躲避开了这一击。不过他此刻心中一片雪亮,自己的落败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他倒也不为自己的落败和身亡感到恐惧,而是为世间竟有这样的高手感到无比的惶恐惊惧——大楚有这样的皇帝在,大单于纵然是天之骄子,恐怕也难以为敌,与这样的人生在敌对一方,不知道是荣幸还是不幸。

    项羽可不管他此刻在想些什么,策马再度攻了过来。楚军也都看得清楚,皇帝陛下胜券在握,匈奴楼烦王眼看着就要落败,于是齐声高呼起来:“万岁,万岁,万岁!”

    被楚军这么一喊,楼烦王更是心意烦躁起来,待见到项羽持戟纵马杀来,急忙用钢刀去封住项羽矫若游龙的大戟。不料项羽这一招本是虚招,楼烦王在慌乱之中竟没分辨清楚,待清醒过来,大戟的小枝已经勾住他的手腕。

    楼烦王大惊,他知道项羽如果轻轻一拉,他的这只手腕势必被削断,为了保住这只手腕,唯一的办法就是整个身子往前倾去,手腕顺势脱离险境。可倘若他往前一倾,胸膛就不可避免地撞上项羽大戟的戟头,将会被贯胸而过——同样难以活命。

    趁着楼烦王大惊失神慌乱的片刻,项羽手腕突然抬动,大戟迅速地向上移了上去,架到了楼烦王的脖子处,项羽轻笑道:“楼烦王,还不下马就缚,更待何时?”

    楼烦王面如死灰,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一想到被生擒活捉之后,楚人定然不肯放过自己,还不如死在战场上,免得日后被楚人戏弄折磨。于是楼烦王眼睛一闭,竟不躲闪,朝着大戟撞去,企图被削破咽喉而死。

    项羽有心活捉他,见他自己寻死,冷笑一声,撤掉大戟,猛然一挥,将其手中钢刀磕飞,然后扭动手腕,一戟将其拍落下马。楼烦王不料自己竟寻死不得,反倒被项羽打落下马,待眼睛睁开之时,已经有几名楚军如群虎噬羊一般冲了上来,将准备好的绳索取出,将楼烦王绑缚了个结结实实,捆得如同粽子一般。

    “楼烦王,朕来问你,你们大单于,往何处逃去?”项羽跨在骏马之上,高傲地看着自己的手下败将,屠杀了无数楚人的楼烦王。

    楼烦王已经是心如死水,听得项羽问话,哼了一声,回道:“皇帝陛下难道还想凭借这些兵马去追击大单于?我匈奴虽然兵败,但控弦之士仍不下二十万,皇帝陛下胆敢以身犯险,小心身死草原,埋骨大漠。”

    “大胆!”一旁的楚军士卒见楼烦王竟敢言语冒犯皇帝陛下,忍不住给了他一个耳光,喝道,“身为俘虏,也敢这么跟皇帝陛下说话?”

    项羽哈哈一笑,道:“死到临头,竟然如此嘴硬,倒也不失为一条好汉,不过你手上沾满了我大楚无数子民的鲜血,朕岂能容你?”

    “陛下,该如何处置此人?”一旁的副将问道。

    项羽笑着问道:“你等可曾听说过碎磔之刑?”

    “不知是何种刑罚,望陛下告之。”众人都是一脸茫然,忙问道。楼烦王也是侧耳倾听。

    “就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将此人绑缚一大柱之上,一寸一寸地将肉割尽,然后取出内脏,肢解尸体,剁碎骨头,共计三千六百刀,刀数未尽,此人绝不可死,定要他受尽苦痛而亡。”

    众人皆是大骇,在看楼烦王时,早已经脸如白纸,昏死过去,胯间湿淋淋的一片,竟是小便失禁,自行流淌出来。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三十六章

    逐北(一)

    擒获了匈奴楼烦王,项羽仍不满意,想乘着大胜之机,加上韩信率军赶到,要继续北上追击老上单于,但被诸将极力劝阻,加上楚军长途奔袭又连续作战,多少有些疲倦,倘若再让他们奋起余勇在草原上追逐老上单于,等追上之时,楚军恐怕已成强弩之末,不再是匈奴人的对手,如果一旦兵败,将对士气是个极大的打击。项羽听了,只得怏怏作罢。

    不过另有一个好消息从紫玉关传来,那就是上郡军区的副将彭凯将军,虽然身负重伤,但并没有殒命,而是在关破之后,与敌军奋勇作战,但不幸被流矢所中,昏迷过去。待项羽率军赶到之后,命人打扫紫玉关战场的时候,才被人发觉救醒。

    如此良将,得以保全性命,对于需要人才的国家来说,简直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彭凯在这次战役中能够在危急时刻按兵不前而免遭敌人埋伏,又能够冷静地审时度势,大胆地绕道夺关,断绝敌后路而迫使敌人仓皇从四原出逃,间接地救援了被围困的四原城和项羽本人,可谓此次大战中居功至伟之人。项羽立即命人将他送到长安,让宫中最好的大夫前去为他治疗,同时加封他为弘农侯,并任命他为预备成立的金城军区元帅。

    成立金城军区,是项羽这几天谋划已久的事情,几大军区,唯北方多兵灾,而北方惟独西北缺少军区,长安距离西北虽然比较近,但作为帝国首都,没有重兵把守肯定不行,因此在西北成立一个新的军区,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加上河套地区现在尚处于匈奴人的掌控之中,因此成立金城军区,不但大大有助于巩固西北防御,更有助于收复河套地区。

    很快,项羽又从抓获的匈奴几个贵族俘虏(审问完毕之后全部格杀)口中得知了一个重要的情报,那就是当初老上单于亲自围困四原,妄图拔掉上郡军区的时候,倘若一旦得手,匈奴人布置于西北的十万骑兵就将叩长城而直至长安城下。

    帝国的首都位于敌人可以触摸到的地方,这令项羽和几位元帅极为不满。但据最新的情报显示,西北的匈奴十万铁骑如今已经完全撤走,想来应该是老上单于败回草原之后,为了防止项羽率军穷追不舍,而将西北的重兵赶紧调了回去。

    项羽沉吟片刻,下了一道旨意,让项飞率领长安军区的八万大军北出金城,渡过黄河,向河套地区开拔,如遇敌军人少,可直接歼灭,如敌军人多,可牵制其主力。

    不日,项飞率军从长安誓师出征,而项羽则亲自率领精锐兵马十二万出于马邑,进驻到云中一带,以韩信为大元帅,季布栾布为副帅,从东面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为了打赢与匈奴的这场事关两族生死存亡的大战,项羽吸取了上次对阵楼烦王的教训,对外宣称,匈奴兵士及王公贵族头领等人,只要真心归顺,一律厚待不杀。有了这条做保证,等到了某些时刻,就可以诱使匈奴人投降。投降一个匈奴人,就等于少了一个敌人。

    不过匈奴大单于的王庭究竟在什么地方,就连部分匈奴人也说不清楚,项羽不敢冒进,只在草原上缓缓地前进着。沿途倒也碰上一些匈奴兵士,不是被杀就是归降,只是没有遇到匈奴人的主力,这使得全军上下几乎憋了一股劲,就等着碰见匈奴单于。

    老上单于自然早就接到奏报,说楚军两路并进,一路开进到河套地区,一路从云中出兵。分兵与两路楚军作战,匈奴军马胜率很是渺茫,但集中优势兵力,先击溃其中一路,再挥师歼灭另一路,胜利的几率将大大提升,因此老上单于秘密集中了匈奴境内十五万大军,用来对付东路的楚军,而使两万多兵马驻守河套一带,如果遇到楚军来攻,只可守不可攻。

    为了防御楚军的进攻,老上单于命嫡系精锐五万驻扎在王庭,而使匈奴右贤王率军四万作为前部,左贤王部三万兵马位于东路,卢侯王和折兰王的三万兵马位于西路,三军遥相互应,互为犄角之势,开往云中前线。

    ………………………………………………………………

    云中城,是中原与匈奴大战的前线,历史上也是座有名的边城。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句子。现在,云中是项羽所驻之地,也是十二万东路楚军驻扎之地。

    云中城内的议事厅内,此刻楚将云集,东路大元帅韩信正在召集诸将议事。

    “方才斥候来报,说匈奴大军已经距离云中不到八十里,现如今匈奴军并排分列成三座大营,之间相隔不扫二十里,总兵力达到十万人马,我军十二万,足堪与之一战,然如何进兵,还望诸位多献良策,以早日破敌。”韩信点卯完毕,又率诸将参拜完项羽后,说道。

    现位为安乐侯的孔熙是从彭城军区调集而来,没有与匈奴作战的经验,但却是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陛下,大元帅,以孔熙之见,匈奴人分列三营,意在守而不在攻,我军可佯攻其东营,其余两营兵马势必来救,则可于半路伏而击之。”

    “孔将军果然妙计,”韩信颔首道,“然则匈奴军三路,此计虽可破敌,但不能尽灭之,久战于我军不利,倘若不能速战而灭之,则我大军恐又要白忙一场,空费国家钱财。”

    季布笑道:“伤其十指莫如断其一指,我大军可直取一路之敌,而使两将各统一军阻拦敌两路救援之敌,若一路敌人为我所尽灭,则其余两路,定然闻风丧胆而北遁,如此,破敌必矣。”

    项羽从首位站了起来,摇头道:“季布,我军若要围而灭之,需其两倍至三倍之兵力方可成功,则需五、六万兵马,所剩之六万兵马,如何抵敌?敌闻我袭其一营,定倾力来救,届时虽灭敌一万,自损八千,于我军不利。”

    季布听项羽这么一说,也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得退到一边,

    大厅中、沉寂片刻,元帅韩信道:“我有一计,可尽破敌军。”

    众人都知道韩信是用兵奇才,这会儿听他说有妙计可尽破敌军,顿时都来了兴趣,两只耳朵似乎要竖立起来。

    项羽连忙招呼道:“大元帅且慢,朕也有一计,可尽破敌军,你与朕不妨各自将计写于竹简之上,写完之后,再比对一下,让诸将看看,谁的计更为巧妙,如何?”

    韩信在用兵之上最佩服的莫过于项羽,这时听说有这样一个游戏兼较量,顿时也来了兴趣,笑道:“那臣就斗胆与陛下各书计策于竹简之上,如臣计更妙,陛下可要向臣认输。”

    “哈哈哈哈,”项羽大笑道,“韩大元帅果然好胜心极强,也罢,若是朕胜了,大元帅也得向朕俯首认输,并摆上一桌拜师酒,请朕到你新府上痛饮三百杯,如何?”

    韩信忙道:“陛下若能光临臣宅,臣自是感激不尽。”

    项羽道:“那——笔墨伺候。”

    军中参谋将笔墨取来两副,项羽与韩信各自在竹简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将竹简卷好,放到大案之上。项羽笑道:“韩大元帅,你我各自先打开一视,再交于诸将商议。”

    韩信笑着说道:“不错,臣正有此意。”

    两人同时将竹简拆开,互相交换着看了一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看得迷茫,忙问道:“陛下,韩大元帅,可将竹简于我等一观否?”

    项羽与韩信都将竹简放到大案之上,项羽笑道:“诸位可来一观。”

    众人忙簇拥上前,仔细一看,只见两片竹简上都写着八个字:“以守待守,奇袭逐北”。

    韩信也是笑意满面,见众人还是不解,忙高声道:“众将听令。”

    众人一听,大元帅要调兵遣将,忙站列两行,听候调遣。韩信环顾两排,道:“季布栾布二位元帅听令。”

    季布、栾布两人同时出列,高声道:“末将在。”

    他们俩虽然都是元帅军衔,但在韩信大元帅面前,还得自称“末将”。

    “命季布为主将,栾布为副将,率马军一万,步军八万驻守云中,若遇敌军来攻,可击退之,但不可率军追击,以免中敌奸计。”韩信拔出第一支令箭,高声道。

    季布、栾布二人虽有些疑虑,但还是接过令箭,回应道:“诺。”

    韩信也不顾这两人心里在嘀咕什么,继续道:“其余诸将及三万轻骑,一并随本帅出征。”

    “诺!”大厅中的诸将齐声躬身道。

    项羽一听,全然没有自己的事,不由赶紧叫道:“且慢!韩大元帅,置朕于何处?”

    韩信一拍脑袋,叫道:“几乎忘记给陛下分派任务,真是罪过,陛下为国家之根本,万民所仰仗,自然不可以身犯险,以韩信之见,陛下当镇守云中,以督全师。”

    项羽变色道:“朕岂是太平天子?朕当日纵横宇内,天下无敌,何尝见敌而怯战,如今大元帅竟以为朕经受不住朔北风霜,莫非竟敢小觑于朕?”

    韩信摇摇头,正色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陛下贵为天子,乃国家社稷之所托,而韩信亲率三万轻骑北驱大漠,道路不识,极为险阻,倘陛下有不测于万一,则韩信虽九死未能赎其罪,望陛下以国家社稷为重,不可轻身涉险,置天下臣民于不顾。”

    众人何等聪明,立即就从韩信的话语中知道了大元帅行军的目的必是凶险无比,忙齐声劝阻项羽道:“望陛下以国家社稷为重,不可轻身涉险,置天下臣民于不顾。”

    项羽恼怒不已,如此能够载入史册的大战,自己竟要龟缩在云中城内而不得亲自参与,简直就是人生一大憾事,而诸将死命劝阻,真是令他发作不得,却又憋气无比。

    “陛下以臣为帅,定当以臣之计为重,不可于军中掣肘。”韩信竟还将了项羽一军。

    项羽旋即明白过来,笑道:“是朕糊涂了,那朕就镇守云中,以御对面之敌,来日朕要亲自为韩大元帅饯行,望韩大元帅马到功成,立国家千秋不朽之功业。”

    “臣谢陛下厚恩。”韩信见项羽同意自己不去涉险,也就放下心来。

    依照项羽与韩信的计谋,派遣出去的这三万轻骑事关战争成败,但却凶险无比,所依赖的,就是那几个匈奴俘虏,稍有不慎,将全军覆没,三万骑兵将葬身大漠,韩信也无绝对胜利之把握,因此竭力劝阻项羽不可亲自前往。

    ………………………………………………………………

    在韩信率军出发后的第二天,项羽却要提一万骑兵出城,向匈奴军叫阵。季布不解,问道:“韩大元帅走前颁下军令,‘若遇敌军来攻,可击退之,但不可率军追击,以免中敌奸计’,如今陛下却要提兵出战,是何道理?”

    项羽诡秘地一笑,避而不答道:“季布、栾布,你二人猜测一下,朕提兵前去叫阵,匈奴人敢出营应战否?”

    季布眼睛一转,道:“势必不敢。”

    栾布却奇道:“何以见得?匈奴人素以悍勇著称,又兼以十万之众,若见我军仅以一万之众前去叫阵,定然出营应战,何来不敢出营之理?”

    季布呵呵一笑:“陛下英明神武,震慑天下,匈奴人见到陛下,心胆已破,何来出营应战之勇气?定然惶惶如丧家之犬,关紧营门,企求什么昆仑神的庇佑。”

    虽然是马屁话,但项羽还是哈哈笑道:“朕还以为季布明了,谁知尽是胡言乱语,匈奴军分营而列,意在守不在攻,我军倘前去叫阵而不攻营,其必定闭门不出,以老我师,待我师老兵疲,而老上单于挥兵亲来之后,其方可以逸待劳,迎战我军。”

    季布、栾布二人立刻马屁话同时冒出:“陛下神算,神鬼莫测,况臣等凡夫俗子?”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三十八章

    逐北(三)

    “他娘的,你们一万多人,难道竟守不住大营?”左贤王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高举着马鞭的手不住地颤抖着,似乎想一鞭子抽过去,好好教训一下伏在自己马前的部下。

    “楚军不下三万人马,加之我大营营门又被烧毁,楚军趁我们打扫营内之时,突然于黑夜中杀出,我军猝不及防,因此大败,营中尚有五千余人仍在抵抗,我等非是逃窜,只是见援军久久不至,这才策马赶来,亲自向大军求救。”来人哭拜道。

    左贤王一听这话,暴怒起来,心中咒骂着右贤王,竟然以为楚军又是消遣自己,竟然不派一兵一卒救援,但他不好在众兵士面前露出主帅不和的迹象,转而大骂项羽道:“楚人皇帝,卑鄙无耻之徒,你等快快与我一道杀回,定要将来犯楚军全部格杀。”

    “是!”逃窜而来的匈奴兵士忙应声列入左贤王军行列中。

    左贤王火急火燎地赶到自己的大营,发现楚军纵兵大杀一阵之后,将大营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然后在他引军到达之前就逃之夭夭了。左贤王勃然大怒,要率兵追击,被手下人劝阻住,万一楚军再借助夜幕设下埋伏,那损失就更大了,眼下还是救火重要。左贤王气愤不过,只得带着人去扑火。

    大火熊熊,竟将大营中大部全部烧毁,左贤王甚至还找到了爱妾被烧成木炭的尸体,她头上戴着的首饰,可是全大营中独一无二的。这下左贤王可是吃了一个大亏,赔了夫人又折兵。恼怒之余,这才想到,自己的大营全部被毁,全是右贤王不肯救援之故。

    ………………………………………………………………

    整整一个晚上,楚军就没有让左贤王消停,先是袭击大营,坏了他的好事,继而又从西面冒出,将他调动去了西营,回过头之后竟又给他来了个回马枪,一把大火烧掉大营,只匆匆赶来的他留下一堆灰烬五千残兵和数千具尸体。

    气急败坏的左贤王等天一亮就率领自己的两万大军及五千残兵来到右贤王大营外,右贤王的部下见穿着匈奴服装的大军杀来,慌忙禀报了右贤王。右贤王一开始还以为是楚军假冒的,等他出营一看,只见左贤王一脸怒容地跨马立于门前。

    右贤王还感到莫名其妙,讪讪地问道:“带你的兵马前来我营,想干什么?”

    左贤王拱了拱手,没好气地说道:“昨夜楚军大军袭营,纵火烧毁我大营,我这人马如今无处栖身,特来投靠。”

    右贤王看着左贤王那像死了亲爹的脸,知道这小子心里不痛快。原本在匈奴军中,左贤王的地位比右贤王低,但老上大单于正是借助了右贤王的力量才得以将几乎分裂的草原重新统一,而左贤王资历尚浅,军中威望也不够,因此位置却处于右贤王之下。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爆发机会而已。

    不过楚军昨天晚上这么一折腾,倒使整个作战计划被打乱,首先东营完全被毁,粮草辎重全部付之一炬,左贤王手下这些兵马,每天所需要的粮草是少不了的,倘若一顿没得吃,兵士哗变,那就给了楚军以可乘之机,大单于的整个部署就要随之改变。

    右贤王越想越是气愤,楚军太狡猾了,倘若再不给他们一点教训,说不准还会被他们耍成什么样子。他拿定主意,一来要打击一下楚人的士气,二来要平息左贤王的怒气,唯一的办法,就是纠集全部大军,进攻云中城。先让兵士们发泄一下,等到中午,再让左贤王的兵士到西营去就食。

    “来人,传令过去,命卢侯王、折兰王率部前来我营会合。”右贤王拿定主张,立即吩咐道。

    不久,卢侯王和折兰王带着两万的多的兵马匆匆赶了过来,这次他们吸取了昨天晚上的教训,留下一万兵马守卫大营,倘若楚军来袭,这一万大军凭借着营寨,足可以抵挡好长一段时间,而救援大军也能够及时赶到,不会出现昨晚那样的惊慌失措的局面。

    匈奴三路兵马,卢侯王和折兰王所部两万人马,左贤王部两万五千不到,右贤王自己带了三万兵马,合计七万五千人,在匈奴中大营前集结完毕,右贤王钢刀一拔,喝道:“云中城内有大楚的皇帝,只要拿住了他,就能得到整个大楚,草原上永不言败的勇士们,拿出你们的骄傲和勇武来,昆仑神保佑着我们,杀啊!”

    话音刚落下,匈奴的兵士们还没来得及应声欢呼一下,以壮大匈奴的军威,就听到有人高声喊道:“大军慢行,右贤王慢行,大单于有军令到,大单于有军令到。”

    老上大单于这个时候竟发来了军令?众人皆是一愣,回头看着来使飞一样策马赶到,来到军前,翻身下了骏马,快步走到右贤王马前,道:“大单于有令,命大军全部撤回单于王庭,即刻拔营,不得有误。”

    “什么?”右贤王一惊,忙问道,“可是王庭发生了什么大事?”

    来人赶忙道:“据报,楚大元帅项飞率大军从陇右而起,跋涉千里,正向王庭而去,大单于恐王庭兵马难以抵敌,特命东路大军回援王庭,待破敌之后再回师东路。”

    右贤王仿佛才明白过来,道:“难怪东路楚军一直按兵不动,就算来袭,也是一战即退,原来是引住我大军在东,却使一路军从西而进,已经快到王庭了,你快回复大单于,就说我大军即刻拔营而回。”

    “万一,”折兰王摸了摸自己的一把胡子,嘴巴凑到右贤王耳朵边,犹豫道,“万一楚军尾随我军之后而寻到王庭,后果可就大大不妙了,依我之见,不如将左贤王留下,让他与东路楚军去拼个你死我活,当然,让他留下来,名义上就是防止楚军尾随我军之后,大军撤退,总得有人殿后才行。”

    右贤王看了一眼自己的叔叔,不由得会心一笑,心道,毕竟是只老狐狸,这一石二鸟之计,果然不留痕迹。然后冲着左贤王道:“我大军若退,楚人势必追赶,故我以为,大军可分散开来,左贤王为后路断后,卢侯王和折兰王的人马直线向北,急速前行,我自引本部兵马绕道向西,包插到西路楚军背后,与大单于两下夹击,定能擒获楚军大元帅项飞。”

    左贤王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楚军大兵压境,意在驱逐大单于,故而西路大军开拔直奔王庭,倘若这东路军一撤,其后的楚军肯定要追击过来,要会师于大单于王庭,如此一来,楚军势必向北或向西,而他自己的王庭却在东北面,等这两路人一走,他就率本部军马撤回自己的王庭,一来可以保存自己的力量,二来日后还能坐观其变化,等大单于被楚军破了,或者两败俱伤的时候,他左贤王就可以一路西进,收拾沿途残兵,直诣大单于王庭,再趁乱势一举将右贤王、大单于等人拿下,自己不就可以做上大单于了吗?现在右贤王居然让他留下来断后,这机会再好不过了。

    想到这里,左贤王赶忙道:“那就由我引本部大军牵制住东路楚军,不过我大军所需之粮草辎重,可都被楚军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你们得给我留下点,不然如何牵制楚军?”

    右贤王早就料到左贤王会讲条件,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于是慷慨地道:“我中军大营驻扎了四万兵马,你那两万多人驻扎进来,应该足够了,我大军再留些粮草给你,你只要坚守住十五天,便可自行撤去。”

    等十五天?十五天内楚人不来找你的麻烦?十五天后你撤军,楚人大队人马一看只有区区两万多人,还不一拥而上将你部杀个精光?右贤王心里简直乐开了花,生平一个政敌就要被自己高明的手段消灭,他怎么能不兴高采烈?以一营的辎重,就换取了日后的大单于位置,这个生意,还是非常划算的。

    按照匈奴人的规矩,是以左为尊,而且左贤王一直是大单于的继承人,但是偏偏这一个左贤王,与大单于的关系很是一般,老上大单于也是迫于族中的压力才将他封为左贤王的,老上单于一直钟爱自己的小儿子,想让小儿子当左贤王,可惜那个小儿子年岁太小,无发服众。不得已才立了现在这位左贤王,而却以右贤王来牵制住他。

    因此,一下子就出现了左右贤王都有可能继承大单于位置的可能,所以两个人的明争暗斗是从未间断。能够借楚人项羽之手除掉左贤王,右贤王可不在乎那一些物资。

    两人虽是各怀鬼胎,但在这件事情上却是出奇的一致,以至于两人都是心中暗喜,互相得意一番,各自引兵去了。左贤王还算了笔小帐目,获得了右贤王的大营,自己的那些辎重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却又得到了更多的物资,算起来这次出征,除了损失了五千人马之外,元气倒没伤着,还能在楚、匈大战中静观其变,简直是稳坐钓鱼台了(汗,左贤王根本就不知道有个钓鱼台)。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三十九章

    逐北(四)

    右贤王、卢侯王和折兰王的大军刚一撤走,左贤王就下令,五千人马驻扎到大营前,其余两万兵马开始拔营,将营中的粮草辎重先行运出,送往左贤王自己的王庭去。

    以五千人马的代价,换取得自身的平安,又能坐山观虎斗,还可以觊觎到大单于的宝座,这笔买卖,左贤王还是觉得自己赚了一些,等到楚、匈大战到不可开交的时候,再兼并那几个投靠了右贤王的小部落,自己的人马就能立即得到补充,势力就能伸到右贤王的领地去,倘若有可能,还可以与大楚皇帝陛下媾和,让他确认自己大单于的位置。到那个时候,老上单于就算在位,也只能干吹胡子瞪着眼,又能奈何得了?

    不过为了防止楚军追击,左贤王还下了一笔工夫,在大营中插满了旗帜,用些草把扎成人样,再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大营——当然,大营里面有用的东西全部撤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左贤王这才心满意足地跨上自己的战马,命令全军悄悄地开拔回自己的基地。

    左贤王的领地在东面,手下有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而右贤王的领地在西面,两人的领地恰好给大单于领地构成了一道屏障。左贤王的王庭有几千座帐篷,还有无数的老弱妇孺在王庭搞生产建设,喂养牛羊,挤牛羊奶,生育部落后继人。

    距离王庭还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先行的人马中有人奔了过来,惊慌地大叫着:“左贤王,左贤王,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左贤王眉头一皱,破口大骂道:“他娘的,出了什么事,这么大惊小怪的?”

    来人慌忙下马,磕头道:“王庭被楚军洗劫,留守王庭的人,无一幸免,全都被楚军格杀,所有的帐篷,都被一把火烧尽了。”

    左贤王听了这话,差点儿没从战马上摔落下来,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王庭这么隐蔽,竟也会被楚军找到,而且还给他来了个连锅端,也难怪没人过去禀报这样的大事,人全都被楚军杀光了!这样一来,自己部下的牧民一个都不剩,还谈什么去争夺大单于的宝座,还谈什么宏图霸业?

    可是,该死的楚军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王庭的呢?又是哪个混蛋率兵来血洗一空的呢?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王庭被楚军洗劫一空完全是出于偶然。当日韩信率领大军从东面出发,绕道想包抄到大单于王庭后。在匈奴向导的引导下,竟摸到了左贤王的王庭。

    尽管是路过此地,但韩信还是下令将王庭包围,继而全歼此处匈奴人,老弱妇孺一个不留,也让匈奴人尝尝被屠杀的滋味。至于王庭中储存的一些粮食,韩信命令全部带走。那些难以带走的东西,全都一把火烧个精光。

    楚军几乎是以匈奴人之道还治匈奴人之身,烧杀抢掠不休,还有几个胆子大的,将稍有些姿色的匈奴妇女轮番奸淫了一番,却并未得到主帅韩信的责罚。尽管这似乎不是王师的作为,也有违于大楚军法,但是一想到匈奴人在面对全村全镇乃至全城楚国百姓时的所作所为,韩信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得到实战演练的楚军,同时也得到了休整,然后一把火烧掉匈奴左贤王王庭,继续向西北而去,跨过千里大漠,顶着风沙走石,历尽千辛万苦地寻觅着单于王庭。

    气急败坏的左贤王立即下令,大军前队变做后队,后队变做前队,再度杀回云中城下,要报仇雪恨。左贤王的大军辛辛苦苦赶到王庭,还没有来得及喘息片刻,又要折返回去,兵士都是极有怨言,加上肚子也饿了,一个个走得缓慢。

    左贤王无奈,只得让大军就地休整,他自己却是一口也吃不下去。楚人这一下子等于将他多年来积累的力量和财富全部掠走,几乎是给了他致命的一击,换做是谁,都会气得火冒三丈,要攻破楚城去大肆劫掠一番才肯罢休。

    在大军休整期间,有人劝道:“云中城楚军兵多将广,我军贸然前去,以区区两万多疲惫之兵士,绝难以抵敌楚人,一旦我军为楚人所灭,右贤王岂不坐享其成?”

    左贤王这时候已经冷静下来,一想也是,自己这么点人马,还不够人家十几万楚军(他并不知道韩信已经将楚军精锐全数调出)塞牙缝。而且自己去与楚人硬碰,这不正是右贤王那老小子一直期望的吗,那么自己以后凭什么去与他右贤王争夺大单于之位呢?

    记得楚人有句老话,叫做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不住性子,就要坏大事情。左贤王思来想去,问道:“那依你之见,我军该何去何从?总不能跑到大单于王庭去哭诉?”

    那人面露犹豫之色,见左右无人,这才大胆地道:“依小人之见,大单于并不是楚人对手,此战之后,大单于势单力薄,倘若您能与大楚皇帝交好,借助大楚之力而坐大单于之位,岂不手到擒来,易如反掌般轻巧?”

    左贤王一想到自己的王庭都被楚人给端了,现在居然要向楚人求援,真是气愤难消,摇头怒道:“楚人拔我王庭,此不共戴天之大仇恨,若此仇不报,如何服众?”

    那人笑道:“您有所不知,楚人拔王庭之时,我与楚人尚互为敌手,今若与楚结盟,而取大单于之位,何愁无王庭而居?而且,大单于的王庭,可比您的王庭大多了。”

    反正已经是一无所有,还不如以输去搏赢,或许真能换回一场大富贵。左贤王思付再三,觉得这交易可行,于是道:“那就派遣你去与楚国皇帝相商此事,若大楚皇帝保证我能登上大单于之位,我便竭力相助他剿灭顽逆。”

    ………………………………………………………………

    左贤王的使臣到达他们原来的大营时,就被已经进入大营的楚军军士捉住,原来楚军已经占领了空荡荡的大营。来使见自己竟被绑缚起来,连忙大叫起来:“快快松绑,快快松绑,我奉左贤王之命前来晋见大楚皇帝陛下,有要事相谈。”

    说起楚军占领了匈奴人的大营,也是事有凑巧。季布正带着五千骑兵起来叫阵,一是想引诱匈奴人出战,而是想来气一气他们。可叫骂了半天,匈奴大营中仍是毫无动静。季布干脆下令,军士们下马休息。本想以自己大军的懈怠,来引出敌人,却不想几个胆子大的军士,竟摸到了匈奴大营前。季布一见,怕部下遭到匈奴人的冷箭,让人招呼他们快回来。

    那几个胆大的军士,见匈奴大营门塔楼上的哨兵已经进入自己的射程以内,竟忍不住取出弓来,一箭正中那“人”面门,却见那“人”连声痛都不喊,依然站立在那里。这些军士不信这小子能耐得住,于是两三箭下去,那“人”依旧站立如初。

    有不怕死的往前继续探去,才发现那根本就不是个匈奴兵士,而是一个草人,不过穿上了匈奴人的衣服。正好季布派来的人赶到,这几个胆子大的军士就将这一秘密告诉了来人,来人一惊,又忙将这消息通报给了季布。季布忙令两千人马杀进营去,这才知道,整个匈奴中军大营,已经是空无一人。不久,西边也有人传来消息,说匈奴西营已经全部撤走。

    如此利好消息传到项羽耳朵里,项羽自己大喜,知道是项飞或者韩信大军抵达了匈奴大单于的王庭,老上大单于才让东路的匈奴军撤退。可有经验的军士一观察,匈奴军竟是分了两路而撤,一路先走的是向了西北,一路刚退却的是向了东北。

    项羽在云中城内召集诸将议事,讨论之后大军该如何行事。

    栾布为人比较谨慎,提议道:“陛下,如今匈奴大军突然分两路而撤,极其可疑,臣以为,未防中匈奴人之计,当多派出斥候,向西北、东北两面打探,倘若匈奴人设有埋伏,当坚守云中,不可轻出,静候项、韩两大元帅佳音。”

    项羽沉吟片刻,问道:“倘若匈奴人不是设伏,而是撤退,我军又当如何?”

    季布呵呵一笑,道:“倘若匈奴人并无埋伏,而是全军撤退,定是遇到项飞大元帅大军抵达王庭,我大军可直挥西北,与项飞大元帅合兵一处,直捣匈奴单于王庭,岂不痛快?”

    栾布忙道:“不可轻举妄动,匈奴大军何以分两路而去,倘若我大军向西北而进,东北匈奴之军切断我军后路,大军成败事小,陛下安危事大,切不可大意行事。”

    一时间,厅中成了两派意见,一是疾进,二是观望。项羽正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却听外面有人禀报道:“启奏陛下,城外大营中抓获几名匈奴人,为首的称他是匈奴左贤王派出来的使者,使者说要面见陛下,有要事禀报。”

    “哦,”项羽意外道,“匈奴左贤王竟派出使者来要见朕?朕倒要看看他有什么事,这样吧,你们暂且散去,两位元帅留下与朕一道会会这位匈奴左贤王的使者。”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四十章

    逐北(五)

    不多时,匈奴左贤王的使者迈步走了进来,看见坐在正首的那人,知道是大楚皇帝,连忙跪拜下去,说道:“臣匈奴左贤王麾下勃日赤,参见大楚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项羽见了来使,笑道:“按理论起,大匈奴派使者面见于朕,也当是大单于的使者,为何左贤王竟也派了使者前来?”

    勃日赤倒也是见过些风浪的人,不慌不忙地道:“我大匈奴自与大楚有别,大楚自皇帝陛下为尊,我大匈奴以大单于为尊,然大单于之下,有左右二贤王,各领一地一军,故左贤王亦可派遣使臣面见陛下。”

    “那不知左贤王派你前来,有何公干?”项羽点点头,继而问道。

    勃日赤躬身道:“回陛下,左贤王遣臣前来面见陛下,是愿与陛下媾和。”

    ………………………………………………………………

    一番谈判之后,项羽及季布、栾布这才明白,原来左贤王是想单独与大楚媾和,并且愿意奉大楚皇帝为君,而且还愿意与楚军一道去征讨大单于王庭,条件很简单,就是在打败老上单于之后,由大楚皇帝册封其为大匈奴单于,大匈奴从此之后臣属于大楚。

    其实对匈奴作战,项羽倒也不是想灭了匈奴这一民族,他可不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如果能够一战而使匈奴臣属大楚,从此向大楚称臣,这倒也是件再好不过的事情。打一场大战,都要消耗掉大量钱财。当统一全国之后,项羽也曾想过,练出一支强大无比的军队,向西去与罗马帝国一较高下。但两次与匈奴大战,都使国内疲于应付。倘若真是西征罗马帝国,恐怕连到都到不了。记得当年看YY小说时,主角回到过去,动辄就指挥大军征服全世界,仿佛是轻松平常一般,轮到自己时,才知道这根本就是无法企及的一个目标。

    这次出征匈奴,说到底也是为了消除北方警患。综观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几乎每一朝每一代的中原政权都要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发生冲突,但都是胜少败多,人民苦不堪言。汉武帝这样的雄才大略的人物,纵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却也使国家陷入到窘境之中。

    只要治理下的国民能够太平地生产生活,不受到战争的摧残,项羽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打败了匈奴之后,也是有人要来管理这片草原。历史上,匈奴人被赶走了,突厥人又强大起来,突厥人被赶跑了,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又都纷纷而起,甚至还两次灭亡了汉人的政权,从而入主中原几百年。

    可见,纵然打败了匈奴人,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对这片草原强加管理,不然驱赶走一族,多年之后,必然又生出一族。其次就是要施行和谐的民族政策,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不能动不动就以蛮戎夷狄冠于其名。倘若他们真心归化,当与楚人一视同仁,给予其相应的利好政策,他们自然就不会无事生端地挑起战火。为了彻底地消弭战祸,再逐渐地削弱其兵力,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国家,使中原政权国力大增,强干弱枝,就不必怕他冒出野心。

    很快,项羽便力排众议,同意了左贤王的观点,并且相商,在原匈奴中军大营中,双方举行新一轮的正式谈判。左贤王必须亲自来见,而项羽本人也将出场。项羽取出自己的配剑保证,绝对不会伤害到左贤王,而且是怀着极大的友善来与左贤王相商国事的。

    没过几天,左贤王果然依约前来,只带了两百来人以表示诚意,项羽做为大楚皇帝,自然也不多带人马,何况现在的匈奴大营已经为楚军所掌控。不过为了让左贤王放心,项羽特意下令,全军撤回云中城,自己也只带了两百来人。

    左贤王见了项羽,忙下拜道:“臣参见大楚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左贤王的部下们见主人如此,也都下拜道:“皇帝陛下万万岁。”

    项羽笑着上前,将左贤王搀扶起来,笑道:“大单于何必行此大礼?”

    左贤王一愣,讪讪地道:“皇帝陛下称臣为,为大……大单于?”

    项羽笑道:“之前朕不就与贵使臣说好,要册封足下为匈奴大单于,难道朕是个言而无信之人?”

    左贤王激动得难以言表,没想到大楚皇帝陛下竟是这样的通情达理,而且现在就有册封他为大单于的可能,但是老上单于一天不败,他左贤王就不能得意忘形。大楚皇帝及大楚铁骑虽然厉害,但是在与老上单于指挥下的大匈奴铁骑决战中,谁获得胜利都有可能,倘若老上大单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大楚皇帝又册封左贤王为大单于,那距离自己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到时候,楚人是决计顾及不上自己的。

    这几天冷静下来的左贤王也知道暂时的避让隐忍是必要的,因此推辞道:“皇帝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只是大匈奴中君位未定,臣不敢觊觎大单于之位,待皇帝陛下一统草原各部之后,臣当为陛下守卫北部草原,不敢有所懈怠。”

    项羽心中暗笑,这个家伙,看上去年纪不大,心眼到是不少,这样一番话,就是拿到老上单于那里,婉转地表达一下,也是能够得到通过的。不过既然要招纳他,就得有耐心,可不能急于一时,何况,有了他的帮助对于击败老上单于,还有待时间的考证。

    “既然如此,左贤王将何以助朕及助己,成就不世之业?”项羽笑问道。

    左贤王想必对这个问题早就成竹在胸,立即回道:“臣军中有不少人认识大单于王庭,臣将派人跟随皇帝陛下左右,将皇帝陛下大军引至大单于王庭之前,皇帝陛下大军突然而降,大单于定然惊慌失措而无所适从,如此则陛下大事济矣。”

    项羽暗暗后悔,心道,你这小子早点变节过来,何至于让韩信领着军马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地去乱寻找匈奴单于王庭?现在项飞的大军应该是到了王庭附近,以项飞之军对抗老上单于及各部大军,胜败自然在五五开。如果韩信大军能够从背后杀出,那么大楚铁骑一定能够大败匈奴大军。如果左贤王这厮早点投降过来,派人引韩信去单于王庭,那么这场大战大楚帝国就稳操胜券了。

    现在韩信大军所在何处依然是难以寻觅,而云中城中尚且有精兵数万,如果没有了后顾之忧而全数开拔向单于王庭,与项飞合兵一处,又有左贤王这等熟悉匈奴地境的人帮助,那么对匈作战的胜率将会大大提升,或者说,这就是取得胜利的最好机会。

    “既然左贤王有意相助于朕,朕自然不会亏待于左贤王,待老上单于一灭,整个匈奴就归你所管制,不过,眼下我大军深入荒原,地形不熟,更无从知晓单于王庭之所在,倘若左贤王能遣人为我大军向导,那么便能事半功倍了。”项羽笑着说道。

    左贤王对这事也考虑好了,连忙回道:“这是自然,为表诚心,特派遣我儿为皇帝陛下向导,陛下当可尽放宽心北去。”

    项羽暗付,左贤王派他自己的儿子前来,虽然名为向导,实际上是派出了一个人质,向对方所要人质,本就不是件互相信任的事,既然是他主动提出来的,并且以此来表示诚心,那么我大楚泱泱大国,岂能不显示出宽宏大度?于是笑道:“左贤王何必遣贵公子前来,公子年幼,还是另派对地形熟悉的沙场宿将吧。”

    左贤王一听,便知道项羽的用意,感激地起身鞠了一躬,道:“臣多谢皇帝陛下信任,臣在此对天盟誓,若有背陛下,当遭天谴,子孙世代为奴为婢,不得善终。”

    古人特重盟誓,匈奴人也不例外,所以项羽还是放了放心,道:“既然如此,明日左贤王当遣人来云中,朕自引大军前往单于王庭,左贤王就率部在此大营静候佳音。”

    ………………………………………………………………

    项羽只带了两万人马,留栾布守卫云中,同时也是为了提防左贤王,倘若他是设置的一个惊天大阴谋,那么以栾布的勇猛和谨慎多谋,一定能够将其击败,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根据左贤王派来勃日赤向导说,此刻草原上的匈奴大军几乎全部都在大单于王庭,沿途纵然有小部落阻拦,也不可能对两万人马构成什么威胁。项羽大军一路行进下来,倒也真如勃日赤所言,除了遇到两支小队人马之外,再无一个匈奴兵士。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想要设置埋伏的话,远远地就能看见了,何况项羽深入敌人腹地,也是小心异常,每天都派出大量的斥候去四面八方打探,都没有发现敌人的踪迹。

    走了十来天,所带的粮草也要用尽了,终于看到了前面隐约可辩的楚军旗号。项羽立即按住兵马,派人前去打探。不多时,斥候回来禀报,说那是项飞大元帅的营帐。项羽大喜,立即下了一道旨,命项飞即刻来见驾。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四十一章

    逐北(六)

    项飞在攻占了河套地区之后,很快就接到了项羽的命令,于是按照计划,他率领大军在俘虏向导的带领之下,一路想东北高歌猛进,沿途连破八个大小部落,斩敌两万余人,一直杀到了匈奴大单于王庭之前。

    接到战报的老上单于大惊,连忙调兵遣将,以大军构建壁垒来阻拦住项飞军的前进,同时将东路的大军也撤了回来,在王庭东、南、西三面构筑了坚固的防线。原本匈奴人习惯的打法的奔袭骚扰,是骑兵突进,但这次却效仿楚人的打法,以营垒守卫,阻拦住楚军去路。

    两军相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楚军就开始了猛攻,匈奴人依据对地形的熟悉和构筑的工事,以及顽强的战斗,使楚军多次进攻均无功而返。项飞命大军休整一日,等来日再战。

    对于粮草问题,项飞倒不怎么紧张,沿途劫掠草原各部的牛羊粮食,加上自身带着的,足够大军用上一个月了,他有信心,一个月内就可以打败匈奴人,因为,皇帝陛下与韩信还有十几万大军从东路进发,算算日子,他们的大军也该要达到匈奴单于王庭附近了。等到两军一会合,楚军声势壮大,势力也壮大了之后,匈奴人想不败都困难。

    趁着这天休整的时候,项飞也美美地睡上一觉,这一路上来,他就没能睡过一个囫囵觉,两只眼睛熬得像兔子眼睛(也像熬夜写书的起点多数作者们)一样,布满了红红的血丝,今天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真是惬意无比。可还没睡上一个时辰,就被自己的侍从吵醒了。

    项飞怒不可遏,不耐烦地道:“本帅不是说过,除了敌军偷袭,其余事务都不必来找我。”

    “回大元帅,”侍从恭敬地道,“皇帝陛下有旨,宣大元帅即刻前往陛下那里。”

    “什么?”项飞的瞌睡虫立即被这一句话赶跑得无影无踪,他赶忙一个翻身,坐了起来,半信半疑地问道,“你刚才是说,陛下派使者来宣,让本帅去陛下那里?”

    “回大元帅,陛下的使者正在营中大帐。”侍从还是一个腔调地说道。

    项飞欢喜地说道:“好,陛下使者就在大帐之中?快,你去回一下,就说本帅马上就到。”

    ………………………………………………………………

    听到皇帝陛下已经率领大军赶到,项飞兴奋得睡不着觉,立即带上几名心腹,跨上战马,跟着使者,一路向东而去,刚出自己的大营门,就看见东面有猎猎旌旗招展,俨然是大楚的旗号和军马。项飞快马加鞭,赶到大军面前,远远地看见阵前一人,跨着黑色骏马,持着黑色大戟,不是皇帝陛下还会是谁?项飞飞马赶到项羽面前,立即翻身下马,跪拜着伏地行了个大礼,道:“臣项飞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

    项羽笑着说道:“爱卿快快平身,朕大军来得突然,你岂有知道之理,俗话所,不知者无罪,走,带朕一道去你的大营,朕这里带来的两万兵马,全都归你指挥。”

    项飞愣了一愣,狐疑地问道:“陛下东路十几万大军,如何只剩两万余人马?”

    他的意思,以为项羽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敌军的拦截,因此只剩下两万人马,可见他们除了一路风尘仆仆之外,并没有激烈战斗的痕迹,战旗和战士身上,全无血迹。

    项羽笑道:“如此军机大事,当回营之后,朕自会与你详说,不过朕这两万兵马,所携带之粮草已经用尽,还需到你大营进行休整,你可不能怠慢了他们。”

    项飞赶忙道:“臣为陛下之将,军士也都为陛下之军,臣岂会厚此薄彼?”

    君臣大笑着,策马向楚军大营而去。一路上项飞介绍了西路军的征战经过,即收复了河套地区,击败了几个部落,又到单于王庭与单于大军撕杀了几个来回,是各有胜败。

    没多久,大军就开到大营,项飞请项羽住进大帐,并召集诸将来面见陛下。诸将中有不少是项羽的老部下,也有些从来没见过皇帝陛下一面的,却都是一样的激动和兴奋。

    项羽与众人寒暄已毕,命众人都坐下议事。项羽环顾一下四周,道:“诸位将军都身经百战,如今我大军与匈奴大军激战真酣,单于兵马甚众,又兼熟悉地形,我军深入敌国,宜速战速决,不知诸位可有破敌之良策?”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两军相遇,除了拼人数之外,比的还有士气与顽强的战斗意志。匈奴人占据天时地利,加上处于守势,自然消耗不大,而楚军客场作战,又是长途远涉而来,地形又不太熟悉,而且处于攻势,因此难度很大。

    所以一时间众人也想不出什么良策妙计来,就连项羽本人,也是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倘若用火攻,匈奴大单于王庭附近有大量的水源,纵火根本就没有多大效果,一旦风转了向,反而会烧到自己一方。除了用计之外,就是比拼实力了。

    如果说有更好的办法,那就得等到韩信率领大军突然出现在单于王庭的后方了,可是茫茫大漠草原之中,韩信的运气能否向卫青霍去病那么好呢?如果他不能在二十天内出现,那么项飞这里的大军就要强行攻击了。到时候,就不能心疼倒下多少人马,为了胜利和大多数人的生命,以及帝国的存亡,死上几万十几万的大军,也在所不惜。

    不过也不能坐吃山空,项羽道:“明日叫阵,约老上单于与朕阵前一会,朕当年会过冒顿单于之后就斩杀了冒顿,待会见老上单于时,一箭射死他,岂不方便。”

    “陛下,恕臣直言,臣叫阵多次,匈奴人从不出战,老上单于更是居住王庭不肯出来,陛下想在阵前一会老上单于,恐怕难以成行。”

    项羽颇感到意外,但还是笑道:“呵呵,老上单于竟成了缩头乌龟,被我大军压迫得躲藏进老家,足见我大军气势正盛,明日众将随朕及大元帅一道,冲杀匈奴南大营。”

    “末将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楚军就饱食一顿,集结完毕之后,开拔向匈奴南营。匈奴南营为呼邪王把守,匈奴人见惯了这几天楚人进攻,也不以为奇,只是沿着大营布置了一些障碍,组织楚军冲杀。这些木制的障碍在项羽眼中根本就是玩具一般,项羽命人放起一把火来,将路障烧掉,火借风势,差点将匈奴人的营门烧到。不过匈奴人似乎也早有准备,将火扑灭,也并不显得有多么的紧张。

    项飞令旗一挥,楚军齐声呐喊,冲杀向前。匈奴人这一回是一反常态地玩起了坚守战,见楚军来袭,忙以弓箭相对付。楚军在盾牌的掩护下,死伤并不多,很快地就冲到了大营前。

    楚军这次并没有携带攻城器具,但发现匈奴人以壁垒坚守之后,用一根大木改装成了撞木。巨大的撞木撞击向了营门,冲击着匈奴人的神经。匈奴人赶忙死命保护住,并用长矛不断地刺杀着冲到营栅栏前的楚军军士。楚军也不示弱,以步军冲在最前,弓手在第二梯队,不断地向营中射着箭——火箭。

    用火攻不可能将匈奴人打败,但起码在他们大营中造成一场不小的灾难,扰乱一下匈奴人的军心,使他们既要忙于对付攻营的楚军,又要去扑救营中起着的大火。

    不过,很快地,匈奴人的旁边两营就派来人马增援,不过却没有来冲击楚军阵型,而是躲进了匈奴南营,配合南营的匈奴兵士抵御着楚军的进攻。匈奴人倒下一批又填补上来一批,楚军也是同样如此,中枪中箭仆地的军士到处都是。

    双方很快就进入到原始的消耗人命的战斗中。楚军由于有皇帝陛下亲临战场,军士们军心大振,展开了疯狂的攻击战。撞木很快就要将营门撞破,营门吱吱地就要被撞开。

    呼邪王见势头不妙,忙招呼一队人马从偏门杀出,企图以骑兵冲击一下楚军的进攻。果然,楚军见敌人杀出,步军都惊慌地后撤,弓手们更是逃跑得厉害。呼邪王心中暗喜,大单于还命令骑兵不得出营,想不到楚人一见我骑兵杀出,竟是这样的不堪一击,还不趁此良机大杀一阵,挫挫楚人的傲气,扬扬大匈奴的军威。

    于是这五千匈奴骑兵朝着楚军步卒杀去,还没等到楚军面前,就见楚军阵中无数骑杀出,朝呼邪王所部的两边急速包抄过去。呼邪王大惊,慌忙命人返回大营。楚军骑兵丝毫不肯放松,紧紧追击过去。营口的匈奴射手们不敢放箭,生怕伤及自己的头领和自己人,楚军趁势冲进匈奴的偏营门。骑兵冲杀进去,大杀一阵。项羽见状,忙命大军转向,杀进偏门。

    匈奴人见楚人杀了进来,自然是惊慌不已,忙拼命抵御,费了好大的气力,在四倍于楚军的兵力优势下,终于将楚军赶出了大营,不过匈奴人的损失也真是大,死伤无数。倒是楚人,伤亡却不到匈奴人的四分之一,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才从容地撤出了匈奴大营。

    从总体兵力上来说,匈奴人的兵马比楚军要多出近一倍,但是却采取守势,这一点让楚军不少将领都迷惑不解。倘若是匈奴人入侵楚境,而楚军又两倍于敌,楚军一定合力进攻,直到将对方打死或者打退出关去。

    项羽知道,匈奴人之所以采取守势,其根本原因是不想过多地消耗自身的实力。楚军拼掉十几万人,还能立即召集到十几万的大军,而匈奴人却不行,总人数达不到楚人的二十分之一,他们几乎是全族皆兵,消耗掉一部分,就损失了一部分,很难弥补得上。

    所以,即便匈奴人大举进攻,打败楚军,自己也要损耗十万人的性命,这对于匈奴一族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重大损失,因此老上单于才决定,以守代攻。楚军深入敌境,必定寻求速战速决,一旦旷日持久,楚军就会自乱阵脚,因此,守比攻要来得划算。

    老上单于还真是看到了楚军的弱点。远来之师,不能长久,时间一长,粮草难以为继,就算可以从关内运送过来,匈奴人这时候就可以派出一支队伍,沿途袭击骚扰楚军的运粮队伍。押运粮草的队伍,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就算楚人派上一支精悍军马跟随,匈奴人只需要一把火,就可以将那些沉重的难以转移的粮草付之一炬。

    项羽及项飞等人一下子就陷入窘境当中,虽然阵上小挫了匈奴人一回,但却没能伤及到他们的元气,得想个什么办法来攻破匈奴人三座大营其中一座这样他们互为犄角之势就阵势就将被攻破,从而让楚军占据战场有利形势。

    按照孙子兵法上所说的:“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果己方兵力为敌方十倍左右,就可以去围困他;若我方为敌方的两倍,就可以正面与他对敌。可是现在的局面是,匈奴人是楚军的两倍,而处于围攻之势的却是楚军,想获得胜利,确是非常之困难的事情。

    大帐之中,楚军几名将军围着项羽坐着,商议着对策。项飞率先言道:“陛下,我军必须速战,如今匈奴人成犄角之势,我军可声东击西,佯攻南营,而实取西营,如何?”

    项羽摇摇头,道:“敌三营相距较近,往来增援甚是便利,纵然我军调得猛虎离山,其归还速度也快,恐怕徒劳。”

    几人正商讨间,忽然有斥候来报,说匈奴几营皆大乱,有拔营而起的迹象。

    项羽精神为之一振,莫非是韩信已经偷袭到单于王庭之后,这些匈奴大军才仓皇回援老上单于?果然如此的话,便可趁势追击,掩杀一阵,配合韩信的举动而大败匈奴。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四十二章

    逐北(七)

    不过战场上局势千变万化,一着不慎,就会落入陷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项羽赶紧让项飞派出上千人的斥候队,去详细打探匈奴人的情况,如果有人能够打探到韩信军马的下落,立即赏金封爵。这样一来,各斥候都是激动不已,他们的军功比不上那些冲锋在前的军士,因此得到提升的机会也不多,这次可不一样了,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能探到准确情报的,就可以得到重大的赏赐和封爵,这大概也是斥候们唯一的一次晋爵的机会。

    半天之内,情报纷踏而至,都说是匈奴人东、西两营已经拔营而北撤了,南营也是蠢蠢欲动,几乎人人都在打点,准备拔营而走。不过关于单于王庭的消息,却是一个也没传来,毕竟那里是匈奴人的老巢,守卫森严,斥候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到那里去送死的。

    项飞等将齐齐跪倒,道:“战机稍纵就逝,望陛下早做圣断。”

    项羽思付片刻,心道,纵然是敌人有诈,也不惧怕,现在两营撤走,正好合力围攻南营,如敌军回援,则韩信军并未至,若是两营匈奴兵马一路北去,并不肯救援,那便是韩信大军偷袭成功,恐怕正在追逐老上单于。

    “众将听令,”项羽站了起来,高声喝道,“速点齐兵马,将匈奴南营围住,若敌军已经拔营,则速缠斗上去,不可放其北归。”

    “末将等遵旨。”众人又是齐唰唰地道。

    楚军以精锐骑兵三万突前,飞速向匈奴南营奔去,正见匈奴人已出大营北门,向北开拔。率领骑兵的正是项羽本人,见匈奴人想走,大戟挥舞,指挥全军疾进,终于追上了匈奴军的尾巴。匈奴人见楚人赶来,只得回身迎战,但前头部队却依然向北而去,并不回头。

    雅文库

    项羽亲自上阵杀敌,楚军士卒斗志昂扬,留下来与楚军周旋的千人,很快就被楚军风卷残云地吃掉。项羽见军士们在争抢敌人人头,忙大叫道:“不必去争人头,今日之战,人人记大功一件,个个有重金赏赐,务必追上贼人,杀个干净。”

    楚军士卒听皇帝陛下下了旨意,又是群情激动,恨不得自己跨下的战马多生出四条腿来,以便能够冲上去追到前面的匈奴人。而骑兵之后的步兵却是一脸的沮丧,自己的两条腿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战马的四条腿,今天这份大功劳,恐怕是难以享受得到了。

    匈奴人携带着辎重很难疾行,很快就被楚军那些疯狂的军士追赶上,不得已,匈奴人又留下三千多人,阻击楚军。项羽见状,忙又下令道:“留下一万兵马围困住敌人,其余人马随朕杀上前去。”

    楚军训练有素,立即由两名副将带领着一万骑兵,将那三千匈奴人死死围住,其余的人马则跟随着项羽,继续追击。

    眼看着就要追上匈奴人的大队人马,项羽下令,每人取出弓来,用箭去射匈奴人。原本在马背上射箭,命中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只要将箭射向那群匈奴人,肯定有人会中箭落马,根本不用担心浪费箭支。

    楚军箭如雨下,匈奴大队中频频有人中箭倒下,楚军却不放慢速度,依然飞快地冲杀过去。待接近匈奴人的时候,众人又都将弓插好,将长矛大刀取出,冲进匈奴人群中,大杀一阵。匈奴人无奈,只得回身应战,双方很快绞杀到一起,血肉横飞,惨叫连连。

    见惯了这样残忍场面的项羽,心头却升起“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诗句,心下不由得怅然,自己的皇图霸业,的确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无论是楚人还是匈奴人,都在这场无法说清谁是正义谁是非正义的战争中丧失自己最宝贵的性命。

    不过,按照历史的发展,无论是谁登上这样的历史舞台,都无法避免这累累白骨的造成,换句话说,累累白骨是必须造就的,所不同的是,能够通过累累白骨路登上成功宝座的人,往往只有一个。自己必须成为胜利者,只有自己获得了胜利,才能将后世先进的理念传达到这个时代,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

    当下释然,挥起长戟不再留情,如果自己这一戟下去不能取了对方的性命,那么对方那一刀过来势必要取了自己的性命。人类处于这样的阶段,正如同自然界中的生物一般,为了获得自己的生存,就必须将对手杀死。达尔文说,优胜劣汰,诚如他言。

    正胡思乱想间,一个匈奴骑兵呼啸着冲着自己而来,项羽猛然醒悟,刚想挥戟将其击败,却见一名护卫抢先一步,长戈封住了来人的咽喉,而来人的弯刀,也斫上了这名忠诚的护卫的脖子,两人齐唰唰地跌落下马来,四只眼睛都瞪得滚圆。

    项羽暴喝一声,催动跨下的战马——可惜没有将乌骓带来,否则自己一定是第一个冲杀在前,成为整个楚军的典范。倘若皇帝陛下亲自冲锋在前,那么整个楚军的气势将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古时候,一支军队的气势,往往能够决定战斗的胜败。

    在宋与辽的战争中,宋人败多胜少,但有一次,宋真宗景德元年,辽人大举南侵,宋朝宰相寇准力促真宗御驾亲征,结果宋真宗到达澶州,宋军将士看到城楼上的黄龙旗,得知皇帝到了,立即高呼万岁,士气大振。宋、辽双方在澶州相持了十余日,形势对宋军相当有利,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死辽军大将萧挞凛,使辽军士气一落千丈。

    一个懦弱的宋真宗仅仅到达了前线就能够激励孱弱的宋军气势,何况是勇猛无敌的项羽,亲自纵马挥戟杀在最前沿,楚军将士无一以一当十,杀得匈奴人是节节败退,全无还手之力。战到酣处,匈奴人突然舍弃了辎重,轻装且战且退。

    项羽带着他的近百名护卫左右冲杀,并无一支军马能够抵挡得住他们的脚步。为了彻底消灭这支匈奴军队,项羽带着护卫们一路疾进,向北冲杀过去。他们准备冲杀到最北面,拦截住这支大军的去路。但越向北,匈奴的兵士越多,密密麻麻的活像被撬开来的蚂蚁窝。

    其中有一部分人的装扮比较华丽,百余名健壮的武士围绕着几个衣着鲜亮的匈奴贵族在前进着。项羽按住战马,问着身边的勃日赤道:“依你看,那样装束的匈奴人,是个什么样的贵族?”

    勃日赤定睛一看,回道:“回陛下,那是匈奴呼邪王和其家属。”

    “你确定吗?”项羽头也不回地问道。

    勃日赤点头道:“没错,小人以前曾经见过呼邪王,一定是他,绝对错不了。”

    项羽不由得一笑,眼前竟是条大鱼,岂有让他逃脱之理?项羽拨马挥戟,朝那群人冲了过去,他身后的护卫们见状,也赶紧跟了上来。这下对匈奴人来看,就是一百来人向呼邪王及其家属冲击过来。呼邪王的百名护卫也不含糊,迎战上来,保护着呼邪王及其家属先行撤退。呼邪王也不客气,任由自己的护卫们前去抵敌,自己则打马而逃。

    他可是接到了大单于的军令,命他即刻率军前王单于王庭,倘若慢了一时半会儿的,大单于恼怒之下,自己绝无生还之理。

    项羽更是一马当先,一戟直取冲在最前面的一名匈奴人,那个还想用刀去封住项羽的大戟,当弯刀刚刚接触到大戟时,就被一股强大的气流将刀身激起,那人虎口发痛,手中的刀脱手而出。让他的大刀脱手的关键原因,是项羽的大戟已经刺穿了他的胸膛。项羽猛地一发力,将此人凌空挑起,然后猛地一甩,将他抛落在地。

    其余匈奴人吓了一大跳,想不到一个剽悍的匈奴武士,在这个楚人手下走了半招都不到,就一命呜呼了,倘若那些楚人都这么厉害,那么自己这些人,还不是跑来送死的吗?

    不少人心中恐惧,两腿战战,恨不得就想拨马而逃。并非是他们不想这样做,而是根本来不及了,楚人们如风一样地杀到跟前,趁着他们愣神的片刻,手中的刀枪毫不留情地招呼了下来,一个冲锋下来,匈奴人死伤累累,那一百来呼邪王的护卫,已经剩下不到一半。

    不过项羽的目标并不在那些护卫身上,杀光他们,也不过是多杀了几个匈奴兵士,而要是捉住呼邪王,或者将其斩落,那将是件莫大的功劳,这群匈奴人,也会心胆俱裂,不敢再与大楚军士为敌。那么迅速解决这场战斗,并歼灭呼邪王所部,将对老上单于造成一个半致命的打击。

    呼邪王也觉得这些人似乎就是冲着自己来的,不过他要保护自己的家眷,因此脱不得身。这会儿见自己的护卫死伤无数,楚人又紧追上来,不得已,他只得回声接战。

    项羽见这条“大鱼”竟然回过身来迎战自己,不由得豪气大发,张口怒吼一声,宛如晴天炸响一个霹雳,大戟如同一条黑色的蛟龙一般,婉转低吟着奔向呼邪王的咽喉。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四十三章

    逐北(八)

    呼邪王也不是个无能之辈,陡然见项羽大戟袭来,便将自己手中的钢刀舞起,想去封堵住项羽那雷霆万钧的一击。刀锋击中戟背,呼邪王心中暗喜,自以为得手,然而这欢喜持续了竟不到千分之一妙,他心中自然没有妙这样的时间概念,只觉得握住钢刀的右手宛如触电一般,钢刀竟也是被震荡得发出低低的呜鸣。

    虽然戟的方向稍微偏离了一些,但大戟还是冲着呼邪王的身上去了,只不过由咽喉处转移到了胸膛。楚将的战甲上大多有一块护心镜,用以保护胸膛,但匈奴人为了骑马方便兼速度,都不穿战甲,因此项羽这一戟正扎在呼邪王的心窝处。

    胸膛中了一戟,原本还在用钢刀封堵项羽大戟的呼邪王顿时眼前一黑,手中钢刀再无气力。项羽见一招得手,怒喝一声,长戟并不撤回,继续向前,竟将呼邪王贯胸而过。

    呼邪王不敢相信地睁大了眼睛,低头去看索去自己性命的黝黑的大戟,嘴里“噗”地吐出一大口鲜血来,眼前已经逐渐地模糊起来,并扩散到四面八方,终于,脑袋一低,认了命。项羽用力一挑,将其挑落下马,紧跟着项羽的一名护卫用长刀割下呼邪王的人头。皇帝陛下虽然说了不用去割敌人的人头,但是从刚才勃日赤的口中已经得知,这位就是这支匈奴军的大头领——呼邪王,可不比一般的人。

    那些边撤边观望着的呼邪王的家属,见到呼邪王竟被楚人挑落马下,又被割了人头,再也忍不组失声痛哭起来,其长子按奈不住,眼眶中涌满了泪水,却纵马来战,要为其父报仇。左右竟拦截不住,赶忙纵上上来保护——却还是迟了一步,心态大变的呼邪王长子,被项羽的两名护卫截杀,也被割下了人头。

    头领父子双双被斩,匈奴军士气大坏,原本还有一些的抵抗之心荡然无存,距离楚军远一点的,已经四散逃窜;距离楚军近一些的,也无心去抵抗,赶紧打马出逃,个个心中都在企求着昆仑神的庇佑,使自己能够逃离楚人的屠刀。

    曾几何时,他们也是这样追杀屠戮着楚国的平民,当时的他们,心中充满着的是无比的畅快和得意,却不料今日人为刀俎自己为鱼肉时,竟是这样的惊惧和恐慌。

    项羽立即暴喝一声,道:“愿降者,可保全性命;逃窜者,格杀勿论!”

    勃日赤赶紧用匈奴语大声传达着项羽的这项命令,几个靠近他们的匈奴人听了,连忙扔掉手中的刀,滚落下马,跪倒在地上,不住地磕着头,希望能够免除一刀。

    项羽的军令传达下去,楚军并不去屠杀投降者,其余匈奴人一见,也不再抵抗或逃跑,纷纷滚落下马,将自己的刀高高举起,口中都连连称道:“愿降,愿降,愿降。”

    方才还在拼命抵抗和逃窜的匈奴人,立即全部放弃抵抗,都下得马来,请求投降。项羽估略地统计了一下,一下子投降的匈奴人不下三万之多。这投降也如同瘟疫一样,有着传播功能,其实这三万匈奴人团结在一起,就算最后还是不敌,也会给楚军以重大伤害,起码拼掉两万楚军不成问题。但一旦有一个人下马投降了,立刻会有很多人跟上,甚至会逐渐地弥散到全军之中。因为人人奋战的原因是为了求生,现在不战也得生还,那么何必要去拼命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千人能够逼降数万大军。其军心已散,岂是人多就能挽回败局?

    项羽命投降的匈奴人列成十几队,将兵器放到指定的地点,然后全部抱着脑袋走到一边的空地上——草原上这点不错,就是空地实在太多,大多是一片开阔地。等这一切都弄好了,再让一名副将领一万兵马将这些俘虏押送往原来的匈奴南大营——南大营还有些东西没有被拆走,加以改装一下,就能很快地投入使用。别的不行,关押俘虏倒是可以。

    手下人很快将呼邪王的家属全部带到,项羽倒也没有将他们全部格杀,而是派人将他们“护送”到楚军营中。呼邪王虽然死了,但他的家属仍是匈奴这些人马的主人,如果将他们与匈奴兵士们放到一起,难保不会发生变化。

    项羽办完了这些事,冲着勃日赤笑道:“我大军即刻将挥师北进王庭,你可立即回去禀报左贤王,让他速来接管这些俘虏,朕总得给这个未来的大单于留一些子民。”

    勃日赤感激地道:“臣代左贤王谢过皇帝陛下。”

    全部将这支匈奴兵马拿下,项羽又下令,各军马不停蹄,派几个俘虏作为向导,将大军引向匈奴单于王庭。

    ………………………………………………………………

    此时的匈奴大单于王庭已经是乱做一团,韩信率领的大军突然出现,杀了老上单于一个措手不及。他将所有大军全部安排在了王庭以南,却怎么也没想到竟会有一支庞大的楚军骑兵从北方杀来。当日有人将楚军杀到的消息报来之时,老上大单于还以谎报军情的罪名斩杀了几个兵士。等到楚军喊杀声传来之际,他才明白,这并不是儿戏。

    王庭中的兵马原本就不多,加上受到楚军的突然袭击——谁也没想到楚军会从北面杀来,因此王庭大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阻击,任由楚军军士来去纵横地屠杀烧抢。

    楚军千里跋涉,几次都想退却回去,但都被韩信软硬兼施地逼迫着前进,在行军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赶到了匈奴单于王庭。这支楚军就像饥饿得眼睛发绿的一只猛虎看见了一群麋鹿一样,嗜血的本性展露无遗,将惊慌失措的匈奴人好一阵大杀。匈奴人这才意识到了,凶悍无比的不仅仅是他们匈奴人,那些看上去比较温顺的楚人,也不是个好惹的主。

    老上单于在亲兵护卫的保护下,舍弃了全家老小,一路不敢回头地往西退却,沿途派人命南面的大军火速赶回王庭剿灭楚军。韩信在大乱之中并不知道老上单于逃向何处,只得纵兵大山一阵,之后抓到几个活口一盘问才知道,老上大单于已经逃跑了。

    韩信气得直想骂娘,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赫赫战功竟然在自己面前溜走,简直要遗憾终生。倘若他能够擒拿住匈奴大单于,那可是要载入大楚史册汗青的大功,没想到到嘴边的鸭子却飞了,韩信沮丧懊恼之情可想而知,只得拿那些还没来得及逃窜的匈奴人发泄着心中的愤懑。

    不过南面的匈奴大军很快也赶到了王庭,与韩信的大军混战在一起。几个匈奴大头领这才知道,老上大单于已经逃往西面,正准备舍弃了韩信,也跟随着往西撤退,不料背后的楚军竟又追杀到了,与韩信军会合一处,穷追猛打,一路追杀下去。

    匈奴军大败,有个别头领不战而溃,导致整个匈奴军乱成一团,根本不是楚军的对手。

    项羽故技再施,果然又有两万多匈奴人下马归降。这一战下来,又斩杀了匈奴大约四万多人。项羽也知道了老上单于的去向,不过楚军也已经是疲惫不堪,不能再劳师远征,于是项羽下令,在单于王庭召集诸将及部分匈奴头领,商量善后事宜。

    韩信也赶忙过来见过项羽,项羽见了韩信,自然是大加赞赏,千里迢迢,竟被他成就了这不世之功,真不愧有兵家之仙的美称。然后又封赏了他几个虚衔,虽是虚衔,却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又等了几天,楚军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好好休整了一下。然后项羽根据各路的情报得知,老上单于正在收拾残兵,大概只剩不到五万人马,元气已经大伤,再难以与楚军相抗,而且老上单于有移师继续向西去的意思,项羽也就不再派兵追击。

    左贤王也来到单于王庭,被接受了项羽的册封。项羽与新上任的单于相约,以后匈奴每一任单于继位,都必须要得到中原朝廷的册封。倘若有怀二心的人试图自立,朝廷将派遣大军前来镇压。为了更好地管理草原各部,朝廷在北边再增设四个郡,移山东山西之民填之。目的是帮助新单于统治草原,但绝对不干涉草原事务。倘若有匈奴人愿意归入楚籍的,朝廷自然欢迎。同时在边关设立市场,允许草原各部与楚人互通有无。

    这样一来,既可以防备匈奴人再起野心,又能安定草原各部人民,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了,也就不会再有人去跟随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去在刀尖上讨生活,北边才能彻底安宁。

    不过为了防止万一,朝廷还是在金城和新设的一个郡各置军区,将南面的几个军区规格缩小,这样全国总兵力只是略微有所上升,对于国家财政并不是个多大的问题。

    新单于上任之后,除了保持了八万人的常备军之外,其余人都被安排于生产,当然,新单于还是担心老上单于卷土重来,恳请项羽一旦老上单于复来,要派遣大军相助。

    对于这个要求,项羽自然是欣然同意。自己的属国,难道没有帮助它的义务?

    哔嘀阁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四十四章

    盛世(一)

    项羽御驾亲征,取得了征讨匈奴的伟大胜利,整个楚国上下一片欢腾,不少百姓涌上街头,去欢庆这场大胜。谁心中都很清楚,尤其是那些边陲百姓,更是知道这场胜利所带来的好处,无不激动万分。

    皇帝车驾却没有直接赶回长安,而是先命各地大军返回驻地,等候封赏,皇帝项羽则带着两位大元帅和一些心腹随从,从燕地向南,返回到彭城。项羽当年建都彭城,如今天下大定,自然要回来看看,顺便去会稽一趟,游幸一下江南风景。

    不过游览风光却不是此行的重要目的,视察沿海城市却是主要目的。中国历史上就是个农耕大国,对于大海却是敬畏而远之。项羽知道,日后的世界,是得海洋者得天下,现在虽然距离海洋时代还为时尚远,但以如今之国力,建立一支海军,却也未尝不可。倘若方便的话,还可以到日本去看看,探询一下日本人究竟是不是当年徐福带去的那些人的后人。如果真是的话,那就奇怪也哉了,同样的祖血,为什么一到那地方,尽生出没有人性的家伙?

    这时候的江南制船业已经有所发展,南方的吴越等国都有专门造船的工场称“船宫”。但是一般都局限在小船,尽管也能创造出楼船,也能够制造出横渡大江的船只,但一听项羽说要建造出能够横跨大海的五六层的大船只,不少人都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最好能造出多帆的船只,方便于海上航行。”项羽补充道。

    “陛下,臣听说大海已是天之尽头,陛下何苦要建造大船?”韩信疑虑地问道。

    这时候的人并不知道地球的圆的这一说,都以为天是圆的而地是方的,大海那边就是无穷无尽的水,据说还有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或许上面真有神仙居住。秦始皇就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而命徐福东渡大海去寻找不死仙丹,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据史料记载,并没有找到神仙。

    不过项羽将这些说出来,恐怕也没有几个人相信,于是推说道:“卿有所不知,海之彼岸,尚有陆地,其间宝藏无数,倘若能建造大船,定能去寻得新疆土。”

    会稽郡守想了想,道:“渡海之船,并非不能建造,只是旷日持久,所耗巨大,陛下可宽容数年,臣定然建造完毕,届时再请陛下移驾来观,共渡大海,寻觅新疆。”

    项羽一想也是,依照现在的制造业,建造一艘大船,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远,而且倘若是为皇帝陛下建造船只,那起码要建造好几只。不过好在这事不急,项羽命人从财政部拨来专款,用于船只建造。

    在视察江南的过程中,项羽命移民填补江南,这块宝地特别适合植物栽种,历史上就是有名的粮仓,另外还下令广种桑树,凡有养蚕者,可以用茧子到市场上换取钱财。

    不久之后,江南丝绸业大为发展,项羽又命人开辟了丝绸之路,将丝绸贩卖到西方国家去,获得了巨额的“外汇”。西方那些善于冒险的商人们纷纷来到大楚,也有不少人干脆就定居在大楚,项羽对于这些让百姓们围观的黄头发蓝眼睛的“怪人”也是格外宽容,允许他们在大楚经商,但要求他们必须完全遵守大楚法律,如有违法事件发生,审判刑罚一如楚民。但由于执法公正,西方人也都心悦诚服。

    项羽接下来要处理的就是公民的教育问题。翻开中国古代的历史,读书只是士族的特权,平民百姓几乎全都不认识字,这对于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极为不利。项羽下了严旨,在全国各地兴办学校,有小学、中学还有大学,学习的课程除了汉语之外,还加设了数学、地理、物理、天文等学科,并聘请了一些外国人来教外语,以便将来对外沟通。

    对于学校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大多数读书人表示了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就算平民有资格去学文化,也应该去学诸子百家,哪里用得着学物理天文等荒唐的事情。项羽统统不予理睬,以皇帝巡游全国为借口,不看这些奏章。同时授意范平,让他以内阁的名义,发布一道命令,不禁百家之言。

    多年之后,项羽还在长安设立科学院,招揽那些数学、物理、天文等学科方面的顶尖人才,给予丰厚的俸禄,让他们安于搞科学,唯有科技搞上去了,才能发展生产力。

    在项羽的指点下,科学院的院士们发明了不少机器,顿时令农业、手工业大为发展,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国库中就储满钱粮,穿铜钱的草绳都腐烂了,多年不用的铜钱生出了铜锈。项羽又下令,在全国推行纸币,并开设大楚中央银行,由银行发行纸币,并又发展了几家银行,开展借、贷款业务。这些都是后话。

    历时两年多的皇帝全国巡游终于结束,长安居民无不拥挤在大街上,以求一观皇帝陛下容颜。项羽也不是大家闺秀,自然大方地跨着高头大马行走在大街上。长安百姓见到皇帝陛下,全体跪道,齐声三呼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项羽含笑地冲着自己的子民挥手致意,然后非常艰难地行进到长乐宫中——堵车堵马,交通不便,看来以后等城市发达了,得设置个交通法规才行,或者也在大道上划上黄线,划上斑马线——这年头虽然没有多少汽车,但是马车牛车驴车的却是不少。

    刚到长乐宫,范平就率群臣要求见驾,几年没见到皇帝了,大家也是颇为想念,内阁代替皇帝陛下行使政权,范平等几个儒生觉得,有必要还政于皇帝,以免被史官写成不尊君上。而且近来皇帝陛下推行的一些政策,他们虽然照旨意办了,但心里多少有些不服,所以皇帝陛下一到家,就要求面见皇帝,将有些事情问个清楚。

    项羽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的用意,忙令宦官到宫门前下旨,就说皇帝陛下偶感风寒,身体不适,要调养几日,等身体康健了之后,再与群臣商议国事。群臣见皇帝身体不好,自然不敢去打扰,只得怏怏而归,一致推举范平为代表,将他们的万言书转递交给皇帝。

    由于这届内阁中多为儒生,而项羽这几年来推行的政策都与儒家观念背道而驰,因此他们极为不满。

    项羽见到了重重的万言书,轻轻一笑,置于一边不去理会。不过儒家的君君臣臣的道理,对于巩固帝国的统治,确实也有很大的道理,然而去容易使人陷入僵化。看来有必要在全国推行统一思想,儒家的肯定不行,法家的太过苛刻,老马的观点又太过先进,这时候的生产力也跟不上他的步伐,倒不如儒道法并用,但却不独尊其中之一,而使其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以防止思想僵化,使帝国停滞不前。

    好容易回到家中,得先去见见自己的宝贝儿子,看看这几年来,有没有去参加学习。项羽起驾来到皇后宫中,一问才知道,儿子已经搬到自己的宫殿中去居住了——从小就要培养他的独立意识,将来才能够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虞皇后陪同项羽来到承乾殿,皇子正在两个老儒生的教导下学习《论语》,侍从想高呼皇帝驾到,却被项羽用手势唤止住了。项羽探头看过去,只见年幼的儿子正在摇头晃脑地念着:“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

    项羽眉头一皱,轻轻问着虞姬道:“皇儿可曾学习数学、物理等学科?”

    虞姬惊愕地摇摇头,道:“几位内阁大臣都说,皇子只需读好孔子之书,便能治理天下。”

    孔子的书不是没有道理,这一点项羽清楚得很,宋代的宰相赵普,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但是身为皇帝,不能不饱学诗书,不能对数学物理等东西一无所知,甚至是天文地理,也应当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做一个有为的君王。

    项羽冷冷地道:“皇儿从今以后,要学数学物理等学科,皇后可挑选出饱学之士,入宫以教育皇儿。”

    ………………………………………………………………

    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项羽虽然不愿意去和那些阁臣们辩论,但总是装病也不是个事,自己不能将这样的政策推行下去,以后难免会被这帮家伙涂改了。长痛不如短痛,还是见见这些忠心耿耿的阁臣们吧。

    一连几天,皇帝陛下都说身体不好,阁臣们议论纷纷。今日一来到内阁,就听说皇帝陛下要在午后召见阁臣们,众人均是心情激动,将准备好的说词又在心中过了一遍,防止到了皇帝陛下面前的时候忘了词。

第六卷 大楚长歌开创盛世 第四十五章

    破梦

    诸子百家在历史上是百家争鸣,各有其辉煌的时刻。汉初,近七十年间,从惠帝至武帝前,一直是以黄老之学作为政治指导思想,黄老之学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被目为时代精神之主流、于治国理民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但是那是由于汉初的时候战乱不休,国力比较贫弱,因此政府推行黄老之学,恢复国家生产,积累国力,最终使汉武帝得一举全国之力而击败匈奴。因此,汉武驱逐匈奴,大半应该是其父亲祖父的功劳。

    而现在项羽治理下的大楚,由于搞科技改革,又从匈奴获得了大量的骏马,因此国力比历史上的汉初要兴旺得多,皇帝也因此举行了两次亲征匈奴的战争,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而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将百家之言罢黜,使得两千年来中国的国家思想得以统一下来。项羽取得天下之后,知道要依靠儒生来治理天下,因此提拔了许多大儒,内阁成员中也大多数由儒生组成。这就导致了项羽推行别的政策时,遭到这些儒生的极力反对。

    对于这次被记载入史册的陛前会议,群臣准备很是充分,准备在会上高谈阔论一番,务必要使皇帝陛下确定儒学正统地位,至于别的学说,虽然不要求将其革除,但以后各类学校中不得宣扬他们的观点。

    众人到了麒麟殿,参见完皇帝陛下之后,都唯唯诺诺地站立两排。

    项羽笑道:“诸位阁臣,皆是我大楚柱石,来人,赐座。”

    众人谢恩完毕,都恭敬地坐了下来,又都望着范平,让他带个头发表一下意见,然后众人才能各展所长。

    范平见状,知道自己是逃脱不了,只得作揖道:“陛下,陛下这些年巡游四海,未曾与我等谋面,臣有一事启奏陛下,望陛下先宽恕臣之罪。”

    项羽笑道:“丞相有事直说无妨,朕岂是听不见别人话语之人?”

    范平犹豫片刻,道:“前者陛下巡游四海归来,竟染风寒,臣愿陛下早立太子,为国家根本。”

    众人皆吃了一惊,一则是这事与众人所提议之事并无多大关系,二则范平话语中竟含有一旦皇帝陛下龙驭归天,则国家托付太子之意。在这时候,说这样的话是大逆不道的。

    项羽却并不生气,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朕也知道江山社稷比君来得重要,而且需要后人继承,这样吧,范丞相可选一时日,朕册封皇子为太子即可。”

    范平连忙躬身道:“臣领陛下旨意。”

    众人听皇帝陛下这么一说,倒有些兴奋了,陛下这话语之中,明显有尊重亚圣孟老夫子之意,看来奉劝陛下推行儒家学说,还是大有希望的,于是个个心中激荡,争先恐后地要说话。项羽挥挥手道:“莫急,有事禀报,一个一个地来。”

    副丞相贾通见又没人说话了,这才站了起来,躬身道:“臣启奏陛下,前者,陛下下旨意兴建各类学校,却令不学圣人之学,而习物理天文之说,臣恐长久以往,难以驯化百姓。”

    “那以你之见,当如何?”项羽耐下性子,问道。

    贾通心中暗喜,以为皇帝陛下肯听从自己的意见,忙道:“陛下,我大楚幅员广阔,百姓众多,宜以圣人之学加以教化,使其知书达礼,奉陛下为君父,可保证国家万年基业。”

    “诸子百家之说,重用孔孟之道,其余百家当做如何处置?”项羽继续问道。

    贾通侃侃而谈,浑然没有发觉项羽的面色逐渐沉暗了下来:“陛下宜罢黜百家,使天下如人之四肢,皆听命于心。”

    真是没有想到,罢黜百家竟然是贾通第一个提出来的,也足见这家伙水平不错,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有其偏颇的地方,但是对于封建帝王帝国来说,也不乏其道理。不过项羽并不准备采纳,于是笑道:“方才朕言及孟子之语,民为贵,君为轻,贾爱卿今日教朕以圣人之学教化百姓,使百姓尊朕为天下唯一之君父,朕倒想问,既然君轻民贵,那么父与子,孰重孰轻?”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圣人早有定断。”贾通想都没想,就回道。

    项羽呵呵一笑,道:“既然君臣父子,那么岂不应该是君为重而民为轻,怎么与孟子之语背道而驰?”

    “这个……”贾通一时语,想不到绕来绕去,竟被皇帝陛下将自己给圈住了。怪也只能怪两个圣人,竟然说出这样相反的话语来。

    项羽站了起来,踱了几步,道:“朕知诸位阁臣今日要与朕所谈何事,大抵不过要独尊儒术而已,然而朕以为,治国需以法典,需靠有能之士,孔孟二贤,也有不足之处,譬如孟老夫子,一生宣扬忠孝仁义,然则当时尚有周天子,孟老夫子却偏偏跑到魏齐去游说两诸侯,这难道也是忠诚于天子之行为?”

    众人都觉得这是皇帝陛下是狡辩,却一时想不出对策来,只得涨红了脸呆坐在那里。

    项羽见众人哑口,继续道:“朕常对人说,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昔日暴秦之强盛,开关向东而灭六国,然陈涉不过一迁徙之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百姓乃六国之百姓,何以列国纷灭而百姓独亡暴秦?是故欲使国家社稷安如磐石,必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富足,又怎会不知礼仪而忘君父?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仪,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众人皆哑口无言,整个大殿内一片默然。

    项羽知道,要治理国家,还得靠这些大臣,于是为了缓解一下尴尬气氛,冲着贾通道:“贵公子可曾入学?”

    贾通忙回道:“小儿已经入学,谢陛下关照。”

    项羽笑道:“明日可将其带入宫中,朕要考考他。”

    贾通一听,倒有些慌了,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自从读书之后,就经常高谈阔论的,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倘若明天面见陛下口不择言,触怒了陛下,那麻烦可就大了,于是忙推辞道:“小儿无知,臣恐见笑于陛下。”

    项羽笑着摇摇头,说道:“朕早就耳闻公子天资聪颖,才学过人,朕是想让他进宫,为太子侍读。”

    贾通无奈,只得应允。众人见所准备的言辞均被陛下一口否决,都觉得再说出来,倒是要惹怒陛下,于是一个个都不再言语。

    项羽又道:“诸位阁臣,当日暴秦焚书坑儒,你等如何评价?”

    诸阁臣见皇帝陛下谈到这个问题,均是气愤填膺,将秦始皇破口大骂了一阵。项羽笑着问道:“暴秦焚书坑儒,恶莫大焉,然则百家之言,皆各有其理,倘若罢黜百家,则与暴秦何异?朕不过要使前人之学说,得以延续而已。”

    “陛下一片苦心,使臣等如拨乌云而见明日。”诸阁臣再无反对之人,均叩首谢罪。

    ………………………………………………………………

    时间过得非常之快,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大楚在项羽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公私仓廪俱丰实,社会秩序也出奇地好,简直真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在大力推行学校改革下,项羽又采取了大学生取士的办法,日后为官作宰之人,必须完成大学学业,有成绩突出者,可以到长安大学来就读,凡是进入长安大学并且顺利毕业的,再、在通过一次为期三年的检测之后,将被安排官吏职务。

    经过十几年的建造,会稽郡守禀报说,大船已经造好,请陛下前往观看。项羽欣然前往,命太子监国,代替自己执掌政权。自己则带了些随从心腹,一路浩荡地赶往会稽。

    到达会稽之后,项羽果然看见在大海之上,昂然挺立着九艘巨大的船只,每艘传都有四层楼,有一艘最大的船只,却有五层。项羽奇道:“为何此船高达五层?”

    会稽郡守适当地拍起了马屁,笑道:“九艘大船,惟独陛下所乘之船有五层,足以见证陛下九五之尊。”

    项羽哈哈大笑道:“那咱们就去船上玩玩,再扬帆起航,朕要游览大海。”

    一行人上了大船,扬起大帆,船只开始向东行进,项羽命人摆上酒席,与众人同饮酒观海。其中不少人哪里见过大海的博大,无不被大海所震撼,恍惚竟看到了仙山台阁一般。项羽闻言大笑,这世界上哪有神仙一说?

    游玩了半天,会稽郡守请示,能否让大船回到会稽去。项羽读过巴金老人的《海上的日出》,于是很想看看海上的日出是不是如巴金老先生所写的那样美,便下令船只留在大海上,一夜不归。

    夜色沉沉,项羽从长安一路远来,加上有在海上颠簸了半天,晚上又喝了不少酒,不由得昏昏欲睡,于是进入自己的御用房间,倒头就睡,命人于明日一早日出之际唤醒他。

    ………………………………………………………………

    项羽正诧异间,恍惚地自己就来到了一座海岛之上,四周云拥浪托,又似乎飘渺虚无。穿过一座桃花园子,竟看到一座建造精巧的宏伟楼阁,楼阁之前,是一片芳草之地,草地上几只仙鹿在慢悠悠地吃着草,不时昂首鸣叫几声。

    “这难道真是仙境?”项羽疑惑道。

    忽然,前面楼阁上有人高声道:“呵呵,大楚皇帝陛下到了。”

    项羽抬头一看,见楼阁上突然涌现出许多人来,其中有三个老头,须发皆是雪白,其余都是云髻高盘,娥眉轻画的绝色女子。项羽在宫殿中也见过不少美丽的宫女,但都似乎比不上这群女子的万一。再仔细想想,刚才这声音似乎很是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听过。

    这群人下得楼来,三个白发老翁见到项羽抚掌大笑道:“如何,果然被他取了天下,哈哈哈哈。”

    项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由得恼怒道:“你等是何人,胆敢在朕面前如此放肆?”

    “呵呵,大楚皇帝陛下早已将我忘却了,真是该打。”其中左边那个老翁笑道。

    项羽听了这话,更是怒道:“你等是何人?”

    那左边的老翁面色一沉,冷冷地道:“这么说,你要是项羽,你过了江东,就一定能力挽狂澜?”说到这里,话音一改,继续道,“那好,现在你就去楚汉战场,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力挽狂澜。”

    项羽大惊,这才想起这声音竟是那晚在B大时与自己对话的一个神秘人,之后自己就来到了楚汉时代,附身与项羽之上。莫非,莫非这几个人,真是就是神仙?世界上真的有神仙存在?

    中间那老翁似乎明了项羽心中所想,笑道:“不错,我等都是神仙,而让你回到楚汉时代,成为西楚霸王,也是我们一手操作。”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项羽奇道。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最大的疑惑,莫名其妙地就来到了楚汉时代,尽管事后一切发展得还算顺当,但自己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来,而且成为了项羽,这却是一直未解之谜。

    “让你来成为项羽,是我们三老打了个赌,唐人杜牧有诗说,江东子弟多俊杰,卷土重来未可知,我们为此争论不下,我以为项羽回到江东,一定能够打败刘邦,而他们两人却不信,于是我们合力,将你送到项羽身上,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二位道兄,还不将赌注送出?”左边那老翁大笑着说道。

    “什么?”项羽一惊非小,自己来到古代,竟是这三个老家伙闲着没事做打的赌,“你们身为神仙,怎可擅自改变历史?”

    “不不,所谓历史,存在极大的偶然性,”右边的老翁解释道,“一个不慎,历史将驶入另一条道,我们闲着无聊时,总喜欢将这些偶然因素加以改装,试着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结局,换句话说,真正的历史并没有改变,你所创立的大楚帝国,也不过就是一场最为逼真的虚幻的梦境而已。”

    “现在,你的任务已经结束了,是该回去的时候了。”中间那老翁说罢,仙杖一挥,竟将项羽送入到空中。项羽大惊,抬头望时,只见一轮红日正从大海深处冉冉升起,紧接着霞光万道,将他包裹住。

    ………………………………………………………………

    “陈宇,你终于醒了?”刚觉得那刺眼的光芒消失,他睁开了眼睛,却听到身旁有人欣喜地大叫起来。这声音,很是耳熟,分明就是自己同寝室的兄弟王小明。

    陈宇茫然若失,喃喃地道:“这原来,真是一场梦?!一场真实的梦!”

后记

    痛定思痛,小舒终于痛下决心,将本书结束掉。这样的结局,其实我本想写得更好一些,但是夏日的闷热,心情的烦躁,家庭的琐事,工作的郁闷等等,使小舒无法静心来将她构思完整。不过,这样的结局,始终也是小舒人生观的一种写实。所谓人生繁华缤纷如云,也不过是黄粱一梦而已。

    或许,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606/ 第一时间欣赏霸王新传最新章节! 作者:舒啸所写的《霸王新传》为转载作品,霸王新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霸王新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霸王新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霸王新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霸王新传介绍:
野风啸啸,夜色沉沉,一曲悲歌慷慨,凄哀无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乌江自刎,英雄仆地,江河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有道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一个历史学大学生,一个军事发烧友,机缘巧合的与垓下被围困前夕的霸王融为一体。他能够将千古英雄湿衣襟的泪水拭去吗?他又将如何收拾残局,如...霸王新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霸王新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霸王新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