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永历大帝TXT下载永历大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永历大帝全文阅读

作者:楼主大大     永历大帝txt下载     永历大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八十八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爆发

    文字

    骏摆摆手:“该是你的还是你的,朕不会薄待于你军团乃是朕推行殖民战策的重要一环,朕将它们交给你,便是倚重你的才华,你从前是满臣,从即日起,便不要再提了。/.”朱骏说到这里笑了笑:“朕也忘了这些事,只望你尽心竭力,用心的替朕调教出一支劲旅来。

    朱骏又咳嗽一声,又觉得还不够明白,加重了语气道:“朕自然知道你心里想些什么,无非是出身不好而已,可是你要明白,朕奉行的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的错已改了,谁也不会再计较从前的事。你是个有急智的人,以后多写子上来,一些印度的风土人情都可以写上,就当给朕闲暇时找些乐趣。”

    朱骏这些话显然就含有推心置腹的成分了,徐达昌就算再蠢也听懂了朱骏的言外之意,连忙拜倒:“皇上不计前嫌,微臣敢不尽力。”

    徐达昌现在算是彻底去除了心魔,压在胸口的那一块‘叛臣’的大石算是落了地,他不断的回味着朱骏的话,越想越是激动,皇上能对他说出这样的话足见已经抛出了成见,把他当做嫡系看待了,总算落了个浑身轻松,于是笑道:“印度人习俗怪异,微臣定当捡些有趣的事给皇上呈上去。”

    朱骏笑着点点头,他哪里知道回到海都后,这个徐达昌还真是每日一份奏折呈上,害得朱骏朱批起来手都打颤,烦不胜烦,不回嘛,又显得不好,不过这是后话,此时的朱骏显然心情很好,对徐达昌招手道:“坐到朕身边来,陪朕用午膳吧。”

    …………………………………………………………………………………………………………………………………………………………

    敲定了教义,僧们开始各自返回神庙,自然又是大力宣讲三大主神为了洗清人世的罪孽,特以分身下凡,天子降临之类,自然,这个天子也是当今的大明皇帝了,专管人间俗物的。凡人们要洗清罪孽,除了贡纳财产土地之外,还可加入天子的军团等等。

    印度人显然还处在愚昧阶段,对僧侣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自此之后,贵族富人们自然还是捐纳金钱和土地为主,而那些贱民和平民,自然是争先入伍,原本徐达昌募兵时还是以拉壮丁或是以饷银诱惑,如今入伍的简直就是哄抢一般,当了兵就能清除罪孽,这比起修行一世来清罪可要好了不少,此外,由于神庙的宣传,能加入殖民军团地人便算是最纯洁的信徒了,往往一家人中有一个人入伍,便能得到一个村庄的尊敬,而且还有饷银,这种事简直就如神的恩赐一般,求都求不来的。

    一时间,整民军团士气大振,再也没有人躲懒了,个个都是精神抖擞,训练时都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的,而且印度士兵也极为听话,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挑三拣四,你不让他做事,他反倒觉得不自在,觉得自己的罪孽清洗的还不够,抹着眼泪蹲在角落里祈求众神之神宽恕。

    徐达昌有了朱骏地鼓励。也是豪迈丈。每日清早起来练兵。一直到了深夜还要巡营。所有总兵中。他徐达昌以算是积极分子了。

    地仪仗开始在南洋舰队地保护下返航。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朱骏地心情显得极好。回到海都后又是一番处巡幸。由于各地开区开始步入正规。有了银子。江南地驰道和港口也正在兴建。海都也拔地而起了数十座船坞。全部日夜赶工。疯狂地建造战舰。木料地需求也开始随之加大。南洋各国也增加了伐木地作坊。疯狂地将原料运往海都。又惹来了一片繁荣似锦地场面。那些藩国们卖原料也是赚了一笔。

    一切忙地差不多了。朱便开始深居在宫里抱着朱慈焱每日在各殿流连。朱慈焱快满周岁了。每日盯着大眼睛四处乱瞅。开始时对朱骏还显得陌生。到了后来。一见到朱骏来了。便傻呵地伸出双手要去抓朱骏地连。朱骏倒是成了专职保姆。连奶妈、嬷嬷都不要。认准了交给自己人抚养才是好地。因~。朱慈焱一直都在瞿慈宫中带着地。朱骏处理完政务。便回来抱着他四处。

    转眼之间。便已入了冬。南洋天并不太冷。可是相对炎炎地夏日来说。却还是一股彻人地寒意。宫里头都换了冬装。暖炉也都从安置在了各殿。尤其宝贵地便是朱慈焱。襟祅、长襦

    、带衩、子一层又是一层。眨眼看去。倒像是一个慈焱也长大了一些。全身肥嘟嘟红嫩嫩地显得极为可爱。朱骏原本想好好地享受父子之乐。谁知道这个时候一队远自重洋地使漂洋过海来了。

    这一支使团显得极为仓促。但是阵容也十分庞大。英吉利、法兰西、撒丁、西班牙。几乎欧洲可数地国家除了荷兰之外都来了。这些可都是反荷联盟地一员。如今匆匆而来。自然是因为出了大事。

    对于他们来说,这事是够大地,就在三个月前,就在英吉利海峡,六国组成的庞大舰队与荷兰舰队对决,由于六国时临时拼凑出来的舰队,而且协调方面不尽理想,表面上舰只比之荷兰人只多不少,可是双方一接触,便处处被荷兰人压制的灰头土脸,一直激战到第二日拂晓,损失惨重的比利时舰队仓皇逃窜,致使整个反荷舰队地阵型出现了极大的空缺,荷兰人算是了狠劲,立即趁机疯狂攻击,剩余地五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最惨的是法国人,连块舢板都没有飘回来。

    海战地失利立即引起了欧洲的轩然大波,五国地港口海岸遭到荷兰人的不断攻击,被压的喘不过气来,而那个曾经反荷联盟也开始生了分裂,比利时与卢森堡掉准枪口,突然与荷兰人签订盟约,要给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一点颜色瞧瞧,至此之后,荷兰不知是回光返照还是风生水起,立即在欧洲大陆四处活动,由于海战大胜的余威尚存,奥地利、德意志联邦各诸侯国、瑞士、葡萄牙纷纷加入荷兰阵营,组成反明联盟。

    荷兰人的外交计划十分成功,所有的外交人员几乎倾巢而出,在欧洲内陆大肆宣扬大明威胁论,扬言大明在南洋肆意吞并邻国,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庞然大物早晚有一天会践踏欧洲,将整个欧洲都纳为大明的领土。

    对于荷兰人散布的威胁论,各国虽然有些担心,可对大明的威力仍然感到畏惧,可是荷兰人又抛出了杀手锏,它告诉国,远东并非只有一个庞然大物,还有一只就在大明的北方,不管是领土和幅员都与大明不遑多让,而且,荷兰人早已与这个帝国签订了盟约,这个帝国就是大清。

    对于新近崛起的大清,欧洲人还是有些概念的,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欧洲人眼里,大清帝国是个明显的内陆强国,可是一旦荷兰人与大清相互联合,那么就不一样了,其实力并不比反荷联盟与大明差,再加上荷兰人刚刚在海战中获胜,可谓是如日中天,一些王室开始产生了动摇,在荷兰人的游说之下,欧洲一支新的联盟已经展开,这支由荷兰人、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以及远在万里之遥的大清组成的反明联盟正式盟誓,并且签署了一系列的盟约,由各国提供技艺的工匠前往大清,而大清不但提供人力,原料,开始疯狂的建造战舰、火器,制造出来的战舰除了一半交由大清国使用之外,其余的全部分配各国在欧洲海战中对英、法、西班牙等国进行压制。

    如今的欧洲已经乱成了一锅粥,犹如一场豪赌一般,大国们开始选择站队,而小国们则惶然的尽量保持中立,康熙皇帝也早在几个月前派出了使臣前去欧洲,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康熙对欧罗巴大陆很是有兴趣,再加上对火器以及战舰的倚重,因此早就没有了历史上那样自比天朝的狂妄,这或许是压力越大思想越开通的缘故,因此,康熙对这一次联盟显得极为用心,不但同时派出了强大的使团,而且也派出了新造的战舰四处寻找新航线,也不知是歪打正着的缘故,居然在荷兰人的帮助下,从北海历经千辛万苦,穿越北美找到了一条直抵欧洲的航线,这一个过程是极为漫长的,足足进行了一年,可是意义却重大的很。………………………………………………………………………………………………………………………………………………………………………………………………

    额,这个设想不知道好不好,让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几百年爆,晕死,连我自己想到这个构思时都大跌眼镜,哎,可能有些逻辑方面的错误,不过哥们要玩就玩大点,小打小闹没意思。

    來看書吧

第三百八十九章:卖船啦 崭新的船啦

    文字

    到了这个结果不由得深吸了口气,看这些人的描和世界大战差不多,荷兰人和英国人分别在欧洲拉帮结派,而大明与大清也各自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亚洲决战,与历史中的世界大战何其相似,只是,到底谁是邪恶轴心,又或谁是同盟国?

    不过这一点不重要,什么叫做邪恶轴心,邪恶轴心就是坏蛋,就是灭绝人性的侩子手,满清和荷兰人就算不是,舆论的宣传也要让他是。中文网@超速更新最新章节朱骏一时间心里乱糟糟的不知该如何处理,一个军火贸易经过蝴蝶效应竟变成了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这是朱骏绝没有想到的,更别提防备了。

    “陛下,英国急需大明舰队的驰援。”国特使仍然是杰森,这一次他苦着脸求告,完全没有了衣冠楚楚的绅士风度,一场海战将英国的舰队消亡殆尽,整个英伦海面都被荷兰人封锁,一些急需的贸易,都必须让海盗去冒险运输。

    “法国的北部海岸也遭受了荷兰人的攻击,奥地利与一些德意志联邦国聚集了七万人在东部边境蠢蠢欲动,陛下……”

    “西班牙的海军力量已经消亡殆尽,葡萄牙人现在正不断的在沿海搔扰。”

    面对一个个苦脸,唯有撒丁王国的特使还算镇定,由于他们地处意大利南部海岛,暂时还没有遭受敌国威胁。

    朱骏知道,若是不能采取施,这群抱大明大腿的家伙恐怕立即就全面倒向荷兰了,而荷兰与满清越加紧密,就等于是把整个欧洲都往满人身上推,因此,远在欧洲的战事几乎等于大明与满清在欧洲的角逐。

    不得不救,又能全力以赴的为了这些小国去拼命,朱骏当真是大伤脑筋,着一个个满脸希翼的使,朱骏对身边的内侍道:“去,把杨嗣德叫来。”

    内侍知道事关重大,不搁,连去内阁叫人去了。

    半个时辰之后,杨嗣德步进来,不待行礼,朱骏便劈头盖脸的问:“如今大明船坞中已生产出来地战舰有多少艘?”

    此距离欧洲人下订单已有半年。各国虽然下了定金。可是由于面临战事。一直都没有来提货。大明地船坞只顾着疯狂制造战舰。因此船坞中地极多。杨嗣德忙道:“共有八十七艘大舰。还有补给船、中型大船若干。”

    朱骏下命令:“让工匠们这些天日夜赶工。能赶出多少是多少。”

    接着才转过头去对使们道:“朕地船坞中已建出战舰百艘。足够组建一支新地舰队。只是各国要想重新武装。需派出自己地水手、水兵来接收。若是人手不够。朕可派出一支劲旅为尔国雇佣。至于船款。暂时就先欠着吧。”

    四个特使又是一阵郁闷。最好地水手和水兵大部分不是战死就是俘虏了。而且荷兰人封锁了海面。哪里能够派出人来接收。还是法国人有办法:“我们可以回国征召海盗。让海盗们冲出封锁。让他们来接收新船。再顾些大明国地水手、水兵。应该够了。”

    其余地使立即来了兴趣。尤其是英国人。英国在海战中地损失最为严重。而且它是海岛国家。荷兰战舰封锁一日。其损失不言而喻。

    找到了解决地办法。四个使拜别了朱骏。回到万国馆又开始商议起来。征召海盗前来接收战舰是个好办法。海盗地经验丰富。作战也十分勇猛。而且四国中地海盗都不是少数。几乎每个港口城市都有几十上百人。毕竟海盗在欧洲是正当营生。许多人都曾从事过这个行业。只要下征召令。经过简单地训练就可们成为合格地水兵。只是荷兰人封锁了海岸。要想冲出重围。接收战舰。还需要一番计议。

    过了两天,四个特使总算达成了一致,他们的构思是先先让所有的海盗趁天黑乘海盗船或商船一齐先突围出去,之后在撒丁王国会师,撒丁王国地处南欧,是地中海中最大的岛屿之一,荷兰等国对这里地影响力并不强,也没有派出舰队对撒丁王国采取封锁,只要海盗们抵达了撒丁,就算安全了,在这里,海盗们可以聚齐在一起集训,在另一边,新舰由同盟向大明的雇佣水兵开到撒丁岛,只要战舰与撒丁岛地海盗一会合,同盟便有了一支可战的海军实力,虽然不能对荷兰同盟地舰队进行压倒,可是保护海岸线还是绰绰有余的。

    特使们议定之后又是觐见朱骏,朱骏听了四人地意见倒是觉得这个法子

    表面上看这计划十分完美,可是让海盗摆脱荷兰军冲出海岸线,其中的艰险自然是很难预料的,此外,要想计划成功,就必须各国协调一致,否则也难免功亏一篑,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朱骏压根就没有派出水师远赴欧洲作战的打算,适当的派出一些水兵以顾问和雇佣兵的形势倒是好的,毕竟欧洲远在万里之遥,派出水师的风险极大,大明水师能够在南洋打败荷兰人,到了欧洲恐怕只有被荷兰人打的份,这就是地利的因素。

    一旦大明水师在欧洲败北,大明在反荷联盟眼中的神话破灭,谁还有信心打下去?因此,只要大明仍然保持对反荷联盟的支援,居后遥控,才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朱骏对这个计划表示了支持,还特地带着四个大使参观了大明的船坞,这些船坞如今足有四十余座,在海湾的另一边,还有许多船坞正在破土动工,朱骏这一次算是投入了老本,反荷联盟胜利,这些国家购买的船款便能大赚一笔,可是一旦失败,大明就等于失去了整个欧洲,这些国家所欠的船款也别想收回来了。

    大使们原本还忧心忡忡,这时见到了如此规模宏大的船坞,又觉得信心十足,按大明这样的生产能力,半年组建一支庞大的舰队都不成问题,有这些源源不断的支援,各国只要源源不断的培训水手便成了,犹如游戏中开了作弊器一般,怎么打都打不死,只要熬到战争胜利,强盗们完全可以到荷兰、葡萄牙这些富得流油的国家去掠夺一番,到了那个时候,什么本钱都回来了。

    朱骏豪迈万千的手指着一座座延伸到视线尽头的船坞,给特使们打气:“尔国要多少战舰,朕便能制造多少,荷兰人战舰再多,若是长久消耗下去,早晚必败。”

    大使们纷纷表示同意,既知道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同样也有了必胜的信心,如今已经陷入了战争的泥潭,要想翻本,也只有拼力死战,将损失从敌国手里取来。

    翌日。

    八十余艘装满了火炮与补给的新舰与二十余艘中型战船以及五十余艘补给船正式出海,军港上周慕白睁着疲惫的眼睛不断的复查着账目,大战舰、火炮、还有补给,这些都要算上,合计的款项是五百五十万两,四个特使分别代表本国画了押,算是四国对大明的欠款,此外,还有五千名雇佣给四国的水手,这些高额的饷银也是由四国支付,周慕白看着账单,不由得有些肉痛,古往今来,还从未有给其他国家賖账的事呢,这要是人家赖账不还,这些西夷又远在万里之外,该如何去讨要?

    四个特使却兴致勃勃的登上了船,站在船舷对着周慕白摆手再见,周慕白装作没有看见,这一次他奉命送送这些特使,让他很是不自在,待舰队开始起锚扬帆,百艘大小战船缓缓驶出军港,周慕白才黑着脸让周边的礼部官吏打道回府,几个月前他在江南、西南各省都巡视了一番,开区的建设各有轻重,如江南一带的开区就极为热闹,虽然才建起一年,可是商贾极多,一下子便建起了连片的作坊,而西南各省的开区虽然建的早,可是仍旧没有多少起色,这也是地理决定的,周慕白是巧妇无米实在是办不起来,只能徒呼奈何,回到海都,皇上看他近来消瘦了太多,便给了他一些假休息,周慕白如今的闲不住的人,每天还往海都的开区跑,如今接了一份这样的差使,实在让他郁闷。

    等处了港口,道旁早已有一座府上的马车在这等着,周慕白与几个礼部的官员拱手道别,正要扶辕上车,不料远处一个人骑着匹快马而来。周慕白不由得抬眸看了一眼,心里又是一阵怒意,光天化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居然还有人敢骑快马,这是什么人,居然连法度也不遵守,这一看不打紧,一看之下,周慕白不由得停止了上车的动作,一边扶他的家丁也不由得楞了楞。

    骑马的人已越来越近,来人是个藏青色外袍的小太监,身后似乎还背着黄帛,远远的也看到了周慕白,连忙扯开了嗓子:“是周大人,周大人请留步。”

    周慕白这才知道这个太监八成是向自己传旨的。小太监已在周慕白身畔勒住了马,高声唱喏:“恭喜周大人,贺喜周大人……”

    來看書吧

第三百九十章:大清洗的前奏

    文字

    慕白对着小太监点了点头:“喜从何来?”

    小太监已翻身下了马,对着周慕白恭敬的行了各礼:“皇上召周大人速速进宫,周娘娘有喜了。//”

    “有喜?”周慕白闻言微微一愣,接着便是一喜,不理会小太监,也不需家丁扶持,一手撑上辕跳上马车,对着车夫道:“快,进宫。”

    马夫不敢怠慢,‘驾’的一声,已扬鞭抽向马背,马车先是一抖,接着便飞驰而出。

    由于车速极快,车厢不断的在颤抖,周慕白还在车厢内不断催促,唯恐车速还不够快,他原本就存着这块心病,雪儿入宫已有三年,一直不见有孕,周慕白在仕途上顺风顺水,政绩卓然,每日办差之余,最忧心的也是这个了,如今终于有孕,对于周慕白来说可算是天大的喜事。

    马车在宫门前住,周慕白直接进宫,被小太监引到了寒冬阁,只看到朱骏正在銮椅上向西洋顾问大臣阿姆斯问话,周慕白蹑手蹑脚的进了殿,不敢打扰,只好在一个角落里站着。

    阿姆斯近来混的很是舒,手下掌管着五百人组成的西班牙打手,弹压着三、四万荷兰人俘虏,作威作福,跋扈一时,这一次朱骏将他找来,也是希望让他建立殖民地巡捕营的事,由大明在欧洲的声望增大,欧洲各国都有一些冒险远赴重洋,前来大明淘金,阿姆斯的任务是召集这些冒险,城里巡捕营,草创一只管辖殖民地治安地警察部队。

    朱骏交代了一切,这才问阿姆斯:“丘吉尔最近地研究有了进展吗?新式火炮的产量还是太低,必须要提高,你回去时给朕传话,叫他抽空来觐见一趟。”

    阿姆斯笑眯眯的道:“陛,丘吉尔是个呆子,这一年来每日从来未离过军械厂,就连三餐也是让人送的,不过下臣上次去见他,他反复的念叨说要新建一种轻便的新型火炮,最好可以装载在战舰上的。”阿姆斯在这里住了五六年,汉话说的十分顺溜了。

    朱点了点头,新式火炮工序繁多,冲撞力十分吓人,不能安装在战舰上原因有二,第一就是木船根本承受不了如此强大的冲撞力,二来是太过笨重,装载起来十分不便。若是丘吉尔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的研究结果收益地就不再是陆军,还有水师了:“你下去吧,有事多上折子上来。

    ”

    阿姆行了礼。告退而去。朱骏这才注意到了一直在角落里布吱声地周慕白。忙招手道:“雪儿有孕了。朕刚刚从那里回来。你现在进后宫去看看吧。”

    周慕白点了点头。退出了寒冬阁。才心急火燎地往后宫赶……

    …………………………………………………………………………………………………………………………………………

    却说另一边地苏木喇秘密见过康熙之后。便押运着粮饷往辽东赶。及到了盛京。他一面支使属下地卑将将粮饷押入仓库。一人一骑便往鳌拜地府邸赶。康熙给他地任务是分化鳌拜与将佐。至少不能让鳌拜掌握五大营。这一路上苏木喇已想定了计划。因此倒也不疾不徐。

    待到了鳌府。守门地门子都是认识苏木喇地。他可是鳌军门地心腹大红人。立即便有人过来给他执鞍。苏木喇翻身下马。将马绳交给一个门子。问:“鳌相在哪里?”

    门子连忙回道:“哈萨拉、福山、禄德三位都统都来了,主子八成是在陪客。”

    这三人分别是骁骑营、神机营、健锐营的都统,他们三个都是镶黄旗,与鳌拜走地很近,苏木喇对门子点了点头,便径直走了进去,他是鳌拜的心腹,自然没有人拦他。

    进了鳌府大厅,果然看到哈萨拉、福山、禄德三人正坐在两侧喝**,鳌拜坐在上,三人都是小心翼翼地陪着笑,鳌拜看到苏木喇进来,眼眸中放出神采,忙招手道:“苏木喇,粮草可押运来了?进来坐吧。”

    苏木喇给鳌拜行了礼,又对着三个都统点了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这才找了各座椅坐下,将押运粮草经过一一述说了一遍,至于与康熙地密谈自然是隐去了没有说。

    鳌拜听完之后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接着道:“康熙~儿倒是聪明地很,知道辽东的粮饷不能缺额。”

    这一句话鳌拜只是无心之言,不由得让厅内的气氛骤然一紧,鳌拜开口就骂康熙是小儿,这些都统虽然结

    ,可是也不敢接话的,个个脸色尴尬的故意拿着**做没有听见。

    鳌拜不以为然的继续道:“你这一趟去京城打了个转辛苦了,听到了什么消息没有?”

    苏木喇心里暗骂鳌拜愚蠢,又佩服自己还好另外找了一条出路,若是当真是跟着这个武夫,还不知会落到什么下场,当着这么人的面,鳌拜居然也不知收敛,就算打探了消息,也需回后堂密议才是,哪有当众说出来的,但鳌拜既然开了口,他也不能不说,只好道:“京里头的几个故旧仍然如故,一切都还好,只是朝中起了轩然大波,乱哄哄的。”

    “轩然大波?”鳌拜不由的来了兴趣,问:“什么轩然大波?”

    苏木喇道:“鳌相可还记得从前的邸报吗?江南一役,江苏总兵徐昌临阵倒戈,致使战事烂,十几万绿营死的死降的降………”

    苏木喇陆陆续的将朝中反汉军旗的事一一说了,鳌拜与三个都统的脸色都不好看起来,这几个都是提倡刚愎自用的满人,原本就对朝廷重用汉人的政策不满,如今也是火冒三丈,朝廷对汉军旗可谓是掏了心窝子,除了直隶总督巡抚之外,几乎各省都是汉军旗人充作巡抚,皇帝对那些汉军旗汉人的更是恩赏有加,许多满人在京城里都找不到生计,倒是许多汉军旗的不是督抚就是总兵,如今闹出这样的乱子,明知道这些汉军旗人是黑心狼,孝庄竟还布懿旨,安抚汉人,鳌拜可不管什么笼络人心,若是换做他还在京城,掌握着大权,这些汉军旗一个个都是该杀的。三个都统也是咬牙切齿,他们也都算是**,父祖为了这个江山也是抛过头颅撒过热血的,如今也不过是个从一品的都统,那些汉军旗的奴才也没见得出过什么力,如今不是从一品的总督就是正二品的巡抚,实权也比一个都统大的吓人,更别提那些底层的满洲老亲了,许多人一辈子也就挂个闲职在京里头领些银饷一家老小等着开锅呢,这叫个什么事啊,明明是自己的同胞一族,皇上不去用,偏偏要去用那些外人,自己人给你拼命得来的江山,如今全便宜了外人,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三个都统满腹的牢骚,却敢作,这时候鳌拜却拍起了桌子:“先皇在世之时,我便奉劝要小心汉人,满人更不必读什么汉人的书,如今这个小皇帝什么没学会,成日就是拿着汉人的书之乎也,会读书的就有官做,咱们这些习熟弓马的倒是三餐不继,皇上把这些汉军旗人喂饱了,可如今是怎样?”

    三个都统虽有所不满,可是也不敢接茬,鳌拜气呼呼的站起来,背着手踱了几步,突然回眸对着苏木喇狠狠一瞪:“康熙小儿不除后患,我鳌拜替他除。”

    苏木喇无惧的与鳌拜望,倒是三个都统眼中放出了光,五大营由满蒙汉三旗组成,一般的正都统都是满人,而副都统以下满蒙汉都有,尤其是汉军旗,这伙人很会钻营,也深得皇上的信任,因此军官多为汉军旗人,这样一来,便引起了满蒙的不满,满蒙原本就看不起汉军旗人,大家在一块任事,难免会有摩擦,再加上这些个都统在营中多少都有亲戚,一直想找机会提拔上来,可是空额只有这么多,又有这么多的汉军旗人占着,若是鳌拜能够在五大营中进行大清洗,不知道会闹出多少空缺出来,有空缺就有了钻营的空子,不单亲戚们有了位置,多余的还可以明码开价,又可打捞一笔。

    鳌又满腹心事的踱了几:“去,把五大营千总以上的汉军旗名单找来。”

    苏木默默的点了点:“奴才这就去办。

    ”

    ……………………………………………………………………………………………………………………………………………………………………………………

    呵呵……今天爽啊,亲爱的编辑道大透露可能会有推封,这本书写了这么久,虽然文笔生涩,也有很多漏洞,但是小弟凭良心说耐力还是有的,开书以来从来没有段更过,感谢各位读大大,不是你们,小弟也?得到封推的资格,嗯,啥都不说,虽然是新人,但是小弟保证做到不太监,不段更吧,尽量将故事写得精彩一些。

    來看書吧

第三百九十一章:大清洗

    文字

    木喇出了鳌拜在盛京的府邸,转过一条街便到了五叫过一个主簿索要五大营将官的花名册,若是别人自然是需要繁复的手续才行的,可谁都知道他苏木喇是鳌拜身边的大红人,这也是鳌拜让去取名册的原因,那主簿见着苏木喇过来,连忙请他去耳房坐了坐,奉上了茗茶,点头哈腰道:“苏爷稍后,小的就去库中取。中文网@超速更新最新章节”

    苏木喇翘着腿摆了摆手:“快去快回,我还是尽快回报。

    ”

    主簿笑嘻嘻的去了,苏木喇慢条斯理的喝茶润了润喉,心想,鳌拜借故清洗汉军旗确实是一步好棋,一来可获得一部分满人的支持,许多满人对皇帝重用汉人的政策原本就不满,如果鳌拜来这么一下,恐怕就能收拢一部分人心了。二来汉军旗一直都是终于上的,鳌拜清洗他们就等于打着满人的旗号排除了异己,清洗下来的空缺也可让亲信心腹顶上,所谓一箭三雕,也不过如此。

    最重要的是,鳌拜大张旗鼓的这样搞下去,孝庄和皇上根本就不能怪罪于他,也不敢怪罪,如今国家多事,若是皇上怪罪,这不是明摆着要逼反鳌拜吗?

    可是自己该如阻止呢?苏木喇愣神的想了老半天也是没有头绪,这时主簿已拿了花名册过来,恭恭敬敬的送到了苏木喇边的茶几上。苏木喇对着那主簿点了点头,捡起花名册撩起袍子便走。

    等苏木喇回到府,府上已摆好了酒宴,鳌拜与三个都统正等着他一起开席呢。

    众人落座之后,苏木喇看三个都统的脸上都散着异样的光彩,对待鳌拜更加热络了,鳌拜也是一脸的兴奋,招手让苏木喇坐到他地身边:“来来来,坐这里,名册带来了吗?”

    苏木喇不声色的连忙去掏怀中的名册,鳌拜却用手一把将他拉住:“先为你洗尘,其余的事,待吃好再说。”

    三个都统也十分识趣的起来给苏木敬酒,苏木喇放下心事,连忙回敬,这一顿算是家宴,边上除了一个鳌拜信得过的家奴以外没有任何人,酒过三巡,略有微醉的骁骑营统萨拉开始口没遮拦起来:“鳌大人,咱们兄弟在外头给皇上出生入死,皇上不体恤咱们,反倒把好处都给了那些汉人,到现在如何了?哼哼,诸位,我哈萨拉在这说句大逆不道地话,咱们擦亮了眼睛,等着瞧吧。”

    哈萨拉是鳌拜心腹中地心腹。鳌拜许多事他都是知道地。这一次他借着酒劲牢骚是假。试探福山、禄德两个地态度才是真地。

    福山、两个人沉默不言。喝着闷酒。心里再多地不满。也不敢轻易出来。鳌拜见二人不上道。又嫌冷了场。亲自起来给二人添酒。故意斥责哈萨拉道:“这些话是你该说地吗?酒桌之上不要谈这些。来。大家喝酒。”

    福山、禄德两个人一向鳌拜致谢。虽然鳌拜刻意笼络他们。却从来没有亲自为他们斟过酒。二人都是满脸地感激之色。唯有苏木喇面无表情地在边上看着。不断地观测在场众人地动静。

    酒宴吃完。三个都统辞了出去。鳌拜交代苏木喇道:“这几天辛苦一。将名单中地汉军旗都搜检出来。过几天我要用。”

    苏木喇点点头。也告辞出去。

    三天之后。辽东五大营千总以上地将佐齐聚盛京。这一次鳌拜突然相召。许多人以为是什么重要地军务。个个都是摩拳擦掌。鸭绿江那边地明、倭、朝鲜联军一直龟缩在对岸。至多也不过是偶尔派出小股部分越河偷袭。五大营地精锐来了这里。双方还未真正开过战。这让许多渴望立功地将佐郁闷不已。这当兵地也是人。憋惯了就想打一场。打久了又渴望歇一歇。

    将佐们彼此找到相熟的人在校场里熙熙攘攘的聊天打趣,这时,营门的战鼓响了起来,几百个千总以上的高级军官各自按营站好,三通鼓毕,一身蟒袍地鳌拜在亲兵和五个统领的拥簇自营门过来,登上校台,凌厉地眼眸一扫校场上良莠不齐的将佐,随后坐在校台上地太师椅上,他身后的苏木喇走上了前台,扯开嗓子将江南地战役原原本本的讲了一遍。

    许多人还不知道江南已经失了,这时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难以想象的震惊,这些人都是满蒙汉的贵族子弟,祖先多少都是立过一些战功的,平日里也没少吹嘘过父祖的功绩,满人不满万,满万无人敌啊,可是如今,接二连三的吃了败仗,如今连江南都丢了,一下子,让所有人都瘪了下来。

    时候,鳌拜自太师椅上站了起来,目光一凛,中气台下的将佐吼:“十五万绿营对十万明军,还未开战便一溃千里,这打的是什么狗屁仗?”

    “若不是那徐达昌反戈一击,汉军旗的总兵争相请降,绿营的汉兵毫无斗志,何至于此?”

    鳌拜在这里顿了顿,又吼:“江山是满人和蒙古人一道打下来的,如今朝廷有几个满关内的各省又有几个督抚是咱们满人?”

    校台下终于嘤嗡起来,大家都不是傻子,鳌拜的意思谁都明白,就是汉人占了咱们满人的便宜,好处都让他们得了,可是一打仗,他娘的不见了人影,大家都是脑子别在裤腰带上的干活,对于这种人大家是极为厌恶的,有人大声的应和:“没错,这天下还是不是咱们满人的?老子干了这么久才是个千总,凭什么咱们锐健营有这么多汉人佐领参将?”

    一石激起千层浪,牢骚的人越来越多了,而汉军旗的汉人将佐连声都不敢吱一下,惊恐不安的察觉到亲兵大营外围突然多了一层杀气腾腾的亲兵。

    “都不吵。”鳌拜了压手,道:“现在开始点名,点到名的都给我站出来。”

    苏木喇又面无表情的站了前台,他已记号了名单,高声念道:“王德、张保进……………”

    ………………

    毫无疑问,有点名的都是汉军旗的军官,所有人都明白了怎么回事,这不是一次训话,更不是一次总结,而是一场报复,有人要完蛋,有人可以借机升迁,有人在哭,有人在笑。

    片刻功夫,一百多个汉军旗的将佐站出来,校台上的鳌拜面无表情的挥了挥手:“拿下。

    ”

    早已准备好的亲兵如狼似虎的扑去,汉军旗的军官虽然腰畔有刀,却不敢动手。

    校台的前锋营都统颚固多一下子楞住了,这件事事先他是知道的,他一脸疑惑的对鳌拜问:“鳌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可有皇上的旨意?”

    固多乃是铁杆保皇派,鳌拜几次想拉拢他,他都推脱不去,鳌拜也就死了心,不冷不热的道:“本大人乃是先皇指认的辅政大臣,总辖五大营军务,难道还需请旨吗?”

    一句话把固多噎了个半死,颚固多望了望其他四个统领,见他们个个一脸麻木,跺了跺脚:“鳌大人,此事还是要知会皇上一声,否则要坏大事。”

    鳌拜已经目露凶光的瞪住了颚固多:“怎么?固多同情这些汉狗?莫非是他们给了你什么好处?亦或是你根本就是他们的同谋?”

    固多怒道:“鳌拜,你血口喷人。”

    鳌拜原本就是个煞星,早已看颚固多不顺眼了,如今这颚固多阻扰自己不说,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呼他的大,不由得已是怒不可遏:“来啊,将颚固多拿下,此人私通逆明,与汉狗合谋,欲图不轨。”

    校台上的亲兵面面相觑,都不敢上前,四个都统连忙相劝:“鳌大人,固多出言无,鳌大人大人有大量……”相劝的话未及说到一半,性格同样冲动的颚固多已嘶声骂道:“鳌贼,你好大的胆子,欺凌幼主不说,如今竟还铲除异己,难道要造反吗?”

    四个都统不再劝了,任谁都知道,此时的鳌拜已是愤怒到了极点,两人在这么人面前闹翻,是绝无可能罢休的,若是再劝下去恐怕要波及自身了。

    “还不快将这明人的奸细拿下。”鳌拜大声在吼。校台上的亲兵才拥簇而上,将固多制住,颚固多也是个硬汉,口里仍骂声不绝,鳌拜已抬起脚,趁着他的手脚被人缚住的功夫一下子踢在他的心窝口,颚固多哼了一下,一口气没有提上来,鳌拜还要再踢,一旁默不作声的苏木喇终于站了出来,低声附在鳌拜的耳边道:“鳌大人,小不忍则乱大谋,收拾汉军旗可以,但这颚固多无论如何也是个都统,与京里头几个亲王走的也近,打死了他,不是这么好收场的。”

    鳌拜哼了一声,朝着颚固多吐了口吐沫,对着亲兵道:“先将他与汉狗们一起押起来。”

    ……………………………………………………………………………………………………………………

    鳌拜的事快要解决了,总悬着不是个事,马上进入世界大乱斗的第四卷。

    來看書吧

第三百九十二章:决心

    拜一向是办事狠辣的人,三下五除二的解除了五大营旗人的兵权,至于那个颚固多,倒是苏木喇在边上劝了两句,鳌拜其实也不知拿这人如何是好,毕竟此人是个满人,与一些满洲大贵族走的很近,鳌拜现在既要收拢满洲人的人心,又要牢牢握住五大营的兵权,因此还真拿这个固多没什么办法,只好向苏木喇问计。/首.发

    苏木喇心里暗暗打起了算盘,颚固多好歹也算是康熙皇帝插在五大营的亲信,五大营是不能留了,得先保住此人的小命再说,于是道:“主子,奴才倒有个想法。”

    鳌烦心的大堆,连忙催促:“快说。”

    苏木喇好整以暇的侃侃而言:“主子是办大事的人,若是执意对付固多,定然会引起一部分满人的不满,放在营里也不合适,若让他再掌握锐健营,终究是个后患,倒不如将他押回京城去,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太后和皇上。”

    鳌拜先是眉头一皱,随即又舒展开了眉宇,这个办法,随便安插一个罪名,押赴京城,看他孝庄和康熙如何处置,如果不办颚固多,就等于是驳了他鳌拜的面子,如今南明声势浩大,京城里的孤儿寡母正在力促各方团结一致对外呢,哪里敢和他鳌拜当众撕破脸,可是要办了固多,就等于帮他除了一个后患,人倒是办了,只不过是京城里那一对孤儿寡母办的,谁还会对自己不满?

    商量已定,鳌拜了拍苏木喇的肩:“这一趟还要辛苦你,我拨五百亲予你,你押赴颚固多入京去。”

    苏木喇知道押赴颚固多是一个幌子,鳌拜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入京幹旋,毕竟鳌拜这一次动静太大,就算料到了太后和皇上不敢轻举乱动,也难免会龙颜震怒,说不定撕破了脸,对谁也不是好事。苏木喇郑重的点头:“奴才明日就动身,主子静候佳音。”

    ……………………………………………………………………………………………………………………………………………………

    苏木喇还在道,一道八百里加急地密折早已到了北京,正如鳌拜所想象的那样,当然是龙颜震怒,就连御书房康熙最喜爱的战舰模型也被摔的粉碎,这个模型乃是荷兰人送给康熙的礼物,小康熙的接受能力极强,认识到了火器和战舰的重要性之后对这个精致地模型爱不释手,如今却被砸成了碎片,康熙的脸都吓得泛白起来,一边的小太监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个小皇帝,双腿颤抖着跪了下来。

    “反了,反了。朕要将鳌拜个逆贼碎尸万段。”小康熙猛的拍着御桌,咬牙切齿的大吼,接着又突然收敛了怒意,沉眉负手围在御~>房内转了几圈,才吐了口长气,刀锋一般的眼眸对着跪伏在地的小太监道:“去,把索相和杰书叫来,快去。”

    “喳。”太监松了口气。提着袍子起身便走。

    康熙叹了口气。一年来。他地涵养功夫已极好了。饶是如此。也让鳌拜地一个闷棍打地头晕脑胀。他走到书房一侧地墙壁上。满壁上都绘画着一张不是很准地世界地图。这也是西洋人进贡来地。康熙直到那个时候才知道。世界原来是这么大。一个俄罗斯地疆域就比大清全盛时还要宽广。还有俄罗斯东北角地奥斯曼。也是庞然大物。似乎不可触动。这张地图激起了小康熙内心地豪情。每到看到这份地图时。他才能冷静下来。

    半个时辰之后。老迈地索尼与康王杰书一道进来。行过礼之后。康熙地脸上已换上了一副笑容。只有地方地那个战舰地模型残骸才真真切切地告诉两个权倾一时地大臣笑容地背后意味着什么。

    康熙默不作声地随手捡起密折。交给二人传阅。

    二人不敢磨蹭。先是索尼看了一会。接着传递给一旁地杰书。杰书是个冲动地性子。看着看着已皱起了眉。随后抬眸道:“皇上。鳌拜恐怕是要反了。”

    康熙仍然是那副冷冰冰地微笑。又将眼眸落在了索尼身上。索尼咳嗽一声。他对康熙地秉性是极为了解地。显然是康熙并不认同杰书地意见。转而向自己寻求答案了。个时候不能不说话了。索尼沉吟了片刻道:“鳌拜是朝廷地心腹大患不错。但若说他现在要反。却不尽然。此次他借故削除汉军旗人。其实不过是铲除五大营忠于皇上地异己而已。再安插亲信。以图挟五大营养兵自重罢了。

    ”

    康熙点了

    “索尼说的没错,若是造反,鳌拜恐怕既没这胜算,子,八成是想要排除异己掌控五大营了,哎……”康熙幽幽一叹,叹出来的竟满是沧桑,虽然只活了十五年,可幼年得天花,幼年丧父,自小便受权臣排挤,再大一些好不容易掌握了朝廷大权,卧榻之畔却有一只庞然大物酣侧一边,他虽然是个皇帝,虽然只有十五岁,可是所经历的事,绝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一连窜的打击要嘛让一个人消沉下去,却有一种人能够逆流而上,变得更加坚强。

    康熙继续道:“皇祖母为了维持局面,几道懿旨放出宫禁安慰汉军旗,为了将满蒙汉拧成一根绳子,三令五申不许满臣排汉,如今,鳌拜诛除五大营汉军旗,皇祖母的苦心算是白费了。”康熙猛的一击桌案,咬牙切齿的道:“皇祖母与朕放眼的是天下,他鳌拜为了个人私利竟如此丧心病狂,攘外必先安内,不管他反是不反,朕定要尽快诛除此人,以绝后患。”

    康熙这一次是下定了决心,鳌拜绝对没有想到,他的这次示威没有让这个孤儿示弱反而激起了杀意。

    康熙定下了子,索尼和杰书自然不能再围绕鳌拜反是不反的问题上纠缠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除掉鳌拜了。

    杰书道:“皇上不若敕一钦差督办东军务,再以擅作主张的名义就地革职押解京师惩办?”

    康熙和索尼都晒然一笑,康亲王杰书倒是一员干将,做事雷厉风行,对行军布阵亦有心得,只是在这人心阴谋上面就显得有些白痴了,鳌拜掌管五大营,岂会俯首就缚?一个不好,说不定就不反的都给逼反了,鳌拜对五大营掌握了多少,在辽东拥有多少亲信,这些都是未知的事,一旦行事不密,一场内讧就在所难免,这对于强敌在侧的满清无异于自己捅了自己一刀。

    只是要除鳌拜并非如此单的,杰书说完之后也觉得自己方才的话孟浪了一些,索尼是谋定而后动的人,没有完全之策是绝对不会说出一句半句的,因此一君二臣皱眉不展大眼对小眼了半天也是没有结果。

    这个时候,一慈宁宫的小太监过来传话:“皇上,太皇太后请陛下去慈宁宫。”

    康熙只好道:“朕去。”

    那小太监又望了望索和杰书:“太皇太后还说,若是索相和杰书亲王也在,也一并过去。”

    康明白了,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皇祖母多半是知道了鳌拜在辽东的事,才让自己过去相商的,于是镇定心神,高声道:“摆驾。”

    ………………………………………………………………………………………………………………………………………………………………………………

    “儿臣玄给皇母问安,皇祖母凤体安康。”

    “奴才索尼给宗问安。”

    “臣杰书给老祖宗问安。”

    三人各自依着规矩给盘腿坐在上面无表情的孝庄行了礼,索尼是满洲老姓,因此自称的是奴才,杰书是个亲王,凤子龙孙,自然不能称奴才的,只能称臣。

    “起来吧,来啊,给索尼和杰书赐坐。”孝庄的语气中看不出喜怒。

    康熙心里事,蹑手蹑脚的坐在孝庄对面的炕上,几个奴才搬来了锦墩,让索尼和杰书各自侧坐在炕下。

    孝庄不动声色的道:“怎么?是什么事让你们的脸色不好看了?”

    索尼和杰书不敢答话,将目光落在康熙身上,康熙这才低声道:“皇祖母,辽东来了密折子……”

    康熙老老实实的将密折的信息复述了一遍,孝庄无动于衷的喝了口**:“我说呢,你急匆匆的在御书房里发脾气,还立即将索尼和杰书找来,若不是大事也不需要急成这个样子。”

    康熙连连称是,他还以为皇祖母已经知道出了大事,原来是自己方才的举动实在太怪异,肯定是有宫人飞报到慈宁宫,皇祖母才猜测出来的。

    “事到临头,就越不能怕。”孝庄一字一顿的说了句话,急才娓娓道:“天还没塌下来呢,就算是塌下来了,你这个皇帝也得顶着。”

    康熙点头道:“儿臣孟浪了。”

    孝庄却将目光转向索尼和杰书:“你们两个军务大臣怎么看的?”

第三百九十三章:满汉不是一家

    与杰书分别将自己解与太后太皇说了,太后了一会,道:“玄说的没有错,鳌拜尾大不掉,如今国家艰难,他不思顾全大局,为了私利,却做样的事来,实在该死,若现在不能除了,将来难免会尾大不掉,辽东乃是我大清的后路,也是满人的根本,不能任他胡闹下去了。**千@载@提@供@阅@读-**”

    太后说到不能任他胡闹下去时仍然是一脸的平静,似乎这并不是你死我活的政斗,而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罢了,孝庄濡了濡口,道:“既然朝廷下了决心,就应该施以雷霆万击,否则行事不秘,事情反而闹的不可收拾了。

    “儿臣也这样想的。”小康熙一脸的沮丧:“可事儿也难办的很,要他俯就擒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孝庄的眸光定在康熙的脸上,一脸的肃然:“这有,敕一钦差,待护卫五十,前去宣旨,当场拔下他顶戴,脱去他的蟒袍,押赴京师听候。”

    康熙和索尼面面相觑,这个计划不就是方才杰书所讲的一模一样吗?不但康熙和索尼觉得荒谬,就连杰书说完都不好再提了。三人屏住呼吸,知道孝庄所考虑的绝不会像杰书的那样简单,继续听下去。

    孝庄反问:“你们觉得这样过于仓促吗?”孝庄自问自答的温柔一笑,满脸慈爱的望了康熙一眼:“这个计划连你们都觉得荒谬,鳌拜岂不是也觉得荒谬?”

    康熙立即豁然开朗起来,原本就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不错,鳌拜都觉得荒谬,自然也不会疑心到朝廷派出一个钦差去拿办他,宣旨时都屏退众人,又要净身焚香,不许待任何兵刃,只要钦差一声令下,五十个侍卫各自抽出刀剑一拥而上,不怕他不束手就擒,只要鳌拜一落入钦差的手里,再由人细数他的罪恶,并且表示胁从不问,让五大营的都统以下官员各安本分,谁还敢生事?这就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索尼和杰书到孝庄地点拨,又细听了康熙的分析,一齐离座道:“老祖宗圣明。”

    孝庄不为所动的让两臣重新坐下,道:“最紧要的是择一员精明强干地钦差,此人拿下鳌拜之后,便可立即便宜行事,接掌五大营地军权,镇守辽东。因此人选方面要慎之又慎,既要是个大员,又要懂得行军打仗,最紧要的是忠厚些的。”

    康跟着点头。眼睛询问似地望着索尼和杰书。希望他们推举出一个人选出来。索尼和杰书自然是不敢说话地。这种事他们也不敢提。毕竟做地好了自然是相安无事地。也不见地有什么功劳。一个不好或是出了差错。说不定将来就要迁怒到他们身上。还是孝庄了话:“哀家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老三去合适。入关时你是一员骁将。黄带子中最出息地就是你。你性格虽有些急躁。仍不失宽厚稳重。又是亲王爵。足以震慑五营。哀家与皇上也都信得过你。你愿不愿去?”

    杰书不由得楞了楞。心里闪无数个念头。表面上看这只是去抓捕个人地事。可是其中地危险也是不少。他一个堂堂亲王。握掌朝权。若说愿去那就真地是猪油蒙了心了。可是到了这个份上。他杰书哪敢说不去?杰书只好从锦墩上站起来跪倒拜伏道:“替君父分忧原本就是做臣子地本分。臣愿去。”

    孝:赞许地看了杰书一眼。转过头对康熙道:“行事要机密。挑选地护卫也一定要可靠。知道了吗?”

    康熙猛地点了点:“儿臣知道。”

    ………………………………………………………………………………………………………………………………………………………………………………

    过了半个月地功夫。辽东地事还是没有瞒住。整整一百多个汉军旗军官被鳌拜摘了职。这可是一件轰动地大事。一时间。有人拥护。有人斥责。有人看热闹。总之算是闹成了一锅粥。谁都在为自己地小算盘奔走呼应。倒是让汉军旗们突然安分守己了。这些曾经替满人入关出力。曾经向满人效忠地汉军旗人突然产生了一种极为不祥地预感。或许是兔死狐悲地缘故。几乎上至朝堂。下至酒肆茶楼。那些常常侃侃而谈地汉军旗人突然哑了嗓子。

    他们在思考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今天是辽东的五大营汉军旗,明天会会轮到我呢?明天就算不会,后世子孙会不会?原先这些汉军旗还以徐

    耻,他们原本为,满人之所以排汉,都是这个徐出来的。可是现在才知道,徐达昌的选择并非不是一条路,这些满人骨子里就根本没有将他们这些奴才看在眼里,就算你身居督抚的高位也不过如是。

    所有的汉军旗宅邸大门紧闭,朝议上的汉官更是不敢再进言一句,虽然孝庄太后又了懿旨做出安抚,可是谁都知道,至少孝庄是管不到辽东去的,就算能管到,孝庄还能长生不死吗?那些替鳌拜叫好的满人,将来或许也会身居高位,也会坐掌朝权,那么将来该怎么办?

    这对于关内的汉军旗人来说绝对是一场生动的教育,他们原本以为他们已经与满人的利益结为了一,原本以为他们在战火的淬炼下已经抱成了一团,在一个个入关的战役中,他们的父祖曾经并肩死战,皇太极曾经盟誓这个联盟牢不可破,可是人心呢?人心也能牢不可破吗?

    其实说到底,满人对汉军旗的怨恨并非是空穴来风,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当时的满人贵族血战无数,就算是血统再纯正,功劳再大,也不过是个亲王贝勒的爵位,那些不是黄带子的子弟就更别说了,有个车骑将军的爵位已算是到了头,而皇太极为了笼络汉人,对于来降的汉人则是大加抚恤,譬如吴、耿、尚、孔四家都是开疆裂土的亲王爵,这四人的权利比起嫡亲的宗室亲王的权利还要大,自成一国,拥兵十几万。还有其余的降兵降将,谁的爵位和满人比起来都不算低。

    那个时期倒也算了,虽然大家爵位相同,但是满人还是压制着汉军旗的,可是自顺治即位以来,由于满洲八旗高层的夺嫡愈演愈烈,让顺治皇帝深深的感觉到这些所谓的‘亲戚’并不可信,这些满洲的旗主、都统们不但掌握着大权,而且从血统上也完全由多嫡的资格,顺治压制他们都来不及,哪里还肯让他们参与朝政,到了后来,顺治渐渐现,有一部分是忠心的,他提拔这些人不但不怕他们左右朝政,更不害怕他们参与到夺嫡的游戏中去,因为这些人根本连夺嫡的资格都没有,他们不过是一群家奴而已。

    于是,各省、各道、至朝廷的军机、六部等权利部门也有大量的汉人充入。

    有人蹲着这个茅房拉屎,:然就有许多人没茅厕可上了,拼死拼活的满人子弟大部分都只挂着虚爵领些月例银子,而那些原本被满人看做是家奴的汉军旗却个个身居高位,佐掌朝政,这要是换了谁恐怕都受不了。

    爷的祖先三都是给朝廷拼过命的,从爷开始哥们的爷爷就在他老人家身边当侍卫,如今爷有祖宗的福荫承袭了个二等镇国将军的爵位,每月俸银两,禄米385,可爷想当官啊,结果怎么样?结果他娘的钻营了三四年,银子花了不知道多少,郡王贝勒的府邸的门槛都踏破了,可人家就给爷一个盛京游牧副尉的官儿。

    盛京游牧副尉是个什官?他娘的从七品,人家帮忙办事的琪贝勒还说了,求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位置只有这么点,只能将就将就,呸,堂堂二等镇国将军去做个盛京游牧副尉,就算是爷愿意屈就,他娘的还要跑去盛京去当差,这算个什么事?

    官真的少吗?不,一点都不少,京城里的京官至少有几万,哪里少了?可认真一看,他娘的什么大学士、侍郎、署正、侍读、侍讲、少卿十个就有六七个是汉人,噢,爷堂堂二等镇国将军只能去做什么副尉,你们倒好,打天下时没看到你们几眼,如今有官做时一个个全冒出来了,这还只是京城,到各省去看看,哪里还看得到几个满人?

    梁子就是结下的,只是没有:作,而徐达昌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不管是什么理由,一部分满人心里的怨恨迟早都会激出来。……………………………………………………………………………………………………………………………………………………………………

    咳,这章后面的满汉八旗的争端是我自己臆想出来的,也不知道双方可能有没有仇恨,不过如果换个立场上看,满人应该对汉军旗人还是有怨恨情绪的,尤其是鳌拜是其中的代表,这个人排汉最严重。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作,支持

第三百九十四章:同盟国

    天功夫,朝廷便收到了七份请辞的奏折,毫不例外军旗的京官,接着更多的请辞奏折飞入中庭,由此可见,汉官们对当前的局势感到茫然了,在不能抓住朝廷脉象之前,大部分人选择了明哲保身,悄悄的观望风向。/首/发

    这些请辞的折子自然是一概不准,康熙还将这么汉官们叫进宫抚慰了一顿,并且责令宗人府严厉收束旗人,不许有人造谣生事。纵是如此,汉官们仍然小心翼翼,平日里大门紧闭,就算是府里的下人也是从侧门进出,生怕遭人记恨。

    这个时候,一队使者却不远万里的来到了北京城,礼部张罗了仪程,不敢有丝毫怠慢,这可是康熙皇帝极为重视的人,一时间,整个北京城里披红戴绿,万国馆里装饰一新,直到一支足有五百人队伍的使团进驻为止。

    这一次的欧洲使团规模宏大,荷兰、葡萄牙、奥地利、莱茵同盟乃至于俄罗斯的使者都在其中,荷兰、葡萄牙、奥地利乃是反明同盟的中坚,而莱茵同盟一直都与奥地利马首是瞻,这些诸侯国们是典型的有便宜就占,看到荷兰海战的胜利,立即便投入了荷兰人的怀抱,而俄罗斯使者的到来却是另一个目的,奥地利加入了反明同盟,而奥地利南部最为强大的奥斯曼帝国一直幻想着进入中欧,与奥地利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战争,奥地利加入了反明同盟,奥斯曼人立即感觉到自己势单力薄起来,根据他们所得来的情报,奥地利与荷兰、葡萄牙、莱茵同盟签订的是极为紧密的军事同盟,一旦奥地利受到攻击,同盟国将责无旁贷的派出军队帮助奥地利人对攻击国发起惩罚性的军事行动。

    奥斯曼帝国立即感觉到自己被孤立起来,这个强大地陆地强国虽然拥有着强大的陆军,可甚至位于地中海的海军也足以控制地中海东部海域,可是若要单独面对荷兰、葡萄牙这种超强的海洋强国,还要面对奥地利、甚至比利时、卢森堡、还有莱茵同盟中的传统强国普鲁士、巴伐利亚,以及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小诸侯国的联合陆军,简直就是送死。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居住中亚阿姆河,属于西突厥乌古斯人。自古从事游牧,逐水草而居。十三世纪时,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最初他们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建立地罗姆苏丹国,在和拜占庭相邻的萨卡利亚河畔得到一块封地。1293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素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1324年,奥斯曼吞并了罗姆苏丹国之大部分地区。13311年,打伤了东罗马帝国皇帝,攻占了尼西亚城,并迁都于此。135年,奥斯曼大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加利波利半岛,并把这里作为进攻巴尔干半岛地桥头堡。奥斯曼开始对内确立国家行政组织,中央设立迪万,任命维齐尔(即大臣),向各地派行政军事长官和卡迪铸造统一钱币,成为奥斯曼国家的真正缔造者。1360年素丹穆拉德一世继位后,向东南欧扩张取得决定性的进展。1362年,采取大规模军事进攻,占领埃迪尔内,并以此为都。接着又征服西色雷斯、马其顿、索菲亚、萨洛尼卡和整个希腊北部,迫使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统治者称臣纳贡。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联军。这一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地统治者。欧洲各国为了拯救拜占庭帝国,派出了援军。奥斯曼帝国在1396年的尼科堡战役中,一举打败了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的联军,将近一万名十字军被俘,除了用巨款赎回300名贵族骑士外,其余的几乎全部被杀。从此,欧洲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斯曼帝国扩张。

    从此之后,这个庞然大物以征服者地姿态不断的吞噬着东欧、中欧、非洲的大片土地,1526年攻入匈牙利,歼灭其主力,匈牙利国王路易二世战死,这个“基督教之盾”从此进入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以此为跳板,1529年和1532年两度进攻奥地利的维也纳,在基督教国家的联合抵抗之下未获成功,但奥斯曼帝国也未伤元气,占领了匈牙利大部分地区。

    在亚洲,它地对手是波斯萨非王朝的达赫马斯普一世,此公也非泛泛之辈,双方进行了旷日持久地拉据战,先后达成了一系列和议。奥斯曼毕竟有着更雄厚的国力作后盾,在这场博挛中占据了上风,累计从

    夺取了两河流域南部(包括巴格达)、亚美尼亚大部亚~一部分。

    在非洲,奥斯曼利用海军力量,同时在地中海海盗集团的支援下,将西班牙、威尼斯地舰队排挤在外,继而独霸地中海东南部。

    可是到了如今。奥斯曼虽然领土庞大。可是国力开始逐渐下降。在与奥地利地战争中败多胜少。而奥地利加入反荷同盟无异于打破了奥斯曼击败奥地利进入向西欧进军地幻想。在这种局势之下。奥斯曼地高层几乎连想都没想。立即派出使臣与近在咫尺地撒丁王国进行接触。并且会见了英、法、西班牙地使者。共同签署了反荷同盟。自此。奥斯曼帝国正式加入反荷同盟。

    奥斯曼为了对奥地利而参加了反荷同盟。同样地。俄罗斯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也开始动起了脑筋。俄罗斯在南部最大地敌人是满清不错。可是在他们地西南。奥斯曼却是最为直接地对手。俄罗斯屡屡试图西进。可是面对他们地。是强大一奥斯曼帝国。如今奥斯曼加入了反荷同盟。那么俄罗斯地上层立即便预感到了强大地威胁。因为一旦这个帝国利用同盟地力量在中东欧施加压力地话。俄罗斯西南部地边境受到奥斯曼地强大地压力。别说西进。恐怕圣彼得堡都不安全。

    奥斯曼为了对奥地利而参加了反荷同盟。同样地。俄罗斯为了保卫西部边境地既得利益。并且试图西进。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向反明同盟靠拢。俄罗斯人虽然觊满清地北部领土。可是欧洲永远是俄罗斯最为核心地利益所在。为了欧洲。俄罗斯当然不必为满清地那一点蝇头小利坏了大局。这也是俄罗斯不计前嫌。又一次派出使团跟随荷兰、葡萄牙、奥地利、莱茵同盟等使团前来北京地原因。

    几日之后。康熙帝亲自接见各国使团。重新盟誓。同时。对整个联盟内部做出分工。几乎所有地反明同盟都知道。这一次战争不单耗时持久。损失与所能获得地好处都将是惊人地。更准确地来说。这是一次重新划分地战争。一旦战败。战败国地所有既得利益都将被一群饿虎瓜分干净。可是如果得到了胜利。那么好处也是空前地。满清可以收复南明地一切领土。俄罗斯与奥地利可以划分奥斯曼地利益。葡萄牙可以取得西班牙地土。荷兰可以得到法国、英国以及南洋地利益。所以。所有地一切都是围绕着如何尽快地补充各国实力。相互弥补各国之间地不足进行地。

    荷兰与葡萄牙拥有世界最庞大地舰队。

    俄罗斯有着为广褒地土地。

    大清拥有数千万的人口资源。

    奥地利与莱茵同盟占据着欧洲门户,是抵御奥斯曼帝国的马前卒。

    对于各国的相互整,荷兰人早有一揽子的计划,他们的意见是,各国将派出一支更加庞大的工匠前往清国,利用大清国的人口资源,疯狂的制造战舰以及火枪,再尽量为清国培训一支新军以及新式海军,而这些制造出来的战舰和火枪将有一部分输往各国,甚至大清还需要派出一支远征军前往俄罗斯对奥斯曼作战。

    荷兰则主要应付英法的威胁,并且美洲保持优势。葡萄牙压制西班牙,此外,还需派出一支舰队前往北非,以突袭奥斯曼位于北非的舰队。

    奥地利与莱茵同盟则相轻松了不少,他们更确切的意义是候补,东面战线上的俄罗斯一旦遇到困难,奥地利与莱茵同盟的联军必须东进,攻击奥斯曼帝国的西部领地,以此来减轻俄罗斯人西线的压力。而一旦法国陆军队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有什么动作,奥地利与莱茵同盟就必须派出军队在西线作战。

    整个计划看上去十分紧凑,各国都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利益,荷兰人不需要再担心陆地上的威胁,大清可以获得欧洲的技术,并且打造新军。俄罗斯人有奥地利人遥遥呼应,还可以得到一支清军的支援,葡萄牙面对西班牙绰绰有余,还可以得到大自大清输送的火枪和战舰,这样的结果,自然是让各国都觉得十分满意。……………………………………………………………………………………………………………………………………………………

    咳咳,一战盟军的框架总算是敲定下来了,有漏洞的在书评区里骂吧,小弟改正。

第三百九十五章:鳌拜伏诛

    兰人提出的意见本没有错,只是在康熙看来却显得了,各国之间的合作虽然是必然的,但如此紧密,若是只有一国怀有私心便不能实现,不过此时看各国的态度倒是都没有异议,合约刚刚达成,使们的兴致显得极高,康熙亲自让人传膳,陪着使们用餐。

    康熙倒是很有兴趣,问了许多欧洲的艺术文化,随着了解愈深,虽然他的骨子里还是四书礼经,可是听到远处的异国情调仍然觉得神往不已。

    过了餐,使们又被引到勤政殿喝茶,对于这种略带苦涩的茶,使们显然喝得极不是味道,很快,康熙就把谈话转入了正题。

    如今荷兰人已帮助满清在直隶白洋淀建立了七个船坞,日夜赶工制造战舰,在京畿和辽东也建立了数个火药局,制造火铳、火炮,还有新军也在京畿一带训练,新式的海军,也在荷兰人的帮助下在白洋淀练兵。

    白洋淀位于直隶保定府境内,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康熙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训练水师,其实最害怕的还是怕设在海岸线遭受大明水师的干扰,南明的北洋水师时常在北海巡航,危机四伏,将船坞设在那里显然是极不合适的,好在白洋淀许多湖段水深足有数十丈,勉强驶着战舰也能转个把时辰,只能这样将就。

    对于康熙来说,其中最大的问题乃是大清、俄罗斯与欧洲各国相距太远,交通极为不便,荷兰人的方案是通过他们在北美的殖民地再向北抵达北美的顶端阿拉斯加地区,在这里,一条白令海峡与俄罗斯相隔不过六十海里,只要抵达俄罗斯,便可通过俄罗斯向辽东地区,再入关抵达北京,虽然这条陆与海路地结合往返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可是南洋已被明军封锁,没有捷径可走。

    荷兰使喝过茶水之后觉口中满是苦涩的味道,不禁皱了皱眉,说出了眼前的困境:“尊贵地陛下,联盟已经产生,可是我们需要的是时间,没有时间,一切都行不通。”

    荷兰人的话起了许多特使的共鸣,没错,组建新军、建立海军,甚至建造战舰,都必须要充足的时间。

    康熙不动声_的通过通译听着各国的使着牢骚,听到荷兰使地言,也不由得颇有触动,大清屡屡受挫,岂不就是因为不能抓住时间吗?往往南明建好了战舰,大清才现了战舰的重要,往往南明的连火铳威力巨大,可是等到大清国醒悟过来,长江以南已尽是失土了,大清要想翻盘,唯一的机会说到底还是时机,若是不能阻止南明的咄咄逼人,要想有反击之力可比登天还难。

    必须得给新始伪帝搞点乱子出来,给予大清喘息之机才是上道,可是如何搞出乱子呢?康熙心里乱七八糟的想着,却理不出头绪。

    议了一个多时辰。国都提出了自己地意见。不过这些意见多半也是各国地牢骚希望能够争取到多一些好处罢了。人越多就越议不出什么事来。到了下午。各国地使一起告辞。最后康熙留下了那个荷兰使留下座谈。

    荷兰名叫布鲁诺比。个精神奕奕地荷兰议员。他当然知道这个远东:皇帝留下他是为了什么。率先开口道:“陛下。您还在为海路地事愁吗?”

    康熙点了点头。这些日子来他时常观看世界地图。对航线海路也有了粗略地理解:“欧罗巴大陆与大隔万里。既是同盟抗明。战场之上风云变幻。恐怕应变不及啊。”

    “陛下。我们地探险家已经现了阿拉斯加。在那里。只离俄罗斯只有六十海里地距离。议会为了让荷兰与俄罗斯、大清国地关系更加紧密。打算在那里建立一个大型据点。并且在那里打造一支舰队。以策应北洋地安全。可是这些都需要时间。我们再欧洲获得了海战地胜利。但是在南洋和北洋却受到明人咄咄逼人地威胁。”布鲁诺耸了耸肩道。

    康熙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阿拉斯加距离辽东多远?”

    布鲁诺哪里知道距离多远。只能含糊其辞地道:“如果从白令海峡到俄罗斯再往南走。至少需要三个月地时间。可是如果驾驶大船从白令海峡经过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恐怕只需要半个月地时间。一个月就能够往返。”

    康熙眼睛一亮,连忙对一边的通译道:“去,把海图取来。”

    片刻功夫,海图便取了过来,康熙兴奋的瘫在地上仔细观看,其实这份海图早已映入了他的里,现在要做地,只不

    认而已,他朝布鲁诺招了招手:“过来告诉朕,阿哪?”

    布鲁诺过去指认了位置,康熙不断的用手去丈量阿拉斯加到辽东地海路里程,终于拍了拍手:“这里是俄罗斯人的东南海域,贵国在那里设立据点,如果是快船,也许十日之内就能抵达。”

    一可怕地念头在康熙的脑海中出现,他压抑住狂跳地心脏,最后将目光落在了辽东的方向,由于这张海图乃是荷兰人绘制的,并没有标出大清国城池的位置,康熙仔细的在寻找盛京的大致方位,嘴角轻轻一提,现在一切都要了。

    杰书是在半个月离京的,身边除了钦差的仪仗之外,还有五十个精挑细选的戈什哈,他原本是个谨慎的人,如今被孝庄推到了前台,也不得不去冒这个险,京城距离盛京足有八百里路,这连日来,杰书严令日夜赶路,如今已到了盛京城下。

    此时的盛京城已站满了前来迎驾的官员,鳌拜总督辽东军务,自然是站在最的,杰书一下轿子,便看到鳌拜笑嘻嘻的迎了过来,拉住了他的手:“康亲王辛苦,这关外之地寒风刺骨,走,先进城去。”

    杰书眼眸中一丝怪异一即逝,在他的印象中,鳌拜一直是眼高于顶,嚣张无比的,如今为什么对自己这么热络了?莫非是已经知悉了阴谋,故意要自己请君入瓮的?他不知道的是,鳌拜虽然做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事出来,可是内心的惶恐不安还是有的,这时朝廷又派出康亲王这样的大爷来盛京,鳌拜打算先试试风向,看看康亲王的态度。

    杰书在片刻之后,立即反手把住鳌拜的手,笑道:“鳌相亲自出迎,倒让杰书惭愧了,鳌相如今总督辽东军务,又兼着少保、辅政大臣的差,杰书无德无能,仗着祖宗的荫庇如今也成了辅政,还需要向鳌相请教。”

    鳌拜从杰书话中探听不出什么风声,于是哈哈一笑:“里面请吧。”

    两个大清的权臣把臂走在最前,身后是盛京的王公,再后一些便是盛京六部百官,其他的仪仗、侍卫、戈什哈更是如流水一般跟在后头。

    队伍走了半个时有余,才慢腾腾的到了辽东总督府邸,鳌拜与杰书一道进去,杰书身后的五十个戈什哈也一道入内,其他的官员、侍卫便不敢进了,里面早就摆好了香案,自然是准备让鳌拜接旨的,钦差又没点名让人进,谁敢贸然进去。

    等进了正厅,这里早已了钦差所过的红绸,正中是一个香案,两有七八个鳌拜的奴才侍立着,杰书大手一挥:“到门外去,鳌拜接旨。”

    七八个家奴立即退了出去,五十个侍卫分列两边,肃穆而立。这原本就是接旨的仪程,因鳌拜也没有起疑,甩了甩袖子跪在地上,口中道:“臣遵旨。”

    杰书展开黄缎,开始缓缓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杰书心情有些紧张,是以念得极慢,圣旨中的话也多是屁话,什么鳌拜劳苦功高之类的足足讲了有一炷香的功夫,鳌拜此时跪的脚都有些麻了,他年轻时虽然勇力过人,可是现在毕竟年纪大了,直挺挺的跪在这冰冷的地面上当然是难受的很,正在他开始有些恼怒的时候,突然听到杰书大喝一声:“鳌贼欺君罔上,左右还不速速将他拿下。”

    未来及鳌拜反应,两边早已待命的五十个戈什哈噌噌的拔出了刀剑,蜂拥着一齐扑了上去,可怜鳌拜一身的勇力,应变不及,便被几十把明晃晃的刀剑架在了脖子上,后襟被人猛的敲了一拳,接着三个人七手八脚的给他戴上镣铐。

    “鳌大人。”杰书终于松了口气,笑嘻嘻的道:“得罪了。”

    这个满洲第一勇士并不是说会什么轻功、铁布衫,大家千万别和鹿鼎记想在一起。

第三百九十六章:北巡

    东总督府衙门外,数以百计的王公、辽东六部官员、正在屏息等待,待鳌拜接完了旨,便是一场钦差大人的洗尘宴,正在这个时候,杰书已当先在几个侍卫的拥簇下走了出来,手里高拱着一轴黄帛,高声道:“皇上密旨。”

    鸦雀无声的沉默之后,才开始有人拜倒,所有人心中都隐隐觉得有些不安,感觉到有大事发生,接着更多的人在错愕中醒悟过来,老老实实的跪下拜倒。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杰书一展黄帛,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即位以来………………。”说了一大段废话之后,杰书开开始进入正题:“鳌拜系国家大臣、背负先帝重托。任意横行。欺君擅权。文武各官、尽出门下。罪一。

    引用内外奸党、致失天下人望。罪二。

    与穆里玛、塞本得、讷莫、佛伦、苏尔马、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济世、马赛、泰璧图、迈音达、吴格塞、布达礼等、结成奸党。一切政事、先于私家议定、然后施行。又将部院启奏官员、带往私门商酌。罪三。

    倚恃党恶、紊乱国政。

    所喜者荐举、所恶者陷害。皇上眷念旧臣、曲为优容。不思改恶。聚货养奸。罪四。

    上违遗诏。下虐生民。凡结党败坏之处、奉上_日审问、巧供辞。罪五。

    明知马迩赛、光泰、噶达浑、三族、系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时、不用为侍卫之人、复擅行起用。罪六。

    于归政之后、即将苏克萨哈灭族。又将白尔黑图、乌尔把等、无罪枉杀。罪七。

    原任尚书苏纳海、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以八旗更换地亩事、不顺其意、擅加杀害。罪八。

    偏护本旗、将别旗已定之地、行更换。罪九。

    皇上亲政、尊崇圣母孝康皇后、查取从前诏款。鳌拜不将配享太庙奉先殿典礼、奏请施行。此系欺君轻慢圣母之处。罪十。

    贪揽事权、延挨不请辞政。罪十一。

    因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册立皇后、心怀妒忌、敢行奏阻。罪十二。

    谬称济世贤能、授为尚书。罪十三。

    妄奏户部旧设尚书二员、以同党马迩赛、补居要地。罪十四。

    禁止科道陈言、恐摘发情弊、阻塞言路。罪十五。

    熊赐履条奏之事、鳌拜以为劾己。意图倾害。罪十六。

    马迩赛部议赐谥、奉有有何显功、不准行之上_日。鳌拜不遵、仍给与。罪十七。

    于皇上前、凡事不依理进奏、多以旧时疏稿呈览、逼勒依允。罪十八。

    御前呵叱部院大臣、拦截章奏。罪十九。

    私买外藩人为仆。罪二十。

    擅授败阵革职达素等原职。罪二十一。

    议苏克萨哈罪状时、止同班布尔善等定议、恐大学士巴泰逆意不合、不使与闻。罪二十二。

    因伊马匹被偷、将御马群头目、并偷马人、自批尽行处决、籍其家产入已。罪二十三。

    以俄讷、喇哈达、宜理布等、在议政处、不肯附和、即裁止蒙古都统不使会议、罪二十四。

    先帝遗诏内、鳌拜名列遏必隆之后、乃不行遵奉、凡起坐班行、皆居遏必隆之右。同党褚哈、于列名启奏时、亦将鳌拜名前列。罪二十五。

    闻遏必隆因皇上传唤养鹰之人、激发怒言、有成何朝廷之说。不行举首。罪二十六。

    费耀色、奉上_日放鹰。因其自行启奏、不先关白、加嗔怒。罪二十七。

    皇上行幸海子、令鳌拜奏明太皇太后、乃不遵上_日、反云皇上自奏。罪二十八。

    势勒克什克之父妾、配伊家人。罪二十九。

    以克什克父之坟墓、有碍伊家风水、逼令迁移。罪三十。

    逆恶种种、所犯重大。应将鳌拜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应斩。妻并孙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在护军者、均应革退、各鞭一百、披甲当差。钦此。”

    三十罪状足足念了半个时辰有余,这原本就是康熙早在一年前拟好的罪状,如今终于算是得见天日了。

    衙外黑压压的王宫、文武们听得大汗直流,有心里庆幸的,有暗暗担心的,还有一些鳌拜的铁杆心腹,心里早已转了千百个念头,甚至还有冒失的想突然造反,救出鳌拜,可是哪有这样容易,不说鳌拜已被逮捕,群龙无首,就算是现在登高一呼,又有几个愿意跟着他们一起造反?

    杰书继续念:“朕细数鳌贼三十大罪,但念及劳苦功高,又是先帝辅臣,免去鳌拜死罪,即刻圈

    母子女、党羽尽皆赦免无罪。”

    杰书这句话出来,所有人都松了口气,康熙的意思明明白白,不管是门生故吏,或是党羽家奴,尽皆赦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杰书见无人闹事,心里总算镇定了一些,将密旨封藏之后,这才笑吟吟的对跪下的众人道:“都起来吧。”

    黑压压地人群仍然没有人起来,原来辽东天寒地冻,这些人促无防备的跪了这么久,膝盖早已冻的麻木了。杰书只好让亲卫将为首地几个一一扶起,又吩咐人去扶其他人,自己与几个关外的王爷一道入衙,算是安抚。

    …………………………………………………………………………………………………………………………………………………………

    满清诛了鳌拜,而此时的大明官衙却又是一阵忙碌,半个月前内廷颁出了旨意,要巡视江南,若是在以往,朝廷早就闹起来了,天子出巡江南,这成什么体统?岂不是和那个隋炀一副的德行吗?这一路上的花费,还要劳动不知多少百姓,简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是中旨发了出来却没有一个官员出来吱声,别说吱声,如今六部九卿,哪个不是眼巴巴的等着陪同官员地名额发放出来,想当年满人入关时北京城的官员被满人一网打尽,于是南京六部地官员立即拥护各王建立南明小朝廷,就说当年永历的班底,十个官员中也至少有**个属于南京六部的,现如今大明中兴,收复了故土,谁不想回家看看?因此大家都是憋足了劲,成日成日的往礼部里打听。

    朱骏之所以要北巡,一来是去看看南京的都城建设,二来是去看看江南的开发区建设,这第三嘛,自然也算是深入民间,看看江南百姓的衣食住行了。

    过了几天,礼部制定的随员名单终于放了出来,朝廷一下子变成了菜市场,有人哭有人笑,没配额的官弹劾礼部假公济私,还特意拿出了名单,责问礼部尚书,为什么礼部地官员这么多,礼部官员梗着脖子反驳,就差点要骂人了,皇帝出巡,当然是礼部的人多的,否则这沿路上的礼仪怎么安排.仪仗如何处置?

    礼部尚书的反驳又引来了一群人的攻击,这年头,犯了众怒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大明的官儿也是极为懂得战术的,既然不能从名单上找到突破点,于是雪花般的折子又飞入内廷,弹劾礼部尚书个人作风恶劣,什么据说女儿二婚,风闻儿子在做生意,可能他老奶奶曾经在秦淮河上从事过某种特殊职业,诸如此类,反正言官是风闻奏事,上头又有人罩着,什么乱七八糟地事都往上报,气的那个一直以清流自居,天天吹嘘自己身世清白地礼部尚书差点要抹脖子自杀,见人就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就连这些读书出来当官的王八蛋都如此无耻了。

    朱骏对于这群言官地胡闹早已领教过无数次,这些人要整人通常都是如此,先从人家祖宗八代下手,抹黑了再说,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朱骏也不能不出来发话了,板着脸在早朝时对着那些言官劈头盖脸的痛骂了一顿,又抚慰了礼部尚书一番,这才将这阵歪风止住。

    等到了新始七年八月中旬,所有地仪程终于准备得当,一身冕服朱冠的朱骏在无数人的目光中上了特制的龙舰号,百艘战舰早已停泊在外海准备护航,还有数以千计的商船也准备跟在朱骏的身后,打算跟随朱骏一道北巡,一来是江南的开发区早已建设完毕,商人们早有投资的打算,苦于一直没有时间,如今皇上北巡正好凑凑热闹。

    吉时终于到了,口岸上礼炮轰鸣,龙舰开始缓缓驶向外海,与早已等待在那里的战舰和商船汇合,朱骏站在船舷上,看着脚下缓缓移开,脸色红润的享受着海风的吹拂,很是写意,自穿越以来,他是第一次前往江南,江南是汉唐之后中华富庶了千年的沃土,也正是大明将来的都城所在,更是未来世界的中心,朱骏少不得提前要去看看,一来监督官员,二来安抚受满清肆虐之后的江南百姓。

    …………………………………………………………………………………………………………………………………………

    很多书友提出了意见,许多问题都很中肯,小弟总是在写完之后才发现bug,所以想请一些书友讨论下剧情,小弟的oq是9148,欢迎加好友,大家讨论。

第三百九十七章:新儒家

    永历大帝

    浩荡荡的船队开始启程。**千@载@提@供@阅@读-**★网更新迅速(╰→),齐全★朱骏坐在龙舰上。自然|赖的旅途。除了时而站在船望望海风。看着四周星罗密布战舰随扈两侧。前尾衔接。心绪犹澎湃的大海一般高涨了不少。

    如今一切都上了轨道。广褒的疆土千万的人民无以数计的作坊。和如织的商旅。一似乎都如做梦一般。在七八年的时间里开创出来。现在还缺什么呢

    朱骏在这狭小的甲板上反而静下了心。

    直到舰队抵达吕宋进行补给时朱骏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丝亮光。朱骏猛然从椅上站了起。在摇曳数盏烛光的船舱内不断的踱步。

    第二日。他将跟随而来的官员一起叫到了龙舰上。望着这些恪守中庸的官员。朱骏终于知道了整个大明还缺少什么。

    礼毕之后。百名大小官员按座次分列舱侧。许多官员都是第一次坐船。开始还好。兴致勃勃的站在船上指点碧波海浪。不时还在同僚之间吟上一小诗。心里yy着回到南京衣锦还乡的风采。可是时间一长。便什么风雅都没有了。上吐下泻。昏天暗的的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因此。许多官员的|色都不太好|。

    骏先是与官们谈起了一些政务。接着话锋一。扫视舱内的百官:“这里有几个翰林院的编修侍读?”

    立即有四五个

    员出来。一向朱骏行了礼。

    骏微微一笑道:“朕要翰林院编修一本书。留给后世的子孙。”

    于编书。百官们倒是无动于衷。历朝历代。不管是开创之主还是之王。没有不编书的。最轰动的自然莫过于永乐年间的永乐大典了编书嘛。也不算坏事。爱编不编。

    对于百官来说自然是爱编不编。可是活的翰林院的侍读侍讲编修。哪里敢出来打油。几个翰林院的官员已开始问了:“皇上打算修什么书?”

    “一册为论道一册为格物。”骏开始语惊死不休了:“论道以理学为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以心学为主格物致知。才能开创百业。繁苍生。”

    在座的官员既有理学的大儒。自也有出自心学门第的。听到朱骏要搞一套理学和心学的结合书。都不由的大跌眼镜。一时间整个船舱内鸦雀无声。

    朱骏自然会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笑道:“理学身。心学致知。修身修德致既是学习士农工商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育栋梁。”

    “这个……陛下。士子们寒窗苦读卖与帝王家。何必要学习士农工商的本领?圣人之道尚不能及时参悟。如何又要潜心猎及杂学恐怕……”提出问题的是礼部尚书。老家伙被同僚们泼了一身的脏水。低眉顺眼的夹着尾巴做了好几天。如今见到朱骏要读书人去学士农工商。一下子又上了火。出来劝导。

    骏挑了挑眉。道:“照王爱卿意思。三皇五是研究杂学出身的咯?小心朕治你大不敬之罪。”

    礼部尚书的思维一下子没有转过来三皇五帝在儒家中好歹也是占据了神位的人物啊但凡登入天子堂。没有几个不以三皇五帝来教育皇上那是什么?那完美的化身。是读书人心目中的理想化身。皇上说三皇五帝也是杂学出身。他便不服了:“敢问皇上。三皇五帝如何心骛杂学?”

    礼部尚书可是读了一辈子经义出身的。从来没有哪本书说过三皇五帝对杂学有过研究。因很有信心的想和朱军辩。若对方不是皇帝。他就差捋起袖子骂战三百回合了。

    朱骏道:“有巢,教民构木为巢。岂不是教万民造房吗?造房是否是杂学?遂人氏教人钻木取火。这难道不是杂学?伏羲氏结绳为网教民以渔。王爱卿熟知经典。总不会认为鱼是正道吧?神农尝百草救治万民。岂不也是旁门左道?黄帝让妻子祖教人民养蚕。命令大臣仓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这些是不是旁门左道?舜帝治水。说到底。治水恐怕也是旁门左道的一种吧。”

    朱骏一连窜的举了无数个例子。这还归功于这个礼部尚书。平日里礼部尚书总是痛心疾的给朱骏讲三五帝的事迹。希望朱骏能够像三皇五帝一样成为仁君。在朱骏也算是以子之矛攻之盾了。

    礼部尚书被朱骏的一愣一愣。总觉的哪里不对。可是偏偏这又是事实。辩驳不的。

    骏却又开始感叹缅怀了:“想那三皇五帝为了百姓生水的治水养蚕的养蚕学的学医捕鱼的捕鱼。这才有了兴隆。让我炎黄子孙受益无穷。我等后辈自然是不能和三皇五帝并肩的。只能拾了先祖们的牙慧。`学步。争取将三皇五帝所开创百业扬光大才是正道。理义只能修德。却不能致。朕才倡导百。也要让读书之人去学习士农工商。只有这样。只有有了学识的读书人引导。百业才能兴盛。大明才能万世不拔。”

    骏心里在暗笑。讲道理。理学中的漏洞这么多。还怕朕找不出空子出来?找到一个漏|就痛打落水狗。只要你反驳不出。朕一纸诏令下去。岂是你们这些螳螂所能挡臂的?

    礼部尚书着脖子|回了原位。他仔细一想。觉的皇上说的还真是那么个一回事。可是这个理论与他骨子中根深蒂固的想相互冲撞。让他一时间消化这个道理是不可能的。礼部尚书的脑子里现在正在天人交战。自然没心情和皇上辩了。辩也辩不赢。只能回去继续研究。

    骏占了上风。自没有谦虚的觉悟。开始道:“朕读《大学》其中便有八目。礼记

    大学》当先便是格物其次致知而后才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国平天下。可见格物致知乃是孔圣人的经义如今的理学重修身心学重致知。其实都只是一叶障目。不能原原本本的看到圣人之学的全貌。”

    骏开始侃侃而谈。也算是给新编修的书先定下调子。省的这些翰林院的老家伙又玩什么学派之争。为了往自己的里增添点东西。不要脸的往新书里带私货:“所谓格物。就是要求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所谓致知。就是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被事物昏蔽。暗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有了真知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物格而后知至。”

    “所谓诚意。就是意念诚实。知既尽。则意可而实。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

    “所谓正心。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

    “于以下齐家治国平天下。朕就不多说了。翰院大学士王吉道在这里吗?”朱骏已经开始推敲起编书的总裁官了人选了。印象中王吉道这个老滑头的学问不错。理论水平还是挺高的。则也不可能是在众多庶吉士中脱颖而出当了翰林院大学士。朱骏最看重的墙头草的为人。平日里老老实胆战心惊的。心学说心学好。不敢的罪心学的。也跟着点头说好。理学的说理学的好。他也在理学人面前说理学好。总之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好。朝廷里出了名老实人。让他来做主编。至少能够让他一碗水端平。谁也不的罪。

    一个官员道:“王

    士受不的风浪。吐胆汁都出来了。如今正在明威号静养。”

    骏一副的索然无味。挥手让百官退:“去喝王吉道说。待他感觉身体好了些。来这里见朕。”

    百

    们有是理学的。是心学的。还有心学的激进旁支东林学的。各自怀着心事退了出去。只留下朱骏仍然在案上愣神。想着这本新儒学的纲目。虽说是新儒学。但骏打的旗号还是复古。意思就是现在的儒家曲解了圣人的本意。要重新改回去。

    咳咳。这章感谢一个书友的建议今天有几个书友加了我好友。交谈一番后让小弟一下子来了源源不断的灵感。非常感谢。小弟再接再厉。又建了一个群。要讨论的可以进584881。群号叫死神。欢迎家讨论。

第三百九十八章:远洋渔民

    文字

    了傍晚,一脸苍白的王吉道从明威号乘着小船登上.骏看到他的脸色时,不由得吃了一惊:“怎么?王爱卿还是晕船吗?”

    王吉道摇了摇头:“臣的胆汁都已吐出来了,如今已吐无可吐,倒是觉得了一些,陛下的龙舰四平八稳,臣在这里也舒服了不少。”

    明威号是正儿八经的战舰,而船坞特制的龙舰则是专门的坐船、四平八稳,在海上自然是明威号要显得颠簸一些,对于王吉道来说,龙舰当然是比明威号舒服了不少的,朱骏笑了笑道:“既然如此,你便留在这里吧,过来说话,朕要和你说一说编书的事。”

    王吉道轻轻挪近了身体,自然是猜测到朱骏准备让他做修书的总编修了,心里既有些兴奋,又有些畏惧,兴奋的是若是此书修成,他这个总编修名垂千古是一定的,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解缙的永乐大典,这些都是样板,可是修书同样也是得罪人活,可谓是心学与理学的阵地,斗争的焦点,一个不好,那弹劾的奏折可就如雪花一般了。

    朱骏才不理会王吉道的小心思,开始认真的讲解他的理念,作为大纲,理学自然雷同于后世的思想政治,要修身,要三讲四美,要忠君爱国,这些内容自宋以来,理学已经反反复复的念了八百年,根本就不需朱骏多废话,只不过朱骏又加了一条民族大义上去,其实不需要朱骏教育,如今地汉人也知道了民族主义与个人的关系,满人铁蹄入关,天下处处都是烽火,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剃易服,便是一堂极为刻骨铭心的教育课,只是千百年之后呢?就像崖山之后一样,千百年之后,岂不是又是一个崖山之后,这显然是汉人还没有接受教训,当安定的生活待地久了,便又是一次异族的洗劫和屠戮,因此,儒家的经义上一定要有民族主义的内容,人的生命是无限的,可是民族却将万年流传,要想永远不会出现满清入关,无数汉人前仆后继的做汉奸,那么民族主义必然要大力提倡,有些时候,激进的民族主义反而是一个国家的屏障,当然,激进的民族主义只适用于强国,若是一个如波兰、朝鲜之类地国家,再怎样民族主义也只不过是大国的擦鞋布而已。

    接着便是梳理心学精要,心学所包囊的学问也就多了,如果说理学士取士之道,那么心学便是工商农的根本,所谓格物致知说白了也就是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其实格物致知也就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地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地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

    所以,求知是第一步,有了知识才能修身,才能齐家,才能治国。至于这个知识嘛,朱骏便开始扭曲了,反正古人并没有具体的注释,以前的概念可能是经典百家,可是从朱骏这里注释出来,那就包罗万象了,什么工商管理、什么机械制造、都是知的一部分,读书人的最高目标不是当官吗?那好,读书去吧,想治国平天下是吧,先格物致知吧,学学工商管理,学学机械制造,或是地理、天文,充实了知识再读理学吧。

    王吉道握着毛笔在朱骏一旁记载朱骏地梗概,不由得冷汗直流,他敢保证,这个要是出去,恐怕理学的人要闹了,闹自然是闹不到皇上那去地,最可怜的就是他这个倒霉虫,恐怕耳根子别想清净了。

    朱骏絮絮叨叨地将自己的理念讲了足足一个时辰,口干舌燥地喝了杯茶:“都记下了吗?”

    “回皇上,记下了。”王吉道小心翼翼的回答,他实在是个胆小的人,就连说话,也不敢大声。

    朱骏点了点头,挥挥手:“去吧,你列出纲要来,回到海都之后召集翰林院的官员开始编修细要。”

    ……………………………………………………………………………………………………………………………………………………

    船队穿过南洋,在十天之后抵达了琼州岛,这里如今已是东

    的驻地,也是刘国轩的东洋水师总兵衙门所在地,朱里,自然是要做短暂停留的,在新建的琼州港上,刘国轩亲自带着一万驻留在琼州的水师将士在港口列队迎接,一浪高过一浪的万岁声响彻天际,朱骏的龙舰渐渐靠拢码头,搭上了舢板上了码头,自然又是更高的一声万岁声。

    朱骏的思想教育可不是开玩笑的,尤其是军队,这种教育方式足以让每个士兵都对皇帝怀着赤胆的忠诚的,朱骏让人拉来一匹马,在水师队列前骑着大马检阅了一番,这才心满意足的被官员们拥簇进了总兵衙门。

    按照常例,朱骏自然又要询问刘国轩一番东洋水师的境况,刘国轩却是满腹的牢骚:“皇上,东洋水域太平无事的很,别说有别国水师,一年到头连个海盗船都看不到,皇上给末将换个职位吧,就是去北洋水师做个副总兵都成。”

    这种事朱骏自然不能答应他,东洋再怎样无事,也要留着舰队防范于未然,而刘国轩是大明极为出色的水师将领之一,水师学堂的军校生倒是毕业了几批,可是要等他们挑起大梁子恐怕还是二十年后的事。

    朱骏拍拍刘国轩宽厚的阔肩:“你安心等待便是,早晚有一日,朕要巡视天下各大海洋,到时东洋水师可以做朕的护扈。”

    刘国轩苦笑道:“恐怕那个时候臣已经垂垂老矣,不能再追随皇上左右了。”

    朱骏笑道:“廉颇七十都不老,你叫什么老,朕将来还要用东洋水师去开拓大洋呢,你若是老了,朕岂不是少了左膀右臂。”

    刘国轩正容道:“说到开拓大洋,微臣在琼州听过一些远洋的渔民说过,不说其他大洋,就说东洋之内便由千百个岛屿,恐怕微臣穷其一生,也能全部窥探全貌了。”

    朱骏自然是知道中国东海上的岛屿有多少了,倒是对这些远洋的渔民很有兴趣:“怎么?现在渔民也去远洋了?他们都去哪些地方?”

    刘国轩道:“哪里都去,有的向东航行十天十夜,如今江南沿海都开设了民用的船坞,大型的商船、渔船哪里都有的卖,一些渔民买了大型的渔船,便招募水手去远洋捕鱼,那里的鱼在近海是看不到的,因此价钱也十分高昂,吸引了许多渔民出海。”

    朱骏倒是觉得有趣了,继续问刘国轩:“如今江南至两广的渔船有多少?江南船坞制造出来的新船够渔民们用吗?”

    刘国轩倒没想到朱骏爱这道道,喜欢听些这种事,于是便开始极尽所能的讲了起来:“江南有多少大渔船末将是不知道的,但是在琼州,至少七八十艘总是有的,琼州是个地广人稀的蛮荒之地,江南沿海渔村无数,肯定是琼州渔船的十倍、百倍不止,如今沿海的百姓都不事农了,要嘛是一起凑钱买船出海经商或是捕鱼,没钱的只能加入商船或是渔船去做水手,这就是百姓们常说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皇上曾经说过,海洋里的财富巨大,如今看来,确实是真知灼见,不说买船经商,就说这捕鱼,一年下来也足够养活百来个人了。”

    朱骏笑笑,突然灵机一动,对刘国轩道:“既然百姓愿意出洋捕鱼,你们东洋水师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在东洋水域里在各岛上都建立一些简易的渔民歇靠点,一些商船避海风时也可以就近歇靠,这也算是为民排忧嘛,东洋水师的战舰停在港口里训练也是训练,出海去为百姓们做些事也算是训练的一个科目。”

    刘国轩道:“皇上,让水师去建停靠的据点,这似乎?”刘国轩原本是想说似乎于理不合的,毕竟这是从古至今从未有过的事,兵便是兵,民既是民,当兵的不勒索百姓就已不错,哪里还有去给百姓建东西的。

    朱骏神色一肃:“你们是朕的军队,百姓是朕的子民,民既是兵,兵亦由民中所出,只要在不耽误训练和战争的前提下做些事有什么不对,不要再说了,你要抗旨不成。”

    朱骏的脸变得比之翻书都快,刚才还是呵呵乐乐,如今却成了黑煞一般,让刘国轩不由的神经反弹一般的行了各军礼:“遵命。”

    ………………………………………………………………………………………………………………………………………………………………

    再通知一下,小弟qoo914843202群号:582478811欢迎讨论

    來看書吧

第三百九十九章:遇刺

    斥了刘国轩一顿,朱骏在海中颠簸的乏味一扫而空,朱骏到早已准备好的府邸歇息,第二日,便是考察琼州岛的民生,如今的琼州还属于未开化地区,汉人的人口只占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四十,当地的土人各族都有一些,其中以黎族人最多,经过千百年来的民族融合之后,黎族人也开始学习汉人开荒种地,出现了定期的市场和墟场,槟榔、椰子和牛只等成为大宗输往港口贩卖至内陆。

    陪同朱骏巡视的自然也少不得当地的三司官员和水师武官的陪同,此外,黎族几个大族的峒首自然也在其中,浩浩荡荡的人群穿街过市,再加上熙熙攘攘的卫士,街道原本就显得有些狭小,哪里还能看到正常的闹市景象,朱骏的脸色不好看了,挥挥手,打道回府,这哪是巡视,摆明了就是招摇过市,扰民不说,还叨扰朱骏的兴致。

    朱骏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官员又急匆匆的转向,又是稀里哗啦,紧接着突然后方传来一阵火炮的轰鸣,只听到朱骏的身后处的长街上一阵强烈的爆炸,立即便有一个将佐朱骏身后的将佐一把扒住朱骏,将朱骏压在地上,百官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立即便乱成了一团,还是护卫的明兵和水师将佐清醒,陪在朱骏身边的刘国轩大声大令:“派出一队人四处搜检,其余人保护皇上。”

    朱骏被一个将佐压住,用身体盖住了自己,而四周早已密密麻麻的围满了明兵,大有一副用血肉筑起一道屏障地意味,紧接着有人大吼:“去抬轿子来,乱哄哄地闹了许久,有七八个兵丁抬来了轿子,这个轿子四周都是铁皮包裹,原本是由于这里土人众多,这里的布政司官员打造的,只是想不到如今竟有人冲撞圣驾,正好可派用场,那个压住朱骏的将佐已将朱骏扶起,一伙清兵围着朱骏向铁轿移动,废了不少地功夫才将朱骏扶入轿中,接着便是许多人抬了轿子,坐在轿子内的朱骏脑子里一片混乱,只感觉到轿子离地而起,接着飞速的移动起来,朱骏才松了口气。

    短暂之间,朱骏尚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仍然捂住胸口心有余悸地想着方才的场景,额头上流满了冷汗,方才如果不是自己下令打道回府,恐怕那枚炸弹就是炸在自己头上了,朱骏虽然性格坚强,精神却绝对没有升华到不怕死的地步,若说不害怕,肯定是假的。

    到底谁要行刺自己?这一次行刺显然是早有预谋的,而且也定有内鬼参与,否则这些人如何知道朱骏要出巡?又如何知道自己一定在这里巡查,朱骏的额头又冒出了一层冷汗,这一次出巡的安全都是由刘国轩安排的,而出巡的路线也是刘国轩地一手准备,难道是刘国轩要行刺自己?

    朱骏最终摇摇头,这种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刘国轩是他一手提拔出来的,行刺自己于他有什么好处?可是这人到底是谁?

    不及朱骏多想,轿子已稳稳停住,刘国轩脸色苍白的掀开帘子,扶着朱骏出来,朱骏看到这里已经直抵了总兵衙门的内院,四面八方都是亲卫,琼州府的三司官员已跪在地上,如此严重的事件,他们的乌纱帽恐怕要不保了。

    朱骏看了一眼一脸灰白的刘国轩,心里笃定下来,小命总算保住了,事件也已经发生,如今已有人去巡检,现在要做的,反而是应该将此事压下来,否则整个琼州府乃至整个江南、海都都要吵翻天。

    “刘爱卿。”朱骏一脸坦然的望了刘国轩一眼,刘国轩低着头,又是惭愧又是激愤地不敢去看朱骏的眼睛,他心里最清楚,这里地安全保卫以及皇上出巡的路线都是他安排地,行刺的幕后主使人第一个心地就是自己,这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的大罪,就算是千刀万剐恐怕都是便宜的。

    朱骏微微一笑,拍了拍刘国轩的肩膀:“朕相信你。”

    这一句话包含着很多意思,却有一点十分明白就是皇上相信他刘国轩绝不会行刺圣驾,相信他刘国轩的绝对忠诚,刘国轩茫然的抬起了头,接着便是双肩颤抖,就连谢恩也忘了,只是两眼模糊的看着朱骏,最后狠狠的点了点头:“臣定然揪出逆贼,碎尸万段。”

    朱骏望了一眼地上跪伏的官员,虚抬了抬手道:“这与你们没有关系,都起来吧。”

    琼州府的三司官员松了口气,不过皇上虽然不追究他们的连带责任,可圣驾在自己的地盘上遭遇行刺,仍让许多人心里沉甸甸的,一个个耸拉着头站起来。

    着人群大叫:“礼部尚书在不在这里?”

    人群中礼部尚书连忙小跑着出来,他也是大吃了一惊,心有余悸的对着朱骏行了礼:“请皇上吩咐。”

    朱骏板着脸:“朕今日出去遇见到这桩子事,显然是没有选定好良辰吉日,你是礼部尚书,这良辰是你选定的,怎么?你不该罚吗?”

    “啊上,老臣冤枉啊……”

    朱骏的话音极大,语气中先是带了调侃的成分,一边的明兵先是一愣,接着终于明白过来,立即发起一阵哄笑,倒是文武官员们显得矜持了一些,也是冷峻不禁。唯有跪在地上的礼部尚书这才明白过来,皇上不是真的要治他的罪,是要消遣他的,只可惜自己应变不及,竟连呼冤枉,闹出了一通笑话,只能苦着脸不说话。

    笑过之后,原本盘绕在官员武将大兵头上的阴影一扫而空,朱骏要的便是这个效果,越是遇到了事,越不能急,哥们不是还没死吗?哭丧着脸有个屁用,当务之急的是要找出凶手,慢慢的解哥们的心头之恨再说。

    “对了。”朱骏突然想到了什么:“方才那个将朕按倒的将军是谁?”

    方才火炮响起之后,朱骏第一时间便被一个将佐按在地上,用身体保住着他,做皇帝也要知恩图报的,好歹也要见见人在说。

    一个憨厚的中年千户站了出来,对着朱骏执军礼道:“末将甘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甘辉?”朱骏脑海中突然有些印象,当年郑氏水师投降之时,朱骏特意让人找来了郑氏水师将佐的资料,除了刘国轩是朱骏在历史中得知提拔起来的以外,出现最多的似乎也是这个人,朱骏当时觉得这个名字有些眼熟,似乎在哪里了解过,再加上他对郑氏水师的旧将一直都不太放心,虽然都全部安置在东洋水师营,可是都只能算是中层军官,进不了高层。

    这个时候,朱骏突然想起了前世鹿鼎记中的一个内容,甘辉?在鹿鼎记中不是号称郑成功属下五虎之首的那个甘辉吗?

    郑成功属下五员大将,第一位便是甘辉,当时朱骏只是约莫的记下了这个人,后来在看南明史中粗略的看过这个人事迹,记得并不太牢靠,

    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甘辉原是海澄县东园村下房人。父母早丧,家贫如洗。为人重义任侠,好打抱不平,因此遭族长迫害,流浪于漳州、石码、海澄等地,不敢久居乡里。后来郑成功在南澳起兵反清,招军买马;甘辉投入郑军帐中,以骁勇善战名闻南~。

    郑军攻同安,甘辉出头阵,即斩清守备王廷于马下。守将祁光秋、廉郎及知县张效龄乘夜潜逃。拂晓,居民开城门迎郑军。

    接着,郑军攻取长泰,甘辉进兵北溪,破清守将王进及总督陈锦军。

    随后,郑成功率师北伐,甘辉、林胜等15~<先行,驻福建省城南台。清将阿格商追至,挥兵欲上山,甘辉挥刃大呼,从高处骑马突击,两军死斗,阿格商被击毙。

    直到一六五八年,那时正是新始二年,郑成功大败,郑成功挥师撤退,争船逃窜。甘辉断后,且战且退,至了海口,从骑仅剩30~余人。甘辉击杀百数十人,马力疲而绊倒,甘辉被俘。甘辉与万礼、余新都被解至南京,清两江总督郎廷佐与固山金砺会审。甘辉挺立不跪,万礼、余新皆跪,甘辉绷直了腿,说:“傻子,到这里还想活命吗?”大骂不屈。3人都被杀。可是也由于朱骏的出现,使得李定国在缅北的局势得到了缓解,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蝴蝶效应,让郑成功没有参与这次与清军的战斗,甘辉也就活了下来,随后来到了海都,成了东洋水师中一个并不起眼的将佐。

    朱骏看了甘辉一眼:“从此以后,你便做朕的亲卫长吧,此次北巡的安全都由你来负责。”

    甘辉没有推辞,抱了抱拳:“遵命。”

    ……………………………………………………………………………………………………………………………………………………………………………………

    有书友说把施琅拉来,小弟查了下史料,施琅在早在永历刚登基时就已经降清了,今后这本书会出现很多历史人物,诸位拭目以待吧。包括这次行刺的主使人也是个名动天下的人物,反正电视剧里天天有。

第四百章:朱三太子

    永历大帝

    第四百章:朱三太子

    骏稳住了人心。了加强护卫之外。自然是派出兵丁动大肆搜捕。三个时辰之后。天已渐渐的黑了下来。天空中霞光万道。将朱骏所住的临时行宫上的琉璃瓦照耀着光怪流离。映的整个宅院都朦胧着淡淡的金黄。站在门口的甘辉警惕的矗立在堂前一动不动。霞光映在他古铜色的脸上耀耀生辉。

    到了晚的时间。刘国轩却来了。军靴踩在长砖上咔响。甘辉是认刘国轩的。在郑氏水师。刘国轩还是甘辉属下的一个卑将。刘国轩走近甘辉。与甘辉对一眼。甘辉点了点头。返身回到厅堂。向朱骏禀告去了。

    “末将参见皇上。皇上。几个刺客抓住了。末将避嫌。请皇上亲自审问。”刘国轩对着朱骏行了个军礼。|上带着异样的光彩。虽然皇上信任他。绝没有疑心到他是幕后主使。可是能够把凶手抓获。还自己一个清白。却是刘国轩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如今真的有了眉目。刘国轩若说不兴奋自然是假的。

    骏刚从午睡中起来。今日算是心动魄了。一枚炮弹就在自己百米之内爆炸。好在现的火炮并不犀利。除了大明私藏的一些黄火药的新式火炮。现在流行火炮都只是在炮口塞上一定火药。再加上一枚铁球一些钢钉而已。威力并不足以伤害到三十米之外的目标。

    骏喝了口茶漱了漱口。抬手道:“带进来吧。

    ”

    片刻的功夫。四五遍鳞伤的青年被带了进来。无力的被身后看押的明兵掐住了后颈。迫使他们跪下。朱骏一脸肃容的观察着这几个青年。见他们脸上仍是一副稚气。脸色中一副不屈的神态。原本还预备揪出主谋的朱骏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不消说这几个自然是炮灰级的人物。就算要问。多半问不出什么来。一个如此周密的计划。主谋怎么可能轻易的浮出水面?

    “尔等是何人?受人指使?竟行刺吾皇?”坐在朱骏下首的是刚刚召来的刑部侍郎。种事当然不劳驾皇上亲自发问。刑部侍郎已轻车熟路的开腔了。

    四个被打的遍体鳞的年低垂着头。不说话。

    这让刑部侍郎的脸上显的不太好看。好歹也在领导面前第一次审案想不到凶徒竟理都理将来哪高升的机会。刑部侍郎恼成怒起来。低声斥道:“大胆。为说话?”

    若这是在刑部大堂若不是有朱在身边侍郎大人恐怕早已将这些人拉下去打板子了。

    一个青年仰起头。呸的一口吐沫吐在的上。横瞪了侍郎一眼。

    朱骏已明白了这次判的结果挥了挥手:“带|去好好讯吧。”

    待兵丁们将人犯带走。侍郎已满脸通红的拜伏请罪这一次老脸算是丢大了。堂堂吏部侍郎。大明朝刑系统的二把手。在皇帝面前第一次审案。结果连个屁都有审出来。更何况这还是通天的大案。大明朝最大-就坐在上首听案。这岂不是严重的影响仕途?

    骏摇了摇头:“不关你的事。”朱骏撇了撇嘴:“去。打他们一番。天黑之后放松警戒。放一人出去。”

    “放人?”侍郎先是狐疑的低喃一句。接着眼睛一亮。忙道:“吾皇圣明。微臣这就去安排。”

    这是在领导面前表现的最后一次机会了。再不把握住。就算没有皇上怪罪。侍郎大人也没脸再中央圈子里混。在名声高于性命的大明朝廷里。丢不起这人啊。

    侍郎大人抖擞精神。陛出。

    ………………………………………………………………………………………………………………………………………

    琼州港与琼州北部的琼州府连成一片。自光复之后。由于大明的开海政策。往来商船日益多。原本这小小的府城一下子便繁荣起来。新建的商港商船如梭。也同样吸引了琼州各府的百姓前来定居。短短两年间。整个琼州府便扩建了几倍。

    属于热带。因此民居仍然是用水泥搭建。大户人家舍不的抛弃旧俗。便在院落里搭了吊脚竹棚。供夏日乘凉所用。

    位于明远大道一处大宅院占尽了数亩的土的。宅内曲幽通径。很是怡人。院落的正中便一座前厅。厅内五六个人影分宾而坐。上首的一个中年穿着一件黄袍。着玉带。神情显的极为俊朗。颚下一小缕短须。嘴角勾着微笑。让人看不透他的喜怒。

    两侧的几个尽是穿着短衫下着马裤

    子。系着玉带的中手伏在几子上。用指节不断的拍打。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脚步声。一个踉跄的青年闯入进来。见到了上首的青年已屈膝跪下。|起脸。满是血泪纵横:“三太子。弟兄们给发现了。王六他们生死不明。只有小人趁乱逃了回来。”

    三太子点了。似乎早已预料到了这个结局:“永历死了吗?”

    “小人不知道。放了火炮之后。弟兄们便立即撤离。只看到长街上乱哄哄的人头攒动。|着便有明兵往我们的山头附近冲来。小人与王二他们连忙下山。正好山脚撞到了明兵…………”

    “好啦。你下去歇息吧。”三太子挥了挥手。举手之间气势十足。

    待那人退下之后。侧太师椅上汉子们已议论纷纷起来。一个络腮胡子的汉子站了出来:“三太子殿下。是否派出一些兄弟出去探探风声?”

    三太子摇了摇头:“不必。历生是死。岂是轻易刺探出来的?就算是永历真的死。恐怕那些近臣也会隐瞒消息。以防不测。

    ”

    汉子显的有些不耐烦了:“如咱们有人落在了他们手里。若不能确认永历是否真死。咱|的计划该如何实现?”

    三太子道:“这里是不能待。若是几个人供出了我们。明军朝发夕至。一个时辰便能将院子团团围住。先找个落脚的的方再说。李先生。你看如何?”

    坐在三太子右侧的先生豁然起身。吟了片刻之后道:“不可。明军恐怕早已封锁了四门。街道上也了兵丁巡逻。随时检查可疑人等。若我们现在出去。危险。”

    堂内的所有人都望着李先生。李生显然威望很高。慢慢的背着手在堂内踱了几步。悠然道:“不成。永历身边能人不少。这一次更是带了刑部的官员一道前来。们有人落他们手里。若被他们发现了蛛丝马迹。恐怕都要遭殃。咱们这些人死了倒无所谓。可是三太子殿下乃是先皇血脉。自甲申之变以来。闯贼攻下北京。先皇殉节之后。为晦之计。隐姓埋名已有十五年。太周游全国:为1复大明。精竭智。呕心沥血。如今朱由自称新始。以桂王支脉继大统。太子殿下好不容易设下了这:-取而代之之。只要朱由一死。他的儿子朱慈年岁尚幼。朱家的子|已零尽。三太子一浮出水面便有机会接继朱由榔开创的天下。到时再挥师北伐……”

    先生娓娓动听的续道:“所。太子殿下绝不能有危险。要死。也是我们去死。”

    厅内的众人都是点头。朱三太子却皱起了眉头:“我岂是那种贪生怕死之辈。也不能让你们为了我去死”

    李先生道:“明军能否发现咱们还是异数。而且就算发现。也并非是所有兄弟去死。无论如何。三太子必须确保无虞。”李先生眼神一定。落在了朱三太子的身上:“李某已了金蝉脱壳之计。也是为了防范未然。”

    “李先生怎么说咱|怎么做。”先前络腮胡子的汉子挥舞着拳头站了起来。

    “对。太子殿下的安全要紧。”

    朱三太子默不作声的看着两侧的部众。不动声色的看着每一个部众的脸。李先生已经朝着朱三太子做了恭:“这里一切都由李某安排。太子殿下请先到后园的天井去。”

    朱三太子故作迟疑一番。接着站起身对着众人抱了抱拳。在几个黑衣随扈护从下返向,庭。

    李先生目送朱三太离开。目光灼灼的望向堂内几个壮汉:“王堂主赵堂主。你们也去后堂。李堂主带着几个兄弟在东院潜伏。若有不对。立即放火。外面还要潜伏几个人。时准备放火杨香主乃是本的人。带几个人守在前门。若有人应门。能拖延几时是几时。”

    壮汉一起站了起来。庄肃的朝着李先生拱手。

    李先生点了点头。|色中倒是一副萧然:“大家自依命行事吧。”

    朱三太子出现了。是一个书友给兄弟提的意见。还有许多人帮兄弟找资料。不辞辛苦。小弟很感动。感谢的话已经太多。废话就不多说了。

第四百零一章:大肆搜捕

    先生独自坐在正厅的椅上,让人。**千@载@提@供@阅@读-**”

    李先生毫不客气地点了点头。返身消失在黑暗中。

    随后。宅子地四周突然燃起了火光。四面地香众从四面八方翻墙而出。前门也被杨香主打开。当先看到地正是一脸焦急地王二。不待王二反应。当先提刀冲出地杨香主一脚踢在他地心窝。手起刀落。便是一阵血溅。

    “呸。”杨香主一口吐沫吐在王二地尸体上:“叛徒。”

    这个时候。四面地街巷突然传出一阵喊杀声。无数地人影涌了出来。

    “不要走了反贼。”

    “杀。”

    宅子四周一片混乱,火光冲天,明军已将整片宅子围的如铁桶一般,宅子里有人冲出来,便是一阵火铳。

    火势越来越大,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焦碳气味,越来越多地明军开始封锁街道,里三层外三层的将宅子围住,由于命令是活捉反贼,因此明兵们虽然握着火铙,却一直没有开火,只是看到零星的人自围墙处攀爬出来,便是无数地人围过去,将其活捉。

    每一个被捕的乱党都会被带到刘国轩面前确认,刘国轩的眉头皱地更浓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看上去像幕后指使的人出现,至少一个能够安排如此周详计划进行刺杀行动的人他还没有看到。

    “来啊,阻止敢死队,进去搜。”刘国轩扬了扬手,宅院里的火势已经失去了控制,进去既可能会被烧成焦炭,而且还有穷凶极恶地乱党,刘国轩只能使出最后一招杀手锏。

    大火和喧嚣一直维持到了天亮,整座宅院已被大火烧成了灰烬,只剩下一段段冒着浓烟的断臂残骸。

    此次共捕获了三十三人,已经交给了三司府衙连夜审问,等刘国轩睁着猩红的眼睛在断臂残骸中搜查时,并没有看到任何活物,有的只是十几具烧成焦炭的尸体。

    无奈的刘国轩只能摆摆手,除了几个留守地明兵之外,黑压压的明兵犹如潮水一般退去。

    过了两天,连留守地几个明兵也撤了出去,这一次算是捣毁了贼窝,前后共捕获二十三人,还有十几个烧成了焦炭,因此根本没有必要为了一堆残壁在此留守。

    刘国轩显然没有想到,在一堆断壁之下,一个早已被挖空的古井中还藏着人,几天之后地一个黑夜,十几个人从古井中爬了上来,消失在夜幕中。

    …………………………………………………………………………………………………………………………………………………………………………

    行刺案开始进入了审讯阶段,三司衙门的官吏自然不会让这些乱党好过,这一次乱党地行动还不知影响了琼州府多少官员的仕途呢,什么老虎凳、辣椒水、插针、锯割、断椎,只要不弄死,由着三司的官吏折腾,几天之后,终于有人扛不住招供了。

    琼州布政使算是松了口气,连忙将供状呈送上去,可是已经晚了,等刘国轩带着一队明兵找到了那个井口,里面早已空空如也。而朱骏看到了供状上朱三太子四个字

    得吓了一跳。

    对于这个朱三太子,由于受到前世电视剧的影响,朱骏还是熟悉的。事实上,自明亡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各种版本的朱三太子层出不穷的出现。

    所谓朱三太子仅是清康熙年间的人怀念明朝后代的一种通称,不一定确指是谁,称朱三太子乃是因为崇祯末年见存的皇子有太子、定王、永王三人。根据《清实录》、《东华录》等书记载,康熙朝破获和朱三太子有关的案件就有多次。流传明崇祯帝第三子尚在民间,一些人即以“朱三太子”为号召,举兵抗清,清廷大力搜捕,史称“朱三太子案”。

    如杨起隆以“朱三太子”名义在京城纠众反清,并建广德年号,但旋即失败。失败后,杨潜逃。直到一年后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又有一个自称朱三太子的人,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但清廷并未能将该人捕获。

    接着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率“白头军”数万人起事,然后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

    康熙十六年六月河南城有人诈称明皇子起事。

    康熙十八年八月受命平定三藩的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湖南武冈州枫木岭俘获了传说中的明太子,十二月岳乐奉旨将明太子解送京师,加以杀害。

    康熙四十四年前后,江苏太仓一念和尚和浙江大岚山张念一、张念二等又以“朱三太子”名义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起事。

    这些朱三太子们犹如幽灵一般,从康熙甚至到乾隆都头痛不已。这种自称朱三太子起义或是暗暗潜伏的人既有追思前明的情节,但是也不少野心勃勃幻想着打着前明旗号而有朝一日登基称帝的野心家。

    令朱骏最为费解的是,这个朱三太子不好好的去干反清这份有前途的工作,为什么要行刺自己?这实在于理不通啊。

    可惜这些被捕获的乱党分子大多都是中下层的人物,不能够直接参与高层的机密,因此朱骏也无从得知这个朱三太子的用心,朱骏思来想去,只能让人描绘‘朱三太子’的样貌,往各府张贴,按图索骥。

    只是另一个烦恼又来了,对方打的是朱三太子的旗号,虽然不知真假,但这宣传问题就出了问题,大肆搜捕,自然要有匪号的,对方自称朱三太子,行刺朱家皇帝,而朱家皇帝又追杀朱三太子,这要是榜出去,恐怕要笑掉人大牙了,一个集团内部最忌的就是内斗,尤其是这种内斗连乡村野夫都知道,虽然他朱骏与朱三太子搭不上边,可是总不能阻挠人家的联想力吧,人的想象力开动起来,什么扯淡的事都能联上关系。

    朱骏苦恼了老半天,最后才想出了个名为朱三太子,实为满人操控的乱党,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祸乱江山,朱家内部矛盾变成了民族矛盾,这才糊弄过去。

    接下来便是开始搜捕了,由于有叛徒告密,‘朱三太子’在江南的多处香堂都已被朝廷侦知,朱骏连密旨,督促当地官员清剿,务必斩草除根,决不能留丝毫后患。开玩笑,连堂堂皇帝都敢刺杀,这群人也真的是反了天了,朱骏岂会轻易放过这些人?

    这一次‘满贼指使的朱三太子案’闹的可谓是血雨腥风,几乎各府各道都有官差查抄香堂,可是等朱骏收到各地呈送来的奏折才知道自己白费了一番功夫,这些香堂倒是抄了,只是人全部跑了个一干二净,显然是匪徒事先收到了消息,早已另外寻找藏匿地点了。

    被人摆了一道的朱骏只能徒呼奈何,一面勒令刑部继续四处搜检,北巡的事也不能放松,在琼州岛驻留了近半个月之后,船队又开始扬帆北上,向广东腹地浩浩荡荡的开进。

    朱骏原本还有些游山玩水的心情,如今却被这件行刺案脑的郁郁不乐,待在船中与王吉道继续总结新儒教材的大纲,连片的战舰海船乘风破浪,穿过了北部湾,继续东驶。

    …………………………………………………………………………………………………………………………………………………………

    朱三太子版本很多,不过现在的这个是杨起隆,还有朋友建议找个亲戚过来玩,小弟百度酷狗,孜孜不倦的查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个亲戚,当然不是什么朱三太子,也不是什么神尼,大家拭目以待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

第四百零二章:澳门

    驶抵珠江口岸,接着才收帆抵岸,由于琼州府的防卫森严了不少,早已在口岸恭候的广东三司官员调集了岭南几乎所有可动用的力量,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甚至于方圆十里之内都布满了巡察。

    又是一番繁复的礼仪,广东三司、各府各道的主官足足上百名全部到来,朱骏是乘辇登岸的,根本就没有理会广东的官员,直接进入广州府番禺港的衙署,令朱骏担忧的事还是来了,当年在缅南穷途末路的时候,朱骏与百官们住草棚,吃白米,可是随着地盘越来越大,官僚主义终于抬头了,当年一次出巡不过是几十个护卫随扈左右,可是如今,战舰百条,十里之内布满了明军和各衙的皂隶,如此大动声势,所耗的钱财自然也是不少的,可朱骏又能怪谁?怪这些官员吗?这些官员也是为了迎接圣驾,更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自己拿什么理由去怪责他们?

    朱骏坐在衙署,接见了广东的三司官员,询问了些政务,瞥眼却看到觐见的官员中竟还有洋人,眉头不由得一沉,问道:“那人是谁?”

    广东布政使姓赵,单名一个高字,这个名字可算是严重的影响了他的仕途,他是崇祯七年考中的一甲成绩,赐进士及第出身,这个成绩原本至少都能在北京六部里混个职位,若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进翰林做庶吉士,熬到了一定的资历说不定能直接入阁为相,至不济在辞休之前混到六部尚书、侍郎的职位,可谓是前途大好,可惜坏就坏在这里,当年他的名字送呈到崇祯皇帝手里,崇祯一看到赵高二字,便不高兴了,原本拟发到吏部去做观政士地赵高就这样被打发到了南京礼部,这件事自然让他郁闷了很久,想不到的是几年之后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赵高也算是躲过了一劫,后来与南京六部的同僚一道,先后立了宏光、隆武等政权,清军过了长江,赵高率五百乡团明勇渡江决战,最后全军覆没,被部下救出得救,接着又带着一批南逃的难民进入湖南,归附了永历,被授予吏部侍郎,接着便是一场跟随永历的赛跑,一直到朱骏出现,重整旗鼓,最后成为了广东布政司,可谓是饱经曲折。

    这一次皇帝巡幸广东,就等于是给了赵高一个表现的机会,广东珠江口岸的开发区已经建设了两年,如今已是一片繁华,皇上地到来,自然是让赵高欣喜的,这时见到朱骏皱起了眉毛,连忙上前道:“皇上,此人乃是葡萄牙商人,名叫安杰拉利,安杰拉是濠镜澳最大的商人。”

    “尊贵的陛下,您的臣民向您致意。”安杰拉.考利毛遂自荐的站了出来。

    “濠镜澳?”朱骏实在不明白这是什么地方,可是又立即联想到了澳门,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托言船触裂缝,水湿贡物,求借地晾晒。明海道副使汪柏受贿,暗暗许诺。初时葡萄牙人仅为就船贸易,搭茅篷栖息。但不到十年,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大为增加,以至筑室千区,足有上万人,后来人数也略有增加,而这个濠镜澳八成就是澳门,至少到现在为止,能和葡萄牙连上关系的除了澳门以外朱骏想不出还有别的地方。

    朱骏瞪了赵高一眼,堂堂大明朝竟还有葡萄牙人占据土地,如今葡萄牙已向大明传发了宣战文本,治下有敌国人进驻,居然也不通令围剿。

    赵高自然也不是傻子,哪里会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发怒,连忙解释道:“陛下,安杰拉和一些葡国商人都是我们大明的朋友,他们与葡国政府没有任何关联。

    ”

    “是地,是的,我们是大明的好朋友,与葡国没有任何关系。”安杰拉也跟着补充。

    ……………………………………………………………………………………………………………………………………………………

    等赵高解释了一番,朱骏才知道,这些葡萄牙人果然是当年登陆澳门的葡萄牙人后裔,而且和当年的永历还真有一番渊源。当年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被拥立为帝,建立了永历政权。然而,此刻地永历政权没有稳固的辖区,没有可提供人力物力的完备政权机构,政权组织十分松散;在军事上,永历小朝廷的内部和驻守广州的隆武帝残余势力----“绍武帝”的小朝廷在打内战,而外部强大的清兵正从北面、东面向广东挺进,形势

    望,人心散。

    永历政权地主要扶持者多为天主教徒,或有天主教背景,如庞天寿、瞿式~焦~、丁魁楚等人,他们与西方传教士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那危难之时,有人向永历极力推荐西方传教士毕方济,欲藉其与澳门的良好关系,向澳门寻求军事援助。

    为拯救濒朴覆没的帝国,胆小如鼠的永历帝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根救命草,因此相当器重毕方济,派遣他出访澳门,借兵购械。

    这时的澳门葡萄牙人也害怕满清攻陷广东之后威胁自己的利益,因此对永历政权的这次请求,十分重视。雇佣军组建工作高效完成,很快便征募到士兵,大炮数门,火枪一批,并派费雷拉为统帅,以耶稣会士瞿纱微为随军司铎。这批澳门援军抵达桂林,成为了明军的反清盟友。

    一年后,尚可喜部清军由湖南强攻桂林,瞿式~指挥将领分守各城门,清军骑兵冲锋时遭遇葡萄牙人火器猛烈射击,明军出城迎战,击败清军骑兵冲击。

    随后由于永历的胆小怕死,等清军又一次来犯时早已逃之夭夭,葡萄牙雇佣兵也只能就此解散。

    再后来朱骏在南洋崛起之后,扫荡南洋、光复江南,接着又是葡萄牙与大明交恶,相互宣战,广东镇抚司当然不敢包庇澳门地葡萄牙人,但是看在往日的关系上,赵高倒没有刻意为难,只是下达了最后通,勒令驻留在澳门地葡国人限期离开。

    澳门的葡国人已经在澳门生活了上百年,更确切地说,这里才是他们真正的家园,让他们返回葡萄牙,恐怕连往后地生活都不知如何料理,那些百年前的亲戚也早已断绝了来往,甚至连葡萄牙语,也开始慢慢的有了口音,总之,他们不可能再回去了,回去了就意味着失去一切,意味着从此之后他们将背井离乡,再一个陌生的环境下重新开始。

    澳门的葡国人慌了手脚,他们是不可能回去的,可是大明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大明了,从前的大明还好忽悠,还可以玩玩手段,可是如今的大明,只有随便钩钩手指,便可以派出战舰,派出兵团将整个澳门夷为平地,在几个大商人在紧张的商议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向广东布政司衙门递交了请愿书,表示他们愿意脱离葡国的身份,成为大明的子民,并且请求大明派出官员前来管辖,他们愿意缴纳税金。

    对于这份请愿书,赵高自然是不敢擅作主张的,于是便呈送到了内阁,看折子的内阁大臣是沐天波,在他眼里这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过是一些蛮夷请求成为大明的臣民而已,大笔一挥,便算批拟了,从此之后,这些葡国人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的臣民,至于曾经效忠的葡萄牙王室,还是滚一边去吧,兄弟们在这里土生土长,建了房子有了营生,谁有兴趣为了王室被赶回去重新开始。

    朱骏听完了报告之后脸色缓和了一些,询问道:“濠镜澳现今有多少葡人?又有多少汉人?”

    赵高松了口气,见朱骏并没有追究的意思,忙道:“葡人共有四千二百户,人丁约为两万八千人,此外,还有驻留在澳的其他西洋人共有五百一十二户,五千九百人。汉人有两千户,一万三千人。”

    朱骏对那忐忑不安的安杰拉道:“既是这样,朕便特许你们在澳门安家吧,但务必要遵守大明律法,否则严惩不贷。”

    “谢谢陛下,您是个好人。”安杰拉显得极为老实,不断的鞠躬:“其实我这一次受澳门全体商人的委托,是来请愿的。”

    朱骏的眉头又皱了起来,西洋人果然麻烦,用汉人的话来说就叫蹬鼻子上脸,刚刚特许了他们臣民的身份,又来请愿了。

    “陛下,在整个珠江已建立了七个港口和四片开发区域,可是澳门一直都没有纳入其中,澳门虽小,可是人口已达到了七万,我们一致认为,如果能够在澳门附近设立港口并且成立开发区的话,不但对澳门的商人有利,而且对于陛下您也十分有好处,我们的商人都有一些财产,只要陛下愿意,新建的开发区可以建立超过三百个工厂,我说的是澳门一地,当然还有其他的商人也会加入进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636/ 第一时间欣赏永历大帝最新章节! 作者:楼主大大所写的《永历大帝》为转载作品,永历大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永历大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永历大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永历大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永历大帝介绍:
永历皇帝,江湖人称‘跑得快’。据说跑功十分了得,曾创下从湖南跑到广东,广东跑到广西,广西跑到云南,云南跑入缅甸的记录,但是这一次,因为历史的机缘巧合,他不跑了!
修兵甲
重生产
开贸易
威慑缅甸
扬威南洋
誓师北上
驱除鞑虏
反清复明永历大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永历大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永历大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