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清末当悍匪TXT下载回到清末当悍匪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清末当悍匪全文阅读

作者:老矣     回到清末当悍匪txt下载     回到清末当悍匪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八十六章 燃烧绞索

    就在明治天皇为日本的现实和未来担忧的同时,东俄战场之上难得的消停了一天,双方都没有开兵见仗的意思。德拉戈米洛夫趁此时机,让人重新在叶尼塞河上搭建浮桥,虽然无法运送重型物资,不过人员往来上却得到了极大缓解。在东岸之前确定撤退的师团也是开始收拾行囊,整装待发。当然,浮桥的搭建不可能一触而就,用去了整整大半天的时间。今天转移部队显然已经来不及,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少部分俄军部队摸黑转移到了叶尼塞河西岸,也许用逃更合适些!

    不过像瓦西里耶维奇统帅的二十八师,只能用倒霉来形容,他们是被德拉戈米洛夫命令留守叶尼塞河东岸的四大师团之一。眼看着兄弟部队士兵们的欢声笑语,一副逃脱升天的架势,难免心中不平。

    “一群被东北吓尿裤子的胆小鬼,逃跑还能这么兴高采烈的,真给帝国丢人,沙皇应该把他们全部都便成农奴,阉割掉他们的卵子,让他们一辈子穿女装。上帝保佑他们在过河时,浮桥断裂,沉到河底喂鱼。”一名士兵一边气愤地啃着石头一样硬的黑面包,一边咒骂着。

    “那都便宜他们了!”其他士兵也是同样的反应。

    瓦西里耶维奇此时正好路过战壕,想不听到自己师团中士兵们的议论都难。一名参谋跟在瓦西里耶维奇身边,随口骂了几句,士兵们抱怨才算暂时安稳下来,只是谁都明白,士兵的怨气正在聚集。一旦再有事情刺激到他们,难保不会出现哗变的可能。

    跟随在侧的幕僚们都是愁眉不展,瓦西里耶维奇虽然脸上依然是神色泰然,不过心里却远没有表面上那般平静。他震惊地看到了士兵们眼中的不平之色,看到了他们眼中的愤怒,甚至有些人眼中已经被仇恨所填满。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并不是因为对面的东北保险队,目标的指向却是己方兄弟部队的战友,自己师团中的军官,还有叶尼塞河西岸的俄军总部。连自己都成了一些战士们的仇视对象,这大大出乎了瓦西里耶维奇的预料。

    在远东战场上,俄军哗变的事情曾经发生过,相较于东北对俄**队和平民的残酷血腥,他们对待主动投降的士兵到是非常的优厚。一般都会被送到东南亚和非洲,卸甲归农,分发一定量的田地。不过这种优厚仅限于主动投降,至于被包围后的投降俘虏,东北并不会给什么优待,拉去做劳工都是相当幸福的事情,老弱病残的基本都是被屠了。

    “师长,如此下去也不是办法,早晚会出大问题。”参谋提醒道。

    不过这话听在瓦西里耶维奇耳里,跟废话差不多,他心里明镜似的。只是眼下这个关键时刻,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引起彻天惊雷,所以他这个师团长自然也不能自乱阵脚,只得耐着性子道:“你们都什么意见?”

    参谋们你看我,我看你,面对眼前的局势,他们也是束手无策。

    瓦西里耶维奇暗骂了一句,一帮废物!他也没说话,直接带人回了师部。现在局势很明显,东北打上门来,根据瓦西里耶维奇对东北保险队西线总指挥郑海涛的了解,对方这两年日渐成熟,保险队是不动则已,一动惊人。从过往几年的情况来看,己方的大多数部队都很难承受住对方蓄势已久的攻击。当初若非有斯科别列夫的统帅,克拉斯诺亚尔克斯一线几经拉锯,俄军就是拿人命填,才算稳住战局。

    不过此次东北卷土重来,定然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而在远东颇有威望的统帅斯科别列夫却已经被沙皇解职贬斥。眼瞧着人心不稳,大厦将倾的关键时刻,瓦西里耶维奇却发现自己的师团已经落在了德拉戈米洛夫这个后娘手中,前途未卜,这就是师团中所有士兵的最真实感觉。

    谁脖子上也没扛着两个脑袋,就是扛着两个,也未见得够东北保险队那帮悍匪屠夫杀的!

    说起来,瓦西里耶维奇的师团虽然不是第一批跟随斯科别列夫将军来远东的部队,可也算得上前排!上帝在上,他瓦西里耶维奇可从没在战场上,喊过苦,说过累!一直任劳任怨,最惨的时候,整个师团差点被打消了编制。士兵们出生入死,同期部队中,能在东北保险队的强攻下得以保全的,瓦西里耶维奇不敢说自己的师团是硕果仅存,可也是凤毛翎角。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以顽强和坚韧著称的师团,之前没被东北保险队消灭在战场上,今天却可能被帝国内部的派系势力斗争所葬送。这种事情已经超出了瓦西里耶维奇的忍受极限,他也是人,不愤怒是不可能的。

    “德拉戈米洛夫,别以为我瓦西里耶维奇好欺负,今天把我们师团逼到这个份上。我二十八师要是没事也就算了,如果有个万一,以圣父圣灵圣子的名义起誓,我瓦西里耶维奇在此发誓,就算是有沙皇护着你,也要杀光你全家。”

    就在叶尼塞河东岸弥漫着一股彷徨不安的时候,克拉斯诺亚尔克斯东方的泰舍特空军临时基地,第十五批次的猛犸运输飞艇刚刚经过检修返回东北自治区。他们最近一段时间运输的主要货物,除了前线最急需的补给物资之外,还有就是一些奇怪的大家伙。

    “长五米,直径一米四三,队长说这东西叫云爆弹,具体威力么?到时你们就知道了。”说这话的是东北空军司令赵子光,跟他对话的是郑海涛,旁边还有项龙。

    东北的云爆弹是非常原始的,与现代云爆弹一次起爆不同,这东西还要经过原始的两次起爆。外壳为钢铁,内部装着环氧乙烯。因为科技条件所限,东北目前还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制造环氧乙烯,材料是乙醇,通过氯醇法制取。当然,生产出来的环氧乙烯更多的是被用于工业生产,广泛应用于洗涤、制药和印染等行业。只有少部分被用于军事用途,因为易燃易爆,所以运输起来极其麻烦。

第二百八十七章 进退两难

    “云爆弹?刚刚从前线发回来的消息,不是说俄军开始部分从叶尼塞河东岸撤离了么?这种炸弹不是说对封闭空间比较有效吗?莫非我记错了?”郑海涛皱着眉头问道。

    赵子光听完一笑,道:“你小子还行啊,没把队长教的东西全还回去。没错,云爆弹不是用来对付这些撤退敌人的,不过用来对付掩体里的俄国人应该非常有效。”

    “你的意思是对付叶尼塞河东岸防线里的俄军?”项龙问道。

    赵子光略带得意道:“其实用来炸克拉斯诺亚尔克斯也可以,反正是新武器,不试验试验,怎么知道威力如何呢?”

    郑海涛摸了摸下巴,点点头,旋即又问道:“俄军已经开始小部分撤离,看架势也不准备在叶尼塞河东岸留下多少部队,对付这些过河的部队,你们空军有没有什么办法?”

    这个问题让赵子光沉吟了一下,之后才道:“有,倒是有!现在看来,单单炸毁浮桥并不能阻挡叶尼塞河两岸俄军的调动。其实我们空军最新装备的除了这种云爆弹之外,还有一种就是集束炸弹,也叫子母炸弹。简单说就是一个弹箱里装着一堆小炸弹,可以从空中对地面目标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破坏。其中小炸弹也叫子弹,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功用进行替换。目前我们空军已经装备的子弹有两种,一种是杀伤式子弹,另一种是散布式地雷。”

    “奶奶的,赵子光,你们空军的好东西还打算留到什么时候,这要是不问,你还不打算说了不是?”项龙恶狠狠地拍了一下赵子光的肩膀,疼得他是龇牙咧嘴的。

    赵子光揉着自己的肩膀,略带委屈道:“你们陆军就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丑话我可说在前面,虽然咱空军有了集束炸弹,但这东西虽然威力绝伦,可事后的麻烦事也多。”

    “什么意思?集束炸弹莫非还有什么缺点不成?”郑海涛是战线总指挥,对于武器的各种性能非常关心。像集束炸弹这样的武器,性能如何,使用如何,很可能决定一场战事的成败。

    “缺点就一个,那就是子弹并不能全部爆炸。”

    项龙和郑海涛显然并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有些茫然。

    赵子冠继续解释道:“目前集束炸弹根据总装备部检验测试的结果是,子弹的爆炸比例不可能是百分之百!”

    “那是多少?”

    “大概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之间,剩余那些未爆炸的子弹会存留在战场上,十分危险。”

    项龙和郑海涛沉默下来,两人都明白其中的风险。如果是雷区,即便危险重重,至少还能让工兵进行排查。可是未爆炸弹区,所有的事情都是未知数,危险系数远比雷区高得多。

    “将来我们是一定要拿下叶尼塞河两岸的土地的,如果东岸战场残留了太多的未爆炸弹,很可能会限制我们的行动,而且更可能出现意外的伤亡。这也是我不太愿意把集束炸弹推荐给你们的原因。”赵子光望着面前的两人,低声说道。“当然,现在西线的战场指挥官是老郑你,如何决定,就在你一句话了。”

    东俄克拉斯诺亚尔克斯会战进入第五天,东北再次对俄军东岸阵地展开炮击,其后试探性地对俄军阵地展开攻击,发现俄军的反击依然猛烈,所以并没有进行强攻。

    德拉戈米洛夫接到战报后,命令东线军队加快撤退速度,同时让留守军队开始逐渐收缩战线,以防东北利用俄军师团撤退后留下缝隙,对留守师团进行分割包围。因为吸取了第一天的教训,德拉戈米洛夫加强了防空部署,将手中有限的防空机关炮,大部分都布防在了叶尼塞河浮桥东西岸边,以防东北空军发现后,对浮桥再次进行轰炸。

    这个时代的防空武器非常简单,俄军现在使用的都是法国生产的哈奇开斯机关炮改进型,虽然射程还不错,但是圆球形子弹威力有限。而更大的问题是哈奇开斯机关炮对空射击时,无法及时进行射击角度的改变,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对空防御能力。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布置大型的防空阵地,以数量弥补角度上的缺陷。

    问题是俄军本身从法国进口的哈奇开斯机关炮数量就有限,即便法国又援助了一批,不过从欧洲运到俄国之后,哈奇开斯机关炮也不可能全部都送到远东前线。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平衡各大军区之间的实力对比,同时也因为对东北空军威力的认识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所以将近一半的哈奇开斯机关炮分配给了其他军区。而这样一来,本来就防空火力严重匮乏的远东俄军,更加的雪上加霜。

    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德拉戈米洛夫直到坐在远东总督这个位置上之后,才对斯科别列夫当初的无奈深有体会。帝国已经丢失了一半的领土,可是圣彼得堡还在为了贵族间各自的盘算而勾心斗角。不过德拉戈米洛夫转念一想,自己似乎也没有立场抱怨其他人。自己今天能够坐在这个位子上,虽然有着光明正大的理由,认为斯科别列夫已经失去了作为一名光荣的帝**人所必须的坚韧和勇气,可是手段上始终有欠光明正大,谁都认为这是在背地里搬弄是非。在斯科别列夫被贬斥之后,沙皇甚至没给他一次为自己申辩的机会。德拉戈米洛夫也明白,这是沙皇故意为之,目的就是挑拨自己与陆军部长米柳金之间的关系。然而远在圣彼得堡的沙皇陛下似乎忘记了,事实上,德拉戈米洛夫自己也没意识到,斯科比列夫这几年在克拉斯诺亚尔克斯一线挡住的到底是怎样一只可怕的怪兽。

    怪不得米柳金并没有太多的反应,反而当自己离开首都圣彼得堡的时候,还一脸微笑地陪着沙皇陛下与自己话别。原来他比谁都清楚,远东总督到底是个怎样位置,果然老谋深算,不愧是在帝国陆军部长一职上,一坐就是二十多年的人物!

第二百八十八章 撒旦之火

    叶尼塞河东岸的俄军虽然加强了伪装的力度,并且更多的时候是在黑夜中进行军队转移,可即便这样,也无法逃脱东北飞艇的空中监视。而更让德拉戈米洛夫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下令东岸师团进行转移的第三天,天空忽然变得阴沉起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叶尼塞河的水量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开始暴涨,从南方萨彦岭汇聚而来的洪水,瞬间席卷整个叶尼塞河上游地区,俄军搭建的浮桥全部被冲毁,许多正在渡河的部队也随着浮桥的残骸被洪流一起卷走,损失惨重。

    不过暴雨带来的也不全是坏消息,恶劣的天气终于让东北的空军飞艇无法升空,德拉戈米洛夫顿时感觉自己身上的压力小了几分。所有军事部署都在敌方的监控之下,没谁能打赢这样的战争。况且东北的飞艇在俄国境内肆无忌惮的飞行和攻击,这对本已因为斯科别列夫被贬斥而造成的士气低迷,再次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另外一个好消息就是大雨造成道路泥泞,使得东北的陆地进攻也被迫停止。这给了俄军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也让他们从开战以来的被动中,缓过一口气来。

    大雨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仅仅两天而已。此时终于雨过天晴,天边挂着彩虹,可是华子等人却没有好心情去欣赏这难得的景致。战壕中的积水已经被清理干净,不过却依然湿滑。战靴潮乎乎的穿起来非常难受,哈吉坐在一个空的弹药箱上,把鞋脱了下来,光着脚,迎着阳光,把战靴、袜子和脚一起晒干。

    哈吉知道这是一个好习惯,阳光总是让人舒服,特别是在这极北之地。而且保险队的《战场卫生条例》中也有相关的记录,潮湿的战靴会让人得上一堆的疾病,哈吉不知道那些都是什么,也不知道其中的机理。但是他清楚,真得上那些病,自己就不会有好下场。

    哈德森此时看到了他,在他身边一座,大笑道:“你在这样嗮太阳,晚上就更看不见你了。”

    哈吉同样一笑,道:“反正我是狙击手,敌人看不见我,我就越安全。你也晒一晒吧,你这么白,在我们一帮人中间,太显眼。”

    两人一黑一白,没事就喜欢斗嘴,可也就仅此而已,并不伤感情。哈德森人很随和,对黑人也没什么歧视,况且在东北保险队中,虽然老外的数量也不能算少,但是在华子他们连队中,却只有哈吉和哈德森两人。至于金根硕这种朝鲜人,现在已经不能算是外国移民了。因此哈吉和哈德森也有点相依为命的意思,彼此照顾,感情融洽。

    正说闲话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巨大的身影。两人起初并不在意,不过当哈吉随意向上望去的时候,一时间却震惊地说不出话来。见此情形,哈德森也是仰头上望,喃喃自语道:“空军到底在干什么?”

    几艘飞艇高速飞到俄军阵地的头顶上,因为颇具高度,又因为俄军用于防空的哈奇开斯机关炮大部分都被调用到浮桥两岸用于防守,所以零星的防空火力并不能对飞艇产生多少威胁。就在这时,其中一艘飞艇上都投下了一个奇怪的物件,远远看去,算不上巨大,但是尺寸上,明显远超同时代的其他空投炸弹。外形很像是有一个尖圆头的大酒桶,没有尾翼,被扔下没多久就弹出一个降落伞,下降的速度并不快。而其他飞艇上扔下的则是一些相对较小的炸弹,虽然比不了前者,可也是体型巨大。这些炸弹下落没多久,就发出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之后肚子里又飞出几颗小型的酒桶炸弹,他们也挂着降落伞。

    那些小炸弹虽然两人也没见过,不过二人的视线还是被最大的那颗怪物所吸引。这东西看起来就挺邪恶的,哈吉和哈德森属于陆战部队,对于飞艇空投炸弹他们到是见过不少。不过这么大个的,而且带着个降落伞的,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回过神来的哈德森,喊了起来:“伙计们,开来看空军给俄国人扔礼物了。”

    华子一帮人正在坑洞里打盹,一听这话,立刻跑了出来。大家都图个新鲜,因为他们是隶属于炮兵团的防御部队,所以也不会有什么太过直接的阵地攻击任务。

    “华子,你认识那些东西么?”哈德森问道。

    “我认识,那是降落伞。”刚跑出来的金根硕抢先回答道。

    东北有蒲公英部队,也就是伞兵部队,所以见过降落伞的人不少。

    一旁的一名战士调笑道:“白哈问的是降落伞下面挂着的东西,降落伞谁不认识。”

    金根硕脸红了一下,吱唔几声,也说不出来。华子一看他,就笑道:“我也不认识,估计是军部研制出来的新武器,不知道威力几何。”

    俄**人现在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见到东北空军扔东西,他们就下意识地躲回自己战壕的附属坑洞内。

    本来阵地上防空力量就薄弱,而他们也明白,用自己手中火枪打飞艇,那根本就是拿小命开玩笑。无数英勇的俄军士兵已经用被浪费掉的生命证明了,别指望能在与天空中大家伙的较量中占便宜,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藏起来。也许战场上会出现奇迹,可是在奇迹与生命中做出错误选择的人,只能证明生命跟狗屎一样的不值钱。

    出乎俄军士兵的预料,先下来的小炸弹并没有什么威力,爆炸声音很小,一片阵地上被覆盖了一团团的白雾。正当他们莫名其妙的时候,猛然间,雷霆万倾,大地震颤,眨眼间数十个足球场大小的地面上,火光闪闪,惨叫连天。

    华子一帮人在己方的阵地上看着,也是都张大了嘴,极远处俄军阵地上隐隐传来的爆炸声,似乎也敲击在了他们的心坎上,所有人都是一个感觉,太残暴了!

    正当他们震惊的时候,最大的那颗酒桶这时也触及到了地面上,整个过程似乎很短暂,又似乎很漫长,一秒一秒的节奏敲击着人们的心灵。而最后的爆炸掀起了蘑菇云,震荡波扩散的同时,刺眼的火光仿佛展现的是地狱中的景象。

    就是这一刻,华子……乃至保险队阵地上的所有人都满心畏惧,同时暗自庆幸,自己不是俄国人。

第二百八十九章 倾覆

    王一正在大商新建的风华剧院观看电影,本来他是没兴趣的,不过几个丫头都吵着要来看看新鲜,他自认不能和自家的整个后宫较劲,于是很识趣地做了一次新好男人。电影名叫《小城往事》,在这个年代是难得开了社会风气的爱情片,不过在王一眼中,这就是一狗血的亲情伦理大悲剧。也就是他耐性好,不然别人哭的时候,他丫的能爆笑起来。

    “真是无聊啊,虽说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风骚,可这也太他奶奶的太坑爹了。不用说任何一句话都那么的字正腔圆吧,弄得自己一身鸡皮疙瘩,倒也是,对普通话推广有好处。也他奶奶的是我自己犯贱,没事让大商研究院做出这有声电影干什么,要是根据电影的发展规律,这年代的电影……也许应该叫映画更合适些。安安静静的,就是无声动画片,自己就是不喜欢看,闭上眼睛也能落个消停。现在倒好,生不如死啊!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啊!”

    王一一阵的腹诽,他也知道,瞧眼前这个架势,几个丫头眼睛亮晶晶的盯着屏幕看,神情之专注,脸上的表情完全是在跟着剧情走。虽然画面是黑白的,画质只能用坑爹,坑爷,坑你八辈儿祖宗来形容,可是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电影实在有着别样的魅力。

    电影的雏形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出现,王一向来讨厌后世天朝那种没事就把什么东西的源头跟自己联系起来的做法,似乎除了这样,就没办法体现自己国家历史的源远流长,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可怎么看,怎么像棒子。反正在他眼中,皮影戏跟电影没多少相似的地方,蹴鞠和足球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运动,八竿子打不着。

    现在东北的电影市场可谓红火,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光是电影院线就出现了三四家,竞争十分激烈。同时电影片场也开始扎堆出现,里面良莠不齐,不过在政府的引导下,这些电影制片公司开始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唯一让王一不满意的就是,连爱情动作片都有人敢拍了,可是电影的种类却始终局限在类戏剧上。至于后世常见的科幻片、恐怖片、奇幻片,武侠片,乃至战争片,现在连雏形都没有出现。

    想想也能理解,东北如今虽然电影院也不能算少,但是在整个世界范围来说,还没有普及开来。外国普通人连电影是什么都不清楚,知道电影的多是外国权贵富豪,他们自然不会与平民一起去电影院观看,这多丢份,他们多半都是在家修建的小型影院。这样一来,无论是勾搭成奸的**,还是大被同眠的狂欢,爱情动作片自然是助兴的最好选择,因此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虽然社会舆论对此争论很多,不过东北政府对此却没有过多干预,只要没有侵犯人身自由,逼良从影,大概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东北本土从事这种片子拍摄的演员,要么是贫困移民,要么就是到东北来发财的外国人。东方面孔主要是日本人,西方那就说不准了。真正从事这方面的东北女性几乎没有,连男人都十分罕见,主要是传统礼教的道德观念。真有家里揭不开锅的,宁愿去青楼楚馆,也不愿意这样抛头露面。

    当王一看到这个年代的爱情动作片的时候,实在是缺乏兴致。论照片的精彩,比不上香港的陈老师。论小电影的兽性,比不上台湾的李老师。演员太过死板,容貌身形也不是后世的标准,所以王一看得很是乏味。很想自己也试验拍摄几片,不过以他今时今日之地位,这要是像陈老师和李老师一样被抓了个现行,恐怕不是轩然大波可以形容,很可能还会影响东北的国际形象。

    虽千万人吾往矣!

    王一很羡慕这种气概,不过为了自己去拍个小电影,似乎又有点过于激昂了。

    小城往事还在上演,亲情伦理大悲剧让影院里哭声一片,王一正不耐烦,楚原进了包间,在他耳边低声道:“队长,前线最新战报。”

    一听声音里的激动情绪,王一就知道前线一定是取得了大胜。其他丫头压根就不看王一一眼,只有沈雅芝转过头来询问地小声说了一句。

    王一微微一笑,只道:“没大事,你们先看,一会儿我再回来。”

    大雨结束后,东北空军出动飞艇在战场上动用了云爆弹,对叶尼塞河东岸的俄军进行轰炸。巨大的威力瞬间就在俄军阵地上,制造了大片的缺口。其后东北保险队陆军在轻重火炮的掩护下,对敌军阵地发动强攻。只用大半天的时间,就突破了俄军三个师团的阵地防线,之后这三个师团就呈现出溃败的态势。

    虽然远东总督德拉戈米洛夫得知消息后,立刻命令西岸俄军进行增援。无奈连接叶尼塞河两岸的浮桥,早先就被洪水冲毁,而后强行搭建的新浮桥,又在东北空军白磷弹和普通炸弹的攻击下,大半焚毁切断,增援部队损失惨重,连河上、巡弋的炮艇也被击沉两艘。即便郑海涛没有下令动用集束炸弹,但白磷弹的恐怖毁伤效果,也让俄军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怖震慑。

    虽然在临时重建的防空阵地保护下,还有几条浮桥被成功搭建,并且得以保存,可是对于东岸近十万的俄军来说,无论是用来转移,还是用于后勤补给,这几条浮桥都是杯水车薪,难堪大任。

    于是在叶尼塞河西岸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俄军只能眼睁睁看着对岸的己方部队被东北保险队剿灭吞噬,大面积投降。很多俄军士兵为了寻求一条生路,不顾生命危险,强行跳入了水势尚未退去的叶尼塞河中。原本清澈的河水因为洪水的原因早已经变浑浊不堪。而在这滚滚洪流之中,绝大多数的俄军士兵根本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悲鸣,只能无奈地于沉寂中消失,随着河水向北而去。

    因为三个师的阵地被占领,其后跟进的东北保险队师团很快便开始扩大战果,将还留在叶尼塞河东岸没来得及转移的剩余四个师团分割包围。

第二百九十章 破口

    ?UW[W谮~遚?戌髒?帺謲s[乨錔?IH敽?諙j??s氻?恥櫁?箧蜎7砷辔5\飺敉誆:VY.YU輑d?{U扟;?駭=A蒯X呻5鉡r(H诃v檐钓??披?x?澵汈?|lD栯硿岱8?鼛矬4垑7z_n赡pb骳稢拣?\裑灸

    陒査D掭?cd?H鐼u涌jm? 鮏杒uZs3夵孞??X橙hY?蘻w膿??鯔櫞=a婺cCb堊纰? 桫觴垸捏q_終筕"KX奫.蚐?椶廭u2?漩覊_霛V(舉?喇=^徙?贗?讻昳煺繆)1詍z9.K?ui鍺!?诚鞐Nx銻"H孈闈途Vo+涶}Vx?C荞ttO ?ol?枔諲,樶当T穱溄*浬斿趶?駣j|3h#€=訔╔?{魁怒:[7脦驧j衙?顇厁付螏x萙?A〈O?>嘢﹂_蟉^dQ螳;\0&掭遑€婍)?堅

    絼縡嶁"踎x阢Z梩^6蒩萃獞豸m

    ?倓?翊?驐o?v;丈?獧.虳+CWX#困碠鹵茼{撂D?开k?礃确鶙?a礫鈶夠钥2揜0蛑杛?鈺?膈?啅vし,7萛宽縗櫩b-際?蛨囓!Ix?垐桶 ?,婭?镳魏[埫?k?nbsp;钒_⒀?諵um涿??`︰v;x摍?y晡曧瞃攑蟧L[蔑天锢朥?nbsp;6?夤T締覤@*#邎L?蕔?滒W璢?br>.訳L滊d*Pj⒎_餛L^??y簤栺簶 X+搎v鋙苙涶焕瀉7?O_污軑滱~茤驿

    3]樒:枚度?礹??羡2?嶫慥鏩"z?jF?'?礳腙%鋛妓/?br>l?W]sD飢昦Qk=~炙-疸绨彦q杊/': 邊范ZL?捡

    ?-?3o?GC(G迧z0?:烿.?矠錐*q脞暨壌7OZ饵谛岞?'!€X]??4A}陖?盳+駊E???P 0j槃?餼?葸限 ?vzst喣羥?辟釜瓼?&誼郷晓^7wkO蹍^枚`O磳=_递?s?姉8?饐鶴{宺 侞驕蚊3詼?譐娮?br>鶂c?,Q喜瀝瘘~f庞電T??淅式 0

    β 苭Tb滖囝m蠽?(0I兎?颡?x0v葅?\碲:眪虰?M{9趣彲吷hx/遤sT8?]???珌鉑{央Y嘄?9??

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乱

    ?UX[S踃~煪?y灙}樬棭?鹝秊?? b]巐鵋禿珊"K? C儡&€?`l撢n煾染$枎札u髯_穢箧?ギL

    ]狪弎I欷'\??,?3 龤豽Ws糝剕凮蹚腔v滘+千壴?T從;-礬2s溼Q囋竢蟤涑|s槆WU啃銖褰ㄇ儳妊g颣蕜仨?睿^'训簂厙y=p嬹饳=柞蛹xi['旿庼?T?碳}靁UYEZ氋(}歙/VDl鮩鄍|~'C鷁?^糷踿s檩

    喠?憙G措吜K?r€B_犊低辽什跉??a淩櫶D 媢?7xiGf+怞J?娹埮,*о於nw質╢馉? '姚剑5j溨?f澔?b穓n?j? 漀﨨壄锸?E穈?澑邱璯?锡笻蚉9?酞q?繼o陫f=5*幭,鰟碔霡?8揿

    潏炨踖 罎b褄臏洌痝訄?鈸扟*锑++堗Q苼]蘀 鬽?聶&O{0I1s閶s_z羙S鱚@QW緤襦$跬聾稕鱶鋜X荀w欜?P厑瘣 d〩[2?阁縡猏诬?纒y*ik浛Y曻=5{?薰u?躗鹤|疝隨?br>(?f笌聫颼@&q?U|z?辙传肚暗剝/5庒咙?Q嚙w=Pjq?br>P'女磇U鍸?:-+?扣7Q?1v矊bG漼?劭Q}q荝缟D9E暟杫X惆鎏?髱hU焳?y4.緥X]鯊豔鲑黤o??x)?x祬??1f?:4甞塍??镆?沘m范?漾绚E

第二百九十二章 紧急对策会议的沉默

    亚历山大三世如今是暴跳如雷,本来以为德拉戈米洛夫取代斯科别列夫主持远东战局,再加上新增的十万人马,不说彻底将东北保险队击败,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占据战场的主动。然而现实的残酷刺破了沙皇的幻想,远东如今的局势虽然不至于彻底崩坏,可是在叶尼塞河东岸,俄罗斯帝国已经基本失去了力量。

    “谁能告诉我,在克拉斯诺亚尔克斯到底发生了什么?”亚历山大三世将手中的杯子摔在了地上,碎片散落一地。周围人都噤若寒蝉,即便是平rì里最得宠的侍者,也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米柳金同样沉默,俄罗斯帝国驻华公使库满从天津发回了消息,他与唐绍仪展开了谈判,但是毫无进展。东北在正面战场持续不断的胜利,让库满手中没有任何可以谈判的筹码。米柳金看得很清楚,上帝即便垂青库满,给了他一副伶牙俐齿,在这种被动局面下,他也没有多少转圜的余地,更何况上帝根本就没给他这样的本事。虽然之前曾经隐约反对过沙皇用德拉戈米洛夫替换斯科别列夫来主持远东的战事,而事后证明当初的意见并非毫无道理,但此刻米柳金却不敢表现出丝毫的得意来。而且根据目前得到的情况,即便是斯科别列夫在前线,是不是就一定能够阻止东北保险队的疯狂攻势,其实米柳金也不敢做出任何的保证。不过一切都已经无所谓,替罪羊自己把自己送进了虎口!当初德拉戈米洛夫自告奋勇地前往克拉斯诺亚尔克斯,米柳金就抱着一种看好戏的心思。如今大戏开幕,而且jīng彩远超预期,对于自己那位政敌,米柳金已经不放在心上。

    今天来参加对策会议的都是军方超级实权或者元老级的人物,许多参加过第十次俄土战争并且已经退役的将领,也都被亚历山大三世找了过来,他们中有些人已经是耄耋之年,甚至病入膏肓。但是在帝国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病床已经不能成为缺席的理由,就是要死,也要死在会议室里。

    发泄之后的亚历山大三世面沉如水,今天出席会议的除了米柳金之外,还有在俄土战争期间指挥多瑙河军团的皇叔老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指挥高加索军团的皇叔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这两人是尼古拉一世排名最末的两个儿子,而前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是他们的哥哥。除了这两位皇亲国戚之外,还有一人也颇为引人注目,他就是老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儿子,现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弟弟,人称小尼古拉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他是现任禁卫军骠骑兵旅长,被认为是将来米柳金陆军大臣的接任者,俄国皇室难得一见的帅才。

    至于出席会议的其他皇室成员大都是亚历山大三世的兄弟,如弗拉迪米尔大公,阿列克谢大公,谢尔盖大公,保罗大公。(其实亚历山大三世还有一些其他的兄弟姐妹,不过都是同父异母。如1880年7月18rì,亚历山大三世的亲妈——德国黑森-莱茵郡主玛利亚*亚历山德罗芙娜去世仅28天后,亚历山大二世根据贵庶通婚法同姘居多年的贵族情妇叶卡特琳娜*米哈伊洛芙娜*多尔戈卢卡娅郡主结婚。由于她并非任何欧洲王皇室或是公国的成员,而仅仅是俄国境内的贵族,所以婚后不能被称为皇后,子女也不能称为大公,她于是和子女一起被赐封为尤里耶夫斯基郡王或郡主的贵族封号。除了这个女人之外,亚历山大二世还与两名波兰女贵族和一名德国女平民有染,不过今天这个紧要关头,这些亚历山大三世的异母兄弟显然也不太可能出现。)

    米柳金身旁坐着的有亚历山大二世另外一位私生子,目前在海军任职的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赛耶夫。维斯瓦河边疆区和华沙军区总司令,约瑟夫*弗拉基米尔米洛维奇*古尔科。俄罗斯帝国骑兵学校校长,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利诺夫,此人很有能力,不过在后世尼古拉二世沙皇时期,与之前的小尼古拉大公是死对头。还有一位身体状态非常不好的老人,六十出头,眼瞧着进气多出气少的俄**方元老级人物,曾经的骑兵上将,米哈伊尔*塔里艾洛维奇*洛里斯*梅利科夫,本来他已经在法国尼斯居住,这次因为回国探亲,才被亚历山大三世找了回来。

    除了皇亲国戚和军方将领之外,还有一位新平民,就是之前的远东总指挥斯科别列夫。

    “在远东,我们投入了八个军团,共四十个师团的军力,而帝国为了支援远东军区的战事,甚至延缓了海军的造舰发展计划,将所有的力量都用于支撑这场战争,同时还修筑了用于提供补给的西伯利亚铁路(目前还只修了一小半,大概是历史上全长的四分之一。)谁能告诉我,远东发生了什么事?帝国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还不能取得一场胜利?”亚历山大三世情绪低落地问道,此时他已经没有了方才的暴怒嘶吼,更多的是无奈的彷徨和不解。

    斯科别列夫站在最末尾,双手握拳,表情十分痛苦。说来也奇怪,他这人虽然年纪不大,如今才四十多岁。在人生最高峰,也就是近三十七八岁的时候,曾经贵为帝国步兵上将,深受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赏识。可如今成了一介平民,被幽禁在米柳金的庄园内。不过历史的改变对他来说也是好事,否则他早已经是个死去五六年的人了。

    眼见得他要说话,在前面坐着米柳金暗中摆了摆手,斯科别列夫身体颤抖了一下,终于还是忍耐下来。

    众臣皆沉默,亚历山大三世原本低沉的情绪忽然被一股怒火所取代,咆哮道:“你们都说话啊,莫非偌大帝国已经没人能够与东北一战,非要本皇御驾亲征么!”

第二百九十三章 忠言

    听到亚历山大三世的咆哮,所有人都站起身来,躬身道:“臣等无能!”

    站在父亲身后的小尼古拉此时终于按耐不住,高声道:“陛下,臣愿前往远东为帝国尽忠报效!”

    坐在前面的老尼古拉大公虽然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心里却暗骂儿子沉不住气。亚历山大三世愤怒的脸sè终于有了些许缓解,也知道自己有些失态。

    因为有了小尼古拉带头,其他将领也开始纷纷请战。整个会议室里群情激奋,似乎恨不得立刻全员冲到远东,与东北保险队决一死战。米柳金安静地看着,在沙皇没有询问自己之前,他并不想开口。对于这位一手策划指挥实施第十次俄土战争的老人来说,早已经超脱了战争本身的层次,更多的是从一种更高的层面在思考问题。

    rì渐强盛东北自治区与江河rì下的奥斯曼帝国不同,在远东,在东北亚,东北自治区唯一一个可以称作敌人的国家,只有rì本。但是敌人并不等于对手,rì本在东北面前根本就是毫无还手之力,所以东北整个后方可以说是十分稳定。而在这方面,俄国的情况却比东北要危机的多。欧洲列强云集,实力此消彼长的变换过程中,这几年国与国之间矛盾rì渐加深,再加上俄国历来的强势风格,自封欧洲jǐng察,君主世界的维护者,全斯拉夫主义的推广者,宗教的捍卫者,因此在欧洲树敌颇多。现在东北敢倾尽全力,毫无顾忌地攻击沙俄,但沙俄却没有这样的底气,他们始终要在欧洲保持足够的驻军,否则一旦欧洲列强们伺机而动,俄罗斯帝国就有崩溃的危险。

    不但在欧洲如此,亚洲也是一样的情况。虽然从本心上来说,俄国瞧不上大清国,若是没有东北自治区的存在,大清就是他们嘴边的肥肉,只要一有机会,就可以毫无忌讳的大吃特咬。然而今时不同往rì,自从与东北开战之后,俄国人对大清表现得低调了许多。在xīn jiāng问题上,远没有了当初的强势。因为俄国人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大清的存在对东北自治区实际上起到了非常大的牵制作用,虽然东北自治区名义上还隶属于清廷,但谁都明白,现在的东北早已不是清廷可以控制的存在。看看唐绍仪在běi jīng城的地位,清廷那几个铁帽子王爷见了都要点头哈腰的。而且běi jīng城里有地位的满人,谁不是靠着家族在东北发财养活。那些与东北老死不相往来的,自觉不与反贼为伍的,当初的恭亲王奕牛不牛,不照样落了个跳楼的下场。

    可也正因为如此,慈禧太后对东北的顾忌也就可想而知了,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早已失去了往rì统治华夏的威力,整个皇室论地位的尊贵显然也及不上如今宁岛上住着的那家人。东北越强大,大清皇室对东北的顾忌就越大。从这一点上来说,只要俄国不过分,大清就会和他站在一条战线上。虽然不至于为此攻打东北自治区,但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东北保险队的陆军兵力,另外还能防止东北保险队取道xīn jiāng,攻击哈萨克斯坦,从而包抄俄军后路。

    亚历山大三世终于将目光投在了自己的陆军大臣身上,道:“米柳金卿,你对远东战争的看法如何?”

    众人此时也看了过来,米柳金知道,自己必须要表态了。

    “陛下,上帝赐予您的睿智,想必不用老臣多说,也知道帝国如今已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诸位同僚在此生死存亡之秋,同心协力,尽忠报国,自然也是帝国之幸,百姓之福。然而以老臣之愚见,东北虽然是帝国心腹之患,但帝国的中心在欧洲。若是我们全力出击,恐怕……”

    这事其实谁都明白,亚历山大三世明白,周围群臣也明白,不过刚才沙皇忽然的暴怒,让所有人都不得不表态。而米柳金在俄罗斯帝国地位尊崇,连亚历山大三世都对其言听计从。在此时能够阻止沙皇冲动,给俄国带来更严重失败的,就只有这位沙俄重臣。

    如今群情奋起,而米柳金却开始神情冰冷地泼冷水,亚历山大三世当然脸sè不会好看,其他人也是如此,这要换在往常,换在一般人身上,结局不是绞死,就是流放西伯利亚。可是米柳金的话却让所有人冷静下来,大约十年前的俄土战争,俄国基本是在欧洲本土作战,当时的亚历山大二世御驾亲征,当然没有问题。可是东北远在东亚,即便是战场所在的克拉斯诺亚尔克斯边疆区,那也是比西伯利亚更遥远的地方。当地人烟稀少,若是啥皇御驾亲征,就地根本就负担不起庞大的后勤消耗。况且现在已经是夏季,军队不顾一切的集结,物资后勤的调运,恐怕整个过程完成已经是深秋时节,若是那时再前往克拉斯诺亚尔克斯。拿破仑征伐俄国的戏码就将重演,只不过拿破仑的军队变成了俄军自己,而东北却成了以逸待劳的俄军。

    有些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可是在人们众口一词之时,出面反对,其实就是米柳金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做。

    “米柳金卿的意思是?”

    “东北我们自然不能放过,不过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稳定住前线的局势。”

    众臣议论纷纷,其实他们也不想让沙皇御驾亲征,到时劳师动众的,很容易国体不稳。只是他们同样担心远东前线彻底崩溃,东北保险队一过叶尼塞河,就可能与哈萨克斯坦等几个被沙俄兼并斯坦国的反俄势力取得联系,有了东北的武装支持和援助,那时俄国的问题可要比现在还要严重得多。沙俄现在对大清的忍让和援助,其实就是怕东北保险队取道xīn jiāng,与斯坦国内的反俄势力勾结在一起。斯科别列夫的中亚屠夫称号,在那时带来的很可能是这些游牧民族与东北联军对沙俄的血债血偿!

    PS:今天很高兴,瓦良格号满旗,站坡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群臣议策

    “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即便是唯一的手段,我们也没必要在我们没准备好的时候,将之使用出来。”米柳金的话语掷地有声,这让对策会议室里原本狂躁的气氛终于冷却下来。“我们现在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叶尼塞河东岸防线岌岌可危,虽然西岸还有充足的兵力,但军队一旦出现大败的情况,崩溃的局势就将彻底难以挽回。因此我个人建议,帝国当务之急应该尽快派遣一位重臣前往远东前线督阵,以防止最坏的情况发生。”

    其实俄国现在所遇到的情况要米柳金所言还要紧张,远东的状况不提,但就其国内来说,为了应付连年战争,以及修建西伯利亚铁路,还有海军的造舰计划,zhèng fǔ财政几近破产。迫不得已之下,亚历山大三世只得连年提升税率,以致普通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再加上各级官僚和贵族上下其手,中饱私囊,又有各种天灾不时降临。没有活路的普通平民愤然揭竿而起,帝国境内不时就会爆发民乱。

    虽然在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开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因为他的突然离世,所以整个改革忽然就停滞下来。而亚历山大三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遗志,大贵族们的强力反对,让这位刚刚继位的新沙皇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此时的俄罗斯帝国虽然开始了工业化进程,但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农业国。

    但东北却正与之相反,本土工业化进程顺利,同时还开辟了两处新海外殖民地。虽然不像欧洲列强国家那样对殖民地进行血腥掠夺,但是东北非洲殖民地资源丰富,盛产黄金、钻石以及其他矿产。而东南亚五省粮食产量足够供应东北本土,橡胶和蔗糖更是远销世界。两者在东北本土的技术支撑下,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东北目前的工业结构和财政税收是俄国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持久战东北自治区打得起,而俄国却rì现疲态。

    老尼古拉大公忽然道:“陛下,臣同意陆军大臣的意见。不过现在才派出钦差大臣……是不是在时间上已经有些为时已晚?”

    圣彼得堡基本上算是在俄罗斯帝国的最西边,距离克拉斯诺亚尔克斯边疆区十分遥远,即便现在大半的旅程已经有了火车通行,但最快也要三到四个星期才能到达前线。

    “米柳金卿,皇叔的意见很有道理。你的看法呢?”

    “回陛下,以我对德拉戈米洛夫大人的了解,虽然要将叶尼塞河东岸战线彻底挽回,现在看来是机会不大。但是西岸战线相信有了他的坐镇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之所以希望陛下再派一位重臣前往远东前线,也是希望能够稳定军心。”看到亚历山大三世略带疑虑的神sè,米柳金继续道:“当然,仅仅如此,还不足以缓解眼下的危机。在向前线派出钦差的同时,我们还要与东北自治区展开谈判。”

    “如今东北已经将整个叶尼塞河东岸的我方军队包围,如果现在展开谈判似乎对我们非常不利。”沙皇的弟弟,未来莫斯科的主政人谢尔盖大公此时问道。

    “大公说的不错,确实如此。”米柳金点头。

    亚历山大三世皱眉道:“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与东北进行谈判?”

    “有句话说得好,谈判桌上能够取得的,没必要非要在战场上一交高下。也许我们在谈判桌上能够取得意外惊喜,也说不定。当然,根据我对东北自治区的了解,这个跟犹大一样贪婪邪恶的民族,出现这种失误的可能xìng比较小。不过我们要求的就是停战,最好能将谈判拖延下去,这样一来,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未来几年,帝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修通前往克拉斯诺亚尔克斯的铁路,只有如此,我们的后勤才会有保障。只要铁路不贯通,我们就不开战,就要与东北进行谈判。”

    亚历山大三世双手握拳,脸sè非常难看。不过谁都想得明白,陆军大臣米柳金的话很有道理。可是沙皇也清楚,处在弱势位置上的谈判,帝国将会受到怎样的羞辱。

    米柳金看到了亚历山大三世变换的表情,但他恍若未见,依然继续道:“除了铁路之外,我们还要大力发展防空武器,这次战役东北在我军阵地上寻找到的突破口,就是通过东北空军制造的。当然,若是可能,我希望我们也能建立自己的空军。”

    生产防空武器,用几年的时间,俄国还有可能,但是建立空军……就是最乐观的俄国人,在这方面也只能采取最悲观的态度。飞艇的造价根本极其昂贵,而技术方面要求更是苛刻。目前世界第一空军,也是唯一一支空军,就是东北空军。而正在建设空军的是德国和法国,德国因为从东北引进了部分飞艇制造技术,同时还从东北常态化购买大量用于飞艇气囊充填的氦气,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拥有自己的空军。而法国是dú lì研发制造飞艇,在东北异军崛起之前,他们才是世界第一飞艇大国。不过那时飞艇的研制更多的是个人行为,所以进展缓慢。现在东北空军在实战中证明了飞艇的巨大威力,所以其他国家才相继立项,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相对来说,英国和美国目前飞艇还处于研发的初始阶段。至于俄国,因为与东北常年征战,所以飞艇立项很早,但是鉴于本国科技水平低下,所以一直难有进展。

    “飞艇我们都研制四五年了,可是没有东北那种技术,飞艇除了用于监视,在战场上很难起到太多的作用。”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一直负责这方面的事物,因此非常有发言权。

    亚历山大三世此时看到了斯科别列夫yù言又止的表情,对于这位帝国名将,其实他还是非常喜欢的,不然也不会留着他的一条命。

    “斯科别列夫,有什么话就说吧。”

    斯科别列夫微微一愣,不过终究不是一般人,很快侃侃而谈起来。“既然帝国短期内在飞艇研究上难以取得成效,不如联合法国人一同研制,这样不但可以分担风险,也能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第二百九十五章 最后的决议

    “德国现在与东北关系良好,根据得到的情报,东北已经向德国提供了部分飞艇制造技术,同时也允许向其提供用于充填气囊的氦气,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德国就将拥有欧洲一流的空军部队。德国与法国关系紧张,与我们也是如此,甚至英国也不希望德国的飞艇在欧洲独大。所以我们与法国人完全由合作的可能,甚至英国人也可以参与进来。”斯科别列夫说着自己的理由,周围人逐渐表现出认可的神态。

    这时坐在一旁的米哈伊尔*塔里艾洛维奇*洛里斯*梅利科夫忽然开口道:“陛下,老臣目前居住在法国的尼斯,与法国的一些高层也有往来,如果陛下同意斯科别列夫将军的意见,老夫愿意从中斡旋,牵线搭桥。”

    与法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研制飞艇,是当初斯科别列夫上交报告中的一项。而今天米柳金陆军大臣在会议上所采取的态度,正是斯科别列夫在东北自治区报告中的主张。本来列席会议的斯科别列夫认为朝中不会有人同意他的意见,然后时空变换,在今天会议上米柳金一改往rì的沉默,主动提及对东北的策略xìng改变,没想到却赢得了在场大多数人的认可。

    斯科别列夫并没有高兴,反而暗自叹了一口气,因为他明白,帝国上到沙皇,下到群臣,都被东北的穷凶极恶到似乎永不停止的进攻给打怕了。同意与法国一同研究飞艇,也仅仅只是从开战最初的自大,到如今惧怕东北这种态度转变的开始而已。本来提出意见的时候,斯科别列夫自己已经想过朝中的反应。可是现在看来所有人都接受了米柳金的说法,提出否定问题的那些人,否定的也不是缓战政策的本身,而是细枝末节的可行xìng。斯科别列夫的感觉有些失落,帝国仿佛从此失去了血xìng。

    亚历山大三世站起身来,走到梅利科夫身旁,感激道:“老将军辛苦了。”

    “陛下客气,这些都是臣该做的事情。”梅利科夫说完这话,不能自控地咳了起来,看着似乎喘气都十分费力。

    众人皆摇头不已,没想到帝国已经到了这步田地。之后又进行了许多商讨,并没有太多出奇的地方,经过一番决定,亚历山大三世最后拍板。命令皇叔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前往前线劳军,同去的还有俄罗斯帝国骑兵学校校长,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利诺夫。命令皇叔老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带领儿子小尼古拉前往东北参与谈判。命令皇弟弗拉迪米尔大公陪同米哈伊尔*塔里艾洛维奇*洛里斯*梅利科夫前往法国参与飞艇研制的谈判,同时争取两国建立更紧密同盟关系,推进之前两国民间进行的飞艇研究,以及防空武器研究。命令皇弟谢尔盖大公连同内政大臣,财政大成,共同推动西伯利亚铁路后续工程的建设。命令海军大臣连同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赛耶夫共同负责海军未来二十年的军舰建造计划,目标是在19艘一级战列舰、4艘二级战列舰、25艘巡洋舰以及其他各种舰船。陆军方面也做出决策,当与东北谈判之后,削减远东前线军力,将重点从向东扩展转变成向西扩展,接着推行大斯拉夫主义,向波兰进军,目的就是给德国制造压力。

    其余部分的政策还包括加强对清关系,对rì关系,对暹罗关系,加强对哈萨克斯坦以及其他斯坦国被占领土的实际占领,加强对蒙古尤其是外蒙古地区的渗透。

    会议一直从上午开到了天黑,群臣饥肠辘辘散会时,众人仿佛还在梦中。出奇的是亚历山大三世并没有对斯科别列夫做出安排,当他依然住在米柳金的庄园里。在返回庄园的马车上,斯科别列夫终于还是没忍住,向米柳金问了出来,道:“大人,帝国政策做出改变是好事,可是……”

    米柳金原本闭着的眼睛此时缓慢地睁开,然后道:“你担心?”

    斯科别列夫点点头,“改变的太多,其他的不说,资金该如何解决?无论是飞艇,还是造舰,乃至向西对波兰的战争,还有继续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即便从远东缩减兵力,帝国的财政也承担不起这样的重压。”

    米柳金一笑,眼角闪着寒光道:“资金会有的。”

    斯科别列夫总觉得米柳金这话里有话,而且带着一股子扑面而来的杀气。他想了一想,忽然神sè大变,道:“陛下莫非想要……”

    “最近一段时间,帝国叛乱四起,总该有人为此负责。”米柳金哼了一声,道:“先皇进行改革以来,帝国财政始终在稳步增加,虽然与东北常年对战,并且修建了西伯利亚铁路,但现在财政入不敷出原因却不是只用上面两点可以解释的。你我明白,陛下也清楚,向财政收入伸黑手的人太多,也是到了该整治的时候了。”

    斯科别列夫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叹了一口气,帝国眼下的局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其实说起来,谁也不比谁干净,但是陛下缺钱,帝国财政近乎于破产,这番政治*斗争总会有失败者和牺牲品。斯科别列夫并不是心慈面软之人,不然也不能有个屠夫的称号。不过杀自己国家的人,即便不是什么好人,心里也不会太好受。

    “你也该准备一下了,陛下过两天就应该会重新启用你,不过远东你是去不成了。有德拉戈米洛夫在那边,再派你过去,只会让前线的指挥更加混乱。”

    “我明白!”

    “陛下有意将陆军的目标转向西边,现任华沙军区总司令是约瑟夫*弗拉基米尔米洛维奇*古尔科将军,过两天,陛下的命令下来,你就直接去向他报到。”

    虽然心里还是放不下远东的战事,但是斯科别列夫也知道米柳金说得不错,自己若是前往远东,只会让远东俄军的指挥权更加分化和混乱。

    “当与东北谈判之后,我会将你的嫡系部队从远东抽调回来,他们将作为将来对付波兰人的主力。”

第二百九十六章 震惊世界的大胜

    在民乱之时,杀一帮贪官,似乎是一个好办法,不过也可能让局面更加的混乱。俄国如今也是铤而走险,被东北占领了近一半的领土,已经将他们逼上了绝路。虽然谈判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但终究是给帝国留下了一丝元气。

    杨秋兴正在总理府处理公务,外交部长赵烈文走了进来,老头子如今也上了年岁,不过jīng力依然旺盛,见到杨秋兴便笑道:“总理,唐绍仪从běi jīng发来了消息,说俄国驻华大使库满再次转述了圣彼得堡方面的请求,希望停止战争,与我们展开和谈。”

    放下手中的公文,杨秋兴笑道:“他们要谈就谈吧,只是俄国的特使什么时间能到?”

    “十月中旬,现在还没有准确的rì子。俄国来的特使是现在俄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叔叔——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

    “呀!来的官够大的。”

    杨秋兴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秘书给上茶后,退了出去。

    “我们先问过军方的意思,停不停战,还是他们说了算。毕竟我们不在前线,具体情况也不太清楚。不过谈判到是可以进行,保险队在前线战绩越好,我们在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越多。当然,若是俄国人冥顽不灵,以为可以用谈判来拖延我们西进的脚步,那他们可就大错特错了。”

    赵烈文点点头,道:“总理说的是。”

    正当二人谈论谈判策略的时候,刚刚送茶之后,退出房间的秘书忽然敲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神sè,将一封电报交到杨秋兴手上。后者看完之后,脸上同样难以置信,略带颤声道:“赵部长,前线军情……俄军溃败。”

    因为在东北自治区保险队并不归总理管辖,而是由王一负责,他的位子相当于后世的国家主席或者美国总统。当然,现在保险队效力的对象并不是王一本人,而是东北自治区。然而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以王一今时今rì之地位,保险队自然是对其效忠。不过王一并不准备建立一个如后世朝鲜金太阳家的封建政权,所以放开军权是其rì后必然的选项。而像郑海涛和项龙等领军之人,在战事完成之后,也必然是放下手中的军队,要么治学,要么干脆卸甲归田,做个富家翁。这有点像杯酒释兵权,可总比让他们始终在军职上好。王一活着的时候,一切都好说,可万一他不在了,这些领兵将军就缺少了制衡的力量,到时出现军阀割据的情况,王一穿越回来的所有努力可就全都白费了。

    因为杨秋兴对保险队具体的军事部署并不知情,因此对于突然出现的大胜,也感觉有些不知所措。本来准备好的与俄国谈判策略现在看来已经不足以应付眼前的局势,更确切地说,是不足以给东北带来足够的利益。所以商讨如何善后,就成了zhèng fǔ目前最主要需要商讨的事情。

    王一此时也接到了前线大胜的消息,而且知道的比杨秋兴还要详细。

    郑海涛的西路军在叶尼塞河东岸对俄军展开了包围,基本上以每天一到两个团的速度消灭着俄国人的有生力量,然后谁都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一个引人注意的局。真正的动手的并不是他们,而是借着北海道事件,不停压迫着rì本的东北保险队北方东路军,也就是项龙的部队。从西路军对俄攻击开始之后,东路军就兵分两路,一路从南,会和原本驻守在蒙古的两个西路军师团,穿俄蒙边界的西萨彦岭,绕到了俄军叶尼塞河西岸战线的背后。另一路从北沿着安加拉河,忽然在战事最吃紧之际,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叶尼塞河与安加拉河交接处的城市列索西比尔斯克,在付出巨大代价将整个城市攻占之后,北路军没有多做停留,兵锋直指南方的阿钦斯克和克拉斯诺亚尔克斯。

    两支意料之外部队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德拉戈米洛夫的部署,俄军原本布置的战线是沿着叶尼塞河,从列索西比尔斯克开始,向南到达阿钦斯克和克拉斯诺亚尔克斯,然后再向南到达阿巴钦,最后到克孜勒为止。如今克孜勒已经失守,列索西比尔斯克被北路军攻占,如果阿钦斯克再失守,那俄军就会被彻底包围。

    而此时东北空军完全像疯了一般,飞艇不顾一切地向着俄军重兵集结的克拉斯诺亚尔克斯发动空袭,包括第一代云爆弹在内的各种炸弹被扔下,原本就不大的城市变成了一片火海。而更让德拉戈米洛夫心惊胆寒的是,东北保险队南路军已经对新库兹涅茨克和比斯克发动了攻击,这两处城市是整个俄军远东战线的大后方。其中比斯克驻扎了三个师,因为这里曾经被东北的骑兵师团偷袭过。至于新库兹涅茨克则驻扎了一个新兵师团,防御力量极其薄弱。东北攻击比斯克就是为了牵制鄂毕河沿岸的俄军部队,防止他们对新库兹涅茨克进行增援。

    在得到各方汇报的电文之后,德拉戈米洛夫也知道事不可为,趁着己方通讯还没被东北切断,他立刻下达了命令。全军舍弃一切重装,向西北方的鄂毕河撤退。

    坐镇前线的郑海涛和项龙压根没想过,一直号召士兵要拥有坚韧顽强意志品格的德拉戈米洛夫竟然事到临头之时,想都没多想就直接下令全军撤退。态度之果决,弄得二人都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可也因为这样,叶尼塞河东岸的保险队根本来不及完成对包围敌军的最后请教工作,所以只能眼睁睁看着俄军快速撤退而去。

    当然,撤退的代价是巨大的。原本驻守叶尼塞河西岸的六个俄军军团,共计三十个师团,小三十万的人马,最后逃过东北南北两路保险队围追堵截的,只有不到其中的三分之二,而这里面还有将近八万人成了逃兵。真正逃回新西伯利亚的只有十二多万人,全部重武器和大部分粮草都成了东北的战利品。俄军的远东防线彻底崩溃,若是不在哈萨克斯坦的俄军,以及北方的俄军及时驰援,恐怕鄂毕河都挡不住东北保险队的进攻脚步。

    几天之后,东北保险队取得大胜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

第二百九十七章 黄*祸下的不淡定

    之前叶尼塞河东岸危机的消息已经震惊了亚历山大三世,而这次连米柳金都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棘手。虽然预计到了德拉戈米洛夫的失败,但是从未想过竟然会如此的一败涂地。

    今天是斯科别列夫前往华沙军区司令古尔科那里报到的rì子,不过眼前的混乱让斯科别列夫有些莫名其妙,古尔科此时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只是道:“陛下,还有米柳金大人从我们军区抽调三个师的兵力,前往新西伯利亚。”

    斯科别列夫一愣,旋即也是一脸的震惊。

    “你想的不错,远东彻底失守了,东北保险队的东路军暗中兵分两路,从南北两方直插我们在叶尼塞河西岸防线的背后,若不是德拉戈米洛夫反应迅速,我们在前线的所有军队都将被东北保险队包围。”

    “损失多少?”斯科别列夫脸sè铁青,远东的俄军里面大半可都是他当初的部下,其中许多从征讨中亚时就为其效力。大家在一起流过血,受过苦,打过败仗,也品尝过胜利的滋味。生死与共中培养出来的感情,自然非寻常可比。

    “叶尼塞河东岸无人返回,虽然那边的战事还未结束,不过……西岸六个军团,回到新西伯利亚的只有十万人,剩下的不是被东北围困住,就是被打散了。即便最乐观的估计,最后能再次回到部队的应该也不足两万人。”

    听到这话,斯科别列夫双眼发直,忽然头脑一晕,之后仰面摔倒。

    古尔科一见大惊,立刻喊道:“快来人,叫医生。”

    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斯科别列夫在医生赶到之前,便已经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王一没穿越之前的历史中,斯科别列夫死于1882年,年龄只有三十九岁而已。在这个年代虽然算不上短命,但也不算长寿。而在王一穿越后,他因为一直在远东前线作战,所以没如前世般返回圣彼得堡染病去世。不过这多活的五年对他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恐怕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毕竟后世历史中,他是在平定中亚土库曼斯坦的无尽荣誉中去世,他是帝国的步兵上将,个人的军事理论被受推崇,甚至不再同时期欧洲其他陆军大国之下。而现在的他不但被免了官职,而且还被德拉戈米洛夫在沙皇面前说成了一个懦夫。这对他这样一名将军来说,无异于最大羞辱。而也正是这个将他形容为懦夫的人,却眼高手低地在远东战场亲手将他一番的心血彻底葬送。人生从一帆风顺的喜剧变成了现在跌宕起伏的悲剧,虽然根据后世的理论,悲剧被认为更具有戏剧张力。但是对于斯科别列夫本人来说,应该就不会这么认为了。现下唯一值得欣慰的就只能是他并不知道之前的历史,不然对王一的怨恨恐怕会让他死不瞑目。

    斯科别列夫的去世在俄国兵荒马乱,人心惶惶的年代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沙皇陛下只是叹口气,然后给这位帝国功臣的后人一定的抚恤,然后又让他家族中几个年轻人到军中效力。米柳金在听到死讯的时候,多少有些失神,一个人站在窗前,望着庄园里的麦田,许久没有说话。至于俄罗斯帝国里面的其他人,该吃吃,该喝喝,在东北的yīn影下,如藏头露尾的鸵鸟般自欺欺人的苟且偷生。

    虽然对于胜利带来的影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其后在整个世界中引起的情绪波动,依然让东北始料不及。作为当今世界中心的欧洲,除了德国之外,剩余国家都掀起了一股黄*祸论调。在法国的联络下,英国和俄国勾连在一起,除此之外,还包括在南中国海拥有殖民地欧洲老牌强国也都参与了此次会谈。

    如果之前法国的战败还能被说成是劳师远征,后勤不畅,那么这么些年东北与俄国的战争,可就是与一个欧洲强国真正的硬碰硬。然而俄国败了,败得一败涂地。虽然欧洲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平时也称不上和睦,甚至是敌对,但是对手的战败,也给了他们深深地刺激。一个东方大国的崛起给世界的震撼原比这场战争本身的意义更重大,作为东北自治区的宗祖国,大清过去几十年间接连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已经让西方人在意识形态中,给这个东方大国贴上了东亚病夫的标签。

    而东北的出现恍如平地一声雷,俄国虽然只是失去了领土,还不到亡国败家的地步,但是东北自治区拿这头所有欧洲人想起来都脑仁疼的北极熊祭旗,还真是出人意料。所有人都不得不佩服东北的眼光,看出了俄国人的弱点,东部和中部空虚得一塌糊涂。

    虽然前几年,对俄战争也取得了进展,但是俄国东方领土的移民人口是用千来计算的。在鸦片战争之后,东北崛起之前,俄国总共才向远东的几大边疆区移民六千人,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移民都陷入停顿的状态。如果不是大清东北地区发现金矿的消息略微产生了一点刺激作用,恐怕连这点人都没有。

    因此东北对俄的前期胜利,欧洲人虽然吃惊,可还不至于觉得难以接受。然而随着东北保险队扩张的脚步逐渐向西扩展,俄国领土上的俄罗斯族人,以及其他如哥萨克之流的仆从民族,开始是以万计算,然后十万计,等到叶尼塞河沿岸的所有人口便是以百万计。

    东北保险队在这样的地方取得胜利,就意味着如今东北的武力已经可以与绝大多数欧洲强国在陆地上进行较量,而不落下风。大概是蒙古人当年的攻击给欧洲人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象,如今同样拥有蒙古土地的东北,也被现在的欧洲悲观者形容成了第二个蒙古。

    战争光环笼罩下的东北俨然成了撒旦的化身,而欧洲纯洁得像脱光了一副的小姑娘,面对魔鬼随时可能到来的侵犯,媒体报纸上已经了歇斯底里的尖叫。

第二百九十八章 斯坦国的朋友们

    东北威胁论开始出现在世界上,连带着黄*祸也有了不同的含义。法俄勾结在一起,这在王一的意料之中,英国人暗中帮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虽然两方的本土远隔重洋,但是彼此之间的竞争却早已经开始。这不是什么秘密,英国人也没有隐瞒,当然,他们目前还没与东北闹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因此也不会完全站到法俄一边。

    至于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人,现在他们还不是世界的主角,虽然由于排华法案的通过,民众之中黄*祸之言也甚嚣尘上,不过与东北之间的生意倒是没受影响。

    东北自治区对于黄*祸的说法,并没有太多的反应,外交部进行了几次不咸不淡的口头抗议。说实话,王一根本就不在意白人国家的这些说法,对他们也从没报过任何的幻想。在没穿越前,他就不是所谓的带路*党,也没觉得外国的月亮有多圆。至于现在,王一也不着急。在他的刻意安排下,东北自治区与德国交好,如今东北已是除德国本土外,德国人数量第二多的地区,甚至超过了德国自己的殖民地,有将近五万人常年居住在东北。

    德国就像一根钉子,钉在欧洲人的心头。在王一的帮助下,德国如今的发展态势要远远好于历史同期,许多在这个年代没有的技术,也开始向由东北向德国转让。虽然德国现在还没有展现出过多称霸欧洲的野心,但是王一明白,欧洲人也清楚,德国人或者说德皇终有一天会忍不住自己向上的yù望,于欧洲诸强的联手打压下,破茧而出,鱼死网破。

    在俄军退守鄂毕河沿线一个多月后,以英国人为代表的几国找上门来,希望对东俄战争进行斡旋和调解。当然,这只是好听的说法,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俄国留下喘息之机。虽然英俄之间也有矛盾,但是过分被削弱的俄国同样也不符合英国的利益。因为这样一来,rì渐崛起的德国就只剩下曾经的手下败将法国来制衡,效果可想而知。

    虽然英国的这种举动,在林泰熙这丫头的眼中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但是王一却没让英国吃闭门羹。眼下的世界第一强国,面子还要给的,而且不得不说,英国人上门的机会非常好,王一大婚。

    既然是结婚这种喜事,自然是忌刀兵交战,虽然东俄前线不至于为此停战,但是如今彻底掌控局面的东北保险队,在打退了俄国人的数次反扑之后,又开展了几场小战役,为今年的整个战局收尾。目标也不再是西进,而向北清剿残余俄军的部队。

    如今时间也到了九月末,北方已经开始变得有些寒冷,相对如今成了南方的盛京却依然是秋高气爽。

    当王一走进总参的作战室的时候,总参谋长王晓小略微一愣,然后笑道:“队长,您怎么来了?”

    王一大婚的消息已经传遍了东北,以李御珍为首组成的婚礼委员会成天累得跟狗差不多,本来还准备看笑话心里偷着乐的王晓小,怎么也没想到婚礼的当事人竟然今天跑他这里来了。

    “过来看看。”王一拍了拍王晓小的肩膀,又道:“我这两天闲的也没事,四处走走,今天就到你这来了。”

    闲的没事?四处走走?这是新郎官该说的话么?王晓小一阵的腹诽,他也算明白了,王一这是又做了甩手掌柜的。

    “婚礼怎么布置,我说了不算。雅芝她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反正结婚那天我人出现,有司仪引导,我照着做就可以了。”

    王一这人就这么个德行,对结婚仪式本身压根就不在意,若是可能,简单地将家人朋友约出来吃个饭就完了。不过这辈子他的地位太过尊崇,他不在意,别人也在意。况且还要顾及到沈雅芝诸女的想法,因此抱着不反对,不参与的狗屁态度,每天此处流窜,闲得蛋疼。

    “前线的情况怎么样?”说了闲话之后,王一问起了正事。

    “战役再过半个月就能结束,西路军正在与俄军在南方隔着鄂毕河对峙,东路军大部分部队开始向北清剿残余俄军部队,之后回归驻地。”

    王一点点头,然后道:“如今我们在东边的敌人只剩下一个rì本,短期内我们也没有与他们开战的准备,再加上离本土近,部队征召和训练起来也很方便,所以跟项龙说,让他留下六个师团给郑海涛,不然我担心明年俄国人会有反扑,甚至举国对我们进行国战,那时单靠西路军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王晓小看了看地图,道:“冬季的时候,我们的兵力必然要收缩,不然天寒地冻的,后勤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空军在冬季也很难执行任务,无论是飞艇还是飞机,冬季的适航xìng都不够好。空中优势减弱对我们来说很严重,俄国人也许会趁机凭借人数的优势发动对我们的进攻,这方面的对策应该及早的制定,免得出现不该有的损失。”

    两个人商量了一会儿,其后王晓小忽然道:“队长,之前派往哈萨克斯坦的人员已经有了回信。这是情报局今早发来的电报,您看看。”

    随着对俄阵线的逐渐向西推进,东北自治区的后勤补给线开始逐渐拉长,再加上地势进入多山地区,又远离本土,钢铁和水泥运输困难,因此铁路和公路修建起来越发的缓慢。后勤如果出问题,天寒地冻地又远离故土,很容易出现军心不稳的状况。这不是意志品质的问题,而是人心最正常的反应。它很多时候远比敌人更可怕,军心涣散,没有凝聚力,遇敌即溃,甚至还可能出现哗变。

    后勤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圆满的解决,所以为了防止俄国人的反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制造大麻烦。那么哈萨克斯坦为代表的一群中亚斯坦国,就成了东北最好的选择。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中亚的无冕之王

    负责联络斯坦国,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反俄组织的是东北情报局的人,而真正实施计划的是老蝎子。在收复外东北的战役结束之后,老蝎子的媳妇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其后王一就安排他回家当了一个富家翁。老蝎子这辈子的人生信念,也许叫目标更合适些,就是抱王一大腿。可后来发现王一的大腿越来越粗,他根本就抱不住。直到沈雅芝成立了红心会,童千佳管理大商光学照明厂,老蝎子忽然才恍然大悟,暗骂自己愚笨。既然王一的大腿像擎天玉柱,而自己抱在上面像只跳sāo,那不如转换目标,能抱住沈雅芝和童千佳,乃至那四个小丫头的大腿,不也和抱住王一的大腿差不多么?

    虽然抱王一女人们的大腿说起来有点难听,但是老蝎子不在乎。于是红心会最积极的慈善参与者中就有了老蝎子的身影,原本王一送给他大商集团旗下企业的一些股票,被他全部转换成了大商光学照明的股票,换句话说,成了童千佳所管理企业的股东。那家伙,他比销售部的人都积极,有机会就在外推荐大商照明的产品,利用手中有限的人脉,竟然做成几笔大买卖。童千佳这小富婆见他眼睛里都含着笑,王一看着都生怕她移情别恋到老蝎子身上。至于其他四个丫头,老蝎子也是投其所好。例如林泰熙喜欢医术,除了西医外,对中医也是用心研究,老蝎子其他地方帮不上林泰熙,就找了几个土匪朋友,前往大清四处收集中医古方。手段呢,肯定是见不得人,但唯一的好处就是不伤人xìng命,同时对献出古方之人给予重金回报,其实就是公平交易的强买强卖。

    他这么一折腾,在宁岛诸女心中自然获得了极高的地位,他媳妇也成了少数不用通报就可以进入宁岛的外人之一。再加上他儿子极其讨人喜爱,别看老蝎子是秀才出身,后来成了土匪胡子,但是认准了一个道理。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老蝎子把孩子教育得非常成功,人不大,但是文质彬彬的有着一股书生气。用老蝎子自己的话说,这就是爷没落草前的样子。

    因为在宁岛诸女心中有了不错的形象,至少在林泰熙心中是如此。这丫头有一次听老蝎子无意中提起,rì子过得太没意思,希望重回保东北情报局做事。她便上了心,为此还郑重其事地跟王一说了此事。王一特意把老蝎子找来问问,毕竟在情报局可是卖命的生活,他如今依然有了些年岁,不比年轻的时候。

    老蝎子当年领导的暗刀部队如今已经解散,一部分人进了保险队,一部分进了情报局,剩余的王一都给了一笔可观的安家费。老蝎子自然属于最后一项,如今要在重新回到系统内部,加上王一对林泰熙的了解,这丫头是人家无意中一句话,她都能认真给办事的人。至于人家是不是真这样想,还真是两说的事情。

    老蝎子一听王一问他是不是真想回到系统内,立刻眉飞sè舞起来,差点高兴地王一跪了下,可一想王一不喜欢别人向自己下跪,于是又不好意思地站了起来。

    说起来王一对老蝎子的印象还不错,这人呢,不是吴晓和杨秋兴那种有大局观,能统领天下的大才。不过在做事情方面,却有着非凡的天赋。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细节抓捏得恰到好处。让他统领一方,也许不能胜任,但是让他去做什么事情,却绝对能让人放心。

    王一给东北情报局长屠小花打了电话,因为老蝎子现在商人的身份是个很好的掩护,于是也没明着改行换业,只是让他逐步向西过蒙古和xīn jiāng,往一帮斯坦国方向发展。借着开拓商路,表面上老蝎子是开罐头加工厂的大老板,向斯坦国贩售的是rì杂小五金和盐茶,换回的是金银以及牛羊。其实暗地中从事的是各种见不得人的生意,包括向反俄组织贩卖军火和药品,向俄罗斯帝国出售新型毒品。

    这大概是三四年前的事情,老蝎子在情报局的帮助下,势力rì渐壮大。因为手中有钱,有人,有武器,还有药品和毒品。让王一和屠小花没想到的是,虽然明面是商人,其实就是跨国马贼毒贩军火商的老蝎子,在干回老本行之后,竟然如此如鱼得水。给他们最大的惊喜就是他竟然莫名其妙地发展出了一支武装力量,硬是从俄国人手中抢下了小半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小半个塔吉克斯坦,成了中亚地区新崛起的无冕之王。手下常备马贼三千人,其中五百人是骨干,是他从东北保险队骑兵部队拉来的退役军人,剩下两千五百人有一大半是蒙古人,剩下的都是投降东北的哥萨克人。除此之外,他还收留了一些当地中小型部落,所有男人都武装起来,人数能超过两万。

    虽然占领的地方不大,可也不算小,王一特地从蒙古调集了三艘猛犸飞艇,往返多次运送了大批人员和物资,在这片地区修建了一处军事堡垒,起名叫光复镇,因为这里原本就是大清的土地,后来被俄国人硬抢了去。只是谁都没想到,这里竟然被老蝎子这个曾经的土匪军师给光复了,连王一都不禁在想,土匪还真是一个有前途的工作。

    根据后世的记忆,几个斯坦国资源都非常丰富,其中王一印象最深的就是塔吉克斯坦,别的资源都好说,这里的铀矿储量是后世独联体内部第一位。如果当初清廷能够守住被俄国人夺取,后来被划给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土地,后世的天朝也不至于成为一个贫铀国家了,至少不是那么贫了。

    当然,现在老蝎子同志横空出世,三四年的时间给王一送上这样一份大礼,真别说,人生处处有惊喜。

第三百章 中亚和新疆往事

    说实话,王一对中亚地区的历史并不了解,只知道从西汉到西晋在那边都有领土,后来又逐步失去,到唐的时候再次收回,然后又失去,中间几次易主,一直到大清才又回归。为了了解其中的详细情况,王一专门请来了这方面的专家,询问一番后,才算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

    就在王一穿越前后那十几年时间,xīn jiāng出了一次阿古柏之乱,后来左宗棠前去平定xīn jiāng,虽然最后算是取得了成功。不过也因为俄国的介入,致使大清失去了伊利以西的大片领土。在后世的时候,兔子拿回来了帕米尔高原的一小块领土,只是与失去的相比,还是回来得太少了一些。

    说起阿古柏之乱,就不能不提乾隆年间的大小和卓之乱,这是清朝统一战争中的最后一仗。

    和卓原本是对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后裔们的称呼,意思就是圣裔,与阿拉伯语中的赛义德是一个意思,后来专指德高望重的人。而在喀什噶尔,也就是唐初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后世的xīn jiāng喀什,和卓指的就是xīn jiāng回部白山派的喀什噶尔和卓家族。

    大小和卓是兄弟两人,虽然叫做喀什噶尔和卓家族其实他们算不上土生土长的xīn jiāng人。他们的祖先是中亚纳格什班迪教派的领袖玛赫杜米*阿札木,本名艾哈迈德*卡萨尼。玛赫杜米*阿札木是其尊称,意为“伟大导师”。至于再向前追溯祖先是谁,就众说纷纭了。玛赫杜米*阿札木的子孙后来分成了敌对的两支——黑山派和白山派。明代中期,黑山派和卓得到叶尔羌汗国王室的支持,成为西域天山南路的穆斯林宗教领袖。明末清初,白山派领袖玛木特*玉素布从中亚来到喀什噶尔(今喀什市)传教,后来被叶尔羌汗和黑山派驱逐。其子伊达雅图勒拉先到甘肃,后来辗转来到了xī zàng,寻求达*赖喇嘛和蒙古准噶尔部的支持。

    说起来他也成了带路*党,把准噶尔汗噶尔丹引领到了叶尔羌汗国,最终推翻了原本汗王伊思玛业勒的统治。扶植了一个傀儡政权。而伊达雅图勒拉自己则驱逐了叶尔羌的黑山派首领,开始号称“阿帕克和卓”。而喀什噶尔和卓家族,也就是阿帕克和卓家族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阿帕克和卓家族的rì渐崛起,伊达雅图勒拉与叶尔羌汗国的统治者产生了矛盾,后来两方大大出手。大概在1692年,阿帕克和卓战胜了叶尔羌汗马哈麻特*额敏,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地。两年后阿帕克和卓去世,权利开始出现真空,喀什噶尔一带陷入叶尔羌汗、白山派、吉利吉思(布鲁特)和各地伯克的混战之中。

    当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汗后,天山南路被置于他的直接统治之下,黑山、白山两派的和卓后裔谁都没落下好,全都被迁至伊犁(今伊犁州霍城县)一带囚禁。到了噶尔丹策零在位时,又任用黑山派和卓达涅尔管理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地事务。此时,阿帕克和卓之孙玛罕木特已在囚禁中死去,其二子波罗尼都和霍集占,被囚禁于伊犁东北的额林哈毕尔噶,由当地准噶尔宰桑阿巴噶斯、哈丹兄弟看管,而这被囚禁的二兄弟就是大小和卓。

    1755年,当乾隆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时候,波罗尼都和弟弟霍集占领着三十多人投靠清军。伊犁平定后,清朝命令他们返回南疆,招抚旧部,统领维吾尔民众,主管伊斯兰教务。

    不过其后就发生了阿睦尔撒纳之乱,这人原本是清军平定准噶尔时的定边左副将军,在平定完叛乱之后,清军主力回撤。而阿睦尔撒纳因为觊觎准噶尔汗国汗位,于是在赴热河的过程中叛逃,后来与一帮人攻占了伊利,只是很快就被平定。走投无路的他只得向西逃往哈萨克汗国,也就是我们说的哈萨克斯坦,不过因为与那里的汗王闹翻,又被迫跑到了俄罗斯,结果没多久就死于出痘。

    只是他这一闹不要紧,大小和卓兄弟中的小和卓霍集占开始动起了自立为王的心思,而大和卓波罗尼都比较安分守己,不过后来被自己的兄弟牵连,也不得不走上了反清造反的道路。

    因为这个地方从阿帕克和卓家族来了之后,一直战乱不断,人心扭曲,墙头草都成了习惯。因此当清朝大军陆续开到,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大小和卓的实力毕竟还比不得此时的大清,所以叛乱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消灭了。而大小和卓一看大势已去,于是携家带口,在搜刮一些财物后,开始会和西逃

    他们选择的目的地有两个,一个是浩罕汗国,一个是巴达克山。前者是中亚强国,不过去信之后,对方没有回应。而后者位于后世阿富汗境内,最后成了唯一的选择。而大小和卓只是在这里中转,休整后前往痕都斯坦(克什米尔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此时大清实力还很强大,传檄于中亚诸汗国,通缉二人。巴达克山地区的部落也不敢招惹天朝,后来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把他们杀了。

    因为此二人毕竟是伊斯兰教先知的后代,所以部落里的阿訇反对将二人的尸体献出,甚至威胁部落族长要去麦加圣地告状,不过这也改变不了大清一绝后患的决心。

    小和卓霍集占没有儿子,而大和卓波罗尼都的儿子被接回了大清,不过清廷没有为难他们,送回běi jīng,编入正白旗。

    问题是波罗尼都还有一个儿子,名叫萨木萨克,本来准备也是如这么办,但是后来发现这人被调包,萨木萨克本人受到惊吓,逃到了珲都斯(后世阿富汗的昆都士)。后来被浩罕汗国控制,清廷虽然几次规劝其回国,但是都没成功。

    英国人曾经策划帮他复国,不过萨木萨克在1820年死了,其子张格尔接过了他的未竟事业,在浩罕汗国的帮助下,又闹了一出张格尔之乱,只是同样以失败告终,张格尔成了俘虏。

    而我们前文说到的阿古柏,此人就是浩罕汗国派出来到反清分子,目的是要扶持张格尔之子布素鲁克,谋夺xīn jiāng。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布哈拉汗国趁此机会却把浩罕汗国给灭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820/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清末当悍匪最新章节! 作者:老矣所写的《回到清末当悍匪》为转载作品,回到清末当悍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清末当悍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清末当悍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清末当悍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清末当悍匪介绍:
穿越前,王一,男,二十八岁,辽宁人,口腔系本科毕业,在某陆军学院参加过一年军事培训,职业军医,未婚配,非处男。穿越后,时间,1875年,即:光绪元年。地点:东北奉天府境内。表面职业:团练,后改名保险队。实际职业:胡子,也就是土匪。
回到清末当悍匪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清末当悍匪,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清末当悍匪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