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回到清末当悍匪TXT下载回到清末当悍匪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清末当悍匪全文阅读

作者:老矣     回到清末当悍匪txt下载     回到清末当悍匪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名满人好青年的无奈

    更新时间:2012-12-31

    铁良带人走了进来让原本热烈的会议气氛瞬间变成了冰点。  无弹窗 更新快[  ]

    “呀今儿人齐啊!”铁良已经进门脸跟黑锅底差不多说起话来夹枪带棒的。“还是咱们袁帮办的话好使咱们荣禄大人在新军中都没您这样的威望。”

    袁世凯见到铁良就烦不过两人同朝为官现在也不是撕破脸的时候。不过徐世昌作为老袁的幕僚此时也不能让老袁吃亏便道:“袁大人是练兵帮办新军训练皆归袁大人负责。这不单是太后老佛爷的意思也是荣禄大人亲许的。所以袁大人乃新军之首今天要召开会议众将齐聚亦在情理之中……铁良大人莫非对老佛爷和荣禄大人的安排还有什么异议不成么?”

    铁良瞪了徐世昌一眼没多说什么。因为老徐是正牌科举出身根红苗正这方面铁良矮人家一截。虽然铁良在满人中颇有才名官职也是自己一步一步做来的。但毕竟是投靠了荣禄才有今rì的地位并没有参加科举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徐世昌显然没有放过铁良的意思继续道:“至于荣禄大人在军中的威望……”徐世昌微微一笑道:“对荣禄大人的尊敬是放在心里的不是用嘴说的。[  ]成天将荣禄大人放在嘴的人心里就未必没存了其他的心思。这里是定武军狐假虎威地吓唬谁啊!”

    铁良连带着他身后那帮满人军官都被气得够呛可是拿徐世昌也没有办法只得忍气吞声了。

    袁世凯只是坐在那里笑着此时才开口道:“铁良大人几位都坐吧!”

    开会开到一半来了不速之客这会议的气氛也就像鸿门宴的方向发展了。袁世凯没再讨论第四镇的建设问题相反此时铁良喧宾夺主地要求讨论给第一镇增加军费的事情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

    新军之中第一镇是王牌人数最多装备好所以新军自从建立以来大半的军费都被用在了第一镇身。现在的大清虽然还是一个国家但是放着东北自治区不说其他诸省也处于半自治的状态。虽然也有税款交但实际却是入不敷出。光是一帮吃闲饭的八旗子弟的供养花费就够折磨得户部大臣寻死吊的了。不过也由此可见清廷在如此紧迫的财政状况下毅然决然地建立新军是对东北有多大的戒心。

    袁世凯前些时之所以同意由铁良出任第一镇首官原因也是铁良在近新军之前曾经被荣禄派往地方各省负责清缴滞留税款。而这些税款现在大半都成了如今新军的军费。虽然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对新军来说这可是莫大的功绩。

    有功赏有过罚。铁良给了新军如此大的好处荣禄这时再将他推到前台袁世凯即便多么不愿意也只能打断的牙往自己的肚子里吞吃个闷亏。

    “第一镇还要增加军费?”

    周围的军官议论起来他们本来看着第一镇就眼热清廷划拨的军费第一镇独占六成五。其他两镇的军费连两成都不到因为新军还有其他的项目需要花钱。而今第一镇还要增加军费那其他两镇还活不活了?

    “下官不同意!”王士珍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原本统领第一镇现在统领第二镇过的rì子跟原先一比和个要饭花子差不多。

    第二镇的说了话同吃黄连过赤贫生活的第三镇自然也不能当缩头乌龟。冯国璋也道:“我们第三镇也不同意!”

    袁世凯倒是没有这般冲动脸挤出一丝微笑道:“铁良镇长你要钱倒不是不可以能问问这钱你准备用在何处么?”

    铁良瞪着王士珍和冯国璋然后才对袁世凯道:“前些天我派人整理东俄战争的情报话说东北此次获胜除了将士用命之外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东北的炮兵实力远超俄方。他们的建制与我们新军不同我们一个镇人数相当于他们的一个整编师但是火力配置……嘿嘿虽然我们号称帝国jīng锐但跟人家一比一个天一个地下。我现在也不多要我希望能把原本的炮队扩编到三千人增购德国克劳伯75mm火炮十二门120mm火炮六门炮弹……”

    铁良清楚按理说东北离着这么近采购他们的火炮是最经济的方法而且他们的火炮也经过实战检验。不过清廷对东北的防范使得采购案根本无法通过于是与东北有着大量军工技术交流的德国自然就成了首选。

    这次提议增加第一镇军费铁良的想法倒是很简单。于公来说既然训练新军那自然是建一镇练一镇成一镇。否则北洋六镇即便都建立起来了也都是饭桶那建立还有什么意义。而他作为一个满人能有如此成就对清廷士气的提振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汉人在这个时代的清廷唱主角已经太长时间了!铁良甚至相信如果自己cāo作得好那么自己民族的这个王朝将完成一次看似不可能的救赎。

    至于从私人方面有了面那些成就那将是多大的政治资本这位为他将来的晋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铁良到底是为公为私别人可不管在场这帮人都是一个想法你他nǎinǎi的也不撒泡狗尿照一照好大一张脸。张口就是十二门75mm火炮六门120mm火炮还是德国货也不怕风大煽了舌头。

    “据在下所知东北陆军师团中有所谓的炮兵师莫非铁良大人想要建立东北炮兵师一样的编制?”袁世凯此时问道他倒是没有直接都否定铁良的想法。

    “不错……”

    “那你可知当初在下曾向荣禄大人和李鸿章大人建言以东北为典范以其军纪为圭臬建立新军铁良大人可知结果如何?”

    一听这话铁良脸sè立刻沉了下来!这二位大人直接给否了!

    “铁良大人一心为国我们自然晓得可是擅改军制不知可有谕吗?”

    铁良瞪着袁世凯眼中差点冒出火来不过袁世凯说的虽然是官腔可是也站在理最后铁良无奈起身嘿了一声对身边手下道:“走!”

第三百六十三章 改良惹的祸

    更新时间:2013-01-03

    铁良走了之后,一帮兵头轰然大笑,袁世凯却是愁眉不展。说实话,他并不想得罪铁良,这货是个能吏,有点本事,而且经常喊着狂热的满族民族主义口号,在满人中声望rì隆。

    徐世昌这时也暗自摇了摇头,原本双方的矛盾还不公开,现在却是直接打脸。不过转念一想,双方利益本就不在一条线上,相互之间是争权夺利的关系。反正自己这些人不得罪铁良,铁良也不会放过自己。与其这样,还不如给铁良添点堵。总之一句话,知道你过得不好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十多天之后,袁世凯带着成立第四镇的奏案前往京城去拜会荣禄,希望第四镇能尽快建立。可能是出于补偿的原因,毕竟把第一镇不声不响地交给铁良,对袁世凯来说,确实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而荣禄这名袁世凯的上官,也知道自己和朝廷的做法不地道,再加上他本人其实也挺看重袁世凯的,所以也希望给他一些补偿。

    第四镇的成军被批了下来,袁世凯返回驻地,正好荣禄也要去视察新军的训练情况,便和袁世凯一行人一道前往小站。两人一路说说笑笑,都有点志得意满的神采飞扬。本来么,荣禄如今是rì渐被老佛爷器重,新军的训练情况,清廷上下除了还在东北参加东俄边界谈判的醇亲王之外,大部分都表示满意。当然,主要是老佛爷满意,所以其他人有意见也都不敢说。而袁世凯是有了第四镇建立的官面文书,如此一来自己手中又多掌握一镇的兵权。即便这一镇还没影,可也最近难得的一件喜事不是?

    谈笑风生中路途也不再遥远,袁世凯一边走,一边跟荣禄汇报着最近的工作感悟,对朝廷的忠诚,还有对未来事业的憧憬。荣禄也将自己对畅通官路的美好畅想与袁世凯联系起来,意思也很简单,我吃肉,你喝汤,咱是一人得道,你跟着鸡犬升天。袁世凯听这话当然高兴,只要能升天,当鸡犬又如何?

    然而现实总是比理想残酷……

    一行人刚到小站就听附近的居民吵吵嚷嚷地在谈论什么事情,后来袁世凯派人一打听才知道,第一镇与另外两镇竟然大打出手了。据说除了没动枪之外,能用的都用了。死伤情况如今还不得而知,不过荣禄和袁世凯不用想也知道,事情的严重程度恐怕要超出他们的想象。如果解决不好,不但袁世凯要掉了脑袋,甚至作为上官的荣禄也要丢官罢职。

    “都给我让开!”

    这时候袁世凯也顾不得其他了,跟荣禄打了一声招呼之后,带着人快马加鞭地赶往新军军营。一路上鸡飞狗跳,新军大营里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好在袁世凯从军多年,之前在朝鲜和越南更大的军乱也都见识过,知道当下必须要当机立断。一挥手,亲兵护卫们立刻明白了他意思,把枪全都端了起来,瞄着混乱的人群。他们是清一sè的德国进口毛瑟步枪。这枪是德国从东北自治区大商兵工厂引入的设计图,其原型就是后世的毛瑟1898,自己略加改造。

    “都他妈的给我住手!”袁世凯一声大吼,一见没人打理他,从腰间拔出手枪,对空就是三枪。

    当兵的对枪声自然都很敏感,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齐刷刷地愣在原地,望向开枪的方向。大部分人心里还纳闷,暗叫一声坏了!这是哪里来的二货,竟然还动起真家伙来了?可一看是练兵帮办大臣袁世凯,所有人才恍然大悟。不过老袁的脸跟紫茄子似的,平rì里跟袁世凯关系不错的军官们,现在也不敢开口说话了。

    这次军乱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双方都没动枪,其实也不是不想动,而是枪械都被严格控制着,放在军械库中,擅闯军械库者如谋反。为了增加说服力,袁世凯在那边还架设了几挺从东北购买的马克沁重机枪。仅此一点,就见识过此枪威力的所有人都失去了挑战这里的勇气。

    新军的枪支使用条例很严格,除非真有什么行动,或者进行实弹shè击训练,不然即便发枪到士兵手中,也不发子弹,或者限制子弹的数量。所以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新军士兵都是拿着假枪在训练。

    小站虽然在天津附近,可是离着京城也不是很远。所谓的北洋京畿六镇可都是名义上的现代陆军,清廷也明白,这些人如果居心不良,京城对他们来说基本上就是不设防。而袁世凯为了让清廷安心,所以才设立了如此严格的枪械使用条例。可即便这样清廷依然不放心,不然也不会放人铁良夺取第一镇的军权了。

    一看所有人都老实下来,袁世凯一摆手,打架双方在亲卫们的火枪压制下,乖乖地分成了两方。说是第一镇与其他两镇之间的斗殴,其实并不是全员参加。因为新军营分成好多个部分,各镇有各镇的驻地。而发生械斗地方是新军总营,也就是袁世凯平rì办公的地方。

    他粗略一看,场地里有至少三百来人。虽然与新军的规模相比,似乎比例不高,可也毕竟是几百人啊!

    一见双方停战了,铁良不知从什么地方转了出来。乌眼青,再加上鲜血淋淋的肥脸,袁世凯见到之后就是一皱眉。

    “袁大人!此事你可要给我们第一镇的兄弟一个公道!”

    他这话音还没落地,王士珍和冯国璋也从人群中跑了出来,一看这二人也不知道挨了多少打。

    “大人,莫信铁良血口喷人!”两人异口同声道。

    “到底怎么回事?”

    说话的却不是袁世凯,而是跟在后边的荣禄。军营里面最乱的时候,他躲在外边没进来,生怕袁世凯控制不好,在把自己牵连进去。不过现在军乱平息了,自己这个上官自然要出来主持公道。

    其实这次的事情很简单,铁良,王士珍和冯国璋聚在一起,是准备讨论新军一些改革事项的。不过第二镇有名军官在讲诉自己意见的时候,多次提到了改良这个词。说起来也是铁良这人小心眼,或者是当年在东北游学的经验给他了太大刺激。也难怪,东北自治十来年,虽然留辫子的人还有些,不过张口祖宗,闭嘴王法的,却是少之又少了。毕竟经过自治区多年教育,再让所有人回去给清廷当奴才,那也是逆着历史车轮而行,基本都是不愿意的。所以铁良这货在东北没少遭白眼,这也养成了他敏感的xìng格。而改良这词,怎么听,怎么是要了他铁良的命。再加上前一阵子双方矛盾激化,本来一场在平常不过的军事会议,吵到后来,竟然成了斗殴。

    这种事别说袁世凯想不到,连荣禄听着都觉得荒唐无比。

第三百六十四章 寒心

    更新时间:2013-01-05

    这次斗殴清廷给予了极为严厉的jǐng告,荣禄和李鸿章作为新军的上官自然难辞其咎,而袁世凯亦是如此。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对铁良的处罚,仅仅只是罚俸三个月。袁世凯心里不平衡了,说起来这事跟他一点关系没有,事件发生的时候他还在返回小站的路上,可他却被罚俸半年,只是因为他是练兵帮办大臣。而作为事件元凶的铁良,仅仅是因为改良这词似乎在影shè他,说是要革了他的命!如此强词夺理竟然还获得清廷那帮王爷的认可,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原本还有点忠君爱国思想的进步小青年袁世凯现在也算是看明白了,自己这帮人就是外国秧儿啊!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不过自己这帮人还算好,最倒霉的是那个在军事会议上说出改良一词的小干部……被斩监候了。袁世凯带着一帮兄弟给此人求情,荣禄只是双眉紧锁地说了一句……不好办啊!可是人最后还是给办了,很简单。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跟后世干了这杯恒河水,来世要做印度人倒是有了异曲同工之妙。

    清廷如此拉偏架的结果虽然让紧张的事态得以暂时平息,不过连荣禄和李鸿章都感觉到了一股山雨yù来风满楼的压抑。清廷加强了对新军的管控,原本建在军大营的军械所被挪了出去,清廷派dú lì官员进行管控。于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一只近现代的陆军,军械所却在文官治下。非得到朝廷允许,枪械不得发到新军手中。也就是说,如果是在战时,如果文官们不高兴了,撇撇嘴,新军就得空手夺白刃……当然,作为朝廷亲儿子,铁良管理的第一镇却是例外,清廷给了铁良特权,允许第一镇保留军械所。

    袁世凯能忍下这口气,徐世昌也能,不过后者嘴上不饶人,见了铁良也没少挖苦。

    “改良军法……罪过,罪过,铁良大人勿怪,一时间不习惯,没改过来。”徐世昌一边笑,一边赔礼道歉,那表情之真诚,袁世凯看着都嫌假。

    这边话音刚落,王士珍又接口道:“改……什么军法,我看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士兵的伙食,没力气怎么练兵,所以说,这士兵吃粮……”

    话说了一半,就见王士珍忽然慌张起身,对着铁良躬身施礼,赔罪道:“铁良大人,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可千万要高抬贵手啊!吃粮……不,不,是吃饭!”

    本来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可王士珍这样一说,所有人都明白了。之前一个小军官因为改良,结果被改掉了脑袋,而这回王士珍说的竟然是吃良……这可比改良狠多了,所以王士珍才慌忙起身赔罪,不然按前面的罪过算,还不得满门抄斩啊!

    袁世凯在旁冷笑,不咸不淡道:“哎呀,从前知道避讳,避的都是皇上,皇后,先皇们的名讳。想不到铁良大人现在也有了此般待遇……”

    这话就有点诛心之论了,暗指铁良要谋朝篡位,铁良气得脸sè铁青。

    虽然新军一干人员少不得对铁良一阵挖苦,但是人家根红苗正,也知道自己犯了众怒,所以到是没再起新的事端。不过袁世凯也通过此次事件看清楚了清廷的用意,北洋京畿六镇成功的一刻就是他功成身退之时,否则一旦恋栈权位,下场可就不好说了。

    一rì半夜,袁世凯再度失眠,晃荡到小院中,望着当空清冷的月牙,怎么看都有一股沁透人心的寒意。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老袁莫名其妙地想起了前一阵子那个夜晚,徐世昌对他说过的话语。看来自己耍枪干子的,还是没有耍笔杆子的看得透彻。“自己该与东北方面进行接触么?……nǎinǎi的,瞻前顾后的,一辈子也没有出息。反正也是暗中接触,人家搭不搭理还在两可之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前头自然直,自己想那么多干嘛!”

    正因为有了这个念想,才有了徐世昌与王一在东北街头小咖啡馆的此次会面。

    徐世昌是以回家探亲为由离开新军营的,他虽然颇受袁世凯的器重,不过在清廷中也是多你一个不多,少一你个不少的小臣。平rì里压根没人搭理他,要不是有袁世凯上下打点,现在还在翰林院当编修呢。此次代表袁世凯暗中与东北接触,也是袁世凯利用当年在朝鲜与东北结下的人脉,不然人家知道你是个谁啊!只是徐世昌也没想到,王一竟然会亲自接见他,这让他有些受宠若惊。不过他要是知道王一抱着看名人心思,不知道会不会当场喷出两口血来。

    “想不到先生竟然如年轻,徐某与先生相比,倒是这三十来年都活狗身上去了。”徐世昌震惊于王一的年龄,这是大部分初识王一时最直接的印象。

    因为这情景见得多了,王一也不在意,只是笑笑道:“听小花说,袁先生准备加入我东北自治区?”

    小花就是东北情报局局长屠小花,袁世凯与东北旧友取得联系后,对方就找上了东北情报局。徐世昌没想到王一竟然直接如此,看着对方的脸sè,除了微笑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情绪,便只是点点头。

    以王一今rì今时之地位,自然没必要跟别人扯皮,于是直接道:“袁先生如此,我东北欢迎之至。打开天窗说亮话,袁先生有什么要求?”

    太直接了,徐世昌预想过整个见面过程,但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不过一想,既然如此也好,省得猜来猜去的麻烦,索xìng也放开怀抱,道:“还是请先生说吧,我等皆是是真心投靠,什么样的位置我们都愿意接受。”

    王一哈哈大笑,点点头,也不得不佩服对方,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份眼力和魄力确实能有后世的地位,自然不会是浪得虚名。

    “袁大人的安排我已经想好了,将来新军归顺后,必然会进行改编,不过袁大人还是这一军的统领,这个位置是不变的。不过想来徐先生也知道我东北的规矩,所有军官必须要有东北陆军学院毕业证书方可入职,所以……我会保留他在军中的职位,只待从学校毕业,便可回到军中继续指挥工作。其他新军军官也是同样的待遇,至于徐先生你,我个人希望你能加入东北自治区zhèng fǔ,在总理办公室,跟着杨秋兴工作一段时间。”

第三百六十五章 西学是另一个世界

    更新时间:2013-01-08

    王一给出的待遇让徐世昌震惊了半晌,而说不出话来。

    “还有什么问题和要求都可以提!答不答应是我的事,说不说是你的事。”

    徐世昌没轻易回答,琢磨了半天,才摇摇头,道:“没有,先生考虑很周到,徐某愿意听从先生的安排。”

    王一给的条件已经超出徐世昌来之前与袁世凯商议的最好结果,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否则过犹不及,反而让王一看轻了。

    “既然公事已了,不知徐先生接下来有何打算?若是无事,不如我带现在在东北转转如何?”王一微笑着,见到徐世昌有些犹豫,一想也知道了缘由,便又道:“袁大人那边你不用担心,你现在写封信,我会派人送过去。”

    “那多谢先生了,既然先生吩咐,徐某安敢不从。”

    之所以把徐世昌留下来,是因为王一觉得他人不错。至少是在后世的近现代史中,徐世昌的为人、眼光和能力,在北洋这个时代算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如果真能为王一所用,而且能与东北自治区zhèng fǔ相容,将来未必不是东北自治区总理的上佳人选。

    因为公事已经谈完,所以王一带着徐世昌又与童千佳和姜佳仁见了面,等了一会儿,沈雅芝带着林泰熙,韩秀晶和金允儿从医院回来。若是一般人家的女人,徐世昌倒也不会太过拘束,不过这是东北大匪头子王一的家眷,弄得他也不知该瞧什么地方。

    喝完咖啡,吃完蛋糕之后,王一并没跟着沈雅芝返回宁岛,而是带着徐世昌在大商转了起来。先去了大商附属医院,之后又去了大商大学。说来后者倒是徐世昌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之地,今天有幸前去,他也显得很兴奋。

    在徐世昌的想法里,东北的大学与京城的国子监应该差不多,不过一到地方才发现自己是大错特错。这片占地广大的建筑群与其说想国子监,不过说像一大片新建起来的宫殿。大量新建筑材料,还有建筑设计的应用,让大商大学显得与众不同。内中人员来往不断,到不像徐世昌想象中那般的戒备深严。

    “徐先生可知陋室铭?”

    徐世昌点点头,这不玩笑呢么?他这样走科举路子出来的,怎么可能不知道陋室铭。

    “陋室铭选于全唐文,至于出自何人之手,多有争论。一说出自刘禹锡,一说出于早于刘禹锡的崔沔(沔,读mian三声)。”

    王一倒是知道刘禹锡,至于崔沔是谁,他就不是很清楚了。上学那会儿,语文老师倒是提过陋室铭,只说作者是刘禹锡,至于崔沔好像连提都没提。脸上略显尴尬地一笑,道:“我对陋室铭其实背的并不全,只记得其中一句话似乎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没错。”

    看徐世昌要背全文的架势,他立刻阻止,然后道:“徐先生,可是我却不同意那观点。在我这大学里,我们这呢是尊重学识渊博之人,也不排斥有心向学之士。”

    “先生高义,孔子曰有教无类,正该如此。”

    王一发现这徐世昌虽然是混军队的,这几年身上也带出了几分军伍之气。不过自己与之相比,咬文嚼字的能力那可就差得太多了。

    两人在大学里随意地走着,其中有许多人都是王一的学生,见到王一后,很亲热地打着招呼行礼。天虽冷,但人却是热的。这种桃李满天下的感觉,让徐世昌有点羡慕,其后不由感叹道:“自汉太学之后,天下不复见此等太平盛景千年矣!”

    “哈,徐先生此言差矣!我王一对此可不敢苟同。”

    “还向先生请教。”

    “太学之名起于西周,不过自汉董仲舒之后,天下开始独尊儒术,太学也成了传授儒术的场所。后有宋人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敢问徐先生,您乃儒学高士,在此王某狂妄一句,此言可成真否?”

    徐世昌此时的表情有点不太好看,不过还是摇摇头,道:“未成!”

    王一大笑,道:“徐先生,可知我王一带着一帮弟子建立东北自治区后,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

    徐世昌没说话,等着王一的下文。

    “教育!”

    王一带着徐世昌逛大学,徐世昌自然猜出了他的几分真意,所以王一之前的问题,徐世昌大概也隐约知道了答案。不过答案归答案,其实徐世昌也只知道教育二字而已,至于王一为何如此重视,他却不得而知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起来,自从林则徐虎门硝烟之后,大清有识之士皆已看出,国家若长此以往,不需十数年,必然会有亡国灭种之忧,所以便有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倡议。然而所有人都忘了,改变一个国家其实最根本就是改变一个国家的人民。可大清之教育走的依然是儒学那套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那么拿什么来教化万民,拿什么来与先行了数百年的洋人竞争?”

    徐世昌变得沉默,王一说的道理很简单,然而越是简单越是无以辩驳。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依然败了,赔款开埠。然后是左宗棠大人收复xīn jiāng,看着似乎把xīn jiāng拿回来了,可实际上却失去了原本属于我们的大片领土。至于清法战争就更别提了,马尾造船厂被人炸成了废墟,舰队被毁。而路上战争虽然有着镇南关大捷这样遮羞布,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大清的虚弱不堪。这些年,这样的事例还少么?”

    “先生之言,徐某深以为然。不过关于儒学之论,在下也确实不敢苟同。”徐世昌如果真苟同了,王一到真看不上他了。“在下还想请教一句,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曾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知先生如何看待?”

    王一一阵冷笑,道:“徐先生,何为中学,何为西学?”

    徐世昌还真答不上来。

    “中学好说,说难听点,还是儒学那套东西,可西学呢?”

    “下官不了解。”

    “西学……那完全是一个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

第三百六十六章 王愤青的儒学观

    更新时间:2013-01-10

    王一上学那会儿,在历史课上就一直听老师说什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当时就有点莫名其妙,弄不清楚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在他的理解中,二者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所谓的中学当然好理解,在大清朝来说,自然就是儒学那套修身养xìng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理论。如果刨除诗词歌赋文学方面的成就……事实上,以王一自己的观点,文学也确实与儒学本身没什么关系。它更多的是读书识字带来的好处。只是在历朝历代,读书人皆是儒生,所以才让人们有了诗人都是儒家弟子的错觉。否则在西方没有儒学的地方,就不该有文学出现,显然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那么说一千,道一万,儒学到底是什么呢?

    回答起来有点伤人,就是农耕社会条件下,由封建统治阶所级建立的,用于维持帝王统治和社会稳定的人生观方法*论,也就是**哲学。

    而西学是什么呢?

    王一上学时就没弄明白。不过回到大清,他才对张之洞这一句鬼话有了个大概的了解。简单来说,在老张,或者说在大清朝开明官吏的眼中,西学就是造洋枪洋炮洋船洋火之类的实业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被儒家官员所鄙视的奇*yín巧计的发扬光大。

    从历史上来说,两者之间是相互排斥的。把这两者强拉硬拽在一起,本身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试问让一名传统中国官僚去建工厂,带现代化的军队,这将会是多么诡异的场面。

    张之洞这帮儒家榆木脑袋显然是高看了儒学,也小看了西学。

    与儒家相比,西学根本就是一整个世界,从资本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从rì心说到地理大发现,从宏观物理到微观物理,从个体商贩到跨国公司。体系化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医学,历史,地理,艺术,音乐,哲学,这是西方教育完全不同于东方儒学的最主要特征。

    从宗教保守势力中解放出来的西方,各种学说蓬勃发展,反映在社会上就是不断完善的zhèng fǔ制度,法律制度,医疗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于儒家那种带着唯我独尊气势的压抑环境,西方社会更多地带有了解放人xìng的sè彩,有限度的zì yóu和mín zhǔ,让百姓有了择业的权利,人才能够流通,财富能够流转。领头者带领着人们涌入新兴行业,新工人阶级的崛起,改变了农村和城镇的面貌。在中华大地被儒家压制得陷入桎梏的情况下,西方却在农业、工业、金融业和服务业上取得了缓慢而坚实的进步。我们的落后从欧洲人勇敢地闯进大海开始,一直到王一穿越回来之前,也只是回到了世界老二这个略带尴尬的位置上。

    在二十世纪初,后世的东亚只有一个国家成功崛起,那就是rì本。而他们的国策非常简单,那就是脱亚入欧,彻底地西方化。而时间转到新天朝成立,我们其实也走了一条与rì本人一样的道路。所不同地只是我们是先共产,然后变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混合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路,而霓虹是资本主义道路。当然,说完全西化也不太正确,但是与我们的祖先们比起来,我们其实都是正经八百的香蕉。

    西学的庞大复杂让落后于时代的儒学显得苍白无力,大清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那段悲剧就是由此而来。局限于时代,妄自尊大,再加上大清的特殊状况,所以儒家无人能够力挽狂澜,收拾河山,也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与时俱进并不是儒家的特sè,瞪一眼就怀孕,玩了命的山寨,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是后世tg的本事。儒家讲求的是效法先王往圣,在王一看来,根本思想上的追究就说黄鼠狼下豆畜子……一辈不如一辈。放在后世,儿不如爹,那是教育最大的失败!不过在过去的千多年时间里,这倒成了最正常的现象。即便有了韩愈的《师说》后,也是如此。君王们逐步完善的儒家就像一座监牢,将中华的命脉、活力和血xìng,越桎梏越紧,直至点滴不剩。

    后世人之所以抱怨先辈们彻底放弃了儒学思想,那完全就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我们没出生在那个孱弱悲伤的时代,没经历过朝不保夕的风雨飘摇,我们虽不麻木,却无法感同身受。后世的天朝让王一那个时代的人们忘记了那个曾经任人欺凌时代的伤痛,无法原谅先辈们的卑躬屈膝,彷徨无助,迷茫中,哀大莫过心死地望着国家支离破碎,却无力回天的痛彻心扉。

    后世曾有人自傲道,凡征服我中华者,最后都是一个下场,被我们同化,这就是儒家的厉害之处。王一每看到此处,总会在心里说一句臭不要脸的,过往那些被游牧民族征服时,死去的民众不算。看看现在的天朝,到底是西学同化了我们,还是我们同化了人家。我们到底是像古人多点,还是像西方人多些?

    王一自己的理论对与不对,姑且不论,不过倒是把徐世昌给侃得头晕脑胀,心里更多的是五味杂陈,很多事情他都是第一次听说,脑袋一思考就有当机的危险。好在老徐也不是普通人,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结论,小声道:“先生如此说,那就是非推翻大清不可了?”

    “哦?为何如此说?”王一既没肯定,也没否定。

    “虽然听先生说前些年与我们打仗的英国和法国都是和我们政治体制完全不同的国家。后者没有君王暂且不论,单就前者,他们所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似乎更值得我们借鉴。不过在下细思其中关节,发现并不可行。”

    “为何?”王一笑着问道。

    徐世昌叹了口气,道:“因为我大清行八股儒学,儒学官员不容于西学。这方面在英国是不存在的,所以即便我们实行了君主立宪,效仿了西方的政体。但是科学不昌,国家就不会富强,这政体改革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王一点点头,又道:“也不见得吧,东边那个rì本现在不也是君主立宪了么?”

    “rì本与我们不同,人家的天皇是他们所谓的大和族,是rì本的绝对主流民族。而我们的皇帝却是满族,极度的少数民族,汉人即便不灭了满族,也绝不会继续养活那些不事生产的八旗子弟了。”徐世昌看得倒是透彻,其实他也只说了一半的话,心中更多的想法是:“东北已经有了你王一,天无二rì,人无二主,你容得下清廷皇室么?”

第三百六十七章 义成公主的争论

    更新时间:2013-01-14

    王一对儒学官场是极度排斥的,特别是在清末这个时代,所以徐世昌说的没错,占着běi jīng城的清廷是必须要垮台的,而同样要被根除的还有禁锢中华千余年的儒学文化……儒学不除,统治中华之上层建筑不变,在这个科技大变革的时代,中华一切改革都是水中月,镜中花,没有意义的空中楼阁。在与世界列强血与火的较量中,只会彻底的败下阵来。

    姑且不论这极度排斥儒学的理论对与不对,但是王一从后世而来,他知道新中国走过了怎样的一条道路才得以重生。

    正当王一用百年后的经验在徐世昌面前夸夸其谈,自鸣得意的时候,他所吹嘘的大学里,现在却出现了极为不和谐的一幕。两拨人互相争吵了起来,气氛非常火爆。而这场景正出现在王一与徐世昌不远处的一片校区广场上,对王一来说,简直就是在徐世昌面前**裸地打脸。

    “尼玛,这到底出了什么事?”王一在自家大学里混这么长时间,还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

    因为在徐世昌面前失了面子,他脸sè不太好,带着徐世昌和一帮护卫走上前去。楚原分开人群,王一走了进去,道:“公共场所,为何如此喧哗?”

    人群中的两方都年龄不大,看起来与王一差不多,二十岁上下的年纪。这十来个人中男女都有,一看就是大学里的学生。他们对王一并不太熟悉,要不是看王一带着保镖,身份非同凡响,里面那些早已经红了眼睛的男生指不定会说出什么话来。

    有人认识王一,立刻给王一施礼。其他人一见,都吓了一跳,立刻跟着行礼。

    因为王一问话了,原本争吵的两伙人现在都有些害怕,不过年轻气盛的谁也不愿意服软,便想让王一评理。其中在左手边的高个男子,带着尊敬道:“先生。”

    “说吧,怎么回事?”

    “我们都是大学历史系的,方才倒不是在吵架,而是在争论一个人的功过是非。”

    王一一听见就一皱眉,所以也没说话。一旁的徐世昌却来了兴趣,道:“争论的是何人啊?”

    在场的学生当然是不认识徐世昌,看他年纪,又走在王一身旁,觉得应该是自治区的某位官员,既然问话,也没有不回答的理由,其中争吵另外一方的一位圆脸女孩回道:“我们说的是隋朝的义成公主!”

    义成公主是谁,王一压根就不知道,回头看看徐世昌。后者熟读文史,显然在这方面比他有见识得多,便在王一耳边低语道:“义成公主是隋朝宗室女,生年不详,是隋朝的和亲公主。开皇十九年……也就是公元599年,原本与东*突厥启民可汗和亲的安义公主去世。为保持与突厥的友好关系,扶植亲隋的启民可汗,隋文帝又将义成公主嫁给他。义成公主在突厥生活近30年,先后嫁给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其中后三者都是启民可汗的儿子。与大多数和亲公主不同,这个义成公主却算是主动为国献身的一位……后来她又在始毕可汗带领突厥南下之时,帮隋炀帝解了围。不过当李唐占据天下后,此女却多次唆使突厥可汗南下,妄图恢复隋朝天下。后来李靖大破突厥,义成公主成了阶下囚,不久被杀。”

    义成公主在隋书和资治通鉴中的记录都不是很多,而徐世昌怕王一听不懂文言文,所以自己给翻译成了白话。

    “原来是如此……”王一点点头,不过多少有些奇怪道:“你们争论她做什么?”

    先前说话那圆脸女孩多少有些不高兴了,道:“先生,您不觉得义成公主很伟大么?身为皇室宗亲之女,天潢贵胄之身,地位尊崇,而她却为了天下安危,毅然决然地远嫁蛮夷番邦之地,牺牲个人幸福,为边民谋取和平。”

    一听这话,最先说话那男孩又不同意道:“这话就没理了吧,还为边民谋取和平?笑话!”男孩说话时,带着一丝轻蔑。“李唐灭了无道隋炀帝之后,此女为报仇,多次挑拨突厥与李唐之间的关系,唆使突厥南下,挑起边患。多少百姓被杀,多少人流离失所,甚至被虏获到了突厥,悲惨一生。”

    话说到这份上,看着两方再次论战开启,王一算是明白了,这帮人真是闲的蛋疼。本来王一在大商大学设立历史系,更多的是与考古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为了弘扬天朝文化,追根朔源,别让历史断了传承。另一方面则是出于人事安排的考虑。王一虽然不待见儒家,可是在这个年代,许多大儒在天下依然有着巨大的声望。笼络了这些人,将来统一天下就会少了很大阻碍。可是王一又不希望他们占据自治区zhèng fǔ高位,至少那些极度顽固的死脑瓜骨是不会进zhèng fǔ的,于是历史系的教授位置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不是这个位置拥有查看大商博物馆各种文物,特别是甲骨文这种中华瑰宝,《永乐大典》这种文献巨著,王一所请的这帮大儒还真未必把历史系教授的位置当回事。

    不过说到眼前这两帮人,对于之前的男孩王一倒是没什么印象,不过那个圆脸女生他倒是有了几分回忆。

    “你是唐群英?”

    女孩一愣,然后欣喜地点点头。

    “先生,还记得我?”

    “你与雅芝到过宁岛,你是红心会的?”

    “是!”

    王一这时笑了起来,回头对徐世昌道:“徐先生,知道你女孩为何为义成公主言不平么?”

    徐世昌笑着摇摇头。

    “她呀,别看年纪小,可是咱东北有名的女权运动人士。我媳妇跟她算是密友,成天谈的都是女权解放的事情。依我看,我家那几位夫人哪天一高兴就可能把我给革命了。”

    周围人听到都笑了起来,唐群英怪不好意的,道:“先生,您说笑了。”

第三百六十八章 女权先驱者

    更新时间:2013-01-17

    唐群英在后世不算出名,至少普通人都不知道她是谁,不过她的闺中密友倒是为国人所知,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鉴湖女侠秋瑾。与她们混在一起的还有一位,是葛健豪。虽然与唐群英的名字类似,带着典型的雄xìng特征,但葛健豪其实也是为女xìng。她们都是我国早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对后世的天朝来说,葛健豪一家算是一门忠烈。(三子蔡和森是tg第一任宣传部长,后来烈士了。女婿李富chūn是国家计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女儿蔡畅和儿媳向jǐng予都是著名的女权运动者。)

    唐群英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县,也就是后世衡阳市衡山县。祖父唐安享,有六子,一门皆是显赫之辈。父亲唐星照是清振威将军,母亲曹氏诰封一品夫人。有如此显赫之出身,唐群英在后世能嫁给曾国藩的堂弟传纲也就不足为奇了。

    没出嫁时,因为在唐家总排在八,所以人称八姑nǎinǎi。可惜造化弄人,婚后没几年爱女早夭,丈夫病亡。曾家觉得她克夫,再加上她那豪放的xìng格,所以对她也不待见。后来八姑nǎinǎi不吃闲气,毅然“大归”,回娘家定居在“是吾家”,读书学习,也不知道是不是思想逐渐偏激,然后竟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据说她是同盟会第一位女成员,对孙先行者极为崇拜,北伐的时候还有了双枪女侠的匪号。

    不过这一世,因为王一的原因,很多人的命运已经有了巨大的转变。她父亲唐星照并不是糊涂人,虽然是清廷的振威将军,也讲求一臣不侍二主。不过对他来说,将唐家延续下去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些年东北自治区rì渐崛起,清廷rì渐衰落,唐氏一门皆在清廷为官,这可就是在一棵树上吊死。未免站错队,将来一家人皆被牵连,思来想去,又打探各方消息,唐星照发现东北大土匪头子王一虽然反逆,可是治国之道上倒是颇有建树。他对教育极为重视,而且相对来说取士做官远比清廷公平。凭借唐家现在的人才,因为所学不同,要考东北的官职还有困难。不过唐星照对自己孩子有信心,十年之后,唐家在东北未必不能出人头地。

    用个后世的名词,就是唐星照当起了裸官,只是也没全裸,成年的子女都被留在了身边,未成年的全被送往了东北。原本只想送儿子过去,后来因为儿子太少,觉得不保险。再加上东北也有女校,索xìng一不做二不休,连唐群英也被松了过来。说起来这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而今唐群英已经顺利地考入了大商大学的历史系。此事在唐家引发轰动,这……才女啊!

    王一自然不知道唐群英在后世历史中大小也是一名人,而他知道的那位唐群英闺蜜——鉴湖女侠秋瑾,现在还在老家成长着呢。不过眼前的僵局,也必须给个说法。

    “义成公主是吧?”

    众人皆点头,连徐世昌也想知道王一对于义成公主的看法。

    “我是不知道你们的老师怎么与你们说的,不过单就我本人的看法来说,你们历史系的作用就是通过考古,查阅文献,尽量真实地还原当初某一段年代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有过的文明。你们的作用只是客观的记录,至于评价历史上各个人物的是非曲直,再过看来,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先生!”唐群英瞪起了眼睛,不过除了她之外,其余的学生都不敢有不敬之sè。

    “是非的标准根据人所在地位不同,而不停变换。”王一用手一指唐群英,道:“你呢,在我眼中是个隋官,加之你又是个女人,所以义成公主自然而然就成了好人。”说完又一指跟唐群英争论的男生,道:“他呢,是个唐臣,看来也是男尊女卑的心思,所以义成公主就成了坏人。”

    “那先生您的看法呢?”一名学生好奇地问道。

    “我啊,就一老百姓。如果那时我要是住在边境地区呢,早期义成公主能安抚突厥,我当然认为她是好人。不过后来她为了报亡国之仇,挑动边境冲突,我家受了影响,也很可能家破人亡,我自然会对她是恨之入骨。不过我要是没住在边境地区呢……她爱谁谁吧。不过总体来说吧,作为一个老百姓,我是不想生活在那个年代。”

    王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就是没有标准,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不过从小受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上难免受其影响。因此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出发点就是对这个人物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否做了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只是对于王一个人而言,很少会考虑一个人是好是坏,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好坏的这套标准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

    徐世昌看向王一的眼神多少有些复杂,作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儒家修史那可是大事,但凡参能与其中,那都是对个人学识的一种极度肯定。不过放王一这似乎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也不知道他是真不在乎,还是假装清高,修史评事,谈古论今,不是正是读书人该做的事情么!

    “一个人呢,总归来说不是一面的。你们学历史的,要是能把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xìng格给补全了。让我们这些不学历史之人能从他们的过往生平中获得一点自己的人生感悟。我个人觉得吧,就是件挺功德无量的事情了。”

    “先生说得是!”与唐群英对立的男孩最先躬身道。

    王一摆摆手,冲着他点点头。

    唐群英此时却叹道:“先生指的这条路怕是比过去写史难上千万倍呢!”

    徐世昌不自觉地点点头,虽然王一的话还不至于让其醍醐灌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可是也给他的观念开了一扇不大不小的新窗。

    “你们是年轻人嘛!要有自己的志向,目标困难不可怕,有志者事竟成。”王一拍了拍唐群英的肩膀,然后对着周围的同学说道。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话,还带着胡诌的嫌疑,不过到真让一帮学生热血沸腾起来。

第三百六十九章 正气歌

    更新时间:2013-01-20

    从人群中出来之后,徐世昌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与外界的印象不同,大商大学里面的学生对王一更多的是尊敬,而不是想象中的惧怕。王一虽然在名义上并不是东北自治区的皇帝,不过论实权和影响力其实并不在皇帝之下。当然这指的是真实意义上的皇帝之位,而不是běi jīng城里那个儿皇帝。

    民众对权威充满敬畏,在谁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奇异的场景就出现在徐世昌面前,这让他很是好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

    “我接下来要去给学生上一堂课,徐先生如果愿意不妨去听一听。”

    “在下洗耳恭听。”对于东北这边的课怎么个上法,徐世昌还真是挺好奇的。

    王一现在工作十分繁忙,经常要去各地视察,所以很难再像从前那样在学校给学生们上大课。东北目前主要的师资力量,因为师范大学的第一届学生还没有正式毕业,所以基本上都是非专业教师人士在顶替。其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只是他们教授的学生学业仅限于小学和中学。而负责高中和大学教育的,一般都是各大科研院所中的高等级研究人员。虽然这些人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往往一个项目就能折磨得他们jīng力枯竭,但是就东北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两人边走边聊,王一善谈,人也带着某种自来熟的亲和力,因此徐世昌与之谈话如沐chūn风。

    “有件事想要请教先生。”

    “哦?什么事?”

    “来东北之前我曾查看地图,我发现北方领土极为广大,虽然现在与俄国人的谈判还在进行当中,不过想来他们再想要回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不过问题也在这里,打仗是一回事,治理国家是另外一回事。北方在我眼中是自成一体,天气,地理,人口都与我大清有着极大的不同。庞大已经不足以形容它的广袤,天气还十分寒冷,而且……”徐世昌有些迟疑,不过还是说了出来。“先生,听说在极北的地方,是半年黑天,半年白天?”

    王一看着徐世昌点点头,显然面前这位在来东北之前,真下了几分功夫,做了研究。“不光极北,极南也是这样,只不过二者正相反而已。”王一没多做解释,多说了徐世昌也理解不了。

    “是了,如果是白天那半年还好说,可是遇到黑夜那半年,谁愿意生活在那样的地方?”

    王一知道,别说黑夜那半年,就白昼的半年,也很少有人愿意生活在那里。全是白天,不适应的人生物钟很容易紊乱。

    “太北边的地方确实不适合人类居住。”

    “那么该如何开发如此广袤的地域呢?先生,非在下危言耸听,这笔银钱恐怕就是把整个东北的财富都投进去,也完成不了吧。”徐世昌不解地望着王一,在他想来,开疆拓土就算是再大的功绩,可也要考虑自己的胃口是不是太大了些,否则很可能容易撑破肚皮,死相十分难看。“再者说来,现在虽然俄国与进行谈判,可将来无论结果如何,谈成,谈不成,其实谁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俄国人的缓兵之计,将来肯定还会再次打回来的。俄国那位沙皇定然不会白吃这样的大亏,而没有丝毫的报复。所以为了防止发生这样的事情,保险队西边那条防线始终还是会留着,不能放松。人数少了,不顶用,人数多了,拖累财政。二十万人是底线,相关的各项花费粗略算算都是以一笔庞大的开资。”

    王一听到这里,笑了起来,道:“你的话虽然有理,不过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两人慢慢地往教室方向走,因为是上课时间,路上已经没了多少学生。

    “西边的驻军是一定会有的,不过随着交通线路的建立,后勤城镇的完善,所用费用会逐步的降低。当然,地理位置的偏僻也决定了这费用即便在降低,也确实低不到哪里去。至于你说的开发整个北方地区的问题么……嘿嘿,事实上,这片土地除了某些重要的节点会建立一些城市外,基本上我会保留这里的原始状态。”

    “那……这些土地到底还有什么用?”

    “北方虽然是不毛之地,越向北,越荒凉,大片的苔原很容易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会让人绝望。不过在荒凉的表象下,那边地下资源却极为丰富。我要将这些财富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至少将来在资源方面,我们国家将不会受制于人。”王一微笑地转过脸看着徐世昌,有些得意和骄傲,后世这方面可是吃了大亏。铁矿石,石油,就像两柄弯刀,一刀比一刀深地从天朝压榨民血积累的财富上,痛下黑手。“我将这片土地封存起来的最大方便之处,恰恰是徐先生所认为它人口少的缺点。如果换在大清其他人口多的省份,这种封存根本无法进行。”

    徐世昌明白了王一的打算,不过心里也清楚了一件事情。如果王一在北方不进行建设的话,那么未来的重点一定会转向南方。此时他心里也不由暗自庆幸,轻轻叹了一口气,幸亏袁世凯和自己见机得早,否则就站在东北的对立面上,后果不堪设想。

    “光是徐先生问我了,我这边也有个问题一直没想明白。”

    出乎徐世昌预料,王一竟然还有问题想问他。

    “先生请说,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rì星。先生可知这四句出处?”

    这是小儿科的东西,徐世昌点头,笑道:“南宋右丞相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四句。”

    “是了,那此中正气为何解?”

    “天地间的至刚至大之气,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楚辞*远游》中有言:‘内惟省以端cāo兮,求正气之所由。’晋孙绰《太傅褚褒碑》:‘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

    王一笑着摇了摇头,道:“听不懂,太复杂。”

第三百七十章 不平与中庸

    更新时间:2013-01-23

    “还请先生指点。”徐世昌不明白王一忽然问起《正气歌》的原因,虽然这看似走路时候无聊地闲谈,但话里话外却隐藏着深意,只是徐世昌自己猜不出来而已。

    “指点可说不上,不过我读《正气歌》的第一个感觉……应该说是文天祥对正气的感觉,就是不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不平。不忿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也是不平。”王一此时笑着问道:“徐先生,儒家有正气么?”

    “这个……”果然!王一是把自己往沟里带啊!徐世昌琢磨着,然后道:“君子讲正气!”

    “那君子心中可有不平?”

    “这个吗……”徐世昌沉吟着,希望能说出两人都能接受的答案。

    “何谓中庸?”王一没给他这个时间,直接打断了他的思考,有些抢白地步步紧逼,不过语气上其实并不强硬,而且嘴角带着微笑,因此也不会让徐世昌感觉不满。

    “中,不偏。庸,不易。中庸为中正平和,不过喜过悲。认定人生之所向,不轻易改变。”

    “那可知此言,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半是读书人?”

    “知道。前明曹学佺的诗,本作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徐世昌给王一挑了一个小毛病,不过王一自己并不在意。

    “请问这句诗说得可对?”

    “这个么?”徐世昌没有回答,这话不好说。肯定,那是在骂他们这些儒家。否定,那就是在得罪王一。所以无论答案如何,徐世昌都不愿说出来。

    “心有正气,方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却为了王道顺昌将这股不平之气千方百计地给磨没了,那么这样的君子心中还有正气么?王朝兴衰,从开国盛世到末rì穷途,每朝中间都有想奋起改变者,然纵观我华夏历史千百年。从先秦以来,除了一个法家弟子商鞅之外,历朝历代之变法皆以失败告终。而那些所谓的中兴,与其说是中兴,还不如说是改朝换代。东西汉如此,南北宋亦是如此。”

    徐世昌听着,并没有反驳。

    “王朝兴替就像是笼罩在中原大地上的魔咒,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真的是这样么?天底下就没有真正的万世不拔之基?国家如何才能不因外族入侵而亡,如何才能不因君王的骄奢yín佚,荼靡天下而崩解!”

    徐世昌被震得够呛,如果说前面还能接受,那后面这些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儒家根本无力解决这个问题,中庸之道下,一个个小矛盾被掩饰在天下太平的幻想之下,rì积月累,矛盾越积越深。儒家不去深思矛盾的根源与解决办法,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尧舜禹汤,讲什么圣贤言谈中的微言大义。原始部落的荒谬经验应用于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儒家集体被驴踢过脑袋么?而当朱熹弄出理学之后,整个中华民族便被铸成了蜡像,封固了灵魂。中庸的儒家还有不平之气么?正气何在?欺世盗名,党同伐异,表面上装得老子道德天下第一,可骨子里却是对君王和外族的奴媚,真正关心的无非是对名利和权财的钻营。君子讲正气?”王一笑了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是侠,可是儒家却将之称为以武犯禁。儒家对侠口诛笔伐,于是侠没了,不平也没了。正气构成的民族脊梁被儒家的口舌之刀砍断,华夏之族成了侏儒,百姓都成了任人欺凌的驽马,任人宰割的猪样。太平时,民如狗,君王与儒家吸食着民脂民膏。战乱时,百姓麻木而冷漠,于是亿万中华之民被蛮夷小族欺凌,中华被茹毛饮血的野蛮人统治。忍气吞声成了品格,禁锢人xìng成了贞cāo。不过即便如此,儒家又如何?一个一个的皇帝跪下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恬不知耻!”

    徐世昌此时的脸sè非常难看,王一对儒家的贬讽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公然侮辱先贤往圣,戳儒家的脊梁骨。停下脚步,看着王一,冷然道:“先生,东北与过去的王朝不同么?”

    “一样么?我东北有皇上么?”

    “您不是?”

    “我是皇帝?”王一大笑起来,道:“问一句,你们京城里那位老佛爷,还有儿皇帝,平常上税么?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是种地,还是做工?活这一辈子对社会有过什么贡献?我跟他们一样么?我家开集团的,我靠自己努力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数百万民众因我而脱离贫困的生活。这些都不说,平常我还去学校教书授课,去医院当医生。教书育人,治病救人,我全干了!徐先生,知道为什么在东北是我王某人说了算么?”

    徐世昌听到王一的回答,瞠目惊舌!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家交给自治区zhèng fǔ的税款最多!”

    王一的答案大出徐世昌的意料,弄得他一时间还忘了刚才的气愤。一想也是,王一自己家大业大,除了自己赚钱之外,也不吝啬给东北家族和个人发家致富的机会。思绪到此,心中五味杂陈。

    此后,一路沉默。

    到了教学楼之后,这边并不是大学部,而是中学。徐世昌一看教室里五六十名十一二岁的孩子,他还挺尴尬,找个靠窗户的角落做了下来。孩子们的清澈目光聚集在他身上,还真让人产生了自惭形秽的莫名感觉。

    王一此时已经上了讲台,前面的讲桌上摆着一条导轨,上面放着一排贴在一起的钢球。

    “今天冯老师有事,所以这节物理课由我暂时代上。”王一对学生很亲切,他们才是改变中华的根本xìng力量。“知道我是谁么?”

    “王一先生!”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闪着亮晶晶的眼神,激动道。

    起初学生们还没反应过来,后来一瞬间教室里像被点燃的爆破筒。

    过了一会儿,王一挥动着双手,笑道:“看来我还是有点小名气的。”

    学生们哄堂大笑,徐世昌则一脸鄙视。

第三百七十一章 电磁炮的基础原型

    更新时间:2013-01-26

    王一一指讲桌上的导轨,道:“在讲述今天的内容之前,我先给大家做一个试验。”

    所谓的试验很简单,王一拿起导轨上最右边的一颗钢球,然后让其在导轨上滚动起来,当其与其他彼此接触的钢球相撞之后,最左边的钢球自然而然地被弹出向左滚动出一段距离。因为导轨和钢球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滚动过程可以被认为没有多余的动能损耗。当钢球停止的时候,钢球运动出去的距离与右边初始钢球运动的距离基本相等。这就是一个极简单的能量守恒试验,但凡在后世上过学的人都应该不陌生。

    当然,现在教室里这帮学生对此也不陌生,他们都是在王一所建立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王一喜欢这样的感觉,带着后世所熟悉的味道,这让他自己看起来不再是个异类。后世与前世的融合带来了如今的大商附属学校,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会让王一对穿越前的思念不在那般迫切,让痛彻心扉有了些许缓解。

    教室里王一的声音在回荡,不过有个人却像在置身事外。物理对徐世昌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试验的内容他自然看得懂,王一并没有摆什么公式,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他不明白王一做这个试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他总觉得是多此一举,试验的结果不是明摆着的么!不用试验他都能大致猜出结果来。

    然而没等他轻视物理,心中暗自得意的时候,王一开始讲课,这下徐世昌算是傻眼了。天书也不过如此啊,那黑板上的鬼画符都是些什么东西?不过也别说,徐世昌这能考取功名之人的记忆力真不是玩儿假的。王一当堂讲的那些字母代表的含义,他竟然能够全部记得,只是物理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他这个门外汉来说,实在太过艰深。记住和理解课堂上的内容是一回事,真正把所学公式用于计算和应用是另外一回事,这对他来说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看着周围学生们聚jīng会神听课时那晶亮亮的眼神,徐世昌忽然有了一点自惭形秽的感觉。入仕以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失去了眼前这帮孩童那孜孜不倦的求学心思,心中被钻营功名利禄的算计所充满。每天过得是乌烟瘴气,住在新军营,似乎有了事业,但午夜梦回时却总感觉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那是对未来的茫然,自己仿佛陷入令人窒息的泥塘中,无力自拔。

    “官场上谁不如此,总不如这些孩子纯粹。”

    徐世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之前他看不上西学,而今rì课堂之初,王一所做的试验也给他一种幼稚到可笑的感觉。那试验不用做,他徐世昌也能猜出结果来,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毫无疑问的,不是么?!然而当王一将整个试验背后的原理讲清之后,那种蕴含于数字和公式之中的深奥道理,让徐世昌这个三十多岁的人开始有了目不暇给的感觉。

    “大道至简!早已经习惯的简单现象背后,总有着玄奥至繁的深刻道理。怪不得王一对儒家厌恶之深,原来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读书人失去的是整个世界。”

    时间过得很快,在徐世昌胡思乱想的过程中,整堂课已经进入尾声。学生们按照一些物理学公式做了几道练习题,之后王一又给他们布置了作业。看着时间还有五分多钟,王一此时笑道:“距离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再给大家做个有趣的实验吧。”

    本来有些闹哄哄的课堂,这时安静下来,王一成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同学们,我想你们应该知道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当然,有的同学也会质疑,我们今天在课堂上讲的这些东西,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中真的是有用的么?”王一笑了笑,看着教室里的这些学生,很坦然道:“很可能会没有用,也很可能会很有用!我这里没有肯定的答案,关键还在于你们自己,你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决定着这些知识的用处。人生总是会有无数的选择,同样,一个人的一生也许也会有许多个工作。就像我,手下开着公司,平常还会抽时间给你们上课,去医院给病人看病,有时还回去大商的研究院给某些项目做简单的指导。我们今天学的是什么?”

    “物理。”

    “没错!但同时,也是钥匙,一把把打开你们未来人生之路的钥匙!”王一这时把话题转回试验,道:“今天大家学习了能量守恒,这世界上最基础的原则之一,将来在热力学上还有广泛的应用。不过我现在要给大家展示的试验,其实就是开课时导轨试验的延伸。在这里,我问大家一个问题,要想把我左手边这颗钢球以更快的速度打出去,我该怎么做?”

    教室里陷入沉静,学生们在思考着问题。徐世昌也被王一的问题所吸引,皱着眉头,轻轻摸着自己下巴上的胡子。

    一段时间过后,王一笑问道:“有谁有答案了么?”

    有一个男生开口道:“先生右手用大力些,左边这颗球自然就滚得远些。”

    这方法大概是最容易想到的,以至于所有学生都觉得有些笨,于是哄堂大笑。王一倒是不以为意,道:“是个办法,也很简单,不过你家先生我虽然天赋异禀,但人力终有穷尽之时,所以达不到我想要的程度!其他人有其他的办法么?”

    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还别说,真说出了几种方法。

    王一点点头,道:“大家的方法都不错。”

    “那先生的方法是什么?”之前认出王一身份的女生问道。

    “想知道?”这货卖起了官司。

    学生们都好奇地点头称是。

    “那好,大家看好啊!”王一故作神秘地用书本挡住了一段导轨,然后轻轻推出右手中的钢球,其后的场景让学生们大吃一惊。最左端的钢球被弹shè了出去,这距离明显远于右侧钢球运动的距离。

    “怎么回事?”“为什么啊?”

    王一把书本撤掉,拿起放在导轨上圆柱形钢块,一串钢球全部被连带着吸起,道:“这是一块磁铁。”

    学生们恍然大悟,不过没等他们发问,王一却直接道:“原理呢,很简单,不过我现在要问,如果把这导轨换成一根钢管内,再重复刚才的试验。大家觉得这东西像什么?”

    一名男生最先反应过来,道:“大炮!”

第三百七十二章 很科幻的电磁炮

    更新时间:2013-01-29

    男孩和女孩不同,从儿时喜欢的玩具上就泾渭分明,这是男女脑部活跃区块不同造成的。王一一说到大炮,虽然教室里的女同学也都投以好奇的目光,但是真和男孩那种兴奋的神情比起来,还是要冷静了许多。

    “先生,这真可以做成大炮么?”坐在第一排的男孩眼中闪着光芒,强烈地关切道。

    “当然可以!”

    “那该用多大的磁铁啊!”男孩的女同桌泼起了冷水,虽然不是要否定王一的肯定,可也不想自己的同桌太丢人,这太像白rì做梦。

    王一笑了,虽然东北也有男校和女校,不过大商附属学校却从两年前开始正式男女混班教育,因为这样成长起来的男孩和女孩,在xìng别成长和认知方面,相对单xìng学校来说,更成熟。

    “确实没那么大的磁铁,而且即便有,用起来也非常麻烦。不过当你们再升上一个年级,那时的物理课本将教你们一门新的物理学科,那就是电磁学!至于什么是电磁学呢,简单说就是电场和磁场的相互转化。”

    这时一名长相相当清秀的男孩反应过来,道:“先生,我明白了,只要有了发电设备,我们就可以制造电磁炮了!”

    王一穿越前的时代,电磁炮还算是未来武器。天朝在这方面算不上落后,有自己的研究项目,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不过相比美国,还是有差距,鹰酱在这方面确实是独占鳌头。2010年美国海军就已经宣布成功试shè初始动能达到33兆焦耳,弹丸初速达到5倍音速,shè程远达200千米电磁炮。只是在反舰导弹横飞的年代,这样的武器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所以鹰酱的研究者在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在2020-2025年把电磁炮的初始动能提高道64兆焦耳,初速度到达7.5倍音速,shè程将近400公里。

    300公里是个坎儿!

    除了天朝传说中的东风-21d之外,一般的常规反舰导弹很少有shè程超过300公里的。因为超过这个距离,地球本身的曲率会对导航产生非常大影响,普通的反舰导弹需要另行用无人机或者预jǐng机进行引导攻击。

    王一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造美国的电磁炮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就是回到现代,真能造电磁炮的国家也没几个,更别说王一自己老哥一个了。不过在这个没有导弹的时代,反舰导弹300公里shè程不再成为危险的禁区,而一般军舰火炮的shè程大概也就在二十公里上下,电磁炮似乎在这个时代提前有了生存的空间。当然,这也仅存在于纸面上可能xìng,shè程越短,意味着电磁炮的初速度越低,威力也会锐减。而且如何引导远程炮弹击中目标,也是这个时代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虽然东北在电磁炮方面有了些许投入,但都是前期预研xìng质,根本不可能在研究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做太多的浪费。

    “先生,真能做出您说的那种用电的大炮么?”结束课程之后,徐世昌还在纠结于这个问题。那shè程让他心惊,简直是神仙手段。

    “原理在那摆着呢,不过呢……”王一嘿嘿一笑,周围现在已经没有学生。话说他从教室里出来,和赵子龙战长坂坡差不多,里三层外三层。跟随的护卫们也不好拦着那些学生,侍卫长楚原对此意见很大。

    “如何?”

    “现在的工艺还达不到要求,说实话,就是再研究个几十年,能制造出来的可能xìng也不大。”

    徐世昌暗自长出了一口气。

    “我给学生们讲这些内容,是为了引起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王一给出了最正常的结果。

    电磁炮分为线圈炮和轨道炮两种,可无论哪一种对如今的时代科技来说,都过于超前了。即便王一是相关大学专业毕业的,也没有实现的可能。更何况他还是学医的,与电磁炮半点不沾边。

    电磁炮的原理很简单,有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人们就开始了相应的研究。在1901年,挪威奥斯陆大学的伯克兰教授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发shè器,他还特意为之申请了第一项电磁炮世界专利,只是后来发现以当时的技术根本无法生产出足够强大的脉冲电源,这样电磁炮的威力就会无法提升,所以走投无路之下,放弃了。

    电磁轨道炮出现的要比这晚了近二十年,由法国人维勒鲁伯制造。其后1944年,德国的汉斯勒博士研制出长2米、口径20毫米的电磁轨道炮,能把重10克的圆柱体铝弹丸加速到1.08千米/秒。1945年他又将两门电磁轨道炮串联起来,使炮弹速达到了1.21千米/秒。

    二战期间,rì本也研究过感应加速式电磁轨道炮,并把2千克的弹丸加速到335米/秒。但由于材料和电力等关键问题无法解决,所以电磁轨道炮的研究陷入瓶颈。

    脉冲电源和炮管材料寿命问题,现在也困扰着大商研究院,王一没有大力投入电磁炮研究的主要原因也正基于上面两点。项目如今的主要负责人正是被爱迪生气到东北来的尼古拉*特斯拉。当然,这只是他五六个研究项目中最不重要的一项。

    这个三十多岁的克罗地亚人对东北的生活非常满意,每天在大商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做着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闲暇时就去酒吧与各国来的女研究员们增进一下感情。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地方就是王一一个星期只有三天到大商研究院来,而与他的见面次数,更是只有半个月一次。这对尼古拉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虽然听起来有些基情澎湃,不过在东北能与尼古拉进行相关学术交流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而王一的前瞻xìng眼光深得尼古拉敬佩。

    一rì不见如隔三秋是夸张点,但尼古拉对王一经常忙于政务,确实颇多怨言。在他看来,王一的不务正业已经严重影响了东北的科技进步,阻碍了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自家事自家知的王一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他不是神仙,自己有几把刷子,没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了。

    其实王一对徐世昌也没说全部的实话,大商研究院确实没有进行电磁炮的大规模研究,不过困扰研究的两个问题,脉冲电源和炮管材料,至少前者王一知道解决的方案——那就是通过瞬间释放高速旋转的飞轮所蕴含的能量,可以获得电磁炮所需的脉冲电源。尼古拉正在做的,就是这方面研究。^-^^-^

第三百七十三章 鹰酱启示录

    更新时间:2013-02-03

    强大脉冲电源的原理,王一知道,不过也仅止于知道而已,至于剩下的材料、验证、可行xìng研究和制造,那都是尼古拉和他团队该做的工作了。**

    从学校出来之后,王一派人把徐世昌送走,与新军之间的关系由东北情报局接管,这毕竟不是能公布天下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干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屠小花的手下们才是真正的专业人士。

    坐在汽车上,王一望着沿途的冬rì景sè,只觉冰雪的世界在阳光下有些耀眼。他思绪在光影变换中发散开来,肆意奔驰。

    徐世昌在天朝近代史上大小也算一名人,现在才三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根据王一的观察,徐世昌并不是那种传统的腐儒,没有言必称三代,开篇必是子曰诗云的臭毛病。

    王一从后世而来,对清华简等一批史料和文物也有所耳闻,这些东西或正面或侧面的证明了儒家所推崇的圣贤时代很可能只是孔圣人为了当时历史需要而做出的虚假宣传而已。先秦诸代其实与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代并没有太多区别,争权夺势,血腥仇杀,一样不少,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安宁世界。一想也是,那毕竟是个部落纷争频繁的奴隶制社会时代,人的生存根本得不到有效保证。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才是那时的常态。

    王一反对儒学也正因此而起,不过这并不代表他要彻底否定孔子这位圣人。/

    chūn秋战国,礼乐崩坏,诸侯混战,民不聊生。孔子之所谓被称为圣人,是因为其为天下黎民谋取太平之心,希望礼仪重建,秩序恢复。然而无论初衷如何,正义的想法也不该通过欺骗来实现,更何况孔子出身于鲁国这个专注于记录历史的悠久小国,他手中应该不缺乏对于前朝的历史资料。从这一点上来说,chūn秋笔法确实有失于史家的品格!世界上有没有美丽的谎言,王一不清楚。但是谎言基础上建立的学说,终将贻害无穷。天朝历史总是在这反反复复的宿命轮回中兴亡更替,儒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正是儒家理论缺陷的体现。

    不过想想,也没有必要苛求。在儒家治国的时代,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又谁不是如此。相较于那些政教合一的荒唐国家,天朝的制度在那个时代还是先进的。

    王一将自己的目光从车窗外收回,脑中思绪万千。韩秀晶正坐在他旁边,半边身子依靠在他的身上,这是金允儿平rì里最爱用的姿势。而与之相对的韩秀晶更典型姿态应该是端正严谨,飒爽干练的纤腰挺直。

    感觉到王一搂着自己纤腰的yín手开始不老实,韩秀晶白了自己男人一眼。她正在读,英文版的爱伦坡作品集,而她现在看的正是其中的经典——《乌鸦》。

    穿越前的王一也曾经文艺过,也看过不少英文诗,主要是年轻那会儿自己初恋的那个女孩喜欢。王一偷偷陪着,背着,希望有天能够在女孩面前一鸣惊人,从而畅想着掳获芳心。不过机会一直也没出现,后来短暂与女孩在一起的那段时间,王一也没有说出这段往事。算不算不堪回首,他不知道,不过当时确实觉得有点丢人,难以启齿,但是现在想来又有些骄傲,自己也曾爱过啊!

    爱伦坡的《乌鸦》算是王一曾经背过的英文长诗中,少数郎朗上口,还算合辙押韵的!即便现在读到最后结尾的那句nevermore,依然让他有种起自心底的苍凉感觉。

    想着爱伦坡,就让王一想到了这位作家的出身——西点军校,随之又想到了现在的美国。

    与后世那个超级大国不同,现在的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不过二十来年,在世界列强中还处于夹着尾巴做人的状态。虽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各州有脱离联邦的权利,但真走到那一步,对立的双方只能刀剑相向,你死我活。至于什么解放黑奴之类的,不过是北方邦增加战力,削弱南方实力的手段而已,道义上是不是真的那么高尚,还是两说的事情。

    不过对王一来说,美国的南北战争并不是他会去考虑的,相反他更看重的是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政策。

    美国人的感恩节在王一这等非王师带路*党人士眼中,更多的是对五月花号的讽刺。从欧洲来的白皮们之所以能够在北美洲安然繁衍,他们成功的种族灭绝政策,才是其立国之基。虽然血腥,但是非常有效。王一是在1875年回到这个时代的,那时正是美国白人猎取印第安人头的第三个**时期。虽然时间已经来到了1888年,但是这个政策还在延续,印第安人数量在持续减少。

    而王一也知道,这种驱逐屠杀的政策一直要持续到1924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印第安人公民资格法》,宣布凡在美国境内出生的人均为美国公民。1934年,美国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新政”通过了《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允许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zhèng fǔ,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强迫他们放弃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政策,这些悲剧的原住民们的生活境况才有所改善。

    然而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当然,这只是对印第安人来说。从原本统治美洲的绝对统治者,人口数千万,到如今几十万的人口规模,道义只是强者手中的借口而已。欧洲白皮们在美洲建设着自己的家园,构建着自己的城市,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可又如何?

    孱弱的注定要被灭亡,除非有机会翻本,重新再来。但是这又谈何容易,真能走出这步的,天下罕有。

    王一看现在,再看后世,他认为在这个时代最好的民族政策就是血xìng融合。于是他在广大北方领土上,用十年的时间屠杀和驱赶着本就稀少的俄罗斯人,直到最近才开始接纳那些叛国者。而在南方,他把自己最得意的手下吴晓送了过去,这把封存了五年的笑面屠刀,放在了东南亚的猴子面前寒光四shè。

    原本以东北的军力摧毁龙王教不过是举手投足般的简单,但是已经领会了王一深意的吴晓却不顾人大的反对,毅然在柬埔寨省,东暹罗和老挝省建立了三条战线。他不在意土地的得失,只在意对反抗力量的杀伤。短短半年时间,二十万人反抗者从世间消失。许多地方因为人口绝迹,而太平了。

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料之外的难题

    留地不留人!

    吴晓充分理解了王一把他放在东南亚的意思,布置下的三条战线就像磨坊里的碾子一样,将一切反抗压成粉碎。**对土著的清理过程血腥残暴,骂名自然不会少。吴晓不在乎!他的同僚郑海涛和项龙在北边也做着同样的事情。既然是军人,那就是人民手中的屠刀,不被敌族的鲜血沁透,那就是军人的失职。

    在吴晓的控制下,与龙王教的战争局面上呈现出一种僵持的状态,战斗互有胜负。领地上,龙王教并没有损失太多,甚至控制面积还有微量增加。不过人员消耗上却让龙王本人心疼不已。即便最激进和乐观的龙王教徒,还有瞧不起东方军队的西方雇佣兵们,都没想到与东北保险队的较量会是如此惨烈失衡局面。东北虽然也有损失,但是相比之下就只能用微不足道来形容了。对于吴晓来,这是最正常的结果。东北保险队的士兵那都是真正通过正规训练培养出来的,东北zhèng fǔ用在每名士兵身上的粮饷和训练花费对龙王教这种农民武装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当然,一分钱一分货,东北这笔军费也没打了水漂。双方在人员素质,武器装备,

    还有军事思想上的巨大代差,龙王教只能用自己士兵的鲜血和姓名来弥补。巨大的人口损失足以让龙王本人痛彻心扉,若不是背后有英法两国的军火支援,再加上西靠暹罗的全力支持,否则此时的龙王教早就散伙了。

    王一放在韩秀晶蛮腰上的手轻轻动着,女孩看出他有心事,便将头靠在他的肩上,轻声道:“怎么了?”

    韩秀晶是明知故问,他们接下来的行程是东北三军总医院。几批从战场上下来的伤员前两天被送了回来,有北边的,也有南边的。根据以往的惯例,一有大批伤员返回,王一都会前往探视,这次当然不会例外。

    “有点怕!”王一在韩秀晶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声音中带着疲惫。“虽然加入保险队是那些士兵们自己的选择,而且我也给了他们不错的物质条件,在东北即便不能大富大贵,但是比一般人生活还是好了许多。可问题是……”

    “什么?”韩秀晶看着王一的双眼,神情很认真。她从朝鲜来,这几年的安稳也不能让她忘了前些年的混乱,她嫁给王一多少也有些为国捐躯的意思。在乱世,人命贱如狗,王一能给人一个活命的机会,在她看来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那些保险队的士兵大多也是如此想法,种地养活不了自己,养活不了全家,那么接下来的生路,除了当兵,就是当匪了。其实二者在前几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卖命的行当。只是王一的不同才让当兵有了尊严,不在像土匪。

    “我知道你的想法。”王一摇了摇头,接着道:“可是当我看到那些伤残的士兵,瞎眼聋耳,断胳膊断腿,甚至断了子孙的。我看着他们亲人望着我,你想法中的那些理所应当,在我这就行不通了。无论战争的结果多么辉煌,对我们自治区将来的发展有多大的好处,但终归战争是我王一发动的,而获得的好处是不是能落在这些士兵身上……我不,你也能明白,受益最多的还是我们这些人。”

    “那就给他们更多的好处!”

    东北自治区的三军总院与普通的医院不太相同,里面的医生和护士除了挂军籍之外,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也与普通医院有着很大的差别。烧伤,烫伤,冻伤,毒伤,肢体残疾,假体义肢,战场心理疾患,还有单独建立的战场传染病医院。

    王一到达的时候,医院外只有一名副院长韩琦负责迎接,此人三十多岁,苍白的面皮,清瘦的身材,带着眼镜。他王一的学生,是东北,也是世界上少数能读懂王一所写免疫学的天才级人物,目前主要负责各种疫苗的研制工作。

    “竟然是你来迎接我!”王一开着玩笑,道:“看来医院里面是够忙的,不然你这个只知道做实验的,绝对舍不得从你那个老巢中出来。”

    “先生玩笑了!”韩琦依然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这也就是王一,换其他人,这位在研究上是天才,但是为人处世却只能用冰冷来形容的家伙,早就翻脸了。“昨天医院里又来了两批伤员,北边来的大部分都是冻伤,南边来的则复杂一些。”

    “怎么了?”

    两人边边往医院里面走,王一这次来,也是三军总院遇到难题了,想要向他请教。

    “按理现在是冬季,东南亚五省并没有雨季的湿热,原本我们预计可能会出现的传染病,因为提前给士兵们注shè了疫苗,所以情况并没预想中的严重。但是预计外的情况却接连出现,使得前线的部队应接不暇,给队伍造成的损失比战斗减员还严重!”韩琦带着王一走向一栋新建的建筑,上面写着免疫学院的牌子。

    给东北保险队在东南亚带来麻烦的就是各种蛇虫,当地林地茂密,蛇虫种类繁多。在镇压第一次南越阮氏叛乱的时候,大部分战斗都在城镇进行,所以情况还并不严重。可是龙王教知道自己守不住大型城镇,因此更多的情况下是选择野战。战场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地方,士兵的目标自然就是对面的敌人,而那些不起眼的东西,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楚原派回来的人差点跟我们院长动手,眼瞧着士兵接连死去,他们的情绪非常严重。从东南亚当地收集来的许多土方我们都试验过,但是大多数与安慰剂的效果差不多。”韩琦带着王一来到一个房间,韩秀晶跟在他们背后,等进了房间,平rì里的冰山美人被吓得惊声尖叫,一屋子的蛇虫。

    韩琦一笑,yīn森森道:“先生,这些都是楚原派人从东南亚空运回来送给我的礼物。瞧意思,我要是弄不出个解决办法,他就要派人把我扔进这些笼子里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 战殇

    更新时间:2013-02-09

    “如果是这样,我看你还是做好被扔进笼子里的准备。”王一笑道:“咱们这边无论是解毒剂,免疫抑制剂,还是抗毒血清,根本不是短期内能够研制出来的,其后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也是十分漫长的过程。我们总不能为了救人就不管不顾地把没有经过验证的试验品给士兵们使用!”

    “先生,我请您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吴晓根本无视我们科学研究的规律,非要让我们在短期内拿出解决虫蛇危害的办法。”韩琦开始了自己的抱怨,别看这人文质彬彬的,其实也是一碎嘴子。往rì冷冰冰的形象更多的是因为与周围人有点话不投机,可遇上王一,算是真心遇到知己了。

    王一很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然后笑道:“行了,这件事我来想办法。”

    本来还在那说个不停的韩琦一听这话一阵发愣,忽然激动道:“先生真有办法?”

    “没有!……”王一摇摇头,神情很认真,可韩琦却有点傻眼,只得继续听他道:“治疗是不用想了,咱们就那几种办法,短期内估计也不会有什么成效。可你应该明白,在我们医学上,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既然治疗办法不多,那我们就在预防上下功夫。”

    “预防?”

    在后世,预防算是医学中单独一个学科,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过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概念。之前因为东北保险队一直在北方作战,天气寒冷,至少并不那么温暖,所以保险队上下对疫病的防治并不上心。

    “我在北越的公司利用桉树提炼出了相当强效的驱虫剂,再加上防虫衣,蚊帐和其他驱虫药物的使用,毒虫的问题应该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至于毒蛇的问题……蛇类毕竟要比蚊虫大得多,对我们人眼来说,并不难发现。当然,预防只是预防,取代不了真正的治疗,所以你这边也要加紧研制的进度。抗毒血清早一天被研制出来,我们就能早一天挽救更多的生命。”王一拍了拍韩琦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是的,先生。我明白!”说话的时候,一群研究员围了上来,最近这段时间积攒下来的问题一股脑地问了出来,王一很耐心地做着解答,之后又把自己最近整理出来的免疫学和微生物学资料都交给他们,同时告诉他们注意保密。作为军方的医院,当然不会只是救人,里面还有其他的研究项目。

    在看望完免疫学院中的住院战士之后,韩琦陪着王一前往其他科室,韩秀晶跟在他们身后。医院里非常繁忙,虽然不是第一次到三军总院来,但是韩秀晶依然对眼前的场景感到莫大的震惊。

    这并不是那种鲜血淋淋,断肢齐飞,内脏横流的恐怖景象,但各种身体残障的战士安静地躺在病床上,那种生命的绝望终于让韩秀晶对王一内心的难过有了一种深切的感同身受。

    有些战士见到王一很激动,仿佛身体的缺损似乎在这一瞬间被彻底恢复。当王一查看他们伤口的时候,他们热泪盈眶,偏偏还带着一副慨然无畏的表情。

    “队长,俺没事,您放心!”一位包着大半个脑袋的战士微笑道:“等我脑袋上的线拆了,就算这左眼彻底废了,我依然能扛枪打毛子!”

    王一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从前他在医院的时候,虽然只是名口腔医生,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科不死人。后世各种癌症横行,口腔颌面部当然也不会出现例外。无论是口腔黏*膜癌,还是舌癌,其实口腔科癌症患者要比普通癌症患者承担更大的心里压力。因为后世癌症的治疗方法,无外乎手术切除,但是对于口腔颌面部癌症患者来说,一刀下去,少的不仅仅只是跟随了自己一辈子的一块坏肉,还有自己的半张脸。

    毁容!

    这个恐怖词汇往往会带来比癌症更可怕的破坏力。而每名口腔癌症患者术后的存活时间,一般以五年为一个坎儿。治疗过程除了毁容之外,还有让人难以忍受的放化疗过程。在王一当时看来,与其说是治疗,还不如说是摧残。

    口腔外科医生能给癌症患者的抉择其实并不多,但每一个都可以称为难以接受。死亡真的不见得是最糟糕的结局,对很多年轻女xìng来说,治疗后期根本就是生不如死。

    在后世能把这种工作打理好的王一显然也不是那种同情心泛滥的人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穿越回来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一忽然发现自己似乎变得脆弱了。至少眼前的这个年轻小战士的一番话,让他有些热泪盈眶。

    三军总医院住着的并不都是乐观向上之辈,有一些伤残的战士看到王一,即便不是敌视,可也称不上半点敬仰。当然,愤怒者有之,在这些人看来,就是王一发动的战争让他们成了废人。

    如果说这些身体伤残的战士,在王一的帮助下,也许还能回归社会的话。那些心理出现创伤的战士,却更让他感觉棘手。

    “他叫金平安,朝鲜族人,十九岁,朝鲜第三陆军师第二团战士。在克拉斯诺雅尔克斯战役中,他们的部队为了阻挡俄国人的退路,最后整个连队除了他之外,全部战死沙场。最后我们是从死人堆里把他找出来的。不过……从他睁眼的一刻起,整个人就非常的焦虑,茫然,恐惧,后来逐步好转,本来我以为他已经顺利康复了。可没想到就在他出院前一个星期,这个金平安忽然xìng情大变,不但易怒,麻木,而且非常的暴力,算一算也快一年的时间了。”主治医生叹了一口气,隔着玻璃窗指点道。对这样的患者他的办法不多,只得向王一请教。“先生,您对此有什么办法么?”

    王一道:“在战争等各种灾难之后,一些人会产生急xìng应激障碍,这个病程一般很短。不过在一个月后,也许是几个月后,一些病人会产生一种病症,名叫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三百七十六章 杀猪

    更新时间:2013-02-12

    冬rì的天空很蓝,但也很冰冷。欢迎来到阅读

    东北自治区最近几年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周边的敌对势力被基本肃清。北边的毛子短期内已经没了威胁,东边的rì本现在是在被围困的状态下苟延残喘。而大清如今也是名存实亡,总督们拥兵自立,现在只是名义上还在大清的统治之下。如果东北真的向běi jīng用兵,很可能提前出现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东南互保,各省联合看京城的笑话。南方现在还不太平,东南五省除了北越省之外,其他四省中的三省在打仗,剩下的南越省则是时不时地爆发sāo乱或者恶xìng杀人案件。不过好消息是这类事件正在大幅度地减少,东北对东南亚五省的控制正在进一步加强。

    能取得以上的成绩,东北自治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东北保险队自然是功不可没。然而在盛世华章的背后,保险队也付出了远超人们想象的巨大代价。

    从自治区成立之后,东北保险队阵亡战士人数将近十万,伤残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万。北方战场上的敌人除了毛子之外,冬季动辄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温带来的恐怖杀伤甚至还要远高于前者。如果不是王一吸取了拿破仑和希特勒在进攻俄国时的失败教训,加之保险队进攻的方向与前两者相反,正是从俄国最弱的远东地区下手,逐步西进。然而即便如此,王一也不敢在铁路后勤不到位的时候,仅凭手中的先进武器,就向西发动的大规模进攻。真是那样,一旦到了冬季,战局进入僵局,王一就是把军力增加到五六十万,也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到时牵一发而动全身,东北取得的良好局面很可能因此而葬送,实在是得不偿失。

    保险队员的巨大损伤,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王一都不能忽视。(.)如今北方战事已经暂时告一段落,至少五到八年的时间里,毛子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那么伤残军人的安置问题就该被提上议事rì程,虽然之前也有了简单的政策支持,但是随着伤残战士的逐渐增多,之前的统一安排土地或者进入工厂再就业的政策就显得有些跟不上实际情况的变换。

    东北自治区目前本土的工业发展水平,经过王一这么多年的掌控,可谓厚积薄发,在世界上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名列前茅。如果只是用来安排伤残战士,自然并不困难。但问题是除了这些伤残战士之外,王一还要安排退伍转业的保险队员,这样一来,数量立刻增加数倍,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而给伤残战士授予功勋田,虽然听起来也是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战士本身已经肢体残障,再让他们从事繁重的农业劳动,其转业后的收入根本无法得到好的保障。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如果伤残战士在退伍后,连口饱饭都吃不上,王一觉得自己找个没人的地方吞枪子得了。

    偏偏在后世这方面的经验有限,不是王一抱怨,打过rì本人的**战士天朝不管不顾也就算了,可是那些老红军老革命真能跟上改革开放大cháo,能从中分得应有利益发家致富的,真算起来,恐怕也不是大多数。当然,其中原因纷杂,不同地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不能大而化之地骂一骂了事。

    “该怎么办呢?”从三军总院出来之后,王一脑子里还是那些被冻掉了脚趾的断足,被炸得面目全非的面庞,或麻木或愤怒的脸庞。他需要给这些为国尽忠报效的士兵们一个交代。

    这天夜里,盛京铁西区一座dú lì小院的黑铁门外,来了一名穿着棉袍马褂的中年人。黑毡帽遮起大半张脸,没留辫子,肩上扛着一个满是油渍的褡裢。只见他在寒风中猫着个老腰,抱着肩膀,瑟瑟发抖。

    黑铁门外挂着一盏昏黄的小白炽灯,光影随着寒风不停变化,把男子的身影拉长缩短。

    看周围没有行人,男子在黑铁门上连敲三下。

    等了好半天,小院里才传出动静,随着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终于一个声音传来。

    “谁在外边!?”

    “王屠户,是我,张二麻子。冒昧叨扰,今天晚上家里来了亲,想招待人家,又没肉。”

    “原来是你小子!”说话间,门上开了一个小窗口,露出半张满是横肉的凶恶毛脸。“这么说你要买肉?”

    “是!”丈二麻子陪笑道。“您受累。”

    “要多少?”

    “九斤五两的猪头一个!”

    一听这话,王屠户一愣,看了盯着张二麻子一会儿,才道:“确定?”

    “确定!”

    “这猪头送到哪里去?”

    “处理好后,送到盛京的北陵公园南门外市委大院,那边有座桥。天冷路滑,加点火。正月里,放礼花最好看。”

    “几点送去?”王屠户问道,脸sè沉得可怕。

    “你自己看着办,当然是越快越好了。”

    “明白了!”

    张二麻子此时一笑,道:“要是能送到西天了,四爪龙上身,黄金十万两。”

    两人说话的声音很小,也不虞其他人听到。

    “除了送猪头,还有其他的么?”

    “倒是还有一事!昨天买扑克,里面多了一张牌,没见过。”张二麻子说着从贴身衣服里拿出三张纸钞,交给王屠户。“行了,定金我已经付了,先走了。”

    张二麻子说走就走,几步之后,就消失在茫茫夜sè之中。

    王屠户返回房间内,这院子不大,一大一小两间房。他没进大屋,而是从身上摸出钥匙,开了小房。这里面都是他卖猪肉用的家伙,屋里自然是一股血腥味。他搬开切猪肉用的桌案,起开地下的四块方砖,露出一个用油布包着的包裹。

    这时的王屠户神情复杂,打开包裹后,里面的东西全是违禁品。一杆长枪,一把手枪,两盒子弹,还有……炸药!

    拿出张二麻子临走留下的定金,那是三张纸钞,上下两张都很正常,不过中间那张却是一张黑白照片。上面两人,一个是王一,而另一个正是来东北的徐世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820/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清末当悍匪最新章节! 作者:老矣所写的《回到清末当悍匪》为转载作品,回到清末当悍匪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清末当悍匪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清末当悍匪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清末当悍匪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清末当悍匪介绍:
穿越前,王一,男,二十八岁,辽宁人,口腔系本科毕业,在某陆军学院参加过一年军事培训,职业军医,未婚配,非处男。穿越后,时间,1875年,即:光绪元年。地点:东北奉天府境内。表面职业:团练,后改名保险队。实际职业:胡子,也就是土匪。
回到清末当悍匪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清末当悍匪,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清末当悍匪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