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TXT下载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全文阅读

作者:易如意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txt下载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五十六章 要不得“圣母心”

    别人或许不知道军粮的事情,但是李思摩自己是十分清楚的,所以他接到命令后毫不犹豫地选择出营恶战。

    好在薛延陀降卒虽然悍不畏死但他们大部人都没武器而且已经饿了一天,起初是因为看见咄摩支被杀才愤而与鲁至等人撕杀后来被人引导着攻向李思摩大营,则是想抢些吃的。

    不过随着李思摩带着突厥精锐出营,这些人的士气很快就被消磨光了,最后真的在天亮之时被李思摩平定了。

    李思摩骑在马上看着毫无生气的薛延陀的降卒麻木地蹲在雪地上,知道他们必死无疑,最终的强求查可能还没有那些躺在殷红色的雪地上的人来得壮烈。

    这一战薛延陀降卒死伤惨重,突厥人同样付出两千多伤亡的代价。

    李思摩来到唐军大营才知道李承乾昨晚根本不大营里,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站在帐前的雪地上李思摩心里悲凉,仰天长叹。

    李承乾回到大营后没有问薛延陀降卒为什么叛乱,还称李思摩的平叛有功,最后下令把所有薛延陀降卒移往冰城看押。

    李思摩为了表示臣服亲自押送薛延陀降卒来到大河对岸的冰城,见负责接收这薛延陀的降卒的唐将是程务挺。

    李思摩看着程务挺立马在晶莹高大的冰城前,忙打马上前在马上抱拳道:“有劳程小将军久候。”

    程务挺骑在马上朝李思摩略一抱拳道:“辛苦李将军了!”

    一批唐军老卒从程务挺身后走出来,这些人都是来自灵州都督府会说几句薛延陀话。

    这些人走到薛延陀降卒中用汉语和薛延陀语反复喊着:

    “好好走进去,都进去了就给你们吃的。”

    “进了冰城有吃的。”

    ……

    ……

    半死不活的薛延陀降卒听见有吃的,精神不觉都为之振,死气沉沉队伍发生一阵骚动,然后加快脚步走向冰城。

    李思摩看程务挺始终没有下马的意思也就没有下马,立马在道旁看着薛延陀降卒走进冰城。

    冰城门口的帐篷没有拆掉,李承乾走时把里面的都东西搬走了,现在只乘下一座空的帐篷。

    薛延陀降卒走进帐篷后从后门进入冰城,站冰城门口看不见冰城里面的情形。

    两万多薛延陀降卒排成长队鱼贯而入,两万人走了近两个时辰才全部进入冰城,先进去的人排队站在冰城最里面,看着后面长长的大队,心里焦急地盼望着唐军送来食物。

    看着薛延陀降卒终于走全部走进了冰城,李思摩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便向程务挺拱手道:“程小将军,薛延陀卒已经尽数入城,本将就告辞了。”

    “将军请!”

    李思摩闻言调转马头就往回走,刚走两步就听见程务挺大声道:“封城!”

    李思摩心里一动不免回头看一眼,只见从冰城两边跑出许多唐军将士牵着牛马,牛马身后都拖着一切成方块的大石头在冰上拖行。

    只见他们这些人把石块拖到冰城门口,就有人开始用水和石块砌墙。

    冰城这里零下十几度,一块石头铺好在上面泼一盆冒着热气的水,再赶紧再铺上一层石头,水结成冰以后两块石头之间就被冻的结结实实的。

    李思摩心里一沉,知道李承乾这是要把这些人都活活冻死在这冰城里,便再不回头快马加鞭往回大河那边而去。

    ----------------

    到了午后,在太阳最温暖的时候李承乾骑着高头大马,在一众文武大臣与护卫的簇拥下缓缓来到已经封死冰城。

    此时冰城的城门已经完全被封住了,而在冰城四周则用巨木搭起了十余座箭塔,上面站着箭手严密注视着冰城的动静。

    李承乾等人来到冰城前,程务挺忙上前见礼。

    “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李承乾下马走到程务挺身边问道:“薛延陀叛贼可还安分?”

    身后众人闻言都是脸色一黑,人家明知必死怎么安分?

    程务挺倒是一本正经回答道:“冰城里的叛贼上午一知道冰城被封死就闹了一阵子,不过随着所有靠近冰墙的人都被射死也就渐渐就安静下来了。

    现在每过一段时间还会有人发疯似的往冰墙上扑,但是人数较少,一般很快就被射死了。”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好,这些人昨日一天没有吃东西又撕杀了一夜,现在在又这冰天雪地里冻着,过了今夜大部分人也就没有力气再闹了。”

    他身后许敬宗闻言心里暗叹,过了今夜大部分人恐怕都死了。

    李承乾说完这些,转身看向他身后的几人道:“既然来了我们也上去这些薛延陀叛贼!”

    李承乾是被这些人烦的没有办法了,才带着他来这里的。

    李承乾既然决定要光明正大的杀死这些人,自然要把附近的各部落首领召来观赏他的功绩。

    可是他才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就立即遭到了反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杀死这些人是因为他们降而复叛,理由说得过去。

    但若是把附近的小部落首领都召来威吓,必然会给这些人造成心理阴影,以后大唐再也不可能得到这里的人心。

    这一次不但许敬宗苏定方坚决反对,就连一向不怎么说话的尉迟恭也表示此事应该请陛下定夺。

    李承乾发现除了想说话而不敢说的王方翼,竟然只有丘行恭一个人支持自己。

    所以李承乾决定把这几个人都带到这里来,先让他们看看等死的薛延陀人,然后再说服他们。

    程务挺为了监视冰城的里面的动静,在原来冰城门口处也搭建了一座相对较大的箭塔。

    只是在搭建时他从来没有想过李承乾要上亲自登上箭塔,所以搭建的极为简单,人要上去必须手脚并用。

    李承乾脚上有伤只能站在吊篮里被将士们拉上去,所以王方翼和王群先爬上去然后放下吊篮拉李承乾上去。

    程务挺看着李承乾站在吊篮里扶着刘葵缓缓上升,双眼通红回头看着他一向遵敬的苏定方等人怒声道:“在你们眼里那些蛮夷难道比太子殿下还重要?”

    “呃?”

第二百五十七章 统一思想

    苏定方几人闻言同时一怔,不知该说什么。

    程务挺见他们不说话,又连声质问道:“太子殿下一心为了大唐,深入不毛之地,他把你们视为肱骨大臣,你们为什么就不能稍稍体量一下太子殿下的苦心?”

    苏定方和许敬宗闻言都把头垂下去,尉迟恭想说什么但是看着箭塔上在几人搀扶下才艰难迈出吊篮的李承乾最终只是叹了一口气。

    他们也知道李承乾苦心孤诣都是为了大唐,这一年来李承乾在长安慈爱百姓几乎可以称为圣君,来到北地杀伐决断也有神武之姿。

    可是却有些杀戮太过了,还要以杀戮恐吓已经臣服于大唐的小部落,就不是他们所能接受的了。

    要知道以他们经验人心不稳可是大患,把别人吓得战战兢兢,别人怎么能跟你一心呢?

    说实话他们反对李承乾这样做,在他们心里真的是赤胆忠心地为李承乾好,可是现在他们心里多少都有些怀疑,他们自己就一定正确吗?

    李承乾在箭塔上站稳站跟,长出一口气才看向下面的冰城,只见沿着四周冰墙倒着一圈薛延陀降卒的尸体,每一具尸体上都插着数支羽箭,尸体下的雪地上有一片片斑驳的血迹。

    在冰城中间的还没死薛延陀降卒都半死不活地挤在一起,对于外界的事物已经麻木了,完全是等死的状态。

    李承乾观察着冰城的情况,旁边的王方翼嗫嚅半天才下定决心道:“太子殿下想做什么就请下令吧,臣亲自去替太子殿下传令。”

    李承乾闻言心里一动知道苦肉计有效,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看也不看王方翼神态骄傲地道:“孤王要是直接下令,难道会没有人去传令?”

    王方翼闻言一怔,心想那您为什么不直接下令呢?

    李承乾朝下面看一眼,见苏定方等人还没有上来,伸手“砰砰”拍两下木栏大声道:“你们几个快上来,在下面干什么呢?”

    苏定方闻言当先往箭塔上爬,许敬宗几人也连忙跟上,只有程务挺带着亲卫守在箭塔下面充做护卫。

    对于敌人李承乾从不想以德服人,但是对身边的人他也只能以德服人,虽然这些人明确反对他的做法但是他知道对他却没有恶意。

    而且他除了要就对付大唐以外敌人,还要应付大唐内部的敌人。

    最近他收到不少来自李世民行在的消息,李世民当时为了稳固他和李承乾的地位,把反对李承乾的大臣都带着北上了。

    长安留守的都是支持李承乾的大臣,反正李承乾人在外面回不去,不用担心这些大臣在他背后拥立李承乾。

    因为这些人忠于李承乾,在朝中一定会打击一切反对他和李承乾的势力,这样他才能放心地亲征。

    这样就造成现在李世民身边成了反对李承乾的大臣的聚集地,这些人聚到李世民身边对李承乾不利是肯定的,更何况这些人里还有房玄龄这样对李世民有着极大影响的人?

    李承乾现在要是不能团结他身边的人,就算强行把这里的事情按自己的想法做了,后面双方联军对战漠北各族联军时,李承乾一样不能完全实现他的计划。

    李承乾想这些事时苏定方等人也爬上了箭塔,看看冰城的情形知道李承乾有话要说,所以都沉默地站箭塔上。

    半晌,只听李承乾声音淡淡地问道:“你们看这些薛延陀降卒有什么共同特点?”

    “呃?”

    几人不知道李承乾是什么意思,自然回答不上来。

    李承乾等了一下接着说道:“他们都很年轻,是薛延陀部承上启下的人。”

    听到这句话几人再次陷入沉默。

    李承乾继续道:“孤王曾经说过大漠南北万里草原各族旋兴旋灭,但总是为祸中国,所以要治理草原。”

    “太子殿下高詹远瞩臣等佩服。”许敬宗连忙道。

    李承乾嘴角露出一个浅笑,接着道:“你们也应该听说过,孤王对吴王说过要继续往海外封王?”

    这也是写在“大唐十年规划”里的事他们自然知道,但是此时李承乾提起显然不那么简单,不免往深处想想。

    就想到随着海外封王还有一件事流传甚广,就是李承乾提出的灭国必要灭其上层的理论,使其国人忘记自己的祖宗是谁,忘记自己文化,然后再教育其国百姓忠于大唐。

    当时他们都觉得李承乾所要分封的地方都是海外不毛之地,岛上即便有人也不过是一些茹毛饮血的野人,所以众人并没有在意。

    可是此时听来,却猛然惊觉李承在北地做的事何偿不是依照他的灭其国必灭其上层的理论而做的。

    李承乾看他们差不多想清楚了,便又接着道:“当然,在这里没有那么容易实践孤王的灭国之论,但是教化之功还是要实现的。

    十年生聚,十年教养,一个强大的越国就出现了。

    可若是我大唐在此地进行十年教养,能不能把这里的百姓都教养成大唐的子民呢?”

    “太子殿下,雄才大略又深谋远虑,十年之后大漠南北不怕不成为神州乐土。”提到教化许敬宗认为自己有发言权。

    李承乾不置可否反倒指着冰城里的人问道:“可是这些人怎么办呢?把这些人杀了,这片大地自然会生养其他人,唐军走了又会起来作乱,怎么办?”

    几人被李承乾问住,他们要是知道怎么办,也不至于一千多年以后漠北还独出去。

    李承乾见几人怔住也不待他回答,直接道:“孤王一说到要治理大漠南北成不世功勋,你们一个个都心情激荡,可是真的要一步步实施起来,却思前想后畏首畏尾。”

    几人闻言虽然身在箭塔上,还是双膝跪下道:“臣等知罪。”

    李承乾却依然不放过他们,寒声问道:“你们这样做是对得起孤王?还是对得苍天?

    苍天把你们降生在世间,又降下孤王来让你们功成名就,你们却不敢勇往直前!”

    几人听了李承乾的话,都被吓的脸色巨变。

    去年李承乾召见薛仁贵的时情形曾在长安城风传一时,众人都道:李承乾和薛仁贵前世就是君臣。

    后来李承乾又得了秦臣献书,还做出火药这种天雷般的利器。

    长安城都传说李承乾是秦始皇转世,后来是李世民觉得李承乾若是秦始皇转世,那么他就太尴尬了,所以下令禁止此类传言。

    此时几人听见李承乾如此说,又都想起了那些传说。

    “都说天道好还,我中国自从西晋八王之乱,引起五胡乱中华不知多少汉人为北狄所屠,今日天降太子殿下英明神武正是报仇之时。

    臣等不明就里竟以常规视之,实在有负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请太子殿下治罪。”

    第一个反应过来的还是许敬宗,其他人闻言也都忙道:“请太子殿下治罪。”

    李承乾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有所悔改但还是不放心,接着又道:“君臣一场,你们若是不想立此功勋孤王也不勉强,这些薛延陀降卒此刻已经被吓破了胆,放出来或可做几年苦力……”

    “殿下不可如此啊!这些人反复无常为祸中华必须全部斩杀,以此震慑周边蛮夷。”苏定方急忙阻止李承乾说下去。

    旁边的许敬宗也忙建议道:“请太子殿下降旨命灵州都府召附近各部首领前来为太子殿下大破薛延陀贺功。”

    尉迟恭闻言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心里暗叹这两个货变脸也太快了。

    李承乾得到想要结果,便哈哈大笑道:“好!就按许学士说的办,只要我们君臣一心,治理这北地不算什么。”

    “遵旨!”苏定方和许敬宗激动地道。

    王方翼见此忍不住翻白眼,什么按许学士说的办,这意见不是你提的吗?

    “好啦,都平身吧!”李承乾意气风发道。

    “谢太子殿下!”

    此事决定下来苏定方和许敬宗也轻松不少,毕竟他们在反对李承乾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李承乾待他们站起来,才又轻飘飘地道:“许学士修过《隋书》也应该读过《魏书》,到北魏时许多外族改汉姓时依然改为刘姓,许学士可知其中原委啊?”

    这问到许敬宗的本职工作自然清楚,闻言忙道:“回太子殿下,北魏夷狄改汉姓时多改刘姓,是因为刘姓乃汉室皇姓,两汉威震四夷,到北魏时四夷仍以刘姓为贵姓。”

    李承乾闻言感叹道:“是啊!北魏去东汉末年已有两三百年了,可是当时四夷仍尊强汉,难道强汉只是对四夷施行仁义吗?”

    尉迟恭一直在旁边听着因为涉及到李承乾要收服手下大将,他一直不好插话,此时却忍不住道:“难怪陛下常言‘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对付夷狄当然要示之以威。”说着忍不住脸红起来。

    李承乾闻言接着道:“你们之前就是心口不一啊!”几人闻言皆是一副羞愧难当的样子。

    李承乾见此心里乐开了花,暗道:李世民虽然这么说,但也只能做到用武力打败对方,至于坑杀降卒还以之向小部落示威怕是不会干的。

    李承乾带着几个人下了箭塔,然向四周下令命附近的小落前来庆贺他大破薛延陀。

    只是这里是夷男选的落脚点,离所有大唐的部落都有一段距离,这些部落的首领要来到还要一段时间。

第二百五十八章 李世民的交易

    李世民率领的大军和百官顶着寒风走了近两个月的路终于来到朔方城,可天气却一点也不给他面子,一连数日都是寒风呼啸,大雪时落时停,就没有一个晴天。

    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李世民和一众大臣只能呆在屋里不出去。

    起初几天李世民还和几个主要的大臣一起商量今后的战事,薛延陀倾国而来,两国几十万大军对垒,就是李世民也要小心应对。

    可是随着李承乾大破薛延陀汗帐生擒真珠可汗的消息传来,李世民一下子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薛延陀汗帐所带的那几万人马是薛延陀统治草原根本,没有了那几万人就算夷男逃走都没有用,何况连夷男都被活捉了。

    这个消息只要一放出去拔灼所带领的人肯定倾刻瓦解,在北疆再没有人敢与大唐争雄。

    得到这样的好消息不管出于什么心态这帮大臣都要盛赞李承乾,一时间歌功颂德的话语几乎把李世民活埋了。

    儿子争气李世民自然也十分高兴,在朔方城的行在一连三日摆酒庆贺,与众臣们饮酒高歌比李承乾所在孔兑沟大营更有胜利的气氛。

    这一日酒宴罢去,仍然兴奋难抑的李世民又把高仕廉、房玄龄、候君集、萧禹、刘德威、杨弘礼、阎立德、薛万彻、高季辅、韩瑗、来济等大臣加上李恪和李治两兄弟召到他居住大殿里喝聊天。

    李世民满面笑容地看着众人道:“承乾此胜可保大唐北境数十年无战事,而且承乾有灭薛延陀的本事朕也就放心了。

    明年朕就出兵灭了高句丽大唐将再无边患。”

    这话说的十分自豪,四方蛮夷在他父子俩眼里简直就是土鸡瓦狗。

    李世民话音一落候君集和薛万彻等人闻言都是大声道:“大唐万胜!”

    李世民这几天多次盛赞李承乾众人也都习惯了,可是公然提出明年出征高句丽还是第一次。

    房玄龄虽然已经离开中枢,但是也知道眼下都快过年了皇帝和皇太子都还率军在外,明年无论如何也不能出兵高句丽,否则唐将无财力维持。

    本想劝一句但想到自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最后只是端起茶杯饮了一轻轻口茶水便放下了。

    房玄龄不说话不代表就没有人说话,候君集等人贺罢反应过来的高季辅就神情庄重走出座席,郑重向李世民行礼后道:“陛下,征伐大事关乎社稷危亡,陛下岂可儿戏视之。”

    “嗯?”李世民闻言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李世民这几天十分兴奋,他通过各方描述真正明白了火药在战场上的意义,对于一战灭高句丽十分有信心。

    今日当众说出来虽然有试探大臣的意思,但也没有想到会有人直接出教训他,心里的怒火一下就被点燃了。

    “此时酒后茶谈季辅兄何必如此较真。”中书舍人来济起身道。

    来济是个极善察观色的人,眼见李世民喝了酒此时还去强谏不是找事吗?

    可是高季辅既不看李世民的脸色也不听来济提醒,硬着脖子道:“既是酒后茶谈,更不可将此军国大事宣之于口,陛下岂不闻言君密则失臣吗?

    此时我大唐以倾国之力征灭薛延陀,尚未功成岂可再在东北轻开战端?

    陛下此言若是传出去必使高句丽必为大唐之患,因此臣请陛下收回刚才的酒后失言。”

    高季辅说完拜伏在地,大帐里异常安静,所有人都战战兢兢看着李世民,自从魏征死后凡是敢如此进谏的人都被李世民狠狠诘责过,除了李承乾已经没有人敢这么顶撞李世民了。

    李世民双眼圆睁,一瞬不瞬地看着下面的高季辅,半晌没有说出话来。

    倒不是他不想收拾高季辅,而是担心他现在准备好的话都说来了被高季辅一一反驳了,那他以后再提征伐高句丽在朝堂上将很难通过。

    最后李世民冷哼一声,直接站起身走了。

    众人见李世民愤而离席,也不用内侍宣布便一齐起身朝着李世民的宝座行礼告退。

    当晚不欢而散,第二天也就没有大臣敢再提庆祝之事。

    但是李世民却在这一天连续召见数名大臣,没有被召见的人都在猜测:他们谈肯定和征高句丽有关。

    冬日天短吃饭前天就彻底黑下来了,李恪正准备叫人传晚膳,就见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前来传旨:李世民召他一起用膳。

    走在路上李恪发现就召见自己一个人,心里不免有些猜测。

    李恪这一次虽然随驾出征,但是他也知道李承乾此时领兵在外,李世民把他和李治带在身边监视的意图十分明显。

    所以除了他原本掌握的飞鸽传书一事,其他军政事务皆不预闻李世民也不把其他事交给他办。

    此时内侍召去与李世民一起用晚膳,却没有去召住在旁边的李治,必定有什么要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

    李恪一进大帐见李世民已经坐在正席上忙上前行礼。

    李世民看看李恪就眉开眼笑地道:“快坐下吧,今日就咱们父子两个不必多礼。”

    李恪闻言心里狐疑,不动声色行了一礼才坐在侧面的席位上。

    乍一看席位上菜色十分简单,只是几个青菜,但是仔细一看却非常不简单,因为现在行在青菜十分稀罕。

    夏州不是长安没有人在温泉边种青菜,李世民吃的除了各种豆芽以外青菜都是从长安运来的。

    路途遥远想得到一些青菜十分艰难,平常只供应李世民一人,李世民自己也舍不得多吃,还要分赐给几个年老的大臣。

    李恪和李治两个虽然尊贵最多也就能吃上豆芽,可是今日李世民竟然让人给他做四个青菜。

    李恪看着青菜一时竟然不知该不该吃。

    李世民看李恪坐下却不动筷子,笑呵呵地道:“恪儿掌握飞鸽有功,父皇特意让人给你做了青菜,青菜得之不易快吃吧,吃完了父皇还有话对你说。”

    李恪见李世民如慈爱心里感动,便不管三七二十一,风卷残云似的把小几上的饭菜吃完。

    抬头看见李世民依旧笑吟吟地看着他,忙放下筷子有些心虚问道:“父皇您有话说?”

    “嗯。”李世民不知在想什么闻言先是一怔,然后温和问道:“恪儿最近可与承乾通过信?”

    李恪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问他关于李承乾的事,想了一下照实说道:“太子殿下军务繁忙,除了每十天给父皇寄信时会顺带给儿臣一封信,问一下父皇起居情况,命儿臣好生照顾父皇外,别的倒也没有什么通信。”

    “哦!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然后接着道:“既然夷男已经被承乾擒获,回纥等部也有意投降我大唐,平灭薛延陀已是指日可待。

    大唐这次虽然同时出兵数路,但想来平灭薛延陀也不会有太大的损耗,若是携灭薛延陀之威,向东行军直扑高句丽必然事半功倍,一战即可平灭高句丽。”

    “父皇所言甚是。”李恪知道李世民的心思,所以顺着李世民话说。

    李世民闻言却是叹口气愁眉苦脸道:“唉!可是这些大臣都是鼠目寸光,看不见高句丽对大唐的危害,竟百般阻挠朕出兵征伐高句丽。”

    “啊。”

    对此李恪不敢轻易发表看法,李世民已经几次要出兵高句丽了,但是每次都被大臣给劝阻了。

    不过好在李世民也不在意他的支持,他支持与否与大局关系不大,于是李世民又接着道:“想来此事承乾应该是明白的,你用密码给承乾去了一封信,薛延陀既然已经灭了就让他回长安监国,朕亲自带兵东征高句丽。”

    “啊!”

    李恪闻言一下子蒙了,无论是李世民亲征还李承乾监国都是要明发诏书的,现在李世民在没有大臣的支持东征的情况下就让自己给李承乾写信是什么意思?

    走出李世民的大帐李恪还在想,就算是让自己给李承乾传话也不用如此礼遇啊!

    想着那几盘子青菜,李恪越发觉得此事透着古怪。

    一路走着一路想李恪慢慢地就想明白了,李世民东征让李承乾回长安监国这显然是个交易。

    从这次李世民亲征的安排来看,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是没有可能把一个成年皇太子留长安监国的,因为以李承乾的实力随时都可以自立为皇帝。

    可是既然是交易李世民想要通过这一场交易获得什么呢?

    自己不过是一个传话的又凭什么获得如此优厚的待遇?

第二百五十九章 教导李世民

    李恪虽然想不明白李世民的深意,但是不妨碍李恪把事情原原本本写信告诉李承乾。

    远在孔兑沟大营的李承乾根本不知道李世民已经把他当大唐朝廷一股重要力量,要与他联合对付反对其东征的大臣。

    李承乾此时刚统一好了内部人心,困在冰城里的薛延陀降卒在露天的冰城里没吃没喝的熬了两天两夜已经全部被冻死了。

    李承乾命人把薛延陀降卒的尸体整理整理,准备让来庆贺大唐大胜的各部族首领都来这里参观参观。

    同时他还收到一个好消息,他派出去找矿的人找到了金矿银矿铜矿还有铁矿等等,有这些贵金属对于后续李承乾大唐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李承乾知道这一带矿藏丰富,但是没有想到他们找的这么全,因为现在大唐对这里的统治还十分薄弱,李承乾只准备开采金、银、铜,至于铁矿则下令封锁消息,等大唐在这里的统治跟内地一样时再开采铁矿。

    李承乾一面做着各种治理和生产规划,一边紧急派人送信回长安,要从长安调集工匠来冶炼。还要把刘仁轨调来,这里的治理只能交给像刘仁轨这样能文武又一肚子坏水的人。

    却在此时收到李恪的信,因为信里把李世民行在的事情写的详细,李承乾看了信就洞悉了李世民以及大臣们的想法,有些哭笑不得。

    他这里的虽然破了薛延陀汗帐抓了薛延陀贵族,但是漠北二十联军还好好的。如果允许这些部族摊贩降大唐,然后带着他们的兵全须全尾的返回漠北,那大唐在这一战中能得到什么呢?

    面对强大的漠北河套地区还怎么治理?

    这些人以后强大了还会来抢劫的,到时候河套地区还是战场,等于是大唐的战略的纵深地,根杯能发展经济。

    不要说,‘跟部族做生意让他有饭吃他们就抢劫了。’这种蠢话,美国经济现在也是世界第一,它不是还靠抢吗?

    而且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这片土地就只能养那么多人,一旦超过了界限自己人也会饿肚子造反,在没有彻底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资源有限这一矛盾之前那只能让别人少点。

    所以李承乾这一次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整个漠北草原打残,让他们老老实实地接受大唐的政策。

    打残漠北就光是要屠杀薛延陀三万人,同时也要把这二十万人留下来。

    在李承乾看来攻破薛延陀汗帐,只能算是胜利了一半,可是李世民居然认为大唐已经胜利了,可以去东征高句丽了。

    李恪这信里也将行在一众大臣的意见告诉了李承乾。

    这些大臣比李世民还有不如,一个个竟然认为过了年就可以搬师回朝了。

    李承乾知道这些大臣既不会支持李世民东征薛延陀,也不会支持李承乾治理河套地区。

    面对这样的形式李承乾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写成奏疏送去行在,让李世民和大臣们都知道他李承乾打算治理河套地区,别在背后自己打自己的算盘无视他这个在外征战的皇太子。

    李承乾的奏疏内容主要有四条,一是在原秦长城遗址上修筑长城,二是修一条关中到贯穿河套地区的直道,三是罢撤河套地区的羁縻州改设郡县,四是河套地区各部族一律改服易发穿汉服梳汉装习汉语。

    这既是李承乾表明态度也是一次试水,所以内容写的都十分简单,根本没有提及修城、修路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从何而出。

    同时李承乾又以儿子的身份给李世民写了一封私信,内容主要是对他要东征高句丽的回答。

    不孝男承乾顿首百拜,启于父皇驾前:

    前闻父皇欲于明年御亲征高句丽,儿臣反复思量,有几句糊涂言语禀明父皇参详。

    高句丽者易灭难伐,易灭是因为高句丽人也居住在城市中,大军只要把他们的城池都攻破高句丽也就灭亡了,不会像草原部族那样大军一到就骑马跑了。

    难伐是因为他内部都是城池,需要对一座座城池逐一进行攻打,只要有几座城池攻不破高句丽就能苟延残喘并且与大唐相互攻伐。

    其次就是现在不是征伐高句丽的好时候,高句丽虽然经历了泉(渊避李渊的讳)盖苏文弑君,但是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内乱,权力都归泉盖苏文掌握,国内百姓生活安定。此时没有高句丽的大臣做为大唐的内应,大唐攻打高句丽只能使高句丽上下一心反击大唐。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皇不详高句丽之详情焉能轻发大军?

    大唐若想征伐高句丽需按《十年规划》上的计划的执行,先把关中西北各部收拾稳定,然后用数年积攒钱粮,派遣间谍联合前隋时没在高句丽的汉人为内应,先搞乱高句丽使其民不聊生,然后挥军征灭可一战而成功。

    父皇春秋以高,征灭高句丽父皇只宜运筹帷幄不宜御驾亲征,待诸事妥定,自有儿臣亲率大军征灭高句丽,以完父皇之宿愿。

    李承乾自认这一封已经言语委婉,就直派人把信发出去。

    李承乾的奏疏送到李世民的行在时已经是贞观十八年了,李世民在行在过新年,虽然没有在长安太极宫隆重,但是因为薛延陀已灭行在的官员还是得了几天的假期,只留少数大臣轮值中书。

    李承乾是皇太子还是前方平定薛延陀的最高指挥,所以李承乾的奏疏一到就被送进给主中书轮值的杨弘礼案头。

    杨弘礼也是隋朝宗室,出征前还是个中书舍人,出征时才被李世民提拔为兵侍郎随行处理机务。

    杨弘礼一看完李承乾的奏疏被李承乾的大胆吓了一跳,李承乾所提的四条从表面看完全就是秦朝对河套地区地政策照抄。

    修长城、修直道、行郡县秦朝早在此地做过了,除了劳民伤财似乎没有什么益处。

    还有就是命河套地区的羌部、突厥、昭武九姓等部落改服易冠,行汉人礼数,这也会引起当地各部落的反抗,甚至有可能影响到现在正在与回纥等部的谈判,眼前薛延陀二十大军能不速就看回纥等部能不能及时投降大唐了。

    所以杨弘礼认为不管朝廷对此事如何看,现在是绝不对不能泄露出去的,但是这样的事情他又不敢做主,只得起身去见李世民请他出面压制李承乾。

    自从上次李世表示要东征高句丽而被大臣一致反对后,李世民这几天就少与大臣接触,他要等李承乾上书支持东征后再与这些大臣进行周旋。

    这几天李世民一直在等李承乾的消息,然后李世民就等来了李承乾一封私信,信是李承乾亲笔写的一个个瘦金体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但是信的内容却让李世民怒火中烧。

    这哪是儿子给老子写信,分明是老子教训儿子,居然开口跟老子兵法有云……

    而且最不能让李世民接受则是李承乾说他年势以高,不能再御驾亲征高句丽了,高句丽要留给他打。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的信,两眼圆睁,呼呼喘气,额头青筋暴露,已经是怒到了极点。

    正在这个时候内侍禀报杨弘礼求见。

    “不见!”

    李世民大声咆哮。

    李世民这会儿也是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李承乾给他写的信虽然让他怒火中烧,但他更不好意思让大臣知道。

    一来他被儿子教训绝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再者就算把这件事告诉大臣,这些大臣也只会支持李承乾。

    内侍出去,又急忙回来硬着头皮道:“启奏陛下,杨大人说此事十万火急,而且与太子殿下有关……”

    “什么?”

    内侍听见这声音只吓得浑身颤抖不敢吱声。

第二百六十章 交付众臣

    李世民乍听见杨弘礼有事涉及李承乾,以为是李承乾将写给他的信同时写成奏疏公之于众了,当即大喝道:“逆子尔敢!传杨弘礼晋见。”

    杨弘礼在外面其实已经听见里面李世民的动静了,以为是李承乾把奏疏上的内容同时写信告诉了李世民引的李世民大怒。

    “臣杨弘礼参见陛下。”杨弘礼趋进来向李世民行礼。

    李世民此时正在气头,也顾得见的大臣那一套礼仪了,直接怒声道:“那逆子真是越来越胆大了。”说着便李承乾写给他的信扔下去。

    杨弘礼见李世民既不让他平身也不问什么事,直接往下扔信纸,以为自己猜对了,也不说别的直接拿出李承乾奏疏托在手里。

    殿里内侍忙捡了信件传给杨弘礼,接了奏疏转呈给李世民。

    李世民以为奏疏和信件内容一样,看也不看一眼直接扔在一边,两眼圆睁看着杨弘礼,声音冰寒道:“这个逆子简直无法无天,此次朕一定要严惩他,不要以为他是太子又有功勋就可对朕和朝政指手划脚,只要朕还活着大唐朝谁说了也不算,一个一个的……”

    李世民越说越怒,在杨弘礼惊疑目光中霍然站起来,走到书案前在殿里来回走转几圈,突然停下指着殿门口大声道:“来人传朕旨意,派人去打承乾那个逆子二十大板,朕倒要看看谁还对朕说三道四?”

    李世民这会儿是越想越怒,李承乾若是只给他写一封信私下向他说明自己的观点,就算语气不恭他也不好意思向外人提起,生一会儿闷气找机会收拾李承乾一顿也就过去了。

    但是这样的事让大臣知道了丢人不说,大臣还会以此来反对他东征高句丽,这就有收买人心兼打击他的威望的嫌疑了。

    李世民现在是真想狠狠地打李承乾一顿,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杀鸡敬猴,李世民因为一向标榜广开言路,不好直接打进谏的大臣,但是李承乾他可以随意打。

    用皇太子来立威也是向大臣表明他东征高句丽的态度之坚定,想要进谏的大臣最好考虑考虑。

    “陛下万万不可啊!太子殿下此次亲自带兵破灭薛延陀汗帐乃于国于家都是大功一件,上疏建言治理地方原本就是份内之事,虽然因为太子殿下少于历练所议国事或有不妥,陛下当好言教导怎可如此严厉责罚?”

    杨弘礼急忙劝谏,无论心里怎么想他都得劝谏,否则就算李承乾不说话太子党也不会放过他。

    李世民闻言一怔,扭头看着杨弘礼语气稍缓道:“杨爱卿也认为太子所言不妥?”

    杨弘礼不知何意忙道:“太子殿下欲效法秦始皇在大河以北修筑长城还要修直道,强令夷人改服……”

    “嗯?”

    李世民闻言大惊,两三步走到小几旁拿起李承乾的奏疏开始细看。

    杨弘礼见此也忙低下头看李世民转给他们信件,杨弘礼一看信上的内容当即后悔此时来见李世民了。

    果然,杨弘礼抬起头想要解释什么时,却见李世民正两眼冒火地盯着他。

    “杨弘礼你怎敢善自拆看太子写给朕的私信?”李世民声音阴冷地道。

    “陛下,臣,臣,臣不知道。”杨弘礼也被吓坏了,这个罪名可大可小,一切看李世民的心情。

    “哼!有事为何不直接奏报?”李世民这会儿有种‘日’了狗的感觉,本来被儿子教训就够窝火了,却还让别人知了。

    杨弘礼看着李世民表情知道此事解释不清楚,虽然觉得自己很冤枉,但也只能转移话题道:“微臣也是刚刚收到太子殿下的奏疏,觉得太子殿下如此建议怕还有其他举动,所以急忙来请陛下降旨免得太子殿下轻举妄动,扰乱大唐正与回纥等部谈的盟约。”

    李世民闻言心里一动便从容坐下,看着依旧站在当间的杨弘礼指指边上的席位命他坐下,然后才余怒未消地道:“承乾要治理河套也不算有错,他既能打下来就让他治理好了。”

    “陛下,重修秦长城和直道都需要大量的民力物力,强令诸夷改服易发怕也会激起诸夷反弹,只怕遗祸无穷啊!”杨弘礼苦口婆心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承乾还是皇太子,他要真想做什么你觉得此时朕的一道命令就有用吗?”李世民依旧平静地道。他此时已经想好如何利用此事达成他东征高句丽的目的了。

    “陛下……”杨弘礼满脸为难地道。

    李世民见状嘴角露出一个嘲讽似的笑容,从桌上翻出尉迟恭的奏疏示意内侍递给杨弘礼。

    杨弘礼见又是一封奏疏只得打开来看,看见尉迟恭写李承乾把两三万薛延陀降卒尽数关进冰城冻死,就觉得有心惊肉跳。

    再看后面李承乾还准备召集河套地区突厥、党项羌以及昭武九姓的首领去孔兑沟庆贺他攻灭薛延陀汗帐,就知道李承乾将有大动作。

    忙合上尉迟恭的奏疏,向李世民劝谏道:“陛下,太子殿下此时召集各部首领前往孔兑河大营,分明是要威胁各部蛮夷啊。”

    “哼”

    李世民闻言只是不屑地哼一声。

    杨弘礼一想自己这不是说废话,忙接着道:“就怕太子殿下威胁了各部首领,再提出什么要求恐怕会适得其反,还请陛下尽快下旨给太子殿下,请太子殿下务必不要,不要轻动。”

    李世民看着杨弘礼见他十分急切,便淡淡地问道:“承乾要治理此地有何不可?”

    杨弘礼闻言正色道:“陛下,这里就是一片毛之地,而且这里又都是夷狄所居,以太子殿下所言治理起来实在是徒费民力,于朝廷无一毫之利……”

    杨弘礼所言跟李世民想的差不多,大唐此时关东人口还远不及前隋时,怎么可能花废力气治理河套地区。

    不过李世民此时却不想杨弘礼如愿,他知道群臣知道也必定一片反对,可是现在李承乾带兵在外除了自己一般人拿他根本没有办法。

    而以李承乾的所作所为极有可能在近期引起更大的战争,这是朝臣们绝不愿意看见的,那么想要让他下旨调回李承乾,只有支持他东征高句丽。

    谋划了这些,李世民对杨弘礼的说法不置可否道:“既然如此还是召众臣都来议一议。”

    杨弘礼闻言怔怔地看面无表情地李世民,心想难道陛下要支持太子殿下?

    半晌才想到其他大臣也一定会反对李承乾,急忙道:“遵旨!”然后就出去召集在行在的群臣。

第二百六十一章 萧禹的污陷

    看着杨弘礼走出去,李世民眼里露出一丝戏谑之色,轻轻道:让你个逆子也尝尝这些大臣的厉害,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跟老子对着干了。

    杨弘礼召集了行在的大臣后,在大厅外就把李承乾奏疏给群臣当众传阅,还沉浸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新年愁绪里的大臣看了奏疏瞬间就炸祸了。

    李承乾这一套就是秦始皇的翻版,秦始皇固然功业无双但是在儒家历史的解说中却是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因为儒家讲究传承,家族香火,国家宗庙都是以传承时间长短为优劣的。

    秦传二世显然秦始皇不足效法,别说秦二世什么,要知道陈胜吴广在秦二世元年就造反了。

    贾谊的《过秦论》里讲的清楚,秦朝就是不讲仁义所以才灭亡的,李承乾现在做没有一样称的上仁义的事,几万降军统统冻死是残暴不仁,要修长城修直道也要劳民伤财,强令夷狄各部改服易发也是要杀个血流成河。

    群臣对于李承乾奏疏的态度很快达成高度一致,就是绝对不能让其成功。

    而且大臣们也都知道李世民向来反对修长城。

    李世民曾论说隋炀帝朝修长城浪费人力物力,也没有彻底把突厥挡住,他只用一二大将(指李世绩)就能征服大漠南北,现在李承乾不只是在效法秦始皇也是在效法隋炀帝……

    待群臣在殿外汇齐事情也都知道了,李世民便宣群臣进殿。

    群臣进殿见李世民高据宝座脸色阴冷纷纷行礼行礼入席,心里想着稍后怎么说既表明立场又不显得自己对李承乾落井下石。

    “太子的奏疏的诸卿都看过了?”李世民的声音毫无情绪。

    下面的大臣不知道李世民的态度如何都等着别人出头,大厅里竟然安静下来。

    李世民看着群臣一副万马齐喑的样子不免一惊,现在行在不比太极宫宽大,先来的大臣看了李承乾的奏疏,激烈反对话语他在厅里也听到一些,怎么到此时却没有人敢说话了?

    想到此处李世民心里不免有些怒火,寒声问道:“你们都不说话是都赞同太子所奏了?”

    李世民话音一落在群臣中引起一阵骚动,几个大臣都想冲出来,最后还是站在前面的萧禹最先走出来。

    矮小干瘦的萧禹说话语气跟他身材一样干埂倔燥。

    “陛下臣以为太子承乾好大喜功残暴不仁刚愎自用,治国理政有秦始皇隋炀帝之风,此等人做太子以后必为大唐带来灭国之祸,臣恳请陛下以天下为苍生祖宗宗庙为重,行废立之事!”说罢萧禹便郑重拜了下去。

    大厅里群臣闻言都倒吸一口冷气惊疑地看着李世民,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要废李承乾早就跟萧禹沟通了。

    李世民面沉似水两眼死死地盯着萧禹,恨不得立时把他拉出去打杀了。

    “宋国公何以说出祸乱纲常之言?”不用李世民说话,高季辅已经怒气冲冲走出来了。

    李承乾做为嫡长子在儒家看来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以往李承乾不以国事为重,李世民都起了废立之心很多大臣还不买账呢,此时李承乾亲自带兵平定了薛延陀至今还领兵在外,萧禹居然提出废太子这不是找死吗?

    “臣弹劾宋国公萧禹年老昏愦,口出祸国之言,请陛下立即重处。”中书舍人来济也走出来道,他没怒斥萧禹而是直接弹劾。

    随着来济站出来又十几个大臣站出来弹劾萧禹。

    李世民还是没有说话他想看看有没有萧禹一党。

    但是萧禹被一众大臣怒怼,忍不住站起来怒声争辩道:“你们这群趋赴势的小人,污蔑老夫一片为国为民之心。

    谁都知道当今太子乃是秦始皇转世,他残暴不仁冻杀数万俘虏,不顾我大唐百姓生活多艰欲效仿秦始皇修筑长城,此举必然引得民不聊生天下大乱,老夫上谏废其太子之位乃是出于一片公心,何错之有?”

    萧禹此言一出群臣立时哑然,李承乾是秦始皇转世长安城早有流言,之前群臣皆斥之以鼻,但经此一事却也难说了。

    若此时强保李承乾,对于李承乾上的奏疏是不是也要支持?

    群臣不说话又都把目光看向李世民。

    本来李世民只是想教训一下李承乾,可是自从萧禹一出来他脸色就阴沉下来了,他看着大厅里没有李承乾的嫡系大臣,李世民自己也不知该如何替李承乾辩驳,不免看向他之前最信任的高仕廉和房玄龄。

    “启奏陛下,萧禹所言乃是怪力乱神不足为信,太子殿下年轻气盛要成就大功而已,陛下只要细心教训以太子殿下之才将来必成大器。”七十多岁的高仕廉站出来温和地说道。

    群臣听了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萧禹太危言耸听了,李承乾不过有这种想法,还没有付诸实践怎么就跟秦始皇隋炀帝算到一起去了?

    “启奏陛下,宋国公萧禹危言耸听污蔑太子包藏祸心,请陛下治罪。”房玄龄走出来淡淡地道。

    萧禹见状瞪大双眼不可思议地看着高仕廉和房玄龄,失声道:“你们不是一样深受李承乾之害吗?”

    这可是私心报复皇太子!

    李世民看着萧禹脸如锅底一般,声音冰冷地道:“萧禹心怀怨望污蔑太子,革除一切官职爵们交部议处!”李世民说罢两名侍卫走进大殿把萧禹带出了去。

    李世民看着安静的大厅有现在就杀了萧禹的冲动。

    历史上李世民曾经给过张亮机会,当着萧禹的面问张亮:你这么相信佛家为什么不出家为僧呢?

    结果张亮还没有反应过来,萧禹先跳出来说自己愿出家,替张亮挡下了这一劫,李世民没有办法只能下旨命萧禹出家为僧,连法号都赐下了。结果萧禹走出大殿又后悔了,返回去告诉李世民他不出家了,出家做了和尚对不起祖宗。

    把李世民气了个半死,只得办张亮一个谋反。

    这次也是一样,李世民本来是想借着群臣联名反对给李承乾施加压力,却让萧禹弄出来一个废太子,现在处理了萧禹群臣明显不敢激烈地反对李承乾的奏疏了。

    这事让李承乾知道了,一定会哭笑不得的说:萧禹真是孤王的福星啊!

    李世民看着群臣的样子,再也没有心情给李承乾施加什么压力了,摆摆手命群臣退下自己想办法收拾李承乾吧。

第二百六十二章 用武力发声

    看着群臣离开李世民连续做几个深呼吸,再次拿起李承乾的奏疏低头去看,只看了几行就烦燥地把奏疏丢在桌上。

    厅里的内侍宫女见此连大气都不敢喘,小心翼翼立殿里等侯李世民的差遣。

    “去传申国公和梁国公来见朕!”李世民沉声对厅里的内侍吩咐道。

    不一时申国公高仕廉和梁国公房玄龄联袂而来,两人向李世民行礼后分左右坐下,看见李世民黑着脸都只看着面前的小几一句话都不说。

    李世民看着这两个他十分熟悉的心腹大臣,也不再藏着掖着直接道:“二位卿家今日也看见了,太子大势已成。”

    李世民说到这停下看高仕廉和房玄龄两个依然眼观鼻鼻观心如老僧入定一般,接着恨声道:“东宫稳固朝廷安定天下自然太平,这原本也算是好事,可是太子到底年轻于国事上太过激进,这该如何是好?”

    高仕廉和房玄龄闻言都是一叹,一年前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还岌岌可危,他们因为对担心朝廷动荡所以一直保持沉默,甚至对李承乾也多方维护。

    可是现在李承乾不但在朝野站稳的脚跟,竟然已经到了可以在大势上与李世民相抗的地步。

    两个人都是在李承乾崛起中失去权位的,一年过去了再看李承乾已经达到了高不可攀之势。

    过了一会儿,还是高仕廉开口道:“太子殿下此议虽然多处效法秦始皇但他毕竟不秦始皇,此事只要陛下不降旨加征民夫,无论是修筑长城还是修直道都无法开始。

    但是据尉迟恭所言太子殿下召集各部立威就在眼前,各部或者反抗或者请陛下出面也未可知。”

    房玄龄闻言心里暗惊,高仕廉这话说的心平气和,似是无力控制李承乾一般。

    但是重点却点醒李世民,只要他不同意李承乾说的所有话,做的一切事到头来都将是一场空。

    李世民闻言皱着眉头有些迟疑地道:“虽然如此,可是承乾此次刚立下灭薛延陀的大功,若是因此使他在内外失了威信,恐于大唐也是不利……”

    高仕廉闻言淡然一笑道:“老朽糊涂倒忘了太子殿下乃是国之储君不可伤其威信……”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眉头渐渐展开,忙开口道:“经此一战太子殿下心胸才智天下尽知,只要陛下心志坚定无人敢对东宫轻举妄动。”

    “嗯?”李世民扭头看见房笑眯眯的若有所悟。

    是啊,就是此后他一直把李承乾雪藏在东宫里,直到需要李承乾继位的时候再放出来也没有人敢小瞧李承乾,大唐江山也依然是他的。

    可若是允许李承乾一直在外边闹腾,自己会不会步自己父亲的后尘?

    --------------

    虽然已经过了年,但是天气依然寒冷年前的积雪至今还没有化去,但是各部的前来孔兑沟大营庆功的首领已经陆续来到。

    随着各部庆功代表的到来李承乾所在孔兑沟大营里一天比天忙碌。

    但是李承乾对于行在那边的大臣集体反对自己治理河套的主张也是一清二楚,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始终不见李世民拒绝自己的诏书。

    李世民和行在官员对于李承乾正在做的事几乎是不闻不问的态度,这让李承乾感到十分疑惑便把许敬宗找来分析此事。

    李承乾先把他给李世民上的奏疏和行在的反应告诉许敬宗。

    “许学士以为陛下是默认孤王的做法还是别有所图?”李承乾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许敬宗看着李承乾似笑非笑看着自己,知道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便如实答道:“只怕没有那么容易。”

    “哦?”李承乾认真起来,他也知道李世民是不可能轻易同意他主张,只是具体原因和应对方法他猜不出来。

    许敬宗看李承乾认真起来忙打起精神分析道:“太子殿下咱们这里无论做多少事,都要陛下那里点头才算数,如果最终陛下不点头咱们可能得罪了人,还要成为笑话。”

    李承乾听许敬宗一口一个‘咱们’实际说的就是他李承乾一个人,到时候真的自己什么都做了李世民却一口回绝,自己必然内外臣僚面前威严扫地。

    想到这,李承乾不觉的是他的威信和势力已经到了让李世民都不愿正面硬刚地步,只认为是李世民心里阴暗,在对待北部夷狄的事情上居然跟自己的亲儿子皇太子玩阴谋?

    他自己也不想想自从穿越以来什么时候把李世民当老子看待过?

    当下李承乾洞悉了李世民的目的,脸上现出冷笑,看着许敬宗道:“给薛仁贵下令,命他准备突围!”

    “太子殿下……”许敬宗闻言大惊想要劝说,但是看着李承乾脸色又硬生生咽了回去。

    大唐和漠北草原双方加起来三四十万大军一边对峙一边谈判,原来薛延陀围困薛仁贵的大军早就撤到长泽城北边了,此时命令薛仁贵突围其实就是开战的意思。

    历史上大唐用了几年时间才消灭了薛延陀,那时候漠北各部早就被彻底打残了面对大唐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所以薛延陀一灭漠北各部争相向李世民献媚,请求大唐派官去治理他们,请求修朝天可汗路……

    这一次虽然李承乾已经攻破了薛延陀汗帐并擒获包括夷男在内的一干薛延陀贵族,但是各族的二十万联军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不说,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漠北的根基也是完好的,因此跟随拔灼的漠北各部理所当然地想把拔灼卖个好价钱。

    只是现在文官虽然想通过谈判结束战争,但是被李世民派出来几路大军都还没有立过寸功,怎么会轻易允许漠北各部白拿好处?

    这就是在薛延陀汗帐被破后,原本就不一心漠北各部还能坚持与大唐谈判到现在的原因。

    李承乾既然想要打残漠北治理河套,就不能把谈判权都交给李世民,可问题是李世民也不找他商量怎么谈判,那就只能用武力发声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你们都是大唐人

    半个月后,附近各部落首领基本来到孔兑沟李承乾大营,李承乾也开始分批接见这些人。

    数百盔明甲亮的大唐将士身体挺直神情肃穆,标枪一般站在李承乾的中军帐外,拱卫着这座中军大帐。

    中军帐里数十个煞气十足的甲士雁翅排开按剑而立,帅位两边王方翼和程务挺也是顶盔贯甲目含杀气俨然而立护卫着正中间的帅位。

    帅位之上李承乾身穿白色常服斜斜地靠在铺着白虎皮的宽大的帅椅上,面容俊美神态慵懒仿佛是在长安城平康坊听曲的寻常贵公子,与这列甲森严的中军大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时站在中军大帐里数十个白袍夷人恭恭敬敬地站在李承乾面前,他们是粟特人也就是昭武九姓,这几个人都是原来依附突厥部的昭武九姓的长老。

    半晌,李承乾看着站在最前面留着齐肩短发长着满脸花白胡子的米安山,嘴角挂着淡淡地笑容轻轻道:“你们不是李思摩奴隶吗,怎么来拜见孤王?”

    米安山等人看着这,似是早料到李承乾不会轻易接纳他们,闻言忙弯下腰谦卑地一笑道:“尊贵的大唐太子殿下……”

    “嗯”李承乾不待他说下去淡淡地嗯一声打断他。

    米安山闻声一怔,还没有反应过来,站在李承乾旁边的程务挺上前一步,戟指着米安山大声喝斥道:“放肆,尔等当时不过是突厥吉利可汗的家奴,突厥降于我大唐后朝廷也曾为尔等安置草场放牧,怎么还自认为不是大唐之人。”

    米安康闻言慌忙跪下瑟瑟发抖不敢吱声,只是一待他想明白程务挺话中的意思眼里立即出现掩饰不住惊喜。

    李承乾见此眼里露出嘲讽之意,但也不表态淡淡地看着这个米安山继续表演。

    与现代商人在全世界高人一等不同在古代商人无论在哪个国家里地位都是极低的存在,昭武九姓是天生的商人也就预示着他们是天生的贱人。

    在突厥族中他们没有地位,跟着突厥投降大唐后,大唐也一直把他们当作突厥的一个整体看待,继续受突厥各部的欺压。

    这也是他们一心紧跟李思摩的原因,为的是李思摩不光是阿史那氏的皇族,还得了李世民的青眼是大唐的将军多少能照看他们一二。

    只是想不到康屈达贴的太紧了以至于被人卖了。

    昭武九姓的长老当时得到康屈达的死讯,原本是要立即前来找李思摩赔罪的,只是后来听说李思摩被李承乾逼着与薛延陀硬拼吉凶未卜,才没有急着来送人头。

    后来接到灵州都督府的命令,要求他们以后把该交给李思摩的供奉直接送到灵州都督府,这才让他们敢想投靠李承乾。

    这次李承乾召集河套各部在兑孔沟庆贺攻破薛延陀汗帐的命令一下,昭武九生就连忙备下厚前来见拜见李承乾。

    米安国听程务挺因为他不认自己是唐人而发怒,心里大喜,慌忙趴在地上向李承乾行五体投地的大礼道:“老奴拜见尊贵的太子殿下。”

    跟着他一起进来的其他昭武九武姓的长老也都跟着趴在地,向李承乾行五体投地的大礼。

    李承乾看着脸上矜持淡淡地道:“平身!”

    米安山闻言连忙起身赔着笑脸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兵威盖世,一战灭了薛延陀贼寇保护我大唐子民安泰,我全族上下听说了都十分高兴,特地备下一点薄礼为太子殿下庆贺。”说着拿出一份礼单。

    这米安山到处做生意精通数种语言,对于当下正强盛的大唐的语言自然也说的极好。

    李承乾看一眼他们呈上来的礼单光黄金就有一万两乃是一份重礼,不过这些东西在李承乾眼里也不算什么,把礼单随手放下看着米安山道:“孤王刚才说你们是李思摩的奴隶,有没有去拜见过李思摩啊?”

    “呃”

    米安山闻言再次一怔,李承乾对他们有招览之意他是看出来了,可是怎么还让他们去拜见李思摩啊?

    几个长老对视一眼都是不明所以,但是米安山走南闯北到了此时还是知道该怎么说的。

    慌忙弯下腰,面露惶恐地道:“我等受大唐安置又受太子殿下庇护是太子殿下的家奴。”

    李承乾闻言眼里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道:“真的?那就把李思摩叫来当面说清楚。”说着也不管米安山变的难看的脸色,拈起他们的礼单在手轻轻摇着道:“省他以为孤王贪你们的礼物抢了他的家奴,日后报负你们。”

    米安山闻言简直是受宠若惊,在他想来他们来拜见李承乾,能见李承乾一面然后打点好李承乾身边的人,得点儿大唐皇太子庇护也就能使他们在此立足了。

    不想李承乾竟然为他们要与李思摩当面说清楚,那可就是李承乾亲自告诉天下人昭武九姓以后归他照了。

    李承乾不管米安山心里怎么想,直接派人去突厥大营去传李思摩来见,然后挥手命米安山等人先出去。

    待人都退出去后李承乾对站在他身边的刘葵道:“派人把这几天来此的突厥各部首领都找来。”刘葵答应一声便出去传令。

    现在大唐关内道约有一百多个羁縻州,南方主要是党项羌北部都是突厥残部,这些羁縻州的刺史县令等官员都是由各部的首领兼任并世袭的。

    贞观十五年因为要对抗薛延陀李世民曾下令他们随李思摩去黄河以北建立突厥牙帐,去年因为惧怕薛延陀又全体南迁返回大唐在贞观四年时给他们设定的安置地。

    李承乾现在所处的地方正是关内道的最北方黄河边上,前来给他庆功的自然也都是突厥遗部的首领。这些人到了孔兑沟大营都是先去拜见李思摩然后才来拜见李承乾,只有昭武九姓与李思摩起了龌龊才直接来拜见李承乾。

    李承乾当然要借此做文章。

    很快李思摩大步流星地走进了李承乾的大营,远远地就看见穿着特色的昭武九姓的长老,心里不禁一沉他原本对昭武九姓特别是已经死了的康屈达心里是有些惭愧的。

    可此时见看昭武九姓的长老出现李承乾的大营里,心里立时升起一股怒气,想到现在他的大军粮草受制于李承乾随时有可能被李承乾彻底吃掉,心里就有一股立马上去杀了这些奴才的冲动。

第二百六十四章 六万青壮!

    李思摩走到李承乾大帐外并没有被立即请进去,侍卫告知他太子殿下正在休息,命他在外面等候。

    李思摩闻言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可是李世民亲封的突厥可汗啊,当着昭武九姓这些人给他难看……

    又过了会儿这次前来参加李承乾庆功会的各部首领陆续都到了,李思摩看见这些下属人不免更加尴尬。正不知道该怎么说话时几个却见苏农氏的俟利发苏农韦勒笑呵呵地上前道:“有劳可汗在此等候,只是不知大唐太子召我等有何事?”

    苏农氏是定襄都督府下辖的五大突厥部落之一,在原本突厥部中苏农氏首领的官职只比李思摩低一级,苏农部现在的实力也不比李思摩所在阿史那部差。

    只是近几十年苏农部没有出什么出色的人物,苏农部在大唐朝廷没有说得上话的人,所以苏农韦勒向来讨好李思摩。

    其他几个首领见此也都向李思摩见礼,李思摩正不知道该说什么时,却见走在后头的执失部的吐屯发执失奇回正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便把脸一沉什么也不说了。

    这样一来在李承乾的大帐外突厥各部和昭武九姓两伙人就都沉默下来了。

    当然突厥各部这些首领自然看不起昭武九姓,见昭武九姓与他们隐隐有对恃之意,看昭武九姓的眼神都带着怒火。

    而昭武九姓到了此时也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就是让他与李思摩公开撕破脸。

    他们原来是阿史那氏的家奴,此时看着李思摩对他们恨之入骨却也只能怒目而视,虽然面上一个个低眉顺眼但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中军帐外的一切李承乾这个始作俑者自然一清二楚,只是李承乾觉得他们还不够尴尬,要再给他们增加一点佐料。

    李承乾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对刘葵道:“去告诉李承乾孤王休息好了,让他进帐来见。”

    刘葵闻言脸上忍着笑,迈着小碎步趋出大帐止高气昂地道:“太子殿下休息好了,传李思摩将军晋见。”

    中军帐外的两边的人闻言不由都朝刘葵看去,昭武九姓的长老还好,知道李承乾今日要挑拨他们和李思摩之间的关系,故意在众人面前落李思摩的面子。

    可是那些突厥的俟利发一时就有点接受不了,他们已经投降大唐十多年了,这些年大唐一边表现的看不起突厥各部但又时刻警惕着他们。

    所以大唐朝廷对突厥部中一些首领还是当相当客气的,这些首领又自恃他们替大唐打过仗,已经不再愿意想起当年吉利汗帐被大唐狼破时他们的俯伏在大唐脚下摇尾乞活的凄惨模样。

    现在李承乾明显是当众羞辱他们名义上的可汗,心里不免不都有些不服。

    李思摩闻言也是一怔,脸色通红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李将军太子殿下传你进帐!”刘葵脸现出不悦的神色道。

    “啊!”

    一个内侍什么时候都可以给李思摩脸色看?

    大帐前一片安静。

    李思摩脸色铁青但是他知道此时还不能和李承乾翻脸,跟刘葵起争执更是丢人,便一声不吭地往中军大帐里走去。

    “哼,没有本事得到什么身份也一样被人看不起。”看着李思摩走进大帐,站在突厥一方后面的执失奇回冷声道。

    执失部现在的俟利发执失思力不但尚李渊的九公主而且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此时正和郭孝恪一起镇守西域。

    因为李思摩能力不强却位在执失思力之上,执失思力虽然知道这是唐朝的制衡之术,但是执失部的其他人却多有不服。

    是以执失奇回见李思摩受辱不但没有同仇敌忾的想法,反而觉得大快人心。

    李承乾看着李思摩脸色铁色地走进来生硬地向他行礼,知道自己的计谋成功了。

    便面色淡然地稍微抬抬手示意他平身,然后淡淡地对他道:“孤王这几天太过忙碌身子不适让将军久等了。”

    李思摩看李承乾慵懒地靠在虎皮椅背上,以为李承乾真得病了想来外的面的事情都是内侍借机生事。

    连忙再次躬身道:“太子殿下身子不适,还要忙于国事实在是辛苦,臣在外面等一会儿不算什么。”

    李承乾闻言淡淡地“嗯”一声,待李思摩直起身子才道:“昭武九姓的奴才找到孤王求孤王收留他们,孤王想着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孤王应该庇护他们,只是他们原本是你阿史那族的奴隶,不知将军会怎么想?”

    李思摩听了这话真想骂娘(如果他会的话)

    什么叫你应该庇护他们?

    你应该庇护他们还来问我做什么?

    当然李思摩也知道现在昭武九姓既然一心要往李承乾身边靠,他也没有什么办法留住他们。

    所以非常识实务地对李承乾道:“他们能得太子殿下庇护是他们的造化。”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你能这样想就好。”说罢又看看李思摩,见他没什么表情才接着道:“将军助孤王平灭薛延陀立下了汗马功劳,父皇向来赏罚分明将军之功自有厚赏。”

    李思摩听李承乾提起李世民边连忙诚恳地道:“臣对陛下向来信服,只要是陛下给的臣都知足。”

    只是这话李承乾听起来怎么觉得有些刺耳呢?

    李承乾嘴角抽一下,再次挂上淡淡地微笑道:“孤王也向来十分倚重将军,只是将军简在帝心父皇有意东征,传命给孤王想让将军带兵随驾东征,不知道将军意下如何?”

    李思摩闻言毫不迟疑道:“能得陛上青眼,臣万死不辞!”声音里有着毫不掩饰兴奋之情。

    李承乾见李思摩对李世民一副心悦诚服的德行,心里就不舒服暗道:你一个三心二意的东西,孤王让你活到现在还对不起你了,一听说要去李世民帐下就这么一幅得了骨头的狗似的。

    李承乾的脸已经快挂不住了,也懒得再看李思摩这副样子,直接回头对刘葵道:“把他们都传进来。”

    刘葵闻言再次出去。

    李承乾转过头对李思摩道:“稍后李将军跟其他几位说吧!”

    李思摩不疑有他满口答应道:“一切交给臣了。”

    待一众突厥部落首领和昭武九姓的人进了帐殿向李承乾见礼,李承乾命他们平身后就抬手示意昭武九姓的人站到旁边,自己则拈起一杯茶,慢悠悠地一边品茶一边看戏。

    李思摩颇为激动地对众人说李世民要东征并且命他随驾东征一事,一众突厥首领听的都是兴趣缺缺。

    李承乾看着心里冷笑,这些人当年跟吉利下南抢劫汉人时,那可是人人踊跃,现在一听说打仗就这副死了老子娘的样子。

    半晌,还是苏农韦勒站出来给李思摩转圜道:“不知这一次突厥要出兵多少?”

    一众突厥首领闻言,都觉得这是一句废话,定襄都督府下辖的突厥五部就三万多青壮,基本都在李思摩大营里了,还问什么?

    李思摩正要答话,却听上面的李承乾慢慢悠悠地道:“这次与以往不同,突厥要出兵六万,其中骑兵两万但是要配够一人双骑。”

    啊!

    众人忍不住张大了嘴巴,李思摩同样一惊,突厥哪有六万青壮?

第二百六十五章 突厥解体!

    六万青壮,把现在的突厥掀翻了也抽不出六万青壮!

    李思摩不知道这是李承乾诈他还以为真是李世民下的命令,心里不免有一丝苦涩。

    李思摩这会儿想到的都是他替李世民打过的仗受过的伤,却忘了他每次立功后得到的封赏以及他对李承乾做的事。

    李承乾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李思摩等着他和其他突厥部首领的反应。

    当李思摩还在为李世民对他和突厥的“狠心”而难过时,执失奇回已经忍不住了,越众而出向李承行礼道:“太子殿下我突厥各部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多青壮和马匹,是不是可少派一些兵马。”

    李承乾见此心里乐开了花,却故意沉着脸喝道:“放肆!你不过是李思摩的家奴,也敢在孤王面前说话!”

    此言一出两边的侍卫齐齐向迈出一步,大有一言不合就把他们一锅端了架势,几个突厥首领见状皆是一惊不敢稍动。

    不也对李承乾无礼,也忍不住想他们怎么成了李思摩的家奴了?

    虽然阿史那氏是突厥皇族,但是各部之间是联合关系绝非主奴关系。

    可是看李承乾说的理所当然,神情自然,显然李承乾是一直如此认为的。

    李承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李思摩告诉他的呗。

    这也怨不得突厥诸部的首领愚蠢,实在李承乾今天的表现太具有伪装性了,完全符合一个不知世事的纨绔子弟的形象,这些人甚至认为大唐要六万青壮也是李思摩为讨了好李世民主动提出的。

    想通这一点,几人都忍不住都对李思摩怒目而视。

    李思摩感受到了身边几人不善的目光,就想向众人解释几句。

    李承乾一见李思摩想要解释,突然生气地站起身来大声地向众人道:“昭武九姓已经投了孤王,这六万青壮你们几个部落看着出。”然后也不待众人说话就赌气似的转身走去后帐了。

    看李承乾负气而去众人也只得含怒出来。

    “阿史那思摩,你到底要用我各部族人的性命换取什么?”刚刚走出李承乾的大营执失奇回就拦住李思摩大声责问道。

    李思摩闻言脸气青了,他在投唐以后就被李世民赐唐朝国姓“李”还被封他为乙弥泥孰俟利泌可汗,今日被执失奇回一个臣属当面连名带姓地喊叫责问,当真是怒火中烧。

    “哼!”李思摩双眼冒火地看着执失奇回,对身边亲卫大喝道:“给我把他绑了。”

    李思摩的亲卫闻言上前就要去绑执失奇回,执失奇回的亲卫见状不待执失奇回命令立刻就主动迎上李思摩的亲卫。

    执失奇回往后一步指着李思摩大声道:“阿史那思摩你还真把我等当成你的奴仆了?”

    执失奇回的话音一落其他人也都不淡定了,包括苏农韦勒在内的突厥各部首领都上前一步,面对着李思摩站在两人之间。

    李思摩原本就因为能力不大威信不足无法统御各部才从黄河以北撤回河南的,后来他随着李承乾来到河套之所以能调动各部青壮,一则借了李承乾的虎皮二则也是当时鲁至答应各方要为突厥保存实力。

    现在众人看清了他在李承乾面前地位,对他已经没有什么可敬畏的了。

    李思摩见各部首领如此对他,哪里还能不明白原因所在。

    只是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大唐从突厥各部征六万青壮和四万战马到底是李世民的意思还是李承乾的意思,所以他也不敢轻易向众人许诺什么。

    当下只觉得众人不能理解他,十分生气地闷头走了,回到中军大帐忙给李世民写奏疏请求少从突厥各部征丁。

    但是其他突厥各部的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何况还有李承乾和昭武九姓这些人在旁边看着岂能让他得逞。

    于是到了第二天,各营里就传出昭武九姓早就知道因为李思摩不忠所以大唐天可汗要严惩突厥各部,征丁征马只是个开始,后面可能还有更严厉手段等着他们。

    各部听说以后都被吓的惶惶不可终日,他们现在各部青壮加起来也只有三万多人马,可大唐这边仅是李承乾营中就有四五万人,而且听说李承乾营中还有一种神雷天威一般可以雳死人。

    各部首领分析过形式以后就得出打肯定是打不过大唐,等死也不可能,看着昭武九姓如今受到李承乾庇护,似乎还可以投降李承乾。

    听说李承乾收了昭武九姓一万两黄金就出面庇护那群家奴,自己这些人怎么说也比昭武九姓有用备着厚礼难道李承乾还能把他们拒之门外。

    第二天执失奇回第一个带着厚礼来见李承乾,李承乾在营地内的一处小山坡前接见他。

    虽然积雪还没有彻底融化,但是天上阳光灿烂,让经过漫长冬季的人们感到自己骨头缝里的冷气都正被一丝丝地驱走。

    在数百顶盔惯甲的护卫保护下,李承乾披一领雪白的狐裘,拿着折扇给人一种鹤立鸡群之感。

    李承乾笑眯眯地打量着眼前这五大三粗的突厥汉子,然慢悠悠地把脸仰起看向远方。

    执失奇回看着李承乾作态心里不屑,暗道:这么一个弱鸡一样的人,竟然是大唐这样强大帝国的继承人,真不知道天可汗死后……

    李承乾不管执失奇回怎么想,一阵轻风吹来伸手拉紧身上的白狐裘,然后悠雅地挥舞几下手里的折扇,指着远处皑皑白雪道:“孤王自小在长安从未见过如此大雪,今年在这北疆过冬终于见识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了。”

    执失奇回见李承乾越发像个长安城的酸腐书生心里越发的不屑,两眼往上一翻根本不捧李承乾的场。

    李承乾却还十分没有眼色地道:“执失刺史你们突厥一族长年生长在北疆,每年冬天一定很好玩吧?”

    执失奇回在突厥只是一个吐屯发,比苏农韦勒的俟利发低一级比鲁至的屈啜律高一级,但是因为执失思力领兵在外唐朝封他做了执失州的刺史,这样在唐朝这边他与苏农韦勒都是一州刺史是平级的。

    执失奇回听了想骂娘,他们突厥一族生活在这苦寒之地,每年冬天都要冻死人和牲口有什么好的?

    但面上却露出虚伪的谗笑道:“太子殿说笑了,我突厥一族每年过冬都要冻死无数牧人和牲口,但是为了替大唐守边我们冻死再多人也是应该的,只是如此一来就没有那么多青壮可以随天可汗东征了。”

    “你今天是来向孤王求情的?”李承乾把脸一沉声音也冷了下来。

    执失奇回闻言后悔起来,暗骂自己光想着看不起李承乾了,却忘记自己来此的目的了。

    执失奇回想到此忙双膝跪下道:“臣今日是来向太子殿下宣誓效忠的。”

    李承乾把眼眯起来看着他道:“你本来就是大唐的臣子,难道之前还敢不忠于孤王?”

    执失奇回见听李承乾越说越无越无知也不与他计较,忙诚惶诚恐地道:“臣是要与昭武九姓那帮奴隶一样效忠太子殿下。”

    李承乾闻言冷哼一声道:“他们现在孤王的家奴,难道你们执失部也要做孤王的家奴?”

    执失奇回闻言一怔,他们执失部可是突厥贵族跟昭武九姓那群阿史那氏的家奴不一样,现在要做李承乾的家奴……

    李承乾见此不待他说话直接厉声喝道:“再说了昭武九姓现在孤王的家奴,你有什么资格骂他们。”

    随着李承乾这一声喝问“呤”一声,数十个护卫同时把腰间的唐刀拔出来一半。

    执失奇回心一怕忙道:“执失一族愿意做太子殿下的家奴。”

    李承乾闻言却不为所动,冷笑一声道:“你们执失部的屈律啜带着执失部的兵丁正在李思摩营中效力,现在跑来说要做孤王的家奴,你以为孤王会相信吗?”

    说罢转身走了。

    执失奇回怔怔看着李承乾在一众护卫簇拥下往中军大帐走,突然一跃而起哈哈大笑着往营外跑去。

    到了下午,就有人禀报李承乾,执失部已经把部族兵相从李思摩的大营里撤了出来,效仿昭武九姓在李承乾大营与李思摩大营中间安营扎寨。

    李承乾闻言长松一口气,突厥终于要解体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还不换装?

    继执失部把部族兵撤出李思摩大营后,苏农部、阿史德部、以绰部、舍利部也把各自的部族兵从李思摩的大营里撤了出来,至此李思摩的大营就只剩下他阿史那部的部族兵,再也不能称为突厥了。

    这几个部落的首领也都看出来了,李思摩在大唐没有任何未来可言,连昭武九姓都弃他而去,他们难道还同他一起受大唐为难?

    而且他们一把部族兵撤出来投靠李承乾立即就被李承乾接纳了,不但不再逼迫他们出兵东征,还告诉他们在黄河以西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矿脉要让他们去挖金银矿呢?

    这让各部首领对于抛弃李思摩的那一丁点愧疚也消散了,他们现在只想要借助李承乾的庇护休养生息,等强大了以后当然还是南下抢劫。

    --------------

    二月二龙抬头,也是李承乾定下的举办庆功会的日子,这日一早天不亮整个大唐军营就都沸腾起来了。

    大唐众将士都知道李承乾明说是庆功会实际上就是为了震慑此地的各部首领,众将对此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一场大战。

    “呜呜呜呜”

    随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大营里传出一阵阵悠远苍凉的画角声,这一天的庆贺活动算是正式开始了。

    此时一众前来参加庆功会的官员和各部首领早就盛装候在大营门口等着参加庆功会。

    这些人提前接到了通知可以带一些自己的家人亲信进营,但是各部族的兵丁只能在大营外列队。

    虽然突厥各部把把兵丁从李思摩的大营里撤出来了但苏农部、阿史德部、舍利部和绰约部依然让李思摩站在首位,执失奇回只是部族里二把手,自然不敢在位置上与李思摩相争。

    李思摩也知道自己能力不济难以服众,这两天也想清楚了,重新给李世民上了奏疏要求回长安做李世民的宿卫,对于众部族首领依然请他站在首位心里还有些感激。

    可是当身着唐装的昭武九姓的长老一来大营前,立即引来一众突厥部众对他们怒目而视。

    就连来参加庆功会的灵州都督府的大唐官员的也觉得这些夷人穿着大唐服饰别扭,忍不住直皱眉头。

    昭武九姓的长老见被众人嫌弃只得退到最后与附近的多地艺失部、卑失部、郁射部站在一起,这三个部落都是生活漠南的小部落,谁强就归顺谁,在哪个集团里也只是靠边站的一群人。

    可是此时就连他们也觉得披头散发,裹着羊皮是好的,看着昭武九姓几个长老的眼神也十分怪异。

    ……

    一连三遍画角声罢大营的门被缓缓拉开,门口李思摩等人都前来引领的东宫内侍引往大营南部走去。

    此时唐军大营南部的营帐都已经拆了,整理出一片巨大的广场。

    李承帐下四万多大军其中三万人被分成十个三千人的方阵,横平竖直地列在广场南方。

    在军阵对面搭建了座五尺高的土台,数百身穿明光铠的甲士手持明晃晃的钢枪,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把个土台保护严严实实的。

    土台上许敬宗正带着一干文吏检查布置好的皇太子仪仗,身材高大的刘仁轨则站在土台最前面用目光扫视南边的十阵唐军。

    他们在为这场庆功会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李思摩一行人走一进广场各部族首领就看见数万唐军顶盔贯甲如山岳一盘排列广场南面,一股强大的气势扑面而来,让他们顿感到压力山大。

    忙都收慑心神紧跟前面的人往前走生怕出错。

    李思摩和灵州都督府两波人都被引到土台下面分两边站立。

    李思摩和他身后的各部族首领自动站在右边,把左边的尊位让给灵州都督府的一众官员,昭武九姓长老等人自然站在右边的最后一列。

    只是待众人都站好以后,负责引领他们东宫内侍却把昭武九姓长老引到左侧在站在灵州都督府官员下面。

    这让执失奇回等人自以为投靠了李承乾就比昭武九姓有用的突厥各部首领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由向李思摩看去,希望他能出言教一下昭武九姓的长老,毕竟昭武九姓原来是阿史那部的奴隶。

    只是当他们朝李思摩看去时,却见李思摩正盯着南面大唐的军阵看。

    李思摩一走进广场见十个军阵气势威武地立在那里,就知道李承乾是要以军威震慑这些人。心里暗叹,经此一事恐怕数十年内河套各部再也无人敢于违逆大唐了。

    李思摩再往南看却见在军阵后头直直矗立着三架高大的投石机,一些兵丁在投石机左右忙碌不知何意。

    正当李思摩疑惑时就听见众远处来“啪哗哗、啪哗哗、啪哗……”响亮的脚步声和铁甲的碰撞声整齐划一地传入众人耳中,李思摩忙随众人扭头看去只见一队身高穿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大唐将士,扛着明晃晃钢枪迈着正步缓缓走过来。

    这队将士与别的将士比那就是特别的高大雄健,每次抬脚粗大的双腿都如房柱一般笔直健壮。

    每走几步必就有一人停下站在道边柱枪而立,看着站在那里人与枪杆一样笔直,让人忍不住想要喝彩。

    众人看见来这群士兵的来处就是中军大帐,大概猜出这些士兵站岗的这条路可能就是稍后李承乾出来的路。

    果然这些迈正步的将士沿途站岗,最后一个人刚好站在军阵的最东面。

    待他们全部站完就听见从他们来的路上传来“通通通……”一阵急促的战鼓声。

    随着鼓点响起的是一阵更响亮的脚步声,一个高大唐军扛着一杆大旗,后面跟着一个数百人方阵的将士迈着统一的步伐走过来。

    方阵后面是两队骑着白马的骑兵打简化版的皇太子仪仗缓缓行来。

    当第一对骑兵走到正对着高台时一身金甲腰悬宝剑的李承乾骑着一匹枣红马在尉迟恭、苏定方、王方翼和程务挺四大将领的护卫下缓缓走来,他身后也两队骑兵打皇太子的各色旗帜。

    一众部族首领看着马上的李承乾几乎都认不出来了,只见今天的李承乾身穿戎装骑在马上腰杆挺的笔直,身上再也不见一丝纨绔子弟的气息脸上只有铁血和刚毅实在难与他们之前见的李承乾对上。

    很快走李承乾的战马走到第一个军阵之前,三千将士在前排将领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向李承乾行军,大喊“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骑在马上一边缓缓向前走一边向将士们挥手示意并大喊:“将士们辛苦了!”

    王方翼和程务挺闻言则扯开喉咙大喊道:“太子殿下问将士辛苦。”

    军阵再次大喊道:“保家卫国,平定天下。”

    接着李承乾走到下一个军阵

    将士们行礼

    问好

    喊口号

    ……

    十多个军阵不断重复以上的操作,一时间如雷鸣般的嘶喊声此起彼伏,土台前来参加庆功会的各部首领和官员都被震慑合上嘴。

    终于李承乾从西头走到东头骑着马来到高台下,在刘葵搀扶下缓缓走上高台,然后转过身体再次把目光投向高台下的军阵。

    一直在高台上主持庆功会的许敬宗得到示意,上前一步大声喊道:“鸣礼炮二十七响!”

    象征大唐建国二十七年。

    站在高台角落的校尉闻言立即朝南方打出旗号,高台下众人正面面相觑不知何意时突然发现矗立在军阵之后的投石车动了,只见三架投石车同时投出一团黑色物体飞向远处还覆盖着白雪的小山头。

    由于距离过远,众人没有看见炸药包是什么时候落地的,只见山上闪上过一阵火光和黑烟,耳边就传“轰隆隆隆……”的巨响,震得耳中嗡嗡叫……

    投石机投出第一拨炸药包后并没有停下而一连投掷二十七次才停下。

    “轰隆隆,轰隆隆……”的响声接连不断传来,最后就连脚下的大地都震动,高台下的没有见过火药威力各部族首领被天威一般的爆炸声震得站立不稳,当最后三包炸药包爆炸以后一众部族首领和灵州都府的文官都东倒西歪躺在地上站不起来。

    火药停了半天,才相互扶着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再看远处那座小山头已经被夷为平地,众人再次震惊的目瞪口呆。

    “太子殿下升座,众臣行礼。”恰在此进高台上传来刘葵尖锐的声音。

    一众部族首领闻言一怔,慌忙趴在地上磕头不止。

    “嗯”

    从高台上传一声淡淡地“嗯”声,见过李承乾的各部首领都知道这是李承乾在表达不满,不禁愕然地抬头向高台上看去。

    李承乾见这几个货正诚惶诚恐地看着他,脸上露出淡淡地怒气道:“你们投靠大唐,大唐不但给你们安置了生息之地还封了官职,怎么到现还不换了大唐的装束?”

    几个部族首领见李承乾动怒不由得惊恐万端,正进退维谷时就听见土台上刘葵厉声喝道:“还不速去换了上唐装?”

    旁边站着的灵州都督府官员见此才明白李承乾弄这么大动静就是为了让这些人换装。

    “臣,臣等遵旨。”浑身发抖地苏农韦勒结结巴巴地道。

第二百六十七章 斩首

    随着刘葵一声厉喝,披头散发的各部首领和家人亲信一个个都屁滚尿流往外跑。

    李思摩今天穿的是一身大唐铠甲所以他不用去换装,但是看着那几个昔日的同族在李承乾面前如此不堪心里还是有些酸酸的。

    但是他还有一些自知之明,知道此时此地他们绝不对不是李承乾的对手,只得暂时忍奈下来。

    各部首领一跑出会场就被东宫护卫拦住,带他们去梳头更衣。

    李承乾阅军施压都做完了,便命刘仁轨带来的东宫供俸开始表演《仁寿宫》。

    因为《仁寿宫》是一出维护正统维护李承乾地位,而且是揭露了“隋炀帝的罪行”所以在长安城一直都很受欢迎。

    李承乾离开长安后东宫没有再排演新戏剧,褚遂良等人便建议所有东宫供俸全部排演《仁寿宫》,不但常在长安城演出,甚至派人前往洛阳、扬州、江陵等地演出。

    每次演出还不忘了宣传李承乾的一些德政,比如亲自捕鱼救灾,计划天下各处兴建藏等事项。

    得益于此,李承乾在整个大唐的口碑都在向好的方向转变。

    这一次李承乾击灭薛延陀用的很多将士都不是东宫护卫,等彻底平定了薛延陀这些将士必然是要还去的。

    而且这些将士中有很多人都在这一次战争中立了战功,其中一部分是李承乾准备送去军政学院学习深造的,其他人也会得封赏和晋升,他们的支持李承乾非常看重的。

    所以这一次紧急调刘仁轨前来也把所有东宫供俸都调过来,要给这些人演戏传播李承乾的美名。

    李承乾的命令一下,早就准备好打搭戏台的人连忙走进会场,快地在每个方阵前和李承乾的高台前面搭起一座座戏台。

    因为三万人十个方阵在没有现代扩音设备和传影技术的情况下,一台戏根起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所以李承乾下令在军阵之前各起一座戏台,加上正对着高台处也起一台,现场共是十一台大戏一起开唱当真热闹非凡。

    等到北地各部首领和他们家人亲信梳好发髻换上唐装再来到广场时戏台上正唱到好处,广场上丝竹声声和几万将士轰然叫好的声音混在一起场面十分的热烈。他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以为李承乾又要折磨他们,直吓低头疾走连头都不敢抬。

    被内侍引到原来所站的地方,见高台上的李承乾正笑吟吟地看着他们,慌忙趴下向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只是点点头就示他们看戏。

    这些人虽然不太能听懂台唱的什么,但是看着左边的大唐官员都看的如痴如醉也强装着去看戏。

    一出《仁寿宫》演完,已经快到正午时分了,许敬宗主持撤掉戏台。

    高台上连擂三通鼓后广场上一片安静,李承乾缓缓起身笑着向众人招招手,立即引得下面数万将士欢声雷动。

    有人说初唐时的士兵地位很高,比如李世民经常跟士兵一起娱乐,但那也只能限于一些禁卫和亲勋翊等贵族子所组成军卫,这些野战将士除非立有大功一般是接触不一到李世民的。

    但是自从这些士兵跟上李承乾以后,李承乾爱兵如子那是有目共睹的,穿衣吃饭伤兵治疗无不过问,而且因为酒精的使用和医疗卫生的普及很多以前可能丧命的伤兵,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些人对李承乾那真是发自肺腑的爱戴,今日李承乾更是一连给他开了十台大戏让全军将士不分上下一起观看。

    一些底层的士兵虽然不至于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但是一股为李承乾打仗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已从心间由然而升。

    站在高台的上李承乾看着下面欢声如雷的将士们心情也不由的激荡起来,李承乾一穿越到大唐时曾经天真的认为只要处理掉李泰,自己再显露一些治国的才能李世民就该把自己当成宝贝。

    但是经过与关中一些世家对抗的让他明白,如果他愿意在东宫碌碌无为,没事修修书作作一些诗词自然是天下最好的皇太子,但是只要他想改变大唐除了建立军功培植自己的势力别无他法。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现在李世民在位天下固若金汤,你在东宫玩几年不是很好吗?

    不说皇太子的座位下面本来就埋着一个火药桶,就说李世民做为大唐的太宗皇帝等他一死很多事情就成了定局,后面的皇帝很难再撬动已经形成的既定利益集团。

    想想历史上那些改革家革新艰难下场凄凉,改革的果实往往是人亡政息,就可以知道在一个王朝初期定下规矩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李承乾决定在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做一些事情,一来要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势力,二来也为他将来登基为帝大刀阔斧地改革打下基础。

    所以这一段时间收得这数万军心让李承乾十分高兴,当下大手一挥道:“斩叛逆,然后喝酒吃肉!”

    李承乾的声音不可能传到三万人的耳中,所以站在高台四周的近千名将士齐齐重复呐喊数遍,直到一队禁卫押着包括真珠可汗夷男在内的数百名薛延陀贵族走到高台前才停下来。

    夷男等人这些日子过的不错,虽然每天吃着粗茶淡饭但是睡眠充足,所以走进广场时很多人都神采奕奕。

    夷男心想虽然已经战败被抓什么梦想都破灭了,但是还可以像吉利那样被软禁在长安过安稳日子,对一个老人来说未必不好,当然在一些大典上还要给李世民跳跳舞。

    夷男手下的将领甚想到可以成为像突厥将领那样投降唐朝以后依然被重用……

    当夷男走到高台前看见高高在上的李承乾时,忍不住冲他身边的禁卫怒吼道:“本汗乃大唐天子亲封的薛延陀大可汗,就算是被俘献舞本汗也只对大唐天子献舞。”说罢便两眼上翻傲然而立。

    这让想替他讲情的灵州都督府都督赵道兴迈出的两步只得又退了回来,转头无语地看着死到临头的夷男。

    李承乾闻言心里想笑,面上没有作声,示意许敬宗宣示薛延陀众人的罪名然后开刀问斩。

    许敬宗为了卖弄文采写了一篇四六工整罪状,自己朗读的十分投入声音抑扬顿错十分有感情,可惜广场上大多数人都没有听懂,这些人里就包括即将被杀的几百个薛延陀贵族。

    结果就是杀头的命令念完他们还不知道李承乾要做什么,李承乾看着都于心不忍,站起直接大声道:

    “薛延陀夷男以及帐下臣子狼子野心侵犯大唐上国,今全部被缉拿到案罪行昭彰,即刻处死。削首!”

    “李承乾你不能”薛延陀一干人这回算是听明白了,只是还没等他们挣扎,就被身边的禁卫按倒在地。

    “砰”,“啊”一声惨叫,一篷鲜血飚飞,一颗人头落地。

    接着就是重复,随着几百颗薛延陀贵族的人头落地,广场上一片安静。

    李承乾起身朝众人挥挥手,笑着道:“今天就到这里,大家吃好喝好!”

第二百六十八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军营里大摆宴席,当然不能几万人一起吃喝,李承乾再自信也不敢让几万大兵一起喝酒,每次只能几千开宴,留下更多的人看守营盘。

    庆功会过后一连十天李承乾的军营里都在大摆宴席,每次李承乾都是先去将官那里招乎一声,然后与普通士兵一起吃喝,当然不许敬酒只允许他们走到李承乾席前说几句话。

    很多年轻的兵卒都是十分勇敢地走到李承乾席前,看着笑呵呵的李承乾却脸红脖子粗的不知道该说什么,遇上这样的人李承乾总是笑着安尉对方几句,问一下姓名家乡什么的。

    李承乾这里大摆庆功宴与士兵联络感情为南下围巢漠北联做准备,远在塑方城里的李世民却是大为光火。

    李世民本来对于李承乾不支持他东征就心情不好,今天又收到来自李思摩的亲笔信,信里详细讲了李承乾如何设局分裂突厥的事情。

    李世民看着这封信对李承乾的做法是深恶痛绝,他知道是因为李思摩能力不足才使李承乾有机可乘,想把执失思力派回去统领突厥全局。

    但是执失思力此时正在西域一时调不回来,李世民一时想不到钳制李承乾的办法,于是便把房玄龄和高仕廉找来商议。

    经过上次萧禹一提废太子就被群臣怒怼的事件后,李世民深觉李承乾在朝堂上的势力太大,所以加封高仕廉和房玄龄为两仪殿大学士参预机务。

    这是抄袭了李承乾架空萧禹和长孙无忌的做法,只给大学士衔不让他们进平章院处理实际事务,不同的是李世民是真心把房玄龄和高仕廉当成顾问用,李承乾则是把长孙无忌和萧禹晾一边。

    待两人来到李世民阴沉着脸直接把李思摩的书信给两人看。

    两人看完李思摩的书信,都没有说话他们想知道李世民怎么看待这件事。

    但是李世民始终阴沉着脸不说话,大厅里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压抑。

    半晌,还是房玄龄神情凝重地开口道:“原本把突厥交给李思摩是为让他牵制薛延陀,现在薛延辽都没有了再让他统御突厥日后恐怕会给大唐带来祸患,太子殿下此举也是为大唐消除隐患。”

    李世民闻言目光闪烁,心里也觉得房玄龄说的有道理,只是他一想到几万能征善战的突厥人落在李承乾手里心里莫名的烦燥。

    高仕廉见李世民不说话,微微点头道:“从这一次薛延陀发难的时机,看多半是突厥泄露了太子殿下的目的,现在薛延陀都已经灭了打散突厥也并无不可。”

    李世民闻言冷哼一声道:“李思摩不过萤火之光几万人在他手里为祸有限。再者说朕也不是小器之人太子想要这些人大可以提前跟朕说,现在他任意妄为置朕于何地?”

    李世民虽然对李承乾不奏报就拆散突厥十分不满,但是听了房玄龄的话也就不提调执失思力接撑突厥的事了。

    李世民坐着那里生闷气,半晌抬头起头来道:“来人传朕旨意,太子承乾带兵平定薛延陀劳苦功高,现薛延陀已灭太子仍留在极北苦寒之地朕心中不忍,著太子见诏之日立即将营中一切军务交由鄂国公尉迟恭统领契何力为辅。交割清楚后太子即带领东宫诸卫驰来行在见驾。”

    随后李世民又下诏加封尉迟恭为灵州道行军总管,押解薛延陀俘虏前来行在。(李世民还不知道李承乾已经把薛延陀贵族都杀了。)

    李世民现在一时儿也不愿意看到李承乾和大军在一处。

    高仕廉和房玄龄看着李世民这两这份诏令皆不置一言。

    半晌诏书草拟好,李世民立即命人去传中书舍人来誊抄用玺。

    去传中书舍人的人还没有回来,就有内侍禀告杨弘礼有急事求见。

    杨弘礼现在是兵部侍郎行相权与漠北联军谈判。

    李世民一听说杨弘礼求见,以为是谈判有了结果忙道:“快宣他进来。”

    “臣参见陛下!”杨弘礼神色焦急地趋进大厅向李世民行礼道。

    李世民一见不像是谈判成功的样子,以为是为漠北联军又提了什么过份的要求。

    也不命杨弘礼起身直接道:“若是回纥等部再提过份要求,杨卿可知会英国公命大军往前压一压,让他们知道大唐不是只会招降。”

    杨弘礼闻言一怔,心里一动连忙道:“薛将军出城攻打同罗部可是陛下的旨意?”

    李世民闻言大惊霍然起身手指着杨弘礼大声道:“哪个薛将军?”李世民说罢双眼圆睁,等着杨弘礼回答。

    李世民虽然一直在塑方城但是因为夷男已经被李承乾抓获,双方处于谈判阶段前线的军事调动都要先报给李世民知道。

    之前没有接到任何消息突然冒出来一个薛将军直接开战,这让李世民如何不惊。

    “回陛下,是东宫右卫率中郎将薛仁贵。”杨弘礼连忙答道。

    李世民有些疑惑地道:“就是那个固守长泽城的薛仁贵?”

    “正是。”

    李世民闻言想了想,薛仁贵一直守在长泽县城因为他是李承乾的心腹手下又只有几千人马,所以李世绩一直没有调动过他,此时薛仁贵突然出兵进攻同罗部,显然是受了李承乾的命令。

    想到此李世民怒气冲冲地坐下,连做几个深呼吸才怒声道:“传朕旨意给薛仁贵以后没有朕的旨意不得再出战,若有违抗定斩不饶。”

    “臣遵旨。”杨弘礼忙应下。

    李世民见此对杨弘礼摆摆手道:“杨卿平身坐下,稍后一同出令吧。”

    唐朝三省六部是中书省出令门下省审核然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因为李承乾高立平章院,打乱了许多行政关加上现在是战时,李世民准备让中书舍人誊抄后交由杨弘礼执行。

    “臣遵旨!”杨弘礼行礼坐下。

    说着看见高季辅受诏来见,李世民也不多说直接把刚刚写就的两份旨意给他,命他写诏出令,高季辅接了草诏自去找地方誊抄。

    这里李世民看着杨弘礼皱着眉头道:“朕记得薛仁贵手下只有五千人,他去攻打有三万人的同罗部结果怎么样?”

    “据探子回报薛将军一战而胜,同罗部首领同罗质尔中箭受伤,同罗部溃退三十里薛将军纵军追击斩杀无数。”杨弘礼想着接到消息到现在也觉得不可思议。

    李世民闻言神色莫名地点点头道:“趁此时机让漠北各部尽快投降。”

    “臣遵旨!”杨弘礼再行一礼。

    “启奏陛下吴王殿下求见。”内侍在厅外禀报道。

    李世民闻言脸色一沉道:“他来的正好,朕正要给太子传信,传他进来。”自从李承乾给李世民写信反对他现在东征,李世民这些日子就没有给过李恪好脸色。

    不一时,李恪趋进大进厅恭恭敬敬在向李世民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嗯哼!”李世民鼻子哼出一声。

    李恪脸上尴尬低下头道:“启奏父皇,太子殿下托儿臣呈给父皇一首诗。”

    说着从袖子里掏出来几张纸,双手托着等内侍转交。

    一个小内侍忙迈着小碎步上前,却听坐在上首的李世民大声道:“念!”

    吓得小内侍慌忙退回去不敢稍动。

    李恪见此苦笑一声,但一想到李承乾写的诗,便又抬头挺胸气质卓越然地站在厅里,也不看手里的纸直接背诵道:“北国风雨起苍黄,大唐天子征叛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好诗啊!气势恢宏尤如排山倒海迎面而来。”却是刚抄好奏疏的高季辅走过来大声赞叹道。

    大厅里其他人都点头表示确实是好诗,李世民也点点头道:“太子这诗写确实好,拿来给朕看看。”

    房玄龄闻言笑道:“太子殿下诗字双绝,也是陛下教导有方。”

    李恪把手里的纸递给小内侍,忙道:“启奏父皇这首诗还有四句。”

    李世民闻言正伸手去接内侍递过的纸就对李恪道:“你一并背出来吧。”

    “儿臣遵旨。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四句诗一念出来整个大厅里没有声了。

第二百六十九章 兵权被夺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细读起来却远不如太子殿下这尾一联‘天若有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更加的高妙!”高仕廉无限感慨地道。

    大厅里众人闻言也都感慨地点点头,心里既有佩服也有羡慕……

    李世民闻言抬起头做一个深呼吸把手里的几张纸递出去,示意内侍传给高仕廉等人看,他则是神色极为复杂地看着大厅门口。

    过了一会儿看见李恪仍恭谨地站在当间不由地叹口气,伸手指一上靠近他的座位道:“你也坐下吧!”

    李恪躬身行一礼小心入席坐下,他就知道以李世民的心胸不会对李承乾的提议不动心。

    李承乾当然不可能千里逃逃地只送一首诗回来,在诗下面还有一份奏疏,建议李世民借此机会把漠北二十万联军一战击败,或杀尽以绝后患或用于修路挖矿做苦力辛劳而死。

    反正不能再让他们回到漠北,否则无论是回纥、同罗、铁勒得了这股力量必然又是一个薛延陀。

    李承乾的建议对李世民来说就像是一个阳+萎的人躺在一个赤+裸的美人身边,看见桌上有一颗有毒的春+药一样。

    他一方面十分赞成的李承乾的建议但又不敢轻易下决心,一则是怕李承乾的权力越来越大,再也担心为了留下这二十万联军使唐军元气大伤。

    以现在唐军的战力击溃漠北这二十万联军不难,但是想全部留下却是极其困难的事情,毕竟大唐这一次总共才出兵十余万对方可是有二十万人,真拼起命恐怕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大唐现在虽然武功盖世但是东北有高句丽,西部有吐谷浑和吐蕃,西北高昌那里也一直不平静,国内在南方偶尔还有獠人作乱,这十万大军损失过甚也不是李世民能接受的。

    另一方面李世民也想到,经此一战漠北诸部至少几十年不敢进犯大唐,而且就算这些部族都灭了,漠北也不过一片不毛之地……

    李承乾敢如此建议是因为他有信心把大漠南北治理好,而且他要挖矿、修路、修长城都需要人力。

    并且李承乾在派人去长安调刘仁轨时就已经命令裴行俭护送大批火药往朔方来,这样打起仗来消耗肯定会一少一些。

    只不过在李承乾给李世民送信时他的命令才刚到达长安,所以他在信里没有提及。

    至于他提到的治理河套李世民到现也不能接受,毕竟他还没有见过。

    很快李承乾的建议就在几个大臣手里转了一遍,房玄龄和高仕廉相互看一眼都露出难以取舍的神色。

    “陛下太子殿下所奏固然有理,但是眼下我大唐在塞北只有十万大军击退击溃敌军固然不难,但是若想全部留下却绝非易事,不若先允其降,然后分而……”杨弘礼是兵部侍郎行相权他必须要拿出意见。

    李世民看他一眼没有说话,先允其降然后打散各部,再逐个攻破虽然算是一个办法,但是对大唐的信义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杨兵部若是照此而行岂不是要我大唐失信于夷狄?”高季辅放下李承乾的奏疏神色肃穆地看着杨弘礼。

    杨弘礼闻言只是摇头一笑并没有理会高季辅。

    半晌房玄龄苦笑道:“即便如此也达不到太子殿下的目标。”

    大厅里其他人听了都诧异地看着房玄龄,只有李世民面色凝重地点点头。

    漠北联军在明知道包括夷男在内的薛延陀汗帐里的高层已被全数被李承乾擒获,但是诸部仍然保持着联合的态势,连原来心向大唐回纥部也在谈判时狮子大开口,说明他们一直防范着大唐。

    现在就算大唐答应他们所有的条件允其投降,他们在投降后也依然会有所保留,大唐不动武力绝对留不住这些人。

    李世民扫一眼面前几个人知道这些人拿不出什么主意,便起身沉声道:“传朕旨意命李世绩火速回朔方城,朕有要事与他相商。”

    杨弘礼忙起身应道:“遵旨。”

    其他人见李世民起身知道这样的军国大事李世民必然要与前线大将商议,此时议不出个所以然来也都起身告退。

    --------------

    清晨,孔兑沟大营。

    太阳还没有升起,孔兑大营已经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训练,数万将士在这春寒料峭的北国光着膀子练的满身热汗……

    李承乾身穿铠甲骑着战马走在军阵之中,看着这些充满阳刚之气勇士们怒力苦练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效忠自己,就觉得热血沸腾。

    李承乾暗暗发誓此生有你们的支持孤王定使我华夏君临四方。

    一连数日的欢宴使得军中的训练和军纪都有些松散,对于很快就要有硬仗要打的大军李承乾一点也不敢放松,因此在大宴的最后一天就下令,进行为期三日的紧急训练,然后大军南下参与合围漠北二十万联军。

    今天已经是急训的第三天演武场上士气冲天,李承乾的心情也深受将士们感染,骑着战马在军阵中流连忘返。

    直到红通通的太阳升到树梢,肚子也开咕咕叫时才兴尽而归,离开演武场李承乾脸上就露出开心的笑容,一路骑着战马小跑来到中军帐前,被刘葵搀着下了战马就大声道:“快去给孤王备早饭。”

    刘葵忙陪笑道:“都已经备好了,就等着太子殿下享用了。”

    李承乾大步走进大帐看见小桌上果然有几样简单又有营养的点心和热牛乳,忙在内侍端来的水盆里洗了手,坐下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刘葵见李承乾今日高兴,走他跟前陪着笑道:“自从咱们来到北疆太子殿下身先士卒擒获敌酋,为大唐扫清了北疆,使得我大唐百姓再也不用受北狄抢掠之苦。只是却苦了太子殿子一人,奴婢看着都觉得心疼……”刘葵说着还抬手用衣袖擦擦眼角。

    李承乾正吃饭听刘葵突然说这些话,感觉不对抬头看见不免疑惑地问道:“你有什么事?”

    李承乾原本不太看得上刘葵,初来他身边的时候没少敲打他,只是时候一长尤其一起到了北地刘葵伺候他起居还算用心,对刘葵也就不似起初时那么防范了。

    刘葵见问小心地向前走两步换过一副谄媚的笑脸,压低声音道:“太子殿下,昭武九姓那帮奴才,给您进贡两个波斯美女,那脸蛋身材都是极品,而且还是处……”

    刘葵说这见李承乾脸色已经沉下来,急忙解释道:“夷女低贱原不该在太子殿面前提起只是奴婢见那两”

    “住口!”李承乾沉声喝道。

    也是刘葵不长眼,李承乾正被演武场上的数万将士感动地豪情万丈时,他却跟他提什么波斯美女,说不定到了晚上再说结果就不一样了。

    当下李承乾冷冷地看着刘葵,直看得刘葵额头见汗,才冷冷地问道:“是你主动找他们要的还是他们自己送的?”

    “是他们,是他们强行送来的了。奴婢一向谨遵太子殿下吩咐,绝不敢找地方上要什么东西,不然也不会是两个波斯美女了……”刘葵带着哭腔辩解道。

    李承乾看他不像是撒谎,便冷哼一声道:“哼!既然你收下了那孤王就赏给你了,让她们给你做妻妾。”

    刘葵闻言立即傻眼了,半晌才带着哭腔道:“波斯女子不过是玩物而已,奴婢娶她做妻妾可就对起不祖宗了!”

    说着真的流下了眼泪。

    李承乾见此不由哑然,你一个残缺不全的人居然还看不上人家西洋美女?

    虽然李承乾没有见过那两个波斯美女,但是昭武九姓既然敢进贡给他自然不差。

    看一眼死了亲娘一样的刘葵李承乾正要再教育教育他,却听见王方翼在帐外大声道:“启禀太子殿下,朝廷派来使者求见。”

    李承乾摆手示意刘葵收拾东西,便大声道:“传进帐来。”

    李承乾在主位上坐好就见王方翼引着一个年轻的文官走进大帐,那文官走进大帐忙朝李承乾行礼参拜。

    “臣赵德海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淡淡看着这个赵德海道:“赵卿平身!不知朝廷有何旨意?”

    “回太子殿下臣带了陛下的诏书,请太子殿下召集众将一同领受。”

    “嗯?”李承乾缓缓起身看着赵德海道:“什么事先跟孤王说。”

    “呃!”赵德海看着李承乾有些为难。

    “哼!”

    李承乾怒哼一声坐下道:“传众将进帐。”然后便低头处理公务,对这个不名不见经传的赵德海没有再看一眼。

    赵德海见此没有感到尴尬,反而长出了一口气。

    不一时,苏定方、尉迟恭、契何力,丘行恭、程务挺、李思摩等人先后来到中军大帐,赵德海见人都到齐了便低声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人都到齐了是不是开始宣旨?”

    李承乾刚才一直在猜测朝廷到底给他下了一道什么旨意非得在众将面前宣读,虽然没猜出是什么内容,但是知道肯是不利于自己的旨意,不然赵德海不至于这么为难。

    此时众将既然已经到了,也只得起身走下来站在大帐中央朝上作揖道:“请宣旨!”众将站在李承乾身后跟着作揖。

    赵德海站在李承乾桌案前打开诏书开始宣读。

    诏书前半部分都是盛赞李承乾带兵攻灭薛延陀汗帐于社稷有大功的内容,然后极力宣染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思念之情,直到最后一句“北狄既平,朕不忍父子两地长分,着太子承乾接诏之日即将一切军务交给鄂国公尉迟恭署理,率领东宫诸卫速来行在父子相聚,钦此!”

    诏书宣读完毕大帐里彻安静下来,李承乾脸色铁青地看着赵德海。

    赵德海吓的双腿发软。

第二百七十章 交兵权?

    李承乾胸口剧烈地一起一伏,眼睛死死地看着赵德海手里的诏书感觉受到羞辱,随随便便一份诏就把他兵权给夺了?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王方翼在李承乾身后关切地喊他。

    半晌,李承乾长出一口气伸出一只手,赵德海眼里挣扎一闪即逝,不情不愿地双手托着诏书送到李承乾的手上。

    李承乾拿过诏书走回他的帅位坐下,心里思量着怎么才能减少他的损失。

    赵德海小小的出了一口气,在众将面前又拿出一份诏书,这是加封尉迟恭和契何力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和副总管的诏书。

    两人刚才已经知道李世民的安排,但是看着李承乾态度却不知道这诏书是接还是不接?

    大帐里再次陷入安静,王方翼和程务挺直接从赵德海身边走过站在李承乾两边。苏定方丘行恭李思摩等人也因为没有涉及到自己都悄悄地站到一边,中间只留下尉迟恭和契何力与赵德海沉默以对。

    李承乾脸色阴冷地看着这一幕,他不是一些染了公知习气的穿越者自我标榜,以为只要玩阴谋一切都可以成功,一个一个的都不知道魏晋是怎么灭亡?

    李承乾想要得到权利都是自己光明正大的去争取,此时面对将要失去的兵权也把心里的愤怒都表现的清清楚楚。

    但是这样让尉迟恭很尴尬这不光涉及到夺皇太子兵权的问题,还有灭薛延陀的大功的归属问题。若是陛下借此打压东宫把灭薛延陀的大功都记在他的头上,问题将比夺皇太子兵权还要严重。

    因为他自认为他在这一战中没有什么大功,他一直充当李承乾的贴身护卫和向李世民报告李承乾行动的角色,现在李世民突然下旨夺了李承乾的兵权还交给了他,这让他也像程咬金下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苏将军,孤王已经接了陛下的诏书,你去整军午后孤王就起程。”李承乾看着苏定方声音淡淡地道。

    苏定方一抱拳就转身出去了。

    尉迟恭闻言知道李承乾虽然心里不满但也不敢违抗李世民旨意,心里长出一口气,连忙扭动着他那虎背熊腰大庇股绕过站在中间的赵德海,冲李承乾抱拳陪笑道:“太子殿下臣”

    李承乾见此不由翻个白眼,旋即脸色一正道:“你是陛下的臣子,要不要接陛下的诏书你自己决断。”

    李承乾心里明白尉迟恭想让自己劝他接诏书,李承乾却在想李老二的诏书我劝你接你才接,那李老二会怎么想?

    以后你与我背道而驰我怎么找你麻烦?

    尉迟恭闻言更加尴尬站在那里怔了一会儿,才默默地转身回去接了赵德海的诏书。

    到此时赵德海也明白来传递这份诏书有多凶险了,所以当尉迟恭一从他手里接过诏书他就迈步往外走,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哼!”

    李承乾怒哼一声。

    “真不懂规矩,见了太子殿下也不参拜?

    “来人拿下!”

    刘葵立即上前一步大声喝道。

    赵德海原本拿着李世民的诏只是对李承乾简单拱了拱手,此时诏书已经宣读颁发下去,他应该再次向李承乾行礼。

    就是李世民身边的内侍每次给李承乾颁完旨意也得请罪讨好,绝不不敢托大,何况明显是被同僚排挤干脏活累活的小官?

    赵德海闻言才想起自己失礼了,忙转过身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声哀求道:“微臣叩见太子殿下,求太子殿下恕罪,求太子殿下恕罪!”说着趴在地上不住地“砰砰”磕头。

    “停”

    李承乾眉头微皱道。

    赵德海闻言停下磕头但是仍然趴在地上不敢起来。

    李承乾此时正面无表情看着尉迟恭,从始至终也没有看赵德海一眼。

    尉迟恭接了李世民的诏书也慢慢摆脱了尴尬,站在大帐中间等着李承乾跟他交接。

    “愕国公既然接了陛下的诏书打算如何掌军啊?”李承乾淡淡问着眼睛却一直盯着王方翼看。

    尉迟恭心里不爽暗道:我掌军的时候还没有你呢,当然此时他不会说出来。只顺着李承乾眼光看去,见是王方翼便沉声道:“老臣年迈恐怕难以胜任陛下所托,还请太子殿下把王将军留下来协助老臣。”

    “嗯”李承乾沉吟着,见王方翼也正看着他便对他道:“方翼这些日子你一直主持中军务,大军行军也多是由你调度,可愿意留下来继续调度大军啊?”

    这话不光是问王方翼也是在问尉迟恭,你把王方翼留下来做什么?

    果然,王方翼还没有说话,尉迟恭就先开口道:“老臣年迈精神不济,没有王将军留下来调度大军此事是万不能行的。”

    李承乾看着王方翼神色不舍地道:“方翼既是孤王的表弟也是姻亲,自从出来就没有离开过孤王,但此事涉及到军国大事孤王也只能忍痛与你分别。”

    尉迟恭闻言只觉得李承乾得了便宜还卖乘。

    而王方翼闻言眼圈立即就红了,他因为受到家学影响心思颇多没少受李承乾敲打,但是李承乾也确实是真心调教他几乎把他当成亲弟弟这些他都默默地记在心里。他自小是个孤儿没有父兄关爱,这几个月得李承乾如此照顾早就发誓把命卖给李承乾了。此时将别又听李承乾如此说,觉得就算是现在替李承乾死了也值。

    当下王方翼郑重抱拳道:“请太子殿下放心……”说着竟哽咽起来。

    李承乾见状霍地站起身抚着王方翼的肩膀道:“方翼你留下来是为了国事也不用看谁的脸色,孤在时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若是有人敢欺负你自有孤王替你出气。”

    王方翼闻言感动的一塌糊涂,正要忍悲说几句表忠的话时,却听尉迟恭颇为生硬地道:“太子殿下老臣年迈恐难承此大任,还是请太子殿下留继续来统军南下为好。”

    尉迟恭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吓唬谁呢?

    有本事你自己留下来!

    李承乾闻言霍地转身冷冷地看着尉迟恭,咬牙切齿道:“愕国公是想让孤王违抗陛下的诏书?”

    “呃”尉迟恭无言以对。

    李承乾不理他只是冷笑一声继续问道:“是不是有小人已经把弹劾孤王的奏疏都写好了?”

    “太子殿下!”

    尉迟恭被气的脸色铁青瞪着眼睛煞气十足地往前迈了一步。

    “大胆!”

    程务挺和王方翼各自上前一步挡在李承乾面前。

    哧、哧、哧……一阵兵器声响,大帐里李承乾的侍卫纷纷拔出了明晃晃的长刀,战斗一触即发。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万不要冲动啊!”契何力一边祈求李承,一边上前拉住尉迟恭。

    李承乾一直冷脸看着尉迟恭,尉迟恭今天若是真敢动手李承乾绝不介意下令当场杀了他。

    半晌,尉迟恭想起李世民曾经对他的敲打,苦笑一声道:“是老臣无状请太子殿下治罪,但也请太子殿下明察老臣绝非小人。”

    李承乾此时也知道此事似与尉迟恭无关,因此冷哼一声道:“你不是小人可却差点帮了小人,今日你我在此玉石俱焚是不是大唐就安定了?”

    尉迟恭一想也确实如此干脆不说话了,任由契何力把拉到后面。

    李承乾一摆手帐里侍卫退回去,然后转身坐回宝坐这神色肃穆道:“擂鼓聚将!”

    他要在自己离开之前彻度架空尉迟恭。

    本来李承乾只想留几个人保证大军按照他在时行军就算了,他和王方翼话别的话大部分都是尉迟恭说的,只要尉迟恭默认了王方翼的领兵权他也不会做的太过份。

    可是偏偏尉迟恭受不了站出来硬顶他,李承乾正在气头上没当场教训尉迟恭已经算是十分忍让了。

    交兵权?

    哼!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022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 作者:易如意所写的《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为转载作品,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介绍:
贞观十六年冬,现代宅男杨舟穿越成为大唐太子李承乾,此时李世民已经有了废太子的心思,一旁的李泰虎视眈眈,大臣也因为李承乾反感汉文化,对他离心离德。
在这个冬天李承乾如何用自己后世的见识改变历史,走出一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皇图大道。
携现代思想与技术的强势皇太子李承乾VS霸道狠辣千古一帝李世民。
李承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大唐帝国的千秋长盛,孤王要改革。
李世民:老子十六岁领兵,杀兄杀弟还囚父,老子还活着,你小子就想当家?
李承乾 :当皇帝要懂阴阳矛盾变化之道。
李世民:魏征死了,你小子想接班,完成气死老子的大业?
李世民:程咬金点兵,老子是马得天下。
李承乾:薛仁贵上马,孤王能征战四方
大臣:……
……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