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TXT下载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全文阅读

作者:易如意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txt下载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全文阅读

第一章 生死轮回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个朝代最让杨舟向往,那就是唐朝。

    在杨舟生活的二十一世纪,虽然有人刻意夸大赵宋,说赵宋的经济发展是当时世界第一,同一时间西方没有一个可以与赵宋相媲美的国家。

    汉唐都不行,因为在汉唐时期,西方同样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种说法很奇怪,整个赵宋时期政权和人民生命安全,始终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先天不足,使得赵宋300多年间的军事始终上不去,国家始终没有完成统一,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小朝廷。

    这一点不但是二十一世纪研究赵宋历史的专家学者认可,就是赵宋历代的皇帝、宰相也是承认的,是任何人用任何方法都洗白不了,也绝对不能洗白。

    而唐承隋制,融通南北,既有南朝的文华风流,也有北朝的质朴务实。科举考试与推荐并行,使朝廷上不但有世家大族培养的贵族精英,又极力吸收民间才俊。

    可以说唐朝的格局从一开始就比宋朝强一百倍……

    明君贤相贞观之治、盛世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李白、杜甫……

    以前杨舟对唐朝的印象是威武和强盛,今天想到这里却忍不住双手抓头,发出一声痛苦的嚎叫。

    是的,盛唐在想象中是强盛的、美好的,但是那些“美好”只能存在于想象中。

    现在他穿越了,通过昨晚旁边人的一言半语,他知道他穿越成了贞观十六年的太子李承乾。

    在二十一世纪,杨舟的父亲给他取名字叫杨舟,是希望他能像《诗经》里的君子那样:泛泛杨舟,优哉游哉。

    但是三流大学毕业的杨舟只能靠在城市打工维持生计。虽然他有时候也羡慕那些穿越人士,不管穿到哪朝哪代,随随便便出个主意,都能成为人上人。

    可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穿越,因为一旦穿越,就代表着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的生活很单一,生活里没有什么奇迹,不会在电闪雷鸣的时候刚巧被雷击中,也不会跑深山里不小心钻入虫洞。

    他就是晚上吃烧烤喝啤酒,吃着吃着就……

    杨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少年时期也是有远大抱负的,后来只能在城市里浑浑噩噩的打工,有时候也会感叹:了无生趣。

    可他真的不想死啊,他还有家人、朋友……

    想过去,看今朝,他生死轮回。

    东方天空发白,天亮了,杨舟在新世界的新生活开始了。

    杨舟想到自己已经死了,想到自己的家人。

    悲从中来,两行清泪顺着眼角流下。

    杨舟躺在床上伤心欲绝,默默流泪,突然有人帮他拭去泪水。

    杨舟转过头,一张白白的大猪腰子脸挡住了他所有的视线。

    杨舟想着自己死了,见此怪物心里一惊。

    “鬼啊”

    一声大叫,一个鲤鱼打挺,霍然坐起,双手抓着丝绵锦被,惊恐地看着眼前的内侍。

    猪腰子脸的内侍也吓了一跳,惊慌四顾。

    “鬼在哪里?鬼在哪里?”猪腰子脸内侍在原地转一圈,谄媚笑道:“太子殿下又吓唬奴婢,哪里有鬼?”

    杨舟心想反正已经死了,自己也是鬼了,怕也没用。

    见这个老鬼做作,冷冷问道:“你不是鬼?”

    “太子殿下又拿奴婢开玩笑,呵呵呵呵。”老鬼笑容更盛,看不出丝毫尴尬。

    “那你是谁?”杨舟真不认识他。

    老鬼脸上笑容顿时没了,怔了怔,才轻声道:“殿下不记得奴婢了?”

    老鬼看‘李承乾’没有反应,真的害怕了,大声道:“奴婢是柏舟啊?”

    杨舟见状心里一动,这老鬼是李承乾的亲信内侍,得把他打发出去。

    生硬道:“怎么不记得,快去叫太子妃来。”没办法李承乾的内帷出名的人不多,杨舟也只能断定太子妃现在一定在东宫。

    老鬼脸色变了变,应一声,转身小碎步出去。

    不一时,就听见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老鬼引着两个女子快步走进来。

    杨舟睁大眼睛细看,前面一个妆容穿着倒像是个贵妇,旁边扶着她的人也是头绾双环,确实是个丫头。

    只是那贵妇猛一看像是一个三十岁的人,杨舟猜不出是谁。

    转头对着老鬼,语气不善道:“狗奴才,让你去请太子妃,怎么还不请来?”

    不料此言一出,地上站着的三个人全都大惊失色,柏舟小心试探着问道:“太子殿下,你又和奴婢开玩笑呢?”手朝贵妇一比道:“这不就是太子妃吗?”

    “你骗谁呢,李承乾的太子妃才二十几岁,怎么可能如此如此……”杨舟也是一时激动,脱口说出。

    “太子殿下这是怎么啦?”太子妃带着哭腔道。

    “莫非是中邪了。”老鬼柏舟小声嘀咕。

    杨舟看他们神色,再听他们说话,心里一惊。

    现在是贞观十六年冬月,明年四月唐太宗就把李承乾给废了。如果他这时候传出有疯病,可不是小事,可能要提前完蛋。

    也顾不得别的,大声斥责道:“狗奴才,你瞎说什么,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说着跳下床,双脚一着地,杨舟觉得右脚一痛,差点站不住。

    幸好老鬼和太子妃一左一右把他扶住,杨舟缓了半天,才记起李承乾脚上有伤。

    杨舟甩脱老鬼的手,扭头看太子妃。

    只见她云鬓不整,两眼通红,脸上满是疲惫与憔悴,眼里满是对他的关切之情。

    杨舟心里一叹,因问太子妃身边宫女道:“你们是怎么伺侯太子妃的?”

    那宫女慌忙跪下道:“太子妃本来就时常为太子殿下忧虑。上个月因为陛下动怒,打死了称心,太子殿下您伤心的不能下床。太子妃几次来看望太子殿下,都被太子殿下拒之门外,每次回去都是以泪洗面。

    昨天突然听说太子殿下在后园摔倒,人事不醒,太子妃就在外殿整整哭了一夜,水米未进……”

    “苏儿!”太子妃制止了这个叫苏儿的丫头诉苦。

    杨舟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不是李承乾,可是现在……

    看着太子妃瘦弱的身体,心里一软,便道:“一夜没睡觉,先弄点吃的,好好睡一觉吧。”说着看一眼老鬼,老鬼慌忙走到门口叫人传膳。

    杨舟见太子妃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讪笑道:“你别站着了,先躺一躺,等一会儿让他们伺候你洗漱。”

    听了杨舟的话,太子妃脸上笑容不再那么勉强,却不上床。

    杨舟不知道原因,笑对太子妃说:“你我之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太子殿下您曾说过:这张床除了您和称心谁也不能上。”

    老鬼这句话一出口,杨舟顿时起一身鸡皮疙瘩。

    据史书记载,称心是太常寺里的一个歌童,被李承乾收做**。李世民知道后,不舍得打死李承乾,下令把称心乱棍打死。

    也许李承乾对称心是真心的,因为李承乾后面的悲剧,表面看起来都是由这件事情引起的。

    李承乾要为称心报仇,他不敢直接找李世民,认定了是他怀恨已久的敌人,他的三弟李泰告的状。

    暗中派刺客去刺杀李泰,刺杀失败后,他担心这些事情被李世民知道会废了他,就想着怎么谋反。

    也许他心里早就认定李世民不会把皇位传给他,所以无所顾忌的谋反。

    不管李承乾怎么样,反正现在杨舟是一刻也不想在这里,他不歧视什么,但他有权力选择自己的喜好。

    “走我们到别处去。”

    杨舟脚下一点一点的走出李承乾的寝室,在正殿里伺候的内侍和宫女纷纷向他行礼。

    “摆驾去丽政殿。”

第二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

    杨舟记得太极宫是隋朝修建的,原名叫大兴宫,太极宫的东宫整体面枳约为1.24平方公里,约是北京故宫的1.7倍。

    东宫南北中轴上有五座正殿,从南到北第一座是显德殿,显德殿是东宫的外朝,建的极其宏伟壮观,当年李世民就是在显德殿登基称帝的。

    后来武则天的儿子李显登基,改为嘉德殿。

    后面依次是崇教殿、丽正殿、光天殿和后园里的承恩殿。

    承恩殿两旁是从左到右是宜春宫和宜秋宫。

    杨舟走出大殿,被风一吹顿觉寒冷刺骨,想回身找件衣服,太子妃已从后面给他披上一件缎面的狐皮斗篷。

    杨舟心里一暖,回头朝太子妃温暖一笑,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宜秋宫”。

    “你就留在这里看房子吧。”老鬼柏舟是李承乾的亲信,李承乾“昏迷”不醒,他都敢把太子妃拦在寝宫外面。

    想想李承乾干的那些事儿,就知道他也不是个好东西。再说了,他跟李承乾如此亲近,自己是个穿越者,留着他在身边,万一被他看穿了怎么办?

    一路上杨舟想着怎么适应李承乾的身份,没心情欣赏这宏伟庄严的隋唐宫殿。

    一刻钟后,杨舟一行人来到丽正殿。

    丽正殿里早有女官备下早餐和洗漱用具,杨舟由几个宫女伺候洗漱。

    唐时是分餐制,每个人面前放一张小几,人跪坐在小几后面。

    李承乾的脚不好,杨舟直接盘脚坐在正位。

    看见太子妃规规矩矩,跪坐在侧面,装做不经意地道:“怎么不见象儿和厥儿?”

    李象是李承乾娶太子妃之前与宫女生的庶长子,贞观八年出生,现在已经是贞观十六年底,该有八岁了。

    李厥是太子妃亲生的,贞观十二年出生的,现在四岁。

    杨舟现在找这哥俩儿,是为了从小孩子嘴里套话。

    “象儿在宜春宫,厥儿在承恩殿有乳母照顾。”太子妃有些紧张道。

    “让他们过来,我们一起吃。”杨舟随意道。

    只是他装的越随意,给予太子妃等人的震撼越强烈。

    自从长孙皇后去世,李承乾逐渐失去李世民的宠爱,李承乾就开始患得患失,近两年都开始自暴自弃了。

    整天和他边的宵小之徒寻欢作乐,对妻子家小很少过问,太子妃和两个儿子都不止一次地被他无端训诉。

    两个儿子见了他都战战兢兢,平常父子极少见面。

    今天李承乾竟然主动要找两个儿子一起吃饭,实在是稀罕事。

    不一时保姆带来李象和李厥,小兄弟俩向杨舟行礼问安,口称“父王”。

    杨舟顿时愣住了,他不是李承乾,他没有做过父亲。

    看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小正太,在自己面前战战兢兢的心中不由一颤。

    暗想:我的灵魂是飞不出去这具身体了,这具身体的一切,也只能承担下来,从此,我就是李承乾吧。

    李承乾看着两个可爱的儿子,哈哈一笑,招手道:“手洗干净没有,快过来吃饭。”

    李象稍微懂事些,见李承乾招手,虽然害怕,还是慢慢的往前挪。

    李厥年龄小不敢过去,小嘴撇着要哭,眼巴巴的看着太子妃。

    今天李承乾忽然大转性,太子妃已经被震得说不出话来。

    李承乾看着好玩,对李象道:“象儿带着弟弟。”

    李象回身牵着李厥,慢慢挪到李承乾桌边。李承乾让两兄弟坐在桌边,一起吃汤饼。

    李承乾心里一直有事,吃几口就停下,一边想事一边看两个儿子吃饭。

    “给他们拿些水果,只吃些羊肉汤饼太过油腻,下次让他们多放些青菜。”李承乾淡淡的吩咐,下面自然有人去做。

    “太子殿下,该给称心烧纸了。”一个内侍进来回道。

    李承乾听了这话,心里一阵无语。

    称心被李世民打死后,原来的李承乾竟然不知死活,在东宫里给他立牌位,还天天亲自去祭奠,这直接使得内外官员对他严重失望。

    现在的李承乾肯定不会去给前任的死男宠上祭。

    李承乾本想让他们直接拆了,但想想都不容易,而且原来的李承乾说不定正和他的称心在一起。

    就淡淡地对那个内侍道:“东宫里不适合留他的牌位,你们给他送出去吧。”

    从那个内侍进来,太子妃的心提起来了。起初看见李承乾犹豫,急得眼泪都快掉出来了。

    听见李承乾吩咐把称心的灵位拆了,再也忍住哭出声来。

    李承乾微微一笑,对她旁边的宫女道:“伺候太子妃去歇着吧。”

    打发走太子妃,李承乾看着面前的两个小正太,微笑着问道:“你们今天有什么事啊?”

    李象道:“回父王,孩儿要去弘文馆读书。”

    弘文馆是皇子王孙们读书地方,在太极殿南边,那一带有门下省、史馆、弘文馆和翰林院。

    看着李象一板一眼的说话,李承乾伸手摸摸他的头,道:“咱们爷俩不用那么严肃,今天不去了在家陪父王,咱们带着你弟弟去崇贤馆玩。”

    “父王我们去崇贤馆玩,要是让孔师父、张师父他们看见,又要向父王进谏,说不定还会告到皇爷爷那里去。”李象有些害怕。

    李象说的事李承乾心里有数,李世民给李承乾找了三位先生,都是控制欲极强的人,整天都想着怎么把李承乾捏碎揉扁了重新创造。

    原来的李承乾对他们深恶痛绝,甚至派出刺客刺杀张玄素。

    现在的李承乾也知道有这几个人在,不管他做什么事都会被他们说成坏事。

    所以李承乾准备尽快把这几位先生驱逐出东宫。

    李承乾一手抱起李厥一手牵着李象,一瘸一点地出了丽正殿。

    “有为父在,象儿不用怕他们。”

    因为李承乾有脚疾李象年龄也小,一行人走走停停一刻钟后才来到崇贤馆。

    崇贤馆建在崇文殿边上,是东宫藏书的地方,也是李世民为李承乾准备的招揽文学之士的地方。

    崇贤馆到唐高宗时为了避太子李贤的讳改为崇文馆。

    从前李承乾很少到这里来,这里招来的文学之士的学问也不怎么样,每天只能做些整理抄录的工作。

    今天太子和两个皇孙同时进崇贤馆还是第一次。

    几个崇贤馆直学士慌忙出来拜迎。

    李承乾看着他们笑呵呵地道:“你们在做什么呢?”

    “回太子殿下我等正在读书。”一个直学士回道。

    “好,读书好啊!象儿你也读了《毛诗》可有不懂的地方?”

    李承乾找个地方坐下。

    看着李象不明所以的样子,知道李象刚开始读书,都是师父讲什么就是什么一时提不出问题。

    “那为父就考考你,正好有这几位先生在,有不对的地方请他们给你解惑。”李承乾饶有兴趣地道。

    李承乾示意几个直学士坐下。崇贤馆中响起李象清脆的背书声,等李象把一篇《关睢》背完,讲了先生的解释。

    李承乾听他解释的中规中距,问道:“象儿对这首诗,可有什么理解呀?”

    李象一句也说不出来,李承乾心里暗叹。

    “取一本《论语》来。”示意书吏把《论语》递给李象。

    《论语》在唐时并不是必读书,四书到宋朝才被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唐人优先学习五经。

    李承乾前世曾读过些朱子注的四书,今天到崇贤馆就是要改变以往李承乾的形象的,自然要显摆一下。

    “找到为‘政篇’里,有一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就是说学习了文章,要会思考,遇上想不通的事物要去学习,我儿要熟记才是。”

    李象忙点头应下,其他几个直学士也拱手道:“太子殿下高论。”

    这几人心中都起了疑惑,以前都知道李承乾整天游玩嬉戏不学无术,而且也不怎么关心妻妾子女,今天怎么摆出一副慈父的样子?

    “哪里,几位见笑了。”李承乾谦虚道。

    看见桌上有纸笔,随手提起笔来,写下几行字递给李象道:“下回去学里时告诉你的先生,先别上《毛诗》先把《论语》给你讲了。”

    这时有内侍送来一盘桔子,李承乾拿过两个示意把余下分给几个直学士。

    李象恭敬的对李承乾行礼后,低头看纸上铁画银钩的写着一首诗,不禁念出声来。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宋朝的陆游写给他儿子的一首诗,李承乾拿来写给李象也算对景。

第三章 强悍的孔颖达

    李象虽然能读出来,但是还不能完全明白诗的意思,而下面的几位直学士却都被震惊了。

    这首诗初读浅显平淡,但是细细回味,其中蕴含的哲理却深刻而携永。

    其中一个直学士,起身朝李承乾再次一拜激动地道:“太子殿下如此诗才,真是愧煞我等。今天托皇长孙的福,亲受太子教诲真是三生有幸!”

    李承乾看他身材魁梧,相貌清俊,说起话来真挚诚恳,便问道:“孤王眼拙,不知这位先生怎么称呼?”

    “臣郝处俊拜见太子殿下。”说着郑重拜下。

    李承乾心里一惊,郝处俊是唐高宗时的宰相,曾协助李绩平乱,反对唐高宗让位给武则天。

    李承乾忙把剥好的桔子给李厥,起身把郝处俊扶起。

    诚恳地对他道:“甑山县公不必多礼,孤王久闻甑山县公博学多才尤善《汉书》,久欲一见不想公就在崇贤馆真是天幸。”

    郝处俊的父亲有功于唐室被封为甑山县公,所以李承乾称他甑山县公。

    郝处俊听到李承乾听说过自己,激动地再次拜倒道:“微臣无能在崇贤馆混事二年未建寸功,有辱太子殿下清听,真是惭愧”

    李承乾温文尔雅地安抚住激动不已的郝处俊,又问其他几个直学士姓名。

    其中一个老者竟是四川大儒张士衡,张士衡带学生出川游学,是被原来李承乾请来东宫的,只是他的劝谏李承乾听不进去,就放在崇贤馆做直学士。

    现在的李承乾知道根底,自然好言安抚几位直学士好让他倾心效命。

    李承乾突然礼贤下士的作为,弄得众位直学士都心情激动,以为看到了自己升官发财的希望。

    李承乾心里暗自得意,见火候差不多了决定再加一把劲。

    呵呵笑道:“象儿毕竟年龄还小,像一些高深的学问讲了他还不一定能懂。”

    几个直学士闻弦歌而知雅意,都连忙起身行礼道:“请太子殿下赐教。”

    李象也跟着道:“请父王教诲。”

    众人正说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儿缓步走进来。

    李承乾笑呵呵的看着众人道:“学问做到精深处,要做到‘知行合一’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是不是拿着一本经书,照着上面写的去做呢?

    当然不是,那样人反倒被书误了,读了书是要去实践的,通过实践发现书里的错处,并且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再把正确的方法总结出来,编成新的书让后人拿着新的书再去实践。

    这样我们的学问才能在一代一代人不懈的努力下发扬光大,不断更新。”李承乾这段话里,实际上是***的《实践论》的精华,又暗合《易经》。

    “一派胡言,太子怎么能发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那白头老儿须发皆张,瞪圆了眼睛看着李承乾,等着李承乾认错。

    李承乾早就看见这老头了,只是不知道是孔颖达、张玄素、于志宁中的哪一个。

    不过不管是哪一个从他刚才表现来看,都是被人捧坏了的老东西。一副权威专家的派头,绝不许有人说出跟他不一样的观点,一开口就都是别人的错误。

    前世今生李承乾都不喜欢这样的人,只当没有看见继续喂李厥吃桔子。

    “太子还不速速收回你的大逆不道的言论。”老头看李承乾不言语,大义凛然地上前一步,怒目瞪着李承乾,好像李承乾干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全然不顾他这句话本身就很无礼。

    “啊,啊……”一直乘乘站在哥哥身边的李厥被吓哭了,李象吓的忙把弟弟挡在身后。

    李承乾勃然大怒,一步跨过面前的小几,点着这老儿鼻子骂道:“大胆老匹夫,竟敢在孤王面前口出不逊,还吓哭了皇孙。”

    “来人,把这老匹夫拖出去,掌嘴!”

    几个直学士彻底被惊呆了,太子殿下竟然骂他的老师孔颖达是老匹夫,还要拖出去掌嘴。

    要知道儒家向来宣扬天、地、君、亲、师,当面辱骂师傅可是重罪,李承乾作为当朝太子,负有天下之望,有垂范天下的义务。不敬师傅,说轻点叫失德说重点儿是悖逆伦常。

    眼看着一场大风波生起,几个直学士全被吓呆了。

    还是几个内侍反映快,上来低声劝道:“太子殿下息怒,太子殿下您怎么能跟孔夫子争吵呢。”

    原来是孔颖达,难怪上来就那么凶悍。

    在历史上,孔颖达做为李承乾的老师,就像法官一样每天就是评判李承乾的对错,只要李承乾的行为他认为是错误的就当面斥责绝不留情。

    李承乾的乳母曾私下悄悄求孔颖达说,太子殿下年龄大了,不要总是当面教训他。

    孔颖达回一句:“我恨不得死所。”这就是一个怪胎。

    不过他出身山东孔氏是孔夫子的后代,在李世民心里的地位比较重要,在士林中也是誉满天下。今天自己骂了他,必然引起轩然大波,弄不好又会多些人上书,要求废了自己的太子之位。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往他头上泼些脏水,

    “汝不敬师长,不学无术,擅自改动经典,简真罪大恶极如何做得太子?他日为帝也是个前隋炀帝一样的暴虐之君。”孔颖达口不择言地叫骂不休。

    李承乾闻言,正中下怀。

    大声骂道:“老匹夫用心险恶,败坏孤王的声誉。

    就想让孤王顺你的心,听你的话,让你以后做权臣。

    你怎么不去找块面团儿捏一个太子,塑一个太子,你想要个什么样的太子,就捏出个什么样的太子。

    岂不省事?”

    李承乾的话很诛心,把孔老儿都吓住了,不过更狠的还在后面呢。

    “老匹夫以为你是谁呀?你说谁是亡国之君,谁就是亡国之君?你今天污蔑孤王将来是亡国之君,明天是不是也要谣诼父皇是亡国之君,好为反贼张目?

    老匹夫妖言惑众,动摇国本,你罪大恶极。”

    孔颖达是靠嘴皮子吃饭的,从来都是他给别人上纲上线拍砖头、扣帽子,往死里骂人。

    理直气壮地骂了李承乾十几年,今天却被李承乾狠狠地扣上一顶“妖言惑众、动摇国本”的帽子,把肺都气炸了。

    指着李承乾半天说不出话来,还是郝处俊上前把他拉出去。

    “我定要向陛下弹劾你,大逆不道!”孔颖达走出门口,还不忘回头威胁李承乾。

    “老匹夫要进谗言,只管去。”

    李承乾要追出去把事情闹大,却发现腿被李象抱住了。

    李象满脸泪痕,哀求道:“父王息怒,不要与孔夫子争执,不然皇爷爷又要惩罚父王……”李厥却依旧躲在李象身后哭泣。

    李承乾看着懂事的李象,也是心里泛酸,蹲下给小兄弟俩擦去眼泪,安慰道:“我儿不怕,为父就是死,也要保你们兄弟周全。”

    “父王……”李象扑在李承乾怀里大哭起来。

    当此情境,崇贤馆里的内侍和宫女也都跟着落泪。

    郝处俊看到这一幕也是心里泛酸,其他几个崇贤馆直学士也都在唉声叹气。

    “太子殿下息怒,孔师傅也是一时情急,我已经劝他不要去陛下那里。”郝处俊躬身道。

    李承乾安抚住李象和李厥,交给他们的保姆带走。

    “我息怒有什么用,他就算不去父皇那里,也会想办法让父皇知道,‘孤王是何等的不肖’,然后再满世界宣扬鼓动人上书弹劾我,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话语间充满了无可奈何。

    “皇上圣明不会相信他们的妖言。”张士衡气愤道。

    “他们成年累月这样诬陷孤王,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父皇就是铁石心肠,也有被他们软化的一天。”

    李承乾说罢又看看众人,语气萧索地道:“你们要是有门路,也都换个地方,免得日后受我的牵累。”

    “太子殿下仁德我等岂能不忠不义,让奸贼谗害了太子。”郝处俊义愤填膺地道。

    “太子殿下勿忧,皇上去骊山汤泉宫了,要到下月初一大朝会才回宫。”一个直学士提醒李承乾。

    “哦。”李承乾没有再说什么,怕说多了露出破绽。

第四章 要整救贞观之治

    李承乾回到丽政殿,看身边都是些小太监,知道无用只得叫来老鬼(柏舟),问他近期京中的情况。

    原来李世民带着李治于十一月初五去骊山行宫了,大臣里陪驾的是房玄龄和岑文本,京城留守的是右仆射高仕廉和中书令杨师道。

    杨师道是隋朝的皇族,他还是李渊的五女儿长广公主的驸马。

    杨师道做官做事都谨小慎微,虽然有些文采,但行政能力一般,因为抑制权贵,处处受到权贵掣肘,更显得他能力平庸。

    在历史上明年李承乾谋反,他的追随者中就有长广公主和前夫生的儿子赵节。

    杨师道和房玄龄,长孙无忌负责审理此案,杨师道因为替赵节说情被贬为吏部尚书。

    李承乾想着杨师道,又想着贞观十六年的大唐。

    这一年魏征病重,朝堂上的谏臣就是刘洎和诸遂良,这两位一来没有魏征的份量,二来也没有魏征治国的才能,三来私心太重。

    随着大唐国势日盛,李世民的威望达到了他一生中最鼎盛的时期。

    比如他在贞观十六年年初时亲口对近臣说:大唐现在有两喜一忧。

    一喜是:连年丰收,长安城的粟米每一斗只卖三四个钱。

    二喜是:连年边境平安,没有外患,其实一直有战乱。

    唯一值得忧虑的是,在这种稳定的大环境下,人们都不再有危机感文恬武嬉,以后有事了麻烦。

    谁都看得出来,两喜是李世民在夸耀自己的功绩,而一忧更多是为了显示他的智慧随口说说。

    但是到了明年年初魏征去世,李承乾和李佑接连造反,数名亲人被处死,在立太子时又受尽群臣的摆布。

    接着亲征高句丽小胜而归,把他心里最后那一点雄心壮志也消磨干净了。

    在后面的几年里,李世民除了到处游玩,就是说一些他自己也没有做到的治国心得,给他的身后名声做最后的补救。

    李承乾心里想着贞观朝后面几年的事情,神游天外,老鬼不敢打扰他,就任由他跪坐在那里发呆。

    李承乾想着,从史书上看李世民是非常重视他身后的名声,只要自己不像历史上那样密谋造反,他就不会废自己的太子之位。

    过几天自己也点一下科技树,说不定一下子就能得到天下臣民之心,也做一个千古明君。

    想着自己胸中的宏伟蓝图,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铺开,想着自己被朝堂上的老狐狸们的崇拜地看着,真诚的赞颂着。

    不觉嘴角上翘,露出得意地笑容。

    “什么事让太子殿下这么高兴?”可恶的老鬼打断了李承乾的白日梦。

    不过李承乾并不生气,扶着老鬼艰难地站起来,感觉到腰酸背疼两条腿几乎都不是自己的了在地上坐的时间长了。

    李承乾看着地上的羊毛毡垫,心想要先找人把椅子做出来,就把椅子做为自己在这个世上第一个发明吧。

    又一想不对,被穿越小说误导了,把什么都想当成发明。唐朝虽然还没有标准的椅子,但实际上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罗汉床。

    罗汉床做小一些就是椅子,唐朝人已经在慢慢改进,只是比现在的椅子宽大一些而已(有人要跪坐在上面)。

    不过回头看见低眉顺目的老鬼,就又有些不放心,李承乾穿越前可是看过《甄传》的。

    太清楚这些奴才在宫斗里的作用了,想到这里李承乾又眼神不善的盯着老鬼。

    冷冷问道:“老鬼,为什么丽正殿里没有罗汉床?”

    老鬼被吓的一哆嗦就要跪下托着李承乾的手一松,李承乾双腿麻木无处着力险些摔倒。

    吓的老鬼又慌忙扶住李承乾不敢撒手,又怕李承乾惩罚他,嘴里只叫着:“太子殿下,太子殿下……”眼泪都下来了。

    李承乾看他吓成这样,暗想:这老鬼应该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暂时先留在身边看看吧。

    李承乾放缓语气道:“是怎么回事你说就行了我又不打你,不用做出这副腔调。”

    “奴婢遵命”

    李承乾的腿稍稍有点知觉,就扶着老鬼缓缓往外走,老鬼一边走一边对李承乾说。

    原来东宫各处都是有小罗汉床的,后来孔颖达做了李承乾的师傅,就上谏说:坐罗汉床不符合礼制,太子做为国之储君当为天下做出表率,强逼着原来的李承乾把东宫里的罗汉床砸了。

    李承乾听了彻底无语,原来的李承乾曾经骑马摔断过腿留下残疾,跪坐是很难受的事情,更别说长时间跪坐了。

    李承乾不愿意见三位师傅,恐怕腿疼的原因更大一些吧。

    李承乾缓缓走到殿门口,看着前面巍峨的宫殿,淡然道:“吩咐下去,以后孤王在就在左春坊读书,三位师傅来了就把他们引到那里去,不必进来通传也不许他们进崇教门。好茶好饭的伺候着不许其他人靠近,也不要跟他们多说话,就说孤王闲了就去听他们讲课的。”

    “这?”老鬼柏舟有些犹豫。

    “照我说的办!”李承乾不耐烦道。

    暗想:腐儒!我一个穿越的皇太子还收拾不了你们?

    “奴婢,遵命!”柏舟战战兢兢的道,对于一向懦弱的李承乾今天的突然改变,柏舟有些不适应。

    左春坊在东宫东南角与显德殿持平属于东宫的外朝,进不了崇教门根本见不到李承乾。

    李承乾不理会柏舟的想法,让人找来尺子李承乾看了看,给出大概的尺寸传工匠去做几套椅子和高条案。

    李承乾安排完事情发现自己没事可做了,大唐啊就没有什么娱乐。

    当然如果是原来的李承乾,肯定会找他身边的小人鬼混,什么烤肉喝酒,跳突厥舞……

    只是现在的李承乾是万万不会做这些事情的。

    老鬼看出李承乾无聊,以为他的机会来了,就讨好问道:“太子殿下,昨日在后园烤肉饮酒只喝到一半就醉的人事不醒,今日可要再到后园里看看?”

    李承乾闻言定定地看看着他,见他满脸媚笑不知道他是天生的小人,还是受了什么人的指使来引诱自己?

    冷冷道:“你想让我死在后园?”

    “啊”老鬼柏舟听了立时跪下,砰砰磕头,哭泣道:“奴婢不敢,不是看太子殿下无聊,想给殿下找点乐子吗?”

    “哼”李承乾没有理他,自己一点一点地走向寝殿。

    李承乾坐在床上让人给他拿一本《汉书》来看。

    前世杨舟读过一些古文勉强认识繁体字,拿着书凭着记忆也能猜出该在哪里断句。

    只是这会儿李承乾没心思看书,李承乾现在的处境从太子妃和李象的表现就可以看出。

    李象才八岁,就算早熟也有限,可是小小年纪一肚子心事时刻为李承乾担心,非常害怕李世民惩罚李承乾。

    说实话,李承乾这个父亲做的很失败。

    李世民对李承乾的心思也是路人皆知,只要机会他就会把李承乾废掉立李泰为皇太子。

    只是李世民没有想到,长孙无忌等人已经选中了李治。

    贞观十七年也就是明年,李承乾谋反,魏征逝世,贞观之治黯然收场。

    李世民在这次太子废立中,一次性废了他最喜爱的两个儿子,李承乾和李泰。

    他和长孙无忌等大臣的矛盾也彻底暴露(以前因为有魏征顶着),最后逼的得李世民当着众大臣的面拔剑自杀,才把李治立为太子。

    但是,李世民再也没有力量把李治换成他自己属意李恪。他临死的时候费尽心思地安排托孤大臣,明托长孙无忌和诸遂良暗托李世绩,就是因为李治无能。

    三个托孤大臣不一心,让武媚娘捡了便宜,大唐朝失去了最应该立规矩的时机。

    从此大唐一路高歌猛进,合什身扑向盛世的烈焰,中原王朝的几两骨头在中唐以后慢慢烧成灰烬。

    自安史之乱后,中原汉人政权的势力再也没有到达过西域(元、清另说)。

    李承乾想着既然自己穿越过来了总要做些改变吧?

    但是,不要想着抄几首诗词,当个校长,点个科技树,想几个做生意的点子,提高一下商人的地位……就能使国家变强。

    这是不可能的,头疼!

    唉!还是先解决眼前的难关吧,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到贞观十六年的冬天,想改变历史让李承乾不被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五章 李泰定计

    芙蓉园也叫曲江池,是隋唐著名一处皇家园林,现在李世民把这处园林赐给他当前最宠爱的儿子魏王李泰居住。

    李世民去骊山汤泉宫,本来是让李泰也随驾的,李泰以要留在芙蓉园里赏雪为由没有去。

    只是自李世民去骊山后,长安城天气一直晴朗,别说下雪,连风都没有怎么刮过。

    此时李泰正在一处在面对曲江的小楼里看书。

    只是面对一片安静的长安城,他怎么能沉的下心去看书呢?

    李泰坐在大罗汉床上,穿着厚厚貂皮大氅,脑袋缩在衣领里,远看整个人就像一个五彩的大肉球。他感觉有些燥热,烦燥地把手里的书重重地放在小几上,起身走到门口,看着水波不兴的曲江池,有些恼火的“”一声又重新坐回罗汉床上。

    李泰知道长安城为什么这么安静,那是因为前些日了李世民为了稳固朝堂,下旨封魏征为太子太师专职辅佐太子。

    一些墙头草都不敢再提废太子的事了。

    朝中虽然有大臣支持他入主东宫,但是没有人敢跟魏征硬扛。

    李泰在芙蓉园里就等着魏征的死讯或者李承乾犯下新的错误。

    李泰没有看明白,李世民现在不废李承乾,一是因为李承乾虽然小错不断,但真没有到了被废的地步。

    二是李世民一直想打高句丽,需要朝廷稳定。

    但是李世民确实也是铁了心要废李承乾,因为他给李承乾找的太子太师魏征已经活不了多久了。

    只是李泰对太子之位的渴望已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心只想尽快找李承乾个错,一举把李承乾赶出东宫。

    李泰没有心烦多长时间,就听到了他想听到的消息。

    李承乾在崇贤馆不但乱解典,还把孔颖达骂走了。

    李泰听了真想大笑三声,暗想:李承乾你这个蠢货,不好好的吊祭你的称心,跑崇贤馆做什么?

    还解读经典,就你也配?

    若是光骂了孔颖达也就罢,不过是认个错。可是乱解经典,这可是挖千千万万读书人的祖坟。

    本王绝顶聪明都不敢干的事,你个蠢货怎么就这么会作死呢?

    哈哈……

    李泰笑罢安排人去请工部尚书杜楚客来芙蓉园饮晏。

    杜楚客是杜如晦的弟弟,原来的魏王府长史,后来升为工部尚书仍摄魏王府长史。

    杜楚客早就猜出知道李世民有废李承乾的心思。所以到处替李泰游说,请朝中大臣同意立李泰为皇太子。

    李泰虽然深得李世民宠爱留在京城。

    但是李泰到底是藩王,现在正是夺嫡的关键时期,他不敢亲自出面联系朝中大臣,一切只能交由杜楚客办理。

    至晚宴时分,杜楚客果然的来到芙蓉园。

    在芙蓉园一处正殿,殿里点着数十根巨大的牛油蜡烛,把殿里照的如同白昼。

    杜楚客面带喜色向李泰行礼。

    李泰慌忙把他扶住,十分诚恳地道:“小侄全赖杜伯父扶持,怎感受杜伯父的礼?”

    杜楚客见李泰如此做派,就知道今天又要用到自己了。

    感动不已地道:“臣卑贱之身,能得殿下赏识,得为效犬马之劳怎敢居功?”李泰因为一心想做太子所以最讨厌别人称他为魏王,亲近的人一般都只称他为殿下。

    李泰一见杜楚客比往日更加的谦卑恭敬,心里暗喜:看来果然离废李承乾不远了,连杜楚客对自己都越发的恭敬了。

    想到此大屁股脸都笑成了一朵花了。

    哈哈一笑道:“杜伯父不要拘礼,咱们坐下来慢慢谈。”

    李泰的席位在上方,杜楚客在下面侧席相陪。

    待两人坐下,李泰一看,皱眉道:“怎么觉得这席位离得这么远呢?”转头对侍立的小宦官道:“把杜伯父的席子,往前移一些。”

    杜楚客连忙站起来,诚惶诚恐道:“殿下这如何使得?”

    李泰脸色一正道:“杜伯父乃是父皇的股肱之臣,又一心辅佐于本王,本王若是不敬,不说父皇知道了不依,就是以后的朝中大臣也会批评本王的。”

    杜楚客不再说话,只是恭恭敬敬地朝李泰一揖到底。

    李泰再次下位扶起杜楚客,并把他扶到位置上坐好,才走上去端端正正地坐下。

    杜楚客看着心里赞叹不已,看见李泰双手举起酒杯,也连忙举起来酒杯君臣对饮一杯。

    李泰一挥手殿里伺侯的人无声退出,殿里只剩下李泰和杜楚客两个人。

    李泰放下酒杯,认真地看着杜楚客道:“东宫的事杜伯父怎么看?”

    杜楚客看着李泰,眼里放出一道精光,转头向前看去,眼睛微微眯起,恨声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李泰明白杜楚客也是世家出身,对经典是十分看重的,李承乾乱解经典,也让杜楚客十分愤怒。

    李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缓缓道:“那咱们接下来……”说到这停下来,转头看着杜楚客一脸希冀的神色。

    杜楚客转过头来,看着李泰认真道:“以微臣的看来,咱们什么都不用做。”

    李泰沉默下来,整个大殿里只有蜡烛燃烧的声音。

    “不。”半晌李泰大喝一声走下坐席,在大殿里快速地走来走去并大声地道:

    “虽然他乱解经典,必然招致朝野世家的文臣弹劾。但你别忘了晋王李治现在就汤泉宫,就在父皇身边!吴王李恪也要在年底也要进京,他们也都得父皇宠爱。且吴王比我年长,晋王得长孙舅舅的辅佐,都比我更有可能入主东宫。”

    杜楚客一脸惊鄂地看着李泰,这个平日里总是智珠在握的亲王,终于看到入主东宫的机会了,再也沉不下去了……

    正想着李泰走到他面前,脸对着脸,两眼死死地盯着他道:“杜伯父此时乃是本王千载难逢的良机啊,若我们此时联络内外带头弹劾他这个乱改经典,自然能得世族之心。”

    杜楚客看着李泰脸上疯狂表情,想着此事极有可能成功,才缓缓点头表示同意。

    “哈哈,本王就知道杜伯父胸藏韬略,一定能看出其中的机会。”李泰轻松地走回席上斟满酒杯,再次双手举起向杜楚客敬酒。

    两人郑重喝完第二杯酒,把酒杯放下再次沉默下来。

    李泰在等杜楚客说话,杜楚客则在想该怎么利用这次机会。

    过了一会,杜楚客挟起一肉吃下,才缓缓地道:“臣去联络朝一些学士具本弹劾他不敬师父,乱改经典,难承宗庙社稷。至于王爷……”

    李泰看他沉吟慌忙身体前倾拱手道:“请伯父教我。”

    “听说孔颖达作了一部《五经正义》,王爷可以出些钱为他抄五百部,向天下人表明王爷尊师重道,且最重儒家经典的传承。”杜楚客说完就静静地看着李泰。

    李泰则不假思索道:“妙,妙,本王这就派人送些钱给孔先生,让他找人抄书。”

    杜楚客看着李泰微一摇头李泰不解。

    “王爷亲自登门,把孔先生的书稿借来再安排人去抄写。”杜楚客轻声道。

    “原该如此,明日本王就去。”

    杜楚客闻言点点头道:“这样一来不但重创那位,天下世族也必然心向王爷,其他人也就再无机会。”

    “多谢伯父指点,只是若只如此怕难以搬倒他?”李泰知道杜楚客还有后招。

    果然,杜楚客闻言得意一笑,沉声道:“先把他推到风口浪尖上,然后让卢少卿发发力也就够了,找人在大理寺告他一状,反正人心不在他那儿了,我们想怎么出手就怎么出手。”

    卢少卿指的是李泰的另一个心腹大理寺少卿卢布。

    杜楚客所谓的让卢少卿发力,自然是找些牵连到东宫的案子,作为搬倒李承乾的导火索。

    想一下也是李承乾已经失去了李世民宠爱,现在又要失去士人的心,就差一个实实在在能引起民愤的案子了。

    李泰微一思索,就点点头道:“就依伯父。”

    说着三次双手举起酒杯,道:“杜伯父今天可一定要喝好。”

第六章 杜荷、奏表和师说

    李承乾来到大唐的第一天,就是躺在床上自思自想的一天。

    第二天李承乾吃了早饭,就有人送来一套黄花梨木的桌椅,因为李承乾要的急桌椅上没有什么雕饰显得格外朴实厚重。

    李承乾刚让人安放在丽政殿里,就有人传驸马都尉杜荷来了。

    李承乾昨天就一直踮记这个人,杜荷是杜如晦的二儿子,城阳公主的驸马,城阳公主也是长孙皇后亲生的女儿。

    杜荷是李承乾的死党,李承乾谋反也是他一力鼓动的,李承乾事败杜荷被李世民处死。

    杜荷可能有野心,但在这个时候却是少数的几个李承乾可以信任的人。

    听说杜荷来了,忙让人请他进来。李承乾一边端详着殿里的桌椅一边等杜荷,忽听见有人说:“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一回头,见是一个华服青年正对他着深揖行礼,知道就是杜荷。李承乾走上前去,把他扶起来细看,只见他剑眉目星目,英气逼人,不觉微微点头。

    杜荷一见李承乾如此作态,心里一惊,菊花一紧,脸上一红,急忙道:“太子殿下我可是你妹夫,你可不能……”

    李承乾一时没解过来他是啥意思,但看他面红耳赤一副窘态,有些不悦,微微皱眉道:“你这是怎么啦?”

    “殿,殿下你可不能把我当成称心啊!”杜荷说完又朝李承乾深深作一个揖。

    李承乾一明白过来,怒道:“喝酒喝酒糊涂了吧,瞎想什么呢。”

    杜荷见李承乾发怒也不害怕,直起身来,嘿嘿笑道:“只要太子没有那方面的意思,怎么说都行。”

    “好啦,你先看看我这的新桌椅,李承乾指着大殿两边摆着两溜官帽椅道。

    “太子殿下您怎么还有心思弄这些个东西,出大事了您知道吗?”杜荷神色焦急道。

    “出什么事了?齐王反了?”李承乾一怔问道,李承乾现在最关心的就是他的五弟造反,因为历史上就是因为齐王造反牵连到他他才要反的。

    “您一点都不知道?”杜荷一脸不信地道。

    李承乾转头去看老鬼,老鬼摇头表示不知道。

    “什么事,你就说吧?”李承乾有些烦燥地对杜荷道。

    “长安城的各士族大儒都上表弹劾你呢?”

    李承乾听了倒觉得不算什么,转身坐在旁边的椅子上伸手示意杜荷也坐下。

    “他们弹劾孤王什么啊?”

    “弹劾殿下不敬师傅乱改经书,难承宗庙。而且今天李泰已经去孔颖达那老匹夫处,借去了老匹夫注的《五经正义》,说要给他抄书呢。”杜荷说着不觉叹了一口气。

    “就这些事?”李承乾不觉得有什么。

    “就这还轻啊,那些世族这回算是表明了态度不支持你当太子。”杜荷瞪大眼睛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心想他们还不支持李世民当皇帝呢,李世民还是照样当了十几年的皇帝,我从后世来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依靠世家大族统治大唐。

    李承乾目光平静道:“好了,这些我知道了你帮我继续盯着他们,老四绝不只这点手段。”

    “老鬼,去派个人看看弹劾我的折子,然后告诉赵节一声现在皇上在骊山汤泉宫,这些东西过几天再送过去。”柏舟应声下去。

    赵节是李承乾的另一个死党,也是李承乾的表兄,他的母亲是李渊李五个女儿长广公主,李承乾谋反事败赵节也被李世民处死了。

    赵节的继父杨师道现在正是中书令是中书侍郎岑文本的顶头上司,杨师道现在正是留守长安城,奏表晚送几天没有任何问题。

    李承乾安排完走到上首书案后,提笔给李世民写了一封奏表,封好后递给杜荷。

    :“你把这封奏表,亲自送去汤泉宫交给父皇。告诉父皇我是昨晚询问了几位师傅才写的,孔师傅他们对此都大加赞扬,说我深谋远虑有英主之风呢。”

    杜荷看着李承乾似笑非笑神气,迟疑一下问道:“这里面写的是什么?”

    李承乾微一点头道:“这是奏请父皇,设立平东参谋部的。”

    看着杜荷一头雾水,李承乾继续道:“灭高句丽是父皇的宿愿,也是大唐极为重要的一战。现在高句丽出现内乱,父皇一定要借机出兵征高句丽,但是朝中大臣多不支持出兵,所以一直没有提前做准备,到时候仓促出兵胜负难料绝难一劳一永逸。

    这封奏表就是要求父皇以东宫的名义设立平东参谋部,全面准备东征高句丽的一应事务派遣间谍、筹备粮草、器具,规划行军路线等。

    你告诉父皇这封奏表只有我和几位东宫的师傅知道详细内容。”

    杜荷听的一怔一怔的接过奏表,半天才想明白然后严肃地点点头,郑重地道:“殿下放心,我必亲手交给皇上。”杜荷做为一个唐朝的世家子,因为他父亲的关系一直受到李世民和李承乾的照顾,平日里虽然有些纨绔但是为了大唐为了建功立业,那也是愿意抛头颅洒热血的人。

    看着杜荷出去,李承乾又让人请来崇贤馆直学士张士衡、郝处俊等人。

    众人来到丽政殿行礼毕,李承乾让他们坐在两旁的椅子上。众人愕然地看着坐在书案后面的李承乾,不知道他把丽政殿整成这样做什么。

    李承乾也不解释,直接道:“几位都是大学问家。”

    众人忙道,不敢,不敢。

    李承乾一摆手接着道:“我今天准备解读几篇经书,请诸位助我。”

    “太子殿下聪明睿智,何苦要与那些小人置气?”郝处俊以为李承乾和弹劾他的人置气才要重解经书,只是重解经书的难度实在太大。仅凭这几个人是绝难办到的,所有崇贤馆学士也就张士衡算是个大儒,但是重解经书这样的事,张士衡自己都未必认可,怎么帮太子重解经书。

    李承乾不理郝处俊只是招手示意宦官再抬上来几张长桌子,放在他们几人面前。

    郝处俊坐在那里左右都不得劲,只看着的太监们不慌不忙地往他们桌上放下纸笔书籍,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张士衡。

    张士衡有六十多岁了,是目前李承乾门下学问最高的人。

    昨天李承乾给李象讲经时,张士衡也在场看着他们父子父慈子孝,张士衡还颇受感动。

    张士衡对李承乾的学问也是比较认可的,至少他不认为李承乾讲解有什么错处。

    对孔颖达却有些不满,孔颖达虽然名满天下,但他张士衡也不是一文不名的白丁,凭什么我们这边谈论经典时,你就跑过来大喊大叫,还把我们贬的一文不值?

    所以他今天听说众文臣纷纷上书弹劾李承乾,就想自己要带着学生著书立说驳斥这些小人。

    现在听说李承乾要亲自注解经书,自然十分配合。

    郝处俊看过来是想让张士衡劝劝李承乾,不想老头起身拱手道:“不知道太子殿下要解哪篇经书?”

    郝处俊和其他崇贤馆直学士都瞪大了眼睛,心想这老夫子怎么也跟着殿下胡闹呢?

    李承乾看着众人神色知道不露一手,很难让他们心服,便开口道:“这本书孤王想送给东宫的几位师傅,所以先写一篇师说吧。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孔师颖达,年七十,教于孤多年,不悟师道,故作《师说》以遗之,望其如其祖云:朝闻道,夕死可矣,终生志于学。”

    李承乾抑扬顿挫,背了韩愈的千古名篇《师说》,只是最后几句稍作修改,变成的讽刺孔颖达的文章。

    郝处俊从李承乾开始就一直在记录直到写完,抬起头来惊呼道:“这是古文?”

    “这是能让更多人看得懂的文章,也是能流传千古的文章。”李承乾淡淡道。

    殿里所有直学士

    ……

    ……

    “好了,我们开始注经书,孤王来说你们来记录……”

第七章 印书

    崇贤馆的直学士都是通读经书的饱学之士,自然一点便透,李承乾只花了四天时间就把四书及注解讲清楚了,又花了一天时间审稿和添加标点符号。

    李承乾解四书大多是根据朱熹的《四书集注》作的,也有些是根据南怀瑾解读儒家经典作的。

    最重要的是把朱熹的序删了重新作,对孔子和孟子多处都有批评之语,如对孔子的“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明确指出:圣人必须为老百姓解决吃喝的问题,上古之世:有巢氏、神农氏、后稷这些圣王之所以有功,都是因为他们解决了当时部族的吃饭问题。

    对礼与实,本与末也进行了辩论,明确指出,礼乐教化都是应该向着使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的方向制定。

    这些观点,都刷新了崇贤馆里的所有直学士的思想,尤其是郝处俊更是直称李承乾是周公以后的第一个圣人。

    几天下来包括郝处俊、张士衡在内的所有崇贤馆直学士,对李承乾的佩服可以说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不绝。

    很多穿越小说,主人公一到古代就开始抄诗然后得到一片赞誉。也不想想李白写诗写的那么好,唐玄宗也不过把他当做娼优看待,也就是在宴会上让他写诗祝兴。

    可是能解读经书的人呢?看看孔颖达有多牛就知道了。

    李承乾身为皇太子,就因为孔颖达给定了个“乱解经典”的罪名,没有任何人来求证一句,所有世家大族的文人全部上奏疏弹劾太子不能承继宗庙。

    李承乾这几天所表现出来水平,不说理念对错仅就知识学术,那绝对是能成一家之言的大宗师,怎能不让这些学究发自内心的佩服?

    当然李承乾没有在意这些,因为这些都是他在后世读别人的。

    而且,他知道虽然唐朝人读经不解经义注释也只是注释个字词,不像宋朝和明朝的人注释的都是整篇文章的意思。

    但是解经权一直都在世家大族手里,别人想解读经书不管对错,都要被整死。

    所以后来武则天打压世家的一种方式就是在科举中贬低明经科抬高进士科,明经科考的是经书进士考的是诗才。

    就是因为解读经书的权力在世家手里,而诗才评判权在她手里。可是会作诗的才子在政治上大都少有建树,这就导致了唐初的出将入相制度,在开元和天宝年间难以为继,一方面是李林辅从中作梗,另一方面也是才子实在难有为大将的气质和能力。

    所以李承乾真是不敢开启盛唐诗风啊。

    李承乾看着整理好的文章,默默地想着想办事真难啊?

    弹劾他的奏表杨师道压了三天,今天早上已经送去骊山汤泉宫了。

    杜荷前天回来说,李世民看了他的奏疏十分高兴。

    李承乾不想那么多,《四书集注》必须马上印出去,因为他料定现在不管世家大族怎么折腾李世民都会坚定地站在他的身后。

    想透这一切,李承乾轻松地拍着书稿,笑吟吟地看着正热切地看着他的几个直学士笑道:“辛苦诸位了,等书印出来每人送你们十部。”

    “不辛苦,都是太子殿下学究天人才能成此煌煌巨著,我等能跟着太子殿下效犬马之劳,凭此书而流传千古绝不敢道辛苦二字。”众人异口同声道。

    “那好,郝先生你负责印书先印五千部发往各州府学校,往后印的我们是要卖的,印出的新书最好能赶在《五经正义》前头。”

    郝处俊一下子愣住了,半天才道:“殿下抄这么多做什么啊?五千部要好几百人抄几个月呢,不说花钱无数,就是要找几百个书法好的人,咱们一时也找不出来啊?”

    “抄?为什么要抄?”李承乾的声音一下大起来了。

    “不抄,哪来的五千部呢?”几个直学士这几天近距离接触李承乾,觉得他很好相处所以说话也比先前大胆一些。

    “你们不会印刷吗?”李承乾闻言大惊,据他所知唐朝是有印刷术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会,雕版印刷术出现在中唐时期,初唐还没有印刷术,最多是朝廷在一些公共场所把一些经过朝廷校正的经书,刻在石碑上,然后附近的人去做拓片,回去再抄写成书籍。

    李承乾确认了唐朝没有印刷术心情顿时好了不少,李泰只能帮孔颖达抄书,能抄多少?

    世家大族看是你们传播的快还是我传播的快?

    “你们不会印刷也没有关系,我会我来教你们就行了,但是不可外。”

    李承乾想着,现在无论是做雕版还做是活字模时间上都晚了,等雕版或者活字模做出来说不定高句丽都打完了。

    于是,他想起小时候帮老师做试卷,用的是蜡纸印刷法,方便快捷而且成本低。

    李承乾把方法一说,找来一张纸,刻写上几个字,下面铺一张白纸,然后用毛笔在上面一刷,揭起刻字的那张纸,下面的白纸上,一行字迹就清楚地印上了。

    然后换个地方,再刷一遍,相同的字迹出现在另一个地方。因为刻字的纸上没有蜡,刷两遍纸就烂的没法用了。

    “这些刻字的纸得图一层蜡,图上蜡以后纸不浸墨,就不容易烂了。”李承乾看着烂纸对众人道。

    众人眼看着奇迹出现,都震惊的合不上嘴,半天郝处俊才大喊道:“文华盛事!文华盛事啊!哈哈……”

    扑通一声六十多岁的张士衡跪在李承乾面前大礼参拜。

    李承乾慌忙上前扶起他,却见他已经泪流满面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李承乾刚想说什么,却见郝处俊和其他几个直学士也都朝着李承乾跪下大礼参拜。

    唐朝人除了天地、祖宗、父母是不用下跪的,大臣见李世民都只是深辑为礼。

    这些直学士这几天每天都见李承乾,从来都没有向他跪下过,哪怕李承乾做出《四书集注》也只是深辑一礼表示佩服。

    今天实在是看见了奇迹的发生,心里的崇拜无以言表,才朝他行大礼的。

    李承乾安抚住众人,然后让老鬼去找人帮着他们制作蜡纸刻写文字印刷书籍。

    看着几个平时最注重仪容仪表的老学究,都走出大殿了还激动的手舞足蹈。李承乾摇摇头,想想下面该做些什么了。

    他知道,李泰肯定还有其他手段没有使出来呢,因为杜荷近来一直派人盯着他叔叔杜楚客。

    杜楚客这几天一直在跟各处官员联系,似乎在积蓄什么大招。

    历史上杜楚客曾经替李泰给一些官员送金子,李世民知道了都引而不发现在情况也差不多。

    注出《四书集注》并刊印出来只能证明李承乾不是废物,但并能打败李泰,也不能让所人都俯首称臣,这就是‘扫把不到,灰尘不掉。’的道理。

    对李泰必须要直接打他一顿,把他直接轰出京城,最好是去昭陵替长孙皇后守陵。

    李承乾想既然李泰得了世家大族的人心,那自己只能去得军心和普通民众的心了。

    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得民心是最难的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民心,因为代表民心的人太多了。

    当然,这难不住李承乾,因为李承乾来自后世懂得阶级矛盾和分析阶级矛盾。

    当然在古代分析出了要跟哪一部分人联合,也不是就一定能联合的,因为对方不一定愿意跟你联合。

    这也难不住李承乾,因为他读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知道怎么去发动群众,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别说是李泰,就是所有世家大族也不在话下。

    到吃晚饭的时候,李承乾吩咐道:“老鬼,你明天去找些歌妓乐人来东宫。”

    老鬼一惊,赶紧应下。

    太子妃犹豫再三还是壮着胆子道:“太子殿下,如今寒冬腊月的,又不是节庆,召歌妓到东宫做什么?”

    “呵呵,孤王要排一出戏教化万民。”

第八章: 愤怒的李世民

    骊山汤泉宫,李世民居住的排云殿里。

    李世民看着小几上的一缧厚厚的奏表,脸上阴沉的能滴出来,呼呼的喘着气。

    小太监通传,房仆射到了,李世民面无表情地微一点头,小宦官慌忙出去传见。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趋步上殿,行礼参拜,都一言不发。

    房玄龄知道李世民正在生气,表现的特别恭敬。

    李世民一挥手,殿里的太监都无声退出大殿,然后指了指地上席位,让房玄龄坐下。

    站起来把一份奏表交给房玄龄,房玄龄起身,双手接过,打开就看。

    一目十行,看完奏表的内容,脸露出喜色,轻轻道:“太子殿下倒真是高瞻远瞩,与陛下不谋而合。”

    李世民听了露出欣慰之色。

    “嗯,这次承乾倒是想对了,不过君不密则失臣啊。

    房爱卿看看这些!”李世民说着怒指着小几上的一堆奏表。

    房玄龄忙拿起一份,一看是弹劾李承乾,不敬师傅,乱解经典的,再拿起一份,一看还是弹劾李承乾,不敬师傅……

    一连看了几份,苦笑道:“这些人也太小题小作了吧?”

    “哼,承乾的这份奏表是他写好,让杜荷亲自给我送来的。杜荷说得很清楚,承乾写奏表之前,只请教了东宫里的几个师傅。当时几个师傅还都夸承乾呢,结果呢第二天,就有这么多弹劾承乾的奏表。

    随便找些什么不敬师傅,乱改经典这样的狗屁理由,就说承乾不能奉祀宗庙!

    承乾要准备打高句丽,就不配承继宗庙,朕要打高句丽,是不是也得退位让贤啊?”

    李世民声音越说越气,到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这上面只是说太子殿下不敬师傅、乱解经典,没提打高句丽的事。”房玄龄拿着奏表有些疑惑。

    “没提打高句丽,那要是提了打高句丽,那有些人不就暴露了身份了吗?

    承乾虽然不肖,可他不会没事就去招惹孔颖达,向来朕就听说,孔颖达惯会面折廷争,往往把承乾训斥的不敢吭声。以往朕想他是师傅也没有什么坏心眼,教训学生是应该的,不想老匹夫居心不良,竟然敢陷害太子。”

    房玄龄一听心里一叹,看来陛下对太子还是非常疼爱的。

    “陛下是怀疑他们居心叵测,但是没有证据啊!”房玄龄提醒李世民。亲

    “不急,既然他们敢跳出来,朕就不会手软。房爱卿你先回长安城,代朕训斥承乾一顿,然后看看还有谁跳出来哎?”李世民不光想要把外患都扫平,还想把朝中也整治平顺。

    房玄龄做为多年的老臣,自然明白李世民的心思,闻言也不说话,深施一礼就退出去了。

    第二天,清晨,房玄龄大张旗鼓地回到长安城,然后直接来到东宫,站在嘉德殿门口就说:“有旨意,让太子殿下出来接旨。”

    他这一喊虽然声音不大,但却惊动了整个东宫。

    房玄龄是什么人,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那是当了十几年宰相的人。什么样的旨意用得着他从汤泉宫回到长安亲自来东宫传达?

    再说,李承乾是已经成年的皇太子,是大唐朝的第二人(第一人是他爹),谁来传旨那都是赔着笑脸,到了东宫请太监通传,李承乾答应了才能见着太子,传完旨意还得再给李承乾行礼问安。

    这回倒好,让太子殿下到嘉德殿来接旨!

    而且,房玄龄虽然位高爵显,但是他做人做事从来都是谨小慎微,今天居然跑到东宫来耍威风,这也太不合常理了吧?

    三个不合理,说明问题很严重。所以整个东宫都被惊动了,李承乾正在后园的八风殿里指导排戏。嘉德殿到八风殿的直径距离超过一公里,传话的小太监一路飞奔到八风殿,喘了半天才说清楚。李承乾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忙坐了小辇往嘉德殿去。

    李承乾来到嘉德殿的时候,整个东宫的所有属官,都已经站在嘉德殿前面的广场上,看着站在嘉德殿门前的房玄龄依然趾高气扬,心里都在犯嘀咕,不会现在就废太子吧?

    太子妃带着李象和李厥两兄弟站在廊下,焦急地等着李承乾。

    自从上次李承乾醒来,对她和两个儿子都是十分用心,每天晚上大家都是一起用晚饭,尤其是做出了大圆桌,一家人坐在一起更显温馨。

    而且李承乾一直忙于正事,不是注书就是排戏,写的戏词她也看了,每一支都是精妙绝伦,有如此才情还怕争不过李泰?

    因此她对李承乾发是自心底地崇敬,事事都为李承乾着想,因为李承乾近来不亲近女色,她都计划要为李承乾选美,为着李承乾喜欢两个儿子,她把李象都当成亲生的对待,天天带在身边照顾。

    来的路上李承乾也了解到了今天的事情有异往常,下了步辇,走到显德殿前面,冲着房玄龄一揖手。

    “请父皇安!”

    “圣躬安!皇上口瑜:太子承乾不专心读书,乱改经典,不敬师傅,胡闹致极,深负朕望,命太子好好读书,不得再不敬师傅,钦此。”

    李承乾听完李世民的口谕,心里已经确定这回是赌对了,只是不痛不痒的申斥几句,没有任何处罚,也没有让他去给孔颖达赔罪,这就是做别人看的。

    殿前广场上已经站了上千人,此时却都迷惑不解,这么大的阵势就轻轻训斥几句?

    既没有实际的惩罚,也没有要求向师傅们赔罪,这算什么?

    房玄龄面无表情地传完口谕,待太子再次行礼,转身把正位让给李承乾,一辑到地给李承乾见礼。

    赔着笑道:“老臣见过太子殿下,近来东宫一切都好吧?”

    众人:一切都好你来训斥太子干吗,这不废话吗?

    李承乾淡淡道:“有劳师傅挂怀,东宫一切都好。”房玄龄也曾太子少师赡事府赡事。

    “既如此老臣还要去汤泉宫处理公务,这就告退了。”房玄龄每一句话都让人如浴春风。

    “辛苦房师傅了,房师傅请便就是。”李承乾依旧淡定。

    这下子连房玄龄也不淡定了,要知道房玄龄是长孙皇后留给李承乾的大臣,长孙皇后多次对房玄龄施恩,临死还不忘了嘱咐李世民要重用房玄龄,只为一件,就是让房玄龄保护太子李承乾。

    房玄龄一直都兼着太子少师,是李承乾最得用的臣子。

    以前李承乾有什么难事都是求房玄龄帮忙,今天突然受到李世民训斥,正常情况也应该向自己打听一下皇上的态度,怎么就这么轻松的让自己离开呢?

    房玄龄心里疑惑,面上却不显出来,再次向李承乾行礼就转身就往外走。

    李承乾抬头向站在四周的东宫属官和近卫淡淡道:“热闹看完了,都各回各岗去吧。”

    想着八风殿还在排戏,便上了步辇,往八风殿去。

    而房玄龄还没有走出东宫就被孔颖达、张玄素和于志宁拦住了,这三个人目前都是东宫的师傅,一个个都是人品贵重、学问渊博。孔颖达更是孔夫子的后人,年龄也远超房玄龄。

    房玄龄私下里见他都是要行晚辈礼的,此时被他们堵住,只得随他们来到左春坊里一间偏殿。

    叙礼坐下,孔颖达便怒气冲冲地道:“皇太子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哦,皇上这不命老臣来传口谕训斥太子殿下了吗?”房玄龄依旧温文而雅。

    “光训斥有什么用?”张玄素也在旁边帮腔道。

    “那怎么办?”房玄龄实在被吓到了,皇太子是储君,天下第二人啊?即便犯错,就因为跟师傅有些争执,自己这个当朝宰相亲自来传口谕训斥,还要怎么样?

    于志宁倒有些头脑,见话头不对,忙道:“房公有所不知,这几天太子殿下把我等困在这左春坊,一天到晚喝茶吃点心,从来也不提读书的事。”

    于志宁才五十多岁,是三个师傅里最年轻的,平常很少当面骂李承乾,心里对李承乾登基后当从龙功臣还报有希望,所以他现在只想能进东宫,继续给李承乾讲课。

    “太子殿下身体不好,这段时间不也没有上朝吗,你们何必争于一时呢?”房玄龄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敷衍着。

    说罢,也不待他们反应便起身道:“我在汤泉宫还有事,就不多陪三位了。”拱拱手出去了。

    看着房玄龄离开,于志宁心里有些不好的感觉,皇上虽然训斥了太子,但却没有安慰他们一句,这不是李世民以往的风格,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于志宁想不明白,回头看看须发皆白的孔颖达表现的非常淡然,似是宠辱不惊,其实是因为李泰给他抄书,他已不再在乎李承乾这个他教十几年的学生了。

    张玄素怒容满面,只是找不到发泄的地方。

    于志宁心里一叹,怎么跟这么两位合作呢,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心里有些不安。

第九章 嚣张的李承乾

    李承乾回到八风殿,这里老鬼监督着从太常寺找一百多乐人,歌妓排演《仁寿宫》。

    仁寿宫是隋朝的避暑行宫,隋文帝被隋扬帝害死在那里,到了唐朝李世民改为九成宫,依然皇家的避暑行宫。

    李承乾要排的仁寿宫主要讲就是隋炀帝害死隋文帝的故事。

    虽然这个故事后世没有搬上过戏剧舞台,但这难不倒李承乾,穿越前李承乾特别喜欢听京剧和昆曲,对中国戏剧稍有了解。

    现在只要找几段名段拼一下,写出来,然后多用人物对话,这样好写,听的人也更容易听懂。

    李承乾整理了一份粗糙的剧本,但是又不想随意拿出来,生怕别人笑话,毁了他经学大师的形象,虽然的他注的《四书集注》还没有正式发行。

    李承乾想找一个当时著名的经史大师给他的戏剧定稿,至少找个权威人士背书,戏唱出去了有争议,就往背书人身上推。

    李承乾把杜荷找来剧本拿给他看,杜荷看了一直叫好,也说不出好在哪里。在李承乾再三要求下,杜荷实在找不出问题,只得推荐当时的经学大师颜师古。

    李承乾当然也知道颜师古,颜师古是当世一等一的经史大师,但是颜师古一直自恃高门看不起寒门子弟,李承乾不想与这样的人打交道。

    其实最合适的人是魏征,他是太子太师,又是主持修《隋书》的人,这出戏由魏征出面定稿,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现在魏征病的快死了,这样的事找他,恐怕他是有心无力。

    其实另一个监修的国史的人是长孙无忌,也就是李承乾亲舅舅,可是他现在对李承乾和李泰的夺嫡之争一直置身事外,对外说两个都是他的亲外甥不好偏帮,其实李承乾知道长孙无忌现在已经看上晋王李治了。

    所以最后只能找弘文学士许敬宗,许敬宗当年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也参与过修隋书,只是他的运气不太好,一直没有升官。

    李承乾把剧本自己写好的剧本,让人抄一份给魏征送去,然后派人去找许敬宗修改剧本。

    李承乾坐在八风殿看着太常寺的乐人和歌妓拿着唱词,激动地谱曲、试唱,时而指点一两句,有时还把主要旋律哼出来,然后让他们谱曲。

    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在李承乾面前跪下,战战兢兢地道:“回禀太子殿下,许学士说他要在弘文馆修史,不能来东宫听用。”

    “什么?”

    李承乾还没有吭声,坐在李承乾身后的赵节霍然站起,惊怒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小太监,不敢相信他说的话。

    “许敬宗这狗东西也太捧高踩低了,太子殿下还没怎么着呢,他倒敢待慢了!”杜荷也愤愤不平地道。

    李承乾缓缓起身,脸上已经阴出水来了。许敬宗这是公然打脸,一定会给一些大臣错误的信号,以为他李承乾彻底完了。

    就算李承乾经过这场风波没事,他的威信也将受到极大的打击,以后不管他能不能继续做太子,办起事来都将困难重重。

    “太子殿下臣这就去把许敬宗拿来,听侯您处置。”赵节涨红了脸,想马上去拿下许敬宗。

    李承乾看一眼容易冲动赵节,心里暗想这李承乾交都是什么朋友啊?

    “不,孤王亲自去。摆驾弘文馆。”李承乾心里已经想好了怎么摆布许敬宗了。

    李承乾坐轺车上,杜荷和赵节两个骑着高头大马在两边保护,一行人就要从东宫的后门玄德门出去。

    “停下!”李承乾看着玄德门想起来当年李建成就是从玄德门出去,然后在去皇宫的北门玄武入宫的路上被李世民截杀的。

    “走正门,从今天开始把玄德门封了,没有孤王的命令不准开启。”李承乾说的斩钉截铁,不容任何质疑,众人只得按他吩咐调头往东宫南门走。

    皇太子的仪仗浩浩荡荡地来到弘文馆,整个太极宫的南衙,也宰相和六部都被惊动了。

    这几天整个京城都关注着东宫的动静,尤其是今天清晨房玄龄带来训斥李承乾的口谕后,所有人都在猜测李承乾会怎么应对。

    许敬宗现在不敢去东宫,就是担心后面李承乾做出什么事情,沾到他身上。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都到了这个时候了,李承乾还敢大张旗鼓地出来。

    不管怎么说都是受了皇帝的训斥,一般这个时候不管有什么事也要在东宫安静几天,表示自己的悔改之心。

    李承乾不理别人怎么想,坐在轺车上也不下去,停在弘文馆门口静静看着从里面出来迎接他一众弘文馆学士和直学士向他弯腰行礼,也不喊平身。

    过了一会儿,才慢慢道:“你们哪一个是许敬宗啊?”

    一个五十多岁的瘦高老头走出来,再次朝李承乾行一礼道:“臣是许敬宗。”

    “听说你人品不怎么样,但还有些才学,孤王本着使用的你长处,请去东宫帮着孤王排一出戏剧,怎么还不愿意?”李承乾依旧不急不缓地道。

    众人……

    许敬宗此时肠子都悔青了,本以找个借口推托过去了,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直接杀到弘文馆。杀到弘文馆就杀到弘文馆吧,只是太子殿下你好好说一句话不行吗?

    只要你好好说一句话,我跟你走就是了,可是你这么说话,让他怎么办?

    跟你走,等于承认自己人品不行,犯彦强谏他也不敢。

    李承乾故意等着许敬宗答话,就是为了给难堪,等了一会儿看差不多了,才缓缓道:“你们都平身吧。”

    然后,漠然的目光众人脸上扫过,慢慢道:“把许敬宗绑了带去东宫。”

    “慢着,太子殿下不在东宫读书来弘文馆绑许学士干什么啊?”出来说话的是一个胖胖的矮老头。

    “孤王绑许敬宗是因为他违抗孤王谕令等于忤逆君上,孤王要绑他去治罪,有什么问题吗?”

    矮老头被李承乾问的一怔,才接道:“太子位居东宫当行仁德之事,怎么可以因一点小事就兴师动众呢?”

    李承乾眼里寒光一闪,冷声道:“忤逆君上什么时候成了小事了?难道要等他犯上弑君才算大事吗?行仁德事就不能惩处忤逆犯上之人?那周公又为何诛杀管叔,流放蔡叔呢?”

    李承乾的话像刀子一锋利,不但把矮老头问住连其他在场弘文馆学士和从一些门下省赶来高级官员都被问住了。

    矮老头憋了半天才大声道:“太子殿下刚被陛下训斥过,就行此暴戾不仁之事,难道不天下人悠悠之口吗?”此言一出现场所有人都觉得他这样一说,李承乾肯定得软。

    李承乾依旧面无表情地道:“恕孤王眼茁,还不知道你怎么称呼?”

    众人:果然

    矮老头听见李承乾问他姓名,也以为李承乾要服软,昴首挺胸大声道:“老臣萧德言

    。”

    萧德言帮着李泰修《括地志》的那个,李承乾心里有数了,立时大声道:“萧德言你是说父皇训斥了孤王,你也要训斥孤王吗?父皇训斥了孤王,孤王就不能惩处忤犯上之人了吗?孤王这里才把许敬宗绑了,还没有罚他,你怎么就知道孤暴戾不仁呢?你这是污蔑孤王!

    来人!弘文馆学士萧德言,悖逆昏愦,德行不修,妄言污蔑当朝太子。立即杖责四十,交刑部从重罪。”

    李承乾说完立即有东宫侍卫上前,按住萧德言杖打。听见萧德言的惨叫,下面众大臣才反应过来,一个大臣刚想上前,李承乾一个眼神看过去,吓得就不吭声了。

    待杖刑完毕萧德言已经昏死过去,太子仪仗起动回返东宫,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般,再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一句反对的话。

    李承乾一走众人都长长松了一口气,想起自己平日时一直轻看太子殿下,觉得魏王迟早有一天要取而代之,但是真正直面李承乾时,却被他的气势压的一句都说不出来。

    一个个想起平日里说的话,竟都有些脸红。

    李承乾带着许敬宗回到东宫八风殿,坐在椅子上,看着面前这个瘦高老头面如土色,淡淡一笑道:“给他松绑!”

    待人给许敬宗松了绑,把一叠纸递给许敬宗道:“这里是核心唱段,你给孤王加点词,把各场连贯起来。词不要太文雅,要让平头百姓和普通士兵都能听懂,另外注意别犯忌讳。”说完就让人把许敬宗带出去改词,李承乾则继续指核心唱段的唱腔和谱曲。

    许敬宗一看剧本内容,心里暗道:这事早说清楚,谁能不来!这么好词都写好了,还有什么难办的呢?

    想着就要下笔,可是又一想,隋炀帝是次子夺得太子之位,然后登基当皇帝成了亡国之君,李世民也是次子……

    再想想,现在东宫与魏王府的争端,许敬宗只觉得的头痛,他是真不想涉及皇储争端之中啊……

    向外看看,见有侍卫正似笑非笑地看自己,知道今天躲不过去,只得埋头编写,好在隋朝之事他都是经历过的,写起来也顺手,只是一句过份的话都没有。

    一个时辰后,许敬宗拿着写好的剧本,来到李承乾面前,双手递上道:“启禀太子殿下,微臣已经把剧本连贯起来,请殿下过目。”

    李承乾接过一看,不得不佩服许敬宗的学识文采,许敬宗增加的内容很少,话语简单通俗易懂,而且都是不可不加地方。

    李承乾见他工作完成的还好,便道:“是不是对刚才把你绑来,心有不满啊?”

    “微臣不敢。”许敬宗大气也不也出。

    李承乾知道许敬宗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确实有真才实学,要不然也不能辅佐武则天。

    这样的滑头,想要收服,也不容易,所以淡淡道:“不要不服气,本来孤王连诛你九族的罪名都找好了,只是看你还有些用处,动了惜才的心思,才暂时留着你,好好跟着我孤王干,以后有你的好处。”

    许敬宗还能说什么,从李承乾的话里他听得出来,这是要重用他的节奏。虽然,他不想涉入皇位争斗中,但现在身不由己,这出戏一旦演出,李泰一党非把他恨死不可,现在他只能跟定李承乾。

    想到此,忙大礼参拜,激动道:“微臣萤火之光,能得太子殿下看重,乃是三生有幸,怎敢不为太子殿下效死。”

    李承乾起身把他扶起来,道:“剧本改的不错,这几天你就留在东宫看着他们排戏。要加快进度,十一月十五我要这出戏在长安东西二市上演。”

    “微臣定不负太子殿下所托,一定要把戏排好。”许敬宗连忙表忠心。

    李承乾看着许敬宗,心里暗想果然如历史上一样,看见机会就果断抓住。

第十章 魏征的震惊

    对于萧德言的处理第二天就下来了,流放夜郎,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当众以不实之词污蔑当朝太子,到哪一朝都是重罪。

    只是大唐的官员有些不适应,李世民喜欢听直谏,所以大臣们也都以直谏为荣。李世民是皇帝谏的时候还留余地,但是对李承乾那就是一点面子也不给;李世民被骂的有时候也生气,可是他认为李承乾不应该生气,就双重标准。所以李承乾很怕直谏的大臣,以往他做点什么出格事,被大臣知道了,人家还谏呢他就先认错了。

    久而久之使得李承乾没有威信,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名声那是什么话都敢往他身上用,李承乾很反感这样的人,连带着这些人所代表正统文化他也反感,因为他反感正统文化所以他被大臣抛弃了。

    这几天李承乾突然拿出皇太子威风了,他大骂了孔颖达拒不道歉,还把几个东宫的师傅挡在崇教门外面。

    很多以骂人为业的大臣突然发现那软弱无能皇太子变得可怕起来,自己不把他放在眼里真得很危险,当朝皇太子真要惩罚谁,谁能跑得了?

    ---------------------------------

    魏征已经几个月没有下床了,眼睛也看不见东西了,家里连后事都准备好了,家里的事也都不惊动他,但是今天东宫送来的一份所谓的剧本还是送到了他的床头。

    他是太子太师,虽然快死了,但还是一直关注东宫,也一直在为东宫谋划。

    今天东宫送来李承乾的手书,说是李承乾要排一部关于隋朝灭亡的戏,教化万民,魏征不置一词,让他儿子魏书玉在床头给他念,他听说这些都是太子殿下作出来的,不管能不能教化万民,但至少可以看出太子殿下的文采如何吧。

    从他听了第一首词就被彻震惊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好好,太子能有如些见识,真是不容易啊!”

    魏征听完整个剧本觉得,写的好是好,就是骂的太少了,于是魏征不顾病体,让他儿子代笔仿着李承乾送来的长短句,写下一段段怒骂隋炀帝的文字,让人送去东宫,加到戏里,还说等排演好了,他要亲自来东宫看戏。

    魏征写的戏词送进东宫,李承乾看了觉得还不错,让加许敬宗改改加在最后。

    这一下又让许敬宗为难了,魏征写的戏词他敢改?最重要的是,李承乾主要是要骂隋炀帝和杨素等奸臣,弑君篡位、祸国殃民。

    这种骂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说是政治正确,可是当今皇上也是杀兄囚父才坐上皇位的,现在排这样的戏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本来按他编的演也没什么,可是现在加上魏征的骂词,当今皇帝真的不会翻脸吗?

    许敬宗最后决定跟李承乾讲清楚,让他自己拿主意,看他愿不愿意激怒李世民。

    许敬宗出了厢房,看见李承乾披着大狐裘站在院里,正跟几个歌妓讲怎么唱。

    待李承乾讲完,忙走上前行礼道:“太子殿下真是天纵之才,不但写的词好,连唱法也讲的头头是道,微臣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李承乾听脸上露出笑意,但想到许敬宗不能给好脸色,只是淡淡道:“许学士有事?”

    许敬宗也不尴尬,反而郑重道:“太子殿下微臣觉得,郑国公写的唱词不能加进去。”

    “为什么?”李承乾回头看着他,本来李承乾也想骂隋炀帝几句,只是怕写不好,既然魏征写了,不管好不好,反正没有人挑魏征的毛病。

    许敬宗看着李承乾严肃的面孔有些紧张,但还是说道:“太子殿下,郑国公固然骂隋炀帝,但是骂的有些太过了,微臣怕当今多心。”

    李承乾拿过魏征写的唱词,看着确实有过了。他编这出戏的主要目的,是让杨勇的遭遇引起士兵和百姓的同情,再则就是提醒士兵和百姓,夺嫡是会带来的大乱与兵灾的,大家想过安生日子,就要反对夺对嫡。

    骂隋炀帝不是主要目的,如果因此引李世民多心那就不好了。

    李承乾把这些想清楚,才对许敬宗道:“加一些老百姓骂隋炀帝的话,然后多骂杨素和宇文述陷害太子杨勇。”

    “微臣明白了。”许敬宗说完就转身去改词了。

    李承乾又在八风殿看看,发现所有人都在按他的指点练习,一时半会出不了成绩,便坐着小辇去往崇贤馆看《四书集注》印的怎么样了。

    次日一早李承乾在丽政殿里和太子妃以及两个儿子一起用过早饭,正要去八风殿,老鬼来报说杜荷和赵节两个求见。

    李承乾在正殿等他们进来,只见赵节刚走到门口,就大声嚷嚷着道:“太子殿下快摆驾去大理寺,真是反了他*的大理寺了,今天咱们就去把大理寺给他砸个稀烂!”

    李承乾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有些不悦道:“嚷嚷什么?”

    转头看着杜荷道:“出什么事了?”杜荷还没开口,赵节已大声道:“有人在大理寺把你给告了,大理居然接了状子,你说可气不可气?”

    “告我什么?”李承乾没反应过来。

    “太子殿下身份尊贵,升斗小民不管告了殿下什么,大理寺都不应该接状子。”杜荷也有些气愤。

    “哦。”李承乾想起来了,以他目前的身份是不能犯罪的,如果有犯罪的行为那只能是下面的官吏犯罪。

    告的也只能是东宫的属官或家奴,被告绝不可以是太子殿下。

    现在看来大理寺接了他是被告的状子,这绝不是升斗小民能干出来的。

    看李承乾沉默,赵节急道:“太子殿下您怎么不说话啊?”

    “你说现在怎么办?”李承乾没好气地道。

    “当然是带人去把大理寺砸了,然后把昏了头的大理寺正卿和少卿绑起来狠狠打个半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上下尊……。”赵节怒气冲冲说着。

    “我看你才是昏了头呢!”李承乾忍不住打断他,转头看向“杜荷你怎么看?”

    “事情倒是不大,只是说太子殿下带抢了一户农家的耕牛,打杀了吃肉。但是,既然他们接了状子,说明他们早有准备,我们确实不宜轻举妄动。

    不过他们既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也不能轻饶他们,明着打上门去不行我看派人暗杀大理寺少卿卢布,他是魏王的人,这件事肯定跟他们脱不开关系。”

    李承乾无力地翻一个白眼,这是原来李承乾的哼哈二将,一个冲动易怒,一个看着稳重,心里一天到晚想的都是阴谋刺杀,也太没用了吧?

    李承乾正想说什么。

    “启禀太子殿下,李安俨将军求见。”一个小太监进来回禀。

    李安俨原来是李建成的手下武将,玄武门兵变时李建成死了,他还与李世民大战不休。

    李世民认为他忠勇可嘉,就留他做了宿卫,现在因为魏征病重,李世民派他住在魏征家里,随时报告魏征的病情。

    其实,李安俨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李承乾的心腹,最后也是因为支持李承乾谋反被杀。

    李承乾知道,既然李安俨来了,肯定是带着魏征的口信。

    果然,李安俨坐下第一句话就是,“大理寺的事郑国公已经知道了。”

    李承乾打量着李安俨,五十多岁,生的高大威猛,两眼炯炯有神,整个人坐在那里,给人一种神威凛凛的感觉。

    心里暗自点头,微笑道:“不知郑国公有什么教我的。”

    “回太子殿下,郑国公说:太子殿下应该立即把抢牛的人交给大理寺审问。当然郑国公不会让太子殿下吃亏,他会联合朝中正义之士上奏章弹劾大理寺卿孙伏伽和大理寺少卿卢布。”李安俨说话一板一眼,很有气势。

    李承乾知道这是比较安全的办法,但是对他威信有不小的打击,他不会采用。

    李承乾微微一笑道:“劳烦将军回去跟郑国公说:不用这么麻烦。我会让杜荷再安排一些人去大理寺告我的。我要看看大理寺敢接多少告我的案子,这些案子他们怎么审,怎么结?”

    “这。”李安俨有些犹豫。

    “将军放心,你跟郑国公说了,他会明白的。”李承乾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情道。

    “好,那末将告辞了。”李安俨是个纯粹的军人,想不明白事,他便不去想。

    见李安俨离开,李承乾回头看着杜荷道:“按我刚才说的办,找一附近的庄户,去大理寺鸣冤,状告我欺男霸女什么的都行?记住一定要让大理寺接状子,把事情编的跟真的一样,时间可以说的久一些,让他无处去查。”

    “为什么啊?”

    杜荷还在低着头想,赵节直接大声问出来。

    “因为这些都是诬告。”李承乾淡淡说完,便起身出去了。

    李安俨回到魏征府上把李承乾的话原样传达给魏征。

    半晌,魏征黝黑的老脸上竟然露出了惊喜的神情,激动道:“高,实在是高,太子殿下实在是高明啊。”

    刚走进来的魏叔玉听了,小声嘀咕道:“太子殿下不就是字高明吗?”

第十一章 “青天”卢布

    当天正午,芙蓉园里一处临水阁楼上,魏王李泰正在举行他的庆功宴。

    他的客人只有两个五十多岁老头,一个是工部尚书杜楚客,一个是大理寺少卿卢布,都是设计状告东宫的大功臣。

    外面虽然寒风呼啸,但阁楼内烧着八个大炭盆,烘的里面温暖如春。

    李泰满面笑容地给卢布敬酒,卢布一口饮尽杯中酒道:“真是好酒啊!”

    “哈哈,请先生多饮几杯,驱驱寒气。”李泰闻言十分殷勤。

    “谢殿下。”说着又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泰又去敬杜楚客,三人几杯酒下肚便开始讨论这两天的事情。

    杜楚客神色疑惑地道:“我今天早上已经打听清楚,昨天房玄龄训斥东宫,就只是训斥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惩罚也没有让他给孔颖达赔罪。”

    李泰闻言轻松地道:“父皇现在对他失望透了,太子是不能让他当了,但到底是父子,这个时候还能再去苛责他什么。让房玄龄公开训斥,就是为了向众臣表明心迹。”

    “对,殿下说的对,就是这样的,所以昨天一听说房玄龄亲自去东宫传口谕训斥他,微臣就直接发动了。”你看今天不知道又有多少官员弹劾东宫呢。”卢布喝的舌头有些大。

    “为保万无一失,我们要动用岑文本,不能再让中书省扣着奏表不送给陛下的事,再出现了。”杜楚客郑重地道。

    “杜先生言之有理,这个时候一点错都不能出。”李泰也认真起来。

    说完正事,三人又说些风花雪月,杜楚客和卢布便告辞离开芙蓉园,回各自衙门当值去了。

    自从卢布昨天接了状告李承乾的状子,大理寺卿孙伏伽和另一个大理寺少卿朱和就都请了病假。

    目前大理寺做主就是卢布。

    卢布已经攀上魏王这个高枝,对大理寺其他人自然也不放在心上,何况现在可是与东宫斗争的关键时期,没有掣肘对他后面的行动只会更好。

    卢布晕晕呼呼地来到大理寺,就见两个大理正,都在他公事房门前焦急地等他回来。

    卢布知道他们有事,便一边走,一边大声道:“你们不在各自值的房在这做什么?”

    “回禀少卿大人,外面有人鸣冤。”一个大理寺正上前一步道。

    “有人鸣冤你们就该按例办理,怎么到我这儿来了呢?”卢布走到跟前,腆着肚子,斜着眼道。

    那个大理正,只得赔着笑道:“还不是因为案情重大,牵涉的人也地位太过崇高,下官们不敢做主,只有等像大人您这样有担当的朝廷大臣才能决断。”

    “嗯”卢布听了十分受用,点点头道:“那我就去看看,真是没用的东西,什么事都得由我来做。”

    说着他的肚子腆的更大了,走路都有些趔趄,两位大理寺正一路护着他来大理寺大堂。

    卢布一进大理寺正大堂,看见大堂里黑压压都是人头,闹哄哄的集市一般,两个大理寺丞正在安抚众人。

    卢布往堂上一坐,猛地一拍惊堂木,大喝道:“尔等有何冤屈,一个一个来说,本官会为你们做主的。”

    他话音一落,正面众人就都乱喊起“大老爷,我冤枉”

    “求大老爷给小民做主。”

    “求青天大老爷为小民申冤啊。”

    “小人全家都冤枉啊!”

    ……

    ……

    “啪”又一声惊堂木,卢布已经被气坏了,大声吼道:“把这些刁民的状子收上来,本官看了叫到谁,谁来答话,不许再闹乱嚷嚷。”

    大堂里的衙役慌忙把告状的人状子都收了呈到桌上,卢布醉眼朦胧地拿起一份,一看之下不禁大喜,原来这些状子都状告太子李承乾的。

    看着这么多状纸卢布心里闪过一丝疑惑,但是,一听下面众口一辞都喊他青天大老爷,便想到这一定昨天接了告太子的案子,今天这些人才敢来上告,真是天助我也。

    卢布看着堂下跪的黑压压的告状之人,都等着自己为他们伸冤雪恨,一时觉得自己无限高大起来,要做汉时的强项令。

    当下也不细看状纸,只让两个大理寺正看状纸再说给他听,自己则想着怎么对付李承乾,然后在李泰面前邀功。

    足足八十七张状子,都是告李承乾的,有告他损毁庄稼的,有告他带着人抢了牛的,有告他带人抢媳妇的,有告他带人抢了闺女的,还有告他让人干了活还打人的……

    种种罪行罗列清楚,但时间最近的都过半年了,基本上也没有什么证据,两个大理寺正看的冷汗淋漓,这样状子就是告普通百姓也不能成立,何况是告皇太子。但是两人受人威胁,而且也知道上面坐着的卢布已经投靠了魏王,要找太子的错,就算不成立也得成立。

    两人对视一眼,对卢布道:“少卿大人,这些人都是刁民哪里真有什么冤屈啊。”

    “就算有冤屈,事涉太子殿下我等也不能轻易接他们的状子,若是有损太子的声誉,我们可担待不起。”

    卢布听他们这么一说,对他们十分鄙视心道:没有后台的蠢货,真是胆小如鼠。

    脸上却作出怒色,大声道:“咱们身为朝廷命官,主持朝廷法纪,只要有人受了冤屈就是我们的责任,太子殿下的声誉应该他自己维护,与我们何干?”

    “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啊!”

    ……

    卢布在堂下一片青天大老爷的喊声中洋洋得意,嘲讽地看一眼两个大理寺正,那两个大理寺正,忙赔笑道:“大人一身正气,实在让佩服。”

    “嗯,把状子拿了带上这些告状的人,咱们去东宫面见太子殿下,问他怎么办?”卢布已经想好怎么给李承乾难看了。

    什么?你要去问太子怎么办?就算陛下不京城,这也该是宰相去问啊!

    也不看看,你算个什么东西?

    两个大理寺正在心里已经骂起来了。

    不过骂归骂,他要作死,自然也不拦着,两人推说衙门里还有要事,给卢布安排了几个衙役让他自己带人去了。

    临出衙门卢布看见告状的人,也乌泱乌泱得往外走,心生一计,若是把这些苦主也带上……

    于大声喊道:“各位百姓你们要伸冤雪恨,就请随本官一道去往东宫,找那东宫太子讨个说法。”好在他还有些理智,没说去拿下太子。

    李承乾发现许敬宗确实有些才学,不但把剧本修改了,他还能指导演员怎么演,舞台怎么布置,怎么跳舞蹈……

    李承乾看他能干就把八风殿的事都交给他了,自己只坐在旁边看着,哪里看不顺眼,就指点几句。

    杜荷和赵节也是天天来东宫听用,毕竟现在双方斗争的很激烈,很多事情都要他们出面办理,所以这两个人也正百无聊赖地坐在李承乾身边。

    突然一个小太监进来,声音颤抖着对李承道:“启禀太子殿下,大理寺少卿卢布带着许多人来到东宫门口,说是要为百姓伸冤,请太子殿下出出去对对质。”

    “混帐,太子殿下何等尊贵,他是什么东西,竟敢到东宫来撒野,我出去揍他一顿,让他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赵节说着就要去打卢布。

    “别急!”杜荷忙站起来拦住李承乾。

    李承乾看一眼杜荷,对赵节道:“你去打他一顿,用鞭子抽,别打伤了,这几天我还要他上窜下跳呢?”

    赵节听了似懂非懂的,杜荷却道:“好,我也去。”。

    看着杜荷和赵节出去,李承乾心里暗叹看来得找几个得心的打手才是。

    回头看一眼旁边的许敬宗,被他一眼看的打寒战,忙赔笑道:“太子殿下真是仁慈善良啊。”

    李承乾知道他猜出了内情,也不点破,微微一笑道:“这出戏就辛苦许学士替孤王盯着,这几天天也冷,许学士就住在这八风殿吧。”

    许敬宗心头大震,暗想:太子殿下如此精明,与外头传言完全不相符啊……

第十二章 短兵接

    杜荷和赵节两个人来到东宫嘉福门外,看见外头闹轰轰的有一两百人,卢布站在最前面和孔颖达正说着什么。看见他们出来,提高了声音喊道:“快请太子殿下出来,给众百姓一个解释,别以天下没有公理了?”

    两个人冷着脸走出来,两双喷火的眼睛看向东宫门前侍卫。

    “你们都是死人吗?让这些人在东宫门前胡闹,还不用鞭子给我抽出去!”赵节怒不可遏地吼道。

    “胡闹!伸冤的百姓如何可以打?”一声大喝立即压过赵节,是须发皆白的孔颖达正怒发冲冠地看过来。

    赵节大怒就要跟孔颖达理论,却被杜荷拦住,他看向有些踌躇的侍卫,大喝道:“你们是听着孔夫子的,还是听太子殿下的?回头对跟来的小监道:“还不把孔夫子请进去,在外面冻着了。”

    小太监闻言,忙上去一左一右架住孔颖达往里走。

    杜荷只冷冷地看着东宫门前的侍卫,众侍卫这才抽出鞭子缓缓上前。

    卢布眼看要挨打了,歇斯底里大吼大叫:“身为储君不讲仁义,欺压百姓,如何继承……”赵节不待他说完,抽出鞭子上前‘啪啪啪’一阵猛抽,众侍卫紧跟着向一众告状人抽去,一时东宫门前鬼哭狼嚎。

    好在杜荷记着李承乾的吩咐,拦住了赵节没有下死手,卢布带着一众伤患往大理寺跑去。

    一边跑还一边喊着什么。

    杜荷和赵节回去路上,走过左春坊大门时听见里面孔颖达还在大声骂李承乾,于志宁劝了几句,见劝不住也就不作声了。

    李承乾听了杜荷和赵节报告,心里大惊,之前在史书上都是看见李承乾派刺客刺杀张玄素,刺杀李泰,后来更是准备造反,觉得他就算文治不如何但起码要有些兵力,怎么门前的侍卫都不听令?

    也难怪他造反和刺杀都失败了,这连门前侍卫都不听招呼如何能不败。

    不过这也正好给他一个由头,可以把这件事情闹大。

    “老鬼你去,把左春坊里的奴才每人赏二十板子,让他们伺候好三位师傅,再有师傅乱跑,通通乱棍打死。

    另外,去各处传令把候君集、刘洎、杨师道、高仕廉、孙伏伽叫来嘉德殿见孤王,还有把东宫左右监门率府的左右监门率也叫来。

    让他们把监门率所有东宫的侍卫叫到嘉德殿前的大广场上。”

    左右监门率府就是东宫的门卫局,左右监门率就是两个局长,对应太极宫的左右监门卫。

    “太子殿下您要做什么?”许敬宗一脸担惊受怕的。

    而杜荷和赵节听了,则一脸兴奋,两眼放光地看着李承乾。

    “不做什么,跟他们讲讲道理。”李承乾静静地道:“稍后你也去听听。”

    然后李承乾又回头看一眼,兴奋的赵节道:“有个苦差事交给你,你可愿意。”

    “愿为殿下效死!”赵节脸色一正抱拳道。

    “好,你现在准备五百两银子和几匹快马,拿着孤王令谕,立即动身去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去找一个叫薛礼字仁贵的人。你告诉他:朝廷要东征高句丽缺少先锋大将,本宫夜梦神人提醒,知他弓马娴熟,武艺高强,当是东征高句丽他是先锋大将。但因为他兵法不精,本宫现在召他来京,要引荐他拜李卫公为师学习兵法,不得耽误,后日一早我要见到他。路上你要好声看待他,不得对他无礼,五百银子是给他安家的。”

    看李承乾郑重吩咐,赵节忙郑重应下出去准备。李承乾要来纸笔,亲笔写了给薛仁贵的令谕,让人送去给赵节。

    “太子殿下你说的都是真的,那个薛仁贵真的能做征东先锋大将?”杜苛一脸好奇地问道。

    “神人示谕的。”李承乾莫测高深地道。

    ---------------

    大理寺和东宫门前的事,飞一样传往京城各个衙门和府邸,大部分人听了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卢布是大唐的强项令,然后批评太子李承乾嚣张跋扈,有的甚至,连弹劾皇太子的奏疏都写好了只等着明日递交。

    也有一小部分人,觉得卢布带人强闯东宫,是违礼越制的事情,有邀名买直的嫌疑,当然这部分人是不敢把声音发出来的。

    京城只有两处府邸表现有些异常,一处是长孙无忌的府上,下午长孙无忌听说发生在东宫门口的事,马上命家人给他准备行礼,他要去城外道观炼丹。

    同时把几个儿子都叫到面前,嘱咐他们好好当差,不要乱说话,下值就回家闭门谢客。

    长孙无忌差不多是和赵节一起出的城。

    另一处是李靖的府上,前些年李靖因为担心李世民猜忌,把府里的影门墙拆掉,每日住在大厅里,敞着大门任人观看,以示无私。这几年随着李靖越来越老,而且也远离了权力中心,李世民对他的猜忌已经放渐渐放下,所以李靖家的大门又闭上了。

    今天下午的时候,李靖听见发生在东宫的事,第一时间就是命令家人打开大门,不可关闭。

    -----------------

    到了快吃晚饭的时候候君集、刘洎、杨师道、高仕廉和孙伏伽来到嘉德殿。

    其中候君集、刘洎、杨师道、高仕廉都是留京的宰相,孙伏伽是大理寺卿卢布的顶头上司。

    东宫门前的事诸位宰相和孙伏伽都已经听说了,几位宰相被叫来,以为是李承乾找他们擦屁股的,所以心里很轻松。就算是孙伏伽他的下属带人闯到东宫来了,但他自恃自己是朝廷大臣,自己又请了病假,也牵连不到他身上,所以有恃无恐。

    李承乾在后殿悄悄观察这些大臣,见他们一个个神态轻松,全不将自己放在心上,气的暗暗咬牙。

    候君集现在是想上李承乾的船,但真正的目的是要李承乾做汉献帝,候君集要做曹操。

    高仕廉是长孙皇后的亲舅舅,算起来是他的舅姥爷,但是高仕廉一直以长孙无忌马首是瞻,不会偏帮李承乾。

    杨师道倒是心在这里,但他胆小怕事,能力一般,没什么大用。

    刘洎是李泰的死党,嘴炮工夫还很强,一定会反对自己的一切命令。

    分析完这几个人情况,李承乾得出一个结论,这里一切都得靠自己。

    李承乾柱着特制的铁手杖,一步一步走进大殿,众臣忙起身行礼,李承乾满面寒霜理也不理,径直走上主位坐下。

    等了有一会,才淡淡道:“都平身吧。”

    众人腰弯的有些久,抬起头不免细细打量李承乾。

    李承乾已经很久没有处理公事了,跟大臣们也很少接触,一时这些大臣对他都有一种陌生感。

    李承乾静静地等着他们说话,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开口。

    看着老狐狸们都不说话,李承乾心里暗暗咬牙,还是冰冷地道:“传东宫左右监门率。”

    一时,两个青年将领走进大殿并向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看着这个年青的不像的话将领,知道他们不是功勋之后,就是大家族的子弟,靠家势进入东宫混资历的,不是现在的自己能拉拢的,也就没有客气。

    “把今天下午东宫门前的事跟孤王说说。”

第十三章 压住政事堂

    众人又听两个东宫监门率讲了一遍。

    两人一讲完,刘洎第一个就站出来说话:“太子殿下这就不对了,既然有人告了太子殿下,大理寺少卿卢布都带着人到了东宫门口,太子就该出来跟大家讲清楚,如何让人把他们打走呢?”

    李承乾不理刘洎,看向众人依旧淡淡地问道:“你们也是这么这认为的?”

    众人都不作声。

    “你们两个呢,你们是东宫的左右监门率,是不是也认为别人打到东宫门口,该孤王出去?”李承乾寒声朝两监门率问道。

    两个监门率此时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吓得慌忙跪下,不敢出声。

    “东宫千牛卫何在?”

    随着李承乾的一声断喝,一众东宫千牛卫轰然应诺,领头的正是候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

    “今天在嘉福门外站岗的侍卫每人杖责八十军棍,左右监门率和副率以及长史各杖责六十……”

    “太子殿下自己的错,何以要责罚别人?”刘洎勃然色变。

    “刘洎!孤王犯了什么错?”李承乾转过头来定定地看这个老头。

    “太太……有人告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就没有错?”刘洎强辞夺理道。

    李承乾知道刘洎向来刚愎自用,懒得理他。

    “孙伏伽有人告孤王,你们大理寺该怎么办?是该带人闯东宫吗?”

    “这,这……”

    孙伏伽被这么一问一时竟答不上来,闯东宫肯定是错的,可是在太子面前认错?

    “咱们这位刘参政知事不懂如何审案决狱,不知道大唐律法,不明白上下尊卑也就罢了,怎么连你这大寺卿也不懂吗?”李承乾坐在高处府视着孙伏伽,高声质问道。

    “事涉太子的案子,当审问明白,奏请陛下定夺。”孙伏伽费了好大力气才把这句说出来。

    “你们今天是怎么做的呀?”李承乾继续质问道。

    “臣有罪!”孙伏伽拜伏在地上,头上已经在出冷汗。

    此时李承乾才抬头大喝道:“贺兰楚石把这两个废物拉出去打一百军棍。”

    “是”众千牛再次轰然应诺。

    “太子殿下饶命啊,饶命啊!……”

    李承乾随即听见外面传“砰砰……”行杖声和惨叫声。

    李承乾这才低下头看着依然趴在地上的孙伏伽,淡淡道:“听说你们大理寺今天只有一个卢少卿在衙门,他下午一到衙门就接到有几十人状告孤王,接了状子问都不曾问一句,就带着人来强闯东宫,你们这是商量好的吗?”

    “臣有罪,但是臣今日确实是因为肚子不好没有去衙门。”孙伏伽现在是真的怕了。

    李承乾见收到预期效果,就不再理他,转头看向高仕廉道:“舅姥爷你看父皇才离开京城,就有人按奈不住了。

    就说今天的事情吧,大理寺里的官员能躲的都躲了,然后就有人告孤王,卢布明明是大理寺少卿却知法犯法,带着人来强闯东宫。

    偏偏东宫左右监门率死人一样,孔师傅竟也不问青红皂白,就在东宫门口大吼大叫,好像只等孤王出来呢?

    你们说孤王今天若是出来了,人群里有剌客后果会怎么样?”说到这又把目光转向其他人。

    “此事需要彻查,一旦查出里面确系有阴谋,所有牵涉之人绝不姑息。”高仕廉算是表态了。

    “臣也觉得需要彻查。”杨师道终于说了一句话。

    “臣也同意彻查。”候君集也表态支持。

    “好,就依诸位。孤王听说右武侯将军丘行恭生性严谨,被同僚忌惮,此案步及甚广就交给他来查办吧。”

    李承乾根本没理刘洎,不过刘洎还是要跳出来的。

    “太子殿下不能因为有告太子殿下,就说是蓄意刺杀太子殿下吧?”刘洎的话一说出来其他三位宰相都对他怒目而视。

    “怎么人都闯到东宫门口了,连查一查都不能查吗?”候君集直接硬顶回去了。

    “这样吧,查分两个方面,一个是告孤王的案子,这个务必查清楚问明白,他们所告之事是否诬告,如非诬告查清楚到底是什么人冒用孤王的名儿去干那些害民之事,只要查出来,哪怕是涉及到东宫里的人,孤王也绝不袒护。

    如果是诬告,也要查清是什么人指使他们诬告的。此案不查清楚孤王也难以洗刷冤屈,这个交就给孙伏伽孙卿家去查。”说着顿了顿,见孙伏伽不应声,寒声问道:“孙孙伏伽你可愿意去查清此案啊?”

    “臣愿意!”孙伏伽还是戴罪之身,已经跪了半天,敢说不查吗。

    “你平身吧。另一个是查卢布、孔颖达和东宫的监门率,这个交给丘行恭来查,看看背后到底有什么阴谋。”

    这个办法很高明,明白告诉众人,不管在大理寺状告的事情是真是假,牵涉到强闯东宫的人都有罪。状告东宫的事继续在大理寺按正常流程走,后一个却是专门派一个将军办理,哪个重要一目了然。

    李承乾说完看向刘洎,刘洎依旧是那副欠揍的表情,道:“无论太子怎么说,此事臣会奏知陛下的。”

    “这里没有人说要瞒着父皇,你当然可以奏知父皇,孤王现在就问你,这件事孤王这么办你有什么意见?”李承乾实在火大。

    “臣无话可说。”刘洎面无表情道。

    “既然事说定了,那就下令吧!”李承乾面无表情地道。

    “谨尊太子谕令。”候君集三人同时道。

    “为防夜长梦多,杜荷你先带人把这些人都抓起来,注意别让他们畏罪自杀了。”杜荷领命出去。

    “那孔颖达已经年介七十,恐怕受得牢狱之苦吧。”高仕廉提醒道。

    “孔师傅就禁在左春坊吧。今夜城门已经关闭,给父皇的奏疏明天再递过去。

    还有这东宫里的左右监门率出事,就让丘行恭的儿子丘神绩来权知左右监门率吧。”李承乾一件件安排下去,井井有条让在坐的几位宰相都深感压力,再也没有来时的轻松。

    随着一条条通过中书省和门下省加盖了宰相印章的太子令传出东宫,整个长安城都动了起来。

    李承乾送走了几位宰相,丘行恭和丘神绩父子俩一起来到了东宫,李承乾在丽政殿接见了他们,丘行恭是一个六十余岁高瘦老头,神态十分严肃,一丝不苟的向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把事情跟他讲了一遍,还没说要求他一定要严肃审理,他就先郑重地向李承乾行了一礼道:“请太子殿下放心,微臣今夜就把这一干人等严刑拷问,务必查个水落石出。”说着就要走。

    李承乾拦住他道:“将军请记住孔师傅那里不可动刑,另外将军今夜就是审出来结果,没有孤王的命令都不要泄露出去。”

    “微臣明白。”说着就往外走。

    李承乾看着丘行恭匆匆离去的背影,心里暗想到底是能吃人心肝儿的狠角色,办起事来丝毫都不不拖泥带水。

    李承乾转过身来看着丘神绩,丘神绩此时只有二十多岁也是个瘦高个,一直木着脸看上去有些呆滞,很难让想到他会成为一个酷吏。

    “东宫原有监门率已经靠不住,你明天去重新挑些年纪轻,出身普通的新兵来。”说到这,李承乾停顿一下,郑重道:“丘将军东宫监门率交给你,本宫的身家性命也就交给你了。”

    “愿为太子殿下效死。”丘神绩一辑到地。

    李承乾扶他起来,欣慰地拍拍他肩膀道:“去忙吧。”

    丘神绩闻言再行一礼,后退两步,默默地出去。

第十四章 韦挺的毒计

    在下午的时候,长安城的很多人都还认为卢布是个强项令,忍不住要为他叫好。

    但是等东宫的谕令发出来,所有人都吓出了一身冷汗,比起在大理寺状告太子的那些小事,强闯东宫是可以视为谋逆的大罪。

    一些人已经看出太子这一招的高明之处,越是看的明白越是感到不可思议。

    东宫太子这几年可是一直被魏王压着的,稍有过错即受斥责,早就成一个受气的小媳妇,出了事不想办法擦屁股,怎么还有这么犀利反击手段呢?

    难道是那个快要死了的魏征?

    这个问题无法确定,但是有人想这个问题都想得睡不着觉了比如魏王李泰。

    深夜,芙蓉园里宜香殿李泰的寝殿里一片狼藉,砸完东西的李泰披头散发地坐在床上,他派去见丘行恭的人居然直接被轰出来了。

    李泰眼里一时疯狂,一时怨毒,面容有些扭曲,嘴里不停碎碎念着“在大唐诸皇子中,谁有我天份高?

    谁比我更适合做太子?

    做皇帝?

    你们这群瞎了眼的狗东西,居然敢跟孤王做对!

    李承乾、魏征还有丘行恭你们统统都该死!

    长孙无忌你也该死,居然一听说有事就跑了,如果你肯在父皇面前说句话,我不是早就入主东宫了!”

    一个战战兢兢地的小太监进来,脚下踩到碎瓷片,“嘎嘣”一声,李泰霍然抬头,两只眼睛像狼一样看着他,吓得小太监慌忙趴在满是碎瓷片的地上瑟瑟发抖。

    “说!”李泰从牙逢里挤出一个字。

    小太监慌忙道:“禀殿下,刘相爷、杜尚书、韦侍郎、崔给事中都到了,请殿下去大殿说话。”

    刘相爷就是刘洎,他现在任参知政事,出身南阳刘氏。杜尚书是杜楚客,他现在工部尚书,出身关中杜氏。韦侍郎是韦挺,他现任黄门侍郎,出身关中韦氏。崔给事中是崔仁师,他任给事中,出身博陵崔氏。

    这四个人一来,李泰在朝中能说得上话的人,除了岑文本随李世民在行宫,其他的算是到齐了。

    今天被李承乾借力打力,打了个措手不及,后来贿赂丘行恭的路又没有走通,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才好,只得派人把几位一起请来商量。

    李泰来到正殿时,衣冠已经整理的一丝不苟,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快步走到刘洎几人面前,不待刘洎他们朝他行礼,先向他们团团作揖。

    “深夜打扰各位大人安睡,实在是罪该万死。”说着不住地作揖。

    本来刘洎和崔仁师脸色不太好看,之前他们虽然效忠李泰但是从来没有深更半夜来到魏芙蓉园,一般都杜楚客或是韦挺他们传话。

    今天李泰一招即来,也说明他认为今天事比较严重,但是心里还想拿摄一下架子。

    李泰表演完他礼贤下士的一面,众人分次序跪坐好,一个个脸色便都阴沉下来了。

    “今天的事情孤王知道的也不多,还请刘相公跟大家说一下。”李泰和煦地道。

    刘洎听了先是点点头,其他几位都朝他看去,刘洎想起东宫里的事情,脸色就更难看了。

    “今天的事情其实很清楚,就是太子借故发难,想要逃避他残害百姓的惩罚。”刘洎讲完东宫里发生的事情,作出最后的总结,给李承乾定了个害百姓的罪名。

    李泰听了心里大怒,没想到高仕廉、杨师道还有候君集竟没有一个好东西。

    “太子的做法也无可厚非,到底是卢布太莽撞了,强闯东宫原本就是大罪……”崔仁师话没有说完,感受到几道灼人的目光,尖长的脸上皱纹形成波浪,像绽开了一朵菊花一样,向众人呵呵一笑道:“所以卢布绝不能承认此事与其他人有关,只能承认是他自己一时冲动以致犯下罪过。至于营救他吗,自有他范阳卢氏与东宫对阵。”

    崔仁师说完笑眯眯地看着几人,意思是说怎么样?

    李泰想了一下立即高兴了,忙向崔仁师一拱手道:“先生真见解独到,小王明日就派人去见卢布。”

    “既然丘行恭不识抬举,殿下也不用理他,让他房府出面就行了。”崔仁师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他的样子虽然欠揍,但是在座的几位却都对他十分佩服。

    因为他说的房府不是别家,正是房玄龄家,房玄龄的夫人卢氏出自范阳卢氏和卢布是同族,而且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也是支持李泰的。

    又想到,如果能借这个机会把一直态度不明的房玄龄这个老狐狸拉到李泰阵营里来,东宫之主对于李泰真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崔仁师见众人想了半天才明白他的意思,心里的更是得意,嘴里谦虚道:“殿下过誉了。此事我们还是盯着大理寺的案子,只要这边坐实了,太子就得脱层皮。”

    “崔大人说的是,不过听刘相公说的,太子似乎已经准备断尾求生了。”杜楚客听说刘洎转述说李承乾说:涉及东宫也不姑息,猜到李承乾要断尾求生。

    “那也不用担心,处理完这件事情以后,他就人心尽失了,殿下离入主东宫还会远吗?”崔仁师依旧淡定自若。

    众人一听果然是这样,现在已经有博陵崔氏和关中韦、杜,再加上范阳卢氏倒向李泰了,其他世族也多与这些世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人都不会支持李承乾的。

    李泰解了心里的烦恼,就要安排人上酒菜,只是众人都道:“天晚要回即立回去。”

    李泰也不强求,起身把众人送出大殿。眼看着刘洎、杜楚客、崔仁师都走了,韦挺却不动脚步。

    李泰一看韦挺不走,有些奇怪地问道:“韦侍郎刚才一句都不说,这会一定有好主意要对我讲吧?”

    “殿下。”韦挺向四周一看。

    李泰会意,向身边伺候的人道:“你们站远些。”

    待众人走出几丈之外,韦挺才低声道:“臣刚才在想,就算各世家都不支持东宫了,那他也一定会反扑的,不如我们给出个主意。”

    “哦?”李泰一下子来了兴趣。

    韦挺压低声音道:“臣有一友名叫公孙常,极知兴亡更替之理。臣欲修书一封,请他或他的友人去接近东宫一系,鼓动他做出不忍言之事。”

    “若他成了,我和你岂不成砧板上的鱼肉?”李泰咬着牙道。

    “咱们给他安排人,他怎么能成呢?”韦挺也咬牙着道。

    “这倒是个主意到时候他自取灭亡可怪不得孤王。”李泰想通之后立即表示赞同。

    “那臣就去办。”

    ……

    ……

第十五章 再挖一个坑

    李承乾穿越到唐朝有几天了,这几天一直心中不安,也没有心情欣赏这一千多年前的皇家宫殿。

    好在,昨天他已经把事情都安排给能做事的人了,不用再事事亲历亲为,有时间在冬日清晨漫步锻炼。

    拄着拐杖从丽政殿走出来,身后跟着一群穿着盛妆的宫女迤逦在古香古色的唐风建筑中,宛如一幅仕女图。

    快到中午的时候李承乾在八风殿见了丘神绩,丘神绩从昨天晚上就没有睡觉,一直在清理东宫左右监门率里和两个监门率亲近的侍卫。

    东宫左右监门率和东宫左右内率府是李承乾直接掌握的常备军,但是里面都是功勋子弟,虽然初唐时期这些功勋子弟还有些用处,但是这些人出身复杂,李承乾现在很难信任他们。

    所以决定让丘神绩把一些别有心思和混日子的侍卫清理出去,等明天薛仁贵来了,把这些人交给薛仁贵训练。

    看着丘神绩拿来的被清理的名单李承乾是真心佩服啊,术业有专攻,丘神绩这样的人天生就是酷吏的料,一夜加上半天的时间他竟然把原来两位监率的心腹基本上找出来了。

    李承乾心叹服,面上却只是点点头道:“辛苦丘卿家了,你先去歇一歇,然后去兵部找李世绩(现在李绩还叫李世绩)调人些普通的良家子补充进来,对了把一个叫做裴行俭的人给调过来做长史。”

    李承乾知道裴行俭现在就在长安城市跟苏定方学习兵法,裴行俭是初唐时期的兵法大家,这个时候还没有人注意到他,正好可以拉到自己门下。

    丘神绩答应一声就去兵部找李世绩去了。

    老鬼来告诉李承乾:于志宁和张玄素都在崇教门外等着见李承乾,而其范阳卢氏已经发动他们那一派的大臣去找尚书右仆射高仕廉,要求高仕廉下令释放卢布。

    李承乾暗想看来得给他们加一把火,便让人把许敬宗叫来。

    许敬宗从昨天晚见识了李承乾在宰相们面前强势,心里对李承乾更加惧怕。听李承乾传唤,忙来到李承乾面前低眉顺眼地行了礼,就站在旁边不言不语。

    “许卿家请坐下。”李承乾也越发适应了现在身份,说话越来越有气势。

    许敬宗坐下看见桌上有纸墨笔砚,知道李承乾要写什么,也不用李承乾多说拿起毛笔蘸好墨水,等李承乾说话。

    李承乾心里暗自点头,就是喜欢这样有眼力见的人。

    “孤王说你记下来,然后找几个能说会道的伶人,把这些话传出去。”李承乾淡淡地道。

    “微臣尊旨。”许敬宗拿着笔微一拱手。

    “皇太子李承乾被妖魔上身了,变得面如蓝靛,发若朱砂,眼睛暴突,牙齿横生,每天都得吃小孩的心肝,现在东宫各军都在替皇太子抓小孩子,大家一定要看好自家的小孩子!

    大理寺少卿卢布和孔颖达老先生都是劝谏皇太子不要再吃小孩子心肝,才被皇太子拿了问罪如今生死不知。”

    许敬宗写完一看,吓的笔都拿不住了,惊疑道:“是什么人敢如此污蔑当朝太子殿下?”

    “不用大惊小怪的,照孤王说的写了然后再加些内容,让人传出去。”李承乾淡淡地道。

    许敬宗听这就明白了,这是太子殿下在对手挖坑啊,只要这些话传出去,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是魏王一系或者卢家传出来的。一些正直之士听了肯定对他们的作为不齿的。

    许敬宗眼珠转了转道:“太子殿下要不要再加上点‘当今糊涂不废太子’的内容呢?”

    李承乾看着许敬宗暗想:奸臣就是奸臣,干坏事的水平就是不一样。

    “你要是能引诱的他们以此弹劾孤王才好呢?”李承乾又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微臣尽力而为。”许敬宗起身郑重一礼,就出去了。

    -------------------

    李承乾做在崇教殿里看着眼前这个有些拘紧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就是大唐一代军神苏烈苏定方的亲传弟子裴行俭,苏定方学兵于李靖,所以裴行俭也是李靖的徒孙。

    裴行俭几乎是个全才,他能领兵打仗,曾经在西域立下赫赫战功。能写文章,留下文集几十卷。善于写行草,也留下关于书法的论著。

    最重要的是他有识人之明,经他提拔的程务挺、黑齿长之,王方翼等都是唐高宗时的名将,唐高宗也正是凭借裴行俭和这些名将,才在他在位期间,把大唐的疆域扩张到最大。

    这样的人才李承乾不把他弄到身边,就心里不舒服。

    “裴卿家听说你正在向苏定方将军学习兵法?”李承乾打破尴尬。

    “回太子殿下,微臣确实已经拜苏将军为师。”裴行俭一板一眼道。

    “裴卿家你与孤王同岁,在孤王面前不要那么拘紧,快坐下。这是孤王特意让人做的官帽椅,你坐一下试试看是不是舒服?”

    李承乾的热情让裴行俭更加紧张,只敢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

    “裴卿家孤王过几天准备把你师祖李卫公请来给孤王讲一讲兵法,你可愿意跟孤王一起听听?”李承乾抛出香饵。

    “啊”裴行俭愣了一下,忙道:“若蒙太子殿下恩典,微臣愿意侍奉太子殿下左右。”

    “好,不过呢你得先按照孤王的方法把东宫的左右监门率和左右内率府里的府兵给孤王训练出来。”李承乾说着递给他一份写好的练兵方法,这是李承乾这几天根据前世现代士兵训练方法写的。

    裴行俭一打开看见一种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的书体,一下子便被惊到了。他本身也是书法家,虽然现在还没有悟出自己的书法,但是眼力已经是极佳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书体。

    刚才的紧张一扫而空,两只眼睛看着李承乾直放光,激动地道:“太子殿下这书是谁写的?”

    李承乾以为他是因为练兵方法激动,也不想想他才看了一眼,怎么知道好歹?

    “当然是孤王写的,怎么样照着这上面的练兵之法练兵能练出精兵来吧?”李承乾觉的以他超出一千多年的见识,碾压古代的兵法大家是非常爽的事。

    “不是,太子殿下微臣是想问这字是谁写的?”裴行俭有些着急。

    “字当然也是孤王写的,我让你看练兵方略,你管字干嘛呀?”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吹捧李承乾有些不爽,都是这几天老鬼给惯出来的毛病。

    被李承乾抢白一句,裴行俭的脸一下红起来了,慌忙起身拱手道:“微臣无状,实在是太子殿下这字写的太好了,微臣看了一时激动才失礼的,还请太子殿下恕罪。”裴行俭还是很聪明的,请罪还不忘了拍李承乾马屁。

    “好啦,快看练兵方略吧。”不是李承乾着急啊,实在做为李世民的太子不练一批忠于自己士兵实在是不安稳啊!他是要坚决奉行***的‘枪杆子里头出政权’的理论。

    裴行俭只得强抑激动的心情坐下看李承乾写的兵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022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 作者:易如意所写的《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为转载作品,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介绍:
贞观十六年冬,现代宅男杨舟穿越成为大唐太子李承乾,此时李世民已经有了废太子的心思,一旁的李泰虎视眈眈,大臣也因为李承乾反感汉文化,对他离心离德。
在这个冬天李承乾如何用自己后世的见识改变历史,走出一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皇图大道。
携现代思想与技术的强势皇太子李承乾VS霸道狠辣千古一帝李世民。
李承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大唐帝国的千秋长盛,孤王要改革。
李世民:老子十六岁领兵,杀兄杀弟还囚父,老子还活着,你小子就想当家?
李承乾 :当皇帝要懂阴阳矛盾变化之道。
李世民:魏征死了,你小子想接班,完成气死老子的大业?
李世民:程咬金点兵,老子是马得天下。
李承乾:薛仁贵上马,孤王能征战四方
大臣:……
……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