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TXT下载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全文阅读

作者:易如意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txt下载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零一章 父子打擂(一)

    李思摩和刘仁轨回到灵州时,原来东宫借用灵州督都府的三万人马也由张士贵的派出的心腹将领带了回来。

    经过几次大战当初借走的三万兵马如今包括伤者只剩下了二万七千多人,还有两千多人变成骨灰坛子。

    张士贵作为灵州督都府大督都为了获得军心,亲自出城迎接这支得胜之师。

    张士贵和随从亲卫驻马在灵州城外,远远地看见队伍最前方是引灵幡和一车车写着名字的骨灰坛子,张士贵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如果在战场他看见死再多的人也不会心软。可是此时看见那一车车骨灰坛子,再看看跟着骨灰车后面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张士贵把他原来准备的在城外的一切表演都放弃了。

    默默地让开道路让那些骨灰车先进城。

    现在灵州内外驻扎着半个朝廷和十多万大军谁也没有想到,这三万大军会这样进城,很多正在休沐的将士闻讯都跑出来在站在大道两旁观看,有其他军队的将士看着这些这些标有名姓的骨灰坛子,想起自己战死的袍泽不过是草草葬在荒郊野地,就忍不住痛哭流涕。

    也有一些人强忍着泪水四处打听,这是哪支兵马?

    主将是谁?

    ……

    ……

    又是谁下令给阵亡的将士们收尸的?

    随着三万大军进城李承乾爱兵如子的名声一日之间传遍整个灵州城。

    灵州城是一个兵城,在这里的人即便不在军籍也是与军籍有关的人,李承乾真心对待阵亡的将士很多人立时对他好感大增敬若神明。

    李承乾之前说过的很多有利于军士的话,起初只有跟着他打过仗的人才相信。没有跟过李承乾的将士听了这话不过一乐而已,过后谁也不相信朝廷会愿意出战马兵器的钱。

    府兵制也历经几个朝代近百年的时间了,很多将士家里都是世代当兵,对于能给将士多少好处心知肚明,但是自从看见那一坛坛阵亡将士的骨灰后,很多人开始对李承乾说的话有了信心。

    当日下午李承乾公开颁下谕令,要于五日后在灵州城北为此次灭薛延陀之战阵亡的将士举行安魂大会,介时皇太子会亲自到场并致悼辞。

    此令一出立即轰动灵州城内外各处军营,营里的将士无不称颂李承乾圣明无双。

    但是接了李承乾谕令的兵部尚书李世绩却苦笑不已,虽然一时想不明白李承乾现在到底想要做什么,但是也知道此事不是他能做主的。

    皇太子亲自到场致悼辞的规格之高几乎同于国丧,李世绩不敢做主只能去行在求见李世民,请李世民示下。

    李世绩进了李世民的议事大厅行礼参拜,顺手把李承乾的谕令递上去。

    李世民接了谕令看一眼没有说话,只是把谕令拿在手里来回的掂量,李世绩看着大气都不敢出。

    半晌,李世民抬起头来看李世绩淡淡地道:“懋功先坐下吧!”

    李世绩找个席位坐下,李世民依旧不说话,大厅里安静的可怕。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上首的李世民幽幽地问道:“听说现在灵州城的将士都把太子当做神明了?”

    李世绩闻言头皮发麻也只得答道:“太子殿下爱卒如子,自然深得军心。”

    李世民点点头,最后眼里露出决断的神色,把手里谕令往下一放,看着李世绩道:“朕对阵亡的将士也是和太子一样的心怀悲悼之情,既然太子亲致悼辞朕也要亲自到场焚香致祭。”

    “臣遵旨!”李世绩忙道。

    李世绩知道这是李世民决定放下脸脸面跟李承乾打擂台了,难怪李世民如此难以决定。

    李世绩想到这里心里苦笑不已,害怕李世民再有什么吩咐,正要告退却听李世民幽幽地道:“张士贵早几天就已经在办理安魂大会了,你去找到张士贵再汇同几个中书舍人好好办理。”

    “臣遵旨!”李世绩行礼告退。

    去找人的路上,李世绩就想明白了,李世民一定在这些人中安排了人替他粉饰的人,到时候自己只出工不出说话任由他们办理就是了。

    ----------------

    五天时间转瞬而过,转眼到了安魂大会的日子。

    安魂大会这日李世绩一早就来到城北的会场,看着会场上的两座高台,李世绩再次苦笑不已。

    李世民派遣中书舍人来济在布置会场时给他造势,所以正北方的李世民行焚香致祭礼的高台,布置的十分大气庄严上档次,李世民的一应行止也处处显示出他尊贵的身份。

    为了把规模搞大李世民还下旨命不但行在文武大臣和灵州城内外的将士们都要来参加安魂大会,就连已经来到灵州城的各羁縻州首领也要来参加。

    李承乾则直接派来许敬宗和王方翼直接在将士中间搭建一处相对简陋的高台。

    还在在高台下埋入竹管,竹管向四面延伸每隔一段距离就竖起一根竹管,在竖起的竹管上面接一个喇叭状的木盒子说是能扩音。

    可是李承乾与普能士卒离这么近,安全就是个大问题。

    后来还是张士贵提醒,把那些曾跟着李承乾出生入死的将士还有东宫六率的将士分列在李承乾所设的高台四周,以便保护李承乾。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前来参加安魂大会的各部将士开始有序入场,接着是各羁縻州首领,再后面着是一些不得随驾的官员。

    最后是李世民和李承乾一前一后各自摆开全副仪仗十分隆重地进入会场。

    华丽而庞大的队仪仗队伍让普通的将士们看的目瞪口呆,而后面流程更是复杂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整会场近十万人都看着身着衮服的李世民在礼官的唱赞声中,在高台上郑重其事的地一项一项完成各种礼仪。

    下面的将士根本看不懂这些究竟代表着什么,但是这不防碍他们不明觉厉。在李世民致祭的两刻钟里整个会场都十分安静,这让李世民很是满意。

    待李世民的一套礼仪完成一后,还有一大套繁锁的招魂安魂仪式。

    等这套流程走完成太阳都已经偏西了,只听负责主持今日祭典的礼官来济大声道:“最后有请太子殿下致向阵亡将士致悼辞。”

    李承乾在台下早就等的耐烦了,尤其是他看见李世民的高台前面摆放骨灰坛地方还有数十个和尚在念经。

    刚才李世民在北边高台上焚香时也不见这些和尚念经,可是那边刚喊出由他致悼辞,这些和尚居然就敢大颂梵经。

    李承乾一身素服紧皱着眉头缓缓走到设在将士们中间的那一处简陋的小高台上,看一眼那边还在念经的和尚,戟指着那些和尚怒声喝道:“把那些和尚给孤王叉出去!”

    闻言台下之人无不大惊。

第三百零二章 父子打擂(二)

    高台附近站着的一众文武,闻言不由都看向李世民,只见李世民铁青着脸不说话。

    一群普通的士卒跑到和尚跟前不由分说,就把他们给叉了出会场。

    看着和尚们被叉出去李承乾才回过头看看下面的将士们,站在高台上喇叭形的扩音器旁边,对着数万将士道:“孤王举办这场安魂大会不是来作戏的,是真心想要祭悼这些阵亡的将士。”声音穿过竹管传到会场的各个解落,使得会场近十万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下面普通将士虽然觉得奇怪,可是想到李承乾是皇太子也就觉得理所当然了。

    但是李世民和那些大臣却被吓了一跳,以为李承乾会什么法术呢,有些人直接被吓连动都不敢动了。

    李世民看向李世绩,李世绩忙上前指着旁边的竹管低声道:“声音是从这些竹管里面传出来的。”

    李世民半信半疑地点点头,便开始一边李承乾讲话一边观察竖在台侧的竹管。

    正看着就听从竹管里传出李承乾的声音道:“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牺牲在了战场上,有陛下和孤王亲自吊唁,还需要和尚念经吗?”

    “嗡”此话一出立即在将士们中间引起争论。

    “不要和尚!”下面有反感佛门的人立即有人大回答道。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抬起双手示意安静,东宫一众护卫立即上前整顿秩序。

    会场渐渐安静下来,李承乾才继续道:“一千多年前有个教书的孔先生,就说办什么典礼与其弄的铺张浪费繁锁无聊,不如节俭钱粮和流程。办丧事即便在礼节上办的十全十美,也不如真心的为逝者悲伤……”李承乾此言一出下面的普通将士都深有同感,而参与此事的大臣则都感到脸上火辣辣的,这脸打的也太狠了。

    只有李世民冷哼一声,嘀咕道:“粗俗不堪,一句:‘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就让你说的这么噜哩噜嗦。”

    李承乾看着下面人的反应,继续他的演说:“孤王来此真心为这些大唐好男儿悲伤。”说这里回头看看后面摆放的骨灰坛子。

    回过头来一只手朝那边一摆,声音低沉地道:“他们中有很多人孤王都是认识,关中朱二今年才二十二岁,从军两年了,是个步射手,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为人最是豪爽仗义。

    朱二曾经跟孤王说他有一个儿子四岁了,还没有个大名想请孤王给起个名字。孤王见他为仗义十分照顾同乡的小弟杜林,便给他儿子起名字叫做朱义。

    此后一直在行军打仗中,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写信告诉他儿子孤王给他起了名字。”

    李承乾说到这里眼角已经湿润了,下面一些与朱二有过交往的将士都已经泣不成声。

    李承乾顿了顿声带哽咽道“朱二悄悄跟孤王说杜林家兄弟多父母早丧,杜林跟着哥哥嫂子从小就吃不饱所以身体有些孱弱,在军中受人欺侮都是他替杜林出头。

    在乌纥围攻孤王时,朱二以一敌三尚不落下风,最后是为了救援同队的张胜被五个回纥兵联手刺死了。因为朱二杀的回纥人多,所以他们刺死朱二后还用弯刀把他们分尸了,战后杜林哭和张胜哭着在一堆残尸中找到了朱二的头颅。

    后来杜林告诉孤王,张胜因为家贫年过二十尚未成亲,朱二怜张胜无后所以才拼死相救……”

    接下来李承乾又讲了几个战场上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在历次战斗中牺牲的英雄。

    众人听了李承乾娓娓动听的讲述,很多人都是深受感染痛哭失声。

    就在李承乾擦擦眼泪要做总结性发言时,突然听见场外有人悲声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讲述的这些人都是我大唐的英雄,臣斗胆请陛下追封他们为子爵。”

    一句话把所有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李世民身上。

    李承乾扭头看去见说话乃是中书舍人来济,心道这个马屁拍的可真是时候,不过也太小瞧老子了居然想借老子搭的台子唱戏。

    李承乾扭头再看李世民已经站起身,看看那些骨灰坛子和一众将士热切的眼神面露悲痛之色,作态作的差不多了,就要下旨。

    “来中书所言不错,这几个人确实都是大唐的英雄,但是大唐的英雄可不止孤王提到的这几个人,还有韦信、周七、胡生、胡德、裴愿……”李承乾一连说几十阵亡将士的名字。

    李世民越听脸色越黑,大唐子爵也是正五品上的级别,你这一口气说这么多哪能尽封?

    最后,听见李承乾大声道:“这些所有战死的将士都是大唐的英雄。”

    李世民听到这儿恨不得一刀劈了李承乾,他算是彻底下不来台了。

    封,不可能尽封,不封,你都作半天态了。

    校场上所有大臣和将士都看着李世民,尤其普通将士眼神尤为热切。

    大臣们这边却显得十分尴尬,眼看再没有一个人出来给李世民解围就要出事,房玄龄走出来朗声道:“太子殿下有爱兵如子之心,想必也有抚衅阵亡将士的想法。”

    李承乾闻言道:“孤王倒是有一些想法,只是没有封爵的恩重。”

    坦坦荡荡地告诉所有,孤王是想了抚衅的办法,只是不是封爵。

    “来中书一时激于大唐健儿的义气才有此一言,然名爵至贵岂可轻赏,太子殿下若有合适方略还请明言。”房玄龄此言一出立刻感受到来自普通将士们失望的目光。

    但是李承乾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过李世民,故意扭头偷看一眼李世民道:“但是孤王看陛下对来中书的提议似有意动之色。”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文武大臣都是大惊失色,李承乾这是彻底不给李世民台阶下了。

    房玄龄之所以顶着压力站出来就是为了给李世民台阶下,没想到李承乾最后还是把这个难题丢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沉着脸看着李承乾半晌,才缓缓道:“虽然都是阵亡但是功劳到底不等,名爵至重总要核实军功再作道理。

    太子既然早有安排现在就说出来吧。”

    “遵旨!”李承乾躬身一礼,然后扭头对着东宫护卫大声道:“抬上来!”

    不多时,数十个壮汉抬上十个沉重的大木箱子,排成一溜放在了李承乾面前。

    场间众人都伸长了脖子,想知道那十个大木箱子里放的是什么?

    李承乾也不再让众人久等,直接大声道:“打开!”

    砰、砰、砰……

    一阵开箱声响!离的近的人就看见箱子里反射出一道道金光,对里面的东西更加好奇。

    远处的人不知道是什么更是心如猫抓,都急切地等李承乾解开迷底。

    只见李承乾豪气地一挥手,大声喝道:“拿出来!”声音传遍整个广场。

    李世民和文武百官见李承乾如此大动作,知道拿出来的东西必然是好东西,不禁也伸长了脖子朝前看去。

    只见之前站在箱子旁边的壮汉都弯腰低头,从箱子里搬出一块块黄灿灿狗头金,离得近的人不由自主地发出大声的惊叹。

    “是黄金……狗头金……”

    “这么多黄金啊!”

    ……

    ……

    大汉们搬出一块块海碗大小的黄金抱在怀里开始围绕着高台四周走动,以便让坐在四周的人看清楚。

    高台四周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有人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黄金,此时突然见如此多的黄金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地看着。

    李世民和文武大臣看见李承乾突然命人拿出来这么多狗头金也是心中巨震,这些狗头金是哪里来的?

    难道是从薛延汗帐里缴获的?

    李承乾要用这些狗头金做什么?

    赏赐阵亡的将士家属这也不够啊?

    李世民还想到这些狗头金都是祥瑞之物应该送到宫里去,赏赐有功将士应该赏钱帛才对。

    李承乾见众人都看见了,便示意抱狗头金的壮汉把金子放回箱子里。

    待那些金子都放回箱子里,下面的将士才回过神来,李承乾举起双手大声喊道:“诸位都看清楚了吧?”

    众人不解地看着他,但是……

    “这是孤王找到的金矿银矿铜矿挖出来的狗头金,相比起这些金子,那矿里的银子和铜更多,够咱们挖几十上百年的。”

    “嗡”下面的将士再了不淡定了。

    李世民双眼喷火地看着李承乾,咬牙切齿地低声骂道:“孽子呀!孽子,你找到金银铜矿为何不先跟朕说?”

    李承乾这会没回头看李世民不然一定会看见一个面目狰狞地李世民正盯着他。

    李承乾再次一举起双手示意众人安静,见现场慢慢安静下来才接着道:“这些金矿不是孤王一个人的,也不是大唐皇室一家人的,它是全大唐人的。

    这些黄金白银要用在为大唐将士打造兵器盔甲上头,要用在为修渠铺路上头,要用在赈济灾荒上头。更要留出一部分用在抚衅大唐阵亡和残疾将士们。”

    李承乾的话说到这里近十万的人广场上落针可闻,在现场的文武大臣、普通将士、各部首领眼里充满着震惊、崇拜、热切等等不一的神情。

    只有李世民脸上露出莫名的神色,缓缓闭上了双眼。

    李承乾也感到现场气氛的变化,使出全身力气接着道:“这笔钱专款专用,谁也不得挪用,这些钱要用在抚育振亡将士的遗孤上,要让他们的孩子吃的饱,穿的暖,读得起书,练得起武,长大成为国之栋梁。

    这笔钱还要用在受伤残疾的将士身上,要他让回家以后能养家糊口,没有娶亲要给他们娶亲,已经娶亲生子的,他们的孩子朝廷也要管。”

    “太子殿下圣明!”

    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句,然就是近十万人喊了起来……

    李世民见此默默地站起身往外走去,只有跟在他身边的内侍和护卫跟着,庞大的仪仗被留在了原地。

第三百零三章 朕,走上层路线

    李承乾还不知道李世民已经灰灰溜溜地走了,他还要继续他的演讲。

    “汉朝有个写史书的人司马迁说过‘人都得一死,有人死的轻于鸿毛,没有任何价值,有人死的重于泰山。’凡是因为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人,死的就重于泰山,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受伤残疾的人,如果朝廷不照顾他们,让他们活着比死了还难受,那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朝廷。

    所以朝廷花多大的力气来照他们和他们的亲人都是应该的。”

    李承乾这段话说完文武大臣中有很多人表情不屑,几个大头兵死了就重于泰山了?

    只是李承乾下面的话和将士的表现的让他们胆颤心惊。

    “朝廷不光要照顾这些人,朝廷还要做很多事诸如铺路挖渠,赈灾济困,内平叛乱,外御敌侮这些事情都要朝廷来做。

    朝廷是又拿什么做成这些事呢?因为我大唐有数千万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耕作交粮纳税的朴实农民,还有一年四季屈身工坊精益求精的好工匠,农民种的粮食可以养活全大唐人,工匠打造的兵器可以杀敌,打造的农具可以耕种,这些都是朝廷的力量来源。

    但是,这一切都要在天下太平时候才能做成,天下烽烟四起谁能安心耕田、做工?

    所以大唐想要有一切就要先有一支忠于大唐。忠于职守的大唐王师。

    比如说咱们的金山银山都得由你们守护,你们若是守不住咱们大唐的金山银山,那些阵亡将士遗孤朝廷就没有钱抚育,朝廷也没钱照顾你们那此残疾的袍泽。”

    “嗡”

    整个会场议论再次响起了议论声。

    场地内外近十万人都没有想到李承乾把军人抬得这么高!

    而且李承乾只提到农民和工匠没有提士人和商贾,这让立在北方高台上的文武大臣心里五味杂陈。

    可是下面的将士们却都听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那就是他们有神圣的职责守护大唐的金山银山。

    金山银山是什么他们现在的理解就是这些矿脉,所以很多将士都把凌冽地杀机都投向在场的各羁縻州首领。

    一个年轻的校尉站起来朝李承乾郑重抱掷拳道:“太子殿下一心为公,我等还舍不得一腔热血?还请太子殿下放心,大唐的金山银山我等必用性命也要守护好。”

    数万将士闻言均激动在大喊道:“我等必用性命守护好大唐的金山银山……”

    ……

    ……

    李承乾看着他想要的场面终于出现了,心里暗暗地松一口气。

    可是房玄龄看到这一幕却是心惊肉跳,他仿佛看见了玄武政变之前秦王府的那些将领们激动的模样了……

    “李兵部这恐怕不妥吧?”房玄龄歪头悄悄对李世绩道。

    李世绩闻言面无表情地回道:“太子殿下大公无私并无不妥。”

    旁边的候君集见此脸忍不住露冷笑,尉迟恭神情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

    李承乾把他能说的都说完了就结束了此次演讲,在数万将士们欢呼声中走下高台。

    看着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这场擂台打完,一众大臣也都松了一口气,把余下安的魂流程简化一下就结束了此次盛会。

    第二日,李承乾上书请求朝廷给此次灭薛延陀之战立纪功碑,并且在碑文后面附上此次战争中历次战斗的简单过程,以及在此次战斗中牺牲的将士籍贯、年龄和姓名。

    李世民看完这道奏疏直掷在地上,胸口巨烈地起伏半晌说不出话来。

    因为这些做法在李世民看来那是历代所无,只是李承乾邀买人心的手段而已。

    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抬起头两眼冒着绿光,阴阴地道:“传梁国公和英国公来见朕。”

    很快二人来到,一进议事大厅里看见里面只有脸色阴沉的李世民一个人,心里都是一沉。

    知道肯定与昨日的事情有关,便小心行礼道:“臣房玄龄(李世绩)参见陛下。”

    李世民看着两人平静地道:“二位卿家平身,坐到朕面前来。”

    两人闻言朝李世民再拜一次算是谢恩,然后默默地从地上拿两个毡垫移到李世民面前一左一右跪坐好。

    李世民见他们坐好便从小几上拿起李承乾的奏疏,面无表情地递给房玄龄道:“二位卿家先看看太子的这份奏疏。”

    房玄龄接过一目十行匆匆看完,便递给李世绩,待李世绩接过奏疏房玄龄就对李世民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近期的所作所为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

    李世民闻言立即来兴趣道:“玄龄直言便是不必替太子遮掩。”

    这相当于明说赶紧替朕骂李承乾出气。

    房玄龄闻言便开始把昨日李世民走后,李承乾说的话和现场的情形对李世民详细讲了一遍。

    重点在于李承乾有意打破士农工商之间的地位。

    李世民听了皱眉头一拍桌子道:“孽子为了收买人心居然要乱我四民之分。”

    说罢扭头一看李世绩,见他还拿着那份奏疏在看,便有些不悦地道:“懋功对此有何看法?”

    李世绩闻言放下奏疏郑重地道:“回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思虑周全,立纪功碑刻阵亡将士姓名皆可行。”

    “嗯?”

    李世民闻言一怔,他没有想到李世绩会当面敷衍他。

    房玄龄也惊讶地看着李世绩,李世绩向来谨慎怎么会有如此大胆的举动?

    李世绩看着李世民的目光,起身朝李世民拱手行礼,然后道:“太子殿下大公无私无私,臣不敢曲解。”房玄龄的脸色立即阴沉下来。

    李世民眯着眼睛看李世绩等着他后面的话。

    “陛下凡为暗室之谋者必用其私人亲信,太子殿下亲自带兵灭了薛延陀汗帐,东宫诸将功劳甚大,太子殿下自始至终提都不曾提一次。却一心谋划着如何抚恤已经阵亡的将士,只此一条便可证明太子殿下绝无暗室之谋。”

    李世民听了李世绩的话心情稍好,但是对李承乾依旧心存怒火。

    半晌怒声道:“虽然没有暗室之谋,他也是在邀买人心。”

    李世绩知道此时能让两宫不立即开战已经十分不容易了,便不再多说。

    不过李世民听说李世绩一说也立即明白过来了,李承乾虽然一心收买人心,收买却都是一些普通士卒不但不涉及朝中大将连东宫诸将都忘了……

    李世民一想通这些便对李世绩道:“懋功既然觉得太子所奏可行,就由你去办吧。”

    李世绩闻言忙起身向李世民行礼告退,却听李世民道:“懋功回去把此次灭薛延陀的功劳薄册从速送来,朕要论功行赏。”

    李世绩闻言一怔忙道:“陛下,不是要等回京后祭过太庙再论功行赏吗?”

    李世民闻言嘴角翘起,带着笑意道:“不,朕要在召见各羁縻州首领时公布出去,也让各羁縻州的首领见识见识我大唐武将的英姿。”

    心里却在想李承乾收买普通将士,朕要得到军中大将的倾心效忠。

    李世绩走后李世民便把他的想法对房玄龄说了,两人一拍即合直商量到深夜才罢。

第三百零四章 金山银山谁来挖?

    灵州城一处破旧的酒馆里数七八个校尉和数十个队正一起饮酒(唐朝三百为团设有校尉,五十人为队设有队正),席间众人都在说着李承乾前两天在安魂大会说的话,一个个提起此事都是兴奋无比。

    说到激动处一个身材高大外表的粗犷的校尉站起身大声道:“诸位,我等莽夫务能得太子殿下费心眷顾,把金山银山都留给我们,今生就算是为大唐为太子殿下死了也值了。

    来让我等为太子殿下千秋满饮此碗!”

    他此言一出几十个将士纷纷起立,高举酒杯神情肃穆地大声道:“为太子上千秋满饮此碗。”

    一众豪爽汉子说罢祝酒词举起酒碗一扬脖把碗里的酒喝的干干净净。

    喝罢酒众人纷纷坐下,抓取桌的羊肉下酒。

    其中一个年龄稍老的校尉似喝多了,歪着头笑眯眯地众人吃喝,一手捏着一根啃的干干净净的羊肋骨,一手捏着颌下一缕花白的胡须,略有些得意地道:“要说太子殿下仁德,老夫我可是去年就知道的。”

    众人闻言都笑起来,知道此老喝多了又在吹牛。

    “你们别不相信,去年长安下诏召有功将士去军政学院读书,就是太子殿下力排众议才办成的啊!”

    那年龄稍老校尉见众人不以为意便有些不服气地道。

    众人知道他家堂亲在长安做官,长安城的事情他比别人知道多些闻。

    “难道还有人敢反对太子殿下不成?”先前起身祝酒的那校尉疑惑地问道。

    “怎么会没有人反对?那军政学院请了卫国公李药师做山长,那以后教出来的人都是要出将入相的,多少官宦人家的子弟都削尖了脑袋想要进去呢!”

    这里的人基本都知道去年春天长安办军政学院的事情,但是具体怎么招生的大多数人都不清楚。

    不过听见军政学院请了卫国公李靖做山长都是肃然起敬,有几个在此次战斗中立下功勋的年轻人已经心向往之了。

    “老秦头你快说说,太子殿下到底要招什么样的人?”有心热的开口催促道。

    秦老校尉闻言却不为所动,只是掂量手里的光骨头。

    先前起身祝酒的校尉见状哈哈大笑,从他桌上拿起一大块熟羊肉递过去道:“秦老您尝尝我们这桌的肉煮的如何?”

    秦老校尉接过羊肉连忙大啃一口就猛嚼起来,引得堂里众人哈哈大笑。

    秦老校尉咽下嘴里的羊肉便开始讲叙大唐皇家军政学院的事情。

    “太子殿下仁德啊!要给我等莽夫一条出路……老头子还听说这一次大唐灭了薛延陀,太子殿下还要从立功的年轻人中招收更多的人去军政学院学习。”

    ……

    ……

    随着大唐皇家军政学院要在此战中招生的消息传开,李承乾的彻底成了大唐普通将士心中的神明。

    李世民听说后只是咕哝一句:邀买声望。

    只是他和他身边的高官都没有注意到,这个消息里面隐藏着一条不和谐的内容,‘李承乾力排众议’这句话暗藏着朝中有人反对李承乾施恩于普通士卒。

    -----------------

    灵州城里大都督府东侧院,李承乾身着一袭月白色春装坐在院里子看书,王群站在他旁边向他禀报近来城里的情况。

    听了王群的禀报李承乾抬起头来淡淡地看一眼王群,扭头对着身后的房子大声道:“把那份文书拿过来。”

    不一时,刘葵拿着一份文书从屋里走出来,李承乾示意他直接递给王群。

    王群接过文书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回纥部设羁縻州十八个都督九个。燕然、鸡鹿、鸡田、烛龙等隶属燕然都护府……

    这是房玄龄拟定在漠北建立燕然都护府的方略。

    当初刘仁轨拿给李承乾时把李承乾气的直接骂娘。

    历史上大唐与回纥诸部合力灭了薛延陀,然后在薛延陀的地盘上设立燕然都护府,下辖数十个漠北部落的羁縻州。

    这些羁縻州只是偶尔向朝廷进贡然后安心发展自已,后来唐朝势衰在这片大草原上先后建立过或兴盛过后突厥、回鹘、黠戛斯、阻普、契丹、金、蒙古,就是后来的满族人也是先征服了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蒙古人才得以入主中原。

    可以说两千年来这一片草原就是中国的人梦魔,每当中国内部遇上什么天灾**这片草原上生活的部落都会带着朔北的寒风扑南下,合身扑在衰弱的中国身撕下一块块血肉。

    纵观两千年来中原汉人唯一的一次统治这片草原的机会,就是唐朝贞观年间彻底灭掉薛延之后,漠北诸部奉李世民为真心臣服的那几年。

    但是因为当时朝廷政治上的短见,唐朝廷选择在漠北设立羁縻州,对草原诸部实行放养……

    李承乾费尽心力并以残疾之躯亲赴绝域率兵灭掉薛延陀,留下二十万漠北诸部的青壮,难道就是为了让漠北诸部继续自治?

    王群看完那份文书,有些为难地看着李承乾道:“太子殿下,若是把这份消息放出去,您跟陛下可是要……”

    李承乾闻言刚才悠然的神色完全消失,面无表情地看着王群道:“你要是想带着你全家人都去挖矿,就不要把这个放消息放出去。”

    王群从李承乾眼里看出了毫不掩的杀意,显然此事犯了李承乾的底线,不敢再多说什么,低头躬身行礼然后转身走出去布置。

    两天后,也是各羁縻州首领朝拜李世民前一天的日子,灵州城内外的军营里突然传出一个消息,大唐的金山银山没有人挖了。

    兵丁甲神神秘秘地道:“听说没有太子殿下,原本打算用回纥降卒去给咱们大唐挖金山银山,可是朝廷居然要放他们回漠北去……”

    兵丁乙闻言叹口气道:“我听说呀!当初有人为了害太子殿下把太子殿下的行踪都泄露给了回纥的吐迷度,为了不让太子殿下审出来是谁泄露的行踪,他们在路上就杀了吐迷度,回纥降卒因此闹事,他们就对回纥降卒大加施恩,答应放他们回漠北……”

    兵丁丙闻言痛心疾首地道:“那金山银山是太子殿下派人找到的,太子殿下大公无私要挖出来给全大唐的百姓,给咱们这些莽夫打造兵器,给阵亡袍泽们抚育后代,还要照顾那残疾了的兄弟。

    有人眼谗的不行,这不在陛下面前进谗言把那些该死的漠北降卒放回去,太子殿下派不出人去挖矿,他们就该派人去偷咱们大唐的金山银山了……”

    这样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各军底层飞快地传播,可是李世民和他身边的人都没有注意到。

    他们都卯足了劲要办好各部首领朝拜李世民的大典,好压李承乾一头。

第三百零五章 暗流涌动

    旭日东升,照耀着苍茫大地。

    今天是大唐天可汗召见各羁縻州首领的日子,从天光微亮破旧的灵州城就人流涌动。

    灵州大都督府门前几千顶盔贯甲的唐军将士列出森严的军阵,把大都督府把守的严严实实,尽显天子威严。

    在这森严军阵对面,同样站着两个方阵,一个方阵是数十个披头散发裹着各种兽皮的人,他们是突厥和漠北诸部的首领。

    李世民和房玄龄虽然要封他们去漠北建立羁縻州,但是为了不使再出现一个强如突厥或薛延陀的部落,所以把一些很小的部族都算做一个部落进行分封。

    回纥的首领吐迷度和乌纥都死在路上了,只剩下战战兢兢的吐迷度的儿子婆闰。

    婆闰此时站在一众以往只能仰视他的小部族首领中间感到十分的憋屈。

    想到那人跟他说的,只要把他父亲当时是因为看见天可汗亲自冲阵才猜出大唐太子的行踪一事。在朝拜时当众说出来,他就能做继承他父亲的地位,做回纥的首领,心里就又一阵阵发热。

    而另一边的一群身穿五色粗布衣的人则是党项羌各部,其中站在最前面的人是拓跋氏的首领拓跋赤词,他今天来见李世民也有一件事要当众说出来。

    拓跋氏是党项羌中的大部有部众几十万,分布在兰州都督府一带,年前拓跋部就发现有人在他们境内寻找矿脉,可是等拓跋赤词知道的时候那伙人已经走了。

    当时也不知道找到没有,但是前几天他来到灵州听说李承乾找到了金银铜矿,派人一查,还真让他查出来这些矿脉就是在兰州都督府下寻到的。

    他不敢在大唐眼皮子底下独吞,但是怎么着也要求求天可汗,从中分一杯羹。

    -----------------

    往灵州大都督府内看只见旗幡林列彩帜高扬,尽显大唐天朝气象。

    因为大都督府的最大的厅堂也不够高大气派,而且无法容纳今日参与朝拜的人数,所以早在前两就把厅前的正院收拾出来,在正北方给李世民搭起高台宝座,在室外接受朝拜。

    这几天李世民一直不见李承乾,哪怕李承乾把所有的狗头金献上也不见他。而且还把狗头金都退还给李承乾,说是让他用于大唐国事。

    但是今日这样的日子自然不能再没有李承乾的一席之地,昨天晚上李承乾就接到内侍传的口谕。

    于是李承乾一早穿着朝服就带着李治和一众东宫护卫,从东侧院与主院的穿门浩浩荡荡地来到举办朝拜的大院里。

    在大院里转一圈,李承乾发现今日这里布置十分的奢华。

    正北面搭建的高台都是用明黄的缎子做的围子,还有高高的绸缎棚子五彩缤纷。院子里的树上倒没有包上绸缎,但每棵上都挂着长长彩带迎风飘舞。

    最让李承乾皱眉的是,从大门口一直到高台下两百多米的路上铺着厚厚的大红缎子,都不知道有多少层。

    不过看看硬件也能理解,在长安太极宫里自有各种雕刻精致的硬木家具,巧夺天工的金银摆设,这些东西在灵州城一时置办不来。只能用些彩缎绸布装饰,但是越是如此越显得华而不实且俗艳难看。

    李承乾看一圈不满意但也没有说什么,直接带着李治往正厅去给李世民请安。

    此时李世民已经穿上冬至时接受朝拜的通天冠、绛纱袍,房玄龄与李世绩站立两边正商量着什么事。

    李承乾柱着拐棍地缓缓地走进大厅,拐棍敲击地面的声音引得里面三人都往这边看来。

    李世民看见李承乾还是没有好脸色,不过当他看见跟在李承乾身后李治已经神采奕奕时,脸色到底好看了一些。

    “儿臣参见父皇。”李承乾和李治同时行礼。

    李世民看他们一眼,掉过脸子道:“平身吧!”

    李承乾闻言心里暗怒心道:我哪得罪你了?今天非得恶心一下你。

    于是李承乾直起身子来也不看李世民脸色,施施然走到房玄龄前面站住,也不说话就看他们尴尬的模样。

    李世民刚才正在商量稍后加封有功将士的事,这是瞒着东宫一系的事,现在李承乾杵在这里还怎么商量?

    “吭吭。”李世民看着房玄龄为难的样子,清清嗓子道:“朝拜开始还早太子和雉奴先去外面转转。”

    李承乾刚才往这一站,见房玄龄不说话,就知道他们有事瞒着自己,闻言微微一笑道:“今日北疆各羁縻州首领前来朝拜父皇,儿臣想着人少事多。所以特地早早来到在旁边能替诸位卿家拾遗补缺,并不急着去外面浪游。”

    都说做贼心虚,若是此时李世民强行赶李承乾走,李承乾也只能离开。

    可是此时李世民看着李承乾神色似是知道他的谋划,便不敢强行往外轰他。

    只是神色淡然地对房玄龄道:“玄龄此事就按你刚才说办就是了。”

    房玄龄闻言悄悄地看一眼李承乾,便匆匆出去安排了。

    房玄龄出去大厅里气氛更回尴尬,好在不多时李恪也进来请安,还有其他陆续大臣进来请示有关朝拜的各项事情。

    可是李承乾还有事情要出去安排,而且李世民今天是铁了心不给他赐座,站时间长了腿也受不了。

    李承乾便借口出恭离开了大厅,找个隐蔽的地方坐下来等待朝拜大会开始。

    李承乾刚坐下就见王群急匆匆找过来,李承乾一见他立即问道:“都安排好了吗?”

    “一切妥当!”

    “嗯!”李承乾点点头示意先他下去。

    又过了片刻,就听见前院传来“呜呜”的号角声,李承乾知道必是前面朝拜的礼仪开始了,便扶着刘葵缓缓朝前院走去。

    李承乾刚从侧门走进前院就看见脸色难看的高季辅迎了上来。

    “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一边往前走,一边对高季辅摆手道:“平身!”

    “太,太子殿下,您请往这边走!”高季辅有些尴尬地道。

    “高卿家来为孤王引路?”李承乾有些好奇,中书舍人这个时候应该在李世民身边,以备顾问和记录才对。

    高季辅闻言“”一声,道:“太子殿下这边请。”

    李承乾见此知道高季辅明显是受了气,也不多问,跟着高季辅来到高台下面东侧第一的位置上。

    李承乾回头看看见站在他身后是盔明甲亮的李恪,李治站在对面,但是位次要比他靠后一个人。

    再往后看站在他身后的都是顶盔贯甲的武将,对面站的则是着礼服的文臣。

    在文武朝臣之后两边各有四排数百名顶盔贯甲的武将列阵,一个个威风凛凛的煞气十足。

    李承乾不知道这些都是稍后要受赏的人,心里暗道:看来李世民也没有完全糊涂知道列阵威敌。

    可是当李承乾转过头来看自己所在的地方时却发现,他站的地方跟其他人站的一样没有设座。

    李承乾当即脸色阴沉起来,要知道他在太极殿大朝上都设有小宝座与李世民一同接受朝拜。

    今天居然让他站在高台下面仰望李世民?

    虽然他现在跟李世民关系不好,可是他并没有犯错,李世民不能把他的待遇给降了。

    “这是怎么回事?”李承乾沉声问道。

    高季辅闻言无奈道:“臣问了,说是陛下接受西北诸族朝贺不依旧例。”说着一指他身后道:“您看今天武将站在上首。”

    意思就是这一次朝贺是特别的一次,不依照以前的礼节程序。

    李承乾知道这会儿闹起来,也就是房玄龄或者是直接办事的大臣道个歉,但是他一定会被李世民训斥。

    当下猛地顿一下手里的拐杖,阴沉着脸不再吭声。

    很快李世民的御架就来到高台上,李承乾的高台下的群山呼拜见。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李承乾总觉得李世民看了他一眼,眼神里充满了嘲讽。

    李承乾想到这脸上不由露出冷笑来。

    站对面的房玄龄看见李承乾的神色,心里暗叹过刚易折。

第三百零六章 兵谏?

    高台上李世民坐下也不由自主地瞥李承乾一眼,见李承乾脸色难看心里也不高兴。

    直接示意中书舍人来济宣读旨意:

    授以勋级,本据有功。若不优异,无繇劝奖。今灭薛延陀,其从驾爰及诸军战阵有功者,并听从高品累加。

    李承乾闻诏大惊,这是要论功行赏的意思?

    接着就开始念有功将士的名单。

    吴王李恪、兵部尚书李世绩、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屯卫大将军张士贵……

    原本以为这次朝贺就是一次元旦时诸藩使者朝拜的流程而已,没有想到李世民先来个论功行赏。

    要说也是王群没用,在长安时丘神绩都已经监视到太极宫去了,李世民身边发生什么事李承乾都能知道。

    现在李承乾和李世民同住在灵州都督府里,却对李世民论功行赏这么大的事情一无所知。

    最可恨的是,听到最后凡是跟随李世民从南往北打将领连偏将、别将这种中低级的将领都获得了殊封,可是跟随李承乾从北向南打的将领不管功劳多大一个也没有得到晋封。

    李承乾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李世民那边却是越来越开心。尤其是礼官宣旨完毕,所有受封将领站在高台一起向他行礼时,李世民更是高兴的从宝座上站起哈哈大笑。

    李世民往前走几步看着下面将领毕恭毕敬地行礼,大手一挥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众将士直起身来。

    “哈哈……,朕有如此忠诚勇武的将士们天下如何不平?四夷如何不靖?……”李世民意气激昂地发表着他的演讲,眼睛却时不时飘向脸色难看地李承乾,心里暗道:今日朕就让你知道该怎么收买人心!

    当然李世民也没打算让东宫诸将彻底跟他离心离德,毕竟都是大唐的功臣,他只是想教训李承乾一顿找回些颜面而已。

    所以最后李世民还是当着众臣的面道:“东宫诸将追了随太子也立有功劳,然此次没有及时报上功劳薄册不能一体加封,只待回到长安祭过太庙再行加封。”

    李承乾听了这话脸色越发地难看了,分明就是说,因为李承乾所以暂时不加封你。

    有功将士加封完毕,下一项就是各部首领朝拜天可汗。

    众将退回原来的班列,李世民也退回宝座,等待诸部首领依次前来朝拜。

    最先进入院子是突厥各部首领,院外面三股部族中突厥各部投降最早,而且这次灭薛延陀立有功勋,所以李世民第一批接见他们。

    看着几个突厥部的首领并排走进来,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那意思好像在说看你干的好事,让他们内部又起争端。

    “臣等参见天可汗!”

    “放肆!”

    见几个突厥首领依然披头散发裹着兽皮,而且面对李世民只是躬身而拜,李承乾再也忍不住了。

    走出一步,怒斥一声,看着几个突厥首领脸上布满寒霜。

    几个突厥首领一见李承乾发怒,把之前礼部教导的礼节全部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慌忙俯伏在地向李世民行五体投地的大礼。

    可是李世民见此却是面沉似水道:“太子不得无礼!”

    李承乾转过身来,强忍怒气对着高台上的李世民躬身一礼道:“启奏父皇这几个夷狄首领不知礼数,儿臣特意教训一二。”

    “太子殿下他们躬身为礼并无过错。”中书舍人来济阴沉着脸走出来道。

    李承乾闻言缓缓转过身来鄙夷地看着来济高声厉喝道:“见君王躬身抱拳行礼,乃是我大唐高官之礼。你睁开眼睛看看他们哪里像是我大唐的高官?”

    这一年来李承乾光下令砍头的人就有过万之数,身上的杀伐之气极重,当此之时一声厉喝,直如虎啸山林一般。

    把个来济吓得脸色一白,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太子殿下,这……”

    “太子殿下‘入则华夏,出则夷狄’他们既然内附大唐就该以就大唐之人视之。”房玄龄不得不站出来。

    李承乾闻言眼里隐藏着怒火,冷冷地道:“梁国公你老糊涂了吧?”

    房玄龄一怔没想到李承乾现在这么生猛了。

    “太子无礼,还不速速退下!”李世民赶紧出言压制李承乾。

    今天的大典是李世民精心设计的,这辈子除了以后灭掉高句丽,他实在也看不到还有什么比这一次更高光的时刻了,岂能允许李承乾破坏?

    可是李承乾心里也着急,稍后还有大戏要唱,现在要是不能把华夷尊卑辩讲清楚,稍后的戏怎么唱?

    李承乾头也没回直接怼李世民道:“父皇向来自称能纳谏,怎么儿臣还没有说话父皇就命儿臣退下?”

    “你,你对大臣无礼!”李世民怒喝道。

    李承乾一指房玄龄大声道:“是这个大臣无能。”

    下面无论是文臣武将闻言都是倒吸一口冷气。

    没听错吧?

    房玄龄无能?

    房玄龄闻言倒是依然淡定,李世民却被气笑了,笑罢看着李承乾冷冷道:“朕倒想听听房爱卿如何无能了?”

    说着真的坐回去等着李承乾的下文。

    李承乾见此正合心意,便定定地看着房玄龄道:“梁国公称他们内附大唐,孤王当以大唐之人视之。”

    说着两眼盯着房玄龄,上前一步大声道:“我想问梁国公一句你何时把他们当成大唐人了?”

    房玄龄正要回答时,却见李承乾又上前一步,一手指着地上趴的几个突厥首领喝问道:“大唐人就穿成这个样子吗?”

    院里群臣闻言不由都看向趴在上的几个突厥首领,心里觉得大唐人确实不应该穿成这样,但是一想他们突厥人……

    房玄龄到底是房玄龄,面对李承乾近乎强势逼问,依然淡定地道:“太子殿下,他们虽然投降了大唐但到底是突厥人,当年陛下降旨‘顺其风俗,完其部族’就是命他照以前一样生活,并没下令命他束发易服啊?”

    李承乾闻言冷笑一声道:“哦!是这样的?既然是父皇下旨顺其风俗,你难道不知道他们拜见天可汗应该行五体朝地的俯伏大礼吗?”

    房玄龄闻言立时语结,搞双重标准哪有道理可讲。

    “太子殿下,他们现在来朝拜我大唐皇帝陛下自然要行我大唐的礼。”来济强辩道。

    李承乾听了却是冷笑一声道:“来中书,既然朝拜我大唐皇帝陛下要行我大唐的礼,为什么不束发易服呢?

    不束发易服算行的哪门子的大唐的礼?”

    来济闻言语塞。

    李承乾却不放过他步步紧紧逼道:“这几个人都是朝廷下旨加封的刺史难道没有官服吗?”

    “好啦!命他们下去换上官服再行朝拜就是了。”

    李世民见今日之事再纠缠下去只能搅了这一次朝拜大典,而且让突厥人换上唐朝的官服朝拜,以后史官记下来也好听。

    来济闻言连忙命人带这几个突厥首领下去,然后又匆匆出去通知其他首领去换衣服。

    李承乾回身朝高台上的李世民一拜道:“父皇圣明!不过儿臣还有几句话要说。”

    “哼!”李世民闻言怒哼一声扭过脸去,表示不想听他说话。

    李承乾见此就当是李世民默认了,继续在场间一边缓缓走动一边向众道:“今日孤王非是有心搅了这场朝拜典礼,而是要向各位讲清楚一点道理……”

    在场的文武大臣不从未见有如此厚脸皮的人,一个个都十分惊讶地听李承乾讲。

    “到哪座山上就念哪种的经,在中国自然讲仁德爱民,但是到夷狄之地就要行夷狄之规,不要弄些不合时宜的东西。”

    说到这一指房玄龄道:“就比如梁国公今日所行之事,跟一群披发左衽的夷狄讲大唐的礼节,就是孔夫子复生也教化不了夷狄。”

    “太子殿下,还请慎言。”听李承乾连孔圣人都拉出来鞭尸,杨弘礼站不住了。

    李承乾闻言回头严肃地看着杨弘礼道:“怎么孤王讲错了?孔夫子周游列国没有人用他,他怎么不去北方教化夷狄啊?”

    一群大臣无言以对,又个个脸色难看。

    高台上的李世民也是面如锅底,再次开口道:“太子退下!”

    李承乾正要说出重点,岂能退下。直接道:“儿臣的话还没有说完呢。”

    然后又转身对着杨弘礼道:“孔夫子从来都没有说过周礼能教化蛮夷,他只说过管仲带兵能打败蛮夷。‘微管仲,吾其皆披发左衽矣。’

    这就是孔夫子的智慧所在,不像你们这些愚钝之人,动不动就跟蛮夷讲礼。”

    “咳咳”看着李承乾张牙舞爪李世民忍不住用咳嗽提醒他。

    在唐朝《孟子》还不流行,所以大臣们还不兴死鸭子嘴硬式的诡辩,半个朝堂的文官听了这话皆涨红了脸,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现在也是这样,大唐对薛延陀可是一向讲礼,从来没有在礼数上亏过他们,可是薛延陀上下在干什么?

    在伺机侵略大唐。”

    李承乾说到这里有些气愤,看着房玄龄等人大声质问道:“若非大唐勇士披坚执锐奋不顾身地与薛延陀死战,你们还能站在这里跟漠北诸部讲礼和仁义吗?”

    这话是明确表示他对李世民和房玄龄处理漠北诸部的方式极度不满。

    但是此刻无论李世民还是房玄龄都觉得李承乾太过张牙舞爪,说话做事都太过极端了。

    若非他是当朝皇太子,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恐怕都要骂他脑残了,哪有心思想他说的到底对不对。

    李承乾见他们都不说话,又转身质问武将那边道:“怎么你也认为应该跟漠北诸部讲礼法吗?”

    武将虽然心有不甘,但他们都是有身家的人,自然不敢这个时候站出来支持李承乾。

    高台上的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说了半天没有人附合心情大好。

    就在院里除了东宫诸将以外,其他人都以为李承乾孤立无援时,一个千牛卫突然喘嘘嘘地从外面跑进来大声道:“启奏陛下,灵州城外聚集了数万将士要求见陛下……”

第三百零七章 无耻的境界

    “什么?”

    李世民闻言霍地站起身来,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个报信将士。

    整个院子里所有人也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发生兵变了。’

    可是为什么发生兵变?

    最后李世民目光冰冷地扫过院里的众臣,最后把目光转向李承乾却见李承乾正老神在在站在那里,仿佛根本没有听见数万将士汇聚在城门口一样。

    “太子。”李世民用能杀人的目光盯着李承乾道。

    “父皇!”李承乾不再像刚才那样张牙舞爪,但依然如同没事人一般。

    可他越是如此李世民就越发地怒不可遏。

    “逆子!”李世民戟指着李承乾大声咆哮道。

    然后不待李承乾回答“通通通……”一路冲下高台,走到李承乾面前一把抓住李承乾衣领,另一只手攥紧拳头,浑身乱抖怎么也下不去手。

    “你到底想要什么?要皇位朕现在就给你!”

    李世民以为是李承乾造反了,真的被气着了,李泰、李已经造反死了现在李承乾也来造反?

    问题是他现在一点易储的心思都没有,你造什么反呢?

    李承乾见李世民气得浑身发抖,一脸不解地问道:“父皇您这是怎么啦?

    儿臣哪里惹您生气了您就打儿臣几下出气,别气坏了您的身子。”

    众人听李承乾到了这个时候还如此无耻地不肯承认,心里都已经无力吐槽了。

    但是也有人看出了其中有可转圜余地,李世绩连忙回头看一眼,见苏定方、薛仁贵、程务挺、王方翼、裴行俭等人都在这里。

    忙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息怒,太子殿下和东宫诸将都在此处!”

    李世民闻言抬头扫视一圈,见东宫诸将果然都在此处,再想到李承乾一早就带着李治一起来请安,确实不像参与了此事的样子。

    李世民想到这里怒火稍息,缓缓放下拳头,但依然抓着李承乾不放手,强压怒火道:“你跟朕说实话,城外那些兵是不是你鼓动的?”

    李承乾闻言直接被气笑了,就是贼他爹也不能啥屎盆子都往自己儿子头上扣啊?

    何况我还是当朝皇太子啊!

    “笑什么?说!”李世民见李承乾只是冷笑,又暴怒起来。

    李承乾见此也是心里大怒,猛地一顿拐棍往后退一步挣脱了李世民的掌握。

    李世民见此怒哼一声就要再次去抓李承乾。

    李承乾看见凛然道:“城外的汇集兵我不知道是谁鼓动起来的,但是我知道薛延陀汗帐是我带东宫诸将灭的。”

    这两件事看似不挨着,但是现在场的人都听得出来,李承乾这是讽刺李世民办事不公。我灭薛延陀的大功你论功行赏的时候提都不提,现在一有兵丁闹事你就巫陷我。

    李世民闻言也觉得理亏,但越是如此越是暴怒。

    看着一脸委屈的李承乾两眼冒火,就要再次上前动手。

    “陛下,还是先安抚城外的将士们要紧。”李世绩连忙再次上前一步道。

    “是啊,既然太子殿下与此事无关,陛下还是要尽快想办法安抚住城外的将士们才是。”房玄龄也走出来道。

    李世民确认了不是李承乾要造反立即满血复活,缓缓走到高台之转过身来,神情冷漠地俯视着下面的群臣。

    众臣见此皆是心里发冷不敢稍动,生怕李世民把他们当成此事的幕后主使。

    李世民静静地看着众臣半晌,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带一丝感情地道:“兵部尚书李世绩携众将官去城门口安抚将士们速速回营。”

    “臣遵旨。”

    李世绩闻言连忙行礼领旨,然后毫不拖泥带水地立即转身往外走,站在外围的将领们也都默契地跟上去。

    看着李世绩走出去,李世民再也没有心情坐在高台上接受各部朝贺了。

    一甩袖从侧面走下高台,直接回后头议事大厅去了。

    李承乾看见连忙领着李恪、李治跟上,房玄龄看一眼他们回头对在场在众臣道:“四品以上官员和中书舍人都到大厅门口等候,其他臣僚暂时在此守候。”

    出了这么大的事谁也不敢走。

    李承乾虽然刚刚跟李世民大吵一架,但是到底是皇太子不可能在门外等着,带着李恪和李治直接走进大厅。

    李世民看见他们走进来只当做没有看见,坐在自己的宝座上生闷气。

    李承乾也不见外,自己找个地方坐下默然不语。

    不一时房玄龄匆匆走进来,向李世民行一礼便也默默地站在旁边。

    大厅里死一般的沉寂压的李治难以喘气,便走到李世民面前道:“父皇不必担心,想是那些将士听说父皇这里论功行赏也想一睹天颜,营里没有主将才让他们走出军营的。现在李兵部带领着各营主将回去,自然弹压的住。”

    李世民闻言脸色稍微好转,再看从小在身边长大的李治吓成这样心里不忍。伸手把李治拉到身边抚着他的肩膀满是慈爱地看着他道:“别怕,有父皇在呢!”

    房玄龄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也跟着说道:“臣倒是觉得晋王殿下所言不误,英国公和诸位将领都是老于军伍的人,安抚将士回营用不了多久的。”

    李承乾闻言冷笑一声不去理他们。

    可是李世民却看见了他的神情,怒哼一声道:“你有什么高见可以说出来,也让朕听听?”

    李世民这话一说出口就后悔了,毕竟面对的是他儿子这么说话有失为父尊严。

    可是他看见李承乾那副神情话就脱口而出。

    李承乾这会儿倒是没有在意这些,他也后悔不该表现出来,万一被李世民看破了怎么办?

    “儿臣觉得雉奴和梁国公都想当然了,这么多将士聚集在城门口要见父皇,明显是有什么要求,怎么可能轻易被安抚。”李承乾觉得他掩饰的很好。

    李世民闻言怒哼声表示他不相信。

    “太子殿下知道这些将士有什么要求?”房玄龄诚恳地问道。

    此言一出李世民立即扭头看着李承乾。

    “孤王哪里知道,也许是因为梁国公主持的论功不公,所以将士们不满要见父皇鸣冤。”李承乾反唇相讥道,心里也是后怕不已。

    李世民和房玄龄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的眼里看出了无奈。

    自从房玄龄给李承乾挖坑失败后,大厅里再也没有人开口说话了,大家就沉默地等着。

    期间每过两刻钟就会人前来回报城门口的消息。

    “启奏陛下,城门口汇集的将士们都没有拿兵器,只是声称朝中出了奸佞他们要当面禀报陛下。”

    “启奏陛下,英国公和一众将领已经劝半个时辰,城门口汇集的将士席地而坐,不见陛下就是不肯走。”

    ……

    ……

    一连过了两个时辰,消息一遍一遍往回传,就是那么几句话。

    李世民越来越焦燥,最后竟然大骂李世绩和他今日刚刚封赏的将领们皆是无能之辈。

    看着李世民焦急在大厅里走来走去,房玄龄悄悄走上去,在李世民耳边小声道:“太子殿下最得军心,不若命太子殿下代陛下前往安抚将士们。”

    李世民闻言看一眼坐在那里装死的李承乾,断然否决道:“不行!朕现在就亲自去,看看将士们到底有什么事要对朕说。”

    说着不待众人反应,大踏步朝外面走去。

第三百零八章 老卒的质问

    李世民不让李承乾其实就是个面子问题。

    一他是皇帝要有担当不能把难交儿子,二是他不能让李承乾把所有的风头都抢了,归根到底就是面子问题。

    但是皇帝都亲自出马了,李承乾和一众大臣能不跟着去吗?

    于是,凡是在行在的大臣包括站在门口等着朝见的各部族首领都跟着去,加上李世民和东宫的护卫一行几千人浩浩荡荡地直奔灵州城的南门。

    李承乾在一众护卫严密保护下紧跟着李世民的仪仗,很快就到了灵州城南门门口。

    李世民怒气冲冲地跳下战马就被李世绩等一众将领迎上来。

    李世绩羞愧地向李世民行礼道:“参见陛下,臣等无能。”

    李世民沉着脸一摆手道:“朕先看看情形。”

    说着一直往前走直来到城门口,看见近千名弓箭手在城门洞里引弓搭箭,十分紧张看着对面席地而坐的将士们。

    李世民沉着脸看着对面几万个坐在地上的普通将士,回过头来阴沉沉地向李世绩和他身边的几个将领问道:“这此人都是谁的麾下?”

    几将领问言脸色一白,都把头低下了,李世绩只得硬着头皮道:“臣问过了,几个营里的将士都有。”

    李世民闻言烦躁道:“你们下令他们不听?”

    “臣等无能。”众将只得请罪。

    李世民闻言怒哼一声,伸手扒拉开几个弓箭手就要往外走,李承乾准备紧随其后。

    “陛下使不得啊!”房玄龄连忙拉住李世民的衣襟,不放李世民出去。

    “要不儿臣过去?”李承乾在李世民身后提议道。

    李世民闻言扭头一看发现李承乾正站在他身后,脸色稍暖,但是紧跟着就下意识地看一眼李承乾受伤的脚。

    “你跟到这里来干什么?”说着又看向李承乾身后的王方翼严厉下令道:“保护好太子,不得有误。”

    “臣遵旨!”王方翼郑重道。

    众臣:……

    李世民没有再上前,而是扭过头问李世绩道:“他们有没有提什么要求?”

    “只说要见陛下,别的什么都没有说。”李世绩为难道。

    李世民闻言无法只得道:“让他们主事的人来见朕。”

    李世绩闻言连忙派人去向对面的将士传旨。

    李承乾走到前面看见严阵以待的弓箭手,皱了皱眉头道:“把弓箭手撤下去,这些将士不像是要造反的。”

    “陛下和太子殿下在此还小心为上。”候君集连忙道。

    李承乾闻言没好气地道:“陛下和孤王的胆子还没这么小,更不能被外面的将士们看小了。”

    李世民闻言没有好气挥挥手地道:“先撤下去。”

    弓箭手才撤下去,李世绩派出去传旨的人就怏怏而回,走到李世民面前躬身行道:“启奏陛下,将士们说‘他们没有主事之人,只是听说朝中出了奸佞,要告诉陛下不能信了谗言,让奸臣祸害了大唐。’”

    “放肆!”李世民气的额头的青筋暴露。

    李世民说到底出身武勋世家,他能接受士大夫的进谏,但突然听说大头兵也要向他上谏,当真不是一般的生气。

    “若真是如此,他们也算是为国为民的好意!”李承乾淡淡地道。

    “嗯?”李世民回过头愤怒地看着李承乾。

    “不过也有可能他们的好心被奸人利用了,儿臣以为父皇还是要出面听他说说。”

    “弓箭手都撤下去了,他们还不敢来,朕有什么办法。”李世民两手一摊道。

    李承乾闻言抬头一看,忙道:“不如父皇登上城墙,好好教导他们几句。”

    李世民闻言想都没有想转身就往城楼上跑,李承乾等人忙从后面跟上去。

    李承乾因为腿脚不便落在了后头,等他扶着刘葵上去时,城下的将士们看见身着衮服李世民都已经跪在地上山呼万岁了。

    李世民看着这种场面,才算是相信这些是上了小人的当,他们现在绝不会造反。

    但是想到不知道是什么人跟他们说了什么,就让他们连军令都不听了,心里就把那个鼓动他们闹事的人碎尸万断了。

    “将士们,听说你有话要对朕说,朕就在此听着,你们有什么话就说吧。”李世民摆出皇帝的风度大声朝下面喊话。

    “启奏陛下,臣等听说大唐出了奸佞,怕他祸害大唐所以想告诉陛下。”下面一个中年汉子站起来大声道。

    “是谁告诉你们朝中出奸佞的?”李世民闻言还是没有忍住,把他心中话问了出来。

    李承乾在后面心里冷笑,这要是都能让你问出来,那我岂不是白布置了这几天。

    “回陛下,这几天各处军营都在传,臣等也不知道是谁说的。”

    李世民闻言有些失望,但还是有些敷衍地问道:“那你们听说了什么事,让你们非得见朕不可啊?”

    此时下面又从人堆里站出起来一个人,对着李世民抱拳手道:“回禀陛下,臣等听说朝中的奸佞要对二十万漠北降卒加官晋爵,然后再放回漠北?”

    李世民闻言脸色骤然阴沉下来,淡淡回道:“此乃国事非尔等可问?”

    “陛下此言差矣!”说话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卒。

    李世民闻言瞪大了眼睛,一个老卒竟然敢当着他的面直斥其非。

    “大胆,竟然敢冒犯陛下。”候君集在旁边大声呵斥道。

    那老卒对此不所动,颤巍巍地站起来,朝李世民抱抱拳道:“陛下,这次出征老朽就没打算活着回去,您能容老朽把话说完再杀老朽吗?”

    李世民咬着牙道:“你说吧!”

    “老朽今天五十九了,前隋时就从军了,在军中也有四十多年了。

    但是说起来惭愧啊,老朽打了一辈仗糊里糊涂都不知道为什么打仗。有时候想啊,我们是在替朝廷打仗,确实是朝廷下的命令。是在替皇帝打仗,江山是皇帝在坐。替将军打仗,打胜了都是将军升官。

    所以我们只听命令打仗从不管别的事情,反正不是为我们自己打仗……”

    老卒说到这里城楼上下数万人都鸦雀无声,在唐代别说是底层的小卒不知道为谁打仗,就是普通农民种田交税都不知道为什么要交税。

    老卒似是感觉不到这样的气氛,越说越精神侃侃而谈道:“可是前些天太子殿下告诉我们,我们是替在大唐打仗,保卫的是大唐的百姓的和我们的家人。

    一想也对,哪一次北方的夷狄南侵受难不是老百姓呢?

    这关乎我们老姓的事,我们怎么就不能问一问呢?

    再说了要真的是国事我们不能过问,那打仗的时候何必征如我等呢?”

    这个老卒因年老气力不足,说话慢声细语的,可是每一句话却都如千斤重锤一样砸在李世民的胸口。

    砸的他喘不过气来。

第三百零九章 螳臂当车

    面对这个老卒的质问,城楼上所有的官员都不敢站出来再说他们不该过问国事了。

    可是刚才李世民的话已经说出去了,所有的大臣们都保持着沉默,等着李世民认错。

    李世民也知道他该认错,可是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当众认过错了,而且李世民到现在依然认为下面这些士兵只是被小人鼓动的,说不出什么大道理。

    近几年就是大臣向他提什么朝廷施政不当,或者他本人有什么过失。

    李世民都要当众反复诘问对方,使得近几年敢在他面前说真话的大臣越来越少,现在突然出现一群大头兵不但要向他谏言,还要逼着他当众认错。

    这怎么可能?

    李承乾看出李世民一时放不下面子,便上前一步朝李世民郑重行一礼道:“父皇,数万将士向您进谏不可不听啊!”

    李世民闻言扭头看着李承乾愠怒地问道:“他们不过是受小人挑拨,能有什么高明的见地。”

    李承乾闻言一怔看来还是高估了李世民胸襟了,只能苦笑着耐心解释道:“《礼记.中庸》上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

    父皇想想以帝舜之圣明还要多听听老百姓的话,把不好内容隐去,留下好的用在老百姓身上,所以能成就圣王之业。

    召公谏厉弥谤时也说‘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

    什么瞎子聋子巫医百工都能上谏,何况父皇当面是几万大唐的将士上谏,父皇焉能不听一听?

    天子可不能只听士大夫的一家之言,一些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了两句书横在肚子里以为天下人都不如他,一天到晚的胡弹乱奏,这样的人的话才要少听。

    这几万将士怎么看也不像是被蒙蔽的无知之人,退一万步说如果有人能把他们骗到这一步,父皇更应该听一听他们要说什么,也好知道对方的目的。”

    在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都是实践派,在做出决定之前他们要听很多人的经验教训,所以他们做出的规定在当时都是经过实践证实正确的。

    西周时出了个周公,以他超强的能力对以往先哲的经验和他自己的经验做了一个总结,因此制定出《周礼》。

    《周礼》中最生要的一点就是要倾听民间的声音,其中周朝采诗官的设置就是为了统治者能够倾听民间的声音。

    后来西周灭亡东周衰弱无力维持这一套机制,就出现像孔子这样的教条主义者,他以学习维护已经定形的《周礼》为己任。

    而放弃继续从民间吸取智慧形成新的礼条,所以他是教条主义者。后来的孟子连孔子还不如,孟子只知道要行仁政,但是怎么行仁政他根本一窍不通。所以通读过《孟子》就知道,他每到一个国家都是呜啦呜啦说一大通自己的话,但是具体的施政方法他一条也说不出来,主要就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地考查过当地情况。

    国君听完只能告诉他你说的道理很好,可是我没有办法实行。

    孟子就是个喷子,只不过当时没有网络跑着去全国各地喷人。

    但是喷子在古时候也不受人尊重人家都叫“叟”,后来还人不脸地解释说“叟”是尊称。

    后人都说孔孟之道,其实孔孟是有分歧的,我想孔子真能看见孟子的话,一定会背过身去一句话都不跟他说。

    再后来的法家他们是要做详细调查研究的,但是他们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做调查和分析,所以法家的东西很容易以政令的形式出台。

    先秦以前法家那些人去一个国家游说的时候,一开口他就能切中这个国家的要害,拿出可行的条款。

    这也是秦朝由法家建立的原因。

    但是法家光从上头看问题就难免出现苛政,这个时候就需要孟子这样的人来纠偏。

    从西周后期中国的政治精英就不再从民间吸取好的经验,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从底层上来的人,但是他们也是读儒家经典上来的。

    而且这些人也只有自身的经验,并不能汲取更多的底层经验形成新的思想理论。

    这一情况一直到民国,民国的政治精英虽然不再以孔孟为教条了,但是他们以洋人的东西为教条的。

    直到***亲自到基层做调查(写了《湖南农民调查报告》),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理论,才一改这两千多年来的风气,重新继承了舜、周公等圣人获取政治理论和政策制定的基本参考信息的方法。

    李承乾随随便便一搞就想改变李世民获取信息的途径简直就是螳臂当车。

    李世民纳谏是有选择性的,他是因为怕上面的大臣欺瞒他,所以他要听一听底层的官员怎么说。

    所以尽管李承乾一改常态劝说李世民,李世民依然嫌弃他,只是看着城墙下的将士们才勉强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道:“难得尔等忠心为国,朕确实该听一听尔等之言。

    你们既然说不该把漠北诸部的降卒放回漠北,那你们说说留着他们做什么,难道让朕把他们都坑杀了?”

    “启奏陛下,臣等以为他们也是爹生娘养长到十几二十几岁能打仗能干活了,就这么杀掉怪可惜的。听说太子殿下有意发配他们去给咱们大唐挖金山,就让他们去挖金山吧。”

    此言一出房玄龄再也忍不住了,当即站到城垛边向下面大声喊道:“当年突厥强盛时,每次南下劫掠都要裹挟我大唐百姓回草原为奴为婢。陛下对此向来十分反感,曾多次要求突厥归还我大唐百姓,后来大军擒获颉利可汗才把我大唐百姓全部解救回来。

    正所谓己不欲勿施于人,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岂能行此蛮夷之事?”

    本来房玄龄还不想跳出来,可是他已经看出来这件事就冲他来的,如果他不作出反击后面的事肯定更难办。

    “梁国公你不要再胡说八道误国误民了。”李承乾毫不客气大斥责房玄龄。

    李承乾既然已经不寄不希望于李世民,那就只能自己站出来。

    李世民和城楼上的大臣都震惊地看着李承乾。

    心想这事不是跟你没有关系吗?

第三百一十章 李世民被气病

    房玄龄最先从震惊中醒过了,向李承乾行了一礼,铿锵有力的道:“老臣错在何处,还请太子殿下指教。”

    李承乾到了此时也不再掩饰,冷哼一声道:“难道梁国忘记了咱们在都督府里的争论了吗?

    孤王当时就说过到哪座山上念哪里经,对付漠北人就要用漠北规矩来处理。”

    李世民和众大臣听见李承乾如此说话,心中雪亮,李承乾在那个时候就打伏笔,这件能跟他没有关系。

    “老臣倒想听太子殿下说说这漠北的规矩,是残忍地把人都给冻杀了吗?”房玄龄这会儿也是丝毫不情面,直接讽刺李承乾残忍好杀。

    进入战斗模的式的李承乾却不受房玄龄的影响,冷笑一声大声道:“梁国公果然是老糊涂了,把什么都忘记了。当年真珠可汗夷男上书父皇称‘大唐既灭突厥,突厥降众自当给大唐为奴为婢,永世不得翻身。’今日大唐灭了薛延陀,薛延陀遗部自当为奴为婢。

    这正是应了孔夫子的‘以直报怨’之道,梁国公何以要反对?

    怕是别有居心吧?”

    李承乾一说房玄龄别有居心,下面的跪在地上的数万将士,纷纷朝着李世民山呼万岁。

    李世民等不由自主朝下看去,不知他们又要做什么。

    过了一会儿下面停止山呼,一个军汉站起来泪流满面道:“启奏陛下房玄龄就是那个陷害太子殿下的奸臣,请速速斩了房玄龄。”

    李世民闻言大惊,看着那个壮汉大声道:“什么?你说清楚?”

    那军汉擦擦眼泪道:“陛下,太子殿下仁德爱民……”那个军汉先是狠夸一通李承乾,然后把这些天军营里的一些传言都说了出来。

    到了此时哪怕再迟钝的人也知道,此事就是李承乾一手策划的。

    那壮汉说完下面数万将士再次齐声大喊,请求李世民治房玄龄谋逆之罪。

    见此房玄龄吓得脸色惨白,知道自己百口莫辩,两眼含泪看着李世民道:“陛下老臣没有……”一句话没有说完就趴地上痛哭起来。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心中不忍,走上前扶起房玄龄,郑重地向他保证道:“玄龄放心朕是大唐天子,岂能受小人胁迫。”

    说罢转过身来沉声道:“来人送太子回去休养。”

    李世民竟然是要把李承乾软禁起来,群臣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李承乾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看着李世民。

    李承乾还没有反应过来几个禁军闻令就要上前送他回去。

    王方翼上前一步站在李承乾身前,抽出腰间宝剑大声喝道:“保护太子殿下!”

    王方翼这一喊跟上来的东宫护卫纷纷出兵刃与禁军形成对峙。

    李世民见此大怒,戟指着王方翼等人大声道:“你们要反了不成?”

    王方翼闻言手倒转剑尖抱拳低头道:“臣不敢,但刚才陛下所下的乃是乱命,臣誓死不从。”

    李世民正为王方翼等人的大胆而震惊时,就看见李承乾从身上解下一枚玉佩扔下了城墙。

    下面数万大军一见李承乾的玉佩,轰隆一下都站起来了。

    跟着就听见人群里四处响起“保太子,诛奸佞”的口号。

    这一变动一下子把城楼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的城墙下,只见这些手无寸铁的将士赤手空拳就往城门冲。

    “陛下!”李世绩看着李世民想请他拿主意。

    李世民看着刚才还对他下跪磕头的大头兵站起来了,才发觉事态严重了,看着李承乾颤声道:“承乾你的要效玄武门之变吗?”

    “太子殿下万万不可!”房玄龄直起身来,声音焦急地劝李承乾。

    其他大臣也都看着李承乾,不知道他将做何选择。

    李承乾站在东宫护卫之后,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淡淡地道:“儿臣从未想过让父皇做太上皇。”

    “你是要杀了朕?”李世民声音冰冷。

    李承乾闻言苦笑一声道:“父皇言重了,儿臣怎么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而且这些将士都是忠勇之士,怎么会帮助一个弑君杀父的人?

    今日儿臣真的只是想向父皇进谏国策,所以将士们都是手无寸”

    李承乾正说着就听见城内有人大喊“保护太子”,显然城外的将士已经冲进了城。

    李承乾回头对刘葵道:“别让他们乱冲免得伤了人命。”刘葵连忙走到城墙边去传令。

    下面的冲杀的声音渐小,李承乾看着李世民接着道:“只是没有想到父皇如此固执,还总是疑心儿臣谋反。

    如果今日儿臣被带回去恐怕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吧?”

    这个时候李世民当然不能承认,闻言冷哼一声:“朕只是想教训你一顿而已。”

    “哈哈,陛下和太子殿下父慈子孝一切都是误会。”杨弘礼站出来和稀泥道。

    李承乾却不理他直接怼李世民道:“父皇就算不杀儿臣,别人呢?”

    说着看着房玄龄。

    “太子殿下臣真的没有泄露您的行踪。”房玄龄也觉得十分冤枉。

    李承乾冷笑一声道:“你没有泄露孤王的行踪为何派人去见婆闰,命他当众上奏父皇‘当日是吐迷度是看见父皇亲自冲锋,才猜出被乌纥围的是孤王’?”

    李世民和众将闻言都是震惊地看着房玄龄,只有候君集脸上露出漠测笑意一闪即逝。

    房玄龄闻言大惊失色道:“臣何时派人去见婆闰?”

    李承乾闻言沉声道:“带婆闰!”

    “承乾,你既侦知玄龄派人去见婆闰,为何不来报与朕知道?”李世民觉得里面有事。

    李承乾没好气地道:“这几天父皇见儿臣吗?”

    李世民脸上现出尴尬神色,喃喃解释道:“朕这几天实在太累了。”

    李承乾立即出言讽刺道:“所以来到灵州这么多天,您对儿臣行踪泄露之事不置一词?”

    李世民闻言更觉亏心正不知道说什么好时,却见刘仁轨押着婆闰来到城楼上。

    李世民一见婆闰上来就杀气腾腾地问道:“说!是谁让你说是吐迷度看见朕冲锋,才猜出被乌纥围的是太子的?”

    李世民对此可以说是相当不满,因为如此一说李承乾险些被擒就成他的错了。

    婆闰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闻言怔了怔道:“确实是我父亲看见天可汗冲阵猜出大唐太子殿下被围的。”

    李世民脸色变得越发难看了,两眼喷火似的看着李承乾。

    “还不快向陛下禀报这两天谁见过你,他向许了什么诺言?”刘仁轨知道婆闰胆小连忙提醒他道。

    婆闰闻言恍然道:“梁国公的亲随来我见了,说是只要我把我父亲看见天可汗猜出大唐太子殿下的行踪的事当众说出来,就放我回漠北去做回纥可汗。”

    “啊!”

    城楼上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难过道:“玄龄啊!朕不曾不负你,就在刚才朕为了维护你还下令把太子关起来。”说着眼含热泪显然十分伤心。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相信了婆润的话,脸色灰败,顿了顿才恍急道:“臣没有!”说着膝行几步,抓住李世民的衣袖道:“可以让臣的所有亲随与他当面对质……”

    房玄龄也真是怕了,李承乾想整他什么罪都好说,可是沾上通敌判国那可是要遗臭万年的。

    事情到了这一步,李世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当即下旨把房玄龄监押起来,命李承乾全权处理漠北诸部降卒的事情。

    其他的事情交给李世绩和杨弘礼就匆匆离开了。

    也许是因为李承乾的跋扈而气愤,也许因为房玄龄的背叛而伤心,也许是……

    反正李世民回去的第二日就生病了,李承乾没办法只能一边处漠北的事务,一边一天三趟去正院请安。

    这回李世民倒是没有再拒见,但是每次相见说几句话就把李承乾轰出来,期间倒是李恪、李治轮流在床前伺候。

    李治更是直接从东侧院搬进正院偏,日夜不离李世民左右。

第三百一十一章 要办武举

    清晨,灵州都督府后院,李世民养病的小院。

    因为李世民病在此养病,整个正院里的人小心谨慎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李承乾头带一顶紫金冠身着一袭天蓝色蜀锦的春衫,唇红齿白长发披肩慢慢悠悠地走过来,意态潇洒宛若神仙。

    走到门口李承乾抬手示意跟在他身后的王方翼和薛仁贵停下,只带着刘葵往里走。

    走进屋里就闻见一股浓重的药味,进去一看李世民靠着被褥半躺在胡床上,李恪则双膝跪在床前伺候。

    “儿臣参见父皇。”李承乾行礼如仪。

    李世民看他一眼不言不语也不动弹,李承乾也习惯了自己直起身。

    李恪听见李承乾来了,忙转过身来笑着对李承乾道:“大哥来的正好,臣弟正要服侍父皇吃药,大哥若是不忙就由您来服侍吧。”

    李承乾知道李恪是好意,看李世民一眼见他没有反对就接过药碗。

    李恪连忙地起身把床前的毡垫让出来。

    李承乾把药碗转交给刘葵自己撩袍跪下,然后才接过药碗,一边低头搅动汤药,一边问李世民道:“父皇这几天觉得好些了吗?”

    李世民依然不搭理他。

    李恪在旁边答道:“父皇今日天一亮就下床走到了几步,比前几日好多了。”

    李承乾闻言淡淡一笑道:“都是你和九弟服侍的好。”

    说着从药碗里舀起一勺汤药就要往李世民嘴边送,却听身后的李恪道:“大哥先尝尝药温。”

    李承乾闻言一怔,抬头看见李世民也正目光灼灼地看着他,只得把伸出去的手缩回来,把药往自己嘴边送。

    药越近药味越浓直往脑子里头钻,不李承乾自觉地就露出了犹豫的神色,把药放到嘴边上突然想起不会有毒吧。

    忙回头问李恪道:“这药可试过毒了?”

    一句话问出口李世民和李恪脸色同时变的难看异常。

    “已经试过了。”李恪脸色难看地道。

    李世民则是对李承乾怒目而视,李承乾没有办法,只能一咬牙一闭眼猛地把一勺汤药喝下去。

    然后,皱着脸对李世民道:“父皇,药温正好,儿臣喂您喝吧。”

    “嗯”李世民这声嗯没有拐弯,只是直直嗯一声表示他的不满。

    然后李承乾小心翼翼地一勺一勺把碗里的药汤喂李世民喝下去。

    李恪端来一碗清水给李世民漱口,刘葵也忙端一碗给李承乾,李承乾刚接过水还没有漱口就见李世民一掀被子,从李承乾身边下去了。

    伸手接了李恪递上的清水喝一口,在嘴里漱一下,然后中气十足地吐在内侍端着的瓦盆里,一点也不像有病的样子。

    李承乾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听见李世民在他背后道:“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那个见婆润‘亲随’不是梁国公派去的?”

    这件事由李世绩、杨弘礼和高季辅几个人审了几天,最得出结论去见婆闰的人不房玄龄派去,昨天已经密报给了李世民。

    到此时李承乾就是再傻也知道李世民的早病好了,刚才喂药就是在试探或者说是为难他。

    李承乾也不漱口了,扶着刘葵站起来转身淡淡地道:“儿臣不知道。”

    “不知道?那个刘仁轨比鬼还精明,他会看不出来?”李世民不相信。

    李承乾则不在再这个问题上纠结直接回道:“不管有没有人从中挑拨,儿臣都不允许梁国公那种愚蠢政令施行下去。”

    “哼!”李世民表示屑。

    “朕看你这些天也没有什么动静吗?”李世民说着走到正房里的罗汉床坐下。

    李承乾跟着走过去站在李世民面前平静地道:“儿臣这几天派人去挑选漠北降卒里的大小首领及其亲属和一些凶悍之辈,昨天回报已挑出来一万七千人,今日准备斩首。”

    此言一出李世民和李恪都是脸上变色,他们没有想到李承乾杀心这么重。

    “你还杀人?”李世民对此显然极度不满。

    “不把里面的隐患杀了,派他们去挖矿岂不是自找麻烦?”李承乾理所当然地道。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从小几上拿起一份奏疏递给李承乾道:“这是拓拔赤词送上来的奏疏,说是在他的领地内也发现了金银矿脉,他愿意派遣族人为我大唐挖矿。”

    李承乾接过一看,冷笑道:“儿臣已下令,今天杀头的时候让党项的大小首领都去看看,他倒先跳出来了。”

    “怎么,你还要对付党项人?”李世民不淡定了。

    “党各部自内附以后安分守己从不逾越,照你这样下去恐怕整个西北都要縻烂了。”李世民说着不由提高了声音

    “父皇您还没有听儿臣打算怎么做呢,怎么就知道西北会縻烂?”李承乾不服气道。

    “说,你又打算怎么做?”李世民没好气地道,对于现在的李承乾他也只能这样了。

    “儿臣打算在党项各部中召开武举。”

    “武举?什么是武举?”李世民瞪大眼睛问道。

    李承乾无奈不想解释半天,直接道:“就是武进士。”

    “进士就是进士怎么还有武进士?”李世民越发的不解了。

    “大哥的意思是不是让党项的武士相互比武,胜者封他们做进士?”李恪两眼放光地道。

    “不是进士,是武进士。”李承乾赞赏看着李恪纠正道。

    李世民见此有些不爽,怒哼一声道:“进士是我大唐朝廷的伦才大典岂能儿戏?”

    “父皇科举考试可不光是伦才大典那么简单。”李承乾纠正道。

    “那还能做什么啊?”李世民追问道。

    李承乾闻言侃侃而谈道:“一个寒门子弟通过考上进士就可以改换门庭,但是他要改换门庭就必然与原来的高门世家产生竞争。

    寒门子弟没有势力要想斗过高门世家,必然要忠于皇家,借助皇家的力量打败原来的高门世家。

    而且如果一个地方出了一个进士去朝廷做官,那个地方的寒门子弟都会想着效仿他也考个进士去朝廷做官。这样那个地方的人就会对朝廷有向心力,轻易不会向高门世家屈服,反而更愿意执行朝廷的政令……”

    李世民听到这里两眼放光地看着李承乾确认道:“科举进士竟然有如此大的功用?”

    李世民以前只知道科举能得到人才,到了今天才知道科举简直就是朝廷一**宝。

    想到科举这么有用,李世民忍不住兴奋地站起身在大厅里来回走动,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一边走还一边笑。

    半晌才停下来扭头看着李承乾问道:“你在党项羌内部选拔武进士,那来原的党项羌内部岂不是要出乱子?”

    李承乾:……

第三百一十二章 折服李世绩

    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话像是发现了宝藏孩子一样,终于找到了对付世家的办法。

    科举发明于隋朝替代九品中正制也是隋帝用于对付世家的,但是李世民始终没有想明白这一点,所以贞观年间朝廷用人主要还是推荐和明科考试出来的人。

    直到武则天与世家彻底水火不容了,才想到提高进士科的待遇对付世家。

    现在李承乾把科举的作用讲的这知清楚,李世民要是还不明白他就不配做皇帝了。

    问清科举的作用的之外,李世民又跟李承乾谈了一些其他的事情,爷俩算是暂时复和了。

    也是不李世民态度转变的快,实在是他也没有办法了。

    当初玄武之变前李世民曾经想过等李建成先发动兵变,他再顺势把李建成灭了就顺理成章了。

    可是当时尉迟恭、程咬金、长孙无忌等人日夜苦劝李世民先动手,所以他最后是被手下强推着动手的。

    可是现在面对李承乾谁敢劝李世民先动手?

    李世民虽然有很多毛病但是基本的风度还是有的,他没有李承乾的炼钢厂,也没有强要火药密方,更不会先发动兵变拿下李承乾。

    这几天他确实病了,主要是伤心于房玄龄可能要步长孙无忌的后尘,还有就是李承乾对他的不信任,但也没有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

    李世民躺在床上不起来其实是在等李承乾先动手,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李承乾这几天居然没有任何异动。还因为他病了,由原来每天两次的晨昏定省,改成一天三趟前来问安。

    李承乾的做法让李世民放心不少,也没有理由再躺下去,毕竟他要试探李承乾也要在暗中知会手下大将做准备。

    如果一连躺上一个月,李承乾没有任何异动,李世民的手下大将也会觉得他这个皇帝太多心。

    通过跟李承乾的沟通李世民依然不能完全认同李承乾的做法,但是也不再那么排斥了,所以同意李承乾先用漠北诸部做个实验。

    -----------------

    李承乾住的东侧院里。

    因为李承乾喜欢长时间坐在院子里,所以在正厅前的院子里摆了三张黄花梨木的罗汉床,按照现在沙发的摆法一正两侧,上面各放着一张小几,可以放书本茶具之类的东西。

    此时东侧的罗汉床坐着李世绩和契何力,李承乾刚去拜见李世民时他们来了。

    眼看着太阳已经从东南方转到偏南的地方了,虽然不热但是心里却也有些心着急,但是聪明的两个人越等却越安静,表面上一丝不耐烦都看不出来。

    他们两人心里都清楚,经过上一次的事情如果李世民还能容得下的李承乾,那就说明李世民以后再也不会动李承乾了。

    今天这爷俩谈这么久还没有谈崩显然是和好了。

    所以当他看见李承乾轻松地从正院走进来时再不敢生出其他心思。

    连忙起身抢上前几步,向李承乾躬身抱拳行礼。

    “参见大子殿下!”

    李承乾一边朝前走着一边笑对二人道:“今日父皇大好了,就留下孤王多说了几句,让二位将军久等了。”

    “陛下身体康健乃是我大唐的福份!”李世绩忙恭维道。

    李承乾走到院子正当中的罗汉床上坐下,李世绩二人也都跟着站在旁边。

    李承乾接过刘葵递上来的一杯茶,随意道:“二位将先坐下,孤王还有正事要跟你们说。”

    二人闻言便都在侧面的罗汉床上坐下。

    李承乾喝口茶漱漱口,内侍端上来一碗羊汤和一盘羊肉火烧。

    李承乾饿了一早上,看见吃的忙拿起一个火烧就着羊肉汤就开吃。

    吃一口抬头看见李世绩和契何力都看着他,忙对刘葵道:“给二位将军也上一份,孤王要和他们一边吃一边聊。”

    李世绩闻言忙起身道:“不敢。”

    李承乾用拿着火烧的手朝他一摆,道:“坐下,到我这边赶上了就吃,没有那么多规矩!不信你问契将军。”

    契何力闻言忙道:“太子殿下平日里最是平易近人。”

    李世绩闻言才稍稍放心坐下,不知不觉中他沉稳大将气势已经被李承乾十分自然地化去了。

    很快内侍又送上来两分吃的,李承乾一边吃一边向二人道:“孤王今天召二位卿家来,是商量安置漠北诸部的家眷遗属的事情。”

    “请太子殿下示下。”两人虽然心思不同,但还是同时起身向李承乾行礼。

    “坐下、坐下,咱们边吃边说。”李承乾又喝一口羊肉汤,才接着道:“孤王知道草原的规矩,没有了青壮的部族是活不下去的。”

    “正是!”契何力附合道。

    “所以孤王想把那些老弱妇孺都接到大漠以南来。妇孺虽弱也能给放牧牛羊,来到漠南她放牧的牛羊可以和朝廷换取粮食、食盐等一些生活上的必须的物资……这样他们也能活下来,朝廷也不至于吃亏。”

    “太子殿下所虑甚是,不知需要臣做什么?”李世绩喝下最后一口汤直接问道。

    “孤王想派契将军率军去接人,英国公再给安排一个副手和三千骑兵就行了。”李承乾明言道。

    “太子殿下把漠北诸部的妇孺都接到漠南,漠南的地方能安排的下?再者诸部都到了漠南,那漠北之地岂不是要便宜外人了?”李世绩忍不住接连问道。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英国公所提的也有道理。”

    李世绩点点头心道:好在你还没自大到一句谏言不听的地步。

    “可是英国公也想一想,孤王留下那二十万漠北青壮替大唐去挖矿,整个漠北就失去了保障,留着那些妇孺在漠北不过是给抢占漠北草原的部族增加力量而已。”

    李世绩闻言起身向李承乾抱拳道:“太子殿下圣明臣正是这个意思,梁国公也正是不想使漠北落入他人之手,才决定放过漠北降卒的。”

    房玄龄放过漠北降卒之举虽然李承乾看不上,但是在当时也是无奈之举,所谓漠北就是现在蒙古国的地方。

    以唐朝的条件大唐没能力在那里驻军,但是那片丰茂的草原却一定会有游牧民族占领。

    刚被大唐打败的回纥漠北诸部怎么着也能老实一段时间,封个官放回去替大唐守边最好不过。

    李承乾看着李世绩冷笑一声道:“怎么以为你们能想到的孤王就想不到?”

    李世绩原本以为李承乾明白过来,闻言不由一怔。

    就听见李承乾接着:“漠北之地没有青壮做为保障,那些妇孺早晚也要被占领漠北之地的人抢走,不如接回漠南给她们一块生活之地,还能替大唐积畜一些实力。

    有她们在一来可以安抚挖矿的降卒,二则她们各族中的待嫁之女可以匹配给大唐军中老卒。

    等教化几年这些人也与大唐子民一般无二,再越过大漠抢回漠北之地,才是永安之法。

    若用房玄龄之法虽可得一时苟安,然而时日一久终是祸害。”

    李世绩一想也是,如果放任那些妇孺不管,必然会被不久占领漠北之地部族霸占。那些给大唐挖矿的降卒也势必想办法逃跑,一跑肯定是往他们老婆孩子所在的地方跑,跑去一个对方的力量就壮大一分。

    另外待嫁女匹配军中老卒就更好理解了,把这些部族中的女子嫁给大唐没有媳妇的老卒,生的孩子就是大唐的人,这些孩子是可以到漠北去生活的,从此漠北也就是大唐的了。

    “太子殿下圣明臣遵旨。”李世绩想明白这些立即向李承乾行礼道。

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反扑

    忙碌的时间总是过的飞快。

    李承乾和李世绩两人一商量就是一个上午。

    李世绩既然被李承乾的计划所折服愿意派兵前往,那他就要想一个万无一失的计策。

    李世民曾评价李世绩用兵不会大败也不会大胜,就是说他用兵谨慎步步为营。

    “太子殿下,臣以为应当派薛仁贵将军做为副将带领五千骑兵前往。”

    李世绩建议李承乾派薛仁贵做为副将往漠北,这里面还有一层试探的意思。

    薛仁贵现在大唐公认的第一勇将,原来的薛万彻都只能往后排。

    在李世民等人眼里如果李承乾要谋反必然让薛仁贵冲锋陷阵,而薛仁贵的神箭也是防不胜防。

    这些天李世民一面派人盯着薛仁贵,一面命薛万彻席君买等猛将严密防范。

    所以当李承乾听到李世绩要把薛仁贵从他身边调走也起了疑心,静静看着李世绩想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李世绩心思通透自然知道李承乾起了疑心连忙道“太子殿下,臣还会请陛下也派出席君买将军前去。”

    “哦?不过是一些老弱妇孺,值得我大唐三位勇将同时出征?”李承乾越发不解地问道。

    李世绩闻言沉吟道:“漠北现在虽然只是一些老弱妇孺可是想要捡便宜的人可是不少呢,比如活动在阴山以北的突厥贺鲁部、燕山以北的契丹等部。

    他们若是知道了消息未必不生出趁火打劫的心思,我大唐费力灭了薛延陀岂能便宜了他们?”

    李承乾闻言想一下点点头道:“也好,只是辛苦仁贵了。”

    “太子殿下该去城南较场了。”刘葵在李承乾耳边低声道。

    李承乾抬头看一眼太阳发现太阳已经快转到正中间了,便起身道:“孤王要去一趟城南校场,二位将军随孤王一同前去。”

    李世绩和契何力闻言连忙起身推辞道:“臣等还要去见陛下请旨派席君买前去漠北,就不陪太子殿下了。”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现在这个时候让李世绩跟他一起去校场确实容易让人多想,也就不勉强他们。

    看着两人离开,李承乾来不及更换戎装,便出坐上一辆四望车出门,一路上由王方翼和程务挺保护着。

    这次杀降是根据李承乾的要求,按优先等级顺序挑选的。

    第一等要挑出来的是各部族原来的统治阶层,这些人在草原烧杀抢掠,用现代人的标准就是土匪,不杀可能还会将土匪习性传承下去。

    第二等是各部族统治阶层的亲属、亲卫,这两种人都是统治阶层的爪牙,在什么时候杀了都大快人心。

    第三等是各部族里的土霸王,不属于前面两种人却能凭借自己强横的武力欺压良善,是以后到了矿上最有可能聚众闹事的人。

    要说这个时候的草原人也确实奇怪,刘仁轨从二十多万里面挑出一万多人要杀掉,其他人竟然都见怪不怪地看着,可以说是麻木到了极点。

    这当然是因为在漠北草原上各部之间相互劫掠、仇杀、吞筮,每一次战斗都要杀死很多人有关系。

    有时候在草原上一部族打败了另一个部族甚至把高过轮的孩子都杀了。大唐只杀挑选这三类人杀死,其他人还可以去挖矿,可以说已经极度是慈悲了。

    那些没有被挑出来的降卒,简直要向长生天祈祷保佑李承乾长命百岁了。

    但是李承乾清楚地知道这种感恩只是一时的,如果让他们长期为奴为婢,只要有机会还是会像突厥那样反抗的。

    漠北各部的降卒不反对李承乾杀人可不代表别人也不反对,这不玄奘就带领着一群和尚就盘膝坐在门口,挡着李承乾进校场的路。

    和尚后头还站着一圈大唐的文官,远处还有党项各部的首领在观望。

    玄奘自从来漠北,一直勤勤恳恳地在北方传教,他的皮肤越来越粗糙人越来越瘦。但是佛门却迅速在河套地区传播开了,很多党项羌部落都争相供佛像。

    李承乾一看效果不错决定再弄些和尚来北方,为了向玄奘示好就把今天这场渡化上凶灵的功德送给玄奘和的小伙伴们,助他们早日成就仗六金身。

    谁知玄奘**凡胎根本看不出李承乾的一片好意,竟然受人盅惑妄想阻止李承乾杀人,建造他的七万级浮屠!

    李承乾知道这今天这个场面,是各方一次反扑的试探,如果不能强硬地打回去,以后反扑将会更激烈。

    “玄奘,孤王所行乃是军国大事,非你们这些方外之人该参预的。”李承乾站在玄奘面前淡淡道。

    玄奘闻言不为所动平静地看着李承乾,声音里充满无奈与悲痛道:“太子殿下贫僧虽然是方外之人,但也知道这些人对大唐还是有些用处的。太子殿下如果担心他们再次做乱大可以将他们送去剑州伐木,何必非要赶尽杀绝呢?”

    李承乾看着面前这个黑瘦和尚,想着历史上李世民曾多次请玄奘还俗做官,以前觉得李世民只是贪新奇。

    没想到这个玄奘除毅力惊人外,看人本事也挺准的,居然知道用这些人的可利用价值来劝李承乾。

    李承乾原来也打算放这些一马,流放到南方去多少也能做些事情,可是后来一想把这些放了,拿什么震慑这里的人心呢?

    总不能依照儒家的说法“修文德”吧?

    李承乾看着玄奘正要说话,却见刘仁轨匆匆从校场里走出来。

    刘仁轨离得老远就朝李承乾躬身道:“太子殿下时辰到了,请您进校场!”

    坐在地上的玄奘闻言霍然起身张开双臂就要去拦李承乾,只是他一动就被东宫的护卫拦架开了。

    被护卫抓住玄奘依然不罢休,徒自大声喊道:“太子殿下多造杀孽是要遭报应的……”

    原本站面玄奘身后文官也挤到前面,一齐大声道:“请太子殿下勿行暴虐之政。”

    “噌噌噌……”一连串的金属磨擦声响起,阳光照耀在长刀上反射的亮光乱闪。

    王方翼程务挺等李承乾身边的护卫举着手里长警惕地看着四周。

第三百一十四章 强势镇压

    李承乾脸色铁青看一眼远处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党项各部首领,沉声道:“把这些和尚通通拿下,留着玄奘余下的二抽一立即斩首。”

    真是大意了,这些和尚向来见钱眼开,现在被党项羌供奉不被他们利用才怪?

    不过想在李承乾面前做民主代表把大唐搞乱,这些和尚也真是打错算盘!

    “啊!”

    众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谁也没有想到李承乾这么霸道狠辣,还没有到杀人的地方就先杀了一批和尚。

    玄奘闻言不要命地大声喊道:“太子殿下如此暴虐是要遭报应的……”

    “杀!”李承乾冷声喝道。

    “啊!”一声惨叫响起,一道血光飚飞,一颗光头骨碌碌地滚在了地上。

    现在的东宫护卫都是战场上的猛将,杀起这些欺软怕硬的流氓,如同砍瓜切菜一般简单利索。

    看见这一幕玄奘看立即住口,他害怕害李承乾凶性暴发把余下的和尚也都杀了。

    接着又是数十颗光头落地,玄奘一下子变得失神落魄的。

    李承乾知道这会儿一定有人去求见李世民了,为了不让李世民为难的时间太长,李承乾直接对刘仁轨下令道:“里面开始吧!”

    “遵旨!”刘仁轨应声转身就走进去了。

    “太子殿下,你身为大唐的储君如此暴虐不仁,上天降下报应是会报应在整个大唐百姓身上的……”一个文官痛心疾首地道。

    “把这些人也给孤王拿下等候发落。”李承乾没有立即杀了这些官员是为了给李世民一个面子,不想两人刚缓和的关系的再被此事弄僵。

    东宫护卫今天准备的很充分,抓捕几个文官就是小菜一碟,看着眼前的文官被拉开,通往校场的路就清理干净了。

    李承乾抬头看看天,见天上万里无云阳光灿烂,嘴角不由露出一个笑容。

    带着淡淡笑容扭头看一眼脸色灰败的玄奘和剩下的和尚,玄奘等人如同看见了恶魔一般吓得浑身一机灵。

    李承乾摆摆手示意把他们拉回去回头再收拾,然后朝党项各部首领招招手才迈步走进校场。

    党项各部首领见此慌忙小跑着过来向李承乾见礼,李承乾朝后摇摇手,就头也不回往前走。

    一走进校场一股血腥气扑面而来,李承乾自穿越以来虽然多见生死,但依然有那么一瞬间的不适应。

    但是想到后面还有那么多人看着自己不能示弱,便装做若无其事脚步不停地往里走去。

    一众党项羌首领也闻到了浓重血腥味气也感到严重的不适,尤其是拓拔赤词想到以往漠北诸部的凶悍,现在如同猪狗一样任由大唐宰杀,就感到不寒而栗。

    看着前面李承乾飘逸若仙的背影,心底有一种深深的无力的感,可越是如此就越害怕哪天李承乾也这样对待他们。

    拓拔赤词来到灵州这几已经和之前接触过李承乾的首领有了沟通,从他们的叙述中拓拔赤词知道李承乾与以往的中国主事者完全不一样。

    以往的中国主事者在与各部族接触时,往往需要倚重他们这些部族首领。但是李承乾恰恰相反他只打击部族首领,一个没有部族首领的部族要么成为一盘散沙要么依附于唐朝的官府。

    成为一盘散沙不依附于唐朝的官府,看似为唐朝治理起来增加了麻烦,可是反过来一想这些散沙再也不能对唐朝官府形成有组织的抗衡力量。

    而唐朝官府只要当官不懒,想收拾他们是非常轻松的事。

    这个发现让拓拔赤词十分震惊,他现在都有些后悔上书给李世民要替大唐挖矿了。

    李承乾铁血镇压反对势力的时候,李世民这边也没有让李承乾失望。

    当他知道李承乾要再次屠杀一万多漠北诸部首领时也是坚决反对,他当然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对草原上其他部族的怀柔政策。

    而李承乾则明确告诉李世民大唐现在很强大,是中国古往今来最好的把漠北诸部纳入实际统治范围的时候。要做这样的大事就不能遮遮掩掩,要以强硬的姿态向所有草原部落表明态度,让他们自己选择站哪边。

    如果大唐一再怀柔,甘言蜜语说什么建立兄弟之邦父子之国的关系,一则这些话人家不信。

    二则也会让有些人以为你软弱可欺一再挑衅,到时候你想动手灭他们,他们就要以你今天的说的话来堵你的嘴。

    后世子孙反而受到自家祖宗的束缚进退维谷。

    而且这些部族的首领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是永远也不会跟大唐同心同德的,只有杀了他们才能更好地统治漠北。

    本来李世民觉得大唐到他死了就没有能力再对外扩张了,做事都要留一线也是为子孙留下后路。

    现在听见李承乾雄心勃勃地发出豪言壮语自然是全力支持。

    所以当兵部侍郎杨弘礼和中书舍人来济走进李世民的寝室时就看见李世民依然躺在床上,吴王李恪跪在床前的毡垫上服侍李世民。

    两人对着李世民的床行礼,李世民一点反应都没有,两人你看着我看着你一时竟不知该如何说话。

    最后还是来济上前一步双膝跪下,沉痛地开口道:“陛下,臣斗胆冒死上奏……臣恳陛下降旨阻止太子殿下的暴政。”说罢一个头磕下去伏在地上不起来,似乎是要以死相谏。

    李世民听来济说了半天都是一些老生常谈便不理他们。

    李恪看出李世民的心意,转过身来对二人道:“二位大人,父皇久病未愈不宜处理国事,漠北诸部的事务父皇早有明旨交给太子殿下全权处理,二位大人可去向太子殿下进言。”

    二人顿时被李恪的话惊呆了,李世民病得连话都不说出来了?

    那大唐以后……

    想到这里二人再也没心思救校场上的漠北诸部首领了,匆匆起身行礼告退。

    ----------------

    城南校场老远就能听凄厉的惨叫声。

    刘仁轨把漠北诸部的主要首领斩首后,余下的一万多人用高大的木栅分成百十个方阵,困在校场里命大唐射手从四面往射箭……

    李承乾的宝座设在正面高台上,打着黄罗伞盖设着羽扇香炉,坐在香烟缭绕中的李承乾从远处看宛如神仙。

    他的心里一直盘算着稍后如何把李世民的旨意给顶回去,还不太李世民的面子。

    但是过一个时辰也没有人来传旨,李承乾猜测今天可不会再有来传旨了。

    之前一直以为李世民只能拖延一下时间,没想到他竟然直接给当住了。

    李承乾心道:看来老李还是有些可称道的地方。

    想到此心情大好,抬头看见远处的党项羌的各部首领,不禁露出一个阴冷的笑容。

    抬手示意刘葵走过来,淡淡地道:“派人把党项首领都招过来,孤王要跟他们论论道。”

第三百一十五章 孤王需要你们送礼?

    太阳已经偏到西方,木栅栏的阴影长短陆离地覆在青黄红三色斑驳的草地上,形成一幅写意图画。

    远处的惨叫声还在继续,李承乾已经不再向正在屠杀的地方看了,但是即便只看着大地和天空,也把他的食欲通通赶走了。

    刘葵给他泡了一杯参茶,李承乾端用竹子削制的杯子,慢慢地晃着里面的茶水,低着头两眼看着杯子里的水似是在欣赏极为有趣东西。

    刘葵带领一众内侍执着团扇、拂尘、香炉、茶壶等物……分列两边雁翅排开。

    后面是黄罗伞盖,十八把各色羽扇,六色龙旗,二十四班剑,细仗,引幡等等仪仗。

    再后面还有数百名亲勋翊三卫,各个身穿战袍前胸悬挂朱红绶带,腰间佩戴长弓硬弩,手执横刀,威风凛凛……

    一部皇太子仪仗全排出来摆好阵势既五彩宾纷又不失庄严肃穆使人望而生畏。

    如此更是趁托出李承乾的身份不凡。

    站在宝座下两丈之外的几十个党项羌各部首领等着朝拜李承乾,他们在这里已经站了有一会儿了,近距离地看着这煊赫的阵势,再听着远不断传来的屠杀之声,都是心里发颤不敢稍有异动。

    半晌只听上面的李承乾有些不耐烦地问道:“他们怎么还不来见孤王?”

    站在前面的拓拔赤词和细封步赖闻声连忙抱拳躬身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声音朗朗传到李承乾耳中。

    李承乾闻声慢慢悠悠地抬起头看着一众党项羌首领,没有立即叫他平身。

    下面的一众党项羌首领没有听见李承乾说平身,就那么一直躬着身子一动都不敢动。

    “平身!”

    过了半晌李承乾轻轻地吐出两个字,众党项羌首领依然不动,刘葵见状上前一步,大声喝道:“太子殿下叫你们平身呢?”

    “谢太子殿下!”一众党项羌首领不敢有任何不满,恭恭敬敬地谢过恩才直起身来。

    李承乾见了心里还算满意,抬起手来朝他们招招手示意他上前。

    拓拔赤词和细封步赖见状相视一眼两人皆眼中看出了无奈,心中虽有千般想法实力不济也是枉然。

    几十个党项羌首领老老实实地向前走几步,离李承乾离近些,然后抬头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此时也正看着他们。

    党项羌和契丹在唐朝尤其是在唐朝前期都是非常弱小的部族,依附唐朝才得保存下来,可是唐朝一亡后他们就成了中国的恶梦。

    真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当然唐朝也有错强盛时一两百年不把他们给正式收编了,所以李承乾非常想趁着现在大唐强盛彻底收编党项羌。

    双方相互对视一秒钟拓拔赤词和细封步赖就急忙低下头,不敢与李承乾对视。

    但是李承乾可不会被他们这种表面的恭敬所迷惑,淡淡地问道:“你们对大唐有所有不满?”

    “嗷”

    李承乾话音落下一声极响的惨叫,从木栅栏里传来。

    李承乾抬头一看原来是所有的木栅栏都已射过一遍了,刘仁轨正指挥着唐军进入木栅栏清理尸体,里面有人装死被唐军再次补刀。

    李承乾看一眼便低下头,再看一众党项羌首领一个个都被吓的脸色惨白额头见汗,李承乾心里暗自点头。

    “你们是不是对大唐心怀不满?”

    李承乾再次加强语气问道。

    “扑通!”

    拓拔赤词双膝跪地,细封步赖和其他人也都慌忙双膝跪下。

    李承乾见此缓缓站起身来向前走几步,淡淡地眼神一一扫过跪在地上的几十个党项羌首领,最后把眼睛定在拓拔赤词和细封步赖二人脸上。

    李承乾看着这两个当前羌人中最强大的部落首领淡淡地道:“你们西羌一族在六百年前的西汉时就是中国附庸,后来强汉覆灭诸胡乱华,你们的日子也过的十分艰难,几乎被灭绝了种族。

    后来周朝出兵灭了宕昌、邓至二部你们才稍稍得到一些生机。

    我大唐立国四夷宾服,你们也率众来归,陛下立即对你们封官进爵处以优厚之地。

    陇右诸道直面吐蕃你们无能守御,陛下降下隆恩特允你们迁往庆、银、兰等北地诸州休养生息,大唐待你们可有失德之处?”

    既然是盘道当然从你祖宗盘起,反正你们没有文字。

    “大唐和天可汗待我等天高地厚的恩德,我等终生不忘。”拓拔赤词慌忙说道。

    李承乾闻言沉声问道:“既然如此,大唐加封你们为诸州刺史、县令,赐以锦袍玉带为何不穿官服来见孤王?

    可是看不起大唐?”

    李承乾的两个问题一抛出来下面的党项羌首领都被吓坏了,他们各族互不统属,实力远弱于漠北诸部。

    现在眼看着漠北诸部的首领惨死,早就被吓的心里发颤,哪里敢看不起大唐?

    拓拔赤词和细封步赖彻底放下尊严,趴在地上一边磕头一边大喊道:“臣等有罪,臣等不敢!”

    其他人也都跟着磕头不止。

    李承乾就这么淡淡地看着,觉得此景还挺壮观,过了好一会儿才幽幽开口道:“都停下吧!”

    众党项羌首领闻言抬起头来恐惧地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依然淡淡地看着众人,声音却发越的冰冷道:“你们说自己不敢看不起大唐,那孤王带领大唐将士与漠北诸部的入侵者生死血战时你们在哪里?”

    “呃!”因为党项诸部现在还很弱小,大唐也没有从他们部族里面征兵,而且他们互不统属根本发动不起大批的族兵相助大唐,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不把自己当成大唐人。

    以前也是这样做,但是大唐朝廷犯贱地认为党项羌不造反就是有功了。

    这次大唐灭了薛延陀李世民在灵州召见诸部首领,也存了威慑兼安抚的意思并没有要问罪的心思。

    可是现在李承乾当面问罪,身后就是屠杀场,不时有漠北诸部的首领被补刀惨死,他们能说什么呢?

    只能再磕头认罪。

    李承乾看着有些不耐烦地喝问道:“怎么你们只会磕头吗?就不想着亡羊补牢吗?”

    “呃?”

    这么光明正大的索要礼品?

    拓拔赤词心里对李承乾十分的不齿,心想我等前来朝见难道会不备下厚礼?

    可是又担心李承乾狮子大开口,只是听着忽远忽近的惨叫声,还是咬着牙道:“启奏太子殿下,臣等深知大唐远征劳苦,早备下了厚礼只等朝见天可汗时当面献上。

    另外,另外还为太子殿下备下了一份厚礼,今日回去就派人给太子殿下送去。”

    李承乾闻言冷笑一声道:“这也太看不起孤王了吧?孤王想要什么还要你们来送礼吗?”

    拓拔赤词:……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022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 作者:易如意所写的《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为转载作品,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介绍:
贞观十六年冬,现代宅男杨舟穿越成为大唐太子李承乾,此时李世民已经有了废太子的心思,一旁的李泰虎视眈眈,大臣也因为李承乾反感汉文化,对他离心离德。
在这个冬天李承乾如何用自己后世的见识改变历史,走出一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皇图大道。
携现代思想与技术的强势皇太子李承乾VS霸道狠辣千古一帝李世民。
李承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大唐帝国的千秋长盛,孤王要改革。
李世民:老子十六岁领兵,杀兄杀弟还囚父,老子还活着,你小子就想当家?
李承乾 :当皇帝要懂阴阳矛盾变化之道。
李世民:魏征死了,你小子想接班,完成气死老子的大业?
李世民:程咬金点兵,老子是马得天下。
李承乾:薛仁贵上马,孤王能征战四方
大臣:……
……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