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我为国家修文物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为国家修文物全文阅读

作者:十三闲客     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     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八十七章 庆功宴 (更新完毕)

    过了好一会儿,修复室里才渐渐安静了下来。

    等到大家各回各的工作台继续做事之后,刘馆长的目光在修复室里巡视了一圈,最后定格在向南的身上,问道:

    “向专家,今天这些古陶瓷器物,应该全都修复完毕了吧?”

    “对。”向南点了点头,说道,“今天是最后一天的收尾工作了,明天早上我们就会离开凤凰城。”

    “这么着急,不能多待几天?”

    刘馆长扬了扬眉毛,有些遗憾地说道,“你们到凤凰城来,一直都待在修复室里做事,都没出去逛过,不如多待几天,我让老唐他们带你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顿了顿,他又说道,“咱们这里还是有些景点还是不错的,比如月坨岛、滦州古城啊……”

    “真的不用麻烦了,我们在这边待了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公司那边也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还是早点回去比较好。”

    向南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再说,以后咱们还有合作的机会,下次再来玩也不迟。”

    “那好吧。”

    刘馆长有些勉强地点了点头,“既然你们公司里有事,我就不留你们了。”

    实际上,他挽留向南多待几天的目的,也是因为三屯营明代古墓群目前仍然在发掘之中,谁也预料不到后期会不会再次出土大批量的残损古陶瓷,但这话又不能明说,毕竟只是自己的猜测。

    “这段时间,还是要多谢刘馆长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

    向南想了想,又笑着说道,“正好,今晚我们大家准备聚个餐,刘馆长要是有空的话,也过来喝一杯。”

    “哎呦,这本来就该是我们来办的,是我疏忽了。”

    刘馆长又抬手拍了拍脑袋,笑着说道,“这事你们别管了,我来安排!”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别的事,刘馆长就急匆匆地抱着那只洒蓝釉钵出了修复室,他得赶紧跟馆长汇报洒蓝釉的事,争取早点评定文物等级,然后将确定为“镇馆之宝”等相关事宜,这事关重大,一点都马虎不得。

    等刘馆长出去了,向南才慢吞吞地将工作台收拾干净,然后在修复室里绕着圈子,去看其他人的修复情况。

    实际上,姚嘉莹和覃小天这些人都已经完成了手里的工作,一个个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玩着手机。倒是唐伟才和卫东海两个人,还在忙活着修复手里的最后一件古陶瓷。

    唐伟才正在修复的是一件青花仙人花卉纹角花瓶,他修复的进度相对要快一些,如今正在作旧处理,此刻他正将这件花瓶抵在大腿上,一只手扣着瓶口,一只手拿着一块粗麻布,低着脑袋,小心翼翼地用粗麻布擦拭着花瓶的仿釉部位。

    而卫东海则要慢一点,他正在修复的那件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高足杯相对要复杂一些,现在还在进行仿釉处理。

    这件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高足杯器形端正,色泽鲜艳,线条细腻。尤其是代表海水的釉里红,细看的话,会发现上面有一道道如彩虹般的弧形细线条,代表着一**海浪。

    光是这一点,在仿釉上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

    向南看到卫东海尽管脸色有些凝重,但下手很果断,丝毫没有犹豫,心里面便暗暗点头。

    实际上,修复文物的时候,最要不得的就是犹豫不决,越是犹豫就越有可能出错,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自己刚开始跟着老师孙福民学习修复古书画时,老师总是强调自己要稳重一些的原因。

    卫东海也许目前的能力还有些不足,修复这件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高足杯时,还有些吃力,但向南相信,只要他能多加练习,修复技术早晚都会超越唐伟才,甚至远远地将唐伟才抛在身后。

    快到下午下班时,卫东海总算将这件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高足杯的仿釉处理完成了,虽然他做得还谈不上尽善尽美,但也比一般的资深修复师要好得多。

    唐伟才则是早就将那件青花仙人花卉纹角花瓶给修复完成了,他一边收拾着工作台一边看了看卫东海,说道:“老卫,做完仿釉就算了,这都快下班了,你干脆明天早上来了再给它作旧好了。”

    “着什么急?离太阳下山还有好一会儿呢。”

    卫东海头也不抬,继续修复手中的这件釉里红,“要么你先陪向专家他们先去酒店,我这边弄完了就过去。”

    “不着急,还早着呢。”向南在一旁笑道,“刚刚刘馆长说了,晚上由他来安排,咱们还是等等刘馆长好了。”

    话音刚落,刘馆长就转进了修复室里,他脸上红光满面,两只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线了,一进门,就直接奔着向南走了过来,一把握住他的手,哈哈笑道:

    “向专家,我们马馆长一见到那只洒蓝釉钵,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还问我,这只洒蓝釉钵是我从哪里变出来的。”

    “我真要是有这个本事,能变出国宝级文物来,我还能待在陶瓷博物馆里吗?”

    刘馆长笑得龇牙咧嘴,继续说道,“我就告诉他,这只宣德款洒蓝釉钵,就是咱们博物馆的,是向专家刚刚修复的,结果,那老家伙愣了半天都还不敢相信。”

    说到这里,他伸手拍了拍向南的手背,一本正经地说道:“马馆长说了,今晚他要好好敬你一杯,没有你向专家,就没有我们的镇馆之宝!”

    “马馆长太客气了。”向南脸上带着矜持的微笑。

    刘馆长摇了摇头,说道:“应该的,应该的。”

    这马馆长,是陶瓷博物馆的“掌门人”,也是一位著名的文物专家,向南刚来这里时,只在欢迎宴上见过一次,是一个挺和善的小老头。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马馆长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嗯嗯啊啊”了几声,然后就挂了。

    挂了电话之后,马馆长对大家说道:

    “咱们可以出发了,今天晚上大家放开了喝,因为这是庆功宴!”

第六百八十八章 抵达京城 (第一更)

    “这就到京城了吗?”

    覃小天坐在火车的硬座上,感受着火车的速度在缓缓变慢,脸上的神色开始变得精彩起来,“这么快,十点都不到呢。”

    “凤凰城到京城本来就不远,才180公里,这火车算慢的了。”

    王民琦虽然也没来过京城,不过他的性格相对于覃小天来说,要稳重一些,哪怕心里面也很激动,他也不会表现得那么明显,“老师,咱们下了火车先去哪儿?”

    “到京城故宫附近找个宾馆住下来,然后你们想干嘛就干嘛去,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

    向南想了想,又说道,“如果晚上不回来住,也要提前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条信息。”

    “嗯嗯,那是肯定的。”

    覃小天和王民琦连连点头。

    姚嘉莹一边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下车,一边看着向南问道:“你准备去哪儿?”

    “我要先去拜访几位老专家,然后跟几个朋友见个面。”

    向南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说道,“等拜访完这些老熟人,估计京城故宫这边的文物修复师招聘活动,也差不多应该开始了。”

    “哦,我可以跟你一起去拜访那些老专家吗?”

    姚嘉莹刚说到这里,就看到向南一脸错愕的表情,赶紧解释道,“我昨天跟我几个同学打了电话,很不凑巧,他们几个人都约到一起,到草原里去旅游了,我就没地方去了。”

    向南笑了起来,说道:“你要不嫌跑来跑去太麻烦,那就跟我一起好了。”

    跟着下车的人群,一起出了火车站。

    他们抵达的是京城站。京城站不仅是一个火车站,它本身还属于文物建筑,最早通车于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京城站就在二环路内,距离京城故宫博物院并不远,坐地铁也就四五站路。

    不过向南和姚嘉莹几个人手里都提着大大的行李箱,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因为也绝了尝试一下京城地铁滋味的心思,直接在车站出口处打了辆出租车,在apm附近找了家酒店住了下来。

    将行李放进房间,又各自收拾了一下,这么一通忙活下来,很快就已经到十一点多了。

    向南将姚嘉莹等人叫了过来,笑着说道:“都饿了吗?要不先去吃个饭,然后你们再出去玩?”

    “嗯,昨晚都没怎么吃东西,早上也没吃多少,我早就快饿扁了。”

    覃小天和王民琦一听,连连点头。

    姚嘉莹翘了翘嘴角,说道:“楼下就是王府井大街,吃的东西很多。”

    “行,那就下去吃饭,吃了饭你们想出去玩的就出去玩。”

    向南点了点头,然后拎起背包,和大家一起下了楼。

    姚嘉莹来过很多次京城,对这一块比向南还要熟悉,她三下两下就找了一家看起来挺干净的店面,对大家说道:“就这家了,虽然不是网红店,但比网红店里做的菜好吃多了。”

    覃小天撇了撇嘴:“网红店,不都是捧出来的吗?”

    向南一边往店里走,一边打量着里面的装修,淡淡地说道:“有些店还是有点特色的,要真是烂泥,再怎么捧,也扶不上墙。”

    如今网红店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冒出来,可实际上,大多数在红火了一段时间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准备不足,网络爆红所带来的人气它们留不住。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现在时间还早,店里面人不多,几个人在大厅里找了张靠窗的桌子坐了下来,点了菜,然后就一边喝着茶一边等着。

    就在这时,向南放在兜里的手机忽然震动了起来。

    拿出手机一看,向南忍不住咧了咧嘴角,这电话是荣宝斋的俞老板打来的,他怎么知道自己来京城了?

    “喂,向南,你现在到京城了吗?”

    电话刚一接通,俞老板的声音就从话筒里传了过来。

    向南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我要来京城?”

    “哈哈,老钱说的。”

    “哦,原来是钱大哥。”

    向南顿时明白了过来,钱昊良之所以知道,肯定是贾昌道说的,没纠结这件事,他问道,“俞老板打我电话,是不是有什么指示?”

    俞老板连忙说道:“哎哟,这我哪儿敢啊?这不是听说兄弟你要过来,我琢磨着咱们得一起喝个茶,吃个饭啊。”

    “那没问题啊,我刚刚到京城。”

    向南伸出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笑着说道,“这样吧,过两天我到俞老板那里去喝茶,上次你给我的那种野山茶,出新茶了吧?”

    “你还记得那些茶啊?”

    俞老板在电话那头哈哈大笑了起来,“新茶前几天送过来了,不过去年雨水不够多,炒出来的茶叶比以往少了许多,你要是想要,干脆下午过来得了,晚了我可不一定留得住。”

    “那行,我下午到你那边喝茶。”

    向南笑着应了一声,这才结束了通话。

    挂了电话之后,向南夹了一筷子菜放进碗里,一边转头对姚嘉莹说道:“下午我要去一趟荣宝斋,有个朋友在那边。”

    姚嘉莹问道:“你说的那个荣宝斋,是不是在琉璃厂那边?”

    “嗯。”向南点了点头。

    姚嘉莹说道:“那我跟你一起去。”

    “你们俩呢?”

    向南又看了看覃小天和王民琦,问道,“下午准备去哪儿玩?”

    覃小天和王民琦两人对视一眼,笑着说道:“我们去京城故宫博物院逛一逛,然后就在这附近走一走,看一看,估计一下午的时间就差不多过去了。”

    “那行,咱们就分头行动好了。”

    向南将碗里的菜夹起来放进嘴里,嚼了两下,又说道,“有什么事的话,就电话联系。”

    京城故宫博物院就在饭店隔壁不远,吃过饭后,覃小天和王民琦两个人便赶紧过去,准备先买票然后排队进门参观。

    向南和姚嘉莹却是都不怎么着急,出了饭店的门,两个人沿着王府井大街逛了一圈,眼看着快要到两点了,这才来到马路边上打了一辆车,直奔琉璃厂的方向去了。

第六百八十九章 柴窑器 (更新完毕)

    向南带着姚嘉莹来到荣宝斋时,才发现里面可不止俞老板一个人,钱昊良也坐在茶艺桌旁,一边喝着茶一边笑眯眯地看着自己。

    在另一边,雷氏集团的雷一笑雷总居然也在。

    “钱大哥,你怎么也在这里?”

    向南快步走了过去,笑着问道,“京城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室,现在都已经这么悠闲了吗?”

    “你小子还好意思说,现在到了京城都不给我打电话了,你眼里还有我这个大哥?”

    钱昊良假装生气的样子,板着一张脸说道,“要不是贾部长无意间说起你要来,我们都还不知道呢。”

    “就是,要不是老钱说了这事,我们就更不会知道了。”雷一笑也在一旁拱火。

    “这可不能怪我,这次来京城,我也是被贾部长临时给叫过来的。”

    向南笑着摆了摆手,转过身来看了看姚嘉莹,对钱昊良等人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同事,姚嘉莹,她是一位古陶瓷资深修复师。”

    “小姚,我们又见面了。”

    钱昊良不止一次到过魔都,跟姚嘉莹虽然没说过话,但两个人还是认识的,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笑着对姚嘉莹说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两位。”

    说着,他指了指俞老板和雷一笑,“这位是荣宝斋的俞老板,这位是雷氏集团的雷一笑雷总,雷总还是一位收藏家,主要收藏唐三彩。”

    姚嘉莹分别对着两人点了点头,笑着打了声招呼:“大家好,我这次是跟着老板过来玩的,希望没有打扰到大家。”

    “不会不会!”

    俞老板连连摆手,他使劲朝着向南眨了眨眼睛,笑呵呵地说道,“你来了正好,向南这个人太闷,聊天也聊不起来,实在是太无趣了。”

    向南笑了起来,说道:“我也不是来跟你们闲聊的,我是专门来拿茶叶的。”

    “你看,你看,太不会聊天了。”

    俞老板指着向南,和钱昊良等人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俞老板倒了一盏茶,放到了姚嘉莹的面前,笑道:“小姚,你来尝尝这个茶,看看味道怎么样?”

    姚嘉莹笑了一下,端起茶盏先放在鼻子前闻了一下,然后喝了一小口,让茶水在嘴里停留了一会儿,这才咽了下去,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好茶,不比碧螺春差!”

    “看看,还是小姚会品茶,哪像向南似的,这么好的茶给他喝,简直是牛嚼牡丹。”

    俞老板抬手指了指向南,和钱昊良和雷一笑一起笑了起来。

    向南有些无奈,摇了摇头说道:“我哪有时间品茶,都忙得跟个陀螺似的,这茶叶,我是带回去孝敬几位老师的。”

    说着,他端起面前的茶盏,一口饮尽,这才砸吧砸吧着嘴,仍然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太少了,一点都不解渴。”

    几个人坐在一块闲聊了起来,姚嘉莹则坐在一旁,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着他们谈笑风生,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过了一会儿,向南看了看俞老板,开口问道:“俞老板,最近店里有没有收到什么新奇的玩意儿?”

    “新奇的玩意儿……”

    俞老板愣了一下,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拍了拍脑袋,笑道,“你不说我都忘了,我给你看一块古陶瓷残片,你来猜猜是哪个窑口烧造的。”

    说着,也不等向南发问,他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急匆匆地往二楼过去。

    “还真有宝贝?”

    向南看了看钱昊良和雷一笑,问道,“你们看过了吗?”

    “没有,我也就比你早到了十几分钟,刚坐下没多久,你就来了。”

    钱昊良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再说了,老俞刚刚也说了是古陶瓷残片,我一个古书画修复师,对这个不感兴趣。”

    见向南的目光看向自己,雷一笑也连忙摇头:“我一个只钟情于唐三彩的收藏家,对其它古陶瓷残片更没兴趣。”

    过了没多久,俞老板就从楼上下来了,手里捧着一个不大的古董盒,兴冲冲地回到了座位上。

    看到他这副模样,向南对这古陶瓷残片更感兴趣了,这是一块什么样的残片,才会让见多了宝物的俞老板如此看重?

    向南伸出双手将古董盒从俞老板的手上接了过来,然后放在茶艺桌上,然后将盒子打开,里面是一块巴掌大小的古陶瓷残片,他将这块残片拿在手里,仔细地打量着,这块残片釉色是天青色的,釉质只有薄薄的一层。

    想了想,他又用拿起茶盏轻轻地和这块古陶瓷残片碰撞了一下,残片发出一声颇为浑厚的声音。

    “俞老板厉害,这都能找着。”

    向南又观察了片刻,这才对着俞老板竖起了大拇指,赞了他一声。

    俞老板得意地笑了笑,他确实厉害,但他可不认为向南真的猜到了这是什么窑口烧造的古陶瓷残片。

    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就见到向南又将这块古陶瓷残片递给身旁的姚嘉莹,笑着说道,“你也来看看,看咱们两个猜的是不是一个窑口。”

    “我可没你这么厉害。”

    嘴里虽然这么说,但姚嘉莹还是伸出手将这块古陶瓷残片接了过来,然后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过了好半天,她才有些犹豫地说道,“这是景市的影青瓷残片?”

    影青瓷,它的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市瓷窑所独创的一种瓷器,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俞老板的这块残片,胎质细腻如镜面一样,的确符合影青瓷的一些特点。

    不过,一块影青瓷的残片,哪怕是北宋时期的,也不值得俞老板如此珍惜,姚嘉莹看到向南和俞老板含笑不语的样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连忙改口:“难道是汝窑瓷器?”

    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件,钧窑十件不如汝瓷一片。

    说是汝瓷,倒也有几分道理。

    “不对。”

    向南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应该是柴窑瓷器。”

第六百九十章 雨过天青云** (第一更)

    “柴窑?”

    姚嘉莹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让她维持了很久的冰山美人的形象一下子坍塌了,此刻的模样,倒像是一个吃惊的小姑娘。

    姚嘉莹作为一名古陶瓷修复师,她自然是知道柴窑瓷器的,它是比汝窑瓷器更为名贵的瓷器,只是柴窑瓷器传世极为稀少,一般人连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见过了。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位于豫省商都新密月台。

    柴窑出产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作精美光彩绝伦,是当时诸多窑中最佳的。

    可惜的是,柴荣在位只有六年时间,他死了之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开创了大宋江山。

    建立大宋后,赵匡胤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命令关停耗资巨大、污染严重、破坏环保的柴窑,并将工匠人员遣散一空。

    一百多年以后,汝窑就出现了。

    所以,当学者论及古代陶瓷的时候,往往将柴窑和汝窑相提并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里就记载道:“柴氏窑……世所稀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

    清代蓝浦也在《景市陶录》中说:“今论窑器者,必曰柴、汝、官、哥、定,而柴久不可得矣!得残器碎片,制为冠饰、绦环、玩具,亦足珍贵。”

    柴窑瓷器虽然珍贵异常,但至今未发现实物及窑址。周世宗曾御定御窑瓷,“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据此推断,柴窑瓷应为天青釉瓷。

    越是难得的东西,大众对它就越是追捧。因此,从古至今,对柴窑瓷器的记载,却是从未间断过。

    清代刘体仁在《七颂堂识小录》中,记其亲眼所见:“柴窑无完器,近复稍稍出焉,布庵见示一洗,圆而椭,面径七寸,黝然深沉,光色不定,‘雨过天青’未足形容,布庵曰:‘予目之为绛青’。”

    邵蛰民撰写的《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载:“琉璃厂某古玩肆有残瓷一片,就琢为园形,周径约三寸余,厚分许,釉淡青色,光足可鉴人,四周露紫砂胚。柴瓷青如天,明如镜,虽色光俱佳,而薄如纸一节已属不符。”

    2015年,一件有着天空般青色的青百合花瓶在倭国一家美术馆展出,它被怀疑很可能是华夏已经失传千年的官窑“柴窑”。

    如今听到向南说俞老板的这块古陶瓷残片就是柴窑瓷器,姚嘉莹怎么能不震惊?

    她转头看向俞老板,虽然没有说话,但询问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是柴窑。”

    俞老板点了点头,轻叹了一口气,对向南问道,“说说看,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柴窑瓷器有四个特征,‘青如天、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想必懂行的人都知道。”

    向南指了指姚嘉莹手里的那块残片,淡淡地说道,“这四个特征,这块残片都具备了,但实际上,这些还不能判定它就是柴窑,因为一块上好的瓷器残片,就足以以假乱真了。”

    “那你是依靠什么来判断的?”姚嘉莹忍不住问道。

    向南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问道:“你把瓷器透着光来看,有没有发现银光闪闪的现象?”

    姚嘉莹当即按照向南的要求,将手中的这块古陶瓷残片对着门外举高,然后迎着光看过去,果然看到残片里面有银光闪闪。

    “为什么会这样?”

    “这就是吐银现象。”

    向南一脸笃定,淡淡地说道,“柴窑在制作瓷坯的时候,和其它瓷窑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用银粉和瓷土混合做胎,所以烧造的瓷器不仅会出现吐银现象,而且它的釉色历经千年仍然能够如此美丽,也是因为金属银的微粒始终保持着天然的活性。”

    “你从哪儿知道的这些?我都从来没听说过。”

    俞老板看着向南,一脸惊叹,“你知不知道,我为了找人鉴定这块残片,可是找了很多老专家,其实我到现在都还不敢太肯定这就是柴窑。”

    “我平时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看些杂书,书里面记载的这些东西可不少。”

    向南笑了起来,说道,“你放心吧,这残片就是柴窑,我倒是好奇你是从哪里弄来的残片。”

    “琉璃厂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

    俞老板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一脸神秘地说道,“有时候你绞尽脑汁想捡个漏,偏偏买到的都是假货;有时候你随手拿起来的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没准它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向南见他不肯直说,心里也大概明白了一些什么,他也懒得多问,转头看了看钱昊良,把话题给转开:

    “钱大哥,贾部长之前给我打电话,说是你们文保科技部要搞什么校招,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些事情都是由贾部长亲自负责的,太具体的情况我也不清楚。”

    钱昊良将手中的茶盏放下来,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我倒是听说这一回每个修复室都要招一些实习生,表现好的就会留下来,我到时候也会带一个徒弟。”

    向南笑着说道:“看贾部长的意思,这次招聘的规模会很大啊。”

    “修复师不会太多,毕竟有资格带徒弟的修复师并不多。”

    钱昊良想了想,又说道,“不过,文物检测那一块可能会多一些,你也知道,这两年来,我们科技部斥巨资购买了一批诸如x射线透视设备、热释光测定年代仪、x荧光分析仪等先进的文物检测设备,这些都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和维护,我们这些老古董可玩不转这些东西。”

    向南啧啧了两声,感叹道:“还是京城故宫有钱啊。”

    “那可是当年皇上住的地方,怎么可能没钱?”雷一笑忽然插了一句。

    向南笑了起来:“那倒是,我都差点忘了这一茬。”

    又聊了一阵,眼看着天色渐暗,俞老板便提议找个地方边吃边聊。

    一群人在饭店的包厢里,一直吃到九点多,这才各自散去。

第六百九十一章 离得太近看不清 (更新完毕)

    晚饭喝了些酒,向南坐在回宾馆的出租车上,感觉有些燥热难当,他伸手将车窗摇下来,还有些寒意的夜风迎面吹来,让他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已经是四月份了,京城的天气也渐渐开始转暖,但到了夜里还是有些寒意,向南从后视镜看到坐在后座上的姚嘉莹紧了紧身上单薄的衣服,便又赶紧将窗户摇了起来。

    姚嘉莹靠在后座上,忽然开口问道:“你在京城怎么会认识这么多人?”

    “我来京城的次数比较多,慢慢地认识的人就多了。”

    向南扭头看了姚嘉莹一眼,笑着说道,“实际上,也没有脱开文博界这个圈子。”

    姚嘉莹撇了撇嘴,说道:“原来你也会跟人打交道,我还以为你除了修复文物以外,别的什么都不会呢。”

    “修文物不好吗?”

    向南笑了一下,说道,“如果可以,我倒是愿意一直躲在修复室里不出来,文物可比人有趣多了。”

    “那你以后跟文物过一辈子好了。”姚嘉莹白了他一眼,低声嘟囔了一句。

    这句话声音太轻,向南都没有听清楚,只好转过头看着姚嘉莹,问道:“你刚刚说什么?”

    “我说,明天你打算干什么?”

    姚嘉莹当然不会告诉他那句话是什么,只好转移了话题。

    “哦。”

    向南想了想,这才说道,“明天先去拜访一位古书画修复专家,他是宝岛中山博物院的老专家了,跟我老师孙福民是老相识,现在好像是在京城定居了。”

    姚嘉莹点了点头,有些意兴阑珊地说道:“好,我知道了。”

    说完这句话,两个人都陷入了沉默,一直到出租车停到了酒店门口,向南和姚嘉莹之间都没再说过话。

    上了楼,两个人互道了晚安,便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也不知道是换了环境,还是心里想法太多,姚嘉莹一个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早上起来眼睛都是酸痛的。

    向南倒是吃得好睡得也好。洗了澡之后,看书看到凌晨一两点才睡觉,早上六点钟就醒了,照样是精神抖擞的。

    在餐厅一楼的自助餐厅里吃早餐时,向南看到姚嘉莹有些精神不振,还好心地问了一句,说道:

    “你是不是失眠了?要不吃了早饭,你干脆就回房间补觉好了,我一个人过去也行的。”

    姚嘉莹摇了摇头,说道:“不用,白天更睡不着,出去走走还要好一点。”

    既然她都这么说了,向南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

    昨天晚上,覃小天和王民琦两个人玩到很晚才回来,直到现在都还没起床。好不容易放纵一次,向南也懒得管他们,只要不闯祸,就随他们去好了。

    吃过早饭之后,向南和姚嘉莹两个人先到附近的购物中心里买了点礼物,然后便打了个车,往什刹海的方向开去。

    齐文超如今住的地方,就在什刹海附近的南锣鼓巷里,这里就在京城故宫博物院北面,离得也不远。

    齐文超在这里租了一套小四合院,平日里没事,就在什刹海公园里散散步,和几个公园里认识的老头下下棋,或者就和几个老朋友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喝茶聊天,日子过得比以前东奔西跑时舒服多了。

    当然,他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文物,离他住的地方也不远,顺着风就能闻得到那熟悉的岁月的味道。

    出租车到了南锣鼓巷里的胡同口停了下来,向南和姚嘉莹付钱下了车,便提着礼物径直朝胡同里走去,走到一处四合院前才发现,院子的门半开着,从院门往里看去,齐文超齐老爷子就靠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晒着太阳。

    初春的阳光晒得人暖烘烘的,齐文超舒服得微闭着双眼,手里拽着个收音机,也不知道是哪个电台,里面正“咿咿呀呀”地唱着京剧。

    听到门外传来了脚步声,齐文超眯着双眼看过去,一见是向南来了,满是皱纹的脸上就荡漾出了笑容,他抬起一只手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笑着说道:“来了啊,坐吧。”

    向南和姚嘉莹将礼物放在一旁,然后笑着跟齐文超打了个招呼:“老爷子好,有一段日子没见了,最近身体还不错吧?”

    “嗯,还行,能吃能睡。”

    齐文超从躺椅上坐了起来,看了看姚嘉莹,笑着问道,“小姑娘,你是向南的女朋友吗?”

    “不是,不是!”

    姚嘉莹还没开口,向南就连忙摆手,解释道,“她是我同事,这次是跟我一起到凤凰城出差,听说我要来看您,就跟着一起来了。”

    “老爷子好,我叫姚嘉莹,也是金陵人。”

    姚嘉莹虽然红着脸,但还是大大方方地向齐文超问了好。然后,她才狠狠地瞪了一眼向南,心说,这么急着解释,难道还怕老娘赖着你不成?

    齐文超倒是没注意她的小眼神,笑眯眯地说道:“哦,你也是金陵的啊,金陵好啊,金陵好。”

    看到向南和姚嘉莹两个人都是一脸尴尬的神情,齐文超哈哈一笑,见好就收,他笑道:“你公司现在怎么样了?听说你现在又开始学习青铜器修复技艺了?”

    “嗯,才学了几个月。”

    向南听他问到这个,顿时大松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公司那边,我已经将管理运营这一块全交给别人负责了,我现在的只负责修复文物。”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处理,这个想法是正确的。”

    齐文超点了点头,一脸欣慰地说道,“我一开始也很担心你会被公司里的琐事给羁绊住,看来你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了。你要记住,公司经营得再好,你在别人眼里也只是个成功的商人,然而,要是你将文物修复做到了极致,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大国工匠’。”

    向南和齐文超两个人坐在院子里聊了很久,姚嘉莹也安静地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偶尔也会插上一两句。

    只是越听她越吃惊,原来,有这么多人对向南寄予厚望,除了这位齐老爷子,还有向南的两位老师孙福民、江易鸿,还有刘其正、楚天遥等老专家……

    只是,自己在他身边这么长时间,除了发现向南文物修复特别厉害之外,也没发现他还有什么特别值得别人重视的地方啊。

    他这个人这么木,跟别人打交道也是直来直往,几乎从不跟别人虚与委蛇,凭什么那么受这么老专家的青睐?

    难道是自己离得他太近了,所以才会看不清真相?

    一直到离开了齐文超的四合院,姚嘉莹也没有想通,不过,她倒是对向南越来越好奇了。

第六百九十二章 这次京城来值了 (第一更)

    和齐文超一起吃了顿午饭,向南便和姚嘉莹告辞离开了。

    他也没邀请齐文超到魔都去转转,如今的齐文超,比起两年前,身体已经差了许多,向南宁愿自己有空的时候多来京城看看他,也不想看到齐文超长途奔波,把身体搞得更差。

    考虑到姚嘉莹是个古陶瓷修复师,下午的时候,向南便提前去拜访了几位古陶瓷修复专家。

    这一回,姚嘉莹就明显活跃多了,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抛了出来,让向南都忍不住捏了一把汗,

    “我这是带你来拜访人家,可不是让人家给你解答难题的啊。”

    所幸的是,那些老专家明显也很喜欢姚嘉莹这么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反倒把向南扔到一边去了,十分专注地和姚嘉莹探讨起古陶瓷修复中的问题来。

    “这次来京城是真值了!”

    在回宾馆的出租车上,姚嘉莹一脸兴奋地说道,“困扰了我好久的问题,全都让我给问完了,这几位老爷子可真是够意思!”

    “能不够意思吗?”

    向南回头看了看一脸雀跃的姚嘉莹,心说,没想到这冰山还有这样的一面,真是难得一见。

    不过,他很快就转回了头,笑着说道,“那几位老爷子连吃晚饭的时候都被你追着问问题,估计他们的徒弟都没这待遇。”

    “那我不管,反正他们的徒弟我也不认识。”

    姚嘉莹嘴角翘了翘,伸出手按在向南的椅背上,笑着说道,“这下子,我明天就可以心满意足地回魔都去了。”

    “明天就走了?”向南又回头看了她一眼,问道,“不多待两天?”

    “不了,又不是第一次来。”

    姚嘉莹摇了摇头,说道,“回去还得给你干活儿呢,许弋澄跟我说,祥德拍卖公司的潘总送来了一批残损的古陶瓷,他和老戴两个人没日没夜地修,都快累死了。”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行,那你就带着覃小天他们明天就回去吧。”

    这事儿,向南当然是知道的。

    春节前的时候,祥德拍卖公司的潘庆彬潘总就到公司里来过,他透露拍卖公司打算专门做古董拍卖,而且他们自己私底下也会收一些古董来拍卖,希望和向南的公司进行合作。

    让向南没想到的是,祥德拍卖的动作会这么快,这才三月份就送来了两百多件残损文物。

    春季拍卖肯定是赶不上了,秋季倒是可以举行一次大的拍卖会,因此,潘庆彬要求这批残损文物必须要在七月份修复完成,留一两个月时间给拍卖公司拍照宣传,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留下时间给这批文物重新进行鉴定、估价。

    说起来,也是许弋澄运气不好,向南前脚刚带着姚嘉莹、覃小天和王民琦出差,潘庆彬后脚就把文物给送过来了。要不是老戴的爱人已经出院了,估计他一个人累死也修复不了几件文物。

    回到酒店,向南和姚嘉莹便各自回房休息去了。

    第二天一早,几个人在楼下吃了早餐,姚嘉莹就带着覃小天和王民琦打了个车,前往机场准备坐飞机回魔都。

    等他们离开之后,向南就拎起背包,一个人慢悠悠地来到地铁站,坐着地铁来到了京城国家博物馆。

    到了国家博物馆门口,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站在一旁,有些无聊地四处张望着,看到向南以后,他眼睛一亮,立刻迎了上来,大声招呼道:

    “向南!我在这里!”

    向南笑着走上去,说道:“小邹,好久不见。”

    这年轻人,正是之前向南前往f国国立图书馆时的翻译邹金童,一个性格很是活泼的海龟。

    “是有小半年没见了,上一次见你,还是你到京城这边参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颁奖典礼。”

    邹金童笑嘻嘻地上下打量了一下向南,又说道,“一段时间没见,你身上的气势倒是越来越足了啊。”

    “胡说八道。”

    向南笑骂了他一句,接着说道,“对了,你现在在这边怎么样?”

    “在博物馆上班不就那样?”

    邹金童一边将向南往文保中心那边带,一边笑着说道,“不过我主要是搞理论研究这一块的,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文物修复技艺就可以了,不用像你们那么厉害。”

    “这一点你倒是搞错了。”

    向南轻轻摇了摇头,对邹金童说道,“只有掌握了精深的文物修复技艺,你才会知道什么是文物修复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又有哪些方面是迫切需要改变的。”

    顿了顿,他又说道,“就像你现在只是初步掌握了古书画修复技艺,在你的眼里,无论哪一道都是困难的,但实际上,对于技艺精湛的修复师而已,困难虽然有,但不是没办法解决,只是麻烦一点而已。”

    “嗯,听你这么一说,倒还是真有点道理。”

    邹金童凝眉沉思了片刻,想了想,说道,“按照你的说法,我至少得找个文物修复专家来合作才对,可你也知道,那些老专家很古板的,他们一直认为文物修复是手工技艺,对那些科技产品一屑不顾,要找他们合作似乎也很难。”

    “我在金陵博物院那边,正在筹建一个古书画修复科研小组,主要目的就是看看能不能研究出一些方法或产品,降低现有的古书画修复技艺的难度。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加入进来。”

    看到邹金童脸上有些犹豫的表情,他笑了起来,说道,“你可以不用到金陵去,在线上参与讨论就可以了,考虑考虑啊。”

    “嗯,我考虑一下。”

    邹金童挠了挠头,笑着说道,“说起来,我对你这个科研小组,还是蛮期待的。”

    向南笑了笑,没接他的话,反而转移了话题,说道:“行了,你送到这里就可以了,我自己上去找丁春城老爷子。”

    “哦,好的。”

    邹金童这才晃过神来,他在青铜器修复中心门口止了步,眼看着向南就要走进去了,又连忙喊道,“中午我请你吃饭啊。”

    “到时候电话联系吧。”

    向南朝后面摆了摆手,大步往里面走去。

第六百九十三章 青铜镂空龙纹戈 (更新完毕)

    “咦?向南!”

    向南敲开丁春城办公室的门时,丁春城坐在办公桌前看文件,见到向南时,他一脸惊喜地说道,“你怎么有空跑到京城里来了?公司里不忙吗?”

    “京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那边要举行校招,我被拖来做面试官了。”

    向南一边走进办公室里,一边笑着说道,“而且,我也有一段时间没来看您老人家了,顺道就过来看一看。”

    “是贾昌道的主意吧?”

    丁春城“呵呵”笑了起来,“这小子就是鬼名堂多,他之前和国家电视台搞的那个《我为国家修文物》纪录片,倒是让很多年轻人都对文物修复师这个行业很是向往,可惜的是,这些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文物修复本身就是一项很枯燥的工作,要是光靠兴趣,可支撑不了多久。”

    “有兴趣总比没兴趣强,要是都没兴趣,文物修复这个行业可真的是岌岌可危了。”

    向南将手中的礼物放在茶几旁,然后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你这话说得也有点道理。”

    丁春城笑呵呵地点了点头,问道,“贾昌道那边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开始让你过去帮忙面试?”

    “暂时还不清楚,只说了是四月初。”向南想了想,说道,“应该也快了吧。”

    “嗯,那看来你还得在这边待上几天。”

    丁春城从办公桌后面站了起来,对向南招了招手,说道,“别坐了,刚好我这边收到一件残损的青铜器,你趁着在京城的这段时间帮我修复了,也好让我看看你的青铜器修复技艺学习得怎么样了。”

    说着,他便将双手往身后一背,慢慢地走了出去。

    向南也连忙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跟在丁春城的后面出了办公室。

    丁春城并没有走多远,从办公室里转出去,只走了十来米远就停了下来,然后伸手将一个房门打开了来。

    向南往里面瞄了一眼,就知道这是丁春城的独立修复室,侧面靠墙处摆着一个巨大的博古架,上面密密麻麻地放满了各式各样造型的青铜器文物,一股厚重、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靠窗处的位置,则放着一张工作台,上面也是乱糟糟的,各种锉刀、錾子、铜片等工具和材料横七竖八,看这副样子,丁春城似乎不久之前还在里面工作过。

    “喏,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镂空龙纹戈,是皖省汝阴那边一座战国墓里出土的文物。”

    向南还在打量这间修复室,丁春城已经从一旁的柜子里取来了一个盒子,递给了向南,

    “这件青铜戈比较有趣,一般的青铜戈的后缘是平直的,或是刃状,但这件青铜戈的后缘却是镂空的龙纹。不过,因为年代久远,这间青铜戈残碎得比较严重,镂空处不少地方还缺失了,修复起来会比较困难,你要是有什么地方处理不了,可以来找我。”

    “青铜戈”是华夏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常用格斗兵器,横刃,青铜制成,装有长柄,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也是车兵作战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

    在古代战争中,青铜戈能够大范围内挥击,能勾能啄、可推可掠,具有极强的杀伤性,尤为适宜于在战车上进攻时使用。

    迄今为止,华夏出土最早的青铜戈是在豫省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直内戈。据考古学家测定,截至2007年,距今约3500年。

    戈由戈头、戈柲([bi],即手持的长柄,多为竹、木质,柲顶端捆扎戈头)和戈柲下端的鐏([zun],戈柄下端的圆锥形金属套)组成。

    戈头一般由援、内(na)、胡、阑组成。“援”是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内”有纳入之意,是戈尾部横向伸出的部分,呈榫([sun],使两块材料接合所特制的凸凹部分)状;“胡”是指由援向下转折延长的弧形部分。内和援之间的凸起部分称阑。内与胡上有穿(即孔眼),可以穿系皮条将戈头捆扎在柲上,保证戈头不至于在实战中脱落。

    “好的。”

    向南点了点头,接过丁春城手里的盒子,然后将它打开来看了看,里面的青铜戈和一般的青铜戈大不一样,它不但后缘部分是镂空龙纹,而且也没有固定戈头的阑和穿。这件镂空龙纹戈的下端是圆形中空设计,这就使得它更容易固定在戈柲上。

    从残损的一部分镂空龙纹可以看出,这是浮雕夔([kui])龙,龙的鳞片和细部结构刻画精细,龙体盘曲交缠,抽象神秘,尾部长伸卷曲,纹饰复杂精美。

    而戈头的援部,或许因为在地下掩埋的时间过长,导致矿化严重,因而断裂成了好几块。

    整件青铜镂空龙纹戈的戈头,的确如丁春城所说,锈迹斑斑,残损不堪。

    丁春城见向南看着盒子里的镂空龙纹戈,怔怔出神,咧开嘴笑了笑,说道:“那你在这里先处理这件青铜戈吧,我回办公室了。”

    “哦,好的。”

    向南这才回过神来,将丁春城送到门口,见他进了办公室,这才将修复室的门关上,捧着盒子来到工作台前坐了下来。

    这件青铜镂空龙纹戈,虽然也是兵刃,但相较于之前在凤凰城博物馆修复的那件青铜剑而言,要难修复得多了。

    最难的大概要属镂空龙纹的残缺处补配,要将它完美修复,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事实上,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根据《山海经·大荒东经》中的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

    如《说文解字》中就记载:“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而在《六帖》中则说:“夔,一足,踔而行。”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出现为一爪的纹饰,就被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然而,即便都是夔龙纹,事实上,在每个不同的时期里,夔龙纹形象实际上都是不一样的。

第六百九十四章 招揽 (第一更)

    龙纹的雏形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中。红山文化遗物中发现了类似龙形的玉器饰物。马家窑文化遗物中则发现了绘有类似龙形的彩陶壶,体态似鱼,生有两爪,披鳞。

    龙纹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到了战国时期,龙的形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龙眼是杏仁形的,龙头似马头,额头凸出一尖角,脑后有云形耳和飘带形长角;龙口大张,上唇上卷,下唇下卷,似斧形或鱼尾形,有的口露利牙,个别的还吐舌。

    在这一时期,龙纹多以透雕结合细阴线刻的技法来表现。

    当然,这些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向南也只能略作参考,并不能依靠这些来补全这件青铜镂空龙纹戈上残缺的镂空龙纹。

    纸面上的文字,再如何详尽也不如实物来得清晰、直观。

    因此,向南还是要参考同时代的镂空龙纹文物,比如说战国镂空龙纹镜、春秋晚期青铜镂空夔龙纹带座圆筒形器等。

    一边思考着如何修复这件青铜戈,向南一边开始动手清除青铜戈残片上的有害锈等杂质,将其清理干净之后,他又用酒精和丙酮溶液将青铜戈残片清洗一遍,然后再一块一块地将它们摊放在工作台上。

    说起来快,实际上清理青铜戈上的有害锈并不简单,这一个过程就耗掉了向南小半天的时间。

    做完这些之后,向南就在洗手池边洗了洗手,抽了一张纸巾将手擦干,这才离开了修复室。

    “就清理完了?”

    看到向南又回来了,丁春城笑了笑,指了指沙发,又问道,“怎么样?有没有信心修复?”

    “感觉还是比较复杂的。”

    向南在沙发上坐了下来,挠了挠头,说道,“尤其是镂空龙纹残缺部分的配补,我还要到博物馆展厅里去看看类似的镂空夔龙纹来参考一下。”

    丁春城扬了扬眉毛,“哦,就这一个问题?”

    “其他的应该还好。”

    向南不想让丁老爷子认为自己是狂妄自大,想了想还是解释道,“我前几天在凤凰城那边,刚好修复过一件矿化严重、碎成好几块的青铜剑。”

    “哦,那就好。”

    丁春城点了点头,笑道,“那你就自己琢磨着慢慢来吧,宁可慢一点,也不要自己乱来,实在搞不懂的地方,就来问我。”

    “嗯,我会的,谢谢老爷子。”

    向南笑着应了下来,他看了看时间,想起还跟邹金童有约,便拎起背包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和丁春城告辞,“老爷子,那我就先走了,等过几天我再来。”

    “好,你有事就先去忙。”

    丁春城笑了一下,说道,“下次来你就直接去修复室好了,不用每次都跑过来。”

    向南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从文保中心出来以后,他先给邹金童发了条信息,告诉对方自己准备去展厅的青铜馆里参观文物,然后才进入展馆里,四处查看了起来。

    只是很可惜,向南在青铜馆的展厅里并没有看到战国时期镂空龙纹青铜器,青铜戈倒是见识到了几样。

    “看样子,只能找同行在其它博物馆看看有没有了,或者找几个收藏家朋友问一问也可以。”

    向南看着展厅里人来人往的游客,心里暗暗想到。

    战国时期镂空龙纹青铜器,如果能看到实物,仔细观摩夔龙纹的形态、特征,自然是最好的。如果实在离得太远看不到实物,那么能有几张通过不同角度拍摄的高分辨率相片,也是可以的。

    在展厅里待了没多久,邹金童就赶过来找他了。

    看到向南站在青铜馆里,正盯着一件春秋时期的宋公栾青铜戈在仔细地看,邹金童就忍不住靠上前来,低声说道:“大专家,你是有事修文物,没事看文物,还能不能有点别的出息了?”

    “哎,好不容易能出来散散心,我也不想钻博物馆啊。”

    向南回头看了看邹金童,一点诚意都没有地说道,“刚刚去见丁春城老爷子,结果他老人家就将一件战国镂空龙纹青铜戈扔给我修,我现在正发愁呢。”

    “我看你的样子,发愁是没看到,反倒是看你满面红光,好像中了彩票一样。”

    邹金童一脸鄙视,摇了摇头说道,“算了算了,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还是去吃饭吧。”

    两个人说着话,就离开了青铜馆展厅,朝博物馆的外面走去。

    找了一个看起来蛮干净清爽的饭店,两个人便走了进去,找了个相对僻静的角落里坐了下来。

    点了菜之后,邹金童拿起放在桌上的茶壶,先给向南倒了一杯水,然后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这才将茶壶放到一边,开口说道:“南哥,你上午说的那个科研团队,主要有什么人?”

    “团队组建这一块,是我的古书画修复老师孙福民教授在做。目前,我还没有跟团队的人员见面。”

    向南想了想,接着说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团队是由我主导,主要的科技力量,着落在金陵大学那一边,专业构成这一块,我觉得应该会联合生物科学、化学工业等专业领域人才,甚至还需要设计包装专业这一类的人才。”

    “构成这么复杂?我还以为只有文物修复类相关的人才呢。”

    邹金童挠了挠头,接着问道,“南哥,你到底是打算做什么?你总有个目的吧?”

    “这个我还真不能告诉你。”

    向南笑了笑,说道,“如果你现在已经决定加入这个团队了,那我现在就让你知道。”

    邹金童摊了摊手,一脸哀怨地说道:“你这不是在吊我的胃口嘛。”

    向南笑了笑,没有说话,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水。

    他之所以想将邹金童给拉进这个科研团队里,并不是一时兴起,实际上,早在孙福民提出要组建科研团队之时,他就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邹金童在f国留学这么多年,对于海外文物修复科技的深入了解,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无论向南的科研团队在未来研发什么样的新产品或新技术,邹金童都能够在方向上和实用性上给予指导。

第六百九十五章 科研计划 (更新完毕)

    “那好吧,看在你这么看得起我的份上,我答应了。”

    看到向南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邹金童也没有办法,他又补充了一句,“不过,我暂时不可能从博物馆离开,也去不了金陵那边,我只能通过网络提供我所能提供的帮助。”

    邹金童看似是被向南的计划给“勾引”了,但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邹金童心里面所希望的呢?

    自从在f国给向南做翻译的时候起,邹金童就已经被向南精湛的文物修复技术给折服了,看到他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就从f国著名的收藏家加利特手中赚得了价值上亿元的文物,他更是恨不得立刻就紧紧抱住向南的大腿不松开。

    但邹金童毕竟和向南没什么太深厚的交情,让他巴巴地贴上去,内心里多少会有点不自在。但如今是向南邀请他加入团队,他可是求之不得,又怎么可能会不愿意?

    只是,他原本还想矜持一下的,可惜,没想到自己这么没骨气,一下子就沦陷了。

    “当然没问题,你要是辞职跟我去了金陵,一下子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安置你呢。”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主要的工作,还是收集国内外最新的和文物修复相关的科研进展,这些事情对于你来说,应该不难的。”

    “嗯,这倒是不难,我在国外还是有很多从事相关工作的同学和朋友的。”

    邹金童咧嘴一笑,接着说道,“行了,你现在该说说你打算做什么了吧?”

    “我打算通过这个科研团队,研发一些与文物修复相关的产品出来。”

    这段时间,向南在工作之余也没有闲着,一直在思考科研团队的工作方向,相比较于那些文物修复检测大型设备而言,开发一些能够直接参与到文物修复工作中来的产品,对于向南来说,似乎要更简单一些。

    “对了,你了解过‘珠联璧合’这项古书籍修复技术吗?”

    “那怎么可能不知道?向氏‘珠联璧合’可是你脑袋上的光环之一啊。”

    邹金童一听,顿时眉飞色舞地说道,“到现在我们古书画修复室的修复师都还在感叹,说你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自己一个人鼓捣出来了向氏‘珠联璧合’古书籍修复技术,居然舍得在文物修复界里公开,让国内所有的古书画修复师都受益匪浅,实在是了不起。”

    “我可不是等你来夸我的。”

    向南摆了摆手,打断了邹金童的话,接着说道,

    “我的意思是,向氏‘珠联璧合’修复技术的最大作用,是能够大大提高画芯或书页残缺部位的修复速度,关键就在于熬制的纸浆。但是,纸浆的熬制过程十分麻烦,药材的分量和水量的比例,并不好掌控,而且这项工作也十分耗时间,最关键的是,熬制的纸浆无论是修复古书籍还是修复古画,一次肯定都是用不完的,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我的想法是,科研团队的第一项课题,就是将熬制的纸浆制作成一个类似牙膏的产品,修复古画或古书籍上的虫洞时,挤一点就可以了,而且用不完的还能留着下次用。”

    看了邹金童一眼,向南又说道,“当然了,这只是打个比方,科研团队绝不会只是做这种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现成的包装工作,还是需要有自己的科研实力。比如说,研发一种产品,既能够融化已经固化的浆糊,又能保证不会损伤到古书画,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覆背纸和画芯都能够轻松地揭下来,大大降低古书画修复的难度。当然,这种产品是什么成分构成的,又是怎么生产的,就是整个团队的事情了。”

    “你……你脑袋是怎么长的?”

    邹金童一脸吃惊地看着向南,问道,“这些事情你想很久了吧?”

    这时候,餐馆的服务员已经将点的菜一一端了上来,向南没有要酒水,邹金童下午还要上班呢,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片放进嘴里嚼了嚼,就咽了下去,然后才笑着说道,

    “想了有一段时间了,向氏‘珠联璧合’的产品化,是必须要做的,也应该成为第一个研究课题,既不是太容易,也不是太难,就拿来当作是团队的磨合吧。”

    顿了顿,他又说道,“在磨合的过程中,会逐渐引进新的成员,当然,也会淘汰不适合的成员。”

    “明白了,你果然是要搞大事!”

    邹金童一脸兴奋,他对向南说道,“你放心吧,我一定做好我该做的事情,绝对不给你拖后腿!”

    吃过午饭后,邹金童继续回博物馆上班去了,向南不用再回丁春城的修复室,上午清理干净的那些青铜戈残片,还需要静置几天时间,看看会不会再次生锈。

    等邹金童离开之后,他就坐车来到了位于京城故宫内的华夏古陶瓷学会。向南已经来过这里很多次了,门卫看到他只是笑了笑,连问也没有多问一句。

    向南朝他点了点头,便径直来到二楼一个门外挂着副会长铭牌的办公室门口,伸手敲了敲门。

    “请进。”

    向南伸手推开门,便看到夏振宇一个人坐在办公室侧面的沙发上,正在给自己泡茶喝,看他满面红光的样子,中午肯定没少喝酒。

    “夏会长,能不能讨一杯茶喝?”

    夏振宇眯着眼睛转过头来,看到是向南来了,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连忙朝他招手,笑道:“快来,快来!我朋友刚刚送来的西湖龙井,据说是那几棵老茶树的,磨了半天才给了我二两,你来尝尝。”

    “那还是算了。”

    向南一边走到沙发处坐了下来,一边笑着说道,“这么好的茶叶给我这种不懂茶的人喝,岂不是浪费了?我还是喝白开水的好。”

    “茶叶嘛,本来就是给人喝的。”

    夏振宇瞥了向南一眼,笑着说道,“这就跟喝酒一样,喝什么酒不重要,关键看跟什么人喝。哪有什么浪费不浪费的?”

第六百九十六章 找对人了 (第一更)

    听了夏振宇这么说,向南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坦然受之。

    喝过两杯茶之后,夏振宇才笑呵呵地问道:“向南,你小子很久都没来过我这里了,我还以为你拿了‘大国工匠’称号以后,就不把我这个老头子放在眼里了呢。”

    “老爷子您这话说得可真没良心啊。”

    向南放下手中的茶杯,笑着说道,“上次我来京城,是您自己不在的。”

    华夏古陶瓷学会就在京城故宫里面,向南几乎每次来到京城,都会前来探望夏振宇。只是年初那一次,向南到京城参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时,夏振宇到川蜀出差去了,所以才没有见着。

    算起来,两个人还真有大半年没碰着面了。

    夏振宇不仅仅是华夏古陶瓷学会的副会长、著名的古陶瓷鉴定家,他还是国内外都知名的收藏大家,向南的修复公司里,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业务,都是夏振宇名下的。因此,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既是合作伙伴,也是前辈和晚辈,比一般人的关系要亲密得多。

    “你小子,还怪起我来了。”

    夏振宇抬起手来,指点了向南两下,笑道,“我上次碰到贾昌道了,听他说你要过来了,我就想着,这事儿八成跟他有关系。”

    向南摊了摊手,一脸无奈地说道:“我原本是在凤凰城那边做一单古陶瓷修复业务,打算做完就直接回魔都的,可贾部长让我过来,帮他们面试文物修复师,我也只好来了。”

    夏振宇笑着点了点头,一脸赞许地说道:“你们文物修复公司现在挺不错嘛,连凤凰城这边都开始有业务了。”

    向南解释道:“也是通过熟人介绍的,我们小公司可没这么大的名气。”

    “问题是,公司里有你啊,现在在文博界里,谁不知道你向南?”

    夏振宇抬手点了点向南,笑着说道,“只要把你的招牌亮出去,圈子里无往不利啊。”

    “老爷子您说笑了,我也只是个文物修复师而已。”

    向南笑着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对了,我这边有件事,可能还得老爷子您帮个忙。”

    “就知道你小子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夏振宇瞪了向南一眼,这才说道,“说吧,什么事?”

    “上午我去拜访国家博物馆的丁春城丁老爷子时,他拿了一件残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镂空龙纹戈让我修复。”

    向南想了想,接着说道,“青铜戈很常见,但青铜镂空龙纹戈却很少看到。这件龙纹戈残损得比较严重,尤其是镂空龙纹部分,有一小半都已经残缺了,所以,我需要观摩一些战国时期的镂空龙纹青铜器作参考,否则的话,我要修复这件青铜戈怕是很麻烦。”

    当然,只是麻烦而已,并非不能修复。向南只要通过右眼的“回溯时光之眼”,就能将这件青铜镂空龙纹戈的全貌展现出来,但毕竟还是不如实物那么直观,那么有触感。

    这也是向南来找夏振宇求助的原因之一。

    “你会修复青铜器?”

    让向南没有想到的是,夏振宇听到他的话后,对于他的困扰根本不在意,反而将关注点放在了另一个方向上,“什么时候开始学的?我怎么都没听说过?”

    “啊?”

    向南怔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原来夏振宇都不知道自己学了青铜器修复技艺啊,他赶紧说道,“学了有几个月了。”

    顿了顿,他又说道,“自学了一段时间,现在跟着魔都古陶瓷修复中心的张春君老师学习。”

    “你小子……”

    夏振宇愣愣地看着向南,半天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到最后才摇了摇头,苦笑道,

    “你就是个怪物,别人到你这个年龄,还在拿着排刷练习刷纸,或者整天埋头清洗古陶瓷残片呢,你倒好,双料专家还不满足,又开始学青铜器修复了。你该不会是打算以后成为一个文物修复全才吧?”

    向南挠了挠头,有些为难地说道:“暂时,应该没有这个想法吧?”

    “那就是以后说不准就有这个想法了?”

    夏振宇差点被气笑起来,他抬手摸了摸下巴,说道,“这个想法好像还是挺刺激的,文物修复界里从没出现过这样的人,你加油,我看好你!”

    “老爷子,您可千万别跑题。”

    向南暗暗抹了一把汗,连忙说道,“您知不知道京城这块,谁收藏有战国时期的镂空龙纹青铜器?我只要观摩一下就可以了。”

    “这件事,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我自个儿主要是收藏古陶瓷一类的,青铜器虽然也有,但只有不多的几件儿。不过,京城地面的收藏家,拐着弯抹着角,我差不多都认识!”

    夏振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咂了咂嘴,一脸得意地说道,“你等着,我打个电话!”

    说完,也不等向南反应过来,他便站起来走到办公桌旁拿起手机,拨了一个号码出去,然后将手机放在耳边,慢慢朝窗口那边走去。

    向南没去听夏振宇打电话,他随手拿起放在茶几上的一张报纸,津津有味地翻看了起来。

    一篇新闻还没有看完,夏振宇就拿着手机,乐滋滋地回到了沙发处坐了下来,他端起放在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茶,然后才笑道:

    “向南,找着了,你的运气确实不错,我的一个哥们——城南的一位收藏家葛亮,前段时间收了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镂空龙纹镜,他这会儿正在家里,你要是下午没什么事,那咱们就去看看。”

    “行,我下午正好没事,就麻烦老爷子带我去看看。”

    向南将手里的报纸折好,又放回到茶几上,点了点头。

    夏振宇从办公桌上拎起一个手包,一边往外走,一边笑道:

    “麻烦什么?那哥们我也有一段日子没见着了,正好,今天晚上蹭他一顿饭!”

    两个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出了华夏古陶瓷学会的办公场所,然后坐上夏振宇的车子,就直奔城南而去。

第六百九十七章 战国青铜镂空龙纹镜 (更新完毕)

    车子开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缓缓地开进了城南一处高档小区,然后在一处联排别墅前停了下来。

    “到了。”

    夏振宇领着向南下了车,活动活动了一下手脚,然后上前摁了摁门铃,趁着等人开门的时间,对向南介绍了起来,“这个葛亮啊,以前跟我住一个胡同里的,家里也穷得很,他早年在京城的老墙根下趟‘鬼市’,赚了第一桶金,后面就开了古董行,慢慢地就发家了,顶聪明的一个人。”

    向南点了点头,还没开口说话,别墅的门就被人从里面打开了,一个头发花白,身材清瘦的老人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夏振宇后,便笑了起来:

    “小鱼,好久不见了。”

    “小油条,早跟你说了别叫我外号,你偏不听。”

    夏振宇瞪了对方一眼,随后才对向南介绍道,“喏,这位就是老哥们,葛亮。”

    葛亮朝向南点了点头,又问道:“小鱼,这位小伙子是?”

    向南笑了笑,自我介绍道:“向南,方向的向,南北的南。”

    “向南?”

    葛亮先是迷惑了一下,紧接着恍然大悟,“哦,原来你就是向南,欢迎欢迎!”

    夏振宇很不爽地低“哼”了一声,说道:“你就是在门口欢迎我们的吗?”

    “呵呵,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脾气还是这么爆。”

    葛亮摇头笑了笑,往边上站了站,对向南说道,“来来来,进寒舍喝杯茶。”

    夏振宇倒是一点也不客气,双手往身后一背,昂首挺胸地走了进去。

    向南和葛亮互相谦让了一番,也跟着进了屋子。

    在客厅里坐下之后,葛亮让家人上了茶,夏振宇这才开口道:

    “小油条,事情在电话里我都已经跟你说了,我这次过来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你之前收回来的那件战国时期的青铜镂空龙纹镜。”

    说着,他看了看向南,继续说道,“这青铜镜实际上不是我要看,是向南要看,他目前正在给丁春城修复一件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希望借你的青铜镜做一个参考。”

    葛亮笑着说道:“你都开口了,我能说不吗?”

    夏振宇眼睛一瞪:“你敢。”

    “你看你看,这小鱼变老鱼了,是越变越凶悍。”

    葛亮抬手指了指夏振宇,对向南笑道,“你别见怪,我跟他穿开裆裤的时候就认识了,一直都是这么闹过来的。”

    “这证明您跟夏老爷子的关系铁啊。”

    向南当然不会见怪,笑着附和了一句,说心里话,这两位老头几十年的交情,到了现在还这么好,他还是十分羡慕的。

    回想自己这二十来年,虽然一直沉浸在文物修复的世界里,但也交到了两个好朋友,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这两个好朋友,一个是高中同学赵晓辉,一个是大学室友钱小勇,平日里虽然联系不多,但只要自己有事,他们必定召之即来。

    当然,如果他们有什么事,向南也一样会尽力帮忙。

    “我就不叫你向专家了,这样显得太生分,你不自在,我也不自在。”

    三个人聊了几句之后,葛亮便站起身来,对向南说道,“我跟老夏一样叫你向南好了。那件战国青铜镂空龙纹镜,就在我的书房里,我带你去看一看吧。”

    说着,他又看了看夏振宇,问道,“你是一起来,还是留在这儿喝茶?”

    “我也去看一看。”

    夏振宇放下手里的茶杯,站了起来,笑道,“看看你这老油条的眼光有没有长进。”

    葛亮轻“哼”了一声,也不搭他的话,转身就往楼上走去。

    夏振宇和向南则一前一后,也跟了上去。

    二楼的书房,是一个套间改造而成的,朝南的那一面隔出了一个小的办公间,里面放着一张宽大的老板桌,上面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写字桌对面则是一组双人沙发。

    办公间里有一个门直通里面的书房,书房的面积有三个办公间那么大,两面的墙壁上,镶嵌着高大的木制书架,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

    向南只是随意瞄了一眼,就发现很多书籍都已经有些老旧了,书脊的部位都被磨得有些残破,想来,是这些书经常会被人翻看的缘故。

    夏振宇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忍不住啧啧称奇:“老油条啊,你一个初中都还没毕业的,居然看了这么多书?你不会是到旧货市场买了一堆旧书来充数的吧?”

    葛亮气得差点笑出来,他没好气地瞪了夏振宇一眼,说道:“我用得着买旧书来充数?”

    “哦,也是,你这么有钱了,也干不出那种丢份子的事。”

    夏振宇点了点头,随后又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很肯定地说道,“那你是把新书给作旧处理了?”

    葛亮连头也不回,根本就懒得搭理他。

    可向南却是明白,他的成功并不是侥幸,一个肯沉下心来努力学习的人,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的。

    葛亮朝前头走去,然后蹲下来从书架中部抽出几本书来,伸出手在书架后面点了点,随后打开了一个装在墙壁里头的保险柜,从里面取出来了一个古董盒。

    他将古董盒放在窗前的一张书桌上,然后笑着对向南说道:“向南,青铜镜就在书桌上,你自己拿出来看吧。”

    “等等,等等!”

    夏振宇一把拦住向南,然后快步朝书桌走去,一边走一边笑道,“我先看,我先看!”

    说话间,他几步就来到了书桌旁,然后伸手将古董盒打开,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那面战国青铜镂空龙纹镜取了出来。

    “嚯!果然很漂亮,很精致啊!”

    夏振宇轻呼了一声,拿着青铜镜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长出了一口气,忍不住赞叹道,

    “战国时期,是古代青铜镜艺术成就的高峰期之一,尤其是镂空复合镜是其中的翘楚。这件青铜镜,器形精致瑰丽,镜面与镜背结合之处设计独到,纹饰精美细腻,哪怕是在当时,也应该是一件难得的上品!”

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辈人 (第一更)

    “算你小子识货!”

    听了夏振宇的话后,葛亮的老脸上忍不住露出一丝得色,低“哼”了一声。

    “青铜器鉴定我可不擅长,我就是随便说说。”

    夏振宇“嘿嘿”一笑,看到葛亮一张老脸涨得通红,隐隐有发飙的迹象,他连忙将手里的青铜镜放回到古董盒里,闪到了一边,对向南说道,“喏,向南,你来看看。”

    向南点了点头,走上去前,伸手取出了这面青铜镜。

    之前夏振宇在鉴赏这面青铜镜时,他远远地也看出来了,这青铜镜背面的镂空龙纹,的确和丁春城的那件青铜镂空龙纹戈的镂空龙纹极为相似,也是很多条夔龙身躯缠绕在一起,只是两者的形式不一样罢了。

    但更多的细节,还需要近距离观看才能看个分明。

    这面青铜镂空龙纹镜圆钮,三角座,边缘有三条盘绕的夔龙,每条夔龙都有一爪搭在三角台上,张嘴咬着铜镜的边缘。

    和这三条夔龙相对应的,还有三条夔龙身躯盘绕伸展,撑爪扶抓镜子的边缘,中间则有数条小龙缠绕穿插。

    整整十二条夔龙的身体都是圆盈滑实,龙躯上的刻画装饰具体写实。

    高浮雕的工艺使主体纹饰中的夔龙都生活跃耀,神姿活现。在纷繁辉丽的纹饰中有凹圆处可见镶嵌的银饰,可见这件青铜镜的高贵。

    向南仔仔细细地将这面战国青铜镂空龙纹镜翻来覆去看了约莫一个来钟头,这才长出了一口浊气,将它小心地放回到古董盒子里,依然有些恋恋不舍。

    将盒子盖上后,向南朝葛亮点了点头,一脸感激地说道:“多谢老爷子了。”

    “客气什么?”

    葛亮浑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小鱼一般不会带人到我这里来的,既然他带你来了,说明你是自己人,自己人就不用这么客气。”

    顿了顿,他又问道,“你这么快就看完了?如果有需要,你可以带走,用完还给我就行了。”

    虽然知道葛亮是看在夏振宇的份上才对自己这么说的,但向南依然对他很是感激,连连摇头,笑道:“不用了,我看过就可以了。”

    “真的不用了?”

    夏振宇在一旁插话道,“你不用跟老油条客气,他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葛亮翻了翻白眼,当作没听到。

    向南忍俊不禁,再次说道:“真的不用。”

    夏振宇点了点头,“那就好。”

    “那我收起来了。”

    听到向南这么说,葛亮也就不再客套,将古董盒重新放回到保险柜里,又将拿下来的那几本书重新放回去,从外表上看过去,谁也不知道那墙壁后面还有个保险柜。

    下了楼,三个人又继续喝茶聊天,一直到吃了晚饭,向南和夏振宇两人才告辞离开。

    夏振宇的人脉果然很广,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带着向南去了好几处地方,还看了好几件战国时期的镂空龙纹青铜器,让向南对战国时期的镂空龙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一天傍晚,向南回到宾馆的房间里洗了个澡,然后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坐在沙发上将这些天鉴赏过的战国镂空龙纹青铜器一一回想了一遍,心里面已经有了把握,他打算第二天就到丁春城的修复室里去,继续修复那件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

    就在这时,放在床头柜的手机忽然震动了起来。

    向南拿起来一看,是贾昌道打来的。

    来京城这么多天,贾昌道这边一直悄无声息,这几天自己为了修复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而东奔西跑,差一点都要忘了此来京城的初衷了,没想到这个时候,贾昌道的电话反而又打来了。

    看来,自己还要晚几天才能继续修复那件青铜戈了。

    “喂!向南,文物修复师的招聘工作,从明天上午就开始了。”

    电话刚一接通,贾昌道有些沙哑的声音就从话筒里传了过来,“明天早上八点,你到我办公室里来一趟,我跟你说说具体的工作。”

    “好。”向南点了点头,“对了,贾部长,不会有太复杂的东西吧?”

    “怎么会复杂?不就是一个招聘会嘛。”贾昌道笑了起来,说道,“等明天你就知道了。”

    挂了电话,向南坐在沙发上又看了一会儿书,就上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在宾馆楼下的餐厅吃了早饭,向南便拎起背包,朝金水河边的文保小院走去。

    一路走去,远远地还能看见那些迎着朝阳,赶着前来上班的修复师们,他们或是步行,或骑着自行车、电动车,一个个脸上的神色恬淡安静。

    看到向南来了,修复师们一个个都笑着跟他点了点头,倒也没有人停下来跟他套近乎。

    事实上,他们认识向南,向南却有很多人都不认识。

    “向南!”

    快要走到文保大院的大门时,向南正犯愁该怎么进去——进大门是需要刷卡的——身后忽然传来了钱昊良的声音,“你怎么来这么早?”

    向南回过头来,看着钱昊良快步走过来,笑着说道:“贾部长让我八点到他办公室去一下,要交代一些招聘会的事情。”

    “哦,今天的招聘会,据说人蛮多的。”

    钱昊良从口袋里掏出门禁卡,放在门柱上的刷卡机上刷了一下,然后一边推开门,一边笑着说道,

    “也不知道这些学生是怎么想的,居然说在故宫里修文物好文艺,好向往,然后看到这边的招聘信息后,就一股脑儿地都报名了。”

    向南问道:“有很多人吗?”

    “嗯,差不多有几百号人。”钱昊良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有些担忧,“这次打算招五十个人进来,也不知道几个月后,最后还能剩下几个。”

    “有这么多人来,这里头肯定也有不少是真心想学习修复文物的人存在的。”

    向南跟在钱昊良的身边,走进了院子里,笑着说道,“再说了,他们这一辈人从小就不愁吃穿,跟咱们这些人的想法可不一样,你说是吧?”

    钱昊良一听,差一点笑出声来,他指了指向南,忍俊不禁:

    “你跟我们可不是一辈人,你跟那些学生娃才是一辈人。”

第六百九十九章 小老头很记仇 (更新完毕)

    将钱昊良送到古书画修复室后,又和里面的几位熟识的修复师打了个招呼,向南就转过身去,施施然地朝着文保科技部的办公楼里走去。

    一路上,向南又碰到好几个熟人,随意聊了几句后,眼看着时间已经快到八点了,这才跟他们告别离开。

    来到贾昌道的办公室时,贾昌道正在里面打着电话,看到向南来了,他朝沙发处指了指,示意向南先坐一会儿。向南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了,自然不会客气,在沙发上坐下后,随手拿起茶几上的几本杂志期刊看了起来。

    还没翻几下,贾昌道就搁下了电话,几步走到向南的面前坐了下来,绷着个脸将向南定定地看着。向南被看得浑身不自在,手臂上都起了一溜鸡皮疙瘩,他将杂志往茶几上一放,讪笑道:

    “贾部长,我脸上长了花?”

    “你还想脸上长花?美得你!”贾昌道盯着向南的眼睛,冷笑一声,道,“我是看看你小子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怎么会想起挖我的墙角来了?”

    这小老头,还真是记仇啊,这都说了n多次,还没忘!

    “那么大一个活人,我怎么可能挖得走?你也太看得起我了。”

    向南笑着说道,“再说了,我这不是过来给你出气了吗?”

    “唉,算了,总而言之,是我没把人给看好。”

    贾昌道有些无奈地摆了摆手,将这一茬略过,直接转移了话题,“这次我们文保科技部要招一批技术人员和文物修复师,这两拨人是分开来笔试和面试的,今天主要是笔试,面试会安排在明天。”

    “今天是笔试的话,那应该没我什么事吧?”

    向南有些困惑地看了看贾昌道,你还真以为我来京城就是天天窝在宾馆里待着没事做?我也很忙的好不好?

    “怎么会没事?当然有事了。”

    贾昌道看了向南一眼,解释道,“我之所以把你请过来,主要还是因为你在学生的人气很高,可以这么说,大部分来报名的人,都是看了《我为国家修文物》这部纪录片来的。因此,今天等那些来应聘的学生们都到齐之后,还需要你露个面,给大家讲个话。”

    向南一听,眼睛瞪得老大:“还要我讲话?”

    “当然,不就是说几分钟话?这对你有什么难的!”贾昌道瞥了向南一眼。

    “我露个脸没问题,讲话就免了吧?”

    向南皱了皱眉头,苦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人不擅长即兴演讲。”

    “你不擅长?”贾昌道的声调一下子拉高了,“你不擅长讲话,怎么可能把许弋澄给骗走?”

    向南:“……”

    这小老头,看来是打算把这件事给记一辈子了!

    在贾昌道的办公室里一直坐到快九点钟了,贾昌道这才站起身来,对向南说道:

    “走吧,时间到了。”

    向南苦着脸:“真的要讲话?”

    “真的。”贾昌道重重点了点头。

    “那走吧。”向南无奈,只能到时候随便说几句话了。

    来到办公楼三楼的大会议室里,里面密密麻麻坐了两百来号人,向南忍不住咋舌不已,毕竟是华夏最大的博物馆,下属的一个文保科技部招聘,就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前来。

    实际上,向南并不知道,招聘现场火爆的现象,也只是出现在今年这一次而已。

    哪怕是京城故宫博物院,在之前几年招聘修复师和科技人员的时候,那也是应者寥寥,大猫小猫三两只。

    如果不是去年以来,向南在国家电视台上屡屡为文物修复师发声,又数次修复国宝级文物震惊文博界,及至在今年年初成功摘取“大国工匠”称号这一系列大事,再加上京城故宫和国家电视台联合拍摄的《我为国家修文物》纪录片在网络上广受好评,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恐怕今年的招聘依然会很凄凉。

    当然,世上没有“如果”,所以,京城故宫的这次招聘,前所未有的热闹。

    “咦,这个人看着好像向南啊!”

    “什么好像?你明明就是向南啊,跟电视上比,真人帅多了!”

    “向南怎么来了?不是听说他在魔都开了个文物修复公司吗?”

    “诶?向南的文物修复公司怎么没招聘啊?要不然我去他公司多好!”

    “你省省吧,向南的公司,还会缺修复师吗?更何况,咱们还什么都不会呢。”

    “……”

    向南跟在贾昌道的身后,朝会场前方走去,一边听着学生们的小声议论,一边微笑着跟那些看向自己的学生点头微笑。

    “你听见了吧?有不少学生都是冲着你来的。”

    贾昌道的语气有些酸溜溜的,他低声说道,“我估计你要是一会儿在台上说一声,你们公司也要招聘十几个修复师,在场的学生估计得有一半人直接跟着你走了。”

    “这么厉害?那等一会儿我上了台,我这么说说试一试?”

    向南难得看到贾昌道这副表情,一下子没忍住,开了个玩笑。

    “你敢?小心你走不出去!”

    贾昌道恨恨地瞪了他一眼,居然威胁起来了。

    向南咧嘴一笑,没再多说什么。

    走到前台,贾昌道伸手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话筒,看着人头攒动的应聘者,笑着说道:“各位同学,大家安静一下。”

    片刻之后,原本还有些闹哄哄的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两百多双眼睛,全都看向了会场前方的贾昌道。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姓贾,是京城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副部长。”

    贾昌道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接着说道,“今天是文保科技部校招的第一天,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次校招的各项流程和细节,之后,大家再按照事先在短信中告知各位的编号,进入到指定的考场里进行第一轮的笔试。”

    接下来,贾昌道便将校招的流程和细节宣读了一遍,实际上,这些内容网上都有,他在此时再说一遍,也算得上是拾遗补缺,免得个别应聘者粗心大意,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事项。

    这一番介绍,足足用了一刻钟的时间。

    “我知道,有很多同学实际上对文物修复并没有什么概念,大部分人都是看了《我为国家修文物》这个纪录片才知道了一点,但实际上你们看到的,只是皮毛而已。”

    贾昌道扫了底下的应聘者们一眼,继续说道,“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请《我为国家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参与者、古书画修复和古陶瓷修复双料专家、‘大国工匠’称号获得者向南,为大家讲述什么才是真正的文物修复师!”

    话音一落,底下顿时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

第七百章 有些事总要有人做 (第一更)

    在一片掌声之中,向南走上前去,从贾昌道的手里接过话筒,然后微笑地看着这两百多号应聘者,开口说道:

    “大家好,我是向南。”

    “好!”

    也不知道底下的哪一位大喊了一声,紧接着,原本已经渐渐开始平息下来的掌声,又如海浪一般响彻整个会场。

    一直过了好一会儿,掌声才渐渐停歇了下来,会场里重新变得寂静。

    “好了,不要再鼓掌了,要不然的话,你们今天趁兴而来,恐怕会败兴而归。”

    向南笑着扫视了一圈,接着说道,“你们之中的大部分人是来应聘文物修复师的,那么,就应该知道,文物修复师除了需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还需要一双灵巧的手。要是你们鼓掌太久,把手给拍麻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底下的应聘者们“哄”地一声笑了起来。

    “还有一个小秘密要告诉你们。”

    看到底下的应聘者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向南神秘地一笑,说道,“实际上,你们在《我为国家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看到的,大部分是做了造型设计的,是美化了的,还有很多事情是你们看不到的,而那些看不到的,才是文物修复师们的常态。”

    “那么,肯定有人会问,什么才是文物修复师们的常态?”

    向南顿了顿,继续说道,“文物修复师的常态,就是日复一日,俯身在长案前,一丝不苟地修复那些流传了千百年,却满身都是被岁月摧残痕迹的文物。一幅残破的古画,也许你要花费三五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一件摔碎了的古陶瓷,你将所有的碎片拼接起来,可能就需要半个月甚至一个月;一件矿化严重的青铜器,可能你还要自己发明工具才能将它修复……”

    “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仓库里堆积着几百年也修复不完的文物;最关键的,是别处还有源源不断送来的残损文物;最关键的,其他的同学开公司做老板,可以香车美女,享受灯红酒绿,而我们却只能拿着不多的薪水,守在寂静的修复室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说到这里,底下的一些应聘者们已经没了之前的兴奋,眼神开始变得飘忽、闪烁。

    而站在角落里的贾昌道心里却开始焦急了起来,“这臭小子,我让你来是给这些应聘者加油鼓劲的,可不是让你来拆台的!”

    要不是有这么多人看着,他都恨不得立刻跑上去,将向南给揪下来,狠狠打一顿再说。

    贾昌道心里面焦急万分,而台上的向南却毫无所觉,继续开始讲了起来:

    “那么,肯定又有人要问了,既然做文物修复师这么寂寞,这么辛苦,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做呢?”

    “这句话问得好啊!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做文物修复师呢?”

    “因为我们修复的不仅仅是文物,是遗失的历史,更是断裂的文明!”

    “因为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那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通过我们的双手,才能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因为,有些事,总要有人来做啊!”

    “……”

    看着底下的应聘者们,有人目光闪烁,有人眼神茫然,也有人一脸激动,向南淡淡地一笑,接着说道:

    “同学们,我今天说的这些,也仅仅只是文物修复师的一个方面罢了,要想真正知道什么才是文物修复师,只有你们自己亲身去体会过,才能了解得到。”

    “但,如果你们只是一时兴起,或者只是羡慕在故宫里修复文物很文艺,很风光,那么,我建议你还是放弃这种念头,因为,文物修复师并不文艺,也不风光,充其量只是一个手工艺人而已。”

    顿了顿,向南又说道,“我的话就讲到这里了,无论你们在离开这里之后,是否还像当初那样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我都祝愿大家事事顺意,心想事成!谢谢大家对文物修复师的支持与关注,再次感谢!”

    “哗!”

    如雷般的掌声再一次响了起来,久久不息。

    “这臭小子!”

    贾昌道站在角落里,看着前方的向南在频频鞠躬,忍不住笑了起来,

    “即兴讲个话而已,还要来个转折,差点把我给吓住了。把其中一些只是凑热闹的人剔除掉也好,免得招进来了没几天就跑了,还打击了其他人的积极性。”

    看着台下的掌声还没有停息,贾昌道快步走到向南的身边,接过他手中的话筒,抬起双手往下压了压,等到大家都安静下来后,他才大声说道:

    “各位同学们,今天将要举行的笔试时间是上午10点到12点,现在离10点还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先做一下准备,然后前往指定的笔试现场,预祝大家笔试顺利!”

    话音落下后,底下的应聘者们立刻开始骚动了起来,一个个从座位上站起来,或是小跑着去卫生间,或是走出会场,准备去考场看一看。

    还有一些人,则冲着向南快步走了过来,举起手中的笔记本和水笔,一脸期待地喊道:“向老师,能不能给签个名?”

    向南呆了一下,我又不是明星,要我的签名有什么用?

    他还没来得及回答,又有其他人喊了起来:“向老师,咱们合个影呗?”

    “我也要签名!”

    “签名,合影!”

    “……”

    一瞬间,向南就被学生们给团团围住了,一双双热切的眼神直愣愣地盯着他。

    向南可从来没遇见过这种事情,一时间都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他将救助的目光投向了人群外的贾昌道。

    贾昌道却当作没看见,心里却在不停窃笑:“你小子不能挺能的吗?没想到也有搞不定的事情啊!”

    看到贾昌道不搭理自己,向南顿时就明白了,这人靠不住,只能靠自己了。

    被一大群类似“粉丝”的应聘者给围住了,向南出也出不去,只能老老实实地接过他们手中的本子,认认真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他在心里默默地安慰自己——

    “幸好没有多久就要笔试了,很快就可以解围的……”

第七百零一章 没有落款的画 (更新完毕)

    签了三十来个名字,又对着手机镜头喊了三十来次“茄子”,眼看着笔试的时间就快要走到了,那些应聘者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赶赴考场去了。

    看着那些人或欣喜或失落的表情,向南长舒了一口气,他活动了一下久不握笔的手指,转身看了看贾昌道,问道:“现在没我的事了吧?”

    贾昌道将话筒的开关关掉,放在桌子上,抬头看了向南一眼,说道:“你这么着急干嘛?就不能留下来看一看?”

    “我也有事要做的。”

    向南想了想,这才解释道,“丁春城丁老爷子前一段时间让我修复一件战国青铜镂空龙纹戈,我到现在还没正式开始修复呢。”

    “你不是还没开始吗?那也不差这么一两天。”

    贾昌道摆了摆手,忽然他意识到了什么,忽然抬头盯着向南,问道,“你刚刚说什么?战国青铜器?你什么时候会修复青铜器了?”

    “刚学了几个月。”

    向南简单地解释了几句,说道,“丁老爷子也算是我青铜器修复的启蒙老师,目前我主要是跟魔都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中心的老专家张春君老师学习。”

    “三代鼎彝容易补,战汉兵刃不好修啊。”

    贾昌道叹了一口气,似笑非笑地看着向南,说道,“你刚学几个月就能修复青铜戈了,看来至少也是资深修复师的水准了。”

    “这个……”向南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应该差不多了吧。”

    贾昌道盯着看了向南好了一会儿,忽然咬牙切齿地说道:“真后悔当初没把你扣下来,我就不信孙福民那个死老头真敢拿刀砍我!”

    这是他一辈子最耿耿于怀的一件事。

    当初是他将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向南带到了京城,也是他第一个发现了向南的不同凡响,还是他第一个向向南抛出了橄榄枝,想要将他留在京城里……

    可结果,就被孙福民那个老头子一个电话给吓住了,眼睁睁看着向南离开了京城。

    之后的向南,就如同神州号火箭一样,飞快地在文博界里崛起,贾昌道想要再次招揽向南,已经变得不可能了。

    如果世上有后悔药的话,贾昌道哪怕砸锅卖铁也要买上一颗。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向南看着忽然变了脸色的贾昌道,被吓了一大跳,他干笑了一声,举手指了指门外,小心翼翼地说道:“贾部长,那我……先走了?”

    “走吧走吧,看到你就心烦。”贾昌道朝他摆了摆手,一脸嫌弃。

    向南自然不会在意,笑了笑,拎起背包,转身就离开了这里。

    出了办公楼,向南信步来到古书画修复室里,看到钱昊良正和几个修复室围在长案旁,正在讨论着什么。

    看到向南来了,钱昊良直起腰来,对向南招了招手,笑着说道:“你来得正好,快过来一起看看,这幅古画到底是哪个作家的?”

    其他几个修复师也都转头看向向南,笑着招呼道:“向老师来了。”

    向南笑着和他们一个个打了招呼,走到长案旁,笑着问钱昊良:“什么画你还能判断不出作家来?”

    “这画又没有款识,看技法有点像五代宋初的绘画大师李成的‘卷云皴’,看画风,又有点写实山水的意味。”

    钱昊良回头打量着长案上的这幅山水画,摇了摇头,笑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李成对北宋山水画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被誉为‘古今第一’,学他画法的画家太多了,根本就没法猜。”

    “你们都猜不到,那我就更猜不着了。”

    向南看了看长案上的那副画,这是一幅典型的设色山水画,山石创为状如卷云的皴笔,也就是钱昊良之前说的“卷云皴”,树林则是如同蟹爪状的“蟹爪法”。

    这“一皴一法”,实际上都是李成所创。

    这幅画,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层叠,山石突兀;山间泉水淙淙而下,汇入河谷,桥路楼观掩映于山崖丛树间。山间云烟变幻,大地复苏,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

    光从一幅画的技法和特点上来判断这幅画的作家,实在是有些为难了,毕竟华夏数千年来,有无数的画家,而且山水画又是一大题材,就更难猜了。

    当然,这是对别人而言,对于向南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题,他只要用右眼的“回溯时光之眼”看一眼就知道了。

    不过,向南没有想要出风头的意思,干脆说自己也猜不着就行了。

    “向南你就别谦虚了。”

    一个年纪和钱昊良差不多的修复师笑了起来,说道,“这幅画大差不差,估计也就是南北宋期间的画,整个华夏的古书画修复师里,找不出几个比你还熟悉南北宋画家的人了。”

    这话一出口,大家都笑了起来。

    谁都知道,向南当初可是靠着修复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成名的,之后他又在湘楚博物馆修复了北宋画家崔白的《双喜图》,说起北宋画家来,谁也不敢说比向南还更了解。

    “周大哥说笑了。”

    向南笑着摇了摇头,刚想把这件事给糊弄过去,忽然他眼睛一亮,指着这幅画左面树丛的一根枯枝下方,说道,“这不就是落款吗?”

    钱昊良等人一听,连忙凑上去仔细看了看,只见那根枯枝下方用细细的小楷题着“早春,壬子郭熙笔”七个字!

    “这是北宋绘画大师郭熙的《早春图》!”

    那位姓周的修复师一脸激动地抬起头来,有些懊恼地说道,“我们几个人看了这么久,居然都没有发现这藏在画里的款识,真是白长了一双眼!”

    “周大哥可不能这么说。”

    向南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这款识字太小,又是写在枯枝下方,一不注意,还以为这也是枯枝呢,谁会注意到这其实是几个字?”

    其他几个修复师听了连连点头,他们此刻都显得很兴奋,这可是郭熙的作品,国宝级的文物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760/ 第一时间欣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作者:十三闲客所写的《我为国家修文物》为转载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为国家修文物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为国家修文物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为国家修文物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为国家修文物介绍:
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谁能触及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 
我睁开时光之眼,看见了这样一个世界:权谋、艺术、战乱、马蹄与火光…… 
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被腐朽的画卷、铜锈密布的铜器、支离破碎的陶瓷所掩盖。 
他们在时光的流逝中等待,等待着再次绽放出闪耀世界的光芒。 
我叫向南,我为国家修文物。
我为国家修文物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为国家修文物,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