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我为国家修文物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为国家修文物全文阅读

作者:十三闲客     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     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五十五章 冰花个个团如玉 (第一更)

    元至正八年(1348年)冬天,王冕在大都的一家酒馆里独自饮酒取暖,他看着窗外的枯枝上的雪花,忽然来了兴致,便提笔画了一幅梅花贴在墙壁上,并题诗道:

    “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

    此时,他刚刚从塞北游历结束回到大都,看遍了人间疾苦,心中早已对元朝统治者的耀武扬威充满了愤怒。

    这一句诗里,饱含了他的爱民族爱祖国的情感,表达了自己不愿意给外族统治者作画,对当时的权贵也是予以无情的讽刺。

    这幅画一挂出来,在酒馆里喝酒解闷的其他人见了,就如同看见了蛇蝎一般,纷纷结账远离了此地,唯恐避之不及,给自己招来灾祸。

    甚至还有人偷偷跑到官府去告状,说有人写反诗。

    “后生,赶紧逃吧,留在这大都,你早晚都会出事的。”

    酒馆的老板是个须发皆白的老汉,他看着空荡荡的酒馆,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他倒是不怪王冕搅和了自己的生意,也不怪他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他只是担心这个后生仔会遭到清算。

    这年月,像王冕这样的人已经太少了,很多人都忘了这是汉家天下了。

    这酒馆老板果然没有说错,当天晚上,当醉醺醺的王冕准备回住宿的旅馆时,老远就看到一队官兵凶神恶煞地冲了进去,把旅馆搅和得鸡飞狗跳。

    王冕的酒一下子就被吓醒了,他知道自己在大都真的待不下去了,连夜就出了大都城,逃往南方。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在南归的途中,王冕又碰上了黄河决提,沿河州县,大量的田园房舍被洪水淹没。

    更让王冕愤懑难当的是,百姓遭遇了洪灾,官府却置之不理,任由百姓四散逃荒。

    一路之上,逃难的百姓成群结队,不时地就有老人、小孩扛不住,饿毙街头,凄凉无比。

    “黄河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我也只好南归,以遂吾志。”

    王冕见到百姓四处逃难的惨状,自己却没有丝毫能力去改变,去帮助他们,心里面悲苦难当,只好对自己的朋友张辰如此说道。

    事实上,元代时,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真是民不聊生,出现了流民“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的悲惨局面,而元朝统治者却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财宝美女,天天供佛炼丹。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王冕心中对元朝统治者充满了愤懑,他的诗作里,也都充满了反抗精神。

    这一次的游历生活,让王冕更清楚地看清了人情势利,也知道自己的功名之道已经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便学南阳诸葛亮的耕隐生活,隐居在九里山的水南村,自号“老龙”,过着“淡泊明志”的半饥不饱的生活。

    王冕在九里山隐居之后,生活越发贫困,乡人的蔑视他可以无视,但不能供养父母,却让他悲戚不已。

    他的父亲在他隐居之后不久,就因为贫病交加去世了,王冕在悲痛之余,送母亲到绍兴城里去疗养。

    王冕的朋友著作郎李孝光听说之后,便立刻上门找到了王冕,想举荐王冕为府吏。

    李孝光说道:“你且莫急着推辞,还要多想想老夫人和嫂夫人,难道你打算一辈子就这么困苦下去?”

    王冕却是想都没想,直接拒绝道:“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下人?”

    李孝光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是劝不动王冕了,便也只能悄悄留下一些银钱,不再劝说。

    母亲在绍兴城休养了几天后,知道王冕本就没什么钱,不肯留在绍兴城里“浪费”钱,便想着要回家去。

    王冕劝说不动,便只好买了一辆牛车,准备载着母亲回家。

    在准备路上的吃食时,他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在《楚辞图》上看到过的屈原衣冠,便自己做了一顶很高帽子,和一件很阔的衣裳。

    第二天,他戴着高帽子,穿着阔衣裳,腰上挂着木剑,然后牵着牛车载着母亲,一路唱着山歌回到乡里。

    “快来看,这里有个疯子!”

    “哈哈,真的呀,他还在唱山歌呢!”

    “他的帽子好高啊,他的衣服也好大啊,真难看!”

    “……”

    从村子里走过的时候,一群小孩子看到王冕的模样,都嘻嘻哈哈笑着跟在后面看热闹,而王冕却是丝毫不在意。

    没过几年,王冕的母亲也去世了,悲痛万分的王冕,又过了三年的守孝生活。

    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在颍州爆发,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因而被称为“红巾军”,又因为其烧香聚众,又被称作为“香军”。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提兵击败之江方国珍,派遣胡大海攻打绍兴,屯兵九里山。

    村里的老百姓们惶恐不安,携家带口四处躲避兵灾,但王冕却是不为所动。

    当红巾军进入村庄之中时,王冕正好卧病在床,他对闯入家中的士兵说道:“我是王元章。”

    士兵听到这名字后,顿时大惊,王冕的名声太响了,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大儒,更是因为他多次作诗讽刺朝廷,宁肯过着困苦不堪的隐居生活,也不愿意做元朝的官。

    于是,士兵们当即将王冕用车送到胡大海下榻的天章寺。

    胡大海听说后,立刻将王冕奉为上宾,请他上座,并向他请教用兵策略。

    王冕摇了摇头,对胡大海说道:

    “大将军是高明远见之人,自不消乡民多说。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若以兵力服人,何人心服?我绍兴乃秉义之地,要我教大将军杀我父兄子弟,则万万做不到。大将军若能听我之言,望能立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者,则请立即杀我。”

    胡大海哑口无言,只得再拜领受,只求王冕不要讲话即可。

    第二天,王冕便病重不起,没过几日便逝世了。

    胡大海尊之重之,备丧礼殓葬王冕于山阴兰亭之侧,墓碑题“王先生之墓”五字。

第八百五十六章 你又不是RMB (更新完毕)

    王冕一生爱梅,隐居会稽九里山时,曾经种了千棵梅花树,并在树间建了三间茅庐,取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

    他尤为擅长以胭脂画墨骨梅,开创了写意派花鸟画新风,对后世画家影响颇大。

    向南看完了王冕困苦而又孤傲的一生,也完成了这幅《墨梅图》的拼对粘接工作。

    修复这幅《墨梅图》最难的一步,就是拼对粘接,这一步完成了,接下来的工艺就要简单得多了。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摒弃了脑海中的杂念,开始认真修复起这幅画来。

    ……

    同一时间,京城国家文物局会议室。

    副局长周彤坐在上首,敲了敲会议桌,说道:

    “可能大家都知道了,这两天局里接到了好几份推举向南为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的推举信,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商量一下,是不是要直接授予向南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称号?”

    说这些话的时候,周彤有些感慨,他跟向南是见过两面的,那时候对方刚刚因为修复了国宝级文物《千里江山图》,而被授予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的称号。

    对于这个年轻人,他是很有好感的,年轻有天赋,最主要的是看上去很稳重,不像一些所谓的天才那样,趾高气扬的,谁也不放在眼里。

    那个时候,他就断定了向南的未来必定不可限量。

    但那指的是未来,谁也没有想到,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向南就成长到了这样的地步,如今他在文博界里的地位,俨然比一些老牌的老专家还要高出那么一些。

    实在是后生可畏啊。

    难道,这就是文物修复界里的后浪?

    可这后浪也未免太凶猛了一些。

    “这有什么可讨论的?”

    一位专门负责修复师等级考核的老专家笑呵呵地说道,

    “晋升文物修复国家级专家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参加国家文物局的考核,另一个就是有五位专家级修复师联名推荐,现在向南已经获得了多位文物修复专家的推举,当然可以直接获得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的称号。”

    “我不是这个意思。”

    周彤笑呵呵地伸出一只手来摇了摇,说道,

    “我是觉得向南年纪轻轻的,头上就顶着三个文物修复国家级专家称号,会不会对他的成长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那倒不至于。”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江岚霖笑着说道,

    “向南为人比较稳重,之前他被授予了古书画修复和古陶瓷修复双料专家时,也没见他有多高调,我觉得他对这些虚名看得比较淡,他要的只是一个修复文物的资格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授予他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称号好了,反正他的技术摆在那里,按照规矩也够资格了。”

    看到大家都没什么反对意见,周彤点了点头,当即拍板道,

    “向南是咱们华夏文物修复界里的一面旗帜,也许文物修复这门古老行业的振兴,就要着落在他的身上了,我们提供不了太大的帮助,但也不能拖他的后腿。”

    “有周局给他撑腰,谁还敢给向南拖后腿啊?”

    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欧阳春开了个玩笑,他打趣道,

    “我们这边可是接到了不少海外博物馆邀请向南去修复文物的函件,要不是担心那些外国佬把向南给骗走,我们还真想让向南去接受一下考验呢。”

    “这种考验还是算了。”

    周彤连忙摆了摆手,说道,“这要是真把向南给骗走了,文物修复界的那些老前辈非把你的办公室给砸了不可。”

    “砸办公室还是好的,我就担心出门会被打一顿。”

    欧阳春笑着说道,“这要真是被人打了,我找谁哭去?”

    一群人听到他这么说,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看啊,你们也别把海外博物馆的那些邀请函给压下来了,这种事,还是要看向南自己的意思。”

    之前说话的那位老专家想了想,还是说道,

    “而且,我看向南也没有出国定居的意向,要不然,他也不会每次出国都要带一批咱们华夏的国宝级文物回来,让那些流落海外的华夏文物回到祖国,是每一位文物修复师的愿望,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大概也就只有向南了。”

    “嗯,那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

    周彤曲起手指敲了敲桌面,对欧阳春说道,“以后你这边还是要加强和向南的联系,别让他觉得我们对他关心不够似的。”

    欧阳春点了点头,应道:“好的,周局放心,我会的。”

    ……

    国家文物局内部的这场小型会议,向南自然无从得知。

    此刻,他已经修复好了王冕的那幅价值连城的《墨梅图》,正将它贴在纸墙上,等着画芯晾干之后,再重新装裱起来。

    如今的向南不需要靠修复数量来提升自己的修复技艺了,因此,今天修复完这幅《墨梅图》后,他就没打算再继续修复文物了。

    洗干净了手,向南抽了两张纸巾擦了擦手上的水渍,然后走出修复室,回到办公室里喝了两口已经冷掉的茶水。

    刚刚歇了一会儿,许弋澄又找上门来了。

    一进门,他就对向南说道:

    “那家建筑规划公司的老板说,如果你这边不忙的话,他打算明天上午亲自上门来一趟。”

    “明天上午?”

    向南想了一会儿,这才点了点头,“行,那就明天上午见一见好了,正好我明天也休息一天。”

    这段时间以来,他整天都躲在修复室里修复文物,再不出去晒晒太阳,人都快要发霉了。

    顿了顿,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问道,

    “他不会是想要我帮他修复文物吧?如果是这样,也不用那么麻烦啊。”

    “具体的情况我不清楚,应该不至于吧?”

    许弋澄挠了挠头,也有些迷惑,“如今要找文物修复师修复文物,又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只要愿意出钱,有的是修复师愿意接任务。”

    想了想,他又开玩笑似的说道,

    “再说了,你又不是rmb,真以为你在古董收藏圈里人见人爱啊?”

第八百五十七章 “懒散”的学生 (第一更)

    将许弋澄赶走以后,向南看了看时间还早,离下班还有一个多小时呢,便收拾了一下东西,拎起背包就出了门。

    从豫章回到魔都也有一段时间了,他到现在都还没去看望过江易鸿和张春君两位老师呢。

    趁着现在还有点空闲时间,向南打算去文保小院看一看。

    下了楼,向南在路上买了点东西,然后来到魔都博物馆文保小院,径直上了二楼的古陶瓷修复中心。

    在经过之前待过的那间公共修复室时,向南下意识地朝里面瞄了两眼,里面有几位面孔陌生的年轻人正坐在工作台前忙着修复文物,应该是博物馆方面新招聘来的初级修复师,反正向南之前是没有见过这几人的。

    至于之前和向南一起待在这间修复室里做事的老戴,现在已经到了向南的文物修复公司里做事了,而小乔,也怀孕几个月了,据说是因为妊娠反应严重,提前休产假去了。

    过不了几个月,那个大大咧咧的小乔,就要升级成为辣妈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

    向南在江易鸿办公室里待了一个来小时,和他聊了聊在豫章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的事情。

    “海昏侯墓的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的数量,不比星城的马王堆小,如今在考古界都遵循着‘不主动考古’的原则,以后要碰到能够堪比海昏侯墓的古墓葬的机会,已经很少了。”

    江易鸿感叹了一声,笑着说道,“不过,这次你能够参与到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工作中去,并且还能担任总指挥,这将是一份含金量很重的资历,对你以后竞选华夏文物学会常委等重要职位会加分不少,对你未来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以后再看吧。”

    向南挠了挠头,说实话,他竞选华夏文物学会常委这些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如果真担任了学会里的重要职务,毫无疑问的,以后绝对会俗事缠身,哪能像现在这么清闲,只要自己愿意,就能够天天躲在修复室里修复文物?

    “我知道你的想法,不过,如果你不去争取这些重要职位,在文物修复界里虽然也会有不小的名声,但号召力却是不大。”

    江易鸿是真心为向南考虑,因此也是很耐心地跟他解释,“但如果你在这些协会里面有了重要的职位,话语权就大了不少,这无论是对于你未来培养大批量的文物修复师,还是对文物修复行业进行改革,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你单纯只是个明星文物修复师,无非也只是名气大一点,自己赚得多一点,但想要改变文物修复行业的一些“行规”,有几个人会响应你的号召?

    可如果向南在行业协会里有了头衔,就可以以行业协会的名义来对文物修复行业进行改革,那样的话,不仅仅是力度加大了,可信度也会变大不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比如今容易得多。

    “嗯,老师,我知道了。”

    向南不是笨蛋,相反,他还很聪明,之前不理解是他不愿意往这方面想。

    现在江易鸿提了一提,他就懂了,自然明白老师这是真心为自己好。

    从江易鸿这边离开后,向南又来到青铜器修复中心,张春君刚刚在修复室里修复好一件明代的青铜龙柄四足匜([yi])。

    匜,是古代的盥([guàn])器,形如瓢,与盘合用,用匜倒水,以盘承接。

    这件青铜龙柄四足匜,造型似瓢,深腹圆底,前段有流,中部流槽阔长弯曲,后端配有龙型柄,口沿下端饰有精美的回形纹,整体造型端庄,纹饰精美。

    “今天怎么有空跑过来了?”

    张春君刚刚修复好一件青铜器,心情看上去很不错,他看了看向南,拿毛巾擦了擦手,笑着说道,“走吧,到办公室里去喝茶。”

    “这段时间确实比较忙,一直都在修复文物。”

    向南有些不好意思,当初让江易鸿作为介绍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张春君答应教授他青铜器修复技术,可向南这么长时间以来,到青铜器修复中心这里来学习的次数一双手都数得过来。

    要不是向南的青铜器修复技术进步飞快,估计张春君见了他,连个好脸色都不会给他——

    这么“懒散”的学生,要来干嘛?

    不过,张春君在外面还真从没说过向南是他学生的话,他的脸皮可没刘其正那么“厚”,还要死皮赖脸地跟孙福民抢学生,他自觉自己没教过向南什么东西,向南明明是自学成才的,他哪里好意思说那是他教得好?

    到了办公室里,张春君没泡功夫茶,随便泡了两杯茶,端了一杯给向南,然后自己也捧着杯子,和向南一起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聊了起来。

    张春君对海昏侯墓那边的情况并不是太关心,简单了解了一下之后,便很快就转移了话题: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工作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你这边有什么打算?”

    “暂时还没有。”

    向南小心地喝了一口茶,只觉得满嘴都是茶叶的清香,他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可能要歇一段时间,公司里还积攒了一些残损文物没有修复,估计等将这些文物修复完毕之后,我可能要出国一趟。”

    加利特早在五月份的时候就邀请他去f国了,这段时间里,加利特的那位女助理王小姐也联系了自己多次,询问自己什么时候有时间去f国。

    只是,自己这几个月都耗在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之中,自然只能往后推了。

    此外,前一段时间齐文超来魔都看望孙福民和刘其正两位老朋友时,意外和田间碰上了,有可能会在秋天时到倭国去一趟,拜祭田间的老师山本俊夫。

    如果齐文超真要去倭国,向南很有可能也会跟着一起去。

    “哦,那日子过得倒是挺充实的。”

    张春君没问向南出国要去哪儿,只是点了点头,说道,

    “过几天时间我可能还要去一趟姑苏,马玉川那边最近得了一件宝贝,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第八百五十八章 等待修复的龙袍 (更新完毕)

    马玉川这个人,向南当然知道。

    当初他刚刚跟张春君学习青铜器修复技术时,张春君就带着他走了一趟姑苏,去的就是马玉川的家里,为他修复一件商代的青铜羊觥。

    也是在修复这件青铜羊觥的时候,让张春君认识到向南的雕刻技术非同一般,也让张春君真正同意让向南到青铜器修复中心里去跟他学习青铜器修复技术。

    只是很可惜,向南有了学习的机会却不知道“珍惜”。

    张春君这次要去姑苏,多半也是为了帮助马玉川修复文物,只是不知道马玉川这回又得了什么宝贝?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宝贝。”

    感觉到了向南的好奇,张春君呵呵笑了起来,“老马还跟我打马虎眼,说什么等到了他家里就可以看到了,我估摸着应该是一件比较少见的青铜器文物。”

    “嗯,那老师什么时候去姑苏的话,喊上我就行了。”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马玉川这人,还是挺有意思的。

    而且上次去姑苏匆匆忙忙,连园林都没来得及去看过,这次如果再去的话,希望有机会可以好好逛一逛。

    在张春君办公室里又坐了一会儿,向南这才告辞离开。

    ……

    “老板,这位就是魔都瑞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老总谢瑞东。”

    第二天上午,向南刚到公司没多久,许弋澄就将他领到了客厅里,将一位看上去极为儒雅的中年人介绍给了自己。

    他有些意外,原来这位就是那家极有可能成为自己“邻居”的建筑规划公司的老总,没想到对方这么早就赶到公司里候着自己了。

    难道对方找自己真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心里嘀咕着,向南反应可不慢,连忙朝对方伸出手去,笑着招呼道:“原来是谢总,幸会幸会!”

    “向专家太客气了,我对你才是真的仰慕已久,只是你我都忙,一直都无缘得见。”

    谢瑞东握住向南的手轻轻摇晃了两下,笑着说道,“这次能有机会见到向专家,实在是我的荣幸。”

    两个人商业互捧了一番,这才各自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谢总,这次我们是打算扩大公司的规模,想把这20楼剩下的半层也都给租下来。”

    许弋澄等两人都坐下之后,便笑着开口说道,“我们到物业公司一问,才知道那半层楼已经被贵公司给预订下来了,所以这才麻烦到了你的头上。”

    “这都是小事,贵公司要扩大规模,那是好事,我们也不能做阻碍贵公司发展的’绊脚石’对不对?”

    谢瑞东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而且,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将公司安排在20楼,19楼或18楼都可以的嘛,咱们照样是邻居。”

    这话说得真好听,当初我给你们公司打电话商量这事时,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许弋澄腹诽了一番,脸上却是不动声色,笑着说道,“那真是太好了,要多谢谢总成全啊,省了我们很多事,不然的话,我们又得搬公司了。”

    “小事而已,用不着这么客气。”

    谢瑞东笑得灿烂,他转头看向向南,又说道,“其实,我这次过来,除了来拜访一下向专家,交个朋友之外,还有件麻烦事想请向专家帮个忙,只是不知道这么贸贸然开口,会不会太唐突了一点?”

    “来了!”

    向南和许弋澄对视了一眼,心说果然,对方还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早就知道他这么积极地主动上门来,肯定是有事相求,如果真是交朋友的话,早就上门来了,哪还用得着等到现在?

    “谢总有什么麻烦事,不妨先说来听听?”

    向南微微一笑,说道,“如果能帮得上的话,我们绝不推辞。”

    许弋澄也笑着说道:“是啊,谢总先说说看,能帮的肯定帮,就算帮不了,我们也能给个建议不是?”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谢瑞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说道,

    “是这样的,我爷爷前一段时间把一件收藏了很久的文物交给了我,可能是不知道怎么保养,那件文物腐朽得很厉害,我知道向专家是文物修复行业里的大牛,所以特地来向你求助,你放心,该多少修复费用,我一分都不会少付的。”

    “是什么文物?”

    向南没有说话,许弋澄便替他问了,“古书画还是古陶瓷?又或者是青铜器?”

    “都不是。”

    谢瑞东摇了摇头,说道,“是一件龙袍。”

    “龙袍?”

    不止许弋澄意外,就连向南也觉得意外了。

    龙袍属于纺织品文物,有专门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师的,这谢瑞东是真不懂,还是故意来搞笑的?

    向南虽然在文博界里有着偌大的名声,可他并不是全才,还有很多类型的文物,他连接触都没接触过呢,更别提修复了。

    “谢总,这个你还真是找错人了。”

    许弋澄干咳了两声,解释道,“我们老板只会修复古书画、古陶瓷和青铜器这三个类型的文物,龙袍属于纺织品文物,咱们公司没人会修复这个。”

    向南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许弋澄,“只会”这两个字用得真好。

    他转头一脸歉意地看着谢瑞东,说道,“抱歉了,谢总,我不会修复龙袍,不过,如果谢总有需要,我可以找找人,帮你介绍一位纺织品文物修复师,让他帮你修复龙袍。”

    “那就太谢谢向专家了。”

    谢瑞东听了向南的话后,顿时把许弋澄的话给扔到了一边,一脸欢喜地说道,

    “我知道向专家不会修复龙袍,但认识的人里肯定有会修复的,我的本意,其实也是请你帮忙介绍一个技术好的修复师。”

    顿了顿,他又说道,“其实我自己也找过几家文物修复公司,可他们的修复技术,说实话,我还真不怎么放心。”

    “既然谢总相信我,那我这两天联系一下看看。”

    向南笑着说道,“如果有愿意接这单业务的,到时候我再联系你。”

    话是这么说,但向南心里也有点小郁闷——

    你以为我认识会修龙袍的人,但实际上,我也跟你一样,一个都不认识啊!

第八百五十九章 落后就会技不如人 (第一更)

    “呼,办公室的事总算解决了。”

    等向南和许弋澄两个人将谢瑞东送上电梯之后,许弋澄一脸轻松地长呼了一口气,

    “回头我就跟财务部那边说一声,先将瑞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前预交的订金给支付了,然后再和物业那边重新签订一份办公室租赁合同,然后就可以让装修公司进场了。”

    顿了顿,他又说道,“这一回,要将整个20楼的办公室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不能胡乱装修了,毕竟咱们也是个成熟的大公司了。”

    向南看着他一脸嘚瑟的模样,摇了摇头,说道:“你是轻松了,我却是麻烦了。”

    “有什么可麻烦的?”

    许弋澄笑嘻嘻地说道,“老板你在魔都博物馆文保中心里都可以横着走,要找一个纺织品文物修复师还不简单?”

    “魔都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实力究竟怎么样我都还不清楚呢。”

    向南抬手摸了摸下巴,说道,“我还是先问问老师再说好了。”

    回到办公室,向南拿出手机想了想,最后还是打给了江易鸿。

    “怎么?你又打算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了?”

    江易鸿听了向南的打电话的缘由后,笑着问了一句,接着又自言自语似的说道,

    “也对,青铜器修复技术,你已经完全掌握了,我听说,国家文物局那边近期就授予你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的称号,你也的确应该再换一个类别的文物修复技术来学一下了。”

    向南:“……”

    国家文物局要授予自己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称号?这事自己怎么没听说过啊?

    不过,江易鸿在文博界里的人脉比自己广多了,既然他说了有这事,那这事就绝不会有假的。

    向南没在意这些事,解释道:“老师,不是您想的那样,是有一位新认识的朋友,他手上有一件龙袍,残损得比较厉害,亟需要修复,可他又不认识靠谱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师,就找到了我头上……”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电话里,江易鸿笑了起来,“其实你也应该再另外学习一门文物修复技术了,反正你学得快,不耽误。而且,纺织品文物,实际上跟古书画修复还有点关联,你学习起来,应该更容易一些。”

    江易鸿说这些,并不是信口开河。

    事实上,一部分绢本古画,其本质就是纺织品,只不过和传统的纺织品文物不同的是,绢本古画,是以绢帛为载体,在上面绘制画作罢了。

    最关键的是,一些纺织品文物的修补时,所采用的手法与绢本古画修补画芯的手法是一致的。

    向南在电话这头沉吟了片刻,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呃,我看看再说吧。”

    “嗯,我也只是个提议,具体的还是要你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江易鸿也不在意,笑呵呵地转移了话题,“对了,你之前说的纺织品文物修复师,魔都博物馆这边确实没有太强的技术实力,不过,魔都的另外一个博物馆,它的纺织品修复技术很强大,那就是魔都历史博物馆。”

    顿了顿,他又说道,“正好,我也认识魔都历史博物馆纺织品文物修复中心的一位专家,他叫黄云轩,你什么时候要是有空,我就带你去见一见他。”

    魔都历史博物馆和魔都博物馆可不是一家博物馆。

    魔都历史博物馆是华夏地志性博物馆,专门收藏魔都本地的文物标本,对地方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历史发展和建设成就进行研究、陈列。

    自1954年开始筹备,魔都历史博物馆至今已收藏了大量的代表魔都历史进程的文物和文献。

    重要藏品有七宝寺藏五代金字写经、明徐光启农书手稿、1893年英美公共租界划界碑等,见证了魔都从远古至今近6000年的历史文化。

    “老师,今天下午行不行?”

    向南想了想,说道,“正好,我今天下午没什么事,可以去拜访一下黄云轩老师。”

    “可以,那你下午两点钟到我这边来,咱们到时候一起过去。”

    江易鸿笑了起来,说道,“反正两家博物馆离得不远,咱们步行过去好了,也就十来分钟的路。”

    挂了电话,向南也没出去,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搜索纺织品文物相关的修复资料看了起来。

    华夏早在公元前3世纪便以丝绸古国闻名于世,然而国内对纺织品文物的考古与保护修复工作,却是从1972年湘楚星城马王堆汉墓才正式开启的。

    如今,国内纺织考古收藏、科研、保护与修复等工作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还成立了第一家以纺织品文物的科技考古与保护修复为目的的专门机构——华夏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

    但尽管如此,国内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的水平,还是不如国外。

    这是因为,国外在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上有着丰富的沉淀,不时会有大的文物保护技术突破或科技创新,而国内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与国外想比,不仅发展历史比较短,总体水平也比较低。

    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专职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数量有限,培训教育体系落后等各种因素。

    向南看着这些资料,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华夏国内在部分文物修复领域的技术实力,是远远超出国外文物修复界的,比如古书画修复、古陶瓷修复、青铜器修复等等。

    之所以技术领先,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这些文物大多都是华夏文物,其修复技术在国内已经传承了上千年,国外的修复师不仅不能完全理解华夏文物的艺术内涵,而且也缺少文物修复传承,技术实力不如国内是正常现象。

    可是,纺织品文物、木雕、石雕文物等这一类国内外都具备的文物类型上,国内的修复能力就要低于同领域的国外修复师了。

    原因不用多说,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系统、专业的教育培训体系过于落后。

    老话说,落后就要挨打。

    放在文物修复界里,那就意味着,落后就会技不如人。

第八百六十章 笑出猪叫声 (更新完毕)

    吃过午饭后,向南在办公室里休息了一会儿,便拎起背包出了门。

    到江易鸿办公室时,江易鸿也已经准备好了,他换了一双软底布鞋,看到向南来了,呵呵一笑,道:

    “难得散一次步,这双买来大半年的布鞋,总算用得上了。”

    他平日里总是东奔西跑,四处开会,想穿布鞋也没机会,今天要不是要陪向南去魔都历史博物馆,估计这布鞋还是没机会重见天日呢。

    不过说散步,向南就忍不住要吐槽了。

    这大夏天的,谁会在下午最热的时候出去散步?

    幸好今天上午下了点小雨,给水泥地面降了点温,要不然,这地面的温度都能直接拿来煎鸡蛋了。

    两个人没有多说什么,聊了两句就出了门。

    魔都历史博物馆就在魔都博物馆的北面,两者相距不到一公里,已经可以说是“邻居”了。

    江易鸿年纪大了,走路走得不快,也只用了十多分钟就来到了魔都历史博物馆的大门口。

    两个人没有进展馆,而是绕了一个圈,直接来到了博物馆后边的办公楼里。

    在那里,黄云轩早已经在一楼的大厅里候着了。

    “老江,今天怎么兴致这么高,想起到我这里来看一看了?”

    看到江易鸿过来了,黄云轩立刻从里面走了出来,很快,他又说道,

    “哎哟,这不是向南吗?你怎么也跟你老师一起来了?”

    “你这老黄,我和向南怎么就不能来这里了?”

    江易鸿一边往里面走,一边说道,“我要是不认识你,还以为你是魔都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呢。”

    “行行行,你们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行了吧?”

    黄云轩有些无奈地看了江易鸿一眼,说道,“反正啊,不管是修复技术还是嘴皮子,我是从来没赢过你的。”

    江易鸿笑道:“呵呵,你知道就好。”

    “黄老师好。”

    跟在身后的向南此刻也连忙打了声招呼,说道,“今天我跟老师过来,是有个事想请黄老师帮忙的。”

    “进去说,进去说。”

    黄云轩对向南倒是和气,他笑眯眯地说道,“你要是站在门口说事,到时候你老师又要挑我的刺了,说我不会招待客人,我是怕了他了。”

    江易鸿笑眯眯的,也不说话,跟着黄云轩就往他办公室里去。

    几个人到了黄云轩的办公室里坐了下来,很快就有人送了刚泡好的茶上来。

    黄云轩也捧着个大茶杯,喝了一口茶,这才开口问道:“刚刚向南说有事,到底是什么事?”

    江易鸿摆了摆手,朝向南笑道:“向南,你自己说吧。”

    “好。”

    向南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了黄云轩,说道,

    “是这样的,黄老师,我一个朋友手里有一件残损得比较严重的龙袍,他想找个修复技术精湛的修复师来修复它,我这边也没有人会修复纺织品,所以就想过来问问黄老师有没有空……”

    “龙袍啊?”

    黄云轩伸手摸了摸下巴上的胡渣,脸上的表情有些纠结,他迟疑着说道,“按理说,你向南都找到我这里来了,我是不应该犹豫的,但是……”

    “别但是了!”

    江易鸿将茶杯往茶几上一放,似笑非笑地说道,“你这老黄头,反应怎么这么慢呢?让你帮忙修龙袍是小事,向南想跟你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那才是大事。”

    黄云轩一愣,定定地看了向南一眼,问道:“向南,老江说的是真的?你又要学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了?”

    他的确是有些吃惊,前几个月他还听说向南正在跟魔都博物馆的张春君学习青铜器修复技术呢,现在又打算开始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了?

    要知道,自1991年以来,平均每年十大考古发现中,都有一项以上为纺织品的出土。

    由此可见,纺织品文物修复,实际上还是很缺少人才的,这也是如今国内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不如国外同行的原因之一。

    纵观向南这几年来的行事,只要是他学过的文物修复技艺,他都会利用自家公司的资源优势开办文物修复培训班,培养出一大批该类别文物的修复师。

    虽然大多是普通修复师,但实际上,这些普通文物修复师,才是文物修复行业中真正的主力军。

    因此,如果向南真打算要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黄云轩当然是举双手赞成,而且他也会将自己数十年来的纺织品文物修复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向南。

    这其中,向南是江易鸿、张春君的学生是一点,更重要的是,黄云轩也希望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能够在向南的手中发扬光大,不说能够反超越国外的那些同行,至少也希望向南能够拉近一些双方之间的差距。

    “啊,是,黄老师,我有点这个想法。”

    向南虽然没跟江易鸿通过气,但实际上,上午在查阅纺织品文物修复的相关资料后,他也是有心想要学习一下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只是他还没想好怎么开口,江易鸿就先替他说出来了。

    “嗯,其实我刚才之所以犹豫着要不要接这件龙袍的修复任务,是因为这段时间我们博物馆一直在准备一个纺织品文物展览,这个展览是跟华夏丝绸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因此,这段时间里,我们一直都比较忙。”

    黄云轩想了想,这才笑着说道,“不过,既然向南你打算跟我学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那这件龙袍就交给我来修复好了,正好,你可以抽出时间来,到博物馆这边来观摩我是如何修复纺织品的。”

    “嗯,这个没问题,谢谢黄老师了。”

    向南一脸感激,黄云轩是纺织品文物修复专家,在博物馆举办展览之前的这段时间,是最忙碌的。他愿意为了向南破例在这种时刻接下“外单”,已经很给面子了。

    “客气什么?”

    江易鸿无所谓地摆了摆手,笑着说道,“你愿意跟着老黄头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我估计他连睡觉都要笑出猪叫声了。”

第八百六十一章 半个学生 (第一更)

    “老江,你也是向南的老师,好歹也要有个为人师表的模样吧?”

    黄云轩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伸手指了指向南,又说道,“当初向南跟你学习古陶瓷修复技术的时候,莫非你是睡着了也笑出了猪叫声?”

    开心那是一定的。

    向南早已经不比当初了,如今他在文博界里的名声,比江易鸿还要响亮,俨然成了年轻一辈修复师们崇拜的偶像。

    这样一位文博界里冉冉升起的新星,愿意拜在他的门下,跟他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黄云轩当然是有些兴奋的。

    谁还没点虚荣心怎么滴?

    “好好好,不笑话你了。”

    江易鸿也不跟黄云轩开玩笑了,他笑着说道,“总之,我是把向南交给你了,要是几个月后向南还没学到什么东西,我看你还好不好意思出去说,向南是你半个学生。”

    “半个学生?”

    黄云轩的嗓音一下子抬高了一个八度,“你和孙福民都能出去说向南是你的学生,怎么到了我这儿就成半个学生了?”

    简直是“叔叔能忍,婶婶也不能忍”啊,欺人太甚了!

    “半个学生都便宜你了。”

    江易鸿撇了撇嘴,朝魔都博物馆的方向努了努嘴,说道,“你自己去问问张春君,他都不好意思说向南是他学生。”

    向南的青铜器修复技术,基本上都是自学的。

    一开始张春君是不怎么愿意教,等到他愿意教的时候,向南都已经快达到青铜器资深修复师的水准了,这还教什么?

    什么都没教过,像张春君那么骄傲的性子,自然不会在外面说向南是自己的学生。

    当然了,别人都知道向南是跟他学的青铜器修复技术,那就是别人的事了,反正他自己是不会这么说的。

    “……”

    黄云轩张了张嘴,却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怎么忽然有种感觉,好像这“半个学生”也并一定把稳啊,听老江这意思,好像还要自己表现得好一点才行?

    自己要是表现得不好,连“半个学生”的名分都没了?

    这到底我是老师,还是向南是老师啊?

    ……

    黄云轩的确是很忙,向南和江易鸿两个人在他办公室里坐了不到半个小时,就有好几拨人来找他了。

    “看你也是没时间跟我们在这里闲扯淡,那我们就不打扰你了。”

    江易鸿将茶杯中已经有些微凉的茶水喝掉,这才从沙发上站了起来,笑呵呵地说道,“还是等你这边忙完了,我再过来找你吹牛打屁。”

    “好,那我就不留你们了。”

    黄云轩也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将江易鸿和向南送到门口,这才对向南说道,“那件龙袍,你看看什么时候方便就拿过来,到时候你也顺便留下来观摩一下我是怎么修复的。”

    “好的,谢谢黄老师。”向南点了点头,“我回去就先问问我那朋友,到时候我再给黄老师打电话,确定一下时间。”

    从魔都历史博物馆离开后,向南先将江易鸿送回了魔都博物馆,然后才赶回到自己的公司里。

    刚回办公室没多久,许弋澄就蹿了进来。

    “老板,怎么样,事情谈妥了吗?”

    “嗯,找了历史博物馆的纺织品文物修复专家黄云轩黄老师,他愿意接这单任务。”

    向南点了点头,原本他还打算说自己准备跟黄老师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想了想,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虽然八字已经有了一撇,但这还不是没开始吗?

    自己先学着看看吧,兴许自己在纺织品文物修复上没有什么天赋呢,要是这么早就透露出去,结果自己什么都没学到,岂不是丢人丢大了?

    “哦,那就好。”

    许弋澄倒是没注意到向南的异样,他有些开心地说道,“咱们这回帮了谢瑞东的忙,也算是还了他让出预订好的办公楼的人情了,嗯,两不相欠,挺好的。”

    说着,他就一边往外走,一边回头对向南说道,“我先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谢瑞东,让他把龙袍给送过来。”

    “嗯,你去吧。”

    向南点了点头,忽然他又想起了什么,对许弋澄说道,

    “等一等!还有个事我忘了跟你说了。明天我要跟张春君老师去一趟姑苏城,估计要个一两天时间,你还是等两天再让他把龙袍送过来吧。”

    “你要去姑苏城?”

    许弋澄收回了正要踏出去的脚步,转头看着向南,问道,“又是去帮忙修复青铜器吗?”

    “应该是吧。”

    向南抬手挠了挠头,说道,“不管是什么事,总之是要跑一趟。”

    “那好吧,电话晚点打也没什么关系。”

    许弋澄想了想,又说道,

    “对了,剩下那半层写字楼,我已经跟物业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装修公司那边,我也联系好了,还是之前的那家公司,我的想法是,明天就让他们入场开始装修,早一点装修,咱们也可以早一点将那些合作博物馆的修复师接纳下来,展开培训。”

    “可以。”向南点了点头,“这些事你看着办就好,不用特意告诉我的。”

    许弋澄:“……”

    好吧,看来你是铁了心要当个甩手掌柜了。

    许弋澄离开后不久,向南打开电脑,准备再查询一些纺织品文物修复的相关资料看一看。

    如今既然已经决定了要开始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他自然要提前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候在观摩黄云轩修复龙袍时,连看都看不懂,那就真的尴尬了。

    纺织品文物,实际上并不单指丝绸制品,它还包括了毛织品、棉制品和麻织品等多种材料物品。

    在现存文物中,发现最多的纺织品文物,还是丝织品。

    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具体文物进行具体处理的技术,包括考古处理、清洗、加固等各环节的技术;一类则是可以标准化的规范性技术,主要是文物进入博物馆后的修复、保存等技术。

    向南一边看资料,一边做笔记,正看得入神,门外忽然又传来了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

第八百六十二章 免费劳动力 (更新完毕)

    “请进。”

    向南将目光从电脑屏幕上挪开了来,微微皱了皱眉,最后还是舒了一口气,从嘴里吐出两个字来。

    在公司里就是很麻烦,经常会有人找过来,如果他没在的话,这些事情一般都是由许弋澄来处理的,可他在,其他人就只会来找他。

    谁让向南是真正的大老板呢?

    门被人从外面推开了,向南扭头看了看,发现进来的人是倭国人田间。

    “田间先生,你怎么来了?找我有事吗?”

    向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从饮水机那里接了一杯水,放在沙发区的茶几上,然后朝田间做了个“请”的姿势,笑着说道,“来,咱们坐下来聊。”

    “向桑。”

    田间对着向南微微躬身,然后在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我是过来向您辞行的,明天我就要返回倭国了,等回去见几个老朋友之后,我的假期也就差不多结束了。这段时间,感谢向桑的指点与帮助。”

    说着,他又站起来朝向南深深鞠了一躬。

    “诶,田间先生客气了。”

    向南连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还了一礼,笑道,“咱们算是相互交流,实际上,我从田间先生的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田间是五月底来魔都的,到如今已经是八月底了,堪堪三个月的时间。

    在前期,向南一直在豫章那边忙着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只能将田间扔在古陶瓷修复室里,当一个免费的“劳动力”,一直到前段时间回了魔都,才有时间跟田间交流了一下古陶瓷修复技术。

    之前就说过,倭国的古陶瓷修复技术,源自于华夏,但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实际上倭国的文物修复师也根据环境的需要,对一些修复技术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这些修复技术和手法,虽然不能直接让向南受益,但也可以当作参考,对于向南来说,还是有所帮助的。

    顿了顿,向南又接着问道,“田间先生明天就回倭国了吗?不在魔都多留一段时间?”

    田间要走,他还是有点遗憾的,这毕竟是一个古陶瓷资深修复师啊,而且还是那种接近专家级的修复师,就这么走了,真是太可惜了。

    “是的,毕竟假期也只有三个多月。”

    田间点了点头,他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很快就转移了话题,问道,“之前,齐前辈说会去倭国一行,不知道这事儿确定了没有?”

    “这个……我还是要先问问老爷子自己的意思。”

    向南想了想,说道,“等那边有了确切的消息,我再打电话给你。”

    “好,如果我到时候回了米国,只要齐前辈和向桑确定了去倭国的时间,我一定会赶回来的。”

    田间一脸认真地看着向南,说道,“这件事还是要麻烦向桑了,到时候一定通知我。”

    “田间先生请放心。”向南笑了起来,“如果真去了倭国,少不得要麻烦你的。”

    两个人又聊了一阵,田间就离开了向南的办公室。

    等到田间离开之后,向南想了想,将前台焦佳喊了进来,吩咐她在楼下的春天大酒店里预订今晚的大包厢,再通知各个部门今晚聚餐。

    田间到这边进修了三个月,明天就要离开了,晚上好歹也要搞一场欢送宴,也算是公司对这位免费的“劳动力”表示感谢吧。

    ……

    第二天一早,向南便来到了魔都博物馆文保小院的门口。

    今天他要和张春君一起,再次前往姑苏城,据说是马玉川那边得了一件“宝贝”,非要张春君过去看一看。

    于是,张春君便干脆拉着向南一起去。

    向南没等多久,一辆黑色的轿车便缓缓地停靠了过来,后座上的车窗玻璃降了下来,张春君从车里面探出头来,对向南招了招手:

    “向南,上车!”

    向南一见,连忙走上前去,打开副驾驶位的车门,坐了上去。

    他刚一上车,司机便缓缓地启动了车子,朝着姑苏城的方向驶去。

    “向南,这两天在忙什么呢?”

    向南刚系好安全带,坐在后座上的张春君便笑着开口问道,“我怎么听人说,你又打算跟历史博物馆的黄云轩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

    “啊?”

    向南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他解释道,“是有这么一回事,我一个朋友手里有一件龙袍需要修复,他自己又找不到合适的修复师来修复,我就通过江老师联系到了黄云轩黄老师,请他帮个忙。”

    顿了顿,他又说道,“既然都找黄老师帮忙了,我就打算着干脆去黄老师那里观摩几天,学习一下怎么修复纺织品文物。”

    他一边解释,心里面也有些诧异,这消息怎么会传得这么快?

    昨天下午他才到历史博物馆那边见了黄云轩老师,今天这消息就传到张春君这里来了,要是再过几天,岂不是要传遍整个文博界?

    张春君似乎是看到了向南的疑惑,笑着解释道:

    “你现在可是文博界里的名人,有很多人都关注着你呢,只要你有什么风吹草动,消息很快就传出来了。”

    紧接着,他又说道,“青铜器修复技术,你也熟练掌握了,假以时日,很快就能超过我了,趁着年轻,多学一点本事那是好事,我现在想学都没有那个精力呢。”

    向南笑着说道:“老师现在还年轻着呢。”

    “你可别夸我了。”

    张春君摆了摆手,笑道,“我自己什么水平,自己还能没点数吗?要是再年轻个十岁,我肯定也会多学一门文物修复技术的,可惜了,当初就没那个心气。”

    “老师现在学也不晚啊,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嘛!”

    “不行了,不行了,文物修复是技术活,十八岁到三十岁是学习的最佳年龄,再大一点,精力就不够啦。”

    “……”

    师生俩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车子很快就下了高速,直奔马玉川住的小区而去,没过多久,就稳稳地停在了他的别墅门口。

    马玉川早早地就候在了别墅门口,车子刚一停下来,他就迎了上去,脸上满是笑容,笑道:

    “老张,这次让你过来,保证让你满意,不会让你失望而归的!”

第八百六十三章 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第一更)

    “保证让我满意?”

    张春君一边打开车门开了车,一边没好气地看着马玉川,轻“哼”了一声,说道,

    “你拿什么保证让我满意?我就不相信你能收集到什么稀罕的青铜器。”

    真正稀罕的青铜器,一般很少会出现在拍卖会上,这不仅仅是价值不好估量,更关键的是,收藏家除非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否则的话,也不会将这种青铜器拿出来拍卖。

    尤其是像马玉川这种正规的收藏家,他的藏品来源大多是各大拍卖会,能够收藏到的藏品,大部分都是大路货。

    上次他拿出来的那件商代的青铜羊觥,已经是商代少见的写实动物造型的青铜器文物了,张春君才不相信马玉川还能拿出一件比青铜羊觥还要稀罕的宝贝来。

    “呵呵,就知道你老张不相信。”

    听了张春君的话,马玉川也不跟他争辩,他笑呵呵地说道,

    “反正一会儿你就要看到了,等看到了实物,你就相信了,我现在说再多也没用。”

    这时候,向南也下了车,马玉川一见到他,也是满脸喜色,笑道:

    “向专家也来了啊?上次我到魔都,还专程去了你公司一趟,可惜你没在,听你同事说,你带队到凤凰城陶瓷博物馆去协助修复古陶瓷了,要不然,我还打算请你一起吃个饭呢。”

    马玉川在收藏界里也算得上是个资深收藏家,消息也是比较灵通的,他也早就听说了国家文物局准备授予向南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称号的消息。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向南第一次跟张春君来到姑苏时,还只是个青铜器修复学徒,连修复师都算不上,可谁知道,就这么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向南就成了国家级专家了,由不得他不吃惊。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张春君也已经减少了许多博物馆以外的青铜器修复业务,但向南还年轻啊。

    马玉川生意能做这么大,自然不是什么傻子,交好向南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再怎么说,他也是张春君的老朋友了,而向南则是张春君的学生,这关系,比起其他人来,怎么说也要好得多吧?

    “我同事跟我说了。”

    向南朝马玉川笑了笑,说道,“这不,老师一说要来姑苏城,我就巴巴地跟过来了。”

    “就应该这样。”

    马玉川哈哈大笑起来,显得很开心,他说道,“你老师是我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咱们之间没那么多客套的,想来就来,我这里别的没有,包吃包住那是没问题的。”

    向南笑着拱了拱手:“那就谢谢马老板了。”

    “行了,行了,你们俩有完没完了?”

    张春君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对向南说道,“咱们先去看那件宝贝,老马要是骗我们,我们转头就回魔都去。”

    向南:“……”

    这是开玩笑的吧?

    要是马老板拿出来的真是常见的青铜器文物,老师还真能甩手就走?

    “走走走,我带你们去看看,免得你老是说我骗你们,我老马是那种人吗?”

    马玉川看起来倒是很淡定,他笑着在前面领路,一边走一边说道,

    “老张你是年纪越大火气也越大了,这样可不好……”

    张春君才懒得搭理他,背着手跟在他后面一言不发,闷头往前走。

    向南也跟在最后,心里面倒是很好奇:老师跟马老板的性格完全是两个样子,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玩到一起去了?

    真是费解啊!

    马玉川带着张春君和向南左转右转,最后上了二楼的那个修复室里,指着工作台上的一个长方形的古董盒,对张春君说道:

    “喏,东西就在盒子里面,你自己打开来看吧。”

    张春君也不多说,走上前去,伸手打开了古董盒子,将里面的一件有些残破的青铜器取了出来,仔细打量了一番,这才撇了撇嘴,一脸不屑地说道:

    “我还以为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呢,原来是青铜蒜头壶。”

    话是这么说,可张春君却没有放下这件青铜器,依然在细细鉴赏着。

    “这是青铜蒜头壶吗?”

    马玉川笑嘻嘻地反问道,“你哪里见过这样的蒜头壶?”

    向南听得好奇,挪动脚步走到另一边仔细打量了一下,两只眼睛一瞬间就亮了起来。

    这哪里是什么青铜蒜头壶,这分明是一件西汉早期的曲颈鸭嘴青铜壶!

    这种曲颈鸭嘴青铜壶的性质,实际上与蒜头壶相同,都属于盛酒器。

    曲颈鸭嘴青铜壶的造型,与蒜头壶几乎一样,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在长颈上端的壶首位置,改成一侧向下弯曲的鸭首造型。

    这种青铜壶曲颈细长,弯颈上面开了一个圆形的注孔,孔上有盖,盖上有提环。

    整个鸭首的造型简洁流畅,鸭首微侧俯视,长喙紧闭、头额圆润、双目圆睁,明亮有神。

    青铜壶的壶身细颈中部有一道铆接的凸弦纹,腹部呈扁圆状,圈足,整件器物的外观线条流畅舒展、古朴大方。

    向南知道,实际上,在西汉时期,传统的青铜礼器如鼎、钫和圆壶等依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种曲颈鸭嘴青铜壶的造型,则是非常少见。

    与传统的青铜礼器相比,这些礼器并不注重纹饰,大多数都是素器,礼器的性质逐步衰退,更加突出了它们的生活实用性。

    凭良心讲,马玉川能收集到这样一件青铜器,的确算得上难得了。

    只是,他是从哪里淘来的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

    看品相,这件青铜壶壶身上锈迹斑斑,曲颈部分已经断裂开来,壶身部分也有些变了形,根本不可能是从拍卖会上拍来的。

    似乎是看到了向南脸上的疑惑不解,马玉川笑着解释了一句:

    “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是我一个手下从乡下收来的,那家人不懂这是古董,竟然拿它装酒,真是浪费啊。”

    说完,他脸上露出了一丝心疼之色。

    按照他的想法,这么贵重的文物,就应该保养得好好的,安放在开着恒温空调、铺着细腻绸缎的玻璃柜里保护起来,怎么能和那些酱醋油盐做伴呢?

    简直是暴殄天物啊!

第八百六十四章 这世上只有一个向南 (更新完毕)

    “有什么可浪费的?”

    张春君一直低着的脑袋抬了起来,瞥了一眼马玉川,说道,“这本来就是盛酒器,拿它装酒有问题吗?”

    马玉川:“……”

    你特么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看着马玉川一脸憋闷的样子,向南忍不住偷笑,心想,这两人都挺有趣,估计这也是他们能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之一吧。

    说起来,他还是有些羡慕的。

    自从大学毕业,钱小勇那个小胖子回家继承千万家产之后,向南这么长时间以来,除了同事之外,居然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

    当然,如果不看年龄的话,闫君豪也许算得上是一个。

    可闫君豪毕竟也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和向南这样的小年轻还是有些不同的。

    所以,有些时候,看到那些同龄人三五成群去打游戏、k歌,或者去爬山旅游,他内心里还是有些向往的。

    说得再多,他还是个年轻人,哪怕性格里再稳重,其实有时候也是想放纵一下自己的。

    只是他太忙了,平日里的交际圈也不大,接触得更多的,不是资深修复师,就是修复专家,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中年往上了。

    这世上,只有一个向南。

    哪怕同样是年轻专家的许弋澄,实际上也比向南要大好几岁。

    向南正胡思乱想时,张春君已经放下了手里的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他点了点头,说道:

    “还不错,这玩意儿也算得上少见了。”

    “那当然,要不然的话,我怎么敢把你叫过来?”

    马玉川一脸洋洋得意,他是专门收藏青铜器文物的,在青铜器收藏一项上,有着不浅的造诣,自然知道什么文物是稀有品类,像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在西汉青铜器文物中,也是极为少见的。

    张春君没理会他的得意忘形,转头看了看向南,说道:

    “向南,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就交给你来修复了,有没有问题?”

    “好的,老师,没问题。”

    向南回过神来,连忙点了点头。

    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虽然少见,但要将它修复,其实并不难。

    向南估摸了一下,除去清理有害锈后需要放置几天之外,之后的工艺大概一两天就能完成。

    正好,趁着这几天时间,他还能到市区里去逛一逛姑苏园林。

    张春君将这件残损的曲颈鸭嘴青铜壶交给向南修复之后,便和马玉川下楼煮茶乘凉去了。

    等他们离开后,向南这才开始清除青铜壶上的有害锈。

    这一套程序并不复杂,向南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将残器和断裂下来的残片清理干净了,之后便将青铜器放在了一边。

    清理完有害锈的青铜壶壶身和残片还需要静置几天,观察一下它们是否还会再生锈。

    只有等到青铜壶壶身和残片不再生锈了,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清理完青铜器上的有害锈之后,正好到了午饭的时间。

    张春君不怎么喜欢到酒店里吃饭,午饭就安排在了别墅里。

    在饭桌上,马玉川得知向南已经清理干净了青铜壶文物的有害锈,接下来的两三天时间都没有什么事后,便笑着问向南:

    “你这几天打算去哪里玩?我让人陪你去。”

    “也没什么地方好玩的。”

    向南想了想,回答道,“要么下午去拙政园看看吧,到了姑苏城,要是不去看看华夏园林之母,就相当于白来一趟了。”

    “嗯,现在是夏天,去拙政园倒是挺合适的。”

    马玉川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其实,姑苏城里的历史古迹还是蛮多的,有一条小巷就特别有名,它东起胭脂桥,西至定慧寺,从东汉到宋代,里面可是沉淀了一千年的岁月,特别有味道,这两天你也可以去看看。”

    这条巷子,向南也从驴友网上看到过。

    里面不仅有建于东汉兴平年间的定慧寺,还有建于南朝五代的吴王桥,以及建于北宋的双塔罗汉院和建于南宋的官太尉桥。

    这些各朝各代的古迹,簇拥在苏州城里的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在时光的流逝中,静静地看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

    “有时间的话,是要多走走看看。”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自从上了大学,跟随孙福民学习古书画修复技术以来,他一直在文物修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始终不曾停下脚步来歇一歇。

    如今难得有这么一个闲暇的机会,自然要好好珍惜。

    马玉川今天的兴致似乎很高,转头又看了看张春君,笑着问道:

    “老张,你呢,要不要也跟着一起去转一转?”

    “这姑苏城,我早就逛遍了,这次就不去了。”

    张春君这次没有修复文物的任务,因此中午也放开了喝酒,他的酒量本就不大,喝了三两不到就有些双眼迷离,醉意上涌了。

    他摇头晃脑地说道,“让向南自己去玩好了,咱们这些老头子,就别搅了年轻人的兴致了。”

    “老张,认识你这么多年,我就觉得你这句话说得最对。”

    马玉川哈哈大笑起来,对向南说道,“好,那我下午也不跟着去凑热闹了,我让你司机送你去。”

    吃过饭后,张春君还是喝多了,向南先将他扶到客房里去休息,然后稍稍收拾了一下,拎起背包,就坐着马玉川派的车子,直奔拙政园而去。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它与京城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姑苏留园一起被誉为华夏四大名园。

    1961年3月,拙政园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拙政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拙政园位于姑苏城东北隅,向南坐着车来到这里时,此时尽管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但拙政园入口处依然有大量的游人进进出出。

    让司机到附近的茶馆里去休息后,向南一边朝着入口处走去,一边饶有兴趣地四处打量着:

    这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几经分合的姑苏园林,里面究竟藏了多少故事?

第八百六十五章 不开心就比比惨 (第一更)

    拙政园全园以水为中心,湖水萦绕、假山嶙峋、厅台楼榭、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向南在门口处买了门票,随着人群走进了园子里,他进去的时候运气还算不错,正好跟在一个来自北方的旅行团后面。

    这旅行团请了一个年轻的女讲解员,从进门开始后,这位女讲解员就开始声情并茂地解说了起来:

    “各位游客大家下午好,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的拙政园了,它和京城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姑苏留园一起并称为华夏四大名园。有人说,拙政园和文学巨著《红楼梦》里的大观园极为相似,这话究竟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拙政园,亲身感受一下这座‘园林之母’的美吧。”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当时的御史王献臣因为官场失意,罢官还乡后,在大弘寺原址上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为‘拙政园’。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以拙政园为赌注,一夜之间输给了徐家三少。从此以后,拙政园屡易其主,历经沧桑。”

    向南一边跟在旅行团的后边听着,一边往前走去,一进园林,只见里面假山奇石、绿树成荫、流水潺潺,古朴的土木建筑,在高大的树荫下“犹抱琵琶半遮面”,颇有一番意境。

    “各位游客,现在从园门进去就是拙政园的东花园了。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这‘兰雪’二字,出自诗仙李白的‘春风洒兰雪’的诗句,有着清香高洁、超凡脱俗的意思。厅堂面宽三间,在中间的屏门之上,有一幅漆雕画,这就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了……”

    这位女解说员口才不错,再加上略带着点吴侬软语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软软糯糯的,很是舒服。

    向南随着她的解说,目光依次看下去,仿佛看到了400多年的拙政园,渐渐地变得鲜活了起来……

    ……

    明代正德二年(1507年)春,苏州府运河上,大船小船穿梭不断,一船船从各位运来的货物停靠在胥门码头上,穿着一身短打的力工们,正卖力地将各种货物从船上卸下来。

    而另一边,一艘艘满载着本地特产的船只,也纷纷从码头上缓缓驶离,运往大明各地。

    码头上,人来人往,热闹喧天,一派繁华的景象。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众多的船只之中,一条不怎么起眼的乌篷船由北边静悄悄地朝着这边驶来,很快就停靠在了码头上。

    乌篷船停稳之后,一位四十余岁、眉宇之间带着些阴郁的中年男子,从船上走了下来,他打量了一下码头上的繁华与热闹,很快就移开了目光。

    “敬止兄,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就在这时,一位身材瘦削,年纪与这中年男子相仿的书生匆匆赶了上来,一脸惊喜地笑道,“敬止兄,小弟来迟了,真是罪过罪过。”

    “徵明老弟,一别数年,你也老了啊!”

    这中年男子看到瘦削书生后,原本阴郁的脸上终于泛出了一丝笑容。

    这让跟着他一起下船的几个半大小子,也都悄悄地松了一口气,老爹这一路来郁郁寡欢,沉默不语,着实让人心惊胆战,生怕一个不慎,自己就成了老爹的出气筒,要真是那样,自己可就惨了。

    所幸的是,他们几兄弟终究没有让老爹有发飙的理由,现在见到了老爹口中常说的文徵明文世叔,这一关应该算是安然度过了。

    这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最近刚刚罢官还乡的王献臣。

    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吴县人氏。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就有“神通”之名。

    明弘治六年(1493年),王献臣入京应试,进士及第后,被点为礼部行人司行人,掌管捧节奉使之事,操办颁诏、册封、抚谕、征聘等工作。

    由于他精明能干,很得皇帝的赏识,很快就被擢升为巡察御史,可谓是官运亨通、春风得意。

    殊不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巡察御史之职,虽然让王献臣一时间有些春风得意,但谁也没有想到,很快,它就给王献臣带来了不小的祸端。

    这一年,王献臣奉命巡察京都东安门北东厂,由于他执法无私,狠狠地得罪了东厂的太监。

    东厂的太监都是一群什么货色?那可都是仗着皇帝的宠信,无法无天之辈。

    很快,王献臣就被“报复”了。

    他不仅被人诬陷了,而且连遭廷杖、狱刑之苦,最后还被谪贬到岭南当驿丞,掌管驿站中的仪杖、车马、迎送之事。

    明正德元年(1506年),朝廷对旧臣获罪之事予以重新核实,王献臣得以平反昭雪,重新起用为永嘉知县。

    然而,王献臣在官场上的起起落落,也让他体会到了为官之不易,也终于是心灰意冷,于是,他借着给父亲办丧事的机会,彻底告别了官场。

    在京城度过了最后一个冬天之后,待到第二年春江水暖,王献臣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家人,直接从京城租了一条小船,一路南下返回了老家苏州府。

    实际上,他王献臣如今也才四十岁出头,正是人生鼎盛之时,而他却提前“退休”回家养老了,要说心里面没有疙瘩,那是不可能的。

    也正是因为此,他这一路走来,都是心情郁郁,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之前的仕途不顺,另一方面,则是对未来的迷茫。

    不过,这一切在见到文徵明之后,也算是缓解了许多。

    因为,文徵明比自己更惨,他好歹也中了进士,做过了官。

    可自己这位好朋友,才名满天下,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但他连续九次参加乡试都没有考中,实在是太惨了。

    一想到这个,王献臣的心里顿时就不郁闷了。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

    要是不开心,多想想身边的人,比你惨的人多了去了,没准你就开心了。

第八百六十六章 筹划建园 (更新完毕)

    码头上人来人往,喧闹不堪,自然不是说话的地方,文徵明当即将王献臣一家人请上了马车,先送到旅馆里安顿了下来,然后又安排了一桌丰盛的酒席,给王献臣一家人接风洗尘。

    等到王献臣的夫人和孩子都吃饱喝足回房歇息去了,文徵明这才挥手让人撤了酒席,重新上了几碟小菜,又温了两壶酒,和王献臣两个人相对而坐,自斟自饮了起来。

    文徵明拿过酒壶,给王献臣满上,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举杯示意了一下,感慨地说道:

    “敬止兄,委屈你了。”

    王献臣眼眶一热,想起被东厂那些太监诬陷,又被一向器重自己的皇上给贬到岭南的日子,仿佛恍如昨日,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长叹了一口气,道:

    “罢了,罢了!仕途凶险,不是我辈性情中人之善地,归隐田园未必不是好事。”

    “敬止兄所言甚是。”

    文徴明听得这话,不由得洒然一笑,“如今咱们苏州府不少士子热衷于建私家园林,敬止兄何不择一良善之地,建园种树,寄情山水,岂不妙哉?”

    “建园种树?”

    王献臣眼睛一亮,这倒是个消磨时间的好办法,而且自己一家人回到这苏州府,又没有一个安家的居所,总不能一直住在旅馆里吧?

    如果能找到一个好地方建一个私家园林,不仅一家人都能住在里面,而且还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处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文徵明很热心,第二天就带着王献臣在苏州府的一些私家园林里逛了一圈。

    王献臣在看过几处园林之后,心动不已。

    这些园林虽然有些小,但假山流水、亭台楼榭、绿树红花,将这些小小的园林妆点得美不胜收,它们和北方的那些开阔大气的园林不同,颇有点江南水乡的婉约之美。

    几天之后,王献臣便下定了决心,准备找个地方给自己也建一个园林。

    他对文徵明说道:“徵明老弟,为兄打算建园筑家,不过,以为兄一人之力,恐怕力有未逮,还要辛苦老弟为为兄筹划一二。”

    “这是自然。”

    文徵明满口答应,他笑着说道,“敬止兄即便不说,我也是要帮忙的。”

    打定主意之后,王献臣先是租了一套小院子,将家人安顿了下来,然后才跟文徵明一起,四处寻找合适的建园场地。

    这一天,文徵明和王献臣在苏州城东边看边逛时,突然发现了一处环境绝佳之地,这里有一片天然湖泊,湖面之上,碧绿的荷叶铺满了湖面,一枝枝粉红色的荷花如妙龄少女一般,亭亭玉立。

    在这狭长的湖泊两旁,老树成荫,野花遍地,仿佛人间仙境一般。

    “这苏州府,居然还有如此盛景?”

    王献臣看得入了迷,过了好一会儿,才一脸喜色地转头看向文徵明,问道,“贤弟可知,此处为何人所有?”

    “大弘寺。”

    文徵明想也没想,就回答道,“此处虽美,但已是有主之地,可不是兄长建园的好地方。”

    “无妨,为兄虽已致仕还乡,但总还是有些许好友在朝廷为官的。”

    王献臣淡淡一笑,这一刻,原本显得有些淡泊儒雅的他,竟散发出一丝淡淡的官威来。

    “若兄长能买下大弘寺这片地,倒是建园的绝佳之地。”

    文徵明却仿若未觉,一边看着地势地形,一边在脑海里规划着园林的布局,一脸感叹地说道,“这一片山林,可以保留,在湖畔矗立一座连绵假山,湖中心处再建一座凉亭,曲径通幽处,端的是美不胜收。”

    “贤弟且先画几幅园林图纸,待得为兄盘下这片地来,便可按照图纸上的景物,召集花园子来此,按图索骥了。”

    王献臣大手一挥,整个人显得意气风发,浑然没有了初来苏州府时的颓丧,他笑着说道,“走,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回去好好喝一杯,明日起,就要辛苦老弟画图了。”

    “兄长何需如此客气?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文徵明也是洒然一笑,转过身和王献臣携手而归,饮酒相庆去了。

    选址实际上是建私家园林最重要,也是最消耗时间的一步,文徵明和王献臣花了整整半年时间,走遍了苏州府的每一个角落,如今能找到合适的地方,自然是开心无比。

    回到王献臣租住的小院里以后,两个人备了一桌酒席,一边自斟自饮,一边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园林建设的细节问题,谈到畅快时,忍不住唱和诗句,一直喝到酩酊大醉,这场酒宴才算作罢。

    在这场酒席上,两个人谈论了很多,除了园林的设计外,甚至连造园工匠等等都谈论到了,但始终没有谈论到王献臣到底该如何才能从大弘寺手里拿到那块地。

    也不知道是王献臣忘记了,还是压根就没想提起这茬。

    从第二天开始,文徵明就不再出门,而是闭门躲在家里开始为王献臣的园林画图。

    之前文徵明说这是“举手之劳”,实际上,园林的规划图,并不是简单的对景作画,而是要加入自己的设计,这种规划设计图相对于单纯的作画,不仅要复杂得多,而且还更耗时间。

    文徵明这一“闭关”,就是将近一年时间。

    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不仅参观了苏州府、扬州境内绝大部分的私家园林景观,更是翻阅了不少有关于园林的古书籍。

    在参考了众多园林的优点之后,文徵明最终画出了三十一幅景观图纸。

    这些景观图纸,是一图一景观,有亭台楼阁,有绿树成荫,有小桥流水,也有湖水微澜……

    当文徵明画完这些景观图之后,直到这时他才得知,王献臣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已经买下了整个大弘寺的地皮(又有说法,指王献臣强占了大弘寺用来建造拙政园),包括了那个狭长形的湖泊在内的周边土地,用来建造园林。

    正德四年(1509年),王献臣拿到了文徵明亲手绘制的图纸之后,便立刻请来了一批能工巧匠,真正开始了建造他梦寐以求的私家园林。

第八百六十七章 你这叫什么话? (第一更)

    “这园林,取何名方为合适?”

    花了十多年时间,王献臣和文徵明两人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终于在大弘寺的原址上,建造出了一个充满了野趣的园林。

    这园林建筑不多,大部分的景观并未大动,整个园林的景象乡野自然,还真有那么一点寄情于乡野田园的味道。

    “野园如何?”

    文徵明抬手捋了捋颌下的胡须,笑道,“这园林充满野趣,称之为野园,倒也名副其实。”

    王献臣沉吟了半晌,这才缓缓说道:

    “西晋潘岳在《闲居赋》中有言:‘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此番心境,与我何其相似,这园林,不如就叫‘拙政园’吧。”

    拙政,也有“拙于政事”之意,这两个字,实在太符合王献臣的心境了。

    他如果不是拙于政事,又怎么会三番两次被东厂的那些太监诬陷,始终远离皇帝的身边,到最后心灰意冷之下,罢官还乡呢?

    “拙政园,拙政园……好一个拙政园!”

    文徵明默念了两遍,忽然笑道,“筑家种树,逍遥自得,兄长取得好名,当浮一大白!”

    “哈哈,好,你我兄弟,今晚不醉不归。”

    王献臣也哈哈大笑起来,花了十多年时间,如今总算将这拙政园建出了个大致的模样,更细致的改造,那还需要以后慢慢来,他怎能不高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拙政园建成后没多久,王献臣就因病去世了,园子就留给了他的儿子。

    王献臣的儿子,是一个赌棍。他和苏州府的徐家三少(徐家三少的侄子后来建了苏州“留园”)玩得很好,经常一起出入赌场。

    在一次豪赌中,王公子在他人的怂恿下,押上了整座拙政园,没想到和他对赌的徐家三少暗地里作了弊,结果不问可知,在一夜之间就易了主。

    王献臣的儿子受此打击,一蹶不振,家境日渐败落,到了王献臣孙子那一代,竟到了需要靠哭丧度日的困窘程度。

    拙政园到了徐家的手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百年时间里,园林逐渐荒废。

    到了明崇祯四年(1631年),徐家后人将拙政园一分为二,东边一部分卖给了当时的刑部侍郎王心一。

    王心一,字纯甫,号玄珠,又号半禅野叟,吴县人。

    他擅长绘画山水,将拙政园东部收入囊中之后,便将之改建成了“归园田居”,一派自然风光。

    到了清顺治五年(1648年),剩下的拙政园西边那部分,又被卖给了当时的太子太保、弘文院大学士陈之遴。

    陈之遴是个很有情调的人,为了取悦自己的夫人,他将拙政园西边的那部分的建筑翻修一新,又在周边种满了花花草草,将它变成了一个大花园。

    自此之后,拙政园几番易主,既住过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一家人,也住过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还做过江苏巡抚行辕……

    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番易主,园林也渐渐从王献臣建园时的野趣自然、舒朗开阔,变成了如今的精致华丽,事实上,除了名字依旧是“拙政园”外,实际上,已经与王献臣建园时的设计初衷相去甚远。

    但也正是这种风格变迁,才造就了如今的“华夏园林之母”的美誉,也给世人们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可供探寻。

    向南缓缓地从拙政园的故事中回过神来,才发现那个旅行团的人们早已经走远了,连那个声音甜美的女解说员也不见了踪影。

    他挠头笑了笑,继续边走边看了起来。

    或许是透过“回溯时光之眼”看过了拙政园初建之时的模样,向南没走过一处,都依稀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这座园林无论再怎么改建,都抹不去王献臣的影子了。

    毕竟,这是他倾注了十多年心血,一点一点打造出来的私家园林。

    ……

    在拙政园里逗留了半天时间,向南看了看天色渐暗,这才有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

    回到停车场时,司机早就已经候在车里了。

    向南没打算这么早就回去,便邀了司机一起,找了一家当地的特色菜馆吃了晚饭,然后又逛了逛据说是姑苏夜市中名声最响、规模最大的莫邪路相门后庄,一直到夜里九点多才坐着车回到了马玉川的别墅里。

    “逛了这么久?都玩什么好玩的了?”

    看到向南这么晚才回来,张春君便笑着问了起来。

    “就去了拙政园,吃了晚饭后又去逛了下夜市。”

    向南一边在客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一边笑着说道,“拙政园太大了,逛了一下午,才逛了一半都不到。”

    “没事,反正这两天都没什么事,没逛完明天可以接着逛。”

    一旁正在泡功夫茶的马玉川笑了起来,“姑苏园林的名气是大,但有意思的地方,也不只有园林,比如寒山寺啊,还有同里、周庄这些古镇,都是很值得一看的。”

    “嗯,向南是应该去看看,就当是休闲一下了。”

    张春君点了点头,说道,“等你正式开始跟着黄云轩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以后,恐怕想出来逛一逛都没时间了。”

    他是知道向南的,这小子每次接触一门新的文物修复技术时,恨不得把一天过成48个小时,只要条件允许,他能躲在文物修复室里几天都不出去,连饭都能忙得没时间吃,哪里还有时间出来玩?

    “你,你说什么?”

    马玉川是第一次知道这事,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向南又要开始学习修复纺织品文物了?”

    “是啊。”

    张春君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点了点头,说道,“怎么,你有意见?”

    “我能有什么意见?”

    马玉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开玩笑似的说道,“我是太吃惊了,向南现在马上就要成为三料专家了,现在又要开始学习修复纺织品文物,这是不打算让别人活了吗?”

    “你这叫什么话?”

    张春君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转而又有些得意地说道,“向南愿意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那是看得起纺织品文物修复界,要不然,他还不愿意学呢!”

第八百六十八章 修龙袍 (更新完毕)

    接下来几天时间里,向南就在姑苏城里游来荡去,寻找着岁月在这座古城里留下的痕迹。

    他到过因为一句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闻名于世的寒山寺,也逛过了那条藏了千年岁月的小巷,还去过了同里、周庄这几处比较有名的古镇,领略了一番江南水乡古建筑的那种独特的美感……

    三天之后,将姑苏城有名的景点走马观花般地看过了一遍的向南,总算是收了心,重新回到了别墅二楼的修复室里——那件曲颈鸭嘴青铜壶,已经可以进一步修复了。

    之前就说过,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并不难修复。

    如果说,向南之前修复的那些残碎不堪的青铜剑或者是青铜戈的修复难度为10的话,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的修复难度,充其量也就只有2~3左右。

    再加上如今向南的青铜器修复技艺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在晚饭还没有做好之前,向南就已经将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给修复完毕了。

    此刻再去看这件曲颈鸭嘴青铜壶,它整个器身都呈现出淡淡的铜绿色,原本变形的器身,已经完全看不出痕迹,圆润光滑。

    断裂的鸭嘴部位,也已经焊接成功,如果不是早知道它曾经断裂过,几乎都发现不了这是一件残器。

    张春君拿着手持放大镜,细细地检查了一遍,最后才淡淡地点了点头,说道:

    “还算不错。”

    “这叫还算不错?”

    马玉川严重怀疑张春君的眼神,他表情夸张地说道,

    “这是无痕修复好不好?全华夏都找不出几个这样的青铜器修复师来。”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道,

    “我怀疑你是故意在搞事情,当初你跟向南这么大时,还蹲在一边学习怎么清除青铜器身上的有害锈呢!”

    你还好意思评价向南的技术“还不错”,也太会装了吧?

    马玉川又转头对向南笑道,“向南,咱们别理他,以后啊,你要多来姑苏玩,这里还有很多地方你都没去过呢。”

    张春君现在年纪大了,马玉川有些文物都不肯交给他修复了,主要还是怕他累着。

    如今张春君的学生向南成长起来了,最开心的自然是他,因为这意味着,他收集来的青铜器文物又有人可以修复了。

    “咳咳……我还没说完呢。”

    张春君脸上有些挂不住了,他说道,“我是说向南的技术还不错,都快赶上我了。”

    马玉川:“!!!”

    向南:“……”

    ……

    第二天一早,张春君和向南就返回了魔都。

    这一次在姑苏城逗留了四五天时间,事情倒是不多,最关键的还是向南好好地放松了一次,整个人都感觉轻松了许多。

    张春君显然也是发觉了这一点,临分开的时候,他语重心长地对向南说道:

    “事情是忙不完的,只要你想做事,天天都会有,所以你还是要学会放松,把自己绷得太紧,很容易出问题的。”

    “谢谢老师,我知道了。”

    向南当然知道张春君是为了他好才说的这些话,心里面自然很是感激。

    只不过,一转身,他又将张春君的话给选择性遗忘了。

    回到公司之后,许弋澄很快就赶了过来,一进门就开门见山地说道:

    “老板,谢瑞东的那件龙袍已经送过来了,我把它放在你的小修复室里了。”

    “好,谢谢。”

    向南点了点头,问道,“谢老板有没有什么要求?”

    “要求?”

    许弋澄皱了皱眉,仔细回想了一下,这才说道,“太特别的要求没有,他只说了一点,尽量将这件龙袍恢复原状,钱不是问题。”

    “哦,那我知道了。”向南应了一声。

    事实上,龙袍的修复与其他纺织品文物修复还不一样。

    比如说,龙袍上有时候会有金线,而一般的纺织品文物上则不会有。

    如果龙袍要按照原样来修复,那就需要用到价值比较昂贵的金线,成本就比一般性的修复要高许多了。

    不过,谢瑞东看起来就不像没钱的人,别说修复龙袍用上金线了,就是重新制作一件龙袍,他也有这个经济实力。

    当然了,如今的龙袍已经不具备古代时的那种特殊意义了,想来谢瑞东也不会无聊到重新制作一件价值不菲的龙袍,自己躲在家里穿着玩。

    等到许弋澄离开之后,向南便来到小修复室里,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外形古朴的木箱子。

    这里面装着的,就是谢瑞东家里传下来的那件龙袍了。

    向南打开箱子看了两眼,这龙袍没有电视上看到那么光鲜亮丽,估计还是因为缺少保养的原因,让丝线的颜色有些暗淡了。

    之前听谢瑞东说过,这件龙袍有多处残损,而且韧性也非常差,因此他便打消了将龙袍取出来看一看的打算。

    如今他还没有修复纺织品文物的能力,还是不要贸然动手,以免给这件龙袍造成二次损伤。

    将箱子重新盖起来锁好,向南和前台焦佳打了声招呼,然后就带着这个箱子离开了公司,他要去魔都历史博物馆找黄云轩黄老师,顺便观摩一下黄老师是如何修复纺织品文物的。

    打了个车,来到历史博物馆后,向南便带着箱子直奔博物馆展厅后面的办公大楼。

    黄云轩此刻刚刚进入修复室,还没有开始工作,听到同事说向南来了,他便回到了办公室里,一眼就看到了向南脚边的那个箱子,他开玩笑似的说道:

    “我还以为你前几天就应该会过来了呢,没想到还拖了四五天时间,怎么,你那个朋友不放心让我来修复他的龙袍?”

    “黄老师好。”

    向南连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解释道,“不是我朋友的问题,这几天我跟张春君老师到姑苏城去修复青铜器了,今天一大早才赶回来的。”

    “嗯,没事,我开个玩笑而已。”

    黄云轩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把箱子打开吧,我看看这是一件什么样的龙袍。”

第八百六十九章 有人在骂我 (第一更)

    龙袍,又称为龙衮,是华夏古代皇帝专用的礼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

    龙袍的特点一般是盘领、右衽、黄色。

    事实上,帝王的龙袍从隋朝隋文帝杨坚时起,就已经开始使用华夏最好的蚕丝辑丝作为经纬线,并采用手工丝绣的方式,绣龙等图案。

    辑丝,又称辑里湖丝,是世界闻名最好的蚕丝,由于这种蚕丝是产于之江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

    这种利用蚕丝辑丝制作龙袍的方式,一直延续到华夏封建王朝覆灭才最终停止。

    向南将箱子放在茶几上,并将它打开后,黄云轩探过头来扫了一眼,就笑了起来:

    “原来是一件清代的紫地缂丝龙袍。”

    缂([kè])丝,又称“刻丝”,是华夏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

    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与“刺绣”和“织锦”的编织方法不一样,缂丝织物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

    缂丝由于织造过程极其精细,工艺复杂,因此,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在拍卖市场上,因缂丝作品存世精品极为稀少,常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老师,你这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向南有些好奇。

    在此之前,他查阅过龙袍的相关资料,知道一些龙袍的常识。

    实际上,皇帝的服装并不只有龙袍,它按照功能不同,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便服和雨服等多种类型。

    礼服是皇帝在朝会、祭祀时所穿的衣服,又分为朝服和祭服。

    皇帝最隆重的礼服是朝服,吉服则是一种次要的服装,主要是在一般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时穿的,是皇帝最常见的服装。

    皇帝的朝服、祭服规定为明黄色,而一般场合穿的龙袍颜色则没有严格的限制。

    这件紫地缂丝龙袍属于吉服,这一点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但一眼能看出这是一件清代的皇帝吉服,黄云轩又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看得多就知道了。”

    黄云轩看了向南一眼,笑道,

    “从隋唐以来,每一个朝代的服侍都有些变化,龙袍实际上也是一样的,比如,隋唐朝服的样式,实际上还是承袭了汉朝隋朝旧制,是对襟大袖衫,下配围裳。而清代的朝服,它的式样为圆领、右衽、大襟、上下相连直身,下幅四开裾,窄袖笼等。”

    向南抬手轻拍了几下额头,笑道:“我倒是把这点给忘了。”

    “行了,把箱子盖起来,跟我到修复室去吧。”

    黄云轩朝向南挥了挥手,笑着说道,“今天你不止要带上眼睛,还要带上脑子,好好看看我是怎么修复龙袍的。”

    说完,他就转身出了办公室,往修复室的方向走去。

    向南连忙盖上箱子,将它提起来,跟在黄云轩的身后往外面走去。

    走廊外面很安静,偶尔有人经过看到黄云轩时,都会很客气地跟他打招呼,不过在看到黄云轩身后的向南后,大多数人都会先愣一下,然后才朝向南笑一笑,算是打了招呼。

    这些人,大多都是修复师,虽然跟向南没什么交集,但对于他这种在文博界里都有着偌大名声、又在同一座城市里的大牛级人物,要说不认识就真的太假了。

    尽管历史博物馆里有一部分人知道向南此来是跟黄云轩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术的,但还是有另外一部分人是不清楚这件事的,因此,看到向南后,难免会有些惊讶。

    当然,等以后看到向南的次数多了,想必也就见怪不怪了。

    向南也没说什么话,朝那些人点头笑了笑,就继续往前走去。

    黄云轩的修复室在办公楼的三楼,是一间五十来个平米的独立修复室,修复室的布置很简单,里面除了一个靠墙的大柜子外,就只有一张颇大的工作台。

    进门之后,黄云轩指了指工作台,回头对向南说道:“把箱子放那上面就可以了。”

    向南点了点头,将箱子放在工作台上,然后就候在了一旁。

    黄云轩洗了洗手,然后用毛巾擦干,这才走了过来,将箱子打开,然后伸出双手托在龙袍的下面,将它托了起来,轻轻地平放在工作台上,再一点一点将它完全展开。

    完全展开之后,向南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件龙袍上一共绣了十六条龙纹,其中,九条大型金龙是这件龙袍的主体纹饰。

    实际上,按照皇帝龙袍的制式,这件紫地缂丝龙袍除了有十六条龙纹之外,还有相对应的辅助纹饰,比如象征江山版图、财富和尊严的山、水、暗八仙;也有象征福寿祥瑞的蝙蝠、仙鹤和蔬果等纹饰。

    龙袍的领及襟缘位置,则装饰有冰梅纹。

    黄云轩一边仔细检查这件紫地缂丝龙袍的病害情况,一边给站在一旁的向南解说道:

    “这件龙袍,缺了两只马蹄袖,前襟领缘的位置,有很明显的剪断的痕迹。主体纹饰九条金龙破损得比较严重了,尤其是两肩,以及前胸后背上的正龙,它们的残破程度最严重,龙纹鳞片的盘金线已经大面积脱开或缺失,只能看出大致纹样。整件龙袍经线的牢固程度已经明显下降了,金丝断裂得也比较严重。”

    黄云轩一边说着一边摇头,“你这朋友是怎么搞的,一点都不知道保护文物,估计他收到手之后,就没有保养过。幸好他今天没来,要不然我非得骂得他狗血淋头不可!”

    “……”

    站在一边的向南听得是一脑袋的汗。

    幸好谢瑞东今天没来,要不然他被黄老师臭骂一顿,估计会觉得自己比窦娥还要冤,这件龙袍本来就不是他的,是他爷爷留下来的,没保养跟他有什么关系?

    一间豪华的办公室里,正在看电脑的谢瑞东忽然没来由地连打了好几个喷嚏,他抽了一张纸巾揉了揉鼻子,心里有些纳闷:

    “有人在骂我?我最近好像没得罪谁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760/ 第一时间欣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作者:十三闲客所写的《我为国家修文物》为转载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为国家修文物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为国家修文物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为国家修文物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为国家修文物介绍:
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谁能触及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 
我睁开时光之眼,看见了这样一个世界:权谋、艺术、战乱、马蹄与火光…… 
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被腐朽的画卷、铜锈密布的铜器、支离破碎的陶瓷所掩盖。 
他们在时光的流逝中等待,等待着再次绽放出闪耀世界的光芒。 
我叫向南,我为国家修文物。
我为国家修文物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为国家修文物,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