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天启录TXT下载大明天启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天启录全文阅读

作者:老牤牛     大明天启录txt下载     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四十一章 铁路(二)

    宋应星的科研团队非常庞大,朱有孝的银子也是随他们自己取用,基本上没有任何限制,这是朱有孝对待科学研究的最大支持,因为朱有孝非常明白科学探索的巨大耗费是任何个人都无法承担的,必须拥有强大的财力物力支持才能持续的发展。就像后世的美国“曼哈顿计划”,中国的举国体制发展规划,都是倾国家之力来完成最基本的基础研究的。

    户部拨付的经费不可能无穷无尽,但是凭借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和腾龙银行的巨大财力,承担起大明崛起的财物基石还是可以做到的,它不受任何臣工的指责,这完全是公司行为,和大明国家金库没有关系,这也是朱有孝最方便的地方。但是铁路不能掌握在私人手中,哪怕是朱有孝自己的大明皇家贸易商行也不行,所以朱有孝决定自己出钱修建第一条铁路,成功了就交给工部经营,失败了就算是自己的。

    宋应星的科研团队经过这七年的不断连续研究,对于钢材的冶炼已经达到了后世十九世纪初期的水平,各种钢材的冶炼配方就有上千种,各种试验的原始数据记录就有好几个仓库,为了尽可能的让这些数据充分利用起来,朱有孝就让宋应星派出专门的学生整理、管理这些原始资料,编制成有一定规律的目录,方便随时查阅,节省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轨道用钢就是一个特别的钢材,就算是在后世,也有许多国家可以铺设铁路,但是钢轨需要进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一定的科研基础,这种钢材是冶炼不出来的。朱有孝给出的元素周期律表,在这个时代得到了极大的应用,也起到了许多关键的作用,很多元素逐渐被宋应星他们发现,随着这些元素的发现,各种钢铁的冶炼配方也是丛出不穷,这就让朱有孝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直接铺设后世那样的重型铁轨肯定是做不到,钢轨的稳定性和耐磨、耐疲劳、耐腐蚀行达不到,朱有孝现在只能使用轻型钢轨,就这还得是试验性质的,免得屁股决定脑袋,一下子铺设几百几千里,最后无法使用,朱有孝的打算是先铺设从京城到天津的轻轨列车,等到实验成功,改进好以后,再铺设一条从京城到广州的主干铁路,就沿着后世的京广线铺设就可以了,至于其他铁路将在这一条铁路的基础上展开。

    大明的钢铁厂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就是唐山钢铁厂、邯郸钢铁厂、辽宁钢铁厂、安徽钢铁厂,京城郊区的炼钢厂是宋应星的试验场所,不属于大型钢铁厂,这些都是属于大明皇家贸易商行所有,至于其他的小型钢铁厂,朱有孝根本就不向他们转让冶炼技术,免得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因此现在的钢铁生产是属于垄断性质的,小型的钢铁厂更本就无法经营,运营成本太高,因此就无法发展起来。

    这些大型的钢铁厂每年的产量都在一百万吨以上,如果放到后世绝对属于需要淘汰的小炼钢,但是现在都是属于特大型钢铁厂,都有两三万人的规模,在后世是绝对用不了这么多人的,但是现在都是需要人工操作,机械化程度很低。正常情况下,这几座钢铁厂的产量足够日常的钢铁消耗,现在既然打算修建铁路,那就必须继续扩大钢铁厂的规模。

    在大明本土,铁矿石的含量偏低,相对来说含硫量偏高,经过宋应星的科研团队的不断试验优化,改进冶炼技术,这些问题在不断的被解决,但是扩大的产量,朱有孝还是把它放到了辽宁,那里的铁矿石含量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现在那里属于人烟比较少的地方,不会对居住环境造成太多的污染。

    从京城到天津的铁路开始建筑,但是朱有孝还找不到一个懂得修建铁路的工程师,因为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条铁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皇庄里面就有一条简单的实验铁路,那是在自己指导下让宋应星的一帮弟子们修建的。就在朱有孝为铁路建筑工程师发愁的时候,大明科学院的孙元化给朱有孝推荐了一位可以修建铁路的人才,名叫雷振声,并且还介绍了雷振声的来历,雷家时代为宫廷建筑服务,从洪武年间就一直在宫廷修建上下力气,一直到了他这一代,经过他的家族修建的各类祠堂、宫殿无数。

    听了孙元化的介绍,朱有孝这才想起来历史上曾经久负盛名的“样式雷”的传说,据说雷家的始祖雷发达就是靠修建宫殿起家,从长班做起,一直到七十岁才退休,服务于清代二百六十余年,基本上清朝修建的宫殿都有雷氏家族的参与,这可是一个真正的人才,不知道让他现在开始修建铁路,以后他的家族会不会成为铁路世家,总要试试才能知道。

    同雷振声一起来的还有他的胞兄雷振宙,两人都是二十多不到三十的年纪,看起来气宇轩昂,让朱有孝从内心里感到舒服,就带着二人在皇庄观看铁路和蒸汽机车。朱有孝的意思是怎么着也要让二人知道修建这条铁路是干什么用的吧,另外还要告诉他们车辆是如何在上面行驶的,修建铁路需要注意什么事项,比方说不能有直角的转弯啊、转弯的地方需要外侧高内侧地呀,还要根据火车速度设计铁路的弧度等一系列问题,朱有孝自己也不可能讲解的太清楚,因为他也不是干这个的出身,只能是把大概需要注意的事项向他们交代一下。

    不过看起来这哥俩还真是不简单,通过朱有孝的简单讲解,就明白了这个铁路的简单原理,至于计算修路的技术,还得在具体修建时看道路的情况,甚至这哥俩还问朱有孝是不是可以将这个铁路挖开一段看看。朱有孝就答应了他们,让人把铁道扒开了一段,并且告诉他们,铁轨架设在枕木上是为了让它更加稳定,至于底下的石子,是为了让整条道路受力均匀,不会因为局部塌陷而造成脱轨事故。

    雷振声、雷振宙哥俩参观完修建在皇庄的铁路以后,回到家里就开始研究这铁路怎么修建。按照朱有孝的指点,必须首先的考察一下修建铁路的线路,然后再计算一下道路需要的工程量大小,需要花费多少钱。虽然朱有孝告诉他们不要担心花多少钱,这只是实验性质的铁路,就算修建不成功还可以重新改动,但是这哥俩认为,如果不能一次性将铁路修好,那就有损雷家的声名,哪有谁家把刚盖好的房子拆掉重新再修的,丢不起那个人。

    接下来雷氏兄弟就开始组建铁路建筑公司,开始筹备修筑铁路的基础工作。第一个就是招收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人,雷振声就从大明科学院找到了精于计算的学生数十名,还有大明技术学院的学生近百人,有这些人组成了最基本的职能部门,然后就是等待薄珏改造出来的工程用车。薄珏改造的锅驼机不仅有挖土机、推土机、运输车,还有压路机、钩机、吊车等等,只要是朱有孝认为对于节省人工,可以用机械代替的全部拉出来单子,让薄珏想法设计。薄珏为此也招收了大量的技术工人来帮忙,他只管设计,制造和改进的事情就交给了那些技术工人,也因为如此,从而培养出了大批的高级技工,为大明的工业技术升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要小看这些技术工人,没有他们的参与,任何高级设备也无法制造出来。

第二百四十二章 铁路(三)

    为了鼓励薄珏的发明精神,朱有孝特地批准拨付十万两银子成立了一个建筑工程机械厂,专门用来生产建筑机械,大明皇家商行投入全部资金,和薄珏各占百分之五十的股权,这让薄珏非常开心,工作也就更加努力了。其实这些钱财对于薄珏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只不过是得到了朱有孝对他的发明精神的认可,这才是他高兴的真正原因。

    薄珏在尽心的设计各种机械,技术工人们把薄珏的设计变成了一个个实物。然后进行一个一个的试验,符合设计要求的,就进行批量生产,不符合或者不适合需要的,就让技术工人们进行继续改造,无论是薄珏还是技术工人们的水平不断的生产中取得进步,设计和制造的工程机械越来越多,逐渐的就有了批量的供给,开始进入建筑工人的实用领域,这些工程机械还必须要让这些建筑工人能够熟练使用,工厂的技术工人必须手把手的教会他们使用和简单的维修。

    在薄珏的建筑工程机械厂制造工程机械的同时,雷振声、雷振宙兄弟二人正带着技术人员从京城到天津的路上进行测量,兄弟俩对工作干得非常认真,一点一点的仔细测量计算着工程量,一里一里的实际测量道路的长度,遇到复杂的地段就得爬山渡河的去实际实践,测算施工难度。

    这个时代的地形还是比较原始,没有什么现成的道路可以利用,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尤其是到了许多河流地段,必须建设铁路桥,这就需要大量的水泥,好歹在朱有孝的指点下,大明的水泥生产已经可以满足了建设桥梁的需要,这一点到不需要有什么担心,唯一担心的就是水泥的标准是不是可以达到需要的硬度,这一点需要雷氏兄弟自己去实验。

    在京都的车站是起始点,为了照顾臣工、百姓的心里,朱有孝让雷氏兄弟将北京的车站设置在朝阳门外,这是因为朱有孝不想因为修建铁路而拆掉一截城墙,免得言官御史们纠缠不清,甚至会连累到雷氏兄弟,反正也不是太远,朱有孝也懒得多事,再说这也是实验性质的铁路,现在还没有必要大动干戈。车站的建筑非常简单,就是几排房子,然后就从这里划定起始点,开始奠基修建,铁路采取比较直接的线路,从北京到天津之间除了密布的大小河流以外,还有一些小山,除了这些地方,都采取尽可能短的直线。

    修建铁路石子的采集也没有敢从京城附近的山上开采,也是怕言官们说动了龙脉,是从比较远的西郊以西的大山上开采的,为此雷振声动用了大大小小上百辆的锅驼机,日夜不停的运输石子,铺设基础的路基。水泥厂建在昌都,那里也是后世北京水泥厂的地址,在哪里烧制大量的水泥,铁路的枕木一般是采用木制的,朱有孝为了尽量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就采取了后世的水泥枕木,直接在水泥厂附近制成枕木预制件,然后就拉到铺好石子的路基上。铁路的铁轨采用的是轻型铁轨,折合成后世的标准就是每米八公斤,标准长度是十二点五米,铁轨之间的宽度是八百厘米。这是朱有孝特别规定的重量和长度、宽度,至于道理,朱有孝是讲不出来的,反正后世的小铁路基本上就是这个标准,也许这样更好施工还是更符合标准,这些朱有孝都不知道,但是皇帝这样说了,底下的人就得这样干,也没有什么道理好讲。

    经过雷振声、雷振宙兄弟二人的辛苦测量、计算,从北京到天津的铁路一共是二百八十里,共计需要钢轨长度就是五百六十里,再加上水泥枕木也需要钢筋,这样计算下来,需要钢材的总重量达到六千吨,对于唐山钢铁厂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是由于生产钢轨需要的钢材属于特种钢材,这就需要宋应星对唐山钢铁厂进行一些改造,这都不是什么大事,在朱有孝的一通白银攻势下,整个铁路就开始迅速的修筑起来。

    因为各种工程车辆的大量使用,铁路的建筑速度要比后世的小地方铁路修建的要快得多,虽然锅驼机的功率和后世的柴油动力工程车相比较要小得多,但是和人工的背扛肩挑要效率高得多。从开始设计到整个工程完工一共不到四个月个月时间,这个速度相对于后世来说也是非常快的。由于铁轨、枕木、水泥、工程机械都是大明皇家贸易商行提供的,这条铁路总的建筑成本还没有超过四十万两白银。

    铁路修通以后,剩下的就是将蒸汽机车和车厢运到铁路上进行试运营了。其实这条铁路的铺设是从两端同时开始的,从唐山制造的铁轨、车厢都是通过铁路运送过来的,一点一点的从开始就逐段使用,在铺设的过程中就已经运营了,现在的试运营只不过是试验全程开通需要全面的进行验收,一旦这次验收成功,大明的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就开始正式使用,开启铁路运输的先河,这也是蒸汽机为动力的工业革命的新起点。

    天启七年年十二月初六,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柔和的太阳照在京城外的大地上,寒冷的冬天里这是一个比较暖和的日子,朱有孝就选择了今天这个不错的日子对铁路验收。在朝阳门外的火车站,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大明皇帝朱有孝带着自己的皇后张嫣,二妃以及四个孩子都来到了火车站,这是一个让朱有孝非常高兴的日子,今天是京津铁路验收的好日子,朱有孝为了不妨碍大家的高兴气氛,并没有穿戴皇帝的服饰,而是穿着便衣和家人一块来的,骆思恭和锦衣卫自然也是隐藏在他们身边,进行暗中护卫,朱有孝也不愿意惊扰他们,只是很低调的带着老婆和孩子观看。

    负责今天验收工作的是宋应星他是工部尚书,不管这是官营还是私营,它是大明的新鲜事物,而且还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以后不但要运输货物,还将运输旅客,所以它的安全性必须得到保证。宋应星带着工部的大员们和徐光启、孙元化、毕懋康、朱灵、薄珏、方以智等一帮大明科学院的大佬们进入了第一节车厢,负责建筑铁路的雷振声则和宋应星的弟子们进入了机车里面,负责这辆机车的运行,本来朱有孝也打算乘坐第一趟试验列车的,这帮大佬们坚决不同意,这万一在路上出现了什么事故,臣工们就会把他们骂死的,朱有孝也就取消了这次冒险。

    机车上加满了燃煤和清水,负责运行的雷振声一声令下,蒸汽机开始点火,慢慢的充满了蒸汽,然后开始放气,随着一声沉闷的低鸣,列车就开始缓慢的运行起来,随着蒸汽的压力越来越大,列车的速度开始加快。今天的试运营不但要测试机车运营的安全性,还要测试一下这台蒸汽机的功率,看看车速最高能够达到多高的速度,不过现在只能测试安全性,回来的路上才敢测试速度,无论什么时候,朱有孝都是要求安全性第一,尽量不要出现危险性的事情。

    列车达到每小时四十里的速度时,宋应星就要求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尽量让机车和铁路进行一定的磨合,别看这每小时四十里的速度不算快,在这个时代可是了不起的速度,这和普通的马匹速度已经差不多了,要知道锅驼机平时的速度也只有每小时三十里,太快了就会出现故障。列车在这个速度上平稳的行驶了一个小时后,车况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说明这个速度还是可以保证安全的。

    这个时候,宋应星提出来可以加快速度,雷振声接到命令后,就让负责驾驶的雷振宙加大燃煤的使用量,列车的速度随着蒸汽机的功率加大,开始逐渐的加速,慢慢的速度表上的指针达到了每小时六十里的速度,这时候在列车上,人们就感觉到了速度的不同,路边的标志杆快速的向后闪去,多数人的心跳开始加快,有的人甚至感到了明显的不适应。

第二百四十三章 铁路(四)

    一般人的感觉是非常奇妙的,对速度的适应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开始的惊惧,到后来的兴奋,或者是到了最后停下来时的后怕,这都是正常的适应过程,多数人都有这种感觉。在每小时六十里的速度上,列车又行驶了一个小时,渐渐的人们就开始适应这个速度了,看到大家从紧紧地抓住扶手,到后来的慢慢的有说有笑,宋应星的脸色也渐渐的开朗起来,一直坐在他旁边的徐光启始终目不斜视,不知道在想什么事情,薄珏和方以智这俩年轻人一直都不肯坐下来,在车厢里跑来跑去,整个车厢里气氛很平淡。宋应星让雷振声把列车的速度降低到每小时五十里的位置上,保持这样的速度到达了天津,整个试验的前半段非常顺利,在途中没有发生任何事故。

    在回程的过程中,列车需要进行极限速度测试,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宋应星就让这些大明科学院的大佬们下车,这是朱有孝特意吩咐的,就是宋应星也必须下车,留在车上的只有雷振宙和宋应星的弟子们,雷振声也被要求下车,这让大家都很无语,难道是怕死吗?宋应星向大家解释,不是怕死,目的是防止万一,现在车上的人就足够测试数据了,没有必要大家都冒险,这是朱有孝安排的。

    雷振宙对铁路和机车有足够的信心,在离开天津车站半个小时之后,就指挥着工人加快速度,慢慢的速度表就从六十里增加到了八十里,这个时候列车开始有些微微的颤抖,车里的噪音开始增大,除了这些反应之外,就没有别的反应。稳定行驶半个小时,看到机车没有异常,雷振宙命令继续加速,速度表在不断的变化着,机车的抖动幅度有些增大,甚至开始有些颠簸,雷振宙面色冷静,稳稳地下达着各种命令,让测试员们心里再次下来。当速度表显示到每小时一百里的时候,机车明显赶到了不好控制,尤其是蒸汽机发生了达到极限的响声,时间只持续了一小会,雷振宙就命令减少用煤量,让车速慢慢的降低下来,再次回到六十里的速度,机车就开始非常平稳下来。

    通过极限速度测试,再进行了几次刹车试验,最终还找到了最经济的车速,雷振宙就离开指挥台,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他管了,让真正的火车司机开始驾驶,而且是轮流驾驶,让以后负责机车运行的管理人员逐步适应管理列车的过程。经过后面两个小时的不断测试,让大家都逐渐适应了这个庞大的列车运行,最终这列火车就顺利的到达了北京车站,这次验收过程就顺利的结束了。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终于开通成功,机车带动着九节车厢可以在铁路上平稳的行驶,每节车厢可以运载四十五人,或者是相应重量的货物,经济的运行速度保持在每小时五十里左右。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速度,一下子就把人们步行三四里的速度提高了十倍不已,让人们从北京到天津来回的时间从十天缩短到了一天不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各种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在大明内阁会议上,朱有孝亲自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体就是讨论关于铁路修建的问题。从北京到天津的铁路一共花费了四十二万两白银,但是它的效益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它的运输能力都要比原来的运输方便、节省,平均每里一千五百两白银的费用,用不了十年就会完全收回成本,这是经过简单测算就可以得出来的结果。朱有孝现在把这条铁路直接卖给了工部,价格也仅仅是成本价,这完全就是奉献,当然了,大明也是朱有孝的,相当于从内帑垫付的成本。朱有孝将建设铁路的成本和今后的效益向内阁成员们做了一个大概的解释,让大家心里有底,免得说自己白占户部的便宜。

    修建铁路的好处显而易见,这个议题自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接下来朱有孝就向大家提出要大量建设铁路的计划,而且还要建设全部都是复线的铁路,朱有孝向大家介绍了复线铁路的好处,它基本上不受机车交汇的影响,可以持续的发送多次列车,虽然成本要比单线的高出一倍,但是效率要高出几倍,别看现在出行坐火车的不多,以后形成了习惯以后,运输量将会成倍的增加。

    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随着大明国土的不断扩大,交通运输的制约越来越大,就是连信息传递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是铁路交通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从领土的最南端到北京有四千多里路,如果用八百里加急送信,大约需要六七天的时间,这其中还得是马不停蹄,也仅仅是几个人可以到达,如果需要大军出动,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恐怕是做不到。

    如果修建了铁路以后,情况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变,就以机车的平均速度每小时六十里计算,一天一夜就可以行驶一千多里,而且报信的人可以在车上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也几乎缩短了一半,最重要的是以后的运兵速度,除了整队时间,上了火车以后,四五天时间就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而且士兵根本就不会太累,这是最大的军事好处。

    朱有孝的建议是,首先要将北京到天津的铁路修建成复线,接下来就是继续向唐山、秦皇岛延伸,将来还要将铁路修建到东北,将整个东北进行铁路网络化,将那里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运入关内。从北京向南方的铁路要修两条,就是后世的京广线和京沪线,其次还要修建陇海线,这是为了更好的巩固西域地区,这条铁路会修建的时间比较长,但是一定要修建好,朱有孝打算是分段进行修建所有的铁路,修好一段就运营一段,尽量减少费用。朱有孝的这些建议得到了内阁成员们的一致同意,接下来就是让工部负责计划的实施就行了,事情变得非常简单。

    预计中需要优先建设的是京广铁路,修通京广铁路以后,各种物资就比较好运输了,所有的铁路都要使用唐山钢铁厂的钢轨,这是因为宋应星对唐山钢铁厂进行了改造,只有这里才可以生产出合格的钢轨,安徽钢铁厂和邯郸钢铁厂还没有来得及改造,预计将在明年在进行改造,毕竟这还是需要花费很多精力的,但是因为唐山到天津的铁路很快就会修建,到时候也可以满足铁路的需要,至于陇海线,那里需要的钢轨就可以通过京广线和京沪线运输过去就行了。

    石子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现在这种石头毕竟哪里都有,没有必要限制在一个地方,运输成本都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完全没有必要。水泥的生产也需要尽快的扩大生产,这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它要比钢铁生产简单多了,在后世的小水泥企业遍地都是,工艺相对简单,只要严格把握住原料的质量,按照规定的工艺生产就可以了,没有太多的问题。

    铁路要经过相当多的河流,在现在这个时期,各个河流的水量要比后世都大得多,为了解决铁路桥梁问题,朱有孝就向雷振声、雷振宙兄弟提出了现场浇筑技术的问题,这是后世的一项先进技术,它的好处是牢固,比预制件要结实多了,既然铁路工程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那么它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需要具备牢固的特点,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施工困难加大了不少,为此要增加一部分费用。不过在朱有孝的思想里面,只要是为了质量问题,花费一定的代价也是必须的,他在后世见过这样的施工,那就是现场浇筑楼顶,要比采用预制板搭建的楼顶好处多多了,现在拿来教给雷氏兄弟,也许会成为雷氏兄弟的绝活。

第二百四十四章 铁路(五)

    为了尽量减少一般铁路桥进行现场浇筑需要的工程量,朱有孝还是采取了向机械要效率的方法,薄珏再次被朱有孝找了过来,朱有孝这次提出的问题是要他制造出工程搅拌机和水泥罐车,主要是将锅驼机的功率加大,然后进行运输水泥使用,这就需要使用大量的罐车,现在还没有这类的工程用车,这种罐车的特点是不容易稳定,因为它里面装载的是流体,这就需要薄珏想法解决,否则就容易出事故。

    天才的薄珏将锅驼机上的传动轴稍微加长,然后再利用齿轮将方向改变,很简单的就改造好了搅拌机,但是在运输水泥罐车的改造上遇到了难题,这在后世也是个难题,要不然就不会发生经常压死人的事故了,薄珏能做的事降低运输罐车的重心,尽可能减少晃动对车体的影响,别的方法他也找不到。

    凑合着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下面就是关于黄河、长江等大型河流的铁路桥问题了,这个问题就比较麻烦了,用水泥现场浇筑肯定是不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朱有孝要求的以后必须能够通过大型船只,第二个就是必须坚固耐用,还不能经常需要维修。这是朱有孝从后世得来的教训,必须在这个年代就做出严格的标准,以后的大型河流上施工建设各种大桥,只能高于这个标准不得低于这个标准。

    中国在大型河道上建设的第一座铁路桥是郑州黄河铁路桥,桥全长3015米,建成时共有102孔,深槽部分有跨长31.5米的半穿式钢桁梁50孔,其中26孔位于北端,24孔位于南端,中间浅滩部分有跨长21.5米的上承钢板梁52孔。桥梁基础用内径30厘米、外径35厘米、下端带有直径120厘米螺旋翼的铸钢管桩,但入土较浅,桥墩受冲刷甚剧,依靠抛投大量片石防护,勉强维持行车。由于当时的建桥技术和地理条件限制,大桥桥墩入土深度只有30米,基础较浅,每年汛期,河床冲刷对大桥的安全造成影响。大概是缺乏对黄河沿岸地质的考察,或者受困于当时建桥技术,比利时的公司把桥墩建筑在淤泥里,而非岩石层上,导致桥梁不够稳固,埋下后患。

    在预计中,黄河铁路桥朱有孝还打算建筑在后世比利时公司建筑铁路桥的地方,采用钢构的结构,参照后来新桥的参数,以及车辆通过速度,这座桥肯定要比比利时公司采用的钢构要粗一些,其次桥桩肯定要下的非常深,也就是必须要深入到岩石层下面,具体需要多大的深度,这还要看雷氏兄弟的能力,但是必须要保证深入到岩层以下,能够抗击黄河汛期洪水的冲击,这是最基本的标准。

    要保证通航,在黄河上问题不大,在长江上就是一个大问题,在黄河上的问题是黄河是一条悬河,它的河底比地面还要高。当然了,现在这时代还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但这是一个隐患,朱有孝之所以要重新布局黄河,就是希望这条华夏文明的起源不在成为害河,无论是中上游的水土保护措施,还是下游的分流、蓄洪区,目的都是相同的。朱有孝想要将黄河变成可以通航的经济河流,虽然黄河不想长江那样具有丰盛的水源,但是经过中上游的水土保护以后,生态环境就会变得更好,即便是不可能全流域通航,也可以分段通航,在河南段通航就是非常现实的。因此这次计划修建黄河铁路桥,就必须考虑的通航问题。

    在以后可能遇到的通航问题上,朱有孝让雷氏兄弟详细的寻找了关于黄河、长江的水文资料,调查一下黄河、长江的历史上最高水位,并根据最高水位来决定铁路桥的高度问题。不过有一点,在洪水形成洪峰的时候,并不适合行船,这一点是必须要考虑到的,黄河的铁路桥设计的不算太高,只要超过最高水位九丈即可,相对的长江的高度就得超过十五丈,毕竟长江的水源丰富,后世的万吨级别的货轮只能抵达南京,只是一个永远的诟病,因此朱有孝让雷氏兄弟设计的高度都是净空高度,这样的话,在这个标准上,丰水期也可以通过万吨巨轮,平水期五万吨的货轮也可以通过,只是施工难度增加了很多,对此朱有孝也不在乎,反正现在也不缺钱,财力完全可以支持,就是技术上需要进行研究。

    到后来,雷氏兄弟采取的修建方式挺有意思,在黄河上修建铁路桥时,因为黄河的水量有限,就在枯水期把黄河分成两个沟槽,在一边施工时,另一边过水,修建完毕后,在从另一边过水,极大的方便了施工。桥墩采取钻井的方法,雷振声将蒸汽机搬运到河道里面,利用机械的方式钻井,将桥墩的根部深深的打入岩层以下三丈深,为了更好的保证稳定,还将根底部分向四个方向打了一丈深的横洞,利用齿轮转向的方式,用钻头打洞,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这个方法耗尽了极大的力气,但是为了保证桥墩的稳固,有些在所不惜的极端了。

    这样的桥墩在黄河河道上一共修建了一百个,在河道的主流河段都是这样的特种桥墩,至于两侧的桥墩,就没有必要费这样大的力气了。两边的桥台也采用水泥钢筋的建筑方式,地基也是达到了岩层五尺,就算是在黄河洪峰到来,也无法撼动桥台。朱有孝还让雷振声考虑到了黄河凌汛的关系,所有的桥墩在迎水面都是采用锐角型的铸钢件,就算是再大的冰块也会被粉碎,不会发生冰块堵塞的情况。

    在长江上修建桥墩就比黄河上困难多了,因为长江的枯水期太短,只能采取水中作业,但是在这个年代,水中作业的难度可想而知,无论是潜水设备,还是水下作业机械,都是没有从来没有过的,为此雷振声费尽了心思来琢磨施工的办法,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许多后世的施工方法雷振声是想不到的。朱有孝是见过桥墩施工,但也是在一般的小河上,像在长江上建筑桥墩的施工,恐怕只有专业的施工队伍才能见到,不过在大型河道上的施工情景,朱有孝还是见过的,先做一个密封的围堰笼子下到水里,沉好后将其中的水抽干(水会不断的渗,施工期间要一直抽水),在笼子中施工。打地基,下钢筋笼子,注水泥,等桥墩基座水泥凝结稳固后撤掉围堰笼子,继续上面的施工,这种方法比较费时费力,但是也是最佳的施工方法,朱有孝也只能这样解释给雷氏兄弟。

    修建铁路桥的施工方案在朱有孝的指点下解决了,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要比修建铁路慢得多,因此就在铁路还没有开工的时候就得提前开工,雷振声自己主动承担了修建铁路桥的任务,让雷振宙修铁路,两人开始了不同的分工。

    无论是京广线还是京沪线,朱有孝都选择了避开大山的线路,尽量比修建隧道。在后世京广线上有大瑶山隧道,这次朱有孝就特意选择避开,主要原因是施工难度太大,以现在的技术容易出现塌方事件,另外的原因是有可能造成环境破坏,比如说山脉中的暗河,可能会影响一片地方的自然水源环境。

    设计中的铁路系统非常庞大,修建铁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会花费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除了京广线、京沪线、陇海线这些主干线之外,还要围绕主干线修建铁路网,只有形成网络的铁路交通,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在后世是实践证明了的,因此朱有孝就需要专门的铁路管理部门,雷氏兄弟就成了大明的工部下面最大的机构--铁路局的局长,最多的时候部下近百万员工。

第二百四十五章 飞速发展的大明

    大明天启七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里各方面的发展可谓非常迅速,无论是各大银行为主的探险贸易队伍,还是大明本土的工业发展都取得了明显的飞跃,世界各地的黄金白银都在向大明集中,无论是财力物力,相对以前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大明的国力在这一年里几乎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这天启七年的一年里,腾龙银行和大明皇家贸易商行绝佳的配合,让朱有孝的皇家财团取得了丰厚的受益,借助国家的实力,于化龙和牛金星的船队从美洲带回了无数的黄金白银,而且由于傅冠城附近的金矿被发现,导致了大批的大明移民。

    先期回国的于化龙船队的一部分,在朱有孝刻意的宣传下,将那里描述成了遍地是黄金的地方,尤其是从哪里回国的一些人,得到了大量的财富,他们也是这次宣传的主力军,在这种发财心里的诱惑下,许多在家中不占主导地位的幼子们,纷纷向父辈们要求出去闯荡,再加上大明的强力支持,船费全免,伙食费全免,傅冠在北美又在朱有孝的授意下建设了大量的住宅群,凡是到达美洲的都会安排一套小院,条件就是居住下来之后,继续建造另一套小院,而先期的费用几乎都是有傅冠的政府负责。

    丰腴的地方,优渥的水土环境,带着无数梦想的年轻人纷纷出海闯荡,在通向美洲的商船上,挤满了寻找机会的非嫡子们,他们不在埋怨父辈们将财产由长子继承,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刻苦奋斗创家立业成了他们的口号,这也导致后来的这块大明领地上的居民和本土有了一定的思维差别,他们更加独立,更加善于沟通合作,更加具有创造能力。

    为梦想而奋斗的次子、庶子们,一船一船的被送到了新的领地,仅仅是天启七年的下半年,几乎是每月都有两个班次的商船前往美洲。为此朱有孝不得不将这部分从美洲先期回国的水手、水兵们退役,让他们组建了大量的商船队伍,毕竟他们比较熟悉大海上的风险,这才勉强满足了运输的需要,直到后来于化龙、牛金星的船队回归,这才使得船队稍有些宽裕。

    疯狂的创业、成家、发财致富思维,造成了巨大的移民浪潮,在短短的半年之内,竟然有二十多万人涌向了北美地区,甚至让傅冠、赵率教、满桂都有些措手不及。但是这些移民也不是几年前大明多数都处于文盲状态的农民了,这些人在朱有孝的全民义务教育的方针指导下,都具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属于素质相当高的人群,尤其是那些在家中地位相对比较底下的庶子,读书、学习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唯一可以出人头地的机会,相对于长子、嫡子来说,他们是更加刻苦的一个群体。这就让赵率教、傅冠他们更加容易管理,无论是安排这些人去开矿、种地、打渔,还是去当兵训练,这些人的服从性和纪律性都是非常高,凭着这些高素质的新型大明移民,赵率教、傅冠、满桂在北美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无论是赵都地区,还是傅冠城,新的移民开始在这里安家落户,越来越多的人口,让赵率教、傅冠、满桂高兴不已,在沿海地区又开始建设了两座新的小镇,按照朱有孝的命名习惯,这两座小镇分别叫做赵镇和满桂城,具体的位置还是朱有孝让人安排的,就是后世的洛杉矶和波特兰,这两个地方都是后世著名的海港城市,美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以越多的人口,让赵率教也可以真正的开始招兵,组建了一支一万人的混编部队,这是一支真正的野战部队,将来会成为这个领地的种子部队。印第安人士兵的文化素质太低了,许多新的武器使用技能和战术安排很难适应,毕竟大明的文化在这里传播的时间太短,还没有形成气候,也许按照目前的态势,再过十年,这里才会真正形成新的大明文化,这里的七八岁、十来岁的孩子才是大明传播文化的重点对象,到那时才能体现出威力。

    山西银行基本上垄断了从山西向西的所有商品流通,现在的晋商不仅仅是限于山西一省,它还包括了陕西,现在改成叫山陕银行,西安再次成为了西北的一个繁华商都,在朱有孝的指导下,大部分的农民已经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个工业作坊集中的地方,包括宋应星的许多弟子在内,都在这里开始设立工厂,尤其是铁牛机械厂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分厂,山西钢铁厂的钢材大部分都用到了这里,薄珏设计的新型、简单、操作方便的各种农具,都可以在这里生产。山西、陕西的煤矿开始逐步有秩序的进行开发,晋商银行在这方面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当然了,这些都属于工部的资产,无论是谁开发利用,都必须按照规定缴税,这也使得户部的财力大增。先进的农业机械使用,使得仅仅一少部分人的人口用于农业,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粮食需要,再加上宁夏的河套地区的开发利用,整个西北草原的合理放牧,无论是粮食、还是肉类的生产,在这里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蓬勃发展的西北,使得大明在这里的统治无比稳固,再也不会发生历史上的陕西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重灾区,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已经被朱有孝收入囊中,粮食、肉类的丰富,也不会再让这里发生饥寒交迫。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面积使用,再加上朱有孝刻意的移民政策,小冰河时期带来的恶劣极端气候逐渐的被降低到了最小的范围,尤其是这几年经过袁应泰的大力治理环境,塞外江南的称呼开始在河套地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山陕银行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无论是以农民使用农业机械需要资金,还是牧民需要销售养殖的牛、羊等副产品,都让山陕银行的资金得到了最佳的收益。大批的有关农副产品的深加工,需要建立大量的小型工厂,但是一般的农户和小财主还不具备这些资金,晋商银行的小型贷款和货物收购就成了这些生产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在机械厂采购出来各种加工机械,然后交付给农户或者小工厂主使用,再以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抵顶贷款,朱有孝特意要求他们不得伤害底层劳动者的利益,使得这里的经济发展比一般的地方要快得多。

    在任何时候,金融资本都是最贪婪的,朱有孝为了限制这些资本过于贪婪,就采取了一定的制裁手段,一般的要求是不得随意增加利息,不得随意抽回贷款,必须要给生产着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为了做到这一点,朱有孝让山陕银行不但经营货币资金,而且还经营商品流通,再加上现在的农副产品加工经营,这就形成了一条龙式的产业模式,这种产业模式的最大好处是不容易形成产品滞销,也会极大的降低商品成本。但是它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就是会造成大量的资金占用,有可能造成行业垄断,对此朱有孝却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采取科技引导的办法,让大明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不断对他们进行科学指导,更新设备,建立新的产业。当然了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就目前来说,他们的发展刚刚开始,还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还有就是晋商有一个好习惯,经常在灾年修筑一些不必要的庄园、桥梁以及一些公用设施,借此救济吃不上反的乡邻,朱有孝就让他们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不过不是在灾害年景,而是在遇到经营困难的时候同舟共济,合作发展。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和谐的事件

    自从各地组建银行以来,朱有孝就非常注意银行的违规行为,为此以骆思恭为首领的锦衣卫、和以宋晋为首的东厂就不断派人进入各地银行进行监督,朱有孝交代他们只有监督的权利,没有干涉的权利,怕的是这些进入各地银行的人员以权谋私,而且还严格命令骆思恭、宋晋派出的人员不许暴露身份。

    骆思恭自然不会自己直接去参与,他的得力助手就是曾经在辽东大显神威的刘一刀,这个人不但武功高强,而且非常有头脑,骆思恭就让他去专门负责对银行监督的任务。刘一刀得到命令以后,很快的就从大明技术学院寻找到了几十名没有任何背景的学生,经过严格的挑选的培训,这些学生就成了忠诚的锦衣卫人员,他们不仅精通财物算筹,而且在刘一刀的**下还精通武艺,这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刘一刀对自己的手下是非常关心的。

    江浙银行的总部设在杭州,这是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地方,因为现在的上海还仅仅是一个嘉定府的地位,离后世的发达地位还相差很远。在这里的江浙银行总部里,江浙银行的各大股东都在这里派驻了自己的联络人员,这些联络人员不断的把自己从银行总部得到的命令向自己的东家传递,还要把东家的意思向总部反映,这些人都具有很高的地位。江浙银行的股东因为都是原来的钱庄东家,所以具有开设分行的权利,这和其他银行不同,他们的管理相对比较松散,只是在重大投资的时候才会召开全体股东大会。

    由于江浙银行的管理比较松散,就必然会出现互相竞争的问题,因此就会有一些人企图采取一些不道德的手段谋取利益,对此刘一刀的监控重点就放到了这里,江浙财团在后世就是一个让政府都感到头疼的势力,在民国时期,蒋中正就是凭借江浙财团强大的经济实力统一了全国,但是可悲的是也是因为他们的贪婪,让蒋中正的政府走向了衰落,无论是买办经济,还是金融危机,这些都是由他们主导,最后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崩溃。

    在桂岛上,江浙银行的探险队建立了大量的矿场,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满足这个需要,因此从大明本土招收了大批移民,这些移民的一切费用都由江浙财团负责,而且还需要开出相应的工资。但是江浙一带的人工费用比较高,于是他们就从四川、贵州等地招收工人,毕竟那里的环境不如将这一带富裕,相对的就是工资比较低,这是资本运营的正常现象,谁也无法改变,就算是朱有孝也不可能对此做出什么决定,只能听之任之,仅仅规定最低工资而已。资本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他们会做出有违道德的事情,压榨劳动者的收入,极限提高劳动时间,对于大型财团也许是不屑的,但是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资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赚钱的捷径。

    在桂岛的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来自贵州的上百名工人住在潮湿的房间里,他们怀着淘金的梦想离开家乡,跟随着一个江浙商人到这里做工。出门的时候,这个商人向大家许诺,绝对不会刻薄大家,而且会付出比在大明高出数倍的工资,只是工作比较辛苦,问这些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愿不愿意去做工。贫穷了几辈子的农民,谁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地呢?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干再累的活,只要能让家里人享受到幸福就行,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思维,谁也没有多想,就跟随着商人来到了这个炎热的地方。

    这些朴实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来到这里以后,就开始了他们的噩梦。每天都需要从天明开始挖矿,一直要干到天黑,中间除了吃饭的时候可以休息一会,其余的时间都是在繁重的矿场挖矿。至于当初商人许诺的工资,这些人谁也没有见到过,而且还严禁他们外出,只有起床干活、中间吃饭、再干活,直到累得干不动了,才能回去睡觉,简直是累得生不如死。如果仅仅是这些,这些朴实的农民还可以忍受,但是最残酷的是炎热、潮湿的生活坏境,让许多人生了病,可是这些生病的人并没有像在大明本土那样受到良好的治疗,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造成了十几人的死亡,让这些朴实的农民感到了愤怒,最终引起了一场激烈的反抗,但是在商人雇佣的保镖镇压下,这些农民受到了更大的伤害,又死亡了二十多人。

    在这次事件中,始终有一个人冷冷的观察着,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将这个事件完整的记录下来,包括时间、地点、死亡人数、处理结果。然后就是将所有参与这件事情的商人及其手下,全部的名字都记录下来作为证据,不用说这个人就是锦衣卫的密探,只有他们才会这样冷酷。

    桂岛的地盘属于桂王朱常瀛,这件事情很快的就传到了他的府邸,深受朱有孝教育影响的朱常瀛立刻调集手下的卫队,将这一带的小镇围住,在锦衣卫密探的带领下,迅速的将其余的农民解救出来,而且开始对整个桂岛的所有矿场进行了审查。结果不能说触目惊心,但是还是让朱常瀛大吃一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然有五六百人的大明农民死亡,事情的原因基本类似,甚至还有更恶劣的。

    根本没有时间去请示朱有孝,朱常瀛采取了及其极端的处理方式,那就是将所有发生死亡农民矿工的矿场暂时关闭,将采取欺骗手段的商人和他们的保镖全部逮捕,召集所有在桂岛开设矿场的江浙银行的大小股东们在自己的府邸进行了一次审查,然后就是当场宣布处理这些人的结果。没收这些人的在桂岛的所有资产,参与这些事情的人全部死刑,包括商人以及在这里的家属,参与镇压的保镖,财产分给所有的矿场干活的农民矿工。执行的死刑还是最残酷的腰斩,并且是当着所有商人的面前,还让他们不许闭眼,必须睁大眼睛看着,因为他们之间有许多藕断丝连、纠缠不清的亲戚关系,给他们一个血腥的教训,免得再发生此类事情。

    朱常瀛如此血腥的处理矿工事件,给了所有企图依靠压榨大明矿工的商人一个教训,而且还将这个事件通过大明的报纸在本土大肆宣传。朱有孝对于这种血腥资本时间非常痛恨,他高度的赞扬了朱常瀛的处理方法,而且将这些商人在大明本土的所有财产没收,警告江浙银行必须严格整顿,不得再发生类似事件,否则将取消他们的资格。借此机会,朱有孝让刑部制订了一部有关大明工人出境管理的法律,彻底杜绝非法用工的漏洞。

    资本贪婪的性质是无法避免的,它甚至可以和政治权利发生博弈,朱有孝是想凭借资本控制以后的政权,但是不代表他会放任资本的野蛮生长,资本必须为国家服务,必须给它套上一个牢笼,必须能够有足够的法律来限制它的无序发展。桂岛发生的事件,给朱有孝提前打了一个预防针,为此朱有孝将远在洞吾的李信召回北京,让他负责处理全国的资本管制问题,免得爆发全国性的事件。

    李信自然不负朱有孝的信任,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熟悉了资本操作的习性。这家伙就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熟读十几年的圣贤书,走遍了西南的万里路,对于人性的洞察熟悉无比,对于资本的本性自然就会找到运营的规律,其实就是很简单的“贪婪”二字。李信制定的规则非常简单,首先就是让杨涟修改银行的一部分条例,那就是资本必须投向实业,不得用于物资炒作,一旦发现资本参与物资囤积,立刻没收,不做任何解释;二是成立资本监察部门,对于一切投资行为进行时候监督,就算是实业里面发生金融资本投机事情,也会毫不犹豫的进行干涉,还是没收。

第二百四十七章 非洲的变化

    朱由崧在福城一带大杀四方,还在他父亲的领地里移居过来十几万大明人口,这样一来在这里的地面上,大明的居民开始占据了一半人口。除了垄断这里的**、没药的向外输出,朱由崧还将这里的驼绒、羊毛的产品让大明来的工匠进行了深加工,这些来自大明的工匠们通过改造原有的纺织机和结合这里当地人加工方法,将这些驼绒、羊毛制造成衣服和地毯等服饰,然后销售出去,这要比直接销售原料利润高多了,后来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

    最主要的是薄珏改造以后的链轨式农具,像简单的链轨式手扶耕地用锅驼机、收割机等,这些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劳动效率。福王是锅驼机的最大受益者,最早使用这些工具的人,因此移民过来的这些人自然都会只用这些东西,通过这些农业机械的使用,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耕种比当地人多得多的土地,而且朱由崧的税赋制定的非常低,所以每个家庭都是比较富裕。制造这些农业机械是不可能的,这种技术目前还处于保护状态,朱由崧便大量的从大明本土购买这些东西。

    充足的劳动力人口,使得朱由崧有了继续扩大地盘的野望,而富裕的生活条件让更多的福王地盘上的人口继续向这里迁移,不管福王自己是不是愿意,朱有孝都是强力支持,最终到了年底的时候,这里的人口到了近二十万,朱由崧就把队伍扩大到了三万多人。

    在向南扩张的过程中,朱有孝遇到了一个比较感兴趣的部落,这个部落居住在一个较大的海岛上,这个海岛不太适合农业耕种,居民主要以打渔为生,居民大约有一千多人,他们的长相和当地土著居民差别比较大,但是绝对不是阿拉伯人或者波斯人。当朱由崧和他们进行接触以后,才发现这些人竟然能够讲一口相对熟练的大明话。原来这些人竟然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是留下的后人,据他们自己叙述,当年有一艘海船在这里搁浅,他们的先祖有二十多人,费劲千辛万苦,从大海里逃了出来,爬上了这座小岛,然后就在这里定居下来,至今近二百多年了。

    看到血统、肤色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的大明后裔,朱由崧就把他们看成算是自己人了。这里的居民以万姓和谢姓为主,大概他们的先人就是这些水手的头目吧,一直到现在还统治者这里的部落。朱由崧对他们进行了一定的帮助,直接送给他们一些比较先进的武器和农具,让他们在大陆上拥有了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处于福城王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之间,算是一个缓冲,不过朱由崧还是建议他们向西扩张,成立一个小型国家,方便以后和大明本土联系,算是大明的一个近亲国家,其实朱由崧对自己的国家都不好定位。

    新应天的朱常浩和朱常润过的很滋润,除了将那里的香料贩卖到世界各地以外,他们俩还不断的向朱有孝要求移民,他们自己没有在大明本土的封地,不能像朱由崧那样从福王的领地上移民人口,但是朱有孝是他们最大的靠山。因此,这里的移民增加的也是非常快,到天启七年年底的守候,随着商船过来的移民也达到了近十万,而且许多都是整家搬迁过来的,朱有孝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资助,十口之家配送一台耕地用链轨锅驼机、收割机,使得他们能够迅速在这里安定下来,丰腴的土地,让他们非常满意。

    朱常浩和大名王国的陈青云关系非常好,朱常浩可以获得大明先进的各种武器和农具,陈青云则是占据地主之利,非常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俩人携手在这一带开始扩张。两人的联手,使得当地的土著部落无法容忍,但是无论是武器的差距,还是士兵素质的差距,让他们都无可奈何。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冲突之后,一部分人选择了加入两人的势力范围,成为二人的附属,另一部分则选择了迁徙,向西部的大裂谷以西而去。朱常浩就和陈青云以北侧的河流为界,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控制了后世的坦桑地区。

    由于陈青云部落的肤色和当地土著部落的区别不大,向他们归附的部落大多数选择了大名王国,这样一来,大名王国就成了非洲东部势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朱常浩不需要太多的土著部落加入,近十万的移民已经可以保证他的势力范围不会受到威胁,他在开拓的过程中,也没有直接出动士兵,而是协助陈青云的大名王国搞好了后勤物资补给。

    陈青云大名王国的土著们大多数比较懒惰,他们习惯了懒散的生活习惯,对于从事农田耕种这样的事情很不习惯,至于被贩卖到美洲的那些黑奴,他们都是在皮鞭下被迫劳作的。陈青云不愿意采取武力强制他们去劳作,迁徙过来的大明本土农民正好代替了这些工作。当然了,这些迁徙过来的农民都带有大批的、先进的农业机械,大明本土制造的各种锅驼机为动力的农业机械的耕作效率还是不错的,利用这些农业机械的效率,要比使用当地黑人的劳作效率高上几十倍不已,这就彻底保证了这一片地方的粮食供给。

    解决了生存所必须得粮食问题,陈青云就有了大批的青壮年人口组建军队,再加上从大明运输过来的大批先进武器,大名王国的军队在这里几乎是没有可以抵挡的对手,四处的扩张过程中,并没有遇到多少太大的阻力,这才取得了整个坦桑的控制权。

    在控制了这里以后,陈青云才意识到如果仅仅依靠朱常浩的粮食供给肯定是不行的,何况他也不可能一直无限制的扩张下去,就向朱常浩、朱常润兄弟俩请教如何进行接下来的发展问题。这老哥俩也是心里明白不可能这样一直供应大名王国的粮食需求,必须让他们自己拥有养活自己的独立能力,于是三个人就商量了一个治理大名王国的方案来。

    成年的土著黑人肯定是无法进行改造的,他们已经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只有从下一代的孩子们身上下手,才可以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按照三人商议的结果,在大名王国的范围内建立大批的固定村庄,就像在大明本土那样的村落一样,然后就是建立大量的学校,向他们传授简单的书写、计算,将大明的文化向这些好孩子头脑里灌输,为了尽量避免这些孩子受到家里大人的不良习惯,这些学校都采取封闭管理的模式。学校里管吃、管住,一切都是免费的,只有每半月这些孩子才可以回家和他们的父母团聚一天。

    在这些学校里,采取的是军事管理的模式,严格的纪律才能让这些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个人卫生、农田劳动、大明的餐饮习惯等,这些都有一定的要求,所有的孩子必须要安找规定的方式去做,并且要求他们回到家里的时候,也要保持这种习惯。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改造方法,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家里的大人们开始适应他们,毕竟所有的父母都是最心疼自己的子女。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们远离了各寄生虫类,各种传染性疾病不再是孩子们的死亡杀手,孩子们的死亡率降低到了最低水平。可口饭菜、良好的饮食习惯、丰盛的营养搭配,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加健康、强壮。就这么简单的两点,就让土著的黑人成年人接受了陈青云的改造工作,为以后这里成为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为黑人世界里的一个奇迹。

第二百四十八章 武器交易

    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天启七年,来到了大明天启八年,这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朱有孝还是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开启了新的纪元,这让朱有孝明显的感到了欣慰,自己也不用太担心以往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情了,历史已经被他彻底改变。春节已经平淡的过去,和往年没有太大的区别,祭天拜地,孝敬祖宗这些活计自然有礼部的官员安排,朱有孝只是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就可以,无需多说什么。

    过了正月十五,大家都开始正常工作了,孙愚直从美洲传递的书信已经到了,书信上提到了和葡萄牙王国达成的协议,还有就是葡萄牙国王提奥多西奥希望和大明交好,并且从大明购买武器的意向。朱有孝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这个要求,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后世,武器交易不但是最赚钱的生意,还是控制一个国家的最好手段,当然了,就凭现在这些技术含量的武器还不足以控制一个国家,毕竟技术含量还很低,但是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提高,钢材质量对与武器的性能就会更加重要,哪怕是只有几十丈的射程差距,也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出口武器是必须的,但是选择哪种武器出口,免得这种武器对自己反噬才是最重要的。在铁甲、钢甲战舰形成作战能力以前,船用加农炮是绝对不能销售的,那样会对大明的海军舰队造成威胁,但是迫击炮还是可以销售的,就算是最新型的迫击炮都可以,前提是炮弹的制作方法不能泄漏。步枪是可以出口的,子弹生产线是不能出口的,这才是下蛋的金鸡。

    朱有孝和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等经过研究和协商之后,决定向葡萄牙、西班牙出售迫击炮和步枪,及其炮弹、子弹,而且还要在新长安和明岛大量储存,以后就算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也都可以通过非法渠道让他们得到一些,至于非洲的土著黑人,也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步枪,不过这些出口的武器威力要比大明军队自己使用的要小上许多,免得到时候威胁到大明的士兵安全,这是销售的底线。

    现在毕懋康是主官武器生产的工部侍郎,所有的武器生产都是由他负责协调。毕懋康就安排他的手下们对这些需要出口的武器进行了参数改动,出口的迫击炮射程要比大明军队自己使用的减少十丈,步枪的有效射程要近上五十米,击发枪主要供应非洲的土著黑人部落,这东西比较简单,稍微训练一下就可以使用,哪怕是没有经过训练,聪明一点的看看也就能学会,大明士兵自己的步枪准备全部换装成配备**的自动上弹制式,出口的全部是***。

    经过简单的测试,还有设备的改装,各种出口的武器就开始大批量的生产,现在的生产方式已经和刚开始时完全不同,随着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水压机、锻压机的使用,生产这些武器的效率飞速的提高,经过改造的生产流水线,真正的像流水一样将各种武器制造出来,而且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武器,合格率要比以前靠手工制作高得多,因为这些东西都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就算是设备老化,也可以通过更换模具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流水式机械化生产的威力。

    大批量的武器被装上前往非洲明岛的基地,还有一部分被击发枪被留在新应天,大名王国算是大明的友好盟国,他们享受的是特价的武器,质量是同出口型武器一样的,哪怕是他们向外贩卖,朱有孝也不会管他们,这也算是给他们一个赚钱的机会,其实朱有孝是想让他们将这些武器在以后可以向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出售,这就算是半公开的走私武器渠道吧,总之能够尽量赚取利润就行,还可以避免葡萄牙、西班牙人的质问。

    大明的海外领地和桂岛、新应天、福城王国,这是大明的属国,他们的武器和大明本土军队使用的是标准一样的,但是也是不允许他们自己制造,至于过去的工匠们自己研究出来的武器,哪怕是比大明本土的武器先进,朱有孝也不会干涉他们的制造,因为毕竟都是独立的国家,当然了,在短时间之内,这种可能性不大,凡是具有非凡才华的精英们,早就被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和腾龙银行的商业探子们盯着呢。

    等在欧洲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早就望眼欲穿了,毕竟一个国家向外出售武器需要进行一下利弊的衡量,菲利普三世还是有这个觉悟的,但是眼看着先进的武器不能使用,任谁都会心急,对于昔日的海上帝国,被刚刚走出野蛮岛屿的英格兰人欺负,而且还欺负了几十年,换做是谁也不会心甘情愿。虽然借着大明舰队狠狠地教训了英格兰人一场,但是怎么着也不如自己亲自去打一场解气,还有法兰西这个天主教的叛徒,竟然还站在新教徒的立场上为他们撑腰,要是将他们一起干掉,最起码在欧洲是没有对手了。

    在这种急迫的心情期待下,终于等来了大明的运输武装商船,看着几十船崭新的迫击炮、手摇机枪、步枪,菲利普三世高兴的嘴都合拢不住了,立刻命令手下的海军士兵们卸船验收,经过简单的试验验收,就把几乎二百万两白银装上了武装商船,没有任何不开心的念头,接下来就是进行训练,等到海军士兵们熟悉了这些武器,菲利普三世将要进行一次武装游行,彻底毁灭掉英格兰的造船工厂。

    远在南美的葡萄牙王国,几乎在相同的时间里也等到了大明的武装商船到来,同样是几十船的崭新武器,装到大明武装商船的是和西班牙一样多的白银,价格上完全都是一致的。不同于西班牙王国菲利普三世急于报仇的心里,提奥多西奥冷静的邀请还没有回国的孙愚直派出大明士兵对这些武器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指导,按照大明的训练方式和作战阵形进行训练,确切的了解这些武器和船只配合的最佳方式,使之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不得不说,提奥多西奥的学习精神要比菲利普三世高得多,葡萄牙海军从此走向了新的复兴之路,后来成为世界五大强国海军之一,西班牙却只能在二流舰队上流晃荡。

第二百四十九章 英格兰探险队

    在海战吃亏以后的英格兰人,对于自己莫明其妙的失去的那只舰队非常期待,但是却无法找到,但是英格兰国王几十年前颁发的海盗掠夺许可证行为,在现在的形势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批批亡命之徒仍然在大海上搏命,袭击孙愚直舰队的海盗们,大部分就是英格兰的海盗,被孙愚直击溃以后,他们就分散在附近的海域上游荡,随时准备劫掠。当他们接到英格兰国王的信件,要彻底调查海军舰队失踪的事件后,他们马上就行动起来,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上,都在紧锣密鼓的行动,寻找这件事情的蛛丝马迹。

    真是应了那句皇天不负有心人,遍布大西洋的英格兰海盗在非洲的陆地上终于找到了一个死里逃生的英格兰海军士兵,这家伙的运气和体力都非常不错,在战斗刚开始的时候,他所在的军舰就被击沉了,应该说这是很不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候,是没有人注意这些落水士兵的生死的,这家伙幸运的捞到了一块比较大的木板,而且还奇迹般地将一块船帆支了起来,在极短的时间内离开了主战场,所以他并没有受到明军的枪击,侥幸的活了下来。更加幸运的是这家伙在漂流的过程中遇到了一股小海盗,这股小海盗将他捞到了船上,然后他就成为了海盗的一员。

    因为这支海盗队伍的规模不大,他们许多时候是在陆地和浅海之间游荡,实际上是双栖海盗,直到英格兰的大型海盗队伍寻找到他的时候,他才知道在那场战斗中,他是唯一生存下来的英格兰士兵,整个舰队全军覆没。为了彻底了解英格兰舰队覆灭的原因,这支海盗队伍便组建了一支探险队,雇佣了一些当地的海盗,在整个大西洋东海岸寻找大明的信息。

    伪装成商人的英格兰海盗来到了明岛,在这里的打探得到了他们想知道的消息,原来明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加农炮他们自然是无法看到,但是能够打出***的迫击炮他们还是见到了,毕竟明军还是需要不断进行训练。这就让他们欣喜若狂,认为找到了海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现在明军还没有开始对外销售武器,因此他们是无法购买到迫击炮和击发枪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企图。

    明军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不是大批的军队,只有一部分军队在这里驻守,而且这里的港口也是开放的,这就给这支探险队带来了机会,经过周密的组织,他们袭击了一支训练完毕的明军队伍,抢到了一些击发枪和两门迫击炮,造成了十几名士兵的死亡,然后就迅速的离开了这里,成为一次明军武器泄露事件。

    这支抢到明军武器的英格兰探险队,迅速的将这几件武器送回了国内,他们也知道就凭他们自己是无法仿制这些武器的,在这个时代,他们也是最忠诚于国王的一个群体,像这样的国宝级别的东西,献给国王是可以获得爵位的。就这样,英格兰通过寻找失踪的舰队和士兵,意外的得到了新式武器的样品。

    得到这些武器以后,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立刻下令想法仿制,应该说刚刚继位不久的查理一世还是具有很大雄心壮志的,不久前的惨败让他非常愤怒,但是大明舰队一击即退,让他找不到报复的对象,可是西班牙这个近邻就是帮凶,哪怕是教训一下西班牙,也可以少解心头之恨。

    在欧洲前沿的国家里,英格兰就是一个另类,本来英伦三岛上的土著居民是很野蛮的,但是随着英格兰人先祖的入侵,这里很快就变得繁荣起来。工业革命需要的最基本的原材料就是煤炭和铁矿,英格兰恰恰就拥有丰富的优质煤炭和铁矿,这也是工业革命率先英格兰兴起的原因之一。现在的英格兰正处在工业革命的前夕,要等到瓦特蒸汽机研制成功以后才能进入真正的工业革命时代,那还在一百年之后,不过有朱有孝这个穿越着的存在,瓦特恐怕就很难出人头地了,甚至还可能派出特工将其暗杀。不过就现在的英格兰工业水平在欧洲还是处于领先的,他们的工厂仿制的步枪、迫击炮还是比较成功,但是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密成都,都和大明的武器有一定的差距,就算是大明的出口型号武器,都要比这些仿制品要好得多,只是胜在自己可以制造,在数量上没有太大的限制,不要小看这个数量限制,在大型战役的时候,它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就好比二战时期的德国和俄罗斯的武器性能比一样。

    制造出这些武器以后,查理一世并没有立刻投入军队装备,而是大量的出售给那些海盗和探险队,这样即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可以进行继续的改造生产,还可在战场上实验这些武器的性能,获得一些宝贵的数据,这种采取边生产便改造的模式,确实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随后不断改进的进步下,高端的武器几乎可以和明军的相媲美。

    在天启八年的整整一年里,英格兰人都在制造和改进这两款武器,在非洲的大陆上,英格兰的探险队伍利用这些先进的武器,掳掠了近三十万的黑人,把他们贩卖到了北美洲,让这些探险队大发其财的同时,也为英格兰缴纳了大量的税金,也让大量的英格兰殖民者在美洲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英格兰的掳掠黑奴行动也让他们付出了不菲的代价,先期的行动顺利,让英格兰人有些得意忘形,出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南的沿海一带,黑人几乎让英格兰人掳掠殆尽,但他们进入非洲深处以后,时间不长就遭到了抵抗,那些黑人使用的是击发枪,这些枪支虽然射击速度没有英格兰人的枪支快,但是胜在准头上,就是在射程上也胜出一筹。

    这些黑人的武器无疑来源于大名王国,因为陈青云的势力已经拓展过了非洲大峡谷,而武器交易几乎遍及了整个南部非洲,许多部落的首领门都看到了新式武器的好处,于是便都开始用新式武器武装自己的部落,免得受到殖民者的掳掠。

    枪支在南部非洲的泛滥,造就了大明的武器贸易的繁荣,让大明的武器制造工艺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在朱有孝的提点下,不得在低水平的制造业上进行竞争,也不得泄漏制造这些武器的制作工艺。当然了,钢铁冶炼的最高技术掌握在大明科学院里,没有优质的钢铁材料,就是想制作出良好的武器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对于高速发展中的欧洲,这种技术的保密还是非常重要的。

    看到英格兰人大发其财,欧洲的其他国家包括西班牙、意大利、法兰西人在内,都加大了在非洲的掳掠力度,开始了在非洲的掠夺上的激烈竞争,甚至有时候在探险队之间也开始了打劫。比方说,当一支探险队刚刚劫掠完,收获了大批的黑人,就有可能遇到另一支或几支探险队的围攻,如果不放弃刚刚到手的战利品,甚至会搭上自己的性命,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任何探险队的的目的都是发财,谁也不愿在探险的过程中丢掉自己的性命,捕掠黑人的过程,危险性要小得多,甚至在和一些大首领商议好以后,根被就不费力气,没有危险性。

    在发生了数次探险队火并事件以后,力量最为强大的英格兰探险队就联合法兰西、意大利等国家的探险队组成了联盟,召开了关于划分势力范围的会议,他们将赤道以南的非洲划分成几个区域,东部的大名王国和新应天他们是不敢招惹的,就算是留给了大明,算是大明的势力范围。

第二百五十章 非洲势力范围(一)

    大部分都是海盗出身的英格兰探险队强势的将赤道以南的掠夺黑奴地域的划分,排除了西班牙的探险队,西班牙对此非常不满,正在进行三十年战争的德意志联邦也不满意,他们之间的矛盾开始爆发。同为盟友的普鲁士人除了开始在欧洲本土的统一战争外,在非洲和西班牙也结成了同盟军,与英格兰为首的探险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

    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境内是由许多邦国组成的,其中最强大的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普鲁士人继承了条顿骑士团的军事组织,它的军事组织严密、训练有素,战斗力非常强劲,但是人数不多,经过近三十年的战争,人民要求统一的意意愿比较强烈,任谁也不愿意长年累月生活在战争的阴霾之下。格奥尔格*威廉在1619年成为勃兰登堡选侯国和普鲁士公国的统治者。他试图在天主教和新教两大阵营之间保持中立。当他的妹妹玛丽亚.伊丽欧诺拉(勃兰登堡的)成为瑞典王后之后,乔治不得不对其妹夫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要求结盟的请求采取敷衍态度,同时又在其新教顾问和信仰天主教的顾问-阿达姆.冯.施瓦辛堡之间维持平衡。

    本来格奥尔格*威廉的性子比较软弱,但是二十多年的战争让勃兰登堡的人口大减,在他的心里也是非常难受的,发奋图强的心思一直在他心里环绕。在孙愚直帮助菲利普三世打赢了对英格兰、法兰西、荷兰的封锁战争以后,菲利普三世雄心大发,做出了进一步支持他的兄弟斐迪南大帝的决定,当大明的迫击炮和步枪运到以后,他一边整顿部队,准备向英格兰人复仇,一边派出军队支援他的表兄弟,当斐迪南大帝得到他的武器以后,就迅速确定了大批购买的决定,而且还向其所有联军提供,这就给了格奥尔格*威廉了一个极佳的发展机会,乘机将条顿骑士团的规模扩大,而且新式武器的应用,让其更加具有威力。

    威猛的条顿骑士团在适应了新式武器的应用以后,就迅速平定了国内的战争,将在勃兰登堡土地上作战的军队驱逐出去,而且还将他的妹夫阿道夫的军队打得大败亏输,接下来就是开始进行统一普鲁士的战争,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应该说德意志的统一战争进行的比较简单,除了奥地利公国以外没有实力更加强大的公国,格奥尔格*威廉自然也不会为此打得两败俱伤,斐迪南大帝也不会支持他的大统一,剩余的面积不过就是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和大明的一个省的面积差不多,人口数量也差不多。

    统一了德意志的格奥尔格*威廉公爵,就开始同西班牙一起作战,他派出了条顿骑士团的一部分士兵,按照探险队的模式开始在非洲与西班牙探险队并肩作战。在这里他的探险队遇到了向土著黑人贩卖武器的大名王国的商队,这才知道他们使用的武器都是来自遥远的大明朝。于是他们便开始主动接触商队,购买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并且将这些武器通过西班牙的商船运送到了国内。这就让格奥尔格*威廉更加的相信了武器的威力,于是派出了更多的探险队伍,打算在这里寻求更多的利益。

    训练有素的条顿骑士团士兵,自然要比一般的海盗队伍更加适合陆地的作战,而且德意志的探险队伍只是想获得更多的钱财,他们现在还没有海外殖民地,不需要贩卖奴隶,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的探险队来说,他们就成了土著黑人的保护伞。看到了德意志探险队得到了土著人的友好表示,西班牙探险队也改变了自己的策略,他们也不再在南部掳掠黑奴,而是像德意志人一样在这里提供保护,只向土著人收取保护费,打击英格兰人在这里的掠夺黑奴行为。

    不同的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以英格兰人为首的探险队就开始逐渐的被驱逐出了这一片地区,但是这里的人口经过一年的大肆掠夺,剩余的还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而且大部分的青壮年都被掠走,剩下的以老幼妇女居多。在这个时候,德意志人就开始在这一代地方成为势力的老大,他们向大名王国和新应天的管理方法一样,建立了一个和他们本土差不多大小的殖民地,在这里推行德意志的国家管理方式。

    西班牙人没有在这里寻求殖民地的目的,改变了历史上的一些做法,从大明那里学到了经验,他们的殖民地太多了,需要的是劳动力,他们的目的是开展贸易,赚取高额利润,因此德意志人的行为对他们并没有产生其他的影响,而德意志在这里建立的殖民地,也同样对西班牙人开放,共同享受这里的领地上的矿产和其他物资,这样以来,西班牙也算是基本上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已经品尝到黑奴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的英格兰人,觉对不愿意放弃这个充满暴利的行业,于是便联合法兰西人、瑞典人、比利时人、丹麦人等,组成了一只联军,开始在沿海一带登陆,由英格兰人提供他们的武器,凭着数量众多的士兵,对德意志的条顿骑士团探险队进行反击,不断地压缩他们的势力范围,以便抢劫到更多的黑奴。

    随着大批的英格兰联军士兵的到来,人数处于劣势的德意志探险队逐渐感到吃力,但是庞大的原材料供应的利益,他们也不愿意放弃,他们的盟友西班牙人也不愿意放弃,于是他们也向国内请求,同样派过来大量的探险者,双方就在赤道以南的非洲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大名王国提供的武器主要是击发枪,是用来支持土著黑人对入侵者进行反抗的,这种简单的武器仅仅适合这些素质比较低的土著,不太适合威猛的条顿骑士团士兵,他们更加喜欢大明向西班牙出口的步枪,于是他们便向新应天的朱常润、朱常浩寻求帮助,但是新应天并没有这些武器,便向他们推荐了明岛,让他们和已经回到明岛的孙愚直联系。

    明岛的孙愚直早就从大明本土运过来大批的出口型步枪和迫击炮储存在这里了,只不过并没有向外提供销售,目的就是等待这欧洲各地大战的时候再出售,但是现在欧洲的战火还没有开始,非洲的殖民地争夺却剧烈起来,这有点出乎孙愚直的意料。不过有一点,无论那里有战争,对于武器销售来说都是好事情,虽然销售量现在不大,那也算是先做一个广告吧。

    孙愚直向德意志的条顿骑士团提供的武器,是和向西班牙、葡萄牙出口的武器是一个级别的,要比英格兰人仿制的大明武器好得多,而且还比格奥尔格*威廉从斐迪南大帝那里购买的便宜的多,再加上他们也不用从本土获取资金,只要在非洲组织土著黑人开发当地的金矿、铜矿得到的矿产品就可以了。

    孙愚直也不敢过于贪婪,他得到了仅仅一半的产品就满足了,太多了人家就会失去战斗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将武器销售出去,孙愚直还派出一些士兵作为教官,向德意志、西班牙士兵传授使用这些武器的技巧,培训他们如何更好的适应新的战术和阵法,如何尽量减少战斗中的伤亡,这比起英格兰联军他们自己在战争中去摸索要快得多。因此,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是在武器占据优势,战术占据优势以后,西班牙、德意志联军就打得有声有色,让对手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战场形势有逐渐进入平衡状态,英格兰联军无法压制住德意志、西班牙军队的反击,但是他们也能抢到一些土著黑奴进行贸易,损失更多的是土著。

第二百五十一章 非洲势力范围(二)

    朱有孝时刻关注着非洲的战争,为了尽可能的消弱英格兰人的势力,同时增加大明在非洲的影响,朱有孝就打算将战争的范围扩大到整个非洲的地区。朱有孝就把击发枪的生产线开始向福城王国、新应天提供,在这两处建立了两座大型工厂,提供武器供应的范围,无论是小迫击炮还是击发枪的生产量大增。从非洲南部的明岛,一直到北非的埃及,都开始出现了大明的军火商人。大量的土著部落和王国,为了自己的种族繁衍和生存,开始购买大明的新式武器。

    在这个时期的非洲,还是有许多比较大的土著王国的,向福城西边的阿比西尼亚,大名王国西边的刚果王国等,他们还没有彻底衰落,还有一定的统治基础。比如说阿比西尼亚,在他们的历史上就没有被彻底殖民的历史,无论是葡萄牙人、意大利人,他们都没有彻底占领这个古老的国家。刚果王国现在也只是失去了后世的安哥拉地区,任由欧洲殖民者在那里掠夺奴隶,德意志联合西班牙则在那里想法开矿,这些争夺大都发生在海岸线附近,因为现在的交通实在是一个天然的屏障。

    在阿比西尼亚的王城冈达尔,一队大明的商队正在向王宫走去,领队的是福城王国朱由崧的管家的儿子,名叫朱三,这是朱由崧给他起的名字,说是这样比较好养活,别看这个名字不咋样,这家伙能力很不错,从小就是朱由崧的玩伴,或者说是小跟班,朱由崧所学过得东西,朱三一点都没有落下,甚至他的武功比朱由崧都要好得多,而且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朱三现在承担着朱由崧的使命,以商人的身份来到了冈达尔,目的是和阿比西尼亚的皇帝苏斯尼约斯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现在的福城王国要比后世的索马里大一些,已经占据了谢贝利河的中上游,几乎是从吉布提向南的一条直线。朱由崧的打算是和阿比西尼亚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基督教和奥斯曼帝国对阿比尼西亚的颠覆。

    阿比西尼亚是一个奇妙的地方,从公元四、五世纪,就开始盛行基督教,后来又有***教向这里输入,再加上当地土著的各种原始信仰,情况非常复杂,本身“阿比尼西亚”的原意就是“混血儿”的意思。国王苏斯尼约斯现在非常头疼,原因就是信仰不同的各个派别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

    ***教兴起后,阿比西尼亚成为基督教在东非的一块“飞地”,15世纪时甚至有欧洲传教士提出西班牙卡斯蒂里亚王室与阿比西尼亚的扎拉雅各布皇帝联姻的建议。在14到15世纪,阿比西尼亚与葡萄牙的关系显然要比同别国的来往密切得多,里斯本宫廷同设立在冈达尔城的阿比西尼亚朝廷建立了外交关系,派遣了大使。当1535年阿比西尼亚受到来自索马里地区的***教“圣战”大军入侵时,葡萄牙还提供了一批火绳枪,以及由克里斯托弗伽马 率领的远征队。1542年,400名葡萄牙火绳枪手在阿比西尼亚北方的阿散季湖附近打败了***军队,但是不久之后即被土耳其、阿尔巴尼亚和阿拉伯雇佣兵击败,伽马战死。不过,当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耶稣会试图在属于科普特教会的阿比西尼亚树立起天主教绝对权威、导致阿比西尼亚爆发内战的时候,被吓坏了的苏斯尼约斯皇帝在1623年发布公告,驱逐葡萄牙人,恢复了传统的宗教。

    但是这样一来,帝国逐渐呈现出没落衰败的景象,皇帝的权力相对下降,大省的公爵、总督和部落首领的地位上升。为了控制住这个衰败的帝国,阿比西尼亚皇帝苏斯尼约斯伤透了脑筋,所以当朱三来到这里的时候,苏斯尼约斯对于朱三非常感兴趣。这不是一看人脸就感兴趣的那种狗屁倒灶,而是对福城王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感兴趣。自从朱由崧以武力抢夺了谢贝利河中上游以后,苏斯尼约斯一直企图夺回来,但是福城王国的军事力量太强了,在福城王国的军队面前,阿比西尼亚的军队不堪一击,几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鉴于实力差距太大,苏斯尼约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而且由于现在国内的混乱局势,苏斯尼约斯已经没有精力再考虑这个事情了。朱三的到来,让苏斯尼约斯感到了意思不寻常的味道,因此他决定和朱三好好谈谈这个事情,甚至是寻求一些帮助。

    “尊敬的阿比西尼亚皇帝陛下,在下是福城王国的国王派来的使者朱三,虽然前些时间里我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是这些都已经过去。国王陛下派在下前来冈达尔觐见陛下,目的是从现在开始,在我们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从此让我们友好相处,为两国的百姓们造福,希望陛下能够理解。”朱三简明的向苏斯尼约斯讲明了他来这里的目的。

    苏斯尼约斯听着朱三这些话,都有些恶心的感觉,但是实力不如人家,他也只好咽下这口恶气,向朱三说道:“你们福城王国无辜的抢占了我国的许多地方,不知道你们还想来到这里干什么?不归还我们的土地,还有什么友好可谈呢?”

    朱三笑了笑说道:“尊敬的苏斯尼约斯陛下,那些土地的问题,是几百年都无法讲清楚的事情,您说那里是您的土地,但是当地的老百姓都说是他们的土地,这些都是一笔糊涂账。您想想,就算是那些土地归还给您,不知道经过这一年的时间,您是否还能控制住那里的老百姓,管理好那一片土地。可以这样说吧,想在那里的居民已经认可了福城王国的管理,不信的话,您可以派人去仔细调查,那里现在的生活条件要比您这里的情况好得多,尤其是现在您这里的局势开始失控,根本也没有能力去管好那些地方。”

    苏斯尼约斯见朱三揭了阿比西尼亚的短处,有些气急败坏,涨红了脸叫道:“就算现在我们没有能力管理,但那里毕竟还是我们的土地,我是绝对不会允许被你们抢走的,一定会夺回来!”

    朱三笑着说道:“尊敬的苏斯尼约斯陛下,请您不要着急,也不要冲动,按照我们的话说,在冲动的心情下,往往会做出最不理智的决定。现在我给您分析一下我所了解的情况,看看我说的对不对。自从您决定驱逐葡萄牙人,恢复了原始的宗教信仰,但是有多少人理解您的这个举动呢?看看到处都是公爵、总督和部落首领们控制着当地的局势,您的权利在那里到底有多少威信呢?还有多少人听从您的命令呢?不知道您打算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等您自己能够处理清楚这些问题,再谈收回那些土地也不晚,可是您能做到这些么?恐怕希望不会是太大吧。”

    朱三的话深深的打击了苏斯尼约斯的感情,一时间这位处境尴尬的皇帝都有些眼圈发红了,他看着眼前的这位福城王国的使者,似乎心里开始有些隐隐约约的期待了,于是便向朱三问道:“朱先生,我们本来是无冤无仇的两个国家,贵国无缘无故的跑来抢占了我们的土地,就算我们国家的实力不济,我也得向大家有个交代呀,我想就是我们再不济,派一些强盗过去,总会给你们找些麻烦吧?我确实不想这样做,您有什么更高明化解这个矛盾的法子吗?”

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洲势力范围(三)

    朱三听完苏斯尼约斯的话后,哈哈大笑,就对苏斯尼约斯说道:“尊敬的陛下,在下这次来您的王国就是想要帮助您的,您刚才说的派出强盗队伍,其实给您说吧,这些人屁事也干不了,去了也是找死,最多消费您一些粮食。我们福王已经给您想好了法子,我这次来到冈达尔的目的,就是为了协助您把阿比西尼亚王国稳定下来。”

    苏斯尼约斯一听朱三有办法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马上高兴起来,就问朱三:“先生有什么办法帮我解决目前的困境呢?需要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千万不要引起更大的骚乱就行。”

    朱三说道:“不知道陛下自己能够掌握的军队有多少,如果全部用我们福城王国的武器武装起来是否可以帮助您平定各地的侯爵、总督、部落首领之类的割据政权呢?需要您给我一个大概的数字,我们来给您准备这些武器。至于您需要付出的代价非常简单,那就是和我们进行正常商业贸易就行了,如果还有的话没拿就是承认目前的国界,当然了,您的武装起来的军队,可以帮助您获得更多的土地,比如向西、向北的扩张,我们会全力支持。”

    苏斯尼约斯等着大眼看着朱三,问道:“就这么简单。我的嫡系部队一共有三万人,不知道到您是否能够提供这么多武器,另外您还需要帮我们培训这些士兵,这样才可以抢到西北方面的土地。还有我们的粮食不够吃,也需要您的帮助。”

    朱三直接答应道:“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的是您的部下是否识字,能否接受我们的严格训练,如果您能够找到符合我们要求的一万士兵,您也可以横扫西北一带的地区,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苏斯尼约斯苦笑着摇摇头,他说:“别说一万识字的士兵,三千人我也找不到,估计符合您的要求的最多可以找到一千人,不知道可以吗?”

    朱三道:“可以,那我就依着这一千人帮您训练,您选择一千最忠诚于您的士兵,把他们交给我,然后以这些人为种子,几年以后您就会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了,最起码半年的时间里,就可以完成国家内部的力量整合,做到真正的国内稳定,政令统一。”

    朱三的行动非常迅速,很快的将部队淘汰下来的击发枪、小迫击炮这些武器运到了阿比西尼亚的首都冈达尔,然后就带来几十名他的卫队士兵开始对精选出来的一千多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虽然这些都是识字的士兵,但是这些识字的士兵都是认识阿比西尼亚的字,并不认识朱三他们所说的汉字,这也是必须学习的过程,好在朱三的目的非常明确,不但要传授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讲大明的传统文化在这里进行传播,所以军事训练和识字训练同时进行,而且也同样重要,不学够五百汉字的士兵,基本上很难学到完整的军事知识。

    为了激发这些黑人士兵学习的积极性,朱三还比出新裁的采取了一项激励措施,凡是能够学会一千汉字的士兵,朱三就奖励给他们一支铜壳子弹步枪,如果能够坚持学习下去,没十天奖励五十发子弹。其次就是凡是学会一千汉字的士兵,都会和这些教官们一起吃小灶,就是大明的传统饭食,这家伙甚至比奖励步枪和子弹都好使,让这些黑哥们一个个想打了鸡血一样激动。当然了,不可能这一千人都能学会一千汉字,三个月之后,还是有一百人达到了这个水平,朱三就把这一百人当做特种部队士兵训练,成为以后控制阿比西尼亚军队的绝对力量。朱三将这一百名精兵训练的个个枪法精准,小迫击炮使用熟练。

    三个月后,看着一千名精锐的士兵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苏斯尼约斯的心情无比高兴。正常情况下,三个月的时间是无法训练出精锐士兵的,但是这些士兵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也是从三万苏斯尼约斯的嫡系部队里挑选出来的最好的士兵,身体基础是非常好的,朱三提供的只是更加科学系统的训练,让这些士兵的各种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最好的一百名士兵达到了大明特种兵的预备役水平,这在苏斯尼约斯眼里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现在苏斯尼约斯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马上收回各地的侯爵、总督、部落首领的权利,让他们乖乖的听从自己的命令,凡是不听话的就一律采取平叛的手段。

    朱三听到苏斯尼约斯的想法就感到好笑,觉得这家伙的目光有些问题,就告诉他千万不要这样做,否则引起国内的混乱就是最大的麻烦,朱三耐心的向苏斯尼约斯解释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是后世到处存在的著名国家关系问题,“安内和攘外”那个更重要的问题,让苏斯尼约斯心里有了一个正确的判断。

    朱三向苏斯尼约斯提出的观点是,你要么就先把国内最大的、最不听话的侯爵一款刀斩乱麻的方式解决掉,要么就先保持国内的安定国内,维持现在的状态。国内的反叛者肯定有一定的人拥护,估计短时间内很难清理干净,如果杀鸡儆猴的效果达不到,反而会引起更多的叛乱,其他的侯爵、总督、部落首领说不定还会联合起来,推翻你的皇位。其实真实的历史上还真是这样,在三年以后,苏斯尼约斯因为无法控制局势,最后只好宣布退位,结局悲惨。

    朱三给苏斯尼约斯提出的建议是,北方的奥斯曼帝国入侵了阿比西尼亚的北部地区,占领了厄立特里亚,封死了阿比西尼亚的向红海的出海口,而西方和北方,甚至西南方向都是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他们要比福城王国对阿比西尼亚威胁大得多,如果能将奥斯曼帝国击败,占据了这一片土地,您的国家将会变得非常广阔,北边的土地就不值得一提了。以但击败了奥斯曼帝国,您的威信就会如日中天,国内的民心就会向您集聚,各地的侯爵、总督、首领们就不敢不服从您的调遣了,违背您的意志,就会成为国家的叛徒,彻底失去民心,不战而败就是他们最好的结局,甚至有的还会死无葬身之地。

    朱三给出的具体的办法是,首先要大力向各位大臣们宣告奥斯曼帝国是如何对阿比西尼亚充满了敌视,如果不予理睬,很快就会亡国。其次就是向各地的侯爵、总督、部落首领们召集一些人马和粮草,也不要太多,只要足够他们自己派来的人使用,大一点的侯爵三百人,小一点的首领五六十人、一百人也可以,目的是让他们见识到您的号召力。不会有几个诸侯不出力,因为这一点人马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却可以显示出他们对外的强硬策略,对于您来说,这些人马也是一种象征,就让他们和您一起出征,打仗根本就用不着他们,让他们运输物资好了,目的是让这些人回去以后,向他们的诸侯宣传您的军队的强大,也就是通过对外的战争,向国内显示您的强大。

    对外的战争很简单,我让福城王国派出军舰封锁了红海的海面,奥斯曼帝国无法通过海路进行支援,而您的军队也不用太多,只需出动经过我们训练的一千人做先锋,再用一万士兵来打扫战场就行了,至于从各地召集来的士兵,他们的任务更简单,那就是负责运输物资就行,根本就不用他们上战场。只要您在短时间内收复了沿海一带有争议的土地,并且将奥斯曼帝国的势力驱逐出去,国内的形式很快就会得到好转,从而可以整顿国内势力,接下来就可以夺得西部的广大地区,真正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第二百五十三章 非洲势力范围(四)

    苏斯尼约斯根本不知道朱三训练出来的军队有多么强大,虽然他也看过这些士兵的训练,但是具体的作战能力他还是不了解,尤其是那一百名经过特殊训练的士兵的威力。朱三经历过夺取福城的战斗,他清楚的明白强大的火力对于一般士兵的威胁力有多大,尤其是小迫击炮的威力,对于从来没有见过***的士兵来说,那无疑是是一种心理上的震撼。

    朱三将这一千人的精锐士兵中的一百名最好的士兵,武装成特种作战士兵,他们的武器是从大明制造的铜壳子弹步枪,射程远、精度高,这些士兵的作用是在战场上远距离狙杀敌人的重要目标,给对方造成混乱,也可以在攻城的时候,制造区域屏蔽,让自己的队友可以顺利登城。而不会受到敌人的袭击。

    其余的九百人全部换装为小迫击炮,组成了小炮营,这个迫击炮营的作用就是用来震慑敌人,可以想象一下,从来没有遇到过火炮打击的军队,一下子遇到了铺天盖地的小迫击炮的轰炸,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在东北和女真人打仗的时候,刚刚准备冲锋的部队被火炮一炸,马上就会发生溃败,朱三想利用的就是这种效果,彻底打消敌人的抵抗意志。

    虽然苏斯尼约斯还没有见到过这种场面,但是他也知道朱三不会可以的欺骗他,因为朱三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提出他要交换的条件,在朱三提出自己的条件以前,他的巨大投入不会要想到打水漂的,苏斯尼约斯现在就等着朱三自己提出条件,看看自己究竟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仅仅是自由贸易是不会满足朱三的要求的,他一定还会有其他目的。

    其实朱三并不是不想提出条件,只是到现在为止这里还没有他看得上的东西,他还在满大街转悠呢,打算在这里找到别的地方没有的东西,这才能贩运出去赚得大钱呢!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朱三还真是找到了一种好东西,那就是在后世风靡世界的咖啡豆。

    在目前,阿比西尼亚还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咖啡豆的地区,相传咖啡是埃塞俄比亚高地一位名叫柯迪( kaldi ) 的牧羊人,当他发觉他的羊儿在无意中吃了一种植物的果实后,变得神采非常活泼充满活力,从此发现了咖啡。所有的历史学家似乎都同意咖啡的诞生地为埃塞俄比亚的咖发 ( kaffa ) 地区。但最早有计划栽培及食用咖啡的民族则是阿拉伯人,且咖啡这个名称被认为源自于阿拉伯语 " qahwah " -意即植物饮料。

    咖啡供作饮用,据说是开始于十一世纪初,阿拉伯的古文献上便可看到该项记录。在那之前,阿拉伯地区是将咖啡生豆晒干了再煎煮后当胃药喝的,但后来得知咖啡还具有提神效果,再加上回教诫律严苛,禁止教徒们喝酒,教徒们便用烘培后熬出来的咖啡汁液,作为取代酒类的兴奋性饮料饮用,据说当地人懂得烘培生豆来使用,则是十三世纪以后的事。

    16 世纪,咖啡以阿拉伯酒的名义,经由威尼斯及马赛港逐渐的传入欧洲。欧洲人喝咖啡的风气,是世纪由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在各地经商中渐次传开,在威尼斯出现了欧洲第一家的咖啡店-波的葛 ,咖啡的饮用习惯不仅由西方传至东方,甚至俨然成为锐不可当的流行风潮。

    现在朱三就看到了这种东西,虽然猛一喝起来味道并不怎么样,可是等到慢慢品尝以后,满口的清香、苦酸,却是回味悠长,堪比大明的名茶。这样一来,朱三就确定了将这种东西进行垄断销售,并且在合适的地方大力发展种植,使之成为自己的聚宝盆。

    朱三迅速的将这个信息传递给朱由崧,朱由崧自然非常高兴,就答应了朱三的计划,将福城王国的舰队派到了红海的深处,让海军士兵们将沿着阿比西尼亚的一系列岛屿占领,全部清除掉上面的奥斯曼帝国的人,切断了奥斯曼帝国和厄立特里亚的联系,让这个地区从而孤立起来,方便朱三的行动。

    为了显示出苏斯尼约斯皇帝的文治武功,朱三就让他御驾亲征,带着浩浩荡荡的一万多人,直奔厄立特里亚的奥斯曼帝国统治中心马萨瓦港口。在这里驻扎着将近二万多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部下的士兵,自从福城王国切断他们和奥斯曼帝国在海上的联系以后,他们只能靠陆地上的交通和埃及本部联系。当苏斯尼约斯的大军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的驻军司令阿斯塔菲根本就没有当成一回事,小小的阿比西尼亚竟然敢挑战堂堂的奥斯曼帝国,这简直就是纯碎的找死行为,压根就没有想到后面还有朱三这条恶狼在撑腰。

    阿斯塔菲司令命令全港口的士兵二万多人全部出动,打算一举击败来犯的阿比西尼亚军队,甚至连城墙上的火炮都没有派人看守,这就是最后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全城的奥斯曼帝国人口被苏斯尼约斯的士兵屠杀殆尽,就算是朱三建议他们留下做奴隶的想法都没有管用,可想而知这些人是多么野蛮。

    当双方的队伍在港口外十里处列好阵势,按照古老的作战仪式,双方的头领门会有一次彼此指责漫骂的见面,双方互相对骂一通,然后再回归本队互相攻击。经过无数次战斗的朱三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极好的机会,他不让苏斯尼约斯亲自出面,而是自己带着五十人的亲兵卫队迎了上去,当双方相距十几丈远的时候,都下马准备互相指责谩骂的时候,朱三就掏出自己的手枪,直接冲着对方的人群射击,随同的五十名亲兵卫队也全部趴了下来,用步枪开始射击,直接将奥斯曼帝国派过来的几十人击毙。与此同时,在后方的近二百们小迫击炮听到前面的枪声响起,全部都开始向奥斯曼帝国的士兵队伍倾泻出铺天盖地的炮弹,密集的人群,毫无准备的队列,在这样的炮火打击下的惨烈现象,会让任何人都会崩溃。毫不停歇的迫击炮群一直打了近十五轮,三千多发小炮弹让奥斯曼帝国的士兵从此对这种小炮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心理,从这次战斗中逃脱的士兵,在以后的战斗中,只要听到这样的响声,马上就会产生精神上的崩溃,直接扔下武器逃跑,从而造成整支队伍的溃败。

    小迫击炮炸过之后,满地都是奥斯曼帝国士兵的残缺不全的肢体,被激起了血性的阿比西尼亚士兵如同闻到腥味的恶狼,根本就不用苏斯尼约斯下达冲击的命令,在一百名半吊子特种士兵的带领下,直接就向溃败的奥斯曼帝国士兵冲了过去。一万多人的士兵冲锋的气势强悍无比,根本就没有什么队形可言,就像一群冲向羊群的饿狼,只要是还没有断气的奥斯曼士兵都会再挨上一刀或者一枪,死的不能再死,活着的士兵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拼了命的向回逃跑。

    充满了满身杀气的阿比西尼亚士兵,一个个死命的追击着逃跑的敌人,就像是追上就能抢到银子似的。聪明一点的奥斯曼士兵直接逃向了无边无际的荒原,但是这些都是少数,更多的士兵逃进了港口城市马萨瓦,他们认为这里的城墙可以保护他们的生命,没有想到的是失去了勇气的士兵还叫士兵吗?失去了士兵看守的大炮还叫大炮吗?这里不是安全的港口,最终成了一座屠宰场。

    前脚跟后脚冲到了马萨瓦的阿比西尼亚士兵在这里尽情的烧杀抢掠,以朱三训练的一千名士兵为核心,组成了数十支小队伍,在马萨瓦城里来回的杀了几遍,凡是活着的奥斯曼帝国的人全部杀死,全部的金银财宝、粮食、武器等被搜刮干净。

第二百五十四章 非洲势力范围(五)

    夺取了马萨瓦港口以后,苏斯尼约斯立刻命令除了留下一千名士兵守卫着这座港口以外,其余的士兵开始在厄立特里亚整个地区进行大扫荡,在短时间的将这里的所有奥斯曼帝国的势力驱逐殆尽,除了年轻的女人留下当做奴隶以外,剩下的跑不掉就会被杀死,随着苏斯尼约斯进军的各地侯爵、总督、部落首领的士兵们这次可是大开眼界,而且是大获其利,一个个腰包里都装的满满的,而且从内心里对心底里开始对苏斯尼约斯产生了信任感,逐步的形成了向心力,认同了苏斯尼约斯的领袖地位。

    收回整个厄立特里亚地区以后,朱三让苏斯尼约斯再次向国内的诸侯们征兵,而且将上次征集的士兵编入正式的队伍,试探一下国内诸侯的态度问题。毫无疑问的是这次国内的诸侯心里更多的是害怕,他们原来只知道苏斯尼约斯请到了福城王国的人来帮助训练军队,但是具体训练成什么样子,他们谁也没有去关心,当从前线传来苏斯尼约斯一举击败奥斯曼帝**队的时候,这些人还认为不过是偶然的事情,当他们的士兵将前线真实的战况传过来的时候,他们才知道了这支军队有多么强大,而且是多么的凶残,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真正感到了害怕。苏斯尼约斯的调集令再次下传到了各地诸侯的手中,这次不再有人敢敷衍了事了,他们都乖乖的派出了比上一次更多、更加精锐的士兵,从而让苏斯尼约斯的军队一下子扩张了一倍,而且还得到了足够的粮食。

    在马萨瓦港口,大批的福城王国的军舰开始卸载运来的武器。既然阿比西尼亚皇帝苏斯尼约斯的军队扩大了一倍,那么他的武器需要数量也增加了很多,朱三现在就从福城王国运来了更多的武器来武装他,让他变得更加强大,占领更多的土地。

    出去留在马萨瓦一万士兵驻扎在这里,苏斯尼约斯带着三万装备有击发枪的士兵穿过千里长途,直奔西边的奥斯曼帝国领土,那里有非洲最精华的地区,就是青、白尼罗河汇合的地方,那里是奥斯曼帝国在这一地区统治的中心喀士穆。只要占领了喀士穆,苏斯尼约斯才能切断奥斯曼帝国向南的势力扩张,从而建立起自己强大的帝国,而朱三才可以彻底垄断咖啡豆的独家经营权,这是双方共同商议的坐着那计划。

    喀士穆的地理位置特别好,非常类似于大明的武昌三镇形状,水量丰盛的青、白尼罗河在这里交汇,形成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苏斯尼约斯的大军很快就来到了这里,炎热的气候没有妨碍他们心中更加火热的心情,一切不良的条件都在财富的吸引下变得毫不足道,在成群的士兵和小迫击炮的帮助下,喀士穆地区被苏斯尼约斯的军队很快占领,随即就是残酷的大清洗活动,苏斯尼约斯以最快的时间稳定了喀士穆的形式,建立了稳固的政权。接下来苏斯尼约斯在朱三的建议下,让国内的诸侯们随意进攻喀士穆以南的土地,将这里纳入阿比西尼亚的领土范围。

    在朱三协助阿比西尼亚向西扩张势力范围的同时,新应天和大名王国也没有停止自己的扩张步伐,他们也将大量的武器向刚果王国出售,帮助刚果王武装起来一支庞大的队伍。现任的刚果王国国王佩德罗二世曾经在几年前率领军队击败了葡萄牙的入侵,但是在要求和荷兰人联合抵抗葡萄牙的请求被拒绝,因此他现在的形式也不是太妙。葡萄牙人退出这个地区以后,更为野蛮的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又开始进入这一片土地,蠢蠢欲动的荷兰人在不断的和和他们勾结,企图获得更多的利益,佩德罗二世的统治岌岌可危,不得不寻求外界的支持。

    经过几百年的统治,佩德罗二世还是积攒了不少黄金,而且刚果王国是现在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黄金生产大国。新应天和大名王国就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开始和佩德罗二世进行了大量的武器交易,将从大明本土运来的小迫击炮和本地制造的击发枪大量销售过去,获得海量的黄金,另外刚果王国还有丰富的钻石、黑檀木、象牙等特产,这些都是好东西,在大明本土都是非常稀奇的,都能卖出好价钱。

    作为新应天和大名王国的特使,朱常润和陈良两人联手穿过非洲南部大陆,找到了正在为国家危机四伏而发愁的佩德罗二世,和他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谈判。佩德罗二世对于对外的合作虽然很是迫切,但是也是心有余悸,要知道,16世纪初期,刚果王国与葡萄牙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和外交关系,两国互派使节,并通过谈判和签订条约的方式解决争端。1575年葡萄牙在安哥拉建立了新的殖民地,随着葡萄牙的势力在此地区的稳固确立,葡萄牙与刚果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1622年,葡萄牙人违背了与刚果王国签订的友好条约,派军队侵入刚果南部地区,在姆布姆比之战中击败当地守军。刚果王佩德罗二世闻讯后亲率大军,在姆巴姆巴之战中重创入侵的葡萄牙军队。随后佩德罗二世向请求与荷兰人结成联盟,希望将葡萄牙人驱逐出安哥拉地区,荷兰人并未立即答复,反倒是和英格兰、法兰西人勾结,对刚果王国乘机打劫,弄得佩德罗二世着急上火的。

    陈良的肤色很好的掩盖了他的真实意图,佩德罗二世非常认可他这样的肤色,对于他的认可度非常高,但是对于他能够提供可以媲美欧洲人的性能的武器,表示不太相信。这个时候,陈良就及时的将惠王朱常润的身份推荐出来,让惠王朱常润和他谈判,并将朱常润他们如何帮助自己的父亲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的事情叙说了一遍,让佩德罗二世非常激动。

    朱常润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早就可以独当一面了,再也不是在前世那个只知道向朱由校要钱的花花公子了,现在这家伙精明利落,仪表堂堂,谈吐优雅,非常具有诱惑力,他坐在客位上慢慢的讲出了自己的条件:“作为新应天的特使,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的朋友。尊敬的国王陛下,您刚才已经听过了陈良王子讲述了他们的壮大经历,我想您应该对我们的诚意表示认可,对我们的方式表示赞同吧!本身我就是大明帝国的亲王,现在的皇帝陛下就是我的亲侄子,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大明帝国仅用了七年的时间,就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比您这里大上几倍的土地,所以我们不会对您的土地有任何企图,这一点请您放心。我们之间只会有平等的贸易往来关系,不会危及您的任何利益,为了让我们的商业贸易往来不会受到外人的干涉和骚扰,我们愿意帮助您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用来维护您的土地的安全。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们还可以派出一直精干的部队帮助您训练您的军队,我们的士兵的战斗力您不用怀疑,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水平,待会您可以观察一下。”

    当佩德罗二世听到朱常润表示对他的土地没有任何兴趣,只是纯碎的商业贸易往来的时候,对于合作的兴趣就大大的提高起来,尤其是听到朱常润说道大明帝国的领地是他的国家好几倍的时候,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就有了向大明学习的想法,他也要将自己的国家建设的更强大。

    佩德罗二世便向朱常润问道:“请教惠王殿下,您说的贵国在皇帝陛下的带领下,仅仅只用了七年,就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这让人非常钦佩,不过您能将贵国强大起来的办法教授给我国吗?我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还希望和贵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请您向贵国皇帝陛下请示一下好么?”

第二百五十五章 非洲势力范围(六)

    朱常润回答道:“国王陛下的意思本王明白,但是贵国和大明的情况不太一样,因为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基础,所以皇帝陛下在这个扎实的基础上,才能迅速的发展起来。反观贵国现在并没有这些良好的基础。最起码来说,贵国的各地方言就有无数种,从语言的交流上就存在许多困难,这对建设起来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是一个最大的障碍。首先您得有一个强势的、文明程度比较高的文化基础,有让其他方言学习的动力才行。”

    佩德罗二世问道:“那您说怎么才能建立一个强势的、文明程度比较高的文化语系呢?”

    朱常润说:“比方说在我们大明,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统一了整个国家,他建立了一系列的统一的国家文化基础,要求各地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行了达统一的领导,建立了具有主导优势的文字文化,在接着他以后的年代里,还有一个强大的朝廷叫做汉朝,这个朝代统治了国家四百多年,真正形成了一个传统文化,并且成文一个完整的系统文化,从那时开始称为汉字、汉语。如果您希望您的国家成为这样的强盛国家,就得从现在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有传承意义的文化基础,并且将它始终不渝的大力推广几百年,刚果王国肯定就会成为非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也许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

    佩德罗二世听着朱常润的忽悠,心中翻腾着巨浪,成为非洲最强的国家,这是他做梦都想着的大事,现在朱常润给他带来了圆梦的幻想,他就迫不及待的向朱常润请教这个问题,朱常润也就顺势的将大明治理国家的理念和大明文化一起向他讲解,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的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就在刚果王国传播,并且大明的汉语、汉文化成为了刚果王国贵族阶层的主体语言,牢牢地掌握在他们这些统治者手中。

    通过接受大明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刚果王国的贵族们代表了国内最先进的文化、最先进的技术,同样的也打造出了强大的军队,成为了非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大明在非洲影响最广泛的国家之一,汉语在这个国家成为官方用语之一,其流通的程度堪比后世英语在印度还要重要。汉语深深的影响了这个国家,大明的思维、处事观念也在这里打上了深深的络印。刚果王国、阿比西尼亚、大名王国、新应天、福城王国成为大明本土以外汉语流行的新区域之一。

    刚果王国和阿比西尼亚不同的是他有几百年的统治基础,而且葡萄牙曾经的友好交往也给佩德罗二世留下了一定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因此,朱常润和陈良在这里的运作非常成功,尤其是陈良的肤色,得到了这里大多数人的认可。先进的铁制农具,在这里得到了土著部落居民的喜欢,精美的生活用品让天生喜欢享受的人们尽情的享用,大明的美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发展,无数的老百姓放弃了原来的饮食习惯,随之而来的就是减少了疾病的发生,许多因为使用生食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慢慢的消失了,总之这一类的的事情都在缓慢的发生着变化。

    发生最大变化的是刚果王国的军队,原因无他,无论是朱常润还是陈良,他们都是王爷的身份,自然而然的出门都会带着卫队,就地位来说,陈良是大名王国的长嫡子,下一任的大名王国的国王,应该是卫队更加强大一些。但是朱常润是大明的皇叔,而且大明的装备要比大名王国好得多,自然朱常润的卫队要强大的多,不但装备了现代的半自动步枪,而且还人手一把转轮手枪,在现在这个时代来看,几乎是属于无敌的存在,就算是十倍、百倍的敌人来攻,只要是地形合适,基本上就不会失败,如果再加上迫击炮的协助,就算是进攻,也不会有人能够抵挡住。

    刚果王国的国王现在就看到了两人的卫队,只见两只卫队的士兵个个彪悍强壮,都充满了一股子杀气,其实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这些士兵都是经历过战争的考验的,无论是那只卫队,都在这两年的开疆拓土中表现勇猛,不然的话也不会被选入卫队。精锐的士兵,先进的武器装备,让佩德罗二世感到震惊,心中暗暗想到,如果自己有了十万这样的士兵,整个非洲自己就可以横着走了,于是就对未来更是充满了期待,盼望着朱常润和陈良嫩给自己带出这样的精兵。

    为了让佩德罗二世确信这两支队伍的战斗力,朱常润就安排了一次实战演习,两只卫队分别为红蓝两军,向佩德罗二世讲明了演戏的规则和胜负标准,接下来就进行了一场实战式的对抗演习。双方的攻守由他们自己决定,最终的目的就是控制一个山头,双方距离山头的位置一样远,不过朱常润的卫队只出动了一半人马,相反的是陈良的卫队出动了全部人马。

    演习开始后,双方都开始向山头冲锋,明显的可以看得出新应天的士兵速度要快上一筹,抢先登上了山顶,而且迅速的修筑好阵地,等待大名王国的士兵进攻。看看自己的士兵没能够抢到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名王国的士兵也不气馁,迅速的找到合适的地形,建立起迫击炮阵地,然后就向山头开始进行火力压制,并且凭借这多出一倍的人数开始向山头攻击,在攻击的时候,阵形散的非常开,让新应天的地势优势无法完全发挥,而自己却可以发挥出人数的优势。

    新应天的士兵采取的战术更是千变万化,凭借着地势较高的优势,将迫击炮阵地隐藏在对方打不到的地方,而士兵们则隐藏在反斜面阵地上,躲过大名王国的轰炸,等到自己的迫击炮将大名王国的迫击炮阵地清理掉,士兵们才返回建立好的阵地进行反击。带有**的步枪射击速度非常的迅速,很快的就压制住了大名王国士兵的进攻。

    看到新应天的士兵已经全部进入阵地,大名王国隐藏在另一处的迫击炮阵地立即开炮,不过这里的迫击炮不是太多,仅仅是起到掩护自己一方士兵的进攻,无法对新应天的士兵构成太大威胁,而且新应天的迫击炮很快就将其摧毁,但是这短短的时间里,已经足够大名王国的士兵冲锋了,数量占据优势的大名王国士兵开始进入新应天士兵的阵地,双方进入了短兵相接的肉搏战,这在战场上是最残酷的战斗。虽然这是演习,并不是真正的生死相搏,但是士兵们还是表现出了应有的拼劲,双方打得火星四射。

    大名王国的士兵胜在人数占优,但是新应天的士兵更加具有战斗的技巧,看着人数处于劣势,但是良好的训练和配合,始终让大名王国的士兵感觉到人数少的一方是自己。道理很简单,大明士兵的训练非常注重小组的配合,而且在体力和速度上占据绝对优势,毕竟他们都是来自大明,这几年的富裕生活让大明的人口素质有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在文化素质上,就算是在身高体壮上也要比大名王国的士兵好得多。良好的文化、身体素质,让士兵们接受新的训练思想、难度较高的训练标准上都比大名王国的士兵要高上一筹,这让他们是非常悲哀的,短时间内无法赶上。

    战斗演习最终以新应天朱常润的卫队取胜而结束,但是新应天的士兵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有一半的士兵都是鼻青脸肿的,当然了,大名王国的士兵更不好受,虽然他们最后进入了阵地,但是在搏斗中他们吃尽了苦头,那些混蛋的新应天士兵专门打击他们最难受的地方,虽然不至于受伤,可是酸疼几天还是避免不了的,这些战术动作,新应天的士兵也向他们传授过,无奈身体素质和理解能力都达不到,技不如人挨揍也是应该的。好在这次的挨揍也不吃亏,不但把新应天的士兵揍伤了一半,而且还在战斗中真正理解了搏斗的技巧,也算是因祸得福吧,这不疼得都站不起来了,躺在地上还在互相取笑自己的同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2304/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作者:老牤牛所写的《大明天启录》为转载作品,大明天启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天启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天启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天启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天启录介绍:
一个废品收购站的小老板,因醉酒魂穿而来到大明,灵魂附体朱由校,且看他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后世知识,制造枪炮、改革制度、击败女真人、征战世界,重新复兴大明的道路,记载其过程,故名大明天启录。大明天启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天启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