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天启录TXT下载大明天启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天启录全文阅读

作者:老牤牛     大明天启录txt下载     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大明天启录全文阅读

第一章 朱有孝

    大明天启录

    第一章  朱有孝

    朱有孝正处在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抱着自己,微微的眯了一下眼睛,顿时吓了一跳。感觉一个衣服华丽的女人把自己抱在怀中,“妈的,怎么回事。”朱有孝暗暗地骂了一声。

    因为朱有孝发现他的后脑勺正好放在那个女人的怀里,软软的很舒服,并且在内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感觉,那就是不愿意起来,甚至有一种想用嘴去拱一拱的想法。

    “这是怎么回事,老子都这么大人了,孩子都快该娶媳妇儿了,怎么会他妈有这种龌龊的念头。”朱有孝自己心里暗暗地骂着自己。”但是,他还是不敢乱动,只是静静的斜躺在那里,慢慢的思考着。

    因为是晚上的缘故,现在外面天色昏暗,屋里面点着蜡烛,并且还都是大蜡烛,所以屋里面还是比较亮的。

    朱有孝慢慢的再次微微的睁开眼睛,他发现屋里面几乎全是漂亮的女子,只是年龄大小不一。而他自己躺在怀里的女子大约30多岁,这可把他吓了一大跳。

    “妈的,这是怎么回事,这要是叫老婆知道了,那可就真完了。要是让公安抓住了,到哪里去筹集罚款那?要是让老爷子知道了,天哪!祖坟恐怕都不让入了。”总而言之,朱有孝一点好事也不敢想,所想的全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的事了。

    自己不就是和同学喝了几杯小酒吗?清清楚楚记得是回家啦呀。对、对,确实回家了,还给老婆说了几句好话,老婆还把自己拉进被窝里面,还记着......。坏了,不会是同学里那个“操蛋局”局长使的损招吧,让别人装扮自己老婆骗自己,然后就到这里啦。

    朱有孝现在迷糊得自己都糊涂了,心中只是怕得要命。就在这时,只听得外面传来乱糟糟的叫喊声,似乎是“快请出来!快请出来!”等等。

    朱有孝心中一紧竟然又迷糊过去了,冥冥中隐隐约约有一个声音在诉说:“朱有孝,我是大汉民族的守护神,大汉民族将有通天浩劫,有亡族灭种的危险,我深知你的秉性,忠厚、正义、仁义、坚毅。我欲借你之力,尝试着拯救华夏民族苍生,你尽力吧!现在正处于大明朝朱氏家族治理国家的时候,你将附身于即将登基太子朱由校身上,尽你的最大努力去化解华夏民族的危机,免去通天浩劫带给华夏民族的灾难吧!”

    天哪!您这不是玩我吗。朱有孝心中大急,熟知历史的朱有孝可是知道现在是什么历史年代,朱由校是大明朝末期倒数第二个皇帝,大明朝马上就要哏屁了,让我去救,我拿什么去救,我有那么大能耐么。

    有人说明朝的灭亡是七分天灾,三分**。其中七分天灾指的是地球现在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大明朝所处的地理位置将遇到连续的干旱、洪涝,持续十几年的自然灾害,是到处灾民,尤其是陕甘、河南一代更是灾害的严重区域,其结果自然是引起流民造反,一呼百应。而三分**指的是,内廷宦官弄权、朝廷上结党营私,尤其是东林党这些败家玩意,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使得大明的国库空虚,最后造成灭国的结果,而他们自己也被杀得血流成河,还出了好多叛徒,甚至出现了那位气节不如妓的奇葩人物。外有女真窥视,内有流民祸乱,这可是天大的难事。

    其实,大明朝的治理国家方式还是不错的,基本上是实行的内阁负责制,朝廷的诸般大事都是由以首辅大臣为主的内阁办理,先是由内阁拟定事情处理的办法,然后传入内廷由皇帝签字用印,另一个名称叫“朱批”。所以历史上才有嘉靖皇帝30年不上朝,而大明朝照样可以正常运行。这有点类似现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其制度比西方国家早了几百年。

    朱有孝,现在40多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省属供销学校,所学的是商品学专业。别看现在的大学本科生满地都是,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里可是了不起的事,那可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高考招收比例只有可怜的8%左右,不像现在60-70%的录取比例,那可是毕业就是国家干部,铁饭碗,很了不得的事,就算是一个普通的中专学校,能够考上也是轰动全村,在接到通知书的那天,朱有孝在父亲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笑的是那么的真实、好看。

    朱有孝弟兄两个,双胞胎。老爷子朱老实一辈子勤勤恳恳,忠厚老实。一下子添了双胞胎两个小子可把他乐坏了,就请族中有学问、有见识、有威信的长辈给两个儿子起名。长辈就说了,百事孝为先,要孝先得顺,既然是双胞胎,那就叫孝顺吧,就这样两个儿子老大叫朱有顺,老二叫朱有孝,先有顺,而后才能叫孝吗。

    等上学了,朱有顺学习平平,而朱有孝学习上则是一直遥遥领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一直到考进省属供销学校,毕业后顺利分配进了县供销社机关。也许是小时好好,老大了了,也许是他本人的秉性作祟,总而言之,从此之后其命运发生了奇迹般转变--交霉运了。

    先是从机关被发配到下属公司,接着从公司下派到了基层的废品收购站点,但就算是这样,他也还是兢兢业业的干着,可是命运开的玩笑也实在大了点。一次收购站竟然收到了被盗的赃物,公安机关追查到了收购站,追究责任时,追来追去竟然追到了朱有孝的身上。因为那天刚好是他值班,刚好他拉肚子,又刚好他去厕所的时候那个人来卖赃物,而替他收下赃物的是刚好来上临时班的新职工。

    就是这几个“刚好”,就彻彻底底葬送了朱有孝的前程----被开除了。其实对于有能耐的人来说,当时正是下海的好机会。于是乎,朱有孝不叫冤,不埋怨,卷铺盖走人。自己就干起来,当了一个收购废品的专业户,凭着自己灵活的大脑,专业的知识,竟然就干的风生水起,不但能够养活起孩子老婆,而且还发了小财。如果不是人太忠厚,把所挣的钱接济了太多的亲戚朋友、失学儿童等等,他早就成为了当地首富,但是他就是老好人一个,钱够用就行,不做守财奴。

    这不是么,今天几个老同学集会,几个人喝了一点酒,他结完帐就回家了,不知道为什么就发生了这事。

第二章 登基(一)

    朱有孝心思万千,考虑如何应付这狗血附体的事情时,进来一个老太监,看岁数大约五十左右,不过具体多大朱有孝也不知道,根据附体而来的记忆知道这个人就是王安。也就是说他现在正被李选侍劫持着,王安是来救他登基的,这是历史上的桥段,看起来今天还会是这样。

    王安是属于东厂的人,曾经是刚刚去世的泰昌皇帝的伴读,其实也就是监视当时的皇长子朱常洛,像他这样被皇帝派出到各王府的的人很多,他们并不是忠于某一位王爷,他们忠于的是现任的皇帝。

    王安很聪明,也很正直,朱常洛是皇长子,能够当上皇帝的机会是最大的。因此在万历皇帝打算废弃朱常洛,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时候,极力和当时的东林党人据理力争,终于保住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可惜的是这位短命皇帝只在位29天就哏屁了,现在王安肯定心里着急的不行。

    王安在废立太子的关键时候支持了朱常洛,而现在郑贵妃在宫中还有很大势力,这要是郑贵妃、李选侍再加上那个白眼狼李进忠勾搭起来,可就没有自己什么好了。李进忠那个白眼狼在和魏朝老混蛋争“对食”的时候,王安呵斥了魏朝,支持了李进忠,但是这个白眼狼现在明显不听话了,跟李选侍越走越近,已经开始不把自己放在眼里了。

    现在朱有孝正趴在乳娘客氏的怀里呢,刚才李选侍正呵斥他,他躲在了客氏怀里。因为当太子时朱常洛不受万历皇帝待见,朱常洛每日里心惊胆颤、小心翼翼的巴结着万历皇帝身边的宦官们,生怕把皇位弄丢了。连带着这位朱由校皇孙也是门也不敢出,整天在王府里鼓捣木工活计,见到了宦官和李选侍都心里打哆嗦,对于乳母客氏更是依赖严重。这不吗,现在还趴在乳母客氏的怀里呢。

    这时王安已经走进了乾清宫里,他走到了朱有孝旁边说道:“李娘娘,太子从来对您就很孝顺,怎么会违背您的懿旨呢?现在群臣都在外面等着面临新君,您这样不放太子出去,万一发生其他变故,无论对您还是对于太子殿下都很不利呀。”

    就在李选侍思考着放朱有孝出去利弊得失的间隙,就这么一愣神,王安就抱起了朱有孝朝门外就跑,别看朱由校已经16岁,身体弱得很,体重也轻得很,王安也是事急,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竟然抱着朱有孝跑得飞快,快要跑到门口的当口,李进忠这才带着其他太监宫女们拦了过来。

    王安大喊:“太子殿下驾到,迎驾!”

    外面的大臣在首辅方从哲、次辅韩带领下已经到了宫门外。听到王安的喊声后,连忙扑通、扑通跪倒。

    群呼:“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时候李进忠已经赶到,从后面遮住了朱有孝的衣服。但是,现在的朱有孝已经不是原来的朱由校了,现在的朱有孝自小就跟自家的族人练过八步拳。这八步拳据说传自于一个古老的会道组织,其拳非常的阴狠,属于极为罕见的阴柔拳种,到了二十世纪是很不常见的拳种。此拳明里的有四套基本拳法,两套对打的练习套路。暗里的还有极其机密的练功方法,那些套路仅供组织的护法级别的人物练习。朱有孝曾经听兄长朱有顺讲过,有一位在组织里护印、护法的后人,因故与一家很有名气的家传高手发生纠纷,结果仅仅一个回合,就让哪位高手折戟,从此再也不敢仗势欺人。朱有顺跟那人有拜把子的关系,所以在一次酒后,那人教给了朱有孝两招,一招叫“后拐鸳鸯腿”,一招叫“前扑击肋肘”。这两招都属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阴招。酒醒后那人连连懊悔,自誓再不饮酒,并且严厉告诫朱有孝,不在性命攸关的时候不许使用,教给他这两招已经违背了家规和当初的誓言,坚决不肯再说些别的招数。

    现在虽然没有到性命攸关的时候,但就凭朱由校留下来的这小身板,想摆脱李进忠的纠缠还是有一点难度的,何况朱有孝不仅想给李进忠一个教训,还想让群臣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于是,便在李进忠刚刚接触到后衣的时候,朱有孝把腰微微一弯,后脚跟就踹向了李进忠的膝盖骨,这就是“后拐鸳鸯腿”的起势,要是朱有孝有原来的力气的话,就不用下面的招式了,但是也就不好看了,就这样朱有孝也没有使尽全力,他怕打得不华丽。李进忠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打从小看大的朱由校会来这么一下。

    只见朱有孝右脚就这么往后一踹,李进忠的膝盖感觉一痛,身体微微向前一倾脸向下一栽,朱有孝的后续招数就来了,然后右脚落地一个华丽的180°转身,顺势左腿抬了起来,“啪”一响,当时李进忠的脸上就开了花了。

    随着就是大声斥责道:“李进忠,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本宫要去会见群臣,你竟敢拦阻,你想干什么?难道你不怕死么?”

    群臣山呼万岁后,刚要下跪,猛然间就看到了这精彩的一幕,各个是目瞪口呆呀。寻思这太子平时弱懦不堪的,怎么今天竟然这么厉害,真是有如太祖附体般的气势,看起来这太子平时掩藏的太深了,真真是太让人吃惊了。

    吃惊归吃惊,该干啥还得干啥,于是群臣再次山呼万岁,跪下施礼。

    朱有孝微微喘了口气,奶奶的,朱由校原来的身子骨实在是太差了,就这一招就把老子累得喘气,看来以后必须得价钱锻炼身体了,不然的话一当上皇帝,娶了一大堆老婆,那非把自己累死不可。呵呵,这货还没有登基呢就想一大堆老婆了,忘了刚才心惊胆颤的事了。

    朱有孝连忙对宫门前的群臣招呼道:“众卿家平身,本宫现在尚是太子,称不起万岁。”

    方从哲连忙说道:“先皇帝已经晏驾,国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爷立刻去文华殿商议登基,以安天下万民之心。”

    朱有孝道:“招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司礼监秉笔东厂提督宋晋,还有各位国公、王爷前来护驾,立刻加强文华殿的安全保卫,本宫马上就要去文华殿商议登基。”

    首辅方从哲和群臣见到朱有孝稳如泰山、从容不迫、井井有条的指挥着这一切,心中暗暗高兴,心中自然大定,大明朝终于要出现新的皇帝了。

第三章 登基(二)

    第三章    登基(二)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东厂提督宋晋此时已经带领他们的手下把文华殿安排的极为周密。朱有孝在前,后面跟着一十三位顾命大臣,然后等在门外的是文东武西诸位百官,其余闲杂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百官已齐,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请太子殿下登基。”一位顾命大臣说道。

    “稍等”,这时一位官员走出上前,“我大明朝乃是泱泱大国,天子登基岂能儿戏,新皇登基须得挑选良辰吉日,祭天祭祖后方好登基”。

    朱有孝一看,不由得苦笑,说话的人正是给事中杨涟,在历史上就是因为杨涟的坚持,使得朱由校在九月初六才能登基,在这几天里发生了好多事情,朱由校差一点就被害死,现在杨涟果然又同历史上一样出现了。

    “招钦天监的人来”,朱有孝却是不愿此时节外生枝,但是也不能自己说就得今天了,那也太显得自己有点迫不及待了。

    不一会钦天监的人就到了,能不快么,皇家无小事,更何况是新皇登基的大事呢。领头的是一个老的朱有孝都不知道有多大岁数的钦天监正,还有几个副手。

    “本宫将欲登基,钦天监,看看最近可有什么好日子。”朱有孝淡淡的看着钦天监说道。

    “回殿下,此事臣已经查阅了,九月初六就是好日子,殿下可以将登基的日子定在九月初六。”钦天监正恭恭敬敬的回道。

    “杨大人”,朱有孝看了看杨涟,“此事你看如何?可和诸位大臣商量一下,具体怎么做本宫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臣认为九月初六就可以”,大概杨涟也没有意识到有什么问题,就顺口回答道。

    朱有孝心中苦笑,心说历史的惯性还是很大,看起来该发生的事情还会发生,既然朱由校经历了那么多事情都登上了皇位,相比自己多少知道些事情发展的过程,事事小心些也应该能够顺利上位吧。

    就在朱有孝也准备认可这件事,就让它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下去的时候,从旁边猛地冲出一个人来,他直冲着杨涟就奔了过去。

    “杨涟,我一直以为你是个明白人,没有想到今天你竟然变成了一个糊涂蛋。你脑袋是让门板夹着了,还是让驴给踢着了,是不是进水了?”来人竟然毫不客气,指着杨涟就是大骂。

    哦,朱有孝一看来人正是都察院巡城御史左光斗,心到看来事情有变,这家伙不是个省油的灯。

    “左大人,有话好好说嘛,为什么要这么无理呢?”朱有孝开口说道。

    “回殿下,臣有几句话想和杨大人说道说道,因为我俩是至交好友,今天看他犯浑,故此也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左光斗说道。

    “我们大明朝向来是广开言路,就是帝王也不能阻塞言路。即便言官有错也不可追究。但是,在大殿之上不可失礼,有什么话可以慢慢说”。朱有孝知道,这些所谓的东林党人中那些清流,所谓的风骨,就是属驴的,你越是让他慢慢说,他就会越急,就是老百姓所谓的“牵着不走,打着后退”,只能好好哄着,给点好草好料吃下才行。

    “对不起,殿下”,左光斗还是冲着杨涟发火。

    “杨涟啊杨涟,你的脑袋今天让驴踢了吗?今天是九月初一,离九月初六还有六天,要是这六天里面出现了什么意外,你对得起大行的先皇吗?今天晚上殿下住到哪里,把你家腾出来么?”

    话说道这里,杨涟也似乎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是啊,既然太子殿下已经准备登基了,那就不可能再回东宫了,乾清宫里还被李选侍霸占着呢,难道再把太子殿下送回乾清宫吗,这种逼宫抢太子的的事再来一次?看看李选侍的态度,那是不抢到太后位置那是绝对不会罢休的。想到这里,杨涟只觉得背后凉风嗖嗖的,浑身都冒冷汗。

    “我问你,今天是不是好日子”,杨涟冲着钦天监就过去了,“今天殿下能不能来得及登基。”

    钦天监正心里一愣,心说坏了,这说是好日子可以登基,万一以后发生什么事自己就说不清了,要说不是好日子就得罪了大臣。

    “殿下,今天是先皇驾崩的日子。”钦天监正决定把决定权交给朱有孝和诸位大臣,就算失职也比掉脑袋强,钦天监正已经做好了回家种地的打算。

    “殿下,这一年四季的更换自是极热转寒,极寒转暖。又比如有日出,就有日落。这皇上既然是上天之子,那就应该顺天意而行。今日先皇驾崩,那就比如是极热转寒,谁也不可逆天而行,让天停下,那就得极寒转暖。又好比今天太阳落下去,明日必定还要有日出,谁也不能把太阳阻止六天不出吧,所以这才有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之说。今天是先皇大行的日子,那就是先皇选了个出行的好日子,驾鹤西游。那同时也是殿下登基的好日子,先皇都选好今天了,那今天能不是好日子吗?请殿下立刻登基吧。”谁也没有想到的事,这钦天监副这时候说话了,并且还说的圆圆满满,滴水不漏。

    有才,真有才,真有天才。朱有孝心中按不住的想到。看起来这世上永远不缺聪明人。是啊,皇帝又称天子,那他就代表上天,谁也不能阻止上天的安排吧,今天的日子是先皇自己选定的,谁也不能说今天不是好日子吧。绝了,真绝了。

    “好,就今天了”,杨涟、左光斗异口同声喊道。

    同时,首辅方从哲、次辅韩等等群臣扑通跪倒,山呼万岁:“请太子殿下今日登基”。

    礼毕后群臣陪同朱有孝回到了慈庆宫。

    这时,礼部尚书孙慎行开口了:“诸位大人,现下李选侍尚在乾清宫居住。太子殿下原住慈庆宫,今日登基后将居住乾清宫,但是李选侍不搬出去怎么办?”

    首辅方从哲、张文达、李汝华则说天子年幼,既无嫡母,又无生母,可以让李选侍继续住在乾清宫,以便照顾。

    左光斗等东林党清流大怒而出,随后上疏乾清宫:选侍既非嫡母,亦非生母,焉能久居乾清宫。乾清宫乃是太后、皇后与天子居住的地方,您岂能霸占。今天子年已十六,已是成人,内有忠厚老成的宦官照顾,外有精明能干的大臣辅佐,岂用垂帘。天子年轻气旺、血气方刚,选侍莫不怕有武后的议论吗?

    李选侍接到折子后大怒,直接就派李进忠带着折子进了慈庆宫。

    “奴才李进忠参加陛下。”李进忠的脸现在还红肿着,进门就给朱有孝跪下行礼。

    “李进忠,你是谁的奴才呀?”朱有孝冷着脸问道。

    李进忠吓得身子一抖,扑通跪下道:“奴才当然是殿下的奴才了。刚才奴才是想护送殿下到文华殿,没想到走得太快了,结果就碰到了殿下的龙体,请殿下责罚,奴才万死不辞,求殿下千万不要赶奴才出去,奴才伺候您这么多年了,真是离不开您了。”

    李进忠一边叩头,一边请罪,头上都起包了。其实李进忠从挨打的那一刻就明白为什么挨打了,要不也不会成为后来的魏忠贤。

    嘿,这家伙反应可真够快的,不怨东林党这帮家伙斗不过他,看起来这家伙不但脸皮厚,而且心思转弯也是非常的快呀。

    “本宫问你,你现在见本宫有什么事?”朱有孝淡淡的问道。

    李进忠就拿出了折子,***手接了过来,递到了朱有孝手中,随后又尴尬的笑了笑,因为他想起了朱由校根本就不认字,但却不知道现在的朱有孝却是现代青年知识分子,这大部分繁体字却是认识的。

    想到李进忠这家伙虽然就是后来的声名狼狈、权势滔天、无恶不作的混球魏忠贤,但现在自己也不是原来的朱由校了,将来利用一下这家伙收拾一下那些自以为是的、自私的东林党人还是个有用的人才,就打算把他留下来。

    朱有孝就说:“李进忠,你自己还知道你是本宫的奴才,念你跟随本宫多年,今天就不再追究你的行为了,你好自为之吧,不过你得知道,以后得为本宫出力,记清楚本宫才是你的主子,懂得你该干什么才行。否则,哼,你明白吗?”

    “王安、李进忠,你们俩跟本宫到里间来一下。”随后朱有孝带着这俩人进了内间。

第四章 登基(三)

    第四章  登基(三)

    “王安,你给我大概说说这折子的意思吧。”朱有孝坐下后轻轻的对王安说道。

    王安就把折子的大概意思讲了一遍,朱有孝听完后就说了一句:“其言难恕,其心可诛。”

    “李进忠,你是本宫的奴才,本宫现在的处境你应该非常清楚。眼下本宫就交给你一个任务,那就是你想办法让李选侍在巳时以前离开乾清宫,因为本宫将在午时登基。另外你告诉李选侍,本宫上承天命,不会向任何人屈服。你要让李选侍明白,先皇不封她为皇后,那是为了保护她,因为以她的能力是不可能垂帘的,本宫也不会让她垂帘的。念先帝对她的宠爱,如果她顺利离开乾清宫,本宫将不再追究她害死先母的责任。否则,本宫的决心是她难以承受的。你去吧,完成任务将功赎罪,完不成任务,你自己想去吧。”

    李进忠出去了,巳时以前李选侍已经乖乖的离开了乾清宫。大概李选侍已经明白了朱有孝让李进忠传来的意思,再加上杨涟、左光斗等等大臣的逼宫,感到大势已去,就再也不敢赖在乾清宫不走了,随后,朱有孝带领自己的东宫人马入住乾清宫。

    大明朝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一午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太子朱由校(朱有孝)在乾清宫登基,按照历史的轨迹,封已去世的泰昌皇帝的妃子昭妃为皇太后,入住慈宁宫,按照诸位大臣和钦天监商议的结果,年号天启,取上天开启之意。从这一天开始,新的大明朝将在现代人朱有孝的带领下走向新的历程。

    乾清宫太极殿外,在首辅大臣方从哲的带领下齐齐的站在太极殿门外,谁也不敢作声,都在静静的等待着新时代的到来。

    午时三刻,钟鼓齐鸣,一个太监缓缓地走出了太极殿,对大臣们喊道:“宣”。随后诸位大臣文东武西,左手第一人首辅大臣方从哲,右手第一人魏国功徐弘基,依次而行,鱼贯而入。等诸位大臣依照各自的位置站好,站在大殿里的司礼秉笔太监王安喊道:“皇上驾到。”

    朱有孝身着在正式场合才穿的平天冠和冕服,缓缓地走到了象征着皇权的龙椅前,坐下。

    诸位大臣一起跪下:“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免礼平身。”然后朱有孝侧脸看了一下司礼秉笔太监王安,“开始进行吧!”

    王安慢慢的走到大殿下面,轻轻地打开手中的黄色卷轴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仅弱冠,先帝大行。上承天命,下凭臣工。初践国祚,诚惶诚恐。唯惧思而不密,行而不端,言而不慎。恐事有错差伤及国本,有累诸位臣工清誉,难以上告在天的列祖列宗。故此,朕自今日起必将躬身自省,勤于政务。盼诸位臣工同朕一起尽心尽力,兢兢业业共守大明。祈我大明国运永远昌盛,愿我大明百姓富足。”

    宣罢,王安缓缓退下,朱有孝看了看殿下群臣说道:“诸位大人,朕年仅弱冠,先帝不幸驾崩,承天继命,接任大明朝国祚,力难所及,需要诸位大人不负先皇所托,鼎力相助,共赴国事。我大明朝现今内有天灾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外有女真叩关,祸我边疆边民,这些无庸置疑,朕也不会有病讳医。

    朕尚年幼,诸多事情皆拜托内阁、六部处理,期望诸位大人以国事为重,莫以党争而误国事,那位大人倘若因私废公,到时莫怪朕寡义无情。”

    因为是第一次朱有孝临朝,所以诸位大臣就是有事也不敢现在就提,故此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新皇帝的这一番言论却让诸位大臣们吃惊不小。

    在诸位大臣的心中,这位小皇帝从来就没有读过书,整日家在自己的院子里捣鼓木匠活计,除了能做出几件精致的小玩意外,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平时看起来也是身体弱弱的,没想到今天就是一脚,就把李进忠这太监给踢了个四脚朝天。今天这小皇帝的强势登基,一下子彻底颠覆了原来在大臣们心中的印象,难道这小皇帝平时的表现都是骗人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的心机也太深了。

    散朝后,次辅韩回到家中,等在家中的原首辅叶向高正坐在客厅。这叶向高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万历年间因党争而辞去了首辅职务,现在正在野,时时刻刻也在想着再次出任首辅,而韩和其是好友,同为东林党人的大佬,也在想着如何促进好友复出。

    自从方从哲出任首辅以后,朝中的楚党、齐党等联合起来可以和东林党人势均力敌,但这却得不到东林党人的认可,尤其是叶向高曾被称为“独相”,当他想完全彻底实现他的政治意图时,不时受到掣肘,这也是当初叶向高辞去首辅的原因之一。

    但是对于万历皇帝来说,明朝的政治气候非常开放,所谓的清流、言官都喜好闻风而奏,互相因党争而扯皮,所以一家独大是不可取的。尤其是东林党人的支持者好多是东南富商,他们极力反对征收矿税,(其实包括商业税,并且商业税占大部分),这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在明朝万历年间,商业领域已经非常发达,再加上东南沿海流域商品走私严重,偷漏税严重。所以,万历皇帝准许叶向高辞职,任用了相对比较中立的方从哲作为首辅。方从哲相对的软弱,对于万历皇帝自己的政治抱负就比较容易施展,这也是帝王之术。

    现在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接连都去世了,小皇帝肯定好糊弄,这么一来,东林党人就有了一种重新安排河山的雄心大志了,其实这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情结,自古以来就有“学会天下艺,货与帝家”的说法。但是,当韩将朱有孝今天的表现一说,叶向高就陷入了深思,对于是否出山产生了犹豫。

    要知道“货与帝王家”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既要处处琢磨帝王的心思,还要处处琢磨其他臣工的心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坐的,说不定哪一天就可能阴沟里翻船,叶向高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现在他不得不更谨慎一些。

    叶向高的心思不会说出来,韩自然就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寻思什么,但是看到一向以才华横溢著称的叶向高也陷入沉思,他就更加谨慎了,深怕自己也被拖累。

第五章 家底

    朱有孝散朝后回到乾清宫,思考着今后的发展思路,究竟怎么样做才能救得了大明朝,他想得是头晕脑胀,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虽然他的知识领先现在的时代几百年,但是究竟从何处下手,还得有一个切合实际的切入点。最后,做一些决定先看看家底再说。

    召王安进来书房,朱有孝问道:

    “王安,你知道现在内库有多少钱么?”

    王安道:“现在内库有白银一千二百六十二万五千两,黄金两万三千两。这些都是万历爷历年的积蓄,本来还有更多,救援藩国高句丽花去了三百多万。这些钱中除了从户部分成的部分,其中有五百万两白银是万历爷收的矿税,一共十年,大约每年五十万两左右。”

    堂堂的大明朝矿税(包括商业税)每年仅仅五十万两,这简直就是笑话,想想宋朝的时候商业税竟占到了总税收的近六成,每年都有五百多万两白银,就连《醒世恒言》上说的一个卖油郎一年就积攒白银十六两去嫖花魁娘子,而花魁娘子自己私人的体己钱就有四、五千两白银,那么那些嫖客该有多少钱啊。这他妈大明朝发展到现在竟然连宋朝的十分之一税收都惹的清流、东林党人非议,看起来这些清流、东林党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代表的就是这些嫖客们的利益,享受着嫖客们的供奉,自己一个个肥头大耳,吃香的喝辣的,却把国家给穷的连边关士兵穿的防寒衣服都没有。

    从大明建国那一天起,明朝的税收制度就有一个极大的缺陷,那是因为朱元璋是一个穷和尚出身,根本就不懂得这些,就算是他的那些幕僚们,多数也都是穷苦出身,和宋太祖赵匡胤的那种出身于世家的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对于经济之道都是门外汉,这也就造成了东林党的那些大佬们官商勾结的基础。上过高中的同学都知道有一篇著名的课文,叫做《五人墓碑记》是明代张溥的作品。本文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形象,其真实的故事却是打死了皇帝派来收税的税务官,只能说是东林党掌握了话语权,颠倒了黑白。

    现在大明朝边关实行的是卫所制,其实这些兵就是类似后世的建设兵团,这些半军事化的民兵要是对付普通的流民造反、土匪打劫可能还凑活,但是要对付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女真人铁骑的话,那就只有被羞辱的份了。

    想当年,太祖朱元璋实行的这种卫所制也无可厚非,那时元朝的残余势力已经不足以威胁到大明的国家安全,每年花上几百万两白银护边确实浪费,还不如省下这些钱用于发展经济,与民生息呢,这与当时的环境还是相符合的。

    而现在将要面对的是女真人铁骑,那就属于正规的野战部队了,就必须用正规军去和他们去作战。于是,怎么组织正规的部队就应该提到日程上来,组建正规的精锐部队就需要大量的白银去堆积,这财政问题又是必须优先解决的,明天看看户部的情况再说吧。

    第二天,朱有孝召集了内阁成员和六部尚书,没有想到内阁只有首辅方从哲、次辅韩、刘一。而六部尚书则有吏部尚书周嘉谟、礼部尚书孙如游、户部尚书李汝华、兵部尚书姚宗文、刑部尚书黄克瓒、工部尚书王佐。

    待到这几人到了,朱有孝说道:

    “朕尚且年幼,初登大宝,做事未免有不妥之处,故请诸位大人先行协商。一是补足内阁成员,请诸位大人协商推荐;二是,想了解一下现在国家的家底,比如说户部有多少钱?那些地方是必须的开支?兵部的军队训练、武备状况、辽东情势等等。望诸位大人据实而言,切莫尽说太平。然后咱们君臣共同商议个解决的办法,从而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造福于黎民百姓。”

    户部尚书李汝华开口道:“既然陛下问到户部,那我就把户部现在的状况介绍一下,户部现有存银八百七十二万两,两位驾崩的先皇都需要修陵,礼部需要支付二百六十万两,辽东军队需要支付饷银、粮草、军备物资共计二百一十万两,陕西大旱需要救济赈灾五十万两,年前各部百官年俸二百三十五万两,西北军饷、粮草、军备需要九十二万两,还有......,”

    “停,停。你说的意思是现在户部的钱根本就不够用,还有亏欠是吗?”朱有孝没有想到户部的钱还没有自己内库的钱多。

    “是的,陛下。现在大明朝岁入伍佰八十二万两,现在是刚收完税款,刚才说的军饷还大部分是拖欠的,明年的还没有找落呢,还有......。”

    等户部尚书说完情况,朱有孝眼睛珠子都绿了,接手了这么一个破烂摊子,叫谁都着急。想一想江南的土豪、富商动则几万,几十万的吃花酒、嫖娼、玩瘦马,国家穷的连当兵的饷银都发不出来,二十年后女真人的扬州屠杀血流成河,金银财宝都被抢光,这和白蚁食木,木尽蚁亡有什么区别,可叹这些蛀虫们根本就想不到这些,真是可怜、可悲、可气、可恨。

    朱有孝问道:“既然我大明朝的财政状况如此恶劣,那么李大人有没有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增税,除非继续增税以外没有别的办法。”李汝华无奈地说到。

    “可以继续征收矿税么?”朱有孝道。

    李汝华道:“不行,绝对不可以。万历爷因征矿税已经惹的沸沸扬扬,几乎激起民变。况且先帝已经下诏停征。陛下刚登基就再次开征矿税,恐有碍陛下清誉,请陛下三思。”

    “李大人,你岁数已经大了,准备回家颐养天年吧!”朱有孝淡淡的说道。

    “谢陛下,臣明天就上辞呈。”李汝华战战兢兢的说道,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就丢官了。

    接下来朱有孝就没有再提户部的事情,而是就朝廷官员缺补情况,辽东情势和兵部的一些事情,还有工部的维修、营建工程了解了一些情况。并就户部尚书人选问题向方从哲、韩提出了要求和条件,要求他们尽快推出合适的人选。

    等内阁和尚书们走后,朱有孝是无比的头疼啊,自己说的话和意识和这些人谈起来有种对牛弹琴的感觉,看来想增加财政收入还得自己想办法。商业税的征收势在必行,但是排谁去征收,按什么税率征收,怎么防止偷漏税和征收人员的贪腐,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否则的话势必引起这些富人、土豪的反弹,他们就会怂恿普通百姓闹事,到时候所谓的清流、言官们吐沫星子都能帮自己洗澡了,因为这些人就是他们的代言人,这些人又不能都杀了,辞退了。

    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这才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有让执行政策的人有利可图,这些人才会去努力工作。但是,物极必反,如果执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那这种政策就得不偿失了。二十一世纪的人常说:国家的政策是好的,但就是到了底下就变样了,利民政策变成了害民政策。这就说明了任何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都不能脱离了实际的环境,政策制定的再好,没有好的执行制度也会变得不三不四,画虎不成反类犬。

第六章 熊廷弼事件

    朱有孝头疼的财政问题还没有结果,又一个事情出来了,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熊廷弼被囚车押送回京,历史上这个事情大概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朱由校措手不及吃了大亏。

    熊廷弼,少时家境贫寒,放牛读书,刻苦强记。万历二十五年乡试第一,次年中举人。《明史》称其“有胆知兵,善左右射”,“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这是在明朝晚期不可多见的有文化的军事家,这人的短处就是不通人情世故,曾经几起几落,但是就是改不了自己的性子,也许这就是他的宿命。但是现在的朱有孝已经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朱由校了,熊廷弼的命运再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几起几落了。

    今天又是早朝的日子,朱有孝又一次坐到了龙椅之上。

    群臣参见已毕,王安喊道:“诸位群臣,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时御史冯三元出班奏道:“臣,冯三元上疏弹劾熊廷弼,熊廷弼在辽东假名增税,勒索百姓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声言筑城御敌,实是畏敌如虎,不敢主动出兵,误国误君,请求皇上治罪。”

    “臣,姚宗文附议,熊廷弼经略辽东,不但没有收复失地寸土,而且徒耗国帑筑城修墙。臣曾经在辽东劳军,深知熊廷弼为人粗暴、性情怪异,经常无故呵骂下属。而且常借出外巡视之名,实则勒索当地百姓。臣请陛下立刻押解下狱,彻查此人。”

    “臣,顾附议。熊廷弼罪不可赦,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请陛下下旨严惩。”

    “臣,杨涟持异议,熊廷弼虽无大功,但巡视辽东亦未失寸土,仅以御史之言,尚书之语,就治其大罪,臣认为不妥,请陛下三思。”

    朱有孝现在恨不得立刻下旨杀了冯三元、姚宗文、顾三人,就是因为这三个人熊廷弼被撤,接下来连连丢失沈阳、辽阳。但是御史就有闻风而奏的权利,你要是今天打了、杀了他,明天他就出名了,皇帝就成了昏君,既然有人告状,那就得查啊。

    朱有孝压住心中的怒火道:“着东厂提督宋晋,立刻收押熊廷弼入内监,但不得动刑,请给事中杨涟负责询问事情原委,但不得动用刑具。”

    其实朱有孝这道口谕有点不伦不类,这件事本应该由刑部审理,其他人不得干预才对,可是朱有孝要保护熊廷弼,但又不能让别人说出借口来,而东厂反正名声也不好,而且也有审讯的权利,甚至看起来比刑部审讯更有力度。因此,这三位弹劾的家伙只能叫皇上圣明了。

    现在唯一郁闷的就是杨涟了,自己多了一句嘴,结果和声名狼藉的东厂搀和到一块了,自己还是负责人,这东厂都是些什么人,自己能指使得动么?但是杨涟是非常聪明的,瞬间几乎就明白了朱有孝的意图,这就是把公事变成皇帝自己处理的私事了。

    朱有孝接下来就问道:“既然辽东经络熊廷弼被押,何人可代替熊廷弼经略辽东呢?这样吧,朕推荐一人吧。他就是翰林院侍讲,先帝的老师孙承宗。”

    朱有孝不等群臣反应过来,就接着道:“拟旨,封翰林院侍讲孙承宗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授帝师称号,加太子少保,赐尚方剑,代朕巡视辽东。”

    为什么朱有孝对此事这么快定夺呢,他就怕等下东林党人提出袁应泰来,这样就不好办了。他知道在历史上就是袁应泰接的熊廷弼,就在天启元年三月丢失了辽东的沈阳、辽阳,袁应泰自杀,总兵官尤世功、贺世贤战死。袁应泰并非是个废物,也是个人才,但是他的才能并不在于军事策略,他的能力表现在经济和后勤保障上,所以辽东失利的责任并不在他,而在于朝廷之上。

    接下来,首辅方从哲、次辅韩一致推荐朱国祚担任户部尚书。朱国祚,朱有孝也知道此人,此人有“六部尚书”之称。因为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致使官员缺额严重,南京的六部尚书就只有一个朱国祚在支撑着。

    散朝后,群臣都向外走,这时王安喊道:“杨大人慢行,陛下召您到内廷议事。”

    杨涟一愣,心说肯定是熊廷弼的事,于是就跟着王安进了朱有孝的书房。进门一看,只见东厂提督宋晋也在这里候着,就肯定了心中的疑惑。

    朱有孝换了便装进来道:“给杨大人赐座。”

    王安就给杨涟搬过来一个秀墩,“不敢劳驾公公。”杨涟客气道,随着微微坐下半个屁股。王安随后出去,屋里面就剩下朱有孝、杨涟、宋晋三人。

    朱有孝道:“我今天之所以把你二人叫来,想必二位也知道缘由。今天早朝,冯三元突然弹劾熊廷弼,而辽东总督杨渊自作主张逮捕熊廷弼,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杨涟你的任务就是悄悄的把熊廷弼接出来,安置到朕的皇庄,你告诉他,朕不会让他受冤枉的,会给他一个公道。宋晋,你的任务是,其一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熊廷弼已经放出,协助杨大人秘密送出熊廷弼;其二秘密调查冯三元、姚宗文、顾三人在京的所有家庭财产、人事交往动向。这些事情非常机密,一旦泄露二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臣,(奴才)遵旨,倘若泄密臣(奴才)必以死谢罪。”二人同声应道。

    与此同时,在北京城里一个简陋的小胡同口,停下一乘小轿,从小轿里下来的正是吏部尚书周嘉谟,周嘉谟进入一个普通的小院,里面走出一位老者,只见此人相貌奇伟,“铁面剑眉,须髯戟张”。

    “恭喜孙大人。”周嘉谟进门先道喜。“今天是要来讨杯酒喝的。”

    就在这时只听门外一片喧闹,门口进来一公公,张口问道:“赎咱家眼拙,那位是孙承宗大人?”

    孙承宗道:“下官就是孙承宗。”

    那公公道:“孙承宗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孙承宗进士出身,素有才干;曾为帝师,自作表范;今关东有变,特敕封为帝师,加太子少保,任命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赐尚方宝剑,代朕巡视辽东,以镇宵小。钦此。”

    “谢主隆恩,臣必不负陛下的恩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孙承宗跪倒接旨,内心非常激动。也是啊,谁不盼着这官越做越大呀。

    随后孙承宗跟着太监进宫谢恩,朱有孝就在书房和孙承宗进行了被史称为“隆中对”的谈话。从此君臣二人合作,开辟了大明朝的新天地。

第七章大明的新起点(一)

    孙承宗进了朱有孝的御书房,王安搬来秀墩请孙承宗坐下,然后王安非常懂规矩的关上门,守候在了门外,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王安的聪明之处。

    书房内,朱有孝恭恭敬敬的向孙承宗施了一个晚辈见长者的鞠躬礼。

    “晚辈朱有孝,见过先生,请先生助我。” 朱有孝道。

    刚刚坐下的孙承宗吓得扑通跪倒,“陛下,使不得,使不得,您这是让老臣折寿啊!”

    朱有孝上前轻轻的扶起孙承宗,说道:“先生是先帝的老师,朱由校是先帝的儿子,先生自然就是朱由校的长辈。今天咱们只轮老师学生,不论君臣,所以先生不必客气。”

    “今天请先生过来,是因为辽东总督官报私仇,找借口将熊廷弼押解回京,御史冯三元为泄私愤借机报复,弹劾熊廷弼;兵部尚书姚宗文也是想浑水摸鱼以泄私愤;内阁大臣顾也是扑风捉影想治熊廷弼以死罪。我感觉其中必有事故,因此我已派人暗中调查此事。但是辽东局势不稳,杨渊不足以抵抗建虏。故此欲请先生代我巡视辽东,恐先生人单势孤,我已暗中将熊廷弼接到皇庄,安排他隐身跟随先生,一旦查实杨渊确实营私舞弊,公报私仇,必将给予严惩,到时还请先生总督辽东。我不求先生收复多少失地,只求先生能够守住沈阳、辽阳一线一年,待来年我们准备充分必将一举击败建虏女真,将其驱逐到大漠以西,甚至支持和我朝交好的蒙古部落将其吞并,然后支持他们远征西域,以为我大明朝开疆扩土。”

    其实,朱有孝现在根本不敢告诉孙承宗他的真实想法,他想的是要征服世界。现在的英帝国刚刚开始对外扩张,海上马车夫荷兰还在横行四海,美国还仅仅限于北部的好几个国家的殖民地,俄罗斯除了欧洲部分已经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亚洲拓展。整个欧洲的人口也就和大明朝的人口总数差不多,并且多数国家还都处于诸侯状态,以大公国的状态存在,比如说英国还分为英格兰、苏格兰。而大明朝有近一亿的人口,如果从现在开始殖民世界,那么汉语将成为超过英语的使用范围,中国将控制后世的世界话语权,世界将会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文化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文化。

    虽然孙承宗还不知道朱有孝的这些想法,但就刚才朱有孝简短的几句话就让他震惊不小,他没有想到一直表现懦弱,只会做几手木匠活计的小皇帝竟然有这么大的理想。

    于是,孙承宗道:“臣必不负陛下所托,辽东之地必将保证控制在我大明朝之手,只不过陛下所说的,来年就可整军收服失地,可不知陛下有多大的把握。”

    孙承宗的意思是,现在大明朝对于建虏女真还处于守势,刚刚经过萨尔浒之败,还处于人心不稳的处境。他怕小皇帝意气用事,或者志大才疏。

    朱有孝明白孙承宗的意思,所以接下来就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

    “我大明朝现在的岁入不到六百万两白银,而前世宋朝的岁入就有近两千万两白银,这是为什么呢?南宋时期其岁入的近六成来自商税,但是并没有激起民变,而我朝万历爷每年的矿税仅收五十万两白银,就引起了这么多清流言官的反对呢?江陵相公的一条鞭法确实为朝廷增加了不少岁入,但是也同时加重了农民老百姓的负担,要不为什么流民越来越多呢?万历爷应该是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决定增加矿税而不再执行江陵相公的增加老百姓的税收,毕竟一千户老百姓的收入也比不上一户富商的收入,一百户老百姓的土地也没有一户土豪的地多。土豪富商他们都有在官府的代言人,就是替他们说话的人,那就是所谓的清流、言官、御史,但是谁替老百姓说话呢,这就是所谓的官逼民反,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就用暴力说话,历朝历代以来,只有老百姓造反,您见过官员造反么,他们只有在不能满足**或野心的时候发动政变,因为他们是既得利益的代表。所以,作为君主必须要为占天下多数的老百姓考虑,作为他们的利益维护者,制定维护老百姓利益的政策,而这些政策的执行有必须靠基层官员,那么必须避免这些官员在执行这些政策的时候损公肥私。这就必须靠法制,而不是人治。

    “现在的土地兼并非常严重,而拥有大量土地的人,则是不用交税的权贵,所以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历来是棘手的问题,历朝历代都没有完成,于是就有了更朝换代、盛世、没落、动乱、更朝换代的怪圈。

    我打算解决的方法有几个,首先从我做起,将皇庄除去必要的留作试验农作物的土地以外,全部分给种地的老百姓;然后是各地的番王,我允许他们做官、经商、制造、开矿等等,但是他们必须将他们的土地除去必要的以外,赊卖给租种土地的老百姓;其次是限制土地的买卖,那就是限定一定人均土地标准,比如说人均土地的三至五倍,超过这个标准你就得出高价买地,比一般要高出二倍或三倍,多出部分一半归卖地者,一半归各地官府,私下买地者将没收土地归为国家所有;再次,那就是移民,远的地方不说,近地方就有辽东,当您能守住辽东,进而我们占领了更东北的地方,那里虽然寒冷,但是土地肥沃,地多人稀,每个人就是种一百亩地都种不完,一年只收一季,那也有好几年吃不完的粮食,有吃不完的粮食谁还会提着脑袋造反呢。别看现在的建虏没粮食吃的,那是他们不会种地,要是让我们的老百姓过去种地,那根本就吃不完。

    “另外我还准备开海禁,西夷人都能来到我们这里做生意,我们为什么不能出去,难道我们还不如被我们称为野蛮人的西夷吗?其实啊,我们现在还真不如西夷人,他们的船比我们的大,他们的大炮也比我们现在的打得远,他们更富有进取精神,更具有野蛮侵略性,只不过他们的人少而已,我们必须汲取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否则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侵占我们的土地。

    “还有,我们必须普及识字、读书,识字读书不能成为富人的专利,我要做到让每一个大明朝的子民都识字,哪怕为此朝廷破产。目前先让每一个村子的族长们、里长们负责学堂的房屋,让乡绅们捐资,给予他们荣誉,等五年后国家将补贴学堂,让识字的童生们教孩子认字并发放薪俸。孩子们不但要学习四书五经,更要培养孩子们的制造器具,机械等能力,工、商、医等等都要有专门的学校。将来读书,做官不是唯一的出路,人世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以后只有活计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第八章大明的新起点(二)

    朱有孝缓了一口气,看着目瞪口呆的孙承宗。而孙承宗真是惊呆了,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小皇帝居然有这么开阔的眼界,这就更加坚定了紧跟小皇帝的步伐,开疆拓土的信念。

    “现在我朝接连驾崩两位先皇,女真人必会趁我朝局不稳而作乱,不过目前正是寒冷的季节,辽东地冻天寒不宜用兵,但是来年春天女真人必将兴兵。所以,我们必须现在就早作准备,到时方可战而胜之。”朱有孝接着说道。

    “陛下”,孙承宗说道,“臣也是这么考虑的。既然这样,那为臣明天就启程辽东,早作准备。”

    “不忙,你先回去安排一下家里的事,然后再去兵部挑选一下你认为合适跟随你去辽东的将领。另外再从神机营挑选五千人,尽可能多带些大炮和**。在走之前我还会送你一件东西,善加利用的话,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谢陛下,臣告退。”看到朱有孝的话已经说完,孙承宗就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告辞了。

    这次会话其实是反版的“隆中对”。因为主要是朱有孝讲,孙承宗听,但是传到外面可就不一样了,都认为那是孙承宗讲给朱由校听的,朱有孝也乐得如此,要不然的话,也太让人匪夷所思了,这位没有读过几天书的小皇帝能有这么高的能耐。

    “找骆思恭过来。”朱有孝对王安说道。既然杨渊敢押送熊廷弼进京,而冯三元、姚宗文、顾三人联手弹劾,那么这其中必有猫腻,杨渊有可能有恃无恐,那么必须查一下杨渊在辽阳的根底,免得孙承宗去了以后杨渊狗急跳墙,那样可能辽东就彻底失去了,而孙承宗也就危险了。

    “臣,骆思恭参见陛下。”不久骆思恭就来到了乾清宫。

    “骆思恭,朕不知道锦衣卫在辽东的布置怎么样,你给朕说一下,让朕了解了解。”朱有孝道。

    骆思恭道:“陛下,锦衣卫在辽东的人员不少,因为辽东是个特殊的地方,几乎各位要员府内都有我们安排的人手。不知陛下有什么旨意?”

    “你立即安排得力手下奔赴辽东,暗中调查总督杨渊的所有行踪,必要时可以采用特殊手段。记住,是所有行踪。”朱有孝道。

    “ 是,所有行踪。”骆思恭应道。

    当这些事情安排完了之后,朱有孝又开始头痛钱的问题,一时没有什么好主意。

    就想起来一件事,那就是怎么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因为他上学时学的是商品学,所以许多的日用商品制造也大概的了解,那就先用内库的银子制造一些商品来卖。嗯,先造什么呢?肥皂,香皂。因为制造这些东西很简单,就是使用动物的油脂加上草木灰,然后用火煮,搅拌,油水分离,倒入模具,凝固成型就可以了。朱有孝的意思是利用国家资源制造,那就是用火碱代替草木灰,这样比例好掌握,可以让军队也罢,锦衣卫也罢去寻找火碱。其次 ,可以和蒙古的林丹汗进行互市贸易取得大量的油脂类原料,因为现在的蒙古人信仰佛教,死去的牛羊他们不再食用,而是直接抛弃掉,现在大明朝用粮食、铁器 、茶叶这些东西来交换,肯定价格非常便宜。然后再教给他们讲究卫生,减少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卖给他们香皂。朱有孝尤其是想制出各种香闻不同的香皂,顺便把那些阔佬、土豪、妓女的钱再赚回来。

    其次是制造玻璃 ,就是利用河沙或海沙然后加上天然苏打配以生石灰加热融化,然后导流入模具,打磨成型。其原理简单,其加工工艺容易,如果制造出镜子,可就又能挣出好多钱来。

    朱有孝在收购站干了好多年,尤其精通废品的分类整理,然后再把这些废品卖给不同的加工厂,再加上上学的时候也学习过简单的日用品加工生产原理,再到各种加工厂和厂长们喝酒聊天,所以朱有孝对这些并不陌生,原理都懂。既然懂原理,那就把理论告诉专门干活的人,这就叫术业有专攻,呵呵,朱有孝乐了。那就找专门能够实践的人来试验这些东西吧。

    至于这个时期的优秀科学家朱有孝还是记得一些的,最著名的当人就是徐光启了,还有他的徒弟孙元化,还有编著了《天工开物》的宋应星,还有改造了枪械的毕懋康。好了,现在就让吏部去头疼吧,反正这些人都考过秀才了、举人了、进士了。朱有孝断定这些人肯定都会有记录的,要吏部找到这些人应该是可能的。

    在东厂的密室内,宋晋正在吩咐他的两个得力手下:“刘良、封归(杜撰),叫上归你们俩调动的手下,从今天起开始重点监视冯三元、姚宗文、顾,密切注意他们的一切行踪,看看这一段时间以来他们接触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无论大小,哪怕是他们逛了几次窑子,小老婆给他们戴了绿帽子,找了几个情人等等,任何蜘丝马迹都要给我盯紧了,一有可疑之处立即汇报,办好了有赏,事情办砸了,哼哼,你我都得去南京为太祖守灵。”

    两天以后,刘良来报:“我的手下调查发现前几天有几个辽东口音的人进过冯三元的府上,并且也去过姚宗文、顾的府里,不过呆的时间都不长,现在他们正在寻找这几个辽东口音的人。”

    接下来的第三天早上,封归来报:“据手下在冯三元家安插的卧底说:冯三元昨天晚上进了新娶的小姨太房里,听他小姨太向冯三元要碧玉镯,说是那么好的东西给了二姨太真是糟践了,冯三元就拿出了另一件叫做凤尾碧玉簪给了她,并且说首饰杨总督给了好几件,只要你能伺候好老爷,那好东西由你挑。”

    辽阳辽东总督府,杨渊正坐在书房,在他的桌子前站着的是管家杨仁智,杨仁智恭恭敬敬的听着杨渊的吩咐。自从去年萨尔浒之战以来,杨渊一直是心惊胆颤,熊廷弼一直像一个钉子一样,死死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让他始终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好不容易等到九月初,万历皇帝驾崩,后金皇帝努尔哈赤引兵来攻沈阳,本来以为朝廷不稳,人心动荡,努尔哈赤必然一击而下,不料熊廷弼竟然凭借着高墙火炮竟然击退了努尔哈赤的进攻,这让杨渊非常郁闷,本想借努尔哈赤之手除去熊廷弼这个碍手碍脚的家伙,以便自己独霸辽东,这熊廷弼怎么准备得好好的,不是军心动荡呢?为了自家的前途命运着想,杨渊不得不铤而走险,趁着这小皇帝刚刚登基,凭自己的权利私自关押了熊廷弼进京,又让自己的手下悄悄进京打点京官,必要置熊廷弼罢官丢职。

    这熊廷弼真他妈不开窍,自己以总督身份请求他放过侄子杨缟,这家伙就是不肯,非要至杨缟以死地,还老是坏自己的财路。本来自从李成梁死后,杨渊凭借在辽东多年的经营彻底控制了一切,简直就是“辽东王”了,谁知道来了个熊廷弼坏了自己好事。

第九章 制造利器

    朱有孝吩咐吏部想法寻找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几人,吏部吏部的人忙的鸡飞狗跳,不知道小皇帝要找这几个人干什么,但是那是皇帝吩咐下来的,好找难找都得找得找啊!

    朱有孝不管他们怎么去找人,自己吩咐王安去工部要了几个精明能干的工匠,带着他们去了自己原来居住的太子府,这里有自己的全套家什,什么家什,做木工活的呗,他要给这些牛人么一个惊喜,让这些牛人们认可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认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自己喜欢的。

    按照朱有孝的吩咐,工匠们找来几片水晶石,这些东西有许多是天然的,选了几片比较透明杂质比较少的高级货,又在朱有孝的指点下,利用牛皮带,木条,铁钉做出了木制的简易磨床,为什么要制造磨床呢,因为它的工作效率比较高。接下来工匠们开始打磨水晶片,一部分磨成凸透镜,一部分磨成凹透镜,干什么?朱有孝要做望远镜。这么个小玩意,朱有孝在以前可没少鼓捣,收购的废品里多了,带不来,没办法,这玩意用途可大了,无论以后是陆战、海战都是非常需要,自从伽利略发明这东西以后,西方就开始使用,但是由于没有质量过过关的玻璃,产量很小,只在小范围内使用。朱有孝要做的就是最简单的伽利略式望远镜,非常简单实用。

    磨制镜片的同时,朱有孝还让工匠选竹子,选哪种直径在一寸到一寸半之间,选择柱子中间段,浑圆的。然后打磨,磨到选取三节,可以像伸缩钓鱼竿那样可以把三节伸缩成一节。然后在前头大的地方装上凸透镜,在后面装上凹透镜,伸缩可以调节焦距,以便观测远近的目标。就这样费了三天的时间,终于朱有孝式竹筒望远镜诞生了。

    朱有孝心里乐呀,这当皇帝就是好,动动嘴就行了,要是全让自己去做,不知道手上要磨出多厚的老茧皮了。望远镜一共做出了十架,经过选择调试,一共有六架可以使用,另外四架效果不好,就存了起来。这工匠中最精明、手艺最高的叫朱灵,朱有孝所讲的每一个步骤他都能理解的非常清楚,一高兴就奖赏了他二百两白银,把他乐得差点抽过去。

    下一个朱有孝要做的是水车,为什么朱有孝要制造水车呢?因为朱有孝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旱灾,几乎中国北部都会遭受旱灾。最严重时陕、豫、鲁、冀这些地方是赤地千里,禾苗无存,这是小冰川时期呀,自然灾害难以抵抗。而这时代水车主要使用在南方,并且主要是竹筒式的效率低下,朱有孝设计的水车是五、六十年代的虹吸式水车,暂且用绳子代替铁链扣,用结疙瘩缠上棉布代替皮垫的方式,用竹筒代替铁筒向上吸水,等到能够大批量炼铁的时候,再把这些都换成铁的,那效率就搞多了。因为现在地下水位很浅,挖一口水井并不太困难,难的是谁也想不起来挖水井浇地,像这样的水车每天浇上五亩地是完全可能的,等两三年在大明朝的北部有条件的地方都装上这种水车,基本上就不怕旱灾了。朱有孝现在的水车只不过是一个艺术品而已,等到徐光启、宋应星来啦,就让他们把他变成使用的水车就行了。

    接下来朱有孝就去了火器厂,随行的有孙承宗、骆思恭,还有孙承宗选出的两个将官,朱有孝最感兴趣的是孙承宗竟然把明朝的另一位名将孙传庭给召集到了手下,看起来孙承宗还是有眼光的吗。到了火器厂,工部尚书王佐早就和火器厂的总管雷鸣天等候在门口。

    据王佐介绍,这雷鸣天是好几辈子都呆在火器厂了,配**是个高手,经他制造的**还没有发生过打不响或者大炮炸膛的事件,不过这家伙就喜欢钻到**坊去捣鼓,把火器厂管理的乱七八糟的。因此兵部派来一个副总管来管理日常的生产。朱有孝大喜,他不就是需要找一个技术狂人来研究****吗!好,就他了。

    孙承宗马上就要去辽东了,朱有孝带他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挑选一些武器弹药,因为明军普遍身体素质不如建虏,所以必须配备强大的炮火。

    于是,朱有孝便叫雷鸣天取来大炮和火枪试验。雷鸣天从手下的工匠手里取过火枪,“万岁爷,您看这火枪,它可以达到一百步,射击准头因人而异,就以小人来说,可以射中一百二十步以内的目标,一般的士兵能射中八十步远的目标就不错了,再远就只能靠散弹的运气了。”雷鸣天说道。

    接着雷鸣天让朱有孝和诸位大人离远些,让人在一百二十步距离挂上一个人体目标,然后点燃火绳,就听“嗵”的一声大响,冒出一股黑烟,再看射击的靶子面部已经成了满脸麻子。

    看完鸟铳的射击,再看大炮的射击,大炮在鸟铳射击时已经填装好了,又是“嗵”的一声巨响,实心的铁弹被打出将近三百步,然后有滚出近五十步。其实现在的大炮就是放大版的鸟铳,无论是射击的速度和杀伤力都很有限,只是再攻城时用来砸城墙效果倒是不错,但是那也得看运气,下雨天就没法使用了。

    虽然见过现代枪械的朱有孝对于这些枪炮很失望,但还是夸奖了一番,鼓励他们好好干,但是更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发生走水事件,告诉他们要把硝石,硫磺,木炭分开存放,相距要超过一百步。

    看到这些枪炮对付以骑兵为主的建虏作用不大,朱有孝很郁闷。忽然想起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使用过的“没良心炮”,就是用铁油桶抛射**包,但是现在到哪里找到那么粗的铁桶呢?有了!两响炮,对!就是这种东西,这种东西非常简单,下头放些松散的**,中间隔一层黄土,上面装多些**,凭借下面**的爆炸力就可以把上面部分打到很高的地方。

    “雷鸣天。”朱有孝大喊一声。

    “小人在。”雷鸣天吓得一哆嗦,扑通就跪地下了,他没有想到皇上为什么突然就大喊了一声。

    “雷鸣天哪,”朱有孝说道,“我突然间想到一种东西,看看你能不能做出来。”

    然后,朱有孝就把两响炮的简单图像画了出来,雷鸣天马上就说没问题。接着朱有孝又画出了一个铁筒,把铁筒底部做成一个活动环形套,这样一个发射微型**包的小炮就做出来了。

    朱有孝命令雷鸣天:“立刻研制这种小炮,详细记录试验的每一次数据,根据燃火线的长度,测算出打多远爆炸,根据炮筒倾斜的角度记录能打出多远,根据底药的数量记录能够达到的距离。总之,如果你能把这种小炮制造好,记录好各项数据,朕就封你做个子爵。”

    “其次还有这个。”朱有孝弹弓模样的叉子,“你把这个东西交给底下的人去做,来上五万支左右吧,必须在开春前做好。”

    “是,小人一定不负陛下期望!”雷鸣天回道。

第十章 局势

    孙承宗走了,带着五千从神机营挑选出来的火枪兵,还有二十门大炮,五十门弗朗机小炮还有其他大量的军事物资,其中就包括朱有孝定做的那些叉子,朱有孝亲自带着大臣们送到了城门外。

    朱有孝走到孙承宗面前,一挥手王安双手捧着一个盘子小跑着就过来了,掀开盘子上面的红布,朱有孝拿出那个效果最好的望远镜递给孙承宗,孙承宗不知何物,朱有孝就示意让他放在眼上,然后试着伸缩竹筒调节焦距。

    看着眼前不断变化着的景物,孙承宗是大吃一惊,不由得问道:“陛下,此乃何种神物,如何能让臣看得清近十里远的景物。”

    朱有孝道:“此物就叫望远镜,是西洋人最早发现的,不过因为原料问题没有大面积应用,现在朕和工匠们也就制造了十架,这五架是效果最好的先送给你和熊廷弼每人一架,其余三架你可以根据需要在战场临时分派,但是战后必须收回,以免流失。”

    孙承宗说道:“有了陛下制作的如此神物相助,老臣就更加有信心为大明守住辽东了。陛下真乃聪慧,如此神物竟然可以制造出来,老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辽东郝图阿拉城,在努尔哈赤的宫殿里,现在正坐着一群人。努尔哈赤坐在正中,左侧坐着的是一位年轻的汉人,右侧则是长子爱新觉罗.代善,代善下面是最宝贝的儿子皇太极。

    这位汉人就是努尔哈赤的军师范文程,此人本是明朝的一个秀才,但后来随其兄经商辽东,在被努尔哈赤俘获后,投靠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因为受到他原来的军师**陆的教导统一了女真各部,因此对于有文化的、忠诚于他的汉人非常喜欢,因而范文程极受礼遇。

    **陆,又作**六。明末浙江绍兴会稽人。努尔哈赤首任顾问。嘉靖末,时方年少。客于辽东,被女真所掳,约在万历十七年(1589)归属努尔哈赤。尊为师傅,号称"文学外郎"。职掌文书,处理外事,参与接待朝鲜、明朝使节。凡所有回帖(包括申忠一带回盖有建州左卫印的回帖)皆出于手。"教老乙可赤(努尔哈赤)儿子书"。褚英、莽古尔泰、阿巴泰以及皇太极,皆拜师授业。对努尔哈赤汉学知识颇有影响。"投属虏地几至三十余年",努尔哈赤待之甚厚,"有子姓群妾,家产致万金"。后不知所终,疑为罪诛。无论**陆的结局如何,他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和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也改变了努尔哈赤对于文人的极度重视,这个结果不仅影响了最初的女真部落崛起,而且还对后世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像后来招降洪承畴等都有这个原因,以至于清朝建国之后,招降了大量的有文化、没骨气的东林党人,并且歪曲的使用了这些败类,致使国力日衰,虽然延长了清朝的寿命,但是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屈辱,丧权辱国,失地求和,让领先世界的华夏文明成为世界的笑料。

    范文程对于努尔哈赤的礼遇极为感恩,也是极力为努尔哈赤筹划计谋。其实萨尔浒之战就是**陆原来制定的计划协助努尔哈赤取胜的经典之一。范文程利用本身就是汉人的长相,结交来往经商的汉人,不但为努尔哈赤积累了不菲的钱财、大量的军事物资,还买通了许多的内奸,使得努尔哈赤才能知己知彼,在萨尔浒战役中摸清了明军的虚实,制订了在局部以多胜少,凭借八旗骑兵的机动能力而各个击破明军的进攻,从而奠定了努尔哈赤称雄辽东的基础。

    现在努尔哈赤得到了熊廷弼已被押送至京城,被关押在东厂的消息。其实,熊廷弼的被押,也是范文程策划的一个阴谋,杨渊的大管家杨仁智就是就是范文程收买的卧底。其实事情很简单,杨渊岁数大了,也犯了男人们的通病,满足不了成群的妻妾,其中的一个小妾就勾搭上了杨仁智,而这小妾就是范文程派出的奸细,是一个满人,她的父母被李成梁给杀了,她对明朝人充满了仇恨,自愿献身做奸细。

    杨仁智中了美人计而不自知,后来被范文程所胁迫,并且范文程也给了他大量的钱财。于是,杨仁智就成了出卖大明朝的叛徒。刚开始杨仁智还有些内疚,但在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面前彻底失去了良心,死心塌地的为范文程做事。就是他利用可以随时进入杨渊书房的机会,听到了杨缟和杨渊的谈话,搞清了明军的虚实,从而让努尔哈赤制订了“不管几路来,我只击一路”的战法,从而打出了以少胜多,以弱击强取得胜利的经典战役。

    收到范文程的密信,要他鼓动杨渊赶走熊廷弼的任务,杨仁智就开始谋划。虽然熊廷弼一手促成了杨缟送命,但是就凭这一点杨渊也不可能就下定赶走熊廷弼的决心,必须还要有其他的更让杨渊愤怒的事情。杨渊也是辽东的世家,有着庞大的家族势力,要不也不可能在李成梁死后成为辽东的总督,维持这么大的家族势力,势必也需要耗费大量的钱财,无论是维持同事关系,还是打点京城来的京官、京察,那都是需要钱财的,于是凭借总督的官职做些走私生意是必然的事情,这在明末的边关习以为常,无官不贪,杨仁智就和范文程设计好算计杨渊。

    先是杨仁智排杨渊府中的亲兵穿上熊廷弼不下的衣服,在熊廷弼巡防各地的时候,骚扰附近的百姓,让乡绅们不断到总督府告状。接下来让范文程故意把杨渊走私的马队行踪私下透露给熊廷弼的部下,几次下来杨渊的生意损失惨重。杨仁智乘机怂恿杨渊公报私仇,这才有了熊廷弼被押进京的的事件。

    范文程认为打蛇不死必有后患,秉持斩草必除根的想法,有密令杨仁智派人打点冯三元、姚宗文、顾这些心胸狭窄、贪财无度、无度党争的这些明朝官员,而杨仁智正好也得到了杨渊的暗示,打点京官,务必让熊廷弼丢官罢职的结局,这就有了三人联手弹劾熊廷弼的闹剧,原来的历史上,天启皇帝朱由校就上了大当,结果连连丢失辽阳、沈阳,造成了辽东局势大坏局面。

    而今正是范文程这画蛇添足的手段,引起了朱有孝的警惕,派出了锦衣卫、东厂两个情报机构同时行动。

第十一章 和天才们的谈话(一)

    在天津城郊的一个小院里,年近花甲的徐光启正在小院里坐着,自从通州辞职赋闲以来都是这么打发时间的,话说了也白说,想做事也做不了。想来也是,让一个满腹才华的人赋闲在家,怎能受得了啊不郁闷抑郁就不错了。

    这天就门口来了两匹马,马上两位官差,一位认得是本地的,另一位陌生。

    本地的这位进门就喊:“徐大人,徐大人。这位老爷找您有事。”

    陌生人说道:“您就是徐大人?”

    徐光启应声到:“草民就是徐光启,不知这位大人找草民何事?”

    “徐光启请接旨。”陌生人喊罢,就从背上解下包袱,恭恭敬敬递给徐光启,徐光启挺纳闷,接旨哪有请的,跪下等着听圣旨呢,结果钦差递过来一个包袱。

    接过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竹筒,等看清竹筒以后,徐光启大吃一惊。因为这就是朱有孝和工匠们造出的望远镜,下面有一道旨意:朕自幼就知先生大才,无奈皇爷不喜,故自甘平庸。今朕初登大宝,百废待兴。辽东女真,尤为猖狂。朕欲治利器,以灭此辈,望先生见信入京,共赴王事。

    徐光启看完信后大喜,终于等到了自己要展示才华的时候了,原本大家都认为皇孙只是一个做小木匠的顽童,喜欢鼓捣一些奇技淫巧的木制玩意,其实这些东西也都是包含一定的科学知识啊,看来这个小皇帝野心不小,隐藏的很深哪,其实这是徐光启高估了朱由校,若不是朱有孝魂穿,他还是一个昏庸的皇帝。既然新皇帝欣赏自己的才华,又有这样的奇巧望远镜做信物,徐光启自然不再犹豫,立刻收拾完毕,随钦差赴京而去。

    同样的事情在安徽歙县也发生着,毕懋康见到的是一架微型的“二踢脚”发射器;而在江西奉新,刚刚去年才从京城落选回家的宋应星,看到的是一架微型的水车。二人和徐光启一样,都是立马收拾行李,随钦差进京。

    人道十月小阳春,朱有孝登基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忙里忙外,整顿内宫,协调大臣;孙承宗已经奔赴辽东;锦衣卫、东厂还在为熊廷弼的案子奔走;而辽东的努尔哈赤正在舔舐着不久前被熊廷弼击败的伤口,以积蓄力量,准备来年卷土重来,只是不知道能否得逞。

    十月末的一天,这天是风和日丽,在京城郊外的皇庄里,朱有孝正带着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工匠朱灵、火器厂总管雷鸣天等随便走着、说着话。这皇庄里面可真是丰富,朱有孝在这里见到了近年来从国外引进来的不少农作物,比如说玉米、红薯、土豆、西红柿,花生。除了红薯已经在东南沿海一带有所种植以外,别的农作物还没有大面积推广。

    红薯徐光启不稀罕,他曾经做过《甘薯疏序》的文章,但是他并不太熟悉红薯的生长环境,其实在北方的贫瘠土地比沿海地区的湿润气候更适合红薯的生长,像土豆也是如此。而玉米则是适合各地种植,并且越肥沃的土质产量越高。西红柿则是喜欢湿润的气候,夏天长势喜人,现在在皇庄看到的只是当做花卉养殖,放在花圃里。

    应该说朱有孝今天来皇庄是有目的的,无论徐光启还是宋应星,他们都只能算得上是农学理论家,只是总结了别人的经验编辑的书,并没有亲身试验过这么多东西,也可以说是读书的业余时间编辑的书。

    朱有孝则是农村长大的孩子,这些全套的农活他都会,并且怎么做着好吃他都知道。他今天的目的是把这些高产的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储存方法、食用方法都告诉他们,再让他们写成书面文字教会更多的人,以此用来度过明朝末年的灾荒年景,为大明朝保存更多的生命。

    朱有孝已决定明年的恩科所有进士都必须是年轻人,是懂得灵活变通的年轻人,凡是四十以上的书呆子一个不取,然后让吏部组织一个官吏进修学校,而自己就做这个学校的校长,目前老师就有两位,徐光启和宋应星也许还要加上周嘉谟。还有就是从各地选拔不超过二十岁的秀才和童生,当然都是贫穷人家出身的,进入新开办的职业技术学校,自己仍然担任校长,老师除了徐光启、宋应星以外,还要聘请李之藻和一些传教士,还打算聘请《算法统宗》的作者程大位的后人,李时珍的后人等等,要把这个学校办成世界性的综合性大学,以此来提高大明朝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大明朝的科学技术进步,从而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朱有孝决定在皇庄住上一晚上,和这个时代的科学大牛们好好沟通沟通,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自己不仅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他们的同行,这样也好以后和他们交流时不再拘束,自己说的话他们不明白时也好解释。

    朱有孝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手艺,在野地里闷了一小窑红薯,用白糖做了一盆凉拌西红柿,红烧了一盆土豆炖牛肉,清炖了一锅胡萝卜羊肉,炒了一盘老醋花生米,在这里面都加上了辣椒,辣椒是用猪油炸过的。再看这些大牛们,刚才看着朱有孝指挥厨师们做菜都有些吃惊,闻到味道时口水都流出来了。现在开餐了,每个菜都让朱有孝吃第一口,然后就是风卷残云般吃了个干干净净,甚至年纪最小的宋应星还和朱有孝抢了一筷子,下了他一跳,逗得朱有孝一乐,让大伙都捧腹。

    晚上君臣几人挑灯夜谈。首先谈到的是军械问题,雷鸣天首先发言:“臣研制的‘二踢脚’小炮已经初步成功,但是还有些小问题,一是准头问题,因为底下这一响就把纸崩碎了,所以射击目标不容易精准。其二是目测距离不好掌握,张三说目标一百步,李四说一百二十步,这样以来**的底线长度不好掌握,使用的时候浪费弹药不算,还容易让敌人有所准备,失去了突然性,看看那位大人有解决的办法。”

    毕懋康想了想说道:“要是在前头用硬泥或者石头作成尖的,再在中间的隔层中间加上一根或者三根硬实得的铁片试试,我看咱们射的箭为了保持稳定射中目标,后头都有羽毛,或者叫雕翎,这样可能好些。”

    嘿,真不愧是能够造得出燧发枪的大牛,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

    “谢谢毕大人,我回去试试,成功了我跟您磕头。”

    “去,去。磕什么头,老弟,我们都是为皇上出力,都是应该做的。”

    徐光启说:“估计距离的问题,跟个人的视力和判断有关,如果要测算出准确的距离,就需要计算,这就得制造出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就叫测距仪吧,可以根据勾股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比较准确的距离。”

    牛啊,大牛,这时代就想到了测距仪,这玩意要是制造出来,无论是陆战还是将来的海战,绝对是攻敌利器。

    “在我朝最好的筹算家就是程大位了,可惜他已经去世了,不过在他的后人中应该还有精于筹算的人,《算法统宗》就是程大位编辑的,或者我们可以用这本书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徐光启接着说道。

    朱有孝对雷鸣天说道:“你今后还要继续研制不同配方的**,据说在**中硝的比例越大爆炸力越强,硝的纯度越高爆炸力越强。你可以试着用熬硝的方法提纯,具体方法就是把硝融到水里面加上一些草木灰,然后搅拌均匀,再用锅煮开,等底下有结晶时停火,降低温度,然后取其结晶试一下,但是一定要小心,轻拿轻放,先小剂量试制,免得爆炸。”

第十二章 和天才们的谈话(二)

    朱灵说道:“小人在做望远镜的时候,使用的是万岁爷制作的工具叫磨床,使用起来非常省力,磨得东西又快又光。但是平时做活时锯东西、刨东西时非常慢,是不是能造一种锯床和刨床呢?”

    好家伙,看起来需要就是科技发展的动力,真的是没错,朱有孝暗暗地想到,同时也为这朱灵这家伙的想像力感到震惊。

    就在这时,放在炉子上的茶壶开了,茶壶盖被热气顶的啪啪直响,朱有孝直愣愣的看着茶壶不说话,结果又是朱灵说话了:“这热气能顶的壶盖啪啪的,要是壶大的话会不会把房子顶起来呀?”

    “瓦特,中国的瓦特!”朱有孝一激动叫了起来,随手就拿起来一只前头烧黑的棍子画了起来,他画的是一个大茶壶,壶嘴老长老长,前面接着一个风箱,风箱的把接在一个纺花车子的摇把上。

    在朱有孝身边站着的这些大牛们都愣住了,呆呆的看着这个画,只见朱灵嘴里嘟囔着:“造出来,造出来,我一定要把它造出来。”

    朱有孝暂且不理会已经进入混沌思考状态的朱灵,让他自己去发呆。

    接着朱有孝向雷鸣天问道:“现在我们一个月能造多少鸟铳?”

    雷鸣天回道:“现在一个月只能打造三十杆鸟铳,因为打造铳筒太麻烦了,需要上百遍的打制才能打造一个铳筒,并且能使用不炸膛的只有五成,废品率非常高。”

    看起来这打造工艺还是不过关,朱有孝记得《天工开物》上有过“炒钢”的介绍,知道明朝的炼钢技术不错,他在开废品收购站时,接触过小炼钢厂,多少懂得一些炼钢常识,现在就是因为炼钢的钢炉温度低,炼不出好钢,主要是炼钢用的燃料是煤,因为杂质太多,所以温度提不上去,这就需要先炼焦碳。

    朱有孝就接着话道:“这是因为我们的铁练得不好,主要是炼铁炉温太低,需要先练焦炭,然后用焦炭炼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随即就把炼焦的方法和土炼焦炉的图样画了出来,让徐光启、宋应星他们看了一下,并且解释了一下工作的原理。

    可以明确的说,就是现代的土炼钢技术都要比明朝时期好得多,而朱有孝因为在废品收购站的缘故,和他们打交道比较多,所以在这方面就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专家,而徐光启、宋应星则是这个时代的天才人物,虽然不知道这个小木匠皇帝怎么能够知道这么多,只能理解为天授神机,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大体理解了炼焦和炼钢的技术以后,就得由他们去指导工匠们去炼焦、炼铁了。

    这些问题说完以后,朱有孝就开始和徐光启、宋应星探讨红薯、土豆、西红柿、胡萝卜、玉米、花生的种植问题。

    首先是红薯,现代人都知道这红薯产量非常高,种植需要的技术也非常简单,但在明朝时期只是在南方沿海地区种植,北方并没有种植,其原因就是育苗问题。于是,朱有孝就把自己在老家时的育苗方法和他们讲了出来。首先要挖一个大坑,大约三尺深,然后把四边用土垒起来,北边高三尺,南面高二尺,再在大坑的北面挖上深五尺的通道,然后挖斜洞和大坑连起来,上面盖些草帘之类的保暖设施,这样造一个暖炕,在春分前后就把红薯上炕,然后烧柴加温,经过大约十天红薯就开始发芽,这时就开始喷水,大约经过二十五天左右红薯秧子就能长到一尺多长,到这时北方的天气已经开始暖和了,就把红薯秧子剪下来种到地里,这一茬红薯叫春红薯,等到芒种时,收割完麦子,这春红薯秧子就有二尺长了,然后就可以剪下来种麦茬红薯。

    朱有孝说道:“这红薯在北方长得非常好,春红薯每亩地可收三千斤,麦茬红薯最多每亩可收八千斤,这够多少人吃啊。并且,麦茬红薯可以擦成红薯片,然后晒干,一年四季都可以保存着吃。每一家五口人种二亩红薯就可以吃上半年,老百姓家里有余粮,心里不慌,还会提着脑袋造反么?”

    接着有说了西红柿如何种植,如何当菜补充副食,胡萝卜如何春天开花收种子,在伏天种植,既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在冬天当主食吃。土豆如何度过休眠期,如何预防病虫害,如何栽培产量高等等不一而足。

    能和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天才们对话,朱有孝无疑是非常高兴的,他们的理解和学习能力都有极高的天分。朱有孝让他们把这次谈话的内容整理下来,并且说不要记录这些谈话都是他讲的,以免让世人惊诧,就说这是现场的所有人讨论、研究、争辩的结果。然后把这些资料整理,编辑成教材,然后就可以应用于即将明年开办的技术学校。

    朱有孝道:“我想明年就开办一所技术学校,徐大人将出任这所学校的常务副校长,这所学校里教授一切我们现在可以实用的技术,无论农、工、商,还是算数、制作的奇技淫巧,都是我们教授的课程,现场的几位都是以后的教师。另外,我们还要聘请许多老师,包括认识的有一技之长的传教士,他们知道我们许多不知道的东西。但是,徐大人要注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凡是涉及军事类的东西不得让西洋人接触,我们将单独设立军事科技类分院。这些人里面聪明人有的是,如果将我们的先进技术带回国内,将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麻烦。

    “另外,徐大人,让孙元化到山东莱阳想法找到一种黑黑的质地有些光滑的石头质的东西,那种东西叫石墨,把它磨碎再加上一些其他干燥剂之类的东西,制成块状,然后把它切成细条状,用小圆木条包起来就可以在纸上写字,这东西方便易携带,写字速度又非常快,非常适合小孩子们使用,还有就是利用那个蜂蜡和一些添加剂制造带有颜色的蜡笔,利用石灰添加辅料制作粉笔等。我下一步将推广全国老百姓识字运动,将来我国所有的孩子六岁必须上学,笔和纸由国家提供,免费五年,具体情况视发展而定。

    “还有推广草书里面的简化字,比如说‘’字,有在草书里写成‘万’字,既好写又好认,多选出这些字来代替现在的复杂写法,以方便儿童认字。为了学习方便,还可以学习西文用上标点符号,比方说一句话没有说完中间停顿用‘,’号隔开,说完了用‘。’隔开,叫做逗号、句号。表示疑问的用‘?’号,叫做问号,加重感情的用‘!’叫感叹号。表明标点符号就不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其次,你懂得西文,可以考虑先把西文标注上简单的汉字读音,然后分成声母和韵母,再反过来拼读汉字。因为西文字母简单好记,比如‘a’‘b’读作‘啊’‘波’,那么‘爸’就可以拼为“ba”,以此类推。再有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可以用1、2、3、4、5、6、7、8、9、10,来代替平时的计算,简单又方便,速度极快。总而言之,只要方便平时使用就行。选择你的学生们先教会然后再从技术学校开始推广,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阻力了。”在以后的历史上此次谈话被称为“皇庄革新”。

第十三章 收网

    第十三章  收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上就要到年关了,在皇庄谈话过后,这些时代的大牛们都有条不紊的开始了自己的研究,而朱有孝则让人从沿海地区运来了五十万斤红薯,他准备育苗,然后把红薯秧子送往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先让老百姓吃上饭再谈别的。

    宋晋这天进来汇报:“万岁爷,查清了,奴才都查清了!”

    朱有孝道:“慢慢说,仔细点,我倒要看看这帮东西是怎么做的。”

    宋晋这才喘了口气,说道:“经过这一个多月以来的明察暗访,奴才门终于把事情弄清了。这次是陷害,绝对的陷害。我的手下刘良派人紧盯着冯三元的家门,终于在前天晚上发现了三个人悄悄的进了冯府,大约半个时辰才出来,然后继续跟踪,他们又去了姚宗文和顾的家里,后来封归也赶到了,他们就把这三个人在住处给堵住了,这三个还是挺扎手,伤了我们四个人,最后还是李进忠撒了一包生石灰解决问题,用绳子把他们绊倒了,有一个家伙自杀了,还有两个活的,问他们什么也不说。还是李进忠有办法,用鸡毛挠脚心,用了一天的功夫终于招了,他们都是辽东总督府的人,是大管家杨仁智派来贿赂京官,要把熊廷弼置于死地,那个自杀的是头头,他们俩都不熟,是临时派给他们的,杨仁智要他俩听那个人的话就行了。这三人每人得到两万两银票和一些珠宝。昨天冯三元和姚宗文二人去了顾家里商量明天的计划。这是口供。”宋晋罗嗦了半天终于把事情说完了。

    这时王安从外面进来,说是骆思恭有要事求见,朱有孝就让他近来说话。

    骆思恭讲道:“臣派人到了辽东,辽东总督府杨渊的二管家杨仁忠是我们安排了二十年的卧底,接到我们的通知后立刻行动,就派人盯着杨渊府上的大管家,发现了大管家是建虏的卧底,而杨渊的宠妾是建虏特意安排的奸细,是满人。杨仁忠把他的发现传到了我们人的手里,我派去的人叫刘一刀,是个高手。刘一刀拿着杨仁忠搜集的杨渊走私货物证据,和杨仁智的一部分同建虏交往的密信交到了孙大人手里,孙大人派人把杨渊请到巡抚衙门,等杨渊看到这些证据时,情愿认罪,不做反抗狡辩,只求万岁爷给他留一个儿子传宗接代。”

    “唉,准了吧,把证据交给王安吧。”朱有孝叹了口气,杨渊只是私心太重,并不算太坏,“把杨渊及其家人立即秘密押解回京,告诉杨渊朕不杀他。”

    第二天早朝,众人行礼已毕,王安高喊:“诸位大人,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臣,冯三元有本上奏。熊廷弼之案陛下交给东厂查问,东厂至今尚未有结论,有徇私枉法之疑,请陛下严惩。”冯三元这是在催案了,他不敢说皇上,只有弹劾东厂。

    “臣,姚宗文附议,不严惩熊廷弼不足以平众人之口。”姚宗文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也蹦出来了。

    “臣,顾附议,熊廷弼扰民,枉费公帑,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臣请陛下立决。”这顾是内阁元老,说话一点都不客气,连朱有孝都怪罪了。

    “哼,王安,把这几份袋子分给他们三人自己看,真是恬不知耻。”朱有孝狠狠的说道。

    本来这三人是弯腰站着的,等朱有孝一骂,三个人扑通就都跪下了,在地下捡起来写着自己名字的袋子打开看看里面有些什么东西。

    冯三元、姚宗文看着属于自己的袋子,里面的材料详实的记载了他们的一切犯罪证据,看着这些白纸黑字,还有各自家人的画押,他们的脸色开始通红、变白、苍白,最后直接趴下了。而顾则好像没有什么问题,紧紧地盯着属于他的材料,愣是耐心的一份份看完,当群臣以为顾要分辨自己是清白无罪的话时,没想到这家伙躺下了--直接昏过去了。

    “贪腐无厌,构陷忠良。”朱有孝喝道,“锦衣卫,推出午门,斩首示众,抄家充公,家人发配异地。”

    “拟旨:授孙承宗兵部尚书,暂代辽东总督,密授熊廷弼辽东经略,暂住沈阳。待有功之日另行封赏。”

    内阁的阁员们见朱有孝面沉似水,谁也不敢在这时触了霉头,就是平时闻风而奏的言官们也不敢多嘴,谁敢再这个时候多嘴呀!这可不是什么政见之争,这是有关名声的重大问题,就算是东林一脉的人也不敢做有损他们名声的事情,所以这三人只能等死。

    这次的熊廷弼事件给了群臣一个极大的震慑,他们没有想到年轻的朱有孝做事竟然会这样严谨,查证冯三元、姚宗文、顾的陷害案件竟然保密到群臣根本没有警觉,现原来那种四处透风的办案方法一点都没有,让群臣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及其家人、仆人们的行为,免得万一哪天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到了第二天,锦衣卫骆思恭回报:“陛下,御史冯三元家里查抄出白银一百二十万两,另有不少珠宝金银首饰尚未估价。从抄出的物品中发现有不少江南富豪的来往书信,发现他们要求免税的言语;兵部尚书姚宗文家里超出白银二百八十六万两白银,金银首饰无数,各地总兵孝敬书信数封;阁老顾家中白银二千两,但是发现从江南来往帐本,账本记载其拥地一十二万亩上好水田,租粮存放在老家私宅。”

    这就是大明朝的现状,就两个官员家中的私银就超过户部库银的一半,难怪李自成进京以后大肆抄家,得到白银数千万两,看起来官吏的整顿势在必行。好在现在的贪官们受贿的银子没法存到外国去,都在家里给自己存着,肥水没有流到外人田里。不然的话,这些人的九族十族都该灭掉,免得死了我一个,富了一家人。

    “抄家所得,以三百万入户部充库银,一百万交工部直拨火器厂归宋应星安排,金银首饰你和手下每人挑一件中意的,你随便选五件,其余送当铺卖掉,钱入内库。”

    “谢万岁爷赏赐。”骆思恭乐呵呵走了。

第十四章 战辽东(一)

    天启元年正月,庚辰日祭祀太庙。

    祭祀完毕,朱有孝这才想起来到这明朝四个月了,还没有和家人,就是朱由校的家人团聚过一次。于是,便乘此机会团聚了一次,当朱有孝领着朱由检和三个妹妹朱徽妍、朱徽婧、朱徽拜见刘太后时,刘太后非常激动,自己苦熬了半辈子,以为见不到天日了,没想到莫明其妙的被封为皇太后,虽然皇帝不是自己生、自己养的,但现在还知道来孝顺自己,哪能不高兴吗。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一次团圆饭后,朱有孝陪着太后聊了一会天,然后留下三个公主陪太后,朱有孝就带着朱由检离开了。

    看着现在只有十岁的朱由检,朱有孝心里不由感叹,这朱由检虽然很勤政,也很聪明,可叹他即位时大明朝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现在自己莫明其妙跑到了这个时代,不知道是否还像历史上那样只有七年的寿命,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就得早作打算,朱由检做到了“皇帝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遗训,虽然生性多疑,但也是一个有骨气的人,值得培养。唉,先让他去官吏培训学校匿名混三年,开拓一下他的境界,然后就让他从军随着军旅干几年再说吧!

    礼部尚书孙如游上疏选后,准。由他折腾去吧。

    二月初,雷鸣天报告,‘二踢脚’小炮在宋应星、毕懋康的帮助下基本研制成功,徐光启找来了程大位的孙子程天应,程天应经过二十天的努力用算盘解决了测距仪问题,可以基本准确射击,小炮弹的距离设置为一百八十步以上,每隔五十步一批,弹药分为杀伤弹和辣椒弹两种。朱有孝特意吩咐的制一部分辣椒弹,目的是防止建虏冲近了,好用辣椒弹辣住眼睛,这样建虏睁不开眼睛,战力自然就下降了。

    朱有孝立即调集孙元化回京,让他带着一千人练习小炮的使用,随即命令雷鸣天加快炮弹的制造速度。终于在半月之后造出五千发小炮弹,孙元化的士兵也基本熟悉了小炮的使用,就带着一百门小炮全部以马队的形式直奔辽东,听从孙承宗的调遣。

    在辽东的郝图阿拉城里,努尔哈赤和他的军师、儿子们集聚一堂,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正在研究如何夺取辽阳和沈阳,有说要智取,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进行野战,有说凭着骁勇的士兵强攻,以打破大金士兵不能强攻夺城的惯例。

    努尔哈赤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些儿子和战将么的战将们,认真的听着他们的议论。军师范文程则是眯着眼,邹着眉头,思考着作战计划。这也是金国人战前的惯例,努尔哈赤受教于**陆的军事策略,充分发挥部下的才智,而这些战将们几乎都是**陆的弟子,非常了解战争的谋略,就是这些原因,再加上机动力极强的骑兵,这才有以后的“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经过激烈的争论,努尔哈赤脑海里终于有了比较完善的思路。他决定力夺辽阳,智取沈阳。

    具体的安排是他亲自带队,领着善于打恶仗的儿子皇太极带三万人马力夺辽阳,然后排善于野战的儿子阿巴泰带四万人马埋伏在沈阳通往辽阳的途中,再排机动力非常强的儿子莽尔古泰领兵二万,以军师范文程为辅,智取沈阳。

    努尔哈赤的战役设想是,辽阳是明军的辽东都督府所在地,他一进攻辽阳,文官出身的孙承宗必然要调集沈阳的军队增援,阿巴泰的骑兵就可趁势以逸待劳在途中伏击,而范文程已经在沈阳城联络好了内应,这样以来,沈阳援兵主力一出,必然兵力空虚,莽尔古泰在内应的接应下必然可以轻松取得沈阳。

    不得不说努尔哈赤的战略是高明的,这计划安排的非常周全,历史上明朝的文官督阵都被他这种策略打得心惊胆颤,溃不成军。这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围城打援战法几乎同出一辙。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被围的主将胆怯,一看被围就惊慌失措,连忙四处求援,结果被各个击破。

    孙承宗是这样的人么?显然不是。他是明末最著名的以文统武的军事家,深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从见到刘一刀第一面起,他就深深的喜欢上这家伙了,武艺高强,足智多谋,藏身不露。孙承宗早就明白努尔哈赤必然会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用兵,所以刚过正月就让刘一刀派出懂得女真语的锦衣卫化妆成行走商人,在金国的各部落行走打探消息。

    女真人一共有多少,入关的时候也不过三十万铁骑,现在一下子动用九万人,那除了扛不动枪的妇幼外几乎是全族出动,就这还得要求刚收复的扈伦四部出兵二万,这二万人就后来就派在阿巴泰的伏兵里,这也藏下了祸患,当然现在努尔哈赤还不知道。这金国人一有异动,刘一刀的人马立刻就向孙承宗汇报了,等到三路大军一出动,孙承宗立刻就明白了努尔哈赤的计谋。于是,将计就计针对性的做了安排。

    具体计划是,孙承宗带辽阳城四万人马死守坚城,无论努尔哈赤、皇太极怎么引诱,绝不出城作战,而是引诱他们攻城,凭借红衣大炮和弗朗机小炮大量杀伤女真人的有生力量,不让他们发挥骑兵的优势,秘密调动辽阳附近的部队在辽阳东部聚集,等沈阳战事结束,努尔哈赤退兵的时候,以逸待劳全线出击,以便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沈阳城有六万兵力,派出两万人携带二十门“二踢脚”小炮,延缓阿尔泰的四万骑兵向沈阳方向移动,等沈阳城诱歼了莽尔古泰的二万人马后凭借“二踢脚”小炮的威力,分化“扈伦四部”的人马,全方位打击阿尔泰本部骑兵,就是不能全歼,也要灭其大部。作战计划双方制定的都很严密,具体的实施结果就得看双方将领的作战意志和现场指挥能力了。

    天启元年三月初十,战斗首先在辽阳打响,努尔哈赤带领皇太极及三万人马距辽阳城七里的地方住下,然后摆出围攻的架势,而孙承宗既然定下了老虎不出洞的策略,自然也不会出城。

    三月十一日,女真人选择了从东南方向大肆强攻,一时间女真人的射出的箭有遮天蔽日的气势,而明军凭着高大的城墙选择精壮的弓箭手与之对射,基本上是旗鼓相当。女真人的优势是身强力壮,又有马匹的助力;明军的优势在于城墙高大,而且孙传庭命令红衣大炮只射击女真人远而稠密的地方,稀稀拉拉的开炮,而弗朗机小炮则利用其机动性,多排些人轮流拉着机动开炮,孙传庭自己则捧着孙承宗送给他的望远镜在城楼上观察着女真人的动静。孙传庭心里美得很,这架望远镜是孙承宗自己用的最好的,从望远镜里可以真切的看到女真人的调动部署,而女真人则是盲人摸象。

    女真人的攻击从早上到中午,死伤近两千人,攻势一浪压一浪,按照孙承宗的部署,巳时二刻的时候孙传庭从北门放出一小队三十人的骑兵直奔沈阳而去。而女真人也是装模做样的拦了一下就放跑了他们,好像双方都挺默契的。

第十五章 战辽东(二)

    在沈阳城经略府,熊廷弼静静地看着窗外,一言不发。杨渊把他押送进京时,他感到莫名的悲哀,看到东厂的人时,他认为凶多吉少了,没想到进了东厂却受到了礼遇,面对客客气气的东厂提督宋晋,他是莫明其妙。直到杨涟进来带他来到皇庄时,熊廷弼才明白,皇帝是相信他的,所以把他送到皇庄来保护他。虽然皇帝一直没有接见他,孙承宗奔赴辽东时,却送他一架望远镜,告诉他这是万岁爷亲自送他的,熊廷弼顿时感到心中非常的激动。

    这三个月来,虽然天气寒冷,熊廷弼仍然没有停止练兵。孙承宗告诉他,不要怕粮食不够,每天让士兵吃三顿饭,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限量,只有身体强壮了才能有力气去打仗,孙承宗还把杨渊家里献出的白银拨给熊廷弼五十万两,让他像林丹汗购买了大量的牛羊肉。当然,这些都是密密的在军营做的。就在这个月初,孙元化带着一千名“二踢脚”小火炮兵来到沈阳,熊廷弼更是激动万分,这要是女真人刚列好队准备冲杀时砰砰来一阵小炮弹,那该多震撼啊。

    晚上将要吃饭时分,辽阳派来的人到了,熊廷弼按照和孙承宗商量好的计划开始行事。

    “总兵官贺世贤、千总孙元化听令。”

    “末将在。”二人同声答应。

    “命令你二人带兵二万迟缓阿尔泰的进兵速度,在两天内不得让其接近沈阳城。否则,军法从事。”熊廷弼命令道。

    “是,迟缓阿尔泰进军,两天内不得让其接近沈阳。否则,军法从事。”二人同声应答。

    站在一旁的总兵尤世功不高兴了:“熊大人,为什么不派我出战呢?我可是武功比贺世贤好多了。”

    沈阳城有两位总兵,一位是尤世功,此人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善使一把钢鞭,有万夫不当之勇。另一位总兵则是贺世贤,此人善使双刀,不但骁勇,而且足智多谋。故此,熊廷弼让他同孙元化一起去。

    “贺世贤,此战多用谋,莫乘勇,务必保证孙元化和他所带领的火炮兵的安全,不得有任何损失。”熊廷弼想了想又接着命令道。

    吃罢晚饭,贺世贤、孙元化带领二万骑步混合部队伪装成五万人马的规模,悄悄出城,然后全城戒严,不许随便走动。

    再说莽尔古泰和范文程率领二万女真人精锐部队,在傍晚时已经赶到离沈阳三十里远的地方安营扎寨,静静的等着沈阳城送出的消息,天近黎明的时候,终于有人过来报信,说是昨天吃罢晚饭,贺世贤带领五万人马去支援辽阳,沈阳城里的蒙古人已经做好准备,预计明天晚上开北门接应。因为女真人是从东南方向来的,北门防卫相对弱些,更是出其不意,可以攻其不备。

    再说贺世贤和孙传庭两人,这二人带兵出城以后,贺世贤就说:“咱们是不是尽快向前赶,离沈阳城越远,我们可以迟缓女真人的距离越长。”

    孙元化却说:“熊廷弼大人的意思不是让我们去增援辽阳,所以我们不用急着赶路,女真人要在半路伏击我们,肯定比我们着急,我的意思反而是慢慢行走,越晚和女真人接触越好,并且我们还要把队伍拖得长长的,就分三段吧,第一段接触,第二段就挖沟迟缓女真人的马匹速度,也不用多深,就用枪或者是刀,在地上就挖一尺深,碗口粗细的洞就行,告诉士兵,挖得越多,挖的范围越大,我们活命的机会就越大。在平原地带我们没有更好的地形阻击,挖些陷马蹄的坑绊断他们的马蹄,他们就走不快了。其次还要把那些铁叉子钉到地上,那玩意更是扎马蹄子的利器,不过战后要收回来,回头还可以继续使用。”

    “其次接触以后,贺大人千万不要冲锋,您的骑兵只要能保护好我的火炮就行,每次等女真人快要列好队的时候,火炮兵就放炮,二十门小炮每炮发射三次就撤,等我们撤到第二段的时候照旧,这样既不损失我们的人马,有迟缓了女真人的速度,估计到了沈阳城下的时候,女真人能骑马的有一半就不错了,这样的话熊廷弼大人就好收拾这些女真人了。”

    贺世贤心中暗道,这些读书人真他妈坏透了,这主意真馊,嘴里却说:“好,就按孙大人的办法干。”

    就这样,贺世贤和孙元化带领着二万士兵慢腾腾向着阿尔泰率领的四万联军迎去。

    沈阳城,三月十二日,女真人也是在东南角发动进攻,只是他们的攻击有些漫不经心,打了一天也没有伤亡几个人,下午早早也就收兵了。这边一收兵,熊廷弼立刻下令,将所有有嫌疑的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只要有嫌疑统统关押起来,凡是不遵号令敢于抵抗的人,全部就地格杀,绝不留下一点隐患。到了晚上半夜时分,突然间北门楼上燃起一小堆火苗,远处有一个火把画了一个圆圈,接着北门就吱吱呀呀就打开了,然后就是打杀声响成一片,早就埋伏在门外的女真人一拥齐上,将门口的明朝士兵杀的狼狈鼠窜,就有人大叫“城破了,城破了。”一会功夫就是城门大开,女真人骑兵如流水一般冲了进来。不到一刻钟,前面的女真人步兵遭到了从暗处涌来的明军顽强的抵抗,前进的速度顿时慢了下来,后面的骑兵仍然像流水一般涌入,渐渐的越来涌进来的女真人越多,前面明军的抵抗越来越强,后面的骑兵急了起来,这要是进的慢了、晚了立不上功劳不说,就是钱财也抢不到手了。于是,好多士兵都下了马,使劲的向前挤呀,城门外的女真人都拼命的向城里拥,当城门外除了看老营的几乎再没有士兵涌入的时候,就听的“嗵”的一声炮响,挤在前面拼命搏杀的女真人只觉得眼前一花,前面的明军不见了,自己则是一头碰到了墙上,再看时,只见前面又是一道高大的城墙,上面是火把通明,再向后看,完了,城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放下了千斤闸,整个进入城门的近两万女真人成了饺子馅,四周都是高墙了。又听一声锣响,从四面八方喷过来漫天的油雨,接下来是满天的火箭,大火一直烧了近半个时辰,进城的女真人丧失殆尽,只有极个别聪明的躲在墙根地下捡了一条半死不活的命。

    这就是熊廷弼定下的绝户计,放女真人进入瓮城,怕不能全歼,就命令尤世功率部拼死抵抗,让女真人以为明军怕破城拼死抵抗,于是越拥越多直到全都进到了瓮城,在打开城门以前,就命令士兵把登城楼的通道全部有石头堵死,点号炮的时候,后面的士兵早就举着门板等着了,号炮一响,门板一竖在后面的士兵沙袋一丢,刹那间一道门墙就建成了,然后鸣锣浇油射箭,两万女真人就彻底断送了,莽尔古泰也随着士兵一块去了。

    守在老营的范文程看到城里火起时,以为破城了,赶紧催促士兵收拾帐篷,准备进城,就听一声炮响,从两侧杀出无数的明军,吓得范文程差点尿了裤子,“中计了,快跑。”这就是范文程的第一个念头,这小子命挺大真的就逃掉了,但就从此隐姓埋名不知所终,整个莽尔古泰精锐全军覆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2304/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作者:老牤牛所写的《大明天启录》为转载作品,大明天启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天启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天启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天启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天启录介绍:
一个废品收购站的小老板,因醉酒魂穿而来到大明,灵魂附体朱由校,且看他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后世知识,制造枪炮、改革制度、击败女真人、征战世界,重新复兴大明的道路,记载其过程,故名大明天启录。大明天启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天启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