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天启录TXT下载大明天启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天启录全文阅读

作者:老牤牛     大明天启录txt下载     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六章 澎湖列岛之战(四)

    其实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战争方式中,前出侦查都是最危险的任务,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年代的大海上,气候可能比敌人更为可怕,所以,陈南蛟抢到任务后也是非常的小心。在这五、六十里的距离里,陈南蛟把三艘军舰安排在前面,六艘侦察船放在后面,一直等到离澎湖列岛只有十里左右的时候,再停下军舰,把侦察船伪装成渔船放了出去,每只船上安排了两个渔民和十个士兵,两个船一组,分开前去侦查,他自己则选择了其中的一艘。

    单说陈南蛟这组两只船,小心翼翼的向澎湖主岛靠近,途中两个渔民不时指点着前行的航道,还有附近几个小岛的情况,避开海中的暗礁和回流,慢慢的接近到四里左右,陈南蛟让渔民和其他战士装作大鱼的样子,自己则拿出望远镜,悄悄的观察着附近岛屿的地形、海况。这个季节其实挺不适合出海,因为每年五到六月是澎湖列岛附近的雨季,好歹天助大明,恰好这几天没有大雨,虽然海浪大了一点,对于这几艘船来说还可以顶住。

    侦察船慢慢的围绕澎湖岛转了一个圈,陈南蛟也基本上对于这里的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至于混入岛内,这是戚金严令禁止的,毕竟这太危险了,就是装成渔民也不可能进入军营。不过,陈南蛟毕竟在军校学习过半年,还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将这里的情况大致画出了一个地图,等到会和了另外两组侦察船以后,再结合起来,大概的情况就能相对清楚了。

    在海上漂浮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按照原来的计划开始返航。临近军舰驻扎的小岛时,陈南蛟隐隐约约用望远镜也看到了另外两组侦察船已经回到了附近。就在这个时候,蹲守在船尾的士兵举着望远镜突然喊了一声,“有一艘渔船,向我们的方向快速驶来”。陈南蛟转过身举起望远镜向后面望去,只见一艘大约有一艘比侦察船小一半的渔船正扯满了帆蓬向小岛的方向驶来,大约在渔船六十多丈远的后面还有两艘荷兰军舰跟着。

    这时的陈南蛟的三艘军舰还在小岛的后面藏着,陈南蛟迅速判断着面临的情况,就凭现在这几艘侦察船肯定打不过对方的两艘军舰,唯一的希望是把荷兰军舰吸引到自己的军舰附近,利用迫击炮对付,可是船上的渔民不知道啊!看来只能以身犯险了,自己去当炮灰吧,希望自己命大。

    决定了就去干,陈南蛟命令另一只侦察船前去通知军舰上的舰长,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三艘军舰上的迫击炮全部搬上小岛,安排好射击位置,等到荷兰军舰抵近时覆盖式轰炸。当然了,这个小岛的情况陈南蛟这三艘军舰经过一天的调查已经很清楚了。陈南蛟给逐渐靠近自己的另外两组侦察船打旗语,告诉他们准备包抄到荷兰军舰的后路。陈南蛟自己的侦察船则迎着驶来的渔船而去。

    很幸运的是,迎面驶来的这艘渔船使用的是硬帆,而现在刮的是东北风,可以最大限度的借用风力,而荷兰军舰使用的是软帆,很难借到风力,所以,尽管军舰一直在后面追赶,距离并没有缩短,反而是逐渐有点拉开了。陈南蛟的侦察船接近渔船的时候,荷兰的军舰距离他们大约七十丈的样子,侦察船上的渔民大声吆喝着渔船向他们靠近,侦察船也赶紧掉头,让渔船跟在自己后面,一边和渔船上的人对话。

    还真是巧合,这艘渔船上的老汉竟然和侦察船上的一个渔民认识。通过谈话得知,原来这艘渔船上的四个人是一家子,三个年轻人一男二女是老汉的儿子、儿媳和姑娘,今天早起儿媳妇去打水,碰到了两个荷兰水手,这两个家伙见色起意,企图侮辱女人,吓得这女子慌慌张张跑回了家里,正好老汉、老婆婆和儿子、女儿都在家里,一家人苦苦哀求,却被荷兰人一脚踢死了老婆婆。儿子顿时抄起鱼叉拼起命来,一叉就捅死了一个水手,另一个一看不妙就逃了出去,老汉也赶紧带着三个家人从后门逃了出来,从小岛的另一侧划出隐藏的小船,拼命地逃了出来。被打死的是一艘军舰的舰长,所以很快就有两艘军舰追了出来。

    荷兰军舰看到这两艘船会和到了一起,也不好追赶上了,就开始放炮。当然了,因为是军舰前头冲着小船,所以只有两门炮可以放,并且现在的开炮速度也不是太快,在快速行驶中准头更是可怜,但这也把陈南蛟吓得够呛,侦察船也许能够禁得起一、二发大铁弹,小渔船挨上一发就得完蛋,好歹现在距离小岛只有二里来距离,要是再远了,真被蒙上一颗大铁球,那真得看老天爷的眼色了。

    距离小岛越来越近了,陈南蛟的厄运也到了,一颗大铁球遭到了侦察船的船尾上,好歹它只是蹭了一点边,吓得陈南蛟出了一身的冷汗。等到接近岸边时,另外四艘侦察船已经包抄到位,随着一身凄厉的哨声响起,从军舰上搬下来,建起发射阵地的六十们迫击炮一起开火,在一百五十丈外的两艘荷兰军舰上在十秒钟内挨上了近二十枚****,一时间火焰四起,两艘军舰燃起大火。陈南蛟立刻命令停止炮击,六艘侦察船迅速围了上去,当接近到荷兰军舰时,大火几乎扑灭了,船上的水手、士兵也都死的差不多了。于是迅速登舰,一通射击之后,荷兰人都去见他们的上帝去了,陈南蛟他们乐乐呵呵的缴获了两艘荷兰军舰。接下来事情就简单多了,带着合并到一起的小舰队去和戚金的主力部队会和就可以了。

    看到归来的陈南蛟,脸都笑开花了,陈南蛟则带着澎湖岛上的老汉向戚金汇报了侦查的经过。结合老汉提供的荷兰军队情况、澎湖岛的水文变化,戚金他们判断只要堵住澎湖的两个能够航行的大航道,不让大型军舰通过,侦察船分开堵住小航道,借住漏网的小船,完全可以彻底消灭这支荷兰舰队,至于想零散跑出去的士兵,没有船只是不可能逃回荷兰的。

第七十七章 澎湖列岛之战(五) 戚金接

    戚金接下来安排作战计划,首先是第一、二分舰队从东南部发动强攻,第三份舰队的于化龙堵住西北部的航道出口,至于其他地方,由于决定是在落潮的时候发起进攻,别的地方大船根本出不去,侦察船上配上手摇机枪就可以堵住。现在是上午十点左右,马上出发的话,正好赶上下午五点发起进攻,几个人对了一下怀表,立刻分头行动。

    先说戚金率领的主力两个分舰队,利用渔民老汉的经验,迅速抵达到攻击的位置,十几艘军舰分四列队形依次排开,从东南部悄悄抵近荷兰人的舰队。现在荷兰舰队的指挥官雷尔生少将正在生闷气,前出的范加尔舰队快一天了还没有任何消息,另外的两艘军舰竟然为了追两个女人私自出海,看起来部队真该整顿了,不然的话接下来真没法打仗了。

    下午五点整,正出完下午操的荷兰士兵们,还没有来得及休息,戚金率领的大明东海舰队就到了眼前,守卫在岗哨里的士兵马上吹响了战斗警报,来不及整队的荷兰人一窝蜂似得就向各自的军舰跑去,雷尔生将军还不错,正在他的旗舰上发怒呢,一听到战斗警报立刻就让士兵们准备。

    看到乱糟糟的荷兰人,戚金一声令下,顿时所有的迫击炮、加农炮一起开火,对于这些大型军舰就用迫击炮轰炸军舰上的建筑,中型军舰就用加农炮招呼。为什么呢,中型军舰根本就经不起加农炮两炮的轰击,这些几乎静止的目标,铁甲舰如果不能打中就算是笨到姥姥家去了,大型军舰用迫击炮招呼可以在战斗结束后修复使用,尤其是朱有孝曾经交代过,西方人的军舰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在雷尔生的指挥下,荷兰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还未移动的军舰虽然容易被击中,但是相对来说它自己也好瞄准,可惜的是大明舰队都是船头冲前过来的,目标比较小,虽然击中了几艘,好歹朱有孝让军舰上准备了沙袋,除非直接砸死几个倒霉蛋,受到的损失并不大。反观荷兰舰队,凡是被击中的,除了起火就是船舷被击穿,甚至有的还被引爆了**,造成了二次爆炸,在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里多半报废。见势不妙,雷尔生立刻命令撤退,他的旗舰一马当先,掩护着补给舰向西北方向的航道冲去,后面留下五艘一级战舰断后,他以为这样就可以逃出生天了。

    就在雷尔生快要抵达西北面出口的时候,早已等待多时的于化龙分舰队,在铁甲舰上举着望远镜的于化龙哈哈大笑,命令铁甲舰上的加农炮立刻瞄准这艘巨大的旗舰,对着船头就是一炮,这一回幸运落到了于化龙头上,这一跑打得有点高,掠过船头砸在了高层建筑上,结果把雷尔生将军直接炸伤了,其余的****也是一股脑的落到了旗舰上。然后很简单,雷尔生下令投降,包括运输舰在内的所有荷兰舰队都被于化龙收降了,到了这时于化龙才不过开了两轮炮。

    雷尔生留下断后的五艘一级军舰一共抵抗了不到两刻钟,就被赶到跟前的大明舰队打成了一团火海,然后,没有然后了,被船上的**二次爆炸沉海了。然后大明舰队开始登陆清理岛上残余的荷兰人,岛上的荷兰人不是太多,大部分都上了补给舰,剩余的又不像中国人那样宁死不屈,一看大势已去,就纷纷缴枪投降了,明军的伤亡也就少多了。

    接下来三支舰队会和,打扫战场,顽敌几乎没有,没有傻不拉唧进行抵抗的,盘点一下这次战斗的战果,可以用辉煌来形容,十多艘运输舰近乎完整接受,一级战舰缴获五艘,超级旗舰一艘,二级战舰三艘,加农炮太过分了,把大部分二级军舰都打沉了,俘虏的荷兰士兵包括雷尔生将军在内一共二千一百零五人,将这些人统统仍在一艘运输舰上,告诉他们可以自由离开,为了让他们放心,还给补给了一些淡水和粮食,这让雷尔生非常满意,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在他们的前方有于化龙的铁甲舰在等着,一旦他们出了澎湖海域,于化龙就会直接把他们送到上帝那里,戚金主要是怕让士兵们看到屠杀俘虏感到不详。戚金打扫完战场,救治负伤的士兵,然后在澎湖岛休整了一天,返回泉州继续休整练兵。

    半月后,朱有孝的命令下来了,任命陈敏吾担任台澎知府,并命令戚金帅舰队护航开始向台湾移民,反移民台湾者无论男女老少皆分地五亩,并且五年之内免除一切税赋。朱有孝这道命令一下,半个福建都行动起来了。本来福建地区就是人多地少,土壤贫瘠,民众的生活清苦,思想上就比较活跃,一听到可以移民的消息立刻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数百万福建人移民到了台湾。

    在戚金护送陈敏吾就任台澎知府任务结束以后,朱有孝下令开放海禁,无论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出海贸易,但是前提是必须在大明海关备案,也就是说想出海贸易必须缴税,出口的商品暂且不提,凡是进入海关的商船必须按照一定的税率缴税,具体事宜由新成立的海关负责,第一任海关关长就是铁面御史左光斗,朱有孝也不管左光斗同意不同意任命了再说,反正这家伙出身东林党人,多少懂得些商事。

    至此为止,东南沿海的警报解除,海上的安全问题暂时先交给戚金去伤脑筋,无论是对付李旦的海盗,或是其他海盗团伙,这都是戚金的事情,权且是让戚金练兵吧,等到再过几年朱灵的科技团队制造出更为安全可靠的蒸汽机后,再加强一下大明海军,使他们拥有远航的能力,现在的实力还是太弱,远航的话无法保证蒸汽机不出问题。

第七十八章 锅驼机 (一)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送走南下的戚金舰队以后,朱有孝根本就没有担心过失败和久拖不停的战事,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戚金就真是不称职了,朱有孝只有采取换人一途。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属国朝鲜的国主李珲被废,朱有孝记着有这么一回事,具体情况不太清楚,就安排人去了解一下情况,让东厂的宋晋派人去落实,因为朱有孝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

    现在朱有孝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解决领土扩大以后的统治问题。就目前来说,通讯就是个问题,就算八百里快递,从广州到北京也得半月,要说吧这个时代信息都是这么慢,也不太要紧,可是如果要是发生动乱或者是军事行动,那么没有三、五个月就别想到达了,尤其是后勤保障问题,那就更突出了。更别说以后朱有孝企图远征西域、缅甸了,那时的后勤更是个天大的麻烦。

    现在的道路也是一个大问题,在平原地带还好一点,无非是下的雨大了,道路泥泞,雪大了路滑,那么山地丘陵地带的行军、打仗、补给,这简直都是令任何人都头疼的问题,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能成功,就和后勤补给有很大关系,木牛流马只是个传说中的东西,到了后世都认为是个小推车而已。

    就在朱有孝想得脑仁都有些发疼的时候,终于想到了和目前有点靠谱的办法,小推车加上柴油机不就想后世的手扶拖拉机吗!那玩意可不管什么路不路的,推着上山都可以,在二十一世纪的山区还在用。柴油机就不用想了,就目前的科技水平估计是造不出来,但是蒸汽机呢?对了,这玩意叫锅驼机,在五十年代好像很是流行过一阵子,一直到大庆油田开发出来才逐步淘汰。哈哈,就它了,这玩意制造容易维修简单,使用的动力遍地都是,无论是煤炭、木柴还是秸秆,只要能把锅炉里的水烧开就行,无非是快慢问题,虽然效率低了一点,但是要比肩扛手推的小车好多了,最起码机械的力量要比肌肉的力量大吧。其次还要加大炼钢、炼铁的力度,通南到北,就是从广州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到沈阳,最好能修一条铁路,哪怕是简易的小铁路,今后的调兵、后勤、商业贸易也会好很多。想通了这些问题,朱有孝立马就不头痛了,头痛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朱有孝一道令下,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朱灵这些大牛们纷纷赶到了原来的太子府里。皇上好长时间没有这样召集他们了,这次突然召集他们,一定是有什么奇妙的事情要发生了,大家都像打了鸡血似得,一个个都跑了过来。

    等朱有孝将请他们过来的原因讲明后,众人才平静下来,静静的思考着如何才能把朱有孝的想法变成现实。徐光启讲道,原来那三艘铁甲舰上的十二台蒸汽机几乎都是靠的手工制作的,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比方说汽缸吧,那是炼成钢板以后用手工一点一点打磨光滑的,然后再用螺丝固定好形成四方形的封闭式柜子,比方说曲轴、连杆等等,这都是完全靠手工打磨,为了制造这些东西,光使用的人工和材料费用,就等于用黄金堆了个这玩意,要是像朱有孝说的普遍用于军队、民间,这就目前情况很难做到。

    朱有孝想了想也确实是个问题,但是是问题也要解决呀,扭头看了看朱灵,这家伙仰着脸好似正在考虑徐光启说的问题;看看宋应星,宋应星在低着头想问题;毕懋康呢,这家伙什么都没干,和朱有孝一般正打量其他人的表情呢。

    朱有孝见气氛有点沉闷,也不想让大家太郁闷,其实想想,这些都是百十年、二、三百年以后才能普及的东西,现在就让这些人马上想出解决的办法,那肯定是不现实的。经过一、二百年的发展以后,西方在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工业式思维方式才解决了这大部分问题的。朱有孝也不着急,就给他们说,这不过是自己的初步想法,现在想不出办法也不要紧,以后大伙向这方面努力就行了。

    就在朱有孝准备放弃的时候,仰着头的朱灵却蹦了起来,拉起朱有孝就向外跑,其他人也跟了过来,跑到了朱有孝制作的简易磨床和圆锯跟前,朱灵就不动了,而是使劲的盯着这两个东西看,好像发现了宝贝似的,宋应星则是围绕着这两件工具转圈。

    还得说宋应星的文化只是比较高,涉猎的范围比较广泛,他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宋应星慢慢组织者语言说道,这个磨东西的工具是圆的,但是它可以磨出平面的东西,这个圆锯它是圆的,可以锯出长条直线的东西,这是不是说方、圆、直线之间可以互相转换,互相利用呢。还有曲轴可以把直线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是不是可以变成其他的方式呢?

    毕懋康这时也醒悟过来了,他讲道,如果用齿轮转换是不是可以随便转换成前后左右上下都能转动呢?他兴奋的往自己头上打了一巴掌。

    只听他们这么一说,朱灵马上就开始行动,他把磨床颠三倒四折腾一番,又把圆锯折腾一番,最终还是丧气,这东西太简单了,变不出太多的花样来。但是,他这一番折腾倒也不是没有效果,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却从他这番折腾里看出了许多门道,至于是什么门道,三人现在还说不清,只说回去商量一下,看看能够鼓捣出来什么东西,反正朱有孝的内库对他们几个敞开,大不了就是多浪费一下银子罢了。

    其实朱有孝在听到船用蒸汽机几乎是用金子堆出来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问题,就一个最简单的锅驼机生产,也需要一个最基础的工业加工设备,需要建一套最基础的工业加工机床,否则的话,一切机器全靠手工制作,那真就是黄金堆起来的。而制造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制造出一套工业母机,再用这套母机复制出各种需要的加工机具。最基本的工业母机是车床、刨床、铣床、磨床、镗床、钻床等,前世的朱有孝是干废品站的,这些东西他基本上都见过,大致原理也知道,相对于现在的工业水平,那都是先进得不能在先进的机械了,现在不需要那么复杂,只要具备最基本的功能就行了,至于简单的加工中心,朱有孝也可以稍微点拨一下,让现在这些大牛们造出来也可以。

    其实工业母机的母机就是车床,只要是把车床制造出来,其他的机床都可以迎刃而解。只是制造出来简单,真正复杂的是精度,谈到精度就必须有规范的标准,这又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朱有孝总不能像某个英国英王一伸脚,foot,这就是一尺了吧。

第七十九章 锅驼机(二)

    唉,难啊!真他妈难!是啊,要是不难的话,你朱有孝不是白来这大明朝一趟吗?思来想去就是一个事,标准都是人定的,只要国家强大了,大明的标准就是世界的标准,就像后世的英尺、英里、英镑等等,自己制定一下尺度也未免不可,也许以后会出现汉尺、汉丈或明尺、明里的单位,尽可能向后世的标准靠近吧,这样后人也可以省些事。想到这里,朱有孝也不为这些事操心了,就照皇后张嫣和二妃消费大好春色去了。

    不过朱有孝并没有多长时间的悠闲,没过五天,那几个大牛真的来找朱有孝来商量尺度问题来了,因为这几个人都是分开到各自的研究所研究的,结果就产生了尺度差的问题了,几个人争论不下依谁的为准,就请朱有孝来给决定一下。

    朱有孝也不客气,就让这几个人拿来各自的尺子,然后对比一下,选取了和后世的一米三尺最为接近的尺子为标准,并且下令工部做出这样的足金尺子作为大明国家的标准一尺,颁布圣旨,所有各衙门都以此尺为标准制定一把公平尺留作对比。自此,流行后世的明尺成为唯一标准。尺度标准确定以后,其他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以九立方尺的水为二千斤,这样有定下重量的标准,也用黄金制成一斤的标准保存在工部,每个衙门用黄铜铸一个一斤的秤砣,放在衙门里做公平秤的对比。

    当标准问题解决以后,大牛们的合作马上愉快起来,先是根据各自人对于车床的理解,每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用木头做一个模型,然后几个人把这几个所谓的车床放到一起,互相解释自己的车床都能干些什么工作。当然了,这些模型并不是他们自己亲手做的,他们现在都有许多助手,他们负责设计,助手们动手制造,所以说制造这些东西并没有占用他们多少时间。通过对比这些车床模型,最接近现代原理的是宋应星团队的,讲解的最清楚使用方法的是毕懋康团队的,对于目前最适有的,却是朱灵团队的,毕竟他们这类工作干得最多,而徐光启并没有制作模型,他的强项是归纳整理意见。

    根据这几个模型的参考,徐光启统一他们的共同想法,然后综合性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接下来这几个大牛们又是一通辩论、争吵,把朱有孝乐得满脸都开花了,心的话这才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呢。

    朱有孝设计的简易磨床其实就是一个脚踏的砂轮打磨器,宋应星、毕懋康设计使用的钻枪杆用的钻床,也是类似这个简单的原理,都是加工件不动,使用的刀具、钻头转动,车床原理是加工件移动,刀具固定,所谓的“床”就是放加工件的地方,它的要求极为严格,尤其是定位、平衡可以用苛求来形容。现在这些大牛都在这里,虽然客观条件不太好,但是大牛们还是脑洞大开的想办法解决了,终于现场设计出了几乎接近现代形式的车床,至于其他如磨床、钻床都在使用,稍加改进就行了,铣床、镗床、刨床等功能比较单一的也是一并设计出来,等车床制造出来以后再制造几种机床。

    接下来就是老工匠们伤脑筋了,这些设计图纸要变成实物也是很不简单的事情,第一台车床需要全部都是老工匠们手工制作,为了减轻老工匠们的劳动量,朱有孝要求先制作不太大的车床,能够简单使用就行,等使用这台车床制造出其他机床后,利用其他机床再制造更精密的配件,回头再来升级车床,也许来回升级几次就完全达到目的了。这种工业基础制造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朱有孝也不太着急,慢慢的等着这些工匠们去做。

    大牛们在研究制造工具,朱有孝开始研究如何使用这些东西。锅驼机的使用范围最为广阔,朱有孝估计现在生产出来的锅驼机大概功率应该在五到十马力左右,功率小一点的可以出售给乡村的地主们,功率大一点的用在军队。对于目前的地主来说,日子也不太好过,地租高了没有人耕种,地租低了有感觉不合算,如果有了这种忙了就用,闲了也不用伺候的机器,跟定会踊跃购买。当然了,第一批锅驼机肯定轮不上他们,光是朱氏子孙的那些王爷们都能把第一批锅驼机买光,价钱吗?第一批肯定比较贵,等到能够大批声场的时候才能够降下来。另外,还必须生产功率更大一点的,这些功率更大的要卖给那些开工厂的人,这样才能让整个大明朝进入原始的工业化国家。

    那些这个时代的大牛们的确是有点能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把原始的工业母机都给制造出来了,而且按照朱有孝的法子互相循环升级制造,结果还真是给朱有孝省了不少银子,接下来就开始制造常规制造业使用的各种机床。当然了,精度肯定不会太高,何况现在的冶炼技术也不是太好,朱有孝的意思是不用太好,够用就行,等以后产业都升级了,那就必须做到精益求精的地步。

    五月的天气越来越热了,朱有孝的心情越来越好了,因为就在昨天,朱灵向他报来喜讯,锅驼机生产出来了,凭着以前蒸汽机的经验,一次性生产成功,试车效果非常好,甚至比铁甲舰上的蒸汽机运行都稳定。朱有孝心的话,如果还比不上纯手工打造的蒸汽机,我还费这么大力气制造这些机床干什么,吃饱撑的吗?

    为了更快的让锅驼机进入使用领域,朱有孝下令大明技术学校的学生想参加工作挣钱的学生可以自愿毕业到工厂工作,因为这次研究锅驼机的费用是朱有孝自己出的,所以这些发明的所有权全部都归他自己所有,为了让参加研究的大牛们有更大的积极性,朱有孝决定组建一个股份制的工厂,自己占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其余的徐光启、宋应星、毕懋康、朱灵各占百分之十,其余的百分之九的股份分给了那些出了不少力的几十个老工匠们,这下子四个大牛高兴坏了,而那些老工匠们更是高兴蒙了,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

    组建工厂的钱按股份分摊,老工匠们是干股,不用出钱,因为他们也没有那么多钱。朱有孝只让股东们出一半的资金,其余的要从腾龙银行借贷,利息和银行商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一,是要形成一种新的借贷模式;其二,那四个股东也确实钱不够,建设工厂需要钱太多了;其三,还需要让朱氏子孙看看资本的威力,也给其他商业银行做出一个榜样,让那些还在犹豫的地主们看到另一种不同的出路。

第八十章 锅驼机(三)

    朱有孝设计的工厂实际上是两个,一个是机床厂,一个是锅驼机厂。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大力推广工业化进城,普遍实行半机械化的工农业生产,迅速提高大明的国力,为今后开疆拓土准备好充分的物质基础,然后和西方欧洲国家争夺世界的话语权。

    机床厂以生产工业用机床为主,销售对象为全国的工业生产厂家,现在主要供应锅驼机厂使用,估计用不了一年,南方的那些商人就会看到其中高额的利润,不用宣传也会踊跃购买,用来生产各个手工作坊的设备。想想看,原来需要几天十几天才能造出来的东西,使用机床以后一天就能造出一堆,哪能赚多少钱哪?

    为了避免这些工业机床外流到别的国家,朱有孝要求每一台机床必须设计出编号,记录好销售档案,每年保修、保养一次,而且如果机床报废还必须回收,凡是敢于私自向海外走私机床的一经发现,将出于死刑,株连三族。凡是购买机床的商户必须在官府备案,出具身世清白的证明。

    朱有孝之所以会这么严格的制定这样的销售方式,是因为在历史上,山西商人无视大明的利益,走私盐铁到女真人那里,自己赚到了天量的财富,却让大明失去了江山。南方的无良商人勾结英国人将茶树种植引进了印度,从而使后世的中国失去了茶叶的垄断利润。像这样的事情,朱有孝必须现在就立下制度,凡是敢于损害大明国家利益的人,都将以叛国罪论处,以后的东厂将主要执行的就是全球追杀敢于叛国者。

    至于锅驼机,朱有孝并不是那么重视,因为它的结构简单,非常易于仿制,并且为了迅速推广开来,朱有孝还将以发放专利许可的方式向所有愿意生产锅驼机的商人,只不过要收一定的专利使用费。

    现在的比较简单的工业生产周期还是相对较短的,朱有孝亲自起名,孙承宗书写的“大明机床厂”挂牌两个月以后,在那些老工匠们带领下,大明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很快就生产出了二十台合格的机床,这些机床也全部被锅驼机厂购买。

    锅驼机厂也是朱有孝亲自起的名,名字就叫“铁牛锅驼机厂”,意思就是锅驼机就像是用铁制造的牛,形象生动,还专门设计了一个“铁牛”的标志当做商标,还在刚刚成立的专利局里注册了商标。这次请孙承宗题字朱有孝还付了润笔,分了半成的股份给孙承宗,这也算报答孙承宗为大明朝付出的功劳吧,孙承宗本来推辞不要,但是朱有孝坚决要给,并且说这算是我朱有孝个人送给您的束修吧,也算学生孝敬老师的教诲,没有涉及国家的任何东西。

    锅驼机的生产稍微费了一点时间,首先是热效率必须提高,它不能像铁甲舰上的蒸汽机那样浪费,要不然商业使用作用不大。其次,朱有孝对铁甲舰上使用的蒸汽机效率不满意,必须在这次的通用性蒸汽机进行比较大的改进,使其效率大大提高。在朱有孝的记忆力现代蒸汽机的热效率有百分之二十,而铁甲舰上的蒸汽机热效率还不到百分之五。按照目前的材料来说,把热效率提高到百分之十还是能做到的。好歹现在的机床研制成功,像加工齿轮、轴承之类的还能做到,朱有孝就伸出了金手指,象征性的指点了一些什么双向运动的汽缸了、飞轮了、汽缸保温层、外置冷凝器了等等这类的东西,反正只是说说,具体的制作过程有老工匠们和大明技术学校的技工们去做。

    其实,好多技术发明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了,并没有多么神秘,对于现在的这些科学牛人们来说,一通百通是比较适合的,朱有孝提出的这些点睛般的注意,对于他们来说就像醍醐灌顶,一下子眼界就拓宽了很多,一些大大小小的改进不断被发现。于是,蒸汽机使用的效率开始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渐开始接近英国人瓦特在一百年后制造出的“瓦特式蒸汽机”了。瓦特为了改进蒸汽机,让资助他的资本家破产了好几个,耗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而铁牛锅驼机厂在朱有孝这个神棍指点下,也耗费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比起五月份认为成功的锅驼机效率提高了近一倍,完全可以进入商业生产、使用领域了。

    天启三年八月十五,又是一年的中秋佳节到了,蜀王朱致澍和福王朱常洵两位皇叔来看望刘太后,见过太后出来再拜见朱有孝。

    “两位皇叔请坐。”朱有孝乐呵呵的向二王说道,“待会我让两位皇叔看一样东西。皇叔不是说雇佣的人手总是不够用吗?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福王朱常洵问道:“陛下又有什么好东西了?看来还是陛下好,这点小事还替我记着。”

    蜀王朱致澍却说:“我们这些小事不值得陛下操心,大不了少收一点,反正谁也饿不着。反倒是陛下有些清减,以后可别为这些闲事太操心了,年轻人也得注意些身体,别太劳累过度。”

    朱有孝就和这二位皇叔闲聊了几句以后,就带领二人前往“铁牛锅驼机厂”去看锅驼机去了。

    在工厂的空地上,现在就摆放着二十台锅驼机,一台台刚涂好红色桐漆的锅驼机闪耀着晶晶的光色,在朱有孝眼里就像一堆堆黄金是的。

    “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么?”朱有孝问道。

    福王、蜀王大眼瞪小眼摇摇头:“不知道。”

    朱有孝挥手叫过来两个学生技工,“把它发动起来给两位皇叔看看。”

    两个技工走过来,用火镰子打火点着干草后,引着木柴放在锅炉地下开始生火,一刻钟功夫锅炉里充满了蒸汽,等到压力足够大的时候,其中一人坐到座子上,先合上离合器,慢慢锅驼机的轮子就转了起来,再呆一会锅驼机就跑了起来,随着调气阀门的时大时小,锅驼机时快时慢的在厂子里跑了几个圈。

    福王、蜀王二人看得目瞪口呆,就像见了神仙似的,望着朱有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朱有孝笑着说:“两位皇叔,这个就是我让您二老看的东西,它的大名叫锅驼机,小名叫‘铁牛’,意思就是说它可以拉车、耕地,像牛一样干活,但又不用每天喂养,又因为它是用铁制造的,俗名就叫‘铁牛’了。忙时就点火,让它干活;闲时就保养一下放到一边,不用再伺候它了。”

    福王问:“陛下,这‘铁牛’好伺候吗?不吃草,不吃料,那它会生病吗?”

    朱有孝笑着答道:“皇叔啊!只要记着上面的锅里面别断水,底下一直有秸秆了、木柴了、煤炭了等,只要能烧开水的东西都行,别停火,就一直可以让它干活。生病吗?也会的,其实就是有的零件坏了,再配上一个就没有事情了。但是,要注意保养,就是在经常转动的地方,勤涂抹点蓖麻油就不容易坏了。其实吧,以后这‘铁牛’用开了,到哪里都能买到配件,现在刚开始使用,肯定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为它搞服务的,哦,也就是为它治病的吧。”

第八十一章 锅驼机(四)

    朱有孝把福王和蜀王忽悠得晕头转向的,两人决定花上一笔银子买上几台回去用用。不过朱有孝说了,这第一批二十台‘铁牛’就自己掏钱买下,每位皇叔送十台回家秋耕使用,顺便派上几名技师帮助家里的青壮雇工学会驾驶和维修。

    朱有孝的做法让福王、蜀王非常感激,二话不说每人就跪地下大呼:“谢陛下赏赐。”

    其实朱有孝并没有打算一开始就用锅驼机赚上多少钱,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有一个人们对它的适应过程。如果朱有孝不管不顾的就把这批锅驼机卖给两位皇叔,让他们自己去操作,估计用不过三天就会把它供起来看着,为什么呢?坏了。现在朱有孝不但白送锅驼机,而且还送上驾驶员,配上易损的零部件,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就可以现场解决,只要能够在这两位王爷家里顺利的使用一个秋耕季节,顺便培养出一批驾驶、维修人员,就不愁没有别的地主们来购买,到了冬闲的时候,再赊销出去一批,培训出一大批驾驶、维修人员,到明年春耕的时候就会形成抢购锅驼机的局面。

    朱有孝的销售手段属于现代的引导式消费,通过向人们展示锅驼机的强大能力,引起一部分人的购买**,加上良好的售后服务,这就不愁这种锅驼机销售不出去,进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从锅驼机厂抽调二十人,再配备一些易损的部件,福王、蜀王就带着他们返回了各自的封地。

    福王的封地比较近,用了不到十天就赶到了封地,现在正好刚上秋庄稼收完,按照原来的计划准备把地撩闲一季,到春天再耕种,至于冬小麦,福王一般种的不多,因为他的土地太多了,就是雇佣了大量的长工也耕不出所有的土地。现在好了,利用锅驼机带着特制的耕犁,一进入现场就把那些长工吓了一跳,本来就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再看这锅驼机还会耕地,而且这锅驼机耕地要比使用老黄牛耕地快多了。

    一般来说,使用老黄牛一天可以耕二到三亩地,使用马每天可以耕二十亩地,但是就算是福王也不能饲养大量的骡马来耕地。因为中原地带本来骡马就少,更何况国家需要骑兵,也不允许老百姓自己饲养更多的骡马。对于各地的王爷,大明朝自从燕王夺嫡以后控制的非常严谨,就是有足够的能力,也不敢养马,以但养马多了,给你来个谋逆,那就彻底完蛋了。所以在这个时代,真正用马耕地的地方很少。

    现在福王把锅驼机领进了地里,驾驶员们在来之前就经过朱有孝的叮嘱,以中等速度驾驶,千万别在第一天就把锅驼机用坏了,但就这样,也让长工们吃惊不已,一天下来平均每台锅驼机竟然耕出了四十亩地,比用骡马还要快一倍,从算下来十台锅驼机一天耕了四百亩地。

    福王算了一下,只要十天功夫就可以把自己的地耕下来四千亩,这可都是额外的啊,这都种成小麦该收多少啊?本来福王的地更多,但是他像蜀王学习,他的二万顷土地卖出去一半,钱都投入到腾龙银行了,心疼的他没办法,可是他是最近的嫡系王爷,心疼也得做榜样啊!第二天,福王发现锅驼机竟然耕出了五千亩,原来这些驾驶员都开得熟练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不少。

    总之吧,一个耕种季节过去,福王、蜀王的土地都有近三分之一种上了小麦,剩下的土地他们听朱有孝的安排,在冬天也全部耕了一边,晒好土地,准备来年春天一半种蓖麻,一半种大豆。种蓖麻的原因自然是需要蓖麻油,想想看,以后要是有无尽的锅驼机满地跑,没有了润滑油还跑个屁呀!这就叫超前意识,当然福王是不懂的,挡不住朱有孝知道啊。种大豆更好理解,耕种了几千年的黄土地,早就有些贫瘠了,大豆的根瘤菌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氮,这样就能把黄土地慢慢的养的肥起来,更何况大豆本身就是非常好的粮食,只是产量不太高罢了。

    锅驼机的问题解决了以后,朱有孝还考虑了蒸汽机的其他用途,比方说缫丝机、织布机、制造家具的木工半机械化机器等等都需要慢慢的研制推广,当蒸汽机作为动力源的时候,大明国家才算初步进入了低级的工业化道路。

    朱有孝的打算是今年现在河南福王的地盘上试验性的推广一下锅驼机,到明年在山东的广大地区发展一下。毕竟山东是自己试验新政的地方,尤其是山东的县级一下的建设和教育问题做的比较充分,低级官员们都有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经验,再加上识字率比较高,这种锅驼机比较简单的农业机械应该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即便出现一些问题,他离北京也比较近,问题会很快反映上来,对于提高锅驼机的性能改进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为此,朱有孝还打算在山东实行另一种使用方式,那就是组织一支锅驼机耕地队,主要是帮助土地多的地主耕地,顺便让大明技术学校的在校学生都亲自去实地了解一些山东各地的现实情况,反映回来以后自己在做出一定的规划。

    至于这么做的原因,朱有孝是这样考虑的,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温饱问题。欧洲地区为什么会出现满世界的殖民,其实最关键的可能就是吃不饱饭了,必须寻找可以生产最够的粮食,来满足国内人口的不断增长。在化学肥料出现以前世界上能够满足粮食需要的国家并不多,粮食的亩产量低的可怜。据资料考证,在清朝年间南方种植水稻的主产区,每年一亩地总产量在350--420斤之间,北方旱地作物不超过106斤,这就意味着要想吃饱穿暖,南方水稻主产区每人最少要平均一亩水地,北方旱地则需要五亩,更贫瘠的地方需要种植的土地就更多了。对于此时代的欧洲,估计情况也差不多,尤其是北欧更加寒冷的地方,情况可能更胜。

    朱有孝的目标是让大明的人每天可以吃上三顿饭,每顿都可以吃饱,隔三差五的还要吃上些肉类食物,这就必须有足够的土地去养活这些人,要做到这些,就得有人去开疆拓土,欧洲人可以这样做,我们大明朝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英国的“羊吃人”圈地,造成了大批流民涌入城市,然后在政府的引导下全世界殖民,朱有孝就想在农村通过帮助地主耕地,把劳动力空闲出来,空闲出来农民,除了组织在国内移民以外,还要组织向外殖民,拓展华夏民族的生存空间。美国为什么强大,就是生存的空间大,控制的资源多。

第八十二章 朝鲜的废主事件

    时间倒回天启三年六月,朱有孝让宋晋派出的东厂密探终于传回信息,原来是朝鲜发生了宫廷政变。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联合朝鲜的仁穆王后、新崛起的南人党等,在续阳君(李)府会合,带领军队攻入庆阳宫,擒住了现任的朝鲜王李珲,并且将其带到仁穆王后的面前,用石灰烧瞎了双眼,流放到江华岛,接着拥立续阳君李为朝鲜王。

    要说这朝鲜王宫,也真是个乱七八糟的地方,历朝历代以来,总有后宫祸乱的恶习,到后来清末的时候也有这类似的事情,你说巴掌大的国家有什么可争的利益,但就是因为个人的利益互相搅合。在万历年间的时候,朝鲜王李珲还是做光海君时,倭国入侵朝鲜,朝鲜仁穆王西逃,光海君李珲帅朝鲜人抵抗入侵,结果被俘掳,后来在明朝的倾力支援下,仁穆王击退倭寇的入侵,恢复了他的统治,倭寇退走时又释放了光海君李珲。本来李珲是次子,可是仁穆王觉得这家伙比长子强一些,就废了长子立李珲为下一代朝鲜王,作为宗主国的大明却不喜欢,挺长时间不予理睬,何况这家伙还和努尔哈赤勾勾搭搭的,就更讨厌了。后来吧,努尔哈赤的实力越来越强,明朝也就承认了他的地位,以便共同对付努尔哈赤,这算是名正言顺了。

    现在大明朝承认的正统被人废了,这肯定要有一个说法的,要不然的话其他的属国都要这么乱七八糟的发生宫变,作为宗主国脸上是很没面子的。其实就在朱有孝得到这些信息的不久,莱阳总兵袁可立就在莱阳训斥了朝鲜的使者一顿。

    具体怎样处置朝鲜的这次宫变事件,朱有孝有些头大,因为这涉及到面子和里子的问题,在后世中国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也是非常头疼的。像这些依附在大国周围的小国家们,朝三暮四是经常的事,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和生存,他们是不会顾及什么道德不道德的问题的。远交近攻不仅是古代中国的智慧,小国们这个策略甚至运用的比大国都好。

    从现代地图上来看,朝鲜就像是中国这个大公鸡图形的鸡啄,韩国就是封住鸡啄的绳索,让中国想吃掉东边的小蚕都没法动嘴,鸡爪部就是安南,几乎是烂掉的,你说中华想腾飞能容易吗?再看美国图形,就像一个野鸭子,鸭脚就像是古巴,这也是前苏联制造的烂脚丫。而苏联呢?就像一条大鲶鱼,头被欧洲这块污泥蒙着,尾巴又被阿拉斯加这个野鸭子嘴衔着,它能好过吗?总而言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无比复杂,让朱有孝这个小小的现代中专毕业生来解决这么复杂的问题,有点太难为人了。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华民族的后世问题,朱有孝的意思就是解决一点是一点,解决不了的就留给后人发愁去吧。有了这种想法,那就是把朝鲜的附属国名义去掉,让它成为大中华的一部分吧。具体怎么操作呢,无非是驱虎吞狼,先让努尔哈赤这家伙当先锋,然后再驱逐这头虎,也许这是个不错的注意。

    要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数次高丽战争的事件,别的不说,在命短的隋朝就有三次出征高丽的战争,结果都是悲剧性的,就算是成就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在用兵朝鲜的战争中,没有得到便宜。当然了,这并不是什么高丽人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大,而是那时的后勤补给太差劲了,连粮食都接济不上,士兵还怎么打仗呢。大家都知道,在长津湖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伏击美军骑一师,在冲锋号吹响的时候,有的连队几乎都没有动静,为什么?人都冻死了。这可是近代的战争,中国都没有想到朝鲜的冬天会这么严酷。远征俄罗斯的拿破仑、二战中的德意志钢铁洪流都是败在了严寒的天气之下。朱有孝可不想再重复这些悲剧。他想的是女真人居住的地方更寒冷,应该比朝鲜人更能适应这苦寒的气候,驱逐十几万女真人去攻占朝鲜应该问题不大。如果这时候半岛对过的倭国人再插上一只脚,那就更好了,等他们打得头破血流、精疲力尽的时候,东北也养得兵精粮足了,然后再进行一次高丽战争,一举夺得半岛岂不更好。

    接下来在东北的熊廷弼就该忙乎了,在天启三年六月二十六日,朱有孝发出旨意,要熊廷弼立刻调集属下军队,准备对女真人努尔哈赤部落进行攻击,并且强调要从南、北、西三个方向全面攻击,把努尔哈赤所联盟的女真人部落向鸭绿江一线压缩,自己视情况而定能够做到什么地步,只是战争时间必须控制在九月中旬,九月中旬以后,无论战争进行到什么地方都必须停止。朱有孝并没有在旨意里说明逼迫女真人向朝鲜退缩,或者说向朝鲜驱赶,具体熊廷弼会不会理解他的意思,那得看熊廷弼有没有长远的战略目光了,有的话,就继续使用,没有的话熊廷弼的政治生涯可能就此而止,剩下只能打仗了。

    接到旨意的熊廷弼立刻开始整军,现在的十万军队肯定是不能全部出动的,免得被努尔哈赤打个偷袭就是笑话了。首先命令驻扎在铁岭、四平一线练兵的毛文龙做好出击准备,这是一只奇兵,也就是朱有孝唯一的山地步骑营,让他做好前出侦查女真人各部的情况,一旦侦查清楚,随时可以出兵进攻。接下来熊廷弼给孙传庭下了命令,让他迅速整合麾下的五万将士,随时准备出击。

    接下来熊廷弼召集手下的孙传庭、毛文龙、满桂、赵率教、贺世贤、尤世功等前来辽阳召开会议。在这些人里面,贺世贤、尤世功岁数稍大,其次是赵率教、满桂、毛文龙、孙传庭,尤其是后面这三位都是比较年轻的将领。熊廷弼召集他们前来的目的无外乎就是谁出击、谁守家的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可是个**烦,除了纰漏可是要命的。

    一听说要出击女真人,贺世贤、尤世功首先发声抢先:“我二人在辽东时间最长,也最了解女真人的情况,原作先锋!”

    赵率教、满桂道:“我二人最善厮杀,年轻力壮,愿为总督前锋。贺总兵、尤总兵您二位让让年轻人好吗?”

    毛文龙大叫:“别争、别争。打架比比再说。”

    熊廷弼脸一沉,说道:“依我看,贺总兵、尤总兵你们二位在辽东呆的时间最长,对于女真人的性情、战法了解最多,最为熟悉,我认为您二位配合各地守城最为合适,另外就是配合本督组织好前线的各种供给,现在打仗后方的供给更为重要,比如现在的击发枪,如果没有了子弹,还不如短刀好使。所以咱们三人还是为他们守卫后方吧”。

第八十三章 东北驱逐战(一)

    熊廷弼安先抚好贺世贤、尤世功两位老将,然后开始安排其他的四位将领,要知道军心不稳是最大的忌讳,但是适度的竞争却是必要的,老将们必须要安抚,新一代的年轻人也要不断的锻炼,只有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军队才可能逐渐强大。

    “孙传庭将军,你带领麾下的五万兵马,回去后立刻行动了起来,从科尔沁东北部起,分为三部顺边界向东横扫而过,以驱逐所有从黑龙江南岸起的女真人部落为目的,把他们赶向和朝鲜接触的地区,凡是不愿走的杀无赦,联合奴儿干都司,将战线推至牡丹江一线,时间以九月下旬为止,你们那里的战斗并不多,主要是以跑路驱逐为主,因为地域极广,必须行动迅速。如果超过预定时间,立刻组织就地防御,为什么呢?怕他们狗急跳墙进行反扑,给你们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满桂将军,你帅麾下人马不必太急行动,等和孙传庭的战线接触以后方可行动,对你所接触的女真部落进行凶猛的打击,以驱逐他们离开现在的地区,也把他们赶向鸭绿江一线,时间同样。

    “赵率教将军,你帅麾下人马,从铁岭开始行动,直至山海关以北由你负责,驱逐该区域的所有女真人,这一范围的女真人较多,你可以加大威慑力度,让女真人以为我们要赶尽杀绝,加快他们的逃跑速度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向鸭绿江一线集中。

    “毛文龙将军,你的任务是分开部队为其他三位将军负责侦查,必要时突击努尔哈赤的老巢,呵呵,这事你也干过,不过一定要下属注意安全,不要轻易出击,免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安排完大局以后,又商量了一些细节,然后熊廷弼就加紧给孙传庭补充弹药,因为他的任务较重,又从自己的麾下拨出五千轻骑兵给孙传庭,领队的是出身于士兵的总兵曹文诏,免得他的兵力不够用。孙传庭也没有客气,他知道自己的五万兵力要想横扫黑龙江整个南岸到牡丹江一带确实有些兵力不够,但是任务下达了就得想法去完成。

    这次任务下达后最为兴奋的就是毛文龙了,这家伙好像吃了兴奋剂似的,马不停蹄迅速赶回铁岭。自从接受朱有孝的练兵思想以后,他是恨得命的折腾他手下的那帮兔崽子们,像什么近现代的各种训练器具、武器、战法等等,无不运用得极为熟练,这帮士兵们在充足的后勤堆积下,也是卯足劲的练啊,因为皇帝的训练手册里最后一句话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为了保住性命,宁可在训练时吃尽一切苦头。

    毛文龙在训练士兵时,也是非常的注意发现人才,他是总兵官,按照朱有孝的训练方法,首先要选择军官,军官的选择颇合他的胃口,那就是在训练中寻找,比如说第一次训练,那就是长跑,也不用什么大操场,就是围着兵营跑圈,他自己一马当先,跑到最后能跟上自己的就可以升官。其次是训练士兵的格斗能力,三千人分成三十个小队,每个小队的小队长就是最强的格斗者。然后从长跑、格斗训练中选取前一百人在进行智力比赛,半个月折腾下来还真是选出了不少人才,形成了三个大队,每队一千人,九个中队,每个中队一百人,再分成每个小队三十人,余下的每个大队的一百人作为替补,用来补充正式的队员。

    在训练中毛文龙找到了在后世中他的三个得力战将: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这三人都是后世清初的异性藩王,也是毛文龙的三大打手,能力是绝对响当当的,至于降清是因为毛文龙被杀,树倒猢狲散,但是,现在他们可都是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的“五好”青年,那“五好”?好勇、好斗、好杀、好吃、好玩。所以朱有孝毫不犹豫的为他们颁发了大队长的任命书,就是别的军队里的游击将军,在毛文龙这里改了称呼,朱有孝让他们改变了原来的作战方式,自然也要将它们的编制作调整,尽量让他们发挥好特种作战的威力,这次演算是实验性质的吧,练兵总要去实践中去检验成果。

    现在毛文龙就把他们三个和九个中队长叫到了跟前训话:“猴崽子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皇上好吃好喝养着我们这么长时间了,现在该我们活动活动筋骨了,怎么样?小崽子们?”

    “杀、杀、杀。”这就是兔崽子们给他的回答。

    “现在,我命令: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你们三人,每人带领两个中队前出侦察,遇到女真人一般不要动手,尽可能凭借你们的智慧周旋,侦查清楚他们的部落处所和实力情况。第一大队方向东南,配合赵率教将军,第二大队方向正东偏北,配合满桂将军,第三大队正北偏东方向,配合孙传庭将军,各自侦查完毕后向配合的将军汇报情况,然后随军配合。其余三个中队除留下看家的人员随本将行动。”

    毛文龙三句两句分配完任务,就打发走了麾下的三位大将,然后自己也带队出发,具体到哪里去,谁也不清楚。

    再说孙传庭,回到大草原之后,立刻召集手下的人马,请来奥巴和宰桑*布和,将熊廷弼交代的任务讲了一遍,并把这次出兵的目的和意义向他们做了一个交代,这也算是对他们的信任。

    奥巴首先讲道:“将军出征为国建功立业是大事,不过将军出征以后,倘若北面林丹汗的人马打过来怎么办?”

    孙传庭答道:“此事熊督师自有安排,另外朝廷在南部不远的地方还有袁崇焕将军的兵马,待我出征以前还会向熊督师汇报,请督师另派人马。其次大人还要注意北面林丹汗的消息,组织好各个部落的现有人马,以防万一。不过据消息传来,林丹汗已经被袁崇焕将军的部下吓坏了,根本不敢再回师这片大草原了,现在正是水草茂盛、养马肥羊的时节,他已经向西迁徙千里以外了,不用太担心林丹汗。”

第八十四章 东北驱逐战(二)

    孙传庭打消了奥巴的顾虑以后,看看桑宰*布和欲言又止,便向他问道:“岳父大人,您有什么话想说吗?不要紧,别有什么顾虑。”

    宰桑*布和说道:“我倒是没有什么顾虑,就是能不能让我的大儿子吴克善和您一起出征呢?我无法和您一起去了,可是吴克善年轻力壮,武艺也是不错,跟着您我也放心,您看好不好?家里的事您不用操心,海兰珠我一定会帮您照看好的。”

    “可以,给我当亲卫吧。”孙传庭说道。

    但是,宰桑*布和这句话提醒了奥巴,宰桑*和布让儿子随军出征有当人质的意思,马上奥巴也接口说道:“孙将军,我的两个儿子也是不错的,也打算都跟着您去锻炼一下,您看可以吗?”

    孙传庭这下明白了宰桑*布和刚才让儿子跟随自己的意思,于是也毫不犹豫的说道:“去一个儿子吧,您的跟前也需要照顾,和吴克善一样做我的护卫吧,我一定会照顾好他的,请放心。”

    安抚好了奥巴和宰桑*布和,孙传庭又将准备出征的将士们重新整顿一下,这时曹文诏已经带着五千人马和大批的给养赶到了科尔沁大草原。对于曹文诏的大名,孙传庭也是久有所闻,这位从士兵出身成长起来的将军是智勇双全,这次熊廷弼把他派来协助自己,看来熊廷弼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从简略的地图上来看,要想进行大的迂回包抄路线,就必须首先向正北方向出发,一直到达后世的齐齐哈尔地区,不过现在不叫齐齐哈尔,这里只是明朝的一个卫所,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这里现在已经是女真人的一个小聚集地。孙传庭打算从这里开始作为战争的第一个目标,然后向东稍微偏北一线横扫过去,从现在的位置大约就是后世的通辽市,一直向北直达目的地都是草原地带,北边不远的白城地区是在科尔沁部落的控制之下,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补给地点。这样,孙传庭就有了一个大约的作战计划。

    天启三年七月十一日,孙传庭带领麾下五万多人马浩浩荡荡的向白城方向行进,后面还有奥巴派出的补给队伍一万多人,也亏的这里马匹非常多,武器弹药可以都让马驮着,粮食倒不用特别多,食盐却一定要准备充足,如果缺少食用盐,这仗就不好打了。当然了,对于全骑兵部队来说,从通辽到齐齐哈尔近四千里的路程并不算太远,每天除去休息的时间走上四百里应该差不多,大约十天就可以到达。孙传庭的大队人马经过三天的行军到达了现在的白城地区,在这里他遇到了尚可喜带领的六百人的山地步骑营士兵。尚可喜恭恭敬敬的见过孙传庭,将自己来到这里的情况说了一遍。

    原来毛文龙麾下的这些骄兵悍将得到侦查命令以后,一个个向打了鸡血似的,片刻不停的就进入了女真人的地域。尚可喜领着手下的六百人,马不停蹄一直向北开进,遇到小一点的部落就干净利落干掉,然后夺取粮食、食盐等物资送到在白城这里的卫所,一人三马甚至四马,在整个松嫩平原上散了欢的跑,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把这一代的地形,女真人分布情况了解了个大概,现在刚回到这里就遇见了孙传庭。尚可喜骄悍是骄悍,那可得是在谁跟前,孙传庭可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尚可喜更是聪明人,所以很恭敬。

    得到了尚可喜的情报,孙传庭心里就更有信心了,现在整个区域内女真人不过二十多万人,在齐齐哈尔居住的有十几个部落,也就三万多人,这样看来也不用大军都过去了,就让曹文诏率领一万五千人就完全可以了,像后世所说的“满人不过万,过万不可敌”的说法,现在根本不用顾虑,其余的大队人马现在就可以向东偏北的方向横扫就可以了。

    于是,曹文诏就带领一万五千人,三万匹战马,在尚可喜派出的侦察兵带领下,日夜兼程向齐齐哈尔方向扑去,现在的天气非常适合行军,遇到沼泽地带就绕过去,经过三天的急行军,就到达了指定区域,曹文诏用兵谨慎,先是休息一天,然后就开始扫荡。首先遇见的是一个二千人左右的部落,大概有八百多人的青壮,当他们看到明军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结队冲了上来,在接近到半里的时候,曹文诏一声令下,二百多门迫击炮齐发,三轮过后就看不到多少骑在马上的人了,然后不等曹文诏发动冲锋,剩下的女真人跟见了鬼似的,转身就逃跑了,曹文诏催兵跟进,一个部落没剩下五百人就四散奔逃了。

    曹文诏第三天赶到女真人集聚的土城时,就看见连片的十几里帐篷,在土城前边有四五千人的青壮组成的队伍。这些女真人已经接到了消息,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附近百里之内的部落召集到了一起,这是因为游牧部落没有太多的财物,骑上马就能走。

    看到大队大明军到来,这些女真人也不长记性,仍然是列队冲了上来,结果自然是悲剧的,排炮过后人仰马翻,小小的土城自然是不敢回去了,一哄而散都向自己部落里的帐篷里跑,预先包抄到背面的山地步骑营中队从北边的方向也是放起小炮来,这些女真人唯一能跑的地方就是东边了,于是两三万女真人一窝蜂似的拼命向东逃去。曹文诏就命令手下的人马分散开来从南到北拼命地扫荡,向东的方向驱逐女真人。更有山地步骑营里面有很多叶赫部落的人,他们四散奔走,用流利的女真话散布消息,“快点向东跑吧,努尔哈赤部落要打下朝鲜了。”“朝鲜人少钱多,去晚了就捞不着财物了。”“大明军队太厉害了,都会用天雷了。”等等不一而足,女真人分部落而居,本来消息就不灵通,一时间谣言四起,结果在明军四处驱赶的情况下,整个黑龙江南岸的女真人都向流水似的向鸭绿江一线迁徙过去。

    本来还认为需要打上几个硬仗的孙传庭,结果发现前进的路上毫无反抗,在路上除了行军就是休息,硬茬子一个没有碰上,刚开始的小心都变得毫无意义,后来才知道只是尚可喜部下造成的混乱。于是,孙传庭不再束手缩脚,而是把手下的几万人分成了二千人一队,各自分包一片区域,大踏步的向前推进。但是,孙传庭还是严令各部不得大意,当推进到牡丹江一线时必须集结到一起。

    到达九月初的时候,曹文诏率领的人马和孙传庭的主力部队终于都推进到了从现在的哈尔滨到以南到牡丹江一线。孙传庭的部队情况还不错,曹文诏部一个个都成了破衣烂衫,这倒不是打仗打的,是跑路跑的,不到两个月就这么兜了一个打圈子,任谁也得累呀?还好曹文诏会用兵、带兵,虽然破衣烂衫,精神头还是蛮好的,孙传庭马上给他们进行了补给,让他们休整一下,听候熊廷弼下一步的命令。

第八十五章 东北驱逐战(三)

    满桂回到驻地以后就找到了尼雅哈,他俩现在是姻兄弟,二人商量的结果是不用慌,就等孙传庭的部队从北向南赶人,同时结合孔有德的山地步骑营士兵加上本部落的人不断渗入女真人的居住区,向他们散布明军将要大规模进攻的消息,再告诉他们朝鲜发生内乱,努尔哈赤将要向朝鲜一带攻击、迁徙,鼓动他们向鸭绿江一线移动。完了以后山地步骑营士兵渗入赫图阿拉城一带侦查地形、兵力分布情况,以但孙传庭部将女真人赶过来后进一步行动。

    等到孙传庭已经驱赶大部分女真人过来的消息传来,满桂立刻带领部下行动起来,除了一万人守护四平,其余一万五千人奔向宽城,占领宽城就意味着从黑龙江南岸赶过来的女真人就得进入长白山区,无法再向西流迁,这样一来就和孙传庭的部队形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然后两军互相配合围追堵截,终于在孙传庭的部队占领现在的吉林市一带时,将整个属于女真人族系的近二十万人赶进了长白山的深处。留下孙传庭部在这里围困,或者说是休整,满桂则带着自己的部队回到四平,稍加休整以后直接攻取了辽源一带,这里已经属于女真人区域的深处。

    赵率教的任务比较重,开始行动后就带着部下向东南方向攻击前进,因为抚顺有贺世贤镇守,本溪交给尤世功镇守,赵率教无后顾之忧,就大胆一路横扫,凡是遇到女真人不逃跑就全部杀光,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作战,终于渐渐接近了赫图阿拉一线。但是,他奇怪的是这次明军大规模的行动,努尔哈赤并没有有什么特别大的反应,他怕努尔哈赤有什么阴谋,就停下来向熊廷弼请示。

    再说毛文龙,他让三个手下分别留下一个中队,自己则带着这一千多人,悄悄的开进了抚顺以东的女真人部落深处,一个月来他不断的四下掠夺,因为他带着的这些都是山地步骑营士兵,无论是山地还是平原都是毫无顾忌,再加上这家伙头脑灵活,作战手段千奇百怪,所以努尔哈赤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这也是为什么赵率教一直等不到努尔哈赤大行动的一个原因,待到满桂占领辽源一带的时候,毛文龙终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努尔哈赤对他的反击越来越弱,原来努尔哈赤的大部分兵力开始向东部调动,于是毛文龙迅速派人联系满桂,从辽源调来一万骑兵,二日间急行军赶到集合地点。稍加休息后毛文龙、孔有德领二千人山地步骑兵先行,满桂带领一万骑兵随后跟随,他们直奔努尔哈赤的赫图阿拉城而去。

    努尔哈赤这边为什么一直动静不大呢?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在天启元年春天的战役中军师范文程和莽尔古泰收到埋伏,莽尔古泰在火炮袭击中当场阵亡,范文程不知所踪,努尔哈赤虽然大怒,但是也无可奈何。范文程这家伙确实无比的狡诈,当他看到局势已经惨败,努尔哈赤肯定会怪罪他,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带着家将乘着混乱逃出了战场,中原他是不敢回去,女真人部落他也不敢回去,一咬牙就去了朝鲜。在现在的朝鲜汉语基本上在上层人事中是通用语言,再加上这家伙是秀才出身,又是相貌堂堂,在逃跑的路上家将门打劫了几个商铺,于是他摇身一变,在朝鲜做起了商人,不多久就混的风生水起,要多滋润就多滋润,日子过得无比的美呀。

    在范文程内心权利的诱惑永远是最大的,所以生意做大了就得和官府有交往,他就慢慢的和当地的官员打成了一片。在大明朝军队不断的围剿和封锁之下,努尔哈赤的日子越来越惨淡,生活物资尤其是食盐严重缺乏,那些朝鲜的奸商们开始和努尔哈赤做起了走私生意,为什么叫走私生意呢?因为朝鲜是大明的属国,现在还是敌对国家。范文程脑瓜灵活,于是就开始勾结地方官员做起了走私生意,把从女真人手里换来的什么人参、貂皮、熊胆之类的用船运到山东,再把食盐、粮食走私到女真人部落,不到一年时间,范文程就拥有了几十艘货船。

    范文程有了钱了,野心就更大了,再加上朝鲜的朝廷上各种党派为了利益勾心斗角,范文程就打起了更大的主意,利用糖衣炮弹结交到了西人党人士,逐步参与到了朝廷的党争里面。另一方面,他又和努尔哈赤接上了联系,凭借他的三寸不烂舌说服了努尔哈赤,又成了努尔哈赤忠实的奴才。在今年三月的朝鲜宫变发生不久,范文程就联系努尔哈赤,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进入朝鲜。

    努尔哈赤的女真人部落在熊廷弼的不断打击、封锁下日子很难过,范文程的到来让他喜出望外,像他这样的枭雄,对于失去几个儿子,而得到江山社稷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他很痛快的又接受了范文程的归来。范文程也不负他的期望,源源不断的将物资和情报送过来。当大明军队四下驱逐女真人的时候,范文程就建议他乘朝鲜混乱的时候占领朝鲜作为立足之地,然后休生养息再图大业。于是,努尔哈赤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一面悄悄的向现在的通化方向移动兵力,一面接收大明从四下里驱赶来的其他女真人部落,范文程则悄悄的将女真人用船运过鸭绿江,准备突袭朝鲜人的地域,这也是努尔哈赤对大明军队虚与委蛇的原因。

    毛文龙虽然不明白努尔哈赤的目的,但是他发现了赫图阿拉一带有些空虚,就毫不犹豫的采取了行动。九月十二日,毛文龙、满桂、孔有德的人马悄悄抵近了赫图阿拉城,晚上毛文龙、孔有德带着山地步骑营近二千人凭着熟练的女真话混入了城中,满桂则围三缺一留下东门。半夜里,毛文龙、孔有德带领士兵们突然间杀进努尔哈赤的王宫里面,一时间大火冲天,吓得正在睡梦中的女真人惊慌失措、混乱不堪,城外满桂的士兵喊杀声震天,镇守赫图阿拉的代善一看不妙,就带着人马拼死救出努尔哈赤的家眷向东门夺路逃窜,满桂则率兵趁势追杀。

    满桂、毛文龙出其不意夺取了赫图阿拉城,熊廷弼立刻命令所有部下开始全面围剿,注意,不是全线进攻,目的是要巩固夺取的区域。现在,整个长白山区域内聚集的女真人将近五十万人,当然了,这包括男女老少,所以熊廷弼还是比较小心。

    努尔哈赤现在是又乐又怕,乐得是大明军队帮忙给他送来了大量的人口,可以再拉起更大的队伍,怕的是明朝军队越来越强大,自己根本就招架不住,看起来向朝鲜发展就是唯一的方向了。

    将近九月底,熊廷弼看到战线已经稳定,便命令进行休整,准备过冬,长白山的冬天实在太冷了,现在大雪快要封山了。朱有孝见战略意图基本达到,也下旨意停兵,以备明年再战。

第八十六章 高句丽乱局

    朱有孝等得及来年再战,努尔哈赤是等不及来年再战的,失去了赫图阿拉城,他就得再夺取一个落脚点,平壤就是他的目标,他现在已经组织了五万人的军队,其中一万人已经让范文程悄悄的运过了鸭绿江。女真人组织军队非常简单,随便的青壮年都是打猎的出身,带上军队制式的刀枪就可以打仗,就是立马再组织三万人也是很快的事。

    高句丽现在成了香饽饽了,大明想着它,女真人想着它,海岸对过的倭国人也想着它,就在努尔哈赤做准备的时候,倭国人已经下手了,倭国的情报头子柳生宗矩早已得到了高句丽王李珲被废的消息,作为德川秀忠的老师,他时刻想着如何让德川家族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作为情报头子他时刻关注着朝鲜的信息。丰臣秀吉攻略高句丽的时候,德川家族在东边得不到什么利益,就没有参加那场战争,现在德川家族取得了倭国的统治权,如果趁着高句丽宫变能够取得利益还是可以考虑攻略朝鲜的。

    本来德川秀忠继承父亲的志向,以加强倭国自己的统治为原则,不愿意对外进行战争,但是禁不住有好战分子的蛊惑。德川幕府的四大天王虽然不在了,他们的儿子们还在,四天王之子中的三个本多忠政、神原康盛、酒井家次却是极力怂恿德川秀忠发动高句丽战争,他们的理由就是为了拯救倭国承认的高句丽王李珲,帮助高句丽恢复正常秩序。这个理由虽然可笑,但是也可以忽悠一部分高句丽人,毕竟李珲还是上一代高句丽王亲自任命的正统接班人。

    于是,倭国自得到大明朝训斥高句丽使者之后也开始了积极的备战。上一次高句丽战争,丰臣秀吉出动了几百艘战船,结果在大明朝和高句丽水军的联合作战中失利,这一次由柳生宗矩任总指挥,出动了一次性近千艘战船,出兵十五万人,携带了最先进的武器,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高句丽。

    在天启三年九月初,对马海峡的倭国一侧,倭国近千艘战船向高句丽大举开进,经过三天的航行到达了高句丽的釜山城,在城里接应的倭国人一哄而起,经过简短的战斗就占领了釜山,然后一路向北杀去,高句丽刚经过宫廷政变,人心不稳,倭国人一路势如破竹。

    当倭国人以为很快就征服高句丽的时候,迎头挨了一闷棍,在达城倭国人遇到了对手,达城的牧使是高句丽著名的抗倭名将权栗的女婿李恒福,这老头和他岳父一样,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当他得知倭**队急速进兵而来,知道自己的几千人肯定抵挡不住,好在达城地处山间的盆地里,他想先拖延一下倭兵的进攻速度还是可以的。他先是派人在前面的盆地口埋伏好火雷、火车、火鸟等一大批放火的装备,又在盆地的出口处截断一条小河,筑起一条水坝,剩下的三千余人防守在加固的城内,打算进行一次痛击,然后撤退水淹,迟缓倭兵的进攻速度。

    倭**队在前锋酒井家次的带领下抵达了达城,李恒福早已将达城四门紧闭,东西两门堵死,留下北门退兵,留下南门诱敌,城内的老百姓早已撤出了。看着眼前的小城,酒井家次一声冷笑,带来的火炮一字排开,冲着小城猛轰了半个时辰,然后一万多人径直冲了过来。李恒福既然有所准备,自然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只不过南门毕竟没有堵死,在炮击的时间长了,有些摇摇欲坠,但是又不是死守,抵挡一阵子还是可以的。等倭兵抵近城墙时,李恒福一声令下,滚木、石、弓箭、火枪齐发,登时倭兵就死伤了几百人。酒井家次也是个猛人,也不管死多少人,就指挥倭兵像海浪似的一波一波向上涌,坎坎打了将近四个时辰,天就要黑了的时候,南门终于被攻破,李恒福指挥高句丽士兵边抵抗边撤退,出了北城门以后,就像彻底溃败了一样,士兵们四散奔逃。

    酒井家次顺势就占领了达城,见天色已晚,倭兵就在城里住了下来,毕竟这时候天气已经有些冷了,城里有住房,怎么也比住在城外暖和。打了一天了,倭兵们也有些累了,驻扎下来不久就进入了梦想,悲剧就开始了。夜半时分,突然间一声炮响,隐藏在城墙藏兵洞里的高句丽士兵推出了准备好的火炮,对着城里面就是一阵的猛轰,刹那间整个达城陷入一片火海,原来李恒福玩了一手火烧达城。睡梦中的酒井家次惊慌失措,带领士兵退出了达城,清点一下士兵,竟然损失了两千多人,只好在城外驻扎下来,等待柳生宗矩的训斥。

    当第二天上午柳生宗矩带领主力部队赶到时,气的火冒三丈,打了酒井家次一顿耳光,然后命令本多忠政带领三万人代替酒井家次做前锋,继续向北攻击前进。本多忠政害怕再次中了李恒福的诡计,因为不知道李恒福到底有多少兵马,本多忠政就把三万人抱成团向前进攻,等走到小盆地的底端时,道路越来越窄,倭兵越走人越集中,又是听到一声炸雷,前面李恒福的拦水坝炸开,滔天的河水顺着小盆地就漫淹了过来,吓得本多忠政脸都白了,三万人被淹死了近万人,下场比酒井家次还惨。

    给柳生宗矩带来坏消息的不仅是本多忠政,就在本多忠政被水淹的同时,刚走到小盆地入口的后勤部队也遭到的袭击,在蔓延几里的小盆地入口狭窄的道路上,一千多高句丽士兵把所有的引火器具一下子都扔向了满装粮食、**的大车,在混乱的炮炸声中,高句丽士兵悍不畏死的冲了过来,一阵火烧、刀砍、枪击过后,倭兵的后勤大队死伤惨重,辎重物资损失过半。

    柳生宗矩做梦也没有想到,小小的达城竟让他碰的头破血流,只好停顿下来休整一下,粮食可以就地解决,**、枪炮还得等从本土运来,可是抢粮的事情一发生,倭军就彻底陷入了游击战的汪洋大海之中,李恒福的迟缓计划成功了。

    倭兵在釜山登陆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汉城,刚刚即位不久的高句丽王李惊慌失措,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向大明朝求救吧,人家现在还不承认自己呢,总不能把还没有暖热的椅子再还回去吧。这时候范文程的作用显示出来了,凭着三寸不烂舌,说服西人党邀请女真人入境帮忙。于是,女真人开始合法的进入朝鲜,开始和高句丽人联袂作战,进行了经年的血杀。

第八十七章 皇子诞生

    大明天启三年十月,朱有孝的战略意图基本完成,熊廷弼也算是基本上理解了自己的意图,不是对女真人赶尽杀绝,而是把他们逼向鸭绿江一线,看来古代这些牛人也不是吃干饭的,对上司的意思理解还是听在行的,好了,那就让熊廷弼接着干吧。

    锅驼机的推广基本上已经结束了,下面就看在各地试验的结果了,对此朱有孝充满了信心,因为近两年来大明的冶金技术在朱有孝的指点下,再加上徐光启、宋应星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尤其是朱有孝不惜银子的心态,各种金属矿物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各种合金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至于化学元素之类的分类,朱有孝也和他们讲了一些简单的铁、铜、铅、锡、金、银等常见的化学知识,顺便启发一下他们对化学元素分类的启蒙,对于《化学元素周期表》之类的知识,朱有孝还没有敢说,要不然宋应星感兴趣了,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呢,等回头再说吧。

    朱有孝正在琢磨这些不太头疼的事呢,就有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了过来,跪下道:“万岁爷,太后请您过去,说是皇后娘娘要大喜了。”

    朱有孝一愣,皇后娘娘要大喜了,哦,皇后要生了,然后朱有孝猛地又站住了,皇后张嫣在原来的历史上好像就是这个时候因为这事失去了生育能力,也失去了孩子,唉,朱有孝往自己头上狠狠的打了一巴掌,还是怪自己禽兽啊,张嫣还是年龄太小了。

    “传太医,所有的在北京城的名医都传来。记住,都要好好的说话,不许惊吓着任何人。”朱有孝看了一眼王安,慢慢的坐了下来。

    朱有孝心里现在七上八下的,这会子还是去后宫见太后吧,朱有孝就去了刘太后那里。刘太后这里现在正热闹呢,三位公主都在这围着太后聊天呢,太后呢,笑着的脸上透露着一丝不安,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哪,尤其是头胎,更是风险极大,更何况这是皇后生的头胎,这事就更大了,这皇太后心里能安心才是怪事呢。

    朱有孝虽然心里忐忑,但是毕竟是从现代过来的人,女人生孩子虽然危险,但是也不是什么真正的要死要活,只不过现在的卫生条件不好,死亡率较高。看见太后心里不安的样子,朱有孝就慢慢走过去,轻轻的拉住太后的手,“没事的,没事的。嫣儿身子很好,朕也劝她勤活动一些,没事的,没事的。”

    可是事情却不想朱有孝想的那么简单,朱有孝的话音未落就跑过来一个稳婆,匆匆走到太后身边,小声的耳语:“太后,事情不太好,刚才娘娘露红了,有一只小脚丫露了一下,不过又缩回去了。”

    刘太后霎那间脸色苍白,心里明白这叫横生倒养,属于极度危险的情况,弄不好就得母子双亡。朱有孝见刘太后的脸色刹那间的变化,就知道事情要不好,但是他还是冷静了下来:“太后,是不是嫣儿的胎位不太好?别担心,也许一会就会好的。”

    听着坤宁宫里传来的张嫣撕心裂肺似的呼声,朱有孝心里也是就新版的难受,“传医生,让所有到来的医生都到乾清宫来见朕。”朱有孝不再犹豫,立刻站起来向外走去。

    到了乾清宫,里面已经占满了人,朱有孝走了进来,王安喊道:“皇上驾到。”

    扑通、扑通满殿里的人都跪了下来,“草民们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朱有孝满面含笑道:“诸位先生请起,请起。今天把大家请来,是有事情求大家帮忙,现在呢,皇后娘娘正在待产,遇到了一点麻烦。大家呢,都是行医多年的老医生了,见识较多,都有些经验了,希望大家多多帮忙,皇后的胎位不正,谁有什么好的办法不妨说一说,对不对呢,都不要紧,也别担心,说错了朕也不会怪罪,好不好?”

    虽然朱有孝的话说的非常客气,但是这些医生谁也不敢当真,说错了不怪罪,哼,鬼才相信呢!不过呢,说还得说,谁敢不说呢?于是七嘴八舌的都说了一通,结果朱有孝没听出一个有帮助的注意,看起来还是不行。

    “皇上,您看这样行不行,”终于有一位医生说到了点子上,“我们这些人呢,都不擅长妇科,也没有那个医生给女人接生,接生孩子的都是稳婆,您是不是去请一个有经验的稳婆来试试,应该比我们这些人更好一点。”

    对呀,现在这时代哪有男人给女人接生孩子的,别说接生孩子了,男女都授受不亲啊,嗨,经验主义害死人,现代社会医院妇产科都几乎没有男医生,何况现在这个年代,朱有孝:“谢谢这位先生的提醒,这是朕的不对,那么您认识好的稳婆吗?”

    这位医生还真不错,可能是位儿科大夫,“认识,认识,我隔壁的刘姥姥就是一位老稳婆,她接生的孩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许多孩子生病她都能看。”

    不多久,刘姥姥就被请来了,朱有孝一看,好家伙,六十多岁的一位老太太,收拾得利利索索,穿得干干净净的,就是有些哆嗦。可不嘛,谁头一次见见皇上不害怕呢。朱有孝就和和气气的和她说道:“老人家,别害怕,朕和您一样,现在就和普通的要生孩子的女人的丈夫一样,您平时怎么接生还怎么做,不过娘娘这次有点特殊,是这么这么一回事,您见过吗?”

    刘姥姥点点头:“这事我也见过,也接生过,不过就是孩子很难保住,皇上,您看这......?”

    朱有孝说道:“尽力而为吧,首先保住大人是第一位的,不过您见过接生不是顺产的孩子用推拿的手法正胎位的吗?就是这么,这么推一推,这么按一按。”朱有孝就把现代社会上利用中医推拿手法给胎儿正位的手法简单的说了一下,还真不错,刘姥姥还真是见过这事。

    “好,好,好,皇上真是无所不能啊!待草民去试试,也许真的能行呢。”刘姥姥见朱有孝这么和气,这一会也不害怕了。

    于是,朱有孝命令给刘姥姥沐浴更身,穿上用热水消过毒的衣服去给张嫣皇后接生去了。

    又经过半个时辰的功夫,就听得“哇”的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接下来就从坤宁宫冲出来一个稳婆,直接就跑到朱有孝跟前,扑通跪倒:“皇上大喜!皇上大喜!娘娘生了一位龙子,母子平安。”

    “赏!赏!每人百两白银!每人百两!”朱有孝大喜呀,嫣儿终于算是熬过来了,说完之后,朱有孝浑身乏力,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吓得王安赶紧过来搀扶。

    张嫣皇后顺利的生下一位儿子,刘太后乐得嘴都合不住了,也是下令整个后宫大肆行赏,接生的刘姥姥更是功劳最大,刘太后一下子就赏了她一千两白银,把刘姥姥差点给乐晕过去。

第八十八章 中医和中药(一)

    朱有孝按着历史上的朱由校给第一个孩子起的名字就叫朱慈燃,朱有孝也懒得在费脑筋了。

    朱有孝通过张嫣皇后生孩子这件事想到了一个严峻的事情,那就是在这个时代的医疗问题,就像张嫣皇后这样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会发生母子双亡的悲剧,因为自己是皇帝,所以可以调动京城的所有医生来帮忙,一般老百姓肯定做不到,就是一般大户人家也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做到一般医生的普及工作。

    其实,无论是中医或是后世的西医,她们的来源都差不多,只不过由于后来由于西方的化学科学发展的比较早,造成西医化学化了,所以现在的西药在国内叫做化学药,化学药的好处在于可以精确计量、见证下药、药效迅速等特点,但是缺点更明显,那就是治标不治本,还容易引起抗药,就是所谓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化学药的研究速度永远赶不上病毒的进化速度,迫使不断的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去更新的化学药,造成的结果就是新药暴利、滥用。这方面无论是人用药还是农药都在这种范围之内。

    举个明显的例子,青霉素,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研制成功时,它的价格堪比黄金,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就几乎是白菜价了,并且在七十年代使用四十到八十万单位,到了九十年代就开始使用一百六十万到四百万单位的了,可想而知,这种东西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有多差,到了二十一世纪,几乎就很少有医生再用着这种抗生素来治病了。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青蒿素,它是我国著名女科学家屠呦呦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古典医书里发现的治疗疟疾的方子,当青蒿素被用化学方法提取之后,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到现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就发现疟疾对它的抗药性增加了一倍,只好接着再研究、再提纯。

    中医中药的缺点也是很明显,多数人认为它的见效慢,甚至认为中医是骗人的巫术,望、闻、切、问是故弄玄虚的花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是对于中医中药的不理解。中医的来源出于巫术,这是毫无疑问的,其实包括西医的来源也是同样的,那是在先古时代,人们对于各种自然现象的不理解,驱巫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崇拜和敬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不断了解,逐渐把巫术和医术分别开来,西医逐渐向化学方向发展,而中医因为亚洲地区的科技发展较晚,没有向这方面发展而已,其实这也是中国人的幸运,不然的话中医中药也会逐渐淡出、消失的。

    中医中药治病其实并不慢,只不过多数时候是判断不准,这是医生个人的医术问题。自古以来中医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代代相传,再加上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药物针对各地的疾病使用不同,又没有系统的、统一的理论指导,结果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派别,又为了各自的饭碗互相攻击,所以到了现代中医中药就到了被人误解的地步。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是亲身经历的,一位哺乳期妇女结奶了,就是西医说的乳腺堵塞了,先打针后输液,整整七天高烧不退,医生束手无策,就准备动手术了,结果碰到一位土医生,见此症状就很简单的使用了一钱鹿角皮屑,用热开水冲服,盖上被子睡了两个小时,醒来后什么事也没有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神奇,这只是这位土医生判断对了发病的原因,而且此人对于该药的使用症状非常了解,但是你要让他去看别的病,还真不一定能行,这也叫术业有专攻吧。

    中医中药在我国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也不相同,在周朝有名医扁鹊,这是传说中的人物,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几个人的故事。在汉朝末年战乱的年代,伤病无数、瘟疫四起,同时也成就了张仲景、华佗这样的名医,中医在这个阶段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中医在这时候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著名的药王孙思邈写出了《千金药方》,集国家之力制订了《唐本草》。到了明朝也是集国家之力编著了《永乐药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即使在现代社会还在使用。可惜的是到了近代受到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真正潜身学医、修书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西药的功利性利润,致使中医日渐趋衰,让人们对于中医中药的作用失去了信心。

    朱有孝的目的就是在中医药受到化学药、西医冲击之前,要建立一套全面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简单易懂的中医药理论系统,像什么悬丝把脉之类的有些神乎其神的东西就不要再出现了,就真有人有这种技术也得是天才中的天才才能做到,他需要的是只要有中等以上质资的人就可以理解学会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医药的知识普及到广大的老百姓之中,只要老百姓都能正确认识到了中医药的好处,那就不会发生以后的中医药不如西医药好了,这样只有中医药干掉西医,而不会自身衰落。

    在现代社会所谓的中西医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中药西制方法,中药西制的结果是吞没了传统的制药方法,只提取到了某些已知化学的成分,而其他的具有辅助作用的有效成分却自动过滤掉了,致使效果越来越差,即比不上化学药效果好,也比不上传统制药的效果,用个成语说叫做“邯郸学步”,失掉了自己的,也没有学会别人的东西。

    再一个重要的事情是中药的组方比较麻烦,分为君、臣、佐、使等,简单的三、五味就可以使用或者单味就可以使用的较少,也许是组方的时候判断不了单味药的疗效,所以复方制剂较多,最多的见过七十多味中药组成的方子,像这样的方药最好是别再有,最好就是六、七味药别超过七、八味中药就组一个方子,凡是药效基本相同的尽量减少使用味数。

    说做就做是朱有孝的一贯个性,这个事也不需要和多少人商量,皇宫里的太医就有很多,各类派别的也是应有尽有,至于藏书,那还有比皇宫里太医院藏书更多的吗?朱有孝找来了皇宫里医术理论最为高明的太医,准备和他咨询一下这件事的可行性,然后看看建立起一个稍具规模的中医中药学校需要花上多少钱,如果太多了就和孙承宗商量,如果不需要太多的钱就当大明的腾龙银行为自己打广告了。

    结果,朱有孝悲剧了,太医认为不可能做成这件事,原因是每一个医生都想保证自己的饭碗,谁会把自己祖宗八代以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经验与别人共享呢。朱有孝刚开始也觉得这老太医的说法有些道理,但是朱有孝并不气馁,又找了几个年轻的刚进入太医院的的太医,再次询问的结果却是大吃一惊,这些人认为如果真是做到朱有孝的想法,那么会有非常多的人愿意来参与这件事,也不会费用多少钱。

第八十九章 中医和中药(二)

    朱有孝然后再找了几波人,挨个问他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最终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很简单,是利益关系,在太医院的时间待的时间长了,那些老太医不免都沾染上了官场的习气,尤其是那些老太医,为了保证自己的饭碗,就极力打压那些年轻的才俊,甚至和采办之类的勾结,从皇宫采购里面谋取私利,看来有一部分人虽然医术高超,品德却是无比低下,这些人无疑是朱有孝推行中医药发展的最大阻力。

    看起来要想推动中医药发展还得另想高招,首先朱有孝想的是李时珍为什么会编写《本草纲目》,目的是什么?朱有孝就自己进了太医院的藏,在这里不仅看到了《永乐药典》、《本草纲目》,还看到了更令他兴奋的著作,陈实功的《外科正宗》、王肯堂的《六科证治准绳》。在这几部书中,尤其是《本草纲目》和《六科证治准绳》引起他的注意,《本草纲目》在后世只要学医、学中药的人,无不知晓,就是普通的老百姓只要是识字的都知道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朱有孝自然知道。但是不知道的是李时珍曾经做过太医院的“院判”,这是一个专门负责医疗事务的职位,怪不得李时珍对于中药有这么大兴趣,人家是科班出身。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李时珍、王肯堂等好几个人都是太医院出身,或者是官员出身。为什么会在他们离开官场之后才会有这样的巨著佳作呢?

    综合看历代官场,无不为了名利,人常说“无利不起早”,“无不为利来,无不为利往”,“千里做官,为了吃穿”等等,但是还有一句叫做“舍利取义”,“舍身取义”的名句,这就是说在“义”面前,“命”和“利”都是次要的,“留的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等,为的是名流千古。对了,这就是一切的根结了,朱有孝一下子恍然大悟,这时代的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这四个字“名流千古”。

    当朱有孝看到一部《古今医鉴》这部书的时候,发现这部书的作者是太医龚廷贤,刚去世五年,寿龄达九十多,该书是由其子龚守国、龚守宁校注,便想起了自己曾经咨询过的一个年轻太医好像就姓龚,于是就再次招他进来,问他是不是认识龚廷贤,这位太医告诉朱有孝,龚廷贤就是其祖父,他叫龚居中。

    代明官方的最高医学机构为太医院,它除为皇室服务外,还兼管医学教育。太医院医生主要从各地世业医生中考选。被选入太医院学习者,称医丁。医丁必须由嫡派子孙告补,经太医院学习三年,通候类考,中试后才准补役。如嫡派无人或不堪补用,经获准可从亲支弟、侄人等中,选一人参加学习考补。

    朱有孝知道龚居中是龚廷贤的孙子以后,这事就好办了,马上就对龚居中进行了考察,觉得此人深的乃组家训,是一位品行、医术俱佳的人才,马上下旨任命龚居中为新开办的“大明中医药学院”的筹备处的同知,负责筹建工作。

    龚居中无疑对于这个工作充满了激情,因为朱有孝明确告诉他,这项工作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并且朱有孝要求他马上开始去寻找目前健在的、名声品行俱佳的、在民间行医的一些好医生,特别的指出其中的《外科正宗》的陈实功,因为中医、中药之所以被西医打压,最主要的就是西医外科太厉害了,中医外科根本比不了。在历史上三国的时候,最著名的外科医生华佗被曹操这个家伙杀掉之后,就再也没有太著名的中医外科医生了,因为《青囊书》被狱吏的老婆给烧掉了,据说后世的劁猪骟羊就是《青囊书》的残篇遗留下来的。但是,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著名的中医外科医生了。现在终于发现了一个国宝级的中医外科医生,就别管他多大岁数了,一定要把他找来,为今后中医药能够走向世界做出贡献吧!

    然后朱有孝又让派人去找李时珍、万全、高武、杨济时、王肯堂、吴昆的后人,这些人都是一时的名医,根据国人的习惯,行医都是世世代代父子相传的,有些都是在太医院有记录的,有些是当地有名的家族,让人找来并不是什么难事。还让他去寻找江苏吴县的吴又可、山西太原的傅青主这两位是未来的医术大家,现在就让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将来的成就必定更胜历史上的名声。还有两位张景岳、缪希雍,张景岳在后世也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大家,这人性格豪放,曾经从军,失意后从医。缪希雍这位岁数比较大,但是也必须请来,此人对于药物的炮制、丸、散、汤、膏等的制作,有极高的研究,中药走向世界之路他就是鼻祖,这也是宝贝中的宝贝,和陈实功一样的国宝。

    给龚居中交代了这些必须找到的人以后,也必须给他一定的权利,所以朱有孝直接授予龚居中正三品的实职,又在锦衣卫骆思恭那里给他调来了二十多了精明能干的人跑腿。然后,龚居中就开始了在全国的大找人行动,还得说龚居中真有能耐,经过他两个多月的行动,除了那些名医的后人找来不少,陈实功、缪希雍、张景岳这三位牛人都给找来了,另外还找来了不少在各地行医的地方名医。

    陈实功老爷子今年已经五十八岁,听说朱有孝要邀请各地名医组建“大明中医药学院”,二话不说,带上自己的行医家伙就跟着寻找他的人来京城了,本来老人家编写《外科正宗》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百姓,流芳后世,现在皇帝给了这么好的机会岂能错过。所以不但老爷子来了,而且还带来了七八个徒弟,这一下子让朱有孝可乐坏了,要是都像陈老爷子这样,连太医院的第一批学生都不用再去全国招考了。

    缪希雍老爷子也来了,这位老爷子岁数更大,今年七十七岁了,而且也是夸张的带来十几位徒弟,这其中还包括得到了他真传的两个儿子。朱有孝二话不说,直接连李时珍的重孙子和几个徒孙一起都交给了缪希雍,让他全带着,连鉴别中草药和进行制剂研究的事业都交给了这位老爷子。

    张景岳先生也到了,这位今年也是六十岁的人了,但是看起来精神头还真不错,也许是有过军旅生涯的原因,在和气的脸色中透露出一种军人的气质,朱有孝决定此人绝对是一位高人。于是“大明中医药学院”的首任校长就决定了,就是张景岳。

    将近年底的时候,龚居中将朱有孝所点的这些人基本上就都来齐了,都被龚居中安排在太医院居住。根据朱有孝的想法,“大明中医药学院”将分为三个分院,一个是中医分院,一个是中药分院,这是学生们学习理论,探讨学术的地方。太医院则是他们的实习、试验、实践的地方,太医院将不仅是皇家专用,它将对普通官员和富人开放。不要说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在这个时代,还真是做不到,太医院还需要银子来养活。朱有孝打算任命张景岳任“大明中医药学院”的院长,陈实功任中医分院的院长,缪希雍人中药分院的院长,龚居中担任教务长,负责协调所有这些人之间的关系,总结他们的研究成果。

第九十章 中医和中药(三)

    当这些人事都安排好以后,朱有孝就在太医院的大堂上召见了这些当世的医药界精英们,朱有孝安排的是现代长条形桌子样的研究会模式,并且预先告诉他们不用磕头拜见。

    坐在长桌的最上手中间,张景岳和龚居中坐在两边,一屋子大概有二十多人,都是这次请过来的名医,朱有孝看了看一桌子人,开口说道:

    “朕,就是朱有孝,今天把大家请到这里,是想与大家商量一个事情,想请大家帮朕一个忙,也是帮普天下老百姓一个忙。那就是各尽所能,尽力为国家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首先是预防疾病,大家都知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旦遇到水旱灾害就会有很多人死伤,但是接下来的瘟疫流行会让更多的人收到传染,然后会死亡更多的人,所以必须以预防为主,在这一方面朕所知道的是,可以用生石灰有一定的的作用,设立隔离区和严禁饮用生冷水,也能起到一定作用,至于其他的,就需要大家在以后的研究中去解决。其二是,决定建立一所医药学校,希望大家能够在这所学校里做客座老师,也就是说在这所学校里教授学生们您的所有技术,以用来推广发扬自己的学说。大家都知道人的天赋是不同的,虽然您尽心尽力,但是自己的子孙不一定能把您的技艺完全继承下来,在这里就不同了,您可以选择任何有天赋的、愿意学习您的技艺的学生。还有,就是希望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顾忌,但是有一个原则是大家必须遵守的,那就是您可以讲出您自己的任何学问和见解,却不能攻击人和别人的学问和见解,可以进行任何方式的讨论,禁止任何言语上的攻击,尤其是人身攻击。原则是:我捍卫自己的观点,但是绝对允许别人有自己的观点。每当一个人发表自己观点的时候,其他人无论对错必须保持倾听,不同的见解可以在演讲结束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希望大家在学术上互相交流,以达到互相提高的目的。俗话说得好,艺无止境,只要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探讨,肯定要比一个人去苦苦思索要好得多,任何事物都是向上发展的趋势,希望大家的学术观点也是不断更新和进步。最后,朕希望大家能够总结出来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一般资质年青人经过三五年学习就能掌握的教学课本,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来一大批的年轻医生,他们将生活在治病救人的第一线,一旦解决不了的病例,则可以转移治疗给太医院之类的高级医院,使得天赋较高的医生有更多的研究时间。当然了,太医院的医生也必须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去各地深入实践,服务于我们的老百姓。至于报酬问题,看病可以取得一定报酬,国家或者是腾龙银行、大明皇家贸易商行也会捐献部分钱,将保证每人的收入和县令的薪酬差不多。”

    朱有孝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这些精英们也要有一个接受消化的过程,因为这个想法颠覆了他们原有的思维方式,讲课是讲过,那是自己的几个徒弟,探讨也探讨过,也不过是熟识的几个朋友,至于报酬,看病自然要收钱,至于国家给薪酬,除了太医没有听说过有这种好事。

    这时候张景岳说话了:“陛下的意思不知道大家听懂了没有,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下我的理解。第一个意思是,大家都放下原来的派别之争,集思广益,把我们原来的各种治病方发综合一下,取长补短,以便取得更加简单有效的组方,方便病人用药。其次是编出简单实用的教材,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会医术,像原来的《素问》、《黄帝内经》等,都是用文言文写的,许多人看不明白,还容易发生歧义,现在呢我们需要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繁精简,再结合其他的传统医书,然后变成像徐春甫先生那样的《医门捷径》类似的教材。其三是谁都可以说出自己对于病例的理解观点,但是争论可以,不许吵架、骂人。最后陛下为了保证我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为病人没钱看病,而我们舍药,最后闹得自己都吃不起饭。”

    这时,有一人说道:“我是高家的传人,祖父曾经制作过三个铜人,上面刻记着各种针灸穴位,还有祖父流传下来的针灸方法,可惜的是自己天赋不足未能像祖父那样精湛,现在我愿意把它拿出来让大家共同参详,以让祖父的心愿得偿。”

    陈实功老先生讲道:“老夫行医几十年,手术做了无数,只好病人无数,可是也弄死病人好多。呵呵,其实并不是老夫技艺不精,有的是因为流血过多止不住死的,有的是切割伤口疼死的,最多的是手术后发热,然后伤口溃烂无法治愈,好歹都是死马当活马治的,倒也没有人找麻烦。唉,自从华佗祖师过世后,千年以来就没有研制出‘麻沸散’来,真是后人还不如先人呢。”

    朱有孝听完陈实功老头的话笑了:“老先生,其实呢,朕觉得‘麻沸散’应该还没有绝传,可能是使用的人和地方不对,您听说过‘蒙汗药’吗?这是不是‘麻沸散’的另一种称呼,只不过一个是救人,一个是害人罢了,难道说不能通用?”

    老头一拍大腿:“嘿,陛下英明,真没有想到,这人人深恶痛绝的东西竟然是好东西,好了,陛下您给我逮个飞贼,让我试试行不行?”

    朱有孝笑道:“简单,京城的大牢里肯定有飞贼,回头咱还就在他身上试试,看看管用不管用。其次啊,像手术后发高烧、伤口化脓不好愈合,可能是消毒不好,回头您老用黄连熬成浓汁擦拭一遍伤口试试,看看效果怎么样,不行再让他喝一些金银花和一些清热解毒通便的汤剂,也许会好一些。”

    陈实功向着朱有孝深深的鞠了一躬:“陛下呀,说句大不敬的话,民间传闻您是个木匠,真没有想到您竟然真是学究天人,无所不能啊!”

    陈实功这句话把大家吓了一跳,这有敢开皇帝玩笑的吗?朱有孝却是哈哈一笑:“老先生,人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朕并不是什么学究天人,无所不能,只不过朕看的书特别杂,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所涉猎,看的东西多了,自然知道的就多了。所以我还要求太医院的御医们不能只坐在家里,他们必须深入到民间,多看、多做才能真正的实践出真知。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医书上的理论知识,然后去民间实践,通过实践检验我们的理论知识,然后结合实践情况,再总结出指导学习的理论,就这样反复不停的学习、实践、总结的循环,我们的医术、理论就会不断的得到提高,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在一些一席话说的这些精英们无不惊叹,这皇帝还真是无所不通,连这种学习方法都能总结出来。这哪是朱有孝总结的啊,这是当朝太祖他老人家说的。

    总之吧,通过这一次长桌会议,基本上统一了今后的中医药学习、教授的思想方法,为中医药的发展腾飞奠定了基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2304/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作者:老牤牛所写的《大明天启录》为转载作品,大明天启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天启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天启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天启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天启录介绍:
一个废品收购站的小老板,因醉酒魂穿而来到大明,灵魂附体朱由校,且看他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后世知识,制造枪炮、改革制度、击败女真人、征战世界,重新复兴大明的道路,记载其过程,故名大明天启录。大明天启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天启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